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科学网 标签 建议 相关日志

tag 标签: 建议

相关日志

赞几个期刊
热度 5 yuliping 2012-4-25 10:41
我的一篇稿子 2011 年 11 月 16 日投稿到《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经过了 3 轮修改,本以为没有什么问题,但是审稿专家还是不满意,刚才又收到修改通知。审稿专家认为我结论部分写作不好,还需要提炼提高。非常敬佩北理工学报这种认真的态度,不管这篇稿子能否录用,以后我都会向这样的杂志继续投稿。类似的杂志还有《中国科技期刊研究》,我的一篇稿子审稿专家是手写的,好几页纸,邮寄往返修改了 3 次,最后还是退稿了,但我认为这没有什么问题,应该的。 一些杂志处理稿件的速度较快,也比较认真负责,比如《统计研究》、《财贸研究》、《图书情报工作》、《现代图书情报技术》、《情报杂志》、《华东经济管理》等,一般不超过一个月就能知道论文的大致结果。 根据我这么多年的经验,各杂志在处理稿件时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有些杂志编辑的工作量大一些,这样作者的工作量就少一些,一般录用后作者就不要管它,等着拿杂志就可以了。有些杂志录用后在正式出版之前,会让作者再校对一次,我认为这样处理有利于提高编辑出版质量,比如《统计与信息论坛》、《情报杂志》等期刊,虽然会增加一些工作量和费用,但采取网上校对的方式是可以大大降低成本的。 有些杂志是不要版面费和审稿费的,在当今世界,这一点很不容易,我碰到的《财贸研究》就不收取版面费。此外,《情报杂志》对审稿专家优惠收取版面费,每篇 500 元,这一点也值得提倡,可以鼓励审稿专家在该刊上发表论文。 我不敢对杂志说一些负面的东东,提几点建议: 第一,希望没有开通网上投稿的杂志尽量开通。 第二,希望半年内给出论文初审结果。 第三,希望少收点版面费。 第四,希望别收审稿费,如果要收,等论文录用后一并收取。 第五,希望版面费开发票。 第六,希望论文录用后 1 年内能够刊出。 第七,希望杂志寄2本。 第八,如果论文送审,不管能否录用,希望给出专家审稿建议。 第九,…… 让我们一起希望吧,呵呵。 2012.4.25俞立平于宁波
个人分类: 科研心得|5057 次阅读|11 个评论
增加 SI prefixes 的建议 (Suggestion to add the SI prefixes)
热度 4 zlyang 2012-4-19 09:47
增加 SI prefixes 的建议 (Suggestion to add the SI prefixes)
汉语是联合国官方正式使用的 6 种同等有效语言之一。请不要歧视汉语! Chinese is one of the six equally effective official languages of the United Nations. Not to discriminate against Chinese, please! 增加 SI prefixes 的建议 Suggestion to add the SI prefixes 目前国际单位制(The International System of Units,SI)中被批准的国际单位制词头(SI prefixes)如下图1。即,BIPM(Bureau International des Poids et Mesures)的《SI brochure, Section 3.1》: http://www.bipm.org/en/si/si_brochure/chapter3/prefixes.html 表1. 现有国际单位制词头(SI prefixes)。 Table 1. The SI prefixes at present. 这里面只有10的正负24次方的词头。 近二十年,计算机硬件技术飞速发展。硬盘的存储容量在1990年代先从M比特到G比特,本世纪以来则再从G比特到T比特。每10年大约增大10的3次方。照此发展速度,再过大约40年,存储容量将用Y(10^24,yotta,10的24次方)来表示。又如,科学家猜想,宇宙中的原子数目约有10的80次方个。 所以,建议用剩余的英文、希腊文字母,按照字母表顺序依次表示更大的、更小的国际单位制词头(SI prefixes)。如图2,大写字母表示正次方的词头,用对应的小写字母表示负次方的词头。为方便,新词头的名称和发音(Name/Symbol)合一,正的次方发音为现有发音增加a,负的次方发音为现有发音增加o。类似现有的从M(mega)、(micro)到Y(yotta)、y(yocto)的发音相关。 表2. 建议新的国际单位制词头(SI prefixes)。 Table 2. New SI prefixes are suggested as the unused alphabetical letters of English and Greek alphabets. 相关链接: 《 SI基本单位中安培定义的两种可能缺陷 Two possible defects in the definition of Ampere in the SI base unit 》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107667do=blogquickforward=1id=558804
18298 次阅读|13 个评论
十八岁与第二胎——为人大代表建议撰联
热度 3 龚胜生 2012-3-6 02:11
“两会”的召开,是每年春季政治生活的大事。今年两会代表、委员的建议、提案也是五花八门,其中两个建议太有意思了,以我阅历和理解,真是不得不佩服! 其一,人大代表李兴浩建议:穷人可将二胎指标转赠给富人! 其二, 人大代表黄细花建议:将法定结婚年龄降至18周岁! 对于第一个建议,我有点评:“以后天下就是富人的,穷人富人将成为世仇,中国会自己毁灭自己,和中国有利益冲突的国家可高兴了!” 对于第二个建议,我亦有点评:“ 18岁正是上大学的年龄,以后大学就是新婚的教堂,每个高年级学生都带婴孩上学,那种景象将何等有趣! ” 记住,这是全国人大代表,不是县乡甚至省人大代表。全国人大代表应该具备怎样的素质,这个问题值得思考。选择什么样的人去做人大代表,以及人大代表应该怎样发挥代表作用,更值得我们深思,深思,再深思! 有感于这两位某市场经济发展走在全国前列的省份的全国人大代表的建议,心血来潮,试撰此联,以飨读者。 上联:黄细花花红十八岁 下联:李兴浩浩转第二胎 横批:代表建议
个人分类: 时事新闻|3978 次阅读|7 个评论
我对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建议
热度 8 jiangjiping 2012-2-7 08:53
我对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建议 蒋继平 2012 年 2 月 7 日 2012 年 2 月 1 日,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 http://cpc.people.com.cn/GB/64093/64094/16995781.html 。 这个文件被称为中央一号文件。这个文件一共谈了六个大的方面和 23 个具体的措施。 为了给大家一个基本的信息, 我把这六个大的方面简要地归纳如下: 一、加大投入强度和工作力度,持续推动农业稳定发展 二、依靠科技创新驱动,引领支撑现代农业建设 三、提升农业技术推广能力,大力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 四、加强教育科技培训,全面造就新型农业农村人才队伍 五、改善设施装备条件,不断夯实农业发展物质基础 六、提高市场流通效率,切实保障农产品稳定均衡供给 读完这个文件, 我个人的感觉是, 这是一个国家的纲领性文件, 涵盖的面很广, 涉及的层次很深, 因而,给人一种只有政策性的语言, 没有具体的实施标准的感觉。 在这种感觉下,我觉得作为一个在农业战线工作了几十年, 对国内外农业行情有充分了解的科技人员,有责任为政府提供一些具体的建议。 本着这种想法,我借用科学网的平台,向国家的政策制定者们提一些我个人的建议,仅供参考。假如对中国的农业有一些价值的话,算是我对国家送我出国深造的回报。 培育良种。 农作物的生长开始于种子,这是大家都知道的基本知识。 所以,优良品种是确保农作物高产稳产的最基本前提。 中国的情况很特殊, 农村人口多, 人均土地面积很小, 又是分散经营。 要确保粮食的高产稳产, 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是唯一的选择,使用良种是最经济和有效的途径之一。 据我本人的所见所闻, 目前中国的种子行业还处在不成熟的阶段, 没有形成一个正规的体系。 因而,尽快建立一个规范的种业体系, 大力培育高产优质的农作物新品种是国家和农业科技人员的首要任务。培育高产优质新品种可以通过许多途径来达到,包括传统的方法和现代的生物工程技术, 但是,最关键的还是需要政府的政策的支持。 节水灌溉技术。 据我所知,在中国的许多地区,尤其是大西北的甘肃,宁夏,内蒙古和新疆, 水资源是很大的一个问题,尤其是农业用水更是短缺。 现在的农田灌溉仍然是洼灌, 这是原始的农业灌溉技术, 对水的利用是低效的。 因而,要有效的提高水的利用率,必须采用高效节水的灌溉技术。这些新的技术包括滴灌和喷灌。 其中滴灌加上薄膜覆盖是最先进和高效的节水灌溉技术。这是一次性的投资, 从长远来看,是很经济实惠的。 食品储藏设施和技术。 农产品生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大自然, 因而,受到季节性和自然环境尤其是自然灾害的影响。为了尽量减少自然灾害造成的对食品供给的负面影响,国家应该尽最大的努力来建造足够多的食品储藏设施。 这些储藏设施应该有先进的相关配套技术。 这些储藏设施应该包含粮食作物,主要是谷类,但是重点应该是肉类,水产品和新鲜蔬菜类的超低温冷冻储藏设施。在供过于求的情况下,把这些产品大量的储存起来, 在供不应求的时候,从库存中提出来。 这样做的好处有很多,最主要的是一方面解决了食品的供应问题,另一方面可以起到调节食品价格的作用。 蔬菜专业化生产和加工基地。 随着中国的城市化进程, 城市人口在快速增长。大量的城市人口需要消费大量的蔬菜。 不像主粮中的谷类, 蔬菜是一种新鲜食品,不可以长期保存,即使有冰箱,也是短期的保鲜。 因而, 对大城市的新鲜蔬菜的供应是一个日常的重要任务。要确保这个任务的顺利完成, 在大城市的郊区建立蔬菜专业化生产和加工基地是十分必要的。 这种基地必须达到三个基本要求:即大型化,专业化,和程序化。 只有达到这三个基本要求,才能确保提供高质安全的农副产品。 建立这样的基地,将使中国的农业迈上一个新台阶。 这也是农业工业化的一个标记。 流通调控机构。 商品的合理流通是提高商品利用率的关键因素之一。 因而,国家应该通过各种手段和途径来有效地调节全国范围内的食品供应。 最好的办法是建立一套大型的和专业化的食品运输队伍。现在的个体分散经营,造成很多社会问题, 第一是造成交通拥挤, 第二是街道的杂乱无章,需要很多城管来维持秩序。 这种流通调控措施应当包含专门的食品运输车队和专职人员, 这些车辆必须是大型的。食品的销售必须在国家和当地政府部门规定的地点进行,以确保食品的安全性。 凡是进行食品销售的人员,必须要有合格的行业执照。 高级专业和管理人才。 说到底, 一切事务都必须靠人来执行, 所以,人才是成败的关键。 国家应该在体制上实行任人唯贤的策略,真正起用有真才实学的人。这样的人才必须懂得农业的方方面面, 对农民有深厚的感情, 最好是在农村长大的, 学的专业是与农业有关的。但是, 最主要的考核指标是人才的价值观。 这种人必须是顾全大局,顺应天意, 尊重自然,体察民情, 洁身自律和善于运筹帷幄的战略家。 以上是我的一点个人浅见,算作是对一号文件的读后感。如果不符合中国社会实际, 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个人分类: 国家时事|4598 次阅读|15 个评论
建议科学网设立SCICN系数,激励科学工作者开展合作
热度 2 hillside 2012-1-19 16:52
科学网博主闵应骅发表了博文《网友真正是朋友吗?》( 2012-1-19 ),文中称:“社会的交互由于网络而扩大,但是,近年来增长趋势在下降。我们知道,网络技术,像Facebook, QQ, Skype, 包括我们的科学网,以及国内的许多软件都使人们随时随地可以互相联系、交换看法。一个人可以在网上有几千朋友。但是,他们也许并未见过面,互相也不了解。据牛津大学教授邓巴(Dunbar)研究,他提出了一个邓巴数150,就是说,由于大脑皮质的大小和社会群组的平均大小,人类有这种关系的人数是150。事实上,对Facebook的统计数据表明,平均的朋友数在120到130之间。” 比起邓巴数,在数学圈中,Erdos系数令人眼热与神往。 Paul Erdös是二十世纪一个著名匈牙利的数学家。他最大的特点就是多产,而且涉及的数学领域非常之广,也都有不错的贡献。他一生和无数同时代的数学家 (大概500个左右)在不同的领域内进行过合作,发表了大约1,500篇论文。 因为他的合作者很多,于是在数学界内,就流行起了一个Erdos Number的说法。Erdos自己的Erdos Number就是0,那么直接和Erdos一起写过paper的co-author的Erdos Number就是1。那么Erdos的co-author的co-author的Erdos Number就是2, 以此类推。Erdos Number越小,说明此人和Erdos的学术关系越近。据说,当今世界90%的还活跃的数学家的Erdos Number小于8。到了今天,数学家们聚在一起,还会互相炫耀一下自己的Erdos Number。 由Erdos系数我想到SCICN系数,科学工作者通过科学网结识并合作,合写1篇,SCICN系数就是1;合写2篇,SCICN系数就是2;依次类推。当然,也可以制定更加明确的规则与层次,如SCI合作者等。 科学网目的的好友认可功能已经很好地体现了科学网的联络与交往作用。 具体用SCICN系数还是SCCN系数、SCIC系数、SCN系数可能还需要科学网决定。目前相关网站已有: http://www.scicn.net/ 中华自然科学网 http://www.scn.com.cn/ 东方有线 http://www.sccn.net.cn/ 四川资本市场网 http://scncn.com/ 维护阶段的中华石雕网,无内容,网站改版中 http://sncn.net/ 域名目前是一个个人保健品网站,科学网可否收购? 附:本人与闵应骅老师的对话(见于闵老师原帖评论): hillside 2012-1-19 17:16 “科技论文作者的连接,已经有人做过了”?是想过了还是做过了?什么媒体?名称是什么?案例在什么地方?还望指示一二。 博主(指闵)回复(2012-1-19 17:25):我审过一篇这样的论文,好像是一个HK人做的,记不清了。你到Google上查查吧! hillside 2012-1-19 16:55 受闵老师此文的启发,我撰成《建议科学网设立SCICN系数,激励科学工作者开展合作》短文,有暇不妨一阅。 博主(指闵)回复(2012-1-19 17:11):我看了,写得很有趣。用科技论文作者的连接,已经有人做过了。
个人分类: 建议与感想|3843 次阅读|4 个评论
让我们一起把科学网办的更好
热度 4 jiangjiping 2012-1-18 09:03
让我们一起把科学网办的更好 -- 为科学网五周岁而作 蒋继平 2012 年 1 月 18 日 首先声明一下, 照理来说, 这样的话题应该由科学网的领导和编辑们来说, 我是没有资格来说这样的话的。 因而,这个话题仅是我个人的一点建议, 不是号召, 更不是指示。 五年前的今天 , 科学网正式成立, 所以,今天是科学网的五周岁生日。 借此机会, 祝科学网生日快乐! 我与科学网结交是 2009 年 1 月, 但是, 一开始只是偶然地在论坛发表一些文章,并没有开通自己的博克。我在科学网正式开通自己的博克是 2011 年 2 月 1 日, 到今天还不到一年。 所以,对于科学网而言,我算是一个新生。 虽然在科学网的时间不算长, 但是,我对科学网的印象还是不错的。 我以前主要在雅虎,中国新闻网, 国际在线和新浪网等活动。 想比之下, 我觉得还是科学网比较适合我的兴趣爱好。 我这样说是有一定的根据的。 就拿最近在网上闹得很厉害的休博事件来说,一些博主因为各种原因, 声明要离开科学网,可是, 大多数还是一而再, 再而三地回到科学网。这充分证明科学网的无比强大的吸引力, 对不对?虽然,也经常听到一些抱怨之声, 但是, 世界上任何事物都不是完美无缺的,有缺点错误总是难免的,关键是, 在比较中觉得好一点就行了, 不是吗? 所以,我本人觉得科学网还是办得比较成功的, 科学网的领导和编辑们还是有才能的,是负责任的(不是拍马之说, 但有行贿之嫌?)。还有, 许多博主也为科学网的成功作出了很大的奉献。 由于篇幅关系, 这里就不一一指出来啦, 不过,我在另一篇博文中会专门来谈谈我对科学网一些博主的印象。 话说回来, 作为科学网的一个成员, 我们都希望科学网办得好一点, 具有较大的影响力, 是不是? 我自己认为既然是这个大家庭中的一员, 就有责任, 也应该为这个大家庭作出自己的一份贡献。正是基于这种想法,所以, 我希望我们大家一起来把科学网办得更好一些。下面是我的一些具体建议,仅供科学网的领导,编辑和各位博主参考。 特色鲜明。 全国恐怕有几万个网站, 要在这众多的网站中立于不败之地, 必须有自己的鲜明特色。在这一点上, 科学网已经做得不错。据我个人的感觉,科学网还是比较有专业特色的, 不像许多网站的纯娱乐和商业意图。正是因为这一点,科学网吸引了一批兴趣爱好相同的专业人士。因而,我们应该保持和发扬这个光荣的传统。 要做到这一点,希望并强烈支持科学网的领导和编辑们在必要的时候, 严格把关, 把一些很低俗的评论和文章及时除去, 尤其是一些明显带有个人恩怨, 蓄意进行人身攻击的文章和评论应当及时删除, 以保证科学网的专业性,与此同时, 也可使科学网显得更加有气度,有风范和有品位, 从而使科学网成为一个高档次的网站。 引领潮流。 科学网应当争取做引领潮流的典范。 要敢于让不同的观点表达出来,要鼓励发表新的想法, 新的观点, 不管是哪方面的都行, 除了科学外,宗教, 政治也要一视同仁。 这是因为科学不是孤立的领域, 而是与其他领域息息相关的。 科学往往是在宗教和政治的作用下向前发展的。 科学网要对那些具有前瞻性的观点给与特别的关照。要有打破陈规, 勇于创新的勇气和胆量。 何谓创新? 就是走别人不敢走或者还没有走过的路! 公正平等。 在具体的操作上, 要做到公正平等地对待每一个成员,尤其在精选博文这一点上,更应该如此。 在精选博文时, 要综合考虑博文的内容和网友的反应。但是, 最关键的是要针对文章的内容而不是文章的作者和推荐人的数量。 因而,在做精选时, 不要顾及一些知名博主的面子, 也不要受推荐人数的影响, 而应该根据博文可能产生的社会影响和价值来做决定。 凭我的感觉, 到现在为止, 科学网的编辑在这一点上做的还是不错的, 被精选的文章大多数还是高质量的。 可是, 还有待改进的地方。 假如仅凭推荐人的数量, 那么会在科学网形成一股拉帮结派的不正之风, 从而不看文章的内容,相互推荐。 从长远的目光来看,这不但对科学网没有好处,对大家都没有好处。 包容共存 。对于广大博主, 我们应该抱有包容共存的心态。 我们要容许别人发表不同的看法和言论。对重大的社会事件和自然的认知, 每个人的立场不同,处境不一样, 其观点就会不一样。 我们可以争论, 但是必须就事论事, 不是对人, 不要进行人身攻击, 不要蓄意排挤他人。 我们要尽量多地引导更多的人来参与科学网, 而不是导致一些人休博而去。人数多, 影响力自然就大,对不对? 分享交流。 我们不但要勇于分享自己的经验,经历,看法和观点, 还要养成乐于与人交流的习惯。 我们把自己的故事和感想写出来,多少有点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同或者反应。 假如我们只是把文章发出来, 但是对于网友的评论置之不理, 那就起不到交流的作用, 是不是?所以,我想, 要是我们大家能够及时认真负责地回复每一个评论, 那么, 可能会有更好的效果。 欣赏享受。 除了发博文外, 我们也应当花一些时间欣赏别人的观点和想法, 从中学习新的知识, 了解人情世故, 从而帮助我们增加见识, 陶养性情, 与此同时, 解除忧闷和寂寞。 以上是个人的观点,算作献给科学网五周岁生日的一份小礼物, 希望科学网笑纳。
个人分类: 观点交流|5131 次阅读|8 个评论
给科网博客的建议
热度 7 gaojianguo 2011-12-29 22:36
给科网博客的建议
科学网过一段时间就迎来了自己五周岁的大喜日子了,很高兴看到科学网的成长,也很高兴在科学网结识了很多有趣的人。科网改版之初迎来一片叫骂声,包括我也 表达了对科网改版的不满 ,但适应之后感觉新版还是不错的,功能上是齐全了。但我也注意到,不只是科网博客使用现在的这么个博客平台,至少还有两个以上的网站使用同样的系统,这未免是科网博客走自己发展特色之路的不和谐的地方。科网的领导或许有野心开发完全是自己的博客平台? 改版后的博客适应了也就喜欢上了,我曾经花了不少时间装扮自己的博客,直到每个细节都达到让我满意的地步。我就是这么一个人,任何事都想尽善尽美,如果不能也会做一些无谓的挣扎,表明自己的态度。如科网的一些小 Bug 就有时让我觉得不完美,曾经反应给科网编辑,他们也都虚心接受,但问题一直还没有解决,现重提, 希望能够看到更完美的科网博客。 1. 关于博文计数器,好像存在漏洞,如我现在实际发文 242 (不算这篇),但博文计数器显示 252 ,多了 10 篇。这 10 篇有我自己删除的,也有由于抵触科网红线而删除的博文。即使有时上传图片失败而删除博文,这相当一个测试,但博文计数器还是 一直计数 。这个 Bug 让我有点不爽。 2. 关于博文字体,我写博文一般情况都是先在 word 中写好再复制的,这有很明显的好处,如字体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 微软雅黑 ”, 2011 年 11 月 27 日之前还可以随意修改字体,但之后统统变成了“宋体”。每次发博文都得花费时间修改字体,我不太喜欢宋体,目前是这样的,一般中文我会选择楷体,而字母和数字喜欢“ Times New Roman ”。在字体复制之后能保留原格式是一件令人轻松愉悦的事情,但现在要修改字体显然已成负担,再说 科学网博客的字体中没有我喜欢的“微软雅黑”。 字体到底有没有差异,请看: 3. 最后还有好像是今天刚加上的“本文引用地址”,看着非常不爽,显得冗余。科网突然加上这么一道杠,估计与苏老师的博文被剽窃有关,我想科网编辑是打算提醒不太守规矩的人,给他们一些警示。但这真的有用的?显然毫无用处。放在网上的东西,如果有人想“据为己有”一般情况是没什么法子的,要么打官司起诉,要么忍着,要么就不要放在网上。我在我的博客首页就有声明,至于遵守不遵守,我觉得这完全是看个人修养的。科网在每篇文章加上这么一个小尾巴太多余,建议删除, 最起码请求从我的个人博客中删除 。还有,加上的这个小尾巴其实也就是这篇文章的链接,文章的地址栏本来就有的啦,再说小尾巴的字体还是我不喜欢的宋体,特碍眼。 最后,祝福科学网的全体工作人员身体健康,工作顺心,爱情甜蜜,家庭幸福美满!同时也祝愿广大博友老师和网友新年快乐!祝愿科学网和科学网博客的明天更加美好!!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1|4102 次阅读|13 个评论
如何让科学网更social一点
热度 5 sivaxin 2011-12-20 12:57
最近看到大家热议科学网即将推出姐妹婚恋网站的新闻,惊讶之余,确实觉得有点不靠谱,不过也没特别反感,毕竟出发点是良好的。只是感觉师兄师妹网这个名字,有点雷人,透着点东北二人转的乡土气,是否应该起个更有点意境的网名,暂且想到一个,是否可以叫“灵犀网”,同是科研工作者的男女产生感情可能更重视的是精神层面的默契和心有灵犀吧。一点抛砖引玉,希望能够通过众多博友的群策群力想出一个别致又贴切的网名吧。 上篇博文提了博文草稿保存的意见后,不少博友都评论提了些好意见,不禁让我考虑科学网能否增加些更social的功能呢: 功能一:评论回复再追加回复功能。目前我如果评论某篇博文,博主给我回复后,如果我想再就博主的回复进行追问的话,就要再重新进行评论,把我的原评论和博主的回复粘贴进来,再在后面追加我想回复的内容,如果要往复好几次对话的就有点麻烦了,是否可以在博主的回复后再追加一个回应功能呢,可以形成一连串的对话,而且除了博主和评论者之间的对话,是否别的博主也可以加入对某个评论的评论中呢。现在的现象是有时在评论中会引起一个大家关心话题,引发新一阵的热议,但对刚进来的读者,有时不知道这场议论产生的来龙去脉,如果有这个评论再追加的功能,就知道是从那条评论引发新的议论了。当然在统计博文评论数时应该也把对评论的再评论也计算在博文的总评论数之中。 功能二:进一步丰富好友动态功能。现在的动态中可以看到我关注的博主发表了哪些新博文,与谁成了朋友,评论了哪些博文,分享了哪些博文等等。但我必须要进到某个好友的主页再查看他的动态,是否可以把所有好友的动态进行汇总,了解所有好友的动态情况,当然这样的话可能也会有很多我不太关心的信息,所以还须再进行一定的分类汇总,比如可以分为发表博文,评论博文,分享博文,上传照片,更改个人资料,交友状态等等类别。 功能三:高级搜索功能。目前科学网的搜索功能真是有点差强人意,只有一个好友查找功能,而且只能通过注册名查找,没有其他的搜索方式。是否可以科学网博客主页添加一个博主搜索和排序功能,比如说可以通过博主的实名进行查找(既然科学网的博主都是实名注册的,应该可以实现),通过博主所属的单位进行查找,通过博主所在地域进行查找等等呢?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5354 次阅读|8 个评论
给袁隆平院士的一条建议
热度 8 jiangjiping 2011-12-17 23:43
给袁隆平院士的一条建议 蒋继平 2011 年 12 月 17 日 昨天在科学网的首页看到一篇报道, 作者是曾鸣, 来源是南方周末,题目是: 钟南山会诊袁隆平: 袁老, 千万不要抽烟了。 该报道说钟南山院士给袁隆平院士颁发致敬奖时顺便劝袁老不要抽烟。 袁老是我最为敬重的中国人之一。 这是因为他是在农业战线工作的科学家, 与我是同一个专业。 我原来在中国水稻所工作时,就知道袁老的大名, 深受他的影响。 我知道袁老在中国科技界和中国全体人民心中的影响是很大的。 我也知道, 袁老今年已经 81 岁高龄。 我知道 81 岁对人生意味着什么。 尽管袁老一直坚持体育锻炼, 身体很好, 可是毕竟是 81 岁的人了。 因而, 我建议袁老尽量减少公共场所的活动, 真正地从公务上退下来,让年轻人担负起应有的重任。 袁老应当尽情地享受晚年的生活。 至于要不要抽烟,那是他自己的个人兴趣爱好。 袁老要是这样做的话,他就不但是一位使中国人吃饱的育种家,还会成为一位不图名利, 德高望重的公民样本。 这是真正的见好就收,急流勇退的榜样。 这样的榜样比杂交水稻的功用还大。 是福在自身,利在下代,功在千秋的创举。 这也是中国科技界急需解决的一大难题。 我本人在国外,与袁老无任何关联, 只是出于敬重, 出于敬意,出于关爱, 出于对中国科技界的关注, 所以, 才提出我个人的建议。希望袁老能看到我的建议, 能考虑我的建议, 以袁老的人格和声望为中国科技界作出表率, 再为中国作出另一个重大贡献。
个人分类: 观点交流|4234 次阅读|18 个评论
给中科院一个建议
dongzg101 2011-12-10 07:30
地方大学招了很多硕士,一个老师可以招好多个,没做什么实验,中科院应该和教育部、地方大学签署合作协议,到中科院做硕士毕业论文。这样,中科院只需要通过增加博士名额就行了,这样,和教育部就能达到双赢的结果!科学研究在大学发展是世界的趋势!我们西部的大学都没有几个中科院的毕业生!都去哪了呢? 中科院要想发展,要先帮大学发展!
1662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转载--关于院士评选的几点建议
barrysugar 2011-11-14 17:45
一、可考虑引进一些国外的专家来参与评选,特别若在一些领域,国内的专家比较欠缺,可考虑直接委托外国专家进行审查和评选。   二、建议取消无记名投票,应当所有环节都采用记名投票,谁给谁投了,让大家都清楚,这样也有利于监督投票人的机会主义行为。   三、尽可能给与同行评议更大评选的权限,也就是说要尽可能减少大兵团式的集体投票。科学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领域,隔行如隔山,让不同学科的人集中到一块投票,无异于外行给内行投票,就是投票人没有私心,产生的误差也是很大的。应当针对提名人的学术贡献,选几个在此领域最有学术研究的几个国际最权威的专家来鉴定和参与评选。   四、建议取消国家每年集中评选的办法和限定名额的办法,而是制定一个学术标准,达到标准的就上,没有达到标准的就不能成为院士。国家应实现院士评选的日常化,而不是季节化和定期化。有条件成熟的,就评选,没有条件成熟的,就不评选。   五、国家应允许个人申报,应当将推荐和个人申报结合起来。   六、院士评选也要讲质量,不要讲数量。要减少院士评选的数量,每年应一个学科评一人,有些学科没有突出成就的,就空缺。   七、院士也要实行淘汰制。对于已评选上的院士,若年龄在70岁以下,而在院士选上后连续5年没有什么成就者,应当给予淘汰。对于70岁以上的院士,若连续5年没有新成就,可给予荣誉院士待遇。   八、建议设立一个关于院士评选的监督机构。这个机构主要负责落选院士的申诉,若确实发现落选者要比选上的成就突出,就需要追究相关评选人的责任,必要时,可诉诸法律手段。若是院士的,就需要取消院士资格,若是外聘的,就要扣发评选费,并可通报对方单位要求处理。   总之,院士评选,事关国家科学发展,是一项重大的事,国家应积极借鉴国外的好的评选办法,但制度引进也要考虑我国的人文国情。目前,人们注重拉关系,官本位,潜规则,等等,都是需要在制定规则时需要考虑的,否则,制定出的规则就是失效的。
2089 次阅读|0 个评论
给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主任的一个建议——请编辑部推荐
热度 14 王铮 2011-11-14 08:25
尊敬的主任同志: 今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在做一个大事,规范学科关键词。这件事很好,但是好中有不足,不应该另起炉灶,因为国家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在最近几年刚刚公布了“ 科学技术名词”,这部名词,据我所知,经历了专家们的几轮反复讨论,中英文对照,每个都有简要解释。比我现在看到的自然科学基金委搞的学科名词严谨、规范 。恕我直说,现在我见到的基金委的部分就不够严谨,有的简直是太不严谨了,例如,我在地理学名词里,居然发现有“身体”这个关键词。而且其它学科的一些名词采用新的翻译,容易引起混乱。还有采用台湾的某些翻译,台湾某些翻译时还不准确的,如 computer ,台湾翻译为电脑,就不如大陆的计算机,又如,……。细的就不一一指出了,免得得罪具体的人。哈哈,没有为科学而牺牲的精神。因为小鬼难缠哟。 我认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的学科关键词应该以 国家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发布的名词为标准(如果已经公布的话),考虑到最近几年的发展,适当增删,不要超过 20% ,以保持学科名词的规范,对尚在发展中的定义不清楚的科学技术名词,一般不要列入。 敬礼 王铮 博士 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 附:中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名单: 主任:路甬祥 副主任 于永湛 朱作言 刘青 江蓝生 赵沁平 程津培 常委 马阳 等 14 人 委员 马大猷 等 87 人 问题重大,呼吁推荐!谢谢编辑部。
个人分类: 为科学而科学|7412 次阅读|23 个评论
對AQSIQ第119號公告的一點異議
LEOLAND 2011-11-10 15:51
對 AQSIQ 第 119 號公告的一點異議 曲津華 AQSIQ 是國家質檢總局的英文簡稱。 日前在琢磨 AQSIQ 的一件公文《关于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监督检查规定的公告 ( 国家质检总局公告 2009 年第 119 号 ) 》時,發現由此文頒行的《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监督检查规定》(发布日期 2009-12-23 ,生效日期 2010-03-01 )之題目有所不妥。 察其內容,實為 AQSIQ 對其屬下各級政府監管部門之要求;而看其題目,主語又為“食品生產加工企業”,其后謂語為“落實”。如此,顯然有題目與內容不相符之嫌——似為要求“食品生產加工企業”去“落實”某某“規定”。 對此,試修改此項“規定”的題目為“ 落实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质量安全主体责任监督检查规定 ”——將原題目之“落實”二字提至最前面。 不知當否?就教於方家。 2011-11-10
个人分类: 食品安全|2105 次阅读|0 个评论
对小提琴钢琴大赛评分程序的两点建议
热度 1 lvnaiji 2011-11-5 22:26
吕乃基 差不多在 3 年前, 2009 年初,上一届小提琴钢琴大赛结束,也是博主初涉科学网,涉世未深,写了 一人一题一评一分 。不经意间,今又大赛。程序有所完善,没有了一人一题一评一分(希望是因博主此文之故,呵呵!),增加了选手与他人合作的项目等。不过似乎仍有改进的余地。 其一,最后决金银铜奖时的评分不宜只是由 这一场 的分数定,可以加上选手进入决赛( 5 进 3 )阶段的各场的评分,至少上一场的评分,也就是上一场的评分应该带入最后决赛,以使最后的分数更加全面。 其二,倒数第二场,由钢琴选手所伴奏的歌唱家,与小提琴选手合作的弦乐家,以及最后一场为选手伴奏的乐队指挥,拥有对不同选手配合与演奏情况的 直接感受 ,似乎更有资格参与评分。 今日查看, 一人一题一评一分 的点击是 1660 ,有林白音先生一份评论。这份成绩是在 2 年零 9 个多月后。不知此文在贴出后,以及同样隔这么长时间(到下一届大赛),会受到什么“待遇”? 有这样的期待,做这样的比较,会饶有兴味。
个人分类: 音乐|3577 次阅读|2 个评论
给科学网“反丝”们的建议
热度 3 qsqhopeiggcas 2011-10-22 22:46
文体明星有许多粉丝( fans ),这些粉丝们是明星们的追随者、崇拜者,有了他们,明星们自然会找到高高在上、众星捧月的感觉。 反丝或烦死( fans 的汉语拼音直译)的概念,最早可见于陈安博士某篇博文评论中的回复,专利属于陈博士。 反丝的定义是:不管你写的或说的东西是否靠谱,反丝们的评论就是再简单不过的东东——谩骂,属于无厘头的攻击性言论。张口就是“胡说”、“扯淡”,闭口就是 SB 、 TMD 的言论。其特点就是看问题极其偏执,故意找茬,不知道去辩证、全面地看待与分析问题,或断章取义、或无理取闹、或以偏概全、或指桑骂槐。 某些不学无术、靠谩骂攻击别人的反丝们,或许属于纯正的愤青,或许属于看什么都“七个不服、八个不忿”的好汉们,或许属于自认为“高,实在是高”的异类们。 其实每个人的观点不管对错、不管全面或片面,大家都希望听到理性的批评、质疑的声音,这样有助于提高自己的认识、完善自己的观点,甚至还可从有益的辩论中找到灵感。 无疑,敢于质疑值得鼓励,但对质疑者,也不要“无厘头”的冒充“智者”或“贤者”。 如果反丝们确有高见,不妨摆摆事实、讲讲道理,以理服人是上策。如果对某一科学问题有不同看法,实属正常,即使争论的面红耳赤,大部分人还是希望如此的。 如果你是诸葛亮,看问题比臭皮匠们高出许多,不妨把你的观点讲出来,给大家亮亮剑,也让臭皮匠们知道你高在哪里不是更好吗? 为此,给反丝们建议: ( 1 )多学点专业知识武装自己,不要不懂装懂、装傻充愣,这样在和别人辩论时也显得自己有“档次”,非混混也; ( 2 )多学点社会道德知识,明白孰是孰非的基本道理,若无范本可读,可参考胡主席的《八荣八耻》; ( 3 )提高自己的自身修养,把流氓或盲流的身份升级到“合格的公民”乃至“绅士”; ( 4 )为遏制社会浮躁、净化学术环境做点力所能及的事儿。
个人分类: 趣谈|3689 次阅读|5 个评论
对973项目评审工作的建议
热度 7 qsqhopeiggcas 2011-9-21 10:33
“我现在特别忧虑的就是社会上急于求成的浮躁状态。有的弄虚作假,有的为追求论文数量而不管质量、效果,结果就是只跟着别人走。” 9 月 16 日 , 在第五届 973 计 划专家顾问组成立大会上,顾问组荣誉组长、中国科协名誉主席周光召 发出感慨:“ 我们科研跟踪的速度是越来越快了,国际上出了新成果,我们半年或一年就能跟进,可为什么我们不能率先突破、开辟一个新领域呢? ” 其实,周光召在多个场合不止一次地表达这样的忧虑:中国的科研跟踪能力越来越强,但整体缺乏开创性、引领性的工作。 是啊,周先生说的没错,国内诸多科研人员确实做的是跟踪、模仿式的研究工作,真正原创性的工作实在太少了。 我看过大量不同学科申请到 973 项目的本子,也做过 973 项目的会评专家,总体觉得多数申请项目的创新性不强,那么为何这些项目通过最终评审了呢?总结起来,有以下几点理由: 1 、申请 973 项目前,申请与合作单位已在横向项目、基金项目资助下,做过类似的研究,有一定的研究基础。在以前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过去工作改头换面的“升华”,函评时容易蒙骗大同行专家。大同行专家由于不明白具体学科的研究现状及热点和难点问题,主要根据过去的研究基础判断项目的可行性,容易做出误判。 2 、就我所熟悉的资源与环境领域这几年申请到的有关地质灾害项目看,多数项目是在地质 + 力学 + 数值与物理模拟老套技术路线的基础上,通过引入一些时髦名词,如“多场耦合”、“多尺度模拟”、“灾变控制”等,进行“有技巧”的装潢,答辩汇报时多数专家(小同行专家很少)听的云山雾罩,感觉“有创新”,应该予以支持。其实研究方法还是老套路,要解决的核心问题还是过去的老问题,对关键问题仍缺乏药到病除的“灵丹妙药”。 为使真正有创新的项目脱颖而出,我对项目评审工作提出如下建议: 1 、函评应邀请 5-7 名国内外顶尖同行,对申请项目是否属于开创性、引领性的工作进行审定,实行一票否决制; 2 、会评时,小同行专家占专家总人数的比例应不低于 60% ,小同行专家看其科学问题的凝练程度和解决方案是否可行;其他学科的专家则从“旁观者”角度看其科学性和创新程度究竟如何,因为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每个项目汇报结束后,专家们讨论 30 分钟以获得共识,获得 80% 以上赞成票时可获资助,这样项目成熟一个上一个,不成熟的不能上。 3 、现在 973 项目的评审周期是每年一次,为使科研人员不把大量时间用于项目申请的准备工作,让大家静心从事学术研究、做好踏实的科研积累、扎扎实实凝练科学问题,建议将评审周期改为两年一次。 参考 周光召:我特别忧虑的是急于求成的浮躁状态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1/9/252706.shtm
个人分类: 建言献策|4685 次阅读|16 个评论
推荐了两位博主委员会侯选人兼总结建议展望
热度 3 outcrop 2011-9-14 20:24
1、推荐了两位博主委员会侯选人 推荐理由 :虽然两位目前还是硕士生,但对事物有自己独立的思考,可能形成独特的风格;而且目前硕士顾问博主数量少。 2、半年来作为博主委员会顾问博主的 总结 有幸成为了第二届博主委员会顾问博主,期间积极参与科学网博客的活动;并做到了: 夸奖科学网博客时不脸红,批评科学网博客时不心软 。 3、建议 就我的了解,世界范围内科学网这般尝试顾问博主制度的网站很少。 因此,希望博主委员会成员更主动的发挥互动功能,积极的参与和引导。 如果在一个博客平台尚不能尝试去享受或创造公平,那在生活中更是妄谈。 4、展望: 接下来继续完善一下博客的定位;继续尝试一些有意义的事情,比如“科学网大学”等。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054 次阅读|6 个评论
新农村建设的前景
热度 3 jiangjiping 2011-9-6 02:20
新农村建设的前景 --- 十八天的惊与喜( 8 ) 蒋继平 2011 年 9 月 5 日 这次回家乡, 带着一家子, 主要目的是让孩子们了解一下故乡的风土人情,增加一些亲情感。 因而, 不像前几次, 这次没有惊动当地的政府部门, 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花在与亲人们的团聚沟通上。 其中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到已故的祖宗坟上烧香磕头。 八月 10 号上午, 我们一家子一到蒋家村, 首先去祖宗的墓地行使祭拜活动。 在母亲的引领下, 带着必要的祭祀物品,我们通过乡间的泥泞小道来到了太婆, 祖父母和父亲的墓地。 墓地在一片杂草和农作物之中, 要找一个放祭品和跪拜的地方, 首先要清除杂草。 因而, 我问母亲, 为何不经常给墓地以必要的维护。 母亲告许我, 这些墓地马上要拆迁,要搬到山上去。 乡政府已经在山上建立了一个公墓, 所有在田野中的坟墓都要移到公墓中去, 以后的殡葬都必须进入公墓。 听了母亲的话, 我想起了 4 年前与市领导的一次谈话。在这次谈话中, 我向市有关领导提出了三个建议。 第一个建议是:要把露天厕所除掉, 改成室内厕所。 我对他们说:“现在的露天厕所实在不符合现代文明的趋势, 男人们在光天化日下,在大路旁蹲在露天厕所上, 上学的女生们经过那里, 是一种精神污染。 我有一个女儿,我很想带她到故乡来探亲访友, 可是, 在这种环境下, 我是不会带她回来的。”市领导认真听取了我的意见, 并立即采取了相关措施。 2008 年,我再回家乡时, 再也没有看到任何露天厕所。 我的第二个建议是:把所有田野中的墓地集中起来, 在山上建立一个公墓。 我对领导们说:“这样做有几个好处,首先是可以节省一些土地, 用于生产粮食; 其次是改善环境, 分散于田野中的各种墓地不但不雅观, 而且给人心理上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第三, 建立公墓, 便于统一管理, 也可体现出后人们对先祖们的敬重, 也是后辈们的一种责任和荣誉。”领导们当时表示要认真考虑我的建议。不过, 四年过去了, 田野中的墓地仍然在杂草中时隐时现。 现在,随着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加快, 我的这个建议有可能很快得到实现。不过, 我认为当地的乡镇府有点儿自私, 当土地还是属于农户时, 他们不在意墓地占用耕地, 当他们收购了农户的土地后, 他们就要让墓地立即搬家。 我的第三个建议是:适当减轻中学生的学习负担。 领导们听了我的第三个建议, 当场立即表示做不到。 他们告许我, 中国的教育体制是中央决定的,是教育部直管的,地方政府在这事上无能为力。 有关这次会见, 常州网已有报道 ; 溧阳市领导会见美国植物病理学家蒋继平博士 http://czqw.changzhou.gov.cn/ViewNews.aspx?id=832 跪在祖宗们的坟前, 我请求祖宗们能保佑家乡朝着新农村建设的大道顺利前进, 在不远的将来, 使家乡变成一个城乡结合的新型社区。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493 次阅读|5 个评论
给基金委的一个建议:给申请者一个交流和申辩的机会
热度 35 wangdh 2011-9-5 12:32
给基金委的一个建议:给申请者一个交流和申辩的机会 (王德华) 今年的基金申请是我们研究组历史上最悲惨的一年,全军覆灭,非常悲壮。我的重点项目的专家评审意见有 2 位专家明确建议不予资助,专家提出的“ … 但本研究的创新性并不突出”、“ ….. 但前期工作缺乏标志性成果”等质疑,对任何一项申请都是最致命的。 6 位专家很辛苦,感谢他们的宝贵意见和建议。 从研究所今年的申请战绩看,我们组出现这种情况也可以说非常不正常,但又的确是非常非常正常的。我们不去猜测评审专家的心态,我们不去纠缠专家评审意见是否合理,但基金委的宗旨就是依靠专家。相信专家是我们必须遵循的,所以我们接受现实,但我们的确深感遗憾。每个人都有抱怨和发泄的权力,维持自己的心理健康也是很重要的,但是我们也要清楚,除了心理平衡外,抱怨没有任何用处,漫骂不起任何作用,积极备战才是应该做的。有些中肯的专家意见应该采纳,有些明显有偏差的专家意见和建议可以不用去理会。相信只有自己才是本领域的专家。 不管基金委的评审存在哪些问题,凭良心说话,在今天的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基金评审还是相对公平的了。不管评审意见中肯不中肯,不管合理不合理,不管正确不正确,不管水平高还是差,至少每个获得博士学位或高级职称的学者都有机会参与,每个申请者最后都能知道评审专家的意见和建议。当然,我们可以去质疑基金委选择的评审专家是否真的就是这个领域的专家,是不是一位合格的有良心的正直的专家,这些问题只有基金委去回答、去解决。 公平地说,只要有较好的工作积累(基础),有较强的工作潜力,获中的机会是一定会有的。很少有工作做得很出色的青年学者连续多年都得不到资助的。从我熟悉的和了解的情况看,青年学者只要有出色的工作,有连续的高质量的学术论文发表,只要坚持申请,一定会获得资助的。 所以,我们希望基金委的评审更科学,评审专家更负责,评审过程更规范,让更多的有潜力的青年学者能尽早获得资助,让基础较好、积累较丰厚的学者能够持续(延续)自己的工作。 从专家对我申请的重点项目连续三年的评审意见看,专家们的很多意见或疑问是很容易当面回答的。有些问题的确属于申请书中的表述问题,有些问题则完全属于专家的学科领域和知识背景所限导致的。所以,如果给申请者与评审专家或基金评审委员会一个沟通交流的机会的话,很容易就会解决问题。 所以,鉴于评审专家的学科领域和业务水平、公正性和责任心等各方面的原因,建议基金委在汇总杰青项目、重点项目、重大国际合作项目等专家的函评评审意见以遴选将参加现场答辩的候选人之前,对于通讯评审中专家们的一些质疑要点,可以返回给申请者,给申请者有一个申辩和答疑的机会,这样可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误判,更重要的是可以大大节省一些科学家们每年花费在撰写基金申请书上的时间。 附 1 :我今年重点项目的两位专家的主要评审意见: 意见 1 :“ … … 该研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揭示恒温动物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生理学机理,促进和丰富有关人员对环境生理学与动物地理学之间、环境变化与动物生理学功能调节之间关系的理解,具有较为重要的科学意义和价值。项目立项依据充分,科学问题明确,总体研究方案较好,具备一定的研究基础和工作条件。但前期工作缺乏标志性成果。同时,项目中涉及的功能基因的研究基础较为薄弱,尚需进一步加强。建议不予资助。 ” 【 回应 : 1. 感谢专家对我们项目的肯定和对我们以前工作的肯定。 2 、 ”…. 但前期工作缺乏标志性成果”。 如果说标志性成果以 CNS 文章为标准的话,我们很惭愧,尚没有达到这个水平。实际上我们的工作这几年有较大的进展,在主流学术期刊上我们连续发表了一些列质量不错的论文,如 American Journal of Physiology, Journal of Physiology B,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Biology, Physiological Biochemical Zoology, Hormones and Behavior, Physiology and Behavior 等。这些工作应该是不错的。 3 、“ 项目中涉及的功能基因的研究基础较为薄弱,尚需进一步加强”。 关于功能基因的研究基础,我们研究组刚开始涉及,一个博士后在大鼠上已经进行了初步工作。我们研究所有很多老师在这方面有很好的基础,可以完全解决我们的方法问题。】 意见 2 :“ 该项目拟通过整合生理学的方法来解决动物在若干层次上适应环境变化的生理机制问题。其中,设计的研究内容诸如测定 UCP1 、 NPY 、 AgRP 、 POMC ,以及瘦素受体( Ob-Rb )和细胞因子 SOCS3 的季节性含量变化,是解决项目关键科学问题的核心内容之一。然而,要保证预期的研究目标,其生物化学方面的含量测定技术又是其关键。通过阅读申请书,完成该部分研究内容的实验方案和技术路线不够清晰,其前期工作基础也不够充分,难以相信项目能够按计划完成,建议不予资助。 ” 【回应:谢谢专家意见。专家提到的这些参数的测定方法我们实验室已经很成熟,也已经有一些列文章发表。我们的前期工作基础在项目书中有具体描述,在“上一个基金的完成情况”中也有比较详细的说明。如果实验方案和技术路线没有描述清楚,是我们的过错。但完成该项目的所有技术条件,我们研究组都已经具备。同时我们研究所其他实验室的大型仪器设备都是共享的,设备也没有问题。】 附 2 : 2010 年我的重点项目两位专家的评审意见: 1 同意资助的理由是:( 1 )本项目研究设想、目的性、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的撰写和表达清楚,进入学科研究的前沿,有显著地创新性。( 2 )申请书中较完满阐述和答复了研究本项目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及其理由。这里特别要强调的是将小型哺乳动物在变化环境中的生理适应机制与气候变化联系考虑进行研究,增添了环境生态生理学的内容并与其内分泌调控机制相联系,从整合生理学观点研究代谢稳态的机理,是创新性的一个表现。( 3 )瘦素是最近发现一种调节机体能量平衡和摄食的激素,申请人能够利用于研究哺乳类适应环境的机制,说明本申请研究内容可行,技术路线既有宏观,又有分子技术,有机结合,是本申请另一个特色;( 4 )通过申请人前期工作积累和长期承担和完成研究的成绩,以及课题组的研究实力,表明申请人将能够承担和完成本项目的能力和水平。 2 本项目在 2008 年完成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的基础上开展四种不同环境和生态类型的小型啮齿动物在变化环境中的生理适应调节,有较大的科学意义和一定学术思想创新。研究内容大体合适,所选择的拟解决两个关键问题(内温动物对环境生理耐受能力的地理差异,内温动物对环境生理耐受能力的变化趋势),都很重要,前一问题涉及地理差异,这和申请人选择的四种研究对象来自不同的地理环境和生态类型有直接联系,应是比较有把握解决的;但后一问题涉及今后的变化趋势,由于尚缺乏较长时期的检测对比和数据积累,特别是和不同时期的气候变化会有怎样的联系?还难以了解清楚,因而,申请者对这一关键问题如何解决,还需做进一步安排。总体研究方案基本合理、可行,但动物的野外取样(包括质量和数量)是很关键的,因为所有的测定都以采回的动物样本来进行,申请者提到如有意外,将只测定长爪沙鼠和高原鼠兔,那么,少了两个种类还能保证实现研究目标吗?!项目组有较好的研究基础和实验条件。综合评价为良,可以资助。
个人分类: 个人观点|12438 次阅读|35 个评论
科学界并非世间净土,学术人更应沉浸学术!
热度 1 chudegen 2011-9-1 21:27
今天在宝钢研究院,谈到院士发布二榜,生命学科的科学家饶毅落选....云云。 姑且不谈论中国的院士制度是否合理和公平,但就学术的本质来说:做学术是一种人生选择,抑或可以说好好做学术是对人类的贡献,我们需要献身科学的斗士能够超自己的目标迈进,沿途的花花绿绿可以看一眼,未必粘手。 饶毅教授的博客我看了几篇,他确实是一位在生命细胞领域功勋卓越,并且是一位有血性的科学人。如果对时弊的过度关注,会影响其科研精力的。 如果饶教授想在管理领域有所造诣,倒可以花去三分之一的精力,研究中国的厚黑学,在有突破以后,可以对中国的院士制度提出能够被接受的见解,当是幸事啊! 我会在有生之年看好饶教授的。
个人分类: 只言片语|3202 次阅读|1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7 12:3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