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科学网 标签 诗人 相关日志

tag 标签: 诗人

相关日志

诗歌 诗人
热度 15 mdzhao 2015-4-27 21:58
汪国真去世,微博上开始有不同版本的诗选在疯转,网上也许多纪念文章,今天看到有报道,APEC峰会上,习近平主席也引用过汪国真的诗:“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这是汪国真的诗《山高路远》中的两句。 不过真的有点惭愧,我对汪国真的诗几乎没有哪首印象特别深刻的,也许是他的诗最流行的时候,自己已经过了对诗狂热的时候了吧?记得当年的诗人中,舒婷、顾城、海子是比较有印象的,舒婷的诗流行的时候,大概刚好是我大学期间,那个时候的年轻人,对《致橡树》、《这也是一切》这样的诗最容易引起共鸣。而海子,单位有一同事与海子是安徽老乡,也许还是校友?我不敢确定,但却是在他那里听到不少海子的信息,也因为他的推荐读了一些海子的诗。记得海子的去世,曾经是我们热议的一个话题。但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诗歌开始远离人们的视线,成为非常小众的一个文艺形式。此后出现的所谓梨花体、羊羔体、乌青体等诗歌,简直是把诗歌变成了笑话,更有鲁迅文学奖评奖中诗歌类获奖作品和诗人的多次风波,至今仍是一个话题,也未见最后的结果。 虽然脑瘫诗人余秀华的出现,似乎给诗坛带来了一丝清新的山风,但也就是像一阵风似的,吹过就散了。汪国真的去世,把人们的注意力再次拉到诗坛,此时人们才发现,这么多年,好诗太少了,好诗人太少了! 其实,诗歌是一种最美丽的文体,小时候不懂诗,认为把句子断开分行就是诗了。记得中学的时候,有一男生写了一首七律,受到老师的表扬。而那时自己以为那只是七字的句子写八句就成了,便也写了一首给老师看,被告知那不是七律,因为其中要有两个对仗的句子,而我根本没有。当时老师还说了句:你这个只能称为儿歌,大大打击了我的自尊心。此后找了本讲古体诗词的书来啃,方知那些诗词竟有那么多讲究。不过我属于不喜欢文字受太多约束的,在啃完那本书以后便打消了做古体诗词的念头,连自由诗也极少尝试。到科学网后看到有一群诗歌爱好者经常写诗唱和,自己只有羡慕仰视,却从来没去掺合,实在是对写诗没有信心。 大概也是因为汪国真去世,才读了一些他的作品。其实,他的诗歌与当年风靡的朦胧诗完全是不同的类型,但比那些梨花体、羊羔体还是优美许多。我想,许多人年轻的时候大概都会有一个诗歌梦,据说汪国真的诗当年也是许多年轻人传阅和热爱的,影响了一代人。而我们,却已经老了,读着那些诗,恍如隔世。 最后,把这几天读的汪国真诗,自己最有感觉的一首抄录在此,作为对这位逝去的诗人的纪念。 但是,我更乐意 (汪国真) 为什么要别人承认我 只要路没有错 名利从来是鲜花 也是枷锁 无论什么成为结局 总难免兴味索然 流动的过程中 有一种永恒的快乐 尽管,我有时也祈求 有一个让生命辉煌的时刻 但是,我更乐意 让心灵宁静而淡泊
个人分类: 其他|4305 次阅读|27 个评论
深切悼念诗人汪国真先生!
Shifengyu 2015-4-26 19:26
据闻著名诗人汪国真于4月26日去世,深切缅怀和悼念。我大学期间, 曾拜读过他的诗和书法,我家书柜还有他一本诗集和书法集。 汪国真才59岁,还很年轻,就去世了,很可惜。 希望大家注意身体健康! 2015年4月26日 于澳大利亚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1260 次阅读|0 个评论
诗人毛泽东
热度 4 jiangming800403 2014-12-27 20:10
赵 建民 2014-12-27 20:03 在前后两百年内(1700-2100),主席的旧体诗估计无人比肩
个人分类: 读史方舆|1025 次阅读|6 个评论
好奢侈---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热度 5 lin602 2014-4-4 13:58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是我从科学网上听说的,而且不止一次,所以对这一句诗映象非常深刻。 到百度上搜了一下,全文为: 从明天起做个幸福的人 喂马 劈柴 周游世界 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从明天起和每一个亲人通信 告诉他们我的幸福 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 我将告诉每一个人 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个温暖的名字 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 愿你有一个灿烂前程 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个温暖的名字 愿你 有情人终成眷属 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 我只愿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静下心来想想,看似非常简朴,而实际无比‘奢侈’。 中国人写的诗,应该以中国的环境与人文为背景,不要与国外进行有效对比。 海边的房子不少,海边的城市也不少,但不少房子的地方不符合诗中的意境。诗中的意境我的感受是房子不多,自然环境美好,可以自己养马劈柴的地方,面朝大海,过着自己自由自在的生活。 在中国这样人少自然环境非常美好的地方,经济一般不发达,即使人造这样的环境,也是没有这个意境。我们也看过不少美丽的地方,草地、阳光、大海、牛羊、牧马,但人烟稀少,非常孤寂。象青海的祁连山、新疆的赛里木湖等,这里的‘土著居民’,因为世代生活在这里,整天与此交道,已经习以为常,感受不到这种美。所以人烟稀少。神农架地区应该是非常漂亮的了,青山绿水,原始生态,前年与当地居民聊天,许多人已经到发达地区打工了。 诗中梦想‘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人,都是有比较好经济与社会基础,有情调的闲人! 钱不愁,生活不愁,即使养马劈柴也生活无忧。孩子教育已经安排好,在这地方呆时间长了,城里或其他地方还有房子及其他生活空间。现代通讯与交通,可以让隐居的人通过互联网进行网上赚钱,为隐居创造了一个新的好的条件。 周游世界,好简单的四个字,可不是一般百姓所能承担。 网上各位看客,闭上眼睛,想想自己能够在什么地方得到这所面朝大海的房子,如果天天劈柴养马,如何交房租、交上网费、交电费、交医保、如何支撑自己的孩子上小学、中学与大学甚至出国读研究生,甚至还有如何赡养自己的父母老人。当自己的孩子结婚需要老爸首付时,如何交这笔钱。 如果有这样的心境有这样的条件,真的到这地方生活,可能心理上又难以承受。著名诗人顾城创造了这样的环境,但他精神承受不了这样的‘仙境’。 国外的情况我不知道,所以还是以中国为对象来讨论这个问题。 不少人崇拜这首诗,有时候我有种怪怪的念头,这是不是有点‘叶公好龙’。不信你试试看。如果能够在新疆赛里木湖边(靠湖的最里面),面朝无比美好的湖---人间仙境住上几个月而淡定,你就是一个半仙了。 当然如果你说这是一种浪漫的诗,只是一种想象与现实无关,我就不说了。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太奢侈了。 另:看了一楼的链接,如果理解为这首诗是绝望中的渴望,我就不好说了。如果说是给自己一个美好的想象空间,类似于空中楼阁,也不错。哈哈。
2809 次阅读|12 个评论
北岛的一首诗歌《回答》及英译
热度 2 carldy 2014-4-4 12:14
北岛·《回答》及英译 Bei Dao The Answer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 Baseness is a passport for the base, 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Honour an epitaph for the honourable. 看吧,在那镀金的天空中, See how the gilded sky teems 飘满了死者弯曲的倒影。 With the twisted shadows of the dead. 冰川纪过去了, The ice age is over, 为什么到处都是冰凌? So why does ice still bind the world? 好望角发现了, The Cape of Good Hope has been discovered, 为什么死海里千帆相竞? So why is the Dead Sea still thick with sails? 我来到这个世界上, I come into this world 只带着纸、绳索和身影, Carrying only paper, rope and a shadow, 为了在审判前, To proclaim before judgment is passed 宣读那些被判决的声音。 This plea of the judged: 告诉你吧,世界 Listen to me, world, 我——不——相——信! I—do—not—believe! 纵使你脚下有一千名挑战者, If a thousand challengers lie beneath your feet 那就把我算作第一千零一名。 Then I am number one thousand and one. 我不相信天是蓝的, I don't believe the sky is blue; 我不相信雷的回声, I don't believe the thunder's roar; 我不相信梦是假的, I don't believe that dreams are false; 我不相信死无报应。 I don't believe that death has no revenge. 如果海洋注定要决堤, If the ocean is destined to breach the dike; 就让所有的苦水都注入我心中, Then let its bitter water pour into my soul; 如果陆地注定要上升, If the land is destined to rise, 就让人类重新选择生存的峰顶。 Then let mankind choose a new mountain for survival. 新的转机和闪闪星斗, The vast unobstructed firmament 正在缀满没有遮拦的天空。 Is lit with glimmering stars; 那是五千年的象形文字, They are a new turning: 那是未来人们凝视的眼睛。 These hieroglyphs of the ages, These staring eyes of the future. 1976年4月 Apr-76 文字材料来源于网络,还没看到纸质版本,故无法提供详细出处(欢迎朋友们指正),共享。
个人分类: 千里旅行,万卷阅历 Travelling and reading help yo|8162 次阅读|2 个评论
‘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感觉随处境而变
热度 8 lin602 2014-4-3 22:57
我缺少情调,也不知道诗,近期连续看到‘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诗,也算扫点诗盲了。 仔细看看,这诗是美! 不过,如果真的让我一家或几个人住在面朝大海的房子中,劈柴、喂马,我还真受不了。 我在农村生活到21岁离开上大学,尽管老家没有海,非常干净的河边到处都是,河下面有鱼,河岸上有树与花,水清清的,夏天可以游泳。每家都是平房,如果说得漂亮点就是‘别墅’,挑水做饭,喂鸡喂猪,晚上搬个凳子,一伙人乘凉聊天。这就是诗人眼中的世外桃园。 但是,当时的农村,大家都希望离开这个地方,没有钱,生活苦,面朝黄土背朝天,夏天头顶热日冬天寒风刺骨做农活,回家还有家务。即使蜗居在城市,有个城镇户口,这就是大家的追求。 考上大学,终于离开了这‘世外桃园’!这个世外桃园真是没有心情消受。 我们身边有些朋友的老家就是住在海边,但他们没有搬回去! 现在住在拥挤的城市中,城市中的人们又开始向住起‘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劈柴喂马。 人呀,真是捉摸不定! 写这诗的诗人海子自杀了,隐居的新西兰激流岛的著名诗人顾城也走上了绝路还带走了他的妻子,让人无比感慨。 让人想到, 只要心静,无需大海与草地,身边到处‘春暖花开’。
3060 次阅读|12 个评论
海子,一个时代的故事
热度 1 ailiyakong 2014-3-28 16:34
海子墓坐落于查湾村北一处乱坟岗 他父母的家现在成了“海子故居” 因为一场春雨,天冷下来,海子的母亲、75岁的操采菊生起了火桶。她从床沿摸出一本《海子的诗》。“您读海子的诗?”“是的。以前不知道海子在写什么,他出事后,我就开始念他的诗。” 她翻动诗集,开始朗读开篇一首《阿尔的太阳》。她乡音浓重,读得缓慢认真,时常停下来辨认字词,诗集被翻得卷边乌黑,生僻字旁还工整地标注了简单的同音字。她又连着朗读了《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和《亚洲铜》,每读完一首,都像完成一项艰难的任务,长松口气。 海子的父母住在一栋“历史的房间”里。既是一栋普通的乡村住宅,又承载了海子纪念馆的功能。“海子故居”里单辟了个小房间,存放着海子的藏书、照片、遗物、诗歌、朝拜者的题字…… “我一生修了8回屋!”说起这话来,查正全骄傲又无奈。“海子故居”正是这第8回,花了5万多块,用的《海子诗全编》的稿费。查正全雇了个包工队,盖了整整大半年。 操采菊背有点驼,收拾海子遗物时,那只亮黄色的毛绒小狗能叫她笑起来,那是海子工作后买的,老大不小了,还玩猫啊狗的,那长不大的老小子哟;转头铺整盖在沙发上的蓝格床单——海子生前用过的,她又神伤地嗫嚅:“东西在,人却看不见喽。” 海子墓坐落于查湾村北的一处乱坟岗。按查湾的习俗,“提前归来者”不可立即入葬,1992年,海子的骨灰才入土,坟冢矮小,前端却镶嵌了两尊佛像——一尊释迦牟尼,一尊绿度母,都是海子1988年9月去西藏时从玛尼堆拾回来的。 “不理解。”对于海子自杀,父亲查正全的回答只有又快又短的三个字。母亲操采菊不经意地轻叹——如果帮他在家乡找份工作,如果让他去南方下海经商,如果……“就不会有这样的事了”。 他小时候爱干净,圆脸,很漂亮 和荒芜粗糙的乡村生活格格不入 1964年3月26日,海子出生在父母的婚床上。那是张年代久远的香樟木海棠雕花床。诞下海子时,操采菊已经31岁。村里的赤脚医生来了,捧起这个男孩。查湾村有个说法,头胎的男孩命硬,既和家族中其他人犯克,又将亲属的精气独聚一身。 1984年,海子第一次向家人展示他写的长诗《但是水,水》,读者是大弟弟查曙明。“你这个没人要,还不如写点小说,赚点钱。”“那我就写爸爸妈妈的爱情故事,写成小说,赚了钱,给他们在高河镇买栋大房子。” 海子父母的爱情故事,恰好与米兰·昆德拉的《生活在别处》巧合。19岁那年,操采菊梳俩麻花辫,是厂里文工团的台柱子。巡演到缝纫厂这一站,她遇见年轻的裁缝查正全。“我就图他有个手艺。”50年过去,操采菊讲起当时的爱情,只这淡淡一句。他们不顾家人的反对,私奔了,徒步从怀宁走到祁门,走了5天5夜。 海子还是个孩子时,是个漂亮的圆脸小男孩。不知是不是随母亲,海子带了些与荒芜粗糙的乡村生活格格不入的特质。他爱干净,穿着父亲缝制的的确良小套装,背一小布包,在街上跑了一整天,鞋上一点泥巴都没有;就算已经在北京上了班,假期回来,他也要在家里开的豆腐店那口大锅里,烧上一锅开水,爬进去,洗个热水澡。 1979年海子来到北大 四年后, 他被分配到中国政法大学校刊做编辑 1979年夏天,海子到北京大学法律系报到。如果非说有什么特别——他个头真小,年纪也小,几乎是个孩子,还有他的花布棉被在一堆绿色的行军被中十分扎眼。大约为了挣脱孩童的壳,大四那年,他随着同宿舍的同学把头剃了。那一年北大组织了一次校园诗歌朗诵会,能装1700人的礼堂,拥进了2000人,诗社也遍地开花。海子既不登台朗诵,也不加入社团。 夏天,分配到中国政法大学校刊做编辑的海子被安置在“大钟寺大队”。“爱国卫生委员会”开会时,同事唐师曾见到了趴在桌子上委靡不振的圆脸校友。“每个科室都要派一个刚毕业分配的大学生参加这个委员会,负责打开水、扫地、点炉子,如果有谁拎起暖水瓶是空的,那简直如芒刺背。”唐师曾回忆。 第二年,他们被一辆大巴拉到了昌平,一群“文艺青年”在食堂里熟识起来。海子年纪最小,被当成腼腆好玩的小兄弟。他有口音,叫孙理波不叫“孙”而是“森”,还给吴霖说过一个有关家乡怀宁的歇后语:迎风撒尿——怀淋(宁)。起初在校刊发表诗歌时,海子用了个笔名“扎卡”,没过多久,便自称“海子”,取意青海的高原湖泊。 在孙理波看来,海子算得“时髦青年”。他们总相伴去看电影,海子喜欢《乱世佳人》,迷恋嘉宝;时不时听点卡朋特的磁带;看到孙理波画油画,海子也试着来上几笔;他的打扮看不出乡村青年的痕迹,整洁朴素,偶尔露花哨,有一次穿了件红毛衣,在一群黑灰蓝中很扎眼,校领导在班车上隐晦地表达了意见。他们看《等待戈多》,喝时兴的果子酒,喝到兴起走在路上大声吹牛,傍晚溜达回宿舍,瞥见副食品店门口摆摊卖菜的老农,突然对那平常景色生出些异样的感觉,海子嘟囔:“别以为我们荒诞的生活才是生活,你看,粮食和蔬菜,这才是生活。”孙理波说,《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中的那句“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正来自这里。 那些他爱过的女性 小武第一次出现在海子宿舍,大伙揶揄他:“行啊,有女孩儿了。”那年海子20岁,小武是外语系大一新生,身材玲珑,活泼伶俐,通得人情世故。关于他们的相识,有个甜美的传说:海子上课问学生喜欢哪些诗人,小武站起来答“海子”,引来哄笑和一段恋情。没有人确认这个说法。在他们相恋的1983—1985年,海子创作了数量惊人的愉快的爱情诗。有个同事记起政法大学发生过一起跳楼事件,小武得知后万分紧张,误以为是海子。临近毕业,他们分开,她去了南方。 之后出现了小刘,一位昌平文化馆的朴实女子,她到西环里参加了几次聚会,便经常留在这里洗衣做饭,时间不长,又不见再来,孙理波问起,海子敷衍说:“她总想成家。” 1988年末,政法大学青年教师悉数搬离西环里。那群文艺青年恋爱的恋爱,成家的成家,海子每逢春节回家,父母都催:“该谈亲了。”他闷声不答。孙理波也忙着结婚,新房刷墙时,找海子帮忙,向来温和有礼的海子没刷两下,怒了:“以后有这种事别叫我!”孙理波事后一想,海子大概不想接受这个小团体的疏远与解体。 那年8月,诗人唐晓渡在拉萨遇到已经云游了半个多月的海子。诗人一平与海子同行,两人背着大包,讲起一路蹭火车的经历,十分欢快。一平讲,有时海子也叫人吃不消,夜里在小旅店抽烟,把被子点着了,差点被人赶出来。他们在拉萨途经玛尼堆,每人都拾了些碎片,唯独海子一定要背两尊巨大的石头佛像。 西藏之行还有个小插曲。海子结识了一位西藏女诗人,第一天谋面,海子就表达爱意,西藏女诗人当他是个小孩。几天后,海子又深夜到女诗人家喝酒,入夜要求留下,女诗人愠怒着把他撵走。海子的友人猜测,这大约反映了他对雪域高原的迷恋。海子同时期写下这样的诗句:“西藏,一块孤独的石头坐满整个天空/他说:在这一千年里我只热爱我自己……” 1989年3月26日那天,那天, 在山海关…… 1989年3月25日,海子自杀的前一天,他清晨6点半坐上了从昌平开往北京市里的班车,穿着那件被校领导批评太花哨的红毛衣,外面套着灰夹克,背包里放了四本书:《新旧约全书》《瓦尔登湖》《孤筏重洋》和《康拉德小说选》,还有几只橘子。他也许依然感到“肺要坏了,嘴里充满着烂苹果的味道”。这是一星期前,他到《诗刊》编辑部找唐晓渡时说的一句话。 路上他碰见了骑自行车上班的西川母亲,她远远看着海子,不大敢确定,没有打招呼。她蛮喜欢这个年轻人,每次到家里做客,都干净有礼,她还觉得他长得“俊”。海子的目的地是河北山海关。有一次,海子跟昌平诗人苇岸讨论怎样死去才有尊严,苇岸说上吊太难看,海子说最体面的死法是从飞机上往下跳。 大约10天前,政法大学的同事搞了一次聚餐,海子喝醉了,第二天一醒,就怀疑自己醉后讲了许多不当的话——有关他和初恋女友小武的事情。他觉得这是对小武的伤害,难以自我原谅。根据《海子评传》推论,已嫁到深圳的小武打算移居美国,那阵子回到北京,与海子告别。依据是,2月份海子的创作里频频出现海洋的意向:《献给太平洋》《太平洋上的贾宝玉》……还有那首《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海子的最后一位恋人,直到海子去世前夕才为人所知。她是政法大学的一位教师,已经成家,她在不被知晓中陪伴海子走完人生,有张流传广泛的海子照片,印在《海子诗全集》的书脊上:他眼睛半弯盯住镜头,手举在半空,愉快地笑着。照片正是那位恋人所拍。 海子3月25日中午抵达山海关。他在街上闲逛,太阳炽热,他只吃了几瓣橘子。3月26日,政法大学校方打开了海子宿舍的门。房间明亮干净,蓝色窗帘依然微微透光,书架整理过了,7卷本印度史诗《罗摩衍那》摆在书桌显眼处,没来得及修改的手稿,都被塑料绳捆成小捆,放在从家乡带来的小木箱里。捆扎的塑料绳被仔细编成了麻花辫的样式。5封“遗书”放在抽屉里。 海子躺到火车慢行道之前,把外套脱了,叠好,放在一旁,下面垫着书包,里面有最后一封遗书:“我的死与任何人无关。”在后来不断衍生的神话里,海子肠胃里仅有的几瓣橘子成为太阳的象征。 26日深夜,电报迅速发到安徽:“海子病重,父母双方速来。”海子的父亲查正全说,这叫“骗”。在山海关,他们见到的是冰冻过、整理过遗容的儿子。为防昏倒,海子的父母被众人架在一旁。 他们在北京只待了4天,走时带着海子斑驳的小皮箱、亮黄色的毛绒小狗、蓝格子床单、行军水壶、绿色挎包……还有2000多册藏书。海子大弟弟查曙明的儿子、二弟弟查训成的媳妇和三弟弟查舜君,花了两个月为这些书编写序号,再由在文化馆工作的堂姐输入电脑。就像组建一个小型图书馆,它们整整齐齐,脊背上粘着小标签,码进“历史的房间”。
1403 次阅读|3 个评论
[转载][喜剧][成人世界Adult World][720p.brrip.mkv/1.71G][英语/中字]
lcj2212916 2014-3-2 01:19
◎译名:成人世界 ◎片名:Adult World ◎年代:2013 ◎类型:喜剧 ◎地区:美国 ◎语言:英语 ◎豆瓣:6.4分 ◎连接: http://www.pipipan.com/u/2200472 ◎上映: 2013(美国) ◎片长: 97 min ◎导演: 斯科特·科菲 ◎编剧: Andy Cochran ◎主演: 约翰·库萨克 / 阿曼德·里斯科 / Shannon Woodward / 克里斯·里吉 / 斯科特·科菲 / 艾玛· 罗伯茨 / 埃文·彼得斯 / 克劳斯·利特曼 / Catherine Lloyd Burns / Jerry Adler ◎剧情       一个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她深信自己会成为一个伟大的诗人,而并不是每天在成人书店工作。 下载地址: http://www.400gb.com/file/58951297
4124 次阅读|0 个评论
诗人之美
pingguo 2013-10-29 09:39
美术家重视光, 光是细节也是整体。 此刻,他们信仰客观之美, 信仰数字与黄金分割。 彼时,他们相信梦与印象, 相信感觉与创造的冲动。 请随意,也请管好你的胃。 依据大自然的厨艺, 美将按需分配。 作为诗人,她雕刻光阴, 落在她身上的每一行秋水 她都参与创造。
个人分类: 诗歌|2125 次阅读|0 个评论
同样的诗人,不一样的浪漫
热度 4 zywsict 2013-6-14 12:10
该文发表于 《中国科学报》 2014年6061期第8版 他们都是美国文学史上最耀眼的两颗明珠,用他们的璀璨照耀着美国诗歌的殿堂。他是沃尔特 · 惠特曼;她是爱米莉 · 狄金森。他们都用灵魂在唱歌,同时又用诗歌来驱动灵魂;他们有着不谋而合的反传统倾向,敢于冲破传统思想的禁锢,开创了前所未有的自由诗歌形式。然而他们的遭遇也有着异曲同工之处。惠特曼是个“孤独歌手”。由于他的作品中有过多的露骨的性的描写,固而诗人不断遭到抨击和冷遇是可想而知的。而狄金森则被称为是“阿默斯特修女”,她的作品也是生前未能闻达,死后声名大噪。 他们都以其独特的魅力和浪漫撑起美国文坛的半边天,但是他们不同的人生阅历和生活环境,使得他们的诗作各具特色。他们怀揣各自浪漫情愫,书写着自己别样的人生。 他像野外的蒲公英,看似自由却身不由己;她就像是深宫中的玫瑰,看似柔弱,但却如此铿锵。他就像被放养的小狼,从小在社会摸爬滚打,喜爱交际,渴望经验;她就像惧光的小猫,独居深闺,终日一袭白衣,闭门谢客,以花园诗歌为伴;他生于贫困家庭,经济拮据,但却不乏激情与干劲;她生于宗教气氛浓厚的家庭,生活富足,但却总显忧郁与孤独。他为了生计糊口,勤杂工,学徒,乡村教师,无所不做;她为了远离世界的喧闹不安,退避到用自己的灵魂建造的小天地里,孤芳自赏。他的经历迭迭荡荡,却又包罗万象,富有激情与不驯;她的生活如此平静,却又如此深刻地痛苦着,快乐着。他终身未娶,只为保持精神与肉体的纯洁。她终生未嫁,只为那朦胧的爱情在襁褓中便早已夭折了。他积极入世,注定要为民族和时代而代言。她默默无闻,一心一意只想做个Nobody。他作为一名激进的民族主义者,热心于政治,积极投入到劳动人民当中,与他们相交流,结交朋友。她作为一位无名的小妇人,只得简居深闺,将内心的爱恨情仇深埋于浩瀚的群海之中。他歌唱平安、尊严、民主与自由,为劳动人民高歌;她细绘死亡,永恒,爱与自然,默默耕耘着她的诗作与花园。他堪称是豪放粗犷,气吞万象;她则可谓是婉约细腻,质朴清新。他被誉为“美国诗歌之父”,开创 ” 自由体 ” 诗歌形式;她则被认为是二十世纪英美印象派的先驱。 他们都是美国文学个性的最早描绘者,用他们笔尖上的舞动述说着各自的浪漫。
个人分类: 发表及获奖博文|14673 次阅读|8 个评论
血剑已锈蚀,《离骚》传至今
热度 21 rongqiaohe 2013-6-2 11:02
今天是端午节, 我们用糯米、丝线、芦叶, 做出心状的粽子, 寄托久远的诗圣; 两千多年前的今日, 一个不屈的诗魂, 仰天而问,九歌一曲, 怀拥顽石,投江自尽。 汨罗江至今在叹息! 波涛抚不平疼痛的心灵, 风尘抹不去远古的墨迹; 长长的历史画卷 没有高歌秦人英勇的铁骑, 胜利者刀戈早已锈入泥土, 历史却把失败和毁灭牢记。 让我们 汲洞庭湖水砚墨, 展开芦叶书写: 糯米粒粒字字句句, 投入沸腾的长江水, 在阳辰炎炎烈日下, 把粽子 煮成歌, 熬成诗。 修改于北京市中关村 2013年6月2日 原作于2009 年端午节
个人分类: 诗歌|4050 次阅读|40 个评论
[转载]数学家与诗人之间令人惊奇的对称
hesiyusc08 2013-4-30 15:02
前几天看了@蒋迅 的文章 这个相声够数学的 ,主题是“诗人和数学”,感觉很有趣。想起来曾经看过类似的文章,果然找到了,转载过来算是相关文章推荐吧。 原文 数学家VS诗人:惊奇的对称   数学家与诗人都是作为先知先觉的预言家存在我们的世界上。只不过诗人由于天性孤傲被认为狂妄自大,而数学家由于超凡脱俗为人们敬而远之。故而在文学艺术团体里诗人往往受制于小说家,正如在科学技术协会里物理学家领导数学家一样。但这只是表面现象。    “ 我做不了诗人”,晚年的 威廉·福克纳 彬彬有礼地承认, “ 或许每一位长篇小说家最初都想写诗,发觉自己写不来,就尝试写短篇小说,这是除诗以外要求最高的艺术形式。再写不成的话,只有写长篇小说了。”相比之下,物理学家并不那么谦虚,但无论如何,对每一个物理学家来说,物理认识的增长总是受到数学直觉和经验观察的双重指导。物理学家的艺术就是选择他的材料并用来为自然规划一幅蓝图,在这个过程中,数学直觉是不可或缺的。或许大家都已经注意到了,数学家改行搞物理或计算机,就像诗人改行写小说或散文那样相对容易。   数学通常被认为是与诗歌绝对相反的,这一点并不完全正确,但无可否认,它有这种倾向。数学家的工作是发现,而诗人的工作是创造。画家 德加 有时也写十四行诗,有一次他和诗人 马拉美 谈话时诉苦说,他发现写作很难,尽管他有许多概念,实际上是概念过剩。马拉美回答:诗是词的产物,而不是概念的产物。另一方面,数学家尤其是代数学家则主要搞概念,即把一定类型的概念组合起来。换句话说,数学家运用了抽象的思维,而诗人的思维方式较为形象,但这同样不是绝对的。   数学与诗歌都是想象的产物。对一位纯粹数学家来说,他面临的材料好像是花边,好像是一棵树的叶子,好像是一片青草地或一个人脸上的明暗变化。也就是说,被 柏拉图 斥为“诗人的狂热”的“灵感”对数学家一样的重要。举例来说,当歌德听到耶路撒冷自杀的消息时,仿佛突然间见到一道光在眼前闪过,立刻他就把《 少年维特之烦恼 》一书的纲要想好,他回忆说: “ 这部小册子好像是在无意识中写成的。”而当“数学王子” 高斯 解决了一个困扰他多年的问题(高斯和符号)之后写信给友人说: “ 最后只是几天以前,成功了(我想说,不是由于我苦苦的探索,而是由于上帝的恩惠),就像是闪电轰击的一刹那,这个谜解开了;我以前的知识,我最后一次尝试的方法以及成功的原因,这三者究竟是如何联系起来的,我自己也未能理出头绪来。”   数学虽然经常以与天文、物理及其它自然科学分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方式出现。但从本质上说,它是一个完全自成体系的(对它本身来说又是极为宽广的)、最具有真实性的知识领域。这一点正如真正的文字语言,它不仅用来记载和表达思想及思维过程,并且反过来(通过诗人和文学家)又把它们创造出来。可以说数学和诗歌是人类最自由的智力活动。保尔·图拉认为:数学是一座坚固的堡垒。这应验了福克纳的话:人只要有向往自由的意志,就不会被毁灭。通过多年的研究实践,我认为数学研究的过程或多或少是一种智力的锤炼和欣赏的过程,这或许是数学研究之所以有如此吸引力的一个重要原因。我非常能够理解哲学家 乔治·桑塔亚纳 晚年说过的一席话: “ 如果我的老师们真的曾在当初就告诉我,数学是一种摆弄假设的纯粹游戏,并且是完全悬在空中的,我倒可能已经成为优秀的数学家了。因为我在本质王国里感到十分幸福。”当然,在此我不能排除伟大的思想家追求时代智力风尚,就如同妇女在服饰上赶时髦一样。   与任何其它学科相比,数学更加是年轻人的事业。最著名的数学奖--- 菲尔兹奖 是专门奖给四十岁以下的数学家的。 黎曼 死于 40 岁, 帕斯卡尔 死于 39 岁, 冯·诺依曼 死于 34 岁(转注:据一位读者提供的资料,诺依曼死于 54 岁, 1903 - 1957 ), 拉曼纽扬 死于 33 岁, 阿贝尔 死于 27 岁, 伽罗华 死于 20 岁,而他们作为伟大数学家的地位却已经奠定。有些数学家虽然长寿,但他们的主要工作大多是在青年时代完成的,例如 牛顿 和高斯。另一方面,我们可以开列一长串早逝的诗人名单: 普希金 、 洛尔迦 和 阿波利奈尔 死于 38 岁, 兰波 死于 37 岁, 王尔德 死于 34 岁, 马雅可夫斯基 死于 32 岁, 普拉斯 死于 31 岁, 雪莱 和 叶塞宁 死于 30 岁, 诺瓦利斯 死于 29 岁, 济慈 和 裴多菲 死于 26 岁。而以绘画为例, 高更 、 卢梭 和 康定斯基 都是三十岁以后才开始画家生涯的。因此,我们有理由认为,在科学、艺术领域里,数学家和诗人是最需要天才的。不同的是,对诗人来说,一代人要推倒另一代人所修筑的东西,一个人所树立的另一个人要加以摧毁。而对数学家来说,每一代人都能在旧建筑上增添一层楼。由于这一原因,诗人比数学家更容易出现或消失。   诗人的语言以简练著称。 埃兹拉·庞德 被誉为“简练的大师”。这方面似乎没有人做得更好,殊不知数学家的语言也是如此,英国作家 J·K ·杰罗姆 曾举过一个例子,有这样一段描写:   当一个十二世纪的小伙子坠入情网时,他不会后退三步,看着心爱的姑娘的眼睛,他说她是世界上最漂亮的人儿。如果他在外面碰上一个人。并且打破了他的脑袋---我指的是另一个人的脑袋---那就证明了他的---前面那个小伙子的---姑娘是个漂亮的姑娘。如果是另外一个人打破了他的脑袋---不是他自己的,你知道,而是另外那个人的---对后面那个小伙子来说的另外一个---那就说明了……   倘若我们把这段没完没了的叙述借助数学家的符号表达出来,就变得非常简洁明了:   如果 A 打破了 B 的脑袋,那么 A 的姑娘是个漂亮的姑娘。但如果 B 打破了 A 的头,那么 A 的姑娘就不是个漂亮的姑娘,而 B 的姑娘就是一个漂亮的姑娘。   不仅如此,数学家的语言还是一种万能的语言, 歌德 曾逗趣说:数学家就像法国人一样,无论你说什么,他们都能把它翻译成自己语言,并且立刻成为全新的东西。 马克思 更是教导我们:一门科学只有当它达到了能够运用数学时,才算真正发展了。与此相应,诗是一切艺术的共同要素,可以说每一件艺术品都需要有“诗意”。因此, 莫扎特 才有“音乐家诗人”的美誉,而 肖邦 也被称为“钢琴诗人”。不难想象,在一篇科学论文中出现一个优美的数学公式和在一篇文章或谈话中间摘引几行漂亮的诗句,两者有一种“惊人的对称”。   现在让我们回到本文开头提出的命题。 弗洛伊德 认为: “ 诗人在心灵的认知方面是我们的大师。”这句话曾被超现实主义领袖 布勒东 奉为圭臬。 诺瓦利斯 声称: “ 诗歌的意义和预言十分相似,一般来说,和先知的直觉差不多。诗人---预言家通过有魔力的词句和形象使人得以触及一个陌生而神奇的世界的奥秘。”因此,一个正直的诗人难免会冒犯统治阶级的利益。柏拉图历数诗人的两大罪状:艺术不真实,不能给人真理;艺术伤风败俗,惑乱人心。另一方面,纯粹数学尤其是现代数学的发展往往是超越时代的,甚至是超越理论物理学的。例如, 伽罗华群 和 哈密尔顿四元数 的理论在建立一个多世纪以后才开始应用于量子力学; 非欧几何学 被用来描述引力场、复分析在电气动力学中的应用也有类似的情况;而 圆锥曲线 自被发现二千多年来,一直被认为不过是“富于思辨头脑中的无利可图的娱乐”,可是最终它却在现代天文学、仿射运动理论和万有引力定律中发挥了作用。   然而,更多的时候,数学家的工作仍不被人们理解。有这样的指责,认为数学家喜欢沉湎于毫无意义的臆测,或者认为数学家们是笨拙和毫无用处的梦想家。可悲的是,这些饱学之士的观点还得到某些权威的支持。圣奥古斯丁一面攻击荷马的虚构败坏人心, “ 把人间的罪行移到神的身上”, “ 我们不得不踏着诗的虚构的足迹走入迷途”,一面又叫嚷道: “ 好的基督徒应该提防数学家和那些空头许诺的人,这样的危险业已存在,数学家们已经与魔鬼签定了协约,要使精神进入黑暗,把人投入地狱。”古罗马法官则裁决“对于作恶者、数学家诸如此类的人”,应禁止他们“学习几何技艺和参加当众运算数学这样可恶的学问”。 叔本华 ,一位在现代哲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哲学家,一方面视诗歌为最高艺术,另一方面却把算术看成是最低级的精神活动。进入二十世纪以来,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了,我们这个时代是如何受惠于数学的。至少奥古斯丁那样的权威人士消声匿迹了。但是诗人和艺术家的境况在某种意义上依然如故,或许他们应该用毕加索的话来聊以自慰:人们只有越过无数障碍之后,才能得以登上艺术家的宝座。因而对艺术非但不该加以鼓励,相反应压抑它。   数学家和诗人常常是不约而同的走在人类文明的前沿。古希腊最重要的两部学术著作--- 欧几里得 的《原本》和 亚里斯多德 的《诗学》几乎诞生在同一时代,并且都是建立在对三维空间摹仿的基础上。只不过前者是抽象的摹仿,后者是形象的摹仿。现代艺术的先驱 爱伦·坡 、 波德莱尔 与非欧几何学的创始人 罗巴切夫斯基 、 鲍耶 也属于同一时代。本世纪三、四十年代,当一批才华横溢的诗人、画家聚集巴黎,发动一场载歌载舞的超现实主义革命时,这个世界上另一些聪明绝顶的头脑正各自为营,致力于发展新兴的数学分支--- 拓扑学 。这里我想引用一个拓扑学家经常引用的例子,美国诗人 朗费罗 的长篇叙事诗《海华沙之歌》(作于 1855 年, 德沃夏克 的《 自新大陆交响曲 》即受其影响写成)中有一段故事,讲到一个做毛皮手套的印第安人:   他把晒暖的一侧弄到里面,把里面的皮翻到外面;把冷冰冰的一侧翻到外面,把晒暖的一侧弄到里面……   在手套的翻进翻出过程中,这个印第安人实际上是在做一个拓扑动作。有趣的是,拓扑这个词最早是德文的形式( Topologie )出现在 1847 年高斯的一个学生写的著作里,在那个年代拓扑概念只存在极少数数学家的头脑里。   最后我要谈到的是,一个人能不能既成为诗人又成为数学家呢 ? 帕斯卡尔 在《 思想录 》开头差不多这样轻松地写道:凡是几何学家只要有良好的洞见力,就会是敏感的;而敏感的人若能把自己的洞见力运用到几何学原则上去,也会成为几何学家。虽然如此,从历史上看,只有十八世纪意大利数学家 马斯凯罗尼 和十九世纪法国数学家 柯西 勉强算得上诗人,二十世纪智利诗人 帕拉 也曾作过数学教授。而人类历史上唯一能够在两方面都有杰出贡献的或许唯有 欧玛尔·海亚姆 了,这位十一世纪的波斯人比多才多艺的 达·芬奇 还早出生四百年,他的名字不仅因给出三次方程的几何解载入数学史册,同时又作为《 鲁拜集 》一书的作者闻名于世。本世纪初,十四岁的 T·S· 艾略特 偶然读到爱德华·菲尔茨杰拉德的英译本《鲁拜集》,立刻就被迷住了。他后来回忆说,当他进入到这光辉灿烂的诗歌之中,那情形 “ 简直美极了”,自从读了这些充满“璀璨、甜蜜、痛苦色彩的”诗行以后,便明白了自己要成为一名诗人。   来源:《数学通报》  作者: 蔡天新
个人分类: 论文材料|1673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On Work---by Kahlil Gibran
brbaba 2013-3-17 07:14
You work that you may keep pace with the earth and the soul of the earth. For to be idle is to become a stranger unto the seasons, and to step out of life's procession, that marches in majesty and proud submission towards the infinite. When you work you are a flute through whose heart the whispering of the hours turns to music. Which of you would be a reed, dumb and silent, when all else sings together in unison? Always you have been told that work is a curse and labour a misfortune. But I say to you that when you work you fulfil a part of earth's furthest dream, assigned to you when that dream was born, And in keeping yourself with labour you are in truth loving life, And to love life through labour is to be intimate with life's inmost secret. But if you in your pain call birth an affliction and the support of the flesh a curse written upon your brow, then I answer that naught but the sweat of your brow shall wash away that which is written. You have been told also that life is darkness, and in your weariness you echo what was said by the weary. And I say that life is indeed darkness save when there is urge, And all urge is blind save when there is knowledge, And all knowledge is vain save when there is work, And all work is empty save when there is love; And when you work with love you bind yourself to yourself, and to one another, and to God. And what is it to work with love? It is to weave the cloth with threads drawn from your heart, even as if your beloved were to wear that cloth. It is to build a house with affection, even as if your beloved were to dwell in that house. It is to sow seeds with tenderness and reap the harvest with joy, even as if your beloved were to eat the fruit. It is to charge all things you fashion with a breath of your own spirit, And to know that all the blessed dead are standing about you and watching. Often have I heard you say, as if speaking in sleep, "He who works in marble, and finds the shape of his own soul in the stone, is nobler than he who ploughs the soil. And he who seizes the rainbow to lay it on a cloth in the likeness of man, is more than he who makes the sandals for our feet." But I say, not in sleep but in the overwakefulness of noontide, that the wind speaks not more sweetly to the giant oaks than to the least of all the blades of grass; And he alone is great who turns the voice of the wind into a song made sweeter by his own loving. Work is love made visible. And if you cannot work with love but only with distaste, it is better that you should leave your work and sit at the gate of the temple and take alms of those who work with joy. For if you bake bread with indifference, you bake a bitter bread that feeds but half man's hunger. And if you grudge the crushing of the grapes, your grudge distils a poison in the wine. And if you sing though as angels, and love not the singing, you muffle man's ears to the voices of the day and the voices of the night.
个人分类: 人生哲学|1847 次阅读|0 个评论
还有一位当代的励志诗人--食指和他的诗《相信未来》
xiaofengh 2013-2-17 09:29
我吟诵食指的诗《相信未来》已经很久了,这首诗伴我度过了最难忘的时光。 诗人雷抒雁去世了,这让我突然想起了食指 , 和那首励志诗歌《相信未来》。 背景一:(来自网络) 食指,原名郭路生,著名诗人,被称为新诗潮诗歌第一人。小学开始热爱诗歌,20岁时写的名作《相信未来》、 《海洋三部曲》、《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等以手抄本的形式在社会上广为流传。阿城插队内蒙古时托人抄录了食指的全部诗作;陈凯歌考电影学院时曾朗诵食指 的《写在朋友结婚的时候》。1973年食指被诊断患有精神分裂症,入北医三院就医。出院后继续写作。1990年至今在北京第三福利院接受治疗。2001年 4月28日与已故诗人海子共同获得第三届人民文学奖诗歌奖。著有诗集《相信未来》、《食指、黑大春现代抒情诗合集》、《诗探索金库·食指卷》、《食指的诗》。 背景二 :(来自网络) 郭路生一首《相信未来》(1968年)以其深刻的思想、优美的意境、朗朗上口的诗风在中国大地不胫而走,迅速传颂于一代青年人的口中。但是在那特定的年代也几乎从一开始就注定了他的殉道者的命运。江青读到了《相信未来》,她为诗歌独立不羁的个性所震惊、所恼怒。她一定要找到“坚定的相信未来/相信不屈不挠的努力/相信战胜死亡的年轻/相信未来,相信生命”的“反动”诗人。于是,一顶反动诗人的帽子重重地扣在了年仅十九岁的郭路生头上。厄运降临了 , 诗人被严格审查,被批判。 《相信未来》 当蜘蛛网无情地查封了我的炉台 当灰烬的余烟叹息着贫困的悲哀 我依然固执地铺平失望的灰烬 用美丽的雪花写下:相信未来 当我的紫葡萄化为深秋的露水 当我的鲜花依偎在别人的情怀 我依然固执地用凝霜的枯藤 在凄凉的大地上写下:相信未来 我要用手指?那涌向天边的排浪 我要用手掌?那托住太阳的大海 摇曳着曙光那枝温暖漂亮的笔杆 用孩子的笔体写下:相信未来 我之所以坚定地相信未来 是我相信未来人们的眼睛 她有拨开历史风尘的睫毛 她有看透岁月篇章的瞳孔 不管人们?对于我们腐烂的皮 肉 那些迷途的惆怅、失败的苦痛 是寄予感动的热泪、深切的同情 还是给以轻蔑的微笑、辛辣的嘲讽 我坚信人们对于我们的脊骨 那无数次的探索、迷途、失败和成功 一定会给予热情、客观、公正的评定 是的,我焦急地等待着他们的评定 朋友,坚定地相信未来吧 相信不屈不挠的努力 相信战胜死亡的年轻 相信未来、热爱生命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10299 次阅读|0 个评论
别样情人节:巧遇诺奖诗人霍夫曼
热度 8 张海霞 2013-2-14 18:39
别样情人节:巧遇诺奖诗人霍夫曼
大年初一带着学生出来到新西兰开会,因为有一个和奥克兰大学的合作项目,这次他们举办 AMN6 国际会议,就提前说好了来做个报告,顺便也把合作项目推进下,会议是大年初二正式开始,于是带了两个合作项目有关的学生大年初一出发,其中一个还要在这里多待上 1 个月的时间。 第一次参加这个会,没想到这个会上来了很多大腕,报告十分精彩,也就很开心了。 今天是情人节,没有国内的喧闹,会场上的讲座依旧精彩,上午第一个邀请报告是来自 IBM 的 Don Eigler ,大名鼎鼎,这次的内容 “Spin Excitation Spectroscopy” 也是这两年的经典工作,讲的很精彩,一会儿学生推我,说: “ 老师,你看怎么前面这个老先生是不是昨天做大会报告的诺贝尔奖得主霍夫曼教授? ” 我仔细看看,前面一排正在认真听报告的那位头发稀疏的老先生可不就是霍夫曼先生吗?昨天他的讲座太精彩了,题目充满诗意“The Chemical Imagination at work in very tight space”,内容丰富,讲的非常幽默、生动,且挥洒自如,大师范儿!当时真是全场沸腾呀,我仔细听了也仔细看了,还认真上网查了他的介绍: 1981 年的诺贝尔化学奖,还是一位诗人和科普作家!他聪明绝顶又平易近人的形象已经牢牢记住了,我跟学生确认: “ 真是他! ” 老人家桌子上还开着他的电脑,侧头听得正津津有味呢!结束的时候,我们落在后面,看到老先生一个人走到前面去了,学生想去打招呼又有些胆怯,我就带他们过去,说: “ 霍夫曼先生,您好!我是来自中国北京大学的张海霞,您昨天的报告非常精彩,大家都受益匪浅,这是我的学 .....” 老先生很高兴地与我们一一握手,还详细询问大家的研究工作以及中国的现状,原来他上次来中国已经是 30 年前了!最后,很高兴地跟我们合影,还说:今后几年会去的,是呀,一定要来呀!中国的孩子如果能听到您讲科普多好呀!还有您那些美好的诗句,会给他们多么大的激励和激发呀! 学生们激动地离开了,也许是第一次这么近距离地接近这位经历听起来像是传奇一样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多少有些不能平静。等我坐到会场里听 Neil Ashcroft 报告的时候,发现霍夫曼先生也来了, Neil 是著名的《固体物理学》的作者,与霍夫曼先生是多年合作伙伴也是好朋友, Neil 的讲座也非常地精彩,把超导这么的话题讲得十分轻松,幽默和启发无处不在,还有诗句和名言穿插其中,等到结论的时候,总结的浅显易懂又入木三分,真是如沐春风的感觉!不仅感觉自己做一个好老师的路还很长,要进步的地方还很多很多! 这个情人节,真是幸运呀,遇到这两位科学大师并亲自聆听到他们的精彩报告,晚上新西兰学生Tim又请我们去他家里度过了一个非常温馨的节日,不仅欣赏了新西兰的美景,也见识了新西兰的风土人情,真是一个别样的情人节,一个开心的情人节! 分享一首霍夫曼先生的诗: THEORETICAL CHEMISTRY I would sit just there, in the quiet shade of the live oaks. It was a scholar's dream, but I, intent to find the way across the ravine, wasn't there to write poetry. You see, that thick lush growth stopped progress here, but I could spot a road gathering on the other side. That's where we had to go. I brought my field glasses, a topographic map. From above, the gully looked much like a low-growing jungle hugging the land; the cows had gotten across, I saw tracks in and tried to follow them. But it didn't work, bushes closed in, there was poison oak, vines with rows of sharp red thorns. I came back day after day, trying, tracing paths back from the other side. For I knew a pattern, the right way, had to be there. In the end I found one, but what's bothered me since is that I didn't follow the paths that are hidden there, the way I should have,but I hacked a rough piece of a new one through. The other day I met a friend who's run into the same wild terrain. Starting out from a hill nearby, he found a different way. But I told you there was only one. Tim家附近的one tree Hill 美丽新西兰 合影
个人分类: 国际交流|6481 次阅读|10 个评论
计算机诗人
zhangsufang 2012-11-30 14:59
让车子梦游吧! 嘘,指南针在破裂电子在闪亮龙虾在结冰洁白的祖先在长眠不醒 噢,复活节岛 从星光贝到暗礁从贝多芬到寡妇从胆小鬼到宴度从池塘到备胎…… 让家谱跳迪斯科吧! 嘘,占卜者在走播种者在升华中子加速器在自杀沉闷的雪茄在赶路 唉,悲剧 从寒冬到落叶从震旦纪到海滩从院子到照明弹从原始社会到黄金时代…… --------------------------------------------------- 这年代,连计算机编码出的“诗”都比我的思维富有条理性 我承认,我脑袋有不止一块橡皮擦……
个人分类: 生活红黄蓝|3 次阅读|0 个评论
一只鹿多像一个诗人
pingguo 2012-11-1 16:06
一只鹿多像一个诗人 一 一只鹿,漫不经心的鹿 随时警觉 你走过的地方 一些花草消失—— 花草的美,转移到鹿的身上 到你迷雾般的眼睛,以及 树枝状对称的角 一只鹿多像一个诗人 阅读时想象出来的诗人 优雅与敏捷,在你的生命里 成为天衣无缝的鸣唱 二 一只鹿,漫不经心的鹿 突然发现自己迷路 整个大自然都是你的家 如何会迷路呢 原因是你那时年少,抑或 你也有回不去的地方 可你很快忘掉眼前的处境 开始与自身相聚,与风儿和光影嬉戏 你似乎不懂得恐慌,更不懂得绝望 可是我懂得,我在一旁 我在我自己的一旁 三 可爱的小鹿。原因是 你全然没有人世间的世故 我会像一个人那样爱你 不被你知晓 如同人类才有的暗恋 我还希望像一只鹿那样爱你 像一位抽象的母亲 我这就来将你领回家—— 然后,再将我自己领回 假如水晶般的时光,细小而 羞怯的时光,一一回落
个人分类: 诗歌|2531 次阅读|0 个评论
一个科学家的文学事业
热度 11 caojun 2012-10-13 22:22
在为《北京日报》写的大亚湾中微子实验的科普中,我写到“经过四年的准备和四年的建设……”。由于排版的限制,编辑改成了“经过八年的准备和建设”。不过我还是喜欢原来的写法,因为我情不自禁地想到了中学语文课本中法布尔写的《蝉》:“四年黑暗中的苦工,一个月阳光下的欢唱”。 很多人认为法布尔的《昆虫记》是一部文字优美的科普小品。实际远不止如此,在法国自然科学史与文学史上都有它的地位,也许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比它在科学史上的地位更高些。在法国十八、十九世纪,许多生物学家热衷于把自己的科研成果写成文学式的著作。其典型创始人布封说, 人间的科学研究日新月异,不断进步,我的科学理论不久后一定为后人的研究成果所超越,能流传后世的,不过是我的文章而已,因为“风格即本人”( 这句布封的格言一般译成汉语中的“文如其人”)。 法布尔《昆虫记》的文风优美并不在于修词琢句和雕虫小技,而表现于作者的人品。它的文字技巧并不特别细致,而是朴素与真实。单纯文字技巧高妙,并不能产生深刻动人的作品。 “偏见”与“贫苦”折磨着法布尔的一生。法布尔生在穷苦人家,自己靠打工谋生,才上了小学、中学;以后长年只靠中学教员工资,维持一家七口的生计;前半生一贫如洗,后半生勉强温饱。法布尔勤奋刻苦,锐意进取,从农民后代变成一位中学教师,此后业余自学,花了十二年时间,先后取得业士、双学士、博士学位。尽管如此,他想“登上大学讲台”的梦始终没有实现,开辟独立的昆虫实验室的愿望也始终得不到支持。教育、科学界权威们,骨子里看不起他的自学学历,看不惯他的研究方向。 有种说法认为,法布尔能这样苦度一生,完全是为了“兴趣”,也就是对昆虫的浓厚兴趣。实际并不完全如此。他自幼兴趣广泛,在物理与数学上也很有天赋,并不只是热爱昆虫。无论爱虫之心源于先天还是后天,它都是极易变化的东西。 没有坚定的意志做支柱,任何兴趣终将游离漂移,化为恍惚。 ( 博主按:我见过不少学生,一口咬定要做研究,要学物理,但在实际工作中,却看不到刻苦攻关的拼博精神,时间低效率地消耗在网络聊天等生活琐碎中。殊不知科研生活中百分之九十九的时间都是靠意志品质支撑,虽然兴趣总是推动因素,纯粹的兴趣驱动也许占不到百分之一的时间。没有persistence,motivation只是一句空谈。) 晚年的法布尔用一生积蓄的一点钱在乡下买了一块园地,专心研究昆虫。那时他年已六十岁以上,从学校退休,不过这既是他一生的黄金时期,也是他实至名归,名声大振的时期。文学界尊称他为“昆虫世界的维吉尔”(古罗马诗人),法国学术界和文学界推荐法布尔为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可惜没有等到诺贝尔奖委员会下决心授予法布尔诺贝尔奖,这位歌讼昆虫的大诗人就已经瞑目长逝了。我们不必为他的去世惋惜,《昆虫记》中凝结着他的一切。 --大部分内容根据《昆虫记》中译本序(王光,罗大冈)改写。
个人分类: 我的物理|10803 次阅读|27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6 20:2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