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曹操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转载]11位历史学家聚首安阳认为曹操高陵定性准确
xupeiyang 2010-4-5 08:46
新华网郑州4月4日电(记者桂娟)中国秦汉史研究会、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3日首次召开两会会长联席会议,考察、研讨河南安阳曹操高陵考古发现。与会历史学家们达成共识:曹操高陵判断正确、定性准确。 华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会长李凭,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院长、中国秦汉史研究会副会长孙家洲等11位两会会长、副会长与会。 与会专家现场考察了安阳县安丰乡西高穴村考古发现的曹操高陵,认真听取了考古情况介绍,并仔细考辨与研究了出土遗物。 他们认为:考古工作者对安阳曹操高陵的田野发掘、资料整理与分析是认真科学的。从目前已完成考古发掘的西高穴2号大墓周边地理环境及地望、墓葬形制、规格、刻铭石牌及相关出土遗物等证据来看,考古工作者关于该墓为曹操高陵的判断是正确的,其定性是准确的。 与会专家认为,确认曹操高陵的考古学依据是明确而充分的,墓葬中出土的魏武王常所用挌虎大戟魏武王常所用挌虎短矛等刻铭石牌,是非常确切的考古依据。据《三国志魏书武帝纪》,在曹操薄葬遗令之后,明确记载谥曰武王。二月丁卯,葬高陵,因此对于魏武王的称谓,不应有所怀疑。而挌虎是体现当时风尚的行为。其中所谓常所用,是当时上层社会的习用语。以常所用兵器随葬,与曹操要求敛以时服的原则是一致的。 两会会长联席会议还就曹操高陵的发现与汉魏历史研究的学术意义进行了讨论。 与会专家指出,自曹操葬后,从魏晋南北朝到唐、北宋,文献中关于曹操墓葬在邺西的记载,一直非常明确,线索清晰。北宋以后,关于曹操墓葬的各种揣测,渐见坊间。如南宋诗人范成大的七十二疑冢等臆说,乃至《聊斋》《三国演义》等编造的神异故事类说法,开始在民间广为流传。 专家认为,曹操在历史上的真实面貌,非同明清小说乃至旧戏舞台的扭曲形象。此次安阳曹操墓的发现,不仅有利于史学界对曹操作出客观评价,还为研究汉魏历史、研究历史上真实的曹操提供了难得的宝贵实物证据。 专家指出,曹操墓的发现具有重要史学意义,破除了历代传说中有关曹操墓的种种谣传,廓清了历史迷雾;不仅证明了文献所载曹操生前节俭、死后薄葬及重武、尚武的事实,也体现了曹操政治廉洁、关心民生的重民思想;曹操墓的发现与确认,为研究汉魏南北朝时期的物质文化提供了一个科学坐标系。 专家建议,尽快整理现有考古材料,出版发掘报告,以供历史学者和考古学者进一步研究;同时对可能存在的陵园及陪葬墓等开展考古调查勘探工作,在此基础上,制定全面科学的保护规划。
个人分类: 历史事件|1336 次阅读|0 个评论
曹操三笑和主流气象学家三辩
杨学祥 2010-4-2 12:44
曹操三笑和主流气象学家三辩 杨学祥 据网上资料,赤壁之战,曹操大败而逃。曹操在逃窜路上的三笑带来三次灾难: 一笑,乌林之西,宜都之北。因见树木丛杂,山川险峻,曹操乃于马上仰面大笑不止。此笑周瑜无谋,诸葛亮少智。 二笑,葫芦口,军皆饥馁,曹叫前面暂歇,士兵掠来食物,埋锅造饭。此时曹操又大笑。此笑单笑诸葛亮、周瑜毕竟智谋不足若在此处伏兵,以逸待劳,我等无死必伤。 三笑,将近荆州,道是华容。曹操在马上扬鞭大笑,曰:若于此处伏兵等候,我军人困马乏,无力奋战,只能束手就擒了。 曹操三笑,招来三处伏兵,若不是关羽念旧情,华容道放过曹操,曹操早就成为阶下囚或刀下鬼。强笑招祸,古有遗训。 对于 2010 年的低温暴雪和中国西南干旱,主流气象专家也有三辩: 一辩: 2003 年赵振国提出近 5 年到十年,中国气温由 30 年暖周期向 30 年冷周期过度,南涝北旱向南旱北涝转变;主流气象专家辩称,在全球变暖大背景下,南涝北旱持续不变。 二辩: 2004 年美国国防部的气候报告曝光,报告中提到的 2010 年的中国气候状况:季风降水可靠性的降低将对中国产生重大影响;中国南部地区在 2010 年前后将发生持续整整 10 年的特大干旱。中国现在南涝北旱的降水分布型,到时候可能变成北涝南旱的降水分布型。夏季风可以为中国带来降水,但也会引起负面效应,如洪水可使水土流失更加严重。由于水汽蒸发冷却作用的降低,会引起寒冬延长,夏季高温增加。 报告中关于 2010 年全球气候变化的预测主要有:亚洲和北美洲的年平均温度下降达 2.8 ℃ ,北欧下降 3.3 ℃ 。整个澳洲、南美洲和非洲南部的关键地区年平均温度上升达 2.2 ℃ ;在欧洲和北美洲东部人口密集的农业产区和水资源供给地区,干旱将持续几十年;冬季暴风雪和大风增强,西欧和太平洋北部将遭受更强烈的大风天气。 主流气象学家辩曰:有关专家在经过讨论分析后认为,该报告中对全球气候变化预测的极端情景几乎不可能发生,但报告中关于 2010 年前后中国南方将持续干旱 10 年的预测,则有发生的潜在可能。 不过,我们把中国温室气体的排放数值,拿到这几个模式中综合计算,得到了一个戏剧性的结论。如果按照现在全球温室气体的高排放量,而不加以控制的话,那么,经过计算得到的情况是,到 2010 年前后,我国夏季降水的分布类型还是现在的南涝北旱,没有发生变化。那么, GBN 报告中所说的 10 年干旱,也就不存在了。但是,如果各国政府加大对温室气体排放的监管,通过种种手段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那么,到 2010 年的时候,我们发现,我国降水分布的类型刚好和 GBN 报告中预测的一样,即变成了南旱北涝,南方可能将真的面临干旱。 最后,关于 GBN 报告的讨论不了了之,几乎没人提起,一些最初倡导者的态度也变得模棱两可,含混不清。显然,南涝北旱向南旱北涝转变的观点被否定了,南涝北旱持续的观点在全球变暖的大旗下继续占主导地位。 三辩: 2010 年低温暴雪袭击北半球,中国西南干旱发展迅速造成罕见灾害。 2003 年和 2004 年的争论再度提起。 主流气象专家辩称:美国国防部的气象报告里面提到的中国南方 2010 年以后会发生持续 10 年的特大干旱,并不是一个科学预测,不是一份科学研究报告,这是一种假说、一种猜想,很多媒体把这个报告跟现在西南干旱的问题联系在一起,其实这两个事情说的并不是一件事。报告说的是中国南方,指的是中国东部的南方,并不是现在的西南;另外它说的 10 年干旱是年代际变化,西南大旱主要还是从去年秋冬开始的,是季节尺度的干旱,所以报告的预测和我们现在西南干旱这个现实之间是没有联系的,说的不是一件事。它说的是 2010 年以后 10 年,所以,即使是说它对还是错,现在也没办法判断,要到 2020 年才知道。这种区域性的降水异常的预测,在科学上是很难的一个问题,从自然辩证的角度来说是有这种可能性,雨带从南方向北移动,但是现在加上人类活动对气候变化的影响以后,这种自然规律是不是还会持续以前的老规律,现在还在研究,也许过两年会有一个明确一点的结论。 人类活动可以改变自然规律,这是一个中国人独创的命题。应该强调的是,人类活动可以改变自然规律的观点是非常错误的,人类活动只能影响自然过程,但不能决定和改变自然规律,否则,人类对自然历史的研究就毫无意义。任何历史的数据对于改变了的自然 - 人为共成的规律而言,毫无约束力,没有参考价值,气象科学将在未知的黑暗中永远摸索前进。 历史的事实被否定了,科学规律就变成主流科学家的玩偶:主观、任意、荒诞,可以迎合任何利益随机而变。这是科学吗? 曹操的三笑,体现了他败中自信和非同凡响的谋略;主流气象学家的三辩,却混淆了科学是非的标准,给科学研究带来巨大的灾难。 西南干旱已经波及广东西部,但愿三辩不会给中国带来更多的灾难。
个人分类: 备忘录|5286 次阅读|1 个评论
曹操家族调查与跨学科研究的意义
pikeliu 2010-3-24 19:16
《复旦》2010年3月10日星期三 第827期:第06版 曹操家族调查与跨学科研究的意义 韩昇:    1982年毕业于厦门大学外文系。2001年,任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并在日本东京大学等国内外多所大学担任兼职教授、研究员,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副会长。主要研究魏晋南北朝隋唐史,古代东亚国家关系史和佛教史。后出版《日本古代的大陆移民研究》、《隋文帝传》、《正仓院》、《东亚世界形成史论》、《海东集》等著作。   2009年岁末,引起国内学界和民众最多关注的学术事件,无疑就是河南省安阳市宣布发现了曹操墓。   2010年1月26日,复旦大学历史学系和现代人类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联合宣布,将利用人类基因调查的先进科学手段,调查分析曹氏基因,进而给曹操墓真伪的研究提供科学的证据。   深度结合历史学和生命科学研究中华民族的历史,在中国尚属第一次尝试,它将为中国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跨学科研究提供有益的借鉴,催生新的学科诞生。    司马氏篡魏时曾经对曹氏进行族诛否?   对于曹操墓真伪的调查,将遇到历史学和生命科学两个方面的问题。   一种观点是:司马氏篡魏的时候,曾经对曹魏皇室进行灭门屠杀,曹操后人基本上不可能留存世上。   嘉平元年(249)正月,司马懿通过高平陵政变废黜曹芳,另立新帝,控制了曹魏政权。随后食言,诛杀曹爽兄弟及其党羽。但曹爽是曹操的侄孙,不是曹操直系子孙或者整个曹氏宗族。   当司马炎最终篡魏立晋的时候,根据《晋书武帝纪》的记载,其对曹氏皇族的处置,是封魏帝为陈留王,邑万户,居于邺宫;魏氏诸王皆为县侯。可知司马炎只是将曹魏宗室迁居于邺城,并未杀戮。   纵观西晋代魏的整个过程,遭到镇压的只有曹爽这一门。然而,根据《魏略》的记载,曹爽祖父原姓秦,在曹操起兵时,为了掩护曹操而遇害,故曹操收养了曹真,遂改姓曹。《魏略》成书早于《三国志》,都出自晋代史家之手,是今日研究三国历史的基本史籍。如此说不误,则司马懿下重手镇压的并非曹氏本宗。    曹氏宗族有后人存世否?   曹氏宗族还有后人存世吗?   据《三国志武文世王公传》记载,曹操嫔妃共育有25男。曹操第4代尚见记载,后裔到西晋亦见任官。曹操诸子皆封王,子嗣繁多,在谱系上仅见继承宗祧者,并非独子单传,例如曹据、曹林皆有复数子息过继他房。魏文帝曹丕后嗣情况也有清楚的记载。   仅从曹魏皇室承祧子嗣的情况来看,其宗族到西晋仍然维持绵延不绝。曹植的儿子曹志,仕晋官至散骑常侍,其文集见于《隋书经籍志》记载。据《晋书》记载,曹操侄子曹休一支,曾孙曹攄在西晋曾经担任首都洛阳令要职,死于晋末动乱。他的另一位兄弟曹识,在西晋任右军将军。   曹氏后人可以通过地方考察举荐进入仕途,曹毗就是通过郡察孝廉的途径任官的。他撰写了《曹氏家传》一卷,著录于《隋书经籍志》。可知曹氏后裔为数颇众,一直繁衍于世上,这就是今日我们寻找曹氏后人,进而验证安阳曹氏墓主身份的有力的历史依据。    曹操与夏侯氏的关系   有人提出,曹操本姓夏侯。因此有必要从历史研究方面来推断曹氏同夏侯氏的血缘关系。   曹操的祖父曹腾,在东汉官至大长秋,为宦官之首。曹操父亲曹嵩是他的养子,故曹操身世的传闻在其政敌中流传。袁绍曾骂他父嵩乞丐携养。东吴人写了《曹瞒传》,称曹操之父曹嵩为夏侯氏之子,夏侯惇之叔父。太祖与惇为从兄弟,说得如同亲见。晋人郭颁《世语》也沿袭此说,三人成虎。   了解了这样的背景,接下来可以从历史学的角度对曹操身世作些考察。在东汉,宦官未必都出身贫贱,东汉后期著名的宦官曹节,《后汉书》记载他家吏二千石,显然是高官子弟。曹腾出身的沛国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曹家,也是大姓,《三国志武帝纪》明确记载,其为西汉相国曹参后裔。   仔细考察陈寿撰写《三国志》的笔法,就不能简单地作此联想。典型的例子如曹魏第四位皇帝曹芳,《三国志三少帝纪》也说道:宫省事秘,莫有知其所由来者。所由来者当然包括过继在内,只是说不能确知出自哪一房而已。这是陈寿作为良史的慎重态度。   按照当时过继承宗祧的基本原则,曹操的儿子中,有六个过继承宗的例子,无一例外,均取兄弟之子。曹丕儿子中,有四个过继的例子,也全都来自兄弟之子。至于曹操第三、第四代中的过继事例,也毫无例外地来自本宗。据此可知,曹氏家族全部在本宗内部过继。   那么,曹操出自夏侯氏之说一是曹操的政敌对他的人身攻击。其次,曹家和夏侯家都是谯县旧门,同属刘邦创业元勋集团,并且一直居住在本籍地谯县,世代通婚,故旁人容易妄加推测。   但是,分析曹氏遗骸DNA时,我们还是准备采集夏侯氏的基因样本进行分析,解开千年的疑团。    曹氏族谱的调查和基因的采集   现存家谱是了解曹氏族源及其分布情况的一条重要线索。《中国家谱总目》收载了全球见于著录的家谱目录,其中曹氏的家谱有275件。上海图书馆收藏的曹氏家谱就达到118件。   家谱的先世传说并不可靠,曹氏家谱的起点,应该选择陈寿以来言之有据的传承,那就是始于曹参的后裔宗族,而不是再往前的西周乃至夏朝先祖。   就目前的调查情况来看,曹氏家谱的年代均在明代以后,乃至有今人编修的家谱。其中,自称曹参为先祖者居多。但是,谱牒上从曹参到明代的世系没有完整可靠的记载。   我们将家谱所载世系同历史记载相比较,挑选出比较可靠的家谱,其中包含自称是曹操后裔的家谱。把曹氏取样的面铺的广一些,多取一些样本,能够更加全面地反映出自古以来多支曹氏的基因状况,获得整体的把握,在此基础上梳理出曹氏基因Y染色体的类型,最后同曹操宗亲或后裔的遗骸提取的基因染色体做比对。有鉴于此,我们对于家谱的记载,有意地放宽尺度,让基因的鉴定也运用于家谱的辨别上,在Y染色体的测定上,同时辨识出伪冒改姓等情况。   家谱调查反映出,与曹参或者曹操有关系的曹氏,大量分布于长江流域,与上述历史所见五胡十六国以后曹氏陈留王系迁居于江南的情况是吻合的。因此,这些地区是基因采集的主要地区。    曹氏基因调查与跨学科研究   安阳曹魏大墓墓主身份的判定在考古学上已经走入瓶颈。分子生物学的DNA鉴定无疑是目前最有力的途径。   复旦大学现代人类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同世界上十多个最好的分子生物学实验室联合,在全球采集分析了4000万人类基因,在国内也成功分析了数十万人类基因。安阳曹氏墓的出现,提供了两个重要的契机,一是促成了历史学和分子生物学的深层次合作研究,建立了国内第一个以分子生物学为主要研究工具的历史人类学新学科;二是加快了人类基因调查从以民族向以家族为对象的转变。曹氏墓的DNA鉴定,是这一重大转变的个案,标志着中国的人类基因调查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古人遗骸随着岁月流逝DNA也在不断降解,只能通过对现代人中曹氏DNA的全面分析,才能构成调查古代遗骸DNA的标尺。
个人分类: IDR|84 次阅读|0 个评论
胡言乱语一例:“ST安彩:曹操墓发现刺激股价井喷”
qlms 2010-1-28 20:29
前些日子,河南安阳有关部门宣布 曹操 墓被挖掘且被文物专家认可。一时间,安阳和曹操,都成了焦点。虽然河南方面宣布,绝不依靠曹操墓来开发旅游赚钱,但是很多人还是认为,走商业开发的路子,是早晚的事情。要不光派人看着那片墓地,一年下来,也花钱不少。 是否会开发成旅游胜地的猜测,应该说还是比较合理的。但是更让人大跌眼镜的是,竟然还有有证券公司的所谓的行业分析师来借疑似曹操墓分析股票,分析结果当然更让人拍案称奇! 说实在的,这个所谓分析师的分析,称之为胡言乱语,一点也不为过。不过更让人发晕的是,搜一下这篇狗屁不通的分析,发现竟然被国内所有的主流财经网站转载。呵呵,就这水平的人还被当做金融精英供着,真丢我泱泱中华的人呢。 文章题目: ST 安彩:曹操墓发现刺激股价井喷 网址链接之一: http://210.22.25.206/stock/hydx/ggdp/201001/t2802514.htm 正文摘录: 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曹操作为在军事、政治与文学上皆有所建树的一代风流人物,因其墓葬在安阳安丰乡西高穴村被发现而在岁末年初红透了半边天。据最新媒体报道,目前台湾、香港、澳门、日本、韩国等多个地区和国家的旅行社掀起了三国热,都想为曹操墓开设新的旅行项目。与此同时,安阳市正在研究规划,在曹操墓考古工作完成后,可能会在原址建遗址公园。而市场预期,曹操墓作为全新的一个文化旅游景点,比殷墟、岳飞故里更加引人注目,按照安阳旅游业平均值 214.8 元计算,比照兵马俑的参观人数,曹操墓最低有 4.2 亿元的收益。 显然,曹操墓的发现和开发将对当地的旅游开发和经济发展起到巨大带动作用。在对帝王陵墓经济的发展充满想象的同时,可以预期的是,安阳市本地上市公司无疑将受益匪浅!我们认为,作为安阳市举足轻重的龙头企业, ST 安彩( 600207 )将孕育重大投资机遇!二级市场上,该股双针探底,反映出下档支撑力度极强,后市的强劲反弹呼之欲出,值得重点关注!( 一个是曹操墓,一个是制造显像管的企业,不知道曹操墓如何促进这家显像管企业的发展) 2010 年是第十一个五年计划的最后一年,多个重大帝王陵墓工程将陆续完成前期的考古勘探工作,其大规模商业开发已经陆续静悄悄的启动。如被列为国家十一五大遗址保护规划西汉帝陵保护项目的汉武帝茂陵,其考古挖掘工作已经结束; . 陕西在 2006 年启动的唐陵大遗址保护项目,如今乾陵、顺陵、建陵、贞陵、崇陵、桥陵、泰陵的考古勘探也已经完, 陵墓经济的大潮涌动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 但曹操墓所引发的社会关注,远远超过了这些帝王陵墓大项目,从一个侧面可以看出,曹操墓的民间影响力是何其之大! 本地股资源禀赋凸现 ST 安彩孕育重大投资机遇 安阳是中国八大古都之一,是世界文化遗产殷墟的所在地、甲骨文的故乡,是五经之首 -- 易经的发源地,也是红旗渠精神的诞生地。安阳不仅坐拥商代都城 -- 殷墟遗址,同时,民国时期最高统治者袁世凯的墓地也坐落在安阳。而曹操墓的加入,无疑会帮助安阳实现 3 代帝王梦的旅游拳头产品。尽管 2008 年安阳市虽然实现旅游收入 42.6 亿元,但政府的目标是 2010 年旅游总收入力争达到 50 亿元, 2015 年还要再翻一翻,达到 100 亿元,因此,对安阳来说,曹操墓的存在,意义重大。 据相关资料显示, ST 安彩( 600207 )曾是全球最大的彩色显像管玻壳生产企业。近年来,随着液晶电视、等离子电视等新一代产品的崛起,传统 CRT 电视市场份额逐渐呈下降趋势。为此, ST 安彩( 600207 )作出重大调整,依托企业高品质电子玻璃制造技术和人才优势,以光伏玻璃为突破口,进入高端光伏玻璃市场,以实现产业快速转型。而作为一家安阳市举足轻重的龙头企业,其本地上市公司资源禀赋可以说十分突出。因此,我们认为,在曹操墓的发现和开发将极大促进当地的旅游开发和经济发展的背景下, ST 安彩( 600207 )将孕育重大投资机遇!二级市场上,该股双针探底,反映出下档支撑力度极强,后市的强劲反弹呼之欲出,值得重点关注!( 难道曹操墓发掘之后,大家都喜欢历史古董,舍弃等离子、液晶电视,改看 CRT 电视了?)
个人分类: 生活的感悟|3561 次阅读|9 个评论
这样的研究有意义吗?
manrongchen 2010-1-28 08:52
这样的研究有意义吗? 媒体报道:复旦大学一重点实验室开展一项调查研究,希望在全国找到曹姓人,根据基因肯定或否定安阳墓的主人是曹操。 本人认为,此项研究纯属无聊\无益\劳民伤财的课题。理由: 第一, DNA 技术本身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美国人 David E. Newton 有一本书《 Forensic Chemistry 》 ( 中译本《法医化学》杨延涛译 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08 年 7 月第一版 ) ,中译本 137 页讲到尽管根据前文的讨论, DNA 分型技术看起来十分简单和清晰,但实际上该技术的发展和使用并非如此也永远不可能如此简单明了。这正是 DNA 分型的一个瑕疵。 第二,本项研究需要花费的钱一定是纳税人的钱,用纳税人的钱去检验 1790 岁曹操的骨头,和纳税人商量过了吗? 第三,如此长期的人类遗传问题,涉及问题太多,不仅包含技术层面的难题,搞清楚不容易,所以有李辉眼里的外行人认为白忙活。 上述也许属于复旦大学重点实验室的李辉认为的外行之见。但是,这里至少涉及到一个问题,科研经费是谁的?毫无疑问,我们申请得到的科研经费都是纳税人的钱,应当如何花?。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962 次阅读|2 个评论
骨骼能告诉我们什么?
songshuhui 2010-1-25 12:35
riset 发表于 2010-01-15 10:38 近日,河南省安阳县安丰乡西高穴村的一处东汉大墓的抢救性挖掘成了坊间热议的话题,原因在于大墓主人很有可能是三国时期的枭雄曹操。考古学家给出的证据之一就是他们从骨骼中推断出墓中一具遗骸系男性且死亡年龄大约是60岁,这与曹操66岁的享年十分相近。那么人们是如何从骨骼中找到确定性别、年龄等信息的线索呢? 此次挖掘中,除了疑似曹操的骨骸外,专家还发现了两具合葬的女性骨骸。在考古和法医鉴识中,利用骨骼判断性别的方法很多,总体上可分为两类:对比观察法和仪器测量法。 前者是指用肉眼观察骨骼的形态差异来判定性别。一般而言,男性骨骼比较粗大,表面粗糙、肌肉附着处的突起明显,骨密质较厚,骨质重;而女性骨骼比较细弱,骨面光滑,骨质较轻。不过长期从事体力活动的妇女,其骨骼与男性无显著差异。这时可以通过骨盆来判别,由于女性承担了生育的任务,因此骨盆上口的尺寸(骨盆内部尺寸)要大一些。这种差异自胎儿期就已呈现出来,性成熟后更加明显。除此之外,颅骨、胸骨、锁骨、肩胛骨以及四肢长骨等也存在一定的性别差异。 后者是指使用骨骼测量仪对遗骸的长、宽、高、角度及厚度进行测量。将所得数据与男性均值及女性均值相比较;或依据相应的数学手段,将数据代入回归函数中计算。进而判断性别。 在鉴定墓中人的身份时,年龄也是一个重要线索。这一点骨骼也能告诉我们答案,不过鉴于营养、健康状态、地理环境及性别等诸多因素都会对骨骼的形态产生影响,因此从骨骼出发鉴定年龄时,往往要采用多种方法互相印证,以提高结果的准确性。 不少骨骼特征如骨化中心的出现和骨骺的愈合状况会随着年龄的增长呈现规律性的变化。比如30~40岁时,肋软骨骨化中心增多,胸骨柄与胸骨体出现愈合,40~50岁时,胸骨体与剑突愈合,喉和肋软骨开始固化,到了60岁以上,全身软骨都会发生骨化。 对于成年骨骸的年龄鉴定,通过观察比较骨骼的形态学变化更为常用。儿童期时,骨组织有机质的成分较多,使得骨骼的韧性大,硬度小。到了成年期,无机质的比例渐渐升高,约占70%,这时的骨骼不但坚硬,而且弹性韧性都很良好,时至老年期,无机成分进一步升高,骨骼变得更脆,同时在骨质增生和吸收的作用下,骨骼的形态也发生了相应的改变。 推测成年期及以后的骨骸的年龄时,观察耻骨联合面是最佳方法之一。以此处的骨骼特征推断年龄,误差可控制在5年之内,倘若死亡年龄在20~40岁之间的话,误差甚至可以缩窄至两年左右。随着技术的进步,借助数量化模型的手段来分析耻骨联合面的年龄特征还可以让结果更加准确。此外胸骨也具备随年龄增长而规律性变化的特点,据此推断年龄的准确性仅次于耻骨联合面。 在考古挖掘中,颅骨一般保存相对完好,因此从这里也能找到不少鉴别年龄的线索。颅骨是由29块骨骼组成的结构,除下颌骨外,其他颅骨间均以骨缝相连。这些微小缝隙的存在允许颅骨可以微量滑动。虽然大部分颅骨骨缝的愈合速度在个体之间差异较大,但依然能为年龄的划分提供宝贵的信息。比如颅骨基底缝的愈合时间相对比较稳定,一般在20~25岁,通过观察基底缝的融合情况可以判断骨骼主人是否为成年人。当人步入老年期(50~60岁)后,骨缝发生完全融合并消。因此综合这些信息,有经验的考古专家拿到一具颅骨时,仅凭肉眼就可以大致判断出颅骨主人死亡所处的年龄段。 当然,想要确定高穴大墓中的骨骸是否为曹操,仅凭性别年龄远远不够,还需要许多其他的旁证。事实上,以骨骼为材料,人们还可以从中提取出鉴定某人身份的DNA信息。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科学家分别从古人类化石、古牙齿、陈旧骨骼中成功提取到了DNA。以骨骼为例,这里致密坚硬的组织大大减缓了环境因素和微生物对组织结构的破坏,为DNA的保存提供较为理想的场所。另外骨骼中存在的羟基磷灰石对DNA具有吸附作用,这进一步延缓了DNA的降解过程。相信从疑似曹操的骨骸中提取到DNA并非什么难事,至于是与曹氏后人进行DNA比对,还是与曹植墓中提取到的DNA进行一次穿越千年的亲子鉴定,这就有待考古学家的仔细考量了。 原文删减版发表于《新京报》 图片出处: 谷歌图片搜索
个人分类: 科学新闻|1877 次阅读|1 个评论
共識與定論——再論河南“曹操”墓之爭
LEOLAND 2010-1-13 15:43
曲津華 定論,無疑是確定的結論。在不同的情況下,顯然有不同類型的定論。 一種定論是權威麾下做出的,權威認為確定了,就定論了。另一種定論是非權威狀態下做出的定論,具體內涵包括民主、協商、公開、平等、理性、科學的方式和方法,總之很多正面的詞彙都可以用來形容和美化之。還有,還要包括程序的正確(這一點非常非常重要,很多事辦壞了其實都是程序不對)。 河南安陽的曹操墓(請注意括號的位置)一事,有很大爭議。兩派爭議的焦點就是墓主的真假(墓是真的,主人被爭議),但兩派有一個共同點,就是都公認墓地的發掘和研究還在進行中。 這就怪了,尚在進行中的事情就被宣布出了定論,豈不咄咄怪事?想想,這也就是在中國才有之怪現狀。 幸運的是,宣佈定論的有關方面,雖是官方,但級別卻還比較低級和地方,尚未見高層次的機構(注意,請不要理那些個人)來發言。這是否可說,那些已經參與到認定是曹操墓的人,就不是高層次的人呢?從他們的表態的急迫性、語氣、內容、論據和怕質疑的心理,人們好像找不到高層次的影子。 可怕的是,有一個據說比較高層次的傳媒機構公然打出了曹操墓的字樣,而且是在全國人民面前。對,就是央視。這裡的括號是我加的,人家可是沒有加任何括號,也就是說,人家在近期的討論中都對那個古墓被稱為曹操墓表示了認同。作為一個大媒體,這種態度和職業道德,讓人驚詫。 再接文首的話。我們在科學昌明的21世紀,所認同的定論無疑應該是非權威下做出的。在理想情況下,定論應該為百分之百地認同,即毫無異議。對有些情況,也可以適當留有少量的質疑而推出定論,以利於事業的發展;但在考古領域,這個少數服從多數的原則顯然不適用。現在,既然質疑派的聲音還不小,那無論如何還不能蓋棺定論。當前這個時段,離辦成鐵案還有一段距離,那麼急,不知道認定派急的是什麽? 這時想起一個看到的段子。有些專攻古墓的盜墓賊,也許是幽默,也許有什麽講究,每次盜走寶物的同時,還要把若干的古物仿製品留在墓中。他們也許喜歡日後若干年看到某某地方宣佈某某重大發現。吊詭的是,這一習慣動作不知始於何時,有幾百上千年了也說不定。 安陽這個墓的認定,其實有很高的科技含量,這其實也不是權力所擅長的。所以,不妨說一聲,權力請走開。 (請參見日前的博文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85992 ) 2010-01-13
个人分类: 科学劄记|2001 次阅读|0 个评论
一次电视辩论再顯中国学术大溃败
LEOLAND 2010-1-10 20:15
曲津華 看完鳳凰電視臺的 TIGER TALK 節目剛剛關機,心潮難平,讓人不得不寫點文字,中心思想如題。 這期節目討論的是河南所謂新發現曹操墓的問題。以常識計,我對有關方面的做法和說法一直存疑,對馬未都先生等名人對其的質疑嚴重支持。近期看到丑聞不斷的 CCTV 竟也罔顧事實尚不清楚,悍然在電視新聞上打上曹操墓的字樣,感覺很吃惊。 CCTV ,你憑什么認定那是曹操墓?上個月的黑龍江鶴崗大礦難,你的新聞臺把新聞地點生生地打上了遼寧鶴崗,你還要出多少醜啊! 一直對中原河南有敬意,對中學課本中提到的安陽更是神往已久。這次出了考古新發現,沒有想到的是,竟引出了這么多的生旦凈末丑登臺表演。可以說,這是國人誠信狀況的又一次大暴露。 對墓地發掘以及河南地方政府匆匆發布的六條證據,不乏質疑之聲。作為外行,我的直覺也是。為回應質疑,有個退休的考古所所長竟然以不要說外行話而不允許外界質疑,因此有網友批其為學霸。應該說,該退休專家力挺曹操墓的動機和置科學于不顧是顯而易見的,其日后的好處也是顯而易見的。 作為科技昌明時代的讀過書的人,我不是一個懷疑論者。但從這個事件主事者的匆匆發布消息以及譏諷質疑、不準質疑的工作作風,還有現場考古隊隊長信誓旦旦的那種說話方式,越發覺得其中的不可靠。 剛才在一個小時的電視辯論中,認定曹操墓的一伙人也重復了同樣的作風。從社科院的某研究員嘉賓,到一個古文獻專業的博士生,都一口咬定真的是曹操墓,理由竟然是他認為六條證據是夠了和現場人員的辛苦勞動不該被質疑。這是什么邏輯呢?談及所謂的證據是否造假,那個博士生竟然還說,不可能造假是因為沒有動機,沒有受益一方,更不能以小人之心度現場考古人員之腹。當被批浮躁時,竟然有力挺方的嘉賓如此諷刺質疑方,你那么快地質疑是不是也是浮躁呢? 真服了這位六十來歲的研究員,你這是什么邏輯?如此不講道理胡攪蠻纏、強詞奪理的話,竟然出自我們國家培養的高級知識分子之口,出自一個博士在讀生之口,讓人震驚。真不知我們國家的教育是怎麼設計的,學界誠信是如何潰敗到這個地步的,竟然有這樣一些邏輯混亂的讀書人混跡其中。 (最新消息,美國紐瓦克機場惹事的人竟然也是我們的同胞,一個大陸去的男性博士,已被逮捕。) 我非常支持質疑方的周孝正教授,他當場就駁斥說,怎么就沒有造假動機呢?陜西周老虎事件就是官方參與造假的例證。 值得欣慰的是,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官方的重量級人物和機構來認同曹操墓。我真擔心 CCTV 怎麼下這個臺階。即使 CCTV 這次撞大運碰對了,人們還是會鄙視思維混亂的它。 作為考古業外人士,我們對考古的第一印象就是認真和謹慎。如果這行都來玩不嚴謹,來捶胸頓足般的認定什麽,那這個學科應該可以消亡了。憑常識,考古學的技術含量非常非常高,社會科學知識之外,還要用到非常高端的檢驗儀器和方法,比如碳14測定。在被人人詬病的中國內地誠信問題上,看來考古這一最需要求真求實的行當也被污染糟蹋得不輕。從上述幾個過程中,還不能得出這個結論嗎? 對于專家來說,特別是直接在現場的專家來說,面對別人的質疑其實是個大好事,這正是顯示你專業水準的地方,你可以耐心微笑地一一應答;而最不該的是氣急敗壞地反諷質疑者不在現場,不在其行。你如果很忙,你大可不必表態,更不該反諷人家;同時,你很忙,不正說明了你的結論有點早產嗎?! 對于力挺派的未參與發掘的專家,你沒有參與,怎么那么確定是真的曹操墓呢?你如此的動機是什么?你確定那些實物是真的嗎? HOW? 退一步講,是真的實物,那實物是不是從它處出土的(好像當地公安在收繳有關文物)?是不是盜墓人放進去的?你看似糊涂,其實一點都不!你知道人家日后若有好處忘不了你! 對于質疑的專家,不管是想炒作也好,想顯示學術良心也好,你們做得對!在事實沒有確定面前,你們不怕得罪人,勇于質疑,讓國人還不至于太失望于國人整體。不管你們質疑的對與否,質疑總不是壞事。成為皇帝新裝面前的小孩,很光榮。 對于沉默的專家,你們的不言不語可以理解。其實你們是存疑的,只是礙于同行的面子。再說一遍,理解你們! 就存疑說了這么多,因為這個事太不正常了。沒有人否認現場專家的勞動,沒有說它不是古墓,可是以這樣的方式斷定是曹操墓,實在是太不科學了。 一場辯論讓我們見識到了讀書人中間竟然有這般強詞奪理的邏輯,年齡段跨度這麼大,很讓人震驚。這件事還在發展中,各方還在就此事表現著,表演著。忽悠,狡辯,充分展示著中國學術生態的惡劣。折騰吧,反正,最后的勝利不會少了質疑一方。因為,質疑總是對的,錯也錯不到哪里去。就這么簡單! 2010-01-10
个人分类: 科学劄记|2563 次阅读|0 个评论
凭DNA鉴定曹操身份不可能
王铮 2010-1-4 12:02
现在有些说法,用 DNA 鉴定曹操身份,听起来有道理,就我的知识认识来说,其实不可能。如果我错了,请懂遗传学博友校正。我的理由是: 第一, 经过近 1800 年,曹氏家族的基因应该是漂移了的。通常一个父母的 1/2 基因传给子女,曹氏家族的到现在有 60 代吧(孔夫子家现在约传了80代,与曹操共事的孔融是孔子的20代孙),这样正常情况下,曹氏家族的后代还有曹操特殊基因的可能性是这个基因总数乘 0.5 的 60 次方, 0.5 的 60 次方是 8.67*10^ ( -19 ),人体基因总数不超过 6 万,就算 10 万, 10^5 吧,假设曹氏家族的每个基因都是特殊的,这样 60 代后的子孙具有曹操基特殊基因的概率也只有 0.00000000000009 ,换言之曹氏家族保留曹操特殊基因的概率几乎为 0 ,除非曹氏家族像欧洲贵族基本上只在本家族通婚,但是这正是中国传统文化禁止的。当然 在一个有限群体,基因是会传递回来的,从这点看,实际上每一个曲阜人,都可以说自己是孔子和颜子的后人。所以从现在曹氏家族逆向推测是不是曹操是不可能的。这个骨骼的DNA与现代安阳人的许多人的相同,C14又证明时间没有问题,你仅能由DNA确定这个遗体可能是曹操的,还可能是华佗、徐庶的,或者当时的任何大户人物。当然如果确认了头盖骨是曹操的,你与他有同样DNA,你可以说你是曹操的后代;但是反过来,如果你的确是曹操的后代,你与头盖骨有共同DNA,却不能确定他是曹操。因为当时曹操的亲属可能都有这个DNA,甚至不是亲属的,比如说头盖骨是徐庶的,他的某个后代与曹氏家族通婚,把基因就带进曹氏家族。 第二, 曹氏家族后代不可确认。许多家谱是元代以后重新编写的,为了形成氏族势力,当时的人习惯于认一个历史人物为祖先,所以明代以前的家谱,可靠性不足。最近有个历史学家说,实际上明清时期,许多家族为了结盟,还改了姓。现在有人凭家谱说自己是曹操的 82 代孙,孔夫子家族现在才有 80代 左右。由此可见这个家谱信不得。当然曲阜一带的孔子、颜子、曾子、孟子家族的我信,因为他们后来得到历代政府的保护,特殊家族和范围内部的通婚存在。 去年开会,我碰到了一个女生,她说她是曹操的后代,人是很聪明又自信的,这些也可以是后天的文化选择。 我错了,就算我抛砖引玉吧。
个人分类: 也算作品|5867 次阅读|11 个评论
曹操墓证据足够
xupeiyang 2010-1-2 14:26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1月01日21:28 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1月1日电 (记者白瀛)有关真假曹操墓,近日在社会上引起诸多讨论。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原所长、著名汉魏考古学家刘庆柱1日在京接受记者专访时说,安阳曹操墓的证据已经足够,如果是业内人士提出异议,就不能说外行话,应在考古学学科内讨论问题,要说业内的话,符合学术规范的话。   刘庆柱说,很多所谓的业内人士专家的异议已经不攻自破。比如,江苏考古学会会员、盗墓史专家倪方六认为,没有出土墓志或哀册是此次挖掘的最大硬伤。提的问题就不像业内的话。墓志铭在东汉晚期是不会在墓里的,到魏晋时期才有的。提问前应该查一查东西再说,不要提外行问题。   关于刻有魏武王铭文石牌的真假疑问,他说,当时一共出土了有59块石牌,刻有魏武王的有8个,其中1个是被盗走的。我们是根据那7个定的,你怎么知道我们是按照被盗的那个定的?不要自己想当然。   此外,针对出土石牌刻铭等文字材料年代与真伪问题,刘庆柱回应说,你说那字胖点瘦点不像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人家古文字学家(中国古文字学会理事、河南省文物考古所研究员郝本性)说是。而且新和旧不是按一件东西,我们是按一个组合整体。这墓不是假的吧?不是新的吧?你再新它也是1800年前的吧?你不能因为长沙马王堆出土的丝绸衣服好,你就说他怎么能是2000多年前的呢?还有秦始皇陵出土的宝剑,现在还可以把头发割断,有些人说它肯定是假的,那么多年怎么还能割断头发呢?   他强调,考古学是门科学,应该在学科范围内讨论问题,而搞文学史和收藏的专家在考古领域并不具有权威性。很多媒体报道说业内的人士,你哪个业内的?业跟业不一样。如果你说你是业内人士,不能说外行话,要说业内的话,符合学术规范的话。   对于DNA鉴定,刘庆柱说,有更好,即使没有,现在的六大证据已经足够。做DNA鉴定需要条件,不是有骨头就能做,要考虑骨头的保存程度、受污染程度。做了跟谁比对?现在的曹操后代是不是曹操后代?唐代以后曹操的脸越涂越白,都是奸臣的形象,谁承认是他的后代啊?在具体操作上难度很大。他认为,DNA鉴定可以做,但现阶段需要给结论的时候,它不是必需的。
个人分类: 社会文化|1306 次阅读|0 个评论
知识分子!勿恃才而傲物,勿狂妄至无知
chrujun 2009-12-30 19:17
曹操墓的发现,引起了全世界新闻媒体的关注。 以史为鉴,很值得知识分子反思的是祢衡的悲剧。祢衡算知识分子中的精英人物,但恃才傲物到了狂妄无知地步,直接引来了杀身之祸。 祢衡经过孔融的推荐,去见曹操。见曹操后祢衡却说:天地这么大,怎么就没有一个人! 曹操说:我手下有几十个人,都是当今的英雄,你怎么说没人? 祢衡又把曹操的手下全部狂贬了一番。曹操很生气,说:你有什么能耐?敢如此口出狂言? 祢衡说:天文地理,无所不通,三教九流,无所不晓;上可以让皇帝成为尧、舜,下可以跟孔子、颜回媲美。怎能与凡夫俗子相提并论! 这时,张辽要杀祢衡,被曹操制止了。曹操悄声对张辽说: 这人名气很大,远近闻名。要是杀了他,天下人必定说我容不得人。 曹操想看祢衡是否真的有祢衡鼓吹的才能,对他说:我马上派你到刘表处,作为我的专使说他来降。你有才华,曹某也最重天下人才 。等你完成这个任务回来,我可以让你做公卿,以示我求贤若渴之诚意。 祢衡到了荆州,骄傲之习不改,多次奚落、怠慢刘表。刘表又把他送给了江夏太守黄祖。而黄祖可没这么多考虑,当祢衡对他冒犯时,就大发雷霆,立刻把祢衡砍了。 曹操知道后说: 迂腐的儒士摇唇鼓舌,自己招来杀身之祸。 祢衡自称无所不通,有治国安邦之才。却不知黄祖是惹不得的大老粗,只能说他狂妄到了无知的地步。 知人善用是治国安邦之才的基本功,祢衡连这点常识都没有,其悲剧就不可避免了。 各个时代,各个时期,都有无数恃才傲物的知识分子,他们看不到别人的优点和长处,把自己的才能想象成无穷大,把他人的才华想象成无穷小。因此,他们的才能得不到发挥,他们的智慧没有施展的舞台。 相反,由于狂妄无知,往往会受到打击和压制,导致一幕幕悲剧。 祢衡的悲剧,对所有恃才傲物的知识分子,都有很现实的借鉴意义。
个人分类: 我的思考|5734 次阅读|7 个评论
一代英雄,旷世人杰 (ZZ)
chrujun 2009-12-29 12:46
一代英雄 旷世人杰 作者:四海梧林生 转载按:这是我前几年在网上看见后保存下来的。来源已找不到了。 本文作者高度评价了曹操一生的贡献。   龙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大则兴云吐雾,小则隐芥藏形,升则飞腾于宇宙之间,隐则潜伏于波涛之内。方今春深,龙乘时变化,犹人得志,而纵横四海。龙之为物,可比世之英雄。(《三国演义》第二十一回)。这说明英雄都有鸿鹄之志,要一飞冲天。当他们得势时,大有喑呜则山岳崩摧,叱咤则风云变色之概,待其失败时,亦往往能卧薪尝胆,生聚教训,取得化弱为强,转败为胜的功绩。   俗话说:时势造英雄,乱世出英雄。在我国漫长的古代军事史上,有两个最光辉的历史时期――春秋战国时期和三国时期。这两个时期都是诸侯割据,军阀争雄,天下大乱的时代。在军阀争雄的战争角逐中,浪起滔翻,必然会涌现出一大批能军治国的人才。象春秋战国时期的孙武、吴起、管仲、乐毅、司马穰苴、孙膑等人,三国时期的曹操、诸葛亮、刘备、孙权、周瑜、司马懿等,都是风云际遇,大显身手,各自都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史迹。正是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而数三国时期的英雄人物当首推曹操曹孟德。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 (《三国演义》第二十一回)。不错,曹操的确可以称得上是三国时期的一代英雄,旷世人杰。他生当汉末乱世,东征西伐,位至魏王;他胸藏治国安邦之道,怀富经天纬地之才,在军阀争雄的纷纭斗争中,总是立于不败之地;他知人善用,宽宏大度,呕心呖血为子孙创下魏国基业;他求贤若渴,体恤人民,使遭受严重破坏的北方经济迅速恢复;他登高必赋,开一代诗风,称得上改造文章的祖师(鲁迅语);音乐可与蔡邕媲美,围棋可与王九真对阵,书法可与崔瑗相埒人们千百年来无论怎样赞颂或诋毁,都无法否认他作为一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的存在。      一、演义误导,错遭否定;    尊重史实,还其真身。 众所周知,人们对祖国古代历史的了解,以三国史为最多,但人们的这种知识不完全是从历史书中得来的,很多是从小说《三国演义》及有关的戏曲中得来的,因此不免有些与历史实际不相符的地方。《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在封建正统思想的影响下选择了尊刘抑曹的思想倾向来指导写作。因此作者对曹操极力揭露、鞭挞,对刘备尽心美化、颂扬,甚至虚构、编撰了许多与史实不同的故事、语言来为之服务。而后在清康熙年间,由毛宗岗父子修订加工后的《三国演义》更是变成了宣传封建道德思想和维护封建统治阶级利益的代言品。书中鼓吹封建常纲伦理和宿命论思想。认为刘家天下就只有由刘备来正位续大统,才是天命所归、合理合法的。企图以此来教化百姓驯服,进行愚民政策,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其用心是显而易见的。但他却忘记了 天下者,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也,惟有德者居之这句千古圣言。   然而,现今在我们生活中流传的《三国演义》均是由毛氏所增删润饰过的本子。因此,在封建正统思想的影响下,在旧小说、旧戏剧的歪曲宣传和误导下,人们往往把曹操当成篡汉奸臣,加以否定,不能正确地评价他,给他应有的历史地位。正像鲁迅所指出的那样:我们讲到曹操,很容易就联想起《三国志演义》,更而想起戏台上那一位花面的奸臣,但这不是观察曹操的真正方法其实,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 (《鲁迅全集》第三卷1956年版)。又如《三国志》作者陈寿对曹操评论说:明察秋毫,谋略出众,真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   当然,《三国演义》是一部历史小说,作为文学作品,是可以而且应该虚构一些情节来使事情更加具体,人物更加典型,起着文学作品应该起的作用。但历史小说毕竟与历史著作不同,我们今天了解三国的历史,评价三国人物的历史作用,不应该根据《三国演义》,而应该主要根据陈寿的《三国志》(包括裴松之的注)以及其它有关史籍,从中了解三国历史的发展规律,正确评价曹操的功过是非,从其身上找到学习和借鉴之处。这对于我们如何在当今这样一个国际间政治、经济、军事、科技及文化都日益竟争激烈的复杂环境中能始终应付自如,立于不败之地,会有极为重要的参考价值的。   作为一个历史辩证唯物主义者,我们可以看出三国史就是一场封建统治者之间的斗争史,而曹操作为封建统治者中的一员和一位政治家,由于时代的局限和阶级的局限,决定了其为实现王图霸业,对阻碍他的人采取了权诈、杀戮的手段。尤其是到了晚年,失去了年青时的豪气与豁达,猜忌骄横,使得一些像华陀、荀 、崔琰这样的优秀人才被杀。但我们评价一个人,当看其主流大节如何,而不应该抓住其一时一事不放。毛泽东同志说得好: 看一个人不应看他的一时一事,而且要看这个人的全部历史和全部工作,这才是识别一个人的主要方法。   况且这些不足是古代任何志图王业者所共有的特性,我们暂且不说各代帝王的权诈事例,那实在是数不胜数。我们只说《三国演义》的作者所正面肯定的刘备,实际上也是一个居心叵测的阴谋家。白门楼斩吕布时故作沉思,煮酒论英雄时假托闻雷失箸,甚至在赵云面前掷阿斗于地,临死叫诸葛亮可自为成都之主,都表现了刘备的阴险虚伪。而只顾私义,不审时势,不重大局,仓促伐吴,以至 亭惨败,将七十五万大军白白送入虎口,则使得人口有限、地盘窄小、经济凋弊的益州元气大伤,愈渐贫脊,百姓生活愈加困苦。这亦反映了其所谓的仁义不过是对兄弟亲人的小仁小义,而非事事以天下苍生为重的大仁大义。   而曹操则是封建统治者中较开明的一个,他采取了压制豪强,对农民让步的政策,限制土地兼并,这在客观上都起到打击士族地主,恢复经济生产,安定人民的进步作用。而作为一个杰出的政治家,他又使得海内归心,北方统一,这些在下文均有论述。所以,主观曹操一生所作所为,是绝对配得上英雄人杰这四个字的。           二、少年曹操,聪明机智;         勤奋好学;志向远大。     曹操(公元155-220年),字孟德,又名吉利,?小名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县)人,是西汉相国曹参的后代。汉恒帝时,曹腾当中常侍大长秋,被封为费亭侯。曹腾死后,养子曹嵩继承了爵位,官做到太尉。曹嵩生曹操。  出身于这样显赫家庭的曹操表面上看与众多纨绔子弟一样,整日游手好闲,放荡不羁,但实际上他十分机警、智勇、又善于权变。正如陈寿所说:太祖少时机灵聪明,有应变的智谋,但好负气仗义,任性放纵(《三国志-武帝纪》)。最能体现曹操青少年时临危不惧,随机就变本领的是众人皆知的孟德献刀一事,可惜史册上并无此记载,但南朝梁代殷芸的《小说》中记有一事可示一斑:魏武(曹操)少时,常与袁绍好为游侠,观人新婚,因潜入主人园中,夜叫乎云:有偷儿至。庐中人皆出观,帝(曹操)抽刃劫新妇,与绍还出,失道,坠枳棘中,绍不能动,帝复大呼:偷儿今在此!绍惶迫,自掷出,俱免。由此可见曹操从小就非常机智且善于应变。   凡成大功者,须冒大风险,而行动于风险中,对突然来临的危机,各种意外的情况,需要你在十分之一秒内作出抉择和反应,改变原来的行动方向,这确实是一件不易的事。在这种形势下,若能泰然自若,顺情变意,从急中生出智来,就可能化险为夷,转危为安。否则,稍有差迟,就会前功尽弃,胜利和成功的希望都将成为泡影。再纵观曹操一生用兵、遣将、施术,确实可称得上是一个机智善变的人物。   被称为治世之能臣的曹操为了改变东汉末年混乱的局面,他博览群书以丰富自己的知识,尤其喜爱兵书战策,他广泛搜罗并抄录了诸家兵法,择其精要,汇辑成册,题为《接要》,同时还为《孙武子》(即《孙子兵法十三篇》)作了注。正因为其青少年时期的勤奋好学,使其熟读兵书战策,深晓用军之理。所以在以后的征战生涯中,他统御海内,兼灭群雄,其行军用师,大抵依据孙武、白起的兵法,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策略,变化莫测,每战必克。(王敦《魏书-武帝纪》)。他还根据自己的行军作战体会,撰写了《续孙子兵法二卷》,此注经过不断充实,曾传于世,但今已失传了。这些都为曹操成为一个伟大的军事家作了理论上的准备。   曹操少年时就有治世的志向,在登泰山时,曾写下这样的诗句:不戚年往,忧世不治。存亡有命,虑之为蚩。 (《秋胡行-愿登》)。这表明了曹操忧国忧民,想要改变当时混乱格局,安邦治国的雄心大志。为了登上仕途,实现自己的抱负,他很注重和名士的交往,当时梁国桥玄、南阳何 ,还有王僬,李瓒等大名士就觉得他很不平凡且非常赏识他。桥玄曾赞扬曹操说:天下将乱,没有经邦济世的才能是不能扭转局面的,能够安定天下的,看来就是你了。(陈寿《三国志-武帝纪》),他还鼓励曹操说:你要好好努力,我已经老了,愿意把妻子儿女托付给你。由此可见当时一些有识之士都很看重曹操,并把他当作挽救天下危亡的英雄。而曹操后来也不负众望,成为三国时期的叱咤风云第一人,安定了北方,后代又继而统一全国,完成了其少年壮志,毕生梦想。       三、以法治世,雄才展现;        清正廉洁,节俭抑奢。   曹操一生以法治世,赏罚严明,提倡廉俭,敢于直言上书,不与权贵豪强同流合污。现举数例以为证:一七四年(熹平三年),刚满二十岁的曹操以孝廉的身份被推举为朗,做了洛阳北部尉,踏上了仕途。尉的官职虽然比县令还要低,仅负责洛阳城北部的治安,但他却不以官卑位小为意,执法可很认真。洛阳是首都,天子脚下,权贵又多,很不易治理。然而曹操一上任,便修缮了他所管辖的四道城门,并在衙门左右各悬五色大棒十余根,申明禁令,凡有违犯者不避豪强权贵,一律用五色棒打死。宦官蹇硕的叔父依仗侄子的权势,违禁夜行,被曹操棒杀,于是京师敛迹,莫敢犯者,治安情况大为好转,这说明曹操虽然出身于官宦人家,但对宦官专权,胡作非为,横行不法的现象深为痛恶,初上政坛,就表现了他的才干和勇气。 由于与宦官集团公开作对,不久曹操就被免职了,直到一年后,朝廷才以曹操能明古学,才堪大用(裴松之语)再度起用为议朗,他不顾个人安危,数次上书大谈政策的弊端乃在于宦官与外戚专权,灵帝置之不理。忧国忧民、敢于上书而又不被采纳的曹操对汉室的前景深为忧虑。   一八四年,曹操因战功卓著升任济南相,他怀着治世救国的理想,做一个封国的长官,很想有点作为。他一上任就大量裁撤贪官污吏,焚毁祠堂、禁绝泛滥成灾的祭祀活动,几把火烧得济南上下清平,政教大行(裴松之语)这一系列行动,充分显示了他治国安邦的才干,也反映了他的政治理想与主张。在这里,他写下了蓍名的诗篇《对酒》,热情地描述了官吏忠良,人民勤劳、国家昌盛、有礼有法的太平盛世。但汉帝国却越来越乱,权臣专朝,贵戚横恣。曹操既不愿意违背自己的志向 ,去迎合权贵,而在这种情况下要想治国安邦又是根本不可能的,于是他索性辞官回乡去了。 曹操就是这样坚志守节,不与权贵附和相随。他一不靠巴结,二不靠关系,只靠自己的才华和能力,以拓展前程。复任议郎,是第一个明证;立军功而升任济南相,更是一次大的成功。曹操一生采用申不豁、商鞅的治国方法,以法治民,民生安定;以法治军,军纪严明,充分现示了其安邦定国的经天纬地之才。   曹操平生还提倡节俭,反对奢华、厚葬。直到他临死前还遗令说:天下还没有安定,不宜拘守古礼。安葬完毕,大家就脱掉丧服,带兵驻防的将官,不得擅离营屯,各级官吏,都要各尽职守。入敛时只用平时穿的衣服,不得用金银珍宝来陪葬。(《魏书-武帝纪》)由于曹操的提倡且身体力行,一时造就了一种节俭的风气。有的官吏穿了新衣坐了好车,就有舆论说其不廉洁。这使得过去那种奢侈淫佚的风气有了一定改变,对社会起了积极作用。        四、求贤若渴;宽宏大度;       知人善用;犹过武侯。     在封建社会,凡有霸王之志的英雄,如果没有一批忠实而智勇双全的人才,那么在群雄逐鹿的竞争中就必然失败。把聚揽人才,扩充自己实力,看作是决定竞争胜败的直接因素,在这一点上,曹操诚属富有清醒头脑的政治家、军事家。据史载,曹操曾三次下令,公开向天下求贤,在公元二一0年春天发布《求贤令》中,他指出:自古受命及中兴之君,曷尝不得贤人君子与之共治天下者乎!今天下尚未定,此特求贤之急时也若必廉士而后可用,则齐桓其何以霸世!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在公元二一四年冬他又发布《敕有司取士毋废偏短令》指出有才能的人虽然有短处,但依然要予以重用的思想。公元二一七年他还发布了《举贤勿拘品行令》,公开提出了要选用不仁不孝而有治国用兵之术的人做官。他一而再,再而三地强调唯才是举,打破了东汉末年以封建道德、家世出身(即经明行修)为仕进标准的传统,这对封建道德观念也是一次巨大的冲击。其目的就在于打破士族门第的限制,大力进用寒人,从各阶层提拔人才。这样就抑制了士族地主的特权,而扩大了非士族地主阶层的势力。其结果就使得天下英雄豪杰无不趋之若鹜,形成了以曹操这个英雄人杰为核心的人才群落:文有荀 、荀攸、郭嘉、程昱、武有典韦、许褚、徐晃、张辽等等。其帐下始终谋士如云,战将如林,这为他在争霸天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正如晋人王沈在《魏书》中评论曹操说:知人善察,拔于禁、乐进于行阵之间,取张辽、徐晃于亡虏之中,他们后来都立下了不少战功,被列为名将;其余从下层选拔人才,登为州牧郡守的,不可胜数。   凡是有大作为的人都有大的度量,干成大事业者必有大的胸怀,千古风流,无不如此。曹操当然也不例外,例如不计私仇收张绣:当日皖城之战,张绣率军杀死了曹操的长子曹昂、侄子曹安民和爱将典韦,曹操自己也被流矢所中险些丧命。后来张绣听从贾诩劝告投靠了曹操。曹操热烈欢迎他到来,不仅未报杀子之仇,而且还同其结成儿女亲家,并拜他为扬武将军。张绣十分感动,在后来的作战中为曹操统一北方建立了汗马功劳。   又如官渡之战胜利后,曹操缴获了一批袁绍的书信,其中有不少是许昌和曹军中人士暗中与袁绍往来的信件。有人建议要严加追查,曹操不同意:那时袁绍很强大,我都不能自保,何况他人。他当众烧掉全部信件,解除了有关人员的疑惧。这些都充分显示了曹操作为一个政治家克制感情,不计私仇(陈寿语)的宽阔胸怀,他的官渡焚书,不但安定了人心,防止了人才损失,而且使写信者愈加佩服曹操的威德,效忠曹操。这样,一批被免去追查的人才所激励出的新能量,要比原来大得多,况且自古燕赵多智士,曹操烧密书赢得了礼贤下士的美名,必然会引起河北人士的向往,而后来士长于略者,相踵而至的事实也证明了这点。此外,可以看出曹操的举动丝毫没有两面派的痕迹。他得到密信后,一眼未看就下信全部烧毁,并对写信人作了具体地、历史地、实事求是地分析,可见没有伙后算帐,待狡兔死再猎犬烹的打算,充分体现出政治家的博大胸怀。由此想到,一个领导者如果心胸狭窄、鼠目寸光,为一点区区小事就不能容人而打内战;发现部下有一点与自己不一致的地方就使出一套整人的权术,其结果必然忘记战略目标,做出许多使亲者痛仇者快的事,这种鸡肠小肚之人是不能成就大事的。   从真实史料来看,作为军事统帅的曹操在辨才用人方面,可以说高出孔明之上。每一次作战,不论是守关还是夺寨,曹操一般能够做到择人任势,调度得当。这就非常有利于争取主动,夺得胜利,其中,张辽、李典、乐进三将军守合淝,就是曹操知人善任的典型一例。   公元一二五年,曹操征讨汉中的张鲁,孙权乘机率领十万大军攻下皖城,直逼合淝。而张辽、李典、乐进由于平时 皆素不睦,在破敌决策上意见不一,在此危急时刻,曹操使人送来一密帖,内书:若孙权至者,张、李将军出战,乐将军守城,勿得与战。(《三国志-张辽传》)由此才引出了三将军同心协力守合淝,张辽威震逍遥津这场雄壮的战争活剧。   按理说曹操饱读兵书,应深知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用兵思想,但由于他对这三位将军的作战能力、用兵特点及性格修养都了如指掌,所以已预料到合淝前线三将无法统一认识,形势危难,于是一封密帖送到,问题便迎刃而解了。结果也正如曹操所料。阅过密帖后,张辽坚决执行曹操以攻为守的指令,要亲自出击,决一死战,表现出宽广的胸怀,豪迈的气概。李典起初沉默后被张辽的行为所感动,表示愿听指挥,放弃私怨。而乐进本来是个模棱两可的角色,他对张辽、李典都不敢得罪,并有点怯战的思想。由于张辽的积极主动,使三人变成了一个团结对敌的整体。可既然三位将军素皆不睦,那么当初曹操为何还留他们三人一块守合淝呢?对此,后人孙盛解释道:夫兵,诡道也。至于合淝之守,悬弱无援,专任勇者,则好战生患;专任怯者,则惧心难保。且彼众我寡,众者必贪惰;我以致命之师击贪惰之卒,其势必胜。可见,张、李、乐三人虽不和,但他们的性格可以互相补充,一旦团结起来,就会形成一个最佳的指挥结构。这正反映了曹操知人善任,择人任势的能力,也体现了曹操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能力。   是啊!曹操的求贤若渴、宽宏大度、知人善用充分体现了他诚心爱才、惜才、重才而又讲究选才、用才、育才的待才之道。在这点上,他确实要比诸葛亮高明。孔明在用人选才方面最大不足,首先表现在他识别、选拔人才上存在着偏见。他用人总是察之密、待之严,要求人皆完人。然而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对于一些确有特长,又有缺点的人往往加意收录,而固不任之。例如对于魏延这样一个长于奇谋的人才,却总抓住其 不肯下人的缺点,始终用而不信,甚至疑其有反心;又如对于刘封这员勇将,却认为他刚猛难制劝刘备因其上庸之败而趁机除之;再如马谡原是一位既有所长(在开发西南时,他提出的攻心为上,攻城为下的建议就颇有战略眼光),也有所短的人才,而孔明对其先是用之不当,失街亭后又挥泪将其斩首。正因为孔明这种求全责备的用人选才思想,使得在有生之年其未能培养出一名能继承自己事业的接班人。宋代著名文学家苏洵曾在一篇《管仲论》中说到:齐之治也,吾不曰管仲,而曰鲍叔(因为是他向齐恒公推荐了管仲);及其乱也,吾不曰竖刁、易牙、开方(都是乱臣贼子);而曰管仲(他生前没有除掉上述乱臣,没有及早向齐恒人推荐得力可靠的接班人)这段话充分说明了举贤荐能对于治理国家的重要意义。由此我们可以说,西蜀的覆灭与诸葛亮生前在培养、使用人才方面的失误有着直接联系。其次,孔明生前出将入相,内政军戎事必躬亲,罚二十以上必亲理,不仅自己被弄得食少事烦,忙得吐血,而且这种包办代替的做法,也影响了接班人的锻炼成长,不利于他们经风雨,见世面,这些做法都使得武侯治蜀时西蜀的人才寥若晨星,日渐凋零;而至曹魏向西蜀发动全面进攻时,仅剩下姜维一人东遮西挡,无力回天了。王夫之一针见血地指出:巴蜀、汉中之地隘矣,其人寡,则其贤亦仅矣。故蒋琬死,费祎刺,而蜀汉无人。(《读通鉴论》)   有比较才有鉴别,与诸葛亮的求全责备思想不同的是,曹操深知大用者不务细行的道理,始终是用能人而不用完人,对一些确有特长,又有棱角的雄才,往往驾驭得法,处之有当,这要用能人而不用完人的思想与我们当今的人才管理方法不谋而合,对我们很有借鉴意义。此外,曹操还放手使用年轻人,将他们委以重任。正是曹操这样推心以待智谋之士,所以他当权时,身边聚集着荀 、郭嘉、荀攸、贾诩、程昱等一个人才群体;他死后,后代尊循他的用人制度,又出现了司马懿、陈群、邓艾、钟会、羊祜等一群深藏韬略的智囊人物。为此,王夫之曾评价说:魏足智谋之士,昏主用之而不危。亦如曹操自己所言:吾任天下之智力,以道御之,则无所不可。历史再一次证明了他的预言。正是曹操的爱才用才,使其无往不胜,真是得士者昌,失士者亡啊!       五、重视农业,体恤人民,         屯田水利,恢复经济。   在汉末群雄中,曹操是少数几个较同情民间疾苦的领袖。面对老百姓遭受战祸的悲惨景象,满怀悲愤,写下了慷慨悲凉的诗篇《蒿里行》: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诗词表达了他对诸侯割据混战的痛恨,和对饱受灾祸的人民百姓深深的同情。所谓诗以言志,这正展示了曹操内心深处的感情与心志,这也是曹操不同于汉末群雄的关键之处。   由于曹操有想让人民生活安定幸福的思想,再加之粮食问题在军队中的重要性,他决心实行屯田水利政策,以恢复北方经济,增加军资储备。一九六年,他在下达《置屯田令》时说:夫定国之术,在于强兵、足粮。秦人(指秦始皇)以急农兼天下,孝武(指汉武帝)以屯田定西域,此先代之良式也。   然而,长期的军阀混战,使得人民大量死亡流散,农业生产遭受严重破坏,田地荒芜,经济凋敝。而这又以曹操所刚占据的中原地区的破坏为最甚,据《晋书》记载:献帝至安邑,御衣穿肘,唯以野菜以为粮,自此长安城中尽空,并皆四散,二三十年间,关中无复行人。可见当时中原地区的残破不堪,当时虽然十室九空,但豪强之家依然利用时局纷乱大肆兼并,剥削人民更甚于平时。要在这样的基础上发展大事业,曹操如果没有大才能、大魄力是决无可能的。他首先来了个大手笔,对世族大家施以压力,压制打击豪强的势力,使人民获得了喘息的机会。然后他又采用民屯为主,军屯为副的屯田政策,并以断水为陂的办法来兴修水利灌溉事业。此外他还减轻屯田农民的租赋,免除了他们的兵役和徭役,并注意招回流亡人口,分给无主田地,贷给耕牛和农具,帮助和鼓励他们进行生产,充分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再加之他非常重视农业又亲自下田躬耕,这此都使得饱经战乱破坏的北方生产经济迅速恢复发展。史实也证实了这一点,据史载他颁布《置屯田令》后开始在许昌屯田,以后规模越来越大,一时农官兵田,鸡犬之声,阡陌相属。(《魏书》)。可见当时屯田区欣欣向荣的热闹景象。还有由于曹操注重发展水利事业,刘馥在淮南修建了芍陂、七门、吴塘诸葛堰,夏侯 在陈留经营了太寿坡,贾逵在河南南部开通了贾侯渠等等由此可以看出,水利灌溉在中原地区已有了相当规模,大大促进了农业的恢复和发展。此外,曹操在被晋封为魏王后(此时已63岁了,曹操享年66 岁),还依然亲自下田躬耕,过着简朴的生活,既使在遗言中也表露出其对农业的重视:古之葬者,必居瘠薄之地,因此我择定西门豹祠的西原作我的寿陵,可在高地建坟陵地基,暂不封固,也不必种树。特别不允许占民良田,破坏生产的葬俗,切记!切记!正是由于曹操的以身作则,视农业为立国之本,经过二十余年的恢复,中原地区的农业大为改观。而农业的恢复发展也带动了手工业、商业的恢复和进步。   中原地区经济的恢复,有利于维护北方的统一;军粮问题得到就地解决,支持了魏、晋对蜀、吴的战争,奠定了覆蜀灭吴,统一全国的物质基础。     六、雄韬大略,高瞻远瞩,         统一北方,志图天下。  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三国演义》第一回)。豪强争夺,连年混战,致使百姓流离失所,田地荒芜,生产受到破坏,因此人心思定,普遍向往和平、统一。而曹操正是顺应了人民这种渴望社会统一、安定的思想。他举起一支义兵,先后伐董卓、战陶谦、灭袁术、收张绣、斩吕布、并张扬,接着又集中力量决战于官渡,一举铲除了北方实力最强大的袁绍军事集团,并乘胜北征乌桓,南下荆州,终于完成了统一北方的大业,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的:历史大潮滚滚,顺其者昌,逆其者亡也。他还在《浪淘沙-北戴河》这首词中对曹操远征乌恒,消灭袁氏残余势力,完成北方的统一事业,给予了历史的肯定: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在这一切辉煌的胜利背后,是曹操英明卓著的战略思想――牢握政治主动权,先弱后强,各个击破。具有敏锐政治眼光的曹操在其壮大军事力量的同时,及时采纳了谋士毛 奉天子以令不臣的建议,把汉献帝这张王牌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借助汉朝皇帝的名义、攻伐进退,似乎都显得名正言顺。同时,这样做后对于广泛进行军事动员,鼓舞军心,都比较有利,正如王夫之所说:兵之初起也,群雄互角,而操挟天子四面应之而皆碎。 (《读通鉴论》)。先弱后强,各个击破这是魏晋在军事上始终坚持的战略指导原则。事实可见,当曹操坚持奉行这一原则时,他纵横天下,兼灭群雄,无所不胜。而当曹操在急于统一天下,思想上产生了骄傲轻敌情绪,并放弃这一原则后,则大败于赤壁;此后他清醒地认识到了这一教训,并再次坚持先弱后强、各个击破的战略指导,先后消灭了西凉一带的马超、韩遂和汉中张鲁等诸侯势力,巩固和扩大了自己的势力范围,为其与吴、蜀争夺天下解除了后顾之忧。直至后来司马氏掌握魏氏政权后,也是继承保持了这一基本战略指导思想,先灭蜀,后灭吴,终于统一了天下。   由此可见,曹操是一位有雄韬大略、远见卓识的政治家。他的牢握政治主动权、先弱后强、各个击破的政治、军事战略指导思想使得北方统一,进而三分归晋。这对于人民的安定生产,社会的进步发展都起到了客观促进的作用。       七、登高必赋,歌以咏志;         改造文学,开创诗风。   曹操一生外定武功,内兴文学。(《魏志-荀 传》引《魏氏春秋》)。他不仅有很高的政治军事才能,而且还是一个多才多艺,有很高艺术修养的人。《魏书-武帝纪》说他:登高必赋,及造新诗,被之管弦,皆成乐章。他写下了不少内容深刻、感情炽烈的诗篇:《薤露行》和《蒿里行》以挽歌写时事,慷慨悲凉。前者叙何进误国与董卓殃民,后者写群雄私争使兵灾延续。这两首诗批评政治,叙写现实,被后人称为汉末实录,真诗史也。(明朝钟惺语)。表明其政治态度的诗有《对酒》、《度关山》和《短歌行》(《周西伯篇》),后一篇歌颂周文王,齐恒公和晋文公。作者以这三个人自比,说明自己尊奉汉室,谨守臣守,如文王事殷,桓、文之尊周。从此我们也可了解曹操的思想和政治见解。抒情成分较多的诗则以《苦寒行》、《龟虽寿》、《短行歌》(《对酒当歌篇》)和《观沧海》这几首诗最被人传诵,《龟虽寿》的正文有十二句:神龟虽寿,犹有尽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这诗表达了曹操是一个有志进取的人,他虽然知道年寿有限却雄心壮志不为减少;他不信成败夭寿全由天定,认为人力也可以有所作为。这种积极进取的精神是非常可贵的。晋人王敦常在酒后吟咏老骥伏砺四句,用如意敲击唾壶来打拍子,日久天长,连壶口都被敲缺了(《世说新语-豪爽篇》)。这首诗正道出了一个人生普遍的矛盾,引起读者的深沉感慨,又因其积极乐观,终于令人精神发奋,难怪它是这样脍炙人口了。《短行歌》也是四言诗的名篇。作此诗时,曹操已横扫群雄,统一北方,成为一世之雄,此时曹操与文武百官酾酒临江,意气洋洋,才演出了英雄横槊赋诗的壮举。其诗开端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四句表现作者对人生短促的苦闷,而这并不是消极颓废的。只要细读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和品味结尾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这四句便可觉察到作者求贤若渴的心情和要象周公那样安邦治国的雄心大志。其忧思积胸正是因统一天下的壮志未酬所致。而人们所熟读背诵的《观沧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这雄伟的气魄,豪迈的情感,丰富的想象,震憾心灵的语句真堪称为借物言志的绝世之篇,吾搜遍古今大家名作,唯有毛泽东的《沁园春-雪》中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尽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所表之气势堪与之相比。从这些诗篇的成就我们可看出,曹操确为一代文豪,诗中大家。   曹操自己的文学路线和写作态度,对于当时文人起了具体的领导和倡导作用。《文心雕龙-时序篇》说:魏武以相王之尊雅爱诗章。他不但使儿子们继承了他的文学才华,与曹丕、曹植并称三曹;还注重培养臣子们的文学休养,如史上的建安七子便是他的僚 属,可见他在当时文学上的领袖地位。曹操在改造诗文方面的最大成就是不再把文学当作名门世家,士族地主阐发儒家经籍的工具,而是用来反映现实生活和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使文学出现了新的面貌。如《宋书-臧焘传论》道:自魏氏膺命,主爱雕虫,家弃章句。这话说明曹操他使得传统的经术(即分析儒家经策的章节句读)在民间完全被文学所代替了。他继承了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精神,开创了一代清峻、通脱(鲁迅语)的建安风骨(清峻是指作品简约严明,不虚伪浮华;通脱是指作品不受传统思想和形式的束缚,想写什么就写什么。)使得建安时代在中国文学史上成为了彬彬之盛大备于时(钟嵘《诗品》)的前所未有的辉煌时代。其真可谓改造文学的开山鼻祖,此功永不可没!  综上所述七点可归结为一点――曹操真乃英雄人杰也!所谓英雄者即杰出的人物。(见《辞海》英雄词条)。曹操当然是一个杰出的人物,也就理所应当称作英雄了。纵观曹操一生,他凭借机智谋略以及高瞻远瞩的政治家才能,在三国前期特别是汉末的复杂形势中,发展实力,兼并英豪,广揽人才,逐步扩大势力范围,最终通过官渡之战打败袁绍,完成了统一北方的艰巨任务。虽然曹操在赤壁大战中败给了孙、刘联盟,而未能统一全国,但这并不是曹操个人才能的缺陷造成的,而是历史客观形势发展的必然结果。古代很多帝王都非常崇拜曹操,象唐太宗评价曹操:以雄武之姿,当艰难之任,梁栋之任,同手曩世,匡世之功,异于往代。现代如我们共和国的缔造者――毛泽东,他平生在历代帝王中最推崇之一人便是王中之王的曹操。可见,古今许多有识之士都给予了曹操很高的评价。所以,我认为,综观曹操一生的文治武功,是应当给予很高评价的。在中国历史上,能与曹操相提并论的历史人物也不是很多的,他的确称得上是一代英雄,旷世人杰!
个人分类: 转载精品|6099 次阅读|0 个评论
《新华网》:魏武帝曹操的一生
chrujun 2009-12-29 12:34
魏武帝曹操的一生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2月28日14:19 新华网 魏武帝曹操   在政治军事方面,曹操消灭了众多割据势力,统一了中国北方大部分区域,并实行一系列政策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奠定了曹魏立国的基础。文学方 面,在曹操父子的推动下形成了以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为代表的建安文学,史称建安风骨,他的诗以慷慨悲壮见称,在文学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笔。   曹操去世后被葬于高陵(今河南省安阳县安丰乡西高穴村南,于2009年12月27日得到考古确认)。曹魏建立后,曹操被追尊为武皇帝,庙号太祖,史称魏武帝。   魏武帝曹操曹操出生于一个显赫的官宦家庭。曹操的祖父曹腾,是东汉末年宦官集团中的一员,据说是汉相国曹参的后人(并无史实考证)。父亲曹嵩, 是曹腾的养子。曹嵩的出身,当时就搞不清楚,所以陈寿称他:莫能审其生出本末,有人也说曹操是夏侯氏之子。曹嵩官至太尉。灵帝熹平三年 (174),二十岁的曹操被举为孝廉,入洛阳为郎。不久,被任命为洛阳北部尉。洛阳为东汉都城,是皇亲贵势聚居之地,很难治理。曹操一到职,就申明禁令、 严肃法纪,造五色大棒十余根,悬于衙门左右,有犯禁者,皆棒杀之。皇帝宠幸的宦官蹇硕的叔父蹇图违禁夜行,曹操毫不留情,将蹇图用五色棒处死。于是, 京师敛迹,无敢犯者。   灵帝中平元年(184),黄巾军起义爆发,曹操被拜为骑都尉,受命与卢植等人合军进攻颍川的黄巾军,结果大破黄巾军,斩首数万级。随之迁为济南 相。济南相任内,曹操治事如初。济南国(今山东济南一带)有县十余个,各县长吏多依附贵势,贪赃枉法,无所顾忌。曹操之前历任国相皆置之不问。曹操到职, 大力整饬,一下奏免长吏十分之八的长吏,济南震动,贪官污吏纷纷逃窜。政教大行,一郡清平。当时正是东汉政治极度黑暗之时,甚至有了买官制度。朝廷封 曹操为议郎,曹操不肯迎合权贵,遂托病回归乡里,春夏读书,秋冬弋猎,暂时隐居了。   中平五年(公元188),汉灵帝为巩固统治,设置西园八校尉,曹操因其家世被任命为八校尉中的典军校尉。   中平六年(公元189),西凉刺史董卓进入洛阳,废少帝,立献帝刘协,后又杀太后及少帝,自称太师,专擅朝政。曹操见董卓倒行逆施,不愿与其合作,遂改易姓名逃出京师洛阳(今河南洛阳东北)。   曹操到陈留后,散家财,合义兵。组织起一支五千人的军队,准备讨伐董卓。   汉献帝初平元年(公元190)正月,关东州郡牧守起兵讨伐董卓,共推袁绍为盟主。曹操为副盟主,参加讨董军。二月,董卓胁迫献帝迁都长安(今陕 西西安西北),自己留居洛阳抵御关东军。董卓之凉州军骁勇善战,关东军十余万人驻酸枣(今河南延津北)一带,无人敢向洛阳推进。曹操认为董卓焚烧宫室, 劫迁天子,海内震动,应趁机与之决战,遂独自引军西进。曹操行至荥阳汴水(今河南荥阳西南),与董卓大将徐荣交锋,因为士兵数量相差大,曹操大败,士卒 死伤大半,自己也被流矢所伤,幸得堂弟曹洪所救。回至酸枣,曹操建议诸军各据要地,再分兵西入武关(今陕西丹凤东南),围困董卓,关东诸将不肯从。   关东诸军名为讨董卓,实际各自心怀鬼胎,意在伺机发展自己势力。不久,诸军之间发生摩擦,相互火拼。   初平三年,青州黄巾军大获发展,连破兖州郡县,阵斩兖州刺史刘岱。济北相鲍信等迎曹操任兖州牧。曹操和鲍信合军进攻黄巾。鲍信战死。曹操设奇伏,昼夜会战,终于将黄巾击败。获降卒三十余万,人口百余万。曹操收其精锐,组成军队,号青州兵。   献帝初平四年(公元193)秋,曹操进兵徐州(治郯,今山东郯城),向东南扩展势力。徐州牧陶谦退守郯县。不久曹操军粮将尽,撤围回军。次年夏,曹操再征徐州,略地至东海。曹操征徐州期间,所过大肆杀戮,一路上鸡犬亦尽,墟邑无复行人。   曾参加讨董卓之战的陈留太守张邈和曹操部将陈宫对曹操不满,遂叛操,迎吕布为兖州牧。吕布为当时名将,先为董卓部将,曾与王允定计诛杀董卓。   当时只有鄄城(今属山东)和东郡的范(今山东范县东南)、东阿(今山东阳谷东北)两县尚在曹操掌握之中,分别由司马荀彧和寿张令程昱、东郡太守 夏侯惇等坚守,形势异常危急。曹操从徐州赶回,听说吕布屯于濮阳,遂进军围攻濮阳。二军相持百余日,蝗灾大起,双方停战,曹操军还鄄城。   兴平二年(195)夏,曹操整军再战吕布,于巨野(今山东巨野南)大破吕布军,吕布逃往徐州投靠刘备。   曹操从陈留起兵到兴平二年将吕布、张邈赶出兖州,经过六年的经营,终于有了自己的一块根据地。曹操起兵之初,仅有数千人,出任东郡太守前后,他 陆续延揽一些拥有宗族、部曲等家兵的豪强地主归附自己,后击溃青州黄巾军,又收其精锐组成青州兵。这样,曹操又有了一支颇具战斗力的军队。根据地和军 队,是曹操得以成事的基本条件。   献帝刘协自被董卓劫至长安后,一直处于颠沛流离之中。建安元年七月,献帝终于回到洛阳,洛阳经董卓之乱,已是一片废墟。百官没有地方居住,披荆棘,依丘墙间,洛阳也没有粮食,州郡各拥强兵,而委输不至,群僚饥乏,尚书郎以下自出采稆,或饥死墙壁间。   早在初平三年(公元192),曹操的谋士毛玠就向曹操提出了奉天子以令不臣,修耕植,畜军资的战略性建议,曹操深以为是。建安元年八月,曹 操亲至洛阳朝见献帝。随即挟持汉帝迁都许县(今河南许昌东)。从此,曹操取得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优势。这是曹操政治上的一大成功。曹操被封为大将军、 武平侯。汉魏之间,社会生产遭受严重破坏,出现大饥荒。这一时期,粮食供应成为各军事集团最大的问题,因军粮不足而无敌自破者不可胜数。   建安元年,曹操采纳部下枣祇等人的建议,利用攻破黄巾所缴获的物资,在许下募民屯田,当年即大见成效,得谷百万斛。于是曹操命令在各州郡设置田官,兴办屯田。屯田有效地解决了曹操集团的粮食问题,所以曹操说:后遂因此大田,丰足国用,摧灭群逆,克定天下。   在兴置屯田的同时,曹操采取各种措施,扶植自耕农经济。针对当时人口流失,田地荒芜的情况,曹操先后采取招怀流民、迁徙人口、劝课农桑、兴修水 利、检括户籍等办法,充实编户,恢复农业生产。此外,曹操还陆续颁布法令,恢复正常租调制度,防止豪强兼并小农。建安五年(公元200),曹操颁布新的征 收制度,到建安九年,又明确:其收田租亩四升,户出绢二匹,绵二斤而已,他不得擅兴发。曹操前后实行的这一系列措施,使濒于崩溃的自耕农经济不断得到 了恢复和发展。这成为曹操集团的雄厚经济基础。   通过以上二项措施,曹操统治区的农业生产迅速恢复。这是曹操在经济上的一大成功。   迎献帝、迁都于许和恢复农业生产是曹操得以成功的两个重要条件。   从建安二年起,曹操利用他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政治优势,东征西讨,开始了他翦灭群雄,统一北方的战争。   其时,在曹操的北边,是占有冀、并、幽、青四州的袁绍;南边,是占据扬州的袁术;东南,是占据徐州的吕布;正南,是占据荆州的刘表;西边,是关中诸将。此外,董卓部将张济之侄张绣投降刘表后,屯驻于宛县(今河南南阳),对许都形成威胁。   建安三年(公元198)九月,曹操东征徐州,进攻久与他为敌的吕布。在曹军攻势之下,吕布军上下离心,十二月,吕布将魏续、宋宪等生擒吕布谋士陈宫归降曹操。吕布见大势已去,下城投降。曹操将吕布、陈宫处死,收降吕布将臧霸、孙观等人,初步控制了徐州。   当时,群雄实力最强的是袁绍。曹操预作布置,命在青州有潜在影响的臧霸等人攻入青州,占领齐(治今山东临淄)、北海(治今山东寿光东南)等地, 巩固右翼;又命大将于禁屯军黄河南岸,监视袁军。不久,张绣听从谋士贾诩之计,投降曹操,曹操大喜,拜张绣为扬武将军,解除了后顾之忧。这年十二月,曹操 自率军屯于官渡(今河南中牟北),准备迎击袁绍。   刘备在徐州牧陶谦死后,曾一度出任徐州牧,后徐州被吕布攻占,刘备投奔曹操。曹操认为刘备是个英雄,先后表他为豫州牧、左将军。曹操攻占徐州不 久,淮南袁术准备逃往青州往依袁绍,曹操派刘备去截击。建安五年正月,董承等人谋诛曹操事泄,被曹操杀掉。刘备遂袭杀徐州刺史车胄,占据徐州。   曹操为了免于将来同袁绍作战时前后受敌,决定先消灭在徐州立足未稳的刘备。时诸将皆怕袁绍乘机来攻许都,曹操对此胸有成竹,说:刘备,人杰也,今不击,必有后患。袁绍虽有大志,而见事迟,必不动也。遂进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击破刘备,刘备逃奔袁绍。   袁绍是当时北方最强大的一股势力,也是曹操统一北方最强大的敌人。袁氏一门,自袁绍曾祖袁安以下,四世居三公位,门生故吏遍于天下,势 力本就很大,后袁绍取得冀、并、幽、青四州之地,实力大增,有军队数十万人。袁绍以其长子袁谭、次子袁熙、外甥高干分守青、幽、并三州,后方稳固,兵精粮 足,根本不把曹操放在眼里。他挑选精兵十万、战马万匹,志在一举消灭曹操。建安五年二月,袁绍命大将颜良等人进兵白马(今河南滑县北),自率大军进屯黎阳 (今河南浚县东),向曹操发动进攻。   曹操的实力比袁绍弱得多。曹操所占的大河以南地区,地盘既小,又是四战之地,残破不堪,还没有完全恢复,物资比不上袁绍那样丰富。曹操的兵力也 远不及袁绍,其总兵力大概不过几万人,投入前线的兵力据《武帝纪》说兵不满万,伤者十二三。刘宋、裴松之认为此数不准确,曹操的兵力不会如此之少,但 曹操兵力远逊于袁绍却是毫无问题的。袁绍大军来攻,许都震动。曹操安慰众将说:吾知绍之为人,志大而智小,色厉而胆薄,忌克而少威,兵多而分画不明,将 骄而众令不一,土地虽广,粮食虽丰,适足以为我奉也。曹操对袁绍有很深的认识,他敢于在袁绍将要大军压境之时抽身去进攻刘备,正是基于这种认识之上。   建安五年二月,袁军颜良等人围攻白马,拉开了大战的序幕。四月,曹操亲自率兵北上解白马之围,他采纳谋士荀攸之计,先进军延津(今河南延津北, 在白马以西),做出要渡河袭击袁军的态势,吸引袁军分兵西向,然后突然转向迅速赶往白马。曹操军突然杀到,袁军措手不及,策马刺良于万众之中,斩其首 还,绍诸将莫能当者,袁军大败,白马之围遂解。曹操救出白马军民,沿黄河西撤。袁绍闻知,立即渡河追赶曹操。曹操见追兵渐近,命军士解鞍放马,并置辎重 于道。袁军追兵大至,争抢辎重,阵形混乱。曹操率领仅有的骑兵突然杀出,大破追兵,阵斩袁绍另一大将文丑。颜良、文丑为袁军名将,二将分别被杀,袁军大 震。曹操初战得胜,主动撤军,继续扼守官渡。   八月,袁绍大军连营而进,东西数十里,依沙堆为屯,进逼官渡。曹操分兵坚守营垒,伺机而动。袁军向曹营发动猛攻,先是作高橹、起土山,由上向曹 营中射箭,接着又挖地道,欲从地下袭击曹营,皆被曹操以相应办法击破。两军一攻一守,相持近二个月。久战之下,曹操处境极为困难。   十月,袁绍从河北运来粮草万余车,派大将淳于琼等带万余人看守,屯于离袁绍大营四十里的乌巢。恰好这时袁绍谋士许攸来投曹操,献计让曹操偷袭乌 巢。曹操大喜,亲率精锐步骑五千人,乘夜从小路偷袭乌巢。曹操军至乌巢,命四面放火,袁军大乱,淳于琼拒营死守。袁绍闻知,急忙派兵救授,曹操左右见 贼骑稍近,请分兵拒之。操怒曰:贼在背后,乃白!士卒皆殊死战,遂大破之,斩琼等,尽燔其粮草。当袁绍听说曹操袭击乌巢时,认为这正是攻破曹操 大营的好机会,因此派去的援兵很少,而以重兵围攻曹操大营。但曹营未破,乌巢败讯已经传来,袁军溃散,大将张郃等人投降曹操。袁绍弃军逃回黄河以北。于是 曹军大获全胜,斩首七万余级,尽获袁军辎重图书珍宝。曹操清点袁绍书信,得到自己部下写给袁绍的信,尽烧之,说:当绍之强,孤犹不能自保,而况众人 乎!   从客观条件上说,曹操本处于劣势,但由于他能正确分析客观条件,善于听取别人的正确意见,所以能扬长避短,采用正确的战略战术,使战争向有利于自己的方面转化,经过自己主观上的努力,终于赢得了胜利。   官渡之战,曹操击溃了最大敌人袁绍,由他统一北方已是大势所趋。   建安七年,袁绍病死,袁绍的两个儿子袁谭、袁尚不和,发生火并。袁谭不敌袁尚,向曹操乞降。   建安九年二月,曹操乘袁尚出兵攻打袁谭之机,进军围攻邺城。袁尚率军回救,依滏水(今滏阳河)为营,曹操进军将其营寨包围。袁尚害怕,请求投 降,曹操不许。袁尚乘夜逃跑,袁军溃散。袁尚逃奔中山(今河北定县)。曹操命人拿着缴获袁尚的印绶节钺招降邺城守军,城中斗志崩溃。邺城遂被曹操攻破。第 二年正月,曹操又以负约为名,攻灭袁谭,冀州平定。于是,曹操让还兖州牧,改任冀州牧。   袁尚兵败后,逃奔幽州刺史袁熙。不久,袁尚、袁熙又逃奔三郡乌桓。   建安十二年,曹操为了肃清袁氏残余势力,也为了彻底解决三郡乌桓入塞为害问题,决定远征乌桓。汉末,辽西、辽东、右北平三郡乌桓结合,是为三郡 乌桓,其首领为辽西部的蹋顿。三郡乌桓与袁氏关系一直很好,并屡次侵扰边境,掳掠人口财物。这年五月,曹操亲率大军到达无终(今河北蓟县)。时正雨季,道 路积水,浅不通车马,深不载舟船。曹操从无终人田畴之议,改从一条久已断绝,但尚有微径可寻的路线进军。在田畴的引导下,曹操大军登徐无山(今河 北玉田北),出卢龙塞(今河北喜峰口附近一带),堑山堙谷五百余里,直指乌桓老巢柳城(今辽宁朝阳南)。曹军进至离柳城不足二百里时,乌桓才发现,于 是蹋顿与袁尚、袁熙等人率数万骑兵迎击。八月,二军相遇,时曹军辎重在后,被甲者少,而敌军军势甚盛。曹操登高瞭望,见敌军虽多,但阵势不整,遂命大 将张辽为前锋,乘敌阵稍动之机,向敌军发动猛攻。乌桓军大乱,曹军阵斩蹋顿,大获全胜,胡、汉降者二十余万,袁尚等人逃奔割据平州的公孙康。这时,有人劝 曹操乘势进击公孙康,曹操说:吾方使康斩送尚、熙首,不烦兵也。遂率军还师。不久,公孙康果然斩杀袁尚、袁熙,并将其首级献与曹操。诸将不明所以,曹 操说:彼素畏尚等,吾急之则并力,缓之则自相图,其势然也。于是,曹操攻破三郡乌桓,也彻底肃清了袁氏势力。十一月至易水,代郡乌丸行单于普富卢、上 郡乌丸行单于那楼将其名王来贺。并非出自郭嘉的谋略。同年郭嘉就因水土不服,气候恶劣,日夜急行操劳过度,在曹操北归前病逝。归程途中,曹瞒传曰:时寒且 旱,二百里无复水,军又乏食,杀马数千匹以为粮,凿地入三十馀丈乃得水。既还,科问前谏者,众莫知其故,人人皆惧。公皆厚赏之,曰:孤前行,乘危以徼 幸,虽得之,天所佐也,故不可以为常。诸君之谏,万安之计,是以相赏,后勿难言之。   建安十三年六月,曹操废三公,恢复丞相制度,并自任汉朝丞相。   曹操基本平定北方后,兵锋转而南向。建安十三年七月,进军南征荆州刘表。八月,刘表病死,其子刘琮接任荆州牧。九月,曹操大军进至新野(今属河 南),刘琮以为无法抵挡,举荆州之众投降曹操。这时,官渡之战后投奔刘表的刘备屯驻于樊城(今湖北襄樊),听说刘琮投降,便率军向江陵(今属湖北)撤退。 江陵为荆州重镇,存有大量军用物资。曹操听说,怕江陵落入刘备之手,遂亲率五千骑兵从襄阳(今湖北襄樊)疾驰三百里,在当阳长坂(今湖北当阳东北)将刘备 追上,并将其军击溃,随后进占江陵。   由于曹操的进军威胁了吴侯孙权的统治,孙权命大将周瑜率军三万,与刘备联军抵抗曹操。   曹操自江陵东下,至赤壁(今湖北武昌县西赤矶山)与孙、刘联军接战不利,暂驻军于乌林(今湖北洪湖县东北,长江北岸邬林矶),与对方隔江对峙。   周瑜用诈降之计,命大将黄盖率小战船十艘,上装柴草,灌以膏油,假称投降,向北岸而进,至离曹营二里之处时,各船一齐点火,然后借助风势,直向曹军冲去,曹军大败,舟船被烧。曹操率军从华容道(今湖北监利西北)陆路撤回江陵。遂撤军北还。   赤壁大败后,曹操采取一些措施,稳定内部。建安十五年春,曹操下《求贤令》,说:今天下尚未定,此特求贤之急时也二三子其佐我明扬仄陋,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曹操提出不拘品行、唯才是举的用人方针,目的是尽量把人才收罗到自己身边。   建安十六年,曹操开始对关中用兵。三月,曹操遣司隶校尉钟繇率大将夏侯渊以讨伐汉中(治南郑,今陕西汉中东)张鲁为名进兵关中。关中马超、韩 遂、杨秋等十部心生疑惧,一时俱反。曹操立即派大将曹仁进攻关中,马超等人屯据潼关。七月,曹操率大军亲征关中。九月,大破关中诸军,马超、韩遂逃至凉 州,杨秋逃至安定(治临泾,今甘肃镇原南)。十月,曹操进军安定,杨秋投降,关中地区基本平定。   建安十八年,曹操起兵号称四十万,亲自南征孙权。次年正月,曹军进至濡须口(今安徽巢县东南),攻破孙权设在江北的营寨,生擒其将公孙阳。孙权 亲率军七万,前至濡须口抵御曹军。二军相持月余,各无所获。曹操见孙权军容严整,自己难以取胜,遂撤军北还。五月,复《禹贡》九州。   汉天子册封曹操为魏公,加九锡、建魏国,定国都于邺城。魏国拥有冀州十郡之地,置丞相、太尉、大将军等百官。献帝还准许其参拜不名、剑履上殿 ,如汉丞相萧何故事。   建安二十年三月,曹操见刘备已取得益州,而汉中是益州门户,若无汉中,则无蜀矣,刘备必然要攻取汉中。于是曹操抢先一步,率十万大军亲征汉中张鲁。七月,曹操大军进至阳平关(今陕西沔县西北)。张鲁听说阳平关失守、逃往巴中。曹操进军南郑,尽得张鲁府库珍宝。   十一月,张鲁出降曹操,汉中遂为曹操所有。   曹操主力退出汉中后,刘备随后向汉中发动进攻。建安二十三年,刘备亲率大军进至阳平关,夏侯渊等人与刘备夹关对峙。七月,曹操亲率大军赶往关 中,坐镇长安,以便随时指挥汉中战局。建安二十四年正月,刘备自阳平关南渡沔水(今汉水),依山而进,驻军于定军山(今陕西沔县东南),夏侯渊出兵与刘备 争夺地势,被黄忠杀掉,曹军大败。之后,曹操亲率大军来夺汉中,但是刘备坚壁不出,曹军与刘备军相距数月,无利,遂放弃汉中。   建安二十一年夏四月,汉天子册封曹操为魏王,邑三万户,位在诸侯王上,奏事不称臣,受诏不拜,以天子旒冕、车服、旌旗、礼乐郊祀天地,出入得称警跸,宗庙、祖、腊皆如汉制,国都邺城。王子皆为列侯。他名义上还为汉臣,实际上已是皇帝。   建安二十四年七月,曹操刚刚从汉中撤出,刘备大将关羽就从荆州向他的东南防线襄、樊一带发动了进攻。曹操闻知,立刻派大将于禁率兵往救樊城。八 月,关羽乘洪水泛滥之机,大破于禁所统七军,禽于禁,斩庞德乘势进军,将樊城围住。时樊城曹军只有数千人,城被水淹,水面离城楼仅有数尺,曹仁率军死守。 曹操又派徐晃领兵去救樊城。十月,曹操从关中赶到洛阳,亲自指挥救援樊城。   孙权因关羽处其上游,很不愿意让关羽势力发展,而且他早已有攻取荆州之心,于是联结曹操,准备以大将吕蒙偷袭荆州要地江陵。曹操接信后,将这一 消息通知曹仁,命他继续坚守,自己进至摩陂(今河南郏县东南),临近指挥,又派兵十二营增援徐晃,命他反击关羽。不久,吕蒙偷袭江陵得手。关羽撤兵,路上 被孙权军擒杀。   曹操在孙权擒杀关羽、取得荆州后,表孙权为骠骑将军、荆州牧。孙权遣使入贡,向曹操称臣,并劝曹操取代汉朝自称大魏皇帝。曹操将孙权来书遍示内 外群臣,说:是儿欲踞吾著炉火上耶!曹操手下群臣乘机向曹操劝进。曹操自己还不想废献帝自立,他说:苟天命在孤,孤为周文王矣。   建安二十五年正月(公元220),曹操还军洛阳。当月,病逝在洛阳,终年六十六岁。这年十月,魏王曹丕取代汉朝,自立为皇帝,国号魏,追尊曹操为武皇帝,庙号太祖。 来源:http://news.xinhuanet.com/tech/2009-12/28/content_12716981_1.htm
个人分类: 转载精品|7477 次阅读|0 个评论
《新华网》:魏武帝曹操的历史功绩
chrujun 2009-12-29 12:31
魏武帝曹操的历史功绩 转载按:1700多年后,曹操终于得到了公正的评价。 曹操在北方屯田,兴修水利,解决了军粮缺乏的问题,对农业生产恢复有一定作用;用人唯才,打破世族门第观念,罗 致地主阶级中下层人物,抑制豪强,加强集权。所统治的地区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精于兵法,著《孙子略解》、《兵书接要》等书。善诗歌,《蒿里行》、 《观沧海》等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他在政治上的功绩亦是不凡的。 曹操统一北方的积极作用。前已叙及,东汉王朝后期,由于政治黑暗,社会生产遭 到严重破坏,人民无法生活,终于爆发了轰轰烈烈的黄巾大起义。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农民起义不可能取得最终的胜利,继之而来的是东汉王朝的解体和军阀混 战。在混战中,不仅董卓、李傕等凉州军阀到处屠杀人民,抢劫财物,就是打着勤王旗号的东方将领也纵兵钞掠。因而普遍出现了民人相食,州里萧条的荒 凉景象。这种情况的造成,除了应当归罪于东汉王朝的反动统治外,镇压农民起义和破坏社会生产的军阀,自然也是不可饶恕的罪首。但相对的说,各军阀之间,毕 竟还是有所差别的。拿曹操来说,他虽然镇压过农民起义和滥杀过无辜人民,但从他在政治、军事、经济各方面的表现来看,他比被他消灭的那些军阀还是胜过一筹 的。比如他推行屯田,兴修水利,实行盐铁官卖制度,对社会经济的恢复和经济的整顿起了积极作用。 曹操一开始走上仕途就试图用比较严格的法律改变当时权豪横行的情况。但由于祸 害根子在中央,操无法施展自己的意图。到他自己掌握政权以后,才得全面推行抑制豪强的法治政策。他说:夫刑,百姓之命也;拨乱之政,以刑为先。他 起用王修、司马芝、杨沛、吕虔、满宠、贾逵等地方官吏,抑制不法豪强。如果把袁绍和曹操在冀州先后推行的治术加以比较,就可以看出两种不同的情况:汉末 政失于宽,绍以宽济宽,故不摄。在袁绍的宽纵政策下,使豪强擅恣、亲戚兼并,下民贫弱,代出租赋,炫鬻家财,不足应命。这样,自然不能使百姓亲 附,甲兵强盛。所以袁绍虽地较大、兵较多、粮较足,终为操所败。操得冀州后,立即重豪强兼并之法,因而收到了比较能使百姓喜悦的效果。司马光说 操化乱为治,并非无据。而且操用人不重虚誉,他选用的官员要明达法理,能行法治。操还提倡廉洁,他用崔琰、毛玠掌管选举,其所举用,皆清正之 士,虽于时有盛名而行不由本者,终莫得进。务以俭率人,由是天下之士莫不以廉节自励,虽贵宠之臣,舆服不敢过度。于是社会风气有所好转。 总起来看,黄河流域在曹操统治下,政治有一定程度的清明,经济逐步恢复,阶级压迫稍有减轻,社会风气有所好转。所以我们说操之统一北方及其相应采取的一些措施还是具有积极作用的。 来源: http://news.xinhuanet.com/tech/2009-12/28/content_12717048.htm
个人分类: 转载精品|4453 次阅读|0 个评论
我最喜欢曹操和林彪!
chrujun 2009-12-27 23:33
茫茫五千年中国历史,我最喜欢两个人。他们是 曹操 和 林彪 。 我最喜欢曹操,因为他 求贤若渴、任人唯贤、知人善用、赏罚分明、身先士卒、智勇双全、心胸宽阔、志存高远、腹有良谋 。 曹操是管理者的楷模和典范,五千年来无人能出其右! 我最喜欢林彪,因为他 用心专一、心无旁骛、持之以恒、勇挑重担、绵里藏针、工于思考、用兵如神、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林彪是千年不遇的专才,战神的化身!
个人分类: 科研心得|12164 次阅读|4 个评论
千古之谜破解 六大证据确定曹操墓现安阳
xupeiyang 2009-12-27 21:11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2月27日13:09 中国广播网 曹操高陵航拍照片 曹操高陵墓道 曹操高陵墓门 曹操高陵前室 曹操高陵日前在河南省安阳县安丰乡西高穴村得到考古确认,图为曹操高陵出土的玉、玛瑙装饰品。中新社发 古研 摄 曹操高陵日前在河南省安阳县安丰乡西高穴村得到考古确认,图为曹操高陵墓门。中新社发 古研 摄 曹操高陵日前在河南省安阳县安丰乡西高穴村一次抢救性发掘中得到考古确认。图为从墓中出土的一件石枕上,刻有魏武王常所用慰项石铭文。专家表示,这些出土文字材料为研究确定墓主身份提供了重要的、最直接的历史学依据。中新社发古研摄   中广网北京12月27日消息 (记者张庶卓) 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10时52分报道,河南省文物局刚刚在北京向新闻媒体公布一项重大考古成果。河南省文物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孙英民宣布重大考古发现,曹操高陵在河南得到考古确认。 视频:河南安阳曹魏大墓经鉴定墓主为曹操 来源:CCTV新闻频道 var sinaBokePlayerConfig_o = { container: "p_player", //Div容器的id playerWidth:298, //宽 playerHeight:250, //高 autoLoad: 0, //自动加载 autoPlay: 0, //自动播放 as: 0, //广告 tj:0 //推荐 }; sinaBokePlayerConfig_o.autoLoad = 0; sinaBokePlayerConfig_o.autoPlay = 0; SinaBokePlayer_o.addVars("vid", 27583512); SinaBokePlayer_o.addVars("as", 0); SinaBokePlayer_o.addVars("logo", 0); SinaBokePlayer_o.addVars("pid", 1); SinaBokePlayer_o.addVars("head", 0); SinaBokePlayer_o.addVars("tjAD", 0); SinaBokePlayer_o.addVars("tj", 0); SinaBokePlayer_o.addVars("thumbUrl","http://i0.sinaimg.cn/dy/news/c/v/2009-12-27/U2984P1T334D50862F6961DT20091227133908.jpg"); SinaBokePlayer_o.addVars("vblog", 2); SinaBokePlayer_o.addVars("singleRss", "http://video.sina.com.cn/iframe/fourlists/news/c/v/2009-12-27/132350862.xml"); SinaBokePlayer_o.showFlashPlayer();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安阳县安丰乡西高穴村抢救性发掘一座东汉大墓获得重大考古发现,经权威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根据古资料现场考证研究,认定这座东汉大墓为文献记载中的曹操高陵。   这座大墓在河南省安阳县安丰乡西高穴村南,曾多次被盗,为了及时有效的予以保护,2008年12月经报国家文物局批准,河南省文物局组织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开始对这座墓葬进行抢救性的考古发掘。   这个墓平面为甲字形,坐西向东是一座带斜坡墓道的双室砖墓,规模宏大,结构复杂,主要由墓道前后室和四个侧室构成。斜坡墓道长39.5米,宽9.8米,最深处距离地表大概是15米,墓平面略呈梯形,东边宽22米,西边宽19.5米,东西长18米,大墓占地面积740多平方米。   据了解,墓虽然多次被盗掘,但仍幸存一些重要的随葬品,出土了器物200多件,包括金、银、铜、铁、玉、石、古、漆、陶、云母等多种质地。器内主要有铜带钩、铁甲、铁剑、玉珠、水晶珠、玛瑙珠、石龟、石壁、石枕、刻名石牌等等。   最重要的随葬物品极为珍贵一共有8件,分别刻有魏武王常用格虎大戟、魏武王常用格虎大戟等铭文。在追缴该墓被盗出土的一件石枕上刻有魏武王常用慰项石铭文,这些出土的文字材料为研究确定墓主身份提供了重要的、最直接的历史依据。   在墓室清理当中发现有人头骨、肢骨等部分遗骨,专家初步鉴定为一男两女三个个体,其中墓主人为男性,专家认定年龄在60岁左右,与曹操终年66岁吻合,应该是曹操的遗骨。   记者采访文物界的专家,汉、魏考古专家学者等,他们认为曹操高陵的发现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首先这一重大发现印证了文献中对曹操高陵的位置、曹操的嗜好,他所倡导的薄葬制度等有关记载是确凿可信的。   千百年来,这些问题扑朔迷离、异说种种,由此产生对曹操的许多怀疑和曲解,曹操高陵的认定解决了很多历史悬案。其次曹操高陵的发现获得更多的历史信息,为曹操及汉魏历史的研究开启了一个新篇章。   高陵发掘成果为汉魏考古树立了标准的年代标尺,相关领域的研究必将获得新的突破。曹操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其墓葬及有关遗存的保护展示必将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 河南安阳曹魏大墓经鉴定墓主为曹操 来源:CCTV新闻频道 播放视频 独家连线:    易中天谈曹操墓:魏武不再挥鞭    独家连线王立群:将会知道曹操因何头病而亡    独家连线天下霸唱:曹操曾是盗墓部队首领    独家连线倪方六:曹操墓的发掘证明薄葬不实    独家连线考古学家徐平方:曹操遗骨有待考证    独家连线陈明远:曹操墓对汉魏文化意义重大    独家连线孟宪实:曹操墓是三国墓葬代表 相关书籍:    乱世奸雄纵横三国:品曹操    易中天平民解读:品三国    《三国演义》与史实不符的100处新解:正品三国    深度解读:表象下的真实历史    易中天解读中国文化:品人录    金匮六壬盘:三国诡冢曹操魄    子金山侃史之曹操    像曹操一样活着    汉献帝与曹操三女
个人分类: 社会文化|5454 次阅读|0 个评论
朝核VS华容道:诸葛亮蓄意放走曹操
大毛忽洞 2009-6-3 08:34
朝核 VS 华容道:诸葛亮蓄意放走曹操 诸葛亮和东吴联手火烧赤壁之后,诸葛亮安排了一系列阻击曹操的战斗。 那些战斗都是一些做秀战:既给东吴看,又给刘备看。 诸葛亮连东风都可以借到,还有什么事情不能料到? 因此,诸葛亮是蓄意安排关羽去把守华容道的。 诸葛亮知道:曹操在华容道必死无疑。 派谁去华容道作战,既能保住曹操的命, 诸葛亮自己又可以不承担责任。 诸葛亮知道:只有关羽才能替他诸葛亮完成这个使命! 于是,就有了《华容道》。 诸葛亮自己很清楚: 如果没有曹操,在东吴人的眼里, 他诸葛亮就是个种地的农民,一无文凭,二无儒学证书。 如果没有曹操,刘备也不会来三顾茅庐。 如果没有曹操,诸葛亮空有一肚子本领。 如果没有曹操,诸葛亮就没有表现和发展的舞台。 因此,不杀曹操是诸葛亮的第一使命! 朝鲜有了核武器,是六方会谈的必然结果!
个人分类: 思想和方法|4373 次阅读|3 个评论
司马仲达害怕偶像吗?
jlpemail 2009-5-20 09:49
三国演义中有个细节,其真实性值得怀疑。 说的是,尽管司马仲达夜观天象,见敌人(刘备)的将星陨落,意味着诸葛完蛋了。可是在战斗中,突然发现了羽扇纶巾的诸葛偶像,结果做了鸟兽散。 这其实是硬往死去的诸葛脸上贴金。司马,是不害怕诸葛的。活的不怕,死的更不怕了。诸葛六次进入(这里不说侵略了,因为都属于地方政权)祁山,没有什么建树。除了其战略方针不当(弱势者,还要黩武)外,还有就是遭遇了克星或者强对手。司马的谋略不在诸葛以下。 (司马不得不出山辅佐曹操之后,他的孙子(?)到底还是从曹操的后代中接收了禅让的江山。政权交接,江山依旧。) 作者太喜欢笔下的诸葛,神化是可以的.但应该有所节制.死人的偶像,吓退了智商并不低的司马部队,这个细节不够真实. 司马可以赚曹休.可以火烧诸葛(可惜天气预报出现了偏差),可以不在意诸葛赠送女士时尚服装的玩笑之举.对于诸葛,死的活的都不会畏惧的. 事实也是这样.刘的政权比曹垮掉得早了若干年. (这个司马仲达和诸葛孔明一样,都会观天象.是仅仅凭肉眼,还是借助于某种仪器?这个问题就不是文学问题了,就是历史或者科学问题了. 即使是有仪器,我觉得不可能太笨重,应该是比较便于携带和安装的. 或许,就是依靠肉眼的观察?这些喜欢神化自己的智多星,大概不喜欢前呼后拥地观测天象的.因为,天象是客观的.假如有细心的侍从发现了主人的任意发挥,那就不好意思了.) 就鄙视偶像而言,国人各代都有代表.韩愈算一个.陈独秀也算一个. 而那些自身不是偶像,打造或者扶持偶像(比如各种教主\各种神仙)的人,其目的无非是抬高自己的影响力.以偶像的代言人发言的人,不代表偶像自己.隐藏的还是自己的意思.不过就是曲折一些罢了. 总之,我不认为司马懿会惊慌失措到,连偶像和真人都无法区别的地步.除非是夜间,能见度极差,而且偶像是在云雾缭绕中出现的. 即使是后者,藏头露尾本身就说明,不敢公开,是有真实性问题存在的.
个人分类: 科技会场|4300 次阅读|0 个评论
学习曹操用人之道:唯才是举
Bobby 2009-2-11 07:06
曹操的《求贤令》作为一篇应用文或公文,在句法章法上匠心独造,为古今古文选家所青睐。值得学习一下。 其文曰: 古今受命及中兴之君,曷尝不得贤人君子与之共治天下者乎!及其得贤也,曾不出闾巷,岂幸相遇哉 ? 上之人不求之耳。今天下尚未定,此特求贤之急时也。孟公绰为赵、魏老则优,不可以为滕、薛大夫。若必廉士而后可用,则齐桓其何以霸世!今天下得无有被褐怀玉而钓于渭滨者乎 ? 又得无盗嫂受金而未遇无知者乎 ? 二三子其佐我明扬仄陋,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 其中孟公绰为赵、魏老则优,不可以为滕、薛大夫。为《论语》宪问第十四 公绰章语。子曰∶孟公绰,为赵魏老则优,不可以为滕薛大夫。《论语注疏》:公绰,鲁大夫。赵、魏,皆晋卿。家臣称老。公绰性寡欲,赵、魏贪贤,家老无职,故优。滕、薛小国,大夫职烦,故不可为。正义曰:此章评鲁大夫孟公绰之才性也。赵、魏皆晋卿所食采邑名也。家臣称老。公绰性寡欲,赵、魏贪贤,家老无职,若公绰为之,则优游有馀裕也。滕、薛乃小国,而大夫职烦,则不可为也。意思是鲁国大夫孟公绰,担任晋国大夫赵氏或魏氏的家臣可以是一个优秀的人才,但不能担任滕国或薛国的大夫。因为孟公绰是一个性情恬淡的人,这样的人不是想要有大作为的人,所以,担任大国的大夫家的家臣比较清闲,不仅适合自己的性情,而且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但是,如果要担任小国的大夫,就有些不合适,因为小国的大夫需要处理很多烦琐的事情,不仅不适合自己的性情,也难以做到最好。如果仅仅是不适合自己的性情,问题还不算太大,但是,不能发挥自己的才能,甚至难以把事情做好,就会影响国家百姓的命运,这就是大问题了。换言之,一个人应该选择适合自己才能的位置。(根据: http://www.hxfx.net/bbs/topicother.php?t=5boardid=62id=12132 ) 被褐怀玉出自《老子》第七十章:知我者希,则我者贵,是以圣人被褐怀玉。被通披。 褐泛指粗布衣服。意思是身穿粗布衣服而怀抱美玉。比喻虽是贫寒出身,但有真才实学。 钓于谓滨为姜太公故事。《史记 齐太公世家》中记述了姜太公垂钓于渭滨,与周文王相遇,后助武王伐纣的故事,吕尚盖常穷困,年老矣,以鱼钓周西伯(即周文王)猎,果遇太公于渭之阳。姜子牙 80 岁时被周文王拜为丞相,辅佐文王和武帝,打败纣王,成为历史上有名的功臣。 盗嫂受金出自《史记 陈丞相世家》:绛侯、灌婴等咸谗陈平曰:臣闻平居家时,盗其嫂;臣闻平受诸将金,金多者得善处,金少者得恶处。于是汉王疑之。西汉早期,陈平投降刘邦,被任命为丞相。大将绛侯、灌婴等不服,就向刘邦进谗言攻击陈平,故意捏造陈平在家偷嫂子的丑事和收受手下的金钱,送得多的就给好处,送得少的就给予打击。 曹操图( http://www.huaxia.com/zhwh/gjzt/2009/02/1311116.html ) 这篇令颁于建安十五年( 210 年)。除此之外,建安十九年( 214 年)还颁布了第二次《求才令》。其文曰: 夫有行之士未必能进取,进取之士未必能有行也。陈平岂笃行,苏秦岂守信邪?而陈平定汉业,苏秦济弱燕。由此观之,士有偏短,庸可废乎!有司明思此义,则士无遗滞,官无废业矣。 第三次《求才令》颁布于建安二十二年( 217 年),令文曰: 昔伊挚、傅说出于贱人,管仲,桓公贼也,皆用之以兴。萧何、曹参,县吏也,韩信、陈平负污辱之名,有见笑之耻,卒能成就王业,声著千载。吴起贪将,杀妻自信,散金求官,母死不归,然在魏,秦人不敢东向;在楚,则三晋不敢南谋。今天下得无有至德之人,放在民间,及果勇不顾,临敌力战;若文俗之吏,高才异质,或堪为将守;负污辱之名,见笑之行;或不仁不孝,而有治国用兵之术。其各举所知,勿有所疑 。这三个令称为求才三令。 夫有行之士未必能进取,进取之士未必能有行也可谓知人之论,曹操正是这样不拘泥于贤才的德行,以唯才是举的态度,使有才、有志之士尽归曹魏政权,并在三国割据中占据了优势并能成就霸业。现在的中国,台湾尚未统一,科技尚不发达,正可学习曹操的用人之道。我们不能苛求人才一定要具备常人难以企及的高尚道德品质,只要具有中人之德就可以了。特别是当下的社会,人们的需求多样化,有人爱财,有人爱权,也有人爱名,爱什么都不是罪过。只要能唯才是举,用人适当,则士无遗滞,官无废业,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指日可待也!
个人分类: 科学感想|8997 次阅读|4 个评论
曹操、诸葛亮与三国问题:从科学和管理学角度偷看历史之四
王铮 2007-8-27 12:40
我在 2000 年我出版的小册子《区域的管理与发展》一书中写下如下文字: 社会管理一个基本原则是尊重人权。从经济实践看,保障人权是经济发展的有力手段,它形成社会的正规化力量。从可持续发展看,保障人权是目的。从管理学角度看,我们需要把人权精神贯彻在区域管理和公共服务中。 有人认为国家的统一与社会平等是国家组织的最高原则,这两个原则当然是重要的,但是治国还需要第三个原则:保障人权。 事实上,秦始皇统一了中国后,各国贵族被废黜了,按说社会平等了,可是他采用的是一视同暴,严重地侵犯了人权,虽然那时没有人权的概念却有人权的需要。于是发生了农民陈胜、吴广领导的揭竿而起的起义。对秦王朝来说无论是政治目的还是行政目标都二世而亡了。严重侵犯人权的政权是维持不久的。在现代有希特勒的第三帝国、阿明的中非共和国和波尔布特的民主柬埔寨。 代秦而起的汉,没有恢复旧的贵族制度,实施了比秦宽容的制度,汉初实施无为而治,鼓励商业活动的政策,经济也发展了。中国的主体民族称为汉族,中国的卖国贼被骂为汉奸。在中国人民心中汉的情结是永不解的。于是形成了中华民族的汉情结。《剑桥中国史》的作者惊叹了这种情结的存在。但是他们未能解释其原因,因为这个问题必要跳开历史学看。 在中国社会,汉情结是一种社会存在。汉情结的形成说明保障人权是人们选择的国家治理的第一原则。在中国古代这种原则被认识为仁政。人民有对自己人权的企求,汉情结是人们对人权永恒追求的表现。认识到这一点,一个区域管理者不仅在政治上而且会在管理上成功的。在《区域的管理与发展》中,我提出了一个重要的观点,区域管理要保障人权。人民有对自己人权的企求,汉情结是人们对人权永恒追求的表现。 现在回到我们的题目。在近年的社会思潮中,对于三国人物与政治,曹操越来越多得肯定,诸葛亮、刘备被充分地否定。当然这不是对曹操的第一次肯定, 1974 年的批林批孔,曹操被肯定为大法家,给了英雄地位,不过那时对诸葛亮、刘备和孙权还比较宽容,对他们也做了肯定,他们也被确认为所谓的法家。与 1974 年批林批孔不同的是,近十年来肯定曹操的思潮中伴随着对刘备、诸葛亮的否定。对刘备、诸葛亮的否定不是思想上的,而是人品上的。刘备被指责为伪君子,诸葛亮被指责为伪君子 + 野心家。还有人指责刘备、诸葛亮是分裂中国的罪魁祸首。 本来批林批孔由于其反人性反文化的本质在 1980 年代遭到否定,是什么原因使得曹操的地位重新被肯定呢?直接原因看,首先是《三国演义》的拍摄。找拍摄《三国演义》电视剧时,报纸上宣传张导演的爱国主义,当时的故事是这样讲的:日本人认为曹操是三国时代第一大英雄,所以他们愿意出全部拍摄费用,只有一个条件,让日本人演第一男主角曹操。日本人的无理要求当然被我们的爱国主义的导演拒绝,于是看《三国演义》,肯定曹操成为了爱国主义。现在看来,这个故事很可能有炒作之嫌。曹操的第二次肯定浪潮,是由易中天先生《品三国》品出来的,一时间,曹操成为的中华民族的大英雄、大圣人。有的青年人在网上写下:曹操是中华民族最伟大的英雄,注意没有之一。 对于曹操这样一个最伟大的英雄,难道真是 1800 多年的文化错了吗?对于他的人品我这里不讨论,可是作为一个政治家,曹操其实是一个罪人。的确,没有诸葛亮、刘备、孙权、周瑜,曹操可能统一了中国,可是一个严重危害人民,屠戮人民的国家政权,是我们理想的吗?日本人我管不着,张导演可能没有那个文化水平,可是我们的易中天教授忽视了曹操屠杀人民的政治行为,把他作为千古风流人物,我就充满了遗憾。下面的内容是网友野望家查出,我又校对过的从正史《三国志》找到的曹操屠杀民众的记录,这些屠杀是曹操直接指挥的;他的部将的壮举我没有录入: 兴平元年春,太祖自徐州还,初,太祖父嵩,去官后还谯,董卓之乱,避难琅邪,为陶谦所害,太祖击破之,遂攻拔襄贲,所过多所残戮。 兴平四年,太祖征谦,攻拔十余城,至彭城大战.谦兵败走,死者万数,泗水为之不流。 建安三年冬十月,自京师遭董卓之乱,人民流移东出,多依彭城闲.遇太祖至,坑杀男女数万口于泗水,水为不流.陶谦帅其军武原,太祖不得进.引军从泗南攻取虑、睢陵、夏丘诸县,皆屠之;鸡犬亦尽,墟邑无复行人。 ,与战官渡,乘圣朝之威,得斩绍大将淳于琼等八人首,遂大破溃.绍与子谭轻身迸走.凡斩首七万余级。 ,遣夏侯渊自兴国讨之.冬十月,屠枹罕,斩建,凉州平。 建安二十年三月,氐王窦茂众万余人,恃险不服,五月,公攻屠之。 《夏侯渊传》:太祖征孙权还,使渊督诸将击庐江叛者雷绪,绪破,又行征西护军,督徐晃击太原贼,攻下二十余屯,斩贼帅商曜,屠其城. 《吕布传》: 邈从布,留超将家属屯雍丘.太祖攻围数月,屠之,斩超及其家。 查询刘备、诸葛亮一方,没有任何屠杀的记录,即使是千夫所指的董卓,也没有屠城的记录。其实曹操还不仅屠城,对身边的知识分子,如果有个性的稍有不满就屠杀,甚至对孕妇伏皇后也杀而后快,目的是让自己女儿当皇后,控制政权。 毫无疑问,曹操的行为是一种反人类的。 对曹操肯定的人认为,如果没有诸葛亮、刘备,曹操就可以统一中国。同样,如果没有罗斯福、斯大林和丘吉尔,希特勒也可以统一欧洲;如果还没有蒋介石、毛泽东,东条英机等也可以建立大东亚共荣圈。可是他们的统一带给人们的是杀戮、是恐怖、是南京大屠杀的屠城,是五一大扫荡的三光政策。始终没有反省自己战争犯罪的日本国,一部分国民认为曹操是三国时代第一个大英雄可以理解。作为经历过南京大屠杀、三光政策的中国人,作为把希特勒、东条英机式的曹操可作中国最伟大的英雄,就难于叫人理解了。是的,某个现代伟人肯定曹操,可能就是对曹操的这种情结,这个伟人晚年制造了广泛侵犯人权的文化大革命,使得他与刘坚持了人民公社运动的错误导致数千万的饥饿死亡。他已经错了。我们的教授,我们的知识分子,我们这些 1959-1960 年没有饿死的中年人,去引导崇拜一个对反抗自己的城市皆屠之;鸡犬亦尽,墟邑无复行人的犯有反人类罪的曹操,是不是有些失去自己的责任。 三国的时代很清楚,在经历朝廷腐败、农民战争和军阀混杂时,中国面临着分裂和杀戮。当时的士大夫需要统一,需要国家次序,可是更大庶民,需要安定,需要仁政。刘备什么人?先主少孤,与母贩履织席为业。就一个普通的劳动者出身,所以他可能从自身的感受更可能感到仁政的迫切性,欲信大义于天下。因为一旦屠城,他这样的人是首当其冲的受害者。 这就决定了他想的是 思靖百姓 。 诸葛亮怎么样?他自述臣本布衣,躬耕南阳,也是一个普通的劳动者。指责刘备、诸葛亮虚伪的人是否思考过,不论他们是个人对仁政的认同还是他们认识到举仁政旗帜的号召力,反正他们身边聚集了关羽、张飞、赵云、魏延这样的普通劳动者出身的人,他们更能服膺于反屠杀,行仁政的思想。 在与曹操的当阳战役前,琮左右及荆州人多归先主,此到当阳,众十余万,辎重数千两,日行十余里,别遣关羽乘船数百艘,使会江陵。或谓先主曰:宜速行保江陵,今虽拥大众,被甲者少,若曹公兵至,何以拒之?先主曰:夫济大事必以人为本,今人归吾,吾何忍弃去!如果他们是个伪君子为什么还不去逃命?关羽走得了,刘备、诸葛亮也走得了。为什么荆州人不等待他们的解放者曹操,因为荆州人不是傻瓜,曹操有太多的屠城记录了。中国需要与人民同甘共苦的政治家,无论他们作为君子是伪的还是真的。 在刘备连连失败的战争中,诸葛亮作为一个理想主义者的加入,为刘备的庶族集团不仅带来了隆中对的军事策略,更通过实践为他们匡扶汉室注入了由仁义的政治理想。靠的是人和,是对人权的尊重,刘备 - 诸葛亮集团赢得了自己的地盘。有人说,他们分裂了中国。请问,难道曹操不是分裂中国吗?曹操可以宁可吾负人,勿使人负吾的原则统一中国,他们也可以匡扶汉室为理想统一中国。可惜他们毕竟是庶族出身,早期没有袁绍、曹操、孙权家族的政治、经济、军事实力,所以创业艰难百战多呀。的确,刘备、诸葛亮失败了,他们的失败实际上就是对自己匡扶汉室施仁政理想的背离导致的。第一次,刘备向东吴开战,失去了匡扶汉室的旗帜尽管从军事上说可能先统一弱势的南方更能与曹魏政权作战,但是他与这个政治集团的理想是冲突的。第二次,诸葛亮死了,坚持北伐的魏延实际上是刘备、诸葛亮志愿的真正继承人。魏延被杀,意味着蜀汉政权放弃了自己的政治理想。蜀汉政权对政治理想的背离,是必然导致垮台的。历史的情况是:刘备、诸葛亮建立了自己的政权后,在当时的政治制度下,这政权的庶族性质蜕化为士族性质是不可阻挡的。在《三国志》里记录的刘禅的腐败和任用太监,是这个政权蜕化变的标志。所以蜀汉灭亡不是人和政权、仁政政权的灭亡,是一个一般的士族或者贵族政权的灭亡。事实上,灭亡蜀汉的也不是真正意义的曹魏政权。以屠城为手段,以宁可吾负人,勿使人负吾 的马基亚维利主义为政治理想的曹魏政权实际上早已经被司马懿家族代替了。在晋统一中国前后,魏的统计人口达五百多万,蜀汉人口仅仅一百万左右。拥有众多人口的占据这当时中国最富裕的黄淮海平原的魏为什么面对蜀汉的进攻只有被动防守,与它得不到人民的拥护恐怕有关。这当然要考历史学家考证。在魏蜀吴三国中,按照政治思想、政权组织特性最早灭亡的是曹魏政权不是蜀汉政权。在曹操家族篡汉时,有那么多知识分子出来谴责他们,地方军阀也敢打出独立旗号,但是在司马懿家族篡魏时,历史没有重演。这可能或多或少反映了曹魏政权在当时不得人心的一面。 另一方面,张丕远、王铮、刘啸雷( 1993 )提出, AD260-280 左右,发生了气候突变,气候突变往往伴随这众多的自然灾害。蜀汉的统治区大约包括今天四川、贵州、陕西南部以及云南,这正是中国今天的生态环境脆弱区。这个地带是气候变化的敏感地带,尽管当时的农业气候条件可能优于现代,但是气候突变对对蜀汉经济的削弱应该是比其他地区大的。这也可能加速了蜀汉的失败。历史学家可以考证。 从区域管理学看,三国的历史表明,一个以杀戮对待人民的政权,即使他在初期获得巨大的军事成功,它的军事实力不能维持,而且内部矛盾一定要使得政权变质。一个主张仁政的集团或者政权,是有机会发展的。这就是中国的政治经验: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说以善养人,然后能服天下。天下未心服而王者,未之有也。从组织管理学看,刘备 - 诸葛亮集团的发展壮大,第一条件是政治上他们选择了保障人权,尽管古代没有人权的概念但是人们实际上有人权的要求;其次条件是他们为自己的集团成员树立了匡扶汉室的政治理想。毛泽东说,人就得有点精神。没有理想的精神力量支持的组织是难以面对困难的。《三国演义》之所以成为不朽的名著,在于作者依靠汉情结塑造了一个为仁政不断奋斗的悲剧。亚里士多德专门论证过悲剧美在人类思想进化中的力量,我想一个将来想拍摄《三国演义》的导演,忘记了汉情结和悲剧美,是注定要失败的。顺便说一句,蜀汉是后世对刘备 - 诸葛亮政权的称呼。他们的正式名称就是汉。在大陆电视剧《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北伐军打着蜀的旗号,是一个明显的错误,这像人民解放军打着旗帜上印有共军字样的旗帜一样可笑。希望新拍摄《三国演义》时,不要再犯这些无知的错误。也不知那些电视剧的历史顾问,怎么问的。 末了,我想说的是,毫无疑问,曹操作为一个政治家,的确有他的襟怀宽广、任人唯贤的政治风格,有他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奋斗精神;从人格看,曹操是一个个人主义英雄。但是他的杀戮行为,他的宁可吾负人,勿使人负吾 的马基亚维利主义,破坏了他作为人类英雄的基础。把曹操作为人类英雄来看待,将导致社会思想的马基亚维利主义化。对曹操的政治经济行为不批判,是违背保障人权的现代国家理念的。 早些年看过一本美国小说,叫《教授的女儿》,是写美国垮掉的一代的。书中教授的研究生是一个神父,他转而信仰马克思主义的暴力革命理论。教授评价说,他可能对他信仰几十年的上帝完全失去了信心。对曹操的崇拜和对诸葛亮的贬低,代表了可能代表着一场社会信仰危机。正是对这场危机的担心,我放弃了最近对中国经济增长安全的研究,来偷看了三国历史。
个人分类: 在历史中思考|8677 次阅读|15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7 12:0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