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世俗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转载]游走在神圣与世俗之间——简评马林诺夫斯基《巫术科学宗教与神话》
fqng1008 2019-8-29 22:38
个人分类: 读书笔记|0 个评论
心病袭来谁脱俗——毛泽东参加陈毅追悼会有感
fqng1008 2018-1-1 11:35
我们知道, 积极乐观的情绪会使人长寿并且增强身体抵抗力,而压抑、沮丧 或者消极的心态往往会给身体和健康带来意想不到的损害 。英国一个被发表在了英国精神病学杂志上的关于心情 沮丧 的最新研究,量化了由心情沮丧而导致的死亡率增加的数目。这个研究的调查样本超过了六万人,目的是为了发现 焦虑 、沮丧和死亡之间的关系。这个 心理 研究结果让人吃惊: 抑郁 引发的死亡率和吸烟引起的竟然相似。 作为一个退休老人,我也即将进入了养老的行业队伍。听人说,有的人一退休(尤其是男性),常常衰老得很快,可能就是退休后的生活让他感受到很大的落差,沮丧的情绪严重影响了健康。我自己凡人一个,想起来确实有点不寒而栗。当然,还有一些大人物,也不能完全脱俗,政治上的失意往往是健康急转直下的起点。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无论被打倒还是被下台,昔日的意气风发早已成为过眼云烟,精神上的萎靡却一下子让人老了好多,甚至大病缠身,一蹶不起。 刚刚看到 顾保孜著《毛泽东最后七年风雨路》 ( 人民文学出版社 ) , 其中讲到: 当举国上下为庆祝粉碎林彪集团的胜利而纵情欢呼时,毛泽东所看到的前景却不容他有太多的乐观和轻松。林彪集团的覆亡客观上宣告了文化大革命理论和实践的失败,也意味着毛泽东的精神再次遭受更猛烈的重创 ……他的精神受到林彪叛逃的极大刺激,身体健康状况日渐下滑,各种病症开始显现。 下面节选部分内容: 1972年的新年是寒冷的,严冬侵袭着中南海。 曾经郁郁葱葱的苍翠在寒风中迅速地枯黄、凋谢、飘零…… “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的毛泽东,也无法背离日趋衰老的自然规律。他的精神受到林彪叛逃的极大刺激,身体健康状况日渐下滑,各种病症开始显现。有时可能一点诱因就能导致大的疾病出现。 一年多前,也就是 1970年庐山会议期间,毛泽东因游泳受了风寒,加之“批陈整风”并不顺利,林彪一伙攻守同盟,很难突破,心力交瘁的毛泽东觉得身体很不适,三步一喘,五步一咳,因为咳嗽剧烈,侧卧床榻,常常一夜无眠到天明。到了1970年11月下旬,毛泽东的病情越来越重,持续高烧不退,医生怕转成肺炎,赶紧找来专家给他看病。专家们一致诊断他得了肺炎。在此之前毛泽东身子骨很硬朗,几乎不生病,不要说肺坏了,就是头痛脑热也很少出现。所以他对待疾病的态度就像对待帝国主义一样,认为那是只纸老虎,你不怕它它就会怕你。毛泽东既不相信“病来如山倒”,也不信“病去如抽丝”。他一听医生说自己得了肺炎,立刻就火了。他不仅拒绝治病,也拒绝医生靠近。 毛泽东就这么一连发了两天高烧,也一连发了两天的脾气,导致病情持续恶化。 办公厅主任看见毛泽东病情万分危急,赶紧把跟随毛泽东多年的保健大夫紧急召了回来。深知毛泽东脾气的保健大夫为毛泽东检查后,故意轻描淡写地对他说: “看来仍旧是老毛病,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只要打打针就好了。” 毛泽东听了保健大夫这一番话,觉得这才符合他身体的真实情况,心病没了,神情也放松了,开始同意接受治疗。 针药跟上,毛泽东的病很快有了起色。 最终肺炎是治好了,但是这场重病已经累及心脏和肺 脏 。很长一段时间,他的身体都十分虚弱,行动困难,走起路来,双腿只能像两条木棍子似地拖动 ……他的体态高大,心血管循环负担非常重。而心血管疾病又是人类的“头号杀手”,如果这个潜伏危险不被发现不去排除,那么人的生命随时会被这个“杀手”夺走。 去年 9月,林彪事件发生后,78岁高龄的毛泽东与周恩来一起领导了对“林彪集团”的揭批查工作。 “批陈整风”改为“批林整风”。一字之改,却惊天动地,震魂荡魄…… 1970年以后,“文革”无论从理论还是实践,都显露出它致命的缺陷。当举国上下为庆祝粉碎林彪集团的胜利而纵情欢呼时,毛泽东所看到的前景却不容他有太多的乐观和轻松。林彪集团的覆亡客观上宣告了文化大革命理论和实践的失败,也意味着毛泽东的精神再次遭受更猛烈的重创…… 因为 “揭批查”过程也是“剥竹笋”的过程,一笔一笔地清算林彪的历史老账,一层一层把内幕剥开。林彪自井冈山以来所犯的十六条错误在政治局内部进行传达,接下来《“571工程”纪要》作为批判林彪的罪行材料也印发全国。 翻开《 “571工程”纪要》,那些被当时认为冒天下之大不韪的反动至极的语言,更加激起全国人民义愤填膺,对死有余辜的林彪一伙恨之入骨。 但是,毛泽东已经发觉,揭批查到最后,暴露出了一个核心问题 ——那就是文化革命是不是“左倾”路线的产物? ……他在精神上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顿,他体内潜在的疾病也开始“秋后”向他算总账。 在精神与身体双重打压下, 11月下旬,毛泽东又患了一次重病,经过医生全力抢救,方才脱离危险。一个半月来,他的身体都没有恢复元气。双脚严重浮肿,原先的布鞋、拖鞋一双都穿不上了。工作人员赶制了两双特别宽大的拖鞋,好让毛泽东穿着能够散散步。 毛泽东带着一身疾病迈入了 1972年新年的门槛。此时的北京也进入了数九寒冬的季节。 寒流、大雪交替突袭而来,中央各种会议也少了许多。 毛泽东因为身体的缘故,几乎大门不出二门不迈,更不要说进人民大会堂主持会议了。此时与中南海新华门一步之遥的人民大会堂在毛泽东政治生涯中已成为 “遥远的地方”。从1971年9月林彪叛逃到1973年10月,两年多后,他才走进人民大会堂主持召开了党的第十次代表大会。当他步履蹒跚地出现在全国党员代表的视线里时,几乎所有代表的脸上都闪过惊诧的表情,大家内心顿时沉重起来。一个严峻的现实摆在人们面前:毛泽东老了! 失去健康的毛泽东,整日躺在床上看大本线装书,可是就在此时,他又发现自己的眼睛不仅老花程度加深,白内障也随之严重起来, “内忧外患”导致他的情绪越来越不好,在毛泽东身边工作了十几年的机要秘书张玉凤对此就深有体会。 曾经有记者问她: “毛主席向你们发脾气吗?” 张玉凤毫不犹豫地回答: “发!1970年以后,主席身体患了多种疾病,有时情绪不好,渐渐地,我就觉得毛主席也和平常人一样,也有喜怒哀乐。不过,他始终像父亲一样对待我们工作人员,是位非常慈祥的老人!我们在他身边久了,他也熟悉了我们,就像对家里人一样。有时遇到我们做错了事,或是他的情绪不好,就会发脾气。当时我也觉得委屈,觉得自己已经尽责尽力了,还是挨批评。现在看来,这不能怪主席。他操劳的是国家大事,加上国际风云不断地变幻,国内形势也不稳定,他心头有很重的压力。这些都是我们年轻人无法认识和体会的。所以就不能准确把握主席的内心活动。比如,主席正在看文件,我见饭要凉了,就提醒主席说:主席,饭菜要凉了,还是先吃饭吧。主席一听,火了:你没有见我在看文件吗?不吃!不过,主席发脾气,从不往心里去,发完也就忘了,并不计较我们的过失。 主席一辈子爱看书,他读书几乎达到手不释卷的程度。主席读书有个习惯,不爱坐着看,常常捧着书靠在床上看。他的眼睛老花,又有白内障,看不清字体,却又不肯配带老花镜,只好借助放大镜看书。放大镜是象牙做的框,很重,他竟能拿着看几个小时甚至更长时间的书。主席读书范围很广,历史天文地理文学,几乎没有他不读的。 ” 依靠读书舒缓内心的负累,或许是毛泽东一种减压的方式。他习惯从历史中寻觅政治灵感的毛泽东又从历代文人墨客的怀古诗中,为林彪一伙反党篡权找到相似的历史原型。记得当时社会上流传一时的唐朝杜牧的 折戟沉沙等作,都是毛泽东读古书中挑选出来的。诸如试玉还须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向使当时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一类诗句,说明历朝历代接班人的选取都非常之难,都真伪难辨,而且被选者要经过时间的检验。今天的共产党政权也是如此……毛泽东要让历史照进现实,借古人之口为今天的政治说话。 寒冷,容易让人生病,也容易令人伤感。 1972年1月7日一大早,陈毅被癌症夺走了生命的噩耗传到了毛泽东耳中。不知是消息来得突然,还是早有思想准备,他很长时间竟面无表情,无言无语。但他内心多少有些安慰,在前一天上午,也就是陈毅去世前几个小时。毛泽东对前来商谈工作的周恩来和叶剑英说:'二月逆流'经过时间的检验,根本没有这个事,今后不要再讲'二月逆流'了。请你们去向陈毅同志传达一下。 (注1) 据叶剑英报告说,他已经将这话带到了陈毅的枕边 …… 毛泽东望着窗外,零零星星的雪花一片一片地飘落在窗户上,渐渐融去。雪花就这么落下,融去,再落下,再融去 …… 人往往表面反映越是平静,内心活动越是剧烈。 毛泽东是在思念那井冈山战斗的岁月?还是对以陈毅为代表的老帅们有些愧疚?扳着指头数数,那些和他一起出生入死打江山的元帅们,活着还有五位,除了叶剑英,其余四位都闲居在家 …… 毛泽东从一九七一年秋冬开始,不断在小范围内吹风,为 二月逆流正名,把文革中几位老帅挨整的账全部算在林彪的头上。他说:不要再讲二月逆流了,它的性质是老帅们对付林彪、陈伯达、王、关、戚。大闹怀仁堂,缺点是有的。你们吵一下也是可以的。同我讲就好了。 调车,我要去参加陈毅同志的追悼会!毛泽东穿着睡衣执意前往,令所有人措手不及…… 陈毅去世了。他是在北京最寒冷的冬夜里去世的。 无论相信与否,他都静静地躺在那儿,仿佛睡熟一样,那么安详。 此时,日历上印着赫赫黑字 --1972年1月6日。 凌晨的钟声,再有 5分钟就要敲醒新的日程。而陈毅生命的钟声却永远地沉寂了。 按照周恩来与几位老帅商议的意见,陈毅元帅治丧程序只比上将、副总参谋长的规格略高一点。参加追悼会名单上有周恩来、叶剑英、张春桥、李先念、李德生、纪登奎、汪东兴、徐向前、聂荣臻、李富春、郭沫若等人。叶剑英致悼词。周恩来特别注明:因天气太冷,江青、宋庆龄可以不参加。一向怕冷的江青却传话:她能够来。参加追悼会的人员确定了,可由于中央还没有对 二月逆流正式平反,悼词如何草拟,无人敢轻易表态。 悼词成稿后,周恩来亲自动笔修改,他煞费心思,字斟句酌地补写了一段对陈毅一生功过的评价。他写道:陈毅的一生 努力为人民服务,有功亦有过,但功大于过。接下来采取对功实写而对过虚写的方式,这样,既能避免刺激党内文革派,又彰显了陈毅在历史上功劳,一定程度上达到了为他恢复名誉的目的。 周恩来将悼词改完,放下笔,仰天长叹,他多么希望陈毅知道他的内疚和无奈!如今老友归去,周恩来心痛之余,要通过陈毅的治丧活动为朋友作出力所能及的补偿。 陈毅死后,三〇一医院门口自发地聚集了许多从四面八方闻讯赶来的干部和群众。他们站立在寒风中等候,久久不肯散去,坚持要向陈毅的遗体告别。人数越聚越多,最终惊动了中央高层。 周恩来这时决定将陈毅的悼词送给毛泽东审阅,请他最后定夺,并在附信中说: 陈毅同志是国内国际有影响的人,我增改的一长句,对党内有需要。(注2) 1月8日,毛泽东接到了周恩来送来的陈毅悼词。他一眼扫过,几乎没有思忖,大笔一挥,将周恩来精心补写的几段评价陈毅一生功过的文字悉数勾去,在稿纸一边批示道:基本可用、功过的评论,不宜在追悼会上作。 (注3) 当天毛泽东就圈发了有关召开陈毅追悼会的文件,包括陈毅追悼会的规格。 按照文件所定的规格:陈毅已不是党和国家领导人,陈毅的追悼会由中央军委出面组织。总政治部主任李德生主持追悼会,军委副主席叶剑英致悼词。政治局委员不一定出席,参加追悼会人数为 500人,定于1月10日下午3点在八宝山烈士公墓举行。 但是接连两天,副主席宋庆龄来电话,坚持要出席陈毅的追悼会;西哈努克亲王发来唁函,并提出参加陈毅追悼会的请求;许多民主人士也纷纷表示要前来悼念。 这一切令周恩来十分为难,他不知如何解释为好,只能用天气寒冷、场地狭小等理由反复劝阻他们前来。 1月10日中午饭后,按惯例毛泽东是要休息一会儿的。可是他裹着米色睡衣,在一侧堆满线装书的卧床上躺着,辗转不安。 工作人员发现他翻来覆去睡不着,就劝他休息一会儿。他说要起来到沙发上坐一坐。工作人员搀扶他走进书房。毛泽东坐下后,便随手抓起一本书,看了一会儿又放下,显得心事重重。 自从圈阅了陈毅追悼会的文件,他就一直这样意乱心烦,越加显得面色憔悴,腮边的胡须很长。 当时毛泽东手边没有日历,桌子上没放钟表,也没有任何人提醒他,在追悼会快要开始之前,毛泽东突然抬头询问工作人员: 现在是什么时间?当得知是一点半钟的时候,毛泽东拍打了一下沙发的扶手:调车,我要去参加陈毅同志的追悼会!说完,他便缓缓站起身来。(注4) 太突然了!工作人员愣怔住了。毛泽东没有多作解释,一个人颤巍巍地向门外走去。 大家反映过来后,立即通知派调汽车。 这时,毛泽东还穿着睡衣,下身是一条薄毛裤。工作人员急忙拿来他平时出门见客时穿的那套灰色 毛式服装要他换上,他却觉得耽误时间:不要换了。大家赶忙替他披上大衣,再给他穿制服裤子时,他还是拒绝了。 只穿着薄毛裤出门,这怎么行呢?然而毛泽东的脾气大家是很熟悉的,他决定要做的事谁都别想阻拦,他不想做的事你再动员也无济于事。工作人员中有两位搀扶着毛泽东上车,另一位快速拨通了西花厅周恩来的电话。 周恩来得到这一消息,立刻拨通了中央办公厅的电话,声音洪亮而有力地说: 我是周恩来。请马上通知在京的政治局委员、候补委员,务必出席陈毅同志追悼会;通知宋庆龄副主席的秘书,通知人大、政协、国防委员会,凡是提出参加陈毅同志追悼会要求的,都能去参加。 接着他又电话告知外交部: 请转告西哈努克亲王,如果他愿意,请他出席陈毅外长追悼会,我们将有国家领导人出席。(注5) 周恩来搁下电话,忘记了自己身上还穿着睡衣,一边让卫士长张树迎赶紧调车,一边匆匆往外走。他要赶在毛泽东之前到达八宝山! 在汽车抵达目的地之前,周恩来才好容易将睡衣换了下来。而毛泽东则将睡衣穿进了追悼会场。 周恩来一下车,三步并作两步,一进八宝山休息室就激动地通知张茜: 毛主席要来! 神情黯淡的张茜听到这个突如其来消息,眼水长流。 周恩来安慰道: 张茜,你要镇静些啊! 张茜强忍住抽泣询问: 毛主席他老人家为什么要来啊? 周恩来没有回答,但他明白,这是毛泽东对昔年战友的重新认可。 毛泽东首次将 中国第二号走资派归于人民内部矛盾,这成为邓小平复出的重要信号 毛泽东一下车就被人们拥簇着来到燃着电炉的休息室里。他的悲切和疲倦显而易见地印在明显苍老、憔悴的脸上。 张茜看到了毛主席,令人心碎地惨然一笑,多时的委屈化为苦涩的泪花在眼眶里盘旋: 主席,您怎么来了? 毛泽东也忍不住凄然泪下!他握住张茜的手,话语格外缓慢、沉重地说: 我也来悼念陈毅同志嘛 !陈毅同志是一个好人,是一个好同志。 宽慰和喜悦如温暖的春风从每个人心头吹过,张茜激动地挽住毛泽东的手臂,这肺腑之言虽然姗姗来迟,可它毕竟来了! 杜修贤此时按下快门,留下了这个别有意义的瞬间。 张茜尽力抑制悲痛,向毛泽东告白: 陈毅病危时,还想到主席的寿辰。12月26日那天,他进食已经很困难,但是还吃了一点寿桃、寿面,祝你老人家健康长寿。 毛泽东眼眶红了,他深知陈毅的至情至诚。他关切地问: 孩子们呢?叫他们进来嘛。 陈毅的四个孩子进来后,毛泽东和他们一一握手,勉励他们要努力奋斗,深情地对孩子们说: 陈毅同志是一个好人,是立了功劳的。 陈毅同志26岁的时候第一次见到主席,从那时起,在你老人家的指引和教导下,他才走上正确的革命道路,也正是这样,才有了我们这一家。张茜表示了对毛泽东的由衷感激。 毛泽东回应: 陈毅同志为中国革命、世界革命做出了贡献,这已经作了结论了嘛。 听到这些,张茜心潮起伏,喃喃地说: 陈毅不懂事,过去反对过主席。 陈毅同志和我有过几次争论,那个不要紧嘛 ,我们在几十年的相处中,一直合作得很好。陈毅同志是执行中央路线的,是能团结人的。毛泽东再次表示了对战友的肯定。 谈话告一段落时,张茜真诚地请求: 主席,您坐一会儿就请回去吧! 毛泽东微微摇头: 不,我也要参加追悼会,给我一个黑纱。 张茜忍着泪水连忙说: 主席,那怎么敢当啊! 有人进来报告:西哈努克亲王和夫人来了。毛泽东稍稍地一怔,立刻转身朝门外望。 西哈努克和陈毅相识了十多年,交往颇多,对陈毅的感情很深。陈毅去世后,他几次向周恩来提出要亲自来八宝山,参加追悼会。周总理没法答复他,当时连中央政治局委员都不参加,怎能同意一个外国人领导人来呢? 毛泽东告诉西哈努克: 今天向你通报一件事,我那位'亲密战友'林彪,去年9月 13日,坐一架飞机要跑到苏联去,但在温都尔汗摔死了。林彪是反对我的,陈毅是支持我的。 西哈努克亲王惊异地望着毛泽东。林彪出逃,中国还未向国外公开发布消息,他是毛泽东亲自告知林彪死亡消息的第一个外国人。 我就一个'亲密战友',还要暗害我,阴谋暴露后,他自己叛逃摔死了。难道你们在座的不是我的亲密战友吗?毛泽东停了一会儿,又接着说:陈毅跟我吵过架,但我们在几十年的相处中,一直合作得很好。他和另外一些人不一样,例如林彪,他要搞政变,搞阴谋投降苏联。 毛泽东左顾右盼,竟没有发现几张熟悉的面孔。他怀旧了,开始想念那些和他一起走过近半个世纪岁月的老战友们。在接着的谈话中,他不仅谈起了陈毅,还谈到了邓小平。他说: 邓小平的性质是属于人民内部矛盾。(注6) 毛泽东第一次把中国第二号走资派归于人民内部矛盾,这是毛泽东在邓小平出来工作问题上发出的一个重要信号。 周恩来在一片低沉的哀乐声中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点。他当场暗示陈毅的子女,要将毛泽东替老同志们说话的信息传出去,为尽早解放老干部先造一些舆论。 毛泽东抱着多病之躯亲自参加陈毅追悼会,是对死者的一种悼念,也是对生者的一种安慰。 陈毅追悼会由于毛泽东的突然出现,原定较低的规格一下子提了上来。才接到通知的宋庆龄和一批民主人士也纷纷赶来。八宝山礼堂并不宽敞,一下子搁不了这么多人,很多着冒寒风赶来的老干部只能站立在追悼会场外为陈毅元帅送行。尽管 1月10日那天下午气温在零度以下,阴沉的天空还飘散着零星雪花,寒风刺骨,可是没有一人退场,没有一人抱怨。大家通过悼念陈毅,表达着内心的不平。今天,毛主席来了,亲自为陈毅元帅送行,人们的心灵得到了些许宽慰! 原准备致悼词的叶剑英悄悄将悼词稿塞进周恩来的手里。追悼会规格提高了,致悼词自然落到周恩来的肩上。 这时,工作人员拿来了一块宽宽的黑纱戴在毛泽东的大衣袖子上,张茜搀扶着毛泽东,迈着沉重的步子,慢慢地向会场走去。 追悼会下午 3点整准时开始。会场内没有军乐队,只有一架留声机反复播放着哀乐。 哀乐声中,毛泽东和全体人员面对鲜红党旗覆盖下的陈毅骨灰盒 --一鞠躬,再鞠躬、三鞠躬! 毛泽东凝重而深沉地弯下他高大的身躯,低下他花白的头颅,为他的战友致哀。当他再次抬起头时,泪光盈盈,久久凝视着陈毅肃穆的遗像 …… 不足 600字的悼词,周恩来竟读得两次哽咽失语……会场里的悲痛气氛更为浓烈,很多人发出了抽抽搭搭的哭泣声…… 毛泽东站在队伍的最前面,高大的身躯略略前倾,他静静地听着,默默地望着,双唇不停地抿动,似乎有无尽的话要说 …… 追悼会结束后,毛泽东再一次握着张茜的手,久久不肯松开。张茜搀扶着毛泽东,一直把他送到汽车前。毛泽东双腿明显无力,几次用力迈步都没有登上汽车,最后,在工作人员的搀扶下他才勉强坐了进去。 张茜和所有到会人员没有想到,这一次是毛泽东一生中最后一次参加的追悼会。
个人分类: 读书笔记|1095 次阅读|0 个评论
中国传统文化中根本没有异教徒的观念
jiangming800403 2016-6-15 11:35
楼, 博主回复(2016-6-1422:49):那还不是现在国内腐败给他么机会,等我们这里反腐到一个阶段,找个时间就可以收拾一下。 ------- ------- OUGWH 2016-6-1423:07 和腐败没啥关系。实际上,是对民族问题、宗教问题一直没找到正确的处理办法,软硬无效,进退失据。也许根本就不存在正确的方法。只有忍耐,走一步,看一步,让时间去解决问题。 unicron 2016-6-1423:32 楼:见解正确! 希望高山老师在西部住上一段时间,看看邪教教徒的肆无忌惮、无法无天! 赵建民 2016-6-1509:00 中国传统文化中根本没有异教徒的观念,虽然历史上有三武灭佛,但那是 出于 世俗的原因而不是宗教的原因。 博主回复(2016-6-1510:45) : 在中国宗教只是皇帝的夜壶,需要你,就给你重塑金身;不需要,反邪教反了你。 ShowAttitude 2016-6-1421:31 非常赞同38楼的观点!中美争霸完全就是扯淡,完全就是意淫! 首先,中国当局的目标根本就不是争霸,而是维护他们小集团的统治,而美国提倡的价值观、民主、人权那一套是从根子上威胁着他们的统治地位的,于是就有了什么境外敌对势力、美国围堵中国崛起之类的谎言! doctor5 2016-6-1421:27 whatsoever2016-6-1420:24 网上流行的段子: 阴暗潮湿的地下室,一饥肠辘辘的青年一手拿了三块钱一包的香烟,一边喝着八毛一袋的皮鞋奶,吃着地沟油油条,一边愁眉紧锁的他陷入了沉思:国家下一步该怎么走?如何突破美国封锁?如何收复台湾?如何保卫钓鱼岛黄岩岛和南沙?如何和美国争霸?如何剿灭反华势力?一个个难题需要他思索。。。。此时,传来咣咣声,“开门,警察,查暂住证!” 博主回复(2016-6-1420:26):后来青年死了,警察认定他打了飞机,可是再后来,法医鉴定看到青年背后有母亲的刺字,“为国捐精”。 -------------------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博主回复(2016-6-1422:14) : 我让whatsoever知道一下,什么水平才能定义为段子 whatsoever 2016-6-1420:41 博主回复(2016-6-1420:36):其实写博文本身就没有意义,至于写什么不就更没有意义了么? ----- 这话对,博文有时候就是侃大山,不能认真。就像你说你一招就能置民主党于死地。乐呵乐呵可以,不能当真。 博主回复(2016-6-1420:48) : 是啊,包括你的回复,更没意义了。 whatsoever 2016-6-1420:39 中美争霸的提法尤其不靠谱。你是说一个官二代都在美国的国家要与美国争霸?你是说一个连电热水壶弹簧片都造不出来的国家要与始终引领科技潮流的国家争霸?你是说一个价值观混乱或者根本没有价值观的国家要与始终向全球输出价值观的国家争霸?你是说一个股市如赌场的国家要与经济第一的超级大国争霸?...... 博主回复(2016-6-1420:40) : 我还是那句话,即使这个国家98%的人都在给自己打飞机,那么总有2%的人在干事,在为国捐精,对吧。 西方国家没有困难么,大量垃圾移民就在削弱他们 whatsoever 2016-6-1420:33 博主回复(2016-6-1420:26): 既然这个国家发展到今天,总还是有些人干点事的吧。 ----- 要为国家干点事,就多关心点和老百姓息息相关的事吧。中美关系、中俄关系、中日关系、中火关系(中国和火星的关系)......,这些高大上的话题其实没有任何意义。 如果真想为国家干点事,就多关心:教育公平、医疗公平、环境保护、国民素质提升、劳动公平......太多太多迫在眉睫值得关心的事情啊!!! 2016-6-1410:49 已经暴露了,美国现在已经把中国列为头号竞争对手了,别装了,没有用的。一只猫长大了,说自己不吃腥,老虎会信么? 美国要把持霸权和中国要争霸不是一个意思,不存在装不装的问题,零和游戏深入人心,不信中国不称霸、不争霸的人的自白! 见人见智,求同尊议,竞争不是竞霸,霸道的不是中国,说中国争霸得有剧透事实说出来! 博主回复(2016-6-1410:53) : 如果猫明确说,让老虎给一小块肉吃,老虎倒是可以谅解;但是猫非要坚持说不吃腥,老虎疑心更重,说不定你小子想把我也一起吃了,因此极力表白自己不吃肉。 博主回复(2016-6-1410:52) : 这世界就是强权政治,一只猫长大了,老虎认为他要分一块肉,猫是否想这么做不重要,重要的是老虎认为猫要这么做。况且,老虎也是有道理的。先富起来的一批人当时也会说带动后富,但是他们富起来了,却是让别人更穷。所以,这件事中国人,美国人心里都清楚 赵建民 2016-6-1422:50 在科学网网 上匿名或者实名 逢中国(政府)必反 , 高唱星条旗永不落 的 ***、****、**** , ....... 就说明美国已经把中国当成了最大的战略对手,就像三十年前美国强力发动对苏联的隐秘战争一样。 虽然不管奥巴马、特普朗还是桑德斯参议员的竞选口号都是变革。 但是随着核心美利坚人在美国成为少数民族,共和党如果不改弦更张是很难赢得大选的。实际上 , 保守派共和党人对同性恋的仇视不亚于..... 实际上,西方反华力量圈养的反华的吹鼓手,也是中国崛起的受益者,中国越强大,他们才越受重视。君不见,苏东的持不同政见者今安在 博主回复(2016-6-1423:02) : 高人 赵建民 2016-6-1422:53 世界上大概只有一个国家可能对美利坚合众国构成威胁,那就是墨西哥合众国。北布拉沃河(格兰德河)以外20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是墨西哥民族心中永远的疼。如果美国处于遏制中国的目地,扶植墨西哥,一个强大的墨西哥最终会构成威胁。 墨西哥的总人口会达到2亿,而且美国境内的墨西哥人(西班牙语裔的美国人)也在不断增加,未来可能超过黑人,成为美国第二大民族。本世纪内,墨西哥人可能超过核心美利坚人,成为北美第一大民族,墨西哥妇女的子宫正在收复失地。 本文引用地址: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95119-927698.html 此文来自科学网赵建民博客,转载请注明出处
个人分类: 读史方舆|1443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拥抱世俗
fqng1008 2014-11-4 14:02
1、十大健康生活方式 (1 )少食肉 ;( 2 )晒太阳 ;( 3 )雨中行 ;( 4 )常唱歌 ;( 5 )饭后息 ;( 6 )挺起胸; ( 7 )静坐思 ;( 8 )天伦乐;(9 ) 步当车;( 10 )行善事。 2、保持自我五术 工作勤奋,娱乐有度;对待朋友,不玩心术;处理事务,不躁不怒;生活讲究,量入为出;知足常乐,一生幸福! 3、八大禅语 不争,元气不伤;不畏,慧灼闪光;不怒,百神和畅;不忧,心底清凉;不求,不卑不亢;不执,可圆可方;不贪,富贵安康;不苟,何惧君王! 4、人的一生 选对老师,智慧一生;选对伴侣,幸福一生;选对环境,快乐一生;选对朋友,甜蜜一生;选对行业,成就一生。 5、头头是道 人生一世,要起好头:踏实工作,不出风头;实事求是,不争彩头;奋发有为,不减势头;头脑清醒,不栽跟头。 6、面对…… 面对玫瑰,不必浪漫;面对美女,不必多看;面对朋友,粗茶淡饭;面对家庭,出力流汗;面对老婆,朝夕相伴。 7、人之相惜 人之相惜惜于品,人之相敬敬于德,人之相交交于情,人之相拥拥于礼,人之相信信于诚,人之相伴伴于爱。 8、之最 健康是最佳的礼物,知足是最大的财富,善良是最好的品德,关心是最真挚的问候,牵挂是最无私的思念,祝福是最美好的话语! 9、少是简单 身上事少,苦少;口中言少,祸少;腹中食少,病少;心中欲少,忧少;脑中虑少,纹少。 10、若要高兴 若要一辈子高兴,做事;若要一阵子高兴,做官;若要一个人高兴,做梦;若要一家子高兴,做饭;若要一圈人高兴,做东! 11、人这一辈子 人这一辈子,怎么都是过,与其皱眉头,不如偷着乐。冬天别嫌冷,夏天别嫌热,有钱别装穷,没钱别摆阔,闲暇养养身,每日找找乐,苦辣酸甜都尝过,才算没白活! 12、福 人生多有福,想开就知足。思量愚昧苦,聪明就是福。思量饥寒苦,饱暖就是福。思量劳累苦,清闲就是福。思量孤独苦,友多就是福。 13、苦与乐 多苦少乐是人生的必然,能苦会乐是人生的坦然,化苦为乐是智者的超然。 14、人生一二三四 一个中心:以健康为中心。两个基本点:糊涂一点,本真一点。三个忘记:忘记年龄,忘记名利,忘记忧愁。四个有:有个老伴,有个安乐窝,有点小钱,有几个好友。 15、计较的少 人之所以快乐,并不是因为得到的多,而是因为计较的少。 16、平安就好 钱多钱少,常有就好;人丑人俊,顺眼就好;人老人少,健康就好;家穷家富,和气就好;谁对谁错,理解就好;人的一生,平安就好。 17、会生活 多歇歇,别太累,到时吃,按点睡;看上就买甭嫌贵,决不和环境来作对;得空与友聚聚会,既有清醒也有醉;能挣钱,会消费,生活才算有滋味。 18、情字了得 世上最难断的是感情,最难求的是爱情,最难还的是人情,最难得的是友情,最难分的是亲情,最难找的是真情,最难受的是无情,最可爱的是你微笑的表情! 19 、懂得 懂得喝酒的人,找到感觉;懂得知足的人,找到快乐;懂得放下的人,找到自由;懂得珍惜的人,找到幸福;懂得关怀的人,找到朋友。 20、养气 多读书养才气,慎言行养清气,重情义养人气,能忍辱养志气,温处事养和气,讲责任养贤气,系苍生养底气,淡名利养正气,不媚俗养骨气,敢作为养浩气,会宽容养大气。
个人分类: 探讨幸福|1603 次阅读|0 个评论
恐惧中的日本人
热度 1 Ecosinic 2014-6-17 19:14
几年前,我在这里造了一个词Chinaphobia,简单地分析了中国威胁与Chinaphobia的关系(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06013-240640.html ),主要是讲西方大肆炒作的中国威胁论其实质就是恐中,从其灵魂深处害怕中国,西方一直带着这种记忆或基因,这里单独分析一下日本。 日本民族是在恐惧中诞生和成长的,也可以说是在恐惧中演化或进化的,他们的血液中流动的是对外界深深的恐惧,世世代代的日本人一直遗传这这种恐惧的基因,保留着恐惧的记忆。而这种对外界的恐惧基因不仅影响着日本民族的内心和行为,影响着日本民族的价值取向,更影响这历届日本政府的对内和对外政策。 日本民族的组成以渔民为主,在海中捞生,大海的不可驾驭随时都会要了他们的命,使他们一直处在对生与死的恐惧之中;不仅如此,由于日本全境都处在地震多发区,地震以及相关联的自然灾害随时都会使自己或族人的性命不保。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的人类必须时刻睁大自己眼睛,恐惧地观察周围的世界,久而久之,使日本这个民族的血液中带有一些恐怖的歇斯底里的气质。 这个本来就带有深深恐惧症的民族,在公元645年(大化元年)以前居住在不同地方族群一直持续地相互残杀,由于岛国的限制,被追杀的族群鲜有逃脱死亡的命运。这意味着即使能逃脱自然界残酷和恐怖的威胁,日本不同族群之间给予的威胁也持续了相当长的时间。当相互打斗结束后,日本人冒死到处于盛世的中国隋唐一看,对中国的强大和繁荣也感到恐惧,故不停地与中国修好,并向中国学习。在学到了中国相关政治和军事知识的一鳞半爪之后,日本就开始攻击中国,但自唐以来的多次攻击并没有改变日本落后于中国,臣服于中国的命运。对中国得这种臣服一直持续到甲午海战之际。 如果光说害怕中国你可能还不信。实际上日本对外界的恐惧还表现在对强权和现代科学技术的恐惧。 1853 年 Matthew Calbraith Perry 将军带着四艘军舰,共十三门大炮来到 江户 湾口威胁不开阜就开炮,出于对铁甲舰和大炮的恐惧和震惊,当时的实际掌权幕府只好答应开国。由于害怕 Perry 和他所带来的铁甲舰,也恐惧其会攻击日本其它地方自己没法交代,幕府将几百年来没有实际掌权的天皇抬出来,并邀请大名、藩士、学者、甚至平民共商开国之事。面对几门大炮就洞开国门,可见当时的日本领导多么害怕和恐惧。故自此之后,日本基本上对西方列强大开国门,德川幕府随之崩溃,明治天皇在掌权之后开始了所谓的维新。 日本在维新之后国力略强,就重新计划着向中国进攻。在甲午海战之后日本轻松地割走了台湾,占了朝鲜,与八国联军在北京横行抢夺,随后又在中国的土地上赢得了与俄国的战争。自此信心满满地占了东北,占了半个中国,占了菲律宾和东南亚一些国家以及太平洋中的一些岛,只不过在与美国开战后信心受到了打击,而两颗原子弹则把日本彻底打回原形,也恢复了日本民族的自卑与恐惧。从前仰视中国,好不容易挣脱恐惧和仰视才几十年如今则又对美国称臣。对美国铁拳异常恐惧的日本民族,服服帖帖地听任美国的安排,有时甚至考虑得比美国人还周到,如在麦克阿瑟准备进入的时候,就网罗年青女孩为美军准备好了慰安所;在朝鲜战争期间,日本人主动请缨免费为美国军方运输炮弹,或装船;时至今日日本仍然负担着美国军人在日本的开销,美国人打伊拉克的时候,日本出了超过90亿美元的军费。 借朝鲜战争的机遇日本成为经济大国,也恢复了部分自信,但美国人的广场协议又将他们打了下去;借着中国的改革开放,2万多家日本企业在中国雇佣约一千多万人为其生产廉价产品,也使日本家电、汽车、食品等产业一直在中国圈钱,让日本人在中国又找到了一些自信。让日本人没有想到的是,中国人在卖苦力的同时,综合国力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其实力增长之快让刚刚有些自信的日本人目瞪口呆,不知道如何以对。 还没有挣脱美国控制的日本,如今又要面对一个在军事上快速崛起的中国,其内心的恐惧是无以言表的。再加上日本媒体整天讲的都是中国威胁论,而安倍首相只知道准备扩军打仗,所以,整个日本社会完全处于一种恐惧之中,失去了理智,更失去了理性的思考。 日本民族本来就生活在资源匮乏,自然环境恶劣的地方,日本人生来就带有对自然和外部社会恐惧的心理,这种遗传因子决定了当代的日本人并不愿意远离自己的家国,尽管来到中国问题不大,但到了巴黎就会得上巴黎综合症。而日本人生来的恐惧使日本社会或政界在考虑问题,处理国家和国际事务时只会站在日本本土上考虑,不会有什么深刻的或新的思想,只有一些世俗或陈腐观念。 内心充满恐惧的日本人,只要有机会就会攻击比自己强的对手,因为按照他们世俗的逻辑,强者肯定是要控制和支配弱者的,如果自己弱小定会受到攻击,所以,不如将对手毁掉,使自己成为强者,成为支配者。 内心充满恐惧的日本人,只会关注自己,过着特别世俗的生活,即使有宗教进入日本,也会发生变化,成为世俗的一部分。而在日本政坛上游走的那些政客,由于他们被恐惧所包围,他们会做的只是一些相互的算计,算计其他党派以维护自己的选票和权力,算计其他国家或政府,以获得一些蝇头小利。但不管怎么做,都改变不了其与生俱来缺陷和恐惧,改变不了日本人的未来。 处在恐惧中的日本,即使在面对中国球迷、网民们发出一些吼声,也会认为整个中国都处在战争状态,下一刻就有中国军队攻击日本,就有大炮或原子弹掉在日本本土了。极度的恐惧和不自信以及对中国缺乏了解使日本整个社会处于一种歇斯底里的状态,如果这种状态继续或持续时间太长而不能够改变的话,不仅日本人民要小心,中国人民和政府更应该注意。
个人分类: 杂谈|3395 次阅读|2 个评论
宗教是否有益于世界?
热度 18 freefloating 2014-2-10 23:26
谢谢 liyouxi 在我的博文 有信仰的人真可怕! 评论中 提供了 物理学家Steven Weinberg(斯蒂芬·温伯格)的一段 话 : “ 无论信不信教,好人会尽可能做好事,坏人会尽可能干坏事,但你若要好人干坏事,这就需要宗教了。 ”我觉得很有趣,因而搜到这样一个视频: 美国记者希金斯与英国前首相布莱尔辩论:宗教是否有益于世界。http://club.kdnet.net/dispbbs.asp?id=9421448boardid=2(全程文字实录) 有朋友总希望对宗教、信仰、科学争出个孰是孰非来,其实我们并没有足够的阅历、思考和心胸,我觉得大家还是静下心来看看这个视频。 而我真心愿意一个有信仰的世界。因为“神圣”这个词既然如此美妙的存在,我们心底能与之共鸣,为之感动,自然有它的原因,我愿意因此而相信神圣的存在。 这里我仅摘录的布莱尔对宗教的七分钟陈词,大家若是想了解更多,可以自己慢慢琢磨这场辩论。 看了这个,忽然觉得科学网的吵架太小儿科了。 托尼•布莱尔:首先,我要说今晚能回到多伦多和你们在一起,确实很愉快。尤其是能和克里斯托弗辩论我感到十分荣幸。你们会很高兴地知道,我并不认为北韩领导人具有宗教符号意义。接下来,我将在七分钟内表明我的七个观点——七是一个来自圣经的数字。 首先,毫无疑问有人以宗教的名义犯下可怕的罪行。同样毫无疑问的是,也有人因受宗教的激励而行非凡的善举。在非洲,几乎有将近一半的健康服务是由宗教组织提供的,拯救了数以百万计的生命。世界范围内有四分之一的艾滋病照顾机构是由天主教会提供的。穆斯林和犹太教的救援组织也做了许多了不起的工作。在加拿大有数千个宗教组织在照顾精神病人、残疾人、弱势群体和贫困人员。就在这里,多伦多,离这儿仅一英里半就有一个由 Covenant-House 负责运行的避难所,这是加拿大基督教组织的一个慈善机构,为无家可归的青少年提供临时住所。 所以宗教是纯粹的毒药这种观点是不成立的。宗教具有破坏性,但它也能够,而且经常成为人们同情心的源泉。 我要表达的第二个观点是:宗教能激励人们行善。而我认为这是信仰真正的精髓所在,这是一个属于所有宗教信仰所共有的信念。伴随着每个宗教信仰的教义和特殊仪式,通过服务及爱其他人来达到侍奉和爱戴上帝的目的。这精髓是通过耶稣的生命和教导得到见证的,那是爱、无私和牺牲的一生。这也是摩西律法的意义,犹太拉比希列曾经历过一次著名的挑战 (拉比是指犹太教教士),当时有人向他挑战说, 若他能单腿站立着背诵整部摩西律法,他们就改信他的宗教。于是,他单腿站立在那里说: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就是摩西律法, 余下的部分都是注释。 现在就改信我的宗教吧。” 先知穆罕默德的教诲:拯救一条生命就等于拯救全人类;印度教的对无私的追求:佛教中所谓的悲、喜、慈等概念都主张克制私心杂念来关心他人;锡克教特别强调要尊重别人的信仰。我认为,这就是信仰的真实面貌。 由这一宗教信仰的真谛产生的价值观令许多人具有温和、积极进取的日常生活态度,激励着人们行善并对自私和邪念进行自律。以此来定义信仰的话,则信仰不仅仅是当你需要时可以给予你安慰的东西,尽管信仰确实有此功能。同样, 信仰也不是非智传统的孑余,更非迷信的碎片或一种生物学上的解释。 相反, 宗教回应了一种深层次的精神渴望,这种精神上的渴望来自于我们本能的体验。这是一种精神上的存在,这种存在比我们自身的存在更大、更重要、更有意义。它具有一种独立于我们的力量,如同世间奇迹一般令我们谦卑跪伏,而非狂妄自大。 若我们以这种方式来看待信仰的话,则科学和宗教并非不可兼容。两者并非注定要互相争斗,直到冰冷的科学理性最终令狂热的宗教火焰熄灭。更确切地说, 科学让我们理解物理世界以及它如何运作,而信仰则告诉我们学习这些知识的目的。应当用宗教价值观来指导我们如何运用我们的知识,以及指明科学技术的应用和边界。信仰不是为了让我们的物质生活更富有,而是让我们的精神生活更丰富。 所以,想象一个没有宗教的世界。不仅仅是没有教堂、祈祷和经文,而是没有人因为信仰 献身于服务 他人,没有人因为信仰而去宽恕别人,没有人因为信仰而去相信并捍卫弱小者的权利。 是的, 我同意在一个没有宗教的世界里可能不会有宗教狂热分子。但是我想请问诸位,狂热主义会消失吗?事实上,我们发现这个想象中没有宗教的世界并不新鲜。 二十世纪就是被一些确确实实认同这种没有宗教的景象的人弄得伤痕累累。正是因为眼中和内心没有宗教信仰的存在,才造就了希特勒、斯大林和波尔布特这样的人。在这样的世界中,人的意志是真正的主宰,而上帝的旨意只有弱者才会服从。 所以我从不否认宗教有时会成为一种邪恶的力量。但我认为,宗教的邪恶本质上是因为信仰的曲解导致的。我坚持认为,至少宗教也可以成为善的力量,而宗教行善的力量,就是我认为的信仰的真谛。 我认为在一个没有宗教信仰的世界,人们将会在精神、道德和感情上变得渺小。我很清楚,你们能和克里斯托弗一样,举例说明有人利用宗教做出了可怕的事情,并使我们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糟糕。但我请你们不要因为部分人的恶行而恶判所有信教的人。就像几个坏政客不能代表所有的政客,几个坏记者不能代表所有记者一样。 现在的问题是,在所有因为宗教原因而造成的错误之外,是不是还有一些因为宗教原因而让这个世界更美好,让人们行善的事情呢?我会提出证据来证明这一点。谢谢。
个人分类: 古哲先理|10534 次阅读|43 个评论
高尚与世俗
hsm 2013-7-26 17:24
何谓高尚,就是心里装着他人,心里装着良心,心里装着责任。何谓世俗,就是一心想着自己,一心想着追求自己的利益。高尚和世俗是追求利益的一种平衡,是相对的概念。 如附图所示,红圈代表利益照顾范围,蓝圈代全部范围,红圈越小,被看作世俗的可能性越大。 科学研究是为全人类(篮圈)谋幸福的职业,追求的应该是未知世界的揭示。红圈应该覆盖整个蓝色区域。但是出于功利化需求,我们自觉不自觉的把红圈逐渐缩小,越来越世俗。
4013 次阅读|0 个评论
世俗的看待素食
热度 1 outcrop 2012-11-25 13:00
蒋叔追求并宣传素食,有老师同学表示不赞同或者反对;但我还是坚定的支持蒋叔。 从素食主义的哲学意义上来看,基本都是好的方向,为什么不选择或者尝试下呢?比如,【善】是素食的重要精神内涵之一,也是目前我们很缺的东西;可以选择听、不听或者部分听;但没必要反对,甚至攻击。 即使有全素食要求,一般人也未必会彻底遵守。如同信仰某种宗教,很多信徒总会有不够虔诚甚至犯戒的时候,不可能完全遵守教义,但并不妨碍信徒的信仰。 再说目前的生活中很多人营养过剩的情况来看,素食也不失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部分时间素食也不错。 又想起来二傻老师在批评蒋叔的博文《 二傻大战蒋科学! 》中,第三点提到“诉诸感情”,但“二傻不知啥原因,就是喜欢吃狗肉!”一样也是非理性的选择啊。 我的角度很世俗,也不知道是否表达出了我想表达的意思。 =============================关于博主============================= 博主的主要兴趣是:知识管理;相关兴趣有:语义网、机电及DIY、哲学与心理、信息安全、科幻等。 我的常用博客在科学网 (访问可点链接,下同); 新浪微博是@outcrop ,欢迎互粉;建了一个超级QQ群:17662971,希望能闲聊无白丁,欢迎加入;自己打理着一个 机电工程师 小网站,欢迎来玩。最近在科学网关注“ 科学网大学 ”,欢迎加入 科学网大学群组 讨论、尝试。
个人分类: 《人天逍遥》读书笔记|2560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埃及:军方或与伊斯兰势力对决
jiangming800403 2012-6-19 18:36
  香港《太阳报》6月19日文章,原题:埃及重回军方统治 埃及政局仍未明朗,但格局却是一清二楚,军方和穆斯林兄弟会互相斗法。   穆巴拉克倒台后,穆斯林兄弟会检了一个政治现成便宜,因为独裁者倒台意味着民主选举开始,而在埃及的社会和政治结构中,要选就一定是兄弟会占尽便宜。在国会选举中,兄弟会大胜而回,结合其他伊斯兰势力,已经掌握大半议席。到总统选举,兄弟会的穆尔西也赢面压一,军方不想坐以待毙,结果就用偷天换日的手法,你赢你的选举,我玩我的军法统治,在选举前夕向国会开刀,废了国会的立法权,而军法就像一个金钟罩,罩着穆斯林兄弟会。   与伊斯兰势力对决   军方解散国会,收回制宪权力,再把总统权力七除八拆,那尽管穆巴拉克倒台,但埃及的权力仍然掌握在军方手中,重回军方统治。   埃及的政治格局已经浮出水面,就是军方对权力恋恋不舍,但民主选举的期望又开展了,穆斯林兄弟会走到台前,那军方跟穆斯林兄弟会甚至整个伊斯兰势力正面对抗,将步入一场长时间的抗争!   这场抗争,在选举战场上早已分出胜负,军方无论如何都是输家,但当军方架空选举结果,那很自然把战场推到社会抗争。穆斯林兄弟会至今仍然不动声色,静待正式公布的选举结果,而国会议员也不会罢休,当穆尔西正式当选总统,就会强权护法,到时两大势力角力以至摊牌,才是真正的高潮。   按道理,美国不可能支持埃及军方的野蛮行为,但美国更千万个不愿意见到伊斯兰势力主导埃及,所以,其策略可能是拖字诀,口头上谴责军方,又或者派特使调停,但又没有严厉行动,等于变相容忍军方的行径,拖延甚至打击兄弟会上台。   穆斯林兄弟会可以在穆巴拉克时期存在,并且发展其网络,是因为它身段柔软,姿态不高,所以在爆发反穆巴拉克运动时,兄弟会是徘徊不进,待自由派取得成功之后才高调跟进。因此,军方摆出一副半政变夺权的架式,兄弟会只有靠全面社会抗争才有望争回权利,但兄弟会会否撕破脸却是未知之数,更何况整个反对派已经四分五裂。   如果单靠穆斯林兄弟会去对抗军方,那其实已有前车之鉴,军方大清洗兄弟会,兄弟会为此委曲求全多年;现在又来一次大对决,兄弟会如果抗衡军方,是一项非常大的考验,而兄弟会能否整合其他反对派,则是另一个考验。 世上已无布迪亚夫
个人分类: 国际观察|1615 次阅读|0 个评论
小心那些“古人云”、“俗话说”、“常言道”
espero 2010-9-4 14:19
网上流传一个很有趣的帖文《俗话说,可说话又说》,列举了六十对(一百二十句)俗语或者说箴言、警句,每一对的语义居然都是彼此对立或基本对立的。虽然不是每一对都非常妥当,有的对子还显得比较牵强附会,但还是看得我乐不可支,然后将其拷贝并收藏了(这里不粘贴了,有兴趣者请自行百度之)。因为我觉得这种帖子最适合作为例证,来让我们反省一下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避免的那种俗话说的简单粗疏的思维方式,甚或说,来让我们对那些以俗话说得好、古人云、常言道的形式出现的逻辑前提或阶段性结论保持一定的警惕。毕竟,我们在普通的日常生活中每天都要做一些推理和判断(不论是有意做的还是无意中的),来决定我们的一些行动,如果我们在思维过程中使用了不合适的俗话和常理作为条件或中间步骤,那么做出的决断也就可能很扯淡了。尤其是当我们要决断的行动涉及到人际关系、社会事务时,如果因为不假思索地把某些缺乏扎实根基的格言警句当成欧几里得公理那样的先验知识来用,那么最后就很可能做不好事情,伤了别人,害了自己。这些成语化的所谓道理,有点像电路领域里的集成电路块,它在外界看起来是一个黑箱,我们只要知道了它的功能意义就可以直接拿来使用,同时根本不必关心黑箱里头是个怎么样的结构,不去想想它是用怎样的一个过程来实现它似乎能向我们保证的那种正确性、合用性的。当然,真正的集成电路模块,尽管其中的设计可能并不是十全十美,但毕竟有着物理(电子学)法则做保障,有着很多设计者前赴后继的实验做基础;而生活中涉及人情世故的俗话、常言,自然有着比电子电路要复杂得多,实际上复杂到无数学者都搞不定的一大堆相关因素。物理定律尚且需要在特定前提或特定简化假设下才能适用,更何况人类这种人类自己绝对难以认清的特殊生命系统及其通过彼此之间的庞大耦合形成的社会系统、文化系统呢?从这个角度来想,我们是不是可以断言,任何常言道、俗话说都不可能是普遍适用的呢?既然如此,我们常常因为别人嘴里或自己心中一句常言、俗话而做出武断、片面的结论,进而做出不佳的行为选择,只能说是出于人性中一种弱点,也许可以说,是人脑信息处理中一种偷懒的特点。 人在对自己所生存的环境有了某种认识之后,就有一种将其信息概括、归纳、化简的愿望和动力,这样便于自己以后对信息的召唤和应用。而当我们接收到别人的话语时,不论我们的接收态度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也不论我们的接收渠道是口头的、书面的还是多媒体的,我们也都有一种尽量追求信息简洁性的愿望和动力,同样也是为了自己对信息的评价,以及评价之后的储存、召唤和应用。 但是,这种概括和归纳,并不是(也根本不肯能是)一种信息学意义上的无损编码方案。在文本编码数量减低的同时,文本内在的实际信息量也减低了。当然,这种减低也会导致文本的阐释自由度的升高。对同一个意义主干来说,使用越简短的字句,其可引申的方向就越多(文本编码数量的减低削弱了对阐释的限制程度)。这样看来,越是凝练和辞微旨远的俗话,越具备被误读、讹解、滥用的潜质,越容易受煽动家和被煽动者的欢迎。然而,也就越不可避免地成为达到特定传播目标的助力器,甚至有时是帮凶。有个猜想我还没能证实,那就是越成功的煽情演说家,越喜欢动用精炼的句子,这些句子可能是古已有之的五花八门彼此抵触的俗话,也可能是他自己经过别有用心的论述之后水到渠成地抛出的原创警语。别说别人,我自己也经常一不留神就被这种短句的力量、箴言式的凝练给迷惑了,好在大多数时候我都能在事后反思,及时发现自己刚才在思维上的不理智。 说到这里,觉得警句、格言之类的强大煽动力和迷惑力,除了与人作为一个比较神秘的信息处理系统的本性有关之外,跟文化因素也大有关系。首先,简短有力的句子似乎更容易让人联想到一种权威性,或者说一种严肃宏大的气氛,这种凝练的气场,似乎可以勾起大家对形而上的敬仰,对至简大道的崇拜感。虽然大道可能确实是至简的,但很容易明白,简约的不一定就是大道,甚至完全可以连一个常规的正确性和实际可操作价值都成问题。但是,仍然有许多俗话,就如同《俗话说,可俗话又说》这个帖子中列举的那些俗话一样,借着这种通过充满凝练深沉感的简约与升华的氛围,在缺乏逻辑基础的情况下依旧把人说服了,依旧左右了思考者的思路走向,由此操纵了他们的行为抉择。这是不是可以怪我们自己无法逃离自己文化语境中的某些宏大叙事思维呢? 另外,信息的传达者为了想要表达的特定意思,也会有意或无意中筛选出合适的材料。(似乎很像写论文时的一种技巧,即筛选能支持自己论点的引文,对反面的文献如果难以批驳,就采取躲避和无视的态度,根本不提所以如果写了这种文章,答辩这件事就很惊险了,因为评委可能举出反面文献来考问你。题外话。)抛开演说的策略不谈,很奇怪当我们听到一句以这种目的被使用出来的俗话时,可能会对本来也存在于我们脑子里的,与之完全对立的另一句俗话采取无视的态度,换句话说,我们的思路被语句的组织者,也就是此时的发话者给带着跑了。所以,针对这种现象,我觉得我们(当然包括我自己)有必要努力培养一种技能,或者说一种习惯,那就是,每当有人使用俗话说、古人云的时候,不论他是在单独使用还是在一通长篇大论之中或之后做点睛式使用,我们首先要能保持一种有罪推定的态度:这个箴言式的语句有没有确切的出处?即使有出处,是否我们曾听说过与它抵触甚或对立的其他箴言式的教诲?即使我们搜遍自己头脑也没有发现与这个俗话说对立的那个可俗话又说,这个俗话说就一定适用于所有情况吗,特别是,我应该认同它在讲话者树立论点过程中起到的辅助作用的有效性吗?简言之,这种防火墙、白名单式的警觉,这种有罪推定的态度,就是针对于讲话人在有意无意间利用常言、俗话和古人形成一种思维暴力的可能性的。常言,谁常言?俗话,俗就一定对吗(瞧某部门正大力反三俗呢)?古人,哪个古人,相声演员讲话,我们街坊敲鼓那个人?就算是有名有姓的人、名人,又怎么样呢?爱迪生的名言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和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不照样是被阉割掉了后半句之后才被我等华夏众生广为传诵的吗?法国作家都德一句法语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我们都听说过,可是知道都德一生除了母语法语之外不会任何语言的人又有几个 啰嗦了这么多,归根结底,还是要克服从众心理,克服头脑的懒惰习惯。很可惜,就像尼采既讨厌诗人又感喟自己不得不是一个诗人一样矛盾,我不得不用上面那句类似警言的话来为文章做总结。其实总结不是不应该,概括也绝非没必要,但如果只习惯于那些总结性和概括性的文句,不能对其进行深入审视和反思,则上当的几率就大得多了。另外,当然还要防止过分的反思和怀疑,有些民科认为所有科学定律一概可以拿来怀疑,却又不承认自己有任何宗教倾向,这就过分了,走向了另一个极端。我觉得,对已有的经典自然科学知识体系要少一点怀疑,因为它毕竟是通过观察、猜想和实验验证不断地修改提升的,如果非要因为它有局限而表示怀疑,那干脆就是信仰层面的问题了。但是,对于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的话题,以及生活琐事中的话题,那么,不论是名人、古人,还是代表民众力量的那个专说俗话的无形的俗人,都是应该抱有一定的疑虑的。特别是有人拿他们当枪使的时候,简直疑虑都不够,一定要警惕才行。
个人分类: 未分类|9387 次阅读|2 个评论
谁来维系文明?也许当我们高声呼吁时,自己也正践踏着
yunweichen 2010-1-7 22:36
我想,但凡在科学网开博的人,都是文明人,至少是崇尚文明、追求文明的人,抑或是为社会的文明努力行动着、维系着的人,对那些不文明现象嗤之以鼻的人。然而,我们当中定不乏大量在高呼文明的同时、却在不断践踏着文明的行为。 不觉要问,文明是什么,我们离文明有多远? 社会现象万千,我能经历与体验的仅是少部分,仅就我观察到、经历过并有所思、尚残留于大脑中的记忆来讲述文明: 场景1:我相信在我国很多大城市都有交通文明协管员或类似的称呼,也因为她们身着黄色的上衣,且大多为中年妇女为主,所以也被民间称为黄道婆。其主要职责是在主要交通路口执勤,在几年前她们还有更至高无上的罚款的权力,我也曾经被罚过几次,原因不同,包括自行车无牌照,罚款5元(还是出示了学生证后的优惠价),搭人,罚款10元(那种脚踩着单车、搭着女友在林荫道上疾驰的场景仅能在校园里去体验了^_^)。现在她们没有了罚款的权利,仅负责提醒自行车搭人着下车,免得遭交警罚款,另外是指挥自行车和行人不要创红灯。提到这里就不得不提文明的问题,既然有红绿灯了,为何还要协管员?这里说明我们大众的文明程度还不够高,不能遵守公共秩序。协管员提醒并维持着秩序,也减少了安全隐患,对自行车和行人安全来说,是绝对的好事,既然大众不能自己关心自己的安全,那么协管员来帮助大众维系她们的安全,维系了文明,多名神圣!然而问题出现了,身披交通文明协管员标识的老太太们,从事的是维系文明的职业,然而我去多次见到她们的不文明举动:某天,某男骑电动车创红灯,一男协管员破口大骂奔丧去吗!不想过年了哇!冲嘛!被碾成饼饼!,我听后,无奈、无语。 场景2:骑车人骂开车人。开车的总是嫌骑车的人挡路,骑车的人总是怪开车的人抢道。所以很多中国人到国外,特别是到了美国的小镇,总是对异国的交通文明大加赞叹。行人优先,在没有红绿灯的路口,开车人也能主动停车,左观右看再起步行驶。国情不同,这样的做法并不适合我们国家,我们国家似乎是汽车优先原则,总是在没有红绿灯(虽有但功能丧失)的路口汽车在疾驰,行人无耐地等待。这些暂且不论,谁让我们人多呢!但不能因为人多就丢掉了文明。开车的人摇开车窗破口大骂的场景并不少见;由于汽车抢道,骑车人对着汽车呼喊谩骂也不稀奇。也许这就是缺乏一种法律之外的一种应有的文明的约束,有一次,小路口,一队汽车拐弯,将行人和骑车人堵了一群,大家都等待,唯有以外籍男子停车驻足在汽车前,挥手示意所有行人和骑车人通过。令人深思! 场景3:吐痰。中国人爱随地随时吐痰,全世界闻名吧。看似小事,其实不小。有痰是生理反映,不能憋着,关键是如何吐。我是每天骑自行车上班,深受吐痰者之害。一不留神,就会被前面的人的口水飞到自己的身上。呼吁一下,不要骑着车还吐痰,更不要开车者摇开车窗来吐痰。 场景4:吸烟。吸烟不违法,也不属于不文明行为,但如果在不该吸烟的地方吸烟,就是不文明了。比如烟灰飘在别人的身上,这样似乎不妥吧!自己吞云吐雾地让他人吸二手烟,也不妥当。 场景5:
个人分类: 杂谈评述|25 次阅读|0 个评论
学会是个什么东西
zilu85 2009-7-24 09:38
曾经,也是经常,抱着旁观者的心态,看着学会江湖上来来往往的过客。 如同站在十字路口看着红绿灯变来变去,路人或浮躁夺路而逃,或悠闲地从容度过; 更如同在电梯旁,看着有的人默默地站在电梯旁等待机会的来临;有的人观察着多部电梯指示灯的数字和方向(这就是矢量),计算着要站在哪一部电梯的门口;也有人急匆匆地进来,看不到很多和他等待同一部电梯的人,直勾勾地冲到电梯门口站定;有的人要上去,可是超载的铃声响起了,只好尴尬的下去。 如果一直是看客,总能抱着观赏人间喜剧的心态,现在想来,真的很好。不幸的是,自己也一时糊涂,一只脚踏入了这个江湖。只是因为一位负责科研管理的哥们一句:学会任职是对你学术成就的认可,代表着你的学术地位。于是,用我最不擅长的武功去闯荡江湖,才发现:这里热烈寒暄、慷慨激昂、温文尔雅、郑重其事的背后,暗涌的是等级、虚伪、交易、龌龊,如果想要在这里生活得好,你就要用庸俗来抵制庸俗,用投机获得投机。 总是禁不住要想:学会到底是个什么东西? 在我脑海里,学会的诞生一直是这样一组画面: 一群剃头的(学名叫理发师),在每日从事的理发实践中积累了很多技巧,也发现了很多问题,因而有了与同行交流的欲望。所以,哥几个可能先是不定期,后来是定期的,聚会在小茶馆里面交流一下经验。时间长了,就觉得应该把这种交流形式固定下来,所以就成立了自己的学会,起了个名字叫做外科学会。是个组织,就要有管理,于是有了会长(后来叫主任委员),常委或者理事,委员,秘书(长)等等,一个有机的组织就要生长,就有了市级、省级、国家级乃至国际级的学会。 有了等级,就是有了功名利禄,尤其是这个等级又是代表着学术成就和地位,学会还会是一个学术交流的净土了吗?围绕着这个学会,一出出人间喜剧在上演:总有一些人热心于学会的事业和活动,其中很多人是学无所成的单位领导或者功成名就的前辈,他们操控着学会的一切活动,不是领导,让你一个白丁型专家当主任委员,学会如何开展活动?不是领导,你能承担起到你的单位举办今年年会的任务吗?这些充足的理由让一些学会变了味,每一年的年会,专题报告是一些大腕们匆忙来往的舞台;大会发言是各地军阀自说自话的对牛弹琴,大多数的论文是空的,要么是国外新理念的皮毛炫耀,要么是工作经验的粗浅汇总,你想听的只给你 10 分钟发言 学会在世俗和学术的双重力量绞杀下,开始布朗运动了。 既然我的学会不能让我从中学习到新的知识,甚至获取新的信息,我还混迹在这里干什么呢?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还是做一个独行的侠客,用文章与同道们交流吧。
个人分类: 休闲|3792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08:2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