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生态退化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怒江行(12):怒江大峡谷植被掠影
gardening 2019-10-12 23:40
沿着怒江边的公路,走过怒江峡谷,看到的自然景观与想象很有差距,几乎看不到原始森林植被, 多为稀疏的次生林和人工林,不乏灌丛、草坡和块块玉米等农地 。从自然植被演替角度,离顶级群落还有差距,即使从偏途顶级看,也很难说怒江现状植被的“ 原生态 ”价值有多高。当然,由于行走在公路上,视觉所及毕竟有限,可能未能见到发育良好的植被,尤其是自然植被。但从感觉上看,怒江的生态退化严重, 亟待休养生息,恢复和重建森林植被 。 不过,怒江两岸峡谷植被在上下游之间差异也很大。相对来说,上游植被覆盖较好,尤其是贡山县境内;福贡县境内两岸岩石裸露就比较突出,但垦荒干扰比较弱;而泸水县境内,植被破坏比较严重,许多地方映入眼帘的多是裸露的岩石和沙砾,陡坡垦殖明显。 而半山腰的公路建设,更使自然景观遭到破坏,水土流失严重。 当然,怒江两岸的山实在太陡了,生存条件恶劣,据说还有 1/4 的居民居住在没有路的山里, 陡峭的山坡,瘠薄的土壤,粗放的耕种 ,怒江的生态保护与改善实属不易,摆脱贫*困困难重重,怒江州也是“三区三州”国家深度贫*困区之一! 以下照片是沿怒江上溯(从下游往上游行走,2011年5月上旬拍摄) 直达山顶的陡坡农地( 泸水县) 漫山遍野的农垦地(泸水县) 山体森林植被稀疏(泸水县) 漫山遍野的农垦地(泸水县) 工程产生的巨大粉尘,泥土大量流入怒江(泸水县) 淡淡绿意的岸坡和大山(泸水县老虎跳下游) 修建道路对山体植被和土壤的影响( 泸水县北侧洛本卓乡) 森林植被与玉米等农地相间(福贡县) 山体森林渐多(福贡县石月亮乡) 森林比较密集,块状农垦地(贡山县帮当) 江边村庄斑块状农地与果园,山坡多为人工林及其封育的混交林(贡山县怒江第一湾) 江边村庄斑块状农地与果园,山坡多为人工林及其封育的混交林(贡山县丙中洛)
个人分类: 怒江大峡谷|3580 次阅读|0 个评论
云南省高原山地生态与退化环境修复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会议暨学术报告会召开
hegaoxun 2019-5-14 22:36
5 月11日,云南大学建设的云南省高原山地生态与退化环境修复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省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会议暨学术报告会在云南大学呈贡校区召开。云南大学副校长赵琦华出席会议并致辞。中国工程院院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球尺度地球化学国际中心(UNESCO-ICGG)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环境科学院研究院吴丰昌研究员应聘为云南大学省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由云南大学李庆军研究员、段昌群教授担任,委员南开大学周启星教授、厦门大学严重玲教授、北京大学刘永研究员、昆明理工大学潘波教授、云南农业大学李元教授等参加了会议。 赵琦华在致辞中向吴丰昌院士和各位专家们长期以来对云南大学的科技创新工作的关心、支持和帮助表示衷心感谢,并希望各位委员进一步支持和指导重点实验室建设工作。赵琦华还向学术委员会委员颁发了聘书。 会议听取了省重点实验室主任段昌群教授作的年度工作报告,评审了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与会委员对重点实验室瞄准云南复合性生态环境问题、聚焦高原湖泊和重金属污染开展研究及其取得的成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建议重点实验室在云南大学双一流建设中,争取发展资源,把本实验室建设成为云南解决高原山地复杂生态环境问题的科技中心、复合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健康研究前沿阵地、国家维护生态资源安全和环境外交的西南智库、我国高层次生态学人才的培养基地,使本实验室成为特色显著、优势突出、省内一流、具有显著全国乃至国际影响的复合生态环境问题研究的区域中心。 在学术报告会环节中,吴丰昌院士做了题为“我国水环境质量标准修订初步研究”,从水环境质量标准修订的背景与重要性、目前存在的问题与国际经验、初步思考与进展三方面进行了精彩分享。周启星教授、刘永研究员、潘波教授三位专家围绕污染水土环境修复的基础研究、湖泊水质目标管理、溶解有机质与污染物的相互作用等主题作了高水平的学术报告。听取报告的师生达300余人,并进行了热烈的交流,达到了良好的学术引导、互动交流的效果。 生态学与环境学院 供稿 转载自云南大学官网: http://www.news.ynu.edu.cn/info/1109/25417.htm
3112 次阅读|0 个评论
《中国生态六讲》连载之二十九:长江水灾:“怨天”更要“尤人”
热度 1 蒋高明 2017-2-25 22:31
《中国生态六讲》连载之二十九 长江水灾:“ 怨天 ”更要“ 尤人 ” 蒋高明 本文载《中国生态六讲》,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北京,2016 2012 年夏季,长江大水再次将国人的心提了起来。7月18日以来,嘉陵江支流渠江、三峡区间中段、金沙江、乌江、沅水、澧水等区域发生了强降水。受暴雨影响,长江多条支流发生了超历史记录的最大洪水,其中,四川渠江广安市城区段水位在基准水位212.38米的基础上,上涨了25.66米,超警戒水位9.16米。这是自1847年以来广安市发生的最大洪水 (2012年7月19日《广州日报》)。 提起长江流域的大水,人们很自然地记起1998年那场洪水。当时,专家们称1998年大水是继1931年和1954年两次洪水后,发生的一次全流域型的特大洪水。而2010年长江大水的程度和危害显然超过了1998年的大水。 对于今天的长江水灾,专家们本能的解释依然是气候异常导致,是“天灾”。我国长江上游地区,天公总是不作美,前段时间连续大旱,西南五省出现了人畜饮水困难;而现在长江上游又大涝,奔腾的洪水无处去,袭击脆弱的城市。这从客观上来看,肯定是气候变化的原因,以当前的科技水平,人类显然还是摸不透老天爷的脾气。其实,关于今后长江会不会发大水,曾有人于去年和前年预测长江洪水会卷土重来,但专家们的解释都是不可能,非常自信地站出来辟谣。他们仅依据气象数据作出预测,完全忽视了人的行为也会加重自然灾害甚至诱发自然灾害。让我们以这场大水为例,分析如下: 第一,长江中上游植被破坏,从根本上动摇山体植被拦蓄功能。云南砍伐热带森林种植橡胶、转基因桉树,湖北一带放火烧山,种植纸浆林。经济效益有了,然而,水的涵养功能却消失了。西南山地由于山高、坡陡、土壤抗蚀性差,加上降水量大,其生态系统实际上是很脆弱的,但这种脆弱性在未受人类干扰的前提下是不会表现出来的。而一旦将天然植被砍伐,普通暴雨就造成洪涝灾害。虽然经济林、人工纯林都属于森林,但它们的水土涵养能力比起天然林来,要差很多。据研究,24小时之内降雨在200毫米之内的大雨,天然林几乎都能够涵养,一旦降雨强度超过400毫米,天然林就拦蓄不住了,但依然能够减弱其破坏力量。如果改成人工纯林或者果园,降雨在200毫米左右,就可能出现大的洪水。这次长江大水,许多地方降水强度24小时内超过了500毫米,如果没有有效的植被拦蓄,那些借助了山体重力的洪水,一旦冲下来是很难阻挡的。 第二,将奔腾的河流拦腰截断,建立大小发电站,挡住了洪水的去路。高峡出平湖,发电效益提高了,但抗旱防洪的功能可能就会下降。这是因为,没有水的时候,为了发电效益,水库是守住水不放的,这就加重了下游干旱;而当水太多的时候,就开闸放水以自保,这就加重了下游的洪灾;水库快要决堤时,要动员军队护堤保证下游人民群众生命财产。中国建造大型水坝高达2.2万个,占全世界大型水坝总数的45%,为世界之最。从旱涝发生频次增加来看,人类无休止地“改河建库”可能是导致长江流域水灾和旱灾的“人祸”重要原因。 第三,围湖造田,大面积湿地消失,蓄洪能力降低。湖北素称“千湖之省”, 上世纪50年代,湖北面积百亩以上的湖泊为1332个,其中5千亩以上的湖泊322个。然而,由于“围湖造田”,加上上游拦水,近几十年来湖北每年消失15个百亩以上的湖泊。洞庭湖位于中国湖南省北部,长江荆江河段以南,是中国第三大淡水湖,原为古云梦大泽的一部分,由于泥沙淤塞,围垦造田,完整的洞庭湖现已分割为东洞庭湖、南洞庭湖、目平湖和七里湖等几部分。天然湿地变成陆地后,洪水没有地方去,只能袭击城市和农村。城市里的水泥地面,没有蓄水的功能,城市雨水系统设计时,根本没有考虑大量“客水”在短期内涌入。 第四,拉直海岸线,填海造田,将近海湿地填为平地。即使到了长江入海口,人们对自然的改造过程也没有停止,甚至变本加厉,“围海造田”就是明显的例子。或许有人会说,这对于洪水的作用不大,但人类对大自然改造引起的负面作用是逐步积累的。陆地上水分通过大气环流得以与海洋交换。但是,如果陆地上湿地减少,则云就很难形成,即使有云,因地表干燥,这样,上气(云)不接下气(湿地),降水格局就可能发生改变。“围海造田”增加的是陆地,但消失的是有重要生态功能的近海湿地。 痛定思痛,我们必须接受数次长江洪水教训。只有保护自然,回归自然,与自然搞好关系,才能有效抵御各种自然灾害。我们不能总是在自然灾害面前“怨天”不“尤人”,不能只用“百年一遇”“千年一遇”来回避人类的责任,因为短短几十年内已经发生数次“百年一遇”了。
个人分类: 环保呐喊|2819 次阅读|1 个评论
中国生态系统与生态文明建设
蒋高明 2014-6-24 18:45
中国生态系统与生态文明建设 蒋高明 李彩虹 本文载陈宗兴、朱光耀主编《生态文明建设》(理论卷),北京:学习出版社,pp134-141 一、中国生态系统类型 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范围内,在各种生物之间以及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通过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而相互作用的一个统一整体 。全球共有十大陆地生态系统,我国占其中九类,分别是热带雨林、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叶林、红树林、草原、高寒草甸、荒漠、苔原,我国唯一缺乏典型的非洲萨王那群落(稀树疏林草地生态系统),但是中国的四大沙地(浑善达克、科尔沁、毛乌素、呼伦贝尔)在健康状态下其结构与功能恰恰是“萨王那”类型 。这样,我国是世界上唯一囊括全球陆地生态系统的国度。简要介绍如下: (一) 热带雨林 热带雨林是热带高温潮湿气候条件下的地带性生态系统,所需要的气候条件是年平均温度在 24 °C 以上 , 年平均降水量 通常高于 1800 毫米 。由热带种类组成的高大茂密、终年常绿的生态系统类型。我国的陆地南缘处于北热带,属印度 - 马来西亚的雨林大类,主要分布在广东和广西南部、云南南部及西藏东南部。雨林的特征是物种丰富,乔木高大、层次多,有老茎生花和板根等雨林的特有现象,藤本和附生植物丰富,一些藤本植物可以杀伤附主,成为雨林中的“绞杀者”,这也是雨林特有的。除了典型雨林外,我国还有山地沟谷雨林分布,具有一定的季风常绿阔叶林特点,樟科植物明显增加,茶科、壳斗科和裸子植物较常见。热带雨林里的主要动物,大家都不陌生,有亚洲象、长臂猿、犀鸟、鹦鹉、眼镜蛇等。 (二) 常绿阔叶林 常绿阔叶林年平均温度 15-18 °C, 年平均降水量 1000-2000 毫米 。中国的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最为典型,主要分布在我国广阔的亚热带地区,在丘陵、山地均有分布,所跨的纬度很宽。典型常绿阔叶林为中亚热带水平地带性类型,分布范围为北纬 23°40′-32° ,东经 99°-123° 之间的中亚热带地区,分布海拔在中亚热带东部为 1000-2000 米 以下,西部为 1500-2800 米 ,主要见于长江以南至福建、广东、广西、云南的北部。常绿阔叶林的显著特征是叶片革质、叶片排列方向与光线平行,因此也有人称之为“照叶林”。该生态系统类型的指示动物有绿孔雀、金丝猴、狗獾、豹猫、大熊猫等。 (三) 落叶阔叶林 落叶阔叶林是暖温带亚湿润大区的生态系统类型,一年中至少有 4 个月平均温度大于 10 °C , 年平均降水量 500-1000 毫米 。以落叶栎林和落叶阔叶混交林 ( 或称杂木林 ) 为代表。中国的长江流域以北,在没有人为破坏之前,基本上为落叶林所覆盖。该类生态系统显著特征是,冬季落叶、季相分明、结构清楚、生物量较大;林子里分布有虎、野猪、鹿、锦鸡、腹蛇等指示动物。 (四) 针叶林 针叶林是中国境内分布最广的一种类型,从北到南,从东到西,几乎均有分布,概由于纬度和高度造成温带降低有关。针叶林的北方界限,就是整个森林带的北方界限,是地球分布乔木的最北点,也是高山森林的分界线。这就是说,往北走,或向山上走上去,看不到针叶林,也就没有森林分布了。针叶林由松杉类植物,如云杉、冷杉、松、落叶松等所谓的“针叶”树木组成,叶的形状其实不都是针型的,也有条形叶、鳞型叶、针、鳞两型叶等。针叶林里,大家熟悉的动物有驼鹿、猞猁、紫貂、松鸡、松鼠等。 (五) 红树林 红树林是我国海岸湿地类型之一,发育该类型的气候条件是年平均温度大于 20 °C , 雨量大于 2000 毫米 ,是我国自然生态系统分布面积最小的一个类型。自然分布于海南、广西、广东、福建、台湾等省区。现有面积约 1.5 万公顷 ,包括 26 种真红树 , 11 种半红树。中国红树林天然分布北界为福建福鼎县,人工引种北界为浙江乐清县。 (六) 稀树疏林 中国境内目前没有发现真正的非洲类型的热带稀树疏林,但是,根据多年研究,我们认为中国的“四大沙地”,即浑善达克、科尔沁、毛乌素、呼伦贝尔在健康的状况下 ,其景观和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恰好是典型的稀树疏林类型,其生产力略高于非洲的“萨王那”生态类型。在中国,该类型目前被混同为沙漠,或混同于草原,其重要生态价值尚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中国稀树疏林指示植物有沙地榆、白桦、山定子、沙柳、红柳、赖草、羊草、金莲花、红门兰,指示动物有狼、狍子、沙狐、草兔、鼢鼠等。 (七) 草原 中国内蒙古高原分布的草原是全球最为典型的生态系统类型。东起东北平原,西至湟水河谷,东西绵延 2500 公里 ,南北跨越 16 个纬度,分布着广袤的温带草原。我国的温带草原是欧亚大草原的重要部分,具有广阔的生态地理代表性。草原的重要特征是以草为主间以灌木、基本无树、结构简单、生物量中等。黄羊、羚羊、野驴、骆驼、狍、狼、狐和多种啮齿动物是活动于该景观中最重要的野生动物。 (八) 高寒草甸 这种类型过去一直是笼统地被称为草原的,实际上这是与草原有明显区别的一个特殊的生态系统,是分布海拔最高、面积很大的生态系统。世界上海拔最高,温度最低,气候最寒冷,自然条件最为严酷的高寒草甸就分布在我国的青藏高原。这类草地由于温度低,生长季节短,往往下面的冻土还没有融化,夏天就过去了,故有机物质分解很慢,土壤有机质含量很高,但有效养分常很缺乏。家畜也很具特色,牦牛、藏羊是其代表。除了这些家养动物,中国高寒草甸的指示动物还有藏羚羊、藏野驴、野牦牛、兀鹫等。 (九) 荒漠 从字面上理解就是荒凉的大漠。其特征是气候极端干燥,降水极少,日照强烈,日夜温差很大,风力很强而且持久。根据不同成因以及地貌上的差异,荒漠又可分为沙漠 ( 沙质荒漠 ) 、戈壁 ( 砾质荒漠 ) 、岩漠、泥漠、盐漠等等。我国新疆、内蒙古西部、甘肃西部、宁夏等干旱区,如河西走廊、准噶尔、塔里木、柴达木等巨型内陆盆地,荒漠分布最广。荒漠生态系统的指示植物有骆驼刺、白刺、中间锦鸡儿、胡杨等,指示动物有骆驼、鹰、猫头鹰、沙鼠等。 (十) 苔原 地球上的南极、北极、青藏高原,号称地球上的“三极”,在这样严酷的环境下,也有生命存在,也分布有生态系统,这样的生态系统发育的气候因素为,年平均温度小于 0 °C , 雨量 5-300 毫米 ,昼夜温差可达到 30 °C ,在这种环境下的生态系统特征是有永久冻层,生长季仅 2-3 月,群落简单,以藓类和地衣为主。我国虽不在南北极,但地球的第三极青藏高原的最高峰分布在我国,长白山虽然没有南北极的指示动物,但是却分布有苔原上的苔藓和地衣等优势植被,因此,中国境内也有该类生态系统分布。长白山之所以分布有苔原,主要是纬度偏北,加上高海拔而形成的。 二、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 生态系统的功能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三者密切相关 。能量的单项流动和物质周而复始的循环是一切生命活动的齿轮。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是一个比较新的研究领域。在生态系统中,种群与种群之间,同一种群内部个体之间,甚至生物与环境之间都可以表达、传递信息。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都是生态系统的重要功能,它们通过多种方式把生态系统的各个组分联系成一个有机整体。 生态系统功能侧重于反应生态系统的自然属性,而生态系统服务则基于人类的需要,反应了人类对生态系统功能的利用 。生态系统不仅创造与维持了地球生命支持系统,形成了人类生存所必需的环境条件,还为人类提供了生活与生产所必需的食品、医药、木材及工农业生产的原材料。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内涵可以包括有机质的合成与生产、生物多样性的产生与维持、调节气候、营养物质储存与循环、土壤肥力的更新与维持、环境净化与有害物质的降解、植物花粉的传播与种子的扩散、有害生物的控制、减轻自然灾害等许多方面 7 。 三、中国生态系统退化与治理 虽然生态系统具有很多服务功能,然而,非常不幸的是,我国的生态系统都处在不同程度的退化过程中 。森林生态系统中, 500 年以上的老龄林现已凤毛鳞角,林龄 100-200 年以上也不很多,大面积分布的森林生态系统,都是中龄林或幼林 。除了众所周知的森林锐减、荒漠化扩大外,那些过去较少受到破坏或轻度破坏的高寒草甸、温带草原和红树林也出现了严重退化。如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面积最大而独特的生态系统类型,也是我国重要的牧区之一。由于长期对草地的超载过牧和不合理利用,高寒草甸生态系统退化非常严重,总体生产力极度下降 。 再以红树林为例,红树林是世界上公认的具有高生产力、高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之一。中国的红树林主要分布在福建沿岸以南,历史上最大面积曾达 25 万公顷, 50 年代约剩 5 万公顷,而现在仅剩 1.5 万公顷 。建国以来,特别是近 20 年来,由于受到掠夺性采掘、砍伐和违背科学的低效能利用,目前沿海红树木资源受到空前的破坏。 生态系统退化造成生态功能衰退,由此诱发各种生态灾难,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1998 年仅长江和松嫩流域特大洪水,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就超过 2000 亿人民币!造成 2150 多万 hm 2 农作物受灾。生态破坏加剧了贫困,影响了社会安定。在我国一些沙化严重的地区,当地农民被迫远走他乡,成为生态灾民。 针对生态系统退化的严酷现实,中国政府实施了具体的治理措施。如在半干旱区,合理安排农业、林业、牧业的比重;对弃耕地和退化草场实施封育,促使植被自然恢复;采取分区轮作或轮收,限制载畜量;在工程措施上,采用生物固沙为主、工程措施固沙为辅的固沙方法。在干旱区,以绿洲为中心,在绿洲外,建设围封沙育草带,在绿洲边缘,建设乔木灌木结合的防沙林带,在绿洲内部,建立窄林带与小网格护田林网相结合的防护林系,等等。 经过几十年的努力,中国荒漠化治理已取得明显成绩。第三次全国荒漠化和沙化监测结果显示:中国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积实现自 1949 年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首次双缩小,整体扩展趋势得到初步遏制。在这一大好形势下,国家林业局又申请启动了全国性防沙治沙计划,争取到 2030 年,在巩固前期治理成果的基础上,沙化土地总面积逐年减少;到 2050 年,能够治理的沙化土地基本得到治理,最终在沙区建成较为完备的生态体系。 “十二五”以来,我国湿地恢复与保护工作明显提速。按照新的规划,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国家重要湿地范围及其周边敏感区域内,强化保护区建设,从现有的 473 个湿地类型的自然保护区中,选择 222 个投资建设,另外建设 13 个野生稻保护小区,对 4 处严重退化的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实施移民。 其次,针对森林退化与石漠化问题,国家采取了相应的工程治理措施,如天然林保护工程、自然保护区工程、石漠化治理工程等,所有这些努力都已取得明显的治理效果。 2011 年,国务院批准实施的《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更突出强调了生态环境的保护功能,将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这些具体措施将极大地促进生态恢复工作。 四、生态文明建设 2013 年 7 月 18 日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年会贺信中指出: “ 中国将按照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贯彻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更加自觉地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形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为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清的生产生活环境。 ” 习总书记从战略高度上,再次肯定了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心,发出了发展绿色 GDP 的政治信号。那么,怎样理解生态文明呢? 第一,生态文明是最高的道德文明。现在,人们考虑利益多于道德,考虑个人多于别人,考虑家庭多于社会,考虑富人多于穷人,考虑人更多于其他生物。在发展过程中,人类很少对其他生命存在感恩心理,对于给我们提供 “ 衣、食、住 ” 条件的动物、植物、微生物,很少存在 “ 怜悯之心 ” ,很少崇尚自然、敬畏自然,更缺少关爱生命、善待生命的道德良知。如果有一天,全社会能够对不会说话的一草一木给予关注,不是简单地利用它们,而是呵护它们;对野生动物的态度不是吃掉它们,而是欣赏它们、关爱它们,那么,人类社会就进入了一种高度道德文明的生态社会。 第二,这是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甚至是挽救地球生态系统的最佳选择。人类走过了原始狩猎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后工业文明,目前正在进入生态文明阶段。农业文明基本解决了 “ 吃饱穿暖 ” 问题,工业文明则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 “ 居适行捷 ” 问题,后工业文明或者信息革命带来的是人类传递信息的便捷性,即进入 “ 信息爆炸 ” 时代。然而,工业文明以及近代人类技术能力进步所造成的负面影响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人类要在地球上继续生存下去,必须考虑以生态文明为主导的发展与消费方式。 第三,中国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的需要。改革开放近 30 年来,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然而代价也是惨重的,这就是愈演愈烈的环境污染。中国在扮演 “ 世界工厂 ” 角色的同时,环境污染也由境外转移到了境内;异军突起的乡镇企业又将污染从城市赶到乡村;现在又有污染企业 “ 北上西进 ” 的明显趋势。要遏制这种趋势,必须从战略高度上认识生态环境问题。 “ 先污染,后治理 ” ,等有了钱再来治理环境污染和生态退化的观点是极其错误的。 第四,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最高准则,是社会进步的最高象征。在目前地球上所有的生命中,人类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食物链上的成员,而是在制造甚至控制着食物链,并对其周围的自然生态系统施加前所未有的影响。目前,发达国家人口不到 15% ,却占据了 85% 的资源和污染排放,如果全人类都这样发展,地球生命系统将变得更加脆弱。因此,没有生态文明指导的物质文明和技术文明是不可持续的文明,是人类不得不抛弃的文明。 第五,生态文明是一种行动。强调生态文明不是停步不前,简单机械地回归自然,而是用整体、协调、循环的原则和机制调整产业结构、增长模式和消费方式,从征服型、污染型、破坏型向和谐型、恢复型、建设型演变,强调人与自然、人与人以及代际之间的公平性。那种以人类为中心或者以 “ 我 ” 为中心的狭隘的发展理念,甚至是为了发展 “ 可以适当破坏一下自然 ” 的做法都是很危险 的。 蒋高明,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博导;李彩虹,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李博 . 生态学 .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 李振基,陈小麟,郑海雷 . 生态学 .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4 蒋高明 . 以自然之力恢复自然 . 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008 张荣京,邢福武 . 热带雨林的生态特点 . 生物学通报, 2007,42 ( 4 ): 21~23 中国的四大沙地包括浑善达克、科尔沁、毛乌素、呼伦贝尔,总面积 15.6 万平方公里,相当于 60% 英国的陆地面积。 戈峰 . 现代生态学 .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8 冯剑丰,李宇,朱琳 . 生态系统功能与生态系统服务的概念辨析 . 生态环境学报, 2009 , 18(4) : 1599~1603 刘国华,傅伯杰,陈利顶,郭旭东 . 我国生态环境退化的类型、特点及其分布 . 生态学报, 2000,20: 15~21 陈灵芝 . 中国退化生态系统的类型及其成因 . 中国退化生态系统研究 ( 陈灵芝、陈伟烈主编 ), 北京 :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5 , 24~60. 兰玉蓉 . 青藏高原高寒草甸草地退化现状及治理对策 . 青海草业, 2004, 27~30 国家林业局 . 中国湿地保护行动计划 . 北京 : 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0
个人分类: 环保呐喊|5002 次阅读|0 个评论
【网友来信】尘霾的主要原因是土壤侵蚀
热度 3 jiangming800403 2014-4-29 19:05
2014-04-28 wy.xl 赵老师: 您好,我仅是环保监测系统的普通人员,现在做空气自动站的维护和数据分析。对气象、霾也是边看找问题边查东西,只是感觉现在方向不大对。认为霾这个问题是在自然界一定是最简单的原因。这是这两天加的气象和尘暴里的指数。我试着给几个人发了这些东西,希望大家能早是找出根本原因,早些解决。多一个想法,多一份力量,才多一份希望。 2014-04-23 jianming1980@tom.com ----- 您好:来信收悉。对于气象学和空气动力学,我的知识也很贫乏,有些问题愿意和您一起探讨。霾的成因很复杂,您所说有一定道理。但实际上霾,特别是湿(雾)霾发生的气息条件与沙尘暴是截然相反的。这个问题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如果您不介意的话,我将在博客里公布您的来信,以便更多人讨论 ----- 2014-04-23 16:32:26,wy.xl: 赵老师: 您好,这是我这段时间对霾及相关因素的理解和分析,传达信息的目的是想早日解决这个问题。 霾不单是环保危机更是生态灾难 霾是大面积低强度的尘暴混杂局部的燃煤、汽车尾气污染。目前国家治理重点不应是环保,而是自然生态恢复。 高的颗粒物浓度改变气象,造成一个低的大气稳定层结。 1 认识和理解霾 1.1 单纯的雾不造成空气污染指数的升高 现在很多监测系统使用的先河公司的细颗粒物采样设备,采样器带切割器,采样管带加热系统。 环境空气由采样泵吸入采样管,经过滤膜后排出,颗粒物吸附在滤膜上,当β射线通过附着颗粒物的滤膜时,射线的能量衰减,通过对衰减量的测定便可计算出颗粒物的浓度。 空气中水会通过滤膜,每个监测点在大约一分硬币面积的区域 45 分钟通过 742 升 的空气,单纯的雾不会在纸带上留下质量。 1.2 霾的规模 1.2.1 地面监测 研究河北省环保厅的“河北省空气质量自动发布系统”上面的数据,霾严重期间,即便北方临海城市,或很远的县城、山城都有同样高的 PM2.5 浓度。 1.2.2 卫星图 从这张 NASA 的卫星图上,可以看出霾的影响范围之广,所以必须从很大的区域分析,找出更有共性的东西。如果仅从单个城市的能源结构、污染源、大气层结分析,不大可能得出答案。 1.3 霾的质量 霾出现时单位面积 (1 平方公里 ) , 500 米 扩散高度(一般不会超过 1500 米 高度)空间, PM2.5 浓度为 500 微克每立方米( 2014-1-16 北京数据),空气中细颗粒物的量: 100 0 × 1000 × 500 × 500/1000/1000/1000=250kg 。 一台 20 吨燃煤锅炉(每小时的蒸发量为 20 吨,每天燃煤量为 80 吨),标况流量 30 万,颗粒物实测浓度 100 毫克每方(标准为 50 ,本例为超标一倍排放),一天的颗粒物排放量为 72kg ,颗粒物中 30% 为 PM2.5 粒径,则细颗粒物排放量为 22kg / 天。 将区域内所有污染物排放(燃煤、汽车尾气、扬尘等)折算成这样的锅炉,假设五天内达到这样的霾浓度,则在霾发生的区域需要每平方公里 2 台这样的锅炉。 这也就是说,要发生严重的霾,在整个区域内,每平方公里 2 台 20 吨的锅炉,连接超标排放五天,每平方公里消耗煤 800 吨煤才能达到这样的规模。 这是不可能的事实,因为发生霾期间任何污染源不可能有这样的排放规模。 理解霾严重发生期间空气中细颗粒物的规模,就不难理解“重污染日预警应急方案”许多限行、减排,降低污染物排放量措施基本不见成效的原因。 1.4 霾中细颗粒物的产生 很多人对上图中二次无机气溶胶形成及汽车尾气贡献率有争议,但仍告诉我们细颗粒物来源于燃煤、汽车尾气、扬尘、工业污染及二次无机气溶胶。 1.5 不利气象 普遍认为,当大气中聚集了一定数量的污染物,太阳光照不透了,部分热量耗散在空气中,导致上层变热。地面的阳光更少了,地面冷、上边热,下边重、上边轻,在一定气象条件下:近地面风力小、大气层结稳定时,空气中污染物的扩散条件差,形成积聚效应。 必须明确,不利气象只会造成空气中污染物浓度的增加,不会改变污染物的总量。 2 数据分析和问题的提出 一方面,研究证实细颗粒物来源中人类污染物占主因,另一方面计算统计得知现有污染源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或持续造成如何大规模的霾。两个论点互相矛盾。 如果仅考虑公众健康,如果将细颗粒物浓度控制在非常安全的水平,如 WHO 建议 PM2.5 年平均浓度为 10 μ g/m3 ;日平均浓度为 25 μ g/m3 。按目前的治理思路,需消减 90% 以上的污染物排放量,减少 90% 燃煤、汽车、烹饪油烟,似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通过亚洲空气质量网站( aqicn.org )可以查询全球许多国家的实时空气质量,我国北方城市和美国、欧洲主要城市对比,可以看出,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臭氧水平相当,仅是 PM10 和 PM2.5 高的多。 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臭氧浓度反映当然燃煤、工业源、汽车尾气等人类活动污染物的排放水平,通过这些可以证明燃煤、工业源、汽车尾气并非造成霾的直接原因。 从这个角度来看,可以排除地理、气象、燃煤、工业污染源、汽车尾气等问题。 同时也说明中国现在霾的问题仅是细颗粒物、颗粒物的问题。 那问题就很明确,为什么现在中国北方一年四季有这么高的颗粒物浓度。 那就需研究细颗粒物的净化机理。 3 细颗粒物的自然净化和反净化 3.1 普遍认识 介绍霾污染形成的简图 蒋大和 普遍认为净化机理是干湿沉降。干沉积只发生在地面,因为污染物和地表接触,发生吸收和吸附使污染物停留在地面,不再介入输送,因此从大气中“清除”。 现在我们要考虑的是地表的净化进程。 3.2 自然净化机理 3.2.1 自然界中的细颗粒物 自然界亿万年来产生过巨大的细颗粒物排放量,包括火山爆发、森林大火等,但现在自然界空气中细颗粒物的本底值很低( 3-5 微克 / 立方米),似乎亿万年从未产生过。这些数量巨大的细颗粒物到底在哪儿? 3.2.2 细颗粒物是地球生态系统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自然界演化过程中,产生的细颗粒物成为土壤的基本组成部分,同矿物质、有机质、土壤微生物等组成动植物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 来自欧亚大陆内部的细颗粒物穿越大洋来到夏威夷群岛,使立在海里的巨型岩石――夏威夷,成就了无限生机和希望的肥沃土壤 土壤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它由固相、液相和气相物质及各种各样活的有机体组成。正常情况下多孔的土壤对这种很小的颗粒物有很强的吸附力,同时植被下方的土壤是一个完美的微生物群落,能将这些尘埃转化为土壤,完成净化过程。从这个角度来说,细颗粒物并非“污染物”。 土壤的细颗粒物净化能力受温度、有机质含量、微生物等条件限制。 土壤可以通过吸收细颗粒物在一定条件下不断“成长”,但这个过程是可逆的,逆向过程就是土壤沙化。 3.3 土壤沙化和沙尘暴 “ 土壤沙化 ” 是土地沙漠化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通常是土壤遭受水力、风力或者化学侵蚀后,土壤中的粘粒流失,剩下粗粒物质,发生土壤结构破坏、功能退化的过程。 沙尘暴、美国黑风暴是土壤沙化一个最直观、最强烈的表现形式。 沙尘暴天气主要发生在冬春季节这是由于冬春季干旱区降水甚少 , 地表异常干燥松散 , 抗风蚀能力很弱 , 在有大风刮过时 , 就会将大量沙尘卷入空中 , 形成沙尘暴天气。 土壤风蚀是沙尘暴发生发展的首要环节。土壤含水量是影响土壤风蚀的重要原因之一。 沙化的过程必带来细颗粒物、颗粒物、有机质、微生物、无机化合物、金属盐类等土壤构成物的释放。 3.4 低烈度的无风型沙尘暴 当土壤含水率持续降低,土壤不能维持胶团结构,微观状态太阳辐射、大气压变化引起的风使土壤胶团发生结构性瓦解,土壤构成物会不断向外释放。这个进程是自然界最基本的规则。 太阳辐射、地表温度、植被影响土壤含水率,风、土壤含水率、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壤微生物数量及活性影响土壤沙化进程。 这是在尘源地的表现形式,即使无风时也会有持续的较高浓度的细颗粒物释放。 14-4-25 通过 aqicn.org 查询的甘肃沙尘暴各点指数。 4 尘暴 4.1 华北地区的尘暴 华北地区近几十年来地下水下降很多,过量的使用化肥、化学杀虫剂、灭草剂,造成表面土壤中微生物数量大量减少,有机质含量下降,耕地土壤环境质量堪忧,同时近几年降水偏少,土壤沙化进程明显。 近几十年,土壤吸收的大多为人类排放的污染物,所以沙化过程中首先释放的就有可能是这些物质。 土壤的这些释放物包含了人类历史排放物,加上当前燃煤、工业源排放物、汽车尾气等细颗粒物,同时吸附一些气态污染物及可能的反应,构成了现在空气中细颗粒物的复杂状态。 净化和沙化是逆向过程,沙化过程快,而净化过程可能有更多限制条件和更多时间。 土壤一方面是细颗粒物的净化源,另一方面也是污染源,两方面互相竞争。 华北每年六一和十一前后,收割小麦和玉米,植被下土壤突然暴露,强烈阳光的紫外线破坏土壤结构,表层土壤含水率下降,沙化进程明显,所以那时霾现象开始明显。 冬春季节,地表植被稀少,当缺少降水,地下水位又太低,会引起持续的沙化,造成细颗粒物浓度很高。 夏季,当雨水充足,植被旺盛时,微生物活性高,但当时的细颗粒物本底值又不是很低,说明当时向环境排放的细颗粒物总量超过环境本身的自净总量。 4.2 霾不单环保问题更是生态危机 霾中细颗粒物对人体有害,却是土壤中的“精华”,持续的霾预示着土壤养分的流失,沙化进程的加速。 在本地源排放颗粒物不是很大的情况下,区域细颗粒物月均值或年均值可能更能反映当地土壤沙化程度(或净化能力)。 华北霾事件 伦敦烟雾事件 洛杉矶光化学烟雾 美国黑风暴 影响范围 最大四分之一国土面积 伦敦市 洛杉矶市 遍及美国本土三分之二的区域 典型事件时间 2013 年12月 1952 年12月 1955 年9月 1934 年5月 时间特点 冬春明显 冬季采暖期间 夏季晴天的中午或午后 春夏交接 环境影响 能见度降低 能见度严重降低 能见度降低 所过之处能见度几乎为零 3 亿多吨土壤被吹走,土地荒漠化 污染物特征 高浓度的颗粒物 颗粒物、二氧化硫浓度很高 高浓度的臭氧 极高浓度的颗粒物 污染物来源 燃煤、尾气、扬尘等 燃煤 汽油燃烧 表层土壤 全年 整年中细颗粒物浓度都高 其它季节低 其它季节低 持续的尘污染 人体影响 未知 急性致死4000人,直接相关致死8000人 眼睛和呼吸道刺激 一些呼吸道疾病、“尘肺炎” 主要原因 ? 燃煤无净化措施 机动车尾气无净化措施 过度开垦引起的草原退化、土地沙化、生态系统失衡 治理过程 目前以压煤为主 动了英国环境保护立法的进程 催生《清洁空气法》,对交通污染源设立严格环境标准 通过《水土保持法》,大量土地退耕还草, 植树造林。 在采暖期期间,某些燃煤城市表现出煤烟型污染,夏季表现光化学污染,但在华北区域表现为全年细颗粒物浓度高,在冬春更为明显。 通过上表对比可知,与各污染事件最相似的是尘暴,类似甘肃的沙尘暴。而华北的霾事件更像是低强度的尘暴,尘暴源就在华北本地。 4.3 根本原因 富含有机质的土壤是吸收固定细颗粒物的主体,它决定细颗粒物的净化总量。但现在这种土壤变少了,土壤净化总量减少。 净化霾不是用水,是富含有机质的土壤。 国土中最大面积的农田则由于地下水下降,过量的化肥、化学杀虫剂、灭草剂,造成表面土壤中微生物的大量减少,土壤质量堪忧。 空气中的霾是看的见的病,但深层次的原因是整个生态系统的破坏:对土地资源的不断开垦,森林的不断减少,过度开发土地,地表水枯竭、致使土壤风蚀严重,连续不断的干旱,更加大了土地沙化现象。人口的快速增长带来不合理的农垦、过度放牧、单一耕种,这些现象必然导致植被和地表结构的破坏,使土壤退化、土地沙化、生态系统失衡。 同时局部过大的燃煤、汽车污染源排放量使污染类型更复杂。 4.4 危机与启示 持续、过高的颗粒物浓度是不可接受的。 4.4.1 气象 当空气中细颗粒物积聚到一定数量,达到一定浓度,则太阳光到达地面的辐射减少,低层大气温度变低,上层颗粒物层由于浓度的增加开始吸收过多的热量,温度变高,逐渐就会形成一个近地表的大气稳定层结。这会制造出人为静风天气。 空气中颗粒物浓度很低时,太阳光直射地表,正常温度及对流、辐射。 空气中颗粒物浓度达到一定浓度,到达地面的辐射减少,地表温度较低,同时上层吸收热量,温度变高,大气对流变的不强烈,这个颗粒物对流层高度变低。 颗粒物达到一定浓度,与上次大气出现明显分层,结构像整个地表上面有一定深度的湖水,湖面上面是正常的对流层,湖面上层温度高,湖面下层则由于辐射不能到达温度低,出现稳定的逆温层。像常说的扣在城市上空的“大锅盖”。浓度、高度、辐射、对流互相影响,互相加重。 这也就是很多人感觉现在风比原来少,却认为是城市有高楼遮挡的的原因。 这种“稳定”的大气层结在一定情况下可能是最不稳定的。在四五月份,太阳辐射变强,这个人造的大气层结上空变得过热,能量在此聚积,正常情况下辐射到地表,携带水分形成对流,是能量释放的过程,而这个人造的大气层结上半部分强大的能量可能是不稳定,在某些情况下可能会造成严重的灾害天气。 同时,近地表少了强对流,空气中水分及污染物(冬季的二氧化硫和夏季的臭氧)不容易稀释和扩散,更易造成局部污染的加重。 4.4.2 微生物 空气中过多的颗粒物,在温度、湿度合适时,更易携带病菌,造成病毒在空气中的传播。 4.4.2 生态 现在整个华北平原地区,几乎没有地表水资源,再加上很低的地下水水位,自然生态几乎完全崩溃,农田更像是人类手中花盆,必须完全依赖于正在枯竭的地下水资源和现代工业的化肥。 空气中的细颗粒物是肥沃土壤的流失,是土地沙漠化的前兆。 5 论证 细颗粒物来源于地表,就可以解释如此巨大的排放量,以及硫酸盐、硝酸盐、铵盐、重金属、微生物、有机质的问题。因为这些物质都是土壤的成份,包括常用化肥的成份。 清华大学研究发现雾霾中藏有 1300 种微生物,在这些微生物中,细菌占八成以上,真核生物占一成多,另外还有少量的古细菌和病毒。经过比对后发现,这些微生物很多也存在于土壤或水源中。 细菌是土壤微生物中分布最广泛、数量最多的一类,占土壤微生物总数的 70% ~ 90% 。清华大学的研究从侧面证实霾中细颗粒物从土壤中来,因为空气中不可能有如此众多数量及完整种群结构的微生物群落。 2006 年,美国《发现》月刊刊文指出,国际悬浮微粒表征实验考察了 2001 年跨越太平洋的沙尘云团的轨迹和矿物成分,研究结果显示,沙尘还携带着污染物,包括煤烟和酸性气体等,沙尘可能会携带杀虫剂、除草剂、放射性同位素和重金属等。文章还说,沙尘所载的细菌、病毒和真菌在绕地球半周后仍然可以存活。 同时一些研究学者对 PM2.5 中金属元素分析也可以侧证与土壤金属有很大相关性,这也能解释雾霾发生时,细颗粒物增多,氡的监测值会增加。 很多研究证明雾霾的主要污染物有多环芳烃,而多环芳烃与土壤有机质呈显著相关性。 现在进行的细颗粒物来源解析结果,只能证明霾期间细颗粒物大部分产生自人为污染物排放,但通过这些证据可以证实细颗粒物释放自土壤。 也就是说,霾中人类污染物来源于过去污染物的积累,并在短期内的释放。 现在解析细颗粒物来源时,“扬尘”占不少比重,很多人解释为道路或工地,现在看来应是土壤源。 在很多时间,即使无风,很多人感觉停放一两天的车上有很多的尘,这也是土壤释放构成物时粒径较大的颗粒物。 英国《每日电讯报》 2014 年 4 月 2 日 报道称,污染和撒哈拉沙尘暴正在肆虐英国大部分地区,有些地方的污染等级达到“极高”。政府已发出健康警告,提醒老人、心脏病或肺病患者避免户外剧烈活动。此次污染主要来自英国和欧洲的污染排放以及撒哈拉的沙尘暴,英格兰中部、南部和东英吉利地区情况较为严重。 美联社 2 日称,英国南部本周遭受罕见的雾霾及“红雨”天气,民众惊奇地发现车辆和房屋天窗上蒙着一层红色尘土。英国环境、食物及农村事务部发言人称,这种奇怪现象是来自撒哈拉的沙尘混合了当地的空气污染物所致。气象专家解释说,非洲北部的强风将撒哈拉沙漠的尘土带往欧洲,当这些沙尘飘到英国上空时,由于风力减弱等因素,沙粒随降雨落到地上。英国媒体将这种天气现象称为“血雨”。 与国外这些污染和北京春季遭受的沙尘暴不同,北方目前的常年高浓度颗粒物则是由于本地沙化源。 像现在的华北平原,北京,与国外城市对比最明显的是没有地表河流,过低的绿地面积,森林面积,过高的土地开发率。 6 反思及对策 6.1 转变治理思路 伦敦的或美国一些城市出现燃煤或光化学污染的和现在我们遭遇的本质一点不同是影响范围,对方只是一座城市,像是伦敦,仅是由于大量烧煤引起,出现的范围没有出现在郊区,或是农村。现在我们的霾不是北京的,不是河北省的,而是更大范围的,包括周边的不发达城市,农村,从卫星图上更能清楚的看到这一点。 有时一两个冒黑烟的照片,一些污染企业很容易把空气污染问题引向它们,但考虑排放量、区域污染物浓度则会排除这些原因。 目前一些城市采取的压减燃煤、控车减油、治污减排、清洁降尘、重污染应急等措施仅是控制工业污染源,未能控制土壤沙化源,更没有提高环境净化能力,所以效果可能很差。 中国霾,是沙尘暴的演化,更像是美国三十年代黑风暴的一次翻版。 6.2 治理细颗粒物战术和战略问题 不能着眼于一两座城市,现在的尘暴是华北或北中国的情况,所以必须将治理重点转向全面的生态治理。 从全局角度,建立更加完整的生态及水土保护法,以恢复区域生态环境为目标,建立国家级的环境生态规划,重建农田生态,恢复地表河流,建立大的生态环境保护区。 对农田,采样国家补贴等多种形式休耕,轮耕,提高有机肥使用率。 在城市,则以保护绿地中的土壤为目标,加强中水回用、雨水回用等措施,夏秋季节最大限度的储存水资源,提高地下水水位。在道路两侧,建立以水土保持为目标的防护带。 7 验证实验 设想一密闭玻璃容器,里面放置一支点燃的香烟,可以想象烟雾环绕,并可以持续很长时间,里面再放一盆果园里的土壤,相信烟雾最终会消失。但如果这盆土壤开始失水,最终黑色的土壤会变成一堆粉尘,所吸附的细颗粒物及其它物质会全部释放出来。 或者取农田土壤,先烘干,气流扰动,测量细颗粒物、有机质、微生物等即可。 8 引用 1 亚洲空气质量 http://aqicn.org/ 2 河北省空气质量自动发布系统” ( http://121.28.49.85:8080/ ) 3 问诊中国雾霾 --- 专访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王跃思 4 不同土壤类型多氯联苯土壤残留特征变化分析 _ 崔嵩 5 多环芳烃( PAHs )在土壤 - 植物系统中的环境行为 占新华 6 严重雾霾天气中北京 PM2.5 与 PM10 污染物中的可吸入微生物 朱听 7 部 分 城 市 空 气 中 颗 粒 物 的 元 素 组 成 比 较 胡伟 8 介绍霾污染形成的简图 蒋大和 9 尘暴的可持续性治理 以 1930 年代美国大平原南部生态恶化为例 秦文华 10 沙尘暴 地球不可或缺的部分 11 土壤生物多样性及功能 12 郑州市高新区大气颗粒物 PM 2.5 中金属元素分析及污染源解析 耿柠波 13 易沙化土壤 20 万公顷三江平原敲响沙漠化警钟 14 农田沙漠化过程中土壤有机碳和氮的衰减及其机理研究 苏永中 15 我国沙尘暴治理任重道远 董治宝 16 从美国西部大平原黑风暴的控制途径论中国北方沙尘暴的预防对策 杨俊平 17 沙尘来袭:南疆沙尘天是北疆 20 倍 沙尘含细菌病毒 http://xj.people.com.cn/n/2014/0404/c188514-20926942.html 18 北京水土流失现状或为全国缩影 http://www.zgswcn.com/2013/1216/290975.shtml 19 北京大规模建设加剧水土流失 http://finance.chinanews.com/cj/2013/11-22/5533889.shtml
个人分类: 能源、大气环境与气候变化|4548 次阅读|25 个评论
稻田里为什么那么多虫子?
热度 3 蒋高明 2010-2-18 02:04
蒋高明 转基因水稻商业化种植安全证书悄然发放,在全国引起了很大的争议,至今还没有一个明确的说法。转基因的最大优势不在提高产量,而在于控制虫害。昨晚,《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采访我这个问题,我的基本观点就是用转基因提高产量并不是主要的。从农业部官员回复网友疑问看,也是将转基因控制虫害放在第一条理由的。 那么,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稻田里出现了这么多的害虫呢?这是我们破坏了生态平衡造成的直接后果。康秀峰的文章分析的非常有道理。 这里,笔者从生态学的原理出发,再补充几条: 第一,虫子在农药、转基因等技术面前,是越治理越多的。在山东农村,农民最切身的体会就是,他们打了那么多的农药,虫子照样泛滥,药越用越毒,虫越治越多。而我们停止了农药,改用恢复生态平衡的做法,虫害反而有效地控制了。详细资料请看笔者科学网博文《找到了控制害虫的方法》。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35764 。 第二,农药贩子和转基因研发者不希望看到我们这样的成果。当我将我们的做法跟一个农药贩子讲时,他表现出的是非常烦躁,并反复讲,他们的农药如何如何有效,并如何如何没有毒副作用。在这个问题上,转基因鼓吹者同样不希望看到:用生态平衡的办法解决了他们认为是大问题的问题。 第三,正如研发杀电脑病毒的公司同时要研发新病毒的一样,利益相关者总希望将简单问题搞复杂了,才有钱赚。在医院里,过去花一二元就能治好的病,现在要花一二百元。是病严重了?还是药效降低了?其实是医生搞的鬼。有一次,笔者同一个当医生的亲戚聊天,她告诉笔者,药物从外面进来,到患者手里,价位可以翻十倍。只有和医生熟悉,并有特别好的关系,医生才给你开几元钱就能够见效的青霉素。 第四,我国十大陆地生态系统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退化,这些退化是人为引起的。在人工生态系统中,农田退化尤为严重,突出表现在地力下降、生物多样性下降、环境污染加剧、食品安全问题突出,等等。如果在推广转基因技术,将继续扩大农田污染和耕地退化,而不是控制。 第五,转基因对害虫的控制作用,肯定不如物种控制物种的作用大、且成本低得多。有益微生物、益虫和益鸟以及各种小动物(爬行动物、两栖动物、节肢动物等)在农田生态系统中起的作用是很大的,但现在农药和转基因将这个简单问题复杂化了。人们乐意花费巨额资金费很大的力气寻找一个基因片段,将这个片段通过非常复杂的办法转入目标物种,却不愿意恢复、保护并利用现有的物种。这个问题的瓶颈是利益。 第六,转基因抗虫,只在前几年有效,以后的表现还如不普通品种,看转基因棉花的下场就知道。对主要害虫控制了,次要害虫就会出现,还得依赖农药,且需要更多的农药,还有更毒的专用除草剂。如果在通过转更多的基因进去,那只能是按了葫芦起了瓢。 第七,害虫杂草也是生命,转基因的人没有考虑它们的生存,粗暴干涉自然,造成了自己的敌人越来越多。直到彻底打乱生态平衡,人类被淘汰出局以后,那些害虫和杂草也不会被消灭。因此,关键的关键是寻找生态平衡的办法,而不是粗暴干涉和灭杀的办法,来管理农田生态系统。 下面,请网友欣赏康秀峰的文章。 农业部说推广转基因作物并非为了增加粮产量 发布: 2010-2-14 22:55 | 作者: 红旗将士 | 来源: 毛泽东旗帜网 | 点击: 327 | 回复: 2 康秀峰     网载农业部请研究人员就媒体提出的转基因作物安全性及其优势,给与了书面格式性答复。其中给出了转基因农作物的三方面优势,作为时下提出的转基因产业化发展的主要理由:一是"减轻病虫害危害,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二是"降低生产成本,增加农民收入",三是"拓展产业形态,提高产品附加值"。   这三条好处二条与钱有关,没有一条是反映是由于粮食紧张和提高作物产量的问题。关于头条的好处,"减轻病虫害危害,改善农业生态环境"问题,这是引进转基因作物的关健中的关健。如以此来解决病虫害危害,一是为什么目前病虫害如此之多?要回答此问题其实很简单,目前病虫害如此之多的根源在于私有化分田单干后,原公社植保人员解散无人去进行植保,二是大量捕捉青蛙丶稻田不再养魚丶大量捕捉蛇类、乌类使生物链中断、全面使用除草剂而不是耘田,三是农村健壮劳力因为无收入被逼外出打工以养家糊口,年老体弱的父辈袓辈在家种田,按以往耕作法根本无法办到。所以,春忙翻田时既无力去割青以肥田,也无体力挑有机肥到田里,栽禾插秧后本来一转青就要耘田,现不能耘田也就花钱买除草剂施放田內以除草,因田内既施放除草剂,还要隔三差五喷施农药,故而稻田内魚不能放养了,青蛙、鸟类、魚和其吃稻虫的全给毒死或找它处生存,因而虫害也就多了,虫害多了这必然要花钱买农药。这给农药、除草剂、化肥生产企业带来了巨大利润。打工挣的血汗钱又回到资本家手上。如果要真解决虫害问题,应从改善自然生态着手,以施有机肥为主,红花草、春青、猪、牛、鸡、人粪等均为上等有机肥,可大幅减少化肥量,有本事研究有机肥那才为农为国。其次稻田养魚放鸭,恢复水系的生物多样性和虫害的天敌,这均可大幅减少农药使用,稻田草本少,稻田养草魚完全无草可生,还减少虫害。再次稻田区内禁止建化工厂,还有许多别的措施均可达到减少虫害的目的,并全面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农业生态环境就是土质越种越肥,无污染环境,无外来生物入侵。如你转基因作物能杜绝环境污染,杜绝水源污染,恢复自然界生物链,让青蛙鸟类益虫正常生存,恢复魚米之境,那么才是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了。否则,你农业部和专家就是为钱恶意谋杀。十分可耻!   转基因作物二条与钱有关。"降低生产成本,增加农民收入"问题,怎去降低生产成本?种子年年要花钱购买,化肥不能少施,其它农用之物不能少用,这此均要花钱,田照样要翻即犁田、耙田丶插秧丶施肥丶田间管理等等,还要打农药丶施除草剂,如种两三亩田根本只能保本,又那来增加农民收入?转基因作物致病及绝育的远期危害且不论,如果转基因作物栽种后,永远不要打农药丶除草剂,也不要施很多化肥丶也不怕天旱丶又对魚丶虾丶青蛙丶鸟类丶蜜蜂等自然生物有保护作用,这才是降低生产成本,增加农民收入。   现今农村全靠老人种田,生活远比公社时苦而贫。我八十三岁的叔和堂弟在家种地,不管何时均无收入增加。因为这边少支出了那边又多了。老天风调雨顺那还够本,否则血本无归!单干种田全靠一或二个人干,就是收成好,单要把稻谷收上来也很累很累!我回到故乡去过,除了有极少数年青人去外搞转手倒卖外稍富外,无一户生活比30年前好。尤其孤寡老人和单亲家庭!农村人的家里除了旧彩电电话机外,别无所有。而且村内的路很脏。当然现有百姓也兑钱与上拨的钱一起修了条水泥路,这还是毀良田而修。所以,增加农民收入是假,让控制转基因作物稻种和中介经营商的发横财是真。这和房地产业商业化一模一样。   "拓展产业形态,提高产品附加值"这一条才是推广转基因稻米的要害!除去不论其转基因作物的亡国断子绝孙,转基因稻米商业化生产中的商业化才是要害!这和教育商业化丶住房商业化丶科学商业化丶医疗商业化丶股市商业化是完全一样的。产品附加值也就是金融中的衍生品。如豆角的附加值就是企业控制其生产,并把豆角加入添加剂生产销售,水果制成罐头销售,这就是产品附加值!拓展产业形态就是把转基因全物种丶全食用品丶医用品丶全面的基因化,进而人也自然而然成转基因人种了。如鸦片成鸦片人,罂粟的美丽的花朵就向人招手。人也可成美丽的罂粟人。否则,粮食的价值在于维系人的生存,这就是天理的不可篡改的!如把粮食的价值加以篡改,那么你说的"以人为本","减轻病虫害危害,改善农业生态环境","降低生产成本,增加农民收入"统统是阴谋的罂粟花。 世界上转基因最发展生产最多的就是美国,美国人自己可不吃出口给落后国家,为什麽么?美国没有病虫害吗?美国不要吃吗?难道说对环保及自然生态丶资源保护十分重视及到外国借钱给美国人花的美国政府不要也不会"减轻病虫害危害,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丶"降低生产成本,增加农民收入"丶"拓展产业形态,提高产品附加值"吗?如果是有如此的好处,又为何不禁止出口呢?美国可不是省油的灯,巴黎统筹会解散了吗?又为何不把别的技术给你?   单凭这几条,也不该去把美国转基因作物在国内推广!如果这些人要钱,就算全国有二千万要在国内推广美国转基因作物的人,那么国家可加印钞票,给他们每人一亿元也只要二千万亿,让二千万人以外的中国人背负这二千万亿债务,老子死了儿子还,十年不行三十年,子子孙孙总会还清的。这是上上策了,这条件总可以停止转基因作物在国内推广吧! 对广大人民和民族而言,这总比死亡要好!
个人分类: 环保呐喊|11814 次阅读|13 个评论
中国生态学家何时停止超英赶美?
热度 2 蒋高明 2009-10-29 23:40
腾讯科技对笔者采访录 蒋高明 下面的文字见2009年10月21日的腾讯科技,原文题目是《蒋高明:中国生态学追英赶美》。这是该网络杂志记者王琪8月22日电话采访笔者,根据录音整理的文字。文章发表时没有经过笔者核对,与我的本意有一些出入(这篇文章总之还是很好的。比较差的一家杂志,是科学院办的新刊物,竟然多处篡改笔者的本意,且发表之前不让过目。大凡大的报纸和杂志,包括Science,他们都是非常尊重被采访者意见的)。记得当时记者拟就建国60年来,中国生态学研究的历史变迁、重要进展,尤其现代生态学研究热点问题,以退化生态系统(草原和农田)恢复为例等内容采访的,电话里聊了半个多小时。现在这里转发。本文是经过我加工处理了,纠正了一些口误,隐去了一些当事人的名字。这里仅代表本博个人观点。 领域介绍 植物生态学是研究植物之间、植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它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植物个体对不同环境的适应性,及环境对植物个体的影响;植物种群和群落在不同环境中的形成及发展过程;以及在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中植物的作用。植物生态学包括个体生态学、种群生态学、群落生态学和生态系统生态学四大部分。 研究植物生态学的目的在于阐明外界条件对植物形态结构、生理活动、化学成分、遗传特性和地理分布的影响;植物对环境条件的适应和改造作用。为农业、林业、畜牧业生产服务。植物生态学也是环境保护的理论基础之一。 人物简介 蒋高明,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博导,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基金会副秘书长,中国环境文化促进会理事,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主编与副主编专著8部。 核心提示 中国的植物生态学是一门从西方引进的学科,50多年来一直没有摆脱英美的痕迹。 尽管这个学科的研究体系已经建立,并且研究门类蓬勃发展,但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蒋高明认为,一些紧跟国际潮流的方向性选择,背离了中国自有的生态机制。 蒋高明多年来一直在倡导以自然之力恢复自然的生态观。 植物生态学体系建立 主持人 :中国的植物生态学是怎样发展起来的?体系建设如何? 蒋高明 :中国植物生态学创始人是侯学熠先生,他大概是1950年前后从美国回来,在这之前他在宾夕法尼亚。本来他是学土壤的,后来该学生态,回国以后就把这个学科带动起来了。当时他回国成立的研究室叫植物生态学与地植物学研究室。研究室成立后,国家启动资源调查等研究,要查清楚中国的植被类型、植物的分布,那时候很多科学家在做这个工作。 到了七八十年代,文革期间植物生态学的研究基本上停了,生态人员都下放到农村。后来,学科又恢复,恢复了植物生态学与地植物学研究室。那时候分出了若干个方向,有研究亚热带森林的,有研究热带森林的,有研究草原的。1979年成立了草原站,在内蒙古开展草原研究;还有在新疆和内蒙古西部研究荒漠的,研究青藏高原的,等等。 还有一个比较特殊的研究小组,是城市生态组,是在1978年前后成立的,课题组长是黄银晓研究员。那时,国外已经有环境污染了,当时中国还基本没有环境污染,因为我们的经济很不发达。我1985年考过来的时候,这个小组还叫城市生态组。 中国植被研究带动了全国的力量,当时北大、复旦、南大、云南大学、山东大学、厦门大学,东北三省的东北师大、东北农学院、东北林业大学,西部的内蒙古大学、新疆大学等,每个地方的大学都在各自所属的地区进行植被调查,把所有的信息搜集起来,在北京汇总,研究中国植被,后来出版了《中国植被》,得了国家自然科学技术的二等奖,这是一个大成果。 1985年至1995年十年,中国植物生态研究转向数量生态学,那时候计算机刚开始普及,利用计算机技术梳理生物信息,叫数量生态学,很多搞传统植被的也都往这边转。当时,发表生态学文章,如果没有数量分量、模糊数学、主成分分析等,几乎很难发表。 中国植物生态学,往往是跟着国际潮流转的,尽管侯先生一直强调生态要和国民经济结合。后来有一段时间,因为知识分子想出成果,就开始将更多的精力放在数量生态学上,因为数量生态学相比之下更容易发表文章。 1995年以后到现在,气侯变化就热起来了,因为全球变暖问题越来越突出。这时候生态学研究又分离出来一批人研究气侯变化,研究陆地生态系统对气侯变化的响应,这样一来中国的研究就跟国际前沿比较贴近了。 另外,还有一部分人分离出来研究生物多样性。原来植物多样性研究主要是在物种的层面上,但是现在是跨领域的研究,包含物种、生态结构、生物安全、生理生态等。 还有一个大的研究方向,因为在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生态破坏很严重,森林、草原、荒漠、湿地都在退化,科学院又拿一部分力量研究恢复生态学。国外在五六十年代就已经有人搞恢复生态学了,中国现在出了问题,我们就跟着研究,现在恢复生态又比较热了。 追英赶美 主持人 :植物生态学是侯先生从国外引进来的,在这之后,中国在这方面得研究也一直在跟着国外走? 蒋高明 :在中国现在你找纯自然的生态非常少了,大部分都在退化,或者是人为干扰,或者是环境污染。在研究方向上,侯先生是第一代,引进了植物生态学这个学科。80年代中后期,有学者从美国、澳大利亚回来, 引进了数量生态学,再后来他们又转向研究气侯变化和人与生物圈计划。第三代应该是比笔者年龄大五七岁的一些学者,他们在国外经历时间长,在国外获得博士学位。他们强调现代的生态学研究,更强调在国外发表论文,与国际竞争。在草地上要实行大型的实验,回答科学问题。有人研究克隆生态,也是从海外引进来的,跟英美就更加亲近了。 上述三代人基本上都是海外背景。我从大学三年级分专业学生态(笔者为山东大学毕业生),到目前已整整25年,据我对中国生态学研究的理解,这么多年,研究几十年了,我们还是没有摆脱英美的痕迹。我们试图想把生态学上升为一种像数理化那样的非常严谨的实验科学,对自己的学科信心不足。 我认为这是走了弯路。为什么走了弯路?因为生态学应该像哲学那样,是学科之上的科学,并包含哲学理念。在与人类生存相关的整个学科体系之中,我认为生态学应该统领农、林,水,地,甚至数、理、化。 现在我们一切技术都试图想让人类生活得更舒服,所谓的全球经济一体化,信息化、地球村等等。但是带来了很大的问题,气侯变化,物种消失,生物多样性下降,环境污染加剧,生存质量的急剧恶化。而我们的科学家还试图想拿出一种技术来验证它是一个学科,像物理那样的学科。这种做法,我觉得没必要,徒劳。但是,我们现在这几代人,尤其最近一二十年留洋回来的人,非常根深蒂固的想把它证明是一种学科,想追上英美。 主持人 :追得上吗? 蒋高明 :追得很近了。有的研究有可能超过别人了,外国人哪中国那么多廉价劳动力? 农业生态问题被忽略 主持人 :中国出了有非常多的劳动力,对于植物生态学研究来说,还有非常丰富的资源。 蒋高明 :对啊,人力方面我们在全世界最多。但是,他在追上这个的同时,忽视了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我们的生态在急剧退化,在恶化,尤其农村生态这一块,就没人关注。草地研究上去了,结果草原退化了,很显然你生态学家有责任,对不对?所以我们提出自然力恢复,就是想恢复这些地带性植被。 可是,现在生态学家还在做生态破坏的事儿,引进外来种。比如说引进桉树,有些院士说桉树好啊,杨树也很好,好得一塌糊涂。没有想到这样做完全背离了我们生态机制,整个国家都在急功近利,生态学也在急功近利。 现在生物学分化出两个大的方向,一个从分子水平上,从非常细节的遗传密码研究生命现象,并发展遗传工程,这是从非常微观的方向进行的研究;另外一个很宏观,大到全球,到宇宙。因为现在整个太阳系、银河系里目前只有地球适合人类生存,所以他们将眼光放到全球生态上。 主持人 :这两个大方向上的研究现状怎么样? 蒋高明 :这两个大的方向,有的我觉得越走越远了,甚至迷了路。尤其我们中国的科学家,老跟英美跑,美国人提出一个概念,什么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稳定性,我们马上就验证人家提出的理论,完全没有自己的东西。人家提出了全球变化,我们就紧跟着做一系列重复性实验,包括我们973、863计划的好多事情都在重复。 另一方面跑得更快,科学家们基本上抓住基因,逮着个基因就到处兜售,朝别的物种里转,把生态系统破坏得一塌糊涂。针对这样严重违背自然规律的做法,生态学方面还没人站出来说这是不对的。国家总理可以不懂,但是你生态学家应该懂。说转基因能解决一切问题,解决什么荒漠化、森林退化、环境污染,我认为有些是不可能的。 主持人 :为什么你对转基因有这样的看法? 蒋高明 :转基因这个出发点就是错误的,完全不顾风险。物种变化是非常缓慢的,经历了40亿年的演化过程才有了今天的生命,这充分说明基因是很保守的,不可能那么快的转。其实,转基因以后,也没有像想象的那样,农药、化肥用量减少了,反而数量还在急剧增加。 转基因一个大的问题是利益。每个鼓吹转基因的人背后都有一个基因公司。他们嘲笑我们搞生态的人,说你们这些人只会说空话,生态学是软道理。我不服气这个说法,我带着我们的团队建基地,做示范,做给他们看,生态学不但不是软道理,而是硬得不得了的道理。农民会跟着我们学,从这里边效获得翻倍的效益,还要改善环境,让人与自然更加和谐。 以自然之力恢复自然 主持人 :你提倡以自然之力恢复自然,并且一直在游说推广这种理念,能举几个有关这方面的具体例子吗? 蒋高明 :我们在内蒙古和山东两地都在做这方面得实验,内蒙古的实验已经做到第十年了,山东的实验做了第五个年头了。 内蒙古浑善达克我们才去的时候,就是那个《自然力恢复自然》那本书上写的,去的时候是荒凉一片,基本上是流动沙丘了,退化得很厉害。在治理荒漠的方法上,最初走过几个弯路。社会上流行种树,我们也种,还用飞机播种,但是没有解决多大问题。 我们后来发现,那是牲口压制着草,不让它长。但是,牧民需要牲口,需要钞票,你得让人家生存啊。内蒙古牲口的数量是大大增加的,锡林浩特比解放初增加了16倍数量。生态的承载力是很有限的,草原上植物能够生长的时间,只有3到4个月左右的无霜期,在植物正要生长的时候,牲口压制着不让它长,所以到春天就起沙尘暴。 我们的办法就是减少牲口数量,把草原围起来。当然,围起来也是个很笨的办法。然后草就长得非常快了,我们就提出了自然力恢复观点。 主持人 :如果牧民不同意减少牲口数量,你们怎么办? 蒋高明 :这里有很多故事。减少牲口数量,你还得保证他的收入。那怎么办?我们帮助牧民引进好的牛羊品种,比如奶牛。我们也搞舍饲,让牛羊不到野外去,将草送到它们嘴边。 草原在生长期间不再受到牛羊的压制,就长得很好,这样一来就解决了牧民的饲料问题。他们以前一户要买一两万块钱的草,现在不需要买了,现在要卖草了。而一个奶牛可能顶原来五六头牛的效益,数量少了,收入也高了。 这几年很多人看了我们恢复的草原,包括美国的Science。今年内蒙古大旱,别的地方没草,我们这个地方草还是非常多的。这就是我们利用了自然规律。先把草长起来,牲口数量再进行一系列的调整,这样草地就恢复起来了。 主持人 :这就是你倡导的让家畜从草地上出来? 蒋高明 :是的,让家畜从草原上出来,留少部分供牧民日常需要。牲口出来干嘛?进农区吃秸秆。农区有农区的问题,农区是18亿亩耕地,产5亿吨粮食,还有7亿吨秸秆,远远高于草原上草的产量。全国草原的草产量都加起来,也只有3亿吨。 秸秆也是草,它的养分当然不如纯草原好。但是,补充一点粮食,秸秆完全可以喂牛羊。将这7亿吨秸秆转变成牛羊的草料,好处很大。我们在山东就做了一个试验,带动农民把牛养起来,将秸秆变成给牲口吃的食物,这是其一;第二,秸秆就是能源,我们在实验区推广沼气工程,这样人们做饭再也不用烧化石,烧山西、内蒙古的煤,对改善环境也有很大的;第三,牛吃秸秆产生的粪便和沼气渣都是良好的肥料,如果我们用好了这些每年都在产生的肥料,全国的化肥厂可以关掉一半;第四,有机肥还田,耕地原来越黑,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就不断地埋在地下,固定温室气体。对于这样一举多得的好事,中国竟没有一个生态学家关注过。 我们做完这个实验以后,就试图在现有的基础上,用生态的办法替代掉大概一半的化肥。国家现在大概有4600万吨化肥,替代了一半化肥,粮食的产量还能达到最高。这是因为大量的牛粪、沼渣、沼液回到田里去了。 这样调整以后,农业活了,草原也活了。我常开玩笑说,我们做的是禽兽文章:禽上北方,兽下南边去。这个文章要是能做好的话,中国的生态环境就有希望了。我这个大胆假设,能不能做成功,那得靠踏踏实实的试验,严格的数据,是效益,是钞票,是环境和能源。是要农牧民说了算,专家和领导说了都不能算数。 图1 2000年冬天,我们开始浑善达克生态恢复试验前的情景。照片是用柯达胶卷拍摄的。 图2 牧民在科学家带领下种树,可惜这些树后来都成了牧民家的柴火。 图3 2005年笔者在浑善达克沙地草地恢复成功的高草原上。我的坐骑见证了浑善达克的变迁,现在它也老了。
个人分类: 科学人生|8252 次阅读|6 个评论
农村环保刻不容缓
蒋高明 2009-8-7 18:12
农村环保刻不容缓 蒋高明 最近,环境保护部副部长李干杰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根据环境保护部机关信访办的统计,从2008年至今,共有4973件来信、716批来访,其中50%的来信和70%的来访反映的是农村地区的污染问题。他强调,农村环保是战略问题。就在一年前在国务院召开的全国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也指出:农村环境保护,事关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事关全国人民的福祉和整个国家的可持续发展。 30年前,农村基本上是没有污染的。小时候,笔者家乡小河里的水,捧起来就能喝。上大学时,班里来自农村和城市里的学生经常为农村好还是城市好争得面红耳赤。农村大学生之所以底气十足,是因为家乡空气好、水好、食物好。而今,乡村的这些优势逐渐消失:全国3亿农民喝不上清洁的水;从前的小桥、流水、人家,而今不幸成为藏污纳垢的场所。农村环保十分薄弱,农村环境形势异常严峻。那么,为什么短短30年,我国农村环境就出现了如此大规模的退化呢?试分析如下: 第一,工业污染上山下乡,入侵农村。在中国扮演世界加工厂的同时,环境污染也由境外转移到境内;在国内,由于农村具备优越的土地资源以及大量廉价劳动力,工业企业纷纷落户乡村,环境污染自然也就由城市转移到了农村。这个转移背后还有一个严重的潜规则,即农民对环境问题不敏感,污染排放没有人过问,可以多排放、多挣钱。一些严重污染环境的企业明目张胆地进入农村,对农民身体健康造成直接危害。 第二,农业生产方式发生改变,农民花钱买污染。当前,现代农业的弊端逐渐暴露出来:大化肥、大农药、除草剂、添加剂、农膜超标使用,高毒性、持久性农药使得乡村充满了杀机。我国化肥利用率仅30%左右;每年施用农药上百万吨,大部分残留在土壤或进入水体,并通过食物链进入食物中。化肥、农药流失,不仅造成农业投入的巨大浪费,同时造成土壤、地表水、地下水污染,水体富营养化,危及食品安全。 第三,畜禽粪便曾经是优质的肥料,而今变成了污染源。工厂化动物养殖模式造成了大量畜禽粪便堆放和污染,全国畜禽粪便排放量是工业废弃物的3倍多。过去农民对农家肥青睐有加,如今由于种地不挣钱,加上有各种各样廉价和方便的化肥供应,农民不愿意搞堆肥,畜禽粪便成了农村新的污染源。无论是合法的还是非法的,饲料添加剂充斥在饲养动物体内,最终通过食物链进入到城乡人体内。 第四,农膜和塑料袋大量使用,村容村貌大为减色。柴禾堆、粪堆和垃圾堆是农村传统的三堆,前两者是农业生产的产物,而后者则是现代农村生活的副产物。随着农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农民消费垃圾数量增加。农村垃圾堆中,商品包装废弃物、一次性用品、农药瓶罐、废旧电池等,逐渐呈现和城市生活垃圾类似的特点。各类塑料包装膜以再生的劣质塑料袋为主。大城市超市里虽禁止一次性购物袋,而在农村集市和农贸市场,塑料袋大行其道。为了增加一点产量,有关部门鼓励农民朝地里铺塑料膜。农田白哗哗一片,真是白色恐怖。 第五,秸秆过剩,在田间地头被农民焚烧。过去的秸秆一是农村重要的能源,做饭取暖多取自秸秆,二是动物的饲料,粪便又成为庄稼的肥料。六畜兴旺、五谷丰登,中国的传统农业很少存在秸秆、粪便等污染物。现在,由于农业生产效益低,农民种地不养地,秸秆不幸也进入了农村固体废弃物行列。其实,秸秆中含有的物质和能量与粮食不相上下,关键一环是通过牲畜转换,但这样的工作很少有人重视。在治理乡村环境污染上,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很少从恢复农村生态循环链上下功夫。 第六,农村没有污水处理厂,污水未经处理排放。过去农村基本没有工业,农民生活水平较低,除洗漱用水泼到地上外,其余生活废水几乎变成了动物的饮料。现在,农村污染源多了,化工、制革、农药、染料、印染、电镀、炼油等工业废水,加上屠宰、养殖废水,污水排放量大大增加。然而,由于对农村环保投资力度不够,农村基本没有污水处理厂,污水几乎靠河流或湖泊稀释处理。过去,一条河流的沿岸农民几乎靠河水或河岸边的浅层地下水提供饮用水,而今,河流的这一功能由于水污染几乎不存在了。 第七,城市快速发展以牺牲乡村生态为代价。城市建筑材料如沙子、砖头、石头等多取自农村,甚至城市绿化也要靠买乡村的大树来点缀。以沙子为例,许多河流两岸都有采沙工地,大量采沙破坏了河床,洪水季节,那些被拦腰挖断的河流由于没有沙子保护,连桥梁都被冲断。有关部门虽然对大树进城喊停了,但这是个迟到的禁令。大树进城已经风行了十余年,农村仅剩的一些大树甚至古树早就被洗劫一空。 国人消费的食物、花卉、甚至宠物等都是在农村环境下生产的。农是立国之本,农村生态环境关系到整个中华民族的生存质量。农民享受社会进步带来的福祉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在污染环境下生产出来的食物,最终威胁到全体人民的健康。治理乡村污染和生态退化刻不容缓。 《科学时报》 (2009-8-7 A4 周末评论)
个人分类: 环保呐喊|3580 次阅读|3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6 12:0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