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姓名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转载]十个SCI笑话
yaoyy27 2011-1-21 23:49
一:博士生A 拿着新算出来的仿真结果找导师B报告.导师B看看报告,发现其误差在10-3左右。责问学生A,误差怎么这么大!学生A说,误差就是这么大的。不行,不行!导师B叫学生拿来数据,在桌上算了起来。折腾一个小时,误差变成10-5.导师B交给学生,看看,别把好的成果搞坏了。此时,同组导师C进来,一起讨论报告。导师C指出,这项工作误差在10-3左右比较合理。10-5很难达到。导师B愣了一下,对学生A说,那就按你的结果发表吧。 二:导师A拿着文章跑到学生B实验室,指出文章几处错误。事后,导师A让学生B在文章作者处加一个C人的名字。学生好奇问道,此人是谁?导师A叫学生B切莫关心。照做既是。文章发表,导师A同时拿到某某单位C批复的横向项目。 三:学生Z,姓名皆以Z开头。在某单位工作,独立完成一个科研。最后文章出于对导师A的感谢,将导师A姓名加于作者栏中。完文,交予导师A审阅。导师A看完,名其作者名字顺序需要改,称为国际惯例,按字母顺序排列。学生无奈,导师A的名字字母开头为A. 四:博士生A毕业需要三篇SCI。苦干八年熬成两篇,一篇理论,一篇基于实验所做的仿真比对。博士灰心,八年不能如期毕业就空手回家。找导师B诉苦。导师B安慰其。隔日A邮箱中多一篇其第一作者的文章。内容为理论与实验系统解决问题。 五:博士A苦干一年,毫无收获。某日被导师B训斥一顿:“怎么活的!你师兄师姐一年数篇文章。你看看你!好好向师兄师姐学习。”师兄师姐已毕业。A苦于没有学习的对象,上网查阅师兄师姐的论文。师兄C论文为:123456,师姐D论文为:456123,师兄E论文为:135246.A茅塞顿开,奋笔疾书,苦于第一篇英语文章,鏖战一个星期。将文章交与导师B.导师看完“甚好!再接再厉!”其内容为:246135. 六:《转》导师A把博士B叫到办公室说:“航天部要搞‘嫦娥’工程,咱们课题组也打算造一艘火箭,你去造造看~”B到图书馆查了两天资料后去找导师A,因为得要经费呀,可导师A却说:“现在课题经费很紧张,只能你自己想办法了。”没办法,B只好到超市买几个纸盒,在工地找到点水泥把它糊成圆筒型,然后又找化学系同学配点火药塞进去……当B把“纸筒火箭”拿给导师A看时,是相当~满意!当即对B说:“小伙子,干的不错啊,写论文吧,你现在可以毕业了!”于是B在脑海里分析了纸壳在大气中的热效应和纸筒在空间的姿态,整理成文章投了出去,慢是慢了点,但一年后SCI发表了。当毕业那天回实验室看B成果时,见几个师弟正互相用手电筒照来照去,B问他们在干什么,师弟C答:“别捣乱!我们的太空通讯系统马上就要研制成功了!”一扭头,看到两师弟在B研制的”纸筒火箭“上摆弄个矿泉水瓶,B上前好奇地问:“你们又在弄什么?”D答:“返回舱!” 七:某博导A周发SCI一篇,地位甚高。某日参加一次国际学术会议。偶遇一人B,B对A其不屑一顾。A极为诧异连上网搜索B资料。搜索头条 ,B获得由MIT,哈佛联合发起的第一届高校诺贝尔奖。获奖原因是其3.5天一篇SCI的世界第一生产速度。 八:国内盛行三聚氰胺。博士生A发现问题。实验室鏖战三月,提出一个更为迅速在牛奶中检测三聚氰胺的方法。成果转换为文章,投于国际某权威刊物。半月收到拒信:“牛奶中本就没有三聚氰胺,此工作不是多此一举?” 九:国际某期刊发表重要文章“在鸡蛋里发现了鸭骨头!”某教授A读完文章,甚喜。召集实验组所有成员开会,人手一份文章。A简单论述完文章后,设定实验组新的工作方向“在鸭蛋里发现鸡骨头”。实验组副负责人B问道:“要是没发现鸡骨头,发现鹅骨头怎么办?”A笑道:“那我们也是成功的,还发现了下一步的工作:鹅蛋里发现鸡骨头!” 十:A苦于文章压力,急于发表文章。同事B出招,可找英文文章翻译成中文投国内相关杂志。A频频点头,寻觅某冷门杂志,抄下一篇,翻译成中文,投于国内某杂志。数月后,得到编辑回信:“文章甚好!建议投本期刊英文版。”A大喜,将原文修改作者后回复编辑。一日后,编辑回信:“五年前我有篇英文文章和你的居然一模一样。某大学教授C”
2691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十个关于SCI的笑话
hitzhj1231 2011-1-21 21:33
一:博士生A 拿着新算出来的仿真结果找导师B报告.导师B看看报告,发现其误差在10-3左右。责问学生A,误差怎么这么大!学生A说,误差就是这么大的。不行,不行!导师B叫学生拿来数据,在桌上算了起来。折腾一个小时,误差变成10-5.导师B交给学生,看看,别把好的成果搞坏了。此时,同组导师C进来,一起讨论报告。导师C指出,这项工作误差在10-3左右比较合理。10-5很难达到。导师B愣了一下,对学生A说,那就按你的结果发表吧。 二:导师A拿着文章跑到学生B实验室,指出文章几处错误。事后,导师A让学生B在文章作者处加一个C人的名字。学生好奇问道,此人是谁?导师A叫学生B切莫关心。照做既是。文章发表,导师A同时拿到某某单位C批复的横向项目。 三:学生Z,姓名皆以Z开头。在某单位工作,独立完成一个科研。最后文章出于对导师A的感谢,将导师A姓名加于作者栏中。完文,交予导师A审阅。导师A看完,名其作者名字顺序需要改,称为国际惯例,按字母顺序排列。学生无奈,导师A的名字字母开头为A. 四:博士生A毕业需要三篇SCI。苦干八年熬成两篇,一篇理论,一篇基于实验所做的仿真比对。博士灰心,八年不能如期毕业就空手回家。找导师B诉苦。导师B安慰其。隔日A邮箱中多一篇其第一作者的文章。内容为理论与实验系统解决问题。 五:博士A苦干一年,毫无收获。某日被导师B训斥一顿:“怎么活的!你师兄师姐一年数篇文章。你看看你!好好向师兄师姐学习。”师兄师姐已毕业。A苦于没有学习的对象,上网查阅师兄师姐的论文。师兄C论文为:123456,师姐D论文为:456123,师兄E论文为:135246.A茅塞顿开,奋笔疾书,苦于第一篇英语文章,鏖战一个星期。将文章交与导师B.导师看完“甚好!再接再厉!”其内容为:246135. 六:《转》 导师A把博士B叫到办公室说:“航天部要搞‘嫦娥’工程,咱们课题组也打算造一艘火箭,你去造造看~”B到图书馆查了两天资料后去找导师A,因为得要经费呀,可导师A却说:“现在课题经费很紧张,只能你自己想办法了。”没办法,B只好到超市买几个纸盒,在工地找到点水泥把它糊成圆筒型,然后又找化学系同学配点火药塞进去……当B把“纸筒火箭”拿给导师A看时,是相当~满意!当即对B说:“小伙子,干的不错啊,写论文吧,你现在可以毕业了!”于是B在脑海里分析了纸壳在大气中的热效应和纸筒在空间的姿态,整理成文章投了出去,慢是慢了点,但一年后SCI发表了。当毕业那天回实验室看B成果时,见几个师弟正互相用手电筒照来照去,B问他们在干什么,师弟C答:“别捣乱!我们的太空通讯系统马上就要研制成功了!”一扭头,看到两师弟在B研制的”纸筒火箭“上摆弄个矿泉水瓶,B上前好奇地问:“你们又在弄什么?”D答:“返回舱!” 七:某博导A周发SCI一篇,地位甚高。某日参加一次国际学术会议。偶遇一人B,B对A其不屑一顾。A极为诧异连上网搜索B资料。搜索头条 ,B获得由MIT,哈佛联合发起的第一届高校诺贝尔奖。获奖原因是其3.5天一篇SCI的世界第一生产速度。 八:国内盛行三聚氰胺。博士生A发现问题。实验室鏖战三月,提出一个更为迅速在牛奶中检测三聚氰胺的方法。成果转换为文章,投于国际某权威刊物。半月收到拒信:“牛奶中本就没有三聚氰胺,此工作不是多此一举?” 九:国际某期刊发表重要文章“在鸡蛋里发现了鸭骨头!”某教授A读完文章,甚喜。召集实验组所有成员开会,人手一份文章。A简单论述完文章后,设定实验组新的工作方向“在鸭蛋里发现鸡骨头”。实验组副负责人B问道:“要是没发现鸡骨头,发现鹅骨头怎么办?”A笑道:“那我们也是成功的,还发现了下一步的工作:鹅蛋里发现鸡骨头!” 十:A苦于文章压力,急于发表文章。同事B出招,可找英文文章翻译成中文投国内相关杂志。A频频点头,寻觅某冷门杂志,抄下一篇,翻译成中文,投于国内某杂志。数月后,得到编辑回信:“文章甚好!建议投本期刊英文版。”A大喜,将原文修改作者后回复编辑。一日后,编辑回信:“五年前我有篇英文文章和你的居然一模一样。某大学教授C”
319 次阅读|0 个评论
”钱伟长“姓名考:Chien Wei-zang还是Qian Weichang
cwhm 2010-8-11 04:02
钱伟长的名字中的“长”字虽然是多音字,但是不管是自己通过拼音输入法敲入这个名字,还是看电视新闻报道,”长“字的发音都是念”chang“。但是最近在看到钱老亲自创办的《应用力学与数学》杂志上,作为名誉主编的钱老的英文名字却是用”Chien Wei-zang“,后来发现,钱老用”Chien Wei-zang“这个名字多在学术场合,他发表的学术论文,主持的国际学术会议,都是用此名字,就包括钱老去世后,多伦多大学的网站上关于钱老的悼念文章也是用”Chien Wei-zang“,但是也挺纳闷,即使使用多音字”长“的另外一个发音应该也是”zhang”才对呀?钱老怎么一个名字用两个发音,是一种什么考虑?
个人分类: 人物专刊|2908 次阅读|8 个评论
澳洲生活之五:姓名总是被念错
hep 2010-5-7 19:30
之前写过一个《 英语老师叫错了我的名字! 》,那是很久以前的事情了,而且是本土案例,有其特殊性。其实我觉得我的名字还是挺好拼的,贺鹏,He Peng,国外的写法是Peng He。不像j、q、x等等字母,英语里面根本没有的发音,不好念。 我之前一直认为,我名字的拼音方便准确,直到我出国之后这一想法才发生180度扭转。 汉语拼音,he,就是贺。但是到了英语里面,he,是“他”的意思。所以有一次一个人打电话找我:“Could I speak to Mr. He ?” 翻译过来就是:“我可以和 黑先生 通话吗?”-_-|| 其实在科苑星空BBS上面,我的id就是“贺”的拼音——he。大家也经常误会,尤其是不知道我姓名的人。记得有人问过:“he和she(另一个id了,呵呵),这俩id是什么关系?”言外之意,我猜,可能是怀疑这俩是情侣号。其实id是she的那个同学我当时根本没见过…… ---------- 上面说到我的姓氏。其实后来我发现我的名字念法也不好。一月份的时候肚子疼,老师开车带我去校医院看医生。在服务台登记了姓名之后,就排号等着医生叫名字。等轮到我的时候,他们喊:“Peng He!”我怎么听怎么是pain he。于是我第一次觉得我这个名字起得不好——他们都喊pain he,意思是:“他疼。”肚子疼多半是他们喊出来的。于是我给我老师说:“我这个名字不好,以后我改名,我叫Healthy He,我就健康了。” 相比之下,我还是喜欢韩国同学John的念法,虽然听起来有点像“贺蹦”。那次念叨半天,“贺,蹦,碰……”然后说:“Hey,you'd better have an English name.(你还是起个英文名字比较好。)” 其实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的何天伦教授,名字拼写是“Tin-Lun Ho”,至少不会念成“黑教授”。 或许我真的应该起一个英文名字?
个人分类: 澳洲生活|4488 次阅读|4 个评论
中国的姓、名、字、号
eduman 2010-4-3 21:10
李银山博友建议是恢复完整的姓、名、字,这个建议非常有意思。 网上查到一篇文章,转帖于下,原来关于中国的姓名还有这么大学问。 需要补充有以下几点: 一、除姓、名、氏、字、号外,还有辈 辈即辈份,代表了家庭的代际秩序。据说是老辈子人传下来的。我们家族的辈儿是天、立、衍、庆、恒、月、本、西、文、同(现在在世的人的)。 辈儿是不能没有的,不然就乱了伦常,没了秩序,就会见了孙子叫爷爷。儿子五岁时,带他回家,一进村就碰到一个60多岁的老乡,寒暄后摸着儿子的小脸真叫上小爷爷,弄的儿子得意了好几天。也确实有见了孙子叫爷爷的情况,儿子在老家门口玩,见一个老头过来,跑上去礼貌的叫爷爷你好,慌的老头儿赶快说,可不能这样叫,我得叫你老爷爷。 早先是不能同姓结婚的,更不能差着辈份结婚。但这些规矩逐渐地破了。 先是有人同姓的结了婚,说是往上查几百年根本不一家。后来也有爷爷辈地娶了孙子辈的媳妇,害的孩子的爸爸见人就说,叫了一辈子爷爷了现在成了亲家,这怎么说的嘿嘿,以求得心理上的一点安慰。 也有没有了辈的困扰的。小的时候就有一个据说好远的一个高姓家族,步行百里前来我们村续辈,说是辈用完了,没有人记得老祖宗传下来的辈了,所以来打听,是不是能续的上。 二、女人的姓和名 看电影《沂蒙》,应该是三、四十年代的事吧,婆婆给两个媳妇起了名字,高兴的她们叫起来了哈。女人是没有名字的,没结婚时在娘家就是叫大妮儿、二妮、三妮(我前一段时间见了我们学校一个快四十的女老师,脱口就是三妮,你最近回老家了吗哈哈,她是我老家对门。事后一想哪能这么叫,嘿习惯了)。结婚后呢,就是老大家里的,老大屋里的。 结了婚的女人回娘家,就没有大妮二妮的叫了,如我们高家的姑娘嫁给李家,回来就叫她老李儿,嫁给孙家,就叫老孙儿。记得小的时候都是这么叫。大概六、七十年代以后结婚的就不这样叫了吧。 三、小名儿 有身份的人家,男人往往会有字,个别的有号。一般人家男的会有小名,这是平常的称谓。如,我们家族的几个大哥:立恕,小名木;立恩,小名德;立新,小名祥;立旺,小名来水;立珂,小名留生。 也有的人家给孩子起小名很随便,如四小生产队有个人叫老狗,还有的叫老孬,二捣鼓,狗别吃,三蛤蟆。 长辈称呼下辈男的就直呼小名,如小祥,小木,老狗。同辈同年一般也这么称呼。同辈弟、妹就得叫祥哥、狗哥;小辈就是祥叔、祥爷的这么叫了。 回想当年,见了年龄很大的也是称小名这么叫,甚至是老狗、狗别吃的,也不觉不有不尊重之意,颇有古人之风,令人回味无穷。 另转帖来自网上文章: http://space.30edu.com/04670136/ReadArticle.aspx?ID=650dd563-9459-49ab-a07b-47c9f6efcaad 一、姓 许慎《说文解字》卷二四女部:姓,人所生也,从女、生,生亦声。班固《白虎通德论》卷九曰:姓者,生也,人禀天气所以生者也。 《左传隐公八年》天子建德,因生以赐姓。这都说出了姓的本义是生。因此人们普遍认为,姓最初是代表有共同血缘、血统、血族关系的种族称号,简称族号。作为族号,它不是个别人或个别家庭的,而是整个氏族部落的称号。据文献记载,我们的祖先最初使用姓的目的是为了别婚姻,明世系、别种族。它产生的时间大约在原始社会的氏族公社时期。 姓是怎么来的?人们推测,姓的由来与祖先的图腾崇拜有关系。在原始蒙 眛 时代,各部落、氏族都有各自的图腾崇拜物,比如说麦穗、熊、蛇等都曾经是我们祖先的图腾,这种图腾崇拜物成了本部落的标志。后来便成了这个部落全体成员的代号,即姓。由于古代氏族部落的数量毕竟是有限的、可数的,所以,纯正的远古时代留下来的姓是很少的。 后人据《春秋》整理出来的古姓有:妫(今河北涿鹿有妫水)、姒、子、姬、(周王族姓)、风、赢(秦姓)、己、任、吉、芊、曹、祁、 妘 、姜、董、偃、归、曼、芈(楚姓)、隗(原北方少数民族姓)、漆(瞒)、允等 22 个姓。这些姓中近半数带女字旁。所以,人们推测,姓的产生可能在母系氏族社会。 章太炎 先生及其他学者又从《说文》、《山海经》、甲骨文、金文等较古的文献中整理出几十个古姓(约 59 个,章太炎得 52 个,他人又从金文中得嫘等 7 个),这样加上原有的也不过 80 几个,可以想见,这只是远古实际存在的姓中的一部分,原有的姓肯定不止这些。其他的已佚。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时候的姓决没有我们今天讲的姓多。我们这里可以罗列几个从古至今具有代表性的关于姓的数字。 ①北宋以后的封建社会,长期作为儿童识字读物的《百家姓》(北宋钱塘无名氏编),共收入 502 个姓氏(其中单姓 342 个,复姓 60 个。开头曰: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冯陈褚卫,蒋沈韩杨)②宋代郑樵《通志姓氏略》中统计古代姓氏共有 1745 个。③明代翰林院编修吴沈等人据当时户部所藏户籍编成《皇明千家姓》,收姓氏 1968 个。(开头曰:朱奉天运,富有万方,圣神文武,道合陶唐)④清代康熙帝亲自审定《御制百家姓》,(开头曰:孔师阙党,孟席齐梁,高山詹仰,邹鲁荣昌,冉季宗正,游夏文章)⑤清人张澍《姓氏寻源》、《姓氏辨误》中说古姓氏有 5129 个。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大陆学者阎福卿等曾编辑出版过《中国姓氏汇编》共收姓氏 5730 个。其中单姓 3470 个,双字姓 2085 个,三字姓 163 个,四字五字姓 12 个。台湾省也出版过《中华姓符》共收姓氏 6363 个,但里面有异体字重复收入的情况。⑦据中国语言文字改革工作委员会汉字处 1984 年的抽样调查及有关专家的估计,直到今天还在使用的姓氏在 3000 个以上。(气象出版社 2001 年 1 月出版王大良编《当代百家姓》据 1982 年全国人口普查数据认为:目前,我国常用的姓约 400 个,按当时人口数算,前 100 个姓是:李王张刘陈杨赵黄周吴,徐孙胡朱高林何郭马罗,梁宋郑谢韩唐冯于董萧,程曹袁邓许傅沈曾彭吕,苏卢蒋蔡贾丁魏薛叶阎,余潘杜戴夏钟汪田任姜,范方石姚谭廖周熊金陆,郝孔白崔康王丘秦江史,顾侯郎孟龙万段雷钱汤,尹黎易常武乔贺赖龚文。这 100 姓占全国总人口的 87% 以上。其中李王张刘陈 5 姓就有 3 亿多人口。李 8700 万、王 8000 万、张 800 万、刘 6000 万、陈 5000 万。全国各城市的大姓情况也不一样,如上海前 10 名的姓是:张王陈李徐朱周吴刘沈。)这个数字跟我们前面说的所谓远古即有的纯正的姓相去太远了。那么另外那些也被称作姓的字又是怎么回事呢?那些字就是现代姓的主要组成部分 氏,下面就来介绍 氏。 二、氏 由于人口的繁衍,原来的部落又分出若干新的部落,这些部落为了互相区别以表示自己的特异性,就为自己的子部落单独起一个本部落共用的代号,这便是氏,当然也有的小部落没这样做,而仍然沿用老部落的姓的。有的部落一边沿用旧姓,一边有自己的氏。这些小部落后来又分出更多的小部落,它们又为自己确定氏,这样氏便越来越多,甚至于远远超过原来姓的规模。 从时间上来讲,这已是父系氏族社会的事情了,氏带上了这个时代的烙印。所以氏可以说是姓的分支。《通签外纪》说:姓者统其祖考之所自出,氏者别其子孙之所自分。就很能说明二者的关系。姓是不变的,氏是可变的。顾炎武也说氏一传而可变,姓千万年而不变。秦汉之前,姓和氏在不同场合使用,哪些人有姓,哪些人用氏有严格规定,汉代以后,姓氏不加区分,姓氏合一,统称为姓。最明显的标志是《史记》,根据现有姓氏、推究它们的来源或者说最初确定它为姓氏的缘由,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 1 )前面提到过,带女字旁的姓氏如: 娰 、姬、姜、妫、赢等,这是母系氏族社会女性崇拜的反映。有些直接就是女族长的名姓称号。 ( 2 )以动植物或其他自然物为姓氏。如马、牛、羊、猪、蛇、龙、柳、梅、李、桃、花、叶、谷、麦、桑、麻、粟、山、水、林、木、风、云、河、江、金、石、钢、铁、玉等,这其中很大一部分是部落的图腾。 ( 3 )以封国、采邑或职官、爵位为姓。如齐、楚、燕、韩、赵、魏、秦、鲁、蔡、郑、陈、宋、阮;司徒、司马、司空、乐正、宰、上官、太史、少正、王、侯、公孙、伯子等,由于古代封爵职官名目繁多,故此类姓很多。 ( 4 )以出生地、居住地或职业为姓,如姚(虞舜生姚墟)、东方(伏羲住处)、西门、东门(鲁庄公子遂后代封住地)、东郭、南、百里、欧阳(越王勾践,被封在乌程欧阳亭)、陶、巫、卜、医等。 ( 5 )以祖先族号、谥号为姓。如唐、虞、夏、商、周、殷,文、武、昭、穆、康、庄、宣、平、成等。 ( 6 )其他(在姓中还有几种变种,突变情况): A 、皇帝赐姓。如刘邦赐项伯姓刘。李煜赐奚廷圭(墨务官)姓李。 B 、为避灾难而改姓。如伍子胥在吴被杀后,子孙逃到齐国,改姓王孙;陈厉公子陈完,在陈内乱后逃到齐国做了大夫,改姓田。 C 、为避皇帝或圣人讳而改姓。如荀改孙,庄改严,丘改邱等。 D 、嫌原姓复杂、字多而改姓。如司马简姓司或马或冯,欧阳简姓欧。 E 、少数民族主动从汉姓。如北魏孝文帝规定鲜卑族人改用汉姓如陆、穆、贺、于等,皇族带头,由原来的姓拓跋改为姓元。 F 、另外,拓跋、单于、宇文、长孙、呼延、尉迟、耶律、完颜,爱新觉罗等都是少数民族姓的汉语译音。有些少数民族姓在译成汉语后,嫌字太长就简化,如爱新觉罗,改姓罗,金。从以上可看出,同姓不一定一家。 今天在公共社交场合的贵姓、尊姓、按姓氏笔画为序中的姓,实际上包括了古姓、氏这两方面的内容。 另外,古代姓氏还有几点值得注意: ①战国前,贵族才有姓氏,贵族男子称氏,女子称姓。因为姓所以别婚姻,氏所以别贵贱,贵者有氏,贱者有名无氏(《通志氏族略序》)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考之于《传》,二百五十五年之间,有男子而称姓者乎?无有也。 那么男子称什么呢? 1 、贵者称氏; 2 、贱者则以职业概括之。如奕秋、庖丁、匠石、医和、优孟,这些职业名后来才成了姓。当时是通称。 ②氏同姓不同者,婚姻可通;姓同氏不同者,婚姻不可通。礼不娶同姓,父母同姓,其出不蕃(《左传》),同姓不婚,恶不殖也。(《国语》)有人认为里面隐含了朴素的优生学。 春秋时,鲁昭公娶 吴女为 夫人,两人都姓姬,乃改夫人姓孟,称吴孟子。 ③因为姓起着别婚姻的作用,贵族男子又不称姓,故女子称姓特别重要,为了给待嫁或已嫁的同姓女子加以区别,就形成了对女子的特殊称呼,在姓的前后加前缀、后缀。 A 、前缀用排行:孟、伯、仲、叔、季。如孟姜、伯姬、叔隗, B 、以夫家的采邑、谥号为前缀:如晋姬、武姜、文赢。 C 、加氏、女、母、姬、媪、妪等后缀,如张氏、商女、孟母、吴姬、赵媪等。 三、名 名是每个人的代号。姓氏是公共的,名是个人的。历朝历代的命名习惯,反映了一定时期内的社会意识形态。由于人们所属的民族、社会、历史、宗教信仰、道德传统及文化修养的不同,其命名习惯也很不相同。 名的产生也是在氏族社会时期,同时也是人的个体意识逐渐觉醒的必然结果。《说文》对名这样解释:名,自命也。从口夕,夕者,冥也,冥不相见,故以口自名。意为,黄昏后,天暗黑不能相认识,各以代号称。这便是名的由来。这多少有些传说意味。人们发现使用名的便利性,便逐渐通行起来,使得人皆有名,并对命名讲究起来。实际上,名的出现是私有制经济出现后的必然产物。古时天下为公,一个部落一个名号,黄帝、炎帝、共工、蚩尤都是部落名。 据《周礼》婚生三月而加名,婴儿出生三个月后由父亲取名,我们现在所看见最早的名是商代人的名。当时的习惯,崇尚以天干为名。也往往以其生日干支来命名,主要以天干命名,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个天干)。如太乙,成汤(天乙),太丁,盘庚,帝辛(纣)外丙、仲壬、太甲武丁(盘庚曾孙)。陈梦家《殷商卜辞综述》认为:太康(即大庚),仲康(中庚),少康(少庚)等。周代以后对命名有所讲究。春秋鲁桓公六年( 705 )鲁桓公问命名应遵守的礼节时,大夫申 提出信义象假类五条(五则)。到战国时,很多贵族通过占卜来给自己的儿子命名,如屈原(皇揽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随着儒学的兴起,对起名的讲究越来越复杂,成书于战国年间的《周礼》中对命名除了前面提的主要注意的五条之外,还规定了六不。即( 1 )不以国( 2 )不以官( 3 )不以山川( 4 )不以隐疾( 5 )不以畜牲( 6 )不以器币。 秦汉以后,随着封建专制的加强,在命名方面除了对五类、六不同样讲究外,还对一些寓含王霸意义的字眼如龙、天、君、王、帝、上、圣、皇等字禁止使用。有些朝代不禁。 魏晋以后,一代代的学风、思潮、单从命名方面即能看出一些。 如魏晋南北朝人自命清高,玄学盛行,起名讲究高雅。如盛行以之命名,如王羲之子献之,孙静之、桢之。画家顾恺之,将军刘牢之,科学家祖冲之,史学家裴松之,文学家颜延之,杨衔之等。 南北朝佛教盛行,取佛僧名成了时髦。一时间,僧佑、僧护、僧智、梵童、摩诃之名比比皆是。据正史载,南北朝带僧字的名有 122 人,昙者 39 人,佛者 24 人。 唐宋时,道炽一时,僧也极红。以金、木、水、火、土五行命名成了时尚。如朱熹(火),父名松(木),儿名 (土),孙名钜、钩、鉴、铎(金),曾孙名渊、泠、潜、济、浚、澄(水),刚好是五行一个循环。 周秦两汉单名多于双名。 有些双名也是单名,如晋介之推,虞宫之奇,郑烛之武,佚之狐,之为虚字,不算。还有一个不字,韩申不害,楚萧不疑,赵国赵不倦,汉代程不识,不危、不惑等皆如此。 另外,汉人取名:( 1 )尚英武,雄浑劲健。像胜、武、勇、超、猛、固、彪、举等这很常用。 ( 2 )见贤思齐、追慕圣人。如张禹,赵禹、邓禹、陶汤、张汤、赵汤、周昌、王昌、张尧、黄舜等就体现这一特色。 ( 3 )求长生长寿。如万年、延寿、寿王、千秋、去病、去疾、彭祖、彭生等名常见。 王莽时,令中国不得有二名,《春秋》讥二名,《公羊传》:二名非礼也,可能单名多于双名的原因。西汉 15 帝,二人复名;东汉 13 帝全单名。 西汉至东晋, 54 帝, 4 个复名,单名 94% ,东汉以后,尤其两晋南北朝,佛道盛行,一时间佛名盛行:金刚、力士、文殊、目连、药王、般若、三宝随处可见,以带佛气。僧、佛、摩、梵、昙,直取佛名也很多。 唐宋后,取复名多起来,皇帝除外,因单名易于避讳。 另外,唐人追求雅,以文、德、儒、元、雅、士等字命名很流行。 五代时,因《尚书太甲上》有旁求俊彦《伪孔传》有美士曰彦。故而,据正史载,五代共有 87 人以彦字命名。元代人以取蒙文名为时尚。 元末,张士诚原名九四,士诚之名乃一文人所取,是在取笑他,他还不知,典出《孟子》:士,诚小人也之句。 宋以后,尤其明清,字辈谱命名法最盛行。至今,从农村族谱中可看出这一现象。其字当然是些寓意吉利的字,如文武,富贵、昭庆、德祥、龙凤、昌盛等。 明清以族谱命名为特征,影响很大。 1744 ,乾隆为孔子后裔定了三十个字为:希言公彦承 宏闻贞尚衍 兴毓传继广 昭宪庆繁祥 令德垂维佑 钦绍念显扬 1920 年,孔令贴又在这 30 个字后续了二十个字:建道敦安定,懋修肇益常。裕文焕景瑞,永锡世绪昌。 清满贵族则喜欢用安、福、永、泰、保全、常荣、桂祥等吉利字命名。 而民间命名习惯约有以下数种:①节令法:以生时节令,花卉为名,春花、梅、桃、李,夏雨、秋实、秋雨、秋艳、冬晓、冬梅、腊梅等。②地名法:纪念孩子的出生地,如杭生、浙生、沪生、渝生、杭宁。③盼子盼财法:如来娣、根娣、玲娣、招娣、延娣、来宝、来发。④动物法:阿牛、阿鼠、小鱼、小狗、小龙、阿龙、小骏(马)、小凤、凤儿。⑤体重法:九斤老太、九斤姑娘(加护身符的重量)。⑥性变法:女当男养,亚男、冠男、家骏、家雄;男当女养,新妹、宝姬、秋月等。⑦排行法:大牛、二牛、三小、小牛,大囡、二囡、三囡;根大、根亮(两)、根山(三);张益(一)张耳(二)张山散(三)等。⑧五行法:如前述朱熹一家祖孙五代。⑨综合的,如润土(节令加五行)。民国年间尚洋名:玛丽、海伦、彼德、约翰、汤姆很多。文革间尚红、建、卫、忠、青等字。现在的趋向:朦胧、洋名、多字名。古代的女子有姓无名,在家只有小名、乳名,对外则称某某氏。 四、字 字只是限于古代有身份的人。 《礼记曲礼》上说:男子二十冠而字,女子十五笄而字,就是说不管男女,只有到了成年才取字,取字的目的是为了让人尊重他,供他人称呼。一般人尤其是同辈和属下只许称尊长的字而不能直呼其名。 古人命字方法的主要依据有以下几种:①同义反复。如屈原名平,字原,广平为原。孔子学生宰予,字子我,季路字子由,颜回字子渊,诸葛亮字孔明,陶渊明字元亮、周瑜字公瑾,诸葛瑾字子瑜,文天祥字景瑞,都属此类。②反义相对。晋大夫赵衰(减少意)字子馀(增多)。曾点(小黑也)字子 晳 ,色白也。唐王绩字无功,朱熹(火亮)字元晦,元赵孟 頫 (俯)字子昂,晏殊字同叔。③连义推想。赵云字子龙(云从龙);晁补之,字无咎;苏轼,字子瞻(《左传僖 28 年》:君冯轼而观之);岳飞字鹏举。 从以上三类可以看出,字与名有密切关系,字往往是名的补充或解释,这叫名字相应,互为表里,故字又称作表字。这三种是主要的,另外还有以干支五行命字,以排行命字,或者字行加排行,字后加父(甫)的情况一般也归入字的范围。 命字方面与命名同样,有着时代气息,一个总的趋向是美词化和尊老化,在尊老化方面更加显。 唐宋以后,由于理学加强,一些繁文褥节越来越多,读书人之间在称呼上也大做文章,称字,是为了表尊敬,但时间长了之后,渐感称字还不够恭敬,于是又有了比字更表恭敬的号。 五、号 号也叫别称、别字、别号。《周礼春官大祝》:号为尊其名更美称焉。名、字是由尊长代取,而号则不同,号初为自取,称自号;后来,才有别人送上的称号,称尊号、雅号等。 号起源很早,但直至六朝时期还不流行,葛洪、陶潜有号,当时多数人没有。到唐宋间才特别盛行起来,原因有二: 1 、伦理道德加强, 2 、文学发达,文人讲究文雅。至明清,由于文人范围扩大,加上帝王提倡,更加盛行起来。纵观古人命号特点,我们也可以概括为几条。 自号一般都有寓意在内。 1 、或以居住地环境自号:如陶潜,自号五柳先生。李白自幼生活在四川青莲乡,故自号青莲居士。苏轼,自号东坡居士。陆游,号龟堂。辛弃疾号称稼轩居士。明武宗朱厚照自号锦堂老人,明世宗朱厚璁自号天池钓叟,明神宗朱翊自号禹斋。乾隆晚年自号十全老人、古稀天子。咸丰(奕 )自号且乐道人。 2 、或以旨趣抱负自号:杜甫,自号少陵野老,一万卷书,一千卷古金石文,一张琴,一局棋,一壶酒,一老翁六一居士是欧阳修晚年的自号。贺知章,自号四明狂客;金心农自号出家庵粥饭僧,都体现了个人的旨趣。 3 、有些人还以生辰年龄、文学意境、形貌特征,甚至惊人之语自号。 辛弃疾自号六十一上人,赵孟 頫 甲寅年生,自号甲寅人;元郑元右,自号尚左生,明代祝允明自号祝枝指生,后在民间演变成祝支山。朱 尊,自号夕阳芳草村落,唐寅自号江南第一风流才子,普救寺婚姻案主者。徐树丕,自号活埋庵道人。 别人赠号主要有三种情况: 1 、以其轶事特征为号。如李白,人称谪仙人。宋代贺铸因写了一川烟柳、梅子黄时雨的好词句,人称贺梅子。张先因写了云破月来花弄影,浮萍断处见山影,隔墙送过秋千影三句带影字的好诗,人称张三影。类似例子再如:山抹微云秦学士秦观满庭芳词山抹微云,天连衰草。露花倒影柳屯田柳永,《破阵子》词中有露花倒影句。张孤雁张炎《解连环孤雁》。红杏尚书宋祁(工部尚书)《木兰花》绿杨烟外晓春寒,红杏枝头春意闹。现当代作家的笔名、艺名也可算入号的范畴,有的是自号,有的是赠号。郭沫若(笔名)原名开贞,巴金、夏衍、冰心全是笔名(自号),而非原名。艺号(赠号):张英杰盖叫天,牛俊国牛得草,荀慧生白牡丹,李慧敏白玉霜,毛稚黄毛三瘦。 2 、以官职、任所或出生地为号。王安石称王临川;杜工部(杜甫),贾长沙(贾谊);王右军(王羲之);汤显祖称汤临川;康有为,广东南海人,称康南海;孔融,曾任北海太守,人称孔北海;顾炎武,江苏昆山亭林镇人,人称顾亭林。清代民谣宰相合肥天下瘦说的是李鸿章(合肥人),司农常熟世间芜说的是翁同和为常熟人,时任户部尚书。 3 、以封爵、谥号为号。诸葛亮封武乡侯,人称武侯;司马光,封温国公,岳飞,谥号武穆。 宋以后,文人之间大多以号相称,以至造成众号行世,他们的字名反被冷疏的情况。苏轼一生有 14 类 38 个名号, 鲁迅 先生一生( 1881 1936 ) 57 岁,共用过 140 多个名号(主要是笔名)。 鲁迅原名周樟树,字豫才,改名树人。 1898 年,第一次用笔名,戛剑生、树人。 1818 年,《狂人日记》发表时,始用鲁迅笔名。三十年代后更多,最多的为 1933 年 26 个和 1934 年 41 个。这两年也是他的创作高峰,作品最多的时期。 由于号可自取和赠送,因此具有自由性和可变性。以至许多文人,有很多别号,多的可达几十个,上百个,别号太多,反成搅乱(郑板桥集题画。靳秋四索画),所以近代以后,尤其建国以来,文人用号之风大减,不少人发表作品不用笔名,就用真名。少数文人存有别号,多为 20 世纪三、四十年代前就出名的文人。如鲁迅曾自号书斋,绿林书室,且介亭;王力自号龙虫并雕斋;姚雪垠,无止境斋;叶圣陶未厌居,俞平柏古槐书屋,此可谓遗风。 宝玉又道 : 妹妹尊名是那两个字 ? 黛玉便说了名 . 宝玉又问表字 . 黛玉道 : 无字。宝玉笑道 : 我送妹妹一妙字 , 莫若颦颦二字极妙 . 探春便问何出。宝玉道 : 古今人物通考 上说 : 西方有石名黛 , 可代画眉之墨 . 况这林妹妹眉尖若蹙 , 用取这两个字 , 岂不两妙 ! 《红楼梦》第三回) 唐朝诗人王维,名维字摩诘。对于这个与中国人的名字大不相近的字,如果我们知道了维摩诘是佛教经典里的一个人物,而王维又是一个佛家思想的信奉者,同时如果我们又明白了古人名与字之间的这种扩展与被扩展、说明与被说明、描述与被描述的关系,则一切就晃然而大悟了。 韩愈字退之,岳飞字鹏举,朱自清字佩弦,钱钟书字默存人们选取与名的含义相关的字以表德行、特性,体现自我期待和精神追求,这是中国独特的语言文化现象, 名与字的意义相同或相近 例 1? 屈原,名平,字原。 广平曰原。 ? 班固,字孟坚。固、坚义同。 ? 蔡琰,字文姬。琰:美玉。姬:古代对女子的美称。 ? 欧阳修,字永叔。修:长。永:本指水流长,引申为长。名与字的意义相同或相近例 2? 诸葛亮,字孔明。明、亮义近。 ? 陆游,字务观。观、游义近。 ? 曹操,字孟德。德行、操守义近。 ? 张衡,字平子。平、衡义近。 ? 曾巩,字子固。巩、固义近。名与字的意义相关或相联例 1 ? 孔子,名丘,字仲尼。《史记孔子世家》:纥与颜氏野合而生孔子,祷于尼丘得孔子。 ? 孟子,名轩,字子舆。《说文车部》:轲,本义为接轴车。舆,古代马车车厢。 ? 张岱,字宗子。岱,泰山的别称,也叫岱宗,岱岳。 ? 名与字的意义相关或相联例 2 ? 唐寅,字伯虎。寅属虎。 ? 苏轼,字子瞻。轼:车前供人凭倚的横木。《左传僖公二十八年》:君冯 ( 凭 ) 轼而观之。 ? 苏辙,字子由。辙,车轮碾过的痕迹。由,经历,经过。《论语.为政》:视其所以,观其所由。 名和字的意义相反或相对例 1 ? 韩愈,字退之。愈、退义反。 ? 晏殊,字同叔。殊、同义反。 ? 朱熹,字元晦。熹,明亮;晦,昏暗。二字义反。 名和字的意义相反或相对例 2 ? 顾炎武,字宁人。武,泛指干戈之事。宁人,使人们相安无事。 ? 王念孙,字怀祖。既怀念孙,又怀念祖。相对。 ? 张九龄,字子寿。九龄,童子之寿也。 当然,由于词义的变迁,有的名和字在今天已经不容易看出它们之间的联系。如果名和字之间只是一种偶然的联系,则更不易看出它们的关系了。但是在古代,名和字总是有联系的,不可能彼此独立无关。
个人分类: 年华|6017 次阅读|0 个评论
写邮件署名是一种起码的礼貌
九顶山 2010-3-12 04:01
每年都会收到一些学生的邮件,询问 一些问题,通常情况下我会耐心答复,但是不时会收到一些匿名邮件,写邮件的学生表现出很迫切地希望我的回复。但是,我非常不喜欢与匿名者打交道,人与人的交往应该是坦诚以待的,如果连自己的姓名都不愿让人知道,又有什么理由得到对方的答复呢?写邮件不是网络聊天,署名既是尊重收信人,也是尊重您自己,每当收到这类邮件的时候总是感到现在怎么还有这么不懂礼貌的大学生,很无语。很抱歉,对于匿名邮件我一律不作任何回复!
个人分类: 科研动态|9157 次阅读|2 个评论
中英文姓名谈
cwhm 2009-7-24 23:15
中国名字是姓在前,名在后,如孔祥熙,英文名字则名在前,姓在后,结构为教名(firstname)+自取名(secondname)+姓(lastname)如WilliamJaffersonClinton(克林顿总统)和GeorgeWalkerBush(小布什总统),按照英语民族的习俗,一般在婴儿接受洗礼的时候,由牧师或父母亲朋为其取名,称为教名,也就是firstname。以后本人可以再取用第二个名字,排在教名之后,即secondname又称为middlename,最后lastname又称为familyname或surname,就是他们的姓。 first name/given name/Christian name second name/middle name Last name/family name/surname William(Bill) Jafferson Clinton (1)英文名字的缩写 英国人习惯上将教名和中间名全部缩写,如M.H.Thatcher;美国人则习惯于只缩写中间名,如GeorgeW.Bush。 (2)姓名前加人际称谓 在姓名之前有时还要有人际称谓,如职务军衔之类。Dr.,Prof.,Pres.可以用于姓氏前或姓名前;而Sir仅用于教名或姓名前。 (3)姓名的互译 (a)美国总统GeorgeWalkerBush,把此名字翻译成中文,也得遵循他们的习惯,翻作乔治.沃克.布什,而不能说中文译名就按中国人的习惯翻译成布什.乔治.沃克! (b)国家主席胡锦涛的英文翻译见诸报端和各大媒体的是HuJintao,也不可能按照英国人的习惯把它改成JintaoHu. (4)中间名名字中的辈分 孔姓是中国辈分最清楚地,五十六代到一百零五代,依次为: 希言公彦承,弘闻贞尚胤,兴毓传继广,昭宪庆繁祥,令德维垂佑, 钦绍念显扬,建道敦安定,懋修肇彝常,裕文焕景瑞,永锡世绪昌。 从清朝某个时代开始,孔子后裔统一用这个辈分表,按照辈分孔祥熙是孔令辉的叔辈,是孔繁森的侄辈。 英文名字也有辈分么? 在斯拉夫国家,middlename是父名之意,代表本人同亲属之间的关系。例如列宁全名是弗拉基米尔伊里奇列宁,伊里奇是父名。 欧美国家middlename有时会用某一个长辈的名字以表达爱和纪念,有时会用一个名人的名字以表达希望有那个名人的个性,一般说来中间名的纪念色彩较浓。比如,美国前总统克林顿的全名是WilliamJeffersonClinton。中间Jefferson是为了纪念美国总统ThomasJefferson。关于奥巴马总统如何解释自己的middlename可以看视频链接http://www.hxen.com/englishvideo/newsvideo/2009-02-05/67653.html 外人一般不称呼中间名,甚至有说法院不承认中间名是法定姓名的一部分,所以中间名常常采取略写和缩写,当有两个人Firstname和Lastname都相同的情况下,会用Middlename以示区别。 (5)出国签证护照办理 例:李小红英文名字应为XiaohongLi(Xiao与hong之间不能有空格) First Name Middle Name Family Name Xiaohong (N/A) Li 注意: (a)中国人没有middlename的,名和姓之间的名字一定要填(N/A),(N/A)必须打上括号() (b)如果护照上的英文名为LiXiaohong或LiXiaoHong,仍请填写XiaohongLi (6)查理七世,小布什又是怎么回事? 历史书中常见的英国国王名字查理三世(CharlesIII),爱德华二世(EdwardII),亨利七世(Henryvii),伊丽莎白二世(ElizabethII)等等。美国总统,我们知道有个老布什(GeorgeHerbertWalkerBush),还有个小布什(GeorgeWalkerBush),他们的名字又是怎么取的?欧美国家,有时爸爸和儿子取一样的名字,这样就有了几世几世的,还有就是爸爸叫SENIOR,儿子叫JUNIOR。 William H. Gates III KBE William H. Gates III Young William H. Gates William Gates third Bill Gates 威廉亨利盖茨三世爵士 威廉亨利盖茨三世 小威廉亨利盖茨 威廉盖茨第三 比尔盖茨
个人分类: 我思故我在|4719 次阅读|1 个评论
研究生姓名趣谈
weijia2009 2009-7-21 09:50
我们组有个硕士生叫淡墨,现在已经毕业了,正在美 国读 博士。当时我觉得这个名字有诗意,便跟她说,我猜你的名字是来自王冕的 我家洗砚池头树 , 朵朵花开淡墨痕里的吧?她说的确是她父亲当年从这首古诗里得来的 - 至今还没人看出来噢。看来导师要了解学生要先从名字开始啊。 我在上交大开门第一个博士生叫高先富,名字听上去很吉祥,让我联想到了科研经费,果然他来后我们组就逐渐有科研经费进账了,批次还很多,就是数额不太大。等到两年后组里又来了个博士生叫李后开,他们师兄弟凑成一副对联,组里才开始有大笔的经费进账。现在这两个顶梁柱都毕业了,一个在法国农科院做博士后,另一个在中科院做博后。两人都离开后,我都不敢看组里的经费帐目了。 现在年轻人时兴名字重迭,我们组也有媛媛、明明的,这种名字有一个很大的好处,外国人容易念,我们的明明在美国研究院里同事们叫得朗朗上口,而且是姚明的明嘛!而另两个博士后就困难了,名字很正常很中国,一个叫国祥,另一个叫云平,可把美国同事给整惨了,舌头怎么捋也发不好这两个音! 最有意思的是我们课题组曾经一度有王小荣、王晓艳和王小雪三位女生(两个硕士一个博士),她们发起文章来都是 Wang X. ,我甚至发 e-mail (和读 e-mail )都搞错过,真是把人 confuse 得一塌糊涂!问题之严重也让她们三人都成了名人了。 2008 年 2 月 14 日 那一期的 Nature 杂志在讨论科技论文中中国学者姓名问题时便开门见山地介绍了我们组这个极端的例子。记得当时 Nature 编辑部提出要张她们的照片,我把三个学生叫到徐汇校区的老图书馆前,当时下着雨,我找了把伞一打开,博士生李后开端起他那傻瓜机喀嚓一下,我一把大红伞下汇聚了三千金的照片就定格了。现在小荣和晓艳都在上海工作,照片上那个一半露在雨地里的小雪现在果然偏离了课题组所在地 跑到北京工作去了。 不仅仅是学生,有时候导师的名字也很搞。交大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副院长叫 贾伟平 教授,我不止一次地听人跟我抱怨说检索我们组的论文时总把贾伟平的论文包括进来,搞也搞不清谁是谁的。我跟他们说这还是小问题,我 和贾伟平 教授常在一起开会,不管是台上还是台下有人喊 贾 老师、 贾 教授、贾院长,我们俩都得抬头响应。经常开会让我们也成了好朋友和合作伙伴,最近我们还共同做了点事,发了篇文章。论文一刊出后看着作者姓名我就乐了,想对那些要分清楚谁是贾伟谁是贾伟平的同行们来说声 good luck! 下个月要去英国开会,前两天又收到组委会一个特别邀请函,说非常荣幸地邀请我主持其中一个分会,但我一看还有个共同主持( co-chair ),是加拿大 Univ British Columbia 的 William Jia 教授(贾韦国,也是我一个朋友)。难能可贵啊,这么大世界他们还真找到了两个 Jia W. 来搭档主持(一个不是综艺节目的学术分会),我只能用句经典的台词说 I 服了 you !
个人分类: 未分类|14972 次阅读|14 个评论
否定身份,儿子折腾事件一则
chrujun 2009-7-10 12:40
一天,儿子班上的同学集体到校医院打预防针。值班护士按照花名册一个一个学生打针。开始很顺利。当念到儿子杨君儒名字时,全场鸦雀无声,无人应答。护士又念了一遍儿子的名字,还是无人应答。护士正纳闷的时候,有个学生向护士指认了杨君儒。儿子急忙讲他不是杨君儒。护士怕出错,又问了班上的几个学生,大家都说他是杨君儒没有错。但全部遭到儿子一本正经,义正词严地否认。护士心里没有底了,是不是班上的学生搞恶作剧呢?要是这个小孩不是杨君儒,打错了预防针不是麻烦了? 护士赶快给儿子的班主任打电话,让她来认一下。班主任急急忙忙地赶到校医院。看见了杨君儒。你不是杨君儒是谁啊,要不要通知你爸爸来认你? 万般无奈之下,儿子只好认了。前后折腾了半个多小时,护士才把儿子的预防针打好。
个人分类: 儿童教育|3982 次阅读|2 个评论
丙寅大江行·01结伴东行
xu782219 2009-6-23 22:17
第一章 结伴东行 我刚把行李放好,坐在自己的铺位上喘口气,一个中年人──我房间的另一位旅客走来站在门口。他高矮适中,微胖,大眼睛,黑眼珠,双眼皮儿,尖下巴;着一身崭新的深蓝色毛料西装,内穿雪白的衬衣,领带打成蝴蝶结,皮鞋和头发全都是一样的黑又亮,显得十分洒脱。大而宽的鼻梁上架着一副红黑色宽框、大镜片的近视眼镜,脸色白晰而又透出红润,露出有数不完喜悦的神情。他给我的印象是光彩照人。相形之下,使我真有点自惭形秽。虽已参加工作近 30 年,但工资太低,时髦衣服买不起,合身的衣服也不多。自己发福得又太早,不到 50 岁就长得太胖了,以致肚子过大,很难买到合身的衣裳;而拙妻无文化,不谙裁剪和缝纫技术,所以只好仍然穿一件原来套棉袄穿的铁灰色涤卡旧中山装,蓝中长纤维裤子,都已有 8 年之历史,其所有能放开的缝都已放过(妻精于此道),洗得都有些发白(妻爱洁,洗得勤)。虽已步入中年后期,对衣着的过时不太介意,但在这样一位衣着整楚华丽入时的旅伴面前,脸还是不免发了热。 旅伴好象一点也没觉察到我的微妙变化(也许佯作不察),直率而大方地向我打招呼:刚到? 嗯。您去哪?因为附近就我们两个人,显然他是在同我打招呼。所以我立刻回答,同时随便问了一句。象北方人不管何时见面,总爱问吃饭了吗一样,是一种应酬,对方的回答不管是与否,问者根本不在意。 上海。您去哪?他倒挺在意,认真地回答着,随着进了舱门。他放下行李,坐在铺上,顺手从上衣口袋里掏出一包进口超长过滤嘴香烟,抽出一支递给我。我谢绝了他的香烟,但同样认真地告诉他我是去南京。 多大年纪了?他自己燃起一支烟,问。 49 岁。 属牛? 属牛。 三七年生? 三七年生。 几月? 7 月。 几号? 14 号。我不明白他为何象警察查户口似的问这么清楚,但这也没什么可保密的,所以都如实地回答了他。 阿拉晚生 36 天。侬为兄长,请多多关照。他对与我同年生感到兴奋,撇着蹩脚的上海腔。不知是为什么,常有人认为我是江南人,而他大概以为我是个上海人,要用家乡话同我对话,以示亲热。 巧遇。请不必客气。我是山东人,曾在上海工作过几年,能听懂一点点儿上海话,但是不会说,所以我仍然操起十足的山东味普通话回答他。 真是巧遇。他又恢复了普通话,但我们的确亲近了许多。 贵姓?他又问。 免贵。姓徐,叫徐无。您贵姓?我答,又回问。 姓杜,叫杜传。 其实我也可以姓杜。 怎么说? 因为我母亲姓杜。我是可以随母姓的。 那我们就是一家了。这就更加是巧遇了! 完全可以这样认为。 其实我也可以姓徐。 怎么说? 因为我奶奶姓徐。如果我父随母姓,我又随父姓,当然我也就姓徐了。 当然。 那我们就更加是一家了! 其实我还可以姓孙。 这又怎么说? 因为我妻子姓孙。 那又怎样? 我妻子姓孙,我们的孩子就可以姓孙。我们的孩子有我一半的血统,既然有我一半血统的他们可以姓孙,当然我也就可以姓孙了。 谬论!诡辩!──不过细想也有一点儿的道理。 不是有一点儿道理,而是有百分之百的大道理。 不过,若照此推下去,我们的血统关系网就非常之庞大了,谁姓什么姓都是有道理的,大家就都成了一家人。 完全正确。大家就是大的家,天下人是一大家。 中国人说,我们的始祖都是女娲用泥做成的;又说,我们都是炎黄子孙;西方人说,天下人都是亚当夏娃的后代; ...... 这说的是宗教神话,或者是人文意义上的传说;我们讲的是客观实际,与其涵义完全不同。 太平天国( 1851 ─ 1864 )农民革命运动的领袖洪秀全( 1814 ─ 1864 )在他的革命基础论理之一的《原道醒世训》中说:天下多男人,尽是兄弟之辈;天下多女人,尽是姊妹之群;何得存此疆彼界之私,何可起尔吞我并之念!这是提倡天下人是一家的正确理论。 那么你肯定是赞成地球村提法的了? 岂止是赞成!我简直是彻头彻尾的拥护,而且除了拥护它积极的环境意义之外,我特别拥护它革命的社会意义。 但是,同一个村的人也有矛盾,也会闹纠纷的。 矛盾是普遍存在的,当然村内的矛盾也总是免不了的。但那是属于邻里亲朋之间的矛盾,是比家庭矛盾略大些的矛盾罢了;而国与国、民族与民族、政治集团与政治集团之间的矛盾和纠纷,则往往是天下最尖锐最激烈最残酷的斗争、血腥的战争,你死我活,难以调和。如果它能降到村一级,那将是全人类目前最大的福祉;如果再能降到家庭一级,那就真正是天下太平了。功莫大焉! 这倒是不假。同一个村的人,虽有时闹纠纷,但大家相互关心、帮助却是经常的、真诚的。而且,全村人也都象同族人一样,划分了辈分,俨然有序,象是一家人。建立了地球村,全世界的人就都像一家人了。 岂止是全世界!有不少人认为,地球上的生命是从外星球传来的有机物质逐步发展进化形成的,我认为极有可能就是如此。若如此,那么我们地球人在外星球还有祖宗和亲戚关系。所以,我们还不能只局限在地球范围内称兄道弟,要与宇宙相和谐。 那我们就到宇宙空间去遨游,寻根问祖,串串亲戚。 愿与君同行。 一言为定。 稍顷,他又问:老兄做什么工作? 我告诉他我是在中国海洋科学城──青岛的一个海洋研究所的学报编辑,也做科技情报工作。他更感兴趣了,眼里泛着光: 我在大连的一个研究所工作,原来做过科技情报工作,也编过学术刊物。 这就更加更加是巧遇了。我简直有些惊喜。 咱们是同行,有共同语言。刚才我还担心遇不到个知音,这么长的旅途,那非得把我的嘴憋死不可。 那就请多多赐教。我使用了官话,虽然他已经把我当成了知音。 他严肃了面孔,直盯着我看了一会儿,没说任何话,转身收拾他的行李,不知是满意还是不满意。 我们都把洗刷用具取出,洗了一把脸,坐在沙发里,默默地吸着烟。我并无烟瘾,只是有时陪别人吸着玩儿,算是应酬,有人称这叫耍烟。我吸的是我消费标准中的高级香烟大前门,浅浅地吸进,缓缓的吐出。此刻,这位老弟憋死嘴的话,使我联想起了十多年前的一些往事。 人长着嘴除了吃饭喝水,就是要说话用的,有话说不出来自然心里很难受,所以总想找机会说,以免憋死嘴。这一点,那些退了休在家闲坐的人体会最深。人们常看到他们在大街上或茶馆里聚在一起聊天,热火朝天,津津有味,就是为了把话泄出来,交流交流。四川人摆龙门阵的嗜好,大概也是这个意思。但是,在十几年前的极左路线时期,话可不是随便可以说的。人们总结了 1957 年反右派以来的经验教训,谁也不愿因直言而戴右派分子或右倾分子的帽子,更不愿做张志新第二。所以,人们通常都备有用于不同场合的三套话:在政治学习会上说社论。谁也抓不住辫子;在家中对亲人说实话。除了文革中出现一些特例外,家中一般不大会出现告密者;出差在外,特别是在旅途中,在车上,在船上,在飞机上说真话,而且是最大胆的真话,隐藏在心中最深处的话都敢阖盘端出。旅客彼此之间并不相识,萍水相逢,并且很快各奔东西,谁也不会抓谁的辫子,谁也抓不住谁的辫子。所以,在旅途中,通过聊天最容易窥到人们内心深处的真情实感。 我的一个做人事工作的朋友奚元江,还利用这一点,躲过一场大祸。那是十多年前的事了, 1976 年,社会上盛传江青的丑闻和企图窃取中央大权的阴谋。我们青岛消息闭塞,知道的消息不多。有一次,奚元江出差北京,常驻北京的我们的老所长周迪同周老向他透露了一些国外对江青的议论和北京反江青的诗词,他脑子很灵,都一一记在了心里。奚是个心里有话藏不住而又很健谈的人,历史上多次吃过亏,本性使他总也记不住教训。这次回所后,一两天便说遍了全所。没多久,红色政权追查政治谣言,没费多少周折便查到了奚的头上。豪爽仗义的奚元江自然不能出卖周老,但又无法否认自己说过,因为他说过太多次了。所以,便在从哪儿听到上做文章,逃脱了一次灾难。 厉声问:你从哪儿听到的? 奚元江轻松答:北京始发的 3399 次火车上。 什么时间?问者边笔录边问。 上星期三早晨 8 点 32 分 43 秒。奚仍然满不在乎。 什么人说的?更进一步问。 一个着海军装的中年男军官。白净子,园脸盘,大眼睛,双眼皮儿,一口北京话。当时就坐在我的斜对面,靠窗子。奚详详细细地认真回答。 哪个单位的?叫什么名字?问者着急了。 实在对不起,在火车上萍水相逢,而且我又没料到你们对他这么感兴趣,所以我也没请教过他的单位和尊姓大名。奚两手一摊,好像很遗憾的样子。 那你为什么对那些反动诗词记得那么牢?问者严词质问。 因为我的记性还没有退化。奚坦然。 别人说一遍你就能记住吗?我写一首念一遍,看你能不能记住?问者出难题。 那得看你写得好不好,你要写得好,念一遍我也能记住;就怕你写不好。奚嘲弄问者。 问者明知这是奚元江自己编的故事,但干着急,无计可施;虽然凶神恶煞,也只能讨没趣儿。但这样的戏还是不知重演了多少次,直到四人帮倒台,问者才高傲地按兵;又直到广场事件平反,他们才扫兴地尴尬收兵。错是没有人认的,因为问者们吃了大半辈子的整人政治饭,他们从来就是一贯正确的。 现在,政策变了,人们敢于说真话了。眼前这位旅伴老弟要泄话,会更无忌讳了。且看他说得俗不俗,有味无味。 没大一会儿,他提议说:走,到饭厅去吃点饭! 不了,我这里有方便面,等会儿冲两包吃就行了。请您自己去吧。我的方便面足够吃三天的。 啊!他好像故意表现得突然醒悟,也让我方便一顿吧。咱们知识分子钱少,命苦,船上的饭咱们用不起。 我给了他两包方便面,两人都凑付了个晚餐。
个人分类: 未分类|3189 次阅读|1 个评论
'Trouble' Name Troubles me
pump 2009-3-10 00:35
'Trouble' Name Troubles me 当我还在母亲肚子里的时候,父亲就已经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确定了我的大名蒲应 ?。我自己以及我的家人都很喜欢这个名字,但是,它也给我和其他多数使用(主要是读、写、说以及电脑打字)这个名字的人带来了不少麻烦。 1 、很多人都不会读?这个字,常常被读错。最常见的错误是被读为龚,个别人将其读为袭。老公说没准儿还有人认为它该念粪,呜呜 。偶尔也有人念对的,上大学时有一位英语老师点名时念对了,我们班全体同学不约而同为那位老师念对我的名字鼓起掌来。 有很少人把我的姓也念错。有一位要好的朋友老称呼我为簿博士,我和老公多次在多种场合间接向他说明我是 蒲 博士,可总是不见效。最后不得已在他面前我只好认同他叫我簿博士。 很多人称呼我为小蒲,但是经常弄错音调,原本应该是 Xiao P ,可是很多很多人都叫我 Xiao P ǔ。刚开始我还能坚持说自己是 Xiao P ,但后来也被多数人同化了,在跟熟人讲电话时,也常常告诉对方我是 Xiao P ǔ。 我名字中间那个字是多音字,因此也经常被读为不同的音。事实上,连我自己都不确定这个字该读一声还是四声,家谱在某个特殊时期被毁了,因此目前无从考证这个应字到底该怎么读。 2 、我的名字被写错的概率也很高 蒲经常被丢掉草头,个别人士也是在我纠正过几次以后依然屡教不改,对此我也没招 / 辙。 应字倒是很少被写错,但也有人想当然的写为英。 ?不但经常被念为龚,也经常被写为龚。有的人有时候干脆就像过去的医生开处方一样胡乱的画几笔,不知情的人压根辨别不出到底写的是什么字。 更有甚者,把我名字三个字都写错。 3 、要给别人说清楚我的名字也得多花费一些时间 我常常告诉别人蒲松龄的蒲,但也许这个名人离我们太久远了吧,不少时候听者仍然一脸迷茫,我只好又改口说蒲公英的蒲,但仍然有不少人不识花草!再不行,我只好连比带划得说草头、三点水... 介绍应是没什么大问题啦。 介绍 ? 时总得说一下字的结构,上龙下天,或飞龙在天。如果有人问 why ,还得介绍一下该字的来历:中国五代时南汉刘 ? 为自己名字造的字,义为飞龙在天。 4、直到现在,很多人在电脑上都得花费好一会儿功夫才能找到 ? 这个字。 上小学时,除了我自己和家人之外,我身边的人几乎没人认识这个字。小学三年级时,一位热心的老师(是我父亲的同窗好友兼同事,而且当时并且从来都不是我的老师)对我说:你那名字太麻烦了,干脆把 ? 改成艳吧。我当时以为他是说着玩的,就随口回答了一句好吧。没想到他真去给我的班主任和各位 任课 老师说了,从此就用了差不多7年的蒲应艳这个名字。高中上了两年以后,我开始有点自己的主见了,于是就请求老师给我改回蒲应 ? 的名字。 上大学之后,电脑开始慢慢普及开来,但是一直没有在电脑上找到 ? 这个字。 工作以后的一段时间仍然找不到,凡是需要打字的地方总是找一个字代替,因此我的名字便有了蒲应演、蒲应彦、蒲应眼、蒲应燕、蒲应*蒲应龙/天等替身。后来我系的一位老教授(当时的系主任)终于在 WORD 的 符号里找到 ? 这个字了。 办身份证时,眼看别人都有了第二代身份证,而我因为公安系统的电脑字库里没有 ? 这个字而只能苦苦等待。我告诉户籍警说某某字库或 WORD 的符号里有,得到的回答是:我们公安系统规定了字库的,这个字库里没有。你到 * 月 * 日来问问吧。到了那一天,我如约而至,可是得到的答案是:现在还找不到这个字,你要着急你就去找市公安局。在等待和找市公安局二者之间,我还是宁愿选择前者。终于有一天,我等到了办理新身份证。 去银行或者邮局之类的服务柜台办事时,每次在好不容易弄清我的姓名后,柜台服务员总是打开各种字库伸长脖子瞪大眼睛紧盯屏幕寻找 ? 字。过去,服务员们总是劳而无功。现在好了,虽然花费半天的时间和精力,但总归是能够找到了。 老公每次去还房贷时,因为用我的户名,需要签字确认,每次递交签字后都要让提供证件核实姓名。因为收据上打印的是蒲应,我先生的签名却是全名蒲应 ? 。银行柜台服务员说:存折上写的是蒲应你就只签蒲应就是了。 另外说一下我的用户名 pump ,此名乃我先生所赐。因为我是分量偏重的人,被先生称为胖蒲,谐音就是 pump 。而且, pump 本意为泵,喻意动力之源,科学网博客用户名定为 pump ,也是希望能从科学网这个具有丰富信息和人脉资源的平台予我写博客的动力。我的邮件用户名为 pump3, 因爱听音乐,正好应了 Pu 的 MP3 。
个人分类: 未分类|4150 次阅读|4 个评论
I am Zheng-Ling YANG 杨正瓴
zlyang 2009-1-16 17:12
I am Zheng-Ling YANG . My name Chinese characters is 杨正瓴 ( 楊正瓴 ),its photo is . " Yang Zheng-Ling ", " Yang Zhengling " and " Zhengling YANG " are also my names in Chinese journals, because different Chinese journal has its appointed edition for the auctorial Chinese name to English. " Zenas " is my English name, which was used in the English classwhen I was a PhD student. 飞机超音速飞行
个人分类: 真傻个人材料|3998 次阅读|1 个评论
趣名乱弹
wangyk 2008-10-29 14:03
趣名乱弹 昨天,受我之邀请, CIGR 前任主席、 CIGR-EJournal 主编 Dr.Prof. Bill Stout 前来编辑部讲座交流。晚宴后我开车送他返回路上,有位作者打电话问稿,因开车不便话聊,就让作者发短信告诉我 第一作者是谁( 姓名),待我回去后处理。结果不一会儿,收到一条短信:我们论文的第一作者是刁明(谐音民)。您说我能不加快处理吗?!我们不能拿别人的姓名取乐,但有的名字也太让人忍俊不禁了。我知道的趣名还有叫麻硕士(实为本科,但早都是教授、博导了)、计时鸣(闹钟)、薛利红(雪里红)、申国旗(奏国歌)、 刘产(流产),杨伟(阳痿),赖月京(来月经),范剑(犯贱),夏建人(下贱人),姬从良(妓从良,妓,今又叫鸡,音更准确),朱逸群(猪一群),秦寿生(禽兽生),庞光(膀胱),杜琦燕(肚脐眼),杜子腾(肚子疼)等。 (阿宽 随笔)
个人分类: 幽默集锦|4699 次阅读|4 个评论
拼对你的姓名
wangyk 2008-8-29 03:57
拼对你的姓名 王 应 宽 2008-08-28 古云 : 遗子千金,不如教子一艺;教子一艺,不如赐子佳名。可见,姓名从古至今是多么的受重视。姓名并不只是简简单单的一个符号。姓名,传承了人的情、意、志 , 蕴涵了人的精、气、神。 与人交流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名字。很多时候都是先闻其名,再见其人。而在听到别人名字的时候,我们已经对这个人在心里有了一个初步印象,这就是姓名的一种信息传递功能。 因为中国汉字很发达,姓名文化也源远流长。中国人大都有一个字义考究、响亮动听的姓名。好的名字是身份的象征,也是素质的象征。中国人的汉语姓名一般较少出问题。问题大多出现在对外交流中用拼音代替汉字的英文名。同一个人的姓名在不同的场合拼写不一致,五花八门,莫衷一是。还有人拼音不过关,经常拼错自己的名字,试想作者千辛万苦完成研究写出一篇文章发表了,也被权威检索系统收录了,可是因为拼错了自己的名字,结果检索不到真正属于自己的文章,到头来白辛苦一场,岂不悲哉! 拼错姓名不仅造成交流上的不便和混乱,也给自己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带来麻烦。可见,正确拼写自己的姓名至关重要。 学者李霞的博文(中国作者姓名在国际英文科技期刊中的正确表述,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11147 )分析了目前中国作者在国际英文期刊中的各种表述及其优缺点,很有参考价值,但似乎没有最终回答什么是正确的表述?文章建议,作者要根据自身的情况,确定一种相对最佳的表述方式;而且一旦确定就不要更改,保证自始至终的一致性。还谆谆劝导作者在给期刊投稿注册时,一定要把 姓 (Surname/Lastname) 和 名 (Givenname/Firstname/Christianname) 填清楚,万不可因为一时的疏忽,两者颠倒了顺序。不但写对自己的姓名,还要写对其他署名作者的姓名。 最近笔者连续发表几篇博文 (1. 有关汉语拼音的法规、规范、标准 ,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5244 ; 2 中国人名汉语拼音字母拼写法 ,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5221 ; 3 汉语拼音方案及正词法 ,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5220; 4 《汉语拼音方案》是拼写中文人名地名唯一标准 ,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5219 ) ,内容都是关于汉语拼音方案及其相关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人名拼写法方面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力图帮助大家做到:拼对你的姓名。 要拼对自己的姓名,首先需要知道对错的标准。敝人的前几篇博文为大家提供了参考的依据。答案很明确, 《汉语拼音方案》既是国家标准又是国际标准,是中文人名拼写的唯一标准。 为贯彻执行此标准,还出台了相关的法律法规。 根据有关汉语拼音的相关法规和标准,笔者坚持认为: 中国人姓名的正确拼写方法是按照《汉语拼音方案》的标准拼写。即,中国人名一律使用汉语拼音拼写,姓在前,名在后,姓和名之间用空格分开写,姓和名的开头字母均大写,使用全名而不缩写。 与李霞博文总结的第一类相近。例如,钱学森、王选、诸葛俊在英文中分别用 Qian Xuesen 、 Wang Xuan 、 Zhuge Jun 的形式,这既与中文名保持了一致,又减少了中国姓名出现差错的几率。由于国内外的文献著录体系都要求姓前名后,且姓氏不缩写。当作为论文作者署名时,采用此方式的署名,作者的署名方式与该文作为参考文献被其他同行引用的著录方式也是一致的,这样就减少了转换之劳,减少了文献传播中的差错率。事实上,除了国内的主流媒体如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国日报(China Daily)、北京周报(Beijing Review)对中国人名采用这种规范的拼写;海外的一些主流媒体也采纳这种拼写,如CNN, VOA, BBC等华国锋的报道都采用规范的拼写名Hua Guofeng。 当根据标准和规范,确定好你的姓名的正确拼写后,你的姓名的拼音和对外交流的统一英文名字就此确定下来,如同你的中文名,印在身份证上,是唯一的、确定的。就要坚持使用,坐不更名,行不改姓,而不可朝三暮四,随意更改 。 著作权法赋予了作者署名权,署名权是人身权的一部分。 署名权,即表明作者身份,在作品上署名的权利。那么,属什么样的名,怎样拼写作者自己的姓名是作者的权利。只有正确的拼写自己的姓名,才能更好的保护作者的署名权,即使署名权受到不法侵害,也有助于确认身份,主张权利,挽回损失。 但如果作者自己的署名不正确,不一致,就会造成混乱,或不便于维护自身权利。当作者确定自己的姓名拼写方式后,期刊一般会尊重作者自己的选择。但如果所投稿的期刊要求作者改变署名方式,作者可以著作权赋予的署名权为由予以拒绝。这既是主张作者现在的权利,也为了更好保护将来的权利。 汉语的魅力无以伦比。但是,目前世界最先进的许多东西,我们追求的好东西,都是英文的。我们还需要用英文交流,但在对外的学习和交流中,中国人要坚持做到:拼对你的姓名。不必担心外国人不适应、不理解。随着中国的强大,汉语的强势会将汉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相信有一天,老外们会把中国人的姓名搞得很清楚!相信有一天,中文托福考试( TOCFL )会比英语托福考试( TOEFL )更热、更火爆。犹如网友们所预期的:以后中国强大了,叫老外考中文托福,文言文太简单,用毛笔答题,这是便宜他们,惹急了一人一把刀一个龟壳,刻甲骨文,论文题目就叫论三个代表。考听力用周杰伦的歌,《双截棍》听两遍,《菊花台》只给听一遍 , 告诉他们这是中国人最正常的语速 !
个人分类: 编辑视点|5562 次阅读|7 个评论
出版问答 (XIII) : 逗号,外加“乔治.布什”?
李霞 2008-7-7 01:40
1. 问 : 对下面这个认识是否可靠,我一直没有把握:西方姓名是姓在最后,但需要把姓放在前时(比如做索引),在姓后面加个逗号,后面的名仍然按照原来的写法,例如:正常姓名 Michael E. Porter; 姓在前的写法 Porter, Michael E. 答 :在索引 (Index) 里,总是姓前名后,便於查询。这个认识据我所知是对的。这种用法是期刊 ( 包括图书 ) 出版中的惯例,关键是中间的那个逗号,很重要,没了逗号,就全乱套了。 2. 问 : 在用于论文索引时,西方的人名一般都使用姓,例如上面例子,大家都用 Porter (在管理学领域人人皆知)。但有时似乎也看到一些仅用名字称呼的情况,使我感到迷惑。什么时候可单用名字或姓?或者都可以? 答: 在论文或其他正式出版物里,保险的选择是用姓,万无一失。用名是少数,可能作者之间关系密切。这里的差别没有明文条例可循。需要作者自己留心学习,多看,多思,多听,多想,多与外国同行交流。一句话,慢慢悟。 3. 问 : 俺觉得 “ 中文的双字名若表述为 S. G. ,即失去了中文姓名的文化内涵,等于说双字名中的每个字是可以独立存在的,这与前面讲到的中文双字名中每个字的非独立性是相悖的。 ” 固然有理,似乎也不必顾虑,就是代表两个汉字的拼音,又有何不可?反过来,为什么我们在汉语中,不要求 “ 乔治 . 布什 ” 按照中文名字的习惯,写成 “ 布什乔治 ” 呢? 答 : 是否“顾虑”是作者个人的选择,但两种表述的利弊已经讲明,不再赘述。 至於乔治.布什吗,我还真不清楚最早翻译外国人姓名时的考虑,不便冒然评论。如有高见,愿听其详。先谢了。
个人分类: 出版问答 (Q & A)|5670 次阅读|3 个评论
出版问答 (XII) : 怪怪的短横?
李霞 2008-6-30 03:56
问 : 双字名的缩写为何一定要写成 G.-Y. ,而不是 G.Y. ?为什么要加那个怪怪的短横呢? 答 : 很好的问题,我试着谈谈我的理解。主张将双字名表述为 G.-Y., 有以下几方面的考虑: 一是中文双字名的含意。比如李四光,“四” (Si) 和“光” (Guang) 组成双字名,“四光 ” 同时出现才算表述完整,所以在英文中用汉语拼音表述时,将“ Si ” 和“ Guang ” 平等组合,成为 “Si-Guang” 。之所以用短线,是借用了外国人姓名表述中的惯例,算是洋为中用。 外国人没有双字名,但有双姓 (Double Surnames) 。相爱的恋人结婚了,传统习惯是新娘放弃娘家的姓,改姓夫姓。比如姓 Smith 的小姐嫁给了姓 Williams 的先生,便由 Miss Smith 变成了 Mrs Williams 。但女权运动以后,许多人为了表示男女平等,将新娘和新郎的姓放到一起,中间用断线连接,组成双姓。比如 Smith-Williams ,子一代延用父母的双姓,缺一不可。中文的双字名用的短线,在此有异曲同工之妙。 用短线的考虑之二,是要和外国人名字的表述区分开。在英语里,除了名以外,还有中间名,而且一个人可以有几个中间名,比如 Jane Louise Kate Smith 。 Jane 是名 (First name) , Smith 是姓 (Surname) ,中间的 Louise 和 Kate 是中间名 (Middle names) ,多带有纪念意义。每个名字是独立的,可以单独表述和引用。在生活中,多以头一个名为主,也有以中间名为主的,但很少。在文字表述中,中间名多以缩写的形式出现,在全部缩写时,中间不用短线,表述为 J. L. K. Smith 。 中文的双字名若表述为 S. G. ,即失去了中文姓名的文化内涵,等于说双字名中的每个字是可以独立存在的,这与前面讲到的中文双字名中每个字的非独立性是相悖的。 出於以上诸多考虑,中国人的双名用短线连接似乎比不用更能体现中国人姓名的文化内涵,也更准确些,采用这样表述的中国作者很多。最大的额外好处是稍加点拨,国外的洋编辑们很快就能掌握这样一个基本点 --- 带短线的部分是中国人的双字名,不是姓,减少了许多不必要的变名为姓的低级错误。 至於怪怪的感觉,可能今后使用的多了就好了。想当年见到黄头发蓝眼睛的外国人,总觉得怪怪的,后来到处天天见,也就不怪了。 相关博文: 中国作者姓名的困惑 ( 上 ) 中国作者姓名的困惑 ( 中 ) 中国作者姓名的困惑 ( 下 ) 中国作者姓名在国际英文科技期刊中的正确表述 中国作者姓名在国际英文出版物中的 “ 麻烦 ” 何其多?
个人分类: 出版问答 (Q & A)|7939 次阅读|5 个评论
出版问答 (XI) :我的名字怎么写?
李霞 2008-6-22 04:11
问 : 我叫桂耀荣, 请问我发英文文章时是应该用Yaorong Gui、还是Yao-Rong Gui或者其他表述方式? 答 : 耀荣君的姓名表述,最好还是自己定。我的建议是GUI Yao-Rong,Yao-Rong GUI 都可以,但一定要前后统一。不论哪种,检查校样时看到G. Yao-Rong 时一定要改过来,而且要注明Gui是姓,Yao-Rong是名, 目的有两方面*: 一是在校样阶段明确地告知国外的编辑,GUI是姓,如果刊物对姓名表述的规定苛刻,一定要姓后名前的话,编辑可以替作者把姓名倒过来,变成Yao-Rong GUI 或Yao-Rong Gui。二是告知Yao-Rong是名,如果国外的刊物对姓名缩写的要求很苛刻,编辑还可以替作者按规定改写成Y.-R. GUI 或Y.-R. Gui。这样既符合刊规,又不会因为在国外发文章而改了姓。 说到这儿,我想借此机会就双字名多说两句。 以桂先生的名为例,“耀”和“荣”均是名字的一部分。虽然是一前一后,但意义是均等的,两个字同等重要,缺一不可。在正式场合下单称“耀”或“荣”均不妥,他人亦不知所云。故以汉语拼音表述时,最好用短线联接,并且每个字的头一个字母应该对称的都大写,故为Yao-Rong,而不是Yaorong,或Yao-rong。当一定要用缩写时,便可成为Y.-R.,而不是Y.,或Y.-r.。前者(缩写“Y.”) 丢了双字名的后一半,后者(缩写“Y.-r”) 既不规范,看上去也怪怪的,甚至让国外的编辑觉得有点莫明其妙。但据说国内的有些规定对双字名的表述与本人观点不同,要求作者写成Yaorong,或Yao-rong,也就难怪国内的作者们各行其事,一旦到国外的期刊上发文章就常常“误入歧途”了。如果国内的相关规定能够与时俱进,在原来的基础上加以改进就更好了,可以免去不少作者在国外期刊上发表文章时的遗憾和误会。 *注:多谢桂耀荣先生,允许他的提问以问答的形式登出。
个人分类: 出版问答 (Q & A)|7897 次阅读|12 个评论
出版问答 (II) : 作者姓名拼音和威妥玛
李霞 2007-10-31 05:30
问 :(中国作者姓名在英文出版物中的麻烦)用威妥玛拼音(韦式拼法)是否会好些呢? 答 :也许对外国出版人员和外国读者拼读中国人姓名有帮助,但不会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现在大部分中国作者对威妥玛拼音的使用并不熟悉。例如“张”,韦式拼法是“Chang”,“徐”是“Hsü”。潜在的隐患是外国人仍然不明白,而且中国人也不知所云了。 如何尽可能的保证中国作者姓名在国际英文出版物中不出错误,将要登出的博文“ 中国作者姓名在国际英文科技期刊中的正确表述 ”会进一步与大家讨论。 (背景资料:威妥玛拼音(Wade-Giles),又称威玛式拼音,韦氏拼音,韦式拼法。是由英国人威妥玛(ThomasFrancisWade,1818—1895)在1870年代和HerbertAllenGiles(1845-1935)发明的。为了方便外国人(主要是使用英语的人)学习和掌握汉语。这个方案以后被普遍用来拼写中国的人名、地名等,一般称为威妥玛拼音。1958年2月11日,中国全国人大批准颁布《中文拼音方案》后,威妥玛拼音停止使用。1979年起,联合国决定采用《中文拼音方案》。1981年8月,国际标准化组织通过决议,规定把《中文拼音方案》作为文献工作中拼写有关中国的名称、词语的国际标准。1997年美国国会图书馆采用汉语拼音方案。但在台湾,姓名和外交单位仍以威玛拼音作为译名标准。(主要参考 上海图书馆读者服务中心 网页)
个人分类: 出版问答 (Q & A)|6238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3 19:2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