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系统管理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国际大学与进化论
benlion 2014-5-8 13:02
创新是进化因素,名牌是稳态因素。 20 世纪约 80 年代 -90 年代,曾列出国内外的著名大学名录(按城市地理排列): 中国:清华、北大、协和、南开、武汉、南京、复旦、厦门、中山、香港等; 日本:东京、京都、名古屋等。 美国:哈佛、 MIT 、耶鲁、普林斯顿、哥伦比亚、康乃尔、霍普金斯、芝加哥、 CIT 、斯坦福等; 加拿大:多伦多、 渥 太华等; 澳大利亚:墨尔本等。 欧洲:剑桥、牛津、哥廷根、海德堡、 ETH 、巴黎、莱顿、哥本哈根、布鲁塞尔、耶路撒冷等。 但是,创新能力并不等同于品牌名气,以系统生物学( 1996 年 -1999 年为理论与实验、计算与工程结合方法)为例,美国为西保留地大学最早( 1968 年提出词汇,但属于理论生物学),德国为 Rostock 大学( 2001 年),合成生物学美国为贝克利、波士顿大学等。美国 MIT (合成生物学)、斯坦福(人工 DNA )、哈佛(系统生物学)、康乃尔(分子系统生物工程)和瑞士 ETH (系统生物科学与工程)等却能很快反应和建立研究机构。 附、生物进化论 中国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和欧洲的林耐分类学、拉马克进化论是一个过渡阶段,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奠基了生物学基础,孟德尔遗传学开拓了实验生物学 – 实验方法和数学统计。 拉马克的获得性遗传,在哲学层面是生物自我内在和主动的进化和发展,还达尔文学说是自然环境对生物变异的外在和客观的选择与择优,生物的遗传变异,生物的生存都受制于地理生态因素和遗传诱变因素;因而,生物不是自我进化,而是自然导致和选择进化。 20 世纪 80 年代,在上课讲解动物学和生物形态发生学时,形成的观点是形态的适应和构造的进化或自组织化,而且,进化的发展与适应的变异是一个拓扑生物学现象,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解释的实质上是形态适应,却难以阐述低级与高级物种并存的适应生存现象。 也就走向了生物的系统理论和系统科学的方法论探索,生物体或生物系统是以感觉、代谢、繁殖等器官,以及细胞直接与本底辐射、生态因素,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或相互作用的系统。 贝塔朗菲论述了生物开放系统和以系统论方法的研究;但是,却用的理论生物学和“ organism biology ”词汇。 - (科学家与企业家精神) -
个人分类: 2014y|1837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2011年“超网络与系统管理国际学术会议”
halcon 2010-12-8 20:44
会议名称 :2011年“超网络与系统管理国际学术会议” 时间地点 :2011年5月29日至5月30日;上海。 会议宗旨 :会议为超网络与系统管理研究领域的专家和学者提供一个平台,以交流与研讨该领域的理论、方法与应用的最新成果。 出版 检索 :论文被IEEE出版,被EI与ISTP收录。优秀论文推荐至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obile Communications(SSCI、EI双检索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lectronic Finance 以及 Electronic Government :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三个期刊。 主办方 :上海理工大学超网络研究中心(中国)、上海市(第三期)重点学科“管理科学与工程”、上海理工大学管理学院、美国马萨诸塞大学伊森伯格管理学院超网络研究中心、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奥斯维格分校商学院 征文范围: l 超网络理论与方法 l 超网络在交通、物流、供应链、金融等领域的应用 l 系统建模与仿真 l 复杂系统分析 l 运筹学及其应用 l 智能交通控制与管理技术 l 管理信息系统与决策支持系统 l 物流管理与供应链管理 l 工业工程 l 信息管理与电子商务 l 金融工程 l 区域规划 l 其他管理领域相关主题 重要时间节点: 投稿截止日期:2011年1月5日 返回录用结果:2011年3月1日 会议官网 : bs.usst.edu.cn/icssm 注册费: 类型I:投稿并注册(包括论文出版检索和会务费),大陆2000元;海外(含港澳台)400美元。 类型II:不投稿仅参会(只含会务费),大陆600元,海外(含港澳台)150美元。 会议名誉主席: 汪应洛(中国工程院院士) Anna Nagurney (the John F. Smith Memorial Professor, University of Massachusetts Amherst ) 会 议 主 席: Prof. June Dong(董琼)(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at Oswego,上海理工大学超网络研究中心(中国)) 徐福缘教授(上海理工大学) 特邀报告人: Prof. Anna Nagurney等国际、国内超网络和管理科学领域若干著名科学家。 更多详细内容请登录会议网站: http:// bs.usst.edu.cn/icssm
个人分类: 未分类|4961 次阅读|2 个评论
Linux入门(六)
guodanhuai 2009-8-1 11:27
1 常用命令 l Pwd 显示当前目录 l Cd 改变当前目录 l Ls 显示目录内容 l Find 查找文件 n -name n -size n -user n -atime n -mtime n -newer n -print l Mkdir 建立新目录 l Rmdir 删除目录 l Mv 移动文件和目录 l Cp 复制文件和目录 l Rm 删除文件和目录 l Chmod 改变文件权限 l Chown 改变文件所有权 l Gzip 压缩文件 l Tar 文件打包 l File 查看文件类型 l Mount 安装文件系统 n Mount t msdos 装载软盘 n Mount t iso9660 装载光驱 l Umount 卸载 l Df 列出磁盘空间 l Format 格式化软盘 l Cat 显示文件内容 l Head 仅看文件前部 l Tail 仅看文件尾部 l Grep 查找文件内容 l More less 分屏显示 l Vi 文本编辑工具 l Useradd 创建用户 l Passwd 设置修改用户口令 l Usermod 修改用户信息 l Groupadd 新建群组 l Userdel 删除用户 l Groupdel 删除群组 l Su 用户间切换 l Who 查看当前用户 l Ps 报告进程状态 l Kill 发送信号给进程 l Man 显示帮助手册 l Whereis 寻找命令所在位置 l Info 介绍用户命令 2 管理网络服务2.1 服务守护进程执行流程 Ps 查处的进程,tty=?的即为守护进程 设计和使用守护进程的目的是为了节约系统资源,所以各种守护进程所占有的系统cpu、内存mem以及运行时间time几乎都为零 在没有执行请求时,init守护进程处于等待状态,并不占用太多的系统资源。当它发现创建进程的请求是,就自动结束等待状态,产生进程;进程成果创建后,进入运行状态,当它发现创建的进程结束后,系统要求释放资源,就立即释放进程所占的资源,然后在进入等待状态。 2.2 常见的守护过程2.2.1 Init守护进程 l 设置计算机名称、网络参数 l 设置区域时间 l 坚持文件系统,无误后进行安装 l 删除临时文件 l 启动系统守护进程 2.2.2 Cron 执行一些周期性的自动任务, 2.2.3 Syslog 根据配置文件/etc/syslog.conf中描述的一系列文件,通过中心登记机记录信息。包括 2.2.4 Sendmail2.3 网络配置文件2.3.1 服务 /etc/services 这是一个最著名的超级守护进程,它利用该文件识别网络请求是FTP还是NFS服务的。 每一行都是一个服务,将#可将该服务停止,每个服务使用一个端口 其中0~1023 是专供服务使用,well-known port 1024~49151 所有在internet上登记使用的端口 49151 私人或动态的端口号。 2.3.2 使用xinetd2.3.3 主机地址文件 /etc/hosts2.4 配置FTP服务3 与Windows共享资源3.1 使用Samba共享资源3.1.1 SMB简介 Sewer Message Block,SMB 是在会话层和表示层记以及小部分应用层的协议。SMB使用了NetBIOS应用程序接口。 Samba,Australia, Andrew Tridgell 开发 l 文件服务和打印服务,实现Windows和Linux的资源共享 l 作为NetBIOS名字服务器,解析NetBIOS名字IP。 l 提供SMB客户功能,利用Samba提供的smbClient程序可以在Linux写意类似FTP的方式访问Windows资源 l 备份PC机上的资源 l 提供一个命令行工具,以便对Windows NT服务器和Samba服务器进行有限远程管理。 l http://us6.samba.org/samba/ 3.2 Wine3.3 Ext2tool3.4 Iread3.5 Fsdxt2 以上内容源自ADDIN EN.CITE 许杜村200332243224许杜村RedHatLinux 9中文版入门与进阶3522003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许杜村 2003) 4 系统工程师4.1 Shell l 通配符 n #ls /dev/tty? l 一次建立多个目录 n # mkdir {g1,g3} l Ls l Ln n 对文件建立链接,它使指定的文件与一个新文件名链接起来,用ln命令链接的两个文件具有相同的索引号,每用ln命令建立一个链接,改文件的链接数目就增加1,每用rm命令删除一个文件名,该文件的链接数就会减1,知道链接数减到0,该文件就真正被删除了 n 与cp不同的是,cp是将文件内容复制了一遍,而ln命令却只是建立一个新的链接。 l Passwd n 修改口令 l Shutdown n -a: use /etc/shutdown.allow u -k: don't really shutdown, only warn. u -r: reboot after shutdown. u -h: halt after shutdown. u -P: halt action is to turn off power. u -H: halt action is to just halt. u -f: do a 'fast' reboot (skip fsck). u -F: Force fsck on reboot. u -n: do not go through init but go down real fast. u -c: cancel a running shutdown. u -t secs: delay between warning and kill signal. u ** the time argument is mandatory! (try now) ** 4.2 设置自动启动项 让PostgreSQL自动运行 让Linux每次开机时自动运行用户脚本 可在/etc/rc.d/rc.local文件中,最后加入两行 http://www.searchsv.com.cn/ShowContent_8017.htm 【Reference】 Normal07.8 磅02falsefalsefalseEN-USZH-CNX-NONE/* Style Definitions */table.MsoNormalTable{mso-style-name:普通表格;mso-tstyle-rowband-size:0;mso-tstyle-colband-size:0;mso-style-noshow:yes;mso-style-priority:99;mso-style-qformat:yes;mso-style-parent:;mso-padding-alt:0cm 5.4pt 0cm 5.4pt;mso-para-margin-top:0cm;mso-para-margin-right:0cm;mso-para-margin-bottom:10.0pt;mso-para-margin-left:0cm;line-height:115%;mso-pagination:widow-orphan;font-size:11.0pt;font-family:Calibri,sans-serif;mso-ascii-font-family:Calibri;mso-ascii-theme-font:minor-latin;mso-hansi-font-family:Calibri;mso-hansi-theme-font:minor-latin;mso-fareast-language:EN-US;mso-bidi-language:EN-US;} 许杜村 (2003). Red Hat Linux 9中文版入门与进阶.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个人分类: Linux|3392 次阅读|0 个评论
Linux入门(五)
guodanhuai 2009-8-1 11:25
1 系统管理 1.1 用户管理 1.1.1 添加用户 # useradd 1.1.2 删除用户 #userdel 1.1.3 禁用用户 将/etc/passwd文件中相应用户的用*注释掉即可 1.1.4 建立组 Groupadd 1.1.5 组中加入用户 在 /etc/group文件,将用户名加入用户列表中,用逗号分割开就行了 1.1.6 删除组 Groupdel 1.1.7 查看用户操作 W 1.1.8 查看登录用户 Who 1.1.9 查看登录用户历史 Last 1.2 更新或添加软件包1.2.1 使用图形化界面1.2.2 使用RPM l -i安装 l -U升级 l -F 更新 l -v 显示安装信息 l -h 显示安装进度条 l -e 删除 l -q 查询 l -V验证 l http://www.rpm.org/ 1.2.3 安装tar格式的软件包 l 下载 l 阅读 l 解压缩 l 执行./config l 运行make l 执行make intall 1.3 进程管理1.3.1 查看进程 l # Ps l Top 1.3.2 结束进程 Kill 1.4 任务管理1.5 日志文件系统
个人分类: Linux|2755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7 16:0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