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城市化进程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城市扩张-北京城面积十年翻两番
热度 3 WileyChina 2015-7-9 08:29
一项新的研究发现 , 通过观察 基础设施变化 可以用来量化城市化的程度 。研究人员使用该技术对北京的城市扩张进行了研究,发现其面积在2000至2009十年间 翻了两番 。 由斯坦福大学的Mark Jacobson和美国航空航天局喷气推进实验室的Son Nghiem领导的研究小组,使用了来自美国宇航局Quikscat的卫星数据,对基础设施变化(如新建筑物和道路)数据进行了研究。然后, 他们利用Jacobson开发的气候和空气质量计算机模型, 量化 出 城市化对北京风速和污染的影响情况 。 新的基础设施 ——建筑物和道路本身,不包括由新城区居民和他们的车辆排放的额外污染——让北京周边的旧区受到了连锁影响。 影响包括: 提高冬季温度 大约3至4摄氏度(5-7华氏度), 降低风速 约1至3米每秒(2-7英里),使城市污染无法排出 。 “ 建筑物阻隔了空气流通,使摩擦力增加、风速减慢,” Jacobson解释说, “ 建筑物覆盖了土壤,使蒸发这一吸热过程放缓,导致了温度的上升”。道路和房屋比土壤和植被在白天温度更高,因为它们不吸水。热量的增加和空气的凝滞会造成许多后果,例如地表臭氧量增加。 美国宇航局的Quikscat卫星数据显示了2000至2009年间,北京基础设施的变化情况。黑色和灰色的地方指的是建筑物,在城市商业中心的最高最宏伟的建筑则由浅灰色表示。其它颜色显示的是尚未被城市化的区域(例如土地开垦或砍树)的变化,颜色的变化表明变化程度:蓝绿色表示轻微变化,橙黄色的表示中度变化,红色的表示巨大变化。 北京官方公布的城市范围比康涅狄格州还大,但康州大部分区域是未开发的,并可能在未来也保持这种状态——如自然保护区和原生态山脉。而中国首都北京不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官方报道的城市面积和实际面积不符的城市。“城区边界的法律定义和行政定义有很多”,Nghiem指出,“但想要了解基础设施变化是如何影响环境的,则不能使用这些定义。重要的是研究建筑物的变化。” 其它卫星,如1972年开始使用的Lansat卫星,在芬兰语国家极地轨道卫星上使用的可见红外成像辐射仪,也时刻记录着世界各国的 城市扩张进程 。这些大多都提供了可靠的证据,如以城市灯光或植被变化作为城市扩张的依据。然而,这些措施也有 局限性 。例如,晚上城市街区没有路灯,这样就难以区分哪里是郊区,哪里是农村。Nghiem的技术可以使现有的测量方法得到补充。 Nghiem 采用先进的 数据处理技术 ,使用从美国宇航局的 QuikSCAT卫星雷达 上得到的数据,这颗卫星是在1999到2009年间由喷气推进实验室投入运行的。像所有的雷达一样,QuikScat卫星向地球发送脉冲并记录反弹波长,称为反向散射。Nghiem的技术利用的是建筑物比土壤或植被有更强的反向散射,建筑物越高越宏伟散射越强等特点。他的数据处理方法将QuikSCAT卫星图像的“焦点”像素大小从约25公里(15英里)提高到1公里(0.6英里),这样,研究人员就能够 同时 观察几个城市街区范围内的细节。 Nghiem 强调该项研究仅设置了城市化对当地天气和污染影响的 下限 。“即便一个城市没有任何污染源,没有一辆汽车,这些负面影响仍然会存在。” 该研究发表在AGU美国地球物理学会期刊 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Atmospheres 上,点击查看原文: Ring of impact from the mega-urbanization of Beijing between 2000 and 2009 本篇文章英文原文: http://blogs.agu.org/geospace/2015/06/29/beijing-quadrupled-in-size-in-a-decade-new-study-finds/ 关注更多美国宇航局地球科学活动,请访问: http://www.nasa.gov/earth
个人分类: Life Science|8413 次阅读|3 个评论
是谁推进了中国的城市化进程?汤敏先生功劳大
qlms 2009-7-24 21:27
前记: 亚洲开发银行驻中国办事处的首席经济学家汤敏于 1998 年 11 月和夫人左小蕾博士联合给中央有关领导写了一封信,提出三年内扩大大学招生一倍的建议。这封信一经发表,立即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当 1999 年开始扩大高等教育招生规模的决策并坚持连续三年扩招后,汤敏博士和 扩招 这一在我国高教界乃至整个社会引起重大反响的事件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随后的一段时间汤敏被成为中国的教育产业化之父。 不过最近几年随着教育部长周济和原副部长张保庆在公开场合否定了教育产业化的概念,所以汤敏的这个称号后来也就很少被人公开提起了。 按照汤敏后来在报纸等媒体上面的介绍, 98 年他他回国探亲时,亚洲金融危机正在蔓延,很多人手里拿着钱不愿意去消费,各方面都希望找到一个突破口启动内需。汤敏和他的夫人左小蕾认为,居民教育投资是当时拉动内需的一个重要力量,居民可能不会去买彩电买汽车,但是让孩子上大学肯定会投入的,于是他们就建议大学扩招。此建议引起了决策层的高度重视,中国大学扩招就在这以后开始。 按照汤敏的说法,后来事情的发展,也出乎了他的意料,因为 我们提出三年扩大一倍,没想到扩大了五倍。 正文: 尽管高校大扩招的是是非非还需要研究,但是汤敏先生的扩招建议,的确在很大程度上推进了中国城市化的进程!为什么这么说呢? 大家知道,中国是有户口概念的,很多时候,户口就是一个隐形的翅膀,有很多潜力的利益在里面。户口的更改,从农业户口改到非农业户口,对农民来说,绝对是一件大事。要知道 90 年代前期,我这种农民的儿子毕业,是没有资格考技校的,那是非农业户口子弟的专利。要是想考也可以,那就是提前一年找人,通过合法或者非法的手段,把自己的户口改成非农业户口。 城乡户口的二元化结构,使得农村户口变成城市户口,在高校扩招之前,一直都是很难办的一件事情。放松吧,很多人钻了空子,严格控制吧,农村人无法往城市里面流动,结果就是严重影响了中国城市化进程。 汤敏先生的建议,给从乡到城之间人员的合法流动,打开了一个突破口。扩招至今的大学生,不论专业如何,学校如何,我想本科学历之上的绝大部分人还是留在城市( 这个地方我没有获得统计数据的渠道,谁有的话,可以友情提供,我加在文中 ),并获得了所在城市的户口。以后就开始在城市里面买房,生儿育女,变成了城市人。 从这个角度上看,汤敏先生给中国艰难的户籍改革,提出了一个尚可的解决办法,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村人到城市里面合法性流动,结果是大大推进了中国城市化进程。我认为虽然这个结果,也许不是汤敏先生当时预测到的,但是说他作出了很大贡献,的确一点都不为过。 下面说点废话,可能和题目无关。 中国的房价大规模上涨出现在 2005 年左右,为什么在这一年左右出现?这是因为 99 年扩招的大学生, 03 年毕业,两年之后开始结婚生日,需要买房子了,而社会上的房子供应,一时不能满足这么多人的要求。为什么房价到现在还一直处于上涨状态,一个主要的原因在于,从 99 年到 09 年,每年流入城市里面,并且拿到城市户口的人数,都在增加。这种趋势会改变吗?答案是会的,什么时候呢?高考招生大规模减少之后的第五年之后左右
个人分类: 生活的感悟|4615 次阅读|11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8 06:2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