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科学网 标签 中草药 相关日志

tag 标签: 中草药

相关日志

栌兰
热度 4 zhengyongjun 2020-8-11 19:00
前几天,在院子车库门前发现一棵野草,开着紫色的小花,颜色非常雅致,随手用手机拍了几张照片。百度后方才知道,这种植物叫土人参,别名栌兰,竟然还是一味中草药。 植物百科: 土人参 (学名:Talinum paniculatum (Jacq.) Gaertn.)是中央种子目,马齿苋科,别称栌兰、福参、申时花,假人参、参草。土人参属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高达100厘米。主根圆锥形,茎直立,肉质,叶互生或近对生,叶片稍肉质,倒卵形或倒卵状长椭圆形,顶端急尖,有时微凹,具短尖头,基部狭楔形,全缘。圆锥花序顶生或腋生,花小,总苞片绿色或近红色,圆形,苞片膜质,披针形,顶端急尖,萼片卵形,紫红色,早落;花瓣粉红色或淡紫红色,花柱线形,子房卵球形,蒴果近球形,种子多数,扁圆形,6-7月开花,9-10月结果。主要 分布于长江以南各地,多为栽培,可供观赏。 土人参栽培容易,繁殖迅速,病少虫微,根、叶均可食用,可炒、可做汤、可涮、可炖,药蔬兼用。作为蔬菜食用部分是不断生长的嫩茎叶,为宾馆蔬菜。肉质根,是一种药用补品,具有滋补强壮作用,能补气血、助消化、生津止渴、治咳痰带血。
个人分类: 好摄之图|6481 次阅读|10 个评论
最早:全面书写中国523项目中青蒿素发现和研发工作的文献--(河南)卫生防疫
twsliu 2020-4-2 15:57
抗疟中草药青蒿的研究 王顺祥,李书建;卫生防疫(现河南预防医学杂志),1978年第2期20-29页。
个人分类: 未分类|3288 次阅读|0 个评论
直得推广种植的中草药与无公害蔬菜一一商陆
bqzhu 2019-6-9 09:32
商陆又名大苋菜,章柳,山萝卜,土人参,当陆、夜呼等,在温带湿润环境广泛生长。作为中草药先前主要用商陆的根,始载于《神农本草经》。根可入药,俗称“章柳根”。每年春季至秋、冬均可采收。挖取后,除去茎叶、须根及泥土,洗净,切片晒干或阴干即可入药。其性寒,味苦,具有逐水消肿、通利二便、解毒散结的功效。《纲目》载:“商陆其性下行,专于行水,与大戟、甘遂异性同功也。”用于治疗水肿胀满、二便不利、脚气、喉痹、痈肿、恶疮等症。现代研究表明商陆根茎叶与果均可做药,发现有以下重要功能。 1增强免疫力 商陆能增强细胞免疫功能。商陆皂苷对小鼠白细胞吞噬功能有促进作用。商陆皂苷是一种激活核苷酸还原酶的生物活性物质,能刺激B细胞对胸腺核苷的活力,促进 DNA 代谢,因而具有增强细胞免疫的功能。 PWM 在 T 细胞辅助下还能刺激小鼠脾淋巴细胞产生免疫球蛋白M。 2提高肾上腺皮质功能 商陆本身并不具有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而是通过影响中枢神经兴奋垂体一肾上腺皮质系统。其乙醇浸膏大鼠灌胃能明显降低肾上腺中维生素C的含量。 3利尿作用 商陆根提取物灌注蟾蜍肾,能使毛细血管扩张,血流量加速,明显增加尿量。所含之钾也促进了利尿作用。 4祛痰镇咳作用 商陆水煎剂、酊剂有明显的祛痰作用。水煎剂作用最强。商陆皂苷元亦有显著的祛痰作用。商陆生物碱无祛痰作用。其祛痰机制是直接刺激呼吸道黏膜,引起腺体分泌增加和促进纤毛运动的结果。小鼠氨水喷雾引咳实验法证明: 商陆粗提生物碱口服有明显镇咳作用。 5 抗炎作用  从商陆中提取的三萜酸有抗炎作用,对大鼠脚肿胀的消炎作用与氢化可的松相似。研究表明:商陆皂甙甲5~ 10mg/kg, 能明显抑制大鼠棉球肉芽肿及角叉菜胶引起的足肿胀 . 商陆皂甙甲能通过抑制血小板活化因子 (PAF) 生成而起抗炎作用 . 商陆能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减轻支气管黏膜肿胀 . 研究表明: 商陆乙醇浸膏无皮质素样作用,其作用也与促皮质激素不同,主要通过影响脑干而兴奋垂体与肾上腺皮质系统。给大鼠一次或多次连续灌服商陆乙醇浸膏,能明显抑制甲醛性足肿。 6 抗病原微生物作用  体外实验证明:商陆煎剂和酊剂对流感杆菌、肺炎双球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 对弗氏、宋氏痢疾杆菌的抗菌作用较强,志贺痢疾杆菌对商陆煎剂中度敏感。煎剂作用比酊剂好。浓度为 1:4 的商陆水煎剂在试管内对许兰黄癣菌、奥杜盎小芽胞癣菌等皮肤真菌亦有抑制作用。从商陆中分离出两种抗病毒蛋白,能控制真核细胞的合成和烟草花叶病毒的感染。因此商陆具有多种中草药材的综合功能。 商陆的嫩茎枝叶部分是优质蔬菜,可用于炒菜,焯水凉拌或做汤,味道鲜嫩。经食品检测机构和有关专家鉴定商陆嫩苗富铁、钙、硒及多种维生素,具有补中益气,润肺生津,凉血消肿,养颜美容,強身健体功效。 “长江蔬菜”,“云南农业科技”等学术刊物已有文章发表介绍 商陆的蔬菜价值和栽培技术(野生优质蔬菜 —商陆:新型野菜—商陆的 栽培技术)。 2016 年以来湖南省部分地区已开始规模种植,供应上海,广卅等地星级宾馆与超市,很受欢迎。商陆抗病虫能力很强,可在各类土质环境下生长(从沙石土到腐植土),也无需施肥,只需要浇水,因此是很易规模种植。可以说商陆是天赐的无公害有机蔬菜。 但也有吃商陆中毒案例报道。有人说紫红色根茎的商陆具有较强毒性,但只是网路上的只言片语,网文提到山萝卜,可能是吃了商陆的根,或其他植物。刚长出的嫩枝,茎是绿色的,在开花结果时才转为紫色。茎的颜色与日照情况也有关,阴森处茎保持绿色时间较长。贵州地区许多人吃商陆嫩茎枝叶,也有人用根煲汤。本人在贵阳与浙北地区吃商陆嫩芽已达五年多,没有不良感觉。商陆果也可药用,但有较大毒性,不能多吃。如服用不当(用药量在 3-9 克),可引起中毒。一般在药后 20 分钟至 3 小时发病,有轻度至中度的体温升高,心动较速,呼吸频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继则眩晕,头痛,言语不清,胡说,躁动,站立不稳,抽搐,神志恍惚,甚至昏迷,瞳孔放大,对光反射消失,膝反射亢进,大小便失禁。从神志昏迷到清醒短者 11 小时,长达 31 小时。因此一定不能食用果子。但商陆果又是鸟类爱吃的果实,也是商陆广泛传播的主要途径,同时也说明毒性不是很严重。 生长竹林腐植土中的商陆 生长在河滩沙石土中的商陆 生长在杨梅树下阴森处的商陆 果树周边种的商陆
个人分类: 资源能源|3628 次阅读|0 个评论
直得推广种植的中草药与无公害蔬菜一一商陆
bqzhu 2019-6-8 16:20
商陆又名大苋菜,章柳,山萝卜,土人参,当陆、夜呼等,在温带湿润环境广泛生长。作为中草药先前主要用商陆的根,始载于《神农本草经》。根可入药,俗称“章柳根”。每年春季至秋、冬均可采收。挖取后,除去茎叶、须根及泥土,洗净,切片晒干或阴干即可入药。其性寒,味苦,具有逐水消肿、通利二便、解毒散结的功效。《纲目》载:“商陆其性下行,专于行水,与大戟、甘遂异性同功也。”用于治疗水肿胀满、二便不利、脚气、喉痹、痈肿、恶疮等症。现代研究表明商陆根茎叶与果均可做药,发现有以下重要功能。 1增强免疫力 商陆能增强细胞免疫功能。商陆皂苷对小鼠白细胞吞噬功能有促进作用。商陆皂苷是一种激活核苷酸还原酶的生物活性物质,能刺激B细胞对胸腺核苷的活力,促进 DNA 代谢,因而具有增强细胞免疫的功能。 PWM 在 T 细胞辅助下还能刺激小鼠脾淋巴细胞产生免疫球蛋白M。 2提高肾上腺皮质功能 商陆本身并不具有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而是通过影响中枢神经兴奋垂体一肾上腺皮质系统。其乙醇浸膏大鼠灌胃能明显降低肾上腺中维生素C的含量。 3利尿作用 商陆根提取物灌注蟾蜍肾,能使毛细血管扩张,血流量加速,明显增加尿量。所含之钾也促进了利尿作用。 4祛痰镇咳作用 商陆水煎剂、酊剂有明显的祛痰作用。水煎剂作用最强。商陆皂苷元亦有显著的祛痰作用。商陆生物碱无祛痰作用。其祛痰机制是直接刺激呼吸道黏膜,引起腺体分泌增加和促进纤毛运动的结果。小鼠氨水喷雾引咳实验法证明: 商陆粗提生物碱口服有明显镇咳作用。 5 抗炎作用  从商陆中提取的三萜酸有抗炎作用,对大鼠脚肿胀的消炎作用与氢化可的松相似。研究表明:商陆皂甙甲5~ 10mg/kg, 能明显抑制大鼠棉球肉芽肿及角叉菜胶引起的足肿胀 . 商陆皂甙甲能通过抑制血小板活化因子 (PAF) 生成而起抗炎作用 . 商陆能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减轻支气管黏膜肿胀 . 研究表明: 商陆乙醇浸膏无皮质素样作用,其作用也与促皮质激素不同,主要通过影响脑干而兴奋垂体与肾上腺皮质系统。给大鼠一次或多次连续灌服商陆乙醇浸膏,能明显抑制甲醛性足肿。 6 抗病原微生物作用  体外实验证明:商陆煎剂和酊剂对流感杆菌、肺炎双球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 对弗氏、宋氏痢疾杆菌的抗菌作用较强,志贺痢疾杆菌对商陆煎剂中度敏感。煎剂作用比酊剂好。浓度为 1:4 的商陆水煎剂在试管内对许兰黄癣菌、奥杜盎小芽胞癣菌等皮肤真菌亦有抑制作用。从商陆中分离出两种抗病毒蛋白,能控制真核细胞的合成和烟草花叶病毒的感染。因此商陆具有多种中草药材的综合功能。 商陆的嫩茎枝叶部分是优质蔬菜,可用于炒菜,焯水凉拌或做汤,味道鲜嫩。经食品检测机构和有关专家鉴定商陆嫩苗富铁、钙、硒及多种维生素,具有补中益气,润肺生津,凉血消肿,养颜美容,強身健体功效。 “长江蔬菜”,“云南农业科技”等学术刊物已有文章发表介绍 商陆的蔬菜价值和栽培技术(野生优质蔬菜 —商陆:新型野菜—商陆的 栽培技术)。 2016 年以来湖南省部分地区已开始规模种植,供应上海,广卅等地星级宾馆与超市,很受欢迎。商陆抗病虫能力很强,可在各类土质环境下生长(从沙石土到腐植土),也无需施肥,只需要浇水,因此是很易规模种植。可以说商陆是天赐的无公害有机蔬菜。 但也有吃商陆中毒案例报道。有人说紫红色根茎的商陆具有较强毒性,但只是网路上的只言片语,网文提到山萝卜,可能是吃了商陆的根,或其他植物。刚长出的嫩枝,茎是绿色的,在开花结果时才转为紫色。茎的颜色与日照情况也有关,阴森处茎保持绿色时间较长。贵州地区许多人吃商陆嫩茎枝叶,也有人用根煲汤。本人在贵阳与浙北地区吃商陆嫩芽已达五年多,没有不良感觉。商陆果也可药用,但有较大毒性,不能多吃。如服用不当(用药量在 3-9 克),可引起中毒。一般在药后 20 分钟至 3 小时发病,有轻度至中度的体温升高,心动较速,呼吸频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继则眩晕,头痛,言语不清,胡说,躁动,站立不稳,抽搐,神志恍惚,甚至昏迷,瞳孔放大,对光反射消失,膝反射亢进,大小便失禁。从神志昏迷到清醒短者 11 小时,长达 31 小时。因此一定不能食用果子。但商陆果又是鸟类爱吃的果实,也是商陆广泛传播的主要途径,同时也说明毒性不是很严重。
个人分类: 资源能源|3031 次阅读|0 个评论
药草中的爱马仕丨冬虫夏草,你了解多少?
热度 2 sciencepress 2017-3-23 09:46
冬虫夏草 — 蛇形虫草科·蛇形虫草属 — “冬虫夏草”,俗称虫草,是青藏高原一张靓丽的名片,是高原上蓝天、白云、雪山、草地千古演化、孕育而生的一个精灵。古书上对冬虫夏草的药用价值有不少记述。 20 世纪 70 年代我在西藏工作时,才得见其真容。到 80 年代中期,由于其市场价格的抬升,人们一方面对其神奇功效有不少演绎;另一方面开始了对冬虫夏草生命机制的研究。但是,很长一段时间,对于冬虫夏草生命机制的研究未能取得突破性的进展。这又进一步增强了其神秘的色彩。 冬虫夏草是一种虫生子囊真菌, 属于真菌界的子囊菌门粪壳菌纲肉座菌目蛇形虫草科蛇形虫草属。主要分布于我国青藏高原高海拔区域,北起祁连山,南至滇西北的高山,东自川西高原山地,西达喜马拉雅的大部分地区,包括青海(玉树、果洛、黄南等州)、西藏(那曲、昌都、林芝、山南等地区)、四川(甘孜、阿坝等州)、云南(迪庆、丽江、大理等地)、甘肃(甘南、临夏、陇南等州)等省(自治区)都有分布。喜马拉雅山周边国家如尼泊尔、不丹、锡金和印度等也有少量分布。 冬虫夏草的寄主为钩蝠蛾属昆虫幼虫, 属于节肢动物门昆虫纲鳞翅目蝙蝠蛾科。钩蝠蛾属目前已知有42 种,为完全变态昆虫,世代发育包括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阶段,其中蛹、成虫和卵三个发育阶段在同一年内完成,而幼虫发育时间漫长,为 3 ~ 5 年,具体时间因种及生态环境而异,具有典型的世代交替现象。 学界普遍认为,冬虫夏草菌的世代发育包括无性和有性两个阶段。中国被毛孢是冬虫夏草的无性型阶段菌种,最适发育温度为10 ~ 15 ℃。每年夏天,部分寄主昆虫幼虫被冬虫夏草菌致病,冬虫夏草菌在幼虫体腔内利用寄主体内积累的营养物质繁殖生长,直至菌体充满寄主体腔,寄主死亡变为僵虫,此为冬虫夏草菌的无性阶段。来年春天,僵虫头部长出子座并露出地表,随后子囊果发育并喷发子囊孢子,为有性阶段。因此,冬虫夏草菌的世代发育实际上与寄主昆虫的世代发育相交接,以幼虫为交接点(图 1 )。冬虫夏草菌完成一个世代发育的时间为 1 年,而寄主昆虫则 需要 3~5 年才能完成一个世代的发育。 图1 冬虫夏草菌及其寄主昆虫的世代发展 研究简史 古代 药性描述阶段 冬虫夏草特殊的药用功效很早以前已被人们所认识和利用。早在唐中宗时,金城公主嫁到西藏带去的医药书籍《月王药诊》(公元710 年)中,已有“牙儿札更布”(冬虫夏草的藏语称谓 ) 的记述,描述了其能“治肺部疾病”。稍后(公元 780 年)的《藏本草》记载了冬虫夏草具有“润肺、补肾”的功能。清代(公元 1694 年),汪昂在《本草备要》中对冬虫夏草已有翔实记载:“冬虫夏草,冬在土中,形如老蚕,有毛能动,至夏则毛出土上,连身俱化为草”;其性味功用为“甘、平”“保肺益肾、止血化痰、已劳嗽”。其他典籍如《酉阳杂俎》《图鉴》《吾三卷香》《金汁甘露宝瓶札记》《甘露宝库》《寿世保元》《本草从新》和《本草纲目拾遗》等也有冬虫夏草药效的记载。由此可见,我们的祖先早在 1300 多年前就已经认识了冬虫夏草及其特殊功效:“补肺、强肾、益精气,理诸虚百损”“功与人参、鹿茸同,但药性温和,老少病虚者皆宜食用。” 现代 调查研究阶段 冬虫夏草的现代研究始于1958 年,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资源昆虫室通过对四川康定一带的野外考察,认为“冬虫夏草的寄主昆虫是虫草蝙蝠蛾”,首次明确了冬虫夏草的寄主昆虫种类,也证实了“冬天是虫、夏天是草”名称的由来。此后,对冬虫夏草寄主昆虫种类的调查进入了一个小高潮,陆续有冬虫夏草寄主昆虫新种的报道。 与此同时,对冬虫夏草及其寄主昆虫生物学和生态学的研究也逐渐增多。进一步明确了分布在青藏高原不同产区的冬虫夏草为同一个物种,均为冬虫夏草菌,而寄主昆虫则存在种类差异。同时,明确了温湿度、光照和降水等气候因素对冬虫夏草菌发育的影响。其间还有低海拔繁育寄主昆虫和尝试人工培育冬虫夏草的报道。 关于冬虫夏草药理活性的研究报道也在增多,并陆续发现了一些代表性的化合物,如虫草素、 腺苷、麦角甾醇、多糖、甘露醇和氨基酸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也因此将腺苷规定为冬虫夏草质量控制的指标成分,并陆续证实了冬虫夏草在抑制肿瘤、抗癌和显著提高人体免疫功能等方面的独特功效。 资源问题 冬虫夏草分布于青藏高原高海拔区域,生长范围局限,产量极为有限。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冬虫夏草的市场需求在持续扩大,冬虫夏草已成为最为昂贵的中药材品种。冬虫夏草的价格从1997 年到 2004 年增长了 350% , 2010 年在中国沿海城市等地的零售价格已达到了每千克 10 万~ 40 万元。 冬虫夏草产区的区域自然条件极端恶劣,自然灾害频繁,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十分艰苦,农牧民收入水平低,是集中连片的贫困地区,贫困面广、贫困程度深。采挖冬虫夏草在产区经济社会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当地藏民家庭现金收入的70% 以上来源于采挖冬虫夏草,所创造的年产值在许多县都超过了 1000 万元,如西藏自治区丁青县的冬虫夏草年产值超过 5500 万元,收入占该县国内生产总值的 60% 以上。 受经济利益的驱使,过度采挖冬虫夏草的趋势日益加剧,产地生态环境、冬虫夏草菌世代发育循环及寄主昆虫遭受不同程度破坏。同时,随着全球气候变暖,雪线上升,使冬虫夏草的分布海拔从20 世纪 50 ~ 80 年代初的 2800 ~ 5000 m 上升至现在的 4200 ~ 5200 m ,分布空间受到严重压缩,资源蕴藏量急剧下降,已被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冬虫夏草资源能否可持续利用不仅关系到这一珍贵自然资源的生存和繁衍,还关系到产区农牧民的生计及经济社会发展的问题。 冬虫夏草名符实, 变化生成一气通, 一物竟能兼动植, 世间物理信难穷。 冬虫夏草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途径 如其他濒危生物资源一样,冬虫夏草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途径无外乎有两条,一是开发替代品减少对自然资源的依赖;二是对自然资源实施原位保护,通过人工干预增加自然资源蕴藏量。发酵培养冬虫夏草菌丝体是冬虫夏草替代品开发的主要途径,生产的冬虫夏草菌丝体和发酵产物可作为替代冬虫夏草的药品或保健品原料,已获得广泛应用。近年来,也有工厂化培育冬虫夏草成功的传闻,但未见正式文字报道,这不失为一条替代品开发的有效途径,但其利弊有待进一步评价。 近10 年来,笔者所在团队对冬虫夏草自然资源的原位保护和自然孕育进行了探索,提出了冬虫夏草可持续发展的新思路,即从青藏高原冬虫夏草自然孕育形成过程的原生态自然条件出发,选育寄主昆虫优良种质,建立寄主昆虫种子繁育园,优化高寒草甸环境,调控影响寄主昆虫繁育的关键因子如寄主昆虫天敌等,恢复冬虫夏草适生地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和良性循环,获得大量寄主昆虫优质虫卵,并将获得的虫卵控释在冬虫夏草适生地高寒草甸,提高草甸土壤中的寄主幼虫密度,进而实现冬虫夏草的自然孕育。实践证明,这是实现冬虫夏草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冬虫夏草资源可持续发展研究》 刘昕 张古忍  著 责任编辑:席慧 文茜 北京:科学出版社,2017.2 ISBN:978-7-03-050958-1 《 冬虫夏草资源可持续发展研究》 系统介绍了冬虫夏草资源可持续发展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研究的阶段性成果。分为4个部分共24章。第一部分介绍了寄主昆虫生物学的研究进展,包括寄主昆虫的生物学特性与生活史、种群分化、适应高海拔环境的生理生化机制和共生原虫等;第二部分介绍了冬虫夏草发育生物学的研究进展,包括冬虫夏草菌与寄主昆虫和高寒草甸植物的跨界共生、冬虫夏草个体中的真菌群落、寄主昆虫肠道真菌群落及冬虫夏草的寄生真菌等;第三部分介绍了冬虫夏草适生地生态环境的研究进展,包括影响冬虫夏草发生的环境因子、冬虫夏草适生地植物群落、土壤真菌群落与主要虫生真菌、寄主昆虫不同发育阶段节肢类天敌等;第四部分对冬虫夏草资源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和对策进行了探讨,并在厘清寄主昆虫种质资源和明确冬虫夏草子座发育的基础上,对制约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寄主昆虫繁育和冬虫夏草自然孕育两大关键技术进行了探讨,指出了冬虫夏草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本期责编:李文超) 一起阅读科学! 科学出版社│微信ID:sciencepress-cspm 专业品质 学术价值 原创好读 科学品味 点击文中 书名、作者、封面 可购买本书。
个人分类: 科学书摘|4861 次阅读|3 个评论
[转载]华南植物园研究员段俊当选岭南中草药资源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duanjunscib 2016-11-19 21:15
转载于中国科学院网站,网址: http://www.cas.cn/rcjy/gz/201611/t20161117_4581729.shtml 华南植物园研究员段俊当选岭南中草药资源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文章来源:华南植物园 发布时间:2016-11-17 【字号: 小 中 大 】   11月12日至16日,广东省药学会岭南中草药资源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岭南中草药资源的可持续性开发利用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广州召开。会议由广东省药学会和暨南大学联合主办,来自广东省和港澳台专业学术机构和相关企业的代表近200人参加了会议。   会议期间,岭南中草药资源专业委员会正式成立,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研究员段俊当选为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药产业作为资源依赖型产业,其源头中药资源成为未来中药学科战略性发展的关键和瓶颈。广东省药学会岭南中草药资源专业委员会的成立,对于推动广东地区药学事业的发展将具有重要的作用。
个人分类: 其它|1614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曾鼎:大陆中草药肝损害调查
热度 1 fqng1008 2016-6-22 17:11
在全国16家大型医院的药物性肝损伤病例中,中草药占致病因素的20%。3家大型专科医院的数据表明,超过一半的药肝病例跟中药相关。一种严重到能致死的肝病——急性肝衰竭最主要的病因是中草药。“太有必要呼吁公众和政府重视了。”对于当前中草药的用药安全问题,众多受访的肝病医生明确表态。他们最为清楚药物导致的肝损害问题,也接触了大量中草药造成的肝损害患者。包括民间滥用、政府监管不当的一系列问题,令中草药的肝损害在大陆长期秘而不宣。《凤凰周刊》记者前后历时半年,遍访大陆众多权威肝病医生,追踪医药学界最前沿讨论,调查中药肝损害这一严重的用药安全问题。从公众、药企,到学界、政府,中草药肝损害问题不能再被漠视和掩盖。 哪些中药导致药肝,尚不清楚 愈来愈多的医药学研究发现,一大类传统中草药正在损害国人的肝脏。长期、大剂量的服用——包括中成药和草药,均可能造成致命损害。 安徽医科大学的许建明教授2005年曾开展一项覆盖全国16家大型医院的药肝回顾性调查,结果显示,1200多例药物性肝损伤病例中,中草药的致病因素占20.6%。”2013年,来自重庆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的一篇论文显示,中国从1994年到2011年的24112例药物性肝损伤病人中,“中草药是导致中国药物性肝损伤的第二大原因”,占18.6%。排在药肝比例首位的是西药中的抗结核药,占将近1/3。 该论文的课题负责人、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副主任医师郭红告诉《凤凰周刊》记者,该研究没有采取一手病例调查, 而是回顾了国内以往医学文献报告的病例。由于缺乏原始数据,该论文存在一定局限,主要目的是在于呼吁国内外的医师重视药物性肝损害,特别是中草药引起的肝损害。 一些单个医院的数据开始在业界得到披露和讨论。2014年5月23日,在由《药物不良反应》学术杂志举办的第6届药源性疾病与安全用药论坛上,诸多专家均在报告中强调中草药的肝病风险,并给出了几个单个医院的数值。 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主任杜晓曦介绍:北京一家肝病专科医院院长此前曾告诉她,该院大约60%的药肝病例跟中药相关;另一西医医院院长则在此次论坛的私下场合估计,该医院中药相关的药肝病例可能占到一半。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副院长魏来披露该院中草药肝病比例的数据。“中药和化学药(即西药)在药物性肝病中所占比例,一个是51%,一个是49%。致肝病的化学药比较集中,而哪些中药导致药肝?我们还没有搞清楚。” 在调查药物性肝病时,研究者们很难像对待化学药那样,对导致药物性肝病的中草药分类,他们都无一例外地将致导致肝病的中草药统一归为“中草药”一类。相比之下,导致肝病的西药分得非常详细,比如“抗结核药物”、“抗肿瘤药物”、“抗生素”,甚至细致到某种具体化学成分,如“对乙酰氨基酚”。中药肝病难以分类有其客观原因。患者有的是服用单味中药,但更常见的是多种中药及其制剂,包括散剂、冲剂和汤剂。中药本身缺乏化学成分分析,相关的毒理学研究薄弱,再加上复合性中草药治疗是常见疗法,服药种类和服用剂量复杂多变,这些使得肝病的成因难以确定到某一味中草药药物。只有在少数案例中,单味中草药与肝病之间的关系非常清晰,才容易定位。针对中草药肝病,研究者只能做有限的猜测分析。 第三军医大学的郭红在论文中做过统计学上的分析,“354例注明具体药物的中草药肝损伤中,服用消核片的有58例,占16.4%,雷公藤有53例,15%,何首乌15例,天花粉12例,壮骨关节丸8例”。 302医院肝病医师赵攀也采取了类似注释,“服用中草药治疗皮肤病导致肝衰竭的9人中,有5人服用过雷公藤……”“除了服用何首乌、土三七等单味处方导致药肝损伤的患者,大多数中草药肝损伤病例中,肝病医生根本无法查清或证实,究竟是哪味药物或成分出了问题。”蔡皓东深有体会,她在担任北京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特聘专家期间,经常需要处理下面医院上交的中药不良反应报表。但中草药药肝病人往往服用过多个中药大处方,充斥着各种中药。无奈,蔡皓东只能让医院把每个处方,每味中药一一注明,观察哪几个中药出现频率高。再结合已有的文献报道,分析最可能是哪个或哪些中药导致肝损伤。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副主任医师徐京杭也接触过很多这类中草药肝病患者。在接受采访当日,她为一名51岁的女病人刚问诊完。为治疗腰间盘腰腿痛,这名病人长期服用中药,有五六年的服药史。结果发现了肝硬化,肝衰竭。 “病人服用的是中医院医生开的处方。一年中有大半年间断性服用中成药、方剂汤药(草药)。她的药方很复杂,一个方子可能有十几味,不同阶段还不一样。我们很难将肝损害的原因定位到某一中药成分。我们是做了肝活检,病理学检查,筛查了其他很多因素,才确定是中药所致。”“这是我们处理中草药肝损害最棘手的问题。”徐京杭感叹,化学药的不良反应好确定很多,比如对乙酰氨基酚,研究很透彻,说明书上很清楚,病因查找很方便,而中草药肝病则难以确定是哪味药物所致。 危险的药物性肝病 在临床上,药物性肝病是一种排除性诊断,它主要由肝病医生依靠药物不良反应数据库,根据既往的知识积累来辅助诊断。现有超过900种化学药被明确可以导致药物性肝病。很多化学药说明书清晰告知了肝损伤风险,譬如抗结核药、抗生素和很多化疗药物。一旦在用药过程中,医生发现并确诊了肝病与药物之间的关联,就可能选择停药和辅助性的保肝治疗。 在国际上,药物性肝病越来越引起药学界、制药企业、药品管理部门与公众的重视。 然而,由于中药的广泛应用而毒理研究缺失,中国面临的药物性肝病问题要比国外更加复杂和严重。化学药成分确定,国内外关于化学药的肝损伤数据齐全,化学药肝病的发现、诊断和停药治疗,整个过程相对清晰。“我们清楚知道它的疗效和风险,医患也会注意进行肝功能监测,警惕服药可能导致的肝病,并及时做出调整和处理。” 北京地坛医院肝病中心副主任医师、北京大学医学部副教授闫杰称。 由于中药成分复杂,国外无人研究中药的肝毒性,国内亦缺乏安全性研究数据,这导致在使用中草药过程中,普通民众,甚至包括开药的中、西医医生在内,并不知悉中草药的肝损伤风险。不乏有人患上急性肝衰竭等重症肝病,乃至丧命。 受访的肝病医生们称,绝大部分中成药的说明书上未标明不良反应,助长了中草药肝病风险。在他们临床接触的中草药肝病病例中,大多数药物都来自医生开出的处方,且医生也未曾叮嘱病患服用中草药时注意检查肝功能。 在蔡皓东看来,非肝病科的医生很难熟知哪些中草药有肝损害,尤其是中小医院的医生,“我们《药物不良反应》杂志主办会议,参加者基本上是三甲大医院的医生。大医院的部分医生通过这类学习,还可能知道一些中草药会有肝损害。但非肝病科的医生,确实难以意识到中草药肝损伤的广泛性和严重性。” 曾任国家药典委员会中药专业委员会主任的周超凡也证实了这一点。他还告诉《凤凰周刊》记者,“中医药发展应该与时俱进,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但对于一些传统上持无毒认知的中药新暴露出的问题,很多中医自己也并未做到足够的重视。甚至有中医界教授级专家,连何首乌的毒性都否认。” 许多肝病医生都对中草药用药保持相当高的警惕性。在地坛医院的一次体检中,有位护士因为乳腺问题开了一味中成药,一位肝病医生也开了相同的药。该护士之后出现黄疸(肝损伤的一个指标),引起这位肝病医生的警觉,检查后发现自己也出现肝损伤,于是赶紧停药。 肝病医师徐京杭也有类似例子。“我们科有护士同事,她因为皮肤长痘的问题,在我们院中医科开了中药调理。服用几周以后,我们科大夫建议她去查一下肝功能。结果转氨酶高了。转氨酶是肝损害一个特别敏感的指标。这代表肝细胞有病变。”徐京杭说,好在这是比较轻微的肝损伤,同事及时停药以后就恢复了正常。 “即便是在北大一院这种大医院,找中医科大夫开出的处方,或者西医大夫开出的中成药,也有伤肝的可能。如果不去做肝功能检查,并不一定能发现。”徐京杭举例,何首乌这味中药引起的肝损害相对已经比较明确,她也曾经在医学文献里多次见到相关的不良反应报告。然而,含有何首乌成分的中成药却在药物说明书上标注“不良反应尚不明确”。 这的确是中药的一项特殊待遇。根据中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对中药说明书的规定,“中药说明书应当实事求是地详细列出该药品不良反应。并按不良反应的严重程度、发生的频率或症状的系统性列出。尚不清楚有无不良反应的,可在该项下以‘尚不明确’来表述。” 蔡皓东在诊疗中一直坚持,只要是她知道含有何首乌的药物,除非她明确病人有相关用药史且对此有抵抗力,否则她都会拒开。“估计好多大夫开药时,都不会意识到何首乌带来的风险。”蔡皓东回忆,她曾碰到一个药厂到地坛医院宣传一味降脂药。药厂宣传时并没有提到其中含有何首乌,她认真看了说明书的药物成分才知道,然而说明书里也没有言明何首乌的含量。蔡只能挡了回去“有何首乌还来我们肝病科推荐?” 在国际上,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等国药品监管部门均出台了针对何首乌及其制剂进行监管甚至限用的政策。2006年,英国药品和健康产品管理局(MHRA)在接到7例服用何首乌制剂引起肝损害的报告后,发布了有关何首乌不良反应的相关信息并封杀了这种药材的进口。同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一份《药物警戒快讯》转载了相关消息。 “如果只是简单的药物不良反应通告信息,这不大可能起到太大的作用。非医学人士不大会关注它,即便是专业人士,医生或护士也不太会去作主动的信息检索。”徐京杭透露,药监部门的这类通告更多的只是提示,不具有强制意义。 业内人士估计,大陆含有何首乌的中成药应该有数百种。2013年10月,何首乌相关的中成药第一次在国内被勒令做出改变。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首次针对何首乌发出通知,明确肝功能不全者禁用养血生发胶囊、首乌丸、首乌片、首乌延寿片、首乌延寿颗粒5种含何首乌的药品;同时将这5种含何首乌的药品转为处方药管理,并要求企业修改产品说明书。 来自国内某权威中药研究机构的研究者王佳卓(化名)曾参与何首乌修订的工作,他向《凤凰周刊》记者透露,这次修订前后花了两年时间论证,目前中药要解决相关不良反应的问题的确很难。 叵测的中西医 王 佳卓认可中药的药源性肝损害已成为严重影响中药临床用药安全、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命题。但他也为一些报道较高的中草药肝病数据抱不平。他认为,目前普遍存在的中西药物联用,加上中药研究并不及化学药充分,使得很多药物性肝病可能误报为中药导致。 王佳卓披露了他所在医院的肝损伤数据。从2002年到2010年,该院收治临床肝损害病例近2000例。其中判定很可能由中药导致的肝损害病例占比近1/4,此外,有近一半的肝损害病例怀疑与中药和西药联用有关。王佳卓说,这种情况使得中药肝损害的确认和深入研究变得极其复杂。 在一些中药行业人士看来,国内中草药和化学药物联合应用,允许西医开中药恰恰还加剧了中草药肝病的风险。一项不完全统计显示,中国大约70%的中成药是由综合医院的西医医师开出。然而,按照中医的理论及传统,开中药的医生必须理解中医的相关理论,譬如辨证施治,炮制去毒。“单味药不同的炮制方法会对肝损害产生不同影响,何首乌就是这样。但西医就未必清楚这一点。” 中医药专家周超凡告诉《凤凰周刊》记者,何首乌有生首乌和制首乌之分,前者未经加工炮制,后者则经过处理。虽然炮制并没有统一的工艺标准,但九蒸九晒的何首乌炮制品肝损害就可能要小点。 西医医生显然难以明白这一点。 这种中西医结合导致的混乱不仅发生在使用过程,中成药的生产制造上也存在严重的问题。许建明医师认为,中药里掺入的化学药品是另一导致中草药肝病的重大风险。在研究中草药药物性肝损伤时,许曾经在私下交流中拿到过中南大学药学院的一份报告。 “在检查的中草药里,绝大多数中成药与保健品掺入了化学药品。”许展示的报告显示:包括降血糖药物、抗癫痫药物、镇静催眠类药物、抗哮喘药物、减肥药等中成药与保健品里,检查出了数十种西药成分。“这时候就不能将这类中药导致的肝病,归结到中草药肝病上。中成药和西药混合在一起,分不清楚这到底是中药造成,还是西药造成,或是混合造成。具体研究哪一味药物,我们也很迷茫。”许建明告诉本刊记者,只有彻底排除了化学药品问题,才好开展中药毒性研究。 但不管是何首乌还是其他中药,民间使用中草药的传统惯性,中药说明书上的不良反应绿灯,中西医混乱的处方权,都使得中草药肝病处于长期秘而不宣,却愈演愈烈的态势。 摘自《凤凰周刊》第517期
个人分类: 肝病手记|1402 次阅读|1 个评论
美国发现无敌细菌所有抗生素无效,英将测试用中草药替代抗生素
sheep021 2016-5-28 09:11
美国发现首例无敌细菌 所有抗生素无效 美国微生物学会刊物《抗微生物制剂与化学疗法》的一篇报告说,美国一名49岁女性4月26日因尿路感染症状就医,被发现感染这种细菌。 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5月)26日证实,美国发现首例“无敌细菌”病例,对现阶段全部抗生素都具有耐药性。 英将测试用中草药替代抗生素 科技日报北京5月25日电 (记者刘园园)英国南安普顿大学科学家将测试中草药在治疗复发性尿路感染中的作用,以研究能否用中草药替代抗生素来治疗此类症状。这是英国首次批准对中草药进行临床试验研究。 PS: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PS2: 这两条新闻实在是巧合,也只能是巧合 PS3: 突然想起了“供给侧改革”,尼玛,再无敌的细菌,也架不住我升级换代啊。冷兵器时代,再牛逼的武林高手,在火炮面前,都将“泯然众人矣”!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1145 次阅读|1 个评论
中医药里的“龙骨”和世界疾病里的“疟疾”
热度 1 大毛忽洞 2015-10-7 18:41
中医药里的“龙骨”和世界疾病里的“疟疾” 1972 年,屠呦呦从“青蒿”里提取出了“青蒿素”,得了诺贝尔奖。 1899 年,王懿荣从“龙骨”里读出了甲骨文,开创了甲骨学。 在中医里,“青蒿”是一味中药,“龙骨”也是一味中药。 当时的中医认为,“龙骨”是治疗 “疟疾”的特效药。 道家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在中医里,道家思想占据统治地位。因此,中医把世界万物都当成了药,而且(道家)毫不留情,把人体本身也当成了药。例如,鲁迅在小说里描写的那样。 俺没有考证过,疾病“ 疟疾 ”起源于哪个国家,哪个朝代(时代)。 但是,毫无疑问,“ 疟疾 ”是一种世界范围的疾病,因此,“ 疟疾”属于全世界。 中医药起源于中国,具有中国属性。 就像儒家经典不能治理好国家一样,这才引进了马克思主义。 中医药也一样,在多数时候不好用,这才引进了西医药。 中医是穷人的医疗,西医是富人的医疗。 当然了,如果富人得了癌症,富人也把自己“活马当死马医”去求助中医。 毛泽东曾经批评“大医院是城市老爷俱乐部”,而乡村赤脚医生主要靠中医给父老乡亲治病。大城市里的医生已经武装到了牙齿,乡村医生却光着脚。 在“ 疟疾”面前,中医和西医基本上平起平坐的。 百度说:中医典籍记载了很多种治疗疟疾的药方和巫术,其中有“青蒿”和“龙骨”。但是,这种药方基本上是无效的。否则就没有屠呦呦的诺贝尔奖了。 据说,康熙皇帝曾经得了疟疾,御医们都束手无策,最后还是由传教士用进口的金鸡纳治好的。 白猫黑猫,只要能救命,皇帝老儿才不管什么中医还是西医。 以下为引用: 清末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国子监祭酒(国立大学校长)王懿荣常患疟疾。当时,中医认为“龙骨”是治疗疟疾的特效药。所以,王懿荣经常服用。所谓“龙骨”,照理说应该是龙的骨头。可是,龙是架空的动物,现实中不可能有龙骨出现,实际用的是从土中掘出的动物骨头。据说,把它捣碎煎服,可治疟疾。 有一次,王懿荣无意中发现从北京市内的中药店买来的“龙骨”上刻有文字。于是,他又从中药店买来不少“龙骨”并与寄居在自己家中的古文字学家刘鄂一起探讨它。两人认为:这一定是至今未知的远古时代的文字。 据说,甲骨文就是这样被发现的。这个著名故事,最初刊登在1931年在北京发行的地方报纸《河北日报》上。 但是,甲骨文并非从一开始就受到高度评价。“疑古派”是当时的史学界主流派,他们对传统的文献资料持怀疑态度,极端论者甚至认为殷、周期也是史前传说,甲骨文就出现在这种史学潮流中。此外,当时的甲骨文是由古董商人买来转售给收藏家的,惟利是图的商人既不说出甲骨文是在哪儿发现的,兜售的文物也有许多是假的,所以疑古派学者们把首次将甲骨文介绍给世人的刘鄂视为骗子,认为甲骨文是他捏造的,不可信,因此排斥他,或者对《铁云藏龟》默然视之。 不过,也有一些学者从甲骨文一问世,即分辨出了它的真正价值,并开始认真地研究它。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罗振玉(1866-1940年)以及比他小11岁的女婿王国维(1877-1927年)。罗振玉奠定了甲骨学(研究甲骨文的总称)的基础,确立了甲骨文的学术地位。罗是清末遗臣,1911年辛亥革命后,为避乱曾一度流亡到日本京都。 在甲骨学初期,罗振玉的主要工作是收集甲骨和刊行拓本。他是中国近代屈指可数的文物收藏家,从古董商等处购得的甲骨多达一万余件。1913年他出版了《殷墟书契前编》20卷。这是罗振玉从自己购得的大量甲骨中,选出字体精美、学术价值较高的2106件印刷的。在书中,他把甲骨文按内容分成了八类。刘鄂的《铁云藏龟》未经整理,只是把拓片随意排列在了一起。但是在刘鄂的书问世仅数年之后,罗振玉便迅速地依内容进行了考察和分类。诚然,若按现在的研究水平衡量,他的分类的确粗糙,甚至还有许多错误。不过,其分类本身就是一项了不起的成就,理应受到高度评价。 紧接着,罗振玉从《前编》中精选出极品68件,并使用当时的最新技术,于1914年出版了拓片的影印本。这就是《殷墟书契菁华》。选入刻书的甲骨文,即使依现代甲骨学的眼光来衡量,丝毫也不逊色于今人。 摘自《图说汉字的历史》。
个人分类: 闲情和逸致|2057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16家大医院数据:中草药肝损害需严重关注
热度 1 fqng1008 2015-7-5 15:11
【核心提示】在全国16家大型医院的 药物性肝损伤 病例中, 中草药 占致病因素的20%。3家大型专科医院的数据表明,超过一半的药肝病例跟中药相关。一种严重到能致死的肝病—— 急性肝衰竭 最主要的病因是中草药。“太有必要呼吁公众和政府重视了。”对于当前中草药的用药安全问题,众多受访的肝病医生明确表态。他们最为清楚药物导致的肝损害问题,也接触了大量中草药造成的肝损害患者。包括民间滥用、政府监管不当的一系列问题,令中草药的肝损害在大陆长期秘而不宣。《凤凰周刊》记者前后历时半年,遍访大陆众多权威肝病医生,追踪医药学界最前沿讨论,调查中药肝损害这一严重的用药安全问题。从公众、药企,到学界、政府,中草药肝损害问题不能再被漠视和掩盖。 与化学药(西药)可造成肝损伤数据齐全不同,华人广泛使用的中药对肝脏的损害并无深入毒理研究。甚至包括开具中药的中、西医医生在内,往往并不知悉中草药的肝损伤风险。 愈来愈多的医药学研究发现,一大类传统中草药正在损害国人的肝脏。长期、大剂量的服用——包括中成药和草药,均可能造成致命损害。 安徽医科大学的许建明教授2005年曾开展一项覆盖全国16家大型医院的药肝回顾性调查,结果显示,1200多例药物性肝损伤病例中,中草药的致病因素占20.6%。”2013年,来自重庆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的一篇论文显示,中国从1994年到2011年的24112例药物性肝损伤病人中,“中草药是导致中国药物性肝损伤的第二大原因”,占18.6%。排在药肝比例首位的是西药中的抗结核药,占将近1/3。 该论文的课题负责人、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副主任医师郭红告诉《凤凰周刊》记者,该研究没有采取一手病例调查, 而是回顾了国内以往医学文献报告的病例。由于缺乏原始数据,该论文存在一定局限,主要目的是在于呼吁国内外的医师重视药物性肝损害,特别是中草药引起的肝损害。 一些单个医院的数据开始在业界得到披露和讨论。2014年5月23日,在由《药物不良反应》学术杂志举办的第6届药源性疾病与安全用药论坛上,诸多专家均在报告中强调中草药的肝病风险,并给出了几个单个医院的数值。 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主任杜晓曦介绍:北京一家肝病专科医院院长此前曾告诉她,该院大约60%的药肝病例跟中药相关;另一西医医院院长则在此次论坛的私下场合估计,该医院中药相关的药肝病例可能占到一半。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副院长魏来披露该院中草药肝病比例的数据。“中药和化学药(即西药)在药物性肝病中所占比例,一个是51%,一个是49%。致肝病的化学药比较集中,而哪些中药导致药肝?我们还没有搞清楚。” 在临床上,药物性肝病是一种排除性诊断,它主要由肝病医生依靠药物不良反应数据库,根据既往的知识积累来辅助诊断。现有超过900种化学药被明确可以导致药物性肝病。很多化学药说明书清晰告知了肝损伤风险,譬如抗结核药、抗生素和很多化疗药物。一旦在用药过程中,医生发现并确诊了肝病与药物之间的关联,就可能选择停药和辅助性的保肝治疗。在国际上,药物性肝病越来越引起药学界、制药企业、药品管理部门与公众的重视。 然而,由于中药的广泛应用而毒理研究缺失,中国面临的药物性肝病问题要比国外更加复杂和严重。化学药成分确定,国内外关于化学药的肝损伤数据齐全,化学药肝病的发现、诊断和停药治疗,整个过程相对清晰。“我们清楚知道它的疗效和风险,医患也会注意进行肝功能监测,警惕服药可能导致的肝病,并及时做出调整和处理。”北京地坛医院肝病中心副主任医师、北京大学医学部副教授闫杰称。 由于中药成分复杂,国外无人研究中药的肝毒性,国内亦缺乏安全性研究数据,这导致在使用中草药过程中,普通民众,甚至包括开药的中、西医医生在内,并不知悉中草药的肝损伤风险。不乏有人患上急性肝衰竭等重症肝病,乃至丧命。 危险的何首乌 一些肝病医生发现,中草药无毒副作用的说法长期流传民间,致使中草药被滥用。一些极其严重的肝病与死亡案例,均是中草药肝病患者采信民间偏方,滥用中草药或超剂量、超疗程服用中草药所致。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该院主要收治肝病病人)肝病中心主任蔡皓东从事药物不良反应的工作,长期关注用药安全问题。她的一个公开邮箱出现频率很高的一类邮件是:怀孕生孩子或自觉身体瘦弱,考虑服用中药调理。“这时候我就生气,有病治病去,没病别乱吃药,哪来的药物调理一说。”蔡皓东感叹。 她近期的一个乙肝病人本来恢复得不错,突然出现黄疸、转氨酶升高症状,一番询问后才发现,这位患者私下服用何首乌,期望补肝且医治白头发。“我们一听就急了,何首乌伤肝的病例已经见怪不怪。肝病患者怎么还能服用损害肝脏的中草药。”蔡皓东称,了解到病患的姐姐也在服用何首乌,他们就建议来院诊断,结果同样发现肝损伤。 闫杰最近也接触过类似的病例。一位2年前患过药物性肝病的女病人找闫杰问诊,在询问了用药史后,闫杰并没有找出问题。直到护士长在一次聊天中偶然得知这位病患吃过何首乌,“后来我问她,为什么不说这个呢。她说,没把它(何首乌)当作药啊。”闫杰颇感无奈,仔细排查完原因后,确认,病人的两次肝损害跟何首乌都相关。 “像何首乌、土三七,民间滥用的这些药物,纯粹是没病找病。”蔡皓东颇无奈,何首乌在民间传言可以乌发,土三七则用来泡药酒,而这两种药物,都已经有明确的肝损伤病例。中药学专业出身的杜晓曦认为,中药的药物性肝损害在临床并非新鲜话题,但一些用药问题应归结为纯粹人为的风险。“有的养生节目,鼓励公众每天用10克何首乌炖鸡。但何首乌是味中药,真的适合每人每天吃这么多吗?” 解放军302医院全军中医药研究所所长肖小河曾统计,在该院药物肝损害病例数据库中,何首乌致肝损害病例数在所有中药中排第1位。他与杜晓曦等曾联合撰文指出,“近年来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收集到的何首乌及其制剂的不良反应报告近万份,其中严重不良反应以肝功能损害为主。何首乌的肝损害中仅有小部分病例报送到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不良反应自发报告系统,未发现或未确诊的肝损害病例的潜在数字更为巨大。” 美国医学界也注意到何首乌致肝损害的问题。2012年9月,美国国家医学图书馆(USNLoM)发布的药物性肝损害LiverTox数据库中,何首乌被作为一个专题单独收录。肖小河担心的是,研究表明,何首乌所含蒽醌类成分如大黄素(emodin)可引起实验动物肝损害,而蒽醌类成分在很多中药如大黄、虎杖、决明、芦荟、番泻叶等都含有,因此何首乌肝毒性的问题波及面非常广。 “中草药的副作用在全世界都得到了重视。很多国人并不认为中草药是‘药物’,且无毒无害的思想根深蒂固。我们研究发现,导致肝损伤的中草药很多是非处方药。药物缺乏清晰的说明,又没有注明毒害性,导致上述药物被加剧滥用。”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的医生在其文章中直言:这一连串问题将中草药的危害急遽放大。 凶手难寻 在调查药物性肝病时,研究者们很难像对待化学药那样,对导致药物性肝病的中草药分类,他们都无一例外地将致导致肝病的中草药统一归为“中草药”一类。相比之下,导致肝病的西药分得非常详细,比如“抗结核药物”、“抗肿瘤药物”、“抗生素”,甚至细致到某种具体化学成分,如“对乙酰氨基酚”。 中药肝病难以分类有其客观原因。患者有的是服用单味中药,但更常见的是多种中药及其制剂,包括散剂、冲剂和汤剂。中药本身缺乏化学成分分析,相关的毒理学研究薄弱,再加上复合性中草药治疗是常见疗法,服药种类和服用剂量复杂多变,这些使得肝病的成因难以确定到某一味中草药药物。只有在少数案例中,单味中草药与肝病之间的关系非常清晰,才容易定位。 针对中草药肝病,研究者只能做有限的猜测分析。第三军医大学的郭红在论文中做过统计学上的分析,“354例注明具体药物的中草药肝损伤中,服用消核片的有58例,占16.4%,雷公藤有53例,15%,何首乌15例,天花粉12例,壮骨关节丸8例”。302医院肝病医师赵攀也采取了类似注释,“服用中草药治疗皮肤病导致肝衰竭的9人中,有5人服用过雷公藤……” “除了服用何首乌、土三七等单味处方导致药肝损伤的患者,大多数中草药肝损伤病例中,肝病医生根本无法查清或证实,究竟是哪味药物或成分出了问题。”蔡皓东深有体会,她在担任北京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特聘专家期间,经常需要处理下面医院上交的中药不良反应报表。但中草药药肝病人往往服用过多个中药大处方,充斥着各种中药。无奈,蔡皓东只能让医院把每个处方,每味中药一一注明,观察哪几个中药出现频率高。再结合已有的文献报道,分析最可能是哪个或哪些中药导致肝损伤。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副主任医师徐京杭也接触过很多这类中草药肝病患者。在接受采访当日,她为一名51岁的女病人刚问诊完。为治疗腰间盘腰腿痛,这名病人长期服用中药,有五六年的服药史。结果发现了肝硬化,肝衰竭。 “病人服用的是中医院医生开的处方。一年中有大半年间断性服用中成药、方剂汤药(草药)。她的药方很复杂,一个方子可能有十几味,不同阶段还不一样。我们很难将肝损害的原因定位到某一中药成分。我们是做了 肝活检 ,病理学检查,筛查了其他很多因素,才确定是中药所致。” “这是我们处理中草药肝损害最棘手的问题。”徐京杭感叹,化学药的不良反应好确定很多,比如对乙酰氨基酚,研究很透彻,说明书上很清楚,病因查找很方便,而中草药肝病则难以确定是哪味药物所致。 处方之忧 受访的肝病医生们称,绝大部分中成药的说明书上未标明不良反应,助长了中草药肝病风险。在他们临床接触的中草药肝病病例中,大多数药物都来自医生开出的处方,且医生也未曾叮嘱病患服用中草药时注意检查肝功能。 在蔡皓东看来,非肝病科的医生很难熟知哪些中草药有肝损害,尤其是中小医院的医生,“我们《药物不良反应》杂志主办会议,参加者基本上是三甲大医院的医生。大医院的部分医生通过这类学习,还可能知道一些中草药会有肝损害。但非肝病科的医生,确实难以意识到中草药肝损伤的广泛性和严重性。” 曾任国家药典委员会中药专业委员会主任的周超凡也证实了这一点。他还告诉《凤凰周刊》记者,“中医药发展应该与时俱进,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但对于一些传统上持无毒认知的中药新暴露出的问题,很多中医自己也并未做到足够的重视。甚至有中医界教授级专家,连何首乌的毒性都否认。” 许多肝病医生都对中草药用药保持相当高的警惕性。在地坛医院的一次体检中,有位护士因为乳腺问题开了一味中成药,一位肝病医生也开了相同的药。该护士之后出现黄疸(肝损伤的一个指标),引起这位肝病医生的警觉,检查后发现自己也出现肝损伤,于是赶紧停药。 肝病医师徐京杭也有类似例子。“我们科有护士同事,她因为皮肤长痘的问题,在我们院中医科开了中药调理。服用几周以后,我们科大夫建议她去查一下肝功能。结果转氨酶高了。转氨酶是肝损害一个特别敏感的指标。这代表肝细胞有病变。”徐京杭说,好在这是比较轻微的肝损伤,同事及时停药以后就恢复了正常。 “即便是在北大一院这种大医院,找中医科大夫开出的处方,或者西医大夫开出的中成药,也有伤肝的可能。如果不去做肝功能检查,并不一定能发现。”徐京杭举例,何首乌这味中药引起的肝损害相对已经比较明确,她也曾经在医学文献里多次见到相关的不良反应报告。然而,含有何首乌成分的中成药却在药物说明书上标注“不良反应尚不明确”。 这的确是中药的一项特殊待遇。根据中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对中药说明书的规定,“中药说明书应当实事求是地详细列出该药品不良反应。并按不良反应的严重程度、发生的频率或症状的系统性列出。尚不清楚有无不良反应的,可在该项下以‘尚不明确’来表述。” 蔡皓东在诊疗中一直坚持,只要是她知道含有何首乌的药物,除非她明确病人有相关用药史且对此有抵抗力,否则她都会拒开。“估计好多大夫开药时,都不会意识到何首乌带来的风险。”蔡皓东回忆,她曾碰到一个药厂到地坛医院宣传一味降脂药。药厂宣传时并没有提到其中含有何首乌,她认真看了说明书的药物成分才知道,然而说明书里也没有言明何首乌的含量。蔡只能挡了回去“有何首乌还来我们肝病科推荐?” 在国际上,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等国药品监管部门均出台了针对何首乌及其制剂进行监管甚至限用的政策。2006年,英国药品和健康产品管理局(MHRA)在接到7例服用何首乌制剂引起肝损害的报告后,发布了有关何首乌不良反应的相关信息并封杀了这种药材的进口。同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一份《药物警戒快讯》转载了相关消息。 “如果只是简单的药物不良反应通告信息,这不大可能起到太大的作用。非医学人士不大会关注它,即便是专业人士,医生或护士也不太会去作主动的信息检索。”徐京杭透露,药监部门的这类通告更多的只是提示,不具有强制意义。 业内人士估计,大陆含有何首乌的中成药应该有数百种。2013年10月,何首乌相关的中成药第一次在国内被勒令做出改变。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首次针对何首乌发出通知,明确肝功能不全者禁用养血生发胶囊、首乌丸、首乌片、首乌延寿片、首乌延寿颗粒5种含何首乌的药品;同时将这5种含何首乌的药品转为处方药管理,并要求企业修改产品说明书。 来自国内某权威中药研究机构的研究者王佳卓(化名)曾参与何首乌修订的工作,他向《凤凰周刊》记者透露,这次修订前后花了两年时间论证,目前中药要解决相关不良反应的问题的确很难。 命丧药肝 在解放军302医院肝衰竭诊疗与研究中心的临床医生赵攀看来,普通的药物性肝损伤还难以构成严重肝病问题。真正可怕的是由服药引起的急性肝衰竭(ALF)。 药物性急性肝衰竭在中国的死亡率极高。赵攀称,即便患者及时接受了肝脏移植手术,它的死亡率仍可达20%—40%。 不同于发达国家,中国尚未重视药物性肝衰竭的病因调查。“碰上严重的药物性肝病,可能连肝移植都没来得及做就去世了。”闫杰对此深有感触。两年前,闫杰在医院遇到一个20余岁的小姑娘做过肝移植。而原因,正是源于一次严重的药物性肝损害:小姑娘服用中草药乌发导致。 2009年博士阶段,赵攀有了调查中国药物性肝衰竭病因的设想。他走访了北京、上海、武汉、济南等地的军医院,用4年时间完成了急性肝衰竭的一手病例调查。2013年11月与2014年4月,他的研究成果以两篇学术论文的形式,分别发表在《PLOSONE》和《CriticalCare Medicine》两本医学期刊上。其中一篇指出,“中国急性肝衰竭的最主要病因是中草药。” 赵攀的研究考察了中国7家三级军医院,分析了177例急性肝衰竭患者的病因,发现其中30名患者的病因是中草药,占去将近1/5的比例。这30名急性肝衰竭患者均无肝病史,都是在服用中草药后出现急性肝衰竭。最终,他们无一人接受肝脏移植,18人因此丧生。 这30人服用中草药并没有赌上性命的必要。赵攀翻阅患者的病历资料时,整理了他们服用中草药的目的:有9人是想治疗皮肤病,有6人是治疗上呼吸道感染。还有人想治疗风湿、抑郁,甚至有人只是为了减肥而服药。 在解放军302医院对自身的药物性肝衰竭病例统计中,中草药甚至占据了一半的比例。一份发表在医学期刊上的《120例药物性肝衰竭临床分析》文献指出,从2002年到2012年,302医院收治药物性肝损害患者超过3000例,其中120例患者出现药物性肝衰竭。引起药物性肝衰竭的药物中,中草药占了61例(50.83%),病人治疗的好转率不到三成。 在2005年启动并完成全国范围第一阶段的急性药物性肝损伤调研后,安徽医科大学教授许建明在2006年将注意力放在急性肝衰竭上。许在第二阶段调研扩展到16个省市,并通过国际量化评分标准筛选出213例急性肝衰竭。“中草药占据28%的比例,排在第一位。在导致肝损伤患者死亡的药物分类中,中草药也是排在第一位。”许建明称,这基本能说明,中草药已经成为导致中国重症肝损伤的主要原因。 除了急性肝衰竭,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许建明还屡次接触到另一种经常由中草药引起的严重肝病:肝窦阻塞综合征(SOS,原名肝小静脉闭塞症(HVOD))。这种肝病的住院死亡率超过10%。作为主任医师,许建明已接手和确诊这样的病例7年。 2007年6月,许建明首次确诊了安徽省的一位病患者。许当时追问该病人情况发现,患者服用过一味名为土三七的中草药,用它来泡酒并长期饮用。许随后对其进行病理检查筛查病因,最终确认,其肝窦阻塞综合征是由土三七所致。 2011年,许和他的博士生完成了一次对肝窦阻塞综合征的全国性调查。他们寻找了全国15个省市的19家大型三甲医院,找到98例符合研究要求的病例。其中死亡人数占据11例。 研究结果表明,“肝窦阻塞综合征的主要病因是中草药,其中2/3病例是由这味名为‘土三七’的中草药导致。”同期深入进行的毒理学研究显示,这味中草药含有吡咯类生物碱单体成分。正是这类成分导致了这种严重肝病的发生。 冰山之下 肝脏是药物发生生物和化学转化代谢的场所,药物进入人体后,在肝脏的作用下先转变为水溶性强的物质,代谢后再由肾脏排出,也是药物及其代谢产物损伤的靶器官。 多位肝病科临床医生认为,一般程度的肝损伤是可逆可恢复的。肝病既可以很重也可以很轻。从一般的、轻微的药物性肝损伤,到酿成严重的肝病变,乃至肝硬化、肝衰竭,这个过程随个人体质、药物种类、服用剂量、服药疗程的变化而改变。 现代医学对药物性肝损伤已有深入的认识。北京大学药学院教授、主任药师翟所迪介绍说,历史上第一例关于肝损伤的文献记载出现在18世纪。有人因磷和砷中毒,造成黄疸和致命性肝损害。随着19世纪化学工业的发展,使用氯仿麻醉造成肝损伤的事例增多,药源性肝损害逐渐得到重视。 药物性肝损伤已成为现代药物退市最常见的原因。现有超过900种化学药被明确可以导致药物性肝病。如果一种药物的肝损害过高,且有其他药效相似可以被替代的药物,经全面评价后就有可能面临下市。从1975年到2007年,美国FDA因肝损伤撤市的药物有77种,其中肝损伤药物占据最多的11种。这个比例比血液系统和心脏毒性药物都要高。 “药物性肝损伤的发生率很高,仅次于不良反应报告最多的皮肤黏膜疾病和药物热。药物性肝损伤还容易发生在老年人身上。他们本身肝脏功能差,服药多,老年人里有40%的肝炎为药物性肝损害。”翟所迪说。 随着毒理学的深入研究,中草药的不良反应也得到逐步重视。1992年,曾有医生在《中国中药杂志》上统计,从国内半个多世纪的医药学期刊结果看,50年代及其以前只有62例中药不良反应,60年代有174例,70年代有398例,到80年代已经上升到2217例。临床发现可致肝损伤的常用中药名单也在扩增。在中国的《医疗用毒性药品管理办法》、《中国药典》2010版一部、原卫生部颁布的药品标准及山东、广东、辽宁、甘肃等省地方药材标准中,共收集有毒性的中药材182种,其中“大毒药材”37种,“有毒药材”78种,“小毒药材”67种。然而,仍有很多毒性中药材在不断被发现。 传统认识的一些非毒性药材也存在安全风险。“甚至连补肝肾的中药,近年也发现有肝毒性。”杜晓曦在2013年全国 医院药学 学术年会上指出,文献报道,马桑叶、四季青、地榆、萱草根、何首乌、肉豆蔻、丁香等都会导致肝损伤;含有甙类(薯蓣皂甙)、毒蛋白类(种子类)、生物碱类(千里光、紫草)、重金属类(铅、砷)、动物类(蜈蚣、斑蝥)等成分的中药都与肝损伤有关。 然而,肝损伤只有到了严重程度才会为服药者知悉。如果患者仅仅是转氨酶升高等一般肝损伤症状,及时停药之后即可恢复。但如若病人不知情也不去检查,并不会察觉身体内肝脏的变化。 肝损伤较轻的病例,一般都不会出现在文献报告里。病患如果不住院,不会被纳入医院的药物性肝损伤病例统计。它们也难以出现在药物不良反应监测报告的系统里。所以,肝病医生认为,实际因为服用中草药导致肝损伤的人数,远高于文献中报告的百千或数万人。 叵测的中西医 王佳卓认可中药的药源性肝损害已成为严重影响中药临床用药安全、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命题。但他也为一些报道较高的中草药肝病数据抱不平。他认为,目前普遍存在的中西药物联用,加上中药研究并不及化学药充分,使得很多药物性肝病可能误报为中药导致。 王佳卓披露了他所在医院的肝损伤数据。从2002年到2010年,该院收治临床肝损害病例近2000例。其中判定很可能由中药导致的肝损害病例占比近1/4,此外,有近一半的肝损害病例怀疑与中药和西药联用有关。王佳卓说,这种情况使得中药肝损害的确认和深入研究变得极其复杂。 在一些中药行业人士看来,国内中草药和化学药物联合应用,允许西医开中药恰恰还加剧了中草药肝病的风险。一项不完全统计显示,中国大约70%的中成药是由综合医院的西医医师开出。然而,按照中医的理论及传统,开中药的医生必须理解中医的相关理论,譬如辨证施治,炮制去毒。“单味药不同的炮制方法会对肝损害产生不同影响,何首乌就是这样。但西医就未必清楚这一点。” 中医药专家周超凡告诉《凤凰周刊》记者,何首乌有生首乌和制首乌之分,前者未经加工炮制,后者则经过处理。虽然炮制并没有统一的工艺标准,但九蒸九晒的何首乌炮制品肝损害就可能要小点。 西医医生显然难以明白这一点。 这种中西医结合导致的混乱不仅发生在使用过程,中成药的生产制造上也存在严重的问题。许建明医师认为,中药里掺入的化学药品是另一导致中草药肝病的重大风险。在研究中草药药物性肝损伤时,许曾经在私下交流中拿到过中南大学药学院的一份报告。 “在检查的中草药里,绝大多数中成药与保健品掺入了化学药品。”许展示的报告显示:包括降血糖药物、抗癫痫药物、镇静催眠类药物、抗哮喘药物、减肥药等中成药与保健品里,检查出了数十种西药成分。“这时候就不能将这类中药导致的肝病,归结到中草药肝病上。中成药和西药混合在一起,分不清楚这到底是中药造成,还是西药造成,或是混合造成。具体研究哪一味药物,我们也很迷茫。”许建明告诉本刊记者,只有彻底排除了化学药品问题,才好开展中药毒性研究。 但不管是何首乌还是其他中药,民间使用中草药的传统惯性,中药说明书上的不良反应绿灯,中西医混乱的处方权,都使得中草药肝病处于长期秘而不宣,却愈演愈烈的态势。 (原文标题:【医声】北京地坛等16家大医院医生齐发声:中草药肝损害秘而不宣坑害了谁?)
个人分类: 肝病手记|1512 次阅读|3 个评论
食品安全法拟禁止对蔬菜瓜果使用剧毒高毒农药
gdn 2015-4-20 14:38
20日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的食品安全法修订草案三审稿提出:国家鼓励和支持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推动剧毒、高毒农药替代产品的研发和应用,加快淘汰剧毒、高毒农药。剧毒、高毒农药不得用于蔬菜、瓜果、茶叶和中草药材。   针对保健食品乱象多的问题,食品安全法修订草案三审稿提出,保健食品应明确原料目录,除名称、用量外,还应当包括原料对应的功效。保健食品标签说明书应与注册或备案内容一致,并声明“本品不能代替药物”。   广告法三审稿对健康养生类栏目作出规定,电台、电视台等不得以介绍健康、养生知识等形式变相发布医疗、药品、医疗器械、保健食品广告。(胡浩)
585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中草药:我国急性肝衰竭的首要原因
热度 2 Valentina 2014-1-7 10:34
解放军第302医院肝衰竭诊疗与研究中心赵攀等报告,我国急性肝衰竭(ALF)的最主要原因不是急性病毒性肝炎,而是中草药。研究者还发现,我国ALF患者的死亡率很高,而肝脏移植率很低。(PLoS One. 2013, 8: e80991) 据研究者介绍,ALF的死亡率很高,即便应用人工肝支持系统或接受肝脏移植手术,ALF总死亡率仍高达20%~40%。因此,弄清ALF病因及有针对性地采取防治措施至关重要。在美国和欧洲,对乙酰氨基酚和苯丙香豆素等化学合成类药物是ALF最常见病因。该项多中心研究显示,药物也是我国ALF主要病因,但首要原因是中草药,约占17%;急性病毒性肝炎占11.3%,对乙酰氨基酚占11.86%(表1)。 在该研究中,ALF定义为:无基础肝病者既往 4 周内出现凝血异常(凝血酶原活动度≤ 40%或国际标准化比值≥ 1.5)、黄疸(血清总胆红素水平≥ 171 μmol/L 或 每 日 升 高 ≥ 17.1 μmol/L)和脑病(任何程度的精神心理状态改变)。 该研究从我国7家三级部队医院纳入177例ALF患者。分析显示,在ALF病因中,药物毒性占43.5%,其中中草药、对乙酰氨基酚、抗生素、抗结核药物、化疗药物和苯丙香豆素依次占16.95%、11.86%、6.21%、2.82%、2.82% 和 1.13%。11.3% 的 ALF 由急性病毒性肝炎所致,29.38%病因不明,其余 15.82% 由缺血性肝炎、肝外恶性肿瘤转移和酒精中毒等原因所致。在急性病毒性肝炎所致ALF中,大部分为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其余包括戊型肝炎病毒感染、甲型肝炎病毒感染、巨细胞病毒感染和EB病毒感染。 Logistic 回归分析表明,年龄(OR=1.064)、入院时肝性脑病级别(Ⅱ级与Ⅱ级以下比较,OR=7.459)、国际标准化比值(OR=10.019)和动脉血氨浓度(OR=1.035)均是 ALF 患者死亡的预测因素。若以 0.5683作为该模型的评估阈值,其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依次为95.24%、91.30% 和 93.85%。 在该研究的 ALF 患者中,死亡率高达 63.82%,无人接受肝脏移植手术。研究者指出,我国器官获取难度大,肝脏移植手术耗费大,患者负担不起。 解放军第302医院肝衰竭诊疗与研究中心赵攀等报告,我国急性肝衰竭(ALF)的最主要原因不是急性病毒性肝炎,而是中草药。研究者还发现,我国ALF患者的死亡率很高,而肝脏移植率很低。(PLoS One. 2013, 8: e80991)
2001 次阅读|3 个评论
[转载]汤森路透:药物化学中的天然产物
fqng1008 2013-12-3 07:26
尽管东西方文化中不计其数的西药和疗法有着相同的渊源,很多都为植物和动物提取物和制剂,但讨论药物化学中自然产物的焦点时,两种文化却又有着诸多不同。 对西方国家的科学家来说,天然产物或化合物要从充分确定但常较复杂的分子结构来考虑, 这常是为市场开发药物的出发点。东方国家的视角讲的是草药提取物和草药混合物,两者都有广泛的化合物组成丰富的传统药物体系。提取物具有独一无二的身份和编码或商品名,而草药混合物则可能含有各种尚不清的成分。 西药通常考虑独特的分子结构,为了解和开发广泛疾病的疗法提供明确并可以检测的起始点。只有研究人员准确知道在用什么做双盲安慰剂对照临床试验,方可体现科学有效性。相反,东方途径一般更关心为个体患者量身定制特定疗法,因此一般抵触这类试验。 西药在碰到“草药”时的途径常是分离所发现的活性成分。当然,众所周知的是,琳琅满目的药物都出自丰富多样的天然产物世界,例如为人熟知的镇痛药阿司匹林,就是从柳树提取的水杨酸合成衍生物,再如抗癌药紫杉醇,来自紫杉真菌的分离物。澳大利亚格里菲斯大学 David Camp 在一篇即将发表的文章中,讨论了自 20 世纪 40 到 60 年代这一天然产物的鼎盛时期以来,将其作为先导物来源的兴趣减退,特别是 90 年代高通量库筛选的诞生以后 (7)。但 Newman 和 Cragg 对最近 30 多年来出现的 1000 多种化学新药展开的一项调查表明,将近 40% 都源自天然 (8)。事实上,这些作者预测天然产物在新型先导物的发现中仍将扮演主角。在他们看来,这种作用将通过包括生物合成路径遗传操控作用的多学科途径加以阐明,其例证见本期“有机合成线路展示”。 与单方药一起,传统药物似乎在西方国家日益流行,其证据是近年来中药 (TCM) 制品的进口量不断增加 (9)。传统药物调和物是多种假定有活性并有协同作用的化合物组成的合剂。支持者认为这种复杂性是推测草药合剂胜过单方药的原因,一种典型的传统药物目前可针对多个生物学靶标。事实上,在 2011 年《自然》传统药物增刊中,葛兰素史克 (GSK) 中国(上海)生物部副总裁 Bai Lu 证实,“传统中药 (TCM) 方剂中的多种成分,为同时攻克多个致病机制提供了独特的机遇,如糖尿病、高血压和阿尔茨海默病。” (文献 10 引用)。与此同时,《经济观察报》记者 Peng Tian 指出,同一增刊另一篇文章中,尽管使用了 200 年的西药战胜了感染性和急性疾病,缓解了疼痛,但慢性和退行性疾病却尚未攻克 (11)。然而 Tian 指出,对于缓解这些慢性和退行性疾病,东方的方法或许能够成功。 文献中这样错综交杂的例子还有草药提取物 DA-9801(INTEGRITY 条目编号:749300), 针对的是糖尿病神经病变。日本薯蓣和穿龙薯蓣根茎混合物的这种乙醇萃取物,目前正在 II 期临床试验中积极开发。同样,BNO-1016 (INTEGRITY 条目编号:794018)是一种含有黄花龙胆根(Gentianae radix)、报春花(Primulae flos)、酢浆草(Rumicis herba)、接骨木花(Sambuci flos)和马鞭草(Verbenae herba)的草药提取物,正在开展治疗急性和慢性窦炎的 III 期试验。夹竹桃属的一种超临界二氧化碳提取物 PBI- 05204(INTEGRITY 条目编号:722437)在 I 期抗癌试验中已表现出阳性结果。制药公司正在评估的草药合剂中,江苏苏南药业实业有限公司正在研发含有党参、白术、甘草(Glycyrrhiza glabra 之根)、何首乌(Polygonum multiflorum)根、山茱萸、巴戟天和半枝莲(Scutellaria barbata)的抗癌药(专利号:CN 102697913)。这家公司还在调查治疗老年性痴呆的中医药疗法(专利号:CN 102698172)。 在学术界,南京中医药大学一个团队正在调查玄参和地龙(专利号:CN 102697958)的复方药,而河南中医学院的研究人员正在研究一种含有玫瑰、桑树、黄连、黄芪、何首乌和山茱萸提取物的药丸,用于治疗糖尿病和高脂血症(专利号:CN 102697910)。除了表扬中医药的优点外,Lu 还指出中药能否物质化,取决于能否开展临床试验(文献 10 引用)。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研究员 Begang Zhang 认为,应用西医分离疗效主要活性成分的熟悉方法注定无法胜任(文献 10 引用)。事实上,Lu 表示中药方剂中的多种成分应加以鉴定。Cordell 和 Colvard 将其与临床评价要素联系起来,指出“各国尚无针对传统医药所有方面的政策或法规”,要在全球医疗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传统医药还要面对一系列的挑战 (12)。 中国科技作家 Zhiguo Xu 解释说,应对这些挑战已经取得了一些进步。他这样写道:“中国中央政府的主要动力是资助使用现代药物发现技术鉴定中药方剂活性成分的项目。例如,中国科学院下属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的科学家在 2008 年启动了 3000 千万元人民币(470 万美元)的本草物质组(Herbalome)项目,编撰常用中药药方内草药活性剂的数据库。(10)” Herbalome 项目尚处于初期,目前的重点是开发更适应中草药合剂复杂性的新式分离技术。该项目的负责人表示,组建“精确多成分”库计划首先针对癌性疾病 (13)。 天然产物相关药物的世界比以往更加强大,西方和东方途径协作正深入人心,随着对草药提取物合剂假定更加科学的评估越来越多,预计医药库未来几年还将进一步扩大 。 REFERENCES (1) Lachance, H., Wetzel, S., Kumar, K., Waldmann, H. Charting, navigating, and populating natural product chemical space for drug discovery. J Med Chem 2012, 55(13): 5989-6001. (2) Kennedy, J. Mutasynthesis, chemobiosynthesis, and back to semi-synthesis: combining synthetic chemistry and biosynthetic engineering for diversifying natural products. Nat Prod Rep 2008, 25(1): 25-34. (3) Moss, S.J., Stanley-Smith, A.E., Schell, U. et al. Novel FK506 and FK520 analogues via mutasynthesis: Mutasynthon scope and product characteristics. Med Chem Commun 2013, 4(2): 324-31. (4) Kendrew, S.G., Petkovic, H., Gaisser, S. et al. Recombinant strains for the enhanced production of bioengineered rapalogs. Metab Eng 2013, 15: 167-73. (5) Ban, Y.H., Lee, J.H., Gu, G.R., Lee, B., Mo, S., Kwon, H.J., Yoon, Y.J. Mutational biosynthesis of a FK506 analogue containing a non-natural starter unit. Mol BioSyst 2013, 9(5): 944-7. (6) Huigens, R.W. III, Morrison, K.C., Hicklin, R.W., Flood, T.A. Jr., Richter, M.F., Hergenrother, P.J. A ring-distortion strategy to construct stereochemically complex and structurally diverse compounds from natural products. Nat Chem 2013, 5(3): 195-202. (7) Camp, D. Discovery and development of natural compounds into medicinal products. Drugs Fut 2013, 38(4): 245-56. (8) Newman, D., Cragg, G.M. Natural products as sources of new drugs over the 30 years from 1981 to 2010. J Nat Prod 2012, 75(3): 311-35. (9) Cheung, F. TCM: made in China. Nature 2011, 480(7378): S82. (10) Xu, Z. Modernization: one step at a time. Nature 2011, 480(7378): S90. (11) Tian, P. Convergence: where West meets East. Nature 2011, 480(7378): S84. (12) Cordell, G.A., Colvard, M.D. Natural products and traditional medicine: turning on a paradigm. J Nat Prod 2012, 75(3): 514-25. (13) Zhang, X., Liu, Y., Guo, Z. et al. The herbalome – an attempt to globalize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Anal Bioanal Chem 2012, 402(2): 573-81.
个人分类: 临床研习|3461 次阅读|0 个评论
中国中医药企业参与可持续管理中草药植物资源国际项目在丽水启动
热度 1 科普丽人 2013-11-20 22:43
中国中医药企业参与可持续管理中草药植物资源项目在浙江丽水市启动! 2013 年 11 月 20 日上午,由国际野生物贸易研究组织( TRAFFIC )和世界自然基金会( WWF )发起,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和浙江维康药业有限公司共同参与的中国中医药企业参与可持续管理中草药植物资源项目,在丽水市举行启动仪式。 (启动仪式会场一角) 出席启动仪式的国内外来宾有:国际野生物贸易研究组织药用植物项目主任Anastasiya Timoshyna女士和国际野生物贸易研究组织中国项目主任石建斌先生以及EGP项目宣传专家张会君女士,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副秘书长黄建银先生,中国医药物资协会副会长、中国医药物资协会中药与天然药物分会会长唐贤敏博士,云南省人大常委会委员、云南鸿翔一心堂药业集团董事长阮鸿献先生,丽水当地的领导有丽水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副主任金建新先生,丽水生态产业集聚区(开发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陈景飞,丽水市科技局局长刘崇民,丽水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孙乐明等相关部门领导和浙江维康药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忠良,副董事长卢卫芳等企业代表100余人。 ( 这是国际野生物贸易研究组织药用植物项目主任Anastasiya Timoshyna在启动会上发言) 启动仪式上, 国际野生物贸易研究组织药用植物中国项目主任 石建斌代表中国中医药企业宣读了《中国中医药企业可持续发展倡议》,浙江维康药业与湖南松龄堂中药、浙江圣华药业、浙江望景畲药、缙云秋勇药业等5家企业代表在现场签署了倡议书,承诺共同采取行动,承担企业社会责任,保护野生药用植物资源和环境资源;倡导资源的可持续管理和利用;走中国中医药企业的“绿色”发展之路。 据悉,该项目是由国际野生物贸易研究组织( TRAFFIC )和世界自然基金会( WWF )以及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共同支持的欧盟 EGP (中欧环境治理项目)所资助的药用植物资源可持续管理和利用示范项目,这在我省还是首例。该项目将通过发挥先进的生产商和贸易商的领军优势,引领中医药产业上下游的利益相关方建立可持续发展工作方法链,同时帮助提升中医药企业社会责任能力,吸引当地政策扶持并开拓海外高端市场。 浙江维康药业公司董事长刘忠良认为,通过该项目的实施,就是要建立起中医药产业的可持续供应链,特别强调中医药企业应承担起中医药生产的环境责任,为中药走向世界树立良好的中国品牌。 丽水生态产业集聚区(开发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陈景飞在启动仪式上致辞 五家企业代表在会上签署《中国中医药企业可持续发展倡议》
个人分类: 新闻转评|4831 次阅读|1 个评论
预防性治疗癌症的中草药有哪些?
热度 27 何裕民 2013-10-12 15:35
 从广义上说,迄今为止记载的许多中草药均有预防性治癌的作用。如上呼吸道感染能转为气管炎、支气管炎、肺炎、肺癌。治风寒感冒的麻黄、桂枝,治风热感冒的银花、连翘都能预防性治疗肺癌。同样,清热化痰的胆星、天竺黄、蒲公英、鱼腥草亦能预防性治疗肺癌。狭义上看,中医中药主要是通过扶正培本、清热解毒、行气活血等传统治则来抗癌防癌的。这样讲,中医比较能接受,西医可能不易接受。因此我们从另一角度——被现代药理证实有治癌抗癌作用的中草药来着手了解。当然,利用现代技术揭示中草药的作用机制也是中药现代化、科学化、国际化的必然需要,也是抗癌中草药开发领域的重要课题。 中草药抗肿瘤的作用机制不外乎从抗突变作用、直接的细胞毒作用、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和诱导其分化、诱导肿瘤细胞凋亡、逆转肿瘤细胞多药耐药性、抑制肿瘤血管形成,对肿瘤细胞膜的、对癌基因和抑癌基因表达的影响等方面。也就需要从抗肿瘤的中草药中分离得到相关的活性成分来起作用。目前世界上能从高等植物中筛选出的抗癌活性成分有67万种。动物、海洋生物中也有存在着大量的抗癌活性成分。已从28余科属,3000种以上的中草药中筛选出200种以上的抗癌活性成分。研究人员已从实践中证实从天然动、植物中进行筛选要比合成药物中筛选命中率要高得多。这方面还需要科研工作者做大量、长期的艰巨工作。 从传统中医角度来看,对抗癌有效的中草药主要有: (1)扶正培本方面的主要有灵芝、紫河车、黄芪、党参、女贞子、仙灵脾、锁阳、菟丝子、附子、补骨脂、当归、首乌、百合、冬虫夏草、人参、白术、生地、葛根、银耳等。 (2)清热解毒方面的主要有一枝黄花、七叶一枝花、半支莲、半边莲、白花蛇舌草、野菊花、山豆根、苦参、芙蓉叶、败酱草、土茯苓、白毛藤、猫爪草、天南星等。 (3)活血方面主要有莪术、鸡血藤、王不留行、三七、桃仁、红花、玉金等。其他方面运用较多的还有全蝎、蜈蚣、斑蝥、天龙、水蛭、龟版、鳖甲、穿山甲片等。当然, 随着研究的深入, 全蝎、蜈蚣、斑蝥、天龙等有毒性的中药的抗癌意义正受到质疑, 新近人们更倾向于以无毒或零毒的中药来防范和治疗癌症。 现代化是中医发展的必然趋势,中医现代化发展将不断探索、不断提高、不断创新。西医要现代化,中医亦要现代化,现代化要为西医服务,现代化亦要为中医服务。只有这样,才能形成良性循环,才能不断提高中医水平。目前我国科学家已从中药苦参、薏苡仁、莪术、鸦胆子等中提炼出来一些有效成份,特别是从中药紫芝中提炼出三萜酸, 从人参中提炼出人参皂甙, 从苦参中提炼出苦参碱等,其临床及预防效果较好,是现代化技术应用的结晶。 
个人分类: 何裕民谈中医|6932 次阅读|27 个评论
[转载]外媒称某些中草药有致癌成分 药物仍被广泛使用
热度 1 yangsk 2013-8-18 09:51
外媒称某些中草药有致癌成分 药物仍被广泛使用 作者: 来源:环球网 发布者:亦云 日期:2013-08-12 今日/总浏览:5/446   上世纪90年代,随着一种被称作“马兜铃酸”的中草药成分被爆有可能导致癌症和肾衰竭后,英国、美国以及亚洲多国的药监部门纷纷禁止含有该物质的药物流入市场。尽管如此,该类药物仍然在中国台湾、印度、欧美国家被广泛使用。法新社8日称,通过基因技术研究,科学家发现长期服用含该物质的药物会导致严重的基因突变,继而罹患癌症。   报道称,含“马兜铃酸”中草药此前被用于治疗关节炎、痛风以及上火发炎等症状,还被广泛应用于减肥产品。尽管欧美医学专家一直将“马兜铃酸”视为导致泌尿系统癌症、肾衰竭等重症的元凶,却又无法提供确凿的证据。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肿瘤学专家肯尼思表示,日前其所在机构通过基因组测序技术,首次确立了“马兜铃酸”和癌症之间存在的直接关联。他说:“通过该技术我们得知,‘马兜铃酸’内含有的特定毒质直接导致受体产生特定的癌症症状。”法新社称,该研究成果能帮助医学专家进一步了解“马兜铃酸”的危害。   英国《每日邮报》称,西方国家对于含“马兜铃酸”药物的戒备可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1990年至1992年间,比利时大约100名参加减肥治疗的女性突然集体罹患重症,包括肾衰竭以及泌尿系统癌症等。据调查,这些女性均服用了减肥中心提供的一种含有“马兜铃酸”的草药,作为辅助减肥手段。虽然以当时的科技水平无法确认“马兜铃酸”就是导致这些重症的元凶,但英国和美国先后于1999年和2001年将其列为禁用物品。   美国《纽约每日新闻》称,由于能缓解关节疼痛、治疗胃病,特别是能辅助减肥,含“马兜铃酸”类药物近年仍在中国台湾地区受到青睐,该地区高达1/3的人口都服用过该类药物。然而,这也导致台湾成了全世界肾餐癌症发病率最高的地区。
个人分类: 科技评论|1994 次阅读|2 个评论
中草药马兜铃致癌研究 国际文献分析
xupeiyang 2013-8-9 11:35
马兜铃属植物几个世纪以来都被用于中草药之中,根据发表在8月7日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杂志上的两项研究,这种植物包含有一种天然致癌化合物,可以导致食用它们的人们细胞发生突变。研究论文揭示,相比于众所周知的两种两种环境致癌物烟草烟雾和紫外线,这一称作为马兜铃酸的化合物可以引起更多的突变。 M.L. Hoang et al., “Mutational signature of aristolochic acid exposure as revealed by whole-exome sequencing,” 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 5: 197ra102, 2013. Science医学:中草药致癌 http://www.ebiotrade.com/newsf/2013-8/201388134742969.htm 检索策略 Aristolochic Acid and carcinogen 检索时间 2013年8月9日11时 检索结果 PUBMED数据库 共510篇 分析平台 http://www.pubmedplus.cn/ 分析结果如下: 文献中肿瘤和疾病分布 01. neoplasms 178 次 34.902% 02. disease 158 次 30.980% 03. fibrosis 72 次 14.118% 04. kidney failure, chronic 48 次 9.412% 05. carcinoma 47 次 9.216% 06. nephritis, interstitial 38 次 7.451% 07. marijuana abuse 36 次 7.059% 08. carcinoma, transitional cell 30 次 5.882% 09. ureteral neoplasms 6 次 1.176% 10. body weight decreased 3 次 0.588% 11. myoclonic epilepsies, progressive 2 次 0.392% 12. q fever 1 次 0.196% 13. neoplasms, second primary 1 次 0.196% 文献的期刊分布 占% 01. Carcinogenesis 16 次 3.137% 02. Mutat Res 14 次 2.745% 03. Kidney Int 11 次 2.157% 04. Am J Kidney Dis 9 次 1.765% 05. Lancet 9 次 1.765% 06. Arch Toxicol 8 次 1.569% 07. Int J Cancer 7 次 1.373% 08. Toxicol Appl Pharmacol 7 次 1.373% 09. Food Chem Toxicol 7 次 1.373% 10. Cancer Lett 7 次 1.373% 11. Environ Mol Mutagen 6 次 1.176% 12. Zhonghua Yi Xue Za Zhi 6 次 1.176% 13. J Nat Prod 6 次 1.176% 14. Mutagenesis 5 次 0.980% 15. J Chromatogr A 5 次 0.980% 16. Toxicol Sci 5 次 0.980% 17. Chem Res Toxicol 5 次 0.980% 18. N Engl J Med 5 次 0.980% 19. J Biol Chem 5 次 0.980% 20. Toxicol In Vitro 5 次 0.980% 21. Toxicol Lett 5 次 0.980% 22. Neuro Endocrinol Lett 4 次 0.784% 23. Proc Natl Acad Sci U S A 4 次 0.784% 24. Drug Metab Dispos 4 次 0.784% 25. Toxicology 4 次 0.784% 26. Rapid Commun Mass Spectrom 4 次 0.784% 27. PLoS One 4 次 0.784% 28. J Ethnopharmacol 4 次 0.784% 29. J Chromatogr B Analyt Technol Biomed Life Sci 4 次 0.784% 30. Am J Physiol Renal Physiol 3 次 0.588% 31. J Natl Cancer Inst 3 次 0.588% 32. Cancer Res 3 次 0.588% 33. Am J Pathol 2 次 0.392% 34. IARC Sci Publ 2 次 0.392% 35. Acta Pharmacol Sin 2 次 0.392% 36. BMC Bioinformatics 2 次 0.392% 37. Biochimie 2 次 0.392% 38. Hum Genet 2 次 0.392% 39. Nephrologie 2 次 0.392% 40. J Urol 1 次 0.196% 41. Anal Chem 1 次 0.196% 42. J Agric Food Chem 1 次 0.196% 43. Curr Opin Drug Discov Devel 1 次 0.196% 44. Curr Drug Metab 1 次 0.196% 45. J Environ Sci (China) 1 次 0.196% 46. FEBS J 1 次 0.196% 47. Interdiscip Toxicol 1 次 0.196% 48. Biomed Pap Med Fac Univ Palacky Olomouc Czech Repub 1 次 0.196% 49. Zhonghua Yu Fang Yi Xue Za Zhi 1 次 0.196% 50. Przegl Lek 1 次 0.196% 文献的年代分布 占% 01. 2011 53 次 10.392% 02. 2012 47 次 9.216% 03. 2008 42 次 8.235% 04. 2010 37 次 7.255% 05. 2006 35 次 6.863% 06. 2009 33 次 6.471% 07. 2007 31 次 6.078% 08. 2001 29 次 5.686% 09. 2004 27 次 5.294% 10. 2005 25 次 4.902% 11. 2002 23 次 4.510% 12. 2000 18 次 3.529% 13. 2003 18 次 3.529% 14. 1994 17 次 3.333% 15. 2013 16 次 3.137% 16. 1999 16 次 3.137% 17. 1997 11 次 2.157% 18. 1993 9 次 1.765% 19. 1998 9 次 1.765% 20. 1996 7 次 1.373% 21. 1984 6 次 1.176% 22. 1990 5 次 0.980% 23. 1988 5 次 0.980% 24. 1986 4 次 0.784% 25. 1991 4 次 0.784% 26. 1992 3 次 0.588% 27. 1983 3 次 0.588% 28. 1989 2 次 0.392% 29. 1995 1 次 0.196% 文献的作者分布 占% 01. Arlt Volker M 28 次 5.490% 02. Schmeiser Heinz H 27 次 5.294% 03. Stiborova Marie 22 次 4.314% 04. Stiborová Marie 22 次 4.314% 05. Phillips David H 17 次 3.333% 06. Frei Eva 16 次 3.137% 07. Li Xiao-Mei 14 次 2.745% 08. Grollman Arthur P 13 次 2.549% 09. Cai Shao-Qing 12 次 2.353% 10. Cai Zongwei 12 次 2.353% 11. Chen Tao 9 次 1.765% 12. Nortier Jolle L 9 次 1.765% 13. Wang Xuan 8 次 1.569% 14. Dickman Kathleen G 7 次 1.373% 15. Hollstein Monica 7 次 1.373% 16. Ren Jin 6 次 1.176% 17. Lord Graham M 6 次 1.176% 18. Moriya Masaaki 5 次 0.980% 19. Jelaković Bojan 5 次 0.980% 20. Levova Katerina 5 次 0.980% 21. Levová Katerina 5 次 0.980% 22. Mei Nan 5 次 0.980% 23. Rosenquist Thomas A 4 次 0.784% 24. Jan Chung-Ren 4 次 0.784% 25. Brdar Branko 4 次 0.784% 26. Turesky Robert J 4 次 0.784% 27. Priestap Horacio A 4 次 0.784% 28. Martínek Václav 4 次 0.784% 29. Martinek Vaclav 4 次 0.784% 30. Kuo Chun-Chi 3 次 0.588% 31. Nebert Daniel W 3 次 0.588% 32. Luan Yang 3 次 0.588% 33. Barbieri Manuel A 3 次 0.588% 34. Gong Likun 3 次 0.588% 35. Guo Lin 3 次 0.588% 36. Li Zhiguang 3 次 0.588% 37. Chen Chung-Hsin 2 次 0.392% 38. Chen Fu-An 2 次 0.392% 39. Fan Jinjin 2 次 0.392% 40. Chen Min 2 次 0.392% 41. Edwards Karen L 2 次 0.392% 42. Gkmen M Refik 2 次 0.392% 43. Hsu Shih-Lan 2 次 0.392% 44. Mares Jaroslav 2 次 0.392% 45. Kuo Daih-Huang 2 次 0.392% 46. Nikolić Jovan 2 次 0.392% 47. Nohmi Takehiko 2 次 0.392% 48. Jin Jing 2 次 0.392% 49. Li Xiao-Wei 2 次 0.392% 50. Liu Biing-Hui 2 次 0.392% 文献的研究机构分布 占% 01. peking university 24 次 4.706% 02. charles university 22 次 4.314% 03. german cancer research center 21 次 4.118% 04. hong kong baptist university 12 次 2.353% 05. bruxelles 10 次 1.961% 06.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10 次 1.961% 07. national center for toxicological research 9 次 1.765% 08. universite libre de bruxelles 9 次 1.765% 09.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7 次 1.373% 10. shanghai institute of materia medica 7 次 1.373% 11. kaohsiung veterans general hospital 7 次 1.373% 12. fda 6 次 1.176% 13. chung-shan medical university 6 次 1.176% 14. chung shan medical university 6 次 1.176% 15. erasme hospital 6 次 1.176% 16.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6 次 1.176% 17. china-japan friendship hospital 6 次 1.176% 18. china medical university 6 次 1.176% 19.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5 次 0.980% 20. stony brook university 5 次 0.980% 21. university of konstanz 4 次 0.784% 22. florida international university 4 次 0.784% 23. jinling hospital 3 次 0.588% 24. nanjing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 3 次 0.588% 25. national defense medical center 3 次 0.588% 26. deutsches krebsforschungszentrum 3 次 0.588% 27.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hospital 2 次 0.392% 28. university of toronto 2 次 0.392% 29. chung-shan medical university hospital 2 次 0.392% 30. changchun institute of applied chemistry 2 次 0.392% 31. 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ciences 2 次 0.392% 32. university of leeds 2 次 0.392% 33. dalian medical university 1 次 0.196% 34. anps 1712 catholic university of louvain medical school 1 次 0.196% 35. buddhist tzu chi general hospital and school of medicine 1 次 0.196% 36. A class=_stt href=".:void(0)" data_ue_src=".:void(0)" data-value=""icf international at fda's national center for toxicological research" " jquery110108863089958850179="92"icf international at fda's national center for toxicological research A class=_st href=".:void(0)" data_ue_src=".:void(0)" data-value=""icf international at fda's national center for toxicological research" " jquery110108863089958850179="41" 1 次 0.196% 37. chinese academy of medical science 1 次 0.196% 38. german cancer research center (deutsches krebsforschungszentrum) 1 次 0.196% 39. center for drug safety and evaluation research 1 次 0.196% 40. charles university prague 1 次 0.196% 41. madaus ag 1 次 0.196% 42. deutsches krebsforschungszentrum (german cancer research center) 1 次 0.196% 43. beckman research institute of the city of hope national medical center 1 次 0.196% 44. national centre of oncology 1 次 0.196% 45. insa lyon 1 次 0.196% 46. nagasaki international university 1 次 0.196% 47. graduate school of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1 次 0.196% 48.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college of public health 1 次 0.196% 49. peking union hospital 1 次 0.196% 50. covance laboratories inc. 1 次 0.196% 文献的国家/地区分布 占% 01. 中国大陆 108 次 21.176% 02. 美国 75 次 14.706% 03. 中国台湾 48 次 9.412% 04. 德国 40 次 7.843% 05. 英国 26 次 5.098% 06. 日本 23 次 4.510% 07. 捷克 22 次 4.314% 08. 比利时 20 次 3.922% 09. 加拿大 11 次 2.157% 10. 法国 8 次 1.569% 11. 克罗地亚 5 次 0.980% 12. 瑞士 2 次 0.392% 13. 保加利亚 1 次 0.196% 文献的中国省市分布 01. 北京市 49 次 9.608% 02. 台湾省 48 次 9.412% 03. 上海市 15 次 2.941% 04. 江苏省 12 次 2.353% 05. 浙江省 6 次 1.176% 06. 辽宁省 5 次 0.980% 07. 吉林省 2 次 0.392%
个人分类: 信息分析|1930 次阅读|0 个评论
他为中医狂——陆有仁和他的中草药博物馆
热度 1 sheep021 2013-5-8 10:06
中医药学,与戏曲、武术、书法、绘画一样,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更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总结和智慧结晶。它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至今仍显示着强大的生命力。 5000 年的理论和实践,沉淀了浓厚的文化和技术,以及数不清说不明的神秘,稍不留神,你就会发现中医原来是披着朴素外衣的绝世美人,并为之痴迷,为之疯狂,为之一发不可收拾…… 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的陆有仁医师就是这么一位痴迷中医,为之疯狂的人。 陆有仁 医师从医已近 30 年,主攻乙型肝炎和结肠炎的治疗。他从师父那里师承“知百草,才能治百病”的训诫,春夏秋冬都坚持外出采摘,只因为四季中草药的性能不同。 除了摘采中草药、坐堂行医外,他还在空余时间四处搜罗与中医有关的一切藏品。 他的第一件藏品是二十多年前上山采药时发现的一把石刀。“那时我还不懂行,只是拿着这块表面平整、形状像刀的石头四处找专家鉴定,结果让人大吃一惊,这真是古人采药用的器具。”陆有仁说。正是这把石刀让他萌发了收藏古代中草药器具、陈列展出的愿望,从此便一发不可收拾。 从此,行医之余,他就搜集医药文物文献。通过 30 年的努力,陆有仁积攒下来药杵、碾药床、采药刀等 1000 多件古代中药器具, 20000 多册中医古书籍。建起中医博物馆,免费向社会开放。上海、杭州、苏州等地的不少专家慕名而来,德清当地的一些中小学更是把中草药博物馆作为了解祖国医药文化、增长人文知识、开拓历史视野的教育基地。 五一节莫干山之行,竟然挖掘出这么一位中医奇人,也算是三生有缘。可惜时间关系,没能到他的中草药博物馆一饱眼福。下次,一定。 相关链接: 德清中草药博物馆 : 一部浓缩的 5000 年祖国中医药史 。 德清 “ 药痴 ” 与他的博物馆 ( 组图 )_ 网易新闻中心
个人分类: 感悟中医|1848 次阅读|2 个评论
复方中药的尴尬
热度 6 fqng1008 2013-2-21 16:45
带着一个“中医人”的专业情结,读到 孙滔 的博文“旧文:尴尬中西药”(评述中成药掺西药事件)(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9942-663678.html ),发现下面有两段评论: 方唯硕 (2013-2-21 10:17 ): 中药里掺西药是几乎是中药企业的潜规则,这是在利益驱动下的极其不负责任兼有无知的做法。从法律和监管角度而言,是犯规甚至犯法行为,应当予以行政处罚,出现问题(造成患者的不良反应)还要承担法律责任 。 sxpcat (2013-2-21 10:21): 目前,约有389个中西药复方制剂在中药或化学药品的国家药品标准中收载,其药品批准文号也相应存在中药和化学药品的文号格式。部分处方组成相同的品种既有按中药管理,又有按化学药品管理,存在药品管理类别划分不合理、药品重复收载的情况。如在《化学药品地标升国标国家药品标准》第七册收载的“复方龙胆碳酸氢钠片碳酸氢钠片”与《中药地标升国标国家药品标准》中收载的“肝胃气痛片”是相同处方的药品,分别具有65个化学药品批准文号和3个中药批准文号;“维C银翘片(胶囊)”与“复方银翘氨敏胶囊”,“足光散”与“复方苦参水杨酸散”等也属于处方相同的药品分别归中药和化学药品管理。 想起了二十年多前我表哥患“甲亢”的事。那时候,我每隔一段时间就要帮他我们医院(湖北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取药,一次都是几十瓶。那是我们医院的院内制剂“复方甲亢片”,一位做副院长的老师研制的。表哥的治疗效果不错,病情得到明显控制,后来还成功停药。那时候,我们医院很有几种中西医混合的院内制剂,我们肝病所就有中药复方加联苯双酯的,使不少患者恢复了肝功能,当然也有疗效不尽如人意的 。 为什么中药复方里面要加上西药呢?肯定是为了提高疗效。这在当时看来是非常聪明的做法,因为在患者那里确实看到了指标的改善,而在大多数单纯中草药、中成药治疗的患者那里收效的却往往只有症状改善(例如 “消渴丸”的成份为:“葛根、地黄、黄芪、天花粉、玉米须、五味子、山药、格列本脲”,银翘片大多添加了扑热息痛(对乙酰氨基酚)、扑尔敏(马来酸氯苯那敏)等解热镇痛药,互动百科指出“ 速效救心丸是治疗冠心病 心绞痛 的必备良药,由川芎、冰片、麝香,蟾酥等名贵中药组方和西药 硝酸甘油 组成”)。现在看来,这样的做法受到抨击,还有如此风险,真是时过境迁让有些东西变得面目全非了 。 还记得在上世纪80-90年代,新药开发十分活跃,当然都是一些复方中药。有的老中医捧着自己的祖传秘方来谈合作,神秘兮兮地说治疗“乙肝”转阴的疗效如何如何,我们曾经嗤之以鼻。当然,我们也借着几次主持国家攻关课题的东风做了几次没有成功转让的复方开发研究,如“紫金乙肝胶囊”、“乙肝6号”等等,都因为缺乏过硬的疗效数据而功亏一篑。可是后来,忽然上面来了通知,“三类新药”大多数是“低水平重复”,鼓励申报“一类”和“二类”新药(当时的新药分类),大家的知难而退了 。 最近以来,因为青蒿素、三氧化二砷在《科学网》持续发酵,把我这个即将退休的“老中医”也卷了进来。一下子发现我国称得上原创拿得出手的药物的竟然都与中药有些关系,而我们所坚持的中医特色(包括复方中药等等)竟然累遇尴尬,于是感觉中医药研究是否有很多东西值得反思,包括研究方向、研究思路等等 ? 附 孙滔 :尴尬中西药 香港卫生署在一次市场监察行动中发现,“白云山”感冒清胶囊(注册编号:HKP-02662)含有微量退热止痛的西药成分对乙酰氨基酚。   9月27日,香港卫生署指令中成药进口及批发商“达之行贸易公司”从市场回收此产品(批号:113004)。此批次产品于今年5月开始在港销售。   香港卫生署新闻及公共关系组对《财经》记者介绍,该批次“白云山”感冒清胶囊,每粒含0.29毫克对乙酰氨基酚。   对比内地市售感冒清胶囊24毫克对乙酰氨基酚含量,此批次产品的对乙酰氨基酚含量似乎微不足道,但香港仍因“中药添加西药成分”违反相关法规,采取召回行动。   召回事件的根源在于香港和内地对于中成药标准制度有异。香港的中药标准远远严格于内地,即不允许中药添加西药成分,但内地不仅可以,且销路甚广,甚至还会出现无西药标识情形。在中药里加入西药成分,且未给予应有的含量和副作用标示等,很可能使患者超量服用,结果造成药物中毒。   此类中西药结合但未标明西药成分的药品在香港已查处多起,仅今年以来就发生了四宗,这也反映出此类中西药复方制剂类药品并未获得国际标准认可。   违规的中成药   对乙酰氨基酚添加是蓄意还是无意?   10月10日,广州白云山制药股份有限公司(000522,SZ)广州白云山制药总厂发布声明称,该厂仅承接了此批次药品的外包装工序。而产品是根据委托方香港达之行贸易公司提供的加工产品处方工艺、质量标准按照GMP规范进行生产,委托方提供的“感冒清胶囊”处方全部为中药,不含西药成分。   该厂还表示,不存在药品外包装工序中人为加入或混入西药成分的可能性。   香港卫生署初步调查认为,达之行贸易公司负责产品进口后的外包装,由于这一过程中产品没有外露,因此受污染的可能性较低。虽然该产品只验出微量的对乙酰氨基酚,仍有可能是被蓄意加入产品中,或在生产过程中出现交叉污染。   中国药理学会理事长、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药物研究所研究员杜冠华告诉《财经》记者,对乙酰氨基酚是外来物质,几乎没有可能由于操作失误而混入。   而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教授梅全喜则认为,0.29毫克含量的对乙酰氨基酚所起到的医疗效果不会明显,因此不大可能是故意添加的结果。   目前香港方面已将事件转交广东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调查。广东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表示,港方回收的药品并非获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医药产品注册证》的产品。   在事件完成调查后,香港卫生署将转交香港中医药管理委员会跟进,或作出检控。据香港法例第132章《公众卫生及市政条例》规定,任何人售药物而其性质、物质或品质与购买人所要求的药物不符,最高可罚款1万港元并监禁三个月。   “白云山”事件并非个案。香港卫生署的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今,港方共发现包括“白云山”事件在内的四宗注册中成药掺杂西药事件,所掺西药包括有“格列本脲”“扑热息痛”“氯沙坦”及“阿伐他汀”(详见资料)。四起事件皆涉及内地生产方。   扑热息痛,顾名思义即解热镇痛,也是西药对乙酰氨基酚的别名。该药早在1878年被合成问世,在美国从1955年即成为非处方药品。   内地抗感冒药的中成药中均配以解热镇痛类、抗过敏类西药,如对乙酰氨基酚、马来酸氯苯那敏等。常用的维C银翘片、感冒清片、感冒清胶囊等中成药中,都有含量不等的对乙酰氨基酚。如感冒清胶囊均为每粒装0.5克,其中含对乙酰氨基酚24毫克。   药物治疗中,只有达到药物有效剂量即最低剂量,才能发挥疗效。内地市售“白云山”感冒清胶囊标明的用法用量为,成人一次1粒-2粒,一日三次。也就是说,成人日摄入对乙酰氨基酚不超过144毫克。   一般剂量的对乙酰氨基酚较少引起不良反应,但长期大量使用则对于肾功能低下或肝肾功能不全患者危害较大,同时,孕妇等敏感人群则更需谨慎。港版“白云山”感冒清胶囊的潜在危险也在于,病患者不知其含对乙酰氨基酚成分,可能会大量服用。   中西药复方制剂在内地被归类为中药制剂,例如,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下称药监局)规定中,共135个厂家的感冒清胶囊均被归入中药类,而这种分类方法难免起误导作用。由于民间认可“中药无毒副作用”的说辞,打着中药牌的中西药复方制剂在内地容易被接受,且病患者往往忽视其西药成分,因此更容易导致病患者过量用药或者重复使用名称不同但成分相似的药品等,因而产生副作用。   以维C银翘片为例,其为13味药制成的中西药复方制剂,其中含维生素C、对乙酰氨基酚和马来酸氯苯那敏(又称“扑尔敏”)三种西药成分。药监局2010年9月发布了其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在1885例不良反应案例中,发现病患者存在未按照说明书推荐的用法用量使用,或同时合并使用与本品成分相似的其他药品,或对本品所含成分过敏者用药等情况。   而国家中心数据库维C银翘片病例分析提示:该产品的安全性问题与其所含的相关西药成分有一定关联性。2010年底国家药监局对维C银翘片安全性警示通报。   “中西医结合”忧虑   “中西医结合”概念始于1956年。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在“西学中”“中学西”的号召下,中国内地医学界出现了中西医结合的潮流。   由于当时没有全国性的药品管理法规,各地方部门独立审批了多种中西药复方制剂,并大范围应用于临床治疗。在2003年前后,药监局陆续停止了按地方药品标准生产而经过再评价和整顿后,未能升入国家标准的品种。   至今,获国家批准注册的5000多种中成药中,至少有200余种为中西药复方制剂,其中大多数为上世纪80年代之前审批入市。这些中西药复方制剂主要用于治疗感冒、高血压病、糖尿病等疾病。   近20年来则鲜有中西药复方制剂药新品上市。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副院长刘建勋对《财经》记者分析,目前政府对这类药的基本态度是不鼓励、不批准,于是很难有新药得到审批,“该政策实施近20年,虽没有明确下发文件,但操作上一直如此”。   刘建勋称,中西药复方制剂无论从法规上还是管理上,会引起很多麻烦。其一,这类药不能简单归入中药或西药,因为中药是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的制剂,既然添加西药成分就不能归入中药类别。而目前国家的药物分类只有中药、化学药和生物药。其二,中西药复方制剂在理论和技术上均有不足。   对中西药复方制剂质疑的声音不断,主要包括其没有现代医学、药物学的理论依据,也不能用传统中医药理论解释,甚至没有确切的研究资料证明它与单用化学药品疗效的差异,药物相互作用的研究更是空白,也不符合临床合理用药的原则。   以治疗感冒为例。现代医学认为感冒是最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之一。当感冒病毒入侵感染鼻咽部粘膜上皮细胞,造成肥大细胞脱颗粒,释放组胺等炎症介质,导致鼻塞、流鼻涕等症状。但普通感冒为自限性疾病,即只需对症治疗或不治疗,靠自身免疫即可痊愈。   而服用含对乙酰氨基酚的药物正是对症治疗,镇痛作用的确切机制仍不十分明确,但已知其对中枢神经系统前列腺素的合成有抑制作用,因而可起到解热镇痛之效。   中医的观点则是,感冒分为风热感冒和风寒感冒,风寒感冒是风寒之邪外袭、肺气失宣所致,常选用麻黄、荆芥、防风等解表散寒药。风热感冒是风热之邪犯表、肺气失和所致,常选用菊花、薄荷、桑叶等辛凉解表。   感冒类中西药复方制剂则要综合此两种风马牛不相及的理论来治病。杜冠华认为,中西药复方制剂不仅在安全性方面无法保证,其将中药和西药混为一体的理论基础亦不足,“说不清楚放在一起的理由和效果”。   按照药监局颁布的《药品说明书和标签管理规定》,中西药复方制剂必须明确标识其所含西药成分和用量。   医务工作者也常常告诫病患者,中西药复方制剂不同于纯中药和西药,不能简单地按中成药或西药的用法去使用。在服用含有西药成分的中成药之际,不能再使用同种成分的西药或随意加大该中成药剂量,以免重复用药或用药过量。   但梅全喜在工作中也遇到如下情形:有医生开出的治疗感冒处方是,感冒灵冲剂两袋,白开水送服“白加黑”片;若感冒较重则加服维C银翘片。   每袋10克装感冒灵冲剂含对乙酰氨基酚200毫克,“白加黑”每片含对乙酰氨基酚325毫克,维C银翘片每片含对乙酰氨基酚105毫克,如此一日服用三次,病患者的对乙酰氨基酚摄入总量过大。   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曾警告称,过量服用含对乙酰氨基酚成分的药品可能伤肝,进而危及生命。   10月7日,香港卫生署再发指令,召回一种名为“消脂心康宝”的中成药,其中含有“氯沙坦”及“阿伐他汀”两种西药成分。   频发的中药在港违规事件提醒内地在药物开发方面,已到了从历史误区中迈出的节点,国家医药管理部门亦应对中西药复方制剂给予明确态度,规范此类药品。   资料   2011年1月至10月香港检出四宗注册中成药掺杂西药事件   2011年1月至今,香港卫生署共发现包括“白云山”事件在内的四宗注册中成药掺杂西药事件。   10月7日,香港指令召回一种名为“消脂心康宝”的中成药,其中含有“氯沙坦”及“阿伐他汀”两种西药。   “氯沙坦”是一种降血压药,其副作用包括头晕、头痛及影响肾功能;“阿伐他汀”为降血脂及胆固醇药,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头痛、头晕、皮肤红疹及肠胃不适。   9月27日,香港卫生署指令中成药进口及批发商“达之行贸易公司”从市场回收“白云山”感冒清胶囊(注册编号:HKP-02662),此产品中含有微量退热止痛的西药成分“扑热息痛”。   “扑热息痛”副作用为长期大量使用对于肾功能低下或肝肾功能不全患者危害较大,孕妇等敏感人群需慎用。   9月1日,香港在一种名为“华顺”追风透骨丸的中成药中发现微量“扑热息痛”,因此怀疑为生产过程中出现交叉污染,或可能蓄意加入产品中。   副作用同上。   3月10日,香港在一种中成药“金鸥牌龙の丸”中发现含有西药成分“格列本脲”。   “格列本脲”用于治疗糖尿病。其副作用包括作呕及肠胃不适,不正当使用可能导致血糖显著下降,甚至死亡。 附 方唯硕 :天然药物化学这个学科怎么样?    这个标题是一名学生家长在为孩子打听上什么专业时向我提出的问题。除此之外,我还收到过硕士即将毕业的学生来信,说自己“一直做天然药化方向的研究,现在发现机械的分离,鉴定,测化合物活性很没有应用意义,慢慢的对天然药化失去了兴趣,您觉得目前天然药化研究对新药研发意义有多大?”还有一名学生追着我问,身处天然产物化学这个学科,究竟应该怎么发展? 这几个疑问很有代表性,概括起来是:这个学科究竟是做什么的?为什么这个学科的研究没有意思?作为一名该学科的学生今后怎么发展? 这个学科究竟是做什么的? 这个学科有不少含义相近的名称,例如植物化学、天然产物化学、天然药物化学、中草药成分化学、中药化学。如果要仔细分辨,这些名称的内涵还是有细微差别的。比如说植物化学与天然产物化学的差别,在于后者的研究对象不限于植物;天然产物化学不一定研究药用成分,也可研究非药用的天然产物,而天然药物化学的研究对象则是中药、天然药物以及其他天然来源的活性成分;中草药成分化学或中药化学则以中草药为研究对象,不仅是原植物/药材,也包括中药复方。 但是,如果到任何一个以这几个学科的名义进行研究的课题组近距离观察,其工作性质和技术手段是大同小异的。这也说明,这几个在不同的学校和研究机构中具有不同名称的学科,其实没有什么明显不同。因此,下面我不会再区分这几个名称,而将其内涵统一概括为以天然产物为研究对象的药物化学,简称天然药化。对我的这个说法,可能会有人反对(我都能猜出反对最激烈的人),那么就算见仁见智吧。 由于我的学科背景,对于除药用活性成分之外的天然产物研究领域,例如其生态学价值等不予涉及。在当前环境下,从事天然产物研究的人,几乎都要考虑天然产物的生理/药理活性(参加本领域重要杂志Journal of Natural Products的投稿要求便知)。因此用天然药化来代表这几个学科进行讨论,应该可以说明绝大多数问题。 我首先要提出一个我长期以来形成的观点,天然药化很难作为一个独立学科对待,它们更像是有机化学或药物化学中以天然产物为研究对象的一个分支。这也是我为什么说天然药化的内涵是以天然产物为研究对象的药物化学。我对于把药物化学继续划分为合成药物化学和天然药物化学的做法并不赞成。我认为象自然基金申请代码中表示的那样更好:药物化学(含天然药物化学)。 有了这个概念,下面就顺理成章了:在以天然产物为研究对象时,可以采取不同的技术手段和研究方法,其一是以提取、分离、鉴定为代表的天然药化的方法,另一个是以设计、合成、构效关系研究为主导的(合成)药化方法。两者并行不悖,采取哪一种方法(或者二者的综合运用)应该取决于课题的需要。不过在现实中,由于二者被人为割裂为两个学科,造成了有些实验室只具备其中一种技术手段。 天然药化这个学科为什么会让一些学生感到没有意思? 其实不满于这个学科的学生,常常是对于天然药化研究手法比较单调和缺乏“化学味儿”感到不满。其实不仅是学生,不少老师也有类似感觉。 还有一个需要引起大家注意的情况,那些单纯从事提取、分离、鉴定工作的学生,有机化学基础经常也偏弱,对于化学问题和学科前沿缺乏敏感。正是由于这类恶性循环——天然药化研究似乎不需要很多化学知识,导致化学基础薄弱的学生更愿意选择天然药化读研;而研究课题中接触化学问题机会的匮乏,使得这些学生的化学技能训练愈发薄弱。难怪那些不满足于勤勤恳恳跑完一根根柱子,解完一个个化合物结构就算完成研究的学生,会觉得天然药化真没劲! 作为一名该学科的学生今后怎么发展? 其实解决这个问题的方向比较清楚,就是把天然药化与合成或药理结合起来,不过这一点常常需要课题组整体的努力才能做到。很多从事天然药化的老师们不是没有意识到研究手段的匮乏,导致研究难以深入的问题,只是限于科研资源、个人背景等诸多现实问题,暂时还没有更好的解决方案。 如果不能在一个组里接受多方面的技能培训,学生所能做的就是争取在不同背景的课题组里接受训练。例如我硕士阶段的导师方起程教授,虽然他本人是植化背景,很少从事合成工作,但他在二三十年前就有一个理念:自己的学生在硕士阶段接触了植化研究的技术后,博士阶段应该到从事合成的课题组里接受培训。这样的例子在方老师的课题组里屡见不鲜:他的第一名硕士生(后来读博,目前已年逾六十),毕业后多年主要从事天然产物的合成与结构修饰。我的另一名师兄,大约十年前建立了自己做合成的外包公司,目前做的很出色,据说快上市了。我本人则是在博士和博士后阶段从事合成,因此现在对于不同技术手段研究天然产物都能熟练运用(有人将其称之为“植化和药化兼修”)。 除了上述这种做法,我其他同学的经历,也指出了不同的发展道路,可供大家参考。与我同一课题组里有两名获得博士学位的同学,目前一个仍然坚持在植化领域(博士后阶段从事过植化和生物转化工作),在国外一家政府下属的研究所里任职;另一个在国外一家规模较大的生物技术公司改行做代谢,据说有植化基础的人从事代谢产物的鉴定有一定优势。 最后,对于“前途/就业前景如何”这类问题,我通常并不愿多谈,但考虑到学生在选择学科时,不可避免地要对此有所考虑,就简单说几句。无需否认,如果以将来去国外发展(读研或做博士后)和就业容易度这两个学生关注度较高的指标来看,单纯从事天然药化,其前途/就业前景的确不容乐观。其实改变现状的路摆在那里,就是把研究天然产物的不同手段结合起来,这样会让学生感到研究不那么枯燥,同时对于他们将来的发展或者就业,也能有更多更好的机会。 本文引用地址: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99934-626667.html
个人分类: 思考中医|5939 次阅读|12 个评论
[转载]王宇明:抗HBV/HCV中草药最新研究动态
fqng1008 2012-9-7 18:06
[转载]王宇明:抗HBV/HCV中草药最新研究动态
  理想的抗HBV/丙型肝炎病毒(HCV)药物应具备以下条件:①有强效的抑制病毒复制能力;②安全性良好、可长期用药;③作用持久、停药后无反跳;④耐药变异率低;⑤可激发宿主自身的抗病毒免疫活性;⑥可最终清除病毒。然而,迄今为止,国内外尚无理想的抗HBV/HCV药物,因此迫切需要医学工作者研发新疗法,以克服病毒耐药等问题,并为抗病毒治疗提供更多选择。相关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仍有待进一步验证。目前研究提示,某些中草药可有效抑制病毒复制而无严重肝毒性。本文就以下8种中草药作简要介绍。    赛菊宁黄质   作用机制赛菊宁黄质是从柳杉中提取的一种活性成分。研究显示,赛菊宁黄质类似物8-1在肝癌细胞中有抗病毒效应。该药可抑制HBVRNA及其蛋白表达;还可抑制野生型与拉米夫定耐药型HBV的DNA复制。   研究进一步分析发现,该药可降低肝细胞核因子4α和肝细胞核因子3β水平,抑制HBV启动子活性;对HBVRNA和蛋白质稳定性无影响。这一作用主要发生在储存病毒的细胞中,表明该药可选择性清除受感染的肝细胞。   研究发现中国台湾一项研究显示,赛菊宁黄质HE-145可抑制肝癌细胞中HBV的基因表达及复制,在肝脏组织内特异性抑制HBsAg启动子Ⅱ和核心启动子,而对HBsAg启动子Ⅰ和Ⅹ基因启动子无抑制作用。体内试验表明,HE-145可抑制HBV核心启动子转录复合物形成,推测HE-145可能代表一类新型抗HBV药物,通过选择性调节人体肝细胞转录机制来抑制HBV基因的表达及复制。   其他研究结果显示,在一系列的赛菊宁黄质类似物中,32号化合物是最有效的抗HBV药物,可用来抑制聚乙二醇2细胞株HBsAg和HBeAg的产生,并可抑制野生型和拉米夫定耐药型HBV的复制、转录和核心蛋白表达。进一步研究发现,该化合物可选择性抑制HBsAg、HBeAg及增强子Ⅰ等的活性,具有独特的作用模式,与现有药物不同,有望成为新的抗HBV药物。    绿茶多酚   绿茶多酚包括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及其衍生物。   既往研究发现,EGCG是抗HCV的主要有效成分,虽然该药并不能抑制HCVRNA的复制及子代病毒的释放,但能有效阻止HCV进入肝癌细胞和原代人肝细胞。   此外,EGCG可有效抑制HCV感染细胞及其细胞间的病毒传播,其作用与HCV基因型无关。   有趣的是,接种HCV疫苗前应用EGCG并未减少HCV感染,接种时应用EGCG可显著抑制HCV的感染活性。   研究提示,EGCG可阻止HCV附着于肝细胞,干扰其进入细胞,有望成为一种肝移植后预防HCV感染的治疗策略。    姜黄属   既往研究证实,姜黄属提取物在稳定产生HBV的HepG2.2.15细胞中具有抗病毒作用,可以降低HBVRNA水平,抑制HBV抗原的表达以及病毒颗粒的产生。   姜黄属提取物通过加强p53基因的转录和稳定性,导致p53蛋白积聚,从而具有潜在的抗病毒及抑癌作用。   另有研究显示,姜黄素可通过下调饥饿诱导蛋白(PGC-1α),有效抑制肝癌细胞中稳定转染HBV的基因表达和复制。   姜黄素与拉米夫定联用还具有抑制HBV复制及表达的协同效应。   上述结果提示,姜黄素或可作为以HBV感染宿主为目标的靶向疗法,并为此提供治疗新思路。    黄芩   研究显示,汉黄岑素可抑制HBV与宿主肝细胞的融合,以及HBV逆转录酶的活性,HBsAg、乙肝核心抗原(HBcAg)和HBeAg的表达。另有研究发现,黄芩苷可以有效抑制HePG2.2.2.15细胞分泌HBV抗原。   国内已有黄芩苷制剂上市。初步研究显示,在联合其他抗病毒药物进行抗HBV治疗时,就降低HBVDNA水平和促进HBeAg血清学转换而言,黄芩苷具有协同作用,联合疗法的效果显著优于单药治疗,而且患者对该药的耐受性较好。   然而,目前关于黄芩苷单药抗HBV治疗的报告较少,联合用药物研究的样本量较小,因此其效果仍需要被进一步验证。    刺槐   台湾一项研究发现,刺槐n-丁醇甲醇提取物可以抑制HCVRNA复制,与IFN-α、特拉泼维和2′-C-甲基胞苷联合用药时具有协同效应。   进一步研究表明,该提取物可下调核转录因子(NF-kB)的活性,从而起到抑制环氧合酶-2表达和抑制HCVRNA复制的作用。   据此推测,刺槐可作为一种抗HCV感染的新型药物。    苦味叶下珠   苦味叶下珠可在体外抑制HBVRNA转录,对慢性HBV携带者有治疗潜力。   既往研究发现,该药可通过减少增强子结合蛋白与HBVDNA的结合,特异性抑制HBV增强子Ⅰ活性。苦味叶下珠根部提取物可在体外显著抑制HCVNS3蛋白酶,其根部与叶子的提取物可明显抑制HCV单顺反子复制子和HCV-H77SRNA在细胞培养中的复制。在Huh7肝癌细胞中的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检测,并未发现其苦味叶下珠有细胞毒性。   此外,苦味叶下珠联合IFN-α具有协同抑制HCVRNA复制的作用。    桦树皮提取物   研究发现,桦树皮提取物除具有保肝作用之外,还有抗HCV作用(表)。   桦树皮提取物可显著降低HCVRNA水平,可能与抑制HCV与宿主肝细胞的融合有关,但具体抗病毒机制尚不明确。   另有研究发现,桦树皮提取物可调节树突状细胞与T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诱导宿主的免疫反应,而T细胞、特别是细胞毒性T细胞在抗病毒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水飞蓟素   一项研究显示,水飞蓟素可通过抑制人肝癌细胞中NF-kB的转录激活、以及抑制人外周血单核细胞中炎症因子的活化发挥抗炎作用。水飞蓟素联合IFN-α对HCV感染具有防治效果。   水飞蓟宾是水飞蓟素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既往研究结果显示,水飞蓟宾对IFN-α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无应答的丙肝患者,具有较强的抗病毒作用。在治疗过程中,除了个别患者出现轻微的胃肠道症状之外,尚无其他不良反应。另有研究显示,水飞蓟宾具有抑制HCVRNA依赖性RNA聚合酶的功能,可有效抑制HCVRNA及JFH-1复制,提示水飞蓟宾可作为特殊的抗HCV药物,并成为现有疗法的重要补充治疗。   进一步的研究评估了水飞蓟素的抗病毒活性。结果发现,水飞蓟素可抑制HCV入侵、抑制RNA和蛋白表达以及传染性病毒颗粒的生成。水飞蓟素通过抑制多种病毒假颗粒的入侵以及HCV假颗粒与脂质体的融合,发挥抗病毒感染的作用。   在5~10倍抗HCV细胞培养的效应浓度下,水飞蓟素可以抑制基因2a型HCVNS5B-RNA依赖性RNA多聚酶活性,但水飞蓟宾并无此种作用。此外,水飞蓟素被发现能够抑制微粒体甘油三酯转运蛋白、载脂蛋白B的分泌,抑制培养上清液感染性病毒颗粒的产生,同时还有阻断细胞间病毒传播的作用。   以上研究表明,在体外试验中,水飞蓟素已被证实具有抑制NS5B多聚酶活性的作用,其抗病毒机制还包括阻断病毒对宿主细胞的侵入和防止病毒在细胞间传播。 来源:中国医学论坛报(2012-06-15)
个人分类: 肝病手记|2310 次阅读|0 个评论
李连达院士的国内论文计量分析
热度 1 xupeiyang 2012-5-31 14:57
检索到李连达院士的国内论文210篇,计量分析结果如下: 论文 H 指数: 19 论文总被引:2627次 序 号 作者姓名 被引频次 1 李贻奎,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103 2 李连达,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76 3 张金艳,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48 4 贾晓斌,江苏省中医药研究院 36 5 李连达,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27 6 孙伟伟,北京中医药大学 26 7 孙伟伟,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25 8 赵乐,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22 9 郝伟,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22 10 贾晓斌,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21 11 陈彦,江苏省中医药研究院 18 12 宁可永,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17 13 张美玉,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17 14 罗国安,清华大学 15 15 王义明,清华大学 14 16 何萍,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13 17 刘建勋,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11 18 蔡宝昌,南京中医药大学 10 19 陈斌,江苏省中医药研究院 10 20 蒋俊,江苏省中医药研究院 10 数据来源:中国引文数据库 http://ref.cnki.net/knsref/RefStat.aspx?kind=1 主题 学科 期刊 作者 时间 地区 中草药(34) 心肌(29) 心肌缺血(25) 心肌梗死(25) 冠心二号(17) 血流动力学(16) 细胞, 培养的(15) 鱼腥草(13) 综述(13) 疾病模型, 动物(12) 医用实验动物学(78) 心脏解剖学(32) 验方与单方(31) 植物药(30) 中药学(29) 中药各科药品(16) 中药化学分析与鉴定(14) 心肌梗塞(12) 细胞形态学(10) 血液循环(10)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23) 中国中药杂志(18) 中国新药杂志(17) 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第一临床医学研究所年刊(13) 中医杂志(12)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1) 中药药理与临床(10)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6) 活血化瘀研究论文选编(5) 中草药(5) 李连达(210) 李贻奎(65) 张金艳(19) 宁可永(18) 吴理茂(15) 张荣利(13) 高会丽(12) 靖雨珍(11) 郝伟(10) 张美玉(10) 2011(9) 2010(22) 2009(7) 2008(30) 2007(13) 2006(17) 2005(15) 2004(9) 2003(13) 2001(6) 北京(135) 广西(6) 浙江(5) 江苏(4) 山东(2) 黑龙江(1) 辽宁(1) 美国(1) 广东(1) 上海(1) 数据来源: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 http://www.sinomed.ac.cn/analysis.do 李连达,中药药理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1934年7月24日出生于辽宁省沈阳市。1956年毕业于北京医科大学,曾任 中国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 基础室主任、研究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基础委员会副主任。现任中国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研究员及中国中医研究院首席研究员。
个人分类: 信息分析|3623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讨中草药入卷烟檄文
热度 5 Wuyishan 2012-5-8 10:50
讨中草药入卷烟檄文 编者按: 虽然“中式卷烟特征理论体系构建及应用”项目已经退出参评国家科技进步奖,但是这种以中草药为噱头声称可以降低焦油的做法,深深地刺痛了诸多中医药界人士的心,有关人士特以檄文的方式表示心中的愤慨。 ■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 孙光荣 联合附议署名(以署名先后为序): 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 高思华 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 王琦 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 钱超尘 中华中医药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教授 李俊德 中华中医药学会副会长、教授 谢阳谷 中华中医药学会学术顾问、教授 温长路 安徽中医学院院长、教授 王键 吉林省中医药学会会长、教授 邱德亮 中草药者,中华之原创,药用之精华。可防疾、可治病、可驻颜、可延年,乃人类之宝藏,佑天下之苍生!故国家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之发展,民众期待与认同中医药学术之进步。因之,中医药人自强不息,中医药业奋发图强,以期弘扬国粹,贡献国人,复兴中华,惠泽万邦! 宝之所藏,利之所在。开发中草药有限资源,博取中草药无限利益,乃人之常情,亦商之常理,遂致四面闻之而欢、八方纷至沓来。近年以来,中草药枕以安眠、中药牙膏以洁齿、中药内衣护胸腹、中药浴液强腰膝、中药面膜以美容、中药鞋垫以利足,从头顶至足底,无处不药,无所不有,充斥市场,琳琅满目。其保健之功与治疗之效姑且遑论,而其科研宗旨、研发方略、技术路线、资源利用尚须商酌。但我广大中医药人以纵览万里之眼光视之,以海纳百川之胸襟待之,即使知其未必有补于身心,但只要知其尚未有损于健康,亦从不置喙,更未加挞伐,但看庭前花开花落,任天空云卷云舒。 呜呼,怪哉!近日竟然骇闻将中草药入于卷烟,且言中草药烟化之后竟功莫大焉,几乎一吸可防疾,二吸可治病,三吸可强身,群吸可增税金。诚可谓:荒言谬事年年有,今岁荒谬更添新!此乃假科研之名,借中药之誉,行欺诈之实也,令人不得不拍案而起:国之瑰宝,岂容亵渎?! 吾老矣!耄耋之年,衰弱之体,宠辱不惊,去留无意,恬淡虚无,颐养天年,怎问微瑕小疵,岂管闲文轶事?然而近日接一邮件,名曰《斥烟奖歌》。其文也俗,其心也善,虽嬉笑怒骂,但语重心长,令人寝食难安,义愤填膺,遂援笔而发此檄。兹录之如下,以供主管与专家及同道洞察民意舆情。其歌曰: “课重税,颁禁令,烟草行业路嶙峋,转行酒店娱乐城,柳暗花明又一村。无奈唯利是图者,步步为营守孤城。拍广告,请歌星,风雨飘摇硬支撑。近日惊闻科技奖,桂树枝头有烟名。求名利,门路广,何必来钻科技奖!科研工作最艰辛,冷凳白头无人问,岂是烟草加中药,几天成就新发明?忽悠烟民犹难恕,争抢科奖更蒙人。中草药,几千年,只知艾灸薰穴间,不闻治病要吸烟,倘若抽烟有药效,医院处处该冒烟。肺如金,撞则鸣,吸烟损肺妇孺明,卷烟要得科技奖,傍靠中药名声震,正如青楼竖起贞节碑,又如蟾蜍天鹅转基因。中医人,莫懊恼,从此中药无须熬,只需明火照天烧。清朝末,鼻烟壶,宦官王爷手中托;大拇指,轻一抹,喷嚏一声震山河。如今又现复古潮,花样翻新把钱捞。拜托领导与专家,天地良心最为大,切莫潜规加持原则丧,切莫铜钿到手使命忘!管他周吴与郑王,秉持公正护国策,维护尊严保民康!” 善哉,斯言!百草皆为药,熏烟多为毒。举如丹参舒心、甘草和中,若胸痹者以丹参烟熏之,必致心痛而求速死,胃痛者用甘草烟熏之,必生呃逆而致狂吐。殊不知中药煎糊者尚且有毒,绝不可重熬服用,何况烟化吸入乎?或曰:中医治病,岂无烟熏疗法?然则中药熏烟之剂,除抢救垂危者用于瞬间以醒神开窍外,烟熏疗法仅作外用,切忌吸入,更不可长期吸入。外用烟熏疗法者,举如硫磺熏烟可治疥癣而止瘙痒,辣柳熏烟能除恶臭而驱蚊蝇,盖多依以毒攻毒之理也。又有奸商以干椒烟熏蔬果,防霉防蛀且色泽光鲜,但含毒性遗患无穷,已由主管部门所严禁矣。市场曾有人参烟、当归烟、薄荷烟之类中草药卷烟制品,亦仅略能改变吸入之烟味,未闻有保健治疗之功效也。中医药确有保健功效,但绝不可以世界公认危害健康之卷烟为载体。更有可议者,中草药入卷烟,配方浅易、工艺简单,绝非科学研究之峰巅杰作,何以获重大科技奖励耶?假科研之途,借中药之名,沽虚名而图暴利,玷污国誉而贻害众生,必致人神共愤,天地不容! 中医药,国之瑰宝!中医药人当以济世活人为宗旨,以救死扶伤为天职,弘扬中医药文化,捍卫中医药资源,传承中医药技术,为强国健民、复兴中华而奋斗。檄文到日,凡我同仁,当携手共筑长城,捍卫中医药之信誉!扬正气,除阴霾,还我中医中药之玉宇,保我中华子孙之安康! 《中国科学报》 (2012-05-08 B3 健康周刊)
个人分类: 中医国粹|3662 次阅读|5 个评论
中草药致癌?
热度 6 xupeiyang 2012-4-17 08:35
中草药有毒可以理解,致癌?这个问题以前没有注意,我要检索国内外文献看看,有没有这方面的研究报道。 来自美国的一项研究证实一种常用中草药中的有毒成分与普遍采用中医药治病的台湾地区一半以上的尿道癌病例有关。这一研究发现发布在4月9日的《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上。 马兜铃酸(AA)是一种天然存在于植物马兜铃(Aristolochia)中的物质,是大量用于辅助减肥、减轻关节疼痛和改善肠胃疾病的中医药植物处方中的一种常见成分。古老的药草马兜铃数千年来享誉世界被广泛用于从痛风到分娩等多种疾病,然而现在科学家们了解到了它具有导致肾病和尿道癌的严重风险。 http://www.ebiotrade.com/newsf/2012-4/2012410144119714.htm
个人分类: 中医药学|3274 次阅读|15 个评论
中草药研究文献引证分析
xupeiyang 2012-4-16 08:54
主题=(Chinese herbal medicines) 时间跨度=所有年份. 数据库=SCI-EXPANDED. 此报告中的引文均来源于Web of Science收录的文献。 检索结果:3085篇 被引频次总计: 36022 去除自引的被引频次总计: 30151 施引文献: 23782 去除自引的施引文献: 22013 每项平均引用次数: 11.68 h-index: 73 http://apps.webofknowledge.com/CitationReport.do?product=WOSsearch_mode=CitationReportSID=W21jpME13OA138368dMpage=1cr_pqid=1viewType=summary 文献计量分析结果 字段: 作者 记录 计数 %,共 3085 柱状图 表格中显示的数据行 所有数据行 LEUNG PC 32 1.037 % LI P 31 1.005 % LI XM 30 0.972 % WANG Y 24 0.778 % LIU JP 23 0.746 % LIU L 23 0.746 % ZHANG Y 23 0.746 % CHAN TYK 22 0.713 % ERNST E 22 0.713 % LI M 22 0.713 % WANG J 22 0.713 % LIU Y 21 0.681 % WU TX 21 0.681 % CHEN J 20 0.648 % CHEN Y 20 0.648 % FUNG KP 20 0.648 % LI J 20 0.648 % LIANG YZ 20 0.648 % ZHANG J 18 0.583 % ZHANG L 18 0.583 % BENSOUSSAN A 17 0.551 % CHENG YY 17 0.551 % NOMOTO K 17 0.551 % TOMLINSON B 17 0.551 % CHAN K 16 0.519 % 字段: 国家/地区 记录 计数 %,共 3085 柱状图 表格中显示的数据行 所有数据行 PEOPLES R CHINA 1446 46.872 % USA 489 15.851 % JAPAN 409 13.258 % TAIWAN 340 11.021 % ENGLAND 138 4.473 % AUSTRALIA 126 4.084 % SOUTH KOREA 98 3.177 % GERMANY 78 2.528 % CANADA 59 1.912 % SINGAPORE 57 1.848 % HONG KONG 42 1.361 % INDIA 31 1.005 % SWITZERLAND 23 0.746 % NETHERLANDS 21 0.681 % ITALY 20 0.648 % AUSTRIA 16 0.519 % NORWAY 14 0.454 % BELGIUM 12 0.389 % ISRAEL 12 0.389 % FRANCE 11 0.357 % NEW ZEALAND 11 0.357 % SPAIN 9 0.292 % SCOTLAND 8 0.259 % MALAYSIA 7 0.227 % DENMARK 6 0.194 % 字段: 机构 记录 计数 %,共 3085 柱状图 表格中显示的数据行 所有数据行 CHINESE UNIV HONG KONG 151 4.895 % CHINESE ACAD SCI 101 3.274 % SICHUAN UNIV 83 2.690 % NATL YANG MING UNIV 75 2.431 % CHINA PHARMACEUT UNIV 72 2.334 % HONG KONG BAPTIST UNIV 68 2.204 % PEKING UNIV 68 2.204 % UNIV HONG KONG 68 2.204 % CHINA MED UNIV 62 2.010 % ZHEJIANG UNIV 62 2.010 % NATL UNIV SINGAPORE 49 1.588 % BEIJING UNIV CHINESE MED 44 1.426 % NATL TAIWAN UNIV 44 1.426 % CHINESE ACAD MED SCI 43 1.394 % TAIPEI MED UNIV 41 1.329 % HARVARD UNIV 37 1.199 % CENT S UNIV 34 1.102 % SHENYANG PHARMACEUT UNIV 34 1.102 % CHINA ACAD CHINESE MED SCI 33 1.070 % TAIPEI VET GEN HOSP 33 1.070 % HONG KONG UNIV SCI TECHNOL 31 1.005 % NATL CHENG KUNG UNIV 31 1.005 % HONG KONG POLYTECH UNIV 30 0.972 % NATL RES INST CHINESE MED 30 0.972 % SHANGHAI UNIV TRADIT CHINESE MED 30 0.972 % KYUSHU UNIV 29 0.940 % MIL MED COLL 2 29 0.940 % SUN YAT SEN UNIV 29 0.940 % PEKING UNION MED COLL 28 0.908 % SHANGHAI JIAO TONG UNIV 28 0.908 % TOYAMA MED PHARMACEUT UNIV 27 0.875 % RMIT UNIV 26 0.843 % TSUMURA CO 26 0.843 % KAOHSIUNG MED UNIV 25 0.810 % MT SINAI SCH MED 25 0.810 % UNIV SYDNEY 25 0.810 % CHINA MED UNIV HOSP 24 0.778 % FUDAN UNIV 24 0.778 % KYUNG HEE UNIV 24 0.778 % UNIV TOKYO 24 0.778 % UNIV WESTERN SYDNEY 24 0.778 % NATL TAIWAN UNIV HOSP 20 0.648 % UNIV CALIF SAN FRANCISCO 20 0.648 % CHUNG SHAN MED UNIV 19 0.616 % TSING HUA UNIV 19 0.616 % UNIV EXETER 19 0.616 % ACAD SINICA 18 0.583 % CHENGDU UNIV TRADIT CHINESE MED 18 0.583 % KOREA INST ORIENTAL MED 18 0.583 % SHANDONG UNIV 18 0.583 % 字段: 出版年 记录 计数 %,共 3085 柱状图 表格中显示的数据行 所有数据行 2011 416 13.485 % 2009 336 10.891 % 2010 333 10.794 % 2007 256 8.298 % 2008 246 7.974 % 2006 215 6.969 % 2005 194 6.288 % 2004 154 4.992 % 2002 127 4.117 % 2003 126 4.084 % 2000 99 3.209 % 2012 86 2.788 % 2001 82 2.658 % 1999 70 2.269 % 1998 54 1.750 % 1997 52 1.686 % 1996 48 1.556 % 1995 41 1.329 % 1994 40 1.297 % 1993 28 0.908 % 1992 20 0.648 % 1991 19 0.616 % 1989 11 0.357 % 1988 7 0.227 % 1990 6 0.194 % 1986 4 0.130 % 1974 2 0.065 % 1977 2 0.065 % 1982 2 0.065 % 1983 2 0.065 % 1985 2 0.065 % 字段: 来源出版物 记录 计数 %,共 3085 柱状图 表格中显示的数据行 所有数据行 JOURNAL OF ETHNOPHARMACOLOGY 163 5.284 % AMERICAN JOURNAL OF CHINESE MEDICINE 106 3.436 % PLANTA MEDICA 71 2.301 % JOURNAL OF ALTERNATIVE AND COMPLEMENTARY MEDICINE 61 1.977 % EVIDENCE BASED COMPLEMENTARY AND ALTERNATIVE MEDICINE 59 1.912 % PHYTOTHERAPY RESEARCH 58 1.880 % BIOLOGICAL PHARMACEUTICAL BULLETIN 56 1.815 % 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AND BIOMEDICAL ANALYSIS 56 1.815 % JOURNAL OF CHROMATOGRAPHY A 52 1.686 % COCHRANE DATABASE OF SYSTEMATIC REVIEWS 49 1.588 % CHINESE JOURNAL OF INTEGRATIVE MEDICINE 41 1.329 % SPECTROSCOPY AND SPECTRAL ANALYSIS 34 1.102 % JOURNAL OF FOOD AND DRUG ANALYSIS 31 1.005 % PHYTOMEDICINE 30 0.972 % CHROMATOGRAPHIA 26 0.843 % LIFE SCIENCES 25 0.810 % JOURNAL OF ALLERGY AND CLINICAL IMMUNOLOGY 24 0.778 % JOURNAL OF SEPARATION SCIENCE 24 0.778 % ACTA PHARMACOLOGICA SINICA 22 0.713 % BIOMEDICAL CHROMATOGRAPHY 22 0.713 %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22 0.713 % JOURNAL OF CHROMATOGRAPHY B ANALYTICAL TECHNOLOGIES IN THE BIOMEDICAL AND LIFE SCIENCES 21 0.681 % PHYTOCHEMICAL ANALYSIS 21 0.681 % YAKUGAKU ZASSHI JOURNAL OF THE PHARMACEUTICAL SOCIETY OF JAPAN 21 0.681 % INTERNATIONAL IMMUNOPHARMACOLOGY 20 0.648 % PHARMACEUTICAL BIOLOGY 20 0.648 %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17 0.551 %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 17 0.551 % JOURNAL OF PHARMACY AND PHARMACOLOGY 16 0.519 % AMERICAN JOURNAL OF ACUPUNCTURE 15 0.486 % ANALYTICA CHIMICA ACTA 15 0.486 % ELECTROPHORESIS 15 0.486 % CURRENT MEDICINAL CHEMISTRY 14 0.454 % 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 14 0.454 % PLOS ONE 14 0.454 % RAPID COMMUNICATIONS IN MASS SPECTROMETRY 14 0.454 % CLINICAL TOXICOLOGY 13 0.421 % COMPLEMENTARY THERAPIES IN MEDICINE 13 0.421 % DRUG SAFETY 13 0.421 % JOURNAL OF MEDICINAL PLANTS RESEARCH 13 0.421 % TALANTA 13 0.421 % CONTACT DERMATITIS 12 0.389 %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 12 0.389 % ONCOLOGY REPORTS 12 0.389 % CHINESE JOURNAL OF ANALYTICAL CHEMISTRY 11 0.357 % FOOD AND CHEMICAL TOXICOLOGY 11 0.357 % FORSCHENDE KOMPLEMENTARMEDIZIN 11 0.357 % INTEGRATIVE CANCER THERAPIES 11 0.357 %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MMUNOPHARMACOLOGY 11 0.357 % CANCER LETTERS 10 0.324 % 字段: 学科类别 记录 计数 %,共 3085 柱状图 表格中显示的数据行 所有数据行 PHARMACOLOGY PHARMACY 1013 32.836 % CHEMISTRY 538 17.439 % INTEGRATIVE COMPLEMENTARY MEDICINE 538 17.439 % PLANT SCIENCES 334 10.827 % BIOCHEMISTRY MOLECULAR BIOLOGY 310 10.049 % GENERAL INTERNAL MEDICINE 283 9.173 % IMMUNOLOGY 140 4.538 % ONCOLOGY 123 3.987 % TOXICOLOGY 122 3.955 % NEUROSCIENCES NEUROLOGY 101 3.274 % FOOD SCIENCE TECHNOLOGY 100 3.241 % GASTROENTEROLOGY HEPATOLOGY 100 3.241 % RESEARCH EXPERIMENTAL MEDICINE 91 2.950 % ALLERGY 75 2.431 % SPECTROSCOPY 67 2.172 % DERMATOLOGY 56 1.815 % CELL BIOLOGY 52 1.686 % UROLOGY NEPHROLOGY 44 1.426 % CARDIOVASCULAR SYSTEM CARDIOLOGY 42 1.361 % PUBLIC ENVIRONMENTAL OCCUPATIONAL HEALTH 42 1.361 % OBSTETRICS GYNECOLOGY 37 1.199 % ENDOCRINOLOGY METABOLISM 33 1.070 % GERIATRICS GERONTOLOGY 32 1.037 % BIOTECHNOLOGY APPLIED MICROBIOLOGY 31 1.005 % LIFE SCIENCES BIOMEDICINE OTHER TOPICS 29 0.940 % MEDICAL LABORATORY TECHNOLOGY 29 0.940 % PSYCHIATRY 28 0.908 % SURGERY 28 0.908 % AGRICULTURE 27 0.875 % NUTRITION DIETETICS 26 0.843 % HEMATOLOGY 25 0.810 % PHYSIOLOGY 24 0.778 % VETERINARY SCIENCES 24 0.778 % ENGINEERING 18 0.583 % LEGAL MEDICINE 16 0.519 % MICROBIOLOGY 16 0.519 % RHEUMATOLOGY 16 0.519 % SCIENCE TECHNOLOGY OTHER TOPICS 16 0.519 % PEDIATRICS 15 0.486 % COMPUTER SCIENCE 14 0.454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ECOLOGY 14 0.454 % BIOPHYSICS 13 0.421 % TRANSPLANTATION 13 0.421 % ANESTHESIOLOGY 12 0.389 % GENETICS HEREDITY 12 0.389 % HEALTH CARE SCIENCES SERVICES 12 0.389 % INFECTIOUS DISEASES 12 0.389 % RESPIRATORY SYSTEM 11 0.357 % TROPICAL MEDICINE 11 0.357 % FISHERIES 9 0.292 %
个人分类: 引证分析|3541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传统中药的分子机制研究--开拓新的应用领域
热度 3 duanjunscib 2012-2-29 20:25
[转载]传统中药的分子机制研究--开拓新的应用领域
中草药 传统中药的分子机制研究--开拓新的应用领域 中药,即中医用药,以植物性中草药为主。是我国劳动人民几千年来与疾病 作斗争的过程中,通过不断实践和认识,逐渐积累的医学知识的结晶,有超过两 千年的悠久历史。以一种八仙花属植物——常山为例( http://www.tcm100.com/userreg/jiaocai/zhongyaoxue/zzzhongyao456.htm ),该植物主要分布在我国西 藏和尼泊尔地区,以根入药,在传统中医中,用于疟疾防治。近年来的研究显示, 提取自这味中药的活性成分——常山酮(Halofuginone)具有良好的抗炎作用, 有望用于包括多发性硬化症、硬皮病在内的许多难治性自身免疫病的治疗。 此次,哈佛大学牙科医学院发表于近期《自然·化学生物学》(Nature Chemical Biology)期刊上的最新研究成果揭示了常山酮抵抗恶性自身免疫病的分子机制。 此项研究的通讯作者,哈佛大学牙科医学院发育生物学教授 Malcolm Whitman 表示,这个关于中草药活性成分抗病分子机制的研究深入揭示了自身免疫病的发 生机理,并且开拓了疾病的靶向治疗研究领域。 辅助性 T 细胞17(T help cell 17,Th17)是一种新发现的能够分泌白介素 17(interleukin 17,IL-17)的T 细胞亚群,在自身免疫性疾病和机体防御反应 中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的大量研究表明,Th17 细胞与许多自身免疫性疾病, 如自身免疫性肠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多发性硬化症和牛皮癣等的发病相关。早 在2009 年,Whitman 的研究团队就发现,常山酮可以选择性地抑制Th17 细胞, 生命科学研究快报 13 同时不影响机体其他免疫细胞的正常功能,从而有效避免了由治疗药物所引发的 全身性免疫抑制等副作用的产生。此次,关于常山酮分子机制的研究显示,它可 以靶向脯氨酸tRNA 合成酶,从而激活细胞内的氨基酸反应通路(amino acid response pathway,AAR),特异性地抑制Th17 细胞分化。常山酮的这种治疗作 用可以通过加入过量的脯氨酸而逆转,而加入其它氨基酸不产生任何影响,提示 了药物作用的专一性。进一步的研究显示,常山酮抵抗疟疾的治疗效果也与其对 氨基酸反应通路的影响相关。 研究人员目前开始对细胞内氨基酸反应通路在相关疾病中的致病作用进行 深入研究。 卢 瑛 编译自 http://www.sciencedaily.com/releases/2012/02/120212192733.htm
个人分类: 其它植物|3153 次阅读|3 个评论
现在为何没有好的中药材
热度 2 tangguo0323 2012-2-29 17:12
现在为何没有好的中药材
目前在网上讨论中医的很多,其实我国的中药材面临的巨大危机,更需要我们关注。据报道全球中草药每年贸易额近300亿美元,而中国却仅占其中的3%。 http://www.china.com.cn/chinese/news/1011858.htm 。作为中草药发源地的中国,这一数字确实令我们感到尴尬。而占住中药材市场的确是我们的近邻日本和韩国,他们已经用中草药赚回了大量的美元。
4014 次阅读|1 个评论
正确评价青蒿素发现的科学价值
热度 1 kejidaobao 2012-1-31 14:53
文/张 楠 美国“拉斯克奖”将2011年临床研究奖授给中国药物学家屠呦呦,以表彰其在青蒿素发现方面作出的杰出贡献。国内外各大媒体纷纷对此事件持续地转载报道,引发了公众对该研究趋近诺贝尔奖的美好期盼!但事实上,早于颁奖前,外界有关青蒿素的质疑就已经出现。随着今年年初,世界卫生组织签发的《全球青蒿素耐药性限制计划》 等一些重要举措被陆续报道,也引发了有关青蒿素耐药性的争论,国内学者试图纠正之前媒体可能误导民众的舆论。2011年10月15日,中南大学教授张功耀率先在博客发表了“青蒿素:一项脆弱的抗疟成果”一文。他提到:早在2006年以前青蒿素在单独用药条件下的耐药性就被发现,临床观察表明,单独使用青蒿素治疗疟疾的复发率相当高超过70%。那么,青蒿素的发现在获奖背后的真相究竟是什么? 不可否认,青蒿素是从我国中草药宝库中通过化学提炼开发出的有价值的药物成分。青蒿素以独特的分子结构和突出的生物活性,不仅对药学,而且对植物化学、生源合成、有机合成化学、化学生物学等都有重要价值。经过多年临床实践,青蒿素是我国唯一获得国际认可的抗疟新药,曾被世界卫生组织推荐成为目前世界上最有效的治疗疟疾的理想药物 。在中国政府启动的“523项目”中,屠呦呦由于最早采用低温萃取方法得到青蒿素晶体,从而获得“拉斯克”临床医学研究奖。 然而,青蒿素在抗疟道路上一直存在局限,近几年有关青蒿素耐药的担忧也不绝于耳。早在1990年世界卫生组织就曾建议在治疗疟疾过程中必须将青蒿素同其他的抗疟药联合使用,以控制疟疾对青蒿素的耐药性。2006年2月10日,世界卫生组织再次呼吁:医生临床用药应使用复方青蒿素制剂;制药公司最好以复方药,而非单方药形式来生产青蒿素,以避免疟原虫对目前最有效的抗疟疾药物产生耐药性 。今年年初,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全球青蒿素耐药性限制计划》(Global Plan For Artemisinin Resistance Containment,图1),呼吁世界各国迅速采取有效行动防止耐药疟原虫的出现和传播,旨在通过一项包含:遏制耐药疟原虫的传播;加强对青蒿素耐药性的监督和监测;加强获取疟疾诊断检测和青蒿素为基础的联合疗法的合理治疗;投资于青蒿素耐药性相关的研究;激励行动和调动资源这五个步骤的行动计划,以遏制和防止青蒿素耐药性扩散到大湄公河流域以外的地区。 根据《全球青蒿素耐药性限制计划》中做出的初步估计,出现耐药性迹象的地区(柬泰边境地区)所需费用还需在原有基础上(人均8—10美元)再增加10—20美元。以上疟疾控制议程若得到充分资助和实施,即可处理对遏制和防止青蒿素耐药性的许多需求。因为,据世界卫生组织2010年的估计,在应开展对青蒿素为基础的联合疗法疗效的例行试验的75个国家中,仅有31个国家确实开展了这项工作。在目前尚未实施监测的地区,有可能面临青蒿素耐药性悄然出现的风险。目前迫切需要开发更加快速的耐药疟原虫检测技术,并开发可最终取代青蒿素为基础的联合疗法的新型抗疟药物。 但是,大多数国内媒体在报道、介绍中国青蒿素的研究情况方面,都尽量选择从正面去宣传其疗效、应用和所获得的荣誉,而往往忽视或者回避其副作用和局限性。对于这一现象的深层次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既有出于盲目表达对中国古代文明产物自豪之情的考虑,也有媒体工作者可能缺乏相关科学背景知识累积的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媒体对青蒿素耐药性报道的集体失语并非偶然现象。从长期来看,青蒿素耐药性的不足也将受到更多媒体和学界关注。科学成就既不能让其默默无闻,以至于被人遗忘;也不能让其被夸大宣传,失去本来的面目。只有公正合理地对待和宣传,才能发挥其最大的科学价值。目前,充分挖掘青蒿素过氧化合物的特征是很值得探讨的科学问题 。正如Klayman等指出:“只有极少的天然产物含过氧基团,这种过氧化物也为我们在研发新抗疟药上提供了一个契机。” 在不久的将来科学家们也许会通过青蒿素的抗疟活性有赖于它的过氧桥这一特点,合成出更多的抗疟新药。 参考文献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Global plan for artemisinin resistance containment .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Press, 2011. 阮栋梁, 王丰玲, 张英锋, 等. 青蒿素的制备、用途和展望 . 渤海大学学报, 2007, 28(2): 108-109. 陆志城. WHO呼唤复方青蒿素 . 医药经济报, 2006-02-10. 吴毓林.青蒿素——历史和现实的启示 .化学进展, 2009, 21(11): 2370-2371. Charman S A, Arbe-Barnes S, Bathurst I C, et al. Proc Nat Aca Sci USA . 2011,108:4400-4405. (责任编辑 王芷)
个人分类: 栏目:科技纵横捭阖|4039 次阅读|1 个评论
中草药的新生
acthinker 2011-12-3 11:22
世间万物皆相生相克,不论是空中的鸟,水里的鱼,还是动物身上的蛋白,植物体内的有机分子。合成化学药物能够有效治疗疾病,在于它符合现代药理学,是科学 用药。中草药很多还是经验用药,按照直觉和感性用药难免会有错误。如果用青霉菌培养液的过滤物来治疗感冒,估计效果也会比较差。中草药水煎法提取药物有效 成分,是一种非常原始的方法。高温水煎可能破坏某些有效成分,水煎萃取作用也不一定把有效成分分离出来。这样看,中草药面临着一次新生。药物剂型需要改 变,有效成分需要鉴别,药理需要重新厘定,给药方式需要更加科学。 中草药,或者说天然产物对现代药物是一个重要的补充,因为在理论上它存在着不可替代的优势。迄今虽然药物合成化学已经非常发达,但是它的工艺,流程决定了大多数合成分子的结构相对还是比较简单的,结构的多样性也是比较有限的。苍茫大地,芸芸众生,其中的分子则是经过宇宙进化以来所有可能的结构,这个宝藏所涵盖的分子结构的多样性,性质的复杂性,将为研究更特异,更长效,更符合分子生理的最优良的库。 (作于2010年春,2011年冬略作修改)
个人分类: 坐井观天|2692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澳大利亚临床试验显示中药在提高受孕几率上优于西药
热度 3 Wuyishan 2011-11-30 09:25
澳大利亚临床试验显示 中药在提高受孕几率上优于西药 (科技日报 2011,11,29) http://digitalpaper.stdaily.com:81/ 本报讯据英国《每日邮报》11月25日报道,澳大利亚科学家表示,仅服用短短4个月,传统中草药可让不孕妇女怀孕的几率增加两倍,其疗效优于西药,且给病人带来的经济和精神压力远小于体外受精疗法。研究论文发表在《医学补充疗法》杂志上。 阿德莱德大学的科研团队在澳大利亚政府的资助下,对8个临床试验、13个对传统中药、西药、体外受精疗法的疗效进行比较的其他研究和相关案例报告进行了复查。 整个研究有1851名不孕妇女参与。其中,临床试验结果表明,在4个月内,与使用西药相比,传统中药将妇女的怀孕几率提高了3.5倍。对616名妇女进行研究的结果显示,接受传统中药治疗的妇女中,有50%的妇女怀孕;而接受体外受精疗法的妇女中,只有30%的妇女怀孕。 研究人员表示:“我们对以往研究结果进行的系统定量分析表明,传统中草药在治疗妇女不孕方面更有效,与其他方法相比,在4个月内,接受中药治疗的妇女怀孕的可能性增加了两倍,实现了60%的怀孕率,而标准的西药疗法只能实现30%的怀孕率。出现差异的原因在于传统中药疗法会认真分析女性的月经周期,评估月经周期的质量是中医治疗女性不孕的基础。” 该研究的领导者、阿德莱德大学健康和临床实践学院的卡林·里德教授表示,每6对夫妇中,就有一对夫妇饱受不孕的折磨,而且有20%的不孕患者罹患不孕的原因“无法说清”。她说:“与西医相比,传统中医对月经不调症状更加了解;与体外受精疗法相比,传统中药更便宜且给患者造成的精神负担更轻。传统中药结合现代医学治疗不孕,给人们造成的经济压力和精神压力也最小。” 英国圣乔治医学院生殖学教授吉塔·纳扬格目前正使用一种更温和的体外受精方式——未成熟卵体外培养技术(指获取不孕妇女的未成熟卵子,通过体外培养成熟,再结合成熟精子的体外受精治疗不孕症的方法)来帮助人们怀孕。 她表示,最新研究发现应谨慎对待。她说:“我们应该尽量采用侵入性最小的方法来帮助患者怀孕,如果无效,再采取药物和其他更具侵入性的方法。现在,我们迫切需要对这些替代疗法(如中医)进行详细研究,监测体内的激素系统和卵巢情况,以更好地厘清这些替代疗法的工作机制。”(刘霞)
个人分类: 中医国粹|3080 次阅读|3 个评论
青蒿素是中药还是西药?
热度 4 daodezhenjing 2011-10-11 12:08
  中医讲究辩证论治,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人有无数种的病,这就象无数未打开的锁,每一种病都需要一把特殊的钥匙。屠呦呦只不过发现了治疗一种病的钥匙就那么伟大,那么岂不是说中国可以重复无数这样的伟大吗?   或许不少人会说,青蒿素不是中药。可至少她是重复中药学经典得出来的结论。为什么别人提取出来的青蒿素没用,而她提取出来的就有用,原因不是显而易见吗?她吸收了东晋葛洪《肘后备急方》中“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这句话的精髓,高温可能会破坏青蒿中的有效成分,于是她另辟蹊径采用低沸点溶剂进行试验,终于取得成功。   现代人习惯把中草药称为中药,而把提取物称为西药。其实这种观点是不对的,中药和西药的区别其根本在于治病原理的不同。西药治病靠的是纯粹外来药物的力量,杀死病变细胞就是问题的全部;而中医治病靠的却是整体的力量,中药不过是用来恢复整体的控制,因为在中医看来,一切疾病都是整体管理失控造成的,只要恢复了整体的管理,病变细胞就可以在整体力量的控制下改邪归正,这显然是一种有别于西医的治病方法。如果用这种方法治病就是中药,如果直接针对病变细胞,那就是西药。这样区分可能更为准确一点。   除了治病原理的不同,中药和西药还有作用机理上的不同,西药一般都是直接针对病变细胞,而中药则是针对病变细胞的营养通道。西医的病因只有一种,那就是细胞病变,而中医的病因则分为两种,一种是组织细胞的功能亢进,一种是组织细胞的功能低下,他们都会形成细胞病变。对待这不两种不同原因的细胞病变,方法是不同的,如果组织细胞功能亢进,就堵塞它的营养通道,缺乏了营养供应,它还亢进吗?如果组织细胞功能低下,就疏通它的营养通道,得到了更多的营养,功能自然地增强。显然,中药和西药的另一个本质区别就在于它是直接针对病变细胞,还是针对病变细胞的营养通道。如果直接针对病变细胞,它就是西药,如果它是针对病变细胞的营养通道,它就是中药。   那么青蒿素到底是中药还是西药呢?从历史的经典和作用原理可以看出,它就是中药,因为细胞的营养通道随着循环路径的不同孔隙大小是不同的,要控制某一类病变细胞,就需要分解后的生物大分子达到一定的体积,这才能起到疏或堵的作用,如果体积达不到,它就起不到应有的作用。为什么煮过的青蒿素起不到作用,是因为高温煮过以后生物大分子变小了,起不到堵的作用,只有没有煮过的青蒿素才能够正好达到它需要的大小。不少人基于青蒿素是提取物就说它是西药,这是不对的,中药和西药的治病原理不同,作用机制也不同,判断是中药还是西药需要从这两方面来判断,而不是仅仅靠一些表象的判断。   需要指出的是,中医治疗虐疾并不是仅仅靠青蒿素,因为虐疾的产生是整体的管理不善造成的,青蒿素仅仅起到了切断病变细胞营养通道的作用,抑制住了病变细胞的发展,但它并没有从根本解决整体的管理问题。这种治法只能称之为治标,急则治其标吗?虐疾是急病,青蒿素仅仅是治标的药物,却不是治本的药物,因此,真正治疗虐疾还需要扶正法,治标之后还要治本才行。这才是真正的中药治法。   
257 次阅读|12 个评论
中医科学化的关键
热度 2 zhaodeyu 2011-9-16 15:23
  不管是中医还是西医,它们描述的都是同一个人体,自然得出的结论只有一个是正确的,医学最终要走向统一。现在科学的主流是试图用西医来统一中医,可结果却是无从下手,仅仅是把中药拿过来改头换面,仿佛用中草药的就是中医。其实不然,中医治病有中医的理论,西医治病有西医的理论,两者完全不同,如果用西医的理论来改造中药,中药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中药了。   中医和西医的差异是巨大的,我们随便拿出几点比较一下就知道了:   (1)中医认为人首先是自然的人,其次才是社会的人,自然是人健康真正的上帝,顺应自然则生,违背自然则死,疾病就是大自然对不顺应它的人的一种惩罚。而西医则把人从自然中孤立出来,认为一切疾病的根本在于细胞病变。   (2)中医认为所有疾病都源于整体的不平衡,因为平衡是信息准确传递的根本,不平衡就会导致管理中心和局部之间信息在传递上的失真和变形,疾病就是整体在管理上失控的结果。而西医则完全忽视了信息传递的物质基础,认为疾病根就在于病变细胞。   (3)中医治病是依赖整体的力量,通过恢复整体的管理使病变细胞改邪归正,而西医则是完全依赖于外在药物的力量。   (4)中医有两种病因,一种是细胞的功能亢进,一种是细胞的功能低下,治病的方法也完全不同。而西医只有一种病因,那就是细胞病变。   (5)中药和西医药理完全不同,中药的对象是病变细胞的营养通道,即微循环,而西医的对象则是病变细胞。中药治病有两种方法,如果功能亢进就堵塞它的营养通道,如果功能低下就疏通它的营养通道。而西医只有一种方法,那就是杀死病变细胞。   (6)中医治病是解决整体的管理失控问题,而在这之中,以心脏为核心的脏腑系统是关键,是它通过血液的不对称供应控制着全身,包括大脑中意识的产生。形象地说就是五脏六腑是人体的董事会,心是董事长,大脑只是按照董事长意志对来自全身的信息优胜劣汰,治病的根本就是从五脏六腑入手,恢复整体的管理。而西医则一直被高高在上的大脑所迷惑,认为它才是人体的最高管理者,结果把局部凌驾在整体之上。   从以上几点就可以知道,两者方法论完全不同,用西医是无法解释中医的,要科学地认识中医,必须从基础理论上入手,而这个理论在现代科学中是不完善的。因此,中医科学化的关键就是建立一个全新的科学平台。或许不少人觉得系统理论和中医理论相似,可以用它做平台来解释中医。但令人遗憾的是,目前的系统理论还缺乏一个灵魂,这就是必然性,没有它,中医也是无法认识的,目前唯一的方法就是用中国的哲学加入到系统理论中,形成一个完整的科学平台,此时,中医才能够得到更为合理的解释。   
个人分类: 医学|107 次阅读|3 个评论
中草药基因组 漫想
热度 2 bingansuan 2011-9-14 23:52
中草药在中国已经探索研究使用了几千年,此外,日本,韩国,甚至一些美洲的土著也有使用中草药的相关记载,一味地抨击中草药的药用价值无效,无异于相信地球是太阳系的中心一样不可理喻。此外,除了医疗治病以外,中草药在化妆品、日用品等领域也有广泛应用,云南白药,田七牙膏,六神花露水、相宜本草等等,在大超市随处可见。正因为如此,一些 公司在中草药开发中投入了巨额资金进行研发。 虽然对中草药的需求是逐日剧增,但中草药目前驯化的品种较少,大部分都是野生的,如何将野生驯化成家养品种,并且符合人们的需求是一件迫切的事情。因为如果不能解决驯化问题,很多野生中草药资源将很快枯竭,一方面,生物多态性得不到保护,另一方面,地球上也丢失了这个物种珍贵的基因资源和潜在进一步开发利用的可能性。 对于中草药来讲,目前一般从两方面着手解决问题。一、从中草药药用成分入手,弄清楚哪些成分是起作用的,比如青蒿素之于青蒿。二、从分子研究入手,弄清楚中草药物种的基因组序列,及整个代谢通路等。 从已有资料看,整个中草药分子研究基础比较薄弱,主要有以下内容:1 通过SSR等分子标记,研究群体进化关系、遗传多样性,鉴定地道品种、构建遗传图谱等;2 通过EST测序或者转录组测序(表达谱测序),寄希望于研究相关代谢通路。但是目前为止,除了青蒿通过高通量测序+基因分型芯片构建了遗传图谱,并进行了目标性状QTL定位,这一工作较为出色外,未见其他有太大亮点的关于中草药的文献报道(也许有,可能我没关注到而已)。 这些中草药分子领域的研究,一步步开拓着人们的视野,最终势必会把研究人员带到基因组面前,一个物种几乎所有的遗传信息都隐藏于其基因组序列之中。基因组序列的破译势必会为后面的-诸如分子育种、表观遗传,代谢通路分析奠定坚实基础,从而推动整个物种的系统研究。 期待第一篇中草药基因组序列的文献报道。
个人分类: 中草药|6521 次阅读|9 个评论
[转载]青蒿素:源自中草药园的发现 (摘自于网站)
jzhou65 2011-9-13 20:53
青蒿素:源自中草药园的发现 本文完全来自网站 http://www.cell.com/LaskerAward-Chinese 米勒 路易斯* (Louis H. Miller*) 和苏新专 (Xin-zhuan Su)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过敏与传染病研究所,疟疾与媒介研究室 美国马里兰州 (20852),罗克维尔市 *通讯联络人: 米勒 路易斯 (Louis H. Miller) NIAID/NIH/Twinbrook III, 12735 Twinbrook Parkway, Room 3E-32D, Rockville, MD 20852 USA 电子邮件: lmiller@niaid.nih.gov 电话: (301) 496-2183 传真: (301) 402-2201   摘要 今年的拉斯克-狄贝基临床医学研究奖 (Lasker DeBakey Clinical Medical Research Award) 授予了中国科学家屠呦呦,以表彰她在青蒿素 (artemisinin) 的发现及其应用于治疗疟疾方面所做出的杰出贡献。这一医学发展史上的重大发现,每年在全世界, 尤其在发展中国家, 挽救了数以百万计疟疾患者的生命。 在基础生物医学领域,许多重大发现的价值和效益并不在短期内显而易见。但也有少数,它们的诞生对人类健康的改善所起的作用和意义是立竿见影的。由屠呦呦和她的同事们一起研发的抗疟药物青蒿素就是这样的一个例子。从上个世纪90年代末以来,青蒿素作为治疗疟疾的一线药物挽救了无数的生命,其中大部分是生活在全球最贫困地区的儿童。 “523项目”带来的希望 或许不可思议的是,青蒿素的故事原来始于中国文化大革命和援越抗美战争时期。当年在越南战争的战场上,由于疟疾的流行,作战双方的士兵纷纷感染疟疾,严重地影响了部队战斗力。抗氯喹的恶性疟原虫 (Plasmodium falciparum) 的出现更成为当时疟疾防治的主要难题,这也促使了作战双方政府在新抗疟药物的研发上的大量投入。美方的努力促成了甲氟喹 (mefloquine) 的发现。数据显示,使用单剂量的甲氟喹就能治愈感染氯喹抗性疟原虫的患者 (Trenholme et al., 1975)。然而,由于当时的北越政府缺乏相应的研究机构和科研条件,他们只能转而求助于中国。 1967年5月23日,在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的指示下,来自全国各地的科研人员聚集北京就疟疾防治药物和抗药性研究工作召开了一个协作会议;一项具有国家机密性质、代号为“523项目”的计划就此启动了。该项目组织了来自~60多个研究机构和单位的500多名研究人员参与 (张剑方等. 2006)。项目短期的目标是要尽快研制出能在战场上有效控制疟疾的药物 (到1969年已确立三种防治方案) ,而它的长远目标是通过筛选合成化合物和中草药药方与民间疗法来研发出新的抗疟药物。 由于“523项目”具有军事机密的性质,项目的研究结果是不允许向外公布的。在“文革”时期,发表科学论文也是不可能的。这种种原因导致这项工作当时并不被523项目以外的人所知, 但课题的研究信息与进展还是以报告的形式在研究人员的内部会议上进行了自由地交流。 没有文献,没有出版记录,到底谁才是发现青蒿素的主要贡献者呢?当我们 (Miller与苏) 于2007年着手探究青蒿素研发的历史时,我们对问题的答案还一无所知。 经过深入的调查研究, 我们毫无疑问地得出结论:中国中医科学院北京中药研究所的屠呦呦教授是发现青蒿素的首要贡献者。1969年1月,屠呦呦被任命为北京中药研究所523课题组的组长,领导对传统中医药文献和配方的搜寻与整理。1981年10月,屠呦呦在北京代表523项目首次向到访的世界卫生组织研究人员汇报了青蒿素治疗疟疾的成果 (Tu, 1981)。 从古代药方到现代药物 在调查和收集过程中,屠呦呦和她的课题组成员筛选了2000余个中草药方并整理出了640种抗疟药方集。他们以鼠疟原虫为模型检测了200多种中草药方和380多个中草药提取物。在研究中他们发现青蒿提取物 (一种菊科艾属植物,学名为Artemisia annua L.) 对鼠疟原虫的抑制率可达68%。但是后续的实验结果却显示,青蒿提取物对鼠疟原虫的抑制率只有12-40%。对此屠教授认为,低抑制率可能是由于提取物中有效成份浓度过低的原因造成的。于是他们着手对提取方法进行改进。通过翻阅古代文献,特别是东晋名医葛洪 (公元283-343年) 的著作《肘后备急方》中的“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她意识到常用煎熬和高温提取的方法可能破坏了青蒿有效成份。不出所料,改用乙醚低温提取后, 研究人员如愿获得了抗疟效果更好的青蒿提取物。 可是,这样得到的青蒿提取物仍具毒性和副作用。针对这个情况,屠教授进一步去除了青蒿提取物中不具抗疟效果的酸性部分但保留了毒性低抗疟力改善的中性部分。在1971年10月进行的鼠疟测试实验中他们发现,这种中性的青蒿提取物 (编号191#) 对鼠疟原虫的抑制率达100%。1972年3月8日在南京召开的523会议上,屠呦呦报告了这一结果。屠教授在会议上提供的一些关键的提炼参数也加速了提纯青蒿晶体的进程。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尽管屠呦呦的研究团队在获得高质量的青蒿晶体上遇到了一些挫折,另外两个团队 (云南药物研究所的罗泽渊和山东省中医药研究所的魏振兴等) 通过使用屠呦呦提供的信息和提取方法,很快就从当地的黄花蒿A. annua L. (译者注:A. annua L是叫黄花蒿或青蒿还有争论) 中提炼出了具有良好的抗鼠疟原虫效果的纯青蒿晶体。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的李国桥小组主持的临床实验中, 云南药物研究所提取的青蒿素展示了极好的抗疟疗效。 有趣的是,与此相关青蒿素的X-衍射晶体结构、药理学、以及青蒿素抗非重症疟和抗重症脑型疟的学术论文里却只有青蒿研究协作组的署名而没有个人的名字 (1979)。该论文阐明了青蒿素是一种带有过氧基团的倍半萜内酯,结构中的过氧基团与青蒿素的抗疟活性有关 (图1)。1985年,美国沃尔特-里德陆军研究所 (Walter Reed Army Institute of Research, WRAIR) 的Klayman从生长于波托马克河 (Potomac River) 河岸的青蒿A. annua中分离出一种与青蒿素相同的化合物。Klayman在研究中发现,植物体中只有极少的天然成份含过氧基团。尽管WRAIR的研究人员对大量的羟基过氧化物进行了测验,但并未发现具有抗疟活性的物质 (Klayman, 1985)。 由广州中医药大学李国桥教授领导的两项临床研究对青蒿素和甲氟喹进行了比较。在此研究中,他们首次建议为了防止疟疾的复发和抗药性疟原虫的产生,应考虑复方药物疗法 (Jiang et al., 1982; Li et al., 1984)。与甲氟喹相比较,青蒿素具有高效、速效的特点,能在数小时内清除寄生虫。但是青蒿素的药效半衰期短,为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应与另外一种药物组成复方进行用药。接受青蒿素单方治疗的病人一般能很快恢复,但是如果病人过早停药,往往会导致疟疾症状的复发。这种非完全治愈的情形可能引起抗药性疟原虫的产生。李国桥的研究团队也开发出一种用于治疗脑型疟的含青蒿素的栓剂,目前这种栓剂已在非洲地区的临床上使用。栓剂的使用缩短了治疗周期并提高了存活率。 获知中国人发现了青蒿素之后,Nick White (一位在泰国工作的英国牛津大学教授) 也开始对青蒿素及衍生物进行研究。他证实了青蒿素及其衍生物具有抗疟速效的特点,并不遗余力地倡导青蒿素及其衍生物与另外一种伴侣药物组合给药以彻底清除疟原虫。 目前这种青蒿素复方已成为世界上治疗疟疾的标准疗法。由于他在这些方面的重要贡献, Nick White于2010年获得了加拿大盖尔德纳奖 (Canada Gairdner Award)。 除了青蒿素的发现,“523项目” 还研制出了多种可以与青蒿素组合的药物,其中包括苯芴醇 (lumefantrine), 哌喹 (piperaquine), 和双喹哌 (pyronaridine) 等。“523项目”的成功反映了其特有的,集众多的研究单位和科研工作者之长的大协作精神。 与抗药性的不懈斗争 一个重要却还无法回答的问题是青蒿素或青蒿素衍生物的药效在未来还能保持多久?也许我们能从其它抗疟药物的历史得到一些启示。在前一种天然药物奎宁 (quinine) 的引入之前,疟疾在全球是一种死亡率极高的疾病。奎宁的使用迅速降低了人类患疟疾的死亡率。在意大利,奎宁价格的下降导致奎宁使用量的增加,进而使得患者死亡率急剧下降。而当恶性疟原虫对合成的抗疟药氯喹 (chloroquine) 产生抗性后,小孩患疟死亡率迅速升高的情形也就不足为奇了。在氯喹抗性被鉴定出是由于位于疟原虫的PfCRT转运蛋白的编码基因的突变引起之后 (Fidock et al., 2000) ,这些突变也被阐明其实并非源于非洲、而是从东南亚引入非洲的 (Wooton et al., 2002)。 非洲国家与地区的公共卫生组织目前遇到的一个主要棘手的问题是对何时改变疟疾治疗策略作决定。因为可选择的疗法有限,在决定改变疗法之前需要对其功效进行一番周密的评估。然而,在改变疗法的过程中患者的死亡 (尤其是儿童) ,常常会在新疗法引入之前发生。磺胺-乙胺嘧啶 (sulfadoxine-pyrimethamine,商品名为:凡西达Fansidar) 是在氯喹之后引入非洲地区的一种抗疟组合药。在其使用后不久,便有大量的报道指出恶性疟原虫对凡西达产生了抗性。研究显示,凡西达抗性的发生是因为疟原虫二氢叶酸还原酶编码基因和二氢喋酸合成酶编码基因的突变引起的。同样,甲氟喹作为单一的抗疟药引入亚洲后也产生了抗药性。不幸的是,甲氟喹抗性疟原虫的产生也削弱了Fansimef (一种由凡西达和甲氟喹组合的复方药) 的药效。另外,由于甲氟喹的造价昂贵,这种药并不适合在非洲地区使用。 坚持使用青蒿素类复方药至少在一段时间内能阻止青蒿素抗药性的发生 (图1)。为了保护青蒿素的功效,我们需要谨慎地评估伴侣药物的疗效。我们希望这些青蒿素复方能长期有效,以减少因疗法的更替而带来的死亡。 另一个要面临的问题是一旦产生青蒿素抗性,接下来我们将采用什么药物? 有证据称,与以往的报道或泰国其它地区的情况相比较,柬泰边境地区的临床治疗过程中疟原虫被清除的周期正在延长, 可能显示对青蒿素及衍生药物的抗性正在柬泰边界悄然发生 (Dondorf et al., 2009)。然而,体外和体内试验显示,使用和以往相同剂量的青蒿素均能杀灭所谓的‘抗性’疟原虫。 尽管人们在青蒿素抗性的问题上还存在着争议,谨慎的做法是假定它是抗药性发生的早期并设法去限制这些‘抗性’疟原虫的传播。在某种程度上,这也映射出与其它药物如氯喹抗性和磺胺-乙胺嘧啶的早期抗性相似的流行病发展模式。 这二者的抗性都起源于东南亚、而后传播至非洲地区。因为疟原虫抗药性的产生和传播极其迅速,我们一定要提高警惕。从这个角度奎宁其实是个特例。在使用奎宁的百余年里,治愈所需奎宁剂量的增加的幅度 (耐药性上升幅度) 还是相对缓慢的。我们希望这种情况也能发生在其他中草药如青蒿素上。 抗疟治疗的未来 基于青蒿素的结构和作用机制,研究人员也正努力研制其它的抗疟化合物。我们已经知道青蒿素的抗疟活性与血红蛋白的消化和血红素铁的释放有关; 它们最终诱导虫体内的氧化应激反应 (Klonis et al., 2011)。正如Klayman1985年所指出的,只有极少的天然产物含过氧基团,这种过氧化物也为我们在研发新抗疟药上提供了一个契机 (Charman et al., 2011)。 但是谁将去开发这些新的药物?虽然青蒿素的发现源于战争;我们希望未来会有更加和平的动力去驱动抗疟新药的研发。然而,长期以来,疟疾都不被制药商所关注。 制药商们更愿意将资源和精力投放到富庶国度里有利可图的疾病上。为填补这一欠缺 ,像Medicines for Malaria Venture (MMV) 等公私合资的组织或许能给我们提供一个药物研发的成功典范。高通量大规模筛选化合物等现代化手段也可能带给我们新的抗疟药。 另外一个与疾病治疗和防治密切相关的问题是对于降低死亡率的效果有多大?在全球许多地区,青蒿素复方疗法和经菊酯类杀虫剂处理的蚊帐几乎是同时应用于来控制疟疾。这些措施已经降低了非洲许多地区的疟疾发病率,但仔细的数据分析的结果仍然令我们无法推断究竟是哪一种措施导致了疟疾患病率以及相应的死亡率的降低 (O’Meara et al., 2010)。令人不安的是在非洲,近年蚊媒对菊酯类杀虫剂的抗性有明显上升的趋势 (Ranson et al., 2011)。在塞内加尔的Dielmo村庄,一条源于地下泉水的小溪流经这村庄导致了疟疾感染一直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对这个地区的一项研究指出, 当地的疟疾患病率虽然在采取防治措施后有了显著降低,最近却有回升的迹象 (Trape et al., 2011) .这个现象有可能与耐药性蚊媒的出现有关。 一旦耐药性蚊媒广泛扩散和蔓延,加上因为疟疾疫情的减少导致人群保护性免疫力的下降,人们就只能完全依赖于青蒿素复方疗法来进行防治。只要传播疟原虫的蚊媒仍在非洲地区滋生,疟疾就有可能复燃。 尽管战胜疟疾的任务仍然很艰巨,屠呦呦和她中国的同事们发现的青蒿素给我们带来了希望。青蒿素的发现不愧是现代医学史上的一项伟大的成就。 致谢 在文稿和文中插图的起草期间Susan Pierce博士 (LIG, NIAID) 和Thomas E. Wellems博士 (LMVR, NIAID) 提出了一些宝贵的意见;厦门大学的李剑博士及Cancer Cell的杨晓虹博士在英译中过程中提供了大力协助;插图由Alan Hoofring绘制;在此一并向他们表示感谢!本项工作得到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 (NIH) 过敏与传染病研究所 (NIAID) 所内研究计划项目的资助。 掺考文献 Charman, S.A., Arbe-Barnes, S, Bathurst, I.C., Brun, R., Campbell, M., Charman, W.N., Chiu, F.C.K., Chollet, J., Craft, J.C., Creek, D.J. et al. (2011) Proc. Natl. Acad.Sci. U S A. 108, 4400-4405. Dondorp, A.M., Nosten, F., Poravuth, Y., Das, D., Phyo, A.P., Tarning, J., Lwin, K.M., Ariey, F., Hanpithakpong, W., Lee, S.J. et al. (2009) N. Engl.J. Med. 361, 455-467. Fidock DA, Nomura T, Talley AK, Cooper RA, Dzekunov SM, Ferdig MT, Ursos LM, Sidhu AB, Naudé B, Deitsch KW et al. (2000) Mol. Cell 6, 861-871. Jiang, J.-B., Li, G.-Q., Guo, X.-B., Kong, Y.C., Arnold, K. (1982) Lancet 2, 285-288. Klayman, D.L. (1985) Science 228, 1049-1055. Klonis, N., Crespo-Ortiz MP, Bottova, I., Abu-Bakar, N., Kenny, S., Rosenthal, P.J., Tilley, L. (2011) Proc. Natl. Acad.Sci. U S A. 108,11405-10410. Li, G., Arnold , K., Guo, X., Jian, H., Fu, L. (1984) Lancet 2, 1360-1361. O’Meara, W.P., Mangeni, J.N., Steketee, R., Greenwood, B. (2010) Lancet Infect Dis.10, 545-555. Qinghaosu Antimalarial Coordinating Research Group (1979) Chinese Med. J. 12, 811-816. Ranson, H., N’Guessan, R., Lines, J., Moiroux, N., Nkuni, Z., Corbel, V. (2011) Trends Parasitol. 27, 91-98. Trape, J.F., Tall A., Diagne, N., Ndiath, O., Ly, A.B., Faye, J., Dieye-Ba, F., Roucher, C., Bouganali, C., Badiane, A., et al. (2011) Lancet Infect. Dis. Published online August 18, 2011. 10.1016/S1473-3099 (11) 70194-3. Trenholme, C.M., Williams, R.L., Desjardins, R.E., Frisher, H., Rieckmann, K.H., Canfield, C.J. (1975) Science 190, 792-794. Tu, Y.Y. (1981) Fourth Meeting of the WHO Scientific Working Group on the Chemotherapy of Malaria TDR/CHEMAL-SWG (4) / (QHS) /81.3 Wootton, J.C., Feng, X., Ferdig, M.T., Cooper, R.A., Jianbing Mu. J., Baruch, D.I., Alan J. Magill, A.J., Su X. (2002) Nature 418, 320-323. 张剑方等 (2006) 《迟到的报告——五二三项目与青蒿素研发纪实》。 羊城出版社, 广州 510085. ISBN 7-80651-539-9.,   图1. 抗疟药青蒿素 自屠呦呦和她的同事从中草药植物青蒿 (Artemisia annua L) 中发现了青蒿素 (artemisinin) 之后,人们已合成许多青蒿素衍生物,其中包括活性比青蒿素更好的双氢青蒿素 (dihydroartemisinin)。为了保护这一重要的抗疟药,将青蒿素与另外一种药物组成的复方疗法是当今唯一推广使用的治疗方案。根据青蒿素的抗疟活性有赖于它的过氧桥这一特点,在未来我们也许
2707 次阅读|0 个评论
金莲花赞
热度 2 xucq45 2011-8-12 17:04
金莲花赞 草原盛开金莲花,月下依旧放光华, 花茎入药能治病,性寒味苦可当茶。 (为李学宽老师新作“ 草原野花系列 ----- 金莲花 ”配诗)
个人分类: 人生感悟|3891 次阅读|4 个评论
读《处方药与植物药:哪种更好?》有感:《地奥心血康》何时出国
yangsk 2011-6-16 21:37
现已经陈述的基本事实是:既然德国已有一种草药方剂(Goldenrod )可以对治疗肾结石有好处,可以避免开刀动手术,这就很好嘛。德美两国医学都很发达,可以深入研究,其结果不就是中西医药(herbs, fruits or even tincture (alcoholic extracts,草药,果实,药酒)合流,构建起普世的新医学体系了吗?美国之所以要打压“中草药”,FDA将其以“食物补充剂”摆放到超市货架低价出售,看来还是要保护他们庞大的化学制药厂商独霸世界医药市场的野心。如何摆脱打压?如何加快中药走出国门,进入世界市场,确实是值得研究的课题;例如,《地奥心血康》这一现代中药,据我所知,欧盟有关部门已经连续审查数年,地方媒体近年(2009首次报道)也连续报道说已经过关,即将进入欧盟医药市场,但就是“只听楼梯响,不见人下来”;然而,据最近欧盟颁布的对植物药剂的条例,门槛又提高。这就是世界医药市场欧美的贸易保护主义,应该反对之!要据理力争,理直气壮地加快 《地奥心血康》这一现代中药走出国门的步伐。 现摘引《成都商报》2010年,11月27日第三版一篇由记者祝楚华撰写的要闻就可说明欧盟是如何对《地奥心血康》采取“缓兵之计”,百般阻挠它进入欧盟市场。——“昨日,中医药现代化国际科技大会在成都闭幕。成都商报记者从闭幕时召开的新闻通气会上获悉,成都地奥心血康胶囊生产线已通过欧盟GMP认证,有望成为中国首个进入国际市场的治疗性中成药品种。” 处方药与植物药:哪一种更好? 已有 40 次阅读 2011-6-15 15:19 Prescription Medicine and Herbal Remedies: Which Is Better? By James Burchardt 看看老外写的化学药与植物药的比较。 Herbal medication has been used for thousands of years before prescription medication came into existence to treat various types of diseases and illnesses. Using natural substances such as herbs, fruits or even tincture (alcoholic extracts) it has been a way of life. But now when people speak about herbal medication they talk about them like there fads or call them an "alternative way of healing". They (typically non-users) write them off as being substandard when it comes to modern medicine. Many people that subscribe to living there life the natural way believe that these herbal medications are more effective at not only treating but preventing illnesses and preventing their negative long term effects. But the FDA doesn't currently allow herbal medication to be classified as a medication or a drug. Manufactures have to classify them as a dietary supplement and they are not allowed to advertise what the healing benefits of each herb are. The FDA along with the manufactures of these chemical drugs want you to believe that medications you purchase today were naturally derived from plants and animals. Sometimes this might be the case, but over time scientists came up with methods of chemically recreating these combinations so they could mass produce them without having to use plants or raise animals. Medications like this have evolved from natural cures to chemical copies. And many of these chemical medications aren't as beneficial to you because some contain many side effects that either leave you with a drug dependency or damage body organs such as the liver. Also since prescription medicine has been altered and modified extensively, chances are it has lost most of the natural benefit that a natural plant would have provided because plants know how to naturally process ingredients better than any human can process them synthetically as well. With popularity of herbal medications, many fear dishonest manufactures that take advantage of people by selling medication claiming to be natural but there really not. Instead of our government providing help to regulate the system, they instead block all natural remedies so you can't even by many of the overseas medication which may be helpful in curing other diseases. They try everything they can to discourage natural remedies so they can steer people back to pharmaceutical corporations who are just looking to fill their pockets by selling you drugs that have vicious side effects. Take for example, a particular medical condition that can be cured and prevented but you're medical doctor will never tell you. Our example is about kidney stones. This is a very painful blockage of calcium solids that can get stuck in the kidneys. Most doctors would suggest a chemical medication or possible surgery or a blast method to break up the stones. This can be painful or even costly especially to someone who might not have good insurance or might not have any at all. But there is a natural method of reducing the size and eliminating the stone and all it takes is drinking lemon juice. Another method which is also herbal and has official recognition in Germany for its effectiveness in getting rid of kidney stones is goldenrod. Goldenrod is a great herbal medication to help urinary tract problems but it's also not popular in the US. So this is a great example of a herbal method of treating an illness without needing to have a surgery to do so. One thing to keep in mind over all is to always do the research when looking to take herbal medicine. In addition make sure to follow through with treatment and expect a slower effect as opposed to prescriptions. Check different brands and make sure the brand is good. And don't just go with chemical medication because you listen to some negative topic from someone who hasn't done any research themselves on natural medication. Many people who claim herbal medication isn't safe are people who work in the chemical industry and are looking to just make more money off you. Stay well informed by doing your own research.
个人分类: 科技评论|4655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夏天教你自制干净有效驱蚊水
king520stone 2011-5-30 10:49
夏天最招人烦的莫过于蚊子了 夏天到了,蚊子也开始多起来,叮在人身上又疼又痒。人们在想尽各种办法跟蚊子斗争,蚊香、喷雾剂、驱蚊水……效果虽好,但刺鼻的味道实在让人难以忍受。你知道吗?驱蚊产品我们不妨自制一些,不但起到相同的效果,而且更环保健康。 艾草是绝佳的防蚊用品 “一些中草药和植物,是天然的驱蚊材料。”中国中医科学院教授王宏才在接受《生命时报》记者采访时说,其中最典型的就属艾草了,它具有一种特殊的香味,能够有效驱蚊。每天晚上将艾草或艾条点燃,散发出来的烟雾可以迅速将蚊子熏跑;或者将艾草、菖蒲加水浸泡,用来拖地,也可将其煮成温水,涂抹到身上,可以起到驱蚊水的作用;在房间里挂一根阴干的艾条,同样也能起到驱除蚊子、飞蛾、虫子。 另据台湾《康健》杂志报道,一项研究发现,白兰花、黄樟、柑皮、七里香、芸香、小茴香、薄荷、白菖蒲、八角茴香、香茅、山羌等中药材,均有驱蚊效果,驱蚊时间最高达到9小时。“建议可以把苍术、白芷、丁香、佩兰、艾叶、冰片、藿香、樟脑、陈皮、薄荷放在一起,做成香袋,挂于室内,10-15天定期更换一次,也能有效驱蚊。这些药在药店都能买到,价钱也不贵。”王宏才建议,也可以买一些樟脑油、薰衣草等精油。实验表明,将樟脑油涂在皮肤上,驱蚊保护时长可达6小时以上。也可以将橘子皮或橙子皮晒干后点燃,原理和作用跟蚊香大同小异。“如果有哮喘、鼻炎等过敏性疾病的人,最好远离香袋和烟熏剂,也不要用它来擦身。” 洗澡时加入一些解暑药可助驱蚊 如果你嫌麻烦,睡前可以用2支藿香正气水或十滴水,兑一盆温水擦洗皮肤,或者用5枚八角煮水,擦洗皮肤,都可以起到驱蚊的作用。另外,用空酒瓶装约10毫升的糖水,轻摇几下,使瓶子内壁都黏上糖液,摆放在蚊虫活跃的地方。蚊子闻到糖味,会自投罗网。
2601 次阅读|0 个评论
女性谨防中草药肾病(Chinese herb nephropathy,CHN)
热度 1 sunsong7 2011-5-28 14:57
2008 年 广东首次慢性肾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发布,每十个成年人中就有一个患有慢性肾病,令人震惊的是有专家分析,如此高的患病率除不良的生活习惯外,和广东人爱用中药,误用有肾毒性的中药有关。另外, 资料表明 肾脏疾病与我们生活的许多方面有关,如年龄、性别、种族、职业、遗传、环境、感染、药物等等,其中性别在部分肾脏疾病的发生上就有一定的倾向。女性患者更易发生狼疮肾炎(男女比例约 1:9 )、肾盂肾炎(男女比例约 1:8 ),而男性患者更易发生急性肾炎和肾病综合征。 女性肾病比例如此之高,除了 生理特点,如性激素的差别;解剖特点,如泌尿道结构的差别等外; 个人 以为 “ 中草药肾病 ” 偏爱 女性 与用药习惯也有一定关系 : 1. 女性更愿意相信中药疗效神奇、无毒副作用; 2. 年轻女性喜欢长期服用含 中药成分的减肥及排毒养颜产品 ; 3. 孕期和哺乳期女性担心化学药物对婴儿伤害,更多选用中药 ... 大多数人认为西药的毒副作用大,中药是纯天然的,无毒副作用,长期、大量、盲目服用中药的现象非常普遍。有关调查表明 25% 以上的肾功能损害是药源性的。 特别是 中药成分中一些未经证实安全剂量的重金属、有毒蛋白、有毒生物碱、甙、萜、内酯等危害巨大 ,还有一些民间 “ 偏方 ” 、 “ 秘方 ” 中的药物。即使像益母草、芦荟和胖大海等传统上认为 “ 无毒 ” 的中草药长期服用也会出现毒副作用。近年来我国 “ 中草药肾病 ” 患者呈持续增多的趋势。 中草药引起肾损害主要表现为小管间质损伤或急性肾小管坏死,临床表现多种多样,贫血和肾功能衰竭,畏寒发热、腰痛乏力、眼睑及双下肢水肿、尿频尿急、尿痛 、 无菌性脓尿或血尿,肾功能不全和血糖升高等。下面列举公开资料明确具有肾毒性的中药成分: 1 、植物药  关木通、木防己、汉防己、马兜铃、天仙藤、青木香、寻骨风、朱砂莲、细辛、雷公藤、苍耳子、苦楝皮、丢老棒、牵牛子、大枫子、棉籽油、马桑子、洋金花、苦丁茶、千年健、大枫子、山慈姑、使君子、马钱子、鸦胆子、蕃泻叶、相思子、皂荚、巴豆、肉桂、商陆、甘遂、大戟、芫花、草乌、钩吻、鬼臼、铁脚威灵仙、昆明山海棠等。 2 、矿物药  砒石、砒霜、雄黄、红矾、朱砂、轻粉、铅丹、升汞、胆矾、密佗僧等。 3 、动物药  斑蝥、蜈蚣、蜂毒、全蝎、鱼胆、水蛭、海马、红娘子、麝香、蟾酥等。 4 、复方中成药  龙胆泻肝丸、当归四逆汤、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八正散、甘露消毒丹、防己黄芪汤、导赤散、排石汤、口炎宁、六神丸、冠心苏合丸、妇科分清丸、朱砂安神丸、中华跌打丸等。 当下许多江湖郎中打着“纯中药”、 “ 偏方 ” 、 “ 验方 ” 的旗号,迎合诸多慢性肾脏病患者急于治病的心理,滥用中草药治疗各种肾脏疾病,不仅不能为患者解除痛苦,反而加重病情,甚至导致尿毒症。 那么, 中药治肾病还是致肾病? ---------------------------------------------------------------------------------------------------------------- 【小资料转载】 ---------------------------------------------------------------------------------------------------------------- 中草药肾病 ( Chineseherbnephropathy , CHN ) ——1992 年,一位出国骗钱的中医生在比利时开了个中药铺,兜售由他自己配制的减肥茶。不少比利时妇女服用了这些减肥茶之后,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肾中毒症状。到 1998 年,被累积报道的死亡病例就达 43 例。由此,在人类疾病谱里增加了 “ 中草药肾病 ” ( Chineseherbnephropathy , CHN )这样一个疾病名称。德国、日本、英国都报道过这样的 “ 中草药肾病 ” 。这种被命名为 “ 中草药肾病 ” 的疾病,是由于患者服用了富含马兜铃酸的马兜铃科植物引起的,造成了严重的人类医学灾难和人道主义灾难。 减肥之王苦丁茶 —— 基本原材料取自大叶冬青树( Ilexlatifolia , Thumb )的树叶。这种植物在日本和中国都有发现。它是一种很好的观赏植物。除中国外,这种植物没有在世界上任何其它地方入药。上个世纪的 90 年盛行起来的苦丁茶入市之前没有经过任何科学认证就稀里糊涂地流行起来了。 2001 年,署名为 YuerongLiang,WeiyangMa,JianliangLu,YingWu 的四位中国作者,发表了关于茶叶与苦丁茶之间的成分比较研究报告。他们得出结论说,通常的茶叶含有 16 种氨基酸,而苦丁茶只有 15 种。茶叶所含氨基酸的总量是苦丁茶的 15.8 倍。此外,苦丁茶虽然也含有维生素 C ,但只有茶叶的 22.1 %,多酚也比茶叶少一半。 1995 年,《黔南民族医专学报》首次报道了用苦丁茶饲养家兔 60 天,通过尿蛋白,血肌酐及尿素氮测定,观察到了家兔的肾间质改变。这意味着,苦丁茶可能导致肾中毒。 常见肾毒中药:    ● 朱砂:会损害中枢神经、肾脏、消化道。    ● 雄黄:会损伤神经、血管,并可引起肝、肾、脾及心肌等实质器官的脂肪变性、坏死和致癌。    ● 柴胡:有肾毒性,能损害肾脏。    ● 板蓝根:长期服用能损害肾脏,并能导致内出血和对造血功能造成损伤。    ● 黄连、黄柏:孕妇服用可导致新生儿溶血症,儿童服用可引起急性溶血、严重黄疸。    ● 大黄:会干扰胆红素代谢途径,导致黄疸。能引起肝细胞退行性变化、前列腺上皮肥大或增生。    ● 益母草:长期使用对肾脏有毒。    ● 胖大海:可导致肾脏损害。    ● 穿山甲:可引起肝脏的损害。    ● 艾叶:能损害肝脏、中枢神经、血管,导致中毒性肝炎。    ● 丁香:可导致肾脏损害。    ● 肉桂:过量使用可能对肾脏有毒。    ● 金不换:可引起肝脏的损害。    ● 冬虫夏草:可引起皮疹、皮肤瘙痒、月经紊乱或闭经、房室传导阻滞。长期服用可能对肾脏有毒。    ● 雷公藤:能导致肺水肿、中毒性肝炎、肾衰竭。 有毒中药清单—— 有 专家根据药监部门的通报、医学研究文献、专业网站的资料搜集、整理,未包括所有已知有毒副作用的中药,重点放在有肾毒性、肝毒性和致癌性的中药。另外,大部分中药的毒副作用因缺乏研究,至今不明。)毒副作用与一般的副作用不同,是指用药后能导致器官损害、机体功能障碍,产生新的疾病,甚至导致死亡。 【含有马兜铃酸的药材】 马兜铃酸为肾毒素,能造成肾小管大量丧失,导致肾衰竭,是典型的 “ 中草药肾病 ” ,病情严重者需要终身做血液透析或肾移植。马兜铃酸也是潜在的致癌物质,动物实验表明,食用马兜铃酸会导致淋巴瘤、肾癌、肝癌、胃癌和肺癌。 已知或怀疑含有马兜铃酸的药材:马兜铃、关木通、天仙藤、青木香、广防己、汉中防己、细辛、追风藤、寻骨风、淮通、朱砂莲、三筒管、杜衡、管南香、南木香、藤香、背蛇生、假大薯、蝴蝶暗消、逼血雷、白金果榄、金耳环、乌金草等。 可能与上述药材混用而搀杂马兜铃酸的药材:木通、苦木通、紫木通、白木通、川木通、预知子、木防己、铁线莲、威灵仙、香防己、白英、白毛藤、大青木香等。 含有以上药材的中成药:龙胆泻肝丸、耳聋丸、八正丸(散)、纯阳正气丸 ◇ 黄清胃丸、当归四逆丸(汤)、导赤丸(散)、甘露消毒丹(丸)、排石颗粒 ▲ 打丸、妇科分清丸、冠心苏合丸、苏合丸、辛荑丸、十香返生丸、济生桔核丸、止嗽化痰丸、八正合剂、小儿金丹片(丸)、分清五淋丸、安阳精制膏、辛夷丸、儿童清肺丸、九味羌活丸(颗粒、口服液)、川节茶调丸(散)、小儿咳喘颗粒、小青龙合剂(颗粒)。 【朱砂】 主要成分为硫化汞,导致汞中毒,损害中枢神经、肾脏、消化道。 含朱砂的中成药:一捻金、二十五味松石丸、二十五味珊瑚丸、十香返生丸、七珍丸(丹)、七厘散、万氏牛黄清心丸、小儿百寿丸、小儿至宝丸、小儿金丹片、小儿惊风散、小儿清热片、天王补心丸、牙痛一粒丸、牛黄千金散、牛黄抱龙丸、牛黄清心丸、牛黄镇惊丸、安宫牛黄丸、安宫牛黄散、红灵散、苏合香丸、医痫丸、补肾益脑片、局方至宝散、纯阳正气丸、抱龙丸、柏子养心丸、胃肠安丸、香苏正胃丸、保赤散、益元散、梅花点舌丸、琥珀抱龙丸、紫金锭、紫雪、暑症片、舒肝丸、痧药、避瘟散、人参再造丸、平肝舒络丸、再造丸、复方芦荟胶囊。 【雄黄】 主要成分为硫化砷,导致砷中毒,损伤神经、血管,并可引起肝、肾、脾及心肌等实质器官的脂肪变性和坏死和致癌。 含雄黄的中成药:七珍丸、小儿化毒散、小儿至宝丸、小儿惊风散、小儿清热片、牙痛一粒丸、牛黄至宝丸、牛黄抱龙丸、牛黄消炎片、牛黄清心丸、牛黄解毒丸(片)、牛黄镇惊丸、六应丸、安宫牛黄丸(散)、红灵散、医痫丸、方至宝散、阿魏化痞膏、纯阳正气丸、珠黄吹喉散、梅花点舌丸、紫金锭、暑症片、痧药。 【千里光】 含有不饱和吡咯里西啶类生物碱,会对肝脏造成严重损害,并且是强致癌物质。也有肾毒性。 中成药:千柏鼻炎片、感冒消炎片、千喜片。 【柴胡】 主要成分柴胡皂苷能导致肾上腺肥大、胸腺萎缩,使人体免疫功能降低。 有肾毒性,能损害肾脏。 中成药:小柴胡片、小柴胡颗粒、柴胡口服液、柴胡舒肝丸、小儿热速清口服液、午时茶颗粒、牛黄清心丸、气滞胃痛颗粒、龙胆泻肝丸、加味逍遥丸、护肝片、补中益气丸、乳疾灵颗粒、逍遥丸、消食退热糖浆、通乳颗粒、黄连羊肝丸、得生丸 ″ 瘟解毒丸、舒肝和胃丸、感冒清热颗粒、鼻渊舒口服液、鼻窦炎口服液、平肝舒络丸、安坤赞育丸。 【板蓝根】 长期服用能损害肾脏,并能导致内出血和对造血功能造成损伤。 中成药:板蓝根颗粒、二丁颗粒、儿童清肺丸、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小儿热速清口服液、小儿清热止咳口服液、小儿感冒茶、小儿感冒颗粒、护肝片、利咽解毒颗粒、金嗓散结丸、复方鱼腥草片、健民咽喉片、羚羊清肺丸、清开灵口服液、清热解毒口服液、感冒退热颗粒、清开灵注射液。 【款冬】 含致癌成分,能导致肝癌。 中成药:川贝雪梨膏、止咳橘红口服液、止嗽化痰丸、橘红丸。 【蜈蚣】 主要含有组胺样物质和溶血蛋白质两种类似蜂毒酸的有毒成分。超量中毒有溶血作用,能引起过敏性休克,少量能兴奋心肌,大量能使心肌麻痹,并能抑制呼吸中枢等。 中成药:止痛化癥胶囊、中风回春丸、中风回春片、医痫丸、金蒲胶囊、狼疮丸〃心络胶囊。 【水蛭】 含水蛭素,能阻止凝血酶的作用,引起内脏广泛出血。有肾毒性,可导致肾脏损害。 中成药:大黄蜇虫丸、血栓心脉宁胶囊、通心络胶囊、清脑降压片、化癥回生片。 【黄连、黄柏】 含小檗碱(黄连素),孕妇服用可导致新生儿溶血症,儿童服用可引起急性溶血、严重黄疸。 中成药:双黄连口服液、双黄连片、双黄连颗粒、复方黄连素片、黄连上清丸、黄连羊肝丸、一清颗粒、万氏牛黄清心丸、万应胶囊、万应锭、小儿化毒散、小儿清热片、木香槟榔丸、五福化毒丸、牛黄上清丸、牛黄上清胶囊、牛黄千金散、左金丸、左金胶囊、石斛夜光丸、戊己丸、芎菊上清丸、当归龙荟丸、安宫牛黄丸(散)、导赤丸、妇科分清丸、芩连片、拨云退翳丸、参精止渴丸、驻车丸、枳实导滞丸、栀子金花丸、香连丸(片)、复方仙鹤草肠炎胶囊、桂龙咳喘宁胶囊、脏连丸、狼疮丸、消渴灵片、清胃黄连丸、葛根芩连丸、蛤蚧定喘丸、癃清片、人参再造丸、平肝舒络丸、再造丸、二妙丸、九圣散、三妙丸、大补阴丸、小儿肝炎颗粒、分清五淋丸、功劳去火片、生血丸、白带丸、如意金黄散、固经丸、知柏地黄丸、河车大造丸、健步丸、清肺抑火丸、颈复康颗粒、鼻炎片、三黄片。 【麻黄】 能导致高血压、心悸、神经损伤、肌病、中风、精神错乱、记忆力丧失,可致死。有肝毒性。 中成药:儿童清肺丸、九分散、千柏鼻炎片、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小儿咳喘颗粒 儿清热止咳口服液、小青龙合剂、小青龙颗粒、止喘灵注射液、止嗽定喘口服液、风湿马钱片、风湿骨痛胶囊、风寒咳嗽颗粒、防风通圣丸、宝咳宁颗粒、复方川贝精片、姬糖浆、洋参保肺丸、祛风舒筋丸、通宣理肺丸、清肺消炎丸、蛤蚧定喘丸、舒筋丸、痧药、疏风定痛丸、鼻炎片、镇咳宁糖浆、鹭鸶咯丸、人参再造丸、再造丸。 【何首乌】 能导致中毒性肝炎。 中成药:乙肝宁颗粒、七宝美髯颗粒、儿康宁糖浆、三宝胶囊、天麻首乌片、心通口服液、再造生血片、血脂宁丸、血脂灵片、产复康颗粒、安神补脑液、安神胶囊、更年安片、龟鹿补肾丸、养血生发胶囊、首乌丸、脂脉康胶囊、益气养血口服液、人参再造丸、平肝舒络丸、再造丸。 【大黄】 会干扰胆红素代谢途径,导致黄疸。能引起肝细胞退行性变化、前列腺上皮肥大或增生。 中成药:一捻金、一清颗粒、十一味能消丸、十香止痛丸、十滴水、十滴水软胶囊、八正合剂、三黄片、大黄清胃丸、大黄蜇虫丸、小儿化毒散、小儿化食丸、小儿热速清口服液、小儿清热片、木香槟榔丸、止痛紫金丸、止嗽化痰丸、牛黄上清丸、牛黄上清胶囊、牛黄至宝丸、牛黄消炎片、牛黄解毒丸(片)、分清五淋丸、六味安消散、当归龙荟丸、竹沥达痰丸、防风通圣丸、如意金黄散、妇科通经丸、利咽解毒颗粒、利胆排石片、金蒲胶囊、参精止渴丸(降糖丸)、导赤丸、枳实导滞丸、栀子金花丸、胃肠安丸、胆宁片、柴胡舒肝丸、脂脉康胶囊、狼疮丸、消食退热糖浆、黄氏响声丸、黄连上清丸、麻仁丸、麻仁润肠丸、痔康片、羚羊清肺丸、清宁丸、清肺抑火丸、清淋颗粒、跌打活血散、痧药、槟榔四消丸、礞石痰丸、蠲哮片、人参再造丸、化癥回生片、再造丸。 【泽泻】 能对实验动物的肝脏和肾脏造成损害。 中成药:七味都气丸、三宝胶囊、山菊降压片(山楂降压片)、五苓散、分清五淋丸、六味地黄丸、六味地黄颗粒、龙胆泻肝丸、归芍地黄丸、冯了性风湿跌打药酒、耳聋左慈丸、血脂灵片、麦味地黄丸、杞菊地黄丸、更年安片、启脾丸、补肾固齿丸、明目地黄丸、知柏地黄丸、金嗓散结丸、参茸固本片、枳实导滞丸、前列舒丸、济生肾气丸、桂附地黄丸、消栓通络片、消栓通络胶囊、锁阳固精丸、癃清片、安坤赞育丸。 【益母草】 长期使用对肾脏有毒。动物实验表明会刺激与怀孕有关的乳腺癌的增长。 中成药:八宝坤顺丸、女金丸、加味生化颗粒、再造生血片、产复康颗粒、参茸白凤丸、得生丸、痛经丸、化癥回生片。 【延胡索】 长期服用可损害心脏、肾脏。 中成药:九气拈痛丸、女金丸、元胡止痛片、止痛化癥胶囊、少腹逐瘀丸、气滞胃痛颗粒、仲景胃灵丸、伤痛宁片、壮骨伸筋胶囊、安中片、安胃片、妇宝颗粒、妇科十味片、妇科调经片、肠胃宁片、金蒲胶囊、参茸白凤丸、茴香橘核丸、胃康灵胶囊、胃舒宁颗粒、舒肝丸、猴头健胃灵胶囊、痛经丸、痛经宝颗粒、化癥回生片、平肝舒络丸、安坤赞育丸。 【槟榔】 含致癌物质水解槟榔碱。有肾毒性。 中成药:一捻金、九气拈痛丸、大黄清胃丸、山楂化滞丸、小儿至宝丸、 开胸顺气丸、木香分气丸、木香槟榔丸、化积口服液、四正丸、利胆排石片、国公酒、金嗓利咽丸、肥儿丸、茴香橘核丸、柴胡舒肝丸、消食退热糖浆、消瘿丸、舒肝和胃丸、槟榔四消丸、蠲哮片。 【厚朴】 有肾毒性,可导致肾脏损害。 中成药:十香止痛丸、开胸顺气丸、木香分气丸、午时茶颗粒、六合定中丸、四正丸、冯了性风湿跌打药酒、如意金黄散、利胆排石片、抱龙丸、国公酒、金嗓利咽丸、胃肠安丸、香苏正胃丸、香砂养胃丸、保济丸、柴胡舒肝丸、消食退热糖浆、麻仁丸、清宁丸、舒肝丸、藿香正气口服液、藿香正气水、藿香正气软胶囊、平肝舒络丸。 【胖大海】 有肾毒性,可导致肾脏损害。 中成药:金果含片、健民咽喉片、黄氏响声丸、清喉利咽颗粒。 【天花粉】 有肾毒性和肝毒性,可导致肾脏、肝脏损害。 中成药:儿童清肺丸、小儿化毒散、牛黄消炎片、导赤丸、如意金黄散、利咽解毒颗粒、拨云退翳丸、乳癖消片、宝咳宁颗粒、栀子金花丸、保济丸、消渴灵片、通乳颗粒、羚羊清肺丸、清肺抑火丸、清胃黄连丸、清音丸、清瘟解毒丸、解肌宁嗽丸、鹭鸶咯丸。 【牵牛子】 牵牛子素损害肾小球基底膜,并可损及神经系统。 中成药:一捻金、大黄清胃丸、山楂化滞丸、小儿化食丸、开胸顺气丸、木香槟榔丸、槟榔四消丸。 【穿山甲】 有肝毒性,可引起肝脏的损害。 中成药:妇科通经丸、金蒲胶囊、茴香橘核丸、通乳颗粒、再造丸。 【石菖蒲、八角茴香、桂皮、花椒、蜂头茶、七荆介】 ? 均含有毒性成分黄樟醚,可诱发肝癌。 中成药:儿童清肺丸、天王补心丸、安神补心丸、辛芩颗粒、复方仙鹤草肠炎胶囊、茴香橘核丸、锁阳固精丸、复方甘草片、拨云退翳丸、化癥回生片。 【川楝子】 能使心、肝、肾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能导致中毒性肝炎。 中成药:乙肝宁颗粒、三子散、止痛化癥胶囊、阴虚胃痛颗粒、妇宝颗粒、乳块消片、茴香橘核丸、舒肝丸。 【黄药子】 含有毒成分薯蓣皂苷及黄药子萜等,对中枢神经、心脏、肝、肾有毒害作用,可致中毒性肝炎。 中成药:金蒲胶囊。 【山慈菇】 含秋水仙碱,作用与亚砷酸相似,出现类似砷中毒的症状。严重可致死。 中成药:金蒲胶囊、紫金锭。 【硝石】 含有硝基化合物,可诱发肝癌。 中成药:红灵散、纯阳正气丸、紫雪。 【甘遂】 对粘膜有较强的刺激作用,引起炎症、充血及蠕动增加,并有凝集、溶解红细胞及麻痹呼吸和血管运动中枢作用。含致癌物质。对肾脏有毒。 中成药:控涎丸。 【艾叶】 能损害肝脏、中枢神经、血管,导致中毒性肝炎。 中成药:艾附暖宫丸、加味生化颗粒、妇科通经丸、参茸保胎丸、化癥回生片、安坤赞育丸。 【补骨脂】 大剂量或长期服用对肾脏有毒。大剂量对实验动物的胎儿有不良影响。 中成药:七宝美髯颗粒、千金止带丸、四神丸、冯了性风湿跌打药酒、再造生血片、壮骨关节丸、肠胃宁片、补肾益脑片、青娥丸、国公酒、固本咳喘片、茴香橘核丸、 首乌丸、蚕蛾公补片、荷丹片、益肾灵颗粒、锁阳固精丸、强阳保肾丸、安坤赞育丸。 【侧柏叶】 大剂量或长期服用可致眩晕,恶心,或呕吐。对肾脏有毒。 中成药:妇宝颗粒、清宁丸。 【苍耳子】 对肾脏有毒。大剂量可因呼吸,循环或肾功能衰竭而死亡。 中成药:辛芩颗粒、通窍鼻炎片、鼻炎片、鼻渊舒口服液、鼻窦炎口服液。 【丁香】 有肾毒性,可导致肾脏损害。 中成药:二十五味松石丸、二十五味珊瑚丸、十六味冬青丸、十香止痛丸、十香返生丸、七味广枣丸、八味檀香散、木香分气丸、止痛紫金丸、六应丸、妙济丸、纯阳正气丸、洁白丸、紫雪、痧药、避瘟散、人参再造丸、中华跌打丸、化癥回生片、平肝舒络丸、再造丸。 【肉桂】 过量使用可能会对肾脏有毒,并能引起血尿。 中成药:十六味冬青丸、十全大补丸、十滴水、十滴水软胶囊、七味葡萄散、人参养荣丸、女金丸、五苓散、五味清浊散、止痛化癥胶囊、牛黄清心丸、艾附暖宫丸、仲景胃灵丸、补肾固齿丸、纯阳正气丸、茴香橘核丸、柏子养心丸、复方皂矾丸、济生肾气丸、桂附地黄丸、桂附理中丸、痛经丸、痛经宝颗粒、强阳保肾丸、麝香保心丸、人参再造丸、化癥回生片、平肝舒络丸、再造丸。 【巴豆】 含巴豆油和巴豆毒素,巴豆油有强烈的腐蚀作用和致癌成分,巴豆毒素能溶解红细胞,并使局部组织发生变性、坏死,从而产生便血、尿血、以致死亡。有肾毒性,可导致肾脏损害。 中成药:七珍丸、妇科通经丸、胃肠安丸、保赤散。 【独活】 有肾毒性,可导致肾脏损害。 中成药:天麻丸、壮骨关节丸、抱龙丸、国公酒、祛风止痛片、舒筋丸、舒筋活络酒、疏风定痛丸、中华跌打丸。 【北豆根、番泻叶、虎杖、大戟、金樱根、千斤拔、苦参、昆明山海棠、芦荟、千年健、使君子】 以上植物药材有肾毒性,可导致肾脏损害。 中成药:北豆根片、小儿清热止咳口服液、青果丸、荷丹片、胆宁片、热炎宁颗粒、控涎丸、三金片、妇科千金片、四味土木香散、金蒲胶囊、清肺抑火丸、雅叫哈顿散、昆明山海棠片、当归龙荟丸、舒筋丸、疏风定痛丸、化积口服液、肥儿丸、疳积散。 【海马、红娘子、生蜂蜜、鱼胆、猪胆】 以上动物药材有肾毒性,可导致肾脏损害。 中成药:复方皂矾丸、护肝片、胆乐胶囊、脑立清丸、藿胆丸。 【洋金花(曼陀罗)】 含莨菪碱,对中枢神经系统先兴奋后抑制,具有毒蕈碱样作用,可致死。有肾毒性,可导致肾脏损害。 中成药:止喘灵注射液、壮骨伸筋胶囊。 【马钱子】 含番木鳖碱(士的宁)和马钱子碱,两者均有大毒,主要作用于神经系统。 中成药:马钱子粉、马钱子散、九分散、风湿马钱片、舒筋丸、疏风定痛丸。 【川乌、草乌】 全株有大毒,主要有毒成分为乌头碱、次乌头碱,作用于心脏和神经系统。 中成药:小活络丸、木瓜丸、风湿骨痛胶囊、骨刺消痛片、祛风舒筋丸、中华跌打丸、二十五味珊瑚丸、三七伤药片、小金丸、五味麝香丸、祛风止痛片。 【商陆】 含商陆毒素,能损伤胃肠、中枢神经和心脏,导致呼吸循环衰竭,可致死。有肾毒性。 【斑蝥】 主要成分为斑蝥素,可从皮肤、胃肠道粘膜吸收,可引起消化道炎症及粘膜坏死,能导致急性肾衰竭,损伤心肌、肝脏、神经。 【全蝎】 可引起过敏反应、血尿、糖尿、蛋白尿。 中成药:七珍丸、小儿至宝丸、小儿惊风散、止痛化癥胶囊、中风回春丸、牛黄千金散、牛黄抱龙丸、牛黄镇惊丸、风湿马钱片、医痫丸、通心络胶囊、人参再造丸、再造丸。 【金不换、天芥菜】 有肝毒性,可引起肝脏的损害。 【七叶一枝花】 含蚤体苷、蚤休士宁苷及生物碱等,对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和心脏均有毒害作用。 【飞龙掌血】 主要毒性成分为白屈菜碱、二氢白屈菜红碱等。为神经肌肉毒,对心脏也有抑制作用,对胃肠粘膜有强烈刺激作用。 【无名异】 主要成分为二氧化锰,能导致锰中毒。 【茵芋】 含有茵芋碱、茵芋苷等毒素,引起心肌抑制、痉挛等,舒张血管等,可致死。 【火麻仁】 含毒蕈素胆碱及酚性成分,作用于中枢神经,引起毒性反应。 中成药:麻仁丸、麻仁润肠丸。 【附子】 会对心脏产生损害。 中成药:天麻丸、四逆汤、附子理中丸、前列舒丸、济生肾气丸、桂附地黄丸、益肾灵颗粒、人参再造丸、再造丸。 【蟾酥】 主要成分为强心苷配糖体(蟾蜍毒素),作用于迷走神经及心肌。 中成药:牙痛一粒丸、牛黄消炎片、六应丸、血栓心脉宁胶囊、灵宝护心丹、金蒲胶囊、梅花点舌丸、痧药、麝香保心丸。 【冬虫夏草】 可引起变态反应、皮疹、皮肤瘙痒、月经紊乱或闭经、房室传导阻滞。有肾毒性,长期服用可能对肾脏有毒。 【薏苡仁】 能使胸腺萎缩。 中成药:儿康宁糖浆、参苓白术散、骨刺消痛片、保济丸、前列舒丸。 【野百合】 对肝脏、肾脏有损害,可致肝、肾坏死。野百合碱能诱发肝癌。 【蓖麻子】 主要有毒成分为蓖麻毒蛋白,可损害肝、肾,导致致中毒性肝炎。并可凝集和溶解红细胞及麻痹呼吸、血管运动中枢,导致呼吸、循环衰竭。 【雷公藤】 能导致肺水肿、中毒性肝炎、肾衰竭。 【苦楝皮】 能导致中毒性肝炎、肾损伤,可致死。 【白花藤(白花丹)】 含有毒成分蓝雪素,大剂量或长期服用可能对肾脏有毒。 【矮地茶、八角枫(华木瓜)、荜橙茄、白头翁、臭梧桐、丢了棒(五味藤)、鬼臼、含羞草、夹竹桃、腊梅根、六轴子、松节、土贝母、土荆芥、土牛膝、望江南子、相思子、 萱草根、油桐子、芫花、皂角剌(皂荚)、钻地风】 以上植物药材均有肾毒性,可对肾脏造成损害。 【大枫子】 大剂量长期服用可致失明。对肾脏有毒。 【乌桕】 其作用与巴豆、牵牛大致相同,对胃肠有强烈的刺激作用,吸收后可导致中枢神经和末梢神经的麻痹,以及循环系统的衰竭。有肾毒性,可导致肾脏损害。 【鸦胆子】 鸦胆子毒素可使内脏血管显著扩张、甚至出血,对肝、肾等实质性细胞有损害作用,使白细胞增多。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普遍的抑制作用。 广东10个成年人就有1个得肾病 或源与滥服中药 2008年03月12日 来源: http://business.sohu.com/20080312/n255671098.shtml 明天就是第三个“世界肾脏日”,广东首次慢性肾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发布,20岁以上成年人慢性肾病患病率高达10.9%,这个数据让专家感到非常震惊!专家分析,如此高的患病率除不良的生活习惯外,广东人爱用中药,误用有肾毒性的中药有关。   据负责此次调查的中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余学清介绍,这次广东省内的慢性肾病流行病学调查是从2006年7月到2007年4月,对广州市区和斗门县共7525人进行抽样调查,抽样调查的结果显示,20岁以上成年人慢性肾病患病率高达10.9%,这个数据让专家感到非常震惊,这比美国及北欧等发达国家一般人群的6.5%-10%,以及北京40岁以上人群的9.4%都要高。但是,在患病的慢性肾病者中,仅有9.4%的人知道自己患有肾病。   是什么原因导致广东人的慢性肾病患病率如此之高?专家解释,主要原因是随着物质生活和工作条件的改善,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一些不合理的变化,如某些营养素(碳水化合物、脂肪、食盐等)进食过多,体力活动过少;同时由于工作压力大、精神紧张度过高、睡眠不足以及吸烟酗酒、各种环境污染等因素,使得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高尿酸、肥胖等代谢性疾病逐日升高,这些疾病都会继发慢性肾病的发生。   此外,滥用药物或不规范用药导致药物性肾损害也是肾病逐年增多的另一个不可轻视的原因。余学清介绍,药物毒性引起的肾损害占慢性肾病的3.6%,他提醒特别是广东人有服用中药的习惯,中药的肾毒性要特别引起重视。他介绍,目前已经明确可能带来肾损伤的中药成分有木通、防已和马兜铃酸等,含有这些成分的药物包括八正丸、大黄清胃丸、导赤丸、妇科分清丸、辛夷丸、纯阳正气丸、当归四逆丸、跌打丸、冠心苏合丸、十香返生丸等。他提醒,对于本身有肾脏或胃肠问题的患者,服用这些药物时要特别小心,服用剂量不要过大,服用时间不要过长。(记者陈辉,通讯员陈启坤、李绍斌) (来源:金羊网-羊城晚报)
11183 次阅读|1 个评论
中药靠什么 入门 西方?
热度 3 sheep021 2011-5-19 13:23
中药靠什么“入门”西方? 央视国际 2004年08月30日 17:02    交谈人物: 任德权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副局长。曾任全国医药商业协会会长、中药经济研究会会长、中国医药公司总经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参与并推动中药现代化达30年之久,是绝大部分中药现代化政策的制订者和执行者, 被誉为我国“中药现代化之父”。    交谈动机   将古老中药推向世界,是数代中国人的梦想。为此,国人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了一场名为“中药现代化”的长征。近30年过去了,欧美等主流国家对中药的大门仍未打开。 令人欣喜的是,近年来,美国学术界涌现出了一股“中药研究热”;欧盟也于今年4月底颁布法令,首次正式明确中药作为药品的法律地位。   这是巧合,还是中药现代化的重大突破?以传统中医药文化为指导的中药,又如何与现代医学及医药对接?为此,记者日前独家专访了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副局长任德权。    欧美开始兴起“中药热” 西方主流社会确认中药合法地位   记:从近年开始,一股“中药热”在欧美悄然兴起。哈佛、耶鲁、哥伦比亚等著名学府都已开始研究中药,而欧盟也于今年4月底颁发新的传统植物注册指令。这对中药有何意义?   任:堪称里程碑,标志着西方主流社会开始重新认识中药。欧洲已承认包括中药在内的传统草药的合法地位,而此前他们并不认为中药是药。说白了,中药“连入门的资格都没有”。包括香港在英国人统治时期,中医、中药的身份也是稀里糊涂的,他们既不禁止你,也不承认你,法律上没地位。   记:最近欧美为什么突然对中草药有了兴趣?   任:一方面,在经历工业化快速发展后,西方社会正掀起“回归自然”潮流,而中草药刚好是天然产品。另一方面,欧洲本来也有使用草药的传统。但在上个世纪化学药发展起来以后,草药一度受到了冷落。化学药发展到后来,虽然解决了很多问题,但也有解决不了的。现在回头看,草药也有独特疗效,比如银杏叶制剂;而去年非典期间中药的突出功效,也让他们刮目相看。    中药为何要走向世界?   记:几乎所有人都承认中药国际化很难。既然那么难,为什么还要国际化?   任:这话没错。但我们也要认识到,中成药多年的发展,90%以上都是靠内需拉动。中药是人类共同的财富,是人类传统文化结晶的一部分,所以也应该由全人类共享。另外,从经济意义上讲,如果国外有市场为什么不去做?内需毕竟有一定的限度。去年全国中药产业约800亿元,再加上中药材有近1000亿,而出口才7亿美元,国内国际市场极不平衡———如果中药能走向世界,那得有多大的市场?    中药国际化难在文化   记:您认为中药国际化最难在什么地方?   任:从生产技术到临床标准,哪个环节都不容易。不过,如果与别的产品相比,中药走向世界最难还在文化隔阂。比如中药有效性的表述。中医药是中国传统文化一部分,有特殊理论和语言。比如你今天不舒服,说是上火了,或称有点气虚,亦或是脾虚———这些语言是中医药衡量健康的标志,大部分中国人都明白。但在西方人听起来就会云里雾里,更谈不上有效交流。    中药现代化已长征30年 初步实现规范化工业生产,扔掉大木桶大铁锅   记:中药为了国际化,是不是才开始了我们常听到的“中药现代化”?   任:中药走向世界,并不是今天才开始。唐朝鉴真东渡就已将中药带到日本;明朝郑和下西洋,又把中药传到东南亚。日本和东南亚对中药的认识,均始于斯。当时的隔阂主要是在地理上,克服了这一点中药就能在那里扎根。而今天的隔阂却在文化。中药要走出国门,首先得要走出中国和亚洲的文化圈,要努力让我们民族的优秀文化为西方主流社会所理解;其次还离不开中药的综合实力,如科研水平、经济实力等等。当然,“中药现代化”是其中的必要条件之一。   记:中药为什么要“现代化”?   任:中药是一门科学,是科学就会不断有发展和扬弃。从《内经》到《神农本草》到张仲景的《伤寒论》等等,中药之所以绵延不绝,正在于它能与时俱进。而走到今天的中药,要发扬光大就必须得现代化。不现代化就无法为现代生活所接受。   但直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中药还主要是手工作坊式生产,剂型也局限于丸散膏丹等传统剂型,卫生条件也不好。上世纪70年代初中日建交不久,日方就反映说我们的中药杂菌含量过高,有的药丸测试后杂菌过百万,甚至还含大肠杆菌。于是,1973年在周恩来总理的亲自关怀下,发布了我国关于中成药发展的第一个国家文件,提出要实现机械化和半机械化,扔掉大木桶、大铁锅;这以后,中药才慢慢吸收了现代医药管理的基本理念;直到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才有了真正意义上的“中药现代化”的概念和规范,比如GMP(规范化工业生产)、GAP(规范化药材种植)等等。    现代化只迈出一小步   记:如果从机械化算起,“中药现代化”至今已发展了30年。如果说中药现代化有100步,那么您认为现在已走了多少步?   任:20步,可能更少些。中药不被国际社会所接受的主要原因有成分不清、药效不明、质量不可控。所以在上世纪90年后期,我们的重要突破就是引入指纹图谱技术,对中药质量进行控制,现在这一技术已得到全世界范围的认可。但这并不是问题的解决,而只是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思路。   为什么?因为指纹图谱还需要结合不同的中药材进行应用,药材的质量如何,疗效如何,影响因素很多。比如气候、阳光、土壤等等。就像人吃不同的食物血液中血脂含量会不同,植物也一样。这就提出一个问题,同样一种药材,长在哪儿药效最好?于是有了药材的地道性。但50多年前,我国曾发起一场“北药南移、南药北种”运动,把地道性都给冲了,现在恢复起来很不容易。   还有,如何用现代语言“翻译”中药功效?比如六味地黄丸,滋阴也好、补肾也罢,类似说法在东方文化圈已被广泛承认,但西方人就难以接受。中药要走向世界,就必须跨越这一文化技术壁垒。   另外,现代科学思维往往离不开数字语言,而中医对中药功效判断凭的是感觉。比如你说阴虚,西方会有人问,阴虚多少度啊?如果将来能这样表达:阴虚6.8度,吃六味地黄丸补了4度,还虚2.8度———如果能这样量化,我相信全世界的医学工作者都能接受。当然,中药功效的量化并不缺乏基础,很多老中医感觉里就有量化的成分。    中西药区别不在于制作法 中药当然可以做成片剂胶囊   记:“中药现代化”肯定会用到一些高科技。对此,有人认为这是“中药西制”,背叛了中医药传统。您怎么看?   任:我们不赞成这种说法。中西药的区别不在于制作方法,而在于其理论依据,是中药还是西药。20年前,就有人提出,如果把传统中药的丸散膏丹做成西药一样的片剂、胶囊,就是“西制”。这是一种误区。片剂胶囊只是剂型的发展,并不涉及是中药还是西药。就如同小平同志指出,市场经济不姓社也不姓资,资本主义也有计划的内容,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同样的道理,西药有PILL(丸药),中药当然也可以有片剂胶囊。    能治病的药就是好药   记:但这样发展下去,中药里的传统岂不是越来越少?   任:中药与西药的最本质区别在于理论体系。所以发展中药有两条路:一是中药现代化,二是对中药的现代化开发。前者不仅以中药理论为基础,开发出的成果还是以中药体系来表述,所以再现代化还是中药。而后者则是将中药看作一个源泉,不拘一格地开发。“不管白猫黑猫,抓老鼠的就是好猫”,中药开发也一样,对老百姓来说,管它中药西药,能治病的就是好药。    欢迎全世界来研究中药 跨国公司做中药是挑战更是机遇   记:这几年随着天然药物的兴起,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也投入到中药研发中来。由于他们的科研力量、资金实力都远远越过国内,将来“喧宾夺主”怎么办?   任:这么多国外公司开始搞中药,正说明中药地位的提高、中药得到了世界的认可,这是好事。如果20年前你把中药送到他的门上,他都不理。   国外企业做中药,是不是“狼来了”?不能简单地这么看。具体对一家企业来说,这可能是一种挑战;但对整个中药行业来说,则是一种机遇。外国人来研究中药,会促进整个西方主流社会对中药的重新认识,有利于中药最终作为药品走进那里。如果别人研究得好,我们也可以借鉴,加速我们中药现代化进程。这就像我国的改革开放一样,打开大门反而会促进经济发展。我们欢迎全世界来研究中药。   记:现在有一个流传很广的说法:我们的中药不敌“洋中药”,世界上80%的中药是日本制造的,其次是韩国。有这种说法吗?   任:这是一种误解。说明日本汉方药厉害,举得最多的一个例子就是日本的救心丸,一年出口是1亿元———其实计量单位是日元,而并非传言的美元,只相当100万美元左右。日本汉方药出口到西方不多,大概也就是几百万美元。韩国出口比日本多,一年约1亿美元,主要产品是高丽参。但有多少老外会吃高丽参?高丽参的主要市场是我国的香港、台湾和内地,高丽参的第一大买家是华人。而我们的中药出口一直稳定在6-7亿美元,虽然其中大部分是中药材,但我们仍是最大的出口国。   我们今天所讲的中药走向世界,是走向西方主流社会。中药走向东南亚,在鉴真、郑和那个时代就已经实现了。应该说,中药国际化,是中国中药界、韩国中药界和日本汉方药界所共同面临的课题。 (编辑:吴晓洋?来源:羊城晚报) 评论: 回顾7年前的采访新闻,感到非常奇怪,当初被看作正式明确中药作为药品的法律地位”的一纸法令,今天却成了中药进入欧盟的梦魇。不知道被誉为我国“中药现代化之父”的任德权先生(时任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副局长。曾任全国医药商业协会会长、中药经济研究会会长、中国医药公司总经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参与并推动中药现代化达30年之久,是绝大部分中药现代化政策的制订者和执行者) 今天有何感想,七年来,为中药合法步入欧盟做过哪些具体的努力? 当初兴高彩烈的你,今天又有什么话要说? 梁洛施的经历告诉世人,灰姑娘嫁入豪门,也许只在童话世界才有。 既然难以入门西方,何不让西方来接轨我们? 中药靠什么 入门 西方? 不是靠现代化,因为西方不缺现代化,而是靠疗效!靠国家实力。没有疗效,一切免谈,没有实力,靠边站——过不完的壁垒,翻不完的坎 相关链接: 中草药被欧盟扫地出门,幸福了谁?
个人分类: 感悟中医|204 次阅读|3 个评论
中草药被欧盟扫地出门,幸福了谁?
热度 10 sheep021 2011-5-16 17:32
中药受限欧盟新规 5月1日起部分禁售禁用 2011年04月29日22:01 据新华社4月29日消息,欧盟委员会29日发布新闻公报,宣布欧盟《传统植物药指令》将从5月1日起全面实施,届时未经注册的中药将不得在欧盟市场上作为药品销售和使用。据欧盟官员透露,截至目前没有一例中药通过注册。 欧盟委员会在新闻公报中说,《传统植物药指令》旨在为包括中草药在内的传统植物药提供一套简易注册程序,有别于化学药品的注册方法,其全面实施将有助于维护欧洲患者的用药安全。 2004年4月30日生效的欧盟《传统植物药指令》要求包括中药在内的传统植物药必须向成员国主管部门申请注册,只有经审批同意后才能在欧盟市场上继续作为药品销售和使用。 为了让植物药行业完成注册,新指令给出了7年过渡期。也就是说,在截至2011年4月30日的7年过渡期里,传统植物药仍可以销售和使用,但必须尽快完成注册,否则从5月1日起将无缘欧盟药品市场。 欧盟委员会负责卫生医疗事务的发言人弗雷德里克·文森特向记者介绍说,据不完全统计,过渡期内顺利通过注册的植物药在350种左右,但没有一例中药通过注册。 据了解,过高的注册“门槛”成为中药难以通过注册的主要原因。虽然指令中的注册程序较西药有所简化,但由于难以拿出过去15年的欧盟药用史证明,再加上数百万元的注册费用,不少中药企业望而却步。 文森特表示,欧盟指令并非是要全面禁止中药,也不会造成这种局面 ,欧盟已经注意到中国有关方面的这一关切。 他说,欧盟指令针对的是植物药,即便是在5月1日之后,部分中药仍可以像过去一样作为食品或保健品销售和使用,只要不表明是治疗或预防某种疾病的药物无需注册,至于具体划分是药还是食品将取决于成员国。 本博评论: 据此,有反中医分子幸灾乐祸地认为“中草药被欧盟扫地出门”,似乎中医找到一条反中医的证据。且不说“欧盟指令并非是要全面禁止中药,也不会造成这种局面”,也不说“即便是在5月1日之后,部分中药仍可以像过去一样作为食品或保健品销售和使用”,中医仅仅含有中草药吗? 中医药食同源,欧盟人不吃饭呢?吃饭,就可以运用中医理论进行调理,这,欧盟能把五谷、五果、五肉、五菜扫地出门吗? 即是欧盟真的为了某种原因彻底不用中草药了,也没啥大不了,官方不用,民间也会用的,只要有疗效,靠一纸文件是禁止不了的 退一万步说,即是欧盟真的不用中医中药了,那对中国人有啥不利的呢?中国出口中草药未必能赚多少钱,还不如留着国内自己用,呵呵。让他们享受昂贵而副作用不小的的西医医药去吧。就像中餐一样,你不吃是你的损失,关中餐何干? “中草药被欧盟扫地出门”这一假新闻,幸福了谁?只不过又让反中医分子兴奋几天而已
个人分类: 感悟中医|408 次阅读|11 个评论
[转载]中草药被欧盟扫地出门
热度 1 wliming 2011-5-16 12:05
博主注:下文中的“厚颜无耻”在本网有很多表现,请自觉对号入座。 写在中草药被欧盟扫地出门的时候   作者:张功耀   从2011年5月1日起,进入欧洲20多年的中草药被智慧的欧洲人民强制性地扫 地出门。在国外不断制造医学灾难和人道主义灾难,抹黑中华民族的中医中药, 在 国内一再厚颜无耻地自吹自擂“墙内开花墙外香”。 今天,它终于原形毕露, 呈现出了败絮不如的本质。这个事件具有高度的象征意义。限于本人的时间和精 力,也考虑到网络读者的阅读习惯,本文拟就这个事件,讨论如下四个问题:   一、《传统草药产品注册指令》;   二、中草药进出欧洲的历史概貌;   三、中草药被踢出欧盟的原因分析;   四、中草药的前途只有死路一条。   一、《传统草药产品注册指令》   导致中草药被逐出欧洲的直接原因,来自欧洲议会和欧盟理事会颁布的《传 统草药产品注册指令》(Traditional Herbal Medicinal Products Directive, THMPD)。这个指令的前身是2001年11月6日由欧洲议会和欧盟理事会共同颁布的 《2001/83/EC指令》。2003年1月27日和2004年3月31日,欧洲议会和欧盟理事会 曾经两次修改了这个指令,最后形成了从2011年5月1日起强制执行的《第2004/ 24/EC号指令》。依据这个指令,从2004年4月30日开始,欧盟各国的草药管理 当局接受来自世界各地的人用草药产品简易注册申请。这里所说的“简易注册” 是与工业化生产的化学及生物药品必须履行严格而复杂的检验和审批程序相对而 言的。作为传统人用草药产品的注册,只需满足下列条件即可:   第一、所有传统草药产品的生产都必须满足良好生产实践(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GMP)标准。   第二、申请注册的公司必须提供草药产品至少连续30年在欧盟国家使用有效 而安全的证据。如果不能提供欧盟国家以内使用30年的相关证据,也可以对应提 供欧盟国家以内使用15年和欧盟国家以外使用30年的证据。   第三、只接受通过口服、吸食、外用的传统草药产品注册,不接受任何静脉 或肌肉注射的草药产品注册。   第四、所有被注册的草药产品必须是不需要医生指导,也不需要遵照任何用 药限制,就可以安全使用的,这就是说,草药产品一旦获准注册,就可以作为非 处方药销售。(附记:这里所讲的“医生”是指在欧盟国家注册的医生,不包括 草药医生。)   第五、所有被注册的草药产品必须具有充分的历史依据(30年法则),或者 通过现代药物学的实验研究明确了其中的有效成分。如果依据后者申请注册,则 需要提供理化测试、生物测试、药理测试、毒理测试、临床使用结果的对比测试, 共计五个方面的测试数据。如果有已经发表的草药产品研究报告,也可以作为申 请的实验依据。既不能满足“30年法则”要求,又不能提供现代药物学实验证据 的,将不被接受为简易注册。   第六、维生素和矿物质可以加入申请注册的草药产品当中。但是,这些被加 入的维生素和矿物质,与草药产品原有成分相比应当只是从属性的,并且是草药 原料中已经具备的。也就是说,如果草药产品原料中含维生素,可以在草药产品 中再补充少量的维生素;如果草药产品原料中不含人工牛黄,则绝对不允许在草 药产品中添加人工牛黄。   第七、从草药当中萃取有效成分(相当于我国公民常说的“植物精华”)不 属于传统草药产品的注册范畴。这些产品在进入欧盟药品市场之前,需按复杂程 序申请注册,不得按简易程序申请注册。   第八、自己生产或配制的草药产品给自己或亲戚朋友吃,不在市面上销售, 可以不受这个注册指令的限制。   以上草药产品注册指令,是针对所有希望在欧盟销售的草药产品项目的,并 不特别针对中草药。但是,依据这个注册指令,下列中草药产品直接地就不符合 注册要求:   1、中成药。(须按工业化生产的药品接受复杂程序注册,不在简易注册范 围之列)。   2、风油精、万金油、万花油、红花油、活络油之类用“植物精华”生产出 来的草药制品。(违背以上第七条)。   3、中药和西药混合配制而成的复方药。(违背以上第六条)。   4、组方不严,可以随意加减药物分量和组成成分的汤、丸、膏、散、丹。 (违背“30年法则”)。   5、祖传秘方和民间偏方。(违背“30年法则”)。   6、只能按医嘱使用的单方或复方。(违背以上第四条)。   7、中药注射剂。(违背以上第三条)。   8、不能满足欧盟国家共同制定的良好生产实践(GMP)标准的草药产品。 (违背以上第一条)。
个人分类: 伪科学|1295 次阅读|10 个评论
雨林故事:蛇毒克星——蛇王藤
热度 3 liaojp 2011-4-29 22:27
雨林故事:蛇毒克星——蛇王藤
在众多的蛇毒解药中,蛇王藤是一个很响亮的名字,是最常用的中草药。 蛇王藤( Passiflora moluccana var. teysmanniana),别名:两眼蛇、蛇眼藤、双目灵,在广东也称黄豆树,是西番莲科西番莲属草质藤本。主要分布在老挝、越南、马来西亚以及中国大陆的海南、广西、广东等地,生长于海拔100米至1,000米的地区,常生于山谷灌丛中。其蔓藤通常长达数米,叶对生,革质,花两性,腋生,萼裂片5,狭长圆形,花瓣5,长圆形,米白色;副花冠由许多丝状裂片组成,淡紫色,蕊柄伸出,雄蕊粗壮,花药绿豆大小,呈上下层有序排列,像一个圆形的时钟,其颜色比较清爽,但仍不失西番莲家族的热情奔放。 蛇王藤抵抗蛇毒的神奇威力,自古就被人称道。据《全国中草药汇编》记载,其植株含有多种有机酸和微量元素及胆碱等,对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毒蛇咬伤、溃疡等有特殊功效。此外,其枝蔓细长、花朵硕大、形状奇特、果型优美,是一种非常适用于庭园栽植、观赏的藤本植物。 观赏地点:热带雨林温室 蛇王藤-花 蛇王藤-花 蛇王藤-花
个人分类: 花花世界|8710 次阅读|2 个评论
兴趣是成功的“敲门砖”
热度 16 qpzeng 2011-4-7 09:08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也就是说,一个人对某件事有了兴趣,表明老师已经请到了,至于成不成功,还要看学生本人的聪慧和资质。光有兴趣,没有能力,还是枉然,所以我说 兴趣只是成功的“敲门砖”,但不是可靠的保障! 我小时候对很多事儿有兴趣!记得还在读小学以前,每到夏天夜晚纳凉时,听到大人们谈到有关天文学的传说、轶闻总是津津有味;字还认得不多就抱着一本登载许多科普文章的历书百看不厌;小小年纪也能对照中草药图谱去野外采集益母草。 我上学后,什么课都能认真听讲,考试分数都很高且很平均,中学还参加过作文、英语和物理竞赛,但自己心里最清楚, 数理化不擅长,英语和语文最拿手! 尤其是英语,我是特别感兴趣,早上上学,想到有英语课,就莫名地高兴,成天都有精神。我记得曾不止一次缠着英语老师帮我拼英文名,得到后竟然如获至宝。可惜的是,我们当年只在初中好好学了两年英语,高中英语几乎不学了! 其实, 我真正的特长是写字, 看到别人的字写得好,一下就能记住,而且一写就像模像样。从小到大都是在出黑板报和刻钢板(蜡纸)中长大的。第一次发现我对绘画感兴趣,已经是高中快毕业了。我妈妈单位请了一位搞美术的画商品静物画,我居然可以成天站在旁边看着他画,有时他还征求我的意见,比如景物的大小啊、颜色的搭配啊,我也还能说上个一二三!这以后,我就自己买了画笔、纸张和颜料,首先从临摹山水、花鸟、动物开始,后来也能画得以假乱真、惟妙惟肖!这大概与我平时设计黑板报有点关系。很可惜,高考没能参加美术特考,糊里糊涂报考了理科,以后再也没有涉足美术这个领域。 哎,没有长辈的指点和提携,自己“误入歧途”也毫无知觉,等到如梦方醒却悔之晚矣! 我上面说了那么多旧事,无非是想说,人的兴趣其实是很广泛的,但光有兴趣,没有足够的实力,只能事倍功半!说实话,对于做科研,我的科学思维还行,但最欠缺的恐怕就是数学能力!如果我当初学了美术、书法或英语,也许就能将自己的能力发挥到极致,所取得的学术成就也就够得上人中翘楚了。因此, 一个人能否在某个领域获得最大限度的成功,对该领域怀有浓厚的兴趣固然不可缺少,但更重要的是了解自己的潜力如何! 对于成长中的少年而言,兴趣是自己的事,而潜力则需要父母从旁观察。 兴趣也许是可以培养的,但潜力的大小似乎因人而异。从发育生理和智力形成的角度来看,即使正常大脑也有不平衡的现象存在。我不知道兴趣中是否隐含潜力,只知道兴趣并不等于潜力。因此,在儿童成长早期,父母应该尽一切可能让孩子尝试所有他感兴趣的事情,不用阻止,也不要干涉,唯一要做的就是仔细观察,看他哪些方面行,哪些方面不行,为孩子出主意,因势利导,创造让孩子的特长发挥到极致的条件,并让这种优势一直延续到学业和职业的选择。 因此,父母与其花大钱送孩子上名校甚至到海外留学,不如让他在早期发展自己的兴趣,并为他的人生发展提供最好的建议,让他能把自己的潜力发挥到极致。
个人分类: 生活杂感|5401 次阅读|48 个评论
成都田婆婆教你臭鸡蛋变万能药包
热度 3 冯用军 2011-3-15 22:11
2006年10月,周子礴的出生给刘建琼一家带来了无穷的欢乐。然而,在周子礴不满三岁的时候,一家人的快乐和幸福却在一夜间烟消云散。如今的周子礴,全身都长满了脓包,奇痒、溃烂,将与他终生为伴。每天,周子礴无论是站着还是坐着,都在永远重复着同样一个动作,身体不停地扭动,或许只有这样,才能让他的痛苦减轻一些。   2009年8月底,刘建琼发现儿子的脖子上长了三四个像湿疹一样的小红点。于是,她带着儿子来到了西昌这家专治新生儿湿疹的田婆婆洗灸堂。   经这里的老板诊断后说这是湿疹,然后就给孩子进行了中药的泡浴。   工作人员用纱布裹上鸡蛋白、银手镯和中草药,蘸上刚刚熬好的中药水,在周子礴的全身进行擦洗。   洗完后,工作人员又用他们的“专用湿疹膏”,涂在了周子礴那三四个小红点上。   半个月的时间里,周子礴先后去田婆婆洗灸堂洗了四次。然而,随着洗浴次数的增加,那些湿疹红点反而越来越多,越长越大,最后全身长满了脓包,并开始溃烂。   然而老板却告诉刘建琼,这是正常现象,继续洗就能治好。刘建琼相信了。结果,孩子在一次洗浴后没多久,小子礴就突然昏迷了。   2009年9月3日,周子礴被紧急送到了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抢救。一个可怕的事实摆在了刘建琼面前:周子礴患上了脓包型银屑病,这种病终生无法治愈。   经过四天四夜的抢救,周子礴终于脱离了生命危险。但刘建琼80岁高龄的奶奶,却经不住这意外的打击,溘然离世。   虽然周子礴的命被保住了,但是他全身的脓包却在不停地溃烂。   健康活泼的孩子怎么会突然变成这样了呢?刘建琼想弄个明白。   无意中刘建琼发现:从田婆婆洗灸堂买来的“湿疹膏”,竟然长满了厚厚的黑色霉菌!   周子礴的妈妈刘建琼我绝对相信它这里面有太多的猫腻。   在田婆婆洗灸堂的网站上,刘建琼看到了这样的宣传:田婆婆洗灸堂采用不同的中草药配方熬成药水,对常见病、各种皮肤病具有独特的疗效和作用。   然而刘建琼查到,这个宣称能够治疗各种疾病的田婆婆洗灸堂,在工商部门的经营范围、卫生部门的卫生许可范围居然都是公共浴室!   刘建琼记得:当初田婆婆洗灸堂给孩子洗浴时,用的是中草药“小儿沐浴散”、“皮肤沐浴散”和湿疹膏这三种药物。然而,当刘建琼来到田婆婆洗灸堂寻找这些药的时候,她发现原来宣称能够治疗多种疾病的宣传单和药品都不见了踪影。   这些药怎么会突然消失了呢?   刘建琼决定深入到田婆婆洗灸堂的加盟店去打工。在昆明的多个加盟店里,她终于再次见到了湿疹膏。加盟商告诉她:这些没有厂名、厂址和药品批准文号的湿疹膏,都是由成都田婆婆洗灸堂总部配送的。   刘建琼在田婆婆洗灸堂的QQ群中还意外的发现:很多加盟商反映,湿疹膏都存在发霉变质的问题,与小子礡用过的湿疹膏如出一辙。   在一些田婆婆洗灸堂加盟店里,刘建琼看到:给孩子洗浴的中药水竟然也是重复使用的。   更让刘建琼没有想到的是:号称能给孩子祛风除热时用的鸡蛋白、银镯子和中草药裹成的药包,有时候用的竟是臭鸡蛋。   三个月的时间里,刘建琼在重庆、云南、贵州等地的田婆婆洗灸堂里,做过清洁工、普通员工、店长,搜集到了重达50斤的证据材料。   在调查中,刘建琼还发现:当初给周子礴洗浴用的小儿沐浴散和皮肤沐浴散,如今已经被蓝色包装的“洗浴1-6号”所取代,生产厂家是成都碧欧思科-T技发展有限公司。而事实上,这只是一家生产木桶的企业,并没有生产药品的资质。   记者在采访成都碧欧思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裁赵剑时他告诉我们,“洗浴1-6号”在药材市场买的药,有的是皮、有的是根,有的是草,然后他们自己把它全磨后制成的。。   赵剑介绍说,在2010年4月之后,原来由田婆婆洗灸堂自配的小儿沐浴散和皮肤沐浴散就换成了现在的洗浴1-6号。包装上还去掉了以前宣传治疗功效的用语,为的就是规避风险。   据赵剑介绍,这里每个月都要为田婆婆洗灸堂生产两万包药,仅仅靠向加盟商卖药,田婆婆洗灸堂每年就净赚五六百万元。   在调查中,刘建琼发现了更多与周子礴有相同遭遇的孩子。   四川省郫县的龙龙,满月时在田婆婆洗灸堂新繁镇总店两次洗浴之后,全身就长满了脓包。   四川省成都市的轩轩,两个月大时在田婆婆洗灸堂洗过几次脸上的湿疹,之后脸颊两侧严重溃烂。还有很多孩子有类似遭遇。   刘建琼还发现,在很短的时间里,田婆婆洗灸堂已经在全国21个省市发展了400多家加盟店。   在这些加盟店的宣传单上,治疗湿疹、感冒、腹泻、胎毒、便秘、黄疸等各种常见病以及各种皮肤病的疗效宣传随处可见。   刘建琼决定,自己遭受的痛,不能让其它任何一个家庭再重新上演一遍。她决定站出来,把一切事实的真相给指证出来   发病后的一年半时间里,周子礴每天都在痛苦中度过,由于奇痒难耐,他常常趁大人不备将自己抓得血肉模糊。   为了防止孩子抓挠引起感染,晚上睡觉时,刘建琼夫妇必须每人抓住孩子的一只手,直到天亮。   而最让刘建琼揪心的是,由于长期大量的服药,周子礴的牙齿都被翘变了形。在孩子每天必吃的药物中,刘建琼注意到:其中一种药物的副作用会导致肌力低下。就这样,因为全身绵软无力,已经四岁半的周子礴还无法像正常孩子一样自由的行走。   看着痛苦不堪的儿子,刘建琼现在唯一能做的,就是用DV机记录下孩子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因为她不知道儿子的未来会是怎样。
个人分类: 315质量研究院|2662 次阅读|6 个评论
传统中草药,协同作用,疾病机制与数据分析
热度 5 lhdcsu 2011-3-3 21:26
1+12, everything is conditional... 中华民族的瑰宝,传统中草药,几千年的临床历史证明了什么?我们可以宏观的讲,混合物就是好,使得药物的协同作用得以体现,也许实现了多靶点治疗。疾病是复杂的,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肥胖,其触发机制是什么呢?基因的,环境的,基因与环境相互作用的? 再看看我们的数据分析。当前火爆的 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ies, 医学界标准的单变量分析(当然还有必须的p value 了),一大批的发表在一流杂志上的文章报告了基于单变量分析的很多跟某某病相关的SNP or LOCI, 这样的结果有意义吗或者说意义有多大?绝大部分的疾病都不会是因单个基因引起的,而是多个基因的共同作用。当然了,在现阶段,去研究所有变量(基因)的组合是不大可能的,但是,是不是数据分析方法可以稍稍进步一点点儿呢?多考虑一点点儿变量的共同作用呢?文献中有那么一些零零星星得报道,但绝对不是主流... 期待,期待好的方法,期待对数据的更好的理解...
个人分类: 个人观点|4176 次阅读|11 个评论
[转载]关于中药复方“君臣佐使”的英文解释
liuyingxiang 2010-11-29 09:39
最近,在英国剑桥大学生命科学院药理系FanTai-Ping博士的网页上发现一篇关于中草药的描述摘录下来,尤其是对中药复方的君臣佐使的描述写的挺有意思,请大家浏览。 About Chinese Herbal Medicines Principle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formation prepared by postgraduate students Wei Wang, Hasini Wijesuriya and Chin Wen Co with assistance from Dr Tai-Ping Fan and edited by Dr Jenny Koenig.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 prescriptions usually contain several herbs called a fufang. This formulation is based on the principle of Jun-Chen-Zuo-Shi(君-臣-佐-使). Jun (emperor) treats the main cause of the disease Chen (minister) enhances the actions of Jun or treats accompanying symptoms Zuo (adjuvant) reduces or eliminates possible toxic effects of the Jun or Chen herbs but also treats accompanying symptoms Shi (courier) helps to deliver or guide the other herbs to the target organs. A TCM practitioner will modify the ingredients and dose according to the individual patient. Read more about Dr Tai-Ping Fan's research at http://www.phar.cam.ac.uk/ri/fan.html and in Fan et al 2006, Trends in Pharmacological Sciences, Vol 27, Pages 295-308. Focus on Ma Huang Ma Huang comes from the plant Ephedra sinica which has been used for 500 years in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for treating asthma, hay fever, colds, fever and coughs. Ephedra is also found in India and America (see photos) current uses of Ma Huang in the West Ephedrine has been extracted from Ephedra and is used in a nasal spray for decongestion (colds, hayfever). Giving it as a nasal spray means that its action is largely restricted to the nose and it doesnt reach the rest of the body where it can have side effects. It is no longer used in Western medicine for asthma Ephedra has been used as a nutritional supplement for weight loss. It was banned in the USA because of serious side effects if taken in sufficient doses (see Consumer Advisory from the USA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National Center For Complementary and Alternative Medicine http://nccam.nih.gov/health/alerts/ephedra/consumeradvisory.html take home message any medicine can have adverse effects if used inappropriately always consult a qualified practitioner and make sure your GP is aware if you take herbal medicines (see http://www.mhra.gov.uk ) How does it work? Ephedra sinica: contains ephedrine and pseudoephedrine. The chemical structure of ephedrine is very similar to adrenaline. Ephedrine acts in a similar manner to adrenaline: It constricts blood vessels in the nose to stop it dripping Increases heart rate and force of contraction of the heart Widens the airways Brain stimulant Stimulates adrenals and thyroid The body becomes accustomed to its effects after using it for some time. Withdrawal can then cause depression. Have a look at the results of our experiments on the effects of Ma Huang on the heart rate of Daphnia in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Plus other ingredients? There are some reports that there are other important ingredients in Ephedra sinica It may also contain chemicals which decrease the effect of ephedrine on the heart It may also contain chemicals which decrease the inflammation that occurs in the lungs in asthma Common ground? Western medicine is moving from using a single drug to using combinations of drugs this is common in AIDS, cancer chemotherapy, asthma and heart conditions( A) This approach now involves affecting several protein targets within the body rather than just one Magic Bullet. It is now possible to test large numbers of different drugs and of combinations of drugs in isolated systems There is a great deal of enthusiasm aiming to produce an evidence-based validation of the efficacy of Chinese medicine (B) (A) Wagner H (2005) Trends and challenges in phytomedicine: research in the new millennium. In Handbook of Medicinal Plants (Yanic, A. and Bachrach, U. eds) pp 3-28 Haworth Press (B) Fan et al 2006, Trends in Pharmacological Sciences, Vol 27, Pages 295-308.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9235 次阅读|0 个评论
天然产物化学何去何从?
热度 1 许敏 2010-9-29 17:04
天然产物化学是研究生物有机体(植物、动物、海洋生物、微生物等)代谢产物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是在分子水平上认识自然、揭示自然奥秘的重要学科之一,其研究内容包含生物样品中活性成分的分离纯化、结构测定、天然有机分子的全合成与结构修饰改造、构效关系研究等方面。我国早在 17 世纪就从乌头中发现了结晶体,揭开了天然产物化学的面纱。但是对它的系统研究还得追溯到 19 世纪。 19 世纪,化学家们对鸦片进行研究,分离到了止痛成分吗啡与止咳成分可待因等多种生物碱,奠定了天然产物化学学科的基石。随后,抗疟疾药奎宁、抗胆碱药东莨菪碱、平喘药麻黄碱等一系列植物药的研发,大大推动了天然产物化学学科的发展。 20 世纪 50 年代,抗高血压利血平与抗癌药长春新碱的发现,又一次掀起了天然产物化学研究的热潮。随即,紫彬醇及青蒿素的问世,立起了天然产物化学研究中的丰碑。在此期间,我国及至世界上涌现了大批优秀的天然产物化学家,他们发现了大量的新骨架天然产物分子以及活性天然分子,他们亦开创了许多新的研究方法,新的研究技术,也给天然产物化学带来了新的思路和变革。 但是, 21 世纪由于全世界性经融风暴的爆发,以及组合化学等新兴学科的出现,天然产物化学迎来了研究的寒流。大量的药物研发机构完全撤出,或大量减少了对天然产物化学研究的资助。国家也宣称要适当减少对天然产物化学研究的资助。他们宣称,从天然产物研发创新药是一项费时,费钱的行为。那么,天然产物化学该何去何从呢? 我们知道,目前市场上 60% 的药直接或间接来源于天然产物,但是,这已是过去的辉煌。我们可以缅怀紫彬醇和青蒿素的岁月,我们可以赞叹老一辈天然产物化学家们的光辉岁月,但是我们也得思考天然产物化学的未来。我们将面临的是更严峻的挑战和考验,如果天然产物化学要一如既往的辉煌和夺目。 我个人认为,以前天然产物化学在发展阶段,所以天然产物化学是个研究方向,一个新结构,一个新骨架,就是目的。因为以前鉴定一个结构是多么不容易,特别在 NMR 技术还不发展的岁月中。但是,发展到今天,天然产物化学研究只应该是个研究过程中的手段而不应该是目的了。所以,我认为天然产物化学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思考: 1. 创新药的研制: 从天然产物及其衍生物中快速寻找有显著活性的先导化合物,创制新药。充分利用中草药这一丰富资源来开发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药应该成为天然产物化学的一个方向之一。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应该考虑的是天然产物化合物库的构建以及活性分子发现和分离的高效性。如何构建一个实物库和信息库并存,共享受和独点并存的可有效动作的天然化合物库?如果能快速高效的发现高成药性的天然活性分子?这应该是两个要思考的问题,同进也应该是天然产物化学研究方法的革新及不整合。 2. 中草药物质基础的再评价及质量标准的建立: 中草药是我国的瑰宝,但是由于物质基础不明确,质量标准体系不完善,给中成药进入国际市场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如何有效在天然产物化学研究基础上,明确中草药的物质基础,建立合理可行的质量标准体系? 3. 天然产物分子的生物学意义 :存在的必是合理的。那么,天然产物分子存在的生物学意义是什么呢?植物防卫?植物发送的信息? 4. 资源替代及可待续利用 :以天然产物化学研究为手段,为一些濒危的植物资源寻找替代,或是开展人工种植的研究。 总之,以上所述仅仅是极小的一点点思考。天然产物化学是一个光明的学科,为人类的健康和工农业均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我们当持之以恒,坚持不懈,为人类科学发展做出贡献。
个人分类: 科学日记|1603 次阅读|2 个评论
几种中草药
flly 2009-7-23 16:38
在一户农家旁看到的,当时就傻了,没见过这种庄稼啊。还好另一个念头就是:应该是中草药吧。拍了回来,给大家一认。果然认出一些来。 金针菜,回来发现就拍了这一张清晰的花,后悔中 在羊乳和党参之间犹豫,现在觉得可能是党参 白芷,似乎也是香料吧 蕙兰和白芷在 尧 、 舜 、 禹 时将窜纫成一对称为蕙芷代表着中华炎黄子孙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历史。在中国传统意识中被视为中华民族秀丽山河与繁荣昌盛、领土完整和民族团结的象征和标志。蕙芷是我国文华的精华,是中国和人民本身象征。 桔梗 似乎是苍术,不知道是不是 射干,小时候种过
个人分类: 植物|4563 次阅读|2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3 13:3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