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辛酸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微博】第一夫人不幸福——以普金夫人为例
热度 18 曹聪 2013-6-8 16:52
大家都以为第一夫人很风光,很幸福,其实未必!个中辛酸只有经历过的才会体会到。 米歇尔与奥巴马离婚的传言不断。而柳 柳德米拉在1999年得知普京接任总统后哭了一整天! 两人最终于结婚30周年之前分道扬镳。令人唏嘘!
个人分类: 微博|3771 次阅读|23 个评论
一把辛酸泪
热度 3 linby 2013-3-26 21:40
研究水平有限,发两篇文章那是一把辛酸泪,第一篇开始是快报,后被编辑要求改为全文又转了好些日子。两篇的题目最后多有小变动,第一篇主动修改,第二篇题目被动修改。发篇文章真不容易,唉,当然,现在看来都还有值得改进的地方,但是做出来的东西终究还是要发出去,而后面的研究依然必须坚持才能逐步完善。 KOHactivationofthethermallymodifiedcarbonassupportofRucatalystforammoniasynthesis ACSCatalysisReject CatalysisCommunicationsReject CatalysisScienceTechnologyRejectandresubmit CatalysisScienceTechnologyReject ACSCatalysisReject AppliedCatalysisAReject CarbonReject ChemCatChemaccepted (Nowtitle:KOHactivationofthethermallymodifiedcarbonasasupportofRucatalystforammoniasynthesis, http://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cctc.201200889/abstract ) Abstract:CarbonsupportswithalowratioofmicroporevolumetototalporevolumecanbepreparedbyKOHactivationofthermallymodifiedcarbon.KOHtreatmentofcarbonsinnitrogenledtothecreationofbasicsitesaswellasacidicsurfacegroups,whereasKOHtreatmentinairresultedinmoreacidicgroups.Steamtreatmentquicklyincreasedthesurfaceareaandporevolume,butdidnotcreatesurfacereactivegroups.Theincreaseinsurfaceareas,micropores,andsurfacefunctionalgroupsofcarbonsupportsledtoadecreaseoftheparticlesizes,whichnotonlyimprovedtheabilityofhydrogentomigratefromRumetaltotheremotepromoterprecursors,butalsoincreasedtheamountofadsorbedhydrogenandnitrogen.ThepropertiesofcarboncombinedwiththesizeoftheRuparticlesaffectedtheammonia-synthesisactivity. NewInsightsintothepromotereffectofpotassiumforammoniasynthesisfromtemperatureprogrammeddesorption JournalofCatalysisReject ACSCatalysisReject AppliedCatalysisAReject CatalysisScienceTechnologyaccepted (Nowtitle:StudyofpotassiumpromotereffectforRu/ACcatalystsforammoniasynthesis, http://pubs.rsc.org/en/content/articlelanding/2013/cy/c3cy20830c ) Abstract:Ru/ACcatalystswithKpromoterwerepreparedbyimpregnationofthesampleswithdifferentamountsofKOH.Thecatalystswerecharacterizedusingavarietyoftechniques,includingX-raydiffraction,X-rayphotoelectronspectroscopy,transmissionelectronmicroscopy,COchemisorptionandtemperature-programmeddesorption.ThepresenceofKpromoterhadalimitedeffectonthesizeofRuparticles,butsignificantlyenhancedtheamountofadsorbedhydrogen,nitrogenandammonia.AnewdesorptionpeakofnitrogenandammoniaatlowtemperaturecanbeobservedintheirTPDprofilesforRucatalystswithKpromoter.WeproposethatthepresenceofKpromoternotonlyimprovedtheadsorptionpropertiesofhydrogen,nitrogenandammoniaforRucatalystsupportedonactivatedcarbon,butalsoweakenedtheadsorptionstrengthofnitrogenandammonia.Thechangeinthechemisorptivepropertiesofreactantgasesincludinghydrogen,nitrogenandammoniamayberesponsibleforKpromoterenhancedammoniasynthesisactivityofRu/ACcatalyst,morethanjusttheelectronicpropertiesofKpromoter.
个人分类: 岁月留痕|4210 次阅读|3 个评论
十年基金路,一把辛酸泪
热度 32 rwjun 2013-1-2 21:25
从开始写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标书算起,到2012年是整整10个年头了。弹指一挥间,十年就这样过去了。想想这十年,有多少泪水朦胧了我的双眼。 最开始写的时候,自己的研究方向还没有固定,只想着去碰运气。记得第一份标书是写小麦品质方面的,最开始很多东西也没有闹明白,就糊里糊涂地写了,糊里糊涂地交了,自然也糊里糊涂地挂了。 后来,随看自己在水稻栽培方面积累增强,特别是在保护性栽培方面做了一些工作,就把着力点放在“秸秆—土壤—水稻”这个系统中,不断地改,不断地写,结果评语是一年差过一年。 2012年,又开始将栽培技术与基因表达结合起来了,从大年初三就开始着手准备,整整花了一个月啊。结果还是没有中。 十年基金路啊,我从“30”到“40”最美好的十年,从讲师到副教授再到教授最深刻的记忆,可从来就没有中过。每次听到结果的时候,都忍不住想流泪,那时只能暗暗告诉自己:抬头望一望天空,希望仍然在前方。 2013年写基金的时候又到了,我留给自己的只有一句话,要努力,不放弃,笑到最后才给力。
7913 次阅读|50 个评论
实验后的思索
xysw2010 2012-4-12 10:16
近日,我频频在做一定的数学实验,之所以“频频”是因为没有得出理想的结果。然而,在通过自己的学习研究,包括推导论证,查阅参考,自我修改,编写代码,运行调试,老师提示,返回原文,再次判断,最终得出了较为理想的结果。在这一过程中,有新鲜、辛酸、欣喜。新鲜是兴趣带来的,辛酸是中途附加上去的,欣喜却是最后换来的。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再次有了一个自我理解的事实依据。 数学问题的成功探讨每次都会让我充满激情,就好比在我积极学习之余看了一场刘翔110米栏夺冠视频的现场直播,刺激,惊险,它总会带来一种莫名的激励,使我保持至少一个月的高涨的学习情绪。我喜欢所研究和学习的领域。 过程有时候是很辛苦的。除了大量的工作需要重复去做之外,更要忍受问题本身带来的那种“寂寞”,因为除了自己和老师,几乎没有其他人可以在第一时间能对我的问题起到任何催化作用。此时,心境、心态摆在我的面前。时常告诫自己:心境需平和,心态需平稳,曙光总会出现,我相信自己拥有一颗强大的心脏。但是,我不喜欢在我工作时候有外界的影响,特别是其他同学问我的一些完全可以通过自己思考解决的简单的问题,为什么不去思考而要等着问别人给自己一个方法和结论呢?与我的问题没有契合点却要多次耽误我的时间,不喜欢。 当问题出现一个突破点时,当代码调试成功时,当得出的结论受到认可时,如滴滴甘露润禾苗,一个字——甜。 阶段性的总结像一个加油站,它会赋予我们无穷的能量。坚定学习态度,坚持学习方法,多观察,多思考,多与老师交流沟通,下一个问题的解决也会像这次一样,伴随着同样的一个周期。 让我们继续吧!YES,WE CAN!
2887 次阅读|0 个评论
坚定地活下来
BJTUcivil 2012-4-9 09:41
坚定地活下来 王元丰 2012/4/8 活下来 尽管运交华盖 百孔千疮 生活满是阴霾 我还要坚定地活下来 因为我要证实 生命的光彩 活下来 尽管苦难染得头发斑白 辛酸凄楚 塞满胸怀 我还要坚定地活下来 因为我心中 有爱存在 活下来 尽管希望总是很苍白 黑夜沉沉 上帝远远地躲开 我还要坚定地活下来 因为我要去 创造未来
2771 次阅读|0 个评论
雪洗心境
吴信 2012-1-15 14:49
雪洗心境
雪,2012年这里的第一场雪,万籁俱静,闭上眼睛,只有眼睛感觉到的心跳的声音。 遥遥地想着幼年的时候看着漫天的雪花感觉真的好兴奋,那人、那事、那房、那路、那景、那情,经历过辛酸,付出过泪水,现在人到中年,是回不到从前那种嬉戏雪的快乐片段,此时此刻,太多的太多,我不想用心去想,不想睁开眼睛看,连动都不想动,呼吸都不想,任由心去静下来,不要被呼吸所惊醒。任其自主的去,只想静静地、像若死若生般地去感受,随雪飘渺般地去飞舞、随冰冷冷地冻上、随那风静静地游走,飘到雪山上、飞到云雪上、飘到大海里,融化了、蒸发了、淹没了...... 感受到这世界是如此的被大自然的神话般的一洒所淹没,自己的身体也被淹没。没有了尘间的喧嚣,没有了世间的浮华,没有了人间的羁绊,也许人心应该皈依这大自然,至少心应该不时地去雪洗一下。
个人分类: 情感心情|3155 次阅读|0 个评论
我也说说我小时候上学的辛酸往事
wliming 2012-1-14 15:53
小学还是很快乐的,那时候上学基本上也不写作业,放学后小伙伴们就一起玩。我记得我们经常玩的摔跤擂台小伙伴之间打的天昏地暗。那时大家都穷,买不起玩具,我们就自己做玩具。我们用木板削成乒乓拍子,卸下家里的门板当乒乓台,大家也玩得不亦乐乎。特别是,那时我们打乒乓的规则是很精彩的,值得一提,叫做“点将”,是一种擂台式,两个皇上,分别点自己的大将,二将,...,然后从从大将对大将开始擂台,直到把对方的皇上出马。如果把对方皇上打败,这个皇上就下台了,由胜者当皇上。皇上有权打11个球,而将领只能打3个。所以,大家都想争夺皇位。还有很多自制的游戏,这里就不说了,因为杜立智先生提起了童年往事的话题,我也来说说辛酸的往事。 我上初中的时候,正好赶上学校搬迁。
个人分类: 人生|2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海归“回流潮”已悄然生成 留学生讲述国外辛酸
dongzg101 2011-10-19 23:20
海归“回流潮”已悄然生成 留学生讲述国外辛酸 2011年10月19日 09:24 来源:中国广播网 作者: 高潇潇 海归“回流潮”已悄然生成(图片来源:资料图片) 据中国之声《全球华语广播网》报道,曾几何时,“留学镀金,移民海外”是让很多国人都心驰神往的事,似乎到达了大洋的彼岸,迈进发达国家的大门,就可以面朝大海,享受春暖花开的惬意阳光。 在英国当厨师做清洁 庆幸选择回国 从满怀憧憬踏上异国的土地,到放弃享受那里优美的自然环境、优质的教育医疗资源,海归们为什么会选择纷纷“归来”,这些回流的“新海归们”曾经经历过怎样的心理历程? 万先生是北京人,2008年申请到排名英国前列的圣安德鲁斯大学,曾经的留学经历,对他来说记忆犹新。 万先生:在国外读书基本的生活就是图书馆、宿舍、教室,三点一线。出国确实想过在英国工作一段时间,当时在英国的工作是做了九个月的厨师,除此之外还有清洁,服务顾客等。当时觉得工作非常艰苦,体会到了现实的艰辛。个人认为当初做出回国的决定是正确的,在国内第一有更多的机会,第二作为一名 英语 教师,在国内可以获得更多的机会从事教学。 读完博士不一定有好出路 和万先生不同,山西的李先生是带着父母的“博士情节”,和心中小小的虚荣心去日本留学的,一去就是八年,他向我们谈起了自己在日打拼的那些日子: 李先生:读大学时一周打三天工,基本上早上上课到下午5、6点,然后去打工到12点,凌晨1点回家。研究生毕业后我被学校推荐到一所大学读博士,就像圆父母一个梦一样,以读博士为目标。但真正当上了博士,就发现不是自己所期望的生活,再加上年龄、家庭、生活方面,就恒量了一下自己的投入产出比。 当时研究室里面有很多博士,都是读了5,6年的博士,现在博士已经不等于高就业率、高收入的代名词了。读完博士有没有好的出路还不知道,所以在读了不到一年的时候,我就决定回国。 如今,在提及当初的那个决定时,李先生说他很庆幸当初选择了回来。 李先生:现在在一家美国的世界500强公司做日本业务,不管从工作环境到待遇都是比较满意的,同事有69%以上都是和我有相同背景的,相处起来比较融洽。另外一方面,主要能和自己的妻子及家人在一起,这一方面一直是我特别想得到的。 越来越多人学成归国 然而,当我们庞大的移民潮还在兴奋地涌向它国海关时,另一股“回流潮”却已悄然生成。人们不禁好奇,为什么这些旅居海外的人选择回来?他们的“回流”生活又是怎样的呢? 近日有加拿大媒体报道,不少来自中国的新移民在获得加拿大身份后选择了回国工作。其实,不单是加国,在美国、欧洲、大洋洲等许多热门的留学移民国家,现在都出现了华人华侨“回流”的现象。北京留学服务行业协会会长桑澎用数字说明了这一趋势: 桑澎:我们从去年开始向前追溯,2010年出国人数是28.3万,回国人数是12万人,2009年出国人数是23万人,回国人数是8万人,2008年出国人数是18万人,回国人数是6万人。我们做出的分析是,出国人数每年增长幅度是25%,回国人数和出国人数的增长幅度相当,越来越多人面临学成归国这一现实。 变化趋势明显 从国内,到国外,再回到国内,中国之声特约观察员杨禹分析了其中的原因。 杨禹:第一海外留学的趋势在向低龄化发展,国内随着基础教育改革和高校招生的改革,国内教育的吸引力在逐年提高。在海外就业的状况不像过去那么理想,中国经济的增长带来了很多就业岗位,尤其是对那些有留学背景的学生来说。国内情况和海外相比,不能说某年就发生绝对的变化,但是总的来说,但是这些年的变化趋势越来越明显。 从前些年盲目的跟风出国,到现在可以理智的选择自己的生活,旅居海外的人们似乎越来越能自如地掌控自己的命运。北京留学服务行业协会会长桑澎: 桑澎:抱着留学出国镀金(想法),坦率的说,一定会碰壁,因为留学要比国内上学难得多。再一个,西方发达国家那种歧视,是骨子里带来的。对于一个留学生来讲,心理上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所以如果对留学目的的认识不是特别清楚,那么留学,一定会给他们,泼一瓢冷水。 相关新闻: 美国留学生四年后上诉成功洗脱杀人罪名 被指控谋杀室友的美国留学生获无罪释放 刘静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标签: 留学生 海归 高校招生
1193 次阅读|0 个评论
农民工兄弟与公务员之地狱天堂
冯用军 2009-8-3 16:54
筑路日当午,汗滴沥青土;盒饭路边吃,你说苦不苦? 来源: http://bbs.news.163.com/bbs/photo/147448621.html                                       
个人分类: Life Comments|2756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7 14:5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