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同行评阅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如何避免同行评阅中的利益冲突
Enago 2017-11-7 11:58
学术期刊 通常会将论文发送给课题在同一科研领域内的人进行 同行评审 ,而这可能会导致利益冲突的发生。要避免这一问题就要确保从实验设计到撰写原稿再到进行同行评阅的全程透明。 由于期刊编辑会为原稿寻找相关研究领域的科学家进行审稿,编辑需要寻找是否存在利益冲突,需要排除评阅人与原稿作者是否一起发表过或参与过研究项目。利益冲突包括经济利益、个人异议或者专业视角的不同。所以一旦出现或可能会出现“灰色区域”,就需要与编辑或负责人进行沟通咨询。 即使有很多评阅人很小心的保持工作透明,仍然会有漏网之鱼导致一些利益冲突的发生。根据出版道德伦理委员会(COPE)规定,当原稿的评审含有利益冲突时需要撤回文章,撤回对于研究人员来说有极坏的影响,所以编辑和评阅人都要保持所有流程和工作利益的透明,在 同行评阅 后再标明作者会有很大帮助。 在一些原稿提交过程中,有些存在作者和评阅人故意匹配的现象。有些同行竞争者在评阅原稿的时候,可能会为了让审稿失败而掩盖真实的看法,而有些评阅过程中,评阅人和作者都互相知道对方,或者是单方面不透明,这些情况都是存在着学术不端的潜在性,对文章的发表存在一定风险。对于期刊来说,必须要保持高水准的出版质量,也必须清楚地知道哪些会造成利益冲突,一定要确保评阅人和作者的顾虑和期望都是处在透明的状态。 更多精彩文章 请造访 英论阁官网 和 【英论阁学术院】 --- --- 或关注 【 英论阁微信公众号】 ( 搜索enagocn或扫描下方二维码) --- § 博客内容皆由 英论阁 资深学术专家团队撰写提供 §
个人分类: 期刊发表|5584 次阅读|0 个评论
如何学习审稿(临床医学)
DrSun 2009-8-13 07:29
2008年《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在全国举办了几次审稿人培训班,我作为该刊的审稿人和审稿组成员,有幸被邀请授课一次。其实我本人也没有经过严格的审稿培训,最初是在老专家的指导下学习审稿的,逐渐积累了一点经验,但实在还没达到能够讲授如何审稿的水平。接受了这项任务后,我查阅、学习了多篇国外医学期刊关于审稿的论文,结合自己的一点经验,总算准备了这份课件。今年《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又刊登了征集审稿人的通知,邀请更多的青年学者加入审稿人队伍。我便将课件内容进行了整理,希望对新的审稿人有所帮助。本文已在该刊第7期发表,在此摘录要点如下。 (注:本文观点只针对临床医学期刊的审稿人,对其他期刊不一定适用) 同行评阅( peer review )是科技期刊有别于书籍出版的质量控制措施。科技期刊发表的文章不但展示了作者的工作,而且反映了期刊的水准。某一期刊的地位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审稿人( reviewers )的期待和要求。作者都知道,其研究工作要发表,首先要跨越审稿人这一关。而读者也要依赖审稿人审阅稿件,以保证这些文章值得他们花费时间去读;审稿人通过智力投入对稿件进行的改进,会使读者受益。采用最严格的审稿程序的期刊,对那些认为自己的工作是最高水准的作者最有吸引力。尽管审稿人的作用如此重要,但科技期刊很少为审稿人提供指导,同行评阅的保密性和匿名性也使得新手不知如何去学习其中的技能。 专家学者为什么愿意拿出大量的时间审稿呢?为期刊审稿是义务,也是一份荣耀,更是自我价值的实现,那就是为医学进步做出了一份贡献。审稿人都是志愿提供服务而不计报酬。当然,通过审稿还会得到其他好处,( 1 )首先是精神上的收获,能够增加科学知识,体验科学交流和论争的乐趣;( 2 )最新的研究进展在发表之前就有机会看到(不亦快哉!);( 3 )通过对照其他审稿人的评论和编辑的稿件处理意见,可提高自己的审稿技能;( 4 )通过发现论文中的错误,可以学习如何写出更有竞争力的稿件;( 5 )会得到编辑的尊敬,甚或有机会被邀请加入学会或编委会;例如美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 AJRCCM )编委会的任命,就是完全根据审稿人的审稿是否中肯、严谨、及时。 一个优秀的审稿人又有什么特征呢? Black 等曾对英国医学杂志( BMJ )的审稿人进行过评价,其目的是想明确高水平审稿人的特征,特别是在审稿花费时间和审回时间方面。他们对 BMJ 的 420 份稿件的审稿人进行了调查, 2 位编辑和稿件的责任作者对审稿质量进行独立评估。结果编辑和论文作者的评估都显示,经过流行病学或统计学培训是提供高质量评阅的审稿人的唯一显著性相关因素。在编辑的质量评估中,年轻是高质量评阅的独立预测因素。评审花费的时间与审稿质量的提高相关,但超过 3 小时则无更大意义。通常认为,正在从事研究工作的人员、拥有学术职位者、科研资助团体成员,应该会提供更高质量的审稿,但令人意外的是,这项研究并没有发现审稿质量与上述特征相关。这一结果对于编辑的意义是,要发现优秀的审稿人,只有不断试用新人,评估他们的表现,然后决定是否继续用他们。建议征集接受过流行病学和统计学训练的、年龄在 40 岁左右的审稿人。 那么年轻学者如何学习、提高审稿技能呢? 最重要的是在实践中提高,就是 通过审稿提高审稿水平。认真研读自己投稿得回的评审意见,以学习他人是如何审稿的。再就是比较同一稿件自己的审稿意见和其他审稿人的意见,发现新的视角,得到有益反馈。对于 有条件的年轻学者,可以替自己的上级(例如老师、上级医师等)草拟审稿意见,由此可得到更为全面的训练和提高。 做好审稿工作需要什么?第一是能动性。对同行要有绝对的责任感,坚信通过同行评阅认定的高水准的文献,对科学进步是至关重要的。要珍惜这样的教学机会,审阅一篇好文章,即得到知识,又得到乐趣,不亚于参加一场研讨会。审稿的质量具有重要的感染力,可影响到作者的学术态度和学术行为。其次是要具备科学技能。审稿人面临的挑战是,要发现那些作者本人没有发现的东西。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需要两项科学技能,一是对文献有全面掌握,即熟悉进展,又熟悉经典;二是掌握相关的科学知识,能够将科学原理和科学发现应用到新的科学研究中。当然,审稿人也会碰到自己不熟悉的知识点,这时可以向他人请教、学习,或者谢绝审稿,请编辑另找他人。第三要有 乐于助人的态度。做好审稿工作需要相当大的智力投入,又不能很快得到审稿人所在学术机构或同行的认可。令作者满意的是文章被接受,而不是审稿质量。不满意的作者对审稿人会有一些负面看法:挑剔、草率、武断、教条、肤浅、傲慢、不公正、忌妒、自私自利。但是,一份中肯的、深入的、表达清楚的评审意见,能够提高稿件的科学性和易读性,能够增加作者的知识,提高作者从事和报道科学研究的能力。审稿时应该对作者及其工作充满敬意,要耐心、客观公正地阅读,对新观点新方法持开放态度 , 但 又不能放水 。提出的意见要有正当理由,观点表达清楚,让人看得懂 ; 要提出明确的建议(但不一定明确是接受或拒绝)。最后, 审稿当然需要时间。如果 只读一遍,恐怕会错失重要的深入看法。在提出全面的、明确的观点之前,常常需要反复斟酌。不同稿件需要的时间可能不同,有的 3 个小时也不一定够。审稿给审稿人带来的好处,已如前述。但审稿肯定会与自己的工作、甚至生活发生冲突,看病、教学、科研、申请课题、休假等等,不一而足。无论如何,既然接受了审稿邀请,你就必须拿出足够的时间。 具体到审稿过程或步骤,每个人可能都有自己的经验。但一般来说,可分为接受任务、阅读和评价、提出建议和撰写审稿意见等步骤。 1 .接受审稿邀请 对于 自己感兴趣的题目,研究工作在自己的专业技能之内,而且又能拿出时间认真审阅时,可考虑接受邀请。对于自己不熟悉的专业领域,应果断拒绝。只要你说明拒绝的理由,编辑不会认为你对审稿不感兴趣。 2.阅读和评价 先花点时间看看摘要,初步了解在实验设计、方法、结果和结论中,你需要看的重点是什么,特别要看出作者认为其工作的重点是什么 。 提出一个宽泛的问题,带着问题去看全文: 例如, 这是一篇关于方法学的论文、是病例总结还是病例报道?与以往的论文相比,本文的新意是什么? 然后再仔细阅读全文 ,要 看懂;遇到看不懂的地方,要分析原因,是科学问题令人困惑,还是作者没有讲清楚。不合逻辑或有悖于常识的科学问题包括 : 互相矛盾、结论无根据、因果关系(归因)不当、不恰当推论 、 循环推理、纠缠于琐碎问题等。 统计学问题也属于此类。 至于 写作问题,有的是不会写或写不好,对此应明确提出让作者修改,例如 冗余、跑题、术语不解释、用词不准确、专业术语不规范、缩略语不规范。 行文 要求条理清楚,让读者跟着自己的思路走。更重要的是要看实验设计是否交待清楚,研究的逻辑性结构包括目的、假说、假说的可验性预测、结论等是否完善。重要问题不应不予以交代,例如方法学上的局限性,本研究结果与其他研究结果的不一致性或一致性等,都需在讨论部分予以说明。论文中还会经常碰到一些低级的过失误差,例如百分比加起来不是 100,数字前后不一致等,这些往往很容易逃过审稿人的眼睛! 在读完第一遍后,先不要急于下结论。一定要拿出时间继续阅读第二遍,此时要对稿件做出评价。首先评价稿件的科学性,尽管一篇论文的结论是否正确,也许好几年后才能搞清楚。但问题是论文需要 现在 就发表,因此要看其科学性是否正确,特别是推论(论证)的质量、科学原理和知识的运用。一篇论文是否重要,不一定那么容易判断 。 是应用性研究还是基础性研究,就要考虑到对本刊的读者是否适宜。不要考虑作者的学术地位和名气 ; 受尊敬的科学家和朋友的投稿 ,审稿人往往 对其中的弱点不愿(不敢?)提出挑战,会感到犹豫不决,这对期刊是不利的。目前有的期刊采用作者匿名的方式送审,可能会避免这种情况,但到底能在多大程度上提高审稿质量尚有待证实。 其次要评价稿件的写作情况,表达是否清晰、准确、完整,这些问题一定要提出来;如果审稿人看起来费劲,更何况其他读者?当然不同作者的写作风格可有不同,倒也不必千篇一律。 看完后要尝试提出建议了。给编辑的建议要反映出:(1)对稿件最终处理意见的初步看法,即接受还是退稿;(2)在做出上述决定之前,你认为需要采取的措施有哪些,例如,一篇论文探讨的问题是令人关注的课题,想法也令人很感兴趣,但其科学性不够强, 那么你就要 提出如何改进其科学性的建议 。你可以 提出正反两方面的看法,供编辑决定是否录用时参考。决定是否接受还要考虑到期刊的发表率。在很多情况下,审稿人的建议是 待定,等待作者对提出的问题给予答复。对于可能存在严重缺点的稿件,要特别注意给作者答复的机会;有时他们会很快将问题解决,有时问题并不一定能解决。 3 . 撰写审稿意见 审稿意见要用文字描述,不能只打勾( )。给编者的话(致编辑)包括 3 个部分,文字要精炼,一般不超过二三百字:( 1 )概要,用三四句话说明研究的主题、基本方法、主要发现,解读(释义)作者的主要结论。这对于梳理审稿人的思路很重要,同时也让编辑能够更好地了解以下 2 部分提出的意见。( 2 )主要评价和问题。( 3 )建议,例如:本文提出了什么新的观点、有何新的发现、值得进一步修改,等等。 给作者的意见(致作者)要更加具体,字数更多一些。基本原则是,审稿人发现的问题,必须对作者说清楚;不要给予表扬,因为稿件能被接受,作者就够高兴的了;避免指责,这完全没有必要,作者反而会认为审稿人轻视别人、失礼。每一篇投稿都是同行长期工作的成果,对他们来说这意味着职称、学位、科研基金、成果、学术地位,或许还有奖金。 给作者的意见同样包括 3 个部分。( 1 )概要同 致编辑,作者可以获悉审稿人从其论文中看到了什么,有些可能是作者自己都想不到的,这有助于作者突出重点,如何准备回复或修改。( 2 )主要评价和问题:逐条书写,要解释清楚,要有依据;不要只给予 定性 的陈述,例如不要笼统地说对照组不恰当,要具体指出问题和理由。对于写作上的问题,审稿人有时也许会感到生气:文章没写好就投稿,太不礼貌了(甚至会说,太不严谨了)。 遇到写作问题,审稿人可具体罗列主要的几条,并提出修改建议。对于实在太差的,要明确告诉作者请其上级(导师)或有经验的同事帮着修改。( 3 )次要问题,例如冗余、符号使用不当、错别字等,审稿人一般会笼统地提及需要修改,但如果能按页码和分行逐一列出,作者肯定会对你的严谨态度和责任感表示敬佩。
个人分类: 科教随笔|11559 次阅读|5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6 07:1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