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藏原羚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藏原羚的厄运
热度 8 woodenson 2015-7-11 00:23
今天继续我的西藏野生动物踩点之旅,主要的目的地之一就是位于西藏申扎县的格仁错。上山途中看到两只雄性藏原羚顺着草场围栏缓行,和杨乐及司机贾布师傅就讨论,西藏的草场近年来也开始围栏承包,那么野生有蹄类比如藏羚羊、藏原羚等很可能也会遇到和青海的普氏原羚一样的生存危机。结果下山途中,就看到这两只藏原羚被三只流浪狗围猎。我们见到时,一只流浪狗咬着一只藏原羚的脖子,另外两只在周围围捕。我们迅速下车用石块投掷、大声呼喝,终于将三只流浪狗赶散。这只雄性藏原羚,挣扎着又跑了几段行程,最后俯卧在围栏旁边。它的肋部被咬了一个口子,脖子也有伤痕,两只前脚也被撕破了皮,已经几乎不能动弹。我们慢慢靠近,用口袋蒙住它的眼睛,抱上汽车,准备带回县林业局进行救治。 车子开出去没有一分钟,我们就又发现三只流浪狗在围猎另一只雄性藏原羚。这一只也是受困于围栏,无法起速,被一只流浪狗扑倒咬了一口,藏原羚跌倒的同时顺势从围栏底部钻了过去。我们也下车再次用石块投掷,大声呼喝,这只藏原羚才侥幸逃脱。 半个多小时后,我们来到申扎县林业公安局,将奄奄一息的藏原羚交到了林业局工作人员手中。交流中得知,由于围栏及其他因素,每年都会有不少藏原羚、藏羚羊被流浪狗、狼等捕猎。正常情况下,这些狩猎者很难捕捉到野生有蹄类,但围栏的存在大大降低了野生有蹄类的逃生几率。 离开申扎县的时候,林业局的工作人员已经对藏原羚进行了消毒、包扎,但这只藏原羚的命运究竟如何,我们却难以乐观。或许,这又是一次由人类导致的加速的物种灭亡历程... 附 普氏原羚与围栏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97430-48566.html 附图:
个人分类: 动物研究|8024 次阅读|16 个评论
西藏纪行(4) --- 跃动的高原生灵
热度 14 geobob 2011-9-27 12:28
西藏纪行(4) --- 跃动的高原生灵
“ 自恐多情损梵行,入山又怕误倾城。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 ”----六世达赖 仓央嘉措 , 曾缄 根据 于道泉 译本重译。 记得在纪录片《美丽中国》系列中看到藏民和野生动物和睦相处的镜头,一个小女孩伸长胳膊手里捧了食物在喂一只受了伤怯生生的鹤,类似的场景在西藏屡见不鲜,每个寺院视实力不同也都豢养着不同数目的野生动物,细心的游客或许在大昭寺二层可以发现一些野生动物。西藏面积120多万平方公里,人口仅为300万,藏民笃信佛教,对动物慈爱有加,野生动物受到人类干扰相对小些,西藏成为野生动物的天堂,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跃动着各色的高原生灵。 黑颈鹤,又称藏鹤,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据百度百科,黑颈鹤是大型涉禽,身长115-120厘米,生活在海拔2500-5000米,是世界上唯一的生长繁殖在高原的鹤类,在世界十五种鹤被最晚记录到的,也是藏族人民心目中的神圣大鸟。黑颈鹤夏季在西藏繁殖,冬季迁至云贵越冬,少数还飞越喜马拉雅山至不丹越冬。 据称,1983年全球仅发现200只黑颈鹤,现在总数上升至7000多只,其中西藏拥有最大的种群,数目超过4000多只。 黑颈鹤 黑颈鹤体型庞大,姿态优美,头顶为血红色,叫声响亮,在仲巴帕羊一路上遇到了不少,多数看到的是两只在一起。 繁殖期间,雌雄常引颈对鸣,而且还会跳优雅的求偶舞蹈,记得在《美丽中国》中西藏部分看到过那种‘引颈对鸣’的美丽舞蹈 ,如此说来黑颈鹤是一种美好的爱情鸟了,或许比鸳鸯可以更好地象征爱情,因为鸳鸯其实是比较‘花心’的,可惜我们去的月份不妙,黑颈鹤早已完成了繁殖,因此未能有幸目睹她们颇为高雅唯美的爱情生活。据说黑颈鹤比较谨慎,可我感觉似乎不算很胆小,我们在一边做实验架仪器,而她们则在稍远处的草丛中露出红红的脑袋顶专心自己的事情,一副处世不惊的样子,直到有人接近到30米的样子才会走开。由于体型庞大,她们似乎不能像直升机那样原地起飞,需要助跑一阵才能振翅高飞。然而多数情况下, 她们总是懒得起飞,先迈开长长的美腿大步跑开,直到感觉奔跑无望的时候,才会张开大大的翅膀,伸长脖子,腿往后蹬,趾尖离开地面的那一瞬间尤其美丽,像姿态优雅的仙女 。 难得一见的两只小黑颈鹤,它们还不会飞,脖子还不是黑色... 藏原羚,又称西藏黄羊,青藏高原特有物种,栖息于海拔3000-5000米,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因为那白花花的大屁股而被俗称为‘白屁股’,这也是辨别和藏羚羊最为简单直观的特征 。百度百科称,‘它的嗅觉不算灵敏,但听觉和视觉极好,性情机警,遇到天敌后会迅速地逃遁,到一定距离后停下回头凝望,奔跑的姿势比较特殊,看起来好像一颠一颠的,然后再继续奔逃,或者在原地休息、进食’。在仲巴帕羊布琼曾驱车缓慢地追赶藏原羚,它们似乎总是喜欢回头张望,白花花的屁股在阳光照耀下显得格外醒目和张扬,既可爱又好笑。 不幸的是,据说现在国际狩猎协会又可以在中国申请猎杀藏原羚等保护动物了,只需要缴纳些费用报由相关部门批准即可,百度百科上有介绍容许这么做的理由,其中一条便是创收,猎杀一只藏原羚或者藏羚羊大概几千美金。 三只雄性藏原羚把白花花的屁股对着人们 朝圣 ( 一只雄性藏原羚凝望着远处的神山冈仁波齐峰 ) ( 尽管有着白花花的屁股可以确定为藏原羚,我这种外行只能辨认出长着直而长的角的雄性藏羚羊,但是沿途也碰到了一些屁股不白但看着又不像藏羚羊...请科学网专家们扫盲....) 野驴,又称蒙古野驴,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栖居于海拔3800米左右。体长可达260厘米,肩高约120厘米,尾长80厘米左右,体重约250千克。和家驴相比,野驴体态更为优美,接近于骡。颈背具短鬃,颈的背侧、肩部、背部为浅黄棕色,背中央有一条棕褐色的背线延伸到尾的基部,颈下、胸部、体侧、腹部黄白色,与背侧毛色无明显的分界线。四肢刚劲有力,性机警,善持久奔跑,喜水浴、会游泳(百度百科)。 几只野驴,其中有两只在望着我们 从日喀则出来直到普兰,沿途频繁地看到野驴出没,在帕羊冈底斯山侧畔,布琼顽劣本性不改驱车追赶野驴,对于我的阻止,他说让它们奔跑一下活动活动也好嘛,反正奔跑是它们生活的一部分。 据说野驴奔跑速度很快,连狼群都赶不上,其奔跑姿态优美,若非尾巴不够飞扬,则几乎可以与马媲美了。 疾风中奔驰的野驴 鼠兔,外形酷似兔子,身材和神态又很像鼠类,体长16-28厘米,比常见的鼠类要大很多。鼠兔外形虽然可爱,但是却号称‘草原第一杀手’,对草地的破坏力极大,一只小小的鼠兔即可破坏0.7平米的草地。很多地方放眼望去几乎都是密密麻麻的鼠洞,到处活动着胆小谨慎的它们,一旦稍有惊动便快速地跑向洞穴。 鼠兔挖洞本身具有破坏力,还将土堆在洞口,雨水一旦冲刷,草地的表层土便被破坏,脆弱的生态环境便难以恢复,因而洞口周围一片土地上光秃秃地寸草不生,像是一块块伤疤而触目惊心。 我曾经对藏北高原寻常草地粗略地数了数,大概20x20米之内鼠洞可达50个之多。鼠兔的过度繁殖,也反映出它们天敌数目的匮乏与保护的紧迫,科学院相关院所长期致力于研究治理鼠害,对于西藏无疑是无量功德,我甚至担心长此下去家畜没草可吃,高原鼠兔的破坏力都要远远超过其他退化因素了,危言耸听地说若不能遏制鼠兔,则青藏高原怕是要毁于这些杀手们了。我在想,那些狩猎爱好者为什么不来比赛射杀高原鼠兔呢?猎杀盘羊藏原羚算什么本事,射杀鼠兔才能显示出枪法的高超。 歪着脑袋抬起前爪的鼠兔,显然它是在为我的镜头而摆pose 喜马拉雅旱獭,为西藏体形最大的啮齿动物,肥肥的旱獭在西藏也不少,遇到危险喜欢迅速跑回洞里,也喜欢半直立着身子张望,发出的声音很尖,类似于鸟叫,很多次我都以为是鸟叫声呢,直到循声望去看到肥肥的它们; 有时候它们还喜欢‘掩耳盗铃’,我们车子经过,有的旱獭因为距离洞穴较远,来不及返回洞中,肥肥的身子便趴在地上低着脑袋一动不动,仿佛这样子便不会被发现,样子十分滑稽可笑 。布琼曾经追赶旱獭,旱獭拖着肥大的身子跑来跑去,直到气喘吁吁地一动也不能动,而被布琼生擒。布琼说,旱獭的皮很好,在西藏常常用于为老人们制作腰带,保暖性能很好。 直立着身子张望的喜马拉雅旱獭 老鹰,西藏有多种鹰飞翔在蓝天之上,一路上既可看到停在电线杆上的体型较小的鹰,也可以看到展翅可达1.5米的雄鹰从汽车前方旁若无人地掠过。原谅我作为知识浅薄的外行不能判断这是什么种类的老鹰了,但我可以肯定的这绝对不是天葬时的脖子没毛的秃鹫。 这只老鹰雄踞于乱石之上,气场强大,孤独却并不寂寞,虎视傲睨着脚下的领土,草地上活跃着的鼠兔旱獭等一切小动物瞬间都逃回了洞穴,仿佛是荒野之中威风凌凌的一代君王 。 草原一代霸主 在青藏高原最让人激动不已的莫过于行踪神鬼莫测的雪豹了,即便是动物学家也难得一见,似乎当初BBC拍摄《美丽中国》在西藏苦等蹲守很久也未能一睹雪豹雄姿靓影。在行将结束实验的时候,我虽然不奢望看到雪豹,但总想着若能遇到头高原狼便心中没有遗憾了。某个中午,藏北下着细雨,我们在冷风中瑟缩着吃点儿干粮充饥,之后驱车继续前进,路过一片斑驳的草地时我猛然看到一个灰黄色的东西在不远处,心中拂过一丝惊喜:莫非是头狼?我喊停了布琼,下车定睛望去, 20米处蹲着一只狼,眯着眼睛望着我们,神态淡定,只是正逢盛夏,它似乎在褪毛,因而显得并不好看,我甚至无法断定这是一头小狼还是老狼。它们最好看的时候应该是在冬季,毛长而顺,十分雄壮,最不可思议的是西藏据说目前为止还没有狼伤人的记录。 它蹲着看了我们一会儿,起身兀自走了,毛色凌乱,似乎略显疲倦,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它那盯着前方的一双眼睛,沉着而坚毅…… 蹲着的狼眼神迷离 它兀自走开了,毛色凌乱,看它的那双眼睛.....
个人分类: 天涯何处--且行且纪|6092 次阅读|34 个评论
国家林业局:7位美国人已撤销赴青海狩猎申请
热度 10 jiangjinsong 2011-9-2 20:42
中国网9月2日北京讯 国家林业局宣传办今天向记者通报,关于近期7位美国人拟赴青海采集岩羊、藏原羚标本的行政许可申请事项,北京正安国际旅行社和中国妇女旅行总社先后提出撤回上述申请,国家林业局行政许可办公室已将其原申请材料退回。 蔣科學按:謝謝各位網友、動物保護人士的不懈努力,謝謝媒體的給力報導,謝謝林業局中願意傾聽民眾呼聲的官員。 中國動物保護事業形勢依然非常嚴重,希望中國的動保事業發展越來越好,動物保護法早日出臺。
个人分类: 敬畏自然|3726 次阅读|28 个评论
讓外國人來槍殺中國二級野生保護動物?
热度 4 jiangjinsong 2011-8-17 22:01
@郭鹏 近日来,关于外国人来中国狩猎国家级保护动物——岩羊与藏原羚的信息在网上广泛传播,引起了国内外动物保护志愿者的极大不安。以出卖野生动物作为对于当地农民的补偿的说法受到质疑,有民间慈善组织如是说:“国家林业局,我们是一家动保NGO,关于国际狩猎的事,我们也很关注,希望国家林业局慎行,如果这些动物确实给当地农牧民造成了损失,我们愿意为国家林业局分忧,给牧民一些补偿。我们的联系地址:donglinhusheng@126.com ”另外一些动物保护组织希望国家林业局能公布其关于开放野生动物狩猎的专家论证会的论证细节及专家名单,因为他们所了解到的当地野生动物情况与林业局披露的有出入。他们希望能将其他国家和地区成功地方解决人与动物冲突的经验介绍给中国官方,以便协助国有林业局野生动物保护司来解决问题。比如,在印度,为了保护大象并解决人象争食的问题,他们建立了闻名世界的“大象走廊”,将农户迁出保护区,并给受损的农户进行补偿,甚至鼓励农民有偿为大象定期种植稻谷以补充被农耕破坏了的自然环境中的大象食物不足。保护动物和人类共同的赖以生存的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办法是有的。不知道的我们可以去问,就怕打的是野生动物保护的旗,其实是赚血腥的杀戮钱。 据甘肃当地的居民反映,这些旅行社会以“科学狩猎”为名让外国人来打国家级保护的野生动物,不仅没有使当地农民受益,而且大大地鼓励了偷猎者:既然外国人能打,不犯法,中国人为什么不能打?结果是这些动物不仅受枪杀死得极惨,而且被驱赶到几乎无法生存的环境当中:在那里风险沙大到人无法站立,食物和水都极其匮乏,但是这是动物可能勉强躲避人类的地方。这就是林业局野生动物保护司要支持的“科学狩猎”吗?
个人分类: 敬畏自然|3517 次阅读|9 个评论
最近接受的两篇文章的摘要
woodenson 2009-12-7 09:40
上个月,Journal of Mammalogy接受了Mixed-speices groups of Przewalskis gazelle and Tibetan gazelle的文章,这个月,四川动物接受了 可可西里青藏铁路沿线的夏季鸟类多样性,这里上传摘要,待全文正式发表了再传pdf。 1、 NON-RANDOM MIXING BETWEEN GROUPS OF PRZEWALSKIS GAZELLE AND TIBETAN GAZELLE Zhongqiu Li ab , Zhigang Jiang b Guy Beauchamp c a Key Laboratory of Animal Ecology and Conservation Biology, Institute of Zoology,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China b College of Life Science, Nanjing University , Nanjing , China c Faculty of Veterinary Medicine, University of Montral , St-Hyacinthe, Qubec , Canada The Przewalskis gazelle, Procapra przewalskii , and the Tibetan gazelle, P. picticaudata, are two endemic, closely related and endangered ungulates of the Qinghai-Tibetan Plateau. The two species often occur in mixed-species groups in the upper Buha River of the Plateau. We studied the composition and size of their mixed-species groups over two years to determine whether such groups aggregate by chance and to determine a posteriori potential costs and benefits associated with the formation of mixed-species groups. Sex composition and size distribution were very similar in single-species groups of each species and given that population density was also similar for the two species, we expected that if mixed-species groups formed by chance, mixed-species groups would consist of an equal mix of the two species. While this was true in male and in mixed-sex groups, the proportion of Przewalskis gazelles was much larger than expected in female groups. In addition, mixed-species groups in the winter never included males of the two species. The results thus suggest that random mixing can be rejected in these two gazelle species. Mixed-species groups were larger than single-species groups of each species in all-female, all-male and mixed-sex groups suggesting that one benefit of mixed-species groups is a reduction in predation risk associated with the formation of larger groups. We also suggest that the occurrence of mixed-sex, mixed-species groups implies a potentially non-trivial risk of crossbreeding, which would represent a cost to the formation of mixed-species groups. 2、 可可西里青藏铁路沿线的夏季鸟类 李靖 1 ,葛晨 1 ,李忠秋 1 * ,徐爱春 2 ,李言阔 3 (1 .南京大学医药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南京 210093; 2 .中国计量学院生命科学学院,杭州, 310018; 3 .江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南昌 330022) 摘要 : 2009 年 7~8 月,我们对青藏铁路沿线格拉段青海境内尤其是可可西里保护区段的夏季鸟类进行了调查。结合历史记录,该地区共计 50 种鸟类。其中留鸟 29 种,夏候鸟 20 种,迷鸟 1 种,国家一级保护 3 种,为黑颈鹤 Grus nigricollis 、胡兀鹫 Gypaetus barbatus 、金雕 Aquila chrysaetos ;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7 种,分别为猎隼 Falco cherrug 、燕隼 F. subbuteo 、红隼 F. tinnunculus 、 游隼 F. peregrinus 、秃鹫 Aegypius monachus 、 鸢 Milvus migrans 、大鵟 Buteo hemilasius 。铁路沿线的鸟类中,优势种为棕颈雪雀 Montifringillla ruficollis 和地山雀 Pseudopodoces humilis ,分别占到发现总数量 (349 只 ) 的 23.2% 和 12.0% 。常见种包括渡鸦 Corvus corax (7.4%) 、赤麻鸭 Tadorna ferruginea (7.2%) 、白斑翅雪雀 M. nivalis (6.9%) 、棕背雪雀 M. blandfordi (6.3%) 以及斑头雁 Anser indicus (6.0%) 。
个人分类: 研究论文|3637 次阅读|0 个评论
可可西里考察,图文再记!——动物
热度 1 woodenson 2009-8-20 16:32
关于可可西里的记录,上次只是在planta上发了几个帖子。歇了十来天,终于缓过精神,决定再次图文。 有时,要说的话很多,但轮到动笔,却又不知从何说起。还是先从可可西里的动物谈起。 为首的,是赤麻鸭。赤麻鸭是可可西里最常见的两种雁鸭类之一,另外一种是斑头雁,这次考察虽然也见到了,可惜太远,没有清晰地照片。 第二张照片,是大杜鹃。我虽然知道大杜鹃是国内分布最广的一种鹃形目鸟类,但在青藏高原上发现,多少还是有些意外。 戴胜,常见鸟。 大鵟,可可西里常见的猛禽。 渡鸦,开始以为是大嘴乌鸦,后来看胸部的羽毛,应该是渡鸦。 凤头??,也是让我们惊喜的鸟种之一,没有想到他们会在海拔近5000米的地方出现,而且还繁育后代。 红脚鹬,不甚怕人,徐爱春摄。 胡兀鹫,高原神鹰之一。 家燕,真不愧是家燕,在无人区,他们也找家,就在索南达杰保护站的厕所里。 普通燕鸥,索站徐爱春摄。 棕头鸥,摄于雁石坪。 雪雀。总共见到了四五种雪雀,其中以棕颈雪雀常见,其他的如棕背、白斑翅、白腰等也不少。 看完了鸟类,再来看看兽类。 首先,看看青藏高原的keystone物种,高原鼠兔。虽然这种东西,让我们在考察研究中吃尽了苦头,比如说陷车,但我们也不得不承认,高原鼠兔对于维持整个高原生态的重要作用。 鼠兔有晾晒青草,储存过冬的习惯。 这是我们的旗舰物种,藏羚羊。时值产羔结束,藏羚羊或三五成群,或数十成伍,陆陆续续的从可可西里迁回西藏。 藏野驴,就在索站旁,可能是定居了的五只藏野驴,每天都可以见到。 藏原羚,雌性。记得两三年前还在北京,探路者在北京地铁的大幅广告上展示:寻找藏羚羊可可西里之旅,照片贴的就是藏原羚。我当时窃笑,这么明显的错误,居然堂而皇之的登上巨幅广告。藏原羚,雄性角后弯,且短而细,而藏羚羊的角前弯,长而粗,长过藏原羚的两三倍。雌性至少在个体大小和体色上有显著差异,藏原羚原小于藏羚羊。 这是一只藏原羚的小羊。 牦牛头骨,应该是家养的,呵呵。
个人分类: 动物研究|7738 次阅读|5 个评论
即将启程可可西里,祈望一切顺利
woodenson 2009-7-17 10:49
中午一点,我们即将启程前往可可西里。这是在半年前就已经确定的行程,青藏铁路对沿线野生动物影响的快速评估。此行三个单位,八名成员,时间在20天左右。希望一切如愿,鸟类、兽类、景观、数据、文章,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安全。 这是我的第二次可可西里考察,谈到可可西里,更多的人是向往,但是,但凡去过可可西里的人,恐怕就不会再有这个想法。这次随行的八个成员,有五六个都是首次登上高原,希望能够顺利的完成任务。 等着我们的照片
个人分类: 动物研究|4137 次阅读|2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 19:3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