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玄武吉思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百家论道
warlong 2010-3-24 21:42
百 家 论 道 名人名家看老子——外国名人论老子 1 .德国哲学家、启蒙运动学家 康德 ( 1724 - 1804 )认为,“斯宾诺莎的泛神论和亲近自然的思想与中国的老子思想有关”。 2 .德国哲学大师 黑格尔 (1770 — 1831) 在《历史哲学》中说:“中国人承认的基本原则是理性——叫做‘道’”;“道为天地之本、万物之源。中国人把认识道的各种形式看作是最高的学术……。老子的著作,尤其是他的《道德经》,最受世人崇仰。” 3 .德国哲学家 谢林 ( 1775 - 1854 )在《神话哲学:中国哲学》中指出:“道不是人们以前翻译的理性,道是门。”老子哲学是“真正思辨的”,他“ 完全地和普遍地深入到了存在的最深层 ”。 4 .德国哲学家 尼采 ( 1844-1900 )曾评论《老子》一书说 : “ 老子思想的集大成——《道德经》,像一个永不枯竭的井泉,满载宝藏,放下汲桶,唾手可得 。”【注:其实这是尼采对自己代表作《查拉斯特拉如是说》的评价】 5 .德国社会学家、古典社会学奠基人 马克斯·韦伯 ( 1864 — 1920 )在《儒教与道教》中说:“事实上, 在中国历史上,每当道家 ( 道教 ) 思想被认可的时期 ( 例如唐初 ) ,经济的发展是较好的,社会是丰衣足食的。道家重生,不仅体现在看重个体生命,也体现在看重社会整体的生计发展 。” 6 .德国明斯特大学教授 赫伯特·曼纽什 ,在《中国哲学对西方美学的重要性》指出:“中国哲学是我们这个精神世界的不可缺少的要素。 公正地说,这个世界的精神孕育者,应当是柏拉图和老子,亚里士多德和庄子,以及其它一些人 。可惜的是,我们这个时代的许多哲学著作总是习惯于仅提欧洲古代的一些哲学家,却 忽视了老子的《道德经》,从而很不明智地拒绝了一种对欧洲文化的极为重要的源泉 ”。 7 .德国学者 克诺斯培 说:“ 解决我们时代的三大问题 ( 发展、裁军和环保 ) ,都能从老子那里得到启发。 ” 8 .前德国总理 施罗德 曾在电视上 呼吁,每个德国家庭买一本中国的《道德经》,以帮助解决人们思想上的困惑 。 9 .德国诗人 柯拉邦德 1919 年写了《听着,德国人》一文,在这篇文章中他 号召德国人应当按照“神圣的道家精神”来生活,要争做“欧洲的中国人” 。 10 .德国人 尤利斯·噶尔 的 1910 年写了《老子的书——来自最高生命的至善教诲》一书,他说:“也许是老子的那个时代没有人真正理解老子,或许真正认识老子的时代至今还没有到来,老子已不再是一个人,不再是一个名字了。 老子,他是推动未来的能动力量,他比任何现代的,都更加具有现代意义,他比任何生命,都更具有生命的活力 。” 11 .德国哲学家 海德格尔 在 1957 年出版的《语言的本性》中说:“ 老子的‘道’能解释为一种深刻意义上的‘道路’,即‘开出新的道路’,它的含义要比西方人讲的‘理性’、‘精神’、‘意义’等更原本,其中隐藏着‘思想着的道说’或‘语言’的‘全部秘密之所在 ’。。 12 .法国传教士 马若瑟 (1666 — 1735) 从《老子》第十四章中发现了:视之不见名曰夷( Yi )、听之不闻名曰希( Hsi )、搏之不得名曰微( Wei )。所以,他认为:“ Yihiwei( 雅赫维 ) 等于“夷希微”,就是上帝耶和华名字。” 13 .法国传教士 傅圣泽 ( 1663-1739 )认为:“真正的儒教就是《道德经》的教义”。他还提出了神道教的观点,“是否可以说在中国古经中唯一真实的道即代表着基督信仰的神?答案是肯定的。道是神,是救世主”;“道是唯一,是宇宙之创造及保存者,在本质上与宇宙真主合而为一。” 14 .法国第一位汉学家 讲席雷慕沙 ( 1788 — 1832 )认为: 老子的思想与稍后的毕达哥拉斯学派和柏拉图学派所提出的“学说有无可争辩的共同之处 ”。 15 .法国哲学家 德里达 ( 1930 — 2004 )认为:“整个西方思想与民族精神,都以逻各斯为中心概念。 逻各斯是西方民族精神的最高概念,道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最高概念,二者惊人的相似,可以说是‘逻各斯与道同在’。 ” 16 .英国生物学家、科学史家、两次诺贝尔奖得主, 李约瑟 ( 1900 年— 1995 年)博士在其名著《中国科技史》中说:“中国人性格中有许多最吸引人的因素都来源于道家思想。 中国如果没有道家思想,就会像是一棵某些深根已经烂掉的大树 ”;“ 说道家思想是宗教和诗人的,诚然不错;但是它至少也同样强烈地是方术的、科学的、民主的,并且在政治上是革命的 。” 17 .英国天文学家 沙里斯 ( M.Shalls )在其 1985 年出版的《新科学的诞生》一书中认为:“前进的惟一道路是转过身来重新面向东方,带着对它的兴趣以及对其深远意义的理解离开西方的污秽,朝着神圣的东方前进。” 18 .英国历史学家 阿诺德·汤因比 ( 1889 — 1975 )在《人类与大地母亲》一书中说:“ 在人类生存的任何地方,道家都是最早的一种哲学,它推断人类在获得文明的同时,已经打乱了自己与‘终极实在’精神的和谐相处,从而损害了自己在宇宙中的地位。人类应该按照‘终极实在’的精神生活、行为和存在。 ” 19 .英国当代哲学家 克拉克 说过:“ 现代经济自由市场的原理就是源自《老子》的无为而治 ”。他还认为:“道家在西方的发展可能与佛教、印度教不同,它不会表现为宗教运动,而会体现在:挑战过头的启蒙理性精神、非此即彼的简单化思维原则,提供新话语、新洞识、新范式,影响西方人的思维方式以及个人选择与生活方式,替代唯物主义与彼岸宗教信仰并引导我们树立生态化精神的态度,有助于西方人灵肉二元论的克服和整体精神态度的转变,道家治疗性的哲学对西方人有关真理观、自我、性别认同等的反思有积极作用,对诊治西方虚无主义的顽症具有显著疗效,因而一般性地对西方反思启蒙的后现代计划有意义。” 20 .英国学者 J.M. 霍布森 在他近作《西方文明的东方来源》中指出:“魁奈思想当中有很多概念受惠于中国的政治经济学概念,而其中最重要的是把“无为”概念译成法文的 laissez-faire (自由放任)。” 21 .英国当代汉学家 彭马田 认为:“《道德经》并非我们所理解的一般意义上的书,它是格言及注疏的集合,前后并无明显的逻辑顺序,这 81 章犹如一串圆润的珍珠项链:象珍珠一样,各自独立,集合在一起,其效果则更显美奂绝伦。” 22 .英国学者 贝扶理 在《道与言》中说:“道与基督教信仰的关系渊源甚久”;“从历史的观点上说,道的观念在中国发展,似乎对基督徒接受耶稣基督的福音,影响非常明显”;“因此各种不同译本的中文《圣经》都告诉我们:太初有道,道与神同在,道就是神。而在《启示录》我们读到:……他的名称为神之道。” 23 .美国物理学家、诺贝尔奖得主 卡普拉 ,赞赏道家的生态智能,他说:“在伟大的诸传统中,据我看, 道家提供了最深刻并且最完美的生态智能,它强调在自然的循环过程中,个人社会的一切现象和潜在两者的基本一致 。” 24 .美国著名物理学家 约翰·惠勒 说:“现代物理学大厦就建立在一无所有上,从一无所有导出了现在的所有, 没想到的是,近代西方历经数代花费大量物力财力才找到的结论,在中国的远古早已有了思想的先驱 。” 25 .美国学者 蒲克明 曾预言《道德经》是未来大同世界家喻户晓的一部书,他说:“ 当人类隔阂泯除,四海成为一家时,《道德经》将是一本家传户诵的书 。” 26 .美国科学家 威尔杜兰 ( 1885 — 1981 )在《世界文明历史》中说:“或许除了《道德经》外,我们要将焚毁所有的书籍,而在《道德经》中寻得智慧的搞要”。“老子是孔子前最伟大的哲学家。《道德经》出自何人手笔,倒是次要的问题,最重要的乃是他所蕴涵的思想, 在思想史中,它的确可以称得上是最迷人的一部奇书 ”。 27 .美国学者 迈克尔·哈特 在评述老子选入《历史上最有影响的 100 人》的评语是:“假如老子的确是《道德经》的作者,那么他的影响确实很大。这本书虽然不到六千字,却包含着许多精神食粮。 在西方,《道德经》比孔子或任何儒家的作品流行 。” 28 .美国前总统 里根 在 1987 年国情咨文中引用了《道德经》中“治大国若烹小鲜”这句治国名言,以阐明其治国理念。 29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 约翰·高 认为:“ 《老子》的意义永无穷尽,通常也是不可思议的。它是一本有价值的关于人类行为的教科书。 这本书道出了一切。” 30 .美国明道大学校长、道学基金会主席 张绪通 :“ 整个中国历史上只有两个朝代,即汉代与唐代奉行道的哲学。 这两个帝国是当时全部地球文明中最健康、最幸运、最先进的国度。监狱是空的,遗落在街道上的贵重东西没有人捡,所有国民充满自信。这是因为这两个朝代的政府达到了礼制与正义政府的水准。历史学家把这两个朝代称为中国的黄金时代。” 31 .美国汉学家 艾兰 教授在《中国早期哲学思想中的本喻》中概述说:“‘无为’正如水之所为:它缺乏意识不能有‘行为’,但其自然而然地流淌而不需任何人为的努力……其是‘无为’的一个侧面,由于‘道’也是基于水的意向,故‘无为’亦是‘道’的体现。” 32 .美国研究中国经济的专家、卡托研究所副总裁 邓正莱 ( James A. Dorn ), 1998 年发表《中国的前程:市场社会主义还是市场道家?》一文,他指出:“中国的前程,在于通过信奉和拓展老子的天道思想而回到本国的自由传统。《道德经》就是中国的自由宪章。 老子关于天道、自由与无为的思想,跟亚当斯密的一样,既是道德的,也是实用的。 说它是道德的,是因为它建立在美德基础上,说它是实用的,因为它能导向繁荣。按照天道所演化的秩序就是哈耶克所阐发的那种自发秩序。中国的出路,通过缩小国家的规模、扩展市场的规模来走向天道自由主义政治秩序。我认为这个答案就是天道自由主义。” 33 .美国管理学大师 艾博契特 所著《二十二种新管理工具》一书谈到管理的过去与未来时,引用了《老子》的“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并议论:“讲这几句话至今已有二千年历史,它代表见识不凡的管理者长久以来都在努力,但仍未有人能够趋近这种道的境界。从某种意义来看,管理者的历史,也就是试图实践这项基本观念的历史。” 34 .加裔美籍教授 罗伯特·蒙代尔 , 1999 年诺贝尔奖得主,享有“欧元之父”称号,他说:“中国人相信的是道,这种道教的思想实际上在中国的三种主要的思想流派中都存在。道是宇宙运行的方式,是自然的规律,是一种统一的和自发的行动。世界万物和每一种变化都有它内在的必然性,都是部分的协同的合作来促进一个整体。” 35 .日本物理学家、诺贝尔奖得主 汤川秀树 ( 1907 — 1981 )赞赏道家的现代性,他于 1968 年在《创造力和直觉——一个物理学家对东西方的考察》中指出:“ 老子在两千多年前就预见并批判今天人类文明缺陷的先知。老子似乎用惊人的洞察力看透个体的人和整体人类的最终命运。” 36 .日本当代学者 卢川芳郎 说:“ 《老子》有一种魅力,它给在世俗世界压迫下疲惫的人们以一种神奇的力量。 ” 37 .日本当代自然派学者 福冈正信 说:“自然农法就是在老子‘道法自然’这一伟大命题的启发下提出来的。”他还说:“如果我们早听老子的话,也不致使科技的发展对人类自然环境造成如此严重的后果。” 38 .日本“经营之神”的 松下幸之助 ( 1894 — 1989 )在回答“你的经营秘诀是什么”时强调:“我并没有什么秘诀,我经营的唯一方法是经常顺应自然的法则去做事。”松下幸之助的这种理念实际上是从另外一方面对老子的“无为而治,道法自然”一说的充分肯定。 39 .俄国大文豪 托尔斯泰 ( 1828 — 1910 )当年曾经说:“我的良好精神状态归功于阅读孔子,而主要是《老子》。” 1891 年俄国圣彼得堡一位出版家询问托尔斯泰,世界上哪些作家和思想家对他影响最大。他回答说: 受中国的孔子和孟子的影响“很大”,而受老子的影响则是“巨大”。 他在 1884 年 3 月 10 日 日记里,有这样的记载:“做人应该像老子所说的如水一般。没有障碍,它向前流去;遇到堤坝,停下来;堤坝出了缺口,再向前流去。容器是方的,它成方形;容器是圆的,它成圆形。因此它比一切都重要,比一切都强。” 40 .前苏联著名汉学家 李谢维奇 说:“ 老子是国际的,是属于全人类的 。” 41 .前苏联列别捷夫物理研究所的 林德 曾说道家:“宇宙创生于无的可能性,是非常有兴趣的,应当进一步,加以研究……这个问题似乎是绝对玄学的,但是,我们有关玄学的经验告诉我们, 这类玄学问题有时却由物理学给出答案 。” 42 .俄国汉学家 海澳基也夫斯基 说:“ 古代哲学家老子的学说,是中国一切哲学发展的出发点,所有其它中国哲学家的体系,都是在道德哲学体系的各个部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 43 .荷兰莱顿大学教授 施舟人 ,在 1996 年 8 月召开的“北京道家文化国际研讨会”上,说:“道家文化不同于西方文化,这对西方文化来说,是一个不可多得的,能使西方文化得以更新的动力和活力的源泉。” 44 .荷兰著名的汉学家、欧洲汉学会会长 许理和 说:“ 道德经在西方人眼中,无论从任何西方的思想派别看来,都是中国最重要的哲学典籍,也最富于中国智慧,或甚至更广泛而言——东方智慧 。” 45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教授 柳存仁 ,在 1996 年 8 月召开的“北京道家文化国际研讨会”上说:“道的根就在中国,尽管道无所不在,但道更在中国。” 46 .耗散结构理论创始人,比利时学者、诺贝尔奖获得者 普利高津 指出: 耗散结构理论“对自然界的描述非常接近中国道家关于自然界中的自组织与和谐的传统观点” ; “道家的思想,在探究宇宙和谐的奥秘、寻找社会的公正与和平、追求心灵的自由和道德完满三个层面上,对我们这个时代都有新启蒙思想的性质。道家在两千多年前发现的问题,随着历史的发展,愈来愈清楚地展现在人类的面前”。 47 .协同论创始人 哈肯 在《协同学——自然成功的奥秘》的序言中说:“协同学含有中国基本思维的一些特点。事实上, 对自然的整体理解是中国 ( 道家 ) 哲学的一个核心部分。 ” 48 .突变理论的创始人 托姆 在《转折点》一文中说:“在老子的理论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关于突变理论的启蒙论述。我相信今天中国许多喜欢这个学说的科学天才,会了解突变理论是如何证实这些发源于中国的古老学说的。” 49 .自发秩序理创始人,奥地利社会经济学家 哈耶克 (1899 — 1992) , 1974 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认为, 道家“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是其自发秩序理论的经典表述 。 50 .互补理论创始人,丹麦大物理学家 玻尔 (1885 — 1962) ,在被丹麦王室授以勋章时说:“ 我不是理论的创立者,我只是个(道家)得道者 ”;“我们在这里面临着人类地位所固有的和令人难忘的表现在中国古代 ( 道家 ) 哲学中的一些互补关系。” 。。。。。。。。。。。。。。。。。 名人名家看老子——中国人论老子 1 .孔子(前 551 -前 479 )见老子归而谓弟子曰:“ 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网,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 ” (《史记·老子列传》) 2 .庄子(约前 369 ——前 286 ,思想家)曰:“ 关尹、老聃乎,古之博大真人哉 !”(《庄子·天下篇》) 3 .司马谈(西汉史学家司马迁之父)在《论六家要旨》中说:“ 道家使人精神专一,动合无形,赡足万物。其为术也,因阴阳之大顺,采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与时迁移,应物变化,立俗施事,无所不宜,指约而易操,事少而功多 。”(《史记·太史公自序》) 4 .司马迁在《史记》说:“ 道家无为,又曰无不为,其实易行,其辞难知。其术以虚无为本,以因循为用。无成执,无常形,故能究万物之情。不为物先,不为物后,故能为万物主。有法无法,因时为业,有度无度,因物与合。故曰:圣人不朽,时变是守。虚者道之常也,因者君之纲也,群臣并至,使多自明也 ”。 5 .汉人班固在中考察诸子各派源流时指出:“ 道家者流,盖出史官。历记成败祸福古今之道,然后知秉要执本,清虚以自守,卑弱以自持。此君王南面之术也 。”认为老子及其道家思想源于史官和帝王经验。《汉书·艺文志·诸子略》 6 .晋代道教大师葛洪认为:“ 道者儒之本也,儒者道之末也 ”。(《抱朴子内篇·明目》) 7 .晋代哲学家王弼( 226 - 249 )说:“ 老子之书,其几乎可一言以蔽之。噫!崇本息末而已矣 。”(《老子指略》) 8 .唐太宗李世民 (599 — 649) 在《贞观政要》中说:“夫安人宁国,惟在于君。君无为则人乐,君多欲则人苦。”他还下诏令说:“天下大定,亦赖无为之功,宜有改张,阐兹玄化。”百官“ 各当其任,则无为而治矣 ”。 9 .唐玄宗李隆基( 685-762 )说:《道德经》“ 其要在乎理身、理国。理国则绝矜尚华薄,以无为不言为教。理身则少私寡欲,以虚心实腹为务 ”。(《御制道德真经疏》) 10 .宋太宗赵光义( 939 - 997 ):“伯阳五千言,读之甚有益,治身治国,并在其中。”(《宋朝事实》卷三《圣学》) 11 .宋真宗赵恒 (998 - 1022) 说:“《老子道德经》治世之要。” 12 .宋徽宗赵佶 (1082 - 1135 年 ) 在《御解道德真经》颁行的诏书中说:“道无乎不在,在儒以治世,在士以修身,未始有异,殊途同归,前圣后圣,若合符节。由汉以来,析而异之,黄老之学遂与尧、舜、周、孔之道不同。故世流于末俗,不见大全,道由之以隐,千有余岁矣。朕作而新之,究其本始,使黄帝、老子、尧、舜、周、孔之教,偕行于今日。” 13 .宋朝文学家欧阳修 (1007-1072) 说:“ 老子为书,其言虽若虚无,而于治人之术至矣 。”(彭耜《道德真经集注杂说》卷上) 14 .宋朝文学家苏辙( 1039 — 1112 )说:“言至道无如五千文。”(苏辙《双溪集·遗言》) 15 .宋朝朱熹说:“盖老聃,周之史官,掌国之典籍,三皇五帝之书,故能述古事而倍好之。如五千言,亦或古有是语而老子传之,未可知也。”(《朱子文集·卷三·答汪尚书》) 16 .明太祖朱元璋 (1162-1227) 说:“ 朕虽菲材,惟知斯经乃万物之至根,王者之上师,臣民之极宝。 ”(《御注道德经》) 17 .明代思想家王廷相云:“老、庄谓道天地,宋儒谓天地之先只有此理,故乃改易面目立论耳,与老、庄之旨何殊?”;程朱道学“理一而不变”为“老、庄之绪余也。” (《王廷相哲学选集》) 18 .清世祖爱新觉罗福临( 1638-1661 )说:“ 老子道贯天人,德超品汇,着书五千余言,明清静无为之旨。然其切于身心,明于伦物,世固鲜能知之也 。”(《御制道德经序》) 19 .清代著名学者纪晓岚说:道家思想“综罗百代,广博精微”。 20 .清末思想家魏源( 1794 — 1857 )在《老子本义》中说:“ 老子之书,上之可以明道,中之可以治身,推之可以治人 ”;“《老子》救世之书也。故二章统言宗旨。此遂以太古之治,矫末世之弊”。 21 .梁启超说:“道家,信自然力万能,而且至善;以一涉人工,但损自然之朴”;“老庄崇虚想、主无为、贵出世、明哲理、重平等、明自然等;孔孟崇实际、主力行、贵人事、明政法、重阶级、重经验等”。 22 .文学家林语堂( 1895 — 1976 )在《老子的智能》中说:“老子的隽语,像粉碎的宝石,不需装饰便可自闪光耀。”他还说:“我觉得任何一个翻阅《道德经》的人最初一定会大笑,然后笑他自己竟然会这样笑,最后会觉得现在很需要这种学说。至少,这会是大多数人初读老子的反应,我自己就是如此。” 23 .哲学家金岳霖( 1895 - 1984 )在《论道》中说:“中国思想中最崇高的概念似乎就是道。” 24 .原中国哲学史学会会长张岱年( 1909-2004 )先生说:“道家,其理论之湛深,思想之缜密,实超过了儒墨两家”;“老子的道论是中国哲学本体论的开始,这是确然无疑的。” 25 .曾国藩提出应“ 以老庄为体,禹墨为用 ”。 26 .严复 (1853-1921) 在《老子道德经评点》中说:“夫黄老之道,民主之国之所用也。故能‘长而不宰’,‘无为而无不为’。君主之国,未有能用黄老者也。汉之黄老,貌袭而取之耳。君主之利器,其惟儒术乎 ! ” 27 .陈寅恪先生钟情于道家自由之精神,他认为,“中国以后若想在思想上自成系统,有所创获,必须一方面输入外来之学说,一方面不忘民族之本位。此二种相反而相成之态度,乃道教之真精神,新儒家之旧途径。” 28 .鲁迅先生说:“ 不读《老子》一书,就不知中国文化,不知人生真谛 。”且有“ 中国根柢全在道教 ”的科学论断。 29 .胡适( 1891 — 1962 ,哲学家):“ 老子是中国哲学的鼻祖,是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位真正的哲学家 。”“这个在老子书里萌芽,在以后几百年里充分生长起来的自然主义宇宙观,正是经典时代的一份最重要的哲学遗产。”(《中国哲学里的科学精神与方法》, 1959 年,第三次东西方哲学家会议)胡适说:“ 道家集古代思想的大成,而《淮南王书》又集道家的大成。 道家兼收并蓄,但其中心思想终是那自然无为而无不为的‘道’。” 30 .闻一多先生早就谈到过道家的原始崇拜和“巫教”的文化背景:“我常疑心这哲学或玄学的道家思想必有一个前身,而这个前身很可能是某种富有神秘思想的原始宗教,或具体点讲,一种巫教。” (《神话与诗·道教的精神》) 31 .北京大学教授、五四运动的旗手吴虞号称,要只手打倒孔家店,视老庄为反专制的“消极革命派”。 32 .陈柱约( 1882 — 1926 ,著有《墨学十论》)认为:“ 老子之学 , 盖一极端自由平等之学也 ”;“道家之学凡数变。始为革命家,再变而为打倒君主政体者,三变而为无政府主义者”。 33 .郭沫若认为:“道家思想可以说垄断了二千年来的中国学术界,墨家店早已被吞并了,孔家店仅存了一个招牌”。郭沫若《中国史稿》第一回中写道:“《道德经》是一部政治哲学著作,又是一部兵书”。 34 .中国物理学家董光璧,在《当代新道家》中说:“当代新科学的世界观向东方特别是道家的某些思想复归的特征,提倡一种以科学新成就为根据的,贯通古今、契合东西的新文化观。这是一种基于文化趋同性的世界主义文化观。”“我确信重新发现道家具有地球船改变航向的历史意义。黄土文明与海洋文明的融合,有如黄颜色和蓝颜色调出绿颜色,将产生人与自然和谐的新的绿色文明。” 35 .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博士说:“从哲学上讲‘测不准定律’和中国老子所说的‘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的意思,颇有符合之处。” 36 .台湾大学教授陈鼓应,倡导中国哲学的“道家主干说和道家的批判精神。 道统意识是中华文化的思想内核 ”,“中国哲学史实际上是一系列以道家思想为主干,道、儒、墨、法诸家互补发展的历史。”“因为当前文化发展的共通课题是民主与科学 ,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 , 只有道家适宜与民主、科学文化对接”。 ( 《道家哲学主干说》《中国哲学》 ) 37 .台湾著名学者丁中江认为:“老子思想对中华民族的贡献,至少可以与孔子相提并论。我个人认为,他的贡献要超过孔子。” 38 .世纪伟人毛泽东说:“ 《道德经》是一部兵书 ”。 39 .著名学者熊春锦,在《圆融中华圣学,复兴民族道德》一文中说:“老子的《德道经》,字字是灵符,句句是珠玑。她瑰集了上古时期和周朝末年之前数千年乃至上古中华文化的精华,她是世界人类社会发展史中一切学科的精华。在她的大智能中,严谨地构成了一部亘古未有、承前启后、昭示万代、无出其右的一门绝学。这门绝学,就是道学,就是德学,就是老子大唯物主义和老子唯德主义辩证法。” 40 .当代著名思想家、哲学家黎鸣,在《人性与命运》中说:老子是迄今人类中最伟大的本体论思想家,他提出的“道”的观念,将在今后的世纪中,把希伯莱人的上帝、希腊人的逻各斯(逻辑)最有力地统合在一起,成为全人类的文化之“道”。 41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许抗生说:老子哲学在中国哲学史上是第一个提出比较系统的宇宙生成论和宇宙本体论的哲学,以至整整影响了两千多年来中国哲学宇宙论(包括宇宙生成论和宇宙本体论)的发展过程。在先秦时期,老子哲学直接影响了稷下黄老哲学、庄子哲学和申不害、韩非的哲学,也影响了孔子、孟子、荀子的天人学说,乃至《易传》和《吕氏春秋》的哲学思想。(《老子与道家》前言) 42 .著名学者萧焜焘,在《再论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与发展》中说:“李耳的思想意境之高超,洞意世情之深邃,远远超过孔丘。老子是中国第一个真正的哲学家,《道德经》是一部不朽的哲学全书。他研究了自然的本质、宇宙的构造、生命的奥妙、人类的秉性、社会的生成。……他高瞻远瞩,深入解剖人生,积极介入人生。……冷静地睿智地把握了宇宙人生的本质与规律,那就是‘道’。” 43 .武汉大学资深教授、中国哲学史学会副会长萧萐父,在《道家学风述要》一文中说:“道家学风体现在学术史观与文化心态上,更有一种恢弘气象。从总体上与儒、墨、法诸家的拘迂、褊狭和专断相较而言,道家别具一种包容和开放的精神。《老子》是人类文明智能的源头活水,老子的道是本体,是道理,是道路,是道德,是自然规律,是有和无的自然统一,她代表世界和宇宙发展的过去和未来,是全部的经历和本根,这个经历包括了无机、有机世界,包括生命以及人类精神文化世界。故而宇宙之无和有以及发展规律都是道本身实现过程之体现,人类认识领悟了道就完全可以引领现代科学的革命腾飞。科学前沿的问题都等待用道的智能去解决。” 44 .中国学者黄友敬在《老子传真》一书中说老子:“他将中华先祖从太古时流传至黄帝以来的大道,承前启后,发扬光大,从实践和理论上,从修身和治世上,都推进到一个划时代的水平,以至古人将他和中华民族的先祖黄帝并称‘黄老’,他是当之无愧的。老子之道,宇宙中自然之道,上古流传迄今之道也。它究天人之际,察万物之情,通古今之变,应人生之事,证大道之真,是世人修真成圣之道。《道德经》是我国第一部大道科学圣典,是我国第一部百科全书。” 45 .中国社科院研究员胡孚琛先生在其《全球化浪潮下的民族文化——再论 21 世纪的新道学文化战略》一文中指出:“ 道学文化是人类唯一保存下来的新石器时代母系氏族公社时期的原生态文化,它是人类最初的文化,也必将是人类最后的文化。新道学文化的创立是中国文化的第三次重构,也是世界上‘第二轴心时代’普世文明的发现。现代人类社会有必要借鉴道家的自然生态文化,并以此为基础进行诠释和创新,将现代西方文化的精华接纳进来,创立集古今中外文明精粹之大成,有时代精神的新道学文化,以解决全世界共同面对的问题 。” 46 .著名哲学家牟钟鉴在《老子的道论及其现代意义》中说,“老子所说的‘道’ , 有三大特征: 第一,从发生论的角度,突出一个‘ 生 ’字,指出道乃是万物生命的总源泉。第二 , 从本体论的角度 , 突出一个‘ 通 ’字,指出宇宙万物相联系而存在。第三 , 从价值论的角度突出一个‘ 德 ’字,指出道兼具真善美的品格,是社会人生的正路 。”他还说:“不读《老子》不足以谈论中国文化和东方文化,已成为国际学界的共识。老子建立了一座道的丰碑,诸子百家环绕而敬仰之,得大道之滋润,用大道而生辉。” 47 .武汉大学教授宫哲兵在《唯道论的创立》一书的自序中就写道:“我认为中国古代具有极丰富极有价值的哲学,它就是唯道论。”“老子的道论与他同时代的其它道论是不同的,道是唯一的、最高的范畴。” 48 .海尔老总张瑞敏称:“无为和有为的关系,不光对企业,对所有部门都一样,其实是非常关键的。所谓无为,就是企业的价值观,它是无形的,但非常重要。如果把企业当成一个人的话,它就是一个人的灵魂;如果把企业比作一艘船的话,它就是罗盘。在这个无形价值观的指导下,可以产生有形的成果,也就是老子所说的‘为无为则无不治’。如果能做到‘无为’,则没有什么是做不到的,有形的东西生于无形的东西。” 。。。。。。。。。。。。。。。。。 道家趣闻典故 一、田齐尊黄重老 战国时田齐尊黄重老的行为,是黄老道家形成的根源。稷下黄老之学产生于战国时期的齐国。黄是指黄帝,老是指老子。它的基本体系是由稷下学者首先建立的,是老子之后影响最大的道家学派,以致现在人说道家一般指的就是黄老道家。稷下黄老之学与老子无为的道治差别很大,学术特征为“道法结合、兼采百家”,道家是其哲学基础,法家是其基本的政治主张,兼采百家则是其政治主张的辅翼。稷下黄老之学产生后曾两度成为“显学”,战国中后期曾是田齐政权的官学,西汉初年特别是文帝、景帝时期曾一度成为西汉的主流意识形态,对田齐政治和西汉政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稷下黄老之学之所以产生于齐,兴盛于齐,是因为田齐统治者大力提倡的结果。为什么田齐统治者一上台之后就不遗余力、大张旗鼓的尊崇黄帝、宣扬黄帝的学说呢?除了尊祖之外,主要原因是为了寻找代姜齐的政治借口。田氏代姜齐后,为了摆脱篡逆的指责,也为了笼络民心、巩固政权,他们抬出了自己的祖先黄帝,想借黄帝战胜炎帝的历史,为自己正名(田齐的祖先是黄帝、大舜、陈国国君、陈完;姜齐的祖先是炎帝、伯夷、四岳、姜太公)。为什么田齐统治者又尊崇老子,褒扬他的道家思想呢?因为田齐统治者与老子是同乡。据《史记》记载,老子是“楚苦县历乡曲仁里”人,而苦县本属陈国,只是到了春秋时期陈国被楚国所灭,才属楚国。老子的故乡是陈国,田齐统治者的故乡也是陈国;老子的学说是“道”,而齐国从姜太公立国起就有重“道”、“道统”、“道术”的传统;田齐统治者将祖宗、同乡老子的“道”与齐国本土的“道”加以整合扬弃,推行一种讲究通权达变的新道学——黄老之学。 二、曹参无为之贤相 曹参为西汉开国之君刘邦的丰沛故旧,在三年的反秦战争和四年的楚汉战争中立下不世之功,当时汉廷诸臣论功名,曹参位次仅次于萧何。话说刘邦称帝,开国第二号功臣曹参,被封为齐国的丞相,肩负重任,辅佐刘邦的长子齐王刘肥。曹参本是武将,对安邦治国并不在行。曹参是个善于集思广益的人,他上任伊始,就邀请齐国“长老诸生”,讨论治理齐国,“安集百姓”之方。但诸人“言人人殊”,使曹参一时难以定夺。有人向曹参推荐了胶西的盖公,说他谙熟黄老之学,是治国的大贤。曹参礼贤下士,请回盖公。《史记·曹相国世家》记载:“闻胶西有盖公,善治黄老言,使人厚币请之”。曹参相齐九年间,推行黄老学说,约法省禁,与民休息,使混乱的社会秩序逐渐得以安定,使凋敝的经济慢慢得以恢复,农业人口也得到快速增长,齐国大治,曹参也被称为齐国自管仲以来贤相。 曹参不仅是齐国的贤相,也是大汉国的贤相,成语“萧规曹随”讲的就是这段经历。说惠帝二年萧何宰相去世,曹参接位。有趣的是,曹参接任后,万事无所变更,完全依照萧何时代的规划。人事上选用有治理地方实际行政经验,且木讷又拙于文辞、处事待人厚重的人。那些有野心或企图大干一番的绝不任用。曹参每天花在处理相国府的公事上时间非常少,并且大多大事化小事,小事化无事。细微的小过错,曹参都帮助大家掩饰过去,因此每天几乎都没有什么事情。曹参自己则日夜饮酒,以拒绝处理太多的事情。很多公卿大夫、将领们到相国府商议公事,曹参便招待他们喝酒,直到喝醉了,什么建议也来不及讲,便又回去了。曹参接替萧何,在宰相位只干了三年就去世了。曹参在任相国的短短三年中,全面推行黄老政治,它既不象法家严刑酷罚,也不赞成儒家的繁文缛礼,它的原则是“无为而治”、“与民休息”,从而为文景盛世打下了基础。 曹参死后,老百姓怀念,唱歌称颂说:“萧何制法,明白整齐。曹参代之,守成不失。承蒙曹相无为清静之治,百姓安宁,乐业安居。”司马迁在《史记 ? 曹相国世家》的结尾处评述说:曹参作汉朝相国,主张清静之法,合乎道家学说。天下百姓在摆脱了秦朝的苛政之后,享受到了由曹参带来的休养生息的无为之治,于是天下人交口称赞。苏东坡赞曰:“夫曹参为汉宗臣,而盖公为之师,可谓国盛矣。” 此外,“匆扰集市”也是曹参无为而治的佳话。讲的是曹参接任萧何任汉朝丞相,临走前叮嘱齐国接班的丞相说,拜托你啦,不要去干扰集市。接班齐相大不理解,问曹参齐国这么大,就没有比集市更重要的事吗。这其也是道家重视市场调节作用的一事例,齐国晒盐矿铁等工商业发达,曹参把勿扰市场作为治国的重中之重,是有道理的。 三、汉文帝以鬼神巧应贾谊 汉文帝是文景盛事的开创者,好黄老之学,大力推行与民休息的政策,主要做法是宽刑薄赋、自由工商,政治上也利用黄老道家思想,以静制动,对付那些不安分诸侯蕃王。贾生名贾谊,洛阳人氏。贾谊著的《治安策》和《过秦论》是西汉名著,对后来历史影响也很大。贾谊十八岁时就因诵读诗书会写文章而闻名当地。经吴廷尉推荐,汉文帝征召贾谊,并让他担任了博士之职。汉文帝也十分喜欢他,后又破格提拔,一年之内就升任了太中大夫。 贾谊才能杰出,思想激进,位居高官自然想大有一番作为,汉文帝也采纳了他的一些主张如修改各项规章,改变秦朝旧法,分割诸侯封地等。但贾谊仍不满足,变法建议仍很多,特别是屡提急进的削蕃建议。此后,汉文帝慢慢的就烦了贾谊那一套建议,就渐渐疏远了贾谊,不再听取他的意见,还把他调到长沙,出任长沙王太傅。一年多以后,贾谊被召回京城拜见皇帝。当时汉文帝正坐在宣室,接受神的降福保佑。因文帝有感于鬼神,就向贾谊询问鬼神的本原,贾谊乘机讲述了鬼神之事的种种情形,直到半夜时分,文帝已听得很入神。于是,就有了诗人李商隐名诗《贾生》:“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四、窦太后猪圈儒生 窦太后是西汉黄老政治的一个重要人物,也是文景盛世的关键人物。《史记·外戚世家》说:“窦太后好黄帝老子言。景帝及太子 ( 武帝 ) 诸窦,不得不读黄帝老子,尊其术”。《汉书 ? 外戚传》说:“窦太后好黄帝、老子言,景帝及诸窦不得不读《老子》,尊其术”。窦太后作了二十三年的皇后,十六年的皇太后,六年的太皇太后。在这四十五年之中,她极力推崇黄老之言。窦太后因好黄老之术,文帝为人性格温和,也受其影响。景帝时也尊太后之命用黄老。汉武帝即位后,第一次独尊儒术就是因窦太后反对而失败。 在景帝的时期,窦太后召见了一个儒家的人辕固。辕固在《诗经》的研究方面很有成就,景帝时的《诗经》博士,是齐国人。当时齐国凡在《诗经》方面有成就的人,都是他的学生。他大名鼎鼎,也很受景帝的赏识。一次,窦太后请他去,自然窦太后知道他是个《诗经》博士。然而,窦太后并没有向他请教《诗经》,而问他有关黄老之学的问题。辕固觉得奇怪,但他知道窦太后的居心。然而,辕固并不慑于窦太后。他的回答使周围的人大吃一惊。他不悄一顾地说:“黄老算什么学问,不过是妇女和小孩子说的话。” ? 窦太后听后非常气愤。认为辕固是在故意顶撞她。窦太后便罚辕固到野猪圈中去斗猪。景帝当时也在场,但景帝为人温和,当窦太后罚辕固斗猪时,他将身上带的宝剑借给辕固,救了辕固的命。 据说汉武帝即位后,要废黩百家、独尊儒术。窦太后大怒,虽说刘彻是自己的孙子,但毕竟九五至尊,也不好把他怎么样,于是就杀鸡给猴看,将他的几个儒门臣子如太傅卫绾、郎中令王臧、御史大夫赵绾给狠狠治了一通,把他们关进野猪笼。 五、汉武帝颁诏谢罪 道家人都对汉武帝没好印象,是汉武独尊儒术,让黄老道家走下圣坛。汉武帝独尊儒术的结果,正如《汉书》上说的,“天下虚耗,人复相食”,全国人口死亡过半,到处都是人吃人。汉武帝为此后悔了,向人国人民颁诏谢罪,经济上重回黄老政治那一套。汉武帝是中国第一个向百姓谢罪的帝王,也是唯一谢罪的帝王,可见当时情况之险恶。 汉武帝是个好大喜功、不甘寂寞的君主。他重用窦太皇太后之侄魏其侯窦婴和王太后同母异父弟武安侯田鼢,下诏要各郡国举荐贤良方正之士。有大儒董仲舒等入选,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武帝深为赞赏。不料他的祖母窦太皇太后素好道家黄老无为之术,厌恶儒生,赶走了董仲舒,训斥了年轻的武帝。所以第一次独尊儒术失败。 5 年后窦太后去世, 21 岁的汉武帝大权在手,真正实施了独尊儒术的政策,结束了文景之治清静守法的时代。汉武帝胡作非为,把文景之治多年积累的国力,短短几十年就耗干了,西汉王朝由盛转衰。 重税剥夺、官营掠民、穷兵黩武等,破坏了国家正常的生产和生活秩序,搞得百姓四处流亡,天下大乱,暴动接连发生。《汉书》上记载:“大群至数千人,擅自号,攻城邑,取库兵,释死罪,缚辱郡守、都尉,杀二千石,为檄告县趋具食;小群以百数,掠卤乡里者不可称数。”汉武帝用了几年的时间来对各地的暴乱进行镇压,但仍然是“散卒失亡,复聚党阻山川,往往而群,无可奈何”。 《资治通鉴》记裁,由于连年征战,海内虚耗,社会动乱,人复相食。面对普遍到处都人吃人,饥民流民群起闹事,汉武帝晚年也开始悔过了,下了一道向全国人民谢罪的诏书,他在《轮台罪己诏》中曰:“朕即位以来,所为狂悖,使天下愁苦,不可追悔。自今事有伤害百姓,糜费天下者,悉罢之。”强调“当今务在禁苛暴,止擅赋,力本农”,这是说,当今的任务是停止朝廷苛暴的政策,不准再随便征税,全力从事农业生产,回到与民休息的政策中来。这是说,退回到“文景之治”与民休息的政策中来。 汉武帝死后,以夏侯胜和黄霸为代表的一帮大臣公然抗旨,反对给武帝修庙,要对汉武帝全盘否定。夏胜侯说,武帝虽然有驱逐四夷开疆拓土的功绩,但造成大批士兵和民众死士,弄得民穷财尽,生活奢侈,挥霍无度,以至国家财力耗尽,国库空虚,百姓流离失所,半数人口死亡。到处发生蝗灾,赤地数千里,到处都是人吃人,到现在还没有恢复元气。武帝对百姓没有什么功德恩泽,不应该给他建庙。好在丞相蔡义忠于武帝,顶住了非议,将夏侯胜等按“大逆不道”罪处死并“夷三族”,但并未执行。两年后,汉宣帝将夏侯胜与黄霸放出,分别被任命为谏议大夫和扬州刺史。这就透露出了汉宣帝的微妙态度,也说明了武帝庙宇之议的背景并不是那么简单。武帝是宣帝的曾祖父,但宣帝的祖父母、父母都死于武帝之手,宣帝自己也差一点被杀于襁褓之中。 六、汲黯无为而东海大治 汲黯 ( 死于公元前 112 年 ) 濮阳人,汉武帝初时推行黄老政治的一个人物。汲黯孝景帝时为太子洗马,武帝即位后为谒者,并先后任荥阳令、东海太守、主爵都尉(主管侯国事务),位列九卿。 汲黯可不是一般的人物,他是中国历史三大诤臣(汉代汲黯、宋代包拯、明代海瑞)之一。杜甫有诗云:“汲黯匡君切,廉颇出将频。”曾国藩曾自嘲“立朝本非汲黯节,媚世又无张禹才”。汲黯是黄老政治的实践者,这就与汉武帝独尊儒术、大作大为的思想完全相反。因治国理念不同,汲黯屡次直谏匡君。汉武帝要尊儒家效法尧舜(尧舜都是垂拱而治的样榜),汲黯则嘲笑曰:“陛下内多欲而外施仁义,安能效法唐虞乎?”武帝怒而罢朝。 汉武帝烦了汲黯,就任他担任东海郡(郡治今山东郯县)太守。汲黯信奉黄老之学,为官处世,喜好清静,他把事情交付给下属处理,为政只督查下属按大原则办事,不苛求小节。他体弱多病,常闭门卧床。一年多时间,东海郡便一片清平,百姓拥戴。汉武帝知道后,召汲黯回京任主爵都尉。几年后,汉武帝又烦了汲黯,派他到淮阳任太守,整个淮阳郡在他的治理下,政通人和,一片兴旺。汲黯在淮阳做了七年,最后病死在淮阳太守任上。 汲黯的故事还有不少,历史上与他相关的成语有 2 个。一是后来者居上。汉武独尊儒术时,满朝黄老大臣不用,用一帮新儒生,于是汲黯对汉武帝说:“陛下用群臣如积薪耳,后来居上。” 另一个是“门可罗雀”。这个典故是司马迁借用翟公之口来说汲黯,由于为官清廉,等到削职为民的时候,既没有权也没有钱,自然是门可罗雀了。 七、淮南王刘安上千门客著《淮南子》 《淮南子》即《淮南王书》又称《淮南鸿烈》,是西汉初叶,淮南王刘安命手下宾客集体撰作的一部奇书,据说作书门客达一千多人。淮南王刘安应属黄老大鳄,《淮南子》是以道家思想为指导,吸收诸子百家学说,融会贯通而成,是战国至汉初黄老之学理论体系的。《淮南子》一书的问世,推动了黄老之学盛极一时的局面。黄老学派发展到《淮南子》的问世,已经完成了自己新的理论体系。在《淮南子》中,对于这个学派所主张的清静无为,主逸臣劳,恢宏礼义,务德化民,宽简刑政,除削繁苛以及总的顺乎民欲,应乎时变等要旨,一一作了进一步的阐发。很明显,这时已根据政治社会的需要,对先秦的黄老之学作了重大的改造,主要使它不再是单纯道、法的结合,而成为儒、道、法三家为主的结合。这种情况在法律思想方面,同样具有值得特别重视的意义。它在中国封建正统法律思想发展史上可以说发挥了划时代的作用。 近代胡适对《淮南子》研究很深,认为《淮南子》是道家哲学中的巅峰著作之一,从中提炼出了“虚君的共和主义原则”和“众智众力的民治主义原则”。他两次把他研究的《淮南王书》呈送给蒋介石,希望能对其专制思想有所约束。 《淮南子》这部书历来评说不一,长时期内被论定为杂家之言。历史上,著书人数最多的是吕不韦三千门客著《吕氏春秋》,虽然为《吕氏春秋》作序的高诱及司马迁都认为该书属道家,但现也被列入杂家。胡适先生在其《中国中古思想史长编》中认为:“杂家是道家的前身,道家是杂家的新名。汉以前的道家可叫做杂家,秦以后的杂家应叫做道家。研究先秦汉之间的思想史的人,不可不认清这一件重要事实。” 胡适这一说法并非无稽之谈,而是有着根据的。他在论证中提到:司马谈认为“道家者流……采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史记 ? 太史公自序》)一百多年后,《汉书》这样对杂家界说——杂家者流,盖出于议官。兼儒、墨,合名、法,知国体之有此,见王治之无不贯,此其所长也。及荡者为之,则漫羡而无所归心(《汉书 ? 艺文志 ? 诸子略》)。可见道家的特征与杂家的定义相似,因此,《汉书》分类时,把古代思想式里的老子、庄子、天骈、列子等等列为“道家”,把道家的范围缩小了,故《吕氏春秋》和《淮南王书》都收不进去。 八、梁元帝兵临城下还讲老子 梁元帝萧绎 (508-554) ,南朝梁画家,字世诚,武帝萧衍第七子,南梁第四位皇帝,在位 3 年。梁元帝萧绎平定了侯景之乱,可这时候的梁朝已经是支离破碎了,西魏趁梁朝大乱,出兵攻占了当时的梁都江陵,俘虏了萧绎,不久将萧绎杀死。据史载,梁元帝嗜书成命,好文学,博览群书,又通佛典,致力于编纂和著述,著有文集五十二卷、《汉书》注释、《周易》讲疏、《老子》讲疏等共三百六十余卷。当北魏兵临城下,他不积极组织防御抵抗,却戎服与群臣讲《老子》,被魏军攻破,临死前他还做了一件中国文化史上的最大蠢事,把东阁竹殿古今图书十四万卷一把火全烧掉了!问他为何烧书,他说,读了万卷书,还落得今日的下场,书还有啥用场! 历史上,对梁元帝评价比较负面。他读书虽多,但为人量小,忙于内斗,杀兄屠弟。侯景之乱时,他都督荆、湘、郢、益、宁、南梁六州诸军事,控制长江中上游,军事实力最强,但他不积极平乱,反而把兄弟子侄全都看成是自己获得皇位的绊脚石。王夫之曾深刻地指出:“无高明之量以持其大体,无斟酌之权以审于独知,则读书万卷,止以导迷,顾不如不学无术者之尚全其朴也。”在王夫之看来,梁元帝没有从读书中得到有关切实有用的教益,嗜书便成了玩物丧志,与嗜酒、好色并无两样,所以还不如不读的好。 九、竹林七贤士 魏晋玄学时期 7 位名士的合称,包括:魏正始年间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 7 人常集在当时的山阳县(今河南辉县西北一带)竹林之下,肆意酣畅,故世谓竹林七贤。 竹林七贤士是当时玄学的代表人物,虽然他们的道家思想倾向略有不同。嵇康、阮籍、刘伶、阮咸始终主张老庄之学,“越名教而任自然”,山涛、王戎则好老庄而杂以儒术,向秀则主张名教与自然合一。他们在生活上不拘礼法,清静无为,聚众在竹林喝酒纵歌。作品揭露和讽刺司马朝廷的虚伪。 在政治态度上的分歧比较明显。嵇康、阮籍、刘伶等仕魏而对执掌大权、已成取代之势的司马氏集团持不合作态度。向秀在嵇康被害後被迫出仕。阮咸入晋曾为散骑侍郎,但不为司马炎所重。山涛起先“隐身自晦”,但 40 岁後出仕,投靠司马师,历任尚书吏部郎、侍中、司徒等,成为司马氏政权的高官。王戎为人鄙吝,功名心最盛,入晋後长期为侍中、吏部尚书、司徒等,历仕晋武帝、晋惠帝两朝,至八王乱起,仍优游暇豫,不失其位。 竹林七贤的不合作态度为司马朝廷所不容,最后分崩离析:阮籍、刘伶、嵇康对司马朝廷不合作,嵇康被杀害。王戎、山涛则投靠司马朝廷,竹林七贤最后各散西东。 十、唐太宗垂拱而治 垂拱而治是指垂衣拱手,什么都不做就天下大治。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说“文武并用,垂拱而治。何必劳神苦思,代百司之职役哉?”魏征,是唐朝初年著名的政治家和历史学家,以刚正不阿、敢于直谏而名垂史册。后世一些诤臣,如称为青天的包拯都以他为楷模。他不仅敢谏,而且善谏。从唐太宗贞观初年到其去世,十七八年间共上重要奏疏二百多次,达数十万言,大都为太宗采纳,使太宗避免了政治上的不少失误。唐初社会能够出现号称“贞观之治”的太平盛世,作为谏臣的魏征是有其功劳的。 “垂拱而治”是作为一种政治理想,比道家无为而治更加积极生动形象,它要求唐太宗“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是积极地求治,不是消极地顺势而治。垂拱而治与无为而治的内涵上也不完全相同,还含有“四两拔千斤”之意。但垂拱而治的本质与黄老政治是一样的,都提倡“君无为而臣有为”。 唐太宗曾谈其治国体会:“夫安人宁国,惟在于君。君无为则人乐,君多欲则人苦。”唐初盛世:唐太宗诏令中曾说:“天下大定,亦赖无为之功,宜有改张,阐兹玄化”,百官“各当其任,则无为而治矣”。唐玄宗也受太宗影响,竭力推崇道家思想,亲撰《御注道德真经》和《御注道德真经疏》。他写道:“圣人之无为也,因循任下,责成不劳,谋无失策,举无遗事,言为文章,举为表则,进退应时,动静循理……顺天之时,顺地之性,因人之心。是则群臣辐凑,贤与不肖各尽其用,君得所以制臣,臣得所以事君,此理国无为之道也。” 十一、马若瑟在《道德经》中发现了上帝 马若瑟 (Joseph Henri Marie de pr é mare , 1666 — 1735) ,法国传教士, 1698 年来华,他曾用拉丁文对《道德经》作了评述。马若瑟是个有钻研精神的传教士,翻译了大量中国经典。其中影响最大是他在他是老子书中发现了上帝名字,《老子》第 14 章曰:视之不见名曰夷( Yi )、听之不闻名曰希( Hsi )、搏之不得名曰微( Wei ),所以, Yihiwei( 雅赫维 ) 等于“夷希微”,也就是上帝耶和华的名字,该发现非同小可,因为基督教认为上帝无所不在,中国也决不例外。该发现也鼓舞了“《旧约》形象学派”一帮人,这是一个要以中国文明证实《圣经》可靠性的团体,当时在欧也曾流行一时。其追随者经常召开关于上帝、神、道的学术会议,甚至今天仍有人在研究它。他们中一些大胆者甚至提出了“神道”教来代替基督教,终不为罗马教庭所容。 马若瑟另一突出贡献,是他对元曲《赵氏孤儿》的法译。法国启蒙运动领头羊伏尔泰将其改编为《中国孤儿》,于 1755 年在巴黎公演,轰动了法国和欧洲。此剧本后曾三度译成英文,五度改写上演,对西方启蒙运动影响极大,极大的扩大了中国文化在欧洲的传播。 十二、法国汉学家儒连首译《道德经》 老子的《道德经》可谓博大精深,包含了上古神巫的文明智慧,中国人如果没有古文、哲学基础,看起来如同天书似懂非懂,更何况文化习俗都不相同的外国人。 17 世纪来华传教士就开始翻译《道德经》,但难度太大,只有一些部分翻译的传译本。据李约瑟的考证,最早的传译本有三:一是 17 世纪末比利时传教士卫方济的拉丁文译本;二是 18 世纪初法国教士傅圣泽的法文译本;三是 18 世纪末德国神父格拉蒙特的拉丁文译本。 法国第一位汉学家讲席雷慕沙,潜心研究过老子的《道德经》, 1823 年在《亚洲丛刊》发表的《关于老子的一生及其作品的报告》中,仅翻译了《老子》第一、二十五、四十一、四十二等 4 章,他说“道”只能译成三种涵义:最高的存在(即上帝)、理性及体现,除此不可能有任何其他正确的译法。雷氏没有全译《道德经》,认为老子的这本书不容易理解,如果谁能全译并结合学说阐明它的内容,那就是一个大功劳。 由于多种原因, 17 世纪末儒家经典都已经翻译成了西文,而《道德经》迟迟没有全译本,影响了中西文化交流。李约瑟在《道家与道家思想》一文的总结中惋惜的说:“中国哲学家孔子对十八世纪的欧洲产生重大影响,这是是大家所熟悉的。如果道家经典当时也能翻译出来,其效果是何等的不同啊”。事实上,哲学家黑格尔对道家的评述,主要来源于雷慕沙,他本人并没有见过全译的《道德经》。 1826 年黑格尔访问巴黎时,曾与雷慕沙见过面,并聆听了雷氏在法兰西学院的讲演。雷慕沙对《老子》的翻译和阐释,直接影响了黑格尔对老子和道家的认识。 儒连( Stanislas Julien , 1797 - 1873 ),中国名也称茹理安或朱利安,是继雷慕沙之后法国最优秀的汉学家,雷慕沙的优秀学生。 1842 年儒莲完成了老师雷慕沙的生前嘱托,出版了全译法文本《道德经》,书名为“关于道和德的书”。据施博尔教授研究,这个译本至少利用了七种注本,不仅包括标准的河上公注本和王弼注本,正确地表达了《道德经》的内容,因此,大多数汉学家把儒莲译本视为最佳译本。虽然 1839 年卜铁发表拉丁文的《道德经》全译本,被视为欧洲的第一个全译本,然而其影响很小。儒莲继雷慕沙任巴黎法兰西学院讲座教授四十余年,此后以他的名字设立的。 十三、托尔斯泰亲注《道德经》 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 (1828 ~ 1910) ,俄国著名文学家、 19 世纪伟大的作家和思想家、改革家,也是世界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托尔斯泰曾亲自动手翻译了老子的言论,此事已传为文坛佳话。他从 1884 年起就动手摘选和翻译《道德经》,主要从法译本并参照德译本转译。他边读边译边研究,断断续续经过 10 年完成。译作于 1910 年由“媒介”出版社印行,书名为:《中国圣人老子语录》,主要部分是老子言论摘选,共选入 64 段语录,附有两篇论文,一为托尔斯泰写的前言《论老子学说的本质》,一是伊·戈尔布诺夫——波萨多夫写的短文《关于圣人老子》。后来,托翁去世后, 1913 年又出版一个经别人整理的译本,书名是《老子道德之书》,列·尼·托尔斯泰编,京都大学教授丹·彼·科尼西译自中文,谢·尼·杜雷林增补注释,这是第一部公开出版的《道德经》俄译本。鉴于俄国当年许多汉学家的译稿都未及发表,仅仅作为手稿保存下来。而托翁的译本则能早早问世,因而可以说《道德经》在俄国的流传,早期主要得力于托尔斯泰的编译本。托尔斯泰以他的名望使《道德经》在俄国得以广泛传播。 托尔斯泰非常欣赏老子的“无为”的思想,后来他就把它发展成为“不用暴力抵抗邪恶”的理论,主张用“无为”对待一切事物。他在《论老子学说的本质》一文里就提到:“老子学说与基督学说,其实质是相同的,二者的实质在于通过节制一切肉体的东西而显示构成人的生活之基础的灵和神的本质”。 1891 年俄国圣彼得堡一位出版家询问托尔斯泰,世界上哪些作家和思想家对他影响最大。他回答说:受中国的孔子和孟子的影响“很大”,而受老子的影响则是“巨大”。退一步说,从托翁的言论也已得到印证。 十四、里根治大国若烹小鲜 里根 (Ronald Wilson Reagan) ,是美国第 40 任总统,连续任两届。里根是美国历史上当选和就职时年龄最大的总统,也是最长寿的总统。里根可能在 1984 年访问中国期间,了解一点道家学说。里根总统在 1987 年的国情咨文中,引用了中国老子“治大国若烹小鲜”这句话,阐明其施政纲领。他还在咨文中鼓吹说,“在别的宪法中,政府告诉人民怎么做;在我们的宪法中,咱人民告诉政府怎么做,而且只能按照宪法上规定的去做。别的革命是用新的统治者来取代旧的统治者,而我们的革命却立人民为主人,雇政府为仆人。在美国,是咱人民说了算”。里根一句话引起强烈反响,《老子》一书畅销美国,一时“纽约纸贵”,于是八家出版社竞相出版《老子》,其版权价值 13 万美元,可谓一字千金了。 里根引用老子“治大国若烹小鲜”一语,并不是故作高深,用外国古人的话充门面,而是深悟其妙。众所周知,里根所代表的也是美国共和党的保守派,其核心价值就是坚守古典自由经济思想,反对政府干预。这简直与老子“无为而治”天衣无缝般的吻合。 1984 年,里根总统在访问上海复旦大学所作的演讲一再突出了他与老子的无为思想的根本共识:“我们相信每个男男女女、老老少少的尊严。这个制度是建立在对每个人的特殊天赋和才干、每个人自主、自立的权利格外珍视基础之上的。美国的宪法为什么如此特别:因为这是人民给统治者立下的、以防范统治者为目的的宪法,不是统治者领导下为防范人民所立下的宪法。” 根据美国著名调查机构盖洛普在 2001 年的一项民意调查,里根是美国公众心目中历来最伟大的总统之一。公众对里根的高度评价与里根的执政成就是分不开的。里根受命于危难之间。当时的美国受困于经济低迷,冷战高峰和伊朗人质事件,人民对国家的前途也感到十分迷惘。作为演员出身的里根,没有从事具体商业活动的经验,也不掌握精深的经济理论,更没有涉足国际事务的背景。然而,里根却奇迹般地迅速扭转了美国经济乃至国运的颓势,降低了一度高达两位数的通货膨胀,经济也出现了朝鲜战争以来最高的增长率。在国际政治领域,里根更是凭借自己执着的信念和美国的实力取得了历时近半个世纪的冷战的胜利。 十五、玻尔自称道家得道者 玻尔 (Niels Henrik David Bohr 1885 ~ 1962) ,丹麦物理学家,哥本哈根学派的创始人,与爱因斯坦并称二十世纪初“物理学双雄”。玻尔在 1937 年访问中国时发现了道家的太极图,为互补原理找到了哲学上的基础。因为道家的太极图中的阴阳,就是处在对立的统一的关系之中,阴中有阳,阳中有阴。进一步探索更让他震惊万分,他煞费苦心对光到底是什么所作的阐述,老子早在 2500 年前就提出了“万物负阴而抱阳”(即阴阳互补),“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概念的相对性)、“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有无相生)等互补思想。 从此,玻尔就与道家结下不解之缘,他说:“我们在这里面临着人类地位所固有的和令人难忘的表现在中国古代哲学中的一些互补关系。” 1947 年,玻尔设计了他的哥本哈根学派研究所图徽,其中心是伏羲黄老的“太极图”,同时还加上了“对立即互补”的铭文。 1949 年,当他被丹麦王室授以勋章时,他说:“我不是理论的创立者,我只是个(道家)得道者”,而且要求把太极图作为荣誉证书的背景图。 十六、李约瑟自称名誉道家 李约瑟博士 (1900-1995 年 ) ,英国生物学家、科学史家、两次诺贝尔奖得主,聘任国际科学史研究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名誉教授。李约瑟晚年自称“名誉道家”,他自取译名,李姓源于老子,取字“丹耀”,号“十宿道人”和“胜冗子”,道味十足!李约瑟历经 30 多年时间,为研究中国传统文化呕心沥血,从 1956 年到 1983 年已出版五卷《中国科学技术史》,该书一出版便闻名于世, 1968 年在巴黎被第十二届国际科学史和科学家联合会授予“乔治·萨顿奖章”。李约瑟在研究中确定了道家在中国科技史上的主要地位,发现了道家思想的世界意义,他第二卷和第五卷高度赞扬道家思想,极力鼓吹道家的科学民主精神,对道家文化的世界传播意义重大。 李约瑟以前的西方人对中国古代文明的了解非常有限,而且主要的兴趣是在伦理和社会制度等方面。通过李约瑟的工作,人们知道中国古代的科学和技术曾经达到过相当高的水平,特别是道家对中国科学技术的贡献,以及世界文明的现代意义,这是他的一大贡献。”中国科学院董光壁在《当代新道家》中说:“在我看来,李约瑟对人类思想史的最大贡献在于,他发现的道家思想的世界意义。我甚至想,他的这一发现可能是,在人类历史的转折时期,新的文化复兴和启蒙运动的起点。” 十七、卡拉普道家情结 卡普拉 (F.Capra1938 —— ) ,美国物理学家、文化哲学家、诺贝尔奖得主。卡普拉的道家情结已经深深地溶入了他的生活,成为他行动的准则。他说:“在那时,我的生活和工作风格极大地被道家哲学影响。我力图增强我的直觉觉察并认出‘道的图像’;和实践无为的艺术,即不做“反事物天性的事”,不过分强求等待合适的时刻。”就如在寻找顾问一事上,实践这种信仰,他如愿地找到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像我一样是反叛者和改革家”。他选择用道家的方法来生活工作,可见道家思想在他心中的份量,当然这也源于他所理解道家之道的科学性。他认为中国哲学具有高度的社会意识,各学派都在以各种形式关心社会生活、人的关系,道德价值和政治,并且追求达到和宇宙的神秘统一。“按照道家的观点,当人们按照自然的秩序地采取行动并信赖他们直觉的知识时,就会获得人类的快乐。”卡普拉欣赏这种对自然的的尊重,而且也看到道家在努力“重新获得被社会戒规所破坏的那种原始、自然性。” 卡普拉著的《现代物理学与东方神秘主义》(又名《物理学之道》)风靡西方,将现代物理学新说与“东方神秘主义”进行比较研究,对道家学说赞不绝口。卡普拉 1982 年又发表了《转折点:科学、社会与新兴文化》,该书扉页上印的是中国道教的复卦。这本书奠定了新时代人世界观的基础,打破牛顿式的机械论的世界观,代之以整体的有机系统观。 美国著名环境哲学家、环境伦理学家 R.F. 纳什评价说:“卡普拉深受正在兴起的生态学的鼓舞,把它视为道家的万物一体意识的西方对等物。” 十八、普里高津迷上了道家自组织思想 普利高津( I.Prgogine , 1917 - 2003 ),比利时化学家、耗散结构理论创始人、诺贝尔化学奖得主。认为中国的道家“无为而无不为”思想中具有“自组织”和“自发运动”的思想,这与西方传统结合起来,也许能导致一种面向未来的自然模型。他乐观地指出,“一个非常有希望的迹像是,科学现在能够把与其它文化传统相联系的观察能力集合起来,因此能够促使这世界的经历了不同进化路径的各部分互相尊重和理解。”这里的其它文化传统,首先是指中国道家文化的传统。 普利高津的著作有《从存在到演化》、《从混沌到有序》、《探索复杂性》、《确定性的终结》等,他在著作中喜欢引用老子、庄子的原作,如《老子》第 30 章曰:“大道泛兮,其可左右。万物恃之而生而不辞,功成而不有,衣养万物而不为主。常无欲,可名于小;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可名为大。以其终不为其大,故能成其大。” 《老子》第 25 章:“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庄子天运》云:“天其运乎!地其处乎!日月其争于所乎?孰主张是?孰维纲是?孰居无事推而行是?意者其有机缄而不得已邪?意者其运转而不能自止邪?” 十九、汤川秀树迷上了庄子的混沌 汤川秀树,是第一个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日本人。汤川粒子物理学上的“混沌”说的产生,是受到《庄子·应帝王》中关于“混沌”的一则寓言的启发。他说:“最近我又发现了庄子寓言的一种新的魅力。我通过把倏和忽看成某种类似基本粒子的东西而自得其乐。只要他们还在自由地乱窜,什么事情也不会发生,直到他们从南到北相遇于混沌之地,这时就会发生像基本粒子碰撞那样的一个事件。按照这一蕴涵着某种二元论得方式来看,就可以把混沌的无序状态看成把基本粒子包裹起来得时间和空间。在我看来,这样一种诠释是可能的。” 他还说:“我研究基本粒子已有多年,而且,至今已发现了 30 多种不同的基本粒子,每种基本粒子都带来某种谜一样的问题。当发生这种事情的时候,我们不得不深入一步考虑在这些粒子的背后到底有什么东西。我们想达到最基本的物理形式,但是,如果证明物质竟有 30 多种的不同形式,那就是很尴尬的;更可能的是万物中最基本的东西并没有固定的形式,而且和我们今天所知的任何基本粒子都不相应。”“它可能是有着分化为一切种类基本粒子的可能性,但事实上还未分化的某种东西。用所惯用的话来说,这种东西也许就是一种‘混沌’。正是当我按这样的思路思考问题时,我想起了庄子的寓言。” 二十、老子领入门的汉学家马锐然 马锐然 (N . G . Malmqvist) ,高本汉的高足, 1924 年生于瑞典,早年在乌普萨拉大学学习希腊文和拉丁文,但对东方哲学颇感兴趣,遍读英、法、德等好几种不同的《老子》译本,却不敢相信它们竞出自同一原著,而且翻译的结果完全不同。带着这个问题请教当时任远东博物馆馆长的汉学家权威高本汉。马锐然回忆说:“我问他,这么多译本,到底哪一本比较接近原著、比较好 ? ”高本汉毫不考虑地回答“都不好 ! ”随即拿出一份尚未付梓的英文手稿,借给他回家读。一星期后,马带着几个疑问去还书,高本汉问道:“为什么不干脆学中文·你就可以自己读原文了呀 ! ”这句话让年轻的马锐然当下决定了自己的将来。由此可见,马锐然是由《老子》领人汉学门的。 1948 年得到美国洛克菲勒奖学金,到中国搞研究。与导师不同,马锐然研究汉学是在华南的四川,用两年时间完成了重庆、成都、峨嵋、乐山等地的方言调查,结识了陈宁祖女士,成就了一段中国姻缘,后回到瑞典乌普萨拉大学语言系教中文。 1965 年接掌斯德哥尔摩大学中文系。 1985 年选为瑞典学院院士,成为 18 位院士中惟一的汉学家,且拥有诺贝尔奖投票权。 1980---1982 年两度担任欧洲汉学协会会长, 1990 年 7 月正式退休。在他任职期间,斯德哥尔摩远东图书馆的中文藏书七万五千余册、中文期刊三千余种,成为北欧最大的中文资料中心、瑞典的汉学研究中心。 ------ 老子文化研发中心系列丛书
个人分类: 道法自然|2979 次阅读|0 个评论
金台子居---雪山地质生活
warlong 2009-7-31 00:44
金台子居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5c10c50100dnhk.html 金台子居石屋寒,浓雾荡崖冻襟单。 柴门漏风吹又醒,大雪压棚低更惨。 山中缺电少音讯,孤陋寡闻心忧烦。 打牌滥侃空度日,粗菜淡饭复三餐。 朝窜妖氛暮飞霰,六月砸雹晴震雷。 恨时枝弹惊栖鸟,嗟望岩垒悬白坟。 长空寂寞垂星寒,短歌慷慨啼霜悲。 待拨层云见艳阳,但羡人间何翠微。 乌鸦乱啄冰渍地,牦牛闲哞虫草坪。 打马花开笑妍妍,刺天笔架鬼霏霏。 落落溪琴共交响,幽幽众壑喷泉雨。 雄鹰乘风扇浩荡,铩羽盘旋上天衢。 背岭当椅靠作屏,远峰破浪迎如舰。 夜来渴饮冰孤月,驼铃摇梦雪满山。
个人分类: 地勘驴歌|2839 次阅读|0 个评论
超大陆循环
warlong 2009-7-31 00:37
超大陆循环 星移斗转过匆匆,圈层异旋热柱擎。 地幔对流驱板块,大陆聚散各西东。 携脊俯冲下冥渊,叠卷构造起纵横。 倾江倒海掀狂澜,蒸云降酸杀沧龙。 芸芸方舟有劫波,烈烈灾变汰物种。 可怜人间小演义,谁知地缘分合中?
个人分类: 地勘驴歌|3878 次阅读|4 个评论
化石吟
warlong 2009-7-31 00:35
化 石 曾经沧海枕波涛,寂寞沉沙藏大蛟。 地力相推葬亿古,鬼斧乱劈忍千刀。 长卧岩床空寂寞,翻身冷看宇宙老。 零落荒野散泥沼,复染霜雪凌碧霄。 千变万化形常在,千捶百折骨未销。 一石兴衰窥天数,敢对春风笑妖娆。 ---郑中 2009.7.17 原来贴文: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5c10c50100e5hb.html
个人分类: 地勘驴歌|3160 次阅读|1 个评论
地勘驴歌
warlong 2009-7-31 00:31
地勘郎歌 君不见走马神州地质郎,春夏秋冬闯四方; 背包拄棍穿林岗,穷乡陋壤走丐帮; 白天累得腿脚胀,夜晚仍为资料忙; 亲朋好友难会面,回家一裹烂衣裳。 君不见胶鞋踏穿路漫长,天寒草枯乱飞霜; 雨打泥泞陷他乡,晴追矿体顶骄阳; 铁锤勘破众生相,冷眼横看世态凉; 罗盘颤抖心迷茫,开疆拓土笑风光。 君不见好女不嫁地质郎,一年四季守空房; 家事难料怎敢想,内心凄苦愧爹娘; 大雪缤纷盖八荒,梦与兄弟醉一堂; 青春不在醒荒凉,深山明月独彷徨!
个人分类: 地勘驴歌|3602 次阅读|0 个评论
《地勘泪》新版
warlong 2009-7-31 00:29
《地勘泪》新版 玄武评:打油风格,对有些人属实情阐述,聊付一苦笑、怒笑耳。 根据网络版《地勘泪》缩改。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5c10c50100e7e9.html 科学发展喊得累,毛手毛脚越智慧; 一把鼻涕一把泪,投身四海献大会: 雨淋日晒皮爱蜕,山果草珍作野味; 挑灯设计肾拖亏 ,前思后想肝熬碎; 抄来画去纸成堆,胡子把插混出队; 野外爬山又涉水,蜂虫叮咬毒蛇随; 烈日当头汗流背,深沟老林无烟炊; 一年四季大山陪,偶尔进城像傻妹; 编写报告困难睡,烦琐阐释心憔悴; 翻箱倒柜整资料,敲来算去活受罪; 岩矿 构造又 植被,地物化遥啥都会; 礼拜节日不离岗,劳动法规全作废; 昼不能息夜不寐,身心破碎无处说; 逢年过节家难归,人陷他乡神崩溃; 工资不高装富贵,吸烟喝酒吹消费; 不敢奢望有地位,全靠傻傻乐陶醉。
个人分类: 地勘驴歌|3421 次阅读|0 个评论
终极PK系列(4副对联+配图)
warlong 2009-7-31 00:12
慧眼微笑宇宙,精神大放光明。 上帝开锅,色分米粒,凉拌星云,超弦稀声起浩宇; 女娲补天,波淘银河,修炼彩石,妙手无影创浮生。 唇吐霞霁,手织星云,波漾天河,梦遇鹊桥,谁知神女曲几度? 目灿日月,指抚琴弦,粒种乾坤,花开宇宙,孰窥上帝律千篇? 结语: 上帝吹牛,皮球肚圆无边界; 学者摆谱,脑袋瓜胀有乒嘣。
个人分类: 道法自然|3569 次阅读|0 个评论
科教对联,灵犀点通-自出自对
warlong 2009-7-31 00:12
(三位科学巨人无不有深刻而灵慧的哲学触角:尼古拉-牛顿、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斯蒂芬-霍金) 科教对联,灵犀点通 上联(出句): 身载天地妙相,心含法界大千。 下联(自对): 宇怀乾坤精神,宙演道里色相。 上联(出句): 法术因权所设,社会 为利所惑,何故固执一端,舍弃周全。 下联(自对): 道德顺势而生, 世界唯心而理,暂且解释万物,怀抱元仁。 上联(出句): 单弦,多弦,开弦,闭弦, 宇宙合奏超弦。 下联(自对): 电子,中子,原子,分子,大统分化粒子。 下联(自对): 庄子,孔子,孙子,荀子,百家本出老子。 下联(自对): 周姓,郑姓,王姓,李姓,百姓原本无姓。 上联(出句): 量子论,相对论,天道物象万千,几个算符匡画就。 下联(自对): 资本论,社会论,人间法制滋章,一向权利维持着。 上联(出句): 在天眼为 甘露 ,在鱼虾为 家园 ,在恶鬼为 脓血 ,在地狱为熔 浆,六道众生不同水 。(感自佛经) 下联(自对): 于人体是骨气, 于湖海是肥料 ,于佳肴是调剂,于腐疮是良药,万物群脉 一类盐。 上联(出句): 定律至简则至美,至美则至广。 下联(自对): 道德 至公则至理,至理则至强。 上联(出句): 太极统,二分 超弦,十维崩裂,眼前恍动银河浪,耳畔且演交响曲。 下联(自对): 小卷贴,偶象粒子,四力生成,宙间奔腾猎户座,宇内尚留爆炸声。 上联(出句): 磁 力, 弱力, 强力,引力,四般兵器,长短匹配,粘结散卒,重组结 构,规划宇内秩序。君且笑:上帝何以耍枪弄棒,爱偶尔摆起泡丝(poser)。 下联(自对): 电荷, 核子,夸克,天体,八极疆域,镜像对称,衍生复杂,生灭泡 沫,纵横宙端无穷。它或知:一生既然自由守恒,便万古膜拜风流。 上联(出句): 冥冥太初,十维平等,四力扭抱,量子相对论道统。金箍破缺便失稳,瞬忽星云飘散,粥冷网结。怪三维膨胀,一度延伸,其余则卷缩微隅。 下联(自对): 玄玄苍黄,三权均衡,众望集中,诸侯制约服周礼。威信衰微就分裂,转眼烽火连战,尸横血流。笑五霸迭起,七雄兼并,来者多装演豪杰。 上联(出句):宇宙浩瀚,现象纷繁,大小规律,皆发育自同根本。 下联(自对):天地苍茫,事物复杂,高低猿猴,都进化由一细胞。 上联(出句):弦愈振,能愈强,质愈大。万粒配弦而作器,异调而协音。夫宇宙者,飞舞星系,振荡诸琴,共和成伟大交响曲也! 下联(自对):利越惑,名越浮,权越乱。众生趋利而避害,殊途而同归。此人类者,创造工具,诱导六欲,升华为灿烂礼乐艺乎? 上联(出句):波粒象对分三族:轻子夸克媒介。有的独来往,行似飞侠客;有点爱传力,作了通信兵;有的忽衰变,耍起分身术。上帝播种百粒,谁尝其味道? 下联(自对):文理成联算一绝:音乐舞蹈绘画。或者奏琴曲,酷似耳畔溪;或者颤动感,诉诸体态形;或者调色彩,涂染眼帘影。人类畅抒性情,孰懂此天真? 上联(出句):太极时空卷缩,存在抱一,是谁解除万法纠缠,三炼神器,敲炸了奇点,析离了混沌,诞生了世界?原来是:乾坤量大,先造引力长剑;夸克活泼,再造强力涂色;粒子变脸,后造弱力催化;唯有电磁力,至今不破缺。呜呼!四力分离,宇宙沸腾,漂浮些自由夸克,飞舞些功夫轻子,好得有光子扩亮,留得冷却奇观,百粒凝生,层积结构。天道静穆如斯,便仰苍求问:是谁怎么敢无中生有,玩火一片,显摆其造物功烈? 下联(自对):
个人分类: 道法自然|4915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6 18:5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