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姜科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艳山姜花的构成
热度 1 Abies 2018-6-2 22:04
图文是依据我在2015年5月写给学生看的QQ空间内容改写。 艳山姜( Alpinia zerumbet (Pers.) B.L.Burtt R.M.Sm. )的花今年才有花蕾,或许过几天气温回升就开放了。姜科植物和美人蕉科的花类似,最显眼的部分也是退化雄蕊。 花序展开之前,有两个大型的鞘状总苞保护 开花以后,花序轴紫红色有些符合描述,但没有看到绒毛,这点似乎与栽培品种有关 花开成这样,怎么理解为圆锥花序?但看每朵花的花被片似乎太多? 原来如彼,最外面的是一个小苞片,小苞片里面还有一朵花 剥掉小苞片和那枚未开的花蕾,这是一朵已经开放的花的全部,花柄之上膨大部分为下位子房。 把这朵花在剖开,从左到右, 3 枚下部合生的花萼(外轮花被); 3 枚上面分开的花冠(内轮花被),其中两枚窄一些,一枚宽些;原本 6 枚雄蕊,但在艳山姜中表现为怎么数都只有 5 枚,有 2 枚特别退化的外轮雄蕊只在倒数第二的这个叫做唇瓣的退化雄蕊的基部两侧呈微小的齿状,不仔细看不出来(这个我就没拔下来,好像还在最右边的残存的花被筒上,但反差不明显看不清楚);唇瓣实际上可以理解为是两枚联合的退化雄蕊,往往是这朵花最漂亮最招引传粉媒介的部分;剩下的是一枚发育雄蕊和夹在花药室之间的纤细花柱。 若有疑问,多观察几朵花。 很多童鞋喜欢把它叫做“花叶良姜”之类的,但似乎根据解剖图这个种正确的名字是艳山姜( Alpinia zerumbet ),它广泛栽培,人工力量无穷尽,说不定培育了很多优良品种(其实也可以理解为变态),其中就包括“ Cultivated for ornament, including plants with variegated leaves ”(引自 FOC )。如果相信中文名称,说不定得到一个叫做 Alpinia vittata W.Bull 这样的学名,这个种是什么我不知道,可能原产国外,其属名还可能 Guillainia Vieill. (这个用这个属名的也可能是国外的种类)。
个人分类: 植物形态|5937 次阅读|2 个评论
象牙参:“两地分居”为哪般?
热度 6 ecoliugy 2016-12-28 11:16
精美的耳叶象牙参,高山上的姜科植物 姜科植物为多年生草本植物,起源于白垩纪中期的冈瓦纳大陆,现存的种类的95%以上分布于热带亚热带的低海拔地区。 然而姜科里的一个类群--象牙参,则比较“个性”,它是生活在高山地区的姜科植物。 象牙参属(Roscoea)是姜科植物中分布海拔较高的类群,为多年生的落叶草本,是姜科植物中极为特殊的一个高山植物类群。象牙参属一共约20个物种,形成典型的分段式分布模式。约8个种分布在喜马拉雅山脉(红线内),另外12个种分布于中南半岛北部的横断山区(云南北部,蓝色线内)。两个地区之间则没有象牙参分布。(见下图) 8种在喜马拉雅山,另外12种在横断山区,形成“两地分居” 分布于喜马拉雅山脉的三种象牙参 分布于横断山区的的三种象牙参 那么问题来了。 象牙参为什么会形成这种“两地分居”间断的分布情况? 版纳植物园的青年科学家赵建立,利用分子钟技术,找到了象牙参“两地分居”的原因。 原来,象牙参是在印度板块撞击到欧亚板块之后,随着喜马拉山隆升,以及中南半岛的地理变迁而逐渐形成的。通过对地质变迁的时间和植物分子钟的比对,发现这些植物分化的时间恰好与地质变迁相互吻合。象牙参的进化历史同时也反应了东亚的重大历史事件。 象牙参的起源、分化过程与地质时间 印度板块约在8000万年前撞击到欧亚板块之上,到了约3200万年的时候,青藏高原发生快速隆升,象牙参属就在此时,从距药姜属中分化出来,并在喜马拉雅山脉地区和中南半岛北部形成连续分布的格局。 又过了大约1000万年,到了约2300万年前,由于印度板块向东南方向挤压,青藏高原快速隆升的同时,导致中南半岛顺时针发生了滑动。正是此次地质变迁,造成了象牙参的地理隔离,形成了喜马拉雅山脉和横断山区“两地分居”的间断分布模式。 距药姜种子依靠鸟类散布种子,因此它可以连续分布 通过进化树,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来,象牙参最近的“祖先”是距药姜(见上上图)。距药姜属在整个喜马拉雅山脉到云南北部是连续分布的。为什么呢?因为它的种子依靠鸟类散布种子。鸟类在吃了它的种子之后,可以飞跃滇西北横断山区的高山大川。即便是雄伟的三江并流等高山深谷也不会阻隔距药姜属的分布,所以 距药姜呈现出连续分布的格局。 象牙参种子较小,靠蚂蚁散布,难以跨越高山深谷 然而象牙参则与距药姜不同。象牙参属的种子较小,主要依靠蚂蚁散布种子。蚂蚁散布能力有限,无法像鸟儿一样飞跃山川峡谷,拉屎扩种。这种生存策略,很可能就是导致象牙参属植物最终“两地分居”的原因。 通过对象牙参“两地分居”的深入研究,作者以一个小草草的分布故事,揭示了青藏高原形成过程中所带来的剧烈变化。以高山上盛开的花儿,展示了喜马拉雅山脉沧海桑田的震撼。正如作者在QQ上与我所言,每一个“花草”(植物类群)的演化历史都有可能揭示一段地质环境变迁的特殊历史。象牙参的故事不止如此(当然他们又有了新发现,之后我们另撰文介绍),植物对高山进化的适应及繁殖适应机制的研究将会更加精彩,它们等待着人类去探索去发现。 (注:图片和部分文字均来自于赵建立科学青年节海报,文章来源: Gondwana Research 2016 )
9348 次阅读|6 个评论
皱叶山姜:历时22年发表的姜科植物新种
热度 3 liaojp 2012-8-11 11:48
皱叶山姜:历时22年发表的姜科植物新种
盼望22年的姜科植物新种终于发表了! 1990年,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李泽贤、邢福武从海南保亭县吊罗山采集一未鉴定姜科植物。经华南植物园陈升振栽培观察,其形态学特征稳定,叶皱缩,依据其其他形态学性状,陈升振与陈忠毅将其定名为皱叶山姜。1995年在第二届国际姜科会议上作了介绍。1992年余峰根据采自华南植物园的标本绘图。2000年廖景平进一步观察测量了形态学特征并作基本描述。2010年华南植物园姜园主管叶育石和植物结构与发育生物学研究组邹璞博士进而采集标本、研究姜科植物分类学文献,完善皱叶山姜新种描述。历经22年,于2012年在Novon 2012第一期正式发表。 皱叶山姜仅产海南吊罗山。自1990年引种到华南植物园后,国内的西双版纳植物园和国外夏威夷自华南植物园引种。目前夏威夷已将皱叶山姜繁殖应用。该植物以其叶皱缩,具有极高的园艺观赏性,是姜科新型园艺观赏植物。 皱叶山姜植株 皱叶山姜植株与花 皱叶山姜Alpinian rugosa S.J.ChenZ.Y.Chen. 摄影:叶育石 绘图:余峰
8392 次阅读|3 个评论
益智
IrisXTBG1 2010-4-2 08:53
姜科山姜属,药用植物,在植物园里挺多 很漂亮的花花
个人分类: 花花世界|3780 次阅读|4 个评论
她在丛中笑——瓷玫瑰
IrisXTBG1 2009-7-7 22:23
中文名称:火炬姜 姜科植物 别名:瓷玫瑰 拉丁学名:etlingera elatior 原产地:非洲、南美洲墨西哥和亚洲菲律宾、马来西亚 一般茎枝成丛生长,在原产地株高可达10米以上,在我国栽培一般仅2~5米。茎秆被叶鞘所包。叶互生,2行排列,叶片绿色,线形至椭圆形或椭圆状披针形,叶长30~60厘米,光滑,有光泽。花为基生的头状花序,圆锥形球果状,似熊熊燃烧的火炬,故名火炬姜;花序在春夏秋三季从地下茎抽出,高可达1~2米,直径约为15~20厘米,花俩粗壮;苞片粉红色,肥厚,瓷质或蜡质,有光泽,层层叠嶂;花上部唇瓣金黄色,十分妖娆艳丽,又似含苞待放的玫瑰,故又名瓷玫瑰。火炬姜常年可看到花朵的盛花期为5~10月。火炬姜还有1个变种,其茎秆、叶片均为紫红色,花朵为深红色,较为稀有。 瓷玫瑰名副其实,她的姿态就像她的美丽的名字一样,如光洁的陶瓷一般。而实际上她和玫瑰可没有什么关系哦,她是姜科的一种植物呢
个人分类: 花花世界|6838 次阅读|4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 21:3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