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判定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建议] 宏观点电荷发出的磁场、电磁波判定实验原理
热度 3 zlyang 2019-3-5 12:34
汉语是联合国官方正式使用的6 种同等有效语言之一。请不要歧视汉语! Chinese is one of the six equally effective official languages of the United Nations. Not to discriminate against Chinese, please! 宏观点电荷发出的磁场、电磁波 判定实验原理 我们地球表面,电磁屏蔽的大尺度内部空间,电场、磁场、电磁辐射都趋于0。 (1)加入微弱的磁场。小磁针有固定的指向。慢慢移入一个宏观点电荷,小磁针静止后是否偏转角度变化。再慢慢移入一个宏观点电荷,再次检查小磁针静止后是否偏转。 宏观点电荷反电性,再次实验。总共4种搭配。 (2)两个一样的宏观点电荷,放置一定的空间距离。它们是否会自动振动或移动(扣除库仑定律的作用)。 宏观点电荷反电性,再次实验。总共4种搭配。 感谢您的指教! 感谢您指正以上任何错误! 感谢您提供更多的相关信息 !
2798 次阅读|10 个评论
不能简单根据重复率判定抄袭
热度 12 gaoshannankai 2017-1-24 13:40
上一篇博文讲到,中国的公检法如果分不清气枪还是真枪,情有可原, 毕竟他们是由一批考不上北大的人组成;如果北大分不清抄袭还是过度 引用,那就可怕了。如果素质最低的公检法指出了北大处理学术不端 的程序问题,而且如果是正确指出,那就太可怕了,这个国家还能有希望么? 韩春雨与诺维信合作-真菌还是假菌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907017-1028720.html 现在又出现了更为荒谬的无知与偏见,有人依据查重软件的重复比例,来判定 是否抄袭,那好,我问你重复比例多大,可以叫做抄袭?? 所谓天下文章一大抄,看你会抄不会抄 后者讲的就是如何正确引用前人工作。 那个与韩春雨抢专利的韩国人,几个简单的小小实验,就可以深入研究AGO酶的机制, 暴露了我们国家自称为领军人物的一批人的水平有多么低下。同样,科学网精选的 各种文章也证明了我们国家大部分科研人员缺乏最基本科研素养。 查重软件是干什么用的,他只是替代人的部分工作,找到可能产生抄袭的地方, 不是替代人做最终判断。最终判断是否抄袭是看内容,而不是文字。 对于一个在某一领域长期发表文章的人,其论文肯定大量与自己发表文章雷同, 叫不叫抄袭?如果爱因斯坦99.99%的版面引用他人公式,最后推导出E=MC平方, 叫不叫抄袭?如果我拿一篇别人发表的文章,每20个字就变化一点,让查重软件 认不出来,但是内容都是别人的,叫不叫抄袭? 当前科研各领域其实都是围绕几个大牛开拓的方向扎堆,很多现象、原理或机制都是 基于前人成果,很多你要写的,特别是引言和讨论部分,100%都是前人工作, 所以,判断是不是抄袭的依据不是全文的重复的百分比。我觉得有两点 1.全文重复部分是否正确引用,有无漏引和错引,大量漏引或错引,无论是否主观故意, 可以定性为抄袭,这个不同类型文章要给个阈值。 2全文是否抄袭,要看主要结果和结论,这个是不是自己做出来的,如果是,数据可靠, 结论清楚,先不管是不是正确的,都不能算抄袭。 现在当务之急是把原文不加引用的明显抄袭、剽窃和作假人员集中处理掉。 有关部门不作为,不敢去查当了领导的老同志,搞了新人新办法,用查重软件来误导广大学子,希望大家看清问题本质, 不要被坏人利用。 其实,我多次建议了,各种评审的一个简单方法,只需要一页纸,列出几点 第一,本文做了什么工作,第二,主要创新点是什么,即哪些工作是申请者首次 在国际或国内完成。只需要看这一页,多么简单。 对于长篇大论的论文是给初学者和大部分人看的,可以丰满一点,当然90%以上 都是前人工作,专家评审不必看,也不必查重,这个发表了,以后他不引用谁,自然 那个人会举报,我这方法多么简单有效。 对于这个问题,我多次给指导的研究生和本科生提出如下要求,当你要说或者发现的东西 与已有成果相同,应该尽量用人家原话或相近意思表述,一方面严谨有依据,提高可信度; 更为重要的是也是对于前面科研人员工作的尊重。看到了不引用,怕人家引用量大了超过自己, 是一种学术不道德的行为。如果这样做,势必大大增加文章的重复率,这是必须的,否则 同一件事情到处换个口吻去说,无法让后来人有效掌握本领域或本问题研究情况。 欢迎大家全篇引用我的文章或书籍,我个人100%支持。 引用是一个非常好的习惯,不过,国人最坏的一点,就是故意绕开给你帮助和提示的信息不引用,我在qq群或email给很多老师同学答疑,但是到目前我的几本书和文章基本没有国内同行引用。 所以,我反复说的就是人品问题,不要以为你做了我不知道,你问我的问题,发了文章我不知道, 我消息快的很,希望这些人提高个人道德修养,不然早晚要吃大亏。 有关芯片,向我提过问题的,要引用下面这本书 高山,欧剑虹,肖凯.R语言与 Bioconductor生物信息学应用.天津:天津翻译科技出版公司,2014,xx页-xx页 ShanGao,JianhongOu,KaiXiao.RlanguageandBioconductorinbioinformaticsapplications(inChinese). Tianjin:TianjinScienceandTechnologyTranslationPublishingCo.,2014,xx-xx. ISBN:978-7-5433-3360-4 关于二代测序的,数据clean要引用下面文章 MiZhang,FengZhan,HongheSun,XiujunGong,ZhangjunFei,ShanGao.Fastq_clean:AnoptimizedpipelinetocleantheIlluminasequencingdatawithqualitycontrol.BioinformaticsandBiomedicine(BIBM),2014IEEE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IEEE,2014:44-48. 还有其他文章,自己去researchgate网站去看,总之,以后故意不引用我文章的,我不会 回答任何问题。特此声明。 ​
3115 次阅读|17 个评论
NP理论(4):判断如何成为算法
liuyu2205 2016-9-21 17:22
人机关系最后落实到算法层次上可以说就表现在人的“判断”与机器的“判定”关系上,希尔伯特第十问题与图灵的回答一起作为“判定问题(Entscheidungsproblem)”,揭示了人的判断与机器的判定之间的不确定性关系,寻找这种不确定性关系的解决就可表达为“判断如何成为算法”。 一,丢番图问题[1] 丢番图问题:给定一个系数均为整数,包含任意个未知数的丢番图方程,设计一个过程,判定该方程是否存在整数解。 10. Determination of the solvability of a diophantine equation Given a diophantine equation with any number of unknown quantities and with rational integral numerical coefficients: to devise a process according to which it can be determined by a finite number of operations whether the equation is solvable in rational integers. 二,希尔伯特第十问题与图灵的回答[2] 希尔伯特第十问题要求(人)发明或设计(to devise )一种程式(a process)去判定(determine)任意一个丢番图方程是否有解(暗含一般代数方程是否有代数解),这里实际上存在两个层次上的一致性 —— 对一般性问题能否给予一种具体性的判断,这对一个数学家的工作来说是自然的,数学证明具有这种性质,但现在这个问题更一般,就是在一般性问题与解决方法之间给予一种能行性的判定。图灵不是用“停机问题”基于悖论的证明方式,而是以(人)无法构造出这种能行性(circle-free)的“程式”(process),表达了对希尔伯特第十问题的拒绝——the Hilbert’s Entscheidungsproblem cannot have solution,就是说无法对希尔伯特第十问题回答Yes or No,图灵的“拒绝”不同于对这个问题的解答,图灵也不是回答对一般性问题有(Yes)或没有(No)能行性的判定方法,而是说,这类问题的判断是无法以问题求解的算法方式解决的,这就是著名的“不可判定问题”——作为一般问题是否存在确定性算法,是不可判定的,也就是机器无能的,图灵的意思可以理解为:the Hilbert’s Entscheidungsproblem is a problem for which any machine cannot solve。因此,图灵既不是否定一般性问题,也不是否定具体的方法,而是否定了一般性问题与能行方法之间的具有确定性的关系,“‘判定问题’不可判定”就是,对一般性(判断)问题不存在具体的能行性(判定)方法 —— 这就是我们所强调的希尔伯特第十问题和图灵的拒绝一起作为这个Entscheidungsproblem的本质。在这种理解的基础上,我们可以简要地理解,Entscheidungsproblem (“‘判定问题’不可判定”)就是“人的判断不能等同于机器的判定”。 由此看出,人的判断与机器的判定是二个层次上的问题,Entscheidungsproblem 表明这两种之间的没有确定性的关系,Entscheidungsproblem 并没有否定人的判断与机器的判定,实质上暗示了人的判断与机器的判定之间的不确定性关系,寻找这种不确定性的关系的解决就是“判断如何成为算法”。 三,判断如何成为算法 人们常说,具体的问题总是可以具体地解决的,这首先就要将一般认知性的,通常以自然语言表达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具体化、形式化,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判断如何成为算法”,因此我们说,对于没有确定性算法解决的问题(NP),人可以去寻找最优近似算法(NP-算法,NP-algorithm),比如对“旅行商问题”,可以找到很多的算法(最小生成树、动态规划法、分支界限法、贪心算法……),NP-算法不是对NP的确定性算法,而是以启发式的算法对NP的最优近似表达和求解(“启发式算法”这个术语可用NP-算法表达)。 用某种算法表达出了问题求解,就是解决了”判断如何成为算法”,——数学家们认为马提亚谢维奇(Y. Matijacevic)等解决了希尔伯特第十问题,实际上是指找到了表达求解丢番图方程的一般办法(斐波纳奇数列),由此得出丢番图方程不可判定。 参考资料: Alan Turing: On Computable Numbers, with an Application to the Entscheidungsproblem, https://www.cs.virginia.edu/~robins/Turing_Paper_1936.pdf David Hilbert: Mathematical Problems, http://aleph0.clarku.edu/~djoyce/hilbert/problems.html
个人分类: NP理论|3793 次阅读|0 个评论
GIS水平星级判定
热度 1 vcitym 2009-8-10 21:27
学习和研究GIS,不同的人对其的理解不同,不同的人对GIS水平的判定也存在差异。这里按照自己的理解,将GIS学习和研究进行简单的划分,并给出基本判断标准,供参考和讨论。 1、无星 基本判据:可以使用GIS的一个和几个软件进行制图、数据转换、建立初级数据库和基本的分析结果输出。 主要特征:各行业对GIS需求日益旺盛,对GIS名词和术语,经常冠以高新技术,因此在多种场合高谈GIS,其实主要就是对GIS软件的简单应用。 2、 基本判据:比较熟练应用一种GIS软件,同时会使用多个其他GIS软件,可以利用GIS的基本空间分析功能解决基本的空间分析问题。 主要特征:针对某一具体问题,为了写作论文,将GIS技术进行简单应用,应付毕业或评职称,或者为了应付对GIS不熟悉的人员,拿出一些GIS不同于MIS等特征,进行包装。 3、 基本判据:熟练使用多个GIS软件,对GIS技术原理有一定理解,可以使用GIS的多个基本功能进行空间数据制作和分析,可以得出基本的空间分析决策参考结论。 主要特征:一般是科班出身或有较好的实践经验,可以比较娴熟的面对各种GIS的应用问题,借助GIS功能进行多重处理,甚至可以进行多种数据格式转换或数据融合。集中在地理数据的建库工作。可以进行GIS的营销。 4、 基本判据:对GIS技术和地理信息科学有较好理解,可以通过空间思维来让GIS为自己服务,解决海量数据的分析、管理及决策服务,可以进行简单的集成分析。 主要特征:完成各种较复杂的评价、选址、规划方案编制,可以进行基于某种语言的二次开发。 5、 基本判据:对地理信息科学和GIS有深入理解,可以结合专业知识解决独特的空间分析和决策问题。有很好的计算机语言、软件工程等理论基础,可以提出解决问题的综合方案及其实施方案。 主要特征:主要为高校、科研单位进行重大项目或基金项目研究,各种技术综合、理论综合等具有关键性和先进性。 6、 基本判据:可以提出(创造性)地理信息科学或GIS的新理论、新算法,开发新的分析工具或系统,解决重大的行业问题。附有创新论文、专著、专利等。 主要特征:主要为科研院所进行的基础研究,具有超前性,其奖项也主要是自然科学奖或发明奖。 说明:该星级判断向下兼容 提供连个链接,可以看看,会加深对GIS的了解 1、 http://www.gishr.com/bbs/ 2、 http://www.gishr.com/show_article.asp?id=876
个人分类: 技术相关|6060 次阅读|1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1 18:0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