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中华武术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逝去的《武林》与有堕落倾向的《中华武术》
wangyong77 2015-2-12 14:58
幼时我们就喜欢看武术杂志,周围也有一些学拳的,有些奇效和功夫。最近对武术起了兴趣,再去想订购武术杂志时,发现武林已经停刊了。而到手的中华武术一看,感觉就是广告较多,有篇文章有些似乎有学术倾向,感觉有点像为了评职称而写的教学文章,只是个人的一管之见。
个人分类: 武术|3421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原来确有真功【一指禅】
seawan 2011-5-16 08:05
本来是王刚讲故事说“轻功”的,但是释理亮的轻功不是很完美,却可以轻松的完成“一指禅”: (请从5:00开始看) 看来以前有人质疑海灯法师的“一指禅”, 确实属于“井蛙”之见。 (老年海灯在拍电影时候是否“借助布带辅助完成镜头”另当别论, 此处仅讨论中华武术是否有此【一指禅】武技之争辩)
个人分类: 偶遇|2766 次阅读|0 个评论
素质教育之思考——呼唤中华武术
famingkuang 2010-5-21 10:40
看了耿文叶的文章《 中 国最原创的教育,在美国到处都是学我们的山寨版 》、《 管得了城管,就能管的了美国 》。 心灵受到了很大的震动,的确我们在模仿外国的体育事业足球、蓝球。。。。的同时却忘了自己国家其实有真正的体育中华武术。 我们的父母们,从小就逼迫自己的小孩弹钢琴、画画、学英语。。。。竟然将中华武术遗忘到九宵云外去了,需知中国几千年文明不倒是因为有文、武这两只翅膀在支撑着。如今中国的孩子只习文不习武,于是中国人只剩下了文这只翅膀,武这只翅膀早折了,如何飞得起来? 我一直不解,为何中国男人们喜欢娘娘腔?原来娘娘腔们是中国现代素质教育下的必然产物。娘娘腔者,何也,现代之东亚病夫也。 真希望教育部能将中华武术引入中小学生课堂,并与语数外享有同等的地位。不要再制造新时代的东亚病夫了。 在人生的道路上,学中华武术至少能达到强身健体,增强自卫能力,这恐怕比语数外要有用得多了。 中国教育为何只知模仿别人,而忘了自己的祖宗呢? 呼唤中华武术,呼唤能文能武的时代新人。
个人分类: 博客风云|2832 次阅读|6 个评论
中国散打王梅惠志:民间并无武功高手
wliming 2010-1-7 08:56
博主注:中医,武术,气功,是中华文化产生的巨大谎言。 中国武术竞技力真相   作者:王开   2010-01-03瞭望东方周刊   传统武术在攻防技术中掺杂了大量象征性动作和门派仪式动作,从功法上看, 传统武术仍保留着很原始、低效的操习,与其说是增长格斗实力,倒不如说是在 祈祷、苦行和磨炼耐心   梅惠志第一次真正接触泰拳是在1990年。当时,作为北京武术散打队的首任 总教练,他带队参加刚刚设立的京港搏击会,虽然带去的都是当时的国家级顶级 散打高手,但那一次中国散打惨败于泰拳。   没办法,我一看到泰拳用肘用膝,就只好丢毛巾。梅惠志说,当时,北 京武术散打队第一次出国,根本不懂什么是自由搏击,对泰拳的膝肘攻击很不适 应。与泰拳硬碰硬,我们根本打不过,拳脚打在对手身上,跟打在皮球上一样。 而当时我们的队员抗击打能力比较差,挨上两三下膝肘就不行了。   此次惨败之后,梅惠志等人才把泰拳的录像拿回来反复研究。泰拳非常硬 朗,主要使用边腿和膝肘。他们的记分主要是以击倒而定的,所以踢你时一下是 一下,你的重拳他们根本就不躲。但我们的散手没人家能挨打,散打只有发挥摔 法的优势才有取胜的机会。梅惠志说。   不久前泰拳拳王放言要秒杀中国功夫,无论是否炒作,让人们再次审视声名 在外而又难以捉摸的中国功夫,如果站上擂台,竞技力究竟几何?   散打为何难敌泰拳   梅惠志是北京市散打运动的创办者。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作为北京什 刹海业余体校国际式摔跤教练,他在北京武术队主教练吴彬和中国式摔跤教练李 宝如的协助下,开始练习散打。   练习散打的原因是当时中国武术套路表演走向了世界,并获得国际好评,影 响力越来越大。许多外国的武术爱好者来到中国,都想与中国功夫较量较量。 尤其是李连杰主演的电影《少林寺》上映之后,中国功夫实战能力如何,成为一 个亟待证明的焦点。   那个时候来挑战的国外武术爱好者,很多都由我来对付。梅惠志说。但 来较量的一般都不是职业搏击手,由摔跤转为散打的职业运动员梅惠志完全能够 应付得来。在1990年第一次带队参加京港搏击会之前,我们对世界上的整体搏 击状态并不了解。   其实,中国功夫与泰拳的较量一直在进行着。目前可以查到的资料显示,从 1921年开始,中国功夫就在向泰拳发起攻击。但除了1922年,由流亡泰国,本有 武功,并拜华裔泰拳宗师为师的李德与泰拳手打平之外,其余皆遭惨败。   而1958年至上世纪80年代,由香港和台湾组织的数次中国功夫与泰拳的比赛, 也仅有一场平局,其余都告失败,而且败得相当惨,最短的一局仅坚持了20秒。   但近几年,散打所代表的中国功夫在与泰拳的对抗中,却出现了赢多输少的 局面。双方研究规则,泰拳可以用肘膝,我们可以用摔法,做好针对性练习, 赢面比较大。梅惠志说。   不过,近几年的中泰对抗赛,中国散打的成绩受到了不少武术爱好者的质疑。 人们在有限的中泰对抗录像中,以及各种中泰对抗赛中国散打大获全胜的消息中, 对泰拳手的来历及资质并没有多少了解。   相对来讲,为众多搏击爱好者所熟知的泰拳王播求与中国散打冠军孙涛的对 抗,更像一次上规格的对决。在这次比赛中,播求很顺利地拿下了孙涛。这个结 局似乎并不是那么令人难以接受---从双方的简历可以看出,作为职业泰拳手, 播求在日本最知名的站立综合搏击赛事K-1上风靡全球,其成绩是170 战,155胜; 而作为中国体制内的运动员,孙涛的比赛次数只有24战。   民间并无武功高手   虽然,从中国功夫与泰拳的对抗历史中,中国传统武术的成绩还不如散打来 的好看,但大多数中国人仍然相信,真正的中国武术的技击精华是在民间,在传 统拳术中。虽然没有任何确实的证据证明这一点,但人们更愿意相信,在那些与 世隔绝的密境,有神仙般的武林高手存在。   虽然存在民间有高手这一说法,但民间拳手的水平并不高。与散打相比, 基本没有对抗性。梅惠志说,他曾经会过许多民间高手,很多都坚持不到十 秒八秒。   而在1980年和1981年,北京搞过散手试点,当时来自民间的参赛拳手有上百 人,包含了八卦、太极、大成等等拳种。但比赛刚开始没两天,一看进入半决 赛的选手,都是练习散打的了。梅惠志说。   民间武术大多没有经过对抗训练,一上擂台就不管练习什么拳,最后都成 了王八拳。对抗起来根本没有反应,挨上两下就不打了。   有一位练习八卦掌的,比赛开始了,他还在那转圈子,被我们的队员追上 去,踢了两脚,就不打了。梅惠志说。那一次,最后冠军都被体校队员拿下。   1987年,梅惠志带队参加武当山全国武术擂台赛,这一次的场面比北京的散 手试点更加热闹,赛场上有扮成武松模样的,还有和尚、老道????比赛前表演, 架势挺吓人。有人一掌把木板中的铁钉子拍了出来,可一上台打擂,那人只挨了 一脚,自己就跳下擂台了。   还有一位神秘人物,自己爬上擂台要求比赛,当地组织者要求他先报名,但 遭到拒绝,理由是不敢留名,打完了再说,并自称已经毫无欲念,不吃荤 腥。看到这种情形,梅惠志专门交代队员不要踢第二脚,因为第一脚把人踢倒, 第二脚必然会踢头,这样会导致这些没有任何对抗训练的对手直接休克。   对于民间有没有高手,著名武术家赵道新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指出一个常识: 在那些与世隔绝的不毛之地,消息闭塞,交流不便,物质贫乏,隐士们如何能 启发悟性,拓展眼界,避免徒劳创作呢?又怎样能通过大量见手来交流技术, 衡量自己?否则,又是怎么知道他们技高一筹,掌握精髓呢?生活问题怎样解决, 营养哪里补给,资金、器具谁来提供?如果自食其力,花大量精力安排衣食住行, 训练效果怎能提高?   而在梅惠志看来,传统武术主要是训练方法和意识的落后,讲究的是口传心 授,多是说招说手,平时几无实战训练。举个很简单的例子,对方边腿踢你, 散手队员会一手格挡,一手反击。传统武术可不这样,他要先做一个云手,动作 好看,但对方早就踢到你了。我们同他们交流时,分出胜负也就一个照面,用的 就是一个简单的迎击。   传统武术缺乏对抗训练导致了许多悲剧。1987年,在一次两省警察的集训中, 某省一名练习传统武术的警察与另一省份练习散打的警察对练,结果因为前者从 未做过对抗训练,在被摔起的时候没有任何防护意识与技巧,头部直接坠地,导 致死亡。   中国武术极度缺乏技击性   但传统武术并不是这个样子的,在很久很久以前,传统武术也是一拳一 脚。中国武术院社会组副主任刘普雷说。   作为格斗技术的武术本来就是打出来的,不是说出来的。除了在影视剧中, 我们很少看到中国武术与外界的对决,那么中国武术的技击性到底如何?   民间武术家赵道新认为,中国武术最大的骗局就是具有所谓的技击性。 虽然传统武术有些技法还是包含着较高的技击性和潜在技击性,但赵道新肯定, 当今中国武术在整体上极度缺乏技击性。以全球格斗界的战略眼光看,可以说已 丧失了技击的竞争能力。   在赵道新看来,今天的传统拳术与学院武术一样以套路为主,并混入了冒充 古拳法的套路新作品。而套路与篮球、游泳、登山一样只是提高运动素质的锻炼 方式,却不针对格斗需要,特意发展那些直接专用于格斗的素质和技术,从根本 上说称不上是技击训练。   从打法上看,传统武术在攻防技术中掺杂了大量象征性动作和门派仪式动作。 这些动作与技击无关。从功法上看,传统武术仍保留着很原始、低效的操习,与 其说是增长格斗实力,倒不如说是在祈祷、苦行和磨炼耐心。   实际上,从民国时期以来,人们对于传统武术的套路对招一直在进行着理想 主义的尝试。2003年我还亲自参与过这种尝试。刘普雷说。当时,散打王节 目在湖南卫视火爆上演,四川的几位武术爱好者找到刘普雷,希望能够录制一些 对招的节目。   在他们的想象中,仍然还是那种你一招白鹤亮翅,我一招黑虎掏心。刘 普雷说,早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练习散打之前,他就参与过这样的试验,但从来 没有成功过。你想啊,就像治病一样,怎么可能是开好了方子等病人呢。   但四川的那几位武术爱好者很固执,找到了一位喜好武术的企业家赞助,还 找了四川省套路队帮忙,按照这种套路对打的方式进行,结果可想而知。拿不 出手!赞助该项目的企业家对刘普雷说。   相反,因为那些练习套路的孩子并没有经过技击训练,反而很容易受伤。 尤其是小关节之类的,动不动就会受伤。刘普雷说。而这相对于现代搏击来 说,无疑是没有任何技击性的。   但刘普雷并不认为中国武术的竞技能力在国际上就毫无竞争力。他更加相信 是规则原因,对竞技结果有直接影响。   梅惠志也是同样的观点。如果双方约定在相同的规则下进行三个月的训练, 然后再进行对抗的话,胜负难料,反正是有得一打。   而在本刊记者的采访过程中,对中国功夫竞技水平最悲观的说法来自一位在 国外学习柔术、到中国创办竞技俱乐部的华人。他认为以当前中国武术的竞技水 平,需要三年的时间才能达到日美水平。   国际拳坛为何不见中国选手   既然中国武术的竞技水平在国际上并不落下风,为什么在诸如UFC、PIRDE、 F1等国际顶级的搏击赛事上,见不到中国选手的影子?   这是因为我们采用的是全运会体制,我们的精力没放在外出竞技上面,而 要打F1必须要长时间的竞技训练。刘普雷说。   1998年年底,刘普雷曾经带队去过K1现场,当时主要是带套路队去做串场 表演,其中还带了两位散打运动员做现场表演。那是我第一次去K1现场,到 了那里才知道原来一个擂台赛能做成那个样子。刘普雷回忆说,六万多人的现 场,灯火辉煌,壮观极了。   接触过K1之后的中国散打选手曾经低调参加过这个比赛,但结果并不理想。 不过,本刊记者采访中发现,实际上中国的散打运动员都比较想参加诸如K1的 国际顶级格斗赛事,一方面是为了证明自己的实力,另一方面是为了高额的奖金。   但是,作为国家运动员的中国散打高手并不自由。首先从身份与资质上来讲, 专业散打队是行政性的,全运会的体制需要这些运动员全力以赴打好国内的比赛; 而在技术实力上,我们的打点打分的比赛体制,并不适应F1。参加F1的拳手 都是为了高额奖金,人家是挣钱来的,打起来很拼命。刘普雷说。   其实,最大的问题是教练。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搏击手说。国内的全运 会体制使得职业教练以及运动员都必须围着全运会使劲,对于他们来讲,根本没 有去国外顶级搏击赛事交流的必要。而更重要的是他们输不起,这直接关系 到他们的根本利益。   现代性质武术俱乐部体制在中国的发展尚处于艰难起步状态,要培养出自己 的职业搏击手,还需要一段不短的路程。但好在中国武术协会对于俱乐部的建设 越来越重视。这是我们的一个方向。刘普雷说。   俱乐部的建设不仅能够极大地活跃中国的搏击市场,还能够拓展职业运动员 的就业。或许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将不再感叹国外的搏击手都是明星,国内的 搏击手都是保安的尴尬现状。■ (XYS20100106)
个人分类: 伪科学|2202 次阅读|1 个评论
孩子:你该读北大还是该读少林?
famingkuang 2009-8-3 12:02
看了杨玲的博文《 纪念我的前同事黄丽萍 》,不由心生万千感慨。 我们这个时代是个奉行快捷方式的时代,只相信成者为王,败者为寇,为了这个成字,可以无所不用其极,而王也就完全进化为钱字所代替。 除了蚂蚁等这些低等的动物外,我想杀人是最容易不过的了,因为: 杀鸡鸡对人有天生的畏惧,人不易近身;我曾经追赶它们满院跑,鸡毛都没捞到一根。 杀狗狗不但有很强的警惕性,而且还有锋利的犬牙,我见了都会远远的逃离,人反而怕它,我看别人也差不多吧? 杀猪猪皮粗肉厚,不易命中目标,非专业人员所不行。 杀人一刀命中心脏(参见《 纪念我的前同事黄丽萍 》一文),多轻松? 看看吧,还真的只有杀人最容易了吧? 在这一切走快捷方式的时代,只抢劫不杀人会留下致命的破案线索,而先杀人再抢劫则要安全得多,只要没有目击者,做案时又不留下线索,这几乎已经是铁定的死案了破案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谁来保证我们的生命安全? 在这样一个国度里,谁也不能保证我们的生命安全,一切只能依靠自己。 所以你想要孩子努力读书然后上北大吗?这样也好,这些杀人越货者就更容易得手了,杀北大的高材生们(这群头脑发达,四肢不全,弱不禁风)肯定比杀任何人群都容易。如此,杀人越贷这个群体一定更会发扬光大。 我想越了少林,想起了中华武术,也许又该到它发扬光大的时候了。 孩子,你该上北大,还是该上少林? 少林歌词: 少林 少林 有多少英雄豪杰都来把你敬仰 少林 少林 有多少神奇的故事到处把你传扬 精湛的武艺 举世无双 少林寺威振四方 悠久的历史 源源流长 少林寺美丽辉煌 千年的古寺 神秘的地方 人人有武 人人都向往 武术的故乡 迷人的地方 天下驰名 万古流芳
个人分类: 反思|1305 次阅读|1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09:5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