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陆军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云南陆军讲武堂
huailu49 2019-10-7 07:43
云南陆军讲武堂是中国近代四大军校之一。 清末的“洋务运动”实施军制改革、建立新式陆军,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1909年9月26日,云南陆军讲武堂正式创立并开学。辛亥革命以后,讲武堂继续兴办,截止1945年,共办二十多期,培养学生2万多人,包括华侨学生500多人,朝鲜籍学生30多人,越南籍学生60多人,缅甸籍学生20多人,是一所名副其实的国际军事学校。 知名校友包括第3期特别班的朱德、第12期的叶剑英、第17期的周保中(东北军区副司令员、吉林省政府主席)、第18期的崔庸健(朝鲜民族主义人民共和国委员长)、第18期的曾泽生(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将),还有龙云、卢汉、何应钦、盛世才等。
个人分类: 读史笔记|4693 次阅读|0 个评论
未来战争还必须有陆军披坚执锐
热度 2 Chiyankun2016 2017-1-26 23:30
未来战争还必须有陆军披坚执锐 刚刚在网上看到一篇《未来战争是否还需要陆军披坚执锐》,这个标题就说明目前有一股否定陆军,认为应当牺牲陆军而发展别的军种的错误思潮。显然这篇文章就是批驳那种削弱陆军的言论的,不过我觉得还不够还需要加以补充。这里是国内的公开网络,我不好公开指名道姓批评那个大校,他到处信口开河说什么中国的西部不是沙漠就是荒山,用不着保卫, 等等等等。这种人就应当开除军籍,还他普通老百姓的说话自由。 我不想把他的行为看做以加强空军为借口行搞乱中国军队之实,但是确实有这个效果。 首先我们必须看到,陆军是中国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中坚力量和最后的堡垒。帝国主义之所以不敢对我们轻举妄动,首先是因为我们有一支强大的让对手胆寒的陆军,在朝鲜战场,在中越边界自卫反击战场上让一切对手望尘莫及的陆军。在我们的空军和海军还在发展中的时候削弱陆军就等于自毁长城向帝国主义敞开大门。我认为即使再过十年二十年,中国的空军和海军也未必能超过美国,如果中国过没有陆军这个后盾,对手就有可能敢于放手一搏发动战争。特别是以日本法西斯军国主义为代理人的战争。只要中国有强大的陆军,对手就不能不考虑再三再四。 第二,我们应当根据战争技术的发展重新认识和定义陆军。陆军的对手不再仅仅是对方的陆军。因为侵略者首先出动的可能是空军,甚至用空军对我内地的战略要地实施突然袭击。包括对我陆军主力的打击。因此,防空已经成为陆军的面临的重要任务。这还仅仅是陆军自己的角度,在扩大一点,陆军对他驻守的地区也应当有防空的任务。过去苏联有防空军,中国在五十年代也仿照苏联设有防空军,但后来合并到空军里了。而现在的防空的一个主要方式是导弹和高炮。这完全有可能集成到陆军中去,成为陆军的组成成分。这应当成为军事变革的一个重要内容。 这应当也是我们从朝鲜战争中得到一个重要的经验教训。试想在苏联不肯出动空军的时候如果中国向苏联要几个高炮师装备苏联是没有理由拒绝的,而有了几个高炮师对手就不敢那么疯狂了,损失会少得多。 胜利的战争也是有教训的。 战争的基本原则,是保护自己杀伤敌人。既然陆军面的的敌人有对方的空军,而且是主要的威胁,那么防空,对空作战,消灭来犯的空军就理应是陆军的重要的功能。 第三,应当研究开发对陆对空两用的兼容装备。比如远程火炮是否可以与对空高炮兼容,远程的战术导弹是否可以与防空导弹兼容,能不能让同一种导弹只要改变几个设置参数就可以改变用途。我不是说所有的都是兼容型的,可以有专用的,也许它们会简单一些,但是应当有相当部分是兼容的,以应对不时之需。 现在陆军已经开始有陆航打击力量,这个问题就不说了。 总之陆军的建设只能加强不容削弱,尤其是更不能在东墙还没建好的时候就拆西墙。
个人分类: 军事观察|3074 次阅读|27 个评论
083信息革命中的美国陆军
ggjjhh 2016-2-7 07:50
信息革命中的美国陆军 高金华 美国有不少将军在和儿子玩战争题材的电子游戏时从未赢过,他们能够指挥军队在未来的信息化战争中夺取胜利吗? 为了掌握信息化战争的主动权,美国陆军正在冒着风险用硅换铅(用硅片组成的计算机取代用铅字印刷的军用地图)。这是一笔价值40亿美元的赌注。目标是获得一种具有毁灭性的战斗力,能够以较小的代价消灭更多的敌人。风险是这套昂贵的新系统可能在野外环境下失灵,使美军更容易受到攻击。 当这套新系统运行时,它能给官兵更多的信息,自己在什么地方,敌人在什么地方。这是历史上任何一支军队所不曾享有的装备。由人造卫星、装有电视设备的无人驾驶飞机和携带微型摄像机的侦查兵收集各种数据,这些数据首先被传输到中央控制系统,然后以小圆点的形式显示出来,蓝色的圆点表示美军,红色的圆点表示敌人。这些小圆点除了在陆军师司令部巨大的电视屏幕上移动外,还出现在每辆战车的计算机显示器上。 在墨守成规的美国陆军中,要让官兵相信计算机荧光屏上显示出来的东西非常困难。“相信图象”是美国陆军正在极力宣传的口号。1994年在美国陆军中发动信息革命的前陆军参谋长戈登·沙利文说:“美国陆军向来具有保守传统,常常抵制变革。” 为了检验一个精心编制的指挥控制程序和72套硬件,1997年3月在莫哈韦沙漠中进行了持续两周的军事演习,这是美国陆军在信息革命中所发动的最大的一场攻势。 莫哈韦沙漠位于加利福尼亚州,绵延20平方英里。敌对双方在这片“战场”上用激光枪一决雌雄。“试验部队”的2000名官兵遭遇了“抵抗部队”2000个顽强的对手。“抵抗部队”占有天时地利的优势,他们在这片沙漠中曾经具有九胜一负的战绩。但“试验部队”有秘密武器Humvee(一种装备计算机的新型武器平台)和 M-1坦克。这些坦克装备有计算机和最先进的通信设备,每个士兵可以和各级指挥员直接通话。“试验部队”在美军编制上是第4陆军师第1旅,师部在得克萨斯州的胡德堡。 “战争”硝烟滚滚而起,“试验部队”的计算机系统远未能达到理想的境地。战斗开始不久,“抵抗部队”的一辆装甲运兵车“摧毁”了陆军少校拉斯·奥克斯所在的一辆Humvee(顶部的黄灯闪烁、警笛鸣叫,表示它被击中)。当奥克斯转移到备用车内时,电子灾难发生了。虽然演习规则不允许“抵抗部队”干扰“试验部队”的电信联系,但这支高技术部队自身的无线电信号陷入混乱。奥克斯说:“蜂拥而来的信息太多了,计算机经常被锁死,我们不得不重新启动。”他在“战斗”中呼叫了3个小时,最后利用地图才到达指定位置。这种用醋酸酯覆盖的纸质地图上印有各种彩色标记,作为美军指挥员制定作战计划的工具,它已经有近半个世纪的历史。 美国陆军为它的计算机装备付出了高昂代价。这套系列装备从9万3千美元一台的“强化的”军用款式到1万1千美元一台的现货供应机型。美国陆军总共花费了2.58亿美元来装备“试验部队”。 当电子烟雾淡化时,奥克斯也逐渐冷静下来。他承认,“当这一系统正常工作时,它是很有用的。”但是,当这一系统正常运转7个小时之后,由坦克和布雷区构成的“抵抗部队”的防线使“试验部队”进退两难。3月25日裁判宣布:“演习结束,双方势均力敌。”“试验部队”的组建者威廉·哈佐格将军说:“结果比我们预料的要好。”这位四星军官承认:“在和儿子一起玩Nintendo电子游戏的过程中,我从未赢过。” 对于用高技术武装起来的“试验部队”来说,作战方式尚未彻底改观。军官们仍然要携带用醋酸酯覆盖的地图,在计算机难免发生故障时作为备份手段使用。为“试验部队”指挥员驾驶 M-1坦克的丹尼斯·克拉克上士说:“在测算要到达何处以及何时到达方面,我们比陆军中的其他部队具有成倍的优势。但是,当子弹开始飞舞时,世界上的所有新技术都可能微不足道。”他的观点得到美国陆军少将保罗·克恩的支持:“最好的计算机仍然在我们官兵的两个耳朵之间。” 译自:美国《时代周刊》1997年3月31日版第72~73页 原载:《中国中学生报》1999年3月19日第4版。(编辑:季子)
个人分类: 已发译文|1932 次阅读|0 个评论
军国日本的战争机器(5)陆海军内斗
热度 1 huailu49 2015-7-31 08:59
战后日本人总结太平洋战争失败的教训,其中有一条是这么说的 : “海军和陆军进行战争,再用剩下来的精力和美国作战”。 由此可见陆海军内斗的严重性。有人说是历史上长州藩和萨摩藩两藩之争的延续。 日本陆海军的矛盾由来已久,突出表现在:陆海军各起炉灶,各有一个军令系统,直接对天皇负责。也就是说,日军既没有总参,也没有参谋长联席会议。 大化改新(公元 646 年)后,日本效仿中国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制建立中央官制,以二官八省为基本体制,二官指的是担当朝廷祭祀的神祇官和统括国政的太政官,在太政官之下设置八省:中务省、式部省、治部省、民部省、兵部省、刑部省、大藏省、宫内省。 1871 年(明治四年) 7 月,日本兵部省下设陆军参谋局。这是日本军令部门最早的形式。 1872 年 2 月,根据太政官公告,日本兵部省拆分为海军省和陆军省,陆军参谋局改为陆军省参谋局。 1878 年,设置了天皇直辖的参谋部,参谋长由皇族担任,陆军的军政和军令机关分开。此后,海军也不断扩充势力。 1884 年,海军省设立“军事部”。 1886 年 3 月,改组参谋部,建立了参谋长之下,陆军部和海军部并列、陆海军联合的中央军令机关。 1888 年 5 月,考虑到陆海军之间的矛盾,参谋本部下的海军部和陆军部分别改为海军参谋本部和陆军参谋本部,而陆海军全军参谋长由皇族担任,称为“参军”。 1889 年 3 月, “参军”官制被废除,海军在海军大臣之下设立了海军参谋部,实现了海军的军政、军令一元化。而陆军改称参谋部,参谋长改称参谋总长,是帝国全军的参谋长。 1893 年 1 月,海军提议设置独立于海军省的海军参谋部。对此,陆军坚决反对,理由是如果中央出现了两个并列的军令机关,设两个参谋长的制度会给军令统一造成混乱。当时“陆主海从”思想占统治地位,海军对此十分不满,因而陆海军之间产生了对立的萌芽。天皇出面调停,陆海军首脑协商后决定,海军设高等参谋部,同时制定战时大本营条例,大本营的参谋长即是参谋部的参谋总长。 1893 年 5 月,海军省参谋部改名“海军军令部”。海军军令部条例(敕令第 37 号)规定,陆海军的军令部门(陆军参谋本部和海军军令部)在和平时期是相互独立、对等的;海军军令部虽属于海军最高单位,但设置之初,政府为尊重陆军,将海军的军令部与参谋本部一并列于陆军之下。根据同年制定的战时大本营条例(敕令第 52 号),战时,海军军令权属于作为幕僚长的陆军参谋总长。 1894 年 6 月,在出兵朝鲜的同时,在参谋部内设置了大本营,甲午战争后不久,海军方面提议改组大本营,力图将“陆主海从”扭转为陆海平等。由于海军方面顽固坚持,陆海军发生了激烈的正面冲突。天皇先是予以搁置,后因日俄关系不断恶化,陆海军多次协商决定,大本营在天皇亲自裁决下平行设置陆海军两个参谋长,在参谋长的任务中特别增加了一条:力图使陆海两军协调配合。与此同时新设立了军事参议院,作为陆海军的协调机关。 1898 年设置了元帅府,作为天皇的最高军事顾问。元帅战前负责陆海军的协调,战时辅佐最高统帅。在此期间,陆军与海军、陆海军与政府间有时也产生意见分歧,但不待天皇裁决即得以解决。 1903 年 12 月,根据修改后的战时大本营条例(敕令第 293 号),即使在战争时期,陆海军的军令部门也各自独立,保持对等的地位。此举标志着海军军令部与陆军彻底脱钩。 日俄战争期间,军事参议院并未有效地发挥作用。 1933 年,为与日本陆军参谋总长的职衔对应,海军军令部长改称军令部总长;军令部次长辅佐总长,两者皆为御前会议的成员。 后来陆海军在国防、用兵方面的思想分歧和对立日趋表面化。陆军主张“南守北进”,即以陆军向苏联西伯利亚发动攻势,目标是进攻至贝加尔湖一带。与此相反,海军则主张“北守南进”,即国家的发展方向在南方,认为美国是假想敌国,应首先加强对美战备,并夺取东南亚资源(特别是荷属东印度的石油)。结果双方互不让步,只是各述己见,只有天皇才能使陆海军二元化统帅机构实现一元化领导。 1939 年 5 月 4 日至 9 月 16 日发生的诺门坎战事,日本败于苏联。至此,“北进”及“南进”的策略争论暂告平息,促使日本采用南进战略,最终引致两年后日本偷袭珍珠港、向美国宣战。 1944 年 2 月,天皇任命陆军大将东条英机为参谋总长,海军大将岛田繁太郎为军令部总长,东条英机身兼首相、陆相、参议总长三职,岛田繁太郎身兼海相、军令部总长二职。天皇企图通过领导人兼职来协调国务和统帅、陆海军的军政和军令间的关系。然而陆海军各有一个军令系统的局面并未改变。 二战期间,日本陆军主要负责中国和南洋战线,海军负责太平洋及其岛屿战线,结果海军几乎全军覆灭。于是海军指责陆军偷懒,陆军指责海军不打胜仗尽浪费资源。 据说天皇裕仁曾这样问过手下:“难道海军和陆军之间真的水火不容吗?如果它们之间存在摩擦的话,我们就难以赢得战争的胜利。” 到最后,天皇的协调终究归于徒劳。
个人分类: 纪念抗战|4489 次阅读|1 个评论
军国日本的战争机器(4)陆军编制
热度 1 huailu49 2015-7-30 09:07
日本战败投降已经 70 年了。当年肆虐我中华大地的主要是日本陆军。 1945 年以前,日本的陆军编制序列大体为:师团、旅团、联队、大队、中队、小队、分队。其中师团相当于师,旅团相当于旅,联队相当于团,大队相当于营,中队相当于连,小队相当于排,分队相当于班。 日本陆军军衔共计 6 等 16 级,即大将、中将、少将、大佐、中佐、少佐、大尉、中尉、少尉、准尉、曹长(上士)、军曹(中士)、伍长(下士)、上等兵、一等兵、二等兵。日本陆军也有元帅军衔,但规定由日本天皇从战功显赫或资深的大将中选任,颁赐元帅封号,自明治维新后至 1945 年日本帝国主义投降,共有 17 位陆军大将被天皇颁赐元帅军衔。日本军衔与有些国家不同的是,大尉、大佐、大将的领、肩章上都只有 3 颗而不是 4 颗星,这是因为日军未设“上将”、“上佐”、“上尉”这三个军衔。在日本陆军中,军司令官常是中将或大将军衔,师团长多是中将军衔,旅团长多是少将军衔(也有个别是中将军衔的),联队长多是中佐或大佐军衔,大队长多为少佐、大尉军衔,中队长多为中尉军衔,小队长多为少尉军衔。 1931 年九一八事变时,日本陆军总兵力仅仅 23 万人,到 1937 年初总兵力也才有 25 万人。到七七事变开始前,日军有常备军 38 万人,在编 17 个常备师团, 4 个混成旅团、 4 个骑兵旅团,还有 5 个野战重炮兵旅团、 3 个战车联队、 16 个飞行联队,还有一些守备部队等等。 为了灭亡中国,到 1937 年底扩充为 108.4 万人,共 24 个师团,除留守本土 2 个师团,驻朝鲜 1 个师团外,其余 21 个师团的兵力全部出动用来全力进攻中国。后来又扩军 10 个师团。 1938 年底日军总计 34 个陆军师团,其中 32 个师团全部用来全力进攻中国。 1939 年底,日本为了维持在中国的战略优势地位不得不勉力继续扩军,陆军总兵力扩展为 40 个师团。侵华日军增至 34 个师团,占日军陆军总兵力的 85% 。 1940 年底日本被迫继续扩军,陆军总兵力增至 49 个师团。侵华日军增至 38 个师团。至 1945 年日本无条件投降时,日军总兵力增至 169 个师团 720 万人,其中侵华日军增至 53 个师团约 180 万人。 师团是日本陆军最高一级的固定编制单位,每个陆军常备主力师团下辖两个步兵旅团,每个步兵旅团(约 7700 人)下辖两个步兵联队,每个步兵联队(约 3870 人)下辖三个步兵大队,每个步兵大队(约 1215 人)下辖四个步兵中队和一个重机枪中队,每个步兵中队(约 250 人)下辖三个小队,每个小队约 70 人。日军最小的战术单位是分队,每个分队 13 人,包括分队长、 4 名机枪射手和 8 名步枪兵。 另外,每个师团还直辖骑兵联队(约 1400 人)、炮兵联队(约 2500 人)、工兵联队(约 1500 人)、辎重兵联队(约 2800 人)及通信队(约 650 人)、卫生队(约 500 人),野战医院(约 150 人)等。一般齐装满员的日军常备主力陆军师团兵力往往可达 2.4 万人,拥有战马 7630 匹、步骑枪 14900 枝、掷弹筒 144 个、轻机枪 288 挺、重机枪 54 挺、山炮 16 门、野炮 36 门等武器装备,是具有多兵种配合的有强大战斗力的作战单位,故这种师团又被称为甲种师团,日本陆军第一至第二十师团、近卫师团及中日战争爆发后由近卫师团扩编的近卫第二、第三师团,而后组建的战车(坦克)第一、第二、第三师团和一度由常备主力师团的预备役部队编成的 8 个师团,均属于甲种师团的编制。 二战期间,日军旅团和联队的编制,曾有过一些变动: 1938 年后,由于侵华战争中兵力消耗极大,其后组建的第二十一师团至第四十九师团均取消了旅团级建制,由师团直辖三个步兵联队,每个联队下辖三个步兵大队,同时指挥炮、工、骑、辎重兵联队等单位,全师团定员减至 1.8 万人,配备军马 2065 匹,步骑枪 8940 枝、掷弹筒 216 个、轻机枪 216 挺、重机枪 54 挺、平射炮 18 门、山炮 12 门等武器装备,这种类型的日军师团被称为乙种师团。 1941 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战线再度拉长,兵员更加缺乏,于是又开始组建丙种师团。这种被称为丙种师团的部队又恢复了旅团建制,但取消了旅团下面的联队,即每个师团下辖两个旅团,每个旅团直辖四个步兵大队,全师团共八个步兵大队,加上师团直属的炮兵大队、工兵大队、辎重兵大队、通讯大队等单位,全师团定员 1.3 万人,配备军马 2550 匹,步骑枪 6500 枝、掷弹筒 192 个、轻机枪 192 挺、重机枪 48 挺、平射炮 16 门;迫击炮 32 门、野炮 12 门等武器装备,日军第五十师团至第一〇九师团均属于这种编制的部队。 至 1944 年秋,盟军的反攻迫近日本本土,日本为准备“本土决战”,又开始组建丁种师团。丁种师团的建制定员与丙种师团大致相同,只是特种兵和自动火器、重火器很少,番号在第一一〇师团以后的各师团都是属于这种编制的师团。 由于长期的军国主义教育,日本军人在战场上一向顽抗到底,很少有投降的情况。因此,在二战最后阶段,美国军方曾评估登陆日本的最后战役,预估美军将伤亡 100 万,甚至有估计将伤亡 200 万,日本军民的死亡数字则将数倍甚至数十倍于此。尽管至 1945 年日本投降前夕,日军总兵力已增至 169 个师团 720 万人,但此时的兵力素质、武器装备已大不如前,战斗力大大下降,即使按照最保守估计,日本军民死亡总数也必将超过 500 万,很可能超过 1000 万。 然而困兽犹斗,巨大的兵员伤亡是美国人最为忌惮的,这才有了后来争议很大的原子轰炸。
个人分类: 纪念抗战|4027 次阅读|2 个评论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作战部队
lih65 2009-7-29 10:13
2006年12月29日,中国政府发表了《2006年中国的国防》白皮书。在白皮书的第三节:国防领导管理体制中,首次指出:陆军机动作战部队共有18个集团军。 这18个集团军是: 第1集团军(驻浙江湖州)、 第12集团军(驻江苏徐州)、 第13集团军(驻重庆)、 第14集团军(驻云南昆明)、 第16集团军(驻吉林长春)、 第20集团军(驻河南开封)、 第21集团军(驻陕西宝鸡)、 第26集团军(驻山东潍坊)、 第27集团军(驻河北石家庄)、 第31集团军(驻福建同安)、 第38集团军(驻河北保定)、 第39集团军(驻辽宁辽阳)、 第40集团军(驻辽宁锦州)、 第41集团军(驻广西柳州)、 第42集团军(驻广东惠州)、 第47集团军(驻陕西临潼)、 第54集团军(驻河南新乡)、 第65集团军(驻河北张家口)。 2009年7月情况为: 沈阳军区 司令员:张又侠 政委:黄献中 北京军区 司令员:房峰辉政委:符廷贵 兰州军区 司令员:王国生 政委:李长才 济南军区 司令员:范长龙 政委:刘冬冬 南京军区 司令员:赵克石 政委:陈国令 广州军区 司令员:章沁生政委:张 阳 成都军区 司令员:李世明 政委:张海阳 以前任职情况是: 沈阳军区:39军、16军、23军、40军、64军(辽宁、吉林、黑龙江) 司令员:常万全(中将) 政 委:姜福堂(上将) 北京军区:27军、38军、24军、28军、63军、65军(河北、北京、内蒙古、山西) 司令员:朱 启(上将) 政 委:符廷贵(中将) 济南军区:54军、20军、26军、67军(山东、河南) 司令员:范长龙(中将) 政 委:刘冬冬(上将) 南京军区:1军、12军、31军(安徽、江苏、上海、浙江、江西、福建) 司令员:朱文泉(中将) 政 委:雷鸣球(上将) 广州军区:41军、42军(广州、广西、海南、湖南、湖北。) 司令员:刘镇武(上将) 政 委:杨德清(上将) 兰州军区:21军、47军(甘肃、青海、陕西、宁夏、新疆、西藏阿里) 司令员:李乾元(上将) 政 委:喻林祥(中将) 成都军区:13军、14军(四川、重庆、贵州、云南、西藏) 司令员:王建民(中将) 政 委:刘书田(上将)
个人分类: 人物纪事|2993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17:4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