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赏析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五月颂
jlpemail 2015-4-30 12:46
对于五月,真的可以用诗歌的形式反复吟唱呢。 可惜我不是诗人,谢不出以上的句子。尽管,已经感受 到五月的脚步,感受到五月的色彩,感受到五月的花香 和鸟语,都很近了。 五月是个值得歌颂俄月份,如果12个月都各异对应一 种人格,它一定是开放的,热情的,富有活力的;开放 而不傲慢,热情而不激烈;活力四射而不泛滥成灾。 五月,第一个节气是立夏,第二个是小满。这是很充满希望 的节气,是成长、丰盈,不过分的节气。 在冀南乡间居住时,我最喜欢在小麦扬花的时候,在田埂上 行走,辨认那些不熟悉的野花,藤蔓,欣赏麦芒上悬挂的花瓣。 那的确是麦子的花瓣。它们细小,轻盈,近乎琐碎。可是,为 麦子充满希望的不正是它们吗? 五月,有许多节日,有劳动者的,有劳动者的“伟大导师” 马克思的。在学者眼里,马克思是杰出的学者;在报人眼里, 马克思是优秀的同行;在编辑眼里,马克思是勤奋的投稿人。 记得,和1997年出生的属牛的青年聊天时,我曾经赞赏道: 被马克思盯上的报纸,多半会兴旺起来。他是洋洋洒洒下笔万言 的大手笔。这个投稿人,供稿久了,就可能进入编辑部;进入编辑部 就不仅是主笔,还可能发挥主编的作用。《莱茵报》等媒体,都 经历过起伏。马克思的文笔,让报纸畅销了。可惜,当时的政府却 容纳不了他。于是,马作者、主编,不断变更供稿、编稿地址,成了 地球村的作者、编辑。 当然,思想家们也以马克思为同道。那样思想丰富、语言纯净的 思想家不多呀!一个实际,也不过出现个位数。“上帝”就是这样严格。 或者,成为那种思想家的思想者,的确很不容易。《共产党宣言》、《反杜林论》 等,但是从文字的角度看,也是值得借鉴的。千字文也罢,万言书也罢,都是 那么地道;即使经过了翻译,也仍然那样富有魅力。 如此说来,五月出生的思想家、作者、编者、革命家、政治家....... 都有一种先天的优越性吗? 还有人从马克思的犹太种族的角度概叹。人家聪明呀。他们,经常忽略的 是这个纯粹的思想家、这个纯粹的著作家,他是多么单纯、多么敬业呀。 他的办公室面积有多大?他的书房面积有多大? 实际上,他的办公室,和图书馆的藏书室有什么区别呢? 这个热爱学问,倾心做学问的人。他索取过什么呢? 他的生活能力如何呢?生存能力如何呢? 他会挣钱吗?多半不会。他也,多半不会花钱。可是,他是多么大的富豪啊。 多少人,梦寐以求地追求,也达到不了他的境界呀。 他这样的学者,让多少冒牌的汗颜、嫉妒甚至恶毒攻击呀。 那些都没有用。这个五月出生的学者,这个不过在世60多年的思想家。 他的工作时间,总计不过40多年吧?......... 是的,五月当得起许多称赞。五月人,也当得起许多赞美。当一个 青年人,站在无垠的绿色海洋中,当他的心随着起伏的麦浪汹涌澎湃时。 当他步伐坚定、铿锵有力地在大地上行走时,谁能说,这本身就不是 对五月的赞美呢? 当一个喜欢鲜花的人,沉浸在姹紫嫣红之中,用各种角度拍摄的时候, 谁有能否认,这就是对五月的真诚讴歌呢?
个人分类: 散文广场|2893 次阅读|0 个评论
曹操《短歌行》注释赏析
热度 3 fanxiaoyingz 2014-2-26 09:25
曹操《短歌行》注释赏析 曹操是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他在王朝灭亡,出现诸侯割据以后,亲自远征三北地区,讨伐各路诸侯,重用各种人才,注重发展生产,使得北方生产力得到发展,势力强大。而这一切与他个人重视人才,善用人才,以及他没有愚蠢的“忠君思想”而是以“天下苍生为己任”的群众思想有很大关系。从古至今很少有以渴望得到人才为题材的诗词,而曹操的这篇以爱惜人才渴望人才为题材的文章可谓古今一绝。《短歌行》有两首,谋以为第一首最好,而第二首研究不多不敢妄言,现在就以目前笔者的理解为中心就第一首作注解: 曹操《短歌行》原诗如下: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全诗一共二十八句,每四句为一个段落,共七个段落,每个段落都讲了不同的事情和心情,而各个段落之间有着很紧密的联系。 第一段说:人生苦短(人生几何!譬如朝露),有着许多不如意和苦痛的事情,回想起来很心痛(去日苦多),为此我借酒浇愁,发出我的感叹(对酒当歌)。这句话里面其实隐藏了一个极其重要的话语:这么短的人生我应该有什么作为呢?这么短的人生能干多少大事啊? 第二段说每当想起我的雄伟的事业我就忧愁,心境难平。借着上句对人生苦短发出了激昂的感慨(慨当以慷),对我的事业未成我久久难以忘怀(忧思难忘),用什么来排解我的忧愁呢(何以解忧?)?暂时就用杜康酒吧(唯有杜康)! 第三段说我为了事业一直渴望人才,因为人才缺乏我沉默无语。我的心中环绕忧思(悠悠我心)的是穿着青色衫子的秀才啊(青青子衿)(衿,古代服装下连到前襟的衣领),为了您的缘故(但为君故),我才至今都沉默不语(沉吟至今)。 第四段说人才在体制外(山野之间)往往生活艰苦,衣食无着,但是我是排着队奏着音乐夹道欢迎欢迎你们的啊。你象一只美丽的鹿,饥饿地在山野中鸣叫(呦呦鹿鸣),采食着山间的蒿草(食野之苹),生活艰苦,但是我却准备了许多迎宾客人(我有嘉宾),他们敲锣打鼓、弹琴吹笙(鼓瑟吹笙)欢迎你们来到我这里,这样既解决你们的生存问题,我又能够获得治国贤才! 第五段说人才啊你们就象天上的明月,我什么时候能够得到,我思贤若渴的心情久久不能断绝。你们的才能和品性就象天上的明月那样闪亮(明明如月),我什么时候能够象摘取月亮(何时可掇?)那样得到你们呢?忧愁苦闷的心情油然而生(忧从中来),思贤若渴的心情不能释怀,久久不停(不可断绝)。 第六段说你们走过阡陌交错的原野小路来到我的身边,我们互相谈论,言明相互倾慕和思念的心情,心里面感念着互相的恩德。这是一种作者的理想状态,虚幻事件。人才贤者们越过原野,从四面八方而来(越陌度阡)(陌,东西向田间小路。阡,南北向的小路),他们屈驾来访,以表达问候思念的心情(枉用相存:屈驾来访。枉,这里是“枉驾”的意思;用,以。存,问候,思念)。我们似乎久别重逢,我设宴为各位接风,在宴会上我们互相谈论着分别之后的事情,谈论着彼此的心酸和怀念之情(契阔谈讌)(契阔有五种意思,分别是 1. 辛苦, 2. 久别重逢 3. 怀念 4. 相交;相约 5. 契阔:离合,聚散。我更欣赏离合之意,象门上的门栓楔子一样紧闭,象敞开大门一样分离,而其它意思都可以理解为引申义)(讌通假字通宴席),我心里面还感念着你们过去的成就和好处(心念旧恩)。 第六段说那些不愿意来到我这里的人才,你们到南方去,到底孙权和刘备哪个是能够重用你们的人呢?你们的才能能不能发挥呢?本句把有些人才比喻为乌鹊,他们向往南方,不愿意到我这里来做事(乌鹊南飞),在黑暗中难以找到方向(月明星稀),但是他们犹豫不决(绕树三匝),到底孙权和刘备哪个是能够重用你们的人呢(何枝可依)? 第七段说我愿意象周公那样善待你们,请你们来吧。我不嫌弃人才太多(山不厌高),我也不嫉妒你们的才能比我强(山不厌高,水不厌深),我要善待你们,就象周公一顿饭三次吐出到嘴里面的食品接见贤人一样善待你们(周公吐哺),用好你们,好让天下的人才和百姓都一心一意地希望国家统一,人民安居(天下归心)。 概括起来,全篇诗的大意是:人生象早上的露水一样苦短,有着许多不如意和苦痛的事情,为此我借酒浇愁,发出我的感叹。这么短的人生不能实现我的报复,每当想起我的雄伟的事业还未成功,想到我还需要很多治理国家和社会的人才我就很忧愁,心境难平,拿什么来排解我的忧愁呢?只有杜康酒啊。我的事业需要人才,人才才是我心中最忧愁的牵挂,人才在哪里啊?他们在全国各地,乡间村镇,他们过着清平的生活,而我准备了迎宾队伍,锣鼓音乐,宴席美酒,等着他们前来展示才华。可是贤人啊,你们象明月那样遥不可及,我什么时候才能邀请到你们呢?我心中的忧郁断断续续,不能自抑。我希望你们走过家乡的小路,越过阡陌交错的田野屈尊来到我这里,我们新老朋友谈论彼此的思念,分离的痛苦,我们摆开宴席,举杯痛饮。可能有些贤人准备到南方去投靠孙权或者刘备,但是孙刘是那种重用人才的人吗?他们在犹豫彷徨着。不要犹豫了啊,我将以周公那样的胸怀来对待你们,我不嫌弃你们的才能比我强,我不嫉妒你们的品德比我好,我不怨恨你们的声望比我高,我将善待你们,共同完成统一国家、治理社会的事业! 该诗读来朗朗上口,意味悠长。主要使用了较好的修辞手段,它七段诗词使用了六个韵脚,几乎每一段都有变化,整首诗的平仄也很讲究,另外还使用了比喻、拟人、倒装、反复、反问、对比、借代、联想等修辞手法,非常恰当。从诗句的布局上,采用层层展开,逐渐到达心情高潮,逐渐表明的手法。 阅读整个篇幅,那种求贤若渴的心情跃然纸上,而且层层深入,紧扣主题,想象丰富,问题突出,愿望强烈,政策明确。 试问古往今来有哪位领导人有曹操这样求贤若渴的胸怀和境界?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12742 次阅读|8 个评论
经典情歌赏析
热度 2 smallland 2014-2-18 11:09
原始的情歌,常常是对唱,此时,歌词本身不一定重要,重要的是看对方的反应是否敏感,是不是像刘三姐中的酸秀才,动辄就憋不出词来啦。 动物的求偶过程,展示的也常常不是财富,而是能力,技巧或者诚意,比如,有的鸟类的求偶就要飞行上千公里。 现代流行的情歌,多是专业的写手操刀,词汇华丽,但可能意义空洞且不合实际,什么百年、千年、海枯石烂等等。十年的越来越少,百年的罕见,千年的那是妖精,至于海枯石烂那是几十亿年后的事了。所以嘛,还是看看一首经典的情歌,看人家是怎么写的。 Tell him to makeme a cambric shirt Parsley, sage,rosemary and thyme Without no seamsnor needless work Then he'll be atrue love of mine Tell him to findme on acre of land Parsley, sage,rosemary and thyme Between the saltwater and the sea strand Then he'll be atrue love of mine Tell him to reapit with a sickle of leather Parsley, sage,rosemary and thyme And gather it allin a bunch of heather Then he'll be atrue love of mine 第一段,要求对方会做衣服。第二段,要有自己的房地产。第三段,要学会怎么收获庄稼。关键是中间的“ then ”,意思是听我的才行。至于中间点缀的鲜花,则仅仅是点缀,是调节旋律的。
2884 次阅读|4 个评论
诗歌是什么?
lazybones 2013-3-13 11:01
我是个文学方面的门外汉,却突然有了一点对诗歌本质的认识。 诗歌似乎是人们对某种真实情感和事物的描述,它的美在于用美丽简短的语言恰当地呈现众人都有的心灵感受。我等凡愚基本只能够感觉词句之美,鲜能领会词句所描写的细腻感情和事实。 “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那种对心上人的爱和思念跃然纸上。语言的技巧主要是借代。 “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美丽的心上人即使容颜憔悴而泪流满面,她仍美得像带雨的梨花。只有陷入痴情挚爱的人才会从他人视为平常的事物中感受出美和吸引力来 (情人眼里出西施);这句话既呈现出了一种恋人的深度心理,也展现了高超语言技巧的魔力。 ...... 理解(读后感)是主观的,但是诗歌所描写的题材和表达题材的语言技巧却是客观事实。理解也是相对的,因为同一事物可以从不同角度去理解。从文艺美学的角度,它是上面的内容,而从道德、历史的角度又是另一种结论。泰坦尼克号出事跟露丝两人的缠绵有点关系,明皇与贵妃之爱也牵涉当时爆乱。它们并非“蝴蝶效应”的案例,但他们的爱情生活对相关历史事件的发生都有一些关系。 懂得诗歌甚至写作诗歌都不可能当成谋生技能:读懂它是种精神享受,心灵收获,而能够写作则是种比读懂更高的境界,同时也是一种天赋——因为要拥有表达诗境的语言技巧。 吃饭可以令我们生存,但我们的生活不仅仅是生存,而是还有精神或心灵的需求。人的精神需求是多方面的,而且因人而异的,享受诗歌这类的文学作品对很多人来说只是其中一种,所以,文科生理科生都应该培养欣赏诗歌的能力。
3211 次阅读|0 个评论
张旭狂草《肚痛帖》
热度 1 sheep021 2012-9-5 16:48
张旭狂草《肚痛帖》
释文:忽肚痛不可堪 不知是冷热所 致欲服大黄汤 冷热俱有益 如何为计 非冷哉   无款,传为唐张旭书。草书 6 行,共 30 字。   明王世贞跋云:“张长史《肚痛帖》及《千字文》数行,出鬼入神,倘恍不可测。”此《肚痛帖》仅 30 字,写来洋洋洒洒一气贯之。从刻帖中可以看出,写此幅字时是蘸饱一笔一次写 数字至墨竭为止,再蘸一笔。这样做可以保持字与字之间的气贯,还可以控制笔的粗细轻重变化,使整幅作品气韵生成,产生“神虬出霄汉,夏云出嵩华”的气势。 以上见 :神虬出霄汉——张旭《肚痛帖》欣赏 大黄这味药,就是能“通”,痛则不通,通则不痛。 攻补兼施善破门,以通为用话大黄
个人分类: 感悟中医|3300 次阅读|1 个评论
《颓败线的颤动》浅赏
yurongming 2011-11-16 16:08
  这是《野草》里最凄美、最令人震撼的一篇,我以为。 我梦见自己在做梦。自身不知所在,眼前却有一间在深夜中禁闭的小屋的内部,但也看见屋上瓦松的茂密的森林。   板桌上的灯罩是新拭的,照得屋子里分外明亮。在光明中,在破榻上,在初不相识的披毛的强悍的肉块底下,有瘦弱渺小的身躯,为饥饿,苦痛,惊异,羞辱,欢欣而颤动。弛缓,然而尚且丰腴的皮肤光润了;青白的两颊泛出轻红,如铅上涂了胭脂水。   灯火也因惊惧而缩小了,东方已经发白。   然而空中还弥漫地摇动着饥饿,苦痛,惊异,羞辱,欢欣的波涛……。   “妈!”约略两岁的女孩被门的开阖声惊醒,在草席围着的屋角的地上叫起来了。   “还早哩,再睡一会罢!”她惊惶地说。   “妈!我饿,肚子痛。我们今天能有什么吃的?”   “我们今天有吃的了。等一会有卖烧饼的来,妈就买给你。”她欣慰地更加紧捏着掌中的小银片,低微的声音悲凉地发抖,走近屋角去一看她的女儿,移开草席,抱起来放在破榻上。   “还早哩,再睡一会罢。”她说着,同时抬起眼睛,无可告诉地一看破旧的屋顶以上的天空。   空中突然另起了一个很大的波涛,和先前的相撞击,回旋而成旋涡,将一切并我尽行淹没,口鼻都不能呼吸。   我呻吟着醒来,窗外满是如银的月色,离天明还很辽远似的。   我自身不知所在,眼前却有一间在深夜中禁闭的小屋的内部,我自己知道是在续着残梦。可是梦的年代隔了许多年了。屋的内外已经这样整齐;里面是青年的夫妻,一群小孩子,都怨恨鄙夷地对着一个垂老的女人。   “我们没有脸见人,就只因为你,”男人气忿地说。“你还以为养大了她,其实正是害苦了她,倒不如小时候饿死的好!”   “使我委屈一世的就是你!”女的说。   “还要带累了我!”男的说。   “还要带累他们哩!”女的说,指着孩子们。   最小的一个正玩着一片干芦叶,这时便向空中一挥,仿佛一柄钢刀,大声说道:   “杀!”   那垂老的女人口角正在痉挛,登时一怔,接着便都平静,不多时候,她冷静地,骨立的石像似的站起来了。她开开板门,迈步在深夜中走出,遗弃了背后一切的冷骂和毒笑。   她在深夜中尽走,一直走到无边的荒野;四面都是荒野,头上只有高天,并无一个虫鸟飞过。她赤身露体地,石像似的站在荒野的中央,于一刹那间照见过往的一切:饥饿,苦痛,惊异,羞辱,欢欣,于是发抖;害苦,委屈,带累,于是痉挛;杀,于是平静。……又于一刹那间将一切并合:眷念与决绝,爱抚与复仇,养育与歼除,祝福与咒诅……。她于是举两手尽量向天,口唇间漏出人与兽的,非人间所有,所以无词的言语。   当她说出无词的言语时,她那伟大如石像,然而已经荒废的,颓败的身躯的全面都颤动了。这颤动点点如鱼鳞,每一鳞都起伏如沸水在烈火上;空中也即刻一同振颤,仿佛暴风雨中的荒海的波涛。   她于是抬起眼睛向着天空,并无词的言语也沉默尽绝,惟有颤动,辐射若太阳光,使空中的波涛立刻回旋,如遭飓风,汹涌奔腾于无边的荒野。   我梦魇了,自己却知道是因为将手搁在胸脯上了的缘故;我梦中还用尽平生之力,要将这十分沉重的手移开。   一九二五年六月二十九日。 在梦的梦里,诗人是一个妇人,一个母亲。一个在饥饿、苦痛和欢欣中期待的两岁小女孩的母亲。 在贫穷和无助这两个魔鬼正紧缠着她的时候,她的女儿也正满含期待地望着她,“妈,我饿,肚子痛。我们今天能有什么吃的?” 她无话可说,“还早哩,再睡一会罢”。可在她说完这句话的时候,偏要抬头,“无可告诉地一看破旧的屋顶以上的天空”。是责备上天呢?还是要掩饰那止不住奔涌而出的泪水?这一刻,上帝是如此的冷酷无情,但是, 她只是投去那无可告诉的一瞥,她并没有向那抛弃了她的上帝呼告和乞求! 她养不活她的女儿,为这,她只能出卖她的血和肉! 时光哗的就这么流走,回首若梦,恍是多年以后。她成为她女儿一生的耻辱,她使她的女儿为了她将委屈一世:“使我委屈一世的就是你!” “ 那垂老的女人口角正在痉挛” 她试图为自己辩解,为了那千百倍于女儿他们的委屈与苦痛。但 她张口却说不出话,因为她知道她有罪 ! “ 让你们当中从没犯过罪的,向她扔第一块石头吧 。” ——《圣经》 是女儿的最小的孩子的最后一击击垮了她。“杀”!她明白了她不但要带累她的女儿,她“还要带累他们哩!” “接着便都平静”,她终于明白,在女儿们的眼里,她只有死,甚至死都不能洗涮她带给他们的耻辱。如果死能够洗涮耻辱,她会没有犹豫地去死!但她找不出办法,她还能有什么办法呢?她没有任何办法,她只能选择离开。她“冷静地”“开开板门,迈步在深夜走出”。她“遗弃了背后一切的冷骂和毒笑”,但她无处可去,她只能“在深夜中尽走,一直走到无边的荒野”。 她的心已经“决绝”,但她的眼中还有“眷恋”,在一刹那,她的脑海又浮现:两岁时的小女儿在饥饿、苦痛和欢欣中充满期待的眼…… “杀”,“于是平静”。她用“爱抚”、“养育”与“祝福”,换来的却只是“复仇”、“歼除”与“咒诅”。她只是一个“人之子”, 她用全部的爱换来的耻辱的十字架将她钉住 ,她只能发出“非人间所有,所以无词的语言”。 她愤怒的“颤动”,能使“辐射若太阳光,使空中的波涛立刻回旋,如遭飓风,汹涌奔腾于无边的荒野,”却换不回女儿欢欣期待的脸…… 梦魇”吗?多希望这只是一场梦魇 ! 诗歌将一个愿为自己的子女献出一切的慈母情怀,表现得淋漓尽至,可最终她的遭遇却让人如此无言。妇人面临最痛苦的抉择:不牺牲自己,两岁的女儿将饿死;出卖清白,女儿将为自己蒙受一生的耻辱。那么,究竟该如何选择呢? 似乎哪一种选择都是错,可妇人却必须作出选择 !她的悲剧是,她愿为女儿付出一切,但她替女儿作出的选择,后果却偏偏只能是女儿自己去承担。 整首诗弥漫着浓重的不被理解的孤独和悲哀。这里,母亲究竟有什么样的罪过呢?她不忍让自己的女儿饿死,不忍看她那充满期待的眼睛,她只能出卖自己。她承担了所有的苦痛、悲哀和羞辱,让女儿幸福的成长,有了自己的丈夫,也有了自己的孩子,组建了一个美满的家庭。最终,一手抚养长大的女儿只把她当做一个耻辱,还遭到他们恶毒的咒骂和唾弃。对他们来说,她只是一个羞辱,再没有存活到这个社会的价值。这使我想到尼采的一句话:“ 猿猴之于人是什么?一个讥笑或是一个痛苦的羞辱。人之于超人也应如此:一个讥笑或是一个痛苦的羞辱 。”再联系作者自己曾经说过的一段话:“ 我想,人猴同源的学说,大约可以毫无疑义了。但我不懂,何以从前的古猴子,不都努力变人,却到现在还留着子孙,变把戏给人看。还是那时竟没有一匹想站起来学说人话呢?还是虽然有了几匹,却终被猴子社会攻击他标新立异,都咬死了;所以终于不能进化呢 ?”至此,我想,诗歌最隐密的寓意才揭示出来:诗人其实不但是那一位母亲,他也是“那一匹想站起来学说人话”的猴子,为了猴子终有一天能变成人,勇敢地站出来,却被自己的同类撕咬、驱逐。诗人最大的悲哀与孤独是:自己愿为他们牺牲一切,可他们却只想着咬死自己!最令人感动的地方也正在这里,明知道无人理解,诗人依然义务反顾地去牺牲自己, 为了这世界终有一天能迎接到“超人”的到来,就让自己成为一个“讥笑或是一个痛苦的羞辱”吧 ,诗人愿意!
个人分类: 读书杂感|7702 次阅读|0 个评论
品秋-读《拒霜花》有感
热度 2 saraca 2011-11-4 22:09
品秋-读《拒霜花》有感
上周,拜读了踏莎君的作品《拒霜花》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49679do=blogid=502705 。作者图文并茂地描绘了一幅深秋时节,西子湖畔木芙蓉的美丽侧影。文末,以一首《绝句》让人大饱耳福,余音绕梁。顿时,文字与图片渐渐黯然失色,脑海中只留下了四行字:“十里荷塘连锦瑟,满湖烟雨锁穷秋。 芙蓉不解风霜意,只绽芳菲照水悠。” 此《绝句》非常耐读,秋的颜色、意境和味道会慢慢地随文字一点点地渗出。荷塘,烟雨,锁秋,芙蓉,绽放。仔细揣摩诗词之余,又有些费解,不知作者为何要“锁穷秋”而非“清秋”?清秋,给人的感觉是秋阳熠熠,秋高气爽,秋雨清凉,秋叶飘落的轻巧。而此时的“穷”秋是什么意思呢?是因为“清秋”一词太常见了,避免落入俗套而言,还是有别的缘由。此番疑问,只能请教踏莎君了。踏莎君的回答很简洁: 用"清秋"亦无不可, 然"穷秋"感觉更贴切一些。然则,茫然的我依旧无从理解。于我,更倾向 于把“穷秋”换成“清秋”,更简明! 这不解,没有深究,且在脑中挥之不去。周末,google了一下,看到“穷秋”在《汉语大词典》上的解释:晚秋,深秋,指农历九月。看来,这“穷”字用的可真好啊!穷愁潦倒的秋天,不就是说的那一塘残荷照清影么?穷秋,也就是暮秋,残秋的意思了。 一个“锁”字,用的非常巧妙,虽“锁”却“锁不住”秘密:好景不常在,欲留无力。唯有芙蓉,不解秋意,悠然绽放。这是多么美好的意境啊! 芙蓉,乃锦葵科的木芙蓉类植物(Hibiscus spp.),恰好我在植物园也拍了很多张,都是早晨或傍晚拍的。那一抹绯红,总令人想起“出水芙蓉”(这里的芙蓉应当指荷花吧)的水灵和惊艳。 生活于彩云之南,芙蓉花是家家户户的庭院花卉。云南的芙蓉花开时,秋高气爽,阳光下,除了银杏叶、枫叶随风飘落,大多数树木也都绿意盎然,一片生机。所以,很难体会到秋日芙蓉花开有“拒霜”之气质。今日读了踏沙君的博文,方知木芙蓉还有这样的芳名。 关于秋天,一直忘不了的是《故都的秋》。“秋天,无论在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我的不远千里,要从杭州赶上青岛,更要从青岛赶上北平来的理由,也不过想饱尝一尝这 "秋",这故都的秋味。”郁达夫在文中对南国和北国的秋做了非常好的对比和诠释,在色彩、味道和声音上,南国的秋都远不及北国的秋,“色彩不浓,回味不久”。怪不得我很难体会踏莎君用“穷秋”二字的贴切,它更好地突出了“暮秋”的味道。 朋友琼,对诗词颇有研究,好诗佳词总能信手拈来。碰到琼在线qq,我刨根问底:“穷秋与清秋的区别是?”答曰:“清秋是早秋,穷秋即晚秋。清秋有美丽,穷秋带伤意”。随即,琼将一首《赠璐》传了过来:随云穷秋去,却道清秋雾。故人传锦书,悠悠诉来路。 呵呵,诗人总有诗人的情怀和灵感。这就像郁达夫眼中的秋,是要特别地,舟车辗转,不顾旅途辛苦,只为了“品秋”。这份情怀,试问天下几人能有?而我,只能在诗人或作家的文字里,慢慢品味。
个人分类: 植物园漫步|7039 次阅读|6 个评论
古文诗词歌赋楹联赏析 开篇
热度 5 readnet 2011-2-22 16:23
引子 世事如棋,一着争来千古业 柔情似水,几时流尽六朝春 刘洋的博客 反感说话夹带英语的人 (仅好友可见) 准确的说,是反感这样的人: 明明正宗的大陆人口,母语是简体中文, 日常生活中却喜欢时时口中夹带洋文, 又不是什么还没翻译过来的专业词汇或者缩写; 中文输入法似乎也间歇性的出问题。 这种人和那种出门几年, 就一口南腔北调不说家乡话的人类似, 总让我感觉别扭。 【此处省略n个字】。 以下正文 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 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 三尺剑,六钧弓,岭北对江东。 人间清暑殿,天上广寒宫。 两岸晓烟杨柳绿, 一园春雨杏花红。 两鬓风霜,途次早行之客; 一蓑烟雨,溪边晚钓之翁。 毕桥的博客   毕桥的个人博客 › TA的所有博文 › 查看博文 来自“心怿”的诗 银河飘茫,群星熠,永恒大宇演绎。 爱恨悲欢,道中行,可歌可泣泪盈。 星系燃烧,强光曝炸,卷起宇宙潮。 时空舞台,精神花朵永照! 试问鸿蒙奇点,情种何处寻?使人叹息。 伤怀寂寞,无为时,结爱生死相依。 东方神游,多情随萍漂,怡飞亦渺。 人生虚空,梦幻世界可逍? 上面 这首诗来自 后公元 3303 年 , 玄幻 小说 主人公 桥杰 先生所作。 他很想向你讲一讲他的故事, 科研寂寥时,希望你能喜欢 。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376898 何朝宇的博客   何朝宇的个人博客 › TA的所有博文 › 查看博文 诗与知己 闲来无事,造句弄词,可组出万千,却难挑一二中意为诗! 人亦如是,多为你我,少有知己存,当选者必定合道同志! 赫英 赫英的个人博客 › TA的所有博文 › 查看博文 我眼里的诗歌 我眼里的诗歌, 是自然流淌的河, 是清白自在的风, 是潇洒飘荡的云朵。 我眼里的诗歌, 是爱恨爆发的火, 是洗荡灵魂的瀑布, 是含而不露的秋波。 我眼里的诗歌, 是身边实在的生活, 插上想象的翅膀, 披上韵律的鼓锣。 我眼里的诗歌, 是大众, 是天地, 是祖国。 是我和朋友的呐喊, 是我一人的月下独酌 …… 扩展阅读:   中西语言对比: 汉语是世界上最先进的语言吗?   弘扬中华文化,建设民族精神家园
个人分类: 古文诗词歌赋楹联赏析|7165 次阅读|14 个评论
怪!怪!怪!这首诗在写什么?
llgkyy 2010-1-4 20:28
那里曾经是一湖一湖的泥土 你是指这一地一地的荷花 现在又是一间一间沼泽了 你是指这一池一池的楼房 是一池一池的楼房吗 不,却是一屋一屋的荷花了 这首篇幅短小,有点怪诞的诗,题目叫《荷》,作者是管管。 管管(1930 )原名管运龙,台湾诗人,山东胶县人,1949年随军去台。是成立于1945年的台湾创世纪诗社的一位典型的超现实主义诗人,出版有诗集《管管诗选》、《荒芜之脸》等。他的诗如他的落拓不羁的性格一样,风格奇崛迷离,表现方式怪诞离奇。《荷》正是这样的作品。 《荷》是管管的名作,选自1972年出版的管管诗集《荒芜之脸》。初读此诗虽被其新颖独特的形式所吸引,但颇觉艰涩难懂,不知道其中的意蕴是什么。诗是一种没有名字的美丽,管管如是说。象《荷》这样的诗,美丽确实难以言说,全靠读者心灵的体悟。 先看看此诗表现方式的怪诞离奇。 全诗仅由六句话构成,每行都用引号,象对话又象诗人的独白,象梦话又象幻觉,形式不落俗套,先声夺人。诗的句法非常特殊,语法组合新奇反常,诗句的排列有意错位,如本该是一湖一湖的荷花,一地一地的泥土,却故意写成一湖一湖的泥土,一地一地的荷花。还有一间一间沼泽、一池一池楼房,都打破了正常的组合规则,量词故意张冠李戴。并且每句指涉的事物互不相关,把各种事物作了超现实的、非逻辑性的组合,象一个个飞逝而过的镜头,似乎没有一丝理性思维的痕迹。诗人仿佛要刻意营造不同寻常的意境,存心破坏世界上万物原有的秩序和一切约定俗成的规范。怪诞离奇的表现方式,破坏了读者理性思维的习惯,使全诗透着一种幽玄,又充满一种诱惑。 下面再看看诗人心灵体验的真实。 管管是一位写自身的诗人,注重写个体经验,写心灵对世界的真实感受,正如他的一首诗中写道:话说明朝,有人说:我走遍了千山万水,但我就走不完我肚子里的万水千山。因此读管管的诗,不能分析,不能拘泥于字句,要透过文字直取心灵,关于《荷》的解读也不例外。《荷中》的意象是平凡而在现实中互不相关的事物,但是由诗人自身的情感串起来后,在非逻辑的组合中就产生了新的美学关系,诗人的个别经验过渡为普遍性的体验。每句诗读到前半句的量词时,读者总会依惯常经验组合事物,如看到一湖一湖,脑海中就会浮现荷花等常规组合中应该出现的事物,但诗人写的却是泥土;看到一间一间,自然想到房屋,而诗人组合的却是沼泽。仿佛一句话还没说完,人世间的一切便已变换。几千年几万年的时间浓缩在诗人感觉的一瞬间,现实世界沧海桑田的变化轮回被强化凸现。镜头的真幻组接,意象的快速更迭,营造出了一个超现实的幻梦,构成表象世界与意识世界的深层统一与明晰。洛夫在《论管管的〈荒芜之脸〉》中说:从科学家分析的网中所漏掉的真理,往往可以在诗人直觉的眼中发现,管管在《荷》中表达的就是靠直觉体悟到的对世界的瞬间感受,那种在他的诗中重新组合的现象和经验才是宇宙的本体和真理,是他心灵中的真实世界。总之整首诗以直觉的捕捉和独创的表现方式,再现了情绪的真实。
个人分类: 未分类|5559 次阅读|0 个评论
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热度 1 baohaifei 2009-7-14 12:38
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鲍海飞 2009-07-13 读唐代大诗人王维的 使至塞上 千古名句 ,那种境界。 视色:大漠 -黄;烟-或淡白淡灰。又,落日余辉,长河黯淡。 视体 : 水平是一望无际的大漠,而视界中心处是一缕直上冲霄的云烟;又,天际长河日相伴。 动静 :大漠,一泻千里,默然无语;孤烟:袅袅升起,直上云霄。 虚实:落日和水中倒影。 生机 : 是谁在勾勒这画卷?将那轻烟燃起,与那落日私语? 这是大自然的画卷,谁来感慨,谁来感叹! 那长河在奔流不息,是波涛汹涌的激流,还是悄无声息的涌动?从何而来?又去向何方?追寻什么?是否听见那远远的水声?然而红日将落,河上倒映,余辉粼粼,是落日的眷恋,还是长河的挽留?
个人分类: 古道诗词|5855 次阅读|4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8 07:5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