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西南交大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加拿大参加国际会议
热度 1 ywang69 2012-7-1 22:16
由加拿大岩土工程协会(The Canadian Geotechnical Society),国际环境及工程地质协会(The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Environmental and Engineering Geologists)和国际滑坡协会(The International Joint Technical Committee on Landslides)共同承办的第11届国际滑坡大会及第二届北美滑坡年会(2012 ISL/NASL)于2012年6月2日-8日,在加拿大阿尔伯特省的班芙举行。来自全世界40多个国家的约500多名代表参加了此次国际会议,西南交通大学地球科学与环境工程学院组团参加了此次国际会议,参加会议的有地学学院胡卸文教授、王鹰教授、巫锡勇教授、王文灿教授和罗刚博士。 2012 ISL/NASL 的会议主题包括:滑坡过程与社会影响、滑坡机理研究、滑坡灾害地质调查技术进展与模拟手段、滑坡监测新技术应用及滑坡评价与防治策略。共有9个特邀报告和9个主题发言,会议期间还颁发了国际工程地质协会I.A.E.G. Richard Wolter 奖、Hans Cloos和 Schuster 奖章。 会场一角 我在发言 coffee break 会议在Fairmont Banff Springs Hotel召开 透过窗户看到的风景 这家伙获了大奖 窗含西岭千秋雪
个人分类: 会议通知|9769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发现西南交大提高博士生助学金 最高每月3000元
dubo 2012-3-23 15:10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2/3/261515.shtm 发现西南交大提高博士生助学金 最高每月3000元, 我们学校什么时候也能 现状 博士生“压力山大” 外出兼职赚生活费 昨日(3月19日),记者从西南交通大学研究生院获悉,该校将大幅度提高全日制博士生的助学金标准,由之前的每人每月1500元、1200元、1000元分别提高到3000元、2200元、1600元,三个等级奖助学金获奖人数分别占博士生总人数比例的15%、50%和35%,资助覆盖面达到100%。 据了解,标准提高后,西南交大对全日制博士生的资助水平在全国高校中居于前列。近日,该校800多名全日制博士生便可拿到这笔助学金。 西南交大研究生院表示,此举是为了提高博士生的培养质量,同时吸引更多的优质生源到该校攻读博士学位。 电气工程学院博士生崔诚斌今年27岁,这是他攻读博士的第三年。他用“压力山大”来形容自己的博士生涯:“年纪大了,不可能再跟父母要生活费了;全脱产攻读博士,一个月的补助不够维持生活;有女友,即将面临着成家立业的问题……” 崔诚斌告诉记者,班上的同学几乎都是这样的状态,经济压力成了他们最大的问题。崔诚斌说,学校的补助,加上帮助导师做研究的费用,可以勉强够生活。但导师项目不多的时候,他们就需要“自谋生路”,外出兼职。他认为,读博做研究需要沉下心去,兼职肯定会影响到读博的质量,但迫于生活压力,绝大多数博士生都有或多或少的兼职。 措施 提高助学金标准 最高每月3000元 “博士生面临着经济和学术的双重压力,确实非常不易。”西南交大校长助理、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冯晓云说。同时,在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将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学校办学经费有望增加之后,西南交大坚持将钱用在刀刃上。 该校决定,从今年1月份起,除继续对全日制博士生100%奖励全额学费作为奖学金外,还将他们的助学金标准由之前的每人每月1500元、1200元、1000元,分别提高到3000元、2200元、1600元。其中,三个等级助学金获奖人数分别占博士生总人数比例的15%、50%和35%,资助覆盖面达到100%。 在确定最高标准为3000元之前,西南交大研究生院对成都市的生活成本和硕士毕业工资状况做了一个调查,“3000元不会比硕士生毕业工资低太多,也能满足在成都生活的基本开销。” 目的 提高博士生培养质量 吸引优质生源 去年12月,西南交大清退了一大批延期博士。之后,还推进实施了诸如设立博士生创新基金、建立博士学位论文标准和博士学位论文质量监控体系、开展博士学位论文质量抽样评估等一系列举措,而此次提高博士生奖助学金标准也是该校系列举措之一。 “清退延期博士生就是把一些不适合在这块土地上生长的树苗拔掉,提高奖学金比例就是为树苗施肥浇水,提高营养,论文质量监控就是防治病虫害。”冯晓云说,“此项措施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希望提高博士生的培养质量,同时吸到更多的优质生源前来攻读博士学位。” 提高啊!
个人分类: 其他|2133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西南交大清理857名到期未毕业博士生
miran 2011-12-6 21:34
[转载]西南交大清理857名到期未毕业博士生
西南交大清理857名到期未毕业博士生 2011-12-06 08:54:41 来源: 四川新闻网(成都)  ______ 拥有博士生学籍,但却一直没有毕业的现象将逐步在交大终结。西南交大研究生院日前发出《西南交通大学关于博士研究生学习年限的补充规定(试行)》,开始在全校范围内清理超期未毕业博士。这是西南交大近年来首次大规模整治“超期博士”现象,也是目前川内首所在博士毕业年限上动真格的高校。 按照西南交大的规定,凡在2007年及以后入学的博士研究生,都须在6年内完成学业,如果超出年限未答辩者,将自动终止学籍,予以退学。西南交大研究生院表示,此举是为抑制超期博士现象,提升学校博士生毕业率。 目前有857名博士生到期未毕业 博士生超期未毕业的现象到底有多严重? 西南交通大学研究生院在此前做了学籍清理,以3年学习期完成后再延长两年为计算节点(即2006年及以前入校的博士生),该校目前有857名在读博士生尚未毕业。 其中,入学至今已有10年(即2001级及以前入学)但未毕业的博士生达到253位。入学至今已15年(即1996级及以前入学)但未毕业的博士生达到65人。最为特别的是,该校甚至有两名学生是1990年入校,就读21年之久的学生至今尚未毕业。 这样的现象让校内一些博士生看了都叹为观止,博士生刘宁(化名)是该校已就读两年,目前已经在为博士毕业论文奋斗的他惊呼“要不是看了研究生院公布的表格数据,自己绝对不会相信,有人能在学校读10多年甚至20年仍尚未毕业”。 不过细想之下,刘宁也琢磨出,学院里的博士生导师确实带了一些学生,平时课堂上很难看到人,聚会时也没有出现,只听老师偶尔提及。 超期者多为公职人员和企业管理者 根据教育部2005年3月出台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学生在校最长学习年限由学校规定”。同年,各个高校都出台了相关规定,一般年限设定在3~4年,最长约6年。西南交通大学当年也出台了《西南交通大学研究生学籍管理规定》,要求“博士研究生最长学习年限为6年”,但事实上,各个高校类似的规定执行起来就走了样。 “超期未毕业的学生,大多都是在职博士生,他们大多是有一定职务的国家公职人员和企业经营管理者,由于工作任务繁重,很难按计划完成学习任务达到毕业要求。”西南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院长彭其渊表示,在职博士超期毕业的现象在各个高校和各个学科都非常普遍。 此外,博士生毕业要求比较严格,也是部分学生很难毕业的原因之一。据其介绍,该院要求博士生毕业必须在核心学术期刊上刊发4篇论文,“有些博士生即使完成了毕业论文答辩,但因刊发的论文数量达不到要求,也还未拿到毕业证和学位证”。 听说还有尚未毕业的1990级博士生,西南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分管研究生工作的副院长廖海黎表示出了震惊,“不可能哦”。在确认是研究生院公布的统计数据后,他表示,超期博士生对高校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影响毕业率”的考核指标上,从而影响高校整体教育质量的提升。此前,西南交通大学研究生院已下发了关于整治“超期博士”的文件,如今又下发了各个学院的具体数据,可谓动了真格。 将对超6年的博士生予以清理 而在西南交通大学研究生院公布各学院超期博士生数量之前,一份名为《西南交通大学关于博士研究生学习年限的补充规定(试行)》的文件已下发到各个学院。这也被各个学院视为对超期博士生下的“最后通牒”。 按照文件,该校2005年及以前入学的博士研究生,6年期满若未能毕业的,须于2011年12月31日前由本人向所在院系提出延长学年书面申请,经导师同意,所在单位的教授委员会批准,报研究生院培养办公室备案,可以保留学籍,且原则上应于2012年12月31日前完成论文答辩;若因特殊原因未能完成论文答辩的,经再次申请和批准后,最迟须于2013年12月31日前完成论文答辩。 若学生仍未能完成论文答辩的,将自动终止学籍,予以退学,根据《西南交通大学研究生学籍管理规定》的相关内容,学校将发给结业证书或肄业证书。此外,超过最长学习年限(6年)的博士研究生,其毕业证书不能在教育部网站上进行电子注册。 而据西南交大研究生院工作人员介绍,此次是近年来该校对于超期博士生现象最严格的一次整治。旨在提升学校整体人才培养质量。据悉,研究生在延长学习年限期间(规定的学制结束后),学生学籍在校,但不再享受在校研究生的相关待遇:不再享受各类助学金和奖学金,各培养单位不再计算该部分的教学工作量和指导工作量。 新闻链接 北大光华管理学院停招在职博士生 “超期”分为两种,一种是学术严谨,为了更好地完成毕业论文,达到毕业条件,主动申请延期半年或者一年的。另一种则是忙于工作或者职务,无心、无力完成毕业的,而这一种超期的时间也更长。然而,从现实的情况看,“后者显然已经严重影响了学校博士生的培养质量。但由于治理难度大,大多高校尽管设定了年限门槛,但基本很少严格兑现和执行的。至今,国内唯有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光华管理学院明确表示“不招收在职博士生”,这也彻底杜绝了“超级博士”的现象。 成都商报记者从北大研究生院了解到,该校经济学院、光华管理学院是从2003年起对外宣布“不再招收在职博士生”的。根据当时媒体的报道,著名经济学家、时任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的厉以宁是在“经济改革与社会信任”第五届光华新年论坛上亮出的这条“家规”。厉以宁表示,为了培养真正的人才,把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办成一所世界一流的商学院,就要顶住社会各个方面的压力,“无论是什么地方的副市长或者企业家,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都要顶住压力,不招收在职博士生。”如果真的要来读博士的话,就努力考入光华管理学院,辞职来读;然后一门学科一门学科地考完学分,才能获得博士学位。 据北大研究生院称,当时,由于一些在职博士生工作任务繁重,入学后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学习,缺课成为在职博士生中较为普遍的现象。超期博士很多,学校教学计划也很难按要求进行,甚至造成教学质量下降。 (本文来源:四川新闻网作者: 汪玲 )
个人分类: 社会观察|349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转载】西南交大清理857名超期博士:最长已读21年
caesark 2011-12-6 15:05
作者:汪玲 来源:成都商报 超期博士 西南交通大学对博士生学籍进行清理,2006年及以前入校的博士生尚有857名未毕业,其中还有两名博士生于1990年入学,就读已有21年之久 超期原因 其一,要求比较严格,既要刊发一定数量的论文,又须完成论文答辩 其二,部分在职博士研究生忙于工作或者职务,无心、无力完成毕业 交大重拳 6年期满若未能毕业的,年内须提出延长学年书面申请,若仍未在规定时间达到毕业条件,将自动终止学籍,予以退学 超过最长学习年限(6年)的博士研究生,其毕业证书不能在教育部网站上进行电子注册 拥有博士生学籍,但却一直没有毕业的现象将逐步在西南交大终结。西南交大研究生院日前发出《西南交通大学关于博士研究生学习年限的补充规定(试行)》,开始在全校范围内清理超期未毕业博士。这是西南交大近年来首次大规模整治“超期博士”现象,也是目前川内首所在博士毕业年限上动真格的高校。 按照西南交大的规定,凡在2007年及以后入学的博士研究生,都须在6年内完成学业,如果超出年限未答辩者,将自动终止学籍,予以退学。西南交大研究生院表示,此举是为抑制超期博士现象,提升学校博士生毕业率。 目前有857名博士生到期未毕业 博士生超期未毕业的现象到底有多严重? 西南交通大学研究生院在此前做了学籍清理,以3年学习期完成后再延长两年为计算节点(即2006年及以前入校的博士生),该校目前有857名在读博士生尚未毕业。 其中,入学至今已有10年(即2001级及以前入学)但未毕业的博士生达到253位。入学至今已15年(即1996级及以前入学)但未毕业的博士生达到65人。最为特别的是,该校甚至有两名学生是1990年入校,就读21年之久的学生至今尚未毕业。 这样的现象让校内一些博士生看了都叹为观止,博士生刘宁(化名)是该校已就读两年,目前已经在为博士毕业论文奋斗的他惊呼“要不是看了研究生院公布的表格数据,自己绝对不会相信,有人能在学校读10多年甚至20年仍尚未毕业”。 不过细想之下,刘宁也琢磨出,学院里的博士生导师确实带了一些学生,平时课堂上很难看到人,聚会时也没有出现,只听老师偶尔提及。 超期者多为公职人员和企业管理者 根据教育部2005年3月出台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学生在校最长学习年限由学校规定”。同年,各个高校都出台了相关规定,一般年限设定在3~4年,最长约6年。西南交通大学当年也出台了《西南交通大学研究生学籍管理规定》,要求“博士研究生最长学习年限为6年”,但事实上,各个高校类似的规定执行起来就走了样。 “超期未毕业的学生,大多都是在职博士生,他们大多是有一定职务的国家公职人员和企业经营管理者,由于工作任务繁重,很难按计划完成学习任务达到毕业要求。”西南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院长彭其渊表示,在职博士超期毕业的现象在各个高校和各个学科都非常普遍。 此外,博士生毕业要求比较严格,也是部分学生很难毕业的原因之一。据其介绍,该院要求博士生毕业必须在核心学术期刊上刊发4篇论文,“有些博士生即使完成了毕业论文答辩,但因刊发的论文数量达不到要求,也还未拿到毕业证和学位证”。 听说还有尚未毕业的1990级博士生,西南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分管研究生工作的副院长廖海黎表示出了震惊,“不可能哦”。在确认是研究生院公布的统计数据后,他表示,超期博士生对高校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影响毕业率”的考核指标上,从而影响高校整体教育质量的提升。此前,西南交通大学研究生院已下发了关于整治“超期博士”的文件,如今又下发了各个学院的具体数据,可谓动了真格。 将对超6年的博士生予以清理 而在西南交通大学研究生院公布各学院超期博士生数量之前,一份名为《西南交通大学关于博士研究生学习年限的补充规定(试行)》的文件已下发到各个学院。这也被各个学院视为对超期博士生下的“最后通牒”。 按照文件,该校2005年及以前入学的博士研究生,6年期满若未能毕业的,须于2011年12月31日前由本人向所在院系提出延长学年书面申请,经导师同意,所在单位的教授委员会批准,报研究生院培养办公室备案,可以保留学籍,且原则上应于2012年12月31日前完成论文答辩;若因特殊原因未能完成论文答辩的,经再次申请和批准后,最迟须于2013年12月31日前完成论文答辩。 若学生仍未能完成论文答辩的,将自动终止学籍,予以退学,根据《西南交通大学研究生学籍管理规定》的相关内容,学校将发给结业证书或肄业证书。此外,超过最长学习年限(6年)的博士研究生,其毕业证书不能在教育部网站上进行电子注册。 而据西南交大研究生院工作人员介绍,此次是近年来该校对于超期博士生现象最严格的一次整治。旨在提升学校整体人才培养质量。据悉,研究生在延长学习年限期间(规定的学制结束后),学生学籍在校,但不再享受在校研究生的相关待遇:不再享受各类助学金和奖学金,各培养单位不再计算该部分的教学工作量和指导工作量。 新闻链接 北大光华管理学院停招在职博士生 “超期”分为两种,一种是学术严谨,为了更好地完成毕业论文,达到毕业条件,主动申请延期半年或者一年的。另一种则是忙于工作或者职务,无心、无力完成毕业的,而这一种超期的时间也更长。然而,从现实的情况看,“后者显然已经严重影响了学校博士生的培养质量。但由于治理难度大,大多高校尽管设定了年限门槛,但基本很少严格兑现和执行的。至今,国内唯有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光华管理学院明确表示“不招收在职博士生”,这也彻底杜绝了“超级博士”的现象。 记者从北大研究生院了解到,该校经济学院、光华管理学院是从2003年起对外宣布“不再招收在职博士生”的。根据当时媒体的报道,著名经济学家、时任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的厉以宁是在“经济改革与社会信任”第五届光华新年论坛上亮出的这条“家规”。厉以宁表示,为了培养真正的人才,把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办成一所世界一流的商学院,就要顶住社会各个方面的压力,“无论是什么地方的副市长或者企业家,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都要顶住压力,不招收在职博士生。”如果真的要来读博士的话,就努力考入光华管理学院,辞职来读;然后一门学科一门学科地考完学分,才能获得博士学位。 据北大研究生院称,当时,由于一些在职博士生工作任务繁重,入学后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学习,缺课成为在职博士生中较为普遍的现象。超期博士很多,学校教学计划也很难按要求进行,甚至造成教学质量下降。
1768 次阅读|0 个评论
当今拍案106:竟然还有就读长达21年的“老”博士生!
热度 25 QFL 2011-12-6 10:05
当今拍案106:竟然还有就读长达21年的“老”博士生!
据爆料 ( http://news.sina.com.cn/c/2011-12-06/050523580921.shtml ) : 近期,西南交大清理了 857 名超期博士生: … 其中,入 学至今已有 10 年 ( 即 2001 级及以前入学 ) 但未毕业的博士生达到 253 位;入学至今已 15 年 ( 即 1996 级及以前入学 ) 但未毕业的博士生达到 65 人;最为特别的是,该校甚至有两名学生是 1990 年入校,就读 21 年之久的学生至今尚未毕业 … 博主批: 科学网上很多人都是高学历的,但估计很少有人听说过竟有就读达 21 年之久的“老”博士生;故强烈建议有关人员,赶快去申报“吉尼斯世界纪录”。 又据说,西南交大的这些超期博士生们,基本上都是 “… 有一定职务的国家公职人员和企业经营管理者,由于工作任务繁重,很难按计划完成学习任务达到毕业要求 ”; 故在此,强烈呼吁有关部门:至少应该对所有公务员的“硕、博士”学历,进行逐一审查、并公布详细结果;因为官职本应与“学历”无大直接关系。 其实,博士生是否为 “ 在职 ”或其它的培养类型 ,这本身并不重要,而最重要的应该是:1、 博士入学时,是否公平? 2、 博士就读时,是其本人还是替身? 3、 博士毕业时,是否够分量? 只要有任何一条不符合实际情况:若是博士生,则至少应给与清退;若是博士,则至少应追缴回其学位证书。 当然了, 西南交大清退超长期就读“老”博士生的这一做法,尽管有点姗姗来迟,但还是很值得喝彩的 。另外,不知全国其他高校里是否也存在一批超长期的“老”博士生呢?这确实到了应该好好自筛一遍的时候了。 注: 编辑竟给这篇《当今拍案106:…》戴上一朵小红花,这似乎也够“拍案”一下 。 图片来自网络,仅欣赏使用
个人分类: 当今拍案|7607 次阅读|28 个评论
铁道部原高官评院士请枪手?
热度 35 lihujun 2011-8-3 14:41
南方周末报道说,铁路系统内部知情人士透露,今年落马的铁道部原运输局局长张曙光为了评中国科学院院士,曾专门召集铁科院、西南交大、北京交大等院校的20多位学者,在北京一家高级酒店闭门多日,帮自己撰写高铁相关书籍。 此事如属实,那些做枪手的“学者”,到底是出于何种目的,愿意供人驱使呢? 2007年和2009年,张曙光均被铁道部推荐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的有效候选人,而且两次均通过了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院士的通信评审,从接近300人的有效候选人名单中突围,进入了145人的"初步候选人"名单。如果张曙光当选了,院士们情何以堪啊? 我在当当网上搜了一下,发现张曙光真是能人,短短几年间撰写或主编了多本“著作”。难道那些在通信评审中投赞成票的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的院士们,对张曙光的“高产”没有怀疑吗? 《铁路高速列车应用基础理论与工程技术》(张曙光著,2007年1月,科学出版社) 《CTCS-3级列控系统总体技术方案》(张曙光主编,2008年9月,中国铁道出版社) 《京沪高速铁路系统优化研究》(张曙光著,2009年2月,中国铁道出版社) 《中国铁路运输组织理论创新与实践》(张曙光主编,2009年2月,中国铁道出版社) 《HXD1型电力机车》(张曙光主编,2009年7月,中国铁道出版社) 《HXD2型电力机车》(张曙光主编,2009年7月,中国铁道出版社) 《HXD3型电力机车》(张曙光主编,2009年7月,中国铁道出版社) 附:《铁路高速列车应用基础理论与工程技术》作者简介 张曙光,男,1956年12月出生,江苏溧阳人,1982年毕业于兰州铁道学院机械系车辆专业。现任铁道部副总工程师兼运输局局长,北京交通大学兼职教授。   张曙光同志长期从事铁路机车车辆理论研究,技术创新和工程管理工作。近年来,技术创新和工程管理工作。近年来,主持我国既有线提速、客运专线以及时速200km、300km及以上高速动车组、青藏高原客车、大功率交流传动电力机车和内燃机车等研发和工程管理工作,同时在高速铁道技术设备、客运专线站后系统集成等方面做了大量开拓性的工作,取得了一系列的成就,是 中国铁路客运专线技术创新的组织者和铁路高速列车研发的领军人物。2002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005年荣获“茅以升铁道工程师奖”。
14008 次阅读|42 个评论
别拿生命做实验
mohong 2011-7-27 18:25
最早听到高铁出事是于7月23日晚11点多,在烟台参加2011CCC会议期间,西南交大谭谨博士在浏览新闻时叫道“动车出事了”。“啊!?”,想不到,然而,更加让人想不到的还在后面:死伤的人数及对事故真相的遮遮掩掩的态度。 我们为同时失去五位亲人的家属痛惜,为失去双亲的小伊伊难过,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人们渐渐会淡忘,但留给人们的伤痛确是永远的。 在我们“多、快、好、省”建设社会主义时,请放慢我们的脚步,也请媒体不要大力宣传“比预定计划提前多少天完成了工期”。当楼脆脆,桥脆脆应运而生时,人的生命被当成了实验对象,被用来检验能否经受住“脆脆”们的严峻考验。慢工出细活,严肃认真、细致专业完成任务体现对他人生命的尊重,因为生命对我们每一个人来说就只有一次,在爱惜自己生命的同时,也请珍惜他人同样宝贵的生命。 纽约时报一则微博: 中国 ,请停下你飞奔的脚步,等一等你的人民,等一等你的灵魂,等一等你的道德,等一等你的良知!不要让列车脱轨,不要让桥梁坍塌,不要让道路成为陷阱,不要让房屋成为废墟。慢点走,让每一个生命都享有自由和尊严。每一个个体,都不应该被这个时代抛弃。 http://bbs.railcn.net/viewthread.php?tid=713831extra=page%3D1 ( Fears that transparency and safety have become secondary to other concerns was present in many Weibo postings on Sunday. One blogger in particular posted an eloquent appeal for more care and caution in China’s rapid development: “China, please stop your flying pace, wait for your people, wait for your soul, wait for your morality, wait for your conscience! Don’t let the train run out off track, don’t let the bridges collapse, don’t let the roads become traps, don’t let houses become ruins. Walk slowly, allowing every life to have freedom and dignity. No one should be left behind by our era.” http://www.nytimes.com/2011/07/25/world/asia/25train.html?_r=2ref=asia )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2961 次阅读|0 个评论
西南交通大学的前世今生
热度 13 ywang69 2011-7-4 23:35
西南交通大学的前世今生
有感于许多家长和学生对西南交通大学不甚了解,以下说说这所命运多舛的学校之前世今生,也算是为学校做做宣传吧。 西南交通大学始建于1896年,先后定名为"山海关北洋铁路官学堂"、"唐山交通大学"、“ 国立交通大学唐山工程学院 ”,"唐山铁道学院"等,是中国近代建校最早的高等学府之一。 1921 年,唐山工业专门学校、上海工业专门学校和北京铁道管理学校北京邮电学校合并成立交通大学,交通大学设总办事处于北京(交通部内),总理京、唐、沪学校事务,校长驻京办公。三校分设正副主任处理各自校务。自交通大学成立之后的整个民国时期,为中国最高工程学府,声誉卓著,人才辈出,犹以上海交大、唐山交大两校为最。 1、 西南交大百年回眸之北洋天佑篇 (1896-1910) 交通大学最早的历史源头有两支,一支是 1896 年盛宣怀上海创立的南洋公学, 另外一支是同年由北洋大臣王文韶在山海关成立的北洋铁路学堂。这就是为什么1996年国内四所交大百年校庆江泽民总书记只为上海交大题词其它三所共同使用的原因(西安交大,西南交大,北京交大)。 1896 年,北洋大臣王文韶在山海关成立的北洋铁路学堂(唐山交大),这是中国第一所铁路学堂,与同年诞生于上海的南洋公学和稍早一些创立的北洋大学堂同为中国人创办的中国最早的大学,开创中国高等教育史的新篇章。学堂创立伊始,大量采用欧美大学原版教材,重金聘用英籍教师,以口授、笔记为主要教学形式。 1900 年,学堂第一届学生( 17 名)毕业。(第一届招生 37 名 仅有 17 名毕业 唐山交大要求之严可见一斑,治学严谨的传统大概也可以追溯到那个时候),该届毕业生是中国最早培养的土木工程学科专门人才,学生毕业证书上写为《 ***** Chinese Railway College 》。 1900 届毕业生张孝基的毕业证书现仍然保存于西南交通大学图书馆,为现存国内最早的大学毕业证书。 北洋、南洋公学和北洋铁路学堂为中国历史最悠久的三所大学。 1905 年,詹天佑开始了他的壮举 ----- 自主修建我国第一条铁路 “ 京张铁路 ” ,这是早期中国科学技术史上最伟大的一项工程,他的主要的也是唯有的两名助手张鸿诰徐士远皆为学堂毕业生,所以, “ 京张铁路 ” 这项大长民族志气的伟大工程实是唐山交大早期校友为中华所做的杰出贡献。 唐山路矿学堂时期的毕业生后来许多闻名天下,如庄俊 (建筑泰斗 中国第一位建筑师),李光前(全球华人十大超级富豪 华侨领袖 新加坡大学首任校长),竺可桢( 世界一流气象学家), 李俨(中国科学院院士),何杰(中国科学院院士)周厚坤(发明世界第一台中文打字机)等等。 北洋铁路学堂后迁唐山改为唐山路矿学堂。梁如浩先生( ‘ 一詹二唐三梁 ’ 之 “ 三梁 ” )亲自担任迁入唐山之后学堂首任总办(校长),学校迎来了大的发展时期!唐山路矿学堂成为志在报国的有志青年的首选学府。后周长龄先生(留美幼童 铁路总办 爵士),方伯梁先生(留美幼童 电报鼻祖)先后担任学堂总办。 1908 年,军机大臣刘坤一奏请慈禧太后,光绪皇帝批准颁赠唐山路矿学堂(唐山交大)有 “ 天下至宝 ” 之誉的《古今图书集成》一部,共 10088 卷,(该部书现珍藏于西南交大图书馆, 被誉为 镇馆之宝 ),该图书被史学家称为 “ 康熙百科全书 ” 。 2、西南交大百年回眸之竢实扬华篇 (1911-1921) 辛亥革命之后不久,唐山路矿学堂改名为唐山工业专门学校 ,赵士北先生(参议院议长 为孙中山授总统印玺者)为改名后首任校长。不久,一代宗师罗忠忱(唐山交大 “ 五老 ” 之首)先生来校任教,罗忠忱先生不仅是唐山交大教授中的第一个中国人,也是中国高等教育史上的第一位中国人教授。罗先生的到来。是中国高等教育的一个里程碑。 唐山交大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到了唐山工业专门学校的时候,已经开始迎来了辉煌时期。 1916 年,唐山交大在教育部举行的全国高校成绩评比之中荣获全国高校第一名,当时得分 94 分,得分较高的其他著名大学有北洋大学 90 分,位列第三。 这次评比是中国教育史上第一次官方进行的教育评估,他反映了这一时期唐山交大在教育界的尊崇地位。同年十二月,教育部为表彰唐山交大的骄人成就,在先颁发的 “ 优等奖状 ” 之外,还特别颁发 “ 俟实扬华 ” 金匾予最优秀高校以致鼓励,意为 “ 等待(你们)作出成就来弘扬中华 ” , “ 俟实扬华 ” 匾堪称中国高等教育的第一块金牌,这个荣耀永久属于西南(唐山)交大,该匾现仍保存于 西南交通大学档案馆! 西南(唐山)交大校训中的 “ 俟实扬华 ” 即是由此而来。西南交大自峨眉 迁到成都,研究生宿舍统称为“扬华斋”。 同样是在 1916 年,两名卓然出众的毕业生赴美留学,将唐山交大的声名远播世界。 1914 届毕业生黄寿恒入麻省理工学院,后来成为交大 “ 五老 ” 之一;另外一名毕业生就是茅以升,茅以升是唐山交大历史甚至中国科学史上需要大书特书的人物,从青年时代茅以生先生作为考入唐山交大 (1972 年以前习惯都统称唐山交大或唐院, 72 年后西南交大 ), 众多状元级优秀学子中的第一名 , 代表学校参加全国高校评比 , 也是获得全国高校第一 , 为学校赢得无限荣誉 , 后留美,以让人无法拒绝的优异成绩征服了当时并不承认唐山学历的美国康乃尔大学 , 在他毕业的时候,康乃尔大学校长当场宣布:凡是唐山交大学生,至此之后,愿意来美国康乃尔大学深造的,不需要经过考试 , 直接入学。茅以升先生为唐山交大也为中国高校争得极大荣誉 , ,使唐山交大(唐山工业专门学校)为中国教育史上第一所享有世界声誉的大学。 1937 年,茅以升在钱塘江上建造了中国第一座现代化大桥 —— 钱塘江大桥,钱塘江大桥是继我校校友詹天佑先生设计京张铁路之后,中国工程的又一个里程碑,又一项大长中国人志气的创举。 1948 年茅以升先生入选中央研究院院士, 1955 入选中科院院士。 1959 年修建人民大会堂,周恩来总理在审查大会堂结构图纸时特别强调 “ 要有茅以升的签字保证 ” 。 1982 年成为历史上首位入选美国国家工程科学院院士的华人外籍院士。 自茅以升之后,唐山交大大量校友进入康乃尔大学及美国其他著名大学深造,不少毕业生闻名天下。 1915 年, “ 五老 ” 之一伍镜湖来校任教; 1916 年, “ 五老 ” 之一李斐英先生来校任教; 1918 年,吴稚晖(中央研究院院士 国民政府主席)先生来校,后来的《交通大学唐山工学院院歌》即为吴先生之手笔。 1919 年,詹天佑先生逝世。 根据他的遗愿,在唐山交大捐资建立 “ 眷诚斋 ” ,现西南交通大学本科学生宿舍名为 “ 眷诚斋 ” 即由此而来。 除茅以升外,唐山交大这一时期毕业的其他著名校友有,杨杏佛(中国民权运动领袖 “ 东南三杰 ” 之一),杜镇远(詹天佑之后中国工程巨擘)、羊枣 (新闻巨子) 、施嘉干(建筑家、 正部级)、潭真(交通部长)、邵福忤(筑港技术的奠基人)等等,综观这一时期国内外情况,唐山交大为中国最优秀的大学之一。 成都犀浦校区南门(唐山市人民政府捐赠) 成都犀浦校区校园一角 3、西南交通大学的来历 不想天有不测风云, 1952 年,中国大学的院系调整无疑对唐山交大来说无异于一场 浩劫 。 院系调整中,唐山交大水利系包括黄万里教授,顾夏声教授(院士)在内的多名教授和包括王三一(后成为院士)的多名学生调整到清华大学水利系; 化工系包括余国琮教授(院士)吴自良(两弹一星功勋 院士)教授等多名教授学生调整到天津大学;冶金系调整组建北京钢铁学院(北京科技大学;建筑系包括刘福泰等教授,学生彭一刚(后为院士)等调整到天津大学;采矿系,冶金系一部分别调整组建中国地质大学和中国矿业大学。(在此之前的 1925 年,唐山交大锦县分校便分出成为东北大学一部)。 唐山交大仅保留 土木、 机械、 电机、 铁道四系, 元气大伤, 改名为唐山铁道学院,成为一所铁路专门院校,隶属于铁道部,教职员工皆有铁路工作证,出差可以用乘车证免费乘坐火车,笔者也享受过此待遇直到2001年。此后,西南交通大学归属于教育部。 成为铁路院校之后,唐山交大很快在铁路的每一个重要方面都牢牢占据中国第一的位置,从铁路建设系统、铁路运输系统到铁道科研系统,都是遥遥领先于全国的,全国的一级学科排名中交通运输工程西南交大一直排名全国第一。 1964年9月,根据中共中央建设大三线的精神,铁道部决定我校迁至四川峨眉。1972年,学校更名为 西南交通大学 。 开国元勋吕正操上将(时任铁道部部长,西南交大当时归属铁道部)亲赴四川峨眉主持学校选址工作,唐山交通大学改为西南交通大学, 唐山交大结束了在唐山 76 年的里程,也永久的离开了 中国大学中心舞台。 但幸运的是,唐山交大由于迁到峨眉,许多师生也躲过了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 1989年,总校迁往成都,(峨眉成为分校,后改为校区)。2002年在成都犀浦建设新校区,遂形成今日“一校、两地、三校区”的办学格局。 成都九里校区大门 九里的钟楼 如今,西南交通大学已经发展成为一所以工科为主,工、理、管、经、文、法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大学。是进入国家"211工程"、“特色985工程”建设和设有研究生院的全国重点高校。学校拥有完备的学士-硕士-博士培养体系,有74个重点本科专业(其中有12个国家级特色专业),56个博士学位授权点,138个硕士学位授权点;9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拥有在世界交通领域有着重大影响的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和27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大交通学科排名一直稳居全国第一。2000年学校顺利通过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优秀评价",成为当时全国16所本科教学优秀学校之一;2007年,学校又以优秀成绩通过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近年来,学校加大开放式办学力度,与世界上60多个国家(地区)的80多所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师生互派关系,是"中法4+4"、“中欧精英大学联盟项”(TAMDEM)合作院校之一,国际合作与交流项目覆盖所有的年级和各个层次的学生。 现有专任教师2500余名,其中教授、副教授1200余名。他们中有中国科学院院士4人,中国工程院院士6人,国家“千人计划”4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和讲座教授7人,"973"首席科学家1人,第三届长江学者成就奖特等奖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0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7人,国家级教学名师5人,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8人,另外还聘请了30余位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为兼职教授 。 西南交通大学九里校区的大门右手边有TEC字样代表唐山工学院,也有人说这分别代表唐山,峨嵋,成都,或许冥冥之中早就注定了这所学校坎坷的办学历程。 参考文献:西南交通大学校史 西南交通大学网址: http://www.swjtu.edu.cn/depart/university/university.htm 西南交通大学校史链接 http://www.swjtu.edu.cn/depart/university/history.htm 峨眉校区沧桑的校门
个人分类: 我有话说|8323 次阅读|16 个评论
震惊!考研366分居然被淘汰!
热度 22 ywang69 2011-4-27 09:03
学校的邮件服务器经常登录不了,昨天进去居然有一封学生4月19日的考研申请调剂的信件,我连忙回复也希望不要耽误人家前程,早上收到的回复得知这位学生正在找工作。 本科土木工程,毕业于北京交通大学的这位学生数学和力学成绩不错,考研总分数366也不低(又知道B类地区工学国家复试线仅仅265分),居然惨遭淘汰!!看来今年的考研竞争之激烈大大超过往年。 希望有考研打算的同学吸取教训,积极应对复试,不要以为初试成绩不错就已经进了保险箱。 学生邮件如下: 尊敬的王老师:您好! 我是今年报考西南交大研究生的学生,原报考专业桥梁工程,初 这次考研初试成绩是:政治: 60 ,英语: 63 ,数学: 125 ,结构力学: 118 ,总分: 366 。 由于复试成绩不佳未被桥梁工程专业录取,我本科是土木工程,毕业于北京交通大学,希望能调剂岩土工程,跟您读研究生,不知道是否有这个荣幸? 我将我的个人信息发个附件给您。
个人分类: 教育教学|6818 次阅读|46 个评论
[转载]力学牛人兄弟
热度 1 Shifq 2011-1-21 09:57
林同骅   林同骅( 1911.5.26—2007.6.18),原籍福清市东瀚镇东瀚村,是中国著名航空及工程力学家、美国工程院院士。 林同骅早年毕业于交通大学唐山工学院(即唐山交通大学),后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专攻飞机制造。1937年回国在清华大学从事研教,抗战时期随清华先迁南京,后迁成都。1937回国后参与设计中国第一架长距离飞行的“C1010号运输机”,为中国航空事业的发展作出突出贡献。抗战胜利后,林同骅赴美,在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任教,是该校第一位华裔教授,并当选为美国工程院院士。2007年6月18日因心脏衰竭在美国洛杉矶去世,享年96岁。 人物影响  1991年,为庆祝林同骅80岁寿辰,祖国有关单位为其在北京举办高规格的国际学术报告会。随后,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了他的著作《塑性力学和细观力学文集》。1994年,西南交大出版社出版了他的《林同骅航空事业奋斗记》,书中详尽介绍了林同骅的航空奋斗史。林同骅退休后和堂弟林同坡致力于推进祖国乡村图书运动,2002年5月资助云南大理市太邑彝族乡设立瑞贻健华图书馆。 研究领域   林同骅毕生从事航空工程、工程力学、非弹性构造、金属疲劳等分析研究。在美国底特律大学任获博士学位后,专门从事力学理论研究,写出巨著《非弹性结构理论》。还发表关于结构分析、塑性力学、疲劳力学的论文数百篇。   林同骅在科技研究方面也取得非凡成就,主要有:由美国科学研究署及国家科学基金会资助研究的微观塑行力学(1954-1978年)、由美国空军科学研究署资助研究的循环机械及热载重对材料的损坏等科研项目。 获得荣誉   林同骅曾荣获美国国家工程院工程师最高奖,曾担任美国航天航空部高级工程师、顾问,美国空军科学研究署金属疲劳研究主持人。1988年荣获美国土木工程师学会“TheodorevonKar-manT奖”(该奖每年在全世界仅选一位)。1990年因其创立微观塑性力学及微观疲劳裂缝萌芽理论,对非弹性结构分析的非凡贡献,先后被选为美国土木工程院院士(1990年)、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1990年)、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1996年)。   在西南交通大学的简史里,还写着“西南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科,一百多年来,培养出像茅以升、竺可桢、林同炎、林同骅等一大批国内外知名的学者和工程界权威……”之类的文字,将林同骅与茅以升、竺可桢等大师相提并论,足见其在土木工程学方面的突出贡献。   为此,林同骅荣获过美国土木工程学会的最高荣誉奖“Theodore von Karman”奖章,并被选为美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他与前几年去世的柏克莱加大教授、美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林同炎(唐山交通大学1931届毕业)为堂兄弟。 林同炎 林同炎(1912~2003 ),原名林同棪,西方常称之为T. Y. Lin或Tung-yen Lin。华裔美国工程专家,美国加州大学柏克利分校教授,美国林同炎中国公司(LIN TUNG-YEN CHINA,INC.)董事长,美国林同炎国际顾问公司(T.Y. LIN INTERNATIONAL INC.)名誉董事长。是预应力工程理论的研究者及最早实施者,被誉为“预应力先生”,现在全球百分之七十以上的现代建筑都采用了预应力技术。他是第一位亚裔美国工程院院士,同时也是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中央研究院院士”。 1986年,美国总统里根将美国最高科学奖——“国家科学奖”颁发给林同炎教授(他也是第一位获得美国国家科学奖的华裔科学家),奖状上的赞词写着:“他是工程师,教师和作家。他的科学分析、技术创新和富于想象力的设计、不仅跨过了科学与艺术的壕沟,还打破了技术与社会的隔阂。”   曾获美国国家科学奖(1986),美国土木工程师学会首届预应力混凝土奖(后称林同炎奖)和首届杰出成就奖(2000)等。 林同骥 林同骥(1918年——1993年),著名流体力学家。在稀薄气体力学、高超声速、跨声速空气动力学和不可压缩流体动力学等广泛的领域中都有重要的研究成果,尤其是在再入飞行器防热、再入物体的表面烧蚀和不可压缩振荡流等方面,为中国航天事业和海洋工程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所有信息均来自网络!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273 次阅读|1 个评论
西南交大校长周本宽论文涉嫌抄袭?[转]
热度 1 冯用军 2009-8-11 23:42
来源: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htmlnews/2009/6/220893.shtm 回帖 2009-7-7 8:01:45 匿名 IP:61.50.133.* 我发现西南交通大学的段梅、宫本裕、周本宽和陈大鹏四人发表在《应用数学和力学》1995年12月的第16卷第12期1043页~1050页的文章四边形单元h收敛误差估计的探讨一文与本人1990年发表在《高校应用数学学报》1990年第5卷第2期241页~249页的文章主要内容雷同,特别是与我1992年9月在贵州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有限元混合法理论基础及其应用》一书中的第5节:二、任意四边形剖分及等参元的第101页~108页的内容基本上是完全相同。该部分的内容也可以在2006年重新修订后,在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混合有限元法基础及其应用》一书中的1.4.3.2节任意四边形剖分及等参元的函数插值实例(70页~76页)上找到。我希望有人来管管这些事,他们就是靠造假当上校长等高层领导的,有关部门应该认真查处该事。 望专业人士进行比对,提供比对结果可直接评论或发电子邮件 xueshufubaijubao@yeah.net 原文:贵州师范大学 罗振东 二维空间Stokes问题的四边形单元的二阶混合有限元法 疑似:西南交通大学 段梅、宫本裕、周本宽和陈大鹏 四边形单元h-收敛误差估计的探讨
个人分类: 学术争议曝光平台|5813 次阅读|1 个评论
西南交大副校长黄庆抄袭论文被取消博士学位
冯用军 2009-7-24 18:01
来源:2009-07-1518:58:00 来源:四川在线(成都) 跟贴929条手机看新闻 网址:http://news.163.com/09/0715/19/5E9LTQ2R000120GR.html 声明:请勿人生攻击,欢迎学术讨论,转载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不代表本人及科学网立场。 核心提示:西南交大校长陈春阳向记者证实,该校副校长黄庆博士学位论文抄袭事实成立,现已被取消了博士学位,并被撤销了研究生导师资格。这次处理的抄袭事件是针对黄庆的博士学位论文,与之前网上流传的两篇学术论文无关。 四川在线7月15日消息今(15)日下午,西南交大校长陈春阳向记者证实,该校副校长黄庆博士学位论文抄袭事实成立,现已被取消了博士学位,并被撤销了研究生导师资格。 不过,陈春阳说,这次处理的抄袭事件是针对黄庆的博士学位论文,与之前网上流传的两篇学术论文无关。 博士论文抄袭事件处理经过 陈春阳介绍,2007年12月,西南交大接到关于该校副校长黄庆博士学位论文第四章涉嫌抄袭问题的匿名举报后极为重视,责成研究生院着手调查。研究生院联系了国内外6位该学科的专家进行评审,评审结果于2008年3月20日左右返回,其结论是抄袭成立。 2008年4月,该校学术委员会正式成立学术道德委员会,并制定颁布了《西南交通大学学术道德规范》。在此期间,学校收到关于黄庆教授博士学位论文第四章涉嫌抄袭问题的七人联合署名报告,要求对此进行调查。学校学术委员会即责成学术道德委员会着手进行审理。正当学校学术道德委员会拟启动此项工作时,“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致使此项工作推迟。 2008年11月,学校学术道德委员会重新启动对黄庆教授博士学位论文第四章涉嫌抄袭问题的审理工作,并启动审理程序。 在学术道德委员会经过审理并提出定性结论建议后,学校学术委员会主任陈春阳校长于2009年6月6日下午主持召开了学校第六届学术委员会第八次会议,审定学术道德委员会提出的定性结论建议。与会委员投票表决,同意学术道德委员会提出的关于黄庆教授博士论文第四章涉嫌抄袭问题成立,且性质较为严重的定性结论。会议当场宣布了表决结果。 在为此召开的学术委员会会议上,黄庆本人均到场,并为自己做了辩护。专家的评审意见全部作了匿名处理。 依据学校学术委员会关于黄庆教授博士学位论文涉嫌抄袭问题的定性结论,西南交大学位评定委员会于2009年7月10日下午召开九届六次会议,专题研究处理意见。经过无记名投票表决,决定取销黄庆教授博士学位,撤销研究生导师资格。并将处理结果上报国务院学位办备案。 黄庆仍然可以留校工作 西南交大校长陈春阳表示,学校本着“治病救人”的原则,愿意帮助黄庆端正学术作风,如果黄庆仍然愿意留在该校工作,学校可以接纳。 另外,黄庆是否会被撤销副校长职务,陈春阳表示将有另外的议定程序,这次的处理只针对其博士学位论文抄袭一事。 新闻回顾:西南交大副校长涉抄袭论文校方委托第三方核定 新闻摘要:2007年7、8月,有人通过各种渠道反映,西南交大副校长黄庆此前公开发表的署名论文涉嫌抄袭。日前,西南交大校长陈春阳表示,学校已把相关情况上报教育部,委托更高级别的“第三方”专家组进行核定,预计两个月之内将有最终结果。(本文来源:四川在线作者:杨华丽)
个人分类: Life Comments|2608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21:4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