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科学中心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中国科学与经济发展模式的社会转型
benlion 2020-8-1 13:48
- 科学中心与创新中心的社会运作机制 从中国宋朝钱庄到意大利美第奇家族银行业、从中国明朝大航海到荷兰和英国的东印度公司,并延伸到北太平洋区域的俄罗斯、北美和澳洲的现代化发展,从中国到意大利-英国的纺织业和梵高-高更与日本 浮世绘 对现代绘画的影响,以及从中国科举制度到现代社会的内阁与文官制度建立等,经历了泉州-长崎、威尼斯和鹿特丹港口的国际贸易到纽伦港国际金融中心和世界4大湾区的发展过程。 受到厦门大学人类博物馆的影响,探讨了人类与文明的历史发展过程,包括:1)1983年-2016年结构论 - 4世界与4轴心时代;2)1992年-2012年系统与合成生物学 - 核心问题在细胞与神经网络设计机制,及其应用在人工细胞设计,以及纳米机器和计算机突破技术发展的瓶颈;3)1991年-2019年城市群与地缘文化分析、道德经济学和绘画设计艺术与火星社会发展模式;4)2020年-细胞芯片与药物分析、医疗体系和数据库等。 在欧洲的近现代科学与工业发展,形成了实验与系统科学、实证与综合哲学的方法体系,在后现代的北太平洋区域进入了太空探险时代,在中国的系统科学和科学哲学探讨,恰恰与同时期的分子生物学-基因工程技术和计算机科学-生物信息技术相遇,从而导致了学科交叉与技术会聚的思维模式发展。 在中国尝试建立国际接轨的国际期刊、研究基金会等,最早是 1996 年在北京举办第一届国际转基因动物学术研讨会和筹建 国际转基因协会 ,以及, 1999 年BJ.Zeng筹备国际系统生物科学与工程(系统与合成生物学的 BSSE 偶合模式,以及把实验生物学和计算生物学整合到生物系统分析与工程设计)协会和在 2001 年 10 月北京举办第一届国际会议(因 911 事件而取消,美国 L.Hoo d在西雅图2000年建立了系统生物学研究所,日本M.Tomita和H.Kitano提前在 2000 年 11 月 东京举办了第一届系统生物学国际会议 - 论文集仍然是 2001 年 10 月出版,参加这届会议的AP.Arkin在美国加州贝克利大学2003年建立了合成生物学研究中心)。 注: 1) 诺奖颁发集中在:自然机制的 original 发现和仪器技术的 original 发明。 2) 期刊因子和引用率(反映了学科发展的热点和体量),应该起到的作用是推进中国的期刊出版产业,走向国际化发展,转型的关键点是基金会的评审与验收机制,期刊的难点在国际发行,基金会的难点在运作模式。 3)BJ.Zeng在 1996 年 到 2000 初分别与L.Hood、Avigenics公司、华盛顿州生物医学协会和M.Tomita等有直接邮件。 4) 2006 年贝克利大学合成生物学中心JD.Keasling在酵母合成青蒿素, 2007 年米勒和苏新专来北京考察 青蒿素 的发现过程,而后,米勒每年向拉斯克奖、诺奖推荐屠呦呦。 --- ( 2011 年 -2020 年网络日记) ---
个人分类: 国际化社会|2016 次阅读|0 个评论
[随笔] 第六个科学中心,我们该做点什么?
热度 3 zlyang 2019-12-14 16:38
为我国2070年开始的诺贝尔科学奖“井喷”清除障碍、铺平道路! 第六个科学中心,我们该做点什么? 第一个科学中心,意大利(1540 — 1630); 第二个科学中心,英国(1660 — 1760); 第三个科学中心,法国(1780 — 1840); 第四个科学中心,德国(1840 — 1920); 第五个科学中心,美国(1920 — 今)? 第六个科学中心,中国(1990年开始)?我们该做点什么? 1990年,人类世界科学活动中心已经转移到中国大陆了。中国中心的峰值为2040年。 “一个民族要站在科学的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 教育中心 → 人文强国 → 科技中心? 刘则渊,王海山. 近代世界哲学高潮和科学中心关系的历史考察. 司马迁的《陈涉世家》里有: 褚先生曰:地形险阻,所以为固也;兵革刑法,所以为治也。犹未足恃也。夫先王以仁义为本,而以固塞文法为枝叶,岂不然哉? 切记,诺奖一般仅颁给那些做出重要原创性成果的科学家,而不考虑成果发表的载体——刊物。 》》》》 某 人曾跟诺奖委员会秘书长交流过,他说就是这样滴 见: 秦四清,2019-12-11,每年一个诺奖,日本靠的是顶级刊物论文吗? 精选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75926-1209596.html 参考资料: 刘则渊,王海山. 近代世界哲学高潮和科学中心关系的历史考察 . 科研管理,1981,(1): 7-21.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KYGL198101002.htm http://m.sohu.com/a/113830746_466843 迟景明. 科学中心转移与高等教育中心转移之间的关系 . 教育科学,2003, 19(6): 35-37.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JYKO200306010.htm 袁江洋. 科学中心转移规律再检视 . 科学文化评论,2006, 19(2): 1672-6804.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KXWP200502002.htm STEM世界,2018-02-26,曾国屏:世界科学中心的四次转移 https://mp.weixin.qq.com/s/sg9qmHiTxwBiW-TuxO1UIw 新华网,2015-04-17,工业4.0,从概念到现实 http://www.xinhuanet.com/world/2015-04/17/c_1115004782.htm 新华网,2018-06-20,综述:数据迷思仍制约工业4.0发展 http://www.xinhuanet.com/fortune/2018-06/20/c_1123012001.htm 工业4.0_百度百科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B7%A5%E4%B8%9A4.0/2120694 相关链接: 2015-03-27, 人类世界科学活动中心已经转移到中国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877769.html 2019-12-02, 科技“同行评议”引发美国《大停滞》?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208480.html 2019-07-26,积极探索“科学和技术”评价的好方法!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191231.html 2019-01-08, 高度近视眼的人类科技美国中心,不可能出现牛顿!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155957.html 2019-11-14, 什么是发表?什么是当前国际科技界承认的发表?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206144.html 同行评议的局限性和改进之策 ,真傻,科技中国,2019-11-19,2019,(11):34-36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206879.html http://www.casted.org.cn/channel/newsinfo/7562 对科技成果代表作评价的具体建议 ,真傻,科技中国,2019-02-25,2019,(2):41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164530.html http://www.casted.org.cn/channel/newsinfo/7120 2019-12-06, 同行评议“不靠谱”的本世纪一些典型事件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209027.html 2019-12-12,国家基金申请:中级职称和青年教师不宜限项!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209772.html 2019-12-13, 高创新科研 :科学网名言荟萃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209913.html 2019-12-11, 为什么近几十年诺贝尔科学奖得主等外人难以准确预测?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1209649.html 感谢您的指教! 感谢您指正以上任何错误! 感谢您提供更多的相关资料!
3642 次阅读|11 个评论
世界4与工业5.0
benlion 2015-9-5 17:47
我希望世界科学中心本世纪转移到中国,也期望第3次工业革命在中国诞生;然而,只有美国的智库2030年技术报告(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225851-917504.html ),包含了我2007年所阐述的约30年将带来第3次工业革命和2014年论述工业5.0的部分内容,也只有美国的NASA把目光放到了太阳系其它星球上的合成生物学计划。 所以,预言1)未来30年可能产生的技术和工业革命,也就基本可能是美国,2)本世纪末可能进入行星际文明的将可能也是美国。 对于学术、科学和学者的评估,无论文科或理科、工科与医科等,包括艺术在内,存在2类型的评估,1)自身内在的评估,这与发表的媒体、刊物和方式无关;2)外在的管理评估,就看刊物的影响因子、专著的出版社等。现代社会,大多数评估,就是2)为业外管理人员使用,1)则为拉斯克、诺贝尔等奖,以及前沿科学和技术发展的创新考核采用等。 如,Nature研究报告的第1作者论文发表,在欧洲、美国都可以做助理教授,如有1)情形的早期或领先工作,则大为不同,得到优先采纳。 (2类型文化圈) 科学中心,本世纪能否转移到中国,2004年我预言2009年到2016年的危机,2009年我感觉中国可以抓住一个机会,把人才和创新模式搞上去,进行一次重大转型;然而,已经看到失去了机会,那么,就是2016年是否可能进行一场体制改革,如果成功,仍然存在可能实现2007年我论述的第3次工业和2014年补充论述的工业5.0的机遇。 然而,至今为止,只有美国的这份智库报告和计划,可能实现技术和产业的突破,而在实际科学和技术的学术界和产业界,正在进行的研发和实力,也无疑美国的进展已经很明显。 作为学者,只研究客观的历史、现在和未来可能的预测,政治家才会有雄心壮志。2004年我预言的有关危机是2009年到2016年,之后,中国将是否改革,这个才可能得出是否发展路径转向的未来前景。 - (评论整理,05/09/2015网络日记)-
个人分类: daily09pe|2702 次阅读|0 个评论
创造 – 机制
benlion 2013-10-2 20:31
- 从地中海到太平洋 中国社会,已经具备原创研究和原创发现( original discovery )的事例,比如, 青蒿素的发现, 系统医学 的提出;但是,基本属于孤立事件,缺乏萌芽、生根、开花和结果的群体效应,尤其是结果的产业化表现较差,生根和结果的收获几乎都是国际社会。 (图片版权所有,不得转载。 年薪15万$, L. Ignarro :获诺贝尔奖必须符合两个条件,一是original discovery;二是造福人类。) 原因何在? 从原创思维( idea )到原始发现,需要一个科研体制的资持,从原创发现到原创产业化,需要一个市场机制的环境。文化决定个人行为的创造能力,体制决定社会管理的发展能力。 中国,也诞生过大教育家和大企业家; 但是,缺乏世界影响力的哲家家,使得教育缺乏思想根基,难以成就国际一流大学,缺乏世界导向力的发明家,也就使得企业发展缺乏技术实力。 人生本想成为纯哲学家,之所以,未能成就纯粹思想家,是因为,思维仍然达不到一个深邃程度,尽管能够理解哲学名著,甚至圣经,却无法形成一个严谨推理和论证的逻辑过程;故而,求其次,走向应用的科学思想和文化哲学探索。 人类文明史的考察和社会的调研,得出的是如今环太平洋文明,将如同 2 千年前的环地中海文明,华人也许将如同犹太人,必须走向世界舞台发展。 历史事实已经证明了现代华人,能够在诺贝尔奖等方面体现出原创工作和原始发现的能力;因此,更使我感兴趣的是技术发明的突破成就。 期望成就为发明家,却也发现原创发明,得不到足够的经费和时间投入,比如,输卵管生物反应器,自 1994 年首次提出技术方案到如今的国外公司和罗斯林研究所的即将产业化,就已经历了近 20 年的大量资金投入和持续研发。 那么,未来在何处?回归科学研究 – 数学和哲学思维、艺术和工程技术,恰是科学方法的构件,而将精力投入神经网络 - 硬件和遗传信息 - 软件的系统机理和工程设计的原理研究之中。 - (忏悔录) -
个人分类: 2013|1664 次阅读|0 个评论
新加坡科学中心
热度 1 liuli66 2011-12-9 11:57
新加坡科学中心
1 大门 2 科学中心的使命 3 参观科学中心不是免费的,是要买门票的 4 恐龙展宣传 5 恐龙展 6 展示古老的水车 7 阿基米德取水机 8 咱们科技有力量 9 小Chair,大Chair
1457 次阅读|3 个评论
广东科学中心参观记
yuanpg 2010-3-1 09:37
上个星期去广东科学中心参观了几天,感觉是一个非常大气漂亮的科学中心。 标志性的太阳能发电展品。 漂亮的周边环境。 漂亮的花 电影院在放《阿凡达》,排队买票的人们 相对来说,过来进行科普的人很少。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731 次阅读|1 个评论
就我国科技馆发展接受《科学时报》的采访
liuli66 2009-7-31 07:17
在接受《科学时报》记者张巧玲关于我国科技馆发展的采访时,我谈了几个观点,见张巧玲、潘希:科技馆发展现状调查,《科学时报》,2009年7月30日。择要如下: 1) 我国科技类博物馆存在 两极现象 : 一方面 ,很多科技类博物馆门可罗雀,处于闲置状态。如能将这些场馆运用先进理念、政策措施和丰富多彩的展教手段充分激活起来,就可大大提高科技场馆的使用效率和效益。 另一方面 ,新一轮的科技类博物馆建设方兴未艾,如火如荼。如何保证这些改建、扩建或新建的科技馆充满活力,并能够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2)中国科技馆老馆将由北京市科协接管,改为北京科学中心。在一次北京科学中心建设的咨询会上,我提议: 北京科学中心可考虑定位于打造国际上最大的低碳科技馆,树立中国首都努力走向低碳城市的崭新形象。 3)在谈到未来科技场馆的发展时,提出了一个新思路: 聚集发展 。他通过实地考察发现, 国际上一些城市博物馆具有扎堆或群落现象 ,比如柏林的博物馆岛,那里坐落着好几家博物馆;斯德哥尔摩和伯尔尼的科技馆也存在类似的情况。他借用经济学中的聚集(cluster)概念和理论来解释这种现象。他提出, 我国博物馆包括科技馆的整体布局和区域建设,要充分考虑聚集效应。 科技馆发展现状调查 作者:张巧玲 潘希 来源: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09-7-30 9:10:8 http://www.sciencenet.cn/sbhtmlnews/2009/7/222240.html □本报记者 张巧玲 潘希 我们从7月1日开始闭馆,但每天还是有很多人到这里来。中国科技馆的保安告诉记者。 近日,《科学时报》记者两次因采访事宜来到中国科技馆,均发现虽已闭馆多时,但这里依然门庭若市,许多来北京旅游的游客都徘徊在科技馆门口。 相比之下,记者曾去过一个地方的科技馆,由于展品陈旧而无人光顾。甚至一些地方的科技场馆因为经营困难将其场馆出租,名义上是科技馆,但实质上已变成了商品展示厅。 为何科技类场馆会出现如此大的差别?这一现象不仅引起记者的关注,更引发科技类场馆从业人员和相关专家的深思。 目前,新一轮的科技类场馆建设热潮正悄然兴起,科技类场馆的发展究竟应何去何从? 新发展新问题 究竟什么是科技类场馆,如何对它们进行系统分类,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记者采访多位专家,仍未得出一个定论。 中国科协前书记处书记、全国政协十届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副主任、中国自然博物馆协会理事长、中国科协清华大学科技传播与普及研究中心教授徐善衍在接受《科学时报》记者采访时认为,科技类场馆是面向社会公众普及科学文化的重要阵地、窗口。从分类上讲,科技类场馆包括自然博物馆、科技馆和行业科技博物馆。 中国科技馆事业的发展几乎与中国改革开放同步。1978年,茅以升、王大珩等人向邓小平同志提建议,希望能建设中国科技馆,得到邓小平同志和原国家计委的批准,我国的科技馆事业发展从此起步,科技场馆建设也因此出现了第一个高峰时期。据悉,从1978年至上世纪90年代初期,先后挂过科技馆牌子的建筑物就有300多座。 当时的科技馆都是按照科技会堂、科技活动中心建设的,因此真正的展览面积占建筑面积还不到20%。中国科技馆原馆长王渝生告诉《科学时报》。 中国科技馆研究员朱幼文也介绍,至上世纪90年代初期各地陆续建起的科技馆,有很多展览教育功能不强、不突出,当时赋予了科技馆太多的功能,包括展览教育、培训实验、科技咨询、青少年科技活动、科技工作者联谊、学术活动,甚至有科技机关的服务。 朱幼文介绍,1997年,中国科协一次大规模的调查发现,如按照展厅占建筑面积的50%以上计算,当时全国300多座科技馆只有4家符合要求,有常设展览的也就十来家,有的即使有展厅也不用于科普展览,其原因是不赚钱,当时有媒体甚至批评这些地区的科技馆不务正业。 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尤其是随着2002年《科普法》和2006年《全民科学素养行动计划纲要》的颁布,我国的科技类场馆尤其是科技馆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转折阶段。不过,这一阶段科技类场馆的数量并没有大幅增加。 10多年来,科技馆仅从250多座增加到280座。徐善衍介绍,一些小型的科技馆在上世纪90年代的建设热潮中逐步被淘汰或撤销。据科技部政策法规与体制改革司发布的2008版《中国科普统计》显示,截至2006年,全国共有建筑面积在500平方米以上的各类科普场馆859个,其中科技馆280个。 这一时期的科普场馆地区分布不均衡是一个突出问题,已有的859个科普场馆中,东部地区的11个省份就有502座,而中西部地区20个省份8亿人口只有357座。截至目前,西藏、海南和甘肃地区仍没有省级综合型科技馆。 朱幼文介绍,到2008年,全国真正符合科技馆建设标准的、以科普展览教育功能为主的科技馆仅有36所。 此外,从人均拥有科技馆的数量来看,按859个科普类场馆计算,我国平均160万人才拥有一个场馆,发达国家平均为20万~40万人就拥有一个科普类场馆。 近年来的统计显示,超过80%的人没有到过科技类场馆。徐善衍说,这充分说明我国现有的科技类场馆仍不能满足需要。 清华大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中心副教授刘立认为,我国科技类博物馆存在两极现象:一方面,很多科技类博物馆门可罗雀,处于闲置状态。如能将这些场馆运用先进理念、政策措施和丰富多彩的展教手段充分激活起来,就可大大提高科技场馆的使用效率和效益。另一方面,新一轮的科技类博物馆建设方兴未艾,如火如荼。如何保证这些改建、扩建或新建的科技馆充满活力,并能够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内容匮乏、形式单一仍是瓶颈 刘立曾考察过欧洲的很多科技馆。在采访中,刘立给记者看了许多他带孩子参观这些科技馆的照片,如参观柏林的德国技术博物馆、瑞典斯德哥尔摩的国家科技博物馆、瑞士伯尔尼的爱因斯坦博物馆等。博物馆给孩子带来的快乐着实写在了他们的脸上。 我们参观过的国外科技类场馆几乎每天都有很多人,很多都是一家人一起去的。刘立告诉记者。之所以有如此大的吸引力,正是因为这些场馆有自己的特色,尤其是它们给观众提供了大量动手的机会,有许多互动项目,而这正是国内许多科技类场馆所缺乏的。 王渝生在谈到中国的科技类场馆建设问题时也曾指出,特色少、利用率低、互动性差是目前中国的科技馆建设存在的三大问题。 尽管各地科技类场馆的建设正在升温,但因设计和类型单一,科技场馆的利用率和审美观仍不容乐观。王渝生说。 王渝生认为,如果科技场馆不设法增添个性和互动性,那么各地的科技场馆建设热最终将以缺少特色和浪费资源而告终。 这些问题也引起了国内科技场馆界的关注。记者采访徐善衍时,他刚出差回京:云南新建的博物馆请我去讨论内容建设的问题。近来,徐善衍收到各地新建或扩建科技类场馆的邀请不在少数。 在担任中国科协副主席期间,徐善衍曾调研过国内众多的科技馆建设。徐善衍总结认为,科技馆建设过程中最难做的事情之一就是内容建设。而内容建设永远存在有限的展示面积与众多的展示内容之间难以取舍的矛盾。 现在的科技类场馆建设不缺理念,也不缺目标,每个省的建设方案拿出来,几乎都是要建世界一流、国内领先的场馆。徐善衍说,事实上,科技场馆要做到最好并不一定要体现在规模和展品数量上,而应有自己的特色。 今年9月16日,中国科技馆新馆将正式开馆迎宾,中国科技馆老馆将由北京市科协接管,改为北京科学中心,王渝生正积极参与北京科学中心的筹备工作。 对于北京科学中心的发展,王渝生已有想法:北京科学中心将与新的中国科技馆在功能上进行错位,形成互补,将会更加凸显北京市的优势和特色,着重反映北京的前沿科学研究、高新技术研究和科技创新成果。 刘立则在一次北京科学中心建设的咨询会上提出建议,北京科学中心可考虑定位于打造国际上最大的低碳科技馆,树立中国首都努力走向低碳城市的崭新形象。 科学中心是未来发展方向 从英文上看,科技类场馆有三种说法:nature museum,science and technology museum,science center,译成中文即自然博物馆、科学技术馆和科学中心。 这三种说法反映出科技馆发展的三个不同阶段。王渝生说。其中,博物馆是以收藏、展示和研究为重点,如我国的自然博物馆;科学技术馆的功能则是展示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典型的如德国的技术与工业博物馆;科学中心则是科学的原理和应用,增加了参与性、互动性和体验性、探索性。 但三者并不是对立的,如中国科技馆,建立之初就是按照科学中心的理念来建设的。而即将开放的中国科技馆新馆将是名副其实的科学中心。事实上,上海科技馆、广东科学中心都是我国已建科学中心的典型。 记者曾在参观上海科技馆时发现,为了激发青少年的兴趣,上海科技馆内部展厅设计更趋多样化,如模仿洞穴环境的部分就配合了考古、古生物等内容的互动道具,而模仿飞机操控的道具则在宇宙场景中出现,各个场景间还设计了多种样式的联接通道,让穿梭在其中的人们不会感到厌倦。这些独特的设计也让上海科技馆每年的访问人数超过了100万。 具有较强参与性、互动性及体验性和探索性的科学中心代表着科技馆发展的潮流。王渝生认为。 徐善衍同样指出,科学中心将是未来科技类场馆的发展方向,中心就是要加强公众的参与和互动,甚至要增加科技咨询和讨论的功能,甚至把科技馆建成古罗马广场那样可以大家一起辩论的地方。 我有个愿望,未来的科技馆和现在科学中心的发展,要像人们进入商场、饭店满足物质需求一样,成为满足人们科学文化精神需求而自由进出的场所。徐善衍说。 在谈到未来科技场馆的发展时,刘立则提出了一个新思路:聚集发展。他通过实地考察发现,国际上一些城市博物馆具有扎堆或群落现象,比如柏林的博物馆岛,那里坐落着好几家博物馆;斯德哥尔摩和伯尔尼的科技馆也存在类似的情况。他借用经济学中的聚集(cluster)概念和理论来解释这种现象。他提出,我国博物馆包括科技馆的整体布局和区域建设,要充分考虑聚集效应。 公益性方向不应改变 2008年1月23日,中宣部等部委联合下发文件,要求全国各级文化文物部门归口管理的公共博物馆、纪念馆,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部实行免费开放。 此消息亦引起了科技场馆界的关注,不少人都在猜测:科技类场馆作为公益性的科普场所,是否也将迎来免费开放的那一天? 我相信会有那么一天。王渝生认为,科技类场馆是提高全民科学素质的一个重要科普阵地,因此一定要坚持其公益性和非营利性方向,虽然可以适当地收取门票,但不是长久之计。基本保持科技馆运行的费用一定要由国家投资。 徐善衍同样指出:科技馆作为国家典型的公益性单位的性质不能变,科技馆的基本运转经费应当稳定不变地得到政府支持。 据有关调查,我国已有的科技类场馆中很大一部分是事业单位性质,而且带有很强的计划经济痕迹,存在着等靠要的依赖心理。 徐善衍说:财政包干的支持,如果管理不善,就容易使单位从职工到管理者,无竞争之忧、无生存之危。因此,他建议,根据现有的科技类场馆建设标准,尽快设立科技类场馆的内容标准,加强对科技类场馆的考核。 对于科技类场馆的收费问题,采访对象均表示可以适当收取门票。 作为科技馆的建设和长期工作者,我觉得可适当收点费用,设点门槛,比如5元或10元,让想来参观的人承受得起,也可以避免一些人不是为参观而来,而是将科技馆当做一种休闲场所。徐善衍说,甚至可以参照国外的管理,争取基金会和企业的赞助。 徐善衍介绍,按照国际惯例,科技类场馆每年的淘汰率应达到5%~10%。据有关专家估算,科技馆每年的运行费用大约是其建设费用的1/10。财政支持往往难以满足科技馆运营管理的全部需求,需要门票等其他收入作为补充。 《科学时报》 (2009-7-30 A1 要闻) To lidan
2106 次阅读|2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9 16:2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