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方法创新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研究方向的审视与确定-致我的研究生
热度 12 ljrsch 2014-12-10 14:44
说明:本文是本人指导研究生选题讲座的文字整理稿,只代表本人的学术观点。感谢研究生An Yutong的文字整理工作。 研究生选择研究方向,确定研究题目的关键是一定要有意义,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理论贡献、实践意义、方法改进与创新,有其中一个就可以。 要是发表论文,要做一个算法或者是一个参数的改进。那这个是可以发表论文的,很深很细。但是你要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是不可能的。所以我就是第一个要讲一下,研究方向一定要有意义。 第一个,一定要有理论贡献。 理论贡献是什么呢,其实就是我们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一个衡量标准。就是申请这个基金一定要有理论贡献,而且这个贡献要大。那么这个理论贡献要从哪里来,实际上是文献中理论的修正、扩展或者新建一个理论。但是就目前我的水平来说新建一个理论是比较困难的, 比较现实的是理论的修正、扩展以及中国化 ,中国化其实本身也是一种修正啊。 怎么样实现文献中理论的扩展与修正?非常重要的一点是一定要去看顶尖的期刊 , 要用批评的眼光看顶尖期刊上的论文。什么叫批评的眼光呢?就是站在审稿的角度。 我们看论文的目的是什么? 第一个是学习,然后是找到研究机会。 找到研究机会最重要的是要有理论意义。所以第一点要找到反义,比如说你认为理论不对,能找出相反的例子。这样的话,你就有了机会来做一些理论的扩充。比如说,我举一个例子,在最后一天下午的讨论上,谈到了电子商务。网络减少了人们的搜索时间,减少搜索时间提高了效率。王宇菲提出来一个问题,有了网络有时候我买东西更费时间了,我上了一晚上的网,都没有买到一件衣服。这就是一个反义。我们用网络进行联系,有时候我们用QQ、微信等反而降低了我们的效率。 第二点是一定要做笔记,写读书报告。 我自己的看法是,这个的研究目标是什么,他为什么研究这个问题。实际上跟我们开题报告,或者申写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书是一样的。 他怎么说的他的意义,他为什么研究这个问题。 他在introduction里面会说,所以这个逻辑有必要在做笔记的时候写下来。你积攒多了这种写法,你自己就知道怎么写了。他写这个论文的背景和意义,他的目标是什么。这些都是密切关联的,每一个环节都是。 他的研究内容是什么。 你是研究了一个算法还是研究了一个理论。 研究方法是什么。他最后得出来的结论是什么,这是五个重要的方面。 实际上我们答辩也是这五个重要的方面。写申请书也是这五个重要的方面。把这五个重要的方面说明白,还要把重要的句子、观点摘录下来。最后加上自己的看法,比如:反例、你质疑的地方、可以扩展的地方。 如果没有理论贡献,费了很多劲,却不能发表高水平的论文。如果你给出来一个理论框架,什么叫理论框架,咱们都知道TAM模型,技术接受模型,TOE模型,技术组织环境模型。你能不能给出一个框架,是有天壤之别,就这么简单。你不要说我就做电子商务信任,做ERP实施成功因素,做知识成功共享,就做高管团队的领导力,那你做这件事的背后理论是什么,背后有什么理论扩展或延伸,在你做论文之前就要想明白了。就是你在看别人论文的时候就要想明白了,看不明白就不要去做,否则的结果就是你发表不了高水平的论文,我觉得是这样。说到发表高水平论文,高水平论文一定是对社会是有贡献的,就是在学术界、企业界,对于社会的促进,高水平论文是有贡献的,是有人看的。而那些决策者、那些大家是看的,这是我的一个观点。 关于理论贡献这一块我还要说一点,就是如果有太多人研究的理论,就别研究了,比如说技术接受模型。总结一下,理论贡献这一块你一定要找到理论的缺陷,可以扩展的地方。一定不能太经典,因为有太多的人做了,你发表的机会就小了。 第二个就是要有实践意义,实践意义是我们拿国家社科基金的关键。 你要拿国家自然基金,一定要有理论意义,拿国家社科基金一定要有实践意义。我说的实践意义是一定要有政策的含义。在后面我会有例子给大家说,因为这刚刚是个选题。在现实中有政策含义,有现实的启发和启示,那么这个怎么来判断呢? 第一点是热点的问题, 或者是说是未来的趋势,如果是过去的一个事,就不要去研究它了。 第二点是中国特色 ,也是我们的一个入手的地方。所以我给大家举这样一个例子,就是谢教授有一个国家社科的重点项目:食品安全违规行为的正式非正式双重治理分析。他其实研究的是食品安全违规行为的治理,正式指的是法律法规的惩罚,非正式指的是你这样做了后你的信誉就不好了,因为有道德的约束,人际关系的约束。这个项目就很有意义,很重要的事。人家的研究方法不是泛泛论述的,而是有非常规范的研究方法。我们的困惑往往在于非常有实践意义的一个事,不知道理论上怎么研究,要向人家学习。人家既是社科基金,又能发表论文,因为人家的论文是很规范严谨的,用很规范的方法去研究的。 第三个就是要有方法创新。 达不到理论创新,也没有那么大的实践意义,但是可以有方法创新,我认为这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工科专业主要是这样,比如说计算机的、数据挖掘的、电器的、材料的、机械的,他们都是工艺和方法的创新。对于我们来说就是数据挖掘算法,比如说个性化推荐的算法,协同过滤啊,社团划分啊,聚类啊,分类啊,关联分析啊,这些算法你来改进它,来提高应用效果。管理类的论文在国际期刊上发表,语言非常重要,结果的讨论非常重要。
19728 次阅读|22 个评论
周末闲话-1:小故事,大道理——从名医治病案例说开去
热度 5 sqdai 2011-2-6 10:40
从报上读到一则名医治病的案例,借来一用,说说如何综合运用各种方法进行创新性科研的大道理。 先讲故事。 话说明代有一位以温补著称的名医张景岳,他曾有一个鲜为人知的抢救病人的经历。 有一周岁幼儿,误吞尖头鞋钉,卡在喉间,进退不得,其母情急之中把他倒吊起来,想使鞋钉出来,谁知适得其反,幼儿鼻孔喷血,情况危急。 恰好名医张景岳路过,急忙诊察患儿,令其母将孩儿抱正,须臾,小儿大哭,张景岳断定鞋钉已入肠胃,猛然想起《神农本草经》里有“铁畏朴硝”的记载,赶忙取出磁石一钱(约 3 克)、芒硝二钱(约 6 克),研为细末,用少许熟猪油、蜂蜜调匀,让患儿服下。不久,小儿解出一物,大如芋子,圆润无棱;拨开细察,其中裹有鞋钉,于是患儿霍然而愈。 小儿父母感激涕零,询问其中奥秘。张景岳缓缓道来:芒硝、磁石、猪油、蜂蜜这四味药互有联系,缺一不可:芒硝借助于磁石吸附在铁钉上;磁石通过芒硝挟持铁钉排出体外;这三者又借助于猪油、蜂蜜润肠而顺利排泄;蜂蜜香甜又使患儿乐于服药。四药同功合力,方可奏效。这一席话令人佩服得五体投地! 再讲大道理。 我们试图从科学方法论的角度来诠释这个小故事。 名医张景岳之所以能治病救人于危难之中,主要得力于他的扎实的医药知识基本功。他熟读医书,事先了解《神农本草经》里“铁畏朴硝”之说,选定了芒硝为主药。笔者没读过《神农本草经》,不知具体治疗方案,但知道朴硝、芒硝同有排毒功能,但后者易得而毒性小。接着他又创造性地选用磁石、猪油和蜂蜜作为辅药,在四药的联合作用下,手到病除。 所以,转而用于考察科学研究,引发出来的大道理是: 1. 做科研要广闻博览,打下扎实的知识基础; 2. 做科研要创新务实,灵活运用各种方法,形成一种高效的解决问题的手段。 最后,再叙述笔者在科研实践中的一个案例。 三十年前,在钱伟长先生的引导下,我开始研究和应用摄动法,做了一阵后,突发奇想:能否用摄动法来求解强非线性问题?人们总说,摄动法只适用于弱非线性问题,亦即去掉了摄动项后就成为线性问题的那类问题。我有点不大服气。决心改进现有的摄动法,试着求解强非线性振动问题,设定一个受扰动的强非线性杜芬振子( Duffing oscillator )作为“麻雀”来解剖。 那是在 1983 年,我与李家春一起在中科院研究生院第二次讲授“渐近分析及其应用”的研究生课程,对平均法已比较熟悉,就决定对平均法“动刀子”。此法的核心思想是同时把振幅和相位的随时间变化进行摄动展开,其中采用合适的时均过程进行简化。 经过很长时间的冥思苦想,我抓住了弱非线性问题与强非线性问题的重要区别:对于前者,未扰系统的频率和周期为常数,而对于后者,则依赖于振幅。于是,一下子就牵住了“牛鼻子”。我把原来的 van der Pol 方法和 KBM 方法中,相位方程的右端首项的常数,改成依赖于振幅的函数,它由未扰的强非线性系统来确定。对于所解剖的“麻雀”——杜芬振子,则设计了一个椭圆函数法来求解。就这样,所遇到的困难得到克服,得到了强非线性振动系统的形式优雅的摄动解,而且通过直接数值计算的验证,发现摄动结果很好,直到摄动小参数取为 0.5 时,摄动解仍与数值解相当符合。 后来,我将所得的强非线性振动问题的两种摄动解,写成两篇论文,于 1985 年和 1986 年先后发表在《应用数学和力学》和《中国科学》的中英文版,成为笔者他引次数最高的早期论文。 总结起来,对该问题的求解可做如下归纳: 疑难症状 : 强非线性问题的摄动求解; 总体思路 : 采用平均法的思路,进行创新性改进; 求解方法 : 平均思路+振幅、相位方程的改进+求首项解的椭圆函数法+数值方法验证 把上述案例与前面的名医张景岳医治患儿案例的思路和途径相比,具有一定相似性。由于最后一段的专业性较强,有些博友可只看前两段。 写于 2009 年 10 月 17 日 http://blog.lehu.shu.edu.cn/sqdai/A126655.html
个人分类: 科研方略|6645 次阅读|9 个评论
[转载]2009年“数字环境下情报服务的方法创新与支撑技术”会议
yngcan 2010-3-24 11:20
数字环境下情报服务的方法创新与支撑技术会议简况     中国科协数字环境下情报服务的方法创新与支撑技术青年科学家论坛将于 2009 年 12 月 19-21 日在中山大学举行。本次会议由中山大学咨询管理系和北京大学中国竞争情报与竞争力研究中心承办。   12月20日上午,中山大学咨询管理系主任曹树金教授宣布大会开始。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武夷山总工为大会致辞。会议由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副院长王新才教授主持,华中师大信息管理系副系主任王伟军教授做了KPO的兴起与科技情报服务的变革主题报告;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陆伟教授做了专家专长识别与检索研究的主题报告;中山大学资讯管理系的副系主任,张洋副教授做了网络影响因子研究进展的主题报告。最后,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马费成教授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黄长著对三位报告人的报告,从研究主题、应用方向、研究方法等方面进行了精彩点评。   12月21日上午,参会人员进行了分组讨论。第一分会场分别由北京大学的信息管理系党委书记王继民副教授和武汉大学的黄如花教授主持。12位参会代表探讨了情报服务理论方面的问题。    刘焕成:政府网站的个性化和特色化服务   杨建林:关于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创新力评价的思考   宋恩梅:移动网络环境下图书馆服务的新发展   武琳:云计算时代情报学的机遇与挑战   赖院根:信息用户需求分析与资源建设   陈安琪:面向自主创新需求的公益型情报机构服务模式研究   王继民:网络用户信息行为研究   赵筱媛:产业视角中的企业竞争情报需求拓展与服务创新   文庭孝:基于企业的国家竞争情报服务研究   邓胜利:公共信息服务体制转型与组织研究   夏晨曦:地方科研机构创新能力评估研究以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为例   刘华:基于行业的技术创新信息保障体系研究    第二分会场由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陈峰研究员和华中师范大学信息管理系夏立新教授主持。12位代表主要围绕情报服务技术方面的内容进行了探讨。   夏立新:利用主题图实现城市圈电子政务系统数据整合模型的构建   陈定权:论知识链接的建立规则   刘华:基于关键词主题度的文献综合自动标引研究   吴丹:机器翻译技术在多语言信息获取中的应用   化柏林:基于句子匹配分析的知识抽取研究与实现   杜智涛:供应链中企业信息共享建设策略研究   陈峰:信息技术在国外技术预见活动中的应用   魏瑞斌:基于共词分析看国内情报服务研究的发展趋势   安璐:自组织映射用于技术竞争情报分析的方法研究   张靖:拓片元数据标准比较研究   张蕊:创新集群结构评价   杨冠灿:基于科学计量方法的国际私学科知识地图构建   《中国图书馆学报》、《图书情报工作》、《图书情报知识》杂志社也有代表参加了本次会议。   时间虽然很短,但会议所传递出来的信息却非常丰富。无论是大会报告还是小组讨论的话题,都体现了情报学研究中的一些热点问题。   会议的成功举办离不开中山大学资讯管理系许多老师的辛勤工作,他们热情、细致的工作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当然,美丽的中大校园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创新也是情报学发展的动力和方向,情报服务的创新将会丰富情报学的研究内容和理论体系。数字环境为情报服务提出了挑战,也带来了很多机遇。
个人分类: 专利|2412 次阅读|0 个评论
科研创新一瞥
dylan 2009-7-28 16:35
创新有大小之分,有问题创新和方法创新之分,做科研据说基本上可以分为四类: 1. 老问题,老方法 2. 老问题,新方法 3. 新问题,老方法 4. 新问题,新方法 第一类自然是不能称之为创新,剩下的三类才是创新。但是在其中,人们更多的是第二类和第三类。 对于小人物而言,能在第二类和第三类里面做些东西就不错了,发些比较好的文章就可以了;第四类可是比较困难的,那是开辟一个新的研究领域。 今年我尽量在第二类里面做些文章,在第三类里面也可以做些文章,至于第四类,目前只能是南柯一梦了。。。
个人分类: 学习生涯|7511 次阅读|1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 01:4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