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考试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高考0分考生的真实内幕
xhsk 2009-3-25 17:17
人活着本来是应该有理想、有个性的,可是我们中国的中小学生已经彻底丧失了这些人应该具有的本质,去做分数的奴隶、考试的机器。 一个国家的强大靠科技,科技又靠教育,但是在今天的中国教育可以说是投资大见效小,可是那些不懂教育的中国教育控制者把中国教育说得相当美丽。 比如说: 我们正在推行素质教育! 我们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中国大学数量世界第一! 中国大学生数世界第一! 我们一看便发现这些荒妙的说话,应该是搞政治的人或者是那些相声小品的常用语,怎么搞教育的人会说出这样无知的话来,我实在是处在郁闷之中.... 现在中国的中小学校搞的是应试教育、还是素质教育,我们大家心知肚明无须再说,至于说大家对这个教育的满意程度一看百度,cctv,新浪等论坛便知道:我们人民对中国教育是何等的满意了! 学生自杀、学生杀老师、师生乱伦的报道长盛不衰,如果这样的教育我们都不满意,那就是我们不知足了! 至于中国的大学数,大学生数世界第一,的确是真实的。 但我建议教育部再加四个世界第一: 中国人口数世界第一, 中国的垃圾大学数世界第一, 中国垃圾大学生数世界第一, 中国的垃圾教授数世界第一, 当然,由于处于社会强烈的舆论下教育部说了几句更好听的话。 比如: 以后我们高考将不再唯分数论。 分数不是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我们要赶快地建立高考立交桥。 我也不知道2008年的高考是不是唯分数论,没有分数的人会有可能进入大学吗? 当然我也不稀罕中国的这些豪华大学,立交桥我没看见,独木桥上的人倒是不少! 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教育部狂喊学生创新的时代,我曾经向北京大学申请去他们那读数学,并且我明确说了我不需要毕业证,但人家却说:我们要严格按照教育部的规定录取学生,不能破格。 中国教育,哈哈................ 清华大学为了维持老大形象,居然说:要培养诺贝尔奖得主。 可惜可惜真可惜,清华也只是为美国高校培养人才的基地! 虽然他们已经有个伟大得不能再伟大的杨淫教授,但我们还是乐观期待吧!!! 说起清华北大那是人人向往,家长盼望,学生渴望,因为一考上清华北大那就意味着家长可以在别人面前疯狂大说大话,孩子在全省名声大旺,当然不可能在全世界辉煌,因为清华北大在全世界的大学里一直排不上号。 为了考清华北大,许多年轻老人深深陷入千万丈深的题海之中,他们起得比鸡早,睡得比够晚,并且还有高才总结了拿高分的重要秘诀:做题目是拿高分的唯一手段, 喜欢分数的朋友可以选用。 曾经我问我的同学: 我问:老兄你的梦想是什么? 同学:考重点大学,你呢? 我轻微地说:数学... 同学:你的理想好大,你想做数学家啊...哦... 我不敢再说话了。 我的确不知道那个重点大学到底有多重。 但是我透过他那厚厚的眼镜片,看到他的幸福和自豪。 因为我知道他想说就凭你那点英语分数也想当数学家,你...... 分数,分数这个中国人迷恋的东西,我不喜欢因而许多人觉得我心理有问题! 当然那些同学每天的辛苦的确也是有回报的,最少他们可以看到父母的笑容,而我看到的是父母的眼泪,邻居的嘲笑。 这就是我不喜欢分数的下场,所以高考考0分看上去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但是在内心的磨练和挣扎真的是无人知晓。 我不是在鼓励朋友们去考0,去诋毁高考,拿自己的前途开玩笑。 人各有志,各人都有自己的选择,我尊重大家的选择,但你们可以不尊重我的选择。 我小时候是喜欢数学,后来是痴迷数学,现在是疯狂数学。 我在小学时不知道什么是权威,只知道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因此那是我一直怀念的时日,当然如果一个人永远停留在童年的话,那么这个人就是个标准的孩子,永远不知道人世间的各种丑陋和美妙。 我记得我读一年级时, 老师说:1+1=2 我问老师:为什么? 老师拿着我的手,一根手指一根手指的数:1...2,那么1个加1个就1,2。 我当时就想:这就是理由了吗? 我不服,但是我没有说出来,因为我妈告诉过我要尊重老师 。 在2年级更好玩,有一天我在课堂上不小心发现一个结论,我立即问老师。 老师立即答到:如果成立的话,书上应该会写出来的。 我很想不通,书上没写就不成立,那书不是人写的吗? 我同样没有说出来,但是我从此以后不问老师我自己思考的问题,这样也许许多人会说:那对你不好! 其实,这对我很好,因为我可以不知天高地厚的乱想,我的胆子就是从那时培养起来的。 我在初中遇到了一个很好的数学老师,我经常和老师讨论问题,我们之间就像朋友一样,我想怎么问就怎么问,非常随便,在老师那里我就学习到了很多东西,在那段时间,我的数学得到了第一次深化,因此我在初中的数学发现最多,但是,我最敬仰的老师却在我初三上半个学期末遭到经过素质教育的学生砍伤。 后来为了考高中,为了分数,在初三下半个学期,我也开始为分数读书,哪怕是我最讨厌的死记硬背我都干,因为人家说度了高中可以考大学。 没想到我的这种优点成了一种惯性,我居然一直努力到高二的一次高分数中才发现:我在高中的数学中毫无发现,我恍然大悟,我感觉到我自己的愚蠢...... 从此我决定我不再为分数读书,我要为了理想,为了目标而读书,我要坚持我以前的创造式学习,我不再复印式学习。 我从新进入我的数学天堂。 2008年6月7日那天下午,我没看数学试卷,我在我的0分试卷上写满了数学论文,但是惊人的一幕出现了,我看到有人居然一出考场就哭了,我不小心一听,原来数学题目很难,他们自以为可以考重点的都考轻点了。 我的内心再一次受到:轰轰烈烈喊素质教育,扎扎实实搞应试教育的最强烈震撼,我决定封杀现行高考制度,毫无保留地对高考炮轰到底。 其实现在中国人都知道应试教育残害了无数的人才,但是他们也无奈地认为:既然不能改变那就只能适应。所以他们心甘情愿做考试的机器,做复印机。 同时,我也采取了既然不能改变别人,那就只能坚持自己的做法,顺利考了个0分。 当然高考考0分不是什么光荣的事情,那也是一种很无奈的选择,如果现在的高考不是如此的窝囊不堪的话,我绝对不会去考0分。 为了升学率,为了高考,许多学校实行搞封闭式管理,其实那是比监狱更监狱化的监狱式管理,他们根本不把学生不当人看,为了他们学校的名誉,为了他们学校早日脱离轻点进入重点。他们为学生安排习惯:早上几点起床,几点吃早点,几点睡午觉,几点又起床,几点又上课.......不知道这些学生还有没有属于自己的时间和空间,连他们自己都自称机器。 所以说: 如果你是一个篮球爱好者,那么请你千万不要随时打篮球,因为考试时只做题目,不打篮球,如果你不听到时候会被邻居笑。 如果你是一个网络爱好者,请你不要去上网,因为考试时只做题目,不上网,否则你将永远站在大学门外。 如果你是一个物理爱好者那么你不要只学物理,因为你得全面发展,学好一科物理,你的高考总分上不去。 哦...耶! 我一回想起高考前久那的情景真的很好笑。 考试专家教你怎么复习,心理学家教你怎样调节心态,大家在期待你的高考分数。 有的父母为孩子买补脑液,有的买安神药,更有甚者买镇定剂...... 高考真的这么了得吗? 一个泱泱大国怎么把希望全部寄托在分数至上的高考上,我一直处在恐惧和不安之中! 邓小平先生当年恢复高考制度时说:不要迷信考试。 而今天的中国人大都迷信考试。 创新,一个听上去非常舒服的词语,而且被某些教育大家和小家喊得热火朝天的词语,在现在的中小学生心中却一直很模糊,很神圣。 而且他们会发挥想像力,如:我们一般人肯定不是创新发明的料,我们的知识还不够健全,我们的想法会很好笑,我们的智商还不够高.....那是科学家的事,我们还没有那个能力,现在能够做的就是好好学习,学生创新突破胆量的早已经被恐惧和担心吃得一干二尽学习别人的人永远不能超越别人! 就像我原来的一个老师,他对我说:你以为你会创新就了不得了哈,人家只要分数,你就等着读补习班吧!这句话可真是一句真心话,只是我一直不听。 现在的中小学生,都在好好学习,不敢不好好学习,去多思考问题。 因为能够把课本上的东西全部学会就差不多咯,还创什么新哦! 不要到头来落到像我一样的可笑下场。 如今中国的学生已经变成考生了! 就像那些一直喜欢考试的人说:你有本事你就先考满分再考0分,其实我的确没他们有本事,因为我的考试分数一直都不是很高,因为我时刻都在告诉自己我是学生不是考生。 我曾经也真的认为我的本事不好,智商不如别人,但是那是过去了,现在已经不存在这个思想。 我记得那是我初二时候的一次期末考试,我们的数学考了一个书上没有的结论,我本人由于没有好好学习,而是经常拿时间思考创新,所以我就用我的结论,我原以为是天才的考试高手都没有做出来。 前久温家宝总理去看望钱学森先生时,钱老说了一句让教育部感到羞耻的话。 钱学森先生说:现在中国没有哪个大学培养出创新人才! 丘成桐先生说:中国学生已经丧失追求学问兴趣和热情! 不是中国人不聪明而是中国的教育控制者实在无知! 某些人因为怕麻烦就用一个糜烂腐朽的高考来玩弄国名。 我为中国的教育默哀,我为中国的学生感到惋惜,我为中国的明天感到担忧! 如今的我不再伸手向父母要钱,虽然日子过得辛苦,但是内心还是喜悦,我不知道这本书到底能不能出版。 但是,一切都不重要了,因为我已经习惯被孤立了..... 不怕大家笑话,我曾经在工地干过苦力、拣过垃圾、睡过大街、被人歧视但我从未放弃,因为我已无所谓任何苦难和折磨! 《无形数学》是我读了大量书籍后的产物,花了大量心血才写完的。 此书是一个:以数学为底面,以哲学为侧面,以爱情、治国、心理、生活、励志、思想、教育、传记等为内容的一个三维空间! 人生不太长,我建议: 各位有血、有肉、有灵魂的年轻朋友,不要为了分数去读书,多读点自己喜欢读的有用书籍,不要因为那张文凭破纸而忘记自己是人,你只要有梦就要去追,别在乎任何阻挡你前进的障碍,因为任何一个强者都是不会把灾难和小人放 在眼里的! 我感谢各位朋友的支持,感谢家人的支持,我感谢我自己的坚持! 祝福各位! 心海时空
个人分类: 《丑陋的中国教育》|102 次阅读|0 个评论
隐约的绝对值号
余孟孟的博客 2009-3-12 20:26
余孟孟 早起监考。我负责的考场,有前后两道门。前门上写着怕苦莫进,后门上写着滴水穿石。 数学试卷(理科普通班,文科实验班)中有这样一道题: 解不等式: x 2 + 3x - 8 < 10 ( 8 分) 在不等式左边可以隐约地看见一个绝对值号,但过于隐约,以致许多考生都将其忽略掉了。然而,还是有个学生举手,并将此疑惑提了出来。我让他稍等,便自己提起笔描算了一下,觉着没绝对值也可以算出答案,就告他,没有绝对值。可他却跟我说了句似乎与此无关的话:老师!这道题 8 分啊! 当时我没能理解那位学生的意思,只是淡淡的看了他一眼,便转身离开了。接着陆续又有几个学生问到这个问题,我便拨通了教务处的电话。刚要跟主任讲试卷的事,考场内的广播响了,正准备说这道不等式了。结果是:在不等式的左边加上绝对值号。那位学生听到这里,便抬头看我,我只有还以抱歉的一笑。 那位学生也许不知,其实,他的确不知,我是学文科出身的,在这所中学只是一位普通的 历史 老师。这样的 历史 老师,已经很少有机会再去解什么数学题了。然而,我这样说,并不是为自己当时的尴尬寻找借口和理由。我只是想说,功夫不用会贬值,反应不练便迟钝,思维不运就僵化。 对于考生的疑惑和提问,我当时的理解是:他认为,这道不等式题左边没有绝对值号就不能做,就有问题。可是我,一来透过近视镜并没看到所谓的绝对值号,二来自己很快就算出了答案,所以,才会那样告知他。可之后我才领悟了那位学生的意思: 8 分啊!如果左边没绝对值或者隐约的绝对值号不显现,那这道题不就过于简单了?不就是在白送分数,白送牛奶吗? 没想到,师生之间的交流并不像人们想象中的那么容易。即便清晰的语言,简短的对话,也可能会产生差异性的理解。原因何在呢? 其实,在老师面前,学生往往是简短的;在学生面前,老师往往是独断的。 学生的这种简短,通常不是言简意赅,而是说前句,丢后句;有前言,没后语。这并非他(她)们缺少语言表达的能力,而是教师的架子往往搞得学生莫名的紧张,教师的权威常常使得学生欲言又止。他(她)们在同学和朋友面前,绝不缺少表达的天赋。与朋友言,他(她)们个个都是优秀的演说家,难得的幽默师。 老师的这种独断,通常不是英明果断,而是听一句,评是非;看一眼,定优劣。这并非他(她)们缺少聆听的耐心和审视的目光,而是在学生面前久积的武断和自负,迷糊了他(她)们智慧和仁爱。 所以,老师们!搁置自己的英明,便搁置了对学生的武断;消解自己的自负,便消解了与学生的误解。 初写于 2009 年元月 6 日,改于 2009 年 3 月 12 日 星期四。
个人分类: 教育闲思|3654 次阅读|0 个评论
主考、作弊及其它
余孟孟的博客 2009-3-7 19:04
余孟孟 最近这三、四天,是 2009 年甘肃省普通高中毕业春季会考的日子。我所在的学校安排我监考,并且给我发了一个牌子,上面写着主考两个大字。一开始,我心里还美滋滋的,自己一直都当学生,被别人监着,这次终于熬出头了,可以戴着主考的光芒显显威风了。可谁知道,等到真正监考时,我才知道,主考还得做跟班的工作。 在考试当中,有个学生说要去厕所,我无奈,只得遵照考点办的规定,跟着,陪着。主要不是怕学生跑了,是怕他们去作弊。我说:你们这些考生,现在的待遇可真高啊!全场都笑了。 春季会考,其实就是补考。正式会考没过的,给个机会,让他(她)们再考一次。试题的难度肯定是降下来了,可很多学生依然不会。选择题,不管对与错,都写上了,可后面的主观性试题,好多卷子都空着,白白净净的,好像等着我们这些监考老师去给他填满。 有个学生很有意思,他试卷后面的大题一个字也没写,只对着题目傻坐着。我看他,他就笑,我也笑。这样来回好几次。我的笑,不是嘲弄,而是惋惜;他的笑,不是从容,而是尴尬。我知道,这个学生在等待作弊机会。其实,我也在等,等他能神奇地抄上几道题出去算了。这样的考场,对这样的学生简直就是折磨和摧残。考过了能如何,考不过又能如何。这个学生一身军装,看起来身板挺好。其实,他早该走出考场,冲出校园,回归绿营,保家卫国去。这里真的不适合他。 我们绝不否认人的可教性和可塑性,可是,我们也该承认人的天性和差异。有些人在骨子里是不适合念书的,更不适合当前的学校教育。他也许有学习的本能和欲望,但学习的内容和方式可能不在书卷里,不在校园里,更不在考场里。 有的考生宁愿蹲在厕所里被臭气包围,也不愿坐在考场里面对试卷。我想,那里的气虽臭,他可能还觉着温暖;这里的气虽清,他可能还感到寒冷。那里有转向挠头的自由,这里有规矩端坐的约束;那里有布帘高墙的遮挡,这里有电眼目光的监视;那里有排泄垃圾的畅快,这里有挤弄知识的痛苦。唉 ! 考场猛于厕所也! 一个学生用手机作弊,被监考当场逮住,没收了手机。临考结束时,监考问我该怎么处理。我犹豫了一下说:放她一马吧!学生有时也挺可怜的,就不要登记上报了,给她一个教训就算了! 校园里的作弊现象,其实挺耐人寻味的,有时可以在其中看到大众心理的变迁,甚至是一个时代的转型。 若干年以前,学生以作弊为耻,作弊就像做贼,甚至比做贼还严重,一般人是不敢为之的,即使有人作了,也当成自己的秘密,绝不敢外泄,生怕被旁人小看了去。可是而今,光荣和耻辱竟易地而处了。作弊,在很多学生心里就像探险,大多数学生都想试一试。失败的,最多赚一句别人的同情他(她)命真背!成功的,则四处炫耀,唯恐别人不知自己的能干。 寒假里,正上高中的小妹兴高采烈、绘声绘色的给我讲她们班一个作弊成功的女生如何向她们同学炫耀自己作弊经过的。小妹说:考完化学,我们在宿舍整理东西。忽然,一个女生闯进来手舞足蹈地给我们说:这次我化学能考 90 。哈哈!我们 那监考 老师严的很,可是也傻的很。他爱往外面走。我一见他走出去,便哗哗跑到前排学习好的一个同学那里,一看答案,再跑回来。这样好几次,都没被逮住。哈哈!。 反躬自省,在我将近二十年的求学生涯中,我敢面对滔滔的黄河水说:我几乎没有作弊过。说几乎,是因为我完全记不得自己什么时候还作过弊。不犯这种事,并不是因为我天生品尚高洁,而是我有别的考虑。小学和中学时,不作弊,那是我不敢。我怕万一被逮住,太丢人。因为我念书一直不错,在很多人眼里就是所谓的好苗子,若有什么不光彩的事发生,我想我顶不住那个压力。念大学和研究生时,不作弊,那是我不屑。做一个读书人,踏踏实实地做点学问,认认真真地教些学生,这就是我的理想。这种理想,在我看来是平实的,但也是神圣的。所以,我绝不允许它受到半点玷污。 作为老师,在教室里,我总微笑着。 作为主考,在考场里,我总严厉着。 微笑着的那个我,是我自然的流露。 严厉着的那个我,是我别扭的装蒜。
个人分类: 教育闲思|3143 次阅读|0 个评论
埋头考试不会生活 学生如何超过老师(转载)
杨学祥 2009-2-28 06:48
埋头考试不会生活 学生如何超过老师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2月28日05:38 中国青年报   本报记者 陈强   3年前,我到美国密苏里新闻学院当访问学者,当时10岁的女儿陈韵正也跟着去了。韵正在美国上了五年级(小学)和六年级(初中)。她出国前在国内小学读了4年多,回国后现在福州上初一。经过一段时间对中美两国教育的比较,我感触最深的是,中国教育的特点是教学生学会考试,而美国教育是围绕着教学生学会生活来展开的。   我结合女儿的例子,说说美国的中小学是怎么上课的。上午教英语阅读、数学、科学、历史这些主科,下午上的是一些很有意思的副科。比如,学校里有专门供教学用的厨房,同学们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烤面包、做煎饼,韵正还把她做的产品带回来给我们品尝;有缝纫机,韵正做了一个小枕头,带回国作为纪念;有小车间,韵正和她的同学合作,用木板做了一台手推车还有理财、职业规划以及如何带孩子之类的课。   老师布置的作业也和生活息息相关:假设你是个很有钱的人,设计一个你的旅游规划,到你最想去的地方,住最好的宾馆,要求度假不少于3天。韵正设想自己到迈阿密度假,她上网查了迈阿密好玩的地方和天气状况,下载了景点的图片,在网上订了来回机票和一个五星级宾馆,连每一餐吃什么都做了计划,然后把所有信息写在了一张海报上,贴在班级的墙上,这就是她的作业。还有贷款买车的作业,假定你月收入是2500美元,减去每月800元的基本生活费,剩下的1700元用于自由开支,如果你要贷款买一辆少于5万元的汽车,应该如何计划?当然,老师会给同学们一个3年期或5年期的还贷款表作为参考。他们还在班上搞模拟餐厅,从设计招贴画开始,同学们按老师的要求从家里带些食品和餐具来到学校,然后轮流扮演餐厅服务员和顾客,学会讨价还价。美国学校还重视培养学生的职业规划意识,在六年级的时候,韵正就做过这方面的作业。有一个英文的职业规划网站,你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打勾,然后电脑会依次给出20个适合你的职业。选择其中你最喜欢的一个,这个网站会告诉你该职业的年薪,5年内的供求情况等等,把这些信息整合起来就是一份作业。老师还让同学们把自己未来的职业印在名片上,韵正的头衔是未来的剧作家。据说,在高中阶段,有专门的老师辅导学生的职业规划,并腾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去实际岗位跟班观察,然后写出学习报告来。   美国学校平时十分注重逃生演习。韵正当时就读的学校,每月一次演习,火灾、地震、龙卷风、坏人持枪入校等情景都模拟过。我想,要是中国学校也有这种演习,四川地震就会少死一些人(不仅是在校生)。因为成年人如果在学校阶段有过这种练习,他自然就懂得如何紧急避险。   从美国的教育,我们看到了中国学校教育的欠缺。我在中小学阶段曾经是老师眼中的好学生,数理化挺好的,现在回过头来看,学了不少没用的东西,或者说是白白浪费了时间。比如说,在数学课学过的微积分、立体几何,在生活中基本用不上,最常用的还是小学水平的加减乘除;化学的元素周期表当年背得滚瓜烂熟,现在全忘了。如果说它有用,一是在当年升学考试时发挥了作用,二是现在辅导女儿功课时用上了。倒是以前不被重视的历史、地理知识,现在常常作为人际交往的谈资。所以,我建议降低基础教育的难度,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拓宽知识面,尤其是人文方面的知识。数理化高深的内容,比如微积分、立体几何之类的,应该放在大学教育阶段,供相关专业的学生去学。美国的高中生做四则运算还在用计算器呢,比中国学生的数学差多了,可怎么就没影响人家国家的强大呢?   值得一提的是,老师教给学生的知识,不见得都正确,有些还是过时的。有一回,我太太在央视科教频道看到一个节目说,国外科学家证明黑猩猩也能使用工具,这一发现推翻了我们教科书上长期以来关于人的定义。后来太太问女儿,你们课本上怎么说的?女儿脱口而出:人和动物的区别在于人懂得使用工具。我担心一些老师跟不上时代的发展,还在凭一成不变的书本知识继续误人子弟。更令人担忧的是,有些老师不仅自己不学新知识,还给学生布置那么多的作业,使得学生很难有时间、空间去学习感兴趣的知识。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怎么可能超过老师呢?   当然,教育不仅是学校的事。我认为,中国的家庭教育同样存在问题。一提应试教育,大多数家长都反对,素质教育谁都赞成。但到底什么是素质教育?一些家长给自己的孩子报课外的音乐班、绘画班等等,以为这样就有素质了。我一个亲戚的孩子,读六年级,成绩在班上数一数二,计算机竞赛还在省里拿过名次,被认为是个出类拔萃的学生。有一回,我到他们家,却看到奶奶还在给他喂饭。当然这可能是个特例,但许多孩子不会削苹果、洗碗、洗衣服、叠被子、缝纽扣却是不争的事实。一个学生连正常生活都不能自理,即便考试分数很高,琴弹得再好,你能说这样的教育是成功的吗?这样的学生是正常的吗?!现在那么多大学生毕业后找不到工作,是不是也和我们这种培养模式有关呢?   听说有一对独生子女结婚后,俩人都不愿意洗碗,于是只好用锤子剪刀布的方式来决定谁来洗。我听了哭笑不得。难道我们的孩子仅靠高分就能过好日子,就能对世界有所贡献?!我真的不敢相信!
个人分类: 科普文章|1555 次阅读|2 个评论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政治科目的意义
zangyf 2009-2-23 08:24
除了免试推荐生,政治是硕士研究生入学的必考科目。其主要目的可能有两个方面:(1)拥护共产党的领导;(2)爱国;
个人分类: 未分类|31 次阅读|0 个评论
考试与人生----舞弊考试=舞弊人生?
famingkuang 2009-2-10 08:33
考试与人生的思考 ---- 舞弊考试 = 舞弊人生? 一个人如何对待考试是否折射出一个人将如何对待人生?人的一生需要经历多少考试?我想没人能准确的说出来,因为有形的、无形的考试比比皆是,从广义上来说,人生的每一步都是考试。 今天看了黄庆的博文《 加州阳 光之五十九 我 说 》里面有这么一段: 美国驾驶考试最重要的不是看你停车水平有多高,走 S 走得是不是如游龙,而是看你是不是重视交通规则,更强调的是安全意识。比如说在红灯前是不是完全停下( FULL STOP ),是不是充分尊重行人先行权,有没有保持车距,最重要的是转弯和换道有没有回头看( LOOK OVER SHOULD )。 如果不观察盲点,就会撞车或者伤害就近的行人。 开车其实和人生经验一样,不注意观察自己的盲点,仅仅依赖后视镜是很容易出问题的。 日本最大的问题是现在连后视镜也不看。 发发在那评论:哈哈,在中国现在学车的连后视镜都不看,也能过关,为什么?因为学车的目的只为通过考试!!!对着考试规则做文章,这就是中国的思维模式。 看后回想起自己学车时的经历不由得我不感慨一番。 在驾校里,师傅不是教你如何开车,而是教你如何通过考试;不是将他的多年开车经验教给你,而是将他多年的对付考试经验教给你。 有的师傅竟然教你倒车不用反光镜,因为反光镜会增加车子的宽度,所以将反光镜折叠起来就不容易在越线时被电子系统检测到。 这让我想到,我们中国人的目光是很短浅的,我们为了考试而考试,并没有想到这样也许会害了自己的性命,会误了自己的一生。 一个人对待考试的方式就是他对待人生的方式。 一个人的生活态度如何只要看他如何对待考试就行了。 一个民族对未来的追求是什么只要看这个民族如何面对考试就够。 一个国家的未来能走多远只要看这个国家的国民是怎么考试就知道了。 舞弊考试其实就是舞弊人生。
个人分类: 反思|973 次阅读|7 个评论
2007-01-26 | 考试改革——不得不对学生做的治学回归
zhijieleng 2009-2-9 13:59
现在的大学由于扩招带来的学生素质下降,高校评估和学生就业对教师的压力导致每科考试几乎都有狭窄的复习范围,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而学生也以此为教师第一要务,如果老师不给范围,一个班级就集体不答卷,有2/3不及格这科就重修,教师会被督导批评,承受一定的后果,年轻教师很难经受的起,更何况有的学生干部组织学生给这样的教师考评不合格,虽然这样极端的情况是个案,但是,足以让年轻老师不寒而栗,因此,各大学基本上都是有范围的考试,这样试卷水平即符合高校评估的要求,又会使学生轻松过关,大家都相安无事!可以说一般的课程考试成绩是不能考出能力的,学习一门课程的时间要看老师,严一点的学生考前看10天,松一点看2-4天,所以,仍然有课程不及格的学生,原因除了不愿学习之外,主要是学生大多对各种上岗证情有独钟,本来业余时间做的,倘而皇之拿到课堂上,或者干脆不上课,不听课还振振有词,认为课上学得东西没用。重修总不及格没关系,毕业时有大补,反正大补学校总得给补习,一般能过得去,即使这样,学生仍然有大补过不去的,2006年就有同学不得不上了大五。有很多学生就业难,自己没有信心,回头总结原因时,永远不忘了说我们学校差、教师水平差。的确,我们学校不是一流学校,但我们仍然有自己的长处,最大的长处是我们的老师对学生的关爱是比我上过学的三所名牌学校都要好,而且也有优秀的教师,我承认是有一些教师教学水平有待于提高,尤其近几年硕士扩招带来的教师水平下降,那么学生为什么不为自己争得权益,交了高价的学费,难道没有追究教学服务质量的权利,我们专业2006级有一些学生会比对听课,敢于对教师质疑,这点我很支持,如果一个人对自己的学业质量都冷漠,那问题就不是别人的事了。现在,很多学生说无力、无奈,我不赞同,没有养成质疑的习惯和能力,永远也不会有更远大的前途和耀人的能力。 回到学校一年半了,很用心工作、教学和带学生,也保证每学期听部分教师的课,也在和一些学生交流,现在我可以得到这样的结论:如果不改变考试方式,努力提高学生的眼界、意识,我们的学生的能力会很难上去,我们这一代学生的能力可能会输给印度的学生。我觉得改革的方向应该改一次考试为多次考试,平时为80%,期末20%,可能会改变这种状况。学生参加物流设计竞赛时反映的问题就是阅读能力比较差,有个别学生一本上百页的案例两天看不完,领会核心内容能力差,这些学生还是好学生,可想大多数学生会如何?如今是知识爆炸的时代,能从众多的资源中快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是立足社会的能力,可是现代的教学和考核方案没有注重这些,所以学生从平时上课中训练这种能力非常重要,我做的教学计划也是这样的思路,我希望3年后能看到不一样学生,这是我的良心和责任,尽管可能会被一些学生和老师误解。
个人分类: 教学心得|3257 次阅读|0 个评论
往事回首(1):童年的一次假签字
刘玉平 2009-2-8 15:18
元宵佳节,本应说些喜庆的话题。但生活不仅仅有喜悦和梦想,更有苦涩与反思。而后者,从生命进化的角度看,更是一种不容忽视的原动力。既然这几天以学术造假为主的真与假这一话题议得正热,反思就先从自己开始吧 往事回首( 1 ):童年的一次假签字 大约是小学四年级上学期的事情了。 家里姐弟五人,我属于该玩就玩,改学就学能静得下心来学习的类型,又是唯一的男孩,加上天资还算可以,所以父母一直对我寄以厚望。当时,父亲在政治上经历坎坷。咱也算争气,人穷志不短,小学时成绩在班级乃至年级一直名列前茅。这让父母感到一些宽慰,甚至多少有些引以为豪。 寒假前的期末考试,语文拿了 97 分(作文被扣了 3 分),而数学没有发挥好,由于粗心大意而审错了一道应用题,答错两个问题中的一个,只考了 95 分(这大概是四年级前,所有的数学考试中唯一一次没有满分的。呵呵,咱手头比较笨,这之前,作为实验科目、没有列入数学正式学习内容的珠算,曾经考过 80 多分)。 那时,每逢过年,父母要从微薄的工资里拿出一部分,作为压岁钱发给我们几姐弟。并实行奖励优秀的政策,我的成绩好,每年都能得到不少,让几个姐姐非常羡慕。 父亲对待工作十分认真,又是直率严格之人,在 79 年之前是唯一能参加州革委常委会(当时可是党政合一的,好象到 83 年才一分为二)的机要秘书,若不是因为跟领导较真、意见相左而被不让参与实际工作到 82 年才恢复(又被平调到他退休前的单位),按照他的资历和能力,可能早当州级领导了。父亲已退休十余年,却一直没有闲着,不计较报酬,已经帮好几个州级和省级单位做档案达标,这两年又为家乡的军事志而辛劳。 当时,父母对子女的学习进行了分工:几个姐姐的学习,主要由母亲来管;而我是由父亲直接过问。拿到试卷,我就犯愁了:对于从师范毕业又当过几年老师的父亲,也知道三、四年级课程的跨度是比较大的,估计看到这个成绩,他虽然不会严厉训斥,但却可能因为我的粗心大意而扣下不少压岁钱、甚至不签字。虽然母亲会签字,但也会告诉父亲的。怎么办? 从学校回家的路上,我一直在考虑这事情。不时有小伙伴叫我一块去玩,可我却一点心思都没有了。不知不觉,就快到家了。 灵机一动:哦!这样吧按复写纸的原理来。 没多久父亲也回来了,自然就问到成绩的事情:小五,考得怎么样? 语文 97 ,数学 95 。我答道。 数学怎么搞的,把卷子拿来看一下,我将夹着馅的语文卷子递过去:只发了语文。 父亲大致溜了一下便签下家长已阅的字样,作文还要注意细节,描述同一事物要注意使用同义词。 谢天谢地,过关了!我在心里暗喜,过后我便描着父亲笔力透下的印迹签了字。 没想到却出现了新情况。第二天下午和小伙伴出去玩,吃晚饭时我刚进家门,就见父亲板着脸、手里拿着数学试卷:这是怎么回事?昨天我就觉得这卷子有些问题。 95 分也很正常,你却弄虚作假,代我签起字来了!听着父亲的一阵训斥,我的心情一下子天上掉到了地下。在假期作业的基础上,过年前把数学课本里的应用题全部重新做一遍。父亲说。 没几天,就到了年三十。检查完作业,父亲说:小五啊,克服粗心大意的毛病,我相信你能靠考 100 分的。本来要收回给你的奖励,但这次就算了。往后的课程越来越难,你不可能永远考一百分,希望你引以为戒,不要弄虚作假、做一个诚实的人。 后来,考上了省重点的中学母校,同学们谁都不是省油的灯,我因为兴趣广泛而在学业上有所分心,成绩在班级里也就前十名左右,自己在这类事情上却再也没有做过假。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1604 次阅读|20 个评论
考试作弊漫谈
Bobby 2009-1-9 12:03
时值考试之际,乱谈一下考试作弊的话题聊以充数。 一、古时作弊 作弊与科举考试同行。自从隋朝首次设立科举制度以来,历经一千三百多年,成为中国历史上继察举制和九品中正制之后的又一文官选拔制度。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在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的巨大诱惑之下,科场上徇私舞弊的情况在隋唐时期就已相当严重。有权的托请,有钱的行贿,那没些没钱没势的怎么办呢?那就只有请枪手冒名顶替,所谓伪立符告者、接承他名者、远人无亲而买保者、试判之日求人代作者等,或者挟藏入试,谓之书策,干些身藏夹带的勾当。种种作弊现象不可悉数,在科场考试中相当普遍。 下面两图是 2005 年 9 月 28 日 天津发现一套完整清朝考试作弊工具。 19 岁的天津青年郝笛收藏到一套完整的清朝道光年间考试作弊工具。这套作弊工具共 9 卷本,均长 4.5 厘米 ,宽 3.8 厘米 ,厚 0.5 厘米 。每卷本内约有 10 余篇文章,共 10 多万字,并配有一双可藏匿卷本于鞋内底层的加厚底男布鞋。让人称奇的是卷本内文字约有 1 毫米 见方,通过牛角刻版印刷而成,可见当时作弊手段高超,并形成规模。 火柴盒大小的作弊卷本(新华社记者刘海峰 摄) 藏匿于鞋内底层的作弊卷本(新华社记者刘海峰 摄) 作弊专用的《大题文府》(网上图片,来源不详) - 下图是清朝考生两本作弊古书。 2009 年 1 月 6 日 下午 ,泰州市民 陈 先生将其珍藏多年的两册袖珍古书公布于世,其中一册礼经只有 4.5 厘米 5.5 厘米 大小,比南京出现过的最袖珍古书还小了一半。专家介绍,这种让人看了很吃力的书,原是古时考生为走捷径作弊所用。让人感到好笑的是,书的内页却提醒人勿带入场,专家认为该提示分明就是此地无银三百两。昨天下午,记者来到泰州海陵区 陈 先生的家,只见他小心翼翼地从裹了好几层的包装中,拿出一只小塑料袋,然后从塑料袋中取出两本袖珍奇书。经过测量 , 其中一本尺寸为 4.5 厘米 5.5 厘米 ;另一本为 5 厘米 8.5 厘米 。两本书的扉页印有光绪辛卯仲春精校重订的字样,表明它们已经 100 多岁了。翻开内页,记者看到前者为《五经》中的《礼经》;后者为包括《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在内的《四书》,其中细如发丝的字迹,让人看得非常吃力,不一会儿记者就觉得眼睛十分难受。 陈 先生告诉记者,他爱好收藏,尤其喜欢古书,这两本书是他多年前在安徽农村意外淘来的,一直当成宝贝珍藏。泰州市博物馆考古部的一位专家,在仔细研究这两本古书后肯定地表示,两本书是古时考生作弊所用,既可以事先把它们藏在鞋后跟内,也可以扎在头发里带入考场。让人不解的是,记者在该书内页却发现了舟车便览,勿带入场的提醒。该专家认为,该提示分明就是此地无银三百两,因为这么小字的书,在舟车上是根本无法阅读的,但这是校订该书商家玩的一种伎俩,该专家还表示,据他所知,在南京出现过的最袖珍作弊古书为 8 厘米 10 厘米 大小,该《礼经》比其差不多小了一半,两本书具有很大的文物价值。 见:王国柱《清朝考生 作弊 古书现身扉页竟提醒 勿带入场 》( http://news.xinhuanet.com/edu/2009-01/07/content_10616785.htm )。 两本古书,其中一本比两个硬币稍高(王国柱 摄) - 古时考生作弊很严重,惩治考生作弊也很严酷。《辽沈晚报》的一篇文章说 古代的科举考试是为帝王选才,因此对考试作弊的惩办甚严。轻则杖罚、抄家,重则流放,甚至人头落地。科场舞弊重则斩立决。晚唐宣宗大中九年(公元 855 年),吏部考试鸿词科举人,由于题目泄露被御史参劾,结果充任考官的刑部郎中唐扶,降为处州刺史,已经登科的 10 人全部除名落第。清咸丰八年 (1858 年 ) ,顺天乡试科场舞弊案,该案共处罚 91 人,其中处斩 5 人。夹带入考场戴枷示众。清代对夹带考生惩处严厉,不仅驱逐出场,而且革除功名,取消终身应试资格,而且要戴枷示众 3 个月,杖责一百,最后还要发配边疆充军。冒名顶替者被缉拿。县试、府试、殿试均雇一名枪手顶名代考叫 一炷香 。被查处后,替考的要受惩罚,雇人考试的秀才也将被追查 。 二、现代作弊 现在的大学流行什么样的作弊手段呢? 代考、抄书、互换或偷换试卷动作太大,风险也高,可能不太流行。我看最流行的是将书本的重点段落拿到校园复印店用小号字复印来做夹带,其次就是前后同学照抄,还有的抄在衣服、大腿或课桌等处照抄的(这个受限制于环境条件)。如果是极其重要的考试,则有可能利用手机、无线耳机、作弊笔、作弊背心、袖珍扫描仪、针孔摄像机、甚至考场外作弊电台等先进设备进行作弊,但这些需要里应外合,技术含量要求高。 抄在衣服、大腿上照抄(网上图片,来源不详) - 作弊笔书写在手上的字在笔尾的荧光灯照射下清晰地显示出来(网上图片,来源不详) - 如何识别学生作弊呢? 一般来讲,考试通常是先松后紧,也就是作弊的高峰是在后半段,待多数学生做完容易做的试题之后。这时候就会出现交头接耳、前仰后探等坐姿不端者,这往往就是作弊的先兆。发试卷之初或收试卷时混水摸鱼也大有人在。发试卷之初作弊学生会卸下夹带,夹在试卷内或屁股底;而收试卷时则学生会乘乱抄袭别人考卷。随老师身影举动而视线移动者多图谋不规者,而做后好迟迟不交试卷者则欲透漏答案给他人者。有所异动则可从学生的眼神和动作上看出来。利用手机等设备作奸犯科,较易提防,但经验老到之惯犯颇能镇静不忙,眼神不与监考老师眼神交接,隐秘抄袭,则难以发现。 三、为何作弊 作弊的理由无非是要不劳而获,不学而过(及格)或不学而得(得奖),是人的诚信出了问题。但网上有个段子《作弊的 68 个经典理由》读来可博一笑。 1. 不作对不起良心。 2. 老师提供 优良 的环境。 3. 脖子酸伸起来晃一晃不小心喵到。 4. 看看邻座的同学有没有写班级姓名座号,以免他被扣分。 5. 做弊就做弊要什么理由。 6. 因为今天天气不错。 7. 今天心情太好了,顺便作一下。 8. 同学已经把答案丢过来了,不抄对不起他。 9. 怕同学不会写,凑过去 机会教育 一下。 10. 训练自己看 小字 的速度。 11. 测验视力。 12. 没作会便秘。 13. 加强辅助记忆体的能力。 14. 考试程式 太大,大脑系统发出 记忆体不足 讯号,增加 小抄 。 15. 练习写字。 16. 要考甲级的 证照简定 。 17. 训练瞬间暴发力。 18. 上课不是都要带笔记吗? 19. 老师上课太烂,逼学生作弊!(所以学生作弊,老师要检讨!) 20. 学生负担过重 ( 七科 .....) 。 21. 考试日期过紧密,学生来不及准备! ( 所以改三次比较好 ...) 22. 考试的目的在於让学生学到东西! ( 边抄边学效果加倍! ) 23. 藉作弊,训练学生的团队精神! ( 呵 .... 全班一起来 ...) 24. 制造天择压力! ( 藉作弊制造记过,藉记过制造留级,藉留级淘汰学生! ) 25. 小抄已做好,不作可惜! 26. 寓军训于作弊! ( 藉作弊训练眼观四面 , 耳听八方的功夫 !) 27. 过去的习惯 , 不作会怪怪的。 28. 作弊是种艺术 , 谁在学生时代没作过弊。 29. 训练新的招式 , 那招最安全。 30. 都坐在死角 , 舍我其谁ㄚ。 31. 培养承受挫折的能力 !( 作弊一旦被抓 , 就要被记过 ) 32. 试题过于简易 !( 毋须学生费心去记 !) 33. 看到学长作 , 怕学长被抓一个人孤独 , 所以学弟决定与学长共存亡 ! 34. 让监考老师有事做 ! 35. 我不入地狱 , 谁入地狱 !( 为了让大家明白作弊被抓到的后果 , 决定牺牲小我 ...) 36. 这样刺激的事在考试时也能做 , 学校内找不到跟这一样刺激的事了。 37. 一切都是巧合 , 并不是故意的。 38. 眼睛天生斜视ㄚ .... 39. 我是长颈鹿的後代 , 生下来脖子就很长ㄚ。 40. 总归一句 ...... 天赋。 41. 看从左边传过去的小抄会不会由右边传回来,要印证地球是不是圆的 42. 怕考太好 , 只好抄没念书的。 43. 引述蒋故总统经 国 先生一句话 : 今天不作明天就会後悔。 44. 考烂会被禁网路。 45. 考烂就不能看电视。 46. 考烂会被骂。 47. 俗语说 ..... 今日试,今日弊。 48. 考试不作弊 , 明年当学弟 . 宁愿没人格 , 不要不及格。 49. 人因作弊而伟大! 50. 遇到困难 , 不能逃 弊 。 51. 作你千变也不厌倦 ! 52. 天将降大任于世人也 ! 必先苦其心志 ( 做弊要花时间 , 体力 , 精神 ) 粉累! 53. 读书是考试的目的 ,  而考试是作弊的原动力 ! 54. 人要勇于尝试 ! 55. 师长说 : 同学彼此之间要互助合 作 。 56. 作弊是梦想的开始 ! 57. 闲闲没代志 , 作一次看看 ! 58. 引用广告名言 : 60. 孔子曰 : 意思是君子都是先 作 了再说 ! 61. 子曰 : 意思说不作弊很难 ! 62. 小不作 , 则乱大谋 ! 63. 君子以 作 会友 , 以 弊 辅人 ! 64. 子曰 : 意思说作弊被抓到就不怕没人认识你 ! 65. 言 弊 行 , 行必果 !( 作了就有好结果 ) 作弊被抓到就不怕没人认识你 ! 66. 不能继续先烈遗志且光大之 , 斯诚後死者之羞也 ! 67. 作 不到 , 与不会 作 是人生的耻辱 ! 68. 试卷太简单 , 写得太快了 , 剩下的时间太多了 , 又不想睡觉 , 只好帮帮同学的忙。 考试作弊还有智、勇、仁、义、信、礼六德或六大要决,也有点意思: 第一,智,考试时要眼看监考老师的位置,耳听八方同学的答案,这就叫作智。 第二,勇,就算监考老师在旁边走来走去,也要面不改色,不慌不忙的继续作弊,这就叫勇。 第三,仁,有同学作弊被抓到时,要做出很同情的表情,这就叫作仁。 第四,义,自己作弊被抓到,千万不可以把同学供出来,这就叫作义。 第五,信,千万不要怀疑自己作弊的答案,要相信答案,这就叫作信。 第六,礼,考试的分数,千万不要比帮助自己作弊的同学还要高,(他考A,我们可以考个B + 或B就可以)这就叫作礼。
个人分类: 科学感想|11728 次阅读|17 个评论
严格控制不及格率不可取
求新 2008-12-21 14:06
据网上看到的不确切信息,北大存在规定优秀率及不及格率之议,规定考试及格率必须在 90% 以上,不知道是否形成了制度,也不知道是否严格执行。但是,确实有不少学校跟风作出规定,并且与教师的利益挂钩,严格推行。尤其是在二级学院、文科院校、职业高校中比较突出。 试想,如果一个企业生产产品,没有标准化的检验与测试设备,也没有统一的质量标准,只是要求所有工人保证按工人各人自己认为合适的标准达到 90% 的合格率,即使发现明显残次,也不允许自作主张地报废或降等。在工作过程中,只检查记录原材料是否到齐,如果未到齐就给个通告,开点会协调协调,最终结果不重要,也不再记录,哪怕原材料没有,产品实际不存在,也必须虚拟报出 90% 的合格的产量与产值。每个工人的中间产品进入下一个工序不予检验,无论数量对不对,也无论上工序加工是否是废品,对新的工序的要求仍然是:按该工序该工人个人自己拟定的标准达到 90% 的合格率!达不到扣奖金,达到就万事 OK 。在所有工序加工完结后,将所有部件配件统装在一起,不进行测试与检验,一概推向市场。那会怎么样?如果相当多的企业都如此,社会会怎么样? 当然,上面情况只是设想,情况并没有坏到如此地步。由于存在市场的检验与反馈,采用上法管理的企业只能自行消亡,自然淘汰规律迫使企业必须注重产品质量,能够生存下来的企业,是决不可能出现上面的景象的。 但目前的学校,相当多的却都是在如此操作与管理,不同的是,社会的检验与自然淘汰规则作用微弱,自然淘汰规律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一般大学的专业课程, 都是 老师自己教、自己组织复习、自己出题考试、自己阅卷,教学大纲多由老师拟订,了不起在老师拟订后交教研室主任审核或教研室老师集体讨论,但由 于 老师往往各事一门,加上事多时间少,这类审核与讨论常是过场。学校普遍设置督学,但其工作主要是对教师考勤,深入一点的会了解是否有讲义、进度的大致情况、学生到课的大致情况。同样,人少事多,要求再高就不好办了,如果要求检查到是否严格执行大纲是不可能的。对教学大纲的把握与解释 权全在 老师个人手上。学校配有辅导员,班干部也会协同工作,但恐怕也只能对学生打打考勤,对于经常缺勤的约束,如果除去分数的因素,主要就靠会上会下教育及奖学金与助学金限制了,通知家长的手段非必要是不采取的,也许一些高明的辅导员能通过积极引导产生好的效果。学校一般都规定平时成绩占总分 30% 甚至更高,如果对长期缺勤学生严格按平时学习情况控制平时成绩,会有约束力。但是,如果限制不及格率,与老师利益挂钩,对于学风不好的班级,老师大概要将平时成绩变成提高及格率的手段,这样,差生不难得到这样的信息:是否上课并不重要,不上课得高分不是难事,辛辛苦苦上课真是傻大冒。课程之间往往有衔接关系,先期课程未学好,后续课程肯定会受影响,但后续课 程 老师不会去检查前期课程学习情况,因为即使检查又有何意义呢,至多是降低一点本学期目标,照顾一下基础内容与落后面,如果影响进度就得不偿失,重要的还是要保证考试分数上达到 90% 的合格率。 学校没有如同工厂那样标准的产品检验仪器,目前还未见大范围使用的试题库与出卷系统,也未见有那个学校宣称自己是根据什么标准或系统把握质量关的。大学里的分数只能起到相对评判的作用,由于基础、环境、课程等各方面的差异,每门课的参照系只是一个班的学生;一个教研室的参照系也只是一门课涉及的学生。在这样的条件下,控制不及格率,对 于 老师而言并不难操作。只要平时讲课围绕题目来、复习时针对性强一点、布置复习提纲范围尽量小,要取得不错的成绩不是难事。虽然最后分数分布曲线不会那么理想,高低分数差别小,即使算是正态分布,但分数过于集中在某一段分布。不过这一问题最终被考察的并不多见,即使是评估也不考察这方面的问题。还有,如果是文科试题、问答类试题与大分题,评分标准不可能细到 1 分或零点几分,老师阅卷过程中的弹性可以比较大,控制分数的分布也有办法,可以在一定范围内调整分数分布曲线,使之稍微好看一些。客观题评分过程中变化余地不大,但这类题学生舞弊技术含量不高,分数客观性值得存疑,从许多 20 分以下的试卷中可以看到舞弊的蛛丝马迹。 要求控制不及格率的原因,有些是考虑节省教学资源,如果让太多的留级生、重修生挤占教学资源,对提高教学质量是不利的。还存在成本问题,由于教育部控制收费,重修的大部分成本需要由学校来消化,学校理所当然感到困难。而假如将不及格率控制在 10% 以内,基本上免除了组织重修的问题,无论明的差生还是暗的差生就只能令其自生自灭,到毕业前一次清考后推入社会,统统打发了事,所有后期问题只能依赖社会去消化了。至于对后续课程的准备不足、对学生素质进步的负面影响、对学风建设的破坏作用就都无法计及了。目前就业问题越来越突出,这里面有没有因为一些学生学历与能力不符,就业困难,使市场就业压力加大的因素呢?对于企业,市场是公正的,不会只是因为企业自己在出厂时标志或宣传的按其自身标准检验的产品质量高或广告做得好,就被公认。市场会给企业提高产品质量、加大产品质量管理以动力与约束。但对于学校而言,这一机制作用相对较少,一方面,学生毕业后是分散地进入单位,另一方面,学生进入社会后,其能力不可能立即充分表现,而经过一段时间后,其第一学历与学校教学效果都已经模糊化,要对学校做出评判的难度加大,最终促进学校提高教学质量的作用被大大削弱了。用人单位只能按一定等级(例如一本、二本等)初选毕业生,同一等级的学校,除了多投入,不会有太大实惠,学校提高教学质量的积极性进一步被损害了。 限制不及格率还可能有其他原因,由于欠缺对学生质量的公认标准,分数尽管具有相对性,但却成为可以看得到的参考值,不排除有的学校是希望有一个好的对外形象,使学生拿出来的成绩单比较好看,而特别规定优秀率及不及格率。 也有许多学校并不是无奈之举。由于素质教育是极为重要的,需要给学生留下更自由发展的空间,对学生的评价光是看分数是不够的,希望削弱分数的作用。还有一个理由是,既然大学的考试成绩与标准是相对的,就不要过于高、难,不要让学生丧失信心,否则会事与愿违。会教育者在教育学生时会不断跟踪学生的进步,不停地提出恰倒好处的要求,要求他们要够一够才能摘到桃子。如果要求老是高,学生怎样够都够不着,必然会打击学生积极性,出现厌学、怕学等毛病;但如果要求老是很低,学生不努力就能轻而易举地达到目标,学生进步就不可能那么快。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控制分数的分布、控制不及格率是有意义的,需要根据当时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考虑学生的基础和其他方面的原因,提出一个恰当的当时、当班的分数要求,应当有一个好的分数分布,既要有高分,又能保证大多数学生及格,分数呈漂亮的正态分布模样。但这些都应当是对那些努力学习,不随意逃学,上课能认真听,认真记笔记的学生而言的。对于那些老是无故不上课,不认真完成作业,晚上玩游戏白天睡觉的学生如果不存在不及格的问题,其负面作用是不可轻视的。 我们大学的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如果不能保证正常的教学次序,一切都将无从谈起。而要维系正常的教学次序,必须对学生严格要求,要有检查,有纪律,有执行纪律的方法。一个社会,如果没有公安,或者只是有公安,但没有检查、没有执法,那简直是不可思议的。在学校里,批评教育并不万能,不可能事事找家长,不可能动辄处分、除名,分数作用不可忽视,在分数问题上不能太不严肃。可以限制不及格率,但必须是有条件的,要说明其指导思想,规定前提、范围、管理办法。如果学生要选学其他课程,在满足某些必要条件的情况下可以考虑;如果学生外出学习其他技能,应当有考查与相应学分管理办法;如果学生考研,可以考虑根据考分补充学分等等,但是都必须经过必要的手续,要有政策依据。毫无理由的逃课是不能被允许的;晚上玩游戏,白天睡大觉也是不能允许的。对那些自我约束力差的学生而言,教育、引导是重要的,但严格要求是不可缺的,正面教育产生作用的基础依赖于分数。由于确实有些学生,因总总原因,到课率不高,但利用业余自学能达到教学要求,甚至会更好一些。因此,不能对经常不上课的学生一概评判为不及格,但是,这样的好的学生通常所占比例较低,必须重点地检查与甄别,对考试成绩的要求要更高一些。对于经常违纪的学生,如果并不存在积极主动的学习,那么是不能得到限制不及格率的保护的。 人的自由度与主体性是存在消极面的,具有惰性且易受消极情感的困扰。大学生身心发展具有不稳定性、不成熟性,自觉遵守道德原则和规范的能力较差,无论在知识能力方面还是在道德情感方面都离不开正确的引导与严格要求。严格管理能够帮助学生发挥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三字经中说,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被送进大学的学生的家长中不少人是拿出毕生储蓄,为求子女能够受教,他们是对得起自己的子女的。责任落到教师(包括授课教师、学校行政人员与学校各级负责人)的身上,教师有责任让自己尽可能多的学生在接受自己的教育的期间尽可能的能有所学。教师要教好学生,只是学识、方法、态度是不够的,严格要求永远是不可缺少的。对学生严格要求不是那么容易的事,它要求老师自己有好的资历、高的学术水平、公平公正的态度与作风、还尤其是需要付出更多的劳动,在一些学校还可能被上、下批评,但教师的称号是神圣的,教师必须对得起这个称号,必须对得起家长,必须对得起自己的学生。 分数的作用一是标准,二是激励,尤其要注意其作为质量标准的作用,激励作用依赖于其标准职能。但是,上述许多问题的根源恰恰在于难以制定标准。首先是无法和硬件一样,设计出统一的测试检验设备,其次是由于基础的不同、环境与条件的不同,使很难有统一的标准。目前社会上有英语的四、六级考试,有计算机水平考试,能给出全国公共的一种质量标准。但在推行过程中一直被人批评,认为这些考试打乱了教学次序,是应试教育,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等。对于英语的四、六级考试,由于用人单位普遍重视,一直坚持了下来,而计算机水平考试,一些学校已经不再强烈限定。许多人研究试题库问题,但一是因为采用试题库会加大学生压力,容易吸引一些学生在相应课程上过多投入,而削弱了其他课程的学习。另外,还有许多人认为,试题库会将学生注意力从实用技能引开,而偏重于死的试题,不能考察学生融会贯通能力与创新等及其他能力。还有就是会加重学生负担,不利于学生素质的提高等等。但是,关键在于度,如果能够恰好地掌握火侯,应当不是一无是处的。例如,可以有各种官方或民间的不同等级的试题库,不以水平评价为目标,而以基本合格为标准,能让不同学校基于自己的条件选择最适合的标准,能让认真进行了学习的学生在所选定的标准下,无须过分投入时间,就能比较大比例的获得及格的成绩。这些试题库题目知识点不宜多,每门课有百余个就可以了,题目总量也不宜多,有一、二千题就足够了,题目公开且相对稳定。不需要所有课程都建立试题库,也不能只是一二门课程建立这样的试题库,要求对主干课程建立试题库,一般每学期规定三到四门可能采取试题库出题的课程,学期开始不规定那些课程采用试题库出卷,只到期末临考,再从预先说明的那三到四门课中随机选择一到二门组织严格的考试。学校可以宣布自己及那些专业、那些课程是采用那种标准试题库的,学生可以在求职时声明有那些课程是经过那种标准试题库测试的,用人单位的基本知识考察部分可以借助相应的试题库抽查。对于非主干课程则视情况放松要求。在如此体制下,将不存在 规定优秀率及不及格率问题,会不会更好一些呢。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9716 次阅读|3 个评论
研究生还需要考试来督促吗?
陈小斌 2008-12-3 17:36
两名学生在研究生院上基础课,回来说《地球物理反演》这门课他们听得不是非常明白。鉴于反演在地球物理学中的核心地位,每周二下午,我要他们两个回来,给他们补火。一般的,我采用提问-回答-讨论式的,同时不断地强调其中的重点部分。当然避免不了要推导公式,一起在纸上,用笔,乱糟糟地写。在一些节骨眼上,我总是停下来让他们先想想,下一步怎么办:要达到什么目的、采取什么策略等等。这样,一个下午过去后,我们就会乱糟糟地画满几张纸。我把这些纸交给他们:拿回去,把这些公式整理出来,下周二我要检查。 下个周二他们来了,我就问,上周二我们讨论的结果呢,是否整理好了?我的那位学生把她的笔记本交给我,上面寥寥地写着几行公式,另外那位学生根本什么都没写。我有点火,说:布置了让你们整理的,怎么不整理?你们要是把那些过程自己整理出来,基本就把思路理顺了。他们不好意思地说,这段时间要期中考试,都在复习别的功课,所以就没来得及做这件事。 我觉得非常之诧异:研究生上课还要进行期中考试?我苦苦回忆我上研究生的时候,好像没有期中考试啊。大学里有没有也忘了。我想,除了英语以外,其他任何研究生课都不需要考试来监督。都研究生了,还不知道上课、学知识是为了自己研究的需要,还要用考试这种方式来督促?尤其是还有期中考试,真是让我大跌眼镜! 像反演这样实践性很强的课,布置一个大作业,让学生自己查找几篇本专业有影响的论文,或者找自己导师帮忙搜集一些资料,写一些自己的想法和心得,比考试强得多了。还有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课,更不需要考试,给学生出个大一点的题让学生自己编程去,然后写出整个设计思路和结果,这就行了。研究生专业课程,应该更重视的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动手研究能力。试卷所能反映的信息太狭窄了,最多反映了学生的书本知识,根本不能反映出学生是否真正掌握并能应用本课程的内容。 那位女学生听到我说的程序设计大作业的想法后,说:陈老师,那不行啊,那样大家都去抄作业完成任务了。我气不打一处来:谁爱抄自己抄去,你们已经不是中学生小学生了,还以为这是为了老师读书啊?
个人分类: 师生之间|6730 次阅读|6 个评论
考研备考的来信和答复
biotrader 2008-11-23 23:13
我以前的一个学生,辞了工作准备考研。来信向我请教备考方法,其实字里行间也能看出,准备到这个阶段,生理上疲惫,心理上有些怀疑自己。他的底子不太好,但是是很刻苦,很上进的一个人。备考方法其实谁又不知道呢,主要还是心理上要坚强些吧。隐去真名,摘录来信和答复如下: 来信 张老师: 近好! 好久没见都想你们啦,和都身体健康吧,我好像是咱们班没出息的一个啊。天气凉了,要注意身体啊! 那就说说我的近况吧,安排时间上和在时一样,在数学上也注意基础的牢固,英语也是注意了单词和语句的训练与提高,您说的记忆法很好。专业课也多看了案例和相关的真题。 这段时间也做了真题(数英)从平均的上看有所提高,不过英语就是还是有点在45(除了还没写作文)上下摆动。数学基本上比在时提高点了,好像还是点担心啊,但,我也相信李宁的一句广告词一切皆有可能。张老师您说是吗? 以后的时间里我是这样安排的:单词(你说的方法)每天还是抽半个小时记,数学英语到12中旬把真题做完两次,从那时开始再看下一些模拟题,剩下就是每天有个好心情啦。哦,作息,12点睡, 6点起来(背书),中午(12)睡一个钟。 祝 身体健康! (23日) 答复 : 你好,有责任、有追求的人都是有出息的,呵呵。做个好人本身就是目的。 不要和别人比,要和自己昨天比。用笔记下你这段奋斗的历程吧,和人生 的其他东西相比,这同样是最宝贵的财产。 你的英语还是要注意收集。就是说可以背的好东西很多,但是你自己最有 体会的不多,就是那些你做时觉得有趣,或对答案后,恍然大悟的一些题。 比如自己做过的阅读、翻译、作文都可以背背了。这样可以辅助单词的记忆。 可以自己读了录音,然后播放听写。当然,词汇量是一切的基础。 数学要注意体会那些符号后的直觉。有时间可以看看,原创人当时做出定理时 的数学史(有书、网上也可以查到)。其实那些冰冷的符号背后也是一些很自然、 通人情、有趣的故事。这样对数学有个体系上的认识。数学和英语的学习方法完全 不一样,有时你一下子理解了原创人当时的心境、思路;你的理解上去了,做题会 突然上一个大的台阶。当然,现在时间紧迫,量力而行吧。 还要提醒的是,每年的教育部出的那套各科大纲及样题与去年的真题分析。要揣摩 ,考试学本身也是一门学问。对每个考点,问问你自己,如果你是出题人,你如何 覆盖大纲并符合难度要求。 题不贵太多做,贵总结。《论持久战》的关键就在积累小胜成大胜。 现在都Email了,没有办法手书,呵呵,不过还是摘录《忆秦娥.娄山关》和谭嗣同 诗送你。毛词是讲1935年命悬一线的红军越过娄山关,向遵义进军,这只衣不遮体的 部队顽强勇猛、视险如夷。而谭诗气宇开阔、沉郁哀艳为清诗绝品。徐甲优容心忏 悔,愿身成骨骨成灰。一句来自老子和其仆人徐甲的故事,但实际是说人生空手而 来,又有何放不下呢。而谭嗣同自己真是人如其文。 两篇相较,妙趣横生。人生绝处需放手,放下之后非沉沦,而豪迈之气油然而生。,尽管放手一搏吧。 忆秦娥娄山关 -- 毛泽东 西风烈, 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 马蹄声碎, 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 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 苍山如海, 残阳如血。 诗两首 谭嗣同 同住莲华语四禅,空然一笑是横阗。 惟红法雨偶生色。 被黑罡风吹堕天。 大患有身无相定,小言破道遣愁篇。 年来嚼蜡成滋味, 阑入楞严十种仙。 无端过去生中事,兜上朦胧业眼来。 灯下髑髅谁一剑。 尊前尸家梦三槐。 金衰喷血和天斗,云竹闻歌匝地哀。 徐甲优容心忏悔, 愿身成骨骨成灰。 祝 成功! Regards Yubin
个人分类: 未分类|2834 次阅读|1 个评论
辉煌二重奏
jlpemail 2008-11-14 15:48
1988 年春节前,我参加了一次研究生入学考试,考试的是中共党史专业。 当时,也是凭一时的兴趣。结果是政治 70 分,外语不满 50 分,专业课世界史和国际共运史得分都比较低,分数丢在了论述题上。 考试前,有个插曲。就是我进入考场的时候,没有收到准考证。青海省党校的监考老师通融了,因为我报名时去过的,认识。 回到部队后,我收到了挂号寄来的准考证。 2008 年春节后,我参加了一次博士生入学考试。这次不考政治了,真遗憾。当年死记硬 背的特长无法施展了。两门专业课的公式都很多,脑筋成了万能胶超级糨糊。乱套了,但涉险,勉强通过。 英语依然是绊脚石,基础太差!考试分数比年龄略多。 20 年,英语考试成绩一分没有增加,白学了,还不如白头发长的多呢。要是我今年接近 60 就好了,或许英语可以到分数线,不过年龄就超了! 考试完后,有个主题曲,就是体检。学院体贴外地考生,就手把面试也做了。于是,我不知道分数的时候就参加了面试。当然,不是免试。 我应该晚两年参加考试,年龄线到了,就不会再胡思乱想。 20 年,两次相隔 2000 公里的考试,多么辉煌的二重奏!
个人分类: 消息场|3592 次阅读|1 个评论
邪说考试
zhguoqin 2008-11-8 16:46
邪说考试 张国庆 考试,现在可以说,已经成了一门高利润、零风险的热门产业,尤其是在人满为患的中国。 考试的本义是 通过书面或口头回答、现场操作等方式考查人的技能或知识水平 ,而如今的考试,显然只剩下刁钻的笔试了。 在这里,我不说与考试紧密相关的问题,如高考、作弊、虚假考试、替考、考试的副作用、上学难、考试制度弊端、为考试而考试,而是随心所想,说一些与考试有关的亲身体会,但都不是与其密切的问题。 每年,我都要做几场这样的噩梦,就是明天就要考试了,可是,我的时政、政治经济学、哲学、历史、英语等课程,还一点都不会,通不过考试,咋办?为此,常常梦中惊醒,或者紧张得整夜都没睡好,第二天昏昏沉沉的,心情坏极了。可见,考试,对我的伤害是多么的大! 对我来说,并非所有的考试都对我产生伤害,也并不是所有的人对政治、历史、英语考试恐惧。 我们那时的考试,与现在已经大大不同。那时候,政治、历史等考试,答案必须与标准答案一字不差,否则,你一分也得不到,甚至于还有些考题要倒扣分。尤其是政治题目,题目的论述,与身边的事情大相径庭,有些答案与我对题目的理解甚至相反,为此,我常常被忽悠。记得有一次党史考试,考试老师比较开明,允许偷看课本,但不能让考试检查组发现。在这种情况下,我翻遍了教材,还只是刚刚及格。那次考试分数公布前,听说有五六人没及格,我想,这不及格的人中,一定有我,为此我紧张了好几天。 再就是政治经济学,从初中到中专,再到后来的函大和几次惨败的考研,先后都有政治经济学考试内容,而且不少内容前后相反。记得在中专时,有一学期换了两次政治经济学教材,对我这个本来就迷糊的脑瓜,根本就分不清谁对谁错,而且固执地自认为无论是哪一种书,与身边的事情总是对不上号,不像数学的 1+1=2 ,考试老是考不好,哪怕是开卷考试。 说到政治经济学,我就想到经济危机,那时我对资本主义国家销毁商品不理解,老师怎么解释,我这个榆木疙瘩脑袋就是不理解,老师、报纸、杂志就拿资本家倾倒牛奶来说事,我还是不理解,至今我还是不理解。由此,我又想到三聚氰胺,以及与三聚氰胺类似的问题 ( 仅仅只是三聚氰胺吗?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43115 http://blog.voc.com.cn/blog.php?do=showoneuid=15447type=blogitemid=517554 ; 土豪与劣绅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43464 http://blog.voc.com.cn/blog.php?do=showoneuid=15447type=blogitemid=518475 )。 那么,三聚氰胺倾倒牛奶与经济危机倾倒牛奶,有什么异同?是否有政治经济学家研究这个问题?反正这个问题我这种弱智的人是理解不了啦。 前几天,我读到了潲水牛奶,文章为三聚氰胺大力辩护,最后结论说是这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过程。我的智力本来就不高,这一下子我更糊涂了:既然那是资本主义国家的东西,那么,政治经济学对这种现象如何研究(不是解释)? 嗨!说远啦,回到考试上来! 现在,我女儿上高中啦。中考时,一看她的政治、历史考试题目,我吓了一跳,那些题目,不是我考研时的考题吗?那些题目,每一题,足足可以写一本厚厚的专著,甚至于有些题目的论点在学术界还有争论!乖乖隆的咚!这是中考?!难怪前几年有人说,高考生物试卷不是为考大学出的,而是为考生物学家出的。 听说从我女儿这一届起要实行课改,对教材进行改革。我暗暗为女儿高兴,庆幸她遇到了好政策。新的教材发下来了,果然,内容浅多了,知识面也宽多了,只要目前科学家在研究的,她的新教材里都有,上到天文,下到地理,无所不包,无所不晓,甚至于还有人提出要把繁体字、京剧写入教材,高中毕业,高中生就成了无所不能的全才啦!我国新一代国民,素质也因此发生了质的飞跃,哈哈哈哈 高中,本来是三年。可是,女儿却必须在一年半时间内学完三年的全部课程,而且,虽分文理科,但是,理科要参加文科会考,文科要参加理科会考。这就是改革?学生负担越改越重?我脑子又进了水,或者脑袋被教改的门夹扁了,我又不理解了。 更不理解的,还是女儿的作业。教材内容虽然浅,可是与之配套的作业题,其深度不说,仅就其解题方法,就令人无从下手:用初等代数的方法来解复杂的高等数学、高能物理、力学、电学等问题,就像现在小学里要小学生用算术方法解决复杂的方程问题一样。 我实在不知道,这些教育专家们在干什么,他们到底要学生学些什么?素质教育 = 全才教育?这种无聊的、铺天盖地的用初等方法解高等问题的训练,到底训练了学生什么?真的提高了学生的能力吗?我国的学校,都是为培养科学家设立的吗? 前几天我对自己进行了 IQ 智商测试,只得了 83 分,电脑告诉我是白痴。我这个白痴,天天在默默祈祷:何时结束噩梦考试?
个人分类: 发展学|2844 次阅读|2 个评论
摆脱考试,全面解放
mylord 2008-10-26 14:30
在研究生院刚结束考试那会,兴奋的不行啦!还专门写了篇日志来纪念这个伟大的日子:) 上午刚刚结束了最后一门,人生最后一次文化课的考试。掐指一算,小学 6 年 + 中学 6 年 + 大学四年 + 研究生 1 年,不知不觉考试竟伴我走过了 17 年!考了17年啊,真庆幸我还健康的活着,而没有被考焦 :) 回想我的学生时代(这样说来好像我现在已经不是学生了。是的,在我看来学生的定义中永远少不了考试二字),多少回忆留给了大大小小的各种考试。 小学的时候,没什么特别的考试,只记得当 时 老师在我眼里就是神,什么都知道。对老师的崇拜犹如滔滔江水,延绵不绝。对老师的话向来是言听计从,每次抄写课文我总是最认真的一个,作业也经 常被 老师当成样板去教训不好好写作业的孩子。小学毕业以年组第一名考上我们那的重点中学。还记得当初开始时,语 文 老师 和数学 老师为了争我做课代表,还私下里小争论了一番。后来,我哪个也没当(这样不得罪人)。 初中三年应该是我考试生涯中最辉煌的时期。三年期间大考小考不下几十场,一直稳坐班里的第一把交椅。中学毕业考一不小心弄了个全县第一。现在不记得那时候怎么学的,好像平时基本上没什么节假日,所有的时间都在看书作题。如果让我再选一次,我宁可放弃光芒四射的第一名,去看我喜欢看的书(前提是我爸妈不限制)。 高中时候,不总那么走运。虽然还是一如既往的用功,但在班里的地位经常受到一些黑马的威胁,不过还算过得去,依然被老师视作掌上明珠。说到这,不得不提下我高一的班任,也姓吴,一位笑声爽朗,认真负责的语 文 老师。在她的影响下我对文学的喜爱与日俱增,好多文学名著都是那会读的。每次学校有征文比赛,我的文章肯定入选一等奖。也是那时候,爱上了宋词,虽然不怎么会写,但特别喜欢读,尤其是李清照和辛弃疾的。现在家里还有几本好贵的这样的书。高一的生活是我过得最快乐的,没有升学的压力,完全凭兴趣喜好学习。可好景不长,文理分科后每天被数理化占去了大部分时间。那个时候尤其最头疼的就是数学和物理,每次考试都是这两门拖后腿。亏我第一 任物理 老师说我有物理天分,高中那会对于物理除了怕就是狠。可传奇的是,高考时我数理化超常发挥,比语文英语考得都好。而那一年的试题却考倒了我们尖子班里很多 平时 老师眼里的理化高手。 大学时呢,值得说的就是考研。自打大二时被活泼开朗的 高 老师领进了神奇的磁学大门,就立志以后要在这方面发展。而其又想来北京读研,于是横纵坐标锁定物理所。 06 年从元宵节后爸爸送我去火车站,一直到次年春节前夕结束初试,才背着复试资料,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家。为了考研,我放弃了那段朦胧的感情,放弃了本该绚丽多彩,争奇斗艳的大学生活。也就在那时,我留起了长发,不为好看,而完全是心疼每次剪头发的时间。上帝总算纪念我的付出,让我如愿来到了这里。 今天是个特别的日子,以后再不用迫于压力而为那些无谓的考试起早贪黑。今天是个解放的日子,再也不用背着书本去教室,而要去实验室开始完全不同的生活。我企盼这样全新的生活――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此刻情形用这个形容再贴切不过――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个人分类: |2409 次阅读|0 个评论
英语考试--中国人坑中国人的游戏
Nichy 2008-10-18 14:59
认识一位马来西亚的华裔,小伙子20出头,仍在英国读大学。他未学过汉语,只会写他的中文名字和水这四个汉字,但却可以非常流利地用广东话、闽南话、普通话与人交流,问其原因,原来他母亲会讲闽南话、外婆讲广东话,普通话是后来才学的。小伙子出生在马来西亚,所以马来语为母语,口语、写作均很自由,同时他的英语也与英国人无甚区别,平时工作和学习的语言就是英语。我住在他家里,只见过他的专业书籍,从未见他在学习哪种语言,因为已经够用了。   他的英语是在马来西亚上初中时开始学的,高中毕业后,即可进行日常口语交流及写作。可惜没有详细问他老师是如何教的。反观我们,学了二十年英语,仍然张不开口,写作也很吃力,除了会做几道考试题,别的一无是处。我们的考试题,以选择题为多(可能便于改卷),本来对这个正确选项就不确定,不知从哪里又多出两三个干扰项。而这些该死的干扰项,也只能在这种该死的考试时才会遇到。中国人设计的陷阱请咱中国人自己钻!   以前为了考大学、考研、过四、六级,背了许多大纲词汇,少说也有好几千个单词了。但到了国外,超市里仅仅认识几种如鸡、猪肉等少数食物,其他的食物不知道是什么,更不知道怎么吃;打开电视,听的似是而非;打开报纸许多常用词汇不知道,看的吃力。那么,我们背那么多大纲词汇,除了考试还有什么用呢?又是谁依据什么标准制定出这些大纲词汇的呢?
个人分类: 未分类|5532 次阅读|11 个评论
公务员像烤红薯
ycy 2008-10-14 22:20
公务员像烤红薯 公务员考试又拉开大幕,各种媒体纷纷炒作,其实有相当部分人并不适合当公务员。 对有些人来说,公务员只是像街边的烤红薯,闻着很香,食则无味。 公务员辅导课上,老师不能总是说某局长秘书吃海鲜可以打二折之类的事例,更因该告诉大家多少人熬白了头,熬干了心血,却等不来职位升迁;多少人已经主持工作三年还不能扶正,只能继续当好二把手;多少公务员的屏保是看云卷云舒,听花开花落,任世事流淌? 如果没有很好的心态,没有很好的身体,真的不要去考公务员
个人分类: 社会问题|1653 次阅读|0 个评论
物理学人梦之解析
penrose 2008-9-8 22:16
前几天做了一个奇怪的梦,梦的开头是一场考试。(梦见考试并不要紧,梦醒来后发现果真在考试就麻烦了。题外话) 这是一场大学物理知识竞赛,一个白胡子老教授担任主考官,更有意思的是居然没有考卷。所以考题皆由老教授当场口授命题。(这有点像开心辞典,不过却是一群人的开心辞典。)当然,作答也必须是当场的老教授点名作答。我是梦的主角,于是所有的题目都由我作答了。然后我因表现优异被老教授邀请到家里作访,结果在路上遇到了因地质环境恶化引发的地底飞龙大暴动,我们并肩大战一场。(典型的男孩子幻想之梦。) 大战之后,梦醒了。 以上和本篇内容无关。 我想说的是老教授给我们出的第一道竞赛题目。内容如下:假设一秒钟等于一米,请身高一米七左右的同学在合适的时刻起立!梦境里,所有同学都在匪夷所思的时候,老教授点了我名,于是只有我一个人站了起来,不过是在一个并不合适的时间。我同时问了一个问题:教授,您没有告诉我一秒究竟是多久?结果是:我答对了。 这看起来真有点荒诞不经。可待我梦醒了细细思索了一下,发现这个题目里蕴含着非常丰富的物理内涵。 其一:在物理学上有七个基本物理量,它们的国际单位制单位是:长度米,时间秒,质量千克,热力学温度开尔文,电流单位安培,发光强度坎德拉,物质的量摩尔。这是一个中学物理常识。之所以称之为基本物理量,是因为所有的物理量都可以用这几个单位的组合给出。(另外还有两个辅助单位平面角弧度和立体角弧度) 会做量纲分析的人应该对这些物理量很熟悉。基本的另外一个意思,就是说这些物理量的单位其实是认为定义的。没有人知道一千克是多少,于是国际上弄了一个千克原器规定的千克就是这么多了。长度的单位米是根据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定义的,而时间秒有Cs原子钟作为标准。换而言之,一米是多少,和一秒是多少,纯粹是人为定义,没有说它就应该是多少。所以在你未告诉我一秒是多少的时候,我完全可以定义自己的一秒,也就可以在任意时间间隔给一个定义。倘若它对应是一米的话,那我在任何时候站起来都是正确的!这就是我回答正确的缘由。 其二:米是长度单位,秒是时间单位。两者根本属于不同量纲,在牛顿力学的范畴内,倘若谁说一米等于一秒,那绝对是个疯子。因为牛顿力学的绝对时空观里面,时间和长度有着截然不同的特征,两者不可混为一谈。但是到了广义相对论里面,结果就不一样了。在这里不再有独立的时间和空间概念,而只有时空的概念,时间维和空间维实际上根本没有任何差别。倘若给出恰当的米和秒的单位定义,或者在一个恰当的时空背景下,一米等于一秒,并不稀奇!这么看来,我的这个梦,是在一个弯曲的时空里发生的 其三:这个题目还考察了另外几点,也是物理学人必备的基本功。首先是对自己身高的一种长度估计,其次是对一米七左右的理解,再者还有在某个一秒的标准下对时间长短的一种直觉等等。关于物理学里面的估计有许多经典的物理故事,费米就给学生提出旧金山究竟要多少钢琴调音师这个问题,当然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需要了解旧金山有多少人口、人均收入多少、买钢琴的人会有多少、钢琴要多少才需要调音、调音一次收费、调音师的月收入等等之类的信息,不过所有的信息都无需知道确切数字,要得只是估计值。这就是物理学的魅力所在,你只需要估计正确数量级就可以说明一个问题。这也正是费米在原子弹爆炸时扔一把碎纸屑就可以计算出爆炸当量的奥妙所在。所以估计自己的身高便是第一个难题,其次是左右的问题,左多少右多少才合理呢?这是一个误差估计的问题。给出物理结果的时候往往是要给出相应的误差范围的,什么样的误差范围才是合理?身高一米七的人如果误差达到了一米当然不合理!所以左右是第二个难题。第三个难题就是在知道一秒标准是多少的情况下,估计十七秒到底是多少了。相信很多人在闭上眼睛数到十七都不一定是17秒,不信您就试试!所以假如真要你在准确的十七秒正负一秒之内站起来的话,那有点困难。假设这些困难都被聪明的你克服了话,那么你还剩下最后一个问题:你要有足够灵敏的反应时间在足够短的时间误差范围内站起来。不过这是生理问题不是物理问题了。所以要得到正确答案的话,不如就像我那样投机取巧,随便啥时候站起来都可以,因为一秒或者一米的定义你是可以篡改的! 关于这个梦的考题,我就分析到此罢。希望读者您给以补充!
个人分类: 信笔小文|4898 次阅读|2 个评论
《快乐成就》------二年级小学生的反思
freefloating 2008-6-22 06:49
起得题目有些大,是为了尊重原版。儿子学了个英语辅导班,几个小朋友找了个英语系的大姐姐带着学剑桥英语。他们很愿意学,其实是愿意凑到一起打卡。昨天考试了,虽然儿子没正经背过单词,考得还可以。老师让写反思,人家这么写得。 反思 我以为我能考好,但看见卷子很难就觉得考不好,但我看到批了的卷子考得很好,我又看了看错题,又觉得错的题不该错。 最后我表扬自己了,也批评自己了。
个人分类: 快乐成就|4595 次阅读|7 个评论
女儿参加人大附中入学面试
suqing1961 2007-9-13 15:33
最初与人大附中打交道是女儿小学考初中决定命运的面试那一次。但仅仅就这一次,人大附中独特的办学理念就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那是 2000 年 5 月的一天。女儿因在美国小学毕业以英语为特长被朋友推荐进入了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初中入学面试的行列。我和妻子是与女儿揣着同样忐忑不安的心进入考场的。主考官是一位年轻秀美的女教师,讲一口漂亮的英语。一番常规的智力测试后,面试很快就成为学生与老师轻松的英语对话。当时女儿回国还不到一年,流利纯正的美语很让老师吃惊,得知女儿有过在美国学习、生活一年的背景后,面试就精练成了师生之间下面的一问一答。 美国好吗? 好。 喜欢那吗? 喜欢。 在那学习紧张吗? 不紧张,很好玩。 那你为什么还愿意回国呢? 这是一个海外学习归国的成年人经常要被问到的敏感问题。今天,这个看似不经意的提问,却需要由一个毫无社会经验、单纯得几乎透明的孩子来回答。对长期受传统和正统教育的我与妻子来说,下意识的反应就是:老师想考察、测试女儿的思想政治素质。当时我们真后悔没有事先给孩子进行一番突击的爱国主义教育,以便她在碰到这类问题 时能给 老师一个期待的标准答案。 女儿很自然地答道:因为国内有我很多同学和朋友,我很想他们。 面试就是以女儿的这句回答结束的。回家的路上,我和妻子一致担心,女儿这句太实在了的回答也许会成为她面试考砸的重要原因。在一般人看来,女儿的回答也许不是标准答案,反映的所谓思想政治素质也不很高。但我们知道,这是我们真实的女儿,这也是我们女儿真实的想法。 人大附中的精彩和独特也许就在这里。它常常会让你传统的思维定式在这里大跌眼镜,让你自以为是的标准答案在这里肯定被判为不及格。女儿最终顺利地进入了自己理想的中学人大附中。朋友后来告诉我们,那天刘彭芝校长也在面试考场,女儿面试结束后,刘校长一锤定音:这孩子很诚实,很有个性。录取了。
个人分类: 信笔涂鸦|6703 次阅读|1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3 11:2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