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少数民族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大连民族学院东北少数民族研究多媒体数据库系统
houerfei 2011-9-15 22:17
大连民族学院东北少数民族研究多媒体数据库系统主要功能及特点如下: 1 、平台使用高效的搜索引擎进行基本检索、高级检索、二次检索、全部字段检索、分类浏览等检索和浏览方式。检索机制采用关系数据库检索和基于 lucene 的全文搜索引擎检索切换的模式,在系统数据量低于百万级以下的可以采用关系数据库检索模式,在系统数据量高百万级以上可以采用全文搜索引擎检索模式,通过中文分词的方式检索到更全面的结果。 2 、国际领先的高压缩比 PDCT2 图像压缩技术和高清晰无损缩放文本显示技术,满足最小的数字资源空间要求,并具有最好的显示质量。 3 、针对数字图书馆开发的图像格式、文本格式的数字文献,实现同一平台管理,充分整合资源。 4 、提供图书推荐、图书排行、新闻动态等各种实用栏目,构架图书馆与读者沟通的桥梁,可以方便进行管理和定制。 5 、灵活多样的数字文献发布方式,数字文献除了可以通过网页形式发布外,还可以将其发布成为能在阅览器中非常方便使用的图书列表形式。 6 、强大的访问统计功能,按图书分类进行访问量统计及用户访问量统计,可以及时、详细了解用户的使用情况。 7 、良好的开放性,实现了与 OPAC 系统的对接,可以在多媒体数据库前台界面查询馆藏纸质图书。 8 、针对管理员开发的用户管理,可以对局域网内注册的用户进行有效管理。 9 、人性化管理功能。系统集成了参考咨询功能,用户在使用过程中遇到问题或困难,不但可以点击使用帮助查看,对照遇到的实际问题进行解决,而且可以进行在线咨询、发送 E-mail 、咨询回复等。 10 、 ssreader4.0 的超星阅览器具有强大的数字资源管理功能、采集功能和制作功能。可以实现多窗口阅读、文字识别、自动滚屏、更换背景、历史记录、功能设置、个人图书馆、摘录功能等多种方式,增加了用户的体验感。 目前,东北少数民族研究多媒体数据库前期的准备工作,包括数据库框架搭建等已经全部结束。第一批数据录入的文献主要来自于由大连民族学院图书馆和东北少数民族研究院合作成立的文献信息中心收藏的与东北少数民族研究相关的各类文献 20 余万条、还有大量的照片、实物以及音视频资料等。数据库的建设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不可能一蹴而就,要坚持持续性建设的原则,不断地扩充数据库存储量和提高数据质量。下一步我们要在不断总结积累经验的基础上,收集国内外有价值的图书(包括古籍)、论文资料、图片资料、音视频资料、网上信息等数据资源,进行分类整合、整理入库,继续完善东北少数民族研究多媒体数据库。预计录入数据接近 100 万条,存储空间为 20G 。
个人分类: 图书馆学|2639 次阅读|0 个评论
梦里的故乡,远去的家园
热度 26 gfcao 2011-6-29 16:36
梦里的故乡,远去的家园
“梦里的故乡,远去的家园”是人们对凤凰城的一种感怀,这座一千多年的古城养育着两个少数民族的人民,也孕育出了民国总理熊希龄、乡土文学之父沈从文。她古朴典雅、山清水秀、具有浓郁的民俗风情。那些古建筑错落有致,老城墙婉蜒起伏,不过曾经清澈的沱江水不知从何时开始散发着一股带有时代特色的腥臭味。沱江的岸边,看不出是苗族还是土家族的一位妇女正在浣衣,倒也别有一番风情。 据说这里出过一位著名的黄姓画家,名字记不清了,是他让凤凰古城出了名,我没有欣赏到这位画家的字画,倒是看到了大街小巷密布的销售刺绣、雕刻、印染工艺品与服装的商铺,多少让这个古色古香的小城染上了一点商业气息,丢掉了一点文化底蕴。更有意思的是,这里的酒吧、咖啡吧、歌厅、小型旅馆星罗棋布,让人感受到的不是湘西的民族风情与文化,而是现代味十足的灯红酒绿。 不管怎么说,凤凰古城是个值得一游的地方。 (1) (2)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个人分类: 游记|4486 次阅读|86 个评论
这里美女如云,我找到了候选少数民族儿媳妇
热度 27 gfcao 2011-6-27 22:46
这里美女如云,我找到了候选少数民族儿媳妇
凤凰城因为沈从文而出名还是沈从文因为凤凰城而出名?这个问题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凤凰城聚集着土家族、苗族两个少数民族。久仰凤凰城的美名,我们学院也曾组织到凤凰城一游,可惜本大侠适逢出差,没能一睹凤凰城的风采,今天我终于来了。 刚下了大巴车,一个当地的小伙子走了上来:“大哥,是来玩的么?”我一下上来了顽皮本性:“不是,来相亲的。”逗得同行者哈哈大笑。小伙子说:“可以啊,要不要我给你找个美女做导游?”我摇摇头:“我得自己找。”于是我转遍了凤凰城,希望找到理想中的儿媳妇。转了一会,天公不作美,下起了小雨,我们在虹桥附近的饭店要了壶茶,边喝茶边等车。真应了那句老话:“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我们喝茶的那家饭店是土家人开的,店里两个可爱的土家族小姑娘正在门口嬉戏,我暗自打起主意,与老板娘答讪了起来,待聊到投机处,我说道:“你这两个孩子好可爱,我跟她们合个影吧。”老板娘很痛快,主动喊她两个孩子来到我身边,我是左右各抱一个,带回家给我儿子看看,他相中谁,下次就带他来见谁。 可惜卡片机远距离拍人像效果不佳。 (1) (2) (3) (4) (5) (6) (7) (8) (9) (10)
个人分类: 游记|1498 次阅读|40 个评论
党费就是这样被花掉吗?
热度 3 hyxia 2011-6-27 05:06
网络新闻: 6月26日,中共柳州市委组织部与中共柳州市委宣传部召开会议,向媒体说明柳州市委对柳州市工人医院抢救覃俊同志进行奖励的情况。鉴于柳州市工人医院党委 组织广大党员医护工作者,在抢救广西优秀共产党员、少数民族纪检干部覃俊同志过程中做出的突出贡献,柳州市委近日作出决定,授予柳州市工人医院党委“柳州 市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并根据党费使用的有关规定,决定从市级留存党费中列支40万元给予奖励。 每年也在交党费,一直不知道党费是怎么花的,原来党费是以党的名义,为了某些领导,当当锦旗送了。我在想,医院每天可能都要抢救不少人,为什么问重要强调“广西优秀共产党员,少数名族纪检干部”。 救死扶伤是医院的职责,医院是社会服务中的公益体系,为一个领导给医院奖励是不是太功利,而且还是拿的可贵的党费,真是担心啊,难道以后医院只尽力就党员?
1346 次阅读|3 个评论
与潘占荣医生讨论蛊病
xupeiyang 2011-6-20 08:33
许教授,您好。 我是贵州省黔东南州人民医院潘占荣的女儿杨涛,两年前去您的实验室拜访过您,不知 道您是否还有印象。不知道您是否还记得上次见面我给您看过的我母亲研究的蛊病资料。 这两年我母亲在这方面的研究又有了一些新的进展。这个月底,她要来北京,委托我和 您取得联系,希望能够有机会去拜访您,当面和你交流一些蛊病研究的新进展,不知道 您的日程是否方便。 期待您的回复。 敬祝:顺利! 杨涛 由寄生虫(如血吸虫等)引起的臌胀病。又称蛊胀,也简称蛊。 一为感受自然虫毒病邪而发 , 二为中畜蛊之毒而发病 , 三则是指流传于古代 少数民族地区的一种极为神秘的蛊道巫术。前者是指感受蛊毒病 邪而致虫毒结聚脏腑、阻滞经络而出现面目青黄、心腹切痛、吐血下 血、头痛腹泻等一系列症状的病证。相当于现代医学所认识的血吸虫病、重症肝炎、肝硬化等病证。二者则是指中了人为毒药所引发 的一系列诸如腹痛腹泻、昏迷甚或死亡的病证。而后者则是由于社 会生产力低下, 人们对蛊充满神秘感和恐惧感, 导致心理或生理不正常而患病。 蛊是大家比较感兴趣的,因为很神秘,如何知道自己中蛊了呢?西医的诊断肯定没有,因为建立在所谓现代科学的基础上是有些专家不愿意正视灵异现实。反而,我们祖国医学中有很多可取的地方,最近看见了,特意同大家参考。 蛊,亦称蛊毒、蛊病。《说文·蛊部》曰:" 蛊,腹中虫也。"《赤水玄珠·虫蛊》云:" 蛊以三虫为首。......彼蛊证者,中实有物,积聚已久,湿热生虫。"《诸病源候论·蛊毒候》则载:" 多取虫蛇之类,以器皿盛贮,任其自相峻食,唯有一物独在者,即谓之为蛊,便能变惑,随逐酒食,为人患祸。〈周易正义〉卷三引诸氏云:" 蛊者,惑也"。 故蛊病应有三类: 一为感受自然虫毒病邪而发,二为中畜蛊之毒而发病,三则是指流传于古代少数民族地区的一种极为神秘的蛊道巫术。前者是指感受蛊毒病邪而致虫毒结聚脏腑、阻滞经络而出现面目青黄、心腹切痛、吐血下血、头痛腹泻等一系列症状的病证。相当于现代医学所认识的血吸 虫病、重症肝炎、肝硬化等病证。 二者则是指中了人为毒药所引发的一系列诸如腹痛腹泻、昏迷甚或死亡的病证。而后者则是由于社会生产力低下,人们对蛊充满神秘感和恐惧感,导致心理或生理不正常而患病。 蛊病的临床症状及诊断方法 (一) 中蛊的临床症状 蛊毒致病,由于病因不一,病机多变,故症状复杂,病情一般较 重,概括起来,其临床主要症状有: 面目青黄、心腹切痛、如有物齿、 吐血下血、头痛咳嗽、腹胀腹泻、四肢沉重、关节酸疼、咽喉肿痛、肢 体麻木、身体瘦弱、恶寒发热、吐逆元时,甚者口吐秽血而死。 〈外台秘要〉卷二十八载有:" 蛊毒千品,种种不同,或吐下鲜血,或好卧阴室,不欲见光明,或心性反常,乍填乍喜,或四肢沉重,百节 酸疼,如此种种状貌,说不可尽。亦有得之三年乃死。急者一月或 百日即死。" 蛊毒毒力较强 ," 急者倾刻死,慢者半年死。"如广西的那坡、大新、宁明及越南边地一带的地方,有一种红蛊,中者不到二个钟头 即昏倒且无法可治,最后口吐秽血而死,武鸣、上林、马山一带地方,有一种黑色的蛊毒,该蛊中人才发作。 ( 二 ) 中蛊的临床诊断 在壮族民间,壮医对中蛊的诊断,常用如下的简单方法来诊断是否中了蛊毒: 1 、用金或银制成的针刺进病人的皮肤黑肿处,若金 ( 或银 ) 针变 色,则可诊为蛊毒,如果没有变化,则表明没有中蛊。金银遇蛊变 色,有可能蛊中含有碑元素或者其他化学元素,它们与金银接触后 便起化学反应,在金银的表面生成黑色薄膜。 2 、嘴角内放一块熟的鸡蛋白,如果鸡蛋白变成黑色,则是中了 蛊毒所致,必须采取治疗措施,如果没有变色,则说明没有中蛊。如明代的张介宾〈景岳全书〉中说的:" 煮鸡蛋一去皮,加入银钗一双,含纳口内,一饮之顷,取视之,若黑即为中蛊。" 此种方法同前述一样,也是根据鸡蛋中的蛋白质与蛊毒中的某些化学反应来判断,一般情况下,蛋白质跟硫接触,是会起化学反应而变黑的。故桂西的壮族农家,人们平时也喜欢把一些鸡蛋壳塞进墙壁空隙中,据说这样做可以防止蛊毒侵入家中。这种风俗在壮族地区一直沿习至今。 3 、让患者口含几粒生黄豆,数分钟后,如果口中豆胀皮脱则表明中了蛊毒,要赶快医治,如果豆不胀皮不脱,则表明没有中蛊。明代楼英在〈医学纲目〉亦记载"验蛊之法,含一大豆,其豆胀皮脱者蛊 也;豆不胀皮不脱者,非也。" 4 、验患者的唾液而断定是否中蛊,唐代孙思边〈千金方〉载有"欲验之法,当令病人唾水,沉者是蛊,不沉者非蛊也。明代的张 介宾在〈景岳全书〉中也有与此相类似的记载,说:" 一验蛊之法唾津 在净水中,沉则是,浮则非" 。 5 、让患者舔芭蕉心,而断定是否中蛊,广西龙州县壮族人彭贵 城先生述说他父亲 1951 年在龙州县金龙乡完全小学教书,当时金龙乡处于民主改革时期,该地方群众还有较为严重的排外思想意识,他不慎误食当地群众放的蛊毒,事后又吐又泻,脸元血色,幸亏当地一好心壮医告诉他说:" 老师,你也许是误吃了别人放的蛊毒 ,你晚上八点左右用刀将一小芭蕉树拦腰砍断,然后用舌头舔蕉心,第二天早晨去看,如果被砍断的芭蕉树又吐新苗,就说明不是蛊毒,否则,说明你是中蛊毒了。"他父亲用这种方法验证,结果,第二天芭蕉树未吐新芽是真中了蛊毒。于是赶快服用当地壮医的解药即化险为夷。 参考文献: http://wenku.baidu.com/view/22708bc608a1284ac85043ad.html http://www.zhong-yao.net/yi/am/zhy/200803/100359.html http://bbs.lingyi.org/thread-136974-1-1.html
个人分类: 中医药学|1892 次阅读|0 个评论
少数民族有哪些禁忌?(附图)
热度 1 welcomezp 2011-6-1 21:10
现在大家喜欢出游,去体验少数民族的文化。为了减少误解和冲突,在出游之前有必要了解一些少数民族禁忌方面的知识。 苗族   苗族人民忌讳其它民族称他们为“苗子”,而喜欢他们的自称“蒙”。 黔东南等一带的苗族在立春第一次春雷响后三天之内不能出工。 湘西苗族在阴历每月初一、十五忌讳挑粪。 苗族人不喜欢吃羊肉,忌讳吃狗肉,禁止杀狗、打狗。在苗族吃糍粑,不能拍了灰再吃。和苗族人嬉闹时,不能用绳子或布带捆他们。苗族人在门口悬挂草帽或插青树叶,或者苗族人在举行婚丧祭祀等仪式时,客人不要进屋。路上遇到新婚夫妇,不能从他们中间穿过。 黎族   海南船形屋,是黎族的一种传统居住房屋。您如果想去屋内参观或想体验当地民俗而住进船形屋,记住一定要尊重黎族风俗。   在船形屋内有禁忌:不得戴草笠进屋,不得在屋内吹口哨,不得在屋内扛锄头……若是人多生病,家畜不旺,据说是屋场“多阴”“鬼神占地”,便要搬家等等。 满族   满族忌讳吃狗肉,不戴狗皮帽子。在满族家中做客,不能随便坐西炕。 蒙古族   蒙古族厌恶黑色,认为黑色是不祥的颜色。在饮食上,蒙古族忌食虾、蟹、鱼、海味等。 蒙古人忌讳别人(包括客人)骑着马在蒙古包门口下马和骑马闯进羊群,忌讳手持马鞭进入毡房。客人不经允许不可擅自进入包内,在蒙古包内不能随便就坐,不能蹲、不能将腿伸向西北方或炉灶。不能从主人的衣帽、被褥、枕头上跨过,不能在包房内吐痰,出包房不能踩门槛。蒙古族人还忌讳别人用烟袋、刀剪、筷子等指头部。 藏族   藏族人忌食鱼、虾、骡、马、驴、狗肉;一般还比吃海味。他们不吃鸡、鸭、鹅等家禽。因为按藏族传统,食用的是偶蹄动物,视其它动物为恶物,而鸡鸭鹅是五爪,是奇数,因而不食用。 藏族人视佛像、佛供、寺庙中的经书、钟鼓,一般人佩戴的佛珠为圣物,不可触模。他们还忌讳在寺庙附近砍伐树木,高声唱歌,钓鱼、捕鱼。在牧区,进室后男的坐左边,女的坐右边,忌讳混杂而坐。家门口生火、帖红布条、插树枝获门口木杆倒立,表示家里有人生病或妇女生育,忌讳他人进内。   在西藏民间,天葬是较为常见的一种丧葬形式。对于天葬,民间有许多禁忌,包括禁忌生人观看。   天葬令旅游者充满肃穆、神秘之感。好奇心和探秘感驱使,想见识一番为人之常情,但旅游者应充分认识到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重要性,不要到天葬场观看天葬。 傣族   西双版纳是中国小乘佛教集中之地,因此,傣族的风俗禁忌大多与佛教有关,到西双版纳旅游应该注意的有以下几点:遇上傣族群众在祭祀寨神时,千万别进寨子。不能摸小和尚的头。进寺庙参观一定要脱鞋。 进了傣族群众家,千万不能窥看主人的卧室,也不能从或堂的三角架上跨过。 壮族   壮族家有产妇时,门上悬挂草帽,外人不得入内。无论家人、客人都不能坐在门槛中间;不能扛着锄头或戴着斗笠走进家中。二月初二祭龙山帝王,不能砍伐山中树木,不能在山中大小便。壮族人给人递茶时,应双手捧杯,忌讳单手递送,夹菜时忌讳来回挑捡着吃。 朝鲜族   朝鲜族不喜欢吃鸭子、羊肉、肥猪肉。朝鲜族的老人地位很高,平时老人的饮食是单独制作和用餐的,如果父子同席,儿子不能当着父亲的面吸烟或饮酒。朝鲜族忌讳敲门,进访者应呼叫主人。 维吾尔族   维吾尔族最忌讳在户外穿短裤,晚上睡觉时不能头东脚西或四肢平伸。在维吾尔族家作客,洗手时不可将沾污水的手乱帅;要待长者坐好方可就坐;吃抓饭时不要满盘子乱抓或者将抓过的肉食再放入盘内;吃剩的残骨不要乱扔,应放在自己面前的餐布上;用餐时外出不可从餐布上跨过或者从客人面前走;做客时不能当着别人的面吐痰。 (经网络资源整理,图片来自于网络, 致谢)
个人分类: 人类学原创|4828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我国56个民族是如何确认的?
welcomezp 2011-6-1 20:06
目前我国有56个民族已经广为世人所知。但在历史上,我国究竟有多少个民族、各民族的族称是什么,历朝历代都没有弄清楚。新中国成立后,组织专家学者在全国开展了的民族识别工作,科学地理清了我国民族大家庭的基本构成,确认了56种民族成分。 壮族 侗族 达斡尔族 羌族 汉族 (图片来自于网络, 致谢) 民族识别前的基本情况 1953年,新中国开展了第一次全国人口普查,全国登记的民族名称多达400余种,其中最多的云南省有260多种,其次贵州有80多种。 为何出现这种民族众多的复杂情况?主要原因有三。一是历史上无数次的民族迁徙与融合,使各民族既相对聚居又交错杂居,民族成分和称谓纷繁多样。二是各民族之间和民族内部的发展不平衡,各民族的不同自称和他称交织在一起。三是新中国废除了民族压迫制度,许多原来不敢公开民族成分的少数民族纷纷上报自己的族称,要求成为新中国民族大家庭的一员。 这400多个族称中,有的是同一民族的不同自称或他称,有的是同一民族不同支系的名称,有的是以居住地名为族称,有的是不同的汉语音译,这些都需要一一甄别。因此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民族识别首先被提上了民族工作的日程。民族识别的主要任务是:通过识别认定某一族体是汉族还是少数民族;认定该族体是单一少数民族还是某个民族的支系;确定这一族体的民族成分与族称。 民族识别的主要原则 民族识别是一个涉及民族平等的重大现实问题。我国的民族识别是以经典民族理论为指导,结合我国民族的实际情况并尊重本民族的意愿进行的。 根据经典民族理论,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前苏联根据不同的社会形态,还有“民族”与“部族”之分。为此毛泽东主席提出:“科学分析是可以的,但政治上不要区分哪个是民族,哪个是部族或部落。”在这个原则指导下,民族识别主要依据民族特征和民族意愿来开展。 民族特征是识别民族的基本依据。我国从民族实际情况出发,灵活地运用关于民族的上述四个特征,对民族分布地域、族称、历史渊源、语言文字、经济生活及心理素质等进行全面分析考察,谨慎地确定每一个群体的族属和族称。比如生活在湘鄂川黔四省交界处的土家族,在外界看来与苗族或汉族没什么区别,后来经中央组织专家学者调查,最终确认土家族为单一民族。 我国在民族识别中尊重民族意愿,坚持“名从主人”的原则。本着这个原则,许多原来带有歧视性的民族称谓得到改变,如将“归化族”改为“俄罗斯族”,“崩龙族”改为“德昂族”,“毛难族”改为“毛南族”;原来的“猺族”后来改称“傜族”,经民族识别后改称“瑶族”,从动物变成人最后变成宝玉。 民族识别的主要历程 我国的民族识别工作前后历时30多年,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新中国成立到1954年,这个时期主要是进行调查研究,同时确认了一批民族成分。比如如云南、贵州、广西、湖南等省区对自报的民族进行实地调查。除了公认的蒙古、回、藏、维吾尔等少数民族外,这个阶段还确认了壮、布依、白、傣、傈僳、哈萨克、鄂伦春等民族,共计38个少数民族。 第二阶段为1954年到1964年,在基本掌握各族体的族源、语言文化、历史和现状的基础上,进行了较大规模的民族识别,主要集中在西南和中南省份。这期间中央先后派出调查组赴云南、贵州等地开展民族识别,新确定了土家、达斡尔、布朗、阿昌、普米、德昂、独龙、门巴和珞巴等16个少数民族。 第三阶段为1964年到80年代末,期间重点是对民族成分进行恢复和更改,对一些自称为少数民族的群体进行识别和归并。如对贵州省60多万“穿青人”经过识别认定为汉族,云南省的“苦聪人”归属为拉祜族、“摩梭人”归属为纳西族。从1982年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开始,全国陆续恢复和更改民族成分的有260多万人,主要是满族、土家族、苗族和侗族等。1979年,国务院确定云南西双版纳的基诺族为单一民族,成为我国第56个民族。 (新华社记者 伍晓阳)
个人分类: 人类学|2553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201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热度 1 yuzhipeng200 2011-4-10 19:48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主任陈宜瑜在23日举行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六届四次全委会上介绍,2011年国家加大对基金的投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规模将达到120亿。同时,基金资助模式有所调整,将延长项目执行期并提高单项平均资助强度。   陈宜瑜说,“十二五”期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将突出“更加侧重基础、更加侧重前沿、更加侧重人才”的原则,对资助强度与资助期限进行调整:面上项目执行期将从3年延长到4年,重点项目执行期从4年延长到5年,单项平均资助强度分别由2010年的34.7万元和221万元提高到60万元和300万元。青年基金单项平均资助强度将提高到25万元,少数民族和西部地区科学基金单项平均资助强度提高到50万元。   陈宜瑜介绍,2010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共评审约11.9万份各类申请,择优资助各类项目26580项,金额约96.53亿元。其中,面上项目资助13030项,金额45亿余元。重点项目资助436项,金额约9.7亿元。重大项目资助14项,金额1.4亿元;重大研究计划资助444项,金额约4.86亿元。   据了解,“十一五”期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共运用国家财政投入约300.4亿元,资助各类项目9.2万余项,支持科研人员63.3万余人次。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于1986年初成立,负责组织、实施、管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并根据国家发展科学技术的方针、政策和规划,以及科学技术发展方向,面向全国资助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基金主要来自国家财政拨款。   自然科学基金按照资助类别可分为面上项目、重点项目、重大项目、重大研究计划、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海外、港澳青年学者合作研究基金、创新研究群体科学基金、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金、专项项目、联合资助基金项目以及国际(地区)合作与交流项目等。随着国家财政对基础研究投入的不断增长,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经费从1986年的8000万元增长到2010年的95亿元。
个人分类: 课题|2188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2011年增加自然科学基金的投入
lysyxcs 2011-4-5 17:14
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了解到,2011年中央财政将继续大幅增加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投入,计划资助资金达120亿元,较上年增长超过1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主任陈宜瑜在23日举行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六届四次全委会上介绍,2011年国家加大对基金的投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规模将达到120亿。同时,基金资助模式有所调整,将延长项目执行期并提高单项平均资助强度。   陈宜瑜说,“十二五”期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将突出“更加侧重基础、更加侧重前沿、更加侧重人才”的原则,对资助强度与资助期限进行调整:面上项目执行期将从3年延长到4年,重点项目执行期从4年延长到5年,单项平均资助强度分别由2010年的34.7万元和221万元提高到60万元和300万元。青年基金单项平均资助强度将提高到25万元,少数民族和西部地区科学基金单项平均资助强度提高到50万元。   陈宜瑜介绍,2010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共评审约11.9万份各类申请,择优资助各类项目26580项,金额约96.53亿元。其中,面上项目资助13030项,金额45亿余元。重点项目资助436项,金额约9.7亿元。重大项目资助14项,金额1.4亿元;重大研究计划资助444项,金额约4.86亿元。   据了解,“十一五”期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共运用国家财政投入约300.4亿元,资助各类项目9.2万余项,支持科研人员63.3万余人次。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于1986年初成立,负责组织、实施、管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并根据国家发展科学技术的方针、政策和规划,以及科学技术发展方向,面向全国资助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基金主要来自国家财政拨款。   自然科学基金按照资助类别可分为面上项目、重点项目、重大项目、重大研究计划、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海外、港澳青年学者合作研究基金、创新研究群体科学基金、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金、专项项目、联合资助基金项目以及国际(地区)合作与交流项目等。随着国家财政对基础研究投入的不断增长,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经费从1986年的8000万元增长到2010年的95亿元。
1561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十二五”规划选题建议摘编---语言学
timy 2011-3-6 23:10
语言学 语言理论研究;汉语与亲属语言比较研究;濒危语言研究;语音和语言技术应用研究; 汉语词汇中文信息处理研究;句法和语义的互动研究;语言类型特征调查分析;语言接触研究;地理语言学研究; 历史语法与方言语法、少数民族语法的结合研究;现代汉字系统研究;汉字历史及理论研究;汉语语音史研究;音韵学研究; 专书和断代训诂研究;词源研究;对外汉语研究;汉字认知与学习规律研究;城市语言研究;方言岛研究;网络语言调查研究; 汉语失语症语言能力测查量表研制;计算语言学理论和语言工程研究;知识推理和语义计算研究; 民族语言类型学研究;民族语言生态调查研究; 多语对比研究;语料库研究;语言学各分支学科数据库建设。
个人分类: 自然语言处理|0 个评论
怀念“背包时代”——与野生动物为伴的日子 (三)
gaolibo 2010-5-21 13:35
我也曾在公众面前高调亮相了。 《全球资讯》 新浪网报道 同学的评价。
个人分类: 人生感悟|8 次阅读|0 个评论
怀念“背包时代”——与野生动物为伴的日子(二)
gaolibo 2010-5-21 13:16
当地状况 空检人员很羡慕我 回来后有特别想与人交流的愿望。 选国家运动员 在学校进行环境教育,当地的孩子非常聪明,可爱。 卖鸡蛋 饮用和生活用水 十几天洗一次澡。 一家人分糖吃 将衣服都留给他们了。
个人分类: 人生感悟|9 次阅读|0 个评论
怀念“背包时代”——与野生动物为伴的日子
gaolibo 2010-5-19 13:42
本科毕业我考了研,成绩还不错,一天一大早,我报考的导师给我打电话了( 之前未曾与导师联系过 ),显然他知道我是女生( 我的名字很中性,前两个字是按族谱排的,最后一个字是爸爸自由发挥的,他并没有给我取个珍啊,玲呀的很女生的名字,后来想想就是因为这个中性的名字改变了我的人生 ) 后,有些失望。因为林科院的导师每年只能招一个学生,当年招的又是开山弟子,要是做野外考察的话,他怕女生吃不消。听出他了的失望,我必须要为自己争取一下,不然肯定没有面试机会,更不用说录取了。导师最后还是给了我一个机会,我被录取了,成了他之后招的所有学生里的大师姐。 做野外调查时,团队里的每个人各有分工( 不能因为自己是女生就少干活 ),很锻炼人。且不说那几年里,学了多少专业知识,发表了多少篇论文,光是那段生活经历就足以让我回味多年,并由此影响着我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横渡金沙江 (当时室外温度足有50多摄氏度,我们却笑得很灿烂) 在与少数民族同胞相处的日子里,我深深感受到了人们的淳朴、善良、博爱。2006年在云南昭通黑颈鹤越冬地考察时,在保护区管理局住了将近2个多月,与当地老乡接触比较多,有时还去老乡家玩,一次去了一小姐妹家里,她知道我爱吃当地的洋芋( 土豆 ),告诉我,不要总吃烤熟的洋芋,容易上火,看我嘴唇干裂了,她就给我煮了洋芋吃( 当地的昼夜温差大,洋芋真的很好吃 )。大家围坐在火炉边,边吃边聊,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她还拿出手工做的新布鞋让我选,说我整天穿着厚重的登山鞋肯定不舒服。 可爱的一家人 (老人连拍照都没放下手里的针线活) 在昭通那段时间,还有一些小插曲: 有一次,一天一位苗族老奶奶走进保护区管理局,就跟我拥抱,又说了一堆话,弄得我云里雾里的( 我完全听不懂当地的语言,只是在微笑 ),临走还给我一塑料袋坨坨肉。老奶奶走后,管理局的人跟我解释,说是来感谢我的。我这才明白是怎么回事,可是我只是做了一件很平常的事,老奶奶却翻过两个山坡,特意把家里的年夜饭( 当地很贫困,老乡们半年吃洋芋拌辣椒酱,半年吃国家法的救济粮,肉和鸡蛋都是过年过节才能吃上的 )送来,我受之有愧呀。 村子里 (房子外墙和房顶都是泥巴成的, 到了夏天泥里的草籽发芽开花,房子成了花房) 夏天就是这样的了 (油画作品) 事情是这样的: 一天,我们坐着保护区唯一一个代步工具北京吉普,去乡里取饮用和生活用水( 这是我们非常高兴的时刻,到乡里手机有信号,可以打电话了,电脑也能无线上网了。强烈呼吁科学家们早日研制出防冻的电线,在当地,每一场霜冻之后都要停几天电,就是因为某个点的电线冻断了,其实当地的气温并没有东北的冬天冷,但当地霜冻后电线上会积累厚厚的冰凌,对普通的电线是个考验,没水停电的日子太难熬了 ),刚出发没多远,路上有人拦车,走近了才看清,是位老奶奶,我当时听不懂老奶奶的话,同行的保护区工作人员告诉我,说老奶奶背着孙女去看病,孩子发高烧,烧得很严重,她已经翻过了两个山坡,可还有很远才能到,想搭我们的车。当时我们后排坐已经挤坐了四个人,必须得有人下车,我就下车自己走回住处了。 老乡们非常善良、可爱、友好,我似乎明白为什么将近2000只黑颈鹤每年都会从不同地点到来这里越冬的原因了,它们和我一样,喜欢这里美丽的自然风光,喜欢这里善良的人们。 在高原上登云驾雾 (身后3400多米的断崖,此地绝不可久留) 我在衡水湖边 在四川美姑县某个村子里 (可能是我们的车太显眼,引来全村的人围观。 后来听向导翻译,村里以为是领导下乡考察旱情呢。 很惭愧,让他们失望了, 在人类温饱还没有解决的地区,谈环保显得苍白无力 ) 一天,保护区的车当天去昭通市区换班,我独自一人去村子里观鹤,回来路上看到很多老乡陆续赶场(集市)回来,突然一群狗从山坡上一处房子前向我的方向飞奔而来,接着就围着攻击我,我都不知道我哪里冒犯了它们,我并没有接近它们主人的房子呀,更没有攻击它们的举动啊,为什么这么欺负外地人啊。我拿着三脚架发疯似的乱拍( 当时太害怕了,当地的狗个很大,跳起来就能够到我的脸了 )。看我真急了,狗们三、四分钟后散了,但仍不时回头看我。我后来想通了,可能我穿着迷彩服,带着迷彩帽,跟当地人的穿着太不一样,把我当成敌人了。这时的我,把一段时间以来的压抑全释放出来了,哭得稀里哗啦,路上碰到了换班回来的北京吉普,我一语不发,还没从那场搏斗中走出来。回到驻地,感觉后大腿有点疼,迷彩裤被狗咬破了个三角口,因为穿的厚皮肤没有破,略红。裤子我缝补好了,后来一直在穿,至今还保留着。庆幸当天没有被咬伤,不然到哪里打狂犬疫苗 啊。 还有一次,我跟3名保护区管理员去实地跟踪佩戴卫星信号发射器的黑颈鹤,当时鹤与我们的北京吉普隔了一个山坡,我怕人多惊动了鹤( 当时只有这一只在这个范围活动,它比较警觉 ),就让其他人原地不动,我一个人过去。2个小时后,鹤飞远了,我也想回去了。可问题出现了,我只顾观鹤,没注意周围的变化,起雾了,非常大,能见度也就1米多,完全看不到对面山上的队友和车了。庆幸的是,我带着手持式GPS,出发前我存储了停车的位置。我在雾中踉踉跄跄地找到了车,队友们却不在。我就在车旁等,又过了大概2个小时,大雾渐渐散去了,队友们也回来了。原来他们是去找我了,但在高原上空气比较稀薄,不利于声音传播,他们的喊声我根本听不到。 后来,队友们跟我说,怕我在大雾下走失,因为几年前有位画家的老婆就在傍晚走失了,发动了乡派出所的所有人拿着火把找了一个通宵。第二天早上画家的老婆骑着毛驴被老乡给送回来了。 下面是几张动物的图片 黑颈鹤(伍和启拍) 佩戴卫星信号发射器的黑颈鹤 ( 是在放飞后,对接在单筒望远镜下拍到的, 在100多只鹤里找到它可不容易呢) 旱獭 (藏民不杀生,所以旱獭种群在迅速扩大 ) 牦牛 (此情此景,让人感叹) 最近在做《天赐黑尾鸥和它的电影故事》这本书的编辑工作,让我追忆起了往事。我懂得孙宪导演,他视自己为一只小鸥,用小鸥的眼睛看待世界,审视大自然。我相信,每个置身于美丽自然界的人,都会不忍破坏眼前的美景。每个物种都有其生存的权利,我们人类无权干涉和剥夺 。 中国最大的高原湿地若尔盖湿地,水位在加速度下降,甚至已经沙漠化的迹象; 高速公路上,经常有野生动物葬身车轮之下(它们习惯了自由奔跑,哪里知道人类已经给它们建了特色通道呢); 人类为了自己的虚荣,杀死了大象(是不是大象进化成没有象牙了才能停止被杀戮呢);...... 人类,还有什么做不到的。
个人分类: 人生感悟|4108 次阅读|9 个评论
少数民族,真的“被融合”了?
andyco 2010-4-15 21:28
引 子 我是个地地道道,土生土长的纯种少数民族,父母都是土家族人,毫无悬念,我便成了土家族后裔。 土家族貌似也出过不少风云人物,随举几例,政界如戴秉国,艺术界如黄永玉,演艺界如许晴等等。 我出生的地方湖南省张家界市是历史上有名的老、少、边、穷地区,这里的有名并非指它拥有世界知名自然文化遗产武陵源风景区,也不单指那帮曾经让解放军头疼不已的湘西土匪,更不是指借《阿凡达》将南天一柱改名为哈利路亚山的所谓巧合。 这其中的少,就是指它是少数民族聚居区。新中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时,全市共有少数民族 33 个,可见民族之多,而其中又以土家族、白族、苗族为主,少数民族人口 115.25 万,占总人口的 77.19 %。 2006 年末实有土家族人口 101.56 万、白族 11.21 万、苗族 2.67 万由此看来,土家族人在张家界市当属第一大少数民族。 再来看全国,根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土家族人口数为802.81万人,仅次于壮、满、回、苗、维吾尔族,在全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排第六位,在湖南省264万、湖北省218万,重庆市150万,贵州省143万,还有散居在全国各地的土家族。 由此可见,土家族在全国少数民族中也算是据重要地位。 貌似被融合了 曾经无数次被人用万分惊讶的语气、带着打死也难以置信的面部表情问起,啊,你是少数民族的?土家族的??你真是土家族的??不会吧??询问者问话方式与语言内容不尽相同,但夸张的表情与语气却是出奇地一致。如此一来,时间一久,有时我自己都会怀疑自己是否真的是土家族一员。 为这事儿,我也曾不止一次问起父母,唯一能找回那份回答别人我是土家族后人的理直气壮也就仅源于此了。有时别人把我逼急了就跟人说,明天我把户口本拿给你看。对方更绝,说,在中国,户口这玩意儿,靠得住吗?呵呵,我顿时语塞 我也曾不止一次的思考过,为什么别人会觉得我不像少数民族,怀疑我不是土家族?为什么?仅仅因为土家族人的长相与汉族人相差无几,仅仅因为我们不像藏、维、回等少数民族那样具有鲜明民族认知特征?我以为,答案不尽然 有人在将信将疑、姑且承认我是土家族人后,便开始如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外国人见到熊猫般兴奋与好奇。于是,一连串寻根究底的问题便接踵而来。你们土家族有什么特殊风俗啊,有什么特色小吃吗?你们有自己的服装吗?什么样的,用什么做的?你们有自己的语言吗?更有甚者,你们一般都吃什么呀啊?诸如此类的问题不计其数。 这其中,有的问题我略知皮毛,但大多问题,说实话,我全然不知。比如说别人问我们是否有自己的语言,我知道是有的,我便回答说有,结果对方就非要我说几句听听,于是我茫然,因为自己从来都没听过土家语,何谈会说?于是这便更加剧某些同学与朋友对我土家族身份的质疑这多少让我有些不知所措,但更多是无奈 于是,就很多同类问题我转而去问父母,这才发现,原来他们也不知道这才发现他们也没有一件正宗的土家服饰 我们跟其它汉族人一样住在钢筋混凝造就的所谓市区里,我们跟他们一样穿着打扮、说话行事、上班学习如果不是个人户口,资料档案里民族那一栏里明确地记载着土家族几个字,恐怕我自己早都无法确认我真是少数民族了。 于是,我也开始真的相信,我们被融合了。与历史上那几次民族大融合一样,只不过时代背景变了。我甚至开始怀疑土家族未来是否还会有这个族名存在。 我国著名民族学家林耀华所说:语言是维系民族共同体的重要纽带,是民族的重要特征之一。 德国语言学家威廉.冯.洪堡特则更为直接地指出:语言仿佛是民族精神的外在表现;民族语言即民族的精神,民族的精神即民族的语言。一个民族无论如何不能舍弃的,那就是它的语言。因为语言是一个民族所必需的呼吸,是它的灵魂之所在。通过一种语言,一个群体才得以凝聚成民族,一个民族的特性只有在其语言中才能完整地铸刻下来,所以,要想了解一个民族的物性,若不从语言入手势必会徒劳无功。 雅各格林在《德语史》中说到:有一种比骨骸、武器、墓穴更为生动的东西可以证明民族的历史 ,那就是他们的语言。语言是人类精神的充分呼吸 , 哪里存在着语言的声响或者保存语言的碑铭, 哪里关于使用这种语言的民族同邻族关系当中一切不明白的地方就会消失。 可是看看我们的土家族,还有其它很多少数民族,它们的语言呢?还健在吗?即便存在,又有几人会说呢? 真的被融合了? 我十分清楚上层建筑的民族大团结政策绝不等同于民族大融合。事实上也很难依靠行政政策做到真正的民族大融合或同化( homogenization 或assimilation? )。 作为一名理性的公民,我绝不反对民族融合,更不反对民族大团结。如果这种趋势有利于扼制类似新疆7.5事件,有利于扼制类似拉萨3.14事件的再次发生则更是难能可贵,可事实恐怕远不止这么简单。 我只是在想,全中国,乃至全世界不计其数的少数民族成员,深知自己是其中一员,却根本不了解本民族文化习俗,根本不懂本民族语言,甚至眼看着自己民族一步一步走向消亡时,他(她)会是一种怎样的心态? 至少,这感觉,我说不清,道不明 (注:本文无立场,无倾向,仅表个人一时心态。)
个人分类: 文化&教育|5369 次阅读|6 个评论
新疆印象
热度 1 wliming 2009-11-2 18:31
我对少数民族有一种天然的向往。刚参加工作的时候,我骑自行车访问过乳源瑶族自治县的少数民族村庄。那里平时和汉族的区别不大,所以,没有给我留下很深的记忆。后来去新疆,我才真正感受到少数民族的魅力。 先说说沿途的感受。从兰州乘火车出发,在甘肃漫长的铁道线两旁,见不到一个人,一只动物,只有稀稀拉拉的野草,估计严重缺水,无法耕种。这样的荒无人烟的地带,真是让人心凉。甘肃有金张掖银武威的说法,到了这附近,才见到一些生机。进了新疆,广袤的戈壁滩,寸草不生,只有残酷的风,把石头削成刀刃,这种荒凉更是让人感到心酸,火车前进几个小时,都是这样同一种景色。令人惊讶的是,有时戈壁之中竟然有一片绿洲出现,墨绿色的树林,庄稼在大风中摇曳。这是解放军兵团开垦出来的农田。还有大片大片的风力发电场,已经成为一道道壮观的风景。 我第一站到了吐鲁番,这是一个盆地被四面的高原环绕,气温很高,白天达到43度,异常干燥。但是,我并没有感到多么的炎热多么的难受(可能因为干燥的缘故)。西游记里讲的火焰山离这里不远,浅红色的山坡上,空气在高温中跳动,形成飘荡的背景,据说那里地面气温可达70度。葡萄沟是吐鲁番最著名的景点,挂在葡萄架上的一串串葡萄,晶莹透亮,青翠欲滴,走在里面仿佛进入仙境。这里的坎儿井,完全是一个神迹,你很难想象,先民是怎么完成这绵延几千里的地下水渠的。而且,这水渠长流不断,为沿途人民提供灌溉和生活之水。 乌鲁木齐,一个严重汉化的城市,你在这里除了能吃到美味可口的清真菜,几乎感受不到多少少数民族的特色。建筑多是清一色的火柴盒一样的筒子楼,没有艺术,没有宗教色彩。新疆大学,新疆师范大学,也都好不了多少。这个城市有大量的汉族人。汉族人身处新疆,但还带有浓厚的家乡生活习惯。比如,他们仍然使用北京时间,比新疆时间早了两个小时。而少数民族兄弟都习惯新疆时间。这些小事反映了新疆的民族裂痕。我感到,新疆民族团结应该从这些小事做起,才能真正实现民族融合。 我有两个新疆少数民族的大学同学,他们跟我们4个汉族同学在一个宿舍住了两年,建立了相当深厚的同学感情。他们都是新疆大学的老师。我一开始还不敢去打搅他们。后来,他们盛情邀请我到他们家里住。我就先拜访A同学(姓名保密,乌兹别克族),在他家住了一晚。他及夫人(是个洋夫人)对我很热情,还带我去他妹妹家吃羊肉抓饭(美味极了)。他妹妹当年也是我们大学宿舍的常客。所以,当时我深深感到少数民族兄弟是很友好的。A同学还带我去了南山草原(天山的一部分),在一个牧民的毡房(类似于蒙古包)住了两晚。A同学有个大家庭,和这个牧民有很深的友谊,所以经常举家来这里度周末。牧民的生活很艰苦,吃的只有奶油、面包、面条,蔬菜是很难有的。牧民家夫妻俩有两个女儿,大女儿在家放牧,小女儿在内地读中专,刚刚放暑假回来(明显有点文化的样子)。牧民家对我们很热情,他们可能平时难得有客人,晚上煮奶茶给我们喝,陪我们聊天到很晚。他们养了很多牛羊,还有几匹马,牛都是放在山上不管的。那个马奶喝起来有点啤酒的味道,很有特色。这是我对新疆感受最深的日子。 后来,我的另一个同学(维族)又带我到他的家乡伊宁。这是一段10多个小时的汽车长途旅行。伊宁这里有很多参天大树,维族人对树木有特别的感情,通常是不会砍树的。我想,树木对于防沙防风有好处。我们在伊犁河边散步,享受美味的伊犁啤酒和小吃。他家在离伊宁不远的小镇上。我在他家住了一个晚上。他们有很严格的洗手程序,每次三遍。这里人大部分都是农民,牧民已经很少了,他们几家人合起来养一群羊,派专人去放牧。这里还有少量的汉族农民。我走到农民中跟他们聊天,他们都说,以前不同民族之间经常串门,一起吃喝,现在很少了。可见,在这些底层群众之间就已经有了民族裂痕。什么原因造成的?我不知道。 新疆人为王洛宾建了纪念馆。他们对王洛宾有很深的感情。王洛宾写的新疆风情的歌,打动了亿万中国人的心。我去参观了这个纪念馆,但我忘了它到底在什么地方。在那里,一群维族姑娘穿着绚丽的民族服饰载歌载舞。这是少数民族的民族之魂。 我爱新疆,我爱新疆的少数民族。我常常思考,为什么一个国家要分民族呢?
个人分类: 人生|2558 次阅读|2 个评论
09年中国最美的女孩
lix 2009-7-19 23:57
http://politics.people.com.cn/GB/101380/9638160.html 我选5。其实4也不错,但少数民族加分。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4382 次阅读|2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3 21:5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