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科学网 标签 诗人 相关日志

tag 标签: 诗人

相关日志

独唱者
pingguo 2019-6-5 20:24
你们喜欢合唱, 请随意, 偶尔, 我在一旁听, 但这不是我的菜, 请别要我加入。 我的耳朵, 对于“一”的喜好, 就像是天性。 不只我的耳朵如此。 换句话说, 我喜欢听独唱, 我的经验是: 诗人, 天生是独唱者。 2019-06-05
个人分类: 诗歌|1786 次阅读|0 个评论
是真学者自深情,唯大诗人能读书
热度 6 liyou1983 2018-11-12 22:23
一 少年读诗,接触最早、最多的就是短小精练的抒情诗,特别是中国的五绝、七绝,二十字或二十八字,辞约旨丰,事近喻远,有尺幅千里、一息万变之妙。比如孟浩然《春晚》:“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这些诗,似乎天籁,诗人不经意间就做出来了。陆游说,“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粹然无疵瑕,岂复须人为?”佐以许多或真或假的天才诗人的传说,陆游近万首诗歌的实绩,诗人似乎就是才子式的人物,诗歌就是才气的凝聚。 若诗才天纵,许多天才型人物为什么不能诗,不懂诗?若诗有别才,一些早慧型诗人为什么很快江郎才尽,泯然众人? 诗人特别是大诗人必须才高、情深,具有所谓的天分、慧根,激情、敏感,但智力、诗才是什么,为什么? 从古今中外的经验看,智力似乎是遗传和环境的共同作用的结果。比较而言,某些疾病主要依赖于遗传,而智力即便受到生物因素的影响,智力的形成和发展更取决于后天因素。诗人往往出生于书香之家,开化之地,诗艺是对自然和社会、自我和他人的观察、探索、思考、练习的结果,是感性和理性的平衡,知识和思想的融汇,是人类智力的高度结晶,诗人是心灵、梦想和行为、生活调和的人。诗是做出来的,更是写出来的;诗人是本色演员,更是性格演员;诗人是心灵的猎手,更是生活的勇者。 如果选择一位中国诗人,屈原胜率可能最大;如果挑选两位,杜甫可能优于李白;如果选择十人,屈原、陶潜、李白、杜甫、苏轼位次应当靠前,曹植、王维、白居易、李商隐、陆游、辛弃疾、关汉卿、王实甫、汤显祖也可能当选。以英国为例,大诗人榜上有乔叟、莎士比亚、弥尔顿、华兹华斯、布莱克、斯宾塞、艾略特,至于国内知名度更高的彭斯、柯尔律治、拜伦、雪莱、济慈、哈代、叶芝等人则排名稍后。这些伟大的诗人,差不多具有共同的特征:关注社会,知识全面,大多是学者型诗人。 有了才气或感触,短诗、抒情诗也可能偶或为之。至于长诗、叙事诗,特别是史诗、诗剧,没有深刻的智慧、丰富的学养和长期的准备,似乎不可能获得成功。此之规则,似乎也适用于其他领域或学科。 二 在粗浅的印象中,现代中国有成就的新体(白话)诗人,大多也是这一类型。许多人学历很高,许多人是留学生,许多人后来转向了学术。如果列个名单,胡适、郭沫若、徐志摩、闻一多、李金发、冯至、艾青、卞之琳、何其芳、陈梦家、林徽因、梁宗岱、戴望舒、穆旦、郑敏等人,大约可以称为 20 世纪前半叶的新体诗的代表作者吧?且看看他们的生平。 胡适、郭沫若,美国、日本的留学生, 2006 年被国内网络评为 20 世纪国学大师,虽然很搞,争议很大,但他们不仅是中国新诗的早期代表,在各自的学术领域也都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 徐志摩早逝。但以他国内的沪江大学、北洋大学和北京大学的学历,在美国克拉克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的银行学,英国剑桥大学的政治经济学的学习和研究经历,成为学者应当并不困难。事实上,北京大学 20 年代就聘他为英文教授了。 闻一多 1912 年以湖北第一名考入清华留美预备学习,醉心读书,精于绘画,在《清华周刊》发表系列读书笔记。 1925 年留美回国后,不知诗艺大进,还在多所大学任教,在诗经、屈原和楚辞、唐代诗歌等研究领域成果累累。 冯至留德多年,曾任西南联大、北京大学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所长,着力于唐代诗歌(如杜甫)、外国文学的研究。 戴望舒、李金发、艾青等人皆留学法国多年。戴望舒中年去世,但他留学巴黎大学等大学,通法国、西班牙、俄罗斯等多国语言,翻译了洛尔迦等人的作品,假以时日,他与徐志摩都能够成为有成就的学人。李金发留法主业是艺术研究,曾任杭州国立艺术院的主任和广州美术学院校长。艾青终生都是一个诗人,他以其《诗论》、《论诗》、《新诗论》等著作,足以称为学者。 卞之琳毕业于北京大学,执教于西南联大,又任北京大学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研究员、中国莎士比亚研究会副会长,是莎士比亚和英诗翻译名家。 在现代诗人中,青年何其芳的诗作和散文皆别具风格。后为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学部委员、文学研究所所长,在现代文学、古代文学如《红楼梦》的研究上都有很好的成绩。 80 年代,穆旦(查良铮)因四十年代的创作而声誉再起。清华大学、西南联大毕业后,参加入缅远征军,芝加哥大学留学,在俄罗斯、英国、德国的诗歌翻译上成就斐然,特别是拜伦《唐璜》译本影响很大。他还是徐志摩表弟,金庸族兄。 郑敏与穆旦同为九叶诗人,她也是在新时期恢复了诗歌创作的少数老诗人。西南联大毕业,留学美国布朗大学,曾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工作,又是北京师范大学英美文学的名教授。 还有陈梦家、林徽因、梁宗岱,以及台湾洛夫、痖弦、余光中、郑愁予等诗人,情形大同小异。如果将现代诗人的名单扩大到 100 人左右,那么还是有相当多的诗人此前出身于书香之家,成长于国内外高等学校,后来多成为了著名学者。换言之,真正的诗人多是才学好、见识高的人,学识几乎是成为真正的诗人的必要条件。换言之,真正的诗人往往才情高,也容易成为好的学者。 当然,如果将现代诗人的名单扩大到 1000 人,没有进行过定量研究,但感觉这其中的许多所谓的诗人文化素养并不高,诗人与学者似乎没有很强的相关性了。或者说,许多人之所以是二三流诗人,与其学识不高有一定关系。 寄怀楚水吴山外,得意唐诗晋帖间。唐诗宋词作为中国诗歌的黄金时代,看看那些能创新、有成绩的诗人词家,几乎都具有深厚的艺术修养和文化底蕴,这在他们的作品和生平上都有充分的反映。那时的诗人词家如果有烦恼,往往不是读书恨少,而是读书太多,以至被人讥为书橱、书簏、獭祭、掉书袋。 三 诗歌,本质不在叙事,而是抒情。诗人当然要有情志,多情,深志,如此诗味绵厚。不过,这情志不只是狭隘的爱恋、憎恶之情,而是广义的人类的情感和理智。人有眼、耳、鼻、舌、身、心(意),外界(包括人和自然)色、声、香、味、触、生、死等事物与人发生关系,就会引起喜、怒、爱、哀、惧、爱、恶、欲、忧、思等心理反应,就会有大至天下、小及自身的忧乐感受。情志如果只是爱憎之情,如果一味抒情,情志再深再美,一勺糖冲千杯水,也难免千篇一律,味道寡淡。 情志的抒发又要通过一定的语言形式。诗歌,要以妙笔写出他人所不能想,或者他人可能想但不能写的东西。这时,就需要他们必须具有文字上的扎实功底,而文字的背后是经历,是锻炼,是学识。是取弘用精,厚积薄发。走万里路,读万卷书,出口即成章,下笔如有神。个人如果没有阅历、学识,诗艺若不锤炼,话还说不清,字还用不对,何以达到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至于宋代、清代以才学、议论为诗,那是心智和诗歌的走火入魔。 当然,情志存乎内心,诗歌表于文字,二者属于不同的层次。才学是才学,议论是议论,诗不是才学、议论的简单重复,诗是将才学、见识的诗化运用。但有学,诗韵长;有识,诗格高。丰富、多样的学识,不仅有助于表现情志,而且有助于丰富、美化情志。正如钱锺书《谈艺录》所说,有学而不能者矣,未有能而不学者也。而中国民俗学之父钟敬文遗言,墓碑只写“诗人钟敬文之墓”。 经历没有成为经验和才智,经验和知识用的不好,松散,直白,晦涩,迂阔,那是能力和运用上的不足,写作上的失败,怨不得人复杂了,书读多了。山珍海味,笨厨子只会乱炖。寻常菜蔬,好厨师妙手生春。 如果说,唯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风流。类似地,是真学者自深情,唯大诗人能读书。
个人分类: 不求甚解|2293 次阅读|8 个评论
诗人卧夫
热度 1 fqng1008 2017-8-16 15:57
卧夫和他出资修葺的海子墓 刚刚写了“人生,一半现实,一半幻想”,网络上发现又有一位叫卧夫的诗人勇敢地离去,正与他的名字。 “ 卧夫 ” 是诗人张辉先生笔名,来自于英文狼(wolf)的中文译音。他自嘲:初生是人,异化为狗,落荒成狼。 张辉先生1964年9月16日生于黑龙江省双鸭山市,在家乡矿区机关从事文化宣传工作。1993年下海,移居北京,先后经营过文化传播、商业经贸等公司,生前担任北京天厦科贸公司总经理,北京如家、汉庭某加盟快捷酒店的董事,事业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就。自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起,开始从事诗歌文学创作,给我们留下了千余首个性极其鲜明的诗歌、几百篇有影响力的诗评和杂文。 2014 年5月13日,来自宋庄及全国各地的诗人、艺术家参加了诗人卧夫的追悼会。据了解,诗人卧夫于4月16日离开住所,后被发现于怀柔某山中,5月9日经确认为诗人。 卧夫先生不仅仅是位诗人,还是一位诗歌评论家和诗歌文化活动家。他在网络诗坛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一直活跃于西陆文学论坛及新浪博客圈,同时担任中国诗人俱乐部宣传部部长。为了投身钟爱的诗歌事业,他将自己的文化工作室设立在艺术家云集的北京宋庄。多次参与策划组织了全国性具有影响力的诗歌文化活动,为众多诗人写下精彩诗评,以其独特的摄影视角记录了大量诗人脸谱,激发了一大批诗人和诗歌爱好者的创作热情。 卧夫先生生前策划和实施了诗歌长卷----诗长城,堪称当代中国诗歌史上的伟大工程,已收录一千多位当代诗人、画家文稿手迹,累计两千多件诗画作品。他历尽千辛万苦遍访古今著名诗人故里,收集整理了大量名家诗人的第一手珍贵史料,初步完成《诗人地图之古代卷》和《诗人地图之当代卷》的编撰工作。 卧夫先生钟爱和尊重诗歌及诗人,乐于助人,特别是他为海子修缮墓地一事,在中国诗坛传为佳话。他为所喜爱的诗人海子用图片解读的方式,还原其诗歌创作轨迹,足迹遍布青海、西藏等地。可惜,计划出版的《图说海子》尚未完稿,甚为遗憾! 卧夫的突然离世让诗歌界唏嘘不已,一个喜爱海子的诗人在25年之后也追随他的脚步去了,诗人 沈浩波 写下《哀悼刚刚去世的诗人》:每条路都有尽头,每条路的尽头都是悬崖。 2014 年4月5日,诗人在清明节写的一首诗《我将死无葬身之地》。这首诗称: “ 我的心脏,是我的坟茔,我曾经深情地躺在里面睡过懒觉 …… 也许我将死无葬身之地,只好用脚,怀念一个空酒瓶子。 ” 著名评论人韩浩月称: “ 诗人卧夫因为感情原因,绝食自杀于怀柔山中。 ” 云南作家 李智红 称: “ 我们的好友,卧夫丢下他的孩子,丢下他的亲人,丢下仍旧热爱诗歌的我们,独自走了。真不敢相信,现在竟然还有为情而死的人。卧夫是一个人静静地躺在山里自动被饿死的,是被那个所谓的'爱'害死的。卧夫走了,那个为诗人海子修墓的好人走了,留给我们的是无尽的悲伤。 ” 5 月10日晨,卧夫朋友、诗人孙家勋在微信中对以上两种说法提出反驳: “ 卧夫之死与他人无关,与众说纷纭的情爱无关,更与‘迷路’无关!他其实一直在为死亡做准备,以至于身边最近的朋友都无从发觉。他于20天前选择了走近怀柔大山,并在山里整整用七天的时间完成了死亡的过程。他以赤子之身承受了山林之冷,承受绝食之饥,坦然等待死亡来临。且走之前后事亦已安排妥当。其死亡的孤绝与安详恰是他生命中最富华彩的一笔!作为朋友,既使是为了保护生者,你们也只能是澄清、还原事实真相。最低的底线也只能是保持沉默,但绝对不可以对关心他的朋友进行误导,不管你的动机多崇高,心地多善良,你都没有这个权力!这对死者是不公平,不公正的,对关心他的死亡真相的朋友也是不公平的。 ” 诗人老巢在微博上说: “ 我相信卧夫不是迷路,是自断后路。死,和活,都不讲理。要尊重每个人的死亡权,这也是人权神圣不可侵犯的一部分。 ” 确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死亡权。人生毕竟短暂,但一些人的死总是为生者留下许多思考 。 正如他的博文——“ 有的人死了,死得不明不白”: 有的人死了,死于一种挣扎。有的人死的时候,可能没来得及挣扎。其实,他们只是通过不同的途径去了别的地方。他们幸福和安详,他们生机勃勃。   以为自己活着的人依然活着,同样幸福、同样安详、同样生机勃勃。   某个诗友明确地告诉我,我的诗没有她写的好,她甚至还搬出来一个证人,她对那个证人的说法坚信不疑,尽管那个证人已经死了。我就低三下四地做了检讨:我也知道我的诗写得非常不好,所以一直不敢以诗人自称。因此,我知道我该死。   我仅仅比那些也该死的已经死了的人死得慢了一点,缘于还没找到壮烈牺牲的机会。但我深知:人呀,终究难逃一死,只是或早或晚而已,哪怕死得不明不白。   阿Q死明白了,但他没活明白;   雷锋活明白了,可他没死明白。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bfc06e0102drjh.html) 参考资料 1 . 著名诗人卧夫辞世. 宋庄二百余名艺术家相送 .光明摄影. 2015-08-31 2 . 诗人卧夫意外去世 警方称排除他杀 .华夏网. 2014-05-12 3 . 诗人卧夫死因或成迷 .中国社会科学网.2014-10-6
个人分类: 感悟人生|4141 次阅读|1 个评论
悦读古诗:狂生、唐诗、世界性
liyou1983 2017-8-6 13:21
近期天热,扯扯淡,讲讲古,呵呵呵呵。 一 心地善良,风度儒雅如唐代张九龄那样的炎方书生,中了进士尚可理解,官至宰相就实属奇葩逆放了。就好比倔强如骡、背景平平的朱处长,居然在打为右派、东北改造后还当上了巡抚、宰相,那顶右派的帽子可不是错戴的。 但那是大唐,那是中外杂交、洋为中用、敢想敢干、风神俊朗的大唐,为了长治久安,前程为人才开放,皇家重物欲也重文化,用奴才也用人才。或者在米国,因了那部空想超前的、二百年拘泥不变的宪法,痞子肯尼迪、戏子里根、牛仔布什、甚至疯子川普都可能成为很棒的总统。 开启盛唐诗风的首推一陈二张,即陈子昂、张说和张九龄。陈子昂文艺复古,推陈出新,复辟着周汉风骨和魏晋风度。二张则利用其执掌大权的机会,广开门路,奖拔寒士,公私兼顾,发现和培养了大批官员、诗人。 张九龄的诗风甚至可以用清新、小资来形容,比如他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故乡临桂水、今夜渺星河”,“一水云际飞、数峰湖心出”,“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再如他的《赋得自君之出矣》: 自君之出矣,不复理残机。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 宰相肚里能撑船,宰相心中百花开!大才士的心胸、手段,真不可思议。不过,有知、有耻、有所敬畏的君子,总斗不过无知、无耻、无畏的小人,何况小人背后还有腐化变质的皇帝陛下!李邕一等一的才子、豪雄被李林甫棒杀,皇亲国戚、饮中八仙的李适之逃禅不得而恐惧自尽。张九龄尽管与姚崇、宋璟同为唐玄宗时三贤相,但个体抗不过体制和形势,只得默默走开,留下咏燕、咏梅的几篇诗作。如《咏燕》: 海燕何微眇,乘春亦暂来。岂知泥滓贱,只见玉堂开。 绣户时双入,华轩日几回。无心与物竞,鹰隼莫相猜。 嗨,无心国事,且赏风月,不杞人忧天,不指桑骂槐,鹰隼莫相猜,莫相猜! 二 唐代也存在很多供给侧、需求方的特色问题,皇家接班、藩镇割据、宦官干政、民族矛盾还特别严重,但唐朝为什么如此为后人崇尚景仰,以至被称为大唐?什么是大唐气象、大唐精神?书生、诗人在唐代的地位和作用如何? 初唐尚是勋贵和世家的天下,山东大姓甚至不屑与皇家联姻,闹得几个公主只得嫁给铁勒、吐蕃等少数民族的野蛮汉子。宋之问、沈佺期等诗人还夹着尾巴做人,骆宾王、刘希夷甚至付出了人格和生命的代价。不过,得益于文化和政治的相对开明,从初唐四杰、张九龄、郭震、陈子昂、杜审言等人开始,中下层的读书人通过进士、明经等科举道路,心胆开张,风格豪迈,慢慢地闯到了文化和政治生活的前台。 比如,杜审言恃才謇傲,狂言:吾文章当得屈原、宋玉作衙官,吾笔当得王羲之北面!杨炯恃才简倨,每耻朝士矫饰,呼为“麒麟楦”。达官贵人?个个饭桶、草包,蒙着麒麟皮的蠢驴!张旭能诗善书,高兴了就在官家建筑或私家园林涂鸦,不高兴就喝酒。兴来洒素壁,挥笔如流星;左手持蟹螯,右手执丹经;瞪目视霄汉,不知醉与醒!王昌龄自称“诗家夫子”,刘长卿写诗留名不留姓:长卿,仿佛司马相如再生或某剑侠出动!骆宾王一激动,写“讨武瞾檄”,文攻武卫,造反有理! 王翰更绝。睿宗景云初,也就是那个很扯淡的李旦,能够将帝位一而再、再而三地让给母亲、哥哥、儿子的李旦时代,副处级的王翰(县尉、秘书正字)竟然将国内高官文士百余人分为九等,将自个与宰相张说、大师李邕并列第一,自余皆被排斥,并在凌晨用大字报形式,张贴在帝都吏部的东大街。这样的人,没有被抓个现反、造谣或颠覆罪,居然还成为了大唐青少年学习、成长的榜样。杜华母崔氏云:“吾闻孟母三迁,吾今欲卜居,使汝与王翰为邻,足矣!” 当然,狂要有好手艺、真本领,不能造假、赖皮到了国外。张旭的书法和“隐隐飞桥隔野烟”,王翰的“葡萄美酒夜光杯”,王之涣的“白日依山尽”和“黄河远上白云间”,贺知章的“少小离家老大回”和“碧玉妆成一树高”,王昌龄的“秦时明月汉时关”、“寒雨连江夜入吴”和“奉帚平明金殿开”,崔颢的“君家何处住”、“昔人已乘黄鹤去”、“莫言炙手手可热”,更不用说王帅哥、李神仙、杜“十姨”, 哪一首不风流豪迈,震古烁今? 不过,如果没有充分且平等的人权,如果没有健全稳定的法治,谦谦君子的张九龄还得隐退回家,诗人肯定要因清狂而流泪流血。比如四杰的悲惨下场,比如王昌龄,两次被贬氾水尉、龙标尉。安史乱起,王昌龄归乡里,竟为谯郡刺史闾丘晓所忌而杀。至德二年( 757 ),闾丘晓、贺兰进明等拥兵自保,逡巡不进,眼睁睁看着睢阳守军许远、张巡城破被杀。张镐时任河南节度使,将戮之,闾以亲老乞恕。张镐怒曰:“王昌龄之亲,欲与谁养乎?” 三 放下时代的身段,说说唐诗的身体。王昌龄的《闺怨》很有名,虽然并不十分喜欢: 闺中少妇不曾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对翠楼凝妆的军嫂,对保家卫国的夫婿,诗人之所以批评和怜悯,因为当时还是府兵制,不是三年义务兵制,二一入伍,六十退役,后改二五入伍,五十退役,长达三四十年的兵役,大兵见了老母猪都是双眼皮,征妇征夫之怨苦可想而知,西屠石堡取紫袍更是可耻!安史之乱后,国势日衰,军人、军婚愈亦悲惨,边塞诗也就全面转向沉郁悲苦了。 李颀的《送刘昱》: 八月寒苇花,秋江浪头白。北风吹五两,谁是浔阳客。 鸬鹚山头微雨晴,扬州郭里暮潮生。 行人夜宿金陵渚,试听沙边有雁声。 读书不求甚解是一种乐事,钻牛角尖也是一种趣味。什么是五两?五两亦作五緉,原是古代的测风器。如敦煌曲子词《浣溪沙》之“五两竿头风欲平,张帆举棹觉船轻”。唐代诗人为什么屡屡歌颂扬州潮?扬州、广陵、江都都可看作一地,隋唐时为全国商业和文化之都,濒临长江的扬州在秦汉至隋唐时还曾有壮观的大潮,可与钱塘潮媲美,现代汪中、傅斯年皆曾辨析。西汉枚乘《七发》曾向楚太子描述过广陵大潮,李白《送当涂赵少府赴长芦》亦有句:“我来扬都市,送客回轻舠。因夸楚太子,便观广陵涛。”隋唐以后,地理变迁,长江潮信渐渐不至。如果围湖造田,填海造楼,钱塘潮恐怕也将消失! 唐诗当时曾远传西域、安南、高丽等周边地区,一首小诗可以获得大盗的礼送,可以卖出很多银子或红绫,连会背《长恨歌》的妓女也身价日增,而不是千字诗 歌的润笔或稿费只能买一 斤牛肉的五十 元。明清之后,中国长期衰败,迟至 19 世纪,唐诗才再次缓慢地西传欧美。比如孟浩然并不出色的《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 夕阳度西岭,群壑倏已暝。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 樵人归欲尽,烟鸟栖初定。之子期宿来,孤琴候萝径。 奥地利大作曲家古斯塔夫·马勒,读德国作家汉斯·贝特格转译唐诗《中国之笛》,竟然悲不自胜, 1908 年选孟浩然的这首诗,以及李白《悲歌行》、钱起《效古秋夜长》、李白(题为“青春”,原作不详)、李白《采莲曲》、李白《春日醉起言志》、王维《送别》诗,完成了为男高音、女低音(或男中音)声部与管弦乐队而作之交响曲《大地之歌》。 传统的、民族的唐诗终于走向世界,具有了普世的、历史的价值!而《大地之歌》如今也频频在中国演出,普世的、历史的也是中国的、未来的!
个人分类: 东西南北|1284 次阅读|0 个评论
江梅摇落诗人死!
热度 1 liyou1983 2017-7-14 00:26
一 夏日深夜,小窗兀坐,北天突然雷鸣电闪,大雨滂沱。凉飔袭来,飒有冬意,竟然想到了古人关于梅花的诗句,如杜甫“此时对雪遥相忆,送客逢春可自由?”陆游“高标逸韵君知否?正在层冰积雪时。”以及元末明初高启的《梅花》名句:“ 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 高启( 1336 ~ 1374 )字季迪,家本山阴(绍兴),元末浙中战乱,避地长洲(苏州)北郭,与张羽、徐贲、王行、宋克等十人邻近,以诗文相磋,号“北郭十友”。后因隐居城东吴淞江畔的青丘浦,号青丘子。又与杨基、张羽、徐贲四人以诗文闻世,时人拟之“初唐四杰”,誉为“吴中四杰”。 高启富有才情,为人孤高耿介。作为诗人,他兼师众长,随事模拟,诸体并工,诗风雄健俊逸。清赵翼《瓯北诗话》推崇高启为“开国诗人第一”。纪昀《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对高启评价更高:“启天才高逸,实据明一代诗人之上”;痛惜“行也太早…未能熔转变化,自为一家”。 1957 年 1 月,毛泽东同袁水拍、臧克家谈话时曾说:我过去以为明朝的诗没有好的,《明诗综》没有看头,但其中有李攀龙、高启等人的好诗。 1961 年 11 月 6 日 ,毛泽东曾三次致信秘书田家英,请他查找“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的咏梅诗。 高启《梅花》九首,其一为: 琼姿只合在瑶台,谁向江南处处栽? 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 寒依疏影萧萧竹,春掩残香漠漠苔。 自去何郎无好咏,东风愁寂几回开。 得知此诗为高启所作,毛泽东大为赞赏,不仅书录全诗,且赞注曰:高启,字季迪,明朝最伟大的诗人。那时,毛泽东正在创作《卜算子·咏梅》。 古人咏梅诗,除高启外,当以陆凯、王维、杜甫、李商隐、王安石、林逋、陆游、姜夔、王冕等人为佳。南宋王十朋《江梅》亦云:“园林尽摇落,冰雪独相宜。预报春消息,花中第一枝。” 二 明朝最伟大的诗人, 生活于洪武皇帝的富强复兴时代, 其结局竟极其惨烈。 中国文化以儒墨为骨干,文人多有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怀抱。高启本慷慨豪迈之士,其《赠薛相士》有“我少喜功名 , 轻事勇且狂”。元末群雄并起,张士诚占据苏州时,曾延请高启。高启见事不可为,迁居青丘浦岳父家。 明初,全国重归统一,高启曾对新朝寄予厚望,如《穆陵行》云“幸逢中国真龙飞,一函雨露江南归。”朱元璋也曾有意笼络文人士绅,甚至还宣示风雅,作了许多御制诗,颇有天下第一诗人的气概。洪武二年( 1369 ),朱元璋诏高启来南京修《元史》,次年史成授翰林院编修,并擢为户部右侍郎。但高启耳闻目睹朱元璋的猜忌嗜杀和朝政的混乱不整,竟然自陈年少,不敢当重任,恳求辞官。 元末乱世,文人或许可以逃避。新朝政网邃密,侦骑遍布,高启这次却犯了天真和经验的大错。在家天下的君主,功臣都可莫须有而诛之,何况文人?文人要么入我彀中,要么为我所灭,别无选择。春秋时,商鞅投奔魏惠王相国公孙座,公孙座举荐曰:此人用则用之,不用则杀之。魏惠王不以为然,商鞅离魏赴秦,终成强敌。秦国则没有重蹈覆辙:秦始皇毒杀了韩非,秦二世腰斩了李斯。阴狠的朱元璋当时不动声色,甚至还礼贤下士,赐金放还。 洪武六年( 1373 年),苏州知府魏观因百废待兴,做了几件市政建设:疏通了吴王阖闾开凿、久已堙塞的旧港锦帆泾;修缮了建在张士诚废址上的破旧官署。跟随朱元璋打天下的淮西勋贵原来多是地痞流氓,对任用文士早就不满,这下终于抓住机会,纷纷控告:“观复宫开泾,心有异图也”;“兴灭王之基,开败国之河”。意思是说,魏观等人竟敢继承阖闾、张士诚的遗志,图谋造反! 任何人用脑想一想,也知道魏观不仅忠心耿耿,且在京畿重兵监视之下,年迈文弱的他绝对不会造反。精明的朱元璋当然也不会相信。但为了威逼士子,杀戮自重,欲加其罪,何患无辞!朱元璋立即下令严惩:魏观死有余辜,斩!退隐自给的高启,因应邀写了篇“郡治上梁文”(为建房上梁所写的喜庆语,欧阳修、王安石、辛弃疾等大文人都留下了这类应景之作),据说中有“龙盘虎踞”四字,腰斩八段!受牵连的王彝等人,也杀。史料还载,高启等人 1374 年 7 月 13 日被斩时,朱元璋亲自监督,他要看着这些不合作者如何一点一点地死去。 高启之死,绝不是一起刑事案件,而是一个政治信号。为了家天下,万万岁,统一思想,集中权力,朱元璋还不过瘾,特地在刑书《大诰》规定:寰中士夫不为君用,则诛其身而没其家!那些开国功臣,已经屠戮殆尽。“吴中四杰”张羽沉江,徐贲狱毙,杨基死于贬所,皆未得善终。后来,读书种子方孝孺不仅被篡国灭侄的朱棣腰斩,而且株连十族。满清发扬光大了朱明传统,对造反者或腹诽者,死要戮尸,活要凌迟。石达开被俘后,身边一干人等皆被凌迟,其幼子因不能被割 3000 刀,养大后割了 3000 刀。 三 中华文明历经春秋战国、魏晋南北朝两次大动乱、大融合,曾经涌现秦汉、唐宋两大高峰。元朝,虽有十儒九丐之说,但皇权还不集中,绅权相对独立,不合作的文人还能优游林下,苟且偷安。 高启、方孝孺等人之惨死,士民胆裂,风习大变,刚健有为、自由探索的华夏传统终于分崩离析。 明、清两朝,虽有所谓的仁宣之治、康乾盛世,但思想僵死,制度严酷,经济停滞,文化退化,几大古文明中的中华文明能够腐而不朽,独得新生,实为人类历史的一大奇迹。 生前,高启诗有《吹台集》、《江馆集》、《凤台集》、《娄江吟稿》、《姑苏杂咏》等,词有《扣舷集》,文有《凫藻集》,后自选其诗为《缶鸣集》。屈原《楚辞·卜居》有句:蝉翼为重,千钧为轻;黄钟毁弃,瓦釜雷鸣。景泰初,徐庸搜集遗篇,曾编其诗为《高太史大全集》。清雍正时,金檀辑注《高青丘诗集注》最为完备。 1981 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了徐澄宇、沈北宗据此校点的《高青丘集》上下卷。 高启短诗《悲歌》有句:“浮云随风,零落四野;仰天悲歌,泣数行下。”未曾料想,这竟是他惨烈人生的真实写照。 田家英 1956 年曾受托起草八大开幕词,其警句“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传诵一时, 1966 年 5 月 23 日去世。 2013 年,田家英收藏《小莽苍苍斋藏清代学者书札》出版,内收吴梅村、厉鹗、梁启超、王国维等 336 人信札。 乱曰:“晓歌悲壮动秋城(王安石),波涛有尽海无穷(陈瓘)。千门九陌花如雪(温庭筠),故人无复洛城东(刘希夷)。 ”
1354 次阅读|2 个评论
诗人也有口音-----读李清照、韦应物的诗有感
热度 4 lifeng9038 2017-3-10 18:11
诗人也有口音-----读李清照、韦应物的诗有感 诗人,一个具体的诗人,都有出生地、生长地;都有特殊的生活环境、语言环境。山东的诗人,无疑从小说山东话。同理,山西的诗人从小说山西话。但有些诗人又是官人,官人走南闯北,尤其受官位的要求,必须能听懂并会说官话,也就是那个时代的普通话。但人的习性和本能有其多样性,有些人在官府混迹一生,他仍然只会说一种话,即家乡话。不用说古人,现代人也如是之,康生、陈伯达,可以说终生在外,但他们张口说话满咀仍是家乡口音。 古诗讲音韵,韵脚必须押韵。但山东人用山东话写的诗,自己念着很押韵,但用南方话或者用普通话读,很可能就不押韵。读李清照的诗就有这个问题,比如: 李清照的《忆秦娥•临高阁》 临 高 阁 ,乱 山 平 野 烟 光 薄 。 烟 光 薄,栖 鸦 归 后,暮 天 闻 角 。 我们如果用普通话读,阁(ɡé)、薄(bó)、角(jiǎo),这三个字的韵脚不同,不押韵。但 李清照是山东章丘人,并在青州住过一段时间,按现在山东青州地区的土音,阁读“国”音(ɡuò),角读(jue)音。这样读,阁(ɡuò)、薄(bó)是一个韵脚,是押韵的。 又比如: 《浯溪中兴颂诗和张文清》 时 移 势 去 真 可 哀 ,奸 人 心 丑 深 入 崖 。 西 蜀 万 里 尚 能 返 ,南 内 一 闭 何 时 开 。 崖(yá)、开(kai)也不是一个韵脚,但山东青州读崖为(yai),这样就和(kai)一个韵脚了。 摘、窄、宅、泽均读为(zhei),得、德均读为(dei)。如果把“摘”读为(zhei),把“得”读为(dei),即按山东人的读音,前后的韵脚就一致了,整首词是押韵的。 再如比《声声慢》: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 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 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 如今有谁堪 摘 ?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 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 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 得 。 用普通话读,急(ji)、识(shi)、、黑(hēi)、滴(di )与摘(zhāi)、得(dé)不是一个韵脚,不押韵。但用山东话读,其韵脚一致, 山东话把 摘、窄、宅、泽均读为(zhei),得、德均读为(dei)。如果把“摘”读为(zhei),把“得”读为(dei),即按山东人的读音,前后的韵脚就一致了,整首词是押韵的。 与李清照诗相似的还有韦应物的诗。 唐朝大诗人韦应物的《寄全椒山中道士》,诗文为: 今朝郡斋冷,忽念山中 客 。 洞底束荆薪,归来煮白 石 。 欲持一瓢酒,远慰风雨 夕 。 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 迹 ? 很明显,用普通话读,石、夕、迹的韵母,都是(i),因此三者是一个韵脚,但与客(kè),就不是一个韵脚。但山东青州地区,把客、刻、克,一律读(kei)的音。把客(kè),读成(kei),整首诗就押韵了。再如: 韦应物《夕次盱眙县》 人 归 山 郭 暗 ,雁 下 芦 洲 白 。 独 夜 忆 秦 关 ,听 钟 未 眠 客 。 用普通话读,“白”(bai)和“客”(ke)不是一个韵脚,韦应物是唐朝大诗人,他的诗不会不押韵。但用山东话读,山东读“白”(bai)为(bei),读“客”(ke)为(kei),这样读,全诗就押韵了。但韦应物不是山东人,而是古长安(今西安)人。经电话询问陕西西安的战友,得知西安话有很多与山东话相似之处。这又产主了另一个问题,即陕西方言与山东方言有其共性的原因。 最近读到陈荣泽的《关中地区山东方言岛语言研究》一书,书中列举陕西、甘肃有若干地区说山东方言,并认为这是清末和民国山东移民西迁的结果。对这个结论我认为不十分准确,因为从唐朝大诗人韦应物的诗中可见,早在唐时这里已经就有很多人说山东话。关中山东方言岛的形成,恐怕要归结到先泰时期。我曾在一篇文章中谈过如下说法: 《史记·秦本纪》中有如下记载:伯益后裔非子善养马,周“孝王召使主马于汧渭之间”,并曰:“昔伯翳为舜主畜,畜多息,故有土,赐姓赢。今其后世亦为朕息马,朕其分土为附庸,邑于秦。”按《水经注疏》。汧渭之间有秦水、秦谷、秦川,“川有故秦亭,非子所封也。秦之为号,始自是矣。”秦之为“秦”,自非子邑秦谷始。《通典》载:“秦州,今理上邽县。古西戎之地,秦国始封之邑。”今甘肃天水秦安即古秦州地。《汉书·郊祀志》载:“秦德公立,卜居雍。” 按照顾颉刚先生考证,位于陕西岐山县的雍即淮,这里一条水叫“湋水”,“湋”字也写作“圍”,而刘熙《释名》云:“‘淮’,圍也。”雍水,即淮水,今名湋水。顾颉刚先生结论:“雍”、“淮”实读音为“潍”。这条水之所以名“淮”,即是表示秦族本居潍水流域,本在东方,周时西迁时把住地的名字也西迁了,供奉的祖先神少皋也西迁了。甚至后起的“凤翔”这个地名也很可能由秦人的“高祖少皋挚之立也,凤鸟适至及”凤鸟氏,厉正也”这些古老的传说而来。 因此,关中地区有山东人的足迹,从周时就开始了。秦乃伯益后裔,伯益,东夷人也。秦的祖先原本生活在今山东潍水流域,后西迁到关中,把家乡潍地的地名、水名及祖先少皋的神位都带到了关中,当然也把家乡的方言带到了关中。 ( 注:本人不会汉语拼音,音韵注释方面肯定有些错误,请给予纠正.)
4309 次阅读|11 个评论
读《诗人地质学家朱夏》有感
热度 4 smallgrass 2016-12-18 21:18
九十年代中期,我在合肥参加工作时,就曾听过老一辈谈过朱夏先生的一些轶事,但了解不是很多。来到无锡工作时,对朱夏先生的了解,主要是知道他在无锡创建了我国第一个为油气普查进行资源评价理论研究的盆地研究室,我们所里一直以来常引以自豪,他也是我心目中的地质学大师级人物。但对于朱夏的生平细节,工作细节并不了解。由罗静、王月清、张渝昌等著的《诗人地质学家朱夏》一书今年刚刚出版,我有幸获得一本,利用三个晚上时间,读了两遍,让我对朱夏先生的传奇人生有了细致的了解,崇敬之情油然而生。对于朱夏先生的天赋、才情、为人、信念、对于挫折的态度,对我国油气勘探的巨大贡献,书中已经有详细的叙说和评价。我从书中对朱夏先生一生的描述,从个人角度,总结了朱夏先生的几个优秀品质和值得我们这一代人学习的地方。 一、天资聪颖,做喜欢做的事 朱夏1920年出生于诗礼之家,幼承家学,少年诗作已有佳句名篇。他曾说过:“要是我不搞地质而专心从事诗的创作,成就可能不在地质之下。”高考时,曾想选学新闻去当记者,可像徐霞客那样游历山河,但父亲不允。在父母的选择下,朱夏考入上海交通大学物理系。朱夏对学物理没有多大兴趣,在大学图书馆博览群书时,读到一些地质学的书籍,儿时的憧憬悄然苏醒。背着家人放弃了学了一年的物理学,考入中央大学地质系。读上自己心仪的专业,一向聪明、勤奋的朱夏置身于名师云集的学府中,如鱼得水,心无旁鹜,在地质学上显示了不同于常人的悟性,开始了他日后成为地学大师的起步,也进入到科学与文学交融的生活天地。 朱夏的天资是客观的,这一点不是每个人能具有的,也不是能够学来的。但他的勤奋好学品质是值得我们学习,另外,年轻的他敢于改变违心的选择,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充分发挥了个人的潜能。当然在这里需要劝告的是,现在有很多考上理想大学但没能读上喜欢专业的学生们,以及没考上理想的大学但就读于不是自己喜欢大学的年轻人,要么好好学习本领,在本领域打造一片天地;要么象朱夏一样改变现状,当然要以自己的势力和条件做为保证,需要很大的勇气。而不是大学四年一直怨天尤人,自甘堕落,浑浑浑噩噩地混日子,却又自命不凡,这既辜负了父母,又对自己的前途不负责,这样的年轻人在当今的大学里不占少数,该醒醒了。 二、博学多才,孜孜以求 这里说朱夏先生博学多才,是指他从事过多个地质学的跨专业的工作,由于他干一行专一行、孜孜以求精神,每个专业的工作他都能做的相当好。他就象行走于江湖的大侠,哪里不平哪里就有他,当然这里“不平”是指矿产、石油地质勘探的重大问题,走到哪里都能发挥重要作用,从1940年开始参加工作到去世的50年里,从事过地质测绘、大学教书、锰矿、铅锌矿、金矿、铁矿地质勘探、煤矿地质勘探、石油普查工作。先后在中央地质调查所、中央大学、浙江地质调查所、华东工业部地质处、北京地质部地矿司、地质部石油普查委员会、地质部新疆631队、青海柴达木632队、东北吉林地质部指挥部、北京地质部地质研究所、南京地质部华东地质矿产研究所、江苏石油勘探指挥部、无锡地矿部石油中心实验室、同济大学、上海海洋地质调查局等全国的15个单位工作过,这一数量不知道是不是中国地学界的一个记录。而这一工作变动、调动过程中,与升迁职务并没有关系,都是根据勘探需要,为了解决勘探问题而请他前往,有的调动则是他自告奋勇。他是发现克拉玛依大油田的奠基者之一,主导了青海柴达木盆地油气普查,发现冷湖浅层工业油流和马海、盐湖构造的天然气。他是大庆油田的主要贡献者之一。 对于我们这一代人来说,在工作中可能也会从事不同的专业或管理工作,都应该学习朱夏先生爱岗敬业的精神,及时适应新的工作领域和新工作环境,尽力把工作做到最好,干一行专一行。 三、胸怀宽广,易与协作 朱夏先生胸怀宽广,与人为善,团结协作。他总是这样教导学生:人生世上有许多坎坷不平,可能受人毁谤,也会被人误会,但只要自己光明磊落、胸襟开阔,总可与人为善,而且是得道多助的。他一直在告诫学子们要处理好同学、老师之间的关系,科学家是在竞争中成长的,没有竞争就没有成绩可言,但脱离协作孤立地搞是不行的。他提倡君子之争,而不是用犯规的动作来战胜对方。仅举一例,1981年,他与莫逆之交的刘光鼎、业治铮,一起形成了同济大学地质构造、地球物理和沉积专业教学的框架,在同济大学刚筹建的小小海洋地质系,居然有三位学部委员(现称院士)来兼职教授培养研究生,为造就新一代地质学家倾注心血。他们是真正指导、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学生,而不像现在有的导师,把自己学生完全放羊,或者完全丢给手下的老师带,导师却去忙于别的事情,甚至有的导师几年下来都不认识自己名下的学生。朱夏先生能够做到强强联合,互相尊重,团结协作,不像有些学者,都自认为自己是老大,互不合作或相互拆台。朱夏先生的思想和胸怀中根本没有一丝一毫“文人相轻”,对他来说,这个词就好像不存在。科学家需要强强合作的胸襟,才能出大成果,培养出杰出的人才。 四、站得高,看得远 1955 年,朱夏为了多从事野外实践,自告奋勇去地质部新疆631队工作,踏上了西北石油勘探的漫漫征程,从而也翻开了他人生篇章中新的浓墨重彩的一页。在“大跃进”、“三面红旗”、“天灾人祸”、“文革十年浩劫”中,朱夏先生被定性为“现行反革命分子”,关牛棚,挨批斗,就是在那样的环境里,朱夏先生仍一直站在地质的前沿,从未停止对理论的探索和对科学的追求,在牛棚里翻译了《板块构造的岩石学记录与历史实例》,以非常之精神挺过了非常之岁月”(引用刘光鼎先生的话)。 有的人因为囿于当下,在看似不是机会的机会面前错失良机,终归碌碌无为。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在人生的历程中遭受挫折是难免的,是自甘沉沦还是卧薪尝胆,只要你是个有追求的人,挺过艰难岁月,必然迎来光明。朱夏先生的选择为我们后人上了明确的一课。 五、好的科学团队带头人 朱夏先生对学术的追求,是为了满足一个真正的科学家对未知领域的好奇心,解决国家的当时之需,不以名利为目的。虽然朱夏先生也曾担任过行政职务,以负责技术的总工程师或副总工程师居多,他没有把精力放到行政事务、追求升职上,他的工作精力主要还是投到了科学研究上,和团队的建设上,人才的培养上。他也是一位好的技术领导,也为科学界的团队带头人树立了榜样。 我上述对朱夏先生的优秀品质的总结,也许有人会问,你自己做的怎么样?我可以惭愧地说,我是一个凡人,工作上一直兢兢业业,成绩不多,如果时光倒流,让我早点了解朱夏先生,我想我可能会做的比现在更好。好在现在也不晚,这本书对朱夏先生的传奇人生的阐析,为我努力工作增添了一份正能量。
个人分类: 人物纪事|6267 次阅读|8 个评论
王维的雅与唐寅(唐伯虎)的俗
热度 6 yangguoxue 2016-7-11 17:31
想在唐朝诗人中,挑选一个最爱出来,无异于自讨苦吃。 如果非要选,杜甫太沉重用力,国事家事天下事莫不关心,哪种事都有杰作给他“凿”出来,这是本事。李白则完全不同,再世俗的事也能以世外飞仙的技法去表达,飘逸夺人耳目。而王维,他真没白担了“维摩羯”的名号,有人评价他的诗有佛相。 佛是个什么相?一言以蔽之,是出世。说伤心皆不伤心,说欢喜皆不欢喜。无憎恨,亦无赞美。那是不是无感?当然不。他是以自然去感受,水穷云尽,周而复始。这样的心态铺展的诗,就如一幅画,清淡优美,袅袅生烟,它甚至不在意是否有人评价美不美,而是如兰之操守,花开花落,其韵自知。 有人说,王维的不动声色,不动感情,是化境。此等境界最为高妙,化,就是融合,与自然法界融合,成为一体。熟巧之极,不是不认真,而是自然自在。从这一点上说,自信,傲娇,高冷什么的,有什么可张狂的呢。一个人最大的成功,非关功名,而是你按自己的方式自在舒展地生活。 王维的诗,特别是五言诗,有很强的偈味。 《终南别业》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鹿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诗人是因“自我”而存在,而这些诗却抽离出自我,描述空的境界;他不带着谁的眼睛,他的“眼”就是自然,就是天地,与雾霭云霞,花草松风一样。 我们有两种看时间的方式,一种是时间从过去,穿行过此刻的我们,向未来流去;一种是从未来,你眼睁睁地看着它穿越过我们,消失于过去。 看得见的时间像流金一般过去,也会像流沙一般静止。在永恒面前,自然面前,人类永远只是个求道的孩童....... 明朝的唐寅有葬花的爱好,《六如居士外集》载,唐寅居桃花庵,轩前庭半亩,多种牡丹。花开时,邀文征明、祝枝山赋诗浮白。花落,遣小僮一一细拾,葬于药栏东畔,作落花诗送之。林黛玉也葬花,写《桃花行》。唐寅《桃花庵歌》起始云:“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桃花行》起始云:“桃花帘外东风软,桃花帘内晨妆懒。帘外桃花帘内人,人与桃花隔不远。”不可不说,这是对唐寅的效慕。 看一个人有没有才情,真不是看他爱不爱痛饮,饮多了会不会大叫,以及随地大小便。名士和俗人的区别,可以从吃喝拉撒上体现,但绝对不是真的就在吃喝拉撒,而在他有没有本事去体会常人难以捕捉的微妙。如果以为“别人笑我忒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就是唐寅,就贻笑了。这种顺口溜人人会写,但几个人能写出“香逐马蹄归蚁垤,影和虫臂罥蛛丝”?津津乐道“我笑他人看不穿”的,恐怕连“垤”和“罥”都不一定认得吧。 不过,唐寅为什么有名呢?一生贫苦的老唐为什么出名到连“点秋香”这种轶事都安到他头上了呢?博主认为其中原因,就在于他能放低身段,写出俚俗的句子。 不要觉得简单,这并不简单。能雅,难;能俗,尤难。唐寅《桃花庵歌》就是能俗的作品。唯通雅者,乃能通俗。雅的问题搞不明白,就做不到通俗,只能做到流俗。 通俗和流俗的区别在于,通俗的作品,用的是俗字,但没有俗气;流俗的货色,未必用俗字,但是俗气。“伟大”、“太阳”这种词,难道不俗气吗?“高雅”这种形容词,不俗气吗?中国有些俗人,动不动就这个太阳、那个太阳;评论家谈作品,谈来谈去都在讲它怎么“高雅”,已经恶俗到家了。
3393 次阅读|6 个评论
我爱陶渊明
热度 1 zhangjiuqing 2016-1-22 22:06
我爱陶渊明 我爱魏晋诗人陶渊明, 年少也曾猛志冲霄汉。 为五斗米折腰太劳心, 不如归去耕作在田园。 白云出岫飞鸟倦归回, 东篱采菊潇洒晴雨天。 穿过滚滚红尘狭窄路, 每人都能找到桃花源。 风起落英缤纷水荡漾, 犬吠鸡鸣交响桑竹间。 不知世事变迁又何妨, 垂髫黄发相处乐怡然。 舟摇风飘一身粗布衣, 月伴锄飞一路好诗篇。 我爱隐者诗人陶渊明, 淡泊富贵贫贱心易安。 伏案读书时,我爱陶渊明, 奇文共欣赏,欲辨已忘言。 饮酒宴客时,我爱陶渊明, 醒醉还相笑,复得返自然。 城市丛林中,我爱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心远地自偏。 熙来攘往中,我爱陶渊明, 羁鸟恋旧林,悠然见南山。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1522 次阅读|1 个评论
盐务清官张青选
cuncaoxin 2015-7-11 10:07
张青选(1769-1849),字商彝,一字云巢,顺德龙江人,自幼励志好学,以孝义聪敏闻名乡里。乾隆五十四年(1789)中举,嘉庆初年出仕,历任浙江一带知县、知府,后来递升至两淮粮运使,长芦盐运使,擢直隶按察使,调福建按察使,两淮盐政大臣,后赏三品卿衔,每任都有显著政绩。史料记载 “ 初三日(丁巳),以福建按察使魏元烺为广东布政使,调直隶按察使张青选为福建按察使。 ” ; “ 十八日(戊辰),以新授署两淮盐政林则徐在籍患病,赏福建按察使张青选三品卿衔,为两淮盐政;以广东盐运使翟锦观为福建按察使。 ” 张青选著有《清芬阁诗集》、《旗山小传》,辑《捐赈事宜》。 史料记载,张青选为官勤政爱民,在嘉善任知县时,遇上大水灾,他毅然决定破例先行开仓赈济,然后再上报,由于赈济及时,饿死的人远比其它县少。此外,在各州县,青选都十分注意减轻赋税,慎用刑罚,清除弊政,到处留下良好口碑。 由于张青选治事精明强干,魄力过人,而且事事以身作则,贪官污吏很难施展故伎。他多次破获过盐使贪污大案,使盐税征收恢复正常,在两淮粮运使任上,他致力革除弊政,搞活了安徽地区的经济,满期上下皆注目。后来他改任直隶按察使时,嘉庆帝还对他留有深刻印象,几度召他进宫询问政事。 张青选秉性耿直,结果尽管政绩卓著,到头来还是触怒了皇帝。后来清廷对新疆用兵,军费支出庞大,把负担转嫁于商民,勒收十分沉重的额外税捐,导致许多人濒临破产。张青选觉得后果严重,毅然上疏批评朝廷这一做法无异杀鸡取卵,奏疏语气相当尖锐。嘉庆帝看了很不高兴,一怒之下,把他贬为金衢严道员。任满后,不再起用。张青选从政半生,只落得两袖清风,满头白发。因为生活无着,不便还乡,携同家人流寓杭州投靠老友,不久便郁郁去世。 “ 清门甲第传儿辈 旧部湖山属寓公 ” ,这是林则徐赠送清朝诗人张青选的一幅对联。张云巢 ( 青选 ) 久令浙中,罢官后 “ 卜宅武林 ( 今杭州 ) ,适得次君馆选之喜 ” 。(见梁章钜《楹联三话》卷上)。清门:寒素之家。甲第:本谓封侯者的住宅。后范指显贵的宅第。寓公:古称失其领地而寄居他国的贵族。后指闲居客地者。张青选的后代晚辈承家学,均有所造就。 张青选之子张邦佺,字全之,一字尧仙,道光辛卯举人,癸巳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散馆改湖南知县。 张邦佺之子张溥斋,字守恩,一字慰霖,号净庸,同治癸酉举人,官刑部(一说户部)主事。曾收藏有右宋本《妙法莲花经》七卷、《尊胜等咒》一卷。刊印过佛学典籍。光绪七年,他于扬州藏经院刊刻《安士全书》。晚清戏剧才媛刘清韵的剧作《望洋叹》,以真人时事入戏,对作者家乡海沐一代近十位文人在清末乱世命运遭际进行叙写,其中描述了张溥斋蹈海自杀事。 张溥斋之子张凤篪( 1866-1920 ),名元钰,字式如,光绪间举人,清光绪二十九年( 1903 年)任四川冕宁知县,晚年寓居成都新都,力倡禅宗,与宝光寺方丈无穷、贯一和尚相友善。他笃信佛教,禅风高雅,蜀中谢子厚、吴梦龄、能海法师皆师事之。吴梦龄的门人有袁焕仙,袁焕仙的门人、温州南怀瑾是著名的禅宗居士。张凤篪著有《片香集》。 参考文献: 1 、李有华、张解民,盐务清官张青选,顺德历史人物,广东人民出版社,1991,P197-199 2、清宣宗实录选辑,台湾大通书局有限公司,民国86(1997) 3 、沈律, 捕雀童子得宋刻《妙法莲华经》,书丛老蠹鱼, 中华书局,2011 4、袁焕仙,片香集(张凤篪著),附录:顺德张凤篪先生行状(中江刘复礼撰 ,曾于1922年6月3日《佛学旬刊》P14-16 发表),袁焕仙著述集,东方出版社,2014 5 、冯学成、赵立明、邓忠贵、赵嗣昌、杜大威、张耀枢,巴蜀禅灯录,成都出版社 ,1992 , P45 、 P635 6、张青选基本资料,军机处档折件,台湾故宮博物院图书文献处与中央研究院历史語言研究所 http://npmhost.npm.gov.tw/ttscgi2/ttsquery?0:0:npmauac:TM%3D%B1i%ABC%BF%EF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2152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6 19:1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