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精益求精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既求其有 更求其精(140603)
热度 2 ymin 2014-6-3 08:57
既求其有 更求其精( 140603 ) 闵应骅 新技术不断出现,科技工作者有一种好奇心,想要知道,想要研究,想要运用。那就是“求其有”。这一点,改革开放以后我们已经做到了。但是,更要求其精。求精就很难了,可能需要超越,需要创新。这方面我们就比较欠缺。我觉得,科学网上应该多谈科技问题本身,而不是天天谈人际关系、论文排名之类的人人关心而非科技的问题。 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是一种卫星服务,帮助人们定位、定时、航行、旅游,在战争中也有重要应用。从原理上讲,卫星和被测的两个点构成一个三角形。卫星到这两点的距离可以测出来,夹角已知,这三角形就能解,算出这两点之间的距离。可是,这三角形很畸形,两边特别长,夹角特别小,算出来的误差就会特别大。这个事情,就我所知,我们国家大概 20 年前就安排了。美国的 GPS 系统是根据 4 棵卫星甚至更多的卫星去计算接受者的位置。用 4 颗卫星互相补偿纠正,能好一些,定位误差可做到大约 10 米。但由于高山、或摩天大厦阻挡 GPS 信号,某些城市或地区可能无法定位。 今年 5 月 IEEE Spectrum 报道,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 JAXA )于 2010 年 9 月得到日本准天顶卫星系统( QZSS )的 QZS-1 发射任务。计划 2017 年底增加 3 颗卫星,另外,未来再发射 3 颗,形成持续的由 7 颗卫星组成的卫星群,以保证可持续运作和必要的冗余(参见下图)。政府计划对这 3 颗新的卫星计划 5 亿美元,由三菱公司提供,另外还要 12 亿美元用于地面设备,建设 1200 个精确地面检测站。这些部分将由新建的私人公司 ---- 准天顶卫星系统服务公司开发和运作。 4 颗卫星的轨道是这样设计的,站在日本,你看这轨道就像一个 8 字形,其弧形尽可能往南扩展,越过澳大利亚,在日本上空则尽可能窄,使得日本的每一个地方至少被 1 颗卫星的视野范围所覆盖。这就是为什么叫 日本准天顶卫星系统的原因。这就使得东京城市峡谷或高楼阴影中的人们也能使用该系统的差错校正信号。差错可以由卫星的原子钟引起,也可能是由轨道偏离、地球的大气环境而引起,特别是电离层可以使信号扭曲,降低其速度。为了校正这些差错,主控计算机把参考监控站收到的卫星信号跟卫星目标位置与监控站之间的距离进行比较。这些校正了的信息被压缩,从每秒 2 兆位的数据速率变为每秒 2 千位的速率传给卫星,然后再广播给用户接受者。这都是实时进行的,所以,压缩很重要,不然这么低速传送,时间就会来不及。正因为压缩,才能使用户接收者用一个实际大小的天线成为可能。在 QZS-1 的初步试验中,水平误差约 1.3 厘米,垂直误差约 2.9 厘米。 厘米级精度考验着所有加工、制造精度、仪器仪表。精度提高两个数量级,不容易。从无到有,比较容易,从有到精就难了。不过,同时它也引领了一系列的创新,至少是极大地改进,从而大大扩展了应用的空间。除了应用于汽车和个人的旅行之外,像地图、大地测量、精细农业、自治的拖拉机操作、无人机车辆、无人驾驶车辆都可以用上。厘米尺度的定位在维修和保险中区别其他车辆和固定障碍物也会很有帮助。日本政府还计划用此项服务当地面通讯受损以后去实时广播灾难警报。类似地,在欧洲有伽利略计划,要花 50 亿欧元,相当于 69 亿美元。未知日本这个比较便宜的计划是否能实现。 这些比较详细的技术问题,不可能完全向公众说清楚,但总体思路还是清晰的。不知道我国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情况如何?
个人分类: 学术导航|3896 次阅读|6 个评论
学习漫谈(5):非学不可 非会不可 非行不可 非好不可
sqdai 2010-10-16 06:21
今天,赠送给青年朋友一段治学良言:非学不可,非会不可,非行不可,非好不可。 此话是谁说的?乍一看来,似乎应为饱学的资深学者所说。不对!这是相声泰斗马三立的学艺的四非戒律。 马三立,妇孺皆知:眯细小眼,豆芽身材,凹腮肥耳,喑哑声线,台上一站,刚一张口,人就大乐。他擅长于单口相声,脱口秀功夫令人倾倒。 这般功夫从何而来?来自他的学艺四非戒律。他犯傻似地学,非要学会不可,非要学得能纵横捭阖、谈笑风生不可,非要学得好上加好不可。据说,他吃饭如厕都在喃喃自语,走路撞上电线杆子,餐桌上把筷子伸到别人碗里,如此等等,是家常便饭。正因为他这样痴迷地学习,掌握了一身硬功夫。 据相声大师侯宝林说,相声最难的是现挂(即兴发挥),坦承自己一辈子表演中最得意的现挂仅有三次。而马三立的现挂俯拾皆是。有一次,电视节目主持人倪萍夸道:马老身材好,不用减肥。马三立立马回应:我一辈子没超过一百斤,减肥也没地儿可减了,只剩下一副猴架子了。接着,指向台下的赵忠祥,说道:他胖,他的袜子可以给我改一件背心了。这还不够,又拿着歌唱家李光羲和郭颂开涮:李光羲嘛,就是光喝稀的,保养得好。郭颂有底气,人家吃饭不用碗,端起锅来往嘴里送,锅送!赢得了满堂喝彩声。试想:没有平时的勤学苦练,哪来这样的现挂功夫! 马三立还提倡师不分长幼。相声界谁有长处,就向谁学。我这里再加上一句:学不分行业。不管是哪个行业的,谁行,就向谁学。我们要向马三立学习,学他的热爱学习,痴迷专注,精益求精,艺不惊人誓不休的精神。写到这里,我的脑海里又浮起已然消逝的特别的身影。 青年朋友们,趁着青春年少,发愤学习!时代需要大批的有远大理想的饱学之士! 本文取材于《傻也风雅》(丰绍棠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 , 306 ~ 307 ) 写于 2010 年 2 月 17 日 http://blog.lehu.shu.edu.cn/sqdai/A166969.html
个人分类: 寄语学子|6322 次阅读|2 个评论
没有“魔咒”,应有“磨”和“轴”
boxcar 2010-10-7 10:37
刚才看了淀粉专家余世锋老师的新博文 中国年轻的土鳖如何打破魔咒 , 获得诺贝尔奖 (Nobel Prize)? 。文中给中国的年轻小土鳖们提出七点建议,期望他们秉持此七项原则打破中国本土科学家一直没有获得NB奖(诺贝尔奖,戏称炸药奖的又一个新外号)的魔咒获得NB奖。这余七点基本切中了要害,如果土鳖们当中有一批人真的做到了,是大有机会的。不过,我一直不大相信什么魔咒,却认为当下更需要磨和轴。为此,我将再次借着余老师的话题(上次是类SCI影响因【2】,恶搞的是余老师的 2010 最新出炉食品类 SCI 影响因子排行榜 ),写篇新博文。 众所周知,当代的年轻土鳖(中国本土培养博士的谐音)们有很多优点,例如朝气蓬勃、乐观向上、思维活跃、精力充沛、容易接受新鲜事物等等。不过,他们多少也会有些缺点或者问题,有些是个人的,不好一一分析,有些则是群体性的,是和文化背景、学术生态以及外部社会环境之类有关的。其中,对其未来学术发展不利的一类缺点是意志品质方面的。很多年轻土鳖还不定性,想法和行为太容易受到环境影响而改变。这种善变本身是比较中性的,并不算是坏事,环境适应能力强有利于生存和较快的发展,但就科学研究而言,善变所带来的结果就是容易陷入跟风研究的误区。所谓跟风,就是什么热门就立刻跟过去做什么,趁着热火劲儿能出一些短平快的成果。但由于现在那些很多人都去挤的热门研究方向一般难以坚持得很持久,所以很多工作都是阶段性的,很难做到有足够的深度,在这个过程中更多是在突出急学先用,这样根基也不容易打得很牢靠。面对这种情况,我的建议是,做研究不妨轴一点(意思不大好,有点儿一根筋、死心眼儿的味道,做人别这样),认准一个方向之后要勇于坚持,在一段时间内围绕着这一个方向的核心开展工作。这就像轮子绕着车轴转动,虽然轴没有变化,车轮已经滚滚向前走出了很远,这是一种别样的灵活。从这个意义上讲,选好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研究方向,就象是用好钢打造好了一根车轴,能够承载足够的负荷,并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围绕着它转动。 轴还意味着一种坚韧,要能耐得住长时间的磨。事实上,并非所有的成果都像刚刚公布的诺贝尔物理奖的那样传奇和速效,更多的高水平研究成果都是在很长时间的工作积累的基础上取得的突破或者最终完成的。这时就需要研究者能够耐得住性子去长时间坚持,连续做一些貌似没有太多新意的东西和枯燥,但却是必须的,这就是磨。磨的是人的意志,磨的也是时间和精力,磨到了精益求精的境界之时,才能磨出来高质量的成果。只图速度的萝卜快了不洗泥在科学技术革命初期,新发现很多、新理论也容易被建立的阶段或许还成,在常规发展阶段是很难有大的作为的。不幸的是,绝大多数人在绝大多数时间里都经历的是常规发展阶段,也就都需磨。 在我看来,如果年轻的土鳖们能够认识清楚磨和轴的关系与重要性,或许我们也可以像日本那样在未来的某些年份期间不断有NB奖入账,让咱国人也借机NB一把。 ~~~~~~~~~~~~~~~~~~~~~~~~~~~~~~~~~~~~~~~ 参考: 【1】 余世锋: 中国年轻的土鳖如何打破魔咒 , 获得诺贝尔奖 (Nobel Prize)?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70375 【2】 吕喆:类SCI影响因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37075 刚刚看到,mirror大侠对本文的评论文章,加个链接: 李维: 给余老师们泼些凉水:年轻的土鳖如何能拿NB奖?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70750
个人分类: 科学网|9301 次阅读|6 个评论
[转载]内地新首富:李锂夫妇
dnastar 2010-4-25 18:27
http://news.sohu.com/20100425/n271730537.shtml 海普瑞是从事肝素钠原料药研究、生产及销售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主要产品为肝素钠原料药,产品99%以上出口,客户遍布全球,包括世界知名的跨国医药企业。   海普瑞的竞争力体现在它是目前中国肝素钠原料药行业唯一通过美国FDA(食品药物管理局)认证的企业,并且通过了欧盟CEP(欧洲药典适应性认证)。海普瑞还是美国大剂量标准肝素制剂唯一的原料药供应商。   海普瑞2009年销售收入22.24亿元,净利润8.09亿元。   海普瑞本次拟发行4010万股流通股,发行后总股本40010万股,募集资金主要用于年产5万亿单位兼符合美国FDA认证和欧盟CEP认证标准的肝素钠原料药生产建设项目。 1987年川大毕业   事业从重庆起步   招股书显示,海普瑞实际控制人为李锂、李坦夫妇,二人分别任海普瑞董事长及董事、副总经理,而公司董事、总经理单宇是李坦的哥哥。   李锂、李坦均于1987年7月毕业于四川大学化学系,前者1987年7月进入成都肉联厂工作,后者同期在安徽省石油化学工业厅教育处工作。1992年,李锂、李坦先后进入重庆通达分别任董事长兼总经理与副总经理。   1992年3月18日,李锂与重庆通达承包合作肝素钠项目。2000年之后,重庆通达不再从事肝素钠的生产经营。2003年8月SFDA(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药品批准文号变更至海普瑞,之后至2008年2月注销期间,重庆通达未从事任何生产经营活动。   对话    李锂:我赶上了伟大的时代   23日举行的海普瑞公司网上路演十分火爆。就相关问题,李锂做了详细的回答。   关于股票:我从不炒股谈股票   问:你炒股吗?你会推荐亲朋购买你公司的股票吗?   李锂:我从不炒股,也不谈论股票。   关于创业: 立业要早持之以恒   问:你已成为内地首富,你如何看待财富的变化?   李锂: 这一切主要是赶上了伟大的时代 。 有机会为国家和民族创造财富,是我们的荣幸 。至于创业,总是 艰辛 的。   问:能否谈谈创业经历?对大学生创业有何建议?   李锂: 长期专注、不懈努力、使产品质量有国际竞争力,是我们的目标 。 立业要早,要持之以恒,最重要的是要做出高质量的东西 。   关于工作: 工作是快乐的源泉   问:公司管理层是如何分工的?你个人在哪些方面倾注的精力最多?   李锂:管理层按能力和制度进行分工,我侧重于研发。我认为 工作 永远 是人快乐的主要源泉 。   问:你每天工作多长时间?   李锂: 20多年来除了睡觉和吃饭,绝大部分时间我都在工作。 据成都晚报
个人分类: 未分类|1438 次阅读|0 个评论
导师应向白求恩同志学习
wangxh 2009-7-9 18:17
【诺尔曼 白求恩( Dr. Henry Norman Bethune )是加拿大共产党( 1943 年 8 月改为加拿大劳工进步党)党员、国际著名的外科医生,国际共产主义战士。为了帮助中国人民的抗日斗争,于 1938 年初不远万里,突破重重阻挠,来到延安 ,同年 6 月进入晋察冀抗日根据地, 带领流动医疗队活跃在山西、河北两省。他总是不顾危险,亲临前线,就地施行医疗手术,从而大大减少了伤病员的死亡,挽救了许多战士的生命 。同时,他还帮助方兆元等八路军医 护人员提高医疗水平,为部队培养了 一批合格的医护工作者。他对工作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极端的热忱,从而赢得了根据地的干部、战士和老乡的尊敬和爱戴。在共同的战斗中,白求恩也对八路军和根据地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在一次手术中,他的手指不慎被割破而遭感染,抢救无效,不幸逝世。他的形象永远活在人民心中。】 白求恩 同志是加拿大共产党员,为了帮助中国的抗日战争,受加拿大共产党和美国共产党的派遣,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去年春上到延安,后来到五台山工作,不幸以身殉职。 一个外国人,毫无利己的动机 ,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他自己的事业,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每一个中国共产党员都要学习这种精神。 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 专门利人的精神 ,表现在他 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 ,对同志 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 。 白求恩同志是个医生,他以医疗为职业, 对技术精益求精 。 大家要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从这点出发,就可以变为大有利于人民的人。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节录自毛泽东《纪念白求恩》
个人分类: 教之道|3870 次阅读|1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 11:0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