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合作模式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杨思洛: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中外图书馆学合作模式比较
libseeker 2017-10-22 16:42
摘编自:杨思洛等著.中外图书情报学科知识图谱比较研究 ._北京:科学出版社,2015.10:124-134. 以CSSCI和SSCI数据库中收录的图书馆学期刊论文作为样本数据,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中外图书馆学领域作者和机构的合作关系及网络进行比较分析,以定量化和可视化的手段,发觉图书馆学合作模式所呈现出的规律与特征,寻找中外图书馆学合作模式的异同。 中外作者合作网络的比较:(1)网络结构的差异。无论是国内合作网络还是国外合作网络,小团体都是普遍存在的,但是网络结构和成员之间的关系存在明显不同。国内合作关系的分布更为集中,局部网络呈现出星型拓扑结构。国内合作网络所呈现出的高度集中的分布状态反映出作者生产力和影响力的极端差异,尤其是星型拓扑结构,过于依赖中心节点具有天然的不稳定性。而国外合作网络所呈现出的较为平均的分布状况,相对而言更为合理和稳定。(2)合作关系的差异。师生关系在国内合作网络中占据更大的比重,导师与研究生之间的合作最为普遍,说明国内的合作关系囿于亲缘关系的限制。虽然就当前的科研和教育制度而言,师生合作发表文章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和合理性,在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方面能够发挥积极作用,但其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首先,师生合作使得学术上因循守旧,近亲繁殖的危险大大增加;其次,师生合作关系非常脆弱,容易随着学生毕业而断裂;最后,严格意义上来说科学合作通常发生在等级地位相同或相近的个体之间,所以研究生在读期间与导师共同发表论文并非真正的科学合作。与国内情况不同,国外的合作关系则以业缘为主,作者之间基于共同的研究兴趣,以及知识、技能和资源的互补性而形成,能够更好地实现优势互补,形成更为合理的多元化学缘结构,有利于推动学科的繁荣发展。(3)合作形式的差异。国外的合作伙伴双方地位和实力相当,强强联合的情况非常普遍,且在整个网络当中占有较大的比重。而国内的合作模式则是以强弱联合和弱弱联合为主,特别是在几个星型子网中,合作伙伴之间的实力和地位相差悬殊,中心节点多为国内图书馆学的权威专家和知名学者,四周围绕着年轻的学生或同事。尽管合作是年轻学者成长和进步的必经阶段,尤其是与强者的合作有助于提高自身在领域内的影响力和可见度。强弱联合和弱弱联合对于学术新人非常有利,但对于强者而言却收效甚微,甚至带来负面的影响。对于整个学科发展来说,强强合作可以实现更为充分的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所以能够带来更大的突破,尤其对于一些复杂专深的研究课题,强强联合的优势会更为明显。甚至有学者认为,真正的科学合作必须基于合作双方地位的对等性才能实现,强弱联合并不构成真正意义上的科研合作。 中外机构合作网络比较。(1)高校是首要研究力量,图书馆和研究所的比例很小;地理距离对于科学合作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地理位置相同或相近的机构之间更容易建立合作关系。以上两个方面是中外机构所呈现出的共同特征。(2)国内机构合作网络中,武汉大学、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国家图书馆等单位居于比较显著的位置,在机构合作网络当中发挥着重要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国外机构合作网络中,北卡罗莱纳大学、美国国家医学图书馆、伊利诺伊大学、德克萨斯大学等机构在合作网络中表现比较活跃,呈现出主要研究机构“齐头并进”的多元化发展格局。(3)国外机构合作网络图中未包含中国大学或研究机构,说明在图书馆学研究领域,国内机构的国际影响力和可见度仍然亟待提升。尽管近年来国内学者在国外期刊的发文量不断提升,但是机构的整体实力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尚存在较大差距。国内的合作程度虽然获得了较大的提高,但是国际合作的情况仍然比较少见。对于国内图书馆学的学者和机构而言,需要进一步增强开放性,不断提高国际化水平,积极参与国际合作研究,努力缩小国内外的差距,实现国内与国际更好的对接与同步。 研究结论。(1)国内图书馆学的合作程度显著提升。合作研究业已成为全球范围内图书馆学的共同的发展趋势,近年来国内图书馆学的合作化趋势更为显著。由合作率和合作度指标可知,国内图书馆学的合作程度逐年提升,并且已经赶超国外,国内合作网络的密度和子网规模也超过了国外,进一步证实了该研究结论。(2)中外图书馆学合作网络均呈现出显著的小世界效应。在社会网络分析中,小世界网络结构具有一系列的优势,不仅有利于网络成员之间开展知识交流和资源共享,更好地激发研究者的创造潜力,而且蕴藏着巨大的潜在合作机会。中外合作网咯所呈现出的小世界效应,表明合作关系广度和强度尚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也提醒广大科研人员和机构进一步增强开放意识,积极地通过业已存在的合作网络寻找新的合作伙伴并建立起更为广泛和深入的合作关系。(3)国内合作网络呈现出极端的分布情况。国内合作网络中作者和机构的能力与地位的差异更为显著,合作关系的分布也更为集中,星型网络结构特征比较明显。国内少数作者和机构在合作网络当中占据主导地位,不仅拥有较高的发文量和中心性,而且大多居于局部星型网络的核心,整体网络对于核心节点的依赖程度较高,相应的风险系数也更大。(4)国内合作模式存在一定的问题和不足。国内合作网络中师生合作关系所占比重过大,围绕国内图书馆几个知名博士生导师和博士授予单位,基于师生关系构筑起的合作网络。所以,国内合作关系中强弱联合的特征更为明显,师生合作和强弱联合的情况具有明显的弊端。而国外的合作关系则主要基于业缘而建立,强强联合的现象更为普遍。从学科发展的现实需求和长远情况来看,国外的合作模式更为科学合理。 尽管国内图书馆在合作研究方面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合作现象日益普遍、合作程度逐渐增强、合作关系不断扩展,但合作质量和水平与国外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合作模式有待优化。
个人分类: 圕人堂|3439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创新产学研合作模式,促进高校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
热度 1 arbles 2010-12-14 08:11
学习参考  加入时间:2010-1-20 15:20:30 swjdcy  点击:367 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主任、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副会长李志民近日在第三届中国产学研合作(滨海)高峰论坛上发表题为加强产学研合作,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讲话。 李志民主任以详实的数据,有力阐述了高校科技60多年来,特别是最近二十多年的发展以及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做出的突出贡献。李志民认为,我国高校作为创新人才的聚集地及原始性创新成果的重要源头,是知创新的主体,知识产出的主力军,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有效实现知识创新向技术创新的有效流转,将高校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提高区域创新和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在建设国家创新体系中发挥核心和支撑作用,已成为当前高校科技工作面临的重要课题。 李志民主任分析了影响高校产学研合作的主要难点,探讨了创新产学研合作模式,有效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思路。 影响高校产学研合作的主要难点 国外涉及产学研合作的三方是政府、大学和企业,我们多数人对产学研基本概念理解有问题:如:产学研所指的三方不是企业、大学和研究所三方。在我国,大学和研究所形式上是两方,而事实上是一方。如果仅仅是技术供给方与技术需求方的合作,平面合作或直线合作往往不能持久,双方的目标不同,价值观不同,评估考核指标也不同。必须有第三方介入,呈螺旋结构。我国的产学研合作提出的虽然很早,但各方真正重视不够,随着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产学研合作也越来越得到高校内外的重视,但也由于诸多的原因,我国高校产学研合作还存在许多难点: 1、高校重学术轻实践、重基础轻应用的倾向仍很严重。高校科研人员普遍重视高精尖科学技术的研究,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的研发能力不强,科技成果可转化程度低,切合市场需求的成果不多,高交科技创新未能与企业的技术创新有效结合,高校教师和科研人员投入到社会生产实践中的积极性不高。 2、高校内部科研管理、成果转化以及产业化各主管部门没有真正形成职责清晰、分工明确、信息通畅、协调配合的有效机制。部分高校开展科技成果转化、校企、校地合作等工作的部门有四、五个之多。部门之间分工不清,缺乏协调,造成科技成果转化的效能低下。 3、保障制度缺失,高校现行管理、人事和激励机制不利于鼓励科技人员从事成果转化工作。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未纳入教师和科研人员的考评体系,激励机制不健全,成果转化收益的合理分配问题未完全解决,管理部门推动成果转化的积极性受到影响,教师参与成果转化的主动性受到限制。 4、高校对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建设薄弱,投入不足,缺乏一支专业从事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的高素质队伍。 5、社会各方对科技成果转化的投入不够,高校科技资源浪费严重,无法形成投入产出增值再投入的有效机制。投融资体系不健全,技术市场和中介服务机构发展慢,服务体系和支撑体系缺乏。 6、企业尚未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对技术创新需求不足,投入不够不愿意为成果转化承担过大的风险。另外,一些企业还存在诚信问题。 探索各种产学研合作模式,有效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 在新的形势下,按照建立国家技术创新体系的要求,高校推动科技产业化工作,必须要产学研紧密结合,建立开放式的思维模式和工作平台,充分利用和善于协调组织各种社会资源,包括行政资源、产业和企业资源,金融资源等探索各种产学研合作模式,有效推动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 1、促进高校科技成果产业化工作从被动服务向主动服务,建立开放、合作的新型模式 高校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工作,既不宜关起门来自己做,更不能大包大揽去做自己不熟悉的事情。高校的优势,在于拥有科学技术和专业人才优势,拥有实验条件,拥有丰富及时的信息资源,但是高校在推进科技产业化方面,也有非常明显的劣势,包括:一般情况下资金短缺,远离市场,不善经营和管理等。因此,在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工作过程中,高校应牢牢把握和发挥自己的研发和技术优势,遵循开放合作、优势互补、强强联合的原则,将其他所需各种社会资源有效地组织起来,共同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工作。只有真正找准了自己的功能和定位,高校科技成果产业化工作效率更高、成功率更高,同时可以有效地规避市场的风险,避免在推进科技产业化工作中的遗留各类经济问题。 2、加大政策引导力度,鼓励高校科技成果转化 改变用人制度和分配制度中重学术轻应用、重鉴定轻推广、重纵向课题轻横向课题的倾向。在高校办学质量评估、重点学科建设评估、学位点授予和建设评估等制度体系中、增加科技成果转化的评估指标,将产学研合作纳入到学校整体评价体系中;对长期在一线从事技术研发、科技推广的高校科技人员从奖励制度、考核评价上给予倾斜,制定合理分配制度,鼓励高校科研人员将科技成果向社会转化;鼓励有条件的高校设立科研院,将现有管理纵向、横向科技项目的机构整合其中,有关横向部分,设立知识产权与技术转移办公室,加强对高校知识产权及个人转化科技成果的管理。 3、创新校地、校企合作,提升产学研合作的深度和广度 总结现有产学研合作模式,创新产学研合作的机制,提高产学研合作质量。从个体自发合作方式转变为自发与组织相结合,有序开展产学研合作;从项目合作为主转变为项目合作与战略合作相结合,规模化开展产学研合作;从被动开展合作转变为主动出击,提高产学研合作的主动性。促进高校产学研合作由短期合作、松散合作、单项合作向长期合作、紧密合作、系统合作发展。如,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已经启动的蓝天计划,蓝色象征科技,火代表动力,蓝色火焰是火焰中温度较高的部分,蓝火计划寓意为将科技创新的火种播向神州大地,用科技力量提升区域经济核心竞争力。蓝火计划选择经济发展有一定特色,行业产业集聚效应明显,企业技术创新需求旺盛的地方,组织高校赴地方深入开展产学研合作,帮助企业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加速高校科技创新成果向社会转移及产业化,提升区域经济核心竞争力。还有,要深入开展高校与大中型企业的产学研合作。加强集成创新,面向国有大型企业,组织高校参与行业共性技术、关键技术的联合攻关,共建联合研究开发平台,推动组建产学研战略联盟。 4、明确高校科技产业的功能定位,加快高校产业社会化进程 鼓励高校结合本校学科优势,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产业化为目的,以中小科技型企业孵化为重点,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企业。高校转化科技成果,原则上应使用无形资产进行投资,尽量通过社会化的机制进行。高校要建立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投入撤出机制,未来高校持有的技术股权应不超过五年。同时,要通过引入外部投资者、股权转让等方式加速现有高校企业的社会化进程。 总之,建设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一方面要加快确立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地位,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各创新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大力促进产学研持续有效结合。多年来,各有关部门、各地方积极推进产学研结合工作,企业、大学、科研院所以及社会中介组织和各方面力量在实践中创造出了许多好的经验和模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从总体上看,我国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仍然较为薄弱,产学研结合的体制和机制尚没有从根本上突破。创新体制和机制,激发企业的自主创新激情,促进产学研更加持续有效、在更高层次上结合已经成为前一项十分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个人分类: 理论动态|4749 次阅读|1 个评论
“政产学研”合作新模式和新机制
phd9992000 2010-9-3 06:54
今年6月30日,山东东岳集团向全世界宣告,由东岳自主研发的氯碱用全氟离子膜、燃料电池膜实现国产化。在我国新材料、 新能源 、新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攻坚阵地上,东岳插上了一面五星红旗! 东岳成功的根本原因在于建立人才、项目与技术紧密结合的 政产学研 合作 新模式和新机制。 (详细报道见 http://news.ifeng.com/mil/2/detail_2010_09/02/2415955_0.shtml ) 这可能是 当前条件 下要取得技术方面的进步,实现产业化的 唯一 、 现实 选择。
个人分类: 科教感悟|2632 次阅读|1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17:2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