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物联网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物联网
skymoon619 2010-8-1 22:04
一夜之间,物联网概念成为了股市最为热门的话题,而物联网概念个股本周以来抢眼的表现也吸引了市场人士的高度关注,以远望谷 (002161.SZ)为代表的板块龙头本周的涨幅更是高达57.11%。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物联网概念个股突然成为了市场的宠儿呢? 何为物联网   所谓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又名传感网,指的是将各种信息传感设备,如射频识别(RFID)装置、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种种装置与互联网结合起来而形成的一个巨大网络。其目的是让所有的物品都与网络连接在一起,方便识别和管理。物联网是利用无所不在的网络技术建立起来的,是继计算机、互联网与移动通信网之后的又一次信息产业浪潮,是一个全新的技术领域。   早在1999年,在美国召开的移动计算和网络国际会议就提出,传感网是下一个世纪人类面临的又一个发展机遇;2003年,美国《技术评论》提出传感网络技术将是未来改变人们生活的十大技术之首;2005年,在突尼斯举行的信息社会世界峰会(WSIS)上,国际电信联盟(ITU)发布了《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正式提出了物联网的概念。   根据ITU的描述,在物联网时代,通过在各种各样的日常用品上嵌入一种短距离的移动收发器,人类在信息与通信世界里将获得一个新的沟通维度,从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的人与人之间的沟通连接扩展到人与物和物与物之间的沟通连接。有研究机构预计,物联网是继计算机、互联网与移动通信网之后的又一次信息产业浪潮。预计10年内物联网就可能大规模普及,这一技术将会发展成为一个上万亿元规模的高科技市场,其产业要比互联网大30倍。 产业前景广阔   据悉,物联网产业链可以细分为标识、感知、处理和信息传送四个环节,每个环节的关键技术分别为RFID、传感器、智能芯片和电信运营商的无线传输网络。EPoSS在《Internet of Things in 2020》报告中分析预测,未来物联网的发展将经历四个阶段,2010年之前RFID被广泛应用于物流、零售和制药领域,2010~2015年物体互联,2015~2020年物体进入半智能化,2020年之后物体进入全智能化。   作为物联网发展的排头兵,RFID成为了市场最为关注的技术。数据显示,2008年全球RFID市场规模已从2007年的49.3亿美元上升到52.9亿美元,这个数字覆盖了RFID市场的方方面面,包括标签、阅读器、其他基础设施、软件和服务等。RFID卡和卡相关基础设施将占市场的57.3%,达30.3亿美元。来自金融、安防行业的应用将推动RFID卡类市场的增长。易观国际预测,2009年中国RFID市场规模将达到5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33%,其中电子标签超过38亿元、读写器接近7亿元、软件和服务达到5亿元的市场格局。   MEMS是微机电系统的缩写,MEMS技术是建立在微米/纳米基础之上的,市场前景广阔。MEMS传感器的主要优势在于体积小、大规模量产后成本下降快,目前主要应用在汽车和消费电子两大领域。根据ICInsight最新报告,预计在2007年至2012年间,全球基于MEMS的半导体传感器和制动器的销售额将达到19%的年均复合增长率(CAGR),与2007年的41亿美元相比,五年后将实现97亿美元的年销售额。
个人分类: 图书馆2.0|3100 次阅读|1 个评论
物联网之家庭自动化实现
creator 2010-7-23 15:46
立足现有条件来实现低成本家庭自动化。 由于物联网的通信协议的繁杂无定,以及很多诸如IPV6等技术的未引入,同时现有普通家庭的硬件设施不具备物联要求,所以要实现理想的化的,未来的物联网家庭自动化很不现实。 Wifi, Wimax, blueteeth, Z-wave,Zigbee,X10等等等,大把的通信协议,当然还包括传统家电,比如空调电视的红外控制,所有这些控制信息传输都有不同的协议,很难统一。目前Zigbee倒是比较突出,成本低,功耗低,频率不用再申请。如果物联网大量使用,那么功耗低是首要要求,否则不能达到自动化,环保节能的要求。同时成本要低,如果各种厂家及应用服务商在使用时要采取高成本的通信协议是绝对不可取的。Wifi在深入wsn后也有取代ZigBee的架势,毕竟wifi有些优势,谁胜谁负先不管,看看用现有的这些东西能干嘛。 首先我们需要一个家庭中央控制系统,如果不考虑能耗,当然你家的PC就行,但是如果要考虑能耗,则需要开发新产品,而且PC很多功能不具备需要添加外设。这个中央控制系统需要能计算存储,需要能通信,这是基本的要求。假设用A7或A8开发,单个的成本也就几百元。 简单概述下这个中央控制器的功能要求: 1可以作为一个小型PC,安装执行一些软件功能。如果中央控制器还能安装一些软件,运行计算存储,那么就能拓展很多功能,比如装上网络服务程序变成网站服务器,装上skypegtalkqq等实现网络通信,远程控制,智能控制软件等。 2,具有无线路由功能,组建网络的功能,比如取代TP-link,D-link的无线路由功能。有了无线路由功能,那么就能连接网络,同时组建自己的局域网,在IPV6没开花前,实现一些功能。比如将wifi电话,PC,PDA等并入这个网络。现在的PC和无线路由器还不易实现。 3,能够接入Zigbee协议等家庭用传感器的信息,比如摄像头,温度传感器等。通过与这些传感器的通信,实现智能控制。 4,功耗低,能7*24不间断工作。 Wifi视频电话,即通过中央处理器类似skype的软件来接通手持的wifi通信的电话,这样通过网络来拨通联网的电话机,这样你在公司的电脑前就能拨通家里的电话,其实就跟视频聊天差不多,只是更方便。找个wifi接入点就能向家里打电话。 现在家庭电器很多都没有如ZigBee的无线通信协议,所以要通过这个中央控制器来控制洗衣机等还比较难。但是我们可以通过生产一些无线开关来实现很多控制,用一继电器和ZigBee通信芯片,构成一个可以控制插头开关的设备,比如将这个设备插到现有的插线板上,然后再接通暖气或空调控制电源,那么就能通过无线控制这些设备的开关,间接的通过控制电源来控制电器。同样的道理可以通过控制水电气的阀门来控制一些设备的使用,同时满足安全需求。 这样你就可以通过网络远程登录家庭的中央控制器,控制那个插头电源的开与关,控制空调的开与关。你可以在地铁或公交上通过手机来控制,也可以在你的车载系统上控制你的家庭电器运作。可以控制水电的开关以及门窗的开关,而且容易实现,成本也很低。 什么远程防盗,监控,花园浇水,自然都不在话下。如果有遥控机器人,还能远程操作作一些事,比如洗米做饭。帮你打开冰箱,查看下还有些什么东西。 你在隔壁能遥控你的空调和电视么?能区分不同电视和空调么?市面上有万能遥控器。这说明电器的无线控制协议部分统一了,但是还没统一,而且能够统一。所以如果在家里装上一个万能遥控器,并与中央控制器联网。那么我们可以通过远程系统来控制家用电器,比如电视的频道,空调的温度。当然如果在中央处理器上装上声音识别软件,通过录入预定指令,来声控家里所有的设备,就完全容易实现了。
个人分类: 经济生活|2241 次阅读|0 个评论
物联网调查
reqdriven 2010-7-19 20:53
物联网很热。到底咋回事不解释了。我好多事情没弄明白,希望调查一下以解迷津: A、物联网是很大的产业 B、物联网做不大 C、物联网之有前景是客观存在 D、物联网之有前景是误导 E、赞成国家大力推进物联网 F、不赞成国家大力推进物联网 G、以上答案都不对 ————请尽量选A-F,选G者请尽量给理由。 请参与调查者直接回复序号,以便统计。结果与后期公布,并共享。如果能够给予一些评价,尤为感谢。
个人分类: 调查|3670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家庭健康中的单片机技术--2010年5月17日在嵌入式系统联谊会“嵌入式系统的发展趋势”主题讨论会上的主题演讲
热度 1 人为峰 2010-6-15 21:54
(转自 http://www.eeworld.com.cn/qrs/2010/0517/article_2671_1.html ,做了个别文字修改,相应的PPT文件在 http://www.eetrend.com/technology/100024837 ) 特别高兴今天有机会跟大家介绍一下过去一两年在科研上的一些经验体会。相比前面的老师们的介绍,我这个报告就是小儿科,因为我本身(不是谦虚的话)就只是一个单片机的爱好者,只不过是用的单片机用的比较多而已。   家庭健康显然是个大趋势,我们现在的生活理念整个都在改变,健康是第一个,绿色,人希望我们生活的质量是高品质的,并不是活着就行,而是有质量有素质。那么医疗的理念也在发生变化,当然医疗现在成为三座大山之一,大家都感受很沉重,实际上不管是WTO(还是其他的相关部门)一直都在推崇预防医学,中国的传统观念其实最高境界、实际上也是中医的最高观念是治未病,就是没有病的时候,称为未病,就要去除致病源和将疾病消灭在萌芽之前。东方的哲学思想也是天人合一的思想,实际上在前面几位老师的介绍中都或多或少都有这方面的理念,什么物联网之类的,都是要尽早发现疾病。我只不过在我的小小的侧面来介绍我的一些体会。因时间关系我也只介绍一些简单的东西,而且是从历史上挖出来一点点东西,我乐此不疲的去钻,去想,去弄,所以可能有一些不合适的地方,大家也就一笑了之。   作为健康这个理念是无处不在,无时不在,还要无微不至,甚至让你在感受到健康的关爱的时候你还没有知觉,你并不知道你在受到这种关爱。甚至在受到某种提升健康的东西。介绍的第一个东西是就是神奇的过采样技术,过采样其实在几十年前很早就有这个技术了,过采样并不是什么新的东西,从前年开始我把它捡起来,因为我发现还是可以把它发扬光大的,那么我们在家庭健康中的一个监护,主要是说要对人微弱的生理、生化信号进行检测,监护还希望使得这种微处理器不要用的太庞大的,或者说像住院那样,你非要躺着床上才能得到监护,希望这种监护能随时随地移动,那么在监护中最重要的是对微弱的人体信号的检测,这种信号是很微弱,那肯定要用到微处理器,所处理的信号都是模拟信号,那么肯定需要模数转换来进行转换,模数转换要保正它的分辨率肯定要用到放大器,这就是我们一般设计一个监护系统(的步骤),用到放大器在生物电子中进行检测,放大器要求比较精密,比较昂贵、复杂也比较困难,而且动态范围也受到一些限制,加入放大器本身就有噪声,抗干扰性能自然就差了,又耗电又占用体积,那我们能不能拿放大器来开刀呢?我今天实际上就是拿放大器来开刀,我们为什么要放大器?显然我这个问题就有点太小儿科了,让大家见笑了,但是我们都是要这么做的,那我们怎么样不要放大器就能完成这些事情呢?   那我们就提出第一个问题:高分辨率的AD模数转换器来实现不要放大器的信号检测,道理说起来很简单,就像我们经常碰到的心电,心电通常在1 mV,我们通常用的ADC比如说是2.5V输入,为了简单一点,我们假定是1V输入范围,用12位的ADC去转换,通常几乎现在所有的生物采集里面都要加上放大器,把1 mV的信号放大1000倍到1V左右,然后保证模数转换有足够高的分辨率,如果是一个10位的AD的话,那也就是说对于1 mV的心电来说,我们可以分辨它到1V,如果 我们换成20位的AD,那我们就不用放大了也能分辨1V,就是这么简单,那么我把它简单归结为,我们利用模数转换器的分辨率去换取放大器的放大倍数,或者增益,如果没有放大器了,那么我想这个体积就好做小了,也就实现了我们用数字信号处理去替代模拟信号处理的这种信号检测预处理的最高的理想。通常来说20位精度模数转换器的价格会比较昂贵,我们现在常用的比如说12位的AD,很多单片机中都已经嵌进去了,TI的,ADI的,新华龙(silicon labs)等等这些单片机都有12位的ADC,这上面的ADC通常都能做到几百千赫(兹)的采集率,但我们、特别是在家庭用的这些信号采集里,很多像心电也就是几十赫兹的信号用200或者400HZ的采样率,我们通过过采样每提高4倍的采样率,可以得到1位的精度。在我们常用的单片机中,我可以不客气的说(请大家谅解),几乎绝大多数的人在处理这些低频信号的时侯满足奈奎斯特采样定率就行了,比如说过5-10倍(采样率)在工程上就行了,那对于一个400k的采样速度也依然只用它400HZ,其他不用,但在我们现在这种情况下用过采样技术其实是最简单的方法,那我们就可以用400k的采样抽样到400HZ,这就扩了1000倍,1000倍1024就是得到了5位的AD的精度,如果是说只对压力温度进行采样的话,你就会扩几百K的倍数,一个10位或者15位的ADC可以到达20位甚至更高,那这些就意味着什么,在这些信号采集里面放大器就是多余的,不要了。不要了带来的好处是什么,前面所列举的那些成本、动态范围、耗电、体积统统没有了。那好,过采样这么好,不花成本,下抽样也很简单,如果过采样扩1000倍的话,实际上就是把1000个数都加起来这是最简单的下抽样,又是很好的低通。那么现在问题就是这个过采样,在过采样中有个很特殊的问题,就是平时我们认为最难去掉的白噪声,因为白噪声是任何电子器件都存在的,只要有电阻就存在,这是最挠头的。那么在过采样里面它是个宝贝,没有它是实现不了的,没有它还要额外去加,加上一个人为的所谓随机扰动,有些文章也研究到这一点去加,但在ADC里头实际上是加不上的,因为我们通常所用的AD前面都有采样保持器、抗混叠滤波,那我怎么让白噪声直接到模式转换上面呢?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对于过采样来说如果我碰到的是一个很干净很稳定的直流信号,没有噪声的,假定我这个噪声只在0.4个LSB这个地方,那这个信号你采10000次加起来还是0,怎么采都不行,对不对,这过采样失效了,的确是失效了,我们加了一个成型信号,成型信号也很简单,比如说一个三角形就是一个成型信号。我们这么来想,如果被采集的信号在0.4个LSB的时候我加了一个LSB这个高度的信号叠加上去,然后采10次就有4次为1,是不是?6次为0,加起来就是4除以10,0.4!我得到了被测量的信号,那这个成型信号如果严格要求在1个LSB的高度那当然很难,精度这些都很难保证,实际上没有那么严格要求。我们的理论研究表明(你)加的信号越大越好,只要加上这个成型信号,加上你的被采样信号,加上其他干扰不超出你的ADC输入范围,(加的)越大越好,大有什么好处呢?大可以消除一些AD的非线性的微分误差,(为什么?)你采样点多了,在你的AD的每一个量化电平上都分布了它的每一个量化的差分误差都平均掉了。那么我们通过这些就可以产生一个用在心电检测上的放大器,如果相比其他的心电放大器来说,这就是很简单的,实际上这里面有些东西还是很多余的。那么就这么一个放大器我还可以实现心电和呼吸的同时采样,当然还可以检测导线脱落,这实际上就是利用了单片机的过采样技术。比如说用AD的841,或者C8051F这个系列的,只要有个十几位的AD,基本上这些常规的生物电,比如说肌电、脑电、心电都可以采集。再比如说脑电我要做个256个通道,如果按常规的做那这个仪器就大的不得了,如果这么做那就很简单,特别是对于监护,我们可以做一个很简单的所谓穿戴式的监护,甚至这些都可以集成到单片机内部,有些单片机像中颖(音译)一种单片机,做血压计的它里面就集成了3个运放还是4个运放(运算发大器),所以完成这些,那么可能对IC厂商来说,如果做一些不管是工业控制还是家庭健康的,把这些简单的几个小运放集成到里面,我们就可以做成很微小的采集系统,那么这些采集对于一个个人的健康信息的监护来说有很多很多的好处。这方面呢,我们可能用的是单片机,但可能很多考虑要在外面,不是说仅仅考虑单片机,这样反倒是对单片机的应用是一种促进,单片机最体现的(功能)一个是单片一个是计算,单片就是体积小都在一个上面,去实现一个所有的信息采集、初步处理都在里面,那么计算过采样这些需要计算,单片机计算能力越高得到的效益越高,这里面有一个用机时去换取性能的过程,至少下抽样要完成加法,扩多少倍你要完成多少次加法。但如果下抽样的滤波器设计的更好一点,提高的精度会更多一些。那么过采样技术为数字信号处理真正替代模拟信号处理,也就是替代放大、滤波这些硬件创造了一个很好的条件。在这方面写了点文章,这两年在过采样方面差不多也都是我们课题组的文章,用这个技术申请了一些专利。 第二个就是介绍怎么不抽血分析血样成本,今天把这个仪器带来了。我们目前实现的血液的主要成分的无创检测,而且精度超出了我们家用的有创的血糖仪之类的。血液成分无创检测到目前为止只有国外的一个公司实现了血红蛋白的检测,我们现在目前来说比较有把握的来说十来种血液成分都能检测出来,血糖、血脂、血红蛋白、中性密脂细胞、胆固醇这些东西。那么这跟单片机是什么关系呢?我们用的是一种光谱的方法通过光谱来测量血液成分。光谱在化学成分分析上是很常用的一个技术。它应用的基础就是郎珀-比尔定律。郎珀-比尔定律也就是说当一种物质你供给它一束光,得到一个输出光,输入与输出的比值或者衰减就与被检测的物质的含量有关系,它本身在波段这个频率的吸收系数成正比,是一个物质吸收的基本的定义。对于我们血液里面,第一步就是说怎么得到血液的光谱,不是说得到皮肤的光谱,得到肌肉的光谱,(皮肤上的护肤霜的)光谱不能影响测量,怎么办?我们就提出了动态光谱。动态光谱在精度上采样率上和数据量上都有要求,那我们怎么做呢?我们是这么做的,如果我打一个单色光,透过手指我可以测到脉搏波,医院做的心率的检测就是这个道理。那么脉搏波的最大值就是光强的最大值和最小值有什么物理含义呢?实际上动脉毛细血管收缩到最薄的时候血液最少的时候,这时候射出来的是光强的最大值。当脉搏波最强是时候也就是血液最后的时候这时候得到的是光电脉搏波的最小值。最大值和最小值中间的能量差值被谁吸收掉了呢?被我们所关心的动脉血液增加厚度这一部分所吸收掉了。如果我把每一个波长的这个血液所吸收的值都测出来,那么它所组成的光谱只跟我们所测的血样有关,跟皮肤的厚度颜色,脂肪的厚度都没有关系。这就是我要得到的血液的光谱,得到血液的光谱当然下一步就是分析。但是要得到最大值,我们先简单看看这个精度要求多少,假定血液中有100种成分(实际上远不止这么多),假定这些成分含量都是相当,假定我对每一种成分测量值精度要到1%的分辨(率),那么我这个光的测量最差也要到万分之一的精度,这是对精度的要求。另外一方面,如果我要来测1000个波长的光电脉搏波,我每次都要测到最大值、最小值,假定我只需要在每个脉搏波上面采样1000次,脉搏波的速度大概是每秒一次的样子,这样我的采样速度最低要每秒一兆(Hz),这还不考虑即使脉搏波是个正弦波,采样1000次它的相位误差带来的幅值误差是多少。要保证这个幅值误差小于万分之一,精确计算肯定会提出更高的要求。而且这时候,任何一个干扰在最高值最低值的采样上面都有可能出现,出现了的干扰或误差就100%带进去了,所以对数据采集的单片机的要求就提高了。我们怎么去保证这个呢,第一步从原理上我可以不抽血得到血液的光谱,这在测量方法上是一个突破,同时它从原理上对我们数据采集和分析系统提出了要求,刚才说了精度和速度,那么更进一步的说,刚才如果是采用速度这么高还不能保证精度,那我们第二种方法是什么?现在我们回过头来看这个原理,从前面采样来说是同一组血液成分所构成的同一个厚度用不同的波长快速的测量得到的光电脉搏波的峰峰值所组成的光谱我们把它叫做动态光谱,那么每个波长的光电脉搏波它都是相似型,在傅立叶变换里面任何一个函数如果它乘以10或者除以10也就是增加多少倍,它相应的分量也增加或者减少多少倍,所以我们就可以通过傅立叶变换的方式可以大幅度的提高数据采集的精度、提高性噪比,还可以降低对采样速度的要求,所以我们从每秒几兆以上的采样速度最后降到只需要每秒二十几赫兹的速度,但是这对计算要提出更高的要求,要完成傅立叶变换,目前我们对血红蛋白,血糖,中性粒子细胞,这几个最早测出来的成分都是做到2%到5%的平均误差,我们平时用的血糖仪误差大概在20%到30%。 第三个说的是中医舌诊,简单的说,做中医舌诊当然以我们中国人为主,喜欢做这种课题。比如说舌体庞大、或者舌形状或者纹理分析等等做了很多,但现在有哪一个真正能在临床上用呢?!没有。第二喜欢做舌色,特别是数码相机摄像头发展起来之后,好像用数码照起来很准,颜色是什么色就是什么色甚至可以有国家标准来做。但是我说,很遗憾这个是错误的。从舌色上来说犯的错误是什么呢?我们古人看到鸟在空中飞翔,用翅膀摇,人能够等效翅膀的是什么?当然就是手了,然后贴上些树叶或者羽毛之类的从上面往下跳,结果都摔死了,现在我们飞起来了,也有翅膀但翅膀是不摇的。可是我们一问中医,中医就说那个患者他的舌色是焦黄色或者淡红色或者什么东西,实际上对于一种颜色来说如果你用三原色来分解或者反过来讲如果你用这三种原色来调和出这种颜色,你是唯一的是确定的,但是如果我用1000个波长的颜色来调,它是什么分布呢?怎么个比例关系呢?无穷无尽。正因为这种无穷无尽才代表了各种各样的千变万化,各种病情的对身体对机理的影响。我们仅仅停留在中医他说的这种颜色上面,实际上我们把很多很多东西全给丢掉了,所以我们现在用光谱来做这个东西。这就是中医的系统辩证,我们必须牢牢记住这一点,我不是用西医、或者我们现在的一些观念叫做形而上学,片面的孤立的静止的去看待问题,去对待信息,这就是错误的,现在拿光谱去照,实际上是采了五个部位,现在对舌尖这一个部位,我们到医院去,不是什么患者都找得到,比如我们去肝炎科找到肝炎患者,到心脏科找到冠心病(患者),高血粘症的,当然还有健康。我们进去一做,得到的结果很让人惊讶,我们得到的结果是,最差的精度我们也在百分之八十八点几,还有的做到100%的,也就是说我建的模型判断患者,说他是他就是说,不是就不是。当然,我不是说我这个方法马上就能怎么样啦,但是就这么些样本里面,比如说少则二十几个多则一百多个患者拿其中一部分来建模预测另外一部分,我能做到这么高的精度,远远超过所有的其他方法所做的,那就很神奇了,因为时间关系我不向下展开讲了。我现在要说的是我这个光谱,我要做光谱成像,这就设计到一个概念,我不能把图像的信息和谱的信息分开,数据采集就牵扯到一个图像1024*1024这就是1兆,再加上每一个像素点就是一个光谱,假定1000个波长这就是1G,如果这光谱精度再高点那就是2G了。就在这么大的数据只是一个样本,要去采集处理建模等等,这就是对我们的单片机嵌入式系统的要求,那么理想状态是什么呢,后面跟光谱有关前面跟电有关,我做过一个鼠标,你摸着鼠标就已经在测量你的光电脉搏了,你摸着键盘就已经在测你的心电了,这是我们一个长江学者提出来的理念叫做激励工程,实际上就是说你坐在椅子上就已经在测你的受力情况,需要给你怎么调整或者给你加点红外,或者怎么按摩,怎么防止鼠标手之类,如果说我早上起来到计算机前面站一站可能摄像头就已经把我照进去了,(会提醒)该提高什么、该注意什么了。   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是说:最糟糕是有病了才去医院去看,稍好一点说平时注意锻炼,更加好的是在没有任何迹象之前这种发展趋势没有到达临界值之前,已经在提示你或者无形地在给你治疗了,这就是理想,这就是未来单片机所能用到的,可能也是物联网之类的,可能很多很多。限于时间关系,我胡说八道了一番,谢谢大家!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444 次阅读|2 个评论
智能交通系统(ITS)——交通领域的“物联网”
jlublx 2010-5-26 13:37
最近,物联网( The Internet of Things )理念在中国很火热,煤矿、医疗、金融、航运、社区、物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等各行各业都在推进物联网的应用研究,更有甚者, IBM 在全世界推行智慧地球。我不禁在思考,物联网,与我们一直从事的智能交通系统(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s ,简称 ITS )到底有什么关联和相似之处呢? 2009 年 8 月 7 日 ,温家宝总理在江苏无锡调研时,对中科院无锡微纳传感网工程技术研发中心予以高度关注,提出了把传感网络中心设在无锡、辐射全国的想法。温家宝总理指出在传感网发展中,要早一点谋划未来,早一点攻破核心技术,在国家重大科技专项中,加快推进传感网发展,尽快建立中国的传感信息中心,或者叫感知中国中心。无锡市做出部署:举全市之力,抢占新一轮科技革命制高点,把无锡建成传感网信息技术的创新高地、人才高地和产业高地。 上海世博园区应用了中科院无锡微纳中心的传感器产品,该套传感安全防护设备系统由 10 万个微小的传感器组成,散布在墙头墙角墙面和周围道路上,根据声音、图像、震动频率等信息分析判断,爬上墙的究竟是人还是猫狗等动物。多种传感手段组成一个 协同系统 后,可以防止人员的翻越、偷渡、恐怖袭击等攻击性入侵。 什么是物联网呢?物联网就是通过射频识别( RFID )、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从定义看出:物联网的概念和领域都比较广泛,我们可以理解为:物联网的主要组成是传感器、互联网、信息共享,物联网的目标是智能化识别、定位、监控和管理。 把物联网的概念运用到交通运输领域,其实就类似于国内开展了 10 多年研究和应用的智能交通系统。智能交通系统( ITS )是通过对关键基础理论模型的研究,从而将信息技术、通信技术、电子控制技术和系统集成技术等有效的应用于交通运输系统,从而建立起大范围内发挥作用的实时、准确、高效的交通运输管 理系统。(杨兆升,《智能运输系统概论》, 2002 年,人民交通出版社)。 同样, ITS 离不开各类传感器对交通数据的采集,离不开局域、网络的交通信息共享,离不开智能系统、专家系统等控制手段达到对交通运输的监控和管理。 简单的理解:在交通系统中,凡是跟人、车、路的信息化、智能化有关的内容,都可以归为 ITS , ITS 存在于交通运输的各个领域,城市道路、高速公路、水域、铁路、航空、越江隧道、轨道交通、大型赛区、游乐场所、交通枢纽等,通过布设摄像机、线圈、红外等传感器,采集基础设施和动态交通信息,通过数据汇集融合处理共享,达到对设施和交通流的监控管理,为出行者和管理者服务。 据预测,物联网将是未来 10 年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的趋势,交通运输,是物联网应用的大领域之一。根据计世资讯( CCW Research )《 2010 年中国交通行业信息化建设与 IT 应用趋势研究报告》:我国大城市智能交通的升级换代和全面集成、中小城市的智能交通暂露头角、机电系统、信息系统、 ETC ,任何一个领域都是让人无法舍弃的庞大市场。一线大城市的智能交通建设在向全面建设、系统集成融合等方向发展,更多大中小型城市的智能交通建设还刚起步,各个城市的 ITS 投资规模日益庞大。 我们认为:智能交通系统( ITS )就是交通领域的物联网,我们一直在用扎实的技术积累实践着物联网在人、车、路协同系统中的开展。 ITS 市场很大,前景广阔,我们要做到理念在前,规划先行,实施紧跟,推动物联网为交通行业的安全、管理服务,促进交通和谐发展。
个人分类: 科研探讨|4699 次阅读|3 个评论
[转载]车联网:改变的DNA
libing 2010-5-23 18:27
在上海世博会上汽集团—通用汽车馆,几辆贯穿展览始终的“2030年未来汽车”给参观者留下了深刻印象。这些“未来汽车”有的依靠生物能或太阳能驱动,有的依靠车联网实现无人驾驶,能够杜绝交通事故,并实现智能仓储式停放。这些“未来汽车”的创想寄托了人们对未来城市交通生活的美好愿望。 如果你还在对电影《2012》里那辆宾利的声控启动技术念念不忘的话,那么上海世博会“上汽集团—通用汽车馆”的体验视频《2030,行!》则能让你看到一幅更加不可思议的汽车生活画卷:2030年的上海,人们驾驶着未来车型出行,由于每辆车都采用了自动驾驶技术,盲人也可以开车穿行于城市中。在“车联网”的保护下人们可以把车开得飞快,却不用担心会发生交通事故;智能的车联网让汽车可以与城市交通信息网络、智能电网以及社区信息网络全部连接,帮助司机获得即时资讯,并作出与出行有关的明智决定;借助车联网的帮助,车辆将可以实现智能停靠,可以帮助司机订票、寻找停车场,甚至车辆自己就找到充电站完成充电。信息技术,正在改变汽车的DNA,让它成为个人的智能信息服务终端。 汽车DNA寻求改变 “在过去的100年中,汽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它变得更加安全、可靠、高效和便捷,但是它的DNA并没有改变。”通用汽车中国公司总裁兼总经理甘文维表示。从目前来看,全球大约96%的汽车依靠内燃机提供动力,汽车仍然依靠机械控制,并且是以个体为单位独立行驶。但是,随着人们对汽车的需求增加,城市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包括不断增加的污染、能源安全,不断严峻的交通堵塞和交通安全问题。但是,如何做到在满足人们对汽车的需求的同时解决其所带来的不良后果? 这并不是个无解方程式。甘文维表示,如果我们能探索出新的DNA,将其和车辆连通技术结合,实现车联网,那么这一切的问题就可迎刃而解。 车联网可以实现车与车之间、车与建筑物之间,以及车与基础设施之间的信息交换,它甚至可以帮助实现汽车和行人、汽车和非机动车之间的“对话”。就像互联网把每个单台的电脑连接起来,车联网能够把独立的汽车联结在一起。 信息技术大展拳脚 “现在买一辆汽车,车里的电子产品已经占到汽车成本的30%,高档汽车占到60%,车里有各种各样的通信功能,甚至还有CPU。”国家信息化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工程院副院长邬贺铨指出,这些技术可以帮助我们实现不停车的收费;利用汽车雷达进行防控管理,减少交通事故;还可以用对汽车的视频监控、RFID传感器等控制每个道路的流量,降低交通堵塞,减少碳排放量。 在背后支撑车联网的,是各种信息技术交织出的网络。正如互联网能让人们实现“点对点”的信息交流一样,车联网能让车与车之间“对话”。装备了无线网络的每辆汽车就是一台电脑,RFID技术又把每辆汽车武装成一个信息搜集、交互的处理器,而这些汽车本身又是整个车联网中的各个节点。 PFID技术可以帮助汽车有感知周围环境的能力,收集和分享即时的信息和数据;而无线网络也并不仅仅是让用户在车里上网、收发邮件这么简单,它能把这些数据连接到中央基础设施网络,让汽车可以即时处理海量的数据,并作出反应。在二者的默契配合下,人们出行的交通路线得到优化,行程中未知因素带来的影响将得到控制。同时,汽车可以实现和智能电网的连接,帮助管理能源供给,平衡电力的供求;甚至可以控制汽车在停车场自动充电,或者是通过预设在使用率很高的道路上的无线充电基础设施进行充电,减轻在车辆上安装大型的车载能源储备系统的负担。 如此看来,对于这个新名词,我们是不是可以更加直观地理解为:车联网的核心是无线网络和RFID,只不过应用在汽车这个主体上。 跨界合作尚需火候 目前,车联网技术已经在一些品牌的汽车上“牛刀小试”了一番。 比如华泰汽车联合英特尔推出的华泰元田B11就相当于将一台小型电脑集成在车内,它不仅能借助3G网络让驾乘者实现移动办公、信息搜索、数字电视等应用,还能把汽车当前的状况(胎压、油况)等发送给4S店。上汽荣威在和中国联通合作后也打出了“3G汽车”的宣传口号,通过3G网络,其导航功能把实时路况、行驶路线周边餐饮、停车场信息整合起来,并提供每日资讯下载、文字音频转换、免费语音和视频聊天等应用。装配于凯美瑞上的G-BOOK系统能通过无线网络为车主提供紧急救援、防盗追踪、道路救援、G路径检索等智能通信服务。 和车联网的市场潜力相比,上述案例只是个开始,不少应用仍然只是“旧瓶装新酒”去迎合“车联网”的概念,并没有摆脱车载信息的个体概念,而形成一张“网”。究其原因,车联网目前只有汽车制造企业和几家信息化服务企业在势单力薄地推进,如果更多的相关行业可以看到这个市场的前景并加入进来,一条完整的产业链指日可待。 其实,我国拥有数量庞大的互联网和移动网络用户,具备强大的技术研发实力和蓬勃发展的汽车工业,很有潜力成为车联网最大的市场。甘文维认为我国的汽车基础设施不像其他成熟汽车市场那样受到诸多限制,正在成为未来个人交通解决方案的中心。 在这种机遇面前,车车互联这一愿景,不是凭借着想象就能实现的。这个新兴产业的发展需要更多力量的帮助,包括跨产业的通力合作,如IT、运输、汽车、服务提供商、电信等多个行业之间的协作;需要政府的重视,在政策上给予支持和引导;需要城市规划者和基础设施专家的努力,能够为这些应用提供良好的道路规划;需要汽车制造企业的长远眼光和开放心态,做好产品的研发和市场策划;需要信息技术服务企业的共同参与,建立更加扎实的信息基础设施,为信息的采集、传递、处理做好准备。 小资料 车联网是指装载在车辆上的电子标签通过无线射频等识别技术,实现在信息网络平台上对所有车辆的属性信息和静、动态信息进行提取和有效利用,并根据不同的功能需求对所有车辆的运行状态进行有效的监管和提供综合服务。汽车数字化标准信源技术是基于RFID开发的涉车信息资源的应用技术。 (来源:人民邮电报作者:林婧)
个人分类: 移动网络|2517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物联网与新兴产业发展”科技论坛主论坛
martydingjie 2010-5-19 20:48
中国无锡 物联网与新兴产业发展 科技论坛定于 2010年5月22日 (星期六)上午9:00,在无锡市政协礼堂,由中国工程院常务副院长潘云鹤主讲,时间半天。 详情请见 http://www.tlpsr.com/html/xuehuigongzuo/20100511/15513.html 目前物联网技术的发展成为当下引领科研时尚的话题。
个人分类: 精选报告|2798 次阅读|1 个评论
中科院科学日部分研究所游览
phosphor 2010-5-17 08:21
北京科技周最重要的活动之一是中科院的公众科学日,昨天参观了自动化所、声学所的活动,游览了计算所、网络中心、数学所和心理所。 上午去自动化所,该所在大楼底层和顶层展开活动,展示了虹膜、指纹、人脸等识别技术,以及交通智能控制、保安机器人、RFID技术等等,学生众多,场面热闹。 中午去网络中心,正遇休息,转战心理所,说昨天已结束。乘466公交到声学所,遇见了上过我课的学生,引导参观了所有参展的实验室。 静音、近海、电视、物联网等实验和报告,十分吸引人。 去计算所、数学所,都遇活动结束,附件为数学所展示的21世纪七大数学难题,有兴趣的读者可以为此一战。
个人分类: 科研集锦|781 次阅读|1 个评论
无锡之行(100414)
ymin 2010-4-14 09:13
无锡之行(100414) 闵应骅 到无锡去开了三天会,没有上网。 据无锡市副市长介绍,无锡市GDP占全国GDP的2%。就是说,一个无锡市相当于一个省的平均GDP。他还介绍了许多数字,我都记不清了,但这个数字给我印象深刻。自从温总理考察无锡市,并且提出物联网的中心应该在无锡以后,无锡就大动起来了。划了几平方公里的土地建科技园,分三个园区。在沙盘上看,大批楼群、交通、绿化,甚是诱人。整个园区,许多大楼已经建起,还有大楼正在兴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我们参观了中国物联网研究发展中心(筹)的展室,无数的主题和展板显示着物联网的内容和进展,技术人员在每一个展板前讲解并回答问题。中国科学院已有十几个所进入。参观前中国物联网研究发展中心(筹)主任、中科院微电子所所长叶甜春研究员向我们介绍了中心的建设规划。毫无疑问,这个规划是很动人的。不过,他也说物联网的概念有许多不同的说法,大家都不太清楚。据说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的概念是1999年MIT的一位教授先提出来的。互联网是把全世界的人互联起来,使世界变小了;而物联网是某行业、某地区物与物或物与人的互联。物联网的应用范围很广,例如制造业供应链、生产环境监测、设备管理、环保监测等。一般地说,物联网包括由传感网将一组传感器采集到的信息汇集,连到核心网络,然后进行信息的处理和决策。似乎可以说,物联网的研究在IT行业简直是无所不包。 接着,我们参观了美新半导体公司(MEMSIC)。他们将微机械系统(MEMS)和混合信号处理电路集成于单一芯片,生产各种传感器及传感网。他们给我们演示一个农场用的风力、温度、湿度传感器,用太阳能电池,放在农场里,用无线网络把它们联起来,农场主坐在屋子里就可以知道地里的情况。传感器之间的距离为50-400米,整个无线网络可以有50-100个传感器。他们还生产了汽车上的传感器,但把这些联起来的移动网络目前还没有到市场上。该公司已经合并了美国的Crossbar,而在纳斯塔克上市。 这半天的参观给我的印象是:一个比较虚;一个比较实。我国的物联网计划规模大,来势猛。但是,应该考虑的是:物联网产业预期的经济效益是什么?
个人分类: 杂谈|4075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国外物联网发展综述
gxdu 2010-4-2 17:37
转上海情报服务平台一文 http://www.istis.sh.cn/list/list.aspx?id=6398 http://www.istis.sh.cn/list/list.aspx?id=6380 还有哪个情报部门可以在线免费阅览?
个人分类: 海外观察|2556 次阅读|0 个评论
物联网值得如此炒作吗?
热度 1 zr99 2010-3-2 22:44
自从去年温总理视察完无锡后,这个感知中国中心就在各大媒体频频亮相了。上海微系统研究所的刘海涛也因此被请到了CCTV2的对话栏目。不知何时,感知中国中心变成了物联网。09年的下半年, IOT(=Internet of Things) 大有横扫一切的态势。 如果从发展一个产业的角度来看,物联网有其价值,起码可以让部分做相关产品的企业能够多卖点设备,为国家多交点银子。可是我就不明白,科研单位为啥也要跟风,跟着炒作IOT?? 物联网就是扩大化的传感网,缩小化了的泛在网。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末期,老美就提出了传感网的概念和研究规划了。从2000年开始,我国部分科研院所也已经开始着手了传感器网络技术研究,并取得了不少成果。如今,只不过是换了个名字,改叫物联网了。不值得科研单位也跟风炒作。 被炒作的物联网太虚无了,虚无的让人摸不到头脑,甚至有神化的趋势。个人观点认为,物联网就像泛在网一样,是一种理念,也可以理解为一种趋势。其发展不是朝夕可就的。物联网建设的根本还是要从具体的技术开始,比如其重要组成的传感器网络技术(WSN)、射频标签技术(RFID)、海量数据管理等。如果将各种具体的技术比作砖块、钢筋,那么物联网就是由他们砌成的大厦。科研单位好比砖窑和钢筋生产厂,我们只有加工出好的砖块,钢筋,才能建立起理想的大厦。如今砖块是啥样还没弄清楚呢,就先勾画大厦,是否本末倒置?是否瞒天过海?大厦能不建在虚无缥缈中吗? 时至现在,物联网也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概念和认识。什么是物联网?你听到的答案千奇百怪,但核心无非是物联网就是以传感网、RFID等为终端,形成的一种用于感知所有物体特性信息的网络。他区别于互联网的特征在于其实现了物物互联。乍一听很有道理,但细想想,那和在现在的Internet有本质的差别吗?这不就是Internet+终端感知网络嘛!? 还记得刘海涛先生做客CCTV2对话栏目时,当被主持人问及到底什么是物联网时,刘以机场防入侵系统做为一个例子说的。刘先生信誓旦旦地说,以前系统感知机场被入侵时,只能知道有物体入侵,但并不能区分入侵的物体,或许是人,也可能是狗。今天有了物联网,我们不但能知道在那个位置入侵,而且能够区分入侵的是狗还是人。还记得看那期节目时,我正在吃宵夜。听到刘的解释,我喝在嘴里的牛奶差点喷出来。一旁学文科的老婆插了句安个摄像头不就行了,穷折腾! 因为自己也一直在做传感器网络方面的研究,我知道要界定一下物联网的概念,确实有其难度。因为它本来就是一种理念和趋势性的概念,当前不好界定。还记得工信部的副部长(具体名字忘了)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当被问到物联网和传感网的关系时,他给出的解释是传感网是学名,物联网可以理解为他的一个小名。不过从今天物联网的疯狂来看,它可是不甘做小名,它不但要当大名,而且要压倒传感网。这样一来,物联网是个什么东西就更难界定了。 国家已经在做十二五的战略规划了,据说上的第一个项目可能是关于物联网的。让我们拭目以待,看看到底我们中国特设社会主义下的物联网能够下出什么蛋吧。最后,套用一句当今流行的时尚语,来诠释物联网再合适不过了别迷恋哥,哥只是个传说。
个人分类: 观点评述|3117 次阅读|15 个评论
一句马克-维瑟的名言
abyssoop 2010-2-24 11:31
今天读internet of thins一书,第一章的第一句就是Mark Weiser的名言,这里摘出来与大家分享 The most profound technologies are those that disappear. They weave themselves into the fabric of everyday life until they are indistinguishable from it. 大致意思就是:最具影响力的技术是那些正在消失的技术。它们渗透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直至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而无法区分。
个人分类: 论文交流|6042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未来十年互联网的10大公认趋势
freton 2010-1-8 20:58
未来十年互联网的10大公认趋势 在被发明40年后的今天,互联网正在网络攻击、多媒体内容和新的移动应用的重重包围下学着应变。美国的电脑科学家们正在重新思考互联网架构的方方面面:从IP地址到路由表再到整体互联网安全。有关修复互联网架构的缺陷问题,存在着很多的观点,对于未来的全新互联网也存在着很多普遍一直的看法。 著名网络资讯网站Cisco的网络世界(Network World)为此列出了肯定不会有太大失误的10大预测,能够让我们看到10年后的互联网会是什么样。 1. 互联网的用户将会大增    根据Internet World Stats的统计,今天的互联网有17亿用户。而目前的全球人口为67亿,所以到2020年毫无疑问会有更多的人使用互联网。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预计,到那时互联网的用户数量将接近50亿。这样的规模扩张对于未来任何一种互联网架构来说都是一个巨大挑战。 2. 互联网将扩散到全球各个角落    在未来10年间,互联网的大规模扩张将主要出自发展中国家。根据Internet World Stats的统计,互联网普及率最低的地区是非洲(6.8%)、亚洲(19.4%)和中东(28.3%),而北美地区的普及率则为74.2%。这个趋势表明,2020年的互联网不仅将到达全球更遥远的地方,而且还将支持更多种语言和非ASCII脚本。 3. 互联网将成为物联网,而不是计算机网络    当有更多的关键性基础设施挂到互联网上时,互联网预计将成为一个设备网络而不再只是一个计算机网络。根据CIA World Factbook 2009的统计,今天的互联网拥有大约5.75亿台主机电脑。而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则预计未来会有数十亿个传感器连接到互联网,用于电力和安全监控。到2020年,连接互联网的传感器数量将会比用户数量大好几个数量级。 4. 互联网的数据流量将达到艾字节或者皆字节(zettabyte,1012GB)    研究人员已经杜撰出了术语数字洪水(exaflood)来描绘互联网上迅猛增长的数据流量(尤其是高清图像和高清视频流量)。思科预计,到2012年,互联网每个月的流量将会增加44艾字节(exabyte,109GB),仅这个每月的增量就是今天互联网流量的一倍多。这些迅猛增加的流量不是像传统的Tier 1等ISP所产生的,而是像Google这样的内容提供商所产生的。这种转移,激发了人们将互联网重新设计为内容网络而不是传输网络的兴趣。 5. 互联网将成为无线网络    根据Informa公司的统计,2009年第二季度,全球移动宽带的用户数已突破2.57亿。这表示3G、WiMAX和其他更高速的数据网络技术的年增长率在85%左右。近年来,亚洲是无线宽带用户数最多的地区,而拉美是用户数增长最快的地区。Informa估计,到2014年,全球将有25亿人会成为移动宽带的用户。 6. 更多服务将进入云中    专家们一致同意,会有更多的计算服务成为云服务。电信趋势国际协会最新的预测表明,到2015年,云计算将会产生超过455亿美元的收入。所以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积极鼓励研究人员研究更好的办法,将用户和应用映射到云计算基础架构中去。它还鼓励研究人员思考云服务中关于时延和性能等指标的衡量尺度问题。 7. 互联网更绿色    今天,互联网的运营消耗了太多的能源。根据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的计算,在2000年到2006年间,互联网所消耗的能量翻了一番。专家们一致认为,未来的互联网架构需要更注重能源效率。然而,当网络技术变得越来越节能时,互联网的能量密集度的增长却落后于数据流量的增长。因此,当能源价格越来越高的时候,互联网向更为绿色的方向发展的趋势将会加速。 8. 网络管理更加自动化    除了安全性的弱点之外,今天的互联网的最大弱点就是缺乏内置的网络管理技术。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正在启动一个雄心勃勃的项目,准备研发新的网络管理工具。已经在考虑中的概念有系统重启、自诊断协议、颗粒度更细的数据收集和更好的事件追踪等的自动化。所有这些概念都将提供更多的关于网阿罗健康状况的信息。 9. 互联网将不再依靠永远在线的连接    未来,会有更多的用户在远程场所办公,更多的用户将依靠无线上网,所以互联网的底层架构就不可能再假定用户是永远在线的。相反地,研究人员需要寻找一些通信技巧,尤其对移动应用来说,能够容忍延迟,或者以一种机会主义的方式进行转发。有一些研究项目甚至在研究跨星际的互联网协议,这类协议会给容忍延迟的网络带来全新的意义。 10. 互联网将吸引更多黑客    2020年,会有更多的黑客攻击互联网,因为会有更多的关键性基础设施,例如智能电网等将上线。互联网可以说已经遭遇十月围城,犯罪份子针对终端用户所访问的各个著名网站所发起的攻击次数日益增多。2008年,赛门铁克探测到的新的恶意代码攻击就达160万次,是2007年60万次的两倍多。专家们称,这些攻击在未来只会更有针对性、更为复杂,传播得更广。    而正在重新设计互联网的电脑专家们力图使其变得更安全。专家们一致认为,安全不是新的互联网的一个附加部分,而是说新的互联网必须从基础开始就建构在一个安全的通信平台之上。研究人员尤其要利用新的方法确保2020年的互联网具有机密、完整、隐私和强大的认证机制。 (http://www.dajiyuan.com)
个人分类: 转载随记|5235 次阅读|0 个评论
院士沙龙探讨物联网关键技术
bnx 2010-1-7 11:15
近日,由上海院士中心主办的第四十二期院士沙龙举行,60余名从事物联网相关领域工作的院士、专家、企业代表及有关职能部门领导参加了沙龙并以物联网关键技术及其应用为话题进行了探讨。   如果老人的健康状况可以让远方的儿女随时查看到;如果在网上购买完物品,我们可以随时跟踪到物品是否已发出、装船、到港、卸船、拆箱等过程,这样的应用在将来的物联网上应该能得以实现。今后物联网的应用范围将比互联网还广。来自上海交通大学的一位教授在会上表示。   据悉,物联网是指通过射频识别装置、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装置与互联网结合,按约定的协议实现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并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物联网被世界公认为是继计算机、互联网与移动通信网之后的世界信息产业第三次浪潮,开发应用前景巨大。   与会的院士专家们围绕着如何突破物联网关键技术、构建完善合理的商业模式与标准体系的话题作了主题报告。(摘自《科技日报》2010年1月6日 第一版)
个人分类: 外埠农业发展|3985 次阅读|0 个评论
物联网是什么
bnx 2010-1-4 09:54
2009年8月7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视察了中科院无锡微纳传感网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并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由此,物联网这个名词在中国不胫而走。   上车后,摁下一个按钮,你的车子可以按照预设的目的地在繁华的都市道路上智能行驶;不住在医院,医生就能24小时监控病人的体温、血压、脉搏;坐在家里,就能实时获得某块农田的土壤指标和庄稼长势,全面了解饲养牲畜的发育和健康状况   这些只能在科幻电影中看到的场景在不久的将来会出现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你相信吗?随着物联网时代的到来,这些都成为可能。   物联网,英文名称叫TheInternetofthings(简称IOT),在我国也称为传感网。通俗地讲,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是将各种信息传感设备通过互联网把物品与物品结合起来而形成的一个巨大网络。其中两层意思,第一,物联网是互联网的延伸和扩展,其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第二,其用户端不仅仅是个人,还包括任何物品。   物联网概念的问世,打破了人类之前的思维方式。过去,人们一直是将物理基础设施和IT基础设施分开:一方面是机场、公路、建筑物,而另一方面是数据中心、个人电脑、宽带等。   而在物联网时代,钢筋混凝土、电缆将与芯片、宽带融合为统一的基础设施,实现人类社会与物理系统的整合。在此意义上,基础设施更像是一块新的地球工地,世界的运转就在它上面进行,并达到智慧状态,从而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生产力水平,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   开栏的话2009年岁末,一个新名词引人注目,这就是战略性新兴产业。什么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目前尚无确切的定义。但可以肯定的是,在战略性新兴产业中涌现出很多新技术、新概念,必将深刻地改变我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为此,我们邀请山东省科技信息研究所研究员袁清昌,选择部分内容做深入浅出的描述。(摘自《科技日报》2010年1月4日第八版)
个人分类: 国内农业科技|2421 次阅读|0 个评论
物联网, 路还很长
yyt1 2009-12-17 16:42
物联网, 路还很长 http://dycj.ynet.com/article.jsp?oid=61560459 2009/12/17 09:50来源: YNET.com北青网 第一财经日报 孙燕飚   物联网的一些关键技术正在被攻破。   12月7日,深迪半导体公司推出了国内第一款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商用MEMS陀螺仪,将打破国内消费电子厂家100%依赖进口陀螺仪芯片的局面。   深迪半导体公司CEO邹波表示,物联网说白了就是传感器加上互联网,而传感器芯片则是物联网的核心元器件。陀螺仪本身就是一种微机电传感器,国产MEMS陀螺仪产品的研发成功会为广大的中国相关市场带来巨大的商机。   物联网离我们很近。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宁家骏指出,物联网就是在物体上植入各种微型感应芯片使其智能化,然后借助无线网络,人和物体对话,物体和物体之间交流。这些物体既可以是小小的手表、钥匙,也可以是汽车、楼房,日常生活中任何物品都可以变得有感觉、有思想。这些微型感应芯片包括电子标签、各类传感器、二维码等。它们可以获取物体的信息、状态、位置等各种内容,然后通过网络传递这些信息。   然而这一切说法,可能还处于一个理想的状况,离真正实现还有一定的距离。因为,目前对于物联网产业的预测基本都限于传感网的应用,物联网与互联网融合激动人心,但之后会是怎么样,尚缺少清晰的轮廓。   中国联通研究院研发部经理张云勇在一次论坛上也指出,运营商的M2M(机器到机器的通信)仅完成了信息采集的阶段,还没有达到所要求的物物相连,而信息采集形成互联后,运营商还将面对信息管控的问题。此外,由于M2M没有形成规模化,相关的终端产品成本居高不下,这也是物联网面临的主要发展瓶颈。   中国移动公司总裁王建宙也表示,物联网的实现并不仅仅是一个技术方面的问题,建设物联网的过程中将涉及到许多规划、管理、协调、合作等方面的问题,还涉及个人隐私保护等方面的问题。这就需要有一系列相应的配套政策和规范的制订和完善。   11月12日,中国科学院与江苏省无锡市签署合作协议成立中国物联网研发中心。11月24日,中国联通与无锡市签约共推物联网融合应用。中国联通董事长常小兵在签约仪式上也表示,中国联通正在与国家相关部委和研究机构、企业一起展开物联网产品标准、数据接口、主要应用模型和解决方案等领域的研究,力求早日推出一系列成熟的物联网应用产品。   可见,达到物物相连,实现真正的感知中国、智慧地球的目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个人分类: 产业动态|2624 次阅读|1 个评论
抢占制高点 物联网引发新产业热潮
yyt1 2009-11-30 09:46
抢占制高点 物联网引发新产业热潮 2009年11月26日 14:56 来源:中国电子报 http://www.chinanews.com.cn/it/it-itxw/news/2009/11-26/1986026.shtml   早在10年之前就已提出的物联网概念,由于受限于网络通信、传感、信息识别技术的发展水平,并未受到业界的重视。但今天,它正在全球尤其是中国掀起一股产业化的热潮。由于物联网融合了传感器、计算机、通信网络、半导体等多种技术,它即将成为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新制高点。    物联网应用悄然推进   物联网究竟是什么?它将给人类生活带来什么样的影响?这些是最近以来业界对物联网提出的最多疑问。   由于技术和应用层面的出发点不同,业界对物联网的定义也有所不同。但不论何种解释其核心都离不开物物互联这4个字,即利用先进的传感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实现的物与物之间的互联通信,而应用则是在此基础上产生。如果说互联网互联的是虚拟的世界,物联网则连接的是物理的、真实的世界。   上海浦东国际机场的围界防入侵系统就是物联网一个典型的应用。它通过采用传感技术在机场围栏外面设置了一道无形的网,一旦有人靠近,系统就会自动发出信号。这样的网络由埋设在地下的传感器组成,这些传感器不仅能够分辨出是人还是动物在靠近围栏,而且能够精确地进行定位,它实际上是一个电子围界防入侵系统。无锡物联网产业研究院研究部总监沈杰告诉《中国电子报》记者。   天地互连公司总裁刘东则为记者举了一个精细化农业管理的例子。他们与中国电信合作将IPv6平台与传感技术相结合,开发了一个农业化智能控制平台,通过部署在田间地头和温室大棚中的传感器,实现信息的采集和汇总,可以远程智能控制温室大棚中的天窗、加湿器、加温器等,为农业的规模化和集约化种植提供了条件。   物联网技术已经应用在 公共安全、城市管理、环境监测、节能减排、交通监管等领域 。信息化建设走在前列的北京市在很多领域采用了物联网技术。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科技标准处处长林绍福告诉记者:在北京奥运会筹办和举办过程中,比较广泛地应用了RFID、传感器、二维码、摄像头、无线传输等物联网技术,在城市网格管理、视频监控、智能交通、食品溯源、水质监测等方面有全国领先的成功典型应用。而现在我们正在开展在公共安全、城市环境、社区综合服务、综合管理等更多领域的应用。比如正在朝阳区做一个一氧化碳监测的技防系统试点,采用传感器技术,对一氧化碳浓度实时监测,如果超标会实时报警。这个系统的采用可以有效防止事故的发生,此项目将首先在部分平房区域试点建设。   可以预见,物联网即将在智能家居、生物制药、个人健康等领域迅速实现应用。尽管这些应用局限于某个领域,还达不到全面的物物互联的理想境界,但我们完全可以想象到物联网今后广阔的发展空间。    需三大技术支撑平台   因为早期的物联网概念主要基于物流应用,因此提起物联网技术,大家首先想起的就是RFID,但是现在所说的物联网涉及的技术远不止于此。北京自动化技术研究院院长赵力行告诉记者,总体上说物联网的关键技术包括网络通信技术和传感器技术,涉及非常广泛,如各种有线/无线网络通信技术、红外感应、全球定位、激光扫描技术以及各种类型的传感器技术等,RFID只是其中电子标签的实现技术。他认为,在这些技术当中,传感器技术是物联网应用的基础。近些年,新型的传感器技术不断出现,比如光纤传感和MEMS技术,这些技术使传感器体积更小、重量更轻、功耗更低。赵力行表示,物联网发展将带来大量的传感器需求,将促进这一领域的发展。   无锡尚诣纳米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许晓椿认为,传感器技术已经很成熟,但微型无线传感器的供电问题是物联网要解决的核心技术之一。他们公司正在致力研发一种叫做纳米发电机的产品,这种产品可以解决微型传感器的供电问题,装备了这种纳米发电机的传感器将不再需要外部电源供电。他表示,目前纳米发电机的原型机已经做出来了,预计3-5年内可以实现量产。   专家指出,其应该有三大支撑平台,即感知、传输和处理平台。在传感、传输技术之外,处理层面的云计算等技术也将是关键技术之一。因此,可以说 物联网技术是传感器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网络技术、电子技术的结合 。    需突破标准瓶颈和行业壁垒   有专家形象地把现在的物联网比喻为互联网早期的形态 局域网,因为它只是独立的一个一个的小型网络,分散应用在某个特定领域或行业中,还没有实现广泛的连接。而互联网真正的广泛互联,是通过把通信协议标准化之后才得以实现的。现在的物联网或者说传感网缺乏专业的协议标准。我们现在能看到的是在多个领域各自发展的行业应用和闭环应用,在这些行业的成功案例中,物品的信息已经被采集并联网,管理效率大幅提升,但要从局域到广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需要标准、政策、技术、资本等多方面的推动。同时,从初期发展到应用以及整个产业链的逐渐成熟,也需要经历一段时间的发展。恩智浦半导体智能识别事业部大中华区市场与销售总监吕宁这样认为。   目前,国际上传感网的标准正在研究制定之中。而我国在传感网的标准化研究方面已经有10多年的积累,走在了世界前列。从1999年至今,相关研究机构和企业已攻克了大量关键技术,取得了在国际标准制定上的话语权。更为可喜的是,传感网国家标准工作组已于9月正式成立,相关标准工作正在进行中。沈杰博士是工作组标准体系和系统架构项目组的召集人,他告诉记者,中国的标准研究工作和世界同步,甚至在有些方面还居于领先地位,参与了国际上JTC1传感网工作组的工作,而且成为其主要的推动力量之一。针对物联网的复杂性,他们提出了一个共性平台加应用子集的标准体系和应用模式,得到了JTC1的认可和业界的肯定。   而且,相对虚拟的通过计算机互联的互联网,物联网涉及的技术标准也更为广泛。据沈杰介绍,标准的内容涵盖网络通信、接口、安全、标识、中间件、术语、系统架构等多个方面,标准的构建相对复杂。他表示,解决共性与特性的矛盾是对物联网标准制定的一个挑战。由于物联网涉及的应用类别非常复杂多样,必须把这些共性与个性理清楚,才能实现其兼容性。因此物联网发展的难点也在于此,共性平台架构的建立是关键一环。除此之外,由于它应用在不同的行业,而各种行业都有进入的门槛,如何解决行业的壁垒也是主要的难点之一。   但尽管如此,企业进入该领域的热情仍是高涨的。在上周举办的无线技术世界暨物联网国际高峰会议上,记者发现,三大运营商都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来自IT、通信领域的企业也已经积极投入其中。近日,西安优势微电子公司宣布已经完成了用于物联网的2.4G超低功耗、射频、可编程片上系统PSoC芯片唐芯一号的设计并一次流片成功。    部分城市开始产业化布局   随着物联网概念的逐渐明朗,我国已有部分城市在物联网产业布局上先行一步。据悉,去年无锡建立了以微纳技术为核心的 微纳国际创新园 ,引入了中科院无锡高新微纳传感网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全面打造基于微纳技术的传感网产业,并于近期向国务院申报建设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将在环保、交通等领域率先展开传感网应用示范工程,力争建成中国首个感知城市。目前无锡从事物联网产业领域的研发企业已达53家,集聚了无锡物联网产业研究院等一批国家级团队和美新半导体、海鹰集团等一批领军型企业。   而北京是在物联网应用上发展较快的城市。在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的支持下,由40余家企业、机构发起的 中关村物联网产业联盟 本月正式成立。该联盟聚集了IT、通信、基础平台、传感等领域的众多知名企业和科研机构。产业联盟的成立将形成产学研用联合的产业链合作关系,可以发挥北京在高端市场应用方面的优势和中关村的资源优势,在物联网的关键应用、技术路线研究、关键设备攻关、上下游产业化配套合作、技术和产品标准创制等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林绍福告诉记者,针对物联网产业的规划,北京市提出了建设物联网示范工程、以示范工程带动整体发展的思路,目前产业布局的重点在芯片、核心元器件、仪器仪表装备、移动通信、嵌入式软件、M2M服务等产业,并计划借示范工程推特色产业园区建设。
个人分类: 产业动态|1702 次阅读|0 个评论
中国经济十大猜想:网络生活进入物联网阶段
libing 2009-10-5 16:39
  一段60年的时光,是一段人民经历了贫穷短缺、温饱不足,最终进入小康生活的岁月      60年之后,中国经济在金融危机中昂首走在世界前列,中国经济的成绩让全世界刮目相看。展望未来,中国必然以更稳健的姿态迈向前方      【国家领导人对经济发展提出希望】      5月12日胡锦涛出席纪念汶川地震一周年活动时的讲话      我们要继续扎扎实实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认真落实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一揽子计划,全力做好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各项工作,努力夺取经济社会发展新胜利。7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会议研究了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      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主持会议。会议指出,当前,经济运行中的积极因素不断增多,企稳向好的势头日趋明显。刚刚公布的经济数据显示,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7.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6月份增速更达到10.7%。中国经济正步入企稳回升的新阶段。      形势稍好,尤须兢慎。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会议提出,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正处在企稳回升的关键时期,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仍然很多,经济回升基础还不稳固,国际国内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仍然较多。      在中国经济处在保增长的关键阶段,更要增强忧患意识和风险意识,有针对性解决经济运行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确保全年经济工作任务的完成。      9月10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大连出席世界经济论坛第三届新领军者年会(2009年大连夏季达沃斯年会)的企业家座谈会,并回答世界经济论坛主席施瓦布和企业家的提问。新华社记者谢环驰摄      温家宝总理9月份在大连参加2009夏季达沃斯论坛时指出,中国在2009年初确定的经济增长目标现在看来是可以实现的。中国的经济有很大的回旋余地,也有很大的发展潜力,我们不仅要努力实现今年的各项目标,而且要考虑明年、后年国家的平稳较快发展。【经济专家对中国未来十年经济发展做出展望】      10月1日,新中国迎来六十华诞。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展望未来中国经济走向,新华社经济分析师们经过广泛深入的调研,对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新能源对中国汽车业的影响、未来中国能源消费格局、未来中国银行业发展趋势、中国纺织业的前景、文化创意产业的兴盛、网络生活的新阶段、粮食供求的平衡、资本市场的深化和城镇化发展水平等作出了全方位预测。从中不难看出,经济国际化、产业高级化、市场深度化,将贯穿于中国经济未来发展的全过程。      趋势之一:人民币国际化步伐加快      人民币难成自由兑换货币,稳健升值是大势所趋      未来10年,将是人民币加快走向国际化的10年。2020年,人民币在国际贸易结算中的比重将超过10%,在国际储备和外汇交易中的比重甚至将高达15%。到2020年,在美元没有出现崩溃性贬值的情况下,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将在4.2:1左右,年均升值约4.5%。      今后10年,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将更多地受到我国经济和外贸持续较快增长的推动,人民币加快国际化将推动我国利率汇率改革、资本市场扩展、货币监管调控水平提高。      相对于我国经济规模和外贸占全球总量的比例,目前我国人民币的国际地位已明显滞后,但人民币国际化水平的提高一直受制于我国经济增长方式和金融监管水平。本次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和现有主要国际货币尤其是美元的冲击,为加快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难得的契机。      预计今后10年,我国GDP年均增长8%,至2020年,我国经济总量将达到75.7万亿元左右,按目前汇率计算,大约相当于11万亿美元。考虑到人民币升值因素,届时我国经济规模可能接近美国水平,超过日本一倍,相当于全球GDP总量的20%。      贸易方面,我国进出口也将年均增长8%,仍将快于全球5%的平均增速。由此,我国外贸总额至2020年将达到6.4万亿美元,大大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一,占届时全球贸易总额的13%。并且我国外贸将由顺差转为逆差。2020年,人民币在国际贸易结算中的比例将大致与我国外贸占全球贸易的比例相当,而人民币在储备资产中的比例或许更高。      人民币国际化的羁绊依然存在。首先,我国经济增长过于依赖出口和投资,贸易和投资的双顺差阻碍了人民币的输出,而这是本币国际化的首要条件。即使外贸和投资全部以人民币结算,出口和投资双顺差也将吸干通过进口支付和对外投资流出的人民币,造成境外人民币流通的短缺,或只能以大幅增加外汇储备来支持人民币国际流通量的需要,即以美元等外汇的流入换取人民币的输出。      人民币走出去的过程还将伴随着我国资本市场进一步对外开放和拓展,为境外人民币持有者提供较充分的可供投资的资产池。人民币利率和汇率的形成机制也将更加市场化,使得持有人民币的风险降低。资本项下的资金进出管制将放松,以满足人民币资产投资者对投资安全性和盈利性的流动性要求。      这些趋势都将推动我国货币金融调控手段的完善。      10年之内,人民币依然难以成为自由兑换货币。但人民币稳健升值则是大势所趋。预计至2020年对美元将累计升值60%以上,先慢后快,年均升值约4.5%。      趋势之二:新能源助中国成汽车强国      在中低端汽车市场上将孕育出一批世界知名大众品牌      到2020年,我国汽车保有量仍将较大落后于美国,千人汽车保有量仍将不及世界平均水平。      汽车市场高速成长带来的能源和环保压力将推动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很可能成为我国汽车工业缩小与汽车强国之间差距的一个契机。      过去10年,我国汽车生产和市场以超过GDP增速近一倍的高速度成长,私人消费成为推动我国汽车市场快速增长最大的动力。10年之后,汽车在我国城市的普及程度将像今天的彩电一样,成为城市居民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大城市家庭拥有两部或多部汽车将非常普遍,汽车也将大规模地进入农村地区,一些即可用作代步工具又可作为生产资料的车型,如轻卡、皮卡和越野车等,将在农村开拓出广阔的市场。      中国新车消费市场规模超过美国的时间可能比想象的要快,这一天将在2015年来临。2020年,我国汽车年产量将超过2000万辆,比今年翻一番。届时我国汽车保有量将达到至少1.85亿辆,成为全球仅次于美国的最大的汽车消费市场。      高速成长的中国汽车市场将给能源和环保带来巨大的压力,迫使中国将加快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步伐,同时继续提高传统汽车的节能减排技术。技术进步将促使中国汽车工业缩小同世界汽车强国的差距。      如果在发展新能源汽车方面坚持以我为主的发展思路,我国很有可能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率先突破,实现我国汽车产业由大到强的转变。2020年,我国将成为世界上拥有各类新能源汽车最多的国家之一。      2020年,我国汽车出口占整个国内生产的比例将会由去年的7.3%提高到20%左右。伴随着汽车的大量出口,中国将在中低端汽车市场上孕育出一批世界知名的大众品牌。      10年前,中国有110家整车生产企业,一汽、二汽和上汽三大汽车集团的产量占整个国内产量的44%。2008年,国内整车生产企业数虽然降到82家,但三大集团的产量占国内总产量的比例只提高不到五个百分点,为48.7%。未来10年,三大集团在国内的地位有可能面临其他企业后来居上的挑战。      趋势之三:能源消费居世界第一      国内能源产出与需求间差距拉大,能源进口占总消费比例进一步提高      未来10年,中国将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能源消费国,但人均能源消费量仍只有日本和西欧国家的一半,不到美国的1/3,相当于世界的平均水平。我国国内能源产出与需求间的差距将进一步拉大,能源进口占总消费的比例将从目前3%提高到2020年的20%。      我国能源政策将面临巨大压力,国际上要求中国承担更多减排义务的呼声将逐渐高涨。国内民众环保意识也将明显加强。两者将共同推进我国能源结构向清洁化转变,经济结构向低碳化转变。      近年,我国节能减排政策力度加大,能源消费弹性系数自2004年的1.6逐渐回落,2008年降至0.44,在发展中国家和新型经济体极其罕见。如果这一相对于发展中国家超低的能源消费弹性系数能够维持,今后10年我国GDP平均增长8%的情况下,能源消费将年均增长约4%,至2020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将超过45亿吨标准煤,相当于32亿桶原油,接近美、英、法、德、意的总和。      国内能源的增产将无法满足需求的增长,我国能源对外依存度将进一步上升,预计到2020年我国能源需求近20%需要通过进口满足。预计2020年,我国能源净进口将超过八亿吨标煤,相当于5.6亿桶油当量,约占全球能源出口总量的1/5。      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经济快速发展带来的能源需求增长将快速推高能源价格。以石油为例,10年后原油价格将冲上200美元/桶(2008年不变价),至少牢牢站稳在150美元/桶以上。煤炭、天然气、液化气以及铀的实际价格比今天翻番也基本没有悬念。      能源消费增长带来的二氧化碳排放问题正日益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今后10年全球气候和环境问题将超过恐怖主义成为头号国际议题。据《BP世界能源统计》,2000年至2008年,全球能源年消费增加约20亿桶油当量,其中我国消费增量占一半以上。      大力发展水电、核电、风电乃至太阳能等非碳基能源,并大力发展和推广硫回收、碳捕集等清洁能源技术,是我国走出能源困境的唯一出路。预计到2020年,煤炭占我国能源消费比例将从目前的70%下降到60%以下,相对清洁高效的油气比例将从23%提高到近27%,非碳基能源比例将从7%提高到15%甚至更多。      趋势之四:银行走向金融百货公司      银行杠杆化产品将通过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对实体经济投资产生积极影响      未来10年,我国商业银行将从传统以融资中介为核心向以财富管理为核心转变,零售业务将成为未来银行的主要利润来源,目前对银行利润贡献最大的对公业务占比将明显下降。      未来银行将减少对靠存款筹集资金的依赖,金融创新带来的高杠杆化金融衍生品将大大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传统银行存贷利差的盈利模式将逐渐让位于中间业务的盈利模式。      未来银行对客户的意义不再是存钱罐和贷款批发商,而是以银行业务为核心,辐射保险、证券、基金、产权经营等多个领域的金融百货公司。对客户的财富资产管理将是银行最核心的业务。      未来银行在代客理财时,投资领域将从股票、债券、基金等传统领域扩展到结构性衍生品、商品乃至艺术品。      银行将不再以柜台服务为主,目前在银行网点供客户缴费、存取款、查询的金融终端有望飞入寻常百姓家,网上银行将完成过去只能在银行网点办理的各种业务。作为银行为客户推出的最便捷的支付工具,银行卡在功能和外型上将有大的飞跃。      随着非银行金融机构的业务逐渐向银行渗透,出于追求规模经济和分散风险的考虑,大银行不得不采取兼并、收购等手段,扩大自身规模,以提高竞争力,由此将催生一批以商业银行为主体的从事混业经营的金融控股公司。      作为金融加速器,银行杠杆化产品通过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对实体经济投资产生积极影响。同时,银行消费信贷推动消费者杠杆化率提高,对扩内需、调结构的经济转型战略发挥积极作用。      趋势之五:由纺织大国迈向纺织强国      创新将促使我国纺织服装产业结构向价值链高端延伸      未来10年,中国将由纺织工业大国跃变为强国。在纺织服装市场整体保持快速增长的同时,家用尤其是产业用纺织品市场的扩展将尤为引人注目。就纤维消费总量而言,服装、家用和产业用纺织品将三分天下。      作为时代变迁的重要符号,服装以非文本的方式记录着历史的变迁。未来10年服装更加多元化是不容置疑的趋势,休闲生活理念将更广泛更深入地渗入服装消费,人们更加追求通过服装显示自己的文化层次和品位。      我国服装市场的发展前景未可限量。回顾改革开放30年,我国服装企业数从仅约两万家增加到近30万家,从业人员从不到百万增加到超过400万,服装产量从不到20亿件增加到超过200亿件,服装出口从约10亿美元发展到超过1000亿美元,我国成衣出口总量占全球出口总量份额超过三成。目前我国城镇人均衣着支出超过1000元,是农村居民的五倍以上。未来城乡服装消费市场都将呈现巨大的发展空间。      相对于服装,家用和产业用纺织品市场空间更为广阔。目前我国服装、家用、产业用纺织品消费纤维的比重为53:33:14,与本世纪初的68:22:10相比,服装占比明显下降,预计10年后,这一比例将演化为40:35:25,类似于当今欧美国家三分天下的格局。      未来10年,我国纺织工业的增长点及对社会的贡献将主要体现在产业用纺织品上。产业用纺织品市场规模将急剧扩张,覆盖交通、铁路、水利、机械、医药卫生、军工等领域。城市化进程和新农村建设也将充分释放装饰用纺织品、床上用品等家用纺织品市场需求。      未来10年,纺织工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实现本世纪头20年发展目标的进程中仍然具有不可替代的支撑作用。纺织工业产业规模将保持增势,但增长速度有所放缓,产业结构得以优化提升。预计到2020年,我国纤维加工总量将突破4000万吨,保持在全球总加工量中40%的比重。      趋势之六:文化创意产业迅速崛起      潜力最大的是文化与其他产业尤其是制造业的深层次结合      未来10年,文化创意与传统产业将快速融合,形成一种新兴的经济发展范式文化创意经济。文化和创意元素的融入将提升传统产业,而传统产业的产品和服务也将成为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      互联网等数字传播技术的日新月异将极大地激发全民创意,并将加速创意的商业化实现。今后10年大量文化创意企业将层出不穷,并在此基础上形成数个综合性旗舰企业。2020年,这些企业对我国GDP的贡献率将从目前的3%提高到约7%。      今后10年将是我国文化消费高度繁荣的10年。传统文化产业在自身升级发展的同时,将加速向其他产业的渗透。文化和创意将大规模地作用于旅游业、制造业甚至农业等其他产业,全面催生以传统文化产业为基础的文化创意经济,推动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      未来10年,扩大内需和大力发展服务业的政策,将为文化创意经济的发展添加新的催化剂。潜力最大的还是文化与其他产业尤其是制造业的深层次结合。      高新技术将是文化创意经济的加速器。数字传播技术传入千家万户,使个人随时随地参与和发表创作成为可能,数以亿计的网民是一笔非常巨大的创意资源。      个人化属性强烈的数字传播技术还将催生无数中小文化创意个人和企业。目前,我国已有约32万家注册登记的文化企业,从中将会崛起一批跨行业、跨媒体、跨所有制、跨地区的文化多媒体集团,其中将会产生三到五家跨国界的超大型旗舰集团。      中小文化创意企业将在专业化、精细化的细分市场各领风骚,但大量零散的创意人才和企业趋向于按领域、流派、功能在一定的区域集聚。这些文化创意集聚区也将打造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品牌。      趋势之七:网络生活进入物联网阶段      物联网将引领电子消费进入一个更便捷、人性化、智能化的新时代      最近物联网这三个字开始迅速走红。也是,每天一堆所谓的物联概念往涨停板上封,想不红也不行。      未来10年,计算机、互联网、通信等现代电子信息技术将加速相互融合,我国消费电子产业融合创新的趋势将越来越明显。物联网将在消费电子产品中广泛应用,引领电子消费进入一个更便捷、人性化、智能化的新时代。      消费类数码产品设计将呈现出更加便携化、个性化的趋势。小型化、超薄化并具有时尚、轻巧、简单易用特性的数码产品将成为消费的主流。绿色技术成为消费类电子产业首要关注的焦点,节能、环保、健康的产品设计理念,成为消费类电子产品的主要发展趋势。      未来10年,高科技结合人性化、个性化将成为消费类电子产品的技术追求和研发哲学。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催生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新应用不断涌现,消费电子产业的边界将日益模糊,产品门类五花八门。满足个性化需求的大屏幕、可上网液晶电视、大容量快速存储技术、高清晰数码影像产品、高度集成的信息终端等产品将实现结构的不断创新和彼此无缝连接,在工艺设计领域趋于实现人与信息的充分完美结合。      数字家庭将成为消费类电子产品未来的强劲增长点。信息技术的家庭应用实现了家电产品高度的数字化和联网化。      数字娱乐产品设计更注重个性和时尚,更强调用户的情感体验和用户界面的设计,追求让用户在使用中得到乐趣甚至是惊喜。工业设计由产品设计转向与商业模式相结合,由硬件设计为主转向软硬件设计融合。超薄产品进入普及时代,无数新产品将以更轻、更小的面貌呈现。      健康消费成为消费类电子产品创新的主流之一。消费者对消费类电子产品特别是家电产品的关注点已从价格向产品、技术、品质和使用成本转移,尤其对节能降耗的关注度普遍提升。      未来10年,物联网这个高科技名词将由概念逐步走向大规模应用,掀起世界信息产业的第三次浪潮。它通过感应器把新一代IT技术充分运用在各行各业之中,形成普遍连接的互联网络,实现人类社会与物理系统的神奇整合。借助物联网,人类能够以更加精细和动态的方式管理生产和生活,全新的网络新体验将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趋势之八:粮食长期处于紧平衡      良种推广、化肥应用和提高机械化水平仍然是粮食增产的有效手段      未来10年,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和膳食结构改善,将对我国人均粮食消费量产生一定的影响,但粮食消费增长的主要动力将来自人口总量增加。到2020年,我国人口总数将达到14.1亿左右,粮食工业和出口需求在政策调控下有望保持相对稳定,粮食需求的增长将在10%左右,需求刚性较强。      国家扶持粮食生产的政策措施对保障粮食供应至关重要,而科技进步对粮食单产的贡献有较大提升空间,未来10年我国粮食增产将超过10%。但长远来看,粮食生产受资源、气候、技术、市场等因素影响,大幅增产的难度加大,我国粮食中长期仍处于紧平衡状态。      未来10年应着眼于粮食安全的国际视角,树立互利合作、多元发展、协同保障的新粮食安全观;着眼于我国丰富的食物资源,树立以谷物为中心、粮食为重点的综合化食物安全观,最终构建供给稳定,储备充足,调控有力,运转高效的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体系。      当前,影响我国粮食生产的关键因素是粮食播种面积和粮食单产水平。由于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加快等,我国粮食总播种面积呈下降趋势,但随着科技进步、农业投入加大等因素影响,我国粮食作物单产水平却不断上升。2008年我国粮食单产提高对总产提高的贡献率达到81%。预计到2020年粮食单产年均增长1.13%。根据粮食安全战略目标规划,到2020年我国粮食播种面积将稳定在15.5至16亿亩,粮食产量将达到5.7至5.9亿吨。若此期间,粮食单产能保持年均增长1.70%以上的较高水平,到2020年,我国粮食产量将突破六亿吨关口,达到6.1至6.3亿吨,步入一个新台阶。      良种推广、化肥应用和提高机械化水平仍然是粮食增产的有效手段。良种将是提高粮食单产的首要因素,预计未来10年,小麦、玉米、水稻良种覆盖率将接近100%,大豆将提高到95%以上,良种因素可使粮食单产提高10%左右;化肥利用率将会不断提高,预计未来10年,化肥对粮食增产的贡献率在10%左右;农业机械化可解决劳动力不足问题和提高粮食单产,预计到2020年,我国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将达到70%,实现主要作物关键环节生产机械化。      生态农业和转基因技术对未来10年我国粮食生产不会产生太大的影响。生态农业作为一种可持续和环保的发展模式,是一个长期趋势,短期内还不会成为农业发展的主导模式;对于转基因技术的争议也难以很快得出明确结论,因此主粮大规模转基因商业化种植仍将受到严格限制。      要保障未来10年我国的粮食安全,必须做到四个确保:确保粮食总产量持续稳步上升,全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突破5.5亿吨,人均粮食占有量实现400公斤;确保我国大宗谷物基本自给,大米、小麦和玉米的自给率保持在90%95%,大豆自给率力争恢复到55%60%,豆类、荞麦、谷子等小杂粮扩大出口;确保国家粮食储备规模保持在相当于当年粮食消费总量的25%30%的水平上,小麦和稻谷的储备量分别保持在50%和25%左右;确保形成建全和完善的现代粮食物流系统。      趋势之九:资本市场趋于国际化      资本市场国际化程度的提高,将提升我国在全球资本市场的份额和地位      未来10年,中国资本市场将进一步向市场化、国际化方向发展,基本完成从新兴加转轨向成熟市场的过渡,初步形成完善的、多层次的资本市场格局。      我国资本市场的深度和广度将大为拓展,股票、债券、商品期货和金融衍生品市场全面发展,市场层次更为丰富,在全球资本市场的地位和作用不断发展、提升,成为与中国经济地位相匹配的、在全球资本市场中占有举足轻重地位的国际化的资本市场。      未来10年,上海将跻身于国际上为数不多的几个市场种类比较完备的金融中心,形成包括股票、债券、货币、外汇、商品期货、OTC衍生品、产权交易等在内的金融市场体系。创业板主战场在深圳。创业板上市公司将给中国经济中最具活力的中小企业注入生机。      2020年,沪深市场市值将达到80100万亿元人民币,比目前翻两番,上市公司数量有望从目前的1638家增加到5000家。机构投资者快速发展,其中共同基金、信托基金、企业年金、保险基金和社保资金等机构投资者在证券市场上的份额将占到90%左右。      届时债券市场规模将超过股票市场,可能会是股票市场规模的2至4倍,债券融资占国内金融机构部门融资的比重将从目前的10.8%提高到35%以上。      更多的大宗商品期货品种将陆续推出,能源、金属、农粮畜牧产品等期货品种日趋完善。金融衍生品,如股指期货、利率期货、债券期货和外汇期货也相继推出。      在我国资本市场广度和深度扩展的同时,其市场化改革到2020年也将基本完成。      市场各主体分工更加明确。一是市场在产品、交易工具、募集方式以及监管要求上,将具有可供投资者选择的多个层次。二是监管部门的主要职能将从目前代替市场对发行人和投资者作实质性判断和审批,转变为完善各市场的监管规则并监督市场参与者执行。三是投资者可视其需要自主选择参与哪个金融市场,而不是像现在这样由监管部门决定其参与哪个市场以及如何参与。      未来10年,外国企业和投资者将不断进入中国市场。两年之内,外国企业很可能有望获准在国内资本市场上市融资。预计到2020年,上交所上市的境外公司比率将达15%左右,约为1000家左右,其中世界500强至少有50家;B股市场将有可能与A股合并;同时更多优秀的外国企业可以在债券市场发行人民币债券。      随着资本流动限制的逐渐放松和外汇管制的不断改革,资金雄厚的机构投资者将在全球范围内寻求投资机会。预计到2020年,境外的机构投资者会成为上海、深圳等市场的重要参与者,在中国大陆资本市场掌管投资资金将超过2000亿美元。      外国投资者将成为国内资本市场的重要参与者。中国国债将成为外国央行外汇储备资产的一部分,我国的企业债也将成为大型金融机构全球资产组合的组成部分。其次,人民币外国债券,即国外政府、企业在中国大陆发行以人民币为面值的债券,市场规模将越来越大。第三,到2020年在海外还将出现相当规模的人民币欧洲债券市场,我们认为中国香港最有可能成为人民币欧洲债券的主要市场,上海也将为人民币欧洲债券交易提供离岸市场服务。      趋势之十:城镇化率将接近六成      户籍制度将逐步开放,中小城市将成为吸纳农村人口转移的主力。      未来10年,我国城镇人口将达到八亿,城镇化率将接近60%。与发达国家普遍的80%的城镇化率仍有很大差距。      户籍制度将逐步开放,尤其在中小城市。中小城市将成为吸纳农村人口转移的主力。      计划生育政策将长期实行,因此城镇人口自然增长率很低,城镇人口增加与过去20多年一样,将主要来自农村人口的转移。      按户籍计算,我国目前城镇人口不到五亿,比常住人口少一亿多。这一亿多城镇常住人口属于不完全迁移,其特点是单身、短期流动,人在城市工作,其家庭、消费、权利行使和保障都在农村地区进行。这部分不完全迁移人员今后若得不到制度设计的保障,将成为中国社会重大的不稳定因素。      因此,现有户籍制度的改革以及相关的配套公共服务的完善是大势所趋。预计未来我国户籍制度改革进程将加快,进一步清除农村进城务工劳动力在城市落户的体制和制度障碍。由此,今后10年我国实际城镇化率将从目前的约37%提高到42%以上。      但现有的户籍制度不可能完全取消,否则我国将出现其他不少发展中国家出现的城市大规模贫民窟的现象。      由于户籍制度在大城市放开的阻力较大,而且如果就业环境允许,农民更愿意选择离家较近的城市实现永久性迁移。预计今后更多的资源将向中小城市分配,扩大其就业容纳能力,改善其生活环境,加强其公共服务水平,使这些城市的户籍制度有条件向进城务工人员彻底放开。      城市化进程将推动中国农民人均收入的增长。随着进城务工农民的加速增加,非农务工收入占农村居民收入的比例目前约为40%,预计未来10年将提高到50%。考虑到相当一部分转移劳动力已经实现完全迁移,其收入增长将划归城市部分,因此原有农村居民的收入增长将比统计中的农村居民收入增长更快。
个人分类: IT与网|3069 次阅读|1 个评论
互联网 + 物联网 = 智慧地球
xupeiyang 2009-9-21 12:46
http://baike.baidu.com/view/1136308.htm  物联网(The Internet of things)的概念是在1999年提出的,它的定义很简单:把所有物品通过射频识别等信息传感设备与互联网连接起来,实现智能化识别和管理。   物联网指的是将各种信息传感设备,如射频识别(RFID)装置、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种种装置与互联网结合起来而形成的一个巨大网络。其中非常重要的技术是RFID电子标签技术。以简单RFID系统为基础,结合已有的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中间件技术等,构筑一个由大量联网的阅读器和无数移动的标签组成的,比Internet更为庞大的物联网成为RFID技术发展的趋势。物联网用途广泛,遍及智能交通、环境保护、政府工作、公共安全、平安家居、智能消防、工业监测、老人护理、个人健康等多个领域。预计物联网是继计算机、互联网与移动通信网之后的又一次信息产业浪潮。有专家预测10年内物联网就可能大规模普及,这一技术将会发展成为一个上万亿元规模的高科技市场。 概念   物联网(The Internet of things)的概念是在1999年提出的,它的定义很简单:把所有物品通过 射频 识别等信息传感设备与互联网连接起来,实现智能化识别和管理。国际电信联盟2005年一份报告曾描绘物联网时代的图景:当司机出现操作失误时汽车会自动报警;公文包会提醒主人忘带了什么东西;衣服会告诉洗衣机对颜色和水温的要求等等。   物联网把新一代IT技术充分运用在各行各业之中,具体地说,就是把感应器嵌入和装备到电网、 铁路 、 桥梁 、 隧道 、 公路 、 建筑 、供水系统、大坝、油气管道等各种物体中,然后将物联网与现有的 互联网 整合起来,实现人类社会与物理系统的整合,在这个整合的网络当中,存在能力超级强大的中心计算机群,能够对整合网络内的人员、机器、设备和基础设施实施实时的管理和控制,在此基础上,人类可以以更加精细和动态的方式管理生产和生活,达到智慧状态,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生产力水平,改善人与自然间的关系。   毫无疑问,如果物联网时代来临,人们的日常生活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然而,不谈什么隐私权和辐射问题,单把所有物品都植入识别芯片这一点现在看来还不太现实。人们正走向物联网时代,但这个过程可能需要很长很长的时间。 原理   物联网是在计算机互联网的基础上,利用 RFID 、无线数据通信等技术,构造一个覆盖世界上万事万物的Internet of Things。在这个网络中,物品(商品)能够彼此进行交流,而无需人的干预。其实质是利用射频自动识别(RFID)技术,通过计算机互联网实现物品(商品)的自动识别和信息的互联与共享。   而 RFID,正是能够让物品开口说话的一种技术。在物联网的构想中,RFID标签中存储着规范而具有互用性的信息,通过无线数据通信网络把它们自动采集到中央信息系统,实现物品(商品)的识别,进而通过开放性的计算机网络实现信息交换和共享,实现对物品的透明管理。   物联网概念的问世,打破了之前的传统思维。过去的思路一直是将物理基础设施和 IT 基础设施分开:一方面是机场、公路、建筑物,而另一方面是数据中心,个人电脑、宽带等。而在物联网时代, 钢筋混凝土 、 电缆 将与 芯片 、宽带整合为统一的基础设施,在此意义上,基础设施更像是一块新的地球工地,世界的运转就在它上面进行,其中包括经济管理、生产运行、社会管理乃至个人生活。 发展   2005年11月17日,在 突尼斯 举行的信息社会世界峰会(WSIS)上, 国际电信联盟 (ITU)发布了《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报告指出,无所不在的物联网通信时代即将来临,世界上所有的物体从轮胎到牙刷、从房屋到纸巾都可以通过因特网主动进行交换。射频识别技术(RFID)、传感器技术、纳米技术、智能嵌入技术将到更加广泛的应用。   2009年2月24日消息, IBM 大中华区首席执行官 钱大群 在2009IBM论坛上公布了名为智慧的地球的最新策略。针对中国经济的状况,钱大群表示,中国的基础设施建设空间广阔,而且中国政府正在以巨大的控制能力、实施决心、和配套资金对必要的基础设施进行大规模建设,智慧的地球这一战略将会产生更大的价值。   在策略发布会上,IBM还提出,如果在基础建设的执行中,植入智慧的理念,不仅仅能够在短期内有力的刺激经济、促进就业,而且能够在短时间内为中国打造一个成熟的智慧基础设施平台。   钱大群表示,当今世界许多重大的问题如金融危机、能源危机和环境恶化等,实际上都能够以更加智慧的方式解决。在全球经济形势低迷的同时,也孕育着未来的发展机遇,中国不仅能够籍此机遇开创新乐观产业和新的市场,加速发展,摆脱经济危机的影响。   IBM希望智慧的地球策略能掀起了互联网浪潮之后的又一次科技革命。IBM前首席执行官 郭士纳 曾提出一个重要的观点,认为计算模式每隔15年发生一次变革。这一判断像 摩尔定律 一样准确,人们把它称为十五年周期定律。1965年前后发生的变革以大型机为标志,1980年前后以个人 计算机 的普及为标志,而1995年前后则发生了互联网革命。每一次这样的技术变革都引起企业间、产业间甚至国家间竞争格局的重大动荡和变化。而互联网革命一定程度上是由美国 信息高速公路 战略所催熟。20世纪90年代,美国克林顿政府计划用20年时间,耗资2000亿-4000亿美元,建设美国国家信息基础结构,创造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而今天,智慧的地球战略被不少美国人认为与当年的信息高速公路有许多相似之处,同样被他们认为是振兴经济、确立竞争优势的关键战略。该战略能否掀起如当年互联网革命一样的科技和经济浪潮,不仅为美国关注,更为世界所关注。 下一个经济增长点   物联网被称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的第三次浪潮。业内专家认为,物联网一方面可以提高经济效益,大大节约成本;另一方面可以为全球经济的复苏提供技术动力。目前, 美国 、 欧盟 、 中国 等都在投入巨资深入研究探索物联网。我国也正在高度关注、重视物联网的研究, 工业和信息化部 会同有关部门,在新一代信息技术方面正在开展研究,以形成支持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的政策措施。   中国移动总裁 王建宙 反复提及,物联网将会成为中国移动未来的发展重点。他表示将会邀请台湾生产RFID、 传感器 和 条形码 的厂商和中国移动合作。据他介绍,运用物联网技术,上海移动已为多个行业客户度身打造了集数据采集、传输、处理和业务管理于一体的整套无线综合应用解决方案。最新数据显示,上海移动目前已将超过10万个芯片装载在出租车、公交车上,形式多样的物联网应用在各行各业大显神通,确保城市的有序运作。在上海世博会期间,车务通将全面运用于上海公共交通系统,以最先进的技术保障世博园区周边大流量交通的顺畅;面向物流企业运输管理的e物流,将为用户提供实时准确的货况信息、车辆跟踪定位、运输路径选择、物流网络设计与优化等服务,大大提升物流企业综合竞争能力。   此外,在物联网普及以后,用于动物、植物和机器、物品的传感器与电子标签及配套的接口装置的数量将大大超过手机的数量。物联网的推广将会成为推进经济发展的又一个驱动器,为产业开拓了又一个潜力无穷的发展机会。按照目前对物联网的需求,在近年内就需要按亿计的传感器和 电子标签 ,这将大大推进信息技术元件的生产,同时增加大量的就业机会。   据介绍,要真正建立一个有效的物联网,有两个重要因素。一是规模性,只有具备了规模,才能使物品的智能发挥作用。例如,一个城市有100万辆汽车,如果我们只在1万辆汽车上装上智能系统,就不可能形成一个智能交通系统;二是流动性,物品通常都不是静止的,而是处于运动的状态,必须保持物品在运动状态,甚至高速运动状态下都能随时实现对话。   美国权威咨询机构forrester预测,到2020年,世界上物物互联的业务,跟人与人通信的业务相比,将达到30比1,因此,物联网被称为是下一个万亿级的通信业务。 中国发展   与计算机、互联网产业不同,中国在物联网领域享有国际话语权!中科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副所长、中科院无锡高新微纳传感网工程中心主任刘海涛自豪的说。   目前,我国的无线通信网络已经覆盖了城乡,从繁华的城市到偏僻的农村,从海岛到珠穆朗玛峰,到处都有无线网络的覆盖。 无线网络 是实现物联网必不可少的基础设施,安置在动物、植物、机器和物品上的电子介质产生的 数字信号 可随时随地通过无处不在的无线网络传送出去。 云计算 技术的运用,使数以亿计的各类物品的实时动态管理变得可能。   而在物联网这个全新产业中,我国的技术研发水平处于世界前列,具有重大的影响力。中科院早在1999年就启动了 传感网 研究,与其它国家相比具有同发优势。该院组成了2000多人的团队,先后投入数亿元,在无线智能传感器网络通信技术、微型传感器、传感器终端机、移动基站等方面取得重大进展,目前已拥有从材料、技术、器件、系统到网络的完整产业链。在世界传感网领域,中国与德国、美国、韩国一起,成为国际标准制定的主导国之一。   业内专家表示,掌握物联网的世界话语权,不仅仅体现在技术领先,更在于我国是世界上少数能实现产业化的国家之一。   中科院无锡微纳传感网工程技术研发中心(以下简称无锡传感网中心),是国内目前研究物联网的核心单位。今年8月7日,温家宝总理在江苏无锡调研时,对微纳传感器研发中心予以高度关注,提出了把传感网络中心设在无锡、辐射全国的想法。温家宝总理指出在传感网发展中,要早一点谋划未来,早一点攻破核心技术,在国家重大科技专项中,加快推进传感网发展,尽快建立中国的传感信息中心,或者叫感知中国中心。江苏省委省政府接到指示后认真落实总理的要求,热情拥抱物联网,突出抓好平台建设和应用示范工作,并迅速形成了研发安全感与产业突破的先发优势。无锡市则作出部署:举全市之力,抢占新一轮科技革命制高点,把无锡建成传感网信息技术的创新高地、人才高地和产业高地。   不久前,无锡传感网中心的传感器产品在 上海浦东国际机场 和 上海世博会 被成功应用,首批价值1500万元的传感安全防护设备销售成功,这套设备由10万个微小的传感器组成,散布在墙头墙角墙面和周围道路上。传感器能根据声音、图像、震动频率等信息分析判断,爬上墙的究竟是人还是猫狗等动物。   多种传感手段组成一个协同系统后,可以防止人员的翻越、偷渡、恐怖袭击等攻击性入侵。由于效率高于美国和以色列的防入侵产品,国家民航总局正式发文要求,全国民用机场都要采用国产传感网防入侵系统。目前,仅浦东机场直接采购传感网产品金额为4000多万元,加上配件共5000万元。刘海涛称,若全国近200家民用机场如果都加装防入侵系统,将产生了上百亿的市场规模。 http://www.sciencenet.cn/htmlnews/2009/9/223340.shtm 邬贺铨院士:世界将进入物联网时代 家里的电饭锅、电冰箱、甚至是窗户,都能实现上网。你可以坐在办公室里,给家里开窗透气。9月13日,中国工程院副院长、院士邬贺铨称,互联网的发展,接下来将进入物联网阶段,畅通重庆就可能使用物联网。 物联网之生活 电脑关空调 实现节能 9月13日下午3点,身为光纤传送网与宽带信息网专家的邬贺铨,在接受记者的采访时表示,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接下来将进入物联网时代。 邬贺铨称,现在的互联网,是人们通过计算机,实现与人之联网。而未来的物联网,将会改变我们现在的生活。并对节能将作出巨大贡献。在建筑物中安装2万个传感器并联网,通过网络来合理地控制开关空调等,将节约运行能耗30%。 邬贺铨还说,物联网还可以让电饭锅、电冰箱等与网络相连,让电饭锅等实现智能化。比如电饭锅实现物联网后,你在北京出差时,上网敲击电脑,就可以让重庆家中的电饭锅煮饭。 物联网时代的生活究竟怎么样?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化研究中心秘书长姜奇平对此作了详解。他说,物联网也被称为智能地球,物与物之间实现智能化,相当于遥控。你可以通过网络进行设置而一劳永逸。若建筑物使用物联网,比如空调、电灯等将由电脑来精确地调控、开关,从而实现节能;你设置每周一吸尘器自动吸尘后,每周一,你在办公室上班,你的吸尘器就会在家中自动干活,将你的屋子打扫得一尘不染;你也可以在办公室里,通过电脑打开家里的窗户透气。 但姜奇平同时表示,若用户的密码被坏人破译,也有危险。比如,千里之遥的小偷可以打开窗户,然后遥控一辆长臂铲车,将你家里的某件东西偷走。 物联网之交通 智能指挥有利畅通重庆 邬贺铨还提到,在畅通重庆建设中,可以使用物联网:让监控设备联网,然后通过网络,自动指挥车流,提示驾驶员选择路线,避免塞车。 对邬院士的说法,姜奇平解释称,物联网还可以让汽车实现智能化:汽车靠接收到的路面等综合信号,自己选择行驶路线、确定速度。 姜奇平举了个例子,比如,从重庆开车到北京,上车后,你设置好目的地,便可埋头睡觉。汽车的电脑系统通过路面接收到的信号,一路行驶。 这种情况要多久才能实现?姜奇平称,国内一家大型软件公司,已研究出交通实现物联网的软件。 在国外,已有欧州国家开始尝鲜。但若要全面实现汽车智能化,还需要对传统公路进行改造等,因此短期内还无法实现。 他甚至还认为,如果一旦实现,未来学驾驶的人数可能将大大减少。届时,学驾驶的,可能是驾驶爱好者。 相关链接 硬盘价格 26年下降360万倍 13日,邬贺铨院士在报告中,还讲了几个有趣的知识片断,其中包括硬盘价格26年下降360万倍。 1982年以来,CPU的性能提高了3500倍,内存的价格下降了45000倍,硬盘的价格下降了360万倍。邬贺铨打比方说,如果汽油也能以同样的速度发展,一升的汽油就能够使飞行器环绕地球旅行573圈,如果汽车的价格也能跟硬盘一样降价,现在有的新车,其价格仅值0.01美元。 去年7月份,IBM为美国核安全局研制了新的计算机,宣告了人类进入千万亿次计算机时代。美国自然科学基金委计划使用2亿美元研制万万亿次的Blue Waters高性能计算机。整个系统超过32万个处理器核,1PB内存,10PB硬盘组成。预测2018年研制成功100亿亿次的计算机。在863计划的支持下,我国已经研制成功100万亿次级计算机。但是,在高性能计算基础研究等方面与世界先进水平还有较大差距。 http://www.sciencenet.cn/htmlnews/2009/9/223537.shtm 中国科研机构加紧研发物联网技术 只要轻轻一按按钮,所在区域的大气压、湿度等信息就会通过传感器实时进入计算机系统;家里煤气泄露了,传感器会将这一信息发送到手机上;农业专家坐在家里就能实时获得某块农田的土壤指标物联网技术将使得这些成为可能。 记者9月21日从正在举行的中国江苏第二届产学研成果展示洽谈会上了解到,中科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中国科研单位,目前正加紧研发物联网技术,以迎接即将到来的物联网时代。 物联网也叫传感网,是指将各种信息传感设备,比如射频识别装置、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装置与互联网结合起来而形成的一个巨大网络。其目的是让所有的物品都能够远程感知和控制,并与现有的网络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更加智慧的生产生活体系。 物联网前景非常广阔,它将极大地改变我们目前的生活方式。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国家电工电子示范中心主任赵国安告诉记者,他们中心从事物联网研究近4年,目前已经自主研制了无线传感器网络系统平台,包括具有自组网特性无线传感器节点、数据存储和数据远程访问终端等。物联网技术的革命之处在于,通过传感器等技术手段,网络将进一步成为物体与物体沟通、人与物体沟通的工具。 中科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在我们的平台上进行了高寒地区生态环境无线传感器网络应用示范实验。赵国安介绍,他们自主研制的物联网技术已经应用于水产养殖基地环境监控系统、仓库环境监测系统、道路交通监测系统、农田环境监测和远程专家指导系统、高校科研开发平台中。 中科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是中国最早从事物联网技术开发的科研机构之一。去年11月,该所与无锡市签订了合作协议,共同在无锡高新区成立一个高新微纳传感网工程中心。目前双方在江苏省支持下,正制定感知中国中心建设的总体方案和产业规划,力争建成引领中国传感网技术发展和标准制订的中国物联网产业研究院。 物联网已被江苏列为重点培育和发展的六大新兴产业之一。这个省教育部门近日召集省内的重点高校,专题研讨物联网的建设。无锡市委书记杨卫泽表示,他们要建物联网产业园,同时还要把无锡打造成一个传感网的示范城市。 据了解,中国对物联网应用领域的研究与美国、德国等欧美国家基本处于同一起跑线上。赵国安表示,今后,他们将与国内其他科研单位一起致力于解决目前物联网研发所遇到的通信范围、外部环境指标以及网络安全等技术难题,以占领国际物联网技术高地。 当然,物联网建设不仅仅是技术问题,还将涉及到规划、管理、协调、合作等方面的问题,这需要国家层面的相应配套政策。 http://www.changher.cn/kexuejishu/153/ 物联网被称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的第三次浪潮。业内专家认为,物联网一方面可以提高经济效益,大大节约成本;另一方面可以为全球经济的复苏提供技术动力。目前,美国、欧盟、中国等都在投入巨资深入研究探索物联网。我国也正在高度关注、重视物联网的研究,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有关部门,在新一代信息技术方面正在开展研究,以形成支持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的政策措施。 中国移动总裁王建宙反复提及,物联网将会成为中国移动未来的发展重点。他表示将会邀请台湾生产RFID、传感器和条形码的厂商和中国移动合作。据他介绍,运用物联网技术,上海移动已为多个行业客户度身打造了集数据采集、传输、处理和业务管理于一体的整套无线综合应用解决方案。最新数据显示,上海移动目前已将超过10万个芯片装载在出租车、公交车上,形式多样的物联网应用在各行各业大显神通,确保城市的有序运作。在上海世博会期间,车务通将全面运用于上海公共交通系统,以最先进的技术保障世博园区周边大流量交通的顺畅;面向物流企业运输管理的e物流,将为用户提供实时准确的货况信息、车辆跟踪定位、运输路径选择、物流网络设计与优化等服务,大大提升物流企业综合竞争能力。 此外,在物联网普及以后,用于动物、植物和机器、物品的传感器与电子标签及配套的接口装置的数量将大大超过手机的数量。物联网的推广将会成为推进经济发展的又一个驱动器,为产业开拓了又一个潜力无穷的发展机会。按照目前对物联网的需求,在近年内就需要按亿计的传感器和电子标签,这将大大推进信息技术元件的生产,同时增加大量的就业机会。 据介绍,要真正建立一个有效的物联网,有两个重要因素。一是规模性,只有具备了规模,才能使物品的智能发挥作用。例如,一个城市有100万辆汽车,如果我们只在1万辆汽车上装上智能系统,就不可能形成一个智能交通系统;二是流动性,物品通常都不是静止的,而是处于运动的状态,必须保持物品在运动状态,甚至高速运动状态下都能随时实现对话。 美国权威咨询机构forrester预测,到2020年,世界上物物互联的业务,跟人与人通信的业务相比,将达到30比1,因此,物联网被称为是下一个万亿级的通信业务。 http://finance.sina.com.cn/stock/hyyj/20090921/09526773981.shtml 物联网:物联网IOT行业 第三次信息浪潮   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又称传感网,简要讲就是互联网从人向物的延伸。   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指的是将各种信息传感设备,如射频识别(RFID)装置、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种种装置与互联网结合起来而形成的一个巨大网络。其目的是让所有的物品都与网络连接在一起,方便识别和管理。   最近物联网的概念兴起有其背后的积极推动因素,从而使得市场形成了一个相对统一的预期:物联网市场至少有万亿以上的市场空间。首先,9月1日,中国移动董事长在台湾访问时提及物联网的发展及中国移动介入这一巨大市场的决心;之后,9月13日左右,工业和信息化部相关负责人发表讲话,我国传感网标准体系已形成初步框架,向国际标准化组织提交的多项标准提案被采纳,传感网标准化工作已经取得积极进展。经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组建了传感器网络标准工作组。   互联网+物联网=智慧地球 大西洋 ( 15.04 , 0.47 , 3.23% ) 彼岸的美国提出智慧地球的经济振兴战略。IBM认为建设智慧地球需要三个步骤:首先,各种创新的感应科技开始被嵌入各种物体和设施中,从而令物质世界被极大程度的数据化。第二,随着网络的高度发达,人、数据和各种事物都将以不同方式联入网络。第三,先进的技术和超级计算机则可以对这些堆积如山的数据进行整理、加工和分析,将生硬的数据转化成实实在在的洞察,并帮助人们做出正确的行动决策。   对于目前市场的物联网概念,从短期看,具有炒作的成分,短期对相关公司的业绩不构成实质性影响;从长期来看,如果相关的牵头厂商能在国家的支持下在技术、市场方面扎扎实实持续做下去的话,那将带动包括电子元器件、信息设备、信息服务、信息软件及集成、3G通信服务等大信息产业的新一轮浪潮。 http://www.chinanews.com.cn/cj/news/2009/09-21/1876498.shtml 物联网产业规模万亿十倍于互联网   何谓物联网   物联网(TheInternet of Things)这个名词是1999年提出来的。它是在计算机互联网的基础上,利用射频识别(RFID)装置、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种种装置与互联网结合起来而形成的一个巨大网络。   通俗地讲,把感应器嵌入和装备到产品、电网、铁路、桥梁、隧道、公路、建筑、供水系统、大坝、油气管道等各种物体中,通过扫描设备获取这些物品的信息,通过互联网将这些信息传输到需要它的地方。   物联网发展历程   1995年   比尔盖茨在其《未来之路》一书中已提及物联网概念   2005年11月   国际电信联盟(IT U )发布了《IT 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报告,正式提出了物联网概念   2009年1月   IBM首席执行官彭明盛提出智慧地球构想,其中物联网为智慧地球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奥巴马在就职演讲后已对智慧地球构想提出积极回应,并提升到国家级发展战略。   2009年8月7日   温家宝在无锡视察中科院物联网技术研发中心时指出,要尽快突破核心技术,把传感技术和TD的发展结合起来。   2009年8月24日   中国移动总裁王建宙访台期间解释了物联网概念   2009年9月11日   传感器网络标准工作组成立大会暨感知中国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会议提出传感网发展相关政策。   2009年9月14日   《国家中长期科学与技术发展规划(2006-2020年)》和新一代宽带移动无线通信网重大专项中均将传感网列入重点研究领域。
个人分类: 医学科普|4412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3 12:4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