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属性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现象(形式和内容)与本质的关系中蕴含嵌套
geneculture 2018-12-28 22:38
塔斯基及其后续者们的形式语义非常明确(与形式信息的分析是可以联系的,此研究进路是值得深入下去的); 注:这是极少数专家发挥作用的领域(融智学理论及其文化基因系统工程以言识软硬形式化系统工程与之对接,通常则是语言、知识和软件三大工程的方法) 邹晓辉关注语言和知识内容语意目标明确(与内容信息的分析是可以联系的,此研究进路是值得深入拓展的); 注:这是广大的师生发挥作用的领域(融智学理论及其文化基因系统工程以教管学用社会化系统工程与之对接,通常则是教育、管理和学习三个领域的做法) 邹晓辉的融智学更关注本真信息(而不仅仅只是本体信息和现象信息,而现象信息含形式信息与内容信息)。 注:是人机结合起来发挥作用的领域(融智学理论及其文化基因系统工程以物意文道智能化系统工程与之对接,通常则是哲学、艺术、科学和技术等的做法)
个人分类: 学术研究|1890 次阅读|0 个评论
意识研究的历史回顾
dsm9393 2018-6-23 20:02
意识研究的历史回顾 A historical review of the study of consciousness 都世民 (Du Shimin) 摘要:本文综述古今古外对人的意识的探讨,意识的产生是跨大学科的世界难题,有多学科属性;意识是小宇宙产生,具有微观层面属性;意识是人体独有,具有巨系统复杂性;意识是人体内部相互作用及与外部相互作用综合动力学问题,具有动态平衡属性;意识与灵魂、微覌、电磁波、量子等因素关联,受肉眼不可见和科学仪器的限制,具有不可知的神秘属性。 关键词:意识,难题,学科,属性 一 .引言 今年《环球科学》发了 3 篇有关意识的文章 ,意识是怎么产生的?这个问题是当代自然科学四大难题之一。意识到底是什么?研究模式有多种,说法也就颇多。不同视角的研究会有不同的概念界定。因此探讨意识是先讨论意识是什么?给出意识的定义,还是先探讨意识是怎么产生的?这受限于学科壁垒制约。那么是先讨论意识应该属于什么学科呢?古代没有学科分类,无法将人类认知一刀切,也不能认为古人的探讨是不科学,只有现代人认知才是科学的。应该将古今中外人类认知贯穿起来,传承文化,不断探索真理。 还有一种探索方法是先将意识研究分为难和易。找出研究意识的困难是什么?确立难点,攻克难点。左思右想这意识的研究还真是困难重重,难以理出头绪。只能先对意识的研究作些历史回顾。 在古代,東西方国家都不分学科。 早先 “意识”的研究归属于 哲学和佛学 范畴。 “意识”后来又归属 生理学 。近代又归属 生物学、信息学、脑科学和医学 。涉及的学科愈来愈多,变成多学科问题。中国 佛学 对意识早有论述,例如《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和《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等。 要搞清意识是什么?必然会问:意识到底在哪里? 二 . 意识到底在哪里? 人类寻找意识在哪里?必然从人体结构中寻找,人体结构的获知与人体解剖有关。 1. 西方医学 解剖学 西方医学 解剖学 的记载 : • 首先 是从古代希腊名医 希波 克 拉底 (Hippocrates ,公元前 460-377 )开始的。他对头骨作了正确的叙述,但却把 神经 和肌腱混淆起来。 • 希腊的另一位学者 亚里士多德 ( Aristotle, 公元前 384-322 )是 动物学的创始人 。他把 动物解剖 所得的结果移用于人体。 • 盖仑 ( Galenus , 130-200 )是古罗马的著名医生和解剖学家,写了许多关于医学和解剖学的著作,指出血管里保存的血液,而不是空气,发现 脊神经 是按区域分布的。 2. 中国 的 人体模型 和经络学说 • 解剖学的知识 也 可从古代的中国、印度和埃及的一些书籍中见到,这些知识是当初在祭祀、狩猎屠宰和战争 中 负伤时偶然观察获得。当时搜集有关 人体结构 的知识的主要动机 , 是以研究和治疗人体疾病为目的,后来才发展为专门的学科。 • 中国早期 , 远在 春秋战国时代 (公元前 200-300 年)最早的一部医学著作《 黄帝内经 》就有关于人体形态的记载 。 • 秦汉时代 如《汉书 • 王莽传》记载,对死囚的尸体进行实地解剖,并进行记录。 • 三国时期 名医华佗不但擅长医术,而且对 人体结构 有较深的了解,能用麻醉剂施行外科手术。 • 晋代 针灸大为发展。王叔和著《脉经》和 皇甫谧 著《甲乙经》有许多内脏度量衡的记载。 • 宋代 王唯一 铸铜人, 分脏腑十三经和旁注腧穴,是人体模型的创始 。 • 宋代宋慈 著《洗冤录》,对 人体骨骼 及 胚胎 等有较详细的记载,并附有 检骨图 。 意识在哪里?想从人体解剖得到的人体结构中,却找不到意识的所在地。 美国艾伦脑科学研究所所长克里斯托夫,科赫认为: “意识之谜和物质起源、宇宙起源、生命起源并称科学的 4 大终极问题。意识的神奇之处在于,即使我静止不动,你也知道我是有意识的,能看见、听见、闻到,产生悲伤、愤怒、高兴的情绪。但是,当我们试图寻找意识理论的基础时,我们发现在普通物质世界里找不到;在量子力学找不到;广义相对论中找不到;甚至在构成生命遗传物质的碱基中,也找不到意识的蛛丝马迹。” 三 . 西方古人论意识 1. 早期的神话和宗教信念都试图解释人类生活世界 中 ,人的欲望、恐惧、 喜怒衷乐 和想象力, 似乎是 自然界的 某种 强制力支配着人的生活世界。 意识 ,或心灵、精神、灵魂,都是生命所经历的,在人死后 好像 就 “ 离开 ” 了躯体。 2 在古代,将 精神或意识状态假定为 “ 灵魂 ” 的特殊实体,或某种类似的东西,是它们形成人的意向性行为。 这些理解面临的困难问题是: • 灵魂 到底 在人的驱体内什么地方?通常的回答:它遍布于身体中,或者集中在某些器官中,例如心脏和肺部。 南怀谨先生认为:不在身体内,也不在身体外。 • 尽管这种惊奇 “ 事物 ” 的效应是真实的,但是它像上帝或幽灵那样,是 肉眼 看不见、抓不住的。 也就是说人的灵魂是有的,但肉眼不可见。 3. 古希腊 亚里士多德 ( Aristotle 公元前 384 ~前 322 ),古代先哲, 古希腊 人,世界古代史上伟大的 哲学家 、 科学家 和 教育家 之一 。 亚里士多德 撰写《灵魂论及其他》阐述了他对生与死、睡与醒,以及其他心脑问题的深入 思考。 • 亚里士多德 认为 构成躯体的原材料并不具备发展成复杂有机体的能力。必然有某种额外的东西存在,他称之为 “ eidos” 。和柏拉图所下的定义完全不同,亚里士多德的 eidos 是程序目的性原则,在他的思想中这词所表示的意思和现代 生物学家 的 遗传程序 所表达的完全一样 。 • 亚里士多德把神经和肌腱区别开来,指出心是血液循环的中枢,血液自心流入血管 ,却把 脑 想像为一个 散热器 。 亚里土多德认为 理念是人对形式的抽象 ,形式在自然中 (in re) 发挥作用。灵魂被描述为活物的形式( “ 实质 ” ),不与物质分离。 灵魂是人体中的一种潜能。 人的机体看成为一个整体。 • 亚里士多德 把人的灵魂分为两个部分 : 一是 非理性灵魂 ,其功能是本能、感觉、 欲望 等, 二是 理性灵魂 ,其功能是 思维 、理解、认识等。 他认为在人的认识过程中,灵魂的主要功能是感觉和思考。 灵魂 借助于感觉器官而感知外界事物,那被感觉的东西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从而承认感觉在认识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但是,他又认为感觉在这里只起到一种诱发的作用,真理和知识只有通过理性的思考才能获得。因此,亚里士多德的教学目的是发展 灵魂高级部分的理性 。 4. 古希腊学者 希波克拉底 (约公元前 460 - 377 年) 则认为, “人类应该知道,我们的喜怒哀乐都来自大脑,且只来自 大脑 。 ”希波克拉底可能是最早的 一元论者 。 希波克拉底 在古希腊医生 恩培多克勒 (约公元前 495 - 435 年) “ 四根说 ” 的基础上,提出了 “ 气质体液说 ” 。他认为:人体含有四种不同的液体,即血液、粘液、黄胆汁和黑胆汁。它们分别产生于心脏(血液)、 脑(粘液) 、肝脏(黄胆汁)和胃(黑胆汁)。 5. 勒内 · 笛卡尔 ( Rene Descartes , 1596 年 --- 1650 年),出生于 法国 安德尔 - 卢瓦尔省的图赖讷拉海(现改名为笛卡尔以纪念),逝世于 瑞典 斯德哥尔摩 ,法国著名哲学家、物理学家、数学家、神学家。 • 这位生活在 17 世纪的哲学家将物质分为 “ 物质实体 ” 和 “ 思维实体 ” 两种, 物质实体 对应着物理世界中的物体,而思维实体则只有人类才拥有,并由此产生了 意识 。 笛卡尔对意识的看法是典型的 “ 二元论 ” ,直到近现代,还拥有卡尔 · 波普尔等哲学家继承了他的学说。 • 尽管这种二元论学说能够自圆其说,但它无法解释灵魂,或者说 “ 思维实体 ” ,与大脑究竟是如何相互作用,这种相互作用到底发生在什么地方 却说不清楚 。 • 苗卡尔 的意识 “ 二元论 ” 提出脑的工作方式是 流体泵 ,被称作 “动物精神”流体送到脊髓再到肌肉。但神经生学家却想通过实验测定这种“动物精神”的流体体积,却无法实现。 6 . 阿那克萨哥拉 看来,精神是运动和有序的原则,也是生命的元素。 7. 赫拉克利特 看来, 灵魂 如同火焰,由宇宙的规律(逻各斯)所控制。灵魂,如同火,被水浇灭! “ 灵魂死后变成水 ” 。 8. 毕达哥拉斯派 哲学家把人的灵魂或精神解释成物质性的精质,把 灵魂 想象为非物质的思想(如数字和关系)。换言之,灵魂是用数学的比例关 系 来建模的。 9. 德谟克里特 认为, “ 灵魂 ” 仅仅由特殊的物质(不可观测的)原子来定义。 10. 一些思想家把 “ 灵魂 ” 看作诸如 “ 气 ” 或 “ 火 ” 这样的物质,因为 “ 气 ” 和 “ 火 ” 被认为是最精细、最轻的物质形式。 四 . 早期的大脑 与意识 分析模式 1. 早期的医学思想家、毕达哥拉斯派学者克罗顿的阿尔克迈翁,他看来是第一位把感觉和思维定位在大 脑 的古希腊思想家 . 2. 亚里士多德认为 心脏 是意识的场所,而大 脑 仅仅是用空气来进行冷却的运行机制。 3. 希波克拉底认为:大 脑 是 “ 意识 (sunesis) 的信使,并告诉它发生什么 ” 。 4. 柏拉图看来,所有人在获得任何经验之前 , 都有某种永恒的先验知识。 5. 阿维森纳建立了一个医学学派,在手术、药理、治疗和康复中都留下了令人印象深刻的活动。 6. 亚里土多德和斯多亚传统中,已经发现了 神经系统 的解剖学。 7. 盖仑相信,神经把心灵普纽玛输送到肌肉,从而引起运动。心灵普纽玛不仅是像空气那样的物质,也是一种 生命精灵 ,在当时有关人的意识问题的科学讨论,总是被宗教意识形态所掩盖,长期以来,解剖尸体也是相当危险的事情。这里译文普纽玛有无编码的意思不清楚。 8 . 笛卡儿主导了二元论的本体论,把精神和物质, 灵魂 和肉体严格分开。把人体 (res extensa) 看成是一台物料机器,是按照力学和几何定律构造的。笛卡儿的理论没有考虑心与身的相互作用。他假定,人的机体的各个器官,都是由大 脑 中的精神所引导。人的精神支配着身体。 笛卡儿相信:所谓 “ 动物精灵 ” 的细微光粒子在神经通道中快速运动,把来自大脑的输入信息传递给肌肉 , 与自然界中的所有机械效应相反,人的精神可以自发决定运动的方向。笛卡儿在《心灵的激情》一书中,试图把害怕和热爱等所有情绪状态 , 都看作被动的物理效应,都由外部事件引发。如果在笛卡儿的机械模型中,用生化物质和电生理效应,如激素和神经递质,来取代动物精灵的粒子,那么他的这种神经活动概念就接近现代的分析法。笛卡儿的分析法就是没有考虑非物质的精神所起的作甩,也就是缺少心的作用。 8. 偶因论 哲学家 马勒 · 布朗什 看来,所有的因果关系都是不可思议的。是神 - 上帝赋予的因果作用。斯宾诺莎把笛卡儿的心和身的二元论归结为单一 实体的一元论 。上帝就是万物的唯一实体。自然、精神和身体的一切外表,都仅仅是宇宙 “ 实体 ” 的属性( “ 状态 ” )。 9. 戈特弗里德 ·威廉·莱布尼茨( Gottfried Wilhelm Leibniz , 1646 年 7 月 1 日- 1716 年 11 月 14 日),德国 哲学家 、 数学家 ,历史上少见的通才 。 按照复杂系统研究方式, 莱布尼茨 提出最瞩目的 精神哲学 。与其自然哲学相联系,莱布尼茨的宇宙与笛卡儿和斯宾诺莎的宇宙相反,是由无数的实体( “ 单子 ” )构成的,这些 “ 单子 ” 相当于空间中不同点的观察,或多或少地透视了整体。因此, 单子被看作一种类似灵魂的实体,被赋予了感知和记忆 ,但是其意识的清晰程度有差别。从现代的观点看,莱布尼茨的类似灵魂的实体显得有些奇怪,它们具有感知和记忆,具有或多或少的生机。 在具有或多或少复杂性的自动机框架中,用 单子论 来建立模型却不困难。莱布尼茨提出,每一实体都可以用一种单子的自动机来建立模型,自动机的不同状态相应于单子的不同感知。实体的意识程度是用其复杂性程度来度量的,标志着单子状态空间和信息处理能力的大小。这一模式与宁波大学钟振余老师的模块化运行方式有些类似。 10. 大卫 ·休谟( David Hume ,公元 1711 年 4 月 26 日—公元 1776 年 8 月 25 日),苏格兰 不可知论 哲学 家、 经济学家 、 历史学家 ,被视为是 苏格兰启蒙运动 以及西方哲学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 休谟的 联想 心理学理论 。他主张自然界没有因果关系,精神也没有因果关系,只存在感觉 — 印象的无意识的联想反映,感觉 — 印象如闪电和雷鸣那样,以关联的方式呈现。大脑无意识地形成感觉 — 印象。 这种说法与南怀谨先生解释佛学中意识有类似之处。 11. 伊曼努尔 ·康德( Immanuel Kant , 1724 年— 1804 年), 启蒙运动 时期最重要的思想家之一, 德国古典哲学 创始人。 康德认为感知不是大脑对外部世界的被动反应。而是主动处理信息的过程,受到先验预期的调节。康德的认识论中,把因果模式的原因限定由物理经验确定和检验。康德的认识论可以解释为 现代认知科学的 重要先驱。 12. 现代认知科学假定,由认知模式整理大量经验材料。但是,与康德相反 , 认知模式 可以在历史发展中发生变化,正如相对论中从欧几里得空间转变到非欧几里得空间所表明的。 13. 巴鲁赫 ·德·斯宾诺莎( Baruch de Spinoza ,公元 1632 年— 1677 年),犹太裔荷兰籍哲学家,近代西方哲学公认的三大理性主义者之一,与 笛卡尔 和 莱布尼茨 齐名。 斯宾诺莎 主张 精神的一元论 ,跳出笛卡儿的二元论,而拉美特利却支持唯物主义一元论。笛卡儿有关灵魂的实体 (rescoggitans) 的假设被认为是多余的 . 14. 弥勒 坚持一种特殊的 神经能定律 ,该定律要求每一神经都具有其自身特定的能量或品质。他发现,感觉可以由机械或化学、热、电等因素所激发的。弥勒坚持了非物质的动物精灵的概念。 动物精灵是不可能测量的 ,因为速度太快。 15. 亚瑟 · 叔本华( 德文 : Arthur Schopenhauer , 1788 年 —1860 年),德国著名哲学家。是哲学史上第一个公开反对 理性主义 哲学的人并开创了 非理性主义 哲学的先河,也是 唯意志论 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之一,认为 生命 意志 是主宰世界运作的力量。他的代表作品《 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 》。叔本华哲学思想中表象( presentation )的含义: 意志是世界的本质 ,体现在以下方面: ( 1 )人的躯体也是自我意志的表现 ; ( 2 )动物的各种活动都受生存意志的支配 ; ( 3 )植物的活动也受生存意志的支配 ; ( 4 )整个大自然以及无生命的事物也不例外 ; ( 5 )理性及表现形式也只是意志和欲望的表现 ; ( 6 )知识也是意志的工具。 1 6 . 赫尔曼 ·路德维希·斐迪南德·冯·亥姆霍兹( Hermann Ludwig Ferdinand von Helmholtz , 1821 ~ 1894 )德国 物理学家 、数学家、生理学家、心理学家。 亥姆霍兹 偏向于 能量守恒定律 ,他认为能量可以转化,但不能创造或消灭,而 生命的非物质的能量超出了守恒定律 ,这是没有意义的。人的驱体可以看作能量从一种形式变换为另一种形式的机械装置,而无需特殊的力或精气。化学反应可以产生机体所有物理活动和热。肌肉的活动是由化学和物理变化所实现的。 亥姆霍兹测量了神经传导速度,这个速度甚至比声速还要慢, 1 7 . 埃米尔 • 杜布瓦 • 雷蒙 ( 1818-1896) 证明了 神经效应 ,实际上是一种电的活动波,(此处译文是电流还是电波,差异很大?)当时可借助显微镜发现独立的细胞体和纤维。 把神经活动和大脑看成是神经细胞( “ 神经元 ” )的复杂系统 ,具有复杂联结网络。 20 世纪初,开始描述神经元之间的信息传递。从一个神经元传送到另一个神经元。这个时期没有突触概念引入。 18.1879 年 , 威廉 · 冯特( WilhelmWundt) 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了第一个 心理学 实验室,并认为心理学就是研究意识的科学。这标志着心理学从哲学中分离出来,意识也从哲学进人到心理学的研究范围。 19. 威廉 ·詹姆斯( William James , 1842 年— 1910 年),美国心理学之父,美国本土第一位哲学家和心理学家,也是教育学家、实用主义的倡导者,美国 机能主义心理学派 创始人之一,亦是美国最早的 实验心理学 家之一。 在《心理学原理》一书中,描述了被他称为 “思想”( thouIdlt )的五种特征:每个思想都是个人意识的一部分;思想总在变化之中;在感觉上是连续的;似乎可以处理与自身无关的问题;思想可能集中到某些物体而舍弃其他物体。 威廉 • 詹姆斯 坚持 达尔文主义的进化论 , 认为大脑并非是进行抽象思维形成的, 而是在进化中形成的。他认为大脑在进行算术演算和形式逻辑推导时 , 似乎能力很差。但是,形成概念和联想的能力,提出好的猜想和假说,具有显著特征。詹姆斯提出联想的机械模型,是 大脑皮层 的功能。对后来的联想神经网络有启发。詹姆斯不熟悉计算机辅助建模,但是他抓住了复杂系统探究方式的基本理念,即复杂的事件是由大量子联想构成的,这些子联想是通过诸如 突触 这样的基本机制联结起来的。 20. 19 世纪末,西班牙神经解剖学家罗曼尼·卡哈尔 (Romany1 Cajal ,运用并改进了银染色法,对神经系统进行了大量研究:创立了神经系统的 神经元理论 ,认为神经系统并非连续一片,而是由一个个的神经元组成。卡哈尔的研究,为现代神经科学奠定了基础。 21.1897 年,英国科学家查尔斯·斯科特·谢灵顿爵士( SirCharles Scott Sherrington) 在卡哈尔创立的神经元学说的基础上,提出 使用突触 ( synapse )这个术语,来描述一个神经元与另一个神经元之间的接触部位,并认为神经元是通过这个部位进行信息沟通的。 22.1913 年,美国心理学家约翰·沃森( .John Watson )发起了一场行为主义运动。在美国盛行一时。他认为对于行为主义来说, 意识与灵魂基本上是同一概念 ,从而把意识问题排挤出心理学。此后,行为主义成为心理学的主流,心理学家不再谈论意识问题,也很少有人尝试区分脑内的有意识和无意识活动。 23. 1924 年,德国医生汉斯·伯杰 (Hans Berger) 第一次记录了患者的 脑电波 ,成为第一个记 船述正常和非正常大脑的不同波形、节律的科学家。 24.1969 年,神经科学家杰里·莱特文( Jeny .Lettvin )在麻省理工学院演讲时,阐述了后来被称为 “祖母细胞” ( grandmother cell )的理论。莱特文认为,我们日常的每一种意识 体验、思维以及记忆,不管是对于某个亲戚朋友,还是其他任何人或者物, 都只有大约 18 000 个神经元与之对应。 也有人持相反的观点,他们认为,大脑并不是通过一小群神经元对概念编码,而是分布式地编码,也就是很多神经元共同参与,因为如果每个概念都用数以万计的神经元来编码,那大脑可能没有足够多的神经元,来表达所有概念,以及这些概念的变化情况。 24. 1987 年,美国布兰迪大学学的雷·长·肯道夫 ( Ray Jackendoff) 提出 中间层次理论 (intermediate level theory) 认为意识既不是来自未经加工的 知觉单元 ,也不是来自高层的思想,而是来自于最低的周边(类似于感觉)和最高中枢(类似于思想)之间的一种表达层次。 26. 弗朗西斯 ·哈利·康普顿·克里克,(英文名: Francis Harry Compton Crick , 1916 年 6 月 8 日- 2004 年 7 月 28 日),英国生物学家,物理学家,及神经科学家。最重要的成就是 1953 年在 剑桥大学 卡文迪许实验室 与 詹姆斯 · 沃森 共同发现了脱氧核糖核酸( DNA )的 双螺旋结构 。 1990 年,英国科学家弗朗西斯·克里克( Francis Crick ,和美国科学家克里斯托夫·科赫 ( Christof Koch) 发表《论意识的神经生物学理论》,提出泛泛的哲学争论无助于解决意识问题,真正需要的是有希望解决这些问题的新的实验方法。只着通过研究神经元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才能积累以实验为基础的、明确的知识,并建立起真正科学的意识模型。 2 0 世纪 90 年代中期,克里克在其科普著作《惊人的假说:灵魂的科学探索》中指出,我们的思想、 意识完全可以用大脑中一些神经元的交互作用来解释 ,这就是他提出的关于意识的 “ 惊人假说 ” 。 作为克里克对意识本质问题兴趣的一部分,他还研究了关于人类梦境的复杂问题。当然,克里克研究的目的并不在梦本身,而在神经网络。他认为只有理解了神经组群之间如何相互作用和协同工作,才能理解大脑。神经组群之间这种复杂的相互作用有时发生在睡眠和快速眼动中,克里克希望通过研究梦来作为神经交互作用的证据。 27.1994 年,“走向意识科学” ( Toward a Science ofConsciousness, TSC). 国际会议首次在美国亚里桑那州图森市( Tucson )召开,标志着意识作为一个明确的研究主题,成为哲学和科学的共同使命,也标志着意识研究的科学共同体的形成。 1997 年,国际性学术联合会。“意识科学研究协会” f Associaticn forIheScientificStudy of Consciousness,ASSC) 成立并召开第一次国际会议,此后每年召开一次会议。 28. 1998 年,美国亚利桑那大学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 意识研究中心 。该中心成立的目的是联合哲学家、认知科学家、神经科学家、社会学家、医生、物理学家、艺术家和人类学家,共同研究人的意识问题。 五 . 佛 学 中的 “八识” 南怀谨先生在《金刚经说什么》一书中指出: “在《金刚经》中只用一个心,就代表了一切。唯识宗法相宗把这个心分析来讲,变成八个识,叫做八识。 八识中的第六识是意识 。意识,我们容易懂,就是我们心理上思想所起的作用,也就是意识状态。做梦也是意识背面的一部分,心理学叫做下意识。在唯识学上梦是属于独影意识的作用,独影意识还有其他很多的作用。第八部分阿赖耶识包括了现在、过去、未来的时间与空间,也包括了过去的因、种子和未来的种姓,这就是三世因果的学理基础。 ” “人的肉眼跟心是连带一起的,所以很多的经典,心与眼同论,在讲到心的道理时,先提到眼。眼睛是心的一个开关,所以心与眼的关系非常密切。道家的《阴符经》就说:眼者心之机,眼是心的开关,所以古人很多地方都提到心与眼的关系,譬如孟子讲到观察人,特别要观察眼睛。” 在《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中指出: “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 佛法唯识学中的 “八识心王”是指眼、耳、鼻、舌、身、意、末那、阿赖耶。 前五识中有一识起作用,意识便同时俱起。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 , 这五识是五感官具有的感觉,也是人体的五种功能,它们可以区分五种不同的感觉,这就是意识产生的作用。而第六识是意识,具有认识抽象概念的功能。意识对内外之境,不分有形无形,及过去现在未来三世,有比知、推测的作用。因此迷悟升沉之业,皆由意识而作。现在心理学上,研究到前六识为止。但是在佛法上的分析,还有第七、第八 ——末那识和阿赖耶识的存在。 末那识:末那是梵语 manas 的音译。末那识是意识的根本,其本质是恒审思量。因为它是执取第八识(阿赖耶识)的见分或其种子为我,使 意识生起自我意识, 所以末那识又称为 “我识”。这基本上是一种我执的作用,由此而形成烦恼的根本。 阿赖耶是梵音,又称为藏识,含能藏、所藏、执藏三义,是一切善恶种子寄托的所在。阿赖耶识是本性与妄心的和合体。由无明(无明二字的含义见我的《般若波罗密多心经》略解)而起的妄想概念称为阿赖耶识的见分,再因这妄想概念而幻现一种对象的境界,称为阿赖耶识的相分。 六 . 現代 的 意识研究模式 1. 1998 年 , 荷兰神经科学家伯纳德·巴尔斯 ( BernardBaars) 提出了 意识的全局工作空间模型 。他认为意识存在于一个被称为全局工作空间的模型之中,除此之外还有无意识加工的处理器以及背景。这就好比一个剧院,剧院的舞台就像工作记忆,而注意的作用就像一只聚光灯,舞台上被聚光灯照亮的部分就是意识部分。 2. 2003 年,美国生物学家杰拉尔德·埃德尔曼 ( Gerald Edelman) 提出 动态核心假说 ( Dynamic Core HyDdhesis ),认为在任何一个给定时刻,人脑中只有一个神经元的子集直接对意识经验有所贡献,换言之,人在报告某一意识时,大脑中相当一部分神经活动和人所报告的意识没有对应关系。 3 .2004 年,美国科学家朱利奧·托诺尼( Giulio Tononi )提出“ 整合信息理论 ”,认为一个物理系统满足两个条件即可拥有意识:一是这个物理系统必须具有丰富的信息,二是在系统中信息必须要高度整合。托诺尼还与意大利科学家马塞洛·马西米尼( lvLarcelloMassirruni )合作,利用经颅磁刺激技术和脑电图,开发出了一种 检测意识的方法 。 4 .2013 年,美国政府启动“大脑计划” ( Brain Researchthrough Advancing InnovativeNeurotechnoIogies, BRAIN ),旨在集结各方智慧,更好地理解人脑的工作原理以及人脑出现故障时如何解决。同年,欧盟的人脑计划( HumanBrain Project) 入选了欧盟的未来旗舰技术项目,也成为了全球范围内最重要的人类大脑研究项目。 5 . 当今 有关 意识 的 研究已远远超出 “ 什么是意识 ” 、 “ 意识的本质是什么 ” , 等 “ 苏格拉底式 ” 的传统问题之上,而深入到了对 “ 意识 ” 的复杂意义及其多学科、多侧面、多层次的探索之中。区分意识的 “ 困难问题 ” 与 “ 容易问题 ” 正是这 方面研究深入的体现 。 后一问题已成了当今 “ 意识 ” 哲学研究的热点和焦点问题,著名神经科学家 埃德尔曼 等人 , 历经15年构建了解决意识 “ 困难问题 ” 的新 的思维模式 ,为我们进一步探索提供了 很好的借鉴。 诺贝尔奖得主 杰拉尔德 ·M· 埃德尔曼 发表的著作: “ 意识的宇宙 --- 物质如何转变为精神 ”,提出的新思维模式,将意识看成一个相互作用的过程。指出意识研究的困难所在,提出三个假没和三个基本关系。 6 . 斯蒂芬 · 斯托加茨提出 耦合振子概念 导致无序变有序的同步状态,从而提出从流行到意识的产出新覌点。 7. 科学家钱学森的系统覌提出: “ 人体作为一个系统。首先,它是一个 开放的系统 ,也就是说,这个系统与外界是有交往的。比如,通过呼吸、饮食、排泄等,进行物质交往;通过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等进行 信息交 往。此外,人体是由亿万个分子组成的,所以它不是一个小系统,也不是一个 大系统 ,而是比大系统还大的 巨系统 。这个巨系统的组成部分又是各不相同的,它们之间的 相互作用 也是异常复杂的。所以是 复杂的巨系统 。 ” 钱先生的系统覌综合了还原论和整体论。笔者提出的视感系统有超级天线扫描陣和眼外肌的分子马达控制系统是錢先生巨系统的体現。 8 . 生物学中的一切又都是化学反应的结果,所以化学 成为 生物学的基础 。在人体科学中难以見到物理学的描述,实际上被边缘化。但在大 宇宙中的所有物质都是由基本粒子组成,它们组成了原子和分子,而原子和分子又组成了纷繁复杂的大自然,似乎研究清楚这些基本粒子就把整个宇宙都研究清楚了。这是典型的还原论 。饶毅谈色一文引用多位诺奖得主成果,利用还原论,将生物成份更加细化: “ 对感光细胞的研究发现视紫光蛋白是 GPCR 。视紫蛋白是被光子激活的 GPCR ,而肾上腺素能受体等是被化学分子激活的 GPCR ,这些七重跨膜的 GPCR 在本质上相似。 ”这就 使细胞层面进入分子层面,研究视细胞分子层面三维结构。使光的效应粒子化和化学化。将夜盲症与维生索 A 关联。将三位诺奖的贡献关联在一起,实际上是将色觉问题用还原论,将视觉问题用生物化学的方法,在分子层面研究其过程。这样做能说明人的色觉机理吗?无论在大宇宙还是小宇宙,想在分子层面说明色覚难以服众。 分子层面还可细化为最小粒子,直至肉眼不可见,即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循环之中,用这种思维模式研究视觉和意识是现代生物学流行的研究方法。 精神气质被理解为复杂巨系统的一种整体状态,它是由部分的局域非线性相互作用引起,但是不可能被还原为其部分。也就是说由上向下的还原论研究方式不可取 ; 9 . 用复杂神经网络的非线性相互作用来 为人的感知和思维的形成建立分析模型,精神状态 (例如模式识别、感情、思维)的形成,可解释为大脑集合体中(宏观)序参量的演化,序参量是由远离热乎衡的学习策略中,神经细胞的非线性(微观)相互作用引 起的 ; 10. 用 FNIRS 研究:目光接触中的脑内和脑间同步。 fNIRS 可以容忍一定程度的头动,并能够在自然条件下同时采集来自两个相互作用伙伴的神经信号。研究者使用 fNIRS 推进了数据驱动的双人神经科学理论框架的发展。在这种情况下,实验探究了两个与目光接触,功能特异性和功能同步有关的特定假设。功能特异性假说认为,目光接触涉及专门的脑内神经系统 ; 并且功能同步假设提出目光接触涉及专门的、跨脑的神经处理器,这些处理器在双人之间同步。 11. 浙江大学 童勤业 教授 提出的 : 脑是稳定系统还是不稳定系统 ? 脑是确定系统还是不确定系 统 ? 现代复杂系统具有多功能、多任务、多阶段、多状态、高可靠、长寿命、小子样以及复杂相关性和高度不确定性等特点,对这些系统的可靠性进行描述和定性定量分析越来越困难。传统的系统可靠性技术通过对复杂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进行简化,根据所获得的近似的简单系统解决复杂系统的可靠性问题,有时会导致难以接受的误差 , 甚至荒谬的结论。 人体是稳定的平衡系统,在建模中必须考虑这一因素,一旦人体失去平衡而不稳定时,就会产生疾病,如果建模考虑了这一因素,这种模式得到验证就会有更好地实用价值。 12. 意识的研究有一元论和二元论之区别。所谓一元论,是指 “意识”源自于心 或 脑。二元论是认为 “意识”源自于心 和 脑。在我国古代对意识的论述是一元论,即意识源自于心。 “相由心生”,“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 13. 现代人对意识的研究有多学科概念,不再限于生物学科。这就是意识源自于大脑的 真空态激发 。然而这一概念与《般若波罗密多心经》有关联。 西方心理学和哲学也与意识研究有关联。西方心理学的心字不是中国文化中的心的概念。这心与脑紧密关联。 14. 意识又分有意识和无意识,这两个概念又与视觉中的关注和視而不见、视觉盲、变化盲有关联。 15. 意识的检测是研究的实验模式,脑电波测量、磁共振扫描仪、脑磁图、近红外光谱仪、透明脑技术。这些检测手段可以看出人脑的变化与意识的关联,但检测的信息能否说明意识是什么?意识是怎么产生的?就需要进一步探索。 另外意识的检測是否表明意识可以量化式測量,这是一个新问题。 综上所述,意识的研究历史悠久,涉及面很寬,有多学科、多层面、多系统、多未知因素的复杂问题。尽管这方面研究集中在心、脑、灵魂、精神、物质等关键词上,至今仍然是 “世界之结”。是科技前沿研究热点之一。 参考资料 意识研究简史,整理 廖红艳,《环球科学》, 2018 年第 1 期 p.32-33 0.31 :意识的分界线,撰文克里斯托夫,科赫 (Christof Koch) , 《环球科学》, 2018 年第 1 期 p.24-29. 高度复杂的物理系统都有意识, 整理 廖红艳,《环球科学》, 2018 年第 1 期 p.30-31 解剖学 ,来源:百度百科词条。 希波克拉底 , 来源:百度百科词条。 亚里士多德 (古希腊著名思想家) ,来源:百度百科词条。 https://baike.baidu.com/item/%E4%BA%9A%E9%87%8C%E5%A3%AB%E5%A4%9A%E5%BE%B7/26769 气质体液说 ,来源:百度百科词条。 https://baike.baidu.com/item/%E6%B0%94%E8%B4%A8%E4%BD%93%E6%B6%B2%E8%AF%B4/1988320?fr=aladdin 南怀瑾选集(第七卷),南怀瑾 著述 , 复旦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公司出版发行,蓉 :fupnet@ fudanpress. Com , http://www.fudanpress. Com , 2012 年 9 月第 1 版第 23 次印刷 。 钟振余 , 大脑模块化功能:认识与认知的神经机制( 6 ) , 来源: 科学网 , 2017-2-6 17:55 。 本文来自钟振余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724380-1031935.html  复杂性思维 --- 物质、精神和人类的计算动力学, 亚瑟 · 叔本华 ,来源:百度百科词条。 大脑把记忆存在哪儿了? , 撰文罗德里哥 · 奎恩 · 奎罗格( Rodrigo Quian Quirogo ) 伊泽克 · 弗赖特( Itzhak Fried ) 克里斯托弗 · 柯赫( Christof Koch ) , 翻译陆惠民 , 审校郭爱克 。 来源: 《 环球科学 》, https://www.douban.com/group/topic/98607857/ 弗朗西斯·克里克,来源:百度百科词条。 佛 学 中的 “八识” , 来源:学佛网 , 2016 年 10 月 07 日 15:00 。 “八识心王” , 来源:百度百科词条。 http://fo.sina.com.cn/intro/basic/2016-10-07/doc-ifxwkzyk0731739.shtml 意识的起源 ,来源:百度百科词条。 https://baike.baidu.com/item/%E6%84%8F%E8%AF%86%E8%B5%B7%E6%BA%90/776045 杰拉尔德 ·M· 埃德尔曼 , “ 意识的宇宙 --- 物质如何转变为精神 ”, 译 者 顾凡及 , 原版名称 : A Universe of Consciousness : How Matter Becomes Imagination ,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 , 2004-1 。 斯蒂芬 ·斯托加茨,“同步”,张拜◎译,四川人民出版社, 2018 年 4 月。 “为什么说机器学习不是人工智能?”来源:人机与认知实验室, 2018-04-14 12:12 。 人工智能 / 社会科学 / 操作系统 , http://www.sohu.com/a/228258509_358040 于景元 , 钱学森的综合集成思想与体系 , 来源: 《文汇报》 2005年5月29日 。 曦朗国家管理科学网 , 2017-02-24 http://www.xlglzx.org/lxm1215123/vip_doc/3591222.html 饶毅谈 “ 色 ” ,来源 : 逸心茶舍 《色彩》 , 2015-04-01 。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5/0402/17/506102_460116759.shtml . 复杂性思维 --- 物质、精神和人类的计算动力学, 克劳斯,迈因策尔 著 曾国屏 苏俊斌译,上海辞书出版社, 2013.12 。 admin , FNIRS 研究:额颞叶 - 顶叶系统在真实情景下目光接触中的脑内和脑间同步, 2018-04-09. http://www.syfmri.com/shownews.asp?id=147 童勤业 , 神经信息学研究中碰到的几个问题 , 本文引用地址: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61566-908774.html 此文来自科学网童勤业博客 李福利,自然科学的四大基本问题的交叉与统一, “ 21 世纪 100 个交叉科学难题” , p786-793 。 北京,科学出版社。 视而不见与色盲 ---- 汉字“色”的科学性( 2 ) , 本文来自都世民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339385-1111075.html   斯蒂芬 · 斯托加茨 , “ 探寻宇宙的脉搏,解密同步的奥秘 ”, https://zhuanlan.zhihu.com/p/36789128
个人分类: 小宇宙探索|8962 次阅读|0 个评论
表征/标志/特征/属性/性质/…不同角度的称谓
geneculture 2016-9-21 08:52
图1所示“棋子的状态表征也许是阿尔法狗(AlphaGo)的秘密之一”,表征/标志/特征/属性/性质/…是不同角度的称谓。图3所示的“标志集合”给出了“复杂特征集”。有表征从符号认知的角度;无表征(图4)从行为感知的角度。它们分别从知行两个角度对待并解读人工智能。如果说“标志集合”给出了符号内容语义认知的“复杂特征集”,那么,“分层集合”则给出了行为形式语义感知的“复杂模式集”。 “ 2016年7月18日,世界职业围棋排名网站GoRatings公布最新世界排名,谷歌旗下DeepMind的人工智能系统AlphaGo以3612分,超越3608分的柯洁成为新的世界第一。” 附图1-4:
个人分类: 学术研究|656 次阅读|0 个评论
照片解读:羊有啥值得学习的优秀品质?
热度 8 kiwaho 2015-2-25 09:29
下图是我邻居的羊群正在列队,即将登上若干辆牲口专用车,准备“参观”屠宰场。据说相关肉联厂最近接到出口中国的一个大单。 从照片可以看出,羊的下列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1、温顺 2、集体观念强 3、组织纪律性强 4、领头羊责任心、领导能力强 好的领头羊,善走群众路线,深得众羊支持和拥护。 有头好的领头羊,每餐都要享受大块朵颐的牧羊犬就免了吧。 上述各条,看官大可不必照单全收,可根据自己情况有选择性学习。 瞧那队列,在领头羊的带领下多整齐!不亚于咱春晚航母列兵表演吧? 这么长的队列,没有人工监守,羊群依然能秩序井然齐步走。要是都桀骜不顺的话,作鸟散状撒野,这么大的旷地,恐怕要出动一个团的人力,才能重新聚拢! 我从热力学研究的角度看,自由散漫意味熵增加,纪律严明意味熵减少。哪怕略具智慧的种群,都可做到自管理,将混乱度-熵维持尽可能小的状态。 任何特质是否优秀都是相对的,如何选择甚至有风险。人类各领地的魁首们,都希望被管理者如同温顺的绵羊。如果不甘愿命运被不透明计算,是否愿意学习羊的全部品质那就是你的自由。 从加拿大海运,到中国超市上货架,估计一个多月。到时候,当你下馆子吃肥羊火锅的时候,筷子夹到的那块肉,说不定你在这张照片中见过呢。我真不忍心为羊群点赞!
7212 次阅读|13 个评论
[转载]【网络编程】【W3C HTML5 中文参考手册】
lcj2212916 2014-7-5 21:30
【名稱】:W3C HTML5 中文参考手册 【作者】: --- 【大小】:188KB 【格式】:CHM 【語言】:簡體中文 【內容簡介】: HTML 标签拥有属性。您可以在每个标签的参考页中找到相应的特殊属性。这里列出的属性是通用于每个标签的核心属性和语言属性(有个别例外)。............... 【下載載點】: http://www.400gb.com/file/67850756
1090 次阅读|0 个评论
JQuery中表单的提交和属性设置
itso310 2014-5-28 11:43
$(#nextStep).click(function(){ $(#form1).attr(action,DataMiningServlet?opms=%=dmName %+fieldName=+hv); $(#form1).submit(); }
个人分类: javascript|2092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T​P​-LINK无线路由器的设置与安装
lcj2212916 2014-5-1 11:01
【名稱】:TP-LINK无线路由器的设置与安装 【作者】:--- 【大小】:1.47M 【格式】:doc 【語言】:簡體中文 【內容簡介】: “TP-Link无线路由器”的使用。 一、无线路由器的初始设置。 二、无线路由器的安全设置。 一、无线路由器的初始设置: 架设好无线路由器之后,我们就要开始对它进行设置了。 1.右击“网上邻居”——“属性” ...... 【下載載點】: http://www.400gb.com/file/63782254
1481 次阅读|0 个评论
原型、属性和家族相似性
热度 4 florazou 2013-8-21 11:54
原型、属性和家族相似性 邹桂萍 前几日,我和李东风老师误将梧桐科的假苹婆当做是“豆科植物”(更确切地说,不是误认为,是觉得比较像),恐怕让网上的植物专家笑掉大牙了。之后,我在感叹自己的无知的时候,忽然想起认知语言学的一套关于分类的理论。 人们的认知结构对大千世界的各种千奇百怪而又杂乱无章的事物进行分类,这个过程就叫做范畴化 (categorization) 。在范畴化的过程中,我们把最完好的、最显著的成员——即在一个类别中最有代表性的事物——其在人们大脑中的表征叫做“原型” (prototype) 。 比如,“杯子”的定义是“ 盛饮料或其他液体的器具,多为圆柱状或下部略细,一般容积不大 ” 。 但是,这个定义其实是非常模糊的,因为它没有告诉我们杯子有多高,圆柱的半径有多宽。所以按照这个定义,在﹥杯子﹤这个范畴中,我们可以有以下这么多类型的杯子。 ﹥ C up ﹤ (Ungerer Schmid, 2008) 但是事实上,一提到“杯子”一词,我们往往想到的是 1 号杯子。所以, 1 号杯子是﹥杯子﹤的典型成员,它在人脑中的表征可以被认为是“杯子”的原型。 再比如,人们对“美女”一词没有清晰的定义,这个标准是身高、体重、比例、曲线、五官、气色、还是其它,我们似乎不求甚解。但是,一旦提到“美女”一词,每个人心中都会浮现一个形象,这个形象就是“美女”的原型。 原型事物和这一类别(范畴 ,category )的其他成员的共同属性 (attribute) 是最多的,有些属性是其它成员所不具有的。例如以上的 1 号杯子,我们可以这样细化它的属性: 1 ) 用来装液体的; 2 ) 杯口是圆的; 3 )下部略细的; 4 )带有杯柄的; 5 )容积较小的; 6 )陶瓷烧制的; 7 )不戴杯盖的。 但是,我们还有很多类型的杯子,有的是不具备原型事物的某些属性的。例如我们有这样的杯子: 10.完全圆柱状的 11. 下宽上窄的 12.长方体状的 13. 带杯盖的 14.无杯柄的 15. 塑料制成的 属性在范畴化中究竟是必要的,还是非必要的?最先尝试回答这个问题的人是 Aristotle 。他认为,范畴是由一系列必要的、充分的属性集合而成的。有的属性是本质属性,这是所有的成员都必须具有的;有的属性是偶然属性,它不是范畴的必要条件。这套理论被称为“经典范畴理论”。 但是,根据我们以上的分析,在﹥杯子﹤这个范畴中,杯子的形状、材料,乃至于颜色、大小等都不是构成“杯子”的本质属性。根据“经典范畴理论”,莫非“杯子”的本质属性只是“用来装水和其它液体的容器”吗?那么,碗、盆、桶等不能装液体吗?这显然不符合现实。 于是,认知语言学提出了“家族相似性”( family resemblances )的观点。 Wittgenstein 认为,属于同一范畴的每一个成员都必须具有至少一个这个家族的属性,但是几乎没有,或者很少成员能够具备这个家族的所有属性。这个观点用图表可以表示为: 最后,我们用“家族相似性”回头看看“豆科植物”的话题。豆科植物是“ 双子叶植物纲的一科。草本、灌木或乔木。果实为荚果。花冠形似蝴蝶。雄蕊常十枚,九枚合生,一枚分离。根部有能固氮的根瘤。 ”可见,豆科植物的属性是: 1 )双子叶; 2 )藤木、 草木、灌木或乔木; 3 ) 长荚果; 4 )花冠像蝴蝶; 5 )雄蕊常十枚; 6 )根部有 能固氮的根瘤。 李东风老师和我根据“长荚果(其实假苹婆的果实属于蓇葖果,不同于荚果。前者成熟时果实仅沿一个缝线裂开;后者成熟后果实分裂成两条缝线)”的属性,有将假苹婆归入“豆科植物”的倾向,这实际上只看到局部,没有顾全大局啊。不过,这也不能怪我们,毕竟我们对“梧桐科”不熟悉。 链接: 关于假苹婆的讨论 参考文献: Ungerer F Schmid H. J. 2008. An Introduction to Cognitive Linguistics .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个人分类: 语言文化|7635 次阅读|9 个评论
邹晓辉Geneculture:从主体的两个基本关系,简论“主体间性”
geneculture 2013-2-3 18:14
从 主体 的两个基本关系,简论“ 主体间性 ” 原创作者 : 邹晓辉 Geneculture 1 ,主客二元论 笛卡尔“我思故我在” (西方近代哲学第一原理), 工业文明占据主导地位的文化精神 ,其特点在于 思想主体即个人意义的凸显 。该原理认为:个人通过其独特的思维方式成为主体,主体是自然人具备思想之后的特征,当一个自然人可称之为主体之时,被思之物就成为客体。由此便建立了 主体与客体的二元关系 。这就是西方近代哲学著名的 身心二元论 。 它也是唯心论的认识论理论基础。这与唯物论虚拟的本体论理论基础相比是一个进步。 2 ,主体交往论(社会交往论、文化交往论、主体存在论或意义阐释论) 主体与主体之间的关系 是当代西方哲学的第一原理, 信息文明占据主导地位的文化精神 , 其特点在于 各个思想主体之间的社会交往、文化交往,即社会文化存在意义的凸显 。该原理认为:以往 主体与客体的二元关系 忽略了 主体与主体之间的关系 ,而后者,即:主体间性,才是更根本的属性,之前的 主体性 ,以及再之前的 前主体性 ,都是 基于 主体间性 ,才具有其 存在的意义 。 这样,无论是哲学的,还是社会的,甚至是人文的或语言的意义,都可得到很好的很贴切的 解释 。也就是说,哲学的、社会的、人文或语言的最最紧要的核心概念—— 意义 ,可通过 主体间性 得到较为圆满的(语言) 理解 或(知识) 表达 。
个人分类: 学术研究|1441 次阅读|0 个评论
自由意志系列5:意识的属性
热度 4 jingpeng 2012-1-28 20:17
自由意志系列5:意识的属性
汇总几个资料里提到的意识的属性。 孤立性(separated)。每个人的意识都是独立的,人与人之间的意识没有交集,你不能感受到任何人的思维。所以,人与人之间的意识是绝对独立的,中间有不可逾越的鸿沟。物质世界的东西是有联系的,至少有引力。 非局域性(non-local)。空间上,你的思维可以瞬间到达遥远的深空,没有距离和速度限制。时间上也没有限制,你可以立即想象宇宙大爆炸,瞬间回到时间的起点。而物理世界中,物体的运动有时空的限制,运动速度不能超过光速(至少目前的主流还是这样认为的,中微子超光速的实验还有待验证,霍金还是坚持认为实验有误的)。 串行性(serial)。在一个时刻,你意识focus的地方,只有一个。你不能同时想两件事情。这是指需要你集中注意力去思考的事情,不包括形成的习惯性动作,比如在刷牙的时候,还能考虑早饭去哪里吃。刷牙是习惯性动作,已经不需要我们的意识去特意考虑了。 图片来自网络,生动地展现了思维的触角。 http://www.stevenaitchison.co.uk/blog/100-ways-to-develop-your-mind/ by the way, 这个链接的文章值得一读。
个人分类: 哲学-自由意志|3430 次阅读|8 个评论
地壳的属性5—以华北地壳地球物理探测成果为例
seisman 2011-10-1 16:46
地壳的属性5—以华北地壳地球物理探测成果为例
地震地热说原理:地壳的属性 5 —以华北地壳地球物理探测成果为例 地 壳 的 属 性 ( 5 )以华北地壳地球物理探测成果为例 Seisman 初步收集几项我国华北地区地球物理探测结果,对地壳的结构似乎可见一斑。 1 )元氏—济南测线 1970 年,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和石油部 646 厂合作,在元氏—济南测线上采用连续剖面法,完成了本区第一条深地震测深剖面(图 1 )。这里的莫霍面深度 35 ~ 38km 。 由图 1 可见,在深度 10km 以内存在大量的近地表断裂,尤以 5km 内为甚。 10km 以下 20km 以上存在若干主干断裂。 20km 以下为若干条抵达莫霍面附近的超壳断裂,即所谓深大断裂,其中 F1 ~ F10 位于邢台 7.2 级地震的极震区内。 2 )华北北部天然地震转换波测深 1975 — 1979 年,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在京津唐地区布置 7 条测线, 1980 — 1981 年增设 2 条测线(图 2.0 ),共设测点 105 个。其成果图见图 2.1 ~ 2.9 。 这一组成果图说明,研究区内下地壳的构造较为单一,所谓超壳断裂也是较为少见的。 3 ) 沧东断裂 ( 天津段 ) 特征 据赵苏民等( 2007 )介绍, 沧东断裂是华北平原区一条走向北东规模较大的隐伏断裂,经历了中、新生代两个裂陷旋回。 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勘探中心于 1995 年运用深地震宽角反射/折射探测技术得到沧东断裂北部 ( 天津段 ) 的地壳、上地幔结构剖面 ( 图 3.2) 。研究认为沧县隆起和黄骅坳陷地壳分上中下三层。值得注意的是,沧县隆起和黄骅坳陷中、下地壳速度结构横向连续,但上地壳速度结构以沧东断裂为界明显不同。所以,沧东断裂深部构造在剖面上表现为上陡、下缓的铲状断面以极缓的倾角延伸至 10 km 深处,是一条发育于上地壳,断深在上地壳底部、中地壳上部,倾向在水平上延伸数十公里 至蓟运河断裂附近 的大型拆离断裂。 本文 1 )、 2 )的图件及文字描述引自《中国地壳上地幔地球物理探测成果》。承蒙该书主编之一毛桐恩教授和责任编辑姚家媹教授赠得此书,谨此致谢。 ( 2011.10.1 初稿) 参考文献 1. 国家地震局《深部物探成果》编写组 . 中国地壳上地幔地球物理探测成果 . 地震出版社, 1986 2. 赵苏民、高宝珠、黎雪梅,等 . 沧东断裂 ( 天津段 ) 特征及导水导热性质分析 . 地质调查与研究, 2007. 网页 http://www.hwcc.com.cn 图 1 元氏—济南剖面地壳上地幔构造界面图
4093 次阅读|0 个评论
地壳的属性3—全球地震震源深度的分布
热度 1 seisman 2011-9-23 01:10
地壳的属性3—全球地震震源深度的分布
地震地热说原理:地壳的属性 3 —全球地震震源深度的分布 地 壳 的 属 性 ( 3 )全球地震震源深度的分布 Seisman 1 ) 资料的选取与分析方法 全球 ANSS 地震目录自 2004 年起不再有所谓“ 33km ”的模糊深度。本文共选取 2004 ~ 2011 年 9 月 22 日 4.0 级以上地震事件 104,234 个。 基本分析方法如下: ① 将地震分为 4 级以上、 5 级以上、 6 级以上三大类。 ② 震源深度着重围绕地壳厚度分层,分别为 0km 以下、 15km 以下、 20km 以下、 25km 以下、 30km 以下、 35km 以下、 50km 以下和 80km 以下等 8 个档次,分别见图 1 ~图 3 。图中蓝色为起始深度至 150km 的地震,绿色为 150 ~ 300km 深度的地震,红色为深度在 300km 以上的地震。 ③ 为便于比较,每一大类的分图从 1 到 8 分左右两列排列。 3 张图的深度层位互相对应,便于类间的对比。 ④ 为突出地震分布的效果,图中只以 4 大洋的地名标注,学者们一看就知道哪儿是哪儿。中国的国界没有画周全,只是便于读者知道中国大致在哪儿。 2 )全球震源深度分布的基本特征 由图 1 ~图 3 可见, 全球震源深度分布具有如下一些基本特征: ① 3 大类地震的震源深度分布既有共性,也有个性。总的来看,深度在 50km 以下的分布是基本一致的,差异主要在壳内。 ② 4 级以上地震和 5 级以上地震在深度 15km 以内基本符合所谓 5 大地震带的分布,可是在 15km 以下就只有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了。而且, 6 级以上地震的分布,压根儿就不存在所谓的 5 大地震带。由此可见,所谓 5 大地震带的划分,实在没有太多的实际意义。 ③ 地壳厚度在 35km 以下的地方,除了若干个深源地震区外,深度 15km 以下没有 5 级以上地震, 20km 以下 5 级以下的地震也极少了。 ④ 世界上地壳最厚的青藏高原,除了沿喜马拉雅山脉的地震活动外,在 50km 以下没有了 4 级以上地震, 35km 以下没有了 5 级以上地震, 20km 以下没有了 6 级以上地震。 ⑤ 由是观之,所谓壳内地震,大多数集中在上地壳内,除了深源地震区的影响范围外,其他地方,由下地壳往下的地震活动是较为罕见的。 ⑥ 对于这些深源地震活动区,作者定义了 24 个地震地幔柱。这些地震地幔柱犹如人体的穴位,控制了全球 80% 的活火山和 90% 以上的壳内强震。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则是沟通这些穴位的经络。这条经脉,或许可以解开地震与火山的活动之谜。 本文所采用的地震资料取自 http://www.ncedc.org/ 网页的 ANSS 地震目录,谨此致谢。 ( 2011.9.23 初稿) 图 1 4 级以上全球地震的深度分布 图 2 5 级以上全球地震的深度分布 图 3 6 级以上全球地震的深度分布
5072 次阅读|4 个评论
地壳的属性2—以中国及邻区为例
热度 1 seisman 2011-9-21 22:24
地壳的属性2—以中国及邻区为例
地震地热说原理:地壳的属性 2 —以中国及邻区为例 地 壳 的 属 性 ( 2 )以中国及邻区为例 Seisman 1 ) 资料的选取 本文选取中国及邻区( 20 °~ 50 ° N , 70 °~ 130 ° E ) 2004 ~ 2011 年 4.0 级以上地震资料。本区自 2004 年以后不再有所谓“ 33km ”的模糊深度。资料取自 ANSS 地震目录,相比中国及邻区,震源深度的可信度或许要差一些。 所取地震事件 7071 个,其中 M < 5.0 地震 6239 个, 5.0 ≤ M < 6.0 地震 760 个, 6.0 ≤ M < 7.0 地震 67 个, 7.0 ≤ M < 8.0 地震 5 个, M ≥ 8.0 地震 0 个。 地震的深度分布为: 15km 以内地震 3017 个, 16 ~ 20km 地震 255 个, 21 ~ 25km 地震 273 个, 26 ~ 30km 地震 239 个, 31 ~ 35km 地震 683 个, 36km 以上地震 2604 个。最大震源深度 288km 。 换一个说法是: 0km 以下地震 7071 个(图 1 ), 15km 以下地震 4054 个(图 2 ), 20km 以下地震 3799 个(图 3 ), 25km 以下地震 3526 个(图 4 ), 30km 以下地震 3287 个(图 5 ), 35km 以下地震 2604 个(图 6 ), 50km 以下地震 1881 个(图 7 )。 2 )中国及邻区的震源深度分布特征 由图 1 —图 7 可见,地表至 15km 以内的地震分布范围很广,以下深度的地震则逐渐缩小范围。震源深度 15km ~ 35km 的地震分布基本上与图 8 所示的地壳厚度分布相一致,即地震主要分布在地壳厚度 40km 或 45km 以上的地区。震源深度 50km 以上的地震只集中在台湾及琉球、缅甸和兴都库什等 3 个地震地幔柱所控制的范围之内。 震源深度在 15km 以内的地震和震源深度在 35km 以上的地震合计 5621 个,占地震总数的 79.5% 。这说明,地震活动要么是与浅表地震构造的活动有关,要么是与深源地震活动有关。中间层的地震活动较少,而且主要分布在地壳厚度大的地区,某种意义上仍然属于 上地壳的地震活动。 图 8 取自段虎荣等《利用卫星重力数据研究中国及邻域地壳厚度》(地球物理学进展, Vol.25,No.2,p494 ~ 499,2010 )一文。 本文所采用的地震资料取自 http://www.ncedc.org/ 网页的 ANSS 地震目录,谨此致谢。 ( 2011.9.21 初稿) 图 1 0km 以下中国及邻区地震的深度分布 图 2 15km 以下中国及邻区地震的深度分布 图 3 20km 以下中国及邻区地震的深度分布 图 4 25km 以下中国及邻区地震的深度分布 图 5 30km 以下中国及邻区地震的深度分布 图 6 35km 以下中国及邻区地震的深度分布 图 7 50km 以下中国及邻区地震的深度分布 图 8 中国及邻区地壳厚度反演结果 (据段虎荣等, 2010 )
3694 次阅读|2 个评论
地壳的属性1—以北美洲为例
热度 1 seisman 2011-9-20 23:17
地壳的属性1—以北美洲为例
地震地热说原理:地壳的属性 1 —以北美洲为例 地 壳 的 属 性 ( 1 )以北美洲为例 Seisman 1 ) 资料的选取 本文选取北美洲( 0 °~ 70 ° N , 95 °~ 140 ° W ) 1980 ~ 2011 年 2.5 级以上地震资料。 北美洲地震有美国先进的地震台网监测分析,自 1979 年以后不再有所谓“ 33km ”的模糊深度,资料是可信的。 所取地震事件 92646 个,其中 M < 3.0 地震 51461 个, 3.0 ≤ M < 4.0 地震 30266 个, 4.0 ≤ M < 5.0 地震 9679 个, 5.0 ≤ M < 6.0 地震 1101 个, M ≥ 6.0 地震 139 个。 地震的深度分布为: 15km 以内地震 80201 个, 16 ~ 20km 地震 4982 个, 21 ~ 25km 地震 2187 个, 26 ~ 30km 地震 1120 个, 31 ~ 35km 地震 1669 个, 36km 以上地震 2487 个。 换一个说法是: 0km 以下地震 92646 个(图 1 ), 15km 以下地震 12445 个(图 2 ), 20km 以下地震 7463 个(图 3 ), 25km 以下地震 5276 个(图 4 ), 30km 以下地震 4156 个(图 5 ), 35km 以下地震 2487 个(图 6 ), 50km 以下地震 1586 个(图 7 )。 2 )北美洲的震源深度分布特征 由图 1 —图 7 可见,地表至 15km 以内的地震分布范围较广,以下深度的地震则逐渐缩小范围, 20km 以下基本上保持在相同的范围之内,直至 266km 的深部。 地表的地震活动明显受断层活动的影响。比如位于旧金山到洛杉矶一带最著名的圣安德列斯断裂系(图 8 ),显然控制到加利福尼亚地区的地震活动。 图 8 取自 http://pubs.usgs.gov/gip/earthq3/where.html 网页。该网页认为,加利福尼亚地区的地震活动是由于太平洋板块朝北西方向运动造成的。作者以为,根据全球的 GPS 资料,圣安德列斯断层的错动方向与西半球的逆时针旋转是相吻合的(见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552558do=blogid=438474 )。 比较图 1 —图 7 可见,似乎上地壳( 15km 或 20km 以上的地壳)的地震活动明显受到地表构造活动的影响,下地壳以下则主要受到深部地震活动的影响和控制,也就是受到了地震地幔柱的控制。或者说,是由于深部地震活动的能量补给,加上西半球的逆时针旋转,促成了北美洲西海岸的地震活动。 地震的空间分布,在地表看来似乎是若干条线,其实在深部只是 2 ~ 3 个点。 3 )探讨地壳属性的意义 地表,或者说近地表,毫无疑问存在着大量的断裂构造。这些断裂把地震工作者们搞糊了,似乎可以用这些断裂,或者用地震的条带分布来划地块,于是画了很多很多的地块。北美洲的资料说明,这些划地块的方法并不一定很理智。 其实,大多数断层都只有几公里或者十几公里深,能控制深部地震活动的断裂极少。地球的地壳平均厚度大约 33km ,能够到达地壳底部的断裂,即所谓深大断裂,是极少极少的。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整个地壳而言,大体上应该算是连续的介质。 作者还将提供几个证据来加以说明。 本文所采用的地震资料取自 http://www.ncedc.org/ 网页的 ANSS 地震目录,谨此致谢。 ( 2011.9.20 初稿) 图 1 0km 以下北美洲地震的深度分布 图 2 15km 以下北美洲地震的深度分布 图 3 20km 以下北美洲地震的深度分布 图 4 25km 以下北美洲地震的深度分布 图 5 30km 以下北美洲地震的深度分布 图 6 35km 以下北美洲地震的深度分布 图 7 50km 以下北美洲地震的深度分布 图 8 北美洲西海岸的圣安德列斯断裂
3602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学食品必知的一些食物的属性
hongri1130 2011-9-3 15:07
【性热食物 】: 调味品 :辣椒、胡椒、秦椒、肉桂、咖喱粉 水果 :榴莲 中药 :荜拨、麻黄、鹿茸、乌贼骨、沉香 【 性温食物 】: 谷物 :糯米、紫米、西谷米(西米)、高粱、谷芽 调味品 :葱、生姜、干姜、大蒜、芥末、花椒、孜然、莳萝、砂仁、小茴香、大茴香、红糖、植物油、醋、香花菜、草果、胡葱、小蒜、料酒、石碱、八角、桂花 蔬菜 :韭菜、蒜苔、青椒、青蒜、洋葱、雪里红、茴香(苗)、香椿头、香菜、南瓜、罗勒、香荆菜、地笋、甘薯、香薷、荆芥、魔芋、薤白、刀豆 蛋类 :鹅蛋、麻雀蛋 肉类 :羊肉、羊骨、羊髓、黄牛肉、牛髓、骆驼肉、熊掌、麻雀肉、鹧鸪肉、獐肉(河鹿肉)、雉肉(野鸡肉)、鳝鱼(黄鳝)、带鱼、鲩鱼、海虾、河虾、鲢鱼、鲚鱼、鲂鱼、河豚、鳙鱼、鳟鱼、海星、鲶鱼、海马、鲦鱼(白条鱼)、刀鱼、大马哈鱼、海龙、蚕蛹、毛蚶、鸡肉(微温)、狗肉、鹿肉、牛肚、羊肚、乌骨鸡、蛤蚧(大壁虎)、大头鱼、猫肉、混子鱼、龟肉(微温) 水果 :金橘、番石榴、木瓜、石榴、大枣、黄皮果、索罗果、柠檬(微温)、杏子、荔枝、佛手柑、杨梅、使君子、桂圆、红毛丹、越橘果、释迦、卡密、枸橘、桃子、樱桃 干果 :橘饼、栗子、开心果、海松子、海枣、槟榔、橡实、核桃仁、松子仁 饮品 :白酒、红酒、黄酒、咖啡、羊奶、茉莉花茶、玫瑰花茶、月季花茶、桂花茶、白兰花茶、辛夷花茶、杜鹃花茶、金盏花茶、迷迭香茶、百里香茶、厚朴花茶、兰香草茶、莲花茶、紫藤花茶、雪莲花茶、留兰香茶、红茶、普洱茶、薰衣草茶 中药 :枸杞子(微温)、紫河车(胎盘)、松花粉、五味子、肉苁蓉、川芎、橘核、红花、藏红花、木香、当归、山茱萸、何首乌(微温)、紫苏、吴茱萸、橘皮、五加皮、豆蔻、丁香、黄芪(微温)、冬虫夏草、白术、姜黄、胡卢巴、肉豆蔻、高良姜、竹叶、食茱萸、野胡椒、山柰、白芷、人参、竹叶椒、红豆蔻、独活、红曲、艾叶、杜仲、太子参(微温) 【 性平食物 】: 谷物 :大米、玉米、燕麦、青稞、米皮糠、锅巴、黑米、白芝麻、黑芝麻 、番薯(山芋、红薯) 豆类 :碗豆、红小豆、饭豇豆(白豆)、黑豆、黄豆、毛豆、扁豆、蚕豆、豆豉 调味品 :白糖、冰糖(微凉)、味精、菜油、麻油、花生油,豆油 蔬菜 :青菜、大白菜、包菜(圆白菜)、金花菜、番木瓜、芜菁、扁豆荚、豆角、四季豆、元修菜、碎米荠、土豆、胡萝卜、长豇豆、山药、睡莲菜、葫芦、芋头、菊芋、石耳、香菇、竹荪、平菇、鸡腿蘑、海白菜、马勃、猴头菇、蕨麻、清明菜(荠菜)、委陵菜、费菜、松蘑、口蘑、番杏、胭脂菜、宝塔菜、水荠、桑黄、水菠菜、翻白草、葛根、鸡眼菜、败酱、郎椰菜、茅梅、大头菜、洋生姜、田鸡头、北瓜、茶树菇 蛋类 :鸡蛋、鸽蛋、鹌鹑蛋 肉类 :猪肉、驴肉、乌骨肉、鸡血、野猪肉、鹌鹑肉、鸽肉、鹅肉、大雁肉、鲫鱼、青鱼、黄花鱼、鲈鱼、白鱼、鲤鱼、乌贼鱼、鲛鱼、银鱼、鲥鱼、鲳鱼(平鱼)、黄颡鱼、鳗鱼、鲮鱼、沙丁鱼、泥鳅、金枪鱼、鲑鱼、鱼翅、梭鱼、海胆、鱿鱼、鲟鱼、鳇鱼、海蜇、鱼鳔、干贝、猪心、猪肾、猪肝、蛇肉、刺猬肉、乌鸦肉、蝗虫(蚂蚱)、鲨鱼、橡皮鱼 水果 :椰子肉、花红(沙果)、李子、菠萝、菠萝蜜、葡萄、薜荔果、西番莲、橄榄、海红、郁李仁、火棘、山樱桃、野樱桃、山胡桃、胡颓子、刺玫果、野苹果、杨梅、覆盆、山楂 、枇杷、芒果 干果 :葵花子、榛子、白果、芡实(鸡头果)、腰果、莲子、梧桐子、茅栗、锥栗、榧子、南瓜子、花生、西瓜子仁、沙枣、菩提子、柏子仁、杏仁、板栗、饴糖(麦芽糖、糖稀) 饮品 :酸奶、人乳、醍醐、千日红茶、佩兰茶、绿萼梅茶、合欢花茶、桃花茶、莲蕊须茶、豆浆、椰子汁 中药 :天麻、荷叶、白茯苓、赤茯苓、甘草、酸枣仁、燕窝、灵芝、蜂胶、阿胶、鸡内金、郁李仁、玉竹、连翘、石南叶、桃仁、皂角、茵陈、玉米须、党参、黄精 【 性凉食物 】: 谷物 :小米、小麦、大麦、荞麦、薏苡仁 豆类 :绿豆、马豆 豆制品 :豆腐皮、豆腐脑、腐竹、豆腐渣、豆腐 、面筋、豆腐干、豆腐卤 蔬菜 :藕、旱芹、水芹菜、茭白、苋菜、花椰菜、马兰头、菠菜、菜花、芦蒿、莴苣(莴笋)、笋瓜、枸杞头、青芦笋、茄子、油麦菜、生菜、萝卜(微凉)、丝瓜、黄瓜、节瓜、冬瓜、裙带菜(海芹菜)、西瓜皮、黄花菜(金针菜)、豆薯、荷兰芹、红薯叶、墨菜、红薯藤、蜂斗菜、西蓝花、油菜、香茶菜、葛花、山芥菜、风花菜、刺儿菜、野苋菜、千屈菜、蒲笋、明党参、佛手瓜、婆婆纳、酸汤菜、猪毛菜、金针菇、鹧鸪菜、蘑菇、菊花脑、地瓜 、银耳(微凉)、黑木耳(微凉)、茼蒿 ( 微凉) 肉类 :水牛肉、鸭肉、蛙肉(田鸡)、兔肉、鸬鹚肉、鲍鱼、海参(微凉)、甲鱼(微凉) 水果 :梨、刺梨、橙子、莲雾、山竹、草莓(微凉)、苹果(微凉)、橘子、芦柑、火龙果、南酸枣、余甘子、山梨、八月瓜、君迁子、莲子芯、百合 干果 :菱角、罗汉果 饮品 :牛奶(微凉)、啤酒、啤酒花、椰子浆、马奶、绿茶、菊花茶、金银花茶、木棉花、槐花(米)、木槿花茶、百合花茶、蔷薇花茶、罗布麻茶、山茶花茶、山丹茶、万寿菊茶、密蒙花茶、蜂蜜、蜂王浆、酸角汁 中药 :胖大海、决明子、薄荷、鸡冠花、金钱草、地黄、白芍、沙参、益母草、西洋参、冬瓜子、葛根 【 性寒食物 】: 调味品 :食盐、面酱、酱油、白矾 蔬菜 :西红柿(微寒)、马齿苋、莼菜、鱼腥草、芦荟、海带、菜瓜(西葫芦)、紫菜、草菇、黄豆芽、绿豆芽、苦瓜、仙人掌、江蓠、空心菜、粉丝、石花菜、蕨菜、蕨根粉、榆钱、瓠子、黄鹌菜、睡菜、地耳、猪殃殃、野白菜、薇菜、苦菜、葵菜、竹叶菜、车前、野韭菜、酢浆草、地肤苗、腐婢、蒲公英、干苔、荸荠、芝麻叶、苎麻头、猪牙菜、羊栖菜、落葵、发菜(龙须菜)、木耳菜(西洋菜)、慈姑(微寒)、竹笋(微寒)、魔芋、牛蒡、荠菜(微寒) 蛋类 :松花蛋 、鸭蛋(微寒) 肉类 :蛤蜊(沙蛤、海蛤、文蛤)、章鱼、螃蟹、海螃蟹、海粉、蚌肉、蚬、田螺(大寒)、蛏子、泥螺、牡蛎肉(生蚝)、蜗牛、蚯蚓、水獭肉、螺蛳、鸭血、马肉、乌鱼(墨斗鱼) 水果 :香蕉、柿子、哈密瓜、西瓜、柚子、杨桃、桑葚、甜瓜(香瓜) 、金丝瓜、杜梨、猕猴桃、甘蔗、雪莲果、无花果 干果 :柿饼 饮品 :金莲花茶、木蝴蝶茶、人参叶茶、凌霄花茶、番泻叶茶、苦丁茶、绞股蓝茶、黄练芽茶、箬叶茶、栀子花茶 、苦瓜茶 中药 :麦门冬、珍珠、栀子、石斛、白茅根、芦根、夏枯草、天门冬、大黄、柴胡、羚羊角、黄柏、犀牛角、海藻、车前子、宣黄连、熟地黄、牡丹皮、干葛、金铃子 、金银花、茅草根、石膏、蒲公英 【清痘堂提示】: 1. 性平的食物,一年四季都可以食用。 2. 性温的食物,夏季要适当少量食用,其他季节都可以食用。 3. 性凉的食物,夏季可以经常食用,其他季节必须配合性温的食物一起吃。 4. 性寒的食物,四季尽量少吃,如果要食用,必须添加性温性热的食物。 转载:http://emuch.net/bbs/viewthread.php?tid=3549909
个人分类: 科普集锦|2182 次阅读|0 个评论
VISUM 路网对象的属性设置
innocent2010 2011-1-2 09:50
VISUM是一个交通规划的建模软件,初接触VISUM,惊叹于它的强大和方便,同时又因其功能复杂多样,短时间内很难掌握,特别是针对一些细节问题,仅靠看手册是很难理解的。目前正在建立中山市的规划模型,借此机会记录下过程中学到的点滴。 今天介绍一下VISUM路网属性的编辑。VISUM内部提供了大量的函数和接口使得你能方便的能对对象的属性进行编辑,无论是一个单一的对象还是对象集,同时借助Python语言的COM接口,对象集合(如Visum-Net-Links)进行有条件的编辑,今天不介绍COM接口。下面借助一个例子介绍。 我在编辑公交line routes的时候,发现一个问题。如果你建立一种PuT的Transport systems,比如CCB(Central City Bus), 同时你为该系统定义一种速度,同时这个速度会出现在Link Type的属性里面(lists-Link Types),这时如果你新建立一条路段,你会发现在这条路段的属性:PuT-Sys里出现该公交系统在该路段上的运行时间。我发现的问题是,如果你从Link Type里对该系统的速度进行修改,路段属性里的运行时间不会改。我查阅了很多文献,都没找到方法使得该路段重新计算该系统的运行时间,到目前为止我一直没弄清楚。这很重要,因为你如果想要修改公交系统的平均速度,而不能改变在路段上的运行时间的话,那你的修改就无用。后来,我发现了另外一种方法,就是修改路段里T-Sys属性里对应的运行时间,这个可以用一个函数实现:link length/v-CCB,v-CCB可以从Link Type里找到。证实该方法是有效的,如果你修改了CCB的速度,只要重新调用一次那个函数就可以了,即进入那个函数然后退出一次。
个人分类: 未分类|4772 次阅读|0 个评论
学术交流具有科学教育与科学研究的双重属性
gxfycyyhang 2009-12-3 14:29
学术交流具有的传播知识和信息交流的作用属于科学教育功能,学术交流的切磋学术、质疑争鸣、完善科学理论又具有科学研究的性质,具有科学研究功能。在科研过程中,科学家们离不开学术交流这一重要手段,因为这个手段起着打开思路、启迪思维、掌握新知、纠正谬误的重要作用,这一作用是其它科研环节难以替代的。正是因为学术交流在科学研究过程中起着如此重要的作用,所以,与近代科学同时诞生的学术交流,历来受到科学共同体和科学家的普遍认同,即使有成果的科学家也很重视学术交流。学术交流被誉为科学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机制。 学术交流在科学研究中的切磋、激励、启迪与纠错功能,虽然在科学研究过程中是必不可少的,但由于学术交流激发出的灵感火花稍纵即逝,往往容易被忽略,所以学术交流典故能被载于科学史册的很少。但是学术交流作为一种制度建设,自近代科学诞生以来就一直被公认为科学的重要建制之一。在信息时代,学术交流的必要性不是减少了,而是随着海量学术信息的出现,如何提高学术交流的实效,使学术信息更有效地到达需要它的学者的手中。这一自 J.D. 贝尔纳在《科学的社会功能》名著中提出的科学交流课题,越来越显得迫切。
个人分类: 未分类|3639 次阅读|0 个评论
EXCEL在交通工程测量中的应用第二章对象的属性(1)
liuguangnan 2009-11-24 18:14
1, 不同的对象有不同的属性 , 若要改变对象的特征,只要改变其属性值即可。属性不带参数 . 设置属性值时,先用一小句点将引出的对象及其属性名隔开,之后用一个等号,在等号后面写入新的属性值。例如,下列过程通过设置 Name 属性来改变工作表的名称。 Sub 改变工作表标签的名称() Workbooks(BOOK1).Worksheets(Sheet1) _ .Name = 复曲线计算 End Sub 请点击标题看幻灯片: 第二章第二讲(2) Sub 设置工作表标签的颜色() Sheets(复曲线计算).Select ActiveWorkbook.Sheets(复曲线计算).Tab.ColorIndex = 6 Sheets(Sheet2).Select End Sub 在此请注意到编写宏时,对象是由高到低 一,Workbooks(BOOK1).Worksheets(Sheet1) ,Workbooks(BOOK1).比Worksheets(Sheet1) 高一级 二,ActiveWorkbook.Sheets(复曲线计算).ActiveWorkbook.比Sheets(复曲线计算)高一级 这是一个规则,对象要由高到低
个人分类: EXCEL在交通工程测量中的应用讲座|3000 次阅读|0 个评论
倒塌房屋属性为何变来变去?
陈龙珠 2009-8-6 09:42
按照有关工程建设法规,在建工程设计和施工必须由具有资质的单位承担,在施工和使用期均应采取有效的防雷措施,但这对未纳入强制性安全质量监管的乡镇自建房目前可以考虑例外,其事故责任定性和追究将会有本质性的区别。 对石家庄近日倒塌的在建房屋,在雷击说的同时,对该房屋的属性也出现了多次值得令人关注的变化: http://news.sina.com.cn/c/2009-08-05/081518368261.shtml 【民房还是厂房 楼房归属权依然存疑】   主持人:有关事发这幢建筑的归属我们也有疑问。昨天起先有媒体报道说,这栋建筑物是石家庄腾飞玛钢铸造有限公司的一栋在建厂房,而且有媒体称企业负责人已被警方控制,但昨晚我们沟通时你们却告诉我们,当地称这是村民自建民房,这到底是怎样一座建筑,它究竟是干什么用的,你们了解到的情况是怎样的? 记者:在这方面石家庄市的通报有一个变化,我们昨晚拿到的最新通报称,这栋倒塌建筑是村民自建民房,有关人士解释说,当时有关倒塌建筑物的产权界定是不准确的,这栋建筑并不属于腾飞玛钢铸造有限公司。而这起事故是天灾,因此并没有对产权人进行控制。但是我们在采访腾飞公司的工人时,他们告诉我们,这栋建筑是公司盖的仓库。有关这栋建筑是否手续齐备,石家庄市也没有给我们一个明确的答复。 http://news.sina.com.cn/c/2009-08-05/205316072637s.shtml 中新社石家庄八月五日电 (记者 鲁达 牛琳)五日晚间,石家庄塌楼事故再次出现戏剧性变化。河北省石家庄市长安区政府新闻发言人透露,警方目前已控制了石家庄塌楼事故的三名责任人,坍塌楼房所处石家庄市腾飞玛钢有限公司的企业账户也被冻结。   据石家庄市长安区人民政府办公室主任、新闻发言人高敬国透露,警方依照法律程序对该公司厂长兼法人代表闫灵琴及其爱人、石家庄市长安区西兆通镇南石家庄村村支书张建辉进行了控制,该公司的企业账户也被冻结。同时控制的还有承揽该楼房施工工程的包工头,施工方的资质问题目前正在调查。   此前,坍塌楼房的性质几经变脸,致使石家庄塌楼事故的情况一度变得扑朔迷离。对于由在建厂房变为在建民房的说法,高敬国表示,倒塌的楼房系私人用房,产权归石家庄市腾飞玛钢有限公司厂长兼法人代表闫灵琴所有。至于房屋用途,高敬国转述了闫灵琴本人的说法,还没有想好,可能用来住,也可能用做门脸。
个人分类: 工程事故|4317 次阅读|1 个评论
信息本质探讨中若干重要概念的广义拓展
nipy 2009-7-17 12:17
信息本质探讨中若干重要概念的广义拓展 . 物质属性、力、知识、语言等都是人类在认识客观世界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一些重要科学概念,它们都与信息概念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但随着信息本质探讨的深入,我们发现这些概念的经典定义和内涵往往很难与信息本质概念进一步协调起来。为此,下面我们试图从信息本质探讨的角度对经典的属性、知识、语言和力的概念作一些广义拓展的分析: 一、属性概念的拓展 — 广义属性 经典属性概念是指客观事物的固有特性 。任何一个具体事物都是通过它的一系列具体属性来表征它的存在的,客观物质世界就是由不同属性所表征的许许多多具体事物组成,客观存在是各种不同事物的共性,而不同属性则体现不同事物的千差万别。应该强调指出,在上述 经典属性概念中,属性是与它所表征的客观事物不可分割的 ,一个具体事物消亡或转化为其他事物以后,表征该事物的属性也就不存在了。 我们通过信息本质的研究指出:“ 信息是被反映的物质属性 ”或“ 信息是以一事物属性为形式所反映的另一事物的属性内容 ”。这一信息概念是建立在事物普遍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辩证唯物主义哲学观基础上形成的。在这一信息本质概念中,我们看到,信息概念涉及两个相互作用事物之间的属性反映关系。信息与属性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联系在于,无论是信息内容还是信息形式都是与事物属性有关的,信息内容反映的是另一事物的属性内容,而信息形式则是承载信息的事物属性;区别在于,信息内容 — 被反映的事物属性内容已经脱离了它表征的事物,形成信息的可传递,而如上所述,经典属性概念中,属性是不能脱离它所表征的事物,属性是不能传递的。 为了表述信息概念与经典属性概念这种既联系又区别的关系。我们拓展经典属性概念为广义属性概念,或者说,把信息概念 — 被反映的物质属性称为广义属性。而把经典的属性称为狭义属性 。有时,我们也可把本体层次这种基于广义属性的信息称为属性信息,虽然广义属性的信息概念也能普适于认识层次。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进一步归纳一下广义属性相对狭义属性所拓展的内涵:第一、狭义属性不能脱离它所表征的事物,而广义属性是被反映的事物属性,它脱离了所反映的事物;第二、狭义属性只能表征现时存在的事物,广义属性则可在现时存在事物属性中表征现时可能已不存在的事物;第三、狭义属性是不可分割的,广义属性则可分为本地属性与本地属性中所反映的非本地事物的属性内容,它对应于信息形式与信息内容:信息是以一事物属性为形式所反映另一事物的属性内容。虽然信息概念应是信息形式与信息内容的统一,但从信息价值与信息应用角度看,信息概念侧重于信息内容 — 被反映的事物属性内容,在信息传递中,信息内容是不变的,信息形式 — 承载信息事物的属性是可以不断变化的。 再进一步概括,狭义属性只着眼于表征孤立的现时事物, 基于广义属性概念的信息概念则着眼于事物之间普遍相互联系地表征事物,它不仅可以表征现时的事物,而且还可以在无限时空范围表征现时不存在但以前存在过的事物;表征眼前、表面看不到但远处、内部存在的事物。因此可以更辩证地、发展地表征世界 二、知识概念的拓展 — 广义知识 经典知识概念是指人类实践经验的总结,是人类认识的成果及结晶,通常以概念、判断、推理等形式存在 。在这个经典知识概念中,虽然非常明确知识属于认识的范畴,但比较强调它产生于理性认识、为实践检验的正确认识和为人类社会承认和共享的认识。 在信息本质探讨中,我们在分析认知信息过程的基础上,得出认识层次的信息概念是: “客观事物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或“人对客观事物的认识” 。这一认识层次的信息概念显然也是建立在认识的基础之上的,但比经典知识概念更广义,即无论是感性认识或理性认识,人类共享认识或个人认识,正确的认识或不正确的认识,都是认识层次的信息。所以在信息与知识的关系上,我们通常可以说:知识是信息的一种或知识属于信息的范畴,但不能说信息就是知识。 事实上,由于人们对客观事物认识的主观性、局限性,还由于客观事物本身不断发展、变化,界定知识概念的理性认识、正确认识、社会共享认识本身都是很难准确判定的。理性与感性认识之间,正确与错误认识之间,个人与社会认识之间也确实难以划出一条明确的界限。所以经典知识概念本身也是比较模糊的。但基于认识的认识层次信息概念只着眼于认识本身,强调人脑对客观事物属性的反映。无论是感性和理性认识、正确或错误认识、个人和社会认识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属性的反映,都是认识层次的信息概念。 由于经典知识概念与信息概念在认识层次的这种区别与联系,我们有理由把经典知识概念广义的拓展为认识层次的信息概念,即把认识层次信息称为广义知识,把经典知识概称为狭义知识 。狭义知识较强调基于理性认识、正确认识与社会共享认识,而广义知识基于更一般的认识概念,因此直接称为认识层次的信息概念。由于信息与知识的这种关系,我们还可把认识层次的信息称为知识信息,以区别于本体层次的属性信息。 三、语言概念的拓展 — 广义语言 经典“语言”概念是人类最早通过话音进行信息交流的一种编码方法,人们随后又创造了文字、图像、数字等各种编码方法来表述与交流信息。并且把 语言 的概念逐步延伸到这些不同的信息编码方法中。例如,文字被称为可书写或可存贮的语言、图像可称为描绘性语言、二进制编码则是专为计算机而设计的机器语言,进而在人–机通信中还设计了各种编程语言等。聋哑人用手势和表情来交流信息,我们也常称为哑语或肢体语言。由此,我们有理由引入 广义语言的概念用以作为表述和承载知识信息的通用编码概念 , 是 知识信息编码结构的一般形式,换句话说,我们可以把一切用于表述、承载和交流信息的各种不同的编码方法都称为广义语言。 把经典的用于话音进行信息交流的语言称为狭义语言。我们把语音、文字、图像、数字等不同表述信息方法统称为广义语言,还因为他们确实都存在一种共同的基本编码方法,即它们都是用一些特定的语言基元(符号、笔画、音符、像素等等)并按一定结构关系构成语言编码系统来表述信息的。 虽然我们这里是把语言编码结构作为知识信息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来讨论的,也即认为语言是基于人的高级智能有意识设计形成的。但如同知识信息源于自然界的属性信息,表述知识信息的语言也应与自然界生物体属性信息表现方式具有联系。首先我们可以注意到,在不具有高级思维能力的一般动物之间,实际上也会使用一些不同的声音来传递和交流信息,如呼叫同伴、发现猎物、通知险情和求偶等,这实际上也是一种原始的、简单的编码语言,我们也常称为鸟语、兽语等。其次,近代生物信息学发现生物体中存在的遗传信息和生命信息也是以 DNA 基因组的大分子编码结构方式体现的,人们也把它称为遗传语言或生命语言。可见, 这种以编码结构的语言来表现信息内容的方式,是在自然界生物体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的。生物进化到了具有高级思维能力的人类,创造了人类语言、文字、数字等各种高级的编码结构语言,应该是自然界生物体中基因组编码结构生命语言自然延伸的高级发展。 再进一步考虑,由人类高级智能设计的各种语言,仅仅是一种虚在的编码方法,真正要通过语言来承载和传递信息,还需要把语言编码结构落实到某种物质介质的属性变化之中。如二进制编码存储设备体现二进制编码结构,纸张颜色变化体现文字编码结构、即使是语音编码也需要通过空气波振动频率与幅度的属性变化来体现。从这个意义上讲, 我们是否可以进一步把一切事物的属性变化都看成是一种更广义的语言。因为一切事物的任何属性变化都必定是事物之间相互作用而引起的,都必定反映一定的信息内容。 四、力概念的拓展 — 广义力 经典力的概念,是指事物之间物质与能量的相互作用,物质具有能量,能量相互作用就产生力。力、作用力、相互作用往往等同使用 。这种经典力的概念中,强调了以下几个要点:第一、力必定是在两个事物之间发生的,是两个事物之间的一种关系属性;第二、力的作用必定是事物之间物质与能量的直接作用;第三、力通过物质与能量的相互作用将使被作用物产生某种属性变化(状态、结构、位移、加速度等),牛顿力就是用被作用物产生的加速度 f = ma 来定量估算力的大小的。 我们在研究信息本质时已指出:正是事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使作用物的某些属性被反映到被作用物的属性变化中而形成信息。而且也由于事物之间的直接物质、能量相互作用的级联传递形成信息的传递,并形成 在没有物质、能量直间相互作用的两事物之间产生间接的信息联系,信息的联系就可能产生信息的作用,产生信息的力 。例如在物质世界生物进化和人类发展中的遗传性信息作用,上一代人的某种属性信息在这一代人的成长过程中起着作用。这种信息的作用力在认识层次更为明显,例如, 我们在认识的基础上通过知识、科技去改造客观世界,就是一种巨大的信息作用或信息力。我们有理由把这种信息力称为广义力,作为经典力概念的广义拓展。这种信息力具有与经典力一样的,可以使是被作用物属性改变的作用,但不一定是作用物与被作用物之间直接的物质、能量的作用 。我们常说的“知识就是力量”、“科技是生产力”也就是这种广义信息力的体现。 五、信息概念的拓展 — 广义信息 经典信息概念通常是指信息论创始人申农的信息定义:“ 信息是能用来消除和减少信宿关于信源不确定性的东西”。 申农的这一经典信息概念与它有关的信息理论虽然在建立信息基本概念、信息度量及提高通信工程信息传输效率方面有奠基性的重要作用,但限于当时的历史条件,仍有它一定局限性:第一、限于通信,即信息传输的领域研究信息,实际上,现代信息应用已进入知识、科技领域,已成为人类发展的重要资源,知识信息的存储、处理、利用都不仅是信息传输问题;第二、即使从通信的领域看,申农信息的研究也只限于认识层次人与人之间的通信,实际上,在人类社会形成以前,在客观物质世界的发展中,应该已经存在与物同在的信息与信息传递,人的认知过程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信息传输过程;第三、申农信息论有关信息度量以及提高通信质量的编码理论,基本上是基于信息编码结构形式而不管信息内容,但信息应用与信息的价值恰好是基于信息内容,因此仅从信息形式而不管信息内容来研究信息是难以真正揭示信息本质的。 我们正是试图从本体层次物质世界发展、生物进化、人类社会发展、认知过程和认识层次知识、科技发展以及人类改造客观世界的统一运动过程中来探讨信息本质的;也是试图从信息形式与信息内容的统一中来探讨信息本质的。由此得出 “信息是被反映的物质属性”,“信息是以一事物的属性为形式所反映的另一事物属性内容”的基本认识。我们有理由把这一普适性很宽的信息概念称为广义信息,而把申农在通信领域创立的经典信息概念称为狭义信息。 当然,如何把香农信息理论中有关概念与广义信息概念进一步的衔接和联系起来,也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 我们从信息本质探讨的目标出发,拓展了广义属性、广义知识、广义语言、广义力的概念,并最终从经典信息概念拓展为广义信息概念。这些广义拓展概念之间也是有密切联系的。我们首先从本体层次客观事物之间存在的普遍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辩证唯物主义哲学观点出发把经典属性概念拓展为广义属性.并形成最基本的信息概念。这是后面几个概念拓展的基础。它实际上把人的认知过程与认识层次信息概念从本质上统一起来了。广义知识把基于认识形成的各种概念包括知识、数据、科学、技术、消息、思想等都统一到认识层次知识信息的概念上来,它侧重于表述知识信息的内容和价值。广义语言把表述知识信息内容的各种具体编码结构形式统一起来,侧重于表述知识信息的形式。任何具体广义知识的信息内容都需要以某种广义语言的信息形式来承载与表述,而任何广义语言的信息形式都可以用来表述某种广义知识的信息内容。而广义语言的编码结构落实到具体物质介质的属性变化,则又体现了广义知识、广义语言与广义属性之间的联系。广义力的概念实际上体现了广义语言承载的广义知识对客观物质世界的反作用,这种反作用必定又使客观物质世界的属性发生变化而产生新的基于广义属性的属性信息。 我们使用以广义属性、广义知识、广义语言和广义力概念支持的广义信息概念,可以使我们把地球的演化发展、生物的进化、人类社会的形成和发展、人类的认知、知识的积累、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人类对客观世界的影响和改造等一切活动和过程都用信息概念统一联系起来,形成一个人类社会发展的巨型复杂发展系统。这也体现了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的辩证唯物主义哲学观。 以上个人观点,欢迎批评,欢迎讨论! 有关链接: l 关于信息定义和信息本质问题讨论的我见 ; l 关于信息与物质关系的哲学思考 ; l 关于物质、属性、结构与信息关系的再讨论 ; l 信息与知识、科技关系的进一步探讨 ; l 信息本质与事物相互作用关系的分析 l 再谈信息与力的关系 ; l 申农信息定义的局限性与潜在的普适性 ; l 人类社会发展的系统分析
个人分类: 信息本质探索|3167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 23:4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