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小人书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小人书
gl6866 2014-4-19 21:41
我这个人对老物件很有兴趣,今天我出去半点儿小事,见到我住的小区就趴这这么一个小贩。从他的买卖来看,是来收购别人的东西。我先是在那里看了一下,他收的东西范围可真广,从袁大头到牛黄安宫丸、从毛主席像章到酒瓶子、从古玩字画和到小人书,五花八门,让我开了眼。我想他既然在这里收购肯定会有利可图。 不过,我对他收购的那些其他繁杂的东西没有兴趣,倒是他收购的小人书勾起我儿时的回忆。小人书又称连环画,对小学生很有吸引力,乃至到了成年依然对其保持着很浓厚的兴趣。据说当年毛泽东派林彪代表他来重庆与蒋介石谈判。那时有个纪律,下午 5 点钟以前必须回来。有一次林彪私自外出, 5 点钟过了好久才回来。他上街去把他在瑞金苏区时得的一枚纯金的奖章拿去卖了,换钱花。而且没事儿时还经常上街去看小人书。可见小人书的魅力之所在。从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引进了不少品种,有日本的、美国的、比利时的等等。不过,我对那些比较“开放”的洋产品不感兴趣,毕竟那些洋小人书进到中国来时,我已经不是“小人”了。所以,我对我是“小人”时那些小人书非常留恋。不过,光靠读小人书是不行的,如果痴迷小人书,会耽误正经学习。就像现在的网吧,沉溺于其中似乎也对青少年不利。不过,小人书还是一种很有意义的课外读物。 现在看到那些小盆友真是幸福啊。他们有那么多好玩儿的,真令我羡慕。当然,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特色,假如民国时期的人见到我们这一代的,大概也会感到很羡慕的。所以,我们还是来谈让我充满感情的小人书吧。我读小学看小人书是业余行为,每每放了学都要到看小人的书摊那里逛一下,看看是否有新进来的读物。那时在街边摆个租借小人书的似乎也算是个正经职业,就像现在的报亭那样。但报亭的功能要更全,除了卖报刊杂志外,还兼卖电话卡和饮料之类。但我小时候租借小人书的人则没有那么全乎。 既然租小人书的是个职业,那就不能白看。可我没有钱,好在那时的钱还算钱,给上一分二分的钢蹦就能在书摊那里坐在小板凳上看那么一二本。租书的有个所谓的“书架子”,与其说是书架,不如说是个大柜子,是可以开阖的。打开了这个柜子,二边就露出二爿书架,搁架上摆满了小人书。租书的人还预备了十来个小板凳,在他的“书架”旁边或一字排开或团团围住,招揽类似于我这个年龄的小学生。我差不多每次都是看完小人书才回家写作业。就这样还遭到大人呵斥,所以看小人书也是有点儿瞻前顾后。就是那样,小人书对我的吸引力之大让我忘掉了大人的呵斥和做不完作业。尤其是冬天,下午挺冷,我们就靠墙跟避风出忘情的看着。冬天天黑得早,回去时天都黑了,更是遭到大人的白眼。但他们也似乎没办法,毕竟看小人书并不完全影响我的学习,而且还能丰富我的业余生活并让我从中获取额外的知识,大体上还算是不完全反对,只要别太出格,他们也乐意给我点儿小钱儿,我也就乐的如此了。看到小贩收的那些小人书都是我当年租着看过的,因此也就更加觉得亲切了。
个人分类: 我的记录|1503 次阅读|0 个评论
再给我五分钟时间(女儿成长日记)
热度 17 学数学的苹果 2012-12-26 07:47
女儿上了三年级以后,识字超速的发展,读的书多而杂. 我在农村长大,除了课本就是课本,小学里好像没读什么课外书,除了小人书以外.我记得有个类似童话的,提到沙枣,我天天想着如何在沙堆里种上一棵枣树,秋天有枣吃的美梦,梦里的确经常做到.很赞北航附小的教育,学的知识面真广. 前几天回家的路上,她突然问我"你知道什么叫荷尔蒙么?"我大吃一惊,这个这个...还没等我想好如何回答,她已经笑着说这个你都不懂啊,我告诉你吧就是喜欢异性的时候分泌的东东,其实啊就是要谈恋爱了...我紧张的问:那你现在分泌吗--真想抽自己一嘴巴.她哈哈大笑说老妈你太可爱了,我才8岁啊,怎么可能呢?我昨晚百度了,好像说12岁就可以分泌了...12岁啊孩子,那你快了.我看着她,结果人家笑眯眯的说:我这么丑没人喜欢,放心吧你啊.说完摸了我头一下. 荷尔蒙...天呢,下次这丫头会弄出什么幺蛾子来?我赶紧也百度了一下荷尔蒙...好吧,我知道了...过了几天,她又问我"妈妈,孩子是如何从母亲肚子里出来的?据说有两种,一种是直接拉出来的(多恶心的字眼),一种是剖腹产,第一种好理解,那么第二种到底从哪剖呢?给我讲讲"她认真的看着我.正好看到网上一组剖腹产的照片,她看完之后,哇哇的大哭起来,抱着我说妈妈,原来生孩子这么痛苦可怕,妈妈,以后我要对你好点... 那么下一次小丫头会问我什么呢?我应该怎么对付她呢?真真觉得我的知识不够了---我觉得我快不行了.上周日去给她买了几百块钱的书,除了多宝系列是幽默的,其他的都是物理化学生物植物等,这些枯燥的知识作者用丰富的图片和幽默给解说出来.现在她电视都不看了,不过说起看电视,你们都不知道她喜欢看什么---黄梅戏 我和她爸爸经常嘲笑她老年味十足.最近她学习效率很高,原因是她牵挂她的杂书--每天晚上让她睡觉,她都说再给我五分钟时间看书,求求你了. 我能说什么呢?
3469 次阅读|40 个评论
关于投文章对联
zxczxc0417 2011-8-27 11:06
受到周星星的电影唐伯虎点秋香中对联的启发,写出一个姊妹对联: 原对是: 一乡二里共三父子不识四书五经竟敢教七八九子十分大胆 十室九贫凑八两七钱六分五毫四里尚且三心二意一等下流 我写的是: 一图八解凑得简报通讯全文综述论文尚嫌不够十分贪心 十投九据还要三修四改五补六退七申就不接受一级无赖 纯粹好玩,呵呵!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2477 次阅读|0 个评论
太好了,儿子变笨了
热度 5 arithwsun 2011-1-20 05:12
儿子马上就6岁了,从去年夏天开始,就尝试用华德福的一边拍手、一边数数的方法,从1数到120。 儿子这方面不是太擅长,比他小半岁的女孩,去年夏天就可以很轻松地数到400,儿子直到现在,也还是数的磕磕巴巴。 儿子的表现,其实比我当年好很多,我5岁的时候,还数不过3,1、2、3,怎么也数不到4,只好外婆和妈妈出招,1、2、3,三原的“三”,然后再往下4、5、6。(我在陕西三原县陕柴厂长到16岁)。 后来的数数,完全是自学成材,妈妈做了引导,提供了必要的道具,一根扁担,扁担格里装沙子,一格一格的装,不就是数数吗。另一个道具是小人书,每一页都有数字。 这么笨的我,最终怎么走上数学研究之路了呢? 我记得,自己当时应该是有个“顿悟”,明白了进位制的道理,明白之后,什么数都能数出来,不管它有多大。相反,当时数100很轻松的孩子们,自小学一年级之后,就在算术上再也比不上我了,实际上,我印象中,起码是小学低年级阶段,老师在黑板上刚写出算式,我就立刻心里有了答案,总是控制不住想喊出来,为此似乎挨过老师的枣栗,那么小的事,记不清了。 因此,接触华德福教育之后,我很认同其中的道理,比如尊重孩子身心发展的节奏,让孩子慢慢长大。 儿子很喜欢跟我 a. 一边走一边讲故事,b. 讲完故事后再画画的方法(a 是苏格拉底和孔子的教学方法,b 是华德福提倡的),但不是很喜欢华德福的拍手数数法,看来可能跟我当年一样,当年母亲一教我数学,我就直打瞌睡,只好作罢。 拍手数数法,对儿子现阶段吸引力不大,即使晓之以利,拍一次2元钱,也作用甚微,懒得去挣这个钱,人的天性,胜过了金钱之诱惑,估计自己也得放弃这个方法了。 儿子数数自然比我当年强,他数数时磕巴的地方,都在进位的地方,比如,49下面是什么数,有时候就会讲不出来,这次是49,下次可能是59,再次可能是39,总是这个地方。 我很高兴他有这个反应,儿子在我面前一直显得智力比我高很多,能记住歌词会唱歌(我到现在都没这个能力)。现在,数数数不下去,说明他也遗传了我当年的那种“笨”,是不是这跟偏重于“理解性”有关,因为不理解,所以老记不住。 只能放弃这个华德福数数法,使用别的方法了(注:华德福的边拍手边背九九表的方法,其实可以让那些爱练拍手功的大爷大妈们学学,健身又健脑,想必效果更好。如果有人习内家功夫,懂得在按摩中使用分经定数之法,也可以把里面的数,换成乘法来数,按摩时走过一遍河图之数,正好是一个完整的10进乘法表)。 我准备: 1. 让他明白20就是两个10,30就是三个10(实际上,两个10就叫20,三个10就叫30),今天下午散步的时候正好讲个故事,给妖精山挖个100米深的游泳池,正方便我把这个“学问”嵌入进去。实际上,孩子好大喜功,最后建的游泳池是10万米深。 (注,两个10就叫20,三个10就叫30,我认识到,要教孩子的不是逻辑和推理,只是教他把人类通用的记号,跟他天性的认知,联系对应即可,下午散布时通过故事中的几个回合就学会了,也不知真会还是假会) 2. 9后面是10,这个孩子非常清楚,19后面为什么是20,估计他可能是在这里糊涂,所以后面的就老记不住。下一步,再找个机会,教会他这个。当然,要先把第1步巩固。 他要是第1步没有真正学会,我还真没办法了,只能让他像我当年那样,自然而然地“笨”下去了。跟我妈妈当年的直觉处理相比,我有点进步,大概明白放弃的原因: 幼小阶段的数学教育,最关键的、最“硬”的能力,还不是知识,而是孩子在数学上的集中注意力,如果提升了知识,却以打掉孩子的内发注意力为代价,就实在得不偿失了。 孩子以前数数困难的时候,我采用的方法就是遵循这个道理,不是把念不出的下个数告诉他,而是眼睛看着他,同样露出困惑的表情,希望以此维持他的注意力,只要多维持那么几秒钟,他自己就把下个数念出来了。 不过,最近因为牵扯到奖励,孩子平常攒得钱少,临到用时只能现场挣,结果念上5、6轮之后,就不太容易使用我原来的“瞪眼”教学法了,遍数多了之后,孩子反而念不下去了,挣钱时的现场就是商场,也比较嘈杂,更难以维持住注意力。 这个方法,使用不当,时机不当,算是不能用了。后来者可以吸取我的教训,即, a. 常规性活动,应该是可以跟物质奖励相联系的,我当初之所以如此,就是认识在此,拍手无疑是一种常规性的活动。 b.物质奖励,不要搞突然积累,这跟常规性活动的本意相违背,也容易让这些常规性活动,被异化至不良情绪,我就是在这儿犯错的,把一个教学好方法给搞得不能用了。 Fields奖得主Bombieri(陈景润的哥德巴赫猜想工作就引用了他的成名文章),写过一篇科普文章,被翻译成中文,读者似乎定位是小学生,写了11页,我不知道小学生能看懂不,大意是,如何证明 2+3=1+4=5 第二个等号不用证,其实是定义,要证的其实是第一个等号, 2+3=(1+1)+(1+2)=... 这样杀鸡用牛刀,不知道小孩子真能接受吗,但我敢说,要是哪个小孩子喜欢这篇文章,爱不释手,那绝对是未来的数学家。中国人口基数这么大,这样的孩子肯定还是有的,但目前的机制,却不能保证这样的孩子走上数学之路,反而很有可能被数学老师认为是“差生”。 我在Stanford访问那年,有个应届毕业的女博士生得了AIM的5年Fellowship,很是了得。后来上网一搜,果然来历不凡,父母都是哥伦比亚大学的心理学教授,似乎妈妈的学术地位比爸爸还高。 她爸爸有个爱好,就是教自己孩子数学,他女儿的成就,已经证明其成果斐然,值得学习和效法。这位爸爸出了三本书,专门研究如何教小孩子数学的, Wayne Wickelgren (3 books on math training 1 2 ). 书链接地址是Google Group,可能翻墙才能下载。这里试着上传到科学网一下,不成就算了。 Math.Coach_Winkelgren_0425179834.djvu How.To.Solve.Mathematical.Problems_Wickelgren_0486284336.djvu 他书里的内容,对目前中国数学教育界有益,因为他所批判的,正是数学教育界某些人士正在学习美国,准备/正在移植入中国的东西。 不过,对于孩子在数数时候进位制上的问题,书中似乎未讨论。
个人分类: Book-W|10603 次阅读|13 个评论
小时候的挣钱之道
yuliping 2009-8-1 02:38
小时候家在苏北农村,很穷,穷到什么程度?基本上春节才能吃肉和白米饭,白米稀饭也是过年才会有的,平时杂粮蔬菜,现在杂粮是营养食品,那是因为它是细粮的补充,要是让你天天吃杂粮,没有荤菜,一个月 5 口之家只吃 1 斤油,不出 3 天,你的眼睛也会绿的。住的房子总共 3 间,合计也就 40 多平方,两间有 40 多年历史的破瓦房, 1 间草房。穿的衣服就更不讲究了,小学二年级冬天还穿开裆棉裤。过年家里才会买一身新衣服,小孩子调皮,记得有一年不出 5 天,衣服就给磨破了,挨了一顿打。记得上初一时,还穿过妈妈的一件外套,同学们看到纽扣的方向不对曾经取笑过,当然我是尽力否认了。到了 4 年级农村才开始通电,至于家用电器真的只有手电筒了,我家的第一个收音机是我小学 5 年级买的。好了,衣食住都提到了,这是时代背景,下面进入正题。 小时候小孩子是不可能有钱的,家里春节时会给 1 毛或 2 毛钱压岁钱,其他平时就没有了。现在小孩子吃零食很正常,也有很多零钱,可那时农村小孩子可是一分钱没有的,即使帮家里买东西,多余的钱那是全部要上交的。快上一年级的时候(1974),奶奶说废纸可以卖钱, 3 分钱一斤,这真是一个很好的消息,于是开学后不久,就带了一根粗铁丝,一头用东西固定,一头磨尖,捡废纸,每天多少会带点回来,这样积少成多,一次卖个几毛钱。后来听岁数较大的小伙伴讲生财之道,说在废纸篮子里藏点砖头,可以多卖钱,我胆子小,怕万一查出来出问题,偶尔试过,还好没有出过问题。不过我另外想的一个方法就是将废纸适当洒点水,增加重量,篮子上面用干燥的废纸做掩护,这样目标不大。当然废品收购站的工作人员也不是吃干饭的,会经常检查,偶尔嫌纸潮,在称的时候重量打折,那就不上算了。 这样的日子一直到 2 年级结束, 3 年级换了一位老师,老师也穷啊,他也要卖废纸,这个问题怎么办呢?我掌握一个原则,在自己座位附近的废纸就适当捡一些,其他主要是室外和路上的,好像没有出过什么矛盾,相安无事。 3 年级还有一个重大进步,开始做链条枪了,链条枪的子弹是火柴,打出去的声音像小鞭炮。原料有铁丝、自行车钢丝螺帽、自行车链条索子 8-10 个、橡皮筋等。这些原料并不好找,要动脑筋,经常在修自行车摊子附近转悠,可能的话就捡(偷)点。记得有一次,修车师傅下班了,我用钢丝从锁着的工具箱缝里偷了 10 几个钢丝螺帽,别提多高兴了。那时人小,也就 9 周岁(江苏算虚岁),力量不够,用铁丝做枪架是借助杠杆原理在大门搭子上扳,拆解自行车链条也很辛苦,用大铁钉慢慢钉,手上经常有血泡。把钢丝螺帽和链条索子钉在一起绝对是技术活,容易钉歪,钢丝螺帽锉多了容易脱落,锉少了又钉不进去,力量用大了还要防止钢丝螺帽眼被堵上。刚开始废掉了 1 个,后来有经验就好了。当第一把枪做好成功打响后,别提多高兴了。老爸看到我的成果,也大为赞赏。后来有一条件较好的小伙伴看到了我的东东,软磨硬泡要买,只好给他了,第一把枪卖了 3 毛 5 分钱,那是巨款了,够我捡 10 多斤废纸卖了。以后又陆陆续续做过 3 把枪,全部卖了。我现在对机械方面的东东很敏感,可能和小时候的经历相关,改做社科方面的研究可能有点亏了,没有发挥特长。 其他挣钱的途径总体不多,记得还没有上学的时候,一次在麦地里拣到一条蛇蜕的壳,白色,差不多有2米长,不知什么东西,拿回家路上大人看到了说是蛇壳,可以卖钱,好像是卖了2分钱。此外也卖过一种野芋头果的草药根,那东西不容易找,量上不来,也就几分钱。 那么,挣的钱干吗呢?我是从来不舍得买零食吃的,所有的钱攒在一起,买小人书,最便宜的小人书有 7 分钱、 8 分钱一本的,贵的有 2 毛多的。小学期间,我买的小人书差不多有 60 本,这样可以和同学交换看,也经常带到学校给小伙伴看,我是排长(当时班长叫排长,受大环境的影响,呵呵),又有很多小人书,人气可是杠杠的。 小学毕业后,好像突然失去了兴趣,挣钱买小人书也就成了历史。 那时候虽然穷,但是有童年,除了吃不饱外,其他都很快乐。现在的孩子,很难有轻松的童年,真没办法。 2009年8月1日 俞立平于邗上
个人分类: 生活其他|6393 次阅读|7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 20:2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