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可可西里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雪域青藏
hxm007 2016-9-23 17:44
雪域青藏, 数活动地块, 接地连天; 可可西里, 听獒呼狼嚎, 荒野无边; 藏地九月季, 风雪盖大地; 神山披日月, 圣湖照青天; 昔日徐侠游天下, 今朝我辈探高原!
个人分类: 科考见闻|3306 次阅读|0 个评论
可可西里经验:青藏铁路动物通道建设案例分享
热度 6 RollerMaMing 2016-8-1 19:19
可可西里成功经验:青藏铁路动物通道建设 SuccessfulexperienceforwildanimalschannelintheQinghai-TibetPlateauRailway 2016年7月初,我们一行14人前往可可西里及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照片),了解野生动物通道建设情况。青藏铁路格拉段北起青海省格尔木市,基本沿青藏公路南行,到达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全长1142公里。其中海拔高于4000米的区段960公里,多年冻土地段550公里。在青海省境内格尔木至唐古拉山口段,长度为548公里。沿线穿越2个自然保护区,分别为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青海省三江源省级自然保护区。除温泉-安多-那曲段外,铁路基本与青藏公路并行。 可可西里保护区位于青海省西南部的玉树藏族自治州境内(照片),东经89。25'~94。05'、北纬34。19'~36。16'。其范围为昆仑山脉以南,乌兰乌拉山以北,东起青藏公路,西迄省界。保护区西与西藏自治区相接,南同格尔木唐古拉乡毗邻,北和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相连,东至青藏公路,总面积4.5万平方公里。1995年,青海省政府将该区设立为省级自然保护区,并于1996年公布。1997年6月成立了“青海省玉树州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管理处”,1997年12月国务院批准并公布本区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999年9月保护机构更名为“青海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濒危珍稀动物种分布多:可可西里地区濒危珍稀的兽类有13种,其中含国家一级保护动物5种,即雪豹、藏野驴、野牦牛、藏羚、白唇鹿;二级保护动物有8种,即棕熊、猞猁、兔狲、豺、石貂、岩羊、盘羊、藏原羚;珍稀鸟类计有8种,含一级保护动物2种,即金雕、黑颈鹤;二级保护动物有6种,即秃鹫、猎隼、大鵟、红隼和藏雪鸡、大天鹅。 三江源地区地处青藏高原腹地,位于青海省南部,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照片)。青海省人民政府于2000年5月批准建立三江源省级自然保护区。2003年1月,国务院正式批准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在三江源区范围内由相对完整的6个区域组成的自然保护区,总面积为15.23万平方公里,约占青海省总面积的21%,占三江源地区总面积的42%,涉及果洛藏族自治州的玛多县,玉树藏族自治州的杂多县、治多县、曲麻莱县、囊谦县、玉树县,海南藏族自治州的兴海县、同德县,黄南藏族自治州的泽库县、河南县,格尔木市代管的唐古拉山乡等,行政区划共由69个不完整的乡镇组成。其主要保护对象为:(1)高原湿地生态系统,重点是长江源区的各拉丹冬雪山群、尕恰迪如岗雪山群、岗钦雪山群,黄河流域的阿尼玛卿雪山、脱洛岗雪山和玛尼特雪山群,澜沧江流域的色的日冰川群,当曲、果宗木查、约古宗列、星宿海、楚玛尔沿岸等主要沼泽,以及列入中国重要湿地名录的扎陵湖、鄂陵湖、玛多湖、黄河源区岗纳格玛措、依然措、多尔改措等湿地群。(2)国家与青海重点保护的藏羚、牦牛、雪豹、岩羊、藏原羚、冬虫夏草、兰科植物等珍稀、濒危和有经济价值的野生动植物物种及栖息地。(3)典型的高寒草甸与高山草原植被。(4)青海(川西)云杉林、祁连(大果)圆柏林、山地圆柏疏林高原森林生态系统及高寒灌丛、冰缘植被、流石坡植被等特有植被。 据青藏铁路公司介绍,青藏铁路(格尔木至唐古拉山口段)在初设阶段一共设计了野生动物通道33处,通道总长度59.8公里,约占线路总长度的5.1%;此外,青藏铁路沿线累计100多公里的大中小桥梁,很多也能满足一些野生动物通过的基本要求;在西藏境内,铁路经过的牧场附近还设立200多个家畜通道,既适应牦牛、驴、羊等的通过,也均可作为野生动物通过的辅助通道。 总结可可西里成功的经验: 1,桥梁净空高度控制在8~10米,单孔径跨度大于30米,桥梁长度大于300米(照片)。 2,在桥梁附近采取诱导措施,如利用洼地蓄水、种植当地适宜生长的草本植物及动物喜用食物,利用水源、食源诱导野生动物穿越铁路。 3,对桥梁采取降噪隔音措施,降低对野生动物的惊扰。 4,设置动物通道处的铁路线与既有公路、拟建高速公路的距离控制在2公里以上,为野生动物穿越铁路、公路预留足够的缓冲区域。 可可西里保护区(马鸣摄),位于 青海省 西南部的 玉树藏族自治州 境内,面积4.5万平方公里 。其范围为昆仑山脉以南,乌兰乌拉山以北,东起青藏公路,西迄省界,与西藏和新疆毗邻。 三江源 地区地处青藏高原腹地,位于 青海省 南部,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青海省人民政府于2000年5月批准建立三江源省级自然保护区(马鸣摄)。 2016年7月初,我们去青藏铁路和青藏公路沿线调研野生动物通道,还是想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在我们这一代人亲眼目睹本地的赛加羚和野马灭绝,不能让其他有蹄类动物也一个一个都灭绝吧(马鸣摄) 青藏高原的特有物种——赭红尾鸲,经常有野生动物被疾驶的列车撞死(马鸣摄) 考察队员近距离接触藏羚羊(马鸣摄) 五北大桥(马鸣摄),位于楚马尔河-五道梁以北约20公里区间(对应青藏公路K2983~K3002),是目前藏羚羊(产仔期)迁徙的主要通道,单个藏羚羊、藏原羚和藏野驴以及其他保护动物也从动物通道或直接跨过路基去其他地方繁殖。我们现场踏勘发现,五北大桥距离铁路建设前的藏羚羊迁徙路线约8~10公里,该处青藏铁路与公路之间的间距为1.6~2公里,桥梁最大净空高度约10米,单孔跨度约32米,桥梁全长约600米,桥梁周围地表植被发育良好,不远处可见水源分布。 与可可西里保护区管理局、青海省林业局、青藏铁路建设部门、青藏公路设计部门等一起召开座谈会(马鸣摄)。据可可西里保护区管理人员介绍,清水河大桥为工程设计的动物通道之一,全长约11公里,但由于单孔跨径和高度不够、距离公路较近等原因,藏羚羊不领情,该动物通道未能实际发挥作用。 伟大的青藏铁路,穿越550公里的冻土地段,创造了世界奇迹(马鸣摄) 青藏铁路上的猎隼( Falcocherrug )据说经常有猎隼被疾驶的列车撞死(马鸣摄) 根据青藏铁路公司介绍,青藏铁路(格尔木至唐古拉山口段)在初设阶段一共设计了野生动物通道33处,通道总长度59.8公里,约占线路总长度的5.1%;此外,青藏铁路沿线累计100多公里的大中小桥梁,很多也能满足一些野生动物通过的基本要求;在西藏境内,铁路经过的牧场附近还设立200多个家畜通道,既适应牦牛、驴、羊等的通过,也均可作为野生动物通过的辅助通道。 藏野驴穿越青藏线。 在可可西里,我们访问了著名绿色环保人士杨欣(马鸣摄),他认为青藏铁路在建设过程中充分考虑了野生动物迁徙问题,沿线设置了大量的野生动物迁徙通道,但有些动物通道由于设计不合理,未能发挥实际作用,铁路、公路间距,食源,水源,噪声,光线,车流量,桥梁高度、跨度等是影响野生动物迁徙的多种因素,在铁路和公路建设时应充分考虑。 青藏高原上的特有鸟类——地山雀(褐背拟地鸦)。据说经常有猎隼被疾驶的列车撞死(马鸣摄) 杨欣(中)为四川省绿色江河环境保护促进会会长,创立四川首个正式注册的民间环保组织,建立了中国民间第一个自然生态环境保护站,在可可西里和三江源区域开展野生动物科考工作30余年,开展的三江源生态环境保护、藏羚羊保护、长江冰川拯救行动等生态保护行动得到了国内外环保行业的充分肯定,先后提交10多项关于野生动物保护的提案建议。在可可西里保护区管理人员的协调下,杨欣向调研组介绍了其团队在可可西里保护区开展科考的情况,并对青藏铁路、公路对藏羚羊自由迁徙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我们前往可可西里调研,歪打正着——原来的通道藏羚羊并没有利用,而是选择五北大桥(马鸣摄)。 迁徙季节(6月),雌性藏羚羊要进入新疆产仔。公路运营期在藏羚羊迁徙时采取拦截车辆的措施,效果显著。我们还了解铁路野生动物通道的实用性情况。在征求了青海省环保厅和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管理人员的意见后,我们确定了本次调研现场踏勘路线和重点关注内容。 岩鸽(马鸣摄) 野生动物也要讲政治,在青藏铁路的大桥下有藏原羚的粪便(马鸣摄) 马鸣等考察三江源自然保护区。 野生动物也要讲政治,在青藏铁路的大桥附近有一些雄性藏羚活动(马鸣摄) 藏羚——我们最近去青藏铁路调研野生动物通道,还是想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在我们这一代人亲眼目睹国内本地的赛加羚和野马灭绝,不能让其他有蹄类动物也一个一个都灭绝吧(马鸣摄) 藏野驴经过青藏铁路。青藏铁路与青藏公路并行。经验之谈:桥梁净空高度控制在8~10米,单孔径跨度大于30米,桥梁长度大于300米,并在桥梁附近采取诱导措施,如利用洼地蓄水、种植当地适宜生长的草本植物及动物喜用食物,利用水源、食源诱导野生动物穿越铁路;对桥梁采取降噪隔音措施,降低对野生动物的惊扰;设置动物通道处的铁路线位与既有公路、拟建高速公路的距离控制在2公里以上,为野生动物穿越铁路、公路预留足够的缓冲区域。 青藏铁路上的渡鸦。据说经常有猎隼被疾驶的列车撞死(马鸣摄) 短趾百灵(马鸣摄)。 考察队员在可可西里,青藏铁路调研野生动物通道,还是想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铁路与公路并行。
个人分类: 野生动物通道|13793 次阅读|7 个评论
再上高原(2014-01-26)
xuxfyuwp 2014-7-17 16:02
雪山绵延气势磅 云走幡动北风强 寒气逼人严冬里 冰凌冻土草枯黄 可可西里闻名久 江河源头沱水长 颠簸千里高原路 昆仑山口五道梁 鹰飞雀鸣鼠兔窜 草甸深处隐狐狼 旷野茫茫众生依 牦牛野驴藏羚羊 万千沟壑涓水细 汇流东去奔涌狂 游子终有归期日 重回西域觅苍凉
个人分类: 诗歌|2213 次阅读|0 个评论
可可西里水漫盐湖对青藏线的威胁及应对策略小议
热度 1 WLHyh 2014-7-2 20:19
可可西里水漫盐湖对青藏线的威胁及应对策略小议 在昆仑山南麓可可西里的盐湖距青藏线(铁路 / 公路) 8 公里 ,据 20140603 遥感监测图,其面积达 141.71 平方千米。 资料显示该盐湖 5 年前其面积仅为 46.8 平方千米, 2012 年为 122.1 平方千米, 2013 年 7 月为 139.69 平方千米。 盐湖水矿化度较高,其若进一步扩大,漫渗会有较大危害性,如: a 、破坏周围植被; b 、盐份漫渗腐蚀路基、通信光缆、石油管线等; c 、盐类可使冰点降低,盐水漫渗会使多年冻土部分融陷,影响冻土路基强度。 水漫盐湖的原因:全球变暖使青藏高原雪线上升,孟加拉弯向 青藏高原输送的水汽,在翻越雪山冰川后被冰川雪山凝结的更少,所以更多的水汽能传递到青藏高原腹心的可可西里地区。同时,全球变暖雪线上升,使可可西里地区的冰川固态水库中的水转入湖泊等液态水库。即全球变暖使可可西里暖湿化,可可西里地区的湖泊面积近 10 余年普遍扩大。许多湖泊不再安于旧有湖岸,开始吞并周围卫星湖或连通邻湖。其中卓乃湖表现最为明显: 2011 年 8 月下旬卓乃湖面积达到 274 平方千米,并在东南部开始发生湖水溢流。 2011 年 9 月 15 日 卓乃湖发生决堤,大量湖水外泄,外流湖水向东流经库赛湖和海丁诺尔湖,使得库赛湖和海丁诺尔湖面积短期快速扩大,相继由内流湖成为外流湖,进而水漫盐湖,使盐湖面积迅速扩大。 2014 年 6 月,卓乃湖面积为 156.62 平方千米。比 3 年前的 2011 年 8 月的 274 平方千米,小了近 120 平方千米,而其减小的部分增加了下游的库 赛 湖与盐湖。卓乃湖溃堤后形成了 10 米 深的峡谷,而 2013 年 8 月记者采方时,这个峡谷深度在 16 至 20 米 之间,最窄处的宽度在 200 米 左右。大量的水在空间上北移,是自然的“南水北调”,对干旱的西北地区是件好消息,但其调往的方向有点偏东,且靠向了青藏线。 情况如此,现在主要是该如何应对: 有专家建议对卓乃湖溃堤处进行修复,恢复卓乃湖的储水功能,从而降低盐湖对青藏铁路、公路的威胁。 但治水经验表明,堵不如疏。而且可可西里地区主要大湖泊如乌兰乌拉湖、西金乌兰湖、可可西里湖等都处在扩张期,都是历史上少见的大湖面时期,且多在卓乃湖的上游。区域内水份充沛,若夏遇较长高温就会形成大规模降雨,或遇冷冬大面积覆雪,待雪融也会形成大规模融水,仍可能造成新的溃堤。且高原冻胀对工程的质量影响极大。 堵不行则考虑疏。库 赛 湖、盐湖海拔都在 4400 米 以上。 一种方案:就近沿青藏线铺管泵取盐湖的水翻越昆仑山可进入柴达木盆地,需要爬过 海拔4648米的 昆仑山 隧道,而且不得不考虑高矿化度水对沿途的影响。所以这种方案显然不行。 第二种方案:是自盐湖略向南引入 楚玛尔河 ,过海拔4495米的 楚玛尔河大桥并入通天河 , 要爬升的高度不高,但是高矿化度盐湖水的影响仍在,而且将青藏高原的内流水系改流到外流水系,对缺水的高原显然不理想。 第三种方案: 直接将流向下游的水在进入盐湖前即引走。如在库塞湖东向流往盐湖的方向适当堵,以避免水进一步漫向青藏线。而在库 赛 湖西挖渠将水引向 那棱郭勒河,经海拔 4200 米 的豹子峡,进入缺水的柴达木盆地。在库 赛 湖水还是较淡的水,引入 那棱郭勒河的影响应该不会太大。 可可西里腹地的乌兰郭勒河(汉译为红水河)是那棱郭勒河的正源,可可西里的最低点豹子峡是该河出可可西里的门户。 最重要的是,在客观上那棱郭勒河需要增加供水量。全国人民的粮食问题都受钾肥制约,全国人民都用锂电池。青海盐湖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在钾肥产量突破 200 万吨后,在那棱郭勒河出山口处建设的引水工程年引水量为 1.78 亿立方米。现在公司计划到 2016 年钾肥产量扩大到 500 万吨,溶矿用水必将随之增加,无疑从那棱郭勒河增加引水量极为方便,但那棱郭勒河水量有限,且随着东西台吉乃尔和一里坪盐湖锂资源的开发深入,对淡水的需求量都将有所增加。 另一方面,引水向那棱郭勒河可以使察尔汗盐湖、东西台吉乃尔和一里坪盐湖增加湖水面积、增加盐田面积。据王石军等的 2013 年文章,察尔汗盐田每生产 1 吨光卤石要蒸发 4.35 吨水,据此推算生产 500 万吨钾肥则每年盐田蒸发掉的水就近 1 亿方,则溶矿也需近 1 亿方的淡水。在西风、西北风的作用下,这些湖面与盐田蒸发掉的水汽将先经过格尔木市,对格尔木气候条件的改善极有利(参考美国大盐湖“大湖效应”的盐湖城)。在主风向作用下,水汽将最终汇向更东南的黄河源区姊妹湖札陵湖与鄂陵湖。 当然,卓乃湖水源保护更大的意义是藏羚羊产仔的生态条件,若是水从下游被更多的引离可可西里,对藏羚羊影响会很大。所以,在下游引走水的同时,建议从楚玛尔河引水到库 赛 湖,即将可可西里的多尔改错(海拔 4688 米 )由外流水系变成内流水系,以保证可可西里的水资源量。楚玛尔河是通天河的一个较次要的支流,其改道对通天河水系影响不大,且在其流向青藏线大桥前,即改流一部分,则其河水大时对青藏线的潜在影响也会大大降低。
个人分类: 问源-专业|3857 次阅读|4 个评论
巍巍昆仑山是怎样形成的?
热度 11 wjzhao 2014-3-6 09:30
巍巍昆仑山东西延长达2500千米,分东、西两段,东昆仑山屹立在我国青藏高原北部,海拔在5000-6000米,比其北侧的柴达木盆地地面高出3000米以上,山势十分突兀,是我国内地北线入藏的重要关口。昆仑山自古以来故事一直是多多的,传说它是黄帝的下都,有开明兽守门;认为“西天王母”就住在昆仑山中,人头 豹 身,由两只青鸟侍奉,是道教正神,她与东王公分掌男女修仙登引之事。古人称昆仑山为中华“龙脉之祖”,传说在此发生女娲炼石补天、精卫填海、西王母蟠桃盛会、白娘子盗仙草和嫦娥奔月等故事。中国古典名著《 西游记 》、《封神演义》 、 现代经典小说 , 金庸的《天龙八部》等多部小说也都有很多精彩描绘。 从地球科学角度看,青藏地区怎样形成高原?高原地区昆仑地区又是怎样形成现在这样的大山?这些问题都涉及到对地球地壳与岩石圈地幔的基本运动的认识,是现代发展地球科学的热点地区,各国科学家都为抢占这一科学高地,做出自己的贡献;近些年来沿昆仑山南部边缘地带又不断发生着大的地震,如松潘虎牙7.8级、昆仑山口西8.1级、汶川8.0级等等大地震给当地造成极大的破坏,更促进了人们对这一地区的研究工作。 我们最近几年先后完成了两条横穿昆仑山的地质地球物理剖面(INDEPTH --IV),并提出了多篇研究成果,《中国地质》杂志2014年第1期刊出我们新写的论文,题目是昆仑山深部结构与造山机制,点击与下载率均较高,现简要介绍给大家,请多多指教。 地球物理剖面探测深度达800km深,我们重点研究的是200km以浅的地壳与上地幔部分,并与地表的构造地质调查密切结合。得出以下认识: 1, 昆仑-柴达木地块是一个地块,有统一的基底,由于地块的南部的巴颜 喀拉大洋,它在早二叠世时开始向北部的昆仑-柴达木地块下俯冲,使地块南缘形成陆缘弧和弧后拉张区,在后期演化中分别形成以后的昆仑山与柴达木盆地;昆仑山做为大洋俯冲过程中形成的陆缘弧,会发生地壳与地幔物质的上升,如今天南美洲的西侧安第斯山脉那样会不断抬升,可达到几千米高度;在升高的同时昆仑山又被风化作用大量地剥蚀掉;于此同时,在昆仑山弧后地壳拉张地带,形成柴达木盆地;在持续俯冲挤压过程中,昆仑山不断抬升,盆地则不断下沉并沉积有南北山系来的物质,形成巨厚的陆相沉积;见下图: 图中松潘-甘孜大洋即巴颜喀拉洋(引自尹安,Harrison,2000) 2 ,昆仑山及四周大山被剥蚀后大量物质在巴颜喀拉大洋中堆积形成三叠系的巨厚的复里石沉积,厚达10-14km;其下面有无大洋壳?这是人们争论的。地球物理探测显示是存在着巨厚的大洋壳残存的。 3 ,巴颜喀拉大洋向北与向南俯冲到一定程度后,大洋中的三叠系的复里石地层与柴达木地块的老结晶基底在对昆仑山的对挤中,使昆仑山不断抬升和不断受到剥蚀,以致昆仑地块老结晶基底及深成岩抬升并出露在地表;同时,南昆仑地块则沿昆仑地块中央断裂向北逆冲到北昆仑地块之上,断裂深达10km。 4 ,昆仑地块地壳厚度为65~70km,较正常地壳厚了近1倍。除去地表第三系地层发生向南的 风火山 逆冲断裂系增厚地表层厚度之外,地壳增厚主要是发生在中、下地壳(6.2~6.6 km/s),主要是中基性岩石层的增厚; 此外,在挤压中 巴颜喀拉地块还发生向东运动,逐步挤向四川地块,并在龙门山、岷山等边缘地带造成险峻的高山。 5 ,柴达木盆地作为昆仑 弧 弧 后拉张地带,随昆仑造山隆升而不断下沉,新生界陆相沉积达12~14km厚,地壳厚度已达52km,较正常大陆地壳增厚了近20km。地壳增厚作用:一是“沉积”增厚,二是表层逆冲推覆增厚(盆地西部地区),三是中地壳的“挤入”增厚。 6 ,柴达木盆地结晶基底发生断陷形成新裂谷,沿昆仑山前分布,裂谷宽度约为12km,深度在4km,大地电磁测量结果表明裂谷正处与导电带上,导电带向下可以通到深部导电层,可能成为热流体与成矿物质向上的通道 。 7 ,昆仑-柴达木地块下没有发现北部的亚洲大陆岩石圈地幔向南俯冲的痕迹;相反,更可能是昆仑下的岩石圈地幔向北伸展到柴达木、祁连地块之下(我们正在向北追踪其去向)。 8 , 可可西里 地块(或称松潘-甘孜地体或 巴颜喀拉 地块)其海相复理石层厚度为10~14 km,其下面的6.2~6.3 km/s均速层,同时有高导电性显示,其呈现向南、北俯冲的结构。这一结构 是本地块所特有,推测应为原大洋壳的残片堆积,约15 km厚 。 9 ,S 波接收函数成像技术发现高原下岩石圈地幔成两层,总厚度为60 ~70km,与数学模型计算结果一致, 并沿高原地壳底部 向北伸展,直到中祁连山之下,成为高原南北对挤过程中岩石圈地幔长度调节的新方式。详情可查中国地质网站全文 。 10 , 巴颜喀拉地块、柴达木地块及东昆仑地块的一部分,在6500万年以后都处于陆相沉积环境,但是在高原整体隆升背景下同时遭受到夷平化作用,造成大量表层物质的流失。 欢迎大家评议! (2014.03.06)
个人分类: 科研笔记|23302 次阅读|13 个评论
高原考察,安全第一
热度 20 BihongFu2010 2012-11-27 14:55
高原考察,安全第一
最近,我和我的同事们刚刚从平均海拔4000多米的阿尔金自然保护区-库木库里盆地野外科学考察回来,回到北京后还不时在梦中回顾“有惊无险”的高原之行...... 今天,从“楚天都市报”看到三位北京市地质研究所青年地质考察队员在可可西里无人区考察时不幸遇难的消息,他们是于佳 (1988年出生)、田春达(1989年出生)、完玛东智(1989年出生)。其中于佳去年刚刚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毕业,另外两位年轻人估计也都是刚刚走出校园的学生。看了这则消息,深深地为他们正值青春年华之时就献身于青藏高原的科考事业感到痛心和惋惜......。与此同时,我也希望我们相关单位的领导是否需要好好反思一下:在组织这样科考活动或野外工作的时候,是否考虑到从“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原则出发?他们这些年轻人刚刚从大学校园走向工作单位,在他们还不具备足够多的高原野外工作经验的时候,就让他们去独立开展这样的野外工作,是否在“安全第一”方面有所疏忽? 在海拔4000多米的青藏高原考察,经常会面对各种困难和考验:首先是高原缺氧的考验,人在高原缺氧环境下,体力会大打折扣,反应会迟钝,常常有“心有余而力不足”之感;其次是水的考验,青藏高原北部无人区的可可西里和阿尔金自然保护区河流发育、湖泊星罗棋布,所以在无人区考察特别要注意湖泊、河流和沼泽地区的陷车问题,常常会出现“车毁人亡”的陷车事件,最近我们在库木库里盆地考察时,每天几乎都要面对“陷车”的险情;此外,还要特别注意野生动物(野牦牛、野狼、雪豹和熊等)的袭击,最近我们野外考察时就遇到了野狼群...... 野外保障三桥卡车被陷冰河中时,两辆野外车也把它无可奈何 大车师傅急中生智,果断撤离...... 我们的野外考察越野车陷于冰湖中,互相拖拽....... 经历多次陷车之后,我们变得格外小心谨慎,没有把握时先试试水深 昆仑山前经常有野狼群出没....... 在我们营地帐篷前20多米的地方,野狼与我们对峙....... "全副武装"的三位队员冒着寒风登上4805米的山顶采样....... 我们考察队一行10位好汉告别库木库里盆地时的集体合影(大家精神状态良好) 所以,组织高原地区的野外考察活动时,必须是要确保在有充分的安全准备和后勤保障的条件下去科学开展。几个年轻人在高原无人区考察遇难事件的再次发生,给我们再次敲响警钟:野外考察的基本原则是“珍爱生命,安全第一”!!! 祈祷年轻的他们在圣洁的高原天堂好好安息吧!
个人分类: 科研随想|5609 次阅读|39 个评论
请不要再作贱,中国人已经没有多少颜面了
热度 8 cgh 2012-10-20 11:49
请不要再作贱,中国人已经没有多少颜面 了 惊闻 2 名澳大利亚游客骑行进入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格尔木特警、急救、消防等公安部门全力营救。我想说的是,某些中国人,请你们不要再作贱了! 1 、可可西里不是旅游开放区,是谁让外国游客进去的? 2 、可可西里是国家自然保护区,是谁让人进去的? 3 、公安部门是如何取得对方联系方式的?有备案? 4 、游客何以配备卫星电话?谁配置的?是否符合法规? 5 、游客何以定位的?谁允许外国人携带定位测量设备的? 6 、一条洪水河能困住人?骗鬼去吧!至少每天上午是滴水不流! 作为一个多次到昆仑山一带开展地质工作的,本人十分鄙视格尔木相关部门的做法!我们在青海、甘肃开展野外地质工作却经常遭受种种刁难。 1 、曾今在甘肃开挖古地震探槽,当地“守法”的牧民以草原法为由,坚决不让开挖。实际上,在工作完成后,我们是可以基本复原的。更何况,我们的研究,归根结底还是为了断裂带附近这些人的防震安全利益的!更不用说防震减灾法了; 2 、当涉及国外合作者一起参加野外工作,所有野外工作区是需要申请并备案的! 3 、进入可可西里调查是需要特别向自然保护区申请的; 4 、我们的野外监测设备被盗,至今只有一纸报案受理单,无从知道有没有进行案件调查! 相关部门和他们所媚的洋人就是这样一起践踏那些重压在普通中国人身上的法律。在此,对那些作贱中国人的相关部门和个人,表示最强烈的鄙视! 中国警方正全力营救在可可西里迷路的两名澳大利亚游客 新华网格尔木20日电(记者张宏祥)来自澳大利亚的2名游客骑行进入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境内迷路3天后,20日由当地公安部门组织的救援小组已经通过卫星电话同2名被困游客取得联系,并正在接近被困游客。2名游客目前身体状况良好。 17日下午,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尔木市公安局在接到2名澳大利亚游客在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卓乃湖附近迷路的消息后,立即组织特警、急救、消防等部门成立两支救援小组,迅速赶往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境内进行搜救。 据格尔木市公安局局长郭海利介绍,搜救队员在19日通过卫星电话再次与2名澳大利亚游客取得联系,并通过卫星定位锁定被困游客所处位置,2名游客目前身体状况良好。据了解,搜救队员与2名被困游客之间有一条洪水河阻隔,为救援工作增添了难度,救援队员正在努力接近被困游客所处位置。此外,第三支救援小组已做好营救准备。 地处青藏高原腹地的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中国最大的”无人区”之一,面积约4.5万平方公里,平均海拔为4500米,有“生命禁区”之称。高寒低氧的自然条件给搜救工作带来了巨大困难。
个人分类: 杂谈|4460 次阅读|9 个评论
关注可可西里失踪的3名地质队员
热度 37 dkysdc 2012-3-4 06:21
关注可可西里失踪的3名地质队员
在介绍孟庆仁老师的博文《七彩的地质人生》之后,曾计划写一篇《带血的地质人生》,但总觉得让大家了解过多的阴暗面不是太好,这篇文章一直未写。我的博文也总是以一种轻松调侃的方式出现。 现实版揪心的故事 就在大家眼前: 2月17日,陕西省三名地质队员杨能昌、高崇民、荣浩,按照工作安排在可可西里地区进行野外作业,2月19日,却没有按照原定计划返回营地,随身携带的卫星电话至今无法联络,搜救人员经过11天的努力,仍未发现任何线索,直到昨天,他们仍然下落不明…… 杨能昌、高崇民、荣浩,是陕西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公司物化探分公司(以下简称“物化探分公司”)队员,去年9月,他们随物化探分公司青海项目部到可可西里考察。今年2月27日,他们的家属突然接到公司的通知,杨能昌等一行三人在一次野外作业中一直没能回来。 以上消息来自陕西省的西部网( http://news.cnwest.com/content/2012-03/01/content_6078563.htm ) ********************************************************************************************* 可可西里,平均海拔5000米,本来是人类活动的禁地,却因为盗猎和盗采(矿产、珍惜植物),成为犯罪分子的天堂。 三位地质队员可能遇到的风险来自: 1.沼泽:遍地沼泽,谁能知道会不会有足够大、足够深的泥潭隐藏在他们前行的路上? 2.极端恶劣的暴风雪:被暴风雪淹埋是完全可能的。 3.盗猎分子:1994年1月,可可西里野生动物保护卫士索南达杰被17名盗猎分子所杀,至今,仍有3人在逃。另外还可能有别的盗猎分子,图财害命、销赃灭迹的事完全有可能发生 ( http://news.cnwest.com/content/2011-12/05/content_5642902.htm ). 4.大型野生动物:比如熊。 如果说经过仔细搜索连汽车的影子都不见的话,可以排除野生动物。但前三项都是有可能发生的。除去为他们祈祷,还能做什么? ******************************************************** 可可西里,应该禁止一切原住民以外的人类活动,要严格控制以科学名义进行的各类考查,还自然以天然。无论借口有多大。 经幡照片摄于2010年8月5000余米的米拉山口 陕西省西部网关于失踪地质队员的专门频道: http://news.cnwest.com/node_34186.htm
个人分类: 实话实说|8602 次阅读|76 个评论
为失踪地质队员祈祷
热度 4 smallgrass 2012-3-2 19:59
   今天通过新闻,得知陕西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公司物化探分公司三名地质人员杨能昌、高崇民、荣浩2012年2月17日在可可西里地区进行野外作业时失踪,虽然从2月20日起陕西省、青海省组织了多方搜救,至今仍然下落不明。听到这个消息,我心里有些难过,因为自己也曾在青藏高原(松潘阿坝)复杂恶劣的环境中进行过野外化探工作,也曾带过三个临时工在野外宿营过,能够体会到有多艰苦,好在都化险为夷了。当然松潘阿坝地区的环境恶劣程度尚不可与青海可可西里地区相提并论。然而就是这样的极端环境,我们的地质队员,为了工作,为了一份责任,毅然前往。我衷心为他们祈祷,希望他们能够安全归来! 《祈祷》是我最喜欢的经典歌曲之一,谨以此歌,祝愿三位失踪的地质队员平安、幸福: 让我们敲希望的钟啊 多少祈祷在心中 让大家看不到失败 叫成功永远在 让地球忘记了转动啊 四季少了夏秋冬 让宇宙关不了天窗 叫太阳不西沉 让欢喜代替了哀愁啊 微笑不会再害羞 让时光懂得去倒流 叫青春不开溜 让贫穷开始去逃亡啊 快乐健康留四方 让世界找不到黑暗 幸福像花开放 让大家看不到失败 叫成功永远在
个人分类: 野外经历|3622 次阅读|5 个评论
青藏高原之旅——天路、可可西里
热度 16 陈三茂 2011-9-7 10:10
青藏高原之旅——天路、可可西里
2011 年 7 月 31 日 ,一早我们从格尔木启程去拉萨,之所以坐火车去,目的一是为了逐渐适应高原气候,同时也是为了欣赏青藏铁路沿途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和了解民风民俗。为了买到座位,我们的车票是从西宁至拉萨的全程票,但我们是从格尔木上的车。铁道部为了好让旅客们尽量看到全部天路风光特意将格尔木到拉萨这段行程安排在白天。 青藏铁路东起青海西宁,西至拉萨,全长 1956 公里,其中格尔木至拉萨段,全长 1142 公里,是世界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这条铁路也被人们称作“天路”。有 960 多公里都在海拔 4000 米以上的长达 1142 公里的青藏铁路格尔木至拉萨段,它攀爬到海拔 5072 米的最高点,横穿白雪覆盖的青藏高原,火车的轰鸣声响彻世界屋脊。 列车上特别配备两套供氧系统,一套通过混合空调系统中的空气供氧,让每节列车含氧量均达到 83% ,另一套集中供氧系统可以让乘客通过独立的接口直接吸氧,有效地降低高原反应。 离开格尔木不远就是昆仑山口 , 窗外的景色十分美丽,蔚蓝色天空和白色云彩以及高原草地间隔分布,远处还可以看到白色山顶积雪的雪山。 沿途我们看到了雄伟、博大的昆仑雄姿和冰川甘露昆仑神泉;青藏铁路从可可西里横穿而过,为了保护这片广袤原野上的珍贵藏羚羊,青藏铁路在穿越可可西里时特别设计了野生动物通道。我们十分幸运遇到了正在为迁徙而奔驰的藏羚羊,大家都拿起手中的相机拍照,但 由于距离较远,加上列车速度快,一掠而过,照相机拍出的照片效果不是很好。 藏羚羊,被称为“可可西里的骄傲”,我国特有物种,群居,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藏羚羊为羚羊亚科藏羚属动物,是中国重要珍稀物种之一,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雌藏羚羊生育后代时都要千里迢迢的迁徙到可可西里生育。它们成群结队在雪后初霁的地平线上涌出,精灵一般的身材,优美得飞翔一样的跑姿。 可可西里无人区地处青藏高原腹地,平均海拔在 4600 米以上,最高峰为北缘昆仑山布喀达坂峰 ( 亦称新青峰或莫诺马哈峰 ) ,海拔 6860 米;“可可西里( Hoh Xil )”蒙语意为“青色的山梁”。藏语称该地区为“阿钦公加”。是目前世界上原始生态环境保存最完美的地区之一,也是目前中国建成的面积最大、海拔最高、野生动物资源最为丰富的自然保护区之一。可可西里气候严酷,自然条件恶劣,人类无法长期居住,被誉为“生命的禁区”。然而正因为如此,给高原野生动物创造了得天独厚的生存条件,成为“野生动物的乐园”。 我们还和列车一起跨越长江起源瑰丽的沱沱河和世界屋脊的草原冰川唐古拉山、唐古拉河,这是青藏线全线最高的地方,最高海拔 5072 米。列车从唐古拉山疾驰而下后,地势就变得相对平稳,而高原牧场的景色也渐渐入人眼。位于安多和那曲之间的措那湖如一汪碧玉,湛蓝的湖水在康桑雪草原上和念青唐古拉山中徜徉,您会为眼前变幻的人间仙境所痴迷,同时也感受到的是来自心灵的净化。晚上列车缓缓驶入了青藏铁路的终点站,来到了西藏政治,文化的中心—素有日光城之称的圣地拉萨。导游在火车站给我们各位敬献了哈达,带我们入住酒店,进行高原适应性休息。
个人分类: 休闲娱乐|9697 次阅读|32 个评论
[转载]历史上的今天 21日小满
xupeiyang 2011-5-21 09:40
1884年,雕刻家 巴托尔迪 完成 自由女神像 1902年, 张之洞 创立湖北师范学堂 1917年,北洋 府院之争 越演越烈 1990年,国家对 可可西里 进行科学考察 1998年,印尼总统 苏哈托 宣布辞职 小满(grain buds)是二十四 节气 之一,夏季的第二个节气。其含义是夏熟 作物 的籽粒开始灌浆饱满,但还未成熟,只是小满,还未大满。每年5月21日或22日视太阳到达黄径60°时为小满。 小满   --欧阳修诗   在描写小满时节农家生活情状的古诗中,宋代 欧阳修 的《归田园四时乐春夏二首(其二)》是最著名的一首。诗中写道:   “南风原头吹百草,草木 丛深 茅舍小。   麦穗初齐稚子娇,桑叶正肥蚕食饱。   老翁但喜岁年熟,饷妇安知时节好。   野棠梨密啼晚莺,海石榴红啭山鸟。   田家此乐知者谁?我独知之归不早。   乞身当及强健时,顾我蹉跎已衰老。”   意思是说:夏季的南风吹动了原上的各种野草,就在那草木丛深之处可见到那小小的茅舍。近处麦田那嫩绿的麦穗已经抽齐,在微风中摆动时像小孩子那样摇头晃脑娇憨可爱;而桑树上的叶子正长得肥壮可供蚕吃饱。对于农家来说,他们仍盼望的是当年的收成如何,为能有个丰收年而高兴,至于田园美景和时节的美好他们是无暇顾及的。诗的最后四句诗人以议论的方式发出了历尽沧桑的感慨:我既然看到归隐田园是这么令人神往,然而我自个知道归隐得太晚了,当身体强健之时就应该隐退的,可是看看现在,岁月蹉跎,自己已经衰老了。
个人分类: 我的日记|1404 次阅读|0 个评论
希望玉树人如巍巍昆仑,屹立不倒!
woodenson 2010-4-22 15:46
最近由于家中出了些事情,虽然早就知晓玉树地震的消息,却一直没能做些什么!由于研究工作的需要,曾多次在三江源、可可西里工作,对这里纯朴的风土人情,特别的自然风光一直心存感慨。前两天一个曾经一起出没于三江源和可可西里的好友打来电话,说或许我们能够为玉树人民做些事情,我非常赞同。我又想起了去年在可可西里的那段时间,虽然艰苦,却记忆深刻。无敌的司机尼玛,热情的索站卫士孟轲,青海人,豪放的青海人。 放几张原先的照片,聊以纪念!希望玉树人如巍巍昆仑,屹立不倒!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4025 次阅读|0 个评论
最近接受的两篇文章的摘要
woodenson 2009-12-7 09:40
上个月,Journal of Mammalogy接受了Mixed-speices groups of Przewalskis gazelle and Tibetan gazelle的文章,这个月,四川动物接受了 可可西里青藏铁路沿线的夏季鸟类多样性,这里上传摘要,待全文正式发表了再传pdf。 1、 NON-RANDOM MIXING BETWEEN GROUPS OF PRZEWALSKIS GAZELLE AND TIBETAN GAZELLE Zhongqiu Li ab , Zhigang Jiang b Guy Beauchamp c a Key Laboratory of Animal Ecology and Conservation Biology, Institute of Zoology,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China b College of Life Science, Nanjing University , Nanjing , China c Faculty of Veterinary Medicine, University of Montral , St-Hyacinthe, Qubec , Canada The Przewalskis gazelle, Procapra przewalskii , and the Tibetan gazelle, P. picticaudata, are two endemic, closely related and endangered ungulates of the Qinghai-Tibetan Plateau. The two species often occur in mixed-species groups in the upper Buha River of the Plateau. We studied the composition and size of their mixed-species groups over two years to determine whether such groups aggregate by chance and to determine a posteriori potential costs and benefits associated with the formation of mixed-species groups. Sex composition and size distribution were very similar in single-species groups of each species and given that population density was also similar for the two species, we expected that if mixed-species groups formed by chance, mixed-species groups would consist of an equal mix of the two species. While this was true in male and in mixed-sex groups, the proportion of Przewalskis gazelles was much larger than expected in female groups. In addition, mixed-species groups in the winter never included males of the two species. The results thus suggest that random mixing can be rejected in these two gazelle species. Mixed-species groups were larger than single-species groups of each species in all-female, all-male and mixed-sex groups suggesting that one benefit of mixed-species groups is a reduction in predation risk associated with the formation of larger groups. We also suggest that the occurrence of mixed-sex, mixed-species groups implies a potentially non-trivial risk of crossbreeding, which would represent a cost to the formation of mixed-species groups. 2、 可可西里青藏铁路沿线的夏季鸟类 李靖 1 ,葛晨 1 ,李忠秋 1 * ,徐爱春 2 ,李言阔 3 (1 .南京大学医药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南京 210093; 2 .中国计量学院生命科学学院,杭州, 310018; 3 .江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南昌 330022) 摘要 : 2009 年 7~8 月,我们对青藏铁路沿线格拉段青海境内尤其是可可西里保护区段的夏季鸟类进行了调查。结合历史记录,该地区共计 50 种鸟类。其中留鸟 29 种,夏候鸟 20 种,迷鸟 1 种,国家一级保护 3 种,为黑颈鹤 Grus nigricollis 、胡兀鹫 Gypaetus barbatus 、金雕 Aquila chrysaetos ;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7 种,分别为猎隼 Falco cherrug 、燕隼 F. subbuteo 、红隼 F. tinnunculus 、 游隼 F. peregrinus 、秃鹫 Aegypius monachus 、 鸢 Milvus migrans 、大鵟 Buteo hemilasius 。铁路沿线的鸟类中,优势种为棕颈雪雀 Montifringillla ruficollis 和地山雀 Pseudopodoces humilis ,分别占到发现总数量 (349 只 ) 的 23.2% 和 12.0% 。常见种包括渡鸦 Corvus corax (7.4%) 、赤麻鸭 Tadorna ferruginea (7.2%) 、白斑翅雪雀 M. nivalis (6.9%) 、棕背雪雀 M. blandfordi (6.3%) 以及斑头雁 Anser indicus (6.0%) 。
个人分类: 研究论文|3637 次阅读|0 个评论
可可西里考察,图文再记!——动物
热度 1 woodenson 2009-8-20 16:32
关于可可西里的记录,上次只是在planta上发了几个帖子。歇了十来天,终于缓过精神,决定再次图文。 有时,要说的话很多,但轮到动笔,却又不知从何说起。还是先从可可西里的动物谈起。 为首的,是赤麻鸭。赤麻鸭是可可西里最常见的两种雁鸭类之一,另外一种是斑头雁,这次考察虽然也见到了,可惜太远,没有清晰地照片。 第二张照片,是大杜鹃。我虽然知道大杜鹃是国内分布最广的一种鹃形目鸟类,但在青藏高原上发现,多少还是有些意外。 戴胜,常见鸟。 大鵟,可可西里常见的猛禽。 渡鸦,开始以为是大嘴乌鸦,后来看胸部的羽毛,应该是渡鸦。 凤头??,也是让我们惊喜的鸟种之一,没有想到他们会在海拔近5000米的地方出现,而且还繁育后代。 红脚鹬,不甚怕人,徐爱春摄。 胡兀鹫,高原神鹰之一。 家燕,真不愧是家燕,在无人区,他们也找家,就在索南达杰保护站的厕所里。 普通燕鸥,索站徐爱春摄。 棕头鸥,摄于雁石坪。 雪雀。总共见到了四五种雪雀,其中以棕颈雪雀常见,其他的如棕背、白斑翅、白腰等也不少。 看完了鸟类,再来看看兽类。 首先,看看青藏高原的keystone物种,高原鼠兔。虽然这种东西,让我们在考察研究中吃尽了苦头,比如说陷车,但我们也不得不承认,高原鼠兔对于维持整个高原生态的重要作用。 鼠兔有晾晒青草,储存过冬的习惯。 这是我们的旗舰物种,藏羚羊。时值产羔结束,藏羚羊或三五成群,或数十成伍,陆陆续续的从可可西里迁回西藏。 藏野驴,就在索站旁,可能是定居了的五只藏野驴,每天都可以见到。 藏原羚,雌性。记得两三年前还在北京,探路者在北京地铁的大幅广告上展示:寻找藏羚羊可可西里之旅,照片贴的就是藏原羚。我当时窃笑,这么明显的错误,居然堂而皇之的登上巨幅广告。藏原羚,雄性角后弯,且短而细,而藏羚羊的角前弯,长而粗,长过藏原羚的两三倍。雌性至少在个体大小和体色上有显著差异,藏原羚原小于藏羚羊。 这是一只藏原羚的小羊。 牦牛头骨,应该是家养的,呵呵。
个人分类: 动物研究|7738 次阅读|5 个评论
可可西里归来,照片小记!
woodenson 2009-8-6 12:06
5号,从可可西里回到南京,很多的话想说,却又不知从何而始,先看看照片,有空再记录文字。 请看planta的专贴。 可可西里考察归来,系列照片之一风景, http://www.planta.cn/forum/viewtopic.php?t=17304 可可西里考察归来,系列照片之二动物, http://www.planta.cn/forum/viewtopic.php?t=17325 可可西里考察归来,系列照片之三人物, http://www.planta.cn/forum/viewtopic.php?t=17345
个人分类: 动物研究|3502 次阅读|1 个评论
即将启程可可西里,祈望一切顺利
woodenson 2009-7-17 10:49
中午一点,我们即将启程前往可可西里。这是在半年前就已经确定的行程,青藏铁路对沿线野生动物影响的快速评估。此行三个单位,八名成员,时间在20天左右。希望一切如愿,鸟类、兽类、景观、数据、文章,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安全。 这是我的第二次可可西里考察,谈到可可西里,更多的人是向往,但是,但凡去过可可西里的人,恐怕就不会再有这个想法。这次随行的八个成员,有五六个都是首次登上高原,希望能够顺利的完成任务。 等着我们的照片
个人分类: 动物研究|4137 次阅读|2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 17:0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