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何东昌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转载]何东昌:《刘冰文集》序言
fangjinqin 2011-1-2 08:20
《刘冰文集》序言 ○何东昌 1949 年新中国成立,解放初期高等教育的任务,是要把不能适应新中国需要的旧的高等教育,彻底改变为社会主义性质、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适应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高等教育。 1952 年 12 月,将南翔到清华出任校长,他以清华大学作为教育试验的实践基地,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办学道路,作出了卓越而富有历史意义的贡献,他是新中国教育事业的重要奠基人和开拓者。 1956 年 8 月刘冰同志从团中央调到清华大学,担任清华大学党委第一副书记,成为蒋南翔同志的亲密助手。他的到来,带来了延安抗大和解放区办教育的优秀传统,这给以我为代表的清华地下党出身的干部带来了解放区的新鲜血液。从此,我们一起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团结奋斗了几十年。 刘冰同志在清华大学作党的领导工作 22 年,对学校坚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贯彻党的知识分子政策,建设团结有力的党委领导班子,推动朝气逢勃的共青团和工会组织工作,在团结、教育广大青年学生和教师职工等方面发挥了很大作用。刘冰同志走遍了清华园每个角落,与广大师生员工建立了深厚的友谊,把他们都团结在党的周围,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努力奋斗。 文革一开始,蒋南翔就被停职审查,许多莫须有的罪名和大帽子强加在他的头上,很多人都纷纷与他划清界限,清华党委的副书记们都受到了冲击。就在这一严重时刻,刘冰同志找了我、胡健、艾知生,向党中央写信,申明蒋南翔同志在清华大学是按主席指示办事的,执行了毛主席革命路线,是红线主导的,坚持了社会主义办学道路的。为此刘冰和我们都被打倒了。中国进入了史无前例的大动荡大劫难的特殊时期。 1969 年 6 月 1 日,《人民日报》在头版头条位置发表了解放犯了走资派错误的刘冰的消息,之后刘冰同志被结合为校党委副书记,文革后期担任清华党委常务副书记。面对四人帮的倒行逆势,特别是迟群肆无忌弹、为所欲为,严重地破坏党的教育路线和方针政策,他与当时清华军、工宣传队的有关同志一起向党中央毛主席写信,揭发迟群胡作非为的罪行,结果引发了全国范围的政治风波,他又被第二次打到。历史事实说明,刘冰同志这几次向党中央上书,所提出的意见都是正确的,体现了他党性很强,坚持原则,不顾个人安危,对社会主义教育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证明了刘冰同志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坚强战士,是我们基层党委的优秀代表。 1978 年刘冰被派到甘肃工作,出任兰州大学校长、党委书记,后又在甘肃省担任省委副书记、省人大主任,在领导岗位上工作多年,出色地完成了党交付的任务。 尤其值得可敬的是他 1993 年他从全国人大科教文卫委员会副主任离休以后,依然挂念着清华大学、兰州大学和祖国各地的脉动,特别关心党领导的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为此,他指导了清华大学 1965 届同学入学 50 周年的总结活动,支持《半世纪清华情清华大学 1965 届校友入学 50 周年纪念文集》的出版发行。在这前后所写的几篇文章里,浸透了他毕生的意愿,为新中国的高等教育事业洒下了宝贵的心血。 刘冰同志从上个世纪 30 年代至今,为党的事业奋斗了 70 多个春秋,尤其是他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终生,是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楷模。今天大家看到的这本《刘冰文集》,为大家提供了他为革命奋斗的风雨岁月中的点点滴滴。看了他的文章和一些照片,似乎他又回到了我们中间。 由于时间匆促,《刘冰文集》(样本)所选文章、记录文字和照片不可能很全面、很贴切地反映刘冰同志的全部奋斗经历和工作成果,尤其是鲜为人知的他对党的事业的无私奉献。 希望广大读者,特别是清华、兰大校友,以及在全国和世界各地关心刘冰同志的人们予以修订、更正和补充,以便在正式出版《刘冰文集》时做得更好。 2010 年 12 月 1 日
个人分类: 人物素描|3261 次阅读|1 个评论
关于刘维宁他爹刘道玉的荣誉辨正
梅珍生 2010-9-24 00:52
同盟会元老于右任老人有诗:不信青春唤不回,不容青史尽成灰。但历史总是善忘的,三十年不到的事,人们就会有隔世之感。在这样一个ldquo;假作真时真亦假rdquo;的时代,看到人们因刘维宁而质疑他爹刘道玉的时候,不禁哑然。 且看新语丝上 ldquo;刘维宁他爹刘道玉可能也是这个德行rdquo; 的审慎文章: 很多网页介绍他爹,列出的荣誉有1985年获法国总统密特朗最高荣誉勋章,1987年获日本东洋哲学学术研究奖章,1993年获英国剑桥名人中心二十世纪勋章。 英国剑桥名人中心是不是就是 International Biographical Centre?被认为是一家欺诈机构,和西太平洋大学一样。真要是得了Leacute;gion d'honneur,还在乎这种野鸡荣誉。 我在网上查了查,没发现此人获得法国荣誉勋章,有一篇他写的文章,大意是88之后受到打压,自己的书被要求修改才可以发表,其中一点是让他不要用ldquo;密特朗总统颁发rdquo;,ldquo;最高rdquo;等描述85年获得的荣誉,让他非常不解,因为他说这是事实。 还有他多次在文章中批判当时的上司教育部长何东昌,说他是保守,反对改革等,也看不出他有什么在理的地方。倒是直到20多年之后对武汉大学的校长的位子念念不舍。 土共的高官文革后有个特点,不敢玩阴招的话,你怎么骂危险不会太大。何东昌不大可能放下架子和刘来场名誉侵权的官司。 看来,历史或许真的要变成冷灰了。 第一,刘道玉校长1985年获法国总统密特朗最高荣誉勋章,应该是毫无悬念的事,即使法国总统密特朗到武大也不必大惊小怪。谁叫刘道玉校长吃螃蟹的时候,办了一个中法试验班呢?只是非武大的才俊们不知道实情,今天的武大人又多选择性的遗忘吧。不过,武大的校史上还是写着:ldquo;1985年,为了表彰刘道玉校长在促进中法文化科技合作交流方面所作的贡献,在武大与法国友好合作五周年 纪念活动中,法国驻华使馆临时代办雷奥公使来武大举行隆重的授勋仪式,代表密特朗总统授予刘道玉校长lsquo;法国国家荣誉勋章rsquo;rdquo;。(吴贻谷主编:《武汉大学校史》第462页。) 第二,刘道玉校长1987年获日本东洋哲学学术研究奖章,应该也不是什么夸大其词罢。虽然刘校长未必懂哲学,但武大在八十年代初,与日本京都大学、创价大学等签订了双边交流协议。1983年刚进武大时,我们居然知道日本有什么早稻田大学、庆应大学等,也是沾刘道玉校长吃螃蟹的光。 第三,刘道玉校长1993年获英国剑桥名人中心二十世纪勋章,确实不好说什么。记得在校时,本学院有一很牛的教授被收录进whorsquo;s who 之类的名录,被另一很有名的教授曝为:收录机构来信,传主交费五十(美?)元,即被收入。不过,不知道刘道玉校长是否是此种情况。无论ldquo;英国剑桥名人中心是不是就是 International Biographical Centre?被认为是一家欺诈机构rdquo;,但对于自卑且好名的中国人来说,被国际社会认可,总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哦。正像今天我们明知道SCI、EI等都是被商业机构经营着,但并不妨碍我们承认它依然是一个标准罢。 第四,刘道玉校长ldquo;多次在文章中批判当时的上司教育部长何东昌rdquo;,ldquo;何东昌不大可能放下架子和刘来场名誉侵权的官司rdquo;,可能还是不熟悉历史的缘故。1988年3月6日,刘道玉被国家教委干部局负责人奉命宣布免去武汉大学校长职务。但背景并不是改革与保守所能够说清楚的,不过,如果熟悉1986年底到1987年春,全国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就不难理解了。身边有与毛泽东发生争论过的党的理论元老的后人,据自称曾有功于刘道玉的下台。所以,当事人刘道玉校长对此事也只能含含糊糊地说,何东昌部长也只能装聋作哑地应了。 第五,ldquo;倒是直到20多年之后对武汉大学的校长的位子念念不舍。rdquo;这倒是真的不该有的情感。不过,也表现了刘道玉的ldquo;教育情结rdquo;。在刘道玉下台前后,武汉地区很有些知识分子或多或少地惋惜传言:当年叫刘道玉去当武汉市长,刘却顶着不去!真是早知如此,何必当初。 第六,作为一个大学校长,刘道玉确实比今天许许多多的所谓院士校长们要合格多了。至少他是热爱教育,且在中国高等教育史,或者小点说,在武大的教育史上还算是一个不错的人物。记得那时武大的ldquo;学分制、主辅修制、转学制、插班生制、导师制rdquo;等确实搅动了一下教育的死水。 还记得武大的美女作家喻杉在小说《女大学生宿舍》中,把校长的名字取为ldquo;路石rdquo;,而非ldquo;道玉rdquo;,校长自称是青年人的铺路石,寓意还是很好的。今天的新新人类们,就不要愤怒地把那名字想象为跘脚石了。
个人分类: 冷眼热心|26419 次阅读|16 个评论
我的老乡何东昌 1982年的教育部部长
xupeiyang 2010-4-19 20:20
何东昌, 诸暨 人,教育家,1923出生,1950年3月至1951年2月任 清华大学 党总支书记,1951年2月至1953年9月任清华大学党委书记。。1944年在 西南联合大学 参加发起组织党的外围组织——“民主青年同盟”。1946年西南联大航空工程系毕业。194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西南联大民主青年同盟第一支部执行委员、清华大学党支部委员。1949年任清华大学党总支副书记,1950年3月任清华大学党总支书记并兼任燕京大学党总支书记。 1951年2月任清华大学党委书记,1953年任党委第二书记,1956年5月至1966年6月任党委副书记,还先后任工程 物理 系主任、副秘书长、教务处长。在此期间,是 蒋南翔 校长领导教学工作的得力助手,对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团结知识分子,推进学校的改造、发展和建设,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高等教育作出了重要贡献。1953年协助蒋南翔创立政治辅导员制度,多年培养形成了一支又红又专的政治工作队伍,50年代学苏时他主张学习苏联一定要从中国实际情况出发,不能生搬硬套。他尊重和关心老教授,1955年与蒋南翔一起介绍刘仙洲入党,在知识界引起很大反映。1956年组织选拔优秀学生,推行因材施教,加速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1956年协助蒋南翔创办高新技术学科专业,他主持创办工程物理系,设立我国最早的原子能专业,自力更生建造试验原子反应堆,为国家培养出一批急需的高新技术人才。1958年他协助蒋南翔总结和推广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的经验。60年代参与制订“高校60条”。还讲授过马列主义哲学课和力学课。   1972年1月至1973年11月任清华大学党委副书记,主管教改工作,贯彻周恩来总理关于批极“左”思潮和加强基础理论的指示,调研和调整工农兵学员的教学计划,增加业务理论课学时和半年文化补习,开办固体物理等四个研究班,为“文革”中毕业的新教师组织业务培训。1973年冬被迟群错误批判为“资产阶级复辟势力代表人物”。粉碎“四人帮”后1977年5月清华党委予以平反。   1977年5月至1982年任清华党委副书记,1978年6月至1982年4月任副校长。协助校长刘达拨乱反正,调整学校布局,整顿教学秩序,实行“一个根本(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两个中心(既是教育中心,又是科研中心);三个方面结合(教学、科研与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相结合)”的办学方针,为推进学校的改革、建设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1982年后调离清华大学,1982年5月至1985年6月任 教育部 部长、党组副书记、党组书记。1983年1月至1985年6月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985年6月至1992年任国家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党组书记,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主任委员。1993年3月当选为政协第八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 中共第十二届、十三届中央委员,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当选为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 。   1985年2月,时任教育部长的何东昌同志在中央电大全体人员大会上宣布:教育部党组二月四日关于中央电大领导班子的决定“经研究,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实行校长负责制,并对校级领导班子作如下调整:一、何东昌同志任校长(兼),任期四年”。
个人分类: 西施故里|1690 次阅读|0 个评论
阮耀钟:请中科大学子不要太在意排名
chile 2009-7-22 20:29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5f987f01008wws.html 我在我为科大而自豪一文中提到,我的科大同班同学给我来了个Email说:有人说,现在的中科大沦为二流学校了,所以随后我写了一篇文章,转载了几篇文章,介绍科大近况。我这位老同学,看了我的文章后,又给我发了个Email,他问:科大究竟排到多少位?据说排在西安交大之后,第十几位。但是我的同学发给我的中国大学排行榜(edu.qq.com/ZT/2007/2007topuniv/)我打不开,所以我后来又转载了几篇文章,作为对老同学的回答。但是,我希望中科大学子不要太在乎排名,尤其是希望在校的科大学子,更不要太在意别人对科大的排名。为什么这么说,下面谈谈我对大学排名的几点看法,供科大学子参考。 第一、 我也不知道有些大学排名是根据什么排的,这些排名的根据是否科学、合理。比如说,如果把学校现有的师资力量,有几个院士,多少教授作为大学排名的一个依据,当然也不是没有道理,但是否完全科学合理?我个人认为还值得探讨。科大现有教职工3046多人,其中教师1083人,专职研究人员459人。有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27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6人,博士生导师340人,教授463人(含相当专业技术职务人员),副教授653人(含相当专业技术职务人员) 。 但是,1977年底,科大全校教职工2300余人,其中教师1157人,教授8人,副教授10人,讲师126人。如果按照师资力量排队,科大七、八十年代不知要排到哪里去了。 但当年科大工农兵学生的质量在全国是名列前矛的,复旦大学的老师来科大参观,看到我们的工农兵学生在看英文的专业参考书,甚是奇怪,他们看我们对学生的教育抓得很紧,问我们:难道你们不怕工农兵学生造反?你可知道,当年的工农兵大学生上大学是来上、管、改的,但当年科大是我们这批科大人为主力,我们头上没缏子,屁股上没尾巴,我们认为当老师就要好好教书,当学生就该好好学习,我们就不信上、管、改那一套。现任南开大学的校长饶子和院士,就是当年科大的工农兵学员,我看全国工农兵学员中当选科学院院士的也没几个,当然饶子和院士主要是由于他自己工作努力和出色。饶子和当年是科大生物系毕业的,当年科大生物系一个教授都没有,至少科大对饶子和的培养和教育没有影响他的成才。我82年从美国当访问学者回来,科大物理系一个教授都没有,后来过了好几年,物理系才开始有教授。但是,86年以前,科大的录取分数线比清华、北大都高不少。1977── 1994年连续保持18年本科生源全国第一;从 1979 年至 1989 年举办的中美联合招收物理学研究生(CUSPEA)考试中,科大在全国高校中一直遥遥领先。也许有人会说,那是因为科大的生源好。但是北大招的学生比科大多,若北大物理类新生中挑出前面的,与科大物理类同样数量的学生,这些北大学生的平均分数我看不会低于科大。我有个学生,考上了CUSPEA,但他告诉我,他有个高中同学学习比他好,但那位高中同学后来上了复旦大学,却没有考上CUSPEA。我们物理系的师资力量,刚才讲了,远不如北大,我们这些人当年是科大的主力,但在清华、北大都是学生辈的。我在谈谈我对科大精神的理解一文中,曾提到,当年CUSPEA考试,科大考得如此之好,包括北大校长在内都很难理解。我在谈谈我对科大精神的理解一文中提到,这主要是因为科大的学风好。但是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我们科大这些老师认真。因为CUSPEA考试的题目是美国出的,我们这些辅导CUSPEA考试的老师,都把美国几所名牌大学历年的考试题目一道道亲自做过。科大的校友都有这个体会,我们科大人做起事情来特别认真!后来全国举办英语四级考试,第一次英语四级考试结果,科大的优秀率比其它学校的及格率还高,当年科大还没有外语系,对当时的考试结果连教育部都不敢相信。接着全国举办英语六级考试,六级考试的结果,才使教育部无法怀疑。历年全国四级、六级英语考试,科大总体成绩居全国第一。科大的校友都知道,科大一贯重视基础课教学和外语教学。由上几个例子可见,我认为,如果大学排名光考虑师资力量的强弱,若不考虑毕业生的质量,这种排名是否合理、科学,值得怀疑。学生是学校的产品,评价一个工厂,总不能仅看这个工厂的设备、条件如何,而不看这个工厂的产品质量吧。清华为国家培养了大批领导干部,这是清华的成绩和骄傲,我的清华朋友,也常常以清华是我们国家的第二中央党校而自豪。难道我们科大不该以我们毕业生中有千分之一以上当选为二院院士,培养了大批科技精英而自豪吗,所以我在网上劝科大学生,不要太在乎排名,还是多实干,少空谈。 第二、 大学排名若以发表的论文数,或以争取到的科研经费来排,当然也不是没有道理,但是否公平,也需商讨。有人说清华、北大是野战军,科大是特种兵,特种兵和野战军怎能光比数量?如今打仗也不能靠人民战争了,比的是高科技。教育也是一样,我认为应该比谁的创新成果多,谁培养的院士多,这二条,在某些高校排名中不知考虑了没有?科大在中国十大科技进展(两院院士评),中国基础研究十大成就(科技部评),中国高校十大成果(教育部评)中 9次上榜,理科成果上榜次数全国第一;20012006年间,中国科大有8项成果10次入选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中国基础科学研究十大新闻和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中国科大是入选中国年度十大科技进展和中国年度十大基础研究进展成果数最多的高校;2003年、2004年,中国科大是国内唯一有成果入选国际物理学十大科技进展的大学。科大培养的毕业生中当选为二院院士的数量和比例,都是全国第一。高校排名时不知是否考虑这些了?这是我劝科大同学对于国内大学排名不要太在乎的第二个理由。 第三、 我认为我们也不必违避,在蒋南翔和何东昌当教育部长期间,由于教育部与中国科学院之间有些矛盾,有的人曾一度想取消科学院。因此,教育部有相当长一段时间对科学院的独生子 科大很不公正,处处打压。例如,众所周知,科大建校第二年即被列为全国重点大学之一。 一九八三年,中国决定在七五期间重点投资建设一批大学。但是教育部开始列的重点大学名单中却没有科大,后来是当时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兼科大校长严济慈上书邓小平,建议增列科大为重点建设大学。仅过六天,一直关注科大发展的小平同志即批示:据我了解,科技大学办得较好,年轻人才较多,应予扶持。在小平同志的直接关心下,中国科大才与北大、清华等十所高校一起被列入七五期间国家重点建设高校 。 前面也已经说过,七、八十年代科大在培养工农兵学员和CUSPEA考试中在国内已经很有名气了,并且那几年高考入学分数科大一直远远高于清华、北大,为何要把科大排挤在重点支持大学之外?可以说,科大这么多年来,一直是在蒋南翔和何东昌当部长的教育部的打压下成长的,我们这些老科大人早已习以为常。科大校友们,科大有今天真是不容易啊!自从朱清时当科大校长后,尤其是陈至立担任教育部长以后,科大与教育部的关系才彻底改善。 参考文献: 《 学校简介 》 http://www.ustc.edu.cn/zh_CN/article/42/42ef4bef/ 《 从创办到二次创业:邓小平与中国科大的不解之缘 》 http://news.ustc.edu.cn/Article_Show.asp?ArticleID=2138
个人分类: 转自他乡|13942 次阅读|2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 15:1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