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科学网 标签 希望 相关日志

tag 标签: 希望

相关日志

一个可以妥协、和解的民族,才可能有希望
热度 2 machan 2011-5-1 15:52
一个民族,如果上溯几十万年,本来是一家之人, 这才叫一个民族。 一个民族,有亿万之众, 思想、思维、观点肯定是各种各样,这本属正常。 一个民族, 有了各种声音,声音的背后代表了不同的利益诉求,这本属人之本性。 一个民族, 当利益发生碰撞, 应该借鉴人类共有的文明,采用文明的方法妥善解决, 这本属正常的社会发展。 一个民族, 能做到文明的解决不同利益的诉求, 需要的是各方的妥协、和解, 包括利益的让步、权益的牺牲。 只有,可以妥协、让步的民族,才能组成平等、自由的社会, 该民族才能产生多元的文化、产生创新的思想…… 这样的民族,才会有希望。
个人分类: 生活|2258 次阅读|4 个评论
2011,种下的是希望!
热度 6 liushangqing 2011-3-28 16:02
从去年十月份科室就开始布置了写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标书的任务。从那时起,我就开始忙碌。从查阅资料,订购试剂,做预实验,到今天晚上交了最终稿为止,大约有六个月了。 这次标书写作给我的第一感受是累。六个月的时间,真的好长。越到后面,越忙。今年春节都没有好好过,只有在春晚时间才放松了一下。连回长寿乡下都带着电脑,带着3G卡。天天晚上都是两点才睡,早上七点二十就起,中午常常没时间睡午觉。标书也反复修改,还让许多专家审修。这里首先要感谢是的刘老板对整个思路的指导和标书的修改,还要感谢明才师兄、谢老师、云升老同学、贺同学、唐同学、李师姐、杨师兄,以及免疫室主任饶教授。很高兴我的标书有幸被科技科从医院200多份标书中选出,成为重点审修的87份标书中的一份,让饶教授再次审修。还要感谢李师姐给予的相关资料。 我的第二个感受就是轻松。做为科研人员,每年的一个大事就是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这个任务终于完成了,怎能不让人感到轻松呢? 第三个感受就是种下了一个希望。这份标书是我有史以来的最认真书写、最认真修改的标书,是历时最长的,前期研究基础最好的标书,是经过最多专家审修的标书,所以我自认为是质量最高,希望最大的一份标书。这是我在2011年种下的第一颗希望的种子! 补充说明:写完这篇日志,我又开始检查我的标书,发现些小问题。源于我追求完美的个性,我又花了将近一晚上(共睡了一个小时)的时间仔细阅读标书,修改错误,同时把前期研究基础的图表和文字说明进行了优化。第二天七点钟又去实验室打印好及时上交。因为科研科要在八点半以前将标书运到梨树湾温泉度假村,学校组织专家审修。最后买了一桶方便面,回家吃了就呼呼大睡。 再补充说明:最后一次修改标书时,我才发现,在复制粘贴内容时把预期目标粘掉了。这把我给吓出一身冷汗,赶紧补上了。想想可能的后果挺身而出可怕的,如果不改就交上去,一审专家就凭这个就把我枪毙了,半年的辛苦白费了! 这也给我一个提示,把内容写好再粘贴进申报书里,可能会粘掉或粘错内容,以后的标书书写还是直接在申请书里撰写和修改吧!最后一次修改我还把立项依据再仔细梳理了一下,把整个标书仔细阅读了一下,发现了一些小错误。李师姐说得好,等过几个月再来看这份标书,你又会发现不满意的地方。修改标书就像雕刻一样,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个人分类: 科研感悟|3336 次阅读|12 个评论
基于千人、顶级千人的中国科学体系图
sheep021 2011-2-19 17:27
基于千人、顶级千人的中国科学体系图
顶者,钉也。千者,纤也。没有钉子,纤夫们也无处着力啊。需要用顶级千人把他们牢牢顶在工作线上 拣到篮里就是菜,顶回来的都是才: (顶级千人) (千人) 钎人与千 人 科学网,不仅是中国科研的写照,也是中国科研的希望 基于千人、顶级千人的中国科学网: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180 次阅读|0 个评论
科学网,不仅是中国科研的写照,也是中国科研的希望
热度 4 sheep021 2011-2-19 17:12
一、科学网,是中国科研的写照 这个已经有很多博主谈过。此处省略一万字。 二、科学网,是中国科研的希望 如果所有中国科研人员都像博主们热爱科学网的劲头工作(被分级,被打压,被封杀,被……。但却赶都赶不走,骂也骂不回,最多假装休博几天,继续战斗),那中国科研一定能一日千里,无坚不摧。 中国科学院,有必要效法科学网进行改革。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157 次阅读|5 个评论
因为满怀希望所以才失望
热度 4 wangdh 2011-2-6 13:48
因为满怀希望所以才失望 希望, Hope 。 失望, lose hope, disappointment 。 希望谁都有,失望谁都会遇到。 之所以有希望,就是希望不失望。 之所以会失望,就是因为有希望。 希望达不到就失望。 失望多了就没了希望。 希望是火, 失望是冰。 我们有很多很多的希望, 我们也经历很多很多的失望。 希望会永恒吗? 失望会永久吗? 我们还会继续寄予希望, 我们也会依旧遭遇失望。 什么时候希望不再失望? 什么时候失望不再伴随希望? 矛盾是永恒的 矛盾可以缓和的, 缓和是需要条件的, 条件是需要满足的, 满足了就不再失望, 不再失望就不需要总是希望。 希望!!! 失望??? 学生懂的。 儿女懂的。 官员懂的。 新年新希望。
个人分类: 个人随感|4589 次阅读|5 个评论
新年里,我希望
nianfz 2011-1-2 09:40
不是所有的人都心底善良 但我仍然希望我所遇到的每一位都有菩萨心肠 不是每一天都有灿烂的阳光 但我仍然希望抬头就能看见火红的太阳 不是所有的汗水都不白淌 但我仍然希望即使艰难也能向上 不是每一次跌倒都不沮丧 但我仍然希望彷徨之后还能坚强 我希望 即使失去了梦想 也能平安健康
个人分类: 原创|5135 次阅读|1 个评论
温故知新:献给2011年元旦——希望——生命的精魂,人类的信仰
pww1380 2010-12-31 07:27
三年前的元月,我写了一篇题为《 希望 生命之魂 》的博文。今天把这篇文章稍作文字上的调整后,作为《温故知新》系列的第一篇文章,同时也作为献给 2011 年元旦的礼物与朋友们分享。 我相信,混沌既是上一个清明的终结,也必然是下一个清明的起始。 当落日的辉煌转换为夜的深沉之时,难道不是一个更为清新的黎明曦光正准备在东方的地平线上为我们展示一道新一天的霞光?当传统文明的价值体系解构与崩溃之时,难道不正预示着一个新的文明体系信息文明正在萌生并孕育着新一轮的辉煌? 荏苒时光的流易,春去冬来的轮回,依循着自然的法则,周而复始,无始无终。只要生命还在呼唤着阳光,阳光还在创造着生命,这个世界便始终存在着希望。 无需悲泣,无需哀伤,也无需彷徨。 只要有希望在,人类就会把这一希望变为自己的梦想。只要有希望在,人类不但会用自己的理性将这一梦想转变为今天的理想和明天的现实,还能够为后天准备好新一轮的希望。 无论是有神论者还是无神论者,只要不拒绝生命,任何人都不会拒绝梦想,更不会拒绝希望。 希望,永远是人类最高的信仰。 写于 2007-01-05 15:16 星期五 晴, 改于 2010-12-31 07:21 星期五 参考文献: 1. pww1380. 希望 生命之魂 http://blog.tianya.cn/blogger/post_read.asp?BlogID=474749PostID=8093061
个人分类: 心香一瓣(Devotional Joss Stick)|3532 次阅读|5 个评论
群星正灿烂,科学有希望
tangchangjie 2010-11-15 15:57
( 说明,原名“群星正灿烂,我心已陶醉”,根据博友建议改成此名)    11月12日参加了第十五届中创软件基金人才奖励颁奖仪式暨学术报告会,许多前辈专家到会祝贺;徐老徐家福教授做了热情洋溢的致辞,杨芙清院士、董韫美院士为2010年获奖者卢凯(国防科大)和张路(北大)颁奖。 几十位历届获奖者到会参加盛典,一时间,场上群星灿烂;其中,北大梅宏、南大周志华、清华王晓云和人民大学孟小峰四位教授作了精彩学术报告。 中创软件公司景新海董事长做了热情洋溢的致辞,清华孙茂松教授代表推荐单位致辞;   笔者发言 受徐老在会前一天的指派,笔者代表推荐专家作了简短发言。现据当时简单提纲,删去口语元素,压缩成下图后的一段文字。 面对初升群星,我已经陶醉且话繁语多 。   此时此刻,看着一群朝气勃勃的面孔,看着他们凝聚着英气的眉宇,我陶醉了。在情感数据挖掘技术中,有个概念称为情感向量,现在我的情感向量有五维,即(羡慕,高兴,欣慰,凝重,感谢),且听下面一一解析。 情感向量第一维:羡慕 。羡慕你们的获奖,羡慕你们的年轻。获此殊荣,真不容易;走过来的人,才知其中的辛苦,有多少不眠之夜,要排除多少个程序的BUG,可能被退稿多次,……,如今,多少岁月,终于凝聚成这一刻,凝聚成这一项奖励,怎么能不羡慕?   羡慕你们年轻,能获此殊荣,除了聪明、勤奋、能干,还有年轻。评奖条件中有一条,年龄小于45岁。当我们年轻时,可没有这么好的条件;那时的天时,那时的地利,那时的人和,没法和现在比,你们真是“赶上了盛世享太平”,怎么能不羡慕?    情感向量第二维:高兴 。 当“葡萄沟的葡萄熟了”时,“阿拉尔罕的心儿醉了”,对这一事实应用机器学习中的“Transfer learning(借鉴学习)”,可以得到知识“葡萄熟了,园丁醉了”,进一步挖掘,得到“学生成功了,老师高兴了”。这里的评委,推荐专家,中创基金的员工,都是园丁,看见了你们的成熟和成功,我们心都醉了,高兴得醉了。作为推荐者,我推荐过多次,所推荐的获奖率大概40%,更是陶醉得话也变多了。       情感向量第三维:欣慰 。中创奖励基金下,人才辈出;15年来共评出46名获奖者,评选率在20%左右;获奖者中大多数已成为博导,还有863专家、973专家、杰青,长江学者等,其中还有特殊荣誉如国家杰出软件人才、中国青年女科学家等等等。   中创软件基金人才奖励是目前唯一的得到国家认可的软件行业的奖励。在高校、科研单位被相当地看重。    奖评人,人也评奖; 奖评人时,靠评委的公开、公平、公正和严格;人评奖时,看什么人获奖,看获奖人做了什么。这里,仅凭记忆,随便列举一下,中创人才奖的清单中,北大的梅宏、南京大学的周志华、清华大学的王小云、人民大学的孟晓峰,他们已经做出了令世人耳目一新的成果;还有我熟悉的数据库界的彭智勇、国防科大的贾焰、以及我们川大的李涛,……,都是个顶个,实打实的,真个是群星灿烂,难以简单地一一列举。    灿烂的新星,从一个侧面展示了中国科学的希望 。 一年几年后,他们中有人获得了国家奖励,那完全在计划之中;如果有朝一日,其中有人得到了图灵奖,也是我们期盼的,一点不会意外,怎么能不欣慰?       情感向量第四维:凝重。 德德玛唱道“我从草原来”,我只能说,我从四川来,从西南来。目前,西南只有李涛教授一人获得此奖;横向相比,我已感到了压力,同志仍需努力,不用徐老扬鞭自奋蹄。今后,要更多地鼓励、推荐我们哪里的年轻人努力进取、提高水平,来竞争、来攀登。       情感向量第五维:感谢 。遥想当年,此奖初立,中创软件年方四岁;对于人,四岁还是孩提时代;四岁的公司,就敢办这件事,且办好了这件事:办到了国家认定。办到了人才涌现,办到了学界竞争,办到了坚持稳定;真正地佩服中创领导层的眼力 、魄力和毅力。   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感谢景总和他的同事们,感谢他们的远见,感谢他们的奉献,感谢他们的坚持。         青春寄语 . 45岁以下才能申报此奖,获奖者都还在学术的青春年代,这里有两条青春寄语: (a)请把你的自豪带回家,请把你的骄傲留下 . 得到此奖,殊为不易。电视剧《西游记》末集有一首歌“青青菩提树”,旋律动听,歌词很美:“....,遥望故乡路,几多朝朝暮暮,漫漫云烟无数。历经坎坷终无悔,未教年华虚度” ,或可用来描述部分获奖人的心情。 获奖人今天把中创奖励写进了自己的历史, 中创奖也把获奖人写进了历史;这里一句老人言,请把你的自豪带回家,请把你的骄傲留下,把它留给我们,把它留到明天,明天,你得了国家高等级奖,得了图灵奖,我们会因你是这里的获奖人而骄傲;今天你的不骄傲,是为了明天我们能更骄傲。   (b) 一个积分公式 我在博文 基础、机遇、勤奋和成功 中有一个公式。千言万语,尽在公式中: 你们已经成功,祝你们取得更大的成功! 相关博文( 不说套话更精彩 系列 ) 相关博文( 不说套话更精彩 系列 ) 一个任遐想驰骋的Logo --- 它包容了执着、团结与潇洒 NDBC10 为什么这些专家比较长寿 (NDBC2010闭幕式发言 ) 科技接力与青春寄语 牛年,NDBC在南昌刷新成绩 (NDBC2009闭幕式发言 ) 群星正灿烂,科学有希望 第十五届中创软件基金人才奖励颁奖仪式 三十年回回头,看看走过的路 东西方文化在这里碰撞 (NDBC2011闭幕式发言 ) 大数据与小世界的聚会三道茶 - NDBC2012闭幕式发言 如今老去才华尽, 犹盼春来草上笺 (NDBC2015 闭幕式发言 ) 其它系列博文的入口 唐常杰博客主页 科学博客主页
个人分类: 教学科研|8363 次阅读|12 个评论
科技接力与青春寄语
tangchangjie 2010-10-20 14:27
科技接力与青春寄语      (NDBC2010大会总结报告改写 之二) 接上文 为什么这些专家比较长寿 NDBC2010有四个特色: (1) 16字方针 ,这是一次有方针、有指导思想的会议,何新贵院士提倡的 “交流学术、联络感情、团结同行、服务国家”,指导着会议进程; (2) 人气旺 ,到会共400人,见下面的集体合影; (3) 内容广实新 .(对每一大会报告 点评一句,因内容较专业化,略去)。 (4) 四好. 好时间、好地点、好团队、好安排。   有一首草原歌曲唱道:“因为今生有缘,让我有个心愿,等到草原最美的季节,陪你一起看草原”,把其中的“草原”改成“北京”,就挺适合描述NDBC2010中的缘份、心愿、好时间和好地点;    一个16核的办会CPU . 办会团队可描述为 (1+1+3+10)+7 ,其中的1+1 即 CCF的宏观指导和 一个 务实创新的指导委员会,由 3 所著名大学(人大、北大和清华)承办, 10 所大学协办,此外还有 7 个提供资助的IT企业。前面圆括号中有15个单位,加上一个协调者,就是一个16核的办会CPU,对应于上文Logo中的16个小圆点;协调者是我们专委会秘书长孟教授;   笔者曾有博文议论 申办会议的酸甜苦辣 , 阐述了申办难,办会更难,把会议办好难上加难的原委。上述的16核办会CPU 克服的困难,一言难尽。    现在,两年辛苦终于凝聚成一刻,此刻他们的辛勤和心情,可用刀郎的一句歌词来抚慰:“就算生活给了我无穷折磨,我还是觉得幸福更多”。    感谢他们为办好NDBC2010付出的的辛勤劳动!    数据库界人才接力与青春寄语 。 此次会议期间,专委会增选了十多位年轻委员,有两位是70后,其余的是60后, 他们正年富力强,他们也雄心勃勃,看,他们的脸上写满了笑意,他们的眉宇中透出一股英气。 会上评出了三个优秀DEMO,他们是NDBC首次DEMO环节的获奖者; 还评出了多篇研究生优秀论文;NDBC上的第一次把所有的论文都发表在国内著名学报上;这是NDBC走向国际、走向世界的的又一小步。 特别要感谢来自人大、北大和清华的几十位志愿者——几十位红衣少年和红衣少女。在会场流动的火红色给大会带来了热情、给会场装点了青春。 上述的年轻人将接下中国数据库接力的下一棒和下下一棒。在场的老专家,包括80岁以上,70-80 、60-70三个年龄段的老专家,心里都有太多太多的话要说。 我们要 用一段伟人的名言来作今天的结束语,年龄稍大的DB人都能背诵它,我们只在前面加了“数据库”三个字,其中的最后一句,请在场的60岁以上的专家一起来朗诵: 数据库 “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 (最后一句,请在场60岁以上的专家齐声:) “ 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 相关博文( 不说套话更精彩系列 ) 相关博文( 不说套话更精彩 系列 ) 一个任遐想驰骋的Logo --- 它包容了执着、团结与潇洒 NDBC10 为什么这些专家比较长寿 (NDBC2010闭幕式发言 ) 科技接力与青春寄语 牛年,NDBC在南昌刷新成绩 (NDBC2009闭幕式发言 ) 群星正灿烂,科学有希望 第十五届中创软件基金人才奖励颁奖仪式 三十年回回头,看看走过的路 东西方文化在这里碰撞 (NDBC2011闭幕式发言 ) 大数据与小世界的聚会三道茶 - NDBC2012闭幕式发言 如今老去才华尽, 犹盼春来草上笺 (NDBC2015 闭幕式发言 ) 其它系列博文的入口 唐常杰博客主页 科学博客主页
个人分类: 教学科研|6526 次阅读|11 个评论
卑微的呐喊胜过集体沉默
热度 5 zhumengjin 2010-10-15 01:10
【在决定发出本博文还是发出另一篇是时候该说再见了休博留言的选择之中,经过再三权衡,最后决定还是发出卑微的呐喊胜过集体沉默】 由于大多数在科学网开博的博主都是体制内的人,也由于种种不可言明的原因,公开在科学网上激烈抨击国内科研时弊的人并不多,当然也有几位敢于发声的博主。对我自己而言,现在还是一个算不上科学家的、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科研、教育工作者,这也注定了所发声音的卑微。我只是一个体制内的小卒,尽管卑微到几乎没有影响,但未必见得会让所有的人都高兴,实际上已经有人不高兴了。所以,尽管自己在网上偶尔冒大不韪地说上几句真话,但在现实中早已习惯了回避。 虽如此,但我仍坚持一个信念,那就是卑微的呐喊胜过集体沉默。我一直认为,单个人的呐喊声虽然卑微,但如果呐喊的声源多了,也足可以形成推动变革的共鸣。 我相信积沙成塔、集腋成裘,任何一小步的改进,只要能积累起来,未来就有希望。所以,在现实中,尽管我没有条件做出像样的研究,但 我一直坚持在教育中一点一滴地为学生传授做研究的正确理念,让有潜质的学生能够了解真正的科研该是什么样子,希望当 他(她)们今后正式进入科研领域时,不再具有我们这代人所具备的劣根性。 国内科研问题积重多年,一夜之间痊愈肯定不可能,但不能以此成为裹足不前的理由,只要愿意从体制上改变,就总会有希望。目前,最为重要的问题就是让广大青年学者看到真正的希望。我是体制内的人, 我不是十恶不赦的坏人,我从来没有提过破坏国内科研体系的极端言论,我 所有言论的核心只是客观地展示已在学术界广受诟病的现实,只是做了一回 敢于戳破皇帝新装的小孩 ,只是希望在国家对科研经费投入逐渐增加的过程中,那些能掌控科研经费分配的大佬和管理者们能从国家、民族发展的高度,更多地关注一下中国科研的未来青年学者,能 把增加的经费更多地资助给那些嗷嗷待哺的一线青年学者,让他(她)们能有机会继续自己的 追梦之旅 。 中国科研的希望不在于少数掌握话语权、已经对潜规则习以为常的精英, 也不在于引进的千人和万人,而在于处于发展中的广大青年学者,只有那些怀揣梦想的青年才是支撑国家未来发展的希望所在,只有他(她)们才能为国家科技创新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什么都可以,就是不能压制代表未来、代表希望的青年!
个人分类: 科研时评|14682 次阅读|63 个评论
又是新生入学时
wujingzhi 2010-8-31 22:21
明天是九月一日,新学期就要开始了。新同学也将开始新的学习历程。 本来我对这个新学期是没什么印象的,因为我压根就没有寒暑假。但是,习惯性的还是有这个感觉,今日心情也不错。因此,就说点闲话吧。 放眼世界,中国风景似乎已难以这边独好了。在这个复杂的国际和国内背景下,肩负着民族希望和个人责任的新同学们,怀揣父母的血汗钱,在亲友团护送下,穿梭在拥挤的城市人群,陆续到达自己情愿或不情愿地选择的学校。 如何度过这段人生最珍贵的时光,是每个过来人所常悔不当初,每个当事人漫不经心的。 如今的中国大学,我很难找出个词来形容。政府机关?学术机构?商业部门?浮躁社会?交易场所?然而,大乱终大治。这个乱哄哄的地方,或许将成就未来的国之栋梁。丈夫未可轻年少嘛。但是,同样可以肯定的是有一大批人将会成为发展过程的炮灰。 当看到同学们整日游戏,嬉戏,作弊抄袭,儿女情长,攀附比阔时,你是否也曾想到,在你不远的地方,更多人在学习,钻研,认真作业,实习锻炼,自立自强? 当你懊悔自己所在学校不入流,自己老师非大师,自己同学不如自己,自己父母非官非富豪时,你是否也曾想到这个学校曾培养出各行各业的精英,自己的老师为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自己的同学未来很可能是某领域领军人物,自己父母倾其所能而殷切期盼? 当你看到同宿舍人六有四五校外住宿,某些人出入声色,某些人做三当四,某些人朝三暮四,你是否也曾想到人毕竟是人,人除了动物性还要有点人性,自己的所作所为会带来连锁社会效应,没有健康情感生活,很难有健康人生? 当你愤世嫉俗,认定所学无用,毕业即失业时,你是否也曾看到社会需要更多人才,人类面临更多困境,我们有太多事情需要去做。 当你迷失于纷繁冗杂的媒体信息,起落于人为引导与炒作,挣扎于教化与反抗,你是否能换个角度看到浮像背后的本质,看到知识的作用和社会发展的不可逆转,化被动为主动? 还有很多很多,或常见,或未见。如何抉择,或将决定如何这段宝贵而短暂的时间。 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学校学习更是如此。如何享用这顿宴席,决定的绝不仅仅是你是否吃饱!
个人分类: 把酒问天 Review|2056 次阅读|3 个评论
只要有希望,就有可能
热度 28 何裕民 2010-7-30 08:45
八十年代的我在电视中注意到一个现象:当时台湾有叫做百年国会,很多国会的议员都已是八、九十岁,甚至近一百岁的老人了,大都是从大陆过去的;他们在台上的兴致都很高,看上去身体都不错。改革开放之初,大陆的全国人大、政协主席台上就坐的也都是八、九十岁的老人,而且这些老人的名字我可以叫出一串,且他们也往往都是神采奕奕的。真的是因为他们身体比别人更好吗?这也许只是一方面原因;另外一方面原因,因为他们还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因为他们还有社会需求感,因为他们还积极参加各种有益的活动;在这些社会活动中抛头露面让他们感到自己还有价值,让他们更轻松地面对衰老带来的种种问题,也让他们活得有一定的张力,这种张力使得他们能够把自身的心身机能调整的更好,因而显得比常人更年轻,更健康,更有活力。 反观今天的很多老同志,六十岁一退休回到家,天天老两口你看着我,我看着你,除了无语,就是郁闷!许多人很快因此而就衰老,并很快就出现问题了,没几年死了,真的,我们周围,有太多的人退休两三年后生了大病,有的甚至因此而谢世!宁波日报采访我的时候,我把这个现象称为 62 (岁)、 63 (岁)现象,老百姓则通常会说这个人是劳碌命,没有享福的命! 其实,从社会学角度来看,这其实是种角色转换的不当,从心理学角度来看,人都需要一种关爱,在一起大家可以相互感染,可以相互接近,可以活得很好。因此,癌症的康复过程中,我们非常建议患友们多多参加集体活动,多多参加像民生健康家园、癌症俱乐部这类集体活动,这类集体活动可以有效的缓解抑郁、焦虑,让快乐传递给更多人,也让大家康复的更好! 当然,要参加,首先要有意愿。意愿这个东西说不清,却不能不重视。积极的意愿很多情况下可以转化为积极的动力,导致积极的结果;消极的意愿则适反,人们常说哀莫大于心死!许多肿瘤患者不是死于疾病,更多的是死于心理休克!自我放弃。 美国的心理学家最近做了一个非常有趣的心理实验:他让二十来个几十年前的大学同学、都已六、七十岁的老年人,共同一起回到年轻时的大学时代,回到校园,生活在一起,并提示他们要忘记年龄,回到过去,去体验大学同窗生活,这些老人们在这个环境中欢笑、开心地生活两周后,对他们进行检测,居然发现这些老人的几乎所有生理指标都较实验前有所改善,包括他们的饮食、睡眠等都有明显好转,甚至血压、血糖之类都有所改善。这是什么原因呢?大家都知道老化是个不可避免的过程,返老还童只是个梦想!然而,这些人短期内却做到了!为什么呢?这里面有个重要的心理因素,那就是人们自我期望的问题:自己认为自己老了,那就真的老了!有很多事情被认为绝对是不可能的,其实,不完全是这么回事情。 针对这个现象,美国哈佛大学一位叫艾伦兰格的心理学家写了一本书《逆时针哈佛教授教你重返最佳状态》,所谓逆时针,就是讲许多问题的可逆性故他又把自己研究的心理学,叫可能性心理学,专门分析了这一心理现象。他指出:当一个人被帖上某种确定的标签,譬如老人、忧郁症、癌症末期病人,就会朝着标签所预示的方向走;以致于结果就是这么糟糕!艾伦兰格认为,确定是一种残酷的力量,它让人不相信其他可能性。当一切都确定,就没有选择的余地,保留不确定性才能创造出掌控生命的选择和机会。他认为:很多问题心理对生理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有了心理期望,就有可能实现!因此,一门反确定性的可能性心理学诞生。 稍有心理学知识的人都知道:心理学有个很著名的现象叫皮克马利翁效应!说的是期盼能创造奇迹!在肿瘤领域何尝不是一样!从负面来看,有很多肿瘤医生喜欢给病人做预测,说这个人还能活几个月;很多人最后就被这样预测死了,死的时候还会说这个医生水平真高。其实这就是类似皮克马利翁负面效应在发挥作用。最近,我有一个部长级的高官患者,患了胰腺癌,当时所有的医师背后都确认他过不了半年!结果他活了九个多月以后,当时状态一天比一天好,偶然听到会诊专家背后议论他:活过九个月了,还能活多长?大概最多两个多月吧!他无意中听到这句话之后,很快就觉得状态不行了,这也不舒服,那也疼痛!得知这个判断后不到三个月他真的走了,他是真的走于疾病吗?疾病只是因素之一,自我消极的暗示也许是更为重要的因素。 讲到这大家都知道,壮实的牛从小被绳子牵着,长大后系在一个小桩上,它不会犟脱。因为它从小被牵惯了,认为这个桩很结实!其实,就是习惯的势力,就是一种自我暗示的强大力量。因此,在肿瘤康复领域,我们非常反对预测病人的生存期。因为奇迹随时可能发生,不可逆的事情,发生大可逆性随时可能,只要你有这个积极的意愿,然后会努力去争取。 此外,我们觉得人们更多的情况下要学会经常进行自我的正性暗示,自我的积极鼓励;同时积极参与群体活动之中,包括参加俱乐部等积极的社会活动,主动去获得这类暗示与鼓励。正性的鼓励会让你的生理机能调动到更高,获得更积极的结果。这是非常有意义,非常值得重视的情况。
个人分类: 何裕民谈肿瘤|3318 次阅读|28 个评论
[转载]以色列和犹太民族
gl6866 2010-7-5 10:04
按:我们常常在电视见到巴勒斯坦和以色列发冲突的报道,但我们是否知道以色列究竟是个什么国家呢?犹太人又是个什么样的民族呢?他们有什么地方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地方?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深思。下面这篇博文就是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教授周孝正谈以色列和犹太民族。我觉得还是极具启发性的。 同学们: 今天我准备调整一下原有的课程,就当前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冲突谈谈个人看法,我的第一个观点是,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不要轻易下自己的结论;第二,我个人的知识和经历告诉我,以色列是个好国家,这也是我今天讲课的主要内容。 有一次我在校内网看同学们发的图片,有一张图片引起了我的深思。这张图片的标题叫“英雄”,图片上是一个赤手空拳的巴勒斯坦青年,站在长长一列以色列坦克面前,硬是把这列坦克给拦停了。 同学们,这个巴勒斯坦青年确实是“英雄”,敢以血肉之躯和全副武装的坦克抗衡,但是同学们想过没有,在处于“敌对”的情况下,有几个国家的坦克会停下来?当年日本侵略中国的坦克不会停,侵入格鲁吉亚的俄罗斯坦克不会停,但以色列的坦克停下来了,这样的士兵、这样的国度,我个人认为,才是真正的英雄,当之无愧的英雄。 (以色列的战争行动坚持了“不以平民为目标”的人道底线,他们只攻击军事目标,甚至在攻击前十分钟打电话通知攻击地点的人离开——编者注。)有一年我到福建做个调查,福建省政府的高官,给我讲了这么一个故事: 几年前,耶路撒路发生了一起公交车爆炸的恐怖袭击,炸死了十来个人,其中包括两名中国人,这两名中国人都是福建人,是去打工的。以色列政府立刻与中国方面联系协商赔偿事宜,但经过中国领事馆的核实,此两人系偷渡客,属于非法入境,于是使馆方面不再配合。 后来,以色列政府专门开了一个会,会议认为,在以色列国土上无辜死亡的人,政府都有责任对其负责,至于这个人偷渡与否,那是另外一回事。会议最后决定,对两名死难的中国人一视同仁地按照国民待遇善后。会后,以色列政府派专人到福建找到两位农民工的家人,抚恤金标准如下: 死者健在的父母按照每月1100美金的标准发放,直到老人去世;未成年子女按每月1100美金的标准发放,直到成年;有妻子的按照每月1700元美金发放,直到去世。死者家属要求一次性支付,以色列政府也同意了,最后支付的金额是每位死者赔偿70万美金。所有相关的调查费用全部由以色列政府负担。 消息传开,在福建掀起了去以色列打工的狂潮。福建省政府的官员说,怎么挡也挡不住。以色列政府就是这样对待偷渡打工者的: 没发现,你就在那儿打工;发现了,政府出钱购买机票送你回国;死了,按照以色列国民标准抚恤。 2001年,云南丽江发生了以色列游客不慎在虎跳峡落水的事故,经中国方面寻找无果,为此,以色列政府派专机来丽江,带着专业的搜救设备和一个专业搜救队,并高薪雇佣中国人沿江几百里进行拉网似的搜索,活要见人,死要见尸,时间持续一个多月。 同学们,一个这样对待它国和自己死去国民的国家,不管你怎么说,我都坚信,这是个好国家。任何一个稍微了解以色列的人,至少不会对以色列产生恶感。中国人喜欢把自己的近代史说成是“多灾多难”,那其中有很多是我们自己的原因,犹太人却几乎完全因为外因,几千年来一直灾难深重,这一切,仅仅因为信仰。 这个苦难的民族,在多年的战乱动荡中,在长期的漂泊迁徙中,在饥饿和苦难、杀戮和欺侮的磨难中,他们始终坚持自己的信仰,在逆境中砥砺发奋,顽强发展,不仅没有倒下,竟奇迹般地在科技、军事、教育、现代农业等领域获得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 这个仅有1000多万人口的民族,涌现出了一大批伟大人物: 爱因斯坦、弗洛伊德、海涅、拉斐尔、季诺维耶夫、卓别林、洛克菲勒、索罗斯…… ,这个民族和这些伟人为世界文明做出了杰出贡献。 一般人只知道犹太民族善于经商,殊不知犹太民族特别重视教育,他们把学习作为终生的使命,重智慧胜于重金钱。有一项调查显示,全世界人均读书最多的、藏书最多的都是以色列人。犹太民族还特别重视儿童教育,他们在儿童教育方面研发的教具、教材、课程模式等被许多国家所采用。一个国家越相信自己的未来,越会重视自己的儿童教育。 一个建国以来一直战火不断、四面楚歌的国家,如此重视教育,如此重视儿童教育,这样的国度值得我们每一个人景仰。
个人分类: 文章转载|2423 次阅读|0 个评论
这世界的希望何在?
周可真 2010-6-30 04:37
无论其生活态度多么实在,他(她)都是生活在一个并不实在的、虚无缥缈的希望世界里的。 如果他(她)自知明天就要去世,那末,从他(她)知道的这一刻起,他(她)就不再有生活,尽管也许他(她)还在世,因为他(她) 没有了希望。 希望对人生是如此重要!但是,这世界的希望何在?
个人分类: 散文.随笔|3952 次阅读|12 个评论
向您推荐—— 赵丹临终遗言:管得太具体 文艺没希望
kexuepifu 2010-6-29 01:37
向您推荐 基于本网的性质,博文中大多是讨论教育、科技发展问题的,而文艺与它们的发展规律也有相通和共性之处。为此,特向大家推荐电影艺术家赵丹先生的临终遗言。 他的遗言和他的艺术一样,长存人们心中。温家宝 赵丹遗言:管得太具体 文艺没希望 赵丹已昏睡多日。医生查房后对黄宗英说,让亲友们来看看吧。黄宗英明白,丈夫已进入弥留之际。她摘下谢绝探望的牌子,打开病房门,还在窗台上摆了两摞赵丹写的书,《银幕形象创造》和《地狱之门》,以赠来探视的亲友留念。 这是1980年10月初。北京医院412病房。 10月5日清晨四五点钟,赵丹忽然异常清醒,目光明亮,话语清晰。妻子意识到,这是回光返照。医生和家人一直瞒着赵丹,他得的是癌症。赵丹其实知晓自己的病情,只是从未揭穿大家善意的哄骗。可这次,赵丹突然向妻子交代身后事。黄宗英没有表现出惊异,只是抚着赵丹的手静静地听。 赵丹说,他不要开追悼会,不要哀乐,要贝多芬、柴可夫斯基、德彪西 2008年9月12日,黄宗英在上海华东医院的病房中接受了《中国新闻周刊》的采访。这位84岁的老人语调缓慢、一字一句:我想,赵丹是在导演自己的死了。 赵丹的最后时光 黄宗英又对着小本念一遍: 给领导者以欣赏艺术的自由。是阿丹发明的原话,一字不差。 就在1980年10月5日,赵丹向妻子交代身后事的这一天,赵丹还跟黄宗英说,他有要紧的话要对组织讲。黄宗英说,那我打电话给夏衍吧。赵丹沉吟道:胡乔木,他管宣传。当时,夏衍是全国文联副主席;胡乔木是中央书记处书记,主管意识形态方面的工作。 黄宗英一边托当时的文化部电影局局长陈荒煤联系胡乔木,一边把赵丹的意见整理成文字。他担心匆忙之间说不清,让我先写下来。黄宗英说。 很快,胡乔木在时任文化部副部长贺敬之的陪同下来到医院。黄宗英现在已经回忆不起是几号了,只记得那是个下午。 赵丹睡着,客人说别叫他。黄宗英说:不,得叫他,他数着钟头等你们呢。黄宗英把赵丹推醒,把枕头垫了垫,床摇高了一些。赵丹高兴地和胡乔木握手。黄宗英对赵丹说:你要说的话由我替你说,不对或不足时,你随时插进来。 黄宗英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记者,那天她代替赵丹说了3个问题:1.党不要管得太具体;2.给领导者以艺术欣赏的自由;3.支持建立个人风格的创作集体。 黄宗英清楚地记得,当她说到第2个问题时,胡乔木和贺敬之都没听懂。黄宗英又对着小本念一遍:给领导者以欣赏艺术的自由。是阿丹发明的原话,一字不差。赵丹淘气地笑了,胡乔木也莫名其妙地笑了。 黄宗英解释说,演员最怕领导来看戏。领导该笑的地方不笑,该哭的地方不哭,也不敢随便点头和摇头,都盯着一把手的脸色。演员在台上演得都僵了,空气都凝固了。领导来看戏,就是一个观众。他点头、鼓掌、拂袖而去,都跟戏没有关系。如果有哪些毛病非改不可,请形诸文字下发。 黄宗英说:一个剧本岂止是十月怀胎,也许是许多人十年磨一剑的成果。说一句倾向有问题就否啦?赵丹插话:要办手续,按规矩,下文件。 赵丹提的这些意见,与他的个人经历以及当时整个电影界、戏剧界的情况密切相关。 1951年,赵丹主演的《武训传》轰动全国。但没过多少日子,《武训传》受到批判,赵丹遭到祸殃,艺术生命迅速一落千丈。60年代初,赵丹被邀饰演鲁迅,满腔热情地投入人物创作。谁知,1963年初,上海市委书记柯庆施突然提出,要大写建国后的13年。而鲁迅卒于30年代,《鲁迅传》搁浅。 文革后,赵丹又被邀饰演周总理。可正式开拍时,赵丹却接到了不让他演周总理的通知。原来,一位高官认为,赵丹30年代和江青的关系究竟怎样,还没彻底搞清楚,因此赵丹演总理不合适。 据黄宗英回忆,当时,胡乔木一边听他们讲,一边连连点头说:很对,很重要,很有意义。临走,胡乔木还让黄宗英把赵丹的意见整理出来发表。 《管得太具体,文艺没希望》 党大可不必领导怎么种田、怎么做板凳、怎么裁裤子、怎么炒菜,大可不必领导作家怎么写文章、演员怎么演戏。 胡乔木他们走后,黄宗英立刻给《人民日报》文艺部主任袁鹰打了电话。袁鹰是黄宗英的老朋友。赵丹住院后,他们也一直保持联系。袁鹰向《中国新闻周刊》透露,赵丹要黄宗英找胡乔木的事,他事先就知道。 袁鹰在电话中对黄宗英说,不要再做文字上的修饰,赶快把文章写来。很快,袁鹰到北京医院取回文章。 文章写在500字一张的稿纸上,落款是赵丹述说,黄宗英整理。黄宗英回忆,当时她和袁鹰对视了一下,两人默契地把黄宗英整理5个字划掉了。这样做出于两个考虑:一是使文章更有力度;二是不要把我牵扯进去。黄宗英对记者说。 赵丹的文章得以发表,有这样一个背景:1979年10月,邓小平在第四次全国文代会上说:文艺这种复杂的精神劳动,非常需要艺术家发挥个人的创造精神。写什么和怎么写,只能由文艺家在艺术实践中去探索和逐步求得解决,在这方面,不要横加干涉。从此,不要横加干涉一句,常常被广大文艺工作者传诵、引用,而且还举着它当作盾牌,抵御某些继续对他们施行横加干涉的做法。 1980年9月,《人民日报》文艺版开展了 改善党对文艺的领导,把文艺事业搞活的讨论。赵丹的文章,就是作为这场讨论中的一篇。 赵丹在文章中写道,《人民日报》正开展改善党对文艺的领导,把文艺事业搞活的讨论。看到改善搞活的标题,颇喜;看到编者按中党对文艺工作的领导必须改善,通过改善来达到加强,在这方面我们是坚定不移的,又忧心忡忡了。我们有些艺术家为党的事业忠心耿耿、不屈不挠的艺术家,一听到要加强党的领导,就会条件反射地发怵。因为,积历次运动之经验,每一次加强,就多一次大折腾、横干涉,直至全面专政。 赵丹说,至于对具体文艺创作,党究竟要不要领导?党到底怎样领导?党领导国民经济计划的制定,党领导农业政策、工业政策的贯彻执行;但是党大可不必领导怎么种田、怎么做板凳、怎么裁裤子、怎么炒菜,大可不必领导作家怎么写文章、演员怎么演戏。文艺,是文艺家自己的事,如果党管文艺管得太具体,文艺就没有希望,就完蛋了。四人帮管文艺最具体,连演员身上一根腰带、一个补丁都管,管得8亿人民只剩下8个戏,难道还不能从反面引起我们警觉吗? 赵丹在文中质问:哪个作家是党叫他当作家,就当了作家的?鲁迅、茅盾难道真是听了党的话才写?党叫写啥才写啥?!并不是哪个党、哪个派、哪级组织、哪个支部管得了的。非要管得那么具体,就是自找麻烦,吃力不讨好,就是祸害文艺。 赵丹还说,各文学艺术协会,各文学艺术团体,要不要硬性规定以什么思想为唯一的指导方针?要不要以某一篇著作为宗旨?我看要认真想一想、议一议。我认为不要为好。在古往今来的文艺史上,尊一家而罢黜百家之时,必不能有文艺之繁荣。 赵丹还说到外行领导内行问题,提出为什么要死死拽住那么多非艺术干部来管住艺术家们呢?有些非艺术干部在别的工作岗位上也许会有所作为的。可是,如今那么多游泳健将都挤到一个游泳池里,就只能插蜡烛了。 赵丹以自己筹拍《鲁迅》为例说,1960年试镜头,反反复复,胡须留了又剃,剃了又留,历时20年,最终还是没拍成。 赵丹还指出,文艺创作是最有个性的,文艺创作不能搞举手通过!可以评论、可以批评、可以鼓励、可以叫好。从一个历史年代来说,文艺是不受限制、也限制不了的。 起初,赵丹文章题为《管得太具体,文艺要完蛋》。袁鹰跟黄宗英商量后,把后半句改成文艺没希望。 赵丹的文章发表在1980年10月8日《人民日报》五版头条。文章见报当天下午,袁鹰带着报纸去医院,赵丹病势垂危,正在抢救。黄宗英含泪告诉袁鹰,她上午告诉赵丹,文章发表了,赵丹眼珠动了一下。 10月10日,赵丹去世。赵丹去世前两天在《人民日报》上发表的文章,被人们称作赵丹遗言。 客人走后,黄宗英放落病床的支架,坐在赵丹身边,说,总算你要说的话说了。赵丹疲惫地说,看吧。然后闭上了眼睛。 文章发表之后 一个领导说, 赵丹临死还放了个屁。 文章发表后,文艺界一片叫好声。然而不久,时任《人民日报》总编辑的胡绩伟和副总编辑秦川相继告诉袁鹰,上面有话了,一个领导说, 赵丹临死还放了个屁。另一个版本是,赵丹放了一个反党的屁。袁鹰说,报社领导受到压力,要文艺部缓和一下气氛。 袁鹰借一次去看望夏衍的机会,向夏公请教。夏衍也听到了这句批评,这类事情他经历多了,只微微一笑,劝袁鹰不必紧张:找人写篇文章转个弯就行了。 可是,找谁呢?停了一会,夏衍想到一个人:金山。 袁鹰一听就说好。金山是中央戏剧学院院长,既不是文化部的官员,也不完全是民间人士,不朝不野。不过,袁鹰对夏衍说,他同金山没打过交道,不知他是不是愿意。夏衍轻轻摆摆手,说,我跟他说一下。 很快,夏衍转给袁鹰一篇金山的文章,题为《马克思主义宇宙观引导着他的艺术道路》。文章开头便说,10月8日,赵丹同志去世前两天,在《人民日报》上发表了一篇文章,题目是《管得太具体,文艺没希望》。他很关心改善党对文艺的领导。我认为赵丹同志的这个意见是正确的。但文章一转,说,当然,对我们共产党人来说,不管如何保证个人的创造性和个人爱好的广阔天地,文艺只能是党的事业的一部分,因此维护党对文艺事业的正确领导,尤其是在方向、路线和政策上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领导,乃是十分必要的。 就在《人民日报》受到上面压力的时候,黄宗英也听说了上面的这句批评,并感受到了随之而来的寒意。 赵丹去世还不到一个月,11月23日,《赵丹遗作书画展》在中国美术馆举办。黄宗英用手比划着对记者说,我们的记者朋友奇多,但只有一份报发了大拇指大的消息。 画展9点揭幕,没想到文化官员头头们在8点就到了。黄宗英说,当官的想了个到也未到的办法,纷纷称自己当天有会,不能参加画展了。一个当官的朋友从赵丹一去世,就抢着帮我主持赵丹画展,可画展开幕前一天,他来电话说,离开北京了。黄宗英说。 看到画展开幕门可罗雀,黄宗英打电话给中国国家旅游局的朋友刘小妹,说:小妹,拉两车外国游客来参观中国电影皇帝的书画展。刘小妹也不傻,说:我给你拉4车来,黄阿姨你别伤心。 黄宗英拿出电话本,给能书善画的朋友打电话,赶快集合到场献艺。画家黄永玉当时在黄宗英身边,说:这是阿丹的遗作展,这么搞,是不是俗了点。黄宗英泪下,说:永玉啊,俗就俗点吧。不然死人、活人都受不了。 4年之后,1985年1月,胡乔木在广州对参加中国电影表演艺术研讨会的文化部副部长丁峤和电影演员张瑞芳、赵子岳的谈话中,对赵丹文章表示赞同。胡乔木对他们说,赵丹说,党管得太具体文艺没有希望。这个说法是对的。党是政治组织,对文艺本来不应该具体管,何况太具体?即使是艺术组织,比如剧协,也不能管每一个人的创作。莎士比亚的作品如果都由剧协审查,未必能出那么多好作品。 2006年11月1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中国文联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协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发表了《同文学艺术家谈心》的讲话,提到了赵丹的遗言。温家宝说:他的遗言和他的艺术一样,长存人们心中。 黄宗英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记者,常常有人问她:赵丹哪部电影演得最好?黄宗英总是回答:他的死。 (作者:《中国新闻周刊》记者 李杨)
个人分类: 未分类|2628 次阅读|8 个评论
潘多拉魔盒,信仰,理想
cherrylu1960 2010-6-27 22:40
潘多拉魔盒, 又称潘多拉盒子 , 潘多拉匣子,出于一则古希腊经典神话。 潘多拉是希腊神话中火神赫淮斯托斯或宙斯用粘土做成的地上的第一个女人,作为对普罗米修斯盗火的惩罚送给人类的第一个女人。众神亦加入使她拥有更诱人的魅力。根据神话,潘多拉出于好奇打开一个魔盒,释放出人世间的所有邪恶贪婪、虚无、诽谤、嫉妒、痛苦等等,当她再盖上盒子时,只剩下希望在里面。 根据这个神话故事,人们创作了许多作品,其中有小说、影视作品,连时下流行的网络游戏,也不泛以此为题材。 在科学作品中,潘多拉魔盒之说也常常被引用。最常见的是在有关生命科学的作品中。按照传统的认识,生命是神圣的,生命是不可侵犯的,驾驭生命的只能是上帝。看看一百多年生命科学的发展,从细胞到分子,人类认识生命、认识自己的脚步日益加快,克隆动物的诞生,让人们看到有一天人类也能克隆自己,潘多拉魔盒已经打开,这样有人可利用这项技术做出对人类不利的举动,比如,具有魔心的人就可能用这项技术造出没有头脑、只会打仗的魔鬼士兵;前些日子所谓人造生命的诞生,再次让潘多拉魔盒之说甚嚣尘上。 看来,科学家充满了像潘多拉一样的好奇。随着科学的进展,无数的潘多拉盒子将会被打开,会释放出新的罪恶科学的负面效应。但人类不会为此停下科学进步的脚步。魔盒会不断被打开,抑制罪恶唯有靠人类的理智、道德、法律。 由此,想到人类社会发展发展过程中,潘多拉魔盒被打开之事同样不断发生,所不同的是,不是出于好奇,而是出于新的欲望。 惩恶扬善一向是人类公认的道德准则,为了这个准则,人类会不断制造各种魔盒,设法关住罪恶,制约人性的贪婪。起源于中国的道教制造出鬼神之说,告诉世人,人死了要么进天堂,要么下地狱,地狱还有十八层之分。如果人作恶太多,就会被打入十八层地狱,永世不得翻身,相信这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关住罪恶的目的。还有,中国的佛教讲求修来世,今世犯下的罪恶来世要还,相信有来世的人,作恶必定有所顾及。所以,传统宗教对抑恶扬善是起到一定作用的。随着一次次反封建的革命,这些东东一起被反掉了,人们纷纷倒向唯物论者,无神论者。于是什么都不怕了,做事无所顾忌了。到了史无前例的文革 ,潘多拉的盒子不但被彻底打开,连最后的一点希望都被放出来了。 在潘多拉魔盒被打开以前,人类没有任何灾祸,生活宁静,那是因为所有的病毒恶疾都被关在盒中,使人类免受折磨。正是因为潘多拉打开了魔盒,人类充满了罪恶,人生充满了磨难。 按照潘多拉神话,魔盒中可贵的希望尚存,这种希望演变为信仰,靠着它,人们才能自我激励,只要有信仰,生命就会充满了动力,生命就不怕磨难,就会努力战胜 贪婪、虚无、诽谤、嫉妒、痛苦。。。 人们就会充满希望地活下去。这也许就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大动力。 哪怕我们追求的东西虚无缥缈,但有信仰有希望,总比没有好吧。 但如何才能找回失去的信仰,失去的希望?一个潘多拉魔盒已经被打开,这个社会的人性被扭曲了。即使抑制科学负面的罪恶也需要靠信仰支撑啊。怎么能不讲这个呢。 科学不断向前发展,人类社会也不断向前发展,潘多拉魔盒不断被打开,贪婪、虚无、诽谤、嫉妒,演变成现实的贪污、腐化、欺骗。。。我们必须找到相应的对策。即使靠法制,那么制定法律和执行法律,也需要有信仰的人们去实施啊。 人类社会的最终结局应该是不断收拢罪恶,重归美好。
个人分类: 时事浅谈|4726 次阅读|3 个评论
博士生的希望
李丕鹏 2010-6-19 00:58
我希望在您这里: 1. 做科研的信念不灭 2. 获得一个做科研的环境 3. 交流得到启迪 4. 研究工作受到监督 5. 一起探索未知世界 这是我今年招收的一个博士生的希望 我的希望: 1. 要有坚定的从事科学研究的信念 2. 知道自己爱好什么 3. 必须努力去完成自己的梦想,因为人生短暂。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个人分类: 研究生教育|3633 次阅读|2 个评论
陪同2位欣欣向荣的帅小孩高考——减压需要希望
zhijieleng 2010-6-8 17:12
高考是如此人生大事,我这位历经n多次考试的人,奉儿子点招陪他和死党参加考试,本着好友和亲人们的叮嘱,本着减压的原则,以儿子们的需求为纲,按耐住诸多的指手画脚,安分做好服务工作,不断地鼓励自己,能做好诸多工作,甚至能创新的自己,做高考服务一定做到博士水平! 眼见儿子和其死党准备不足,又不想他们死得难看,只能做些准备工作,期望能发挥出水平即可: 首先,切断不必要的外界联系,断不可情绪受影响,儿子比较明白自己的虎朋胡友,手机直接就放家了,其死党的手机最后歇在我的包里,打电话,用我的手机好了。 其次,每天做好人工闹钟,分秒不差地拨他们房间的电话,209,我住207。这个宾馆房间是儿子与其死党自己定的,孩子们这点还不错,自理能力还比较强,现在比较明白一件事,孩子到高三以后不用管洗衣服等等个人琐事,只管做钱柜就行。说到这,偷偷为自己骄傲一回,自立教育也是无奈,谁让我很忙啊,儿子出生后三年全日制读了硕士、3年全日制博士。欠了把儿子培养成蛀虫的时间,儿子只好自立了,人说懒婆娘,勤快孩子有道理的,汗! 最后,每天离儿子结束考试半小时去买半个西瓜,然后去巴蜀酒楼订好浑素搭配的菜,还有主食,等待他们考完用餐,不知道是标准真好,儿子总觉得有点浪费。 第一门考完,都笑着回来,第二科数学都蔫了,我就一再说只要考下来就行,要难都难,再说了,今年录取率高了,然后就讲点别的,第三科回来抱怨,准备好了的没考,我赶紧减压,学习不是为了考试,基础打好,为了今后更好的学习,将来上大学,都是没有标准答案的。 高考的压力我是感觉了,我竟然看小说都不能了,那种心情是我这个自以为很有定力的人也不能免的,无论如何,儿子18岁了,高考了,长大了。我们终于陪着他度过了懵懂的少年时期,心理健康,为人正常,还是一个186厘米的小帅虎,我知足了。 儿子和他的死党们春游解压 高考归来(扭捏不愿意照相,以老娘身份强拍的)
个人分类: 事件|4393 次阅读|3 个评论
关于“北京市公安局长履新满百日 查封天上人间引关注”
ysughb 2010-6-7 13:48
若果真如此,北京市民之幸事;一叶知秋,全国人的希望所系。 但究竟是炒作还是真实,静观其变吧。 cankao: http://news.cn.yahoo.com/10-06-/1493/2kesw.html 北京市公安局长履新满百日 查封天上人间引关注 要让家长放心,让老师安心,让百姓满意。 今年5月3日,傅政华到通州区七彩学校和东里幼儿园,实地检查学校及幼儿园周边和园区内部安全防范工作时说。 北京市将校园内安全责任,明确为校长和幼儿园园长是第一责任;把校园以外的、周边的安全责任,明确为公安机关的第一责任。 5月14日,傅政华接受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专访时说。 6月5日,傅政华履新满100天。今年2 月26日,傅政华被任命为北京市公安局局长。 上任百日来,傅政华除接受过《焦点访谈》一次关于校园安全的公开采访外,再未接受过媒体访谈。 但查封天上人间等京城知名夜总会的行动,还是把这位行事低调的局长,推到了风口浪尖。坊间猜测,这是新官上任的头把火?还是跟特权叫板,掀开打黑序幕? 在相识20多年的老友、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授武伯欣眼中,出身布衣、从侦查员干起的傅政华,扫黄只是其酝酿多年的一个常态行为。而不少北京民警认为,继查封天上人间之后,这位惯于微服私访的铁腕上司,还会有一系列出人意料的举动。 印象1 神出鬼没 明察暗访 新局长上任后,不少基层民警都是在微服私访中,跟傅政华有了第一次亲密接触。 检查 禁电话通知领导 今年2月28日,傅政华获任第三天,正逢元宵节,京城下起大雪。 当晚9时许,崇文公安分局预审处处长李建华正在前门大街南口执勤,疏散赏灯群众。漫天飞雪中,他看到一行人从北径直走来,直到近处才分辨出,走在前面的正是傅政华。可事前,他并未接到新任局长莅临检查的通知。 东城分局东华门派出所副所长祁伟也有相同经历。 4月3日晚11时许,正准备外出查勤的他,刚出门就看到市局的车到了门口。还没看清来人,他就听到同事说是傅局。 轻车简从,跟着他的只有两个人,秘书和查勤科民警。祁伟回忆,他想通知分局领导,却被傅政华拦下,他说要直接到基层调研。一听我要去查勤,就说太好了,我跟你一起去,然后就上了我的警车。 祁伟称,在车上傅政华一直盯着自己,不让打电话通知巡逻民警,而是按照巡逻工作章程,手台呼叫、确认位置、停车等候检查,可能怕我通风报信吧。 两人一连突袭了北池子大街一带两名巡警。祁伟当时捏着一把汗,担心二位民警在傅政华从巡警装备到当日警情的细致检查中,乱了阵脚。结果两名巡警顺利过关。 听汇报 细问详记录 回到派出所,汇报工作时,祁伟本想把傅政华请入会议室。但傅政华却直接进到祁伟的办公室,他直接说,正好看看我的工作情况。 傅政华掏出一个两厘米厚的大笔记本,祁伟看到,已写满大半个本子。祁伟说,每听到一个情况,傅政华就记到本子上,很耐心,从不打断,也不随意评价。傅政华问的问题很细,细到派出所内民警年龄分布、身体健康状况。 直到凌晨2时,傅政华才离开,走时一再叮嘱,要让群众听到我们的声音,看到我们的身影和措施。 祁伟这才想起,连杯水都没来得及给局长倒。两名遭遇查勤民警,仍心有余悸,打来电话询问祁伟,傅局走了吗?刚才真紧张,市局领导这么晚还来检查工作,从来没经历过啊! 崇文看守所看管科副队长许娜也遭遇了突击检查。 4月25日上午,傅政华突然来到崇文看守所。 开始很紧张,可很快就放松了,许娜回忆说,他看上去很平易近人,说话很随和。我们不像是汇报,而像是在聊天。离开时,傅政华让她给其他民警带话,他很理解我们,说我们任务艰巨,生活却最枯燥,每天看犯人,在高墙内生活,几乎与世隔绝。 突袭 神出鬼没行踪不定 不吸烟,不喝酒,不唱歌,最大爱好是读书。 此前,京城警察已经熟知了傅政华的这些特征。但很多人不知道,这位新上司还有微服私访、突击检查的习惯。这是他给我们的第一印象,神出鬼没,行踪不定,没准什么时候,就会出现在自己身边。西城区一位派出所所长说。 与傅政华相熟的公安大学教授武伯欣坦言,也许因为出身于基层侦查员,微服私访、突击检查,正是傅政华的工作方式。从 1986年相识至今,傅政华一贯如此。他本人也经常遭遇傅政华的突袭,有时夜里10点多了,突然来电话,说人已经在楼下了,要聊案子;有时中午路过我家,一定让我下楼,找个小饭馆,吃顿便饭。 印象2 多面手屡出奇招 上任前,京城警察都知道,傅政华是刑侦专家,至于他对非刑侦领域的驾驭能力并不清楚。 调研 民警可享免费急救 3月份一个月内,北京两名民警猝死,一名民警突发急性脑出血。京城警察健康红灯频闪。 随即北京警方展开围绕基层民警过劳状况的调研,但很多民警表示并不对此寄予厚望,哪个局长也没什么好法子。警力不足,工作繁重,导致基层民警过度疲劳,早已成为京城警界的老大难问题。 十几日后,民警们发现这次不一样,自己的健康及家庭情况,都被登记建档。北京警方还与999急救中心签署了合作协议,提供免费心理干预和心理卫生辅导、培训;民警享受免费急救绿色通道服务,转运及转运过程中的抢救全部免费。 更让民警们惊讶的,还是5月22日一年一度的警体运动会。 傅政华带领北京市公安局领导班子,比赛跳绳,并以30秒68次的成绩,名列第三名,其实就是倒数第二名。 傅政华并不在意成绩,没敢跳太快,只要不坏就行。 记者采访时,下属建议不要把具体成绩和名次公布,傅政华连说没有关系,是怎样就是怎样,你们记者的要求就是实事求是嘛。 见到55岁的局长,以身示范累的满脸滚汗珠,一位参加运动会的民警说我们很感动,知道傅局的良苦用心。
个人分类: 国家与社会命运|2344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13:0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