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科学网 标签 素食 相关日志

tag 标签: 素食

相关日志

超過深刻的哲學家並不很難
热度 1 jiangjinsong 2012-3-11 20:13
超過深刻的哲學家並不很難
# 老蒋动保每日谈 #20120312 :不要轻视素食的意义 許多朋友對老蔣天天嘮叨素食很不以為然,他們心說,就算素食有意義,也不過是沒文化的齋公齋婆都能做到的事,沒有什麼文化含量。你一個在大學裏任教的老師,有必要像唐僧一樣天天碎碎念地談論此事嗎? 有必要!請看彼得·辛格在《動物解放》中是怎麼說的: 如果我們看看 18 世紀末相當先進的思想家關於動物的記述,我們或許會注意到一個有趣的事實,就是那時已經在一定程度上接受了考慮動物的權利。除個別的例外,這些思想家,即使是其中最傑出的思想家,都在一個節骨眼上停了下來,即他們的論證會導致他們面對抉擇,是放棄吃其他動物肉這種極其根深蒂固的習慣,還是承認不能實現自己的道德論證的結論。這是反復出現的模式。在閱讀 18 世紀末及其後的著作時,你會經常讀到這樣的文字,作者強調人類對待其他動物是錯誤的,所用的字眼如此激烈,以致使人確信某人終於完全 ,寬恕了自己食肉的內疚,後者似乎是他論證的肯定結果。當寫到動物解放運動的歷史時,邊沁開始的這個時代,將被稱為尋找藉口的時代。 動物解放,彼得·辛格著,祖述憲譯,青島出版社, 2004 , 189-190 頁。 由此可見,實踐素食是許多見解高超的哲學家們做不到的事情,而且他們往往因此而扭曲自己的認識,由於向吃肉欲望投降而不惜自相矛盾,放棄哲學家堅持邏輯一致性的基本要求。在這層意義上,那些能夠克服困難堅持素食的人,在知行合一方面已經超過了許多思維敏捷的哲學家,讓自己的思維獲得了可貴的自由。
个人分类: 敬畏自然|3202 次阅读|4 个评论
整天念叨素食動保有無意義?
热度 7 jiangjinsong 2012-3-10 23:06
�ٱ� laokanke 2012-3-10 19:17 哈哈,这就对了!蒋老师多讨论讨论这种乱伦问题不知道要比整天念叨吃素强多少。读者看了这类博文,会不由自主伸出大拇哥:看人家老蒋还真不是吃素的! 博主回复(2012-3-10 22:28) : 誰敢污蔑我不是吃素的? 博主回复(2012-3-10 22:24) : 笑話,大家都認為好的,還需要我來說嗎? 素食、動物保護是比現實政治更深刻的問題。 ============================================================================================= 以上對話,很有典型意義。 許多朋友雖然沒有明言,心中大概也是這個看法。 其實,這種流行的觀點都是俗見。 從來熱 有什麽價值的陳詞濫調。 當然,在真理被遮蔽之處,孤獨地守候,需要踏實功夫。 功夫不足的時候,常常像個小丑。 這是學人無法擺脫的宿命。 認命,堅守,搏殺、遊戲。 如此而已,豈有他哉?
个人分类: 口無遮攔|2621 次阅读|18 个评论
父母不应该阻止孩子成为素食者
热度 3 jiangjinsong 2012-3-9 22:55
父母不应该阻止孩子成为素食者
# 老蒋动保每日谈 #20120310 :父母不应该阻止孩子成为素食者 我們知道有無數有素食傾向的小孩,在毫無選擇的狀況下,只得與他們肉食的父母同住,而這些父母也極盡所能地防止他們的下一代成為“不正常”的人。 這也是我們該踏出的第一步:允許自己以倫理的眼光,欣賞所有動物的生命。我由飲食開始,因為這是大部分人與動物接觸最多的時刻,不過,這也是最容易使我們的道德感麻木的時刻。在這個肉食的世界脈絡下成為一個素食者,是一項有意識的倫理選擇。由於肉食者對老老少少的素食者異常具有防衛性,也因此,素食者本身就是對肉食文化的一項直接挑戰。 美國與英國的動物權利運動者普遍有著一項基本的認知,那就是,肉食並不是必要的飲食。年輕一代對動物懷有敏銳情感的人們,也逐漸開始反抗他們父母所強加在他們身上的肉食習慣。在英國, 14 歲到 18 歲的素食者的成長率尤其驚人。根據“社會態度調查”的統計,英國的素食者、半素食者和全素者的數目,已經高出了這國家的羅馬天主教徒的數目。 這過去被認為是代表道德不成熟的“幼稚的濫情主義”,顯然已經成為了一個基本的倫理選項;這曾被貶為“品味”的問題,現在也被視為一個關乎正義的問題。所以,動物權利運動的第一項最基本工作,就是應該要解放並保守人類與生俱來的、對其他動物的敏銳感受能力。 动物福音,安德鲁·林基着,李鉴慧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5 年, 167 - 168 页。
个人分类: 敬畏自然|3752 次阅读|8 个评论
毕达哥拉斯为何提倡素食?
热度 2 jiangjinsong 2012-3-9 10:11
毕达哥拉斯为何提倡素食?
# 老蒋动保每日谈 #20120308 :毕达哥拉斯为何提倡素食? 在西方,畢達哥拉斯一般認為是第一個規定信徒要吃素的著名思想家。他的看法受到許多來源的影響,包括奧菲斯教( Orphism )、祆教( Zoroastrianism )和埃及宗教。大概還受到赫西俄德( Hesiod )著作的影響——他說神祇只享用“純粹而無血的仙果”。畢達哥拉斯的素食主義源自他的這些信念:動物被賦予靈魂、人類與動物靈魂有相同的構成、死後靈魂會輪回轉世、非暴力是必須的,以及人類和動物之間的自然與超自然親屬關係。這種形式的素食主義,因而有精神與形而上學的基礎,及倫理上的意義,因為善待非人動物成為畢達哥拉斯追隨者們必須尊重的信條,或許原因是——至少部分原因是——他們相信人性與同情會被殘酷的做法削弱,而因恒常的遵奉而強化。 深层素食主义,福克斯著,王瑞香译,新星出版社, 2005 年版, 6-7 页。
个人分类: 敬畏自然|5327 次阅读|4 个评论
素食者在西方为何常受攻击?
热度 5 jiangjinsong 2012-3-9 09:55
素食者在西方为何常受攻击?
# 老蒋动保每日谈 #20120307 : 素食者在西方为何常受攻击? 在西方,素食者老是和他們的時代格格不入,總是走在時代之前。立場明確的素食者尤其如此,而且他們有許多是犀利的社會批評家和激進分子。這經常導致他們和已確立的權威及穩固的輿論起衝突,他們也付出了代價。今天,素食者仍然遭受社會的摒棄與取笑,而且他們經常被要求為其飲食選擇提出正當的理由,而肉食者卻極少被要求為他們的飲食辯護。 深层素食主义,福克斯著,王瑞香译,新星出版社, 2005 年版, 25 页。
个人分类: 敬畏自然|3494 次阅读|11 个评论
吃一个月素会怎么样?
热度 6 jiangjinsong 2012-3-6 14:41
吃一个月素会怎么样?
# 老蔣動保每日談 #20120305 :一個月素食的實驗會給你帶來什麼? 一個月時間不會給你的健康帶來根本性的轉變,但是這段時間已經足夠讓你發現以下四個事實: 以植物性食物為主的膳食中也有些食物是非常美味的。如果你不嘗試一下素食,你可能永遠發現不了這點。你可能沒法像以前那樣隨心所欲,想吃什麼就吃什麼(你對肉食的渴望可能會超過一個月),但你也會享受到很多美味可口的食物。 素食並沒有你想像的那麼糟糕。很多人可以迅速適應這種變化,並開始喜歡這種膳食。許多人可能要花幾個月才能完全適應這樣的飲食習慣。但是每個人都會發現,將飲食習慣調整到以素食為主的膳食方式,比想像中要簡單得多。 你會感覺到你的身體狀況變得更好。哪怕是僅僅一個月,多數人都會感到健康狀況變得更好,而且體重也很可能會得到不同程度的減輕。你最好在開始素食之前和一個月後都測試一下血樣,你會看到哪怕是這樣短的一段時間之內,你的血象也會有明顯的改善,這就是素食的奇妙之處。 最重要的是,你會發現膳食改變是完全可能的。你可能會喜歡這種新的膳食,也可能不喜歡,但至少,一個月以後,你知道你能完全適應這種新的膳食。只要你喧雜這種膳食,你完全能習慣它。本書中討論的素食對身體的好處,並不僅僅是那些西藏的喇嘛或是斯巴達人一樣的毅力堅韌者才能擁有的,你也可以擁有這些健康的益處,選擇權在你的手中。 《中国健康调查报告》, T.CollinCampbellThomasM.CampbellIII 著,张宇晖译,吉林文史出版社, 2006 年版,第 248-249 页。
个人分类: 敬畏自然|4973 次阅读|32 个评论
[转载]素食、富贵病与事情的真相
dongzg101 2012-3-5 04:10
素食、富贵病与事情的真相 已有 189 次阅读 2012-3-4 21:11 | 个人分类: 《人天逍遥》读书笔记 | 系统分类: 人文社科 | 关键词:素食 富贵病 事情 真相 素食、富贵病与事情的真相 ——《人天逍遥:从科学出发》读书笔记1 引子 《真相竟如此难得》是《人天逍遥:从科学出发》第一篇文章。蒋叔从《中国健康调查报告》切入,尝试消除对素食的偏见和误解,并揭露了医疗界、工业界等行业内幕;展现了“科学”名义下的黑与白。当然,对于《中国健康调查报告》也有不同的声音,可以看延伸阅读 ;下面说说我的心得和想法。 我们面临的营养问题 营养过剩带来系列问题,也就是所谓的富贵病,比如肥胖所引起的各种病。有报道 提到美国的穷人更容易得富贵病,这种情况,在中国也有这个趋势——营养不良的问题,在中国大部分地区,也许成为了过去。 但由于传统观念,国人对吃喝还是很为迷恋,“请客吃饭”还是一种时尚;比如从科学网的不少网友聚会的照片来看,大吃大喝还是必备节目之一。 因此,部分国人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是营养过剩,而不是营养不足——这个问题是前提,后面将围绕这个问题展开。 要不要选择素食? 既然有营养过剩问题,就不得不提到素食。对于不同人,素食的意义不同;最直观的,比如有助于预防营养过剩、低碳等。略作延伸,还有动物保护,宗教等方面的意义;很多,不赘述。这些是素食的正面因素。 素食存在争议的大约有三个问题:营养,习惯以及主义。营养问题就是素食能不能满足需求,素食主义者认为是足够的;但反对者总会列出体力劳动者之类的,对肉食的需求强烈。第二个人问题,习惯问题,大约指的是“喜欢”肉食或者“不喜欢”素食;或者体质差异。第三个问题就是有人不喜欢被强加或被宣传接受某种主义。 在我看来,这三个争议不构成拒绝素食的理由。抛弃一切主义、宗教来看,素食,或者部分素食,对部分营养可能过剩或者营养充足的人来说,是值得尝试的。 如何直面素食 素食既然是值得尝试的事情,那么为什么还有人抗拒?我认为是不理解和误会。对宣传素食的朋友来说,对素食的拒绝,也许是一件很古怪的事情:明明是一件好事,居然还可能被拒绝甚至误会! 我想可能和人们的接受心理以及宣传方式有关。从心理上来说,人们经常“犯贱”(抱歉我想不到更合适的词),习惯认为送上门的一切,不是好的。从宣传方式上来说,人们拒绝功利色彩浓厚的素食,比如素菜馆的宣传素食,比如夹带宗教的宣传素食。 因此,建议素食宣传者,淡化各种功利色彩,以单纯的形式来传播素食文化;对于被宣传者来说,不妨敞开胸怀,大胆尝试,感觉不排斥,就可能走向接受。 具体的尝试素食,可能需要一个过程,我博文《 初次素食96小时报告 》有一个小结,对初次素食的人来说,也许有点参考价值。别学我上来整天白菜豆腐,嘴里真的很淡! 事情的真相 事情的真相只有一个!但事实上,很多事情大众是必然不会了解到真相的。《真相竟如此难得》一文提到政府、医疗界、工业界、媒体等,都将利益置于健康之上;我很认同。 由于信息的不透明、不对称和垄断。我们接触到的信息,往往是被各种加工、或者被操纵修改了的信息。如今的互联网,一样如此。 那么,谁来透露事情的真相?我认为只有学者,有社会责任感的学者——他们也许是有能力发现的群体。但他们一样会面临被欺骗和利益相关的局面;这时候就是良知、专业和思考出场——这是他们可能所擅长的。当然可能还需要途径和平台,比如记者、媒体或权威机构。 我的行动 前面扯了一堆,不能光闲扯,我也该有点自己的行动。那么,我的计划是: 合理的尝试素食。上次因为打赌输了,一咬牙坚持下来几天素食,不够静心;匹夫之勇,哈哈~ 延伸阅读: 蒋叔的博客 《 人 天 逍遥:从科学出发》在线购买(当当) 《中国健康调查报告》的另一面 穷人更容易患上富贵病 =============================关于博主============================= 博主的主要兴趣是:知识管理;相关兴趣有:语义网、机电及DIY、哲学与心理、信息安全、科幻等。 我的常用博客在科学网 (访问可点链接,下同); 新浪微博是@outcrop ,欢迎互粉;建了一个超级QQ群:17662971,希望能闲聊无白丁,欢迎加入;自己打理着一个 机电工程师 小网站,欢迎来玩。无宗教信仰,提倡动物保护。最近在科学网关注“ 科学网大学 ”,欢迎加入 科学网大学群组 讨论、尝试。
个人分类: 营养健康|1152 次阅读|0 个评论
素食、富贵病与事情的真相
热度 6 outcrop 2012-3-4 21:11
素食、富贵病与事情的真相 ——《人天逍遥:从科学出发》读书笔记1 引子 《真相竟如此难得》是《人天逍遥:从科学出发》第一篇文章。蒋叔从《中国健康调查报告》切入,尝试消除对素食的偏见和误解,并揭露了医疗界、工业界等行业内幕;展现了“科学”名义下的黑与白。当然,对于《中国健康调查报告》也有不同的声音,可以看延伸阅读 ;下面说说我的心得和想法。 我们面临的营养问题 营养过剩带来系列问题,也就是所谓的富贵病,比如肥胖所引起的各种病。有报道 提到美国的穷人更容易得富贵病,这种情况,在中国也有这个趋势——营养不良的问题,在中国大部分地区,也许成为了过去。 但由于传统观念,国人对吃喝还是很为迷恋,“请客吃饭”还是一种时尚;比如从科学网的不少网友聚会的照片来看,大吃大喝还是必备节目之一。 因此,部分国人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是营养过剩,而不是营养不足——这个问题是前提,后面将围绕这个问题展开。 要不要选择素食? 既然有营养过剩问题,就不得不提到素食。对于不同人,素食的意义不同;最直观的,比如有助于预防营养过剩、低碳等。略作延伸,还有动物保护,宗教等方面的意义;很多,不赘述。这些是素食的正面因素。 素食存在争议的大约有三个问题:营养,习惯以及主义。营养问题就是素食能不能满足需求,素食主义者认为是足够的;但反对者总会列出体力劳动者之类的,对肉食的需求强烈。第二个人问题,习惯问题,大约指的是“喜欢”肉食或者“不喜欢”素食;或者体质差异。第三个问题就是有人不喜欢被强加或被宣传接受某种主义。 在我看来,这三个争议不构成拒绝素食的理由。抛弃一切主义、宗教来看,素食,或者部分素食,对部分营养可能过剩或者营养充足的人来说,是值得尝试的。 如何直面素食 素食既然是值得尝试的事情,那么为什么还有人抗拒?我认为是不理解和误会。对宣传素食的朋友来说,对素食的拒绝,也许是一件很古怪的事情:明明是一件好事,居然还可能被拒绝甚至误会! 我想可能和人们的接受心理以及宣传方式有关。从心理上来说,人们经常“犯贱”(抱歉我想不到更合适的词),习惯认为送上门的一切,不是好的。从宣传方式上来说,人们拒绝功利色彩浓厚的素食,比如素菜馆的宣传素食,比如夹带宗教的宣传素食。 因此,建议素食宣传者,淡化各种功利色彩,以单纯的形式来传播素食文化;对于被宣传者来说,不妨敞开胸怀,大胆尝试,感觉不排斥,就可能走向接受。 具体的尝试素食,可能需要一个过程,我博文《 初次素食96小时报告 》有一个小结,对初次素食的人来说,也许有点参考价值。别学我上来整天白菜豆腐,嘴里真的很淡! 事情的真相 事情的真相只有一个!但事实上,很多事情大众是必然不会了解到真相的。《真相竟如此难得》一文提到政府、医疗界、工业界、媒体等,都将利益置于健康之上;我很认同。 由于信息的不透明、不对称和垄断。我们接触到的信息,往往是被各种加工、或者被操纵修改了的信息。如今的互联网,一样如此。 那么,谁来透露事情的真相?我认为只有学者,有社会责任感的学者——他们也许是有能力发现的群体。但他们一样会面临被欺骗和利益相关的局面;这时候就是良知、专业和思考出场——这是他们可能所擅长的。当然可能还需要途径和平台,比如记者、媒体或权威机构。 我的行动 前面扯了一堆,不能光闲扯,我也该有点自己的行动。那么,我的计划是: 合理的尝试素食。上次因为打赌输了,一咬牙坚持下来几天素食,不够静心;匹夫之勇,哈哈~ 延伸阅读: 蒋叔的博客 《 人 天 逍遥:从科学出发》在线购买(当当) 《中国健康调查报告》的另一面 穷人更容易患上富贵病 =============================关于博主============================= 博主的主要兴趣是:知识管理;相关兴趣有:语义网、机电及DIY、哲学与心理、信息安全、科幻等。 我的常用博客在科学网 (访问可点链接,下同); 新浪微博是@outcrop ,欢迎互粉;建了一个超级QQ群:17662971,希望能闲聊无白丁,欢迎加入;自己打理着一个 机电工程师 小网站,欢迎来玩。无宗教信仰,提倡动物保护。最近在科学网关注“ 科学网大学 ”,欢迎加入 科学网大学群组 讨论、尝试。
个人分类: 《人天逍遥》读书笔记|3621 次阅读|21 个评论
#老蒋动保每日谈#20120304:托尔斯泰是如何劝亲人吃素的
热度 4 jiangjinsong 2012-3-3 23:27
#老蒋动保每日谈#20120304:托尔斯泰是如何劝亲人吃素的
在亞曆山德拉·托爾斯泰的著作:《托爾斯泰:家父的一生》裏,提到有一次她的姑姑來吃晚飯,父親決定要讓她姑姑認識她自欺欺人的飲食習慣。 姑姑愛吃東西,可是我們請她吃素的食物時,她很憤怒,說不吃這些剩菜,要我們煮肉、雞給她吃。下次她再來吃晚飯時,看到一只活雞綁在她的椅子上,一把大刀放在她的餐盤裏時,她嚇了一大跳。 “這是幹什麼?”姑姑問道。 “你要吃的雞肉。”托爾斯泰說著也忍不住笑。“我們都不願意殺它,因此我們把一切材料都準備好了,請你自己去動手。” 很顯然的,姑姑也被想吃肉就得去殺雞的事實嚇到了。她和我們大多數的人一樣,不希望知道肉是哪里來的。大多數的人都願意吃肉,但是卻不願意看到動物的血;只想自視為消費者,而不是殺生者。 新世纪饮食,约翰·罗宾斯著,张国蓉涂世玲译,郑如伶审订,珠海出版社, 2011 年, 117-118 页。
个人分类: 敬畏自然|3546 次阅读|19 个评论
#老蒋动保每日谈#20120303:托尔斯泰为啥提倡素食?
热度 3 jiangjinsong 2012-3-3 10:35
#老蒋动保每日谈#20120303:托尔斯泰为啥提倡素食?
# 老蔣動保每日談 #20120303 :托爾斯泰:向上的第一步 不久前我和一個退伍軍人聊天。他是個屠戶。當聽我說到人不應該殺生的時候他很詫異,以為服從命令而殺生不過是尋常之事。但他隨後還是贊同了我的觀點:“尤其是宰殺安靜、溫順的牛的時候。可憐的動物!他們毫無戒備地給牽來,毫不知道人類的殺心。真讓人於心不忍。”   可悲啊!令人難過的倒不是動物的被虐待,被屠殺,令人難過的是一個人完全不必要地泯滅了他心中最高尚的靈性 -- 也就是同情和憐憫眾生之心 -- 因為壓制自己的情感而變得冷酷無情。然而,勿殺生的戒律畢竟是如此之深地植根於人們的心靈!   一次我離開莫斯科,路上被幾輛去塞爾普科夫附近的森林采木料的大車稍了一程。那是復活節前的一個星期四。我坐在第一輛車上,車夫是個粗壯、赤紅臉的漢子。他顯然喝多了酒。進入一個村莊的時候,我們看見一個肥壯的大白豬被人從場院裏拖出來要殺。豬淒厲地嘶叫著,好像是人在哭嚎。他們在我們經過的時候開始動手了。一個人用刀豁開了豬的喉管。豬更加淒慘的叫起來,聲音撕心裂肺。它拼命從那些人手下掙扎出來,渾身是血,想要逃跑。   我是個近視眼,沒有看清所有的細節。我只看到豬像人一樣的肉紅色的身體,聽見它垂死的慘叫。但是車把式清楚地看到了一切。他們把豬逮了回去,打翻在地,切斷了喉嚨。當豬的嘶叫聲漸漸微弱終於聽不到了的時候,車把式沉重地歎了口氣。“難道我們可以做這樣的事而問心無愧嗎?”   人類對殺生的行為是如此強烈地厭惡。然而人們卻相與效尤,放縱貪欲,藉口上帝不禁殺生,特別是蔽於積習,因而輕易地喪失了本心。   我只想說,一系列的善舉乃是通向至善的必由之路;如果人對善的嚮往出自真心,則他們必須遵循一定的步驟,身體力行,才能達到;而在這一系列步驟中,人首先應該努力實踐的就是克己、自律。實踐克己與自律的努力必須遵循一系列的步驟,其中首先應該做到的就是飲食習慣上的節制。而且,如果人們真正嚴肅地向善,他們首先應該摒棄的就是殺生取食,因為,且不說肉食帶給人狂躁的情緒,這種行為本身就是不道德的,是與人性相違背的屠殺,而只是為了滿足人的貪婪與口腹之欲。   屈於眾議而昧於理性的人會問:“但是,既然殺生食肉之為不義早為人所共知,為什麼人類還不能服從勿殺生的戒律呢?”我將回答:因為人類道德完善(這是其他一切進步的基礎)的步伐總是緩慢的,然而真正的、並非表像上的進步乃是表現在永不停滯、與日俱新,漸脫於卑下以就於崇高的努力。   素食主義的發展正是這樣一種緩慢然而持續不斷地進步。這是人類生活中本有的傾向,是一種本能地放棄肉食轉而吃素的趨勢,也是一種有意識地自置於至善的努力。所有人的努力最終會殊途同歸地彙聚成一股強大的潮流,而這潮流,正就是素食主義。素食主義的運動在近十年來發展得越來越快了。每年都有越來越多關於素食的書籍、期刊問世;生活中你會遇到越來越多的人不再吃肉;而在國外,像德國、英國和美國,素食酒店和素食餐館更是每年都在增加。   素食主義的運動會給那些致力於將天國降臨塵世的人們帶來不同尋常的大歡喜。這倒不是說素食本身是達到那個境界的重要的一步(在通向至善的路上,每向前的一步都是同等的重要,或者說同等的無足重輕),而是說,它證明了人類追求自身道德完善的努力是真誠和嚴肅的。千里之行始於足下,素食主義正是這自然不可易之法的第一步。   人們必會欣喜於此,正如在盲目中摸索無數次而一次次以失敗告終之後,所有人終於彙聚在那唯一的向上的階梯之下並且爭先邁出了通向這階梯的第一步,心裏堅信,這是引他們向上的第一步,舍此並無它途。 列夫·托尔斯泰( 1828-1910 ),向上的第一步,摘自:地球也是它们的,宁夏人民出版社, 2007 年版, 154-156 页。
个人分类: 敬畏自然|3100 次阅读|9 个评论
再吃狗肉,食不甘味——是不是中了蒋科学的毒太深?
热度 11 famingkuang 2012-3-1 22:01
昨天小小(一只狗)因暴食过度胀断肚肠而亡,本家二哥说弃之可惜了,于是在它沿未断气之时补了它一刀放血。 大儿子起来看见杀狗,一声不吭就去学校去了,小发发从学校回来吃中饭时听说是狗肉(小小),拿起饭碗就到隔壁房间吃光饭去了。 发发一家已经不吃狗肉六年有余,今天重吃狗肉,真是味同嚼蜡,不知是发妻的厨艺大不如前还是狗肉本身不好吃。发妻拿一碗给房东吃,她说真香,今天干脆把一大包还没炒的狗肉都给她去了,她笑得眼睛都咪了。 前两天我才和发妻讨论要不要再吃狗肉一事,讨论结果是:反正我们一家什么教都不信,也没什么不敢吃的,只要不是贪吃狗肉,顺事而为的吃点儿狗肉又有什么关系呢? 不幸的是才过一两天,不太讨人喜欢的小小就死了,是不是小小就是用它的死来唤醒发发一家的良知? 还是发发一家中了蒋科学的素食主义的毒太深了? 另:胖胖和瘦瘦依然故我的那样可爱,瘦瘦现在是四个孩子的妈妈了。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483 次阅读|29 个评论
#老蒋动保每日谈#20120229:甚至纯素食也完全可以满足营养需求
热度 5 jiangjinsong 2012-2-29 08:58
#老蒋动保每日谈#20120229:甚至纯素食也完全可以满足营养需求
過去曾經認為肉類蛋白質的品質最優,但早在 1950 年,英國醫學會的營養委員會就說過: 業已公認,必須的蛋白質基本單位來自植物性還是動物性食物並不重要,只要以可利用的形式供應和搭配適當。 雖然動物性食品(特別是蛋、奶)確實含有全面平衡的氨基酸,但像大豆和堅果類的植物性食品所含的氨基酸也很全面。何況一餐同時吃不同的植物蛋白,很容易搭配提供與動物蛋白完全相等的蛋白質。這個原理叫“蛋白質互補”。然而,即使沒有不同蛋白質搭配的互補效應,我們所吃的大多數植物性食物,不止是堅果和豆類,甚至小麥、大米和馬鈴薯,本身都含有充足的蛋白質,能夠滿足我們身體的需要。 只要我們不吃主要含碳水化合物或脂肪的垃圾食品,膳食的熱量足夠,就不會造成蛋白質不足。 肉類所含的營養成分不止是蛋白質,其他的營養素都很容易從素食的食品中獲得,無須特別注意。 唯有純素食者需要特備註意飲食。在必須的營養素中,似乎只有維生素 B12( 其實也只有這一種 ) 是一般植物性食物所不能供應的。蛋奶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 B12 ,但是植物性食物中含量極低,不易利用。 可是,從海藻(如海帶)、日本傳統發酵法制作的豆醬和亞洲某些地區的發酵豆製品——印尼豆豉(日本發酵法是從中國傳過去的,我們只要吃點豆瓣醬、甜麵醬、豆豉之類就可搞定維生素 B12 ——老蔣按。),可以獲得維生素 B12 ,而這些在西方國家的健康食品店中都可買到。我們腸道裏的細菌也可以製造 B12 。對純素這所做的研究表明,他們多年沒有吃過明顯含有維生素 B12 的食物,但血液裏 B12 含量仍維持在正常水準。 《动物解放》,彼得·辛格 著,祖述宪 译,青岛出版社, 2004 年, 164-165 页。
个人分类: 敬畏自然|3355 次阅读|17 个评论
初次素食96小时报告
热度 22 outcrop 2012-2-28 21:43
上次博文提到《 明天开始,素食三天 》,由于手机里的照片不好弄出来,拖着一直没报告这次素食的感触;今天没图片也还是报告下。 收获 上周的素食,坚持了96小时,直到周末。收获有两点: 精神上,明白了素食的意义在于减少对生命的杀害等理念以及合理的素食方式。 肉体上,饭后不怎么犯困,精神不错;比较神清气爽。 不适 感觉不适的也有两点: 嘴里味很淡。本来是觉得饿得快,后来仔细想想是味很淡,估计是缺盐造成的——白菜豆腐里实在没啥盐。还好后来在蒋叔提醒下,买了点辣干子,感觉好多了。 喝绿茶胃不舒服。估计是油水太少,不过不喝也不怎么犯困。 小结 96小时素食后,感觉良好,对荤菜也没有太迫切的向往。但由于对合理的素食方式不够了解,导致开始的两天感觉嘴里很淡;因此总结了留言和博文,重点摘录几条初次素食者可能需要注意的地方: 初次素食,吃的量應該多一點,另外如果擔心營養的問題,可以多吃一點乾果、水果。(蒋叔) 年青人施行素食,吃的品种一定要多,豆制品不可少。要不然会瘦得太快,何况还有学业、还有工作、还有结婚生子等等的劳心劳力的事要去做。(niming007 ) 追求的是素食主义的目的,不是素食主义的形式。(王春艳老师) 素食的意义在于减少对生命的杀害,所以条件不具备未必一定要多麽纯净。(蒋叔) 消化道内的细菌群落需要适应调整,完全素食需要一段时间调整。(咪咪狗) 可以口袋里放几块巧克力,没人看见的时候吃点(像我一样)。(贾伟老师) 展望 这次素食时间很短,因此只是肤浅的感受了一下素食这种生活方式;以后会做进一步的素食尝试。 鸣谢 感谢诸位关注和支持的朋友,特别是蒋叔;其他的就不一一谢过啦 延伸阅读: 如何应对素食挑战? 素食完全可以满足营养需求 =============================关于博主============================= 博主的主要兴趣是:知识管理;相关兴趣有:语义网、机电及DIY、哲学与心理、信息安全、科幻等。 我的常用博客在科学网 (访问可点链接,下同); 新浪微博是@outcrop ,欢迎互粉;建了一个超级QQ群:17662971,希望能闲聊无白丁,欢迎加入;自己打理着一个 机电工程师 小网站,欢迎来玩。无宗教信仰,提倡动物保护。最近在科学网关注“ 科学网大学 ”,欢迎加入 科学网大学群组 讨论、尝试。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969 次阅读|71 个评论
#老蒋动保每日谈#20120228:素食完全可以满足营养需求
热度 10 jiangjinsong 2012-2-28 00:26
#老蒋动保每日谈#20120228:素食完全可以满足营养需求
# 老蒋动保每日谈 #20120228 :素食完全可以满足营养需求 許多朋友其實很想吃素,但是往往擔心健康的問題而不敢吃素。其實,這大可不必擔心。 世界上許多地方都有素食的文化傳統,那裏的人身體都很健康,甚至比那兒的吃肉的人更健康。虔誠的印度教徒的素食歷史已有 2000 多年,聖雄甘地終身素食,在暗殺者的子彈結束他充滿活力的生命時,他已年近 80 歲。英國的素食運動迄今(辛格著作修訂版出版於 1990 年——抄錄者)已有 140 多年,現在的素食者已是第三代和第四代了。許多素食的傑出人士都是長壽的,如達·芬奇、托爾斯泰和蕭伯納都是長壽的,而且畢生過著創造性的生活。其實,大部分老壽星幾乎都是不吃肉的。 科學家發現,厄瓜多爾的維卡班巴山谷的居民超過百歲者常見,還有活到 122 歲的男人,這些人每週吃肉不超過 1 盎司(相當於 28.35 克, 50 克是一兩)匈牙利對所有在世的百歲老人的調查發現,他們大部分是素食者。 很多體育明星也是素食者。 比如,奧運會長程游泳專案冠軍默裏·羅斯( MurrayRose ),曾獲奧運會 400 米和 1500 米自由泳三枚金牌,保持過這些專案的世界紀錄。 著名芬蘭長跑運動員帕渥·納米( PaavoNrumi ) , 曾獲奧運會 9 枚 金牌,被時代雜誌評為 20 世紀最佳運動員。 籃球明星比爾·沃爾頓( BillWaiton ) , 著名籃球中鋒和最有價值球員,名列美國 NBA 歷史上最偉大的 50 位籃球明星之一。 三項全能“鐵人”戴夫·斯科特( DaveScott ),曾獲世界運動會三項全能的 6 枚金牌,是進入鐵人名人堂的第一人。 奧運會 400 米欄冠軍埃德溫·摩西( EdwinMoses ) ,2 次獲奧運會 400 米跨欄金牌,並曾長期保持這項世界紀錄。 所有這些都說明了肉食並非增強身體耐力所必需的。 《动物解放》,彼得·辛格著,祖述宪译,青岛出版社, 2004 年, 163 页。
个人分类: 敬畏自然|3944 次阅读|22 个评论
没有肉吃究竟是好事还是坏事?
热度 3 jiangjinsong 2012-2-26 10:02
没有肉吃究竟是好事还是坏事?
# 老蒋动保每日谈 #20120226 :人类第一次大规模的素食实验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有關肉食的傳統觀念首次被較大規模的先進地區質疑。在大戰中,丹麥的進口完全被聯軍封鎖,因為擔心可能因此造成糧荒,丹麥政府指定米克爾·欣德第醫生來協調發展一個全國糧食配給計畫。欣得第醫生的做法,是把國內生產的穀類拿來喂人,不為生產肉類而拿去喂禽畜。此篇報告被刊登於美國醫學協會雜誌。這是第一次以超過 300 萬人為對象的大規模素食實驗。 這件事的結果令科學家們驚愕不止。當他們計算哥本哈根在食物最缺乏那段時間( 1917 年 10 月至 1918 年 10 月)的死亡率時,發現因疾病而去世的死亡率,是有歷史以來最低的。事實上,這段時間的死亡率比過去 18 年的平均數整整下降了 34% 。 看到這樣的資料,很難不讓人想到丹麥的全國素食與巨幅下降的死亡率有連帶關係。 心存這種想法的科學家們,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得到更多發人深省的數據。在大戰當中,挪威被德國佔領,挪威政府被迫大量減少,甚至完全斷絕肉食的供應。 結果再度使科學家們大為驚異,死於循環系統疾病的死亡率極戲劇化地降低了。挪威人在戰後恢復了原有的飲食習慣,可想而知,死亡率也相對增加了。在這個變動期間,動物性油脂的消耗量與循環系統疾病的死亡率之間的相關性,近乎數學的準確性。 無意中發現這個關係的研究人員,想要知道這是否僅是巧合,因此他們的眼光轉向其他的國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英國及瑞士的肉類及肉質食品消耗量也減少了很多。研究人員發現,這兩個國家的健康情形亦有可觀的改進。在英國,嬰兒與稚齡幼兒的死亡率降到從未有的低,同時貧血症的罹患率也降了非常多,兒童的成長率及牙齒健康情形亦比過去任何時候好,還有很多其他跡象顯示健康情況大幅改善。 素食可使健康情形改善的可能性,是越來越不容忽視了。 《新世纪饮食》,约翰·罗宾斯著,张国蓉涂世玲译,郑如邻审订,珠海出版社,131-132页。
个人分类: 敬畏自然|3687 次阅读|9 个评论
納粹集中營留下來的珍貴文字!
热度 2 jiangjinsong 2012-2-24 22:48
納粹集中營留下來的珍貴文字!
# 老蔣動保每日談 #2012025 ,一個和平主義者在納粹監獄中對肉食的思考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庫普弗被關在大丘( Dachau )的集中營裏面,他的罪名是什麼呢?庫普弗是一個和平主義者。 大丘是地獄中的地獄。庫普弗想辦法偷到紙和鉛筆,偷偷寫日記。庫普弗只能利用不受人監視的珍貴時刻來寫日記,再把他的秘密埋在地下。他心裏很明白,若是納粹發現了他的日記,他的下場會如何。 1945 年 4 月 29 日,盟軍解放大丘,庫普弗也重獲自由,他的日記不再是秘密了。埃德加·庫普弗的日記成為芝加哥大學圖書館特別館的收藏品,在一篇名為《動物,我的同志》文中,庫普弗是這麼寫的: 這篇文章是在大丘集中營的各種殘刑酷法中寫成的。那是我在生病時候偷偷在醫院裏寫的,死神無法隨時都緊跟著我們;曾經在四個半月內, 12000 人成為死神的俘虜…… 你問我為什麼不吃肉?你對我的行為感覺費解……我不吃肉,是因為我不能拿其他生靈的痛苦和死亡來滋養我的身體。我拒絕吃肉,因為我本身都在承受很大的痛苦;設身處地,我自然可以感受到其他生靈的痛苦。我並不是在傳教。我寫封信給你,因為你老早就覺醒了,知道要理智地去控制感情的衝動,身心內外都得為自己的行為負責任,你也知道最高法院就在我們的良心裏…… 我無意在此指責任何人的不是……我認為這是我的責任,激勵我自己的良心……重點是——我希望在一個更好的世界裏成長。那個世界裏,與道德觀契合的更高法律能為人民帶來更多的幸福;上帝的十誡中所說的“他們應該相親相愛”為大家所奉行。 《新世紀飲食》,約翰·羅賓斯著,張國蓉塗世玲譯,鄭如鄰審訂,珠海出版社, 108-109 頁。
个人分类: 敬畏自然|3878 次阅读|5 个评论
刘洋同学看过来:#老蒋动保每日谈#2012024,如何应对素食挑战?
热度 10 jiangjinsong 2012-2-23 13:16
刘洋同学这两天也许正在经历考验,身体有可能有点不适应,这都是正常的,因为改变一种习惯都会遇到这种情形,但是,其实只有稍微注意一点就会让这个短暂的过渡期容易渡过一点。其实,真正习惯了,素食很容易。我从来没有什么坚持素食一说,是在享受素食。 # 老蒋动保每日谈 #2012024 ,如何应对尝试素食所面临的挑战? 从长远看,素食比肉食成本更低,更物美价廉。但是在你最初学习的阶段,你可能会花点冤枉钱,尝试些新的菜式。(老蒋吐血推荐一个家常素食菜谱的博客: http://blog.sina.com.cn/veg )这样做是完全值得的。 吃得好一点。如果你到外面的餐馆就餐,尽量多尝试几家餐馆,找到比较符合自己口味的素食餐馆。通常情况下,少数民族的餐馆不仅你能提供喝多素食菜式,而且味道也非常好。(这是坎贝尔先生针对美国人说的,中国人可以找当地的素餐馆,也可以在餐馆中点没有动物尸体的素食。)你需要了解一下外面的餐馆,知道自己可以选择哪些餐馆。(刘洋同学在学校条件更差,那就买点干果、豆腐干之类的吧。) 尽量吃饱。你选择素食的健康考虑之一可能是为了减肥。这没问题,靠素膳一定能做到这点。但不管你怎么做,你一定不要刻意节食,一定不要饿肚子。 吃多种多样的素食。这不仅能保证你能得到充足的营养,也能保持你对这种膳食的兴趣。 《中国健康调查报告》, T.CollinCampbellThomasM.CampbellIII 著,张宇晖译,吉林文史出版社, 2006 年版,第 250 页。
个人分类: 敬畏自然|3701 次阅读|39 个评论
準備嘗試素食的朋友看過來:#老蒋动保每日谈#2012023
热度 4 jiangjinsong 2012-2-23 09:01
# 老蒋动保每日谈 #2012023 ,刚开始尝试素食的时候你会面临什么样的挑战? 坎贝尔教授如是说: 如果你肯听取我的建议,花一个月的时间尝试以素食为主的膳食,你很可能将面对以下五项大的挑战: 第一周,你的胃可能会感觉不适,因为你的消化系统要进行必要的调整。这是很自然的反应,你不需要担心什么,通常这个过程不会持续很久。 你和可能要花一些时间来适应这种调整。不要吝惜这段时间(你要知道心脏病和癌症也是需要花时间才能形成的)。特别需要提醒的是,你需要学一些新的食谱,品尝一些新菜,找到新的餐馆。你需要在味觉系统的调理上花一点功夫,创造一些新的、你真正能够享受的素材菜式。这是关键。 你需要做好精神方面的调整。很多人,特别是在吃正餐的时候,不管面前的盘子有多满,都会条件反射地想,没有肉就算不上是真正意义的一顿饭。你需要克服这个偏见。 你可能不能再光顾以前常去的那些餐馆,而且即使去的话,你也不能点以前喜欢吃的那些荤菜。这也要花一点时间去调整。 你以前的朋友、亲属和同事可能不会支持你。不管处于什么原因,很多人会觉得,如果你变成了素食者或是激进的素食者,对他们来说是一种压力。原因很可能在于,从内心深处讲,他们知道自己的饮食习惯并不十分健康,当发现能放弃这种不健康的饮食习惯,而他们做不到的话,他们觉得有压力。 《中国健康调查报告》, T.CollinCampbellThomasM.CampbellIII 著,张宇晖译,吉林文史出版社, 2006 年版, 249-250 页。
个人分类: 敬畏自然|3270 次阅读|8 个评论
#老蒋动保每日谈#20120222,完全素食不能保证健康吗?
热度 4 jiangjinsong 2012-2-22 10:01
# 老蒋动保每日谈 #20120222 ,完全素食不能保证健康吗? 中国健康调查的研究显示,动物性食物占食物总摄入量的比例越低,对身体的好处越明显,哪怕是将动物性食物占总热量摄入的比例从 10% 降低到 0% ,好处也是非常明显的。因此,将动物性食物占总热量摄入的比例降低到零给身体带来的益处最大,这样的想法并不是没有道理的,至少对于那些容易患慢性疾病的人来说是这样的。 我个人的建议是将动物性食物从您的膳食中完全剔除掉,但是,你也不用做得过分。如果蔬菜汤中有那么一点鸡精,或是全麦面包中带有一点鸡蛋的话,你完全没有必要担心。从营养学的角度上来说,这么小的量很可能是微不足道的。更重要的是,当你在膳食中发现有极少量动物性食物时,能够放松下来,这样使就餐更轻松些。这一点特别重要,尤其是你在外面餐馆吃饭或是购买熟食的时候。 《中国健康调查报告》, T.CollinCampbellThomasM.CampbellIII 著,张宇晖译,吉林文史出版社, 2006 年版, 245-247 页。 关于这本书,鄙人写过一篇书评: 为何真相竟如此难得? 蒋劲松 http://www.gmw.cn 2007-01-07 来源: 博览群书    老实说,作为一位素食者,本书的基本立场――以动物性食物为主的膳食会导致慢性疾病的发生,以植物性食物为主的膳食最有利于健康,也最能有效地预防和控制慢性疾病――,对我来说并非什么“石破天惊”的新观念,不过是一些未被大众普遍接受的常识而已。美国的相关研究表明,素食者的营养知识和意识都要比肉食者明显 高出许多。这再次印证了女性主义科学哲学家桑德拉・哈丁“立场认识论”的观点:边缘人群往往比主流群体更有反思批判能力,看问题更加全面,因而观点往往也更加客观。然而,我仍然惊讶地发现,甚至连大多数素食者都不假思索地接受的许多理念,仍然是没有科学依据,仅仅体现了食品工业利益的迷思(myth)。   从1983到1989年,在美国康奈尔大学、英国牛津大学、中国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以及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研究所等多家中外权威机构精诚合作,在中国24个省市区的69个县开展了三次关于膳食、生活方式和疾病死亡率的流行病学研究。这项研究荣获我国卫生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并被《纽约时报》称为“流行病学研究的巅峰之作”;然而它在国内的影响却并不很大。反而是在国外,不仅发表了几十篇广为引证的研究论文,而且还为许多国家的电视和平面媒体作为专题广泛报道。   该项研究的主要领导者T.柯林・坎贝尔教授,发表过350篇论文,荣获包括1998年美国癌症研究所颁发的终身成就奖在内的无数奖励,是世界营养学界的最重要权威之一。《中国健康调查报告》就是他积一生营养学研究心得精心打造的科普杰作,出版之后好评如潮。诺贝尔奖得主罗伯特・C・理查森教授称赞本书在营养学图书中占有重要地位。美国预防医学研究所创始人及所长迪安・奥尼什教授称之为迄今为止最为重要的营养学专著。   多少年来,动物蛋白意味着健康、强壮、进步乃至文明和希望,这一“迷思”早已深入人心,根深蒂固,成为不言自明、天经地义的常识。甚至有许多人将近代以来中国国势不振、文化衰退,全都归罪于中国人的饮食传统。基于大量确凿的科学事实,经过严谨的论证,本书得出了非常明确的结论:动物蛋白(包括甚至尤其是牛奶蛋白)能显著地增加癌症、心脏病、糖尿病、肾结石、骨质疏松症、高血压、多发性硬化病、白内障以及老年痴呆症的患病几率。尤其令人吃惊的是,所有这些疾病都可以通过调整饮食来进行控制和治疗。中国以植物性食物为主的传统饮食习惯,反而是更加“科学”,更加有利健康的。在西方文化的背景下,在当代中国饮食习惯日益西化的形势下,这一颠覆性的结论无疑是振聋发聩,令人深思的。   震惊之余,我们不禁要问:长期以来我们视为天经地义的饮食观念,多少人信誓旦旦地以科学的名义向我们灌输的那些信条,怎么一夜之间就变成了错误的理念,疾病的祸首?“科学”的食谱怎么会如此不科学?难道过去的科学家和医生们都没有发现这些错误吗?为什么在十几年前在中国进行的研究结果,对我们的健康如此关系重大,我们自己却都不知道?究竟是谁或者什么机制在阻碍我们获得正确的信息?   坎贝尔在书中讲述了他是如何克服重重障碍才将这些珍贵的真理向大众传播的。他指出:“整个社会体系,政府、科学界、医疗界、工业界、媒体都将利益置于健康之上”,为了各自的利益,他们会非常默契地合作,试图将真相隐藏起来。我们不能对学界过分相信,因为今天世界各国艳称的产学研一体化,往往导致共谋分赃。“经过无数艰难的考验,我对学界内部有这样的阻力的原因有了一个更深的体会。科学家得到的这些资助都是由像米德・约翰逊营养学实验室、LEDERLE实验室、BIOSERVE生物工程公司以及以前的宝洁公司,还有达能营养中心提供的。这些都是食品工业和药物工业的衍生机构,他们代表的是科学界和产业界的一种畸形的联姻。你能相信这些所谓‘科学界的朋友’,真正致力于追求科学的真相,而不管结论对他们的影响是好还是坏吗?”   医学教育与药品公司长期以来一直狼狈为奸。医学院的学生、住院医生长期受到药品行业和医药代表的影响,对药物和设备的依赖程度远远超出了必要。年轻的医生学到的理念是对于每一种疾病都有一种合适的药物。医生越来越习惯于从制药企业接受各种礼物和帮助,而制药工业则利用这样的小恩小惠来影响医生们的继续医学教育。整个医学学术界心甘情愿地沦为了工业界的前沿阵地,将研究重点放在药物和医疗设备的研究开发上。相比之下,更加健康的生活方式的研究,很难得到资助。正是这一原因,像基因工程、心脏移植手术这样引起轰动而又花费巨大的治疗手段,工业界因有利可图就会大力支持,而营养学很难得到公平、公正的关注。无怪乎,像约翰・麦肯道格尔、埃塞尔斯汀这样通过教给病人正确的生活方式,控制膳食,不用手术就能成功地治疗心脏病的大夫,会受到医学界的排挤。   因此,我们对于医生的建议也要分析,不能迷信。“你不应该先入为主地认为,医生比你的邻居或同事有更多的营养学知识,对食物与健康的关系懂得更多。现实情况是,医生并没有接受多少营养学培训,他们向体重超重的糖尿病患者建议多摄入牛奶或是含糖的奶昔作为正餐替代品。也正是这些医生,向那些想减轻体重的患者建议摄入高比例的肉制品和奶制品。也正是这样的医生,向骨质疏松症患者建议摄入更多牛奶。医生对营养学的无知给病人带来的恶果实际上是非常令人震惊的。”   至于工业界,他们为了商业利益,将营养的“科学”变成了商业营销的业务。他们不仅不顾公众的健康,而过度夸大宣传其产品的营养价值,掩盖其副作用,甚至于会派间谍密切监视相关科学研究人员的一举一动,针对任何不利于其产品营销的科学研究成果,及时组织对抗性的宣传。他们毫无顾忌地收买科学家,以学术争论的形式掩盖其商业推销真面目,破坏科学界的诚信原则。   近代科学技术和医学的高速发展,不仅在社会运作层次上和资本主义追逐利润的极端产业化紧密相联,而且在自然观层次上表现为对自然的全面征服和控制,在方法论上表现为还原论的大行其道。而《中国健康调查报告》所揭示的真相,不仅因推崇简朴自然的消费观念而受到鼓励消费的资本主义产业的封锁,而且因提倡顺应自然的生活方式和整体综合的研究方法,而与主流意识形态相冲突,因而受到打压。   在有关蛋白质的问题上,存在着太多的文化偏见和神秘观点。人们往往将蛋白质等同于肉食,等同于健康、强壮、甚至是先进文明。近代文明中将自然界的食物链与人类社会中的权势、地位与健康简单等同起来,所以植物蛋白往往被认为是低等的。但是,“有大量的研究表明,所谓低品质的植物蛋白,尽管用于合成新蛋白质的速度比较慢,但是很稳定,这种蛋白才是最健康的蛋白,也是身体最需要的蛋白。和动物来源的蛋白质相比,植物蛋白缓慢,但是能稳定地赢得‘健康比赛’的胜利。”   在营养学的问题上,还原论的思路是错误认识占统治地位的重要原因。“现在我可以自信地说,公众对膳食与营养缺乏清晰的认识,其主要原因之一在于某些科学家仅仅强调细节,而不谈整体。科学家总是花大量时间去分析某个单独的营养素的作用,例如维生素A是否能预防癌症,或者维生素E是否能够预防心脏病,因此他们总是通过高度抽象化或简单化的分析总结出结论。这种做法实际上低估了自然本身的复杂性。我们总是研究食物中极小的生物化学部分,试图从中得到广泛适用的结论,这就导致了研究结果的自相矛盾。而这种自相矛盾的结果导致科学家和决策者无所适从,并进而导致了公众的困惑、不安和无所适从。”   长期以来,现代科学与历史进步的观念把臂而行。人们总是相信,科学在进步,现代的观念意味着更加准确、真理和理性的发展,古老的信念意味着迷信、教条和可悲的谬误。然而,坎贝尔教授通过研究相关历史,惊讶地发现,在有关膳食与健康关系的观念上,历史更像是轮回而非进步,许多情况下历史是在退步的。当代耗费1亿美元的“护士健康调查”项目,最后被证明对于预防乳腺癌没有任何帮助;而毕达哥拉斯、柏拉图、塞涅卡早就在批评肉食的危害,其主要思路与今天的认识并无二致。西方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把膳食作为预防和治疗疾病的主要方式。一方面癌症等现代富贵病肆虐流行,另一方面大批关于膳食与癌症等疾病关系的研究著作却尘封在图书馆中,无人问津。新潮的思想未必比得上传统的智慧。   如此看来,《中国健康调查报告》不仅仅传播了医学和营养学的新知识,它还警示我们,只有挣脱当代社会流行的意识形态的束缚,只有始终带着批判的眼光看待科学与工业以及其他当代社会的统治势力的共谋,只有我们真正以理性来尊重一切传统智慧,以毫无偏见的精神来对待世界各民族的多元文化,真相才不会被以科学的名义所蒙蔽。   (《中国健康调查报告》,〔美〕T.柯林・坎贝尔、托马斯・M・坎贝尔著,张宇晖译,吉林文史出版社2006年9月版,39.80元)
个人分类: 敬畏自然|5291 次阅读|4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04:0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