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结题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转载]973计划2018年结题项目验收结果公布
redtree 2019-9-27 09:01
973计划2018年结题项目验收结果公布 来源: 科技部 发布时间:2019/9/24 15:51:44 科技部关于发布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含重大科学研究计划)2018年结题项目验收结果的通知 国科发基〔2019〕308号 各有关项目依托部门: 按照《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管理办法》和《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专项经费管理办法》有关规定,科技部组织完成了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2013年立项的3个项目、2014年立项的167个项目的结题验收。现将项目验收结果通知如下。 1.“超强激光驱动粒子加速及其重要应用”等170个项目自立项实施以来,总体执行情况较好,达到了预期目标,予以通过验收。其中,“大型飞机电液动力控制与作动系统新体系基础研究”等51个项目验收结果为优秀,“大型风力机的关键力学问题研究及设计实现”等119个项目验收结果为良好。 2.“农作物重要病毒病昆虫传播与致害的生物学基础”等170个项目财务验收结果为通过财务验收。对于课题结余资金的处理,科技部将按照财政科研项目资金管理的有关规定执行。 特此通知。 附件:973计划(含重大科学研究计划)2018年结题项目验收结果 科 技 部 2019年9月9日 (此件主动公开) -------------------------------------------------------------------------------- 附件 973计划(含重大科学研究计划)2018年结题项目验收结果 项目编号 项目名称 项目首席科学家 项目第一承担单位 项目依托部门 项目验收结果 财务验收结果 973计划农业科学等9个领域 2013CBA01500 超强激光驱动粒子加速及其重要应用 张 杰 上海交通大学 教育部、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 优秀 通过 2013CBA01600 与硅技术融合的石墨烯类材料及其器件的研究 高鸿钧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 优秀 通过 2013CBA01700 波的衍射极限关键科学问题研究 罗先刚 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 优秀 通过 2014CB046200 大型风力机的关键力学问题研究及设计实现 王同光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江苏省科学技术厅 良好 通过 2014CB046300 深部危险煤层无人采掘装备关键基础研究 葛世荣 中国矿业大学 江苏省科学技术厅、教育部 良好 通过 2014CB046400 大型飞机电液动力控制与作动系统新体系基础研究 焦宗夏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工业和信息化部 优秀 通过 2014CB046500 大型航空复合材料承力构件制造基础 贾振元 大连理工大学 教育部 优秀 通过 2014CB046600 新一代超大型运载火箭薄壁结构制造的科学问题 来新民 上海交通大学 教育部 良好 通过 2014CB046700 高服役性能海洋动力定位装备制造的基础研究 邵新宇 华中科技大学 湖北省科学技术厅、教育部 良好 通过 2014CB046800 深海水下油气输送系统安全运行与风险控制 余建星 天津大学 教育部、天津市科学技术委员会 良好 通过 2014CB046900 深部复合地层围岩与TBM的相互作用机理及安全控制 刘泉声 武汉大学 湖北省科学技术厅、教育部 良好 通过 2014CB047000 山区支线机场高填方变形和稳定控制关键基础问题研究 姚仰平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工业和信息化部 良好 通过 2014CB047100 重大岩体工程灾害模拟、软件及预警方法基础研究 唐春安 大连理工大学 教育部 良好 通过 2014CB049000 计及缺陷敏感性的网格加筋筒壳结构轻量化设计理论与方法 王 博 大连理工大学 辽宁省科学技术厅 优秀 通过 2014CB049100 高速铁路软土路基长期运营沉降与环境振动控制 冯世进 同济大学 教育部、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 良好 通过 2014CB049400 超深井大型提升装备设计制造及安全运行的基础研究 邹声勇 中信重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河南省科学技术厅 良好 通过 2014CB049500 大面积光栅纳米精度制造中的基础问题研究 唐玉国 长春奥普光电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吉林省科学技术厅 优秀 通过 2014CB138100 小麦产量和品质性状的全基因组选择研究 张爱民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 优秀 通过 2014CB138200 玉米产量和品质性状全基因组选择育种的基础研究 王国英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农业农村部 良好 通过 2014CB138300 食用菌产量和品质形成的分子机理及调控 张金霞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农业农村部 良好 通过 2014CB138400 农作物重要病毒病昆虫传播与致害的生物学基础 李 毅 北京大学 教育部 优秀 通过 2014CB138500 猪繁殖力的生理学及相关遗传调控机理 崔 胜 中国农业大学 教育部 良好 通过 2014CB138600 养殖鱼类蛋白质高效利用的调控机制 麦康森 中国海洋大学 山东省科学技术厅、教育部 优秀 通过 2014CB138700 重要牧草、乡土草抗逆优质高产的生物学基础 南志标 兰州大学 教育部 良好 通过 2014CB138800 天然草原生产力的调控机制与途径 侯向阳 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 农业农村部 良好 通过 2014CB147200 芽麦对品质的影响及抗穗发芽小麦材料全基因组选育 王际睿 四川农业大学 四川省科学技术厅 良好 通过 2014CB147300 玉米叶型建成分子机理研究 贺 岩 中国农业大学 教育部 良好 通过 2014CB238900 煤中有害元素分布富集机理及环境污染防治 代世峰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教育部 良好 通过 2014CB239000 中国陆相致密油(页岩油)形成机理与富集规律 邹才能 中国石油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良好 通过 2014CB239100 中国东部古近系陆相页岩油富集机理与分布规律 黎茂稳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 良好 通过 2014CB239200 超临界二氧化碳强化页岩气高效开发基础 李晓红 武汉大学 教育部 优秀 通过 2014CB239300 基于半导体人工光合成的二氧化碳能源化研究 叶金花 天津大学 教育部、天津市科学技术委员会 良好 通过 2014CB239400 人工光合成太阳能燃料的基础 李 灿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 优秀 通过 2014CB239500 大容量直流电缆输电和管道输电关键基础研究 何金良 清华大学 教育部 良好 通过 2014CB239600 微型能源动力系统的科学问题 赵黛青 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 良好 通过 2014CB239700 基于超级电容器的大容量储能体系及其应用 马紫峰 上海交通大学 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教育部 优秀 通过 2014CB247400 柔性直流输电换流器安全运行裕度的基础研究 李武华 浙江大学 教育部、浙江省科学技术厅 优秀 通过 2014CB247500 燃气轮机高效清洁柔和燃烧机理及燃烧室基础研究 张哲巅 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 良好 通过 2014CB249200 可再生能源与天然气融合的分布式能源的网络系统基础研究 甘中学 新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河北省科学技术厅 良好 通过 2014CB339800 新型太赫兹源、接收器和其它关键功能器件及其应用 陈 健 南京大学 教育部 良好 通过 2014CB339900 无线接入网高能效微波集成器件理论及实现机理 刘元安 北京邮电大学 教育部 良好 通过 2014CB340000 基于光子轨道角动量(OAM)的新型通信体制研究 余思远 中山大学 教育部 良好 通过 2014CB340100 多维复用光纤通信基础研究 李桂芳 天津大学 教育部、天津市科学技术委员会 良好 通过 2014CB340200 临近空间高速飞行器等离子鞘套信息传输理论 吕跃广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教育部 优秀 通过 2014CB340300 网络信息空间大数据计算理论 怀进鹏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工业和信息化部 优秀 通过 2014CB340400 网络大数据计算的基础理论及其应用研究 华云生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 良好 通过 2014CB340500 面向三元空间的互联网中文信息处理理论与方法 孙茂松 清华大学 教育部 良好 通过 2014CB340600 云计算安全基础理论与方法研究 金 海 华中科技大学 教育部 良好 通过 2014CB340700 安全攸关软件系统的构造与质量保障方法研究 张 健 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 良好 通过 2014CB347600 大规模异质数据分析、挖掘与管理 唐金辉 南京理工大学 江苏省科学技术厅 良好 通过 2014CB347700 基于情境的安全攸关软件的构造方法与运行机理研究 熊英飞 北京大学 教育部 良好 通过 2014CB347800 软件定义的云数据中心网络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 李 丹 清华大学 教育部 良好 通过 2014CB349300 基于DPS的感知灵敏度拓展理论与关键技术 邓中翰 北京中星微电子有限公司 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 良好 通过 2014CB440800 新疆北部古弧盆体系成矿机理 陈华勇 新疆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学技术厅 良好 通过 2014CB440900 华南大规模低温成矿作用 胡瑞忠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自然资源部 优秀 通过 2014CB441000 东南丘陵区红壤酸化过程与调控原理 沈仁芳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 良好 通过 2014CB441100 土壤复合有机污染特征、界面行为及修复技术原理 朱利中 浙江大学 教育部、浙江省科学技术厅 优秀 通过 2014CB441200 大气污染物的理化特征及其与气候系统相互作用 廖 宏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 良好 通过 2014CB441300 年代际尺度上全球和中国大气成分与气候的变化及其相互作用 王 斌 清华大学 教育部 优秀 通过 2014CB441400 雷电重大灾害天气系统的动力-微物理-电过程和成灾机理 郄秀书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中国气象局 良好 通过 2014CB441500 南海陆坡生态系统动力学与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周 朦 上海交通大学 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教育部 良好 通过 2014CB447900 城市边界层理化结构与成霾交互作用机制研究 孙业乐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 良好 通过 2014CB448000 西天山石炭-二叠纪构造演化与浅成低温成矿系统 蔡克大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学技术厅、中国科学院 良好 通过 2014CB541600 出血性脑卒中发生发展机制及其防治的基础研究 冯 华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 中央军委后勤保障部卫生局、重庆市科学技术委员会 良好 通过 2014CB541700 单基因遗传性聋病的分子机制研究 管敏鑫 浙江大学 教育部、浙江省科学技术厅 良好 通过 2014CB541800 强直性脊柱炎发生机制及控制策略研究 徐沪济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 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 优秀 通过 2014CB541900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发病机理解析和诊治新策略研究 沈 南 上海交通大学 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 良好 通过 2014CB542000 肿瘤异质性演化机制与个体治疗策略的生物学研究 吴仲义 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 良好 通过 2014CB542100 肿瘤免疫逃逸新机制和免疫治疗新途径的基础与应用研究 王青青 浙江大学 浙江省科学技术厅 优秀 通过 2014CB542200 周围神经损伤及修复后神经再生与中枢神经重塑的机制研究 姜保国 北京大学 教育部 良好 通过 2014CB542300 循环miRNA生物学功能及临床应用 张辰宇 南京大学 教育部 优秀 通过 2014CB542400 基于内皮细胞应激的糖尿病继发血管病变的早期关键机理与干预策略的研究 陈丰原 中南大学 教育部 良好 通过 2014CB542500 慢性病毒感染的体液应答机制及功能重塑 祁 海 清华大学 教育部 良好 通过 2014CB542600 动物病毒-宿主相互作用机制的研究 蒋争凡 北京大学 教育部 良好 通过 2014CB542700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与宿主相互作用调控病毒复制及宿主免疫应答的机制 杨汉春 中国农业大学 教育部 良好 通过 2014CB542800 新发、再发传染病病原体的结构研究 饶子和 南开大学 教育部、天津市科学技术委员会 优秀 通过 2014CB542900 中医证候临床辨证的基础研究 胡镜清 中国中医科学院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良好 通过 2014CB543000 “上火”的机理与防治研究 范永升 浙江中医药大学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浙江省科学技术厅 良好 通过 2014CB543100 腧穴配伍方案优选及效应影响因素研究 王之虹 长春中医药大学 吉林省科学技术厅、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优秀 通过 2014CB543200 腧穴配伍效应规律及神经生物学机制研究 熊利泽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 中央军委后勤保障部卫生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良好 通过 2014CB548100 表观遗传调控的中央杏仁核GABA神经环路与慢性神经痛 张 智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中国科学院 良好 通过 2014CB548200 外周神经损伤引起中枢可塑性改变的能量代谢机制 李相尧 西安交通大学 教育部 良好 通过 2014CB643300 海洋工程装备材料腐蚀与防护关键技术基础研究 李晓刚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宁波市科学技术局、中国科学院 良好 通过 2014CB643400 战略有色金属非传统资源清洁高效提取的基础研究 冯其明 中南大学 教育部 良好 通过 2014CB643500 高效有机/聚合物太阳电池材料与器件研究 黄 飞 华南理工大学 教育部 优秀 通过 2014CB643600 高性能聚酰亚胺薄膜和纤维材料制备中的结构与性能调控 杨士勇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 良好 通过 2014CB643700 资源节约型高性能稀土永磁材料设计和可控制备 沈保根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 优秀 通过 2014CB643800 新型高性能稀土发光材料的科学基础及应用 张洪杰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 良好 通过 2014CB643900 2.8-4.0微米室温高性能半导体激光器材料和器件制备研究 王庶民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 良好 通过 2014CB644000 集成高通量实验与计算的钛合金快速设计 杜 勇 中南大学 湖南省科学技术厅、教育部 良好 通过 2014CB648300 可印刷塑料电子材料及其大面积柔性器件相关基础研究 赖文勇 南京邮电大学 江苏省科学技术厅 优秀 通过 2014CB648400 新型紫外/深紫外硼酸盐非线性光学材料的设计与制备研究 杨志华 中国科学院新疆理化技术研究所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学技术厅 良好 通过 2014CB744100 航天飞行器跨流域空气动力学与飞行控制关键基础问题研究 李志辉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 中央军委装备发展部、四川省科学技术厅 良好 通过 2014CB744200 深空探测高精度天文测角测速组合自主导航基础研究 张 伟 上海卫星工程研究所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 优秀 通过 2014CB744300 油页岩高效油气炼制与过程节能科学基础 许光文 西南化工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四川省科学技术厅 良好 通过 2014CB744500 基于影像实时动态多元分子分型的乳腺癌精准诊疗关键技术研究 卢光明 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 江苏省科学技术厅、中央军委后勤保障部卫生局 良好 通过 2014CB744600 基于生物、心理多模态信息的潜在抑郁风险预警理论与生物传感关键技术研究 胡 斌 兰州大学 教育部 良好 通过 2014CB744700 黄土重大灾害及灾害链的发生、演化机制与防控理论 彭建兵 长安大学 自然资源部、陕西省科学技术厅 良好 通过 2014CB744800 大型客机减阻机理和方法研究 吴光辉 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上海飞机设计研究院 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 良好 通过 2014CB744900 面向大型飞机综合化航空电子系统安全性基础问题研究 王国庆 中国航空无线电电子研究所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 良好 通过 2014CB745000 南海关键岛屿周边多尺度海洋动力过程研究 田纪伟 中国海洋大学 教育部 良好 通过 2014CB745100 微生物多细胞体系的设计与合成 元英进 天津大学 教育部、天津市科学技术委员会 优秀 通过 2014CB745200 合成生物器件干预膀胱癌的基础研究 蔡志明 深圳大学 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 良好 通过 2014CB748500 废水中污染物强化传递分离的关键问题 白志山 华东理工大学 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 良好 通过 2014CB748600 视网膜多模态医学影像处理与分析及其应用基础研究 陈新建 苏州大学 江苏省科学技术厅 优秀 通过 2014CB845300 不确定信息下多体导航与控制的系统理论和数学基础 孙振东 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 中国科学院 良好 通过 2014CB845400 高温高密核物质形态研究 马余刚 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 优秀 通过 2014CB845500 强流高功率离子加速器物理及技术先导研究 赵红卫 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 良好 通过 2014CB845600 团簇多级结构的构筑与功能调控 谢素原 厦门大学 教育部、厦门市科学技术局 良好 通过 2014CB845700 基于LAMOST大科学装置的银河系研究及多波段天体证认 刘晓为 北京大学 教育部 优秀 通过 2014CB845800 伽玛射线暴与相关前沿物理研究 戴子高 南京大学 教育部 良好 通过 2014CB845900 核幔耦合作用与亚年代至世纪尺度地球自转及磁场变化关系研究 倪四道 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 良好 通过 2014CB846000 光电子调控矿物与微生物协同作用机制及其环境效应研究 鲁安怀 北京大学 教育部 良好 通过 2014CB846100 学习行为发生、发展及异常的认知神经机制研究 李 武 北京师范大学 教育部 良好 通过 2014CB848700 自旋及其复合系统的量子操纵与相干集成研究 赵 楠 北京计算科学研究中心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 良好 通过 2014CB848800 分子铁电多功能存储材料的前沿交叉研究 付大伟 东南大学 江苏省科学技术厅 良好 通过 2014CB848900 光催化体系表界面电子态的耦合与演化规律研究 江 俊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中国科学院 优秀 通过 蛋白质研究等6个重大科学研究计划 2014CB910100 先天免疫相关蛋白质复合物结构与功能的研究 柴继杰 清华大学 教育部 良好 通过 2014CB910200 神经生长与信息传递重要蛋白质复合体的结构生物学研究 张明杰 深圳北京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医学中心 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 优秀 通过 2014CB910300 重要新型膜离子通道门控和调节机制的结构基础 徐天乐 上海交通大学 教育部、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 良好 通过 2014CB910400 蛋白质复合体和膜蛋白结构生物学中的新技术和新方法研究 刘志杰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 优秀 通过 2014CB910500 mTOR调控网络在衰老及其相关代谢疾病发生进程中的作用及分子机制 刘 峰 中南大学 教育部 良好 通过 2014CB910600 肿瘤代谢异常的关键蛋白质作用机制及其分子调控网络 高 平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中国科学院 良好 通过 2014CB910700 复杂生物大分子复合体的低温电镜高分辨三维重构及功能研究 孙 飞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 优秀 通过 2014CB910800 NOD样受体的免疫生物学及其相关疾病机制研究 周荣斌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中国科学院 良好 通过 2014CB920900 新型低维体系量子输运和拓扑态的研究 杜瑞瑞 北京大学 教育部 良好 通过 2014CB921000 过渡金属氧化物异质结在多场调控下的新奇物性及器件研究 金奎娟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 良好 通过 2014CB921100 低维磁性耦合体系的新物性及多场调控 徐永兵 南京大学 教育部、江苏省科学技术厅 良好 通过 2014CB921200 多重量子相干器件制备、表征及外场调控 许祝安 浙江大学 教育部、浙江省科学技术厅 优秀 通过 2014CB921300 新型高品质微腔中的光子与电子态耦合 程 亚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 优秀 通过 2014CB921400 固体量子计算的器件物理基础 刘玉玺 清华大学 教育部 良好 通过 2014CB921500 高轨道d电子体系的高压研制与强自旋-轨道耦合研究 龙有文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 良好 通过 2014CB921600 能谷-自旋耦合量子态的光电作用机理和操控研究 吴施伟 复旦大学 教育部、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 优秀 通过 2014CB931700 液相激光熔蚀及在若干光电纳米材料制备中的关键科学问题研究 杨国伟 中山大学 教育部 良好 通过 2014CB931800 密闭舱室环境安全保障纳米复合材料 唐智勇 国家纳米科学中心 中国科学院 优秀 通过 2014CB931900 核酸药物高效纳米载药系统的研究 申有青 浙江大学 教育部、浙江省科学技术厅 良好 通过 2014CB932000 典型人工纳米材料的水环境过程、生物效应及其调控研究 刘思金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中国科学院 良好 通过 2014CB932100 纳米插层材料功能组装与盐湖镁资源有效利用 段 雪 北京化工大学 教育部 优秀 通过 2014CB932200 利用纳米材料与技术提高农药有效性与安全性的基础研究 崔海信 中国农科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所 农业农村部 良好 通过 2014CB932300 二次锂空气电池高效能量转换与储存纳米材料的设计与调控 周豪慎 南京大学 江苏省科学技术厅、教育部 良好 通过 2014CB932400 微纳超结构碳材料的设计制备及高效能量转换与存储研究 康飞宇 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教育部 良好 通过 2014CB932500 二维原子晶体界面科学与器件基础 彭海琳 北京大学 教育部 优秀 通过 2014CB932600 有机纳米聚集体界面分子取向调控及光电器件应用基础研究 唐建新 苏州大学 江苏省科学技术厅 良好 通过 2014CB932700 合成气转化制备优质液体燃料的高效金属纳米催化剂研究 曾 杰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中国科学院 良好 通过 2014CB942800 神经元迁移、形态发生和微环路形成的调控机制 张永清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 优秀 通过 2014CB942900 脊柱发育与稳态维持的分子调控机制研究 陈 林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 中央军委后勤保障部卫生局、重庆市科学技术委员会 良好 通过 2014CB943000 听觉微环路障碍形成的遗传和分子机制 王秋菊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中央军委后勤保障部卫生局 良好 通过 2014CB943100 精子发生与成熟的表观遗传调控 陈德桂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中国科学院、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 良好 通过 2014CB943200 决定卵母细胞质量的分子机制 苏友强 南京医科大学 卫生健康委、江苏省科学技术厅 良好 通过 2014CB943300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对女性生殖功能的影响及分子机制 张 军 上海交通大学 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教育部 良好 通过 2014CB943400 植物胚胎及种子发育的机理研究 刘春明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 优秀 通过 2014CB943500 叶片发育极性建成的调控网络研究 焦雨铃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 优秀 通过 2014CB943600 淋巴细胞发育中的基因转录后调节网络研究 常 兴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中国科学院、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 良好 通过 2014CB953700 大气物质沉降对海洋氮循环与初级生产过程的影响及其气候效应 高会旺 中国海洋大学 教育部、山东省科学技术厅 优秀 通过 2014CB953800 我国活性氮源及其对空气质量与气候变化的影响机理研究 蔡祖聪 南京师范大学 江苏省科学技术厅 良好 通过 2014CB953900 全球变化背景下南海及周边地区春夏气候变异特征和机理及其对全球气候的反馈作用 杨 崧 中山大学 教育部 良好 通过 2014CB954000 土壤系统碳动态、机制及其对全球变化的响应 贺金生 北京大学 教育部 优秀 通过 2014CB954100 西南山地典型生态系统植物多样性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李德铢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云南省科学技术厅 优秀 通过 2014CB954200 亚欧内陆荒漠生态系统对全球变化的响应特征与区域生态安全 刘学军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学技术厅、中国科学院 良好 通过 2014CB954300 全球变化与区域可持续发展耦合模型及调控对策 邬建国 北京师范大学 教育部 良好 通过 2014CB954400 森林生态系统活性氮循环机制及其环境效应研究 白 娥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 良好 通过 2014CB954500 稻田生态系统对大气 升高的高应答机制及其可持续性研究 朱春梧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江苏省科学技术厅 优秀 通过 2014CB964600 成体神经干细胞的命运决定机制与功能研究 王晓群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 良好 通过 2014CB964700 多能干细胞向中胚层细胞分化的机制研究 曾凡一 上海交通大学 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教育部 良好 通过 2014CB964800 单倍体干细胞的建立、维持和应用 李劲松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中国科学院、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 优秀 通过 2014CB964900 细胞命运维持与转化的表观遗传调控作用与机制研究 王秀杰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 优秀 通过 2014CB965000 诱导性前脑神经祖细胞体内微环境的组分解析、条件优化和功能模拟 郑加麟 同济大学 教育部、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 良好 通过 2014CB965100 人胚胎干细胞衍生细胞治疗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的关键科学问题研究 王建安 浙江大学 浙江省科学技术厅、教育部 良好 通过 2014CB965200 体细胞重编程过程中的表观遗传调控研究 陈捷凯 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 中国科学院 良好 通过 2014CBA02000 中国人类蛋白质组草图 钱小红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 中央军委后勤保障部卫生局 良好 通过
个人分类: 科技新闻|1 次阅读|0 个评论
现代化能源统计体系研究课题28日下午通过验收
mhchx 2018-3-29 08:59
去年4月份国家能源局信息中心委托中国能源研究会课题“现代化能源统计系统研究”于2018年3月28日在京师大厦三层第二会议室举行结题验收评审会。 评审会由国家能源局信息中心何勇健副主任主持,国家能源局原副局长吴吟、史玉波,国家统计局能源统计处施发启处长,中国能源研究会李晶华司长,北京师范大学统计学院院长宋旭光教授以及本人等作为评审专家参会。参加会议的人员还有国家能源信息中心统计处张华钦处长、王菲副处长,中国能源研究会李璇秘书等。 课题组首先汇报了研究成果。该成果通过对美国、加拿大、日本、IEA等不同国家或组织的能源统计体系的梳理、对比与分析,指出现代化能源统计体系具有权威性、系统性、公开性、共享性和及时性等特征;总结了我国能源统计体系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并在此基础上,考虑到现实可行性,提出了组建国家能源统计专家委员会及智库、建立国家能源信息平台、通过构建能源统计信息联盟实现能源统计信息采集、分析、发布、共享等功能,更好地支撑能源革命,促进能源可持续发展。 评审专家从不同角度对研究成果进行了质询、评审,并同意课题通过验收,建议结题。 另外,专家组还建议结合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方案,进一步深入研究能源统计体制机制、设计统计指标体系等内容。
个人分类: 报告|1681 次阅读|0 个评论
科研项目属于成果吗?
热度 22 ncepuztf 2016-12-28 11:24
不可否认,学者争取到科研项目并不容易,是一个人能力体现的重要方面。 但看到众多学者把拿到项目、基金归为科研成果,还是忍不住有话要说。 看到中央高校项目结题条件里将获得省部级基金项目作为主要条件之一,将获得国家自然基金作为直通条件( 拿到国基,什么也不用干中央高校就结题了 ! )。 照此逻辑,科研项目结题可设计为俄罗斯套娃游戏: 用省级项目结题校级项目; 用国家级项目结题省级项目; 用一般跨国合作项目结题国家级项目; 用联合国项目结题一般跨国项目; 用星球合作项目(如果有的话)结题联合国项目。
个人分类: 科教|2906 次阅读|38 个评论
973前期专项通过专家验收
热度 1 zhengaiping 2016-12-12 03:46
12月8日,本课题小组承担的973前期专项课题 “水稻纹枯病关键致病分子机制研究”在北京通过专家验收。 本 课题基于纹枯病菌染色体物理图谱水平进行融合亚群的比较基因组研究,阐明了纹枯病真菌关键致病机制和进化特点,首次揭示效应蛋白在寄主ETI信号途径中引发免疫反应的机制。效应蛋白的首次发现为鉴别和创制新型抗性种质资源提供新的途径。 同时,通过与美国、澳大利亚相关实验室的合作推动了纹枯病菌与寄主互作机制研究。课题已在DNA RESEARCH, SCIENTIFIC REPORTS, DATABASE和J PROTEOME RES发表相关SCI论文4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项,构建公共数据库平台1个,取得基础与应用结合的创新性研究成果,相关论文尚待发表。 特别感谢博士生张金锋,硕士生夏园,富蓉和易晓群在验收工作中的大力协助。
2400 次阅读|1 个评论
完成了人生‘纵向科研’的任务
热度 29 lin602 2016-5-18 06:45
昨天接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正式通知,我的最后一个国家自然基金项目准予结题。 再过半年多,就可达到国家规定的退休年龄,如果不想干,就可以回家了,如果再工作几年,也可以。要看心情与单位的意思了。 一分钱没有花,一个人没有找,一个关系没有托,单纯自己写申请书,总共得到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谢谢国家自然基金,不象其他部委项目,他给我们不会走关系的科研人员一条希望之路,让我们还留有对科学管理一点点期待,也让我们有点经费做科研、带研究生及写论文,实现了部分人生价值。也让我们保留了一点点学者的尊严---如果没有这些基金,与其他走关系的教师比起来,体现不出自己的价值。 有些人得到不少部委的项目与经费,但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没有实力,因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在学界的相对公正性,口碑相对较好,所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含金量稍高于许多其他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给纯科研人员点表现的机会,尽管还没有达到非常理想的公正状态。 国家林业局、科技部及其他部委的项目,门槛跨不进去,说明我的‘综合素质’欠缺。认了,下辈子再说吧。 就是担心纵向经费‘青黄不接’,吃了上顿没有下顿,将我逼向了与企业合作的路子。谢谢,这条路给逼出来了,做了不少企业项目,也得到了行业界的认可,特别是毕业生们,作为课题组的团队在胶粘剂界有点名气。有时候坏事与好事会互相转化的。 好几年不写纵向经费申报书了,前几年就逐步慢慢转向做企业项目,这个项目结题后,纵向项目就要划上句号了。专心于做胶粘剂的研究,而且慢慢转向于胶粘剂行业的搭建平台服务,将建了六年的‘林中祥胶粘剂技术信息网’进行改版,去年开始为行业建了行业认可度非常高的‘胶粘剂群’,组织群讲座与交流,做行业的义工。 退休后保持做些适当无压力与钱相关的事,挺好的。充实而不累,还会得到企业界的认可。还可以经常与企业界的朋友喝点酒。 最为高兴的是,没有为了得到项目经费,低下自己那颗不屈的头颅。因为不再做纵向项目,所以这也是‘盖棺定论’,这是一生的欣慰。 纵向项目结题,研究并没有结束,申请书不写了,合同书还是要争取写的,基金标注的论文不写了,应用与应用基础研究的论文还在继续,即使退休,为了糊口的工作压力没有了,但不会停止为行业做些义工。 即使论文不大写了,科学网博客还是写的,因为这是我们快乐休闲的家园,这里有许多科学网没有见过面的‘朋友’!更重要的是有个‘发呆’的地方。
7651 次阅读|46 个评论
新三言三拍
热度 4 ncepuztf 2016-2-24 20:40
从上到下,从前到后 立项 : 拍 脑袋 决定 言 过其实 ― 说的比唱的好听 中检 : 拍 胸脯 保证 言 之凿凿 ― 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信了 结题 : 拍 屁股 走人 言 而无信 ― 实现的总比承诺的少,花费的总比预算的多
个人分类: 科教|2316 次阅读|7 个评论
纵向科研项目的结题困境
热度 8 Taylorwang 2016-1-19 08:04
做纵向科研项目,难的不是要取得什么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必须完成的科研任务,现在难的是如何报账,及为了验收而进行的财务审计。报账的麻烦,吐槽的人已很多了,而验收结题的财务审计,不会比报账轻松,有时被卡住就束手无策。我们就碰到了比较麻烦的为项目结题而进行的财务审计。 纵向科研项目的验收,从研究内容与取得的成果方面来看,简单的做法就是对照项目的合同书进行审核。合同要求得到“新的技术工艺路线或技术方法”,这是不用看的,项目申请时这些所谓“新的工艺路线与技术方法”都已经有了。发表几篇论文,申请几个专利,对于一般的高校或科研院所也是相当容易的。每年都要毕业研究生,他们没有论文等科研成果,就不可能毕业。一般在科研项目获得资助后,就会要求以后这段时间发表的相关科研论文,都要标注上这些科研项目的批号。只是对一些企业,由于没有写论文的压力,往往有时不能完成项目申请时的论文指标,不过,若想验收,最多推迟半年,也可将这些指标补起来,除非那种在合同书上指标写得太高,而拿到钱后,将项目需要验收这件事根本忘记了;有些单位甚至拿到钱后根本什么都没有做,这种情况就麻烦了。我作为验收专家,就碰到过几起这样的例子。反正我们这些专家也不是白痴,对于已做了不少工作,但没有达到合同高指标的情况,有时也会通过,但对于什么都没有做,或用其它的项目成果来忽悠我们的,就不给予通过。 以前项目验收也需要财务审计,但相对比较容易,现在项目验收财务审计越来越麻烦了,麻烦的程度甚至超过做科研项目本身。最近我的一个项目验收就碰到这种特麻烦的事。 这是一项与广州某大型国资委下属的环保公司合作申请的科研项目,利用我们高校开发的技术,在这家环保公司下属的垃圾焚烧发电厂,做一套废水处理的中试处理装置,收集中试数据,为技术的大规模工业化应用做前期的准备。项目总经费为 50 万,按合同书的要求,拨付给环保公司 30% 的合同经费 15 万。政府科技管理部门,为了能更好地完成科研项目,在签订纵向科研合同时,往往还有相关的配套资金要求。为了能拿到政府科研项目的资助,对配套资金的要求,也就有求必应地在项目合同书上签下来。以前的项目验收,只重点检查和审计政府下拨的科研基金的去向,但近年来,不仅要检查和审计政府下拨的科研基金的去向,还要检查配套的资金有没有到位,用到什么地方去了,这样相关的麻烦也就跟着来了。特别是有合作单位的项目,这财务审计不仅要审核我们自己的科研经费支出去向,还要审核合作单位在这个项目中的经费及配套基金的去向,只要有一块审核不通过,项目的验收就被卡住。 与我们合作的国有环保公司的几位主要负责人,我还都算认识,大家都是读书人出身,与我谈技术与应用也能找到一些共同语言,为了项目与合作,甚至我也与他们中的几位一起吃过饭。但谁都想不到,在这次反腐风暴中,公司的第 1 、第 2 、第 3 、第 4 等主要负责人都被双规了。我与他们是“君子之交”,所以我没有受到任何影响,但讲完全没有影响也不是,至少以我为负责人的项目,验收就被卡住了。 半年前这个项目就到期了,在项目开始时,我就按合同书的要求,将应该支付给环保公司的费用拨付给了对方,同时,我们在现场做了比较大型的中试装置,按预期取得了较好的实验结果,并发表了相应的论文及申请专利成果等。就在要正式验收之前,对方公司的几位主要负责人,陆陆续续地牵涉到腐败案中。本来开项目验收会,聘请专家,支付专家费等,应是双方共同组织并支付相关的费用。但由于对方单位原来的主要负责人全部更换,他们做这项目验收的义务变得非常不积极,我又希望能很快将项目验收了,以便申请新的课题,所以,我们就在知会他们的情况下,基本上全部由我们操办,所有费用由我们支付,开了项目验收评审会。该项目获得与会专家们的一致好评。 验收材料也全部由我们准备,有了项目验收评审会的结论,研究工作及研究成果,再加上财务审计报告,就可以将验收材料上交而结题了。我们自己的财务审计报告很快就搞好了,请第三方进行财务审计,没有问题,可以通过,但对方公司的财务审计报告迟迟做不下来。我们天天催促对方,甚至答应由我们协助他们做这个财务审计,他们好不容易才将我们拨付给他们政府资助的 15 万去向和票据整理好,但另外的合同书上承诺的配套资金,就迟迟找不到证据,这样,他们公司那一块就迟迟地不能通过财务审计。只有我们的财务审计报告,没有他们的财务审计报告,这个项目也不能通过验收。 对方作为国资委控股的大公司,人人都不想多干一点份外的事,以防节外生枝产生麻烦。我们自己的财务审计报告早已做好,对方的财务审计我着急也没有用,我现在都不知道如何进一步推进这项工作,如何才能将这个项目进行结题验收。
16731 次阅读|24 个评论
[转]2014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号文-国科金发计〔2014〕1号
whoiswho 2014-1-11 06:18
国科金发计〔2014〕1号   为做好2014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以下简称项目)申请和2013年应结题项目结题等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告如下:    一、资助结构与资助政策调整和规定   自2014年开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以下简称自然科学基金委)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结构和资助政策做部分调整和规定,详细内容见自然科学基金委发布的《2014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指南》(以下简称《指南》)。   (一)取消部分项目类型。   取消的项目类型包括: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金项目、科普项目、重点学术期刊专项基金项目、青少年科技活动项目和优秀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项目。   (二)合并与调整部分项目类型。   1.不再设立青年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连续资助项目。允许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的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负责人在结题当年申请面上项目。   2.原科学仪器基础研究专款项目和国家重大科研仪器设备研制专项合并为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   3.原重大国际(地区)合作研究项目更名为重点国际(地区)合作研究项目。   4.创新研究群体项目不再实行部门推荐申请方式,改为申请人通过依托单位直接向自然科学基金委提出申请。   (三)上两年(本次指2012年和2013年)连续申请面上项目未获得资助(包括初审不予受理的项目)的申请人,当年不得作为申请人申请面上项目。   (四)上年度获得面上项目(包括一年期项目)、重点项目、重大项目、重大研究计划(不包括集成项目和指导专家组调研项目)、联合基金项目(指同一名称联合基金项目)、地区科学基金项目(包括一年期项目)、国际(地区)合作研究项目(特殊说明的除外)、国家重大科研仪器设备研制专项资助的项目负责人,当年不得作为申请人申请同类型项目。   (五)避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重复资助。   1.正在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的负责人,不得作为申请人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已经结题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负责人,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时,应当提交由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颁发的《结项证书》复印件,加盖依托单位公章后,作为附件随纸质申请书一并报送。   2.同一年度内,已经申请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的申请人,不得作为申请人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二、项目申请   (一)项目申请接收。   1.自然科学基金委2014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书》(以下简称申请书)集中接收工作自 2014年3月1日开始,3月20日16时截止 (法定节假日不办公,3月16日除外)。   2.2014年度集中接收申请的项目类型包括:面上项目、重点项目、重大项目、重大研究计划项目、青年科学基金项目、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创新研究群体项目、地区科学基金项目、海外及港澳学者合作研究基金项目、联合基金项目、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自由申请项目)、数学天元青年基金项目和重点国际(地区)合作研究项目等。   3.不在集中接收申请范围的项目类型,其申请接收时间将另行公布。对于随时受理申请的国际(地区)合作交流项目,申请人应避开集中接收期提交申请。   (二)申请书撰写方式。   除面上项目和地区科学基金项目的申请书采用离线方式撰写外,其他各类型项目申请书一律采用在线方式撰写。   (三)申请人事项。   申请人应认真阅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指南》、相关类型项目及经费管理办法,按撰写提纲要求撰写申请书,并应保证纸质申请书与电子版内容一致。具体要求如下:   1.采用离线方式撰写申请书的申请人于2014年1月15日后访问科学基金网络信息系统(以下简称ISIS系统)下载2014版申请书,不得使用以前版本的申请书。   申请人完成申请书撰写后,向依托单位提交电子申请书和电子附件材料,以及签字后的纸质申请书原件及附件材料。   2.采用在线方式撰写申请书的申请人于2014年1月15日后登录ISIS系统(没有系统账号的申请人请向依托单位联系人申请开户),准确选择相应申请项目的资助类别和亚类说明,根据《指南》要求选择或填写附注说明,按照各类型项目的撰写提纲及相关要求撰写申请书,并将申请书附件材料电子化。   申请人完成申请书撰写后,在线提交电子申请书及附件材料,下载并打印最终PDF版本申请书,向依托单位提交签字后的纸质申请书原件以及有关证明信、推荐信、承诺函和其他特别说明要求提交的纸质材料原件。   (四)依托单位事项。   依托单位应对本单位申请人所提交申请材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进行审核,并在规定时间内将申请材料报送自然科学基金委。具体要求如下:   1.依托单位应在自然科学基金委规定的项目申请截止日前提交本单位电子申请书及附件材料,并统一报送经单位签字盖章后的纸质申请书原件(一式一份)及要求报送的纸质附件材料。鉴于有较多类型项目采用在线方式撰写并提交申请书,ISIS系统需要一定处理时间,请依托单位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本单位项目申请书收取的截止时间。   2.依托单位提交电子申请书时,对离线撰写的申请书可通过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报系统(MiniIRIS系统)打包上传或通过ISIS系统逐项提交;对在线撰写的申请书需通过ISIS系统逐项确认。   3.依托单位报送纸质申请材料时,还应包括本单位公函和申请项目清单。材料不完整不予接收。   4.依托单位可将纸质申请材料直接送达或邮寄至自然科学基金委项目材料接收工作组(以下简称材料接收组)。采用邮寄方式的,请在项目申请截止日前(以发信邮戳日期为准)以快递方式邮寄,并在信封左下角注明“申请材料”。请勿使用邮政包裹,以免延误申请。   (五)受理信息公布。   自然科学基金委于 2014年5月5日 前公布申请项目初审结果,并受理复审申请。    三、项目结题   (一)项目负责人事项。   项目负责人应认真阅读《条例》和相关类型项目及经费管理办法,在项目研究工作的基础上,实事求是地撰写《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结题报告》(以下简称结题报告),并保证填报内容真实、数据准确,同时不得出现《国家科学技术保密规定》中列举的属于国家科学技术秘密范围的内容。   1.项目负责人登录ISIS系统,按要求撰写结题报告并将附件材料电子化后一并在线提交;项目负责人下载并打印最终PDF版本结题报告,向依托单位提交签字后的纸质结题报告原件。项目负责人应保证纸质结题报告内容与电子版一致。   2.项目负责人撰写结题报告时,应当使用“成果在线”方式收集本项目发表的论文。请不要将待发表或未标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和项目批准号等的论文列入结题报告;不要直接复制论文内容作为结题报告内容。   3.自然科学基金委在准予项目结题之后,将通过自然科学基金委网站公布项目结题报告和申请书摘要,请项目负责人撰写结题报告时注意保密及知识产权保护的问题。   (二)依托单位事项。   依托单位应按照《条例》等要求对结题材料进行审核,并于 2014年2月21日至3月1日(16时以前) 期间将结题材料报送自然科学基金委。未按时报送结题材料的应结题项目,按逾期待结题处理,计入相应的限项申请范围,同时自然科学基金委将按《条例》的有关规定对项目负责人和依托单位进行处理。具体要求如下:   1.依托单位通过ISIS系统对结题材料进行审核并逐项确认,在规定的结题材料报送时间内统一报送经单位签字盖章后的纸质结题报告原件(一式一份)。   2.依托单位报送纸质结题材料时,还应报送本单位公函、结题项目清单及经单位审核签章的《项目资助经费决算汇总表》。材料不完整不予接收。   3.依托单位可将纸质结题材料直接送达或邮寄至自然科学基金委材料接收组。采用邮寄方式的,请在结题材料报送截止日前(以发信邮戳日期为准)以快递方式邮寄,并在信封左下角注明“结题材料”。    四、项目材料接收   自然科学基金委材料接收组负责统一接收依托单位送达或邮寄的申请书和结题报告,各局(室)及科学部不接收上述材料。自然科学基金委不接收个人直接报送和非依托单位报送的项目材料。   材料接收组办公地点设在自然科学基金委行政楼101房间,2014年3月16-20日期间在中德中心多功能厅集中办公。    五、其他   (一)为保证2014年度项目申请集中接收工作正常进行,ISIS系统联络网平台为依托单位提供的“申请与在研项目检索”功能于2014年3月10日停止服务。   (二)若依托单位名称等注册信息发生变化,应及时向自然科学基金委提出信息变更申请,以避免影响项目申请、拨款及联系工作。   (三)《指南》于2014年1月中旬发行,并在自然科学基金委网站公布。   (四)自然科学基金委网站随时公布新的项目指南、通知通告和工作动态,并提供各类项目管理办法、申请书表格、项目指南等电子文件和有关操作说明,请申请人和依托单位及时访问、查询或下载相关文件。   (五)对ISIS系统操作和电子文件下载、录入、上传有困难的依托单位或申请人,请向自然科学基金委信息中心或各地区联络网组长单位咨询。   (六)申请书、结题报告等纸质材料建议双面打印并装订。    六、电话、网址和通讯地址   (一)咨询电话。   1.材料接收组电话  010-62328591    2.信息系统技术支持(信息中心)电话  010-62317474    3.各项目类型咨询电话   面上项目、重点项目、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等  010-62327230 ,010-62325557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创新研究群体项目、地区科学基金项目、海外及港澳学者合作研究基金项目、数学天元基金项目等  010-62326872,010-62325562   重大研究计划、重大项目、NSFC-广东联合基金、NSFC-云南联合基金、NSFC-新疆联合基金、NSFC-河南人才培养联合基金、促进海峡两岸科技合作联合基金等  010-62328484    国际(地区)合作研究与交流项目  010-62327001    (二)各部门咨询电话。 数理科学部 62326910 62326911 化学科学部 62326902 62326906 生命科学部 62329190 地球科学部 62327157 工程与材料科学部 62326887 信息科学部 62327929 管理科学部 62326898 医学科学部 62328952 62328941 办公室 62326883 计划局 62326980 政策局 62326986 财务局 62326760 62327016 国际合作局 62327001 纪检监察审计局 62327092 机关服务中心 62326949   (三)自然科学基金委网站 http://www.nsfc.gov.cn/       科学基金网络信息系统(ISIS系统)网址 https://isisn.nsfc.gov.cn/    (四)材料接收组通讯地址及联系方式。   通讯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双清路83号项目材料接收工作组   邮政编码:100085   联系电话:010-6232859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2014年1月7日
个人分类: 转载|3210 次阅读|0 个评论
我的一次‘学术较真’的后果
热度 34 lin602 2013-6-13 16:04
刚刚看到文老师的博文‘ 把学术较真者关进笼子 ’,感慨万千,不由想起自己的一次‘学术较真’的相似后果。 2002年(当时45岁)参加一部委在河南郑州‘黄河迎宾馆’(三代领导人都住过的宾馆,不知道有没有记错名字,在花园口附近)召开的‘课题验收’,课题经费基本上在百万元甚至三百万元之间吧。我就不说详细了。 其中一个项目是另一专家主审的,会议中途,他知道我对这课题内容非常非常熟,甚至比他还要熟,将结题报告给我看了,他认为不能给‘优’,我认为他说得对的。他说要在会上提出批评,我说如果提出批评可能得罪司领导了。 在餐厅吃饭,见到那个项目负责人(年龄比我们大十多岁)与那副司长搭着肩说话聊天,我知道,他们是拍肩膀‘铁关系’。 继续开会,在评议阶段,其实应该不是我主发言,但我没有忍住,我提出了自己的意见,我坚持不同意那个项目结题为‘优’。那次专家共有十多个,但学科不一样,我是代表‘化’头的项目。当时那副司长就拉下脸,其他专家也和着稀泥,明眼人一看就知道他们是什么关系,最后还是给了那项目‘优’。 评审结束,有个总结会,所有专家及项目负责人及参会者都参加,副司长不点名地批评了我,专家们都知道。我也清楚,今后他们组织的会是没有我的份了。 2002年至今,我没有再参加过一次这个部门的评审会。尽管每年都有多次评审、结题验收、中期评估。都是其他专家们去了。 那个我认为不能为优的项目,自从开过那会后,销声匿迹,没有任何下文。前几年我问那学校的朋友们(专家)那项目及那专家的情况(他们同一个院),他们说那项目‘没有任何响声’了,那专家也退休了,那副司长也早退休了。 在那会上曾经吹得天花乱坠,产业化前景如何好,已经生产见了多少效益的项目,最后一文不值。 这里写的博文我是负责任的,不是乱说哟,所有专家们包括那副司长、办事员的合影照都有。 我学术上较真,我被他们关进了‘笼子’,从此我也没有得过这个部门的一分钱经费的项目。其实,我在这个领域得到五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在这个行业应该说大家都认我的,许多拿到这部门项目的人,他们都知道,我不比他们弱,甚至一半以上的人不如我的科研。 不过,我没有过一丝丝后悔,甚至有点自豪,让一些领导感受到还有些专家敢顶他们 (绝不是假话!)。 现在年龄大了,除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还参加评审外,所有的各省包括一些学校的课题评审我也‘主动将自己关进笼子’了。 谢谢文老师,你写的内容太引起我共鸣了。
6776 次阅读|63 个评论
课题百分之百无失败是科技整体的大败笔
热度 61 lin602 2013-1-26 08:07
  参加过许多课题的结题与验收,对中国目前的项目完成情况也有所了解,目前国内科研项目基本上‘百分之百’地完成,甚至超额完成。发表了多少文章、专利,如果是产业化项目,有样品,有测试报告也有用户意见等,甚至还有产品销售的产值利润等数据。   ‘超额完成’‘国际领先’‘国际先进’‘国内领先’‘国内先进’‘重大成果’等评价是最后鉴定验收意见的亮点。   再看看中国的科技,与世界水平相差甚远,钱花了不少,创新点不多。 跟踪与模仿成为中国科研的‘主旋律’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基础研究项目,怎么可能百分百完成呢(极少数不完成的也有)?只要是探索,就应该允许不成功,这是规律。 科研如探矿,如果想保证每一根探头都能够‘出油’,百分之百成功,那最好的办法就是到‘老矿区’再钻探一下(模仿与跟踪),出点‘油’交差(交点论文与专利)。假如到一个新地方进行卙探,怎么可能一点不落空呢?   记得美国人第一次登月,当时的美国总统尼克松准备了二套讲稿,一套讲稿是登月航天员回到地球时发表演讲,另一套讲稿是如果航天员回不到地球时的讲稿。如果害怕或不允许失败,那么就不能开展这项目。    当所有项目都百分之百甚至超额完成,就必然招致中国的科学与技术整体落后。   我们的科技管理部门与官员,他们也希望百分之百完成,这样他们好交差,他们功劳大大。中国的科研管理,在中国科技史上要留下‘光辉的一页’。   是不是允许失败就表明课题什么都不做就交差?不!可以组织小同行专家(与课题组成员无任何利益关系或者熟人)进行评价,让课题组负责人进行研究内容详细汇报,提供做出来的样品或相关数据,原始记录,原始测试数据,测试的原始样品,专家组并进行询问,课题组负责回答。   将不成功的课题研究内容进行公布,让其他科研人员从中得到启发或少走弯路。   即使失败的项目,如果做得非常努力,探索性非常强,能够说明为什么失败,或者对其他科学问题有启发作用甚至意义重大,最后的评价仍然可以作为‘优’。
14098 次阅读|136 个评论
[转载]2011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与结题申报
weisman 2010-12-10 14:24
关于2011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与结题申报等有关事项的通告 http://www.nsfc.gov.cn/Portal0/InfoModule_537/31358.htm 三、关于项目年度进展报告及管理工作年度报告   (一) 在研项目年度进展报告 。基金项目负责人应按要求认真撰写《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年度进展报告》,通过ISIS系统提交电子文件和一份纸质原件,电子文件及纸质文件内容应当一致。依托单位应于 2011年1月15日 前登录ISIS系统确认电子文件,并将经签字盖章后的纸质材料报送自然科学基金委 相关科学部 。   其中,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金项目、国际(地区)合作研究与交流项目的年度进展报告应在线填报。
个人分类: 科研交流|3194 次阅读|0 个评论
谁来验收科技成果:都是自己说了算?
qpzeng 2010-11-10 20:52
我曾经说过一个小笑话: 学生问导师课题怎么做?导师反问学生经费到了没有?学生说到了!导师说不用做了! 虽然这个笑话委实有点夸张,但现实情况却比这好不了多少!有的人只在如何搞钱上下功夫,至于如何完成项目却忘在脑后,因为 结题很简单,全凭自己说 ! 不管是省市课题,还是国家项目,尽管每年要填的表格一大堆,又是催交年报,又是单位验收,忙前忙后,煞有介事,总之一句话: 全靠自己报 !老实的人会说自己计划有些延后,不老实的人只说自己按计划完成,真相究竟如何,反正谁也不会去查。只有申请不到经费的,从来没有听说交不了差的! 对于那些动辄几百万甚至上千万的重大项目, 上级科研主管部门要不定期地派专门的验收小组上门核查,随时随地搞突然袭击,对原始记录、实验结果和科研成果进行验收,而不是让项目组准备好以后再上门! 只有这样,那些只顾拿钱不思干事的混世魔王才会有所收敛!然而,现实的情况是,首席科学家或课题负责人每半年或每年一次被召到某地集中汇报,完全是空对空,验收专家既见不到课题组成员,也看不到原始实验记录,全靠负责人自己说,想说多好听就可以说得多好听! 对于几十万的面上项目, 因全国的摊子太大,说实话让上级派专人核查每个项目不可能,但至少也应该建立一种威慑机制,就是随机抽查! 凡检查不合格者,不仅要追究申请者的责任,还要通报批评申请者所在单位,严重时可取消申请者若干年内的再申请资格,从而起到必要的警示作用。目前的做法是,由课题组负责人向本单位专家组进行口头汇报,虽然呈交了实验记录和研究论文等实物,但在短短的十几分钟里,专家根本没有时间细看,基本上是走过场!何况评审专家与课题负责人互相熟识,有的还是好朋友,岂有不过关之理? 我认同 科研基金分配优劣看科研成果 的说法,若要衡量科研基金是否用得好、用得高效,最准确、最客观的标尺,就是看中国模式和国际通行模式相比,效率究竟是高还是低。 若是中国科研成果的验收仍然采取上面提到的申请者个人说了算的模式,国家投入再多的钱也是打水漂,结果只能是损了国家,肥了私人!说得更严重点,这个关键环节没有把好关,谈科研基金的公平分配只会流于奢谈!
个人分类: 建言献策|4169 次阅读|7 个评论
First Research Proposal-Day3
tianjingle27 2009-8-6 00:12
现在是2009年8月5日23:45周三。 思考开题?看前几个已结题的基金项目(一直没看,重点啊,重点!),一脉相承的理论在于一步步之积累,虽晚了点,但现在已知道并不晚。手中之基金项目在明年结题,看我们这两年的修炼成果如何?压力真大,也深感非常非常难,但没有回头路,更要向前闯,不多问肯定没结果!再也不要想“退出”了,面向未来,做好今日!!! 晚上七点二十,从C座去敬文讲堂听一个与“圈量子理论”相关的报告,出乎意料,太出乎意料了:人超级超级超级多,爆满中的爆满!过道上,前后门,都挤满了听众,老的,少的,男的,女的,中国的,外国的,层层叠叠的。以曾以为的悠闲态看,大错特错了,故只能坐在过道里听,且备用的电脑也无从打开了,叹!听后感觉很好,虽不懂,但物理之究实质的科学实在是太有魅力了,从事这些科学研究的人绝对是极为聪明有才华的人。大家都加油吧! 中午听关于Proposal的写作课,受启发了,训练吧。 总结三点: 1.开题报告近日内列出初计划来,若可行则坚持;若不可行则调整。不进入研究态,更不会有结果。 2.结课论文拟定“模糊信息优化处理”之中心来写,最起码要不偏题。虽学时不甚懂,但唯结合做才是正道! 3.Proposal写作要学习和练习,否则无从提高。对比今日之所见Doctor,口语与专业之加强有明确方向了,在于今天! 安! 附:学位授予信息 The doctor\'s degree shall be conferred on postgraduates in institutions of higher learning or scientific research institutes or persons with qualifications equivalent to postgraduates on graduation, who have passed examinations in the required courses for the doctor\'s degree and successfully defended their dissertations and have attained the following academic standardsapply doctor degree
个人分类: Responsibility for today's actions|1363 次阅读|0 个评论
开题和结题:互有同异的两种科研决策行为
可真 2009-7-17 13:17
金布 先生在对有关拙文的评论中提到: 在中国要在科学研究上有成果,应该学习西方科研体系,就是分解到很细,但总有根脉可寻和指导的。现在是专家把关开题、结题,而不是数据和实验结果 。 金布 先生的意思,似乎是认为现在中国的专家是只重开题和结题,却不重数据和实验结果,其实后者才是最值得重视的。我认为 金布 先生所讲的这些,反映了中国科研的某些真实的情况 , ;他关于应该重视对科研对象的分解和科研活动中数据和实验结果的观念,都是合理的。但是,我想要由此借题发挥的一个观点恰恰是: 专家应当努力把好开题关和结题关,而不仅仅是或不是简单地关注数据和实验结果。 所谓把好开题关,就是要对科研方向做出科学的选择,唯有其方向选对了,才可能做出有价值的成果来。 所谓把好结题关,就是要对科研活动中获得的数据和实验结果做出科学的分析、抽象、综合、概括,从而提出相应的某些概念、原则以至于理论。 强调应该把好开题关、结题关,就是强调科研主体应当高度重视其科研的自我决策。所谓开题和结题,其实就是对自己的科研活动进行事先决策和事后决策。 开题是属于事先决策,其实质在于制订科研计划,以确保科研活动在正确价值导向下有序地展开。 结题则是属于事后决策,其实质在于对原计划执行情况进行反馈性检查,从而引出对于改善今后的科研行为、提高今后的科研质量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的结论。 科研活动应该是一个不断上升的前进过程,这个无限的前进过程具有阶段性,故开题和结题具有同一性,它们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即:对于围绕某个特定课题而展开的一个连续性的科研过程来说,其中某个阶段的开题可以是由上一阶段的结题转化而来,反之,某个阶段的结题则可以转化为下一阶段的开题。这意味着开题和结题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 科学的开题是确保新阶段的科研高于旧阶段的科研的必要条件;科学的结题则是确保下阶段的科研高于本阶段的科研的必要条件 。 就开题和结题同属于科研决策行为而言,它们都必须且应当如兵家孙武所说的那样做到知己知彼,这是因为任何一种特殊的科研活动都是一个开放系统,它必有自己的一定环境(科研环境)。 就开题说来,科研环境包括到开题时为止相关知识领域中科研主体自己已然完成的科研及其成果和其他科研主体已然完成的科研及其成果,所谓知己知彼首先就是要知道这两个方面的科研及其成果情况,并把握到这两个方面的情况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而从这种联系中发现该知识领域里科研发展的未来趋势包括该知识领域按其知识发展的内在逻辑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求所可能出现的发展和科研主体按其自身条件在这未来可能出现的知识发展中所可以且应当作出独特贡献的潜能与诉求; 就结题说来,科研环境包括到结题时为止相关知识领域中科研主体自己已然获得的第一手资料(包括数据和实验结果)和其他科研主体在同期内已然获得的同类资料,所谓知己知彼首先就是要知道这两个方面的资料情况,并把握到这两个方面的资料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而从这种联系中发现该知识领域里既有概念、原则和理论的不足,并根据自己所掌握的资料来弥补这种不足或者修正既有概念、原则和理论,或者建构新的概念、原则和理论。 就开题和结题两种科研决策行为之间的差异来说,开题是确定自己的科研所可能和应当作出的特殊贡献,并为了达成这个目标制订切实可行的科研方案;结题是通过对自我执行原订科研方案的具体情况的检查,概括和总结出自己在业已完成的科研中所取得的特殊贡献,这种被概括和总结出来的特殊贡献,应该是对该知识领域的科研发展具有指导意义或引领作用的知识。 我曾承担并已经完成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顾炎武思想研究,其成果是以《明清之际新仁学顾炎武思想研究》的专著形式由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出版的,其中,正文部分是对我在若干年内所完成的一定阶段上的顾炎武思想研究的叙述,即以文字形式概括性地再现了这一研究过程,在这种形式的再现中,原本开放的历史形态的研究过程获得了逻辑的形态并且变成了一个自我封闭的逻辑系统,至于这个逻辑系统是否严密以及这个系统的逻辑是否符合学术界公认的逻辑即对后者来说合不合逻辑则是另当别论的。这是这个项目结题的基础部分。其结题的另外一个部分就是该书的后记,尽管其文字不多,但其实是这个结题最重要的部分,它展示了我通过顾炎武思想研究所获得的新知我写道: 通过顾炎武思想的温故性研究,使我有所知新,其中最重要者莫过于获得了这样一种新知:在创造文化的历史活动中,应当追求这样两个结合:( 1 )知识的实证之真与实用之善的结合;( 2 )知识的自然之真与社会之善的结合。吾观中、西方文化,其最大的问题即在于割裂了这两种关系,以致于知识的实证之真与实用之善相分离、自然之真与社会之善相分离。较诸近代以来西方文化最突出的偏重自然之真而轻忽社会之善的问题,近代以来中国文化最突出的问题则是偏重实用之善而轻忽实证之真。西方文化之偏重自然之真而轻忽社会之善的知识诉求,导致如文化悲观主义者斯宾格勒所预言的科学技术必将导致人类毁灭这种人类社会不可持续发展的情况成为一种可能的发展趋势此乃人类文化与社会发展之大忧患也;中国文化之偏重实用之善而轻忽实证之真的知识诉求,在过去是导致原本就落后的科学技术更远落后于西方,在今天则导致学术界虚浮之气日盛而腐败之风日狂,从而也使中国社会不可持续发展这样的情况成为一种可能的发展趋势此乃中国科技与文化发展之大忧患也。 其中知识的实证之真与实用之善的结合和知识的自然之真与社会之善的结合的概念和原则,是通过对我此前的顾炎武思想研究活动进行反馈性检查所获得的新知识。我自认为,这个新知识既有我自己的比较厚实的具体研究作为基础,故绝非玄虚之论,而是据实之论;另一方面,这个新知识是通过我自己的研究总结和概括出来的,因而绝非人云亦云之论,而是自我创见之论。我更认为,这个新知识对我今后的科研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它使我自觉意识到要根据这两个结合的原则来确定自己今后的知识诉求。我最近几年来比较关注自然科学领域的某些知识特别是研究方法,并且在博客上写了一些反思科学的文章,既对西方近代以来的科学之缺失提出我的看法,更对中国传统思维方式之缺失以及当今中国科学界在思维方式方面的缺失提出我的看法,都与我的上述新知有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我希望自己今后的科研成果尽量能够在这两个结合上有所体现。 我之所以谈论到自己的科研,只是为了更具体的说明我对开题和结题的内涵及其意义的看法,特别是结题对于推动科研向上发展的关键意义。我并不自认为通过自己结题所获得的上述新知必是可以为学术界其他同仁所认可和接受的,但至少对我自己的科研发展是有积极的推动意义的,它为我在科研上做出新的自我决策提供了必要的知识前提和理论指导。 总之 ,开题和结题,是实现科研活动从一个阶段向另一更高阶段的转变的两个必要条件和关节点。
个人分类: 科学之思|3451 次阅读|2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8 19:1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