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科学网 标签 希望 相关日志

tag 标签: 希望

相关日志

故意杀人被定性为事故:中国法治梦目前看不到希望
zhuhong 2013-4-13 08:44
故意杀人被定性为事故:中国法治梦目前看不到希望 http://star.news.sohu.com/20130413/n372548532.shtml 近期3名维权农民被碾死 均被迅速定性为事故
386 次阅读|0 个评论
边做官边做学科带头人,这学术有希望吗?
热度 42 lin602 2013-4-11 16:46
许多高校的学科带头人或者首席科学家都是校级、处级领导, 如果只是极个别还行,但这种现象的比例非常大,甚至占主要比例或者无一例外, 你说这个国家的科研有希望吗? 许多发达国家的做学术厉害的教授都没有职位,全天候在实验室,一早上班,很晚下班,都在看资料做实验指导研究生做科研。 而我们的官员级教授,整天在开会、批文件、接待、找人谈话、打电话、晚上还要喝酒,有多少时间看资料在实验室?如果他们整天在实验室,他们又如何做好领导工作(鱼和熊掌)? 你说我们国家如何与他们相比? 如果中国的科研真是比别人厉害,那才不符合自然规律。 全天候在实验室看资料做实验指导研究生的普通教授们,因为没有资源,申请书经常成为分母,‘巧媳妇难做无米之炊’,更重要的是‘上不到店堂’。 许多人经常做分母,灰心丧气,没有热情再去做分母的游戏 。 中国的科研水平不太行,不要怪中国的广大教授们,这种体制下得到这样的结果就不错了。国外不少华人教授不理解国内这样的学术环境,有时候表现出对国内教授科研的批评,这其中有合理的成份,但也有非常不合理的成份, 其实你们如果在国内做教授,与国内教授们学术水平彼此彼此,不相上下 。 即使现在有‘查全性’教授敢提建议,同时还得要有这样的会议场所让他们说出来,当然还必须说得有效果。 唉!反正我比较悲观。 今天‘科学网电子杂志’上有我一篇博文( 我也说说研究生招生的‘宁缺勿滥’ ),如果科学网编辑部将我这篇博文通过电子杂志发到全国教授的邮箱中,那就多点宣传作用了。我不担心由此而引起对我的非议与不利。
6741 次阅读|84 个评论
希望“中医黑”这一群体能多几个伍连德这样的学者
热度 1 huaxia2011 2013-4-8 18:35
通过这几年在网上的观察,发现中医黑大多是很无聊的人,这些人不是卖弄错误的医学知识,就是把根本和中医不相关的问题扯到中医的头上。这样的反对者只能制造噪音 根本不能刺激 中医学的进步和发展 。我们说一个行业有了反对者应该是好事,难道这个简单的道理也受“中国特色”的影响?
3007 次阅读|1 个评论
我同事的女儿,希望大家支持!
热度 4 physicsxuxiao 2013-4-7 15:36
希望大家到如下网站顶一下: http://xiyou.cntv.cn/v-8ffb2654-9f49-11e2-b474-a4badb4689bc.html
2991 次阅读|12 个评论
什么情况,年轻学者最看不到希望
热度 18 yuhailiang 2013-3-31 13:21
什么情况,年轻学者最看不到希望 喻海良, 2013-03-31 3 月 28 日 -4 月 1 日,是澳大利亚的复活节( HappyEaster ),放假四天。很快,快要过去三天了。复活节,一个充满希望的节日,也是万物复苏的季节,老外把这个节日看得和圣诞节一样重要,超市、商场全部歇业了。大家都要为即将繁忙的一年积蓄能量与希望。 昨天写了一篇《 求学路上遇到的那些歧视 —— 被歧视不可怕 》,主要想法是,每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都可能遭受各种各样的歧视,被歧视了不重要,积极地面对那些歧视,乐观地对待生活才会让自己变得更加强大。在文章后面, liweihao 给出这样的评论,“对人才的明确性的歧视,在某种程度上扼杀了努力,扼杀了希望,扼杀了梦想,当然也扼杀了未来”,“不苛求无歧视,只求给个机会,给个希望”。 他的这段留言,激起了我的共鸣,我想很多人看后,也会如此感受。对于年轻人,看得最重要的无疑是将来发展的“希望”。有了希望,就有了动力,也就有了积极的心态。然而,什么情况下,会让年轻学者感觉不到希望呢?这是每一个学者,特别是那些管理者必须思考的问题,下面写写我自己觉得最可能打击人“希望”的几点。 ( 1 )连着研究一个课题三年,一篇论文也发表不出来。 经常有人说,现在引进的某些博士,连续工作了三年,连一篇中文期刊的论文也没有发表。遇到这种情况,他的领导和学校可能会感觉到这个“人”的能力不行,因而,对他不再抱以很高的期待。也因此,在课题进展不顺利、高校领导不信任的情况下,这个学者如果没有坚定的信念,他自己也会看不到希望。这样下去,走向沉沦是很难阻挡的。 也由于这种情况,现在很多博士生,在第一学年不着急,第二学年还是晃悠晃悠,到了第三年,就感觉到头疼,到了第四年,就有可能感觉到没有希望。到第五年,如果还出不了成果,不能毕业,就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不适合走向科研这条道路的,甚至感到绝望。 ( 2 )最差的期刊也拒稿。 前两天,我收到 PRICM-8 国际会议的拒稿信(这篇文章连续投了两次,他们先拒了一篇,多天后再录用了另一篇)。当时我的第一感觉就是“奇耻大辱”,在 QQ 上更新心情,好多朋友都担心我出事了。的确,现在很多情况下,国际会议不会轻易拒调稿件的,除非写的实在太差了,一点新意都没有。也因此,个人认为,在学术界,这样的稿件也被拒稿,是很打击人的。同样,如果写了一篇论文,特别是在自己认真准备的情况下,投给领域内比较普通的期刊,如果也被拒稿的话,那是很打消人的积极性的。至少会让自己去思考这个方向是不是还有发展空间。 ( 3 )连续申请基金五年不中。 获得肯定最好的方式莫过于自己写的项目申请书获得资助,特别是当自己获得国家基金的时候,会突然觉得前途一片光明,就像获得心脏的稻草人。然而,如果申请一个项目,连续五年都不能够获得资助的情况下,会极大地让人看不到希望。有些朋友在申请基金过程中连续多次不中后,一开始可能觉得自己写的项目申请书不够好,但是,久而久之就会产生很多奇怪的思想,是不是基金申请过程中存在很多黑暗?是不是自己积累的人脉关系不够?是不是自己的研究方向已经没有发展空间了? 也因此,个人觉得基金申请过程中,基金委最好也限定申请次数。比如,国家青年基金、优秀青年基金或者杰出青年基金,每一个人五年内只能够申请两次,这样每一个人都可以更好地准备,即使失败了,也不会受到连续的打击,而觉得自己的将来没有希望。 ( 4 )在够条件的情况下,连续多年职称评不上。 如果觉得身边学者的水平不如自己,然而,在申报职称过程中,他们都能够上去,而自己连年遭受各种各样的差别化对待,或者说自己现在比其他人都年轻,或者说自己工作年头有限,或者或自己发表的论文影响力还不够,或者说现在名额有限,或者干脆学校连续 N 年不评职称。这样,或多或少都会让自己的积极性大打折扣,让人看不到希望。的确,现在国内评职称过程中,同行评定的太少,而依靠关系、金钱交换的也有不少。 ( 5 )受到权威人士和领导的严厉打压。 个人认为这是最让人看不到希望的一点。同龄人之间相互竞争,可以极大地促进个人的工作积极性,每一个人都不希望比他人落后太多。而且,今天他比我强一点,明天我比他强一些,这是一种正常的发展路径。然而,当年轻学者受到某些权威人士或者直接领导的打压,就很难看到希望。原因很简单,对方的影响力远远超过自己,即使自己是对的,即使旁边的人也认为自己是无辜的,但是,又有谁会战士一样挺身而出,只是为了正义,宁愿开罪“权威”和“领导”,点起哪怕暗淡的一点希望之光呢?“落井下石”者多,“雪中送炭”者少。 …… 无论如何,我们自己都要克服各种困难,努力创造各种机遇,这才会让自己看到更多地希望。现在是复活节,万物即将复苏,前面充满了新的希望, HappyEaster 。
7248 次阅读|45 个评论
文章修改中(努力)希望有好结果!
jinxiuliang 2013-3-28 09:28
最近收到agronomyjournal审稿意见,主编给的大修,有两审稿人同意发表,一个审稿不同意。努力争取接收!
个人分类: 心情笔记|2064 次阅读|0 个评论
我希望每一个人都能有尊严地活着
热度 1 hcrm 2013-3-22 16:18
一位网名“大肉墩子”的朋友在新浪论坛给我留言:“ 我想对你说,能够让我永远活的像个人,像个真正的人。就只有楼主——您了! ”他这是读了我的文章《是谁偷走了你的自由?》后的感受。 我不知道这位朋友是做什么的,当然也无从知晓他究竟是谁了。可我就是这么回答他:我希望每一个人都能有尊严地活着。 对于生计不愁的人而言,只要不去奢求什么,这点是很容易做到的。在咱们中国这个东方国度,封建思想的残余从未完全根除,那些幻想回归汉唐盛世的人全然不知,在九五之尊的皇权之下皆为奴隶,是没有真正尊严可言的。 我们还记得南唐后主李煜吧?他的一句“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绝响了上千年,为什么? 因为他感叹时已经成为阶下囚,人生落差之大可谓深矣! 包括《红楼梦》,无论曹雪芹如何变幻文字,都掩饰不住作者对家道败落的无限怅惘…… 这就是人生,总有些蹉跎岁月。但这不是平民百姓的人生,在中国古代乃至近代历史上,连绵不断的战乱才是罪魁祸首,使无数的人丧失生命,如同草芥。 我们说,只有在和平的环境下,人们才能有尊严地活着。老舍的《四世同堂》,又很好地说明一点,在外敌的铁蹄下,如果不起来反抗,便只有苟延残喘,别人是不会给你尊严的。 很多年来,我们忽视了一个问题:唯有人人平等了,社会才会有公平、公正。“大肉墩子”所说的“ 像个人 ”一样活着,指的显然是我文章指向的教育问题。譬如,一个孩子能够自由地成长、生活与学习,而不是背负太多太重的压力去完成别人“未尽的事业”。 在功利和奢求的驱使之下,人是不会有尊严可言的,特别是为此而疯狂的时候。 我希望,每一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追求,每一个人都可以有尊严地活着,起码可以从现在开始! 2013年3月22日
个人分类: 科学论剑|2825 次阅读|2 个评论
温故知新:“在希望的田野上”
热度 1 liuli66 2013-3-22 12:35
http://news.ifeng.com/photo/special/xjpchufang/zuixintuji/detail_2013_03/21/23353081_0.shtml#p=2 http://news.ifeng.com/photo/special/xjpchufang/zuixintuji/detail_2013_03/21/23353081_0.shtml#p=5 http://news.ifeng.com/photo/special/xjpchufang/zuixintuji/detail_2013_03/21/23353081_0.shtml#p=46
个人分类: 杂感|82 次阅读|4 个评论
希望
yuanyuanli 2013-3-6 18:29
希望在这里可以增长自己的见识,分享自己的生活点滴。 愿 每一个朋友都安好!
1170 次阅读|0 个评论
边缘化了的希望
热度 1 avein 2013-3-6 08:17
(注)这是几年前自己的一段感概 最近这段时间看了BBC系列的四集《今日中国》,很沉重。第一集虽然似乎令人有点鼓舞,第二集就开始有些沉重,第三集给我印象的就是很多人靠着手中的职权不惜以污染为代价让自己腰包鼓起来,等这片土地不再适于生存时他们已经凭着收刮的钱财让自己和子女远渡重洋过平静日子,哪会去管,那么多的同胞因为水和空气污染得癌症死亡、无法生存.....第四集是一个更沉重的话题,2005年端午河南艾滋病村、河北盛由、广东台石村、汕尾东州.....感觉到一介草民的弱小,无力。如社科院康晓光教授所说以独裁将社会精英笼络到一条线上去维持一个稳定和繁荣。13亿人去做的这个蛋糕最后当然由统治阶层和那些社会精英去享受分取,而广大民众被边缘化了,因为作为统治者你只需要把社会精英用利益收买或者牵制住了,那么那些边缘化的人们就显得很无力,也就翻不起几个浪的。看着那些生活在底层的挣扎、看着那些被剥夺得一无所有的人的血泪真的令人愤怒而又伤心.... 虽然作为我自己,可以摆脱社会的底层,挣扎挤进入利益分配的实惠获得的所谓精英阶层,去当一名“奴才”亦可以去变相掠夺被边缘化了的哪些人们辛勤血泪的成果。可是我会忍心?真的,也许是因为自己来自社会的最底层,也许是自己善良的天性使然。但是我却也无力去为他们做些什么。也不愿意自己辛勤做的蛋糕被别人强行拿走,留下我自己辛苦的努力换来一无所有,所以我觉得对于我自己的最明智的选择,也许只能是换个地方去做自己的蛋糕。 也许自己性格比较缺乏阳光,可是我确实看不到阳光。也许你会觉得奥运、世博会不让中国人赚足了面子吗,让老外对我们竖起大拇指。在为这个奥运、世博会拍手的人应该不忙排吧,看看国际媒体的报道,一场奥运开后,中国政治实力排到世界第一,到底是谁赚了面子。世博会就搬迁江南造船场花掉250亿美元、拆迁居民区花掉60多亿美元.....是不是看到税收名目增加了啊、企业税收又提高了(企业的税收会是转嫁到消费者老百姓的头上,最终是转嫁到社会底层人的身上)。对于一个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对于在工厂辛辛苦苦一天干十二小时一个月却只能赚不到几千块钱的人们,这些伟大的形象工程又有多大意义呢?毛泽东不是更善于做形象工程吗?全世界到处援建、援助对他来说,确实有面子:很多国家尊他为第三世界领导者、共产国际新领导人、而对人民大众呢?让饿死尸横遍野..... 该死心了,对于自己生长的这片土地只有边缘化了的希望... 附: 今天我无意间搜索到白俄罗斯国立大学的留学信息,看了一下,他们在05年左右学费才1200美元/1.5年左右(人民币6400元/年,住宿费15美元/月(2-3人间)(人民币120元/月01年应该便宜得多)。而在我上本科时2001年我需要负担的学费是6000元/年(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住宿费800元/月(六人间). 而且白俄罗斯国立大学这个费用是针对外国留学生费用,西方国家自己学生都比留学生学费便宜,(中国则相反,留学生无学费还包吃住)。而中国民众收入与白俄罗斯这种比较发达国家相比差多远呢,中国教育对民众的掠夺有多大?值得反思...
个人分类: 杂谈|2345 次阅读|2 个评论
你希望十年后自己在哪里
PhDchina 2013-3-4 12:02
  据数据调查显示,很多考研的朋友在参加考研之前都会想到同样的问题,10年后我希望自己在哪里?想到这个问题心里就会有很大的感触,总结自己现在的现状,再想想以后自己想要的生活,就会想到提升自己的能力和学历以提高自己。   你希望十年后自己在哪里?中教网老师提醒:目前本科毕业生和大专毕业生都还可以参加在职研究生考试。只是不同学历的要求是不一样的,这需要根据想要报考在职研究生的人具体的情况来定,在职研究生在现在是比较受上班族欢迎的,不需要放弃现在的工作还可以提升自己的能力,这是在职研究生的优势之一。   中教网提醒已经报考在职研究生的同学注意以下几点:   一、不要盲目跟风   目前考研的培训班也有很多,提醒在职考研的同学要看清复习的方向,适当的选择,参加在职考研,最重要的还是要提高自己的学习热情,如果选择不当,可能会影响到自己的考试,辅导班只是辅助的作用,真正的复习还是要靠自己。   二、不要投机取巧   很多考试在报考在职研究生考试时抱着试试看的心理,所以在平时的复习中也没有投入时间来复习,抱着获得所谓的“重点内容”、“考前预测”的心理去参加培训班,是不理智的。在职研究生考试也是从实力上来区分高低的,所以考生不要抱着侥幸的心理来参加考试。考研不是靠运气,踏实的复习,扎实的知识储备,在此基础上掌握一些答题技巧和考前信息才是科学的备考方式。   三、不要虚度,充分合理利用时间   有的学生在备考期间心里比较乱,盲目,没有明确的复习方法和章程,最终造成时间的流失。中教网老师忠告,在职研究生备考期间,在职研究生备考要有自己合理的复习方案,课后复习比较要静下心来,通过梳理笔记、试题模拟等方式来消化和巩固知识点,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考研是一种生活态度,切忌急躁   考研是一种生活态度,切忌急功近利,在职研究生考试除了严谨的学习态度,还应该多注意跟老师的沟通技巧、多做心理辅导,在学习中充分的激发学习的热情,让自己感受到学习带来的快乐,并逐渐的建议良好的学习习惯。   中教网老师提醒广大考生,在考研复习过程中,心态的准备比知识的储备还要重要,考生要随时调整自己的心态,保持积极的心态去准备考试,这才是高校复习的关键。
898 次阅读|0 个评论
种下一个愿望,会收获许多希望。
hslqdkxw 2013-3-3 16:31
明天开学了,借网易邮箱 邮件发送成功后 的语句,激励大家及本人。 每个醒后的早晨都是一件礼物。 痛而不言是智慧,笑而不语是豁达。 路不在脚下,路在心里。 忙碌着也是件幸福的事。 成功是长叶的时候,而失败是长根的时候。 不是看到希望才去坚持,而是坚持了才看得到希望。 人生如茶,不会苦一辈子,但会苦一阵子。 生活的理想,就是为了理想的生活。 做你喜欢的事是自由,喜欢你做的事是幸福。 不贪功急进,不张扬自我,成功时低调,失败后洒脱。 .....
个人分类: 随想随转|2501 次阅读|0 个评论
惊雷现,欲哭无泪,我祈祷
热度 2 zxj368 2013-2-25 16:07
刚才同学告诉我,我的好朋友、高中同学,最近身体很不好! 我着急,赶忙问知情的另一同学,说是她的乳腺癌已经转移,估计是晚期了,从经验来看,已经转移到骨头里,好了能够活半年,不好的话,也只有三个月的寿命了! 我该怎么办?现在都已经是眼泪充满眼眶了! 一是我现在还不能去看她,她自己还不知道情况,去了会引起她的怀疑; 二是已经有两年没有见过她了,真应该见见才好呀,难道只有等到她不行时再见吗? 亲爱的,怎么会是这样呢?您不是很开朗吗?怎么会转移呢? 希望这个消息是假的。 但肯定不会是假的,而且给我说这事的同学是从医多年的,很有经验,她看出来的,肯定不会是假的,而且在她的建议下已经去医院检查过了,的确是转移了! 希望会有奇迹出现! 希望癌会悄悄地离她而去! 希望我能够找机会尽快去看她一次! 希望上帝能够垂青于一个善良的人,再给她几年时间! 我祈祷! 我真诚地祈祷! 祈祷上帝公平些,为她多留一些生的希望!
个人分类: 杂谈|3011 次阅读|5 个评论
希望科学网及网友对年轻人宽容点
热度 29 lqs321 2013-2-17 21:02
这是一个有点得罪科学网领导的选题,但愿他们能够理解我的苦心。因为,最近在科学网上刮起了一小股将谁“揪”出来的风,并且呼请科学网封杀谁的博克等事情引起。我的看法与一些网友不尽相同,想发表一点意见,供大家,尤其年轻网友们参考。这个事情一下子让我想起乱世的文化大革命中年轻人的表现。当年我们一个个热血青年,热爱国家,热爱领袖的朴素感情,使得大家激情满怀地参与这场“轰轰烈烈”的运动。“揪出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揪出反动学术权威”,“打倒反革命分子”,“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你们不许乱说乱动,只有老老实实接受改造,才是你们的唯一出路”等,这些口号是当年政治活动的主旋律和主基调。尽管我当时参加的属于首都大学生保守派的“斗、批、改” 组织,但是随大流参加批斗领导干部的大会也偶有参加。至今清楚记得 1966 年 8 月 18 号的“口号事件”,北京地质学院和北京航空学院数千名师生,步行到天安门广场,后在北京工人体育馆聆听周恩来总理教诲时的那种澎湃激情。那时还有一大特色就是盛行整人之风,打小报告,尤其是一些政治方面的积极分子,他 / 她们要通过这些活动来显示自己靠近政府组织。现在回想起来,不仅仅是觉得幼稚,实际上也是无奈,当时的年轻人在政治方面懂什么。所以,我渴望那样的时代千万别再来。它摧残的不仅仅是年轻人正确的价值观,导致他们是非不分,“怀疑一切”,更重要是对国家正 常的政治和生活秩序的严重破坏 年轻人的特点专家们总结出不少,我通俗点表达一点就是:有的年轻人有激情,敢作敢为,敢于担当,狂妄自大;年轻人能够多犯错误,重复再来的机会比我们多。然而,一些年轻人由于处在成长过程中,喜欢别出新裁,喜欢八卦,我推测大多属于性格使然。只要不是太出格,我是建议任他 / 她们去发泄,去放纵,等到出了点大格(我相信不至于导致社会动乱)得到了点教训,他们就会冷静,就会理性,我相信这一点。当然,如果我看到这类博文是一定会评论的,会“教训一下“,显示一点“长者风范”。我会告诉他 / 她们,优良的公序良俗最终一定要靠理性批评建立。有时一些年轻人的正面超前意识和行为也许会促进,加快这个进程。当然,至今在我选择阅读的部分博文中还基本没有发现值得我“如此教训”的博文。况且,在我们强大的政府面前,即使个别年轻人偏激一点又能如何,天一定塌不下来。 科学网有别于其它网站的显著特点就是关注及参与的人中,懂点科学的人,读书多点的文化人多。在这儿有时可以用深奥的专业知识 自由探讨一些比较专门一点的社会问题。例如最近很火的李 - 饶之争就非常具有正能量。遗憾的是由于专业差异,我没有能力深入参与讨论。我对李先生的博文不让评论,饶先生从不回复评论也曾愤愤过。也为一些人隐藏个人信息而恼怒,但后来一想这是人家的自由,也就很快释然了。这些不正是科学网所要传递的正确价值观吗?曾经看到美国反对政府“控抢”人士说的理由:不能因为发生枪击事件,就限制公民合法拥有枪支。自由的普世价值观念需要尽早普照我们的国民,这是科学网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在这一点上,也许我们这些上世纪 40 后出生的人经历过那种“缺失”言论自由的时代体会更深一些。那时候说“错”或者写错了几个字就可能招致坐大牢。“今昔对比”我们可以用“冰火两重天”来评价言论自由环境的变化。当然,我也真诚希望一些年轻人在言论“放荡不羁”中慢慢成熟起来,努力做到真实和理性,你要知道过多的八卦只能满足你一时“内心痛快”,其它于事无补。 这是春节后我的第一篇博文,春节期间在老家专心陪伴老母亲过年,休博近半月。在此,向科学网的网友们拜个晚年,祝大家在新的一年里在科学网里理性地自由翱翔,为社会发展传递正能量。
4910 次阅读|28 个评论
2013第一帖,希望多点收获1
sf751106 2013-2-10 11:24
希望多收获健康,多收获各类基金项目,多收获高档次论文,多收获平安。
2393 次阅读|0 个评论
科学网,希望能够成为我成长的园地
ffmmll 2013-2-5 20:44
今天在偶然的情况下发现了这个网站,进来看看真是不错的,能够从这里学习到很多有用的东西,希望能从这里学到更多更有用的知识。使自己能够更快的成长起来!
1677 次阅读|0 个评论
重污染两天:希望雾霾早日散尽
panfq 2013-1-30 22:31
这两天淄博:重度污染,成了雾都。希望雾霾早日散尽,让憋在室内的人们出去深吸几口干净的空气吧! 城市 日期 污染指数 首要污染物 空气质量级别 空气质量状况 1 淄博 2013-01-30 295 可吸入颗粒物 Ⅳ2 中度重污染 2 淄博 2013-01-29 268 可吸入颗粒物 Ⅳ2 中度重污染 3 淄博 2013-01-28 133 可吸入颗粒物 Ⅲ1 轻微污染 4 淄博 2013-01-27 150 可吸入颗粒物 Ⅲ1 轻微污染 5 淄博 2013-01-26 128 可吸入颗粒物 Ⅲ1 轻微污染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063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15:3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