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科学网 标签 建议 相关日志

tag 标签: 建议

相关日志

安全工程专业女生就业的谋略和智慧
热度 2 After50 2011-3-7 20:08
安全工程专业女生就业的谋略和智慧 经常有安全工程专业的女同学问及就业的事。在此写篇小文章回答这一问题。特此说明,这里所说的仅仅是个人之言。 一、概述 目前安全工程专业招生女生比例在所有工科类专业中算比较高的,因为很多职业安全工作都适合女生去做。总的说来,安全工程专业女生找工作比大多数工科专业还是比较容易的。近年,博主指导的许多安全工程专业的女生(本科生和研究生)好像都能找到不错的工作。 然而,在我们这个宪法明确规定男女平等的国度里,实际还是存在许多男女不平等的事实。可不是吗,我们的矿山安全法就规定女性不能下煤矿井工作,而不是规定煤矿井的作业条件要能适合女性工作。即使是最神圣的高等学府,一些院系的教师招聘广告中还有明文注明招聘男性的,许多国有大企业的用人招聘广告标注限招男性的事也比比皆是,更不用说小企业、特别是高危小企业了。这种情况在欧洲和北美是不允许的,如果出现这种歧视女性的招聘,将会被起诉。总的说来,现在女生找工作比男生难是不争的事实,对所有工科专业都是如此。 由于女性生理因素的原因,比如体力较弱,受生孩子和家务活的拖累等,这些原因让某些用人单位对女性产生偏见,而忽略她们其他方面的长处。还有的单位甚至认为女生缺乏创新意识,实际工作能力差。这些严重带有偏见的传统意识严重影响了女生在求职竞争中的公平性。 既然如此,那么下面就面对这种事实的前提下谈谈安全工程专业女生的就业。 二、安全工程专业女大学生就业的优势 与男生比较,女生一般有以下优势: (1)女生的细腻、耐心、有亲和力、懂礼、表达能力强等特征,非常适合从事安全管理工作。 (2)女生语言表达能力一般更出色,如果从事安全教育、安全培训等教师工作,女生可以做得很出色。 (3)女生的亲和力一般比较强,在从事安全管理、在处理问题和待人接物中会更加得体,她们更懂得根据不同的场合、不同的情况和不同的人而选择最适宜的沟通手段和交流技巧。 (4)女生的耐心一般比较强,安全管理工作需要很大的耐心和持久性,在这个优势使得女性可以孜孜不倦地从事安全管理工作和承受相关的压力。 (5)女生的细致品格很适合做安全检测和查找安全隐患等工作。 三、女大学生就业应克服一些困难 (1)要合理定位,根据自己的性别优势,选择自身具有优势的职业安全岗位,如安全管理、安全检测、安全评价、安全培训等。 (2)要克服自身生理、心理的弱点,要坚持依赖自己,克服缺乏主见的通病,有吃苦的心理准备。 (3)不要过于求稳,怯于挑战。高危行业一般有更多的安全就业岗位,对于那些有一定风险、条件艰苦的工作不要望而止步。实际上到了单位绝大多数领导还是能够关照女性的。博主曾在北欧和美国参观一些矿山看到,一些开着数百吨大汽车的就是女性司机,这些女司机还很为自己能够开大卡车而十分自豪! (4)目前有些工作确实是女生较难胜任的,如煤矿井下作业、野外作业、经常上夜班等工作,总的说来还是尽量少涉及。 (5)适当规划结婚和生小孩的时间。女生不可避免地要结婚生子、哺育小孩,这无疑会耽误工作,分散精力和时间,打乱单位的正常人事安排。如果做好时间规划,也能够尽量减少这些不利影响。 (6)树立较强不断进取心。毕业参加工作后,尤其是结婚生子以后,不能完全将注意力和重心转移到自己家庭上,同样对工作和自身事业发展要关注和投入精力。 四、为就业提前做好准备 (1)在学校期间,安全工程专业女生就要提高自己的就业竞争力。除了学习好安全工程专业的有关课程和实践环节之外,还要针对女生的身心特点,辅助学习一些有利于自己以后就业的课程,如与安全工程专业比较密切相关的环境类课程、管理类课程、计算机类课程;如果允许,安全工程专业的女生在大学期间还要辅修一个自己喜欢的专业,不管是英语、计算机、金融、化工、机械,等等,什么专业都可以,有双学位更好,这样不论是在找工作还是在实际工作中,就更加有竞争力,更能够得到晋升和发展。 (2)要加强自身综合素质的训练与培养,全面提高自己的开拓能力、领导能力、管理能力、综合知识水平、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注意锻炼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动手能力、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 (3)要培养有人格上的自尊,能力上的自立,专业上的自信以及敢于竞争奋斗的自强不息精神。 最后,祝安全工程专业女生与男生一样,同样能够找到顺心满意的工作!
个人分类: 教学资源|8720 次阅读|0 个评论
再给科学网博客-上-点儿建议
热度 5 wangxh 2011-2-28 12:29
第一,“草稿”最好不要设置文章编号,否则正式发布时就不是“最新博文”了,这样再好的博文也不会出现在首页《最新博文》栏目中; 第二,建议不要把“最新转载博文”与“最新原创博文”一起放在《最新博文》栏目中,因为有些 对博主可能有“新意”,但实际上并没有太多“新意”或价值。当然也要给予展示的机会,给一行“最新转载博文”超链接应该可以了吧? 第三,首页《最新博文》栏目上面的“图片”栏目,是不是占地方太大了,能够分辨即可,多省些版面给《最新博文》栏目,比如可以设置7-8篇,甚至10篇最新博文。 第四,“连续发布博文”是否可给予时间间隔限制,比如至少2小时或4小时,这样有利于“憋出”好文章。
个人分类: 未分类|3135 次阅读|5 个评论
[转载]广东专家提出七条建议 防控候鸟传播禽流感
qujiangwen 2011-2-28 09:03
近日, 广东 省昆虫研究所?华南濒危动物研究所的专家提出今春禽流感的发生极可能与候鸟有关的观点,并提出三四月间候鸟北飞经过 广东 时,要密切注意其动向并采取相应对策。       据专家介绍,野生鸟类是禽流感病毒的一个巨大病原体蓄积库和传播媒介。至20世纪90年代,美国已在88种野生鸟类中分离到A型流感病毒。因此,禽流感除家禽传播外,也能通过野生鸟类进行传播。由于野生鸟类的迁徙性,控制和预防野生鸟类传播是防治禽流感最困难的环节。专家针对候鸟有关特性提出以下防控措施:       第一,对3~4月间候鸟迁飞高峰期可能出现的禽流感疫情高峰期要进行预警。因为春末—夏初期间是候鸟北迁的高峰期,届时东南亚鸟类将在 广东 大量出现。因此要密切关注该时段出现的禽流感,预先做好充分准备。建议在 广东 省建立监测网络,重要地区设立监测点,同时在各自然保护区开展有关监测工作,及时了解和掌握新情况;       第二,密切注意迁飞鸟类向当地鸟类传播禽流感。事实上,候鸟极易将禽流感病毒传染给当地鸟类,从而形成以当地鸟类为主的近距离传播和以迁飞鸟类为主的远距离传播模式。而真正经常与家禽和人畜接触的,正是当地鸟类,特别是那些已适应人居环境的鸟类。所以,在疫情发生地区除注意迁飞鸟类外,还要留心当地鸟类与家禽和人畜的接触,特别是那些常出没于人居环境的鸟类。因为当地鸟类不迁飞,很有可能延长疫情出现的时间,要提醒民众不要和鸟类进行亲密接触;       第三,重视禽流感对野生鸟类的影响,采取特别措施保护珍禽,尽可能使其与人畜、家禽和其他野生鸟类分离。同时促使有关部门及时发现和清理死亡鸟类,密切关注野外死亡鸟类的潜在危害?如对水源污染,有条件时要进行病毒检测;       第四,水源丰富地区的养禽场要重点监控,尽可能搬迁。由于候鸟多分布于水源丰富地区如沿海、大型内陆湿地?如水库、沼泽等?,因此以上地区周边养禽场要严格监控,若有条件尽可能取缔或搬迁;       第五,严格禁止野外捕鸟、猎鸟和吃鸟,可以避免和减少野生鸟类与人接触的机会;       第六,尽可能减少鸟类在养殖场附近的活动。要求养殖场加强卫生措施,及时严格处理排泄物、饲料残渣和垃圾,严防与鸟类直接接触;第七,提倡省际合作,进行候鸟传播禽流感控制和合作研究,在较大范围内监测候鸟途经的路线与区域,做好防范措施。(摘自:科学时报)
个人分类: 科普宣传|0 个评论
我推荐的科研指导文章/书籍
热度 5 flyinghero 2011-2-20 10:51
2016年3月29日更新:将 STVR 的审稿指导意见换成了OOPSLA的审稿指导意见。 2013年9月17日更新:添加了You and your research。 2012年1月12日更新:添加了论文Rebuttal写法的推荐。 2011年2月23日更新:添加了科研基本方法文章的推荐。 相信各位做科研的同学都多多少少读过一些应该如何做科研的指导文章。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能看到的指导文章不是太少,而是太多了。比如,在软件工程/程序语言领域著名的 Tao Xie's Advice Collection 中就包含了400多条方方面面的科研建议。相信没有人看过全部的文章,就算看过,真正能记住并对自己科研起指导作用的也就是一两篇文章。对于初学者来说,应该从那篇看起就成了很大的问题。 在本文中,我将列出我读过的各种指导文章中最好的部分文章,尽量做到覆盖科研的各方面而互不重叠。希望能给初入科研领域的朋友提供帮助。 本列表将随着我读的文章数增加和科研经验的积累不断更新。如果大家觉得有更好的文章推荐,也请在下面留言。 小熊推荐的最佳论文写作建议: How to write a great research paper Simon Peyton Jones http://research.microsoft.com/en-us/um/people/simonpj/papers/giving-a-talk/writing-a-paper-slides.pdf 除了23页论文结构段落的建议有些极端外,其他部分都很棒。我的早期论文基本都是按照这份胶片的模式写出来的。Simon Peyton Jones是当今Haskell圈子里当之无愧的头号人物,在微软的 最近五年程序语言研究人员排名 中排第一。 小熊推荐的最佳英文写作指导书籍: Style: Lessons in Clarity and Grace Joseph Williams, 2006 http://www.amazon.com/Style-Lessons-Clarity-Grace-9th/dp/0321479351 这本书现在都出到第九版了,我看的应该是第二版。这本书最大的优势是全书只围绕一个简单的理论,非常容易掌握和应用,同时书中又通过大量的例子展现该理论确实是有用的。说到英文写作可能很多人会推荐The Elements of Style,我没有读过那本书,但是考虑到我现在实验室的很多人读了后写出的论文还是很难懂,我还是推荐Style: Lessons in Clarity and Grace。 不过比较搞笑的是,这本书教会了很多人如何写简单易懂的文章,但这本书本身却写得晦涩难懂。学习了书中的理论后,可以发现这本书的写作充满了违背自己理论的地方。希望我读了之后的七次再版已经在这方面有所改进。 (北大软工所的同学:所里有一本第二版的复印版,是梅老师05年去美国的时候带回来的,找不到的同学可以问问高年级的师兄师姐) 小熊推荐的最佳研究报告陈述建议: (空缺) 这个项目列在这里是因为如何做研究报告确实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也确实包含很多技巧可能通过阅读指导文章学习。但我没有可以推荐的,因为我做报告技巧不是读文章学来的。我的博士导师做研究报告非常精彩,他自己得了两次日本全国最佳研究报告奖,而他指导的博士生很多人也得过。听过他们的报告之后,我再看任何文章都觉得too simple, sometimes naive,所以只好推荐一个不可操作的方法了。 小熊推荐的研究报告发表替代学习途径: 实地聆听日本国立情报研究所胡振江教授的研究报告或者日本东北大学森畑明昌助教授的日文研究报告 小熊推荐的最佳研究报告发表建议候补: How to give a good research talk Simon Peyton Jones, John Hughs, and John Launchbury, 1993 http://research.microsoft.com/en-us/um/people/simonpj/papers/giving-a-talk/giving-a-talk-html.html 如果大家有其他推荐的文章也欢迎在下面留言。 小熊推荐的最佳论文审稿指导文章: OOPSLA 2013 Call for paper Cristina V. Lopes, 2013 http://splashcon.org/2013/cfp/1019 OOPSLA会议多年来一直采用的四个方面的审稿标准,包括原创性、重要性、可信性和清晰性。这四个方面简单清晰,同时又覆盖了一篇优秀论文应该具备的主要属性。除了OOPSLA之外,一些兄弟会议也逐渐开始采用,比如ECOOP。描述这四个方面的词语在每年的征文通知中常常被更换,但核心内容一直没有变化,我上面列举的是我自己在审稿委员会的OOPSLA 2013的征文通知。从容易记忆的角度,我个人更喜欢把这四个方面称为NICE,即Novelty, Importance, Clarity, Evidence。 在一些PC Chair写的审稿意见中还有对这四个方面的详细解释,不过我没有找到网上公开版本的。如果有其他老师同学知道的话欢迎贡献一下。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审稿指导意见其实并不是审稿的时候才会用到,更重要的是他告诉我们一篇优秀论文的质量属性是什么,而我们自己在写论文的时候就要注意去提升这些质量属性。 小熊推荐的最佳会议论文Rebuttal写法文章: Patterns for writing good rebuttals Andreas Zeller http://www.st.cs.uni-saarland.de/zeller/onresearch/rebuttal-patterns.php3 计算机领域的会议论文比期刊论文好是大家都知道的,而会议的组织本身也越来越想期刊发展,很多会议都引入了Rebuttal机制。所谓Rebuttal,就是在程序委员会委员写完评审意见之后,给论文作者一个回复的机会,回复的内容(称作Rebuttal)将在程序委员会会议的时候被用作参考。 由于是一个新生事物,这方面的指导文章一直比较欠缺,本来我想自己写一篇的,但看到这篇觉得我不用写了,这里面包含很多比我自己想的更有深度的东西。 小熊推荐的做研究基本方法指导文章 : 如何做研究? MIT人工智能实验室, 1988 中文翻译: 柳泉波 http://bbs.sciencenet.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5645 英文版:http://www.cs.indiana.edu/mit.research.how.to.html 这篇文章是用wiki的形式让实验室所有学生提建议写出来的,里面有很多好的建议。可能很多同学不熟悉MIT人工智能实验室,MIT的实验室跟普通大学的实验室概念不一样,MIT跟计算机相关的总共也就2个实验室,学术界知名度最高的也就是人工智能实验室。里面包含100名教授,从做程序语言到数据库,软件工程到网络,各种各样的人应有尽有。所以这篇文章实际上是MIT整个计算机学科的经验总结。 不过这篇文章最精彩的部分还要算“情感因素”。相信各位读完后都会会心一笑,果然只有博士生才最理解博士生啊。 小熊推荐的最佳科研生涯指导文章: You and Your Research Richard Hamming, 1986 http://www.cs.virginia.edu/~robins/YouAndYourResearch.html 这篇文章是12年去参加FSE的时候Zhendong Su老师推荐的,作者是大名鼎鼎的海明码发明人,图灵奖获得者Richard Hamming。这是一篇教你仰望星空的文章,作者回忆了他在的人生中与各种不同的大牛相处的经历,分析为什么有的人得了图灵奖/诺贝尔奖有的人没有。读了这篇文章,就算我们仍然没有得图灵奖诺贝尔奖的本领,但至少让我们有勇气有方向去做一些伟大的事,或者至少向着伟大的目标努力。 小熊推荐的最佳科研生涯指导文章候选 : 有了博士学位还不够 (A PhD is not enough) Peter J. Feibelman, 2006 http://book.douban.com/subject/1926932/ 这本书只进入候选没有进入推荐的原因是因为我觉得他的质量并没有达到前面几篇文章/书的标准。我是临近博士毕业的时候读的,感觉里面讲的大多数东西我都知道。但另一方面,对于初入科研的新人来说,除了科研方法本身,多了解一下这个学术圈子的整体情况或者说是潜规则是非常重要的。这本书虽然是讲的物理学的情况,但书中讲的大多数东西都能适用于计算机科学。另外,虽然这本书作者声明是写的博士毕业之后的建议,但其实刚入学的博士就应该看,甚至在入学之前就应该看。
14507 次阅读|5 个评论
三谈建议编制科学网博文目录索引
热度 1 黄安年 2011-2-14 11:04
三谈建议编制科学网博文目录索引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2011 年 2 月 14 日发布 近两年前 , 笔者撰写了《科学网博文的博与约 ---- 兼谈建议编制科学网博文目录索引》和《方便检索 , 资源共享 -- 再谈建议编制科学网博文目录索引》两文 ( 均见附文 ) ,说的是:“对于博主来说 , 有一可供随时检索的科学网博文目录索引是很重要的 , 博主可以全面了解已经发布的博文 , 其中那些是自己关注的或者和自己的专业密切相关的 , 可以避免低水平重复 , 事实上我发现有些话题早已说过 , 如果说些有新意或者新情况的话也许效果更好。”“我强烈主张科学网编辑部考虑在适当时候组织力量编制一份可滚动使用的适合科学网博文特点的博文目录索引,有了这份博约兼备覆盖面宽的目录索引将嘉惠于学界、博主和编辑部。”“博文多了 , 特别是累积了数以近 10 万计的科学网博文 , 自然有个检索问题 , 目前的科学网的检索可以从博主名字、两种推荐博文、最新博文、博文 10 项分类、博文搜索,还有新近创办的十来个圈子等角度来寻找,然而要就相近细目来检索几乎难以做到,这就难以满足同行博主、同类兴趣和关注的文章的快速检索,也难以和通常的全国图书索引之类的分类检索途径相衔接。”“一个提供全方位的资源共享的检索功能其益处是不言而喻的。”“现在我们能够借助网络,编著目录索引比起当年的手抄方式要方便快速得多 , 但是要真正做好这项基础性的建设工作并非一件容易的事,需要我们一步一步地踏踏实实地做起来,做总比不做好 , 早做总比晚做好 , 目前还很少有网站下苯功夫做这样的事的 , 只要我们看准了 , 带头做起来,相信将嘉惠于学人和网友的。” 对我自己来说 , 由于经常注意积累美国问题领域的目录检索,所以查找起来相对方便些,而其中对于科学网上涉及美国问题的目录是自己一篇一篇阅读后按月集中起来的 , 如果分类还要费一番功夫,所以仅仅建立一个涉及科学网博客中美国问题目录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有一份辛劳收获一份成果 , 做到资源共享何乐不为。笔者进一步联想到如果有博主将个人专业领域里的目录检索做好 , 各个专业领域里的目录索引综合起来,加上涉及时政的、公共的、社会的、学术的、教育的话题,整合起来就比较全面了 , 这样集思广益,众人齐努力有可能逐步完善起来,岂非一件乐事善举。但是最后还是要落到实处,落实到人头上。 笔者刚刚发布的博文《科学网博文还是一体多元好》提到 : “笔者以为为了使现有数以十万计的博文发挥作用,做好专题性博文的资料分类目录索引工作很有必要,笔者提出过这方面建议不知有何实际进展,这一步如果真正做好了并且是滚动式运行 , 那就功德无量,造福于各种各样的专家学者和社会各界人士,其中就包含专业化的资料库,这项工作要做好首先需要有一个比较全面的博文资料目录细目的分类索引。这项工作需要广大博主共同努力来做 , 目前的粗线条分类解决不了这样的问题。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什么事需要一步一个脚印地做起来才是。”(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15do=blogid=412727 ) 现在的这篇博文是篇补充说明。 **********************8 科学网博文的博与约 ---- 兼谈建议编制科学网博文目录索引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2009 年 4 月 28 日发布 科学网迄今发布的博文究竟有多少篇 , 恐怕难以精确计算 , 因为科学网博客目前显示的数字是包括大量评论和留言、回复在内的 , 并没有博文总数的显示,也没有这方面的排行。按照头一年日均发布 50 篇 , 第二年日均发布 150 篇估算,则自科学网博客创办以来,也就是 80000 多篇 , 对这 8 万多篇内容的检索就是一个很大而且很重要的统计分类研究工作 , 从这里可以看出科学网博文内容的概况,看出一个大体的轮廓,博主关注的是些什么内容 , 博文涉及博与约的方方面面,也可以看出博文的薄弱环节和编辑部需要引导的环节。 博文内容是和博主的学术背景分不开的 , 要真正逐步建立大科学网家园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对于现有博文有一个科学的分类和分析 , 这就需要建立和完善随时滚动的科学网博文目录索引。 对于博主来说 , 有一可供随时检索的科学网博文目录索引是很重要的 , 博主可以全面了解已经发布的博文 , 其中那些是自己关注的或者和自己的专业密切相关的 , 可以避免低水平重复 , 事实上我发现有些话题早已说过 , 如果说些有新意或者新情况的话也许效果更好。 目前这项功能科学网提供的联结功能无法满足 , 有的重要文章没有联结,有的则是无效联结,这恐怕和联结的关键词缺乏依照科学索引分类联结有关 , 这其实图书馆学专业人员的工作 , 交给博主自由进行选择,造成杂乱无章的效果难以避免 , 基本上现在的联结根本起不到检索的作用,即使 Google 也一样。 现在科学网兴起圈子热 , 圈子热是科学网内容向博的方向充分拓展后简约的需要 , 人们发现内容太多太广 , 需要同行内的小范围交流 , 所以圈子的出现不是偶然的。然而恕我直言 , 这圈子也解决不了真正约的需求 , 因为圈子是按照自愿原则建立的 , 有些没有参加圈子的博文恰恰和圈子有关,你收不收 ? 圈子如果要把科学网上发布过的和圈子内容相关的都放进去,这本身就是目录学的事,而且费时费工 , 圈子版主有无时间和兴趣做就是个问题 , 是否做得好更是个问题 , 因为这涉及科学分类。 我强烈主张科学网编辑部考虑在适当时候组织力量编制一份可滚动使用的适合科学网博文特点的博文目录索引,有了这份博约兼备覆盖面宽的目录索引将嘉惠于学界、博主和编辑部。我本人曾编制了一份中国美国问题的目录索引条目 , 编制一份博文目录索引条目比编制一份中国美国问题的目录索引条目要复杂 , 但是不是可望而不可即的是 , 只是历来我们的目录学是滞后的 , 作为第一步 , 首先有个目录提要 , 提出初稿来大家集思广益逐步完善 , 只有用心 , 目标会一步一步地向我们靠近的。 (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28647 ) ******************* 方便检索 , 资源共享 -- 再谈建议编制科学网博文目录索引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2009 年 4 月 30 日发布 两天前 , 我写了一篇《科学网博文的博与约 ---- 兼谈建议编制科学网博文目录索引》的短文(见附),现在从方便检索 , 资源共享的角度再来谈谈这个建议。 博文多了 , 特别是累积了数以近 10 万计的科学网博文 , 自然有个检索问题 , 目前的科学网的检索可以从博主名字、两种推荐博文、最新博文、博文 10 项分类、博文搜索,还有新近创办的十来个圈子等角度来寻找,然而要就相近细目来检索几乎难以做到,这就难以满足同行博主、同类兴趣和关注的文章的快速检索,也难以和通常的全国图书索引之类的分类检索途径相衔接。 科学网的博文兼有随意性和个性,随笔评论与学术性 , 博主写博文时很少会去检索和博文相关话题的文章,不过如果事前了解相关已经发布的文章不无坏处 , 往往可以锦上添花或者雪中送炭,至少可以避免低水平重复和雷同。一个提供全方位的资源共享的检索功能其益处是不言而喻的。 笔者 20 年前在编著《百年来美国问题中文书目( 1840-1990 )》(中国美国史研究会、北京师大历史系, 1990 年 3 月出版)的《后记》中曾写道 : “编者在多年的美国史教学和研究工作中,深感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美国史必须对国人的美国史译介和研究成果有系统深入的研究,同时也深知建设富有时代气息的美国史必须对与历史学相关的经济学、政治学、哲学、社会学、文学、教育学等领域以及科学技术成果有相当系统的研究。在史学研究跨入 90 年代并呈现综合、整体史学发展趋势的今天,美国史研究已和美国问题研究结下了不解之缘。本书的出版期望推进从事美国问题教学、研究工作者间的跨学科联系。五年前,美国史研究前辈杨生茂先生在为《南开大学图书馆馆藏美国美国史(英文)目录》所写的前言中有一段很精辟的话:‘书目是为科研服务的基本工具之一。书海浩瀚,探索费难。读者若手执书目,库中宝藏尽收眼底,确为一大快事。编辑也因能臻进阅读便利而感到无限欣慰,数月按首劳粹虽称繁琐,实为裨益于莘莘学子的业绩。’对此,笔者深有同感。这部《百年来美国问题中文书目》分上、中、下三册,共 1150 多页, 78 万字,开始奔走抄录,到整理编辑,校录付印,不避风霜雨雪,终日埋头于北图等地,可谓案首辛劳逾载,只求省却读者的检阅之劳和求索之苦,便也心安理得了。” 现在我们能够借助网络,编著目录索引比起当年的手抄方式要方便快速得多 , 但是要真正做好这项基础性的建设工作并非一件容易的事,需要我们一步一步地踏踏实实地做起来,做总比不做好 , 早做总比晚做好 , 目前还很少有网站下苯功夫做这样的事的 , 只要我们看准了 , 带头做起来,相信将嘉惠于学人和网友的。 (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29029 )
个人分类: 学术问题评论(07-11)|2977 次阅读|2 个评论
科学网博客走向专业化和国际化的建议
热度 13 lhj701 2011-2-13 13:37
科学网博客走向专业化和国际化的建议 (罗汉江) 来科学网博客安家已经8个月了,对科学网博客也有了些了解。自己根据观察,总结一下科学网的主要内容和主要阅读人群(网内指科学网7000多位博主,网外指没有在科学网开博的人群): 1. 科普 。主要是网外。 2. 科研规律、科研技术和科研精神 (包括科研方法、科研手段和技能、科研励志等,如科研选题、科研申请、科学项目实施、论文写作、科研工具等等),这块内容最受网内和网外人群的欢迎和关注。 3. 科学体制、科研环境、科研方向 等。这块主要是网内,由于这涉及科研的大的方向和趋势,对于7000多博主甚至整个社会的科研环境都有一定利益关系和影响,因此也最为普遍关注,并讨论热烈。 4. 科研娱乐 。科研人不是机器人,有压力、有情绪,也需要放松。尽管科研人员不是娱乐的高手,但科研人自己娱乐也与其它领域有不同的趣味。这块最受网内欢迎。 缺乏专业化: 感觉科研网缺乏一个 科研人员专业互动功能 。这个互动主要是指 同行的互动 。科研网上信息科学博主2500多人,但至今我搞不清楚谁在和我研究类似的方向。 尽管有圈子,但感觉圈子专业范围太大,功能上较弱,没有多少互动和影响。 建议: 个人觉得可以学习下ResearchGATE( http://www.researchgate.net/ ), 组建灵活而充满活力的Group (比如无线网络领域就有多个很细的group,每个group都比较活跃,新的信息通过email通知)。 Group功能的强化,能够促进科研深层次交流和互动,弥补仅仅通过主页头条、专栏选择博文的不足。另外,目前的方式类似新闻网页模式,专业交流功能较弱,缺乏专业交流平台“ 自我组织、自我流动、自我繁荣 ”的平台优势。 科学网博客平台在国内作为科研博客平台做得最好,但如果能够在科研人员专业交流和互动上做足功夫,相信不仅能够吸引更多的博友和读者,对于科研事业发展本身也会有很好地促进作用。 缺乏国际化: 另外,如果能够进一步开拓 科学网博客国际专栏(英文博客专栏), 相信不仅仅能吸引国际一流科研人员的加入与交流,提高我国科研人员国际交流水平,还能为成为国际一流科研博客平台迈出坚实的一步。 以上建议,请指正。 陈飞:【谈谈科学网的定位】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98369do=blogid=412004 罗汉江:【建议科学网建个家谱】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51666do=blogid=400634
个人分类: 观点建议|5104 次阅读|27 个评论
高校办学中的一些误区(一)
热度 4 王震洪 2011-2-12 00:48
中国的高等教育办学中存在不少问题,因此很多教育工作者呼吁进行教育体制改革。 这里根据个人观察,提几个问题供有关人士参考。 (1) 在长江学者选聘上,目前实施的政策是必须有岗位的学校学科才能选聘。这种政策对弱势大学是不公平的。因为这些大学好不容易有达到长江学者级别的人才,由于没有岗位,这种人才只能到强势大学应聘,结果弱势大学高级人才总是在流失,被“抽血”。事实上,长江学者不应该按岗位招聘,而是要因有达到这一级别的人才设置岗位。这样,弱势大学高级别人才就会因自己培养或引进长江学者级别人才就可设岗,导致人才慢慢增加,提高学校实力。科学研究特别是基础研究,基本上是个人独立思考而创新,没有必要长江学者一定要在有比较强实力的大学重点学科设置。 (2) 大部分本科专业教学计划学习的课程多,学习基本知识的课程多,而使学生学习后具有核心竞争力的课程设置和建设不足。目前一般设置校级公共课、院级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课程体系太泛,核心不突出。对于理科学生,在校级公共课如政治、语文、历史、美学等方面的课程、专业课程中的一些课程可直接设置成讲座课程,由大学中有深入研究的学者讲课,减少学时但开拓视野,对专业的关键几门课程增加学时、实践课程,提高学生本专业的竞争力。 (3) 大学的治理结构比较混乱,管理人员太多,活力不足。一般大学管理机构有党委、行政、各处级单位,院一级也是一样。各种管理措施都是从上边往下传达和执行。作为大学中最有知识的人——教授没有发挥主观能动性。大学应该减少管理部门和人员,放手让教授按它们的意愿开展各种教学和科研活动,学校党委和行政在旁边看着,在背后间接考察不同专业的办学水平和办学的政治方向即可。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才各具特色。 (4) 目前研究生数量增加太快,已经引起了培养质量下降,就业难问题。研究生招生计划应该压缩,提高培养质量。数量减少,可提高研究生在读期间待遇,毕业的研究生,应从财政给予博士 10 万元,硕士 3 万元的科研启动费让他开始从事科学研究事业。这笔开支也不太大。本科生可以不断扩招,因为发挥了教授的能动性,本科生的教学质量会不断提高。本科生可不断扩招,实际上是为提高国民素质,减少农民数量服务的。中国的问题仍然是农民问题。一个农村孩子读了大学,尽管可能毕业一两年找不到工作,甚至回乡务农,但他已经不是传统的农民了。通过不断扩招,在 15 年内让务农人口减少到占国民总数的 10% 强,中国的整个社会结构引起的社会进步将发生突变。
3256 次阅读|5 个评论
我对科学网博客升级改版的感受与建议
热度 3 nipy 2011-1-29 11:39
我对科学网博客升级改版的感受与建议
我对科学网博客升级改版的感受与建议 科学网博客升级改版已近一月,开始确实有些不适应,感觉不如老版,但使用一段时间后,感觉新版还是有许多比老版改进和值得称道的地方,例如: ( 1 )通过装扮空间功能可以对版面布局、风格和模块取舍可以进行很方便和多样化、个性化的调整安排; ( 2 )发博文的编辑功能有所改进和加强, WORD 文本格式可直接使用而不必像老版那样进行不方便地转换,修改自己博文,也可在博文下点击 修改 进入,很方便。 ( 3 )交友功能增加了一些双向互动功能,有利于博友之间更广泛和方便地联系和交流信息。 ( 4 ) 提醒 和 动态 使博主能及时了解与自己相关的情况,很有用。 几点改进建议: ( 1 )博客首页上是否可增加 发新博文 的点击窗口,现在要进入某一篇博文页面或进入 博文 窗口才能发新博文,不方便,似也不合理。 ( 2 )建议 博文分类 恢复放到首页的一个模块,以便访客进入首页后,直接可以分类浏览他感兴趣的博文。 ( 3 )老版首页中 最新评论 和 我的评论 都是博主进入自己首页最关心的,现在没有了,希望恢复。虽然动态中可能有所反映,但不集中,不方便,而且似有滞后。。 ( 4 ) 我的收藏 最好也放在首页,这也是博主最常用的,现在的 收藏 藏在 家园中 很难找到。 ( 5 )改新版后,科学网的人气明显下降,博文的点击率也下降,是否与新版地址改变,许多非科学网博主的老客户找不到门,新老版同时用,许多用户可能还钻在老版中乱撞。能否老版干脆关掉,老版地址直接映象到新版地址? ( 6 )原博文中链接的科学网内其他博文的地址仍为老版的博文,无法评论,能否同时映射到新版去? ( 7 )能否在评论栏中提供简单编辑和链接功能以加强讨论问题的气氛。 ( 8 )新版中新增的一些东西如金币、威望、积分、活跃度等似没有多大意义,反而影响科学网原来简洁的科学特色,建议去掉。 ( 9 )科学网博客首页中可否增加 热点关健词 栏,以便把近期内使用关键词频度较高的博文集中显示,以便讨论,如孔子。 ( 10 ) 相关博文 显示近期的相关博文数量是否可适当增加,或用 更多 延伸,以便使早一些的相关博文也能参与,这对集中主题讨论问题可能有好处。 已经看到科学网编辑部的同志们正在根据大家反馈的意见对新版在不断改进,希望群策群力使我们科学网的家园越办越好,越办越红火。 感谢科学网编辑部同志的辛勤劳动,祝你们: 新春快 乐 1.30 补充 * 新版编辑器似乎还有些问题?上面新春快乐四个字,我在word编辑器中用的是一号红色隶书体,考贝过来显示是对的,很大,很显眼,但保存发布成博文后,字号、颜色、字体都变了,必需再修改,用你们的编辑器重新设置字号、颜色和字体,但你们最大的字体,只有上面显示的那么大(相当word3号字),把原来对你们新春快乐的祝福大大缩小了,很遗憾啊!不知是我使用的问题还是编辑器问题?请帮助。 2.12补充 * 我的收藏我用自定义模快链接把它放到我博客首页了,可供博友参考!当然最好由编辑部统一处理! 2.14补充 * 最近访客统计是否有些问题?有些已经对我博文写了评语或推荐首页的博友,应该是访问过的,但在最近访客中去往往没有反映? * 提醒中的信息如他人对我博文的评论,我对他人评论的回复及有短消息等应该也是重要动态,但在动态栏中却没有反映,建议提醒的信息在动态中同步反映。
个人分类: 有感而发|1676 次阅读|3 个评论
对改版的建议
热度 1 可变系时空多线矢主人 2011-1-17 22:29
对改版的建议 应在旧版基础上改进! 改进应着重,有利于学术和思想的交流\讨论! 促进自主创新 形式应力求简便!
个人分类: 其它|1899 次阅读|1 个评论
新版科学网的感受及建议
热度 8 outcrop 2011-1-16 18:57
科学网新版上线了,刚好对DiscuzX这个系统比较熟悉。 博客、论坛以及圈子,均是基于DiscuzX这款比较成熟的社区系统,做了一定的二次开发。在用户体验方面,科学网做了较大的努力:比如宽松的用户权限、丰富的模板以及不少像推荐这种科学网自己开发的功能。 Web Server好像是nginx软件+Mac操作系统,没用传统的apache。使用的过程中偶尔出现502错误,可能负载较大造成。nginx高效、适合做负载均衡,不知道为什么还会出现这种502情况。不了解Mac服务器的性能优化,也不清楚性能瓶颈和如何优化。 一个建议: 把过去的好友以及友情链接数据,以某种形式展现给用户,不一定每个人都备份了这些信息。
个人分类: 计算机应用技术|2665 次阅读|16 个评论
奇梦解析与精神修炼——给鲍海飞老师的忠告与建议
pww1380 2011-1-14 16:10
此梦应该是你内心对疾病和健康状况的担忧和潜意识中的自我判断转化和呈现出来的物象。 (详见本文参考文献鲍老师博文) 毋须为此担忧烦恼。忠告和建议如下: 眼下,你的第一要务就是解除思想和精神压力。其次是足够的休息、合理的饮食,规律的作息时间和适当的运动。 注意, 这里所说的适当的运动不是仅仅指体育运动,应包括精神运动(修炼)和体育运动两个方面,而且精神运动(修炼)的重要性应该置于体育运动之前。 精神运动和修炼我提倡 冥想 。这既不是气功,也不是瑜伽,而是 精神和意识彻底放松式的自我精神保养。 体育运动我提倡太极拳。打太极拳要注意的是 务必把握太极拳的本质和特点。 太极拳的本质是武术形态所体现的中华传统哲学理念 。它 强调形与意的统一,习练者与格斗对象的统一,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 这一点你务必在日日修炼的同时悉心体会其中的奥妙。当你恍然大悟之时,就是你修成正果之日。 太极拳的特点除了体现在其本质上之外,主要体现在动作上和修炼方法上。 太极拳动作的最基本要领一是中正,二是从肉体的物质层次到意识的精神层次的完全放松。 因此,真正懂太极拳的人,应该注意实现 从外在的筋骨皮的锤炼到内在的精气神的保养和修炼的统一。 太极拳的一般性要领你可以从其他方面很容易就能够找到,不再赘絮。 祝你早日康复!把你内在的潜能和高度文明的精神价值通过你的诗作和你对生活的热爱充分释放出来,贡献给你所深深热爱的这个世界。 参考文献: 1 . 鲍海飞 . 梦-疾病 .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404034
个人分类: 海内天涯(Mutual Understanded Friendship from|4073 次阅读|4 个评论
远离亚健康的十条建议
xupeiyang 2011-1-9 15:54
亚健康知识讲座 一滴水 ... 传统中医与亚健康 _青岛新... uni 亚健康已成为IT人常态 I... rgb 九种食物帮你吃掉亚健康 Janyse 远离亚健康的十条建议 无言3166 对症亚健康的18个小窍门 云深无迹 亚健康的典型表现 暖 心理压力过重导致亚健康 豬頭 防亚健康从办公室做起 香浓 心理调节可摆脱亚健康 快乐依然 亚健康症状自测_亚健康自测 春雨 饮食调养对付亚健康 云想衣 速解做爱后疲劳的小窍门 2007-01-28 sallypeng 亚 健 康 (Sub-health)--- 疾病的信号 2010-02-26 广东李 你有病 不是乱说的 2007-12-09 园明居士 亚健康原因及预防 2010-01-23 安一安一 揪出居室健康杀手 2008-11-25 学海泛舟 第一本营养与健康打油诗歌 2009-11-15 舞动的朱雀 世卫组织:亚健康状态约占人群总数的75% 2007-11-16 嘉海 解析人体 2009-10-16 zhcng缘份
个人分类: 医学科普|6703 次阅读|0 个评论
再谈建议媒体纠错机制常规化
黄安年 2011-1-8 07:14
再谈建议媒体纠错机制常规化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2011 年 1 月8 日发布 笔者在《建议媒体纠错机制常规化》(黄安年的博客 2011 年 1 月 7 日)提到现在凤凰卫视节目不出错是很少的。即使很严谨的何亮亮也难免,就在昨天晚上的一次节目中何亮亮将载沣念成了戴沣(音),这是很不该发生的常识性错误 , 如果他事前看过稿子的全文,我估计是怎么也不该念错的。主播们,你们大概太累了。本文引用地址: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401879 遗憾的是何亮亮在 7 天晚间的播报节目中又出错 , 宣统年号仅有三年( 1909-1911 ),但是他竟然将 1913 年称为宣统五年 , 又将愤懑念成了 愤满 ,将(懑念成了满),真的令人遗憾。
个人分类: 国内所见所闻(10-11)|2943 次阅读|0 个评论
科学网改版的一些建议
outcrop 2011-1-5 16:31
最近测试了下科学网新版,DiscuzX的系统,算是比较熟悉,就写个粗浅的试用建议。 技术细节建议 主要是搜索引擎优化一些技术细节。科学网在搜索引擎的权重已经相当高,稍做优化的话,流量应该能更进一步;要是预算足,找专业的SEO公司优化,效果可能更好。具体可能优化的地方有: 设置论坛、群组的标题。 比如单独设置论坛标题为科学网论坛或者科学论坛等,都行,算是个有特色品牌;群组也是如此。 统一URL 。现在版本系统做的不大好,一个博客,多种URL,虽然有的作了301跳转,但还是无可避免的分散了博客的权重。更换系统后,这个似乎不是问题,自行修改的地方注意下就行了。 伪静态化 。和前面的两条一样,也是为了优化科学网在搜索引擎的搜索效果,不过目前搜索引擎对DiscuzX的动态网址识别也不是问题。 改版后网址的跳转 。改版后要是对原来博文和论坛网址进行跳转的话,一般301跳转对搜索比较友好,尽量避免因改版带来的流量下跌。 保留相关博文功能 。现在版本的博客系统根据关键字匹配的相关博文对阅读者很方便,新版好像没有,建议保留这项功能。 考虑用Linux或者FreeBSD系统 。PHP+MYSQL的话,Windows下容易出现一些莫名其妙的问题,执行效率也不大好。如果网站技术人员精通Win的话,优化好不更换也无所谓。 方向性建议 明确论坛的定位 。目前论坛定位应该是吸引人气阶段,下一步论坛要发展,可能需要进一步明确细化定位,具体应该体现在每个专业版块的内容的分类与整理规则上。 流量?思想? 。科学网作为国内最大的媒体+学人的网站,也是目前最成功的一个。虽然网站的流量可以通过大众话题、人数和技术手段等来提升;但一些思想和人,一旦失去,可能就难以追回。之所以提到这个话题,是因为发现 傻帮不少帮主 都匿了,他们有些话可能让科学网管理人员感觉不好,但这个时代愿意说、敢说一些话的学者,太值得珍惜了。希望科学网在新的一年里, 在压力承受范围内 ,更多的宽容博主们的讨论;流量、思想双丰收! 怎么想就怎么说出来,不当之处请见谅。
个人分类: 计算机应用技术|3944 次阅读|11 个评论
省委书记没有回信-县域大学建设建议
热度 1 lxchencn 2011-1-4 21:32
关于大力建设县级区域本科高等院校的建议 ---省委---书记 : 您好 ! 根据对湖南省教育和社会发展的思考 , 对比世界其他国家的教育发展状况 , 本着对教育事业的热情和关注 , 特向省委省政府提出关于大力建设 县级区域本科高等院校 的建议 , 供您决策参考实施 .. 县级区域本科高等院校 指的是把本科高等院校建设在县级区域 , 把以前的高等院校主要建在大中城市延伸到县级区域 , 如果每个或每 2-3 个县级区域都有一个或更多本科高等院校 , 此将对湖南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科技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 其益处主要有以下几点 : 1. 增加高等教育资源 , 提高群众受高等教育的机会 . 2. 提升县级区域的文化社会科技发展水平 , 缩小城乡差距 . 3. 充实基层人才储备 , 促进人才多向流动 , 减轻中心城市人才高度聚集的压力 . 4. 促进就业 , 促进当地相关产业和服务业发展 . 5. 大学在基层 , 读书不出门 , 教育支出留在当地 . 6. 减轻大学生读书费用 , 减轻家长送小孩上大学读书的经济压力 . 7. 降低高考录取分数 , 减轻高中应试压力 , 促进素质教育发展 . 8. 促进新旧大学和学生学者的互动交流 , 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 9. 促进新思想新文化的均衡快速传播 . 10. 促进好学上进的良好风尚的形成 , 促进社会风气和社会价值观的发展 . 不足之处 : 1. 投入大 , 启动难 , 见效慢 . 2. 认识不一 , 有推行阻力 . 3. 人才缺乏 . 倡议者 : 陈临溪 博士
个人分类: 未分类|3610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在2011年你应该做的15件事情
热度 1 gl6866 2011-1-1 22:17
下面是对你的2011年的一些建议。你也可以自由的添加自己的计划。 1.步行。即使这意味着你要在远离你办公室的地方停车和要步行到办公室大门。我犹豫是否用锻炼这个词,因为这个词对人们有负面的含义。概括起来:步行是好的。它使你大脑中多巴胺处于一个高的水平,它使你感觉良好。就是这些了。 2. 关上你的电视。当你看电视的时候,你正在遭受着暴力、悲伤和消极气氛的影响。害怕错过了你喜爱的足球/篮球比赛吗?你可以去朋友家看电视,那会导致....... 3. 花更多的时间在与人面对面的交往上。对于简单的评论和提问,文字是很好的途径,电子邮件是快速交流的一个途径,但是面对面的与人交流是最真实的。 4. 保证有足够的睡眠。 我的叔祖父在他的一生中都会午睡,在他98岁的时候还很清醒,也很健康。这就足以说明一些问题了。 5. 扪心自问,这真的很重要吗?赢得了这场辩论会帮助你感觉良好么?它会给你更好的满足感吗?记住,这只是短暂的。 6. 扪心自问,这是我最感兴趣的吗?然后倾听自己内心的答案,并且实施它。 7. 相信自己的直觉。直觉在99.9%的时候都是正确的,那么剩下的0.01%呢?那就是你不确定是否要听从你直觉的部分。几个月、几年后你会意识到你做出了正确的选择。 8. 每一天抽出一定的时间来沉思。关掉音乐、电视机等任何产生噪音的东西。只需静静的坐在那里沉思。 9.阅读。如果你不想阅读的话,那就用iTunes、MP3、CD等播放器来收听有声读物吧。 10.建立预算。你知道还有什么比遵循预算更可怕的事情吗?没有任何事情可以与之相比。我不是说要制作一个非常精细的预算,只要知道你每个月都买了什么,都花了多少钱就可以了。 11.选择处方药来治疗。如果你没有这么做的话,建议看第七条。 也许你没有采取这样的措施是因为没有找到好的理由(比如说处方药有副作用、没有疗效等等)。去看你的私人医生,与他或她坦诚不公的谈谈。 12.认识到事物的短暂性。你一旦认识到生命中的任何事情都不是长久的事实之后,你会学的更加珍惜它。 13. 旅行。即使经费紧张,也要找一个方法来解决它。即使你经常在你所在的州或者所在的城市观光。人么总是想要去别的地方参观,这会使人神经变的愉悦。 14.列出一生要实现的目标。有一些人称呼它为人生目标清单。听起来对我有一点不是很顺耳,不管你怎么称呼它吧,写下你一生中要完成的事情不管在别人眼中是多么的古怪。事实是一旦你写下自己的目标,意味着你要采取努力的行动来完成它。 15. 去掉多余的障碍。每天至少要远离你的iphone、黑莓、笔记本等任何的电子设备两个小时以上。听起来非常的容易,不是吗?请尝试一下。
个人分类: 杂谈散论|2122 次阅读|1 个评论
关于多渠道设立中国古植物学发展基金的建议
livingfossil 2010-12-21 04:37
古植物学的故事(83): 关于多渠道设立中国古植物学发展基金的建议 孙启高 2010年12月17日星期五 古植物学的学术历史、学术思想和学术道德的综合体系研究 的基本出发点是:既要回顾历史又要直面现实,既要面向世界又要展望未来。总的来看,中国地区的古植物学研究基础十分薄弱与脆弱,急需优秀的人才。但是,中国地区的古植物学研究是不可或缺的,具有很大的潜力,其未来发展和历史命运关系到世界古植物学的命运。为了推动古植物学研究在中国的全面崛起,我建议多渠道设立中国古植物学发展基金。数年前,我在实际工作中产生了这种想法,并一直在思考可行性等问题。如今,它仍然是 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学术理想。本期《古植物学的故事》将直面现实放眼未来,简述国际与国内古植物学的基本情况以引起广大有识之士的关注和支持,阐述本建议的必要性和基本原则,指出设立 中国古植物学发展基金的几个可能途径。 一、国际古植物学的基本情况 我在以前的工作中花费了不少时间和精力简述过欧洲、北美、南亚和澳大利亚等地区的古植物学研究概况。 欧美地区古植物学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史,已形成了符合古植物学自身发展规律的研究体制和维系模式。从国家层面看,一些 高水平的、研究型的著名博物馆在古植物学研究的国家体系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例如, 英国自然历史博物馆(伦敦)、德国柏林和法兰克福自然历史博物馆、瑞典斯德哥尔摩自然历史博物馆以及 位于美国首都华盛顿的史密松国立自然历史博物馆 都是世界一流的研究型博物馆。这些博物馆收藏有丰富的植物化石标本,同时也是古植物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我们应该看到,美国一些大学的古植物学研究也博物馆化,即在大学所属博物馆进行,如: 耶鲁大学 Peabody 自然历史博物馆、佛罗里达大学自然历史博物馆等,从而构成美国古植物学研究的国家体系或研究平台之重要组成成分。 从国际范围看,古植物学是一个世界性的冷门传统学科,经费申请困难也是一个世界性通病。欧美古植物学的发展是如何维系的呢?客观情况是:研究型博物馆为欧美古植物学的长远发展提供了相对稳固的研究平台,为维系古植物学之学科生存与发展提供了现实性的可能。相对稳定的学术体制和发奋图强的学术领袖对于古植物学的稳步发展至关重要。例如, 1982 年古植物学家 Leo Hickey 到耶鲁大学 Peabody 自然历史博物馆工作,后来他主持该馆古植物部工作,至今已有 28 年之久。 1987 年古植物学家 Else Marie Friis 被任命为瑞典斯德哥尔摩自然历史博物馆古植物部主任,至今有 23 年之久 。 二、中国古植物学的基本情况 关于中国古植物学的历史与现状,我在有关文章中已作论述。目前,中国古植物学的研究人员 (包括标本采集人员)主要分布在中国科学院、高等院校、地质矿产、博物馆诸多部门。半个多世纪以来, 中国科学院作为中国古植物学研究的国家队发挥着火车头的作用。但是,各部门、各单位的古植物学发展水平与发展规模极不均衡,而且极不稳定。 中国古植物学研究力量的分布格局呈现体制上和管理上的脆弱性和不稳定性。实际上,中国古植物学研究的国家体系尚未完全建立起来,主要表现在两大方面:一是高水平的、研究型博物馆的严重缺失;二是相对稳定的学术体制的严重缺失。我认为, 中国古植物学的未来发展迫切需要符合古植物学 自身发展规律的研究体制和维系模式。 在中国古植物学的学术共同体里,有两个重要的专业社团长期并存:一个是中国植物学会古植物学分会,另一个是中国古生物学会古植物学分会。根据我的了解,目前尚无专门的活动经费维系学会工作,从而极大地影响了学会事业的健康发展。关于这两个古植物学分会的情况,《古植物学研究的软实力学会历史与问题(专辑)》已作专门探讨,不再赘述。 三、设立中国古植物学发展基金的必要性与目的 如果我们对科学研究的历史与文化过程有所了解,我们会得到这样的共识:没有充足而持续的研究经费支持,很多基础研究工作是很难深入进行的;我们也会得到让人如此沮丧的认识:不论是有限的还是大量的经费投入未必造就像样的人才和成果。就中国古植物学事业而言,半个世纪以来有关部门、或有关学术机构、或有关基金组织已投入的人力和物力之总量是可以统计或估算的。从国家层面看,中国已投入古植物学研究的总经费虽远不及三峡工程的投入,但也不是一个小数目,而且主要来自国家财政。然而, 当前中国古植物学的实际情况客观上要求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率急需逐步提高。从科研管理的角度来说,定性与定量研究中国古植物学的总投入与总产出以及中国古植物学教学与研究人员的实际生存状况是一个很有价值的课题。 目前,中国科学院是中国古植物学研究的主力军。从人事管理看,中国科学院系统内的古植物学研究人员可以分成 3大类:正式编制、项目聘用和临时工。在我看来,在读研究生属于临时工作人员,即临时工。所谓正式编制似乎是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现在,3类编制研究者的人员工资和科研支出主要依靠项目经费。从多年的实际情况看, 古植物学研究获得的资助渠道非常有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是古植物学家的一条生命线!这的确是一条崎岖艰难的羊肠小道。基金申请的形势似乎永远是僧多粥少,竞争日趋激烈。有人一年或连续多年没有申请到经费,工作和生活都受到影响。 为了拓宽古植物学研究的经费申请渠道,有必要积极筹措资金及并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以设立多种形式的中国古植物学发展基金,根本目的是促进中国古植物学的稳步发展。 四、设立中国古植物学发展基金的原则和途径 1. 设立中国古植物学发展基金的原则 必须遵循有关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如税务政策)进行筹集资金; 必须注意资金来源的合法性; 必须树立学术诚信; 必须坚持公开公正; 必须建立一套透明的、可以与国际接轨的、可操作的管理办法,如:建立章程、理事会和项目遴选细则等; 必须接受新闻媒体监督。 2. 设立中国古植物学发展基金 (1) 利用全国性专业社团建立多种形式的古植物学奖励基金 美国植物学会古植物学分会已设立如下奖励基金: Michael Cichan Award http://www.botany.org/paleo/paleoawards/cichan.html The Isabel Cookson Paleobotanical Award http://www.botany.org/paleo/paleoawards/cooknew.html Remy and Remy Award. http://www.botany.org/paleo/paleoawards/remynew.html MOSELEY AWARD http://www.botany.org/paleo/paleoawards/moseley.html 我们应该吸取国内外同行已有的成功经验,建立冠名奖励基金。 (2) 利用有声誉的全国性或地区性基金组织设立古植物学发展基金 (3) 争取在有关研究部门内建立古植物学发展基金 (4) 利用其他途径设立古植物学发展基金 五、展望 在人类探讨自然历史的进程中,古植物学是不可或缺的内容。它的理论价值主要表现在:对探讨植物进化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它的应用价值主要表现在: 对寻找矿产和探讨含有煤炭、石油等矿产地层的分布、划分和对比等具有很实际的作用。中国疆域辽阔,是古植物学研究不可或缺的地理与地质区域。 气候变化问题是当前各国政府和科学界不得不面临的重大科学问题和社会问题。运用生物学思想方法及多学科的研究手段,利用化石植物在大时间尺度上深刻理解全球气候变化的历史过程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 中国古植物学的兴起与发展与 国家需求、综合国力、经费投入等因素是密不可分的。 中国正处在和平发展与全面崛起的历史新时期,经济高速发展,社会快速转型。对于中国古植物学的未来发展来说,机遇和挑战并存。多渠道设立中国古植物学发展基金,全面推动中国古植物学的稳步发展,这显然是很重要的发展举措。我期望海内外有识之士热情关注和大力支持中国古植物学事业,大家共同努力,逐步将设想变成现实。 相关资料: 古植物学的故事( 6): 残酷的现实与严峻的挑战:看看中国与美国古植物学综合实力的巨大差距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52455 发表于 2009-8-31 13:14:47 古植物学的故事( 9)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是古植物学家的一条生命线!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55716 发表于 2009-9-15 12:04:32 古植物学的故事( 26 ):古植物学有什么用 ?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88048 发表于 2010-1-17 15:01:42 古植物学的故事(32 ): 简述中国古植物学研究力量的分布格局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91308 发表于 2010-1-30 6:22:37 古植物学的故事(66):走近古植物学 岌岌可危的中国古植物学 将走向何方?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53788 发表于 2010-8-17 10:48:04 古植物学的故事(65)走近古植物学 掀开古植物学的神秘面纱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52495 发表于 2010-8-13 2:27:56 古植物学的故事(67): 谁敢梦想成为古植物学家?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54912 发表于 2010-8-21 4:52:59 古植物学的故事(69): 为什么要编写《古植物学的故事》? 原题:Story of Palaeobotany---The starry heavens above me and the moral law within me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60204 发表于 2010-9-7 6:34:19 古植物学的故事(70):古植物学之问与我们的学术使命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63493 发表于 2010-9-16 3:09:33 古植物学的故事(专辑) 古植物学研究的软实力 --- 学会 历史与 问题专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94382 发表于 2010-12-17 5:53:57 《古植物学的故事》资料补充与更正(第5次) 关于美国植物学会古植物学分会的几个奖励项目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95597 发表于 2010-12-21 0:55:12
个人分类: 古植物学的故事-Story of Palaeobotany Ser ...|4005 次阅读|0 个评论
高层建筑火灾预防方法的建议
fmjzzh 2010-12-19 00:41
高层建筑火灾预防方法的建议 1、高层建筑内部应当设置独立的房间消防隔离门; 2、禁止可燃物品家具和易燃物品进入高层建筑,推广钢制家具; 3、隐蔽工程的线缆穿线管道和暗盒采用金属材料; 4、逐级设置漏电保护装置; 5、线缆竖井逐级设置灭火装置。
个人分类: 无人机|1982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7 06:1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