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科学网 标签 建议 相关日志

tag 标签: 建议

相关日志

关于我国技术市场释义、发展意见及建议(五)
lgjszy 2011-8-26 16:27
关于我国技术市场的释义、发展意见及建议(五) 北京技术市场管理办公室 李明亮 林 耕 (2003年10月) (接上篇) 五、发展我国技术市场的意见和建议 (一)制定《国家技术市场条例》,使我国技术市场尽快走上法制化建设轨道 在深入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科技进步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科技成果转化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等法律中,建立健全与优化技术市场环境、规范技术交易行为、促进技术市场发展等相关的国家和地方性法律法规体系,使我国技术市场步入法制化建设轨道。 尽快由国务院主持研究制定《国家技术市场条例》,使我国技术市场建设和发展有法可依。各地区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技术市场的地方性法规文件。形成系统配套的技术市场法律、法规体系。 (二)长期稳定技术市场税收优惠政策,营造良好的技术市场发展环境 在未来 20 年,我国应当加大对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鼓励力度,尤其是对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技术咨询、技术服务、计算机软件开发以及自主知识产权成果的转化等,应重点给予税收方面的优惠,必要时政府还应给予财政上的支持。对于为科技成果转化做出贡献的有关人员,其由此获得的收入在缴纳个人所得税上应予减免,以鼓励广大科技人员积极投入到科技成果转化的伟大事业。长期稳定技术市场税收优惠政策,营造良好的技术市场发展环境,为我国在国际科技竞争中获得长期优势提供强有力的保障,使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得到科技支撑。 (三)国家科技部应设立技术市场司,充分体现政府对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技术市场的监督与管理 大力发展技术市场,建立公平使用技术商品资源的环境是党和国家落实科教兴国的大政方针,国家科技部是我国技术市场的最高行政管理机关,在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过程中,应当坚持把发展技术市场、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作为突破口,将技术市场工作纳入科技部的重点工作内容之一,努力 实现适应国际化发展要求的技术市场管理创新。建议国家科技部组建“技术市场司”,充分体现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的政府职能转变与宏观调控。 (四)加快政府职能的转变,为科技中介发展拓宽空间,积极推进科技中介市场化发展进程,建设组织网络化、手段现代化、功能综合化、服务社会化的技术市场创新服务体系 建设多元化、运转协调高效的技术商品转化发展创新服务体系是新时期技术市场发展和建设的重要课题。 目前在我国由于体制上改革不够深入,政府职能转变还不到位,加上人们对中介这一社会经济行为认识还不深刻,在主观上和客观上都给科技中介的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主要表现为科技中介的有效需求不足,中介机构门厅冷落,经营惨淡。因此,今后发展科技中介的主要任务是扩大科技中介的有效需求。建立健全以国家、省直辖市级国际技术转移中心、技术交易机构、生产力促进中心、中小企业发展中心等为主的技术市场发展创新服务体系,实现组织网络化、手段现代化、功能综合化、服务社会化的发展目标,具备参与国际竞争的综合实力,同时鼓励各类社会组织积极加入科技中介中来。 同时,结合技术市场和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建设,建立严格的考核和资质认证制度;把技术市场各类人才培训作为促进技术市场发展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尽快提高从业人员的业务水平和素质,造就一批懂技术、懂法律、懂管理、懂经营的复合型高素质的技术市场和科技中介服务队伍。 (五)加强技术市场行业组织建设,建立技术市场信用体系 根据技术市场发展的需要,鼓励各地建立技术市场行业组织(技术市场协会)。技术市场协会要采取行业与市场需求同政府推动相结合的方式,以促进技术市场行业的规范、健康发展为宗旨,以会员制为主要形式,按照自愿、平等、自律的原则进行自我建设、自我发展。充分发挥其服务、协调、代表等作用,使之成为政府、科技中介机构、企业、科研单位彼此联系的重要渠道和桥梁。 指导行业协会建立科学、民主的决策程序和行之有效的内部管理机制,形成行业内部的激励机制和监督机制。切实提高技术市场行业协会的服务能力,逐步确立科技行业协会在行业中的威信和地位。各级技术市场行业协会应当全面了解和掌握国家方针政策,为行业发展提供及时、准确的政策咨询和指导;推动同业交流;建立行业专家数据库;为会员提供市场调研和预测;开辟国际合作渠道和市场;引进先进技术、人才和项目;组织跨行业的分工协作等。要通过高质量的服务来凝聚行业队伍,促进行业建设,成为政府引导技术市场发展的得力助手。 通过技术市场行业协会积极探索建立技术市场的社会信用体系和科技中介机构的信誉评价体系,使信用、信誉不仅成为技术市场和科技中介机构的行为道德准则,而且形成制度,切实在技术市场发展中形成重合同、守信用的氛围。 (六)国家设立中西部地区技术市场发展专项资金,有效地发挥技术市场在西部大开发中的核心作用 我国农村技术市场、中西部技术市场发展相对比较落后,增长潜力比较大。在确保经济较发达地区间技术贸易稳定快速发展的同时,结合农村现代化建设和西部大开发,有针对性地加快适用技术成果向农村、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速度,推动农村和中西部地区技术市场的建设和发展,以发达地区带动相对落后的地区,实现整体推进,共同发展。 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市场发展除需要相关体系保障以外,必要的资金支持也是不可缺少的。国家各级政府应当建立技术市场发展基金,同时接受国内外各界的捐赠与资助,用于发展我国技术市场建设和发展的公共事业。重点支持农村技术市场盒中西部技术市场的发展。 (七)建立和完善反映技术市场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发挥巨大作用的统计指标体系,为各级政府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建立技术市场统计指标体系的重要性已经不容置疑,关键是在于如何确立科学、有效、及时、准确的技术市场统计指标体系和管理体系。建议国家科技部技术市场管理促进中心设立专门调研课题,开展调查研究,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组织地方技术市场管理部门,研究建立和完善反映技术市场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发挥巨大作用的统计指标体系,以为各级政府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八)建立区域技术市场联盟,有效整合区域、行业和领域的科技资源,带动技术市场整体发展 按照科技体制改革的方针,积极研究和探索跨区域、跨行业、跨领域技术扩散、科技成果转移、技术组合等一些共性问题和市场需求,在科技部的统一领导下 建立区域技术市场联盟, 通过各地区、各行业、各领域的科技中介服务组织, 有效整合相关的科技资源 ,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迅速提高技术转移速度,带动我国技术市场的整体发展。有条件的区域要探索开展国际间技术贸易,将中国的技术市场融入世界技术经济贸易中去,开拓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谋求更大的发展机会。 (九)开放柜台交易,促进技术产权交易 为适应以技术产权作为权益资本进行投融资的发展要求,有计划地建立区域性技术产权交易市场,探讨适合于技术产权特点的交易方式,适时、适度放开柜台交易,使之有效地广泛吸收和利用民间资本,通过交易为科技风险投资提供进入与退出的通道,开劈高成长性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实现以技术产权融资的渠道,努力实现与资本市场相联接。 (十)推动 “网上技术交易服务平台”的建设和发展,提升技术市场的总体水平 在计算机技术与现代通讯技术迅速发展的基础上,建设与世界各地相联的技术市场信息网络体系,在有条件的地区开办网上技术市场,加快信息的传播速度,创造技术市场主体平等获得信息的条件,有效降低技术交易成本,提升技术市场整体水平。 总之,技术市场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重要的生产要素市场之一,在科技资源配置上发挥着基础性作用,也是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的突破口。过去 20 年的发展历史已经证明,技术市场是科技成果转化的主要渠道。通过近 20 年的努力,我国的技术市场体系已经基本形成,尽管这个体系还不够完善,运转还不是很协调,还存在着这样和那样的问题,但是,技术市场作为市场经济的组成部分,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形成的必然结果,技术市场的发展是时代的需要,是客观经济规律发展的必然反映,其对我国的科技、经济快速发展的支撑作用是有目共睹的。相信,在党中央、国务院制定的“科教兴国”战略方针指引下,在改革浪潮的推动下,我国的技术市场将会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猛发展,成为国家科技、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 本文针对我国技术市场所面临的新的形势和科技经济全球化激烈竞争的要求,按照市场经济发展的规律,结合我国建设小康社会的远景目标,提出了今后 20 年技术市场发展的方针和目标,论述了技术市场与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科技中介与技术市场等的关系,剖析了我国技术市场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实属抛砖引玉。 另外,本文形成过程中参考了国内外近年来业内部分同行专家的有关论文与著作,文中正确的观点应该说是业内同仁共同智慧的结晶,不正确的说法、观点纯属作者个人理解不同。 (完)
个人分类: 技术转移|2923 次阅读|0 个评论
关于北京技术市场优惠政策落实的情况与建议
lgjszy 2011-8-20 14:38
旧文重温:关于北京技术市场优惠政策落实的情况与建议 北京技术市场管理办公室 林 耕 李明亮 ( 2003 年 9 月 20 日) 一、与技术交易相关的优惠政策 (一)减免营业税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贯彻落实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决定 有关税收问题的通知》(财税字[ 1999 ] 273 号文件) 规定,单位和个人(包括外商投资企业、外商投资设立的研究开发中心、外国企业和外籍个人)从事技术转让、技术开发业务和与之相关的技术咨询、技术服务业务取得的收入,免征营业税。 《北京市技术市场条例》第二十六条规定,从事与技术开发、技术转让相关的技术中介的收入,经认定,可以视同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收入对待,享受国家及本市规定的税收优惠政策。 《北京市关于进一步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若干规定》第十二条规定,对从事软件著作权转让业务和软件研制开发业务,比照技术转让与技术开发业务免征营业税。京地税企 694 号文第五条的规定:对经国家版权局注册登记,在销售时一并转让著作权、所有权的计算机软件,凡符合技术转让与技术开发税收优惠条件的,可按技术转让与技术开发业务免征营业税。 (二)减免所得税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财税字 001 号《关于企业所得税若干优惠政策的通知》的规定:对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服务于各业的技术成果转让,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所取得的技术性收入暂免征收所得税;企业事业单位进行技术转让,以及在技术转让过程中发生的与技术转让有关的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技术培训的所得,年净收入在 30 万元以下的,暂免征收所得税。 《北京市关于进一步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若干规定》的规定,高新技术企业当年发生的技术开发费比上年实际增长 10%( 含 10%) 以上的 , 当年经主管税务机关批准 , 可再按技术开发费实际发生额的 50% 抵扣应纳税所得额。 (三)技术市场奖励政策 《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二十九条规定,科技成果完成单位将其职务科技成果转让给他人的,单位应当从转让该项职务科技成果所得的净收入中,提取不低于 20% 的比例,对完成该项科技成果及其转化做出重要贡献的人员给予奖励。 根据《北京市技术市场条例》的规定实行如下的技术市场奖励政策: 1. 经认定登记的技术合同,属于职务技术成果的,卖方应当从技术交易的净收入中提取不低于 20% 的比例,奖励直接参加技术研究、开发、咨询和服务的人员; 2. 经认定登记的技术合同,买方可以在实施该项技术的新增收益中提取一定比例,奖励为实施技术做出重要贡献的人员; 3. 奖励费用按照国家和本市有关规定列支,凭技术合同登记机构出具的“技术交易将酬金领取单”和本单位的现金支票到单位基本帐户银行提取现金。 二、技术市场相关优惠政策的落实情况 (一)税收优惠政策落实情况 近三年来,认真落实技术市场各项税收优惠政策,不断优化技术市场的环境。 2000 — 2002 年市税务部门受理申报减免税技术合同 16855 项,审批减免税额 6.39 亿元。 2002 年共受理申报减免税技术合同 4223 项,减免税 2.57 亿元。其中,受理涉外技术合同 25 项,审批减免营业税 9868 万元。市国税局共受理申报减免税技术合同 2594 项,审批减免税 1.10 亿元。比上年下降 8.72% 。另据统计, 2001 年共受理申报减免税技术合同 5574 项,减免税 2.22 亿元; 2000 年受理申报减免税技术合同 7058 项,减免税 1.60 亿元。 2003 年北京技术市场各级管理部门,认真贯彻“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的意见”,尤其是在“非典”期间,北京技术市场管理办公室要求全市各技术合同登记处,简化办事程序,尽最大努力减轻企业负担。配合海淀区科委、海淀区地税局在海淀地区建立技术交易减免税优惠政策落实的快速通道。并与市地税局、海淀区地税局、朝阳区地税局、丰台区地税局、宣武区地税局、西城区地税局等召开了技术市场优惠政策落实协调会,在优化环境、有效落实优惠政策方面不仅达成了共识,而且落实到了实际工作中。 (二)奖励政策落实情况 近三年审批奖酬金数额不断增加。 2002 年审批单位奖酬金 14.89 亿元,比上年增长 13.14% 。 2001 年审批单位奖酬金 13.16 亿元,增长 40.55% 。 2000 年,北京技术市场审批单位奖金额 9.37 亿元。 2000 — 2002 年共审批单位奖酬金 37.42 亿元。 通过各级科技行政部门与税务机关等的通力合作,技术市场的税收优惠政策基本上得到了落实。但是,在计算机软件开发的认定、奖酬金能否在交纳所得税前列支、个人获得的奖酬金如何交纳个人所得税、扶持技术中介机构发展以及如何提高税收减免办事效率等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希望进一步扩展与完善技术市场的各项优惠政策。 三、税收优惠政策落实中存在的问题 (一)技术市场税收优惠政策有收缩的趋势 主要表现在: 1. 用以奖励技术研究、开发、咨询和服务人员的奖酬金不允许列入成本,要求在税后列支,对于卖方主体为法人的组织,此项奖励实质上已经没有意义; 2. 为技术成果转化做出贡献的个人所获得的奖酬金被视为薪金所得,与工资合并计算交纳个人所得税,对个人来讲已经没有鼓励作用。 (二)关于样机 技术合同认定规则允许的作为载体与技术共同转让的 1 — 2 套设备,国税部门一般都被认为是混合销售,征收增值税。 (三)关于计算机软件开发 以一对一的计算机软件开发为主的技术开发,通常都被视为软件销售,征收增值税。 (四)关于“先征后抵” 落实技术市场税收优惠政策中,按照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贯彻落实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决定 有关税收问题的通知》(财税字[ 1999 ] 273 号文件) 规定,实行先征后抵的办法进行减免,使当事人应当享受的优惠政策延迟或不能享受到。 (五)关于改制的国家部委的科研院所 实行改制的国家部委的科研院所,到 2004 年改制过程中仍享受科研院所在“四技”活动中的税收优惠政策, 2004 年以后即按一般企业对待,而这些研究院所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仍发挥着重要的支撑作用,需要在税收上继续给予扶持。 四、希望出台相关政策的建议 (一)扶植技术中介发展的政策 由于技术中介在我市属于一个亟待发展的新兴行业,尚处在弱势地位,需要培植与发展。因此,应该制定具有导向性的扶持政策,主要应体现在资金和税收优惠方面的支持上,具体的如: 1. 对于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为高新技术企业服务的科技中介机构, 经政府相关主管部门认定,享受高新技术企业的有关优惠政策,并允许人员薪金进入经营成本等。 2. 对为技术成果转化提供中介服务所取得的业务收入,免征营业税; 3. 对在技术中介工作中表现突出、成绩显著的技术中介机构和从事技术中介的相关人员,以其应交纳的税金额为限进行奖励或适当减免个人所得税。 (二)鼓励计算机软件开发应完善的政策 在软件开发方面,对有特定用户开发的、一对一形式的软件开发应视同技术开发,享受有关减免营业税的优惠政策。 (三)保持完善鼓励科技成果转化的技术奖酬金政策 按照《北京市技术市场条例第二十七条》规定的,用以奖励技术研究、开发、咨询和服务人员的奖酬金,可以视同软件人才成本,应当给予在企业核定应纳税所得额前列支的优惠。 另外,发给个人的奖酬金部分不与个人工资奖金合并,在单独扣除 800 元之后,按工薪收入税率扣除个人所得税。 (四)按照我国加入 WTO 的议定书,履行有关技术转让税收优惠的承诺 在我国加入 WTO 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加入议定书》中,附件 5A —根据《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协定》第二十五条作出的通知的第二十条“技术转让企业优惠所得税待遇”,关于“提供补贴的对象和方式”的表述为:对于自技术转让或技术咨询、培训等获得的企业收入,如此种年净收入低于 30 万元人民币,则应免征所得税;但是,如收入超过 30 万元人民币,则对于 30 万元以上部分,应照常征收所得税。 (五)对于已经转制的科研院所,继续享受国家给予科研院所 “四技”活动所获收入的税收优惠政策 总之,涉及技术市场的鼓励性政策落实基本到位,在个别的政策落实上还存在一些问题,其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政策本身与客观现实相脱节,难以兑现;另一方面,多个行政管理部门联合审批,在对政策理解上不尽一致,同时延长了审批时间。但是,在营造发展环境的大势推动下,行政主体多方联合互动,并已经取得明显的效果。针对政策落实的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仅供参考。
4350 次阅读|0 个评论
对院士评审制度的两点建议
热度 5 qsqhopeiggcas 2011-8-18 10:15
能否做出真正具有重大意义的原创性工作,应是科研人员能否当选院士的重要标准。怎样判断是否做出了这样的工作呢?从目前的院士增选工作步骤(提名候选人、归口部门遴选、院士评审和院士选举)看,还存在缺陷,不能杜绝学术水平不高但“关系硬”的人混进院士队伍。为此,建议在院士选举结束后,增加一项“聘请国外 5 名顶尖同行评审”的程序,因国外同行不考虑你是否与国内院士有“关系”,更注重你的学术水平,能客观反映候选人的国际学术地位,能得出较为客观公正的评价。 再者,院士增选每两年(奇数年)进行一次的间隔时间太短,试想上届你没当选上,在间隔较短的时间内也不太可能做出重要成果,既然如此,你只能把大量的时间用于“跑关系、找路子”,想在下届评选中胜出,既害人又害己。建议将院士增选每两年一次改为四年一次,这样可使想当院士的学者静下心来,踏踏实实做些创新性工作,为下届院士的评选做好准备。
个人分类: 建言献策|3888 次阅读|8 个评论
“中医的现代实证研究”课题建议
热度 13 zlyang 2011-8-17 22:11
“中医的现代实证研究”课题建议 目前 真傻 的想法是: 筛选3~5个可能的“便于采用现代科学定量验证的、很具体的”课题。 请现代科学专家推荐MRI(fMRI)等比较合适的现代检测设备。 中医在现代实证方面的研究,是中医走向世界的重要前提。 真傻 的推荐: 阿是穴 、 病灶在对应穴位形成的淤结 请您批评指正! 这可能是相对孤立,便于现代检验的研究课题。 并且和“催眠暗示”、“生物反馈”关系不密切。容易进行“双盲”实验。 (1)不要研究很复杂的问题:如果影响因子太多,则难以获得足够的、系统的现代科学数据; (2)要能用现代医学或生物成像、测量手段直接检测的。 痛则不通、通则不痛。从现代足部按摩等实践看,身体的病灶的确在一定条件下在相应的穴位或反射区形成“用手可以触摸到的不规则淤结区域”。 由于真傻不是职业医生,所以不清楚这类反映与病灶关系的随时间的整个变化过程。 真心希望职业医生给出一些详细的案例。 欢迎您骂俺,挨骂有理! 真傻 在《中医杂志》发表的观点 : 《内经》中“女七”、“男八”周期的天文成因 ,《 中医杂志 》,1998, 39(3):187–188. 体表形状及某些穴位与器官的相关性 ,《 中医杂志 》,1999, 40(3):188. http://blog.tech110.net/?uid-11851-action-viewspace-itemid-50854 相关链接: “科学网”博主里的职业中医,都有谁?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107667do=blogid=475696 浅论中医方法在人类科学体系中的地位 http://bbs.sciencenet.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01587 “金元四大家”医学观点差异的气温变化成因 http://bbs.sciencenet.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01158 关于“五运六气”的争鸣观点选摘 http://bbs.sciencenet.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01696 真傻猜想“科学家的创造最佳年龄是双峰的” http://bbs.sciencenet.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79722
7633 次阅读|58 个评论
我写博客的目的、失败、期望、担忧
热度 1 yue 2011-8-1 12:45
目的:我本来就有些日记的习惯,过去已经写了200多万字的日记,当然主要是学习笔记,思想心得,很少记事。写博客,是真正的写日记。当然,隐秘性稍差点。 失败:写博客是为了写电子版的日记,目的是易于检索,检索自己的博客。但是这个目的失败了,检索仍然是困难的。 期望:科学网能不能开发软件,给博主成批下载自己的博客文章提供便利。 担忧:黑客多,病毒多,会不会哪天博客被破坏,文章丢失?博客可是博主的心血,感情投入、时间投入甚多。希望科学网对资料的备份更加完善。
个人分类: 生活 THE EDN|2269 次阅读|4 个评论
我的学生给养生提纲提出的建议
热度 5 张三火 2011-6-18 21:39
三省身(网名)是我比较中意的学生之一,本科时我教他《中医运气学》课程。他在大学五年学习非常刻苦,看了很多书,也买了不少中医书,所以中医根底很扎实。毕业后他应聘去了河南的一个中医院,本想当个正规中医好好干一场。可是,不久便发现那里并不是能够施展中医的地方,就毅然决然的辞职了。一边工作,一边复习考研,今年他以优异成绩考上研究生,昨天收到录取通知书。刚知道成绩的时候,我曾问过他是否考虑改报北京中医药大学,我可以帮助他联系导师。他说:我只读老师的。呵呵,他做什么都比较坚持。对了,他还会中国武功呢! 下面是他在QQ上给我留下的关于“白领养生提纲”的建议,我感觉还真的挺有见地的呢! 三省身2011/6/1812:31:45 在吗,老师 三省身2011/6/1812:32:37 我给您留言吧,呵呵 提纲看了,觉得很贴近白领的生活状态 不知道,老师在讲座的开始是怎样设计的? 如果可以的话,我觉得应该给观众确立两个概念——一个是“慢生活”,另一个是“学习传统文化可以养生”。 三省身2011/6/1813:20:18 慢生活是针对人们日趋加快的生活节奏,学习传统文化,我想让您有机会就要凸显《黄帝内经》的影响。 三省身2011/6/1813:22:10 但树中医这面旗,不要单独出来,否则很快会引起西医或所谓科学人士的辩驳。我们将中医放在传统文化之中一起拔高,会效果更好。 另外,我觉得情志致病方面应该再着重强调。当今人们身体状况很大程度来自他们的身心状况。要是在讲座中,援引古今相关病案,我想其警示作用会更强。 三省身2011/6/1813:25:38 一点不成熟的想法,仅供您的参考。 呵呵
个人分类: 教与学|3531 次阅读|12 个评论
健康社会,“批评”就足够了
seawan 2011-6-5 08:46
林老师 的博文 批评容易!建立难! : 科学网上许多博文对现实中的教育、科研、经济、管理甚至政治提出批评,有些还有些揭露,这些批评文章是可贵的。但是,提出自己的主见,提出建设性可操作的实在建议,那是更为可贵也更难的事情。 评论: wgq3867 2011-5-31 07:59 是啊,牢骚的作用只能自己缓缓气,不能回报社会,有时副作用还很大。 应该做一个践行者,哪怕是极少数,做了,就有带头作用,说不定就有人跟进。 boxcar 2011-5-31 04:59 给瓶子贴标签,比做出瓶子及其里面的东西容易得多。 说的都很好,只是 操作起来有些困难 。 对任何一个事情, 1. 外行总是比内行多。 2. 和这个事情有关的基本上是外行。 3. 和个体有关的事情,绝大部分不是该个体自己的“内行”。 例如:到饭店里吃饭的,大都不是厨师;到医院治病的,是医生可能性很小。 而大家都需要吃饭、看病、坐车、缴税、受教育、住房、以及和各级政府官员交互。 所以, “合理化建议”不容易 啊。 但是, 批评总是容易做到的: 我不会做菜,我可以批评你的菜味道不好; 我不会医病,但我可以批评你的诊疗效果不好。。。 而如果一个社会,是 健康的、有监督的、有竞争的 , 那么,被批评者总会受到批评的鞭策,从而使得社会整体上向着更为良好的方向发展。 所以,我觉得,在这样一个健康的社会中,只有批评就足够了。 建议嘛,留给专家和人大代表就可以了。 (至于“他们如果失职”怎么办?——大家狠狠的批评,让他下岗。) (再至于“如果社会不健康,缺乏监督等”怎么办?——你说呢?另外在这种情况下,“建议”也一样不顶用。)
个人分类: 周围|2540 次阅读|0 个评论
科学网博客的“分享”按钮的技巧与建议
热度 2 outcrop 2011-6-1 11:10
在每一篇博文的左下方,看样子是引用的是jiathis的脚本。 刚刚才发现,挺好的。 这么做的好处是可以把博文便捷的一键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之类的地方,便于推广宣传。 一个技巧: 默认只有分享到四个网站的按钮,实际上目前可以分享到108个网站:鼠标悬停在“分享到”处即可发现。 两个建议: 要是有时间和精力的话,科学网不妨自己整理一个自己的分享脚本;虽然直接引用方便,但毕竟第三方网站的脚本加载的同时,也可能完整的统计了每一页的访问和用户浏览情况等信息。也便于脚本和博文的同步加载,排除外部的不稳定因素。 打算方便宣传的话,不妨再增加一个复制文章地址的按钮,一键复制文章标题与网址,直接可以发在QQ群之类的地方。
个人分类: 计算机应用技术|2563 次阅读|14 个评论
诚邀院士走下神坛
热度 8 Nancyback 2011-5-30 11:04
在我们读书的时候,中国科学院有学部委员,但人数很少。记得天津大学只有一位,是业绩辉煌的老校长史绍熙先生。化学化工两个大领域,全国学部委员共 20 多人,有近三分之一在南开大学化学系,化工的在石油部和科学院各有几位,其他的就零散了,比如原在天津大学任教,后来到核工业部的汪徳熙先生,到清华的汪家鼎先生等。当时年轻,不是特别懂得学部委员的含义,隐约听来的印象,是科学院学部委员参与制定国家科技政策和规划。直到 86 年以后,当时最年轻的一位科学院学部委员,讲了很多从科学和科学家的角度认识社会的话语,科学院学部委员才在当时的学生中,特别是在博士生中成为大家都知道的一个特殊群体。该先生后来移居美国,在 Tucson 的 University of Arizona 任物理学教授至今 , 去年偶然注意到,老先生近年还不断有高水平论文发表,不愧是一流的物理学家。 1991 年,科学院学部委员改名叫中国科学院院士,并被定义为中国科学家的最高荣誉,也一下子增补了比较多的人。我们化工界熟悉的受人尊敬的几位前辈,比如余国琮先生等成为了院士,当时对其它领域的新院士和老院士都不熟悉,甚至对化学的院士,也多不熟悉。同行们偶尔谈论,也都只是景仰而已。但对化工界的余国琮、郭慕孙等先生们的事迹还是知道的,特别是郭先生还兼任国际一流期刊 Chemical Engineering Science 的亚太主编,余先生出身名门University of Michigan,还曾经在Pittsburg做过Faculty。老先生在天津大学不仅课程讲的好,研究做的好,英语也说得好、写得好,每次参加学术活动,都是风度翩翩,演讲都深入浅出,引人入胜,因此他们早就理所当然的成为当时立志报国的年轻学子们学习的表率。 91 年有了另外一个变化,也许以前也是一样的,只不过公众不太知道而已,是在这一次,明确了院士的副部级待遇,并且明确了两年增选一次的制度。 1993 年和 1995 年都有增选。记得 93 年增选,天津大学入选的是力学家周恒先生,他在我们读研究生时期任研究生院院长。 95 年增选,天津大学入选的是彭一刚和张春庭两位先生,另外一个记着名字的是化工部科技委的老前辈陈鉴远先生。彭先生是建筑学家,是著作等身的谦谦君子,也是普遍受到年轻人尊重的名人。张春庭先生当选院士,非常有戏剧性。张先生在物理系工作,物理系当时的研究条件较差,在国家资助体系中,人们认为天津大学的物理系主要是教学工作,因此,物理系的老师们申请经费很困难。张先生那时候经费很少,天津大学评博士导师,手上的研究经费是一个重要指标。当然,张先生评上院士,也不是学校推荐的,学校领导是在科学院公示的时候才知道张先生成为候选人的。张先生在生物学界当时已很有影响,主要的贡献,是他关于 DNA 结构解析的一个理论模型。他是在生物学界的老院士们的推荐下入选的。可贺的是,张先生是同一年做的院士和博士生导师。 97 年初,学校开会布置提名院士候选人,想到了已经入选的余、周、彭、张四位先生的事迹,特别是张春庭先生的入选,表明没有背景的科学家也可以当院士。就去做张鎏先生的工作,建议张先生参选。老先生说,我回归报国,本就不是为什么待遇,现在岁数大了,更不必去争待遇,再说我已经 77 岁,也做不了更多的实际工作了,还是不参与了。张先生是我国无机化工和工业催化两个骨干学科教学体系的奠基人、课程体系的设计者和建设者,无论在研究方面,还是在教书育人方面,都是公认的受人尊敬的楷模。我本人多年追随张先生,对张先生的学术和实际贡献,特别是对张先生的工作精神、科学态度,是非常崇敬的,认为张先生理所当然的应该享有中国科学家的最高荣誉。于是转而去和余先生讨论,余先生说,我们这些老朋友都没反应过来,早就该推举张先生做院士了。余先生说,先不必争取张先生同意,你整理材料替他填表就可以了,到后期再告诉他。张先生果然被化工界老院士们推举成了候选人,但是据说,那年科学院学部强调年轻化,张先生年纪大了,是那一届年纪最大的一位候选人,最终没有入选。后来遇上余先生,谈起来这件事,我们都为在张先生晚年骚扰他而不安。余先生也感叹,早一届你反应过来找我就好了。当然也是我们这些老同学,老同事们反应太慢了,张先生对科技教育进步这样勤恳一生,建树这样多的人,晚年没能获得中国科技界的这一荣誉,是很遗憾。 97 年院士增选,出了件出乎意料的事。记得是到山西和陕西旅游,到了太原,顺便去拜访尊敬的彭少逸先生。在彭先生家里聊了一会天,先生说,你看现在有这样的年轻人,才 35 岁就想当院士了,结果被别人举报了,说他的博士论文是抄来的,你看,科学院学部和教育部学位委员会让我们鉴定,老先生拿出一摞材料来,说,你看,这还真是抄的,整个博士论文没有自己的数据,全是从文献中抄来的,人家把原文都复印了附上。后来这件事揭晓,当事人被取消了博士学位、教授职称和教师资格。这个当事人,是第二批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还是全国十大杰出青年 ( 好象是 95 年 ) 称号获得者。那一年的十大杰出青年,有两个科技界代表入选,号称北有陈章良,南有胡黎明。 正像彭先生说的, 35 岁就要被推荐承受中国科学家最高荣誉,太邪乎点了。院士的荣誉和待遇太高,是会被不良分子盯上的。 在 90 年代,事情的演化很有趣。实际上在 90 年代初,院士很少,多数学术会议没有院士参加,那时科技界的公共经费也少,虽然论证会不少,但是遇到院士的概率还是不多。院士们岁数也都比较大,在我们那一代人的心目中,都神仙似的,有时候出门到有院士的单位,去拜访一下老先生,聊一聊,从得道高人那里沾点仙气,余氤多日,但好象也没有感觉神仙们离人间多远。 后来,逐渐院士多了,年轻的院士也多了,特别是从 95 年开始,科技界的钱多了起来,事也多了起来,论证会,专家会也多了起来。那个时候,一个有趣的现象出现了,在论证会上,主持人往往要请几位院士出来,开会时把院士抬得高高的,先让院士发言,有的时候,请出来的是多数年轻人并不认识的老神仙,老神仙们本来就糊涂了,一讲话就刹不住车,后面的专家代表说话的机会就没有了。记得在一次香山会议上,一位纯化学的老先生在一个讨论复杂系统的论证会上发言,讲了很长很长时间,基本上不靠谱,和会议主题不搭调。大家半天时间就报销了。 到了新世纪,各个单位就都明白了,原来院士多,有这么个好处,于是各单位在推举院士上,也都更热心了起来。科技界的钻营分子,也看明白了门道,院士增选成了小华山论剑,熙熙攘攘,离科学越来越远了。要不是出了个方舟子,多位肖传国之类的宵小,弄不好就成了院士了。 当然,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被曝光的不端行为很快多了起来,社会上对院士群体议论纷纷,科学院学部一度压力很大,对院士的增选体制,也有改革, 2007 年的增选,得票数的要求,由1/2改为 2 / 3 ,所以那一年选出了 91 年以来人数最少的一批新院士。但名单一公布,就被方舟子抓住一个抄袭的。看了各种报道和争议,奇怪的是,该先生可以说毫无科学建树,仅仅发表了很少量的文章,还是抄来的。那位活宝,据说自认为实际贡献很大,已经冲刺了5次工程院。荒唐,这院士荣誉居然成了冲刺的目标。自然科学的根本属性之一是传播和公知,应该相同领域公认的才算是建树,那就要有论文和专著做载体。看来科学院院士的评选依据,也就是构成所谓中国科学家最高荣誉的 Credit 是常常和国际学术界不一样的。 无论社会、同行和学术界有多少非议,院士群体的社会地位是越来越高了。有一些院士俨然成了政府代言人,政府无论有什么活动,都被举在前面,他们也拿到了大部分资源。记得前年网上披露出一个专项资金的分配, 50 几个亿,有相当大部分去了四川大学和南开大学。院士中,当然也有一批老先生,是不大和官员配合的,这些老先生也和我们一样,多年来也得不到什么资源。 说到院士,还有几个有趣的故事。 一次参加在中国的一个半国际性学术活动,有几位外国客人参加,会议开幕式之前,组织者要排主席台上的座次,说院士要坐主席台,问那一位外宾是院士。正好凑巧,来宾中有一位是一个小国家的工程院院士,就被安排坐在了主席台上。另外一位,是一个国际大领域学会联合会的主席,却没有被邀请上坐。当然人家也并没有要坐主席台的意思,但可气的是,开幕式上的开场白,似乎说,主席台上坐的,都是学术贡献卓著、学术地位崇高的院士和政治地位崇高的领导。后来,那位没坐主席台的国际联合会主席,来中国的次数就越来越少了。 一次到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和该校的中国留学生聊天,一留学生讲了个中国院士的故事。说看来中国很有钱了。前不久一位中国的院士来访问,参观了相同领域教授的实验室,该教授当年任该领域国际学会的主席。参观完实验室,晚上中国留学生请吃饭,老先生说,这个实验室条件不好,我们不要与他们合作。该留学生说,看来国内的实验室条件好到了比国际学会主席的实验室好得多的程度,都不屑与国际一流实验室合作了。 。。。。。。 这几年,有多位同龄朋友做了院士,他们似乎也逐渐被捧上了神坛。有一次参与组织一个活动,和一位老朋友新院士开了几句玩笑。过后另一位朋友正色道,永丹,你以后见了院士要尊重点。 这里,真诚的发出邀请,请院士们走下神坛,和我们共同走科学研究的路! 前几天收到赵彦总编的来信,邀请评论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和 CAS 概念上分不清,这些天又在如火如荼的选院士,先拿这一篇凑数。作为征文上传 2011 年 5 月 29 日于天南大联合楼。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12724 次阅读|16 个评论
【征文】对中科院的今后发展,院外百姓进一言
热度 14 pukin 2011-5-21 20:14
最近,科学网组织了“我心中的中国科学院”征文活动,科学网一些名博积极响应,比如武夷山老师的博文“ 院外人士进一言 ”、曹聪老师的博文“ 海外人士进一言:应该论证中国科学院的定位 ”、凤琼mm的宝哥哥写的“ 关于科学院研究生培养学制的一些看法 ” ,以及刘立、曾庆平、许培扬、孙学军等老师的精彩博文;当然更早的还有王铮、陈安两位老师的有关献计中科院的博文。 说实话,浏览这些博文的时候也就是作为一个看客的心情吧,因为俺既不属于 院外人士 (武老师所在的单位原来就隶属于科学院,而且武老师认识的中科院系统的朋友不计其数),也不属于 海外人士 (曹聪老师和中科院渊源颇深,它是曹老师的饭碗,曹老师靠它拿了博士,发了Science。),充其量也就是曲里拐弯沾了一丝科学院的仙气而已,就算是院外百姓吧 承蒙科学网编辑部厚爱,昨晚俺也不小心收到了邀请(出乎意外,因为像曹聪老师这样有影响的博主都没有收到),为中科院的发展献计献策。我一虾米级博主,实在无计可施,无策可献,但如果一个字也不写吧,又显得不识抬举了。唉,真是夜不成寐、食不甘味,怎一个愁字了得啊 先回忆一下和科学院的那点仙气吧 。 话说20多年前吧,那时候大学生还是国家分配工作,我被分到了江苏一所大学的计算中心工作。我们学校正好获得了一笔世行贷款,要购买一批计算机和外围设备。我们一帮新参加工作的年轻人就在中心领导的带领下,分次分批到北京参加这批设备的购买谈判。 当时谈判地点就在北京饭店和长城饭店(因为外商来北京大都住在这两个饭店),谈判的主要对象就是IBM公司、Calcomp公司(一家生产滚筒、平板绘图仪的公司,后来听说被别的公司合并了)。 顺便插播一段幸福时光: 【 20多年前从外地来北京相当不容易,火车票特难买(甭说卧铺了,硬座都难),我第一次来北京的时候,晚上一直站了十几个小时,当然好处是不坐卧铺者学校给夜间补助。我第一次往返北京,夜间补助了20几块钱,要知道那时候工资才50多块啊 。】 废话少说,我们最后的谈判结果是购买IBM-4341型号的中型计算机,其中带50台终端;购买了Calcomp公司滚筒绘图仪一台。当时的价格全部算下来大概是600多万,这些设备装备计算中心以后,学校还自豪了一把,号称是当时华东地区最大的计算机。那个年代个人电脑很少很少,计算机中心主要工作就是提供全校师生的教学和科研用机。 因为当时国内也有几家单位购买了Calcomp公司的设备,其中就有中科院计算中心。记得是那年的冬天吧,我和另外一个年轻老师去计算机中心参观学习待了几天。那时候的中关村啊,真是名副其实的中关村,空旷的很,零零星星的有几座楼,一刮风,黄沙蔽日,街上一大风景就是很多女士脸上都蒙着纱巾,如果再穿上长袍,仿佛置身于阿拉伯国家 。 在中科院计算中心,偶然认识了两个去上机的大气所的老师。一位是 张学洪 老师,一位是 袁重光 老师。张老师当时40岁出头,袁老师大概有50岁左右,现在两位先生也70多岁了。闲聊中得知他们有大量的气象预报方程需要高档计算机进行运算,但在北京地区,满足他们要求的大、中型计算机少,而且用机的单位和人也多,他们需要提前好多天预约排队,很不方便。 俺当时脑子灵光乍现,何不把他们拉到俺那嘎达去上机呢,一来他们对我们来说是个大客户,二来俺们价格也便宜,三也省得他们排队预约耽误宝贵时间了,一举多得吗。 请示中心主任后,领导高兴得合不拢嘴了,就这样,俺们计算机中心历史上最大的一个客户被我在北京就搞定了,张老师和袁老师带着他们的研究生包宁和小梁多次赴俺们那嘎达计算机中心上机。和小梁小包熟悉了以后,聊天中得知张、袁两位老师一心扑在事业上,一直未成家,是青年人的良师益友。一晃20多年过去了,不知现在两位老先生生活一切可好(相信科学网上有认识两位先生的老师和学生,当然两位老先生肯定记不得我这当年的毛头小伙子了)? 最近几年,和科学院某研究所也有点关系,就是他们主持的一个863和科技支撑项目,我们参加了一点点,两个项目已经结题。 啰啰嗦嗦说了这么多,下面言归正传。 ------------------------------------------------------------------------------------- “我心中的中国科学院”征文活动组委会有博大的胸怀,特别欢迎科学网的博主能对中国科学院的发展“说三道四”。我在高校工作,就一普通教师,在科学网也是一虾米级的博主。如果说有些好的建议,还想贡献给教育部和所任教的学校。可惜不知教育部的大门开向何方(去过两次方位也记不清了),俺也不知道校长的电话,不像科学网 林中祥 老师那样,可以直接给他们校领导发短信提建议 。 好建议还是留给教育部和学校吧,就是烂在肚子里也不说,至于给中科院的吗,就出几个馊主意吧 科学院和教育部向来是冤家对头,从上世纪50年代建国之初,中科院第一任院长郭沫若先生和教育部第一任部长杨秀峰为争夺人才上演了“二聋夺珠”的好戏,最终中科院略胜一筹。在中央的支持下,中科院迅速凝聚了一批海内外优秀科学家,挖走了高校N多的人才,组建了高水平的研究机构,在“向科学进军”中发挥了先导和主力军作用。 像钱学森、钱三强、华罗庚、郭永怀、彭恒武、赵九章、李四光、王淦昌、叶笃正、王大珩、邹承鲁冯康等一大批杰出人才汇聚到中科院。建国以来的标志性的重大科技成就,如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从陆相成油理论到人工合成牛胰岛素、哥德巴赫猜想到有限元方法,从国产第一台计算机的研制成功到北京正反电子对撞机,这些成就的取得无不深深镌刻着中科院的烙印。 所以在上世纪,中科院占有自然科学领域的制高点,是名副其实的科研国家甲级队,高校充其量只能是科研国家乙级队。中科院能成为甲级队最重要的一条原因就是杰出人才多于大学,所以人才是第一位滴!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此一时彼一时,风水轮流转。进入21世纪,世界变天了。 最近这十年,随着中科院老一代杰出学者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尤其高校“985”工程的实施,中科院和高校的力量对比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在近十年,从人才引进的力度、高等级获奖数目、科研经费的数量、国际顶尖论文的数量、博士生培养质量等诸多方面来比较的话,高校略胜一筹。其中很重要一条原因是归功于高校的人才引进的环境和待遇比中科院要好。 所以,我给中科院的第一个馊主意是: 1、为了吸引一流的人才,投巨资,建立几个一流的幼儿园、小学和中学 这年头,上至80岁的诺奖得主,下至30、40岁的一流才俊,无论是海龟还是土鳖,为了吸引他们加盟科学院或高校,除了票子、房子、位子以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条件——孩子的教育问题! 不要小看这个问题,这个问题有时候对人才的流向会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经常在新闻报道中看到科学院某位杰出人才或院士加盟某大学了,而极少看到大学某教授或院士加盟科学院了。比如麻生明院士加盟华东师范大学,生物物理所唐世明研究员加盟北京师范大学。。。 在北京和上海,几乎所有最好的幼儿园、小学、中学都隶属于大学,比如北京的人大附中、师大附中、清华北大附中。而中国人对子女的教育是一个家庭的重中之重。在这方面,大学处于天然的优势,自然也比中科院能吸引到更优秀的人才。 另一方面,海龟大多数是来自大学,所以回国以后,大学的环境更适合他们。 所以如果在今后十年、二十年之内,中科院不能比大学吸引到更优秀的人才(在培养人才方面已经占下风了),那么中科院甲级队位置只好彻底让位于大学,现在能不能保住甲级的位置都很难说了。 幼儿园、小学、中学很重要,这是吸引凤凰、稳定军心的重要外部条件! 中科院经过六十年的发展,已经成长为一个巨无霸了。如今的中国科学院,共拥有12个分院、100家直属研究机构、100多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中心以及近千个野外观测台站网络,全院科研人员达5万余人。这个规模基本相当于985大学教师的总和了。 中科院太肥大了,需要瘦身和健身,需要强壮的肌肉。所以我的第二个馊主意是: 2、剔除中间保两头 中科院的优势主要在基础学科(数学、物理、生物等)和事关国家国防安全的战略高科技。比如航天、深空探测、核聚变、超级计算机、战略武器等。 为了扬长避短,集中优势兵力,中科院应当把从事基础研究和战略高技术研究的研究所做大做强,其余的和国民经济密切相关的研究所,就自由发展吧。能合并的就合并,不能合并的就并到大学里,或者划归到企业里。地方12个分院,除了保留3-5个分院以外,其他分院一律取消,划归到大学里或自己成立新的大学。 不要肥大要强大,中科院要要打出两记重拳,不要高千手观音 博主刘进平老师一出手好建议就是六六大顺,俺这馊主意不能出得太多,事不过三吧,最后再来一个吧。 最后这个馊主意是想看掐架。上世纪50年代的上演的郭杨“二聋夺珠”留下一段佳话,中断了六十年,希望白春礼院长和袁贵仁部长再接着来一段“白袁挣博”吧 3、中科院争取独立招收博士生的权利 中科院在招收研究生、博士生方面,据说要教育部给名额。在名额问题上,教育部肯定是胳膊肘子往内拐了,生源,尤其的博士生的生源和数量肯定制约中科院的发展,这个问题如何解决?取决于院长和部长谈判的结果。 “二聋夺珠”是在毛主席的调解下告一段落。主席对郭沫若和杨秀峰风趣地说: “ 从现在开始划一条【三八线】,到此为止,以后科学院不得再从高校中挖人 。” 有关博士生招生名额问题,如果谈判不成功,白、袁也可以在涛哥面前干一仗? ----------------------------------------------------------- 后记: 编辑部邀请俺对中科院“说三道四”的博文算是写完了,出了三个“馊”主意。实际上还有一个好建议,但怕惹众怒,所以就不写了。如果谁要想知道,我可以悄悄告知 这篇博文也不算正式的征文,就发在自己的博客里。如果全文发到征文网站上,可能也不妥,因为说了很多废话。不过节选几句话发到征文网站上,俺倒是没意见。
个人分类: 观点评述|4684 次阅读|27 个评论
建议科学网给每个博主增加一个《发表列表》页面及学术讨论功能
热度 3 mleoking 2011-5-3 20:23
如题,建议科学网给每个博主增加一个《发表列表》页面,使博主可以把自己发表过的论文引用放在里面。 浏览科学网的文章,我发现很多博主在介绍自己发表文章经验与工作的同时,还是很希望相关领域的同行能够多引用自己的文章。很多作者会把自己新文章的内容和引用方法放在博文里面,希望借助科学网宣传自己的工作。但,我感觉,把文章零散的写在每篇博文里面,效果要比我们有一个单独的页面把所有的作品都集合在一起差的多。 这个发表文章列表页面可以考虑增加一些互动的功能,比如评论与回复等等。我觉文章作者应该都很乐意与同行一起讨论自己的文章吧。这个公开的讨论与单独邮件来往的区别在于,这些评论和回复大家都能看的见。这样够使更多的人了解研究争论的细节(当然,讨论参与人自己能够把持需要公开和保密的度),同时博主的文章也被更多的现有的同行以及将来的同行(刚入门的研究员)所了解,进而提高论文的影响,帮助提高引用率。 这些讨论对于刚入行的研究员尤其有帮助,通过了解已有的研究者都在讨论些什么,能够使新人快速入门,找到研究方向。这其实也是双赢的过程,因为对于愿意贡献学术讨论内容的学者,他们的工作很早便被新人所了解,将来便会有更多的研究员投入他们所在领域的研究,他们可能会成为所在领域的领军人物。具体来说就是,他们的工作将不断有新人来引用和推广。 其实早就有关于到底是应该 开门 (共享的自己的资料与代码) 还是 关门 (研究资料代码仅在自己的小圈子里共享,对公众保密) 做学术的讨论。我感觉国内学者往往倾向于关门研究,而国外则很多自喜欢开门研究。我不想,也不够级别来评论到底哪个更好,但是我觉得开门研究的话,你的工作会有更大的影响,被更多的人引用。当然,这里面不论怎么研究都会有个度,比如,老外也不会开放到把自己还没发表的文章或想法都与你共享,国内研究者也不会封闭到发表的文章都不给你看。 最后,重复一下开头的建议:科学网给每个博主增加一个《发表列表》页面及相应的对于本人作品的学术讨论功能。 个人想法,请大家拍砖。
个人分类: 其他|3145 次阅读|5 个评论
科学网上是否应该多讨论些自然科学中的新思维?
热度 10 drYZZ 2011-4-27 22:47
看了文双春先生在博客中写到:“ 本博主总结科学博客网四件事:考研、读研、做研、怨研。 离开这四件事,尤其是前三件事,就不是大事或正事,博文基本不会上‘头条’和‘精选’”。本人也感觉到科学网的科学氛围实在不浓,甚至说太淡。尽管建立这一科学网的初衷很好,要构建全球华人科学博客圈。但是,上了一段科学网之后,发现上这个网与其他网区别并不大,上得多,浪费的时间多,收获却很少。还不如看些专业网站有收获呢。本来想从中得到点儿思维上创新的启发,或者就某些自然科学的新观点进行讨论,或者听听别人的奇思妙想。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希望越来越暗淡了。 本人想提一点儿不成熟的小小建议:本网站能否开辟一个或几个与自然科学新思维有关的栏目?分不同学科,大家把在本领域或相关领域中的奇思妙想、新假设、新理论、新观点,或者思想火花用比较简明的语言发表出来,供同行以及其他有兴趣的人一起讨论。只要是自然科学中的新想法,都可归到这个(些)栏目中,不与其他的博客进行点击率或推荐率等的热度比较。刚提出的想法不一定成熟,不一定能站得住脚,甚至可能是很幼稚的,都没有必要怕别人笑话(本网站的实名制也许会给不少人增加一些思想顾虑)。希望大家都不要去笑话别人。相反,都应该鼓励别人提出新思维,哪怕别人说错了,你给善意地指出来,对他/她也是一个帮助和提高。对一些有价值的观点,经过热烈的讨论,甚至争论,很有可能发展出先进的思想、概念,或者真正有重要意义的新理论(学说)等,当然也可以是具有实践应用性的技术、思路等创新。这会很好地促进我国的科学发展,也会使科学网更好地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当然,本人也看到过一些新的提法,只是大都冠之以“终极理论”,“解决了千古之谜”等比较大的口气,使人看了总有些不舒服。希望大家只提想法、见解,至于有无价值,以及价值大小,让别人来评论,没有必要自己定论。 下面我就先抛块砖,看看能不能引出玉: 1、近几十年来,医学上发现了许多与线粒体DNA突变相关的疾病,一般称之为线粒体病。本人认为:某些(或多数)线粒体DNA的点突变或片断的缺失(或重复)很可能是(相应)疾病的结果(或伴随结果),而不是疾病的直接原因,更不是唯一原因。 就如比较常见的雷伯氏遗传性视神经萎缩症(Leber Hereditary Oppitic Neuropathy),95%的患者线粒体DNA上都有三种点突变(G11778A, G3460A, T14484T)之一或之二。但这并不说明一个人的全部线粒体DNA都具有这三种点突变的一种或两种就一定会发病。有些人的(从目前的检测水平上看)全部线粒体DNA都是突变的,但并不发病。而患这种病的人的线粒体DNA中也不一定都有这类的点突变(大约5%的患者线粒体DNA中不含这三种突变的任何一种)。而且,即使全部线粒体DNA都有这类点突变,也发病,但却几乎都是在成年以后发病(即使少年儿童时期的突变水平比成年时的水平不低,但也少年时也不发病)。诸多现象表明,这三种点突变并不是致病的根本原因,更不是唯一原因。本人认为核基因组背景、转录组(transcriptomics)、代谢组(metabolomics)、基因相互作用组(interactomics)里边某些特殊因素,以及环境影响等才是其发病的主要原因。当然,这里边,哪一条是最主要的原因,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许多资料也使人怀疑很多其他线粒体疾病也不是由线粒体DNA突变直接引起的。
个人分类: 自然科学新思考|3090 次阅读|21 个评论
国际会议类型
热度 1 vcitym 2011-4-3 10:56
中国财政部、外交部联合发出《 关于严格控制在华举办国际会议的通知 》(财行〔2011〕2号),要求严格控制在华举办国际会议的总量;不得在同一时间或短时间内举办主题相同或类似的国际会议;严格控制会议规模;不得擅自对外承诺提供任何免费服务…… 但是,这个通知没有包括所有的国际会议类型。关于国际会议类型,我这里简单给了一个概括,希望对下次修改《 关于严格控制在华举办国际会议的通知 》时有参考作用。 相关链接: 关于严格控制在华举办国际会议的通知 http://www.gov.cn/zwgk/2011-02/14/content_1803242.htm 学术会议产业化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3347do=blogid=409123 北京科技报:我国国际会议是否泛滥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1/3/245610.shtm?id=245610
4080 次阅读|1 个评论
政协委员王平建议的正面价值
热度 3 outcrop 2011-3-10 13:10
乍一看这个建议,和大家一样,感觉不可思议。 后来随着对这件事了解的深入,感觉这建议还是有积极的意义, 最起码的一点是,说出了农村孩子念大学的负面影响 ——任何选择都有两面性;这个建议,我们也可以多角度的去解读。 也许谴责之后,我们该静下心来思考一下:目前的大环境下,农村人牺牲一代留城里,还是返乡做鸡头?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远虑。 皇帝的新衣,有人说出来也许更好。 ========== 延伸阅读 ========== 指桑骂槐,话里有话——政协委员王平高超的骂人艺术 ——引人思考的解读。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2720 次阅读|6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7 08:2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