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科学网 标签 exactly 相关日志

tag 标签: exactly

相关日志

“烟草院士”和“转基因院士”,该谁下课?
热度 6 tongpingya 2013-2-8 10:29
最近一段时间由秦伯益院士牵头,一而再、再而三、甚至四五六七次发出 质疑, 要把“烟草院士”拉下马。荒唐!而 中国工程院副院长旭日干表示,谢剑平“烟草院士”称号还不能撤销,今后“院士增选不再受理烟草科技领域的候选人”,更 荒唐! 。 我是农业科研领域的退休老人,既不抽烟也不反对抽烟也不提倡抽烟,但对诸多院士有失偏颇的言论有话要说。 。 其一,院士是协商选举产生的。 旭日干表示, “ 院士评审和选举是严格按照章程规定的民主选举程序进行的。由候选人所在学部和相关学部共同评审,做出全面客观评价”。“院士增选历时近一年,先后两次公示和两轮评审,无人提出异议,无人反对”。旭日干表态,谢剑平“烟草院士”称号“现在还不能撤销”。如果这位院士没有弄虚作假、道德败坏甚至违法乱纪、危国害民之类的事,总不能某个人质疑一下就让下课了?荒唐!而 秦伯益院士甚至“ 建议修改工程院章程,再启动撤消程序”,是不是有点太咄咄逼人了! 。 其二,烟草研究是国家下达科学项目。 旭日干说,今后取消“烟草科学与工程”学科的评选资格,“烟草研究领域不会再评院士”。更荒唐!须知,烟草引种我国 400 多年,全国烟民队伍至少超亿,相应地应该有也必须有一支烟草从种到收、加工、销售的科研队伍,研究减低烟草危害甚至根绝危害是必要的合理的。存在即是需要!如果这批研究人员失去了评奖、升职以及获取院士的机会,谁还来干这一行?秦伯益院士如果真是对烟草毒害深痛恶绝,最好是一至七次向党中央、国务院发呼吁书,让国务院下道命令在全国禁止种植和加工烟草,徹底根绝,那就立大功了!我定赞颂表扬你。如果只是下功夫纠缠让一个“ 烟草院士” 下课,岂不是本末倒置了? 。 其三,“烟草院士”和“转基因院士”该谁下课? 烟草的危害很多人知晓,但 国家还没有完全禁烟, 烟民数量还不会一下子降下来,研究降低烟草危害 就有必要“烟草院士”存在。 而“转基因院士”就完全不同了!“转基因主粮商业化”可是一件可能危及每位国人生命甚至影响一个民族的未来的大事。国家三令五申严禁种值转基因作物,院士置若罔闻,张启发院士私下把转 BT 水稻扩散到南方稻田,连欧盟都多次预警通报从中国进口稻米中查出转基因!戴景瑞院士把国外抗虫基因转进玉米骗过审定在北方种植面积成千上万亩,还说假话公开欺骗中央负责人。和尚打伞,无法无天!如果 秦伯益院士真有为民请命之心, 请 领头呼吁坚决让 这些违法乱纪、危害国人的“转基因院士”下课! 一定大得民心!
2231 次阅读|7 个评论
科技写作(104):句子要简短
热度 6 rensl 2013-2-3 21:00
简短的句子更能强调句子的含义 , 句子越长读者越难判断句中哪部分最重要。因此,单个从句的句子比含有多重从句的句子更有分量。在段落或章节的开头部分使用短句,这样可以突出主题的重要性,也可以确保一下就抓住读者的眼球,让他们专注于主题。 同样,相对于依附其他句子的从句,读者会赋予那些独立存在的句子(独立句)更多关注。因此,独立句比从属句有分量,而从属句又比短语有分量。 例 1 a Rheumatic fever is an autoimmune disease. b It is generally accepted in the field of medicine that rheumatic fever is an autoimmune disease . a 中 “Rheumatic fever is an autoimmune disease” 独自出现,而 b 中却作为长句的一部分,显然前一种形式的表达更有力。 科技论文的句子不需要太复杂。总的指导原则是,不要用一句话表述太多的含义。找出最重要的信息,只有确定了最重要的,才能依次确定次要的,然后省略掉不重要的。通常,可以考虑将次要信息剥离为独立的句子。 D 例 2 Skin swabs were cultured at the time of the removal of the catheter from seven patients with catheter-rel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 and in five of these cases (71%), the culture yielded bacteria of the same species with a DNA fingerprint pattern similar to that of the isolates from the catheter and the blood, whereas a different organism grew from skin cultures in the other two patients (29%), suggesting that catheter infection may have originated from contamination of the catheter hub. (79 个词 / 句 ) 该例中, “and” 之前是第一个含义, “whereas” 之前是第二个含义,而 “suggesting” 之前是第三个含义。这三个含义应该在三个独立的句子中分别表述。 C 修改后的例 4-12 Skin swabs were cultured at the time of the removal of the catheter from seven patients with catheter-rel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 In five of these cases (71%), the culture yielded bacteria of the same species with a DNA fingerprint pattern similar to that of the isolates from the catheter and the blood . However, a different organism grew from skin cultures in the other two patients (29%). These observations suggest that catheter infection may have originated from contamination of the catheter hub. ( 平均 20 个词 / 句 ) 相比原句每句 79 个词,修改后每句平均只有 20 个词,理解起来容易很多。原因不仅在于句子短了,更在于不同的含义分别由不同的句子来表达。 统计表明,科技论文的平均句长超过 30 个词,而报纸上多数文章的句长为 15-20 个词(这也是报纸通俗易懂的原因之一)。然而,并非要求句句简短,若果真如此,非但达不到引人入胜的目的,反而使文章缺乏连贯性。用于传达复杂含义的句子就需要长。作者应该明确这样一个目标,有些句子可长,有些句子可短,只要平均句长为 20-22 个词即可。 练习:分解以下各句 1. These results show that ATP and GTP are capable of binding to the same site in the mRNP but higher specificity is shown for ATP than for GTP, while the other nucleotides tested (CTP, UTP, AMP)did not stimulate the initiation of the translation, on the contrary , they produced some inhibition being most pronounced for UTP and CTP, suggesting that these nucleotides compete with ATP and GTP for the same site in the mRNP. (71 个词 / 句 ) 分解: These results show that ATP and GTP are capable of binding to the same site in the mRNP. Higher specificity is shown for ATP than for GTP. The other nucleotides tested (CTP, UTP, AMP) did not stimulate the initiation of the translation. On the contrary, they produced some inhibition being most pronounced for UTP and CTP, suggesting that these nucleotides compete with ATP and GTP for the same site in the mRNP. ( 平均每句 18 个单词 ) 2. The Dengue virus, a Flavivirus belonging to the family Flaviviridae , which includes over 60 known human pathogens such as those causing yellow fever, Japanese encephalitis, tick-borne encephalitis, Saint Louis encephalitis, and West Nile encephalitis, is classified into four different serotypes, Types 1, 2, 3, and 4, and infection with any of these four serotypes can result in dengue fever (DF) or dengue hemorrhagic fever (DHF), which is particularly a concern during heterologous secondary dengue virus infections. (74 个词 / 句 ) 分解: The Dengue virus is a Flavivirus and belongs/belonging to the family Flaviviridae. This family includes over 60 known human pathogens such as those causing yellow fever, Japanese encephalitis, tick-borne encephalitis, Saint Louis encephalitis, and West Nile encephalitis . The Dengue virus is classified into four different serotypes, Types 1, 2, 3, and 4. Infection with any of these four serotypes can result in dengue fever (DF) or dengue hemorrhagic fever (DHF). The latter is particularly a concern during heterologous secondary dengue virus infections. ( 平均每句 16.4 个单词 ) 3. Two combinations of half-wave plates and polarizing beam splitters, together with on/off photodetectors in the reflected channel, form the photon-subtraction modules that are placed in the path of the thermal light field, respectively, before and after the parametric crystal that, with the on/off photodetector in the trigger channel, forms the photon-addition module. (52 个词 / 句 ) 分解: Together with on/off photodetectors in the reflected channel, two combinations of half-Wave plates and polarizing beam splitters form the photon-subtraction modules. These modules are placed in the path of the thermal light field before and after the parametric crystal, respectively. Together with the on/off photodetector in the trigger channel, the crystal forms the photon-addition module. ( 平均每句 18 个单词 ) 4. An international team of researchers says that some key elements of modern behavior were in place by 164,000 years ago, pushing back the appearance of complex tools and manipulating symbols by 25,000 to 40,000 years as evidenced by complex stone bladelets and ground red pigment—advances usually seen as hallmarks of modern behavior—coupled with the shells of mussels, abalone, and other invertebrates in a cave in South Africa, which showed that also include marine resources in their diet. (89 个词 / 句 ) 分解: An international team of researchers says that some key elements of modern behavior were in place by 164,000 years ago. This date pushes back the appearance of complex tools and manipulating symbols by 25,000 to 40,000 years. The date is evidenced by complex stone bladelets and ground red pigment advances usually seen as hallmarks of modern behavior coupled with the shells of mussels, abalone, and other invertebrates in a cave in South Africa. These ancient clambakes are the earliest evidence of humans that also include marine resources in their diet. ( 平均每句 22 个单词 ) 5. Negative global coupling changes pattern formation only qualitatively if the system oscillates and can result in the formation of standing waves with wave Number 1 just like for N-NDR-systems, but for parameter values for which the migration coupling leads to the formation of Turinglike structures, the interaction of both instabilities can yield a complex wave pattern characterized by two wave numbers, n=1 and n1. (64 个词 / 句 ) 分解: Negative global coupling changes pattern formation only qualitatively if the system oscillates. Such coupling can result in the formation of standing waves with wave Number 1 just like for N-NDR-systems. However, for parameter values for which the migration coupling leads to the formation of Turing-like structures, the interaction of both instabilities can yield a complex wave pattern characterized by two wave numbers, n = 1 and n 1. (21 个词 / 句 ) 摘编自《科技写作与交流》 ( 任胜利 等 译 . 科学出版社 , 2012 年出版 )
个人分类: 科技写作|10213 次阅读|12 个评论
成吉思开创民族绝代伟业
热度 1 yangyongtian 2013-2-1 02:21
成吉思汗骏马单骑开创民族绝代伟业 蒙古子嗣良驹万乘续写莽原 旷 世新篇
个人分类: 望远镜|2373 次阅读|2 个评论
<原创> 普通感冒治疗的新方法研究
zhouxinyuan 2013-1-31 09:44
普通感冒治疗的新方法研究 周新元  周 琳 摘要: 普通感冒是上呼吸道感染的一种,也是呼吸系统的常见病,一直是传统的治疗方法。本文就目前医学界对感冒疾病的认识和治疗方法进行了回顾,就科技对医学的发展和进步做了探讨,并根据新的发现,发明了感冒快速治疗器,从理论上阐明了普通感冒病原微生物侵袭上呼吸道部位不同,其临床表现的区别,以及普通感冒的发病原因,提出了上呼吸道区域理论和普通感冒治疗的新方法。 关键词:普通感冒  治疗新方法 呼吸系统疾病是常见多发病。感冒是上呼吸道感染的“俗称”,普通感冒是呼吸道感染的一种。 据 2006 年全国部分城市及农村前十位主要疾病死亡原因的调查统计,呼吸系统疾病(不包括肺癌)在城市的死亡病因中占第四位( 13.1% ),在农村占第三位( 16.4% ) ①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目前尚无特效抗病毒药物 ② 。由于大气污染、吸烟、工业经济发展导致的理化因子、生物因子吸入,加之人口年龄老化等因素,使近年来呼吸系统疾病明显增加,同时给国民经济造成巨大损失。如何防止呼吸系统疾病,防止细菌、病毒、真菌侵入人体和细菌、病毒、真菌侵入人体后及时被抑制或杀灭,这是摆在广大医务工作者、科学工作者以及全人类面前的难题。 本人正是根据这一难题,发明了感冒快速治疗器(已向国家申请专利,专利号 200810232543.0 ),解决部分细菌、病毒、真菌侵入上呼吸道肌体后及时被抑制或杀灭,保证人体康复。为了说明本发明与治疗疾病的关系,我们不妨先回顾一下历史。 一、科技对医学的发展和进步 回顾医学的发展史,我们不难看出每次医学的重大发现和发展都与当时的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密不可分。 16 世纪荷兰眼镜工人詹生( Jansen )发明了显微镜 ③ ,英国罗伯 特· 胡克( R · Hooke )经改造,用它观察到细胞 ④ ,马尔皮基( M.Malpighi )用它证实了血液由动脉毛细血管流入静脉毛细血管 ⑤ ,荷兰雷文霍克( Leeu wenhoek )发现了动物精子、人体内的细菌 ⑥ 。英国罗伯 特· 布朗 (Robert · Brown) 还发现了细胞核 ⑦ 等等。这都为后来的细胞学打下了基础,推动了医学的发展。 再如 18 世纪奥地利医生奥思布鲁格( L.Auenbrugger )把自己父亲用手敲击酒桶根据声音猜测桶里酒量多少的方法 , 用于人身体寻找“病灶”被轻视和嘲笑达 40 年之久。但经法国医生高尔维沙尔( Lorvisart ) 20 年考验性研究后把“叩诊法”运用于临床 ⑧ 。 19 世纪法国病理解剖学家、临床家,巴黎医学院教授雷昂拉克( Laennec )他把尸体解剖的材料和被观察到的病人生前病理变化联系起来,自制了听诊器,检查了许多病人,研究了由听诊器所发现疾病的各种微小变化,改进了听诊器,创立了听诊法,为人类做出了贡献 ⑨ 。 17 世纪秘鲁总督金琼( chinchon )伯爵,他夫人感染了疟疾,一位印第安人及时找来了“热病树皮”(金鸡纳),吃后终于康复。 1820 年法国化学家皮埃 尔· 佩尔蒂埃与约瑟 夫· 卡文从金鸡纳分解出奎宁和金鸡宁, 1944 年哈佛大学罗伯 特· 伍德沃德与威 廉· 德林成功的合成奎宁,改变了世界的药物 ⑩ 。 1895 年 11 月 8 日,德国科学家伦琴在进行电子穿过真空管的阴极射线实验时,他注意到了黑暗中发了光,他握住放电管,看见了荧光罩上显示出他的骨骼被软组织包裹,这就是后来的 x 射线。 x 射线的发现,开创了放射医学和医疗影像技术 11 。 因此,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医学的进步,医学的进步也促进科技的发展。医学上的每一进步,每一成就,都是与其当代科学的发展水平和医学的创造性、实践性分不开。 二、目前医学界对感冒疾病的认识和治疗方法: 治疗感冒的方法很多,不同的医学体系有不同的方法。在我国总体看,分为中医和西医两大类。为了更进一步的弄清中医和西医对感冒疾病的认识和治疗方法,我们首先谈谈中医和西医是如何来看待感冒疾病的。 1 、中医对感冒的认识 (1) 认识 中医把感冒也称为“伤风”、“伤风感冒”。早在《内经》中已认识到感冒主要是外感风邪所致。临床表现是:鼻塞、流涕、打喷嚏、咽喉发痒、咽痛、语重声浊、咳嗽、咯痰、头痛、发热、全身痛、流泪等。其根本原因是体内正邪相争,阴阳失调、脏腑失和,气血和津液失常,使“六淫”(即风、寒、暑、湿、燥、火)外感病邪“疠气”侵入人体所致。侵入的方法是从皮肤肌表而入,或从口鼻吸受,或二者同时受邪,加之生活起居不当,寒暖不调,七情内伤,饮食劳逸不当,外伤和痰湿、瘀血等所致疾病。 感冒的病位在肺径、肺主气司呼吸。肺卫功能失调,卫表不和等是发病主要机制。由于个人体质不同,加之病邪性质各异,所以临床表现有风寒、风热、暑湿等症型。 (2) 治疗原则: 以解表祛邪为基本原则,依辩证结果先用与之相适应的治疗方法,采用辛温解表,辛凉解表、清暑解表,夹燥者应宣肺润燥,体虚感邪者应扶正与祛邪共施等。 (3) 治疗方法: 汤剂、丸剂等口服入内以解表祛邪、调整阴阳、脏腑、气血、津液等,达到体内平衡。 2 、西医对感冒疾病的认识 西医把感冒称为“上呼吸道感染”或“上感”。它是指外鼻孔、鼻腔、咽或喉部急性炎症的概称,发病不分年龄、性别、职业和地区,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冬春季节多见,尤其发生在气温突变、寒暖失常之时。主要的病原体为病毒、细菌。免疫功能低下者易感染,通常病情较轻,病程较短。可自愈,预后良好,但发病率高,若不治疗,可诱发中耳炎、脑炎、气管炎、肺炎、心肌炎、白血病等多种并发症,不仅影响工作和生活,甚至还有生命危险。 ( 1 )发病的原因 西医认为上呼吸道感染疾病 70 %—— 80 %是病毒引起, 20% —— 30 %是细菌引起。细菌可单纯发生,也可发生于病毒感染后。主要是患者喷嚏和含有病毒的飞沫在空气中传播,还有污染的手和用具接触传播,加之人体免疫力较弱或淋雨受凉,气候变化,过度劳累,降低呼吸道局部防御功能,致使原存的病毒或细菌迅速繁殖引起生病。尤其老年体弱更易发病。 ( 2 )病理变化 西医认为上呼吸道感染疾病,主要表现在鼻腔及咽黏膜充血、水肿,上皮细胞破坏、分泌物增多、单核细胞浸润,有浆液性及黏液性炎性渗出,继发细菌感染后有中性粒细胞浸润及脓性分泌物。 ( 3 )临床表现 西医把上呼吸道感染根据病因不同分为普通感冒、病毒性咽炎和喉炎、疱疹性咽炎、咽结膜热、扁桃体炎等等。 ①普通感冒俗称“伤风”,又称急性鼻炎或上呼吸道卡他,起病较急,主要表现为鼻部症状,如喷嚏、鼻塞、流清水样鼻涕。也可表现为咳嗽咽干、咽痒或烧灼感甚至鼻后滴漏感。咽干、咳嗽和鼻后滴漏与病毒诱发的炎症介质导致的上呼吸道传入神经高敏状有关。 2--3 天后鼻涕变稠,可伴咽痛、头痛、流泪、味觉迟钝、呼吸不畅、声嘶等,有时由于咽鼓管炎致听力减退,严重者有发热,轻度畏寒和头痛等。体检可见鼻腔黏膜充血,水肿,有分泌物,咽部可为轻度充血,一般经 5--7 天痊愈,伴并发症者可致病程迁延。 ②病毒性咽炎和喉炎 由鼻病毒、腺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以及肠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引起。临床表现为咽痒和灼热感,咽痛不明显,咳嗽少见。急性喉炎多为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及腺病毒等引起,临床表现为明显声嘶、讲话困难,有发热、咽痛或咳嗽,咳嗽时咽喉疼痛加重,体检时可见咽部充血、水肿、局部淋巴结轻度肿大和触痛,有时可闻及喉部的喘息声。 ③疱疹性咽峡炎 多由柯萨奇病毒 A 引起,表现为明显的咽痛、发热,病程约为一周,体格检查可见咽部充血,软腭、腭垂、咽及扁桃体表面有灰白色疱疹及浅表溃疡,周围伴红晕,多发于夏季,多见于儿童,偶见于成年人。 ④咽结膜炎 主要有线病毒、柯萨奇病毒等引起,临床表现有发热、咽痛、畏光、流泪、咽及结膜明显充血,病程 4 — 6 天,常发病于夏季,由游泳传播,儿童多见。 ⑤扁桃体炎 病原体多为溶血性链球菌引起,其次为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葡萄球菌等引起,起病急,明显咽痛、畏寒、发热、体温可达 39 ℃以上,查体可见咽部明显充血。扁桃体肿大充血,表面有黄色脓性分泌物。颌下淋巴结肿大,压痛,肺部无异常体征。 (4 )治疗原则 西医认为上呼吸道感染通常为病毒引起,目前尚无特效抗病毒药物,所以其治疗应在休息、戒烟、多饮水,保持室内空气流通的基础上进行对症处理,并根据病情进行抗病毒治疗,如有细菌感染应选用敏感的抗菌药物。 (5 )治疗方法 服药、打针、休息。 三、我对感冒疾病的认识和我的发明 1 、我的认识 图 一:吸气气流 图 二:呼气气流 中医把感冒称为“伤风”、“伤风感冒”,西医称为“上呼吸道感染”、“上感”、“急性鼻炎”,是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他们同属于一个范畴。是外界病原微生物在人呼吸时侵入人的上呼吸道迅速增殖而引起的疾病。(详见图一、图二呼吸时的气流图) 图 一:吸气气流 ( 1 )发病原因 上 呼吸道感染疾病是由病原微生物引起。病原微生物是一种生命体,有大小、形态、轻重之分,在人呼吸时,由于病原微生物所在气流中的位置和自身重量,密度以及人的体质防御功能强弱,吸气量的大小,感邪的各异,造成停留在上呼吸道位置不同,形成感冒的症状不同。感冒发病不分年龄、性别、职业和地区,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冬春季节多见,特别是气温突变,寒暖失常,免疫功能低下者易发病。发病病原体为病原微生物。主要传播途径是经患者喷嚏和含有病原微生物的飞沫在空气中传播,还有污染的手和用具接触传播 。 ( 2 )病理变化 病变主要表现在病 原微生物 停留在上呼吸道破坏人肌体的位置,我们把它称为“病灶”。当病 原微生物 在病变位置(病灶)增殖时,主要表现为黏膜充血、水肿、上皮细胞破坏、分泌物增多、单核细胞浸润、浆液性及黏液性炎性渗出,继发细菌感染后有中性粒细胞浸润及脓性分泌物。 ( 3 )临床表现 我认为西医把感冒分为普通感冒、病毒性咽炎和喉炎、疱疹性咽峡炎、咽结膜炎、扁桃体炎是科学的,但普通感冒还可以继续化分,这是因为鼻腔是一个很复杂的系统,也是一个很复杂的病变空间(详见图三、图四、图五、图六、图七、图八、图九、图十、图十一、图十二)。 图 三:鼻腔外侧壁 图 六:鼻窦 图 四:鼻腔内侧壁 图 五:鼻腔外侧壁的构成 图 六:鼻窦 图 七:鼻腔及鼻窦 CT 轴位、冠状位、及矢状位 图 八:额隐窝的解剖 图 十:鼻腔外侧壁动脉 图 九:鼻腔外侧壁的神经 图 十一:鼻中隔的神经 图 十二:鼻中隔的动脉 图 八:额隐窝的解剖 病 原微生物 侵入很复杂的鼻腔后迅速增殖漫延,潜伏期很短,从数小时至三天不等。这就造成了普通感冒疾病的复杂性。我发现:病 原微生物 初期侵害鼻腔部位不同,其临床表现是有区别的。为了弄清感冒的临床表现,我把鼻腔假设为四个区域(详见图十三)。 分别分为 1 区, 2 区、 3 区、 4 区 图 十三:鼻腔分区图 当病 原微生物 侵入 1 区时,造成了 1 区黏膜充血、水肿、上皮细胞破坏、分泌物增多、单核细胞浸润、浆液性及黏液性炎性渗出,继发细菌感染后有中性粒细胞浸润,造成鼻塞、流涕、打喷嚏、流泪等。 当病 原微生物 侵入 2 区时,同样形成 2 区黏膜充血、水肿、上皮细胞破坏、分泌物增多、单核细胞浸润、浆液性及黏液性炎性渗出、继发细菌感染后有中性粒细胞浸润及脓性分泌物,造成咽干、咽喉发痒、咽痛、语重声浊、咳嗽、咯痰、耳鸣、鼻后滴漏感、发热、畏寒等。 当病 原微生物 侵入 3 区时,有嗅觉迟钝、头痛、头昏、吸气不畅、发热、畏寒、鼻后滴漏等。 当病 原微生物 侵入 4 区时,味觉迟钝、口干、鼻后滴漏、牙痛、咽痛等。 当病毒、细菌侵入 1—3 区、 1—4 区、 3—2 区、 4—2 区、 3—4 区、 1—3—4 区、 2—3—4 区、 1—2—3—4 区时,临床将表现出各区域的症状,同时各区域之间病变也在相互影响相互转化。这是因为:耳鼻喉具有相同或相似的黏膜组织和结构,彼此间直接或间接相互沟通,病原生物相互移行形成感染区互相扩大。 2 、我的发明 为了有效的制止病原微生物侵入鼻腔破坏人体自稳调节功能,形成感冒和引发其他并发症,并有效的抑制或杀灭侵入鼻腔的病原微生物,治愈普通感冒,保持人体健康,经长期的实践观察和研究,本人发明了一种快速抑制杀死鼻腔内病原微生物的医疗器械和医疗方法: ( 1 )医疗器械 图 十四:感冒快速治疗器 目前,全世界治疗感冒没有一种特效的抗病毒药物和治疗方法,大多数采用吃药、打针、刮痧等,取得了一定的疗效,但还不尽理想。由于感冒可诱发多种疾病,并可使机体原有的痼疾加重,甚至危及到人的生命。为了克服现有治疗普通感冒的不足,本人发明了一种感冒快速治疗器(详见图十四),该感冒快速治疗器能够将治疗感冒的药物直接涂抹在病 原微生物 侵入的鼻腔位置(我们把它称为“病灶”),使治疗感冒药物迅速与病 原微生物 直接接触,从而迅速抑制或杀死病 原微生物 ,达到治愈普通感冒的效果。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新的技术方案是 : 有器体、器嘴、器盖组成的感冒快速治疗器。器盖为长圆桶,上顶端是向上凸的半球,半球及长圆桶器盖最上部开有孔,外表面上裹有纤维棉,器体内装有药物。 ( 2 )使用感冒快速治疗器治疗普通感冒疾病的方法(详见图十五、图十六、图十七、图十八、图十九): ①使用前将使用部位消毒灭菌 ②将药物由瓶体缓慢推入顶部纤维棉停留,使纤维棉吸药湿润 图十五:感冒快速治疗器 ③慢慢将带药的纤维棉和长桶,沿鼻孔塞入鼻腔“病灶”处 图 十六 ④根据需要,轻轻涂抹,缓慢给药。 图 十七: 图 十八: 图 十九: 因为病 原微生物 也是一种生命体,其生命也很脆弱,使用感冒快速治疗器能有效的将药物送入“病灶”,通过器械和药物迅速将病 原微生物抑制或 杀死,达到治疗普通感冒的效果,减少感冒诱发的其它疾病,保护人体健康。 四、使用感冒快速治疗器治疗普通感冒疾病的临床效果 使用感冒快速治疗器,治疗普通感冒疾病,是一种新的临床治疗普通感冒疾病的方法。它不用吃药、打针等,直接用器械和药物按操作方法接触“病灶”(鼻腔感染部位),把病原微生物(病毒、细菌)抑制或杀死,达到治疗普通感冒疾病的效果。 这种新的治疗技术,技术先进、操作简便、容易掌握,全靠自己操作,凭自己感觉寻找“病灶”,达到抑制或消灭致病的病原微生物,保持自身健康。就好像人们在劳动中,手脚受伤,因为没有“创可贴”而要靠医生给自己包扎伤口,以免伤口感染,病情恶化。有了创可贴,使药物与治疗方法结合,大大方便了人类。 感冒快速治疗器的发明,是器械与药物的结合,同时也是器械、药物与治疗方法的结合。它的推广和应用将会极大的方便人类,并且及时的帮助人类,解决和治疗普通感冒的难题。 下面我就感冒快速治疗器治疗普通感冒的临床效果报告如下: 病例一: 患者王 x x ,男, 47 岁,出租车司机,既往身体健康,无其它病史。 自 述: 08 年 8 月 16 日出现感冒样症状,鼻塞、吸气不畅、自服“强力银翘片”和“复方盐酸伪麻胶囊”后,病情未好转,下午出现流涕、打喷嚏,继续服药, 17 日上午,病情加重,出现流泪、轻度畏寒。影响工作,前来就诊。 就诊情况: 患者、结膜充血、流泪、有吸气不畅、鼻塞、流清涕症状。查体温、血压正常,无发热现象、咽部未见异常,鼻镜检查,鼻腔黏膜有轻度充血,有分泌物流出,神志清楚,精神欠佳。 诊 断: 普通感冒,病原微生物侵入一区(详见图二十) 病 原微 生 物 侵 入 一 区 图 二十: 病理分析: 病原微生物侵入一区,造成一区黏膜充血、水肿、上皮细胞破坏、分泌物增多、单核细胞浸润、有浆液性及黏液性炎性渗出。 治疗原则: 消毒灭菌 使用感冒快速治疗器,抑制或杀灭一区病原微生物,保护和恢复器官功能。 治疗方法 : 1 、使用感冒快速治疗器前,先将使用 部位消毒灭菌(见图二十一)。 2 、将药物由感冒快速治疗器器体推向 顶部纤维棉停留,使纤维棉吸药湿润。 图 二十一: 3 、慢慢将带药的纤维棉和长桶,沿鼻孔塞入鼻腔“病灶”处。(见图二十二) 图 二十二: 4 、根据自我感觉,轻轻涂抹,缓慢给药(见图二十三)。 图 二十三: 5 、药抹均匀后,将带药的纤维棉和长桶慢慢取出。 治疗效果: 取出带药的纤维棉和长桶后,患者明显感到感冒症状减轻,使用 2 —— 3 次后,感冒症状治愈。 病例二: 患者,女, 26 岁,公司职员,身体健康,无其它病史。 自述 :早上上班出现咽干、发痒、咽痛,服“板蓝根冲剂”一袋、“阿莫西林”二片,未见好转。下午,咯痰、畏寒、前来就诊。 就诊情况: 患者眼结膜未见异常,无流涕、吸气顺畅,有轻度咳嗽、咯痰,鼻后镜检查,咽部充血,查体温 38.9C ,血压正常,肺部无异常,畏寒、神志清楚,精神欠佳。 诊断: 普通感冒,病原微生物侵入二区,(详见图二十四) 病 原微 生 物 侵 入 二 区 图 二十四: 病理分析: 病原微生物侵入二区,形成二区黏膜充血,水肿、上皮细胞破坏,造成咽部疼痛,分泌物增多,单核细胞湿润浸润,浆液性及黏液性炎性渗出咳嗽、咯痰。 治疗原则: 使用感冒快速治疗器,抑制或杀灭二区病原微生物,保护和恢复器官功能 。 消毒灭菌 治疗方法: 1 、使用感冒快速治疗器前,先将使 用部位消毒灭菌(见图二十五)。 2 、将药物由感冒快速治疗器器体推 向顶部纤维棉停留,使纤维棉吸药湿润。 图 二十五: 3 、慢慢将带药的纤维棉和长桶,沿鼻孔塞入鼻腔“病灶”处。(见图二十六) 图 二十六: 4 、根据自身感觉,轻 轻涂抹,缓慢给药 ( 详见图二十七 ) 。 图 二十七: 5 、药抹均匀后,将带药的纤维棉和长桶慢慢取出。 治疗效果: 取出带药的纤维棉和长桶后,患者明显感到感冒症状减轻,使用 2 —— 3 次后,感冒症状治愈。 使用感冒快速治疗器治疗感冒疾病,只要操作方法正确,无副作用,且方便易学。 注释: ① 陆再英、钟南山主编《全国高等学校教材〈内科学〉》(第七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P 5 ② 陆再英、钟南山主编《全国高等学校教材〈内科学〉》(第七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P 13 ③郭成圩 1987 年主编《医学史教程》,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P 146 ④郭成圩 1987 年主编《医学史教程》,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P 146 ⑤郭成圩 1987 年主编《医学史教程》,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P 223 ⑥郭成圩 1987 年主编《医学史教程》,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P 223 ⑦郭成圩 1987 年主编《医学史教程》,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P 223 ⑧郭成圩 1987 年主编《医学史教程》,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P 200 ⑨郭成圩 1987 年主编《医学史教程》,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P 253 ⑩王展威 2008 年 6 月主编《医学的故事》,中国商业出版社 P 181-184 11 王展威 2008 年 6 月主编《医学的故事》,中国商业出版社 P 181-184 参考资料: 1 、陆再英,钟南山主编《内科学》(第七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 2 、武汉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咽喉科教研组编著《耳鼻咽喉科学》,北京:人 民卫生出版社, 1978 3 、田勇泉主编《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第七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6 4 、郭成圩主编《医学史教程》,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7 5 、王展威《医学的故事》, 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 2007 6 、傅维康《中国医学史》,上海:上海中医学院出版社, 1990 7 、孟景春、周仲英主编《中医学概论》,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87 8 、印会河、张伯讷主编《中医基础理论》,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89 9 、李玉林主编《病理学》(第七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 10 、金惠铭、王建枝主编《病理生理学》(第七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 11 、李凡、刘晶星主编《医学微生物学》(第七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 12 、(英)杰克逊( Jackson.S.A )、(英)托马斯( Thomas.R.M )主编,吴寿岭、魏 宝玲译《轻松 CT.MRI 超声检查》,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2006.9 13 、尹国有主编《呼吸疾病》,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 2006.12 14 、 滕久祥、贺泽龙主编《呼吸病名家医案·妙方解析》,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7.1 15 、丘明生主编《远离鼻炎、鼻窦炎》,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7.9 专利权人:周 琳,太原理工大学 周新元,陕西省汉中市汉台区西关明珠园小区二期三号 楼六单元     身份证号: 612301590305081     联系电话: 13991602585   二 〇〇 九年四月六日
23 次阅读|0 个评论
科技写作(103):时态的使用要妥当
热度 12 rensl 2013-1-27 10:55
科技论文中常用的两种时态是现在时和过去时。一般而言, 在表述观察结果、已完成的行为及特定结论时应使用过去时 。例如,描述实验结果时要使用过去时,因为实验已经结束,而你的结果尚未成为公认的 “ 事实 ” 。因此,那些主要涉及你自身工作的内容,如 “ 摘要 ” 、 “ 材料和方法 ” 以及 “ 结论 ” 部分都应使用过去时。 C 例 1 a Higher temperatures resulted in less bud formation. b The three images were taken about 90 minutes apart. 对于那些普遍认可的概念和观点用现在时表述 。已经发表的结果通常被视为 “ 事实 ” 。 “ 前言 ” 部分要使用现在时,因为其所介绍的是前人构建的知识。 C 例 2 a The newly discovered planet is at least as big as Pluto. b Most regions where this problem arises belong to category X. 如果用过去时描述已经发表的工作的结果,则表示你不认为该结果是 “ 事实 ” ,而仅仅是观察结果 。 C 例 3 Sultan observed that certain species of bacteria respond to light stimuli. 该句描述的是一个已经完成的实验。因此 “observed” 使用了过去时,然而 “respond” 却使用了现在时,这是因为这部分句子表述的是事实,是发表过的、已经存在的知识。 “ 讨论 ” 部分是探讨你的工作与前人工作的关系,这部分最难写,因为同时涉及现在时和过去时。记住,通常情况下,展现数据图表时用现在时,描述假说和原理时也用现在时。 C 例 4 The effect of TXY addition is shown in Figure 5. 当观察被重复进行或从过去持续到现在,则使用现在完成时。 C 例 5 X has been of interest for the past three decades. 只有一种情况使用将来时,就是你的实验计划于将来实施。未来的实验一般不会出现在研究论文中,但会出现在基金申请中。 C 例 6 We will examine if parallel universes exit. 练习: 下列各句应使用过去时还是现在时(如果答案不只一个,请解释原因)。 1. In our study, tree size __________ (increase) with reduction of pesticides. 2. The larva of the monarch butterfly__________ (feed) on milkweed. 3. In our study, we__________ (find) that there are significant flattenings of the PES along the reaction Pth with increasing cluster size, as Fig. 5__________ (indicate) . 4. In a study by Fermi, the vibrational levels__________ (diverge) into the so-called Fermi dyad. 5. Females of this species__________ (have) a unique projection from he dorsal part of the thorax. 6. Recent work by deValt (2001)__________ (show) that nematodes __________ (reproduce) readily in the laboratory. 7. A phagemid construct encoding 2 transgenes in tandem_________ _(can) be used to transform E . coli cells. 8. Table 3__________ (show) that in our study, polychaetes__________ (be) most abundant at depths of 10 to 16 m. 9. Baumann (1997)__________ (find) that this bacterium__________ (is) highly sensitive to pH. 10. We__________ (observe) chemoattraction within 30 min of Shh addition. 11. Identification of restriction factors__________ (give) us more knowledge of the host cell restriction system. 12. Our results__________ (suggest) that the Asn5 glycosylation site _________ _(play) a critical role in the function of the KCEN 1 protein. 13. We__________ (investigate) high-quality single crystals of vanadium oxide. 14. We__________ (do) not observe rods in the diffraction patterns but instead well-defined Bragg spots, suggesting that at least 10 interatomic layers in the surface-normal direction__________ (be) contributing to the interferences. 15. Coupled climate-carbon cycle models__________ (suggest) that Amazon forests__________ (be) vulnerable to droughts, but satellite observations__________ (show) a green-up in intact evergreen forests of the Amazon in response to a short, intense drought in 2005. 16. The Ka value for β-cellobiosyl (approaching 10 3 M -1 )______(be)comparable to that for many carbohydrate/protein interactions. 17. Hundreds of species of reef-building corals__________ (spawn) synchronously over a few nights each year, and moonlight_________ (regulate) this spawning event. 18. Arctic wind anomalies______ (be) part of a global-scale pattern of highly unusual circulation in 2007, the causes of which_____ _(be) as yet unclear. 19. To map pathways of motion, all observed Bragg diffractions of different planes and zone axes__________ (be examine) on the femtosecond to nanosecond time scale. 20. ABSTRACT: The average translational energy____ _(b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expected for the calculated surface temperature. 21. SUMMARY: In conclusion, we_____ (find) significant deviations from the equilibrium behavior in fs-laser induced desorption of CO/Ru. 参考答案 1. increased 2. feed 3. found … indicates 4. diverged 5. have 6. showed … reproduce 7. can 8. shows … were 9. found … is/was 10. observed 11. gives 12. suggest … plays 13. investigated 14. did … are 15. suggest … are … showed 16. is 17. spawn … regulates 18. were … are 19. were examined 20. was 21. found 摘编自《科技写作与交流》 ( 任胜利 等 译 . 科学出版社 , 2012 年出版 )
个人分类: 科技写作|33706 次阅读|26 个评论
“小编讲堂”沙龙13年第一次活动纪要
Chenfiona 2013-1-24 13:53
1 月 18 日 “ 小编讲堂 ” 沙龙活动在中科院微生物所举办。来自中科院生态中心、遗传所、物理所、政策所、中国农科院资源与区划所、查尔斯沃斯集团、勤云软件公司等单位的共 25 名学术期刊编辑参加了此次活动。 本次活动邀请到《国际农业与生物工程学报》 IJABE 主编、《农业工程学报》和《农业工程技术》副主编王应宽博士讲述他的成长经历和办刊经验。王博士向大家介绍了创办新刊、专题组稿、开放获取、国际交流合作、主持科研项目、出版经营等方面的成功经验。他吃苦耐劳的品格、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给小编们留下深刻印象。小编们积极踊跃就办刊中的问题,向王博士求教,王博士均详尽解答。 本次活动开拓了大家的视野,带动小编们对于如何创新思维,为人作嫁的同时为己积累,并逐渐成为杂家、行家和专家的思考。 (文/王敏)
个人分类: 编辑之家|1436 次阅读|0 个评论
科技写作(102):使用主动语态
热度 9 rensl 2013-1-18 22:05
过多运用被动语态会使文章变得乏味且笨拙,如: No change in activity was observed . 如果改用主动语态句子会生动、有趣得多: We observed no change in activity. 但是也不能完全拒绝被动语态。在不需要读者了解行为的执行者为何许人时,可使用被动语态。在被强调的是某个特定论题,或者需要考虑单词的位置时,也可使用被动语态。如: Viral DNA was isolated 24 hours after inoculation. 还有一些情况适合使用被动语态:主语特别长,使用被动语态可以使主语缩短,并且使观点更加前后一致(比如,在一段话中连续使用同一个主语),或者可以使你达到强调重点的目的。 D 例 1 : Volcanic pipes are subterranean geological structures formed by the violent, supersonic eruption of deep-origin volcanoes. Volcanic pipes are composed of a deep, narrow cone (described as “carrot-shaped”). Solidified magma usually fills the cone . Volcanic pipes are made up of kimberlite or lamproite rock and are well known as the primary source of diamonds. C 修改后的例 1 : Volcanic pipes are subterranean geological structures formed by the violent, supersonic eruption of deep-origin volcanoes. Volcanic pipes are composed of a deep, narrow cone (described as “carrot-shaped”). The cone is usually filled with solidified magma . Volcanic pipes are made up of kimberlite or lamproite rock and are well known as the primary source of diamonds. 从修改后的例句可以看出,使用被动语态达到了强调 “cone” 的目的,而不是展现新的信息。修改时也考虑了单词的位置。 练习:将下列各句改写为主动语态。 1. The following results were obtained:.... 2. Isolated tissues were examined for parasites. 3. The collected specimens and videotape recorded during 25 dives were analyzed by the team. 4. Recovery of several cytosine deaminases occurred after 2 days. 5. Insight into the dynamics of the excitation process can be obtained from two–pulse correlation measurements. 6. Phosphorylation is stimulated by the addition of KA-1 to the reaction. 7. Preliminary findings were unveiled by expedition members. 8. The same dosage of antitumor drugs was administered to patients for 60 days. 9. The emerging field of spintronics was launched by the advent of giant magnetoresistance (GMR). 10. Another way of treating the translational cooling is provided by the principle of detailed balance. 11. Computational studies and searches in the CSD (Fig.S1) and the PDB were carried out to investigate the conformational preferences of the aromatic OCH 3 , OCH 2 F, OCHF 2 , and OCF 3 groups. 参考答案 1. We obtained the following results: ... 2. We examined the isolated tissues for parasites. 3. The team analyzed the collected specimens and videotape recorded during 25 dives. 4. We recovered several cytosine deaminases after 2 days. 5. Two-pulse correlation measurements provide insight into the dynamics of the excitation process. 6. The addition of KA-1 to the reaction stimulated phosphorylation. 7. Expedition members unveiled their preliminary findings. 8. We administered the same dosage of antitumor drugs to patients for 60 days. OR Patients received the same dosage... 9. The advent of giant magnetoresistance (GMR) helped launch the emerging field of spintronics. 10. The principle of detailed balance provides another way of treating the translational cooling. 11. We carried out computational studies and searches in the CSD (Fig. S1) and the PDB to investigate the conformational preferences of the aromatic OCH 3 , OCH 2 F, OCHF 2 , and OCF 3 groups. 摘编自《科技写作与交流》 ( 任胜利 等 译 . 科学出版社 , 2012 年出版 )
个人分类: 科技写作|9068 次阅读|17 个评论
[转载]金丝楠木的定义
syfox 2013-1-13 19:14
一、金丝楠木的定义 中国古代王室和诸侯喜欢金丝楠木,这是有众多考古发现证明的事情。中古之前的家具我们今天已不得见,无从判断唐宋之前是否大量采用金丝楠木材料来制作家具,但用于棺椁是有大量实例的。直到清末,人们还以死后能有一口楠木棺材为满足,这是数千年留下来的传统。因此,国人喜爱金丝楠木,实在是源远流长,文化积淀甚丰,“金丝楠”这三个字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可以毫无愧色地称为如意明珠。 然而,直到现在,无论是植物学界,还是文化学界,还是民俗学界,都没有对金丝楠木及其对应树种和木材特征作出精确地定义。“金丝楠”的神秘气氛,笼罩数千年,却还是迷雾重重。 大叶檀先生从植物学、民俗学、实地考察和收藏鉴定的角度,对古来的“金丝楠”概念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探索,终于澄清了数千年的迷雾,可以对“金丝楠”这个概念,有一个从学术、习俗、实用各方面都能说得过去的定义。其定义如下: 第一, 金丝楠木材料的表面特征是:木材表面有明显的褐色或金色的年轮纹线,在适当光线角度下木材表面有耀眼的光亮效果; 第二,金丝楠木材新开料时有明显的芳香气味,材质结构交错并有可反光的结晶物质充塞其间; 第三,金丝楠木是指桢楠、闽楠、紫楠、利川楠、浙江楠、滇润楠、基脉润楠、粗壮润楠等8个以上优质楠木树种的芯材,但不包括这些树种的树皮和边材在内,也不包括尚未形成芯材的这些树种的木料在内。 有了这个定义,无论植物学界、民俗界、家具界、收藏界、木材界、植物种植界都有所依循,不再众说纷纭,杜绝谬误流传。 值得注意的是,金丝楠木的“金丝”和“结晶纹”不是一回事:金丝是木材表面明显的线条,而且有些楠木如滇润楠的金丝线条才是亮色的,而桢楠等木材的金丝是褐色的;结晶是木材交错结构的明亮晶体,需要近看或放大观察,结晶纹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日益明亮。 这里列出的8个树种,也是民俗界和木材学界比较一致的共识。然大叶檀先生相信,实际情形恐怕不止这8个树种。而且同一个树种,也可能因产地不同,在此地是金丝楠木,在彼地则可能就不是金丝楠木了。 二、楠木分类、树木特征和分布 楠木为樟科桢楠属和润楠属共2个属的植物,总共有197种(一说有200多种)。两个属的树种在树木形态及木材材性上区别不大,一般统称楠木。 古人把楠木分为香楠、金丝楠、水楠三种,无非是没有植物学常识、又囿于见识所限,导致这种分类既缺乏科学性,也缺乏操作性,不足采信。 说金丝楠为楠木中材质最优者,乃是民间共识,数千年经验结晶。然因古人有金丝楠“出川峒中”之语,有人就宣称金丝楠木都出自四川,又因今日川中桢楠树种几乎已经没有可供砍伐的大料,就宣称金丝楠木已经绝种,这或是坐井观天,或是别具用心,但均非科学。 植物学已经证明,楠木的分布是十分广泛的,我国固然盛产,而亚洲许多地方都有,拉丁美洲也有,恐怕不能排除非洲或其他地方也有的可能性。在我国南方各地,楠木是十分常见的树种,因而那种将金丝楠木说成近乎绝迹的说法,多半是出于无知或别有用心。但我们不得不坦然承认,其实我们至今对楠木的认识还是十分肤浅的。 在树木特征方面,金丝楠木树种大都是大乔木或中乔木(唯紫楠有相当部分为灌木),树干大都端正通直;树高可达8-30米,胸径30-200厘米;叶小,椭圆形或卵形;会开花结果,花期分别为1-6月不等,会因生长地维度不同或树种不同而有差异;花小,黄色或白色;果卵形、圆形或长圆形。 公认的8个金丝楠木树种的分布情形,大叶檀先生已经各有专文介绍,此处不再赘述。就现在的情形来看,可用木材的金丝楠木树种,储量较大的,还是桢楠、闽南、滇润楠这3种。紫楠虽然分布极广,数量众多,但却极少能长成用材大树的,仅江西、湖南一带还有少量分布。其他几个树种,存量极少,木材罕见,实不足论。 三、大器晚成的金丝楠木 根据实践和实验科学总结,“大器晚成”这个词用在金丝楠木树种身上,并不是一个形容词,而是一种客观描述。因为即使成材最快的滇润楠,并且生长于靠近热带的森林中,雨水丰沛,土地条件良好,生态环境上佳,也要40-60年以上才能长出芯材(金丝楠)来。而其他生长于温带到亚热带地区的金丝楠木树种,非经100年以上的生长,很难见到芯材或芯材极小。生长芯材之后,还需要上百年时间,芯材方可自然生长到老而成为优质金丝楠木。一旦砍伐过早,就可能将必定到来的金丝楠变成价值相对很低的普通楠木木材。当然,绝对不是有些楠木骗子们声称的需要500年方能成材。 我们发现,那些对金丝楠木树种进行盗伐和组织盗伐的人,绝大多数对金丝楠木树种的这一特性并不了解,所以我们就看见大量的没有芯材的楠木木材,被愚蠢地当做所谓的“金丝楠木”来买卖,但又总是卖不出好价钱。 同时我们也发现,大量所谓的“ 金丝楠木撤房老料 ”,其实也只是普通楠木,虽然也是金丝楠木树种,有些木材还能看见闪亮的反光效果,但因这些木材的原树生长年限不够,根本没有长芯材,充其量只能说是某个金丝楠木树种的陈年老料,但本质上并不是金丝楠木。这种老料,跟同样没有长芯材的新料相比,无非是彻底没有木性罢了,毫无额外可贵之处。 四、金丝楠木材质特征 无论哪个树种,其芯材都有许多共同的特征,材质区别也不是很大,这是它们统统被称为“金丝楠”的根本原因。 一般说来,金丝楠木材质甚细至细;富含油性,有宜人香气(但香气跟樟木的刺鼻气味完全不同);木性极小,不翘不裂,耐腐且抗虫蛀;板材刨光后表面非常光亮,有金色明亮的或褐色的线条,线条有直线但多为曲线,材面密布闪亮的交错结构结晶,木纹十分绚丽,材色华贵且具神秘美感;面板材色大多不太统一,仅桢楠表现好一些,有时候在同一块板材上,局部也会有明显色差;大多有黑心或黑色虫眼(奇怪:未长芯材的金丝楠木材料却基本没有虫眼);气干密度0.62左右。 除了上述共性外,各个树种的芯材(金丝楠)也会有一些区别。如材质最细腻、木性最小、树干木纹最漂亮、材色较为统一的,要数桢楠,这是桢楠被公认为金丝楠木树种龙头老大的原因;但油性最高、香气浓郁持久、结构紧密,却要数滇润楠,但滇润楠同时又是木性较大的金丝楠木;生长在热带地区的滇润楠树根料,因环境原因,材质极佳,材色华贵非常,木纹瑰丽堪称天下第一,气干密度接近一些亚洲花梨木;同一个树种的芯材,会因为分布纬度相差较大而形成很大的差异,有时甚至被误认为不同树种;闽楠大料芯材易出现空心,但材质较硬;同一个树种,因生长在贫瘠的山梁上或肥沃的洼地,其芯材也会在材色、木纹、结构密度等方面,出现较大差别。 小结 :金丝楠木是指桢楠、闽南、滇润楠、紫楠、利川楠、浙江楠、基脉润楠、粗壮润楠8个或8个以上树种的芯材;这些树种木材的边材和未长芯材的这些树种的木材,都不是金丝楠木;除生长于热带地区的滇润楠外,一般来说,无论材径多大,金丝楠木树种都要生长100年以上,边材才能充分转化为芯材,即形成金丝楠木。生长时间更长,只能增大树的体积,并不能明显增加金丝楠材料在整棵树中所占的比例。看看金丝楠木的材色、木纹和材质,奉之为“木中之后”是再合适不过的了。
个人分类: 学习|2 次阅读|0 个评论
科技写作(101):采用第一人称
热度 4 rensl 2013-1-12 19:59
在科技论文中曾经流行避免使用 “I” 或 “we” ,因为这样表述显得主观,而科学应该是客观的。然而,科学并非完全客观,可适当使用第一人称 (“I” or “we”) 进行科技写作,如果期刊禁止这种用法,或者句子的焦点为研究对象或其他主题时,请不要使用。 D 例 1 a To determine the mechanism for the direct effect of contrast media on heart muscle mechanics, the study on heart muscles isolated from cats was carried out . b The authors show here that two separate parameters are important to describe the physical effects of an earthquake: seismic moment and radiated energy. 上面两个句子分别取自两篇文章的引言。如果以第一人称 “we” 分别取代 4-la 中的 “the study” 和 4-1b 中的 “the authors” ,句子会更准确更有说服力。使用第一人称的好处是会迫使作者使用与之对应的生动的主动语态。 C 修改后的例 1 a To determine the mechanism for the direct effect of contrast media on heart muscle mechanics, we carried out the study on heart muscles isolated from cats . b We show here that two separate parameters are important to describe the physical effects of an earthquake: seismic moment and radiated energy. 虽然科技论文中的大部分章节都适合使用第一人称,但在 “ 材料 ” 和 “ 方法 ” 部分存在争议,第一人称 “we” 很少用作主语。此处,通常是材料、方法或生物体作为主语。此外,执行试验的可能不是作者,而是技术员或雇工,所以使用第三人称更加恰当。 练习 改写句子,以第一人称取代第三人称。 1. It is one of the aims of the present paper to study the performance of different functionals with the size of clusters. 2. The authors thank Dr. T. J. Guiermo for useful discussions. 3. It is recommended by the authors of the present study that a triple regimen of antibiotics is given to infants with HIV. 4. Based on our results,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measurements on translational cooling in desorption contain information about the dynamics of vibrational energy transfer. 5. No delay in replication was observed. 6. To remove PAH, transgenic E. coli were constructed. 7. we also studied the effect of Mg 2+ and K + concentrations on [ 14 C ] ATP-pmRNA, complex formation. It was found that binding is dependent on magnesium concentration with an optimum at 6 mM and an apparent linear decrease at higher concentrations (Figure 2D). 8. Genetic drive mechanisms are being investigated in the laboratory and field, including the incompatibility mediated by Wolbachia symbionts, which will allow us to apply this technology for disease control. 9. The twisted conformation is predicted to have only one C-Y bond in an anomeric position. 10. The authors propose a mechanism of electrocyclic rearrangements initiated by N-silylation. 11. J. D. Beckerle and colleagues studied vibrational energy relaxation on metals; but in this report, the authors establish a new class of non-equilibrium surface reactions. 参考答案 1. We studied the performance of different functionals with the size of clusters. 2. We thank Dr T. J. Guiermo for useful discussions. 3. We/l recommend that a triple regimen of antibiotics is given to infants with HIV. 4. Based on our results, we conclude that the measurements on translational cooling in desorption contain information about the dynamics of vibrational energy transfer. 5. We observed no delay in replication. (In a Materials and Methods section, authors may prefer third person or passive voice for this example.) 6. To remove PAH, we constructed transgenic E. coli. (In a Materials and Methods section, authors may prefer third person or passive voice for this example.) 7. We also studied the effect ofMg 2+ and K + concentrations on ATP-pmRNA complex formation: We found that binding is dependent on magnesium concentration showing an optimum at 6 mM and an apparent linear decrease at higher concentrations (Figure 2D). 8. We are investigating genetic drive mechanisms in the laboratory and in the field, including the incompatibility mediated by Wolbachia symbionts, which will allow us to apply this technology for disease control. 9. We predict that the twisted conformation has only one C-F bond in an anomeric position. 10. We propose a mechanism of electrocyclic rearrangements initiated by N-silylation. 11. J. D. Beckerle and colleagues studied vibrational energy relaxation on metals; but in this report, we establish a new class of nonequilibrium surface reactions. 摘编自《科技写作与交流》 ( 任胜利 等 译 . 科学出版社 , 2012 年出版 ) 相关信息: 《英语科技论文撰写与投稿》:再版面世
个人分类: 科技写作|10960 次阅读|5 个评论
[转载]模型装配
rxl 2013-1-12 15:01
注意事项: 1 、装配零件时,所有的零件必须放在同一目录。 2 、装配时所产生的文件,必须与零件同一目录。 组件模块快捷键: Ctrl + alt +左键竖直平移元件 Ctrl + alt +中键旋转元件 Ctrl + alt +右键在屏幕上平移元件 约束条件: 匹配:装配零件方向与元件中以参照对象的正法线相反(即面对面) 对齐:装配零件方向与元件中的参照对象的正法线方向相同(与匹配刚好相反) 自动:按照系统提供的默认方式定位元件,能够依照参照情况自动判定何种约束,如选取两根轴,系统会自动使用对齐约束。 插入:装配零件与元件中的圆柱形曲面同轴,与对齐命令中的轴对齐具有相同的含义。但使用插入命令时,参照圆柱曲面中不一定包含轴线。也可不是全 360 度圆柱曲面。 相切:装配零件与元件中的参照对象之间相切,其参照对象是模型中的表面或基准平面,但元件或装配零件至少包含一张曲面。 坐标系:装配零件和元件之间的坐标系自动吻合,两个坐标系的 x 、 y 、 z 轴自动对齐,只需一个约束条件就可为元件完全定位。 转自 http://blog.fhedu.net.cn/user1/circlewang/20111020182739.html
1864 次阅读|0 个评论
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金申请与资助情况及相关思考(刘权, 等)
rensl 2013-1-6 22:13
15 年来 , 在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金的支持下 ,“ 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地 ” 建设和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工作取得了显著进展 : 保护并激活了一批基础学科专业的发展 ; 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基础科学研究与教学人才 ; 改善了教学条件 , 优化了育人环境 ; 促进了教学改革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 稳定和提升了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 ; 特殊学科点稳步发展 ; 克服了人才 “ 断档 ” 的危机 . 2011 年 , 这项基金以前所未有的资助强度进行了大幅度的调整 . 经过评审 , 共资助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金项目 101 项 ( 包括 11 项师资培训类项目 ), 资助经费 28 800 万元 . 首次采用申请人现场答辩方式进行评审 , 并成功使用新开发的会议评审系统 . 答辩方式的引入赢得了申请者的高度重视和赞许 , 在答辩过程中申请人既展示了基地建设的特色、成就和辐射作用 , 交流了基地建设的宝贵经验 , 同时又指出了今后基地发展的计划和课题研究的核心 . 在回答专家提问的过程中 , 一方面是专家对项目设计的考量和进一步论证 , 另一方面专家们也针对性的给申请人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 在总结 2011 年的评审过程中 , 我们也发现了一些基金申请和评议中的问题 , 如 : 申请书的书写缺乏规范的格式 , 内容构成也各不相同 . 有的基地申请不同类项目用同一份申请书 , 有的基地申请书内容过于简单而有的又太过冗长 . 这给项目的评审和后期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难题 . 针对这一现象 , 我们将在 2012 年的基金申报 “ 指南 ” 中给予具体规定 , 一类项目用一份申请书 , 同类申请书的内容采用相同的构成 , 规范书写 . 文字来源 :刘权 , 廖书杰 , 陈钟 , 田起宏 , 王长锐 , 孟宪平 . 2011 年度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金申请与资助情况及相关思考与建议 . 中国科学基金 , 2012, 26(4):235-237 全文阅读网址: http://pub.nsfc.gov.cn/sficcn/ch/reader/view_abstract.aspx?file_no=201204235flag=1
个人分类: 基金漫谈|6422 次阅读|0 个评论
家里又停水了!
fengroad 2013-1-3 19:29
今天看学校的网页,南区800米管线爆裂,家里又停水了,怎么说我市也是历史悠久,秦汉末年刘项争霸、三国时诸侯争雄,解放战争之淮海战役等等,而今也是江苏省的老工业基地,GDP3000多亿,但是学校不是停水就是停电,10多天前某个电网出问题,整个学校停电一天多,黑灯瞎火的。而我来利物浦两个多月,利物浦应该也是英国落后贫穷的小城,无论是学校还是住的地方一直没有发生停电、停水等事故!由此看来,国内的发展的确还需要有很长的路走,不是修几个高楼、拓宽几条马路,建几个工厂就完事的,而基础设施的进一步完善、优化,地下等看不见工程的全面提升,空中等感觉不到工程的净化都需要提高提高再提高! 附:停水紧急通知 接市有关部门通知,因市南区 800 米管线爆裂,中午 11 点停水抢修,届时我校XX校区、XX园将全面停水,预计 1 月 4 日早上恢复供水,请有关单位和用户提前做好储水蓄水准备。 水电服务中心 二 〇 一三年一月三日
3504 次阅读|0 个评论
全球期刊编辑对学术抄袭容忍度调查(张月红)
热度 6 rensl 2013-1-2 19:10
调查统计结果的讨论热点 l 学科的视角 各个学科对复制粘贴都非常反感,其中社会科学类期刊的容忍度最低,退稿率达到 82% 。在 “ 在不引用情况下最多可以复制多少字? ” 的调查中,在学科组的反馈中,社会科学给出的数值是 1( 即小于 1 个字 ) ;计算机与电子科学类期刊对刊发会议论文的容忍度最高,只有 5% 的退稿率。对于团队抄袭的态度,各学科的平均退稿已近 1/2 ,其中工程学科的容忍度较为宽泛,为 30% 。对自我抄袭的态度,社会科学类期刊表现出极高的容忍度,为 12% 。各学科对综述性论文高相似度的态度比较接近,各学科退稿率平均为 22.5% ,这意味着多数编辑建议作者要用自己的语言诠释文献内容,不应直接粘贴。  l 语言背景的视角 全球的期刊编辑对抄袭的伦理规范不分国界,不分语言,不分学科,取向标准基本一致。即对粘贴的论文,约 60% 的编辑表示坚决杜绝, 91% 的编辑对团队抄袭高呼退稿, 68% 的编辑反对自我抄袭;对于综述性文章的相似度高的问题, 79% 的编辑要求作者用自己的语言诠释参考内容或者直接引用,即使考虑到综述文章参考文献多的特点,其相似度也不易超过 35% ,否则应该退稿; 59% 的编辑认为,会议已经刊发的论文再发期刊须增添 46% 的新内容,并且要引注已刊内容,而约 22% 的编辑始终坚持会议论文再刊发期刊属于重复发表,应该抵制。 由于语言背景以及出版历史的不同,讲英语与非英语国家的期刊编辑对这些典型问题处理的严格程度表现出一定差异。例如,讲英语国家期刊的退稿率数值要高于非英语国家的数值。换言之,非英语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期刊编辑对学术抄袭的容忍度要略高于发达的讲英语的西方国家。解析这些差异的原因,一方面版权法的诞生在西方已有 300 多年历史,而版权法的建立与实施在发展中国家历史较短,由于时滞作用,需要一个认识与认同的过程;另一方面是非英语国家的作者存在语言的差异,而目前国际顶尖或行业优秀期刊,约 83% 是英文期刊。所以版权认同的时滞与语言磨合的差异的确是存在异同的两个主要原因。 文字来源 :张月红 . 全球期刊编辑对学术抄袭容忍度调查 . 中国出版 , 2012, (12): 3-11 全文阅读: 张月红-《中国出版》-2012.pdf
个人分类: 论著分享|11248 次阅读|13 个评论
愿每位农业科学家都敬畏职业伦理(新年献词)
热度 1 tongpingya 2013-1-2 15:32
祝全国农业科研人员新年快乐! 向农业科研人员表达对社会所作贡献的敬意,为新的一年共勉科研丰收。 第一,坚守岗位,忠于职守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科学家最宝贵的是科学精神和科学实践。迄今,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只是沧海一粟。宇宙浩淼无垠,大自然丰富多彩,知识的旧领域深不见底,知识的新前沿层出不穷。 科学研究,贵在求真。虚心使人进步,务实赢得尊敬。 科学研究无捷径可走,必须踏踏实实,循序渐进。 第二,言而有信,言而求真。科学家既要敢言又要慎言,为正义而言的人才是真正的言者,做一个名副其实的真正言者是不易的。不要谎言,不要放言。谎言与假话有一条铁律,只要你说了第一句谎话,你就要不停为了圆谎而继续说第二句、第三句。谎言如同滚雪球一般,越来越大,终有失控的一天。届时受到伤害的,往往是无辜的人,而更主要的还是你自己。做一个诚信的人,会使你受益终生! 第三,廉洁自好,远离浮躁。农业科研领域充满浮躁和喧嚣,科学越来越难以找到宁静的圣坛。科研人员在这样的环境中,要坚守心灵、精神和生命的安静,特别是位高权重的科学家,莫要染指商业,莫要为产品宣传,莫要为利益集团佩带“光环”。科学家应该做科学家的事情,商业化的事情也要操心的话,科学家就不是科学家了,最后会不尊重科学欺骗社会。 科学家要远离游戏性,拒绝表演性,超越名利性。 美物者贵依其本,赞事者宜本其实。希望 这样的科学家越多越好,由于知识的去神秘化、普及化及科研的专业化,科学家的社会荣誉与社会地位,已越来越少来源于尊贵的身份和地位,而越来越多地取决科学家对专业主义和职业伦理的持守。农业科学家的尊严,主要来自对职业伦理的敬畏。 孟子说,君子有三乐,其中一乐是“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这是先贤对专业主义和职业伦理亘古常新的解读。人人都在写自己的历史,但有些人读自己的历史读得何其草率!愿每位科学家都致力于专业主义、敬畏职业伦理,才能在科学研究事业上做出贡献。 在我们共向 2013 年迈进之际,祝愿身体健康,科研丰收!
个人分类: 农业评论|3632 次阅读|0 个评论
2012小记
热度 5 zoumouyan 2012-12-31 22:02
2012 小记 邹谋炎 一年逝去以后,才察觉它短暂。 72 岁本命年,虽犯太岁,尚平安,只是又老了一岁。 家事:儿得一女,不经意间当爷爷,甚喜。 教课:中科院大学春季,如常往年,选课学生 72 人,得一奖,奖金壹千元。 公司:就业人数达 60 人,产销量约占国内此种产品市场一半。 完成 6 种测速雷达结构、电路的全面更新设计。 新设计微带阵列天线和配套微波电路 6 种,使雷达品种增至 12 种。 研究:产品发展中提出的问题。 (1) 数值反内插( inverse interpolation )方法。 (2) 新的频率锁定回路( FLL ),可能代替 PLL ? (3) AR 建模用于谐波估计:阶次选择和性能。 其他:获一个发明专利证书。 通过博客、邮件与年轻朋友交流,很感乐趣。 小结:痴长一年,小有收获。 新一年:平安第一,有获更好。 祝各位朋友新年快乐! 借此胡诌两句,祝各老年朋友快乐 ! 枯枝为杖有风韵,朽木入炉也柴薪。 夕阳尤恋山川色,老马不停又一程。 写于新泽西儿子新家。2012.12.31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4676 次阅读|8 个评论
蔡康永:疗救心灵,给未知爱情的短信
tangyiming2 2012-12-30 23:01
蔡康永:疗救心灵,给未知爱情的短信
请勿转载!! 蔡康永出新书了。 被小 S 成为“演艺界的读书人”、“书呆子”的蔡康永,在旧有的畅销书基础上,又添疗愈系小说新作。 11 月初,《蔡康永爱情短信未知的恋人》(以下简称《爱情短信》)一经面市,即横扫各大图书销量榜。蔡康永本人辗转在十个城市开展的签售和演讲,也是场场爆满。 短信与小说 近年来,蔡康永在荧屏上热度不衰,荧屏外也风生水起,微博关注度同样不小。 140 字的微博,是一条又一条“短信”,汇聚而成的“康永——给未知恋人的爱情短信”为他积累了不少的人气。 “ 15 岁觉得游泳难,放弃游泳,到 18 岁遇到一个你喜欢的人约你去游泳,你只好说‘我不会耶’; 18 岁觉得英文难,放弃英文, 28 岁出现一个很棒但要会英文的工作,你只好说‘我不会耶’。人生前期越嫌麻烦,越懒得学,后来就越可能错过让你动心的人和事,错过新风景。” 2010 年 3 月,蔡康永发出第一条微博,主题是“康永——给残酷社会的善意短信”。 “上段恋情,全心投入,结果重伤,于是这次恋爱怕受伤,就很保留。这意味着:上次那个伤你的烂人,得到最完整的你,而这次这个发展中的情人,得到一个很冷淡的你。我知你是保护自己,但这若是做生意,你这店一定倒的。永不再来的恶客,得到最好服务,而新客上门,却备受冷落,这店怎么不倒?” 2010 年 6 月,“康永——给未知恋人的爱情短信”的主题微博首发。 这一条条的微博信息,将蔡康永的微博营造成一个避风港,主人则像一个置身世外却又身怀绝技的长者,为前来避风或小憩的年轻人提供食物和饮品,补充正能量。 然而,新书《蔡康永爱情短信未知的恋人》并非微博语录的合集,而是一本小说,书里悉心讲述了“一场一拐一拐的、恋人专属的旅程”故事。 关于爱情的旅行 故事的主人公“逗点”暗恋男生小晃,犹豫和徘徊之后勇敢地“谋划”了一次出游。逗点原本设计要与小晃一同出游前往拥有天使雕像的废旧花园,到成行时,小晃的女友艾立思也一同前往。 对于暗恋中的女生来说,这样的出游难免带有点点酸涩。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在归途中三人竟遭遇车祸,小晃仅受擦伤,逗点身受重伤死里逃生,艾立思则当场毙命。但幸存下来的逗点与小晃内心深处所受的负罪与爱情的双重伤害,虽然看不见,才是真正致命的创痛。 小晃痛失爱人,逗点则因设计的出游意外背负了另一个生命的离去而愧疚不已,两个经历了同一场灾难的人,顷刻间感觉世界崩塌后只剩下彼此互舔伤口。于是,为疗伤,小晃带着逗点住到专为盲人生活设计的庄园,彼此陪伴走过这段心灵饱受煎熬的艰难岁月。 小晃在与逗点逐渐成为“恋人”后,虽在互相拥抱中感受到片刻温暖,最终却依然以不辞而别的方式独自开始了另一段旅程,撇下逗点独自舔食者自己撕心裂肺的初恋伤痕。陪伴也是一种爱,只是这种陪伴的爱却因人而异。 这时候,专门帮助大家做一场想要的梦的长腿男生“鹿头上”,走进逗点的生活,开始了另一段陪伴。他带着逗点,“努力在恋爱中学习变成更好的人”,给别人一个清晰的想要的梦,也让自己和爱的人在爱情的疗愈之旅中成长。 蔡康永说,这本爱情小说是给所有热爱生活的人看的,如果用一句话来形容,那就是:“恋爱的勇气”。 与市面上其他小说不同的是,书中还特别邀请“女神”曾恺玹参与演出了相配的二十多条爱情短信。 康永式疗愈 蔡康永称《爱情短信》为“疗愈系”小说。这“愈疗系”和“疗伤系”同为“ healing ”,本是日本流行的一种音乐门类,因能令人心情舒缓,抚平听者心灵命名。由此衍生的小说也有一样的共通性,借助文字温暖的力量,深入内心,触摸和修补我们心灵上的创伤和缺陷。 “爱情至关人生幸福,值得一写再写。”蔡康永选择爱情作为小说的题材,要用“康永式疗愈”,给很多被爱情冻伤的人以温暖的慰藉。 康永式疗愈,首要在爱情观。“能够从对方身上感觉到自己存在的理由,这才是最重要的”,这是蔡康永认为的爱情观。他说,恋爱应该给人们带来的存在感,如同燃烧带给火焰的存在感,不燃烧的火焰,是不存在的。 康永式疗愈的精髓得益于表达技巧,让忠言听上去不那么逆耳,哲思看上去也没那么玄乎,蔡康永将看上去枯燥、泛滥的哲思巧妙地包装起来,让它们看上去像一块块好吃的甜点,引诱你吃下,只有细细品味,才能觉察出糖衣外表下包裹的是苦涩而残酷的现实。 《爱情短信》中,鹿头上总是用树叶记录下人们的梦,看完小说后,我竟忍不在睡醒后摸摸枕头下方,看看是否也有一片记录梦境的树叶,趁我熟睡时悄然记下梦中的甜蜜。 梦境虽然短暂、虚幻,但对心灵而言,无疑是一剂抚慰的良药。 全能的蔡康永 蔡康永是演艺圈里公认的“才子”。 他出身电影专业,写过大量的影评,做过编剧,自编自导过微电影,阴差阳错成为华语圈最炙手可热的主持人之一,近年由他参与设计的 CAI 品牌又受到众人追捧。 对于蔡康永的文字,我们并不陌生,之前他出版的《痛快日记》、《 LA 流浪记》、《有一天啊,宝宝》和《那些男孩教我的事》等散文作品均广受关注和好评。尤其是 2010 年推出的《蔡康永的说话之道》,长期占据图书销量排行榜。 近两年,除了主持人、作家、设计师等身份,有人给蔡康永贴上了新的标签:“青年导师”,对此他并不苟同。“我认为自己做的最好的事情是成为桥梁或是翻译,将沉闷而有价值的事物转化成有趣但比较浅薄的东西,让人更好接受。”新书《爱情短信》便是出于这样目标的成果之一。 《爱情短信》甫一面市,其受欢迎程度丝毫不亚于《说话之道》,这无疑增强了他小说创作的信心,“接下来我打算把自己调整到写长篇的模式,写更长的小说”。 这个游走在各种圈子间的离经叛道者,蔡康永心中却始终装着一个小说家的梦,“如果选择一种职业作为终身职业的话,我愿意是作家。” 推荐图书 蔡康永作品 1. 《 LA 流浪记》 “ LA ,洛杉矶,好莱坞所在的城市,电影梦子民的帝都。我到 LA 是为了进 UCLA ,也就是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电影电视制作研究所,是去学拍电影、学做节目。但在这样的学生生活里,常常就不由自主地进入流浪的状态、感觉到流浪的解放。” 这本书正是蔡康永对自己求学生涯经历的一些记录和讲述。在 UCLA 学习时,蔡康永和他的同学们被首先要求学会讲各种各样生动的出人意料的故事,好的吸引人的精彩纷呈的故事,是电影制作者必须具备的首要能力,这种讲故事的能力与技巧的习得和把握,无疑在蔡康永的作品中体现的淋漓尽致。 2. 《有一天啊,宝宝》 这是蔡康永在节目搭档小 S 怀孕期间,以和小 S 未出生的宝宝聊天的语气写作并结集出版的随笔集。篇篇短小精湛,充满着智慧与禅机,书中谈及的观点超越了对特定人和物的看法,上升到了对人生的感悟。 书中呈现出的,蔡康永对生活的态度,有时轻松有时庄重;蔡康永看见的世界,有时荒谬有时缤纷。透过蔡康永最深情最温柔的文字,你将发现,原来人生如此精彩好玩! 疗伤系作品 1. 《何以笙箫默》 作者:顾漫。该书持续畅销 3 年, 108 次售罄, 52 次加印,累计销量过 3,000,000 册,豆瓣上有 77553 人次评价,总体达到 8.1 分的高度评价。 该书讲述的故事平凡,主人公默笙和以琛,经历了等待与重逢,猜疑却又不舍,最终还是牵手,用尽一生的勇气。打动人心的,也许是那么多的平凡又暖人的细节,那些似曾相识的触动,让骄傲的读者不由地妥协下来。 2. 《相约星期二》 作者:米奇·阿尔博姆。故事讲述米奇毕业十五年后的一天,偶然得知老教授莫里·施瓦茨罹患肌萎性侧索硬化,来日无多。这时老教授所感受的不是对生命即将离去的恐惧,而是希望把自己许多年来思考的一些东西传播给更多的人。 于是米奇·阿尔博姆作为老人唯一的学生,相约每个星期二来教授处上课。 在其后的十四个星期里,米奇每星期二都飞越七百英里到老人那儿。在这十四堂课中,他们聊到了人生的许多组成部分,包括如何面对他人、如何面对爱、如何面对恐惧、如何面对家庭,以及感情与婚姻、金钱与文化、衰老与死亡等。最后一堂课是莫里老人的葬礼,整个事情的过程,以及这十四堂课的笔记构成了这本《相约星期二》。 故事中有很多箴言触人深思,一如“一旦你学会了怎样去死,你也就学会了怎样去活。”
个人分类: 读书笔记|3959 次阅读|0 个评论
“小编讲堂”沙龙12月活动纪要
Chenfiona 2012-12-25 11:20
“小编讲堂”沙龙12月活动纪要
“ 小编讲堂 ” 沙龙第三次活动纪要 文/《生态学报》编辑部 2012 年 12 月 21 日下午 “ 小编讲堂 ” 沙龙的第三次活动在中科院生态中心举行,来自微生物所、自动化所、国科图、政策所、物理所、网络中心、计算所、科学出版社、中国农科院畜牧所、中国知网、 CSCCananda 、查尔斯沃思出版社和勤云科技等多家单位的 40 余名学术期刊编辑参加了本次活动。应京外小编们的强烈要求,此次活动增设网络会场直播会议。 本次活动的主讲人是《国际自动化与计算 -IJAC 》编辑部陈培颖副编审,她介绍了 IJAC 编辑部在办刊过程中最大限度发挥编委会作用方面的经验。报告结束后小编们就此话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分享了自己在工作中的切身体会、感想和建议,现场气氛活跃。编委会是科技期刊的学术灵魂和把关人,科学家办刊是科技期刊永远站在科技发展前沿的保证。本次活动激发小编们思考,在稿件的审查、专题稿件的组织、与一线科研人员交流等方面如何有效利用主编、编委会的力量,如何激发编委的主观能动性参与办刊,如何保持编委会活力。 “ 小编讲堂 ” 沙龙是面向北京地区的青年学术期刊编辑,以促进青年编辑交流办刊经验,提高业务能力的学术交流活动,每月定期活动一次,免费参与。每一位参与活动的青年编辑将陆续作为沙龙主讲人,通过切身工作体会,与同行分享办刊亮点,主题不限,形式不限。每一位小编都是沙龙的主人,共同进步是我们的目标!
个人分类: 编辑之家|1603 次阅读|0 个评论
关于一稿多发界定的探析(常宏建,等)
热度 5 rensl 2012-12-25 08:16
近年来,国内学术界屡屡曝出一稿多发的案例,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监督委员会(以下简称监督委员会) 1990-2010 年处理的学术不端行为案例中,一稿多发案例为 23 例,占所处理不端行为总数的 9% ,仅次于信息虚假( 65.3% )及数据伪造、篡改和剽窃( FFP, 14.5% )。监督委员会处理的一个一稿多发的案例中,某位学者共有 4 组共计 15 篇论文相似程度较高,最后断定明显属于一稿多发的有 4 组共计 8 篇论文。我国科研管理机构和越来越多的学者认识到这种学术不端行为有诸多负面影响,有必要加强对该现象的治理。由于目前对一稿多发的界定及其内涵的理解还不统一,以致监督委员会在对一稿多发案例调查中也经常遇到一些难题。比如,在对某一稿多发的案例的调查处理过程中,监督委员会办公室委托了 6 位同行专家对两篇论文进行鉴定,其中有两位专家鉴定结论为一稿多发,一位专家认为存在一稿多发的嫌疑,一位专家认为不好界定,一位专家认为可能属于自我剽窃,而另一位专家认为不属于一稿多发。这种分歧时有发生。因此,从理论上对一稿多发的内涵进行分析界定,对判定一稿多发提出可操作的建议,以对治理这种学术不端行为实践提供借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论文提纲 1 相关概念探析 1.1 一稿多投与一稿多发 1.2 再次发表 1.3 自我剽窃与自我抄袭 1.4 重复发表、多余发表与变相重复发表 2 关于一稿多发的内涵的讨论 2.1 学术论文和普通文章一稿多发存在本质的差异 2.2 一稿多发的类型 2.3 一稿多发的影响 3. 如何判定一稿多发 3.1 同一论文或内容重复较多 3.2 同一作者或合作者 3.3 两家及以上公开出版的学术期刊 4 结束语 全文阅读-关于一稿多发界定的探析.pdf http://pub.nsfc.gov.cn/sficcn/ch/reader/view_abstract.aspx?file_no=201206339flag=1 文字来源 :常宏建 , 方玉东 , 陈越 . 关于一稿多发界定的探析 . 中国科学基金 , 2012, 26(6):339-344
个人分类: 论著分享|9431 次阅读|11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9 05:0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