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科学网 标签 进口 相关日志

tag 标签: 进口

相关日志

进博会和自贸区:中国正成为世界最大、最活跃的消费市场
jiangming800403 2018-11-7 12:37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越来越多产品的最大买家 ,在大宗产品消费和碳排放已经全面超过美国,当然这也是历史的必然,因为中国人口是世界的1/5,美国的4倍。中国的钢铁产量是美国的10倍。汽车市场规模也比美国大很大,美国每年不过卖出1000多万辆汽车,而中国是近3000万辆。全球半数的铁矿石和大豆出口都运到了中国,甚至石油进口量也超过美日,成为世界第一。但是,人均石油消费(包括石化原料)不过400多公斤,还不到世界平均水平,远远低于美日欧。 链接地址: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95119-1031737.html 目前,中国(大陆)商品出口额2.2万亿美元,进口额约为1.8万亿美元,约有4000多亿美元的贸易顺差,是世界最大的出口国、顺差国和第二大进口国,进口额相当于美国的70%。当时香港的进出口额(基本上都是转口贸易)都在5000亿以上,即使扣除陆港之间的直接进出口,两岸四地包括台湾、澳门整个大中华区的进口额已经与美国差不多,考虑到中美之间增长速度的差异,两岸四地成为世界最大的进口市场已经指日可待。同时,中国虽然有巨大的商品贸易顺差,但是在文化产品和服务贸易方面仍然有着巨大的逆差,特别是出国旅游、留学已经成为了居民重要的用汇渠道。 从可口可乐到通用、福特、苹果之所以重视中国市场,还是因为这个市场的规模。中国达到和美国中产阶级差不多购买力的人口可能已经超过了全部美国人,每年去美国旅游的中国人也远远超过了来中国的美国人。 中国不是追求贸易顺差的经济民族主义国家 ,实际上由于历史原因,中国很多出口仍然是补偿贸易,进出口之间有着很大的相关性,很多进口是为出口而进口,中国不想也不可能把整个产业链留在国内;很多中国人对外国产品仍然有一种盲目的推崇甚至迷信,中国制造创造了巨大的贸易顺差,追根到底还是因为更高的比较效率和成本优势。巨额贸易顺差形成的外汇占款一直是中国经济中的一个不平衡因素。超过4000亿的外汇占款,按目前汇率意味着央行需要发行将近3万亿的人民币进行对冲,而考虑货币乘数效应,意味着新增人民币供应量可能达到10万亿这样一个大数,同时最近10年我国外汇储备一直高达3-4万亿美元,这相当于20-30万亿的基础人民币供应量,表现在最终的M2中就是50-100万亿这样的一个天文般的数字,而国内并没有相应的商品与之对应。这种外汇占款的堰塞湖一直具有潜在的通货膨胀和资本泡沫的风险。中国中央货币当局不追求外汇泡沫的进一步膨胀,消减外汇占款的方法一是对外投资,二是增加进口。 在这个走向新时代的历史转折时期,第一届 中 国进口商品博览会在上海召开。这是国际贸易史上前所未有的一件大事 。增加进口,不仅仅有助于缓解外汇占款的压力,也是中国经济实力进一步提升的表现,是中国坚定不移扩大开放的宣言书,有助于满足中国市场的多样化需求,促进经济越快越好发展,也是中国推动自由贸易和全球化的大国责任(特别是对亚非重债国家)的一种体现。 从初级产品到工业装备、机电原件,再到消费品、文化产品和服务贸易,中国从世界的进口需求是多样化、全方位的。适当进口部分初级产品及高耗能工业品对于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积极作用。现代世界没有一个国家可以把全部产业链放在国境之内,特朗普总统想这么做,只能遭到经济规律的报复。实际上作为美国国家荣耀的波音飞机大概也有一半以上的零部件是在美国以外生产的。为出口而进口,进口工业装备和元器件、原材料,可以利用全球产业链,提高“中国制造”的比较优势。 消费品和服务进口也能满足中国人日益多样化的消费需求,我们不仅需要世界各国具有民族和地域特色的消费品,也欢迎世界各国的艺术家和运动健将带来各具特色的精神食粮。其实早在十几年之前,国家留学基金委就加大了资助学生、青年学者出国留学访学的力度,各职业联赛大力引进优秀外缘和外籍教练也属于扩大服务贸易进口的一部分。 沪江今夜不眠。应习总邀请参加进博会并对华访问的有八个国家的国家元首,10个国家的政府首脑,他们是立陶宛、捷克总统,瑞士联邦主席,肯尼亚总统,多米尼加、萨尔瓦多、巴拿马总统和古巴新任国务委员会兼部长会议主席(革命以后出生的新一代领导人),越南、老挝、巴基斯坦、俄罗斯、格鲁吉亚、匈牙利、克罗地亚、马耳他、埃及、库克群岛总理。他们当中既有俄罗斯这样的巨无霸,也有马耳他、库克群岛这样的小岛国家。参加进博会的还有代表联合王国和英联邦王室的安德鲁王子,若干国际组织政要和非政府组织的领导人。此次进博会有82个国家和3个国际组织设立了71个展台,主要展示国家形象、经贸发展成就和特色优势产品。其中印度尼西亚、越南、巴基斯坦、南非、埃及、俄罗斯、英国、匈牙利、德国、加拿大、巴西、墨西哥等12个主宾国将设立独具特色的展馆。 回鹘衣装回鹘马,胡姬酒垆日未午,越强大的经济越会开放包容。一千多年前,盛唐时期的长安西市汇集了来自回鹘、突厥、天竺、大食(阿拉伯)、拜占庭的各种商品。波斯、大食、拜占庭的金币也在思路上流通。 中国的贸易伙伴遍天下 ,目前已经和东盟、新加坡、马尔代夫、韩国、澳、新、智利、秘鲁、哥斯达黎加、冰岛、瑞士、格鲁吉亚等24国签订了十三个自由贸易协定,两岸四地之间也达成了内地和港澳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和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P),大陆与港澳之间基本取消了关税壁垒。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其自由贸易伙伴的经济总量已经占到了全球的四分之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已经成为了世界上覆盖人口最多的自贸协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在进行或者研究的自由贸易谈判还包括与印度、孟加拉、尼泊尔、斯里兰卡、蒙古、海合会、以色列、巴勒斯坦、毛里求斯、摩尔多瓦、挪威、巴拿马、哥伦比亚、斐济等国家或者国家组织的自贸谈判,以及中日韩自由贸易区和RCEP两个多边协定的谈判。这些谈判也覆盖了世界上差不多1/4的经济总量。 香港凭借其自由港的地位迅速成为了亚洲四小之一,并进入了高收入经济体,但更重要的是作为中国大陆转口贸易的窗口,取得了类似广州十三行一口通商的垄断地位。 目前,大陆正在积 极推进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建设,在内地建设更多的“香港” ,目前除了三大直辖市(不包括北京)已经开始或者准备建设自贸试验区的由辽宁、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广东、海南等沿海省份,长江经济带的湖北、四川,路桥(丝绸之路)上的河南、陕西,这对增加消费品进口,满足大陆居民日益多样化的消费需要具有重要作用。
个人分类: 经济时评|1096 次阅读|0 个评论
大量进口转基因大豆已经对中国油料产业构成了实质性损害
jiangming800403 2018-4-8 22:14
替代美国大豆的办法比困难多。由于早籼稻严重地区滞销,南方很多地方只种一季中稻,冬水田的面积越来越大,可以用来增加油菜籽种植面积,油菜亩产可以达到200-300公斤,含油量也比大豆更高,如果用1亿亩冬水田来种油菜,至少可以生产两千万吨油料。但是,四大粮商已经深深介入了中国食用油行业,为了追求利润,他们大量采购、生产廉价的豆油。进口转基因大豆生产的都有已经占据了我国食用油市场份额的近60%。由于采购量减少,长江流域的秋播油菜生产受到了很大的抑制。同时,由于水稻播种面积减少,长江流域农村,农田抛荒、农民外流现象都很严重。 中国有60亿亩草原和灌丛草地,如果用其中的1/10发展优质豆科牧草,提供蛋白质饲料,足以替代进口大豆生产的饼粕。
个人分类: 农业、食品与农村发展|202 次阅读|0 个评论
三招破解我国进口大豆难题
jxz1963 2018-4-8 21:27
针对近期中美贸易大战,著名油脂专家、河南工业大学油脂与植物蛋白教授周瑞宝先生近日大胆提出: 如果合理利用餐厨废油,每年可以少进口2000万吨美国大豆; 如果再科学合理加工油料,可从高温或火烧的条件下夺回至少几百万吨或上千万吨优质油料饲用蛋白……,至少再减少2000万吨大豆; 适度提高国产非转大豆价格,还能推动国产大豆种植、提高产量; 同时,加大木本油料资源开发和可耕地资源充分利用、共同推动植物油料资源充分利用的机遇到来了。
个人分类: 我的观点|1320 次阅读|0 个评论
关于食用植物油的安全问题(2)——西安市供应进口毛油事件
热度 1 jxz1963 2018-2-8 16:30
198 7 年 1-8月 ,陕西省果品茶叶副食 品 公司和 西安市油脂公司将大约十一万公斤未经加工精炼、溶剂残留量在 110~661ppm的进口毛大豆油、毛菜籽油 在没有经过 ”精炼加工“的工艺过程,直接把这批 毛大豆油、 毛菜籽油(浸出毛油)通过各零售点卖给西安市市民食用 。 事情经过西安市相关新闻媒体披露后,引起了西安市民的高度紧张和强烈不满,并提出许多问题。 特别是西安当地媒体的跟踪报道后,引起了西安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为查清事实并作出科学分析,西安市人民政府于 1988年3月23日专门在市政府召开了“进口毛油论证会”,专门召集商业、粮食、油脂、工商、医疗、卫生、营养、教育和妇女界等相关组织的代表参加论证会,我国著名油脂与植物蛋白专家、中国粮油学会油脂专业分会秘书长、商业部西安油脂科学研究所副所长丁福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特邀参加了此次会议,并在会上发表了“吃了毛油会怎样?”的主题讲话。 会后,西安市公检法相关机构对时任西安市油脂公司总经理的庚先生进行了拘留,并在随后的司法程序中,给予其有期徒刑三年的判处。 这就是当时哄动全国的 “西安市售进口毛油”事件。 采用压榨、浸出等方法制取的菜籽油或大豆油都叫毛油,未经过精炼的毛油是不能食用的。 在这些 “毛油”中含有大量杂质,如:水分、泥沙、饼粕粉末、纤维、游离脂肪酸、色素、含硫化合物、蜡质和胶质等等,有时还含有黄曲霉毒素、苯并芘等有害物质,必须经过高温精炼后才能去除。 吃油就是要吃经过精炼的油,经过精炼的油品质才能得到有效保障。
个人分类: 我的观点|2991 次阅读|2 个评论
中国有必要每年进口九千万吨大豆吗?
热度 2 jxz1963 2018-2-2 22:21
中国有必要每年进口九千万吨大豆吗? 读了《科技日报》的文章“去年进口九千万吨大豆 确保百姓‘吃好’”,我在沉默几天后,只想弱弱地问一下媒体:中国有必要每年都进口这么多转基因大豆原料吗? 同时,我只想说一句话:现如今的中国大豆产业给中国人撑脸了吗?2017年我国粮食累计进口13062万吨,较2016年增加13.9%,其中,大豆累计进口9553万吨,稻米累计进口403万吨,小麦累计进口442万吨,玉米累计进口283万吨,中国人的饭碗里还盛着中国人自己打的粮吗? 年年的“一号文件”,“三农问题”,好像问题是越来越严重了。 现在市场的“米、面、油”价格低的农民都不愿意种地了,全国荒地有多少?种粮农民有几个挣钱的?有些油比水还便宜。 醒醒吧,我们的政治家、经济学家、媒体朋友们! 附《科技日报》原文: 去年进口九千万吨大豆 确保百姓“吃好” 日前,海关总署公布的2017年粮食进出口数据显示,我国稻米和大豆进口量继续保持全球第一,且进口量继续增加。1月30日,科技日报记者就口粮安全等问题采访了业内专家。 稻米、小麦自给率高 口粮安全没问题 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粮食累计进口13062万吨,较2016年增加13.9%,其中,大豆累计进口9553万吨,稻米累计进口403万吨,小麦累计进口442万吨,玉米累计进口283万吨;2017年我国粮食累计出口280万吨,较2016年增加47.4%。其中,大豆累计出口11万吨,稻米累计出口120万吨,玉米累计出口8.6万吨。 由此可以算出,2017年我国稻米净进口283万吨,小麦净进口442万吨。 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研究员肖国樱说,稻米净进口283万吨,约占上年度我国稻米生产量的2.7%;小麦净进口442万吨,约占上年度我国小麦生产量的3.3%,我国稻米和小麦的自给率均在95%以上,口粮安全性没有问题。 曾任中国水稻所生物工程系第一任系主任的王大元解释说,我国对水稻和小麦的进出口量都实行了配给额度,超过配额就会征收20%以上的进口税,所以数量上不会有大的起落。 进口大豆保障食用油供应及饲料蛋白来源 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大豆净进口9542万吨,约为上年度我国大豆生产量的7.3倍。我国进口大豆主要为转基因大豆,在世界范围内,美国、巴西、阿根廷和巴拉圭共有超过7亿亩的土地正在为我国生产转基因大豆。 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研究所生物学研究中心高级工程师姜韬认为,9542万吨大豆给我国消费者提供了超过80%食用油——大豆油,以及肉制品生产必须的主要饲料蛋白来源——豆粕,这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 进口的大豆保障了我国养殖业的饲料供应,维持了中国人民较好的生活水平。肖国樱解释说,在较高的管理水平下,四斤多饲料可生产一斤猪肉,不进口这些饲料原料,要我国自己生产,光生产9542万吨大豆就需要7.9亿亩的耕地,而我国还正在为保18亿亩耕地红线而努力。 与此同时,如此大量地进口大豆仍存在隐患。王大元说,一旦国际形势有变,影响了大豆的进口,对百姓生活的影响将会是巨大的。 对此,肖国樱认为,一方面,我国并没有足够耕地来满足“吃好”的需求,只有委曲求全地选择保障口粮生产、饲料粮外购的策略,来解决“吃饱”的问题;另一方面,大豆市场也是一张王牌,要充分利用好;此外,我国应加强农业科技合作,让农业走出去,培育周边国家的粮食生产能力。 “ 远亲不如近邻,买不到远亲的大豆,我们可以购进近邻的玉米和小麦,培育潜在的多元化供应主体。”他建议。 王大元分析称,今后我国大豆进口量不会像以前那样继续攀升,应维持在年进口1亿吨左右。 来源:2018年1月31日《科技日报》
个人分类: 我的观点|2467 次阅读|4 个评论
为何对进口糖加征保障措施关税?
wfvg9 2017-5-27 08:46
为何对进口糖加征保障措施关税? 跨洋过海友入关,何为惊咋恐水漫? 礼迎远方来游客,炼好自家定心丹 。 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根据商务部提议,于2017年5月22日起对进口食糖产品实施 保障措施 ,即对进口食糖 配额外 50%的关税加征 保障措施关税 ,实施 期限 为3年:2017年5月22日至2018年5月21日税率为45%,配额外总税率95%,2018年5月22日至2019年5月21日税率为40%,总税率90%,2019年5月22日至2020年5月21日税率为35%,总税率85%。 什么是配额外关税和保障措施关税?对照我国一贯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的主张下,这样做是否符合自由贸易的理念、符合世贸组织的规定?从长远看,提高我国食糖市场竞争力的出路在哪里? 一、配额外关税和保障措施关税 1 、配额关税即关税配额 (Tariff RateQuotas) ,是进口国对进口货物征较低税率或免税的货物数量的限制,超过规定数量限额后征较高或一般的税率。关税配额有两种。一是全球关税配额,对受惠国或成员国的进口商品一律适用按先来后到的次序批准进口,直至配额用完为止。二是国别配额或称单一受惠国关税配额,把配额分配给指定的供货国或供货地区,直至分配的数额用完为止。 我国进口关税配额和适用税率由商务部分配,商务部授权机构负责受理本地区内食糖进口关税配额的申请。食糖进口关税配额根据申请者的申请数量和以往进口实绩、生产能力、其他相关商业标准或根据先来先领的方式进行分配;分配的最小数量以食糖商业上可行的装运量确定。进口关税配额证自每年1月1日起至当年12月31日有效。 按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承诺,食糖市场以关税配额的形式逐步对外开放,从1999年起进口食糖关税配额160万吨,5年内配额数量每年增加5%,在配额内,进口原糖关税起点为30%,配额外进口关税为76%,每年递减3%。2004年进口配额增长到194.5万吨,配额关税降为15%,配额外最惠国税率为50%,目前我国进口配额及关税维持在2004年的水平上。 进口配额所确定的数量不是必须要进口的量,而是“准入”即可以进口的数量限额,政府不得阻止配额量进口。进口商可依当时国内外食糖差价和关税率等情况决定是否利用配额进口,若国内外差价较小,利润空间有限时,进口商可以放弃配额。 2001-09 年,我国食糖进口量70万吨—140万吨,占世界贸易量的3%。2011年进口291.9万吨,首次超出194.5万吨的配额,此后2013-2015连续进口454.6万吨、349万吨、485万吨,分别超出关税配额260万吨、254.5万吨和290.5万吨。2015年食糖进口数量占中国食糖总产量的47.22%。这些超出配额194.5万吨以外的进口食糖在实施这次保障性关税前按50%的税率征税。这一关税水平远远低于世贸组织135个成员国(地区)97%的平均关税水平。 2 、保障措施关税 保障性关税,是指针对某类商品 进口量急增 ,对进口国相关产业带来 严重威胁或损害 时,按照WTO有关规则,在与有实质利益的国家或地区进行磋商后,在一定时期内提高该项商品的进口关税或采取数量限制措施。这里有两个重要的关键词:“进口量剧增”和对进口国相关产业造成的“严重威胁和损害”。 进口量急增 ,包括相对增加与绝对增加。相对增加是指进口量占进口国国内生产总量的市场份额的增加,其中也包括实际进口量不变,但进口国同类产品产量下降引起的进口量市场份额的上升。 严重损害 ,是指对某一成员国内产业造成的重大的全面损害(significant overall impairment),严重损害威胁是明显迫近的(clearly imminet)的损害,两者的存在均应基于事实为依据。主管机构应当评估或衡量影响该国内产业状况的有关进口产品绝对增加或相对增加的比例和数量、进口产品在国内市场上所占的市场份额、国内产业的销售水平、总产量、生产率、设备利用率、盈亏以及就业变化等。 截至2013年3月,世贸成员共发起255起保障措施调查。在世贸成员中,有48个成员是保障措施使用者,其中使用该措施最多的成员是印度,共发起29起调查,其它主要使用者包括印尼(23起)、土耳其(17起),约旦(16起)、智利(13起)、乌克兰(10起)、美国(10起)、捷克(9起)、埃及(9起)、菲律宾(9起)等。保障措施涉及的产品集中在化学工业及其相关工业的产品(43起);贱金属及其制品(42起);石料、石膏、水泥、石棉、云母及类似材料的制品,陶瓷产品,玻璃及其制品(23起);食品,饮料及酒、醋,烟草及烟草代用品的制品(21起);活动物,动物产品(18起);植物产品(18起);纺织原料及纺织制品(16起)等。 保障措施实施方式主要有:提高关税,实行关税配额以及数量限制等。鉴于非关税措施的扭曲作用较大,除非进口方有正当理由,否则实施数量限制时不得使进口数量低于过去三个有代表性年份的平均进口水平。 保障措施实施期限一般不超过4年。若需要以保障措施防止损害或救济受损害产业,或有证据证明该产业正在进行调整,则可延长实施期限。但保障措施实施的全部期限(包括临时保障措施)不得超过10年。 在紧急状况下,若迟延采取措施会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害,进口方可不经磋商而采取临时保障措施。临时保障措施的实施的条件是:进口国只能初步裁定进口急剧增加已经或正在造成严重损害或严重损害威胁;临时保障措施的实施期限不得超过200天,且计入保障措施总期限内;临时保障措施应以关税形式为主。若随后的调查不能证实进口急剧增加对国内产业已造成的严重损害或严重损害威胁,则征收的关税应迅速退还;在实施临时保障措施前应通知保障措施委员会,在采取该措施后应尽可能与各利害关系方进行磋商。 保障措施的实施期限有严格规定,必须在防止或补救损害所必需的程度和时间内。若保障措施适用期限预计超过1年,进口方在该期限内应依固定时间间隔逐步放宽该措施;若实施期限超过3年,进口方应进行中期审查,根据审查结果撤消或加快放宽该措施。在该延长期内保障措施不得比最初适用更加严格,且应继续放宽。若对同一进口产品再次适用保障措施,则在一般情况下,两次之间应有不短于第一次实施期限,至少为2年的间隔;若适用期为少于或等于180天,且在该实施日前的5年内,未对同类产品实施两次以上保障措施,则该措施实施之日起1年后,可再次实施,期限最多为180天。 保障措施的实施应遵循无歧视原则,对所有同类进口产品应一视同仁,而不能只对某一成员的进口产品实施保障措施。 世贸组织还对对成员国在关贸总协定的《1994年GATT》之外达成的双边或多边协定,以提高产品价格,限制出口数量或价格承诺等措施(灰色区域措施)来规避《1994年GATT》非歧视规定(如,有秩序的销售安排、自动出口限制、出口节制、出口价格或进口调整机制、出口或进口监督、强制性卡特尔、任意性出口或进口许可证制度)等,做了明确的禁止适用的规定。 在这里,我们看到: 伸张自由贸易和以零关税为最终目的的世贸组织,是以契约、法律来约束各方自由意志和自由行为的。即自由和自由贸易是以不损害他人、他国利益为约束条件下的自由和自由贸易。 二、加征保障措施关税的原因和效果 我国实施食糖进口保障措施关税的原因简单说来就是,在调查期内被调查产品进口数量增加,中国国内食糖产业受到了严重损害,且进口产品数量增加与严重损害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上文已经指出,我国食糖2011年进口291.9万吨,首次超出194.5万吨的配额,此后2013-2015连续进口454.6万吨、349万吨、485万吨,分别超出关税配额260万吨、254.5万吨和290.5万吨。2015年食糖进口数量占中国食糖总产量的47.22%。2011年初以来,世界原糖价格持续下跌。配额外进口原糖精炼税后价由2011年1月的每吨9700元降至2014年9月的每吨3900元。而同期国内食糖均价由每吨约7000元降至每吨4500元,每吨国内食糖均价比进口原糖精炼税后价格还要高,海通证券研报认为,国内产糖成本为每吨4300元-4800元。故进口食糖剧增造成国内企业连续四年亏损,而国外出口企业在配额之外进口我国,依然有利可得。 商务部数据显示,2010/2011榨季至2014/2015榨季,全球食糖供应连续5年严重过剩,过剩产量分别达到628万吨、1213万吨、1114万吨、793万吨和598万吨。据中国糖业协会统计,受供大于求和进口糖的冲击影响,2013年国内全行业亏损30多亿元,利税总额同比下降约90%;前光明食品集团副总裁、上海糖酒集团董事长葛俊杰认为,2014年,国内糖业亏损额在100亿元以上。低于成本的糖价,导致了产能的大量停滞。中国糖业年报数据显示:2011年至2015年,国内食糖产业开工率分别为68.44%、77.72%、80.35%、78.72%和63.97%。2014年至2015年行业开工率分别比上年度降低1.63和14.75个百分点。2016年一季度开工率为56.35%,比2015年同期减少9.24个百分点。 在进口到岸价格基础上增加按50%的配额外关税税率和保障措施税率45%计算的进口食糖价格,则可以减轻损害。但各省糖协会成员认为,据他们的计算,只有对进口食糖征收155.9%的关税,才能保证进口糖与国产糖的公平竞争。 在这里我们看到: 当出口方的自由意志和行为损害到进口方的利益时,进口方必然会用世贸组织的契约和法律来约束出口方,自由贸易是贸易各方彼此遵守交易规则下的贸易自由。 三 、长远措施 由上述可知,我国对食糖进口加征保障措施关税是符合世贸组织的相关规定的,是符合自由贸易精神的。 但是,之所以进口食糖会对中国食糖产业形成竞争力,除了进口食糖价格低的原因外,还有中国糖产业的自身问题。美国农业部(USDA)认为,中国食糖产量连续下滑和盈利亏损,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劳动力成本攀升。荷兰合作银行的食糖分析师查尔斯·克拉克认为,之所以进口食糖会对中国食糖产业形成竞争力,一个重要因素是中国食糖生产机械化程度较低,故价格比全球多数地方都高。此外,大量来自越南、印度或泰国的走私糖,也助力了中国食糖价格的下跌的。 实施保障性关税尽管合法,但毕竟是对落后竞争力的不能超过4年的短期保护性措施。因此,打击食糖走私,提高机械化作业水平以减少人工使用,提高劳动生产率,是提高我国食糖在国际市场竞争力的中、长远之策。 参阅: 1 、关税配额_360百科 https://baike.so.com/doc/5345447-5580892.html 2 、商务部裁定关税配额外进口食糖征45%保障措施关税_财经频道_巴蜀在线 http://www.bazhongol.com/money/chanpin/188855.html 3 、商务部裁定对进口食糖征关税|保障措施|关税|食糖_新浪新闻 http://news.sina.com.cn/c/2017-05-23/doc-ifyfkqwe0696540.shtml 4 、商务部:关于对进口食糖采取保障措施的公告|海关|保障措施|食糖_新浪财经_新浪网 http://finance.sina.com.cn/money/future/agri/2017-05-23/doc-ifyfkqwe0785456.shtml 5 、我国对配额外进口食糖加征关税第一年税率为45%_财经_环球网 http://finance.huanqiu.com/chanjing/2017-05/10716443.html 6 、我国的食糖进口关税制度 - 技术总结 - 道客巴巴 http://www.doc88.com/p-097371655593.html 7 、关税削减公式对我国糖产业的影响——在WTO新一轮农业谈判与中国农业政策论坛的发言 - 会议论文 - 道客巴巴 http://www.doc88.com/p-143571902177.html 8 、进口关税计算方法_找法网(Findlaw.cn) http://china.findlaw.cn/info/jingjifa/gjmyf/guanshui/gsjs/85603.html9 、 9 、进口货物完税价格及关税的计算_张效强_新浪博客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68f1f220100n2u5.html 10 、完税价格_360百科 https://baike.so.com/doc/5567139-5782275.html 11 、美媒:中国对配额外进口食糖加征关税稳定糖价_《参考消息》官方网站(全文)_网易新闻 http://news.163.com/17/0524/11/CL6T5V2P00018AOQ_all.html 2017/5/24 ,2017/5/27。 和陈与义《牡丹》韵: 一自胡尘入汉关,千年伊洛路漫漫。 青墩溪畔龙钟客,独立东风看牡丹。 陈与义-公元1090-1139年,字去非,自号简斋,宋洛阳人。历任文林郎、太学博士、礼部侍郎、参政知事等。于诗尊杜甫,也推重苏轼和黄庭坚,是江西派“三宗”之一。有《简斋集》。 伊洛-伊河、洛水。青墩溪-今浙江桐乡北。
个人分类: 读书-科研笔记|4284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自行车王国的尴尬:超500元自行车变速器全进口
wya 2016-9-20 14:33
http://news.sohu.com/20160920/n468753675.shtml 自行车王国的尴尬:超500元自行车变速器全进口 技术之困:500元以上车全用进口变速器。   据多位受访者透露,目前国内的自行车生产企业,单价在500元以上的自行车几乎全部都用进口变速器,其中80%都是日本禧玛诺变速器,部分单价更贵的用的是美国速联变速器。“一方面我国变速器的品牌实力不行,超过500元的自行车没人愿用国产变速器,不然卖不上价;另一方面,像日本禧玛诺变速器在精度和使用寿命等多方面确实比国产的强,我们目前还难以达到那个工艺水平。”   记者采访了解到,除了变速器,国内在高端铝合金部件、高端碳纤维部件方面,都缺乏自给能力。天津自行车行业的龙头企业都是大型组装企业,关键零配件主要靠国外或台湾供货。   专家认为,我国自行车出口主要是以价格优势占据国际市场,产品技术含量低,导致行业利润空间小,缺乏核心竞争力,多数企业只能以价格和数量优势扩张制胜,影响自身利润和创新研发投入。   品牌之困:出口基本都是贴牌卖。   “2015年天津出口自行车2238.85万辆,占总产量一半以上,但基本都是给别人代工,到了国外贴人家的牌子卖。”龚孝燕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尽管我国是全球最大的自行车出口国,但全球十大顶级自行车品牌,中国一个都没有;全球十大畅销品牌中,有中国台湾的美利达和捷安特,没有一个大陆品牌。
个人分类: 社会观察|1003 次阅读|0 个评论
除大豆之外三大主粮依靠进口说明什么?
热度 1 蒋高明 2016-6-14 19:19
除大豆之外三大主粮依靠进口说明什么? 蒋高明 早在几年之前,笔者就对中国粮食问题,写成了一书《中国粮食真相》,辗转了几家出版社不能出版。几个出版社给出的解释都一样 —— 新闻出版署不愿意得罪人,就让农业部的专家来评论笔者的书,其结果可想而知。但是,纸终归是包不住火的,瞒了一时瞒不了一世,当年闹饥荒就是各地放卫星产生的苦果 —— 原来那些粮食都在纸上啊。今天我国粮食真相到底是什么?为什么不让说出其中的内幕? 首先我们来看两组报道: 第一组,新华社 2015 年 12 月 9 日报道如下: 国家统计局 8 日公布的全国粮食生产数据显示, 2015 年全国粮食总产量 62143.5 万吨( 12428.7 亿斤),比 2014 年增加 1440.8 万吨( 288.2 亿斤),增长 2.4% ,我国粮食产量实现 “ 十二连增 ” 。   除了粮食产量持续增长外, 2015 年中国粮食播种面积和单产均有所提高。数据显示, 2015 年全国粮食播种面积为 113340.5 千公顷,比 2014 年增加 617.9 千公顷,增长 0.5% 。全国粮食单位面积产量为每公顷 5482.9 公斤,每公顷比 2014 年增加 97.8 公斤,提高 1.8% 。 http://news.xinhuanet.com/tech/2015-12/09/c_128512190.htm 第二组报道,据刘月华《 2015 年我国粮食进口超过 1.2 亿吨》文章报道,我国粮食进口也达到历史最高水平: 2015 年我国进口粮食 12477 万吨,同比增加了 24.2% ;我国粮食产量为 12428.7 亿斤(约 62143.5 万吨),进口量占到了我国粮食产量的 20.1% 。 2015 年粮食出口量为 164 万吨,同比降低了 22.6% ,进口量为出口量的 70 倍。大豆的进口量最高,高达 8169 万吨,同比增加了 14.4% 。粮食出口价格明显高于进口价格,玉米、稻谷和大米、大豆的平均出口价格分别比平均进口价格高了 91.06% 、 110.59% 和 125.88% 。 http://news.nongji360.com/html/2016/01/208225.shtml 上述消息得到了农业部部长韩长赋证实。韩部长的解释是,国外粮食比我们便宜很大一块。 去年我们粮食大概进口了 1.2 亿吨,接近我们自己生产量的五分之一。进口这么多,有一部分是结构性需要,有的品种我们缺,比如说大豆,确实我们缺。但是也有很大一部分,是因为国内外价格差别的原因。一个是结构性需要,一个是价格性竞争,国外的粮食确实比我们便宜,便宜很大一块。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6-03-07/989361.html 细心的读者不难判断出,上述粮食生产与粮食进口的数据是打架的,即一方面宣布粮食连年增加,一方面进口也同步连年增加,我们增加的粮食在哪里呢?有人说“进口的粮食在市场上,中国自己产的进入了粮仓”。这种模式下,国外廉价粮食对中国农民打压下,中国农民不愿意种地,今后的粮仓谁来满足呢? 事实上,我国大陆 30 个省市自治区中,有 50% 的省份粮食不足。其中海南、青海、福建、浙江、上海、北京等等自足率只有 12%-56% ,粮食真正富裕的只有黑龙江、吉林、内蒙古、河南等少数省份,自给率 150%-375% ;而甘肃、宁夏、江苏、湖南、四川等刚好够用 ( 自给率 102%-107%) ,几乎无粮可调。这个基本事实也是与主流宣传的中国粮食连续十二年丰收相矛盾,那么多省份粮食不够吃,粮食是从哪里来?很可能的解释是“买着吃”。 《财经》杂志早在 2013 年 12 月 8 日发表粮食安全专题报告,就揭开中国大陆 “ 丰年缺粮 ” 真相,表明中国三大主粮净进口的局面将成为一种常态,其 “ 自己养活自己 ” 的承诺日益困难。文章指出,中国约有一半以上省份出现粮食危机,粮食自给率已经跌破 90% 的红线,造成中国 “ 丰年缺粮 ” 的怪异现象。 按统计数据可得出 2015 年中国人均粮食 478 公斤,是世界平均水平 (321.7 公斤 / 人 ) 的 1.48 倍。如果数字是真实的,我们完全有理由乐观,可以少生产一些粮食,腾出土地搞生态保护了。怪异的是,中国粮食安全警报非但没有解除,反而有人搞出了用土豆当主粮的勾当来。可见,中国人均 478 公斤粮可能是个空泡泡。 我国耕地面积日益减少,资源日益短缺,加上没有粮食规模化生产,中国粮食生产成本居高不下,中国三大主粮净进口的局面在短期甚至长期内可能均会处于 “ 不可逆 ” 状态。由于增加进口空间受限,海外投资短期难以见效,要实现 “ 自己养活自己 ” 的承诺日益困难,中国粮食已出现严重安全危机,如果世界其它国家也发生粮食短缺或者贸易封锁,那中国马上会因缺粮出现社会动乱。 中国人吃的 80% 的以上的大豆是进口的, 2015 年已高达 8169 万吨,人均 62.8 公斤,且以转基因大豆为主。大豆是中国最重要的植物蛋白,中国人的饮食结构中豆类占据重要地位,即使吃素的僧侣也是要吃豆腐的,可惜今天中国人的餐桌上难以寻觅自己的大豆了。如今,中国三大主粮小麦、水稻、玉米也要净进口,且或将成为一种常态,就不能不令人担忧了了。在这样的形势下,我们如何保证 “ 中国人的饭碗要装中国人自己的粮食 ” 呢?   中国粮食连年丰收,仓库里的粮食肯定是多的装不了,事实并非如此。中国粮食储备造假,粮库库存严重不足及粮食 “ 少收多报 ” 的亏空现象的消息不断。甚至早在朱镕基时代,地方官员就造假欺骗。高层多次彻查亦未能遏制,而且还有越演越烈之势。 2013 年 5 月 27 日,中共中央第一巡视组进驻中储粮总公司, 5 月 31 日,中储粮林甸直属库离奇失火,过火粮囤和货位 80 个,足够百万人吃一年、价值近亿元的约 5 万吨储粮,全部化为灰烬。这把火揭开了中储粮等粮食储备机构操纵粮食买卖的黑幕,将中储粮从收购库点选择到收购的资金发放、监管的垄断利益链暴露于光天化日之下。火灾后,外界纷纷质疑中储粮掩盖亏空,人为纵火。 2013 年 6 月 4 日,中纪委即抛出安徽原副省长倪发科,称其涉嫌严重违纪接受调查。倪发科被中纪委抛出,其中涉及粮食造假欺骗朱镕基的骗局。曾任安徽南陵县委书记的倪发科涉及粮库库存造假,蒙骗时任总理朱镕基。《朱镕基讲话实录》中提及此事称, 1999 年传统新年前夕,朱镕基到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信访局看望工作人员时说: “ 不久前我到安徽南陵县去察看粮食仓库,在我没去之前粮库都是空的,后来他们把一些粮站的粮都搬过来,摆得整整齐齐。连我都敢骗,真是胆大包天 !” 有关部门一方面宣传粮食十二连增,一方面又大量进口,这两个数据本身是打架的。数字是人为可以控制的,“粮耗子”当面连总理都敢欺骗,那些背后的数字水分到底有多大,有人是心知肚明的。然而,数字可以编造,但肚皮可不能糊弄。如果没有了粮食,一切背后的问题都会浮出水面,那些靠数字游戏大行其道的专家也将会暴露——只有退潮了,才会发现谁在裸泳。
个人分类: 建言新农村|3828 次阅读|1 个评论
奇怪,中国买美国粮食居然不是因为中国的粮食产量不够
热度 19 sqzhang 2015-12-29 12:47
下面是陈章良的一个讲话,他披露了一个惊人的现象,中国自己产的粮食放在仓库里卖不出去,而美国的粮食却在大肆进口。 陈章良分析了其中的原因,主要是中国粮食生产成本高于美国。他也提出了一些建议,诸如加强土地流转,实现大规模机械化等等。 但是,我感觉有一个问题他没有讲到。 陈章良说,“今年,国家发改委等部门,不仅没有像往年一样继续提高小麦、稻谷的最低收购价,还将玉米的临时收储价格首次下调了0.12元,降至1元/斤。”“为什么呢?支撑不了了,崩盘了。再一毛一毛(把收储价格)加上去不行了。此时此刻,美国的玉米已经在中国港口了。中国的玉米没有办法跟美国的玉米竞争。” 既然发改委已经知道要崩盘了,可为什么不阻止美国粮食进口,反而要降低收储价格呢?难道中国买不买美国玉米不是中国人自己说了算?这些政府部门到底要干什么,难道是他们要支持美国的农业生产而搞垮中国自己的粮食生产吗? 中国粮食体系面临惊天冲击 : “今年我走了三个省、八个城市做调查,结果大跌眼镜。中国不是因为粮食不够才进口这么多,打的粮食都在仓库里,今年的仓库满满的,卖不出去。卖出去的是进口的粮食。” “今年我走了三个省、八个城市做调查,结果大跌眼镜。中国不是因为粮食不够才进口这么多,打的粮食都在仓库里,今年的仓库满满的,卖不出去。卖出去的是进口的粮食。”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陈章良11月27日在由麦肯锡城市中国计划主办的“城市中国计划2015年年会”上如此表示。 陈章良曾是中国农业大学校长,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担任人民政府副主席时亦分管农业工作。在该论坛上,陈章良忍不住对中国农业的“怪现状”一吐为快。 进口冲击严重 陈章良表示,中国粮食产量不断增长,实现了“十连增”“十一连增”。 “所有人都很高兴,很多农业经济学家居然提出来说,粮食够了,别再生产了。在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上更正式提出一个概念:‘休耕’”。 但奇怪的是,一方面说粮食多了,一方面中国对国外粮食的进口量却不断增加。 他指出,2012年中国进口了8025万吨粮食,这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第一年进这么多的粮食,“而且几乎所有的主粮都有进口。” 其中,大米一口气进了230多万吨,小麦进了370万吨,玉米进口了520万吨。棉花也进了500多万吨,白糖进口360多万吨。 “这一年我突然发现‘见鬼了’,我自己管农业的,怎么都成这样了?糖的主产区在广西,是我管的,中国消耗的白糖是1100万吨到1300万吨,一口气进这么多的白糖,我很紧张。” 他又说,到2013年,“事情变得更加奇怪”,猪、牛、羊肉都进口了,牛奶似乎也不够了。2014年,中国自己打了6亿吨粮食,进口突破1亿吨,“等于是七分之一的粮食是进来的”。 不过,通过走访、调查后获得的结果,却使陈章良十分惊讶:中国大规模进口国外粮食的原因,并非国内供给不足;与之相反,“仓库满满的都是自己的粮食”。陈章良说,现在“东北的市长最苦,想着怎么把满市的玉米收过来。仓库已经爆满,都在加紧建仓库。” 当前,国家为补助农民收入,仍对部分农作物实行最低收购价政策。 但在今年,国家发改委等部门,不仅没有像往年一样继续提高小麦、稻谷的最低收购价,还将玉米的临时收储价格首次下调了0.12元,降至1元/斤。 陈章良说,“为什么呢?支撑不了了,崩盘了。再一毛一毛(把收储价格)加上去不行了。此时此刻,美国的玉米已经在中国港口了。中国的玉米没有办法跟美国的玉米竞争。” 据机构监测,11月24日,12月交货的美国2号黄玉米FOB价格为170.2美元/吨,合人民币1087元/吨; 配额内到中国口岸完税后,总成本约为1560元/吨,比去年同期跌173元/吨。 在一些东部沿海地区,即便加上配额外65%的高关税,从国外进口的三大主粮,也比国产粮便宜。 粮食之外,白糖等大宗农产品也是如此。陈章良表示,“澳大利亚的白糖漂亮极了,不管中国怎么税它,到码头一吨4000(元),而广西的农民若(卖价)达不到5100元保本的话就死了”。 为什么突然丧失竞争力? “短短10年时间,10年前我们还比别人便宜,突然间全部比国际上贵。中国农业出了什么事了?一方面粮食增产,另一方面只能进口。但如果都进口的话还不行,世界上的粮食不够,我们还得解决这个事。”陈章良表示。 他认为,中国农产品竞争力降低的原因在于“成本太高”。此外,这10年来,“中国劳动力发生巨大变化,我们在讨论城镇化的时候,农村出问题了”。 陈章良说,随着城镇化推进以及中国政府对农民工权益的保障,我们发现,“现在农民工的工资和大学毕业生的工资居然等同了。 大学生一个月能挣4000元还蛮开心的,一个保姆4000一个月找不到了。”这固然好,但这带来的后果是,“没有人愿意留在农村工作”。 他举例,现在一亩地种水稻一年挣700元,玉米也就是1000元,大豆500、600元,小麦800元。“辛辛苦苦从种东西到长东西,再卖掉一亩地挣几百元。进城一个月的工资就是几亩地的收入”。 陈章良表示,过去,把老人、女人留在地里干,效率本来就低。现在连女性都不愿意干了。 陈章良还称,今年有制茶企业来到科协找他,“说求求你,给我们发明个揪茶叶的机器。因为今年茶叶都没人揪了。一天工资给300(元),我觉得对我都有吸引力,但是农村女性都不愿意去了,因为要早起。” 随着中国农业领域的诸多矛盾爆发,“中国农业怎么办”成了政策界、学界、业界共同思考的问题。 陈章良在论坛上,也提出了自己的思考和建议。 一是必须大规模地实行土地流转,把一小块变成大块地,否则“没有办法进入现代农业”。 目前中国土地流转的速度仍然太慢。此外,大规模的流转怎么运行?流转出的农民,怎么保障他们的权益?失地农民怎么办?相关政策都应该跟上。 他表示,现在农地流转后“非粮化倾向”比较明显,农民租了种葡萄、蓝莓、猕猴桃等,一亩地都能挣1万元以上,但种玉米只能挣1000元。 长此以往,粮食将慢慢没有人种,这是大的问题,在推行农地流转时,相关政策应配套考量。 第二,必须大规模的实行机械化。 陈章良表示,美国的农业能够打败我们是因为机械化程度高,不需要那么多的农民。 他举例,在广西收一亩地甘蔗,必须有四个女性干一天。但美国的甘蔗收割机,一台机器一个小时收的甘蔗就在20亩到27亩之间,这需要中国80多个人干一天。 “劳动成本在这了,所以必须机械化”。而机械化的前提必须是有大块地。 第三,新的科技应用必须跟上。 他举例称,如转基因技术的应用,现在形成了一个怪圈,“政府不允许东北种转基因大豆,但同时,中国进口了大量的转基因大豆”。 陈章良表示,中国农业的这些问题也许有解,也许无解,但仍希望各界集思广益,提供更多的建议。
个人分类: 杂感杂议|18554 次阅读|88 个评论
从前能够自主生产的国产化学试剂哪里去了?
rongqiaohe 2015-10-7 09:11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文化大革命刚刚结束不久,我做研究生时,在实验中需要紧缺的化学试剂时,如高纯度食盐、乙醇、甲醇、甲醛、乙酸乙酯等等等。。。只消打一个电话,就能够到小红门试剂库去买到。 当时,我们发表文章,都发表中文文章,如《中国科学》、《科学通报》、《生物物理学报》、《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报》。。。现在,我国的SCI文章满天飞,有的学科(不想直接提及)SCI论文达到了世界第一,影响因子总数达到了世界领先的排名。 但是,我们这些化学试剂的用户却发现:高纯度的食盐、甲醇、乙酸乙酯、丁二醇等等,我们自己却生产不出来了。我们不得不从国外公司进口了! 这究竟是进步,还是倒退了?
个人分类: 浅谈|23 次阅读|0 个评论
《2014年全国进口食品质量安全状况》白皮书
gdn 2015-4-21 22:41
4月7日,世界卫生日当天, 质检总局 在其官网上发布了《2014年全国进口食品质量安全状况》白皮书,通报了2014年我国进口食品安全状况,呼吁构建食品安全国际共治格局,保障全球食品安全。 2014年进口食品质量安全吗? 近日,国家质检总局发布 《2014年全国进口食品质量安全状况》 白皮书,统计显示,2005—2014年的10年间,我国进口食品贸易额增长4.3倍,我国已是全球食品农产品的第一大进口市场。 2014年国人最喜欢的进口食品是乳制品 2014年,我国进口食品贸易额列前10位的食品种类如下:进口额共453.4亿美元。 从欧盟进口的食品最多 2014年,我国进口食品贸易额来源地前10位如下:进口额共397.8亿美元。 进口食品也不一定安全 2014年,被检出的不合格进口食品批次列数量最多的前10位的种类如图。(单位:货物批) 其中,品质不合格、食品添加剂不合格、微生物污染是不合格的主因 数据来源:《2014年全国进口食品质量安全状况》 2014年度全国进口食品质量安全状况(白皮书).docx
1459 次阅读|0 个评论
选用进口产品的“纠结”
热度 15 Taylorwang 2015-2-10 08:46
一个学期又飞快地结束,寒假来了,虽然不少研究生仍没有回家,继续在实验室做实验,但我因学期结束前忙了一点,拒绝了不少做评审专家的邀请。既然已经寒假了,考虑到总是拒绝评审,可能以后就没有人请了,且相关的专业圈子并不大,也希望在评审会上碰到一些老朋友,还有可能在评审会上能寻找到一些应用我们开发的环保技术的机会,所以我也就来者不拒地接收邀请。由于不少项目都希望在春节前能通过评审,想不到一周我竟然参加了五个项目的评审,从星期一到星期五,天天参加评审会。评审会结束得早,我就开车赶回学校实验室,居然与留在学校的研究生吃了二次“年终大餐”。 大部分评审会是新建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评审会,我虽然不做环评项目,只做各种工业废水的处理工艺研究及相关的工程项目,评审会请我的主要目的也就是考核这些新建项目废水处理的可行性,评估能不能保证达到预期的环境保护目标。这次我还收到了一个大型废水处理工程采购设备方案的专家论证会。这个会议的目的就是为了让专家论证一些设备必须采用进口设备而召开的。对于国家投资建设的项目,为了降低建设成本,减少进口设备的使用,国家要求采用进口设备必须通过论证,来说明使用进口设备的必要性。而对于建设方,有可能还有将来的营运方,因为钱来自国家的财政拨款,他们并不在乎投资额,他们比较关注将来的设备是不是可靠,会不会经常损坏,从这个方面来讲,他们希望用更多价格贵一点,比较耐用的进口设备。在不正式的开场白中,业主与评审会的组织者已将意愿表达得比较清楚。 在这个专家论证会上,会议主持提议我做专家组组长,我立即讲,我对废水处理工艺比较熟悉,对大型设备研究不多,还是请搞设备的专家做组长,但大家都讲我合适,就鼓掌通过了。恭敬不如从命,再推迟也不合适了,我就半开玩笑,半当真地讲,从感情上来讲,我是赞成用国产设备的,我自己就是能用国产,就用国产。 我开的车是红旗牌小车, 我用的电脑是联想,用的手机是华为 M7 ,用的手表是毛泽东记念表。但这个会是讨论进口设备的必要性,我会听取大家的意见和建议。 一座日处理几万吨的工业园区废水处理厂,主要设备材料清单都有好几页纸,设计院已将这些设备列出来,并标注了建议采购国产或进口设备。专家评审会的重点就是讨论这些建议是否合理。根据工程经验及设备口碑,一些分析仪表如 pH 计、 ORP 计等现场检测仪表;投加水处理药剂使用的计量泵;潜水泵与液下搅拌器等进口的产品比较可靠,虽然也有国内的相关产品,但国内的产品还没有形成响亮的品牌,对于这些产品,我也想不出国内的哪一家公司产品质量过硬,且根据实际工艺情况,若这些设备在使用过程中损坏,则有停产整修的风险。我也知道国内的大型水处理工程,这些设备也基本上使用进口的设备。故在讨论过程中,这些设备大家都同意选用进口设备。关于电磁流量计,我在工程中应用不少,用国产的设备,完全可以做到性能可靠,我将原来建议用进口的,改为使用国产的产品。通用离心泵,我讲只要买国内正规大厂的产品,质量也是保证的,故也不一定要买进口产品。我还根据我使用的经验举例说明:在二十年前,国产离心泵的价格只有进口产品的十分之一,但进口泵的无故障工作时间超过一万小时,而国产泵的无故障工作时间只有 1000 小时左右,关键是水泵的密封件。后来,国产的产品也使用机械密封,加工精度不断提高,虽然价售也提高了几倍,但无故障工作时间也在不断提高,不少国产泵的无故障工作时间也达一万小时了。更主要这些泵,维修更换容易,没必要使用进口。最后的结论虽然一些原来准备使用进口的设备,改为国产设备,但大部分核心设备仍同意采用进口的设备。 国内的不少生产企业,没有品牌意识,象华为、联想等这样有品牌意识的企业太少了。 不少公司都只想赚快钱,生产低价低质的产品,却不知道这样做堵塞了将来公司的发展空间。 品牌,需要精益求精的质量要求、需要一诺千斤的诚信、需要历史的沉积,但一旦形成了品牌效益,收益是长久的。 在社会发展日益成熟的今天,品牌的作用会越来越大。要想短期内打破一些行业国外大公司的品牌垄断地位也确实不容易,但对于一个优秀的企业,必须立足于公司的长远发展,建立公司的品牌策略。 对于民营公司,对于某些产品,虽然进口产品的品牌名气大一些,但若国产产品的质量也过得了关,且价格要低许多,产品的性价比高,为了保证项目的投资效益,可能选用国内产品。对于政府项目,政府主管部门提倡使用国内产品,但对于某些国有企业的企业负责人,因为投资是财政拨款,投资收益与企业的相关性不大,这必须导致个别领导的贪大求洋。如何克服这种弊端,还是一个值得认真探讨的问题。
7008 次阅读|54 个评论
关于粮食十一连增的几个问题
热度 2 蒋高明 2014-12-13 21:58
蒋高明 刚才,中国科学报记者就国家统计局公布粮食十一连增问题,采访笔者对此问题的看法。 国家统计局 12 月 4 日发布公告, 2014 年全国粮食总产量达到 60709.9 万吨( 12142 亿斤),比 2013 年增加 516 万吨( 103.2 亿斤),增长 0.9% 。我国粮食总产量实现“十一连增” 从 2010 年开始,每年相对前一年的增幅分别为 2.9% , 4.52% , 3.2% , 2.1% , 0.9%。这个问题非常复杂,数据肯定是没有问题的,但关键是我们的粮仓里是否有这么多粮食。现在需要澄清的问题是: 第一,中国18亿亩耕地撂荒的有多少?播种季节减少的耕地有多少? 第二,原本不缺粮食的省份,许多也开始缺粮,其原因是什么? 第三,既然已经产出了6亿多吨粮食,为什么还要那么多的进口? 其实,当前农业的问题,是在资本市场打压下,农民种地积极性下挫严重,老人妇女种地还能够维持多少?动物与人争粮,且用同样的方法生产,用地不样地,不足的部分依赖进口,这样的好日子还能够维持多久?在粮食安全方面,我们需要真实的数据,需要听到真实的声音。 除了上面的问题,笔者还愿意澄清一下的误区,由于时间关系,不一一展开介绍: 其一,进口的粮食低于国内生产的,不是他们的科技多么了不起,而是得益于规模化效益和政府补贴;中国如果也实现一个人种植上万亩土地,那么多余人干什么去? 其二,美国将99%的人口装进城市让少数人生产粮食,通过市场化解决,已经出现了严重的健康与环境问题,美国的肥胖人群在全球最高;中国农业绝对不能照搬美国。 其三,中国18亿亩耕地生产的粮食,加上进口的粮食,三分之二用作动物饲料。生产动物饲料粮,和生产人的口粮用同样的方法,付出的环境和健康成本居高不下。 其四,规模化、化学化、机械化、生物技术化以后的耕地无论粮食单产还是作物多样性都是下降的,而不是上升的,种植季节也将减少。试图依靠上述四化解决粮食产量与质量问题,是靠不住的。稳赚不赔的是资本是市场,但风险转嫁到了全社会。 下面的文章供参考,该文引用的我对粮食七连增的质疑观点,今天针对对十一连增,我的疑问并没有减少。 张维 李民骐等:中国的粮食产量:“十连增”还是“十连滞”? 2014-12-01 张维 李民骐等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4MDgwNTQxNw==mid=202264875idx=5sn=cc8e1457df742d7647b3fcfc6ae1943b3rd=MzA3MDU4NTYzMw==scene=6#rd 原编者按 :这篇文章提出了很多尖锐的问题。其实,在研究粮食安全的过程中,数据的真实性一直令人困惑。农业部、统计局公布的很多数据的确让人难以信服。生产方面,耕地面积、播种面积、产量等数据,消费方面各个地区的人口、口粮、肉蛋奶平均消费标准等数据,都是统计数据,但都没有披露数据的详细的来源及过程。很多数据是层层上报,也有些数据是观察点数据。可靠性低。如果是层层上报的汇总,则数据更难以置信。粮食安全事关国家的稳定发展大局,来不得半点虚假。所以各级政府都应该对本地的粮食生产潜力及每年的粮食产量,有一个客观、科学、准确的信息披露。这方面的确需要对相关的统计制度“动大手术”。不能允许任何形式的“浮夸风”。如果掩耳盗铃、粉饰太平、与邻为壑,则可能导致粮食安全全的隐患不断恶化。   许准,讲师,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张维,讲师,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李民骐,副教授,美国犹他州立大学经济系。   (原载于美国《每月评论》杂志第66卷第1期(2014年五月号)http://monthlyreview.org/author/zhunxu/)   一些进步学者认为,虽然中国的农业私有化在短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其代价是破坏了长期的生产设施,比如社会主义时期建造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 Lester R. Brown在1995年发表的报告中提出了这样的疑问:“谁将养活中国”?他认为,中国人变化中的饮食结构、日益缩减的耕地面积、停滞的生产力、以及环境制约等因素将导致中国粮食供给和需求间越来越大的、无法为世界粮食出口大国所满足的缺口。      根据中国的官方统计,中国的粮食产量在1998年和2003年之间从5.12亿吨减少至4.31亿吨,但从2004年开始,粮食产量出现了十年连续增长。2013年中国粮食产量的官方数据为6.02亿吨,比2003多出近40%。   尽管官方数字显示出中国粮食产量提高迅速,中国谷物和大豆进口量的攀升却透露出中国粮食的生产难以跟上需求的增长。从2000到2012年,中国谷物进口从300万吨增加到1,400万吨,大豆进口从1,300万吨增加到5,900万吨。2012年,中国谷物进口占到了世界谷物出口的5%,中国大豆进口占世界大豆出口的61%。   本文将要论证的是,中国粮食实的际产量大大低于官方所公布的水平。我们的研究发现,中国的粮食生产实际上从90年代末期开始就一直处于停滞状态。中国日益增加的粮食需求所带来的对进口的依赖,将会对世界粮食市场造成越来越大、难以维持的压力。长期来看,中国的粮食供给可能会因为土地和水资源的约束、环境恶化等因素进一步遭到破坏。   近年来,已经有一些中国农业专家对官方粮食产量数据的可靠性提出了质疑;文章第二部分将讨论他们的观点。第三部分对中国所产粮食的总消费进行估计。我们认为,这可以作为粮食产量的一个好的近似值。我们的研究结果显示, 2012年中国粮食产量的官方数据可能比实际产量多出了1亿吨。 第四部分讨论中国食品供给的长期挑战。最后一部分对中国以私人生产为基础的农业制度进行评价。   中国果真生产了6亿吨粮食吗?   中国官方数据显示中国粮食产量在2013年再创历史纪录,达到了6.02亿吨,这也是自2004年以来连续第十年增产。   然而,中国的一些农业专家对官方数据的可信性提出了质疑。在2012年初,当中国农业部宣布中国粮食产量已经收获了“八连增”的时候,作为中国农业生态研究领军人物的蒋高明教授认为,中国官方统计可能由于各种原因高估了真实的粮食产量。   蒋高明指出,中国每年食品和饲料用粮大约有4.2亿吨。官方所公布的2011年的产量是5.7亿吨,应该表示中国有近1.5亿吨的巨大盈余。然而,没有证据显示中国粮食储备有大规模增加。相反,2011年中国谷物、大豆、以及食用油的进口量相当于1.4亿吨粮食当量(grain-equivalent)。   2013年,中国农业问题的知名学者、香港中文大学访问学者李昌金在江西省一个出产大米的县进行了实地调研。 他的研究发现,该县可耕种面积从80年代初期以来下降了三分之一、粮食产量从1986年的16.4万吨下降到了2012年的11.5万吨。然而,该县的官方报告显示其可耕种面积并没有减少、并且2012年的粮食产量达到16.6万吨。   在新世纪初期,中国政府改变了农业补贴政策。2004年,中国政府开始实行全国范围的“粮食直补”。这一政策旨在为农村家庭提供现金补助,而补助的金额常常根据上报的播种面积按比例而定。李昌金怀疑这一政策可能会激励地方政府虚报播种面积。   在中国目前的农业统计制度下,全国粮食产量的数据是基于一个很小的样本耕地的播种面积来推断全国水平而得出。 如果播种面积存在虚报的问题、而样本耕地的粮食产量并不能很好地代表全国大多数情况的话,官方数据就很可能存在很大的一个向上的偏差。   李昌金认为,他所调查的县能够代表南方产米省份的情况。他粗略地估计中国的全国粮食产量有5亿吨左右。   中国的粮食产量:来自粮食消费的证据   理论上讲,一国总的粮食产量应该总是与该国对本国生产粮食的总使用量相等。大部分的粮食产出是直接的食品和饲料用粮。当一个国家的人口(如中国的人口)从以植物为基础的饮食结构变化成以肉食为基础的时候,产出的粮食中将有更大比例用于饲料消费。其他的粮食使用包括工业用粮(例如用于生物燃料的生产)、库存变化、净出口、以及留种和损耗。   因此,用粮食的使用和消费量来表示的总粮食产量可以表达为以下形式:   国内粮食产量的总使用量=直接的食品消费+ 饲料消费+ 工业消费 + 库存变化+ 净出口 +留种和损耗   报告的粮食产量和估计的粮食总使用量之间难免存在一些统计偏差。然而,统计的偏差应该是在一个合理的小范围内、并且随机分布于各年中。我们不应该预期两个序列间出现或正、或负的系统性的偏离。下面的部分解释我们如何估计中国的总粮食消费量。   食品和饲料用粮。中国国家统计局对城市和农村家庭进行问卷调查。问卷的数据包括大米、食用油、肉类以及其他食物摄取的人均消费量。文献中已经有研究建立了适用于中国的将肉、蛋、水产品以及奶制品转换为粮食当量的转换系数。例如,梁书民和孙庆珍的研究中,1千克的猪肉相当于4.6千克的粮食(见表一的来源)。综合这些数据,我们估计中国食品和饲料用粮总量。表一解释了我们是如何对2012年的粮食消费量进行估计的。    表一、食品和饲料用粮, 2012 年   城市 农村 转换系数 人均消费 ( 千克 ) 粮食 ( 直接粮食消费 ) 78.8 164.3 1-1.1 食用油 9.1 7.8 4.6-6.5 猪肉 21.2 14.5 4.6 牛羊肉 3.7 1.9 3.65-4.6 禽类 10.8 4.5 3.2 蛋 10.5 5.9 3.6 水产品 15.2 5.4 2 奶制品 14.0 5.0 0.2-1.2 酒 6.9 10.0 0.72 外出进食 ( 粮食当量 ) 117.6 1 人均粮食消费加总(千克) 485 348 总人口 ( 亿 ) 7.12 6.42 全国食品和饲料用粮总量(亿吨) 3.453 2.234   数据来源:城市与农村各种食品消费引自《中国家庭调查年鉴》(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2)。转换系数引自梁书民、孙庆珍,《中国食物消费与供给中长期预测》,中国食物与营养 2:37-401 (2006)。估计城市外出进食的粮食消费时假定消费量与购买食物的货币支出成比例。   工业消费。《英国石油世界能源统计评论2013》提供了2001年到2012年中国酒精的产量。在2012年,中国生产了170万吨的酒精。 假设中国粮食投入-酒精产出比与美国一致,中国2012年在生物燃料生产上的粮食消费的估计值为720万吨。   库存变动与净出口。美国农业部(USDA)发表了中国粮食储量(包括大米、小麦、粗粮等),这可以用来计算年库存的变化(即年末与年初的粮食储量之差)。 净出口为出口减进口。中国粮食出口和进口数据引自各年《中国统计年鉴》,包括谷物、大豆、和食用油的进口和出口。   留种和损耗。留种是将粮食作为后续生产循环的投入。根据中国《国家农业成本收益统计汇编》,留种占到中国年粮食产量的2%。 没有官方关于粮食损耗的数据,但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廖永松的估计,中国大概有2%的粮食耗损于储存、运输、以及加工过程中。 我们在估计中假设留种和损耗为粮食总产量的5%。   国内产粮的总使用量。表二报告国内产粮在一些年份的的总消费量。图表二比较了1981年到2012年间我们估计的粮食总使用量和官方的粮食产量。      表二、各年中国产粮总 使用 量(百万吨) 1981 1990 2000 2010 2012 粮食 使用 食品与饲料 327 420 500 553 569 工业用粮 0 0 0 7 7 库存变化 -8 15 -18 6 8 净出口 -13 -14 -10 -103 -125 留种与损耗 16 22 25 24 24 总粮食 使用 322 443 497 487 482 官方产量 325 446 462 546 590 差异率 (%) 0.8 0.7 -7.0 12.1 22.2   数据来源:见表一的数据来源预计“中国粮食产量:来自粮食消费量的证据”一节的正文。差异率的定义是官方粮食产量与粮食总消费量估计值之差除以估计粮食总消费量估计值。正/负的差异率表示官方粮食产量高于/低于粮食总消费量估计值。    图表一、粮食产量和国内产粮总 使用 量, 1981-2012 (百万吨)      数据来源:见表一的数据来源说明以及“中国的粮食产量:来自粮食消费的证据”一节的正文。   从1981年一直到2007年,估计的粮食总使用量与官方的粮食产量都非常接近。两个序列间的差异率很小、且呈随机分布。在27年中,官方粮食产量有12年要比估计的总使用量要高。最大的“正差额”发生于2004年,官方产量比估计的粮食使用量高出8.7%。在其余的15年里,官方产量比估计的粮食使用量要低。最大的“负差额”发生于2003年,官方产量比估计的粮食使用量低8.6%。在1981年到2007年的整个时期,平均差异率是负的1.3%。换句话说,平均而言,官方粮食产量只比粮食使用的估计值小1.3%。这些结果表明,对于1981年至2007年这段时期,我们对于粮食使用的估计值与官方公布的粮食产量很好地吻合。   然而,从2008年期,一个显著的、且系统性的差额在两个序列间出现。从2008年到2012年,官方粮食产量持续地高于估计的粮食使用总量,二者间的差额逐渐从2008年的10.1%扩大到2012年的22.2%。正常的统计差异解释无法解释这些系统性的、 逐渐扩大的差额。对这一现象有两种可能的解释:一是我们对中国粮食使用进行估计中使用的几种数据的来源存在着很大的低估偏差,二是官方的统计大大高估了中国粮食的实际产量。   粮食总使用量的估计值是如下几项的和:食品和饲料用粮,工业用粮,库存变化,净出口,留种及耗损。一种可能的质疑是,实际的留种和损耗高于我们假设的5%的粮食总使用量。但如果真是这样,将很难解释为什么我们对粮食使用的估计在1981年到2007年间与官方公布的粮食产量高度吻合。   粮食出口与进口的数据是基于中国官方统计,可以被国际贸易统计量进行确证。库存变化和工业用粮的数量很小,并不会对整个趋势造成影响。例如,2012年库存变化和工业用粮之和为1500万吨,相当于官方粮食产量的2.5%、或粮食使用估计量的3.1%。相较而言,官方粮食产量和粮食总使用估计量之间的差额在2012年是1.08亿吨,相当于官方粮食产量的18.3%、或粮食使用估计量的22.2%。   食品和饲料用粮是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的住户调查数据计算得来。官方数据确实有可能低估了真实的粮食消费水平。但是,如前所述,我们对食品和饲料用粮的估算一直到2007年都与官方公布的粮食产量较好地吻合。没有任何特别的理由会使我们认为中国官方的住户调查的准确性在2007之后突然变差。而且,对于国家统计局来说,也没有明显地低报家庭粮食消费水平的动机。   我们的估计显示,食品和饲料用粮在1981年到1990年、1990至2000年、以及2000至2012年间分别以每年1,030万吨、800万吨、以及570万吨的速度逐年递增。粮食消费增幅的减少与中国人口增长放缓的趋势是一致的。同时,这也与食物需求的增长随人均收入增长而减弱这一被人们普遍认可的趋势是一致的。   在2000年,粮食总使用量的估计值比官方粮食产量要高7%左右。库存变化、净出口、留种和损耗的数量相对较小,且相互间抵消掉了。官方粮食产量、粮食总使用的估计量、以及食品和饲料用粮估计值之间的差额很小、是在合理范围之内的(见表二)。因此,我们对2000年食品和饲料用粮的估计应该是可靠的。如果把这一估计作为起始点,并假设中国食品和饲料用粮在2000年到2012年间的增速保持与90年代一致,那么中国在2012年的粮食消费将是5.97亿吨(而不是5.69亿吨)。这可以被当作是食品和饲料用粮在2012年的上限。2012年中国自产粮食使用总量将会是5.1亿吨(而不是4.82亿吨)。但是,即使我们如此假设,仍然有8,000万吨(或13.6%)的官方粮食产量无法得到解释。   另一方面,有趣的是,中国政府在2004年开始实行“粮食直补”政策。一个可能性是,在实行了这项政策的三、四年之后,许多农村地方政府开始认识到他们可以通过虚报播种面积、或瞒报失去的播种面积(由于劳动力移民、城市化、或环境恶化所导致)来保持从前的补贴数量。   以上的分析表明,中国官方统计高估了实际粮食产量、和我们低估了粮食使用二者相比,前者的可能性更大。如果我们对中国粮食总消费量的估计值可以被当作是我国实际粮食产量较好的一个近似值,我们的估计表明目前中国实际粮食产量比官方数字低1亿吨。尽管官方粮食产量在1998年至2013年间增加了大约9,000万吨,我们的估计显示,中国实际粮食产量很有可能从90年代末就开始处于停滞状态。   谁来养活中国?   现代农业的迅速增长是建立在机械化、化学投入(化肥、杀虫剂、除草剂等)、灌溉、以及对化肥和灌溉 系统敏感的高产出种子。 现代农业高度依赖不可再生的矿物燃料,用于化学投入品的生产、农具的操作、包装及运输。   从生态的角度看,现代农业根本是不可持续的。机械化耕作、化学肥料的使用、大规模单一栽培都导致了土壤的退化。害虫发展出了对杀虫剂的抗药性。终年不休的的灌溉导致涝灾、盐碱化、以及地下蓄水层的枯竭。从长期来看,所有现代农业的要素都经历着报酬递减。   最近几十年中国农业的增长主要依赖于现代农业大规模的投入。图表二显示了1980至2012年间中国粮食产量和农业投入之间的关系。    图表二、中国的农业投入和粮食产量, 1980-2012      数据来源:中国国家统计局,历年《中国统计年鉴》。   从1980年到1996年,中国的粮食产量年平均增幅为每公顷109千克,灌溉面积占总播种面积份额的年平均增幅为0.15%,化肥用量的年平均增幅为每公顷10.3千克,农业机械动力的年平均增幅为每公顷95瓦。粮食产量每增加100千克需要灌溉区域占比提高0.14%、每公顷化肥用量增加9.4千克、以及每公顷农业机械动力增加87瓦。   1996年到2012年之间,中国粮食产量的年平均增长是每公顷51千克,灌溉面积占总播种面积份额的年平均增幅为0.34%,化肥用量的年平均增幅为每公顷6.6千克,农业机械动力的年平均增幅为每公顷234瓦。粮食产量每增加100千克需要灌溉区域占比提高0.67%、每公顷化肥用量增加13千克、以及每公顷农业机械动力增加457瓦。相较于1980-1996年,述三种农业技术在后16年中都经历了大幅度的报酬递减。   1996年,中国利用卫星成像技术进行了首次全国范围内的土地调查。这次调查认定中国1996年的总可耕种面积为1.3亿公顷。从1996到2003年之间,中国失去了930万公顷的可耕种土地。 在那之后,官方统计数据显示,中国的可耕种面积稳定在1.2亿公顷。然而,很多可耕种土地都遭到了土壤恶化以及工业污染的侵蚀。   据一项中科院的研究显示,中国可耕种面积的六分之一(即2000万公顷)已经遭到重金属的污染。大概40%的土地受到土壤退化、盐碱化、荒漠化的影响。 根据一篇发表于第19届世界土壤科学大会的文章,在目前土壤退化的趋势下,中国的粮食产量在2005年到2030年间会下降11%、到2050年会下降15%。 这样的结果是,相对预期的粮食需求,中国在2030年可能会有14%的粮食缺口、在2050年会有18%的粮食缺口。   世界范围内灌溉地占农田的份额不到20%,但却贡献了40%的食物总产出。平均来说,灌溉地的生产率大约是雨养地的三倍。 中国人均水资源只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但中国的总播种面积中几乎40%是灌溉地。   2012年,中国农业的总用水量是388立方千米,相当于中国总用水量的63%。在这388立方千米中,113立方千米取自于不可再生的地表水。 随着地表水变得枯竭,中国目前大约30%的灌溉农业将受到威胁。在土地、水、以及环境的限制下,中国粮食增产将面临困难。我们的估计也确实显示,中国粮食产量在过去的15年里已经出现了停滞。   在2000年到2012年间,中国谷物和大豆的进口从1,600万吨提高到了7,200万吨。2012年中国的进口相当于世界总出口量的19%。 在2000年到2012年鉴,中国谷物和大豆的进口以每年470万吨的速度递增。按照这个速度,到2030年中国需要进口1.57亿吨谷物和大豆。这相当于2012年世界谷物和大豆出口的41%、或2012年巴西和俄罗斯粮食产量的总和。   根据Carleton Schade 和 David Pimentel的研究,由于可耕种土地和灌溉地的流失,21世纪中期全世界将面临食品需求的挑战。到2050年,世界将无法为10-40亿的人口提供充足的食物。 从现在到2030年,如果世界的谷物与大豆出口无法有显著的提高,中国持续增加的进口将会对世界粮食市场产生无法承担的压力。很多小的、穷的国家将会被挤出世界粮食市场。中国可能会发现自己无法承担大幅提高的食品价格。   中国的农业将向何处去?   已经达成广泛共识的是,建立在化石燃料基础之上的大规模资本主义农业从根本上无法满足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无法为世界粮食问题提供解决办法。但是,一些进步学者和活动家常常会浪漫化小农生产方式(建立在农户拥有土地和其它生产资料的小规模农业生产),认为它是比资本主义农业生产方式更平等、可持续的农业制度。   在80年代早期,中国私有化了农业、并在实践上恢复了小农经济(名义上是商品所有制)。从那以后,我们有了世界现代史上最大规模的小农经济试验。   即使在今天,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对中国的农业只产生了有限的影响。根据中国农业部一项近期的调查,截至2012年,中国有87.7万资本主义或半资本主义的“家庭农场”,对应于可耕种面积是1,200万公顷,占全国总数的10%。这些“家庭农场”平均经营耕地12公顷,而一般“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的农户平均只耕种土地0.5公顷。对于最大的16,500个“家庭农场”而言,平均每个耕种70公顷土地。   由于中国革命的遗产,中国的小农经济是在相对“自由”的条件下发展的,并没有像很多亚洲、非洲和拉美国家,持续受到封建和前资本主义社会关系的压迫。   但是,尽管拥有如此“理想的”条件,中国现代农业却产生了和典型资本主义农业制度一样的社会和环境后果。从80年代以来,中国的农村地区成为了城市资本主义经济廉价劳动力的主要提供者,这削弱了城市工人阶级的力量。中国收入和财富分配的不平等已经与资本主义“中等收入”国家的水平相当。   和资本主义农业一样,中国的农业严重依赖生物燃料和合成化学制品投入,导致土地退化和水污染。在中国农村的很多地方,土壤、水和庄稼的污染已经到了灾难性的地步。有报道显示,中国有大约250个“癌症村”,在那里癌症的发生率远远高出正常比率。   中国在过去三十年的经验已经说明了,小农经济,虽然区别于传统上被诟病的资本主义农场,却也不会自发地追求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的目标。在资本主义经济的大环境下,中国的农民不断地被资本主义市场的逻辑趋势和压迫,去以社会和环境的利益换取短期的个人利益。   中国农业私有化唯一可以称得上“成功”的是其实现了食物产量的显著提高(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社会主义时期建造的基础设施)以及给城市资本主义下的劳动力提供相对便宜的(虽然有时候是有毒的)的食物。但是,如果本文的分析是正确的,这将意味着,中国农业私有化的唯一“成功”也开始坍塌了。   中国和世界所面临的挑战是发展一种新的农业制度,使其能够容许人类社会和大自然之间以一种可持续的方式进行物质交换,能够为所有人提供充足的、有营养的食物,能够在社会公平的基础上分配食物。我们很难想象这些目标能够被社会主义之外的社会、经济制度所实现。    【注释】    例如, 见 William Hinton, The Great Reversal: The Privatization of China, 1978–1989 (New York: Monthly Review Press, 1990); Dale Wen, China Copes with Globalization: A Mixed Review (International Forum on Globalization, 2005), http://ifg.org/v2/wp-content/uploads/2014/05/FinalChinaReport.pdf; Pao-yu Ching, How Sustainable Is China’s Agriculture: A Closer Look at China’s Agriculture and the Chinese Peasants (Pesticide Action Network Asia and the Pacific and People’s Coalition of Food Sovereignty, 2008),   http://www.archive.foodsov.org/resources/resources_000009.pdf.    Lester R. Brown, “Who Will Feed China?,” World Watch 7, no.5 (September/October 1994), http://lv.psu.edu    中国谷物进口数据引自各年《中国统计年鉴》,www.stats.gov.cn/tjsj/ndsj/;世界粮食出口数据引自Earth Policy Institute, “World Grain Production, Consumption, and Trade, 1960–2012” (表), January 17, 2013 http://www.earth-policy.org/data_center/C24;中国大豆进口进口以及世界大豆出口数据引自Earth Policy Institute, “Soybean Imports to China and Total World Soybean Exports, 1980-2012” (表), June 6, 2013,   http://www.earth-policy.org/data_center/C24.    中国国家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关于2013年粮食产量的公告》,2013年11月29日,   http://www.stats.gov.cn/tjsj/zxfb/201311/t20131129_475486.html。中国统计口径对于粮食的定义包括谷物、薯类及大豆。大豆产出指无豆荚干豆。薯类以5:1的比例转换成粮食当量。    蒋高明,《中国人均852斤粮还要大量进口为那般?》, 科学网博客, 2012年1月20日,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75-530590.html    李昌金, 《警惕粮食安全保障危机》,社会观察,2013年第10期。http://mall.cnki.net/magazine/Article/SHGC201310015.htm    2013年粮食样本调查在48万户(即0.2%)农村家庭中进行;见中国国家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关于2013年粮食产量的公告》。    李昌金, 《警惕粮食安全保障危机》。    BP Statistical Review of World Energy 2013,   http://bp.com.    美国农业部(USDA), World Agriculture Supply and Demand Estimates Report (WASDE),   http://www.usda.gov/oce/commodity/wasde/, 2013年12月10日;   “Grain: World Markets and Trade,”   http://usda.mannlib.cornell.edu/MannUsda/viewDocumentInfo.do?documentID=1487. USDA 按照交易年来报告粮食存量数据。这篇文章将USDA数据按照移动平均法将数据以日历年为基准进行转化。例如,2010年粮食存量假设为2009/10年和2010/11年的平均数。其他如联合国粮农组织(FAO) 等机构也发布中国谷物存量的估计。FAO报告的近几年库存增幅要小于USDA报告的数据,而这意味着比我们的估计更小的粮食产量。    中国国家统计局, 各年《中国统计年鉴》。   www.stats.gov.cn/tjsj/ndsj/    中国发改委价格司, 全国浓茶品成本收益资料汇编。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3。    廖永松:中国到底消费多少粮?,2012年2月27日。http://rdi.cass.cn/show_News.asp?id=32747    Edward R. D. Goldsmith, “Farming and Food Production under Regime of Climate Change,” in Andrew Mckillop with Sheila Newman, eds., The Final Energy Crisis (London: Pluto Press, 2005), 56–73.    Jie Chen, “Rapid Urbanization in China: A Real Challenge to Soil Erosion and Food Security,” Catena 69, no.1 (2007): 1–15.    同上.    Liming Ye, Jun Yang, Ann Verdoodt, Rachit Moussadek, and Eric Van Ransk, “China’s Food Security Threatened by Soil Degradation and Biofuels Production,” paper presented at the 19th World Congress of Soil Science, August 1-6, 2010, Brisbane, Australia.   https://biblio.ugent.be/publication/1021450    Carleton Schade and David Pimentel, “Population Crash: Prospects for Famine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Environment, Development, and Sustainability 12, no. 2 (2010): 245–62.    中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13》。   www.stats.gov.cn/tjsj/ndsj/    见注释3。中国谷物和大豆进口不包含食用油进口。    Shade and Pimentel, “Population Crash,” 2010.    按照列宁和毛泽东的传统,“小农经济”一词指的是农业中小商品生产或简单商品生产,即是拥有一些生产工具的农户进行小规模生产。    中国农业部网站, 《我国首次家庭农场统计调查结果显示:全国家庭农场达87.7万个,平均经营规模超过200亩》, 2013年6月4。   http://www.cnafun.moa.gov.cn/kx/gn/201306/t20130606_3485979.html    新民网, “中国癌症村地图解密,河南江苏数量最多,” 2013年2月23日。http://news.xinmin.cn/shehui/2013/02/24/18804099.html 声明: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乌有之乡 责任编辑:南岗
个人分类: 建言新农村|4224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消息称中国以民意为由暂停批准进口转基因大豆
热度 1 gdn 2014-9-28 20:24
消息称中国以民意为由暂停批准进口转基因大豆 2014年09月28日 17:15 新浪财经 微博 我有话说( 2,979 人参与) 收藏本文   消息人士称,这是中国农业部首次以民意为由推迟批准转基因作物。 http://finance.sina.com.cn/chanjing/cyxw/20140928/171520435623.shtml 新浪财经讯 9月28日消息,据路透报道,日前有消息人士称,中国暂停转基因 大豆 品种的进口审批流程,理由是大众对于转基因食品的接受度较低。   这一决定可能会让业界广泛关注转基因作物在中国面临的日益艰难的环境。   一名行业联合会的高管称:“之前如果农业部决定不批准一项新产品,一般都是因为缺乏足够的科学数据。”   “但今年,他们的理由是考虑到社会接受度的问题。”   消息人士拒绝提供涉及哪些大豆品种。中国的进口约占全球大豆交易总量的60%。   中国目前允许进口8种转基因大豆产品,15种转基因 玉米 产品,主要用于动物饲料。(完)
1044 次阅读|2 个评论
为何办理个突变体种子进口许可审批这么难!
newlifehqu 2014-7-4 11:13
想购买法国某突变体库中些许种子,需要Import Permit。在农业部网站查阅半天,并打了n个电话,没有明确的答复。一上来就问是不是转基因材料,T-DNA插入,当然是的,可是一旦提到转基因,人人惶恐,赶紧推辞。这样让我如何办理permit,如何往下做课题?
1880 次阅读|0 个评论
市场化劣币驱除良币:产粮大省成经济弱省
蒋高明 2014-1-12 07:59
【明辨是非】粮食市场化,农用物资市场化,这两个市场化,哪一个速度更快呢?显然是后者,当粮食价格几毛几毛增加的时候,农用物资却几元几元地增长。更奇怪的是,中国的农用物资和种子,竟然是洋人的公司说了算,中国政府大量的补贴没有到种粮的农民手里,反而到了外资手里。农民种地原来是不求人的,现在处处被资本盘剥;中国原本粮食自给自足的,现在要依赖进口;国内省份中,能够提供富裕粮食的只有黑龙江,吉林,内蒙古,河南等少数几个省。相信市场万能的人要小心了,当粮食危机的时候,一麻袋的钞票换不来一麻袋粮食!钞票是不能够吃的!大家都精明,大家都不肯吃亏,大家都不愿意讲真话,做好人好事见不得人了,那么,我们这个社会是很危险的。这就是劣币驱逐良币的结果。农民被压榨的,只剩下三留守(妇女、儿童、老人)了,我们还要指望他们赔钱为城市人生产廉价粮食吗?国际市场上的粮食,只为中国人准备吗?粮食体系市场化危机敲响粮食安全警钟 作者:梁生民 发布时间:2014-01-07 来源:南风窗 字体: 大 | 中 | 小 我们不仅面临耕地数量的日益减少,还要面对耕地质量不断下降。在中外合资的农药企业中,核心技术部分不为合资企业掌控,中国企业仅仅是廉价的加工厂,并承担高昂的环保成本。没有农资安全,就不会有真正的粮食安全,应当保证我国农资自给自足,具有自主性。   2013年11月底,国家统计局发布公告称,粮食产量实现“十连增”,但与之并立的是“缺粮”的事实:2008年,我国已成为粮食净进口国,粮食自给率已低于90%。   粮食安全问题事关重大,2013年12月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这一问题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明确要坚持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并首次强调谷物自给、口粮绝对安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进一步重申了这个粮食安全战略,并且强调,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我们的饭碗应该主要装中国粮。   粮食安全需要在立法的层面予以保证。国务院法制办2012年2月就发布了《粮食法(征求意见稿)》,但近两年过去了,尚无进一步的进展。   粮食安全其实已经是一个综合性问题,绝非18亿亩红线这么简单,它是“一连串事件”。   区域分工已经呈现制度性顽疾   改革开放初期,全国30个省市区有21个是粮食输出区(包括江苏、广东、浙江在内),而到1990年代中期,粮食可外销的省份只剩9个。目前的区域粮食生产格局基本上是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后逐渐确定的,2001年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后,全国被划分为13个粮食主产区、7个主销区和11个基本平衡区。这个制度设计以“比较优势”为出发点,改变了原先各省在粮食生产上“自给自足”的局面。   1998年至2003年,粮食产量连续下滑,终于引起中央政府的警觉,导致了粮食直接补贴政策出台。2004年至今,全国粮食产量逐渐增长,基本保障了国家的粮食供给安全。但是,补贴政策的暂时成功掩盖了粮食生产制度上的危机,主产区、主销区这一制度设计没有被反思,制度性顽疾依然存在。   目前,粮食主产区的生产潜力和生产能力面临着新的危机,“主产区”越来越成为“强弩之末”。在国家确定的13个粮食主产省区中,只有5个省份能够稳定地输出粮食(黑龙江、吉林、内蒙古、河南、安徽),5个省份只略有盈余(江苏、山东、江西、湖南、河北);而辽宁、湖北、四川已经成为缺粮省。未来的粮食输出只能越来越依靠黑龙江、吉林、内蒙古等少数几个省份。   主销区以工业化、城市化为主导,不再承担粮食生产的具体任务,这迅速造成了主销区粮食产量和耕地数量的下滑。据国土资源部调查数据,1996年至2006年,全国耕地减少了约1.24亿亩。这些流失的耕地中有超过半数分布在珠三角和长三角,而这两个地区的耕地恰恰是农业生产条件最好的。长三角、珠三角数千年形成的良田沃土被征用,数百万亩耕地被转变用途,变成厂房、道路、住宅。我国7个主销区目前年粮食缺口在7000万吨以上。   13个粮食主产区和11个基本平衡区内部也在分化。在这些地区,以省城、地级市为重点的区域正在形成新的实力强大的“主销区”,粮食生产越来越边缘化,粮食缺口也会随着城镇化而不断扩大。主销区可能由目前的7个蔓延到各个省城,其中,成都最为典型—整个成都平原,粮食安全缺口近400万吨。   粮食主产区因为承担了保障国家粮食生产和安全的重任,没有大规模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却面临“产粮大县、经济弱县、财政穷县”的困境。主产区也面临发展压力,因此有动力仿效主销区的发展路径,以圈地实现经济的快速增长。在成都、长沙、武汉、郑州等地,正在迅速形成新的经济圈。这些经济圈一旦形成,每个“圈”都可能意味着数万亩乃至数十万亩耕地的消失。   耕地质量的下降   在城镇化过程中,我们不仅面临耕地数量的日益减少,还要面对耕地质量不断下降。   影响农业用地质量的主要有两大因素。第一,《土地管理法》规定,“按照‘占多少,垦多少’的原则,由占用耕地的单位负责开垦与所占用耕地的数量和质量相当的耕地”,但实际上补回来的耕地质量远不及所占去耕地的质量。失去的土地往往是良田,补回来的却通常是贫瘠的山地、荒地和滩涂。第二,农地污染直接导致耕地质量受损。九三学社2013年的一项提案指出,目前受重金属污染的耕地已占全国耕地面积的16%以上,其中大城市、工矿区周边情况尤其严重。分田到户以来,耕地肥力明显下降,目前全国的土壤有机质平均已不到1%。   农药、化肥的过度使用严重透支了土壤肥力和生态环境。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2006年发布的《我国农业污染的现状分析及应对建议》黄皮书指出:“农业污染量已占到全国总污染量的l/3~l/2。”我国化肥单位面积施用量是国际公认安全上限的1.93倍,然而这些化肥的利用率仅40%左右,其余成为污染源,投入农田的氮肥成为地下水体氮素污染的主要来源。土壤已经严重依赖化肥,有了“毒瘾”,土壤自身的生产能力被降到历史最低。   资本垄断与农资安全   在农资的生产和流通方面,外资垄断严重威胁了我国农资生产、技术研发、流通和价格的自主性。   中国是世界最大的种子需求国之一,也是世界第二大种子市场,我国商品化的种子用量占世界市场份额的20%。有调研发现,目前跨国种业巨头正加快在中国布局。尽管国家设立了《关于设立外商投资农作物种子企业审批和登记管理的规定》等条款,明确要求中外合资的种子企业,中方投资比例应大于50%,由中方控股,但由于育种核心技术和品种权都没进入合资企业,中方即便占有50%以上的股份,对品种也没有实际的控制权。外资种子已经占据了玉米种子市场10%的份额,而在我国粮仓黑龙江省,外资玉米种子,如“德美亚1号”和“先玉335”,已经占种植面积的15%。   在农药问题上,统计显示,我国农作物主产区进口农药的市场占有率已达30%。世界农药企业20强大都已在我国建立了公司或办事机构。其中来自欧美的6家跨国农药巨头不仅占据了80%~85%的全球市场,也是中国农药市场上主要的外资供应商。在中外合资的农药企业中,核心技术部分不为合资企业掌控,中国企业仅仅是廉价的加工厂,并承担高昂的环保成本。这种状况不仅仅影响中国的农资市场,而且对中国整个农药产业链构成威胁,使中国农药在技术上和价格上都失去自主性。   2013年,在水稻虫害防治上,外资农药的市场销售份额已占到我国市场的三成,在水稻和小麦的草害防治上,也已呈现被外资农药主导的局面。有些水稻主产区,90%的除草剂市场都被孟山都的农达占领。这些外资农药价格年年上调,导致农民用药成本越来越高。   没有农资安全,就不会有真正的粮食安全。为了可持续的粮食安全,在农资的选择和使用方面,应当保证它对生态环境、农产品安全、可持续发展的负面影响在可控范围内;在农资生产和流通方面,应当保证我国农资自给自足,具有自主性。   转基因会增产吗?   所谓转基因作物的一大“优势”就是增产,然而,转基因农业技术应用17年的实践证明,这个优势是否存在还要打个问号。   从1996年开始,北美大规模种植转基因品种的大豆、小麦和油菜,西欧则坚持使用常规品种。国际研究发现,北美的粮食产量有增加,但增幅小于西欧。孟山都的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的产量比常规大豆品种低5%~10%。在我国,黄季焜等人2005年基于几十户农户的实验表明,与常规水稻相比,转基因水稻增产为6%~9%;根据一般良种推广经验,大面积种植时增产幅度可能有所下降。1998年至2003年,云南农业大学朱有勇教授的团队研发的把传统地方品种和杂交水稻混栽的技术,可使农药使用减少80%以上,杂交稻增产6.74%~9.39%,传统水稻增产61.6%~117.4%。可见,转基因没有不可替代的增产优势。   在转基因作物抗虫方面,非洲生物安全中心调研发现,在南非引入商业种植15年后,孟山都的BT玉米MON810遭遇惨败,大量昆虫显示出抗药性,由于虫害,有些农场减产10%~50%。阿根廷也是最早转向转基因农业的国家之一,结果同样出现了昆虫的抗药性。在中国,研究表明,转基因棉花种植的第四年之后,投入成本比普通棉花种植户高3倍,随着昆虫的抗药性增强,农药施用量也增加。长期来看,与常规作物相比,种植转基因作物并没有减少使用杀虫剂和除草剂。   总起来说,几十年来的粮食体系市场化出现了一系列问题。我们应当重新思考粮食的定位,粮食不能被单一地定位为商品,粮食生产和流通体系须服务于人民的利益、大众健康和生态可持续性。粮食生产和消费体系具有多功能性和多重价值,承载着国家安全、生态安全(包括物种安全)、历史、文化、知识和技能的传承和多样性。粮食经济不是单一的商品经济,而应是民生经济、公共经济、生态经济、道德经济、自主经济、可持续经济。这也应该成为《粮食法》的出发点。
个人分类: 建言新农村|3575 次阅读|0 个评论
三大主粮三年内进口翻番说明了什么
蒋高明 2014-1-7 22:31
【高明说事】粮食是社会最重要的稳定器,将粮食安全寄托在他人那里是非常危险的。从有关部门宣布粮食八连增起,我就质疑数据的真实性。主要考虑的因素是,一撂荒增加,二进口增加,三是地力下降,四是妇女和老人种地。粮食价格过低,农民算劳动力成本是赔钱的,当前的农业生产以及脱离了基本的价值规律,国内粮食生产能力不足才导致了三大主粮进口量三年内翻番。我们到底有多少粮?需要认真核查一下了。 三大主粮三年进口翻番 WTO涉农关税太低遭批 作者:罗兰 发布时间:2014-01-06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字体: 大 | 中 | 小   《人民日报》海外版今日报道,中国农业主管部门正面临一个两难选择:一方面近期粮食进口增加较快,另一方面,中央要求“中国人的饭碗要装自己种的粮食”,并确保“主粮绝对安全”。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办公室主任陈锡文日前表示,近年来,尽管粮食连续增产,但中国粮食政策“正在被迫做出两难选择”。陈锡文说,利用国际市场调剂余缺,是农业参与国际分工的体现,但在粮食进出口政策上,中国面临一些挑战。专家指出,今后如何把握好粮食进口与粮食自给之间的平衡,考量着领导部门的智慧。    三大主粮进口翻番   中国是个粮食生产大国,已连续十年实现增产。国家统计局新近公布的数据显示,2013年全国粮食总产量60194万吨,比上年增长2.1%。   然而,产粮大国进口粮食却日益增多。目前,中国三大主粮的净进口(进口数大于出口数)已常态化, 过去3年中,玉米、小麦和大米的进口量都在翻倍增长 。有统计显示,2012年,中国粮食进口总量突破了7000万吨,创下历史最高纪录。进入2013年以来,三大谷物进口增速才开始有所放缓。   “丰年缺粮”由内外多种因素造成。农业部部长韩长赋介绍,从根本上讲,增加的原因是我们增产的幅度还不能够完全满足消费刚性增长的幅度。我们的人口在绝对增长,城镇化人口在快速增加,另外我们的生活水平提高,消费结构升级,加上农产品加工的因素,所以增加了需求。   此外,还有国际贸易因素。“一是我们的粮食还需要一些品种调剂,比如小麦我们是不缺的,库存也比较丰富,但是我们要进口面包粉。二是价格因素,国际上一定的时段粮食价格比国内低,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刺激了进口。”韩长赋说。   WTO对我国限制粮食进口也有制约。据陈锡文介绍,中国目前农产品进口关税平均不到16%,而世界各国这一数字超过60%,中国未来通过关税限制粮食进口难度很大;同时,对粮食实行进口配额的空间也很小,而且面临新一轮WTO农业谈判的制约,美国等正要求取消粮食进口配额管理。   我国3大主粮进口3年翻番,传递出危险信号。    口粮必须立足自身   今后粮食缺口如何补上?最近召开的中央农村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坚持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要合理配置资源,集中力量首先把最基本最重要的保住,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专家指出,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只有自给才能确保粮食供应不出现风险。从世界范围讲,85%以上的粮食安全和粮食供给问题是依靠国内粮食生产来解决的。   为保证十几亿中国人能吃饱、吃好饭,韩长赋指出,下一步将深化改革,有5项措施是很明确的,要坚持下去。一是坚守18亿亩的耕地红线,同时也要保证常年16亿亩以上的粮食播种面积;二是不断巩固和强化农业的政策扶持和科技投入;三是依靠科技,特别是农业的品种和农业机械化,这方面还有很大的潜力;四是体制创新,在坚持完善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适度规模经营;五是始终坚持立足抗灾夺丰收。有这几条,我们有信心继续保持粮食生产的稳定。   中国社科院农业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李国祥认为,国际上公认的粮食安全中,最主要的是口粮安全。我国的口粮主要是小麦和稻谷,所以小麦和稻谷应该是我们迫切需要用关税、配额甚至非关税的手段来加以管理的。    利用进口调剂余缺   专家指出,在主要粮食生产自主的同时,也要利用好国际市场,通过进口粮食调剂余缺。以满足国内的需求。   农业部总经济师毕美家说,进口增长主要是为了满足国内多样化的消费需求。随着人们消费水平不断提高,对粮食品种的多样性需求越来越强,特别是一些高端优质大米、优质强筋弱筋小麦,需要适量进口作为调剂。玉米作为重要的饲料作物、工业原料,随着养殖业和深加工的发展,其用量快速增长。   “要加强对粮食进口的调控。比如,要实现粮食进口国的多元化,防范过度集中的风险,要充分利用上海自贸区的有利条件,把国际大粮商引进来。把国外的粮食拿到上海自贸区进行储备和加工,这样当国内需要的时候能够很快地将国外粮食投入到国内市场。”李国祥说。   要让进口粮食只起补充作用,更为重要的是把握好粮食进口与国内粮食自给率之间的平衡点。业内人士建议,在国际粮价低时可多进口,同时,注意防止进口粮食对国内产业造成负面影响。
个人分类: 建言新农村|2848 次阅读|0 个评论
粮食真相:三大主粮依赖进口多地粮食不能自足
热度 3 蒋高明 2013-12-17 21:55
【微评论】下文所报道的问题,笔者大部分赞同。其实,早在一年之前,笔者就对中国粮食问题写成了一书《中国粮食真相》,辗转了几家出版社不能出版。几个出版社给出的解释都一样——新闻出版署不愿意得罪人,就让农业部的专家来评论笔者的书,其结果可想而知。但是,纸终归是包不住火的,瞒了一时瞒不了一世,当年闹饥荒就是各地放卫星产生的苦果——那些粮食都在纸上啊。今天我国粮食真相到底是什么?为什么不让说出其中的内幕?下面的文章暴露了中国粮食问题的冰山一角。 中国三大主粮依赖进口 粮食安全受到威胁 http://www.szhgh.com/Article/health/food/201312/39801.html 2013-12-17 15:53:21 来源:红歌会网 作者:古春秋转 点击:3661 评论: 14 (查看) 分享到: 11   《财经》杂志12月8日发表专题粮食安全报告,揭开中国大陆“丰年缺粮”的真相,表明中国三大主粮净进口的局面将成为一种常态,其“自己养活自己”的承诺日益困难,目前中国粮食面临安全危机。    中国三大主粮或将长期依赖进口   统计局11月29日发布的报告数据,称2013年中国粮食总产量达到60,193.5万吨,同比增长2.1%,是从2004年起,中国粮食产量连续增加的第十个年头。实际上,目前大陆约有一半以上省份出现粮食危机,粮食自给率已经跌破90%的红线,造成中国“丰年缺粮”的怪异现象。   2012年世界人均粮食拥有量为321.7公斤,按统计数据可得出2013年中国人均粮食463公斤,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43倍。   然而,据官方的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三大主粮净进口总数为1,900万吨左右,接近官方自己公布的2013年黑龙江产粮大省2,121万吨的粮食总产量。   继玉米在2011年进入“全面进口元年”后,中国在今年很可能超过埃及,成为全球最大的小麦进口国,按粮油信息中心预测,进口总量将达650万吨。   中国真实的情况是耕地面积的日益减少,资源日益短缺,加上没有粮食规模化生产,中国粮食生产成本居高不下,中国三大主粮净进口的局面在短期甚至长期内可能均会处于“不可逆”状态。   中国粮食生产面临重重困境,增加进口空间受限,海外投资短期难以见效,要实现“自己养活自己”的承诺日益困难,中国粮食已出现严重安全危机,如果世界其它国家也发生粮食短缺或者贸易封锁,那中国马上会因缺粮出现社会动乱。   土地污染问题致使粮食减产、绝收已经到了触目惊心的地步。近两年, “镉大米”、“重金属蔬菜” 土壤污染事件频发。图为湖南长沙市郊的一处农田,长期的干旱已导致土地开裂。    近年中国大陆极端天气频发 粮食大面积绝收   近年来,中国极端天气频发,今年7月以来,中国许多省份进入“烧烤模式”,农作物遭遇极端干旱天气。   根据官方数据统计显示,今年大陆旱情造成内蒙古、浙江、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广西、重庆、四川、贵州、西藏11个省区市277个县区市旗受灾,农作物受灾面积259万公顷,其中绝收37万公顷;直接经济损失122亿元。仅贵州、湖南两省的农作物受灾就达到188万公顷,其中绝收30.5万公顷。另外,湖北有近430万亩(约30万公顷)农田受旱,其中鄂西南地区旱情特别严重,仅十堰市就有超过270(18万公顷)万亩农作物受旱。    中国三大主粮依赖进口 粮食安全受到威胁   今年以来,中国小麦、大米、玉米三大主粮始终保持净进口态势,粮食自给率正在逐步下降,2012年,中国粮食自给率跌破90%。   据美国农业部估计,2013年,中国粮食的需求量比产量高出100万吨,仍将进口大量大米。而中华粮网数据显示,2013年前四个月中国稻米总进口量已经高达99.3万吨,较上年同期大涨约84%。   中投顾问农林牧渔业研究员宋杰凝表示,粮食自给率下降,表明农业中各项问题非常严重。进口粮激增将对中国农业产生重大冲击,粮食安全问题将随之出现,整个国民经济的根基有失牢固。   当前大陆经济严重下滑,地方政府征地血拆更是日趋疯狂,甚至把良田谎称为荒地强征,农地日益减少。图为,2013年5月31日,河北邯郸市曲周县地方政府以储备土地为名雇佣了多台推土机把滏南村300余亩小麦、大棚、果园全部给毁了,村民跪地痛哭。(网络图片)    征地污染农田大量流失 中共海外购地种粮   目前,地方政府60%~80%是以卖地为生。尤其在现行的体制中,当官的无不为了升官大搞GDP政绩进行固定资产投资,导致地方债高企,当前经济严重下滑的情况,征地血拆更是日趋疯狂,甚至把良田谎称为荒地强征,农地日益减少。   今年10月,中国指数研究院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全国300个城市的土地出让金收入创新高近2.1万亿元,而去年同期只是1.24万亿元。   中国三大主粮净进口的局面将成为一种常态,其“自己养活自己”的承诺日益困难,目前中国粮食面临安全危机。图为遭污染的长江水源。(Getty Images)   除此之外,土地污染问题致使粮食减产、绝收已经到了触目惊心的地步。近两年, “镉大米”、“重金属蔬菜” 土壤污染事件频发。   早在2006年7月份,时任国家环保总局局长的周生贤全国土壤污染防治会议上也公开过一组数据:中国受污染的耕地约有1.5亿亩,污水灌溉污染耕地3,900,250万亩,固体废弃物堆存占地和毁田200万亩,合计约占中国耕地总面积的1/10以上。从2006年开始,环保部和国土资源部联合启动全国首次土壤污染普查,到2010年,耗资已达10亿元,但调查结果一直未被公布。其相关数据仍是一个“不能说的秘密”。   根据中科院生态所2012年发布的研究报告,目前中国受镉、砷、铬、铅等重金属污染的土地面积近2,000万公顷,大约相当于12个北京市的大小。有非政府组织和研究人士表示,中国“癌症村”的数量有几百个之多,其污染之严重可见一斑。   在中国耕地不断流失、污染的时候,中共不得不在海外大量购地种粮,以解决粮食问题,以防粮食短缺引发社会动乱。   今年9月,有消息称,中国将购买300万公顷乌克兰农田用地,这意味着中国要买下乌克兰二十分之一国土面积,占全乌克兰可耕地总面积近十分之一。   有还消息称,时至2013年,中国企业已经从阿根廷和哈萨克斯坦等国租赁了数十万公顷的土地来种植大豆。   更早之前,2007年菲律宾政府因核给中国公司120公顷的当地耕地以种植稻米、玉米及蔗糖等作物,价值50亿美元的交易却遭当地农夫一再反对。   隶属于中储粮总公司的林甸直属库发生火灾,共有78个储粮囤表面过火,储量 4.7万吨。(网络图片)    粮食储备造假 中储粮疑掩盖亏空人为纵火   中国粮食储备造假,粮库库存严重不足及粮食“少收多报”的亏空现象的消息不断,甚至早在朱镕基时代,地方官员就造假欺骗。高层多次彻查亦未能遏制,而且还有越演越烈之势。   2013年5月27日,中共中央第一巡视组进驻中储粮总公司,5月31日,中储粮林甸直属库离奇失火,过火粮囤和货位80个,足够百万人吃一年、价值近亿元的约5万吨储粮,全部化为灰烬。   然而,这把火揭开了中储粮等粮食储备机构操纵粮食买卖的黑幕,将中储粮从收购库点选择到收购的资金发放、监管的垄断利益链暴露于光天化日之下。火灾后,外界纷纷质疑中储粮掩盖亏空,人为纵火。   与此同时,6月4日,中纪委即抛出安徽原副省长倪发科,称其涉嫌严重违纪接受调查。倪发科被中纪委抛出,其中涉及粮食造假欺骗朱镕基的骗局,显示出王歧山警示利益集团的意味。   曾任安徽南陵县委书记的倪发科涉及粮库库存造假,蒙骗时任总理朱镕基。《朱镕基讲话实录》中提及此事称,1999年传统新年前夕,朱镕基到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信访局看望工作人员时说:“不久前我到安徽南陵县去察看粮食仓库,在我没去之前粮库都是空的,后来他们把一些粮站的粮都搬过来,摆得整整齐齐。连我都敢骗,真是胆大包天!”    粮食危机将是中国大陆面临的长期问题   中国粮食储备黑幕甚多,硕鼠巨贪正在吞食中国百姓的口粮,地方粮库粮食霉烂、偷卖粮食的现象很多,为了隐瞒问题,弄虚作假,粮库内上面铺小麦,下面是麦麸,甚至把托市粮抵押给银行进行贷款。   同时,中国粮食进口率不断攀升,自给率下降,镉毒大米,国家粮库的巨大亏空,加上近年来极端天气造成粮食大幅度减产,粮食危机将是中国面临的长期问题。。。
个人分类: 建言新农村|2872 次阅读|4 个评论
退运转基因玉米不等于其不安全
热度 4 bioxncai 2013-12-1 13:25
近日有报道说,中国退运了从美国进口的6万多吨转基因玉米。于是,有些反转基因人士出来说:你们看看,转基因玉米不安全吧,所以退货了。更夸张的说法是:“中国抗击转基因行动”取得了很大胜利。 进口的转基因玉米是因为不安全而退货的吗?事实并非如此。 在国际贸易中经常遇到的问题是,各国的法律法规往往不相同,一种产品在一个国家是合格的,到了另一个国家就变成了不合格产品。所以,被别国认为不合格的产品,不能简单地认为其就是“伪劣”产品。完全可能是由于不符合对方的产品标准、审批手续等等,而被认为不合格。 像这次中国退运从美国进口的6万多吨转基因玉米,是因为其中含有的MIR162转基因成分还没有得到中国有关部门的批准。尽管美国已经批准了,但是没有用,一定要中国政府批准了才行。显然,退货的原因是由于手续上不完备,而不是这批转基因玉米不安全。如果美国方面以后还要出口含有MIR162转基因成分的玉米到中国的话,就应该向中国有关部门提出申请,以得到批准,在批准以后就不会再因为同样的原因而退货了。 迄今为止,中国政府已经批准了多种转基因玉米的进口许可,例如,MON810,MON863,TC1507,59122,Bt11,Bt176,MON87460,3272等。中国从去年到今年已经进口了300万吨转基因玉米,预计明年会更多,有可能达到700万吨。 希望反转基因人士能够客观地、正确地看待此事,而不要曲解。
1969 次阅读|8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6 21:3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