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公派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朱宗晓在忠孝军团成立大会上的讲话原文
danfouer 2015-11-13 21:21
这些天,有一件事,我一直在纠结,要不要跟大家说,怎么跟大家说。 就在我在朱老师的研究小组发出邀请大家参加忠孝科技的微信群聊后不久,我收到了这样一封祝贺信。 按照国家留学基金委规定,我必须在明年3月底之前办完手续,前往美国费城留学,否则将取消5年之内的申报公派出国留学的资格,并给学校造成不良影响。 这个申请我今年1月也报过,国家没有批,想不到9月再报,却批了。 这该如何是好,我刚刚你们召集回来,你们就像过去12年历史长河中散落在大江南北,全国各地的一颗颗珍珠,我好不容易用忠孝科技这根线将你们一颗颗串起来,正准备做出一串串精美绝伦的项链时,这根线却要被抽掉了。 所以我不甘心,所以我加快所有事情的进度,一遍继续召集人马,加强沟通;一遍积极与孵化器的官员洽谈,希望在我离开之前,让公司建立起来,入驻进去。 孵化器的官员,给我的答复也很明确,入驻没有问题,将来跟各种资本对接融资都没有问题,甚至他们也可以考虑入股我们的公司,但前提条件是,我必须在。 这就让我为难了!正当我左右为难的时候,我回到了我的初心,为什么我们要建立忠孝科技这家公司? 公司的理念经过这几天多次迭代,反复修改,现在表述成了这样: “以让子女安心工作为忠,以替父母排忧解难为孝,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用科技产品帮助老年人实现健康、快乐的晚年生活。” 未来老无所依的中国需要我们这家公司,那么现在的美国,它需要吗? 美国一直被称为儿童的天堂,成人的战场,老人的坟墓。美国现在就需要我们这家公司。 如果我们能够把公司的奠基石,建立在有老人坟墓之称的美国,师夷长技以自强,携洋人以服华人,是不是更有利于未来公司乃至集团的发展呢? 所以我决定到美国去,考察他们的相关产业,了解他们的相关产品,接触相关的国际资本。 我也希望各位在国内,做好相应的功课,为我提供必要的支持。 既然忠孝科技暂时成立不起来,我打算给这个群起一个新的名字。 去年,傅盛用一个月时间,在全国挑选紫牛创业者,每队30万,组建了20支傅盛战队。 我当时也报名了,但我报的创业项目需要3个亿的投资,30万,连根毛都不够,傅盛他玩不起! 你们或许不是什么紫牛,我也比不过人家傅盛。但我们有共同的记忆,共同的基因。 我记得跟你们相处的每一个细节 我记得白勇参加电赛时做出的那个没放入评审的新测量方案; 我记得黄绍媛在参加5校联合毕业答辩,那是我的第一个省级优秀毕业论文; 我记得每年毕业设计时,我们每周一次的例会; 我记得你们愿意接受挑战并追求卓越,我记得你们说过”不打折扣、没有借口“。 这是我们共同的精神财富,这是我们共同的创业基因! 他,傅盛,用一个月,组建了20支傅盛战队; 我,朱宗晓,就用了十二年时间,打造了咱们这一支忠孝军团! PS:2016年,咱们忠孝军团要集中精力办好忠孝文化微信公众号zhongxiaowenhua。 忠孝文化的微信公众号 zhongxiaowenhua 忠孝文化的新浪博客: http://blog.sina.com.cn/zhongxiaowenhua 忠孝军团的官方微博: http://weibo.com/zhongxiaojuntuan 编者按:科学网可是我的娘家人啊,大家要支持我,关注我们忠孝文化的公众号哈!
4730 次阅读|0 个评论
亥姆霍兹广泛招收2015年中方公派博士后、博士生(含混合奖学金)
热度 4 Helmholtz 2014-12-24 15:22
德国亥姆霍兹联合会是由 18 个德国国家实验室联合组成的、德国和欧洲最大的科研机构,主要在能源、环境与地球、卫生与重大疾病、关键技术、物质结构以及航空航天与交通六个领域从事前瞻性的应用基础研究。是德国联邦政府直接管理的最官方、最代表德国国家利益、负责中长期的国家级科研工作的单位。 亥姆霍兹的18个国家科研中心包括: 1,亥姆霍兹极地与海洋研究院 AWI 2,德国汉堡同步辐射研究中心DESY 3,德国癌症研究中心DKFZ 4,德国航空航天中心DLR 5,德国神经退行性疾病研究中心 DZNE 6,于利希研究中心FZ-Juelich 7,德国亥姆霍兹达姆斯达特重粒子研究中心 GSI 8,亥姆霍兹基尔海洋科学研究中心GEOMAR 9,亥姆霍兹波茨坦中心暨德国地学研究中心GFZ 10,亥姆霍兹慕尼黑研究中心-德国环境与健康研究中心HMGU 11,亥姆霍兹柏林能源与材料研究中心 HZB 12,亥姆霍兹德累斯顿罗森多夫研究中心HZDR 13,亥姆霍兹吉斯达赫材料与海洋研究中心HZG 14,亥姆霍兹感染研究中心HZI 15,马克斯. 普郎克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 IPP 16,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 KIT 17,马克斯德尔布吕克分子医学研究中心 MDC 18,亥姆霍兹环境研究中心 UFZ 从科研内容和方向看,基本上都与中国科技部以及科学院的重点国家科研计划、重大基础研究、前瞻性科学研究的课题方向相吻合,因此而跟中国的国家级科研机构以及高校有许多共同的科研合作话题以及大量的合作可能性,事实上也与许多中方单位有着 40 年的科研合作。 相对 遗憾的是,虽然我们作为联邦政府的直属科研机构,科研条件以及科研经费远优于隶属州政府的德国高校、甚至名校,但中方申请人和资助机构经常是把眼光投到了其他海外高校,因为高校的教授人数相对较多,而高校更有个所谓的全球排名而容易吸引来自高校的申请人。不过,对于现在的招生情况,我们也已经十分满意了。随着中国的国力增强,包括德国自身在科研教育领域的国际化进程、中国的大规模外派青年科研人员计划,亥姆霍兹联合会的外籍科研人员数量大增,尤其是中国科学家的人数上升到 1000 人以上,成为 38000 总员工之中最大的外籍科学家群体。中国青年学生和科研人员的勤奋与能力,也得到外方的认同,每年本会都可以征集到近一百个公开希望招收来自中方公派或自由申请的博士生、博士后岗位。虽然因为课题相对专门,因此每年仅只有 40 余人成功获得公派资助,但另有 40 - 50 余位学人可以申请到非公派渠道的其他岗位。这些人员交流建立了加强了中德双边的学术联络,并建立了双方更为密切的合作关系。 请注意中国留学基金委的公派博士后申请窗口仅为 2015 年的 1 月 5 日至 1 月 15 日,而一些中方高校要求申请 CSC 公派的学生于 2 月中旬即递交通过外方初审的无条件录取佐证材料,此后本会仍有相当一些单位和专家愿意招收中方学生有兴趣者,可以另行及时从我们网站上下载最新岗位信息: http://203.195.197.220/cooperation/csc_scholarship 2015Positions (1).zip 这里另有三点补充: 1 ,关于博士后项目,德国于利希中心对所有能成功申请中方 CSC 奖学金资助的博士后提供 550 欧元的德方补助。 2 ,德国亥姆霍兹耶拿光电所将为所有成功申请科研岗位、招收到席勒大学阿贝光电学院的学生一律补足奖学金至 1700 欧元水平; 3 ,德国感染研究中心 HZI 对所有成功申请德方或中方奖学金的学生也一律补足奖学金至 1500 欧元。 希望各位专家、朋友能帮助我们扩散以上信息,最后也祝各位圣诞并元旦快乐,预祝我们来年更加密切合作。 此外,亥姆霍兹耶拿激光光学所的这10个教授都有兴趣招收中方公派学生。 CSC_C_Spielmann_Radiation_Sources.docx CSC_M_Zepf_Electron_Laser_Interaction.docx CSC_M_Zepf_Laser_Ion_Acceleration.docx CSC_S_Fritzsche_Atomic_Theory.docx CSC_S_Rykovanov_Laser_Particel_Acceleration_Theory.docx CSC_S_Rykovanov_Novel_X-ray_Sources_Theory.docx CSC_S_Rykovanov_QED_Cascades_Theory.docx CSC_T_St攈lker_X-Ray_Polarimetry.docx CSC_T_St攈lker_X-Ray_Spectroscopy.docx CSC_W_Quint_Penning_Trap.docx 但这些教授并不直接面对个人申请人。有兴趣申请他们博士生的学生,需通过网页注册: http://www.hi-jena.de/en/helmholtz_institute_jena/rs_aps/application/ 凡是成功申请到前往耶拿激光光学所学习深造的中方学生如果能被中方CSC资助,则德方将注册在耶拿的阿贝光学学院 ( www.asp.uni-jena.de ) 并且成为亥姆霍兹博士生学院HGS-HIRe for FAIR (hgs-hire.de)的学员 ,并因此而获得额外的健康保险、差旅费等补助,最后实际相当于获得1700欧元/月的资助待遇。对博士生而言,这待遇相当优厚了。
个人分类: 2014亥姆霍兹科技新闻|7109 次阅读|8 个评论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今日送君情。”——致教育处王参赞
elric1986 2013-6-11 11:23
昨天,也就是2013年6月9日,周日。作为根特学联成员之一,我有幸与学联左主席及其他成员一起参加了驻比大使馆教育处王参赞的期满调任送别会,会后全体参会人员合影留念,最后饱餐美味可口的中国菜和品尝了比利时啤酒。 教育处通知的是下午3点开始,要求着正装。我们约定从根特出发坐1点24的火车,到达布鲁塞尔中央火车站后转公交38路,路上偶遇到其他兄弟学联的成员,相互认识和聊天,差不多2点半到教育处。此时已有部分布鲁塞尔的同学在帮忙布置会场,我们和教育处两位马老师问好后,就去主动帮忙布置和干点小活。这里有个小插曲,由于之前我们并未和新参赞见过面,也也不知道长什么样子,差点失了礼节。因为此时新参赞正在和同学们一起帮忙布置和同学说话,我们本以为可能是大使馆哪个部门的领导老师,面生没见过也属正常,后来才晓得原来那位就是新来的参赞,还好我们刚到时也有打了招呼问好。会议在3点半左右正式开始,到会的有来自比利时不同城市的学联代表和学联前辈们、华人专业协会宋会长和吴秘书、沈博士和华人院士苏教授,以及科技处韩参赞和卢秘书,还有就是我们的可爱可敬的教育处老师们,当然最重要的是大使也在百忙之中出席并讲话,与同学们亲切交谈。 首先是各地学联负责人(或主席)轮流作十分钟的简短报告,重点介绍学联成员及分工、各地留学生整体情况、近期学联工作的进展和特色创新活动,以及出现的突发事件等,汇报依次从大学联-根特、老鲁文、新鲁文、布鲁塞尔,接着是安特、Namur、列日和蒙斯小学联。整体感觉各地学联的活动大部分都是传承和接力往届的活动,也就是所谓的传统项目,比如元旦包饺子聚餐小party,红红火火热热闹闹的春节晚会,德国科隆狂欢节,春天4月里的荷兰keukenhof赏花,Roermond打折村购物,端午节烧烤休闲,各地承办的年度球类比赛,隔三差五的运动日,接下来就是了迎接新生和中秋佳节啦,还有下半年的各种出游旅行,年底的SPA泡温泉等等。当然各地学联也都有那么几个压箱底的特色创新活动,大家也都是如数家珍般地向各位领导专家们一一道来,特别是涉及中比教育、文化、艺术交流和科研学术论坛的活动,再加上这些个项目大都会邀请到学术界大人物和相关部门的领导,比如大使、教育处的王参和马老师。 大家汇报的这些活动中让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有我们根特学联去年11月份在第一时间追随国内动态学习十八大报告精神和今年的两会和庐山地震的一系列活动,一方面是让海外留学生第一时间内了解到国内的政策导向和相关的国家省市级人才引进计划,另一方面也是团结和号召身边的留学生,在努力学习的同时心系祖国家乡的发展和国内发生的大事。鲁文学联也讲到了刚刚顺利闭幕的生物医药论坛,以及之前举办的各种报告会,如钻石鉴赏,园艺知识讲座等,以及和华人专业协会协办的“五四”中国梦活动,还有几次有针对性的人才宣讲招聘讲座。由于本人对科研活动比较感兴趣,我也有关注此次论坛,但由于本人做的是基础生物学,尤其是偏分子机理的研究,这次活动更偏向于生物医学工程应用方向的,就没报名。新鲁文有个特色的“中比友谊宿舍”,在中比青年学子的共同努力下,宿舍的申请也受到了大使馆、教育处和大学领导的支持,我也觉得这很赞,值得在其他学校推广和宣传。说到布鲁塞尔ULB学联,特色项目和活动真是吸引人啊,因其地理位置和相关语言文化专业上的特殊优势(根特和鲁文理工科占优势),承办和协办了一些大型活动,比如与孔子学院合作的各种活动,中比教育展,以及与大企业“华为”“工商银行”等的合作等。其他小学联也有拿的出手的高水平活动,如Namur的材料论坛已搞得风声水起,更是吸引国内和比利时周边的同行积极参与;蒙斯的音乐殿堂特色-音乐会。安特和列日由于留学人数有限,这方面的活动还有待牵头。 总而言之,学联工作的开展离不开热心支持我们身边的留学生们和前辈们,所以学联工作理念主要也是要结合海外留学生的特殊性和需求,在各方面工作上做到细致和到位,提高工作服务水平和层次,包括学联制度和分工的规范化,宣传平台的建立(如根特人家,鲁文心情,布鲁塞尔的漫步),把前期征求和听取建议、预报名纳入项目流程。借用王参和马老师的话来讲,教育处的定位就是海外留学生之家,各地学联的角色也就是要把在外的游子紧紧地与家连起来,更好地为学生服务。目前教育处工作的重点之一就是为海外学子的回国工作和海外实习寻求更多机会和提供相关信息。 本来计划的每个学联10分钟,由于部分同学发言过于细致和中间领导和专家打断讨论,导致第一环节汇报有点超时,紧接着就是各地学生代表或是学联前任干部表达对王参的送别之情。大家都是深情款款地把对王参的认识、了解和由衷的钦佩和发至内心的尊敬娓娓道来,每件事都那么体贴让人感觉到温暖。有同学说王参平易近人,他会细心地记住接触过的每位同学的名字,你就这样被记住啦;有同学说王参温和儒雅,谈吐风趣,言语之间都体现着他深厚的知识积累和人生经验的积淀;同学还说王参总是年轻充满活力,与学生一起时脸上总挂着笑容,对学生工作的悉心指导和鼓励都记忆深刻;还有就是王参帅,大家公认的帅,在全比都是有名的帅,而且越来越帅,越来越有风度。我想王参作为一位政府工作官员,一位外交官,他能这样子被普通学生记住,他的工作是出色务实的,他的人格魅力更是值得尊重和敬佩的。说实话,我也被大家的话语深深地打动和感染了,看得出来大家讲的都是发自内心的话,讲的是每个人的亲身经历。期间,我也突然被点名来讲讲,我一下子就懵了,马老师也没提前说一下哈。紧张,真心紧张,后来听师弟说我脸都憋红了,站起来后我那脑子整一空白啊。我这语言组织能力也忒差了点,不知道从哪方面入手来说,只好接过马老师的话从我是第一届海外自费转公派的学生代表切入。可惜说着说着就差点跑题,成了自我介绍,我去,我很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得了。最后来闹了个笑话,竟然说出了“祝愿王参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越来越开心,越活越年轻”的大白话,一阵哄笑啊,羞死我了。 一句话自我勉励:“我一定要好好加油,还有好长一段路要走,科研要好好做,全面能力的提高也不能忽视,特别是演讲说话的艺术又显得尤其重要啊。” 接下来的几位专家教授院士的讲话,越发让我感觉这说话啊,其中的学问大着呢,我得慢慢去领悟。加个小插曲,想起去年听了杨赛老师演讲和亲自指导,演讲这玩意儿一定要从自身经验出发,那是基础犹如写文章源自生活一样,通过技巧风趣地把这些说出来,做到自然表达和有深度而不矫情。继续王参的送别会,第一个讲话的是华人专业协会ACPB会长宋博士,也是今年入选的两会代表回国参会了,能说,哈哈。宋博士坦诚地与大家分享了他自己的留学生涯和当初创办这个专业协会的初衷,以及后来慢慢的发展和定位,把从最初的交流联谊平台上升到团结比利时当地专业华人,为在比华人学者专业人士能创造更大的成就和影响力做坚实的后盾。理所当然这期间该协会的发展主要是受到大使馆科技处的指导和支持,但在4年半前王参接手领导教育处工作后,该协会与教育处的合作举办的活动越来越多,比如每年过春节都会来抽出时间来支持学联工作,大家艺术团的表演也是受到一致好评,如刚刚过去的“五四”活动,这也使得ACPB在海外青年学子中造出一定的影响力,为今后吸引更多有为青年学者打下基础,这也是未来发展的基石。 今天我还有幸第一次近距离目睹了在比首位华人院士苏院士的风采,我也一直有耳闻苏院士的学识及他在纳米技术领域的科研实力,但今天的这个机会让我印象深刻。应该说他可能还是我第一个这么近距离观察的院士呢,顶级大牛了,呵呵,虽然是海外院士,不是国产的。苏院士给我们讲了他八十年代在法国的求学经历和9年来比后的发展,以及一路走来的坚持和坎坷,一下子和我们留学生拉近了距离,这些也都是对我们青年学子最好的鞭笞。从一个科研工作者的角度,他谈到了从之前专注于研究殿堂,没想到后来与王参及教育处的相识及之后的愉快合作,用苏院士自己的话说是“受到王参的工作热情和人格魅力所感染,他本人和王参也是很好的朋友”。苏院士希望今后能够为推动中比教育特别是科研技术领域的合作而继续努力,并举例如Namur的材料和化学,列日的航天航空和桥梁等。由于日程繁忙,苏院士晚上还要去剑桥参加个会议,这次特地来为王参送别,也是匆匆表达了依依不舍之情。我本人感觉苏院士思维非常活跃,说话也比较有条理让人信服,不是那种大道理一套一套的。作为一位成功杰出的华人学者代表,苏院士有着一颗赤子之心,对中国的发展也是倍加关心,我相信在中国迅速发展的同时,会有许许多多这样的华人学者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我想也许当一个人站在一定高度时,能力有多大责任也就会有多大吧,视野和经历对一个人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不过,实话实说科研实力这东西实在没法从外表长相看出来:-),这也应正了那句话吧“真正有实力的才是最后成功的强者,绝不是哗众取宠的半瓶水”。接下来一位是沈博士,也是留学后在比扎下根的华人了,谈到了与教育处的打交道始于海外优秀自费留学生的评审工作,和王参的认识也慢慢加深。我心想我去年的评审也许他们也有参与吧,谢谢他们的工作和支持了,给了我个这样的机会继续从事我喜欢的事情。面对着这些专家学者,我的小心思还在想自己还没人领走也无所谓了,学习提高自己更重要,能遇到贵人当然就更好了。 到场的学生学者都讲完啦,终于轮到领导发言,发言顺序是王参、陶参、韩参和最后大使的总结发言。估计大家都等急了,有点坐立不安,其实是坐的时间太长了屁股都酸了。王参用他那带有磁性的声音首先对大家的到来和对他工作的肯定和为人处事的赞美表示感谢,也和大家一起回顾了来比工作四年半的经历并表达了对青年学子的谆谆教导。在他工作这段期间,来比留学的人员数量(30多到300多)和层次(博士生渐渐成为主要群体)都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同时留学生的各方面需求和可能的突发事件也有所不同。王参充满深情地谈到了之前每次面对学生的突发情况和意外发生时的着急和紧张,每次和同学们一起开晚会办活动时的开心难忘,这些话和事都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用王参的话说,在比工作和生活点点滴滴都刻在了额头皱纹上,永远地带回国了,永远珍藏了,忘不了大家,忘不了这段在比工作生活经历。王参说,我们这些在比留学生要好好利用机会,从比利时教育的强处入手,比如比利时注重理论知识的基础同时也加强动手能力的训练,读书的同时培养对中外文化的不同视野;同时他也说比利时社会稳定,是个自由平等博爱的开放社会,学生们好好把握机会,助力“中国梦”。王参还给大家分享了下他归纳出来的关于“比利时”而富有诗意的解释--“比”比肩同心,“利”利国利民,“时”时不我待;和ABCDE五字母:Antique古董,代表着比利时国家有着辉煌的历史和丰厚的物质文化遗产;Beer啤酒,比利时拥有非常特色的啤酒酿造酒窖和百种品牌;Chocolate巧克力,比利时以其巧克力的高贵品质和完美口感征服了全球;Diamond钻石,比利时安特卫普以其钻石精细加工和贸易中心而闻名于世;E-(没听清,不好意思,大概是表示谦虚的意思)。 最后,王参还给青年留学生提出几条殷切建议:把实现个人理想抱负与国家的发展紧密联系起来,在祖国的伟大复兴中实现人生价值;日常生活中多思考中华民族的和世界的,寻找到互相融合的切入点;多思考历史的和现今的中国,以史为鉴,了解时代发展的新要求,日后为国家为社会做贡献;同时作为一名学生,要把认识与实践结合起来,努力提高自己的能力做到将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问题。我想,自从党的十八大召开以来,经常可以定期收到的人民日报海外版读到这些激励年轻人的文章,让人充满斗志的积极话语。我明白这毕竟是又红又专的文字,也需要客观认真地对待,但作为一名普通中国学生,特别又是海外留学身份,我只是13亿分之一,但每一次和外国同事友人的交谈,特别是谈到中国和有关中国的问题,我想我需要维护好国家的形象,理性客观。借用一句话:Drawbacks nowadays ensure tomorrow's development,也就是有不完美才有了将来的发展嘛。 接下来吧,马老师顺水推舟就自然是邀请新参赞陶老师讲话,我们也是第一次听取陶参发言,所以会场一下子更加安静了。陶参一句话就把大家都给逗乐了,讲到“王参的帅我是没法子复制了”,开场很直白,哈哈。接着陶参谈到我们每个人都在成就一个梦想,那就是中国梦,说到底也就是每个人的梦想。端午节快到了,我们历史上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为大家留下了一句很好的话“路漫漫其修远,吾将上下而求索。”陶参说他刚到比利时正好第十天,工作还在慢慢熟悉之中,王参对于把教育处真正地建成留学生的温馨之家的定位不会变,让大家放心和欢迎提出建议和意见,这些也都是个不断求索的过程吧。世界在变,中国变化更快,让世界了解中国,我们每一位普通学子都是民间的大使,起到很重要的作用。最后陶参也希望大家生活工作更加美好,更加进步。两位教育参赞讲完了,科技处韩参赞(女)还不忘表示了下对于王参能够经常与年轻人打交道羡慕之意。韩参接着从另一个角度谈起了与王参的合作,也就是教育处与科技处的合作与共赢,提到了一些由科技部牵头的“人才引进计划”,中比科技交流活动等等,并表达了将来进一步加强与教育处,和青年学子之间的交流,为国家的人才储备和留学生回国创业就业搭建更好服务平台。一句话,读书时教育处是你的家,就业啦就要归科技处管了,不管回国还是留下来,因为你是个专业人士,哈哈~心里暖和了些,有底了。后来听韩参说她的子女也曾在英国留过学,现在回国工作了,她明白留学生的生活艰苦和孤独,把和我们的关系一下子拉近了,暖暖的。 各位学联主席代表、专家学者们、新老参赞们都发言完毕啦,这下大人物就该出场了,也就是我们和蔼可亲、学识渊博的廖大使。简简单单的寒暄说了下下午由于送别比利时外贸大臣,国家二把手访问韩国和中国耽误点时间,特别提到了该官员一个人去机场坐飞机,搬行李,没有陪同没有排场。我听后也不知道什么滋味,有所思有所悟吧,自由民主平等的社会,人的价值怎么去体现呢。大使首先对王参的离任表示可惜和回国后的工作生活表示关心和祝福,从一个领导的角度肯定了这些年的教育处的发展和工作中取得的成绩。大使仔细地记下了学生们的发言并做了提炼,用学生口吻又表达了下对王参的尊重和肯定。我想我这已经是第五次聆听廖大使讲话了吧,第一次是大使刚到任访问根特大学,第二次是中比经贸招待会,第三次是在比华人蛇年新春招待会,第四次就是我们根特学联举办春晚时很荣幸的邀请到了大使到来。每次大使的讲话,都会给我们这些广大留学生吃一颗定心丸,第一时间传达国家领导层的政策导向,让未来青年学子学成回国报效之路变得平坦和宽阔。此次的大使讲话重点是谈王参赞和教育处的发展以及未来的工作目标这块,谈教育处工作就离不开谈留学生,现实的情况是机遇与挑战,工作上我们看到的是王参的汗水和泪水,他对待学生如自己的孩子一般呵护有加,做事都是亲力亲为。累了,白头发多了,皱纹更深了。廖大使还透露了目前学生们反映的需求,如工作实习就业渠道等,也都在上层党委的工作的期望,也正在努力加快建设。接着大使列举了近年来在王参领导下教育处举办的重大活动和取得的出色成绩,比如国务委员刘延东同志访问比利时及孔子学院的揭幕,教育部杜玉波副部长的出访和相应的中国教育展,中比教育合作的成绩等,这些都是每一位大使馆各处,特别是教育处工作人员共同努力的结果。 谈到公共外交,大使的话让我体会深刻,真正的交流在于民间在地方在基层,在于每个流淌着中华名族血液的人,特别是目前在海外留学的青年学子。说到此,大使就提起了本月23日即将来访的中国企业家代表团访问比利时,加强多方面多领域的合作与交流,为促进两国友谊加油!比利时是个小而精致却又复杂的国家,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地方,它的社会发展稳定程度,民主自由、公平正义的体制以及各语区的和平相处与平衡发展都是其他发达国家的典范。我们中国好声音,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参与进来,做好中国民间大使。中国人也是人,我们有着和比利时一样的勤恳节约和吃苦耐劳,我们不是妖魔鬼怪,中国的发展不是对世界的威胁,而是与世界各国共同和平相处互利共赢。我们每个人都是自己的主人和自己历史的缔造者,我们要利用好这段在海外留学的时机,树立远大抱负,为国家为社会做贡献。 最后大使借用一句古诗词结束了此次送别讲话,“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今日送君情。” 鼓掌鼓掌~~ -------------------------------------------------------华丽的分割线----------------------------------------------------------------- 借用一句墓志铭,参考电视剧《北京青年》: “在我年轻的时候,我曾梦想改变这个世界,可当我成熟以后,我发现我不能够改变这个世界。于是,我将目光缩短一些,那就只是改变我的国家吧,可当我到了暮年的时候,我发现我根本没有能力改变我的国家。于是,我最后的愿望仅仅是改变我的家庭,可是这也是不可能的。当我躺在床上行将就木的时候,我忽然意识到,如果当初我仅仅是从改变自己开始,也许我就能改变我的家庭,在家人的帮助和鼓励下,也许我就能为我的国家做一点事情,然后谁知道呢,说不定我能改变这个世界。所以,其实对我们每个人来说,最重要的是学习如何改变自己。” 旅行就是在路上,看尽大山大水,一生都有一颗年轻的心态。 -------------------------------------------------------华丽的分割线----------------------------------------------------------------- 怀涵 2013.06.11
个人分类: 日常生活|1725 次阅读|0 个评论
亥姆霍兹向申请2013年度公派出国留学人员提供百余个科研岗位
热度 1 Helmholtz 2012-10-17 09:00
亥姆霍兹向申请2013年度公派出国留学人员提供百余个科研岗位
Helmholtz2013positions.zip 各国家科研单位、各重点高校、有志海外深造的青年学子: 德国亥姆霍兹国家研究中心联合会是德国乃至欧洲最大科研机构,它由十八个德国国家实验室联合组成,共有员工34000人、年度科研经费34亿欧元。亥姆霍兹联合会主要开展定位于未来应用的前瞻性基础研究和大科学研究,实施有长远国家战略和五年项目规划的资金管理模式。联合会针对全球面临的社会、科学和经济的重大挑战,在 能源 (核能、核安全以及再生能源)、地学与环境科学、健康与生命科学、关键技术(纳米技术、功能材料和超级计算)、物质结构(大型物理学)、航空航天与交通 等6个领域从事体现德国国家形象与科研实力的尖端科学研究。 德国亥姆霍兹联合会在过去三十年与中国科学院、中国环境科学院、中国原子能研究院、中国航天技术研究院、中国海洋局、地震局、地质调查局以及包括清华、北大、复旦、上交大、西交大、浙大、华科大在内的众多重点高校的优秀团队之间有广泛的长年密切合作,有一些联合团队甚至联合实验室。亥姆霍兹联合会曾于2007至2010年连续四年与中国国家留学基金委员会每年联合选拔和资助50名博士生和博士后。本联合会汉堡同步辐射DESY另将启动与人力资源部博士后管理中心以及中科院人事局每年10个博士后联合项目。初步估计,本联合会每年招入中国青年科研人员约100人,联合会中国背景的科研人员和博士生的人数在600人以上,包括一些资深科研人员和团队负责人。 相比于缺少固定科研经费的德国高校,由德国联邦教研部和所在地州政府按照90%:10%比例提供、并保证每年继续5%增长的科研事业费的亥姆霍兹联合会拥有优越的科研条件和充足的经费,大多数科研团队非常欢迎接受基础良好、有浓厚科学兴趣的中方青年人员深造或攻读学位,资助渠道包括德方科研工作合同、单位奖学金以及中国公派奖学金。 亥姆霍兹联合会于2004年在中国设立了北京代表处,这是联合会在全球仅有的三个代表处之一,其职能主要包括中德科研单位之间的信息沟通、协助科研团队建立更密切联系并争取项目资助、安排交流访问以及促成长期、经常性的人员交流。亥姆霍兹联合会现已在国内中文网站 www.helmholtz.cn 上更新了数十个可供申报2013年中方公派项目需要联系的德方岗位描述和导师邮箱(部分过去年度的通知也仍有效),希望各单位通知本系统青年科研人员和学生登陆、下载,并按专业对口情况进行联系。 (截止11月17日,共发布有113个科研岗位招收公派博士生、交换生和博士后) http://www.helmholtz.cn/helmholtz_in_china/helmholtz_csc_scholarships/default.htm 如有问题或希望了解其他详情,欢迎联系本代表处进一步咨询: 德国亥姆霍兹国家研究中心联合会 北京代表处 北京朝阳区东三环北路8号亮马河大厦2-1723 电话:65907865;传真 6590767 邮箱: info@helmholtz.cn ; 网址: www.helmholtz.cn
个人分类: 2012亥姆霍兹科技新闻|2836 次阅读|8 个评论
出国的人才一定优秀吗?
热度 10 JRoy 2012-3-20 18:10
周末的时候,UCL的一个朋友生日,十来个人聚了聚。很多都是新认识的朋友,多数来之UCL(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和Queen Mary两个学校的,我稍微例外我在South Bank。他们多数来自国内***大,我来自西瓜大。开始相互介绍认识,其中大家问的最多的一些问题,是什么时候来的,学什么专业的,还有再深入一点就是怎么来的? 我们这些人认识也主要都是CSC公派过来,所以也多数都是读博士来的,有联合培养有读学位的。不过,我当时好奇的是3个人本科直接过来读博的,还有一个本硕在这边一起读的。 因为和我最熟的当日寿星介绍一个女生本科过来读博 时 说道:这人可牛了,n多奖。我当时心就想,本科就能拿到UCL的offer确实得有点料,一定很优秀啦。所以嘛,私下里也顿生佩服之情,难免对英雄故事产生好奇。 我后来和她聊,更深入咨询人家小妹专业以及怎么联系到学校,怎么过来的时候。小妹回答的很直接:我专业是数学的,我没学好(这个可能是谦虚,差不多的成绩还是有的)。 我唯一的优势是英语,结果到了这里苦逼了 。 (这里说明苦逼这个词是她讲的,我也是那天跟他们几个(86~89年出生)学会了这个词) 这又让我想起帝国理工我认识的一个女生,CSC过来,以前国内哈工程的。大家公认的当时她运气好~因为什么呐,那届本来她(保研)硕士毕业都签了航天五院工作的(也说明人家有专业实力),然后工程大学的一个老师和帝国理工相关专业的老师有联系,说愿意提供一个免学费tuition的名额麻烦招个博士,但要求英语雅思。当时恰巧有英语资格的就这个女生,所以她就来了。不能说捡个便宜吧,但人家的未雨绸缪得到回报,也是让很多人立马的准备考雅思托福的,“以备后患” 帝国理工Imperial College 和UCL都是英国精英院校,在全世界排名估计也在前20吧(当然要看不同的榜单了)。但是上面两个例子好像并没有对专业能力要求出多少来,英语和机遇帮了更多忙 当然还认识一些之前租房子碰到的学生,来自更多的学校其中包括我待的southbank的这类‘垃圾’学校(哎,这么说自己的学校我都惭愧当初被主动上手的好处欺骗了,只能希望自己努力不要浪费国家的钱啦)。还认识国内朋友工作了让帮忙给领导子女接受学校的,铁道上的。国内很一般,但是来这边的学校也前20。很多就要求个英语,有英语有钱就能来。(这个时候不得不提一下专业成绩: 国内的70,80乃至90分A优秀都相对好拿的,据我了解能在国内拿到校三等奖学金的都要专业成绩平均80以上。这些成绩对于英国来说是相当好了,英国这边拿个80不是那么容易的,70就不错,50~60常见,很多学校40就及格 )其中钱也变得越来越重要了,因为欧洲经济不好,要不你有钱,要不国外教研室的老板有钱,学校的钱越来越紧张的。 加之欧洲的政策导向他们相互抱团, 奖学金什么的大大的偏向欧盟和英国的孩子。这个时候亚洲学生尤其是大陆学生能够全凭实力拿到全奖的人少之又少,英国之前海外留学生全奖在800人/年左右,后来还缩减了(600左右?)。中国公派资助每年来英国的我没统计,估计也就1000-3000的样子(因为全国2010公派不到1万,今年大涨至2.5W,那前面的数据得也翻番了)。要知道,在英国的中国留学生有12万之多,这些人里面英国方面资助和中国政府方面资助(也包括双方共同资助的)还是很少数的。 除了这“一小撮”之外,教研室课题很有钱老板愿意资助,以及学校给予一定程度免单算是最幸运的啦...但是这个时候老板资助的人家的目的性也是很强的,很专业的。人是要你去干活的,不是特意培养的。两者能不能结合(在你干活的过程你培养了自己)不是打包票的事。这跟国内情况一样,国内很多师生关系也有这种潜在的利益关系: 很多人读研或者读博之初已经潜在甚至明面的接受要干活的安排,完事拿到位置了想不干都难了 。 这个时候有说老师不对的(不以培养人才为目的),也有说学生不对的(当初就别答应啊),我觉得大家都是利益趋向的,想法找到利益共同点是正道 所以,这么看出国的人完全不一定很优秀(这里的优秀咱们指学术和专业上更狭窄一点的优秀)。因为 1,他或她可能很有钱,人家自费来读(海外生学费高,这对英国教育是个不错的帮助)。成绩稍微差不多,有英语,如果再单为了出国或者学校名气,读个冷门专业,进剑桥牛津难度都不是太大.,进前二十都能称得上轻松 2,英语很好往往独挡一面,(加之国内众多院校的好学生和一般学生平均分也都在80以上的怪相)英语甚至都成为了评价的主力(甚至对一些急于招海外学生的院校的唯一要求) 3,机遇也很重要啊。这个无论是拿奖学金还是不拿都太重要了。我们太经常看到一些国际一流的的科研单位或者研究中心,急招相关专业硕博士之类的。那并不是骗人的,那是因为中心或者某个研究人员拿到比较大的研究课题动辄几千万,所以钱根本不是问题了。如果学校政策再多支持一下,人家恨不得多来几十号人帮忙呐。因为对于一个研究人员每年开支个几万相对他的项目根本不算啥, 如果有质量绝对超值。人员质量和数量保证了,项目也就保证了,做好了还可以再申请,才有了良性循环。如果一个老师缺人,你又不要价甘愿奉献,这事还不是天作之合嘛。 当然了同学们完全没必要苦等某个机遇,完全可以“全面撒网,重点扑捞,个别发展”嘛,不过,这又不得不提有些孩子国内申请了一年之久,确实耗神耗钱耗力的。甚至专业都耽误一些,研究兴趣改来改去最后都快没啦。这个值不值呐?这得看你出来之后的作为了 4,能委屈一点的,灵活一点的。有时候很多本科生拿国外博士(或者先一年预科)比国内的硕博士申请还要顺利。因为本科生专业方向宽,甚至可以跨专业(如上面那个女生本科国内事数学的,出来之后做计算机电子工程方面的),所以他们申请余地大。而博硕士往往都具有了研究方向,这个时候碰好了前面的运气了很好,碰不上就要自己权宜一下了:是接受一下挑战,调整一下自己的方向和国外结合还是再谋高就(甚至不出来了)。因为国外研究课题组不可能跟着你变的。 另外, 出国的形式也越来越多了,我国内西工大教研室近年项目比较足资金很到位,老师为了培养一些差不多的博士,项目组出钱博士去加拿大封闭式训练3-6个月。我觉得这么走一遭跟出国留学也没啥大不一样,出国时间长的人还容易学坏呐~~ 再者,也有老师提到国外导师更喜欢国内来的本科生,他们还没有像国内的博硕士那样被“歪曲”培养,是好苗子...哈哈 总之,国内有想法往国外发展的同学们。首先不要建立可怕的心里障碍,尤其是不要认为出国人员一定(很)优秀,更多只是他们有这个意识而已。因为很明显的很大一部分“学不成归国”的,要他们自己的话就出来走了一遭。当然了北大清华出来的多,一方面是他们优秀,学校也相对有名气,更多我觉得是北大清华人有这个意识,人人都在准备都很自信(即使国外学校不晓得北大清华)。上面说的四条除了第一条咱们个人不能改变,后面几个还都是可以争取很多机会的。 当然了,我们出国的人员也要有个自我的警示:出国已不再是神马耀眼的光环,反而更高的期许成了一种负担。这么庞大的一支队伍,移民政策收紧全球就业困难....
个人分类: 科研笔记|9230 次阅读|20 个评论
参加公派留学研讨会有感
热度 2 远行的骆驼 2011-11-17 17:50
受邀参加了国家留学服务中心举办的公派留学研讨会,作为行前培训专家和公派留学者的双重身份发了言。 通过研讨会,了解到一些特别需要注意的问题。 1)联合培养博士受到追捧,但是国外单独培养报名人数少,原因也很简单。现在导师招博士生越来越被限制,推荐联合培养还行,把弟子送人还是打心眼不乐意。这个倒不是中国人小心眼,国外教授也最恨博士不读完,以硕士毕业。 2)研究生院特希望学生临走前有个审批机制,不然走没走不清楚,国内交接完没完成也不清楚;但是国家留服觉得没有这个义务给学校一个这么机制。这样,在诚信丧失的那一搓学生,拍屁股就走人的事情就常发生了。 3)国家大笔钱投入公派,送学生深造,结果有学生还纠结到底是公派好还是自己掏钱(找奖学金)出国留学好,当然纠结的多半是国家给钱是好(往往还能找得到好学校)但是还得回国服务。学生不回国,那就合同办事贝,好像国家也不伤心。 其实,在中国给海龟不断抛媚眼的今天,国内青椒问题不仅仅是985和非985了,而是没有国际留学经历的“人才”已经很快就会没有进入985高校的机会了。
个人分类: 生活其它|4914 次阅读|6 个评论
为唐骏说几句话
热度 10 liwei999 2011-5-19 09:22
为唐骏说几句话。 作者: mirror (*) 日期: 05/18/2011 20:16:38 不知道为什么大家那么关心唐骏的“学历门”而不谈一些 “潜规则”的事情。 设想有两个人同龄人,一个说是清华本科,一个说是清华博士。一般人怎么看?“潜规则”又怎么看?至少懂行人都不会太看好清华博士,因此有了注重“第一学历”的说法。 唐骏的学历亮点显然应该是在“公派”留学生上。即便是在富裕了的今天,“公派”留学生的地位也还是比较闪光的。这足以证明唐骏个人能力了。如果是做学问,博士的学历恐怕还有用。如果不是,那几年的训练基本上就是瞎耽误功夫。 唐骏的成功经验是不能太听话=要叛逆。叛逆是个“大成”的要素,国人的历史证明了这一点。按镜某的观察,更多的时候是“ 现成事儿,后装(做)人 ”, 先做人,后做事 的事例不是没有,但少得很。不妨对比一下这对说法:先上岗后拿证与先拿证后上岗的数量,哪类更多些呢? ---------- 就“是”论事儿,就“事儿”论是,就“事儿”论“事儿”。
个人分类: 镜子大全|3455 次阅读|14 个评论
唐骏这是什么意思?关于公派留学生
热度 1 qlms 2010-7-10 20:47
唐骏最近太火了,几乎所有我喜欢的新闻网站上,都有唐老大的报道。对于大多数的新闻来说,其实内容都是大同小异,一目十行的扫描一下就行了。 今天看南方周末的文章《 打工皇帝唐骏学历专利创业经历涉嫌统统造假 》,却感觉有点意思,特别是里面的一段话,自己读了几篇,感觉都没有读明白。 原文如下 : 我的经历是很透明的,很简单的。 唐骏说。   他回忆说, 1985 年他从北邮毕业后就去了日本,是教育部公派过去的,当时一起去的有 100 个同学,是去名古屋大学。照理是要读 5 年才能拿到博士学位,他也确实读了 5 年书,但他在最后一刻选择放弃了博士答辩的机会,因为他担心他一旦拿到博士学位,只能留在日本,所以他就赶在论文答辩之前去了美国。 从新闻中的这段话我们可以了解到: 1 )唐骏是中国教育部的公派留学生。 2 )为了不留在日本,为了能去美国,唐骏故意放弃了日本的博士学位。 我读不明白的是: 1 )中国教育部公派的留学生,是否应该是教育部出培养费? 2 )中国教育部派出的留学生为什么毕业后必须留在日本工作? 3 )唐骏本人不想留在日本,想去美国。不知道公费留学生,是否按照教育部公派的合同只有这两个选择?或者说是否包含这两个选择? 4 )唐骏能拿博士却故意不拿,是否算违反公派合同? 5 )作为公派留学生,按照合同,毕业后是否应该回国报效祖国? 6 )如果唐骏违反了公派出国留学生的有关规定的话,他后来回国工作的时候,国内有关单位对他追缴培养费和公派出国费了吗? 希望有熟悉情况的老师同学给与指点一下,解解惑。 谢谢 !
个人分类: 物理与生活|12187 次阅读|36 个评论
办理《国际健康旅行证明》体检须知:
edisonlou 2010-6-11 17:40
办理《国际健康旅行证明》体检须知: 1. 体检前一天不要喝酒,当天早上空腹去体检 2. 女生最好不要再生理期去体检 3. 带4张白底 护照规格的相片 4. 去德国的体检费是412RMB,打两针疫苗 5. 带护照或者身份证去 6. 有过敏史一定要告诉工作人员 关于西安的: 从西安火车站到陕西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报检大厅,具体公交线路如下 第1种方案:直达线路 在 火车站 坐 706路(约12站) 到 何家村 下 第2种方案:直达线路 在 火车站(西) 坐 608路(约11站) 到 何家村 下
个人分类: 追梦之旅~|8503 次阅读|0 个评论
公证协议书TIPS
edisonlou 2010-6-11 17:16
公证协议书 TIPS 公证的材料:留学资助协议书(一式六份) 需要准备的材料: 1、 担保人一和担保人二的身份证复印件各一份,工资证明各一份; 2、 本人的身份证复印件 3、 基金委发的那个红头文件就是资助录取通知书,中文的那个复印一份。 注意的事项:(很多可能因地方不同而有差异) 1、 能预约提前预约,以防人多乱、杂,容易丢东西; 2、 可以提前(一天或两天或更久)去索要一份公证申请表,填好; 3、 那六份协议书除了签字的地方能填的填好,也就是除了最后一页外前面的全都先填上(我们杨凌这边是这样的),会节省很多时间; 4、 两个担保人不必同时在场,可以一个先去,签字盖章笔录摁手印后就走(有找导师作担保人的为了尽老师的方便就可以这样一个去了另一个再去) 收费: 我是公证了这个资助协议(6份)和回校服务协议(3份),一共花了520元。所以大家拿上450元左右肯定够了~(刚给公证处打电话,没人接,太忙了) 工作人员很热情,也很好说话~不会为难大家,材料齐全15分钟就好,然后回去等他们的电话就好了 附上杨凌公证处电话:87018320 祝各位公派留学生办理手续顺顺利利! 办完下一步手续再和大家分享!
个人分类: 相关论文|4085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三问《中国青年报》—别拿公派访问学者说事
shenxzh 2010-2-10 13:29
http://emuch.net/bbs/viewthread.php?tid=1837771fpage=1 三问《中国青年报》 别拿公派访问学者说事 作者:张小雄 自从踏上美国这篇热土,已有三个多月了,整天忙碌着实验,闲暇时也只是偶尔上上网,了解一下国内的情况。然而昨天打开科学网,看到一篇转摘自中国青 年报的文章《有名有利还有闲 哪来心思做科研留学生自述:别借访问学者项目公费出国游》。我强忍着内心的痛苦看完了这篇文章,看完后我无比愤慨。我们居然被国内的主流媒体说成是 传说中的访问学者。想不到我们抱着一腔热血,沿着钱老当年的足迹来到当今科技最发达的美国,学习先进技术,随时准备着报效祖国,到头来却落得个不忠不孝 不仁不义的下场。何其冤哉! 回头看来,通篇文章充斥着虚假信息和个人主观色彩,言辞狂妄武断,我想问范同学,你遇到多少这种浪费国家资源的人,你做过统计吗?毛主席教导我 们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我相信,英国的教育也没有告诉你在批判一项事情的时候凭主观想象和部分片面的主观感觉就可以立此宏论。自己还觉得是个人才, 这样的学生有如此怪论也不足为怪。我先不说范同学了,我倒是觉得可能没有范同学其人,一个有语言障碍加上课程紧张的人无论如何是写不出这种刻薄文章 的。那问题出在哪里呢?你们《中国青年报》的编辑们是怎么把关这样血口喷人的文章的,我倒要好好问问你们。 一问《中国青年报》,什么是新闻自由?可是这种自由是如实报道的自由,而不是捏造事实,传播虚假新闻的自由。奉劝发文者首先弄清楚新闻自由的概念, 作为群众喉舌,政府镜鉴的重要主流媒体,怎么可以为吸引眼球,而肆意发表不经过调查研究的文章?你们考察过这篇文章的真实性吗?你们凭借一个所谓 的英国留学生的片面之词就下了如此武断的结论有名有利还有闲 哪来心思做科研。你们不知道这样的标题,这样的概括会让许许多多至今仍在异国他乡求学的科研工作人员寒心吗?我们抛家别子,为的是什么?为的是祖国的科 研大业。我们舍小家,顾大家,发扬的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却被你们糟蹋为浪费国家资源的罪人,你们于心何忍? 现在社会流行炒作,某些无良媒体,为了生存,不惜代价,挖掘奇闻怪事之事可以理解。但是中青报作为党的耳目喉舌,怎么可以同流合污?怎么可以效仿那 些无聊小报的卑劣行径?其哗众取宠之词在文中随处可见,例如:传说中的访问学者,我(范同学)啃着冷的三明治看着访问学者,你知道吗?绝大部分访 问学者是舍不得吃三明治的。同时,冷的三明治是不存在的,除非范同学特意想吃冷的,英美国家的大学都提供免费的微波炉加热。那么范同学的冷 的三明治是要向国内的大众们误导一种什么信息?仅凭这一点就知道你们没有做深入的调查,一个媒体不做调查怎么能随便歪曲事实,混淆视听呢?新闻媒体的公 开、公正又如何体现呢? 二问《中国青年报》,什么是新闻真实性?国家给我们访问学者多少钱;国外的最低生活水平是多少;访问学者在国外是怎么生活的;其他国家给访问学者多 少津贴?这些你们做过调查吗?以美国为例,国家给的生活费是1100-1200美元/月,具体数额依据地区而不同。比如加州,国家发的生活补助是1150 美元/月,而学校要求的最低生活水平是1600美元/月,你们说这个差距是多少。一般房租约700美元/月,保险也是法定的、必须的,我们访问学者基本上 都买最低额度的,约每年600美元,这个基本上看不了什么病。你说我们有多少钱去中餐馆,有多少钱去旅游。你知不知道在这儿的公派留学生和访问学者为了省 钱,往往都是到超市去买打折的食品,每天辛苦一天还要回家自己做饭,每天中午带饭到实验室。我们可是无福消受范同学的三明治了。我们访问学者本着以国 家为重之本意,省吃俭用、刻苦钻研,这些有谁调研过? 国家给的生活费是否足以像范同学说的可以在中餐馆大快朵颐,研究一下美食,到英国各地转转,每周都会出去旅游,一年下来,英国的名胜古 迹都被他玩儿了个遍,平时还喜欢呼朋唤友,到中餐馆吃香喝辣?范同学在妖魔化传说中的访问学者的时候,自己给出了答案:粗略地算一笔账 吧:一般一个人在英国一年的生活费约为15万元人民币。那么国家留基委究竟给访问学者多少费用呢?美国平均标准 是:$1100X12(月)=$13200(约合8.97万人民币,我们比范同学认可的生活标准低多了)。 再说大多数访问学者出来还是为了学习国外的先进科学技术,为的是将来回国报效祖国。以我为例,我到美国后,除了圣诞节和元旦节休息了两天,其余时间 天天都泡在实验室。你们在刊登这篇文章的时候,仔细调查过吗?我相信只要长了脑袋的就会看出这里面存在大量漏洞。每周出去旅游:到底是周末出去还是工 作日去?如果人家周一周五每天工作16个小时,周末出去转转又碍着谁了?人家工作的时候,你能看到吗?经常下馆子:多少频次算多?每月一次还是每周一 次?就这么些生活费,用脑子的人都会算,够下几次馆子?说句实在话,都是工作了的人,见面找个地方吃个饭也没啥不可以吧。何况,人家很可能是从家里自己拿 钱补贴吃饭,有啥不可以?碍着谁了?国家就那点钱,连最低的吃住都难以保障,想吃香的喝辣的,请问范同学和《中国青年报》,费用何来? 三问《中国青年报》,你们目的何在?真可谓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如果你们为了干涉职能部门的职责、干涉各个高校的师资培养计划,大可以公开发表文 章,不必使用如此的雕虫小技玩弄读者。如果为了逃脱新闻审判的干系故意捏造范同学其人,那你们可是用心险恶,居心叵测。妖魔化公派访问学者究竟可以让你们 得到什么?哗众取宠的八卦新闻就能让贵报起死回生吗?你们却偏听偏信,不经过实际调查就得出如此荒谬的结论,我真怀疑你们思考问题的方式。如果你还是中国 的主流媒体,请你拿出正确的舆论导向。 俗话说,清者自清,浊者自浊。但是你们的谎言一宣传,就成了清者不清,浊者不浊,黑白都给颠倒了,谎言说一千遍都成实话了。那时《中国青年报》干脆 改叫《中国谎言报》算了!一个媒体如果是这样的话,怎么能取信于民,怎么能履行新闻从业媒体的神圣职责?我相信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中青 报》请你们自重! 我们作为国家公派的访问学者,在异国他乡访问、求学的科研工作人员,强烈要求《中国青年报》,向读者道歉,不要侮辱你的读者的智商,不要侮辱中国青年这个称呼!郑重向被你肆意侮辱和妖魔化的访问学者道歉! 中青报文章链接: http://zqb.cyol.com/content/2010-02/08/content_3082116.htm 文中内容部分参考了科学网网友的评论,部分网友参与了文章的修改,在此一并表示感谢。同时感谢关心和支持国家公派访问学者的网友。
个人分类: 坐井观天|4130 次阅读|5 个评论
把学生送到国外去
xiegming 2010-1-12 20:16
今年3月份,将陆续有两个博士生到国外短期访问,一个去荷兰,6个月;一个去美国,3个月。希望她们都能够充分利用在外边的时间,好好感受和学习国外的学术氛围和科研方式,不光是做点具体研究,更要把一些好的经验和方法带回来。 另外还有一个男生,我也一直在催他找个机会出去。 研究生阶段就能够出国,比起我上学那个时候条件真是好多了。我希望我的每个研究生都能够有出国的机会,到外边去亲身感受一下,回来后也启发启发我这个老师,让我也进步进步。 当然也有一点点担心,她们都是女生,都没有出国经历,一下子就到那么远的一个人生地不熟的地方,也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可是不经历风浪,怎么能够得到真正的锻炼呢!希望她们能够战胜这个挑战!
个人分类: 研究生培养|4565 次阅读|6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6 15:4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