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指标体系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2008年和2012年学科评估指标体系比较
热度 1 wangdongsheng 2013-1-31 11:18
附件2:2008年学科评估指标体系.doc 附件3:2012年学科评估指标体系(理工农医).pdf 最近教育科技届的两件大事是“2011计划”和“学科评估”结果公布。 我有幸亲身经历了2008年和2012年两届学科评估工作。现以2012年为主,简略比较学科评估指标的差异。 (1)指标体系分类:2012年划分为“人文社科”、“理工农医”、“管理统计”和“计算机”四类,相应的各个学科填写各自的简表。2008年理论上分为人文社科、理学、工学、农学、医学和管理学六类,实际上区别很小。不同学科填的是相同的简表(可能不确切)。以下主要针对理工农医指标评述。 (2)师资队伍与资源:2012新设立了师生比指标,淡化了博士学位占比。 (3)科学研究:2012年科研论文要求为代表性期刊论文及他引,国内限填20篇,国际限填30篇。近五年ESI高引论文、Nature和science单列。专利方面仅填入发生实际转化的。国内论文他引CNKI专门开发了学科评估检索数据库,为只去除第1作者的不完全他引。这些在2008年只需填入数量(含人均论文数),及EI和SCI或CSCD检索。2012年和2008年论文归属都是以通讯作者单位界定,2012年的简表则需要填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2008年专利也不限数量及转化与否地填入。科研项目这块2012年重要(横向)项目可最多填30项,而2008若你想填入是不作限制的(2008简表在课题来源处是有限制的)。科研奖励方面2012年和2008年都要求填入省部级以上奖励,感觉变化不大。 (4)人才培养:2012年简表相比2008年主要增加了十一五规划教材这一项,同时强化了学生国际交流指标(含派出和国外留学生)。还有就是学科简介之后增加了“优秀毕业生简介”。虽然在指标体系中强调了博士论文抽检情况,是不需填入的(应是评估方处理)。 从亲历者角度认为2012年学科评估指标体系明显体现了“从要数量到要质量”的转变。这点应予以充分肯定,而不能断然认为劳民伤财。 附件给出了2008年和2012年评估指标体系,供读者评判。
8723 次阅读|3 个评论
北京技术市场统计指标体系研究(一)
lgjszy 2012-10-15 10:32
北京技术市场统计指标体系研究 本文于 2005 年 1 月 26 日发表在北京技术市场网上,重新登出略作修改。 来源: http://www.cbtm.gov.cn/index_0module26id0.html 时间: 2005-01-26 北京技术市场统计已经有十余年的历史,统计指标体系也在逐步完善,但是与飞速发展的经济和科技形势要求尚有一定距离,尤其是反映 “ 首都二四八重大创新工程 ” 实施效应的指标不够清晰。因此,开展北京技术市场中与 “ 首都二四八重大创新工程 ” 相关的统计指标体系的研究,建立科学完善的技术市场统计指标体系已经成为技术市场管理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通过邀请各方面专家、学者、技术交易的卖方和买方广泛深入地进行调研访谈、收集资料、分析数据以及与外省市科技统计和技术市场管理部门进行交流,初步汇总形成比较科学、全面的 “ 北京技术市场统计指标体系 ” 。它的形成将有力地推动北京技术市场统计工作的全面提升。 一、技术市场统计的基本概念 1. 技术市场的概念 技术市场是指技术商品交换关系的总和,它存在于技术贸易全过程的一切时间和空间之中。主要指无形市场,包括从技术商品开发到技术商品应用的全过程,它涉及到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技术咨询、技术服务及其相关的其他技术交易活动。技术市场是联结技术与经济的纽带,是科技成果进入经济领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桥梁。  技术是指根据实际经验和科学原理总结出来的物质生产工艺、技术管理经验、科学实验方法和技能。 技术商品则是指通过市场实现传播的技术成果和技术性服务,是一种无形商品。包括:知识产权,如专利、商标、计算机软件等(国际上一般不包括软件);专有技术;技术性服务。 技术贸易是以技术作为交易对象的特殊贸易 , 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点:( 1 )技术贸易一般是使用权的转移,可以多次转让。( 2 )技木贸易双方既是买卖关系也是合作关系。( 3 )技术贸易形式、流通渠道具有多样性。( 4 )技术贸易过程与一般商品相比较具有复杂性。( 5 )技术贸易价款的支付方式具有多样性、支付时间具有延续性。 国际技术贸易是以无形的技术知识作为主要交易标的的,这些技术知识构成了国际技术贸易的内容,它主要包括:专利技术、商标和专有技术。商标虽不属技术,但它与技术密切相关,所以常将它作为国际技术贸易的基本内容之一。 2. 技术市场的特点和功能 ( 1 )技术市场的特点 首先,技术是抽象而无形的,它是以信息形态存在的。它不可能象普通商品一样放进商场,摆上货架。在发生转移之前,它存在于技术持有者手中。在有形的常设技术市场或临时的技术交易会所展示和传递的往往是有关技术的一些信息,技术的本身并不可见。 其次,技术的转移或交换发生的场所,往往是技术供方所在地或需方所在地,也可能在这两种所在地多次反复发生,从而成为技术市场的一部分。 第三,技术转移过程周期较长,不可能象普通商品那样 “ 一手钱一手货 ” 地即时结清,而是在供需双方之间分阶段逐步完成。 技术商品和技术商品支持的特殊性,决定了技术市场在时间和空间的概念上被大大地拓宽了。技术商品的交换是在技术持有者和技术购买者之间随时随地发生的。凡是有科研活动存在的场所就有技术市场存在。用 “ 大而无形 ” 来形容技术市场的形态是很恰当的。技术市场可定义为:技术商品的一切交换关系的总和,它存在于技术贸易全过程的一切时间和空间之中。 ( 2 )技术市场的功能 —— 展示功能:技术交易的实质是技术信息的交易。常设技术市场展示的技术信息具有集中、综合等特点,便于客户货比三家,省去了四处奔波之苦。 —— 交易功能:常设技术市场提供洽谈场所和中介服务,同时具备咨询、评估、登记、结算、仲裁等一系列便利条件,为技术交易提供了良好环境。 —— 组织功能:常设技术市场具有组织和寻求技术商品货源、组织举办技术交易活动、以及人员培训、上门服务、难题招标和二次开发等业务功能,有力地推动技术成果的交易和转化。 —— 辐射功能:常设技术市场既是技术信息网络的一个工作站,又是无形的技术商品的 “ 落脚点 ” 。具有集中、综合、高效、可靠等优越性,因而成为某一地区的技术交易的活动中心和辐射中心。 技术市场是连接科技与经济的桥梁。在促进科技与经济的结合,增强科技事业的自我发展能力,加快科技的社会传播与普及,增强企业的活力,促进科技人才的流动,发展商品经济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 3. 技术市场统计的概念 技术市场统计是对技术交易活动总体数量特征的定量测定,是技术市场主管部门依法进行的搜集、整理、研究、分析和提供各种统计资料的活动,它与经济、社会统计一样,是国家统计工作的重要内容。 4. 北京技术市场统计工作的基本任务 北京技术市场统计的基本任务是贯彻执行国家和北京市有关统计工作的法律、法规,按照技术市场管理的需要建立技术市场统计指标体系,进行技术市场的统计调查、统计分析,运用各种统计方法,系统、准确、及时地反映北京技术市场的发展状况,提供统计信息和咨询,实行统计监督。 二、技术市场统计工作的地位与作用 1. 技术市场统计工作的地位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日趋突出,技术市场统计在国家统计工作中的地位得以确立,被纳入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已成为衡量我国科技体制改革与发展、面向与依靠相互作用、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推动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指标。 2. 技术市场统计工作的作用 技术市场统计是客观反映技术贸易规模、水平、状况的主要途径,既是研究、制定技术市场政策,指导技术市场发展,决策技术市场方略的重要依据,又是检验决策、指导、执行结果的情况反馈。技术市场统计工作是技术市场管理的重要手段。 现行的北京市技术市场统计指标体系,主要是以 1999 年国家科技部、国家统计局联合发布的《全国技术市场统计调查方案》为基础,并结合北京市的具体实际制定的,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全面性和可操作性,在实践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统计服务与监督的作用。几年来,为适应国家和北京市科技管理的需要,北京市技术市场统计工作不断改进和加强,特别是统计指标体系的不断充实与完善,为繁荣和发展北京市技术市场提供了许多重大的科学决策依据,充分发挥了统计工作的服务和监督作用,极大地促进了技术市场的管理工作,从而引导了技术市场不断地朝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 (未完待续)
个人分类: 技术市场|2734 次阅读|0 个评论
北京技术市场统计指标体系研究(二)
lgjszy 2012-10-15 10:29
(接上一篇) 三、完善北京市技术市场统计指标体系的必要性 北京市技术市场统计工作取得的成效是显著的,北京市技术市场管理办公室历年连续被科技部评为全国技术市场统计工作先进单位,但在实施 “ 首都二四八重大创新工程 ” 的新形势下,现有指标体系已不能满足首都科技管理的客观需求;同时其本身尚存在一些疏漏或不足之处,在实践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新问题和新情况。为适应新形势、解决新问题,充分发挥统计工作的服务与监督作用,在现有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进一步修订和完善,是十分必要的。 1. 完善技术市场统计指标体系是 “ 首都二四八重大创新工程 ” 的客观要求 1999 年 12 月,北京市召开了党的八届四次全会,发布了《中共北京市委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意见》,《意见》指出: “ 从首都经济社会发展急需和关键问题出发,确定一批技术先进、有较大市场潜力的科技攻关与产业化示范项目,重点是实施 ‘ 首都二四八重大创新工程 ’” 。实施 “ 首都二四八重大创新工程 ” 是北京市委、市政府面对世纪之初新经济的挑战,借鉴国内外发展高科技的成功经验,并结合北京的城市特点和比较优势而做出的重要战略决策。实施 “ 首都二四八重大创新工程 ” 是北京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一个着力点,是创建首都区域创新体系和推进首都经济发展的重大举措。 “ 首都二四八重大创新工程 ” 的工作核心是建立两大体系、建设四大基地、实施八项高新技术产业化示范项目,其总体目标是,通过 “ 首都二四八重大创新工程 ” 的实施,构建首都区域创新体系,提高企业技术创新活动能力和水平,促进北京市高新技术科研与产业的全面和协调发展。 技术市场是联结技术与经济的纽带,是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桥梁,它既是首都科技研发工作的客观反映,又是对首都科技研发成果的社会与经济效益的实践检验。同时,对技术市场发展状况进行统计调查与分析,也能够为首都科技与经济的协调发展提供科学的措施建议,是北京市科技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 适应 “ 首都二四八重大创新工程 ” 的客观要求,现行的北京市技术市场统计指标体系在以下几个方面还需要继续完善: ( 1 )为对北京技术市场中与 “ 首都创业孵化体系 ” 和 “ 首都经济创新服务体系 ” 相关的情况进行定量分析与定性评价,需要增加创业孵化器及科技服务中介机构的统计指标体系; ( 2 )为进一步了解和掌握 “ 四大基地 ” 和 “ 八大工程 ” 的科技成果在北京技术市场中的交易情况及其带动与示范效应,需要对现行的 “ 技术所属领域 ” 指标,进行类别细分,以便更好地为 “ 首都二四八重大创新工程 ” 服务。 2. 北京市现行技术市场统计指标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 1 )现行技术市场统计指标体系内容不够充分和全面 一般说来,一项技术的产生到应用至少经历以下几个阶段:需求 —— 规划设计 —— 研发(资金、人员、设备等的投入) —— 技术成果(转化中介、机制及应用投入) —— 应用(经济、社会、国家战略等领域) —— 新的需求 . 从上述理论出发,结合技术市场自身功能与特点,北京市现行的技术市场统计指标体系至少还缺少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技术来源、技术研发投入状况、技术水平、获奖情况、技术吸收规模、技术市场效益。 ( 2 )现行技术市场统计指标体系还存在某些不完善的地方 —— 技术买方、卖方类别划分不清,存在定义模糊和概念交叉现象。例如,技术贸易机构与各类企业有类别交叉,而各类企业与公司内部也存在概念模糊现象,必须予以澄清。 —— 涉外技术合同统计指标不健全,尤其是外资研发机构的技术交易情况。 —— 技术市场其他统计也有待于进一步完善,例如关于中介机构、科研机构以及各类技术交易会的相关统计情况。 —— 交易技术的来源分类不全面,现行统计指标体系主要关注技术与政府计划之间的关系,从中可以分析政府出资的研究项目转化的情况,而技术市场的交易更多的在企业资助项目或个人技术发明,现行的技术来源不全面。 —— 缺乏反映技术带来社会经济效益的数据。 —— 缺乏与北京市重点发展战略的对应性,如如何通过技术市场统计指标反映 “ 首都二四八重大创新工程 ” 所引起的示范效应,现有交易技术所属领域与高新技术相关领域的对应性不强。 ( 3 )现行的北京市技术市场统计指标体系还不具备充分的统一性和兼容性。 与科技部、市统计局、外经贸委的分类和指标设置有不一致的地方,例如:在技术领域分类中,国家 863 计划、攻关计划以及基础研究都有其特定的分类方式,北京市技术市场统计指标体系必须尽力予以兼容和适应,各技术类别的名称、概念和范围,必须予以严格的确定,以保证指标体系的完整性和科学性,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减少不同部门、专业间的重复统计,减少基层企业的重复劳动,提高统计工作效率。 3. 完善技术市场统计指标体系,有利于实现各部门数据资源的共享 2002 年 11 月 28 日 ,国家科技部部长徐冠华在 “ 中国科学数据共享 ” 学术研讨会上指出: “ 真正实现科学数据共享,要切实改变传统的科学数据占有观念,打破信息壁垒,实现科学数据的合理流通。 ” 当今的社会,是知识经济的社会,是信息经济的社会。我们必须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改变传统的资源占有观念,建立起跨部门、跨学科、多层次的国家科学数据共享服务平台,实现多年积累的基础性、公益性数据的分类分级共享,使数据资源的潜在价值得以充分发挥与增值,打破部门间与行业间的信息壁垒,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推动科研创新,从而推进经济建设的进程。 技术市场统计数据是典型的基础性、公益性数据,为真正实现国家各级部门与行业间的数据共享,除了要改变观念、打破信息壁垒、建立共享服务平台外,其内在的数据统计体系也必须具有较强的统一性和兼容性,只有这样,各部门、各行业的数据才能成为一个高度统一、高度关联的有机系统,才能充分发挥数据资源的价值,为科技与社会经济发展服务。 (未完待续)
个人分类: 技术市场|1764 次阅读|0 个评论
北京技术市场统计指标体系研究(三)
lgjszy 2012-10-15 10:27
(接上一篇) 四、完善北京技术市场统计指标体系的基本原则 1. 继承性与开拓性结合 完善北京技术市场统计指标体系,必须结合北京市技术市场的发展特征,在现有指标体系的基础上,提出新的改进概念、思路和方法,以适应 “ 首都二四八重大创新工程 ” 的客观需要;同时,以此及彼,拓宽研究方法和范围,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开拓性。 2. 全面性与非重复性结合 完善的技术市场指标体系,要求能够充分、全面地反映技术市场内各个对象的数量化概念和特征,要求能够对被数量化的对象做出完整的划分和全面的覆盖;同时,要求做到指标间不存在信息重叠,即 “ 不重不漏 ” ,做到指标的全面性和非重复性的完全结合。 3. 理论性与应用性结合 技术市场统计指标体系的建立与完善必须以统计学、系统科学、经济学等学科为基础,注重理论与方法研究,具有较强的科学性、系统性;同时,也必须结合具体实际,使得指标易量化和易获得,具有实践的可操作性,只有两者有机结合,才能更有效地为首都的社会经济科技等事业的发展服务。 4. 独立性与兼容性结合 北京技术市场统计指标体系应该符合北京技术市场的自身特点,符合北京市科技工作的客观需求,既要有别于其他特定市场也要有别于其他地区的技术市场统计指标体系,具有自身相对的独立性;同时,还应该具有广泛的综合性和兼容性,与科技部、统计局、外经贸委等部门的各相关指标的设置和含义保持协调和一致,具有高度统一性。 (未完待续)
个人分类: 技术市场|2295 次阅读|0 个评论
北京技术市场统计指标体系研究(四)
lgjszy 2012-10-15 10:25
(接上一篇) 五、对现行统计指标体系的具体修订及其依据 结合 “ 首都二四八重大创新工程 ” 的客观需求,对北京市技术市场统计指标体系进行相应调整与改进。本次修订的具体内容及依据如下(详细指标设立情况参见附表一,指标解释与说明情况参见附件,指标设立或更改的相关原始依据另附): 1. 增加了技术来源统计指标。 依据 2003 年国家科技成果登记表以及 1999 年《全国技术市场统计调查方案》,设置了该项指标,并做了相应的调整。具体分为国家计划(含基金),部门计划,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计划,地、市、区县计划,部门基金,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基金,地、市、区县基金,民间基金,计划(基金)外,其他等十项类别,并依据继承性与兼容性原则,在国家计划(含基金)和计划(基金)外两个类别下设立了二级指标。 2. 增加了技术研发总投入(货币折现)指标。 研发投入中除资金外,还包括人员以及设备等,为统一及简便,都货币化表示。 3. 增加了技术水平指标。 参考依据是 2003 年国家科技成果登记表。 ( 按技术成熟度将技术分为实验技术、成熟技术和淘汰技术或按技术商品的发展阶段分为尖端技术或高技术、先进技术、传统技术或标准技术 ) 4. 科学划分技术领域。 为适应 “ 首都二四八重大创新工程 ” 对北京市技术市场统计的要求,在原有技术领域结构指标的基础上,参考了北京市科技发展重点领域指南( 2005—2008 )以及国家 863 、攻关、 973 等科技计划、国家科技成果登记、国家高新技术产品目录等技术领域的分类情况,对原有 “ 信息技术 ” 、 “ 生物技术与新医药 ” 、 “ 光机电一体化 ” 、 “ 新材料 ” 、 “ 环保与资源综合利用 ” 五大高新技术领域进行了改进与类别细分,设立了二级、三级分类指标;增设了 “ 现代农业技术 ” 、 “ 地球、空间与海洋 ” 、 “ 先进制造 ” 等新的技术领域。 5. 重新设置技术交易主体类别。 对技术买卖双方的类别设置进行了修订,考虑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技术交易的买方、卖方主体已无明显界限,双重身份的现象日益增多,对技术商品的买方、卖方采用相同类别,主要是对企业的类型进行了明确的划分,具体依据是国家统计局、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关于划分企业登记注册类型的规定,并设立了 “ 国外企业 ” 新类型。 6. 增设技术服务国民经济行业指标。 依据 2003 年 5 月 14 日,国家统计局关于印发《三次产业划分规定》的通知,增设了 “ 技术服务国民经济行业 ” 统计指标。 7. 增加了技术市场价格及效益统计。 主要依据: 2003 年国家科技成果登记表,并进行了局部的调整。 8. 其他指标的充实。 适应 “ 首都二四八重大创新工程 ” 的需求,在参考了 2003 年国家科技成果登记、 1999 年全国技术市场统计调查方案的有关资料,对原有的中介服务机构(含技术贸易机构)、技术交易会、创业孵化器统计进行了适当的指标充实与调整。 (未完待续)
个人分类: 技术市场|2260 次阅读|0 个评论
北京技术市场统计指标体系研究(五)
lgjszy 2012-10-15 10:23
(接上一篇) 六、修订后北京技术市场统计的基本内容 根据技术市场的基本特点及其量化的可能性,本着科学、客观的原则,技术市场统计应当围绕买、卖、中介三方主体,反映技术交易活动的规模、结构、效益、速度特征,以及技术价格特征。因此,技术市场统计的基本内容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技术市场规模统计 技术市场规模是指一定时期,某一行政区域范围内技术交易活动的总量。技术市场规模统计应当反映和研究技术交易活动水平及其发展变化。 技术市场规模可以从技术进入流通领域、完成交换、流通渠道等方面,通过技术成交量、成交额、技术商品供应量、技术中介机构数、各种形式的技术交易会数量等指标加以描述。通过与上年指标的对比反映技术市场规模的发展变化情况。 技术贸易包括技术吸收和技术扩散两个方面,所以技术市场规模统计主要包括技术出让规模和技术吸收规模的统计。 ( 1 )技术出让规模是指北京技术辐射全国和国外的交易情况,反映北京技术商品在国内外市场的流向与流动方式,也反映了北京地区的科学技术发展实力对地方经济发展的辐射能力。主要包括技术输出合同成交项数、成交总金额等统计指标。 ( 2 )技术吸收规模是指北京地区吸收京外技术的交易情况,包括吸收外省 市技术和技术进口。反映了各地区及国外的技术商品、技术信息向北京的集中情况。主要包括吸收技术合同成交项数、成交总金额等统计指标。 2. 技术市场结构统计 技术市场结构统计主要研究技术项目来源、技术研发投入、技术水平、技术交易形式、技术领域、知识产权、技术产权、技术服务社会经济目标、技术服务国民经济行业、买卖方分类特征和地域分布、技术流向、涉外技术交易等。 技术市场结构统计应当反映和研究技术交易活动各个方面,不同层次的结构状况及其发展变化,为研究技术商品流通规律、存在问题以及调整技术市场结构提供依据。 ( 1 )技术来源结构,技术来源就是指交易的技术成果来源于何种计划、项目或是课题。一方面反映了该项技术的需求来源状况,另一方面也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国家、企业进行科技开发的比例结构关系以及其成果进入市场并得到实际应用的状况。 ( 2 )技术研发投入状况,对于技术开发类合同,是指正在开发的技术预计(或按合同规定)所需投入的资金、人员、设备等,对于技术转让、咨询和服务类合同,是指开发成功该技术所消耗的资金、人员、设备等投入。 ( 3 )技术水平,是指该项技术在同类技术中处于何种地位。参考依据是 2003 年国家科技成果登记表。利用该指标可以分析进入应用领域的技术成果水平,分析各类单位技术研发的投入产出效果,从而能够准确把握市场动向,为北京市科技研发与产业的发展提供基础数据参考。 ( 4 )技术交易形式结构是指完成交换的技术商品不同交易形式的构成。可采用技术成交量、成交额按技术合同类型不同分组计算的比重来表示,反映了交易量、交易额在各种交易形式上的分布情况。 ( 5 )技术领域结构是指不同专业技术商品交易状况的构成。反映出各技术领域在市场中的发展水平和所占比重。主要包括信息技术、生物工程与新医药、光机电一体化、新材料、环保与资源综合利用、现代农业技术、普通农业技术、普通工业技术、建筑工程、军事国防航空航天及核工业、能源及交通、地球空间与海洋和其他 13 项。 ( 6 )知识产权构成是指人们对智力劳动成果所享有的占有、使用、处分和收益的权利在市场中的交易状况。反映出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也反映出人们依法保护自己权益的意识。主要包括技术秘密、专利技术、计算机软件、生物新品种等。其中的专利技术包括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 3 项。 ( 7 )技术产权构成是指技术成果的所有权(技术成果的占有权、收益权和处置权)在技术市场中的交易状况。反映出技术成果权属转移水平。 技术产权交易的类型分为:①技术成果入股,②高新技术企业产权转让,③高新技术企业增资扩股,④高新技术企业含有技术参与的并购。传统的技术转让由于具有权属变更也应该属于技术产权交易的范畴。 ( 8 )技术服务目标结构是指完成交换的技术商品,实际应用的领域或目标的构成。可以采用技术成交量、成交额按服务目标分组计算的比重指标反映。 ( 9 )技术市场的地域分布是指技术市场规模的地域分布结构。可以用描述技术市场规模的各项指标,按不同行政区划分组计算的比重反映。 ( 10 )技术流向结构是指完成交换的技术商品流通方向构成。可以用技术成交量、成交额按买卖双方单位性质分组计算的比重反映。 ( 11 )涉外技术交易结构是指技术进出口与北京境内涉外技术合作的数量和构成状况。反映北京地区国际技术贸易的发展水平。主要包括技术进口、技术出口和北京境内涉外技术合作。 3. 技术价格与技术市场效益统计 技术价格是指技术买方向卖方按技术合同规定所支付的全部费用。可以用技术合同的平均价格来表示。以此反映和研究技术价格水平及其变动趋势。 技术市场效益是指技术在流通过程中,投入与产出的比较。它应当是包括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内的综合效益,应当包括预计新增投入、预计新增总产值、净利润、实交税金、出口创汇、节约资金、对社会发展贡献率和专利技术实施率等。 技术市场效益统计应当反映和研究技术市场推动技术商品化及技术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中的作用及其发展变化。 4. 技术市场其他相关统计 随着孵化器的理念和运营模式逐渐被社会各界所接受,国有企业、上市公司、民营企业等多元化投资主体开始进入孵化器领域,为创业者提供了更广阔的创业空间。一个多方参与、多元投资的创业孵化体系开始形成,北京市已建成各类孵化器 47 家,占全国总数的 15% 以上,创业孵化体系已在北京初步形成。为对北京技术市场中与 “ 首都创业孵化体系 ” 和 “ 首都经济创新服务体系 ” 相关的情况进行定量分析与定性评价,需要增加创业孵化器及科技服务中介机构的统计指标。所以其他相关统计包括:技术交易相关单位的基本情况、技术中介服务机构、常设技术交易市场、技术交易会和创业孵化器等。 总之,技术市场统计指标体系是科技统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修订完善的北京技术市场统计指标体系共涉及技术市场规模统计、技术市场结构统计、技术市场价格与效益统计以及技术市场其他相关统计等四大类,统计条目 300 余条。基本上反映了与科技成果转化相关的有效信息,运用相应的统计软件,可以及时迅速地调用各方面的信息,为各级政府决策提供有效的信息支撑。 (完)
个人分类: 技术市场|2284 次阅读|0 个评论
中国现代化指标体系评价的实证研究
热度 1 yuliping 2010-11-26 21:25
该文发表于2010.6 《求索》,作者朱强,俞立平。 为了客观评价各种现代化指标体系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本文以《国家现代化报告2007》为例,利用排序多元离散选择模型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影响我国各地区现代化排名的主要因素是产业结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成人识字率、城市化水平,而医疗服务、大学普及率等对排名没有影响,报告总体上是科学合理的;现代化指标体系用来评价国家现代化比评价地区现代化有更高的可信度。本方法也可以作为评价其它指标体系的一种研究范式。 2010.11.26 俞立平于宁波 论文
个人分类: 信息经济|4294 次阅读|0 个评论
区域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
vcitym 2010-6-20 11:30
关于区域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评价的指标很多,有国家颁布的行业规范的指标体系,有各种期刊或著作中设计的指标体系等。这里在总结相关指标体系过程中提出一个新的指标体系,供大家讨论。说明:这里只是给出体系,进一步的讨论另文阐述。 指标类型 指标名称 土地投入水平 建设用地地均总投资额 建设用地地均固定资产投入额 土地经济产出效益 建设用地地均GDP 建设用地地均财政收入 建设用地地均税收 土地利用程度 综合建筑密度 综合人口密度 综合就业密度 综合土地闲置率 综合建筑系数 人居环境 人均居住建筑面积 人均公共绿地面积 土地资源耗费程度 单位GDP消耗建设用地变化率 单位GDP增长消耗新增建设用地量 单位GDP增长消耗新增建设用地变化率 单位固定资产投资消耗新增建设用地量 单位固定资产投资消耗新增建设用地变化率 附注几个概念: 土地开发强度。 土地开发强度,包括容积率、建筑密度、建筑层数、建筑系数等几项主要指标。在一般来说,区域土地开发强度越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就越高,用地;反之,如果土地开发强度不足,亦即土地利用不充分,或因土地用途确定不当而导致开发强度不足,都会减弱土地的使用价值,降低土地集约利用水平。 建筑系数。 建筑占地系数的简称,指区域建筑用地范围内所有建筑物占地的面积与用地总面积之比,以%计,用以说明建筑物分布的疏密程度及土地利用率。 建筑密度。 建筑密度是指在区域用地内各类建筑的基底总面积与区域用地总面积的比率(%),它可以反映出一定用地范围内的空地率和建筑密集程度。 建筑容积率。 简称容积率,系指区域建筑总建筑面积与建筑基地面积的比值,与建蔽率不同。例如:在 1 0000平方米的建筑基地上,建有单楼层 5 000平方米,共两层楼的建筑,则容积率为 100% ,建蔽率为 50% 。
个人分类: 技术相关|7229 次阅读|0 个评论
非线性科技评价方法合适性测度研究
yuliping 2010-5-13 17:28
评价方法首先要自圆其说,或者说,其评价结果与评价指标之间的相关性要较高,本文提出了两种方法。这方面关注的人似乎不多,算是一家之言。 摘要:为了对 非线性科技评价方法 的 科学合理性进行测度,本文提出两种方法,一是将各指标作为解释变量,总指标值作为被解释变量,然后进行回归分析,利用拟合优度 R 2 值检验指标体系的合适性。二是将各指标作为投入,总指标值作为产出,利用数据包络方法进行分析,然后用效率的集中度来评价指标体系的合适性。在此基础上,比较了两种方法的特点和适用范围,认为两种方法结合运用效果较好,同时可以推广到其它指标体系合适性的评价。 本文发表于《情报杂志》2010.2期。 论文下载 2010.5.13 俞立平 于 邗上
个人分类: 科学计量|4137 次阅读|0 个评论
学术期刊多属性评价方法的选择研究
yuliping 2009-11-26 16:28
本文即将发表于2009.12《情报理论与实践》 摘要:本文根据学术期刊评价中评价方法众多,评价结果不唯一问题,提出了九个评价方法的选取原则:高区分度、低灵敏度、单调递增、完全数据、公众接受、主客观结合、高拟合度、指标齐备、评价结果初步认同。从而为学术期刊评价方法选取提供了一些可行的解决办法。 关键词:学术期刊 指标体系 评价方法 1 学术期刊评价概况 期刊评价是文献计量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对学术期刊的发展规律和增长趋势进行量化分析,揭示学科文献数量在期刊中的分布规律,为优化学术期刊的使用提供重要参考,同时 可以提高学术期刊的内在质量,促进学术期刊的健康成长和发展。 美国著名情报学家加菲尔德博士在 20 世纪 60 年代对期刊文献的引文进行了大规模统计分析,得到了大量被引用文献集中在少数期刊上,而少量被引用文献散布在大量期刊中的结论,这可以被认为是国外期刊评价理论的起源。 学术期刊评价主要有两大类方法,一种是直接根据期刊评价指标进行对比,二是采用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该方法克服了单指标评价容易带来的片面性,比较适合期刊的综合评价,因此得到了较广泛的应用。 学术期刊多指标综合评价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牵涉到评价原则、指标选取、数据归一化、评价方法选择等诸多方面,国内外学者在该领域进行了大量广泛的研究。从评价方法的角度, Weiping Yue 、 Concepcion S. Wilson ( 2004 ) 利用结构方程的原理建立了一个期刊影响力的分析框架。苏新宁( 2008 ) 采用指标体系赋权进行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的评价。邱均平、张荣等( 2004 ) 提出了期刊评价指标体系的三维层次结构图,并利用灰色关联法进行评价。庞景安、张玉华等( 2000 ) 及李凯扬、贾玉萍( 2005 ) 利用层次分析法对期刊进行评价。王小唯、杨波等( 2003 ) 将期刊以往状态的评价结果作为各期刊基础条件的一种度量,再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 DEA )测算出它们的二次相对评价值。李修杰、陈景武( 2006 ) 运用判别分析法建立的期刊评估指标体系。王玖、徐天和( 2003 ) 运用秩和比法进行医学学术期刊学术质量综合评价。陈汉忠( 2004 ) 等数位学者 应用主成分分析对学术期刊进行评价。凌春艳、莫琳( 2004 ) 提出自然科学学术期刊质量指标体系的属性数学综合评价模型并进行了评价。李继晓、蔡成瑛( 2006 ) 对各种核心期刊的评价方法进行了介绍和分析,认为选择核心期刊的评价方法并不是一件一劳永逸的事,只能通过不断实践、比较、分析,才能使核心期刊的评价日臻完善。 此外,还有一些学者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评价方法进行有机融合,采用复合方法进行评价,如根据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再采取加权 TOPSIS 法进行评价,由于复合评价方法只有一个评价结果,因此本质上仍然可以认为是一种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 许多多属性评价与多属性决策方法在学术期刊评价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从方法论的角度,决策方法的研究要多于评价方法的研究,这是因为评价和决策具有某种程度的相似性,都是选取一定指标然后按照某种方法进行指标集结,最后得出评分或排序结果。经典的多准则决策( MCDM )可以划分为多属性决策 (MADM) 和多目标决策( MODM )。多属性决策的决策空间是离散的,往往采取各种定量方法进行选优;多目标决策的决策空间是连续的,一般采用运筹学方法进行选优,因此多属性决策方法全部可以用于多指标综合评价。现在用于学术期刊评价的方法不过 10 多种,一些用于其它领域的多属性评价和决策方法将会在学术期刊评价中继续得到应用。新出现的多属性决策方法也将有可能在评价领域(包括学术期刊评价)中得到应用。 2 学术期刊评价存在的问题 目前国内外综合评价方法有数十种之多,根据权重确定方式结合评价原理,可以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主观评价法,其基本原理是进行指标主观赋权,然后将数据标准化后加权汇总,如专家会议法、德尔菲法、层次分析法等等。第二类是客观评价法,包括两种,一种是采用客观赋权法确定指标权重,然后进行加权汇总,如熵权法、变异系数法、复相关系数法等;另一种是不需要赋权的系统方法,如主成分分析法、因子分析法、 TOPSIS 等。第三种是主客观相结合的赋权法,首先采用主观赋权方法确定权重,然后采用系统方法进行综合处理,如 ELECTRE 法、模糊综合评价法、 PROMETHEE 等等。指标体系综合评价方法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针对同一评价对象,选取相同的指标,采取同样的数据,不同评价方法得出的评价结果不一致,结果难以得到公认,那么,如何进行评价方法的选择呢? 虽然一些评价方法本身提供了一些统计检验方法,比如层次分析法的 CI 排序一致性检验,主成分分析法提供的 KMO 检验等等,问题是,如果学术期刊评价全部通过了这两种评价方法的统计检验,那如何进行取舍呢?有没有公认的尺度进行方法选择呢?迄今为止的文献,对这方面问题进行系统研究的比较缺乏,本文重点对这个问题进行深入分析。 3 学术期刊评价方法的选择原则 3.1 高区分度原则 评价的目的之一就是对所有评价对象的综合表现进行区分,很显然,相同的评价对象,不同的评价方法的区分度是不一样的。如果评价值比较拥挤,那么相邻评价对象就不易区分。俞立平( 2008 ) 提出了一种区分度的计算方法。 对于某种评价结果,假设有 m 个评价对象,将其按分值 V i 高低进行降序排列,然后给每个分值编上序号 N ,这 里 1 i m ,则函数 V=f(N) 是单调递减函数,评价结果最好的坐标值为( V 1 ,1 ),最差值坐标为( V m ,m ) , 本文将区分度定义为 ( 1 ) 即评价结果相邻两点距离之和(折线长度)与首尾两点距离(极值距离)的比值, D 1 , D 越大,说明相邻两点越分散,评价结果的区分度越好。由于评价数据可能存在误差,因此,区分度好意味着评价结果的可靠性高,评价更为稳定。 由于各种评价方法结果的极值(极大值与极小值之差)范围不一,比如 TOPSIS 法结果的极值范围在 0 ~ 1 之间,因子分析法结果的极值范围在 -1 ~ 1 之间,而德尔菲法根据人们的习惯结果一般在 0 ~ 100 之间,必须将结果标准化后才具有可比性。标准化的方法对区分度的计算也有很大影响,若标准化后的分值在 0 ~ 1 之间,根据区分度的原理,势必导致相邻两点之间距离之和与首尾两点距离之比过小,导致不同评价方法区分度相差不大;若标准化后的分值根据人们的日常习惯在 1 ~ 100 之间,但是由于评价对象数量不一,如此处理也不合适。本文将标准化处理后分值设定为 0 ~ m 之间,即最大值点坐标( m , 1 ),最小值点坐标为( 0 , m ),中间某点的标准化值根据原值与极大值的差等比例处理。计算公式如下: (2) 公式( 2 )中, V 为原指标值, Vi 为标准化后的指标值。由于进行的是简单线性变换,因此不会改变原评价结果的分布规律,保真度较好。如果评价结果分值相同,则允许并列,实际上是两点完全重合。标准化后,区分度的计算可以进一步简化为: ( 3 ) 3.2 低灵敏度原则 灵敏度是用来分析评价指标数值或权重变化对评价结果排序影响的一种方法,它广泛应用于多属性决策、多属性评价领域,但在学术期刊评价中,灵敏度分析比较少见。权重灵敏度分析可以用来分析指标权重的变化对评价结果排序的影响 。通常情况下,几乎所有的权重赋值方法对指标权重都允许有一定的变化范围,即指标权重在某个范围内变动不会影响排序结果,这也就是灵敏度的本质含义。很显然,灵敏度越低的评价方法,允许指标权重变化范围较大而不会影响评价结果的排序,对数据误差有一定的防范能力,因此灵敏度越低,评价方案越好。 一些评价方法已经不用权重,如主成分分析、证据理论等;一些评价方法即使用到权重,也是一种过渡,即权重只是评价的中间变量, 如 ELECTRE 法、模糊综合评价法等。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采用回归分析法,将评价结果作为因变量,评价指标作为自变量进行回归,然后将回归系数标准化后作为权重,在此基础上做灵敏度分析。当然,对于基于排序的评价结果,在回归时要采取排序因变量模型进行回归。 3.3 单调递增原则 所谓单调递增原则,就是不管什么评价方法,正向指标值增加一定会导致总评分值增加,反向指标增加一定会导致总评分值减少,按道理似乎这不应该存在问题。在按照权重加权汇总类的评价方法中,这并没有任何问题,如熵权法、专家会议法、层次分析法等,但是在一些系统评价中,则存在递减的可能性。比如主成分分析、因子分析、灰色关联法等,在给定期刊评价指标和数据后,用这些方法进行评价,然后再用评价值作为因变量,评价指标作为自变量进行回归,有时会发现某些评价指标的系数为负数的异常情况,即出现期刊某个指标值增加,其总得分会减少,排序会下降的异常现象。 对这种情况,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如果排除评价指标选择不当的情况,那么说明是评价方法选择有问题,即不能用该评价方法进行评价,因此,评价方法是否单调递增可以作为评价指标筛选和评价方法选择的一个标准。 那么如何发现指标递减现象呢?可以将评价值作为因变量,评价指标作为自变量进行回归,然后看回归系数符号是否为负数。 笔者选取 14 个评价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对 518 种期刊进行评价,将评价结果与指标进行回归,发现他引率的回归系数为负。继续将所有数据保持不变,仅将其中一种期刊的他引率提高了 20% ,继续采用主成分分析进行评价,结果发现该期刊排序下降了 10 位。 3.4 完全数据原则 评价和决策的目的往往是不相同的,评价重在总体,决策重在选优,有时甚至只关心最好的方案,对于中等或较差的对象是不敏感的。考虑到数据获取成本和处理方便,有时抽取少部分对象进行处理即可。比如某市移动公司筛选最重要的 1000 个客户,只要选取月话费前 5000 名的客户,再结合其他指标进行分析即可,因为前 1000 个重点客户肯定在这 5000 个里面,根本没有必要评价所有的几十万客户。 但是对于大多数不能独立于数据的评价方法,评价结果是完全不一样的。比如要筛选前 10 种最重要的医学期刊,若采用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CSTPC 数据库和 TOPSIS 法评价,可以有两种不同的做法。该数据库 2006 年共收录了 518 种医学期刊,选取影响因子前 50 名的期刊进行评价,与选取所有 518 种医学期刊评价相比,两种情况下前 10 名往往是不同的,那么哪种结果可信呢?显然是采用所有期刊数据来进行评价的结果更可信、更服人。 如果采取不依赖于数据的评价方法,如专家会议法、德尔菲法、层次分析法,那么评价对象数据是否齐全对评价结果是没有影响的,这里要说明一下。 3.5 公众接受原则 决策更多地体现了决策者的意志,它不需要关心决策对象的满意度。而评价则类似于考试,更多地要兼顾公平。在大多数情况下,决策者根本无须向公众公布决策方法甚至决策结果,而评价方法和评价结果往往是要公开的。因此,在评价方法的选取过程中,除了兼顾方法的科学性外,一些影响小,使用不多的评价方法要慎重使用,比如,指标体系赋权中采取的变异系数法、复相关系数法。对于近年来出现的一些新的评价方法,如遗传算法、康托对角线法也要在认真研究评价原理的基础上加以选用。你的方法再科学,但只要评价对象较普遍地不认可你的方法与结论,那这样的评价就是失败的。我国某些大学排行榜就遭到这样的命运。 3.6 主客观结合原则 为了排除评价中的人为因素,出现了许多客观评价方法,固然起到了貌似公平的作用,但是客观评价法最大的缺点也正是无视评价者的主观因素。对评价者而言,不同的期刊评价指标的重要性是不同的,通过专家会议不同评价者有可能对指标权重达成共识。 不同类型的评价对评价的客观性要求是不同的,比如大气环境评价就相对客观一些。学术期刊更多地是以科学技术研究为主要对象的人类劳动,期刊的一些评价指标如影响因子、基金论文比、作者数等都与人的主观因素联系比较紧密,因此其评价必须充分考虑人的主观性,建议在期刊评价中采取主观或主客观相结合的一些评价方法。 3.7 高拟合度原则 不管什么评价方法,评价指标都是为了说明评价值的,也就是说,评价指标与评价结果之间必须有很好的拟合关系。除了加权平均类的评价方法外,其他几乎所有的评价方法都可以采用回归分析的方法对评价结果与评价指标的拟合度进行度量,方法是看 R 2 值的大小。通常情况下,根据经验一般要求 R 2 0.80 ,过小的 R 2 值是不合适的,说明指标对评价结果的解释力差,不能自圆其说。 3.8 指标齐全原则 一些评价方法,为了减少计算量和消除指标间的相关性,人为删除部分存在重复信息的指标,对这个问题的处理要慎重,因为完全相同的指标是不存在的,删除指标必然带来信息的损失。在期刊数量较多的情况下,由于期刊数据比较密集,删除指标对整个排序结果将产生较大的影响。现在计算机技术发展很快,已经没有必要考虑计算的精简,何况许多评价方法都有自己的软件包,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消除指标间的相关问题。 当然,并不是说在指标选取时就可以滥选指标,要综合考虑指标的内涵及获取成本,就学术期刊评价而言,数据的获取成本是相对低廉的,不像医学检验,指标多了,意味了病人化验的项目多了,既增加了病人的负担,也延误了诊断时间。 3.9 评价结果初步认同原则 在学术期刊评价中,针对某个学科的期刊评价,如果存在某种大家一致公认的最好的期刊,但是在用某种评价方法进行评价时,该期刊没有排在第一,那么该评价方法最好不要选用,因为与人们的常识不符。当然,如果不存在大家公认的最好的期刊则另当别论。 4 讨论 本文提出了学术期刊评价方法选取的一些原则,根据本原则可以筛选掉一些不合适的评价方法,但是仍然会留下数种评价方法,在这样的情况下,建议采用组合评价方法进行处理,即根据一定的方法将几种评价方法的结果进行综合,最后得出唯一的评价结果。 虽然本文是针对学术期刊评价进行的讨论,但基本的原则和方法对所有的评价是普遍适用的,可供其它领域的评价方法选取参考。 参考文献 Weiping Yue 、 Concepcion S. Wilson . Measuring the citation impact of research journals in clinical neurology: a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analysis . Scientometrics,2004 ( 3 ): 317-334 苏新宁 . 构建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评价体系 . 东岳论丛, 2008 ( 1 ): 35-42 邱均平、张荣等 . 期刊评价指标体系及定量方法研究 . 现代图书情报技术, 2004 ( 7 ): 23-26 庞景安、张玉华等 . 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 . 中国学术期刊研究, 2000 ( 11 ): 217-219 李凯扬、贾玉萍 . 基于 AHP 的期刊全文数据库的模糊综合评价 . 情报科学, 2005 ( 11 ): 1688-1703 王小唯、杨波等 . 学术期刊质量评估的二次相对评价方法 . 编辑学报, 2003 ( 6 ): 231-232 李修杰、陈景武 . 运用判别分析法建立的期刊评估指标体系 . 江西图书馆学刊, 2006 ( 3 ): 48-50 王玖、徐天和 . 秩和比法在医学学术期刊学术质量综合评价中的应用 . 数理医药学杂志 2003 ( 3 ): 266-267 陈汉忠 . 主成分分析在学术期刊评价中的应用 . 中国学术期刊研究, 2004 ( 6 ): 658-660 王引斌 . 测定核心期刊的新方法主成分分析法 . 情报学报, 1998,17(5):13. 贺颖 . 2001-2004 年中国管理类期刊学术影响力综合评价 . 中国软科学, 2007 ( 1 ): 107-112 管进,陈文凯等 . 外文核心期刊的综合评价主成分析法的应用 . 图书情报工作, 2004 ( 1 ): 13-16 张弘、赵惠祥等 . 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学术期刊评价方法 . 编辑学刊, 2008 ( 2 ): 87-90 杨文燕,刘亚民等 . 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中国肿瘤类期刊学术影响力的综合评价 . 中国肿瘤, 2008 ( 1 ): 79-81 周玲、张玲玲 . 利用因子分析法对国内主要数学期刊进行评价 .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 2006 ( 6 ): 67-70 凌春艳、莫琳 . 自然科学学术期刊质量指标体系的属性数学综合评价模型 . 数学的实践与认识, 2004 ( 5 ) :1-7 李继晓、蔡成瑛 . 对各种核心期刊评价方法的分析 . 中国学术期刊研究, 2006 ( 2 ): 253-256 俞立平 . 比较不同评价方法评价效果的两个新指标 . 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 ( 9 ) 2009.12.26 俞立平 于邗上 PDF下载
个人分类: 科学计量|6900 次阅读|0 个评论
指标体系有效性的RST评价方法及应用
fuyuncas 2009-7-9 09:48
摘要 : 各个指标的测度效果如何,是否能够准确描述系统的实际发展状况,成为指标评价研究领域要解决的一大问题。 本文通过研究指标体系构建的原理和方法,提出了指标体系有效性评价的标准,然后基于这些标准构建 RST 评价方法,最后通过对两套评价区域科技实力的指标体系进行实证研究来说明 RST 方法的可操作性和适用性。 关键词 : 指标体系;有效性;冗余度分析;灵敏度分析;趋势度分析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274 次阅读|0 个评论
关于人水和谐概念、指标体系、量化方法的讨论
zuoqiting 2008-7-23 22:32
在《水利学报》上发表 人水和谐评价指标及量化方法研究一文,就概念、指标体系、量化方法展开讨论。 1. 人水和谐的概念 : 人水和谐是指人文系统与水系统相互协调的良性循环状态,即在不断改善水系统自我维持和更新能力的前提下,使水资源能为人类生存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久远的支撑和保障 2. 量化准则 ( 1 )健康。健康主要从水系统的角度考虑。健康是指水资源系统特别是河流系统生态功能没有受到损坏,具有较强的自我修复和更新能力以及一定的抗干扰能力。健康不是追求一种自然的原始状态,而是反映人们的期望,其标准随着不同时期不同阶段人们的期望值不同而不断发生变化。 ( 2 )发展。发展主要从人文系统特别是社会经济水平的角度考虑。发展是指社会经济的发展在不破坏地球上生命支撑系统的范围内,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发展反映高效利用享有的资源,支撑社会发展的规模,经济发展的程度。发展也是建设节约型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 ( 3 )协调。协调主要从人文系统和水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的角度考虑。协调是指人文系统与水系统关系处于协调发展的状态,即水系统必须为人类及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必要支撑和安全保障;人类在发展中不断为河流的健康提供保障,并不断采取主动改善的措施,人水关系进入不断改善的良性循环的状态。 这就要求水能够支撑人类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人能为河流的健康提供政策、思想、实际行动方面的提高;做到开发与保护并重;协调好人和水的关系,达到人水和谐的协调状态。 3. 量化指标体系 本文建立以目标层、准则层、分类层及指标层四个层次构成的量化指标体系框架。 ( 1 )目标层。人水和谐度是用来综合反映人文系统与水系统相互协调和发展的程度。用人水和谐度来表达某个区域的人水和谐的总体程度、总体态势和总体效果。 ( 2 )准则层。通过前文提出的健康、发展和协调三大量化准则,分别从水系统、人文系统以及水系统与人文系统的相互作用及关系的角度来衡量人水系统的健康度、发展度和协调度。 ( 3 )分类层。人水系统是由多个系统构成的复杂大系统。每个准则又包含不同类型和方面的指标。 ( 4 )指标层。是具体的量化指标,来反映具体某个方面的人水和谐程度。每个分类层由多个具体指标构成。 按照人水和谐量化准则,将人水和谐程度计算指标分为健康 ( 水系统 ) 、发展(人文系统)、协调(人文系统与水系统相互作用)三大类指标,构成人水和谐量化指标体系(简称 H-D-H 指标体系,即 Healthiness- Development- Harmony Index System )。 4. 量化方法 本文引入人水和谐度指标来度量人文系统与水系统的和谐程度。人水和谐度( HWHD ) 由健康度 ( 简称 HED) 、发展度 ( 简称 DED) 、协调度 ( 简称 HAD) 构成,取值范围为 。 本文对各个单指标采用模糊隶属度描述方法, 假定各指标均存在 5 个(双向指标为 10 个)代表性数值:最差值、较差值、及格值、较优值和最优值,采用直线段描述;再对多指标进行加权综合,得到各准则的 隶属度;再对多准则进行 加权集成,得到最终的人水和谐 度 。 本文把以上基于单指标量化 - 多指标综合 - 多准则集成的量化研究方法称为 SMI-P 方法。 查看全 文 已发表的相关论文: 1. 左其亭,张云,林平 . 人水和谐评价指标及量化方法研究,《水利学报》, 2008 , 39 ( 4 ): 440-447 2. 左其亭 . 人水系统演变模拟的嵌入式系统动力学模型,《自然资源学报》, 2007 , 22 ( 2 ): 268-273 3. 左其亭,高丹盈 . 人水和谐量化理论及应用研究框架 . 高丹盈、左其亭主编:《人水和谐理论与实践》,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006.9 : 1-5 4. 左其亭,张云 . 塔里木河流域人水和谐定量评价及调控对策研究,《干旱区地理》, 2008 , 31 ( 2 ): 164-174 5. 左其亭 . 人水系统模拟的工具:嵌入式系统动力学模型 . 任立良、陈喜、章树安主编:《环境变化与水安全》,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008.1 : 82-84 6. 林平,左其亭,张云 . 塔里木河流域人水和谐探讨,《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2007 , 18 ( 4 ): 12-16 、 22
个人分类: 科学研究|6878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9 18:5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