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科学网 标签 进口 相关日志

tag 标签: 进口

相关日志

粮食危机:狼会来吗?
蒋高明 2020-3-1 09:46
粮食危机:狼会来吗? 蒋高明 早在5年前,笔者对我国粮食安全问题,写成了一书《中国粮食真相》,辗转几家出版社不能出版。他们给出的解释都一样——新闻出版署不愿意得罪人,就让农业部的专家来评论笔者的书,其结果可想而知。 我国粮食对外依赖度很大。2019年我国进口粮食1.15亿吨,而国产粮食为6.6亿吨,进口占国产比例17%,进口量为出口量的70倍。另外,粮食生产与粮食进口的数据是打架的,即一方面宣布粮食连年增加,一方面进口也同步连年增加,我们增加的粮食在哪里呢?有人说“进口的到市场,国产的进粮仓”。在国外廉价粮食(廉价到玉米在美国本土只有3-5美分一斤)对中国农业持续打压下,中国农民不愿意种地,谁种地谁吃亏。 我国大陆34个省市自治区中,有50%的省份粮食不足。其中海南、青海、福建、浙江、上海、北京等等自足率只有12%-56%;粮食真正富裕的只有黑龙江、吉林、内蒙古、河南等少数省份,自给率150%-375%;而甘肃、宁夏、江苏、湖南、四川等刚好够用,自给率102%-107%,几乎无粮可调。那么多省份粮食不够吃,粮食是从哪里来?大部分省市的做法就是“买着吃”。   据统计,我国人均消耗粮食478公斤,为世界平均水平(321.7公斤/人)的1.48倍。如果数字是真实的,我们完全有理由乐观,可以少生产一些粮食,腾出土地搞生态保护。怪异的是,我国粮食安全警报非但没有解除,反而有人搞出了用土豆当主粮的勾当来。可见,中国人均478公斤粮可能是个“空泡泡”。 除了数量安全,我国粮食质量安全更令人担忧。我们吃的80%的以上的大豆是进口转基因大豆,人均62.8公斤。大豆是中国最重要的植物蛋白,中国人的饮食结构中豆类占据重要地位,即使吃素的僧侣也是要吃豆腐的,可惜今天中国人的餐桌上难以寻觅国产大豆了。 2018年,我国使用化肥总量为5900万吨,人均消耗45.4公斤;农药总量337万吨,人均2.59公斤;中国每年抗生素原料生产量16.2万吨;人均0.124公斤;农膜使用量217.3万吨,人均1.62公斤。据不完全统计,围绕食物链人类发明并使用的化学物质高达5万多种!食物链不断增加的化学物质,严重污染了生态环境,造成生物多样性下降,人类免疫力降低。 粮食数字是人为可以控制的,“粮耗子”当面连总理都敢欺骗,那些背后的数字水分到底有多大,有人是心知肚明的。然而,数字可以编造,但肚皮可不能糊弄。如果没有了粮食,一切背后的问题都会浮出水面,那些靠数字游戏大行其道的专家也将会暴露——只有退潮了,才会发现谁在裸泳。 中国粮食已出现安全危机迹象,如果世界其它国家也发生粮食短缺或者贸易封锁,那我们马上会因缺粮出现社会动乱。粮食危机,狼真的会来的。
个人分类: 自然与社会|0 个评论
值得思考的问题
热度 1 jhsweden 2019-3-26 17:25
据国家统计局报道,中国现在每年需要进口石油四点六亿吨,天燃气约一亿吨,煤四,五亿吨,需要外汇合人民币近二万亿元,而且在逐年增加。同时,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服装,纺织品,鞋,家俱等)所得外汇收入超过二万五千亿元。 我们知道,中国能够出口这么多劳动密集型产品是因为劳动力价格相对便宜。现在工资水平在不断地提高,相对越南,孟加拉国等南亚国家来说竞争力越来越低。这实际上是好事,证明国民变得越来越富。只是外汇收入会越来越少,问题是将来能否会有足够的外汇来购买那些所需要的能源。 据报道,为了雾霾问题,二千多研究人员经过二年多的努力,终于找到了其成形的科学依据,结论是,在中东部区域,生态环境已经承受不了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所带来的压力。想一想也很简单,地球上每年挖掘出约七十亿吨煤炭,却有一半消耗在中国,主要集中在中东部地区。特别要指出的是煤炭是最污脏最具污染性的一种能源。现在中国在转向以天燃气替代燃煤,也就是说需要大量进口天燃气,其后果是国际上天燃气价格上涨,一个例子是中国近二个月的进口价比一年前就增加了百分之三十。 有人会说,现在华为有世界上最好的4G和5G网络技术,每年出口多挣的些外汇应该足够用来购买所需要的能源。我想事实不会那么简单。一个直观的现实是华为的员工都是高收入,理所应当的他们有能力享受高档的进口商品和出国旅游,他们的子女要出国留学甚至永久性地在国外生活。一般来说中国在每一个高技术产品上的成功,就意味着"白菜价",大多数人从而有资格享受,这也许是体制优越性的一个体现。说起来中国是最大的电子产品出口国,实质上只是个组装地而已,并且外资企业掌控了相当大部份的业务。 再有,中国也是个粮食进口大国,大豆,玉米,大米和小麦等加到一起超过一亿吨,还要进口大量的猪牛肉。可以这样说,中国人所需的蛋白质食物间接地直接地主要依赖进口。 能源和粮食属于大宗商品,一旦世界某地出现区域性冲突或重大自然灾害,它们的价格就会剧烈波动。一个需要靠进口大量的能源和粮食维持运行的国家如果没有足够的外汇储备就会遭遇金融危机,引起社会动荡。 今天约有二亿人口的消费水平达到或超过了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一个有意义的问题是如果再让二亿人口达到这个水平还需要进口多少石油和天然气?用什么方法去赚取所需要的外汇?还要多用多少吨煤炭?十四亿人口何日都能达到那个水平?。 挂着各种各类头衔招牌的专家往往以"雷语"闻名于世,现在该是严肃地思考现实问题的时候了。谁能出招出一个可持续地解决中国能源问题的方法,他就无愧于其头衔招牌。
2454 次阅读|1 个评论
进博会和自贸区:中国正成为世界最大、最活跃的消费市场
jiangming800403 2018-11-7 12:37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越来越多产品的最大买家 ,在大宗产品消费和碳排放已经全面超过美国,当然这也是历史的必然,因为中国人口是世界的1/5,美国的4倍。中国的钢铁产量是美国的10倍。汽车市场规模也比美国大很大,美国每年不过卖出1000多万辆汽车,而中国是近3000万辆。全球半数的铁矿石和大豆出口都运到了中国,甚至石油进口量也超过美日,成为世界第一。但是,人均石油消费(包括石化原料)不过400多公斤,还不到世界平均水平,远远低于美日欧。 链接地址: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95119-1031737.html 目前,中国(大陆)商品出口额2.2万亿美元,进口额约为1.8万亿美元,约有4000多亿美元的贸易顺差,是世界最大的出口国、顺差国和第二大进口国,进口额相当于美国的70%。当时香港的进出口额(基本上都是转口贸易)都在5000亿以上,即使扣除陆港之间的直接进出口,两岸四地包括台湾、澳门整个大中华区的进口额已经与美国差不多,考虑到中美之间增长速度的差异,两岸四地成为世界最大的进口市场已经指日可待。同时,中国虽然有巨大的商品贸易顺差,但是在文化产品和服务贸易方面仍然有着巨大的逆差,特别是出国旅游、留学已经成为了居民重要的用汇渠道。 从可口可乐到通用、福特、苹果之所以重视中国市场,还是因为这个市场的规模。中国达到和美国中产阶级差不多购买力的人口可能已经超过了全部美国人,每年去美国旅游的中国人也远远超过了来中国的美国人。 中国不是追求贸易顺差的经济民族主义国家 ,实际上由于历史原因,中国很多出口仍然是补偿贸易,进出口之间有着很大的相关性,很多进口是为出口而进口,中国不想也不可能把整个产业链留在国内;很多中国人对外国产品仍然有一种盲目的推崇甚至迷信,中国制造创造了巨大的贸易顺差,追根到底还是因为更高的比较效率和成本优势。巨额贸易顺差形成的外汇占款一直是中国经济中的一个不平衡因素。超过4000亿的外汇占款,按目前汇率意味着央行需要发行将近3万亿的人民币进行对冲,而考虑货币乘数效应,意味着新增人民币供应量可能达到10万亿这样一个大数,同时最近10年我国外汇储备一直高达3-4万亿美元,这相当于20-30万亿的基础人民币供应量,表现在最终的M2中就是50-100万亿这样的一个天文般的数字,而国内并没有相应的商品与之对应。这种外汇占款的堰塞湖一直具有潜在的通货膨胀和资本泡沫的风险。中国中央货币当局不追求外汇泡沫的进一步膨胀,消减外汇占款的方法一是对外投资,二是增加进口。 在这个走向新时代的历史转折时期,第一届 中 国进口商品博览会在上海召开。这是国际贸易史上前所未有的一件大事 。增加进口,不仅仅有助于缓解外汇占款的压力,也是中国经济实力进一步提升的表现,是中国坚定不移扩大开放的宣言书,有助于满足中国市场的多样化需求,促进经济越快越好发展,也是中国推动自由贸易和全球化的大国责任(特别是对亚非重债国家)的一种体现。 从初级产品到工业装备、机电原件,再到消费品、文化产品和服务贸易,中国从世界的进口需求是多样化、全方位的。适当进口部分初级产品及高耗能工业品对于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积极作用。现代世界没有一个国家可以把全部产业链放在国境之内,特朗普总统想这么做,只能遭到经济规律的报复。实际上作为美国国家荣耀的波音飞机大概也有一半以上的零部件是在美国以外生产的。为出口而进口,进口工业装备和元器件、原材料,可以利用全球产业链,提高“中国制造”的比较优势。 消费品和服务进口也能满足中国人日益多样化的消费需求,我们不仅需要世界各国具有民族和地域特色的消费品,也欢迎世界各国的艺术家和运动健将带来各具特色的精神食粮。其实早在十几年之前,国家留学基金委就加大了资助学生、青年学者出国留学访学的力度,各职业联赛大力引进优秀外缘和外籍教练也属于扩大服务贸易进口的一部分。 沪江今夜不眠。应习总邀请参加进博会并对华访问的有八个国家的国家元首,10个国家的政府首脑,他们是立陶宛、捷克总统,瑞士联邦主席,肯尼亚总统,多米尼加、萨尔瓦多、巴拿马总统和古巴新任国务委员会兼部长会议主席(革命以后出生的新一代领导人),越南、老挝、巴基斯坦、俄罗斯、格鲁吉亚、匈牙利、克罗地亚、马耳他、埃及、库克群岛总理。他们当中既有俄罗斯这样的巨无霸,也有马耳他、库克群岛这样的小岛国家。参加进博会的还有代表联合王国和英联邦王室的安德鲁王子,若干国际组织政要和非政府组织的领导人。此次进博会有82个国家和3个国际组织设立了71个展台,主要展示国家形象、经贸发展成就和特色优势产品。其中印度尼西亚、越南、巴基斯坦、南非、埃及、俄罗斯、英国、匈牙利、德国、加拿大、巴西、墨西哥等12个主宾国将设立独具特色的展馆。 回鹘衣装回鹘马,胡姬酒垆日未午,越强大的经济越会开放包容。一千多年前,盛唐时期的长安西市汇集了来自回鹘、突厥、天竺、大食(阿拉伯)、拜占庭的各种商品。波斯、大食、拜占庭的金币也在思路上流通。 中国的贸易伙伴遍天下 ,目前已经和东盟、新加坡、马尔代夫、韩国、澳、新、智利、秘鲁、哥斯达黎加、冰岛、瑞士、格鲁吉亚等24国签订了十三个自由贸易协定,两岸四地之间也达成了内地和港澳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和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P),大陆与港澳之间基本取消了关税壁垒。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其自由贸易伙伴的经济总量已经占到了全球的四分之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已经成为了世界上覆盖人口最多的自贸协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在进行或者研究的自由贸易谈判还包括与印度、孟加拉、尼泊尔、斯里兰卡、蒙古、海合会、以色列、巴勒斯坦、毛里求斯、摩尔多瓦、挪威、巴拿马、哥伦比亚、斐济等国家或者国家组织的自贸谈判,以及中日韩自由贸易区和RCEP两个多边协定的谈判。这些谈判也覆盖了世界上差不多1/4的经济总量。 香港凭借其自由港的地位迅速成为了亚洲四小之一,并进入了高收入经济体,但更重要的是作为中国大陆转口贸易的窗口,取得了类似广州十三行一口通商的垄断地位。 目前,大陆正在积 极推进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建设,在内地建设更多的“香港” ,目前除了三大直辖市(不包括北京)已经开始或者准备建设自贸试验区的由辽宁、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广东、海南等沿海省份,长江经济带的湖北、四川,路桥(丝绸之路)上的河南、陕西,这对增加消费品进口,满足大陆居民日益多样化的消费需要具有重要作用。
个人分类: 经济时评|1096 次阅读|0 个评论
大量进口转基因大豆已经对中国油料产业构成了实质性损害
jiangming800403 2018-4-8 22:14
替代美国大豆的办法比困难多。由于早籼稻严重地区滞销,南方很多地方只种一季中稻,冬水田的面积越来越大,可以用来增加油菜籽种植面积,油菜亩产可以达到200-300公斤,含油量也比大豆更高,如果用1亿亩冬水田来种油菜,至少可以生产两千万吨油料。但是,四大粮商已经深深介入了中国食用油行业,为了追求利润,他们大量采购、生产廉价的豆油。进口转基因大豆生产的都有已经占据了我国食用油市场份额的近60%。由于采购量减少,长江流域的秋播油菜生产受到了很大的抑制。同时,由于水稻播种面积减少,长江流域农村,农田抛荒、农民外流现象都很严重。 中国有60亿亩草原和灌丛草地,如果用其中的1/10发展优质豆科牧草,提供蛋白质饲料,足以替代进口大豆生产的饼粕。
个人分类: 农业、食品与农村发展|202 次阅读|0 个评论
三招破解我国进口大豆难题
jxz1963 2018-4-8 21:27
针对近期中美贸易大战,著名油脂专家、河南工业大学油脂与植物蛋白教授周瑞宝先生近日大胆提出: 如果合理利用餐厨废油,每年可以少进口2000万吨美国大豆; 如果再科学合理加工油料,可从高温或火烧的条件下夺回至少几百万吨或上千万吨优质油料饲用蛋白……,至少再减少2000万吨大豆; 适度提高国产非转大豆价格,还能推动国产大豆种植、提高产量; 同时,加大木本油料资源开发和可耕地资源充分利用、共同推动植物油料资源充分利用的机遇到来了。
个人分类: 我的观点|1320 次阅读|0 个评论
关于食用植物油的安全问题(2)——西安市供应进口毛油事件
热度 1 jxz1963 2018-2-8 16:30
198 7 年 1-8月 ,陕西省果品茶叶副食 品 公司和 西安市油脂公司将大约十一万公斤未经加工精炼、溶剂残留量在 110~661ppm的进口毛大豆油、毛菜籽油 在没有经过 ”精炼加工“的工艺过程,直接把这批 毛大豆油、 毛菜籽油(浸出毛油)通过各零售点卖给西安市市民食用 。 事情经过西安市相关新闻媒体披露后,引起了西安市民的高度紧张和强烈不满,并提出许多问题。 特别是西安当地媒体的跟踪报道后,引起了西安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为查清事实并作出科学分析,西安市人民政府于 1988年3月23日专门在市政府召开了“进口毛油论证会”,专门召集商业、粮食、油脂、工商、医疗、卫生、营养、教育和妇女界等相关组织的代表参加论证会,我国著名油脂与植物蛋白专家、中国粮油学会油脂专业分会秘书长、商业部西安油脂科学研究所副所长丁福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特邀参加了此次会议,并在会上发表了“吃了毛油会怎样?”的主题讲话。 会后,西安市公检法相关机构对时任西安市油脂公司总经理的庚先生进行了拘留,并在随后的司法程序中,给予其有期徒刑三年的判处。 这就是当时哄动全国的 “西安市售进口毛油”事件。 采用压榨、浸出等方法制取的菜籽油或大豆油都叫毛油,未经过精炼的毛油是不能食用的。 在这些 “毛油”中含有大量杂质,如:水分、泥沙、饼粕粉末、纤维、游离脂肪酸、色素、含硫化合物、蜡质和胶质等等,有时还含有黄曲霉毒素、苯并芘等有害物质,必须经过高温精炼后才能去除。 吃油就是要吃经过精炼的油,经过精炼的油品质才能得到有效保障。
个人分类: 我的观点|2991 次阅读|2 个评论
中国有必要每年进口九千万吨大豆吗?
热度 2 jxz1963 2018-2-2 22:21
中国有必要每年进口九千万吨大豆吗? 读了《科技日报》的文章“去年进口九千万吨大豆 确保百姓‘吃好’”,我在沉默几天后,只想弱弱地问一下媒体:中国有必要每年都进口这么多转基因大豆原料吗? 同时,我只想说一句话:现如今的中国大豆产业给中国人撑脸了吗?2017年我国粮食累计进口13062万吨,较2016年增加13.9%,其中,大豆累计进口9553万吨,稻米累计进口403万吨,小麦累计进口442万吨,玉米累计进口283万吨,中国人的饭碗里还盛着中国人自己打的粮吗? 年年的“一号文件”,“三农问题”,好像问题是越来越严重了。 现在市场的“米、面、油”价格低的农民都不愿意种地了,全国荒地有多少?种粮农民有几个挣钱的?有些油比水还便宜。 醒醒吧,我们的政治家、经济学家、媒体朋友们! 附《科技日报》原文: 去年进口九千万吨大豆 确保百姓“吃好” 日前,海关总署公布的2017年粮食进出口数据显示,我国稻米和大豆进口量继续保持全球第一,且进口量继续增加。1月30日,科技日报记者就口粮安全等问题采访了业内专家。 稻米、小麦自给率高 口粮安全没问题 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粮食累计进口13062万吨,较2016年增加13.9%,其中,大豆累计进口9553万吨,稻米累计进口403万吨,小麦累计进口442万吨,玉米累计进口283万吨;2017年我国粮食累计出口280万吨,较2016年增加47.4%。其中,大豆累计出口11万吨,稻米累计出口120万吨,玉米累计出口8.6万吨。 由此可以算出,2017年我国稻米净进口283万吨,小麦净进口442万吨。 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研究员肖国樱说,稻米净进口283万吨,约占上年度我国稻米生产量的2.7%;小麦净进口442万吨,约占上年度我国小麦生产量的3.3%,我国稻米和小麦的自给率均在95%以上,口粮安全性没有问题。 曾任中国水稻所生物工程系第一任系主任的王大元解释说,我国对水稻和小麦的进出口量都实行了配给额度,超过配额就会征收20%以上的进口税,所以数量上不会有大的起落。 进口大豆保障食用油供应及饲料蛋白来源 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大豆净进口9542万吨,约为上年度我国大豆生产量的7.3倍。我国进口大豆主要为转基因大豆,在世界范围内,美国、巴西、阿根廷和巴拉圭共有超过7亿亩的土地正在为我国生产转基因大豆。 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研究所生物学研究中心高级工程师姜韬认为,9542万吨大豆给我国消费者提供了超过80%食用油——大豆油,以及肉制品生产必须的主要饲料蛋白来源——豆粕,这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 进口的大豆保障了我国养殖业的饲料供应,维持了中国人民较好的生活水平。肖国樱解释说,在较高的管理水平下,四斤多饲料可生产一斤猪肉,不进口这些饲料原料,要我国自己生产,光生产9542万吨大豆就需要7.9亿亩的耕地,而我国还正在为保18亿亩耕地红线而努力。 与此同时,如此大量地进口大豆仍存在隐患。王大元说,一旦国际形势有变,影响了大豆的进口,对百姓生活的影响将会是巨大的。 对此,肖国樱认为,一方面,我国并没有足够耕地来满足“吃好”的需求,只有委曲求全地选择保障口粮生产、饲料粮外购的策略,来解决“吃饱”的问题;另一方面,大豆市场也是一张王牌,要充分利用好;此外,我国应加强农业科技合作,让农业走出去,培育周边国家的粮食生产能力。 “ 远亲不如近邻,买不到远亲的大豆,我们可以购进近邻的玉米和小麦,培育潜在的多元化供应主体。”他建议。 王大元分析称,今后我国大豆进口量不会像以前那样继续攀升,应维持在年进口1亿吨左右。 来源:2018年1月31日《科技日报》
个人分类: 我的观点|2467 次阅读|4 个评论
为何对进口糖加征保障措施关税?
wfvg9 2017-5-27 08:46
为何对进口糖加征保障措施关税? 跨洋过海友入关,何为惊咋恐水漫? 礼迎远方来游客,炼好自家定心丹 。 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根据商务部提议,于2017年5月22日起对进口食糖产品实施 保障措施 ,即对进口食糖 配额外 50%的关税加征 保障措施关税 ,实施 期限 为3年:2017年5月22日至2018年5月21日税率为45%,配额外总税率95%,2018年5月22日至2019年5月21日税率为40%,总税率90%,2019年5月22日至2020年5月21日税率为35%,总税率85%。 什么是配额外关税和保障措施关税?对照我国一贯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的主张下,这样做是否符合自由贸易的理念、符合世贸组织的规定?从长远看,提高我国食糖市场竞争力的出路在哪里? 一、配额外关税和保障措施关税 1 、配额关税即关税配额 (Tariff RateQuotas) ,是进口国对进口货物征较低税率或免税的货物数量的限制,超过规定数量限额后征较高或一般的税率。关税配额有两种。一是全球关税配额,对受惠国或成员国的进口商品一律适用按先来后到的次序批准进口,直至配额用完为止。二是国别配额或称单一受惠国关税配额,把配额分配给指定的供货国或供货地区,直至分配的数额用完为止。 我国进口关税配额和适用税率由商务部分配,商务部授权机构负责受理本地区内食糖进口关税配额的申请。食糖进口关税配额根据申请者的申请数量和以往进口实绩、生产能力、其他相关商业标准或根据先来先领的方式进行分配;分配的最小数量以食糖商业上可行的装运量确定。进口关税配额证自每年1月1日起至当年12月31日有效。 按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承诺,食糖市场以关税配额的形式逐步对外开放,从1999年起进口食糖关税配额160万吨,5年内配额数量每年增加5%,在配额内,进口原糖关税起点为30%,配额外进口关税为76%,每年递减3%。2004年进口配额增长到194.5万吨,配额关税降为15%,配额外最惠国税率为50%,目前我国进口配额及关税维持在2004年的水平上。 进口配额所确定的数量不是必须要进口的量,而是“准入”即可以进口的数量限额,政府不得阻止配额量进口。进口商可依当时国内外食糖差价和关税率等情况决定是否利用配额进口,若国内外差价较小,利润空间有限时,进口商可以放弃配额。 2001-09 年,我国食糖进口量70万吨—140万吨,占世界贸易量的3%。2011年进口291.9万吨,首次超出194.5万吨的配额,此后2013-2015连续进口454.6万吨、349万吨、485万吨,分别超出关税配额260万吨、254.5万吨和290.5万吨。2015年食糖进口数量占中国食糖总产量的47.22%。这些超出配额194.5万吨以外的进口食糖在实施这次保障性关税前按50%的税率征税。这一关税水平远远低于世贸组织135个成员国(地区)97%的平均关税水平。 2 、保障措施关税 保障性关税,是指针对某类商品 进口量急增 ,对进口国相关产业带来 严重威胁或损害 时,按照WTO有关规则,在与有实质利益的国家或地区进行磋商后,在一定时期内提高该项商品的进口关税或采取数量限制措施。这里有两个重要的关键词:“进口量剧增”和对进口国相关产业造成的“严重威胁和损害”。 进口量急增 ,包括相对增加与绝对增加。相对增加是指进口量占进口国国内生产总量的市场份额的增加,其中也包括实际进口量不变,但进口国同类产品产量下降引起的进口量市场份额的上升。 严重损害 ,是指对某一成员国内产业造成的重大的全面损害(significant overall impairment),严重损害威胁是明显迫近的(clearly imminet)的损害,两者的存在均应基于事实为依据。主管机构应当评估或衡量影响该国内产业状况的有关进口产品绝对增加或相对增加的比例和数量、进口产品在国内市场上所占的市场份额、国内产业的销售水平、总产量、生产率、设备利用率、盈亏以及就业变化等。 截至2013年3月,世贸成员共发起255起保障措施调查。在世贸成员中,有48个成员是保障措施使用者,其中使用该措施最多的成员是印度,共发起29起调查,其它主要使用者包括印尼(23起)、土耳其(17起),约旦(16起)、智利(13起)、乌克兰(10起)、美国(10起)、捷克(9起)、埃及(9起)、菲律宾(9起)等。保障措施涉及的产品集中在化学工业及其相关工业的产品(43起);贱金属及其制品(42起);石料、石膏、水泥、石棉、云母及类似材料的制品,陶瓷产品,玻璃及其制品(23起);食品,饮料及酒、醋,烟草及烟草代用品的制品(21起);活动物,动物产品(18起);植物产品(18起);纺织原料及纺织制品(16起)等。 保障措施实施方式主要有:提高关税,实行关税配额以及数量限制等。鉴于非关税措施的扭曲作用较大,除非进口方有正当理由,否则实施数量限制时不得使进口数量低于过去三个有代表性年份的平均进口水平。 保障措施实施期限一般不超过4年。若需要以保障措施防止损害或救济受损害产业,或有证据证明该产业正在进行调整,则可延长实施期限。但保障措施实施的全部期限(包括临时保障措施)不得超过10年。 在紧急状况下,若迟延采取措施会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害,进口方可不经磋商而采取临时保障措施。临时保障措施的实施的条件是:进口国只能初步裁定进口急剧增加已经或正在造成严重损害或严重损害威胁;临时保障措施的实施期限不得超过200天,且计入保障措施总期限内;临时保障措施应以关税形式为主。若随后的调查不能证实进口急剧增加对国内产业已造成的严重损害或严重损害威胁,则征收的关税应迅速退还;在实施临时保障措施前应通知保障措施委员会,在采取该措施后应尽可能与各利害关系方进行磋商。 保障措施的实施期限有严格规定,必须在防止或补救损害所必需的程度和时间内。若保障措施适用期限预计超过1年,进口方在该期限内应依固定时间间隔逐步放宽该措施;若实施期限超过3年,进口方应进行中期审查,根据审查结果撤消或加快放宽该措施。在该延长期内保障措施不得比最初适用更加严格,且应继续放宽。若对同一进口产品再次适用保障措施,则在一般情况下,两次之间应有不短于第一次实施期限,至少为2年的间隔;若适用期为少于或等于180天,且在该实施日前的5年内,未对同类产品实施两次以上保障措施,则该措施实施之日起1年后,可再次实施,期限最多为180天。 保障措施的实施应遵循无歧视原则,对所有同类进口产品应一视同仁,而不能只对某一成员的进口产品实施保障措施。 世贸组织还对对成员国在关贸总协定的《1994年GATT》之外达成的双边或多边协定,以提高产品价格,限制出口数量或价格承诺等措施(灰色区域措施)来规避《1994年GATT》非歧视规定(如,有秩序的销售安排、自动出口限制、出口节制、出口价格或进口调整机制、出口或进口监督、强制性卡特尔、任意性出口或进口许可证制度)等,做了明确的禁止适用的规定。 在这里,我们看到: 伸张自由贸易和以零关税为最终目的的世贸组织,是以契约、法律来约束各方自由意志和自由行为的。即自由和自由贸易是以不损害他人、他国利益为约束条件下的自由和自由贸易。 二、加征保障措施关税的原因和效果 我国实施食糖进口保障措施关税的原因简单说来就是,在调查期内被调查产品进口数量增加,中国国内食糖产业受到了严重损害,且进口产品数量增加与严重损害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上文已经指出,我国食糖2011年进口291.9万吨,首次超出194.5万吨的配额,此后2013-2015连续进口454.6万吨、349万吨、485万吨,分别超出关税配额260万吨、254.5万吨和290.5万吨。2015年食糖进口数量占中国食糖总产量的47.22%。2011年初以来,世界原糖价格持续下跌。配额外进口原糖精炼税后价由2011年1月的每吨9700元降至2014年9月的每吨3900元。而同期国内食糖均价由每吨约7000元降至每吨4500元,每吨国内食糖均价比进口原糖精炼税后价格还要高,海通证券研报认为,国内产糖成本为每吨4300元-4800元。故进口食糖剧增造成国内企业连续四年亏损,而国外出口企业在配额之外进口我国,依然有利可得。 商务部数据显示,2010/2011榨季至2014/2015榨季,全球食糖供应连续5年严重过剩,过剩产量分别达到628万吨、1213万吨、1114万吨、793万吨和598万吨。据中国糖业协会统计,受供大于求和进口糖的冲击影响,2013年国内全行业亏损30多亿元,利税总额同比下降约90%;前光明食品集团副总裁、上海糖酒集团董事长葛俊杰认为,2014年,国内糖业亏损额在100亿元以上。低于成本的糖价,导致了产能的大量停滞。中国糖业年报数据显示:2011年至2015年,国内食糖产业开工率分别为68.44%、77.72%、80.35%、78.72%和63.97%。2014年至2015年行业开工率分别比上年度降低1.63和14.75个百分点。2016年一季度开工率为56.35%,比2015年同期减少9.24个百分点。 在进口到岸价格基础上增加按50%的配额外关税税率和保障措施税率45%计算的进口食糖价格,则可以减轻损害。但各省糖协会成员认为,据他们的计算,只有对进口食糖征收155.9%的关税,才能保证进口糖与国产糖的公平竞争。 在这里我们看到: 当出口方的自由意志和行为损害到进口方的利益时,进口方必然会用世贸组织的契约和法律来约束出口方,自由贸易是贸易各方彼此遵守交易规则下的贸易自由。 三 、长远措施 由上述可知,我国对食糖进口加征保障措施关税是符合世贸组织的相关规定的,是符合自由贸易精神的。 但是,之所以进口食糖会对中国食糖产业形成竞争力,除了进口食糖价格低的原因外,还有中国糖产业的自身问题。美国农业部(USDA)认为,中国食糖产量连续下滑和盈利亏损,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劳动力成本攀升。荷兰合作银行的食糖分析师查尔斯·克拉克认为,之所以进口食糖会对中国食糖产业形成竞争力,一个重要因素是中国食糖生产机械化程度较低,故价格比全球多数地方都高。此外,大量来自越南、印度或泰国的走私糖,也助力了中国食糖价格的下跌的。 实施保障性关税尽管合法,但毕竟是对落后竞争力的不能超过4年的短期保护性措施。因此,打击食糖走私,提高机械化作业水平以减少人工使用,提高劳动生产率,是提高我国食糖在国际市场竞争力的中、长远之策。 参阅: 1 、关税配额_360百科 https://baike.so.com/doc/5345447-5580892.html 2 、商务部裁定关税配额外进口食糖征45%保障措施关税_财经频道_巴蜀在线 http://www.bazhongol.com/money/chanpin/188855.html 3 、商务部裁定对进口食糖征关税|保障措施|关税|食糖_新浪新闻 http://news.sina.com.cn/c/2017-05-23/doc-ifyfkqwe0696540.shtml 4 、商务部:关于对进口食糖采取保障措施的公告|海关|保障措施|食糖_新浪财经_新浪网 http://finance.sina.com.cn/money/future/agri/2017-05-23/doc-ifyfkqwe0785456.shtml 5 、我国对配额外进口食糖加征关税第一年税率为45%_财经_环球网 http://finance.huanqiu.com/chanjing/2017-05/10716443.html 6 、我国的食糖进口关税制度 - 技术总结 - 道客巴巴 http://www.doc88.com/p-097371655593.html 7 、关税削减公式对我国糖产业的影响——在WTO新一轮农业谈判与中国农业政策论坛的发言 - 会议论文 - 道客巴巴 http://www.doc88.com/p-143571902177.html 8 、进口关税计算方法_找法网(Findlaw.cn) http://china.findlaw.cn/info/jingjifa/gjmyf/guanshui/gsjs/85603.html9 、 9 、进口货物完税价格及关税的计算_张效强_新浪博客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68f1f220100n2u5.html 10 、完税价格_360百科 https://baike.so.com/doc/5567139-5782275.html 11 、美媒:中国对配额外进口食糖加征关税稳定糖价_《参考消息》官方网站(全文)_网易新闻 http://news.163.com/17/0524/11/CL6T5V2P00018AOQ_all.html 2017/5/24 ,2017/5/27。 和陈与义《牡丹》韵: 一自胡尘入汉关,千年伊洛路漫漫。 青墩溪畔龙钟客,独立东风看牡丹。 陈与义-公元1090-1139年,字去非,自号简斋,宋洛阳人。历任文林郎、太学博士、礼部侍郎、参政知事等。于诗尊杜甫,也推重苏轼和黄庭坚,是江西派“三宗”之一。有《简斋集》。 伊洛-伊河、洛水。青墩溪-今浙江桐乡北。
个人分类: 读书-科研笔记|4254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自行车王国的尴尬:超500元自行车变速器全进口
wya 2016-9-20 14:33
http://news.sohu.com/20160920/n468753675.shtml 自行车王国的尴尬:超500元自行车变速器全进口 技术之困:500元以上车全用进口变速器。   据多位受访者透露,目前国内的自行车生产企业,单价在500元以上的自行车几乎全部都用进口变速器,其中80%都是日本禧玛诺变速器,部分单价更贵的用的是美国速联变速器。“一方面我国变速器的品牌实力不行,超过500元的自行车没人愿用国产变速器,不然卖不上价;另一方面,像日本禧玛诺变速器在精度和使用寿命等多方面确实比国产的强,我们目前还难以达到那个工艺水平。”   记者采访了解到,除了变速器,国内在高端铝合金部件、高端碳纤维部件方面,都缺乏自给能力。天津自行车行业的龙头企业都是大型组装企业,关键零配件主要靠国外或台湾供货。   专家认为,我国自行车出口主要是以价格优势占据国际市场,产品技术含量低,导致行业利润空间小,缺乏核心竞争力,多数企业只能以价格和数量优势扩张制胜,影响自身利润和创新研发投入。   品牌之困:出口基本都是贴牌卖。   “2015年天津出口自行车2238.85万辆,占总产量一半以上,但基本都是给别人代工,到了国外贴人家的牌子卖。”龚孝燕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尽管我国是全球最大的自行车出口国,但全球十大顶级自行车品牌,中国一个都没有;全球十大畅销品牌中,有中国台湾的美利达和捷安特,没有一个大陆品牌。
个人分类: 社会观察|1003 次阅读|0 个评论
除大豆之外三大主粮依靠进口说明什么?
热度 1 蒋高明 2016-6-14 19:19
除大豆之外三大主粮依靠进口说明什么? 蒋高明 早在几年之前,笔者就对中国粮食问题,写成了一书《中国粮食真相》,辗转了几家出版社不能出版。几个出版社给出的解释都一样 —— 新闻出版署不愿意得罪人,就让农业部的专家来评论笔者的书,其结果可想而知。但是,纸终归是包不住火的,瞒了一时瞒不了一世,当年闹饥荒就是各地放卫星产生的苦果 —— 原来那些粮食都在纸上啊。今天我国粮食真相到底是什么?为什么不让说出其中的内幕? 首先我们来看两组报道: 第一组,新华社 2015 年 12 月 9 日报道如下: 国家统计局 8 日公布的全国粮食生产数据显示, 2015 年全国粮食总产量 62143.5 万吨( 12428.7 亿斤),比 2014 年增加 1440.8 万吨( 288.2 亿斤),增长 2.4% ,我国粮食产量实现 “ 十二连增 ” 。   除了粮食产量持续增长外, 2015 年中国粮食播种面积和单产均有所提高。数据显示, 2015 年全国粮食播种面积为 113340.5 千公顷,比 2014 年增加 617.9 千公顷,增长 0.5% 。全国粮食单位面积产量为每公顷 5482.9 公斤,每公顷比 2014 年增加 97.8 公斤,提高 1.8% 。 http://news.xinhuanet.com/tech/2015-12/09/c_128512190.htm 第二组报道,据刘月华《 2015 年我国粮食进口超过 1.2 亿吨》文章报道,我国粮食进口也达到历史最高水平: 2015 年我国进口粮食 12477 万吨,同比增加了 24.2% ;我国粮食产量为 12428.7 亿斤(约 62143.5 万吨),进口量占到了我国粮食产量的 20.1% 。 2015 年粮食出口量为 164 万吨,同比降低了 22.6% ,进口量为出口量的 70 倍。大豆的进口量最高,高达 8169 万吨,同比增加了 14.4% 。粮食出口价格明显高于进口价格,玉米、稻谷和大米、大豆的平均出口价格分别比平均进口价格高了 91.06% 、 110.59% 和 125.88% 。 http://news.nongji360.com/html/2016/01/208225.shtml 上述消息得到了农业部部长韩长赋证实。韩部长的解释是,国外粮食比我们便宜很大一块。 去年我们粮食大概进口了 1.2 亿吨,接近我们自己生产量的五分之一。进口这么多,有一部分是结构性需要,有的品种我们缺,比如说大豆,确实我们缺。但是也有很大一部分,是因为国内外价格差别的原因。一个是结构性需要,一个是价格性竞争,国外的粮食确实比我们便宜,便宜很大一块。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6-03-07/989361.html 细心的读者不难判断出,上述粮食生产与粮食进口的数据是打架的,即一方面宣布粮食连年增加,一方面进口也同步连年增加,我们增加的粮食在哪里呢?有人说“进口的粮食在市场上,中国自己产的进入了粮仓”。这种模式下,国外廉价粮食对中国农民打压下,中国农民不愿意种地,今后的粮仓谁来满足呢? 事实上,我国大陆 30 个省市自治区中,有 50% 的省份粮食不足。其中海南、青海、福建、浙江、上海、北京等等自足率只有 12%-56% ,粮食真正富裕的只有黑龙江、吉林、内蒙古、河南等少数省份,自给率 150%-375% ;而甘肃、宁夏、江苏、湖南、四川等刚好够用 ( 自给率 102%-107%) ,几乎无粮可调。这个基本事实也是与主流宣传的中国粮食连续十二年丰收相矛盾,那么多省份粮食不够吃,粮食是从哪里来?很可能的解释是“买着吃”。 《财经》杂志早在 2013 年 12 月 8 日发表粮食安全专题报告,就揭开中国大陆 “ 丰年缺粮 ” 真相,表明中国三大主粮净进口的局面将成为一种常态,其 “ 自己养活自己 ” 的承诺日益困难。文章指出,中国约有一半以上省份出现粮食危机,粮食自给率已经跌破 90% 的红线,造成中国 “ 丰年缺粮 ” 的怪异现象。 按统计数据可得出 2015 年中国人均粮食 478 公斤,是世界平均水平 (321.7 公斤 / 人 ) 的 1.48 倍。如果数字是真实的,我们完全有理由乐观,可以少生产一些粮食,腾出土地搞生态保护了。怪异的是,中国粮食安全警报非但没有解除,反而有人搞出了用土豆当主粮的勾当来。可见,中国人均 478 公斤粮可能是个空泡泡。 我国耕地面积日益减少,资源日益短缺,加上没有粮食规模化生产,中国粮食生产成本居高不下,中国三大主粮净进口的局面在短期甚至长期内可能均会处于 “ 不可逆 ” 状态。由于增加进口空间受限,海外投资短期难以见效,要实现 “ 自己养活自己 ” 的承诺日益困难,中国粮食已出现严重安全危机,如果世界其它国家也发生粮食短缺或者贸易封锁,那中国马上会因缺粮出现社会动乱。 中国人吃的 80% 的以上的大豆是进口的, 2015 年已高达 8169 万吨,人均 62.8 公斤,且以转基因大豆为主。大豆是中国最重要的植物蛋白,中国人的饮食结构中豆类占据重要地位,即使吃素的僧侣也是要吃豆腐的,可惜今天中国人的餐桌上难以寻觅自己的大豆了。如今,中国三大主粮小麦、水稻、玉米也要净进口,且或将成为一种常态,就不能不令人担忧了了。在这样的形势下,我们如何保证 “ 中国人的饭碗要装中国人自己的粮食 ” 呢?   中国粮食连年丰收,仓库里的粮食肯定是多的装不了,事实并非如此。中国粮食储备造假,粮库库存严重不足及粮食 “ 少收多报 ” 的亏空现象的消息不断。甚至早在朱镕基时代,地方官员就造假欺骗。高层多次彻查亦未能遏制,而且还有越演越烈之势。 2013 年 5 月 27 日,中共中央第一巡视组进驻中储粮总公司, 5 月 31 日,中储粮林甸直属库离奇失火,过火粮囤和货位 80 个,足够百万人吃一年、价值近亿元的约 5 万吨储粮,全部化为灰烬。这把火揭开了中储粮等粮食储备机构操纵粮食买卖的黑幕,将中储粮从收购库点选择到收购的资金发放、监管的垄断利益链暴露于光天化日之下。火灾后,外界纷纷质疑中储粮掩盖亏空,人为纵火。 2013 年 6 月 4 日,中纪委即抛出安徽原副省长倪发科,称其涉嫌严重违纪接受调查。倪发科被中纪委抛出,其中涉及粮食造假欺骗朱镕基的骗局。曾任安徽南陵县委书记的倪发科涉及粮库库存造假,蒙骗时任总理朱镕基。《朱镕基讲话实录》中提及此事称, 1999 年传统新年前夕,朱镕基到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信访局看望工作人员时说: “ 不久前我到安徽南陵县去察看粮食仓库,在我没去之前粮库都是空的,后来他们把一些粮站的粮都搬过来,摆得整整齐齐。连我都敢骗,真是胆大包天 !” 有关部门一方面宣传粮食十二连增,一方面又大量进口,这两个数据本身是打架的。数字是人为可以控制的,“粮耗子”当面连总理都敢欺骗,那些背后的数字水分到底有多大,有人是心知肚明的。然而,数字可以编造,但肚皮可不能糊弄。如果没有了粮食,一切背后的问题都会浮出水面,那些靠数字游戏大行其道的专家也将会暴露——只有退潮了,才会发现谁在裸泳。
个人分类: 建言新农村|3828 次阅读|1 个评论
奇怪,中国买美国粮食居然不是因为中国的粮食产量不够
热度 19 sqzhang 2015-12-29 12:47
下面是陈章良的一个讲话,他披露了一个惊人的现象,中国自己产的粮食放在仓库里卖不出去,而美国的粮食却在大肆进口。 陈章良分析了其中的原因,主要是中国粮食生产成本高于美国。他也提出了一些建议,诸如加强土地流转,实现大规模机械化等等。 但是,我感觉有一个问题他没有讲到。 陈章良说,“今年,国家发改委等部门,不仅没有像往年一样继续提高小麦、稻谷的最低收购价,还将玉米的临时收储价格首次下调了0.12元,降至1元/斤。”“为什么呢?支撑不了了,崩盘了。再一毛一毛(把收储价格)加上去不行了。此时此刻,美国的玉米已经在中国港口了。中国的玉米没有办法跟美国的玉米竞争。” 既然发改委已经知道要崩盘了,可为什么不阻止美国粮食进口,反而要降低收储价格呢?难道中国买不买美国玉米不是中国人自己说了算?这些政府部门到底要干什么,难道是他们要支持美国的农业生产而搞垮中国自己的粮食生产吗? 中国粮食体系面临惊天冲击 : “今年我走了三个省、八个城市做调查,结果大跌眼镜。中国不是因为粮食不够才进口这么多,打的粮食都在仓库里,今年的仓库满满的,卖不出去。卖出去的是进口的粮食。” “今年我走了三个省、八个城市做调查,结果大跌眼镜。中国不是因为粮食不够才进口这么多,打的粮食都在仓库里,今年的仓库满满的,卖不出去。卖出去的是进口的粮食。”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陈章良11月27日在由麦肯锡城市中国计划主办的“城市中国计划2015年年会”上如此表示。 陈章良曾是中国农业大学校长,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担任人民政府副主席时亦分管农业工作。在该论坛上,陈章良忍不住对中国农业的“怪现状”一吐为快。 进口冲击严重 陈章良表示,中国粮食产量不断增长,实现了“十连增”“十一连增”。 “所有人都很高兴,很多农业经济学家居然提出来说,粮食够了,别再生产了。在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上更正式提出一个概念:‘休耕’”。 但奇怪的是,一方面说粮食多了,一方面中国对国外粮食的进口量却不断增加。 他指出,2012年中国进口了8025万吨粮食,这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第一年进这么多的粮食,“而且几乎所有的主粮都有进口。” 其中,大米一口气进了230多万吨,小麦进了370万吨,玉米进口了520万吨。棉花也进了500多万吨,白糖进口360多万吨。 “这一年我突然发现‘见鬼了’,我自己管农业的,怎么都成这样了?糖的主产区在广西,是我管的,中国消耗的白糖是1100万吨到1300万吨,一口气进这么多的白糖,我很紧张。” 他又说,到2013年,“事情变得更加奇怪”,猪、牛、羊肉都进口了,牛奶似乎也不够了。2014年,中国自己打了6亿吨粮食,进口突破1亿吨,“等于是七分之一的粮食是进来的”。 不过,通过走访、调查后获得的结果,却使陈章良十分惊讶:中国大规模进口国外粮食的原因,并非国内供给不足;与之相反,“仓库满满的都是自己的粮食”。陈章良说,现在“东北的市长最苦,想着怎么把满市的玉米收过来。仓库已经爆满,都在加紧建仓库。” 当前,国家为补助农民收入,仍对部分农作物实行最低收购价政策。 但在今年,国家发改委等部门,不仅没有像往年一样继续提高小麦、稻谷的最低收购价,还将玉米的临时收储价格首次下调了0.12元,降至1元/斤。 陈章良说,“为什么呢?支撑不了了,崩盘了。再一毛一毛(把收储价格)加上去不行了。此时此刻,美国的玉米已经在中国港口了。中国的玉米没有办法跟美国的玉米竞争。” 据机构监测,11月24日,12月交货的美国2号黄玉米FOB价格为170.2美元/吨,合人民币1087元/吨; 配额内到中国口岸完税后,总成本约为1560元/吨,比去年同期跌173元/吨。 在一些东部沿海地区,即便加上配额外65%的高关税,从国外进口的三大主粮,也比国产粮便宜。 粮食之外,白糖等大宗农产品也是如此。陈章良表示,“澳大利亚的白糖漂亮极了,不管中国怎么税它,到码头一吨4000(元),而广西的农民若(卖价)达不到5100元保本的话就死了”。 为什么突然丧失竞争力? “短短10年时间,10年前我们还比别人便宜,突然间全部比国际上贵。中国农业出了什么事了?一方面粮食增产,另一方面只能进口。但如果都进口的话还不行,世界上的粮食不够,我们还得解决这个事。”陈章良表示。 他认为,中国农产品竞争力降低的原因在于“成本太高”。此外,这10年来,“中国劳动力发生巨大变化,我们在讨论城镇化的时候,农村出问题了”。 陈章良说,随着城镇化推进以及中国政府对农民工权益的保障,我们发现,“现在农民工的工资和大学毕业生的工资居然等同了。 大学生一个月能挣4000元还蛮开心的,一个保姆4000一个月找不到了。”这固然好,但这带来的后果是,“没有人愿意留在农村工作”。 他举例,现在一亩地种水稻一年挣700元,玉米也就是1000元,大豆500、600元,小麦800元。“辛辛苦苦从种东西到长东西,再卖掉一亩地挣几百元。进城一个月的工资就是几亩地的收入”。 陈章良表示,过去,把老人、女人留在地里干,效率本来就低。现在连女性都不愿意干了。 陈章良还称,今年有制茶企业来到科协找他,“说求求你,给我们发明个揪茶叶的机器。因为今年茶叶都没人揪了。一天工资给300(元),我觉得对我都有吸引力,但是农村女性都不愿意去了,因为要早起。” 随着中国农业领域的诸多矛盾爆发,“中国农业怎么办”成了政策界、学界、业界共同思考的问题。 陈章良在论坛上,也提出了自己的思考和建议。 一是必须大规模地实行土地流转,把一小块变成大块地,否则“没有办法进入现代农业”。 目前中国土地流转的速度仍然太慢。此外,大规模的流转怎么运行?流转出的农民,怎么保障他们的权益?失地农民怎么办?相关政策都应该跟上。 他表示,现在农地流转后“非粮化倾向”比较明显,农民租了种葡萄、蓝莓、猕猴桃等,一亩地都能挣1万元以上,但种玉米只能挣1000元。 长此以往,粮食将慢慢没有人种,这是大的问题,在推行农地流转时,相关政策应配套考量。 第二,必须大规模的实行机械化。 陈章良表示,美国的农业能够打败我们是因为机械化程度高,不需要那么多的农民。 他举例,在广西收一亩地甘蔗,必须有四个女性干一天。但美国的甘蔗收割机,一台机器一个小时收的甘蔗就在20亩到27亩之间,这需要中国80多个人干一天。 “劳动成本在这了,所以必须机械化”。而机械化的前提必须是有大块地。 第三,新的科技应用必须跟上。 他举例称,如转基因技术的应用,现在形成了一个怪圈,“政府不允许东北种转基因大豆,但同时,中国进口了大量的转基因大豆”。 陈章良表示,中国农业的这些问题也许有解,也许无解,但仍希望各界集思广益,提供更多的建议。
个人分类: 杂感杂议|18554 次阅读|88 个评论
从前能够自主生产的国产化学试剂哪里去了?
rongqiaohe 2015-10-7 09:11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文化大革命刚刚结束不久,我做研究生时,在实验中需要紧缺的化学试剂时,如高纯度食盐、乙醇、甲醇、甲醛、乙酸乙酯等等等。。。只消打一个电话,就能够到小红门试剂库去买到。 当时,我们发表文章,都发表中文文章,如《中国科学》、《科学通报》、《生物物理学报》、《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报》。。。现在,我国的SCI文章满天飞,有的学科(不想直接提及)SCI论文达到了世界第一,影响因子总数达到了世界领先的排名。 但是,我们这些化学试剂的用户却发现:高纯度的食盐、甲醇、乙酸乙酯、丁二醇等等,我们自己却生产不出来了。我们不得不从国外公司进口了! 这究竟是进步,还是倒退了?
个人分类: 浅谈|23 次阅读|0 个评论
《2014年全国进口食品质量安全状况》白皮书
gdn 2015-4-21 22:41
4月7日,世界卫生日当天, 质检总局 在其官网上发布了《2014年全国进口食品质量安全状况》白皮书,通报了2014年我国进口食品安全状况,呼吁构建食品安全国际共治格局,保障全球食品安全。 2014年进口食品质量安全吗? 近日,国家质检总局发布 《2014年全国进口食品质量安全状况》 白皮书,统计显示,2005—2014年的10年间,我国进口食品贸易额增长4.3倍,我国已是全球食品农产品的第一大进口市场。 2014年国人最喜欢的进口食品是乳制品 2014年,我国进口食品贸易额列前10位的食品种类如下:进口额共453.4亿美元。 从欧盟进口的食品最多 2014年,我国进口食品贸易额来源地前10位如下:进口额共397.8亿美元。 进口食品也不一定安全 2014年,被检出的不合格进口食品批次列数量最多的前10位的种类如图。(单位:货物批) 其中,品质不合格、食品添加剂不合格、微生物污染是不合格的主因 数据来源:《2014年全国进口食品质量安全状况》 2014年度全国进口食品质量安全状况(白皮书).docx
1459 次阅读|0 个评论
选用进口产品的“纠结”
热度 15 Taylorwang 2015-2-10 08:46
一个学期又飞快地结束,寒假来了,虽然不少研究生仍没有回家,继续在实验室做实验,但我因学期结束前忙了一点,拒绝了不少做评审专家的邀请。既然已经寒假了,考虑到总是拒绝评审,可能以后就没有人请了,且相关的专业圈子并不大,也希望在评审会上碰到一些老朋友,还有可能在评审会上能寻找到一些应用我们开发的环保技术的机会,所以我也就来者不拒地接收邀请。由于不少项目都希望在春节前能通过评审,想不到一周我竟然参加了五个项目的评审,从星期一到星期五,天天参加评审会。评审会结束得早,我就开车赶回学校实验室,居然与留在学校的研究生吃了二次“年终大餐”。 大部分评审会是新建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评审会,我虽然不做环评项目,只做各种工业废水的处理工艺研究及相关的工程项目,评审会请我的主要目的也就是考核这些新建项目废水处理的可行性,评估能不能保证达到预期的环境保护目标。这次我还收到了一个大型废水处理工程采购设备方案的专家论证会。这个会议的目的就是为了让专家论证一些设备必须采用进口设备而召开的。对于国家投资建设的项目,为了降低建设成本,减少进口设备的使用,国家要求采用进口设备必须通过论证,来说明使用进口设备的必要性。而对于建设方,有可能还有将来的营运方,因为钱来自国家的财政拨款,他们并不在乎投资额,他们比较关注将来的设备是不是可靠,会不会经常损坏,从这个方面来讲,他们希望用更多价格贵一点,比较耐用的进口设备。在不正式的开场白中,业主与评审会的组织者已将意愿表达得比较清楚。 在这个专家论证会上,会议主持提议我做专家组组长,我立即讲,我对废水处理工艺比较熟悉,对大型设备研究不多,还是请搞设备的专家做组长,但大家都讲我合适,就鼓掌通过了。恭敬不如从命,再推迟也不合适了,我就半开玩笑,半当真地讲,从感情上来讲,我是赞成用国产设备的,我自己就是能用国产,就用国产。 我开的车是红旗牌小车, 我用的电脑是联想,用的手机是华为 M7 ,用的手表是毛泽东记念表。但这个会是讨论进口设备的必要性,我会听取大家的意见和建议。 一座日处理几万吨的工业园区废水处理厂,主要设备材料清单都有好几页纸,设计院已将这些设备列出来,并标注了建议采购国产或进口设备。专家评审会的重点就是讨论这些建议是否合理。根据工程经验及设备口碑,一些分析仪表如 pH 计、 ORP 计等现场检测仪表;投加水处理药剂使用的计量泵;潜水泵与液下搅拌器等进口的产品比较可靠,虽然也有国内的相关产品,但国内的产品还没有形成响亮的品牌,对于这些产品,我也想不出国内的哪一家公司产品质量过硬,且根据实际工艺情况,若这些设备在使用过程中损坏,则有停产整修的风险。我也知道国内的大型水处理工程,这些设备也基本上使用进口的设备。故在讨论过程中,这些设备大家都同意选用进口设备。关于电磁流量计,我在工程中应用不少,用国产的设备,完全可以做到性能可靠,我将原来建议用进口的,改为使用国产的产品。通用离心泵,我讲只要买国内正规大厂的产品,质量也是保证的,故也不一定要买进口产品。我还根据我使用的经验举例说明:在二十年前,国产离心泵的价格只有进口产品的十分之一,但进口泵的无故障工作时间超过一万小时,而国产泵的无故障工作时间只有 1000 小时左右,关键是水泵的密封件。后来,国产的产品也使用机械密封,加工精度不断提高,虽然价售也提高了几倍,但无故障工作时间也在不断提高,不少国产泵的无故障工作时间也达一万小时了。更主要这些泵,维修更换容易,没必要使用进口。最后的结论虽然一些原来准备使用进口的设备,改为国产设备,但大部分核心设备仍同意采用进口的设备。 国内的不少生产企业,没有品牌意识,象华为、联想等这样有品牌意识的企业太少了。 不少公司都只想赚快钱,生产低价低质的产品,却不知道这样做堵塞了将来公司的发展空间。 品牌,需要精益求精的质量要求、需要一诺千斤的诚信、需要历史的沉积,但一旦形成了品牌效益,收益是长久的。 在社会发展日益成熟的今天,品牌的作用会越来越大。要想短期内打破一些行业国外大公司的品牌垄断地位也确实不容易,但对于一个优秀的企业,必须立足于公司的长远发展,建立公司的品牌策略。 对于民营公司,对于某些产品,虽然进口产品的品牌名气大一些,但若国产产品的质量也过得了关,且价格要低许多,产品的性价比高,为了保证项目的投资效益,可能选用国内产品。对于政府项目,政府主管部门提倡使用国内产品,但对于某些国有企业的企业负责人,因为投资是财政拨款,投资收益与企业的相关性不大,这必须导致个别领导的贪大求洋。如何克服这种弊端,还是一个值得认真探讨的问题。
6976 次阅读|54 个评论
关于粮食十一连增的几个问题
热度 2 蒋高明 2014-12-13 21:58
蒋高明 刚才,中国科学报记者就国家统计局公布粮食十一连增问题,采访笔者对此问题的看法。 国家统计局 12 月 4 日发布公告, 2014 年全国粮食总产量达到 60709.9 万吨( 12142 亿斤),比 2013 年增加 516 万吨( 103.2 亿斤),增长 0.9% 。我国粮食总产量实现“十一连增” 从 2010 年开始,每年相对前一年的增幅分别为 2.9% , 4.52% , 3.2% , 2.1% , 0.9%。这个问题非常复杂,数据肯定是没有问题的,但关键是我们的粮仓里是否有这么多粮食。现在需要澄清的问题是: 第一,中国18亿亩耕地撂荒的有多少?播种季节减少的耕地有多少? 第二,原本不缺粮食的省份,许多也开始缺粮,其原因是什么? 第三,既然已经产出了6亿多吨粮食,为什么还要那么多的进口? 其实,当前农业的问题,是在资本市场打压下,农民种地积极性下挫严重,老人妇女种地还能够维持多少?动物与人争粮,且用同样的方法生产,用地不样地,不足的部分依赖进口,这样的好日子还能够维持多久?在粮食安全方面,我们需要真实的数据,需要听到真实的声音。 除了上面的问题,笔者还愿意澄清一下的误区,由于时间关系,不一一展开介绍: 其一,进口的粮食低于国内生产的,不是他们的科技多么了不起,而是得益于规模化效益和政府补贴;中国如果也实现一个人种植上万亩土地,那么多余人干什么去? 其二,美国将99%的人口装进城市让少数人生产粮食,通过市场化解决,已经出现了严重的健康与环境问题,美国的肥胖人群在全球最高;中国农业绝对不能照搬美国。 其三,中国18亿亩耕地生产的粮食,加上进口的粮食,三分之二用作动物饲料。生产动物饲料粮,和生产人的口粮用同样的方法,付出的环境和健康成本居高不下。 其四,规模化、化学化、机械化、生物技术化以后的耕地无论粮食单产还是作物多样性都是下降的,而不是上升的,种植季节也将减少。试图依靠上述四化解决粮食产量与质量问题,是靠不住的。稳赚不赔的是资本是市场,但风险转嫁到了全社会。 下面的文章供参考,该文引用的我对粮食七连增的质疑观点,今天针对对十一连增,我的疑问并没有减少。 张维 李民骐等:中国的粮食产量:“十连增”还是“十连滞”? 2014-12-01 张维 李民骐等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4MDgwNTQxNw==mid=202264875idx=5sn=cc8e1457df742d7647b3fcfc6ae1943b3rd=MzA3MDU4NTYzMw==scene=6#rd 原编者按 :这篇文章提出了很多尖锐的问题。其实,在研究粮食安全的过程中,数据的真实性一直令人困惑。农业部、统计局公布的很多数据的确让人难以信服。生产方面,耕地面积、播种面积、产量等数据,消费方面各个地区的人口、口粮、肉蛋奶平均消费标准等数据,都是统计数据,但都没有披露数据的详细的来源及过程。很多数据是层层上报,也有些数据是观察点数据。可靠性低。如果是层层上报的汇总,则数据更难以置信。粮食安全事关国家的稳定发展大局,来不得半点虚假。所以各级政府都应该对本地的粮食生产潜力及每年的粮食产量,有一个客观、科学、准确的信息披露。这方面的确需要对相关的统计制度“动大手术”。不能允许任何形式的“浮夸风”。如果掩耳盗铃、粉饰太平、与邻为壑,则可能导致粮食安全全的隐患不断恶化。   许准,讲师,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张维,讲师,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李民骐,副教授,美国犹他州立大学经济系。   (原载于美国《每月评论》杂志第66卷第1期(2014年五月号)http://monthlyreview.org/author/zhunxu/)   一些进步学者认为,虽然中国的农业私有化在短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其代价是破坏了长期的生产设施,比如社会主义时期建造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 Lester R. Brown在1995年发表的报告中提出了这样的疑问:“谁将养活中国”?他认为,中国人变化中的饮食结构、日益缩减的耕地面积、停滞的生产力、以及环境制约等因素将导致中国粮食供给和需求间越来越大的、无法为世界粮食出口大国所满足的缺口。      根据中国的官方统计,中国的粮食产量在1998年和2003年之间从5.12亿吨减少至4.31亿吨,但从2004年开始,粮食产量出现了十年连续增长。2013年中国粮食产量的官方数据为6.02亿吨,比2003多出近40%。   尽管官方数字显示出中国粮食产量提高迅速,中国谷物和大豆进口量的攀升却透露出中国粮食的生产难以跟上需求的增长。从2000到2012年,中国谷物进口从300万吨增加到1,400万吨,大豆进口从1,300万吨增加到5,900万吨。2012年,中国谷物进口占到了世界谷物出口的5%,中国大豆进口占世界大豆出口的61%。   本文将要论证的是,中国粮食实的际产量大大低于官方所公布的水平。我们的研究发现,中国的粮食生产实际上从90年代末期开始就一直处于停滞状态。中国日益增加的粮食需求所带来的对进口的依赖,将会对世界粮食市场造成越来越大、难以维持的压力。长期来看,中国的粮食供给可能会因为土地和水资源的约束、环境恶化等因素进一步遭到破坏。   近年来,已经有一些中国农业专家对官方粮食产量数据的可靠性提出了质疑;文章第二部分将讨论他们的观点。第三部分对中国所产粮食的总消费进行估计。我们认为,这可以作为粮食产量的一个好的近似值。我们的研究结果显示, 2012年中国粮食产量的官方数据可能比实际产量多出了1亿吨。 第四部分讨论中国食品供给的长期挑战。最后一部分对中国以私人生产为基础的农业制度进行评价。   中国果真生产了6亿吨粮食吗?   中国官方数据显示中国粮食产量在2013年再创历史纪录,达到了6.02亿吨,这也是自2004年以来连续第十年增产。   然而,中国的一些农业专家对官方数据的可信性提出了质疑。在2012年初,当中国农业部宣布中国粮食产量已经收获了“八连增”的时候,作为中国农业生态研究领军人物的蒋高明教授认为,中国官方统计可能由于各种原因高估了真实的粮食产量。   蒋高明指出,中国每年食品和饲料用粮大约有4.2亿吨。官方所公布的2011年的产量是5.7亿吨,应该表示中国有近1.5亿吨的巨大盈余。然而,没有证据显示中国粮食储备有大规模增加。相反,2011年中国谷物、大豆、以及食用油的进口量相当于1.4亿吨粮食当量(grain-equivalent)。   2013年,中国农业问题的知名学者、香港中文大学访问学者李昌金在江西省一个出产大米的县进行了实地调研。 他的研究发现,该县可耕种面积从80年代初期以来下降了三分之一、粮食产量从1986年的16.4万吨下降到了2012年的11.5万吨。然而,该县的官方报告显示其可耕种面积并没有减少、并且2012年的粮食产量达到16.6万吨。   在新世纪初期,中国政府改变了农业补贴政策。2004年,中国政府开始实行全国范围的“粮食直补”。这一政策旨在为农村家庭提供现金补助,而补助的金额常常根据上报的播种面积按比例而定。李昌金怀疑这一政策可能会激励地方政府虚报播种面积。   在中国目前的农业统计制度下,全国粮食产量的数据是基于一个很小的样本耕地的播种面积来推断全国水平而得出。 如果播种面积存在虚报的问题、而样本耕地的粮食产量并不能很好地代表全国大多数情况的话,官方数据就很可能存在很大的一个向上的偏差。   李昌金认为,他所调查的县能够代表南方产米省份的情况。他粗略地估计中国的全国粮食产量有5亿吨左右。   中国的粮食产量:来自粮食消费的证据   理论上讲,一国总的粮食产量应该总是与该国对本国生产粮食的总使用量相等。大部分的粮食产出是直接的食品和饲料用粮。当一个国家的人口(如中国的人口)从以植物为基础的饮食结构变化成以肉食为基础的时候,产出的粮食中将有更大比例用于饲料消费。其他的粮食使用包括工业用粮(例如用于生物燃料的生产)、库存变化、净出口、以及留种和损耗。   因此,用粮食的使用和消费量来表示的总粮食产量可以表达为以下形式:   国内粮食产量的总使用量=直接的食品消费+ 饲料消费+ 工业消费 + 库存变化+ 净出口 +留种和损耗   报告的粮食产量和估计的粮食总使用量之间难免存在一些统计偏差。然而,统计的偏差应该是在一个合理的小范围内、并且随机分布于各年中。我们不应该预期两个序列间出现或正、或负的系统性的偏离。下面的部分解释我们如何估计中国的总粮食消费量。   食品和饲料用粮。中国国家统计局对城市和农村家庭进行问卷调查。问卷的数据包括大米、食用油、肉类以及其他食物摄取的人均消费量。文献中已经有研究建立了适用于中国的将肉、蛋、水产品以及奶制品转换为粮食当量的转换系数。例如,梁书民和孙庆珍的研究中,1千克的猪肉相当于4.6千克的粮食(见表一的来源)。综合这些数据,我们估计中国食品和饲料用粮总量。表一解释了我们是如何对2012年的粮食消费量进行估计的。    表一、食品和饲料用粮, 2012 年   城市 农村 转换系数 人均消费 ( 千克 ) 粮食 ( 直接粮食消费 ) 78.8 164.3 1-1.1 食用油 9.1 7.8 4.6-6.5 猪肉 21.2 14.5 4.6 牛羊肉 3.7 1.9 3.65-4.6 禽类 10.8 4.5 3.2 蛋 10.5 5.9 3.6 水产品 15.2 5.4 2 奶制品 14.0 5.0 0.2-1.2 酒 6.9 10.0 0.72 外出进食 ( 粮食当量 ) 117.6 1 人均粮食消费加总(千克) 485 348 总人口 ( 亿 ) 7.12 6.42 全国食品和饲料用粮总量(亿吨) 3.453 2.234   数据来源:城市与农村各种食品消费引自《中国家庭调查年鉴》(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2)。转换系数引自梁书民、孙庆珍,《中国食物消费与供给中长期预测》,中国食物与营养 2:37-401 (2006)。估计城市外出进食的粮食消费时假定消费量与购买食物的货币支出成比例。   工业消费。《英国石油世界能源统计评论2013》提供了2001年到2012年中国酒精的产量。在2012年,中国生产了170万吨的酒精。 假设中国粮食投入-酒精产出比与美国一致,中国2012年在生物燃料生产上的粮食消费的估计值为720万吨。   库存变动与净出口。美国农业部(USDA)发表了中国粮食储量(包括大米、小麦、粗粮等),这可以用来计算年库存的变化(即年末与年初的粮食储量之差)。 净出口为出口减进口。中国粮食出口和进口数据引自各年《中国统计年鉴》,包括谷物、大豆、和食用油的进口和出口。   留种和损耗。留种是将粮食作为后续生产循环的投入。根据中国《国家农业成本收益统计汇编》,留种占到中国年粮食产量的2%。 没有官方关于粮食损耗的数据,但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廖永松的估计,中国大概有2%的粮食耗损于储存、运输、以及加工过程中。 我们在估计中假设留种和损耗为粮食总产量的5%。   国内产粮的总使用量。表二报告国内产粮在一些年份的的总消费量。图表二比较了1981年到2012年间我们估计的粮食总使用量和官方的粮食产量。      表二、各年中国产粮总 使用 量(百万吨) 1981 1990 2000 2010 2012 粮食 使用 食品与饲料 327 420 500 553 569 工业用粮 0 0 0 7 7 库存变化 -8 15 -18 6 8 净出口 -13 -14 -10 -103 -125 留种与损耗 16 22 25 24 24 总粮食 使用 322 443 497 487 482 官方产量 325 446 462 546 590 差异率 (%) 0.8 0.7 -7.0 12.1 22.2   数据来源:见表一的数据来源预计“中国粮食产量:来自粮食消费量的证据”一节的正文。差异率的定义是官方粮食产量与粮食总消费量估计值之差除以估计粮食总消费量估计值。正/负的差异率表示官方粮食产量高于/低于粮食总消费量估计值。    图表一、粮食产量和国内产粮总 使用 量, 1981-2012 (百万吨)      数据来源:见表一的数据来源说明以及“中国的粮食产量:来自粮食消费的证据”一节的正文。   从1981年一直到2007年,估计的粮食总使用量与官方的粮食产量都非常接近。两个序列间的差异率很小、且呈随机分布。在27年中,官方粮食产量有12年要比估计的总使用量要高。最大的“正差额”发生于2004年,官方产量比估计的粮食使用量高出8.7%。在其余的15年里,官方产量比估计的粮食使用量要低。最大的“负差额”发生于2003年,官方产量比估计的粮食使用量低8.6%。在1981年到2007年的整个时期,平均差异率是负的1.3%。换句话说,平均而言,官方粮食产量只比粮食使用的估计值小1.3%。这些结果表明,对于1981年至2007年这段时期,我们对于粮食使用的估计值与官方公布的粮食产量很好地吻合。   然而,从2008年期,一个显著的、且系统性的差额在两个序列间出现。从2008年到2012年,官方粮食产量持续地高于估计的粮食使用总量,二者间的差额逐渐从2008年的10.1%扩大到2012年的22.2%。正常的统计差异解释无法解释这些系统性的、 逐渐扩大的差额。对这一现象有两种可能的解释:一是我们对中国粮食使用进行估计中使用的几种数据的来源存在着很大的低估偏差,二是官方的统计大大高估了中国粮食的实际产量。   粮食总使用量的估计值是如下几项的和:食品和饲料用粮,工业用粮,库存变化,净出口,留种及耗损。一种可能的质疑是,实际的留种和损耗高于我们假设的5%的粮食总使用量。但如果真是这样,将很难解释为什么我们对粮食使用的估计在1981年到2007年间与官方公布的粮食产量高度吻合。   粮食出口与进口的数据是基于中国官方统计,可以被国际贸易统计量进行确证。库存变化和工业用粮的数量很小,并不会对整个趋势造成影响。例如,2012年库存变化和工业用粮之和为1500万吨,相当于官方粮食产量的2.5%、或粮食使用估计量的3.1%。相较而言,官方粮食产量和粮食总使用估计量之间的差额在2012年是1.08亿吨,相当于官方粮食产量的18.3%、或粮食使用估计量的22.2%。   食品和饲料用粮是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的住户调查数据计算得来。官方数据确实有可能低估了真实的粮食消费水平。但是,如前所述,我们对食品和饲料用粮的估算一直到2007年都与官方公布的粮食产量较好地吻合。没有任何特别的理由会使我们认为中国官方的住户调查的准确性在2007之后突然变差。而且,对于国家统计局来说,也没有明显地低报家庭粮食消费水平的动机。   我们的估计显示,食品和饲料用粮在1981年到1990年、1990至2000年、以及2000至2012年间分别以每年1,030万吨、800万吨、以及570万吨的速度逐年递增。粮食消费增幅的减少与中国人口增长放缓的趋势是一致的。同时,这也与食物需求的增长随人均收入增长而减弱这一被人们普遍认可的趋势是一致的。   在2000年,粮食总使用量的估计值比官方粮食产量要高7%左右。库存变化、净出口、留种和损耗的数量相对较小,且相互间抵消掉了。官方粮食产量、粮食总使用的估计量、以及食品和饲料用粮估计值之间的差额很小、是在合理范围之内的(见表二)。因此,我们对2000年食品和饲料用粮的估计应该是可靠的。如果把这一估计作为起始点,并假设中国食品和饲料用粮在2000年到2012年间的增速保持与90年代一致,那么中国在2012年的粮食消费将是5.97亿吨(而不是5.69亿吨)。这可以被当作是食品和饲料用粮在2012年的上限。2012年中国自产粮食使用总量将会是5.1亿吨(而不是4.82亿吨)。但是,即使我们如此假设,仍然有8,000万吨(或13.6%)的官方粮食产量无法得到解释。   另一方面,有趣的是,中国政府在2004年开始实行“粮食直补”政策。一个可能性是,在实行了这项政策的三、四年之后,许多农村地方政府开始认识到他们可以通过虚报播种面积、或瞒报失去的播种面积(由于劳动力移民、城市化、或环境恶化所导致)来保持从前的补贴数量。   以上的分析表明,中国官方统计高估了实际粮食产量、和我们低估了粮食使用二者相比,前者的可能性更大。如果我们对中国粮食总消费量的估计值可以被当作是我国实际粮食产量较好的一个近似值,我们的估计表明目前中国实际粮食产量比官方数字低1亿吨。尽管官方粮食产量在1998年至2013年间增加了大约9,000万吨,我们的估计显示,中国实际粮食产量很有可能从90年代末就开始处于停滞状态。   谁来养活中国?   现代农业的迅速增长是建立在机械化、化学投入(化肥、杀虫剂、除草剂等)、灌溉、以及对化肥和灌溉 系统敏感的高产出种子。 现代农业高度依赖不可再生的矿物燃料,用于化学投入品的生产、农具的操作、包装及运输。   从生态的角度看,现代农业根本是不可持续的。机械化耕作、化学肥料的使用、大规模单一栽培都导致了土壤的退化。害虫发展出了对杀虫剂的抗药性。终年不休的的灌溉导致涝灾、盐碱化、以及地下蓄水层的枯竭。从长期来看,所有现代农业的要素都经历着报酬递减。   最近几十年中国农业的增长主要依赖于现代农业大规模的投入。图表二显示了1980至2012年间中国粮食产量和农业投入之间的关系。    图表二、中国的农业投入和粮食产量, 1980-2012      数据来源:中国国家统计局,历年《中国统计年鉴》。   从1980年到1996年,中国的粮食产量年平均增幅为每公顷109千克,灌溉面积占总播种面积份额的年平均增幅为0.15%,化肥用量的年平均增幅为每公顷10.3千克,农业机械动力的年平均增幅为每公顷95瓦。粮食产量每增加100千克需要灌溉区域占比提高0.14%、每公顷化肥用量增加9.4千克、以及每公顷农业机械动力增加87瓦。   1996年到2012年之间,中国粮食产量的年平均增长是每公顷51千克,灌溉面积占总播种面积份额的年平均增幅为0.34%,化肥用量的年平均增幅为每公顷6.6千克,农业机械动力的年平均增幅为每公顷234瓦。粮食产量每增加100千克需要灌溉区域占比提高0.67%、每公顷化肥用量增加13千克、以及每公顷农业机械动力增加457瓦。相较于1980-1996年,述三种农业技术在后16年中都经历了大幅度的报酬递减。   1996年,中国利用卫星成像技术进行了首次全国范围内的土地调查。这次调查认定中国1996年的总可耕种面积为1.3亿公顷。从1996到2003年之间,中国失去了930万公顷的可耕种土地。 在那之后,官方统计数据显示,中国的可耕种面积稳定在1.2亿公顷。然而,很多可耕种土地都遭到了土壤恶化以及工业污染的侵蚀。   据一项中科院的研究显示,中国可耕种面积的六分之一(即2000万公顷)已经遭到重金属的污染。大概40%的土地受到土壤退化、盐碱化、荒漠化的影响。 根据一篇发表于第19届世界土壤科学大会的文章,在目前土壤退化的趋势下,中国的粮食产量在2005年到2030年间会下降11%、到2050年会下降15%。 这样的结果是,相对预期的粮食需求,中国在2030年可能会有14%的粮食缺口、在2050年会有18%的粮食缺口。   世界范围内灌溉地占农田的份额不到20%,但却贡献了40%的食物总产出。平均来说,灌溉地的生产率大约是雨养地的三倍。 中国人均水资源只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但中国的总播种面积中几乎40%是灌溉地。   2012年,中国农业的总用水量是388立方千米,相当于中国总用水量的63%。在这388立方千米中,113立方千米取自于不可再生的地表水。 随着地表水变得枯竭,中国目前大约30%的灌溉农业将受到威胁。在土地、水、以及环境的限制下,中国粮食增产将面临困难。我们的估计也确实显示,中国粮食产量在过去的15年里已经出现了停滞。   在2000年到2012年间,中国谷物和大豆的进口从1,600万吨提高到了7,200万吨。2012年中国的进口相当于世界总出口量的19%。 在2000年到2012年鉴,中国谷物和大豆的进口以每年470万吨的速度递增。按照这个速度,到2030年中国需要进口1.57亿吨谷物和大豆。这相当于2012年世界谷物和大豆出口的41%、或2012年巴西和俄罗斯粮食产量的总和。   根据Carleton Schade 和 David Pimentel的研究,由于可耕种土地和灌溉地的流失,21世纪中期全世界将面临食品需求的挑战。到2050年,世界将无法为10-40亿的人口提供充足的食物。 从现在到2030年,如果世界的谷物与大豆出口无法有显著的提高,中国持续增加的进口将会对世界粮食市场产生无法承担的压力。很多小的、穷的国家将会被挤出世界粮食市场。中国可能会发现自己无法承担大幅提高的食品价格。   中国的农业将向何处去?   已经达成广泛共识的是,建立在化石燃料基础之上的大规模资本主义农业从根本上无法满足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无法为世界粮食问题提供解决办法。但是,一些进步学者和活动家常常会浪漫化小农生产方式(建立在农户拥有土地和其它生产资料的小规模农业生产),认为它是比资本主义农业生产方式更平等、可持续的农业制度。   在80年代早期,中国私有化了农业、并在实践上恢复了小农经济(名义上是商品所有制)。从那以后,我们有了世界现代史上最大规模的小农经济试验。   即使在今天,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对中国的农业只产生了有限的影响。根据中国农业部一项近期的调查,截至2012年,中国有87.7万资本主义或半资本主义的“家庭农场”,对应于可耕种面积是1,200万公顷,占全国总数的10%。这些“家庭农场”平均经营耕地12公顷,而一般“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的农户平均只耕种土地0.5公顷。对于最大的16,500个“家庭农场”而言,平均每个耕种70公顷土地。   由于中国革命的遗产,中国的小农经济是在相对“自由”的条件下发展的,并没有像很多亚洲、非洲和拉美国家,持续受到封建和前资本主义社会关系的压迫。   但是,尽管拥有如此“理想的”条件,中国现代农业却产生了和典型资本主义农业制度一样的社会和环境后果。从80年代以来,中国的农村地区成为了城市资本主义经济廉价劳动力的主要提供者,这削弱了城市工人阶级的力量。中国收入和财富分配的不平等已经与资本主义“中等收入”国家的水平相当。   和资本主义农业一样,中国的农业严重依赖生物燃料和合成化学制品投入,导致土地退化和水污染。在中国农村的很多地方,土壤、水和庄稼的污染已经到了灾难性的地步。有报道显示,中国有大约250个“癌症村”,在那里癌症的发生率远远高出正常比率。   中国在过去三十年的经验已经说明了,小农经济,虽然区别于传统上被诟病的资本主义农场,却也不会自发地追求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的目标。在资本主义经济的大环境下,中国的农民不断地被资本主义市场的逻辑趋势和压迫,去以社会和环境的利益换取短期的个人利益。   中国农业私有化唯一可以称得上“成功”的是其实现了食物产量的显著提高(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社会主义时期建造的基础设施)以及给城市资本主义下的劳动力提供相对便宜的(虽然有时候是有毒的)的食物。但是,如果本文的分析是正确的,这将意味着,中国农业私有化的唯一“成功”也开始坍塌了。   中国和世界所面临的挑战是发展一种新的农业制度,使其能够容许人类社会和大自然之间以一种可持续的方式进行物质交换,能够为所有人提供充足的、有营养的食物,能够在社会公平的基础上分配食物。我们很难想象这些目标能够被社会主义之外的社会、经济制度所实现。    【注释】    例如, 见 William Hinton, The Great Reversal: The Privatization of China, 1978–1989 (New York: Monthly Review Press, 1990); Dale Wen, China Copes with Globalization: A Mixed Review (International Forum on Globalization, 2005), http://ifg.org/v2/wp-content/uploads/2014/05/FinalChinaReport.pdf; Pao-yu Ching, How Sustainable Is China’s Agriculture: A Closer Look at China’s Agriculture and the Chinese Peasants (Pesticide Action Network Asia and the Pacific and People’s Coalition of Food Sovereignty, 2008),   http://www.archive.foodsov.org/resources/resources_000009.pdf.    Lester R. Brown, “Who Will Feed China?,” World Watch 7, no.5 (September/October 1994), http://lv.psu.edu    中国谷物进口数据引自各年《中国统计年鉴》,www.stats.gov.cn/tjsj/ndsj/;世界粮食出口数据引自Earth Policy Institute, “World Grain Production, Consumption, and Trade, 1960–2012” (表), January 17, 2013 http://www.earth-policy.org/data_center/C24;中国大豆进口进口以及世界大豆出口数据引自Earth Policy Institute, “Soybean Imports to China and Total World Soybean Exports, 1980-2012” (表), June 6, 2013,   http://www.earth-policy.org/data_center/C24.    中国国家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关于2013年粮食产量的公告》,2013年11月29日,   http://www.stats.gov.cn/tjsj/zxfb/201311/t20131129_475486.html。中国统计口径对于粮食的定义包括谷物、薯类及大豆。大豆产出指无豆荚干豆。薯类以5:1的比例转换成粮食当量。    蒋高明,《中国人均852斤粮还要大量进口为那般?》, 科学网博客, 2012年1月20日,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75-530590.html    李昌金, 《警惕粮食安全保障危机》,社会观察,2013年第10期。http://mall.cnki.net/magazine/Article/SHGC201310015.htm    2013年粮食样本调查在48万户(即0.2%)农村家庭中进行;见中国国家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关于2013年粮食产量的公告》。    李昌金, 《警惕粮食安全保障危机》。    BP Statistical Review of World Energy 2013,   http://bp.com.    美国农业部(USDA), World Agriculture Supply and Demand Estimates Report (WASDE),   http://www.usda.gov/oce/commodity/wasde/, 2013年12月10日;   “Grain: World Markets and Trade,”   http://usda.mannlib.cornell.edu/MannUsda/viewDocumentInfo.do?documentID=1487. USDA 按照交易年来报告粮食存量数据。这篇文章将USDA数据按照移动平均法将数据以日历年为基准进行转化。例如,2010年粮食存量假设为2009/10年和2010/11年的平均数。其他如联合国粮农组织(FAO) 等机构也发布中国谷物存量的估计。FAO报告的近几年库存增幅要小于USDA报告的数据,而这意味着比我们的估计更小的粮食产量。    中国国家统计局, 各年《中国统计年鉴》。   www.stats.gov.cn/tjsj/ndsj/    中国发改委价格司, 全国浓茶品成本收益资料汇编。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3。    廖永松:中国到底消费多少粮?,2012年2月27日。http://rdi.cass.cn/show_News.asp?id=32747    Edward R. D. Goldsmith, “Farming and Food Production under Regime of Climate Change,” in Andrew Mckillop with Sheila Newman, eds., The Final Energy Crisis (London: Pluto Press, 2005), 56–73.    Jie Chen, “Rapid Urbanization in China: A Real Challenge to Soil Erosion and Food Security,” Catena 69, no.1 (2007): 1–15.    同上.    Liming Ye, Jun Yang, Ann Verdoodt, Rachit Moussadek, and Eric Van Ransk, “China’s Food Security Threatened by Soil Degradation and Biofuels Production,” paper presented at the 19th World Congress of Soil Science, August 1-6, 2010, Brisbane, Australia.   https://biblio.ugent.be/publication/1021450    Carleton Schade and David Pimentel, “Population Crash: Prospects for Famine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Environment, Development, and Sustainability 12, no. 2 (2010): 245–62.    中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13》。   www.stats.gov.cn/tjsj/ndsj/    见注释3。中国谷物和大豆进口不包含食用油进口。    Shade and Pimentel, “Population Crash,” 2010.    按照列宁和毛泽东的传统,“小农经济”一词指的是农业中小商品生产或简单商品生产,即是拥有一些生产工具的农户进行小规模生产。    中国农业部网站, 《我国首次家庭农场统计调查结果显示:全国家庭农场达87.7万个,平均经营规模超过200亩》, 2013年6月4。   http://www.cnafun.moa.gov.cn/kx/gn/201306/t20130606_3485979.html    新民网, “中国癌症村地图解密,河南江苏数量最多,” 2013年2月23日。http://news.xinmin.cn/shehui/2013/02/24/18804099.html 声明: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乌有之乡 责任编辑:南岗
个人分类: 建言新农村|4224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消息称中国以民意为由暂停批准进口转基因大豆
热度 1 gdn 2014-9-28 20:24
消息称中国以民意为由暂停批准进口转基因大豆 2014年09月28日 17:15 新浪财经 微博 我有话说( 2,979 人参与) 收藏本文   消息人士称,这是中国农业部首次以民意为由推迟批准转基因作物。 http://finance.sina.com.cn/chanjing/cyxw/20140928/171520435623.shtml 新浪财经讯 9月28日消息,据路透报道,日前有消息人士称,中国暂停转基因 大豆 品种的进口审批流程,理由是大众对于转基因食品的接受度较低。   这一决定可能会让业界广泛关注转基因作物在中国面临的日益艰难的环境。   一名行业联合会的高管称:“之前如果农业部决定不批准一项新产品,一般都是因为缺乏足够的科学数据。”   “但今年,他们的理由是考虑到社会接受度的问题。”   消息人士拒绝提供涉及哪些大豆品种。中国的进口约占全球大豆交易总量的60%。   中国目前允许进口8种转基因大豆产品,15种转基因 玉米 产品,主要用于动物饲料。(完)
1044 次阅读|2 个评论
为何办理个突变体种子进口许可审批这么难!
newlifehqu 2014-7-4 11:13
想购买法国某突变体库中些许种子,需要Import Permit。在农业部网站查阅半天,并打了n个电话,没有明确的答复。一上来就问是不是转基因材料,T-DNA插入,当然是的,可是一旦提到转基因,人人惶恐,赶紧推辞。这样让我如何办理permit,如何往下做课题?
1852 次阅读|0 个评论
市场化劣币驱除良币:产粮大省成经济弱省
蒋高明 2014-1-12 07:59
【明辨是非】粮食市场化,农用物资市场化,这两个市场化,哪一个速度更快呢?显然是后者,当粮食价格几毛几毛增加的时候,农用物资却几元几元地增长。更奇怪的是,中国的农用物资和种子,竟然是洋人的公司说了算,中国政府大量的补贴没有到种粮的农民手里,反而到了外资手里。农民种地原来是不求人的,现在处处被资本盘剥;中国原本粮食自给自足的,现在要依赖进口;国内省份中,能够提供富裕粮食的只有黑龙江,吉林,内蒙古,河南等少数几个省。相信市场万能的人要小心了,当粮食危机的时候,一麻袋的钞票换不来一麻袋粮食!钞票是不能够吃的!大家都精明,大家都不肯吃亏,大家都不愿意讲真话,做好人好事见不得人了,那么,我们这个社会是很危险的。这就是劣币驱逐良币的结果。农民被压榨的,只剩下三留守(妇女、儿童、老人)了,我们还要指望他们赔钱为城市人生产廉价粮食吗?国际市场上的粮食,只为中国人准备吗?粮食体系市场化危机敲响粮食安全警钟 作者:梁生民 发布时间:2014-01-07 来源:南风窗 字体: 大 | 中 | 小 我们不仅面临耕地数量的日益减少,还要面对耕地质量不断下降。在中外合资的农药企业中,核心技术部分不为合资企业掌控,中国企业仅仅是廉价的加工厂,并承担高昂的环保成本。没有农资安全,就不会有真正的粮食安全,应当保证我国农资自给自足,具有自主性。   2013年11月底,国家统计局发布公告称,粮食产量实现“十连增”,但与之并立的是“缺粮”的事实:2008年,我国已成为粮食净进口国,粮食自给率已低于90%。   粮食安全问题事关重大,2013年12月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这一问题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明确要坚持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并首次强调谷物自给、口粮绝对安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进一步重申了这个粮食安全战略,并且强调,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我们的饭碗应该主要装中国粮。   粮食安全需要在立法的层面予以保证。国务院法制办2012年2月就发布了《粮食法(征求意见稿)》,但近两年过去了,尚无进一步的进展。   粮食安全其实已经是一个综合性问题,绝非18亿亩红线这么简单,它是“一连串事件”。   区域分工已经呈现制度性顽疾   改革开放初期,全国30个省市区有21个是粮食输出区(包括江苏、广东、浙江在内),而到1990年代中期,粮食可外销的省份只剩9个。目前的区域粮食生产格局基本上是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后逐渐确定的,2001年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后,全国被划分为13个粮食主产区、7个主销区和11个基本平衡区。这个制度设计以“比较优势”为出发点,改变了原先各省在粮食生产上“自给自足”的局面。   1998年至2003年,粮食产量连续下滑,终于引起中央政府的警觉,导致了粮食直接补贴政策出台。2004年至今,全国粮食产量逐渐增长,基本保障了国家的粮食供给安全。但是,补贴政策的暂时成功掩盖了粮食生产制度上的危机,主产区、主销区这一制度设计没有被反思,制度性顽疾依然存在。   目前,粮食主产区的生产潜力和生产能力面临着新的危机,“主产区”越来越成为“强弩之末”。在国家确定的13个粮食主产省区中,只有5个省份能够稳定地输出粮食(黑龙江、吉林、内蒙古、河南、安徽),5个省份只略有盈余(江苏、山东、江西、湖南、河北);而辽宁、湖北、四川已经成为缺粮省。未来的粮食输出只能越来越依靠黑龙江、吉林、内蒙古等少数几个省份。   主销区以工业化、城市化为主导,不再承担粮食生产的具体任务,这迅速造成了主销区粮食产量和耕地数量的下滑。据国土资源部调查数据,1996年至2006年,全国耕地减少了约1.24亿亩。这些流失的耕地中有超过半数分布在珠三角和长三角,而这两个地区的耕地恰恰是农业生产条件最好的。长三角、珠三角数千年形成的良田沃土被征用,数百万亩耕地被转变用途,变成厂房、道路、住宅。我国7个主销区目前年粮食缺口在7000万吨以上。   13个粮食主产区和11个基本平衡区内部也在分化。在这些地区,以省城、地级市为重点的区域正在形成新的实力强大的“主销区”,粮食生产越来越边缘化,粮食缺口也会随着城镇化而不断扩大。主销区可能由目前的7个蔓延到各个省城,其中,成都最为典型—整个成都平原,粮食安全缺口近400万吨。   粮食主产区因为承担了保障国家粮食生产和安全的重任,没有大规模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却面临“产粮大县、经济弱县、财政穷县”的困境。主产区也面临发展压力,因此有动力仿效主销区的发展路径,以圈地实现经济的快速增长。在成都、长沙、武汉、郑州等地,正在迅速形成新的经济圈。这些经济圈一旦形成,每个“圈”都可能意味着数万亩乃至数十万亩耕地的消失。   耕地质量的下降   在城镇化过程中,我们不仅面临耕地数量的日益减少,还要面对耕地质量不断下降。   影响农业用地质量的主要有两大因素。第一,《土地管理法》规定,“按照‘占多少,垦多少’的原则,由占用耕地的单位负责开垦与所占用耕地的数量和质量相当的耕地”,但实际上补回来的耕地质量远不及所占去耕地的质量。失去的土地往往是良田,补回来的却通常是贫瘠的山地、荒地和滩涂。第二,农地污染直接导致耕地质量受损。九三学社2013年的一项提案指出,目前受重金属污染的耕地已占全国耕地面积的16%以上,其中大城市、工矿区周边情况尤其严重。分田到户以来,耕地肥力明显下降,目前全国的土壤有机质平均已不到1%。   农药、化肥的过度使用严重透支了土壤肥力和生态环境。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2006年发布的《我国农业污染的现状分析及应对建议》黄皮书指出:“农业污染量已占到全国总污染量的l/3~l/2。”我国化肥单位面积施用量是国际公认安全上限的1.93倍,然而这些化肥的利用率仅40%左右,其余成为污染源,投入农田的氮肥成为地下水体氮素污染的主要来源。土壤已经严重依赖化肥,有了“毒瘾”,土壤自身的生产能力被降到历史最低。   资本垄断与农资安全   在农资的生产和流通方面,外资垄断严重威胁了我国农资生产、技术研发、流通和价格的自主性。   中国是世界最大的种子需求国之一,也是世界第二大种子市场,我国商品化的种子用量占世界市场份额的20%。有调研发现,目前跨国种业巨头正加快在中国布局。尽管国家设立了《关于设立外商投资农作物种子企业审批和登记管理的规定》等条款,明确要求中外合资的种子企业,中方投资比例应大于50%,由中方控股,但由于育种核心技术和品种权都没进入合资企业,中方即便占有50%以上的股份,对品种也没有实际的控制权。外资种子已经占据了玉米种子市场10%的份额,而在我国粮仓黑龙江省,外资玉米种子,如“德美亚1号”和“先玉335”,已经占种植面积的15%。   在农药问题上,统计显示,我国农作物主产区进口农药的市场占有率已达30%。世界农药企业20强大都已在我国建立了公司或办事机构。其中来自欧美的6家跨国农药巨头不仅占据了80%~85%的全球市场,也是中国农药市场上主要的外资供应商。在中外合资的农药企业中,核心技术部分不为合资企业掌控,中国企业仅仅是廉价的加工厂,并承担高昂的环保成本。这种状况不仅仅影响中国的农资市场,而且对中国整个农药产业链构成威胁,使中国农药在技术上和价格上都失去自主性。   2013年,在水稻虫害防治上,外资农药的市场销售份额已占到我国市场的三成,在水稻和小麦的草害防治上,也已呈现被外资农药主导的局面。有些水稻主产区,90%的除草剂市场都被孟山都的农达占领。这些外资农药价格年年上调,导致农民用药成本越来越高。   没有农资安全,就不会有真正的粮食安全。为了可持续的粮食安全,在农资的选择和使用方面,应当保证它对生态环境、农产品安全、可持续发展的负面影响在可控范围内;在农资生产和流通方面,应当保证我国农资自给自足,具有自主性。   转基因会增产吗?   所谓转基因作物的一大“优势”就是增产,然而,转基因农业技术应用17年的实践证明,这个优势是否存在还要打个问号。   从1996年开始,北美大规模种植转基因品种的大豆、小麦和油菜,西欧则坚持使用常规品种。国际研究发现,北美的粮食产量有增加,但增幅小于西欧。孟山都的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的产量比常规大豆品种低5%~10%。在我国,黄季焜等人2005年基于几十户农户的实验表明,与常规水稻相比,转基因水稻增产为6%~9%;根据一般良种推广经验,大面积种植时增产幅度可能有所下降。1998年至2003年,云南农业大学朱有勇教授的团队研发的把传统地方品种和杂交水稻混栽的技术,可使农药使用减少80%以上,杂交稻增产6.74%~9.39%,传统水稻增产61.6%~117.4%。可见,转基因没有不可替代的增产优势。   在转基因作物抗虫方面,非洲生物安全中心调研发现,在南非引入商业种植15年后,孟山都的BT玉米MON810遭遇惨败,大量昆虫显示出抗药性,由于虫害,有些农场减产10%~50%。阿根廷也是最早转向转基因农业的国家之一,结果同样出现了昆虫的抗药性。在中国,研究表明,转基因棉花种植的第四年之后,投入成本比普通棉花种植户高3倍,随着昆虫的抗药性增强,农药施用量也增加。长期来看,与常规作物相比,种植转基因作物并没有减少使用杀虫剂和除草剂。   总起来说,几十年来的粮食体系市场化出现了一系列问题。我们应当重新思考粮食的定位,粮食不能被单一地定位为商品,粮食生产和流通体系须服务于人民的利益、大众健康和生态可持续性。粮食生产和消费体系具有多功能性和多重价值,承载着国家安全、生态安全(包括物种安全)、历史、文化、知识和技能的传承和多样性。粮食经济不是单一的商品经济,而应是民生经济、公共经济、生态经济、道德经济、自主经济、可持续经济。这也应该成为《粮食法》的出发点。
个人分类: 建言新农村|3551 次阅读|0 个评论
三大主粮三年内进口翻番说明了什么
蒋高明 2014-1-7 22:31
【高明说事】粮食是社会最重要的稳定器,将粮食安全寄托在他人那里是非常危险的。从有关部门宣布粮食八连增起,我就质疑数据的真实性。主要考虑的因素是,一撂荒增加,二进口增加,三是地力下降,四是妇女和老人种地。粮食价格过低,农民算劳动力成本是赔钱的,当前的农业生产以及脱离了基本的价值规律,国内粮食生产能力不足才导致了三大主粮进口量三年内翻番。我们到底有多少粮?需要认真核查一下了。 三大主粮三年进口翻番 WTO涉农关税太低遭批 作者:罗兰 发布时间:2014-01-06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字体: 大 | 中 | 小   《人民日报》海外版今日报道,中国农业主管部门正面临一个两难选择:一方面近期粮食进口增加较快,另一方面,中央要求“中国人的饭碗要装自己种的粮食”,并确保“主粮绝对安全”。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办公室主任陈锡文日前表示,近年来,尽管粮食连续增产,但中国粮食政策“正在被迫做出两难选择”。陈锡文说,利用国际市场调剂余缺,是农业参与国际分工的体现,但在粮食进出口政策上,中国面临一些挑战。专家指出,今后如何把握好粮食进口与粮食自给之间的平衡,考量着领导部门的智慧。    三大主粮进口翻番   中国是个粮食生产大国,已连续十年实现增产。国家统计局新近公布的数据显示,2013年全国粮食总产量60194万吨,比上年增长2.1%。   然而,产粮大国进口粮食却日益增多。目前,中国三大主粮的净进口(进口数大于出口数)已常态化, 过去3年中,玉米、小麦和大米的进口量都在翻倍增长 。有统计显示,2012年,中国粮食进口总量突破了7000万吨,创下历史最高纪录。进入2013年以来,三大谷物进口增速才开始有所放缓。   “丰年缺粮”由内外多种因素造成。农业部部长韩长赋介绍,从根本上讲,增加的原因是我们增产的幅度还不能够完全满足消费刚性增长的幅度。我们的人口在绝对增长,城镇化人口在快速增加,另外我们的生活水平提高,消费结构升级,加上农产品加工的因素,所以增加了需求。   此外,还有国际贸易因素。“一是我们的粮食还需要一些品种调剂,比如小麦我们是不缺的,库存也比较丰富,但是我们要进口面包粉。二是价格因素,国际上一定的时段粮食价格比国内低,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刺激了进口。”韩长赋说。   WTO对我国限制粮食进口也有制约。据陈锡文介绍,中国目前农产品进口关税平均不到16%,而世界各国这一数字超过60%,中国未来通过关税限制粮食进口难度很大;同时,对粮食实行进口配额的空间也很小,而且面临新一轮WTO农业谈判的制约,美国等正要求取消粮食进口配额管理。   我国3大主粮进口3年翻番,传递出危险信号。    口粮必须立足自身   今后粮食缺口如何补上?最近召开的中央农村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坚持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要合理配置资源,集中力量首先把最基本最重要的保住,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专家指出,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只有自给才能确保粮食供应不出现风险。从世界范围讲,85%以上的粮食安全和粮食供给问题是依靠国内粮食生产来解决的。   为保证十几亿中国人能吃饱、吃好饭,韩长赋指出,下一步将深化改革,有5项措施是很明确的,要坚持下去。一是坚守18亿亩的耕地红线,同时也要保证常年16亿亩以上的粮食播种面积;二是不断巩固和强化农业的政策扶持和科技投入;三是依靠科技,特别是农业的品种和农业机械化,这方面还有很大的潜力;四是体制创新,在坚持完善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适度规模经营;五是始终坚持立足抗灾夺丰收。有这几条,我们有信心继续保持粮食生产的稳定。   中国社科院农业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李国祥认为,国际上公认的粮食安全中,最主要的是口粮安全。我国的口粮主要是小麦和稻谷,所以小麦和稻谷应该是我们迫切需要用关税、配额甚至非关税的手段来加以管理的。    利用进口调剂余缺   专家指出,在主要粮食生产自主的同时,也要利用好国际市场,通过进口粮食调剂余缺。以满足国内的需求。   农业部总经济师毕美家说,进口增长主要是为了满足国内多样化的消费需求。随着人们消费水平不断提高,对粮食品种的多样性需求越来越强,特别是一些高端优质大米、优质强筋弱筋小麦,需要适量进口作为调剂。玉米作为重要的饲料作物、工业原料,随着养殖业和深加工的发展,其用量快速增长。   “要加强对粮食进口的调控。比如,要实现粮食进口国的多元化,防范过度集中的风险,要充分利用上海自贸区的有利条件,把国际大粮商引进来。把国外的粮食拿到上海自贸区进行储备和加工,这样当国内需要的时候能够很快地将国外粮食投入到国内市场。”李国祥说。   要让进口粮食只起补充作用,更为重要的是把握好粮食进口与国内粮食自给率之间的平衡点。业内人士建议,在国际粮价低时可多进口,同时,注意防止进口粮食对国内产业造成负面影响。
个人分类: 建言新农村|2827 次阅读|0 个评论
粮食真相:三大主粮依赖进口多地粮食不能自足
热度 3 蒋高明 2013-12-17 21:55
【微评论】下文所报道的问题,笔者大部分赞同。其实,早在一年之前,笔者就对中国粮食问题写成了一书《中国粮食真相》,辗转了几家出版社不能出版。几个出版社给出的解释都一样——新闻出版署不愿意得罪人,就让农业部的专家来评论笔者的书,其结果可想而知。但是,纸终归是包不住火的,瞒了一时瞒不了一世,当年闹饥荒就是各地放卫星产生的苦果——那些粮食都在纸上啊。今天我国粮食真相到底是什么?为什么不让说出其中的内幕?下面的文章暴露了中国粮食问题的冰山一角。 中国三大主粮依赖进口 粮食安全受到威胁 http://www.szhgh.com/Article/health/food/201312/39801.html 2013-12-17 15:53:21 来源:红歌会网 作者:古春秋转 点击:3661 评论: 14 (查看) 分享到: 11   《财经》杂志12月8日发表专题粮食安全报告,揭开中国大陆“丰年缺粮”的真相,表明中国三大主粮净进口的局面将成为一种常态,其“自己养活自己”的承诺日益困难,目前中国粮食面临安全危机。    中国三大主粮或将长期依赖进口   统计局11月29日发布的报告数据,称2013年中国粮食总产量达到60,193.5万吨,同比增长2.1%,是从2004年起,中国粮食产量连续增加的第十个年头。实际上,目前大陆约有一半以上省份出现粮食危机,粮食自给率已经跌破90%的红线,造成中国“丰年缺粮”的怪异现象。   2012年世界人均粮食拥有量为321.7公斤,按统计数据可得出2013年中国人均粮食463公斤,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43倍。   然而,据官方的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三大主粮净进口总数为1,900万吨左右,接近官方自己公布的2013年黑龙江产粮大省2,121万吨的粮食总产量。   继玉米在2011年进入“全面进口元年”后,中国在今年很可能超过埃及,成为全球最大的小麦进口国,按粮油信息中心预测,进口总量将达650万吨。   中国真实的情况是耕地面积的日益减少,资源日益短缺,加上没有粮食规模化生产,中国粮食生产成本居高不下,中国三大主粮净进口的局面在短期甚至长期内可能均会处于“不可逆”状态。   中国粮食生产面临重重困境,增加进口空间受限,海外投资短期难以见效,要实现“自己养活自己”的承诺日益困难,中国粮食已出现严重安全危机,如果世界其它国家也发生粮食短缺或者贸易封锁,那中国马上会因缺粮出现社会动乱。   土地污染问题致使粮食减产、绝收已经到了触目惊心的地步。近两年, “镉大米”、“重金属蔬菜” 土壤污染事件频发。图为湖南长沙市郊的一处农田,长期的干旱已导致土地开裂。    近年中国大陆极端天气频发 粮食大面积绝收   近年来,中国极端天气频发,今年7月以来,中国许多省份进入“烧烤模式”,农作物遭遇极端干旱天气。   根据官方数据统计显示,今年大陆旱情造成内蒙古、浙江、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广西、重庆、四川、贵州、西藏11个省区市277个县区市旗受灾,农作物受灾面积259万公顷,其中绝收37万公顷;直接经济损失122亿元。仅贵州、湖南两省的农作物受灾就达到188万公顷,其中绝收30.5万公顷。另外,湖北有近430万亩(约30万公顷)农田受旱,其中鄂西南地区旱情特别严重,仅十堰市就有超过270(18万公顷)万亩农作物受旱。    中国三大主粮依赖进口 粮食安全受到威胁   今年以来,中国小麦、大米、玉米三大主粮始终保持净进口态势,粮食自给率正在逐步下降,2012年,中国粮食自给率跌破90%。   据美国农业部估计,2013年,中国粮食的需求量比产量高出100万吨,仍将进口大量大米。而中华粮网数据显示,2013年前四个月中国稻米总进口量已经高达99.3万吨,较上年同期大涨约84%。   中投顾问农林牧渔业研究员宋杰凝表示,粮食自给率下降,表明农业中各项问题非常严重。进口粮激增将对中国农业产生重大冲击,粮食安全问题将随之出现,整个国民经济的根基有失牢固。   当前大陆经济严重下滑,地方政府征地血拆更是日趋疯狂,甚至把良田谎称为荒地强征,农地日益减少。图为,2013年5月31日,河北邯郸市曲周县地方政府以储备土地为名雇佣了多台推土机把滏南村300余亩小麦、大棚、果园全部给毁了,村民跪地痛哭。(网络图片)    征地污染农田大量流失 中共海外购地种粮   目前,地方政府60%~80%是以卖地为生。尤其在现行的体制中,当官的无不为了升官大搞GDP政绩进行固定资产投资,导致地方债高企,当前经济严重下滑的情况,征地血拆更是日趋疯狂,甚至把良田谎称为荒地强征,农地日益减少。   今年10月,中国指数研究院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全国300个城市的土地出让金收入创新高近2.1万亿元,而去年同期只是1.24万亿元。   中国三大主粮净进口的局面将成为一种常态,其“自己养活自己”的承诺日益困难,目前中国粮食面临安全危机。图为遭污染的长江水源。(Getty Images)   除此之外,土地污染问题致使粮食减产、绝收已经到了触目惊心的地步。近两年, “镉大米”、“重金属蔬菜” 土壤污染事件频发。   早在2006年7月份,时任国家环保总局局长的周生贤全国土壤污染防治会议上也公开过一组数据:中国受污染的耕地约有1.5亿亩,污水灌溉污染耕地3,900,250万亩,固体废弃物堆存占地和毁田200万亩,合计约占中国耕地总面积的1/10以上。从2006年开始,环保部和国土资源部联合启动全国首次土壤污染普查,到2010年,耗资已达10亿元,但调查结果一直未被公布。其相关数据仍是一个“不能说的秘密”。   根据中科院生态所2012年发布的研究报告,目前中国受镉、砷、铬、铅等重金属污染的土地面积近2,000万公顷,大约相当于12个北京市的大小。有非政府组织和研究人士表示,中国“癌症村”的数量有几百个之多,其污染之严重可见一斑。   在中国耕地不断流失、污染的时候,中共不得不在海外大量购地种粮,以解决粮食问题,以防粮食短缺引发社会动乱。   今年9月,有消息称,中国将购买300万公顷乌克兰农田用地,这意味着中国要买下乌克兰二十分之一国土面积,占全乌克兰可耕地总面积近十分之一。   有还消息称,时至2013年,中国企业已经从阿根廷和哈萨克斯坦等国租赁了数十万公顷的土地来种植大豆。   更早之前,2007年菲律宾政府因核给中国公司120公顷的当地耕地以种植稻米、玉米及蔗糖等作物,价值50亿美元的交易却遭当地农夫一再反对。   隶属于中储粮总公司的林甸直属库发生火灾,共有78个储粮囤表面过火,储量 4.7万吨。(网络图片)    粮食储备造假 中储粮疑掩盖亏空人为纵火   中国粮食储备造假,粮库库存严重不足及粮食“少收多报”的亏空现象的消息不断,甚至早在朱镕基时代,地方官员就造假欺骗。高层多次彻查亦未能遏制,而且还有越演越烈之势。   2013年5月27日,中共中央第一巡视组进驻中储粮总公司,5月31日,中储粮林甸直属库离奇失火,过火粮囤和货位80个,足够百万人吃一年、价值近亿元的约5万吨储粮,全部化为灰烬。   然而,这把火揭开了中储粮等粮食储备机构操纵粮食买卖的黑幕,将中储粮从收购库点选择到收购的资金发放、监管的垄断利益链暴露于光天化日之下。火灾后,外界纷纷质疑中储粮掩盖亏空,人为纵火。   与此同时,6月4日,中纪委即抛出安徽原副省长倪发科,称其涉嫌严重违纪接受调查。倪发科被中纪委抛出,其中涉及粮食造假欺骗朱镕基的骗局,显示出王歧山警示利益集团的意味。   曾任安徽南陵县委书记的倪发科涉及粮库库存造假,蒙骗时任总理朱镕基。《朱镕基讲话实录》中提及此事称,1999年传统新年前夕,朱镕基到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信访局看望工作人员时说:“不久前我到安徽南陵县去察看粮食仓库,在我没去之前粮库都是空的,后来他们把一些粮站的粮都搬过来,摆得整整齐齐。连我都敢骗,真是胆大包天!”    粮食危机将是中国大陆面临的长期问题   中国粮食储备黑幕甚多,硕鼠巨贪正在吞食中国百姓的口粮,地方粮库粮食霉烂、偷卖粮食的现象很多,为了隐瞒问题,弄虚作假,粮库内上面铺小麦,下面是麦麸,甚至把托市粮抵押给银行进行贷款。   同时,中国粮食进口率不断攀升,自给率下降,镉毒大米,国家粮库的巨大亏空,加上近年来极端天气造成粮食大幅度减产,粮食危机将是中国面临的长期问题。。。
个人分类: 建言新农村|2872 次阅读|4 个评论
退运转基因玉米不等于其不安全
热度 4 bioxncai 2013-12-1 13:25
近日有报道说,中国退运了从美国进口的6万多吨转基因玉米。于是,有些反转基因人士出来说:你们看看,转基因玉米不安全吧,所以退货了。更夸张的说法是:“中国抗击转基因行动”取得了很大胜利。 进口的转基因玉米是因为不安全而退货的吗?事实并非如此。 在国际贸易中经常遇到的问题是,各国的法律法规往往不相同,一种产品在一个国家是合格的,到了另一个国家就变成了不合格产品。所以,被别国认为不合格的产品,不能简单地认为其就是“伪劣”产品。完全可能是由于不符合对方的产品标准、审批手续等等,而被认为不合格。 像这次中国退运从美国进口的6万多吨转基因玉米,是因为其中含有的MIR162转基因成分还没有得到中国有关部门的批准。尽管美国已经批准了,但是没有用,一定要中国政府批准了才行。显然,退货的原因是由于手续上不完备,而不是这批转基因玉米不安全。如果美国方面以后还要出口含有MIR162转基因成分的玉米到中国的话,就应该向中国有关部门提出申请,以得到批准,在批准以后就不会再因为同样的原因而退货了。 迄今为止,中国政府已经批准了多种转基因玉米的进口许可,例如,MON810,MON863,TC1507,59122,Bt11,Bt176,MON87460,3272等。中国从去年到今年已经进口了300万吨转基因玉米,预计明年会更多,有可能达到700万吨。 希望反转基因人士能够客观地、正确地看待此事,而不要曲解。
1969 次阅读|8 个评论
[转载]转基因菜籽油进口5年翻4倍达159万吨或重蹈大豆覆辙
热度 1 lbjman 2013-11-2 07:24
转基因菜籽油进口5年翻4倍达159万吨或重蹈大豆覆辙 5年进口增长4倍多,这是转基因菜籽油进入中储粮储备库的背景。《中国经营报(微博)》记者获悉,从中国开始托市收购菜籽油的5年间,中国的年进口菜籽油量从29万吨上涨到159万吨,这些菜籽油绝大多数是来自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的转基因菜籽油。 转基因菜籽油的价格远低于国产菜籽油,因而两种菜籽油常被掺混在一起,以非转基因菜籽油的名义在市场上流通 。业内人士称,混装的菜籽油很难从技术上鉴别转基因与非转基因,现行的托市收储政策刺激了转基因菜籽油的流入。 在国内产业尚未作好准备的情况下,低价菜籽油的大量流入可能会让国内菜籽油产业重蹈大豆的覆辙。 托市后进口激增 今年8月开始,中储粮托市收购的国储库中混入进口菜籽油的消息被曝光。中储粮则表示,“还无法通过感官区分进口转基因油菜籽和国产油菜籽,收购交过来的时候没有检测是否是转基因的技术手段,加工企业也不具备这个能力,这个就是企业要自律的问题。” 最终中储粮自查有1477吨进口菜油混入了托市收购的菜籽油中。 “做到真正的检测是非常难的。” 一位曾经在油脂央企就职的高管向记者表示,“ 为了蒙混检验,很多商家把转基因进口菜籽油与国产菜籽油进行混装 。” 该人士透露,在鉴别转基因油和非转基因菜籽油的时候,油中会有特定的转基因指标,“能否测出这些指标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转基因和非转基因混入量的比例。掺的多点就能测出来,掺的少就测不出来。” 国内最优质的非转基因菜籽油的价格已经达到11000元/吨,而进口转基因的菜籽油价格只有9000元/吨。 自从2008年中国政府决定建立菜籽油的托市储备政策后,中国菜籽油的进口量就出现了激增,这些进口的菜籽油几乎全部为转基因菜籽油。这里的托市储备指国家制定收购的最低价,敞开收购菜籽油,用于国家储备。 上述人士向记者提供了一组数据,2007年至2008年度,中国的菜籽油进口为29万吨;而2012年至2013年度,中国进口菜籽油达到了159万吨。 “这些菜籽油中,绝大多数是来自加拿大的转基因菜籽油。”上述人士表示。 多领域使用 进口转基因的菜籽油已经被应用到多个领域,甚至已经蚕食中国非转基因菜籽油的市场 。 “我们在生产过程中,也遇到了这个问题。”中储粮人士向记者表示,中储粮自身也在生产“金鼎”牌小包装油,“我们一直在寻找最纯的非转基因菜籽油。” 但是,在寻找的过程中并不乐观。“首先,进口的油都是转基因的。”在市场上与经销商接触的过程中,“发现转基因油和非转基因的油总是混在一起,不能保障纯度。” 转基因菜籽油不仅仅是和同类非转基因油调和在一起,还与其他油品调和在了一起。在北京锦绣大地市场,转基因菜籽油还被用作调和芝麻油。 记者来到一家卖各种菜籽油的商户店面内,向经营者提出购买可以调和香油的油品。销售者向记者推荐了一款大桶包装的命名为“菜籽王”的油品,颜色偏深。该油品为四级菜籽油。 目前,品质比四级菜籽油更高的三级菜籽油的价格也只有1 万元/吨,但是香油的价格已经达到3.4万元/吨,中间存在着巨大的差价。 上述曾经在油脂央企就职的高管认为,“面对这样的市场局面,不仅仅是中储粮的管理问题,我们更多需要反思的是我们当前的收储政策。” “即便加强了入库管理,各地检测能力不统一,转基因与非转基因混油的现象严重,这让入库管理非常困难。”上述人士表示,“改变收储政策,其中一个最核心的思想,就是不能再让大量的转基因菜籽油进入中国市场。” 据了解,每年六月是中储粮油库轮储的时期。中储粮目前有两种方式储备油脂,一种是储备原材料,即储备大豆,油菜籽,另外一种是直接储备油脂。 “储备大豆和储备油菜籽有很大的区别,大豆是非常容易储存的,变质也比较少。而油菜籽则非常难于保管,所以储备油菜籽和菜籽油的政策需要适时而变。”该人士表示,“收储已经成为中国进口菜籽油的推动力量。” (来源:中国经营报)
680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世界学术期刊曝光中国进口的转基因大豆含超量毒素
lucking1974 2013-10-29 12:13
为转基因摇旗呐喊者,请好好看看下面的图片和文章,摆脱名利枷锁,问问您的良知! 原文: High levels of residues from spraying with glyphosate found in soybeans in Argentina。 TESTBIOTECH Background 22–10–2013。 http://club.kdnet.net/dispbbs.asp?id=9592103boardid=1
1491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日本是一个转基因食品进口大国
热度 3 bioxncai 2013-10-28 22:01
新华网东京10月28日电(记者蓝建中)日本是粮食进口大国,每年进口大量来自转基因作物的食品。但由于日本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还存在诸多顾虑,日本政府要求对转基因食品进行严格的安全检查,并进行一定程度的标识。   日本早稻田大学教授濑川至朗日前对记者说,日本没有批准在本国进行转基因作物商业种植,但市场上有大量经食品安全委员会审查后允许进口的转基因食品,包括8种土豆、12种大豆、181种玉米等。《朝日新闻》曾推测,日本进口的约3000万吨谷物中,约有1700万吨来自转基因作物。   根据日本法规,市场上的转基因食品有标识义务,但实际上怎么标识是有学问的。如果食品中转基因成分含量不到全部原材料的5%,或构成比例在原材料第三位以下,就可以不标识。而且,食用油、酱油等无法检测出转基因作物DNA的食品,也可以不标识。   结果就是,日本市场销售的含转基因成分食品远多于标识“转基因”的,消费者在购买时认为不含转基因成分的食品,很难保证100%不含转基因成分。濑川至朗指出,日本人摄取转基因食品的可能性很高。   不过,许多日本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还是感到不安。日中创职协会久永事务所代表泽田笃志说,日本人对转基因食品是否安全经常持“说不清”的态度,尽管没有确切证据证明转基因食品有害,但是许多消费者还是“宁可信其有”。   为什么日本政府允许大量进口转基因食品?由在日华侨创办的中国通讯社营业部长姜德春认为,日本的粮食自给率不足50%,如果完全排斥转基因作物,很可能无法进口到足够的谷物。日本现在的政策实际就是不禁止转基因食品在国内流通。   然而,日本也出台了一系列严格管理转基因食品的制度。首先,所有进口的转基因农产品都必须先获得批准,由食品安全委员会负责审查。如果企业进口非安全名单上的食品,就会受到处罚。此外,相关产品还必须符合国际《卡塔赫纳议定书》中关于进口转基因动植物的规定。   在加工转基因食品时,也需要遵循日本农林水产省的质量标准。农林水产省的调查机构会用DNA鉴定技术对相关产品进行检查,如果其中的转基因成分含量较高而违反了标识规定,可依据相关法规进行罚款。 来源:新华网 http://news.xinhuanet.com/food/2013-10/28/c_125610718.htm?prolongation=1
1615 次阅读|4 个评论
进口大豆,出口食用油和畜产品
jiangming800403 2013-9-2 22:09
RT。 这是符合比较效益原则的国际分工,就像进口棉花出口纺织品一样。 不断增加的压榨能力是大豆进口的根源。 据不完全统计,到2012年年底,国内大豆压榨产能将接近1.25亿吨。而进口大豆加国产大豆,全国大豆总供应量也不超过7000万吨,也就是近50%的大豆压榨能力处于闲置状态。 企业名称 压榨能力(万吨 / 年 占全国产能比重( % ) 工厂数量 1 益海嘉里 1587 12.7 17 2 中粮集团 1161 9.29 13 3 九三集团 828 6.62 9 4 中纺集团 660 5.28 9 5 渤海集团 630 5.04 4 6 嘉吉公司 495 3.96 5 7 来宝公司 480 3.84 5 8 东凌集团 375 3.00 2 9 邦基公司 369 2.95 4 10 中储油 360 2.88 4 11 汇福集团 300 2.40 1 12 阳光集团 200 1.58 6 13 达孚集团 129 1.03 2 合计 7572 60.58 81 榨油企业的开工率远低于合理水平,为了不使投资成为沉没成本,他们只能进一步进口更多的转基因大豆,生产更多的豆油和豆饼。 由于进口大豆充斥了市场,我国人均植物油消费量已经超过了每日50g,实际上均衡营养角度出发,每天30g就足够了,蛋白质饲料每年可能也过剩2000万吨。 鉴于饲料市场也存在激烈的竞争,由于资金和渠道优势的大型粮油饲料企业必然将产业链下沿到畜牧养殖业。同时,养殖业对土地的依赖作用较小,因此,可以克服人均土地不足的劣势,在我国的农业产业门类之中最先实现规模化、集约化,特别是乳业,由于乳品质量问题,集中化的牧场养殖正在取代一家一户的传统散养。 著名的乳品企业——蒙牛,投入央企巨无霸中粮集团的麾下就反映了这种趋势。 民营饲料企业巨头——新希望集团也开始涉足养猪业和肉类加工。
个人分类: 农业、食品与农村发展|2762 次阅读|0 个评论
中国首次大规模进口阿根廷转基因玉米
热度 2 xupeiyang 2013-8-8 15:14
中国首次批准大规模进口阿根廷转基因玉米  8月6日,阿根廷农业部对外表示,中国已批准进口首批阿根廷转基因玉米。这意味着,中国最终也许会从美国等其他生产国进口转基因谷物。   阿根廷农业部部长Norberto Yauhar称,中国卫生部门批准进口6万吨阿根廷转基因玉米。这批玉米已经发货,将用于喂养猪和鸡的饲料。 http://finance.sina.com.cn/china/20130808/013916378602.shtml
个人分类: 转基因学|1199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中国批准进口的第一批阿根廷转基因玉米已在中国卸货
bioxncai 2013-8-7 17:51
路透社 (Reuters) 独家消息 布宜諾斯艾利斯 阿根廷, Tue Aug 6, 2013 中国批准进口的第一批阿根廷转基因玉米已在中国卸货 , Exclusive: China approves genetically modified Argentine corn shipment 阿根廷农业部长 Norberto Yauhar 今日宣布,中国的转基因食品安全审批部门已经完成了对阿根廷进口所转基因玉米的 所有的审批手续,批准了进口 6 万吨阿根廷转基因玉米做猪和家禽的饲料。货船于今年 5 正月份就离开在阿根廷驶向驶中国,现在已经在中国港口卸货完毕,今年还有更多的阿根廷转基因玉米运往中国。 阿根廷农业部长说,“我们努力多年,终于敲开了向中国出口转基因玉米的大门,向中国出口一船高质量的玉米。为我国今后大量出口转基因玉米到中国这个巨大市场打开了大门。阿根廷是世界第三大的转基因大豆和玉米出口国,中国过去已经从阿根廷进口了大量的转基因大豆。负责进口阿根廷这批 6 万吨转基因玉米的单位是国务院国资委直属的大型国有企业集团中粮集团( COFCO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做了最后的批准。 美国芝加哥期货市场获知中国从阿根廷进口转基因玉米后,美国的玉米期货价格应声而降,因为这意味着美国出口转基因玉米到中国的数量将减少。
1468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基因食物是否“进口”,由谁定?
热度 15 jlxt33 2013-8-2 10:05
是谁点燃了转基因这个火药桶? 当年克隆出现的时候,涉及到很严重的伦理问题,咱国内好像没这么热闹。 转基因的研究好像也不是短期了,好像也没这么多人关注,现在为啥爆炸了呢?显然不是高温爆表的结果。 咱平头百姓不能像韩国人和台湾人反对进口美国牛肉那样做,更多的是像咱这样在电脑前敲几个字,表达一下反对或支持。当然跟美国牛肉不同的是,那些肉和内脏确实证明有害健康,可以大张旗鼓地反对;现在这转基因食物还不能证明是否有害,确实也不宜上街抗议。 但现在好像民意的走向是反对的居多,主要是涉及到每个人的健康,大家怎么能不关注呢?尤其是公知们——这可是社会的良心啊,对不对? 有时良心说话不好使,比如这转基因大豆的“进口”,就是在这汹涌的民意下开出的安全证书,是不是有点儿讽刺啊?所以说这是决策者做的决策。那就应该义不容辞地承担起决策者的责任来。 转基因食物的安全性目前还是世界性的难题,至今没有明确的结论证明这类食物是否会危害人类长期健康,人们都可以站在自己的立场上表达意见,是无可厚非的。但决策者是不是将自己该做的事做的足够了?除了为转基因食物的安全性辩护之外。是不是广泛地传播了转基因的知识,让种植者、生产者、加工者、销售者、消费者都了解了相关的知识呢?是不是让大家都了解了关于转基因的争论呢?是不是对相关产品进行全过程的监控呢?相关的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是不是足够呢? 作为普通人,咱们善良地去理解一定要进口转基因大豆的原因吧,好吗?比如,人口增加、土地减少、消费增长,我们自产的非转基因大豆不够用,要依靠进口解决。而这些进口的大豆基本都是转基因品种,原因在于出油率高、成本低。市场经济下,在出现比转基因大豆成本更低的品种前,这似乎是必然的选择。 我们好像没办法左右这种国境上的“进口”,但我们是不是能够左右或选择我们嘴巴上的“进口”呢? 我们应该有这个权利!当然现在转基因食用油的包装上要注明,我们可以选择了。若抵制转基因食物,就不买,只买非转基因的植物油,但结果是付出更多的金钱。我没调研过我国东北大豆的出口价格,用市场经济的观点猜想一下,应该比在国内市场销售的价格高吧。否则为什么要卖给外国人,而不卖给国人呢? 如果只是食用油的问题,其实容易判别,有标识。但最近我才看到一个报道,一位生物学家表示“转基因大豆毫无安全问题,但榨取豆油之后的豆粕绝对不能食用,因为转基因大豆为多产油,可以保证豆油的安全,但不能保证秸秆、豆粕的安全。”“所以更让人担心的是豆粕产品一部分被深加工成各种食品用于消费,另一部分被加工成各种饲料,用于畜禽和水产品的养殖,最终成为消费品。那些绝对不应该进入食物链的部分,也通过养殖等途径进入人的口中,而这些消费者无从得知。” 所以,我们争取的应该这个完全的知情权,我们有权利选择自己的“进口”食品!
个人分类: 说说时事|4038 次阅读|30 个评论
郑风田:进口转基因大豆为何不可怕?
热度 3 zft2000 2013-6-18 08:36
郑风田:进口转基因大豆为何不可怕? 进口转基因大豆其实并不可怕,原因有三:其一此次批准并不是我国第一次进口转基因大豆,只是增加了新的进口品种;其二大豆的转基因成份并不直接被居民食用;其三大量进口大豆节约了宝贵的耕地,为口粮安全提供保障。另外,此次批准的转基因大豆只是用来进口,并不直接在我国的土地上种植,对本国的环境不会带来直接的安全性隐患。当然,由于目前全球对转基因技术还是存在各种质疑,我国还是应该在转基因主粮商业化种植方面要慎重,对转基因主粮的种植还是不宜轻意放行。 最近农业部批准进口三种新的转基因大豆品种,在国内引起争议。其实这是好事,一方面说明国内的政策环境已相对宽松,民众也胆敢对国家的进出口政策发表自己的看法,另外也说明近年来恶性食品安全事件屡次爆发,国内民众对餐桌安全非常关注,对事关自身利益的重大事项参与意愿大大增强,未来国家重大民生政策,消费者的声音应该引起重视。其实这次批准增加转基因大豆品种进口真的并不可怕,主要原因如下: 其一此次批准并不是我国第一次进口转基因大豆。早在 1998 我国就开始进口转基因大豆了,目前每年进口 6000 多万吨大豆大部分都属于转基因大豆,此次只是增加进口的品种,增加进口品种的多元化,化解一部分风险。目前世界大豆转基因比率 83% 以上,经过这么多年的人类食用实践检验,转基因大豆应该是安全的。 当然这并不代表其他转基因产品也是安全的。 其二大豆的转基因成份并不直接被居民食用。 按我国官方资料,目前我国进口的转基因大豆主要用于榨油与作饲料,并不直接被食用。目前我国居民吃的豆腐以及喝的豆浆是等都是用东北的非转基因大豆做的。 目前的转基因大豆,其转基因成份是 Bt 蛋白,用来榨油后在制油过程中,其蛋白部分最后都分离到油料饼粕中去做饲料了。 而人类食用的食用油脂通过精炼处理后基本上就不含蛋白了。由于我国居民并不直接食用转基因大豆的蛋白部分,所以讲转基因大豆应该是比较安全的。 当然,万一有不法商贩用转基因大豆替代国产非转基因大豆,直接用来制作日常食用的豆制品,那就有可能产生不确定性。所以还是要加强对进口转基因大豆的监管,不让转基因大豆直接上餐桌,不能做豆腐、豆浆,只允许榨油,把转基因食品的风险降到最低。 其三大量进口大豆节约了宝贵的耕地,为口粮安全提供保障。 我国土地资源有限,应该多利用国际市场来补缺。我国的大豆进口其实也是国家的宏观战略调整,主要利用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两个市场来解决国内供给不足问题。跟美国、巴西相比,我国大豆的每亩产量很低,而我国又属于世界上最喜好用食用油的大国,每年对食用油的需求量节节上升。目前国产大豆只有 1200 万吨,而需求量却为 7000 多万吨,只能通过大量进口才可以弥补国内需求不足。从国外进口便宜大豆,原来种大豆的宝贵土地自然就节省出来了,比如在东北黑龙江调研时发现,过去大豆的主产区黑龙江,目前农民的种植习惯已经改变,农民一般拿当地最好的土地用来种大米,再次点的地用来种植玉米,最差的地才用来种植大豆。因为国产大豆产量低,价格也低。我国通过在国际上进口便宜的大豆,也事实上把国产大豆的价格给降了下来,保护了消费者的利益,当然也导致农民觉得种植大豆不合算,目前我国大豆种植面积也越来越低。与此同时,替代大豆种植的东北大米却在市场上很抢手,如果没有这样的置换,目前市场上的东北大米价格就有可能翻倍了。尤其是近年来我国南方大米主产区屡屡爆出重金属污染,对东北大米的需求就更旺盛了。 我国去年进口大豆近 6000 万吨,等于节省了 3 亿多亩耕地。 大米属于我国一大半人的口粮,保护国产大米的安全也就自然保证了国家的口粮安全。与泛泛的粮食安全相比,口粮安全对我国来讲更重要。 因为按国际标准来分类,大豆并不算粮食。 另外,此次批准的转基因大豆只是用来进口,并不直接在我国的土地上种植,对本国的环境不会带来直接的安全性隐患。 当然,由于目前全球对转基因技术还是存在各种质疑,我国还是应该在转基因主粮商业化种植方面要慎重,对转基因主粮的种植还是不宜轻意放行。最近美国发现转基因小麦被非法种植后,已引起很大的负效应,我国过去出现的非法种植转基因大米也对我国的出口造成影响。在这样的一个大氛围下,对于人口大国来讲,食品安全永远都是第一位的。 (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
个人分类: 社会热点问题|1258 次阅读|3 个评论
中国进口转基因大豆已有16年 食用豆油九成为转基因
热度 2 xupeiyang 2013-6-16 04:57
中国进口转基因大豆已有16年 食用豆油九成为转基因 http://v.qq.com/cover/f/fbw36eqmco3f24w.html?vid=g001227dqf1pgv_ref=aio2012ptlang=2052 0:01:04 转基因大豆油食品标签有标注 0:00:51 转基因大豆油是否危害健康 0:00:50 转基因大豆油是否危害健康? 0:02:14 转基因大豆主要用作榨油 0:01:48 获批的转基因食品可放心食用 0:01:54 我国为什么要进口转基因大豆 0:02:09 转基因大豆 中国消费者并不陌生 0:02:23 我国为什么要进口转基因大豆? 0:02:14 农业部批准三个新品种转基因大豆进口 转基因大豆 中国消费者并不陌生 0:01:48 获批的转基因食品可放心食用 0:02:07 转基因大豆 中国消费者并不陌生 0:02:30 此前已批准进口5种转基因大豆 0:01:02 转基因大豆进口历史 0:02:09 转基因大豆 中国消费者并不陌生 0:01:16 农业部会议批准军口三种转基因大豆传言 最严格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估 0:01:50 农业部批准三个新品种转基因大豆进口 获批的转基因食品可放心食用 0:00:53 我国严格审批转基因大豆品种 0:00:29 农业部 回应审批三个转基因大豆新品种 评审历时三年 严格按照法律法规 0:00:31 质优价廉 转基因大豆挤压国产大豆空间 0:01:13 最严格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估 0:00:39 什么是转基因技术? 0:00:38 新闻链接:什么是转基因技术 0:02:23 特别关注:三问转基因大豆 0:01:16 中国年均进口大豆约5000万吨 须依靠转基因大豆满足需求 0:02:13 农业部:新批准三个转基因大豆进口 0:01:38 批准三个新品种转基因大豆进口 0:01:18 批准三个新品种转基因大豆进口 0:00:49 中国应光明正大发展转基因技术 0:01:38 农业部:批准三个新品种转基因大豆进口 0:02:25 农业部:此前已批准5种转基因大豆
个人分类: 转基因学|1864 次阅读|7 个评论
《进口洋垃圾的商人,想让中国发生瘟疫而灭种吗》
热度 1 cyj 2013-4-28 21:36
《进口洋垃圾的商人,想让中国发生瘟疫而灭种吗》 中国的商人在所谓振兴工业的口号下,向中国的空气、土地、河流,排放了足以致命的有害物质,已经是罪在千秋了。 今天晚上东方时空节目,又得知中国新兴的不法资本家,居然从以色列进口四千吨洋垃圾,节目主持人还报道了各式各样的不法商人,从世界各地,甚至于是艾滋病高发区的非洲进口垃圾。主持人让海关人员介绍,有的垃圾(如轮胎)即便埋入土壤,也需要一百年以上才能分解吸收,至于含有重金属等等有害物质,更是致人死命的东西。 当我夫妇看到海关人员,由于进行检查,他们的胳膊上感染了一片片的红疹,我夫妇不由得怒发冲冠,破口大骂这些贪图利润的卖国贼一样的不法资本家,是畜生,是叛徒,是败类,是行尸走肉,是该杀千刀的禽兽。因为他们绝对不会把他们家中的亲戚去从事海关检验! 给祖国制造祸及子孙的污染的这笔罪状,还没有清算;他们居然又从国外专门购买危害更大的洋垃圾,对祖国本已脆弱的环境,火上浇油。其歹毒和邪恶,足以按照蓄意投毒杀害子孙的罪名处以绞刑! 中国的国家领导人,请求您们再也不能对唯利是图的不法商人,法开三面了,因为,您们更加应该担心祖国的世世代代! 博主 2013 年 4 月 28 日晚 21 时。
1957 次阅读|0 个评论
日本从乌克兰进口非转基因大豆说明了什么
蒋高明 2013-4-12 20:29
发达国家对转基因食品控制是真严格的,看看日本人的做法。相比之下,大量转基因大豆倾销中国,占据了中国大豆市场但80%!大豆蛋白是中国人最重要的植物蛋白,中国人不是吃肉为主的民族,植物蛋白被转基因,长期下去我们吃的还安全吗? 日本和乌克兰的大豆携手。 直言了,2013-04-09 | 2013-4-12 7:15:12]。 http://zhiyanle.blog.hexun.com/84449766_d.html 。 今年04月03日,美国农业部发布了关于日本豆业的年度报告,说:2012年,日本消耗了大约946K-MT的食品大豆,都是非转基因。统计表格如下: 今年二三月份,就在中国农官及其转基因利益关系科技部和人民日报的媒体鼓吹“进口转基因大豆不可避免”的时候,美国布仑伯格媒体03月07日的报道说,日本双日集团(Sojitz,日本最大商社之一)将开始从乌克兰进口非转基因大豆。 报道说,日本国内的大豆产量远不能满足需求而必须进口,美国和巴西的转基因和非转基因的大豆产量都远超过乌克兰、且运输时间也短得多,日本为什么要跟乌克兰携手做大豆生意呢?答案是:日本需要保证食用大豆是非转基因的,然而,从美国进口难以确保每年进口都是非转基因的;为确保非转基因大豆进口,日本就需要在美国之外的地方寻找货源,于是,非转基因豆业正在蓬勃起始发展的乌克兰、就成了贸易伙伴。 在大豆方面,日本不能自给自足而必须进口;但是,为保障本国民众健康和食品安全,日本是宁可饶远到乌克兰、也要保障进口作食用大豆是非转基因的。 在大豆方面,中国完全可以自给自足。可是,为了与外国转基因公司的联手金钱利益,中国主管部门官员不择手段地扼杀本国豆业,还把美国核准为动物饲料和工业材料的转基因大豆、批准为食品加工材料而进口和充斥本国食品市场。面对民众强烈谴责,他们狡赖说“进口转基因大豆不可避免”。 对比看,日本和中国,哪个国家更尊重本国民众权益安全?哪个国家的公民在官方和公司的眼里是有作人的起码尊严的?那答案是不言而喻的。不管怎样,日本将开始从乌克兰进口非转基因大豆的行动,算是给那些喧嚣“进口转基因大豆不可避免”的中国的农官和媒体打了个足够响亮的耳光。 # # #
个人分类: 建言新农村|4476 次阅读|0 个评论
不懂!香港多进口点奶粉不就结了吗?
热度 9 jiangjinsong 2013-3-3 13:48
不懂!香港多进口点奶粉不就结了吗? 香港不玩市场经济了吗? 经济学盲求科普!
个人分类: 尚未分类|2536 次阅读|9 个评论
中国为什么要大量进口粮食
热度 1 jiangming800403 2013-1-31 09:32
只要国内价格高于国际价格,北美的谷物和大豆就会源源不断的进来,就像铁矿石一样,否则美中贸易将更加不平衡。
个人分类: 农业、食品与农村发展|3529 次阅读|5 个评论
我国1.4亿人吃饭靠进口!
热度 2 caojx 2013-1-25 21:35
2013 年 1 月 23 日,中央电视台晚间新闻联播在讲到餐饮业食物浪费严重时,提到一个数字:我国的粮食自给率不足 90% 。这意味着,我国有 1.4 亿人吃饭靠进口! 一直以来,我以为我国粮食早已自给自足,所以才不遗余力的推进城镇化进程,原来事实并非如此。 1.4 亿人吃粮靠进口。如果发生战事,进口粮食运不进来会发生什么事?
个人分类: 一家之言|2786 次阅读|2 个评论
农业部首度公开79种进口转基因农产品名单
热度 1 蒋高明 2013-1-3 21:25
抗虫,抗除草剂,耐除草剂,多么美好的技术啊,难道就没有环境与健康代价?天下会有这样的好事?那些加工原料没有进入人类食物链?它们的安全证书可不可以一起晒一晒?外国公司说安全我们就相信?我们自己不做实验验证一下就进入人类食物链? 进口用作加工原料的农业转基因生物审批情况
个人分类: 建言新农村|3403 次阅读|1 个评论
肯尼亚禁止进口所有转基因食品
蒋高明 2012-11-29 23:03
http://cn.agropages.com/News/NewsDetail http://cn.agropages.com/News/NewsDetail 2012.11.28 来源:Agropages (世界农化网) 世界农化网中文网报道: 近日,肯尼亚卫生部部长Beth Mugo下令禁止进口所有转基因食品,要求所有的进口港卫生办公室和所有的其他政府管理者立即执行转基因食品进口禁令。 据悉,因为对转基因食品的研究和科学证据不足以证明其安全性,肯尼亚内阁作出了此项决定,卫生部只是遵照其决定禁止进口转基因食品,此次进口禁令将有望在能证实其对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并无负面影响后取消。
个人分类: 自然与社会|2026 次阅读|0 个评论
进口美国大豆也没有什么不好:即使猪吃不完,还可以肥田
热度 5 jiangming800403 2012-11-1 09:52
本博认为:即使不进口一粒美国大豆,中国食用油也是够吃的。但是进口大豆是修补中美贸易不平衡的重要手段。而且不断增加的豆油生产能力也要等米下锅。不过中国榨油能力的大跃进,一方面使居民人均食用油摄入量已经超过了每天50克,远远高出日均30克的合理水平,另一方面也造成了蛋白饲料领域的生产过剩 2012-10-31 22:46 至2011年年底,国内大豆日加工压榨能力达到32.16万吨,年加工压榨能力达到1.16亿吨。其中值得注意的是,目前中粮集团仍有8000吨/日的在建项目,完工后,中粮总产能将达到3.05万吨/日;中储粮有6000吨/日的在建项目;金光油8000吨/日在建项目,完工后,其总产能将达到1.16万吨/日。据不完全统计,到2012年年底,国内大豆压榨产能将接近1.25亿吨,如果全部达产的话,可以吃掉全球过半的大豆产量。而进口大豆加国产大豆,全国大豆总供应量也不超过7000万吨,也就是近50%的大豆压榨能力处于闲置状态。 至于AMD、嘉吉、邦吉、路易达孚、益海这些跨国粮商更看重对整个产业链的控制。并不太理会国内大豆压榨环节亏损还是盈利,实际上很多都是亏的。他们关心的是把上游的原料消化掉,关心的是产业链的顺畅,这些跨国公司通常会利用各国税率的不同进行战略安排,比如新加坡的所得税率只有5%,而国内是25%,他们就可以选择在国外盈利国内亏损,少缴或者不缴税,在全球的产业链范围内实现更大盈利。 博主回复(2012-10-31 23:11) : 所以,中粮实在应该将大豆的产业链延伸到巴西,美国,阿根廷农场主的田间地头,与国际四大粮商激烈竞争,维护中国的利益。不过国企的执行力和长期竞争力,还是个很大的问题。 您的数据在说压榨能力过剩,这是市场竞争的正常现象。不过,就中国的食物供给的角度来讲,这可能是好事。因为,中国需要的不仅仅是油,更加需要豆粕这一高蛋白饲料来供给持续增长的肉类消费(刚刚看到报道,中国的肉类消费总量是美国的两倍左右,考虑到人口是美国的四倍多,所以中国的人均肉类消费是美国的一半不到)。另外,实在没有听说过大规模使用“饼肥”的事情。 2012-11-1 09:37 您说的很对。特别是以中粮为代表的国企巨头,和益海嘉里、正大等海外华人资本应停止在国内市场的血拼,联手开拓国际市场,在南美洲建立稳定的渠道。美国就算了,现在中资企业进入美国市场很困难。华为不行,中粮估计也不行。 目前,我国居民肉食消费量已经达到了日韩水平,未来也不可能也没必要向美国看起。况且中国畜牧业还有结构性节粮的特点。所以随着大量进口美洲大豆,中国蛋白类饲料生产过剩的压力已经非常明显,近年来中国畜牧业发展还是非常平稳的,饲料需求增加的速度远远赶不上饲料供给的增长速度,目前包括花生、油菜籽、大豆以及棉籽、油葵、胡麻等等小宗油料,国内油料产量也能上5000万吨,大体上产油1500万吨,剩余油饼3000多万吨。进口5000万吨大豆,大体产油1000万吨、饼粕4000万吨。我国饼粕类蛋白饲料的表观供应量达到年7000-8000万吨。而养殖业的蛋白质饲料需求大约在每年6000多万吨左右,其中养猪约4000万吨。所以,从未来看中国饲料工业去库存化的压力非常大。这也如同11年的铁矿石迷局一样,尽管去库存化压力很大,但由于无序竞争,进口铁矿石数量还在不断增加,价格还在不断上涨。资本是逐利的,铁矿石如此,大豆也如此,这要存在套利区间,北美的大豆还有谷物就会源源不断的进来,直到流动性全部变成存货为止。不过只有中国大豆市场去库存化,中国资本才可能进入美洲的供应链。多进口些大豆也没什么不好,就是猪吃不完,还可以作为饼肥补充中国土壤中的有机质。 美国干旱“烤问”中国大豆安全一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368242do=blogid=598782
个人分类: 农业、食品与农村发展|3429 次阅读|17 个评论
带路党?孟山都称中国将允许进口转基因大豆用于消费
热度 5 zhanghuatian 2012-10-30 17:29
孟山都总裁哪儿来的底气呢?某大牛这个时候打了鸡血一样的“科普”实在是。。。 俺也不想玩阴谋论,什么也不说了!! 【《财经》综合报道】21世纪网消息,孟山度公司驻亚洲太平洋地区副总裁ClaudioTorres称,孟山度公司预计中国将在未来十二个月内允许进口巴西转基因大豆,用于人类消费。 十几年来中国一直允许进口转基因大豆,用于饲料加工和豆油生产,但不能用于人类消费。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大豆进口国,而目前全球大豆作物继续受到天气的威胁,其中包括美国中西部,当地干旱已经导致大豆单产潜力下滑。
489 次阅读|6 个评论
转基因主粮安全性问题(3)欧盟进口政策
sz1961sy 2012-9-16 00:03
科学网上很多讨论、介绍(翻译)转基因主粮安全性问题文章,很少从WTO角度去讨论贸易风险问题。 本人是1985-89年在食品进出口公工作,1991-97年在化工机械进出口公司工作,1998-99年在高科技进出口公司工作。这些工作经历,十分明白 入口国一个贸易技术壁垒对中国农副产品出口造成多大的影响 。 其实,在2005年9月国内媒体已通报了“ 欧盟新规明年实施 食品出口企业需提前应对 ”的信息: 从2006年1月1日起,欧盟将执行新的食品安全法规,其中特别要求进口食品必须符合新法规的标准,否则,欧盟委员会有权取消其进口资格。专业人士认为,欧盟是我国重要的食品出口市场,相关出口企业应及早采取措施应对这一新的变化。 与欧盟现行的有关食品安全的法规相比,新出台的食品安全法规有几个值得关注的地方,一是新食品法大大简化了食品生产、流通及销售的监督检测程序;二是强化了食品安全的检查手段;三是大大提高了食品市场准入的标准;四是增加了已经准入欧盟市场的食品安全的问责制;五是欧盟将更加注意食品生产过程的安全,不仅要求进入欧盟市场的食品本身符合新的食品安全标准,而且从食品生产的初始阶段就必须符合食品生产安全标准,特别是肉食,欧盟新食品法不仅要求终端产品要符合标准,在整个生产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也要符合标准。 我国是欧盟食品的重要来源国之一,新食品法规的出台,对中国食品出口企业提出了更高的生产要求。据悉,由于欧盟每年都要从欧盟以外的国家进口大量的食品,因此,为了使这个新出台的食品法能够真正得到贯彻执行,欧盟承诺对希望得到各种帮助,特别是希望得到为达到新标准需要技术帮助的国家和企业,尤其是发展中国家企业实行全方位的合作。 下面是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网站的(旧)信息,标题《欧盟食品安全法概况及其最新改革动向》( http://www.mofcom.gov.cn/aarticle/i/dxfw/jlyd/201104/20110407487627.html ): 这里先附上一份最新的欧盟RASFF通报 : 当前位置 : 首页 驻外机构 市场调研 欧洲 正文 欧盟食品安全法概况及其最新改革动向 2011-04-07 22:01 文章来源: 汉堡经商室 文章类型: 原创 内容分类: 调研 自 2002 年欧盟食品安全局成立以来,欧盟食品安全的立法和监督体系不断完善。尤其是 06 年开始实施《欧盟食品及饲料安全管理法规》以来,政策调整、标准修正的力度不断加大。中国作为欧盟食品来源国之一,每年输欧食品金额达百亿美元。了解和熟悉欧盟食品法规变动的最新动向及要求,及时采取相应对策,实属必要。 一、 欧盟食品安全法概况 ( 一)机构设置 1. 欧盟食品安全局 欧盟食品安全局于 2002 年成立。其职能是在欧盟范围内制定科学的食品法规,从根本上保证食品政策的正确性及可实施性。该局相对独立,不受欧盟委员会及各成员国管辖,负责对输欧食品的安全性进行监控、跟踪和分析并提供科学的建议。该机构的建立完善了欧盟的食品安全监控体系,为欧盟对内逐渐统一各种食品安全标准,对外逐步标准化各项管理制度提供了科学依据。 2. 欧盟食品和兽医办公室 该机构归欧盟委员会管辖,负责监督各成员国执行欧盟相关法规情况及第三国输欧食品安全情况,是欧委会的执行机构。该办公室可用听证会和现场调查的方式对成员国及第三国相关产品甚至整体法规和管理体系进行调查,并将结果和意见报告给欧委会、各成员国及公众。该机构主要职责正在从单一的调查管理转向对成员国食品安全体系作全面的评估。 ( 二)法律体系 近年来,欧盟不断补充出台相关食品法规,完善食品安全法律体系。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1. 食品及饲料安全。欧盟 06 年颁布了《欧盟食品及饲料安全管理法规》,以提高欧盟对食品及饲料的监督管理能力,为欧盟消费者提供更加安全的食品。新法简化并加强了欧盟监管体系并赋予欧委会全新的管理手段,以保障欧盟实行更高的食品安全标准。新法赋予欧委会采取临时强制性措施的权力,以保护人民健康、动物卫生及生存环境。该法案特别要求第三国输欧食品必须符合欧盟相关标准。 2. 添加剂、调料及经放射线照射的食品安全。相关添加剂、调料必须符合欧盟标准,包括其所含的着色剂、增甜剂等添加剂。欧盟还建立了经放射线照射的食品目录,并加强了对天然矿泉水构成成分的检查。 3. 欧盟食品快速预警系统( RASSF )。 该预警系统的建立为欧盟成员国提供了交流的有效途径。任何一个成员国发现任何与食品及饲料安全有关的信息都可上报欧委会,欧委会在进行相关调查后,有权采取紧急措施,包括暂停该类食品进口。该系统定期(每周一期)发布预警及信息通报,将不符合欧盟标准的相关食品公布于世。预警范围包括来自欧盟成员国及非欧盟国家的各类食品。 4. 针对非欧盟成员国的规定。欧盟声明尊重在 WTO 框架下签订的《动植物卫生和检疫措施协议》及《贸易技术壁垒协议》。但如果国际标准与欧盟标准相比不能提供高标准人类健康保证,则国际标准只作参考。非欧盟国家输欧食品必须遵守欧盟颁布的相关法规。 二、 最新改革动向 ( 一)海关法规及贸易政策改革 1. 海关税则改革。欧盟目前正在酝酿新的税则改革,计划于 2013 年推行。其中的核心内容是关税税值计算方式的变化,欧盟有可能将运费当中的安全附加费等纳入征税范围。 2. 优惠原产地规则(普惠制)改革。简化并改革现行普惠制,其中变化最大的内容是:要求出口商必须在欧盟进行注册并自行提供原产地声明,不再承认第三国相关机构开具的原产地证明。 3. 反倾销愈演愈烈。近年来由于全球经济危机影响,欧盟贸易保护主义有所抬头 , 其中使用反倾销措施的范围已波及食品领域。例如, 2008 年底欧盟先后宣布对中国输欧味精及柠檬酸采取反倾销措施; 2009 年初又针对我国输欧灌装柑橘采取反倾销措施,一年以来对我国相关出口企业造成较大影响。 (二)相关食品安全法规新规定 1. 针对食品标签的新规定。 从20 08 年初开始,欧盟委员会、欧洲议会及欧盟理事会等机构一直在酝酿讨论制定一个适用于欧盟范围内食品标签的法规,目的是使食品标签更简洁的同时,还能提供明确的食品信息,以便消费者做出明智的购买选择。经过长期的争论和多次修改, 2010 年 3 月该法规草案终于公布。其主要内容包括:将能量值、脂肪、碳水化合物、糖分及盐等作为强制性信息列于标签上;能量及营养含量应以 100 克或 100 毫升为单位;肉类、家禽、新鲜水果及蔬菜须加贴原产国标签;建议包装上所有字母的字体不小于 3 毫米,以确保其清晰可读性;食品中若含有纳米材料,则必须注明其成分及含量。另外,为使业界有足够的时间来适应新规,实行三年过渡期,于 2013 年正式生效。 2. 欧盟有机食品新规。 07 年 6 月,欧盟出台了针对有机食品的新规,自20 09 年 1 月起生效。该法规定了有机食品生产的目标、原则及通用规则。 其主要内容有:只有超过 95% 的成分是有机的食品才能标明“有机( organic )”标识; 在有机食品生产中,禁止使用转基因成分( GMO ); 非欧盟国家输欧有机产品必须符合欧盟相关法规,如第三国生产条件不能完全适用欧盟的生产和控制规则,则须经过欧盟授权的检测机构认证方可出口欧洲。 此外, 2010 年 2 月 8 日欧盟委员会宣布,经投票获胜的“欧洲叶”( Euro-Leaf )标志成为欧盟有机产品标识,自 2010 年 7 月 1 日起正式使用。 3. 对食品中黄曲霉毒素、硫、镉、三聚氰胺及尼古丁等有害人体健康物质的限值新规定。 近年来,欧盟不断提高对输欧食品安全性的要求,并加大检测力度。例如, 2010 年 2 月欧盟发布条例修订食品中黄曲霉素最大限量值,总体上降低了其在各种食品中的含量限值; 2010 年 4 月欧盟宣布将食品中三聚氰胺含量由 5mg/kg 降至 0.2mg/kg ,并加大对输欧乳制品的检测力度。对我国影响尤为严重的是欧盟对野生牛肝菌中尼古丁含量的限值调整, 09 年欧盟加大了对野生牛肝菌中尼古丁含量的检测力度,规定按 0.01mg/Kg 限量值进行判定,造成我输欧牛肝菌贸易实质上停止。此外,欧盟还规定相关输欧风险食品入关 24 小时之前必须向有关部门申报,并提供进口许可证明。入关审查期最长可达 30 天,通过严格检查后方可入关。 4. 转基因产品新规。 欧盟非常重视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出于保障公民身体健康的考虑,长期以来并不鼓励生产和进口转基因食品。 1998-2002 年欧盟甚至出台了对所有转基因产品的临时禁令。经过多年科学论证,欧盟业界近年来逐渐认可了转基因技术,并批准了转基因玉米、油菜及烟草等作物的种植。同时欧盟还解除了一些转基因产品的进口禁令,20 09 年先后批准了加拿大转基因油菜籽及美国转基因玉米的进口。然而欧盟对我国转基因产品的歧视仍未消除, 20 08 年 4 月起,欧盟要求我国所有输欧大米制品必须接受其认可实验室的检验 , 并加附未含“ BT63 ” (我国研制的转基因水稻)的卫生证书方可出口欧洲。   (首发子站: 驻汉堡总领馆经商室子站 )
个人分类: 转基因食品疑云|320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食品安全让全世界头疼,进口奶粉频频出问题,零风险不可能
sqzhang 2012-9-1 08:41
来源:中国经济网 国际食品安全问题频发 正在触动全球神经   近期,食品安全问题频发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今年 8 月,美国再现甜瓜染菌事件,目前全美已有 20 个州发现感染病例, 2 人死亡, 141 人出现不适, 31 人被送往医院救治。在日本,核泄漏事故后,出口食品多次被检出放射性物质超标。   今年以来,我国进口的洋奶粉也已屡次被曝出质量问题:产自澳大利亚的亨氏婴儿配方奶粉被检出维生素 B2 超标以及泛酸未达标准,新西兰的高培 360° 婴儿配方奶粉( 1 段)硒含量不合格,美国百得智金装婴儿配方奶粉( 1 段)灰分指标不合格等。   显而易见,食品安全问题已成为全球性问题,正如世界卫生组织食品安全专家彼得 · 本 · 安巴瑞克在近日举办的科学家与媒体面对面活动上所说的: “ 食品安全问题是一个国际问题,它能够影响全世界所有的国家、所有的人,不管你是生活在比较发达的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面临的挑战都是一样的。 ”   食品安全让世界头疼   三鹿三聚氰胺事件之后,消费者对国产奶粉失去信任,转而对洋奶粉大加青睐。然而,备受推崇的洋奶粉却也经常出现在权威部门检测的不合格名单中。举例来说,来自德国的泓乐婴儿配方奶粉( 1 段 2 段)、幼儿配方奶粉( 3 段)以及较大婴儿配方羊奶粉 5 批共 9.63 吨,来自新西兰的可益多婴儿、幼儿、较大婴儿配方奶粉 3 批 0.0162 吨,均因标签不合格被销毁;来自波兰的一批乐芝牛奶奶酪,因维生素 D 含量不符合国家标准要求被销毁。 6 月份抽检的不合格名单中,亨氏、总统、帕斯卡乳业等国际知名乳制品品牌也赫然在列。   据统计,不合格进口乳品的原产地来自十多个国家,包括法国、澳大利亚、西班牙、美国、意大利、荷兰、丹麦、新西兰、新加坡、德国、英国。其中不合格批次产品主要集中在法国、德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主要涉及类别为奶粉、奶酪和干酪等。据不完全统计,不合格进口乳制品总重量超过数百吨。   除了产品被检测出不合格外,近年来,世界各地也不断曝出致人死亡的重大食品安全事件。 2011 年,美国发生了致人死亡的单增李斯特菌污染事件;德国出血性大肠杆菌事件殃及多国,造成 30 余人死亡, 3000 多人染病;台湾地区塑化剂事件卷入近 300 家企业, 7000 项食品下架,制药和化妆品行业也受到波及;在农业化水平相当高的欧盟,德国的毒豆芽及爱尔兰的家禽饲料污染波及整个欧洲; 2011 年,印度的假酒事件致 134 人死亡。   各国专家普遍认为食品安全无法保证 “ 零风险 ”   在中外科学家与媒体面对面活动上,与会各国专家一致认为,食品安全不可能零风险。 “ 我们无法做到百分之百安全,在任何国家,食品风险都是必须面对的现实,我们必须接受这种风险,但是我们可以努力把风险降到最低,也可以预测未来的风险。 ” 世界卫生组织食品安全与营养部官员 Peter Ben Embarek 表示。   中国食品风险评估中心严卫星研究员强调,食品安全风险的实质是 “ 概率事件 ” ,食品安全没有零风险,国家食品安全监管的任务,是将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中国食品科技学会副理事长孟素荷认为,食品工业是中国经济的重要板块,在 2011 年全球经济持续低迷的背景下,我国食品工业仍创造了 7.8 万亿元的产值,保持了 31.6% 的增速,高于中国工业经济平均增速 3.6 个百分点。中国食品安全所面临的问题,既是庞大的中国食品工业在快速成长中必然要经历的痛苦过程,又是应对现阶段全球食品安全挑战的重要构成。   食品安全问题的危害究竟有多大   孟素荷表示, 2011 年,我国死于交通事故的有 6.2 万人,死于食品安全的不到 200 人,且 80% 为家庭食物中毒,不足交通事故的 1/300 ,但引起的恐慌及震荡却远大于交通事故。 “ 信任危机是最大危机。 ”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研究员陈君石表示: “ 从科学家来讲,我们的感受是 2009 年 6 月实施了新的《 食品安全法 》以后,国家不断加大食品安全监管力度,中国的总体食品安全状况取得了长足进步,比如说按照《食品安全法》的要求,要建立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评估体系,现在已经开始建立,监测连续两年覆盖了全部 31 个省、市、自治区,去年又取得了 80 万个数据,发现了很多问题。根据需要,风险评估制定了完善的计划,并学习先进国家的技术,来进行一项一项的风险评估。   对于目前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感差,陈君石认为,消费者所知道的食品安全的信息,应该说 99.9999% 来自于各种各样的媒体,包括网络。由于一些关于食品安全信息不够科学准确,有一定误导性,导致很多消费者对食品安全问题的认识不够全面客观。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工商大学副校长孙宝国就指出,现在很多消费者对食品添加剂存在误区,实际上,食品添加剂是日常食品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迄今为止,中国出现的重大食品安全事件,没有一件是因为食品添加剂造成的。   专家表示,目前,媒体曝光成为消费者了解食品安全的重要渠道。许多传播学专家指出:新闻媒体的介入对广大消费者了解事件真相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值得注意的是,舆论取向不应成为处理食品安全问题的标尺,更不能代替科学的研究和调查。   孟素荷也认为,尽管我国食品安全热点事件不断,但食品安全整体水平在明显提升。她说: “ 从 2008 年的三聚氰胺到 2011 年地沟油事件、 2012 年的海南死猪肉事件,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一条正面变化的曲线,即中国已从 2008 年事发后的各级瞒报,到 2012 年事前政府的有效排查及果断处理。 ”   她还表示,中国政府正走在从危机应对到风险预防的正确道路上。而企业家必须从对价值竞争的狂热依赖,恢复到对原料基地建设和控制的梳理,理清诚信和责任,回归行业。
个人分类: 杂感杂议|1860 次阅读|0 个评论
‘进口’试剂‘中国造’
热度 3 lin602 2012-6-12 18:52
做化学研究,普通的化学试剂一般是国内生产的,而许多试剂都是从国外公司进口的。 其实,这些许多进口试剂是在国内‘定制化学品’公司生产的。以‘药明康德’为典型,成为国外化学试剂公司、药品公司的‘生产制造地’。 中国做合成的公司太多了,我的学生们就有大批的人在里面,他们接着外国的订单,做出来的产品合格后交给国外公司,国外公司贴上自己的商标,就是进口产品了,甚至产品都不运出国门,直接到了大学与研究所了。 价格嘛,那不是一般的贵。
3847 次阅读|5 个评论
进口食用油真的保证了68%的粮食总产吗?
热度 1 jiangming800403 2012-6-10 16:22
食用油进口真的保证了 68% 的粮食总产吗?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程国强认为“ 2010 年,中国进口植物油与油菜籽折油共 2035 万吨,按目前国内大豆亩产 236 斤的生产技术水平测算,相当于利用了国外 9.6 亿亩的种植面积(与国内水稻、玉米种植面积之和相当)。若全部由国内生产来替代,意味着要以减少 68% 的粮食总产为代价。”这个比值之大主要是因为选择了单产和出油率均较低的大豆为替代物。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53716do=blogid=580363 如果以油菜为替代物,按出油率 30% 的油菜籽,菜籽亩产 150 -200 公斤 , 2000 万吨植物油(折纯)大约 3-4 亿亩的油料播种面积,这是一个并不保守的估计。 我国进口的主要油料是大豆, 2010 、 2011 两年我国共进口超过了一亿吨的大豆,年均 5000 万吨。目前大豆主要种植在东北北部边际土地上,单产较低,如果恢复和扩大种植面积,东北大豆亩产达到 150kg 是可能的,当然这只有东北地区优势粮食作物玉米和水稻的 1/3~1/5 。 5000 万吨大豆大约相当于 3 亿多亩的大豆播种面积。加之其他植物油进口,进口植物油相当于 4 亿亩国内油料的播种面积,这一估计是令人可以接受的,虽然没有 9.6 亿亩的数据骇人听闻,但是也占到了全国总播种面积的近 1/5 ,即使进出口相抵,我国主要食品的对外依赖度也超过了 10% 。不过只要中国愿意买,北美的大农场生产 10 亿吨粮食都是有可能的。 但是中国有多大的胃口呢?中国食用油与蛋白饲料市场已经有明显的表观过剩。 5000 万吨大豆大约可以提供 4000 万吨豆饼作为养殖业的饲料。养大一头活体重 100 公斤的生猪,大约需要 350 公斤饲料,其中蛋白质饲料约占 15% ,也就是养一头猪约需要豆饼 50 余公斤。 结论:按我国的畜牧业生产水平, 5000 万吨进口大豆大体上可以养近 8 亿头猪,但是显然我国没有那么多猪。过剩的豆饼都去哪里了,被谁偷吃了。难道说是二师兄化缘,师徒四个,还有马吃。显然不是这样。 此外,我国国产三大油料作物花生、油菜籽、大豆每年也有 4000 多万吨,加上棉籽、胡麻和向日葵,国内油料产量也能上 5000 万吨,大体上产油 1500 万吨,剩余油饼 3000 多万吨,实际上我国饼粕类蛋白饲料的表观供应量达到年 7000-8000 万吨,而所有养殖业植物蛋白性饲料的需求也就 6000 万吨。所以最近两年我国差不多积存了 2000-3000 万吨甚至更多的各种饼粕饲料,差不多够养殖业大半年用的了,猪实在吃不完只能做饼肥了。 国产和进口食用油合计,已经相当于成人每年 20 公斤 的人均消费,根据中国营养学会推荐的平衡膳食结构,成人食用油日摄入日摄入平均为 50g ,折合每年 14.6 公斤 ,当然平衡膳食结构中建议豆类消费 30-50g ,折油 6-10g ,二者合计,一个合理的摄入量不应该超过 15-17公斤 ,中国人的食用油消费已经明显超标,压缩 1/3-1/5 是可能的。 粮食和大豆进口与短缺无关,只与套利有关。只要存在剩余资本与剩余产品,只要存在套利空间,北美大豆就会源源不断的进来,而不管市场是否真的需要,最后只能变成中国土壤中的有机质。 问题的实质,不是谁来养活中国?而是中国在支持世界的大宗资源性产品市场。 现代农业 - 食品工业(包括麦当劳)所做的一切并不是为了满足人的营养需求,而是尽可能的调动人的食欲。千百万年来的进化过程中,进化的本能使人类对好吃的(当然在长期的饥荒年代也是高价值)高蛋白、高热量食品产生了本能的偏好,从进化机理上很难抑制大快朵颐的冲动,当然在存在普遍的饥荒古代,这是生存的需要。然而现代大多数中等以上人文发展程度国家,已经解决了国民的基本食品需求,由于人的生理需要,食品消费量不可能无限制增加,大型农业 - 食品集团面临着严重的生产过剩的问题,只能通过一切手段调动人的食欲,而并不顾及消费者是否真正需要这些营养。 所以,我反对北美低价大豆对中国市场的倾销,不管有没有转基因,都是不利于国民健康的,因为它造成中国人的脂肪摄入量超标。 以美国 2011 年的单产水平( 186.264 公斤 / 亩)计算,生产 5480 万吨大豆需要耕地 2.94 亿亩;以中国 2011 年的的单产水平( 117.647 公斤 / 亩)计算,则需要耕地高达 4.66 亿亩! 4.66 亿亩是什么概念?中国的粮仓,东北三省,包括黑龙江、吉林和辽宁,耕地总面积仅仅3亿亩!
个人分类: 农业、食品与农村发展|3720 次阅读|2 个评论
进口彩色幽默之一
热度 2 smallland 2012-6-7 22:59
研 究表明(忘记了哪里的研究,不只一个),雄性会夸大自己的交配对象数目,而雌性则会保守数字。其中的因果关系虽简明却也一言难尽,总之,这个数字具有深刻 的科学含义,也容易被公众理解,不像任督二脉那样玄乎而无证据。再总之,两性应该有共同的志趣爱好才能长久,唯有这个问题(ex-pair affair)不能有共同。 美 国著名脱口秀喜剧演员Chris Rock:小伙子,不要问雌性这个数字,因为你根本不想知道,你只需享受眼前的春宵...首先,不管这个数字多大(除非是zero--译注),对你来说都 太多啦!......(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部分原文找不到或被优化或未予显示--理由正当无需sorry) 类似的幽默不存在误解,因为它反映的是能被普遍理解的事实。但如何理解它,就像为什么要吃饭一样,不仅仅是因为hungry...
2355 次阅读|4 个评论
大亚湾实验的1.6亿科学投资全部用在国内
热度 3 caojun 2012-6-6 18:24
下个星期,高能所将在大亚湾核电站举行答谢会,感谢在大亚湾中微子实验站建设中做出重要贡献的国内企业和机构。共邀请了30家主要单位参加。 高能物理的探测器基本上靠自己根据物理需求设计和研制。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研制探测器是高能物理研究的一个主要内容,而探测器研制的水平基本上反映了实验物理的研究水平。典型的模式是 物理学家根据物理要求做出概念设计; 然后与工程师一起,完成工程设计,进行生产招标; 选中厂家后,物理学家、工程师与厂方一起完成工艺设计,开始生产。高能所对生产过程进行质量和进度监控,对关键部件,会派人长期驻厂沟通; 完成部件后运抵实验现场,进行探测器组装、调试。 由上面的流程可见,大部分都会是厂家没有做过的事,碰到问题是常态,不出问题的反而罕见。(做高能物理实验,最考验人的不是创新或发论文,而是部件的生产不如人意时该怎么处理。)这样,对厂家实际上相当于一个研究项目。有时需要高能所与厂家共同解决生产技术问题,有时候也不需要高能所插手,合同会迫使厂家解决新问题。慧眼识人,选择不会耍赖的厂家非常重要。同时,一个有趣的现象是,经常有厂家对难度估计不足,以亏本告终的也许有一半。也有很多厂家是明知这个项目会亏本也主动接的,对他们是一个锻炼,也是一个广告。因此,即便我们是掏钱的甲方,也必须感谢各厂家的合作与帮助。下面是受邀单位的名单(不代表他们在国内水平最高,但对我们来说性价比最好,对大亚湾实验做出了重要贡献): 黄河勘测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中铁十五局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中广核工程有限公司 广东中泽重工有限公司 中国石化金陵公司烷基苯厂 杭州石化有限责任公司 新乡市起重设备厂有限责任公司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航天材料及工艺研究所 太原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技术中心 华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深圳市超纯环保股份有限公司 深圳市振豪密封技术有限公司 龙海市金水族有机玻璃有限公司 巨力索具股份有限公司 青岛卓越集装箱包装材料有限公司 上海玻乐机械五金制造有限公司 北京高能科迪科技有限公司 川北真空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天津朝日物产彩印有限公司 河南省立丰实业有限公司 东方雨虹防水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无锡市西澳气密拉链制造有限公司 普雷斯特机械设备(北京)有限公司 唐山开滦铁拓重机有限责任公司 惠州市华仑机电有限公司 大亚湾核电运营管理有限责任公司 中科华核电技术研究院 举几个例子:1)中泽重工生产了探测器外容器。所用的不锈钢是我们经过调研后,由太原钢铁厂特殊生产,单独轧制的低放射性本底不锈钢。容器直径5米高5米,几个关键精度要求2毫米。中泽重工想了很多办法,控制焊接变形。即使做成后达到了精度要求,残留焊接应力也会使钢罐变形,因此调研了一些办法消除应力。2)我们所用的液体闪烁体需要极高的透明度,商业产品达不到要求,南京烷基苯厂想了几条措施,更改工艺流程,花了三天专门为我们生产了400吨高纯的烷基苯。3)由乌克兰生产的液体闪烁体发光材料(俄罗斯出钱)质量达不到要求,反复要求他们改进工艺纯化,也没有达到指标。最后运到中国后,由华烁公司(原湖北省化学研究院)完成了纯化(美国支付纯化费用)。由于要求非常高,华烁的常规检测灵敏度不够,质量不好控制,有不少批次返工,不过合作很好,最终全部达标。现在他们也采用了我们的检测办法。 当然,也有个别仪器是进口的。比如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UV-vis),在前期研发时我们买了国产的(普析),用了两三年,由于使用太频繁,开始变得行为可疑。修了几次也不行。做测试的博士要求买进口的,质量比较可靠,跟我发了几回牢骚,说知道我倾向于买国产的,但这么关键的测量,数据不放心怎么往下做?后来买了日本岛津在国内组装的,两年又用坏了。这次买了更可靠的德国Beckman。在高能所自制的电子学设备中,大部分元器件都是进口的。在与化学打交道的过程中,很惊讶地发现,居然所有的试剂都要从国外公司买。这又不难。芯片就不用说了,电阻电感也是如此。因此国内公司的不足,技术只是一种原因,还有管理运营能力、公司体量的缺陷。虽然确有一些经费花在买进口仪器和元器件上,考虑到大亚湾实验的国外合作者在中国花的何止千万(比如纯水设备、后期加工处理、上面提到的纯化等等),我们还是可以大声说: 大亚湾实验的1.6亿科学投资,全部用在国内。 仪器研制跟工业基础有关,跟科研水平一样,不是一蹴而就的,应该比提高科研水平更难。不过现在应该有很大进步,基金委、科学院等都新增不少的钱支持仪器设备的研制。
个人分类: 我的物理|6991 次阅读|5 个评论
[转载]年轻妈妈遭进口疫苗软推销 三龄童疫苗费近万元
qujiangwen 2012-5-2 13:23
记者 李琪 实习生 叶融冰 通讯员 彭秘辉   “她们说国产疫苗不可靠,我给孩子接种的多半是进口疫苗。”近日,家住长沙市开福区的邱萱(化名)向本报反映,宝宝出生后去接种疫苗,医生称国产疫苗效果不好,向她推荐注射昂贵的进口疫苗,“现在孩子3岁,疫苗费都花了近万元。”   记者调查发现,不少妈妈遭遇进口疫苗的“软推销”。省疾控中心专家表示,医务人员是不允许推销进口疫苗的。    【案例】 她给孩子接种的几乎全是进口疫苗   邱萱的儿子嘟嘟,出生时便在医院接种了乙肝疫苗和卡介苗。之后,因为医务人员说“效果不好”,她给孩子接种的几乎全是进口疫苗:200元一针的进口脊椎灰质炎疫苗4针、460元一针的百白破疫苗四针、860元一针的7价肺炎疫苗4针,再加上自费的水痘疫苗、口服轮状病毒疫苗等,邱萱算了下,3岁的孩子接种疫苗已经花费近万元。    【调查】 国产与进口的区别?不解释   给孩子接种疫苗时,到底该选免费或者低价的国产疫苗,还是该选高价的进口疫苗?这是许多年轻妈妈面临的难题。   “国产与进口的有什么区别?医务人员也不详细解释,只说‘进口的肯定好些撒’!”年轻妈妈欧静对这种“软推销”很恼火。还有妈妈表示,去接种时,国产疫苗居然没货,进口疫苗倒是货源充足。   记者发现,长沙市开福区、岳麓区、芙蓉区、天心区多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购了进口疫苗,虽然不强制家长们使用,但会供给选择。    【专家】 一类免费疫苗没必要选进口   省疾控中心免疫规划科科长李放军表示,目前湖南的一类疫苗共有14种,其中儿童常规免疫使用的疫苗有11种,能够预防12种疾病。 “不建议家长全都选择进口疫苗,国产疫苗很可靠。”疫苗的推广有非常严格的程序,11种儿童常规疫苗的安全性和免疫效果,都有临床数据作为保证。所以,对于一类免费疫苗,家长根本没必要选择进口疫苗。   此外,根据规定,负责接种的医务人员不准软推荐进口疫苗;应该告知家长,接种疫苗的各种反应和可供选择的其他种类,家长可根据自身情况选用自费疫苗。记者 李琪 实习生 叶融冰 通讯员 彭秘辉    释疑   1、疫苗接种得越多越好吗?专家解释,给孩子选择二类疫苗时,应该结合孩子的身体情况,以及疾病流行的态势来选择。孩子的免疫应答能力有限度,疫苗接种得多,可能反给孩子身体造成损伤。   2、接种异常反应一定影响健康?专家解释,多半的疫苗异常反应是暂时的,并不会对身体带来严重影响。如果出现严重不适,可参照《湖南省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补偿办法(试行)》申请补偿。   3、接种了疫苗就能保证不生病?这种说法不对。专家解释,接种疫苗只能降低被传染的可能性,不代表一定不会生病。据悉,大多数疫苗作用率在85%-95%左右。但也有一部分体质较弱的小孩接种疫苗后,仍然有可能感染某种传染病。 http://news.sohu.com/20120502/n342127067.shtml
个人分类: 科普宣传|1826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国务院关于加强进口促进对外贸易平衡发展的指导意见
whyhoo 2012-4-30 18:33
国发 〔2012〕 15 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进一步加强进口,促进对外贸易平衡发展,对于统筹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缓解资源环境瓶颈压力,加快科技进步和创新,改善居民消费水平,减少贸易摩擦,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这是实现科学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要求,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对外贸易的基本任务。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任务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在保持出口稳定增长的同时,更加重视进口,适当扩大进口规模,促进对外贸易基本平衡,实现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 (二)基本原则。坚持进口与出口协调发展,促进对外贸易基本平衡,保持进出口稳定增长。坚持进口与国内产业协调发展,促进产业升级,维护产业安全。坚持进口与扩大内需相结合,推动内外贸一体化,促进扩大消费。坚持进口与“走出去”相结合,拓宽进口渠道,保障稳定供应。坚持市场机制与政策引导相结合,充分发挥市场主体作用,完善促进公平竞争的制度和政策。 (三)主要任务。进一步优化进口商品结构,稳定和引导大宗商品进口,积极扩大先进技术设备、关键零部件和能源原材料的进口,适度扩大消费品进口。进一步优化进口国别和地区结构,在符合多边贸易规则的条件下,鼓励自最不发达国家进口,扩大自发展中国家进口,拓展自发达国家进口。进一步优化进口贸易结构,鼓励开展直接贸易,增强稳定进口的能力,支持具备条件的国内企业“走出去”。 二、加大财税政策支持力度 (四)调整部分商品进口关税。根据国内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以暂定税率的方式,降低部分能源原材料的进口关税,适当降低部分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生活用品进口关税,适时调整部分先进技术设备、关键零部件进口关税,重点降低初级能源原材料及战略性新兴产业所需的国内不能生产或性能不能满足需要的关键零部件的进口关税。继续落实对自最不发达国家部分商品进口零关税待遇,加快降税进程,进一步扩大零关税商品范围;结合自由贸易区降税安排,引导企业扩大从自由贸易区成员方的进口。 (五)增加进口促进资金规模。在现有外经贸发展专项资金的基础上,增加安排进口促进支持资金。为国家鼓励类产品的进口提供贴息支持,适时调整贴息产品支持范围。支持各类商务平台拓展进口功能,鼓励开展各类进口促进等公共服务。继续加大对自发展中国家进口支持力度。 三、加强和改善金融服务 (六)提供多元化融资便利。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信贷条件的进口合理信贷需求,积极提供信贷支持。鼓励商业银行开展进口信贷业务,支持先进技术设备、关键零部件和能源原材料的进口。鼓励政策性银行在业务范围内支持高新技术产品和资源类商品进口。进一步拓宽进口企业融资渠道,鼓励和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通过发行股票、企业债券、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等扩大直接融资。研究完善战略资源国家储备体系,支持和鼓励企业建立商业储备。 (七)完善进口信用保险体系和贸易结算制度。鼓励商业保险公司根据企业需要,研究开展进口信用保险业务,推出有利于扩大进口的保险产品和服务,降低企业进口风险。加强和改善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工作,便利、规范银行和企业开展进口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进一步推进货物贸易外汇管理制度改革,为企业贸易外汇收支提供更加便利的服务,研究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外汇便利化措施。 四、完善管理措施 (八)进一步优化进口环节管理。清理进口环节的不合理限制与措施,降低进口环节交易成本。调减自动进口许可商品管理目录,积极推动开展网上申领。加快自动进口许可电子数据与海关的联网核查进程,提高联网核查效率,实现科学监管、有效监管。 (九)完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和保税监管场所进口管理。鼓励企业在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和保税物流中心设立采购中心、分拨中心和配送中心,促进保税物流健康发展;支持企业通过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和保税监管场所扩大相关商品进口。进一步规范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流通秩序,营造公平的竞争环境。 (十)推动进口与国内流通衔接。鼓励支持国内流通企业参与国际贸易,支持具备条件的企业整合进口和国内流通业务,减少中间环节。鼓励国内商业企业经营代理国外品牌消费品,发展自营销售平台,打破垄断,实现充分竞争。参照国际通行做法,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支持离境免税业务发展。适当增加药品等特定商品进口口岸,扩大相关产品进口。对检验检疫合格的进口商品,进入国内市场流通后,国内其他单位不再检验、检测。 (十一)推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保持加工贸易政策总体稳定,控制高能耗、高污染、低附加值加工贸易发展,引导加工贸易向产业链高端延伸、向中西部转移和向海关特殊监管区域集中。建立内销交易平台,引导有条件的企业培育自主品牌和内销渠道。在严格执行相关进出口税收政策和有效控制环境污染的前提下,研究推进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内企业开展内销货物返区维修业务。 (十二)完善产业损害和进口商品质量安全预警机制。监测分析国际经济发展变化及进口异常情况对国内产业的影响,针对重点商品进口数量和价格走势,定期发布产业损害预警报告,发布产业竞争力动态,开展产业竞争力调查、产业安全应对与效果评估工作,促进公平竞争。进一步完善进口商品质量安全风险预警与快速反应监管体系。 五、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 (十三)进一步提高通关效率。改进海关、质检、外汇等方面的监管和服务。口岸及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所在地的海关和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实行工作日24小时预约通关和报检。给予高资信企业通关便利。不断完善进口商品归类、审价等管理办法。落实国家对企业收费优惠政策,严格执行收费项目公示制度,清理进口环节不合理收费,进一步规范收费行为。充实口岸监管力量。 (十四)加强边境贸易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改善边境口岸基础设施、查验监管设施和边境经济合作区基础设施条件,构建集物资运输、仓储、加工为一体的现代物流体系,提高口岸吞吐能力。改善边民互市点配套设施,便利边民互市,全面落实促进边境地区经济贸易发展相关政策,扩大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经贸往来。 (十五)加强电子政务信息平台建设。继续推进“大通关”建设,加快电子口岸建设。大力推动贸易单证标准化和电子化进程,促进各部门间贸易单证信息的互联互通和监管信息共享,在统一模式下实现进出口货物“一次录入,分别申报”。完善进口商品技术法规与合格评定信息咨询服务平台。发挥地方人民政府的主导作用,支持各地建立信息服务平台。 六、加强组织领导 (十六)完善进口公共服务。推动建立进口促进专门网站等公共服务平台,加强信息发布、政策介绍、信息查询、贸易障碍投诉、知识产权保护等公共服务。培育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充分发挥进口贸易集聚区对扩大进口的示范和带动作用。定期举办进口论坛,交流市场信息,加强进口政策宣传。支持与我国贸易逆差较大的国家和地区来华举办商品展览会、洽谈会等推介活动。 (十七)发挥行业中介组织作用。鼓励支持贸易促进机构、进出口商会、行业协会等中介组织根据需要开展进口咨询和培训服务。发挥中介组织作用,加强同大宗商品出口国相关组织和企业的对话与沟通。加强与国际证券期货机构的联系合作,提高大宗商品国际市场话语权和定价权。加强对重点进口企业和行业的指导,及时发布相关信息,加大进口促进力度。 (十八)强化组织实施。各地区、有关部门要进一步统一思想,调整“奖出限进”、“宽出严进”的工作思路和政策体系,坚持进口和出口并重,坚持关税政策与贸易政策的紧密协调,按照本意见要求和各自职能分工,抓紧制定具体措施,认真落实财税、金融、管理等方面的支持政策。进一步健全工作机制,加强在政策协调、信息通报等方面的互动合作,形成合力,积极扩大进口,促进对外贸易平衡发展,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新贡献。                               国务院                           二○一二年四月三十日 原文见 http://www.gov.cn/zwgk/2012-04/30/content_2126853.htm
个人分类: 经济|983 次阅读|0 个评论
O(∩_∩)O~,以前是进口美国二铵,现在是进口美国豆饼
jiangming800403 2012-4-19 21:45
粮食和大豆进口与短缺无关,只与套利有关。只要存在剩余资本与剩余产品,只要存在套利空间,北美的大豆和谷物就会源源不断的进来;只要中国愿意,北美可以一年生产10亿吨粮食,而不管市场是否真的需要,最后只能变成中国土壤中的有机质。 O(∩_∩)O~,以前是进口美国二铵,现在是进口美国豆饼。
个人分类: 经济时评|3531 次阅读|0 个评论
光明网卫生时评:把转基因进口食品赶出国门好!
sz1961sy 2012-4-1 17:24
光明网 卫生频道 卫生时评 光明网卫生时评:把转基因进口食品赶出国门好! 2012-04-01 16:19:08   来源:光明网卫生频道   沈阳 2012年2月29日 国家质检总局网站公布了2012年2月进境不合格食品、化妆品信息 。其中,永和黑豆浆因被检出 转基因 成分(NOS、CaMV36S)上质量黑榜。检查结果显示,永和国际开发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永和黑豆浆被检出含有转基因成分NOS和CaMV36S。据了解,该产品产地台湾,进口商为天津永和食品有限公司,于天津口岸进境。目前这批被检查不合格的产品已做退货处理。 卫生部对北京消费者关于益海嘉里非法经营转基因食品致卫生部的举报信的回复 这条新闻给我们透露了几条重要信息: 一是我国质检部门己经依法行使2月21日国务院法制办公布《粮食法(征求意见稿)》第十二条第二款有关粮食作物转基因管理的规定:“转基因粮食种子的科研、试验、生产、销售、进出口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在主要粮食品种上应用转基因技术”。 二是我国质检部门是有能力检测食品转基因成分的,而且是同近年来国外严格禁止中国出口食品含转基因成分的食品安全政策有关,这次公告,是国家质检总局网站首批公布这个项目。 三是国家质检总局这份公告有力地回应一直以国际农业生物技术应用服务组织(ISAAA)报告为说词的那些专家、官员、学者转基因安全论调。依《粮食法(征求意见稿)》执法,是符合中国按WTO法则办事,任何非议都是违反国际商法原则。 国家质检总局依法把转基因进口食品赶出国门是一个良好的开端。这个开端是基于下面几方面的事实: 一是我们13亿中国百姓吃了8年转基因主粮(以大豆为主)了,而主管转基因大豆进口的农业部批准这些转基因大豆前,并没有一份毒理学试验报告存档,仅凭孟山都公司一篇用90天做的营养学试验就过关,换句话说:13亿中国老百姓8年来都成了孟山都公司转基因大豆的“小白鼠”,这真的太荒唐了些! 二是卫生部办公厅信访处在2012年1月5日回复一位公民查询信访事项答复如下:《转基因食品卫生管理办法》已于2007年废止,现行《新资源食品管理办法》规定转基因食品和食品添加剂的管理依照国家有关法规执行,不作为新资源食品和进口尚无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食品管理。请按照《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列》向相关部门提出您的诉求。(见附件扫描)即主管食品安全的卫生部,现有部门分工法规转基因食品不归卫生部管,转基因食品卫生管理成了农业部从进口种子、生产、销售“一言堂”,这种食品卫生管理风险是全球少见,必须有国家质检总局出来把关,至少把好国门关。 三是永和黑豆浆、金龙鱼转基因大豆油己充斥在中国的百姓生活中,而有关转基因食品的毒性专业报告从国外到国内己日见增多,最近在全国政协会议上,国务院有关领导针对某位热心宣扬转基因食品安全的专家作了批示,指出在中国科学家在中国研究转基因技术是应该的,但是科学家想在中国把转基因主粮产业化、商品化推广是不可能的。 因此,我们坚信国家领导人是了解到转基因主粮渗透进我们13亿中国百姓餐桌的极大风险,己经采取有力措施把转基因进口食品赶出国去。把事关13亿中国百姓健康问题列在首位,这是一种值得庆贺的事!(作者是光明网卫生事业部总监) http://health.gmw.cn/2012-04/01/content_3893613.htm
个人分类: 光明网卫生时评|490 次阅读|0 个评论
2011年美国69%的原油进口来自五个国家
热度 3 毛宁波 2012-3-28 20:31
2011年美国69%的原油进口来自五个国家
据EIA报道,2011年美国69%的原油进口来自五个国家。 http://www.eia.gov/todayinenergy/detail.cfm?id=5570
个人分类: 世界能源|3344 次阅读|3 个评论
从1992年以来美国天然气净进口处于最低水平
毛宁波 2012-3-16 05:30
从1992年以来美国天然气净进口处于最低水平
据美国EAI报道,从1992年以来美国天然气净进口处于最低水平。 http://www.eia.gov/todayinenergy/detail.cfm?id=5410
个人分类: 世界能源|2660 次阅读|0 个评论
关于建立国家粮食安全生产示范区的建议
热度 3 蒋高明 2012-3-1 00:42
蒋高明 限制我国粮食生产的因素不是种子不争气,而是农民不愿意种地(种粮不挣钱),没有力气种地(妇女与老人从事农业),地力出现严重下降(用地不养地)。这是城市掠夺乡村,大力发展工业化农业的必然后果。 粮食进口对中国农业生产冲击很大。一方面农民种地积极性下降,粮食生产能力先天不足,另一方面大量进口粮食与油料作物。2011年,我国从美国、巴西等国家进口了5250万吨转基因大豆、500万吨转基因玉米、120万吨小麦、151万吨大豆油、660万吨棕榈油。进口的粮食,加上进口油料作物和油料折合粮食,共高达1.39亿吨,占当年中国消耗量的19.2%,大大超越了10%的安全警戒线。粮食大量进口,且以充满风险的转基因为主,进一步造成了粮价便宜,农民种地更没有利可图,抛荒现象就更突出,从而造成恶性循环。 中国用全球7%的土地,养活了全球25%的人口,但代价是消耗了全球35%的氮肥和70%左右的淡水资源。“粮食八连增”背后的数据是,2-3倍于欧美的化肥和农药使用量,数倍于传统种子的工业种子费用。如何解决粮食产量与耕地退化之间的矛盾呢?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才是正确出路,这也是联合国粮农组织总结人类几十年来农业发展道路得出的经验。据专家实验分析,搞生态农业不仅不会饿死人,相反能够养活更多的人口。 我国有18亿亩农田,高产、中产和低产田面积各约占三成,如果将低产田改造成中产田,中产田改造成高产田,则中国耕地产出的粮食很轻易突破6亿吨粮(有6亿亩高产田即可完成),从而实现“藏粮于地”。生态循环农业粮食生产潜力巨大,转基因生物技术难以与之比肩。为此,我们建议: 第一,将各项农业补贴改为直接高价收购粮食。将被农业管理部门、化肥商、农药商、农膜商、种子商、配方施肥、生物技术专家拿走的不利于粮食可持续生产的国家经费直接还给种粮农民。适度恢复“公粮制”,让真正的种地农民直接从高价售粮中受益。作为粮食高价收购的兑现条件,农民必须承担恢复地力、保护生态环境、保障食品安全的基本责任。以保护国民健康为由,停止转基因玉米、小麦和大豆进口,转而提升中国粮食可持续生产能力。 第二,提供低息、贴息或无息小额贷款,帮助农民寻找致富出路,带动新农村建设。山东平邑县蒋家庄的农民在没有政府补贴的前提下,在专家指导下,利用秸秆养牛,牛粪产生沼气,沼渣、沼液和堆肥还田,产品依然走向市场,增加了收入,恢复了地力。但农民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即10%的利润给了银行。在健康环境下养殖的动物健康、抗病、肉质安全。但所有这些公益性的农业事业,必须得到政府扶持或健康市场的认可才能推广。 第三,解决农民面临的教育与医疗,生老病死等现实问题。农民满足了自身的粮食安全就是满足了国家粮食安全。几年前中国的农民还占总人口的70%,现在这个数字已低于50%,如果继续推进美国式的城市化,让少数人养活多数人,中国耕地压力将越来越大。实际上,稳定农民在家乡安居乐业的前提条件是合理的粮价。目前粮价低廉,远远低于三四十年前的相对价格,农民对种粮兴趣不大。如果国家提高粮食收购价,同时解决了他们面临的教育、医疗、养老等后顾之忧,农民就会主动以保护生态环境的做法生产粮食,即发展生态农业。 第四,建立一支稳定的以青壮年为主力的粮食生产大军。将粮食安全上升到军事安全高度予以重视,要研究西方控我石油、拒绝出售给我粮食后的粮食生产紧急预案,从技术、土地、仓储、运输等方面提前做好应急准备。要认真普查我国到底还有多少亩耕地用来种植粮食?我国到底储存多少吨粮食,才能抵御未来重大自然灾害和局部战争。保障粮食安全必须有一支以青壮年为生力军的种粮大军,老人和妇女只能起辅助作用。稳定这只队伍,需从国家粮食战略安全高度出发,从稳定粮食产量和保护耕地质量的实际出发,给予政策的特殊倾斜,不能放任市场垄断粮食供应。用土地流转的办法生产粮食必须作为国家行为,否则将是对农民利益的进一步掠夺。 第五,建立生态循环粮食生产实验示范区,用生态学的办法,一揽子解决粮食安全、环境污染、温室气体排放、农民就业、农业院校大学生就业等问题。在粮食生产大省的河南、山东等地,先进行村级实验,再进行镇级实验,逐步扩大到县这一级,然后在全国粮食生产区域推广。作为国家可持续粮食生产实验示范区的保障条件,国家对科学家指导生产出来的粮食以高价保价收购。待实验成功后,逐步走向成熟的有机食品市场,实现种地盈利。 中国农业专家,受西方影响很大,言必称美国,看不到我国在粮食生产方面的优势。实际上,中国有机农业、生态农业的发展是国际上最先进的,几千年来我们就是采取这样的做法;在育种方面,袁隆平的“超级”杂交稻也是国际最先进的,连美国人也要学习中国的经验。从粮食生产的实际能力来看,美国用29亿亩耕地,才生产了3亿多吨粮食,中国用18亿亩耕地生产了5.7亿吨粮食。美国人口3.1亿人,只有中国的零头。如果美国的人口与中国一样多,耕地一样少,他们还能吹嘘是世界上最大的粮食供应国吗?中国人在粮食生产上是具备优势的,这个优势就是精耕细作,用地养地,可惜这样的大好局面被哪些生物技术专家、国外粮食供应商、不合理的市场经济、不合理的农业政策,无情地打破了。 要扭转我国粮食生产的被动局面,必须调整现有的粮食生产政策,鼓励发展生态农业或有机农业,在保障粮食总量提高的前提下,对生态有机产品给予一定的现金补贴。鼓励资本下乡从事粮食生产,但必须在保障“农民受益、地力恢复、环境保护、粮食增收”等前提下,得到国家对农业的补偿经费,严厉打击那种以套取国家农业补贴为出发点,不认真从事粮食生产的土地流转企业行为。
个人分类: 建言新农村|3771 次阅读|3 个评论
车厘子及其他
热度 11 gl6866 2012-2-2 22:08
车厘子及其他
随着我国进口的水果越来越多,其名称也是非常花哨。虽然不知这些名称否经过审定,但我还是觉得很有迷惑力的。尤其对北方人而已,似乎要比南方人有略逊一筹。香港、广州接触这些水果的时间较早。但是北方似乎就差一些了。北京本来就对水果的生产很单一,苹果、石榴、葡萄、桃、柿子、西瓜等,都是大陆货。当然,也有稀罕的品种。 今天到超市一看,见到一种叫“车厘子”的水果,我就不认识。拿起包装盒一看,所标的英文是“Cherries”。我想这不就是“樱桃”嘛。不过这种樱桃不是中国产的,而是美国、加拿大和智力等国进口的“大”樱桃。或许用“车厘子”是为了让消费者感到稀奇,引起大家购买的欲望。中国民歌唱到“樱桃好吃树难栽”,那么樱桃在人们的心中似乎就是一种比较稀罕的水果了。中国目前也在引种这种“洋”樱桃,但还不成气候。因此,我们恐怕还要吃上若干年进口的车厘子了。 还有一种水果让我感到奇怪,叫什么“奇异果”,拿起水果一看,上面印着kiwifruit的字样。原来又是一种进口的水果。但我看来看去,就无法将其与猕猴桃区分开来。我想一定又是出口转内销了。Kiwi是新西兰特有的“鸟”,名“几维鸟”,该鸟的学名叫Aperyx,又译为鹬鸵。是一种体态娇小的无法飞翔的“鸟”。如果用“奇异”来音译“几维”似乎未尝不可。但是毕竟它是出口转内销的,所以也应该有个洋名称才是。 再就是我们常常见到的“洋苹果”了。我们不把它成为“苹果”,而是叫做“红蛇果”。不清楚这个译名是怎么来的。这种苹果在美国是无需清洗,直接就吃。当时我曾记得,这个品种的苹果在进入中国市场的调研过程中,还专门调研了中国人吃苹果的习惯。美国人在加工这种苹果时要滚上一层薄薄的蜡。那么这层蜡除了能让苹果的保鲜期长之外,大概就是随手擦一下就能将其擦掉的缘故。实际上,不擦掉那层蜡也可以直接吃,并不影响口感。 李子是我们很熟悉的水果。现在我们有了“洋”李子了。到了这里,就不能叫李子了,只能叫“布林”。我曾和卖水果的说,这就是李子,却受到了嘲笑。人家就不管它叫李子,就叫“布林”。我能拿他们怎么办?随着国外水果的不断进口,恐怕还会有各种不同的“音译”的水果名出来。我虽然觉得名称是个很重要的事情,但更为重要的是这些冠以“洋名”的水果要好卖些,送礼也能拿的出手。如果都送些我们常吃的水果,还不让我们的面子过不去吗?这是什么现象? 超市货架上的车厘子,多贵! 奇异果,对面那个货架上的水果就是猕猴桃 红蛇果,一种美国来的苹果
个人分类: 评论述评|5252 次阅读|15 个评论
[转载]中国2011年原油进口同比增6%
热度 1 毛宁波 2012-1-20 12:17
[转载]中国2011年原油进口同比增6%
海关总署11日公布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原油进口量为25378万吨,同比增长6%。这一增速较2010年原油进口17.5%的增速相比,显著下滑。 分析人士认为,2011年国内经济增速放缓是导致石油进口增速下滑的主要原因,但石油消费的持续增长仍带动去年石油对外依存度持续上升。 海关统计显示,去年12月进口原油2192万吨,较上月的2269万吨下降3.4%。但由于原油价格飙升,全年进口原油共花费1966.6447亿美元,同比增长45.3%。 国内大宗商品资讯商金银岛分析师莫俊杰认为,2011年石油进口增速的下滑受到了去年国内经济结构调整以及对耗能大户需求抑制的影响,另外去年经济增速放缓也直接带动了石油消费增速下滑。不过,由于消费领域如汽车、公路投资的增长,国内石油消费整体仍在持续增加。 此前,国家能源局局长刘铁男在全国能源工作会议上透露,2011年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达到56.5%,比2010年上升了1.7个百分点,显示我国原油对外依存度已多年持续上升。
个人分类: 中国能源|2100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我国卫星遥感数据90%进口 地理信息技术尚在追赶时间
miran 2011-12-28 07:59
[转载]我国卫星遥感数据90%进口 地理信息技术尚在追赶时间
我国卫星遥感数据90%进口 地理信息技术尚在追赶时间 2011-12-27 07:28:35 来源:解放牛网 http://news.3snews.net/industry/20111227/18002.shtml 导读:从产业链上游看,我国目前使用的卫星遥感数据90%以上来自美、法、加等国家。高空间分辨率和高光谱分辨率卫星、全天候雷达卫星在我国尚属空白。目前我国卫星导航应用至少95%以上的市场建立在美国GPS卫星系统之上,而且这种情况在短期内不会改变。   2011年12月26日,由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测绘发展研究中心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主办的 “2011年《测绘地理信息蓝皮书》发布会” 在北京举行。与会专家以地理信息产业为主题,分析了我国地理信息产业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进一步发展中国地理信息产业的对策建议,并正式发布了2011年测绘地理信息蓝皮书《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发展报告(2011)》。   蓝皮书指出,地理信息产业是以卫星导航定位、航空航天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即“3S”技术为支撑的高新技术产业。“3S”技术及其应用,是国际上公认的最具发展潜力的领域之一,并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加快发展地理信息产业,造就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对于加快我国科技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我国一些重大地理信息技术取得明显进展,已初步建成全国卫星遥感信息接收、处理、分发体系和卫星对地观测应用体系,首颗自主民用高分辨率立体测绘卫星“资源三号”将于2012年1月发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已进入发射组网阶段,系统建设稳步推进,到2020年,中国将建成覆盖全球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另外,还开发了与北斗兼容的高精度定位芯片,结束了我国高精度卫星导航产品“有机无芯”的历史。   同时,蓝皮书也指出,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地理信息技术发展尚处于跟踪和追赶状态,缺乏一些核心和关键技术。   从产业链上游看,我国目前使用的卫星遥感数据90%以上来自美、法、加等国家。高空间分辨率和高光谱分辨率卫星、全天候雷达卫星在我国尚属空白。目前我国卫星导航应用至少95%以上的市场建立在美国GPS卫星系统之上,而且这种情况在短期内不会改变。   从产业链中游看,我国核心遥感数据处理软件产品几乎处于空白状态,海量、多源地理信息数据处理、地理信息数据分析等方面的技术研发不够。 从产业链下游看,行业应用集成服务亟待深入,地理信息网络服务和LBS商业模式亟待创新。   中国卫星导航芯片成为北斗卫星导航应用产业化的重大瓶颈。中国卫星导航芯片市场的95%已被美国占领,国内大部分企业还不具备研发此类多模导航芯片的能力。   蓝皮书进一步指出,由于技术自主创新不足,使地理信息企业同质化现象较为明显,中高端地理信息产品在国际市场所占份额较低。而且,对新技术和新商务模式的模仿多于创新。如在商务模式不太明晰的情况下,在短短的一两年内,我国就有几十家网站纷纷推出国外的check in(签到)服务模式。   蓝皮书分析认为,我国地理信息企业自主创新不足有深刻原因。长期以来,我国的产业发展存在重引进、轻消化的趋向。我国技术和设备的引进费用与消化费用的比例超过3∶1,而韩国的比例是1∶3,存在本末倒置的现象。此外,对技术创新人员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新技术获取渠道不畅通,也是重要原因。   为此,蓝皮书指出,当前,要大力加强地理信息技术创新,鼓励企业参与实施国家科技计划、共建创新基地。建立地理信息技术成果交流平台,促进地理信息科技资源和成果的流动和合理配置,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应用。
个人分类: 科研资料|282 次阅读|0 个评论
科索沃手记:揭开贫穷、一无所有的面纱
热度 10 oninlotr 2011-12-13 06:22
在科索沃超市里逛,不难发现一个现象。几乎所有的食品都是进口货:奶酪和其他奶制品,果汁,鱼和肉罐头,各种零食,水果蔬菜,果酱蔬菜酱等等,全是从克罗地亚、马其顿、塞尔维亚、黑山、土耳其、斯洛文尼亚等地进口的。除了新鲜面包是本地做的,少量鸡蛋蔬菜和肉类是本地产的,科索沃的食品供应几乎全部依赖进口。而且很明显的是,那些本地产的少的可怜的食品,价格比进口的便宜很多,一公斤咸肉居然只要合五十多人民币;若是塞尔维亚产的,这些钱估计只能买半公斤。 今天下班回家和联合国工作的法国大叔说起这件事情,他痛批科索沃荒废农业生产。原来,现在科索沃农民只占有很少量的土地,而大片的肥美土地却处于荒废状态。这是为什么呢?科索沃从塞尔维亚独立后,私有化进程一直没有完成,这些大地产的所有权一直搁置,因此没人能利用它们搞农业。其实科索沃土地和乌克兰很有相似之处,非常肥沃,据说是随便扔下种子就疯长。但是私有化严重阻碍了发展。而且,有大批土地所有者觉得农业在科索沃无利可图,就用土地发展其他产业,在农耕地上盖房,然后用所得利润去搞食品进口。许多进口商利用这种局势发了大财,但国家却日益亏空,道理很简单:科索沃几乎没有什么出口项目,却全方位依赖进口。钱都流进了商人口袋,普通民众却不得不为进口食品买单。而且,南斯拉夫时期,塞尔维亚人们管理着秩序井然的农产品收购系统,尤其是牛奶等新鲜制品的及时收购。科索沃独立后,阿尔巴尼亚人还没有学会如何建立这个体系。现在科索沃虽然还有牛奶工厂,但规模极其小,还是依赖进口。 法国大叔很干脆地说:这个国家之所以能维持,全是因为源源不断的国际援助涌进这里,这么多国际职员付着昂贵的房租(租给外国人300欧元,本地人减半),国际组织给当地人提供了这么多相对高薪的工作机会,加上酒店饭店的花销,差旅、高级食品、家居用品和子女上国际学校等,给科索沃提供了很多财富。但这对一个国家来说还是很勉强。“这个国家是个空壳,里面一无所有!” 这些得利者都聚集在首都普里什蒂纳,这就是为什么马路上好车那么多,而且中心街道上一天堵车十二小时。开始有富起来的开发商买下其他居民的小片土地,推倒原先小栋的房子,盖起几层乃至十几层的居民楼,却没有考虑到停车位的问题。原先一栋房子一辆车,没有问题;现在一栋楼十辆车,怪不得街道上停满了车,愈发狭窄。而且,这里那一座可怜的自来水厂和一座供电站也满足不了快速的城市化需求。 政治上,科索沃也有颇多可笑之处。法国大叔在联合国的政治局势监测部门工作,今天正好有些趣闻。科索沃总理Thaci首次表示,愿意和北科索沃塞族代表对话以解决北部最终的局势问题;他强调,“我要邀请他们到普里什蒂纳来”。大家都觉得他是自作聪明,来搞笑的吧?!众所周知,北部塞族代表一向不承认科索沃政府,拒绝到普里什蒂纳来,这样Thaci就可以说,不是我不跟他们对话,是他们自己不愿意来啊! 还有,在最近欧盟从中协调的塞尔维亚-科索沃一系列谈判中,也有颇多花样。谈判主要是关于边界问题,比如关卡的管制,海关收税之类。谈判结束后,双方都宣称自己获得了胜利:科索沃说,边界协议的签署表明塞尔维亚实质上承认了科索沃是主权国家,因为主权国家之间才会签这样的协议;塞尔维亚则爆料说,实际上协议上规定了科索沃边界不是国界,而是一种“行政界线”,而且科索沃不能在边界上悬挂任何国旗国徽。随后又爆出消息,塞尔维亚同意协定,但根本还没签字,因为和科索沃在同一张纸上签字意味着承认它的独立。而且,这些协议并不是正式的协议,而是“谅解备忘录”一类的东西,这种东西要怎样执行呢? 科索沃总理还宣称,或许将要和欧盟开始免签证谈判,以为这个消息会受到人民夹道欢迎。但这个意味深长的“或许”立刻让大家兴趣缺缺。是人都知道,政治家的“或许”,可能是明年,可能过两年,可能猴年马月也没戏。 但是不管怎样,今天上班开例会,总老板宣布要在北科索沃物色一个靠谱能干的塞族人士帮助我们在当地开展工作,建立网络,组织各种活动,促进塞族社区和政府的交流,建设他们的信心。这个人不必认同科索沃独立,不必认同阿尔巴尼亚族政府,因为我们是非政府的中立组织,他只需要帮助我们开展工作。为什么急需这么一个人呢?老板说,塞尔维亚现在急于加入欧盟,必然下大力气改变北科索沃的问题局势,他们必然要认识到北科索沃不可能永远这样分裂下去,依靠着贝尔格莱德政府。所以局势在短时间内必将迅速改变,塞尔维亚政府已经松动,现在是在北科索沃开展融合工作的好时机,让他们逐渐信任合法政府。也是,塞尔维亚总统塔迪奇昨天宣布,现在加入欧盟才是头等问题,科索沃没有这个重要!因为北科索沃问题,塞尔维亚本应在这个月解决的候选成员国资格被否决,推迟到明年三月再议。 这三个月内会发生什么呢?塞尔维亚怎样找到一个平衡,既名义上保住科索沃(名存实亡),又获得欧盟准成员国资格呢?我们在当地的工作会有什么突破吗?这场艰难的博弈最后会是什么结果?我很期待,但又觉得沉重。
4971 次阅读|12 个评论
[转载]进口转基因大豆无异于进口鸦片
热度 3 蒋高明 2011-12-12 22:39
本文链接: http://info.tjkx.com/detail/855703.htm 美国大豆是转基因豆,这种豆美国人自己不吃,欧洲、日本等发达国家也不吃这种豆油,因为这种转基因 食品 吃下去对人有什么危害,现在还不是完全十分清楚。但根据一些线索分析,近年来世界流行的各种怪病,很可能与转基因食品有关,我国大量进口转基因大豆,很有可能相当于第二次进口“鸦片”。而且危害还有可能超过“鸦片”,因为“鸦片”你可以拒绝吸食,但转基因大豆油太多了,你在家不吃,去食堂、餐馆吃饭,就不可避免地吃转基因大豆油。 根据几年来的科学研究,转基因大豆可能对人体产生以下几种危害: 1、转基因大豆及其产品可能对人体产生过敏反应。全世界有近2%的成年人和4%—6%的儿童发生过食品过敏,而90%的过敏是由蛋、鱼、贝壳、奶、花生、大豆、坚果和小麦8种食物引起的。转基因大豆由于其引入外部基因所以可能对人体更容易产生过敏反应。世界上一些国家的事实也证实了转基因大豆存在一定过敏性。 2、转基因大豆及其产品可能会影响人体健康和内部系统。转基因大豆的组成物质与非转基因大豆相比有较大的变化,如植物凝血素提高了约1倍,蛋白酶抑制剂高26.7%,而蛋白质和苯丙氨酸明显下降,维生素B2复合体胆碱的含量低29%等,这些组成物质的变化可能会使人体生长缓慢;转基因大豆还含有一种类似雌性激素钓化学物质,它会影响人体荷尔蒙,导致人体生殖器官异常,并损害免疫系统。此外,有证据表明,转基因大豆食品与非霍奇淋巴瘤发病率的提高具有一定相关性。 3、转基因大豆及其产品可能会影响人体对抗生素产生抗性。转基因大豆中引人了外部基因,如果这些抗生素标记基因进入人体,则有可能转移到有害的致病菌中,从而使它们产生耐抗生素的能力,降低抗生素的临床有效性,也可能使人体对很多抗生素产生抗性。 4、转基因大豆及产品可能引起跨物种感染,使人类感染动物的疾病,带来严重灾难。转基因食品中引入特定的基因或病毒,为跨物种感染埋下了通道。尽管转基因食品引起跨物种感染的发生的概率非常小,但考虑到它的破坏性之大,不得不加倍慎重对待。 5、转基因大豆中存在未知DNA,可能带来新的不安全。人类对转基因大豆的研究很可能超出人类控制的范围,转基因大豆很可能发生人类没有预料到的变化,当然也可能给人类健康安全带来新的风险。 美国大豆油生产与我国传统压榨法不同,而是采用“油浸法”炼油。所谓“油浸法”,是用6号汽油泡,然后再加温蒸发掉汽油。问题是,汽油中含有致癌的杂质,这些杂质就保留在大豆油中。转基因豆+“油浸法”炼油,这种油不知道吃下去会得什么怪病,尤其不要给小孩吃,大家千万小心,尽可能避免吃这种油。现在我国市场上的食用油主要由三大公司生产,其中美国独资控股的占60%,到处都是的“金龙鱼”食用油就是美国公司生产的。另外30%由中粮集团(也有相当一部分用美国大豆生产)和“鲁花”生产,只有“鲁花”相对安全。 转基因食品与以前我国的杂交水稻之类的不同。杂交水稻是不同的水稻指教杂交,转基因有可能把动物的基因与植物之间杂交。生物数亿年自然演化形成的基因谱,人工改变之后会造成怎样的灾难,现在谁都说不清楚,甚至有可能导致人类毁灭。非常恐怖!中国是美国转基因大豆的最主要进口国。而且更要命的是,我国主管部门不但不要求注明是否是“转基因”食用油,而且还把美国转基因大豆油评选为“优质”、“放心”食品,可是我一点不放心,了解其底细后,非常害怕。 美国的转基因大豆出油率高、 价格 比我国东北大豆更便宜,由于商人逐利的本性,美国公司和我国中粮集团都大量进口美国大豆,美国大豆油已占垄断地位,我国食用油 行业 面临安全隐患。不论从国家产业安全,还是保证中国人种不因大量使用美国大豆油而变异,我国政府都有义务扶持国内大豆生产、限制美国大豆进口。 2005年世界上种植转基因大豆的国家已超过了7个,转基因大豆种植面积所占比例情况如下:美国81%,阿根廷100%,巴西20%,乌拉圭100%,巴拉圭、南非、罗马尼亚、加拿大等国转基因大豆也在发展。目前国际市场上转基因大豆主要有两种,即抗除草剂转基因大豆和抗虫转基因大豆。目前应用面积较大的是抗草甘膦除草剂的转基因大豆。2006年,转基因大豆依然是最主要的转基因作物,占全球转基因作物总种植面积的57%(5860万公顷)。 中国目前还不允许种植转基因大豆。转基因大豆对生物资源和生态系统可能带来的风险主要包括:(1)可能影响生物的多样性。转基因大豆是一种优势大豆品种,会限制非转基因大豆品种的发展,从而影响大豆品种的多样性。一方面,由于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从而促使大豆种植者选择转基因大豆而放弃非转基因大豆;另一方面,转基因大豆会通过“基因飘逸”而破坏非转基因大豆的原始基因。(2)可能引起耐除草剂杂草的蔓延。研究表明,转基因大豆使用除草剂量较种植非转基因大豆?多11.4%,这无疑会加速抗性杂草的发展,会使某些物种抗性剧增。(3)转基因大豆大面积种植,除草剂的用量将增多,相应的土壤和水体中除草剂含量也将增多,最终会影响土壤、水生生态系统。研究发现,当草甘膦溶人土壤进入到地下水,若水温升高,pH值超过7.5时,会对水生生态系统产生毒害作用。 进口转基因大豆极大冲击了国内大豆及其他油料作物种植者,造成中国油料作物种植者的“卖难”现象,最终会恶化大豆生产资源环境。进口转基因大豆具有明显的成本优势,例如黑龙江大豆在国内市场,每吨成本至少要比进口大豆高170元。科学研究也表明,国产大豆的出油率为16%-17%,而进口转基因大豆的出油率为19%~22%,相差2~3个百分点。大豆的出油率每差1个百分点,加工10万吨大豆,其效益就相差1500万元,在这种悬殊的情况下,中国食用油加工企业纷纷转向以进口转基因大豆为原料。最近几年,中国大豆由“金豆子”变成了“愁豆子”,卖路难寻。如果继续依靠进口转基因大豆,无疑会进一步恶化中国本土生产的非转基因大豆的生产环境。同时,中国在大豆定价、加工、营销等环节上将出现完全受控于人的情况。 转基因大豆进入中国以后,大部流进入了外资背景的食用油加工企业,其产品很快占领了大部分市场,从而影响了中国大豆加工资源环境,不利于本土食用油加工企业的发展。中国本土的一些食用油加工企业,由于使用的是非转基因大豆等原料,与转基因大豆油相比,价格较高,不具有竞争力,在转基因大豆油的价格支配下,中国油脂企业效益急剧下滑,经营陷入困境。 回望中国大豆市场被进口转基因大豆主宰的过程,可以清楚地看到全球四大国际粮商(ADM、邦吉、嘉吉和路易达孚)极富战略眼光,为吞下中国大豆产业意在长远。首先,改变中国人传统烹调油的饮食习惯;其次,国际粮商作为引进的外资,享受优惠政策,在中国相继投资建起以进口大豆为原料的压榨加工企业。与此同时,国内资本也涉足以进口大豆为原料的榨油领域,越来越多的国内资本进入大豆压榨领域时,压榨企业于是便遍地开花。于是中国的经济学家、产业界沉醉于世界大豆压榨重心东移,我们劳动力具有比较优势,中国成为世界加工厂的进程加速,殊不知我们早已一步步落入四大国际粮商的口袋中。 由于加工能力扩张,大豆原料紧张成了加工压榨企业时时头痛的问题。2004年,一些内资压榨企业决定成立采购团到美国购买大豆,以增加讨价还价的能力。而就在采购团赴美前夕,美国农业部发布消息称,该年度大豆歉收。当天美国芝加哥期货交易所大豆价格猛涨,从先前每吨220美元暴涨到391美元,创15年来的新高。当中国采购团签下巨额采购合同离美后不久,美国农业部出面澄清,新的数据显示世界大豆产量将大增。芝加哥期货交易所大豆价格迅速掉头向下,暴跌至266美元。中国商人损失惨重,一些企业破产。这时,四大国际粮商及时“雪中送炭”,让濒临破产的中国压榨企业继续运营下去,条件是转让股权。由此四大国际粮商借机收购、控股了一大批中国压榨企业,完成对中国大豆压榨加工产业的布局。数据显示,全国97家大型油脂加工企业中,外资控制了64 家,占66%,外资还占有中国进口大豆加工能力的80%。 在完全控制了中国大豆产业链的原料、加工、市场的各个环节后,国际大豆期货市场再次兴风作浪。受国际市场影响,2007年国内大豆期货价格从年初2600元到年底时涨至4100元,2008年继续飙升,7月达到最高5240元。短短18个月,价格翻了一番。夏友富在去年9月25日的转基因国际论坛上公布了他的研究发现,“这并不是由需求产生的,而是由市场垄断产生的。中国因为是世界上最大的大豆进口国,价格暴涨让中国多付78亿美元。”他说,“我们愿意拿出数千亿美元去国外买转基因大豆,并多支付78亿美元,却不愿意把钱补贴给农民。可能只要10亿人民币用于大豆种子的研究开发,就能让中国农民用上更好的种子。” 更可怕的是,转基因大豆试图在中国进一步扩展地盘,中国的腐败分子及不法商人和美国转基因大豆供应商联合设套,想让转基因大豆混进中国粮库。去年年末,黑龙江省粮食部门发现,一些 经销商 利用国家以优惠价格收购国产大豆的政策,将疑似进口转基因大豆冒充国产大豆,卖给国家粮库赚取价差。黑龙江大豆协会调查证实,去年11月,山东新昌食品公司拒收黑龙江佳木斯贸易商销售的大豆,原因是其中混入了疑似转基因大豆,此前,这家佳木斯贸易商销售的一直是黑龙江的国产大豆。可以毫不客气的说,一旦中国的粮库里充斥着转基因大豆,中国的大豆产业就会全部被美国人所掌握,中国的国家安全也就越来越攥在美国人的手里。
个人分类: 自然与社会|2009 次阅读|3 个评论
[转载]联想也想搞农业
热度 1 duanjunscib 2011-12-9 20:46
            联想控股副总裁陈绍鹏访问我园寻求农业科技合作   12月6日,联想控股副总裁陈绍鹏专程访问我园,开展科技合作交流与磋商。园主任黄宏文以及科研管理处、交流合作处两个部门领导参加了座谈。 座谈会上,陈绍鹏表示联想集团目前正在规划产业多样化发展战略,计划首先进入现代农业领域。华南植物园作为中国南方最大的植物科研机构,在现代农业方面拥有深厚的科研底蕴和丰硕成果,此次访问华南植物园就是希望咨询专家意见和良好建议,并在以后的发展中能得到华南植物园的科技支持以及开展合作。 黄宏文表示,未来联想介入农业领域,需要充分考虑到农业领域的周期长、风险难控的特点,还要立足于中国本土资源的发掘。粮食作物关系到国计民生,责任重大,联想集团介入是非常有责任的想法。我国水稻、棉花、小麦等粮食作物产业已做得很好,趋于饱和状态,但是源头资源在我国的大豆每年需要大量从国外进口,联想要做粮食作物可从大豆做起。至于特种经济作物,可做药用或者功能蔬菜、水果等。中国作为八大作物的起源中心,在这方面产业还有巨大的潜力可以挖掘并进行相关研究,联想集团借助自身销售渠道和品牌优势,华南植物园也将在农业科研和技术上给予技术支撑。 随后,双方就相关内容进行了深入探讨和交流,并达成初步合作意向。 转自 http://www.scib.cas.cn/index_31980.html
个人分类: 其它|2619 次阅读|1 个评论
韩国主要从哪些国家进口石油?
热度 1 毛宁波 2011-10-13 08:12
韩国主要从哪些国家进口石油?
http://www.eia.gov/countries/cab.cfm?fips=KS
个人分类: 世界能源|5416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我国2010年批准上市药品1000件 仿制药占多数
xuxiaxx 2011-10-11 08:06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近日发布《 2010 年药品注册审批年度报告》指出, 2010 年我国共批准药品注册申请 1000 件。批准上市药品中,仿制药数量仍居多数。 报告显示, 2010 年批准的 1000 件药品注册申请中,境内药品注册申请为 886 件,进口 114 件。批准上市药品中,化学药品数量仍居首位,占全年批准上市药品的 88.9% ,其次为中药,生物制品最少。与 2009 年相比较, 2010 年批准总数量增加 26.2% ,主要是由于化学药品仿制药批准数量的增加。 在 886 件境内药品注册申请中,化学药品 794 件,中药 80 件,生物制品 12 件。新药有 124 件,占 14% ;改剂型 111 件,占 13% ;仿制药 651 件,占 73% 。 报告说,批准数量占前 10 位的药品品种中,抗生素类占了 6 席,反映近几年药品生产企业仍然对抗生素品种进行了大量的投入。这些抗生素品种均属于头孢类、沙星类等常规类别,未见新作用类型和新靶点的抗生素。 根据已批准产品适应症类别统计,批准产品适应症前 5 位的分别是:抗感染、糖尿病、心血管、呼吸系统和抗肿瘤类药品。报告认为,这说明 2010 年我国药物研发活动保持良好有序态势,批准上市药品分布于多个治疗领域,为临床医疗提供了更多的药品和治疗手段。 报告还显示, 2010 年,我国药品注册申请受理总量共计 6294 件,与 2009 年受理量基本相当。其中,新注册申请为 3066 个,补充申请为 3228 个。国内注册申请约占受理总量的 80% ,进口申请约占 20% 。化学药品注册申请数量占受理总量的 80% 以上,中药约 10% ,生物制品约 8% 。 来源: http://news.qq.com/a/20111010/000877.htm
1090 次阅读|0 个评论
团体利益:让中国在世界上表现愚蠢
guozhenru 2011-9-12 09:00
只要不垄断进口,高油价和外币贬值就不是问题。解决油价高涨问题,谁都知道只有引进竞争机制,让私营、民营和外企参与中国柴汽油商品市场就能惠及百姓。这么简单的事情就是推三阻四不落实。“两桶油”与赖昌星比,谁更贪婪,谁更讨厌?
个人分类: 中国文化思想误区|3182 次阅读|0 个评论
我国科研装备之思考(二):863制造了一堆垃圾
热度 8 xluan 2011-5-13 21:57
国内正执行的一个大学科工程项目要造一个新的装备,经费约5亿人民币。说是“造”,其实用“买”更符合实际。因为该项目的整个执行过程基本以买为主。该设备由两部分组成,一是设备本身,一是设备所携带的科研探测仪器。 用于购买科研探测仪器的费用约1.5亿人民币左右。按照要求,项目引进的每一件探测设备都要经过招投标的过程。过程中不乏国内的产品参与投标。其中也不乏和863项目相关的高精尖产品。但遗憾的是,中标的设备基本为国外进口设备,而且价格超高。评标专家对国产设备的基本印象就是“不能用”,对863相关产品的基本印象就是“863制造了一堆垃圾,不能用”。1.5亿人民币几乎全部用于解救国外的经济危机。 剩下的钱用于设备本身的制造。这个必须在国内造。但,这部分钱也基本都花在了国外。设备所需的核心部分如发动机和推进器这两项中标单位是国外公司。总价值在1.5亿人民币左右。剩下的辅助部分如空调系统、造水系统、绞车、空气压缩机等等,中标的同样也是国外产品。最后剩下的就两样是国内的,一是钢板,要不是硬规定,钢板可能会选日本的。一是劳力,这个是国内的。 这个装备用20年没有问题。也就是说20年内国内相关的科研装备制造公司基本没有发展、甚至生存的机会。
3216 次阅读|15 个评论
该不该用国产分子生物学试剂?
热度 3 lifei 2011-4-22 03:43
最近一直在纠结于这个问题。我一向是支持国货的,但对于使用国产的分子生物学试剂,却是左右为难。 实验室有些研究生的进展缓慢,但似乎研究生本人也不是完全没有在努力工作,只是觉得成功的概率很低,总是有不断地失败再失败,而且往往是一些小的技术问题,多次交流发现,实验室普遍将原来进口的分子生物学试剂盒换成了国产的,理由是比较便宜。似乎有点感动,但比较无语。因为我自己读研究生时,总是想方设法去买一些好试剂用,以加快实验进度。如今的研究生这么为导师考虑,真是难得。 分子生物学试剂与其他产品不同,对技术的含量要求较高。我看了一下国产分子生物学试剂的说明书,简单粗略,有些甚至照抄至国外试剂。简单的实验流程,没有注意事项,更没有troubleshooting。 国产分子生物学试剂能够在实验室内占据一席之地,可能与国内公司的业务员“跑得勤”有关,与订试剂的研究生建立了良好的个人关系。事实上,我和其他几个导师根本就没有听说过这几个公司名称,大概是业务员熟悉实验室订试剂的流程,从研究生身上下功夫了。 我不反对使用国产分子生物学试剂。但国产货应该以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为第一要务,而不是单纯依赖于业务员“跑得勤”。使用国产分子生物试剂,导致实验进展的延缓,以及失败后重做实验导致的浪费,根本无法节省经费,得不偿失。 目前,我正在考虑禁止部分国产分子生物学试剂进入实验室。因为,实验室也不想做国产分子生物学试剂市场试验的“小白鼠”。
个人分类: 学术研究|5308 次阅读|2 个评论
美国进口石油的主要国家有哪些?
毛宁波 2011-4-11 07:57
美国进口石油的主要国家有哪些?
最近 博主综合美国能源署资 料,对美国石油进口的情况进行了一个简要分析,请大家参考!在2009年美国生产了全球石油的11%,同时也消费了世界石油的22%。尽管美国是一个石油生产大国,但其石油消费量巨大,排世界第一。从图1中我们可以看出,2009年美国石油的净进口已经超过50%,这说明美国和中国一样对石油进口的依存度非常大。那么美国的石油进口主要来自于哪些国家呢?从图2我们可以看出,美国石油的进口51%来自西半球(北美洲、南美洲、中美洲,以及美属加勒比),波斯湾17%和非洲22%。其中排名前几位的国家是:加拿大(23.3%),委内瑞拉(10.7%),沙特阿拉伯(10.4%),墨西哥(9.2%),尼日利亚(8.3%)。这说明美国的石油进口不完全依赖于中东和非洲,进口大国在加拿大这样的国家。从1949年~2009年美国石油生产和消费以及净进口关系曲线图上(图3)我们可以看出,美国从1949年开始成为石油净进口国后,对石油进口的依存度逐渐增加,在2005年左右达到最大后,开始有所减少。从上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美国国内的石油生产是逐步下降的,表明美国开始保留本国石油的资源,更多的使用国外的油气资源。 图1 美国净进口石油2009年已经达到了51% 图2 美国2009年进口石油的主要国家 图3 从1949年~2009年美国石油生产、净进口和消费曲线对比
个人分类: 世界能源|12443 次阅读|1 个评论
中国原油进口的主要国家分布图
热度 5 毛宁波 2011-4-10 21:31
中国原油进口的主要国家分布图
据美国能源署报道 ,中国从1993年开始成为石油的净进口国。原油进口国家中,沙特排第一,第二是安哥拉。 图1 中国1991-2011 石油产量与消费之间的关系 图2 2009中国进口原油的主要国家 图3 中国能源消费结构比例
个人分类: 中国能源|22557 次阅读|5 个评论
为什么我们的实验仪器大都是国外的?
Mount 2010-9-21 21:42
为什么我们的实验仪器大都是国外的? 博客开张了,也想吸引一下博友及网友们,骗取一点点击量,给自己找点信心,当然咱又不是写博客的老手,还真不知道什么是大家很感兴趣的,得了,还是写点自己进入实验室的一点感受吧,虽然平淡倒也真实。 在研究生院结束了第一年的学习就回到了研究所,进入了实验室,开始了解原来曾经在课本和课堂上看到听到的那些实验仪器了。但是短短一两个月时间,我越来越感觉到有一个问题让我很不爽:为什么大部分重要的实验仪器都是国外进口的呢?甚至全套从别人那里买来开始 研究 ,并且很多常用的电子学插件也是从国外过来的,为什么呢?中国没有吗?中国没人生产这些仪器吗?看下面两个人怎么说吧! 科研人员甲和一 新兵蛋子 乙在实验室聊天: 乙:甲老师,咱们的实验很好,有这么多先进的实验仪器,不过我有一个问题想请教您。 甲:说来听听嘛,别客气。 乙:甲老师,我发现咱们很多实验仪器都是国外进口的,像咱们最主要的那个成像设备 xxx ,说不好听的,如果没有 xxx ,咱们很多实验没法进行,甚至连有某些想法的必要性都没有。 甲:现在做实验大家都拼实验仪器吗,没有先进的实验仪器,怎么能拿出好的实验结果?没有好的实验结果,发好文章还可能吗?再说了,咱们组有钱嘛,申请了那么多,不买仪器干什么?估计上周定的 xx 仪器马上就能到了,到时候就可以进一步做更好的结果了。 乙:甲老师,我感觉咱们实验过程中,用这些仪器也遇到了不少问题啊,比如光熟悉那套仪器,咱们就花了不少时间,走了些弯路,并且做的时候发现这些仪器也不完全能满足咱们的需要啊? 甲:肯定要花时间熟悉仪器了,有不是咱们设计生产的。当然不满足咱们的需要也会发生了。 乙:不过我在网上也见到国内也有类似的一些产品啊,不能用吗? 甲:(笑了笑)国内当然有了,不过国内那些公司生产的咱们根本没法用,实验精度根本达不到,就是买来了也出不了什么好结果,到时候发不了什么像样的文章! 乙:咱们不可以给那些厂家联系一下,让他们根据咱们的一些要求来设计生产吗?或者咱们和公司仪器研制出来不更好吗? 甲:你说的简单,你以为仪器都那么好研制?!人家国外都做一二十年了,咱们国内那些公司才刚起步,做出的产品性能很不可靠。再说了,咱们有那么多时间去参与这些仪器的设计研发吗?人家国外有现成的,只要咱们申请下来了资金,想买的话半个月就可以买过来,咱们不过简单熟悉一下仪器就可以直接做实验了,不比那好?! 乙:甲老师,我也能明白您说的情况,不过恕我直言,我总感觉咱们是在 follow 人家国外的研究,甚至有很多重复性的工作。 甲:小乙啊,你还年轻,时间长了,接触多了你就慢慢明白了。好啦,做实验吧,不然大老板来了鄙视你了。 乙:、、、、、、(乖乖去干活了) 新兵蛋子 乙就这样慢慢地成长着、、、、、、 祝大家中秋快乐、团团圆圆!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6585 次阅读|5 个评论
进口转基因粮食还是应当慎重(法制日报访谈录)
蒋高明 2010-8-8 19:04
【观点1+1】 本文出处: http://www.legaldaily.com.cn/zmbm/content/2010-08/05/content_2222303.htm?node=7572    ■背景:    据多家媒体报道,由中粮集团进口的6万多吨美国转基因大米运抵深圳,从现在到9月份,预计还将有超过30万吨的转基因玉米进入中国。7月30日,国家发改委对我国大量进口转基因玉米的问题作出解释,目前进口玉米仅用在饲料上,事先确定加工企业,且为全封闭运行,对国内农业生产和食品安全不会造成危害。但仍然无法消弭人们对于食品安全问题的忧虑。本期《观点1+1》邀请中科院植物研究所首席研究员蒋高明对此分析评论。    主持人:吴晓锋 法治周末记者    嘉宾:蒋高明 中科院植物研究所首席研究员    主持人 : 就在不久前媒体激烈争论农业部为转基因水稻发放许可证的问题时,我国又大量进口来自美国的转基因玉米。转基因粮食因为价格便宜而长驱直入中国,对我们这样一个农业大国实在不是一件好事。    蒋高明 :养殖业是中国的耗粮大户,目前中国有近14亿人口,尚有几亿头牲畜,其中仅养猪每年就消耗了1亿多吨粮食(以玉米为主),占中国粮食总产量的20%。农民养牛、鸡、鸭、鹅、鱼等均需要玉米。市场需求是这次大量进口转基因玉米的外部条件。   国际市场上,只有美国等国有玉米富余。但由于国情限制,美国严重缺乏劳动力,为了提高劳动效率,他们生产的玉米,多为转基因玉米。这就是中国目前大量进口转基因玉米的根本原因。    主持人 : 目前,包括美国在内的西方各国,对转基因食品的戒备心理丝毫没有放松,没有哪一个科学家能够保证转基因食品对人类的健康没有任何危害,或者说它对人类的潜在威胁是我们目前无法认知的。    蒋高明 :国际上对转基因农作物最大的争议是对这种人工改变的食物不信任。那些转基因科学家当年拍着胸脯承诺,作物转基因后可减少化肥、农药用量,后来证明都是骗局。转基因作物生产诱发了超级害虫、超级杂草、次要害虫变主要害虫、基因污染、土壤因过量使用专用除草剂、杀虫剂、化肥而污染、耕地退化,这是转基因技术拥护者都不能回避的现实问题。   至于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目前也只能用动物作为实验对象。越来越多的动物实验结果表明,转基因粮食对实验动物有害。如俄罗斯科学家所做的小白鼠实验证实,喂养转基因食物的小鼠组2至3代后无生育能力,同时发现生育的子鼠死亡率极高或胎儿畸形。   鉴于此,美国医生告诫病人远离转基因食品。前不久美国20万人呼吁农业部禁止将转基因苜蓿用于饲料,今年3月,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和农业部迫于强大的舆论压力,先后大规模召回疑似转基因成分(添加剂)的食品。美国人连牲口吃的牧草都拒绝转基因,可见全球对转基因技术的安全性存在多大的疑虑。    主持人 : 我国此次批准大批量进口美国转基因玉米,虽然强调这只是用于饲料,而且经过严格的审查和检验,但问题似乎不是这么简单。除了可能带来的现实危险外,还间接反映了我们对待转基因食品的态度。美国人自己视为瘟神的转基因食品,我们却对它敞开大门,这种短视已经不是简单的经济贸易问题,而是关乎中华民族未来的大事。    蒋高明 :尽管有关部门强调,中国进口的转基因玉米只允许用于饲料加工,并全封闭运行;进口玉米不仅要通过农业和检验检疫部门严格的审查和检验,还要在其全程监管下储存、运输和定点加工,加工剩余的下脚料都要进行销毁处理,并严格禁止原粮在市场上流通。这样的要求是很难做到的,由此带来的潜在危险就是转基因粮食进入食物链,直接作为人类主食或食品加工的原料。   美国的转基因大豆大举进入中国已经很多年,现在又开始大批量进口转基因玉米,将来自己还要推广转基因水稻,怎么指望农业检验检疫部门的那几个人为全民的健康安全保驾护航呢?再说,即便是作为饲料,吃转基因玉米的动物产品如肉、蛋、奶也会被污染上转基因成分。如果市场上的转基因玉米比非转基因玉米便宜,我们大量进口这种粮食,就有可能直接进入人的食物中,其风险不可轻视。    主持人 : 作为农业大国,中国的粮食生产始终处于稳定增长的状态,我们并不缺少粮食,不能因为便宜就为杀机四伏的转基因粮食大开绿灯。    蒋高明 :我国应当严格监控,逐步停止转基因粮食进口。目前,全球转基因玉米有20多个品种,中国允许进口其中11种转基因玉米,这个条件太宽泛了。中国应当以保护国民健康为由,拒绝转基因粮食进口。美国人花中国人的钱发展转基因作物,反过来打压中国的非转基因粮食生产,大量向中国出口转基因大豆,使中国本土大豆产业毁于一旦。这样的教训就在眼前。   目前中国正在研究与开发的转基因植物约47种,我们对转基因植物的狂热乃至失控局面,其后果异常危险。我们不能为了少数科学家的利益而牺牲国民利益。决定粮食产量的因素不在转基因,中国政府要高度重视粮食生产主权的重要性,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是上策,大量进口有严重争议的转基因粮食无异于饮鸩止渴。   来源:法治周末
个人分类: 环保呐喊|3296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经济观察报:十年首度大量进口 转基因玉米迎来中国时刻
蒋高明 2010-5-16 07:15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5月14日21:58 经济观察报   田芸 降蕴彰    美国农业部一份报告再一次将中国需求拉到了聚光灯下中国日前进口了11.5万吨转基因玉米。   此外本报获悉,包括 新希望 ( 10.20 , -0.06 , -0.58% ) 集团在内的中国企业,近期和美国粮食出口商签订了购买转基因玉米的合同,总量是为8船。按照每船6万吨计算,进口总量将达到48万吨。   新希望是中国最大的饲料生产企业,该公司将把进口的转基因玉米用作饲料。   中国一直是玉米生产大国,上一次成规模进口玉米是在10年前,当时订购了20万吨。   中国的玉米需求瞬间拉升了美国玉米价格,中国在国际大宗商品市场的巨大影响力再一次凸显。在石油、铁矿石、铜、煤炭等资源类商品之后,玉米也许正在迎来它的中国时刻。    进口潮忽现   近期中国企业进口玉米的消息不断。先是新希望集团日前和美国一家私营粮食出口商签订合同,一船美国转基因玉米将在8月底之前运抵山东的一个码头。   国外一家媒体上周四又披露消息说,中粮集团刚刚购买了6船美国玉米,预计将在7-9月份运抵中国。   这些动向印证了此前美国方面传来的消息。4月底,美国农业部公布的进出口数据显示中国企业和美国私营出口商签订了进口11.5万吨美国玉米的合同。不久后,美国谷物协会又透露,中国可能又向美国订购了25万到30万吨玉米。   经易期货农业分析师章兴超说,长期以来中国玉米都处于自产自销的平衡状态。美国虽然是世界上最大的玉米出口国,但和中国发生关系的时候很少。   美国农业部统计数据显示,中国上次从美国进口玉米是4年前,2006年中国购买了2700吨玉米,在美国玉米进口国名单中排在第48位。    这次中国再次启动玉米进口另一个敏感点是,从美国进口的玉米都是转基因玉米 。国家粮食局副局长曾丽瑛告诉本报,中国进口转基因玉米与大豆管理基本一致。今年民营企业进口玉米配额是280多万吨,理论上讲都可以进口,但如果进口转基因玉米需要资格认证和许可。   而美国出口的玉米如果不特别标明非转基因,就都是转基因玉米。   新希望集团的高层证实说,理论上只要出口商拿到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进口商拿到进口许可证,一笔交易就可以完成。   不过,一家不愿透露身份的外国协会人士表示,在实际贸易中,向中国出口玉米长期以来一直存在隐性障碍。安全证书非常难获得,此外还有一些未成文的限制。   此外,即使一切手续齐备,转基因玉米还是可能在到岸时被退回。目前,全世界大概有22种转基因玉米品种,而中国农业部批准进口的有10种左右。如果到货的玉米含有未获批准的转基因,这批玉米就会被退回。   农业部2003年颁布的 《农业转基因生物进口安全管理办法》中还规定,企业申请进口转基因农作物,农业部应当自收到申请人申请之日起270日内做批准或者不批准的决定。如此长的审批期限,足以令任何的贸易行为成为泡影。   不过,对于此次中国企业忽然获准大量进口转基因玉米,分析人士认为,政策已经悄然变化。    谁在推高价格   政策放宽之下,是利益在驱动企业进口玉米。新希望人士说,价格倒挂是选择进口的直接动因。中国企业此次进口的玉米,到岸价约230美元每吨,约合人民币1570元,而4月6日大连商品交易所9月到期的国内玉米主力合约收盘价为1936元。   对于中国10年来首次大批订购美国玉米的消息,外盘市场以巨大的波动予以反映。4月28日美国农业部数据公布之后,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BOT)的玉米7月合约当日大幅上涨2.04%,截至13日上涨态势不变,总涨幅达到6.7%。   中国一进口,国际商品就涨价,玉米似乎也正在迎来它的 中国时刻。而此前石油、铁矿石、铜等中国时刻的到来,都曾改变了这个品种在世界范围内的价格涨跌游戏。   外媒评论认为,中国国内自然灾害导致的春耕不畅令玉米价格走高。事实上,中国玉米价格自2月初就进入了一轮强势上涨,累计涨幅达5%。为了平抑价格,自4月13日起,国家启动了2010年度临储玉米竞价交易。   一德期货 农产品 ( 15.12 , 0.28 , 1.89% ) 分析师张昊星说,每周一次的临储拍卖都100%成交,价格也出现越抛越高的反常状况。   更令市场担忧的是,持续了4周的抛储突然停止了。于是,业内传言四起,认为临储已经濒临断货,因为去年玉米减产国家没有过多的储备。市场认为最晚6、7月份临储就会断货。   上文提及的外国协会人士说,去年玉米减产和国家储备总量迄今尚未公布,这种反常的信息滞后造成了市场对供需紧张的猜测。   不过,对于市场的猜测,国家粮食局副局长曾丽瑛表示,玉米目前还是供大于求,国家玉米库存很高,特别是中央储备和地方储备量很大。国家将继续销售临时存储玉米,只要市场有需求,国家将在临时存储玉米销售完后,安排销售国家储备玉米。就目前的国家玉米库存来说,满足市场供应的需要绰绰有余。   对于玉米抛储为何暂停一周,曾丽瑛表示准备修改规则,要求加工、饲料养殖等企业买玉米必须运回本地加工,不能就地转卖,目的就是遏制一些企业盲目囤粮。   据了解,一些大型玉米深加工企业库存足以满足三个月的生产需要。   曾丽瑛认为,是国内外资金刻意制造看多气氛,推高现货价格从而炒作玉米期货。   今后,中国大量进口玉米是否会成为常态?更多的人表示,价格是关键。只要价格倒挂存在,企业就会积极进口。   对于玉米价格的未来走势,章兴超认为中国玉米价格会保持小幅稳步上涨态势,这符合国家的期望。一位高层官员也表示,托市收购仍会继续。   此外,今年东北地区在玉米播种期发生了低温雨雪,进度受到较大影响,收成如何不确定性很大。   张昊星说,玉米原来是一个内外盘联动不明显的品种,但未来玉米贸易内外盘联动性将大幅加强。国际玉米价格和中国的关系将日益密切。
个人分类: 环保呐喊|2326 次阅读|2 个评论
关于汇率, 质疑李稻葵的说法
lcguang 2010-4-4 15:32
关于汇率, 质疑李稻葵的说法 (注:最近 李稻葵、和夏斌、周其仁三位学者进入中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成员 ) 关于李稻葵言论的报道《 李稻葵:人民币汇率俨然政治闹剧 中国替他国背黑锅 》见这里: http://finance.ifeng.com/news/special/rmb/hqcj/20100329/1978044.shtml 李稻葵认为, 美国要中国人民币升值是政治闹剧。但是他又找理由,想说服美国人允许中国不升值。我不知道有多少人看了这篇报道,难道没人觉得他的说法很奇怪? 李稻葵说,根据国际清算银行测算,从2005年到2008年,中国对世界主要新兴市场国家以及 欧元 等其他主要货币的有效汇率升值了15%以上。中美贸易问题不能只盯着中美之间的汇率看,这是一个全盘问题。 哪要国际清算银行测算, 我随便打开一个期货软件就能看出。我告诉你更新的数据吧: 汇率 2005 年初 2008 年底 2010.4.4 相对美元升值 人民币相对升值 人民币/美元 1/8.27 1/6.826 1/6.826 21% 欧元/美元 1.35 1.40 1.34 0 21% 英镑/美元 1.91 1.45 1.51 -21% 53% 澳元/美元 0.78 0.68 0.91 33% -9% 加元/美元 0.83 0.82 0.99 12% 8% 日元/美元 1/102.5 1/91 1/94.5 8.5% 11.5% 2010 年了, 怎么还用2008年别人提供的老数据?就算是15%,那也是对自己不利的证据啊?人民币相对美元升值21%, 相对其他货币升值15%--这不是更少,干嘛还要提其他货币呢?你可是反对升值的啊,你这不是帮倒忙吗? 他同时指出,需要讲清楚的是,由于中国对外贸易中一大半为加工贸易,人民币升值可买到更便宜的中间原材料,所以中国对美国的贸易顺差中其实反映出一些其他货币没有升值,这等于说中国为别的国家背了黑锅。 他这是说,卖给我们原材料的国家货币没升值,我们买原材料便宜,所以我们没升值。 如果它们升值了,我们没升值,那完全是我们的错。 这也等于说, 澳大利亚等国卖给我们原材料便宜, 我们有足够的利润空间,所以我们卖给美国产品便宜。美国怪我们卖得便宜,是我们帮澳大利亚等过背了黑锅。 这样说存在几个问题: 1 )从2005年到现在, 我们进口原材料不但没有便宜, 而且贵了很多;我们的利润空间几乎没了。 2 )就是买得便宜也不用说啊!人家正看你中国好过红眼呢,你说你买得便宜, 你这不是火上浇油? 3 )人家可以说:你背黑锅是你傻, 你干嘛傻?你可以不傻啊!你可以学三大铁矿石企业,拉抬价格, 而不是通过低汇率低价倾销啊? 4 )事实上,2005年以来,原材料出口国家, 澳大利亚,加拿大货币这几年相对美元的汇率都是涨的(只有2008年年底短期是跌的)。 从上面数据可见, 这几年人民币只有相对英镑是涨的, 但是中国从英国进口很少。 李稻葵表示,在汇率博弈中,中国应掌握信息发布主导权、占据道义制高点,同时还要与美国方面积极沟通,化解其忧虑和担心。 博弈就是博弈,不要谈什么道义,铁矿石厂家同中国钢企讲道义了吗?寻找对双方有利的汇率平衡点才是正道!贸易顺差那么大,怎么化解人家忧虑和担心? 我认为人民币汇率问题, 是一个沉重的经济问题,同时也是一个沉重的政治经济学问题。 至少对中国人来说不是政治闹剧。 我以为人民币应当升值。我的看法见我的博客文章:《技术扩散才是日本经济兴衰的主要原因兼与郎咸平先生商榷》。 http://www.blogchina.com/20100327913420.html 欢迎批评交流。
个人分类: 经济学|3996 次阅读|0 个评论
升汇率和多印钞票结果有什么不同?
lcguang 2010-4-4 04:59
抵抗人民币升值压力有两种方法, 一种是直接升值增加高度;另一种是多印钞票, 自己贬值增加数量。 两种方法都对出口有影响。 增加高度的方法可能导致某些产品短期卖不出去我相信长期还是卖得的出去的, 除了越南、柬埔寨、泰国也能生产的产品。成本有的降低进口部分降低, 比如棉花, 能源; 有的上升(相对美元标的卖价来说), 比如工资, 厂房租金。 增加数量的方法导致国内物价上涨, 工资,租金等成本也会增加; 但是棉花, 能源价格不会降低。这种方法迫使出口产品涨价, 同样也会影响出口数量。 增加高度的方法, 每个人民币持有者财富都均匀地增值了。 只是出口企业出口赚钱数量少了。但是增加数量的方法,人民币持有者得不到这个好处, 但是出口同样受损。 这部分好处哪去了? 国家拿去了。政府钱更多了,开支更大了, 民间企业更困难了。如果政府拿这些钱搞些花而不实的事情比如搞豪华奥运,磁悬浮,豪华办公楼, 国力损失就大了。 如果能用在退耕还林, 农田水利改造, 社会主义新农村, 环保, 再生资源,科技创新。。。这些项目上,那就好得多。 两相比较,直接升值对民间有利, 大印钞票对政府有利。我倾向于直接升值。 参看我的博客文章:《技术扩散才是日本经济兴衰的主要原因兼与郎咸平先生商榷》 http://www.blogchina.com/20100327913420.html#
个人分类: 经济学|4239 次阅读|2 个评论
为中国减持美债叫好
lcguang 2010-2-26 03:35
中国减持美国国债, 降为美国国债第二大持有国了。这是好现象。 可是网上有很多自以为是的批评, 甚至有人说这是汉奸行为。 一个主要理由是美元要升值,卖美债吃大亏。事实究竟如何? 首先我们要搞清两个问题, 一是持有美债和持有美元的关系问题; 二是中国外汇来源和通货膨胀问题。 美国国债是美国政府发行的,美联储负责发行美元, 政府开支从哪里来?从美联储借美元, 用国债抵押。 以后归还的时候要支付利息。中国用美元买国债, 其实等于分担美联储的债主职能。 经济危机的时候,美国政府要救火, 希望中国借钱给他, 所以希望中国多买美债。中国充当这样的债主不是很情愿的。想想你和邻居将来有你死我活的恶战可能, 你还大把借钱给他, 这是不是风险大了?但是,为了稳定世界经济的和出口, 可能也是由于政治的原因,中国帮了美国。现在美国压力小了,要回收流动性了,中国趁机减持美债。 这一买一卖对双方都是好事。如果可能, 中国还应该多减持。 关于美元储备和中国通货膨胀关系问题, 我曾经写过一篇博客文章: 《外汇投资才是通货膨胀的首要原因》 http://lcguang.blog.hexun.com/21469416_d.html 中国的企业顺差按规定都要将美元换成人民币,人民银行多印人民币换取这些外汇。如果用这些美元买回生产资料或产品,那么国内人民币多了, 商品也多了, 不会引起大的通货膨胀。 如果把人民银行这些美元拿到境外投资债券或股权,国内就凭空多发行了和顺差等量的人民币。 它们引起通货膨胀。如果这些债券亏了,那么永远不会有相应的进口商品抵消这些多印出的人民币。这些亏损就通过通货膨胀让每个老百姓卖单。 2007年进口2亿吨,相当进口每人1桶。按照这个进口量,每桶涨60美元就是每人损失60美元,2007年铁矿石进口相当每人0.4吨,每吨涨50美元就是每人损失20美元。加上其他进口估计每人因进口涨价每人损失约100美元。 但是2007年中国顺差2600多美元,摊到每人头上约200美元。中国光是买两房债券就3700多亿美元,摊到每人头上大约270美元。可见,因为外汇投资对中国通货膨胀的影响要比进口原材料涨价对中国通货膨胀的影响大一倍。 如果我们把输入性通货膨胀解仅仅释为进口资源涨价,这就掩盖了外汇政策和投资失误对普通老百姓的掠夺。 (完) 现在, 中国减持美国国债, 就有了更多美元现金。 用这些现金可以买其他货币,也可以买生产资料可以减轻国内通货膨胀,也可以投资海外资源或股权--从长远看也将减轻中国通货膨胀。 所以, 减持美债, 中国就有了更多选择余地, 可以更好地抑制通货膨胀, 减轻国内资源的消耗。 就算美元将来要升值, 中国也不可能那这么多钱去赌汇率那是散户行为。用好外汇才是首要问题。
个人分类: 经济学|3546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2009我国大豆进口概述与2010年展望(转载)
jxz1963 2010-2-23 17:40
在科学网上读了蒋高明先生和王鸿飞先生有关转基因大豆的争鸣文章,现转载2009年国内大豆进口方面的一篇文章,仅供博友参考! 2009 我国大豆进口概述与 2010 年展望 2009 年我国大豆进口量达到 4255.2 万吨,连续第五年创下历史最高纪录。由于今年国家继续执行大豆最低收购价政策,国内大豆收购价格高于进口大豆到港成本的状况继续存在,国内大豆压榨行业采购进口大豆积极性依然较高, 2010 年我国大豆进口量将继续保持较高水平。 我国大豆进口量连续第五年创历史最高纪录 2009 年我国大豆进口量达到 4255.2 万吨,较 2008 年增加 511.6 万吨,增幅为 13.67% ;较 2007 年增加 1173.1 万吨,增幅高达 38.1% ;是 2004 年的 2.1 倍,连续第五年创下我国大豆进口量的历史最高纪录。 在 2009 年我国大豆进口量继续大幅增加的同时,大豆进口格局也发生了较大变化,具体表现在:进口美国和巴西大豆数量大幅增加,进口阿根廷大豆数量急剧减少,其中进口美国大豆数量占我国进口大豆总量的比重超过五成;广西、天津和辽宁地区大豆进口数量大幅增加,山东和江苏地区大豆进口增速放缓。 从目前情况看,由于今年国家继续执行大豆最低收购价政策,国内大豆收购价格高于进口大豆到港成本的状况继续存在,虽然国家对部分油厂按照最低收购价格收购大豆给予 160 元 / 吨的费用补贴,但油厂压榨进口大豆效益依然高于压榨国产大豆,国内大豆压榨行业采购进口大豆的积极性依然较高, 2010 年我国大豆进口量将继续保持较高水平。 2009 年美豆进口量占我国大豆进口总量五成以上 我国进口大豆主要来源于美国、巴西和阿根廷, 2009 年从上述三国进口大豆量占我国大豆进口总量的比重为 97.6% ,较上年略有下降。主要原因是进口阿根廷大豆数量大幅减少,进口乌拉圭和加拿大大豆数量大幅增加。 虽然每年我国进口美国、巴西和阿根廷三国的大豆比重都会有所变化,但由于我国大豆进口量增加的趋势没有发生改变,大多数年份我国从上述三国进口大豆数量都呈现增加的态势。但由于 2009 年阿根廷遭受百年不遇的大旱,大豆产量大幅下降,导致大豆出口量大幅减少,当年我国进口阿根廷大豆数量急剧减少。 2009 年我国进口阿根廷大豆数量为 374.5 万吨,占全部大豆进口量的 8.8% ,较 2008 年减少 610.4 万吨,减幅高达 62% 。在我国大豆进口量继续增加的情况下,只好增加进口美国和巴西以及乌拉圭和加拿大大豆,用来弥补进口阿根廷大豆数量的减少。 2009 年我国进口美国大豆数量达到 2180.9 万吨,占全部大豆进口量的比重为 51.2% ,较上年提高 10 个百分点,较 2008 年的进口量增加 637.8 万吨,增幅达到 41.3% 。 2009 年我国进口巴西大豆数量为 1599.4 万吨,占全部大豆进口量的 37.6% ,较 2008 年的进口量增加 434.1 万吨,增幅为 37.3% 。 2009 年我国进口加拿大大豆 31.1 万吨,较 2008 年增长 19.1 倍。 2009 年我国进口乌拉圭大豆 32.1 万吨,较 2008 年增长 5.66 倍。 广西天津辽宁 2009 年大豆进口量大幅增加 2009 年我国大豆进口量较 2008 年增加 511.6 万吨,当年除河北和浙江地区大豆进口量出现减少外,其他主要大豆进口地区进口量均出现增加。其中,表现最为突出的是广西、天津和辽宁, 2009 年广西地区大豆进口量为 429.8 万吨,占全国大豆进口量的 7.6% ,较上年提高 2.6 个百分点,较 2008 年的进口量增加 147.1 万吨,增幅高达 52.1% 。 2009 年辽宁地区大豆进口量为 292.4 万吨,占全国大豆进口量的 6.9% ,较上年提高 1.6 个百分点,较 2008 年的进口量增加 94.4 万吨,增幅高达 47.7% 。 2009 年天津地区大豆进口量为 360.4 万吨,占全国大豆进口量的 8.5% ,较上年提高 1.2 个百分点,较 2008 年的进口量增加 87.3 万吨,增幅高达 32% 。 2009 年广西、天津和辽宁地区大豆进口量大幅增加的主要原因是,广西和天津大豆压榨能力增加,天津和辽宁地区国产大豆压榨量减少,导致其对进口大豆的需求增加。 2008 年底广西钦州华港油厂竣工投产, 2009 年钦州汇海粮油公司投产,两厂合计年加工大豆 120 万吨; 2008 年底天津邦基公司(收购原天津正大)扩改项目竣工投产,年新增压榨大豆能力 90 万吨。 此外, 2008/2009 年度国家先后下达了 150 万吨中央储备大豆和 575 万吨的临时存储大豆收购任务,东北地区国产大豆大部分进入国家储备,用于榨油的国产大豆数量大幅减少,导致往年加工部分国产大豆的辽宁和天津地区,压榨国产大豆数量大幅减少,为保证油厂开工率,天津和辽宁地区油厂只好增加进口大豆数量。 广东福建重庆河南大豆进口增速依然较快 广东省是我国大豆进口第三大地区。 2009 年广东地区大豆进口量达到 670 万吨,占当年全国大豆进口量的 15.75% ,较上年降低 0.15 个百分点,较 2008 年的进口量增加 72.8 万吨,增幅为 12.2% 。与山东和江苏地区大豆进口增速明显放缓相比,广东地区大豆进口增速继续保持较高水平。虽然最近三年广东地区大豆压榨能力基本保持稳定,当地大豆压榨行业兼并重组力度较大,大豆有效压榨能力明显提高,这使得广东地区大豆进口数量不断增加。 监测显示, 2007 年美国嘉吉公司收购广东阳江丰源粮油公司,中纺粮油收购东莞盈丰公司,嘉里公司收购东莞富之源公司,美国华美集团收购汕头中星油脂公司, 2009 年中纺粮油收购湛江华农和湛江富虹公司,广州植之元借壳上市。从目前情况来看,未来几年广东地区大豆进口量有可能会超过江苏地区,位居全国第二位。 2009 年福建地区大豆进口量为 265.5 万吨,占当年全国大豆进口量的 6.2% ,较上年降低 0.1 个百分点,较 2008 年的进口量增加 29.9 万吨,增幅为 12.7% 。 2009 年重庆地区大豆进口量为 57.4 万吨,占当年全国大豆进口量的 1.3% ,较 2008 年的进口量增加 11.5 万吨,增幅为 17.4% 。 2009 年河南地区大豆进口量为 99.2 万吨,占当年全国大豆进口量的 2.3% ,较上年降低 0.1 个百分点,较 2008 年的进口量增加 7.7 万吨,增幅为 8.4% 。 山东江苏大豆进口增速放缓浙江河北进口减少 虽然 2009 年我国大豆进口数量较 2008 年大幅增加,但我国山东和江苏两个最大的大豆进口地区进口量并未明显增加,主要原因是 2009 年这两个地区新增大豆压榨能力较小。 监测显示, 2009 年山东地区没有新建大豆压榨厂投产, 2009 年下半年益海泰州油厂竣工投产。 2008 年山东地区大豆进口量达到 848.2 万吨,占当年全国大豆进口总量的 19.9% ,较上年降低 2.5 个百分点,较 2008 年的进口量仅增加 9.1 万吨。 2009 年江苏地区大豆进口量为 706.8 万吨,占全国大豆进口量的 16.6% ,较上年降低 1.4 个百分点,较 2008 年的进口量仅增加 31.3 万吨。虽然 2009 年山东和江苏地区大豆进口增速放缓,但两省大豆进口量仍然位居全国前两位。 2009 年我国大豆进口量出现下降的地区只有浙江和河北。汇总数据显示, 2009 年浙江地区大豆进口量为 320.6 万吨,占全国大豆进口量的 7.5% ,较上年降低 1.2 个百分点,较 2008 年的进口量减少 5.3 万吨。 2009 年河北地区大豆进口量为 173.5 万吨,占全国大豆进口量的 4.1% ,较上年降低 0.7 个百分点,较 2008 年的进口量减少 4.5 万吨。 六大原因导致最近两年我国大豆进口量大幅增加 1999 年我国大豆进口量只有 431.5 万吨, 2000 年首次突破 1000 万吨,达到 1041.6 万吨。虽然 2002 年我国大豆进口量较 2001 年出现下降,但 2003 年大豆进口量再次急剧增加,并首次超过 2000 万吨,达到 2074.1 万吨。由于 2004 年国际市场大豆价格大幅波动,进口厂商因严重亏损而出现大量违约现象,导致当年大豆进口量再次减少,但仍超过 2000 万吨。 由于 2004 年我国大豆进口量同比出现下降, 2005 年大豆进口量一度出现大幅增加,但 2006 年和 2007 年进口增速明显放缓。 2008 年我国大豆进口量再次大幅增加, 2009 年继续延续大幅增加的态势。过去两年我国大豆进口量大幅增加的主要原因如下:第一,近年来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肉、蛋、奶的需求持续增加,进而带动国内饲料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在其他饲料蛋白原料难以大幅增加的情况下,国内饲料养殖业对豆粕的需求持续强劲,导致国内大豆压榨量逐年提高,由于国内大豆产量难以大幅增加,大豆压榨行业只好不断增加大豆进口量。 第二,最近几年我国大豆蛋白产业快速发展以及国内传统大豆蛋白食品需求不断增加,食用大豆消费需求逐年增加,国产大豆压榨量呈现下降的趋势(由于去年新大豆上市后,国家调整了大豆收购政策,给予油厂 160 元 / 吨的加工费用补贴以及划拨部分去年收购的临时存储大豆给定点企业加工, 2010 年国产大豆压榨量将会出现增加),增加进口大豆压榨量成为沿海地区油厂的惟一选择。 第三,我国是一个食用植物油严重短缺的国家,最近几年每年都进口 800 多万吨的食用植物油( 2009 年进口量达到 950 万吨)用以满足国内消费需求,这也是刺激国内大豆进口量不断提高的一个重要原因。 第四, 2007 年下半年到 2008 年 3 月份国内外大豆产品价格持续大幅上涨,油厂压榨利润保持较高的水平,国内油厂进口大豆积极性提高,加上国家完善大豆储备制度,增加部分进口大豆用于中央储备,导致 2008 年大豆进口量大幅增加。 第五, 2008 年新大豆上市以后,受国际市场大豆价格和海运费大幅下跌的影响,国内大豆价格大幅下跌。国家为保护农民利益,以 3700 元 / 吨的价格收购中央储备和临时存储大豆; 2009 年国家继续收购临时存储大豆,并将大豆收购价格提高 40 元 / 吨。国产大豆收购价格高于进口大豆到港成本的局面长期存在,国内油厂尤其是东北、华北和华东部分地区的油厂减少甚至停止国产大豆收购,而从国际市场大量采购大豆。监测显示, 2009 年我国进口大豆平均到港价格仅为 441.5 美元 / 吨,折合到港完税成本在 3600 元 / 吨左右。 第六,最近几年我国新建和改扩建的大型压榨豆油厂数量持续增加,国内大豆压榨行业兼并重组步伐加快,导致大豆压榨能力和有效压榨能力不断提高。在国内大豆压榨量不断增加、而国产大豆压榨量不断减少的情况下,国内大豆压榨行业对进口大豆的依赖性持续增强。 新建大豆压榨厂继续增加压榨能力不断提高 上世纪 90 年代之前,我国大豆压榨行业发展一直较为缓慢,大豆压榨油厂规模普遍较小,日压榨能力一般为 30 ~ 100 吨。 1990 年之后,随着我国大豆进口量的逐年增加,我国新建和改、扩建大豆压榨油厂的数量不断增加,油厂规模明显扩大。 上世纪 90 年代后期,尤其是进入 21 世纪以来,国内大豆压榨行业开始进入快速发展的阶段。汇总数据显示, 2000 年我国大豆日压榨能力不足 7 万吨左右,年加工大豆能力在 2000 万吨左右;到 2002 年日压榨能力超过 13 万吨,年加工大豆能力接近 4000 万吨; 2004 年我国大豆日压榨能力已超过 20 万吨,年加工大豆能力超过 6000 万吨。 受 2004 年国内外大豆价格剧烈波动、国内大豆压榨油厂出现严重亏损的影响,加上 2008 年国家发改委发布《促进大豆加工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严格控制大豆压榨项目的盲目投资和低水平重复建设,把产能控制在合理规模范围之内。 2005 年以来我国新上大型大豆压榨项目有所减少,但大豆压榨能力继续增加的局面并未出现改变。 据不完全统计, 2006 年我国建成投产的大型大豆压榨油厂仅有 5 家,合计日压榨大豆能力 1.4 万吨。其中,日压榨能力超过 1000 吨的分别有:广东植之元公司新厂,日压榨大豆能力 5000 吨;江苏江海粮油公司,日压榨大豆能力 2000 吨;江苏南通嘉吉公司,日压榨大豆能力 5000 吨;吉林海成后英生物工程公司,日压榨大豆能力 1000 吨;黑龙江龙江福粮油公司,日压榨大豆能力 1000 吨。 2007 ~ 2009 年我国大豆压榨能力继续保持增加态势。据不完全统计,三年之内至少有 16 家大型大豆压榨油厂建成投产,合计日压榨大豆能力接近 4.5 万吨左右,平均年新增大豆压榨能力近 1.5 万吨。其中,日压榨能力超过 1000 吨的分别有:九三集团防城港公司,日压榨大豆能力 5000 吨;广西钦州华港油厂,日压榨大豆能力 2000 吨;广西钦州汇海粮油公司,日压榨大豆能力 3000 吨;福建元成豆业公司,日压榨大豆能力 3000 吨;天津邦基公司,日压榨大豆能力 4000 吨;辽宁金海源公司,日压榨大豆能力 3000 吨;浙江舟山中海公司新厂,日压榨大豆能力 3000 吨;江苏益海泰兴公司,日压榨大豆能力 6000 吨;江苏民康油脂公司,日压榨大豆能力 1200 吨;山东青岛渤海公司,日压榨大豆 能力 6000 吨;山东得利斯集团大豆压榨项目,日压榨大豆能力 1500 吨;辽宁天丰公司,日压榨大豆能力 1500 吨;黑龙江孙吴联凯公司,日压榨大豆能力 1500 吨;黑龙江庆安阳达公司,日压榨大豆能力 1500 吨;黑龙江吉庆公司,日压榨大豆能力 1200 吨;黑龙江鸿源公司,日压榨大豆能力 1000 吨。 2010 年我国至少将有 8 家大型大豆压榨企业先后建成投产,合计日压榨能力超过 2.5 万吨,年新增大豆压榨能力超过 750 万吨,这也是最近 5 年来我国新增大豆压榨能力最多的一年。 监测显示,位于黑龙江宝清县的三江油脂有限责任公司已于今年 1 月份正式竣工投产,该厂设计日压榨大豆 1200 吨,年可加工大豆 36 万吨,这是 2010 年我国竣工投产的首家大型大豆压榨油厂。 此外,中粮日照黄海公司建设的第二条大豆压榨生产线将于今年上半年竣工投产,设计日压榨大豆能力 4000 吨;中储粮油脂公司投资建设的东莞和镇江油厂,中粮集团投资建设的天津和钦州油厂,中纺粮油公司投资建设的日照油厂,黑龙江龙江福公司投资建设的营口油厂按照计划都将于今年建成投产。 兼并重组步伐加快大豆有效压榨能力提高 由于国内大豆压榨能力快速提高,到 2004 年我国大豆压榨行业已开始出现产能过剩的问题,尤其是 2004 年国际市场大豆价格大幅波动,导致国内部分大豆压榨油厂经营困难,许多大型民营和股份制油厂面临破产倒闭或长期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 2005 年以来,外商开始采用收购或控股等低成本方式大规模进入我国大豆压榨行业,部分长期停工停产或面临破产倒闭的油厂被外资兼并或重组。 此外,国内大型粮油集团之间重组整合,国有粮油集团公司快速扩张,都使得国内大豆有效压榨能力大幅提高。由于参与重组的大豆压榨企业大多处于沿海地区,几乎全部加工进口大豆,这也是 2005 年以来我国大豆进口量连续 5 年创下历史最高纪录的重要原因。 最近 5 年我国大豆压榨行业重组力度最大和最引人关注的事件有四个:一是我国最大的大豆压榨集团 益海粮油公司和我国最大的精炼及小包装油生产销售集团 嘉里粮油的合并。 二是我国最大的两家国有粮油集团公司 中粮集团和中谷集团的合并。 三是中纺粮油公司快速扩张,大豆压榨能力跃居全国前三位。最近几年中纺粮油通过租赁、参股或收购方式拥有了江苏新沂中纺公司、东莞盈丰油粕公司、沈阳金豆公司、福建金石和四川金石公司、湛江华农和湛江富虹公司,并正在日照港建设大豆压榨厂。 四是外资大举进入我国大豆压榨行业,来宝公司、邦基公司、嘉吉公司、路易达孚公司和托福公司等跨国粮商对我国 18 家油厂进行了资产重组。其中来宝公司先后收购了钦州大洋、山东新龙、重庆新涪、南通宝港和锦州华强公司;邦基公司先后收购了日照三维、南京华农和天津正大公司;嘉吉公司先后收购了东莞华农和阳江丰源公司;路易达孚公司收购张家港江海和霸州华农公司;托福公司参股河南阳光和湛江华农公司,并通过河南阳光对许昌山花和信阳万福进行了资产重组;益海嘉里公司收购东莞富之源公司;美国太平洋国际资本有限公司收购汕头中星油脂公司。 今年前三季度大豆进口量可能超过去年同期 监测显示,自 2009 年 10 月份以来,我国装运美国大豆数量一直保持较高水平, 11 月份装运量一度达到 540 万吨,虽然 12 月份装运量明显降低,但仍然达到 390 万吨。进入 2010 年 1 月份后我国厂商装运美国大豆热情依然不减,截至 1 月 28 日 的四周中,我国总计装运美国大豆 359 万吨,整个 1 月份装运美国大豆数量有望达到 400 万吨水平。 由于今年巴西早熟大豆收割期提前,进入 1 月份后我国已开始从巴西装运少量大豆, 2 月份装运巴西大豆数量有望继续增加, 3 月份以后南美大豆装运将进入高潮。 监测显示, 1 月份我国进口大豆到货量在 420 万吨左右;根据我国厂商装运进口大豆进度推算, 2 月份进口大豆到货量虽然有所下降,但预计仍将为 350 万~ 360 万吨;如果南美大豆装运顺利, 3 月份进口大豆到货量将再次超过 400 万吨。 从目前情况来看, 2010 年一季度我国进口大豆到货量有望达到 1180 万吨,较去年同期至少增加 165 万吨。二季度是南美大豆集中上市期,目前 5 ~ 6 月船期的南美大豆到港完税成本低于 3400 元 / 吨,远低于国产大豆最低收购价格 3740 元 / 吨,国内厂商采购南美大豆积极性高涨,今年二至三季度我国进口大豆到货量将保持较高水平。 汇总数据显示, 2009 年二至三季度我国进口大豆 2221 万吨,月均进口 370.17 万吨。考虑今年南美大豆产量大幅增加 3000 万吨左右,加上本年度我国采购美国大豆数量大幅增加,今年二至三季度我国进口大豆数量达到甚至超过去年同期水平的可能性较大,这意味着今年前三季度我国进口大豆数量将会超过去年同期水平。 预计 2010 年大豆进口量继续保持较高水平 近年来我国大豆进口量的快速增长,归根到底是由于国内城乡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导致对植物油和畜禽产品的需求快速增长,进而带动国内大豆压榨量持续增加。国家粮油信息中心预计, 2009/2010 年度我国大豆压榨量将达到 4500 万吨,较 2008/2009 年度增加 300 万吨,较 2007/2008 年度增加 680 万吨,较 2006/2007 年度增加 1030 万吨。 2009/2010 年度全球大豆产量大幅增加 4000 多万吨,尤其是在南美大豆产量大幅增加已成定局的情况下,最近一个月国际市场大豆价格持续下跌,目前 5~6 月船期的南美大豆到港完税成本低于 3400 元 / 吨,远低于国产大豆最低收购价格 3740 元 / 吨,我国厂商采购南美大豆的积极性明显提高。在前期我国厂商采购美国大豆数量大幅增加的情况下,未来几个月我国厂商采购南美大豆数量将明显高于去年同期水平,这意味着 2010 年我国进口大豆数量将会保持较高水平。 美国农业部发布的数据显示,截止到 1 月 28 日 , 2009/2010 年度美国大豆累计销售 3494.59 万吨,较上年度同期增长 47.1% ,其中对我国销售 2152.84 万吨,较上年度同期增长 54.7% 。截止到 1 月 28 日 , 2009/2010 年度美国大豆累计出口装运 2552.94 万吨,较上年度同期增长 41.3% ,其中对我国装运 1649.57 万吨,较上年度同期增长 49.2% 。 按照我国厂商采购和装运美国大豆进度推算,目前我国已采购的 2152.84 万吨美国大豆中,只有 750 万吨左右在 2009 年 12 月底之前到港,剩余 1403 万吨大豆将在今年到港,如果考虑后期我国仍会采购部分美国大豆以及目前美国已销售的未知目的地大豆中至少有 100 万吨为我国厂商采购,今年我国进口美国 2009/2010 年度大豆数量将会达到甚至超过 1700 万吨水平。即使四季度我国进口 2010/2011 年度美国大豆数量较去年减少 300 万吨, 2010 年我国进口美国大豆数量仍可能达到 2150 万吨,略低于 2009 年的 2181 万吨。 2009 年我国进口阿根廷大豆只有 375 万吨,按照 2010 年我国进口阿根廷大豆数量为 2005 ~ 2009 年的平均水平 710 万吨计算, 2010 年我国进口阿根廷大豆数量将较去年增加 335 万吨。 2009 年我国进口巴西大豆 1599 万吨,按照 2010 年我国进口巴西大豆数量为 2005 ~ 2009 年的平均水平 1156 万吨计算, 2010 年我国进口巴西大豆数量将较去年减少 433 万吨。 依此推算, 2010 年我国进口大豆仍然会超过 4100 万吨,继续处于历史较高水平。从目前情况看,今年巴西大豆产量将较去年增加 800 万吨左右, 2010 年我国进口巴西大豆数量出现大幅减少的可能性不大。如果出现这种情况, 2010 年我国大豆进口量有可能会超过去年水平,再次创下历史最高纪录。 作者:张立伟 来源:粮油市场报
个人分类: 推荐|3398 次阅读|2 个评论
科技部副部长:科研仪器依赖进口 科学研究“空心化”(转)
sunapple 2009-11-20 10:59
科研仪器依赖进口 科学研究空心化 2009-11-6来源:经济观察报 在昨日石家庄市举办的中国技术市场年会上,科技部副部长刘燕华指出,由于科研仪器对外依存度过高,我国的科学研究存在严重的空心化现象。他认为,从根本上提高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最为重要的是要掌握创新方法,不能靠别人的基础研究来实现自己的技术创新。 有数据显示,我国每年科学仪器固定资产投资中的60%用于进口设备,其中,精密仪器、生命科学仪器、大型科学仪器等高技术含量的产品更是90%以上依靠进口。刘燕华说,创新工具就好像现代化武器的制造厂一样,科研有没有底气在于有没有工具。 创新方法是科学思维、科学方法、科学工具的总称,是从源头推进我国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刘燕华说,创新方法工作在我国开展时间不长,仍然处于新旧理念交融、现代与传统运作模式相冲突的阶段,一些深层次的矛盾也渐渐凸现出来。现阶段科技创新工作中,在方法上存在五大问题。 科学思维培育不够。创新思维与创新精神培养缺位,目前应试式的教育体系、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抑制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科研活动创新思维不足,自主创新研究成果少;以跟踪模仿为主,自主创新较少;多数学科发展滞后,属于世界领先的学科很少;中国申请人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的PCT专利申请只占总量的0.96%。 科技界关于科学方法的意识薄弱,科研活动中,忽视研究方法的规范性、创新性;对科学方法的研究不够,仅限于对国际科学方法的跟踪、了解,缺乏对前沿方法的前瞻性研究;科学方法的研究与应用严重脱节。 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学仪器设备匮乏。十五期间,国家主体科技计划用于科学仪器设备研制与开发项目的经费只有0.85亿元,仅占三大科技计划经费的千分之二和科学仪器购置经费的1%;科学仪器水平与发达国家存在明显差距,高档科学仪器基本处于空白,中档科学仪器、国产设备稳定性和重现性不高,软件配套性较差,占有率小。 创新政策环境还不完善。与发达国家及同等发展水平的发展中国家相比,我国科技投入水平还不高。在发达国家,公共财政支持科技发展的经费中有40%用于支持科学方法和科学仪器。在我国,国家主体科技计划对这方面研究项目的支持几乎为零。 评价方法有待改进。科研院所对科研人员研究能力的评价标准不全面,忽视了一些基础性或方法上的重要问题。以诺贝尔奖为例,诺贝尔奖有1/3是通过科学发现、理论推导得奖;有1/3是通过方法上的创新、方法思路上的创新得奖;还有1/3是通过科学仪器、科学手段、科学工具上的创新得奖。而在我们的科技布局上,更多瞄准了第一个1/3 ,把后两个1/3基本忽略了。
个人分类: 技术力论坛|3209 次阅读|1 个评论
要省油汽车, 也要省钢建筑
lcguang 2009-7-20 01:32
政府提倡使用省油汽车, 但是没听说提倡省钢建筑。我以为节省钢材也很重要。 铁矿石涨价, 是因为中国并没有因为涨价而少买。 要想降价, 就必须减少进口数字。 当矿山希望降价多卖时,那时候你才有定价权。 我国应当研究如何少用钢铁造房子。 钢铁用于建筑主要是抗拉和抗弯。 比如一根横梁,最上面用抗压材料(石头就行)好,最下面用抗拉材料好, 所以钢精放在最下面, 效率最高。如果这样设计, 刚才至少可以节省一半。 对于竖立的柱子, 为了抗弯,钢精放外侧效率最高。不同部位也应区别对待, 比如柱子下面钢精要多点, 上面少点或者没有。 再比如农村用的三脚架, 人字臂要抗压--用木材或混凝土就行, 下面横梁要抗拉,用钢精较好。 机械零件,为了抗弯, 也应尽可能用管材。
个人分类: 杂谈|3877 次阅读|1 个评论
请重视汉语作为中国对外交往工作语言的巨大价值
lixie6110532 2009-5-10 15:02
对外合作中,确定工作语言是一项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工作语言一旦确定,合作各方都必须使用工作语言准备文字材料,绘制技术图纸,进行日常交流。 长期以来,与美英等发达国家交往过程中,由于我们不发达,对外合作不得不接受英语作为工作语言;与法德交往过程中,也是由于我们不发达,对外合作不得不接受法语、德语作为工作语言;与俄罗斯等技术先进国家交往过程中,由于我们技术落后,对外合作又不得不接受俄语作为工作语言。这些似乎已经成为天经地义的国际惯例,人贵有自知之明,我们姑且认了。 然而,在与经济上、技术上都比我们落后很多的国家交往时,为什么还是使用英语作为工作语言?我对此时常感到跌份。由于看似平常的工作语言,按照正常工作程序准备的归档技术报告、设计图纸,被强行要求全部文字翻译成英文,尺寸标注、计量单位换算成英制,来个什么季度交流、年度交流、阶段交流、技术考察等等与语言交流有关的会议,中方一律自带翻译,这相当于 0 利润提高成本 30% ~ 50% 。 要命的是懂技术的不精通语言,懂语言的一点不懂技术,中方的死穴完全在对方的掌控之中。都知道写合同、纪要的时候,谁执笔谁主动。我们自信满满的技术优势,在对方的语言优势面前变得苍白无力,纪要多半由对方执笔,时不时的被人有意无意地在合同、纪要中埋下钉子。 与先进国家合作,所有文字材料、技术图纸、日常交流我们自己翻译,与落后国家合作,所有文字材料、技术图纸、日常交流也是我们自己翻译,中国人到底怎么了?是汉语作为工作语言毫无价值,还是进出口部门的决策者认识不到位? 看似平常的工作语言,不但隐含着政治、经济、文化和技术等诸多方面的话语权,而且还潜藏着巨大的经济价值。争取汉语作为中外合作的工作语言,就是争取中国对外谈判交流的主动权,就是争取中国对外交往的话语权;捍卫汉语在中外合作过程中的工作语言地位,就是捍卫中华民族的先进文化,就是捍卫民族尊严,就是捍卫国家主权;使用汉语作为中外合作的工作语言,还能够大大降低对外合作成本,提高劳动效率,消除语言埋伏,减少合同纠纷,提高国际竞争力。 对外合作,争取汉语作为工作语言,不是剥夺个人外语能力的显示机会,而是巨大的政治、经济利益争夺。希望各行业进出口部门的决策者重视汉语,重视汉语作为中外合作工作语言的巨大价值,并纳入合作谈判的重要议程,志在必得!
个人分类: 金融大战|2039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大豆弃留存争议,国产大豆可以没有吗
jxz1963 2009-4-23 11:22
十多年来,国内对中国大豆何去何从始终有争论,有要保的,有要弃的,在这些犹豫中,国产大豆逐渐衰落下来。 一位业内专家不无愤懑地说。 据他介绍,争议的焦点主要是:一是作为油料作物,大豆与粮争地,影响国家保障粮食安全。二是进口大豆出油率高,价格又便宜,我国有大量外汇储备,花点钱买大豆不是问题。 这种行为何其短视!当我们完全依赖进口时,进口大豆还会这样便宜吗?!日本和韩国的例子已经在先,去年韩国大豆价格就高达每市斤 20 元人民币! 大豆生产攸关国计民生 近年来,我国的大豆进口数量迅速增长。据统计, 2008 年全世界大豆产量 2.3 亿吨,中国消费大豆 5394 万吨,占世界大豆总产的 23% ,其中国产大豆仅占我国消费总量的 30.6% ,自给率不足 1/3 。据海关统计,今年前两个月,我国进口大豆 629 万吨,较去年同期增长 15.1% 。 记者在国家大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一份报告中看到:豆油是我国第一大食用油,约占国内食用消费的 40% ;豆粕是重要的蛋白原料,占国内饲料蛋白原料的 60% 左右。大豆加工业与种植业、养殖业、饲料工业和食品工业等行业紧密关联,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产业。大豆种植业同时攸关全国 4200 多万农民的生计与增收,尤其是我省北部地区农民主要依靠种植大豆生存,一旦大豆没了,他们的生活及新农村建设都无从谈起。 2008 年初由于大豆价格飙升,导致国内食品价格大幅度波动,直接影响我国的食品安全。 混种混收 消耗掉优势 我国著名的大豆专家、省农科院总农艺师刘忠堂教授说: 国产大豆的种性、单产及出油率并不输给进口大豆,我们只是差在没有专业化的生产,以至于无法把国产大豆最好的一面展示出来。 他说,自 2001 年农业部实施大豆振兴计划、大豆科技行动计划、高油大豆高产示范工程和科技入户等重大措施以来,作为全国大豆主产区我省大豆的产量连年稳步提高,培育出一大批含油量在 22% 、 23% 甚至更高的高油大豆品种、高油高蛋白大豆播种面积不断扩大,商品豆的出油率大幅提升。目前我省农村大豆的单产虽然与国外比还有一定差距,但农垦整体水平已达亩产 170 公斤以上,毫不次于进口转基因大豆,大面积高产田甚至达到亩产 260 多公斤,比美国、巴西、阿根廷都高;我们的高油大豆含油量都在 21.5% 以上,也毫不低于进口转基因大豆,但遗憾的是,种植和收购环节的 混种混收 ,将高油大豆的优势消耗殆尽,使得我国商品豆的出油率至今仍比进口转基因大豆低一个百分点左右。 解决这个问题,必须靠政府出手。 刘教授说,全世界 60% 的大豆坐着船常年在海上走 超强的商品性决定了大豆受市场的影响特别大,也要求它的生产必须是专业化的、规模化的、商品化的,但我们的农村却做不到。在美国、巴西、阿根廷,大豆都是连片种植,一块地至少几千亩,其规模效应、成本优势,我们农村这种一家一户的小生产怎么能比?人家都是专一品种生产,而我们还延续传统落后的 混种混收 。 生产和加工链条要整体考虑 管理粗放,竞争乏力 国产大豆的这个 毛病 ,由来已久。早在 1996 年我国由大豆纯出口国变为纯进口国时,专家就明确指出;随着进口转基因大豆对国内大豆产业的冲击日益显现,对这个问题的呼吁也不断强化,但始终未能得到有效解决。 实践证明,光在种的环节采取措施不行。作为油用大豆,含油率的指标却没有进入我国大豆市场收购的质量标准之中,收购时高油低油一勺烩,优质不优价,农民当然是习惯种哪个就种哪个了。 业内人士直言,长期以来我们在解决大豆问题上总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没有把生产和加工链条整体考虑,是一个关键原因。 据悉,国际资本已经将手伸向国产大豆最后的堡垒 最大产区黑龙江,正如此前低价巧取南方油脂加工企业一样,意欲合资或兼并我省的油脂企业,继续他们的低成本扩张之路。一旦成功,原来采用地产大豆的龙江企业将把目光转向进口大豆,这将进一步挤占国产大豆的市场空间,随着跨国粮商对加工环节的全部控制,大豆垄断经营的局面也将为期不远了。 来源 / 黑龙江新闻网-黑龙江日报
个人分类: 推荐|2956 次阅读|1 个评论
2008年中国进口大豆3,744万吨,再创新高
jxz1963 2009-1-13 17:32
中国海关 2009 年 1 月 13 日发布数据显示,中国 2008 年全年进口大豆达创纪录的 3,744 万吨,同比增长 21.5% ,因中国政府为增加国家储备加大购买量。中国 2008 年 12 月进口大豆 330 万吨,同比增加 12.8% ,与 11 月基本持平。 中国作为世界最大的植物油消费国,去年亦购买 816 万吨食用油,包括棕榈油和豆油,同比下降 2.6% 。 12 月进口 75 万吨,较 11 月 85 万吨的进口量有所降低。 中国1996-2008年大豆等油料、油脂进口数量统计(万吨) 年份 大豆 豆油 菜籽 菜油 棕榈油 备注 1996 110.8 129.5 0.041 31.6 100.9 1997 287.6 122.5 5.5 35.1 115.6 1998 319.3 82.9 138.6 28.4 93.0 1999 431.9 80.4 259.6 6.9 119.3 2000 1041.9 30.8 296.9 7.5 139.1 2001 1393.9 6.9 172.4 7.3 151.7 2002 1131.5 87.0 61.8 7.8 222.1 2003 2074.1 188.2 16.7 15.2 332.5 2004 2023.0 252 47 35.3 385.6 2005 2659.0 169.4 29.6 17.8 433 2006 2827 154.3 73.8 4.4 508.2 2007 3082.1 282.3 83.3 37.5 509.5 2008 3744 2008 年进口 816 万吨食用油,包括棕榈油和豆油。
个人分类: 科研报告|3874 次阅读|1 个评论
石油涨价剥夺了你我多少财富?
lcguang 2008-6-30 15:10
石油涨价剥夺了你我多少财富? 2007年进口2亿吨,相当进口每人1桶, 涨价每人每年损失100美元, 而中国人均收入是2200美元 接近5%的收入给油田国家和企业拿走了。 我们应该通过出口涨价把损失补回来, 最简单办法是人民币升值。 我们不能再当活雷锋了。
个人分类: 经济学|3888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3 21:0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