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小木虫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感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我的青年基金申请的心路历程
热度 49 windyfly2046 2012-8-17 23:30
昨天,一颗石头终于落地了,今年报的国家基金总算有了结果。结果挂了,但无论结果如何,总归是有了一个结果。回望自己的心路历程,确实对于年轻的我是一次不可多得的机遇和历练,所以在这里我想特别感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因为有了这次经历,我自己感觉在以后面对这些事情的时候就更成熟了。 今年申请的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青年项目,专门给35岁以下的年轻人准备的。博士刚毕业,很自然的申请的第一个基金就是这个,当然也不排除很牛的年轻人直接申请面上的。在选题上做了一些跨越,由于博士毕业之后换了一些学科方向,但是在新的学科方向上没有任何积累,所以在第一次申请的时候就必须要跟博士的工作挂钩,至少在通用的技术层面应该有挂钩,要是完全写一个全新的方向的话,没有人会相信你的这个能力,尽管你能把另外一个方向的事情做好。从事科研工作的人都有一个共识, 出色的工作都是长期的积累 ,就算你没有长期的积累,但没有积累是万万不行的,因为青年基金的申请时真枪实弹的干活,不是创意大赛(虽然idea也很重要)。 基金委青年科学基金的评审宗旨是“ 不必过于看重其工作积累,关键看起发展潜力 ”。这一点是基金委为了支持年轻人提倡的,但是我相信作为一个评审专家,相关积累也必须看重的。本着这种想法,经过一段时间的慎重思考之后,我选择了交叉博士期间做的一些工作跟现在做的方向,在调研了大量文献的基础上,结合现在的团队的一些工作,也碰撞出一些火花。有了idea后,跟自己的博士后合作导师讨论之后,最终定下来现在申请的方向。不得不承认,在写基金申请书的时候,idea确实是灵魂(在评审的时候,idea也许只是一个方面,其地位应该低于工作基础),有了灵魂便有了思想,之后便有了行动的指南。完成基金申请的草稿花了大概2-3周,自己修改花了一周,主要的工作就算完成了,然后再给一些朋友帮忙提点建议,各种各样的意见都有,按照大家的意见,做出了相应的调整,至少对半年前的我,这是一份我能力之内的完美申请书, 时间截点是3月15号,这是第一关 。在这里我想特别感谢那些在百忙之后抽出时间给我宝贵意见并帮忙办理各种手续的老师和朋友。 由于是第一次申请,所以比较有新鲜感,经常上上小木虫看看大家都在说些啥,以前上小木虫都是求助文献或者应助文献,自从申请了国家基金之后主要就看小木虫的基金申请版块,基金委有一个形式审查,有各种不合格的会淘汰一批,这一批表面上是死的最冤的,实际上多半都是赶鸭子上架打酱油的,当然还有极少量的由于相关主管部门的疏忽造成的一些问题, 时间截点应该是4.30号,这是第二关 。 经过了这两关之后,就开始有了“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感觉。在看见小木虫论坛上的各种打招呼,打听消息,看看自己的申请书有没有落到熟人手中,如果落到了,就互相关照之类的,有些人拿到了你的申请书还要给你打个电话,意思大家都懂得。当然,我相信这类人应该是极少数。论坛里更多的是祈福,小木虫论坛上有个特别的有意思的现象,就是在评审阶段,不管是盲审还是会审,祈福的是最多的。我在上面发个帖调侃了一次祈福的,还被很多人鄙视了。 盲审结束的时间截点大概是7月初,这是基金的第三关。 进入会评阶段,上面就更热闹了,有的会评结束就知道结果了,都是导师、实验室领导当了会评专家,第一时间发短信息告知。此贴一出,万千热捧,“羡慕嫉妒恨”这个词组在这里发挥的淋漓尽致。 会评结束时间截点大概是7月下旬,这是基金的第四关。 会评也有刷下来的,虽然比例相对较小。会评结束之后还有一个审查,当然这类审查都是形式上的,一般没刷的非常少。就等着经费到账了,尘埃落定。 时间截点8.17号,这是这基金的第五关。 这些相关信息都来自于小木虫论坛。但我始终认为,在论坛上爆料的,是中国科研群体中的极少数,大部分普通的基层青椒,都是在潜水的,之后在祈福的时候跟着出来凑凑热闹。而且潜水的大多是望天收的年轻人。但是这些爆料的人,一方面有暴发户心态,另一方面,让那些无权无势的科研屌丝倍感不公。 看看我在小木虫基金申请版的熟悉程度,就知道我在上面花费了多少时间。这才是我真正想要自我检讨的,以前觉得自己虽然比较愤青,但是在科研方面还是挺淡定的,但是实践证明,自己在科研方面也并不是一个淡定的人、一个成熟的人,现在还不具备那种长期从事科研工作的优良品质。由于这种不淡定,浪费了大量的用于思考和实践的时间。这一点我一直都没有看到,也没有引起重视,这次基金申请过程让我有机会重新认识自己不足。 所以我要感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第一,这次申请的机会让我真正的锻炼了写基金申请书的能力,不管中没中,至少我自己认为,进步很显著;第二,让我知道学术江湖路并不平坦,国内的学术环境并不太好,在面对相应的事情时候,都要保持一个好的心态;第三,即将到来的专家评审意见可能会对申请书的写作以及构思提供另外的独特的思路,因为被毙必然是申请书有缺陷的。第四,认识到自己学术积累的不足和科研心态的不成熟,任重而道远,慢慢积累学术资本,慢慢培养成熟的科研心态。 最后,科研路漫漫,祝自己一路顺风。
个人分类: 科研感悟|111958 次阅读|107 个评论
找文献屡试不爽的渠道
热度 7 NanoZhang 2012-3-26 17:13
  做为一名研究生,查找文献是必须的。本人找文献的能力很强,不少同学甚至老师都会找我给他们下载文献。我曾夸海口,没有我找不到的文献。我敢夸如此海口是因为我有几个找文献屡试不爽的渠道。   条件好的学校都会购买不少期刊数据库的使用权,但没有哪个学校能把所有的数据库都买下。我们常会碰到的状况是:所需文献不在学校购买的数据库中。这就需要其他一些办法获得这些文献。   渠道一:小木虫。里边有个“文献求助”版块,提交文献的标题、作者、卷期页码和该文献的链接后,就会有虫子踊跃地帮我们下载文献了,一般不到几分钟就搞定了。该论坛同时几万的在线人数和良好的金币鼓励机制保证了文献帮助的高效率。前提是注册为会员,并持有足够的金币。可以通过帮助别人来获得金币,另外每天都可以领取少许金币。   渠道二:把文献标题复制到GOOGLE中搜索,或许可以找到下载链接。因为许多科学工作者为了促进交流,喜欢把自己发表的文章挂到主页上供同行下载。我常把自己感兴趣的教授的主页记下,隔断时间去看看他们有什么进展。   渠道三:请其他学校的朋友帮忙下载,他们可能正好有你需要的数据库,另外朋友可能会有许多找文献的方法,如果关系好,他会想办法帮你弄到手的。我主要是通过一些专业的QQ群结识不同高校的同行,还有就是现在在国外或其他高校读书工作的老同学。   渠道四:学校图书馆一般会有文献传递服务。专门帮学生老师找一些本校难于找到的文献资料。这个一般需要收取一定的手续费,不过很低,一些学校甚至会有优惠政策,比如在我们学校,传递相关文献,产生科研成果的免当年传递费。   渠道五:给文献作者写信。这个列到最后一位吧,尽量少用,一般大家都很忙,怎么好意思为此等小事麻烦人家。另外,文献中给的是通讯联系邮箱,是老板的,他们太忙了。一般我会问第一作者要,联系方式通常在他们课题组主页上可以找到。   除了以上几大渠道,还会有不少获得文献的办法。比如渠道一介绍了小木虫,当然还有零点花园等其他一些论坛。许多朋友还会使用代理去下载文献,类似于我们常说的“翻墙”。我本人几乎不用这个办法,因为这个渠道好像不够正面。一些人使用代理成批量下载文献,造成“恶意下载”,对本人甚至所在单位造成了不良影响。
5054 次阅读|17 个评论
[转载]转载小木虫版主 以前看不懂鲁迅,现在再看满眼泪花
chowsiutung 2011-6-29 09:33
1、中国人的性情是总喜欢调和折中的,譬如你说,这屋子太暗,须在这里开一个窗,大家一定不允许的。但如果你主张拆掉屋顶他们就来调和,愿意开窗了。——《无声的中国》一九二七年 2、穷人的孩子,蓬头垢面在街上转,阔人的孩子,妖形妖势,娇声娇气的在家里转,长大了,都昏天黑地的在社会转,同他们的父亲一样,或者还不如。——《随感录二十五》一九一八年 3、中国大约太老了,社会上事无大小,都恶劣不堪,像一只黑色的染缸,无论加进甚么新东西去,都变成漆黑。可是除了再想法子来改革之外,也再没有别的路。我看一切理想家,不是怀念『过去』,就『是希望将来』,而对于『现在』这一个题目,都缴了白卷,因为谁也开不出药方。所有最好的药方即所谓『希望将来』的就是。——《两地书》一九二五年4、我先前总以为人是有罪,所以鎗毙或坐监的。现在才知道其中的许多,是先因为被人认为『可恶』,这才终于犯了罪。——《可恶罪》一九二七年 5、无论从那里来的,只要是食物,壮健者大抵就无需思索,承认是吃的东西。惟有衰病的,却总常想到害胃,伤身,特有许多禁例,许多避忌;还有一大套比较利害而终于不得要领的理由,例如吃固无妨,而不吃尤稳,食之或当有益,然究以不吃为宜云云之类。但这一类人物总要日见其衰弱的,自己先已失了活气了。——《看镜有感》一九二五年 6、中国人的不敢正视各方面,用瞒和骗,造出奇妙的逃路来,而自以为正路。在这路上,就证明着国民性的怯弱,懒惰而又巧滑。一天一天的满足?,即一天一天的堕落?,但却又觉得日见其光荣。在事实上,亡国一次,即添加几个殉难的忠臣,后来每不想光复旧物,而只去赞美那几个忠臣;遭劫一次,即造成一群不辱的烈女,事过之后,也每每不思惩凶,自卫,却只顾歌咏那一群烈女。——《论睁了眼看》一九二五年 7、中国人的虽然想了各种苟活的理想乡,可惜终于没有实现。但我却替他们发现了,你们大概知道的罢,就是北京的第一监狱。这监狱在宣武门外的空地里,不怕邻家的火灾;每日两餐,不虑冻馁;起居有定,不会伤生;构造坚固,不会倒塌;禁卒管?,不会再犯;强盗是决不会来抢的。住在里面,何等安全,真是『千金之子坐不垂堂』了。但缺少的就有一件事:自由。——《北京通讯》一九二五年 8、中国各处是壁,然而无形,像『鬼打墙』一般,使你随时能『碰』,能打这墙的,能碰而不感到痛苦的,是胜利者。——《碰壁之后》一九二五年 9、中国中流的家庭,教孩子大抵只有两种法。其一是任其跋扈,一点也不管,骂人固可,打人亦无不可,在门内或门前是暴主,是霸王,但到外面便如失了网的蜘蛛一般,立刻毫无能力。其二,是终日给以冷遇或呵斥,甚于打扑,使他畏葸退缩,彷佛一个奴才,一个傀儡,然而父母却美其名曰『听话』,自以为是教育的成功,待到他们外面来,则如暂出樊笼的小禽,他决不会飞鸣,也不会跳跃。——《海上的儿童》一九三三年 10、说话到真人厌恶,比毫无动静来,还是一种幸福。——《「坟」题记》一九二六年 11、战士死了的时候,苍蝇所首先发见的是他的缺点和伤痕,嘬?,营营地叫,以为得意,以为比死了的战士更英雄。但是战士已经死了,不再来挥去牠们。于是乎苍蝇们即更其营营地叫,自以为倒是不朽的声音,因为牠们的完全,远在战士之上。的确的,谁也没有发见过苍蝇们的缺点和创伤。然而,有缺点的战士终竟是战士,完美的苍蝇也终竟不过是苍蝇。——《战士和苍蝇》一九二五年 12、我独不解中国人何以于旧状况那么心平气和,于较新的机运就这么疾首蹙额;于已成之局那么委曲求全;于初兴之事就这么求全责备?——《这个与那个》一九二六年 13、中国人不疑自己的多疑。——《我要骗人》一九三六年 14、群众,尤其是中国的──永远是戏剧的看客。牺牲上场,如果显得慷慨,他们就看了悲壮剧;如果显得觳觫(即恐惧颤抖),他们就看了滑稽剧。北京的羊肉铺常有几个人张嘴?看剥羊,仿佛颇为愉快,人的牺牲能给他们的益处,也不过如此。而况事后走不几步,他们并这一点也就忘了。——《娜拉走后怎样》一九二六15、我先前的攻击社会,其实也是无聊的。社会没有知道我在攻击,倘一知道,我早已死无葬身之所了……我之得以偷生者,因为他们大多数不识字,不知道,并且我的话也无效力,如一箭之入大海。否则,几条杂感,就可以送命的。民众的惩罚之心,并不下于学者和军阀。——《答有恒先生》一九二七年 16、我总觉得洋鬼子比中国人文明,货只管排,而那品性却很有可学的地方,这种敢于指摘自己国度的错误的,中国人就很少。——《两地书之廿九》一九二五年 17、在中国,尤其是在都市里,倘使路上有暴病倒地,或翻车捽摔伤的人,路人围观或甚至高兴的人尽有,有肯伸手来扶助一下的人却是极少的。——《经验》一九三三年 18、中国人自己诚然不善于战争,却并没有诅咒战争;自己诚然不愿出战,却并未同情于不愿出战的他人;虽然想到自己,却没有想到他人的自己。——《一个青年的梦译者序二》一九一九年 19、在要求天才的产生之前,应该先要求可以使天才生长的民众。──譬如想有乔木,想看好花,一定要有好土;没有土,便没有花木了;所以土实在较花木还重要。——《未有天才之前》一九二六年 20、即使艰难,也还要做;愈艰难,就愈要做。改革,是向来没有一帆风顺的,冷笑家的赞成,是在见了成功之后……——《中国语文的新生》一九三四年 21「可惜中国人但对于羊显凶兽相,而对于凶兽则显羊相,所以即使显凶兽相,也还是卑怯的国民。这样下去,一定要完结的。」「我想,要中国得救,也不必添甚么东西进去,只要青年们将这两种性质的古传用法,反过来一用就够了;对手如凶兽时就如凶兽,对手如羊时就如羊!」——《忽然想到.七》一九二五年 22、凡中国所有的,外国也都有。外国人说中国多臭虫,但西洋也有臭虫……假使世界上只有一家有臭虫,而遭别人指摘的时候,实在也不太舒服的……最好还是希望别家也有臭虫,而竟发现了就更好。」——《外国也有》一九三三年 23、「自有历史以来,中国人是一向被同族屠戮、奴隶、敲掠、刑辱、压迫下来的,非人类所能忍受的楚痛,也都身受过,每一考查,真教人觉得不像活在人间。」——《病后杂谈之余》一九三四年 24、「从生活窘迫过来的人,一到了有钱,容易变成两种情形:一种是理想世界,替处同一境遇的人着想,便成为人道主义;一种是甚么都是自己挣起来,从前的遭遇,使他觉得甚么都是冷酷,便流为个人主义。我们中国大概是变成个人主义者多。」——《文艺与政治的歧途》一九二七年25、「许多历史的教训,都是用极大的牺牲换来的。譬如吃东西吧,某种是毒物不能吃,我们好象全惯了,很平常了。不过,还一定是以前有多少人吃死了,才知的。所以我想,第一次吃螃蟹的人是很可佩服的,不是勇士谁敢去吃它呢?螃蟹有人吃,蜘蛛一定也有人吃过,不过不好吃,所以后人不吃了,像这种人我们当极端感谢的。」——《今天的两种感想》一九三二年
690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四电极体系——小木虫版
热度 1 CQU6727 2011-4-9 21:27
其实四电极多的一个电极叫做感受电极(或者第二参比电极),他主要在两个地方有用: 1. 研究 液/液 界面电化学的时候用:即控制/测量一个液/液界面的界面电位差。顺便说一下,控制/测量一个液/固界面电位差用三电极体系,这个可以搜索一个叫做“电化学工作站原理的帖子”,里面我有详细讲解。 2.涉及大电流时候用:我们知道电极导线是有电阻的(虽然通常在毫欧级别),此外电极夹跟电极的夹持部位也有接触电阻(鳄鱼夹通常在零点几欧,如果夹子夹得不好可能更大)。这些电阻都是跟我们的研究体系串联的,假设这些额外电阻累计为R,如果你研究的是超级电容,燃料电池等电流比较大的体系,假设通过电池的电流是I,那在电池以外 部分的分压就是V = I*R,如果I = 1A, R=0.1欧姆,那V=0.1V,是一个不小的值了,实际情况可能更严重 。问题我们实际上要控制/测量的是电池两端的电压,但实际上仪器控制/测量的是这部分电阻跟电池的串联体系。 为了克服这个问题,引入了第四根电极,参比电极和感受电极直接夹在研究体系两端,可以认为这两个电极中间没有电流流过,不存在压降,可以准确测量研究体系两端的电压,工作电极和对电极构成电流回路。 当然三电极测试的时候也可以将感受电极夹在工作电极上,电流比较小的时候是感觉不到什么差异的。 楼上有提到双工作电极的(SECM,环盘电极之类),那不属于四电极的范畴,是双恒电位仪的范畴,双恒电位仪可能就不止四根电极了
个人分类: 一天一点|6477 次阅读|0 个评论
科学网 博客该博客,科研环境
jove20020 2010-10-20 16:14
科学网博客的学术水平真的不如小木虫论坛,这可是学术圈的人物评论的,科学网博客不过是发表点新闻,或者评论一些什么没有实际意义的东西,发飙一下,当然也有一些大家写的博文还是比较不错的,可是若从学术上来说,比小木虫论坛差N个等级,尤其科学网也办了一个论坛,可是一般化,这些都需要科学网博客编辑什么的进行思考,无论科学网博客以后的路怎么走,都不要沦落为八卦的博客,还是以科普与科研为主,若偏了,没有必要加上科学二字,八卦网站或论坛有的是,何必再进混水。希望科学网博客能够独树一帜,旗帜鲜明地为中国科研的发展做贡献,并能对科研人员进行科研教育,梳理一些必要的科研思想,因为所谓学术思想都是保密的,而进行科研创新的科研思想教育还是有必要的,无论怎么做,科研的路对很多人来说是比较枯燥的,为了一点可怜的什么基金什么项目进行尔虞我诈,也是科研环境的悲哀,也是源于科研经费分配不均衡所致。 博客的发展,科研经费的重新再分配,犹如如今的通货膨胀让人担心,水自上而下顺势而流,由小溪细流,黄河长江的洪流,大海的波澜不惊,不需要怎么引导,自然而成,而科学网博客的发展,科研经费的分配等问题是需要人为的合理引导,引向合理化的方向,良性进行,通货膨胀亦如此,可惜国家对通货膨胀一直没有好的解决办法,而科学网博客的发展与科研经费的重新分配是可以通过科学网这个平台进行上试。若科学网能办成真正的科学网博客,相信这些东西还是能够可以很好的向上传递。 小博建议,科学网编辑们慎重选择推荐博文,一些没有什么意义博文还是免了,希望能对科学网博客进行合理的引导,而能够增加一些学术上的讨论,激发科研人员进行科研的兴趣,尤其一些名家更应该指点一二,当然前提是真正的名家而非一些水平平平的却大肆炫耀的人物,踏实地做事,摒弃一些世俗的纷纷扰扰,当然钱是很多人关心的,这个问题应该会解决的,以后国家会加大科研方面的投入,再者任何人都必须学会理财,没有什么理财头脑的人是很难合理进行消费的,尤其如今浮躁的社会,通胀水平上升,生活压力加大,这些问题的解决是需要一位有魄力的高层领导出面,虚竹一把,科研环境必须虚竹一把。而非纯粹等待,即使最后真的出现这么一位人物,也做到了,其实也是如今参与科研的人员这些分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倘若如今的科研人员能够重新认识做科研的意义,心平气和的做点东西,把这个分力的作用发挥好,众志成城,最后合力的结果必定会非常好,记住科研环境的改变需要所有参与科研的人员和一些相关从政人员进行分力再分力而合力。 朋友好运! 知足者常乐! 一家之言,仅作参考
个人分类: 社会现象|1692 次阅读|6 个评论
小木虫 ---- 学术 科研第一站
热度 4 xupeiyang 2010-3-31 09:59
3月31日上午 本所学术年会请中国科学院科学图书馆馆长张晓林做学术报告数字图书馆协同服务的发展趋势,几次提到小木虫,我看了确实非常好。 网站地址: http://emuch.net/
个人分类: 信息检索|43558 次阅读|4 个评论
ProxyThorn和ProxyJusticer软件下载
wdz 2009-8-28 12:25
应网友要求,提供上篇中提到的代理工具ProxyThorn和ProxyJusticer下载地址: ProxyThorn ProxyJusticer ProxyThorn使用: http://hi.baidu.com/hbzi/blog/item/5ce24027eac94203908f9d68.html ProxyJusticer使用: http://www.jzwm.com/group_thread/view/id-28769 各类软件的使用均可参考软件附带的使用说明, ProxyJusticer最好升级地址库 ,使得地址定位更准确。各种资源学会使用Google搜索。 推荐一篇关于Google搜索的文章: Google搜索从入门到精通: http://www.se-express.com/article/article13.htm
个人分类: 杂碎|1763 次阅读|1 个评论
使用CoDeeN代理下文献
wdz 2009-8-26 13:41
CoDeeN代理常识可见小木虫论坛: http://emuch.net/bbs/viewthread.php?tid=1441595 和 http://emuch.net/bbs/viewthread.php?tid=1279379 。 我只是把自己用的方法和大家共享。 1、登陆CoDeeN主页,复制所有内容 网址: http://fall.cs.princeton.edu/codeen/ 2、打开ProxyJusticer,替换端口 (右键替换自定义替换 把*换成:3124或3127、3128,因为CoDeeN代理只有这三个端口) 3、批注代理 4、把代理导入花刺代理(ProxyThorn) (因为有三个端口,所以代理数量为412*3=1236) 5、修改验证字符串 SD验证地址: http://science.servepics.com./ 验证字符串:ScienceDirect 验证时间可按照自己网络情况设置 6、验证代理 7、设代理上网 打开网址 http://science.servepics.com./ ,可以看出已经成功找到SD代理,接着可以查找和下载文献了 (请注意合理下载文献,勿过度下载) 。 按照这种方法,CoDeeN代理就可以轻松为我们服务了,适合一些学校资源比较贫乏的学生和不在校的学生。其他数据库的使用也差不多,请参考网上其它帖子。
个人分类: 学习|3347 次阅读|6 个评论
一个被小木虫删除的贴:不要仅仅为了毕业为了IF而投稿
李万春 2009-6-25 09:09
【前言】这个贴是前2天出差在外(6月21日)写的贴,发在小木虫的论文投稿交流栏. 今天早晨收到小木虫版主的短信通知,告知:该贴因为版面清理原因被删除了。自己一般是无法看出自己贴的不足或敏感之处的,尽管小木虫那里的回帖都还不错。 博客大概不会随意被删除吧。转贴在自己的博客,呵呵,就算二次发表吧。 文字还有些生硬,暂且不改吧,可能与那天晚上喝酒了有关。 (原文链接 http://emuch.net/bbs/viewthread.php?tid=1396336;估计马上就会失效) 不要仅仅为了毕业为了IF而投稿 SCI的碎言碎语已经很多了,每年的IF出来的时候,都会引起一阵骚乱,毕竟几家欢乐几家愁。不少单位都在拿IF来衡量研究生的毕业或者课题的结题。 我在这里想说的是,如果你希望今后还继续在这个专业做研究的话,一定要记住: 不要仅仅为了毕业为了IF而投稿,因为: 1)在你的行业里,IF每年都在变化,但是真正权威的国际顶级杂志却一直还是那么几种。它们的IF一直不高不低不温不火。能否在这些杂志发表论文甚至能否为这些杂志审稿将是你真正是否融入这个专业的主流的主要指标。 2)不要看那些IF很高的杂志,年年都在变化。如果你能像张经那样在1990年在海洋学的顶级杂志L O 以唯一作者身份发表论文(到目前为止,国内学者在L O发表的论文不超过20篇,其中绝大多数都是香港学者发表的),那么你也很可能像他一样在2007年当选院士。 3)永远记住:论文靠质量赢得声誉,永远不是靠数量。方精云能当选院士,不是因为他发表的优秀论文多,而是因为他发表的国际论文被引用多而国际影响大;是因为他对生态学研究本身做出了让国际同行认可的成果。如果你哪一天能当上国际主流期刊的主编,你也是院士。 4)别忘记自己是中国人。要适当的在国内的专业核心期刊上发表一些文章,这是显示度而且非常必要。如果你到40岁只发表了100篇SCI论文而沾沾自喜的时候,你要发表10篇相应的国内有影响的专业论文。不为什么,因为你是中国人。 5)一步一个脚印,一篇一个足迹。白纸黑纸,永存档案。你的学术上的每一篇论文都可能成为你今后别人怎么评判你的参考。不要责备别人挑剔,只是因为这个世界你要为你过去做的一切承担一些可能的后果或结果。 6)90%-95%以上的研究生可能都不会认真看这个贴,因为这个贴基本不适用于他们。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22003 次阅读|6 个评论
好消息,小木虫重新开放注册啦!
yaoronggui 2007-10-27 11:35
好消息,小木虫关闭注册有一段时间,昨天晚上小木虫老大决定重新开放注册!现在需要邀请码便可免费注册属于自己的ID。大家可以去注册,里面的东东确实不错。 小木虫网站: www.emuch.net/bbs 邀请链接地址 : http://emuch.net/bbs/index.php?friend=287375 点击上面的链接地址即可注册,我不再发邀请码了。
个人分类: 科研研究|13617 次阅读|12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 15:2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