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湖南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希望南方暴雨早日停歇
michael99 2010-5-15 16:10
南方近日暴雨连连,尤其是湖南境内。期望天公作美,早日停歇。 近期希望能到湖南一游,一直有这个愿望,可惜很难如愿。读研的时候没钱也没时间,工作的时候到是有点小钱了,可惜还是没有时间。唯有现在有点宝贵的自由时间,没有太多压力,而且工作几年也攒了几个小钱。希望5月下旬湖南能够天气晴好,致彼处一游。
个人分类: 旅游休闲|836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芒果精神
han5 2010-4-7 14:59
芒果精神   湖南卫视的台标原意为鱼米之乡,外形像一条鱼的鱼头,中间的空位如同一粒大米,象征 湖南 是鱼米之乡。而椭圆的形状和橙色的颜色,像极了一个芒果。所以观众们给它取了个绰号芒果台,湖南卫视似乎接受了这个绰号,其下属网站金鹰网的网络电视台则叫芒果网络电视台。2009年5月20日,其国际频道开播,呼号为湖南卫视国际频道,口号为快乐全球华人(Be Happy Be Chinese)。    芒果精神是指春天的灵魂,充满生机和活力,带来欢乐和喜庆.也寓意不断发展,勇于追求。   芒果树为热带果树,一般高为十米左右,高的可达二十五米,叶互生,长椭圆状披针形,全缘,新叶暗紫褐色。冬至春季开花,从顶部披散而下的圆锥小花,黄褐色至红褐色。据考证,在汉语中,芒果得名于西汉末年,属于岭南之果,难以在大词谱写的历史里现身。   古人见蜜蜂在芒果周围徘徊,以为蜂望其花而喜,人望其果充饥,所以最早称为蜜望,在印度则叫它阉罗。其实,蜜蜂并不喜欢芒果的漆酸味,不愿靠近花粉;人在树下眼巴巴的渴望,估计是唾液猛烈分泌,有一种酸的通感。芒果为卵形,其实更接近于肾脏。对这种把天空的弯月纳入至脏腑的隐喻式的感应造化,古人早就指出,除了有治疗头晕的作用外,肾脏一般的芒果,更具有壮阳、强精的扶正之功。   但植物学却告诉我们,芒果原产地是印度。公元六三二至六四二年,由法师玄奘从印度带回中国,与菩提树一样,成为佛国的不谢之花。玄奘《大唐西域记》记载说,秣菟罗(又作马图拉,印度佛教名城)土地膏腴,稼穑是务。奄罗果(芒果)家植成林,虽同一名有两种,小者生青熟黄,大者始终青色。再比如,摩晒西尊者到达斯里兰卡岛后,在山中遇见出游的斯里兰卡国王帝须。在一系列关于芒果树的有趣问答后,国王皈依了佛教,随后,几乎所有斯里兰卡人都皈依了佛教(详见邓殿臣著《南传佛教史简编》第8页(中国佛教协会出版社,1991年版)。 来自: http://baike.baidu.com/view/3390828.html?fromTaglist
个人分类: 文艺分队|1435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千里之外的湖南台湾等南方也出现浮尘天气
吴信 2010-3-22 22:11
据红网报道,受北方今年来最强沙尘天气影响,千里之外的湖南也出现浮尘天气。今天长沙空气质量污染指数达到 196 ,为轻度污染。长沙市环保局表示,每年 4 月份都会因为北方沙尘暴影响,导致长沙空气质量下降。为应对沙尘暴影响,长沙环保部门正着手制定沙尘暴环境保护应急预案。 据了解,去年 4 月 26 日,同样也是因为北方沙尘暴影响,长沙污染指数曾高达 443 。这些沙尘中含有很多颗粒物,它能长驱直入人体的眼、鼻、喉、皮肤等器官和组织,并经过呼吸道沉积于肺泡,有可能引起支气管炎、肺炎、肺气肿等疾病,严重的可以导致皮肤炎症、结膜炎等。   专家表示:沙尘暴是个全球化的难题,今后是否还会影响长沙,还很难说。沙尘由 3000 米到 5000 米以上的高空气流搬运,这种天气是不可阻挡的,但保护地面植被,能有效地减少地表土被卷走,对减轻沙尘危害还是有一定作用的。目前,长沙市环保局正组织环境监测、气象、大气等方面的专家着手制定沙尘暴环境保护应急预案,以应对沙尘暴再次来袭。据悉,应急预案将包括加密监测并发布空气质量变化状况、加密气象预测、加大路面冲洗力度、严格管理各类工地等措施。 3月21日下午,16时30分左右,记者走在街头发现全身都是细黄尘,原来北方强沙尘暴拂过福州,福州街头提早亮起路灯,路面仍是灰蒙蒙的一片。同时台湾北部、东北部今天也受沙尘暴影响,悬浮微粒背景值可能达三百微克,为正常值的六倍,空气品质达不良等级。
个人分类: 社会百态|2767 次阅读|0 个评论
不是说中国没有种植转基因粮食吗?湖南竟销售转基因稻种
蒋高明 2010-3-19 16:02
蒋高明 3月3日,关于转基因粮食,农业部在回答公众疑问时,声称没有种植过: 文章见: http://www.chinadaily.com.cn/dfpd/2010-03/03/content_9530147_2.htm 问:有人称农业部批准进口转基因粮食种子并在国内大面积播种,这一消息是否属实? 答:近日网上关于农业部批准进口转基因粮食种子并在国内大面积播种的消息不实,农业部从未批准任何一种转基因粮食种子进口到中国境内种植,在国内也没有转基因粮食 作物种植。 我国高度重视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工作。依据《条例》及配套规章,农业部对进口农业转基因生物按照用途分三类进行管理:一是用于研究和试验的农业转基因生物,二是用 于生产的农业转基因生物,三是用作加工原料的农业转基因生物。进口用作加工原料的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申请程序包括两个环节:一是境外研发商向农业部申请安全证书, 经我国第三方检测机构在中国境内检测,并经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评审合格的,由农业部批准发放进口用作加工原料安全证书。二是境外贸易商凭研发商获得的安全证书等 资料,向农业部申请每船进口安全证书,农业部批准后发放每批次进口安全证书。 截至目前,经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评审,已先后批准了转基因棉花、大豆、玉米、油菜四种作物的进口安全证书,用途仅限于加工原料。 农业部至今没有批准任何一种转基 因粮食作物种子进口到中国境内种植 。 3月11日,农业部长危朝安再次声明:国内无转基因粮食种植。 http://www.cnr.cn/allnews/201003/t20100311_506136066.html 近期农业部批准了两种水稻的生产安全证书,在两会期间又引起了讨论。危朝安表示,农业部审批发放转植酸酶基因玉米和转抗虫基因水稻安全证书,切实做到了评价指标科学全 面、评价程序规范严谨、评价结论真实可靠、决策过程慎之又慎。    他表示,发放安全证书是对科学家转基因生物技术研究工作及其成果的评价与肯定,并不等同于允许商业化生产。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还要进行比普通作物品种审定更严格的试验 ,以及严格的生产许可证和经营许可证审核,方可进行商业化生产。    危朝安表示, 农业部从未批准任何一种转基因粮食种子进口到中国境内商业化种植,在国内也没有转基因粮食作物种植 。农业部将本着高度负责任的态度,积极稳妥推进转基因生 物技术研发应用。 3月18日,《每日经济新闻报道》在湖南调查发现,中国种植转基因水稻已有多年,与农业部的回答很不相符。销售、种植、加工转基因水稻是否触犯了中国法律呢?转基因种子来 自何方? 湖南汨罗曾销售转基因稻种 疑已种植多年 2010-03-18 08:10:24 来源: 大众网(青岛) 跟贴 137 条 手机看新闻 http://www.dzwww.com/xinwen/guoneixinwen/201003/t20100318_5442049.htm 核心提示:湖南岳阳汨罗市种子销售公司曾经销售过2005年湖南怀化市非法种植的转基因稻种华恢1号、Bt汕优63。当地一位农户告诉记者,汨罗附近种植转基因水稻早就 有3-5年的历史了。 大众网3月18日报道 前天我的生意还正常,从昨天开始,销售直接降为零。3月17日,湖南岳阳汨罗市春光明媚,但汨罗市红花乡东冲村龙舟米厂的老板却面若冰霜,因为由其 工厂生产的大米刚刚被曝光含转基因大米。 龙舟米厂老板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承认,其加工的大米主要来源于汨罗市附近区域,但也有少部分来自湖北。 记者调查获悉,当地种子销售公司曾经销售过2005年湖南怀化市非法种植的转基因稻种华恢1号、Bt汕优63,不过目前记者并没有在当地发现有售。 2005年湖南怀化的转基因稻种很可能已流入其他省市,也许并非这两个稻种,而是由这两个稻种杂交而成的其他稻种。绿色和平组织食品与农业项目组主任罗媛楠17日表示。 龙舟米厂销售直降为零 龙舟米厂在当地有一定名气。不过,记者赶到米厂时意外发现大门紧闭。 一位50多岁的男子气冲冲走出大门,他自称龙舟米厂老板,但坚决不肯透露姓名。他说,自从媒体报道后,销售已经直接降为零。龙舟米厂老板表示,要么转基因大米真有人种 植,来自湖南或湖北;要么有人故意陷害,将大米掉包了。 米厂老板还告诉记者,3月16日,湖南省各级农业部门已经来到该厂,提取了5个样品回去检测。如果检测结果是转基因产品,那么他会承担责任;但是如果产品没有检测出转基因 成分,那我的损失怎么办? 转基因稻种曾在当地销售 到底龙舟米厂的转基因大米来自哪里?据一位米业加工的专业人士向《每日经济新闻》介绍,许多产品是有销售半径的,大米加工厂的采购半径更短,一般不会超过100公里。所以 ,龙舟米厂的大米大部分来自当地。 公开资料显示,汨罗市距离岳阳及长沙的半径均不到100公里,是周边城市著名的产粮区。《每日经济新闻》记者17日走访了龙舟米厂附近村庄、乡上种子销售点以及汨罗市种子销 售集中的劳动南路。当被问及是否有转基因稻种华恢1号、Bt汕优63销售时,大部分老板称:那是以前淘汰的稻种。同时,有老板明确告诉记者,前一种是早稻、后一 种是晚稻,大约三四年前卖过。 汨罗种植转基因水稻或已数年 那么,汨罗市这些年到底有没有销售或种植过转基因水稻呢? 3年前,汨罗确实有人准备去海南购买Bt汕优63,我们进行禁止,不过后来仍然购进了一部分,但已经没收,并早已销毁。汨罗农业局副局长王义平3月17日接受《每日经 济新闻》记者电话采访时表示。 但是,当地一位农户黄茂国(化名)则不以为然地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汨罗附近种植转基因水稻早就有3~5年的历史了,而且他家中种植的就是转基因水稻! 黄介绍,稻种是从当地水稻种植大户手中购买的,因为大户种得多,种子一般是通过关系到长沙购买,同时还可以通过一些种子公司购买到,但价格贵些。 黄的话可信度有多高?记者随后询问当地更多农户,但大多数人都一脸茫然,因为他们并不知道这些专业术语极强的名词,跟自己种植的水稻有何关系。 这几天农业部门成立了项目调查小组,均在汨罗市各个种子销售市场调查。王义平告诉记者,经调查目前都没有发现转基因种子。 种子抗病强不一定就是转基因 转基因水稻的一大特点是高产、抗病,记者走访发现,隆平种业的株两优30、神农大丰种业的神农大丰10、亚华种业的株两优02三种稻种,其稻瘟病综合指数只在1至 3级之间,用种子公司老板的话说是几乎没有病害,且产量高达600公斤/亩。当然,并非所有高产、抗病水稻就是转基因水稻。 你在哪里看到那种抗病虫害特别强的稻种?当记者谈及发现当地存在前述三种特别抗病虫、特别高产的稻种时,王义平副局长激动地在电话中反复追问这个问题。 最终,王义平还是平静地回答:这次转基因大米不太可能出自汨罗,而且稻种抗病虫性强,也并不一定就是转基因的。(每日经济新闻) 被绿色和平组织指责非法销售转基因大米,沃尔玛又有何反应?记者致电沃尔玛中国总部并告之采访意图,其相关人士称媒体负责人正在开会,需留下电话号码会后回复。然而, 直到当晚20时,仍未有回应。 (本文来源:大众网 )
个人分类: 环保呐喊|2911 次阅读|3 个评论
被“逼良为娼”的盐下水库---回龙圩乱砍滥伐调查纪实之三
heyujian 2010-3-19 01:48
回龙圩管理区回龙圩镇的盐下水库,她的建设,她的美景,曾是回龙圩人民的骄傲。但可恨的是,她美丽茂密的水源林早在 2004 年就被当地政府官员为了钱财砍得差不多了。这在 2004 年 CCTV 共同关注 栏目 中已有部分报道 (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02119 ): ... 回龙圩管理区回龙圩镇的盐下水库,周围 1000 多名村民全靠吃水库的水生活。水库周围多少年形成的茂密林地和村民们修建的防护林,保证了水库里的水始终保持清澈。然而就在今年 2 月初 ( 博主注 : 指 2004 年 ) ,回龙圩镇负责人不顾当地群众的一致反对,强行将水库周围 80 多亩的林地砍光烧净。据调查,在这次毁林事件中,共有 1300 多棵,约 400 立方米 直径 16 -30 厘米 ,高 10 米 的树木被毁 。 到了 2008 年,借冰灾之名,回龙圩的官员们更有持无恐,蓄意地对盐下水库区周边乃至整个回龙圩的森林进行了更大规模的官方三光政策:砍光卖光贪光! 然而,更匪夷所思的是,当地官员将本来美不胜收的盐下水库区砍得惨不忍睹成了无树的荒山小水塘,却又对外大做广告说盐下水库区风景秀丽,要招商引资在盐下水库建立什么水上生态娱乐休闲园(见回龙圩官方网 http://hlx.yongzhou.gov.cn/Article/2009-04-23/29.htm )。 ----请问这是否好比流氓无赖将一个本来很美貌的良家女子拐骗后,先糟蹋得她不成人样并逼良为娼,又以天下第一美女的虚假广告蒙骗客户上钩另大捞几把一样可恶? 这些官员如不是在开他们自已的玩笑就是想将可能的投资者当弱智玩吧?高尚湖区也如此,当地官员将本来好好的山砍得乱七八糟不成样子,却又胡说高尚湖树木参天风景如画要招商引资建度假山庄呢----呵呵,回龙圩培养出了一批自欺其人、不知羞耻为何物的人民公仆啊! 下面是我在 2010 年 2 月 10 日下午 实地拍得的部分盐下水库周边实景,山上几棵幸免于砍的殘树好象正无声无息地吊唁着被大批砍死的同伴们的冤魂,更衬托眼前曾经树木茂密、古树参天之地的萧瑟荒凉...。面对此情此景,只要你是有良心之人 , 如何不潸然泪下 , 继而生起对乱砍滥伐者的怒与恨 ? 在调查过程中,与回龙圩的乡亲们一谈起近年来成片成片的参天大树恶意被砍、树林成荫之美景恣意被毁,乡亲们就情不自禁民情激奋狠狠来上江永 女书 土话遣责回龙圩的贪赃枉法者: 真得娘啦帕 , 树康波勒 , 笛雷伯的坏肝 , 吗好会场 !( 注译 : 操他娘的 , 树砍得败光了 , 招雷劈的坏官 , 没得好下场 ) (未完待续 ....)
个人分类: 湖南永州市回龙圩乱砍滥伐、违法乱纪系列报道|6243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 中央电视台《共同关注》栏目:湖南荒唐退耕为还林
heyujian 2010-3-12 00:37
网上有一些与回龙圩有关的内容,很有趣, 在此先转载2004年中央电视台《共同关注》:湖南荒唐退耕为还林( http://news.sohu.com/2004/03/19/87/news219508747.shtml )。 好几年过去了,报道中提到的问题不仅基本上没有解决,类似的事件在回龙圩反而越演越烈更变本加厉。。。 2006年后回龙圩退耕还林项目已基本结束没有多少油水了,于是发展为大面积砍树。 他们将省级公益林高尚湖,双龙水库、回峰水库等水源林以及回峰大岭的风景林和水源林以及各村前村后的松林数万立方米的资源低价低立方数卖给承包商(仅约270-340元/立方米)让他们砍光卖光。承包商将树砍后转手高价(至少560元/立方米)卖出赚取非法高额利益,但却不按森林法要求补种树木,即砍了就拉倒。。。 以2009年的承包合同为例,270元/立方米卖给承包商,但匪夷所思的是合同中却又明确说,回龙圩要补偿回扣给承包商150元/立方米!即回龙圩树仅值120元/立方米? 与市价的巨大差额到哪里去了? 种种证据已表明:当地不良官员与承包商相互勾结严重破坏国家森林资源,涉嫌严重渎职、失职和以权谋私让国家蒙受重大损失等恶劣犯罪。。。! 何时, 党纪国法与公平正义在回龙圩这片土地上才能真正得到鄣显,不被上级执法监检部门遗忘? 共同关注:湖南荒唐退耕为还林 NEWS.SOHU.COM  2004年03月19日18:31  来源:CCTV《共同关注》 页面功能【 我来说两句 】【 我要揪错 】【 推荐 】【字体: 大 中 小 】【 打印 】【 关闭 】    演播室   民生、民情、民意,观众朋友中午好,欢迎您走进共同关注。退耕还林、荒山育林是我国政府在上世纪最后的十年,为新世纪中华民族可持续发展作出的重要决策。然而这项被老百姓称为改变中国生态环境,农民奔小康的希望工程,在湖南省永州市回龙圩管理区却成为少数人欺骗国家 document.write(" ");ad_dst = ad_dst+1; 、坑害百姓的主要手段。最近当地的群众向我们反映说,现在一些人正在大肆毁林开荒,当地成片的山林正在倒下,原有的大量林地却被重新用来退耕还林。我们的记者迅速赶往现场进行调查。    正文   眼前的景象似乎告诉我们,这里刚刚发生过一场森林火灾。在一片面积超过百亩的山坡上,残存的林木已经被大火烧成黑色的树干,黄色的枝条。但火烧过的迹地上却又表明,这里的林木在火烧之前就已经被砍伐过了。而这种状况,记者又在当地多个林地发现。    现场   各位观众:这里是湖南省永州市回龙圩管理区的一片坡地。从这里看过去,这片坡地的坡度已经超过了60度。原来这里长满了成年的松树,但到了去年11月,这里的松树被砍光烧净,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正文   2003年11月7日下午4点左右,回龙圩管理区兴隆办事处所管辖的甘头源村上百亩的山坡林地,浓烟滚滚,火光冲天,林地中的成年马尾松和大片的油茶树便在这火光之中化成了灰烬。正在林地旁边不远处向农民收购柑橘的甘头源村村民刘晓光正好目睹了这一景象。    同期   甘头源村村民刘晓光描述当时的景象,结尾是兴隆办事处党支部书记欧阳松林放火烧的树    正文   这一大片的林地生长在一片山坡上,山坡的总坡度在25度以上。据甘头源村老生产队长刘水养介绍,这里的树木基本上都是马尾松,是上世纪50年代人工栽种的,已经有几十年的树龄了。    同期   甘头源村村民刘水养:50年代种的马尾松    正文   在这片被烧毁的林地中,村民们一棵树一棵树的数过来,一共有超过700棵成年马尾松被毁,还有大片幼树。总面积30多亩。那么,回龙圩管理区的干部为什么要带头烧毁林地呢?    同期   村民:就是把这片林地砍了卖钱后再把山卖给张水生。    正文   张水生也是甘头源村的村民,去年9月他与回龙圩管理区兴隆办事处签定了承包这片林地的合同,按照兴隆办事处的要求,这片原来长满马尾松和油茶树的林地,将改种橘树等经济林。当地办事处在与张水生签定承包合同后,将山坡上的所有成年林木砍伐一空。    同期   张水生:不是我砍的,是村委会砍的    正文   随后,兴隆办事处主任欧阳松林亲自放火烧山。结果在烧山的过程中,由于打出的隔离带过于窄小,林火随风穿过隔离带,造成另外16亩林地被烧毁。刘晓光等村民将兴隆办事处放火烧山毁林事件告到永州市林业局,当地林业主管部门对责任人依法进行了处罚。   当刘晓光等村民在这片烧过的林地重新栽下树苗后,当地政府有关负责人的答复真让他们哭笑不得。    同期   刘晓光:告诉我们就算我们是荒山育林了。但每亩还要收我们6块钱的育林费,说林权证还要等以后再发。    正文   现在,张水生已经动用推土机将一部分山林地推成了耕地,准备种植橘树。当记者在现场采访时,正巧遇见张水生在耕地上清理树枝,但他拒绝接受采访。   成片的林地被砍光烧尽,然后再育树造林,这其中有什么奥秘呢?回龙圩管理区负责人坦诚回答了记者的疑问:    同期   回龙圩管理区党委书记欧学勤:不排除干部与群众争退耕还林指标的可能。    正文   据回龙圩管理区负责人介绍,这场甘头源村的林地火灾发生后,管理区经过调查得出结论:管理区下属的兴隆办事处负责人欧阳松林曾与张水生达成交易,利用办事处可以向群众下发退耕还林指标的有利条件,想钻退耕还林政策的空子,与张水生共同把这片林地变更成为荒地,进行退耕还果。粮款收益双方分成。    同期   回龙圩管理区党委书记欧学勤:这种现象比较多。   回龙圩管理区副主任何斌:我们要求他立即退耕还林,但不享受退耕还林的政策。    正文   那么,这种现象是个别人的行为还是当地普遍的现象呢?记者在回龙圩管理区的十工湾村采访时,巧遇一户村民正在焚烧林地。在这片面积4亩左右的林地中,粗大的松树和成材缓慢的油茶树已经被砍伐光了,只剩下一些树根在烈火中燃烧。    同期   你烧这些林子要干什么   村民:这座山我们买下来了,要退耕还林。    正文   而在回龙圩管理区另一片林地里,八工湾村村民李运红一家也正在焚烧残留的树枝和一些树根。    同期   李运红:我们与办事处签定了承包合同,在这里退耕还林。一亩地有300斤谷,有20块钱,有6亩地。这里的树办事处砍了运走了,我们要翻地后中经济林。    正文   原来,当地村民焚烧林地都是为了一个目的:退耕还林。在国家退耕还林的政策中,规定符合退耕还林条件的必须是25度以上的荒坡耕地,不包括现有林地。据了解,回龙圩管理区地处湖南与广西交界处,地势以山地为主。自然气候湿润,雨量丰沛。森林覆盖率达到52%以上。林地面积达到60000多亩,林木蓄积量在19亿立方,属于林木富集地区。由于交通和管理体制的限制,当地多年来一直是国营农场的管理体制,以传统农业和少量经济作物为主,财政比较困难。林木成为当地的主要资源之一。自国家减轻农民负担和退耕还林政策推行以来,尽管回龙圩管理区政府多次向基层镇和农业办事处的干部强调退耕还林的重要性和政策界限,但却始终无法有效遏止基层政府一些人把退耕还林当成为自己谋福利的做法。区内各基层政府认为这是降低农民负担,财政收入减少后的又一生财之道,于是从去年下半年以来,各乡镇、办事处首先对当地现有林地中的树木进行有计划的大肆砍伐,将成批的木材卖给个人或者木材加工厂。管理区政府负责人承认,林区内超限额采伐和无证采伐的现象屡禁不止。为了进一步谋得国家退耕还林指标和兑付的粮款,回龙圩管理区下属的兴隆办事处和回龙圩镇政府一些人在毁林以后又擅自变更林地性质,将有国有林地变为荒地与村民签定30年承包合同,不但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而且借承包骗取国家退耕还林的粮款。这样一来,先砍树,再发包给农户,一块林地就让当地政府某些人上赚了两次钱。    同期   村民李运红:一亩地承包款300块。    正文   在当地的一户不愿透露姓名的农民家中,记者看到了回龙圩管理区兴隆办事处与村民签定的承包合同。合同中写明的是承包荒山,但当村民领着记者来到这片荒山时,看到的却是这样的景象。    同期   他们把树都砍完了,好几百亩。然后当成荒山承包给我们。    正文   然而回龙圩管理区林业局局长卢武金却称不知此事,认为承包给农户的不是荒山,是火烧迹地。而据记者在管理区内的调查和管理区有关负责人的证实,这样的荒山现在已经达到数百亩。据多个自然村的村民们介绍,在最近的三个多月的时间里,砍伐林木,火烧林地的场面,在回龙圩管理区100平方公里的范围内不是少数,几乎每天都不断有斧锯的砍伐声从各村镇的林地中传出,不断有树木燃烧的浓烟和火光映红了天空。就在这样的形势下,回龙圩管理区内许多山坡变成了黑色的荒地,火烧过的迹地中一棵棵粗大树根令人触目惊心。   这里是回龙圩管理区回龙圩镇的盐下水库,周围1000多名村民全靠吃水库的水生活。水库周围多少年形成的茂密林地和村民们修建的防护林,保证了水库里的水始终保持清澈。然而就在今年2月初,回龙圩镇负责人不顾当地群众的一致反对,强行将水库周围80多亩的林地砍光烧净。据调查,在这次毁林事件中,共有1300多棵,约400立方米直径16-30厘米,高10米的树木被毁。    同期   回龙圩镇村民卢:我当时都求他们了,不要毁了这片林地,但他们根本不听。    正文   村民们说,回龙圩镇的干部是拿着省里批的采伐证来的。但采伐证上所标明的采伐地根本就不是盐下水库周围这片林地。    同期   村民:采伐证上的大罗圩林地是水库的山后,森林法上明确规定水库边上2米之内的防护林是不能采伐的。    正文   在这张采伐证上,清楚地写着采伐的地点、数量和采伐的方式,并明确要求采伐者必须在今年3月10前完成林地更新。但目前,这里没有任何更新的迹象。更有甚者,为了达到骗得国家退耕还林政策,应付上级退耕还林检查的目的,当地政府的一些人还让农民在烧过的林地上把树根全部刨出来或者彻底掩埋掉。村民们反映说,镇上的干部们说,如果谁想要得到退耕还林指标,就必须按照他们说的办。    同期   村民:干部们让我们必须把树兜全部刨出来,实在刨不出来的必须把它和土地齐平,再盖上土,让检查的人看不出来。而且,平一亩地,还要砍山上两亩树林。    正文   这又是为什么呢?当地林业局负责人告诉记者,截止目前,管理区内去年退耕还林的3000亩指标还没有完成。而近一阶段相对集中的毁林烧山,正说明当地急于将去年的指标完成并争取到今年退耕还林的新指标。    演播室   由此看来,回龙圩管理区一些人的做法确实是耸人听闻了。在记者的调查中发现,回龙圩管理区一些干部一方面乱砍滥伐,破坏林木资源,千方百计把林地变为荒山,骗取国家退耕还林指标;另一方面当当地群众认识到退耕还林政策是党和政府为农民谋利益奔小康的利民方针后,却得不到退耕还林的指标。其原因就是有相当一些人利用职务之便,将国家退耕还林的指标揣到自己的腰包,成为少数权利拥有者与民争利的途径。    正文   国家退耕还林政策推行已经几年过去,但到了去年下半年,回龙圩管理区的群众才对国家这一政策从不认识到望眼欲穿。几年间,整个管理区30000多人口中,只有极少数人得到了这个指标。甘头源村村民刘晓光就是其中一个。而他也是甘头源村唯一的一个。一片刚刚被火少过的林地边,就是刘晓光的得到的6亩退耕还林地。据了解,这片退耕还林地原来也是一片油茶林地,当地政府在将地里的油茶树和一部分松木当作杂树砍完,重新翻犁之后,将这片林地变成荒地承包给刘晓光。    同期   刘晓光:整个村子就我有指标,是我跟办事处的人头熟要来的。    正文   就在不久前,刘晓光承包的这片荒地旁边,一场人为的林火不但烧光了原有的林木,而且将刘晓光已经种植在承包地里的树苗大部分烧死。现在,刘晓光只拿到了退耕还林政策中一亩地300斤谷子,20块钱的管护费却没有着落。回龙圩管理区有关负责人对此的说法是由于刘晓光管护不好,需要他自己重新买树苗补种后,再考虑是否给他管护费的问题。    正文   在记者的采访中,当地很多村民对退耕还林指标如何下发都不知道,只知道退耕还林是当地干部自己口袋里的,想给谁就给谁。   当地回峰林场的职工也通过电话向我们举报干部们所占有的退耕还林指标。   当地林场职工还举报说回龙圩管理区林业局局长卢武金的哥哥卢石金将塘井20亩长满油茶树和松树的林地毁林并进行退耕还林地。对此林业局长卢武金承认给他哥哥20亩退耕还林指标是事实。但他同时称,这是在当地群众对退耕还林政策不认识的情况下,他做出的表率行为。   在回龙圩管理区政府,一份关于确认荒山承包合同、解除林地转让合同的决定也证实了农民们的说法。在这份决定中,经回龙圩管理区确认有效的荒山承包合同共有12份,而包括回龙圩镇、各农业办事处、回峰林场在内的各基层单位,在未经管理区授权擅自转让、承包给个人经营的合同就有22份。管理区政府已经决定撤消这些未经上级政府确认批准的退耕还林承包合同,同时要求关闭管理区内所有木材加工点和加工企业,已经造成国有林木资源流失的,由责任人按退耕还林政策要求必须还林,同时不得享受退耕还林政策。但当地对一些人毁林后再退耕还林造成的国家林木资源损失和粮款流失如何纠正,管理区政府至今还没有一个准确的说法和有效的办法。    演播室   退耕还林,荒山育林本来是党和政府为广大农民群众脱贫致富,同时恢复我国生态环境做出的利国利民之策。但是湖南省永州市回龙圩管理区的少数干部却把这么一个好政策当成为自己谋私立的手段。客观地说,回龙圩管理区的主要负责人在执行这一政策时的确做出了大量的工作,而且对已经出现的问题进行了一些纠正,群众口碑也不错。但是当地基层干部大量用退耕还林指标为个人谋私立,给国家和农民造成的损害也是不争的事实。由于相当多的退耕还林指标已经分给了当地干部和他们的亲属,当地政府表示目前收回重新发包没有政策,也不能造成更大的损失。当地群众为我们算了一笔帐:一个干部分了45亩退耕还林地,8年内他将得到近万元的退耕还林粮款补助。那么,这样的好事为什么不能让更多的贫困山区农民去得到呢?回龙圩管理区的干部们是否应该认真地反思一下他们究竟是如何勤政为民的呢?感谢收看共同关注,我们明天再见。
个人分类: 湖南永州市回龙圩乱砍滥伐、违法乱纪系列报道|4063 次阅读|1 个评论
住院
liuxiaod 2010-3-10 23:49
在湖南医学院有一间大病房,据说住在里面的病人没有一个能活着出来,我的病房就在隔壁,心里很担心,怕被医生推到大病房里出不来了。每天都能看到新的病人被推进去,去世的病人被推出来,非常频繁。有一次,因为没有床位,一个重病的小男孩被临时推到我的病房,刚进来的时候还神志清醒,但是到了晚上10几个医生护士围着他抢救,那天晚上我一直睡不着,人影恍惚,第二天醒来非常安静,对面床上干干净净,父亲告诉我小男孩抢救无效在午夜一点去世了。 后来曾到大病房参观过一次,病房是圆的,可能是以前的舞厅,呈放射状放了10几张床,里面的病人看上去都很安详,没有想象的那么恐怖,大概他们都不知道关于大病房的传闻。在病房外有一间教室,有学生在上课,教室前有一个人体骨架,我以为是人骨做的,很不舒服。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1307 次阅读|0 个评论
你死是为了谁!——还原身边的抗战史(组图)
adamliu800 2010-3-9 19:19
林徽因在她的诗作《悼三弟》中悲怆地写道:而万千国人像已忘掉,你死是为了谁! 那是一场离我们并不遥远的民族战争,那是一场争取民族独立的生死之战, 3000多万中华儿女,为之献出了宝贵生命。正面战场22次大会战的壮怀激烈之于今天的我们,的确有些陌生。除了以地名命名的名称(如:徐州会战、南昌会战和武汉会战等)让人约略能估摸出大会战的方位,至于其他信息,知之甚少。我们真的已经忘掉,亦或是从未记起。最近,我无意间阅读了《读库》0903期中的一篇长文《这是湖南。1937-1945。》对那一段模糊的历史进行了重新梳理,也对脚下这片热土有了更深的感情。 这里是南岳衡山旅游景区中一处游人稀少的景点。(本人去过几次南岳,从未踏进去半步,深感愧疚!)南岳忠烈祠,这是当年以国民政府名义所建的大陆唯一纪念抗日阵亡将士的大型陵园,说它唯一并不是因为别处没有抗日纪念陵园,而是因为所有抗日阵亡的英魂曾被宣布一体入祠祀享。忠烈祠内更是立有抗日阵亡将士总神位(如下图)。 有人曾在九一八网上祭奠堂中发出这样的感慨:想在中国找一个给英雄下跪的地方。我想除了人民英雄纪念碑前,这儿也是每一个中华儿女应该跪拜的地方。当时的国民政府为什么要把这样一个重要的纪念陵园设在湖南?这不得不把大家的视野拉回到 60多年前的抗日战争硝烟中。 1938 年,武汉、广州等大城市相继陷落,日本方面战线过长、兵力分散,希望通过集中优势兵力,尽早结束战争。遂于 1939年9月发动了第一次长沙会战。中国军队在第九战区司令长官薛岳的指挥下,凭借着岳麓山的有利地形和周密的战前部署,打出了国威,粉碎了日军速胜的梦想。从此日军改变策略,以战养战,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两年后,日军卷土重来,第二次长沙会战他们人没有占到多少便宜。此两战未分胜负,我方将士伤亡更是超出对手。国军将士用生命诠释了保家为国的决心。太平洋战争爆发不到一个月,1941年12月23日,日军又发起了第三次长沙会战。中国在前两次长沙会战的基础上进一步总结经验,进行防御作战。此役,日军遭重创,被毙伤5万余人(我军伤亡人数为2万8千多人)。中国军队在英美军队萎靡于太平洋战场之际,以一场名副其实的大胜赢得了世界的尊重(长沙大捷是太平洋战争爆发以来,盟军在太平洋战场上对日作战取得的首场大捷,并且完全依靠的是中国自己的军队和指挥人员)。 今天,长沙城已焕然一新,我们晚辈可能不知道,岳麓山、南门口、八角亭、韭菜园、浏城桥、金盆岭和湘雅路这些熟悉的地名,曾是国军将士与日军殊死搏斗的旧战场。一寸山河一寸血,我们脚下的土地曾被英烈们的鲜血染红。 去过湖南大学的人多半向往着千年学府岳麓书院。在去往书院的路上(走校园内,非旅游观光车道),有一处历史遗迹容易被人忽略,那便是湖南大学图书馆遗址(如图),它毁于日军的轰炸,由此,我们可以想见当年国军保卫长沙之艰难。 岳麓山留下的战争遗迹不多,历尽风云,留下了埋葬忠骨的陆军七十三军抗日阵亡将士公墓。由三湘子弟组成的陆军第七十三军于长沙外围抗击日军。该军所属暂编第五师师长彭士量及将士,第七十七师、一九三师、五十师及军司令部直属部队众多官兵壮烈殉国。 1946年春,最后一任军长韩俊指令专人督修公墓于此。公墓墓碑一侧是蒋中正(已被凿去)敬题的精神不死。 碧血丹心光耀天地,名山忠骨万古长存。英雄莫问出处,他们为了这个国家,为了这个民族,抛头颅、洒热血!他们应该被我们记住,他们也是最可爱的人。没有他们的牺牲,就没有今天的我们。长沙会战只是湖南四大会战的开始,之后的常德、衡阳、湘西三大会战更加悲壮雄魂 !我会以时间为坐标,继续寻访和梳理凝聚着民族之魂的动人历史。 注:本文图片来自于网络和自己的拍摄,没有任何商业用途,仅供欣赏,特此致谢!
个人分类: 历史人文|5989 次阅读|9 个评论
美丽而纯朴的湖南德夯
antiscience 2010-1-4 14:38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4427 次阅读|0 个评论
立案调查, 潇水之源的重生机会
heyujian 2009-12-22 09:20
经爱护环境的广大有良知的乡亲们的共同努力与协助,省林业厅对高尚湖乱砍滥伐事件(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52312 ;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59642 )高度重视,在12月2-9日的实地调查基础上,根据事实, 肯定了我举报的基本情况, 进入了立案调查阶段,昨天省厅已派来由省市县三级组成的共十几人的工作组到回龙圩进行更深入的调查,据说将为期十几天。 回龙圩的回峰岭区,属都庞岭山脉之一,她曾经的茂盛森林提供了高尚湖和回峰水库等的清澈水源,形成了当地也曾经很美丽的水量充足的回龙河--但回龙圩现在经常缺水!回龙河从江永白水村溶入潇江,是承载着湖南人民许多美丽传说的潇水的主要源头之一。潇水与湘江在永州平洲岛汇合,流经衡阳、长沙进入八百里洞庭,然后入长江...。她哺育和形成了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宝贵精神财富:潇湘文化。调查组的到来,让这潇水之源终于迎来了有可能恢复生机的一天,这是人们保护环境的成功,是民主与法治的成功,更是公平与正义的成功! 为了将潇水之源之一--回龙圩高尚湖的乱砍滥伐事件搞个水落石出,真相大白,请乡亲们实事求是向调查组提供线索和事实,积极主动配合调查,依法为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尽力,举证并掀出破坏我们美好家园的违法乱纪者,让我们的家乡能从此休养生息渐渐恢复往日的美好。 我知道,由于种种原因,许多乡亲有后顾之忧, 但 真的就是真的,假的就是假的,已砍得惨不忍睹的光秃秃的巍巍回峰岭就是铁证! 乡亲们,请为我们的家园仗义直言,为潇水挺身而出! 依法保护我们的家园! 附: 基本案情 (详情请读专栏报道: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index1.aspx?typeid=101994userid=111310 ) 1)承包商贺汉平2007年即砍伐回峰水库坝区山头达3000立方米防护林,造成坝区山头大面积水土流失和塌方--现仍没有恢复! 2)2008年承包商贺汉平假冰灾之名砍伐高尚湖区省级公益林,先砍活树再砍真正冰死之树,方圆几里山头的原始次森林破坏得荡然无存,惨不忍睹!--存在明显的故意乱砍滥伐行为! 3)2009年1月到8月,在无采伐证情况下,承包商贺汉平进一步对高尚湖区进行掠夺性的扫尾性砍伐!在当地人民的民愤下,8月初才补办采伐证。即2009年1-8月涉嫌是无证乱砍滥伐! 4)经2007-2009的残暴乱砍滥伐,回峰岭的几万亩原始次森林中的百年老树或松树或名贵樟树等成材杂木基本上全部被砍伐低价卖掉(2009年低至120元/立方!而同等材质的木材市价至少每立方700元以上)!他们对当地国家森林资源是何等的恶意浪费和破坏,同时又涉嫌何等的经济利益交易! 5)多年来,承包商贺汉平对防护林和公益林乱砍滥伐之后,根本没按国家森林法对其进行补种和抚育,他们对国家森林法的相关规定是何等的不在乎和蔑视! 6)承包商贺汉平乱砍滥伐之后,为了逍遥法外,他伙同当地利益共同者特别是某些有行政资源的当地不良官员对当地有正义感的知情人和举报者软硬兼施,对被雇佣的砍伐工人们恐吓威胁不准如实作供... 。 可笑和让人可怜的是,无知的承包商贺汉平在某些当地不良涉嫌官员的支持和指示下,11月底到省信访局状告保护回龙圩森林者违法妨碍他在回龙圩的砍树权益。上演了一出现代强盗骂官兵多管闲事和老鼠骂猫多管闲事的好剧!-- 贺汉平乱砍滥伐违法乱纪,为什么反而敢倒打一耙?他为什么能在讲究文明法治的共和国的土地上如此胆大包天?!回龙圩的天不一样么?!谁是他的乱砍滥伐违法乱纪后台老板?!  7)除此之外,2008年起,回龙圩同时对神仙洞村岭区,大罗圩村岭区,断岭源村岭区,田美村岭区,神光村至李家塘岭区,兴隆岭区等等(原始)次森林区进行了不可理喻的大量全面批伐,整个回龙圩辖区内,砍伐热火朝天,全面开花!一棵树不留! 8) 当地林业管理部门及其负责人一方面以高达七千余亩的面积通过退耕还林的政策向国家要钱要粮,另一方面又对方圆十几里的原始次森林超低价大肆砍伐!这笔帐如何算?!当地林业管理部门的动机何在?!天理何在?!国法何在?! 8)还有其它相关更惊人案情...!
个人分类: 湖南永州市回龙圩乱砍滥伐、违法乱纪系列报道|4098 次阅读|0 个评论
中医治本登上剑桥800年殿堂 俄国CTC电视台将来湖南采访
热度 1 yindazhong 2009-9-15 22:27
中医治本登上剑桥 800 年殿堂 俄国 CTC 电视台将来湖南采访 2009 年 9 月上旬,受大会主席 de Grey 先生的特别邀请,我应邀出席了剑桥 800 年校庆系列学术活动 --SENS4 ,向世界生物医学界报告了题为: Aging resolution, preventive treat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s medication as anti-stress and anti-aging strategy (中文意为:衰老解密与传统中医抗应激抗衰老策略)。我的幻灯片和报告基本反映了中西合璧,今古同辉的生物医学近年在中国的一些重要进展。从衰老机理到中医治本,将时髦与古老,现代医学与传统中医在解密衰老后的思想大碰撞中迸出的火花娓娓道出(几天后 SENS 将有大会主要视频节目下载,有关文章明年 2 月将在 Rejuvenation Research 全文刊出)。根据大会主席的热情推荐,俄罗斯 CTC 电视台将在今年十月上旬来湖南师范大学采访拍摄我们的衰老机理大揭秘研究成果。 因时间关系这里仅贴上一些在剑桥女王学院 Queens College 会议期间拍的照片及康河(康桥的母亲河)上的美景,供大家赏心悦目,益寿延年。
个人分类: 中西医集合|5606 次阅读|3 个评论
湖南烈士公园纪念塔将接纳国民党抗日将领
liuxingguo 2009-9-6 00:46
新华网长沙9月5日电 (斯茅庚) 来自湖南省委宣传部的消息:湖南烈士公园烈士纪念塔将增补郑国鸿、毛泽建、谭千秋等63位湘籍著名烈士,国民党抗日将领也将首次入驻烈士纪念塔供后人祭奠。   昔日成功,今日成仁,此其时矣。弹尽,各自裁。被称为远征军中现代文天祥的齐学启,即将与萧山令、李必蕃、罗芳珪、彭士量、吕旃蒙等在抗日战争中牺牲的湘籍国民党将领,作为湘籍著名烈士陈列在湖南烈士公园内的烈士纪念塔供后人祭奠。   此次增补烈士有63名,分别来自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长沙市博物馆展览部副主任刘莹介绍,其中包括湘籍航天科学家罗健夫、1998年抗洪抢险中英勇献身的湘籍军人高建成、2008年汶川地震中为救4名学生不幸牺牲的湘籍教师谭千秋,2008年在执行汶川地震救灾任务中不幸遇难的湘籍军人陈林等烈士。   湖南烈士公园烈士纪念塔是为纪念近百年来为民族的独立、国家的富强、人民的幸福而英勇牺牲的湖南革命烈士而修建的,已经历了50多年风雨。   将国民党著名湘籍抗日将领陈列在湖南烈士纪念塔内,是尊重历史的体现。长沙著名历史学家陈先枢说,抗日战争是整个中华民族对侵华日军的战争,所有在抗日战争中为中华民族的利益而牺牲的英雄烈士,都应该获得人们的崇敬,他们的事迹永远值得人们怀念。
个人分类: 原创作品|2596 次阅读|1 个评论
国家试验站5年无大学生问津
冯用军 2009-7-21 22:53
国家实验站盼人才5年只招到一名大学生 南方网讯从湖南衡阳到广西友谊关的322国道83公里处,有一条长满野草的小岔道。几乎没人会注意,小路尽头会有一个国家级科学实验站——中国农业科学院祁阳红壤实验站。 1994年,这个离最近的乡政府也有1公里多远的实验站,走出了一名中国工程院院士。可从20世纪90年代以后,由于地理位置偏僻、工作条件艰苦,实验站人才不断流失,最近5年更是招不到一名大学毕业生。“如果再没有人来,实验站可能生存不下去了”,今年52岁的副站长秦道珠说。 1992年起,大批科研人员以诸多理由离开 为解决湘南低产田而建立的祁阳红壤实验站,至今已经有45年历史,前后有160多名大学生曾在这里工作。1960年至1966年,响应中央到农业生产第一线的号召,北京中国农科院的7名青年,加上湖南省、衡阳市和祁阳县同时选拔的15名青年科技工作者,到祁阳县官山坪村,要把当地水稻产量成倍提高。随后一段时间,陆续又有科技人员被抽调到这个艰苦的实验站。7年里,这里的科研人员最多时达到57名,平均年龄24岁。村民们回忆说,实验站里整天发出小伙子们开怀的笑声。 这样的情景很快被“文化大革命”改变。实验站受到严重破坏,大部分科研人员被打倒,只有4人留下,给实验站看家。他们白天接受劳动改造,偷偷摸摸做试验,晚上躲进小屋,点着煤油灯查资料、写实验报告。 1978年后,全国掀起向科技进军的高潮。湖南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华南农业大学、衡阳农校、宁陵农校和长沙农校等学校分配来的46名大中专毕业生,给实验站注入新的活力。 当科研工作再次走上正轨时,1984年,华中农业大学一位大学生在实验站待了两年之后,提出离开。理由很简单,实验站离他老家湖北太远,加上工作生活环境太苦不能适应。他的离开像一枚重磅炸弹,把实验站青年人的思想炸得七零八落。面对艰苦的环境,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有了离开的念头。 实验站开始想各种办法,尽最大努力挽留这群富有朝气和才华的年轻人。为了让大家开阔视野,每年11月,实验站分批派科研人员到北京图书馆查找资料,到其他单位进行业务交流,鼓励科研人员多参加国际、国内的各种学术会议。从20世纪90年代起,实验站每隔一段时间就要送科研人员到澳大利亚合作单位或菲律宾国际水稻研究所学习。实验站还将一些小课题从开始申请到最后写论文都交给年轻人来做,让他们在业务上得到锻炼,有成就感。 但种种努力仍然挡不住人才流失。从1992年开始,越来越多的科研人员以“找不到女朋友、家里来人没地方住、待遇养活不了自己”等为由离开实验站。流失一直持续到2001年一名骨干副站长离开。实验站最后只剩下16人。 2002年实验站有了自来水,结束了喝泥巴水的历史;同时还挤出有限资金,把站前泥泞的小路拓宽,这条长600米、有9个弯的小路原本只有两米宽,颠翻过一位来访韩国专家的小车。2003年,实验站又在衡阳用土地找房地产商换了几十套房子,让科研人员可以住得宽敞点。 但从2001年到今年7月,实验站没有招到一名大学生。副站长秦道珠说:“招大学生招得我们心都凉了。”目前,实验站剩下的16人中,能搞科研的只有8人,年纪最大的55岁,最小的38岁,平均年龄50岁左右,人才出现严重断层。 当地百姓为实验站立碑,“希望每个字都能表达谢意” 红壤实验站三楼荣誉室,各种奖状在桌子上摆得密密麻麻,和人才流失一样,实验站的成绩同样引人注目。 湘南红壤低产田耕作后泥土不烂,土块跟鸭屎一样大小,产量只有100公斤左右,被当地老百姓叫做“鸭屎泥”。1960年,实验站成立后第一件事情就是对“鸭屎泥”进行调查,走访了50多个村,召开了140多次调查会,实验了几十种肥料。经过3年努力,终于解决了这一问题,亩产提高到287公斤,缺粮的官山坪村变成了余粮村。据1964年不完全统计,这一方法在湘中南地区推广295万亩,增加稻谷1.8亿公斤。1964年,实验站解决“鸭屎泥”的成果,获得国家重大科技成果奖。 1980年以后,实验站开始尝试在丘陵地带、不同海拔的地方种不同的作物。科研人员不仅自己试验,还手把手地教当地农民。丁源冲村村民聂小春,就是试验的受益者。在科研人员的指导下,他在山下种水稻,在山脚种西瓜和玉米,在山腰种果树和牧草,在山顶种保持水土流失的树木。这种立体模式很快取得了效果,仅牧草养羊这一项,聂小春家里每年就可以增收6000多元。聂小春说:“实验站将科学技术变得实实在在,能让农民富裕”。 有这种感受的不止聂小春,所有村民都得到过实验站的技术指导。今年70多岁的官山坪村老支书王风元说,实验站不仅让村民们吃饱了,还让大家富裕了,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农民科学种田的意识。1995年实验站提出的立体农业模式获得国家“八五”科技攻关重大成果,在全国推广。据统计,45年来,实验站获得国家级奖项3个,省部级奖项19个,几乎每两年就有一个奖项。 1995年红壤实验站成立35周年,老百姓和县政府在站里立了块碑。负责起草碑文的原祁阳县县委副书记黄承先说,碑文先后请了3个人写,修改了无数次,“我们希望每个字都能表达我们的谢意”。 虽然远离都市,但“实验站在国际上的名气比国内大”,科研人员笑着说。从1983年以来,来自菲律宾、澳大利亚、日本和韩国等12个国家的200多名专家,先后到这里考察合作,实验站也有65人次出国考察、培训。 2002年在实验站住了5个多月的韩国博士朴洪圭感叹,“所有村民都认识科技人员,你们不仅在实验室工作,更把科学实验做到了农民心里”。到站里访问的澳大利亚博士罗伯特临走把一顶太阳帽送给晒得黑黑的科研人员。 2001年实验站从800多个野外实验站(台)里脱颖而出,成为第一批30个“国家野外观测实验站(台)”之一。红壤实验站是农业研究领域惟一的一个,今后将承担更多的国家级实验项目,为相关部门提供更多的参考数据。 2004年,世界顶级土壤研究站——英国洛桑实验站专程到这里交流业务。因为历史悠久,洛桑实验站的1克实验样土比1克黄金还贵。在我国,红壤实验站也是土壤长期性研究最早、取得成绩最大的实验站。“我们要成为中国的洛桑”,站里的规划这样写道。 远看像要饭的,近看像卖炭的,仔细一问是实验站的 王伯仁蹲在田埂上,戴着破旧的草帽,裤子卷得很高,一边吃饼干,一边跟身边除草的老农聊天。这位看上去和农民没什么差别的副研究员,早晨5时起床到田里取土样,刚停下来。远远望去,应了老百姓形容站里科研人员的一首歌谣,“远看像要饭的,近看像卖炭的,仔细一问是实验站的。”吃完早饭,王伯仁还要做完40亩旱田的土壤取样。 副站长秦道珠说,王伯仁工作了20多年,一个月工资也就1000多元,老婆下岗了,还要供一个孩子上学,“非常困难”。刚来的大学生,工资还不到500元。作为国家级实验站,这里的条件让所有到过这里的人吃惊。 科研人员走出办公室,就进水稻田,每天要顶着烈日在野外工作8小时以上。“大家都在地里,所以白天从不开会,吃完晚饭,开始讨论问题。”科研人员高菊生说。 20世纪60年代建起的房子,室内阴暗潮湿,墙面已经面目全非,墙角的小洞可以透风。实验室地面已经坑坑洼洼,实验桌上的油漆几乎被磨光。官山坪村老支书王风元说,“站里的房子不如老百姓家里,比长沙市的很多厕所还差”。中国农科院副院长刘旭曾看过站里的住房,第一句就说“这是危房,赶紧搬出去”。 站里虽然喝上了自来水,但一桶水几乎有半桶泥,沉淀干净了才能饮用。以前站里有个食堂,后来人走得太多了,剩下的人只好自己做饭吃。“关键是站里养不起一个食堂师傅啊。”科研人员也为自己写了首歌谣,“住的是泥砖房,喝的是泥巴水,干的是苦力活,拿的是零工钱”。华南农业大学的樊小林教授曾到站里调研,他说,“站里良好的科研基础条件和恶劣的工作条件同样让人震惊”。 副站长秦道珠说,自己哭过四次,第一次是恢复高考那年,“有机会出来读书了,我高兴啊”。第二次是工作以后,夫妻两人都在实验站工作,小孩放在别人家寄养,有一年回家,小孩扑上来叫舅舅,“我心里一紧,哭了”。第三次是1995年中国农科院开表彰大会,“那一年站里所有职工只能拿70%的工资,表彰大会上我作为典型发言,面对几千名听众和同事,我说站里实在太穷了”。第四次是2004年上级到站里进行干部调整,“我跟领导汇报工作,自己干了好几年,工资都发不出去,更不谈奖金,我担心实验站支撑不下去,哭了”。 今年7月底,实验站得到久违的好消息,湖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专业毕业生王晶来实验站报到了。他是5年来惟一一个和实验站签约的大学生。 秦道珠曾和王晶有过这样的对话。 “你将来有什么打算,在站里准备干多久?” “现在站里条件很差,我想知道将来站里有什么打算?” “站里肯定会想办法改变条件,争取作出更多成果。” “那我愿意在这里,和实验站一起发生变化。” 这一次,秦道珠想哭,可是一种幸福的感觉很快盖过了泪水。 编辑:吕剑 作者:周珣罗旭辉李健来源:中国青年报电子版时间:2005-08-2409:08:13
个人分类: Life Comments|2130 次阅读|1 个评论
世外桃源的遗世标本: 集"三千文化"于一身的湖南江永县
热度 1 heyujian 2008-12-19 23:29
( http://www.jiangyong.gov.cn/jygk/index.htm ): 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的地理原型何在? 是作者的虚构或是想像? 经专家多年考证, 江永县的瑶族发 源地千家峒古址的地理形貌可符合 陶渊明笔下对桃花源的描述 ...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请见下面实图). 千家峒位于湘桂交汇的南岭腹地,隶属养在深闺人未识的江永县.江永是一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古称永明,秦时立县,历史悠久,人文景 观丰富, 形成了独有的江永三千文化: 在县西北部,有世界瑶族后裔世代寻觅的圣地、饮誉海内外的瑶族故地千家峒; 在县中部, 有山水秀丽、文化底蕴深厚的千年古村、古榭沐县治遗址上甘棠村,于2006年5月被国务院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在县北部, 有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千年文化奇观江永女书,一种仅在妇女中传承的特殊文字,于2005年10月载入吉尼斯世纪纪录,女书习俗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江永县自然资源得天独厚,土质肥沃,富含硒等轻稀土元素,有利于农作物芳香物的形成。名优物产香柚、香芋、香姜、香米、香菇等江永五香久享盛名,产品远销港澳台和东南亚地区,其中香柚、香芋、香姜三香获得国家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 已建成10个供港澳蔬菜出口基地,面积占全省出口基地的38.5%,年出口蔬菜占湖南省供港澳蔬菜的70%。这里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阳光充足,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少有积雪,宜于种养业,被有关专家誉为长江以南名优果蔬最佳发展地带。 矿藏资源有铋、银、铅等30余种,特别是银、铅、锌等矿藏品位高,开采价值大。 动植物种类繁多,境内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国家级松园多个,自然保护区占全县总面积的9.68%,是全国生物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因库。 最重要的是, 她是我的家乡...。 ( http://www.jiangyong.gov.cn )
个人分类: 美好家园|4869 次阅读|2 个评论
凤凰-印象
yangjingangel 2008-11-23 12:43
(注:本文来自小妹四儿) 印象中沈从文笔下的边城美得让人有养老的欲望~~所以一直对凤凰很向往~~国庆赶热闹去了趟凤凰,一下的士,看着眼前所谓的凤凰的街道,大失所望,确实是那个石板路,也是那个吊脚楼,只是路边琳琅满目的摊子~~路上熙熙攘攘的人流~~让我已看不清石板路的原貌,感受不到吊脚楼的风情~~凤凰的店子无比之多,多得你来回走三趟还会发现没有逛过的店子,但是友情提醒你,来回一趟包你审美疲劳~~~ 还好在凤凰睡了一夜,放了河灯,吃了很好吃的烧烤,凤凰的夜景是出乎意料的收获,但是人工营造出的美丽终究没了原本的风味~~早上6点多就醒来~独自一人走了还没摆摊的石板路,去了只有零落几个人的沱江边,沈从文的世界才真正展现在我的面前,当微风拂来,望着两岸的吊脚楼,那一刻感受到的美丽,只想让时间永远停顿在那一刻~~又有了养老的念头,尽管这个念头在1个小时后被打消了~~但我记住了这一个清晨,让凤凰在我心中仍然不虚此行~~~ 如果发现了类似凤凰、乌镇这样的地方~~请原谅我的自私,我不会告诉任何人。爱上凤凰,仅限于清晨~~
个人分类: 行千里路|2348 次阅读|2 个评论
“两型社会”建设开创湖南文化产业的美好前景
simonjo828 2008-10-21 22:03
  湖南长株潭城市群已经正式成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简称'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这对于湖南来说,是一个空前的政策机遇,不仅生态环境要改善,最重要的是思想观念和经济发展方式都要转变。而湖南文化产业的发展也将受到深远的影响。   毋庸质疑,湖南是一个文化大省。据湖南省统计局测算,2007年文化产业总产出可达870亿元,增加值达440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03亿元和102亿元,增长速度继续保持在20%以上;2007年文化产业总产出增加值占GDP比重可达4.9%,比上年提高0.4%。文化产业正成为为湖南省的新兴支柱产业。   不过,在笔者看来,湖南人在为文化产业方面取得的成就而沾沾自喜的背后也时刻别忘记其中存在的欠缺,比如:目前湖南对文化产业的投入明显不足;文化核心产业实力也有待提升;文化产业地区分布高度集中、地区发展不平衡;利用、挖掘文化资源不足,等等。而随着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的建立,利好政策的倾斜,这些严重不足将会大大得以改善和解决。   事实上,长沙已有所行动了。长沙市发改委主任周岳云说,服务业具有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就业容量大等特点,也是长沙市的强项。目前尤其要着力加强生产性服务业和文化创意产业建设。2007年5月,长沙市出台的《关于全面推进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长沙市要突出发展现代物流、信息、金融、商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并辐射影响全省。近年来,长沙文化产业取得了快速发展,应进一步解放思想,大力发展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和原创文化,提升附加值,扩大影响力,做大做强文化产业。   但是,文化产业作为一种很特殊的创意产业,如何搞文化,套用传统产业的一套是完全行不通的。笔者认为,文化产业的兴盛,其实不是靠抓,而是靠放!   过去经常说,政府搭台,群众唱戏,搞文化产业靠的其实恰好就是这个。一个很好的例子就是中央电视台,大家都知道中央电视台有着无与伦比的政府优势,别人去不了的地方,他都可以去,比如神六发射,就是只有中央电视台独家可以报,但要论搞文化产业,中央电视台却搞不过湖南卫视。事实上,很多节目,中央电视台都是在模仿湖南卫视,创意上已经输了一阵。   为什么会这样?   文化产业需要的是一个良好的文化环境,湖南人杰地灵,历史上就是文人的聚集之地,文化传统宽容性强,因此创意产业就有了一个很好的舞台。快乐大本营和超女等现象在湖南的出现不是偶然的,文化产业如果失去了宽容,天天被人说着应该这样,应该那样,就失去了创意的根本,而没有了创意的文化,根本就是没有灵魂的文化,市场价值也无法表现出来。所以,最终文化产业只能是空谈,干着急,没起色。   中国搞文化产业是很难的,难就难在创意环境所需要的宽容性和包容性,难就难在文化环境的建设。没有了文化环境,那么一种非常可怕的现象就会到来:我们在那里开一个口子,外国早已准备就绪、虎视眈眈的文化产品就会一拥而入,我们完全无法与之竞争,这意味着中国的文化市场将完全会被国外文化产品逐渐蚕食。   因此,湖南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一种特殊的政策,这样的政策早些到来,远比晚些到来要好得多,如果说湖南未来的崛起需要文化产业的支撑,那么没有这样的政策配套来支持,可能到头来一切都是一场空。
个人分类: 文化评论|2132 次阅读|0 个评论
初登天门仙山(2)
李丕鹏 2008-9-11 22:06
彩虹飞渡的中站 悬岩峭壁 鬼谷洞 奇险无比的栈道 著名歌星、出家人李娜在天门上的别墅 登月洞 螺旋上升的登顶之路 天门洞
个人分类: 研究生教育|3820 次阅读|0 个评论
我所结识的两位湖南朋友
wangyk 2008-4-4 14:04
我所结识的两位湖南朋友 因为工作的关系也因为喜好交朋结友,我结识了很多朋友。朋友是我一生的财富,我为拥有这些朋友而感动和自豪,也因为有这些好朋友生命更精彩。其中,两位湖南籍朋友令我印象深刻,感动至深。一位是湖南科技大学的 刘 教授,我俩交往已有 6 年了。虽然见面前已经通过电话、信函、电子邮件等方式多有联系,但记忆最深的首次谋面是在 2004 年的 11 月份。当时我参加中国科学院期刊研究会的期刊会议,从张家界结束会议后,顺访位于长沙的湖南农业大学,因为时间紧就没有与 刘 教授联络。但 刘 教授从湖南农大朋友那里得知我到长沙的消息。此时他正在外地出差,为与我见一面,他从早上开始赶路,辗转 1000 余里,傍晚赶到长沙火车站时,距离我回京的火车开车还有不足半小时。我们紧紧握手,热情友好的交谈了约十分钟,然后就挥手道别了。我们一直保持着联系,友谊日久弥深。另一位朋友 李 君,就职于湖南农业大学,现在日本东京大学攻读博士,为了与我见一面,他不远万里,从东京转道北京,与我匆匆见面后,又转机回长沙。朋友之谊深似海,千里万里隔不断对朋友的思念。朋友之谊令人感动,希望人间多一些友谊和真情,世界更和谐。
个人分类: 感恩的心|4510 次阅读|1 个评论
湖南少年歌
热度 2 lingfeng 2007-11-19 18:44
湖南少年歌(节选) 杨度   我本湖南人,唱作湖南歌。   湖南少年好身手,时危却奈湖南何! 中国如今是希腊,湖南当作斯巴达;   中国将为德意志,湖南当作普鲁士。   诸君诸君慎如此,莫言事急空流涕。   若道中华国果亡,除非湖南人尽死!   尽抛头颅不足惜,丝毫权利人休取。   莫问家邦运短长,但观意气能终始。   陇头日午停锄叹,大择中宵带剑行。   窃从三五少年说,今日中原无主人。   每思天下战争事,当风一啸心纵横。   救世谁为华盛翁,每忧同种一书空。   群雄此日争逐鹿,大地何年起卧龙?   天风海潮昏白日,楚歌犹与笳声疾。   惟持同胞赤血鲜,染将十丈龙旗色。   凭兹百丈英雄气,先救湖南后全国。   破釜沉舟期一战,求生死地成孤掷。 诸 君尽作国民兵,小子当为旗下卒! 一百零三年前,旷代逸材杨度作此文于《新民丛报》。杨公作此文时,正值中华国运日颓,民族精神日衰,而湘省借湘军成功之荣耀,士民之气日盛,故杨公为了激励湘人斗志,以救我中华,特作此文。世事沧桑,其后中华大地历尽沧桑,而湘省扮演了更加重要之角色,值此当日中国正待复兴之时,作为一个湖湘子弟,将怎样肩负起历史的重任,怎么光复湘学?实乃我辈之重责。若有潇湘大才能作新版之湖南歌,则亦国人之期待。
个人分类: 经验总结|6155 次阅读|9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4 16:1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