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1500多年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1500多年历史名城高昌怀古(照片)
黄安年 2009-7-14 10:31
1500 多年历史名城高昌怀古 (照片) 黄安年文 许令仪供图 黄安年的博客 /2009 年 7 月 14 日发布 这里发布的是许令仪传来的《吐鲁番印象》幻灯片中有关游览高昌的照片 , 共9 幅。 笔者 2007 年 9 月中参观了 1500 多年历史名城高昌 , 在我的博客上发表了下述短文 , 其中有笔者几十幅即时拍摄的照片有兴趣可以上网查阅。 * 凭吊 1500 多年历史名城高昌(一) , 黄安年文 , 发表: 2007 年 10 月 26 日 * 凭吊 1500 多年历史名城高昌(二)黄安年文 , 发表: 2007 年 10 月 26 日 * 凭吊 1500 多年历史名城高昌(三) , 黄安年文 , 发表: 2007 年 10 月 26 日 我国著名学者冯其庸老先生的历史考古摄影图册《瀚海劫尘 -- 中国大西部拍摄集 西行散记》 1995 年由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 , 其中图, 149-159 是高昌古城历史博物馆历史图片,我的博客对此有专门介绍。摄影家丁和的《流沙梦痕 ( 丁和西域艺术影记 ) 》 2006 年由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 , 其中也有许多珍贵的高昌历史名城的艺术摄影照片,笔者的博客也作过介绍。 历史的见证告诉我们,现今新疆境内是中西文化交流与民族融合的重要通道 , 是各族人民交汇的场合,民族交融是历史使然。 附有关高昌的介绍 : ****************** 高昌古城 地理位置   高昌故城遗址坐落在吐鲁番市东面约四十公里的哈拉和卓乡所在地附近,北距火焰山南麓的木头沟沟口(胜金口)约 6.5 公里,东距鄯善县城约 55 公里,属吐鲁番文物局管辖。它是古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和重要门户。高昌故城的维吾尔语称亦都护城,即 王城 之意,因为此城为高昌回鹘王国的都城,故名。    1961 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保护单位。被誉为长安远在西域的翻版曾经有一位考古学家这样说如果想知道盛唐时的长安城是什么样,就来吐鲁番的高昌故城吧,它就是唐时长安远在西域的翻版时光已逝千年,但当时的繁盛仍依稀可见。 历史   高昌故城奠基于公元前一世纪,是西汉王朝在车师前国境内的屯田部队所建。《汉书》中最早提到了高昌壁。《北史西域传》记载:昔汉武遣兵西讨,师旅顿敝,其中尤困者因住焉。地势高敞,人庶昌盛,因名高昌。汉、魏、晋历代均派有戊己校尉此城,管理屯田,故又被称为戊己校尉城。   公元 327 年,前凉张骏在此置高昌郡,立田地县(《初学记》卷八引顾野三《舆地志》)。继之又先后为河西走廊的前奏、后凉、西凉、北凉所管辖。 442 年,北凉残余势力在沮渠无讳率领下西逾流沙,在此建立了流亡政权。 450 年,沮渠安周攻破交河城,灭车师前国,吐鲁番盆地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遂由交河城完全转移到高昌城。 460 年,柔然人杀北凉王安周,以阚伯周为高昌王。高昌之称王自此始也(《周书。高昌传》)。   此后张、马、麴氏在高昌相继称王,其中以麴氏高昌统治时间最长,达一百四十余年( 499-640 )。   这些高昌王均受中原王朝的册封。麴伯雅还曾到隋朝长安朝觐,并娶隋华容公主为妻。    640 年,唐吏部尚书侯君集带兵统一了高昌,在此置西州,下辖高昌、交河、柳中、蒲昌、天山五县。由侯君集所得高昌国户籍档案统计,当时有人口三万七千。   八世纪末以后,吐蕃人曾一度占据了高昌。   九世纪中叶以后,漠北草原回鹘汗国衰亡后,西迁的部分余众攻下高昌,在此建立了回鹘高昌国。其疆域最盛时包括原唐朝的西州、伊州、庭州以及焉耆、龟兹二都督府之地。此外还统有分布在罗布淖一带的众熨及其它一些别的民族或部落,地域范围远远超过了今吐鲁番盆地。 1209 年,高昌回鹘臣附蒙古,成吉思汗赐回鹘高昌王为自己的第五子,并下嫁公主。 衰败   十三世纪以后,天山以北广大地区的西北蒙古游牧贵族以海都、都哇为首发动叛乱,坚持仍旧要生活在草原上,不能到城市地区去,曾多次南下侵犯臣属于元朝的回鹘高昌国, 1275 年一次出兵十二万围攻火州(高昌)达半年之久,后来亦都护(高昌王号)火赤哈尔的斤终于战死在同海都、都哇的战争中。这场战火延续四十余年之久,高昌城在战乱中被毁。   元延祐三年至五年( 1316-1318 ),受元仁宗册封继承高王位的火赤哈尔的斤的儿子纽林的斤,在元朝的支持下,领兵火州,复立畏兀儿城池(《元史 ? 巴而术阿尔忒的斤传》)。由于高昌城在战火中毁坏过甚,这次重建的火州城已不在高昌旧址,而在原高昌城西(今阿斯塔那居民村附近)。元朝统治瓦解后,火洲部割据处称地面,故《明史》称:火州东有荒城,即高昌国都。 现状   登高眺望,全程平面略呈不规则的正方形,布局可以分为外城、内城和宫城三部分。城垣保存较完整。   外城略呈方形,周长约五公里,占地面二百万平方米。城墙为夯筑,墙基厚约12米,高 11.5 米,周长约 5 公里;夯土筑成,夯层厚 8-12 厘米,间杂少量的土坯,有清楚地夹棍眼;城垣外侧有突出的垛台一马面建筑。   高昌故城外城西南角的一所寺院,占地近一万平方米,由大门、庭院、讲经堂、藏经楼、大殿、僧房等组成。从建筑特征和残存壁画上的联珠纹图案分析,其建筑年代约在公元六世纪。寺院附近还残存一些坊、市遗址,可能是小手工业者的作坊和商业市场。外城的东南角也有一所寺院,保存有一座多边形的塔和一个礼拜窟(支提窟),是城内唯一保存有较好壁画的地方。从壁画的风格和塔的造型分析,为回鹘高昌后期(公元 12-13 世纪)的建筑。    内城北部正中有一平面不规则略呈正方形的小堡垒,当地叫可汗堡。堡内北面的高台上有一高达十五米的夯筑方形塔状建筑物;稍西有一座地上地下双层建筑物,现仅存地下部分,南、西、北三面有宽大的阶梯式门道供出入,规模虽不大,但与交河故城现存唐代最豪华的一所官署衙门建筑形式相同,可能是一宫殿遗址。解放前,一支德国考察队曾在堡内东南角盗掘出一方北凉承平三年 (445) 沮渠安周造寺功德碑。沮渠安周是在高昌建立流亡政权的北凉王,据该碑推断,此堡可能是当时的宫城,并有王室寺院。   北部的宫城内留存许多高大的殿基,一般高三米半至四米左右,可以看出其中有高达四层的宫殿建筑遗址。   高昌城北面原是一片茫茫戈壁,居民死后大都葬在这里。整个墓群从城东北一直延伸到城西北,东西长约五公里,南北宽两公里,占地十平方公里左右。本世纪初以来,在这里发掘清理墓葬五百多座,出土文书、丝毛棉麻织物、墓志、钱币、泥塑木雕俑、陶木器皿、绘画、农作物、瓜果食品等各种历史文物,数以万计。   实地考察,证之文献资料,高昌郡时期高昌城已经有了现存的内城。外城墙是麴氏高昌时期所建。城北郊阿斯塔那 - 哈拉和卓古墓群出土的属于这一时期的文书中有北坊中城、东南坊、西南坊等记载,说明当时此城已经有中、外之分,东、南、西、北之别。见于文书中的城门有青阳门、建阳门、玄德门、武城门、金章门、金福门等。敦煌莫高窟藏经洞发现的《西州图经》中记:圣人塔,在子城东北角,表明唐代西州城是有子城的。早期的宫城在今可汗堡内。麴氏高昌时期随着外城的修建,宫城遂迁移到北部,南面而王,与隋唐时长安城的布局相似。回鹘高昌时期宫城内又曾大兴土木。 历史价值   汉唐以来,高昌是连接中原中亚、欧洲的枢纽。经贸活动十分活跃,世界各地的宗教先后经由高昌传入内地,毫不夸张的说,它是世界古代宗教最活跃最发达的地方,也是世界宗教文化荟萃的宝地之一。唐代佛教高僧玄奘,为了提高佛教学水平,不畏杀身之祸,于公元 629 年偷偷离开长安,出玉门,经高昌,沿丝绸中路到印度,遍游今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诸国,历时 17 年。在高昌,玄奘诵经讲佛,与高昌王拜为兄弟,留下一段千古佳话。   高昌故城自公元前一世纪建高昌壁,到十三世纪废弃,使用了一千三百多年。始建时间距今已有两千多年了。它是吐鲁番地区千年沧桑的见证。    1988 年被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http://baike.baidu.com/view/67426.htm
个人分类: 国内纪行见闻(09A)|4833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 07:1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