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科学网 标签 柿子 相关日志

tag 标签: 柿子

相关日志

采柿子
ncepuztf 2015-10-22 07:55
又是柿子收获的季节,柿农将在2周内采摘完毕。 满城县柿子沟,有千年柿子树“福禄寿喜”4棵。 每到收获期,慕名而来者络绎不绝。 【果实压枝头】 【采摘】 【先堆积在地上】 【摘下装车,1元一个或1元1斤】 【路遇大红薯,最右边的9.6斤】
个人分类: 生活|1298 次阅读|0 个评论
“医托”最喜欢捏什么样的“软柿子”?
热度 7 damin123 2015-7-18 23:30
“医托”最喜欢捏什么样的“软柿子”? 大民 从黑龙江远道来京看眼疾的表弟的遭遇,成了我的研究标本。我以为他们是奔着最权威的同仁医院来的,但是他们怀里揣着个小纸条去了朝阳医院旁边的一个个体诊所。说是老家有人得了同样的病,就在那里看的,特别管用。但是他们奔波了一整天,也找到了地方,早已人去楼空;第二天出门去了另一个天坛附近的什么医院,这消息来自《北京晚报》的广告专版,昨天回家路上买的。第三天他们终于听了我的推荐,直接去了石景山的中医研究院眼科医院。回来很不满意,因为医生只给他开了十八块钱的小药片。似乎千里迢迢来首都就这么轻而易举解决了有些失望。第四天我郑重其事推荐他去同仁医院。下午回来后他们满心欢喜的扛着个鼓鼓囊囊的大包回来了。一问才知道他们在同仁医院的大门口就被别人领走了,七拐八拐到了一个满屋子挂着锦旗和奖状的个体中医诊所,买了 2680 块钱的中草药。大包是赠送的。这是第一个疗程的。三个月后再来根据情况调整用药。 我从信息学来源的角度对这个过程中进行了分析,有以下几个问题引 “医托”最喜欢捏什么样的“软柿子”? 起了我的注意: 他们第一天去的地方是来自民间推荐,所谓“道听途说”; 第二天他们是看见了晚报上的广告,深信不疑; 第三天第四天,他们是听了我的推荐和他们对北京品牌大医院的信任度。 最后一次是在同仁医院门口被别人领走的,因为他们遇到了“热心肠的好心人”(其实是药托儿),临时改变求医地点。 信息传播、覆盖的不平衡是个容易被忽视的问题,尽管这问题已经越来越突出地存在着。在农村和比较偏远的城乡,人民获取信息的渠道主要是电视。互联网和期刊报纸的普及度还很低,农村地区的报刊发行量主要由一些学校和行政企事业单位的“公款”订阅维持,农民个人的报刊订阅量几乎是个空白。温饱之后的精神消费,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无线广播这几年也迅速萎缩,靠“听广播”接受免费信息的时代已经结束。占总人口百分之八十左右的农村基本上属于信息传播的沙漠和半荒漠地区。然而恰恰相反,在主要的大中城市,人们却每时每刻无处可逃的陷入了信息爆炸的冲击波里和信息泛滥的海洋里,人们普遍感觉到的是信息疲劳,信息厌倦,铺天盖地的广告信息从海陆空各个角度以无所不用其极的方式方法推到人们面前。前几天看见一则新闻,说是有人甚至把自己的身体当作信息传播的载体。办公室里有几张十几张报纸,打开电脑有无数的网站在广告伺候您。回家的路上广告牌应接不暇,到了家打开电视更是广告密布。每天的早报、晚报、日报和各种专业报纸更是随时摆放在人们触手可及的周围。出门开会也还是经常遭遇推销和变相推销的广告(比如免费体检,推广某种学习方法养生方法的讲座和产品研讨的会议)。不用说,还有已经成为顽症的“城市牛皮癣”(小广告)。 城乡之别,有若霄壤! 这就是“信息发展的不平衡”导致的“信息贫困人群”,因为无法获取自己所需要的高质量信息,使他们宿命般地成了不良、不法商贩的“软柿子”,成了信息社会的“弱势群体”。 这个案例表现出来的另外几点也很有意思: 为什么宁可听信道听途说的“偏方”、“名医”,也不去大医院?答曰:大医院架子大,收费贵,折腾半天还不一定看上病。 为什么报纸上的小广告您就相信?答曰:报纸还能骗人? 为什么到了大医院门口又被别人拉走了?答曰:那俩人是母女不像骗子,很热情,她自己的孩子就是同样的病已经治好了,这次来是复诊的。而且不是在医院门口遇上的,一出地铁口我们就一起步行到同仁医院门口的。 为什么在中医研究院的眼科医院化十八块钱您不踏实,花两千多元就踏实了?答曰:花那么一点儿钱肯定不管用。 在信息贫乏的地区,人们接受信息的“敏感度”很高,也缺乏对信息进行比较鉴别的能力。由于历史的、文化的、社会阅历的、生存智慧的种种原因,导致了这些信息贫困地区的人们很容易处于被动盲目和任人宰割的境地。对纸质媒体的迷信连很多城里人都容易“发病”,这跟中小学教师学生对以正规出版名义编辑出版的假冒“满分作文”图书不加选择地相信并且接受,是一个情况。大医院的“霸道”自然让老百姓望而却步,这牵扯到历史悠久的行业风气问题,职业道德问题。等等。 这个事实打破了我的“想当然”——我原来以为没有人会听信小广告的,也理解了为什么有些很可笑的荒唐得离谱的、根本无法相信的广告宣传(比如减肥的、美容的广告、男女性病、不育不孕类的广告)能够持续火爆,“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因为有需求,有一个巨大的信息贫困地区和人群,有无数“软柿子”可以轻易揉捏,随口嘬汁。 信息化时代被冷落了的那一部分公民“理所当然”地成了“软柿子”,这不是政府的光彩事儿。信息不平衡给经济运行的秩序、行业发展的规范、和谐社会的构建、公民的日常生活带来了很大干扰。我注意到,政府陆续采取了一些措施,很有力度。比如虚假广告是违法的,刊登虚假广告的媒体也是要受到处罚的。前不久广电总局不是发文全面封杀减肥广告嘛,再往前不是还禁止在吃饭的时间段播放卫生巾广告嘛,清理城市牛皮癣的“行动”不是一直在进行嘛。 好端端一个人成了任人宰割的“软柿子”,当局者迷而事后懊悔,旁观者着急却又爱莫能助,真是叫人郁闷。除了刚才说的政府要加强法制建设外,公民个人也要有意识地提高自己的科学文化素养。纯朴,现在几乎就是傻子的同义词了,得“学会生存”。 2015/7/18
2081 次阅读|8 个评论
硕果累累-柿子
热度 3 huailu49 2015-7-1 07:49
个人分类: 植物天地|3036 次阅读|8 个评论
龙川的柿仔
热度 2 huailu49 2015-6-16 15:07
我们小区外的一小片柿林也挂果了,但没有这么绿......
个人分类: 植物天地|2045 次阅读|4 个评论
柿子花开
热度 2 huailu49 2015-5-4 13:35
个人分类: 植物天地|3341 次阅读|9 个评论
补种卧佛寺的柿子树
热度 19 jinsblog 2015-1-4 10:25
我曾经写过一篇博文: 西山卧佛寺,秋色绿黄红 ,讲北京西山卧佛寺的秋色。文中附了几张照片,其中一张是柿子树。但那棵树不是寺中的,而是附近村子里的, 那张 照片 放到文中有点勉强,为了避免有造假之嫌, 我文中专门解释说,没有在寺内看见柿子树,有点失望。 因为古人 曾有 描写卧佛寺柿子树的诗句: “ 霞散初肥柿,霜轻未醉枫 ” , “ 柿光点点分红日,竹韵芒芒合翠烟 ” ,等等。我把柿子的红,也加到卧佛寺的秋色中,因为很喜欢那种写意的感觉。那次是有点遗憾,以为古人说的柿子树,在兵荒马乱的年代中倒了。 2010 去瞻访梁启超墓地时,又到卧佛寺去转了一圈,发现寺内真有一棵高大的柿子树,果实累累,立在湛蓝的天空下,还有只喜鹊停在枝头。大概前次来访时没有抬头看,所以没有瞧见这棵柿子树,这次见到了,知道古人对山景事物的记述,还是准确的。 两年前,我去翻看那篇博文,发现别的照片都在,就那棵柿树的照片没了。奇怪,怎么就丢了一张照片?我肯定不会把它拿掉。是因为科学网改版弄丢的?似乎说不通,因为别的照片都还在。 是网络发现那张柿树照片不是 卧佛寺的,把它给 吞了?很神奇。一直想把后来在 卧佛寺拍的柿子树照片补上,一直也没有动。没想到, 2015 年 哗 一家伙就来了,又 没过头去,谁 也 挡 不住。 过年时再又想起这些照片,它们带点喜庆色彩,比较轻松,在 此补上 卧佛寺的柿子树,也是一段情,五律记一下: 西山霜后静 , 枫谢 柏松青。 红 写池 鱼动 , 黄描 银 杏宁。 佛音流水淡 , 禅意出云 轻 。 知了又秋晚, 尘 柿一段情 。 有些东西丢掉了,可以补上,比如 卧佛寺的柿子树照片。但有些东西丢了,就丢了。最近翻看过去的博文时,发现老博文中很多的留言都没了,觉得挺可惜。比如说,在 方便面随想 后面, 有位台湾的朋友留言,说他们那边不讲“方便面”,而是说“泡面”,我很惊讶地回复:“你也跑到这儿来了”。再比如说,在 永远的思乡曲 下面,本来有很多留言。其中我记得比较清楚的一条,是当年科学院研究生院同学唐晓明留言,说他就是写“八百诸侯会于孟津,三十精英聚首科大 ”的那位,现在也追随文中、曲中的心情,回大陆去发展了。我祝福他寻找到自己的彼岸。还有很多很多,大概在科学网几轮换系统中,它们都丢掉了。我想其他博主的博文,也会有类似的现象吧。有些留言比博文本身更有价值,丢了挺可惜。不过天下之事,能有多少完美。一阕调笑令说: 博客,博客。乱码五颜六色。 春来冬去折腾,笃信世界爱 憎。 憎 爱 , 憎 爱,天下独行自在。 (写完后发现“博”是入声,就这样了吧。)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与感悟|6612 次阅读|30 个评论
秋实?秋柿
热度 19 lixuekuan 2014-11-12 08:55
这个月初的一个周末,与好友一起开车去武乡县和黎城县的太行山腹地赏秋,这里是八路军8年抗日的大本营。八路军总部、129师师部、最大的兵工厂黄崖洞还有陈赓的旅部都在这个区域。 本来黎城县的朋友告诉了我们一条路,下了高速我们没有找到,只好按导航。艰难的山路感觉越走越远,天要黑了也没有办法,等到了目的地才知道我们绕了80公里山路,如果按朋友告诉我们的路可以提前2个小时达到。傍晚拍摄的计划只能作罢,抓紧休整第二天5点起床去拍太行山日出。 早晨的太行山上已经零下5度,小溪结冰,在寒风中看到了漂亮的日出(另文发照片)。本来要回到镇子上吃早饭,可路上看到了山上那么多漂亮的柿子树也就走不动了,下车爬山! 看着近爬山到柿子树下那叫个远,气喘吁吁地到了树下,一阵狂拍。拍了这几张柿子也就不枉此行! 今年柿子很便宜,在老乡家买也就3毛钱一斤,所以很多柿子老百姓都懒得去采摘。没有叶子只有柿子的树屹立在寒风中在蓝天的衬托下像冬天盛开的梅花,太漂亮了。 闲话少说,看照片吧: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个人分类: 美图欣赏|5528 次阅读|44 个评论
秋果:菱与柿
热度 7 huailu49 2014-9-28 19:55
个人分类: 植物天地|2772 次阅读|16 个评论
大院外的柿子
热度 1 huailu49 2014-7-2 11:29
多日不见, 雁荡山的柿子 也该有这么大了吧!
个人分类: 植物天地|2626 次阅读|2 个评论
雁荡山的柿仔
huailu49 2014-6-18 06:45
个人分类: 植物天地|2573 次阅读|0 个评论
七月柿子
huailu49 2013-7-21 05:51
个人分类: 植物天地|2483 次阅读|0 个评论
童年柿子
热度 3 huailu49 2013-6-4 08:01
瞧瞧那柿蒂的比例,便知是刚生成的小柿子。参见: 1、 柿子的花蕾 2、 青涩的柿子 3、 成熟的柿子
个人分类: 植物天地|3346 次阅读|6 个评论
这些柿子够数学的
热度 4 ChinaAbel 2013-5-26 16:59
4338 次阅读|6 个评论
出租车调价不能专捏百姓"软柿子"
热度 2 姜文来 2013-5-9 08:10
 出租车调价不能专捏百姓软柿子 姜文来 北京市出租车调价听证会将于5月23日举行。调价方案有两个,方案一为每公里计程2.3元,方案二为每公里计程2.6元,起步价均为13元,燃油附加费调整为对全部乘客加收1元,高峰时段低速等候费为每5分钟加收2公里租价。(5月8日中国网)     北京市出租车调价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究竟应该怎么调,众说纷纭。笔者认为,这是一个专拣百姓“软柿子”捏的调整方案,是一个不完美的方案。      出租车司机的收入与出租车的运营价格有关,也与其“份钱”有关。众所周知,现在出租车司机已经演变成出租公司的“包身工”,每天被“份钱”压得喘不过气来,一天十几个小时的工作时间,既将身体压坏了,也增加了出车的风险。过高的“份钱”是出租车司机收入偏低的重要原因。增加出租车的收入至少应该从“份钱”和出租车运营价格两方面入手。而这次价格调整方案,政府只是将手伸向了消费者的腰包,对于“份钱”“一根毫毛”都没有动,这对消费者而言是极其不公平的。它一方面政府肯定了“份钱”的合理性,为其背了书,另一方面,也等同认可了现在出租车管理体制的合理性。      北京市现有出租车企业252家,出租车个体工商户1157户,营运车辆66646辆,驾驶员近10万人。在听证方案中给出了运营成本数据,但此数据很笼统,特别是没有将出租车公司和出租车个体工商户的成本分别列出,之所以没有列出,可能有两个原因,一是出租车个体出租工商户太少,没有单独列出的必要;第二个原因是如果单独列出了个体工商户的运营成本,其数值一定比出租车公司成本低很多,这会凸显现行的出租车管理体制不合理性。笔者更合理怀疑是第二个原因。出租车管理体制改革社会呼吁多年,如果真的列出来这方面的数据,岂不是露出了现有出租车管理体制的弊端?出租车管理体制改革可是一个“硬柿子”,随便“捏”的后果恐怕很“严重”,还是捡一个“软柿子捏”最容易。      和老百姓相比,出租车公司利益主体明确,由于其“财大气粗”,对政府的攻关能力一定比“游兵散勇”老百姓强大得多,如果动他们的“奶酪”真得思量思量,而动老百姓的“蛋糕”,由于老百姓没有明确的利益代言人,也缺乏攻关政府的能力,老百姓处于“任人宰割”的局面,所以“捏这个柿子”更容易。      “专拣软柿子捏”尽管好“捏”,但社会舆论也会让相关部门产生巨大的压力。由于出租车调价只动了老百姓的“蛋糕”,捏了老百姓的“软柿子”,软柿子好“捏”但真不好“吃”,听证会结论恐怕难以会得到更多广大百姓的认可,听证会也演变成一场“戏”,这不利于政府与民众的和谐关系。   
2891 次阅读|4 个评论
秋天的柿子
热度 1 whm669 2012-11-12 23:51
秋天的柿子
上午去西安植物园看看,虽然黄叶满地,一片秋天的肃杀,但是,心中的融融温暖冲散了萧瑟。我和孩子兴致勃勃地评论着眼前的景色,想象着这里初春的新绿,盛夏的繁茂,愉快地欣赏着几只鸟在一排高高的柿树上美滋滋地吃着那些又红又大的柿子。我都眼馋了,很想得到一个诱人的红柿子拿在手中,哪怕是落在地上的也行,儿子很快满足了我的愿望,他利索地攀上树枝,给我摘下一个柿子,我看着这个不大不小的柿子,心里认为这是世界上最精美的柿子了。
个人分类: 生活乐趣|2143 次阅读|2 个评论
白雪中的红柿子(北京之雪)
热度 14 liuli66 2012-11-4 19:43
白雪中的红柿子(北京之雪)
01 02 03 04 05 相关:maying家的柿子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645360-627323.html
个人分类: 杂感|832 次阅读|34 个评论
生物多样性--狮子山上的野柿子
热度 9 liuxuxia126 2012-11-4 14:56
生物多样性--狮子山上的野柿子
这是一种差不多和枣子大的柿子,树上结的果实很多,也到了成熟的季节。不过成熟的柿子多是鸟儿的食物,没有谁去摘掉吃它。 想到大兴安岭地区的蓝莓,松果。 如果人不去摘,那里的鸟儿,松鼠们都会很高兴的。 但是人是要吃饭的。如果人们有更好的挣钱的工作不去采摘它们,或者国家立法禁止采摘,留给动物们吃,那些动物们还会挨饿吗? 1 2 3 4 5
个人分类: 植物故事|6337 次阅读|18 个评论
硕果映蓝天
热度 1 huailu49 2012-10-22 08:12
硕果映蓝天
个人分类: 植物天地|2776 次阅读|2 个评论
柿子黄了,石榴红了
热度 8 liuli66 2012-10-17 19:04
柿子黄了,石榴红了
1) 2) 3) 4) 5) 6)all above at THU 7) 8) at YHY 9) 10)
个人分类: 杂感|854 次阅读|26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6 17:0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