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执政能力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我国历史朝代执政能力排行榜与气候变化的关系
杨学祥 2016-6-10 06:50
我国历史朝代执政能力排行榜与气候变化的关系 杨学祥,杨冬红 根据朝代的持续时间,我们得到我国历史朝代执政能力排行榜的前十名为:周、夏、商、汉、宋、唐、明、清、辽、西夏(见表 1-2 )。 http://www.cq.xinhuanet.com/2015-12/03/c_1117338166.htm 表 1 太阳黑子延长极小期、潮汐极大值年、坏天时代和中国历史朝代的更迭(修改) 极小期 时间 中国朝代 时间 气候变化 坏天时代 潮汐极 大值年 奥特 1040-1080 西夏 金 1038-1227 1115-1234 变冷 变暖 1010-1110 1062 沃尔夫 1280-1350 元 明 1279-1368 1368- 小冰期 变暖 1165-1360 1264 史玻勒 1450-1550 明 -1644 小冰期 1420-1525 1425 蒙德 1645-1715 清 1644- 小冰期 1600-1725 1629 道尔顿 1790-1820 清 -1911 小冰期 1790-1915 1770 21 世纪 2007- ? 次小冰期? 1996- ? 1974 这样的评价也不完全公允。表 1-2 中可以看到,在气候暖期,朝代更迭次数减少;在气候冷期,朝代更迭次数增多。这表明,在寒冷期更能表现出执政能力的强弱,在冷暖时期的交界处,往往就是新旧朝代的更迭之处。如果持续时间相同,冷期的朝代执政能力比暖期的朝代执政能力更强。这就是说,暖期的汉、宋、唐和冷期的明、清的执政能力相差无几,旗鼓相当。明、清在小冰期鼎盛期长久维持统一,更显得难能可贵。 表 2 我国历史朝代执政能力排行榜(按持续时间长短排列) 排行 次序 朝代 年代(持续时间) 气候条件 吕厚远 葛全胜 许靖华 2 夏 约前 21 世纪 - 约前 16 世纪( 600 ) 公元前 2200 年冷 公元前 1600 年冷 公元前 1200 年冷 2200-1800 年小冰期 1800-1250 年适宜期 3 商 约前 16 世纪 - 约前 1066 ( 600 ) 1 周 西周 约前 1066- 前 771 ( 395 ) 公元前 900 年冷 公元前 600 年冷 公元前 300 年冷 1275-700 年小冰期 700-60 年适宜期 东周 春秋时代 战国时代 前 770- 前 256 ( 514 ) 前 770- 前 476 ( 294 ) 前 475- 前 221 ( 254 ) 秦 前 221- 前 206 ( 15 ) 秦汉暖期 公元 200 年冷 700-60 年 适宜期 4 汉 西汉 前 206- 公元 23 ( 229 ) 东汉 25-220(195) 三国 魏 220-265(45) 魏晋南北朝冷期 公元前 60- 公元 600 年小冰期 蜀 221-263(42) 吴 222-280(58) 西晋 265-316(51) 东晋 十六国 东晋 317-420 ( 103 ) 十六国 304-439 ( 135 ) 南北朝 南朝 宋 420-479 ( 59 ) 齐 479-502 ( 23 ) 梁 502-557 ( 55 ) 陈 557-589 ( 32 ) 北朝 北魏 386-534 ( 148 ) 东魏 北齐 534-550 ( 16 ) 550-577 ( 27 ) 西魏 北周 535-557 ( 22 ) 557-581 ( 24 ) 隋 581-618 ( 37 ) 隋唐暖期 700 年冷 600-1280 年适宜期 6 唐 618-907 ( 289 ) 五代 十国 后梁 907-923 ( 16 ) 唐后期至五代冷期 1280-1820 年小冰期 后唐 923-936 ( 13 ) 后晋 936-946 ( 10 ) 后汉 947-950 ( 3 ) 后周 951-960 ( 9 ) 十国 902-979 ( 77 ) 表 2 我国历史朝代执政能力排行榜(按持续时间长短排列)(续) 排行次序 朝代 年代(持续时间) 气候条件 小冰期和相对冷期 5 宋 北宋 960-1127 ( 167 ) 宋元暖期 1200 年冷 奥特 1044-1080 南宋 1127-1279 ( 152 ) 9 辽 907-1125 ( 218 ) 10 西夏 1038-1227 ( 189 ) 金 1115-1234 ( 119 ) 元 1279-1368 ( 89 ) 沃尔夫 1280-1350 7 明 1368-1644 ( 276 ) 明清冷期 1800 年冷 史玻勒 1450-1550 8 清 1644-1911 ( 267 ) 蒙德 1645-1715 道尔顿 1790-1820 历史经验表明,气候变冷导致严重灾害发生,加剧社会矛盾,是考验执政能力的关键时刻,切不可以掉以轻心。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19178.html 主要参考文献 杨冬红,杨学祥 . 全球气候变化的成因初探 . 地球物理学进展 . 2013, 28(4): 1666-1677.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59541.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18130.html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3669 次阅读|0 个评论
宋朝是一个摩登时代:排行榜中的名次靠前
热度 4 杨学祥 2015-9-23 06:26
宋朝是一个摩登时代:排行榜中的名次靠前 杨学祥,杨冬红 表 1 我国历史朝代执政能力排行榜(按持续时间长短排列) 排行 次序 朝代 年代(持续时间) 气候条件 吕厚远 葛全胜 许靖华 2 夏 约前 21 世纪 - 约前 16 世纪( 600 ) 公元前 2200 年冷 公元前 1600 年冷 公元前 1200 年冷 2200-1800 年小冰期 1800-1250 年适宜期 3 商 约前 16 世纪 - 约前 1066 ( 600 ) 1 周 西周 约前 1066- 前 771 ( 395 ) 公元前 900 年冷 公元前 600 年冷 公元前 300 年冷 1275-700 年小冰期 700-60 年适宜期 东周 春秋时代 战国时代 前 770- 前 256 ( 514 ) 前 770- 前 476 ( 294 ) 前 475- 前 221 ( 254 ) 秦 前 221- 前 206 ( 15 ) 秦汉暖期 公元 200 年冷 700-60 年 适宜期 4 汉 西汉 前 206- 公元 23 ( 229 ) 东汉 25-220(195) 三国 魏 220-265(45) 魏晋南北朝冷期 公元前 60- 公元 600 年小冰期 蜀 221-263(42) 吴 222-280(58) 西晋 265-316(51) 东晋 十六国 东晋 317-420 ( 103 ) 十六国 304-439 ( 135 ) 南北朝 南朝 宋 420-479 ( 59 ) 齐 479-502 ( 23 ) 梁 502-557 ( 55 ) 陈 557-589 ( 32 ) 北朝 北魏 386-534 ( 148 ) 东魏 北齐 534-550 ( 16 ) 550-577 ( 27 ) 西魏 北周 535-557 ( 22 ) 557-581 ( 24 ) 隋 581-618 ( 37 ) 隋唐暖期 700 年冷 600-1280 年适宜期 6 唐 618-907 ( 289 ) 五代 十国 后梁 907-923 ( 16 ) 唐后期至五代冷期 1280-1820 年小冰期 后唐 923-936 ( 13 ) 后晋 936-946 ( 10 ) 后汉 947-950 ( 3 ) 后周 951-960 ( 9 ) 十国 902-979 ( 77 ) ​ ​ ​ ​ ​ ​ ​ ​ 表 2 我国历史朝代执政能力排行榜(按持续时间长短排列)(续) 排行次序 朝代 年代(持续时间) 气候条件 小冰期和相对冷期 5 宋 北宋 960-1127 ( 167 ) 宋元暖期 1200 年冷 奥特 1044-1080 南宋 1127-1279 ( 152 ) 9 辽 907-1125 ( 218 ) 10 西夏 1038-1227 ( 189 ) 金 1115-1234 ( 119 ) 元 1279-1368 ( 89 ) 沃尔夫 1280-1350 7 明 1368-1644 ( 276 ) 明清冷期 1800 年冷 史玻勒 1450-1550 8 清 1644-1911 ( 267 ) 蒙德 1645-1715 道尔顿 1790-1820 在吴钩眼里,宋朝不能用人们已有的那些“电视剧知识”来评价,如“积贫积弱”“太窝囊”等等,相反,宋朝是“现代的拂晓时辰”,更是一个非常“ morden ”的朝代。 从执政时间而言,宋朝和明朝与唐朝不相上下,由于同样被北方少数民族所灭,所以留下“亡国亡族”的恶名,与汉朝灭亡和唐朝灭亡的“亡国”但不“亡族”有很大区别,宋明的恶名中存在明显的心理因素和民族界限。 根据朝代的持续时间,我们得到我国历史朝代执政能力排行榜的前十名为:周、夏、商、 汉、宋、唐、明、清 、辽、西夏(见表 1-2 )。 这样的评价也不完全公允。表 1-2 中可以看到,在气候暖期,朝代更迭次数减少;在气候冷期,朝代更迭次数增多。这表明,在寒冷期更能表现出执政能力的强弱,在冷暖时期的交界处,往往就是新旧朝代的更迭之处。如果持续时间相同,冷期的朝代执政能力比暖期的朝代执政能力更强。这就是说,暖期的汉、宋、唐和冷期的明、清的执政能力相差无几,旗鼓相当。明、清在小冰期鼎盛期长久维持统一,更显得难能可贵。 历史经验表明,气候变冷导致严重灾害发生,加剧社会矛盾,是考验执政能力的关键时刻,且不可以掉以轻心。 主要参考文献 杨冬红,杨学祥 . 全球气候变化的成因初探 . 地球物理学进展 . 2013, 28(4): 1666-1677.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59541.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18130.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19263.html 相关报道 宋朝是一个摩登时代 (2015-09-21 16:52:33) 转载▼ 标签: 杂谈 宋朝是一个摩登时代 在吴钩眼里,宋朝不能用人们已有的那些“电视剧知识”来评价,如“积贫积弱”“太窝囊”等等,相反,宋朝是“现代的拂晓时辰”,更是一个非常“ morden ”的朝代。 深圳晚报记者 李福莹 宋朝是一个摩登时代 因为经常写文章、发微博“吹捧”宋朝,历史学者吴钩有一个美称:“宋粉”。 对于这个称呼,吴钩先是自嘲:“我是宋粉,宋慧乔的粉。的确,宋慧乔是最吸引我的韩国女明星。没有之一。”然后才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其实我想说的是,与其说我是‘宋粉’,不如说我是‘文明粉’。我不是粉宋朝这个王朝,而是粉宋王朝表现出来的文明成就。” 在今年 9 月刚刚出版的新书《宋:现代的拂晓时辰》中,吴钩的这种“风趣”“接地气”体现得淋漓尽致。他用文字勾勒出一幅“清明上河图”,“图中”有宋朝的夜生活、开封白领如何“叫外卖”、大城市的“证券交易所”,甚至宋朝人的沐浴、刷牙以及天气预报等都有触及…… 在吴钩眼里,宋朝不能用人们已有的那些“电视剧知识”来评价,如“积贫积弱”“太窝囊”等等,相反,宋朝是“现代的拂晓时辰”,更是一个非常“ morden ”的朝代。 我是宋粉,不是“宋吹” 深圳晚报:大多数人都叫你“宋粉”,但也有人批评你是“宋吹”,为什么你认为宋朝是最好的朝代? 吴钩:我是宋粉,不是宋吹,因为我不吹,所说的宋朝成就,完全基于史实,并无夸大之处。如果汉朝、唐朝或者明朝、清朝也有宋朝同样的文明成就,我也可以成为一名汉粉、唐粉,或者明粉、清粉。 深圳晚报:你眼中的“文明成就”是什么? 吴钩:我觉得“文明成就”不是指疆土特别辽阔,不是沙场杀敌如麻,不是耀兵异域扬我国威,不是万邦来朝。我心目中的“文明成就”,是指政治开明一些,社会宽松一些,经济繁荣一些,生活富庶一些。套用徐老怪电影《智取威虎山》里座山雕的话来说:一个字,就是老百姓过得更富足、更自由、更有尊严、更有幸福感。 如果用我前面提到的那些“文明”指标去衡量中国历史上各朝各代,你也许就会发现,一直被贬低的宋王朝,无疑是“文明成就”最高的一个时代。没有之一。 深圳晚报:本书有很多特别“ morden ”的叫法,如“夜生活”“叫外卖”“城市白领”等,是为了更通俗易懂吗?是否有史料依据? 吴钩:写这本书,我不敢说披阅了多么巨量的史料,但自认为参考了非常多的学界专家的研究成果。我想写的并不是顾影自怜的学术文章;也不希望将文章写成“×朝那些事儿”这样的文化快餐。我更愿意以做学问的态度,来写更有可读性的文字。书中或有“惊人之论”,但这些论点,都有史料支持,而非“故作惊人语”。 一个站在近代门槛上的王朝 深圳晚报:宋朝一直被当做窝囊的王朝,为何你却认为她是“现代的拂晓时辰”? 吴钩:研究宋史的张邦炜教授曾经感慨,“从前人们一提到汉朝、唐朝,就褒就捧:盛世治世;一讲到宋代,就贬就抑:积贫积弱。”其实何止是“从前”,直至今日,在许多人的印象中也是如此。 中国人看待中国历史,往往摆脱不了对国运的关注,因而影响及情感的取舍。而海外学者能够以超然的心态去评估一个王朝的文明表现。许多海外汉学家在论及中国宋代的时候,特别喜欢使用“革命”之说。比如英国汉学家伊懋可认为,唐宋之际发生了一场“经济革命”;日本学者斯波义信也列举了宋朝的农业革命、交通革命、商业革命以及都市化方面的重大变迁……唐代是中世纪的黄昏,而宋朝则是“现代的拂晓时辰”。 深圳晚报:既然早在 11 — 13 世纪的宋王朝,中国就已经产生了近代化,为什么到了 19 世纪下半叶,中国的近代转型还会显得那么艰辛、一波三折? 吴钩:宋朝的覆灭不可跟其他王朝的更迭相提并论。用那个时代的话语来说,叫做“亡天下”;用今天的话语来说,不妨称为“文明的中断”。 为什么是“文明的中断”呢?请允许我先引用周良霄《元代史》序文中的一段话:“宋亡之后,元王朝统一中国,并在政治社会领域带来了某些落后的影响,它们对宋代而言,实质上是一种逆转。这种逆转不单在元朝一代起作用,并且还作为一种历史的因袭,为后来的明朝所继承。……明代的政治制度,基本上承袭元朝,而元朝的这一套制度则是蒙古与金制的拼凑。从严格的角度讲,以北宋为代表的中原汉族王朝的政治制度,到南宋灭亡,即陷于中断。” 宋朝平民生活质量高于唐朝 深圳晚报:体现一个朝代的生活水平,“吃”是很重要的一个标准。可否谈谈宋朝的“美食”? 吴钩:在中国饮食史上,两宋是一个历史性的转折期,中国人的食物开始从匮乏向丰盛过渡。今天任何一名厨师必须熟悉的烹、烧、烤、炒、爆、溜、煮、炖、卤、蒸、腊、蜜、葱拔等烹饪技术,正是在宋朝成熟起来的;现在我们能够品尝到的火腿、东坡肉、涮火锅、刺身(宋人称为“脍”)、油条、汤圆、爆米花、各式糕点等美食与小吃,也是发明或流行于宋代。你去看《东京梦华录》《武林旧事》《梦粱录》,上面收录了名目繁多的宋朝美食。 深圳晚报:作为宋朝的超级粉丝,你眼中宋朝有什么不好的地方吗? 吴钩:宋朝肯定存在很多问题,不然就不会灭亡了。特别当我们以现代文明社会的标准去衡量宋朝,更是可以发现她的问题其实也挺严重。比如宋朝虽然整体上比较富庶,但还是也有许多温饱不保的穷人。再比如宋朝的军事力量虽然不弱,但最后还是无法抵御强敌,令人扼腕。我之所以更愿意多说宋朝的成就,是因为这个时代被今天的许多人低估了,甚至被抹黑了,因此需要另一种声音来纠正视听感。 ( 2015 年 09 月 20 日 《深圳晚报》)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36f644d0102w1w1.html?tj=1
个人分类: 备忘录|4235 次阅读|6 个评论
我国历史朝代执政能力排行榜与气候变化
杨学祥 2015-9-8 06:55
我国历史朝代执政能力排行榜与气候变化 杨学祥,杨冬红 表 1 我国历史朝代执政能力排行榜(按持续时间长短排列) 排行 次序 朝代 年代(持续时间) 气候条件 吕厚远 葛全胜 许靖华 2 夏 约前 21 世纪 - 约前 16 世纪( 600 ) 公元前 2200 年冷 公元前 1600 年冷 公元前 1200 年冷 2200-1800 年小冰期 1800-1250 年适宜期 3 商 约前 16 世纪 - 约前 1066 ( 600 ) 1 周 西周 约前 1066- 前 771 ( 395 ) 公元前 900 年冷 公元前 600 年冷 公元前 300 年冷 1275-700 年小冰期 700-60 年适宜期 东周 春秋时代 战国时代 前 770- 前 256 ( 514 ) 前 770- 前 476 ( 294 ) 前 475- 前 221 ( 254 ) 秦 前 221- 前 206 ( 15 ) 秦汉暖期 公元 200 年冷 700-60 年 适宜期 4 汉 西汉 前 206- 公元 23 ( 229 ) 东汉 25-220(195) 三国 魏 220-265(45) 魏晋南北朝冷期 公元前 60- 公元 600 年小冰期 蜀 221-263(42) 吴 222-280(58) 西晋 265-316(51) 东晋 十六国 东晋 317-420 ( 103 ) 十六国 304-439 ( 135 ) 南北朝 南朝 宋 420-479 ( 59 ) 齐 479-502 ( 23 ) 梁 502-557 ( 55 ) 陈 557-589 ( 32 ) 北朝 北魏 386-534 ( 148 ) 东魏 北齐 534-550 ( 16 ) 550-577 ( 27 ) 西魏 北周 535-557 ( 22 ) 557-581 ( 24 ) 隋 581-618 ( 37 ) 隋唐暖期 700 年冷 600-1280 年适宜期 6 唐 618-907 ( 289 ) 五代 十国 后梁 907-923 ( 16 ) 唐后期至五代冷期 1280-1820 年小冰期 后唐 923-936 ( 13 ) 后晋 936-946 ( 10 ) 后汉 947-950 ( 3 ) 后周 951-960 ( 9 ) 十国 902-979 ( 77 ) 表 2 我国历史朝代执政能力排行榜(按持续时间长短排列)(续) 排行次序 朝代 年代(持续时间) 气候条件 小冰期和相对冷期 5 宋 北宋 960-1127 ( 167 ) 宋元暖期 1200 年冷 奥特 1044-1080 南宋 1127-1279 ( 152 ) 9 辽 907-1125 ( 218 ) 10 西夏 1038-1227 ( 189 ) 金 1115-1234 ( 119 ) 元 1279-1368 ( 89 ) 沃尔夫 1280-1350 7 明 1368-1644 ( 276 ) 明清冷期 1800 年冷 史玻勒 1450-1550 8 清 1644-1911 ( 267 ) 蒙德 1645-1715 道尔顿 1790-1820 根据朝代的持续时间,我们得到我国历史朝代执政能力排行榜的前十名为:周、夏、商、汉、宋、唐、明、清、辽、西夏(见表 1-2 )。 这样的评价也不完全公允。表 1-2 中可以看到,在气候暖期,朝代更迭次数减少;在气候冷期,朝代更迭次数增多。这表明,在寒冷期更能表现出执政能力的强弱,在冷暖时期的交界处,往往就是新旧朝代的更迭之处。如果持续时间相同,冷期的朝代执政能力比暖期的朝代执政能力更强。这就是说,暖期的汉、宋、唐和冷期的明、清的执政能力相差无几,旗鼓相当。明、清在小冰期鼎盛期长久维持统一,更显得难能可贵。 历史经验表明,气候变冷导致严重灾害发生,加剧社会矛盾,是考验执政能力的关键时刻,且不可以掉以轻心。 主要参考文献 杨冬红,杨学祥 . 全球气候变化的成因初探 . 地球物理学进展 . 2013, 28(4): 1666-1677.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59541.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18130.html 相关资料: 早在 20 世纪 70 年代,竺可桢就曾经对我国 5000 年来的气候做过研究,发现我国近 5000 年来,就有四次温暖期和四次寒冷期交替出现,平均周期为 1250 年 。杰拉尔德 . 邦德通过分析大西洋底的沉积层,发现地球的寒冷期和温暖期出现有规律的波动,波动周期大约为 1500~1800 年 。这一周期与潮汐变化周期相一致, 15-17 世纪小冰期是潮汐的高峰期,现在潮汐低谷对应变暖高峰,还将持续 400 年,与全球变暖的大趋势相一致 。 许靖华划分的小冰期周期:现代气候最适期 A :公元 1820 年以后;小冰期 B :公元 1280-1820 年;小气候最适期 C (中古):公元 600-1280 年;小冰期 D (公元初期):公元前 60- 公元 600 年(强潮汐在公元前 53 年);小气候最适期 E (希腊罗马时代):公元前 700-60 年;小冰期 F (荷马时代):公元前 1275-700 年;小气候最适期 G (上朝):公元前 1800-1250 年;小冰期 H (文明衰落):公元前 2200-1800 年;小气候最适期 I (新石器时代晚期):公元前 2900-2200 年;小冰期 J (雪中人时期):公元前 3400-2900 年 。 研究称全球变暖已达 500 年周期顶峰 接着或将步入变冷周期 2014-02-27 | 来源: 中国矿业报   近百年来,全球气候变暖是个不争的事实。之前,对于全球气候变暖,人们普遍认为这“极其可能”是人类影响造成的。   比如,有种说法称,由于人们焚烧化石燃料,如石油,煤炭等,或砍伐森林并将其焚烧时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而这些温室气体对来自太阳辐射的可见光具有高度的透过性,而对地球发射出来的长波辐射具有高度的吸收性,能强烈吸收地面辐射中的红外线,从而导致地气系统吸收与发射的能量不平衡,使得能量不断在地气系统累积,从而导致温度上升,全球气候变暖,即温室效应。   然而,目前全球气候变化的格局,是在地质时期气候长期演变背景下形成的。由于自然气候系统的复杂性和模拟预估的不确定性,以及人类器测温度记录也仅有近百年的历史,因此要客观地认识百年来气候变化的过程和规律,需要从更长时间尺度的自然气候变化历史中去了解:数千年来的气候冷暖变化,是否存在百年尺度的自然周期?今天的气候变暖,是否叠加了自然周期的变暖过程、是否超过了自然周期变暖的幅度?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新生代地质与环境研究室吕厚远学科组和国内同行最近在《科学报告》( Scientific Reports )杂志上发表文章提出了一个新观点——气候冷暖变化存在约 500 年的自然周期,近百年来的全球气候变暖,刚好位于最近一次 500 年周期的暖相位上。   他们研究认为,今年已经达到这一暖相位的峰值位置,接下来有进入冷相位的趋势,即将开始百年气候变冷周期,这有可能减缓人类活动导致的全球变暖。太阳活动的 500 年变化周期,可能是驱动自然气候百年尺度周期性变化的主要因素。   东北龙岗火山区的小龙湾玛珥湖年纹层沉积可以准确定年,科研人员就利用这一优势,分析了 5350 年以来 ( 到公元 2005 年止 ) 小龙湾玛珥湖周边地区植物花粉种类的变化。   在植物花粉含量的变化中,有两种花粉相互消长,分别是适合寒冷气候的松树花粉和适合温暖气候的栎属花粉含量,两者呈现出周期性变化。   根据松树花粉增加和栎属花粉减少的峰值,指示的气候最寒冷时期先后出现在公元前 2700 年、公元前 2200 年、公元前 1600 年、公元前 1200 年、公元前 900 年、公元前 600 年、公元前 300 年,以及公元 200 年、 700 年、 1200 年和 1800 年前后,约每 500 年出现一次寒冷期。花粉含量的谱分析结果也呈现出显著的 500 年周期。   他们对气候周期性变化驱动机制的进一步研究认为,太阳活动可能是驱动气候 500 年周期性变化的主要因素。另外,即使不考虑中全新世以来的总体变冷趋势,仅从最近一次的变暖幅度上看,约 5350 年以来,近一百年来的气候变暖幅度并不是最高的。可以说,今天人类影响的气候变暖,应该叠加了自然周期的变暖贡献,而且总体变暖幅度可能还没有超过自然周期最温暖的幅度。   在中国历史上, 1550 年至 1851 年,明嘉靖至清道光年间,中国曾发生大规模极寒天气,被称为“明清小冰期”。   我国当代著名地理学家、气象学家和教育家,中国近代地理学的奠基人竺可桢在这方面就有卓有成效的研究。他注意到,清朝初年,有位历史学家谈迁写了一本叫《北游录》的书。书里面提到,当时不但中国北方寒冷,就连江南也出现了河面结冰的情形。 1654 年 ( 顺治十一年 ) 阳历 11 月,京杭大运河的吴江一段冰厚三尺多,从吴江一直冻到嘉兴,要壮士凿冰,每天才能前行 3 千米 ~4 千米 。阳历 11 月南运河封冻,这在历史上是少有的。而且由于温度下降,当时的农业经济也遭受了打击。   清朝叶梦珠编辑的《阅世编》记载,江西柑橘本是贡品,当地家家户户广泛栽种。然而,在明清小冰期最盛的顺治、康熙年间,橘子常常被冻死,橘农吓得不敢再种橘子了。   明清小冰期应该算得上是距离现在最近的一次寒冷时期了。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的这项研究认为,约公元 1830 年以来开始的暖期,处在最近一次 500 年周期的暖相位上,今年已经达到这个暖相位峰值的位置,有进入冷相位的趋势,这有可能减缓人类活动导致的全球变暖。 http://news.mlr.gov.cn/xwdt/jrxw/201402/t20140227_1305158.htm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95162.html 据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所长葛全胜利用历史文献记载资料重建的中国东部冬半年平均温度变化曲线显示,在百年尺度的冷暖波动上,自我国秦汉以来共经历了 4 个暖期和 3 个冷期,即秦汉暖期、魏晋南北朝冷期、隋唐暖期、唐后期至五代冷期、宋元暖期、明清冷期、 20 世纪暖期。 结合历史与冷、暖期的大致划分,可得出一个规律:当气候进入冷期的时候,社会矛盾比较严重,朝代更替也比较频繁;当气候进入暖期时,则比较容易出现盛世和治世,例如我国的汉唐盛世都出现在暖期,而三国两晋、五胡十六国等乱世都出现在冷期。 http://roll.sohu.com/20150321/n410101415.shtml “暖则盛,冷则衰”对全球变暖的启示:人类不能与全球变暖为敌。 关注下一次小冰期!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18404.html
个人分类: 备忘录|3853 次阅读|0 个评论
当逆行的消防员面对一问三不知的大火
qhwan 2015-8-18 01:44
8 月 17 日,天津塘沽特大爆炸案发的第 5 天,市政府已经举行了 7 场新闻发布会。重量级人物也已相继登场亮相,给公众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机会,一窥父母官的沟通技巧,做事能力和为官理念等等。我不巧在国外旅行,无缘亲临现场,聆听他们的教诲,只能从网上获取一点过滤后的消息,真假对错都有待求证。但是来自国内外的新闻报道,几乎对一问三不知的新闻发布会都表示失望。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执政团队的能力低下,组织混乱,缺乏同情心和责任心,把一千多万人口的直辖市交给他们管理,如何让人放心?这些官员的素质实在太差了,把事情办砸了,捅出了一个惊天大窟窿,造成那么多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给国家形象抹黑,在公众面前,没有反省,没有自责,没有担当,而是一味为自己开脱,这种厚颜无耻的官员世上少见。我不知道,他们听说过韩国总理因为沉船事件而引咎辞职的新闻没有?听后有何感想?在任何国家,社会财富都是人民大众创造的,是来自老百姓的税收养活了政府官员,因此,官员都是要接受老百姓监督的。但是,我们国家是个例外,官员可以吃纳税人的饭,砸纳税人的锅,还要纳税人的命,这也太过分了。 我说官员要纳税人的命,不是瞎说的。你看看消防队员死亡人数的不断攀升,能不揪心吗?装备简陋的年青消防队员面对突如其来的大火,在对火源火场一无所知的情况下,除了端着水龙头舍命往里冲以外,还能做些什麽?我们暂且不说危险品库建在人口密集区域是否得当的问题,要是消防队员接受过危险化学品爆炸相关消防训练,具备相应的装备和条件,了解火场的危险化学品的种类和数量,他们的伤亡是不是可以减小一些?危险品库通过了安评和环评,拿到了开业许可证,手续齐备可以营业了,但是,相关配套的防火防爆措施却付阙如。常识告诉我们,在危险化学品库的旁边,起码得有一个具有处理化学品爆炸能力的消防队,以防不测,就像一个游泳池起码得配一个救生员一样。有谁能告诉我,第一批进入火场的是配备了扑灭化学品爆炸装备和经验老到的消防队?早就听说有人研制出了消防机器人,可以进入人所不宜进入的区域,但是,在整个扑救过程中,似乎没有看到任何新技术的应用。我们平常所吹嘘的那些个创新,都跑哪儿去了呢?我们好歹也是 全球数一数二的SCI论文大国了。当年,甲午海战之前,大清的海军规模据说排第 8 位,而小日本大概在 16 位,可是一交手,就让人家打了个稀巴烂,落的一个割地赔款的结局。排名可以自娱自乐,原来是不能当真的。 但愿,消防员和其他不幸遇难者的生命能唤醒我们的良知和理性,去除浮躁,踏踏实实地为老百姓做点实事吧。
2870 次阅读|0 个评论
执政能力测度观控实验
aloofgk 2011-3-5 11:36
执政能力 测度 观控实验 《观控》课题组   于宏义 〔提 要〕: 基于泛系观控技术 “凡事有度,要害在度” ,融哲理 - 数理 - 技理 - 中西文明于一体,旨在量化揭示 执政党的执政能力 ,便于作国际比较,也便于 考察 比较分析 各级政府的 执政能力。 〔关键词〕: 执政能力 ; 九级分类量化; 观控实验 中图分类号 : N941.6 详见: 《执政能力测度观控实验》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38fc1610100pmpo.html
个人分类: 超然观控|3855 次阅读|0 个评论
想哪儿说哪儿(二)
xwang0822 2010-11-25 12:5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高速发展了这么多年,成果斐然,相当程度上改善了民众的生活水平,然而截至目前,综合考虑,相对社会的法制建设,政治建设和民主建设程度,经济高速发展的结构性推力和流通布局,已经成了社会矛盾丛生的包袱,也同样是执政党执政能力提高到绊脚石。太快的经济发展与滞后的社会文化,政治文明,民主法制发展的矛盾---纳税人肩上日益加重难以承重的苦,老百姓心中的积郁,政党政府深层的隐疾。
个人分类: 未分类|2678 次阅读|0 个评论
革故鼎新(4):痛定思痛——上海火灾对我国社会管理与执
pww1380 2010-11-21 13:10
革故鼎新(4): 痛定思痛——上 海火灾对我社会管理与执政能力的严重警示 作者 杨文祥 日前上海的一场无情的烈火,对人的生命、社会财产和社会安全造成了无法估量的重大损失。劫难过后,人们不能不痛定思痛:何以在祥和平静歌舞升平的日子里,突然祸从天降,数十条生命和无法计量的物质财产和精神财富顷刻间化为无有? 为牢牢记取这一代价惨重的血的教训,我们不能不对这一灾难做一深入的分析,对相关的工作做一严肃的检讨。 首先,必须从城市管理和建筑工程管理两方面对这一教训做一全面分析。从建筑材料管理的角度上讲,建筑材料不仅仅需要保暖,更需要具有防火、防震、抗压等诸多性能。不知道有关职能部门和相关技术标准是否具有相应的和全面的要求。究竟是我们目前在建筑材料方面的技术能力、水平和相应的技术管理能力、水平所限,还是有关职能部门的渎职这是务必要调查清楚的。城市管理所涉及的因素要更为复杂一些,需要组织各方面相关专家作全面分析和论证。 其次,我们还有必要在现代化建设的历史高度、现代社会社会管理的科学高度和执政党的执政能力的政治高度上对这次火灾做进一步的深入反思。 工业化、城市化建设和工业化、城市化历史进程,不但在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等方面对发展中国家形成巨大的压力,更在现代社会管理能力方面对这些国家构成严峻的挑战。对负有执政重任的执政党来说,所有这些压力和挑战统统转化为对自己执政能力的挑战与检验。 根据对世界各国社会管理的观察,执政党的执政能力,一方面表现为对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思想战略与组织规划战略的科学把握能力,这一能力是国家长治久安和社会全面、协调和均衡发展的根本保障。另一方面表现为对现代社会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各种经济与现实政治关系的协调能力和对现代社会的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合理组织与科学管理能力。这方面能力是人民安居乐业和社会系统有序运行的基本保证。根据本文的理解,前一种能力是一种战略性统摄能力,后一种能力则是一种常规性管理能力。而这两种能力的相互结合与统一,就构成了当今社会所日益关注的执政党的执政能力。 日前的上海火灾、近年来不时发生的往往导致重大伤亡的矿难、拆迁纠纷以及各种公共安全方面的突发事件,所有这些人们所不愿意见到的事实都在反复地给我们这样一个警示——在当代中国,无论是执政党执政能力的提升还是社会管理领域的现代化、科学化、人性化建设都还面临着一系列重大的历史课题尚待完成,我们还有十分漫长而艰难的路要走。 参考文献: 1 . 陈龙珠 . 还是科技人员的错.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85697 2 .杨文祥. 博文评论: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85697 3 .杨文祥. 面对上海火灾的公共安全问题思考 .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85299
个人分类: 各抒己见(Airing Our views)|3953 次阅读|0 个评论
方舟子遇袭,公开考验党的执政能力
zbt92 2010-8-30 08:07
方舟子遇袭,公开考验党的执政能力 水博 方舟子遇袭的新闻,让人震惊。一个社会如果到了容不下说真话的人,那后果简直是让人难以想象的。我们应该反思,旧中国的鲁迅和台湾时代的李敖。都不曾遇到过的困境,为什么会在今天的中国出现?是不是我们的社会对假冒伪劣的纵容过了头? 中国社会假冒伪劣盛行与一些政府部门的不作为有直接关系。一些假冒伪劣的出现甚至与个别政部门府和利益集团获取眼前利益直接有关。打假英雄方舟子揭露造假的行为虽然总是得到媒体和广大公众的支持,但是,却似乎很少能够得到官方的正式认可。这无疑会增加了一些不法之徒用犯罪打击方舟子的胆量和决心。 几年来,中国的很多法院屡屡纵容造谣、造假者,打击揭谣、揭假的行为,我们尚且可以认为是一些法律工作者对构建和谐社会的误解,所采取的息事宁人的态度。但是,如果我们社会已经到了纵容黑恶势力,肆意报复敢说真话的人的地步,那可真的要让人对共产党的执政能力感到担心。 因此,我认为;方舟子遇袭不是一个简单的刑事件,而是一个公共事件、政治事件。是对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的一次考验。此时此刻,我们有关部门是不是还应该反思我们对敢于揭露造假者的肯定和保护力度。方舟子博士对中国社会进步的巨大贡献,应该得到社会的正式肯定。打击违法犯罪,应该与弘扬社会正义并行。
个人分类: 三峡|2957 次阅读|3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10:1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