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报名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签名赠书,有兴趣者请报名
热度 15 cswen 2011-11-18 09:18
这本书的主要内容已经在前一篇博文“一本新书《探索剑桥——试答钱学森之问》概貌”中介绍过。与饶毅从教育界的问题出发来讨论不同,本书是从科技界的问题来讨论的。“钱学森之问”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正需要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面出发来讨论,才能求得一个比较完全比较彻底的解决。 欢迎对本书有兴趣的朋友们把你们的姓名,单位,和你们的通信地址,邮政编码发到我的邮箱里来,我的邮箱地址可以从那篇博文中的“作者简介”里面找到。我就会签名赠书,挂号寄给你们各一本。欢迎批评指正,谢谢。 已经在我这里登记过的朋友们,就不必再登记了。因为给你们的赠书已经寄出,欢迎不吝赐教,谢谢。温景嵩 2011.11.18
个人分类: 温景嵩文库|5015 次阅读|58 个评论
2012年瑞士华人春节联欢晚会
baorui352 2011-11-8 02:52
2012年瑞士华人春节联欢晚会
2012年瑞士春晚征集节目招聘演员+第二款创意海报《舞台》 想上春晚吗?只要你有热情、有才艺,不限年龄、不论男女、不限人数、不限表现形式,都可以报名参加!如果你的创意够新奇,够震撼,快快来报名吧! 详情请点击官方报名网站 http://www.galasuisse.com/ 同样您也可以该网站找到2011年学联春晚视频;发现您熟悉的身影(: 邮件附件中有我们为春晚制作的精美海报!还等什么呢?快来下载吧 联系人:包 锐 rui.bao@erdw.ethz.ch 春晚创意海报第二款《舞台》
1821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就是总理的亲戚,也要 按清华的规矩办
热度 1 dongzg101 2011-10-28 04:17
清华大学自主招生新计划遭质疑 是提前掐尖,还是人才选拔创新 清华大学近日公布2012年自主招生的三项新计划,包括“自强计划”、“拔尖计划”和“领军计划”,其中“领军计划”采用中学推荐方式报名,通过面试的学生可享受高考降60分录取的优惠政策;报名“拔尖计划”的学生需经2名副高职称(含)以上专家联名推荐。 新计划一公布即引发一些人的质疑:中学推荐,会不会变成“拼爹比权”?降30分甚至60分录取,高考的公平性还有吗?获得推荐资格的学校多是重点中学,这会不会影响教育的均衡化发展? 清华:新计划是自主选拔录取的重要探索 对于社会关注的新计划,清华大学招办负责人说,作为自主选拔录取的重要探索,新计划包括“自强计划”“拔尖计划”和“领军计划”三个部分。“自强计划”面向长期学习、生活在农村地区、边远贫困地区或民族地区,自强不息、德才兼备的高中毕业生;“拔尖计划”面向具有学术理想和创新潜质,在某一方面有突出才华并取得一定成果的应届高中毕业生;“领军计划”面向志向远大、追求卓越、品学兼优、素质全面的应届高中毕业生。 清华表示将针对不同地区、不同特点和不同潜质的优秀高中毕业生,结合自身的人才培养优势,将招生环节与入校培养、就业引导等人才培养环节结合,为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提供全过程服务。 据介绍,“领军计划”采用中学推荐的方式报名。清华根据各中学近年考入清华学生的在校综合表现确定具有推荐资格的中学名单和推荐人数,全国31个省份的221所中学一共可向清华推荐258人。 记者发现,与北大“中学校长推荐制”需申请不同,清华“领军计划”无需申请,均由清华确定。获得推荐并通过清华审核的学生无需参加笔试,直接参加综合面试,面试通过者高考享受降60分录取的优惠政策。此外,根据面试的成绩可给予最多加30分选专业的优惠政策,但仅限该学生高考分数达到清华在该省录取分数线时有效。 学生申请“拔尖计划”主要根据个人兴趣与特长,选择一至两个清华的本科招生专业作为意向专业,并针对每个专业撰写一篇介绍个人专业认识、成果和志向的申请材料,经2名副高职称(含)以上相关领域专家联名向清华推荐。清华将组织专家组对报名材料进行审核。审核通过者需参加清华自主招生笔试,并单独划定笔试通过分数线。笔试通过者参加相应学科专业面试。材料审核、笔试和面试通过者,根据成绩在限定专业内给予降30分至60分的录取优惠。 质疑者:担心不利于教育公平和教育均衡化 尽管清华推出了相关防范举措,但一些家长仍担心:中学推荐会不会变成“拼爹比权”?北京市民王先生的儿子所在高中有数千名学生,优秀学生有很多,但只获得一个推荐上清华的名额。王先生说:“一旦出现两个学生的成绩、品行等不相上下,在选拔谁能被推荐上清华时,会不会变成‘拼爹比权’?而更重要的是,会不会因此滋生腐败,在条件相等的情况下,谁和校长关系好或者送了礼,谁的孩子就能抢占先机?” 除了家长,一些中学校长也对“推荐”提出质疑。北京一所普通中学的校长表示,从全国范围来看,清华和北大的推荐名额绝大部分都给了那些“超级中学”,分给普通中学的少之又少。这些“超级中学”就像抽水机一样,把周边地区的优质生源和优秀教师全部吸到自己肚子里,这本不利于教育资源均衡,而名牌大学为优化生源结构占有更多素质全面的学生,把推荐名额送给他们,无疑使重点中学能吸引更多优质学生和老师加盟,更加不利于普通中学的发展和教育均衡化。 对于“高考录取降30分至60分”的优惠政策,不少学生也表示反对。北京高中生小张说:“考试体现的是公平。高考中对于重点大学的争夺往往在几分甚至0.5分之间,我们普通考生不求加分,只希望在同一起跑线上竞争,但现在还没考试就被落下几十分,觉得太不公平。” 专家认为:应加大监督力度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认为,清华此次推出的中学推荐制度,与北大已实行三年的“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相类似,将把一批优秀的学生提前“圈定”,使两校的掐尖优势更为明显。然而,这种把招生手段和录取优惠政策做武器的招生大战,很有可能使北大、清华与其他高校都成为输家,他们能抢到的生源,最多是“二流”,那些“领军”“拔尖”的生源,已经投奔国外名校怀抱。 他表示,清华在北大之后推出中学推荐,这说明高校对录取手段热情不减,这将把招生竞争引向歧途。如果国内大学还不进行反思,还乐此不疲地玩用政策掐尖的游戏,优秀生源将可能加快流向海外名校。如此,越掐尖生源质量越低。 与熊丙奇的观点不同,北京科技大学教育经济与管理研究所所长曲绍卫对清华的新计划表示赞同。他认为,从鼓励人才发展、选拔全面发展人才及创新型人才的角度来看,清华的新计划是件好事,是进行自主招生的有益尝试,也有利于增强学校生源质量等,最终将促进学校的发展。 同时,曲绍卫教授提出,从国外大学选拔录取的经验来看,凡是推荐制度,如果管理和监督跟不上,很有可能发生暗箱操作,滋生腐败。因此,他建议,有关方面应不断完善运行机制,加大监督和管理力度,增加对社会的公开和透明。 更多阅读 清华公布2012年自主招生“校荐”中学名单 清华公布2012年自主招生新政“新百年计划”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1205 次阅读|13 个评论
碎碎念
JUNNYWANG 2011-9-29 17:21
nasha来袭,暴雨滂沱。晚上最好宅吧。 北京回来就一直感冒,打不起精神来。别回家,一回家就生病。我都纳闷怎么成了这样的状态?!选择个什么样的运动方式锻炼下呢? 学车也一直拖着,眼看着凉快了,该报名了。 迷迷糊糊的9月就要翻到最后一页了,真是着急啊!这一年都完成了些什么呢?文章文章,接下来三个月这是首要的了!实验实验,OMG!Fighting! 就像某位师兄说的你就吃饱了带上嚼子蒙上眼睛拉吧,真的很形象。
2 次阅读|0 个评论
我又一个新的角色——大学生辅导员
热度 1 whitesun 2011-8-30 23:12
学校出了个新规定,明年起凡事要上职称的老师,都必须在任期内当过一年以上的辅导员,结果这一政策刚出来,大家就纷纷报名当辅导员,我也不例外,谁让自己没本事呢,今年没上呢。 按照学校的通知和各方消息,除了当辅导员要求外。明年论文条件涨高一大截,会议论文好赖不算,若按要求,我院今年上(副)教授的老师,一个也上不了,另外项目也必须变成主持了而不是前三,总之我够的条件涨的我又不够了,而不够的那个应备条件并没涨。 此外,目前学校也担心出现职称辅导员的问题,当辅导员要培训几天,每周一次例会,还要定期给学生宿舍检查卫生、开班会、评奖学金,。。。。。下午开会时听负责学生工作的老师讲注意事项时,简直事情多的不得了,比我读博都有挑战。 去年我做过所谓的代班党员,也就是事情不多的义务辅导员,但从这学期开始就得做真正的辅导员,真有些压力。 题外话,我越来越不明白人生该追求什么,对我来说,似乎忙碌的渡过是必然的,我常常没事找事,往往做的比很多人细致些或过头些,给自己增添不少麻烦,这又是为了什么或在追求什么。无奈地工作,无奈地生活,无奈地活着,这对整个社会的价值在何处?
个人分类: 教学实践|4048 次阅读|2 个评论
关于出国唠叨几句
热度 1 jiaojiaojing 2011-8-27 23:07
很久了,都要去美利坚了,总觉得需要为自己的过去三年写点东西,为了记录自己的过去,也为了再次感谢某些人. 从研究生第一天开始,我就决定去美国读博了,但那个时候,把一切都想的太简单了,觉得只要好好看文献, 发点文章,一定很容易去的. 殊不知,DIY的过程其实非常艰苦. 首先,我想到的是考英语.大学的时候报名了一次GRE,虽然没好好准备也没去考,但是至少知道这个考试的BT,所以决定从这个考试入手,开始出国读书的第一步.2009年6月开始,准备了一个月,迈入了上海财经大学的考场,完成了G的机考,虽然感觉分数不会很高,但还是轻松的开心的为自己能再暑假里完成了这个目标的一小步而感到满足. 接着,又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了10月份的笔试,当时的心情,现在都觉得历历在目.站在华师大对外汉语楼的门口,跟着一大堆的考生涌出考场,面前就是自己的宿舍和丽娃食堂,心里觉得: 就这么结束了? 经过了G后,松了一口气, 但事实证明,这个做法是错误的.总听人说G是最BT的,觉得G后再考T,应该是小事了,结果......第一次考T的成绩......惨不忍睹......谁说T随便考考都是80以上啊,我当初太相信这句话了,事实证明,我的分数还不到80,突然觉得,这个T要认真对待了......然后就开始加班加点,又拿出考G的劲儿,每天熬油点灯的,还好理科大楼晚上关门晚,我也说不清我住办公室多少夜了,这里觉得特别感谢导师呢,我那段时间的研究做的不好,还总是折腾着考英语,他每天跟我一个办公室,看在眼里,也竟然没有说什么, 真是太感谢他了.在此还是提醒大家,科研还是要搞好,不能光顾着考英语. 事实证明, T还是不怎么样,但是最起码,一般的大学线不会卡住我了. 弱啊, 英语......无语. 英语大战过后,一个更重要的步骤才开始---申请学校. 这个时候,我已经要上研三了.带着本科不起眼的GPA和不怎么高的GT成绩,我还是坚持着自己的出国计划. 我对自己的定位是: 申请硕士的专业的博士---生态专业博士,,因为有本科的数学功底, 比较受欢迎. 因为本科GPA不是很好,英语成绩一般,所以一定要陶瓷,否则没有任何出路. 硬着头皮, 开始将研究生期间知道的所有的美国导师都邮件了一遍......收效甚微啊! 当时没有趁热打铁,很多人早就忘记我的存在了,虽然我在大会上努力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当时可能他们对我有点印象......只有Peter对我印象很深, 而且很快回复了我的邮件. Peter是亚利桑那大学的教授,当初带着自己的NATURE文章来到华师大做过演讲,因为自己当初对这篇文章很是喜欢,也比较深入的研究过,所以当时提了自己的看法,并对其中的一些公式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晚饭的时候,我也参加了,还跟他聊过我的方向和做的东西,他也蛮感兴趣,尤其是觉得我可以用软件实现公式的编写,他说他是统计的PHD,当然他很清楚数学对生态研究的重要性.他很快口头答应就算他没有基金,也可以想办法给我一个TA做,但是如果做TA,我就需要重新考T,口语达到UA的要求26,事实证明,我很挫,口语怎么也上不了26...... 此后,邮箱一直很沉寂,我联系了很多跟我方向相同的导师,MSU,UGA和ISU的老师对我印象都还可以,一直都保持着联系,此外,我厚颜无耻的还跟耶鲁的大卫也发了邮件,尽管我知道这个根本不可能,但是还是希望有一线希望,还有杜克的JIM,宾大的JBP教授,我对他们的文章都有过研究,而且觉得方向确实很一致,虽然他们的大学都太好了,对我这种GPA和英语成绩而言,根本没有可能,但是......还是联系了,至少我告诉自己,不后悔......后来,毫无疑问,这些大学都没有为我敞开大门,不过宾大的JBP教授还跟我通过一次电话,给了我一个面试机会,我当初都感激涕零了,大年初二的半夜一点,兴奋的没有睡觉,爬起来等着JBP的电话,聊了大概20分钟,按照准备的把我对他的文章都按顺序理了一个遍......他也很开心我能这样做,我一直觉得机会来了......而且JBP是录取委员会的成员,虽然从来没想过能中,但是当JBP说,他已经尽力了,但是今年UPENN的生物系录取人数缩减一半,国际生更要缩减,而且我GT成绩远远没有达到研究生院的要求,他一个人的意见也无能为力......当天我还是哭了好久......,之后,我满怀信心的等着一些排名50-100之间的学校的回音,就这样一直等啊等,一直等到了5月初,没有任何消息,不说拒绝也不说接受,后来我问了UGA的老师,她说她很失望,今年没有拿到基金,只能帮我把申请转到了明年,ISU和MSU也无一例外,我当时打击大了,觉得今年的老美都破产了啊,奥巴马都把钱拿去打仗了,教育经费怎么缩减成这个样子......失望透顶了...... 在这期间,我都做好找工作就业的准备了,突然有一天,我收到了UFL的Craig教授的一封信,他说他今年拿到了基金,想找我,问我现在是否还有意愿,那个时候已经是快四月底了......抱着救命稻草了.我当然不能放了,就连忙读他的文章,又开始理思路,大年初八的样子接受了他的SKYPE网上面试.有一个不眠夜......他面试过后,就发了三封邮件,告诉我怎么申请他的基金,我就抓紧忙活起来了,跟拼命三郎没啥两样. 又过了一个礼拜, 失望又接踵而至了, Craig教授的基金我都没有申请到,我很着急的问他到底是为什么,他失望的告诉我,今年的教育经费缩减,他的经费都没有对国际生开放,只有本土的美国人才可以申请,而且他现在有一个美国学生的候选人了,他对她也比较看好......我又开始失落了,但是还没有完全的失望,我就一直等他的消息,因为到4月中旬,可能会有人否定OFFER,那个时候也许我还有一线生机.......我就等啊等,4.16了,邮箱还是静悄悄的,终于,UA的OFFER来了,UF的OFFER也来了......不过,都是CONDITIONAL的,UA的OFFER是PETER为我极力争取的,需要我考托福,只要什么时候口语达到要求就过去,一年有效,UF的OFFER中, CRAIG教授终于想到办法招我了,他说今年正好有CSC的一个项目,这个钱是可以名正言顺的给我的,最后,我还是接受了UF的这个OFFER,同时也跟CSC签订了协议,按照F1去UF攻博,UF的导师有一部分基金资助我,另外,基金委还会给我每个月不少的生活费,终于踏实了,两边的钱终于可以保证我比一般的全奖还多, 我的出国计划经历了这么多的破折,终于圆满画上句号了. 再次,我想感谢很多人.首先是我的导师,他虽然对我要求严格,但是对我的出国计划,也给予了不可或缺的支持,而且在我举办上海R会议的时候,他还给予了大力的支持,包括经济资助,我感激涕零. 还要感谢我的男友,他总是鼓励我,虽然好多次的失望,我心情还算坦然,但是很多的无奈都是他给予了我极大的安慰,还要感谢我的推荐老师,他们对我的认可和悉心的推荐信的书写,我非常感动,由于我申请的学校不多,但是中间间隔了很久,他们还是每次都抽空帮我做推荐,多谢他们,他们之中包括加拿大的何老师和我的导师陈老师,还有我们本学院的阎老师,当然还有金统学院的王老师......还有众多的好心人,帮我在托福考场找身份证的阿姨,跟我在南京一起参加考试的同学的鼓励,还有我好姐们珏,要不是用她的信用卡付账,估计我很多次都要忙银行,汇款速度必然超慢.还有我仅仅工作了两个月的单位,还有我的学生们,接受你们的祝福. 以后去了美利坚, 还要继续努力, 三年的出国计划, 研三的出国申请......漫长岁月, 终于盼来了曙光.
4415 次阅读|1 个评论
考研经历(1):第一次报考硕士研究生
热度 5 wangxh 2011-3-12 13:42
正值今年硕士研究生复试、面试、调剂这个档口儿,回忆一下俺当时的一些情景,有些传奇色彩。 当时考研目的 :试一试英语水平怎么样。看看能否努力一下达到考取硕士研究生的水准?毕业时 邱玉民 老师【《 记影响我人生轨迹的几位老师 》】曾经说过,“将来要想考硕士,英语最重要,必须过关”。所以毕业后几年一边工作、一边加强英语学习【俺是上大学后才算真正学习英语的,毕业时就考研根本不可能】。如果可以俺就准备其它课程,如果不行只能作罢,当时于是想。感悟: 有些老师的话能够影响我们的一生;有些事情要有目的、分阶段去实现,一夜之间建成罗马城是痴心妄想 ! 找 报名地点 :问周围的人,皆言不知道【在《 博士怎么了,博士多个P 》一文中透露过,“俺是俺们省俺们系统第一个考取研究生的职工”】。 第一天 找当地教育局(俺的工作单位地处一个大城市郊区首府所在地),工作人员说“不知道,你去问问市教育局吧!” 第二天 ,去了市里,从亲戚家借来一辆自行车,骑着满街找市教育局。【此刻千万毕业认为俺“真笨”,为什么不打电话问问?这相当于现在的孩子提出如下观点:经济困难时期吃不上饭,为什么不吃麦当劳、肯德基呢?】好不容易找到,工作人员说,“这个不归我们管,你应该去“XXX考试中心”,我们也不知道在哪里?”找了一天也没找到,最关键是找不到“明白人”问。晚上回家,挖空心思想办法,准备去一所大学问问。 第三天 去大学一问,学生说我们报名在学校,不知道社会上在哪里报名。但遇到一位老师,聊了几句,他告诉了我大致地点,俺扔下一句“谢谢”骑车飞奔而去。到了一问,总是照着门儿了,但不是在“总部”【这里只能写总部,一是真的忘记什么机构名称了】。我们郊区E的社会人员报名在市区D,又经过一番奋斗,终于找到报名地点,但我必要的东西什么都没有,只能回去。 第四天 ,带了单位介绍信、照片等总算报上了名。现在想想挺有意思,好像只要单位介绍信就足够了,照片与人对上,报名费几块钱来着忘了。现在可以说了:俺的确特别笨! 一件事儿,做的时候越是不容易越是有意思,肯定收获也越多 ! 复习过程 :这部分最没说的,复习个球啊,本来就是试一试英语水平嘛。另外也没有什么复习资料呀,也没去找复习大纲【我知道有,但没去找或买】。至于学习嘛,还是一如既往认真学习英语,翻了翻数学(也需要摸摸底),其它根本没看,最主要是也不知道看什么。 这不,没啥说的了 。 考试过程 :骑自行车去考场,共2.5天,好像有一科还赶上下雨来着,考完后骑车回亲戚家被雨水浇了个透心凉。考英语科时,打开纸口袋一看,咦,单词、字母怎么都不熟悉呀?仔细一看,啊哦, 法语试卷 ,我晕!监考人员对照准考证一下,俺没错,外语考试科目: 英语 。过了大约30分钟,不知道从哪里弄来英语试卷,答卷吧!奇怪,俺当时虽然着急,但根本没生气。另外也没有担心时间“少”30分钟,因为俺认为也许120分钟都用不了【注意,不是俺水平高,而是估计许多题可能根本不会答,这不就剩时间了吗】。考完英语之后,考下一科时环视一下,本来有30位考生,只剩下17人。俺好事儿,愿意干这些没有什么意义的事儿。不过从那以后再遇到考研的,只要能说上话,俺定会说:一定要坚持到底,千万不要半途而废,要争取每一次进步的机会,因为许多机会一生中也许只有一次。 人世间是丰富多彩的,错误是经常发生的,不要大惊小怪,有些事儿只会给我们增加乐趣 ,去年GRE不也重考一次吗? 考生结果 :英语53分,政治45分,数学43分,分析化学20分,物理化学22分。【俺没学过《分析化学》,《政治》、《物理化学》一点也没看书】当时俺的心情是:我完蛋了,英语53分根本不行啊!当时就打算今后放弃考研这条路了。后来遇到我们单位一位师傅,她说她女儿也参加了研究生考试,而且人家考上了。这位师傅主动提出让她女儿跟我聊一聊。 跟她一聊,俺信心有了 :她英语考56分,而且已经考取研究生的同学有的还不到53分呢。 考研实验结果 : 俺的英语已经达到考取硕士研究生的水平 【不过当时没有制订接下来的计划,因为单位给俺调整工作了】。 第一次考硕士研究生经历就是这样,自认为有些传奇色彩。至于后来考取,那是三年以后的事儿了,且听下回分解。
个人分类: 心之悟|3807 次阅读|8 个评论
欢迎参加“政策模拟”学术会议,特别是研究生
王铮 2010-11-10 07:04
经济与环境分析中的政策模拟理论与技术学术研讨会 More Science, Better Decision (第三号通知) 近年来,政策模拟逐渐成为经济和社会政策领域的主要研究方法之一,随之发展起来的政策模拟分析工具也已广泛用于决策部门,并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当前,应对全球环境变化和应对国际经济危机的政策已经成为国际性的核心议题,政策模拟方法及其分析工具在相关政策制定过程中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充分交流政策模拟研究在国家经济安全和应对全球变化政策方面的研究成果,中国高等科学技术中心决定组织召开经济与环境分析中的政策模拟理论与技术学术研讨会,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会议主题: 经济与环境分析中的政策模拟理论、技术及实践 二、会议学术委员会 主 席: 林 群 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 方 新 研究员(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理事长) 刘燕华 研究员(中国地理学会,理事长) 委员:(略) 三、程序委员会 主 席 王 铮 研究员(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 梁 怡 教 授(香港中文大学) 副主席 胡兆光 研究员(国家电网公司) 石敏俊 研究员(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委 员:(略) 四、会议专题: 1) 政策模拟的理论前沿及分析工具 2) 地理计算的理论前沿及分析工具 3) 全球变化经济应对的政策模拟 4) 国家经济安全政策模拟 5) 产业经济发展的政策模拟 6) 企业创新发展的政策模拟与空间运筹 7) 新地缘政治经济学理论与模拟 8) 政策模拟中的地理信息科学问题 五、主办单位:中国高等科学技术中心 协办单位: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政策模拟专业委员会 中国地理学会数量与计算地理专业委员会 承办单位: 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政策模拟研究中心 六、会议地点:北京 七、会议时间: 2010 年 11 月 28 30 日; 11 8 : 00 月 28 日上午 9 : 00 会议注册。 八、会务费用: 会务费:教师 900 元 / 人,含会议资料、通讯录、会场等,学生持有效学生证免费。会务组统一安排食宿,费用自理。会务费用于会议注册时收取 九、研讨论文征集: 1. 论文需报送讨论稿, 讨论稿以全文、摘要或 PPT 方式提交 。全文提交字数不超过 6000 字。 2. 请作者确保论文内容的真实性和客观性,文责自负。 3. 征文截止日期:于 2010 年 11 月 20 日前将论文讨论稿发送至 jbxue@casipm.ac.cn 或 sunyi@casipm.ac.cn 信箱。 报名截止时间: 2010 年 11 月 17 日 十、会议秘书处 1. 通信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东路 55 号思源楼 1215 房间,邮政编码: 100190 2. 会议联系人:薛俊波 副研究员 jbxue@casipm.ac.cn 孙 翊 博士 sunyi@casipm.ac.cn 黄叶芳博士(香港中文大学) 4. 联系电话: 010-82622848 传真: 010-82622848 经济与环境分析中的政策模拟理论与技术学术研讨会 单位名称 详细地址 联系人 邮 编 电 话 传真 /Email 姓 名 性别 职 务 手机 / 联系电话 /Email 住宿是否需要单间:是○ 否○ 是否参加会议发言:是○ 否○ 是否提交论文:是○ 否○ 备注:研究生免收会议注册费,都需要持有有效的研究生身份证件 联系电话 / 传真: 010- 82622848 联系人: 薛俊波,孙翊 电子邮件: j bxue@casipm.ac.cn , sunyi@casipm.ac.cn
个人分类: 为科学而科学|7075 次阅读|0 个评论
请报名:谁愿意参加今年网络科学论坛的视频对话?
Fangjinqin 2010-4-19 12:17
请报名:谁愿意参加“今年第六届全国网络科学论坛”的视频对话? 方锦清 2009、12、4, 我在科学网咱们论坛上提出一个想法——在论坛上怎么与国内外没能到会的网友视频对话?也称虚拟论坛,与现场论坛相结合.今年如果有些人因故不能参加北京论坛的现场,又想与我们互动,已经有办法可以实现了.因为经过我了解科学网就可以办到,他们来信说:“视频直播,我们是有技术支持的,所以是没有问题的。您有需求可直接找我联系!科学网,竭诚为您服务!”。因此我在这里询问:有谁确实想进行视频直播论坛?请向我报名,以便统计人数,考虑需要一定人数才好开通,因为需要负一定的费用。 我多么愿意听到和看到在国内外没有能够来论坛的热情圈友,多唱多奏一些狂想曲,梦想曲,真正进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以便活跃思想和学术气氛,增强沟通,达到更广泛的交流效果. 去年博文引用地址: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75950 本文标签: 想法 论坛上视评对话(与国内外没能到会场网友 相关文章: 提升期刊的十个想法——在期刊移交就任主编仪式上的发言 对自然灾害的一点想法 电脑前,我们常常因为一些卑微的想法而快乐 想法:基于笑时嘴唇形状特征的身份识别 为什么做出来的成果大家一定要发SCI,发到国内期刊不行吗 对参加硕士研究生复试同学的几点想法 三思的落脚点 后行的切入点——研一学生的小想法 第一次投稿的几个想法 考试改革的初步想法 关于“谷歌退出中国”的一些想法 当前推荐数: 2 推荐人: zhaoch 标题: 发表评论人: 为什么要搞个圈圈 ip:116.227.7.* 删除 回复 这个讨论很好,确实想来参加,但说主要是圈圈中的人,不好意思来了.科学研究应该打破界限,为什么要搞个圈圈,把人圈起来,圈外的进不去,圈内的出不来.包容和开放的科研形式才有希望. 博主回复:圈外也可以进来啊,没有限制,其他人都欢迎. 不过,目前虚拟论坛还没有筹备好. 标题: 发表评论人: yinglu 删除 回复 好建议!赞同!支持!推荐!科学网应该逐渐向多媒体发展和提高!就发展远景来看,科学网将来发展成一个兼容博客论坛杂志等文字网络的多媒体科学电视台也未尝不可! 博主回复:我赞同,请科学网负责人来考虑,能否逐步做起来. 标题: 发表评论人: 科学网编辑部 删除 回复 您好,提供一篇关于网络会议介绍的文章供您参考:http://www.sciencenet.cn/sbhtmlnews/2009/8/222400.html 博主回复:谢谢!我们也想学习并结合论坛与虚拟会议同时进行.你们你提供帮助吗? 希望我们举行网络时(12、21-12、23,科学院基础园区) 欢迎科学网编辑部同志光临! 标题: 发表评论人: perler2009 删除 回复 方老师您好,估计科学网可能没有这个功能; 我记得上学时新浪有一个UC,或者是qq里面的视频组,里面可以注册一个专门的能得到您的审批的人才能进入的视频组,里面可以排麦讲话,也能看到人的,所有人都能看得到,听得到正在讲话的人; 博主回复:谢谢提供新浪的消息,有待去联系. 标题: 发表评论人: aabdyaabdy 删除 回复 这个要问王志明,他很在行。 博主回复:最近王志明网友去过感恩节了,没有他在网的消息.我给他的留言一直没有反映. 记录总数: 5 总页数: 1 当前页: 1 9 3 4 : 发表评论: 悄悄话 验证码 : 京ICP备07017567 Copyright @ 2007-2010 科学时报社 All Rights Reserved var __cc_uid="kexue"; _uacct = "UA-2597340-1"; urchinTracker(); var gaJsHost = (("https:" == document.location.protocol) ? "https://ssl." : "http://www."); document.write(unescape("%3Cscript src='" + gaJsHost + "google-analytics.com/ga.js' type='text/javascript'%3E%3C/script%3E")); var pageTracker = _gat._getTracker("UA-2597340-5"); pageTracker._trackPageview();
个人分类: 科学论坛|3886 次阅读|2 个评论
关于科学网博客大赛报名中的一个问题
loong21 2010-4-10 11:34
在 这次 CN 域名杯第二届全国青年科学博客大赛报名过程中,我由于之前没有注册博客,是重新申请博客才注册 CN 域名杯第二届全国青年科学博客大赛的。嘿嘿,就是为了体验一下,与科学网的牛人大师们一起做同一件事的感觉。当然,还有自己设定的 CN 域名。 不过过程中有一个问题: 那就是申请了科学网博客后,并且通过了博客编辑审核后,再 http://www.sciencenet.cn/ds/Regster.aspx 上出现的一直是你还没有申请博客,请你先申请科学网博客的字样。于是昨天给科学网博客编辑求问。直到今天,发表了第六篇博客后,结果还是一样的。同时,科学网博客编辑部发来的新讯息,在这里有提示了,但点击后在我的信息收件箱却说没有新的消息。 于是询问吉宗祥 ( http://www.sciencenet.cn/u/jizx971/ ) ,通过截图片,还是没有成功。 之后,我尝试地点击了退出,重新登录,点击 新讯息 提示,终于发现可以看到科学网博客编辑部发来的回复,同时,也可以报名了 CN 域名杯第二届全国青年科学博客大赛了。 原因初步判断为: 我之前申请了科学网论坛 ID ,然后登陆的方式是保持一年的记忆。结果,每次登陆科学网 ( http://www.sciencenet.cn/ ) ,都会自动登陆我的 ID (loong21) 。这样系统就不会接收到我的登陆信息。 措施: 先点击退出,再重新登陆科学网论坛。这样,就可以查看新讯息和点击报名了 ( ˇ?ˇ )
个人分类: 成长之路|3397 次阅读|1 个评论
究竟谁在读博?
adamliu800 2010-1-4 15:16
火热的博士报名现场/来源:新华网 前段日子忙于博士报名,有了许多新的思考。在我的心目中,博士曾是一个有些高不可攀的字眼。作为学位的最高峰,是学生金字塔的塔尖。但随着高校扩招的步伐加快,研究生的比例不断增高,博士的门槛也越来越低。从去年和今年的博士报名经历来看,很多读博人员的学历水分越来越足,没有研究生学历( MBA、工程硕士居多)的报考者越来越多,而应届硕士毕业生报考博士的人却越来越少。面对这一极具中国特色的现象,我分析了如下原因: ( 1)应届硕士毕业生读博将面临巨大的经济压力。在机会成本的计算上,硕士生会更加谨慎。如今公费读研已成为历史名词,许多应届硕士使家庭背负了沉重的包袱。长达19年(九年义务教育+三年高中+四年本科+三年研究生学习,不包括复读)的教育投资,是应届硕士毕业生难以绕开的心理关卡。 ( 2)应届硕士生不同于应届本科生,年龄的问题已经不仅仅是难倒女生的枷锁,也越来越成为缺乏社会经验男生(多指闷头读书,不问世事的学院派)的发展瓶颈。躲进小楼成一统的定力已经渐渐淡去,社会经验成为久居校园者的魔咒,促使很多男生也迫不及待地投入社会的浪潮。 ( 3)世风日下,一部分硕士在研究生阶段接触了更多学术不端或腐败的案例,对纯净的校园已失去兴趣,不愿再久留于世俗的大学。 ( 4)部分应届硕士生本无心科研,抱有混学位的心态。在当下的中国,硕士学位好混,而博士毕业就不那么容易了。有自知之明者,自然不会贪恋博士生的虚名。 ( 5)大学校园官场化,让本向心科研的学生无心学习。每年招收的博士生中有很大一批在职人员,他们的毕业事宜,自己倒不操心,忙坏了导师和年轻的师弟师妹。这让心胸不够开阔,视野偏窄的后生大呼不平。 我的粗浅认识权当管中窥豹,但在博士报名过程中的所见所闻,着实令人心忧。 注:此番报名并非本人,而是替身在外地的师兄报名读博,有感于报名中的见闻,而作此文。 说明:文中图片来自网络,没有任何商业用途,仅作为题图,特此致谢!
个人分类: 学术讨论|6133 次阅读|6 个评论
推荐信
等离子体科学 2009-11-25 17:31
又到了写推荐信的时候了。 每年这个时候都要写几十封。现在网推的多了,省了很多笔墨。但是每一封还是要认真地写因为关系到一个年轻人的学业。当年笔者申请学校的时候,老先生们还是一笔一画地写呢! 不少的推荐网页打开,看到上面有自己前几年向这个学校送的推荐信和学生情况。更感到推荐人的信誉非常重要。 月初去美国开会,遇到过去推荐去读书的一些年轻人,谈起他们回国工作的意向。很高兴。这也是写推荐信的一种动力吧。 另外给申请学校的学生们一点建议:不要申太多的学校。报一两个你非常想去的,一两个你有把握去的,再加上一两个处于这中间的就可以了。只为了拿offer,不考虑你是否真喜欢那个学校或者那个program,去了就会后悔的。
个人分类: 学海无涯|4523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3 18:2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