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科学网 标签 2011 相关日志

tag 标签: 2011

相关日志

“James Le Fanu 20世纪医学大事”的周期性
热度 1 zlyang 2016-9-8 13:23
“James Le Fanu 20 世纪医学大事”的周期性 王毅翔老师博 文《AME Survey 002| 辛亥革命以来中国大陆五大医学发明》里 提到“ Le Fanu,2011 ,上个世纪重要的医疗创新”大事的周期性,如下: (1)Le Fanu,2011,上个世纪重要的医疗创新的时间序列 (2)小波周期图 (3)功率谱 (3-2)功率谱(短周期部分) 里面有大约~3,~4.8,7.2,12.5,25年的周期性。 古典经济学里有基钦 周期(3.3年)、朱格拉周期(7~11年,中心值8.35年)、库兹涅茨周期(15~20年)。 2012年,荷兰的B. de Groot和P. H. Franses发现多种社会经济变量里有4个周期呈现正态分布:8.423(±1.162)、21.03(±2.422)、31.57(±1.625)、54.73(±0.811)年。 多项分析表明,北半球陆地气温具有周期性。 对1850年以来仪器记录的北半球陆地气温的傅里叶和小波分析发现,其存在大约3、5、8、11、21、33年的周期。2012年,钱维宏等人在对现代大气观测与中国东部历史旱涝记录等资料分析基础上,发现近千年东亚夏季风干湿型指数序列和去百年以上气候背景后的全球平均气温序列中,存在大约60年的准周期性。 相关链接: 王毅翔,2016-09-08,为何中国目前在医学发明方面表现不佳: 第一部分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649160-1001581.html Le Fanu J. The rise and fall of modern medicine. London: Abacus 2011. https://www.amazon.com/Rise-Fall-Modern-Medicine-James/dp/0349123756 2014-12-25,科学发展周期性的研究概况(《科技导报》)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853868.html http://www.kjdb.org/CN/abstract/abstract12297.shtml 2015-03-17, “文献计量学发展大事”的周期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875006.html 2015-06-25, “科研影响力测度大事记”的周期性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900533.html 感谢您的指教! 感谢您指正以上任何错误!
5072 次阅读|9 个评论
[转载][劇情] [机械师 The Mechanic (2011)][1080p + 720p][美国][主演
lcj2212916 2016-6-27 07:38
导演: 西蒙·韦斯特 编剧: 肖恩·萨莱诺 / 刘易斯-约翰·卡利诺 / 理查德·温克 主演: 杰森·斯坦森 / 本·福斯特 / 托尼·戈德温 / 唐纳德·萨瑟兰 / 杰夫·蔡斯 / 更多... 类型: 剧情 / 动作 / 惊悚 官方网站: www.themechanicmovie.com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语言: 英语 上映日期: 2012-08-02(中国大陆) / 2011-01-25(美国) 片长: 93分钟 又名: 极速秒杀(台) / 新龙虎铁金刚 IMDb链接: tt0472399 稳定的心态,精妙的手法,杀人于无形,这是一个顶尖杀手的必备特质。亚瑟(杰森•斯坦森Jason Statham 饰)入行多年,在自己以前的搭档哈里(唐纳德•萨瑟兰Donald Sutherland 饰)的帮助下,已经成为一个出色的杀人机器。亚瑟接到一项新任务,暗杀对象是哈 里。虽然亚瑟不忍下手,但在清楚的得知哈里难逃一死之后,最终还是决定亲自送哈里一程。哈里的儿子史蒂夫(本•福斯特 Ben Foster 饰)为了替父报仇,决意要跟随亚瑟学习。在亚瑟的训练下,史蒂夫逐渐掌握了作为一个机械师所必备的技能,与亚瑟合作完成一项又一项暗杀任务。虽然亚瑟从未告诉史蒂夫杀害哈里的凶手,但史蒂夫还是知道了其父被害为亚瑟所为,复仇的火焰在史蒂夫心中逐渐升腾……   本片翻拍自1972年的同名电影(译作《龙虎铁金钢》),投资约4000万美元。 下载地址: http://www.yimuhe.com/file-3089437.html
2300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心智如何生长(心智何来):统计、结构和抽象
geneculture 2015-12-19 17:25
Howto Grow a Mind: Statistics, Structure and Abstraction Author: Joshua B. Tenenbaum , Departmentof Brain and Cognitive Sciences,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MIT Published: Jan. 12, 2011, recorded: December 2010, views: 8544 http://videolectures.net/nips2010_tenenbaum_hgm/ How do humans come to know so much about the world from solittle data? Even young children can infer the meanings of words , the hiddenproperties of objects, or the existence of causal relations from just one or afew relevant observations -- far outstripping the capabilities of conventionallearning machines. How do they do it -- and how can we bring machines closerto these human-like learning abilities ? I willargue that people's everyday inductive leaps can be understood in terms of(approximations to) probabilistic inference over generative models of theworld. These models can have rich latent structure based on abstractknowledge representations, what cognitive psychologists have sometimes calledintuitive theories, mental models, orschemas. They also typically have ahierarchical structure supporting inference at multiple levels, orlearning to learn , where abstract knowledge may itself belearned from experience at the same time as it guides more specificgeneralizations from sparse data. This talk will focus on models of learning and learning to learnabout categories, word meanings and causal relations . I will show ineach of these settings how human learners can balance the need for stronglyconstraining inductive biases -- necessary for rapid generalization -- with theflexibility to adapt to the structure of new environments, learning newinductive biases for which our minds could not have been pre-programmed. I willalso discuss briefly how this approach extends to richer forms of knowledge,such as intuitive psychology and social inferences, or physical reasoning.Finally, I will raise some challenges for our current state of understandingabout learning in the brain, and neurally inspired computational models. http://www.docin.com/p-320106527.html http://www.doc88.com/p-3042946993216.html Howto Grow a Mind: Statistics, Structure and Abstraction 心智如何生长(心智何来):统计、结构和抽象 人类来怎么知道那么多关于世界如此之小的数据 ? 连小孩子都可以推断出单词的含义 , 隐藏属性的对象 , 或因果关系的存在 , 从一个或几个相关的观察——远远超过传统的学习机器的功能。他们是怎么做到的 , 我们怎么能让机器更接近这些类似人类的学习能力呢 ? 我认为人们的日常归纳跳跃可以理解的 ( 近似 ) 概率推理生成的世界模式。这些模型可以拥有丰富的潜在结构基于抽象的知识表示形式 , 认知心理学家们有时被称为“直觉理论”、“心智模式”或“模式”。他们通常也有一个层次结构支持推理在多个水平 , 或者“学会学习” , 抽象知识本身可能是吸取经验的同时 , 指导从稀疏数据更具体的概括。这个演讲将专注于模型的学习和对类别 , “学会学习”字含义和因果关系。我将展示在每一个这些设置人类学习者如何平衡需要强烈限制归纳偏见——快速推广所需的灵活性的结构适应新的环境 , 学习新的归纳偏见 , 我们的思想不能预定程序的。我还将简要讨论这种方法延伸到更丰富的形式的知识 , 如直觉心理学和社会的推论 , 或物理推理。最后 , 我将提出一些挑战我们大脑中的当前状态的了解学习 , 启发和神经计算模型。 Visitors who watched this lecture also watched... 1:49:33 Optimization Algorithms in Machine Learning 8389 views - Stephen J. Wright, 2010 44:55 Statistical Inference of Protein Structure and Function 1306 views - Michael I. Jordan, 2010 1:32:15 What is cognitive science? 1484 views - Joshua B. Tenenbaum, 2010 20:41 Factored Conditional Restricted Boltzmann Machines for Modeling Motion Style 723 views - Graham Taylor, 2009 52:21 How Does the Brain Compute and Compare Values at the Time of Decision-Making? 856 views - Antonio Rangel, 2010 2:02:13 High-dimensional Statistics: Prediction, Association and Causal Inference 2216 views - Peter Bühlmann, 2010 26:14 Classification using Discriminative Restricted Boltzmann Machines 1214 views - Hugo Larochelle, 2008 1:09:08 How to Grow a Mind: Statistics, Structure and Abstraction 5370 views - Joshua B. Tenenbaum, 2012 41:35 A Tour of Modern Image Processing 6239 views - Peyman Milanfar, 2010 22:19 Why Does Unsupervised Pre-training Help Deep Discriminant Learning? 610 views - Dumitru Erhan, 2009 Report a problem or upload files http://www.yangzhiping.com/info/resources.html http://www.douban.com/group/391831/
个人分类: Science|2 次阅读|0 个评论
郑乐怡教授80岁生日纪念集
热度 1 hypermarket 2015-10-3 18:06
2011年郑乐怡先生80周岁,他的学生们集体制作了一本册子作为纪念。当时没有正式出版,不过这也留给了我们放出电子版PDF的自由,供同行朋友们收藏留念。 蝽之旅The Tourism of a True Bug.pdf
4813 次阅读|2 个评论
那些年,SDN走过来时的路
SDNLAB123 2015-5-13 13:28
编者按:小编认为 SDN 正式被众多企业追捧的时间应该从 2011 年之后算起,纵观当今业界, SDN 技术依然很年轻,众多优势让它的未来一片光明。 业界第一次提及 SDN (软件定义网络)大约是在 2009 年,并且直到 2011 年 ONF 的推动下,才开始在业界崭露头角。然而就在过去的 2-3 年时间里, SDN 从默默无闻,变成了企业及运营商市场中炙手可热的新宠儿,甚至是未来 10 年的主流趋势! 2011 年,谷歌率先尝试将 SDN 引入数据中心,借助创新架构,有效降低了广域网( WAN )的成本,并提升了 WAN 的效率。受此“成功案例”的影响,越来越多的服务提供商开始拥抱 SDN 。 最近两年,基于 SDN 的成功部署案例开始逐渐增多,例如 NTT( 日本电报电话公司 ) 于 2013 年就借助 SDN 实现了全球 10 个云数据中心的互联;同年 9 月, ATT (美国电话电报公司)宣布其软件定义的网络架构,并倡导变革,将过去以硬件为中心的网络架构向以软件为中心的网络架构演进;随后, ATT 还积极拥抱 NFV (网络功能虚拟化),成为了全球最早部署 SDN 和 NFV 的一级运营商。 进入 2015 年,运营商的成功案例进一步升级,例如香港亚太环通 (Pacnet) 就推出了基于 SDN 的商用光网络;而在上个月, Verizon 又宣布通过与多家设备和技术服务提供商的合作,其完成了基于 SDN 的网络架构的“变革”与升级,将为客户带来更好的服务体验。 通过上述成功案例不难看出, SDN 的概念和技术炒作期已过,越来越多的运营商开始接纳 SDN 或开始进行 POC 测试。这主要是因为越来越多的运营商看到了 SDN 带来的好处,或者说是价值。例如, SDN 将加快运营商新业务上线速度,从而抵挡 OTT 带来的“威胁”。 与此同时, SDN 还能提升光网络传送效率,简化光网络配置和运维,并实现对多厂商设备和多层多域网络的统一控制和管理,以及借助开放的接口,实现智能专线、虚拟传送网等业务创新。 此外, SDN 还能实现 IP+ 光协同工作,即通过统一的控制器,实现 IP 层和光层不同设备的统一调度,以完成所有的流量和策略任务,从而显著提升网络的利用率。 当然,从长期来看, SDN 还将助力运营商重新获得对网络的主导和控制权,并节省运营成本。 转载自:中关村在线
个人分类: 业界资讯|1638 次阅读|0 个评论
2010年食品科学技术类SCI影响因子(2011年度)
Shifengyu 2015-3-20 14:03
Rank Full Journal Title Total Cites Journal Impact Factor Eigenfactor Score 1 MOLECULAR NUTRITION FOOD RESEARCH 3,727 4.713 0.016680 2 CRITICAL REVIEWS IN FOOD SCIENCE AND NUTRITION 3,806 4.510 0.006510 3 TRENDS IN FOOD SCIENCE TECHNOLOGY 4,736 3.710 0.009060 4 Food and Bioprocess Technology 391 3.576 0.001290 5 FOOD CHEMISTRY 28,896 3.458 0.072700 6 FOOD MICROBIOLOGY 3,830 3.320 0.008790 7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FOOD MICROBIOLOGY 14,554 3.143 0.026420 8 FOOD QUALITY AND PREFERENCE 2,798 3.013 0.004020 9 Innovative Food Science Emerging Technologies 1,709 2.825 0.004780 10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 62,903 2.816 0.107870 11 FOOD CONTROL 3,701 2.812 0.009940 12 COMPREHENSIVE REVIEWS IN FOOD SCIENCE AND FOOD SAFETY 618 2.673 0.001840 13 FOOD HYDROCOLLOIDS 4,540 2.659 0.011550 14 JOURNAL OF CEREAL SCIENCE 4,189 2.655 0.007930 15 MEAT SCIENCE 10,378 2.619 0.015130 16 FOOD AND CHEMICAL TOXICOLOGY 10,080 2.602 0.020640 17 AUSTRALIAN JOURNAL OF GRAPE AND WINE RESEARCH 1,056 2.534 0.002170 18 JOURNAL OF DAIRY SCIENCE 27,286 2.497 0.030440 19 PLANT FOODS FOR HUMAN NUTRITION 1,245 2.463 0.001590 20 FOOD RESEARCH INTERNATIONAL 5,003 2.416 0.010940 21 CHEMICAL SENSES 3,194 2.327 0.007960 22 LWT-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5,367 2.292 0.011900 23 POSTHARVEST BIOLOGY AND TECHNOLOGY 4,821 2.256 0.009550 24 Food Additives and Contaminants Part A-Chemistry Analysis Control Exposure Risk Assessment 4,539 2.230 0.008570 25 INTERNATIONAL DAIRY JOURNAL 5,008 2.181 0.010490 26 BIOTECHNOLOGY PROGRESS 6,899 2.178 0.013850 27 JOURNAL OF FOOD ENGINEERING 11,287 2.168 0.026880 28 Foodborne Pathogens and Disease 1,140 2.134 0.005360 29 JOURNAL OF FOOD COMPOSITION AND ANALYSIS 2,796 1.948 0.007200 30 Food Analytical Methods 157 1.932 0.000580 31 FLAVOUR AND FRAGRANCE JOURNAL 2,255 1.849 0.003500 32 FOOD POLICY 1,216 1.831 0.003750 33 JOURNAL OF DAIRY RESEARCH 2,591 1.807 0.003410 34 JOURNAL OF SENSORY STUDIES 1,012 1.750 0.001240 35 JOURNAL OF FOOD SCIENCE 16,581 1.733 0.017950 36 FOOD AND NUTRITION BULLETIN 1,206 1.727 0.003440 37 JOURNAL OF FOOD PROTECTION 11,185 1.720 0.017100 38 JOURNAL OF BIOSCIENCE AND BIOENGINEERING 4,815 1.707 0.011430 39 AMERICAN JOURNAL OF ENOLOGY AND VITICULTURE 4,459 1.667 0.003480 40 Food Security 73 1.658 0.000240 41 Food Biophysics 263 1.648 0.001440 42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OIL CHEMISTS SOCIETY 8,840 1.587 0.006710 43 EUROPEAN FOOD RESEARCH AND TECHNOLOGY 4,131 1.585 0.011590 44 EUROPEAN JOURNAL OF LIPI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1,971 1.487 0.005150 45 JOURNAL OF MEDICINAL FOOD 1,607 1.461 0.004310 46 PACKAGING TECHNOLOGY AND SCIENCE 592 1.434 0.001190 47 CEREAL CHEMISTRY 5,991 1.422 0.004410 48 JOURNAL OF THE SCIENCE OF FOOD AND AGRICULTURE 10,922 1.360 0.014390 49 Journal of Functional Foods 73 1.308 0.000310 50 BIOSCIENCE BIOTECHNOLOGY AND BIOCHEMISTRY 9,694 1.292 0.019070 51 STARCH-STARKE 2,625 1.261 0.002420 52 FOOD REVIEWS INTERNATIONAL 806 1.250 0.000970 53 JOURNAL OF AOAC INTERNATIONAL 4,036 1.229 0.007430 54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3,392 1.223 0.006610 55 FOOD AND BIOPRODUCTS PROCESSING 508 1.207 0.001120 56 Dairy Science Technology 151 1.154 0.000680 57 Journal of Oleo Science 730 1.094 0.001680 58 Chemosensory Perception 67 1.091 0.000310 59 CEREAL FOODS WORLD 783 1.068 0.000500 59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OF BREWING CHEMISTS 583 1.068 0.000570 61 Analytical Methods 81 1.036 0.000110 62 FOOD TECHNOLOGY AND BIOTECHNOLOGY 827 0.976 0.002290 63 JOURNAL OF FOOD LIPIDS 442 0.952 0.001020 64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FOOD PROPERTIES 622 0.947 0.001320 65 JOURNAL INTERNATIONAL DES SCIENCES DE LA VIGNE ET DU VIN 336 0.913 0.000530 66 Ciencia y Tecnologia Alimentaria 41 0.900 0.000120 66 SCIENCES DES ALIMENTS 407 0.900 0.000120 68 JOURNAL OF THE INSTITUTE OF BREWING 957 0.897 0.000860 69 Natural Product Communications 980 0.894 0.003150 70 JOURNAL OF FOOD PROCESS ENGINEERING 624 0.875 0.001260 71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DAIRY TECHNOLOGY 572 0.867 0.001400 72 British Food Journal 1,036 0.784 0.001390 73 Food Additives Contaminants Part B-Surveillance 42 0.783 0.000120 74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FOOD SCIENCES AND NUTRITION 1,309 0.778 0.002630 75 Journal of Food and Nutrition Research 77 0.769 0.000410 76 GRASAS Y ACEITES 559 0.748 0.000830 77 JOURNAL OF FOOD SAFETY 519 0.702 0.000790 78 JOURNAL OF ESSENTIAL OIL RESEARCH 2,373 0.643 0.002380 79 Ciencia e Tecnica Vitivinicola 48 0.636 0.000090 79 SOUTH AFRICAN JOURNAL OF ENOLOGY AND VITICULTURE 296 0.636 0.000310 81 FOOD AND AGRICULTURAL IMMUNOLOGY 272 0.633 0.000330 82 JOURNAL OF FOOD BIOCHEMISTRY 790 0.625 0.001310 83 JOURNAL OF FOOD AND DRUG ANALYSIS 464 0.615 0.000910 84 AUSTRALIAN JOURNAL OF DAIRY TECHNOLOGY 417 0.605 0.000520 85 FOOD BIOTECHNOLOGY 338 0.600 0.000440 86 AGRICULTURAL AND FOOD SCIENCE 256 0.597 0.000620 87 JOURNAL OF TEXTURE STUDIES 1,076 0.593 0.001240 88 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TERNATIONAL 854 0.577 0.001730 89 JOURNAL OF MUSCLE FOODS 457 0.576 0.000680 90 FOOD TECHNOLOGY 2,504 0.539 0.000640 91 JOURNAL OF FOOD QUALITY 569 0.534 0.001030 92 JOURNAL OF FOOD PROCESSING AND PRESERVATION 708 0.523 0.001110 93 FOOD AND DRUG LAW JOURNAL 237 0.514 0.001030 94 FOOD SCIENCE AND BIOTECHNOLOGY 845 0.505 0.002050 95 ITALIAN JOURNAL OF FOOD SCIENCE 419 0.500 0.000530 96 Korean Journal for Food Science of Animal Resources 236 0.497 0.000220 97 FOOD AUSTRALIA 254 0.485 0.000260 98 Journal of Aquatic Food Product Technology 232 0.481 0.000360 99 JOURNAL OF 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MYSORE 1,005 0.477 0.001020 100 Quality Assurance and Safety of Crops Foods 16 0.444 0.000030 101 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SEARCH 450 0.439 0.001020 102 JOURNAL OF THE FOOD HYGIENIC SOCIETY OF JAPAN 428 0.436 0.000400 103 Journal of Food Agriculture Environment 659 0.425 0.001520 104 MILCHWISSENSCHAFT-MILK SCIENCE INTERNATIONAL 1,015 0.416 0.000850 105 CZECH JOURNAL OF FOOD SCIENCES 315 0.413 0.000750 106 Agribusiness 277 0.406 0.000470 107 IRISH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RESEARCH 155 0.400 0.000230 108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Food Engineering 196 0.388 0.000870 109 ACTA ALIMENTARIA 290 0.379 0.000410 110 JOURNAL OF RAPID METHODS AND AUTOMATION IN MICROBIOLOGY 164 0.373 0.000410 111 Journal fur Verbraucherschutz und Lebensmittelsicherheit-Journal of Consumer Protection and Food Safety 137 0.348 0.000670 112 CyTA-Journal of Food 14 0.345 0.000030 113 ARCHIV FUR LEBENSMITTELHYGIENE 166 0.333 0.000330 114 Journal of the Korean Society for Applied Biological Chemistry 107 0.324 0.000250 115 Rivista Italiana delle Sostanze Grasse 217 0.269 0.000170 116 Ciencia e Tecnologia de Alimentos 914 0.266 0.001430 117 AGRO FOOD INDUSTRY HI-TECH 173 0.238 0.000400 118 INTERNATIONAL SUGAR JOURNAL 240 0.207 0.000530 119 DEUTSCHE LEBENSMITTEL-RUNDSCHAU 249 0.203 0.000340 120 ZYWNOSC-Nauka Technologia Jakosc 173 0.157 0.000170 121 Journal of Oil Palm Research 112 0.148 0.000150 122 ZUCKERINDUSTRIE 129 0.140 0.000120 123 FLEISCHWIRTSCHAFT 505 0.127 0.000320 124 JOURNAL OF THE JAPANESE SOCIETY FOR 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NIPPON SHOKUHIN KAGAKU KOGAKU KAISHI 338 0.117 0.000430 125 Boletim do Centro de Pesquisa de Processamento de Alimentos 33 0.100 0.000060 126 Elelmiszervizsgalati Kozlemenyek 3 0.040 0.000010 127 Annual Review of 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13 Not Available 0.000000 127 Food Hygiene and Safety Science 61 Not Available 0.000010
个人分类: 科研之路|1205 次阅读|0 个评论
一年一度光棍节:2011-11-11
热度 2 zlyang 2014-11-11 11:58
一年一度光棍节:2011-11-11 3年了,恍如隔世。 《盘点史上最强十大光棍》 ,2011年11月11日 09:11:30 ,新华网 http://news.xinhuanet.com/photo/2011-11/11/c_122265063.htm 2011。都说今年是光棍年,那么,站在这个难以启齿的话题上,不妨让我们看一下那些光棍伟人前辈们——同学们,你不是一个人在光棍! 1、柏拉图(公元前427-前247347) 2、达·芬奇(1452-1519) 3、伊丽莎白一世(1533-1603)英国女皇 4、牛顿(1642-1727)英国伟大的科学家 5、伏尔泰(1694-1778)法国近代思想家 6、贝多芬(1770-1829)德国音乐家 7、 简·奥斯汀(1775-1817)英国作家 8、诺贝尔(1833-1895)瑞典科学家 9、金岳霖(1895-1984)中国哲学家、逻辑学家 10、文森特·凡高(1853-1890)荷兰画家 相关链接: 刘立,2011-11-11 11:11,《现在,2011-11-11 11:11 ,我宣布:光棍节庆祝大会 正式开始!》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71079-506884.html 2011-11-11 11:58,《可惜晚了一会儿:超级光棍节!》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07667-506910.html 许培扬,2011-11-11 06:59,《2011年11月11日11时11分11秒 世纪光棍节快乐!》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80034-506779.html
3642 次阅读|8 个评论
[转载]【Nature-2011】量子生物学的黎明
duanchengquan 2014-2-23 13:24
量子生物学的黎明 来源: 272 | NATURE | VOL 474 | 16 JUNE 2011 原文: The dawn of Quantum Biology 作者:菲利普·鲍尔 (Philip Bal1) 译者:庞玮 一门新的学科——量子生物学呼之欲出。想要将量子计算机从构想变成现实,或者提高太阳能电池的转化效率,成败的关键可能并不在物理实验室,而在错综复杂的自然界中。 乍看起来,量子效应和生物组织似乎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个世界,前者通常只现身于纳米尺度之下。还得有高度真空、超级低温和严密控制的实验室助阵,而后者则跻身于宏观世界。那里温暖、嘈杂而全无秩序。像“纠缠” (coherence ),指量子体系每一部分的波动性质都保持步调一致 ) 这样的量子效应在喧闹的细胞中只能维持百万分之一秒。 曾几何时,每个人都是如此认为。但近年的一些发现似乎表明,自然界还留有几手,并逃过了所有物理学家的法眼:量子纠缠过程也许遍布我们周围的世界。己知及有待证实的例子不一而足,从鸟类利用地磁场导航一直延伸到光合作用的内部机制,而正是通过光合作用,植物和细菌才能将阳光、二氧化碳和水变成有机物质,这堪称地球上最重要的生物化学反应。 美国麻省理工大学的物理学家塞斯·劳埃德 (Seth Uoyd) 说,生物学中有一种习惯,如果一个理论能解决问题那就用它,如果“量子把戏”有效,生物学家会说那“就用量子把戏吧”。 一些研究者甚至已经开始谈及一门新学科的诞生,并取名为量子生物学 (quantum biology) 。这门学科的要义是,即使量子效应很罕见,它也是自然运作方式的重要组成之一。实验物理学家则对它在技术上的应用更为关注,劳埃德说:“我们希望能从这些生物体系高得惊人的运转效率中获得一些启发。”假如能更深入了解量子效应如何在生物组织中长时间维持,将有助于研究人员将缥缈的量子计算机变成现实,“还有可能帮助我们制造出更好的能量存储设备或更好的太阳能电池”。 能量向导 研究人员早就怀疑光合作用有非同寻常之处。光由光子构成,在光合作用中阳光将大量光子倾泻到植物叶片或光合细菌上,而叶片和光合细菌的每个细胞中都聚集着叶绿素或其他色素分子,这些色素分子充当着吸收光子的“天线”。一旦光子的能量被吸收.就会立刻被汇聚入井井有条的能量流中,来到细胞中的光合反应中心,在那里,它们能以最高效率参与到将二氧化碳合成糖的反应过程中。 早在 20 世纪 30 年代,科学家就认识到上述过程必须用量子力学来描述。在量子力学中,诸如电子这样的粒子都具有波动性。因此当光子撞击到一个“天线分子”上时,电子吸收光子能量被激发成激子 (exGon) ,然后以波的方式一圈圈向四周散开,就好比将石头扔进水中激起的阵阵涟漪。激子波越过一个个分子最终到达反应中心.现在的问题是激子如何通过中间这段旅程,究竟是如人们最初所猜测的那样不定向地随机跳跃呢,还是以更有组织的方式奔向终点。一些现代研究者指出,单个激子波可能扩展到比一个分子还大,因此来自不同天线分子的激子间可以产生量子相干 (coherent) ,通过这种方式激子保持步调一致,合为一体。 如果是这样,便会有一个令人震惊的结果,因为相干的量子波能同时处于两种甚至更多状态,所以相干的激子可以同时经由两条或数条路径穿越天线分子的“密林”。实际上,它们大可同时试探所有可能的路线组合,然后自动选择最为快捷的一种作为行动指南。 4 年前,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化学家格拉汉姆弗莱明 (Graham Fleming) 领导的两个小组通过实验来验证上述假设。其中一个小组用一连串非常短的激光脉冲来探测绿 色硫磺细菌 Chlorobim tepidiium 的光合作用体。实验中,他们将样本用液氮冷却到 77 开尔文,最终结果清楚地显示出激子处于相干态。第二组对紫色细菌 (Rhodobacter sphaeroides) 进行了类似实验,结果观察到与第一组类似的结果,而且这种电子相干一直到 180 开尔文仍保持运作。 20 1 0 年,第一组研究人员发表了室温下细菌复合体中存在量子相干的证据,这表明相干不再是低温实验室中的人造奇葩,而可能是实际光合作用中的重要环节。与此同时,由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的化学家格里高利斯科尔斯 (Gregory Scholes) 领导的一个研究小组也发现了室温下的相干效应,但不是在细菌中而是在隐藻中,这种海藻在进化亲缘性上更接近植物和动物。而且所含的吸收光的化学基团与细菌完全不同。 但量子纠缠必须持续足够长时间才能有助于光合作用,这一点是如何做到的 ? 此前大多数物理学家都认为在室温下,细胞中混乱的分子随机扰动会瞬间破坏任何纠缠态。 劳埃德和同事对此进行了计算机模拟,模拟结果出人意料:环境中的随机噪声可能反过来增强光合作用中能量传递的效率。而并不像此前预想的那样起到阻碍作用。何以如此呢 ? 原来激子在前往能量中心的路途中有时会受困于某处,模拟表明,此时只需环境噪声的轻微扰动便能让激子脱身,同时由于扰动很轻微,不会破坏激子的相干状态。如劳埃德所说,总的效果就是“环境噪声解救了激子,让它得以完成使命”。 自然界中并不是只有光合作用中才有量子效应,比如多年前研究者就发现,在某些酶催化反应 (enzyme-catalysed reaction) 中,质子会借由量子隧道效应从一个分子向另一个分子迁移,而无须翻越分子间的能量势垒。另外还有一种引起争议的新嗅觉理论 (theory of olfaction) 认为,气味来自生化感知体对分子振动的感应.当气味分子进入鼻腔,靠近鼻腔中的感知分子时,电子就会在它们之间来回穿越,将两者绑定在一起。 那么诸如此类的现象是否足以支撑起一个全新的学科呢 ? 罗伯特·布兰肯希普 (Robert Blankenship) 对此仍有所怀疑。布兰肯希普是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研究光合作用的专家,同时也是上面提到的弗莱明有关绿色硫磺细菌论文的合作者。他说:“我个人觉得.也许在一些情况下,这些效应确实非常重要,比如我们已经了解的那些,但大多数或者起码很多生物体系中并没有这类量子效应存在。”但斯科尔斯却更加乐观,他认为,只要对所谓量子生物学 (quantum biology) 的范围进行合适的界定,“生物学中的确存在某些过程,在量子层次上去解释它们会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了解究竟发生了什么”。 量子导航 量子效应还能解释一个长久以来困扰生物学家的谜团,那就是鸟类如何利用地球磁场导航。 此前人们知道.当光照射到鸟的视网膜上时,就会激活磁场感受体,但究竟它是通过什么机制导航的则不清楚。目前对此最靠谱的猜测是:每个照射光子所携带的能量会产生一对自由基 (free radical) 。这是两个具有高度活性的分子,每个都包含一个未配对电子。每个未配对电子都有一个内部角动量,或者叫自旋 (spin) ,自旋可以被外磁场重新导向。两个自由基产生之后就分离开,其中一个的电子自旋主要受到临近原子核磁场的影响,而另一个自由基则远离这些原子,仅受地球磁场的作用,这两个磁场的差异会让自由基对在两个具有不同化学活性的量子态间来回跳跃。 眼下有一种设想认为。当鸟的视网膜细胞处于上述其中一个量子态时“会合成某些化学物质”,而当处于另一个量子态时就没有此类物质合成。“于是该物质的浓度对比就能反映出地球磁场的指向来,”英国牛津大学的物理学家西蒙 . 本杰明 (Simon Benjamin) 解释说。 2008 年进行的一个人工光化学反应实验展示了这种想法的可能性,实验中外磁场强度的确能够影响自由基对的存在时间。 本杰明等进一步提出,单个光子激发出来的两个未配对电子处于所谓的量子纠缠态 (entanglement) ,这是一种特殊的相干态,无论自由基携带的两个电子分离多远,这两个电子的自旋状态始终保持关联。纠缠在室温下通常都极为脆弱,但研究人员的计算结果显示,它在鸟类导航细胞中却至少能持续数十微秒,大大超过目前人工分子体系中的纠缠时间。 此类借助于量子效应的磁感应可能广泛存在,不仅是鸟类,某些昆虫乃至植物都对外磁场有生理反应,比如磁场能减弱蓝光对开花植物拟南芥 (Arabidops~thaliana) 的生长抑制作用,这或许同样可以用上述自由基对机制进行解释。但要找到决定性证据,本杰明说:“我们还需要弄清楚其中起关键作用的分子有哪些,然后在实验室中对它们进行研究。” 潜在应用 对那些依赖光合作用的生物而言。有量子相干的参与似乎更为有利,但这种利用量子效应的能力是通过自然选择进化而来的么?还是说量子相干仅仅是某些分子结构带来的意外的副产品?斯科尔斯的评价是:“对是否进化而来这个问题有很多推测,也有不少误解。”他认为,现在八字还没一撇,“我们不知道光合作用中的这种效应是否自然选择的结果,也不知道有没有不用量子相干的能量输送方式存在.眼下数据还太少,连问题是什么都无法确定”。 斯科尔斯指出,并没有很明显的证据表明自然选择会偏爱相干,“几乎所有光合作用生物大部分时间都在想办法避免被光灼伤,很少会有光照不足的时候,那它们在进化时为什么会冒着生存压力去选择提升光捕获效率呢” ? 弗莱明也同意这种怀疑,他猜测量子相干并非获得性能力,而只是“紧密堆积在一起的色素体在对日光吸收最优化过程中的副产品”。斯科尔斯希望通过比较各种不同的天线分子蛋白— — 它们从进化时间不同的各种隐藻类中分离出来一来对这个问题进行研究。 但弗莱明同时强调,即使生物体系中的量子相干只是一个偶然现象,其结果仍然非同寻常,因为它使得体系对能量分布的偏离变得不敏感,不仅如此,它还“可以形成‘整流型’ (retifier-like) 的单向能量传输,得到最快的能量传输速度,使传输对温度不敏感,可自豳 有些连我也想象不到的效应”。 这些结果并非都局限于理论研究。显然,斯科尔斯说,对生物体系如何实现量子相干的深入理解会“变革我们对光捕获设备的设计思想”。科学家由此可以摸索出更好的技术,建造出比如说光转化效率更高的太阳能电池等等。劳埃德也认为这是“有理由期待的”,不仅如此,他对自己的发现也抱有很大期望,因为在建造光子体系时,往往用量子点 (quantum dot .纳米尺度的晶体 ) 或光吸收化学基锚定高聚物 (highly branched polymersstudded with light-absorbing chemical groups) 来充当人工天线阵列,此时如能考虑环境噪声的正面效应.将会有助于此类体系的设计搭建。 另一个潜在应用领域是量子计算 (quantum computing) 。该领域的物理学家和工程师长期以来一直希望能实现对量子比特 (qubit) 中所包含的信息进行操控.比如说控制一个电子或原子核自旋的上下取向。量子比特能同时处于两个状态,这就意味着它能同时进行两个计算过程,理论上,这将赋予量子计算机超凡的计算能力,远远超过今天的电脑。但这需要量子比特始终保持相干,不能受到周围环境噪声的干扰,比如周围原子的推推搡搡,这会破坏量子波之间的协同一致。 在某种程度上,生物体系解决了这个挑战.上述光合作用也可以理解成量子相干帮助光子体系完成了一次“最优路径”的量子计算。本杰明最大的兴趣就在于为量子计算和量子信息技术设计实际可用的体系,他认为室温下鸟类的指南针可以对此提供一些指引,“如果能找到鸟类指南针如何保持相干的秘诀,我们或许就有了一些构建量子技术的线索”。从神话时代起。人们就知道师法自然,但自然所知道的远远超出了我们的想象,甚至连在量子力学方面,自然也能指点我们一二。 本文作者 菲利普·鲍尔是居住在伦敦的一位撰稿人。 参考文献 1. Engel, G. S. et al. Nature 446, 782–786 (2007). 2. Lee, H., Cheng, Y.-C. Fleming, G. R. Science 316, 1462–1465 (2007). 3. Panitchayangkoon, G. et al. Proc. Natl Acad. Sci. USA 107, 12766–12770 (2010). 4. Collini, E. et al. Nature 463, 644–647 (2010). 5. Mohseni, M., Rebentrost, P., Lloyd, S. Aspuru-Guzik, A. J. Chem. Phys. 129, 174106 (2008). 6. Ball, P. Nature 431, 396–397 (2004). 7. Turin, L. Chem. Senses 21, 773–791 (1996). 8. Ritz, T., Thalau, P., Phillips, J. B., Wiltschko, R. Wiltschko, W. Nature 429, 177–180 (2004). 9. Maeda, K. et al. Nature 453, 387–390 (2008). 10. Gauger, E. M., Rieper, E., Morton, J. J. L., Benjamin, S. C. Vedral, V. Phys. Rev. Lett. 106, 040503 (2011). 11. Ahmad, M., Galland, P., Ritz, T., Wiltschko, R. Wiltschko, W. Planta 225, 615–624 (2007).
2273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剧情] 变形金刚3 2011 720p BluRay x264 TrueHD[720p]
lcj2212916 2014-1-21 22:34
片名................: 变形金刚3 Transformers: Dark of the Moon 年代................: 2011 又名................: 变形金刚3:黑月降临(港) / 变形金刚3:月黑之时 / 变形金刚 Ⅲ / 变3 大小................: 5.79 GB 片源................: BluRay Disc 片长................: 02:34:23 分辨率.............: 1280x536 (2.40:1) 编码................: x264 版本................: MP4 帧数................: 23,976 fps 音频................: English , Dolby TrueHD , 7.1 CH , 4301 kbps / 24-bit 字幕................: - 导演................: 迈克尔·贝 编剧................: 艾仁·克鲁格 主演................: 希亚·拉博夫 / 罗茜·汉丁顿-惠特莉 / 乔什·杜哈明 / 泰瑞斯·吉布森 / 约翰·马尔科维奇 / 弗兰西斯·麦克多蒙德 / 郑肯 / 凯文·杜恩 类型................: 动作 / 科幻 / 冒险 地区................: 美国 IMDB评分........: 6.3/10 from 229,398 users IMDb..............: http://www.imdb.com/title/tt1399103/ 哈希校验..........: 875B1970C031241AB70E5FDECEFFD404363D30D4 上传日期..........: 2014-01-04 08:30:07 GMT 剧情介绍   距今50多年前,一艘来自赛博坦的飞船坠落月球,由此引发了美苏两国的太空竞赛。人类争相登上月球,只为一探飞船残骸中的秘密。时间回到21世纪初,经过几番征战,汽车人终于挫败霸天虎的入侵,继而与人类合作,共同保卫美丽的地球。然而发生在切尔诺贝利的事件却将尘封已久的月球计划重新摆到桌面。为了防止霸天虎找到能量柱为非作歹,擎天柱与战友飞赴月球,更从当年的飞船中救出了汽车人的先代领导者——御天敌。御天敌是能量柱的发明者,将上百根能量柱集合在一起便可制造太空桥,实现物质的瞬间传送。   忙着找工作以及和女友卡莉(罗茜·汉丁顿-惠特莉Rosie Huntington-Whiteley 饰)经营爱情的山姆(希亚·拉博夫 Shia LaBeouf 饰)无可避免地卷入其中,他渐渐发现霸天虎的操纵一切的阴谋,却不知更大的阴谋和危机隐藏在那月影背后…… 获奖记录 第84届奥斯卡金像奖 最佳视觉效果(提名) 斯科特·法勒 / Matthew E. Butler / Scott Benza / John Frazier 第32届金酸梅奖 最差影片(提名) 第13届青少年选择奖 最佳暑期电影(提名) 下载地址: http://www.400gb.com/file/55078509
2463 次阅读|0 个评论
美国国家科学院不是一把尺子
热度 2 tongyao 2013-12-31 11:18
美国国家科学院不是一把尺子 从 2011 年施一公当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落选于中国科学院院士到 2013 年施公当选中科院院士,中国科技舆论界闹得沸沸扬扬。有很多人甚至要求中国科学院给社会一个认可的说法,咄咄逼人。小的不才,我有一个说法: 科学成果水平的高低的评价是无法用一个标准尺度来衡量的,衡量一个科学水平不能像买猪肉一样称一称就可以了,如果你怀疑称不准,还可以找市场管理员要一把标准称。科研水平的高低在每个人心目中可能都不一样,这是很自然的。施公当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当然施公的科学水平是很高的。但是,反过来把美国国家科学院当作一把尺子来衡量中国科学院这样的逆定理是不成立的。我举一个反例,杨振宁、李政道因为弱作用下,宇称不守恒而获得诺贝尔奖。但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都没有获得诺贝尔奖,难道我们能用诺贝尔奖作为一个标准的尺度来衡量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认为他的水平比杨振宁、李政道的宇称不守恒还低吗?在举一个反例,爱因斯坦的光电效应获得诺贝尔奖,就反过来说,他的相对论成果的水平就不如他的光电效应的水平吗?同理,用美国科学院的作为一把尺子来衡量中国科学院一个人的评选,这是逻辑上的错误。 施公 2011 年的落选,这是投票的结果。有些参加投票的院士对施公投了反对票,难道就说这不符合美国的标准吗?就错了吗?施公当选为美国科学院院士,如果其中也有投反对票的这也是很正常的。 如果全世界院士的选举都以美国为统一标准,就如人民代表通过提案一样全票通过,那确是痛快的省去了麻烦。 我相信施公 2011 年的落选是投票的结果,肯定不是中科院领导的意志,无可非议。我倒觉得 2013 年施公当选为中科院院士应该给个说法。 选院士应该以科学成果为核心标准,不唯美、不唯奖。 肖氏反射弧是一个很好的 idea ,在国外包括美国获得了很多好评。但在我国,在实践确出现了很多问题,中国卫生部已禁止再进行肖氏反射弧的手术。难道因为肖氏反射弧在美国获得了好评就应该让他在中国继续使用下去吗?摧残中国的尿失禁的患者。 三鹿(河北)婴儿奶粉的配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有关部门倒是应该给出一个说法。国家科技进步奖的猫腻很多,我提议进行一次清查。听说以后,选院士不仅仅看获得的奖项还要看获奖的内容,我举双手赞成。 有的个人或者单位为了争选院士把许多并非候选人的成果也算在候选人的头上。以后在选院士的时候是否也要甄别一下。
2811 次阅读|3 个评论
【老马-15】2011计划与2012映画
热度 5 yuncai 2013-10-27 11:24
“2011 计划”的学名是 “ 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据百度百科介绍说,2011计划是中国高教系统继985工程、211工程之后,又一项体现国家意志的重大战略举措。 为此,大学校长们都将其作为一件大事来做,合纵的、连横的,先搞一个国家级的协同创新中心再说。已经拿到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的高校,因有大笔银子将进帐,学校名声也大涨,校领导们自然很风光,将自己的学校称之为“2011大学”。没有拿到的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的高校,都在暗暗地憋着劲。 咱也是个有想法的人,别人能拿的,咱为啥拿不得?于是乎,在办公室认真研究起2011计划的文件。 部里的文件说,2011计划是要 发挥高校多学科的优势,按照“国家急需、世界一流”的要求,改革高校机制体制,转变高校创新方式,联合国内外创新力量,聚集创新要素和资源,构建协同创新的新模式,建立一批“2011 协同创新中心”。 看到文件说要改变机制,我有的犯怵:现在让一个刚毕业的博士换个研究方向都很难,让几个团队合作做事,就更难了;你要“聚集创新要素和资源”,就必须有权力、有财力、或者有魅力,可你这权力、这财力又没人给你,魅力也不能平地起高楼;再说,这个机制体制改革可不是好弄的。要是容易做的事,教育部早就做了?让咱自己改革,革自己可以,要想革别人,弄不好,人家就把咱给革了。 唉,怎么办呢? 文件说,实施2011 计划要求有更大的改革创新的勇气,有更多的协同创新的智慧和更坚忍的执行能力。 那么,我的勇气、能力和智慧在哪里呢?难道自己是个懦弱、弱智的低能儿?正在反思着,老马踱着步进来了。 老马看见我在发呆,关心地问:“王老师,发啥呆呢?给咱群众说说。现在不都在走群众路线吗?” 我问老马:“2011计划你知道不?” 老马说:“我刚刚从我女儿那里学了个词,叫2012映画,现在又从你这听到一个2011计划。你给我讲一讲,什么是2011计划?” 我就简要地向老马讲了讲2011计划是怎么回事。 没等我讲完,老马就一拍大腿说:“好事呀,这是国家让你们今后要做大事、做实事了,不要你们再研究什么马尾巴的功能了,好啊!” 我说:“可是我们应该这么做呢?你知道,现在谁服谁呀,你说我们能有什么办法,来协同各个山头的大牛们?拿什么汇聚创新要素,产出标志性成果?” 老马笑着说:“你们这些教授呀,平常净用一些之乎者也的名词来唬别人,没想到今天自己也被别人的名词给唬住了。你说的这个协同创新中心,说白了就是开公司、办企业。” “开公司就等于协同创新中心?老马,不要开玩笑了。” 老马:我也不是与你开玩笑,我给你分析一下,为什么说协同创新中心就是开公司,而且是让你开大公司。 开公司首先要决定公司准备干什么、卖什么产品吧?这个产品必须有市场才行吧?有市场的产品必须质量好、社会需要吧,哪个公司部不希望自己的产品在全世界引发一个抢购高潮?哪个公司部不希望大家排队买它的产品?你说这是不是相当于你的“国家急需、世界一流”? 开了公司,公司总要有几个股东吧,几个股东总要商量一个投资和分红的方案,按照股份多少来确定收益,先小人后君子嘛。这是不是你说的改革机制体制、构建协同创新模式?只不过开公司的人都不怎么称呼而已。 公司有了钱,也决定了要做什么东西,后面不就是要招聘人了嘛,缺什么样的人招什么样人,谁能干招谁。这难道不是联合什么创新力量,聚集创新要素和资源? 你说的要探索什么“多元、融合、动态、持续”模式与机制,在公司里早就这样做了。你想,公司里财务、销售、研发不就是“多元”嘛,他们敢不“融合”?谁要完不成业绩就走人,这算不算“动态”?哪个公司不想做成百年老店,而且越做越大,这算不算“持续”? 我问老马:“你这样一分析,协同创新中心与开公司还真有点像。可是教育部为啥不直接鼓励教授开公司呢?” 老马笑着说:“这个原因你就要问教育部了。但是,你们高等学校的主营业务是培养人才,总不能明着改变你们的主营业务吧?再说,要是明说开公司,又怎么向国家要钱?” “不对呀? 袁部长说,2011计划是个干实事的计划,而不是一个分钱的计划,更不是一个划分高校层次的计划。” 老马有点得意:“你放心,肯定会给钱!985、211工程不都给钱了?只不过‘创新工程’让科学院先搞了,不能重名,‘创新工程’没法叫了,就叫‘协同创新中心’,” “我再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一把。”老马继续得意,“现在上面承认了企业是创新的主体,就等于扇了高校一耳光。王立军挨了一耳光还要反击,咱这么大的衙门,还能不还击?所以就变个法子让你们开公司,等高校都有企业了,咱不又是创新的主体了?” “老马,你说的有点过了吧?”我连忙阻止老马再说下去,问老马:“你刚才说的2012映画是怎么回事?” 老马得意地答道:“现在,电影不叫电影,叫映画了。2012映画是一个电影,我女儿说很好看,但我没看过。你说,为啥现在把电影叫映画?” “老马呀,你真是个土老帽。电影还叫电影,映画不过是电影的日文写法,其实日本人叫电影为 にほんえいが 。这个 电影原来的名字是 FarewellAtlantis , 翻译过来应该叫《再见亚特兰蒂斯》,在我们大陆,把这个电影翻译成《2012》,是借用玛雅文化中预言2012年是的地球末日,讲的地球大灾难的故事。但我们这个地球现在不是好的好好的?几乎所有的预言都是来骗人的。 ” 我得意地卖弄着我知识。 老马感慨地说:“噢,明白了,这个《2012》实际上相当于一个噩梦,你那个2011相当个美梦。原来我是那个丫头片子在逗我玩呀?还是有知识好啊,像你们当老师的,不论遇见什么,都能讲出一二三点来。” 没想到老马突然话题一转:“不过,像你们这样的先进文化代表,为啥现在非要走群众的路线呢?各行其道既不影响、也不拥挤,不行吗。” 我差点笑出来:“老马呀,你是真不明白还是假不明白?走群众路线是个比较形象的说法,实际上就是要急群众所急,想群众所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早日实现中国梦。并不是真要去和群众抢什么路。” 老马:“噢,这样我就明白了。王老师,明天没有领导来走路线了吧?这个礼拜天天都有领导来咱这里调研、谈心、走路线,他们一来,我就要擦电梯、扫楼道,倒水、准备会议室,可把我累坏了。我想请一天假,歇上一天?” “不行,你这是典型的奢靡之风、享乐主义嘛!” 我绷着脸对老马说。 l老马系列阅读: 【老马-14】国家基金:中有必然,挂亦偶然 【老马-13】教师上岗服务公司 【 老马-12】毕业季中的一女嫁七男 【老马-11】资源型教授与学术型教授 【老马-10】知识分子的弱智之处 【老马-9】文章他引vs民意测验 【老马-8】老马戏教授 【老马-7】都是基金惹的祸 【老马-6】传达室老马的传奇学术生涯 【老马-5】专利之转让篇 【老马-4】专利啊!专利! 【老马-3】马眼识人 【老马-2】:科技奖的另类功效 【老马-1】评价导师学术水平的另类标准
个人分类: 小说|9321 次阅读|7 个评论
汤森路透预测2011诺贝尔化学奖得主Martin Karplus终于圆梦
Bobby 2013-10-9 18:03
美国哈佛大学化学家 Martin Karplus 生物分子的分子动态模拟先驱 分子动态模拟又称分子动力学模拟(molecular dynamics simulation,MD simulation),是按时间序列描述分子中每个原子的运动轨迹,模拟分子各种层次上的运动行为,探索各种分子内部变化的计算机模拟方法。当前分子动态模拟研究所涉及的领域已经涵盖了生物技术、材料设计、生物芯片等研究前沿和热点。分子动态模拟已成为生物大分子功能研究的重要手段。 Martin Karplus 诺贝尔化学奖热门人选: Martin Karplus --------------------------------------------------------------- Martin Karplus, Michael Levitt and Arieh Warshel Photo: Wikimedia Commons 2013 Nobel Prize in Chemistry The Nobel Prize in Chemistry 2013 was awarded jointly to Martin Karplus, Michael Levitt and Arieh Warshel for the development of multiscale models for complex chemical systems . http://www.nobelprize.org/ 分子模拟,早期溯源可以直追20世纪30年代,Andrews提出分子力学的基本思想;实际发扬广大,其实要到1980s。分子力学成为独立二级学科,其理论奠基的标志事件是:1980年Peter Kollman发表了第一个AMBER力场和1981年Journal of Computational Chemistry杂志创刊。分子模拟的第一次高潮,真正进入应用阶段是1983年:Martin Karplus发布了分子力学与分子动力学模拟程序CHARMM;Michael Connolly发表了蛋白质和核酸分子计算溶剂可及表面的方法;Michael Levitt完成了第一例核酸的分子动力学模拟。稍后的1984年,Peter Kollman发表了分子力学与分子动力学程序AMBER,既是第一次高潮的收束,也正式标志着计算化学中量子化学之外的另一重要分支---分子模拟基本框架成功建立。 黑宝书(评论: 分子模拟的原理和应用)
个人分类: 科学感想|5844 次阅读|0 个评论
《生态农场纪实》连载之六十八:弘毅生态农场大事记(2011)
蒋高明 2013-9-30 23:13
2011 年 l 1 月 24 日 ,《第一财经日报》发表弘毅科研团队负责人蒋高明研究员文章《且慢为转基因作物补发“出生证”》。文章指出:转基因食物有害性被全面揭露只是时间表问题,我们不能为一两个严重违背生物进化规律的转基因寡头埋单,牺牲自己的生态环境与国民健康。有关部门认真听取国内外在转基因作物问题上的不同声音,本着为全体中国人健康着想的原则,慎重对待转基因作物生态安全立法这件天大的事情。 l 2 月 17 日 , 美国《科学》 (Science) 记者 RichardStone 就中国粮食安全、转基因技术应用存在的风险等问题,采访蒋高明研究员。在回答了记者的提问后指出,弘毅生态农场科研团队负责人蒋高明以弘毅生态农业实践为例指出,人类如可持续解决食品安全问题需重新回归自然农业,走生态循环农业之路。 l 2 月 15-16 日和 21-22 日,大学网组织 15 所高校的 58 名大学生志愿者,分两批次参观弘毅生态农场,并就生态农业相关问题进行研讨。这些大学生,分别来自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央财经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中国矿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南昌大学、天津农学院、成都理工大学、广东海洋大学、西安邮电学院等。弘毅生态农场科研团队吴光磊、韦继光、李勇、李彩虹、郭立月、战丽杰、曾祥伟、唐海龙、蒋大龙、博文静、孟杰等热情接待了全国大学生参观团,并向他们详细介绍了弘毅生态农场创始人蒋高明教授的 “ 大农业 ” 的生态循环理念和农场发展现状,及其各自的研究课题。 l 3 月 26-28 日, 纪念侯学煜先生诞辰100周年暨农业生态学学术研讨会在山东省平邑县弘毅生态农场召开。来自科研一线的研究人员、教育一线的中学教师及乡镇领导、企业代表齐聚一堂,共同缅怀植物生态学奠基人侯学煜先生,并就新近研究进展进行了学术交流,探讨生态农业的发展现状与前景。蒋高明研究员、刘美珍副研究员、郑延海副研究员、于顺利副研究员、中共组织部“西部之光”访问学者罗玉珠、山东平邑一中校长张大勤、平邑县卞桥镇党委书记刘涛、山东青岛世美尔公司总经理 周陆军 、中科院植物研究所博士生李彩虹、李勇、硕士生李静、李霄、博文静、孟杰,,山东农业大学博士生吴光磊、硕士生苏本营、郭利月、曾祥伟、唐海龙、战丽杰、李占、本科生孙芬芬,北京工业大学硕士生郭翠艳、弘毅生态农场志愿者曾彦等出席研讨会。 l 4 月 12 日 , 为贯彻落实中央领导重要批示,根据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统一安排,农业部会同环保部组成联合调研组,在山东省农业厅、临沂市农业委员会相关领导陪同下,来到弘毅生态农场进行专项考察。调研组由农业部科教司资环处处长李波、中国环境科学院研究员韩永伟、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朱平国、中国农业大学教务处长、教授吴文良、山东省农业环境保护总站站长张汝安、副站长徐兆春、省绿色食品发展中心主任刘延生等领导、专家组成。平邑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刘玉山、县农业局局长杜记奇等陪同考察。蒋高明研究员向联合调研组做了生态农业有关进展专题报告,并陪同调研组现场考察了弘毅生态农场。 l 4 月 12 日 ,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朱平国、中国农业大学教务处长、教授吴文良、山东省农业环境保护总站站长张汝安、副站长徐兆春、省绿色食品发展中心主任刘延生等领导、专家组成。平邑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刘玉山、县农业局局长杜记奇等陪同考察。蒋高明研究员向联合调研组做了生态农业有关进展专题报告,并现场考察了我组建立的弘毅生态农场。 l 4 月 28-29 日,环保部组织的“转基因生物安全与对策”国际研讨会在北京湖北大厦召开,来自环保部、农业部、中国科学院、中国农业大学、同济大学、复旦大学等高校,以及来自美国、芬兰、法国、德国、巴西、买来西亚等国家代表参加会议,并展开了激烈的辩论。弘毅生态农场科研团队蒋高明研究员应邀出席会议,并做《试论转基因作物的生态安全》大会特邀报告。 l 6 月 10 日 , 弘毅生态农场生态农业试验传来好消息:在严格杜绝化肥、农药、农膜、除草剂、添加剂、转基因技术 4 年后,亩收获小麦 1116.6 斤,实际含水量 24.63%, 折合 14% 含水量的干小麦 ( 贮存风干含水量 ) 后为 980.6 斤,再去除 2% 的杂质后,实际获得风干小麦产量 961 斤 / 亩, 2100 年有机玉米产量为 547.9 公斤 / 亩,有机农业周年粮食产量为 1028.4 公斤 (2057.8 斤 ) ,即生态学办法在短短 4 年时间内将严重的低产田成功改造为吨粮田。 l 10 月 20 日 ,《中国日报》发表记者杨万丽文章《有机食品:中国出路》,介绍了有机食品生产与销售中的一些问题,并采访弘毅科研团队蒋高明研究员观点。目前市场上有机食品开始增加并逐渐走向老百姓餐桌,但价格偏高。很多人认为有机食品产品低,就需要卖高价,实际上这存在误区。有机农业只要认真做,在开始一两年可能产量收影响,但以后可能会超过化肥农业产量。因此,仅靠提高价格销售有机食品并不是好的出路。 l 10 月 19 日 ,《中国日报》头版发表记者杨万丽对蒋高明研究员访谈文章,题目是《 Pesticides bring a silent spring 》,文章对中国大量使用化学杀虫剂、农膜等造成环境污染的严重现实进行了报道。 l 10 月 30 日 ,湖南卫视新闻中心记者游优,就有机农业话题策划一期新闻专题并进行深度报道,采访弘毅科研团队负责人蒋高明研究员。 l 11 月 1 日 ,《中国企业家》杂志发表记者袁建胜现场专访文章《弘毅:一个农场,一种思想》。文章对弘毅生态农场开展的利用生态学原理控制病虫草害,提高粮食产量的做法进行专门报道。文章指出,以生态学为特征的绿色革命,在秸秆、杂草、害虫上做文章,而不是在单纯的粮食上做文章;是利用生态学的原理解决食物问题和环境问题,而不是用工业的思路制造环境污染;利用生物多样性中的物种增加人类的食物(如牛、羊肉和奶食品),而不是用其中的某些基因获得人类期望的食物(如单一的粮食)。因此,以生态学为主导的第二次绿色革命,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绿色革命。 l 11 月 5 日 ,《中国产经新闻》发表记者佟立文对弘毅生态农场科研团队负责人蒋高明研究员专访文章《转基因:研发提速,产业化减速》。文章针对社会上转基因作物研发激烈争议表达我们的观点,即中国农业不可能也不应该走美洲农业的工业化道路;国家应该拿出当年搞 “ 两弹一星 ” 的力度来组织进行转基因科学技术的研究,而且要到隐蔽的地区搞;可以作为一种 “ 防御性武器 ” 搞,否则中国和美国的差距只会越来越大;在没有直接证据证明转基因食品对人体无害的情况下,要禁止推广转基因食品。 l 11 月 6 日 ,《广州日报》发表记者许珍对弘毅生态农场科研团队负责人蒋高明研究员专访文章《“超级杂草”百毒不侵》。文章针对浙江舟山口岸一船从美国进口的转基因玉米中夹杂着一些 “ 不速之客 ” 发表评论。这些不起眼的植物,便是 “ 百毒不侵 ” 的 “ 超级杂草 ” ,一旦入境,后果不堪设想。事实上,随着除草剂的不断升级,转基因作物在全球的普及,杂草也在不断进化中变得异常强大,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正在世界各地的农田中展开。 l 11 月 19 日 ,弘毅生态农场科研团队负责人蒋高明研究员接受环保部《绿叶》约稿,谈谈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几个现实问题,并结合我们在内蒙古和山东进行的生态保护案例介绍,文章以《谈谈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几个现实问题》为题发表在本刊 2011 年第 9 期。 l 11 月 28 日 , 人民网报道了山东省平邑县卞桥镇的生态农业形势,提到弘毅生态农场科研团队事迹。弘毅团队的主要工作是带领农民发展生态农业和有机农业,该项目工作获得了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进展很快。文章指出,当地农民理解了中科院植物所研究团队的做法,发展有机农业的积极性越来越高了。 12 月 12 日 ,弘毅生态农场迎来了冬雪后的第一批客人。由中华民族团结进步协会经济贸易发展工作委员会主办、深圳信德多元文化教育中心协办的 “ 企业家责任与新农村建设研讨会 ” ,结束了在北京平谷主会场活动后, 39 名企业家、政府官员与大学教授、有机农业爱好者组成的新农村体验参观团,在研讨会召集人李文良带领下,冒严寒专程来到位于我组在山东平邑县建立的生态农业实践基地——弘毅生态农场,体验有机种养模式与生态学主导的新农村建设理念。
个人分类: 建言新农村|3367 次阅读|0 个评论
2011学导式创新体系=创新教学开发五元智能激励人才创新文献索引
ljkf 2013-9-27 17:08
2011 学导式创新体系 = 创新教学开发五元智能激励人才创新文献索引 北琴海鹏摘编 2011 年 1 】 课堂教学一百法 -25 学导式 2 】 2011 年 2 月,福建南靖教师进修学校举行 “ 学导式课堂教学模式 ” 理论专题讲座。 3 】 《“学导式”能力培养 : 自主学习》 , 杭州市下沙第二小学 4 】 古县二中 学导式“三·三·三”教学模式 山西临汾 5 】 学导式教学变式 -- “三自主”教学模式简介 象山二中 吕增锋 6 】 学导式”教学法在内江二中 == 用创新成就辉煌 7 】 【津门培训笔记】一堂“学导式”研究课带来的收获 陈玲 8 】 山东省肥城市 董家新等 “ 学导式 ” 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实施模式 9 】 傅聚福 学导式在中学思想政治课的运用 10 】 卢忠瑾 王辉 中长跑教学中的学导式教法 11 】 晋华中学“学,展,导,测”学导式创新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12 】 浅谈“ 学导式 ” 课堂 教学结构 江苏省苏州市湘城中学 施建新 13 】 高中语文 学导式 教学管理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李仁国 (本课题获浙江省第二届基础教育成果奖二等奖、宁波市基础教育成果奖一等奖) 14 】 “研训结合”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 学导式 ”教学策略研究结题报告 —— 开鲁县大榆树中学 李伟 宋显军 陈秀芝 15 】 高中语文分层学导式教学法研究 摘自:《泰州教研网 16 】 病例学导式教学法在临床教学中的运用 -- 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17 】 “学导式”教学法在《房地产估价》教学中的应用 商业财经 刘胜群 18 】 学导式创新变式的成功实践 -- “ 90 后”大学生的“教改”呼声 陈祥林 19 】 中国医科大学 学导式讲授式对比研究 20 】 再论护患沟通能力的五元智能培训理论及实践— —以哈尔滨市卫生系统医护礼仪继续教育为例 · 作者:于祖玲 张大生 李晶尧 来源期刊:《按摩与康复医学》 2011 年第 18 期 2 1 阮炎洲 ; 林连玉 ;; 浅谈 “ 先学后教 ” 法的试探 ; 中学物理 ;2003 年 11 期 22 陈文云 ;; 浅议 “ 先学后教 ” 英语教学策略 ; 校园英语 ( 教研版 );2011 年 06 期 23 李缉雄 ;; 生物课堂的 “ 先做后学 先学后教 ” ; 才智 ;2011 年 21 期 24 李德武 ; 费宏春 ;; 立足本校实际 搞好教学改革 —— 借鉴 “ 先学后教 ” 教学模式的做法 ; 吉林教育 ;2011 年 Z3 期 25 陈春梅 ;; 浅析初中语文 “ 先学后教 ” 策略 ; 现代语文 ( 教学研究版 );2011 年 06 期 26 顾德勇 ; 周跃 ;; 先学后教 以教导学 以学促教 —— 谈实验教学中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管理 ; 中学教学参考 ;2011 年 26 期 27 苏文 ;; “ 先学后教 , 教学合一 ”—— 河北承德七中课堂教学改革侧记 ; 辅导员 ;2011 年 18 期 28 李雪丽 ; 高伟 ;; “ 先学后教 , 当堂训练 ” 教学模式的喜与忧 ; 新课程 ( 下 );2011 年 06 期 29 黄强 ;; “ 先学后教 , 当堂训练 ”—— 小组合作学习实践研究 ;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11 年 Z1 期 30] 《现代教育科学 · 中学教师》 2011 年第 2 期 - 龙源期刊网 探究式教学要避免半途而废 , 提高学生物理学习效果的几点看法 , 体育课的 学导式 教学研究 , 物理教学中的探究式教学 , 物理实验教学中实验器材的开发 , 细节决定成败 , 向六大方面要 ... www.qikan.com.cn/magdetails/10... 2013-05-17 31] expression ability 在 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 分类中 的翻译结 ... 表达能力 || 双语例句 | 英文例句 | 相关文摘 ... 运用评论性思维合作教学法 , 把学导式评论复习、精讲性主导教学、合作式自主学习、自学指导同科学思维、认知技能、记忆能力的 ... dict.cnki.net/h_50694476127.ht... 2013-09-17 - 快照 32] 激发求知的欲望 _ 语文教研 : 创新性语文课堂教学探微 _ 小精灵儿 ... 学导式教学法 , 都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 激发求知的欲望 , 培养学生学语文的兴趣 , 使之不仅能学到知识而且学会独立获取知识的方法。同时 , 教师要为学生提供特定的学习情 ... new.060s.com/center/stalnn/all... 2013-09-01 - 快照 33] 黄华校长简介 - 『永顺县灵溪二完小』教育信息网 | 湘西永顺 灵 ... 2011 年 5 月 18 日 - 学校主持的《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学导式教学质量的研究》等 5 个国家级和 4 个省级 十 五 课题结题顺利 , 受到上级好评 , 学校集体荣获国家级优秀科研成果奖 yslxex.xxycjy.cn/news/news_sho... 2011-05-18 - ======================================= 34] 8=57 学导式教学法续论—基于新课程改革的学导式教学 35] 3 5=57 学导式高效课堂10条 (128) 36] 3 6=57 2011年申报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学导式高效课堂促进师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研究(摘要)(133) 37] 51=57 领导干部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作用--纪念建党90周年 (188) 38] 52=57 党员书评: 公民都来关注并提升自主创新能力(191) 39] 53=57 学导式自学成才的光辉典范--毛泽东 (193) 40] 56=57 首倡者自学为主探求学导式的经历与学中求导学术交流的文献索引 41]
个人分类: 学导式创新体系|1530 次阅读|0 个评论
盘点
热度 2 monkey1963 2013-9-14 15:09
盘点我的 2011 年 今天是2011年的最后一天。这几年来,几乎每一年的最后一天,我都是给学生上最后一(次)课,唯独今年的最后一天,呵呵,是星期六,今天我休息!趁着一个好心情,回想回想,盘点一下我的2011年。 最高兴的事。 2011 年,我家最高兴的事莫过于是儿子的成长,经过跌宕起伏的经历,他终于考上研究生,进入401研究所。儿子在学习上的状态,非常像正弦曲线!每个阶段十分相似。他最后能够走上新的平台,基本上可用“破釜沉舟”来形容,“置死地而后生”。在准备考研的近一年里,写光了200多根签字笔的笔芯。今年是我们全家三人的本命年。本命年,不会事事顺!儿子虽没能进入自已意向的地方读书,然“山重水复疑无路,水暗花明又一村,”儿子拜了文殊菩萨,运气来临,进入现在的地方,倒比设想的更好! “ 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准备的。” 四月里,儿子的学业事宜尘埃落定,我和老婆心里轻松,在儿子毕业的时候,到成都周边痛痛快快地玩了几天! 学问: 2011 年,我有8篇论文被SCI期刊接受,已经刊登出6篇了。本来在年初,我盘算在2011年不准备写一篇论文,脑子太累了。然而没有压力了,思路倒来了。尤其是6月的5、7、9三天,有三篇文章的接受消息,很让我心里舒坦。 2011 年,我的学术论文被他人引用的记录增加了100多次! 项目: 2011 年,我参与申请的科研项目有两个成功,一个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一个是教育部的学术创新团队。前者,我有18万的进项,后者总金额300万。我也可以花个二、三十万。 我负责的一个北京市的学术创新团队项目开题。 云游: 2011 年,我云游走访了国内的十几个大学,在给同行报告我近年的研究结果。我做的东西,似乎不难,但一定是新的。我对做学问的认识是:“要让别人跟着做,不要跟着别人做!” 研究生: 2011 年,我有三个研究生顺利毕业。这三个研究生来我这里读书时,有点意思。一个是考研第一名,一个是考研最后一名。结果是:第一名成功到美国留学读博士;最后一名,学位论文最先发表,最先在北京找到工作、找了对象、安了家。 我对学生的培养,依人而异,不拘一格,关注成长多于关注学业。我以为,在学业上,学生应以独立为要。我对学生常讲的一句话是“我希望,你们能够很体面地走出师门!” 教书: 2011 年我讲授了本科生选修课《泛函分析》。我的教学理念有新观点:在大学里,不应当以“考古”的方式学习,应当以跳跃的方式学习最新的东西!”。泛函分析作为现代数学的基础,其重要性数学家人所共识。但对本科生而言,离得较远,需要前期知识太多,内容枝杈很多,从每个枝杈又能衍生出很多东西,难学!这门课,我对学生的要求极低,只要学生能够沿着我讲的主线,对这门课有的初步认识,有些收获,我就让他过关。我差不多把考题全暗示给了他们。唉!把他们想得太高了!批阅了考卷,差!我不得不想法让他们过关。这群小鸟!给他喂食,他连口都不愿意张。这两年我似乎对本科教学突然没有了兴趣,原因来自各个方面,但最主要的是学生的状态。那真是让人无奈、无语。 亲情: 我常常关注着亲人的状况,当然他们也一直关心着我。2011年,我的所有的亲人都健康、顺利,而且,家家都有顺心事。我很高兴。 今年我好像脾气好,没和老婆吵过架。但责骂过儿子。一次责骂儿子,他朝我瞪眼,我骂道:“看什么看,现在老子骂你是你的福气!老子倒想听父母的责骂,想听也早听不着了。”儿子听了,摇了摇脑袋,笑了。以后我再没有责骂。读了半年研究生,他成长了不少! 健康: “ 哲人”说:人生最大的财富是“健康。”这话一点都不错!但那是吃饱穿暖的人,站着不腰疼时,安慰、教训别人时说的“不腰疼”的话。 我现在也可以说这样的话。2011年,我的这点财富,打了不少折扣!不该高的都高,不该低的也低。这倒是怨不得别人,谁让你的价值观和别人不一样呢?今年十月,我和国务院的一个官员一起吃饭,饭间,别人问我怎样,我说就觉得很累!那官员瞅了我一眼,说还是价值观有问题。我无语! 汽车: 花了几个月时间,终于拿到了驾照。学会了开车,但到现在就开这车绕学校围墙转过一圈,从没有独自开出去过。胆小,成了老婆笑我的把柄。现在,汽车成了灾难。我对这个东西实在无兴趣。看看早晨、晚上堵在马路上的汽车,开车见着是受罪!何况,我从办公室到家,就走5分钟!以后还得练练。 娱乐: 持续了多年的几个爱好始终没有放弃。紫砂壶泡红茶,喝了一整年,养胃有了效果。 乒乓几乎天天打,同事见了的问候语是“今天打球了吗?”今年打的过火了几次,没有得到锻炼效果。生了好几次病。 身边常摆着一支箫,工作之余,拿起来吹一曲,调节调节。 级别: 2011 年,我升了一级,从叔辈升级为爷辈。这个级别的升迁不需要任何人抬举、赐予。昨天在电梯里遇到一个两、三岁学的小孩,喊我爷爷!我听了耳顺的很。可不是吗,人生过了四轮,就是爷辈的人了。 人生在什么年龄段做什么事,老气横秋尚可,但千万不可装嫩! 结尾: 盘点我的2011年,快乐似乎远大于不快乐!从这个不等式成立可以推出我的2011年还算是比较顺利的一年! 在新年钟声即将敲响的时刻,传上我的盘点结果。 预测:若2012年太阳每天照常升起,地球每天规则运转,那我的快乐在2012年将是严格递增的连续函数!这是我的愿望。 快乐在2012年将是严格递增的连续函数! 这是我对朋友们的良好祝愿! 2011 年12月31日 23 时30分 ---------------------------------- 后记 2012年不是世界末日,却是我的灾年! 2013年9月14日。
个人分类: 似水流年|1091 次阅读|11 个评论
2011 CCF 通讯
jiangdm 2013-8-3 09:32
contents 1 从传感网到物联网:微型操作系统的现状与未来 董 玮 陈 纯 卜佳俊 关键词:节点操作系统 1 引言 Question: -- 无线传感节点是否需要操作系统? -- 节点操作系统应该提供怎样的功能? 图1给出了节点操作系统TinyOS、Mantis OS与其他传统操作系统的对比。 2 传感网及其微型操作系统 A. TinyOS B. Contiki OS C. SOS D. Mantis OS E. Nano-RK F. SenSpire OS SenSpire OS是浙江大学承担的973基础研究计划“无线传感网络的基础理论及关键技术研究”成果,实现架构如图3 3 物联网及其微型操作系统 a. 编程模型 事件驱动编程模: TinyOS和SOS 多线程编程模型 Mantis OS 混合编程模型 SenSpire OS Question: -- 什么样的I/O编程模型才能适合物联网中设备更加多样的需求? -- 什么样的网络化编程模型才能适合物联网中更加广泛的需求? b. 软件维护机制 从传感网到物联网 微型操作系统的现状与未来.pdf ##一名系统研究者的攀登之路 陈海波 复旦大学 《CCF通讯》 2011-9 关键词 :计算机系统 论文 批判性思维 引言 写好计算机系统领域的研究论文非常不容易,不仅需要有非常好的想法,还要证明这个想法的可行性和应用效果。因此,准备一篇论文的周期通常应在一两年以上。计算机系统领域的学术会议通常每年只接收二十多篇研究论文,以保证学术交流会 (single-track session)对每篇论文进行充分的讨论。2011年计算机系统的几大会议——SOSP(OSDI在偶数年召开)、Eurosys、USENIX ATC接收的研究论文总计只有79(28 + 24 + 27)篇。较长的投稿准备周期与较少的论文接收总数使得在计算机系统领域里发表会议论文异常困难。长期以来,这些学术会议的论文被美国、欧洲的一些著名高校、科研机构和公司研究院所占据,我国乃至亚洲地区学者在这些会议上发表论文的数目极少。据统计1,截至2010年底,亚洲学者40年来在SOSP上独立发表研究论文的数目仍然为零。 作为一名计算机系统领域的研究者,在计算机系统相关的高水平学术会议上发表研究论文无疑是非常重要的。自2004年起我开始了计算机系统的相关研究,2011年终于与复旦大学并行处理研究所的学生分别在EuroSys 2011、USENIX ATC 2011与SOSP 2011上发表了研究论文或被接收了论文。在论文撰写与投稿的过程中,我们经历了挫折,也积累了一些经验。在此我非常荣幸地将我在计算机系统领域开展研究的经历与感受与大家分享,希望对目前正在从事系统方向研究的研究生有所启发。 研究经历 我接触计算机研究是在2002年的7月,大学二年级结束后的暑假。一次偶然的机会,我接到臧斌宇教授的邀请,加入了复旦大学并行处理研究所的研究团队。当时我参与的是一个与编译相关的项目,主要的工作是为飞利浦Trimedia芯片的超长指令字 (very long instruction word,VLIW)指令集GCC(一套由GNU开发的编程语言编译器)移植后端,再进行优化。2003年下半年开始,我们开展了可重配置体系结构的研究,探索如何为媒体与通信应用设计可重配置的处理器结构。 2004年英特尔公司的王文汉博士讲到系统虚拟化将会在十年内流行并产生重大影响。很荣幸,我从读研究生开始就在臧斌宇老师的安排下从事了系统虚拟化的探索工作。当时国内虚拟化研究工作虽然刚刚起步,但是很多需求已经显现出来了。上海 电信相关部门的负责人当时提出了面临服务器与服务整合和提高电力供应的问题。当时我们觉得用系统虚拟化应该是一个非常好的解决方案。我们的第一个切入点就是如何去度量企业应用在虚拟化的情况下的性能与服务质量的问题。为此,我们选择了 很多的基准测试程序包括TPC-C与TPC-W等来对比分析虚拟化层可能存在的问题。 当时我们的想法是用客户操作系统与虚拟机监控器进行配合以减少虚拟环境下性能开销与服务的不确定性。从2004年11月开始设计,到2005年5月我们终于有了一个雏形并准备测试。就在此时,我在查看相关研究动态的时候,突然发现被VEE 2005接 受的一篇论文跟我们的想法很像。当时给我的感觉是:“撞车了!”真有种万念俱灰的感觉,半年多的工作白费了。我在惋惜、灰心的感觉中度过好几周才慢慢恢复过来。 我们开展的第二项工作是基于系统虚拟化的动态更新系统。某天在浏览电子公告板(BBS)的时候,Windows XP系统突然跳出一段提示:“您的补丁已经下载完毕,请重启您的电脑以应用更新。”这段提示不断地跳出来让人觉得很烦。晚上睡觉我 思考接下来的研究方向时,迷迷糊糊之际突然想到是否可以用虚拟机监控器来为操作系统实现动态更新,而不需要重启计算机。因为传统的操作系统直接运行于硬件层。操作系统在运行时需要修改自己的状态。如果操作系统自我动态更新的话就涉及到自我状态与被更新状态的相互影响的问题,这就有点像鸡生蛋还是蛋生鸡的问题,需要一个解靴(bootstrap)的办法。因为在虚拟化的环境下,操作系统实际上是运行在虚拟机监控器上的,完全可以用虚拟机监控器来控制客户操作系统的状态以保证更新过程中的状态一致性。基于这个想法,我们设计了一个“双向同步写穿”的协议,维护更新过程中的新旧状态的一致性。这项工作最后被VEE 2006接受,当时在大会演讲的时候引起了较长时间的讨论。会上美国伊利诺伊大学的维克拉姆(Vikram Adve)教授还特意跑到我面前说这是个非常酷的工作。后来VMWare公司也开发出了基于虚拟化的补丁管理系统。在这个工作的基础上,后来我们又开发了第一个支持多线程应用数据结构动态更新的系统POLUS(ICSE 2007)。之前的系统需要在更新的时候一直将操作系统运行在虚拟机监控器上,从而带来了较大的性能开销。我们又设计实现了动态虚拟化系统,从而使操作系统只有在需要的时候才会被虚拟化。为此,我们获得了ICPP 2007的最佳论文。 由于之前进行过一段时间的编译与体系结构的工作,后来我就思考是否可以将现在进行的系统领域研究与它们进行结合。于是2007年初就开始了利用动态信息流加强系统安全的工作。当时利用软件进行动态信息流跟踪的主要问题是性能开销太大, 然而基于硬件的动态信息流系统则需要较多目前尚不存在的硬件扩展。由于安腾处理器为了支持猜测执行为每个寄存器增加了一个状态位来跟踪猜测执行过程中的异常情况,于是我们就尝试利用猜测执行硬件支持来实现高效的动态信息流跟踪,并且实 现了一个叫SHIFT的系统(ISCA 2008)。在SHIFT工作的基础上,我们又探索这样的特性是否可以解决其他问题。后来,我们设计实现了基于动态信息流的程序控制流混淆系统,通过用户态异常来隐藏程序控制流,从而达到抗逆向分析的效果(MICRO 2009)。 2008年初,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M.弗兰斯·卡肖克(M. Frans Kaashoek)院士对微软亚洲研究院进行为期半年的访问。我非常荣幸地和其他同学一起在弗兰斯的指导下开展了为期半年的研究工作。期间主要探索如何为众核平台设计性能可伸缩的操作系统。在这期间,我与其他同学一起设计实现了Corey操作系统(OSDI 2008)。我负责的是内存密集多核应用的行为分析以及对应的内核抽象支持以提供可伸缩的性能。经过与弗兰斯一起工作,我学习到了非常多的东西,也有非常深刻的体会,后面将具体提到。 2009年1月博士毕业后我留校继续在并行处理研究所带领系统研究组开展相关计算机系统的研究。在工作中,我们针对众核环境中的软件运行栈进行分析与优化,以提高其性能可伸缩性;同时针对云计算环境下的用户数据的安全性与隐私性开展 研究。期间与实验室成员一道设计与实现了Ti ledMapReduce(通过分块等办法改进MapReduce的编程模型,PACT 2010);第一个可移植的并行全系统模拟器COREMU(PPoPP 2011);基于操作系统簇集的众核操作系统可伸缩解决系统Cerberus Eurosys2011);面向JVM平台的高效执行重放平台ORDER(USENIX ATC 2011)与基于嵌套虚拟化的云平台数据保护系统CloudVisor(SOSP 2011)。 感触 九年的研究生涯,我与实验室成员得到了不少的教训,也积累了一些经验,感受颇深。在此结合计算机系统领域的研究把自己的体会介绍给大家: 批判性思维 系统研究中的自由性使系统研究很容易走向“重新发明轮子”或者“发明一个不相干的轮子”的误区。因此,系统研究尤其需要批判性的思维。在与弗兰斯一起工作中,弗兰斯就特意告诫我思考问题需要极度的批判性(super-critical)。我现在还 很清楚地记得当时我向他介绍我们发表在ISCA 2008上的论文时候的情形:刚开始介绍论文的意义时,我就被他的一连串问题给难住了。“为什么要采用动态信息流跟踪来做攻击检测?”我举了Buffer Overflow的例子。弗兰斯反驳说,“Buffer Overflow 已经有很多办法来解决了,如地址空间随机话与不可执行栈。”我就举了SQL注入的例子。弗兰斯又反驳说,“为什么不能用静态分析的方法来解决?”后来我知道,弗兰斯对这些问题都是非常了解的,他希望通过问答的方式看到我在这个过程中对涉及到的问题是否深入地、批评性地思考过了,而不是简单地接受其他人或论文上的观点。 扎实的基本功 计算机系统偏向于实践,强调的是解决问题的整体能力。因此,比较全面的知识面,扎实的系统编程能力与快速学习能力将对开展系统方向的研究至关重要。而这些能力往往需要较长时间的培养。在这里,我要感谢复旦大学软件学院的以实践为导 向的课程体系,为我提供了比较扎实的基本功,使我在本科阶段就积累了比较好的操作系统、体系结构与编译系统等的设计与实现能力。在国外许多著名高校,都是将教学与研究联系得非常紧密的。例如,目前我在教授操作系统课程时采用一个基于显 示内核(Exokernel)的JOS作为操作系统的课程实验(源自MIT的课程代号为6.828的操作系统课程)。而2008年我们的Corey操作系统(OSDI 2008)就是以JOS为基础,进行面向众核操作系统的性能可伸缩性的扩展,来设计多种抽象为众核设计操作系统。而麻省理工学院的分布式系统的课程项目则是由当时影响了很多分布式文件系统设计(包括Google文件系统)的Frangipani(SOSP 1997)而来。这样,他们就很容易通过课程实践的项目为学生提供较强的基本功,从而很容易就能将课程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研究项目中去。 发散式思维 在研究过程中,如果问题A得到解决,那么是否可以解决问题B?如果问题A通过方法1得到解决,是否还可能通过方法2进行解决呢?各种解决方法各有什么样的优缺点?在研究过程中就需要不断地进行这样发散式的思维。例如,在使用虚拟机更新操作系统的方式提供操作系统的动态更新后,是否可以将类似的想法应用到多线程应用呢?于是我和其他组员一起设计与实现了第一个支持多线程数据结构更新的动态更新系统POLUS(ICSE 2007)。同样,在完成使用动态信息流跟踪的研究后,我就在想是否可以利用它来解决其他问题呢,于是我们就设计实现了基于信息流的控制流混淆技术。同样,在完成Corey的工作后,我们尝试一方面为众核提供更好的开发工具COREMU(PPoPP 2011),另一方面将Corey中的一些功能应用到日用操作系统中去(Cerberus,Eurosys 2011)。 开阔的视野与专注的研究 这看起来更像是一个采用深度优先还是广度优先进行学习与研究的例子。看似一对矛盾体,因此需要去做动态平衡。我个人的体会是,对研究生而言,在一段特定的时间内需要有一个专注的研究点。在选择研究点的时候需要批判性的思考。这样的一个研究点是否值得去做?而一旦这个研究点确定下来了,就要持续深入地去研究一个相对较长的时间,直到可以很肯定地告诉自己这个研究点的问题已经全部解决了,否则就不轻易放弃。在专注的过程中,还需要以一个开放性的心态去关注其他领 域的动态,通过学术会议、报告与小组讨论等方式去获取新的信息。但如果在这个过程中有了新的想法,先别急着去改变自己的方向,而是先将其记录下来,隔段时间拿出来思考一下,然后在当前专注的研究点有了结论后再去尝试新的想法。我在指导 学生的过程中也碰到过一些非常聪明的学生。他们的想法非常多,但大部分想法都没有经过深入地带批判性的思考,就会出现这周做系统安全的相关研究,下周又去探索多核操作系统的性能可伸缩性,再下周又去探索分布式系统了。出现这种情况,我 通常建议先专注于一个研究点,直到这个研究点有结论了以后再去探索其他的研究点。 认真、逻辑严密的写作 系统领域对写作非常重视,因为大家普遍认为,严谨细致的写作是严谨细致思维的体现。因此,所有系统领域的顶级会议在接受论文后,都会给每篇论文指定一个指导(Shepherd), 督促与帮助作者完成论文的最终版本的工作。比如,我们与MIT 合作的Corey论文被OSDI 2008接受后,又重新写了一遍论文,系统的设计、实现与实验也重新做了一遍。尽管我们Eurosys 2011论文的6位审稿人都给出了肯定的评价,但我们在准备最终版本的时候仍然修改了五遍。 在这个过程中,我的体会是,中国学者的英文写作可能会存在一定劣势。计算机系统方面的英文写作最重要的是如何理清思路与逻辑,以严谨、清晰的方式将所要表达的意思传递出来。因此对整篇论文、每个章节、每个段落乃至每个句子的逻辑与 结构都要进行仔细地推敲这是非常重要的。 耐心 由于计算机系统领域研究的周期相对比较长,因此切忌急功近利。例如,Cerberus、COREMU与CloudVisor系统的周期都接近两年。此外,我们还要沉得住气,尤其是要全面系统地看待他人的工作。系统领域很多研究需要平衡很多因素,强调解决问 题的方法应简单与优雅, 这样很多非常有影响力与实用价值的论文看起来比较简单。所以很多同学(包括学生时代的我)很容易觉得计算机系统方面的论文很容易就搞定了。我看到过一些同学(包括过去的我)一直盯住一些会议的截止日期, 在还有一个月到三个月的时候从零开始,抱一堆相关领域的论文,试图在短时间内搞定一个顶级会议。这种方式到最后基本上都会失败。 由于系统强调实用性,大部分系统领域的研究论文都要有 工作原型系统的实现 以验证其想法的可行性。所以,经常有可能出现一个bug需要几周的时间来调试。在调试的过程中需要不惧怕艰难的心态,而不是碰到一点困难就在第一时间放弃。弗兰 斯在2011年获得ACM-InfoSys奖的访谈时也谈到,系统方向研究最重要的是兴趣与恒心(Persistence)。 面对拒稿 由于计算机系统领域研究人员的极度批判性思维以及总体较少的论文数目,计算机系统领域论文被拒的情况便是家常便饭。如何面对论文被拒,这就需要培养一个良好的心态去面对拒稿,分析其中的原因并进行改进。在学生时期,我们的一篇使用 虚拟机监控器来保护不被信任操作系统应用的论文投到了SOSP 2007被拒了。后来我去VMWare公司位于Palo Alto的总部实习的时候,才知道被拒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当时VMWare公司与斯坦福大学也投了一篇具有类似想法的论文,因此程序委员会委员 觉得不能接受两篇想法相似的论文,所以两篇都被拒了。后来VMWare公司与斯坦福大学的论文发表在ASPLOS 2008上。这让我感觉非常沮丧,觉得我的工作与别人发生了冲突,已经没有意义了。因此当弗兰斯劝我再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创新重投 OSDI 2008时我都没有信心。现在回想起来觉得当时没必要那么灰心,其实是可以将工作做得更加彻底的,也许很有可能就有新的发现。同样,我的第一个工作也不应该就此放下,可以通过与同行的工作进行对比,将问题了解得更加清楚,从而获取新的收获。 结语 通过9年的科研工作,我经历了很多的失败,也收获了成功的喜悦。最为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我学到了很多相关的知识与技能。希望通过对我成长过程的描述,能给同行一些参考,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我要感谢我的导师臧斌宇教授,我的课题 组过去与现在的成员,麻省理工学院的M.弗兰斯·卡肖克(M.Frans Kaashoek)院士,明尼苏达大学的游本中(Pen-chung Yew)教授与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UCSB)的佛雷德(Fred Chong)教授,以及在我攀登过程中对我提供帮助的人。 #2011年第12期(总第70期) cccf **社会计算** ##社会计算的研究现状与未来 毛文吉 曾大军 柯冠岩 王飞跃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关键词:社会计算 ACP方法 复杂社会系统 ###引言 - 2009年2月《科学》(Science )杂志发表了计算社会学文章 ,阐述利用网络数据研 究群体社会行为及其演化规律 ###社会计算的研究现状 ####个体与群体的社会建模 - 社会心理学 揭示社会认知与心理的形成机制及其发展的基本规律; - 社会动力学 研究人类社会发展的动态过程及其演化规律; - 社会物理学 研究社会稳定的机理以及人类行为模式与社会稳定的关系 - 2010年IEEE 《计算机》(Computer )杂志发表了封面文章“社会多媒体计算” , - 该杂志同期的另一篇封面文章则分析了中国特有的“人肉搜索”现象中的群体行为特点 ##社会信息网络中的社区分析 程学旗 沈华伟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关键词:社会信息网络 社区 聚集 中观结构 ###社区发现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 2002年,社区发现由格文(Girvan)和纽曼(Newman)正式提出 ,使用的方法是一种分裂式层次聚类方法 - 模块度(modularity)的概念 : 网络划分度量 ####层次重叠社区发现 - 匈牙利科学院帕尔拉(Palla)等人在《自然(Nature )》上发表论文 ,指出了社区 重叠这一重要现象,并提出了一种基于完全子图渗流(clique percolation)的重叠社区发现方法 ####社区结构和网络动力学 ####异质网络多尺度社区发现 ###社区发现的发展趋势 ####社区演化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位置服务 刘经南 郭 迟 彭瑞卿 武汉大学 关键词:位置服务 定位导航 SoLoMo 移动互联网 ! (http://upload-images.jianshu.io/upload_images/576171-ec5ea456f7c2e5d5.png) ###面临的问题 ##国际会议介绍:ACM SIGKDD数据挖掘会议 王建勇 清华大学 关键词:ACM 数据挖掘 知识发现 ###KDD CUP竞赛 KDD CUP是ACM SIGKDD 组织的有关数据挖掘和知识发现领域的年度赛事 ##面向服务的架构成熟度 作者:理查德·威尔克 鲁迪·赫尔斯海姆 安德鲁·施瓦兹 译者:孙昌爱 尚 岩 关键词:SOA - Richard Welke, Rudy Hirschheim and Andrew Schwarz. Service-Oriented Architecture Maturity. IEEE Computer, 2011,2: 61~67 SOA的设计概念是从最初的将数据处理功能打包或封装,以便使用户无需了解数据的处理过程是在何处,以及如何完成的,这样一种努力中演化而来的。与以前的方法相比,SOA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不同。 - 2011-11-6 修改 目录 1 Computational Social Science 2 方兴未艾的社会计算 3 社交网络 4 CCF 2011年12期 社会计算 专刊 社会计算的研究现状与未来 社会信息网络中的社区分析 社区媒体信息传播机制 用社会化方法计算社会 从语言计算到社会计算 机会物联 ——兼谈物联网的社会性 David Lazer et al. SCIENCE VOL 323 6 FEBRUARY 2009 abstract: A field is emerging that leverages the capacity to collect and analyze data at a scale that may reveal patterns of individual and group behaviors economics, sociology, and political science computational social science Computational Social Science.pdf 中文版: 计算社会科学.pdf author: 刘 挺 关键词: 社会计算 Computational Social Science , Science, 2009 社会计算: 指社会行为和计算系统交叉融合而成的一个研究领域,研究的是如何利用计算系统帮助人们进行沟通与协作,如何利用计算技术研究社会运行的规律与发展趋势 研究内容: 社交网络服务 Social Network 群体智慧 Collective Intelligence 社会网络分析 Social Network Analysis 内容计算 Content Computing: 舆情分析、人际关系挖掘、微博应用 人工社会 Artificial Society 社会计算面临的挑战: 个人数据整合,巨量数据存储,个人隐私保护 方兴未艾的社会计算.pdf 《社交网络》,李勇军 代亚非 2010 年 3 月 关键词 :社交网络 社交网络 vs 传统万维网(Web): 1)传统的万维网的主体是内容信息,依靠内容信息组织在一起,呈现给用户; 2)而社交网络的主体是人,依靠人与人之间的朋友关系组织在一起。 社交网络(Social Network) 是一个系统,具备三项基本功能: (1)系统中的主体是用户(Us er),用户可以公开或半公开个人信息; (2)用户能创建和维护与其他用户间连接(朋友)关系及个人预分享内容信息(如日志或照片等) (3)用户通过连接(或朋友)关系能浏览和评价朋友分享的信息。 examples: Facebook, 人人网 社交网络分类: 交友网络、博客网络、媒体分享网络、即时通信网络 社交网络的 主要研究问题: 社交网络的拓扑分析、社会化推荐(Social Recommendation)、网络社区发 现、社交网络中的信息传播 个人点评: 入门导引,社会化推荐正是我所感兴趣的 今天听了 Microsoft Research Asia 王海勋博士的演讲,他的题目是: Trinity: A Distributed Graph Database and Computing platform. 他演讲中提到Facebook与Microsoft在 Graph Database合作 社交网络.pdf *** CCF 2011年12期导读 ( 2011-12-25 ): 社会计算如今海量的社会数据催生了社会计算这门新兴的学科,利用计算技术和社会科学的交叉, 帮助人们认识社会规律、相互沟通与协作,利用群体智慧解决问题。本期专题组织了5篇文章,内容覆盖了社会计算的多个主要方向,深入浅出地描绘了社会计算当前研究动态,介绍了国内研究成果。 社会计算(Social Computing) = 计算技术 + 社会科学 社会计算三方面研究内容:计算社会科学(Computational Social Science)、社会计算应用(Social Computing Application)和群体智慧(Collective Intelligence) ## 社会计算的研究现状与未来 毛文吉 曾大军 柯冠岩 王飞跃 关键词: 社会计算 ACP方法 复杂社会系统 社会计算 = 信息科学 + 社会科学 + 管理科学 Note: 我一直认为社会计算属于柔性控制系统 社会计算的研究现状 主流学术期刊:《科学》、《自然》(Nature )、IEEE《计算机》(Computer )、IEEE 《智能系统》(Intelligent Systems )、《ACM通 讯》(Communications of the ACM)等 个体与群体的社会建模 Example:IEEE Computer杂志发表封面文章 “社会多媒体计算” 和中国特有的“人肉搜索” 社会文化建模与分析 我国学者 ACP 方法:人工社会(artificial societies)+计算实验(computational experiments)+平行执行(parallel execution) 社会交互及其规律分析 社会数据感知与知识发现 决策支持及应用 展望 海量社会媒体信息的精准实时感知 动态社会群体网上-网下行为互动演化规律分析 网络化社会态势的计算实验评估 I comment: 此文章所谈及网络化社会态势 与 之前 网络态势研究 相关,可对比分析。 社会信息网络中的社区分析 程学旗 沈华伟 关键词: 社会信息网络 社区 聚集 中观结构 关系 社会网络的社会关系局部聚集特性 中观尺度(社区) 社会信息网络和社区结构 complex network PageRank,HITS,基于协同过滤的推荐系统 社区结构研究:社区发现、社区演化分析和社区结构与网络动力学三个类型 社区发现: 分裂式层次聚类 + 模块度(modularity) 层次重叠社区发现: 完全子图渗流(clique percolation)的重叠社区发现方法 社区结构和网络动力学: InfoMap方法 异质网络多尺度社区发现:基于模块度矩阵的谱分析方法 社区发现的发展趋势 社区演化: 时间序列分析 局部社区发现 obstacles: 现有社区发现方法大多要求知道网络全部结构,然而真实情况下,这种要求无法满足: (1)网络结构高度动态变化,难以实时获取全部结构; (2)网络规模大,获取全部结构困难 异质关系网络的社区发现 基于社区结构的其他相关应用 搜索技术 + 推荐技术 : 解决信息过载问题 社会推荐 ##社区媒体信息传播机制 关键词: 社会媒体 影响力模型 信息传播 传播模式: 单向传播 以用户关联为路径的多层次传播模式 媒体传播方式的变革作用: 1)信息传播过程中融入信任及推荐等社会性因素,为提升社区媒体对用户的影响力提供重要途径; 2) 信息源激增导致信息过载及信息源不可控,级联式信息传播模式导致信息传播路径复杂化,对 互联网信息服务质量和安全性提出严峻挑战。 Problem: 如何发掘并利用互联网社区媒体的信息传播规律,提升社区媒体信息服务的体验、可信性和可控性,对于下一代互联网服务引擎的研究和应用有重大意义. 研究意义 提升互联网信息服务质量 用户群偏好进行动态挖掘, 信任社会网络传播 国家互联网信息安全 促进信息学、社会学及物理学多学科聚融 互联网社区媒体三大要素: 媒体信息、用户行为和网络关系结构 现状分析 社区媒体深度语义关联挖掘: 概率图模型思想 用户关联结构分析 社会网络重要研究之一:大规模社会网络挖掘应用于发现关联 复杂网络信息传播模型 SIS model, SIR model : 目标免疫: 传播机制研究框架 研究框架(如图2所示)可分为三个层面: 1) 信息与行为交叉层面,主要关注面向多模态信息主题的用户偏好模型; 2) 网络与行为交叉层面,主要研究基于用户亲密度度量的网络模型构建; 3) 信息、行为及网络交叉层面,主要揭示主题和网络环境约束下的端到端传输影响力机制,并基于 此提出全局信息扩散模型 用户信息偏好挖掘 用户关系亲密度度量 端到端传输影响力模型 目标导向型信息扩散机制 关键问题 多模态社区媒体的深度挖掘: 用户偏好的作用机理分析 and 社区媒体信息的全局扩散预测模型 研究方法: 社会网络分析的研究方法 and 微观与宏观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用社会化方法计算社会 孟小峰 余力 关键词: 社会计算 Web2.0 社会网络 概念框架 引言 虚拟社会网络: 微博(Twitter), 社交网(Facebook) , 社会标注系统(Delicious) , 论坛BBS, 维基(Wiki)等 social media 用户行为轨迹 社会计算: 一种群体智能的计算模式。 从对象的视角:为社会计算 1) 宏观社会计算: 社会网络舆情分析 网络舆情搜集,舆情观点分析,舆情演化分析 2) 微观用户社会计算: 如何促进用户交互,以及通过用户交互表现出来的用户社会影响分析 用户交互研究,用户影响分析 度量用户影响力: 寻找最重要的节点。 方法:1) 基于最小路径方法 2) 基于拓扑结构方法,如PageRank,HITS算法、模型 从方法的视角:用社会化方法计算 协同推荐(social/collaborative recommendation) 大众分类 社会商务 病毒营销 (viral marketing)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计算平台 I comment: I think the research project undertaken by the people university is very ambition and challenge. the success of project rely on whether or not to develop the open software to demonstrate its strength, otherwise it is merely sets of open source ssoftware existed which have no impetus on applicatiion but to plan to obtian the scientific award of China. ##从语言计算到社会计算 刘挺 徐志明 秦兵 赵世奇 李生 关键词: 社会计算 社会网络 自然语言处理 基于社会媒体的社会计算 社会计算研究框架 Computational Social Science ( Science, 2009 ) 社会计算有三条 研究主线 ,一是研究人,从点到面,从对个人兴趣的分析到社会关系分析,直至 社会网络分析;二是研究信息,从对信息内容的解析到话题发现、话题传播;三是研究人和信息的属 性,属性包括倾向性、可信度和影响力 信息检索 vs 社会计算 计算社会科学 社会网络分析: social network analysis 人物节点及社会关系分析 社区挖掘技术 社会网络拓扑结构分析 话题传播: 传播的理论模型 社会情感倾向性分析 信息可信度: information credibility 影响力: influence maximization 社会计算应用 挑战与机遇 机会物联 ——兼谈物联网的社会性 郭斌 於志文 张大庆 周兴社 关键词: 机会物联 物联网 社会感知 行为分析 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 机会物联网的社会性 具备用户感知、环境感知和社会感知三方面能力 应用领域: 群体行为分析,社会机缘网络,商业智能 研究内容: 机会传播机制, 安全与隐私,信任机制,共享经济模型 I comment: social network seem more and more prosperity in research cycle. I should master this opportunity.
个人分类: PhD road|4326 次阅读|0 个评论
教育部公布14所入选“2011计划”高校名单(转自教育网)
热度 1 yaogan2 2013-8-2 13:00
教育部公布“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即“2011计划”)的首批入选名单,4大类共计14个高端研究领域将获得优先扶持。继“211工程”和“985工程”两项重点工程之后,这项旨在提升高校创新能力的“2011计划”,成为我国高等教育领域的第三个重大战略工程。 2012年度“2011协同创新中心”认定公示名单 序号 中 心 名 称 主 要 协 同 单 位 类别 1 量子物质科学协同创新中心 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科院物理所等 前沿 2 中国南海研究协同创新中心 南京大学、中国南海研究院、海军指挥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四川大学、中国社科院边疆史地中心、中科院地理资源所等 文化 3 宇航科学与技术协同创新中心 哈尔滨工业大学、中航科技集团等 行业 4 先进航空发动机协同创新中心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航工业集团等 行业 5 生物治疗协同创新中心 四川大学、清华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南开大学等 前沿 6 河南粮食作物协同创新中心 河南农业大学、河南工业大学、河南省农科院等 区域 7 轨道交通安全协同创新中心 北京交通大学、西南交通大学、中南大学等 行业 8 天津化学化工协同创新中心 天津大学、南开大学等 前沿 9 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 中国政法大学、吉林大学、武汉大学等 文化 10 有色金属先进结构材料与制造协同创新中心 中南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铝业公司、中国商飞公司等 行业 11 长三角绿色制药协同创新中心 浙江工业大学、浙江大学、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浙江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浙江医学科学院、药物制剂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 区域 12 苏州纳米科技协同创新中心 苏州大学、苏州工业园区等 区域 13 江苏先进生物与化学制造协同创新中心 南京工业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南京邮电大学、中科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等 区域 14 量子信息与量子科技前沿协同创新中心 中国科技大学、南京大学、中科院上海技物所、中科院半导体所、国防科技大学等 前沿    ■计划宗旨   重点研究领域强强联手   据介绍,目前全国共计培育了167个协同创新中心,由高校牵头,联合了科研院所、行业企业、地方政府等优势资源。167个申请经过三轮严格认定,最终只有14个中心成为“2011计划”首批国家协同创新中心,它们包含了科学前沿、文化传承、行业产业和区域发展4大类,研究内容涵盖了量子物理、化学化工、生物医药、航空航天、轨道交通、新型材料、纳米科技、现代农业以及司法文明、海洋权益等领域。这些研究方向体现了我国的重大需求,也是参与国际前沿竞争的需要。   和“211工程”、“985工程”不同,这次国家重点扶持的不再是某一所大学,而是一批跨界式的新型主体——协同创新中心。比如首批名单中名列首位的量子物质科学协同创新中心,是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 均是地方高校,除了苏州大学是“211”高校,其他3所高校既非“211”和“985”,也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名校。教育部在考察中发现,以上几所高校通过抓住协同创新的机遇,多年持续努力,在自己擅长领域做得有声有色。   和“211工程”、“985工程”相比,“2011计划”的一个重大改变是取消了终身制。王延觉介绍,对入选的协同创新中心,每4年是一个评估周期,将对其人才培养、资源整合、科技成果转化、对行业产业的支撑作用以及国际影响力进行综合评价。如果目标完成且国家有进一步的需求,才能进入下一个周期。这样做的目的是让“2011计划”能够长期保持竞争和创新活力。   ■资金支持   新计划不再以给钱为主   在过去的“211工程”和“985工程”建设中,中央和地方都投入了大量资金进行重点扶持,但“2011计划”不再以给钱为主,因为这些协同创新中心本身已经有大量科研项目,有充足的科研经费来源,还有着很强的吸金能力。据统计,全国培育的167个协同创新中心,已经吸纳了超过200亿元的社会资金。   王延觉表示,“2011计划”专项资金将用在现有体制投资不能解决的问题,如高水平队伍组建、协同机制、学者流动机制、学生培养方式以及资源共享方式等,在这些方面给予支持。 附: “211工程”   即面向21世纪重点建设100所左右高等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的建设工程,1995年经国务院批准后正式启动。截至2011年3月31日,共有112所高校入围“211工程”。   “985工程”   是我国政府为建设若干所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批国际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而实施的高等教育建设工程。1998年5月4日,江泽民在北京大学百年校庆上发表讲话,重点论述了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构想,工程名字即源于此。目前该工程涵盖39所高校。   “2011计划”   即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2011年,胡锦涛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上的讲话最早提出计划构想。该计划以人才、学科、科研三位一体创新能力提升为核心任务,通过构建面向科学前沿、文化传承创新、行业产业以及区域发展重大需求的4类协同创新模式,深化高校机制体制改革,转变高校创新方式,旨在突破高校内外部机制体制壁垒
3932 次阅读|1 个评论
JCR 2011收录光学期刊分析及关于我国光学期刊发展的思考
热度 1 slowlight 2013-7-25 09:40
基金项目: 上海市科委科技创新行动计划资助项目(项目编号:12511511100) 摘要: 统计分析了美国ISI 2012年6月发布的期刊引证报告(JCR 2011)收录光学期刊的情况,从影响因子、被引频次等角度比较了近年来JCR收录光学期刊的变化。研究了JCR 2011收录的77种光学期刊Q1区期刊的被引频次、影响因子、论文发表数量与出版单位等指标。以中国光学期刊网收录的光学期刊为基础,概括了中国光学期刊发展取得的成绩,结合对SCI收录光学期刊的分析,指出了我国光学期刊整体发展所面临的具体问题。最后就我国光学期刊如何继续开展合作,提高自身竞争力等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 光学期刊 英文期刊 SCI 影响因子 国际化 投稿时间: 2012-08-22 最后修改时间: 2013-03-06 全文下载: ​ JCR 2011收录光学期刊分析及关于我国光学期刊发展的思考.pdf
个人分类: 编辑部的故事|4970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2011纺织类SCI期刊影响因子
sjzs1190 2013-7-16 22:27
Mark Rank Abbreviated Journal Title (linked to journal information) ISSN JCR Data Eigenfactor Metrics Total Cites Impact Factor 5-Year Impact Factor Immediacy Index Articles Cited Half-life Eigenfactor Score Article Influence Score 1 CELLULOSE 0969-0239 2720 3.600 3.685 0.364 143 5.0 0.00665 0.864 2 DYES PIGMENTS 0143-7208 6586 3.126 3.280 1.052 213 4.9 0.01375 0.659 3 TEXT RES J 0040-5175 4196 1.122 1.356 0.101 189 10.0 0.00393 0.296 4 COLOR TECHNOL 1472-3581 567 0.959 1.048 0.153 59 6.3 0.00113 0.244 5 J ENG FIBER FABR 1558-9250 107 0.889 1.071 0.000 33 3.4 0.00050 0.277 6 J VINYL ADDIT TECHN 1083-5601 296 0.878 0.704 0.054 37 7.3 0.00048 0.154 7 FIBER POLYM 1229-9197 758 0.836 0.966 0.080 162 3.7 0.00243 0.217 8 J IND TEXT 1528-0837 163 0.769 0.053 19 5.9 0.00040 9 J AM LEATHER CHEM AS 0002-9726 569 0.747 0.690 0.087 46 10.0 0.00052 0.124 10 WOOD FIBER SCI 0735-6161 1286 0.722 0.774 0.163 43 10.0 0.00134 0.235 11 FIBRES TEXT EAST EUR 1230-3666 628 0.532 0.668 0.146 123 4.9 0.00126 0.121 12 INT J CLOTH SCI TECH 0955-6222 278 0.519 0.806 0.031 32 7.3 0.00049 0.198 13 J TEXT I 0040-5000 1125 0.514 0.630 0.149 114 10.0 0.00107 0.143 14 J SOC LEATH TECH CH 0144-0322 424 0.436 0.507 0.147 34 10.0 0.00039 0.104 15 TEKST KONFEKSIYON 1300-3356 84 0.392 0.045 44 0.00020 16 FIBRE CHEM+ 0015-0541 285 0.292 0.259 0.030 99 7.3 0.00042 0.053 17 IND TEXTILA 1222-5347 38 0.291 0.130 54 0.00003 18 J NAT FIBERS 1544-0478 64 0.250 0.050 20 0.00014 19 SEN-I GAKKAISHI 0037-9875 276 0.140 0.176 0.019 103 9.8 0.00030 0.032 20 AATCC REV 1532-8813 190 0.139 0.317 0.049 41 7.3 0.00032 0.079 Mark Rank Abbreviated Journal Title (linked to journal information) ISSN JCR Data Eigenfactor Metrics Total Cites Impact Factor 5-Year Impact Factor Immediacy Index Articles Cited Half-life Eigenfactor Score Article Influence Score 21 TEKSTIL 0492-5882 101 0.086 0.118 0.037 27 6.6 0.00015 0.021 摘自: http://blog.sina.com.cn/s/blog_9114ec7901011dis.html
个人分类: 纺织宣讲|1569 次阅读|0 个评论
南京工业大学“2011学院”副院长招聘启事
热度 1 talentblog 2013-7-15 11:15
​ 南京工业大学作为全国首批14所“2011大学”,为探索重构中国优秀本科教育,培养卓越科技领军人才,实现“综合性、研究型、全球化”的战略目标,学校专门成立了2011学院,并从2013年面向全国招收首届本科生。为高水平地加快学院建设,培养先进生物和化学制造领域的卓越人才,现面向海内外公开招聘社会责任感强、具有国际视野和领导能力、在先进生物和化学制造领域有较高学术造诣的副院长2名。 一、应聘条件 1.具有博士学位、教授(或国外知名高校进入终身系列的副教授或以上)职称,在国际上有重要的学术影响和较高的知名度; 2.熟悉高等教育规律,了解国内外高等教育情况,有管理经验和组织协调能力;曾在著名大学的院(系)、研究所或实验室担任过领导职务者优先; 3. 具有国际化的学术视野和引领本学科领域发展的思路; 4. 具有良好的个人品质、敬业精神、创新意识和团队精神; 5. 身体健康,年龄一般不超过50岁,具有重大学术成就及影响者年龄可适当放宽。 二、岗位职责 1.领导学院的人才培养和学生工作; 2.负责学院“全程导师制”和“全员书院制”的实施和管理,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3.负责与相关专业学院的协调工作,确保教育教学工作优质运转; 4.推动学院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和创新团队建设。 三、聘期与待遇 聘期4年;年薪人民币30~80万元,安家费、住房等个人待遇从优,具体面议。 四、应聘办法 1.学校成立“2011学院”副院长遴选委员会,负责应聘材料的接收、评审、面试考核、录用等工作。 2.应聘截止时间: 2013年7月31日 3.应聘方式:来人、来函或E-mail报名均可 4.应聘须提供以下材料: (1)《南京工业大学“2011学院”副院长应聘登记表》(附件下载); (2)学历学位证书复印件、现职任职证明,代表性成果、荣誉、奖励等反映应聘者学术成就的相关材料; (3)3~5名学者的推荐信(附推荐学者名单及联系方式); (4)受聘后的工作设想。 五、联系方式 联 系 人: 管老师 联系电话:+86-135-0519-5196 邮箱地址: guangf@njut.edu.cn 联系地址:中国江苏省南京市浦口区浦珠南路30号南京工业大学教务处 邮政编码:211816 附件:《 南京工业大学“2011学院”副院长应聘登记表 》 南京工业大学 2013年7月15日
3983 次阅读|1 个评论
2010和2011札记
cosismine 2013-6-28 16:48
这个PPT可能是生病之前写的,大概是因为病了,就没有贴出来,今天在电脑里找东西,看到了,看了一下,都忘记当初怎么会有这些情怀,看第一页,就知道当初的感情是如何激荡着,如何急切地想要证明自己。而现在,感情却平淡了很多,这些文字,是再也写不出来了。 还是把它贴出来吧,怎么都是曾经的自己。 2010 年春夏之交,一场意外的火山爆发让灰尘弥漫了欧洲的天空,在中国一介又一介的布衣,却用生命体验着种种无奈,那些被不受监督的权力所歪曲的事实、所混淆的是非,肆无忌惮地剥夺和践踏着我们作为人的尊严 ¨ 为了维护尊严, 有人自杀 有人杀人 有人雇凶 有人组建武装力量 有人 …… ¨ 然而,终于有爱在至爱亲朋间流传,抚平所有伤痕: 那些肝胆相照并中肯剖是是非非的净友 那些你身陷沼泽依然倾心关照超越利益的忠友 那些志趣相投意犹未尽惺惺相惜因而万分珍重的益友 那些未竟的使命和使命里基于真相因而可以穿透历史的力量 那些 …… ¨ 终于能够支撑你走过黑暗,走向光明。如一股股强劲的风暴劲扫阴霾 …… 而正是那些的那些,在我四十岁那年再次阐释真诚、善良、求真、求实、坚韧、宽容和谅解等等在中国日渐被权力和利益异化的概念,是如何成为支撑生命的内涵。也许在所有的利益争端都平复之后,我们终于会把一切都阐释得淋漓尽致,让所覆盖的丑恶无处藏身。 上海最冷的冬天1.pptx
2631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物理世界》发布 2011 十大突破性物理成果
quantumuniverse 2013-6-25 16:52
原文标题: Physics World reveals its top 10 breakthroughs for 2011 - physicsworldcom 原文作者:Hamish Johnston is editor of physicsworld.com 原文来源: physicsworld.com 中文译文转自译言网: http://article.yeeyan.org/view/272584/240505 作者 Hamish Johnston 是 physicsworld.com 的编辑 占据 2011 各大业内媒体头条的两个重要的物理学话题是问题,而不是切实的科学结论,即“中微子比光更快吗?”和“我们是否已经找到了希格斯玻色子”。除此之外,过去 12 个月中我们还有其他一些奇妙而令人欣慰的研究,这使得我们物理世界 2011 的最具突破性成果的评选变得困难。 物理世界编辑组在经过一番争论后,本年度的这一荣誉的最高奖项落到了 AephraimSteinberg 及其同事的身上。AephraimSteinberg 来自加拿大多伦多大学,这个研究团队的实验影响到了量子力学的基础。他们使用一种称为“弱测量”的新兴技术首次跟踪了单个光子通过杨氏双缝的平均行程。针对这一结果,Steinberg 说物理学家们需要好好“洗脑”以更加大胆地思考问题。 我们也选出了排名第 2 到第 10 的成果(如下)。今年冠亚军之间的重要性程度相当接近,因为第二名的研究也涉及到弱测量,该研究将一些光子的 波函数进行了映射 。但是我们认为 Steinberg 的研究更胜一筹。榜单中的其他突破包括第一件“时空”斗篷,活细胞产生的激光,以及一种测量宇宙尺度的新方法。 第一名:改变量子力学的一般准则 Steinberg 的研究最后胜出是因为他们的发现对目前被普遍接受的观点形成了挑战,此观点认为:当光子穿越两个相距极近的狭缝形成干涉图样时,量子力学“禁止”我们了解各个光子的行程。 如果我们将光视作电磁波,出现此干涉是理所应当的。但量子力学将光作为粒子加以考虑——虽然这会出现古怪的后果:如果我们确定了单个光子穿越了哪个狭缝,干涉图样将消失。通过弱测量,Steinberg 及其同事能够在保留干涉图样的前提下获得一些光子经过的行程的信息。 在实验中,双缝被分光器和一对光导纤维所取代。一个单独的光子撞击在分光器上,然后进入左侧或右侧的光纤。在从平行光纤的放置得很近的末端飞出后,在检测器屏幕上创造出干涉图样。 弱测量过程需要使飞出的光子穿过一块方解石,从而使光子产生轻微的偏振旋转。旋转的大小取决于光子行进的方向,换句话说,光子的动量。然后光子根据在屏幕上的撞击位置被“后选择”,这使得研究人员可以确定到达此处的光子的平均行进方向。 此实验表明,(举例来说)衍射图样右侧检测到的一个光子,更有可能是从右侧光纤(而不是左侧光纤)飞出。此推断不违反量子力学的原则,Steinberg 说:“在以前,物理学家会认为在检测到光子之前询问其具体位置是不妥当的。一点一滴的,人们开始询问以往被视作禁忌的问题。”他还认为,自己的团队完成的实验将推动物理学家观念的转变。 第二名:测量波函数 第二名的研究来自另一个提出了“禁忌问题”的团队。加拿大渥太华国家研究委员会一个由Jeff Lundeen(Steinberg曾经的同事)领导的团队使用弱测量映射了一组具有相同状态的光子的波函数,实验过程没有摧毁光子。与之相对,量子层析可以在损坏状态的条件下映射波函数。此技术增进了我们对量子力学的基本法则的理解,并且在不能使用层析方法的情况下能大派用场。 第三名:时空斗篷 排在第三位的是两个团队——一个团队来自美国的康奈尔大学,由 AlexanderGaeta 领导,另一个团队来自伦敦帝国理工学院,由 MartinMcCall 领导。在 2011 年初,McCall 的团队发表了一篇文章,对如何将发生在时空中的事件加以遮盖进行了理论分析,之后不久他又以《物理世界》的风格进行了专门阐述。数月后,Gaeta 及其同事设计了一种使用两个“分时透镜”的装置来实现上述过程。除了改变了我们对能够遮盖和不能遮盖的事物的看法外,时空斗篷当然也可以用于完美的银行劫案,至少在理论上如此。 第四名:使用黑洞测量宇宙 榜单的第四名要授予丹麦哥本哈根大学的 DarachWatson 和他的同事,以及澳大利亚的昆士兰大学。他们设计了一种方法,可通过使用特大质量的黑洞(能量活跃的星系核心,AGN)作为烛光,来对宇宙尺度进行精确测量。这项工作的重要意义在于,宇宙中的AGN 随处可见,与当前使用超新星作为标准烛光的方法不同,AGN 发出的光持续时间更长。 第五名:变暗为光 瑞典查尔姆斯理工大学的 Christopher Wilson 及 其同事,与日本、澳大利亚及美国的物理学家一起获得我们评选的第五名,因为他们首次在实验室中观察到了动态卡西米尔效应。此效应是指当有镜子在真空中快速移动时,成对的虚光子(始终在不断产生和湮灭)会被分离并释放出能被检测到的真实光子。这一成果除了让我们对卡西米尔效应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之外,研究团队 将超导量子干涉仪(SQUID) 用作镜子的方法也为类似实验提供了新鲜思路。 第六名:测量宇宙早期的温度 大爆炸刚刚结束后,宇宙是一碗自由夸克和胶子搅在一起的浓汤,这些粒子结合在一起,最终形成了我们今天所知的质子和中子。获得第六名的是由美国、印度和中国的物理学家组成的团队,他们算出了迄今为止最精确的凝聚温度:两万亿开氏度(2×10^12)。这一成果除了为我们提供了早期宇宙的重要信息外,也加深了我们对量子色动力学的理解(量子色动力学主要研究质子中子和其他强子的特性)。 第七名:捕捉中微子震荡的“味道” 第七名颁给在日本进行东海-神冈实验的国际物理团队。研究人员在地下300km的地方将一束μ介子中微子轰击到检测器上,结果发现有6个中微子发生了改变,或称为发生“振荡”,转变成了电子中微子。这一测量结果不足以表明已经发现了“μ介子-电子”中微子振荡,但可以证明一种“味道”的中微子会振荡为另一种。 第八名:活体激光 这是一项神奇的生物物理学成果:美国哈佛医学院的 MalteGather和 Seok Hyun Yun 因首次使用活体生物细胞生成激光而共获第八名。通过将蓝色强光照射到胚胎肾脏细胞的绿色荧光蛋白分子上,该分子生成了单色且方向性很好的强光。该细胞在实验后仍然存活,这一令人惊奇的现象有望用于癌细胞和健康细胞的辨别。 第九名:在单块芯片上制成量子计算机 第九名要颁给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的 MatteoMariantoni 和他的同事,他们首次在PC上实现了“冯·诺依曼”结构的量子化版本。基于超导线圈和单芯片的整合结构,此新式设备能够执行两个重要的量子运算算法。这一成果使我们向制造出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量子计算机的最终目标又迈进了一步。 第十名:发现大爆炸的纯粹残骸 加州大学的 MicheleFumagalli 和 Xavier Prochaska,佛蒙特州圣麦克大学的 Santa Cruz 和 John O'Meara 因为他们首次观测到了真正遗留自大爆炸的气体云团而获得第十名。与广阔宇宙中的其他云团不同,这些云团中包含星辰所形成的元素——这些云团中只含有因大爆炸而生成的的氢、氦和锂。除了证实了大爆炸理论外,这些星团也使我们有机会一窥生成恒星和星系的物质。
个人分类: 量子力学|2303 次阅读|0 个评论
衡阳师院2011级信管专业计算机网络实验部分学生心得摘录
热度 1 lilang 2013-6-20 15:54
可右键另存为到我的电脑放大查看学习!!!
3665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2011中国大学杰出人文社会科学家名单:哲学
胡业生 2013-6-18 12:47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12月21日 14:38 新浪教育 微博   新浪教育讯 2011年12月20日,中国校友会网大学研究团队最新发布《2011中国杰出人文社会科学家研究报告》,报告公布了第三届中国杰出人文社会科学家名单,共有1278名学者入选。其中,北京大学最盛产杰出人文社会科学家,有106位学者和182名校友入选名单,雄居中国校友会网“2011中国大学杰出人文社会科学家排行榜”榜首;中国人民大学有68位学者和154名校友入围,居第二;复旦 (微博) 大学有43位学者和60名校友入选,名列第三;北京师范大学 (微博) 有41名学者和46名校友入选,升至第四;清华大学有33名学者和18名校友入选,文科地位飙升挺进全国高校五强。中国社会科学院有264位学者入选,入选人数高居全国各科研院所首位,堪称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国家智库。   在入选第三届中国杰出人文社会科学家名单中,女性学者屈指可数,学科领域分布失衡,文法领域表现突出;“50后”成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主力军,“70后”学者崭露头角;近六成入选学者扎堆北京,西藏实现“零突破”;入选者学历高、海归多,四成拥有博士学历;优秀学术传统有师承,师生团队同入选现象多。最引人关注的是,昔日高考状元现身杰出人文社会科学家名单,一举打破我国恢复高考后高考状元无“杰出人才”论断,“考场状元”蝶变成“职场状元”。 中国校友会网2011(第三届)中国杰出人文社会科学家入选学者名单(哲学) 序号 入选学者 工作单位 所属学科门类 所属一级学科 1146 许俊达 安徽大学 (微博) 哲学 哲学 1147 陈占安 北京大学 哲学 哲学 1148 冯定 北京大学 哲学 哲学 1149 冯友兰 北京大学 哲学 哲学 1150 贺麟 北京大学 哲学 哲学 1151 黄楠森 北京大学 哲学 哲学 1152 楼宇烈 北京大学 哲学 哲学 1153 聂锦芳 北京大学 哲学 哲学 1154 汤用彤 北京大学 哲学 哲学 1155 王中江 北京大学 哲学 哲学 1156 魏英敏 北京大学 哲学 哲学 1157 叶朗 北京大学 哲学 哲学 1158 张岱年 北京大学 哲学 哲学 1159 赵敦华 北京大学 哲学 哲学 1160 周北海 北京大学 哲学 哲学 1161 朱良志 北京大学 哲学 哲学 1162 甘葆露 北京青年政治学院 哲学 哲学 1163 韩震 北京师范大学 哲学 哲学 1164 江怡 北京师范大学 哲学 哲学 1165 冉昌光 成都艺术职业学院 哲学 哲学 1166 田克勤 东北师范大学 哲学 哲学 1167 樊和平 东南大学 哲学 哲学 1168 蒋孔阳 复旦大学 哲学 哲学 1169 吴晓明 复旦大学 哲学 哲学 1170 俞吾金 (微博) 复旦大学 哲学 哲学 1171 张汝伦 复旦大学 哲学 哲学 1172 丁立群 黑龙江大学 (微博) 哲学 哲学 1173 张奎良 黑龙江大学 哲学 哲学 1174 张锡勤 黑龙江大学 哲学 哲学 1175 李建华 湖南城市学院、中南大学 (微博) 哲学 哲学 1176 唐凯麟 湖南师范大学 (微博) 哲学 哲学 1177 王泽应 湖南师范大学 哲学 哲学 1178 陈嘉映 华东师范大学 哲学 哲学 1179 冯契 华东师范大学 哲学 哲学 1180 童世骏 华东师范大学 哲学 哲学 1181 杨国荣 华东师范大学 哲学 哲学 1182 朱贻庭 华东师范大学 哲学 哲学 1183 邓晓芒 华中科技大学 (微博) 哲学 哲学 1184 欧阳康 华中科技大学 哲学 哲学 1185 高清海 吉林大学 哲学 哲学 1186 贺来 吉林大学 哲学 哲学 1187 舒炜光 吉林大学 哲学 哲学 1188 孙正聿 吉林大学 哲学 哲学 1189 张异宾 南京大学 (微博) 哲学 哲学 1190 王小锡 南京师范大学 (微博) 哲学 哲学 1191 李娜 南开大学 哲学 哲学 1192 刘文英 南开大学 哲学 哲学 1193 王南湜 南开大学 哲学 哲学 1194 陈庆英 青海省社会科学院 哲学 哲学 1195 陈来 清华大学 哲学 哲学 1196 万俊人 清华大学 哲学 哲学 1197 郭贵春 山西大学 哲学 哲学 1198 林乐昌 陕西师范大学 (微博) 哲学 哲学 1199 鲁品越 上海财经大学 哲学 哲学 1200 陈新汉 上海大学 哲学 哲学 1201 白奚 首都师范大学 哲学 哲学 1202 邓生庆 四川大学 哲学 哲学 1203 詹石窗 四川大学 哲学 哲学 1204 蔡方鹿 四川师范大学 哲学 哲学 1205 温克勤 天津社会科学院 哲学 哲学 1206 孙周兴 同济大学 (微博) 哲学 哲学 1207 郭齐勇 武汉大学 (微博) 哲学 哲学 1208 李达 武汉大学 哲学 哲学 1209 石云霞 武汉大学 哲学 哲学 1210 陶德麟 武汉大学 哲学 哲学 1211 赵林 武汉大学 哲学 哲学 1212 何向东 西南大学 (微博) 育才学院 哲学 哲学 1213 吴松 云南大学 (微博) 哲学 哲学 1214 石仲泉 中共党史研究室 哲学 哲学 1215 徐惟诚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哲学 哲学 1216 杜国庠 中国科学院 哲学 哲学 1217 潘梓年 中国科学院 哲学 哲学 1218 许良英 中国科学院 哲学 哲学 1219 张稼夫 中国科学院 哲学 哲学 1220 方立天 中国人民大学 哲学 哲学 1221 郭湛 中国人民大学 哲学 哲学 1222 焦国成 中国人民大学 哲学 哲学 1223 罗国杰 中国人民大学 哲学 哲学 1224 苗力田 中国人民大学 哲学 哲学 1225 宋希仁 中国人民大学 哲学 哲学 1226 夏甄陶 中国人民大学 哲学 哲学 1227 向世陵 中国人民大学 哲学 哲学 1228 肖群忠 中国人民大学 哲学 哲学 1229 杨庆中 中国人民大学 哲学 哲学 1230 张法 中国人民大学 哲学 哲学 1231 朱松山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工程学院 哲学 哲学 1232 陈筠泉 中国社会科学院 哲学 哲学 1233 陈瑛 中国社会科学院 哲学 哲学 1234 杜继文 中国社会科学院 哲学 哲学 1235 方克立 中国社会科学院 哲学 哲学 1236 黄心川 中国社会科学院 哲学 哲学 1237 金宜久 中国社会科学院 哲学 哲学 1238 金岳霖 中国社会科学院 哲学 哲学 1239 靳辉明 中国社会科学院 哲学 哲学 1240 孔繁 中国社会科学院 哲学 哲学 1241 李崇富 中国社会科学院 哲学 哲学 1242 李惠国 中国社会科学院 哲学 哲学 1243 李景源 中国社会科学院 哲学 哲学 1244 李奇 中国社会科学院 哲学 哲学 1245 李泽厚 中国社会科学院 哲学 哲学 1246 梁存秀 中国社会科学院 哲学 哲学 1247 刘培育 中国社会科学院 哲学 哲学 1248 刘启林 中国社会科学院 哲学 哲学 1249 吕大吉 中国社会科学院 哲学 哲学 1250 罗希文 中国社会科学院 哲学 哲学 1251 马西沙 中国社会科学院 哲学 哲学 1252 邱仁宗 中国社会科学院 哲学 哲学 1253 邱永辉 中国社会科学院 哲学 哲学 1254 任继愈 中国社会科学院 哲学 哲学 1255 汝信 中国社会科学院 哲学 哲学 1256 涂纪亮 中国社会科学院 哲学 哲学 1257 王明 中国社会科学院 哲学 哲学 1258 王伟光 中国社会科学院 哲学 哲学 1259 魏道儒 中国社会科学院 哲学 哲学 1260 巫白慧 中国社会科学院 哲学 哲学 1261 吴云贵 中国社会科学院 哲学 哲学 1262 姚介厚 中国社会科学院 哲学 哲学 1263 叶秀山 中国社会科学院 哲学 哲学 1264 余敦康 中国社会科学院 哲学 哲学 1265 张总 中国社会科学院 哲学 哲学 1266 赵凤岐 中国社会科学院 哲学 哲学 1267 赵汀阳 中国社会科学院 哲学 哲学 1268 卓新平 中国社会科学院 哲学 哲学 1269 曾钊新 中南大学 哲学 哲学 1270 鞠实儿 中山大学 (微博) 哲学 哲学 1271 李萍 中山大学 哲学 哲学 1272 倪梁康 中山大学 哲学 哲学 1273 章海山 中山大学 哲学 哲学 1274 张立英 中央财经大学 哲学 哲学 1275 艾思奇 中央党校 哲学 哲学 1276 杨献珍 中央马列学院 哲学 哲学 1277 张如心 中央马列学院 哲学 哲学 1278 牟钟鉴 中央民族大学 (微博) 哲学 哲学
1740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2011协同创新中心
ssglwu 2013-4-13 09:49
2011 协同创新中心 各有关高校: 按照《“2011协同创新中心”评审认定暂行管理办法》程序要求,2012年度“2011协同创新中心”的专家认定工作已经结束,现将通过专家认定的“2011协同创新中心”进行公示(认定公示名单见附件)。 公示期自2013年4月11日至4月21日。公示期内,如有异议,请与教育部监察局及“2011计划”领导小组办公室联系。以单位名义反映的,须加盖本单位印章;以个人名义反映的,应署真实姓名和联系电话。我们将对反映的问题进行调查核实,并对反映人保密。   通讯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大木仓胡同35号(教育部监察局、“2011计划”领导小组办公室);邮编:100816。 教育部监察局:电话:66096240;传真:66097634;电子邮箱: fangyi2008@moe.edu.cn 。   “2011计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电话:66096821;传真:66096821;电子邮箱: 2011jh@moe.edu.cn 。 “2011 计划”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3 年4月11日 附件: 2012 年度“2011协同创新中心”认定公示名单 序号 中 心 名 称 主 要 协 同 单 位 类别 1 量子物质科学协同创新中心 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科院物理所等 前沿 2 中国南海研究协同创新中心 南京大学、中国南海研究院、海军指挥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四川大学、中国社科院边疆史地中心、中科院地理资源所等 文化 3 宇航科学与技术协同创新中心 哈尔滨工业大学、中航科技集团等 行业 4 先进航空发动机协同创新中心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航工业集团等 行业 5 生物治疗协同创新中心 四川大学、清华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南开大学等 前沿 6 河南粮食作物协同创新中心 河南农业大学、河南工业大学、河南省农科院等 区域 7 轨道交通安全协同创新中心 北京交通大学、西南交通大学、中南大学等 行业 8 天津化学化工协同创新中心 天津大学、南开大学等 前沿 9 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 中国政法大学、吉林大学、武汉大学等 文化 10 有色金属先进结构材料与制造协同创新中心 中南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铝业公司、中国商飞公司等 行业 11 长三角绿色制药协同创新中心 浙江工业大学、浙江大学、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浙江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浙江医学科学院、药物制剂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 区域 12 苏州纳米科技协同创新中心 苏州大学、苏州工业园区等 区域 13 江苏先进生物与化学制造协同创新中心 南京工业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南京邮电大学、中科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等 区域 14 量子信息与量子科技前沿协同创新中心 中国科技大学、南京大学、中科院上海技物所、中科院半导体所、国防科技大学等 前沿
个人分类: 核心技术|1843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教育部消息:关于2012年度“2011协同创新中心”认定结果公示
zk666888zk 2013-4-12 15:05
/各有关高校:   按照《“2011协同创新中心”评审认定暂行管理办法》程序要求,2012年度“2011协同创新中心”的专家认定工作已经结束,现将通过专家认定的“2011协同创新中心”进行公示(认定公示名单见附件)。   公示期自2013年4月11日至4月21日。公示期内,如有异议,请与教育部监察局及“2011计划”领导小组办公室联系。以单位名义反映的,须加盖本单位印章;以个人名义反映的,应署真实姓名和联系电话。我们将对反映的问题进行调查核实,并对反映人保密。   通讯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大木仓胡同35号(教育部监察局、“2011计划”领导小组办公室);邮编:100816。   教育部监察局:电话:66096240;传真:66097634;电子邮箱: fangyi2008@moe.edu.cn 。   “2011计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电话:66096821;传真:66096821;电子邮箱: 2011jh@moe.edu.cn 。 “2011计划”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3年4月11日 附件: 2012年度“2011协同创新中心”认定公示名单 序号 中 心 名 称 主 要 协 同 单 位 类别 1 量子物质科学协同创新中心 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科院物理所等 前沿 2 中国南海研究协同创新中心 南京大学、中国南海研究院、海军指挥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四川大学、中国社科院边疆史地中心、中科院地理资源所等 文化 3 宇航科学与技术协同创新中心 哈尔滨工业大学、中航科技集团等 行业 4 先进航空发动机协同创新中心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航工业集团等 行业 5 生物治疗协同创新中心 四川大学、清华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南开大学等 前沿 6 河南粮食作物协同创新中心 河南农业大学、河南工业大学、河南省农科院等 区域 7 轨道交通安全协同创新中心 北京交通大学、西南交通大学、中南大学等 行业 8 天津化学化工协同创新中心 天津大学、南开大学等 前沿 9 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 中国政法大学、吉林大学、武汉大学等 文化 10 有色金属先进结构材料与制造协同创新中心 中南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铝业公司、中国商飞公司等 行业 11 长三角绿色制药协同创新中心 浙江工业大学、浙江大学、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浙江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浙江医学科学院、药物制剂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 区域 12 苏州纳米科技协同创新中心 苏州大学、苏州工业园区等 区域 13 江苏先进生物与化学制造协同创新中心 南京工业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南京邮电大学、中科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等 区域 14 量子信息与量子科技前沿协同创新中心 中国科技大学、南京大学、中科院上海技物所、中科院半导体所、国防科技大学等 前沿 转自: http://www.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5745/201304/150424.html
1150 次阅读|0 个评论
教育部2011计划是干啥的
热度 1 davidzsguo 2013-4-12 09:18
题记:2012年度“2011协同创新中心”认定名单公示了,上海的官方新闻的报道如下。看到大家对该协同创新中心的评价,真不知道这个中心是干啥的。 继“211”、“985”之后,教育部于去年启动的“2011计划”一直被全国各大高校视为第三块诱人“大蛋糕”。4月11日,教育部公布“2011计划”首批入选名单。经专家三轮评审,共有14个协同创新中心从全国176个申报项目中脱颖而出。这些中心的牵头高校,包括北大、清华、南大、天大、中科大等国内20多所名校。   让人感到遗憾的是,这份名单上,上海高校集体“缺席”。   资金扶持跨界新组织   “2011计划”,全称为“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是我国高等教育领域继“211”、“985”之后第三个体现国家意志的战略性计划。   教育部科学技术司司长王延觉介绍,“2011计划”以协同创新中心建设为载体,包含科学前沿、文化传承、行业产业和区域发展四大类。   “2011计划”在框架设计时,就表现出一种对高校扶持模式的颠覆:国家资金投入的不再是某一所特定的大学,而是一个跨界新组织——“协同创新中心”。从进入首批名单的14个协同创新中心看,每个中心都由高校牵头,联合科研院所、行业企业等组成。比如名单中的“量子物质科学协同创新中心”,由北大、清华、中科院物理所等单位“协同”。在国内量子研究领域,这三家单位实力都属顶尖水平,某种意义上是“竞争对手”;而按照“2011计划”的要求,团队作战取代“单打独斗”,目标是实现“1+12”。   没吃透特点导致失利   去年5月4日,教育部和财政部联合启动“2011计划”后,全国150所高校成立了协同创新中心,26个省市成立了“省级2011计划领导小组”。此次进入首批名单的14个中心,是从176个申请项目中过关斩将胜出的。   名单的14个协同创新中心里,没有出现上海高校的名字,只有两所沪上科研院跻身“协同单位”,分别是:“长三角绿色制药协同创新中心”里的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以及“量子信息与量子科技前沿协同创新中心”的中科院上海技物所。   记者从相关途径获悉,“2011计划”启动后,沪上高校曾申报13个协同创新中心项目,结果11个项目在初审阶段就没入围,仅剩上海交大和同济两家,但它们也在第二轮评审被相继淘汰。   沪上高校缘何失利?市教委相关人士解释说,上海一些高校虽然学科实力不俗,但可能对“2011计划”的特点还没完全吃透。高校学科发展如何与国家战略需求有效对接,上海高校在申报方向和选题上有待进一步聚焦。   “计划是为机制改革买单”   王延觉在谈及“2011计划”时强调一点:它的资金应该用在“现有体制的投资不能解决的问题”,比如,如何通过协同机制、学者流动机制、学生培养方式以及资源共享方式组建高水平的队伍,推动高校运作机制改革。简言之,“2011计划是为机制改革买单”。   沪上高校有没有强烈的凝聚团队和学科,进一步推进创新改革的动力?   实际上,市教委去年曾出台“上海2011计划”,其中明确,将构建一批上海高校知识服务平台。为此,市教委不仅投入充足的经费,还提供了较大的政策空间。比如,为打造产学研创新协同载体,高校3%的编制可用于人员流动,有意愿全职到企业工作的研发人员在需要时可申请回学校工作,满编的学校可申请增加流动编制——这是很大的政策突破。   但目前,在建的地方高校知识服务平台有19个,还没有一家开始实施上述政策。   一位高教界资深人士评论,从首批公布的名单看,“2011计划”释放了一个明显信号:高校要想吃到这块“蛋糕”,前提是加强校内校外的协同,探索有效的创新机制——但这一点,长期以来一直是上海很多高校的软肋。   如何加强校际协同,校企协同,提高产学研的合作水平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确是当下摆在沪上高校面前的迫切问题。
3882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2012年度“2011协同创新中心”认定公示名单
lycdenmark 2013-4-11 18:52
2012年度“2011协同创新中心”认定公示名单 序号 中 心 名 称 主 要 协 同 单 位 类别 1 量子物质科学协同创新中心 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科院物理所等 前沿 2 中国南海研究协同创新中心 南京大学、中国南海研究院、海军指挥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四川大学、中国社科院边疆史地中心、中科院地理资源所等 文化 3 宇航科学与技术协同创新中心 哈尔滨工业大学、中航科技集团等 行业 4 先进航空发动机协同创新中心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航工业集团等 行业 5 生物治疗协同创新中心 四川大学、清华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南开大学等 前沿 6 河南粮食作物协同创新中心 河南农业大学、河南工业大学、河南省农科院等 区域 7 轨道交通安全协同创新中心 北京交通大学、西南交通大学、中南大学等 行业 8 天津化学化工协同创新中心 天津大学、南开大学等 前沿 9 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 中国政法大学、吉林大学、武汉大学等 文化 10 有色金属先进结构材料与制造协同创新中心 中南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铝业公司、中国商飞公司等 行业 11 长三角绿色制药协同创新中心 浙江工业大学、浙江大学、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浙江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浙江医学科学院、药物制剂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 区域 12 苏州纳米科技协同创新中心 苏州大学、苏州工业园区等 区域 13 江苏先进生物与化学制造协同创新中心 南京工业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南京邮电大学、中科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等 区域 14 量子信息与量子科技前沿协同创新中心 中国科技大学、南京大学、中科院上海技物所、中科院半导体所、国防科技大学等 前沿
个人分类: 科技|1328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2012年度“2011协同创新中心”认定公示名单
lycdenmark 2013-4-11 18:51
2012年度“2011协同创新中心”认定公示名单 序号 中 心 名 称 主 要 协 同 单 位 类别 1 量子物质科学协同创新中心 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科院物理所等 前沿 2 中国南海研究协同创新中心 南京大学、中国南海研究院、海军指挥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四川大学、中国社科院边疆史地中心、中科院地理资源所等 文化 3 宇航科学与技术协同创新中心 哈尔滨工业大学、中航科技集团等 行业 4 先进航空发动机协同创新中心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航工业集团等 行业 5 生物治疗协同创新中心 四川大学、清华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南开大学等 前沿 6 河南粮食作物协同创新中心 河南农业大学、河南工业大学、河南省农科院等 区域 7 轨道交通安全协同创新中心 北京交通大学、西南交通大学、中南大学等 行业 8 天津化学化工协同创新中心 天津大学、南开大学等 前沿 9 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 中国政法大学、吉林大学、武汉大学等 文化 10 有色金属先进结构材料与制造协同创新中心 中南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铝业公司、中国商飞公司等 行业 11 长三角绿色制药协同创新中心 浙江工业大学、浙江大学、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浙江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浙江医学科学院、药物制剂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 区域 12 苏州纳米科技协同创新中心 苏州大学、苏州工业园区等 区域 13 江苏先进生物与化学制造协同创新中心 南京工业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南京邮电大学、中科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等 区域 14 量子信息与量子科技前沿协同创新中心 中国科技大学、南京大学、中科院上海技物所、中科院半导体所、国防科技大学等 前沿
个人分类: 科技|1502 次阅读|0 个评论
双酚A暴露水平可能被低估(2011):双酚A剂量和给药方式研究
Ripal 2013-4-9 15:28
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官方网站报道,《环境健康展望》杂志上的一篇最新的研究显示,先前的研究可能低估了双酚A的暴露水平,双酚A在体内的累积速度可能比之前认为的要快。   研究人员来自美国密苏里大学,他们让部分小白鼠摄入含双酚A的饮食,让另外的小白鼠按先前的常规试验方法-单一口服药剂法(singleoralbolus)对其进行处理。   研究人员发现,当机体持续暴露于双酚A时,双酚A在血液中的吸收与累积量会增加,这导致双酚A出现更高的峰值。   本研究的首要作者谢丽尔·罗森菲尔德称,通过让小白鼠摄入含双酚A饮食的试验,双酚A在人体内的变化情况可被更准确的描述。较之单一口服药剂法,双酚A被以食物的形式摄入时,这种活性物质在体内留存的时间可能更长。 ComparisonofSerumBisphenolAConcentrationsinMiceExposedtoBisphenolAth.pdf
个人分类: 双酚A研究|2088 次阅读|0 个评论
2011“表现不俗”论文
sf751106 2013-4-2 18:27
2011年度本人发表的6篇论文被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列为SCIE2011“表现不俗”论文。我校2011年度共有55篇列为2011“表现不俗”论文,我的论文占其中的九分之一。小小得意一下!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自2010年度增加了“表现不俗”论文统计结果,所谓“表现不俗”论文是指在每个学科领域内,以统计年度的论文被引用次数世界均值为标准,高于均线的论文为“表现不俗”论文,即论文发表后的影响超过其所在学科的一般水平。
3346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SCI、EI收录的工业工程学科期刊(2011)
热度 1 yarongchen 2013-3-24 16:25
信息 师资力量 科研信息 学生园地 党建工会 招生就业 科学实验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工业工程系 技术资料 SCI、EI收录的工业工程学科期刊(2011) ​ 刊 名 ISSN 号 2000 年 SCI 收录影响因子 2000 年 SCI 总引用次数 年载 文量 2000 年 EI 收录篇数 Journal of Quality Technology 《质量技术杂志》美国 0022-4065 1.133 776 38 Journal of Product Innovation Management 《产品革新管理杂志》美国 0737-6782 1.123 582 32 23 Ergonomics 《人机学》英国 0014-0139 0.671 2564 114 47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Research 《国际生产研究杂志》英国 0020-7543 0.512 2717 225 36 Journal of Manufacturing Systems 《制造系统杂志》英国 0278-6125 0.507 421 35 Probability in the Engineering and In formation Science 《工程与信息科学中的概率》英国 0269-9648 0.507 106 35 InternationalJournalofComputerIntegratedManufacturing 《国际计算机集成制造杂志》英国 0951-192X 0.494 200 40 IIE Transactions 《工业工程师协会汇刊》荷兰 0740-817X 0.448 1179 101 80 IEEE Transactions on Engineering Management 《 IEEE 工程管理汇刊》美国 0018-9391 0.421 447 37 34 IEEETransactions on Industry Applications 《 IEEE 工业应用汇刊》美国 0093-9994 0.374 1812 178 199 Journal of Engineering Design 《工程设计杂志》英国 0954-4828 0.367 90 24 Applied Ergonomics 《应用人机学》英国 003-6870 0.356 552 53 18 Research in Engineering Design 《工程设计研究》德国 0934-9839 0.353 64 13 15 Research Technology Management 《研究技术管理》美国 0895-6308 0.320 171 41 Computers Operations Research 《计算机与运筹学研究》英国 0305-0548 0.317 552 88 80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dustrial Ergonomics 《国际工业人机工程学杂志》荷兰 0169-8141 0.314 399 135 89 Issues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科学与技术问题》美国 0748-5492 0.299 100 25 Technovation 《技术革新》英国 0166-4972 0.283 155 57 44 Travail Humain 《人类劳动》法国 0041-1868 0.257 98 16 Journal of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Management 《工程和技术管理杂志》荷兰 0923-4748 0.231 39 14 14 Human Factors and Ergonomics in Manufacturing 《制造业中的人因素和人机工程学》美国 1045-2699 0.225 9 24 18 Safety Science 《安全科学》荷兰 0925-7535 0.217 138 23 36 Reliability Engineering System Safety 《可靠性工程与系统安全》英国 0951-8320 0.214 446 112 92 Journal of Scientific and Industrial Research 《科学与工业研究杂志》印度 0022-4456 0.201 319 101 Production Planning Control 《生产规划与管理》英国 0953-7287 0.180 112 79 IIE Solutions 《工业工程师协会杂志》美国 1085-1259 0.170 42 59 Journal of Management in Engineering 《工程管理杂志》美国 0742-597X 0.164 65 49 34 Engineering Optimization 《工程优选法》英国 0305-215X 0.159 134 23 32 InternationalJournalofIndustrialEngineering 《国际工业工程杂志》 1072-4761 0.158 22 31 43 Roboticsand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机器人学与计算机集成制造》英国 0736-5845 0.156 73 39 40 Computers Industrial Engineering 《计算机与工业工程》荷兰 0360-8352 0.093 467 164 31 Quality Progress 《质量进展》美国 0033-524X 0.067 149 82 53 Industrial Management Data Systems 《工业管理与数据系统》英国 0263-5577 0.024 14 40
2652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西北大学曲安京教授荣获2011年度“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称号
热度 1 lysyxcs 2013-3-18 17:58
[转载]西北大学曲安京教授荣获2011年度“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称号
根据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实施办法》,经学校推荐申报,教育部组织同行专家通讯、会议评审,教育部教人( 2013 ) 1 号文件通知, 2011 年度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讲座教授人选 241 人,其中特聘教授 194 人,讲座教授 47 人。西北大学数学系曲安京教授荣获 2011 年度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荣誉称号。 “长江学者奖励计划”是 教育 部 与香港李嘉诚基金会为提高中国高等学校学术地位,振兴中国高等教育,于 1998 年共同筹资设立的专项高层次人才计划,该计划包括实行特聘教授岗位制度和长江学者成就奖两项内容。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 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 年)》,教育部从 2011 年起实施新的“长江学者奖励计划”。   新的“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继续实施特聘教授、讲座教授项目,每年支持高校聘任 150 名特聘教授、 50 名讲座教授;特聘教授聘期为 5 年,聘期内享受每年 20 万元人民币奖金;讲座教授聘期为 3 年,聘期内享受每月 3 万元人民币奖金,按实际工作时间支付;增设支撑服务专项,重点支持长江学者创新团队建设,举办“长江学者论坛”、出版“长江学者文集”、推荐“长江学者精品课程”,发挥长江学者在创新团队建设、人才培养、协同创新等方面的辐射带动作用。 曲安京 教授简介: 曲安京,男, 1962 年 6 月生于陕西,汉族。 1984 年毕业于西北大学数学系基础数学专业,获理学学士学位。 1994 年毕业于西北大学自然科学史(数学史)专业,获理学博士学位。 1989 年起在西北大学数学系工作至今, 1994 年、 1997 年先后破格晋升副教授、教授。 1999 年起,具备博士生导师资格。现任西北大学数学系主任( 2009.5- ),西北大学数学与科学史研究中心主任。 2010 年当选国际科学史研究院通讯院士(编号: C752 ),在 2002 年国际数学家大会( ICM-2002 )上做 45 分钟邀请报告,现任国际数学史学会执委会委员( 2002- ),国际 HPM 学会(数学史与数学教育学会)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代表),(中国)全国数学史学会理事长( 2011-2015 ),英国数学史学会荣誉会员( 1999- ), 2003 年受聘东京理科大学客座(客员)教授。 2002 年入选陕西省“三五人才工程”第二层次。《自然科学史研究》( 2007- )、《中国科技史杂志》( 2005- )、《自然辩证法通讯》( 2009- )、《中国数学会通讯》( 2008- )、《数学与人文》等刊物编委,《数学与科学史丛书》(科学出版社, 2005~ )主编。 曾经出访美国、英国、德国、荷兰、法国、意大利、西班牙、日本、韩国、新加坡、印度与台湾、香港等国家和地区进行学术交流,应邀在剑桥大学、柏林工业大学、 MIT 、京都大学与台湾“中央研究院”等 20 余所研究机构发表学术报告 30 余次。 2007 年,获第五届中国科协期刊特别优秀学术论文奖。 1998 年 , 获首届(台湾)立青中国科学史青年学者杰出论文奖。 1996 年 , 获原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三等奖 ( 第一作者 )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8 项,国家社科基金 1 项。主要著作有《中国数理天文学》(科学出版社, 2008 )、《中国历法与数学》(科学出版社, 2005 )。
4192 次阅读|2 个评论
Key to Numerical Analysis (CH2)
sobolev 2013-3-13 09:08
清华大学第五版《数值分析》课后答案CH2.pdf Univ.: NEUQ, Grade: 2011, discipline: Info. and Comp. Scie. Appl. Math. Duration: 56 ,week 1to 14
2033 次阅读|0 个评论
PPT to Num. Anal. (Ch2sect3)
sobolev 2013-3-11 19:47
Cubic spline.ppt Univ.: NEUQ, Grade: 2011, discipline: Info. and Comp. Scie. Appl. Math. Duration: 56 ,week 1to 14
2115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2011计划最终答辩通过名单(共17家)
grantlujiang 2013-3-10 12:53
http://bbs.zjol.com.cn/thread-6022258-1-1.html
2065 次阅读|0 个评论
PPT to Num. Anal. (Ch1sect1)
sobolev 2013-3-6 14:13
erorr(1).PPT Univ.: NEUQ, Grade: 2011, discipline: Info. and Comp. Scie. Appl. Math. Duration: 56 ,week 1to 14
2095 次阅读|0 个评论
Key to Numerical Analysis (CH1)
sobolev 2013-3-6 14:10
清华大学第五版《数值分析》课后答案CH1.pdf 授课对象: Univ.: NEUQ, Grade: 2012, discipline: Info. and Comp. Scie. Appl. Math. Duration: 56 ,week 3to 16
个人分类: 未分类|2106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2011计划”:英雄不问出处
tangminqian 2013-3-4 12:46
2013年3月1日 星期四 《 中国教育报 》 第02版:新闻·热点 http://paper.jyb.cn/zgjyb/html/2013-03/01/content_88803.htm 不论名头大小、排位高低,只要能在国家急需领域做出重要贡献就是好样的—— “2011计划”:英雄不问出处 2012年度“2011计划”初审通过名单.doc “ 35家协同创新中心参加答辩,多所地方和行业院校入选,118位评审专家参评,预计首批认定不超过1/3” ■本报记者 高靓 “知识产权的问题怎么处理?”“聘用科学家时如何处理对原单位人员的冲击?”20分钟内,三位代表,两位来自高校,一位来自企业,共同完成了关于“绿色制药协同创新中心”重大项目的答辩。 2月27日至28日,“2011协同创新中心”答辩会在北京举行。这是协同创新中心自组建以来首次接受同台检阅。 据悉,首批通过认定的“2011协同创新中心”将在此范围内产生。被认定的中心将以“国家队”身份进行协同创新,做“国家急需、世界一流”的大事,形成若干国家“智库”。 敞开大门不设门槛,打破名校机会多惯例 记者注意到,这35家协同创新中心的牵头高校中,南京工业大学、云南农业大学等一批特色鲜明的地方院校和行业院校跻身其中,而清华大学、复旦大学等实力雄厚的综合性大学却出人意料地落选。 “2011计划”是我国高等教育领域继“211工程”、“985工程”后第三个体现国家意志的战略性计划。但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申报向所有高校敞开大门,不设门槛。 这被不少没有搭上“211”、“985”快车的高校视作一次发展机遇,但是竞争不过名校的担心也随之而来。 据教育部科技司提供的数字,“2011协同创新中心”认定工作启动后,共收到167项申请。经过初审,35家协同创新中心进入会议评审。 “‘2011计划’是一个干事的计划,而不是一个分钱的计划,更不是一个划分高校层次的计划。”教育部部长袁贵仁的这句话,是对初评结果最好的注解。 “以往,国家有课题,各高校竞争,往往名头大的高校拿到的项目多、课题多。这次不论名头大小、排位高低,只要能在国家急需领域做出重要贡献就是好样的。”哈尔滨工业大学校长王树国说。 “真正要做实事的,得自己先搭架子、先掏钱,先把事情做起来。”教育部科学技术司司长王延觉说,“现在,我们的重点就是看有没有实实在在地做事。” 私下打电话没用了,评审让人情无缝可钻 “我参加过大量评审,这次教育部的做法很值得借鉴。”“2011计划”评审专家、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主任欧阳世翕说。 作为评审专家,最怕的就是躲不开的“人情”,申报单位总是千方百计地要与评审专家取得联系。这一次,为了确保公平、公正,教育部科技司对以往所有评审办法进行了一次调研,提出了一套完全不同于以往的认定办法。 按照惯例,各种评审活动的评委通常是5至7人。而记者在答辩现场看到,每场评审专家都在30人上下。“2011计划”建立了6000人的专家库,这次答辩会从中抽取了118位专家,高等教育系统内部和外部各占50%。 “私下打电话没用了,这就保证了专家的独立性。”参加初审的欧阳世翕告诉记者,初审时,175位专家集中在两个大会议室里,由计算机随机配送方案,一人一机,事先所有人都不知道谁来评、评哪份方案。 在答辩现场,20分钟的提问时间,评审专家的问题一个接着一个抛出,听上去相当“较真儿”。 “搞育种,为什么不和相关技术协同,而是和不同作物品种协同?”“你说有仪器平台,什么平台,哪些仪器,谁用了?”面对评审专家的攻势,有些答辩者被问得直冒汗,深感“评审是动了真格的”。 打破高校科研“封闭、分散、重复”的现状 第一天评审结束后,南开大学葛墨林院士用了“兴奋”二字表达自己的感受。让这位70多岁的老院士感到兴奋的,是高校终于有所行动,走出自己的一亩三分地。 “美国从基础研究中的一个发现到成为市场上的产品,仅需要6年,而我们往往还停留在写文章的阶段。”葛墨林说,“‘2011计划’切中要害,高校再不整合资源,就不能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了。” “比如,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中科院物理所三家成立量子物质科学协同创新中心,实验平台在清华,理论研究在中科院和北大。要放在以前,大家难免会顾虑,谁请人、谁出钱,现在因为有了这个计划,就可以协同起来做事情,发挥各自的长处。”葛墨林说。 “2011计划”的目的之一,就是要打破高校科研“封闭、分散、重复”的现状,通过协同,集中力量解决国家发展中的重大问题。然而,如果人事、财务、体制方面不突破,就很难真正地协同。 “体制机制的突破”,是这次答辩会上出现最多的问题。记者看到,虽然目前仍然集中在学校层面,但是不少高校在人员聘用、考核机制、资源共享等方面,在协同创新中心的试验田里已经开始有所突破。按照“2011计划”,通过认定后,高校将进一步得到政策和经费上的支持。 对于这次进入会议评审的高校,也仅仅是迈上了第一个台阶,接下来还有实地考察等多个环节。据悉,首批认定的协同创新中心预计不会超过此次评审的1/3,“宁缺毋滥”是“2011计划”坚持的原则。
个人分类: 大学政策与管理|1434 次阅读|0 个评论
《口言善,心行恶,国贼也》
热度 1 cyj 2013-3-1 01:13
《口言善,心行恶,国贼也》 关键词: 违心作秀 蒙骗国人 言行不一 两面三刀 2011 年国务院批准科技部撤销李连生等人的“ 2005 年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之后一个月的 3 月 15 日 , 王建华在北京向《科学时报》发表讲演(见当年《科学时报》登载的文章)。摘要重点内容如下:—— 《科学时报》:李连生的学术造假事件,让西安交大站在了风口浪尖。在教师涉嫌学术不端行为时,一般而言,西安交大是如何进行处理的? 王建华: 学校处理学术造假举报和学术不端行为,既有基本原则,也有固定的制度程序。 1997 年前后,西安交大发现一篇学生论文涉嫌抄袭,学生导师为署名作者。学校当时连夜开会,认为该导师虽没有直接作弊,但事实上未能尽到文章审查职责,决定严肃处理。除了学生学位撤销,该导师也被停止晋升职称资格两年,且两年内不得再招收研究生。在那个年代,类似的学术不端行为虽然还比较少见,但学校并不能掉以轻心 。 处理此事之后,学校就制定了一套办法,确立了一些基本规矩和原则。 首先是对这类事件一定要严肃处理,不能容忍。第二,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通过学术委员会准确地核实情况、认定事实。 第三,事实认定后,确系情节严重造成恶劣影响的,当事人将被逐出教师队伍, 同时因造假所获荣誉、权益等一律追回 。 近几年以来,西安交大先后发生过几起学术不端事件, 也都是按照这个原则来处理的。 —— —— —— 王书记的发言,体现了著名高校从严治校的坚决态度,令人起敬,且慢,我们还是听其言而观其行吧。 现在就用王书记上述第三点而论—— 第三,事实认定后,确系情节严重造成恶劣影响的,当事人将被逐出教师队伍, 请问: 2010 年 3 月 20 日《焦点访谈》曝光之后的次日,您们公告说: “ 鉴于李连生严重学术不端行为,取消其教授职务,并解除其教师聘用合同”。 这种处分与您们的上述严肃处理的论调,为什么有着天壤之别,而且完全是言行不一呢! 李连生束鵬程的造假,是不是“事实认定?” 是不是“确系情节严重?” 算不算“影响恶劣 ? ” 李连生可以说是样样俱全,而且是十几年如一日,什么都骗,什么都假,非常严重。 您们不是说“ 当事人将被逐出教师队伍 ”的吗?为什么李连生束鹏程两个当事人,竟然没有一个“ 被逐出教师队伍 ”? 束鹏程若无其事;李连生仅仅是“解除就是聘用合同”。既没有逐出教师队伍;又没有撤销教授职“称”;更没有开除出党,什么都没有! 这是不是“言行不一”?算不算是“说一套做一套”?是不是“口言善,心行恶”? 至于 2009 年 3 月,也是在北京的两会期间,您曾经对记者唱到 “西安交大对教师弄虚作假非常严厉,一旦发现就开除出校,绝不姑息容忍”。 可见,王建华只不过是个“口头革命”“行动反其道”的两面派! 再见吧,口头英雄! 再见吧,口头革命的假英雄! 再见吧,口是心非的政客! 这种人假如混得再高些,就会贼国! 博主 2013 年 3 月 1 日 .
2923 次阅读|3 个评论
英作家炮轰凯特王妃成生育工具
热度 1 王汉森 2013-2-22 08:08
英国女作家希拉里·曼特尔最近公开批评凯特王妃为生育工具。 希拉里在伦敦大英博物馆发表演讲时称,凯特王妃看起来毫无个性,就像橱窗里的塑料模特,带着完美的僵硬笑容,像是由团队设计出来的生育工具。此言一出,即在英国引起了轩然大波。一时间,支持凯特和反对凯特的民众分成截然两派,连英国首相也卷入争论。 英国首相卡梅伦公开表示力挺凯特王妃。他说,“凯特王妃让我觉得是闪亮的、迷人的、伟大的,是一个才华横溢的英国大使。”    凯特王妃现年31岁,与威廉王子2011年4月完婚。英国王室2012年12月宣布,凯特王妃怀孕。她的这名孩子有望成为王位第三顺位继承人。 请点击下面的链接看CBC有关详细报道。 http://www.cbc.ca/news/world/story/2013/02/20/f-kate-duchess-of-cambridge-hilary-mantel.html
个人分类: 焦点网谈|3230 次阅读|1 个评论
中文核心期刊目录(2011版)(正式版)
sjzs1190 2013-2-17 10:46
之前看到网站上有人找这个,我就发上来把。绝对的正式版。 中文核心期刊目录(2011版)(正式版) 中文核心期刊目录(2011版)(正式版).doc
个人分类: 小技巧|2672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2011计划”高校名单公布
whoiswho 2013-2-7 22:35
http://www.dost.moe.edu.cn/tzgg/zxtz/20130128171643 2012年度“2011计划”专家初审通过名单 (不分先后次序) 一、面向科学前沿类     中心名称 牵头高校 地球空间信息科学协同创新中心 武汉大学 量子信息与量子科技前沿协同创新中心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量子物质科学协同创新中心 北京大学 人工微结构与量子调控协同创新中心 南京大学 天津化学化工协同创新中心 天津大学 玉米水稻小麦生物学协同创新中心 中国农业大学 生物治疗协同创新中心 四川大学 大陆构造协同创新中心 西北大学 二、面向文化传承创新类     中心名称 牵头高校 社会转型与社会管理协同创新中心 中国人民大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协同创新中心 南开大学 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 中国政法大学 中国文化“走出去”协同创新中心 北京外国语大学 国家领土主权与海洋权益协同创新中心 武汉大学 中国南海研究协同创新中心 南京大学 三、面向行业产业类     中心名称 牵头高校 有色金属先进结构材料与制造协同创新中心 中南大学 钢铁共性技术协同创新中心 北京科技大学 宇航科学与技术协同创新中心 哈尔滨工业大学 先进航空发动机协同创新中心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未来飞行器设计与制造共性基础技术协同创新中心 西北工业大学 智能型新能源汽车协同创新中心 同济大学 轨道交通安全协同创新中心 北京交通大学 高端制造装备协同创新中心 西安交通大学 煤炭资源化利用发电技术协同创新中心 浙江大学 食品安全与营养协同创新中心 江南大学 未来媒体网络协同创新中心 上海交通大学 四、面向区域发展类     中心名称 牵头高校 纳米科技协同创新中心 苏州大学 先进生物与化学制造协同创新中心 南京工业大学 广东高端制造装备协同创新中心 华南理工大学 煤的新型高效气化与规模利用协同创新中心 西安交通大学 脑重大疾病防治协同创新中心 首都医科大学 高端医疗影像装备及应用协同创新中心 东北大学 绿色制药协同创新中心 浙江工业大学 中原经济区小麦玉米两熟高产高效协同创新中心 河南农业大学 南方稻田作物多熟制现代化生产协同创新中心 湖南农业大学 生物多样性与云南特色农业协同创新中心 云南农业大学 于公布2012年度“2011计划”专家初审结果的通知2013-01-28 17:14:37 关于公布 2012 年度“ 2011 计划” 专家初审结果的通知 教技司【 2013 】 35 号 有关高等学校: 2013 年 1 月 13-15 日,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在京组织专家对 2012 年度高校申报认定的协同创新中心进行了专家初审。此次初审工作采取集中研讨、独立审议、随机派送、比例限定的方式进行,依据专家审定结果,产生了进入下一轮会议答辩的协同创新中心名单(详见附件 1 )。专家初审全程在教育部监察局的监督下完成。 通过此次专家初审的协同创新中心和牵头高校,应抓紧准备会议答辩阶段的材料。答辩时间拟安排在 2 月 27-28 日,汇报将以 PPT 方式进行(见附件 2 ),每个中心拟安排汇报时间 30 分钟,答辩时间 20 分钟,具体安排将另行通知。 对于没有通过此次专家初审的协同创新中心和高校,我们将于近期汇总专家初审意见及建议后正式反馈,以利于进一步做好今后的培育工作。 进入会议答辩阶段的协同创新中心和高校,应严格遵守认定工作的纪律和要求,不得影响专家的评审,不得干扰认定的秩序。如有发生,一经查实,将取消此次认定的结果。 附件 1: 2012 年度“ 2011 计划”专家初审通过名单( 点此下载 ) 2 :“ 2011 协同创新中心”会议答辩建议提纲( 点此下载 ) 正式文件点此下载 “ 2011 计划”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3 年 1 月 28 日 教育部科技司 财政部教科文司 (代章) (代章)
个人分类: 转载|3546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Pure state asymmetry
h123456 2013-1-30 18:37
Iman Marvian1, 2 and Robert W. Spekkens1 1Perimeter Institute for Theoretical Physics, Waterloo, Ontario, Canada N2L 2Y5 2Institute for Quantum Computing, University of Waterloo, Waterloo, Ontario, Canada N2L 3G1 (Dated: May 11, 2011) The asymmetry properties of a state relative to some symmetry group specify how and to what extent the given symmetry is broken by the state. Characterizing these is found to be surprisingly useful for addressing a very common problem: to determine what follows from a systems dynamics (possibly open) having that symmetry. We demonstrate and exploit the fact that the asymmetry properties of a state can also be understood in terms of information-theoretic concepts. We show that for a pure state and a symmetry group G, they are completely specified by the characteristic function of the state, defined as  (g) ≡ h |U(g)| i where g ∈ G and U is the unitary representation of interest. Based on this observation, we study several important problems about the interconver- sion of pure states under symmetric dynamics such as determining the conditions for reversible transformations, deterministic irreversible transformations and asymptotic transformations. 1105 1816v1
1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The Jesus College, Oxford Record 2011
whyhoo 2013-1-25 22:09
Lord Krebs I start by recording my special thanks to Dr Will Moore, who as Vice Principal stood in for me during Trinity Term 2011 while I was on study leave. In the normal run of things the Vice Principal’s duties are very light, but in his term of office Will took on the role of Principal with enthusiasm and aplomb. Some of you will have seen him at Gaudies,graduation ceremonies and the Jesus College Society Dinner. Much of my study leave was spent writing the first draft of a book on food for the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series ‘Very Short Introductions’.To write about the story of food in 35,000 words - from the diets of our Australopethicine ancestors 3.5 million years ago to the question of how to feed nine billion people in 2050 - is a challenge. It brings to mind the remark attributed to Blaise Pascal, Mark Twain and many others: ‘If I had had more time I would have written a shorter letter’. The study leave enabled me to give a short series of public lectures at Cornell University and a keynote address at the 50th anniversary celebration of the Max Planck Insitut für Verhaltensphysiologie near Munich. I was also able to spend more time in the House of Lords,where th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elect Committee, which I chair, published two reports, one on Innovation and Public Procurement, the other on Behaviour Change. Readers of the Record will, I am sure, be familiar by now with the fact that funding of undergraduate teaching in UK universities is about to change. I have written about this in the Newsletter, so a very brief summary will suffice. The UK students applying to come up in the autumn of 2012 will be the first to pay the new 9,000 per annum fee towards their tuition. This covers a little over half the full cost of an Oxford education,the remainder being subsidised through a combination of College endowment income or donations, and cross-subsidy from University research income. Students will not pay the fees up front, but will pay back a loan to the Government after they graduate. The full implications of the new fee regime for the numbers and kinds of applicants to the College, as well as the subjects they choose to read,may not be apparent for several years. This year, however, the number of applicants to the University as a whole was similar to last year, although with a slight shift from UK to overseas students in this total. According to the independent website MoneySavingExpert.com, Oxford has the most generous no-strings financial support package of any UK university,worth over 22,000 for students from the lowest income families. Jesus College, as well as contributing to the University scheme of bursaries and fee waivers, is one of very few colleges at Oxford to run its own additional bursary scheme, which benefits about one quarter of our undergraduates. We are able to do this because of the generous support of our alumni, and for me it is of very great importance in allowing the College to maintain its strong tradition of being accessible to outstanding students irrespective of their background and family income. Donations from alumni have also enabled the College to offer Teach First Bursaries to Jesus graduates who are successful in this highly competitive and successful scheme, which aims to ‘address educational disadvantage by transforming exceptional graduates into effective, inspirational teachers and leaders in all fields’. The College has welcomed four new Tutorial Fellows: Alex Gajda in Early Modern History, Simon Douglas in Law, Arnaud Doucet in Statistics and Yulin Chen in Solid State Physics. They replace, respectively,Felicity Heal, Charles Mitchell, Peter Clifford and Mike Glazer. Two of our Professorial Fellows have retired: Fred Taylor as Halley Professor of Physics and Thomas Charles-Edwards as Jesus Professor of Celtic Studies. Fred’s position will be advertised and filled next year; but unfortunately the University has decided that for the moment it cannot continue to fund the Celtic Chair, even though the College has partly endowed it. The College has a strong commitment to Celtic Studies,and has an important Celtic Library. We will, therefore, do what we can to encourage and support the University in its efforts to raise the endowment as soon as possible to secure the post in perpetuity. The Jesus Chair is important both nationally and internationally and it has been held by very distinguished scholars, including the first incumbent,Sir John Rhys, who was, of course, also Principal of the College. I would be pleased to hear from any alumni with ideas about possible donors. Seven new Research Fellows have joined the College this year. They are Dr Ash Asudeh and Dr Paul Collins (both Hugh Price Fellows, in Linguistics and Ancient Near East Studies respectively), Dr Roi Cohen Kadosh, Dr Regini Rini and Dr Kirsten Christensen (Junior Research Fellows, in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Philosophy and Chemistry respectively), and Professor Richard Bosworth, Senior Research Fellow in 20th-century History. Our Visiting Senior Research Fellow is Professor Parthasarathi Majumdar, a nuclear physicist from Calcutta. We also welcome a new Professorial Fellow in Developmental Biology, Paul Riley, who joins us from UCL as the British Heart Foundation Professor of Regenerative Medicine. Paul works on the use of stem cells to repair damaged hearts and is a key scientist in the British Heart Foundation’s ‘Mending Broken Hearts’ appeal. The highly international nature of our academic community is illustrated by the fact that these new Fellows of the College come from nine different countries: Canada, China, Denmark, Israel, USA, Australia,France, India, and the UK. Higher education is a truly global market, and Oxford has to compete with the rest of the world to attract the most outstanding talent. 原文见 http://www.jesus.ox.ac.uk/alumni/publications
个人分类: 教育|1470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化医学信息学研究信息分析与知识发现
xupeiyang 2013-1-25 14:48
检索用词 Translational medical Informatics 全球研究论文分析结果 1 2 Top Years Publications ‍ 2011 261 ‍ 2012 220 ‍ 2010 199 ‍ 2009 197 ‍ 2008 156 ‍ 2007 144 ‍ 2006 92 ‍ 2005 88 ‍ 2004 70 ‍ 2003 52 ‍ 2001 39 ‍ 2002 31 ‍ 2000 27 ‍ 1999 23 ‍ 1997 17 ‍ 1998 15 ‍ 1996 12 ‍ 1995 9 ‍ 1993 9 ‍ 1994 8 1 2 1 2 3 Top Countries Publications ‍ United States 829 ‍ United Kingdom 118 ‍ Germany 105 ‍ Canada 65 ‍ China 57 ‍ Japan 44 ‍ Switzerland 39 ‍ Denmark 36 ‍ Italy 35 ‍ France 33 ‍ Australia 33 ‍ Netherlands 25 ‍ India 20 ‍ Spain 19 ‍ South Korea 18 ‍ Sweden 17 ‍ Belgium 15 ‍ Taiwan 14 ‍ New Zealand 14 ‍ Austria 12 1 2 3 1 2 3 ... 21 Top Cities Publications ‍ Bethesda 45 ‍ Boston 39 ‍ New York City 39 ‍ Los Angeles 29 ‍ Stanford 28 ‍ Houston 28 ‍ Cambridge 24 ‍ Philadelphia 23 ‍ Genève 21 ‍ Beijing 21 ‍ London 19 ‍ Durham 18 ‍ San Diego 18 ‍ Toronto 17 ‍ Heidelberg 17 ‍ Silver Spring 17 ‍ Seattle 17 ‍ Rochester 16 ‍ Shanghai 16 ‍ Baltimore 16 1 2 3 ... 21 1 2 3 ... 30 Top Journals Publications ‍ Nucleic Acids Res 108 ‍ Bmc Bioinformatics 52 ‍ Proteomics 51 ‍ J Proteome Res 41 ‍ Bioinformatics 37 ‍ Mol Cell Proteomics 35 ‍ Plos One 30 ‍ Methods Mol Biol 29 ‍ Int J Radiat Oncol 27 ‍ J Biomed Inform 26 ‍ J Am Med Inform Assoc 26 ‍ Amia Annu Symp Proc 25 ‍ Clin Transl Sci 23 ‍ Stud Health Technol Inform 22 ‍ Med Phys 21 ‍ Phys Med Biol 20 ‍ Electrophoresis 20 ‍ Bmc Genomics 19 ‍ Int J Radiat Oncol Biol Phys 16 ‍ J Mol Biol 16 1 2 3 ... 30 1 2 3 ... 331 Top Terms Publications ‍ Humans 1,031 ‍ Proteins 628 ‍ Protein Processing, Post-Translational 491 ‍ Algorithms 378 ‍ post-translational protein modification 372 ‍ Patients 363 ‍ Animals 350 ‍ Genes 333 ‍ Computational Biology 314 ‍ Evaluation Studies as Topic 290 ‍ Genomics 286 ‍ Proteomics 285 ‍ Proteome 277 ‍ Genome 275 ‍ Peptides 232 ‍ Reproducibility of Results 206 ‍ Mass Spectrometry 205 ‍ Amino Acid Sequence 204 ‍ Rotation 188 ‍ Technology 182 1 2 3 ... 331 1 2 3 ... 432 Top Authors Publications ‍ Bairoch A 20 ‍ Apweiler R 15 ‍ Tate W 10 ‍ Kelleher N 9 ‍ Stockwell P 9 ‍ Gasteiger E 9 ‍ Brown C 8 ‍ Mann M 7 ‍ Wu C 7 ‍ Dalphin M 7 ‍ Hermjakob H 6 ‍ Mulder N 6 ‍ Brunak S 6 ‍ Lopez R 6 ‍ Celis J 6 ‍ Pandey A 5 ‍ Eisenhaber F 5 ‍ Garner H 5 ‍ Attwood T 5 ‍ Bateman A 5 1 2 3 ... 432 publications over time world map network of top authors 数据来源: http://www.gopubmed.org/web/gopubmed/1?WEB0fyuvjqgch8orIeIpI0 1 2 Top Years Publications ‍ 2011 261 ‍ 2012 220 ‍ 2010 199 ‍ 2009 197 ‍ 2008 156 ‍ 2007 144 ‍ 2006 92 ‍ 2005 88 ‍ 2004 70 ‍ 2003 52 ‍ 2001 39 ‍ 2002 31 ‍ 2000 27 ‍ 1999 23 ‍ 1997 17 ‍ 1998 15 ‍ 1996 12 ‍ 1995 9 ‍ 1993 9 ‍ 1994 8 1 2 1 2 3 Top Countries Publications ‍ United States 829 ‍ United Kingdom 118 ‍ Germany 105 ‍ Canada 65 ‍ China 57 ‍ Japan 44 ‍ Switzerland 39 ‍ Denmark 36 ‍ Italy 35 ‍ France 33 ‍ Australia 33 ‍ Netherlands 25 ‍ India 20 ‍ Spain 19 ‍ South Korea 18 ‍ Sweden 17 ‍ Belgium 15 ‍ Taiwan 14 ‍ New Zealand 14 ‍ Austria 12 1 2 3 1 2 3 ... 21 Top Cities Publications ‍ Bethesda 45 ‍ Boston 39 ‍ New York City 39 ‍ Los Angeles 29 ‍ Stanford 28 ‍ Houston 28 ‍ Cambridge 24 ‍ Philadelphia 23 ‍ Genève 21 ‍ Beijing 21 ‍ London 19 ‍ Durham 18 ‍ San Diego 18 ‍ Toronto 17 ‍ Heidelberg 17 ‍ Silver Spring 17 ‍ Seattle 17 ‍ Rochester 16 ‍ Shanghai 16 ‍ Baltimore 16 1 2 3 ... 21 1 2 3 ... 30 Top Journals Publications ‍ Nucleic Acids Res 108 ‍ Bmc Bioinformatics 52 ‍ Proteomics 51 ‍ J Proteome Res 41 ‍ Bioinformatics 37 ‍ Mol Cell Proteomics 35 ‍ Plos One 30 ‍ Methods Mol Biol 29 ‍ Int J Radiat Oncol 27 ‍ J Biomed Inform 26 ‍ J Am Med Inform Assoc 26 ‍ Amia Annu Symp Proc 25 ‍ Clin Transl Sci 23 ‍ Stud Health Technol Inform 22 ‍ Med Phys 21 ‍ Phys Med Biol 20 ‍ Electrophoresis 20 ‍ Bmc Genomics 19 ‍ Int J Radiat Oncol Biol Phys 16 ‍ J Mol Biol 16 1 2 3 ... 30 1 2 3 ... 331 Top Terms Publications ‍ Humans 1,031 ‍ Proteins 628 ‍ Protein Processing, Post-Translational 491 ‍ Algorithms 378 ‍ post-translational protein modification 372 ‍ Patients 363 ‍ Animals 350 ‍ Genes 333 ‍ Computational Biology 314 ‍ Evaluation Studies as Topic 290 ‍ Genomics 286 ‍ Proteomics 285 ‍ Proteome 277 ‍ Genome 275 ‍ Peptides 232 ‍ Reproducibility of Results 206 ‍ Mass Spectrometry 205 ‍ Amino Acid Sequence 204 ‍ Rotation 188 ‍ Technology 182 1 2 3 ... 331 1 2 3 ... 432 Top Authors Publications ‍ Bairoch A 20 ‍ Apweiler R 15 ‍ Tate W 10 ‍ Kelleher N 9 ‍ Stockwell P 9 ‍ Gasteiger E 9 ‍ Brown C 8 ‍ Mann M 7 ‍ Wu C 7 ‍ Dalphin M 7 ‍ Hermjakob H 6 ‍ Mulder N 6 ‍ Brunak S 6 ‍ Lopez R 6 ‍ Celis J 6 ‍ Pandey A 5 ‍ Eisenhaber F 5 ‍ Garner H 5 ‍ Attwood T 5 ‍ Bateman A 5 1 2 3 ... 432 publications over time world map network of top authors 知识发现 Important words 文献中的重要词汇 词频 Frq 1 translational 1252 2 ctsa 18 3 curated 53 4 mascot 19 5 http 226 6 proteomic 198 7 transterm 10 8 uniprot 9 9 annotation 127 10 ontology 66 11 ptm 43 12 informatic 143 13 bioinformatic 130 14 proteome 116 15 phosphoproteomic 8 16 biospecimen 10 17 database 462 18 intrafraction 9 19 intrafractional 8 20 phosphoproteome 10 Filtered Important words重要词汇知识发现 词频 Frq 1 translational 1252 2 ctsa 18 3 mascot 19 4 ptm 43 5 database 462 6 ltq 7 7 edu 67 8 microrna 22 9 dataset 99 10 rotational 151 11 mass 249 12 repository 57 13 query 70 14 web 146 15 prot 42 16 org 60 17 warehouse 24 18 computational 126 19 couch 25 20 online 67 数据来源: http://arrowsmith.psych.uic.edu/cgi-bin/arrowsmith_uic/AnneOTate_summarize.cgi
个人分类: 转化医学|2170 次阅读|0 个评论
有一些细节,总藏在心里——2011年终总结
wywtj 2012-12-29 14:56
有一些细节,总藏在心里 1. 相识与相爱 时间:二十世纪七十年代 地点:中国华北平原,农村 人物:他和她,高中毕业,同在乡村中学任代课老师 那时那地,条件艰苦,物质匮乏 她回忆说 从不知道吃饱是啥感觉,因为不敢想若吃饱得吃多少饭啊 他回忆说 有一次吃完午饭之后,又生生地吃了三个窝头 因为家族里做老师的太多了,应父亲的要求 她换了个职业,去市里的卫校学医 毕业后,留在市里的医院做护士 他辗转在家乡的几所中学教书 直到 1977 年的冬天,他和他的学生们 一起参加了中断十年,刚刚恢复的高考 历经挑灯夜战、奋笔疾书、专业面试、据理力争 他终于如愿以偿地进入了市里的师范学院学习 毕业后,回到家乡,继续做英语老师 2. 相伴与相知 时间:二十世纪八十年代 人物:他和她结婚了,分居两地,鸿雁传书 婚后第三年,终于有了一个孩子 是个七斤重的男孩儿,在他所在中学的职工宿舍出生的 那一天,恰逢七夕 传说中牛郎织女见面的日子,下雨了 从此,风霜雨雪一直伴随着这个孩子 年轻的夫妇,带着刚出生的孩子,总有不少青涩的回忆 他给她烙饼,一滴油溅到脚上,起了个大泡 他只能一瘸一拐地担水,生火,做饭 她的奶水不足,独自骑车十几里求医 由于未找到合适的奶妈,她坚持自己抚养 孩子的小衣服、小鞋子,都是她摸索着做的 他们每月大部分的花销,都用于给孩子买奶粉 但他们自己,啃着棒子面的窝头 多少年后,当 “ 三鹿毒奶粉 ” 事件震惊全国时 他们痛恨,他们惋惜,他们后怕,但也有一丝庆幸 庆幸八十年代的奶粉制造商们,还不够 “ 精明 ” 他调到了市里的中学任教,一家人终于团聚了 住在她所在医院的家属院里,一间十平米的平房 由于被南边的高楼遮挡,阳光成了稀罕物 地面因潮湿而泛起的一片片白花却很常见 房子空间狭小,洗衣机只能放到碗橱上 每次洗衣服,都要两个人一起把洗衣机抬下来 时间长了,碗橱的横梁都压弯了 条件是艰苦的,人是年轻的,因而回忆才变得美好起来 关于对小孩子的管理,他们颇有心得 核心是:言传身教,德行感化 不溺爱,不娇惯,不轻易打骂 多鼓励,少批评,注重引导,慎用物质诱惑 为孩子砍小枝、保主干 比如,为了告诉孩子不能动盛热水的杯子 拿着孩子的手,先让他轻微接触一下 孩子感受到了疼,就永远记住了 他们最看不惯某某 “ 健胃消食片 ” 的广告 —— 一位母亲端着碗对孩子说: “ 宝贝,听话,再吃一口。 ” 只见孩子一挥手,把面前的饭碗推开 “ 孩子挑食,不爱吃饭,怎么办? ” “ 健胃消食片!饭前嚼一嚼,孩子胃口好,消化好 ……” 他们培养的孩子,从来不挑食,顿顿吃得香 孩子很小的时候就让他拿着碗自己吃饭 只要孩子离开饭桌,马上把他的碗筷和小板凳收走 再回来还想吃呢?下一顿饭再说吧 他们的儿子是名副其实的 “ 好奇孩子 ” 天生就对周围的各种事物怀有浓厚的兴趣 经常缠着他们,总有问不完的问题 他们不一定每个问题都能答上来 但一直保持耐心,从不怠慢孩子 他们年近三十岁才有了唯一的儿子 算是模范地响应国家 “ 晚婚晚育 ” 和 “ 独生子女 ” 政策 他们对孩子的疼爱,可谓全力以赴、竭尽所能 但他们常引以为自豪的是,没把孩子惯得一身臭毛病 他们心目中最理想的孩子,要像柳树的枝条一样 随便插在地上就能成活 3. 生活与生计 时间:二十世纪九十年代 人物:他和她工作稳定,儿子也开始上学了 她在当地规模最大的一家医院工作,是手术室的护士 主要职责是管理手术所需的刀、剪、钳、锤、针、线、纱布以及酒精等 由于工作的性质,经常加班加点,不能按时吃饭,节假日不休息 她的胃和腰椎不好,这也是医护人员的职业病 除了身体上的劳累,心理上的压力也很大 每天提心吊胆,不允许任何疏忽大意 因为哪怕一丁点儿的差错,后果都是致命的 直到退休,在她手上没有出过医疗事故 她有理由为此感到骄傲 他是文革后第一届英语专业(师范类)毕业生 他的同学们,现在大都改行不教书了 有局长,有老板,有总经理,有法院院长 一直在学校工作的,也做了校长之类的官员 而他,始终站在讲台上,讲了一辈子的课 他讲课的时候,声音异常洪亮,极富热情 他懂得爱护学生,也深受学生欢迎 毕业十几年了,他的学生搞聚会,还邀请他参加 他和她的 “ 政治面貌 ” 一直都是 “ 群众 ” 除了单位发的工资和奖金之外,没有灰色收入 他们就像一对勤劳的燕子,衔泥筑巢,繁衍生息 他们也像乌苏里江上打鱼的赫哲人 “ 紧摇浆来掌稳舵,双手赢得丰收年。 ” 汗水浇开幸福花,普通的生活也能放光彩 他们在家门口开出一片土地,种丝瓜 以至于儿子后来每见到丝瓜都回忆起童年 他们隔不久就改变家里的风格 把为数不多的几件家具调换一下位置 周末一家三口包顿饺子,或者打乒乓球,或者出去玩儿一天 生活就像山间清澈的泉水,欢快地流向远方 他们的家在城市,他们的父母和亲戚们在农村老家 他们十分注重培养孩子与亲人们的感情 每到寒暑假,他就领着孩子回老家看看 无论何时何地,儿子永远深深地热爱自己的故乡 他和她的 “ 家庭成分 ” 都是 “ 中农 ” ,典型的农家子弟 他们的三口之家也没有奢华的物质生活,儿子不是富二代 但是他们绝对是不仅称职,而且堪称优秀的父母 每天清晨,一定给孩子准时准点做好早餐 从来不会自己去看电视、打麻将,而命令孩子学习 细心地陪伴孩子度过了各种转型期,没让孩子跑偏 以 “ 玩儿就玩儿个痛快,学就学个扎实 ” 为原则 鼓励孩子多读书,好好学本事 支持孩子出去旅行,见更多的世面 他们理解孩子对历史、地理等所谓 “ 副科 ” 的偏爱 光是挂在墙上的 “ 世界地图 ” 和 “ 中国地图 ” 就换了好几套 因为苏联解体,厄立特里亚独立,重庆直辖,香港澳门回归 他们不是球迷,但是允许孩子半夜爬起来看比赛 孩子从小到大,不断地丰富着自己的精神世界 在尽最大努力给孩子提供良好学习条件的同时 他们也营造了宽松的氛围,不给孩子太大压力 从来没有因为考试成绩不佳而训斥或惩罚孩子 不给孩子设定功利性目标,把各种决定权都交给孩子 去哪里读书,选择什么专业,将来从事什么工作 他们完全尊重孩子发自内心的选择 4. 告别与展望 时间:二十一世纪 人物:他和她都步入中年,儿子也要异地求学了 家里的生活水平大大提高,各个方面的条件极大改善 他们曾经住过学校的大教室 住过七八户人家共用的大杂院 后来搬进了单位集资建的楼房,又买了商品房 面积越换越大,住得也越来越舒适 从原来只能保证孩子吃饱穿好 到现在每次去超市,都拎几大袋子食品回来 变着花样做各种好吃的,应有尽有 现在的生活,是他们过去连做梦都不敢想的 然而,他们的父母,不再如记忆中那么健壮了 生病,住院,养老,送终 与此同时,他们本人的身体,也大不如前了 但是他们勇敢地承担责任,坚定地相信科学 该锻炼就锻炼,该吃药就吃药 积极乐观地拥抱生活,开朗自信地面对人生 令他和她都感到欣慰的是 儿子长大以后,没给他们增添太多的麻烦和烦恼 从小学,到中学,到大学,到出国留学 从邢台,到石家庄,到上海,到普渡 在他们的陪伴下,儿子一路走来 有阳光,有鲜花 有荆棘,有险滩 有掌声,有欢笑 有泪水,有遗憾 唯一没变的,是儿子的朴实与坚强 自从孩子离开家,异地求学以来 他们与孩子之间的沟通、交流一直是顺畅的 儿子每周六准时打电话回家,无话不谈 他们平时也不会打扰孩子的学习和生活 当年,在学校读书的时候 她最擅长的是数学,他学的专业是英语 现在,他们的儿子 传承着他们的血脉,肩负着他们的希望 正是凭着对数学和英语的执着追求,飘洋过海 在异国他乡,一笔一画地书写着自己的人生 后记: 从 2002 年开始,每到岁末,我都会写点东西 最开始写在日记本上,后来发到博客上 内容是回顾一年来的经历,总结经验教训 目的是让心灵休息片刻,做一次深呼吸 2011 ,渐渐远去,照例应该写点东西 今年,决定换个内容,为我的家写点什么 确定主题之后,感觉 脑海中全是真人真事、真情实感 却有点手足无措,不知如何下笔 写出来之后,发现 没有引人入胜的情节 没有惊心动魄的故事 没有雍容华贵的辞藻 没有如诗如画的意境 惟有点点滴滴的细节 融入平平淡淡的日子 2011 年,日本汉字能力检定协会选择了 “ 羁绊 ” 的 “ 绊 ” 字作为年度汉字 2012 年的新年钟声就要响起 弯弓搭箭,蓄势待发! 美国东部时间 2011 年 12 月 31 号晚上 11 点 59 分于西拉法叶
3810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Nature 2011: ovarian cancer analysis
genesquared 2012-12-28 08:14
The Cancer Genome Atlas completes detailed ovarian cancer analysis An analysis of genomic changes in ovarian cancer has provided the most comprehensive and integrated view of cancer genes for any cancer type to date. Ovarian serous adenocarcinoma tumors from 500 patients were examined by The Cancer Genome Atlas (TCGA) Research Network and analyses are reported in the June 30, 2011, issue of Nature. Serous adenocarcinoma is the most prevalent form of ovarian cancer, accounting for about 85 percent of all ovarian cancer deaths. TCGA researchers completed whole-exome sequencing, which examines the protein-coding regions of the genome, on an unprecedented 316 tumors. They also completed other genomic characterizations on these tumors and another 173 specimens. TCGA is jointly funded and managed by the 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 (NCI) and the National Human Genome Research Institute (NHGRI), both part of the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This landmark study is producing impressive insights into the biology of this type of cancer,” said NIH Director Francis Collins, M.D., Ph.D. “It will significantly empower the cancer research community to make additional discoveries that will help us treat women with this deadly disease. It also illustrates the power of what’s to come from our investment in TCGA.” Among the specific findings is the confirmation that mutations in a single gene, TP53 , are present in more than 96 percent of all such cancers. TP53 encodes a tumor suppressor protein that normally prevents cancer formation. Mutations in the gene disrupt this protein’s function, which contributes to uncontrolled growth of ovarian cells. In addition, TCGA identified a multitude of less-frequent mutations in other genes. TCGA researchers also established how sets of genes are expressed in a fashion that can predict patient survival— identifying patterns for 108 genes associated with poor survival and 85 genes associated with better survival. Patients whose tumors had a gene-expression signature associated with poor survival lived for a period that was 23 percent shorter than patients whose tumors did not have such a signature. The overall five-year survival rate for ovarian cancer is 31 percent, which means that 69 percent of patients diagnosed this year will not be alive in 2016, highlighting the urgent need for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disease. “The new knowledge of the genomic changes in ovarian cancer has revealed that the molecular catalysts of this disease are not limited to small changes affecting individual genes,” said NCI Director Harold E. Varmus, M.D. “Also important are large structural changes that occur in these cancer genomes. Cancer researchers can use this comprehensive body of information to better understand the biology of ovarian cancer and improve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this dreaded disease.” To identify opportunities for targeted treatment, the investigators searched for existing drugs that might inhibit amplified or over-expressed genes that were suggested to play a role in ovarian cancer. The search identified 68 genes that could be targeted by existing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approved or experimental therapeutic compounds. The investigators noted that one type of drug, a PARP (Poly ADP ribose polymerase) inhibitor, might be able to counteract the DNA repair gene observed in half of the ovarian tumors studied. While researchers have known that these drugs could be effective against the disease, this study revealed that 50 percent of tumors might be responsive to drugs that exploit the genetic instability of the tumors and induce the cancer cells to die. “Like all cancers, ovarian cancer results from genomic derangements,” said Eric D. Green, M.D., Ph.D., NHGRI director. “The efforts of TCGA are confirming that the more we learn about genomic changes in tumor cells, the more we will be able to care for the people affected by cancer.”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support the existence of four distinct subtypes of the disease, based on the patterns seen in the transcription of RNA from DNA. They also support the existence of four related subtypes based on the patterns of DNA methylation—a chemical reaction in which a small molecule called a methyl group is added to DNA, changing the activity of individual genes. These patterns likely reflect the functional changes associated with ovarian serous adenocarcinoma, but are not strongly associated with survival duration. Mutations in BRCA1 and BRCA2 genes, which are associated with some forms of breast cancer, also confer increased risk for ovarian cancer. In this study, approximately 21 percent of the tumors showed mutations in these genes. Analysis of these tumors confirmed observations that patients with mutated BRCA1 and BRCA2 genes have better survival odds than patients without mutations in these genes. Importantly, investigators identified that the mechanism by which the BRCA1 and BRCA2 genes become defective also relates to survival. If either of the BRCA1 and BRCA2 genes is mutated, there is improved survival duration. However, if BRCA1 activity is instead reduced by methylation, there is no improved survival duration. “The integration of complex genomic data sets enabled us to discover an intricate array of genomic changes and validate one specific change that occurs in the vast majority of all ovarian cancers,” said lead author Paul T. Spellman, Ph.D., Lawrence Berkeley Lab, Berkeley, Calif. “Significantly, we have also found new information regarding the role that the BRCA1 and BRCA2 genes play in determining survival.” In this latest study, the TCGA researchers built upon the approach they used in 2008 to characterize the genome of gliobastoma multiforme, the most common form of brain cancer. TCGA, launched in 2006, is a comprehensive and coordinated effort to accelerate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molecular basis of cancer through the application of genome analysis technologies, including large-scale genome sequencing. TCGA data are being made rapidly available to the research community through a database, http://tcga-data.nci.nih.gov/tcga . The database provides direct access to most analytic datasets, with other data, such as patient treatment records and raw DNA sequence data, available to qualified researchers through an NIH review and approval process. Future TCGA analyses of over 20 other tumor types will be primarily funded using American Recovery and Reinvestment Act monies. ### Reference: Spellman, et al. Integrated Genomic Analyses of Ovarian Carcinoma. Nature . June 30, 2011. DOI:10.1038/nature10166. To view a video of Dr. Spellman discussing TCGA and the ovarian cancer findings, please go to http://www.youtube.com/watch?v=TK_CIGEUHxU . The TCGA Research Network consists of more than 150 researchers at dozens of institutions across the nation. A full list of participants is available under the heading “Learn more about the components…” at http://cancergenome.nih.gov/abouttcga/overview . More details about The Cancer Genome Atlas, including Quick Facts, QA, graphics, glossary, a brief guide to genomics, and a media library of available images can be found at http://cancergenome.nih.gov . NCI leads the National Cancer Program and the NIH effort to dramatically reduce the burden of cancer and improve the lives of cancer patients and their families, through research into prevention and cancer biology, the development of new interventions, and the training and mentoring of new researchers. For more information about cancer, please visit the NCI Web site at www.cancer.gov or call NCI's Cancer Information Service at 1-800-4-CANCER (1-800-422-6237). NHGRI is one of the 27 institutes and centers at NIH. The NHGRI Division of Extramural Research supports grants for research and training and career development at sites nationwide. Additional information about NHGRI can be found at www.genome.gov .
个人分类: OvarianCancer|1607 次阅读|0 个评论
[惊悚][2011][突击中央银行][高清.中英双字][2011最新巴西火爆犯
lcj2212916 2012-12-16 14:56
◎译 名 突击中央银行 ◎片 名 Assalto ao Banco Central   ◎年 代 2011   ◎国 家 巴西   ◎类 别 动作/犯罪/剧情/惊悚   ◎语 言 葡萄牙语   ◎字 幕 中英双字   ◎IMDB评分 5.8/10 (186 votes)   ◎文件格式 BD-RMVB   ◎视频尺寸 1024 x 576   ◎文件大小 1CD   ◎片 长 1:41:07 (h:m:s)   ◎导 演 Marcos Paulo   ◎编 剧 Rene Belmonte ....written by   Lucio Manfredi ....collaborating writer   Tais Moreno ....research   ◎主 演 米尔黑·考塔兹 Milhem Cortaz ....Barao   Lima Duarte ....Amorin   Giulia Gam ....Telma   Creo Kellab ....Saulo   Eduardo Magalhaes ....Federal Agent   Romulo Medeiros ....Federal Agent 剧情简介  “男爵”在策划一起完美的银行抢劫案,目标是重达3吨的现金,又不用暴力强抢。为此他需要找到合适的、愿意为百万美元酬金为他效力的人……   本片根据实事改编,2005年,一家巴西中央银行1.68亿里拉被盗(相当于8千万美元),这是历史上最大的和平时期抢劫案,也是一次最大胆的银行抢劫案 下载地址 : http://www.ctdisk.com/file/13632669 http://radarew.5d6d.net/thread-1033-1-1.html
2303 次阅读|0 个评论
“安全”2011核心期刊
热度 1 jerrycueb 2012-12-2 16:44
刊名 分类及排序号 安全与环境工程 X9-5 安全与环境学报 X9-2 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 TD(除TD82)-3 工业安全与环保 X9-4 矿业安全与环保 TD(除TD82)-11 煤矿安全 TD82-3 灾害学 X(除X9)-17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X9-1 自然灾害学报 X(除X9)-16
个人分类: 期刊主题|2558 次阅读|2 个评论
[动漫电影][铁拳:血之复仇3D][1280高清BD-RMVB/中文字幕][2011经
lcj2212916 2012-12-1 07:58
◎译  名 铁拳:血之复仇 ◎片  名 Tekken:Blood Vengeance ◎年  代 2011 ◎国  家 日本 ◎类  别 动画/动作 ◎语  言 日语/英语 ◎字  幕 N/A ◎IMDB评分5.0/10 (57 votes) ◎IMDB链接 http://www.86bts.com/title/tt20053636 ◎文件格式 RMV ◎视频尺寸 1280 x 720 ◎文件大小 1CD 877.54MB ◎片  长 92 Mins ◎导  演 毛利阳一 Yoichi Mori ◎主  演 坂本真绫 Maya Sakamoto 松冈由贵 Yuki Matsuoka 筱原正典 宫野真守 Mamoru Miyano 千叶一伸 Isshin Chiba 由Namco发行的格斗电玩游戏铁拳系列,从最初在街机上到后来移植到家用游戏机,不断推出新版本,让本作风云十多年,经久不衰。如今,这部经典的格斗游戏将首次改编成为3D动画电影「铁拳:血之复仇(Tekken:Blood Vengeance)」,在今年夏季登陆北美,另外,官方还公布了预告片,大家可以先来感受一下硬汉和美女们格斗的热血场面吧!   作为「铁拳」系列的首部3D动画,其制作班底相当华丽,由曾负责「铁拳5」「铁拳6」及「生化危机:恶化」的Digital Frontier制作,毛利雄一(Yuichi Mouri)导演,佐藤大编剧、樋口真嗣分镜脚本,采用数码3D制作。   在本次公布预告片中,可以看到与「铁拳6」设定风格一致的众多熟悉角色,有凌晓雨、风间仁、妮娜、三岛一八、亚莉莎、安娜、熊猫,身分未明的神秘高中生神谷真,以及三岛财阀主力的铁拳众与风间仁的变身恶魔型态,展开充满戏剧张力的魄力武打对决。 下载地址: http://www.ctdisk.com/file/12615746 http://radarew.5d6d.net/thread-920-1-1.html
7842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2011计划”提升高等学校创新能力
热度 1 毛宁波 2012-11-15 21:39
中国教育部 报道 这是一个全新的计划。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和政策项目引导,高校将同科研机构、企业等开展深度合作。   这是一个改革的计划。“分散、封闭、低效”的现状由此改变,人才、资源等创新要素活力得到释放。   这是一个宏伟的计划。联合开展重大科研项目攻关,提升创新能力,有望在关键领域取得实质性成果。   作为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的重要结合点,高等教育在国家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提高质量,成为我国高等学校改革发展最核心、最紧迫的任务。而创新能力的提升,则是提高质量的灵魂。   “2011计划”(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的出台,意味着人才“第一资源”全面对接科技“第一生产力”。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组成战略联盟,资源共享,协同创新,风险共担,利益共享。   “2011计划”是一个干事的计划,而不是一个分钱的计划,更不是一个划分高校层次的计划。   教育部部长袁贵仁表示,这个计划实施下来,将不会有“2011高校”这个概念,而只有“2011中心”这个名词,最终形成一批各具特色、充满活力、奋力争先的协同创新中心。   重大战略——集中体现国家意志   “2011计划”是继“211工程”、“985工程”之后,中国高等教育系统又一项体现国家意志的重大战略举措。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创新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知识创新成为国家竞争力的核心要素。   在这种大背景下,各国为掌握国际竞争主动权,纷纷把深度开发人力资源、实现创新驱动发展作为战略选择。   2011年4月24日,胡锦涛总书记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上发表重要讲话,明确提出要积极推动协同创新,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和政策项目引导,鼓励高校同科研机构、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建立协同创新的战略联盟,促进资源共享,联合开展重大科研项目攻关,在关键领域取得实质性成果。   为了落实胡锦涛总书记指示,教育部、财政部决定启动实施“2011计划”,并且在今年3月23日,在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工作会上,联合颁发了《关于实施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的意见》。   在教育部部长袁贵仁看来,实施“2011计划”,就是要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推动高校“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坚定不移地走改革开放之路,促进内部资源和外部创新力量的有机融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对于高等教育来说,实施“2011计划”,是推进内涵式发展的现实需要。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已进入了更加注重内涵提升的新的发展阶段,要求高校面向科学前沿和国家发展需求,在质量、特色和结构上下功夫。   解读这一计划,创新能力、创新成果、创新人才,这“三创”,成为重要考量尺度。   先看创新能力。   全面提升创新能力是“2011计划”的重要目标。“2011计划”的核心目标是提升人才、学科、科研三位一体的创新能力。高校不同于科研院所,也不同于企业,在开展科学研究、产出原创性成果之后,还要把知识条理化、规范化,丰富原有学科或创建形成新的学科,在培养人才、服务社会中实现知识创新的价值。我们必须改变单纯以项目、论文数量为主的考核评价方式,要以注重原始创新质量,注重解决国家重大需求的贡献度、贡献率来评价科学研究。“2011计划”项目的设计、申报、认定和绩效评估,必须始终牢牢把握住这个导向。   再看创新成果。   论文、专利、著作,在过去常常被视为科研工作的最终目标,并以此来评价教师和科研工作者。现在则要把科研工作者的精力聚焦到“国家急需、世界一流”的科研目标上来,解决真正有价值、有意义的重大问题。   对于高校,最根本的任务,还是培养创新人才。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指出,人才培养是高等教育的本质要求和根本使命。衡量高等教育质量的第一标准就是看人才培养水平,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么培养人的重大问题。要牢固确立人才培养在高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一切工作都要服从和服务于学生的成长成才,坚决扭转重科研轻教学、重学科轻育人的现象,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和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真正培养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重大行动——科技体制深化改革   大学的技术发明只有经过企业运作转化为经济价值,才能完成创新过程。   企业是我国技术创新的主体,但目前还不能独立承担使命,必须集合大学、研究所的力量,增强其自主创新的能力。   “2011计划”就是要引导高校与科研机构、企业等开展深度合作。这一计划,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简单项目,而是涉及多方面、系统性的综合改革。   协同创新,协同是抓手。开展协同创新,要着力解决目前客观存在的封闭、重复、低效等问题。   在实践中,各校以协同创新中心为载体,构建起四类协同创新模式,大力推进学校和学校、学校和科研院所、学校和行业企业以及学校和区域发展、和国际合作的深度融合。以建立面向科学前沿、行业产业、区域发展以及文化传承创新的重大需求的四类协同创新模式为指导思想,一批协同创新中心,迅速地建立起来。   2011年8月14日,钢铁共性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建设高层论坛及北科大——东大组建协同创新中心协议签字仪式在北京举行。据悉,这一中心按照“强强联合、优势互补、分工协同”的原则,以北京科技大学和东北大学为依托,联合上海大学等高校,钢铁研究总院、鞍钢、宝钢、武钢、首钢等大型生产企业,共同组建。   2011年8月18日,我国首个马克思主义协同创新中心——“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道路协同创新中心”在中国人民大学揭牌成立。中心由中国人民大学牵头,联合复旦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中央编译局、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等机构共同打造。   2011年8月23日,“轨道交通安全协同创新中心”建设高层论坛在北京交通大学举行。我国轨道交通正处于高速发展的重要时期。“轨道交通安全协同创新中心”由北京交通大学、西南交通大学、中南大学共同筹建。   2011年9月1日,上海交通大学、北京大学联合数字电视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广电总局广科院、广电总局规划院、中国科学院计算所等单位在北京举办了“未来媒体网络协同创新高峰论坛暨协同创新中心签约仪式”,会上未来媒体网络协同创新中心(简称“CFMN”)成立。   2011年9月2日,首都城市顺畅交通协调创新中心在北京工业大学揭牌。交通问题是北京市城市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首都城市顺畅交通协调创新中心由北京工业大学牵头,北京交通大学、清华大学、北方工业大学、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北京市交通委、北京市公安交管局等单位参加,具有跨单位、跨行业、跨部门及跨学科的优势。   解决国家重大需求,是“2011计划”的根本出发点。这既是目标和方向,也是标准和条件。重大需求不是从论文和成果中提炼出来的,也不是简单地从各种规划中照搬下来的。重大需求,来源于国家重大战略,来源于区域发展的重大问题,来源于行业企业的重大任务。   教育部党组成员、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道路协同创新中心主任顾海良表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道路协同创新中心”将发挥学科上的集群优势、方法上的集约优势、学术成果上的集聚优势,以问题研究为中心,建立实质性协同的组织管理机构,协同一体,分工推进。   在实施方案中,明确了培育组建、评审认定、绩效评价的操作程序。   在培育组建取得明显成效的基础上,教育部、财政部按照组织申报、专家评审和综合咨询的程序,每年组织评审,认定一批协同创新中心。   在建设过程中,2011协同创新中心坚持动态、多元、融合、持续的创新机制,建立了由协同创新体以及其他方面的代表组成的中心理事会或者管理委员会,负责中心的重大事项决策,加强对2011协同创新的目标管理和阶段性评估,建立了年度报告和周期性评估相结合的评价方式。   经评审认定的2011协同创新中心,国家将根据实际需求,在充分整合现有资源的基础上,在经费、政策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以保证其建设、运行以及机制体制改革的顺利实施。   协同创新面临的重要课题,是怎样平衡各方责任权利关系。   协同创新中心的运行,知识产权的管理,成果收益的分配,都是崭新的课题。   2011年6月16日,刘延东同志在北京交大调研时特别强调,北京交通大学这样的行业院校应该在国家科技体制改革过程中走在前头,要积极探索一条有益的道路。   北京交通大学在财政部的先期试点项目中,完成研究攻关工作后,在试验阶段、示范工程阶段分别请不同企业牵头,自己甘居后方做后援。   北京交通大学校长宁滨认为,高校在协同创新过程中一定不能有包揽的思想,也不要计较能不能牵头,在做好顶层设计的同时,明确自身定位,谁有优势谁牵头,这样才能达到协同的既定目标,从而实现优势互补、风险共担、利益共享。   重大改革——国家急需世界一流   “1148”,这是教育部科技司司长王延觉对“2011计划”主要内容的归纳。   所谓“1148”,第一个1,就是“一个根本出发点”;第二个1,就是“一项核心任务”;4,就是“四类协同创新模式的探索”;8,就是“推进八个方面的体制机制改革”。   以“国家急需、世界一流”为根本出发点。国家急需、世界一流,既是“2011计划”的目标和方向,也是标准和条件,旨在引导高校围绕国家急需的战略性问题、科学技术尖端领域的前瞻性问题和涉及国计民生的重大公益性问题,聚集一流的创新团队,形成一流的创新氛围,创造一流的创新成果,培养一流的创新人才,在服务国家重大需求的同时,逐步形成“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办学模式,加速建立能够冲击世界一流的新优势和新实力。   以人才、学科、科研三位一体的创新能力提升为核心任务。“2011计划”提出人才、学科、科研三位一体创新能力提升的核心任务,目的是围绕重大科学问题和国家重大需求,增强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研三者之间的协同与互动,增强创新要素的有效集成,增强高校创新能力发展的导向性,增加投入与产出的效益。其中人才是根本,学科是基础,科研是支撑。   以创新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推动高校深化机制体制改革。“2011计划”提出“以机制体制改革引领协同创新,以协同创新引领高等学校创新能力的全面提升”的要求,力争突破高校内部以及与外部的机制体制壁垒,改变“分散、封闭、低效”的现状,释放人才、资源等创新要素的活力,在总结近年来高校改革实践与经验的基础上,通过系统的改革设计,建立综合改革实验区,着力推动八个方面的改革:   一是构建科学有效的组织管理体系。二是探索促进协同创新的人事管理制度。三是建立寓教于研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四是形成以创新质量和贡献为导向的评价机制。五是建立持续创新的科研组织模式。六是优化以学科交叉融合为导向的资源配置方式。七是创新国际交流与合作模式。八是营造有利于协同创新的文化氛围。   据悉,教育部、财政部为实施“2011计划”专门成立了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多方协作,明确责任,形成推进合力。   各地各高校也纷纷落实责任人和职能部门,明确工作责任,在政策研究、统筹规划和资源配置上予以有力保障。   “2011计划”的科学实施,也离不开科技、人事等许多部门的大力支持和行业、企业、地方的密切配合。   以高水平的谋划、高标准的设计,争取多方支持,集成有效资源,形成推进合力,成为各地各高校的共识。   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司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郭新立表示,“211工程”和“985工程”,基本上是在学校内部,着眼于生产力的提高;“2011计划”的着力点则在内外部结合上,深刻反映了生产关系的变化。   新科技革命在加速。   高教改革也在加速。   全球即将进入创新密集的大时代。   “2011计划”,意味着在创新密集的大时代,中国高等教育迎来了大机遇。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中国高等教育必将迎来大发展!
个人分类: 中国大学逸事|1320 次阅读|1 个评论
求助文献1篇
lipingren 2012-11-12 23:19
2011 Dec;15(12):859-72. Epub 2011 Dec 2.SnRK2 protein kinases--key regulators of plant response to abiotic stresses. Kulik A , Wawer I , Krzywińska E , Bucholc M , Dobrowolska G . Source Institute of Biochemistry and Biophysics, Polish Academy of Sciences, Warsaw, Poland. Abstract The SnRK2 family members are plant-specific serine/threonine kinases involved in plant response to abiotic stresses and abscisic acid (ABA)-dependent plant development. SnRK2s have been classed into three groups; group 1 comprises kinases not activated by ABA, group 2 comprises kinases not activated or activated very weakly by ABA, and group 3 comprises kinases strongly activated by ABA. So far, the ABA-dependent kinases belonging to group 3 have been studied most thoroughly. They are considered major regulators of plant response to ABA. The regulation of the plant response to ABA via SnRK2s pathways occurs by direct phosphorylation of various downstream targets, for example, SLAC1, KAT1, AtRbohF, and transcription factors required for the expression of numerous stress response genes. Members of group 2 share some cellular functions with group 3 kinases; however, their contribution to ABA-related responses is not clear. There are strong indications that they are positive regulators of plant responses to water deficit. Most probably they complement the ABA-dependent kinases in plant defense against environmental stress. So far, data concerning the physiological role of ABA-independent SnRK2s are very limited; it is to be expected they will be studied extensively in the nearest future. email: 1274069191 @qq.com
638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2011 Science MINE: data mining
genesquared 2012-11-12 08:56
Broad Scientists http://www.ebiotrade.com/newsf/2011-12/20111216172130494.htm
个人分类: MINE|1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VMD邮件列表Si3N4
chnfirst 2012-11-9 09:26
http://www.ks.uiuc.edu/Research/namd/mailing_list/namd-l.2011-2012/0437.html Re: VMD inorganic builder plugin From: Robert Brunner ( rbrunner_at_illinois.edu ) Date: Thu Mar 17 2011 - 14:17:48 CDT Next message: Branko: "GBIS and ABF" Previous message: Chris Harrison: "Re: New NAMD version 2011-03-03 uses" In reply to: dota alexiou: "VMD inorganic builder plugin" Messages sorted by: The VMD distribution currently contains experimental parameters for amorphous silica, crystalline SiO2, and crystalling Si3N4. These parameters were used for particular projects in the TCB group, and may or may not be suitable for other types of simulations. The plugin does not include parameters for other material types. Robert On Mar 17, 2011, at 5:36 AM, dota alexiou wrote: Hello. I have a question about the inorganic builder plugin in VMD. In the tutorial it says: (Task menu/Build device) : ''Save par file: For some material types,the plugin includes a parameter file in the CHARMM format which may be appropriate for some simulations..." Which are these materials for which i can use NAMD-VMD a parameter file already exsist also the CHARMM FF i use through NAMD can perform the calculations??? .."for some simulations??"...i guess the simulations of an inorganic material combined with proteins,needs to add new parameters in CHARMM FF?thank u! ---------------------------------------------- Robert Brunner rbrunner_at_illinois.edu 217-333-7677
个人分类: MS|0 个评论
[转载]EGFR Mutations by HRM
genesquared 2012-11-7 15:48
Molecular Diagnosis Therapy: http://adisonline.com/moleculardiagnosistherapy/Abstract/2011/15010/Rapid_and_Efficient_Detection_of_EGFR_Mutations_in.3.aspx 1 February 2011 - Volume 15 - Issue 1 - pp 21-29 doi: 10.2165/11586950-000000000-00000 Original Research Articles Rapid and Efficient Detection of EGFR Mutations in Problematic Cytologic Specimens by High-Resolution Melting Analysis Hlinkova, Katarina1; Babál, Pavel2; Berzinec, Peter3; Majer, Ivan4; Ilencikova, Denisa5 Abstract Background and Objective: Chemotherapy for advanced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 (NSCLC) remains marginally effective, with a 5-year overall survival rate of approximately 5%. Recently, the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EGFR) 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 gefitinib was approved in Slovakia for the treatment of metastatic NSCLC. Gefitinib is a selective EGFR inhibitor that binds to the adenosine triphosphate binding pocket of the kinase domain and blocks downstream signaling pathways. Mutations of the EGFR gene, particularly an in-frame 15 bp deletion (delE746_A750) in exon 19 and the L858R mutation in exon 21, correlate with enhanced clinical responsiveness to EGFR 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 However, the detection of these mutations and thereby prediction of the therapy outcome is sometimes unreliable due to the low sensitivity of direct sequencing if the proportion of tumor cells in the tissue is less than 25%. Therefore we decided to test the applicability of other methods, particularly high-resolution melting analysis (HRMA), for detection of these mutations in clinical samples. Methods: We analyzed 53 archival cytologic specimens for the presence of EGFR mutations, using the HRMA method. Results were verified by direct sequencing. For samples containing less than 25% tumor cells, we used mutant-enriched PCR before sequencing. We also performed a titration assay to establish the lower limit of the proportion of tumor cells for detection of EGFR mutations. Results: EGFR mutations were detected in 13 cases (24%). In-frame deletions in exon 19 were detected in eight cases (15%) and the L858R mutation in exon 21 was detected in five cases (9%). The positive results of the HRMA were confirmed by direct sequencing only in five of 13 cases. In the remaining eight positive samples, HRMA results were confirmed by sequencing analysis after mutant-DNA enrichment. The titration assay established that the lower limit for detection of EGFR mutations by HMRA was 1% tumor cells in the clinical sample. Conclusion: Our results indicated that HRMA in combination with mutant-enriched PCR represents a sensitive method for detection of EGFR mutations from cytologic specimens. When properly executed, this protocol allows identification of EGFR mutations in specimens containing a minimal percentage of tumor cells.
个人分类: HRM|1473 次阅读|0 个评论
中国的优秀期刊(H指数TOP 100)
xupeiyang 2012-11-7 13:40
中国的优秀期刊(H指数TOP 100)
中国的优秀期刊(TOP 100) 按期刊的H指数排序 Title SJR H index Total Docs. (2011) Total Docs. (3years) Total Refs. Total Cites (3years) Citable Docs. (3years) Cites / Doc. (2years) Ref. / Doc. Country 1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0,727 69 763 3.081 30.489 8.623 2.880 2,90 39,96 2 Zhongguo Dianji Gongcheng Xuebao/Proceedings of the Chinese Society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 0,719 49 787 2.358 15.589 3.225 2.358 1,21 19,81 3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0,449 45 591 1.824 18.421 2.313 1.746 1,36 31,17 4 Ruan Jian Xue Bao/Journal of Software 0,427 39 265 900 6.305 929 900 0,98 23,79 5 Acta Petrologica Sinica 0,647 38 154 847 7.158 951 846 0,98 46,48 6 Dianli Xitong Zidonghua/Automation of Electric Power Systems 0,694 36 443 1.633 6.391 2.217 1.633 1,36 14,43 7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0,541 36 201 614 8.769 743 600 1,19 43,63 8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0,337 32 833 1.881 19.276 2.042 1.784 1,03 23,14 9 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0,623 30 122 295 4.408 344 290 1,14 36,13 10 Jisuanji Xuebao/Chinese Journal of Computers 0,441 29 221 706 5.218 758 706 1,02 23,61 11 Acta Geographica Sinica 0,202 28 0 329 0 247 329 0,80 0,00 12 Journal of the Formosan Medical Association 0,326 28 143 438 3.284 475 399 1,28 22,97 13 Acta Geologica Sinica 0,397 27 131 452 5.864 315 452 0,62 44,76 14 Chinese Journal of Applied Ecology 0,277 27 437 1.483 13.432 781 1.483 0,48 30,74 15 Power System Technology 0,453 27 480 479 9.060 455 479 0,95 18,88 16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0,771 26 321 832 9.439 1.817 830 1,86 29,40 17 Tien Tzu Hsueh Pao/Acta Electronica Sinica 0,384 26 535 1.582 7.706 1.190 1.582 0,75 14,40 18 Journal of the Chinese Chemical Society 0,234 25 138 559 4.422 405 559 0,67 32,04 19 Wuli Xuebao/Acta Physica Sinica 0,357 25 1.488 4.039 33.284 4.811 4.039 1,21 22,37 20 Acta Geophysica Sinica 0,452 24 354 900 10.316 891 899 0,91 29,14 21 Guangxue Xuebao/Acta Optica Sinica 0,498 24 676 2.140 11.985 2.324 2.140 1,18 17,73 22 Hepatobiliary and Pancreatic Diseases International 0,395 24 99 346 2.893 494 315 1,42 29,22 23 Zidonghua Xuebao/Acta Automatica Sinica 0,596 24 179 702 4.004 931 702 1,36 22,37 24 Hong Kong Medical Journal 0,236 23 127 475 1.768 318 393 0,83 13,92 25 Nano Research 2,778 23 124 193 5.391 1.240 177 7,01 43,48 26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stry 0,237 22 438 1.206 13.374 873 1.196 0,71 30,53 27 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0,413 22 189 524 4.533 496 524 0,84 23,98 28 Pedosphere 0,622 22 91 264 3.383 430 264 1,46 37,18 29 Yantu Gongcheng Xuebao/Chinese Journal of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0,748 22 489 1.186 6.844 779 1.186 0,53 14,00 30 Jixie Gongcheng Xuebao/Chinese Journa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0,385 21 687 1.832 10.164 1.441 1.832 0,74 14,79 31 Kongzhi yu Juece/Control and Decision 0,236 21 370 1.060 5.218 612 1.060 0,51 14,10 32 Scientia Geologica Sinica 0,187 21 0 187 0 55 186 0,26 0,00 33 Zhongguo Jiguang/Chinese Journal of Lasers 0,499 21 613 1.961 9.759 2.031 1.961 1,16 15,92 34 Guangxue Jingmi Gongcheng/Optics and Precision Engineering 0,457 20 478 1.227 6.508 1.462 1.227 1,21 13,62 35 Jisuanji Yanjiu yu Fazhan/Computer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0,293 20 264 767 4.951 448 767 0,52 18,75 36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0,489 20 550 1.270 10.370 1.448 1.270 0,99 18,85 37 Chinese Journal of Inorganic Chemistry 0,187 19 386 1.152 9.423 666 1.152 0,57 24,41 38 Chinese Journal of Organic Chemistry 0,185 19 284 937 8.779 463 936 0,47 30,91 39 Communications in Computational Physics 1,002 19 126 333 3.893 552 328 1,41 30,90 40 Diangong Jishu Xuebao/Transactions of China Electrotechnical Society 0,508 19 425 994 6.231 789 994 0,72 14,66 41 Gaodianya Jishu/High Voltage Engineering 0,466 19 453 1.545 10.337 1.626 1.545 1,04 22,82 42 Journal of Genetics and Genomics 0,717 19 69 252 3.117 463 248 1,99 45,17 43 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 Science. B. 0,349 19 127 398 4.142 594 384 1,35 32,61 44 Science China Chemistry 0,312 19 274 838 10.717 808 820 0,98 39,11 45 Science China Information Sciences 0,433 19 274 614 6.477 640 604 0,95 23,64 46 Science China Life Sciences 0,343 19 157 495 6.235 731 471 1,75 39,71 47 Yao xue xue bao = Acta pharmaceutica Sinica 0,245 19 248 722 5.261 399 720 0,55 21,21 48 Acta Physico - Chimica Sinica 0,242 18 435 1.336 13.639 1.074 1.334 0,78 31,35 49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0,460 18 142 448 3.617 597 448 1,16 25,47 50 Chinese Optics Letters 0,469 18 337 981 5.463 1.034 981 1,17 16,21 51 Guang Pu Xue Yu Guang Pu Fen Xi/Spectroscopy and Spectral Analysis 0,178 18 751 2.249 11.253 921 2.249 0,41 14,98 52 Jinshu Xuebao/Acta Metallurgica Sinica 0,359 18 247 733 5.272 509 733 0,68 21,34 53 Jisuanji Jicheng Zhizao Xitong/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s, CIMS 0,255 18 348 1.089 5.320 614 1.089 0,53 15,29 54 Journal of Orthopaedic Surgery 0,358 18 95 270 0 217 257 0,65 0,00 55 Kongzhi Lilun Yu Yinyong/Control Theory and Applications 0,269 18 278 806 4.583 489 806 0,54 16,49 56 Science China: Physics, Mechanics and Astronomy 0,314 18 373 809 9.109 769 794 1,00 24,42 57 Acta Ecologica Sinica 0,272 17 839 2.267 26.268 1.306 2.256 0,48 31,31 58 Journal of Rare Earths 0,353 17 235 727 5.035 782 727 0,99 21,43 59 Journal of Systematics and Evolution 0,806 17 61 194 2.776 323 191 1,67 45,51 60 Qinghua Daxue Xuebao/Journal of Tsinghua University 0,207 17 331 1.453 4.294 393 1.453 0,23 12,97 61 Shiyou Xuebao/Acta Petrolei Sinica 0,373 17 172 550 3.197 541 550 1,02 18,59 62 Xitong Gongcheng Lilun yu Shijian/System Engineering Theory and Practice 0,195 17 354 899 6.074 413 899 0,40 17,16 63 Zhongguo Youse Jinshu Xuebao/Chinese Journal of Nonferrous Metals 0,252 17 426 1.076 9.528 609 1.076 0,50 22,37 64 Chinese Journal of Catalysis 0,338 16 304 608 9.195 782 608 1,27 30,25 65 Dizhen Dizhi 0,316 16 63 229 1.411 145 227 0,23 22,40 66 Earthquake Engineering and Engineering Vibration 0,500 16 51 522 1.134 356 518 0,57 22,24 67 Guangdianzi Jiguang/Journal of Optoelectronics Laser 0,322 16 409 1.296 6.300 1.259 1.296 1,13 15,40 68 Hongwai Yu Haomibo Xuebao/Journal of Infrared and Millimeter Waves 0,314 16 116 312 1.311 195 312 0,59 11,30 69 Jisuanji Fuzhu Sheji Yu Tuxingxue Xuebao/Journal of Computer-Aided Design and Computer Graphics 0,225 16 277 841 4.502 351 841 0,39 16,25 70 Kao Teng Hsueh Hsiao Hua Heush Hsueh Pao/ Chemical Journal of Chinese Universities 0,185 16 502 1.540 12.097 896 1.540 0,61 24,10 71 Meitan Xuebao/Journal of the China Coal Society 0,518 16 476 1.108 7.515 1.099 1.108 0,97 15,79 72 Nongye Gongcheng Xuebao/Transactions of the Chinese Society of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 0,258 16 967 2.610 18.277 1.799 2.610 0,69 18,90 73 World Chinese Journal of Digestology 0,103 16 558 2.275 15.909 60 2.261 0,03 28,51 74 Xitong Fangzhen Xuebao/Acta Simulata Systematica Sinica 0,269 16 548 4.108 6.261 1.023 4.108 0,19 11,43 75 Zhonghua yi xue za zhi 0,126 16 367 2.696 0 363 2.589 0,13 0,00 76 Chinese Journal of Oncology 0,141 15 218 666 2.554 109 665 0,15 11,72 77 Diqiu Kexue - Zhongguo Dizhi Daxue Xuebao/Earth Science - 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0,245 15 123 344 4.051 164 344 0,47 32,93 78 Gong Cheng Li Xue/Engineering Mechanics 0,372 15 525 1.655 7.694 643 1.655 0,31 14,66 79 Guangzi Xuebao/Acta Photonica Sinica 0,303 15 365 1.850 5.246 786 1.850 0,46 14,37 80 Hsi-An Chiao Tung Ta Hsueh/Journal of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0,235 15 480 1.522 6.031 381 1.522 0,23 12,56 81 Huanjing Kexue/Environmental Science 0,158 15 552 1.720 14.991 642 1.720 0,32 27,16 82 Journal of Bionic Engineering 0,443 15 52 208 1.355 312 206 1,33 26,06 83 Journal of Computational Mathematics 1,457 15 39 149 1.048 194 149 1,03 26,87 84 Journal of Hydrodynamics 0,429 15 103 492 1.901 552 491 1,07 18,46 85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0,285 15 142 549 2.915 390 549 0,69 20,53 86 Mocaxue Xuebao/Tribology 0,269 15 100 312 1.686 190 312 0,63 16,86 87 Progress in Chemistry 0,174 15 230 813 18.595 368 807 0,38 80,85 88 Xinxing Tan Cailiao/New Carbon Materials 0,299 15 74 206 1.856 220 206 1,01 25,08 89 Zhongguo Kuangye Daxue Xuebao/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 0,519 15 167 501 2.571 340 501 0,56 15,40 90 Baozha Yu Chongji/Expolosion and Shock Waves 0,345 14 113 326 1.222 108 326 0,31 10,81 91 Chinese Journal of Electronics 0,198 14 154 469 2.137 145 468 0,34 13,88 92 Dianbo Kexue Xuebao/Chinese Journal of Radio Science 0,245 14 194 660 2.564 343 660 0,45 13,22 93 Fenxi Huaxue 0,279 14 82 601 1.997 379 593 0,85 24,35 94 Genomics Proteomics Bioinformatics 0,368 14 27 72 1.204 70 72 1,00 44,59 95 Geology in China 0,403 14 133 337 3.320 175 337 0,51 24,96 96 Huagong Xuebao/Journal of Chemical Industry and Engineering (China) 0,205 14 605 1.616 11.077 683 1.616 0,39 18,31 97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erals, Metallurgy and Materials 0,461 14 115 397 2.168 386 395 0,94 18,85 98 Jianzhu Jiegou Xuebao/Journal of Building Structures 0,488 14 233 748 3.292 409 748 0,43 14,13 99 Jiegou Huaxue 0,156 14 257 836 5.393 240 836 0,30 20,98 100 Rare Metals 0,345 14 263 371 4.825 314 370 0,75 18,35 每种期刊的详细数据查看: http://www.scimagojr.com/journalrank.php?category=0area=0year=2011country=CNorder=hmin=0min_type=cd
个人分类: 引证分析|3622 次阅读|1 个评论
中国的垃圾期刊
热度 3 xupeiyang 2012-11-7 11:29
近三年从来未被引用或被引用才几次,或H指数为零和极低的期刊。 每种期刊的详细数据,请你在底下的“数据来源”分析平台查看。 Title SJR H index Total Docs. (2011) Total Docs. (3years) Total Refs. Total Cites (3years) Citable Docs. (3years) Cites / Doc. (2years) Ref. / Doc. Country 501 Asian Journal of Ophthalmology 0,101 3 38 50 509 2 40 0,00 13,39 502 East Asian Archives of Psychiatry 0,101 1 22 24 617 2 23 0,09 28,05 503 Ethylene Industry 0,100 1 45 164 69 2 164 0,02 1,53 504 Frontiers of History in China 0,103 1 26 66 600 2 65 0,05 23,08 505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0,101 1 21 39 706 2 39 0,05 33,62 506 Journal of Practical Oncology 0,100 1 107 226 1.240 2 226 0,01 11,59 507 Zhonghua yi shi za zhi (Beijing, China : 1980) 0,100 2 0 133 0 2 132 0,02 0,00 508 Hong Kong Journal of Dermatology and Venereology 0,100 2 31 100 295 1 76 0,02 9,52 509 Journal of Leukemia and Lymphoma 0,100 1 163 518 2.505 1 515 0,00 15,37 510 Arts of Asia 0,100 1 62 252 435 0 110 0,00 7,02 511 Asian Herpetological Research 0,000 1 30 0 1.164 0 0 0,00 38,80 512 Asian Journal of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0,000 0 9 0 0 0 0 0,00 0,00 513 Bohai Daxue Xuebao (Zhexue Shehuikexue Ban)/Journal of Bohai University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 Edition) 0,000 0 4 0 0 0 0 0,00 0,00 514 China Perspectives 0,000 0 1 0 0 0 0 0,00 0,00 515 Chongqing Youdian Daxue Xuebao (Shehui Kexue Ban)/Journal of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Social Science Edition) 0,000 0 2 0 0 0 0 0,00 0,00 516 Dalian Ligong Daxue Xuebao (Shehui Kexue Ban)/Journal of 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0,000 0 1 0 0 0 0 0,00 0,00 517 Dalian Minzu Xueyuan Xuebao/Journal of Dalian Nationalities University 0,000 0 3 0 0 0 0 0,00 0,00 518 Dongbei Daxue Xuebao (Shehui Kexue Ban)/Journal of Northeastern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0,000 0 4 0 0 0 0 0,00 0,00 519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0,000 0 45 0 0 0 0 0,00 0,00 520 Frontiers of Literary Studies in China 0,100 0 29 78 703 0 78 0,00 24,24 521 Fudan Journal of the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0,000 0 3 0 0 0 0 0,00 0,00 522 Jiangnan Daxue Xuebao: Renwen Shehui Kexue Ban/Journal of Southern Yangtze University: Humanities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0,000 0 7 0 0 0 0 0,00 0,00 523 Journal of Chinese Linguistics 0,101 2 18 27 483 0 26 0,00 26,83 524 Journal of Taiwan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 0,000 0 27 0 644 0 0 0,00 23,85 525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 Chung i tsa chih ying wen pan / sponsored by All-China Associ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cadem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0,000 9 0 0 0 0 0 0,00 0,00 526 Liaoning Shifan Daxue Xuebao (Shehui Kexue Ban)/Journal of Liaoning Normal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0,000 0 6 0 0 0 0 0,00 0,00 527 Nankai Xuebao: Zhexue Shehui Kezue Ban/Nankai Journal: Philosophy, Literature and Social Science Edition 0,126 0 0 1 0 0 1 0,00 0,00 528 Neutron News 0,101 2 25 27 180 0 24 0,00 7,20 529 Ophthalmology in China 0,100 1 84 292 1.012 0 272 0,00 12,05 530 Photonic Sensors 0,000 3 27 0 975 0 0 0,00 36,11 531 Qingdao Daxue Shifanxueyuan Xuebao/Journal of Teachers College Qingdao University 0,000 0 4 0 0 0 0 0,00 0,00 532 Qingdao Keji Daxue Xuebao: Shehui Kexue Ban/Journal of Qingdao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ocial Sciences) 0,000 0 3 0 0 0 0 0,00 0,00 533 Shijie Hanyu Jiaoxue / Chinese Teaching in the World 0,000 0 24 0 0 0 0 0,00 0,00 534 Wuhan Daxue Xuebao (Renwen Shehui Kexue Ban)/Wuhan University Journal (HumanitySciences) 0,113 0 3 2 0 0 2 0,00 0,00 535 Wuhan Daxue Xuebao (Zhexue Shehui Kexue Ban)/Wuhan University Journal (Philosophy Social Sciences) 0,126 0 1 1 0 0 1 0,00 0,00 536 Wuhan Ligong Daxue Xuebao Shehui Kexue Ban/Journal of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0,000 0 2 0 0 0 0 0,00 0,00 537 Zhejiang Daxue Xuebao (Renwen Shehui Kexue Ban)/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0,000 0 10 0 0 0 0 0,00 0,00 数据来源: http://www.scimagojr.com/journalrank.php?category=0area=0year=2011country=CNorder=tcmin=0min_type=cdpage=10 中国的优秀期刊(H指数TOP 100)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80034do=blogid=630126
个人分类: 引证分析|2526 次阅读|5 个评论
[转载]协同创新中心(“2011”计划)名单(部分)
guxgu2012 2012-11-6 12:59
协同创新中心( “2011” 计划)名单(总 74 个,摘录部分) 1 、科学与社会协同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学部,清华大学 11 、国家清洁能源协同创新中心:南京大学,协鑫集团 22 、 “ 两型社会 ” 建设协同创新中心:中南大学,湖南大学,武汉大学,湖南科技大学 29 、轨道交通安全协同创新中心:北京交通大学,西南交通大学,中南大学 49 、煤炭高效安全开发协同创新中心:中国矿业大学与中国矿业大学(北京)联合科研院所、企业、高校 [ 协同高校为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河南理工大学、山东科技大学、西安科技大学、湖南科技大学、安徽理工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华北科技学院组建。 74. 未来媒体网络协同创新中心 : 上海交通大学、北京大学、中央电视台、广电总局广科院、广电总局规划院、中国科学院计算所、数字电视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上海广播电视台、华为、百度、 AVS 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注:协同创新中心,多数以 绿色和安全技术,绿色等为主题申报的。
个人分类: 社会评述|1835 次阅读|0 个评论
[综艺][2011维多利亚的秘密时尚内衣秀][高清1280版BD-RMVB][中英
lcj2212916 2012-11-5 18:24
中文 片名: 2011维多利亚的秘密时尚内衣秀 英文 片名: The Victorias Secret Fashion Show 2011 资源 格式: 高清1280版HD-RMVB 上影时间: 2011-11-30 导 演: Hamish Hamilton 主 演: Adriana Lima Lily Donaldson Alessandra Ambrosio 对白语言: 英语 字幕语种: 中英双字 介绍: “维多利亚的秘密”创立于20世纪70年代,一个风靡全球的世界顶级内衣品牌,一年又一年地创造着时尚界内衣秀的奇迹。2005年,Victoria's Secret开创性地与电视、网络等媒体合作,在美国国内推出电视时尚内衣秀并定于每年举办一次,节目的新潮时尚、漂亮动人不意外地在世界范围内引起狂潮,并使得“维多利亚的秘密”这个品牌名声大噪。Victoria's Secret Fashion Show每一年都在挑战人类创造力与想象力的极限,以至于人们每年都认为下一年的时尚秀无法再超越。然而,Victoria's Secret就是这样一个可以创造神话的品牌,她的时尚内衣秀一年比一年惊艳、性感。 在Victoria's Secret Fashion Show上,内衣似乎早已经超出了她们原本存在的意义,而成为构筑一场宏大而瑰丽的童话意境的元素。一年一度的Victoria's Secret Fashion Show也似乎超越了一场秀的理解,而更像是一出声势浩大的百老汇舞台剧。 在这个神话舞台上演出的也都不是凡人。能够荣登该秀T型台的模特都是在世界范围内精挑细选的顶尖人物,每一个都是光彩熠熠、吸引眼球的性感尤物。 2011维多利亚的秘密时尚内衣秀——顶级时尚视觉盛宴,更有音乐嘉宾Kaney West, Maroon 5, Jay-Z, Nicki Minaj华丽空降! 下载地址: http://www.ctdisk.com/file/11333464 http://radarew.5d6d.net/thread-855-1-1.html
3662 次阅读|0 个评论
[科幻][犹大之吻][真正高清DVD-RMVB.中字][2011最新美国科幻剧情
lcj2212916 2012-11-2 20:19
◎译  名 犹大之吻 ◎片  名 Judas Kiss ◎年  代 2011 ◎国  家 美国 ◎类  别 剧情/科幻 ◎语  言 英语 ◎字  幕  中文 ◎IMDB评分5.1/10 from 228 users ◎IMDB链接 http://www.ctdisk.com/u/473958 ◎文件格式 DVD-RMVB ◎视频尺寸 624 x 352 ◎文件大小 1CD 481MB ◎片  长 94 Mins ◎导  演 J.T. Tepnapa ◎主  演 布伦特·柯里根 Brent Corrigan       Genevieve Buechner ... Samantha       Sean Paul Lockhart ... Chris Wachowsky       查理·大卫 Charlie David ... Zachary Wells       Richard Harmon ... Danny Reyes       Dennis Bateman ... Jude's Father       Timo Descamps ... Shane Lyons       Julia Morizawa ... Abbey Park       Julian LeBlanc ... Nate       Vince Valensuela ... Daniel Reyes Sr.       Laura Kenny ... Mrs. Blossom       Tim Foutch ... Tommy       Ron Boyd ... Ralph Garlington       Jessica Hendrickson ... Party Girl       Iain Dunn ... Young Danny       Sharon Savene ... Sarah               ◎简  介  失意中年导演扎克回母校“钥匙石”担任学生影展的评委,15年前他就因为夺冠而开始做导演梦,结果却被现实摔成了玻璃渣。扎克在评审前夜“不小心”睡了一 个少年,而第二天面试名单里赫然就有这个叫丹尼的男孩!丹尼的处女短片“犹大之吻”是有力的竞选作品,巧合的是扎克当初得奖的也叫“犹大之吻”。随着两人 重合程度越来越高,扎克开始相信他是掉入了一个平行宇宙中。学长克里斯与校董儿子肖恩都迷恋着丹尼,而渴望成功的丹尼毫不介意用感情当敲门砖。扎克终于明 白自己的今天源自昨天,他需要改变未来——通过改变丹尼的现在:这意味着他必须扼杀丹尼的导演梦... 电影悬念纷呈,情节出彩,平行世界的设定充满新意,细节更注重推敲,是今年非常吸引眼球的同影。尽管谈不上深刻,但胜在轻松逗趣。演员阵容堪称亮眼,包 括:走出“情迷但丁湾”“人生第2杆”后更加性感的Charlie David;参演美剧“迷幻学院”的加拿大新人Richard Harmon;比利时最著名青春偶像Timo Descamps;以及被誉为GV界“美国甜心”的Brent Corrigan(如今已改回本名)。昔日的甜心如今也有了演技,恐怕这是“犹大之吻”带来的最大惊喜!   《犹大之吻》吸引了我们眼球的第一原因来自它的剧组:   --- 同影专业户Charlie David饰演男1号 (但丁湾/人生第2杆/追爱4字头)   --- 20岁的美剧新人Richard Harmon饰演男2号 (太空堡垒:卡布里卡/迷幻学院)   --- 美国甜心Brent Corrigan与比利时青春偶像Timo Descamps均有出演   另一个原因就是题材居然是非常少见的科幻!讲述的是失意的中年导演Zachary回母校担任实验电影大赛评委,当年他就是因为得奖开始做导演梦,最终却被现实摔成了玻璃渣。在评审前夜Zach“不小心”睡了一个少年,而第二天参赛名单中赫然就有这个叫Danny的学生!Danny的作品“犹大之吻”是有力的竞争者,巧合的是Zach当初得奖的也叫“犹大之吻”。随着Danny与当年Zach间的重合程度越来越高,Zach相信他是掉入了一个平行宇宙中(雷,自己睡自己?),他需要改变自己的未来——通过改变Danny的现在:这意味着他必须扼杀Danny的导演梦... 下载地址: http://www.ctdisk.com/file/11090398 http://radarew.5d6d.net/thread-851-1-1.html
3205 次阅读|0 个评论
[动作][2011][美国][勇士][高清完美版R1.49GB-完美中字]
lcj2212916 2012-11-1 20:04
◎译名 勇士/武士/勇者无敌(臺) ◎片名 Warrior ◎年代 2011 ◎国家 美国 ◎类别 动作/剧情/体育 ◎语言 英语 ◎字幕 完美 中文 字幕 ◎IMDB评分 8.3/10 (from 14,224 users) Top 250 #213 ◎IMDB链接 http://www.imdb.com/title/tt1291584 ◎文件格式 高清完美版BD-RMVB ◎视频尺寸 1280 x 720 ◎文件大小 1CD 1.49GB ◎片长 2 hours 19 minutes ◎导演 加文·欧康诺 Gavin O'Connor ◎主演 乔尔·埃哲顿 Joel Edgerton ....Brendan Conlon 汤姆·哈迪 Tom Hardy ....Tommy Conlon 尼克·诺特 Nick Nolte ....Paddy Conlon 詹妮弗·莫里森 Jennifer Morrison ....Tess Conlon 弗兰克·格里罗 Frank Grillo ....Frank Campana 凯文·杜恩 Kevin Dunn ....Principal Zito Maximiliano Hernández ....Colt Boyd 布莱恩·考伦 Bryan Callen ....Himself Sam Sheridan ....Himself Fernando Chien ....Fenroy (as Fernando Funan Chien) Jake McLaughlin ....Mark Bradford Vanessa Martinez ....Pilar Fernandez 丹泽尔·惠特克 Denzel Whitaker ....Stephon Carlos Miranda ....Tito Nick Lehane ..de154..Nash ◎简介 由汤姆·哈迪主演的汤米·赖尔登是个失败的退伍军人,他结束了惨淡的从军生涯后,回到了家乡匹兹堡.他的父亲是个前自由搏击教练,却因为酗酒的恶习而荒废了人生,汤米便在父亲的帮助下,开始进行艰苦的训练,准备参加该项运动史上奖金额最高的搏击锦标赛.而就在他们为取得冠军而艰苦拼搏的时候,汤米的哥哥布莱登也回到了业余拳坛,布莱登当年也是个自由搏击运动员,后来成为了高中老师.布莱登与弟弟汤米、与父亲的关系都紧张火爆而充满了压力,同时也和家庭逐渐疏远. 下载地址: http://www.ctdisk.com/file/11013843 http://radarew.5d6d.net/thread-847-1-1.html
2602 次阅读|0 个评论
2011写的一篇难以发表的设想类文章
热度 1 chenxq 2012-10-27 16:53
寻系统实现伙伴。
3017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从“211工程”到“2011计划”
tangminqian 2012-10-26 16:06
2012年10月26日《中国教育报》第01版: 要闻 http://paper.jyb.cn/zgjyb/html/2012-10/26/content_80675.htm 从“211工程”到“2011计划” ——党的十六大以来教育改革发展成就述评之四 天津大学举行博士硕士学位颁授典礼,学子们高兴地将学位帽抛向空中。(资料图片) ■本报记者 唐景莉 今年年初,2011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三大奖,全国高校共获得214项,占总数的72.5%,比去年又增加了一个百分点。顶天立地的高校科技,又取得了骄人成绩。 以科技创新能力、学科建设、人才培养质量为重要体现的高等教育整体实力的提升,离不开国家重大战略的驱动。从“211工程”到“985工程”,再到今年启动实施的“2011计划”,这三大工程和计划,堪称中国高等教育近20年来的三大里程碑。在高等教育大国向高等教育强国迈进的征程上,中国高校步伐坚实有力。 国家之需:高校成为落实科教兴国战略中坚力量 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关系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和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长远利益。 世界一流和高水平大学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科学文化水平的重要标志,在引领国家未来发展走向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支撑,是国家强盛长久持续的巨大推动力,是提升国家软实力的重要依托。 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高等教育不但在规模上实现重大突破,建立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高等教育体系,实现了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为更多的城乡青年提供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同时以“211工程”、“985工程”和“2011计划”为抓手,通过重点建设带动高等教育整体质量的全面提升,加快了我国由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转变的步伐。 我国是世界高等教育大国,但“大而不强”的问题比较突出。从“211工程”、“985工程”到“2011计划”,反映了我国高等教育不同发展阶段的不同战略部署,开启了高水平大学建设之路。 1995年,经国务院批准,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在高等教育领域正式立项的规模最大的重点建设工程——“211工程”正式启动,即面向21世纪、重点建设100所左右的高等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的建设工程。其建设内容主要包括重点学科、公共服务体系和学校整体条件建设。 1998年5月4日,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江泽民向全社会宣告:“为了实现现代化,我国要有若干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1998年12月,教育部发布了《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决定重点支持部分高等学校创建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1999年1月,国务院批准了这项计划,“985工程”正式实施。该工程是我国为建设若干所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而实施的重点建设工程,建设任务主要包括机制创新、队伍建设、平台和基地建设、条件支撑和国际交流与合作。 2011年4月,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明确提出坚定不移走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胡锦涛指出,要积极推动协同创新,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和政策项目引导,鼓励高校同科研机构、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建立协同创新的战略联盟,促进资源共享,联合开展重大科研项目攻关,在关键领域取得实质性成果,努力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做出积极贡献。2012年5月,“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工作部署视频会议召开,强调协同创新的“2011计划”启动实施。“2011计划”以人才、学科、科研三位一体的创新能力提升为核心任务,以高校、科研机构、企业协同创新中心为载体,以创新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推动深化高校机制体制改革。 在教育部研究生司司长郭新立看来,“211工程”和“985工程”重在学科、人才、平台等创新要素的发展,重在高校内部的建设;“2011计划”重在高校的机制体制改革,重在推动高校内部以及与外部创新力量之间创新要素的融合发展,建立协同创新模式。“2011计划”是“211工程”、“985工程”的发展和延续,从而带动与推进“211工程”和“985工程”的深入实施。三个项目的实施,体现了党和政府对高等教育的重视与关心,凝聚了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等部门和高等教育界的智慧与努力,承载了中国高等学校的成就与辉煌。 “211工程”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重点建设学校的整体实力显著提高,缩小了与世界一流大学的差距;学科建设取得重大突破,部分学科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装备条件显著改善,构筑了一批高水平的学科基地;吸引和会聚优秀人才,学科梯队建设迈上新台阶;建成与世界同步、高效快捷的高等教育公共服务体系;育人能力大幅提升,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科学研究能力显著提升,产生了一大批标志性成果;社会服务功能明显强化,为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重大贡献;拓展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深度和广度,提高了中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影响力;促进改革和创新,有力推进高等教育全面协调发展。 “211工程”为“985工程”的实施奠定了坚实基础。以“985工程”实施为标志,我国启动了世界一流大学的建设。10多年来,一批重点建设大学的整体办学实力和水平明显提高,国际学术影响力显著提升,成为落实科教兴国战略的中坚力量 。(下转第七版) 2012年10月26日《中国教育报》 第07版:新闻·综合 http://paper.jyb.cn/zgjyb/html/2012-10/26/content_80643.htm 从“211工程”到“2011计划” (上接第一版) 中国高校的国际竞争力显著提升,与世界一流大学差距明显缩小,并建设了一批“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铸就了国家创新体系的核心力量。 体制之美:体现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优势 “211工程”是国家发改委、教育部、财政部通力协作,调动各方面积极性,体现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优越性的成功典范。 “‘211工程’是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当时的指导思想很明确:不改革就不能进‘211工程’。”郭新立表示:“一期‘打基础’,二期‘上水平’,三期‘求突破’。”“211工程”的经验可以概括为五个坚持:坚持重点建设,是我国建成高等教育强国的必然选择;坚持以学科建设为中心,是我国建设高水平大学的必由之路;坚持优质资源共享,是推动高等教育整体发展的重要途径;坚持科学规划与管理,是成功实施“211工程”的重要保证;坚持以改革促发展,是“211工程”充满活力的不竭动力。 而“985工程”的经验可以概括为四条:以世界一流水平为标准,坚持中国特色,致力于建设为民族振兴培养人才、发展科技和繁荣文化的世界一流大学;以服务国家战略为导向,坚持重点建设,致力于通过重点建设高校的跨越式发展引领中国高等教育体系的不断完善和整体水平的快速提升;以完善体制机制为动力,坚持改革创新,把现代大学制度建设作为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建设的重要保障;以造就创新人才为目标,坚持科学发展,把挖掘引进培养使用优秀人才作为学校发展的战略重点。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刘宝存表示,从“211工程”、“985工程”到“2011计划”,反映了我国的制度优势和科学发展的道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是集中力量办大事,通过国家中长期规划和政策推进重点建设项目,保证政策的稳定性和重点建设的效果。我国在高等教育领域实施的这三大工程和计划,充分发挥了我国的制度优势,针对高等教育不同发展阶段的不同要求,针对高等教育发展中的薄弱环节和关键问题,采取不同的发展战略,推动了高等教育科学发展。 作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标志。中国高水平大学的发展道路,在全世界获得广泛认同。日本、德国、韩国、西班牙、南非等国家都推出了类似我国“211工程”的高水平大学发展政策。 中国人民大学原校长纪宝成认为,“985工程”是创建高水平大学和世界一流大学的战略举措,是一项做强中国高等教育的制度创新。纪宝成建议,根据国家财政性高等教育经费增长情况,应持续增加每期拨款额度,并使其制度化、规范化、长期化,纳入国家教育中长期发展规划。同时,也要重视公平投入,注重公平竞争,不同高校的同一类型重点学科,应该按照统一的拨款标准予以支持;特色或特别重点学科则可以重点支持。 事业之大:政产学研用携手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2011计划”是继“211工程”、“985工程”之后,中国高等教育系统又一项体现国家意志的重大战略举措。 创新能力提升,是提高质量的灵魂。“2011计划”的实施,就是要推动高校“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坚定不移地走改革开放之路,促进内部资源和外部创新力量有机融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近几年,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过程中,各国尤其是发达经济体都对实施国家创新战略更加重视,世界范围内生产力、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经济社会发展的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革。全球将进入一个创新密集和新兴产业快速发展的时代,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抢占未来发展先机,最根本的是要依靠科学技术的力量,最关键的是要大幅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怎样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战略机遇,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尽快走上创新驱动的轨道? 怎样以国家需求为目标,改变原有的封闭、分散、低效的状况,加强体制机制改革,提高高校自主创新能力? 创新的大时代,高校之间,学科之间,必须走在一起。 5月29日,南开大学与天津大学之间的“围墙”被进一步拆除了。 这两所一墙之隔的名牌大学选择在两校交界处的联合研究大厦,宣布组建“天津化学化工协同创新中心”。天大的化学工程学科与南开的化学学科均居国内高校首位,然而该中心并非各取所长式的合作研究机构。该中心的重大事务由理事会决定,理事会以两校人员为主,吸纳政府和企业代表参与。通过这项探索,南开与天大希望真正突破校际“围墙”,建成跻身国际前五位的化学化工学术重镇,进入国家“2011计划”之列。 南开大学校长龚克表示,组建“2011协同创新中心”,首先需要眼界的放开、观念的更新、思想的跨越、境界的提升。这就必须要有“追求大事业、构筑大舞台、组建大团队”的大视野、大思路、大胸怀、大气魄、大境界。 “211工程”和“985工程”,基本上是在学校内部,着眼于生产力的提高;“2011计划”的着力点则在内外部结合上,深刻地反映了生产关系的变化。协同创新开始进入了一个新的境界。 回眸高教走过的历程,“211工程”开辟了中国高水平大学建设之路,“985工程”加速了世界一流大学的建设过程,“2011计划”则提供历史难得机遇,为迎接新挑战拓宽跨度。到2020年,高等教育结构将更加合理,特色更加鲜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整体水平全面提升,将建成一批国际知名、有特色、高水平的高等学校,若干所大学达到或接近世界一流大学水平,高等教育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 新世纪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召开和教育规划纲要的颁布实施,开启了我国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的新的历史征程。 国务委员刘延东强调,要推动高等教育从以规模扩张为特征的外延式发展向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转变,从关注硬指标的显性增长向致力于软实力的内在提升转变,走出一条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高等教育发展道路。 教育部部长袁贵仁表示,必须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坚持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更加注重教育内涵发展。坚持科学的教育质量观,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 从“211工程”到“2011计划”,建设高教强国的号角已经吹响,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国高校将迈上新征程。加快有特色、高水平大学建设步伐,努力满足国家现代化建设重大战略需要,努力提升中国大学在世界上的竞争力和影响力,向党和人民交出满意的答卷!
个人分类: 大学政策与管理|1187 次阅读|0 个评论
高等教育:从“211工程”到“2011计划”
热度 1 毛宁波 2012-10-26 09:04
《 中国教育报》记者唐景莉发表长篇文章介绍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情况,以下是全文,请大家参考! 今年年初,2011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三大奖,全国高校共获得214项,占总数的72.5%,比去年又增加了一个百分点。顶天立地的高校科技,又取得了骄人成绩。   以科技创新能力、学科建设、人才培养质量为重要体现的高等教育整体实力的提升,离不开国家重大战略的驱动。从“211工程”到“985工程”,再到今年启动实施的“2011计划”,这三大工程和计划,堪称中国高等教育近20年来的三大里程碑。在高等教育大国向高等教育强国迈进的征程上,中国高校步伐坚实有力。    国家之需:   高校成为落实科教兴国战略中坚力量   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关系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和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长远利益。   世界一流和高水平大学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科学文化水平的重要标志,在引领国家未来发展走向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支撑,是国家强盛长久持续的巨大推动力,是提升国家软实力的重要依托。   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高等教育不但在规模上实现重大突破,建立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高等教育体系,实现了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为更多的城乡青年提供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同时以“211工程”、“985工程”和“2011计划”为抓手,通过重点建设带动高等教育整体质量的全面提升,加快了我国由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转变的步伐。   我国是世界高等教育大国,但“大而不强”的问题比较突出。从“211工程”、“985工程”到“2011计划”,反映了我国高等教育不同发展阶段的不同战略部署,开启了高水平大学建设之路。   1995年,经国务院批准,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在高等教育领域正式立项的规模最大的重点建设工程——“211工程”正式启动,即面向21世纪、重点建设100所左右的高等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的建设工程。其建设内容主要包括重点学科、公共服务体系和学校整体条件建设。   1998年5月4日,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江泽民向全社会宣告:“为了实现现代化,我国要有若干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1998年12月,教育部发布了《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决定重点支持部分高等学校创建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1999年1月,国务院批准了这项计划,“985工程”正式实施。该工程是我国为建设若干所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而实施的重点建设工程,建设任务主要包括机制创新、队伍建设、平台和基地建设、条件支撑和国际交流与合作。   2011年4月,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明确提出坚定不移走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胡锦涛指出,要积极推动协同创新,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和政策项目引导,鼓励高校同科研机构、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建立协同创新的战略联盟,促进资源共享,联合开展重大科研项目攻关,在关键领域取得实质性成果,努力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做出积极贡献。2012年5月,“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工作部署视频会议召开,强调协同创新的“2011计划”启动实施。“2011计划”以人才、学科、科研三位一体的创新能力提升为核心任务,以高校、科研机构、企业协同创新中心为载体,以创新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推动深化高校机制体制改革。   在教育部研究生司司长郭新立看来,“211工程”和“985工程”重在学科、人才、平台等创新要素的发展,重在高校内部的建设;“2011计划”重在高校的机制体制改革,重在推动高校内部以及与外部创新力量之间创新要素的融合发展,建立协同创新模式。“2011计划”是“211工程”、“985工程”的发展和延续,从而带动与推进“211工程”和“985工程”的深入实施。三个项目的实施,体现了党和政府对高等教育的重视与关心,凝聚了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等部门和高等教育界的智慧与努力,承载了中国高等学校的成就与辉煌。   “211工程”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重点建设学校的整体实力显著提高,缩小了与世界一流大学的差距;学科建设取得重大突破,部分学科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装备条件显著改善,构筑了一批高水平的学科基地;吸引和会聚优秀人才,学科梯队建设迈上新台阶;建成与世界同步、高效快捷的高等教育公共服务体系;育人能力大幅提升,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科学研究能力显著提升,产生了一大批标志性成果;社会服务功能明显强化,为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重大贡献;拓展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深度和广度,提高了中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影响力;促进改革和创新,有力推进高等教育全面协调发展。   “211工程”为“985工程”的实施奠定了坚实基础。以“985工程”实施为标志,我国启动了世界一流大学的建设。10多年来,一批重点建设大学的整体办学实力和水平明显提高,国际学术影响力显著提升,成为落实科教兴国战略的中坚力量。中国高校的国际竞争力显著提升,与世界一流大学差距明显缩小,并建设了一批“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铸就了国家创新体系的核心力量。    体制之美:   体现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优势   “211工程”是国家发改委、教育部、财政部通力协作,调动各方面积极性,体现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优越性的成功典范。   “‘211工程’是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当时的指导思想很明确:不改革就不能进‘211工程’。”郭新立表示:“一期‘打基础’,二期‘上水平’,三期‘求突破’。”“211工程”的经验可以概括为五个坚持:坚持重点建设,是我国建成高等教育强国的必然选择;坚持以学科建设为中心,是我国建设高水平大学的必由之路;坚持优质资源共享,是推动高等教育整体发展的重要途径;坚持科学规划与管理,是成功实施“211工程”的重要保证;坚持以改革促发展,是“211工程”充满活力的不竭动力。   而“985工程”的经验可以概括为四条:以世界一流水平为标准,坚持中国特色,致力于建设为民族振兴培养人才、发展科技和繁荣文化的世界一流大学;以服务国家战略为导向,坚持重点建设,致力于通过重点建设高校的跨越式发展引领中国高等教育体系的不断完善和整体水平的快速提升;以完善体制机制为动力,坚持改革创新,把现代大学制度建设作为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建设的重要保障;以造就创新人才为目标,坚持科学发展,把挖掘引进培养使用优秀人才作为学校发展的战略重点。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刘宝存表示,从“211工程”、“985工程”到“2011计划”,反映了我国的制度优势和科学发展的道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是集中力量办大事,通过国家中长期规划和政策推进重点建设项目,保证政策的稳定性和重点建设的效果。我国在高等教育领域实施的这三大工程和计划,充分发挥了我国的制度优势,针对高等教育不同发展阶段的不同要求,针对高等教育发展中的薄弱环节和关键问题,采取不同的发展战略,推动了高等教育科学发展。   作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标志。中国高水平大学的发展道路,在全世界获得广泛认同。日本、德国、韩国、西班牙、南非等国家都推出了类似我国“211工程”的高水平大学发展政策。   中国人民大学原校长纪宝成认为,“985工程”是创建高水平大学和世界一流大学的战略举措,是一项做强中国高等教育的制度创新。纪宝成建议,根据国家财政性高等教育经费增长情况,应持续增加每期拨款额度,并使其制度化、规范化、长期化,纳入国家教育中长期发展规划。同时,也要重视公平投入,注重公平竞争,不同高校的同一类型重点学科,应该按照统一的拨款标准予以支持;特色或特别重点学科则可以重点支持。    事业之大:   政产学研用携手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2011计划”是继“211工程”、“985工程”之后,中国高等教育系统又一项体现国家意志的重大战略举措。   创新能力提升,是提高质量的灵魂。“2011计划”的实施,就是要推动高校“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坚定不移地走改革开放之路,促进内部资源和外部创新力量有机融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近几年,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过程中,各国尤其是发达经济体都对实施国家创新战略更加重视,世界范围内生产力、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经济社会发展的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革。全球将进入一个创新密集和新兴产业快速发展的时代,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抢占未来发展先机,最根本的是要依靠科学技术的力量,最关键的是要大幅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怎样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战略机遇,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尽快走上创新驱动的轨道?   怎样以国家需求为目标,改变原有的封闭、分散、低效的状况,加强体制机制改革,提高高校自主创新能力?   创新的大时代,高校之间,学科之间,必须走在一起。   5月29日,南开大学与天津大学之间的“围墙”被进一步拆除了。   这两所一墙之隔的名牌大学选择在两校交界处的联合研究大厦,宣布组建“天津化学化工协同创新中心”。天大的化学工程学科与南开的化学学科均居国内高校首位,然而该中心并非各取所长式的合作研究机构。该中心的重大事务由理事会决定,理事会以两校人员为主,吸纳政府和企业代表参与。通过这项探索,南开与天大希望真正突破校际“围墙”,建成跻身国际前五位的化学化工学术重镇,进入国家“2011计划”之列。   南开大学校长龚克表示,组建“2011协同创新中心”,首先需要眼界的放开、观念的更新、思想的跨越、境界的提升。这就必须要有“追求大事业、构筑大舞台、组建大团队”的大视野、大思路、大胸怀、大气魄、大境界。   “211工程”和“985工程”,基本上是在学校内部,着眼于生产力的提高;“2011计划”的着力点则在内外部结合上,深刻地反映了生产关系的变化。协同创新开始进入了一个新的境界。   回眸高教走过的历程,“211工程”开辟了中国高水平大学建设之路,“985工程”加速了世界一流大学的建设过程,“2011计划”则提供历史难得机遇,为迎接新挑战拓宽跨度。到2020年,高等教育结构将更加合理,特色更加鲜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整体水平全面提升,将建成一批国际知名、有特色、高水平的高等学校,若干所大学达到或接近世界一流大学水平,高等教育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   新世纪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召开和教育规划纲要的颁布实施,开启了我国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的新的历史征程。   国务委员刘延东强调,要推动高等教育从以规模扩张为特征的外延式发展向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转变,从关注硬指标的显性增长向致力于软实力的内在提升转变,走出一条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高等教育发展道路。   教育部部长袁贵仁表示,必须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坚持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更加注重教育内涵发展。坚持科学的教育质量观,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   从“211工程”到“2011计划”,建设高教强国的号角已经吹响,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国高校将迈上新征程。加快有特色、高水平大学建设步伐,努力满足国家现代化建设重大战略需要,努力提升中国大学在世界上的竞争力和影响力,向党和人民交出满意的答卷!(本报记者 唐景莉)
个人分类: 中国大学逸事|1292 次阅读|1 个评论
ICV(2011): 中国期刊605种检索结果
zhpd55 2012-10-25 17:23
根据《 哥白尼索引》(Index Copernicus )网站2012年10月22日公布的2011年 收录期刊评价指标( IC Value,简称 ICV 2011 ),我国累计有605种期刊入选《哥白尼索引》,其中来自我国大陆地区的期刊565种,来自香港地区的期刊28种,还有12种期刊来自台湾地区。但是目前属于活跃期刊的仅仅有434种,其中大陆地区408种,香港地区20种,台湾地区6种,其余期刊则属于非活跃性期刊,详细统计结果见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12210do=blogid=626055 中国期刊ICV 2011 统计结果见附件(其中包括所有期刊605种)。 Region Active Journals Not Active Journals Total China Mainland 408 157 565 China Hong Kong 20 8 28 China Taiwan 6 6 12 Total 434 171 605 china-605 master list ICV.pdf
个人分类: 新观察|3345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NanoString Launches Panel for Molecular Karyotyping
genesquared 2012-10-23 09:31
Challenging Array Dominance, NanoString Launches Panel for Molecular Karyotyping March 08, 2011 Tweet Type size: -+ Email Printer-friendly version RSS Feed This story was originally posted March 2. By Justin Petrone NanoString Technologies recently introduced its first fixed-panel assay for the detection of human genetic abnormalities. The firm is positioning the nCounter Human Karyotype Panel as a faster, less expensive alternative to microarray-based approaches. Chris Grimley, vice president of marketing at Seattle-based NanoString, told BioArray News this week that the firm's platform supports molecular karyotyping in a "simplified workflow that, with less than 5 minutes of hands-on time, allows researchers to monitor aneuploidy for all 24 human chromosomes in a single reaction at a lower cost than array-based methods." The new karyotype panel detects the "same types of chromosomal abnormalities as array-based methods, but differs in that it has higher reproducibility and lower resolution," Grimley added. He did not discuss pricing for the panel. NanoString's nCounter Analysis System is designed to enable researchers to measure gene expression in a multiplexed fashion using color-coded molecular barcodes, and single-molecule imaging to detect and count hundreds of unique transcripts in a single reaction. The 8-year-old firm has launched applications for gene- and microRNA-expression profiling, and, most recently, copy number analysis (BAN 11/2/2010). The new karyotype assay is the first fixed panel launched by the company for copy number analysis. NanoString claimed in a statement that the panel can be used to accurately quantify chromosome number and detect aneuploidy. The firm claims that its new assay is ideal for monitoring human-derived samples and cell lines for chromosomal abnormalities. The Human Karyotype Panel is intended solely for research use. "The karyotype panel is based on our copy number variation assay which accurately quantitates DNA," said Grimley. He added that NanoString is evaluating a number of panel ideas for copy number variation as well as other applications that rely on quantitation of DNA, such as validation of 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 results. Ultimately, the firm's strategy is focused on "identifying areas where the unique features of the nCounter platform can provide a material improvement in performance, cost, and workflow for analyses," said Grimley. He said that NanoString has been "approached by a growing number of researchers in both large and smaller labs" seeking applications for CNV and 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 analysis. Related Stories European Study Notes Growing Use of Arrays over Karyotyping in Routine Hematological Cancer Diagnosis June 12, 2012 / BioArray News NanoString Establishes Dx Unit as Breast Cancer Test Moves Closer to FDA Submission May 29, 2012 / BioArray News NanoString Technologies Secures $15M Senior Credit Facility April 4, 2012 / GenomeWeb Daily News NanoString to Launch New Expression Assays; CEO Dishes on Dx Strategy August 16, 2011 / BioArray News NanoString Technologies Hopes to Achieve FDA Clearance for Breast Cancer Test by 2012 December 7, 2010 / BioArray News
个人分类: nanoString|0 个评论
[转载]Writing to 3D OpenGL textures in CUDA 4.1 with 3D surface wr
timbre 2012-10-16 06:51
网上流传的莫言大部分文集 http://bbs.sciencenet.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109741fromuid=70526 Writing to 3D OpenGL textures in CUDA 4.1 with 3D surfacewrites December 2, 2011 5 Comments CUDA 4.1 has been released , and with it, and they’ve added support for writing to 3D surfaces. And thanks to some pointers from some very helpful Nvidia engineers (thanks Gernot !), I was able to write to a 3D OpenGL texture with a CUDA kernel, without having to copy any data between the host and the device. The new toolkit has an excellent volumeFiltering sample that shows how to write to 3D surfaces, which was very helpful, but there are still a couple of gotchas to watch out for. OpenGL interop The sample uses cudaMalloc3DArrayto directly allocate data for the 3D surfaces, so it doesn’t show the process for 3D surface writes in which the allocation has occurred by creating an OpenGL texture. Fortunately, that takes just a few extra steps. The Steps Create an OpenGL 3D Texture Register the texture as an “image” with CUDA Map the “image” to a CUDA graphics resource Get a cudaArray pointer from the resource Pass the cudaArray pointer to the device Bind the cudaArray to a globally scoped CUDA surface Call a CUDA kernel Write to the surface using surf3Dwrite Unmap the resource Unregister the texture Step 1: Create an OpenGL 3D texture Hopefully most people know how to do this, just watch out that you are using a texture format that is CUDA compatible, I’m not entirely sure all which textures are supported, but this forum post shows a couple that definitely work. glGenTextures(1, texID); glBindTexture(GL_TEXTURE_3D, texID); { glTexParameteri(GL_TEXTURE_3D, GL_TEXTURE_MIN_FILTER, GL_NEAREST ); glTexParameteri(GL_TEXTURE_3D, GL_TEXTURE_MAG_FILTER, GL_NEAREST ); glTexParameteri(GL_TEXTURE_3D, GL_TEXTURE_WRAP_S, GL_CLAMP_TO_BORDER); glTexParameteri(GL_TEXTURE_3D, GL_TEXTURE_WRAP_T, GL_CLAMP_TO_BORDER); glTexParameteri(GL_TEXTURE_3D, GL_TEXTURE_WRAP_T, GL_CLAMP_TO_BORDER); glTexImage3D(GL_TEXTURE_3D, 0, GL_RGBA32F, textureDim.x, textureDim.y, textureDim.z, 0, GL_RGBA, GL_FLOAT, NULL); } glBindTexture(GL_TEXTURE_3D, 0); Step 2:Register the texture as an “image” with CUDA This is done with cudaGraphicsGLRegisterImage , just make sure you specify the cudaGraphicsRegisterFlagsSurfaceLoadStore flag as this tell CUDA that you want to bind this image/texture to a surface reference. If you wrap this in a cutilSafeCall and you used an unsupported texture format, you’ll probably get an error message. cutilSafeCall(cudaGraphicsGLRegisterImage(cuda_image_resource, texID, GL_TEXTURE_3D, cudaGraphicsRegisterFlagsSurfaceLoadStore)); Step 3:Map the “image” to a CUDA graphics resource You must map the resource with cudaGraphicsMapResources before you can get a cudaArray from it. cutilSafeCall(cudaGraphicsMapResources(1, cuda_image_resource, 0)); Step 4:Get a cudaArray pointer from the resource Unlike with buffers, we won’t get a raw pointer from CUDA, instead we get a mapped cudaArray type by calling cudaGraphicsSubResourceGetMappedArray . The cudaArray pointer is only guaranteed valid while “mapped”. cutilSafeCall(cudaGraphicsSubResourceGetMappedArray(cuda_array, cuda_image_resource, 0, 0)); Step 5: Pass the cudaArray pointer to the device Getting the cudaArray pointer is pretty much the last thing we do on the host side. Once we have the pointer we pass it over to the device side code (in the .cu file) launch_kernel(cuda_image_array, textureDim); Step 6:Bind the cudaArray to a globally scoped CUDA surface Once we have the cudaArray pointer on the device side we bind it to the surface reference. For some reason the surface reference must be declared in the global scope. There is no cudaUnbindSurface, so don’t worry about that. cutilSafeCall(cudaBindSurfaceToArray(surfaceWrite, cuda_array)); Step 7:Call a CUDA kernel Now that we have a surface reference to work with we can call our CUDA kernel. Make sure not to use too large of block for your kernel launch, which is pretty easy to do if your specifying the dimension in 3D. I believe the limit is 1024 on current gen hardware. If you exceed the limit the kernel will fail to launch, you can catch this with cutilCheckMsg. dim3 block_dim(8, 8, 8); dim3 grid_dim(texture_dim.x/block_dim.x, texture_dim.y/block_dim.y, texture_dim.z/block_dim.z); kernel grid_dim, block_dim (texture_dim); cutilCheckMsg("kernel failed"); Step 8:Write to the surface using surf3Dwrite Now that we’ve launched our CUDA kernel we can write to the globally scoped surface with surf3Dwrite. I got tripped up at this point because I didn’t realize that surface memory uses byte addressing. This means that the x-coordinate used to access a surface element needs to be multiplied by the byte size of the element. This is easy to miss if you’re going by the SDK sample, since it uses a 1-byte surface of unsigned char‘s. __global__ void kernel(dim3 texture_dim) { int x = blockIdx.x*blockDim.x + threadIdx.x; int y = blockIdx.y*blockDim.y + threadIdx.y; int z = blockIdx.z*blockDim.z + threadIdx.z; if(x = texture_dim.x || y = texture_dim.y || z = texture_dim.z) { return; } float4 element = make_float4(1.0f, 1.0f, 1.0f, 1.0f); surf3Dwrite(element, surfaceWrite, x*sizeof(float4), y, z); } Step 9: Unmap the resource Make sure to unmap the resource with cudaGraphicsUnmapResources before you try to do anything else with the texture, like use it in OpenGL. If you surface writes were misaligned you’ll probably get an “unknown error” when trying to unmap the resource, if it was called with cutilSafeCall. cutilSafeCall(cudaGraphicsUnmapResources(1, cuda_image_resource, 0)); Step 10: Unregister the texture This is just more cleanup, be sure to unregister the texture/image resource with cudaGraphicsUnregisterResource , you probably don’t want to do this until you are done with the texture. cutilSafeCall(cudaGraphicsUnregisterResource(cuda_image_resource)); Conclusion Source This is a feature I’ve been looking forward to for quite awhile, and I’m very glad to see it implemented in the newest CUDA release. Hopefully I’ve managed to describe to process clearly enough that other people can avoid the mistakes I made. If you still having trouble make sure you’ve called cudaGLSetGLDevice. I created a very simple source example from an SDK sample, so hopefully it will work/compile if you extract it in your SDK sample directory (C:\ProgramData\NVIDIA Corporation\NVIDIA GPU Computing SDK 4.1\C\src\).
个人分类: 工具|1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Science Blog 2012年10月13日 20:15 (星期六)
xupeiyang 2012-10-14 11:15
http://scienceblog.com/ Scientists Uncover Diversion of Gulf Stream Path in Late 2011 Curcumin curbs metastases The most, and least unpleasant sounds Scientists ID trigger for explosive volcanic eruptions New weapons detail reveals true depth of Cuban Missile Crisis Illegal hunting, wildlife trade may cause conservation crisis Earth sunblock only needed if planet warms easily Transplantation of Embryonic Neurons Raises Hope for Treating Brain Diseases When galaxies eat galaxies Fly genomes show natural selection and return to Africa Exposure to traffic air pollution in infancy impairs lung function in children Shape matters in DNA nanoparticle therapy
个人分类: 科学博客|1449 次阅读|0 个评论
2011学导式创新教学评介=创新体系探究文献1710 北琴海鹏
ljkf 2012-10-14 09:50
2011学导式创新教学评介=创新体系 探究 文献 1710 北琴海鹏 北琴海鹏 【】 学导式高效课堂10条 【】 合著 学导式教学法续论 — 基于新课程改革的学导式教学 【】 学导式提升思维力开发学生=人材五元智能 【】领导干部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作用 — 纪念建党90周年, 【】 党员书评=公民都来关注并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学导式自学成才的光辉典范 —— 毛泽东 【】 2011年申报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学导式高效课堂促进师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研究(摘要) 【】 课堂教学一百法-25学导式 【】 2011年2月,福建南靖教师进修学校举行 “ 学导式课堂教学模式 ” 理论专题讲座。 【】 《 “ 学导式 ” 能力培养:自主学习》,杭州市下沙第二小学 【】 古县二中学导式 “ 三 · 三 · 三 ” 教学模式山西临汾 【】 学导式教学变式 --“ 三自主 ” 教学模式简介象山二中吕增锋 【】 学导式 ” 教学法在内江二中==用创新成就辉煌 【】 【津门培训笔记】一堂 “ 学导式 ” 研究课带来的收获陈玲 【】 山东省肥城市董家新等 “ 学导式 ” 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实施模式 【】 傅聚福学导式在中学思想政治课的运用 【】 卢忠瑾王辉中长跑教学中的学导式教法 【】 晋华中学 “ 学,展,导,测 ” 学导式创新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 浅谈 “ 学导式 ” 课堂教学结构江苏省苏州市湘城中学施建新 【】 高中语文学导式教学管理模式的研究与实践李仁国(本课题获浙江省第二届基础教育成果奖二等奖、宁波市基础教育成果奖一等奖) 【】 “ 研训结合 ” 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 学导式 ” 教学策略研究结题报告 —— 开鲁县大榆树中学李伟宋显军陈秀芝 【】 高中语文分层学导式教学法研究摘自:《泰州教研网 【】 病例学导式教学法在临床教学中的运用-- 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 “ 学导式 ” 教学法在《房地产估价》教学中的应用、《商业财经》刘胜群 【 】 学导式创新变式的成功实践 --“90 后 ” 大学生的 “ 教改 ” 呼声 【】 中国医科大学学导式讲授式对比研究 【】 再论护患沟通能力的五元智能培训理论及实践 —— 以哈尔滨市卫生系统医护礼仪继续教育为例 · 作者:于祖玲张大生李晶尧来源期刊:《按摩与康复医学》2011年第18期 【】 学导式创新体系(2)创新教学、(3)开发五元智能、 (4)创新人才、(5)创新组织、(6)创新管理(7)创新工作、(8)建设创新社会、(9)创新人生 相关篇目索引【见《学导式国际文库》 【】 云龙中学推行快乐教育打造高效课堂 学导式教学模式的教学范式,在各级各类各科教学中当然可有灵活机动的变式。如:宁波市云龙镇中学实施了 “ 五步三查 ” :一步--学案自学,找出学习困惑,教师 “ 一查 ” 自学进度、效果;二步--围绕困惑对学、群学;三步--以小组为单位,组长组织 “ 小展示 ” 学习成果,教师 “ 二查 ” 展示中暴露的问题;四步--教师根据暴露出来的共性问题,组织全班 “ 大展示 ” ;五步--学生归位,整理学案和纠错本,教师利用对子 “ 三查 ” 、对子测评。这样,体现对 “ 学生 ” 和 “ 学习 ” 的尊重性、选择权、自主性,课堂成了学生展演人生理想的舞台,激扬青春梦想的芳草地。老师监督学困生达标测试,及时点评、帮扶。教师对学生或小组的表现、独到的发现给予赞扬和肯定;布置必要的课后作业或学有余力者选作作业,安排下一节的预习任务及预习要求。 【】 李国忠:云龙中学的课改历程---高效课堂素质教育的突破 【】 课堂的突围 — 访李国忠校长 【以上见《刘学浩学导式国际文库》或《学导式创新素质教育(上)---提升国民五元智能创新体系文选》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2012-5】
个人分类: 学导式创新教学|1548 次阅读|0 个评论
42个协同创新中心(“2011”计划)名单
热度 13 zhangslvip 2012-10-8 12:59
1、科学与社会协同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学部,清华大学   2、气候变化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学部,北京大学   3、肿瘤学研究协同创新中心:中山大学,复旦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   4、天津化学化工协同创新中心:南开大学,天津大学   5、量子调控研究协同创新中心: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6、量子物质科学协同创新中心: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7、太空信息工程协同创新中心:西安交通大学,西安卫星测控中心,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西安分院, 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8、先进地面交通创新联盟:北京理工大学,东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清华大学,同济大学   9、绿色交通技术产学研协同创新联盟:武汉理工大学,长安大学,大连海事大学   10、生物技术药物研发与成果转化协同创新联盟:四川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等   11、国家清洁能源协同创新中心:南京大学,协鑫集团   12、中国燃料电池汽车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同济大学,清华大学,武汉理工大学,重庆大学等   13、拓扑材料科学与技术上海协同创新平台: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上海微系统所等   14、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中国政法大学、吉林大学、武汉大学   15、知识经济与法制发展协同创新中心: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北京大学   16、中国西部文化创意产业协同创新研究中心:西安交通大学,香港理工大学   17、主要粮食作物生物学协同创新中心:中国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18、畜禽健康养殖协同创新中心:中国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19、合肥物质科学技术中心: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经济学理论与实践协同创新中心:上海财经大学、清华大学、西南财经大学   21、中华创新药物联合研究中心:北京大学、台湾大学、香港大学、澳门大学   22、“两型社会”建设协同创新中心:中南大学、湖南大学、武汉大学、湖南科技大学   23、玉米水稻小麦生物学协同创新中心:中国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华中农业大学   24、能源材料化学协同创新中心:厦门大学,复旦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5、生物医用材料2011协同创新中心:四川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武汉大学   26、钢铁共性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北京科技大学,东北大学,钢铁研究总院   27、水安全与水科学协同创新中心:河海大学、清华大学、长江三峡集团   28、先进磷化工技术与装备协同创新联盟:四川大学,厦门大学,清华大学,华东理工大学,武汉工程大学   29、轨道交通安全协同创新中心:北京交通大学、西南交通大学、中南大学   30、特殊区域公路大通道协同创新中心:长安大学、同济大学、大连海事大学   31、长江黄金水道绿色和安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武汉理工大学,河海大学、重庆交通大学   32、阻燃材料与技术协同创新联盟:四川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上海交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北京化工大学、浙江大学、东北林业大学、公安部四川消防研究所、公安部天津消防研究所等   33、雷达技术协同创新中心: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国防科技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电子科技大学、中国电子科技集团   34、马克思主义协同创新中心: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中央编译局、中国社会科学院    35、农业高效用水协同创新中心: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中国农业大学 武汉大学   36、有机发光显示(OLED)协同创新中心:华南理工大学、清华大学、上海大学、东南大学   37、中国金融发展与金融安全协同创新中心:西南财经大学、国家审计署、中国银监会、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   38、山西煤炭产业协同创新中心:中北大学、太原理工大学、中科院山西煤化所、焦煤集团、太重煤机等单位   39、无线通信技术协同创新中心:东南大学、清华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北京邮电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重庆邮电大学、南京邮电大学   40、气象灾害预警预报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国家气象中心、国家气候中心、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中国人民解放军理工大学、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四研究所   41、中国文化“走出去”协同创新中心: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罗马大学、国际汉学会   42、中国财政发展2011协同创新中心:中央财经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东北财经大学、江西财经大学、 山东财经大学 、北京国家会计学院、上海国家会计学院、厦门国家会计学院    统计截止于2012年8月30日
11589 次阅读|16 个评论
[转载]分享幸福(1)
linxubo 2012-10-4 12:41
转自: http://bbs.seu.edu.cn/frames.html?mainurl=%2Fbbsrecon.php%3Fid%3D672328279 长大后,我就多了一个家(作者系2011级土木秋博) ------------------------------------------------ 题记——谈对象那会儿,我跟她说:我现在没钱,也买不起房子。她两个手使劲儿 地缠着衣角,低眉顺眼地说:我啥也不图,就图你这个人。现在,她是我妻子。 ------------------------------------------------- “给你我的全部,你是我今生唯一的赌注,只留下一段岁月,让我无怨无悔全 心的付出……”。早上六点半,手机闹铃准时响起。我轻轻拿开妻放在我胸膛上的 胳膊,探手将床头的铃声关掉。正准备起床,一只手从旁边迅速斜插进来,紧紧勾 住了我的胳膊。像小偷偷东西时被抓了个正着,起到半山腰的身子只好又悄悄躺回 原来的位置。轻轻转头瞄了一眼熟睡的妻,一脸没心没肺的香甜。五分钟后,我才 又小心翼翼地将胳膊抽将出来…… 这是结婚半年多以来,基本每天早上我都会遭遇的情形。我的手机闹铃对妻来 说是不起作用的——旁边那个大大的金属闹钟才是她的专用。于是,在对待每次起 床都会被及时勾住这件事上,我由一开始的惊奇,渐渐演变为对心有灵犀的深信不 疑。 妻是随我来的南京。像北闯南漂的万千屌丝一样,我们租房住。有时看到别人 买房,心里便泛起一丝对妻的欠疚。妻似乎倒没被眼下的境况左右。每天下班回家 ,妻都会把家收拾得干干净净,把我随手一扔的袜子、衣服洗掉。额……,我也记 不清从什么时候起,我就再也没有洗过自己的衣服。 因为读博,科研任务比较重。晚上我一般都十点多回。骑着跟妻在堂子街淘的 “驴”直奔珠江路站。晚上的空气很清凉,借着自行车的速度猛地吸上一口,顿觉 心旷神怡。大石桥街上,许多小商贩已经开始收摊了。不时有末班车从我身旁匆匆 驶过,他们也是要回家吧。夜已深了,地铁上的乘客远没有早高峰时那般喧嚷。一 个个稀稀拉拉地散落在一节节通明的车厢里。这么晚回家的,大都是上班族。有的 连套装都没来得及换下来,斜倚着身子闭目养神;有的无精打采地切着水果;有的 一边听着音乐,一边用怎么看也看不出美的各色美甲翻看着手机里的网络小说…… 累了一天,我是无心看小说的。我喜欢找个角落的座位坐下,在地铁似乎有按摩作 用的隆隆声里回顾一下今天的收获。相比于我的驴子,地铁就高级多了,它就像宫 崎骏笔下的《龙猫》里多多洛的坐骑,瞪着两颗雪亮的大眼,在城市的黑夜里奔跑 在早就烂熟于心的地铁一号线上。当它爬出地面,行驶在高架桥上,透过车窗,明 亮的高压钠路灯,闪闪烁烁,绵延不绝。远处,许多小区人家的灯还开着,从窗户 透出一抹温馨的黄色。每当这时,心里便涌起一丝感动,因为我知道,这万家灯火 中,有一盏为我点亮。我想这时,妻一定是熬好了宵夜,在等我一起喝吧。 有时,也会跟妻闹别扭。情形比较糟糕时心中也会有万千“草泥马”在奔腾。 但是看着妻虽一脸怒容、绝不认输的架势,满眼里却是孤单无靠的楚楚可怜。我的 心不禁一软——“媳妇儿,我错了。” ------------------------------------------------- 后记——网上充斥着关于90后各种开放,各种非主流的帖子、视频,90后备受 诟病。予窃以为不然。每一代在上一代看来都是“毁掉的一代”,其实只是观念不 同罢了。作为一个已渐渐老去的80后,我没有资格说教别人,不过我想跟90后分享 的是:爱情,真的可以简简单单,但不要随随便便。偷偷告诉你,带着责任的爱更 缠绵。 仲弘毅 2012年9月 于土木馆
个人分类: 生活|1742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2012 NGS Field Guide – Overview
genesquared 2012-9-28 13:13
2012 NGS Field Guide – Overview We have updated the tables presented in Glenn (2011) for 2012 values. The 2011 tables are still available at 2011-field-guide-overview: http://www.molecularecologist.com/next-gen-fieldguide/ Table 1a-c. ”Grades” for common applications on various NGS instruments. Other information from the original table 1 is relatively static. Table 2a. Run time, Millions of reads/run, Bases/read, and Yield/run for all common commercial NGS platforms. Table 2b. Reagent costs/run, reagent costs/Mb, and minimum commercially available units for all common commercial NGS platforms. Table 3a. List purchase price for for all common commercial NGS platforms, ancillary equipment, and service contracts. Table 3b. Computational resources required for all common commercial NGS platforms. Table 3c. Errors and error rates for common commercial NGS platforms. Table 4.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for all common commercial NGS platforms. Citation: Glenn, TC (2011) Field Guide to Next Generation DNA Sequencers. Molecular Ecology Resources. doi: 10.1111/j.1755-0998.2011.03024.x ©2011 Blackwell Publishing Ltd
个人分类: NGS|1412 次阅读|0 个评论
[动作]2011香港动作《玩命狙击》高清1280版BD国语中字
lcj2212916 2012-9-19 21:55
片名: 玩命狙击 导演: 郭桂成 / 王卡劳 编剧: 殷慧君 / 周红 主演: 余文乐 / 乌汶叻公主 / 查克研 / 胡杰克 / 吴丽嫦 类型: 动作 / 犯罪 制片国家/地区: 香港 / 泰国 语言: 汉语普通话 上映日期: 2011-12-30(中国大陆) 片长: 90分钟 剧情简介   故事讲述一位获奖无数的记者彩妮,在追查一宗新闻期间,发现了一个惊天的秘密,一家化学药品公司正在进行一项非常可怕的实验,他们以普通人作活体实验,寻找一种新型致命病毒的抗体(X计划)。   彩妮开始营救无辜的受害者,但被该药品公司总裁桑 (余文乐) 发现,桑工于心计,深藏不露,对彩妮紧追不舍,以图杀人灭口;而来自政府安全局的行动负责人阿杰对X计划所造成的恶果产生了恐慌。为了封锁消息及避免,阿杰受命将已受病毒感染的受害者逐个找出、全数消灭!   彩妮的父亲为了女儿的安全,请来阿达这位顶尖的杀手做彩妮保镖。一项残忍的实验,将彩妮、桑、阿杰和阿达都困在局中,而桑更使出杀手锏,设置了层层圈套,彩妮发现身边的神秘保镖、桑的追杀和安全局的秘密行动,让她不敢相信任何人!逃亡路上三路人马、坦克飞机的疯狂堵截,彩妮身边好友的接连死亡,一连串的暗杀事件和爆炸,疑云密布,重重追杀,她必须险境求生。 下载地址: http://www.ctdisk.com/file/9533013
2510 次阅读|0 个评论
review: The case for RAMCloud
jiangdm 2012-9-9 10:29
review:  The case for RAMCloud
The case for RAMCloud by John Ousterhout, Parag Agrawal, David Erickson, Christos Kozyrakis, Jacob Leverich, David Mazières, Subhasish Mitra, Aravind Narayanan, Diego Ongaro, Guru Parulkar, Mendel Rosenblum, Stephen M. Rumble, Eric Stratmann, and Ryan Stutsman CACM july 2011 | vol. 54 | no. 7 remark: With scalable high-performance storage entirely in DRAM, RAMCloud will enable a new breed of data-intensive applications. 1 RAMCloud Overview 2 Motivation the two styles of applications in Figure 1. 2.1 Scalable storage for existing applications. NoSQL 2.2 Technology trends. 2.3 Research Challenges The case for RAMCloud.pdf
个人分类: Hardware|3875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关于对2011年度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讲座教授人选进行公示的通知
pinjianlu 2012-9-3 12:48
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A04_gggs/201207/140059.html
个人分类: 科研随笔|1945 次阅读|0 个评论
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研究的自我认识:2011年度视点
zhengxuejun 2012-8-31 14:48
稿件采用通知(正刊) 郑学军 同志: 您的论文: 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研究的自我认识: 2011 年度视点 经本刊编辑部及专家评审,论文达到了出版的要求。本刊不收版面费,也不支付稿费,每篇文章赠送样刊 1 本。请您从速与编辑部联系并确认同意发表(电话或邮件均可) 。得到确认后,本刊将安排发表。 本刊已被清华知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及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数据库收录,如作者不同意文章被收录,请在回复此信息时向本刊声明(不影响在本刊的发表)。 如有疑问,请与本刊编辑部联系,电话:( 010 ) 62512296 《情报资料工作》编辑部 徐亚男 qingbaoziliao@263.net 2012 年 8 月 30 日 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研究的自我认识: 2011 年度视点 郑学军 李景凯 哈尔滨工业大学图书馆 150006 摘 要 2011 年图书馆学研究以及对 21 世纪 10 年的图书馆学研究的回顾,在内容上体现了图书馆学研究出现了新的态势。对于图书馆学研究对象、方法论、哲学基础、学科理论等基础理论方面的研究,由于在方法的选择、概念与理念、学科理论构建与学科史等方面的自我认识的路径不同,出现了相异的观点。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研究需要超越学科化和文献计量学的科学的自我认识。参考文献 78 。 关键词 图书馆学 基础理论 自我认识 分类号 G250.1 The Basic Theory of Library Science Self Knowledge : Viewpoint 2011 Zheng Xuejun, Li Jingkai Library of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ABSTRACT The library science research in 2011 and the review in the 21 st century 10 years, it reflected library science research new trend in the content. For the library science research object 、 methodology 、 philosophical basis 、 discipline theory of basic theory research, because of the different path self knowledge, it appeared different from point of view in the choice of methods 、 concepts and ideas 、 discipline theory construction and discipline history. basic theory of library science need scientific self knowledge beyond disciplinization and literature metrology. 78 refs. KEY WORDS Library science. Basic theory. Self knowledge. CLASS NUMBER G250.1 新世纪十年刚过去,对这十年图书馆学理论研究的梳理与回顾就已开始。 2011 年第六次全国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研讨会召开,吴慰慈先生在研讨会论文集序言中指出:论文中引用了大量研究文献,尤其是 21 世纪头 10 年的文献,在内容上体现了图书馆学研究出现了新的态势。 2011 年发表的图书馆学综述文章中,不仅依据论文引文,还采用全文转载 、专著出版 、博士学位论文 等数据实证分析了图书馆学研究的态势,年限也多限定在近 10 年 。选择 2011 年对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研究观点进行年度归纳具有一定的学术背景环境。 1. 图书馆学研究对象的认识 研究对象是一门科学的逻辑起点,明确研究对象是学科的首要问题 。确立和表述研究对象的原则要坚持特殊性,不能以所属事业领域来划分,不能等同于研究内容 。研究对象必须是独特的,以往探讨只是图书馆学研究对象的内容 ( 各种学说观点罗列 ) 和历史问题 ( 认识发展过程 ) ,是纵向厚度问题,忽视横向宽度问题,是在图书馆内部,还是在图书馆外部 。几种主流观点 ( 交流说、知识或知识资源说 ) 其实都是“图书馆”说的一部分,图书馆是研究范围不是研究对象,限定于“图书馆”是行不通的 。文章 也认为事业说、资源说仍局限在图书馆,知识组织说最接近确立研究对象的原则,将图书馆学、情报学、档案学三门学科放在信息资源管理流程中,图书馆学研究对象是面向信息检索的信息组织。其他表述还有,认为图书馆学研究对象是“文献知识” ,文章 提出的“公共信息流通说”是对其本人 1998 年提出观点的详解。 相对于微弱的研究对象的新表述,对主流学说的新认识显得很突出。第二代图书馆学人对图书馆学研究对象的研究最著名的是王云五先生的“要素说”、钱亚新先生的“本质说”,认为王云五“要素说”比杜、刘两位的要素说要早 。吴稌年认为“要素说”和“动静说”是中国近代图书馆学理论上的丰碑,但李小缘先生 1926 年提出的“动静说”长期被忽视,他的著名论文《藏书楼和公共图书馆》成为 20 世纪中国图书馆学对公共图书馆思想进行最为系统研究的论文之一,藏书楼是静的,图书馆是动的。文章对两种学说做了比较分析:两者都受到哲学家、教育家杜威的影响,并具有深厚的历史思想和当代哲学渊源。要素说是“群体学科”背景下发展起来的,历史来源以古希腊思想为主;动静说主要以社会教育学科背景为依据,其历史来源主要是道家思想,中国近代图书馆理论界两大著名学说都是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在图书馆界的应用与反映,要素说是哲学研究方法论,动静说是比较研究方法论 。 图书馆学研究对象被研究多年仍无法确定,似乎表现出图书馆理论发展一些后现代主义特征:对本质的否定,没有研究对象。文章 主张不是找各观点的缺陷来修正创立观点,这样最终也被商榷。研究对象不是不变的,是认识的发展过程,现进入知识管理的第四个阶段,这四个阶段都与知识相关,许多观点都隐含知识管理思想和理念,只是研究范围和角度不同,现又重新回到文献本身包含的知识、信息上,是一个否定之否定的轮回。也有说是由“非图书馆”说向“图书馆”说回归 。相反,“公共信息流通说”则表明不是将自己的注意力锁在图书馆内部,图书馆能生存和发展的动力来自图书馆外部而非自身 。对于探寻图书馆学研究对象的“对象”的新思路起点,文章 认为要引入主体性——人的视角,既注重客观存在、现实需求、学科水准,又注重人 ( 读者与馆员 ) 的实践感受,尤其注重对图书馆学研究对象的图书馆人的主观能动性和人文性的具体把握和不断反思。 在 10 余篇研究对象相关研究中引用的基础理论专著有:吴慰慈《图书馆学概论》和《图书馆学基础》、徐引篪《现代图书馆学理论》、王子舟《图书馆学基础教程》和《图书馆学是什么》、黄宗忠《图书馆学导论》、金恩晖《图书馆学引论》等,尤其是《图书馆学概论》被引最多,涉及 1985 、 2002 和 2008 三个版本。在 216 篇总引文中有关“研究对象”的引文 43 篇 (1 篇博客 ) ,引文跨度从 1957 年有 50 余年,最早的引文是周文骏先生 1957 年发表在《学术月刊》的“我国图书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管见”和黄宗忠先生 1960 年的“关于图书馆学的对象与任务”,均被引 2 次。 1985 年黄宗忠续写了“关于图书馆学研究对象的再探讨”; 90 年代的引文 9 篇,近 10 年的引文 28 篇;引用较多的杂志是《中国图书馆学报》 7 篇,《大学图书馆学报》、《图书馆》、《图书馆论坛》和《图书馆学研究》各 4 篇;被引较多的作者是马恒通 5 篇 6 次、黄宗忠 3 篇 5 次,单篇被引最多的是周九常发表在《中国图书馆学报》的“图书馆学对象研究的审问与批判”,被引 3 次。 2. 方法论与方法的认识 2.1 方法论的认识 刘伟分别从方法论和方法体系方面梳理了 21 世纪体系结构和研究方法的新发展。指出近 10 年图书馆学在方法体系结构上创新很少,过程说、三维立体说,基于知识资源论的定量定性说和信息资源论等是几个创新性的方法体系。他构想的 21 世纪图书馆学研究方法体系包括:思维方法、实证法、现代科学法和专门研究方法 。对于近 10 年研究方法的新发展,他依据“层次说”做了分析,认为运用哲学方法对特定对象进行分析不多,但新兴的哲学方法异军突起:信息哲学方法、本体论方法;近 10 年在一般研究方法上的新发展有:模糊数学方法用于信息检索和服务质量的评价。引入的主要研究方法有内容分析法、社会网络分析法、系统综合法、关键事件技术、实证研究法、案例研究法、矩阵思考法、情景分析法等。专门方法中,非交互文献的知识发现法上升为图书情报的又一专门方法,李勇还在目前非相关文献知识发现的开放式发现模式的基础上对三阶知识发现方法作了探讨。存在的问题是缺乏实证和针对网络化的研究方法,在引进上,国外较成熟的方法没有及时引进和广泛应用,如扎根理论、民族志方法和话语分析法 ——这些多为定性方法。 近 10 年方法论研究一是关于方法的划分,二是对专门方法的确认,未跳出 20 世纪的框框,创新仅体现在方法划分的标准上以及专门方法的增加上。从思维方式上看“层次说”,哲学方法是思维方法,本身就是方法论,不应是方法论体系中的一个层次,“图书馆学方法论”提法不妥,“图书馆学研究法”更为科学,它分为图书馆理论研究法和工作方法 。 梁灿兴指出,哲学能给具体学科提供的主要是跟价值观有关的认识框架。现代哲学的领域,实际上只剩下以逻辑和价值观为核心的少数领域,比如现象学方法,归根结底是为提供不同的价值服务的,图书馆学基础理论习惯将哲学归入方法论中,于理不通 。 解释法对方法论的理解与传统科学有很大不同,理解先于方法,方法是理解之后的事情。传统的观念是方法先于理解,它立足于一个错误前提上,即方法是能与个人主体分离的公共工具。解释学对方法观念的最大改变和贡献是:方法是理解和解释过的东西,没有脱离个人理解的方法,方法总是个人性的方法,每个人的理解是从主体的“前理解”开始。解释学理论对引进新的哲学方法有重要启示,首先,不可能到新理论中剥离出所谓的公用工具——方法,其次,在阅读和研究新哲学理论中,要不断对比反省我们“前理解”中的传统观念,才可能形成个人性的新的哲学方法。文章 认为虽然尝试解释学、谱系学新方法,但没有方法论的突破。解释学和谱系学是新的哲学理论。解释学分两种:本体论解释学 ( 哲学解释学 ) 是反对方法论的、方法论解释学被批判是脱离解释学本体论,两种解释学是相互对立的。而福柯谱系学与中国的谱系学在方法论上也是相反的,谱系学反对历史发展的连续性和目的性,它的真实任务是关注局部以对抗整体性统一的理论,是共时性研究,中国的谱系学建立一种逻辑的连续性,是历时性的研究。 邱景华分析说波普尔“世界 3 ”引起的大争论近期影响是一元论“三层次说”成为方法论的权威理论;远期影响是在以后很长一段时间哲学方法的研究和引进基本停滞了,而另外两个层次,一般方法和专门方法却较快发展。从哲学层面讲,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三位一体,知识论从属认识论,在图书情报学理论研究进程中,可观察到认识论比方法论更重要,即知识论比方法论更重要,方法论向知识论转移 。 在有关方法论引文中,王崇德在学术史上的影响延续至今。 2000 年以前的引文有 1 篇就是 1988 年王崇德的文章。在引用的著作中也包含王崇德《图书情报学方法论》,其他引用的方法论研究专著有:赵云龙《图书馆学研究与方法》、张寒生《当代图书情报学方法论研究》、李怀祖《管理研究方法论》、台湾张绍勋《研究方法》和吴彭鹏翻译的布特《图书馆学研究方法》等。其他是引用图书馆学基础理论著作中的方法论论述,如吴慰慈《图书馆学概论》和《图书馆学基础》、倪波《理论图书馆学》、谭迪昭《图书馆学概论》、宓浩《图书馆学原理》、黄宗忠《图书馆学导论》和于良芝《图书馆学导论》等。 2.2 方法的选择 傅正认为,方法论研究的根本目的是为图书馆学研究提供各种方法上的保证。刘伟认为,方法论研究的核心是专门方法的建立。近年图书馆学界兴起了一股反思研究方法的小热潮,焦点是实证方法。其实是针对理论与实践、国际化和本土化、科学与人文、定量与定性诸多关系问题的方法选择。 定量研究是现代科学研究方法的一个特点,科学的根本特征是实证的方法,有“方法是科学的灵魂”之说。实证方法应用从 2007 年开始快速上升。实证研究方法根植于实证主义的认识论。叶飞对实证研究方法在图书馆学中的应用情况做了分析 。徐建华试图从实证研究角度验证一个假设:是否通过科学方法的导入使图书馆学研究有实质性变化,认为图书馆学低水平发展核心问题是科学精神的缺失,学科发展需要思辨,并以“ D-7 流程控制法”为样本提出规范实证研究,认为大规模推行规范化实证研究的时机已成熟 。另有观点指出,实证研究的缺失并不是实证研究本身出了问题,根源不在实证的数量或方法,理论与实证是科学研究中互相联系的两个阶段,却误解为两个对立的对手,其实只是在科学研究中研究的起点不同,一个是探索性,一个是验证性研究而已,实证缺乏理论,对理论的应用不够,对数据描述多,对规律总结少 。 面向科学或学科的方法论研究,反映了科学或学科视野一直是方法选择的第一依据。李满花呼吁应面向问题来进行方法选择。实证适用于类似自然科学那样具有确定性的问题,专门方法适用于单纯图书馆学学科的专业问题。在图书馆学研究中,问题比方法具有根本优先性,选择何种方法,要视问题的性质而定。问题决定方法,图书馆学研究即面临人的问题又面临物的问题,既要对图书馆性质和行为等现实问题做出回应又要面向未来理想图书馆蓝图的勾勒,需要针对不同的问题选择不同方法 。张艳芳则认为方法选取和使用应源于研究主题的性质,本土化需要规范的定性研究,定性研究更适合理论构建,适合于本土研究。扎根理论是本土化研究的新视角 。扎根理论、行动研究法、叙事研究等新方法的引进都属于定性研究方法。 扎根理论方法最显著的特点主要强调发展理论,其理论来源之一是实用主义,扎根理论的一个基本理论前提是任何理论都有经验事实做依据,主张从资料中发现和发展理论,资料反映了当事人的经验,从被研究者的视角出发对研究对象进行解释,在研究者与被研究者互动过程中达到“融合”。 行动研究法是将科学研究者与实际工作者之智慧与能力结合起来以解决某一事实的一种定性研究法,起源于教育领域。图书情报领域应用仅在国外和台湾地区有少量文献报道,该方法受到高校图书馆的青睐,与教育领域不同,图书情报领域往往是行动者和研究者共同合作,寻求各方有用的信息和证据,通过科研途径解决实践问题,促进馆员与研究者、馆员与读者的交流与合作,促进实践与研究的融合 。 叙事研究是通过描述个体图书馆生活,搜集和讲述个体图书馆故事,在解构和重构图书馆叙事材料的过程中对个人行为和经验建构获得解释性理解的一种活动。叙事即讲故事,叙事最初是语言学和文学等领域使用的表现手法,它也是一种认知方式。 20 世纪 50 年代现象学、解释学相关理论被引进叙事研究中,其研究方法更加成熟。叙事研究是质的研究中的一种具体方法,强调叙事者的主体性。图书馆学不应只面向工作对象——物的研究,应同时关注人 ( 读者与馆员 ) 的研究。 人类存在两种不同认知模式和思想模式,范式性认知倚重科学逻辑,叙事性认知通过故事来认知。与此对应的是两种不同的研究方法:量的和质的研究 。 实证主义的认识论认为外部世界是一个客观存在,研究者可以站在研究对象外以客观中立的价值标准观察与描述研究对象 。而解释法对方法论的理解却认为不可能到新理论中剥离出所谓的公用工具——方法,方法总是个人性的方法。而定性研究者最大的学术旨趣是对本体的追问,它是图书馆学定性研究的一个特点 。 文章 说图书馆学习惯称定性研究为理论研究或图书馆哲学。相对主义者总是从“技术”角度来理解定性研究;科学主义者把科学视为最高价值取向,把科学当做至高无上的神物来崇拜。后现代主义、相对主义、科学主义是图书馆学定性研究趣味的敌人,科学主义是第一敌人。叙事研究在当时学术研究实证化的取向中曾受到抑制, 80 年代后现代主义盛行,叙事研究才受到重视 。 具体的定量研究范式,如实证主义方法等,实质是数学在社会科学研究中的应用,但这些范式不是万能的,要认识到科学或定量研究在图书馆学研究中是有局限性的 。对定性研究的误解主要是它的主观性,但片面夸大主观性,就相当于否认了社会科学研究的科学性 。任何绝对化都是不妥的,哲学并没有提供实证的方法,只是提供实证的价值观。数学方法代替逻辑和哲学方法不妥,不能用实证代替科学性的判断。不同研究方法适用于不用研究领域,主张加强定性与定量研究的结合 。 科学性的判断引发范式情结。范式实质上是知识分类的另一种表述。图书馆学人有较浓“范式”情结,较淡的定性研究阐释模型情结。学术界误认为定性研究无范式,无“技术”而言,阐释无章可循,更无模型可讲。陈业奎总结了四种定性研究的阐释模型:从抽象到具体模型、形式逻辑的概念关系模型、哲学辩证关系模型、分析综合模型。理性的定性研究成果也应成为图书馆学的硬科学 。定性研究真正形成操作体系、影响广泛的有五种类型:传记研究、现象学研究、民族志研究、扎根理论和个案研究。扎根理论被视为定性研究方法中最科学的一种方法 。 图书馆学中定性研究面临生存与发展问题,其作用不应盲目扩大,也不应被整体否定。 3. 概念、理念与哲学基础 3.1 概念与理念 理论必须借助概念来阐释其所揭示的社会现象,社会学理论的本质就是一系列抽象概念及其建构,概念是理论的基本元素,理论发展在很多程度上依赖于概念的发展,一方面是原有概念内涵和外延的扩展和变化,另一方面是新概念的创造和使用 。 从图书馆学范畴体系讲,它是由图书馆学理论的基本概念组成的一个有机联系整体,就图书馆学而言,其范畴体系只是逻辑体系的具体化,逻辑终点是图书馆学整个概念体系的终极范畴 ( 相对意义上的 ) 。刘慈恒认为现有图书馆学理论中有特色的学科概念偏少,理论研究首先要构建起精确的概念体系,保证推理和验证 ,图书馆学理论研究科学化的问题之一是移植的简单化概念搬运。 图书馆学繁荣最直观的表现是新概念的大量诞生和广泛应用,高频词汇构成了基本概念群,人文关怀、图书馆精神、图书馆制度、图书馆权利等成为 21 世纪开局 10 年具有破冰意义的重要概念。免费服务、开放存取、图书馆 2.0 、图书馆法等新概念则源于道德指向下图书馆日益理性的实践活动,成为联接实践与理念的纽带,特别是与“免费服务”相关的概念,是新概念中具有理念与实践高度统一,并上升到国家政策局面的独特概念。 虽然没有以前“知识”、“信息”那样的概念讨论,也没有“可获得性”学科概念的探索,但也看到了个别概念的讨论,如相对于信息素养象征着更高能力层次的新术语“信息通晓” 。新的认识主要表现在概念生成机理的研究和概念与理念的分析上,前者如王平通过对现有“信息”概念的解构,指出“信息”概念化路径从本体到相关性的转移,在此基础上提出信息是在话语、情景和认知三大路径被建构的 。金胜勇认为科学概念是由专业术语表达的,专业术语的生成主要有转译型、移植型、概念揭示型三种生成机制,并从科学性、稳定性、习惯性等方面比较分析了三种生成机制的优缺点 。 后者对概念、观念和理念有不同的理解。如有观点认为:我国图书馆学研究无论是人文层面的图书馆精神、图书馆职业道德,还是比较偏重技术的数字图书馆、复合图书馆、图书馆 2.0 等都属于规范性研究,都是依据某种观念或技术力量着力于理想图书馆的塑造 。也有观点认为:观念经过理性思维与升华后导致“观念的变革”,进而形成图书馆理念,基于“人性善”或“人性恶”可提出“用户永远是正确的”或“用户永远是错误的”相反观点 。 于良芝认为理论与研究不等同,研究结果不是只有理论一种形态,研究活动可产生理念、理论、技术 ( 含方法 ) 和解决问题方案 ,理念或理论只有转化为智慧才会影响实践。刘慈恒在论及非科学化现象时提出科学与伦理、真理与价值问题,认为研究观念而非概念的理论研究者,把国外的图书馆理念作为价值杠杆。科学理论讲究概念的界定。“用户永远是正确的”作为职业伦理是可以的,把伦理问题当科学问题是错误的。文献 针对“图书馆学研究观念而非概念”的提法分析认为,观念是宏观的、抽象的;概念是微观的、具象的。图书馆精神、图书馆核心价值观、免费服务等都是内涵极为丰富的概念,本身就具有观念的性质,单纯从理论研究者角度看,各有各的价值取向。文献 从认识论层面论述为:理念是一个哲学概念,是理论化、系统化了的,具有相对稳定性和延续性的认识、理想和观念体系。图书馆理念是指图书馆的理性认识,追求及所持的图书馆哲学观念或观点,包括图书馆价值观等,是图书馆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或理论基础。图书馆理念可从方法论层面 ( 管理层面 ) ,如人本管理、绩效管理理念等来认识,和从认识论层面,如平等服务、知识自由、社会包容理念等来认识。 3.2 原理与教材 2011 年是阮冈纳赞《图书馆学五定律》发表 80 周年。范丽娟总结了新世纪以来国内研究“图书馆学五定律”的进展 。五定律可说是图书馆学原理领域中开创性的成果,影响了图书馆几代人的思想,阮氏五定律是一个发展的概念,比较 20 世纪 30 年代与 Web2.0 时代的环境差异,“数字鸿沟”问题突显,越是符合第三定律的便捷要求,越是违背第二定律的平等精神,很难调和,是当代图书馆职业面临的一大困境,国外也讨论了长尾理论与阮冈纳赞五定律中第二、三定律的关系。认为以国外为代表的几种五定律版本是对阮氏五定律的继承,我国一批有影响的图书馆学研究者先后从不同角度拓展了阮氏五定律,形成了一批定理与原理:如程焕文信息共享四定理、梁灿兴可获得性原理、周五常五原理、黄俊贵五原理及黄宗忠十原理等。 原理的阐述与教材出版息息相关,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本图书馆学原理的基础理论教材是 1981 年北京大学和武汉大学合编的《图书馆学基础》, 2011 年也适逢出版 30 周年。新世纪出版的图书馆学基础理论教材是在《图书馆学基础》上的创新和发展,且理论色彩更浓厚、个性化更突出、更注重现代图书馆理念和职业精神两个理论研究核心的论述 。 20 世纪 80 年代代表性教材有倪波《理论图书馆学》、黄宗忠《图书馆学导论》、宓浩《图书馆学原理》和吴慰慈《图书馆学概念》 1985 版,新世纪代表性教材有于良芝《图书馆学导论》、王子舟《图书馆学基础教程》、蒋永福《图书馆学通论》和吴慰慈《图书馆学概念》 2002 版和《图书馆学基础》 2004 版等。 从基础理论研究图书引用情况也可看出以上教材引用较多,国外的著作主要引用 1986 年谢拉《图书馆学引论》中译本。周余娇关注了巴特勒《图书馆学导论》在中国的首次译介,发现这篇被忽视的译文对于廓清我国图书馆学界对美国“芝加哥学派”的认识有重要意义,也惊醒我们要重视学术著作的传承问题。芝加哥学派代表人物巴特勒 1933 年出版的《图书馆学导论》是他的经典代表作,对图书馆的性质和研究对象等提出独特的见解。美国另一位著名图书馆学家谢拉评论该书是图书馆学思想发展的真正里程碑。 1936 年,即出版 3 年后,我国李永安就作了及时译介“图书馆学问题”,原著者译为卜特勒 (Butler) ,这将我国学人对“芝加哥学派”的认识向前推进 10 年 。 而张大英则逐章介绍了《图书馆学导论》的主要内容及思想 ,虽然巴特勒并没有明确阐明图书馆学有哪些原理,但其贡献是首次将社会学、心理学、历史学的理论和方法引入图书馆学,以对现代科学性质的探讨作为认识图书馆学的基础和依据,试图构建科学的图书馆学体系,揭示了图书馆是将社会记忆转移到人们意识之中的一种社会机构这一本质功能。其缺陷是他认为图书馆学应是精确的方法和实证的知识,没有把人文因素纳入图书馆学研究范围内。巴特勒在二、三章的社会学、心理学问题论述中都涉及阅读,但对阅读的审美需求和对个人精神生活的效果等问题采取了回避态度。后来他也意识到这一点,发现它太过定量和科学化了,迷失在实用主义的简单中。 两篇文章共同引用了 3 位作者的文献,但其中张大英引用范凡的是“芝加哥学派的阅读研究”,周余娇作为北京大学 90 级博士生引用的是范凡 08 年北京大学博士论文“民国时期图书馆学著作出版与学术传承”,范凡发现李永安的译文比周余娇还早。 3.3 哲学基础 图书馆学寻求元哲学的解读有两方面,其一是哲学方法论的应用,这仅是一种思维活动方式,与研究内容无关,是范式和方法;其二是寻求理论依据 。梁灿兴认为本学科的哲学基础研究经历两代:辩证唯物主义及唯物辩证法、客观知识论。辩证法根本特征是辩证,是语言上的认识;科学的根本特征是实证,要求事实与结论的契合,是两条不同的研究路径。虽然互联网的兴盛被视为“世界 3 ”理论的预见之一,但直接使用客观知识作为图书馆学的哲学基础是不合适的。图书馆价值探讨的则是图书馆对于社会的意义,图书馆价值的哲学基础是产生图书馆价值 ( 知识自由、平等服务等 ) 现象的基础,图书馆价值的哲学基础应蕴含于图书馆现象的哲学基础之中,提出“公共交流理论”是图书馆学的哲学基础,也是图书馆价值的哲学基础 。 张福学 2003 年提出信息哲学可成为图书情报学的理论基础。信息哲学是图书情报领域产生的第三种形态的哲学理论。信息哲学在 21 世纪前 10 年发展迅速,许亮认为图书馆哲学不同于基础理论,图书馆哲学应属于科学技术哲学,是一门应用哲学。 21 世纪研究轴心从图书馆向信息转移,信息时代的图书馆哲学应紧跟哲学的“信息转向”,从信息哲学角度重新思考图书馆哲学内涵 。图书情报范式由图书馆服务范式向信息范式转换,图书馆哲学应改变旧有范式和研究方法,把关注重点从图书馆本质的讨论转向对信息本质的考察——转向信息哲学。 近年在定义图书馆哲学上,于鸣镝归纳为五种:理论基础说、基础理论说、三层次说、现象本质说、根本问题说,共同点是认为图书馆实践活动与哲学有直接的关系。丁国顺认为就方法论而言,哲学的应用是直接的;在理论诉求上哲学与图书馆实践活动没有直接的关系,其关系是以信息科学为中介的,关联只能是间接的。图书馆学以信息科学为理论平台,信息科学通过信息哲学连接哲学。信息哲学认为信息是客体与主体结合的产物,图书馆两者的结合即产生了社会公共信息的流通。图书馆本质问题就由信息哲学来阐释,而图书馆价值问题首先要阐释图书馆活动中的各种价值关系问题,图书馆活动中价值实现的过程是客体主体化、主体客体化过程,面对这样一种价值关系探索,对于尚处初创阶段的信息哲学是无能为力的,只能通过元哲学搭建的理论平台求助于价值哲学 。 关于本体论的 3 篇论述来自熊伟,他在谱系分析基础上引入“广义本体论”分析框架,解读图书馆的独特本质是“人类永久记忆客观知识精华的社会机制” 。他引入图书馆学“核心论域”的概念来转变思维方式,从“客观知识本体论”视域的转向提出重建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的一个思想提纲 ,指出核心论域有图书馆理论形态和实践形态上的两种基本指称,设定核心论域就是建立起图书馆运动的独特价值目标体系,探索建立专属智慧科学,致力寻求“计算之智”与“本体之慧”,基本任务是揭示图书馆从知识服务走向智慧服务的工作规律:转知成识、转识成智、转智成慧,完成知识发现、智能呈现、智慧涌现三个能力层次的客观知识关联任务 。 在 21 世纪的第一个十年,后现代主义哲学思维和方法对中国图书情报学影响明显。陈立华两篇论述引文均为 2-3 篇,第一篇引文均为伊格尔顿的《后现代主义幻想》这本译著,也都以蒋永福教授“后现代图书馆学的理论品格”为结语。蒋永福是“后现代图书馆学”的最早命名者。邱景华在 3 篇论述中均提及误读问题,自然也是围绕蒋永福的论述。 陈立华先是就后现代主义理论学说对现代图书馆学实践论的影响作了说明,对于后现代主义者来说,真理来源于实践是一种幻想,“真”仅是表面上对真理和实践的主观联想,具体到图书馆学,实践的意义基本上已不存在,人们只能从主观上对图书馆化的实践论作出随意的评价,后现代对事物的研究是依据个人价值观的标准来判别是非的,并认为本土化与后现代图书馆学思想在权利话语方面存在共生的土壤 ;其后是就詹姆逊的后现代主义理论对图书馆学价值取向的作用作了阐述:詹姆逊的后现代主义理论中始终保持着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即马克思主义批判的方法论。詹姆逊强调对实践论的抛弃,建立主观的想象思维理论。詹姆逊的批判论不能算是纯后现代主义,他试图通过思维逻辑重组把图书馆学引向一条平衡于现代和后现代之间的道路 。 邱景华从哲学解释学角度对福柯把现代性理解为一种“态度”,而不是一个“历史时期”,作为沿袭的思路,把后现代也理解为一种“态度”, 而不是一个“历史时期”。福柯谱系学强调非连续性,“前现代—现代—后现代”这种把历史说成线性进化论的观点是福柯否定的。所谓态度指的是“与当代现实联系的模式;一种由特定人群所作的自愿选择;最后,一种思想和感觉的方式,也是一种行为和举止的方式 …… 无疑,它有点像希腊人所称的社会的精神气质”。基于此,认为是存在误读的,并以国内后现代主义,特别是解构主义研究最有成果影响最大的郑敏先生为例指出,后现代主义最重要学说有德里达的解构主义、福柯的考古学 / 谱系学、德国的哲学解释学。解构主义是后现代主义的根本性理论,核心是无中心论、非整体论,否定二元对抗,方法是多元与非线性 。刘慈恒认为:后现代主义一个优点是多元化,指出理论构建的主观性质,对传统科学只见物不见人的批判也是中肯的 。 4. 学科理论的认识 4.1 学科理论与构建 一门学科 通常会在三种意义上理解和规范这门学科,即知识 (knowledge) 意义上的科学,科学 (science) 意义上的学科和学科 (-ology) 意义上的科学。 刘慈恒指出科学、学科、专业三个概念各有侧重,科学内涵侧重知识本身,科学理论对应的概念框架是科学理论体系;学科内涵侧重对科学的划分;专业很大程度上是管理的产物,与专业研究对应的概念框架是职业规训纲要。图书馆学理论构建面向科学的理论体系远比面向职业的理论体系要全面深刻得多。 20 世纪 80 年代《图书馆学基础》出版为分水岭,之前为“经验图书馆学”,之后为“理论图书馆学”,这是学科角度的划分,不是科学的角度 。 张金国认为图书馆学是一门学科,要慎提“科学”。“科学”与“学科”在内涵和理论与现实关系的价值取向上差别很大。图书馆学是一门特殊的人文学科,而不是人文“科学”。突出的是一种“学科”意义上的价值、理念和精神主张,用以更有针对性更有效果地指导实践 。 刘慈恒认为综合性学科包含基础理论和应用理论两次层次。我国除信息组织理论、文献资源建设理论、文献计量理论外,应用理论并不多。有效可靠的应用理论是解决理论与实践脱节问题的关键。这方面可借鉴默顿社会学“中层理论”。中层理论以事实经验为基础来解释各种现象,能融入不同的理论体系和理论研究方法论。实证可形成作为科学结论的知识,但知识并非理论。理论是系统化知识,理论形成需主观建构。“中层理论”方法主要的逻辑方法是归纳法。董基娜基于“应用研究对于图书馆学而言可称为事业理论研究”的观点,谈了构建应用图书馆学体系、应用图书馆学与基础理论关系等问题的看法 。 黄斌认为学科基本理论是最本质和基础性的原理和概念。在理论体系中图书馆学基本理论是主体,发展图书馆学理论、比较图书馆学理论和宏观图书馆学理论是支撑,图书馆学理论研究方法是手段。应用图书馆学理论是基本理论的具体化,是联系图书馆学基本理论与图书馆工作实践的桥梁,直接指导图书馆工作实践 。实践与理论不对应的矛盾表现在:电子资源知识组织和检索、资源整合都缺乏理论指导。理论与实证如何联系在一起?文章 认为争论源于演绎、归纳能力不足,忽视科学研究的完整性和连续性,表现最为明显的就是对专门技术的热衷,过分迷恋先进的技术概念,印证了缺乏理论指导。云计算或 Web2.0 技术概念基本上脱胎于分布式和交互这样的理论中。 对于学科理论的构建,黄斌观点是建构以读者为核心的图书馆学。刘慈恒着眼于理论研究未来的发展,指出信息技术的盲目崇拜使图书馆学出现单向度发展的倾向,他借用莱德福德观点“图书馆学的目标是使读者和作者自由建构自己的知识,而不是理解外界强加的知识排序”。于良芝也借用德尔文“意义建构”理论阐述:信息的利用过程不是信息接受者按预设方式“解码”信息,提取意义的过程,而是信息利用者解释、赋予意义的过程。刘慈恒认为今后图书馆学理论应围绕用户来构建,不能单纯以文献、知识、信息资源为理论的逻辑起点 。 在图书馆学科研究中,人文体现于价值层面,技术是为实现这种价值所采用的方法和手段,属于两个层次的概念。人文与技术的此消彼长所暴露的问题便是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研究比较薄弱。信息技术是图书馆学发展的新增长点,技术为图书馆学研究提供更多实证的空间。技术至少有两个维度:科学的和人文的,文章 提出构建人文技术。人文技术是以人文科学为根据而建构起来的技术,图书馆人文技术是以科学的人文思想与理论为依据,以建设人文关怀的图书馆而构建起来的技术,根据人的认识来展开技术建构。 傅荣贤在文化观视野上,从技术维度角度指出,所有的工具技术都体现了人的目标、意义和价值。根据馆员主体的不同定位,图书馆技术完全可以导致大异其趣的设计。图书馆学要从本体论高度掌控技术的根本取向;而就理论维度而言,图书馆学的学科取向是从客观知识之学到文化之学。主体移入和价值关涉应成为其基本学科特征。图书馆将从单纯客观知识传递转向包含客观知识在内的文化传承,从而促进人与文化的双重建构,图书馆学则要揭示双重建构原理和可能路径 。 学科论是图书馆学研究自身的学问,学科论要对学科形成发展及影响因素、学科本质及构成要素、学科的价值及意义等基本理论问题进行研究,主要任务是对图书馆学的结构与学科体系的研究。王宏鑫提出了“地球结构”的学科体系图:核心价值观是“地球”自转轴心,以共时结构为经、历时结构为纬,学科对象为核心,现象学层次为地核,元学层次为地幔,方法学层次为地壳,以理论、方法、应用研究为三维坐标。这是一种“他律性”和“自律性”双律性发生结构,其层次结构是学科对象层次 ( 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 ) 形成学科内容层次 ( 现象学、元学、方法学 ) 。 于良芝表述理论的价值在于同时承担创新知识体系和参与解决实践问题的双重任务,用单一实践标准判断研究成果的价值不合适。当研究的目标是创新知识体系时,国际化为主要取向;支持决策或实践界对复杂问题的解决,本土化为主要取向 。张玲从图书馆学本土化概念、特征、研究目的、研究者的主体意识和基本内容,总结分析了本土化与国际化、理论性与实践性、本土化命题的真伪等关系 。我们既可从本土化视角看待理论方法,如扎根理论,也可从传统文化传承所带有的本土化意蕴来构建理论,如基于儒家思想对图书馆核心价值的研究 。价值在哲学领域不是一个纯粹的概念,而是一种关系范畴。 4.2 学科属性与学科史 服务是贯穿图书馆发展的主线,是图书馆的核心价值所在,图书馆服务活动本身就是具有服务科学、管理与工程 ( 简称服务科学 ) 的属性。因此王培林对图书馆引入服务科学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 :服务科学强调跨学科性,图书馆服务是借助于多学科优势建立的现代服务业的一个分支。图书馆服务具有内在多学科性,学科间知识的结合与碰撞有利于推动图书馆服务的发展,服务科学的产生也是为服务领域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图书馆学研究范式的改变一直没有突破原有的学科属性。依据不同的研究范式可将科学分为形式科学、解释科学和设计科学。管理学与信息技术更多影响了图书馆学从解释科学范式转向设计科学范式。设计科学是以技术为基础的,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以实用价值为评价标准。设计科学不仅联系科学与人文,具有实践指向,也培养了评价文化。图书馆战略规划研究、数字图书馆系统分析设计、面向领域的本体设计、信息构建与共享空间等都体现了图书馆的设计科学属性 。 袁百成延伸了图书馆预测学理论,提出图书馆决策学论纲。图书馆决策学是图书馆学与决策学的一门交叉学科,同时也是图书馆预测学的延伸学科,主要内容为资源决策学、行为决策学、发展决策学等三个方面,简单地为“图书馆决策学”建立了学科体系 。 在图书馆学发展方向上,武旭指出,与展望未来的预测相比,历史回顾研究中的力作更瞩目 。刘宇总结说构建学科认同的两个基本方式 ,一种是学科史的构建,另一种是思辨性的学科理论构建,常用的研究路径有四种:一是书籍史研究;二是思想史研究,这是图书馆学史的主流路径;从图书馆学人出发描绘图书馆学思想历程是图书馆学史第三种研究策略, 2011 年主要论述有对刘国钧和杜定友图书馆学思想的比较研究 、张琪玉情报语言学思想研究 、周文俊史学研究精神 、美国国会图书馆馆长斯波福德思想研究 等,尹吉星对第二代学人图书馆学思想研究作了综述 。第二代学人严文郁称民国 7-26 年 (1918-1937) 是图书馆学发展最迅速的时期。 2011 年对这一历史时期的图书馆学研究包括:刘亮 和范凡 对该时期图书馆学的研究整体上的概括,郑锦怀对谭卓垣 、戴志骞 、查修 的介绍;吴稌年对金敏甫 ;潘梅对袁同礼 的介绍,所研究的这些图书馆学人基本属于这一时期的人物;第四种研究策略是从组织机构入手,如彭敏惠对文华图专的研究 。 刘宇提出了学科认同的新路径:学科制度视角。一个学科的整体发展,不仅意味学术思想、理论的发展,也并非是职业化的事业发展史。学科发展史是学科思想史和学科制度史的双重动态史的综合,学科制度史又由学科制度精神和结构研究构成,应从学科制度史角度重构学术史。图书馆学学科建设和发展需要关注学科文化的形成。学科的自我认同在于学术共同体、学科视野和学科边界两方面;他者认同在于跨学科交流 ( 知识谱系中位置 ) 、跨文化交流 ( 本土化与国际化 ) 两方面;而社会认同在于理论与实践的互动、图书馆的社会价值分析 。 龚蛟腾在对我国古代图书馆学学理反思中总结了古代图书馆学的理论成就。中国古代图书馆学主要表现为基于校雠学说的文献学学科群。古代图书馆承担了知识传播和文化传承的重要职责,文献成为文化最重要的载体,中国文化史、思想史与学术史都离不开古代图书馆所藏典籍,不能忽视古代有关文献管理的学术思想 。刘和文对清初著名文献学家张潮“注重文献学思想运用与研究相结合,以‘西学’研‘国学’的西学中用方法”的研究体现了对文献学思想的重视 。显示出中国古代图书馆学深层的本体论。中国古代图书馆学研究应从学科角度为传统文化类型和特征提供独一无二的解释。我国古代图书馆学学术思想既是世界图书馆学多元化的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图书馆学本土化发展的母体基础 。 “很少有学者将学理的应然与实践的实然进行反思与辩证”袁月分析说,传统的图书馆史观强调时间的连续性及事件的因果性,将图书馆发展叙述为简单的线性模式。大部分图书馆学者在研究图书馆发展史中都是按思想史的方法,而福柯的知识考古学是一种典型的后现代思想,强调历史的断裂性、事物的复杂性,它不是一种思想史的回顾,以给近日的成就以依据,更不是为图书馆的发展规划路线以预示。图书馆知识考古学所要确定的不是历程、规律,而是关注图书馆本身 。 结语 无论是总结 2011 年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研究的现状,还是回顾新世纪十年的学术史,各种图书馆学范式都各有长处和局限,研究中国图书馆学也要看到其复杂性,是中国图书馆事业的复杂性推动了中国图书馆学研究范式的发展 。但范式是源于科学性的判断,范式性认知倚重的是科学逻辑。对科学进行自我认识的科学学也几乎是自然科学学,对于人文社会科学的自我认识缺乏研究。 中国式学术文化特征的学科情结与图书馆学研究的范式情结是从学科学和科学化视角,从“哲学”和“科学”两个路径进行学科分析和学理反思。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研究需要超越学科化和文献计量学的科学的自我认识。 参考文献: 王萃 . 对《新华文摘》 (1979-2009 年)全文转载的图书馆学论文的统计与分析 . 大学图书馆学报, 2011(5) : 93-97 , 7 高俊宽 . 新世纪图书馆学基础理论教材的特色与创新——纪念《图书馆学基础》出版 30 周年 . 情报资料工作, 2011(4) : 45-48 新世纪十年图书馆学研究方向探析——基于图书馆学博士学位论文统计数据的生成 // 刘慈恒,张久珍 . 图书馆学理论的使命与担当:第六次全国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研讨会论文集 . 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2011.12 武旭,李娜 . 图书馆学理论研究简析 (2000-2010 年 ) // 刘慈恒,张久珍 . 图书馆学理论的使命与担当:第六次全国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研讨会论文集 . 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2011.12 : 24-35 信息哲学与信息时代的图书馆学哲学——新世纪 10 年我国图书馆哲学研究进展回顾与展望 // 刘慈恒,张久珍 . 图书馆学理论的使命与担当:第六次全国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研讨会论文集 . 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2011.12 黄立冬 . 图书馆学研究对象与研究范围 . 图书馆杂志, 2011(5) : 2-5 金胜勇等 . 图书馆学情报学档案学:研究对象与学科关系 . 中国图书馆学报, 2011(6) ; 11-16 李迎春 . 论图书馆学研究对象的“对象”:宽度问题 . 图书馆学研究, 2011(5) : 13-17 丁国顺 . 再论图书馆学研究对象 . 图书馆学研究, 2011(7) : 2-4 尹吉星,邓小昭 . 关于第二代学人图书馆学思想研究综述 . 图书馆, 2011(6) : 67-71 吴稌年 . “要素说”与“动静说”之比较 . 图书馆, 2011(1) : 34-36,42 梁丽君 . 基于知识管理视角的图书馆学研究对象分析 . 图书馆学研究, 2011(1) : 2-4 , 58 刘伟 .21 世纪图书馆学研究方法体系评述 .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2011(1) : 22-27 刘伟 .21 世纪我国图书情报学方法论研究综述 . 图书馆, 2011(3) : 68-73 傅正 . 从思维方式角度对图书馆学方法论研究的思考——兼评“层次说” // 刘慈恒,张久珍 . 图书馆学理论的使命与担当:第六次全国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研讨会论文集 . 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2011.12 : 82-87 梁灿兴 . 从图书馆学的哲学基础到图书馆价值的哲学基础 // 刘慈恒,张久珍 . 图书馆学理论的使命与担当:第六次全国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研讨会论文集 . 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2011.12 : 87-92 邱景华 . 图书馆学方法论研究中的解释学问题 . 图书馆, 2011(5) : 31-33 邱景华 . 哲学方法:图书情报学研究中的一个难题 . 图书馆杂志, 2011(1) : 2-6 叶飞 . 实证研究方法在图书馆学中的应用情况分析 .2011(11) : 4-8 徐建华,俞碧 . 规范化实证研究——图书馆学研究整体提升与发展的重要路径 // 刘慈恒,张久珍 . 图书馆学理论的使命与担当:第六次全国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研讨会论文集 . 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2011.12 : 69-75 魏辅轶 . 对“中国图书馆学研究应该弘扬实证研究”的商榷 . 图书馆杂志, 2011(9) : 2-6 李满花 . 面向问题的方法选择:论图书馆学研究方法的视野转向 . 情报资料工作, 2011(5) : 32-36 张艳芳 . 扎根理论:图书馆学本土化研究的新视角 . 图书馆杂志 2011(3) : 2-5 钟丽萍 . 行动研究法——促进图书情报专业实践与研究的融合 . 情报资料工作, 2011(2) : 19-22 刘阳 . 叙事研究——图书馆学研究的一种新方法 . 图书馆学研究, 2011(11) : 2-5 , 47 陈业奎 . 图书馆学定性研究的范式及其阐释模型 . 图书馆学研究, 2011(3) : 2-8 张瑜 . 图书馆学定性研究趣味的敌人 . 图书馆杂志, 2011(9) : 12-15 乔春英 . 我国图书馆学尊严的回归——基于学科范畴体系的考察 . 图书馆建设, 2011(2) : 3-6 刘慈恒,周佳贵 . 论图书馆学理论研究的科学化 // 刘慈恒,张久珍 . 图书馆学理论的使命与担当:第六次全国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研讨会论文集 . 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2011.12 : 15-24 尹雪 . 信息通晓初探 . 图书馆, 2011(6) : 41-43 王平 . “信息”概念解构与建构 . 情报资料工作, 2011(5) : 37-40 金胜勇,窦建爽 . 图书情报专业术语生成机制分析 . 情报资料工作, 2011(2) : 28-30 王宏鑫,陶书志 . 图书馆观念在图书馆发展中的地位、作用与实现 . 图书馆建设, 2011(2) : 6-9 于良芝 . 图书情报学研究的知识创新与实践参与——兼论我国图书情报学研究的国际化与本土化 // 刘慈恒,张久珍 . 图书馆学理论的使命与担当:第六次全国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研讨会论文集 . 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2011.12 : 1-8 尚庄 . 新世纪以来我国图书馆学研究的新概念解读 // 刘慈恒,张久珍 . 图书馆学理论的使命与担当:第六次全国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研讨会论文集 . 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2011.12 : 116-122 张为江 . 试论现代图书馆理念的职业价值 // 刘慈恒,张久珍 . 图书馆学理论的使命与担当:第六次全国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研讨会论文集 . 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2011.12 : 123-129 范丽娟 . 新世纪以来中国图书馆学界对阮氏定律的研究及拓展——纪念《图书馆学五定律》发表 80 周年 . 图书馆, 2011(6) : 72-75 周余娇 . 一篇被忽视了的译文——巴特勒《图书馆学导论》在中国的首次译介 . 图书馆杂志, 2011(1) : 12-15 张大英 . 巴特勒《图书馆学导论》述评 . 图书馆, 2011(5) : 42-44 丁国顺 . 图书馆学通向哲学的路径透析 . 图书馆学研究, 2011(11) : 6-7,63 许亮等 . 信息哲学与信息时代的图书馆哲学——新世纪 10 年我国图书馆哲学研究进展回顾与展望 // 刘慈恒,张久珍 . 图书馆学理论的使命与担当:第六次全国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研讨会论文集 . 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2011.12 : 47-61 熊伟 . 根植“知识记忆”:图书馆作为“人类永久记忆客观知识精华的社会机制”自立在世——图书馆广义本体论基本原理研究之一 . 图书馆杂志, 2011(2) : 6-12 熊伟 . 当代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的客观知识本体论转向 . 图书馆杂志, 2011(12) : 2-11 熊伟 . 构建与发展“核心论域”——当代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的客观知识本体论转向 // 刘慈恒,张久珍 . 图书馆学理论的使命与担当:第六次全国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研讨会论文集 . 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2011.12 : 100-115 陈立华 . 论现代图书馆学的实践论与后现代主义理论范式的冲突及延续 . 图书馆, 2011(2) : 41-42,48 陈立华 . 论詹姆逊的后现代主义理论对图书馆学发展的影响 .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2011(2) : 25-27 邱景华 . 后现代理论与中国图书馆学 . 图书馆杂志, 2011(9) : 7-11 , 39 张金国 . 图书馆学是人文“科学”,还是人文“学科”——以“什么是图书馆学”为例 . 图书馆学研究, 2011(6) : 7-11 董基娜 . 我国应用图书馆学研究的几个问题 . 图书馆, 2011(6) : 53-55 黄斌 . 面向“十二五”的图书馆学理论研究 // 刘慈恒,张久珍 . 图书馆学理论的使命与担当:第六次全国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研讨会论文集 . 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2011.12 : 9-15 王雯琦 . 图书馆是个生长的有机体——试论图书馆学人文与技术的关系 // 刘慈恒,张久珍 . 图书馆学理论的使命与担当:第六次全国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研讨会论文集 . 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2011.12 : 145-150 傅荣贤 . 从文献的本质看图书馆的使命和图书馆学的学科取向 . 情报资料工作, 2011(6) : 5-10 王宏鑫 . 图书馆学结构与学科体系的学科论研究 // 刘慈恒,张久珍 . 图书馆学理论的使命与担当:第六次全国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研讨会论文集 . 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2011.12 : 151-158 张玲 . 我国图书馆学本土化研究述评 . 图书馆建设, 2011(12) : 16-20 刘磊,王浩 . 图书馆核心价值研究——基于儒家思想的实证分析 // 刘慈恒,张久珍 . 图书馆学理论的使命与担当:第六次全国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研讨会论文集 . 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2011.12 : 129-136 王培林 . 图书馆引入服务科学的可行性分析 . 图书馆杂志, 2011(4) : 2-6 郑学军 . 图书馆学研究的设计科学属性 . 图书馆, 2011(2) : 56-57 , 61 袁百成 . 图书馆预测学的理论延伸——图书馆决策学论纲 . 图书馆学研究, 2011(11) : 8-10 , 36 刘宇,凌一鸣 . 论图书馆学学科认同的构建——从学科史视角到学科制度视角的演变 // 刘慈恒,张久珍 . 图书馆学理论的使命与担当:第六次全国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研讨会论文集 . 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2011.12 : 92-99 刘雯 . 刘国钧与杜定友图书馆学思想比较 . 图书馆, 2011(4) : 54-56 , 60 张智燕 . 杜定友与刘国钧分类思想异同探析 .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2011(11) : 13-15 , 19 吴稌年 . 论刘国钧先生早期的图书馆学思想 . 中国图书馆学报, 2011(5) : 93-100 王崇良 . 张琪玉情报语言学思想研究 . 图书馆, 2011(4) : 57-60 全明生 . 周文俊先生史学研究的独立意志与求实精神 . 图书馆杂志, 2011(11) : 17-20 郑永田 . 美国国会图书馆馆长斯波福德思想研究 . 中国图书馆学报, 2011(5) : 120-126 刘亮 .30 年来民国图书馆学思想研究述略 . 图书馆, 2011(3) : 64-67 刘亮 . 民国时期图书馆学思想的特征、影响和局限 . 图书馆建设, 2011(12) : 29-33 刘亮 . 抗战时期图书馆学人的救亡思想——以沈祖荣、杜定友、李小缘、刘国均为例 . 图书馆, 2011(5) : 136-139 范凡 . 民国时期图书馆学著作出版与学术传承 . 图书馆, 2011(6) : 50-52 郑锦怀 . 谭卓垣生平与图书馆学成就考察 . 中国图书馆学报, 2011(6) : 81-86 郑锦怀 . 戴志骞生平与图书馆事业成就考察 . 中国图书馆学报, 2011(4) : 115-122 郑锦怀 . 查修的生平与图书馆学成就考察 . 大学图书馆学报, 2011(3) : 118-125 吴稌年 . 金敏甫对图书馆学术研究的贡献 . 大学图书馆学报, 2011(1) : 117-122 潘梅 . 袁同礼晚年的目录著作及其价值 . 大学图书馆学报, 2011(4) : 101-110 彭敏惠 . 文华图专的学术风格及其深远影响 . 中国图书馆学报, 2011(1) : 109-118 龚蛟腾 . 古代图书馆学学理反思与秉承 . 大学图书馆学报, 2011(3) : 91-98 刘和文 . 论张潮治文献学之方法 . 图书馆, 2011(3) : 48-50 袁月 . 知识考古学视域下的图书馆史观 . 大学图书馆学报, 2011(6) : 103-107 作者简介:郑学军,男, 1965 年生,哈尔滨工业大学图书馆副研究馆员,发文 40 余篇。通讯地址:哈尔滨市南岗区西大直街 66 号土木楼后楼图书馆 168 室。邮编: 150006 。 李景凯,男, 1971 年生,哈尔滨工业大学图书馆馆长助理,发文数篇。通讯地址同上。
5299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大步跨越展宏图--金种子2011发展回顾
wmy9039 2012-8-29 11:43
2011年是金种子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一年。产业升级和市场营销取得重大突,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再创历史新高。一年来,金种子喜事连连,成绩斐然,令业界瞩目。总经理宁中伟女士荣获“2010中国经济女性年度公益人物”荣誉称号,金种子酒业被国家民政部授予“中华慈善奖”、被中国绿色食品协会授予“全国绿色食品示范企业”、曲酒酿造基地被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工人先锋号”荣誉称号;继“金种子”荣获中国驰名商标、“颍州佳酿”被国家商务部认定“中华老字号”之后,“醉三秋”又被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成为公司第三个国字号品牌。“十二五”的良好开局为金种子持续、跨越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灌装中心:树立全省工业化和信息化“两化融合”的典范 灌装中心总设资1.2亿,建设面积4万平方米,立体化空间布局设计,完全按照GMP标准建设,配置30万级净化区,日产件子酒12万件。人流、物流等生产要素实现了集中布局,生产自动化程度高,配有白酒计量输送、自动消防报警、弱电监控等十大自动控制系统。10条全自动灌装生产线采用进口的PLC可编程控制,具有信号输出接口,触摸屏可视化的操作界面,自动显示设备的运行状态;物流更加优化高效,包装物、玻璃瓶等原通过滑道和提升机自动进入包装区,成品酒通过卷帘实现自动整理入库、外发。自动卸瓶机实现了自动拆包、输送,自动吸取隔板、收集托盘,自动更换瓶型;两台码垛机器人实现了自动整理和搬运,最高可以码垛六层。灌装中心体现了“环保、节能、绿色、低碳”的生产理念,年节约新鲜用水200万吨以上,酒损由原来的1%降低到0.2%,瓶损由原来的8%降低到1%。节省人力40%,工作效率提高了50%。灌装中心洁净优美的生产环境,体现着现代气息,一流的技术装备和自动化灌装生产线,成为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的典范;推动了公司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标志着金种子调结构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重大突破。 柔和型白酒标准》:领跑中国白酒“柔和时代” 金种子首创柔和型白酒新工艺,独创的“柔和型”白酒成为引领白酒产业创新的一种新潮流。公司总工程师杨红文主持制定的《柔和型白酒》标准,被正式确定为官方标准,这是中国白酒行业首个柔和型白酒标准,也是金种子酒业产品研发和技术创新的一项重大成果,标志着白酒技术规范正式进入了“柔和时代”。 “柔和型”白酒是金种子酒业的一大首创。今年元月5日,《柔和型白酒》由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实施(标准号为“DB34/T 1315-2010”),这是国内白酒行业唯一一部柔和型白酒技术标准,首次将“柔和型”这一金种子特有的白酒类型写进了安徽地方标准。作为《柔和型白酒》省级地方标准的制标单位,金种子酒业确立了中国柔和型风格白酒工艺技术路线,这是金种子推进自主创新战略、赢得行业话语权的成功之举,也是金种子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结构调整的一个重要成果。 专业技术团队:成就一流企业的强大支撑。 在第二届全国白酒品酒职业技能竞赛上,公司总工程师杨红文同志在来自全国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205名白酒技术精英角逐中,作为安徽省唯一一位跻身全国前20强的选手受到中国酿酒工业协会的隆重表彰,被授予“全国酿酒行业技术能手”称号,成为安徽酒界的骄傲。在安徽省第二届白酒评委换届考试上,潘大金、彭兵、贾军全、李月荣、水新宝、巩晓等六位同志顺利通过换届考试,成为安徽省第二届白酒评委;其中24岁的巩晓是省白酒评委中年龄最小的一位。公司现有国家级白酒品酒师1人,国家级白酒评委1人, 国家一级白酒品酒师7人, 国家二级白酒品酒师5人,国家三级白酒品酒师3人; 有8人获得“全国高级酿酒师”资格,20人被评为“安全工程师”和“质量工程师”。 在全国13届白酒技术比武中共有13人次获得单项冠军,3人获得全能冠军, 20多人获得“安徽省轻工系统技术标兵和能手”称号,有3名技术人员荣获“安徽省五一劳动奖章”荣誉称号。 全国工人先锋号:金种子原酒基地的最高荣誉 千年老窖万年糟。金种子曲酒酿造基地老窖池平均池龄上口百年,发酵母糟世代相传。通过几代人的艰辛努力,金种子人采天地之灵气,集五谷之精华,酿造出了赫赫有名的传世美酒。 几年来,金种子不断加强工艺创新,曲酒出酒率和特优率持续提高。“冬季低层支架式中温曲培养工艺”已逐渐完善和成熟,并得到推广应用 ;“高温堆积发酵工艺在浓香型大曲酒生产中得应用”的工艺试验已取得阶段性试验数据和结论 ;进一步优化小曲及小曲酒生产工艺操作,在保证小曲酒风味的同时,改善了小曲酒的口感质量。同时,公司不断加强班组建设,学习氛围浓厚,整体战斗力强,积极开展岗位练兵和技术大比武活动,取得显著成效,曲酒酿造基地被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工人先锋号”荣誉称号,曲酒25班荣获全国质量信得过班组,曲酒手工班被安徽省总工会授予“安徽省标杆班组”称号。 三个“国字号”品牌,金种子品牌高端化的重要成就。 没有品牌就没有生命力。金种子不断培育和提升品牌价值,以传统的纯粮酿造工艺打造金种子绿色品牌,“金种子”、“种子”、“醉三秋”、“颍州佳酿”系列白酒荣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柔和种子酒、地蕴醉三秋相继荣获省级新产品;“和泰”系列上市三年来,在中高端市场销售稳步提升;高端政商务用酒“徽蕴金种子”以88.8万元的价格刷新了安徽单瓶白酒最高拍卖记录,金种子高端产品价位进入了千元时代,打造了金种子高端品牌新形象,标志着金种子跻身中国白酒价值代表性酒品。“金种子”、“醉三秋”相继荣获“中国驰名商标”,“颍州佳酿”被国家商务部授予“中华老字号”。 中华慈善奖:见证金种子人的上善大德。 安徽金种子集团以履行社会责任打造爱心品牌,在业内独创“公益营销”新模式,在支持社会公益事业方面一直走在行业的前列,开创了一条企业发展与社会责任相辅相成的和谐共进之路。2010以来,金种子集团捐赠总额高达3000多万元,在安徽、河南、湖北、江西、四川、青海等省的122个县市,先后开展了335项公益营销活动。2010年11月6日,金种子集团在合肥奥体中心举行“金种子情暖江淮”大型文艺晚会,向安徽省慈善协会捐款160万元,用于支持安徽慈善事业;2011年3月-6月,为庆祝建党90周年,金种子集团出资100万元资助“红歌满江淮,合唱促崛起”大型红歌比赛,同时在安徽合肥、黄山、阜阳等地协办了12场红歌比赛活动。5月1日,举办了第三届“金种子之约”大型集体婚礼,31对新人在金种子的见证下“牵手一生”;今年高考期间,金种子组建了92辆爱心车队,为阜城10个考点的421名考生提供免费的送考服务;8月4日,为救助临泉县白血病患者张秀芝同学金种子举行大型义卖,捐赠善款86156元,8月24日,捐款140万元,资助全省500名贫困大学生,2011年8月25日,为阜阳三区45名贫困大学生每人捐款3000元。向阜南县张寨镇、会龙乡定向捐赠20万元,资助这两个乡镇购买安保视频监控设施,加强乡镇安全防范能力和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11月25日向颍东区口孜镇曹庄村300多户菜农购买30万斤滞销萝卜给职工发福利,帮农民解忧,金种子的“雪中送炭”让曹庄村的菜农感动万分。 出资200万元,协办阜阳顶级国际体育大赛 10月15日-23日,第十四届亚洲跳伞锦标赛暨国际跳伞公开赛在阜阳隆重举办。安徽金种子酒业成功获得本届亚洲跳伞锦标赛独家总冠名权。这是继2010年出资500万元赞助第四届全国体育大会之后,金种子酒业再次携手高端体育盛会,大手笔赞助高端顶级体育赛事。在来自全球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200名选手,为人们奉献一场国际高水平的跳伞运动顶级赛事的同时,更让人们看到了金种子支持体育事业、积极回报社会的一片诚心,传播了金种子“绿色、健康、和谐、时尚”的现代生活理念和消费方式,进一步丰富和提升了金种子企业文化和品牌内涵。 八枚金奖:诠释金种子人“争第一”的卓越风采 为庆祝建党90周年,集团党委精心组织了一系列庆典活动,广大员工热情响应,在工作之余,认真准备,抓紧排练,并积极参加省市各种庆典和赛事活动,取得了优异成绩。 5月底,在阜阳市庆祝建党90周年大合唱比赛预赛中,金种子职工合唱团荣获第一名。 6月27日,在阜阳市庆祝建党90周年“颂歌献给党”大合唱比赛决赛中,金种子职工合唱团荣获金奖 6月19日,在安徽省“红歌满江淮,合唱促崛起”大型红歌比赛中,金种子职工合唱团荣获金奖 6月25日,在马鞍山市举办的“唱支颂歌给党听”合唱比赛中,金种子职工合唱团荣获金奖。 5月31日,在“金种子”阜阳市直青少年庆祝建党90周年知识竞赛中,集团团委代表队荣获第一名。 6月29日,在“金种子杯”阜阳市纪念建党90周年党史知识电视大奖赛决赛中,金种子酒业代表队荣获第一名。 6月30日,在“金种子杯”全市安全知识竞赛中,金种子酒业代表荣获第一名。 12月5日,在全市第一届价格法律知识竞赛中,金种子代表队以绝对优势荣获第一名 领导关怀:金种子快速发展的巨大鼓舞 5月22日,中央第六巡视组组长金炳华一行冒雨视野金种子时说:“看到优质曲酒储存基地,我明白了金种子的驰名商标果真是名副其实” 6月30日,省人大秘书长汪国才率领省人大代表建议督查办调研组到金种子考察循环经济工作时指出“金种子推进低碳发展的经验和作法,充分体现了科学发展的要求。” 9月17日,国家统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调鸿光一行来金种子调研,鼓励金种子要把产品做精做细,积极抢点国内国际市场。 10月11日,省政协主席王明方、省政协副主席李卫华视察金种子,王明方指出“当前阜阳经济已进入厚积薄发、加速崛起的新阶段,金种子作为阜阳的支柱企业,要紧紧抓住‘十二五’难得的历史机遇,进一步做强做大”。 11月2日省人大副主任文海英来公司调研,参观了曲酒发酵窖池后赞许地说,“我深切感受到了金种子酒越来越好”。 11月17日,省委副书记孙金龙来金种子视察,看到金种子绿色生态的酿酒环境、员工争先进、创一流的工作干劲,赞许地说,金种子处处展现出生机盎然的发展景象,展现了阜阳快速崛起的新面貌,希望金种子销售早日过百亿。 11月18日,广州市政协主席林元和(原阜阳市委书记)来金种子考察,看到金种子16年巨变深有感触地说,金种子旧貌已变,但那种创新进取的精神却一直没变。 一年来,阜阳市委书记宋卫平,市委副书记、市长于勇,市领导亓龙、李平,许刚、耿玲、刘辉、李志伟、黄珍、孙帮平、陈继民、王显义等多次来公司检查指导工作。9月30日,市委书记宋卫平来金种子视察,主持召开现场办公会, 强调指出“金种子的发展是阜阳的大事,是阜阳工业的重中之重”。10月8日,阜阳副书记、市长于勇来金种子调研并主持召开现场办公会,就产业园建设问题一一做出部署和安排。 近年来,省市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关心支持企业发展,为金种子的持续稳健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新的一年,金种子人将以更加开拓进取的精神,更加突出的经营业绩回报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厚爱。
个人分类: 职教观察|2374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2011年中国艾滋病疫情估计》报告发布
nooney1986 2012-8-23 16:27
记者从中国疾控中心性病艾滋病防控中心发布的《2011年中国艾滋病疫情估计》报告中了解到,截至2011年底,我国存活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预计在78万人,当年新发病毒感染者4.8万人,死于艾滋病相关疾病者达2.8万人。报告显示,截至2011年底,我国存活的约78万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中,女性占28.6%;艾滋病病人15.4万,全人群感染率为0.058%。估计2011年当年新发艾滋病病毒感染者4.8万人,其中,异性传播占52.2%,同性传播占47.8%。就传播途径而言,在78万感染者和患者中,经异性传播占46.5%,经同性传播占17.4%,经注射吸毒传播占28.4%,经既往有偿采供血、输血或使用血制品传播占6.6%,经母婴传播占1.1%。 在我国,艾滋病疫情仍呈低流行态势,但部分地区疫情严重。截至2011年9月底,全国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均有疫情报告,其中93%的区县报告了艾滋病感染者或病人,累计报告数排在前六位的分别是云南、广西、河南、四川、新疆和广东,报告人数占全国报告总数的75.8%。全国范围内,艾滋病感染者和患者估计数超过5万人的省份有5个,占全国估计总数的六成,低于5000人的省份有12个。其中,就2011年艾滋病感染者和患者的分布地区而言,云南、新疆、广西、广东、四川和贵州6个省(自治区)注射吸毒传播导致感染的估计数之和,占全国该人群估计数的87.2%。同时,异性传播多分布在艾滋病流行较为严重的省份,同性传播多分布在大中城市以及流动人口集中的地区。 60岁以上男性、大学生和“洋媳妇(女婿)”造成的输入性感染比例增多,已经成为我国艾滋病感染人群多样化的风向标。2005年到2010年,60岁以上男性新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的数量明显上升,2005年,男性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只占2.2%,到2010年,这一比例达到8.9%;2005年,60岁以上男性新发病人只占5.4%,到2010年达到11%。为什么这一人群的比例会上升?专家分析,主要是“闲的”。很多60岁以上的男性退休没事干且还有性需求,而他们的伴侣在60岁之后性需求明显降低,这些人外出寻求刺激又不注重“保护”。在进行健康宣教时,这一群体也比较“顽固”,很多人抱着得了艾滋病还有10年潜伏期的观念,对艾滋病的危害满不在乎。学生的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数占当年病例报告总数的比例,由2006年的0.96%上升至2011年1至9月的1.64%,20至24年龄组所占比例上升明显,由20.3%增至49%,同性传播致感染比例超过半数,而5年前这个比例仅为8%。此外,在山东、山西、吉林等地均发现了由“洋媳妇(女婿)”这类输入性病例造成配偶间的性传播以及经母婴传播感染艾滋病的报告。 艾滋病检测资料显示,我国艾滋病流行的危险因素仍广泛存在:25%的注射吸毒者仍共用注射器;有32%的暗娼不能坚持每次使用安全套;87%的男男性行为者最近6个月与多个同性性伴发生性行为。同时,虽然注射吸毒的情况有所遏制,但使用新型毒品的现象愈显流行,多性伴现象仍在蔓延。吴尊友称,下一步,我国将在重点地区、重点人群中加强各项防艾措施,进一步扩大艾滋病相关人群的检测面,以最大限度早发现感染者和病人,减少二代传播;同时,进一步加强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及时就诊和有效治疗,减少艾滋病死亡。将扩大艾滋病健康教育的覆盖面,加强行为干预,减少社会歧视,降低艾滋病危害。 2011年,全球基金因认为中国全球基金艾滋病项目的实施过程中,社会组织参与程度不足,并且存在财务管理问题,陆续暂停了对中国艾滋病、疟疾和结核病的数亿美元的资助资金。据测算,按照项目二期原计划,我国上述三病种防治项目涉及资金总额为44.4亿元,其中艾滋病项目17亿元,结核病项目20.5亿元,疟疾项目6.9亿元。“在过去几年国际合作项目对中国的支持,经费的支持是一个方面,另外一方面更多是一些防治理念、防治策略思想的引进和影响,这些方面对中国艾滋病的影响应该说是双重的。”对于全球基金撤出导致的防艾经费缺口,吴尊友表示,财政部已承诺会补上。
个人分类: 生物实验室|2401 次阅读|0 个评论
[惊悚] [12.5][稻草狗/恶邻古堡][高清1280版BD-RMVB/中字][2011
热度 2 lcj2212916 2012-8-22 20:42
◎译  名 稻草狗/恶邻古堡 ◎片  名 Straw Dogs ◎年  代 2011 ◎国  家 美国 ◎类  别 惊悚 ◎语  言 英语 ◎字  幕 中字 ◎IMDB评分5.6/10 (2,170 votes) ◎IMDB链接 http://www.imdb.com/title/tt0999913/ ◎文件格式 高清1280版BD-RMVB ◎视频尺寸 1280 × 720 ◎文件大小 1CD 916MB ◎片  长 110 min ◎导  演 罗德·拉里 Rod Lurie ◎主  演 詹姆斯·麦斯登 James Marsden....David Sumner       凯特·波茨沃斯 Kate Bosworth....Amy Sumner       亚历山大·斯卡斯加德 Alexander Skarsg?rd....Charlie       多米尼克·珀塞尔 Dominic Purcell....Niles       詹姆斯·伍兹 James Woods       拉兹·阿隆索 Laz Alonso....Deputy John Burke       薇拉·贺兰德 Willa Holland....Janice       沃特·戈金斯 Walt Goggins....Daniel       瑞斯·考罗 Rhys Coiro....Norman       安松·蒙特 Anson Mount....Coach Stan Milkens       Billy Lush....Chris 'Big Brain'       Courtney Shay Young....Tambourine Girl       Kristen Shaw....Abby       Drew Powell....Bic       Grant Case....Blackwater Football Player       Randall Newsome....Blackie       T. Joel Smith....Larry       Kurt Deville....Alley Worker       Michael Byrnes....Asst. Coach       Megan Climer....Melissa       Parker Dash....Cook       Clayton S. Taylor....Stadium Fan #4       Kelly Holleman....Beauty Queen       Rick LaCour....Road Crew Supervisor       Jude Gavi....Football Fan       Kip Cummings....Band Fan       Michael Kober....Road Crew Worker ◎简  介 美国数学教授大卫·萨姆纳带着英国妻子来到英国郊外定居。在这里,有个修屋工认为他为人软弱,设计将他骗出去打猎,并在这段时间内强暴了他的妻子。更要命的是,大卫·萨姆纳为了拯救一个低能儿,导致当地居民围攻他的住宅。大卫·萨姆纳在愤怒中展开了血腥报复。 幕后制作   不畏前作的翻拍   1971年版的《稻草狗》是美国著名导演山姆·佩金法的代表作之一,改编自英国作家格登·威廉斯的小说《农场大围攻》(The Siege at Trencher's Farm)。讲述了一个关于暴力、反抗的血腥的故事。虽然影片获得了不小的成功,但同时也因为山姆·佩金法在其中展示的“延绵不绝”的暴力而收获了颇多的争议。那么翻拍这么一部电影,并且是自己编剧、自己制片、自己导演,罗德·拉里又是怎么想的呢?   其实在罗德·拉里的这边,翻拍这部电影,出于两个方面的考虑,一个是商业的,另一个艺术上的。关于商业上的考量,罗德·拉里说:“这是一部毋庸置疑的出名的作品,无论人们是爱它也好,恨它也罢,这都是一部出名的电影。老实说,这部电影的标题就是它能在商业上收获成功的关键。不管人们会怎么看待新版本的电影,都会在好奇心和猎奇心的驱使下走到电影院里去看这部作品,而这就是我最看重的地方。不管怎么样,这次翻拍在商业上是很稳妥的。可能会有人批评我说,我是在用老版电影的名气为自己做广告,可是翻拍电影就是如此。如果它不是名作,谁会去翻拍它呢?”对于影片艺术方面的考量,罗德·拉里思考得更为透彻,他说:“当我决定要翻拍这部电影的时候,很多影评人都觉得我是疯掉了,他们问我‘你怎么敢?’。不过,我个人倒是觉得《稻草狗》是一部很值得翻拍的电影,因为其中有很多内容是非常适合于改编到当下的社会环境中、改编到现在美国文化中的。毕竟,我是在翻拍《稻草狗》,而不是在翻拍《公民凯恩》,不是么?”   虽然翻拍很棘手,而且没有多少人看好罗德·拉里的翻拍,但是他还是自信满满。他说:“我觉得,在电影中没有什么必要打破什么展示内容的底线--尤其是对女性和下半身问题的展示。很多人都把目光集中在这点上,我看是大可不必的,不能因为我是翻拍电影就一定要和佩金法的原作一样,我也没有必要一个镜头一个镜头复制地那样翻拍。现在是2011年,我也不需要在影片中提供1971年的那种质感和情感,所以,这会是一部新电影,毕竟我在拍摄《稻草狗》,而不是在拍摄山姆·佩金法的《稻草狗》。”   重新处理的暴力戏和gg.ma戏   无论是翻拍《稻草狗》还是从格登·威廉斯的小说《农场大围攻》重新改编一个剧本,拍摄一部全新的影片,影片中有两点是跑不掉的,第一是gg.ma戏;另一个是暴力。这两个段落是影片中争议最大,同时也是最被人津津乐道的内容。不管是卫道士还是登徒子、是影评家还是普通观众,都对这两段情节是“记忆犹新”。   关于gg.ma戏,罗德·拉里不愿意多说,毕竟这个话题还非常敏感。他说:“我只能告诉你的是,我在电影中对gg.ma戏的处理会超过很多人的想象,因为这不是一部翻拍片,而且影片中的艾米,也就是凯特·波茨沃斯不会歇斯底里,神经兮兮地笑出来。为了这样的镜头,我和制片方进行了多次的交涉,最后使用的是我的拍摄方案。我只能说,gg.ma戏会很特殊,而且会很独特。在准备拍摄gg.ma戏之前,我曾经和老版本的艾米的扮演者苏珊·乔治有过一次长谈。我得知的是,在老版的《稻草狗》中,gg.ma戏的处理方式既不是来自佩金法的现场发挥,也不是来自剧本的设定,而是来自苏珊·乔治的想法。苏珊和我谈了很多她关于老的版本和人物的想法,简直是倾其所有地告诉了我一切,我很感激她,但是我还是坚持要拍摄一部属于自己的《稻草狗》。”   看过稻草狗原作的人一定会对影片中的暴力印象深刻,尤其是影片结尾的那个达斯汀·霍夫曼奋起反击的大段落记忆犹新。在这部翻拍电影中,罗德·拉里“变本加厉”地把这段暴力戏加到了25分钟的长度,并且加重了动作场面的拍摄,配上了到位的音乐。他说:“可以说这是电影里最有表现力、最有意思的一段戏了。在拍摄的时候,我就考虑好了很多细枝末节,可是拍完之后,我还是发现这些素材难以剪辑。因为要在一个段落里展示暴力、人们的愤怒和恐惧,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在拍摄这个段落之前,我和霍夫曼聊了很多,关于要怎么拍摄,怎么表现,以及他是怎么看待那部电影的等等问题。这些对话给了我不少启发。很多人会觉得我不应该这么暴力或者是黑暗。不过,我认为这部电影是一种罗尔沙赫氏试验,是佩金法用电影的表现形式测试给普通人的一种关于暴力的试验,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看法,这很正常。”(罗尔沙赫氏试验由瑞士精神科医生、精神病学家创立,因利用墨渍图版而又被称为墨渍图测验,是最著名的投射法人格测验。)   找准主演   翻拍一部由著名演员主演的名作,对于演员们来说,压力一定不小,因为影片拍出来之后,难免要被观众和影评人拿来和老版本做一番对比,而且老版的那些演员现在已然活跃在银幕上,所以,这对于新的演员来说,压力就更大了。   谈及自己第一次和《稻草狗》的相遇,几位主演的回答惊人的一致,他们几乎都是在20-25岁之间接触到这部电影的。亚历山大·斯卡斯加德说:“我大概是在10-15年之前看到的《稻草狗》,我当时只记住了其中的gg.ma戏,后来我又把电影重看了几遍,当然是和导演罗德·拉里一起看的。我觉得,如果只是简简单单的翻拍的话,那就没有必要了,因为原版的电影简直就是一个不可超越的高峰。很显然,罗德·拉里也是这么认为的,他重新修订了老版本的剧本,加入了很多新鲜的内容。他给两个受害的主角增加了更多的背景故事和内容,这倒是更加有趣了,也丰富了电影的意义和内涵。”谈及自己为什么会来到剧组拍摄一部“硬核R级电影”的时候,斯卡斯加德说:“我觉得这部影片很有意思,而且罗德·拉里的导演风格我也很喜欢,于是我就来了。我并不像很多人认为的那样,觉得我扮演的角色是一个混蛋,我倒是觉得他是一个弱者。因为强者很少会诉诸于暴力,而他的做法恰恰说明了他对外来的人的恐惧感和内心的无能。”在影片中“受伤最深”的凯特·波茨沃斯说:“我觉得这部电影能帮助观众认识一个完全不同的我,因为我在这部电影里的角色和我以往所扮演的角色完全不同。更重要的是,我需要在影片中抛弃一切杂念,静心地把一个心态变化巨大的女性给展现出来,我觉得这既是机遇也是挑战。虽然在拍摄的过程中,我们遇到了很多困难,但好在我们都很团结,也都全部克服了。”   为了能在影片中展示出美国南部的地方特色,所有的演员都在影片开拍前学习了一些当地的口音。斯卡斯加德说:“学习一种口音,并不容易,对一个外国人来说更是如此,好在我在影片中的台词不算多,学习一种新的口音也不是天大的难题。”对于自己的演员,罗德·拉里赞赏有加,他说:“他们都作出了很大的牺牲,尤其是凯特·波茨沃斯,她对自己的颠覆是最大的。我很欣赏、也很感谢我的这些演员们。” 花絮 ·影片的导演兼编剧罗德·拉里很早就开始撰写翻拍版的剧本了,一开始影片计划在2011年的2月25日上映,后来却被推迟到了同年的9月16日。 ·影片在2009年的8月16日开机,外景地包括什里夫波特市和路易斯安那州的维维安。 ·影片在路易斯安那拍摄的时候,有很多亚历山大·斯卡斯加德的影迷前来探班,他们挤在旅馆的窗子前,希望能看到自己的偶像。 下载地址: http://www.ctdisk.com/file/8942205
6553 次阅读|4 个评论
2011计划(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
热度 1 lkzmaster 2012-8-20 21:10
“1998年5月4日, 江泽民 总书记在 北京大学 百年校庆上提出来,“为了实现现代化,中国要有若干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由此, 教育部 、 财政部 共同实施了“ 985工程 ”,推进我国 世界一流大学 的建设。2011年4月24日, 胡锦涛 总书记在 清华大学 百年校庆上发表了重要讲话,明确提出要积极推动 协同创新 ,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和政策项目引导,鼓励高校同科研机构、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建立协同创新的战略联盟,促进资源共享,联合开展重大科研项目攻关,在关键领域取得实质性成果。为了落实胡锦涛同志的指示,教育部、财政部决定启动实施 2011计划 。” ---百度百科 真是太逗了。我去年清华百年校庆的时候,还写了个博客 清华百年校庆会带来什么“工程”? 猜测会不会出一个类似于985一样的什么工程,结果工程没出来,出来了个“计划”。国家政策从来都是唯“重要讲话”马首是瞻,没一点百年树人的长期眼光,这个中国特色课真是深入骨髓, 撼山易 撼政府机关的奴性难 啊。 看了一下这个计划的大概,有一条很关键“ 牵头高校和主要参与高校,协同创新方向依托的主体学科须为 国家重点学科 ,并建有运行良好的国家级或教育部重点科研基地 ”。 又是一个高校马太效应的催化剂,现在国内高校间的差距已经够大了,领导们还是一心一意的促进高校间贫富差距,硬是要把普通高校往死路上逼,难道他们不知道有竞争才有发展的道理吗?普通高校心死了后,重点高校也会死于安乐! 世界一流不是拿钱砸出来的,而是靠科学、公平、合理的游戏规则 加上适度的投入 催生出来的。
3958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VOC 2011 结果
hailuo0112 2012-8-14 22:01
The PASCAL Visual Object Classes Challenge Workshop20117th November 2011, ICCV 2011 , Barcelona, Spain Introduction This workshop will present and discuss the results of the PASCAL Visual Object Classes Challenge (VOC2011) . The challenge has three main competitions, one testing image classification ("does the image contain an instance of this class?"), one testing object detection ("provide a bounding box for each instance of the class, if any"), and one evaluating object segmentation at the pixel level. In addition there are three 'taster' competitions, on person layout ("where are this person's head, hands and feet?"), still-image action classification ("is this person running/playing an instrument, etc.?"), and large scale recognition using ImageNet. Full details of the challenge. Venue The workshop will be held on 7th November 2011, in association with ICCV 2011 . Further details of the venue can be found on the ICCV website . Prizes The following prizes were announced at the workshop: Classification Winner: NUSPSL_CTX_GPM Chen Qiang 1 , Song Zheng 1 , Yan Shuicheng 1 , Hua Yang 2 , Huang Zhongyang 2 , Shen Shengmei 2 1 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 2 Panasonic Singapore Laboratories Honourable Mentions: NLPR_SS_VW_PLS Yinan Yu, Junge Zhang, Yongzhen Huang, Weiqiang Ren, Chong Wang, Jinchen Wu, Kaiqi Huang, Tieniu Tan National Laboratory of Pattern Recognition, Institute of Automation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UVA_MOSTTELLING Jasper Uijlings, Koen van de Sande, Arnold Smeulders, Theo Gevers, Nicu Sebe, Cees Snoek University of Amsterdam; University of Trento Detection Joint Winners: NLPR_DD_DC Junge Zhang, Yinan Yu, Yongzhen Huang, Chong Wang, Weiqiang Ren, Jinchen Wu, Kaiqi Huang, Tieniu Tan National Laboratory of Pattern Recognition, Institute of Automation,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NYUUCLA_HIERARCHY Yuanhao Chen, Li Wan, Long Zhu, Rob Fergus, Alan Yuille NYU, UCLA Honourable Mention: CORNELL_ISVM_VIEWPOINT Joshua Schwartz, Noah Snavely, Daniel Huttenlocher Cornell University Segmentation Winner: BONN_SVR_SEGM/BONN_FGT_SEGM Joao Carreira 1 , Adrian Ion 2 , Fuxin Li 3 , Cristian Sminchisescu 1 1 University of Bonn, 2 Vien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3 Georg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Honourable Mention: BERKELEY_REGION_CLASSIFY Pablo Arbelaez, Bharath Hariharan, Saurabh Gupta, Chunhui Gu, Lubomir Bourdev, Jitendra Malik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 Person Layout Winner: OXFORD_RANK_SLACK_BRF Arpit Mittal, Matthew Blaschko, Andrew Zisserman, Manuel J Marin, Phil Torr University of Oxford, Oxford Brookes University Action Classification Winner: STANFORD_RF_DENSEFTR_SVM Bangpeng Yao, Aditya Khosla, Li Fei-Fei Stanford University Runners-up: CAENLEAR_HOBJ_DSAL Gaurav Sharma, Alessandro Prest, Frederic Jurie, Vittorio Ferrari, Cordelia Schmid University of Caen, INRIA LEAR NUDT_CONTEXT/NUDT_LL_SEMANTIC Li Zhou, Dewen Hu, Zongtan Zhou National University of Defense Technology, China Programme 09:00 - 09:20 Overview and results of the classification challenge Mark Everingham University of Leeds 09:20 - 09:40 Classification methods The Most Telling Window for Image Classification Jasper Uijlings 2 , Koen van de Sande 1 , Arnold Smeulders 1 , Theo Gevers 1 , Nicu Sebe 2 , Cees Snoek 1 1 University of Amsterdam, Netherlands; 2 University of Trento, Italy NB: This is unpublished work. Please contact the authors if you plan to make use of any of the ideas presented. 09:40 - 10:00 Overview and results of the detection challenge Mark Everingham University of Leeds 10:00 - 10:20 Detection methods Object Detection based on Data Decomposition, Spatial Mixture Modeling and Context Junge Zhang , Yinan Yu, Yongzhen Huang, Chong Wang, Weiqiang Ren, Jinchen Wu, Kaiqi Huang, Tieniu Tan National Laboratory of Pattern Recognition, Institute of Automation,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NB: This is unpublished work. Please contact the authors if you plan to make use of any of the ideas presented. 10:20 - 11:00 Break 11:00 - 11:20 Overview and results of the segmentation challenge Mark Everingham University of Leeds 11:20 - 11:40 Segmentation methods Object Recognition by Sequential CPMC Segment Ranking Joao Carreira , Fuxin Li, Cristian Sminchisescu University of Bonn 11:40 - 11:50 Overview, results and methods of the person layout taster challenge Mark Everingham University of Leeds 11:50 - 12:10 Overview and results of the action classification taster challenge Mark Everingham University of Leeds 12:10 - 12:30 Action classification methods Action Classification: An Integration of Randomization and Discrimination in A Dense Feature Representation Bangpeng Yao , Aditya Khosla, Li Fei-Fei Stanford University 12:30 - 14:30 Lunch ILSVRC2011 challenge workshop More information available at the ILSVRC2011 website 14:30 - 15:45 Introduction of Large Scale Visual Recognition Competition Alex Berg Stony Brook University 15:45 - 16:05 Classification Winner Florent Perronin Xerox Research Center Europe 16:10 - 16:30 Detection Winner Koen van de Sande University of Amsterdam University of Trento 16:35 - Discussion and planning for next year Organizers Mark Everingham (University of Leeds), m.everingham@leeds.ac.uk Luc van Gool (ETHZ, Zurich) Chris Williams (University of Edinburgh) John Winn (Microsoft Research Cambridge) Andrew Zisserman (University of Oxford) SupportThe preparation and running of this challenge is supported by the EU-funded PASCAL2 Network of Excellence on Pattern Analysis, Statistical Modelling and Computational Learning.
个人分类: VOC|3091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VOC 2011
hailuo0112 2012-8-14 20:05
VOC2011 RESULTS Key to abbreviations Classification Results: VOC2011 dataCompetition "comp1" (train on VOC2011 data)Average Precision (AP %) aero plane bicycle bird boat bottle bus car cat chair cow dining table dog horse motor bike person potted plant sheep sofa train tv/ monitor BPACAD_COMB_LF_AK_WK_NOBOXES 86.5 58.3 59.7 67.4 33.2 74.2 64.0 65.5 58.5 44.8 53.5 57.0 60.7 70.8 84.6 39.4 55.4 50.5 80.7 63.1 BPACAD_CS_FISH256_1024_SVM_AVGKER_NOBOXES 85.0 57.0 57.7 65.9 30.7 75.0 62.4 64.4 56.9 42.2 50.9 55.3 59.1 69.1 84.2 39.3 52.3 46.7 78.9 61.8 BUPT_ALL 61.5 11.9 12.4 29.7 8.7 30.6 18.4 23.6 21.6 5.8 14.8 18.5 7.1 12.3 47.7 7.2 15.0 9.8 18.8 19.2 BUPT_NOPATCH 65.1 23.8 17.3 36.0 12.6 40.5 31.1 35.4 27.2 10.4 20.8 31.3 13.6 29.5 54.9 10.7 19.1 19.2 42.1 30.8 JDL_K17_AVG_CLS 84.2 52.0 54.5 63.2 25.3 71.2 58.0 61.1 50.2 33.3 44.3 49.7 57.9 65.1 79.9 20.9 47.4 43.0 77.7 56.7 LIRIS_CLS 88.3 56.2 59.3 68.6 33.2 76.6 62.2 64.5 55.3 42.6 55.1 56.2 61.9 70.0 82.5 37.3 56.4 48.3 79.6 64.7 LIRIS_CLSDET 90.0 66.2 63.3 70.9 47.0 80.9 73.9 63.9 61.1 52.7 57.9 56.9 69.6 73.8 88.4 46.3 65.3 54.2 81.3 72.7 MSRAUSTC_HIGH_ORDER_SVM 92.8 74.8 69.6 76.1 47.3 83.5 76.4 76.9 59.8 54.5 63.5 67.0 75.1 78.8 90.4 43.1 63.1 60.4 85.6 71.1 MSRAUSTC_PATCH 92.7 74.5 69.4 75.4 45.7 83.4 76.5 76.6 59.6 54.5 63.4 67.4 74.8 78.6 90.3 43.0 63.1 58.6 85.2 71.3 NANJING_DMC_HIK_SVM_SIFT 55.6 25.5 31.0 36.5 15.8 41.4 40.0 40.6 30.0 17.8 21.1 34.0 27.0 31.0 57.9 11.9 20.7 22.6 48.4 35.7 NLPR_KF_SVM 10.5 9.1 10.7 6.0 6.5 7.2 13.3 12.2 11.5 9.5 5.6 16.7 8.6 6.6 38.9 5.3 15.0 5.0 8.3 5.4 NLPR_SS_VW_PLS 94.5 82.6 79.4 80.7 57.8 87.8 85.5 83.9 66.6 74.2 69.4 75.2 83.0 88.1 93.5 56.2 75.5 64.1 90.0 76.6 NLPR_SVM_BOWDET 82.9 69.4 45.4 60.1 46.0 80.0 75.1 59.9 54.9 50.7 43.3 49.9 63.4 72.2 88.1 36.1 57.1 37.7 75.2 58.5 NLPR_SVM_BOWDET_CONV 83.8 69.8 47.8 60.5 45.4 80.5 74.6 60.4 54.0 51.3 45.3 51.5 64.5 72.6 87.7 35.9 57.7 39.8 75.8 62.7 NUSPSL_CTX_GPM 95.5 81.1 79.4 82.5 58.2 87.7 84.1 83.1 68.5 72.8 68.5 76.4 83.3 87.5 92.8 56.5 77.7 67.0 91.2 77.5 NUSPSL_CTX_GPM_SVM 94.3 78.5 76.4 80.0 57.0 86.3 82.1 81.5 65.6 74.7 66.5 73.4 81.9 85.3 91.9 53.2 73.9 65.1 89.5 76.0 SJT_SIFT_LLC_PCAPOOL_DET_SVM 85.6 66.5 51.9 60.3 45.4 76.8 70.3 65.1 56.4 34.3 49.6 52.4 63.1 71.5 86.8 26.1 56.9 47.9 75.5 65.6 SJT_SIFT_LLC_PCAPOOL_SVM 83.2 52.5 49.3 59.6 26.0 73.5 58.2 64.4 52.1 36.6 44.9 52.1 57.8 63.8 78.1 19.1 52.8 44.1 72.0 57.4 UVA_MOSTTELLING 90.1 74.1 66.5 76.0 57.0 85.6 81.2 74.5 63.5 62.7 64.5 66.6 76.5 81.2 90.8 58.7 69.3 66.3 84.7 77.2 Precision/Recall Curves aeroplane bicycle bird boat bottle bus car cat chair cow diningtable dog horse motorbike person pottedplant sheep sofa train tvmonitor Classification Results: VOC2011 dataCompetition "comp2" (train on own data)Average Precision (AP %) aero plane bicycle bird boat bottle bus car cat chair cow dining table dog horse motor bike person potted plant sheep sofa train tv/ monitor LIRIS_CLSTEXT 88.3 66.1 60.8 68.5 46.7 77.3 69.2 63.7 55.9 52.6 56.6 55.5 69.6 73.7 87.1 46.3 65.2 54.0 81.2 72.7 Precision/Recall Curves aeroplane bicycle bird boat bottle bus car cat chair cow diningtable dog horse motorbike person pottedplant sheep sofa train tvmonitor Detection Results: VOC2011 dataCompetition "comp3" (train on VOC2011 data)Average Precision (AP %) aero plane bicycle bird boat bottle bus car cat chair cow dining table dog horse motor bike person potted plant sheep sofa train tv/ monitor BROOKES_STRUCT_DET_CRF 37.1 42.6 2.0 0.0 16.0 43.8 38.6 17.0 10.3 7.7 2.4 1.5 34.3 41.1 38.4 1.5 14.7 5.3 35.4 27.1 CMIC_GS_DPM - - - 13.3 26.4 - 41.5 - - - 12.2 - - 41.6 - 8.3 31.4 - - - CMIC_SYNTHDPM 40.4 47.8 - 11.4 23.7 48.9 40.9 23.5 11.9 25.5 - 10.9 42.0 38.6 40.7 7.5 30.4 - 38.4 34.8 CORNELL_ISVM_VIEWPOINT 42.5 43.7 5.4 4.8 18.1 28.6 36.6 24.2 12.6 20.5 4.4 17.5 15.2 38.2 7.9 1.7 23.2 7.1 41.0 25.7 MISSOURI_LCC_TREE_CODING 41.1 51.7 13.7 11.9 27.3 52.1 41.7 32.9 17.6 27.3 18.5 23.1 45.2 48.6 41.9 11.6 32.4 27.5 44.2 38.3 MISSOURI_TREE_MAX_POOLING 43.8 51.7 13.7 12.7 27.3 51.5 43.7 32.9 18.3 27.3 18.5 23.1 45.2 48.6 42.9 11.6 32.4 27.5 47.0 39.3 NLPR_DD_DC 55.0 58.1 22.5 18.8 33.9 57.6 54.5 42.6 20.2 40.3 29.3 37.1 54.6 58.3 51.6 14.7 44.8 32.1 51.7 41.0 NUS_CONTEXT_SVM 51.4 52.9 20.1 15.7 26.9 53.0 45.6 37.6 15.2 36.0 25.1 32.6 50.4 55.8 36.8 12.3 37.6 30.5 48.1 41.0 NYUUCLA_HIERARCHY 56.3 55.9 23.4 20.3 27.2 56.6 48.1 53.8 23.2 32.9 33.3 39.2 53.0 56.9 43.6 14.3 37.9 39.4 52.6 43.7 OXFORD_DPM_MK 56.0 53.3 19.2 17.2 25.8 53.1 45.4 44.5 20.1 32.1 28.1 37.2 52.3 56.6 43.3 12.1 34.3 37.6 51.8 45.2 UOCTTI_LSVM_MDPM 53.2 53.9 13.1 13.5 30.5 55.5 51.2 31.7 14.5 29.0 16.0 22.1 43.1 50.3 46.3 8.8 33.0 22.9 45.8 38.2 UOCTTI_WL-SSVM_GRAMMAR - - - - - - - - - - - - - - 49.2 - - - - - UVA_SELSEARCH 56.9 43.4 16.6 15.8 18.0 52.3 38.3 48.9 12.2 29.7 32.8 36.7 45.7 54.4 30.4 16.2 37.2 34.7 45.9 44.2 Precision/Recall Curves aeroplane bicycle bird boat bottle bus car cat chair cow diningtable dog horse motorbike person pottedplant sheep sofa train tvmonitor Detection Results: VOC2011 dataCompetition "comp4" (train on own data)Average Precision (AP %) aero plane bicycle bird boat bottle bus car cat chair cow dining table dog horse motor bike person potted plant sheep sofa train tv/ monitor Precision/Recall Curves aeroplane bicycle bird boat bottle bus car cat chair cow diningtable dog horse motorbike person pottedplant sheep sofa train tvmonitor Segmentation Results (VOC2011 data)Competition "comp5" (train on VOC2011 data)Accuracy (%) - Entries in parentheses are synthesized from detection results. back ground aero plane bicycle bird boat bottle bus car cat chair cow dining table dog horse motor bike person potted plant sheep sofa train tv/ monitor BONN_FGT_SEGM 41.4 83.4 51.7 23.7 46.0 33.9 49.4 66.2 56.2 41.7 10.4 41.9 29.6 24.4 49.1 50.5 39.6 19.9 44.9 26.1 40.0 41.6 BONN_SVR_SEGM 43.3 84.9 54.3 23.9 39.5 35.3 42.6 65.4 53.5 46.1 15.0 47.4 30.1 33.9 48.8 54.4 46.4 28.8 51.3 26.2 44.9 37.2 BROOKES_STRUCT_DET_CRF 31.3 79.4 36.6 18.6 9.2 11.0 29.8 59.0 50.3 25.5 11.8 29.0 24.8 16.0 29.1 47.9 41.9 16.1 34.0 11.6 43.3 31.7 NUS_CONTEXT_SVM 35.1 77.2 40.5 19.0 28.4 27.8 40.7 56.4 45.0 33.1 7.2 37.4 17.4 26.8 33.7 46.6 40.6 23.3 33.4 23.9 41.2 38.6 NUS_SEG_DET_MASK_CLS_CRF 37.7 79.8 41.5 20.2 30.4 29.1 47.4 61.2 47.7 35.0 8.5 38.3 14.5 28.6 36.5 47.8 42.5 28.5 37.8 26.4 43.5 45.8 (CORNELL_ISVM_VIEWPOINT) 11.8 1.4 7.4 10.5 5.5 1.6 22.9 25.7 27.9 10.9 4.7 16.4 5.2 5.6 10.3 21.4 11.1 4.8 6.7 3.0 21.3 24.2 (MISSOURI_LCC_TREE_CODING) 13.1 0.5 9.2 9.4 8.1 2.2 25.7 32.6 18.6 13.2 4.1 9.5 13.8 9.5 13.5 17.4 26.7 10.0 9.5 14.5 15.9 11.2 (MISSOURI_TREE_MAX_POOLING) 13.1 0.6 10.0 7.8 7.4 2.3 27.1 30.2 38.8 12.3 3.9 8.3 10.7 7.8 11.4 14.4 26.9 6.3 8.6 10.3 16.9 13.2 (NLPR_DD_DC) 19.4 0.8 21.6 2.9 10.1 7.9 38.0 27.2 26.0 7.4 7.3 30.4 17.8 26.3 24.9 41.6 29.2 2.4 27.8 20.7 31.0 6.9 (NYUUCLA_HIERARCHY) 15.3 1.2 11.9 7.6 12.9 6.7 12.4 24.3 28.4 26.2 2.9 21.3 9.3 19.8 18.6 27.7 27.6 6.3 23.1 5.9 18.1 9.1 (OXFORD_DPM_MK) 15.2 0.4 16.3 7.4 8.7 4.7 27.0 29.8 18.9 23.0 3.2 15.3 11.6 13.9 19.6 19.1 23.3 4.3 22.7 7.7 19.5 22.5 (UOCTTI_LSVM_MDPM) 13.1 4.0 9.2 7.8 9.2 6.2 20.4 38.4 24.9 11.2 3.3 12.8 5.9 10.4 15.4 19.5 20.4 5.7 13.4 5.0 15.9 16.3 (UVA_SELSEARCH) 16.2 2.9 13.9 8.2 5.4 7.2 18.8 52.0 29.2 21.9 3.9 17.5 10.7 13.7 12.2 27.7 14.7 7.8 21.3 12.9 17.2 20.5 Segmentation Results (VOC2011 data)Competition "comp6" (train on own data)Accuracy (%) - Entries in parentheses are synthesized from detection results. back ground aero plane bicycle bird boat bottle bus car cat chair cow dining table dog horse motor bike person potted plant sheep sofa train tv/ monitor BERKELEY_REGION_CLASSIFY 39.1 83.3 48.9 20.0 32.8 28.2 41.1 53.9 48.3 48.0 6.0 34.9 27.5 35.0 47.2 47.3 48.4 20.6 52.7 25.0 36.6 35.4 Person Layout Results: VOC2011 dataCompetition "comp7" (train on VOC2011 data)Average Precision (AP %) Head Hand Foot Precision/Recall Curves head hand foot Person Layout Results: VOC2011 dataCompetition "comp8" (train on own data)Average Precision (AP %) Head Hand Foot OXFORD_RANK_SLACK_RBF 72.9 26.9 4.1 Precision/Recall Curves head hand foot Action Classification Results: VOC2011 dataCompetition "comp9" (train on VOC2011 data)Average Precision (AP %) jumping phoning playing instrument reading riding bike riding horse running taking photo using computer walking CAENLEAR_DSAL 62.1 39.7 60.5 33.6 80.8 83.6 80.3 23.2 53.4 50.2 CAENLEAR_HOBJ_DSAL 71.6 50.7 77.5 37.8 86.5 89.5 83.8 25.1 58.9 59.2 MISSOURI_SSLMF 58.8 36.8 48.5 30.6 81.5 83.0 78.5 21.3 50.7 53.8 NUDT_CONTEXT 65.9 41.5 57.4 34.7 88.8 90.2 87.9 25.7 54.5 59.5 NUDT_LL_SEMANTIC 66.3 41.3 53.9 35.2 88.8 90.0 87.6 25.5 53.7 58.2 STANFORD_RF_DENSEFTR_SVM 66.0 41.0 60.0 41.5 90.0 92.1 86.6 28.8 62.0 65.9 WVU_SVM-PHOW 42.5 29.5 32.1 26.7 48.5 46.3 59.2 13.5 24.3 35.6 Precision/Recall Curves jumping phoning playinginstrument reading ridingbike ridinghorse running takingphoto usingcomputer walking Action Classification Results: VOC2011 dataCompetition "comp10" (train on own data)Average Precision (AP %) jumping phoning playing instrument reading riding bike riding horse running taking photo using computer walking BERKELEY_ACTION_POSELETS 59.5 31.3 45.6 27.8 84.4 88.3 77.6 31.0 47.4 57.6 STANFORD_COMBINE_ATTR_PART 66.7 41.1 60.8 42.2 90.5 92.2 86.2 28.8 63.5 64.2 STANFORD_MAPSVM_POSELET 27.0 29.3 28.3 23.8 71.9 82.4 67.3 20.1 26.0 46.4 Precision/Recall Curves jumping phoning playinginstrument reading ridingbike ridinghorse running takingphoto usingcomputer walking Key to Abbreviations Abbreviation Title Method Affiliation Contributors Descriptiorn BERKELEY_ACTION_POSELETS Poselets trained on action categories. BERKELEY_ACTION_POSELETS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 Subhransu Maji, Lubomir Bourdev, Jitendra Malik This is based on our CVPR 2011 paper: "Action recognition using a distributed representation of pose and appearance", Subhransu Maji, Lubomir Bourdev and Jitendra Malik For this submission we train 200 poselets for each action category. In addition we train poselets based on subcategory labels for playinginstrument and ridingbike. Linear SVMs are trained on the "poselet activation vector" along with features from object detectors for four categories: motorbike, bicycle, horse and tvmonitor. Context models re-rank the objects at the image level, as described in the CVPR'11 paper. BERKELEY_REGION_CLASSIFY Classification of low-level regions Berkeley_Region_Classify UC Berkeley Pablo Arbelaez, Bharath Hariharan, Saurabh Gupta, Chunhui Gu, Lubomir Bourdev and Jitendra Malik We propose a semantic segmentation approach that represents and classifies generic regions from low-level segmentation. We extract object candidates using ultrametric contour maps (Arbelaez et al., TPAMI 2011) at several image resolutions. We represent each region using mid- and high-level features that capture its appearance (color, shape , texture) and also its compatibility with the activations of a part detector (we use the poselets from Bourdev et al, ECCV 2010.) . A category label is assigned to each region using a hierarchy of IKSVM classifiers (Maji et al, CVPR 2008). BONN_FGT_SEGM BONN_FGT_SEGM BONN_FGT_SEGM �University of Bonn, �Vien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Georg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Joao Carreira�, Adrian Ion�, Fuxin Li�, Cristian Sminchisescu� We present a joint image segmentation and labeling model which, given a bag of figure-ground segment hypotheses extracted at multiple image locations and scales using CPMC (Carreira and Sminchisescu, CVPR2010), constructs a joint probability distribution over both the compatible image interpretations (tilings or image segmentations) composed from those segments, and over their labeling into categories. The process of drawing samples from the joint distribution can be interpreted as first sampling tilings, modeled as maximal cliques, from a graph connecting spatially non-overlapping segments in the bag (Ion, Carreira, Sminchisescu, ICCV11) , followed by sampling labels for those segments, conditioned on the choice of a particular tiling. We learn the segmentation and labeling parameters jointly, based on Maximum Likelihood with a novel Incremental Saddle Point estimation procedure (Ion, Carreira, Sminchisescu, NIPS2011). BONN_SVR_SEGM SVR on CPMC-generated Figure-ground segmentations BONN_SVRSEGM University of Bonn Joao Carreira, Fuxin Li, Cristian Sminchisescu We present a recognition system based on sequential figure-ground ranking. We extract a bag of figure-ground segments using CPMC (Carreira and Sminchisescu, CVPR 2010). The bag is then filtered down to 100 segments using a class-independent ranker. Using these features we learn one nonlinear Support Vector Regressor (SVR) for each category that predicts the overlap between each segment and an object from that category. A complete image interpretation is obtained by sequentially selecting segments using combination and non-maxima suppression schemes. Details can be found in respectively (F. Li, J.Carreira, C. Sminchisescu, CVPR 2010, IJCV11). Additionally, the system is trained with both object segmentation layouts and weak annotations from bounding boxes. BPACAD_COMB_LF_AK_WK_NOBOXES Combination of the late fusion, avgker and weker BPACAD_COMB_LF_AK_WK_NOBOXES Data Mining and Web Search Research Group (DMWS), MTA SZTAKI. Hungary B�lint Dar�czy, L�szl� Nikh�zy This is the average of the confidence output of a late fusion, an aggregated kernel and an averaged kernel (BPACAD_CS_FISH256-1024_SVM_AVGKER) method. We computed RGB Color moments and SIFT descriptors (L�we 1999) on a dense grid and regions detected by Harris-Laplacian (Mikolajczik et al, 2005). All the three methods are based on non-hierarchical Gaussian Mixture Models (GMM) with 256 Gaussians (two of them also using GMMs with 1024 Gaussians ) and non-sparse Fisher vectors (Perronnin et al, 2007 ). We used our open-source GMM/Fisher toolkit for GPGPUs to compute the Fisher vectors and train the GMMs (http://datamining.sztaki.hu/?q=en/GPU-GMM). All of them are using Fisher vector based pre-computed kernels (basic kernels) for learning linear SVM classifiers (Dar�czy et al, ImageCLEF 2011) . The late fusion method is based on a combination of SVM predictions (18 SVM classifiers per class), meanwhile the aggregated and averaged kernels are computed before the classification (only one SVM classifier per class). While the averaged kernel method needs no parameter tuning, for the late fusion and the aggregated kernel method we learned optimal weights per class on the validation set. BPACAD_CS_FISH256_1024_SVM_AVGKER_NOBOXES SVM on averaged Fisher Kernels BPACAD_CS_FISH256-1024_SVM_AVGKER_NOBOXES Data Mining and Web Search Research Group (DMWS), MTA SZTAKI, Hungary B�lint Dar�czy, L�szl� Nikh�zy We computed RGB Color moments and SIFT descriptors (L�we 1999) on a dense grid and regions detected by Harris-Laplacian (Mikolajczik et al, 2005). We trained non-hierarchical Gaussian Mixture Models (with 256 Gaussians and 1024 Gaussians) on a subset (1 million) of the extracted low-level features of the training images. We extracted non-sparse Fisher vectors on nine different poolings with GMM with 256 Gaussians (dense grid, Harris-Laplacian, 3x1 and 2x2 spatial pyramids (Lazebnik et al, 2006)) and four with GMM with 1024 Gaussians (dense,3x1). We used our open-source GMM/Fisher toolkit for GPGPUs to compute the Fisher vectors and train the GMMs (http://datamining.sztaki.hu/?q=en/GPU-GMM). We calculated pre-computed kernels (Dar�czy et al, ImageCLEF 2011) and averaged them. We trained only one binary SVM classifier per class. BROOKES_STRUCT_DET_CRF Structured Detection and Segmentation CRF Struct_Det_CRF Oxford Brookes University Jonathan Warrell, Vibhav Vineet, Paul Sturgess, Philip Torr We form a hierarchical CRF which jointly models a pool of candidate detections and the multiclass pixel segmentation of an image. Attractive and repulsive pairwise terms are allowed between detection nodes (cf Desai et al, ICCV 2009), which are integrated into a Pn-Potts based hierarchical segmentation energy (cf Ladicky et al, ECCV 2010). A cutting-plane algorithm is used to train the model, using approximate MAP inference. We form a joint loss which combines segmentation and detection components (i.e. paying a penalty both for each pixel incorrectly labelled, and each false detection node which is active in a solution), and use different weightings of this loss to train the model to perform detection and segmentation. The segmentation results thus make use of the bounding box annotations. The candidate detections are generated using the Felzenschwalb et al. CVPR 2008/2010 detector, and as features for segmentation we use textons, SIFT, LBPs and the detection response surfaces themselves. BUPT_ALL BUPT_MCPR_all combining methods Beij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MCPRL Zhicheng Zhao, Tao Liu, Xin Guo, Anni Cai A region-based method is used, in which all features mentioned above are extracted on regions rather than keypoints. A region is a group of pixels with similar appearance, and meanshift method is employed to do this. Finally, we combine the results of two methods with a linear fusion algorithm.without patch. BUPT_NOPATCH BUPT_MCPR_nopatch nopatch mthod Beij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MCPRL Zhicheng Zhao, Tao Liu, Xin Guo, Anni Cai A bag of words method with SIFT, SURF and HOG features, and dense sampling method for keypoints is also involved.and keypoint detection are used. CAENLEAR_DSAL Discriminative spatial saliency DSAL Univ Caen/ INRIA LEAR Gaurav Sharma, Frederic Jurie, Cordelia Schmid We propose to learn discriminative saliency maps for images which highlight the regions which are more discriminant for the current classification task. We use the saliency maps to weight the visual words for improving discriminative capacity of bag of words features. The approach is motivated by the observation that for many human actions and attributes, local regions are highly discriminative e.g. for running the bent arms and legs are highly discriminant. Along with that we combine features based on SIFT, HOG, Color and texture. CAENLEAR_HOBJ_DSAL Human obj interaction and discriminative saliency HOBJ+DSAL Univ Caen/ INRIA LEAR Gaurav Sharma, Alessandro Prest, Frederic Jurie, Vittorio Ferrari, Cordelia Schmid We use the weakly supervised approach (Prest et al. PAMI2010) for learning human actions modeled as interactions between humans and objects. The human bounding box is taken as reference and the object relevant to the action and its spatial relation with the human is automatically learnt. The method is combined with a method to learn discriminative spatial saliency which highlights the regions which are more discriminant for the current classification task. We use the saliency maps to weight the visual words for improving discriminative capacity of bag of words features. Along with that we combine features based on SIFT, HOG, Color and texture. CMIC_GS_DPM Synthetic Trainining for deformable parts model CMIC-GS-DPM Cairo Microsoft Innovation Center Dr. Motaz El-Saban , Osama Khalil, Mostafa Izz, Mohamed Fathi We introduce dataset augmentation using synthetic examples as a method for introducing novel variations not present in the original set. We make use of deformable parts-based model (Felzenszwalb et al 2010). We augment the training set with examples obtained by applying global scaling of the dataset examples. Global scaling includes no, up and down scaling with varying performance across different object classes. Technique selection is based upon performance on the validation set. The augmented dataset is then used to train parts-based detectors using HOG features (Dalal Triggs 2006) and latent SVM. The resulting class models are applied on test images in a �sliding-window� fashion. CMIC_SYNTHDPM Synthetic Trainining for deformable parts model CMIC-Synthetic-DPM Cairo Microsoft Innovation Center Dr. Motaz El-Saban , Osama Khalil, Mostafa Izz, Mohamed Fathi We introduce dataset augmentation using synthetic examples as a method for introducing novel variations not present in the original set. We make use of deformable parts-based model (Felzenszwalb et al 2010). We augment the training set with examples obtained by relocating objects (having segmentation masks) to new backgrounds. New backgrounds used for relocation are selected using a set of techniques (no relocation, same image, �different� image or image with co-occurring objects). Performance of those techniques varies across classes according to the object class properties. For every class, we select the technique that achieves the highest AP on the validation set. The augmented dataset is then used to train parts-based detectors using HOG features (Dalal Triggs 2006) and latent SVM. The resulting class models are applied on test images in a �sliding-window� fashion. CORNELL_ISVM_VIEWPOINT Using viewpoint cues to improve object recognition lSVM-Viewpoint Cornell Joshua Schwartz Noah Snavely Daniel Huttenlocher Our system is based on the Latent SVM framework of , including their context rescoring method. We train 6 component models with 8 parts. However, unlike , components are trained using a clustering based on an unsupervised estimation of 3D object viewpoint. In this sense, our approach is similar to the unsupervised approach in , which also seeks to estimate viewpoint, but our clustering is based on explicit reasoning about 3D geometry. Additionally, we add features based on estimated 3D scene geometry for context rescoring. Of note is the fact that a detection with our method gives rise to an explicit estimation of object viewpoint within a scene, rather than just a bounding box. P. Felzenszwalb, R. Girshick, D. McAllester, and D. Ramanan. Object Detection with Discriminatively Trained Part Based Models. PAMI 2010 C. Gu and X. Ren. Discriminative Mixture-of-Templates for Viewpoint Classification. ECCV 2010 JDL_K17_AVG_CLS SVM with average kernel using 17 kernels JDL_K17_AVG_CLS JDL, Institute of Computing Technolog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Shuhui Wang, Li Shen, Shuqiang Jiang, Qi Tian, Qingming Huang we calculate six types of commonly used BOW features(including dense and sparse sift, dense color sift,hog, lbp and self similarity) and 3 global features(color moment, gist and block gist), where the visual vocabulary size is typically around 1000. We calculate 3 level spatial pyramid features on those BOW representation respectively. Then 17 base kernels are calculated by using histogram intersection, RBF and chi-square kernels on these features, whose kernel parameters are tuned using the validation data. We calculate an average kernel by using these 17 base kernel. one-against-all SVM classifiers are used to train the final classfiers for each category. LIRIS_CLS MKL classifier with multiple features LIRIS_CLS LIRIS, Ecole Centrale de Lyon, CNRS, UMR5205, France Chao ZHU, Yuxing TANG, Ningning LIU, Charles-Edmond BICHOT, Emmanuel Dellandrea, Liming CHEN In this submission, we mainly make use of local descriptors and the popular bag-of-visual-words approach for classification. Regions of interest in each image are detected using both Harris-Laplace detector and dense sampling strategy. SIFT and color SIFT descriptors are then computed for each region as baseline. In addition, we also extract DAISY and extended LBP descriptors based on our work for computational efficiency and complementary information to SIFT. For each kind of descriptor, 1,000,000 randomly selected descriptors from the train + val set are quantized using k-means algorithm into 4000 visual words. Each image is then represented by the histogram using hard assignment. Spatial pyramid technique is applied for coarse spatial information. The chi-square kernels of different levels in the pyramid are computed, and then fused by linear combination. The final outputs are obtained by using multiple kernel learning algorithm to fuse different descriptors. C. Zhu, C.E. Bichot, L. Chen: 'Visual object recognition using DAISY descriptor', in Proc. of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ultimedia and Expo (ICME), to appear, 2011. C. Zhu, C.E. Bichot, L. Chen: 'Multi-scale color local binary patterns for visual object classes recognition', in Proc. of 20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Pattern Recognition (ICPR), pp.3065-3068, 2010. LIRIS_CLSDET Classification combined with detection LIRIS_CLSDET LIRIS, Ecole Centrale de Lyon, CNRS, UMR5205, France Chao ZHU, Yuxing TANG, Ningning LIU, Charles-Edmond BICHOT, Emmanuel Dellandrea, Liming CHEN In this submission, we improve the classification performances by combining it with object detection results. For classification, we mainly make use of local descriptors and the popular bag-of-visual-words approach. Regions of interest in each image are detected using both Harris-Laplace detector and dense sampling strategy. SIFT and color SIFT descriptors are then computed for each region as baseline. In addition, we also extract DAISY and extended LBP descriptors based on our work for computational efficiency and complementary information to SIFT. For each kind of descriptor, 1,000,000 randomly selected descriptors from the train + val set are quantized using k-means algorithm into 4000 visual words. Each image is then represented by the histogram using hard assignment. Spatial pyramid technique is applied for coarse spatial information. The chi-square kernels of different levels in the pyramid are computed, and then fused by linear combination. The final outputs are obtained by using multiple kernel learning algorithm to fuse different descriptors. For object detection, we apply the HOG feature to train deformable part models, and use the models together with sliding window approach to detect objects. Finally, we combine the outputs of classification and detection by late fusion. C. Zhu, C.E. Bichot, L. Chen: 'Visual object recognition using DAISY descriptor', in Proc. of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ultimedia and Expo (ICME), to appear, 2011. C. Zhu, C.E. Bichot, L. Chen: 'Multi-scale color local binary patterns for visual object classes recognition', in Proc. of 20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Pattern Recognition (ICPR), pp.3065-3068, 2010. LIRIS_CLSTEXT Classification with additional text feature LIRIS_CLSTEXT LIRIS, Ecole Centrale de Lyon, CNRS, UMR5205, France Chao ZHU, Yuxing TANG, Ningning LIU, Charles-Edmond BICHOT, Emmanuel Dellandrea, Liming CHEN In this submission, we try to use additional text information to help with object classification. We propose novel text features based on semantic distance using WordNet. The basic idea is to calculate the semantic distance between the text associated with an image and an emotional dictionary based on path similarity, denoting how similar two word senses are, based on the shortest path that connects the senses in a taxonomy. As there are no tags included in Pascal2011 dataset, we downloaded 1 million Flickr images (including their tags) as the additional textual source. Firstly, for each Pascal image, we find its similar images (top 20) from the database using KNN method based on visual features (LBP and color HSV histogram), and then use these tags to extract the text feature. We use SVM with RBF kernel to train the classifier and predict the outputs. For classification based on visual features, we follow the same method described in our other submission. The outputs of visual feature based method and text feature based method are then linearly combined as final results. N. Liu, Y. Zhang, E. Dellandr�a, B. Tellez, L. Chen: �Associating text features with visual ones to improve affective image classification�,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Affective Computing (ACII), Memphis, USA, 2011. MISSOURI_LCC_TREE_CODING SVM classifier with LCC and tree coding LCC-TREE-CODING University of Missouri Xiaoyu Wang Miao Sun Xutao Lv Shuai Tang Guang Chen Yan Li Tony X. Han A two layers cascade structure for object detection. The first layer employs deformable model to select possible candidates for the second layer. The later layer takes location and global context augmented with LBP feature to improve the accuracy. A bag of words model enhanced with spatial pyramid and local coordilate coding is used to model the global context information. A hierachical tree structure coding is used to take care of the intra-class variation for each detection window. Linear SVM is used for classification. MISSOURI_SSLMF Supervised Learning with Multiple Features Supervised learning with multiple feature University of Missouri - Columbia Xutao Lv, Xiaoyu Wang, Guang Chen, Shuai Tang, Yan Li, Miao Sun, Tony X. Han Multiple available features are combined and fed into a newly developed supervised learning algorithm. The features includes the feature extracted within the bounding box and the feature from the whole image. The features from the whole images are served as context information. We mainly use two feature descriptors in our submission, dense SIFT and HOG. LCC coding method and spatial pyramid is adopted to generate histogram for each action image, and the histogram is then served as feature vector to train and test with the supervised learning algorithm. MISSOURI_TREE_MAX_POOLING SVM classifier with tree max-pooling TREE--MAX-POOLING University of Missouri Xiaoyu Wang, Miao Sun, Xutao Lv, Shuai Tang, Guang Chen, Yan Li ,Tony X. Han A two layers cascade structure for object detection. The first layer employs deformable model to select possible candidates for the second layer. The later layer takes location and global context augmented with LBP feature to improve the accuracy. A bag of words model enhanced with spatial pyramid and local coordilate coding is used to model the global context information. A hierachical tree structure coding is used to take care of the intra-class variation for each detection window. Max-pooling is used for tree node assignment. Linear SVM is used for classification. MSRAUSTC_HIGH_ORDER_SVM SVM with mined high order features MSRA_USTC_HIGH_ORDER_SVM Microsoft Research Asi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Kuiyuan Yang, Lei Zhang, Hong-Jiang Zhang We introduce a discriminatively-trained parts-based model with different level templates for image classification. The model consists of templates of HOG features (Dalal and Triggs, 2006) at three different levels. The responses of different level templates are combined by a latent-SVM, where the latent variables are the positions of the templates. We develop a novel mining algorithm to define the parts and an iterative training procedure to learn the parts. The model is applied to all 20 PASCAL VOC objects. MSRAUSTC_PATCH SVM with multi-channel cell-structured patch featu MSRA_USTC_PATCH Microsoft Research Asi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Kuiyuan Yang, Lei Zhang, Hong-Jiang Zhang We introduce a discriminatively-trained patch-based model with cell-structured templates for image classification. Dense sampled patches are represented cell-structured templates of HOG, LBP, HSV, SIFT, CSIFT and SSIM. These templates are then fed to Super-Vector Coding (Xi Zhou, 2010) and Fisher Kernel (Florent Perronnin, 2010) to form the image feature. Then linear SVM is trained for each category in one-vs-the-rest manner. The object detector from Pascal VOC 2007 is used to extract object level features and classifiers are trained based on these features, and then fusion with the former one. NANJING_DMC_HIK_SVM_SIFT HIK based svm classifier with dense SIFT features. DMC-HIK-SVM-SIFT The University of Nanjing Yubin Yang, Ye Tang, Lingyan Pan We adopt a bag-of-visual-words method (cf Csurka et al 2004). A single descriptor type, SIFT descriptors (Lowe 2004) are extracted from 16*16 pixel patches which are densely sampled from each image on a grid with stepsize 12 pixels. We partition the original training and validation data into different categories according to its label, then randomly select 200 images per category (2000 images in total) as the training set. We use a novel difference maximize coding approach to quantize these descriptors into 200 �visual words�. Each image is then represented by a histogram of visual words. Spatial pyramid matching (Lazebnik et al, CVPR 2006) are also used in our method. Finally, we train a HIK kernel (Jianxin Wu et al, ICCV 2009) based SVM classifier using the concatenated pyramid feature vector for each image in training set. NLPR_DD_DC NLPR-Detection Data Decomposition and Distinctive Context Institute of Automation,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Junge Zhang, Yinan Yu, Yongzhen Huang, Chong Wang, Weiqiang Ren, Jinchen Wu, Kaiqi Huang and Tieniu Tan Part based model has achieved great success in recent years. To our understanding, the original deformable part based model has several limits: 1) the computational complexity is very large, especially when it is extended to enhanced models via multiple features, more mixtures or flexible part models. 2) The original part based model is not �deformable� enough. To tackle these problems, 1) we propose a data decomposition based feature representation scheme for part based model in an unsupervised manner. The submitted method takes about 1~2 seconds per image from PASCAL VOC datasets on average while keeping high performance. We learn the basis from samples without any label information. The specific label independent rule followed in the submitted methods can be adapted into other variants of part based model such as hierarchical model or flexible mixture models. 2) We found that, each part corresponds to multiple possible locations, which is not reflected in the original part-based model. Accordingly, we propose that the locations of parts should obey the multiple Gaussian distribution. Thus, for each part we learn its optimal locations by clustering which are used to update the original anchors of the part-based model. The proposed method above can more effectively describe the deformation (pose and location variety) of objects� parts. 3) We rescored the initial results by our distinctive context model including global and local and intra-class context information. Besides, segmentation provides strong indication for object�s presence, therefore, the proposed segmentation aware semantic attribute is applied in the final reasoning which indeed shows promising performance. NLPR_KF_SVM SVM classifier with five kernels. NLPR_KF_SVM National Laboratory of Pattern Recognition, Institute of Automation,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Ruiguang Hu Weiming Hu GrayPHOG,HuePHOG,PLBP(R=1 and R=2). GraySIFT_HL,HueSIFT_HL : LLC coding and MAX pooling. Codebooks : K-means clustering. L1 normalization : GrayPHOG,HuePHOG,PLBP; L2 normalization : GraySIFT_HL, HueSIFT_HL; chi-squared kernel : GrayPHOG,HuePHOG,PLBP; Linear kernel : graySIFT_HL,HueSIFT_HL. kernel fusion : Average strategy . train features : extracted from croped sub_images according to annotation boundingbox, test features : extracted from whole test images. NLPR_SS_VW_PLS NLPR_CLS Semi-Semantic Visual Words Partial Least Squares National Laboratory of Pattern Recognition, Institute of Automation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Yinan Yu, Junge Zhang, Yongzhen Huang, Weiqiang Ren, Chong Wang, Jinchen Wu, Kaiqi Huang, Tieniu Tan The framework is based on the classical Bag of Words model. The system consists of: 1) In feature level, we use Semi-Semantic and non-semantic Visual Words Learning, with Fast Feature Extraction (Salient Coding, Super-Vector Coding and Visual Co-occurrence) and multiple features; 2) To learn class model, we employ an alternative multiple-linear-kernel learning for intra-class feature combination, after using Partial Least Squares analysis, which projects the extremely high-dimensional features into a low-dimensional space; 3) The combination of 20 categories scores and detections scores generate a high-level semantic representation of image, we use non-linear-kernel learning to extract inter-class contextual information, which further improve the performance. Besides, all the parameters are decided by cross-validation and prior knowledge on VOC2007 and VOC2010 trainval sets. The motivation and novelty of our algorithm: The traditional codebook describes the distribution of feature space, containing less semantic information of the interesting objects, and a semantic codebook may benefit the performance. We observe that the Deformable-Part-Based Model describes the object by �object parts�, which can be seen as the semi-semantic visual words. Based on this idea, we propose to use the semi-semantic and non-semantic visual words based Bag of words model for image classification. We analyze the recent image classification algorithms, finding that the feature �distribution�, �reconstruction� and �saliency� is three fundamental issues in coding and image description. However, these methods usually lead to an extremely high-dimensional description, especially with multiple features. In order to learn these features by MKL, we find Partial Least Square is a reliable method for dimensionality reduction. The compression ratio of PLS is over 10000, while the discrimination can be preserved. NLPR_SVM_BOWDET Svm with multiple feature and detection results NLPR_IVA_SVM_BOWDect NLPR,CASIA Jing Liu, Jianlong Fu, Bingyuan Liu, Hanqing Lu Two types of features are considered. First, typical BOW features (OpponentSift, CSift and rgSift) with dense and Harris sampling techniques respectively, and the spatial pyramid kernels with these features are calculated for classification. Second, the object detection based on the deformable part model is employed (P. Felzenszwalb et al. in PAMI 2009 ) . Combined with these features, we attempt to learn a hierarchical classifier with SVM according to the hierarchical structure for all the 20-class data. NLPR_SVM_BOWDET_CONV Svm with multiple feature and detection results NLPR_IVA_SVM_BOWDect_Convolution NLPR,CASIA Jing Liu, Jianlong Fu, Bingyuan Liu, Hanqing Lu Three types of features are considered. First, typical BOW features (OpponentSift, CSift and rgSift) with dense and Harris sampling respectively, and spatial pyramid kernels are calculated. Second, an improved image representation via convolutional sparse coding and max pooling operation is employed, which is motivated by M. Zeiler�s work in ICCV 2011. Third the object detection based on the deformable part model. Combined with multiple features, we attempt to learn a hierarchical classifier with SVM according to the hierarchical structure for all the 20-class data. NUDT_CONTEXT Svm classifier with contextual information NUDT_Context National University of Defense Technology Li Zhou, Zongtan Zhou, Dewen Hu Action classification using contextual information. We present a new model for action classification context based on the distribution of object and the semantic category of scene within images. The scene classification works by creating multiple resolution images and partitioning them into sub-regions with different scales. The visual descriptors of all sub-regions in the same resolution image are directly concatenated for SVM classifiers. Finally, regarding each resolution image as a feature channel, we combine all the feature channels to reach a final decision. The object recognition works by incorporating a multi-resolution representation into the bag-of-features model. NUDT_LL_SEMANTIC Svm classifier with low-level and semantic modelin NUDT_Low-level_Semantic National University of Defense Technology Li Zhou, Dewen Hu, Zongtan Zhou Action classification based on combining low-level and semantic modeling strategies NUSPSL_CTX_GPM classification using context svm and GPM NUSPSL_CTX_GPM 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 Panasonic Singapore Laboratories NUS: Chen Qiang, Song Zheng, Yan Shuicheng; PSL: Hua Yang, Huang Zhongyang, Shen Shengmei; The whole solution for object classification is based on BoW framework. On image level, Dense-SIFT, HOG^2, LBP and color moments features are extracted. VQ and Fisher vectors are utilized for feature coding. Traditional SPM and novel spatial-free pyramid matching scheme are then performed to generate image representations. Context-aware features are also extracted based on detection result . The classification models are learnt via kernel SVM. The final classification scores are refined with kernel mapping . The key novelty of the new solution is the pooling strategy (which well handles the spatial mismatching as well as noise feature issues), and considerable improvement has been achieved as shown in other offline experiments. Zheng Song, Qiang Chen, Zhongyang Huang, Yang Hua, and Shuicheng Yan. Contextualizing Object Detection and Classification, CVPR 2011. http://pascallin.ecs.soton.ac.uk/challenges/VOC/voc2010/workshop/nuspsl.pdf NUSPSL_CTX_GPM_SVM classification using context svm and GPM, NUSPSL_CTX_GPM_SVM 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 Panasonic Singapore Laboratories NUS: Chen Qiang, Song Zheng, Yan Shuicheng; PSL: Hua Yang, Huang Zhongyang, Shen Shengmei; The whole solution for object classification is based on BoW framework . On image level, Dense-SIFT, HOG^2, LBP and color moments features are extracted. VQ and Fisher vectors are utilized for feature coding. Traditional SPM and novel spatial-free pyramid matching scheme are then performed to generate image representations. Context-aware features are also extracted based on detection result . The classification models are learnt via kernel SVM. The key novelty of the new solution is the pooling strategy (which well handles the spatial mismatching as well as noise feature issues), and considerable improvement has been achieved as shown in other offline experiments. http://pascallin.ecs.soton.ac.uk/challenges/VOC/voc2010/workshop/nuspsl.pdf Zheng Song, Qiang Chen, Zhongyang Huang, Yang Hua, and Shuicheng Yan. Contextualizing Object Detection and Classification, CVPR 2011. NUS_CONTEXT_SVM Context-SVM based submission for 3 tasks NUS_Context_SVM 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 Zheng Song, Qiang Chen, Shuicheng Yan Classification uses the BoW framework. Dense-SIFT, HOG^2, LBP and color moment features are extracted. We then use VQ and fisher vector for feature coding and SPM and Generalized Pyramid Matching(GPM) to generate image representations. Context-aware features are also extracted based on . The classification models are learnt via kernel SVM. Then final classification scores are refined with kernel mapping . Detection and segmentation results use the baseline of using HOG and LBP feature. And then based on , we further learn context model and refine the detection results. The final segmentation result uses the learnt average masks for each detection component learnt using segmentation training set to substitute the rectangle detection boxes. Zheng Song*, Qiang Chen*, Zhongyang Huang, Yang Hua, and Shuicheng Yan. Contextualizing Object Detection and Classification. http://pascallin.ecs.soton.ac.uk/challenges/VOC/voc2010/workshop/nuspsl.pdf http://people.cs.uchicago.edu/~pff/latent/ NUS_SEG_DET_MASK_CLS_CRF Segmentation Using CRF with Detection Mask NUS_SEG_DET_MASK_CLS_CRF 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 Wei XIA, Zheng SONG, Qiang CHEN, Shuicheng YAN, Loong Fah CHEONG The solution is based on CRF model and the key contribution is the utilization of various types of binary regularization terms. Object detection also plays a very significant role in guiding semantic object segmentation. In this solution, the CRF model is built to integrate the global classification score and local unary and binary information to perform semantic segmentation. What�s more, the detection masks trained by setting a hard threshold of the detection confidence maps are applied as extra unary and smooth terms in the CRF model. Some of masks with high confidence are also used in the post-processing stage to do some refinement at the mask boundaries. NYUUCLA_HIERARCHY Latent Hierarchical Learning NYU-UCLA_Hierarchy NYU and UCLA Yuanhao Chen, Li Wan, Long Zhu, Rob Fergus, Alan Yuille Based on two recent publications: "Latent Hierarchical Structural Learning for Object Detection". Long Zhu, Yuanhao Chen, Alan Yuille, William Freeman. CVPR 2010. "Active Mask Hierarchies for Object Detection". Yuanhao Chen, Long Zhu, Alan Yuille. ECCV 2010 We present a latent hierarchical structural learning method for object detection. An object is represented by a mixture of hierarchical tree models where the nodes represent object parts. The nodes can move spatially to allow both local and global shape deformations. The image features are histograms of words (HOWs) and oriented gradients (HOGs) which enable rich appearance representation of both structured (eg, cat face) and textured (eg,cat body) image regions. Learning the hierarchical model is a latent SVM problem which can be solved by the incremental concave-convex procedure (iCCCP). Object detection is performed by scanning sub-windows using dynamic programming. The detections are rescored by a context model which encodes the correlations of 20 object classes by using both object detection and image classification. OXFORD_DPM_MK DPM with basic rescoring DPM-MK Oxford VGG Andrea Vedaldi and Andrew Zisserman This method uses a Deformable Part Model (our own implementation) to generate an initial (and very good) list of 100 candidate bounding boxes per image. These are then rescored by a multiple features model combining DPM scores with dense SP-BOW, geometry, and context. The SP-BOW model are dense SIFT features (vl_phow in VLFeat) quantized into 1200 visual words, 6x6 spatial layout, cell-by-cell l2 normalization after raising the entries to the 1/4 power (1/4-homogeneous Hellinger's kernel). The geometric model is a second order polynomial kernel on the bounding box coordinates. The context model is a second order polynomial kernels mixing the candidate DPM score with twenty scores obtained as the maximum response of the DPMs for the 20 classes in that image (like Felzenszwalb). A second context model is also added, using 20 scores from a state-of-the-art Fisher kernel image classifier (also on dense SIFT features), as described in Chatfileld et al. 2010. The SVM scores are passed through a sigmoid for standardization in the 0-1 interval; the sigmoid model is fitted to the truing data. The model is trained by means of a large scale linear SVM using the one-slack bundle formulation (aka SVM^perf). The solver hence uses retraining implicitly, and we make sure it reaches full convergence. OXFORD_RANK_SLACK_RBF Structured ranking for Layout Detection SVM-rank-slack-RBF University of Oxford Arpit Mittal, Matthew Blaschko, Andrew Zisserman, Manuel J Marin, Phil Torr We make use of SVM structured ranking algorithm to combine and rank the outputs of different parts detectors. Individual parts are detected using separate detectors, then, the outputs are customized to the local image using the positional and scale cues. Different part detections are finally combined using a ranking function to give a single confidence value for the human layout detection. The ranking is performed such that detections having more true-positive parts (i.e., higher precision) are returned earlier. For detection of human head, we use the parts-based model of Felzenszwalb et al. (PAMI 2010); and hand is localized using the hand detector developed by Mittal et al. (BMVC, 2011). The feet are detected using the foot part of Felzenszwalb et al.'s human detector and also returned as the bounding box around the super-pixels resembling human foot in the lower bracket of the human ROI. We use slack rescaled variant of SVM structured ranking algorithm and RBF kernel map. SJT_SIFT_LLC_PCAPOOL_DET_SVM SVM using LLC features with detection results SIFT-LLC-PCAPOOL-DET-SVM 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isty Jun Zhu, Xiaokang Yang, Yukun Zhu, Rui Zhang, Xiaolin Chen We adopt the framework based on locality-constrained linear coding (LLC) framework (J. Wang et al, CVPR 2010), fused with the detection results given by discriminatively-trained deformable part-based object detectors (P. Felzenszwalb, et al, CVPR 2008). First, the SIFT descriptors (Lowe, 2004) are extracted from image patches densely sampled by every 8 pixels, with three different scales (16x16, 24x24 and 32x32) respectively. Then, the codebook with 1024 bases is constructed by using K-means clustering on 100,000 randomly selected descriptors from the training set. Each 128-dimensional SIFT descriptor is encoded by the approximated LLC (the number of neighbors is set to 5 with the shift-invariant constraint), obtaining a 1024-dimensional code vector. We use max pooling on the patch-level codes from hundends of overlapping regions with various spatial scales and positions, followed by dimension reduction using PCA. After that, the pooled features are concatenated into a vector with l2-normalization to form the image-level representation. In addition, the results of object detectors are also considered. We use Felzenszwalb's deformable part-based models to detect the bounding-boxes for each object class. The detection scores are max-pooled in each cell of spatial pyramid (i.e., 1x1+2x2+3x1) to construct image-level representation with l2-normalization. We obtain final imgae-level representation through weighted concatenation of the two feature vectors from LLC codes and object detectors. Then, a linear SVM classifier is trained to perform classification. The regularization parameters as well as the fusion weight are respectively tuned for each class using the training and validation set. We adopt 'liblinear' software package, which is released by the machine learning group at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on the implemention of SVM. SJT_SIFT_LLC_PCAPOOL_SVM Linear SVM using LLC features with PCA pooling SIFT-LLC-PCAPOOL-SVM 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isty Jun Zhu, Xiaokang Yang, Yukun Zhu, Rui Zhang, Xiaoling Chen We adopt the framework based on locality-constrained linear coding (LLC) framework (J. Wang et al, CVPR 2010). First, the SIFT descriptors (Lowe, 2004) are extracted from image patches densely sampled by every 8 pixels, with three different scales (16x16, 24x24 and 32x32) respectively. Then, the codebook with 1024 bases is constructed by using K-means clustering on 100,000 randomly selected descriptors from the training set. After that, each 128-dimensional SIFT descriptor is encoded by the approximated LLC (the number of neighbors is set to 5 with the shift-invariant constraint), obtaining a 1024-dimensional code vector. We use max pooling on the patch-level codes from hundends of overlapping regions with various spatial scales and positions, followed by dimension reduction using PCA. After that, the pooled features are concatenated into a vector with l2-normalization to form the image-level representation. Finally, we train linear SVM classifiers on this feature representation to perform classification. The regularization parameters are respectively tuned for each class using the training and validation set. We adopt 'liblinear' software package, which is released by the machine learning group at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on the implemention of SVM. STANFORD_COMBINE_ATTR_PART Combine attribute classifiers and object detectors COMBINE_ATTR_PART Stanford University Bangpeng Yao, Aditya Khosla, Li Fei-Fei Our approach combines attribute classifiers and part detectors for action classification. The method is adapted from our ICCV2011 paper (Yao et al, 2011). The "attributes" are trained by using our random forest classifier (Yao et al, 2011), which are strong classifiers that consider global properties of action classes. As for "parts", we consider the objects that interact with the humans, such as horses, books, etc. Specifically, we take the object bank (Li et al, 2010) detectors that are trained on the ImageNet dataset for part representation. The confidence scores obtained from attribute classifiers and part detectors are combined to form the final score for each image. STANFORD_MAPSVM_POSELET MAP-based SVM classifier with poselet features MAPSVM-Poselet Stanford University Tim Tang, Pawan Kumar, Ben Packer, Daphne Koller We build on the Poselet-based feature vector for action classification (Maji et al., 2010) in four ways: (i) we use a 2-level spatial pyramid (Lazenik et al., CVPR 2006); (ii) we obtain a segmentation of the person bounding box into foreground and background using an efficient GrabCut-like scheme (Rother et al., SIGGRAPH 2004), and use it to divide the feature vector into two parts---one corresponding to the foreground and one corresponding to the background; (iii) we learn a mixture model to deal with the different visual aspects of people performing the same action; and (iv) we optimize mean average precision (Yue et al., SIGIR 2007) instead of the 0/1 loss used in the standard binary SVM. All action classifiers are trained on only the VOC 2011 data, with additional annotations required to compute the Poselets. All hyperparameters are set using 5-fold cross-validation. STANFORD_RF_DENSEFTR_SVM Random forest with SVM node classifiers RF_DENSEFTR_SVM Stanford University Bangpeng Yao, Aditya Khosla, Li Fei-Fei We use a random forest (RF) approach for action classification. Our method is adapted from our CVPR2011 paper (Yao et al, 2011). We explore two key properties that determine the performance of RF classifiers: discrimination and randomization. (1) Discrimination: In order to obtain strong decision trees, instead of randomly generating feature weights as in the conventional RF approaches, we use discriminative SVM classifiers to train the split for each tree node. (2) Randomization: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different decision trees needs to be small, such that the combination of all the trees can form an effective RF classifier. We consider a very dense feature space, where we sample image regions that can have any size and location in the image. For each sampled region, we use an SPM feature representation. Since each decision tree samples a specific set of image regions,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trees can be reduced. UOCTTI_LSVM_MDPM LSVM trained mixtures of deformable part models UOCTTI_LSVM_MDPM University of Chicago Ross Girshick (University of Chicago), Pedro Felzenszwalb (Brown), David McAllester (TTI-Chicago) Based on http://people.cs.uchicago.edu/~pff/latent-release4 and "Object Detection with Discriminatively Trained Part Based Models"; Pedro F. Felzenszwalb, Ross B. Girshick, David McAllester and Deva Ramanan; IEEE Transactions on Pattern Analysis and Machine Intelligence, Vol. 32, No. 9, September 2010. This entry is a minor modification of our publicly available "voc-release4" object detection system . The system uses latent SVM to train mixtures of deformable part models using HOG features . Final detections are refined using a context rescoring mechanism . We extended to detect smaller objects by adding an extra high-resolution octave to the HOG feature pyramid. The HOG features in this extra octave are computed using 2x2 pixel cells. Additional bias parameters are learned to help calibrate scores from detections in the extra octave with the scores of detections above this octave. This entry is the same as UOCTTI_LSVM_MDPM from the 2010 competition. Detection results are reported for all 20 object classes to provide a baseline for the 2011 competition. UOCTTI_WL-SSVM_GRAMMAR Person grammar model trained with WL-SSVM UOCTTI_WL-SSVM_GRAMMAR University of Chicago Ross Girshick (University of Chicago), Pedro Felzenszwalb (Brown), David McAllester (TTI-Chicago) This entry is described in "Object Detection with Grammar Models"; Ross B. Girshick, Pedro F. Felzenszwalb, David McAllester. Neural Information Processing Systems 2011 (to appear). We define a grammar model for detecting people and train the model�s parameters from bounding box annotations using a formalism that we call weak-label structural SVM (WL-SSVM). The person grammar uses a set of productions that represent varying degrees of visibility/occlusion. Object parts, such as the head and shoulder, are shared across all interpretations of object visibility. Each part is represented by a deformable mixture model that includes deformable subparts. An "occluder" part (itself a deformable mixture of parts) is used to capture the nontrivial appearance of the stuff that typically occludes people from below. We further refine detections using the context rescoring mechanism from the UOCTTI_LSVM_MDPM entry, using the results of that entry for the 19 non-person classes. UVA_MOSTTELLING Most Telling Window UvA_UNITN_MostTellingMonkey University of Amsterdam, University of Trento Jasper Uijlings Koen van de Sande Arnold Smeulders Theo Gevers Nicu Sebe Cees Snoek Classification Task Our main component of this entry is the "Most Telling Window" method which uses Segmentation as Selective Search combined with Bag-of-Words. The "Most Telling Window" method is also used in our Detection entry. However, instead of focusing on finding complete objects, training is adjusted such that we can use the most discriminative part of an object for its identification instead of the whole object. The Most Telling Window method is currently under review. While the "Most Telling Window" method yields the greatest contribution, we improve accuracy further by combining it with a normal Bag-of-Words framework based on SIFT and ColourSift and with the detection scores of the part-based model of Felzenszwalb et al. "Segmentation as Selective Search for Object Recognition"; Koen E. A. van de Sande, Jasper R. R. Uijlings, Theo Gevers, Arnold W. M. Smeulders; 13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er Vision, 2011. UVA_SELSEARCH Selective Search Detection System SelectiveSearchMonkey University of Amsterdam and University of Trento Jasper R. R. Uijlings Koen E. A. van de Sande Arnold W. M. Smeulders Theo Gevers Nicu Sebe Cees Snoek Based on "Segmentation as Selective Search for Object Recognition"; Koen E. A. van de Sande, Jasper R. R. Uijlings, Theo Gevers, Arnold W. M. Smeulders; 13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er Vision, 2011. Instead of exhaustive search, which was dominant in the Pascal VOC 2010 detection challenge, we use segmentation as a sampling strategy for selective search (cf. our ICCV paper). Like segmentation, we use the image structure to guide our sampling process. However, unlike segmentation, we propose to generate many approximate locations over few and precise object delineations, as the goal is to cover all object locations. Our sampling is diversified to deal with as many image conditions as possible. Specifically, we use a variety of hierarchical region grouping strategies by varying colour spaces and grouping criteria. This results in a small set of data-driven, class-indepent, high quality object locations (coverage of 96-99% of all objects in the VOC2007 test set). Because we have only a limited number of locations to evaluate, this enables the use of the more computationally expensive bag-of-words framework for classification. Our bag-of-words implementation uses densely sampled SIFT and ColorSIFT descriptors. WVU_SVM-PHOW Svm classifier with PHOW features. SVM-PHOW West Virginia University Biyun Lai, Yu Zhu, Qin Wu, Guodong Guo We develop a method for still-image based action recognition. There are 10 action classes plus the �other� action class provided by PASCAL VOC 2011. We extracted the PHOW features to represent the images, which is a kind of multi-scale dense SIFT implementation. The kernel SVM method is used for training action classifiers. Different kernels are used for the SVM. We also used a learning technique to map the original features into a different space to improve the feature representation. A confidence measure is used to combine the results from different kernels to form the final decision for action classification. The training is performed on the provided training set, and tuned by using the validation set, and then the learned classifiers are applied to the test data.
个人分类: VOC|4917 次阅读|0 个评论
福岛核事故对酢浆灰蝶的生物学影响
热度 2 王汉森 2012-8-11 20:34
福岛核事故对酢浆灰蝶的生物学影响
《科学报告》8月9日发表日本琉球大学的一项研究发现,2011年9月份采在福岛县境内的成年酢浆灰蝶严重畸形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同年5月份。福岛县酢浆灰蝶子代死亡率要高于其他地区,并且越是放射剂量高的地区,雄蝶翅膀的尺寸缩小越趋显著。福岛酢浆灰蝶这些异常情况,已经在来自无核污染地区的同类蝴蝶辐射实验中得到证实。该研究表明,福岛核泄漏已经对酢浆灰蝶造成了生理性和遗传性伤害。请看论文全文。 http://www.nature.com/srep/2012/120809/srep00570/full/srep00570.html#/affil-auth 代表性插图 Figure 1 (a) Collection localities. A red dot indicates the location of the Fukushima Dai-ichi NPP. Black dots and black half dots indicate the cities from which the first-voltine adults were collected. Brown dots and brown half dots indicate cities from which the host plant leaves were collected for the internal exposure experiment. All experiments were performed in Okinawa, marked by a blue dot. Inset shows the collection localities around the NPP. (b) Representative wings with normal (leftmost) and aberrant colour patterns. Numbers 1, 2, 3, and 4 indicate the first, second, third, and fourth spot arrays, respectively, and “D” indicates the discal spot. Red arrows indicate loss, dislocation, and weak expression of spots (left individual), weak expression and dislocation of spots (middle individual), and enlargement of spots (right individual). These samples were caught in Mito except for the leftmost aberrant specimen, which was caught in Iwaki. Scale bar, 1.0 cm. (c) Male forewing sizes from various localities. The first quartile and third quartile were indicated by horizontal bars at the bottom and top of the box, respectively. Median is indicated as the centre line inside the box. Outliers were indicated by dots. A red dot indicates the mean value and a red bar the standard deviation (SD). Holm-corrected p -values are shown, which were obtained for pairwise comparisons among 8 localities using t tests with pooled SD. Only male samples were used here because when the female samples were used to obtain eggs, broken wings resulted from the egg collection procedure. Samples from Shiroishi ( n = 5) and Koriyama ( n = 3) were excluded because of small sample sizes. (d) Scatter plot of the male forewing size and ground radiation dose at each collection locality. Pearson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r = −0.74 (Holm-corrected p = 0.029). (e) Representative morphological abnormalities. From left to right, dented eyes (Shiroishi), deformed left eye (Iwaki), deformed right palpus (Takahagi), and deformed wing shape (Fukushima). Arrowheads indicate deformation. Scale bars, 0.50 mm with the exception of the rightmost bar, which is 1.0 cm.
个人分类: 学术园地|5201 次阅读|0 个评论
review: HYPE: Hybrid modelling by composition of flows
jiangdm 2012-8-10 21:39
HYPE: Hybrid modelling by composition of flows Vashti Galpin, Luca Bortolussi and Jane Hillston BCS 2011 Formal Aspects of Computing Abstract. Hybrid systems are manifest in both the natural and the engineered world, and their complex nature, mixing discrete control and continuous evolution, make it difficult to predict their behaviour. In recent years several process algebras for modelling hybrid systems have appeared in the literature, aimed at addressing this problem. These all assume that continuous variables in the system are modelled monolithically, often with differential equations embedded explicitly in the syntax of the process algebra expression. In HYPE an alternative approach is taken which offers finer-grained modelling with each flow or influence affecting a variable modelled separately.The overall behaviour then emerges as the composition of flows. In this paper we give a detailed account of the HYPE process algebra, its semantics, and its use for verification of systems. We establish both syntactic conditions (well-definedness) and operational restrictions (well-behavedness) to ensure reasonable behaviour in HYPE models. Furthermore we consider how the equivalence relation defined forHYPErelates to other relations previously proposed in the literature, demonstrating that our fine-grained approach leads to a more discriminating notion of equivalence.We present the HYPE model of a standard hybrid system example, both establishing that our approach can reproduce the previously obtained results and demonstrating how our compositional approach supports variations of the problem in a straightforward and flexible way. Keywords: Hybrid systems, Process algebra, Flows, Compositionality, Bisimulation 1. Introduction a hybrid system The structure of the rest of the paper is as follows. 1) Section 2 introduce our syntax for hybrid systems, explaining its components. In the following sections,we present the operational semantics and the hybrid semantics, explaining how we go from the notion of state to the ODEs which describe the system dynamics. We then identify the subclass of HYPE models which we consider to be well-defined and discuss how to check that a HYPE model is well-behaved. We also compare composition of models in HYPE and hybrid automata. We define a notion of bisimulation in Sect. 8 and compare it with previous bisimulations for hybrid languages from the literature. To illustrate the power of HYPE, in Sect. 10 we present an example, a train gate controller. The remaining sections discuss related work, conclusions and future research. 2. HYPE definition HYPE Hybrid modelling by composition of flows.pdf
个人分类: CHI|2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2011年度国家大学科技园评价结果
dzh65 2012-8-10 15:35
科技部 教育部关于发布2011年度   国家大学科技园评价结果的通知   国科发高 118号   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科技厅(委、局)、教育厅(委、局),各国家大学科技园、有关单位:   根据《国家大学科技园认定和管理办法》(国科发高 628号)和《国家大学科技园评价指导意见》(国科办高 69号)的要求,科技部、教育部对86家国家大学科技园进行了绩效评价。经第一阶段基础条件复核和第二阶段发展绩效评价,现将评价结果通报如下。   86家国家大学科技园中,83家满足国家大学科技园的各项认定条件并通过评价,其中,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等17家国家大学科技园评价结果为A类(优秀);上海财经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等47家国家大学科技园评价结果为B类(良好);北师大—北中医国家大学科技园等19家国家大学科技园评价结果为C类(合格);南开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评价结果为D类(不合格,摘牌)。厦门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山西中北国家大学科技园2家国家大学科技园整改期顺延一年,到2012年10月底前,仍不能达到国家大学科技园认定管理办法规定的各项基本条件或未提交验收申请报告,将中止国家大学科技园的资格。   希望各地方科技、教育行政部门认真落实《国家大学科技园“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进一步加强对国家大学科技园的指导和支持,推动大学科技园创新发展。各国家大学科技园认真总结经验,进一步加强能力建设和规范管理,将大学科技园建设成为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和推进产学研结合的重要平台和基地。   2011年度国家大学科技园评价结果   一、A类国家大学科技园(17家)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   复旦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   浙江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   上海交通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   西安交通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   上海理工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   四川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   清华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   同济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   华中科技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   中国矿业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   南昌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   北京理工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   华南理工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   燕山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   哈尔滨工业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   二、B类国家大学科技园(47家)   上海财经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   合肥国家大学科技园   武汉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   苏州纳米技术国家大学科技园   常州市国家大学科技园   岳麓山国家大学科技园   常熟国家大学科技园   南京理工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   兰州交通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   北京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   南京大学—鼓楼高校国家大学科技园   西北工业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   北京交通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   镇江国家大学科技园   中国石油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   西南交通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   河南省国家大学科技园   北京科技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   深圳虚拟大学园国家大学科技园   苏州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   南京工业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   哈尔滨理工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   中山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   哈尔滨工程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   湖南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   上海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   昆明理工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   吉林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   北京邮电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   青岛国家大学科技园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   浙江省国家大学科技园   宁波市国家大学科技园   江南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   华东师范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   北京化工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   辽宁科技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   新疆国家大学科技园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国家大学科技园   沈阳工业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   河北工业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   中国美术学院国家大学科技园   上海电力学院国家大学科技园   兰州理工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   东华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   东北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   三、C类国家大学科技园(19家,排名不分先后)   北师大—北中医国家大学科技园   中国农业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   北京工业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   天津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   华北电力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   大连理工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   东北石油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   华东理工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   山东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   东南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   东湖高新区国家大学科技园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   兰州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   西南科技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   电子科技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   重庆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   重庆市北碚国家大学科技园   云南省国家大学科技园   四、D类国家大学科技园(1家)   南开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   五、继续整改的国家大学科技园(2家)   厦门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   山西中北国家大学科技园
2001 次阅读|0 个评论
2011北京社平工资
热度 1 shenbinti 2012-8-8 14:56
2011 年度北京市职工社会平均工资 【 2011年度北京市职工 社会平均工资】 根据北京市人力社保局、市统计局 2012 年 4 月 6 日联合发布的 2011 年度全市职工平均工资:北京市 2011 年度职工年度平均工资为 56061 元,月平均工资为 4672 元,比 2010 年度增长了 11.2% 。 本博文谈论关于 2011 年度职工平均工资对于本市本年度劳资关系的三大影响: 1 、 2011 年度北京市职工社会平均工资关系本市 2012 年度社会保险缴费基数。 本市的参保员工社会保险缴费基数一般由该员工的上年度实际月平均工资性收入来确定。若员工实际月平均工资超过上年度全市员工月平均工资 300% 即 14016 元的,市社保中心会按上年度全市员工月平均工资 300% 即 14016 元来核定员工的缴费基数 ; 而对于工资较低的职工,则缴费时不能低于本市公布的相关下限标准(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的职工,社保缴费基数下限按照北京市上一年职工月平均工资的 40% 即 1869 元确定;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的职工,社保缴费基数下限按照北京市上一年职工月平均工资的 60% 即 2803 元确定)。而对于大多数月收入在二者区间的参保人员,则按本人上一年度月平均工资作为缴费基数。 根据相关规定,职工月平均工资不仅包括基础工资、奖金、各项津贴和补贴,还包括单位代扣代缴的各项费用。用人单位为职工缴纳的社保费、住房公积金等也包含在内。 2 、 2011 年度北京职工社会平均工资关系本市 2012 年度个人因解除劳动合同取得经济补偿金免征个人所得税的范围。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颁布的《关于个人因解除劳动合同取得经济补偿征收个人所得税问题的通知》及 2001 年 9 月 10 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个人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关系而取得的一次性补偿收入征免个人所得税问题的通知》均规定:对于“个人因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关系而取得的一次性补偿收入(包括用人单位发放的经济补偿金、生活补助费和其他补助费用),其收入在当地上年职平均工资 3 倍数额以内的部分,免征个人所得税;超过的部分按照《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个人因解除劳动合同取得经济补偿金征收个人所得税问题的通知》的有关规定,计算征收个人所得税。”由此可见,北京市 2012 年度解除劳动合同经济补偿金免税额提高至 168183 元。 3 、 2011 年度北京职工社会平均工资关系着本市高薪员工 2012 年度解除劳动合同经济补偿金计算基数。 根据《劳动合同法》相关规定,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支付,向其支付经济补偿金的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 北京市职工 2011年度社会平均工资的三倍是 14016元。 本博文附 北京市职工历年社会平均工资( 1991 年 -2011 年)表格 : 北京市职工历年社会平均工资( 1991 年 -2011 年) 年度 年平均工资 月平均工资 月平均工资三倍( 300% ) 月平均工资 60% 月平均工资 40% 2011 56061 4672 14016 2803 1869 2010 50415 4201 12603 2521 1680 2009 48444 4037 12111 2422 1615 2008 44715 3726 11178 2236 1409 2007 39867 3322 9966 1993 1329 2006 36097 3008 1805 1203 2005 32808 2734 1640 1312 2004 28348 2362 1700 1133 2003 24045 2003 1202 801 2002 20728 1727 1036 690 2001 18092 1507 905 602 2000 15726 1310 786 524 1999 13778 1148 689 459 1998 12285 1023 614 409 1997 11019 918 551 367 1996 9579 798 480 319 1995 8144 678 407 271 1994 6540 545 327 218 1993 4523 377 226 151 1992 3402 284 170 114 1991 2877 239 144 96 -------------------------------------- 沈斌倜律师简介: 沈斌倜,女,北京中闻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北京市律师协会青联会委员,北京市劳动保障法学会会员,点睛律师学院劳动法高级培训师,厦门大学法律硕士,北京劳动法专家。沈斌倜律师长期从事劳资纠纷法律研究,专注于劳动争议案件的解决及劳动法培训、劳动法顾问工作。执业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直门南大街甲 3 号居然大厦 18 楼;电子邮件: shenbinti@yahoo.com.cn 业务电话 : ( +86 ) 15301115671 ( +86 ) 13661313967 ; 互动博客: http://blog.sina.com.cn/shenbinti 北京沈斌倜劳动法律师地址 :北京市东城区东直门南大街甲 3 号居然大厦 18 楼中闻律师事务所;电子邮件 : shenbinti@yahoo.com.cn 业务电话 : ( +86 ) 15301115671 ( +86 ) 13661313967 ; 互动博客: http://blog.sina.com.cn/ shenbinti
个人分类: 北京劳动法律师沈斌倜劳动法文集|4929 次阅读|2 个评论
[喜剧片][半熟猎艳队][高清1280版BD-RMVB/中英双字][2011最新英
lcj2212916 2012-7-30 22:26
◎译  名 中间人电影版/中间人类/半熟猎艳队 ◎片  名 The Inbetweeners Movie ◎年  代 2011 ◎国  家 英国 ◎类  别 喜剧 ◎语  言 英语 ◎字  幕 中英双字 ◎IMDB评分7.8/10 from 8,583 users ◎IMDB链接 http://www.imdb.com/title/tt1716772 ◎文件格式 高清1280版BD-RMVB ◎视频尺寸 1280 x 720 ◎文件大小 1CD 1.1GB ◎片  长 97 Mins ◎导  演 本·帕尔默 Ben Palmer ◎主  演 西蒙·伯德 Simon Bird….Will McKenzie       詹姆斯·伯克利 James Buckley….Jay Cartwright       布莱克·哈里森 Blake Harrison….Neil Sutherland       乔·托马斯 Joe Thomas….Simon Cooper       Laura Haddock….Alison       Emily Head….Carli D’Amato       Tamla Kari….Lucy       Jessica Knappet….Lisa       Lydia Rose Bewley….Jane ◎简  介    高中生的脑子里究竟在想什么呢?大学?工作?还是一片光明的大好前程?还是和姑娘们瞎搞?在威尔 (西蒙·伯德饰)、西蒙 (乔伊·托马斯)、杰 (詹姆斯·伯克利饰) 和尼尔 (布莱克·哈里森饰)看来,高中时代的结束,那就意味着总算可以瞎搞了。   毕业的那个假期,他们来到了希腊克里特岛的Malia小镇度假,他们幻想着没有老师和家长的两个礼拜,每天都是阳光、海滩、酒精、裸泳、姑娘们的狂野派对。然而却事与愿违,本来就被同学排斥的活宝四人组在度假期间更是洋相百出,糗事一箩筐。杰被一个9岁大的小孩扯下了裤子,威尔莫名其妙地晒伤、露点,尼尔和初中时的老师玩起了暧昧。就在他们沉浸在混乱疯狂的裸泳、鸡尾酒派对时,西蒙差点在一次游船后淹死。 一句话评论 出国旅游的题材是连续剧翻拍成电影的老梗,但整部电影笑点很多。——卫报 电影一定能叫座叫好,堪比《妈妈咪呀!》。 ——每日电讯报 幕后制作   影片是曾获得英国学院奖的E4同名 电视剧 的电影版,电视剧的主角们仍然在电影中出演各自的角色,导演由执掌了2-3季所有剧集拍摄的本·帕尔默担任,制片人和编剧也都是原班人马。   “从一开始,我们就认为应该是一个男孩四人组”,编剧Damon Beesley说,“对于一部喜剧来说,这个数字很好,西蒙是团队的核心、粘合剂,威尔以局外人的眼光给团队带来不一样的视角,杰是那种大嘴巴的朋友,而尼尔就是很实诚的朋友。”   对于电影中发生的大大小小的事故,编剧Iain Morris坦言大部分都是自己的亲身经历和切身体会,“公寓的摆设、在蚂蚁窝旁边睡觉等,我、Damon或者我们的朋友都做过这些事情”。 Beesley说,“威尔是根据Iain的形象打造的,而西蒙就有点像我自己,另外两个主角则是我们好朋友的结合体。”   对于电影的度假主题,两人均表示度假最容易影响团队的感情,Iain说,“之前我和几个朋友出去玩就有过不开心的事,好朋友也更容易吵架。在外面的时候,气氛很容易变得紧张。”   本片在很大程度上宣告着电视剧版的完结,Beesley说,“我们着重讲述的是人生中虽然已经是大人,但行为还是像小孩子一样的阶段。通过这部电影,我认为他们这一阶段的生活已经画下了圆满的句号。随着他们的高中生涯的结束,电视剧的发展也接近尾声。 花絮 ·本片上映首周以2180万美元的票房成绩夺冠,打破英国本喜剧片首周开画纪录。 ·电影于2011年2月6日开拍,19号转战西班牙马略卡岛拍摄外景。 ·此前曾有传闻西蒙·伯德和制片人Christopher之间有过不愉快,可能西蒙不会参演影片。 下载地址: http://www.ctdisk.com/file/8574077
6033 次阅读|0 个评论
2011年中国洪灾死亡人数
outcrop 2012-7-24 08:47
2011年中国洪灾死亡人数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低;据统计,2011年全国31个省(区、市)均不同程度遭受洪涝灾害,洪涝灾害直接经济总损失约1301亿元。全国共有1846个县(市、区)、1.6万个乡(镇)受灾,受灾人口8942万人,因灾 死亡519 人, 失踪121人 ,倒塌房屋69万间,受淹城市136个。全国重要堤防无一决口,大中型水库无一垮坝,洪涝灾害死亡人数为新中国成立以来 最少 。 中国近代一些特大洪水 1、珠江特大暴雨洪涝(1915.7):广西梧州及广东广州7月上旬降大雨和暴雨,造成江河水位上涨,泛滥成灾。珠江三角洲受灾农田648万亩,失收的有450万亩,灾民300多万,死伤达十余万人。造成的损失达100亿元,其中仅广州市就损失30亿元。 2、暴雨洪涝(1931):以长江中下游及淮河流域的河南、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浙江、山东8省灾情最重。据统计,8省受灾人口5127万人,占当地人口的四分之一,死亡40万人,受灾农田1.46亿亩。武汉市整整被淹100多天。 3、黄河大水(1931)死亡370万人。 4、黄河中游暴雨洪涝(1933.8):仅陕西、河南、河北、山东、江苏等省受灾面积就超过8600平方公里,受灾人口364万人,死亡1.8万人,淹没耕地280万亩,冲毁房屋169万间,财产损失2.3亿元。 5、长江中游暴雨洪涝(1935.7):长江中下游平原区受灾农田2264亩,受灾人口1003万,死亡人口14.2万人,损毁房屋40.6万间。湖北荆州被水围困,交通断绝,城外水深及丈,江陵水灌全城,“人民淹毙者几达三分之二”。 6、江淮暴雨洪涝(1954):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各河堤岸大小决口共14430处,圩堤大小溃决共13083处。其中,长江流域受灾农田面积4700万亩,受灾人口达1888余万人,死亡33169人;经济损失100多亿元,京广线中断100多天;淮河流域受灾农田面积6200万亩,死亡1930人。   7、辽东暴雨洪涝(1960.8):据不完全统计,辽宁省7地市、吉林2地市共25个县的部分地区遭受不同程度灾害。受灾人口145万,重灾70万人,死亡及失踪人数达2414人,淹没耕地420万亩,本溪、辽阳两市生产一度陷入停顿状态,仅辽宁省减产粮食约2.5亿公斤,直接经济损失就达3亿元以上。      8、海河流域特大暴雨洪涝(1963.8):损失非常严重,河北平原一片汪洋。直接经济损失达60亿元,农田受灾减产粮食60亿斤。国家为救灾、恢复各类设施投入资金达10亿元。      9、四川暴雨洪涝(1981.7中旬):53个县以上城市被淹,受灾人口1584万人,冲毁、倒塌房屋139万间,死亡888人,伤13010人,直接经济损失20亿元以上。      10、江淮及太湖流域梅雨期暴雨(1991):据不完全统计,受整个梅雨期间洪水的影响,安徽、江苏、湖北、河南、浙江、上海等省市受灾人口达1.3亿人,死亡5113人,伤2.5万人;房屋倒塌400多万间。遭受建国以来最严重的洪涝灾害。损失达600多亿元。      11、江西、湖南暴雨洪涝(1992.3):江西、湖南、广东、福建4省近200个县市的2000万人受到影响, 2100多万亩农田被淹,房屋倒塌11.4万间,房屋损坏19.1万间,死亡273人,冲坏桥梁2700多座,直接经济损失29.5亿元。      12、特大洪水(1998):洪水大、影响范围广、持续时间长,洪涝灾害严重。全国共有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洪涝灾害。据各省统计,农田受灾面积2229万公顷(3.34亿亩),成灾面积1378万公顷(2.07亿亩),死亡4150人,倒塌房屋685万间,直接经济损失2551亿元。江西、湖南、湖北、黑龙江、内蒙古、吉林等省(区)受灾最重。 延伸阅读 http://www.chinanews.com/gn/2011/12-30/3573255.shtml http://www.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news/1/214032.shtml =============================关于博主============================= 博主的主要兴趣是:知识管理;相关兴趣有:语义网、机电及DIY、哲学与心理、信息安全、科幻等。 我的常用博客在科学网 (访问可点链接,下同); 新浪微博是@outcrop ,欢迎互粉;建了一个超级QQ群:17662971,希望能闲聊无白丁,欢迎加入;自己打理着一个 机电工程师 小网站,欢迎来玩。最近在科学网关注“ 科学网大学 ”,欢迎加入 科学网大学群组 讨论、尝试。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427 次阅读|0 个评论
Self-aligned Graphene Sheets-Polyurethane Nanocomposites
zhengqingbin 2012-7-23 11:09
MRS Proceedings MRS Proceedings 2011 1344 : mrss11-1344-y02-06 (6 pages) Copyright Materials Research Society 2011 DOI: http://dx.doi.org/10.1557/opl.2011.1347 ( About DOI ) Published online by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11 Self-aligned Graphene Sheets-Polyurethane Nanocomposites Mohsen Moazzami Gudarzi a1 a2 , Seyed Hamed Aboutalebi a1 , Nariman Yousefi a1 , Qing Bin Zheng a1 , Farhad Sharif a2 , Jie Cao a3 , Yayun Liu a3 , Allison Xiao a3 and Jang-Kyo Kim a1 c1 a1 Department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Hong K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lear Water Bay, Kowloon, Hong Kong a2 Department of Polymer Engineering, Amirkabir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424 Hafez Ave, Tehran, Iran a3 Advanced Technologies, Henkel Corporation, 10 Finderne Ave. Bridgewater, NJ 08807, USA ABSTRACT Processing graphene and graphene polymer nanocomposites in an aqueous medium has always been a big challenge due to the hydrophobic nature of graphene (or reduced graphene oxide) nanosheets. In this work, a waterborne latex of polyurethane has been used both as the matrix material for embedding the graphene nanosheets and as a unique stabilizer to help produce an up to 5 wt% graphene/PU nanocomposites. The graphene oxide/polyurethane latex aqueous suspension is reduced in-situ using hydrazine, without any trace of aggregation/agglomeration upon completion of the reduction process, which would otherwise have occurred severely were PU not present. A highly aligned nanostructure is produced when graphene content is increased beyond 2 wt%, resulting in a remarkable improvement in electrical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the nanocomposite. The exceptionally low electrical percolation threshold of 0.078%, as well as 21-fold and 14 fold increases in tensile modulus and strength, respectively, have been attained thanks to the alignment of graphene nanosheets in the polymeric matrix. http://journals.cambridge.org/action/displayAbstract?fromPage=onlineaid=8364751
个人分类: 科研笔记|1 次阅读|0 个评论
北图核心期刊目录2011第六版PKU
guxgu2012 2012-7-21 12:10
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第二季度所有图书书目信息 序号 书名 ISBN 作者 出版日期 定价 46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2011 年版 978-7-301-20064-3 朱强,蔡蓉华,何峻 2012-04-11 400.00
个人分类: 期刊等级|3407 次阅读|0 个评论
夯实科学发展根基 ——记“2011~2020年我国学科发展战略研究”
ScienceNews 2012-7-18 10:54
本刊见习记者唐琳 学科是知识创造的基础,学科是知识传承的载体,学科是科学共同体的纽带 …… 如果将人类的科学知识体系比喻为一棵参天大树,那么它的枝干和根脉就是学科。 “ 学科作为知识体系结构分类和分化的重要标志,既在知识创造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也在知识传承中发挥着主体性作用,发展科学技术必须保持学科的均衡协调可持续发展,加强学科建设是一项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带有根本性的基础工程。 ”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路甬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任陈宜瑜在 2012 年 3 月最新出版的《未来 10 年中国学科发展战略总论》中说道。 最基础的学科,关乎一个民族跻身世界的风采,关乎一个国家创新发展的根基。 如今,当世界各国都寄望在新一轮的科技革命中赢得发展先机,科学地选择科技发展的重点领域和方向、进一步夯实科学发展的学科基础变得至关重要。 “ 为此,不断关注科技的新变化和社会的新需求,持续地开展学科发展战略研究,以支撑和引导国家发展战略成为一种必然选择。 ” 中国科学院院长白春礼表示。 2009 年 4 月,中国科学院学部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联合启动了 “2011~2020 年我国学科发展战略研究 ” 项目,正式拉开了探索未来 10 年中国学科发展战略的帷幕,同时这也是两院院士在学术引领方面的一次示范。 学科起源 学科是人类知识体系中的基本组成部分,是知识体系不断发展和分科深化的结果。从最早独立的一批学科诞生之日起,学科就一直处于不断的成长与发展之中。 文艺复兴以来,随着人类对于自然和自我认识的不断拓展和深化,近代学科体系初步形成。 17 世纪发生了科学革命,物理学、化学和生物学等学科渐次分化,新学科随之形成,人们开始使用 “ 学科 ” 一词。 18 、 19 世纪自然科学知识体系不断扩展、完善,学科继续分化与成长,热力学、电磁学等新学科继续涌现,构成了近代学科体系的基本框架。同时,随着工程技术的科学化,机械工程、电机工程、冶金工程、化学工程等工程学科开始蓬勃兴起。 在随后的 20 世纪,矩阵力学、波动力学的创建,更是极大促进了原子物理、固体物理和原子核物理的发展,为半导体技术和原子能技术的产生奠定了理论基础。而爱因斯坦提出的狭义和广义相对论更是为现代宇宙学的兴起奠定了基础。 到了 20 世纪中后期,人造地球卫星、载人航天、载人登月、永久性空间站等开创了人类航天新纪元,并使宇宙空间成为人类活动的新疆域。 而计算机科学等学科领域所取得的一系列影响巨大的成果,使其在整个学科体系中成为新的骨干。同时,各学科间交叉综合的趋势日益明显。 如今,开展学科发展态势评估,已经成为及时掌握基础科学总体学科布局的动态变化情况,全面了解学科产出、发展阶段、人才队伍、学术影响、国际合作等方面的真实情况,科学地认识各学科在国际上的地位以及未来发展所面临的优势与劣势的重要渠道。 一般说来,学科都会经历源头开创期、创新密集期、完善与扩展期,直至进入新的发展周期的历程。在新的发展周期,学科因新的认识而扩展,或与其他学科交叉、整合并催生新兴学科。 而进入 21 世纪以来,人类面临着日益严峻的能源短缺、气候变化、粮食安全及重大流行性疾病等全球性挑战,知识作为人类不竭的智力资源,日益成为世界各国发展的关键要素,科学技术在当前世界性金融危机冲击下的地位和作用也更为凸显。 因此,近年来许多国家纷纷调整发展战略,加强基础研究,推进科技进步与创新,以尽快摆脱危机。 从这个意义上说,研究学科发展战略,关系到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如何维护好国家的发展权益、赢得发展的主动权;关系到如何更好地持续推动科技进步与创新、实现重点突破与跨越。 “ 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十分重要而紧迫的课题。 ” 路甬祥与陈宜瑜联名为《未来 10 年中国学科发展战略总论》一书写下的《总序》中提到。 实际上,此次中国科学院学部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联合启动的学科发展战略研究,并不是中国首次在学科发展领域进行探索。 扬帆起航 中国科学院学部是中国自然科学的最高学术机构和国家在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咨询机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是支持中国基础研究的主渠道之一。双方肩负着从战略高度全面谋划和前瞻部署学科发展、推动基础研究健康发展的重要共同责任。 正是基于这种共同责任,同时基于对学科建设重要性的认识, “2011~2020 年我国学科发展战略研究 ” 项目在中国科学院学部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联合推动下扬帆起航。 这次研究采取基金委各科学部与中科院各学部对口合作的方式,分数学、力学、天文学、物理学、管理科学、化学、纳米科学、生物学、农业科学、医学、脑与认知科学、空间科学、海洋科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地球科学、工程科学、材料科学、能源科学、信息科学等 19 个专题。 研究项目分别成立了由院士担任组长的战略研究组,在双方成立的联合领导小组指导下开展相关研究,同时成立了以中国科学院学部及相关研究支撑机构为主的总报告起草组。 由于此次研究的主要任务是分析我国基础研究的发展规律、人才培养规律和环境建设需求,提出 2011~2020 年我国学科发展布局、优先发展方向以及推动国家基础研究健康发展的政策建议,加之时间紧迫,因此,研究的艰难程度可见一斑。 研究启动的两年多来,包括 196 位院士在内的 600 多位专家(含部分海外专家)一头扎进繁重的研究工作中来,在近 800 个日日夜夜中,呕心沥血。 在本次的战略研究中, “ 我们既强调战略的前瞻性,又尊重学科的历史延续性;既提出优先发展方向,又明确保障其得以实现的制度安排;既分析各学科自身的发展态势,又审视各学科在整个学科体系和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既立足国内的现状与条件,又注重基础研究的国际化趋势。 ” 路甬祥和陈宜瑜如是说。 经过两年多的战略研究工作,研究组成员对于学科发展趋势的认识不断明晰,最终取得了一系列丰硕的成果。 战略研究总报告梳理了学科发展的历史脉络,探讨了学科发展的一般规律,研究分析了学科发展的总体趋势,并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剖析了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学科发展的关系,为可能发生的新科技革命提前做好学科准备,并对中国未来 10 年乃至更长时期学科发展和基础研究的持续、协调、健康发展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在《 2011~2020 年中国学科发展战略总论》中,数、理、化、天、地、生等 19 个学科领域当前的发展趋势、关键科学问题、优先领域和重点方向,被一一指明。这实际上是对当前各个学科研究领域发展的预见与展望。 2009 年 11 月和 2010 年 6 月,中国科学院各学部常委会分别组织院士咨询审议了各战略研究组提交的阶段成果和研究报告初稿。随后,中国科学院院士工作局又再次组织部分院士对研究报告终稿提出审读意见。 众多院士及专家煞费苦心、集思广益,意味着此项战略研究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对学科发展有了更为深入的认识,同时也旨在充分发挥中国两院院士群体作为国家最高学术咨询团体的重要作用,以推动我国学科均衡协调可持续发展。 在总报告的指导专家和起草组成员两份名单中,各个核心科学领域的院士名列其中。他们背景各异,分别来自国家部委、科研机构、大学以及海外。 院士群体是中国科学研究领域的权威代表,凭借着其本身的巨大影响力,在此次战略研究中团结全国科技工作者共同工作,发挥了突出的组织作用,此外两院院士及众多专家对学科发展战略有着高度的兴趣与热情,并愿意为中国的学科建设增砖添瓦。 据介绍,在两次的学科发展战略研究中,院士们充分发挥了 “ 出思想、出成果、出人才 ” 的学术引领作用。院士们通过系统的学科发展研究,梳理出引导中国学科发展的思想体系,提出好的建议和技术路线,并对学科价值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同时还能够发现和培养各个学科的领军人才。 因此, “ 此次战略研究集中了中国各学科领域科学家的集体智慧,凝聚了数百位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以及海外科学家的战略共识 ” ,路甬祥和陈宜瑜共同写道。 顽疾与药方 此次战略研究的另一个亮点和价值所在,是指出了当前中国学科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科学家们对当前妨碍中国学科健康发展的四大 “ 顽疾 ” 直言不讳。 报告指出,目前中国一些具有基础性的学科并未得到足够的重视;一些交叉学科正急需得到更加切实有效的支持;学科组织建设欠账过多,全国性学术社团和学术期刊惨淡经营;保证学科健康发展的文化和制度环境建设任务艰巨。 对此,专家组的成员们集思广益,中国科学院学部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多次征询高层次战略科学家的意见和建议,力求保证此次战略研究的最终成果能够体现中国科学发展的真实水平,能够经得起实践、同行和历史的检验,并解决当前中国学科发展存在的问题。 针对学科发展中存在的 “ 顽疾 ” ,报告开出了 “ 药方 ” : 19 个学科的专题报告均突出了 4 个方面的政策建议,院士们的声音振聋发聩。 首先,在院士们看来,未来 10 年中国学科发展的战略指导思想为 “ 厚实基础、协调发展,前瞻布局、重点突破 ” 。这其实是 “ 两条腿 ” 走路的战略:即一方面要求加强对自然科学基金的投入,夯实中国科学基础;另一方面要组织国家战略科技力量进行先导性和定向性攻关,实现重大科技问题的突破。 其次,对交叉学科的建设和发展实行倾斜性政策。陈宜瑜此前曾表示: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在制定我们的 ‘ 十二五 ’ 发展规划时,已经吸收了报告的一些前期研究成果。 ” 而科学家们也在报告中谏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在项目评议准则、专家遴选和资助机制方面,应重视并适应学科交叉研究的特点,统筹规划并资助跨门类、基础科学和高科技前沿交叉融合、跨一级学科的学科交叉前沿问题的研究。 报告还提出,要让科学家更加专心地治研,更加自由地讨论,更加自主地探索,更加自觉地合作,为更多年轻人创造成功机会;要下大决心革新教育理念和体制,摒弃 “ 灌输 — 应试 ” 教育模式,拓宽学科基础,强化学科专业训练,适度扶持 “ 冷门 ” 学科和特殊专业。 这张 “ 救命药方 ” 上的最后一味 “ 药 ” ,是 “ 加快建立我国科学发展的科学家治理机制 ” 。报告中提出,学科战略、学科布局、学科政策和学科发展规划是高度专业化的问题,应该由科学家及其组织进行自主管理,最大限度地减少行政对学术的干预,将管理部门的管理模式从以任务检查监督为主转变为以服务为主。 未来 10 年,是中国科技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中国进入全面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 按照中国科学院学部 “ 十二五 ” 工作规划,学科发展战略研究还将持续开展。白春礼院长对此寄予厚望。他说,希望这一系列研究报告持续关注前沿,不断推陈出新,引导广大科学家与中国科学院学部一起,把握世界科学发展动态,夯实中国科学发展基础,共同推动中国科学早日实现创新跨越。 ■
2503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中国法治建设年度报告(2011)全文
whyhoo 2012-7-17 22:09
中国法学会   前 言   一、关于立法工作   二、关于依法行政   三、关于审判、检察、公安和司法行政工作   四、关于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   五、关于全国人大常委会的法律监督   六、关于人权的法治保障   七、关于知识产权保护   八、关于法制宣传   九、关于法学教育和法学研究   十、关于国际交流与国际合作   结束语   附录    前 言   2011年,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都取得了新的成绩,实现了“十二五”时期良好开局。这一年,中国的法治建设围绕科学发展这个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服务国家工作大局,促进了经济持续增长与社会和谐稳定;加强立法工作,提高立法质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进一步完善;继续推进依法行政,深化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法治政府建设和公正廉洁执法取得了新的成效;法制宣传、法学教育和法学研究创新发展,全社会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进一步增强。2011年的中国法治建设,向着“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目标又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一、关于立法工作   2011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后的第一年,也是在新的起点上继续加强和改进立法工作,不断完善法律体系的一年。一年来,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共审议22件法律和有关法律问题的决定草案,通过了其中的15件;国务院制定了26件行政法规;有立法权的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并向全国人大常委会备案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单行条例917件。截至2011年12月底,中国除通过了现行宪法外,还制定了现行有效的法律239件,行政法规714件,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单行条例8921件。   (一)制定和修改了一批重要法律   ——通过刑法修正案(八)。刑法作为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法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起支架作用。1997年,八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全面修订了刑法。此后,全国人大常委会根据惩治犯罪的需要,曾先后通过1个关于刑法问题的决定、7个刑法修正案、9个关于刑法的立法解释。2011年2月又通过了刑法修正案(八),对刑法作了较大修改。一是调整了刑罚结构。这次刑法修改的重点,是适当减少死刑罪名,调整死刑与无期徒刑、有期徒刑之间的结构关系。取消了13个经济性非暴力犯罪的死刑,占死刑罪名总数的19.1%;限制对被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犯罪分子的减刑,延长其实际服刑期;调整数罪并罚的执行期限,规定对因犯数罪被判处有期徒刑,总和刑期在三十五年以上的,将其有期徒刑的上限由二十年提高到二十五年。二是加大了对一些严重犯罪的惩处力度。明确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特征,提高了这类犯罪的法定刑,增加对这类犯罪的财产刑。还增加规定恐怖活动犯罪、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犯罪分子,在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任何时候再犯上述任一类罪的,都以累犯论处,加大对恐怖活动犯罪、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惩处力度。三是完善了从宽处理的法律制度。审判的时候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除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死亡的外,不适用死刑;对犯罪时不满十八周岁的人不作为累犯;对不满十八周岁的人和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犯罪,只要符合法定缓刑条件的,应当宣告缓刑。这些规定,更好地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刑法的人道主义精神。此外,还根据全国人大代表提出的议案和建议,把醉酒驾车、飙车、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等严重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规定为犯罪。据统计,“醉驾入刑”后,酒后驾驶机动车的现象大幅度下降。细化惩治危害食品安全罪、生产销售假药罪和破坏环境资源等方面犯罪的规定,进一步加强了刑法对民生的保护力度。   ——制定行政强制法。2011年6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行政强制法。这部法律正确处理权力与权利、权力与责任的关系,既赋予行政机关必要的强制手段,保障行政机关依法履行职责,提高行政管理效率,又强化对行政强制行为的规范、制约和监督,避免和防止权力滥用,切实维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这部法律的主要内容:一是明确了设定和实施行政强制必须遵循的原则。法定原则。行政强制的设定由行政强制法规定,行政强制的实施必须有法律、法规的依据,实施的程序应当依照行政强制法的规定;适当原则。行政强制的设定应当兼顾公共利益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行政强制的实施应当以最小损害当事人的权益为限度。采用非强制手段可以达到行政管理目的的,不得设定和实施行政强制;和解原则。实施行政强制执行,行政机关可以在不损害公共利益和他人利益的情况下,与当事人达成执行和解。二是明确了行政强制的种类和设定权限。规定行政强制措施和行政强制执行由法律设定,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在法定条件下可以设定部分行政强制措施,法律、法规以外的其他规范性文件不得设定行政强制措施。三是规范了行政强制措施的实施程序。规定行政强制措施由法律、法规规定的行政机关在法定职权范围内实施,行政强制措施权不得委托。此外,还对行政机关强制执行程序和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分别作出规定。 ——制定非物质文化遗产法。2011年2月由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是中国涉及文化领域的一部重要法律。该法首次从法律上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范围界定为中国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相关的实物和场所;确定国家采取认定、记录、建档等措施保存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采取传承、传播等方式保护具有历史、文学、艺术、科学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该法注重正确处理保护、保存和利用的关系,明确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政府应发挥主导作用,同时鼓励和支持社会各方面积极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的制定,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保存工作,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具有重要意义。   ——修改居民身份证法。居民身份证是公民重要的法定证件,对证明公民身份,保障公民合法权益,便利公民进行社会活动,都有重要作用。2011年10月修改的居民身份证法规定,第一代居民身份证自2013年1月1日起停止使用,新领、换领、补领居民身份证应当登记指纹信息。这既有利于国家机关和金融、电信、交通、教育、医疗等单位快速、准确地进行人证同一性认定,为公民参加社会经济活动提供更好的服务,也有助于有效防范冒用他人居民身份证以及伪造、变造居民身份证等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   ——修改个人所得税法。在广泛征求各方意见的基础上,全国人大常委会于2011年6月再次修改个人所得税法,将工薪所得减除费用标准由每月2000元提高至3500元,使工薪所得纳税人占全部工薪收入人群的比重进一步下降,从而降低了中低收入者的税负。为有效发挥税收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作用,这次修改的个人所得税法将工薪所得税率结构由9级超额累进税率改为7级,取消15%和40%两档税率,将第一级税率由5%降至3%,将原适用40%税率的应纳税所得额并入45%税率,适当增加了高收入者的税负,体现了高收入者多缴税、中等收入者少缴税、低收入者不纳税的原则。   ——修改职业病防治法。职业病防治法自2002年施行以来,对推进中国职业病防治,遏制职业病高发势头,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发挥了积极作用。2011年1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对职业病防治法作出首次修改,目的是更好地通过法律制度的设置保护劳动者权益。一是明确用人单位应当依法落实职业病防治措施,保障所需资金,规定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的职业病防治工作全面负责,并进一步强化监管部门的责任。二是简化职业病诊断和劳动仲裁程序,重点解决职业病诊断难问题。三是加大对职业病患者的救治救助力度,规定用人单位已经不存在或者无法确认劳动关系的职业病病人,可以向地方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申请医疗救助和生活等方面的救助。   ——对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有关条款作出解释。2011年6月,香港特别行政区终审法院在审理一起涉及国家豁免的案件时,鉴于事关基本法有关中央人民政府管理的事务和中央与香港特别行政区关系的条款,因此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进行解释。2011年8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了关于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第十三条第一款和第十九条的解释,明确国家豁免属于外交事务范畴,决定国家豁免规则和政策属于中央人民政府的权力,香港特别行政区须遵循国家统一的国家豁免规则或政策,从而使这一案件的审理于法有据。2011年1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还通过了关于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附件一第七条和附件二第三条的解释,明确了修改澳门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和立法会产生办法的程序。   2011年,全国人大常委会还制定了车船税法,修改了兵役法、清洁生产促进法、煤炭法、建筑法、道路交通安全法,作出了关于加强反恐怖工作有关问题的决定,审议了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和精神卫生法、出境入境管理法、军人保险法草案等。 (二)制定和修改了一批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   2011年,国务院依据宪法和法律规定的职权,制定和修改了一批行政法规。在规范行政行为、保护公民合法权益方面,制定了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在深化改革开放、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方面,制定了个体工商户条例、车船税法实施条例、船舶吨税暂行条例、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公路安全保护条例,修订了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资源税暂行条例、对外合作开采海洋石油资源条例、对外合作开采陆上石油资源条例。在加强社会管理、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方面,制定了烈士褒扬条例、戒毒条例,修订了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出版管理条例和音像制品管理条例。在保护环境、节约资源、促进可持续发展方面,制定了土地复垦条例、太湖流域管理条例、电力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和调查处理条例、放射性废物安全管理条例,修订了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在加强政府自身建设、促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方面,制定了退役士兵安置条例、军工关键设备设施管理条例,修订了军人抚恤优待条例、公安机关督察条例。   2011年,有立法权的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遵循与宪法、法律、行政法规不抵触和有地方特色、可操作的原则,制定了一批地方性法规。如:广东省制定自主创新促进条例;深圳市制定深圳经济特区社会建设促进条例;海南省制定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条例、旅游景区管理规定、海南经济特区旅行社管理规定、导游人员管理规定、旅游价格管理规定;四川省制定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条例、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和城市供水条例;黑龙江省修改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条例;陕西省制定循环经济促进条例、新型墙体材料发展应用条例、公共信用信息条例;江苏省制定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条例;山西省制定农产品质量安全条例等。这些地方性法规的制定有利于法律、行政法规在各地的正确实施,对推动各地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维护市场秩序,加强环境保护,推动民生改善,促进社会和谐等,具有积极作用。   (三)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   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是人民当家作主、实现有序政治参与的重要体现,也是提高立法质量的重要途径。2011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继续坚持和完善法律草案公布机制,所有提请审议的法律草案都在互联网上全文公布,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并在认真研究后,对法律草案作出修改。在个人所得税法修改过程中,共收到各方面的意见23万多条,根据绝大多数人希望适当上调工薪所得减除费用标准的意见,最终将原草案减除费用标准每月3000元,上调至每月3500元,回应了广大群众要求减轻税负的意愿。2011年,国务院共有20件法律草案、行政法规草案在中国政府法制信息网上公开征求意见,并委托地方政府、基层群众自治组织、人民团体等征求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其中,校车安全条例草案向社会征求意见中,共有2818人次提出7030条意见,国务院法制办认真梳理公众的这些意见,逐条研究,并将主要意见向社会公布。   2011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对科学技术进步法、农业机械化促进法两部法律,开展立法后评估,重点就有关科技项目知识产权的归属和使用、企业研发投入的鼓励机制,以及农机跨区域作业服务、农机购置补贴、农机燃油补贴等法律规定的科学性、可操作性,以及法律执行的有效性等,作出客观评价。在认真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立法后评估工作机制,推动立法后评估工作经常化、规范化。国务院法制办组织相关部门对出境入境边防检查条例、广播电视管理条例、现金管理暂行条例、报废汽车回收管理办法、人工影响天气管理条例进行了立法后评估,对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制度,提高立法质量发挥了重要作用。   2011年,有立法权的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通过公布地方性法规草案,公开征集立法项目和法规草案,建立多元法规草案起草机制,加强立法调研,开展立法前论证和立法后评估,举办座谈会、论证会、听证会等多种方式,不断拓宽民主立法渠道,提高立法的科学化水平。 二、关于依法行政   2011年,中国各级行政机关认真落实《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和《国务院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见》,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取得新成效。   (一)规范政府行政行为   2011年,国务院制定了《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车船税法实施条例》、《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土地复垦条例》等一系列行政法规,修订了《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出版管理条例》等,进一步规范了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特别是公布实施《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以及发出《关于开展征地拆迁制度规定落实情况专项检查的通知》,依法查处征地拆迁中的违法案件,严格责任追究,有效制止了违法强制拆迁、暴力拆迁的现象。目前,各地方和部门共制定规范和监督政府行政执法行为的地方性法规、规章和部门规章200多件,这些规章对确立行政执法主体资格、规范行政裁量权、加强行政执法监督和责任追究等,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加强法规规章的备案审查和清理工作   2011年共收到向国务院报送备案的法规规章1429件,对其中1399件进行了备案登记,对其中21件不予备案登记,9件暂缓办理备案登记。备案登记各地、各部门制定并报送备案的电子规章文本516件,电子文本报备率达到92.3%。国务院法制办对发现问题的规章予以纠正,对42件与上位法相抵触、违法增设许可项目、处罚种类和强制措施,违法规定地区封锁和部门垄断条件以及其他不符合备案要求的规章进行了不同方式的处理,努力做到“有件必备,有错必纠”。对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组织和公民向国务院提出的53件合法性审查建议中涉及的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进行重点审查,办结34件。   从2010年初开始,按照全国人大常委会的要求,国务院对现行的691件行政法规开展全面清理。2011年1月8日,温家宝总理签署国务院令,公布了《关于废止和修改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对与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深化的要求已明显不相适应,与法律不尽一致、不够协调的7件行政法规予以废止,107件行政法规的部分条款予以修改。根据国务院的要求,清理地方政府规章、部门规章的工作取得进展,各地、各部门明令废止或宣布失效规章1525件(地方政府规章1307件、部门规章218件),占现行有效规章总数的12.4%;修改规章1449件(地方政府规章1306件、部门规章143件),占现行有效规章总数的11.8%。为了更好地贯彻实施《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对有关征地拆迁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进行了专项清理,重点查找这些规章和规范性文件与《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相抵触、不一致的问题。经过清理,各地方共废止规章53件,修改规章26件;共废止规范性文件3918件,修改规范性文件1410件。   (三)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实施10年来,在推进各级政府加快职能转变、加强管理创新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国务院共分五批取消和调整审批事项2183项,占原有总数的60.6%,各地取消和调整的行政审批事项占原有总数的一半以上。2011年11月,国务院召开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电视电话会议,要求各级政府和行政部门进一步清理、减少和调整行政审批事项,推进政府职能转变。严格依法设定和实施审批事项,推进法治政府建设。行政机关设定审批事项必须于法有据,严格遵循法定程序,进行合法性、必要性、合理性审查论证;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要通过公布草案、公开听证等方式广泛听取意见。按照公开透明、便民高效的要求,依法进一步简化和规范审批程序,创新服务方式,优化流程,提高效能。加快建立健全决策、执行、监督相对分离、相互制约的行政运行机制,建立健全行政审批责任制度,强化行政审批的全过程监控。   (四)贯彻行政强制法,提高行政机关严格依法履行职责能力   为了做好行政强制法的贯彻实施工作,国务院印发了《关于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的通知》,要求各级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充分认识贯彻实施行政强制法的重要意义,全面掌握行政强制法的各项规定,切实增强贯彻行政强制法的意识和能力。国务院各部门抓紧对自己负责执行的行政法规中有关行政强制的规定进行梳理,各地、各部门对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开展专项清理。同时,抓紧开展行政强制法实施主体的清理工作,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加强执法监督。国务院法制办还会同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联合举办了“学习贯彻行政强制法会议”,对国务院有关部门、省级政府、较大的市政府法制工作机构的负责人进行了专题培训。 (五)加强行政复议工作,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行为   2011年,国务院共收到行政复议申请982件(含2010年结转136件),办结832件;立案受理213件,办结131件。其中,裁决维持75件,维持率占57.2%;因相对人自愿撤回申请而终止行政复议25件,和解率占19.1%;撤销28件,变更3件,纠错率为23.7%。为提高行政复议案件办案质量,加大了行政复议案件纠错力度,更加注重实地调查、公开听证,更加注重有错必纠,更加注重通过办理个案规范行政执法,做到“纠正一错、规范一片”。    三、关于审判、检察、公安和司法行政工作   2011年,各级审判、检察、公安、司法行政机关认真履行宪法、法律赋予的职责,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自觉服务党和国家中心工作,继续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三项重点工作,各项工作取得新的进展。   (一)审判工作   2011年,全国法院共受理各类案件12215570件,审结、执结11489020件,标的额17000多亿元。   ——加强民事审判工作。人民法院坚持能动司法理念,依法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合法权益。2011年,各级法院共审结各类一审民商事案件6558621件,标的额10156.59亿元。其中,合同纠纷案件占50.12%,婚姻家庭、继承纠纷案件占24.54%,侵权、权属等方面的纠纷案件占25.34%。继续加强诉讼调解工作,坚持“调解优先、调判结合”原则,规范调解行为,提高调解质量,一审民事案件调解撤诉率为67.26%。   ——加强刑事审判工作。2011年,各级法院共审结一审刑事案件839973件,判处罪犯1050747人,其中判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的罪犯占生效被告人数的14.21%。依法惩处各种危害国家安全、公共安全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犯罪,认真参与打黑除恶、治理商业贿赂、打击拐卖妇女儿童犯罪等专项行动,审结杀人、抢劫、绑架、爆炸、黑社会性质组织、拐卖妇女儿童犯罪等案件69311件。加大对危害食品安全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审结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犯罪案件278件。依法促进反腐败斗争深入开展,审结贪污贿赂、渎职犯罪案件27394件。加强危害生产安全刑事案件审判工作,审结重大责任事故犯罪案件1400件。   ——加强行政审判和国家赔偿工作。2011年,各级法院共审结一审行政诉讼案件136361件,其中涉及房屋拆迁、房屋登记、规划等城建方面的案件24898件,资源类案件24927件,环境保护案件2220件,涉及公安的案件10137件,涉及劳动和社会保障的案件11090件。审结国家赔偿案件2035件,决定赔偿金额5019万元。建立并完善行政审判长效机制,加强行政案件协调和解工作,促进行政争议实质性解决;完善国家赔偿案件审判流程,实行国家赔偿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健全国家赔偿工作机制。   ——加强执行工作。2011年,各级法院共执结执行案件2393588件,执行结案的标的金额5225.33亿元。继续加强执行工作规范化建设,最高人民法院制定《关于执行权合理配置和科学运行的若干意见》,强化立案、审判、执行等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和监督制约,实现执行工作统一管理。深入开展反规避执行专项活动,最高人民法院制定《关于依法制裁规避执行行为的若干意见》,推行财产申报调查、防止恶意诉讼、限制高消费等24项具体措施,构筑多层次惩戒机制,进一步破解执行难题。继续开展争创“无执行积案先进法院”活动和清理委托执行积案活动,完善执行联动威慑机制,探索建立执行财产调查网络系统,推动社会征信体系建设。认真做好《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实施后的司法应对工作,指导各级法院依法审查征收补偿行为合法性,加大执行力度,努力保障公共利益和公民、法人及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加强立案信访和审判监督工作。2011年,各级法院共审结申诉和申请再审案件103713件;依法提起再审42359件。认真做好涉诉信访工作,最高人民法院监督指导各级法院强化群众观念、加强源头治理、建立长效机制、坚持重心下移,大力推行涉诉信访评估预防、约期接谈、责任通报、多元化解、案件终结“五项制度”,妥善化解涉诉信访案件。2011年,共接待信访790330人次,同比下降25.91%。加强审判监督工作,2011年审结的再审案件中,因原判确有错误或其他法定事由改判的10525件,占生效裁判的0.14%。 (二)检察工作   ——保障和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加大打击严重经济犯罪力度,依法批准逮捕走私、金融诈骗、非法集资、操纵股市、非法传销等严重经济犯罪嫌疑人40604人,提起公诉54891人,分别比上年增加8.2%和8.1%。强化知识产权、能源资源和生态环境司法保护,起诉侵犯知识产权犯罪嫌疑人6870人,起诉造成重大环境污染和严重破坏能源资源保护的犯罪嫌疑人17725人,立案侦查涉嫌环境监管失职、违法发放林木采伐许可证等渎职犯罪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873人。   ——积极参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全面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共依法批准逮捕各类刑事犯罪嫌疑人908756人,同比减少0.8%;提起公诉1201032人,同比增加4.6%;依法决定不批准逮捕151095人、不起诉39754人,同比分别增加5%和6.1%。建立上下级检察院共同处理重大涉检信访案件制度,办理群众信访804873件次。对近年来办理的31347件涉检信访案件进行评查,纠正存在错误或瑕疵的2333件。加强社区矫正法律监督,促进社区矫正工作依法规范开展。   ——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开展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和严厉打击“地沟油”违法犯罪专项活动,依法批准逮捕生产销售假药劣药、有毒有害食品等犯罪嫌疑人2012人,提起公诉1562人,立案侦查“瘦肉精”、“假牛肉”等食品安全事件中涉嫌渎职犯罪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202人,查办危害民生民利渎职侵权犯罪案件4779件。推进刑事被害人救助工作,对5368名生活确有困难的被害人或其近亲属提供救助。推进检察工作重心下移,在人口集中的乡镇街道新设立派出检察室1118个,就地受理控告申诉,化解矛盾纠纷,加强法律监督。   ——严肃查办和积极预防职务犯罪。全年共立案侦查各类职务犯罪案件32567件44506人,其中,贪污贿赂大案18464件,涉嫌犯罪的县处级以上国家工作人员2524人(含厅局级198人、省部级7人)。渎职侵权犯罪案件7355件10585人,人数同比增加3.5%。加大惩治行贿犯罪力度,对4217名行贿人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同比增加6.2%。完善境内外追赃追逃机制,会同有关部门追缴赃款赃物计77.9亿元,抓获在逃职务犯罪嫌疑人1631人。深入开展职务犯罪预防,向有关单位提出预防建议41864件。实现行贿犯罪档案查询系统全国联网,向社会提供查询68万余次。建立预防职务犯罪年度报告制度,1872个检察院向党委、人大、政府及有关部门提交了本地区职务犯罪发案态势和预防对策的综合报告。   ——强化对诉讼活动的法律监督。加强立案监督和侦查监督,对应当立案而不立案的,督促侦查机关立案19786件;对不应当立案而立案的,督促撤案11867件。对应当逮捕而未提请逮捕、应当起诉而未移送起诉的,决定追加逮捕36976人、追加起诉31868人。落实审查逮捕阶段讯问犯罪嫌疑人、听取律师意见制度,对侦查中的违法情况提出纠正意见39432件次。对认为确有错误的刑事裁判提出抗诉5346件,对刑事审判中的违法情况提出纠正意见8655件次。对认为确有错误的民事行政裁判提出抗诉10332件。对刑罚执行和监管活动中的违法情况提出纠正意见24075件次,纠正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不当11872人,会同公安机关、人民法院集中清理久押不决案件463件,依法纠正超期羁押242人次。   ——加强对自身执法活动的监督制约。完善新闻发布制度,及时公布司法解释、通报重大案件办理情况。推进检察门户网站建设,加强检察信息网上发布,组织“大检察官系列访谈”、“检察官在线”、“走近国家公诉人”等活动。全面实施《检察机关执法工作基本规范》,全国检察人员分两批全部参加了执法规范统一考试。建立执法办案集中管理新机制,统一受理、登记、分流案件,统一接收、保管、移送涉案款物,统一开具、管理法律文书。全面推行执法信息网上录入、执法流程网上管理、执法活动网上监督、执法质量网上考核。注重发挥人民监督员、特约检察员、专家咨询委员监督执法办案、参与检察决策等作用,人民监督员共监督职务犯罪七类案件3192件。 (三)司法解释工作   2011年,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针对审判工作和检察工作中具体应用法律、法令的问题,共出台司法解释24件。其中,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联合出台司法解释4件;最高人民法院出台司法解释19件,包括刑事司法解释3件、民事司法解释5件、行政司法解释4件、其他司法解释7件;最高人民检察院出台司法解释1件。这些司法解释,对法律的正确实施发挥了积极作用。   ——为了依法惩治诈骗犯罪活动,保护公私财产所有权,2011年4月,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联合发布《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规范了诈骗罪起刑标准与量刑档次标准,对量刑情节的规定作了较大调整,增设了从重加重和从轻减轻的新情况等。   ——为了适应形势发展、满足实践需要,严厉打击危害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犯罪,2011年8月,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联合发布《关于办理危害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刑事案件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科学合理地确定了危害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犯罪司法实践中反映突出的法律适用问题。   ——针对土地行政案件审判过程中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出现,解决纠纷的难度日益增大的新形势,2011年8月,最高人民法院公布施行《关于审理涉及农村集体土地行政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规定了涉及农村集体土地行政案件的受案范围、土地确权行政案件复议前置等问题,及时规范指导全国各级人民法院妥善处理涉及农村集体土地的行政纠纷。   ——为了尽快扭转一些企业未经法定程序退市、严重扰乱市场经济秩序的不正常局面,保障企业破产法充分发挥完善优胜劣汰竞争机制、优化社会资源配置、拯救危困企业、保障债权公平有序受偿等方面的重要作用,2011年9月,最高人民法院公布施行《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若干问题的规定(一)》,依法推动破产案件的受理。   (四)公安工作   ——开展社会治安集中整治。2011年,各级公安机关开展追捕网上逃犯行动,一大批久侦未破的大要案件成功侦破,一大批长年负案在逃的犯罪嫌疑人落入法网。打击严重威胁群众餐桌安全和生产销售假药假食品、收赃销赃、涉黄涉毒等犯罪活动,摧毁了一大批利用“地沟油”制售食用油、非法生产使用“瘦肉精”的犯罪网络,侦破了一批制售假药等重特大案件。开展打黑除恶、打击拐卖妇女儿童犯罪等专项行动,侦破了一大批涉黑大案,解救了一大批被拐卖的妇女和儿童。“打四黑除四害”专项行动查办案件13.2万多起,捣毁“四黑”场所2.8万余个。打击电信诈骗犯罪专项行动破案近5万起,抓获犯罪嫌疑人6000多名,追缴及冻结涉案资金近3亿元。   ——完善警务工作机制。推行网上办案、网上管理,节约警务成本,提高警务效率。在建立全国7大警务合作区的基础上,深化与港澳台地区和东盟、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及周边毗邻等国家的警务合作,共同打击跨区域跨国跨境犯罪,成功侦破了一批特大电信诈骗、特大网络吸贩毒等案件。启动中国、老挝、缅甸、泰国湄公河联合巡逻执法,开创了中国与周边国家执法安全合作的新模式。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推广北京、江苏、浙江、重庆、广东等地的一些有效做法,加强常态化社会面管控,挤压违法犯罪空间,完成了一系列重大活动的安全保卫任务。   ——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探索实有人口管理新办法,坚持“以证管人”、“以房管人”、“以业管人”,加强对肇事肇祸等重性精神病人的救助救治。深化消防安全“防火墙”工程,提升全社会防控火灾能力。实施“文明交通行动计划”,对酒后驾驶机动车等违反交通安全管理行为实行专项整治,酒后驾驶和醉酒驾驶机动车行为同比分别下降45%和45.3%。适应网络时代群众工作新特点,加强公安微博、QQ群建设管理,拓展警民互动新渠道。开展“大走访”开门评警活动,加强与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的沟通交流。搭建网上公安局、网上服务大厅等服务群众平台,推广“一窗式受理”、“一站式服务”工作模式,推出便民利民措施,实施管理服务进社区,不断提升边境检查服务水平,为群众生产生活提供便利。   ——深化执法规范化建设。制定《吸毒成瘾认定办法》等30余件规范性文件,完善执法制度。在基层执法勤务机构和公安派出所配备法制员,改革完善执法质量考评,创新警务督察机制,推进执法办案场所规范化改造,强化监管场所监督管理,集中整治涉案人员非正常死亡、涉案财物管理等执法中的突出问题。组织执法资格考试,开展执法培训,提高公安队伍执法水平。推进执法信息化建设,扩大执法公开,提升执法质量效能。 (五)司法行政工作   ——监狱工作。2011年通过开展监狱规范化管理,完善监狱管理制度和监管警戒设施,加强狱内侦查和安全检查,推进监狱医疗卫生改革,全国98%的监狱实现了无脱逃、无重大狱内案件、无重大疫情、无重大安全生产事故的目标。推广湖南星城监狱、浙江乔司监狱职业技能培训和出监教育经验,26万名罪犯获得职业技术等级证书。加大教育改造经费、设施、场所投入,落实每周5天劳动教育、1天课堂教育、1天休息的“5+1+1”教育改造模式和罪犯劳动报酬制度,引进社会力量开展帮教工作,提升监狱工作社会化程度,促进刑满释放人员顺利回归社会。贯彻《监狱建设标准》,合理调整监狱布局,2011年落实监狱建设和布局调整投资计划48亿元,完成各类房屋建筑206万平方米。推进监狱信息化建设,信息化一期工程地方总投资30亿元,28个省(区、市)监狱局完成了省级网络联通。   ——劳教和戒毒工作。开展劳教场所“规范化管理年”活动,加强制度建设,规范执法行为,加强隐患整改。推进场所文化建设,强化习艺劳动和职业技能培训,开展教育矫治工作考评,提高经费保障水平,劳教、戒毒人员守法守规率超过95%。截止到2011年,全国24个省(区、市)成立了戒毒管理局,累计收治强制隔离戒毒人员31万余人。   ——社区矫正和安置帮教工作。全面开展社区矫正工作,截至2011年底,在全国97%的地(市)、94%的县(市、区)和89%的乡镇(街道)开展社区矫正工作。各地累计接受社区矫正人员88.2万人,解除矫正48.2万人。总结推广北京市朝阳区“阳光中途之家”建设经验,各地共建立社区矫正中心(中途之家)469个,建立矫正小组22.9万个,共有社区矫正工作者和社会志愿者44.6万人。创新刑满释放和解除劳动教养人员、吸毒人员等特殊人群管理帮教工作模式,健全完善监所与基层帮教组织信息沟通和衔接机制,对164万名服刑在教人员身份进行核查。截至2011年底,全国在大中城市建设以政府投入为主的过渡性安置基地69个,全年共安置刑释解教人员513265人,帮教514690人。   ——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工作。深化专项法律服务活动,拓展律师服务领域,引导律师积极参与社会矛盾化解,充分发挥律师在维护公平正义、服务经济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中的作用,全年共办理诉讼法律事务231.5万件,办理非诉讼法律事务62.5万件。推进法律服务开放工作,2011年批准成立9家外国律师事务所驻华代表机构。推进公职律师试点工作,新增交通运输部为公职律师中央试点单位。截至2011年底,全国共有律师事务所1.8万家,律师21.5万人。推进公证机构体制改革和公证工作规范化建设,2011年任命一般任职公证员和考核任职公证员共876名。截至2011年底,全国共有公证机构3006家,公证员1.22万人,全年共办理各类公证1076万件。制定《法律援助事业“十二五”时期发展规划》,法律援助工作不断推进。各地深化法律援助便民服务主题活动,扩大法律援助覆盖面,加大对农民工、残疾人、妇女儿童、老年人等法律援助工作力度,全年共办理法律援助案件84万件,接待咨询533万人次。2011年中央补助地方法律援助办案专款由1亿元增至2亿元,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法律援助项目资金由5000万元增至1亿元。截至2011年,共有21个省(区、市)建立了省级法律援助专项资金,28个省(区、市)成立了法律援助管理工作机构,基层法律服务所1.9万家,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7.3万余人。建立、完善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2010年、2011年两年内共救助刑事被害人约1.2万人,发放救助金约2.3亿元。   ——人民调解工作和基层司法所建设。2011年全国各级司法行政机关组织人民调解委员会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322万次,化解各类矛盾纠纷893.5万件。截至年底,全国共有各类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组织2.5万个,调解纠纷61.9万件。中央和地方全年累计投入专项建设资金55.5亿元,共新建、改建无房、危房司法所3.6万个,建成总面积558.6万平方米。   ——国家司法考试和司法鉴定工作。2011年国家司法考试共有41.5万余人报名,35万余人参考。加强司法鉴定质量管理,继续开展司法鉴定机构能力验证活动,全年有1089个司法鉴定机构参加了2519个项次的能力验证。加强司法鉴定执业规范化建设和执法监管,全年共办理司法鉴定案件136.6万件。 四、关于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   2011年,中国的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围绕规范司法行为、强化监督制约、落实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加强政法队伍建设和政法经费保障等,又出台了多项改革措施,进一步提高了政法机关公正廉洁执法的能力和水平。   (一)规范司法行为,提升了司法公信力   最高人民法院通过量刑规范化改革,规范了自由裁量权,解决了适用法律失衡问题,刑事案件服判息诉率、调解撤诉率大幅上升,其中,各类案件一审后当事人服判息诉率为90.61%,二审后达到98.99%,一审民事案件调解与撤诉结案率为67.3%。深化民事行政执行体制改革,分离执行实施权和审查权,隔离审判执行与委托拍卖,打破一人负责到底的传统执行模式,“执行难”问题逐步缓解。深入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全国70%的执法办案场所完成了规范化改造。   2011年12月,最高人民法院继2010年印发《关于案例指导工作的规定》后,发布了第一批指导性案例,包括民事和刑事案例各2个。指导性案例是对法律适用的解释,不是创制法律。发布指导性案例,是为了实现司法公正和裁判标准的统一。第一批指导性案例的发布,对于发展完善中国特色案例指导制度,更好地促进法律的正确实施,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具有积极作用。   (二)强化监督制约,促进了公正廉洁执法   完善法律监督机制,建立健全检察机关对侦查机关违反规定应当立案而不立案和不应当立案而立案的监督机制,有罪不究、以罚代刑和插手经济纠纷的问题得到遏制。最高人民检察院制定《关于对民事审判与行政诉讼活动实行法律监督的若干意见(试行)》、《关于在部分地方开展民事执行活动法律监督试点的通知》、《关于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的意见》等,建立和落实了强化诉讼监督的一系列改革措施,立案监督、追捕追诉、抗诉、再审检察建议、监督纠正违法等工作得到进一步规范和加强。完善看守所管理和监督,建立在押人员约见所领导、民警、驻所检察官制度,在每个监室设立检察信箱,方便在押人员投诉、举报和控告;全国1935个看守所检察室实现了与看守所的监控联网,对看守所执法管理活动进行实时监督;看守所等公安监管场所逐步对社会开放,将看守所执法和管理置于公众监督之下,促进社会对公安监管工作的了解。加大内部监督力度,对市、县两级检察院立案侦查的职务犯罪案件,实行本级检察院和上级检察院双重审查程序,提升职务犯罪案件的审查逮捕质量。加强社会监督,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拓宽人民陪审员的来源,完善人员结构,注意吸收来自社会不同行业、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民族的人员担任人民陪审员,体现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广泛性和群众性;加强对人民陪审员的培训和考核,提高履职能力;实施人民陪审员制度所需经费,由同级政府财政保障,从制度上解决长期困扰人民陪审员制度深入推进的难题。推进人民监督员制度,由上级人民检察院统一选任人民监督员,在一些地方试点组成选任委员会协助检察机关选任人民监督员,先后选任人民监督员3万多人,监督案件3.55万件,并规范监督程序,保障人民监督员独立发表意见。   (三)落实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   2011年中国通过对刑法的重大修改,贯彻了司法体制改革中提出的落实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的要求。刑法修正案(八)从调整刑罚结构、规范非监禁刑的适用、完善惩处黑社会性质组织等犯罪的法律规定、加大严重损害群众利益犯罪的惩处力度、完善对未成年人和老年人犯罪从宽处罚的规定等方面,作出了一系列宽严相济的规定。此外,全国人大常委会还审议了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草案从完善证据制度、辩护制度、刑事和解、审判程序、执行程序等方面,贯彻了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以及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并重的原则。 (四)加强队伍建设,为政法事业发展提供有力组织保障   制定法官、检察官职务序列设置暂行规定及配套办法,对各级法院法官、检察院检察官的设置规格,各等级法官、检察官的职数比例,法官、检察官等级与级别升降的条件、程序和纪律监督等作出规定,初步建立了法官、检察官管理制度,为推进分类管理制度改革打下了基础。根据中西部及少数民族、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实际情况完善司法考试制度,缓解了中西部地区基层法院、检察院业务岗位人员的“储备性短缺”问题。加强和改进律师工作,推进律师制度改革,明确律师的职业定位,推动律师业健康发展。深化政法干警招录培养体制改革,在前3年招录4.2万人的基础上,2011年又招录1.3万人,为中西部基层政法单位补充了大批人才。   (五)加强经费保障,为政法机关依法履职创造良好条件   加大政法经费的保障力度,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实现中央政法专项资金逐年稳步增长,并重点加大对经济困难地区基层政法机关的经费投入。规定政法机关的经费支出与其行政性收费和罚没收入不得挂钩,政法机关依法收取的诉讼费和罚没收入全部上缴,做到收支脱钩,罚缴分离,遏制了因利益驱动而乱收滥罚的现象。印发“十二五”期间政法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方案,优先解决基层政法机关基础设施建设问题,特别是解决无房、危房和业务用房严重不足的问题,着力提高基层的执法能力。    五、关于全国人大常委会的法律监督   2011年,全国人大常委会认真履行宪法、法律赋予的职责,以法律监督为主要内容,以执法检查、听取专题工作报告、开展法规备案审查为主要形式,继续加强监督工作,维护国家法制的统一,促进宪法、法律的正确实施,促进国家权力正确行使,保障公民权益。   (一)对法律实施情况进行检查   2011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共检查了食品安全法、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劳动合同法、农村土地承包法及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法等5部法律的实施情况。其中,对食品安全法、劳动合同法实施情况的检查,是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履职以来对这两部法律实施情况开展的第二轮检查。   在检查食品安全法实施情况时,常委会组成人员认为,中国在食品安全方面已经有20多部法律、40多件行政法规、150多件部门规章,现在的关键是要严格依法办事,解决好有法不知道、知道不执行,违法成本低,多头监管、互相推诿扯皮等问题,并切实加强对食品生产源头污染和初加工环节污染的监督管理。   在检查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实施情况时,常委会组成人员提出,中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从现在起到2030年人口老龄化高峰到来之前的20年,是中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关键时期。要从社会保障、人口政策、就业政策、产业结构、医疗卫生等方面,及早谋划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战略举措。当前,要着重解决好社会养老保障区域不平衡、城乡不平衡、覆盖范围窄、保障水平低,以及社会养老供需矛盾突出、工作体制机制不健全等问题。   在检查劳动合同法实施情况时,常委会组成人员指出,要高度重视局部地区和领域劳动关系紧张、劳资双方对抗性增加、劳动纠纷群体性事件时有发生等问题。要认真解决建筑、制造、采矿、服务等部门劳动合同签订率低、内容不规范、履行不到位的问题,劳务派遣中损害派遣工合法权益的问题,签订集体合同的企业所占比例不高、集体协商工作中“企业不愿谈、职工不敢谈、双方不会谈”和“重签订、轻协商,重文本、轻履行”的问题等。   在检查农村土地承包法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法实施情况时,常委会组成人员指出的主要问题包括:农村土地承包法已经实施8年,但全国仍有约800万农户没有签订家庭承包合同,有近2100万户承包户没有取得承包经营权证书;一些建设项目违法用地,一些地方不依法征收土地,被征地农民的发展权和长远生计没有保障等问题突出;在土地纠纷逐年增多的情况下,相应的调解仲裁体系尚不适应,一些地方仲裁机构没有成立,仲裁经费无稳定保障,仲裁人员缺乏培训。   在检查上述5部法律实施情况的过程中,常委会组成人员还就如何完善相关的法律制度,切实纠正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意见和建议。国务院和国务院有关部门高度重视全国人大常委会在检查法律实施情况中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并采取了一系列改进措施。其中,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还会同中央有关部门,对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关于检查食品安全法实施情况的报告及常委会组成人员的审议意见进行了研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意见,并于2011年12月向全国人大常委会作了书面反馈。 (二)对经济运行和预算执行情况进行监督   2011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听取和审议了国务院关于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情况的报告,关于“五五”普法工作情况的报告,关于2010年中央决算的报告,关于2010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关于消防工作情况的报告,关于2011年1—7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关于2011年1—7月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关于城镇保障性住房建设和管理工作情况的报告,关于环境保护工作情况的报告,关于旅游业发展工作情况的报告,关于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年)工作情况的报告,关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工作进展情况的报告,共12个专项工作报告,是历年来听取和审议国务院专项工作报告较多的一年。审议专项工作报告的目的,是确保法律和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所作决定、决议的正确实施,确保国务院依法行政。   国务院针对全国人大常委会对上述专项工作报告的审议意见,分别研究了整改措施,并就落实全国人大常委会对“五五”普法工作、集体林权制度改革、2010年中央决算、2010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工作、消防工作情况等5个报告的审议意见,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出了书面报告。如:为落实全国人大常委会就防范和化解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提出的意见,国务院印发了加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对融资平台公司的债务进行了清理和规范。为落实全国人大常委会就进一步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提出的意见,国务院决定健全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财政体制,包括合理界定中央和地方政府的支出责任,理顺政府间收入划分,完善中央对地方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改革省以下财政体制等,并决定推进预算法的修改,加快资源税改革的步伐等。为落实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审计工作应着力推动从法律上、制度上加强对财政预算执行的规范和约束,完善审计结果公告和信息公开制度的意见,国务院审计部门通过提出审计建议等措施,推动被审计单位建立健全了2800多项规章制度。审计部门还组织新闻媒体对重大审计项目进行跟踪报道,及时公开审计过程和进展情况,全年先后公告了3000多件审计结果。   (三)加强对司法工作的监督   宪法规定,国家审判机关、检察机关由国家权力机关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根据这一制度,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每年要向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报告工作,接受人民代表大会的监督。同时,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可以围绕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听取和审议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的专项工作报告。2011年,针对制约基层司法能力建设的突出问题,全国人大常委会听取和审议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加强人民法院基层建设促进公正司法工作情况的报告、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加强人民检察院基层建设促进公正执法工作情况的报告。审议中,常委会组成人员建议最高人民法院加强对下级人民法院审判工作的监督指导,通过制定司法解释、总结审判经验、发布典型案例等,统一法律适用的标准和裁判尺度,提高基层人民法院办案的制度化、规范化水平。针对当前信访工作中的问题,常委会组成人员建议抓紧完善信访案件终结机制,对已经穷尽司法程序的信访案件,由政府有关部门或基层组织做好救助、教育疏导、息诉息访工作。为确保公正司法,常委会组成人员还建议加快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对各级法院、检察院的经费由省级财政集中统一管理。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高度重视常委会的审议意见,分别专门召开会议研究制定整改落实措施,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基层基础建设。   (四)对规范性文件进行备案审查   为保证法律的正确实施,维护国家法制统一,全国人大常委会进一步加强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工作。2011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共收到报送备案的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经济特区法规和司法解释967件。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机构根据立法法、监督法的规定,认真做好对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经济特区法规以及司法解释等规范性文件的备案审查工作,对新制定的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有重点地开展主动审查研究。对400件有关计划生育管理、文物保护、环境影响评价、就业促进、集体合同以及气象等方面的地方性法规中涉及行政处罚的规定进行主动审查研究,指导地方人大有针对性地进行清理。对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新作出的司法解释逐件进行主动审查研究。还对社会团体、企业事业组织以及公民提出的审查建议进行了研究处理。 六、关于人权的法治保障   2011年7月14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公布《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09—2010年)评估报告》,宣布中国第一个国家人权行动计划得到全面落实。9月28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组织召开国家人权行动计划联席会议,研究部署制定《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10—2015年)》的有关工作。在落实第一个国家人权行动计划的基础上,2011年中国的人权事业继续向前发展。   (一)生命权和健康权保障   ——保护侨民的生命安全。2011年初,在埃及和利比亚等国的安全形势发生重大变化后,中国政府迅速采取措施,保护中国侨民自危险地带安全有序撤离。1月31日至2月3日,中国政府从埃及接回1800多名中国侨民,包括360多名港澳台同胞;2月22日至3月5日,中国政府分批组织包括港澳台同胞在内的35860名驻利比亚中国侨民安全撤离。   ——保障食品安全。刑法修正案(八)对生产销售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以及在生产、销售的食品中掺入有毒、有害非食品原料,或者销售明知掺有有毒、有害非食品原料的食品等犯罪,降低了入罪的门槛,并规定负有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职责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或者玩忽职守,导致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构成食品监管渎职罪。为严格保障食品安全,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等9个部门联合发出公告,严禁任何单位和个人在食品生产经营中使用食品添加剂以外的任何化学物质和其他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严禁在农产品种植、养殖、加工、收购、运输中使用违禁药物或其他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对故意非法添加的,一律吊销相关证照,依法没收非法所得和用于违法生产经营的相关物品,要求其对造成的危害进行赔偿,并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惩治危险驾驶,保障生命安全。根据刑法修正案(八)的规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了《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确定罪名的补充规定》,规定醉酒驾驶机动车情节严重的,将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5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惩治组织出卖人体器官、非法摘取器官犯罪。刑法修正案(八)规定,组织他人出卖人体器官;未经本人同意摘取其器官;摘取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的器官;强迫、欺骗他人捐献器官;违背本人生前意愿摘取其尸体器官;本人生前未表示同意,违反国家规定、违背其近亲属意愿摘取其尸体器官的,都将受到刑罚处罚。   ——惩治非法强迫劳动,完善职业病防治和诊断制度。惩治非法强迫劳动是人权保障的一项基本内容。刑法修正案(八)规定,以暴力、威胁或者限制人身自由的方法强迫他人劳动的,以及明知他人实施上述行为而为其招募、运送人员或者有其他协助强迫他人劳动行为的,构成犯罪。1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的决定,规定用人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的职业病防治工作全面负责;劳动者可以在用人单位所在地、本人户籍所在地或者经常居住地依法承担职业病诊断的医疗卫生机构进行职业病诊断,承担职业病诊断的医疗卫生机构不得拒绝劳动者进行职业病诊断的要求;没有证据否定职业病危害因素与病人临床表现之间的必然联系的,应当诊断为职业病。修改后的职业病防治法还对确认劳动者职业史、职业病危害接触史、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等作出了详细规定。   ——禁止室内公共场所吸烟,确定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新标准。根据卫生部《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自2011年5月1日起,室内公共场所禁止吸烟,室外公共场所设置的吸烟区不得位于行人必经的通道上。针对公众关注的灰霾天气问题,环境保护部确定了监测PM2.5和臭氧(O3)的时间表:2012年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以及直辖市和省会城市开展监测,2013年在113个环境保护重点城市和环保模范城市开展监测,2015年在所有地级以上城市开展监测。2016年1月1日,全国各地都要按照新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监测和评价环境空气质量,并向社会公布监测结果。   ——遏制与防治艾滋病,通过《国家药品安全规划》。中国政府一直高度重视艾滋病防治工作,建立了“政府组织领导、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共同参与”的防治机制,艾滋病疫情快速上升的势头有所放缓,病人病死率有所下降,防治效果逐渐显现。2011年11月,国务院防治艾滋病工作委员会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行动计划(2011—2015年)》,强调要坚持依法、科学、全面、有序防治艾滋病,着力提高艾滋病人的医疗救治水平,提高艾滋病人的生活救助、权益保护水平。2011年12月,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了《国家药品安全规划(2011—2015年)》,明确了“十二五”时期药品安全工作的总体目标和重点任务,提出到2015年药品生产100%符合新修订的《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要求。 (二)财产权保障   ——规范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补偿。2011年1月,国务院公布《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规定拆迁补偿价格不低于市场价格,取消行政强制拆迁,征收补偿方案需要召开听证会征求公众意见。3月,公安部发布《2011年公安机关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意见》,明令禁止公安民警参与征地拆迁等非警务活动。5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出通知,在全国开展征地拆迁制度落实情况专项检查,强化监管,严肃问责,坚决制止违法强制拆迁,切实保障公民的合法财产权益。   ——保护农民土地权益。2011年2月,国土资源部部署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和农村土地整治清理检查工作,要求于5月30日前完成清理检查工作,对片面追求建设用地指标、不顾条件大拆大建、强迫农民“上楼”、不合理分配资金等行为进行严肃整改。   (三)住房权保障   住房权是适当生活水准权的重要内容。在2010年工作的基础上,2011年中国政府继续调控房地产市场,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1月,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房地产市场调控8项政策措施,并决定在部分城市进行征收个人住房房产税改革试点。1月,重庆、上海启动征收房产税。2月,北京市政府公布北京房地产调控“十五条”细则,上海、广州、青岛、南京、成都、长春、南宁和贵阳等城市也陆续出台调控细则。2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陆续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计划单列市签订《保障性住房目标责任书》,下达了建设1000万套保障性安居工程住房的任务,并要求在2011年10月31日前全部开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人在回答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专题询问时表示,中国保障房建设的目标是到2020年末,绝大多数城镇居民可以住有所居,住到符合文明健康要求的房子中。   (四)社会保障权   截至2011年9月底,国家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参保人数已达1.99亿,其中领取待遇人数5465.32万,加上地方自行试点,全国已有1730个县区实际开展试点,总参保人数已达到2.35亿,领取待遇人数6694.11万;全国农民工参加基本养老人数为3991万人,比上年底增加707万人。   (五)政府信息公开和知情权保障   2011年6月,国务院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中央财政决算,将中央本级公务用车、公款招待、公费出国的“三公”经费支出情况纳入报告内容,并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监督。8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政府信息公开行政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颁布,明确5类政府信息公开行政案件法院应该受理,包括“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向行政机关申请获取政府信息,行政机关拒绝提供或者逾期不予答复的案件”。   (六)特殊社会群体的人权保障   ——儿童人权保障。针对社会关注的街头未成年人乞讨问题,2011年2月,公安部发出通知,要求各级公安机关高度重视打击组织、强迫、诱骗、拐卖未成年人乞讨等违法犯罪和解救受害未成年人工作,切实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7月,中央财政下拨2011年度孤儿基本生活费补助资金,对东、中、西部的补助标准分别由2010年的每人每月人民币180元、270元、360元提高到200元、300元、400元,提高幅度超过10%,补助资金总额为25亿元,共有65.5万名孤儿从中受益。8月,国务院颁布《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年)》,确定了健康、教育、福利、社会环境、法律保护五个发展领域及各领域的主要目标和策略措施,以落实儿童优先原则,保障儿童生存、发展、受保护和参与的权利,缩小儿童发展的城乡区域差距,提升儿童福利水平和身心健康水平,提高儿童整体素质,促进儿童健康、全面发展。10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启动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   ——妇女人权保障。2011年8月,国务院颁布《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11—2020年)》,确定了健康、教育、经济、决策与管理、社会保障、环境、法律七个发展领域及各领域的主要目标和策略措施,以落实男女平等基本国策,保障妇女合法权益,优化妇女发展环境,提高妇女社会地位,推动妇女平等依法行使民主权利,平等参与经济社会发展,平等享有改革发展成果。   ——吸毒戒毒者人权保障。2011年6月,国务院公布《戒毒条例》,规定吸毒者主动接受戒毒不予处罚,组织戒毒人员参加生产劳动应支付报酬,泄露戒毒人员个人信息可追究刑事责任,在保障吸毒戒毒者的人权方面又迈进了一步。   ——残疾人人权保障。2011年5月,国务院残疾人工作委员会制定了《中国残疾人事业“十二五”发展纲要》,提出加快推进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使残疾人基本生活得到稳定的制度性保障、城乡残疾人普遍按规定加入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初步建立残疾人托养服务体系等一系列目标、任务和措施。12月,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与世界卫生组织、世界银行在北京共同举办《世界残疾人报告》和《社区康复指南》中国发布会,呼吁全社会了解和关注残疾人事务、保障残疾人的合法权益,共同推进残疾人事业发展。 (七)人权教育   4月,教育部批准在南开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和广州大学分别设立人权教育与培训基地,这是中国首次在高等学校设立国家级人权教育与培训基地,是落实《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09—2010年)》相关内容的重要举措。截至2011年底,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已开办10期人权知识培训班,其中,2011年8月和2011年12月,分别在南京、西安举办了第9期和第10期培训班。    七、关于知识产权保护   2011年,中国继续深入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完善法律制度,提升执法水平,发挥司法保护知识产权的主导作用,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取得新进展。   (一)专利、商标和版权工作   2011年受理专利申请163.3万件,同比增长33.6%。其中发明专利申请52.6万件,实用新型专利申请58.5万件,外观设计专利申请52.2万件,同比分别增长34.5%、42.7%和24.0%。全年共受理专利合作条约(PCT)申请17473件,同比增长35.3%;受理复审无效请求15695件,同比增长6.2%;收到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登记申请1464件,颁发证书1329件。专利审批质量和能力稳步提高。2011年共授予发明专利17.2万件,实用新型专利40.8万件,外观设计专利38.1万件,同比分别增长27.4%、18.6%和13.4%。发明专利审查周期为22.9个月。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审查周期稳中有降,分别为4.7个月和2.6个月。复审及无效案件审查周期分别为10.1个月和7.5个月。成立专利审查协作江苏中心、广东中心等京外中心,专利审查能力建设取得新进展。截至2011年底,中国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2.37件,同比增长39.4%。   2011年,中国商标注册申请1416785件,同比增长32.14%,连续10年位居世界第一。全年共审查商标注册申请1205529件,商标注册审查周期继续保持在10个月之内;裁定异议56829件,同比增长75.14%。截至2011年底,中国商标累计申请量971.2万件,累计注册量665.1万件,有效注册商标551万件,均居世界第一。2011年,国内申请人马德里商标国际注册2053件,同比增长12.8%,累计已达13297件,位居世界第七,在发展中国家排名第一;国外申请人通过马德里体系在华申请商标注册18724件,同比增长16%,累计已达167025件,连续七年位居世界第一。   2011年,国家版权局制定了《版权执法指导意见》、《教科书法定许可付酬办法》,印发《关于进一步规范作品登记程序等有关工作的通知》,从受理、审查、登记、证书、信息统计以及鼓励政策等方面统一规范了全国的作品登记工作,推动版权公共服务和产业发展迈出重要步伐。全年软件著作权登记量达10.93万件,同比增长33.4%。   (二)开展打击侵犯知识产权专项行动   2011年,全国知识产权执法系统共出动执法人员17.5万人次,检查商品250万余件;办理各类专利案件3017起,同比增加65.5%;同期还办理展会期间专利投诉案件1110件;跨部门执法协作623次,跨地区执法协作875次,有效遏制了专利侵权假冒行为的发生。   2010年10月至2011年6月,国务院部署开展了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专项行动。全国工商系统共出动执法人员397.8万人次,检查经营户922.6万户,立案查处商标侵权假冒案件9.07万件,其中侵犯驰名商标专用权案件1.38万件,涉外商标专用权案件1.32万件,地理标志商标专用权案件648件。开展抓源头、清市场、打网络、查办大要案等专项行动,各地共出动各类检查人员近70万人次,检查各类印刷复制、出版物批销和物流等企业、场所33.5万家,捣毁、取缔各类窝点、非法摊点6194个,收缴、罚没侵权盗版制品1336万余件。全国公安机关2011年继续开展“亮剑”行动,共破获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伪劣商品犯罪案件近3万起,涉案价值超过180亿元。 (三)组织协调全国知识产权保护工作   发布《2010年中国知识产权保护状况》白皮书,组织全国各省(区、市)编发《2010年全国及地方知识产权保护状况择要》。发布《2011年中国保护知识产权行动计划》,对全国知识产权保护工作进行部署。组织召开内资暨港澳台资企业和外商机构保护知识产权座谈会,听取企业对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意见和建议,解疑释惑。组织开展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知识产权保护相关工作,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对国际性重大赛会的保障作用。   (四)探索知识产权保护长效机制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分类指导,探索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符合产业发展实际需求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知识产权保护模式。在广东中山建立全国第一家专门针对单一行业设立的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构建快速审查、快速确权、快速维权工作机制,探索出一条以知识产权推动区域核心竞争力提升的路径。   (五)提升专利行政执法能力   专利行政执法制度建设进一步增强,出台《关于加强专利行政执法工作的决定》,施行新的《专利行政执法办法》,印发《专利行政执法操作指南》,有效规范执法办案工作。26个省(区、市)、11个城市发布了专利保护条例,2个省(区、市)、3个副省级城市出台了专利保护办法。泛珠三角、长三角等多个跨省专利执法协作机制进一步完善。   (六)加强知识产权审判工作   2011年,各级人民法院共审结一审知识产权案件6.6万件,同比上升37.7%。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关于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审判职能作用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和促进经济自主协调发展若干问题的意见》,与有关部门共同发布《关于办理侵犯知识产权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指导各级人民法院加大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力度。各级法院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审判在保护知识产权中的主导作用,在依法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制止各类知识产权侵权行为的同时,通过科学界定知识产权保护范围和合理确定保护强度,防止知识产权滥用。完善专利授权确权案件审判标准,加大驰名商标保护力度,遏制恶意抢注商标、“傍名牌”等行为。依法审理涉及工业设计、网络作品、民间文学艺术、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新类型著作权案件,促进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健康发展。依法审理不正当竞争案件,制裁垄断行为,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依法监督和支持知识产权行政执法工作,促进知识产权行政争议实质性解决。积极参与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专项行动,最高人民法院对四批44件情节严重、影响恶劣的侵犯著作权案件进行挂牌督办。坚持知识产权审判领域的改革创新,完善知识产权案件管辖布局。截至2011年底,具有专利、植物新品种、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案件和涉及驰名商标认定案件管辖权的中级人民法院分别为82个、45个、46个和43个,具有一般知识产权案件管辖权的基层法院达到119个,确定了3个试点审理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纠纷案件的基层法院。推动知识产权审判庭集中审理知识产权民事、行政和刑事案件试点工作。最高人民法院设立中国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理论研究基地、调研基地和基层示范法院。加强知识产权司法宣传,开展“4•26”世界知识产权日宣传周活动,发布《中国法院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状况(2010年)》(中英文)、《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案件年度报告(2010)》,公布2010年中国法院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十大案件和五十个典型案例,举办全国法院知识产权司法公开座谈会,开通升级改版的“中国知识产权裁判文书网”,提升知识产权审判的公开性和透明度,树立我国保护知识产权的良好形象。 八、关于法制宣传   2011年是实施第六个五年普法规划的第一年。一年来,积极服务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努力推进普法和依法治理工作创新发展,取得了新的成效。   (一)总结“五五”普法工作,“六五”普法全面启动   2011年初,第五个五年普及法律常识的工作完成检查验收。4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听取并审议了国务院《关于“五五”普法工作情况的报告》,通过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法制宣传教育的决议》。中共中央宣传部、司法部和全国普法办公室表彰了2006-2010年全国法制宣传教育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包括65个城市、328个县(市、区)、603个单位、147个普法办、73名法制宣传教育模范、1173名法制宣传教育先进个人、201名法制宣传教育先进工作者。5月,召开第七次全国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会议,“六五”普法全面启动。各地区、各部门对本地、本部门和行业“六五”普法工作做出安排。全国共举办“六五”普法骨干培训班540多期,培训骨干5.8万人。中共中央宣传部、司法部、中国法学会还成立了“六五”普法国家中高级干部学法讲师团。   (二)围绕国家中心工作,积极开展法制宣传教育   ——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组织学习宣传以宪法为统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围绕“服务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组织开展专项活动17.2万多场次,法制宣传报告会31.8万多场次,开展送法活动56.3万多场次。围绕人民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问题,组织开展食品药品管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交通安全等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教育。组织开展与维权、信访、投诉、调解等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引导群众依法表达利益诉求,依法解决矛盾纠纷。全国共组织维护稳定专项法制宣传活动22.8万多场次,开展重点地区、特殊人群法制宣传9.2万多场次,开展学校周边法制宣传31.5万多场次,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   ——开展主题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制定《食品安全宣传教育工作纲要(2011—2015年)》,组织开展社会保险法宣传周活动、“三•八”妇女维权周活动、“世界水日•中国水周”主题宣传活动、“3•15”消费者权益保护专题晚会等。以“深入学习宣传宪法,大力弘扬法治精神”为主题,在全国组织开展了“12•4”系列宣传活动。各地、各部门通过举办法律知识竞赛、法制文艺作品创作汇演、法制书画摄影图片展、法制故事会,建立普法教育基地、法制宣传教育公园和普法广场等,激发广大群众学法的积极性,提高法制宣传教育的效果。   (三)继续组织实施“双百”活动   2011年,已连续组织5年的“百名法学家百场报告会”即“双百”活动,以“十二五”规划的实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社会管理创新,以及在政法机关开展的“发扬传统、坚定信念、执法为民”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等为主要内容,共组织报告会374场,直接听众34.5万人。2011年,“双百”活动第一次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和“一国两制”为主题,在中央驻香港特别行政区机构和中央驻澳门特别行政区机构中举行了多场报告会。“双百”活动组委会还组织内地法学家分别与香港、澳门的法律界进行了法学交流。 (四)发表《中国法治建设年度报告》   2011年6月,由中国法学会组织撰写的《中国法治建设年度报告(2010)》发表。该报告从立法工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依法行政,审判、检察、公安和司法行政工作,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全国人大常委会的法律监督,人权的法治保障,知识产权保护,法制宣传,法学教育和法学研究,国际交流与国际合作等11个方面,全面介绍了中国2010年法治建设情况。    九、关于法学教育和法学研究   2011年,中国的法学教育和法学研究事业继续繁荣发展,为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关于法学教育   中国是法学教育大国,法学教育和人才培养是国家法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法学教育正在全面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主题,提高法律人才培养质量,为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提供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撑。   ——启动“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2011年11月,教育部、中央政法委员会联合发布《关于实施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的若干意见》,要求经过10年左右时间的努力,形成科学先进、具有中国特色的法学教育理念,形成开放多样、符合中国国情的法律人才培养体制,培养造就一批信念执著、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法律人才;以培养涉外法律人才和西部基层法律人才为突破口和着力点,分类培养应用型、复合型法律职业人才;通过建设120个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实施高等法律院校选派1000名教师到法律实务部门挂职、法律实务部门选派1000名法律工作者到高等法律院校任教的高校与法律实务部门人员互聘的“双千计划”,建设100个高校与法律实务部门共享共用的示范性法学实践教学基地,开展法学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等工作措施,创新卓越法律人才培养机制,强化法学实践教学环节,优化法学师资队伍建设,全面提高法学教育质量。   ——改革法学学位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以实现法学教育科学发展为目标,确立法律职业教育和素质教育并重、大众教育和精英教育兼顾的理念,坚持推进法学学位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科学设计不同层次法学学位的培养目标、培养方案、课程设置,强化法律共同体职业的伦理与社会责任,逐步把法学学位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与国家的司法考试和政法部门的职业化培养衔接起来,建立健全以硕士研究生教育为主学位的法学学位体系,完善法律人才培养的工作机制和配套措施,实现法学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一些法学院校以此进行了试点,如: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推行学生国际化战略,中国政法大学实施“六年制法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开办“三三制”(指法学本科教育在第3年结束后、从第4年开始分流,选拔少数优秀本科生,连续接受3年的高层次法律职业教育,最终获得硕士学位)法律职业教育精品班等,初步取得了好的效果。   (二)关于法学研究   2011年,中国的法学研究事业围绕国家工作大局和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热点问题,积极开展理论研究和应用对策研究,形成了一批有水平、有价值、有创新的研究成果。 ——法学各学科研究继续取得进展。宪法学围绕“中国社会变迁与宪法”,重点研究了辛亥革命百年与宪政历程、宪法学的专业化与中国化、财政立宪主义价值、中央与地方关系、“一国两制”与基本法等问题。法理学重点研究了法治国家建设的战略转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和完善、法理学观念更新、实践法理学构建、法治与善治、深化司法改革、法律论证理论等问题。行政法学围绕“行政法的实施与强化社会管理的行政法问题”,重点研究了政府信息公开、行政主体理论变迁、行政强制法实施、社会管理法治化与社会矛盾化解、行政调解工作体制以及食品安全监管执法等问题。民法学针对民法典立法、人格权法立法、物权法合同法与侵权责任法实施中的疑难问题、民法方法论及民法基本理论等展开研究,并参与了《婚姻法司法解释(三)》的起草论证等法律实践工作。商法学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后的商法发展”为中心,重点研究了商事立法完善、商法与民法差异性、公司企业法与治理改革、证券投资基金法的完善与投资者的保护、票据法银行法修改、保险法海商法信托法的司法疑难等问题。经济法学以“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背景下经济法的理论创新与制度完善”为主题,重点研究了经济法基本理论、宏观调控法、市场秩序规制法、市场运行监管法、国有经济参与法以及涉外经济管制法等领域中的问题。知识产权法学围绕“中国知识产权法律修订与完善”,对知识产权国内外立法进展、知识产权前沿问题及热点问题、专利法等法律的修订与完善等展开研究。社会法学围绕民生保障与社会法发展,重点研究了社会法基础理论、劳工权益保障与集体劳动关系规制、劳动争议与雇主责任、医疗卫生法制与职业病防治法、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保护与救助弱势群体等问题。刑法学深入探讨了社会管理创新模式下的刑法观、犯罪观、刑罚观以及刑事司法理念的发展转变,并围绕2011年通过的《刑法修正案(八)》,重点研究了修正案中刑罚裁量制度、死刑制度、刑罚执行制度以及拒不支付劳动报酬、危险驾驶、食品安全犯罪等几个有较高社会关注度罪名的理解与适用问题。诉讼法学的研究重心是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的修改完善。民事诉讼法学重点研究了简易程序、小额诉讼程序、调解诉讼对接程序、证据制度、监察监督制度、多元纠纷解决机制、公益诉讼以及恶意诉讼等问题;刑事诉讼法学则围绕《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重点研究了辩护制度、证据规则、强制措施、特别程序的构建以及审判程序的修改与完善等问题。国际法学重点研究了国际金融秩序的改革与发展、灾难处置与国际法、难民与移民、国际刑法的发展、气候变化与发展、武装冲突与国际法等问题。国际私法学围绕《涉外民事关系适用法》颁布实施后的理论与实务,重点研究了适用法的一般规定、国际统一实体法、婚姻家庭、海事、诉讼与国家豁免等问题。国际经济法学积极探讨国际经济合作新模式,重点研究了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十周年与国际贸易法发展、区域经济合作贸易、国际商法理论与变革、外资并购、人民币汇率、主权财富基金、低碳经济的国际合作等问题。中国法律史学围绕“辛亥百年与法制变迁”,重点研究了辛亥革命一百年来的法制观念、宪政历程、立法司法、法制人物和民族法制等问题。外国法制史学围绕“公法与私法的互动”,重点研究了公法与私法的起源和界分、公法的私法化、私法的公法化以及公法与私法的中西比较等问题。   ——法学重大专项课题研究等进展顺利。中国法学会组织实施的“十大专项法学研究规划”中的十个专项研究项目,全部通过中期检查,取得阶段性成果。中国法学会2010年招标立项的法学研究课题,70%已经结项,取得了一批重要成果;2011年又有188项法学研究课题通过招标立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也顺利完成招标工作,包括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基本原则、本质特征和完善途径研究,中国司法体制改革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社会协商机制的法律建构研究,中国食品药品安全与监管制度创新研究,法律文明史,马克思主义法学方法论研究等课题研究全面铺开。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确定的国际金融中心法制环境研究,区域经济一体化中政府合作的法律问题研究,民国时期中国政府维护南海主权的档案资料整理与研究,“东京审判”若干重大问题研究,岳麓秦简与秦代法律制度研究等均顺利启动。围绕社会管理创新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中国法学会举办了“社会管理创新法治论坛”和“社会管理创新与中国法治发展”中国法学青年论坛,中国社会科学院举办了“中国社会科学论坛——依法治国与社会管理创新国际研讨会”。由地方法学会主办的长三角法学论坛、环渤海法治论坛、中部崛起法治论坛、西部法治论坛、东北法治论坛和泛珠三角法治论坛,也都突出了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这个主题。 ——评选中国法学优秀成果。为繁荣法学研究,激励更多优秀法学研究人才与成果脱颖而出,继2008年开展第一届“中国法学优秀成果奖”评选以后,中国法学会于2011年又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第二届“中国法学优秀成果奖”评选活动,《软法亦法——公共治理呼唤软法之治》等24部专著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结构、特色和趋势》等33篇论文获得“中国法学优秀成果奖”。   ——调整全国性法学社团管理体制。2011年,原属司法部主管的10个法学研究和法学交流的法学社团移交中国法学会,原中国法学会已经成立并已开展活动的研究会也开始了依法注册登记的工作。全国性法学社团管理体制的重大调整,将有利于全国性法学社团健康有序地发展,有利于各法学社团依照各自章程独立自主地开展活动。    十、关于国际交流与国际合作   2011年,中国积极参与有关国际立法,向国际社会表达国际法治相关领域的立场和观点,努力推进涉外法治建设,不断增进法治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取得了一系列积极成果。   (一)参与国际立法,履行国际义务   ——在国际海洋法方面,中国政府派团参加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缔约国会议等海洋法领域的重要国际会议,阐述中方在有关问题上的立场。在6月举行的第21次《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缔约国会议上,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大使王民发言表示,中国政府支持大陆架界限委员会严格按照《公约》及议事规则履行职责,希望外大陆架划界平衡处理沿海国合法权益和国际社会整体利益。   ——在国际反恐法方面,中国代表团参加了联大反恐特委会届会等反恐国际立法会议,支持制定一项综合性反恐公约,以对国际社会面临的新反恐形势做出回应,并完善反恐国际法律制度。中国政府将继续本着合作和建设性的态度参与联合国制定《关于国际恐怖主义的全面公约》,希望公约的遗留问题得到妥善解决,尽早获得通过。   在地区反恐立法层面,中国政府继续推动与周边国家缔结打击恐怖主义的双边条约,充分利用上海合作组织下的区域反恐机构和相关法律文件开展合作交流。1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关于打击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极端主义的合作协定》。   3月,首次中日韩三方反恐磋商在韩国举行,三方就当前国际和地区反恐形势、打击索马里海盗、网络安全等问题深入交换了意见,并就加强三方反恐务实合作达成多项共识。   10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反恐怖工作有关问题的决定》,从法律上界定了恐怖活动及其组织和人员,明确了反恐怖工作领导机构和组织力量,完善了涉恐资产冻结机制等。这是中国首次就恐怖活动进行法律意义上的界定,对参与国际反恐立法和开展国际反恐斗争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参加《联合国打击跨国有组织犯罪公约》履约审议机制谈判。5月,《联合国打击跨国有组织犯罪公约》履约审议机制政府间工作组第一次会议在维也纳举行,会议讨论了审议机制职权范围、指导方针和蓝图草案,通过了草案一读和报告,决定就遗留问题继续进行讨论。中国代表团积极参与讨论,主张履约审议机制的建立应循序渐进,不能操之过急,履约审议机制应体现“不干涉内政”的原则。 ——参加网络安全国际立法活动。1月,联合国预防犯罪和刑事司法委员会所设打击网络犯罪问题政府间专家组首次会议在维也纳召开,会议审议了通过加强国际合作以有效打击网络犯罪活动等议题,并决定继续研究如何强化国际司法合作机制和规则等问题。中国代表团出席专家组会议,参与会议各议题的磋商,表明了中国作为网络犯罪受害国,积极支持并参与有关国际合作的立场。11月,参加英国主办的网络问题国际会议,系统提出网络空间的五项原则:网络主权原则、国际合作原则、均衡原则、和平利用网络空间原则和公平发展原则。   ——在难民法和人道法方面。12月,中国代表在纪念《关于难民地位的公约》通过60周年部长级会议上表示,《公约》在推进难民保护和人道主义事业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中方主张加强冲突预防与解决机制,发展经济,实现共同发展,根据形势变化逐步完善难民保护机制等。30多年来,中国政府严格履行《公约》义务,克服各种困难,向近30万印支难民提供了有效保护。在利比亚人道危机中,中国政府迅速、高效撤离了在利的3万多名中国公民,并协助撤出了来自希腊、意大利等12个国家的两千多人。中国政府将继续建设性地参与难民问题的国际对话,加强与各国交流与合作,推动难民问题的持久解决;并将根据中国国情及立法进程,加快推进难民立法。   ——中国代表团参加了10月在摩洛哥举行的《联合国反腐败公约》第四届缔约国大会,中方代表团在大会上介绍了中国为全面、认真履行公约规定的各项义务,在立法、行政和司法方面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并与其他缔约国分享了中国积极开展反腐败国际合作的经验。同时强调公约的权威应该得到维护,要坚持各国本着打击腐败的共同政治意愿,切实履行公约义务,扩大国际合作,创造廉洁法治环境,使腐败分子无处逃遁。   ——在国际人权条约谈判和履行方面。2月,中国派团出席《儿童权利公约》来文申诉程序任择议定书工作组第二次会议下半期会议,积极参与草案的磋商,并在人权理事会第17次会议和第66届联合国大会上参加协商一致通过《儿童权利公约关于来文申诉程序的任择议定书》。9月,中国就联合国禁止酷刑委员会起草的《对〈禁止酷刑公约〉第14条的一般性意见》(工作文件)向委员会提交中国政府评论,对“受害人”及“补偿”的定义、缔约国的民事赔偿义务、实现获得补偿权利的障碍等内容提出意见。12月,中国完成撰写执行《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歧视公约》的第七、八期合并报告。此外,中国积极参与联合国人权高级专员发起的“加强人权条约机构体系进程”,5月,中国派员参加人权高专办公室与缔约国的非正式磋商,就人权条约机制改革阐述中国政府的立场和主张;11月,中国向人权高专提交对该进程的书面意见,就改革的方向、方式方法和具体事项提出建议。   (二)开展司法协助工作   ——2011年,共收到美国、法国、俄罗斯、白俄罗斯、泰国、日本、巴西、秘鲁等30多个国家依约向我提出的刑事司法协助请求251件,向越南、澳大利亚、新西兰、加拿大、日本、南非、委内瑞拉等7个国家提出刑事司法协助请求8件。   ——中美执法合作对话迈出重要步伐。5月,中美双方代表举行了执法合作对口磋商,这是中美首次在战略与经济对话框架下就执法合作举行磋商。双方着重就中美执法合作的现状、未来发展等全局性问题以及在反腐败、禁毒和知识产权等领域的合作深入交换了意见,形成了不少重要共识。双方同意在2011年中美联合声明精神和中美执法合作联合联络小组(JLG)有关共识指导下,相互尊重,继续推进务实合作,建立与两国合作伙伴关系相适应,并且长期、稳定、可持续的执法合作关系,造福于两国和两国人民。 ——加强区域警务和国际执法合作。7月,涉嫌特大走私案的赖昌星被加拿大遣返中国。自1999年逃亡加拿大后,赖昌星以多种理由逃避法律制裁。加拿大联邦法院2011年7月作出裁决,否决了赖昌星暂缓执行遣返令的申请。赖昌星被遣返,树立了中加执法合作的典范。9月,中国警方联手台湾地区和东盟8国警方采取集中统一行动,成功摧毁了两个特大跨国跨两岸电信诈骗犯罪集团,抓获犯罪嫌疑人828名,总涉案金额2.2亿元。   ——11月,中美执法合作联合联络小组(JLG)第九次会议在华盛顿举行。双方讨论了两国在打击网络犯罪、反腐败、刑事司法协助、知识产权刑事执法、追逃、遣返非法移民、打击偷渡等领域的执法合作问题。   ——中美警方首次联合打击跨国网络淫秽色情犯罪。8月,中国公安部与美国警方联合摧毁在全球拥有1000多万名会员的最大中文淫秽色情网站联盟——“阳光娱乐联盟”。该案是两国首次通过联合行动破获的跨国网络淫秽色情犯罪案件。   ——此外,中国在国内大力打击网络犯罪的同时,积极探索通过多种渠道开展国际合作,2004年至2011年,中国公安机关共协助40多个国家调查网络犯罪案件700多起,并按照同有关国家签订的司法协助条约,及时向请求国提供司法协助。   ——2011年,中国分别与爱沙尼亚、阿联酋、马耳他互换了《刑事司法协助条约》的批准书,与阿根廷互换了《民商事司法协助条约》的批准书并签署了互换批准书证书,完成了《中国和澳大利亚移管被判刑人条约》生效程序。中国与有关国家分别举行了谈判,就《中国和阿根廷刑事司法协助条约》、《中国和波黑刑事司法协助条约》、《中国和波黑民商事司法协助条约》、《中国和波黑引渡条约》、《中国和英国刑事司法协助条约》草案内容达成一致。中国与泰国完成了《移管被判刑人条约》谈判并正式签署该条约。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还先后批准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阿尔及利亚民主人民共和国关于民事和商事司法协助的条约》、《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意大利共和国引渡条约》、《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意大利共和国刑事司法协助条约》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关于打击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极端主义的合作协定》。   (三)围绕气候变化、陆地、海洋等问题的协商谈判和对话交流   ——1月,中英首次海洋法磋商在伦敦举行,双方就国际海洋法法庭等《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机构工作和海盗等海洋法热点问题交换了意见。5月,第二轮中美海洋法与极地事务对话在华盛顿举行,双方就共同关心的海洋法与极地事务进行了广泛、深入的交流。   ——4月,《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长期合作行动特设工作组第14次会议和《京都议定书》附件一国家进一步承诺特设工作组第16次会议在泰国曼谷召开,中方代表团发言强调,《京都议定书》是应对气候变化的法律基础和重要里程碑,是当前唯一有法律约束力的国际减排协议。任何抛弃议定书、否定第二承诺期和拖延谈判的做法,都不利于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中方希望各方带着更多诚意,展现更多政治意愿,显示更多灵活,共同推动谈判在“巴厘路线图”授权基础上取得积极成果。 ——11月28日至12月9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7次缔约方会议在南非德班召开,中国代表团在会议后第一时间发表声明,指出德班会议取得了五大成果,但还有“更多工作”需要完成。就会议的结果而言,中国认为,一是坚持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和“巴厘路线图”授权,坚持了双轨谈判机制,坚持了“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二是就发展中国家最为关心的《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问题作出了安排;三是在资金问题上取得了重要进展,启动了绿色气候基金;四是在坎昆协议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和细化了适应、技术、能力建设和透明度的机制安排;五是深入讨论了2020年后进一步加强公约实施的安排,并明确了相关进程,向国际社会发出积极信号。但同时指出,德班会议未能全部完成“巴厘路线图”谈判,落实坎昆协议和德班会议成果仍需时日。各方在有关2020年后加强公约实施的安排上还需要做更多工作。中方并表示,发达国家在自身减排和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和技术转让支持的政治意愿不足,是影响国际社会合作应对气候变化努力的最主要因素。   ——7月,2011库布其国际沙漠论坛在内蒙古举行,中国强调荒漠化是人类共同面临的严峻挑战,气候变化与荒漠化是同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防治荒漠化有助于应对气候变化、减轻贫困,加速实现千年发展目标。作为《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的缔约国,中国十分重视荒漠化防治工作,经过不懈努力,中国的荒漠化面积连续十年呈下降趋势,防沙治沙取得了显著成效,获得国际社会的一致认可和高度赞扬。   ——2011年是《南极条约》生效50周年,6月20日至7月1日,第34届南极条约协商会议在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举行,中国代表团在发言中肯定《南极条约》在维护南极和平、促进南极科学研究与环境保护方面的积极作用,强调协商与合作精神是《南极条约》取得成功的关键,也是解决南极各种挑战的根本途径。   ——8月,中国与老挝两国代表在北京正式签署《中国和老挝关于边界管理制度的协定》和《中国和老挝关于边境口岸及其管理制度的协定》,从而为今后进一步规范和加强两国边界管理和口岸事务的协调与合作奠定坚实的法律基础。   ——8月29日至9月7日,中俄国界第一次联合检查筹备组第九次会议在北京举行,中俄双方就《中俄国界第一次联合检查委员会条例》等七份联检法律技术文件完全达成一致,讨论制定了联检工作计划。   ——9月和11月,中国参加了两轮联合国海洋和海洋法决议非正式磋商,积极参与有关决议草案的谈判,使决议内容反映我国相关政策主张。   ——10月,中国与越南两国代表在北京正式签署《关于指导解决中国和越南海上问题基本原则协议》。该协议显示了中越两国致力于通过友好协商妥善处理和解决海上争议的共同意愿和决心,对推动双方海上问题谈判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10月和11月,中国分别与芬兰和丹麦在华进行北极事务双边交流,就各自对北极问题的原则主张、北极开发与合作等问题交换意见。 (四)对外法学交流取得新进展   5月,在俄罗斯叶卡捷琳堡举办了“欧亚法律大会”第五次会议暨第三届“中国—亚欧法律合作论坛”,来自中国、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俄罗斯、英国、美国、德国、法国等10多个国家的650多位代表围绕“法律与现代化:重点与战略”的主题,就中国与欧亚地区国家的民商事法律制度,劳动与社会保障法的现代化,国家间经济、金融、税务与关税合作,打击跨国有组织犯罪,宪法的现代化,欧亚法系的形成及发展等问题进行了研讨。   8月,在中国北京举办了亚洲国际法学会第三届双年会,国际法院院长和法官、国际法委员会委员及欧美等地区和国家国际法学会负责人等300余位代表出席,会议以“亚洲与国际法:一个新时代”为主题,就人权与主权、国际刑法、海洋法和气候变化等多项议题进行了研讨。   9月,在马来西亚吉隆坡举办了第五届“中国—东盟法律合作与发展高层论坛”,来自中国和东盟10国的300多位代表出席。论坛以“合作共赢”为主题,重点研讨了条约纠纷,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货物、服务及贸易投资的现状与未来趋势,自由贸易区法律服务自由化等问题。   10月,在中国西安举办国际宪法学协会圆桌会议,来自世界各地的100多位宪法学者围绕“社会保障权的宪法保护”的主题,就社会保障权在各国宪法文本中的规定和具体实施过程进行了深入研讨。   10月,在蒙古乌兰巴托举办了第三届“东北亚法律论坛”,中国、蒙古、日本、韩国、俄罗斯等国法学、法律界的100多位专家学者围绕“东北亚国家间经贸合作的法律环境”的主题进行了研讨。   (五)空间法治领域工作   ——参与空间活动领域法律规则的制定。2月,中国政府派代表团参加在罗马举行的国际统一私法协会《移动设备国际利益公约关于空间资产特定事项议定书》的草案起草工作。会议在以往草案的基础上形成了2011年草案,并预定于2012年2月召开的外交会议上供各国签署。该议定书将对空间活动的商业化和融资等方面产生重要影响。   ——签署有关双边合作的协议。4月,中国和乌克兰签署《中乌两国政府关于成立中乌合作委员会的协定》。在中乌合作委员会举行第一次会议后,双方签署了《中乌合作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纪要》。9月,中国与欧洲空间局签署《关于测控网络及操作相互支持的协议》。   ——在国际组织中表明中国的立场。6月,中国代表团在维也纳举行的联合国和平利用外层空间委员会第54届会议上,表明了中国的外空立场,并特别提出了实现外空包容性发展的新主张,强调平等互利的国际合作和外空法治建设。9月,亚太空间合作组织理事会在北京召开了第五次会议。对于已拥有8个成员国的该区域性空间组织,中国代表团希望其吸引更多国家加入,推动组织发展和项目合作,促进亚太组织在国际舞台上更具影响力。   ——12月,中国政府发布《2011年中国的航天白皮书》,表明了中国在国际空间交流与合作中的基本政策,总结了过去五年的双边和多边合作活动,指出了未来五年国际合作的重点领域。 结束语   2011年中国的法治建设取得了新进展,有力地推动了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2012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中国共产党将召开具有重大而深远意义的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新的一年,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后如何完善这个体系,如何保障宪法和法律的有效实施,如何把法治建设的注意力更多地放到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公正司法、依法办事上,将是中国法治建设面临的更加紧迫和现实的任务。中国将在提高立法质量、增强法律监督实效、加快法治政府建设以及提高司法公信力等方面,继续改进和加强,以回应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期待2012年中国的法治建设取得新的辉煌。    附 录   一、2011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和修改的法律目录(15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   2.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车船税法   4.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法》的决定   5.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的决定   6.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的决定   7.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   8.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   9.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的决定   10.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法》的决定   1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的决定   1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第十三条第一款和第十九条的解释   13.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附件一第七条和附件二第三条的解释   14.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法制宣传教育的决议   15.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反恐怖工作有关问题的决定 二、2011年国务院制定和修改的行政法规目录(26件)   1.国务院关于废止和修改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   2.国家赔偿费用管理条例   3.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   4.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   5.土地复垦条例   6.公路安全保护条例   7.国务院关于修改《出版管理条例》的决定   8.国务院关于修改《音像制品管理条例》的决定   9.个体工商户条例   10.军工关键设备设施管理条例   11.戒毒条例   12.电力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和调查处理条例   13.国务院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的决定   14.烈士褒扬条例   15.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关于修改《军人抚恤优待条例》的决定   16.公安机关督察条例   17.太湖流域管理条例   18.国务院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合作开采陆上石油资源条例》的决定   19.国务院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合作开采海洋石油资源条例》的决定   20.国务院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资源税暂行条例》的决定   21.退役士兵安置条例   22.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   23.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吨税暂行条例   24.中华人民共和国车船税法实施条例   25.放射性废物安全管理条例   26.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 三、2011年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的司法解释(24件)   1.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2.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确定罪名的补充规定(五)   3.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妨害武装部队制式服装、车辆号牌管理秩序等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4.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危害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刑事案件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5.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期货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二)   6.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判决生效后当事人将判决确认的债权转让债权受让人对该判决不服提出再审申请人民法院是否受理问题的批复   7.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若干问题的规定(三)   8.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   9.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调解协议司法确认程序的若干规定   10.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赔偿委员会审理国家赔偿案件程序的规定   11.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死刑缓期执行限制减刑案件审理程序若干问题的规定   12.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时间效力问题的解释   13.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委托执行若干问题的规定   14.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判人员在诉讼活动中执行回避制度若干问题的规定   15.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船舶油污损害赔偿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   16.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破坏广播电视设施等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17.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办理海峡两岸送达文书和调查取证司法互助案件的规定   18.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政府信息公开行政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   19.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三)   20.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农村集体土地行政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   21.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委托评估、拍卖工作的若干规定   22.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若干问题的规定(一)   23.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民检察院按照审判监督程序提出的刑事抗诉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   24.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对涉嫌盗窃的不满十六周岁未成年人采取刑事拘留强制措施是否违法问题的批复 四、2011年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第一批指导性案例   指导案例1号:上海中原物业顾问有限公司诉陶德华居间合同纠纷案   指导案例2号:吴梅诉四川省眉山西城纸业有限公司买卖合同纠纷案   指导案例3号:潘玉梅、陈宁受贿案   指导案例4号:王志才故意杀人案   五、2011年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的国际条约和国际公约(5件)   1.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批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意大利共和国政府关于刑事司法协助的条约》的决定   2.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批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意大利共和国引渡条约》的决定   3.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批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关于打击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极端主义的合作协定》的决定   4.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批准《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第三修改议定书》的决定   5.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批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阿尔及利亚民主人民共和国关于民事和商事司法协助的条约》的决定 原文见 http://legal.gmw.cn/2012-07/17/content_4572487.htm
个人分类: 政法|1672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2011年度自然灾害应对工作总结评估报告》发布
whyhoo 2012-7-17 08:56
一、2011年自然灾害情况 2011年,我国自然灾害以洪涝(含山体滑坡和泥石流)、旱灾为主,风雹、低温冷冻、雪灾、台风、地震、森林和草原火灾、病虫害等灾害也均有不同程度发生。全年相继发生南方低温雨雪冰冻灾害、云南盈江5.8级地震、长江中下游地区春夏连旱、南方暴雨洪涝灾害、沿海地区台风灾害、华西秋雨灾害、西藏亚东地震灾害等重特大自然灾害,给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带来较大影响。 经核定,2011年全国各类自然灾害共造成4.3亿人次受灾,1126人死亡(含失踪112人),939.4万人次紧急转移安置;农作物受灾面积3247.1万公顷,其中绝收289.2万公顷;房屋倒塌93.5万间,损坏331.1万间;直接经济损失3096.4亿元。与2010年相比,2011年全国因灾死亡(含失踪)人数减少85.6%,紧急转移安置人次减少49.5%,农作物受灾面积减少13.2%,农作物绝收面积减少40.5%,倒塌房屋数量减少65.8%,损坏房屋数量减少50.6%,直接经济损失减少42%。其中,死亡(含失踪)人口数为2000年以来最少,损坏房屋数量为2000年以来次少。(本评估报告中关于全国灾情和应对工作的统计数据和表述不含我国的港、澳、台地区。) 二、自然灾害应对工作评估 2011年,面对频繁发生的各类自然灾害,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在党中央、国务院坚强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自然灾害救助条例》和《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等法律法规,不断健全体制机制、大力提升应急保障能力,在抗灾救灾工作中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把受灾群众生命放在第一位,灾后迅速组织开展抢险救援、灾害救助、医疗救治等工作,及时、高效、有序地应对了长江中下游地区春夏连旱、南方暴雨洪涝灾害、云南盈江5.8级地震和西藏亚东地震等重特大自然灾害,受灾群众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灾区生产生活秩序得到尽快恢复,灾后恢复重建进展顺利,保障了社会大局和谐稳定,促进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一)组织领导方面。国家减灾委召开了2011年度国家减灾委全体会议,分析研判灾情形势,研究部署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组织召开了两次减灾委联络员会议,进一步健全了沟通协调机制。国土资源部先后召开两次全国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视频会,动员部署防治工作,派出50多个工作组,在18个重点地区派驻专家,督促指导工作。交通运输部对公路部门防汛抗旱、防抗台风及汛期公路桥梁保通进行全面部署,召开9次防台风视频会议。国家防总、水利部组织召开了国家防总全体会议、全国水库安全度汛工作会议和全国防台风工作视频会议,科学合理安排部署防汛抗旱工作。农业部多次召开防汛抗旱领导小组会议和全国抗旱促春管工作视频会议,全面部署农业生产防汛抗旱减灾工作。国家林业局多次召开全国森林防火专题会议,对各地方防火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召开全国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会议,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意见》,与各省级人民政府签订了2011-2013年重大林业有害生物防治责任书,全面落实防治责任。成立了重大沙尘暴灾害应急领导小组,负责建立和完善应急机制,进行沙尘暴灾害应急重大问题的研究、决策、指挥和协调。中国地震局组织召开了防震减灾工作联席会议,研究部署了2011年重点工作任务。中国气象局召开全国汛期气象服务动员电视电话会议,对汛期气象服务工作进行全面安排部署。国家海洋局开展了沿海地区汛前海洋防灾减灾专项检查,督促沿海各省(区、市)海洋部门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做好汛期海洋灾害应对工作。 各地结合本区域灾害特点和救灾工作需求,切实加强对灾害防范应对工作的组织领导。山西省将自然灾害应对工作作为“省政府目标责任考核指标”督促落实,做到了组织、人员、职责三明确。上海市建立了市、区两级的灾害管理、应急指挥领导小组,各街道、乡镇和有关部门、单位建立了应急救助、防汛指挥、防震减灾、地质灾害应急、疫情防控领导责任制度。浙江省成立了海洋灾害应急指挥部、生活必需品市场应急保供工作领导小组和省地质灾害应急中心,加强对灾害突发事件的组织领导。海南省进一步完善防汛抗旱组织指挥体系,各市、县层层落实责任制,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责任体系。 (二)制度建设方面。各有关部门大力推进制度创新,建立健全防灾减灾和抗灾救灾相关政策法规。一是推动防灾减灾法制建设。国家防总、中国地震局、国家海洋局积极做好《洪水影响评估管理条例》、《地震应急救援条例》、《海洋观测预报管理条例》的起草修订工作。国土资源部积极推动发布实施了《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决定》,指导各地做好贯彻落实工作。二是修订完善应急预案。民政部、交通运输部、农业部组织修订编制《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公路交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农业重大自然灾害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和《农业部草原寒潮冰雪灾害应急预案》,国家林业局积极推进《国家处置重、特大森林火灾应急预案》和《重大外来林业有害生物灾害应急预案》修订,中国气象局修订并印发了《中国气象局气象灾害应急预案》。三是编制出台防灾减灾规划。《国家综合防灾减灾规划(2011-2015年)》、《全国草原防火基础设施建设“十二五”规划》和《全国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建设规划(2011-2020年)》正式颁布实施。国土资源部开展了《全国地质灾害防治“十二五”规划》和《全国地面沉降防治规划》编制工作。国家海洋局开展了《海洋观测预报与防灾减灾“十二五”规划》和《海洋领域应对气候变化中长期发展规划》编制工作。 各地继续推进基层应急预案建设。截至年底,所有省和地市、98%的县制定了应急预案,乡镇(街道)和行政村(社区)应急预案数量分别达到5.6万个、40.8万个,分别占乡镇(街道)和行政村(社区)总数的89.8%和55.4%,全国自然灾害应急预案体系不断完善。 (三)队伍建设方面。各地和各有关部门高度重视人才队伍建设,从机构、制度、规划等方面进一步加大推进力度。一是制定人才发展中长期规划。国家减灾委办公室印发《国家防灾减灾人才发展中长期规划(2010-2020年)》,将防灾减灾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纳入国家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起草完成规划实施任务分解方案,明确未来10年我国防灾减灾人才队伍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战略目标、发展重点、主要任务和重点工程。二是推进基层应急队伍建设。民政部有序推进灾害信息员职业化进程,全国灾害信息员人数达63.1万人,通过职业鉴定的灾害信息员人数达4.7万人。全国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监测员增加到35万人,在汛期看守20万处地质灾害隐患点。中国地震局协助武警部队在全国组建了33支武警工化中队应急救援力量。农村气象信息员队伍达49万人,覆盖71%的行政村。全国林业有害生物村级森防员近100万人,基本实现了1村1林场1名森防员。三是加强应急志愿者队伍建设。民政部组织开展地方救灾志愿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指导河北、江西、山东、湖南、广东、青海、西藏等地设计实施当地救灾志愿服务体系建设方案,推动地方救灾志愿者队伍发展。 各地自然灾害应急队伍建设不断得到强化。北京市对应急志愿者进行注册管理,全市有志愿者队伍24支2.3万人。山西省在105个县(市、区)9个省直林业局组建30人以上的标准化森林消防专业队。河南省黄河河务局通过签订责任书组织群众防汛队伍101万人,对800余名专业抢险队员进行专题技术培训。海南省“三防”办对农村青年组成的抢险队伍进行核实、登记造册,各市县增加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人员450人,专业队伍得到进一步充实。 (四)应急保障方面。各地、各有关部门不断强化救灾物资、资金保障力度和科技支撑能力。全国救灾物资储备布局更加合理,物资储备品种不断增加,救灾补助标准较大幅度提高,救灾资金保障力度进一步加大,应急管理科技水平不断提升,为灾害应急和受灾群众生活救助提供了有力保障。 1.物资储备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民政部继续加快救灾物资储备体系建设,大力推进中央储备库建设,格尔木、乌鲁木齐储备库建设工程全面展开。目前全国建设省级救灾物资储备库35个,租用18个,仓储面积共计29.6万平方米, 304个市和2212个县建立起救灾物资储备库点。各中央储备库将民政部组织采购的7.5万顶单帐篷、30万床棉被、5万件睡袋和5万张折叠床及时入库,进一步充实了中央救灾物资储备。国家防总、水利部新设立11个中央防汛抗旱物资仓库,中央仓库总数达到26个,现存防汛抗旱物资规模达到5亿元。农业部建设物资库站15个,新增风力灭火机2870台、野外生存装备1300套、防火服3830套、防火车41辆等。国家林业局共采购扑火物资41055件,向有关省区调拨价值约2122万元的扑火物资24644件。中国气象局建立了专门应急物资储备库,储备物品包括便携式自动气象站、油机、雷达配件、火箭弹及高炮、作业火箭配件等上百类应急物资。 各地区进一步加大本级救灾应急物资储备力度。河北省防汛物资储备定额由5000万元调整到1亿元,省民政厅启动了4000平方米大型省级救灾物资储备库建设。浙江省与大型商场、超市签订协议,代储救灾物资,确保救灾物资灾后12小时到位。四川省各级防汛部门储备冲锋舟、编织袋、救生衣、探照灯等应急物资近3亿元,自贡市投资2260万元建成了市级救灾物资储备库。西藏自治区民政厅完成1个自治区级、5个地(市)级、51个县级、36个高海拔乡(镇)的救灾物资储备库建设并投入使用。 2.救灾资金投入力度进一步加大。经国务院批准,提高了灾害紧急转移安置补助、旱灾救助、受灾困难群众冬春救助补助标准,全年财政部、民政部安排中央自然灾害生活补助资金86.4亿元。中央财政支持各地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安排特大型地质灾害防治资金25亿元。交通运输部全年安排2亿元公路灾毁抢修保通补助资金,投入2011年公路灾毁恢复重建计划项目20亿元。农业部商财政部向24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下拨农业生产救灾资金37亿元。全国启动重点火险区建设项目183个,中央累计投入资金12亿元。全国省、地、县三级财政共投入自然灾害生活救助资金约56.6亿元,其中省级32.7亿元、地级7.9亿元、县级16亿元。 3.应急科技支撑能力进一步提高。有关部门继续强化高新技术在减灾救灾领域的应用,不断引进新技术,添置装备,积极开展新项目研究,不断提高减灾救灾工作科技含量和技术水平。民政部完成了国家重大科技专项技术方案论证,“国家自然灾害空间信息基础设施专项”论证取得初步成果。交通运输部启动了6个“十二五”交通运输重大科技专项,《国家道路交通安全行动计划研究》取得突破性成果,完成技术研究125项、硬件开发集成44项、软件开发32项,完成全部44项标准规范制修订大纲,12项示范工程已开始实施。农业部农业大棚育秧、深松整地、播后镇压、浇越冬水、“一喷三防”等抗灾增产关键技术得到大面积应用,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等防控措施得到大力推广。国家林业局完成了气候变化的林业生物灾害影响及适应对策研究,研发了灾害预测及信息发布软件,明确了林业生物灾害气象预警指标,提出了应对对策措施。中国气象局组织试点省围绕城市内涝灾害风险评估数据库建设、风险评估技术方法等方面开展研究和技术开发,建立了以GIS为平台的暴雨洪涝灾害风险评估系统。 (五)监测预警方面。各地区、各有关部门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强化信息共享,逐步改进监测预警设施设备,制定监测预警相关工作规范和制度,不断增强灾害监测预警和信息发布能力,提高灾害预警预报社会服务水平。 1.加强灾害监测分析会商。民政部继续健全部际灾情会商机制,灾情会商成员单位增至17个,全年组织10次月度灾情会商会、1次年度灾害趋势预测会商会和2次年度灾情会商会。水利部汛期每日进行防汛会商,11次召开有关部委和重点地区参加的防汛抗旱异地视频会商会。农业部加强重大灾害性天气的沟通会商,与中国气象局开展10多次会商;在年初冬麦区抗旱期间,中国气象局、中国农科院等单位多次组织调研组深入灾区,会商研判旱情发展动态。国家林业局与中国气象局联合组织开展了2011年春季沙尘天气和全国主要林业有害生物发生趋势预测分析会商会议,做好沙尘暴及重大突发林业生物灾害预警工作。中国气象局组织各类灾害性天气会商和应急服务专题会商60次,发布灾害预警615次,发布强对流天气预报712次,为防汛和强对流天气防御提供及时的监测预警服务产品。 2.建立灾害预警协作机制。民政部与19家单位签订环境减灾卫星数据用户服务协议,实现22类气象数据资源的共享,向国内100多家用户提供数据2万余景,无人机应急监测合作机制站点增至8个。中国气象局召开了24个部门参与的气象灾害预警服务部际联络员会议,与民政部、交通运输部、水利部、农业部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利用手机短信、电子邮件、传真等手段及时将台风、暴雨、高温、干旱等13类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分类分级发给39个部委和相关单位。 3.构建监测预警支撑体系。国土资源部以县(市、区)为对象开展有组织、有经费、有规划等的“十有县”建设,全国“十有县”总数达到1337个,覆盖95%以上的地质灾害高、中易发区。国家林业局对森林防火指挥中心和森林火灾卫星监测系统进行了更新升级,全国近600个森林火险监测站并网运行,进一步完善了全国森林火险预警体系。中国地震局以地震监测台网扩能增效为重点,强化监测台网建设和运行管理,推进全国成场、区域成网观测。中国气象局逐步建立和完善了气象预警信息发布平台,中国气象频道在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279个地级以上城市落地,建成7个气象海洋广播电台。全国农村气象手机短信用户达3000万个,农村高音喇叭逾10万个,乡村电子显示屏近7万块,农村气象信息服务站近4万个。国家海洋局完成了31个海洋站升级改造,在天津滨海新区、苏北沿海、浙江台州、长江口、闽江口、珠江口等地初步建立了精细化的预报系统。 4.做好预警信息发布工作。民政部利用减灾卫星监测、数据共享渠道,持续开展新发灾害风险监测与预警业务,累计向12个省提供86期灾害遥感监测产品。国土资源部与中国气象局进一步推进地质灾害预警预报服务工作,制作预警产品153份。交通运输部发布360余期公路交通气象预报和21期重大公路气象预警,编写路况信息快报40期,发送路况短信3万余条。水利部在国新办召开3次新闻发布会,组织召开2次新闻通气会,播发防汛抗旱信息500余条。农业部全年共发布气象灾害预警信息160多期,针对灾害性天气可能对农业生产造成的不利影响,下发紧急通知14份,提前部署防御工作。国家林业局发布火险信息近600期,提供火场气象服务70多期,监测热点11000多个,发现林火1580起,保证了火险早预报、火情早处置。中国气象局向国务院报送《重大气象信息专报》123期,报送专题材料25期,发布气象灾害预警服务快报198期、《中国气象局值班信息》543期,向43亿人次发布了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国家海洋局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出海洋预报节目1089期,国家、海区和省三级预报机构全年共发布灾害预警信息3300多期、短信1760多万条,预警信息发布能力显著增强。 (六)应急处置方面。各地区、各有关部门根据《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和有关专项预案,密切关注灾情,及时组织会商,加强部门协作,全力开展抢险救灾,及时投入救灾物资资金,保障受灾群众生命安全,切实保障受灾群众基本生活,维护灾区社会秩序,尽最大努力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 1.及时启动救灾应急预案。国家减灾委、民政部针对2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启动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响应33次,启动救灾预警响应9次。国土资源部启动地质灾害应急响应30多次,交通运输部启动四级应急响应2次,国家防总、水利部启动国家防总防汛抗旱应急响应14次,农业部针对冬麦区旱情启动抗旱二级响应,国家森林防火指挥部全年启动应急响应10余次,中国气象局启动气象灾害应急响应16次。部分省(区、市)为紧急应对自然灾害群众生活救助,启动省级救灾应急响应127次,其中,江西启动响应次数最多达15次,贵州其次为14次。 2.加大抗灾救灾督察指导。民政部全年共向灾区派出41个救灾应急响应工作组,完成现场工作组报告43份,动态反映灾区灾情和救灾工作情况。交通运输部12次赴重点省份检查指导防灾减灾和应急保通工作。国家防总、水利部派出150多个防汛、抗旱和防台风督查组、工作组指导抗洪抢险和抗旱减灾工作。农业部共组成6个督查组赴重点草原防火区,对草原防火工作进行督查指导。国家林业局派出火场工作组近20个,林业有害生物防控督导组12个,实现突发火情、疫情及时有效处置。中国地震局和各省地震局共派出工作组30批、300多人次,派出国家地震现场应急队3批23人次,协助云南、西藏、新疆等地做好震灾处置工作。 3.及时发布灾情信息。民政部通过国家减灾中心和各地民政部门加强应急值班,累计报送《救灾快报》370余期、发布《灾情和救灾工作情况通报》150余期。国家防总、水利部汛期坚持全天侯应急值守,共编发防汛抗旱简报382期,国家防总汛(旱)情通报164期。国土资源部加强应急值守,报送《国土资源部值班信息》100多期。国家林业局建立3月至5月沙尘暴应急值守和监测值班制度,安排专业人员负责跟踪监测沙尘天气过程,及时报告灾情信息。中国地震局动态开展重点危险区震情跟踪与研判,组织实施华北、南北带强震监视跟踪,对云南盈江、保山2次地震作出了有减灾实效的短期预测。 4.全力保障受灾群众生活。民政部商财政部安排23.9亿元用于保障灾区群众应急期和过渡期生活困难,共调拨7万顶救灾帐篷,解决近100万人次临时住所需求;调拨36.8万件棉大衣、46.4万床棉被,解决80余万人御寒问题;调拨1.32万张折叠床、5100条睡袋、20个简易厕所、112吨彩条布。陕西、贵州、四川、青海、云南、湖南、江西、西藏、山东、湖北、广东、内蒙古和辽宁等省(区)各级中央自然灾害生活救助资金投入数额均超过1亿元,占全国地方资金投入总量的80%。 5.努力减轻灾害损失。国家防总、水利部及时分析研判水旱灾害形势,组织转移危险地区群众838万人,解救被洪水围困群众98万人,解决了2055万人因旱饮水困难。国家防总和有关流域、地方防汛指挥机构,通过三峡水库和丹江口水库适时加大下泄流量向下游补水,有效缓解了长江中下游地区严重旱情;调度三峡、丹江口、小浪底等水库和杜家台分洪道拦洪削峰、分流减压,成功应对了汉江、嘉陵江、渭河严重秋汛。国家林业局及时组织南方各省开展越冬代松毛虫防治,有效扭转了松毛虫暴发势头。各级气象部门抓住有利时机,积极开展跨区域飞机、火箭、高炮等人工增雨作业,组织开展飞机人工增雨作业1012架次,开展人影地面作业62131次,有效地增加了降水,缓解了旱情。 (七)恢复重建方面。灾区地方各级政府合理统筹、科学规划、通过投入资金物资、制订政策方案、调动社会参与等多种方式,加快推进灾区农房恢复重建工作。全国共完成倒房重建24.3万户、73.4万间,损房维修加固62.2万户、174.1万间。 1.加强指导,科学安排部署。各有关部门高度重视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民政部领导亲自带队赴甘肃舟曲、吉林永吉等受灾地区,调研了解灾区农房恢复重建状况,帮助解决灾区农户住房重建困难,督促指导地方扎实推进倒房恢复重建工作。灾区各级党委、政府根据当地倒房恢复重建需求,周密部署,科学安排,有序推进重建任务顺利完成。湖南省召开了全省救灾工作会议对灾民生活安排和重建工作进行了部署,组织7个工作组对民房重建情况进行了督查。海南省民政厅及时制定出台了《关于切实做好灾后受灾群众生活安置及倒房恢复重建工作的指导意见》,进一步加强灾民生活救助及灾后倒塌民房重建工作的指导。 2.以人为本,坚持科学规划。各地坚持统筹规划和群众意见相结合,合理规划,科学选址,确保房屋重建质量,注重经济合理性,将以人为本和科学重建的理念贯穿于恢复重建全过程。在重建工作中,各地因地制宜,采取集中、分散相结合的重建方式,强调灾害风险意识,避开灾害易发地段,提高建筑质量标准。西藏以地震烈度分布图为依据,确定恢复重建范围,制定恢复重建规划,科学选择建设场地,有效避开活动断裂带以及容易产生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区域。玉树地震灾区在重建规划中,优先考虑地质灾害治理,合理规划利用地理条件,既保证恢复重建房屋安全,又充分考虑群众的生产生活便利性,真正做到了以人为本,科学规划。 3.制定政策,加大资金投入。在制定出台中央和地方救灾资金分级负担的实施办法后,中央财政加大重建资金支持力度,地方各级根据自身财力状况,统筹安排本级财政资金,帮助受灾群众开展倒房恢复重建。湖南省本级财政投入灾害生活救助资金6000万,较去年增加了50%,地市及以下各级财政累计安排1.5亿元。陕西省在中央财政补助1万元的基础上,省级财政补助5000元,对损房群众每户补助1900元。各市、县根据自身财力状况,投入本级补助资金,提高重建补助标准。西安市加大地方财政投入,整合其它资金,农房重建每户补助达到4.24万元。 4.加强监管,开展专项检查。各地民政部门会同财政、审计等部门全程进行监督检查,确保倒房重建工作公平公正、公开透明。浙江省建立恢复重建通报制度,要求各地每半个月报告重建工作进展,及时汇总通报,加快重建步伐,要求各地管好用好重建资金,坚持资金发放公开、公平、公正原则,进行民主评议、张榜公布、定期公示。同时充分考虑受灾户的自救能力,突出重点,优先保证低保户、自救能力差的全倒户和军烈属,做到专款专用,按建房进度,分阶段发放到灾民手中,确保建房补助款真正用在建房上。 (八)科普宣教方面。各地区、各有关部门通过多种手段,深入开展形式多样的防灾减灾知识宣传教育,组织开展应急人员培训和应急演练,不断加强减灾示范社区创建活动,提高群众参与度,不断增强基层社区和群众的防灾减灾意识。 1.加强防灾减灾知识宣传教育。民政部参与了全国防灾减灾日、国际减灾日、舟曲灾后一周年纪念等系列主题活动。结合防灾减灾活动主题,各地发放科普书籍和宣传手册4000余万册,发送公益短信1.16亿条,举办讲座3000余场,演练6000多场次,5600余万人直接参与宣传教育活动,防灾减灾意识进一步深入人心。国土资源部积极部署开展地质灾害防灾减灾宣传培训,着力提高受威胁人员的识灾辨灾和临灾避险能力。交通运输部在全行业部署开展国家“防灾减灾日”宣传活动,广泛宣传交通安全和防灾减灾知识。国家防总、水利部组织记者赶赴灾区一线,现场采访防汛抗洪情况,广泛宣传防范暴雨洪水、地质灾害和群众转移自救等相关知识。农业部通过多种新闻媒体对本部门和各地防灾减灾工作进行宣传报道。国家林业局组织开展了“森林防火宣传周”活动,在人民日报推出森林防火专版,向各地发放1.5万套《森林火灾预防与扑救挂图》和2万册《画说森林防火》宣传册,在沙尘暴多发期,加大沙尘暴灾害预防常识宣传力度。中国地震局组织全国各级地震部门做好“5•12”防灾减灾日和“7•28”唐山地震纪念日科普宣传,利用社会资源,通过大众传媒加强宣传,提升科普宣传效果。中国气象局接待国内外媒体采访800次,在中央电视台、凤凰卫视播出气象新闻2000余条,在新华网、人民网、中新网等网站刊发气象类新闻稿件1万多篇。国家海洋局利用“5•12”防灾减灾日和“6•8”海洋日等重要契机,开展了一系列面向社区、学校和社会公众的海洋防灾减灾知识宣传教育活动。 北京市组织专场减灾宣传活动120余场次,参与市民达200多万人。海南省举办各类防灾减灾大型广场宣传教育活动50多场(次),发放宣传材料50多万份,印发科普资料读物10万多本,举办了“海南省第二届地震应急救助知识技能大赛”。云南省实施防灾应急“三小”工程建设,发放《公众安全应急手册》1300万册,发放应急小包157.5万个,开展应急小演练1434次。 2.推进示范社区和示范点建设。国家减灾委、民政部加强城乡社区综合减灾工作,新创建“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1281个。黑龙江、浙江、广东等省利用福彩公益金鼓励支持国家级和省级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安徽省新确定24个省级应急管理示范点,通过典型引路、以点带面,不断提高基层应急管理能力。安徽省、重庆市依托省级行政学院组建了应急管理示范基地和培训基地,重庆永川区依托气象业务系统开展信息发布试点,获得上级部门好评,通过典型示范,大部分县(区)按“永川模式”完成平台建设方案。 3.加强灾害应急专业人员培训。民政部针对新出台的有关条例政策制度,培训地方救灾工作人员1000余人次。培训基层灾害信息员近700人。农业部对全国草原防火重点地区草原防火办约65人进行了培训,强化了草原防火信息系统应用、项目管理、GPS使用和维护等技能。国家海洋局编制完成《风暴潮预报培训教材》,组织开展了“海洋台站观测业务管理培训班”。 各地结合灾害应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需求,大力开展应急管理专业人员培训工作。上海市举办防汛专职干部培训、地质灾害应急处置专业技术培训、动植物疫病检疫培训,3000多人得到专业培训。浙江省组织专家深入基层开展“送一套书、贴一幅画、放一部片、讲一堂课”的地质灾害防治“四个一”活动,对1万多名群测群防监测员开展培训。 4.开展各类自然灾害应急演练。各级国土资源部门共组织开展不同规模地质灾害应急演练2600次,参加人数达100多万人。农业部在吉林省举办了全国草原防扑火队伍应急演练,新华社、中国草原网等媒体对演练进行了宣传报道。国家海洋局组织沿海各地参与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环太平洋海啸演习,对海啸预警产品制作、信息发布、部门联动、人员疏散等环节进行了全面检验。辽宁省举行地震应急救援演练,利用小型移动应急平台向省政府总值班室传送演练实况,提高小型移动应急平台的实战性。黑龙江省全年举行各种应急演练120多次。上海市民政局与民政部国家减灾中心联合开展“国家自然灾害现场应急通信保障演练”,提高“天-地-现场”一体化信息获取、传输和指挥的通信保障能力。浙江省中小学坚持每年开展1次以上应急演练,并纳入教育部门年度安全目标责任制考核体系。山东、河南、湖北等省举行了汛前洪涝灾害应急指挥、人员转移安置、物资调度保障和地质灾害抢险救助、应急处置应急演练,加强了各有关单位灾害应急协调协作机制。 原文见 http://www.gov.cn/gzdt/2012-07/16/content_2184342.htm
个人分类: 民政|1562 次阅读|0 个评论
【GMTSAR】GMTSAR软件处理实例终端输出参考
zhenghui2915 2012-7-9 00:14
GMTSAR_terminal $ ls -al total 200 drwxr-xr-x 8 zhenghui users 4096 Jul 8 19:32 . drwxr-xr-x 8 zhenghui users 108 Jul 8 19:32 .. drwxr-xr-x 16 zhenghui users 4096 Jul 8 16:31 ALOS_preproc -rwxr-xr-x 1 zhenghui users 12767 Sep 30 2011 CHANGES_5.0.txt -rwxr-xr-x 1 zhenghui users 12938 May 15 08:39 CHANGES_5.2.txt -rwxr-xr-x 1 zhenghui users 13206 Jul 3 05:29 CHANGES_5.3.txt -rwxr-xr-x 1 zhenghui users 174 Jul 3 05:23 create_tar.csh drwxr-xr-x 2 zhenghui users 23 Jul 8 16:31 doc -rwxr-xr-x 1 zhenghui users 12292 Apr 17 2011 .DS_Store drwxr-xr-x 12 zhenghui users 4096 Jul 8 16:31 ENVISAT_preproc drwxr-xr-x 11 zhenghui users 4096 Jul 8 16:31 ERS_preproc -rwxr-xr-x 1 zhenghui users 61 Aug 3 2010 .gmtcommands4 -rwxr-xr-x 1 zhenghui users 2727 Aug 3 2010 .gmtdefaults4 drwxr-xr-x 10 zhenghui users 129 Jul 8 16:31 gmtsar -rwxr-xr-x 1 zhenghui users 2398 Jul 8 17:16 gmtsar_config -rwxr-xr-x 1 zhenghui users 2188 Jul 21 2011 gmtsar_config_orig -rw-r--r-- 1 zhenghui users 12288 Jul 8 16:57 .gmtsar_config.swp -rwxr-xr-x 1 zhenghui users 35147 Mar 13 2010 LICENSE.TXT -rwxr-xr-x 1 zhenghui users 295 Dec 29 2010 Makefile -rwxr-xr-x 1 zhenghui users 11733 Mar 10 03:18 README.txt -rwxr-xr-x 1 zhenghui users 11733 Mar 10 03:16 README.txt.030912 -rwxr-xr-x 1 zhenghui users 24576 Sep 29 2010 .README_V3.6.swp drwxr-xr-x 5 zhenghui users 76 Jul 8 16:31 snaphu $ source gmtsar_config $ printenv LANG=en_US.UTF-8 USER=zhenghui LOGNAME=zhenghui HOME=/public/users/zhenghui PATH=/public/users/zhenghui/GMTSAR/GMTSAR/gmtsar/bin/x86_64:/public/users/zhenghui/GMTSAR/GMTSAR/gmtsar/csh:/public/users/zhenghui/GMTSAR/GMTSAR/ALOS_preproc/bin/x86_64:/public/users/zhenghui/GMTSAR/GMTSAR/ENVISAT_preproc/bin/x86_64:/public/users/zhenghui/GMTSAR/GMTSAR/ERS_preproc/bin/x86_64:/public/users/zhenghui/GMTSAR/GMT4.5.8/bin:/usr/kerberos/bin:/usr/local/bin:/bin:/usr/bin:/usr/X11R6/bin MAIL=/var/spool/mail/zhenghui SHELL=/bin/csh SSH_CLIENT=159.226.162.164 34504 22 SSH_CONNECTION=159.226.162.164 34504 159.226.162.32 22 SSH_TTY=/dev/pts/11 TERM=xterm HOSTTYPE=x86_64-linux VENDOR=unknown OSTYPE=linux MACHTYPE=x86_64 SHLVL=1 PWD=/public/users/zhenghui/GMTSAR/GMTSAR GROUP=users HOST=node10 REMOTEHOST=159.226.162.164 HOSTNAME=node10 INPUTRC=/etc/inputrc LS_COLORS=no=00:fi=00:di=00;34:ln=00;36:pi=40;33:so=00;35:bd=40;33;01:cd=40;33;01:or=01;05;37;41:mi=01;05;37;41:ex=00;32:*.cmd=00;32:*.exe=00;32:*.com=00;32:*.btm=00;32:*.bat=00;32:*.sh=00;32:*.csh=00;32:*.tar=00;31:*.tgz=00;31:*.arj=00;31:*.taz=00;31:*.lzh=00;31:*.zip=00;31:*.z=00;31:*.Z=00;31:*.gz=00;31:*.bz2=00;31:*.bz=00;31:*.tz=00;31:*.rpm=00;31:*.cpio=00;31:*.jpg=00;35:*.gif=00;35:*.bmp=00;35:*.xbm=00;35:*.xpm=00;35:*.png=00;35:*.tif=00;35: G_BROKEN_FILENAMES=1 SSH_ASKPASS=/usr/libexec/openssh/gnome-ssh-askpass KDE_IS_PRELINKED=1 KDEDIR=/usr LESSOPEN=|/usr/bin/lesspipe.sh %s NETCDFHOME=/public/users/zhenghui/GMTSAR/netcdf-3.6.3 OS=x86_64 M64=-m32 -O3 GMTHOME=/public/users/zhenghui/GMTSAR/GMT4.5.8 GMTSARHOME=/public/users/zhenghui/GMTSAR/GMTSAR GMTSAR=/public/users/zhenghui/GMTSAR/GMTSAR/gmtsar ALOSPRE=/public/users/zhenghui/GMTSAR/GMTSAR/ALOS_preproc ENVIPRE=/public/users/zhenghui/GMTSAR/GMTSAR/ENVISAT_preproc ERSPRE=/public/users/zhenghui/GMTSAR/GMTSAR/ERS_preproc ORBITS=/public/users/zhenghui/GMTSAR/Orbit_Data VEC=-framework veclib $ clear $ ls ALOS_preproc create_tar.csh gmtsar Makefile CHANGES_5.0.txt doc gmtsar_config README.txt CHANGES_5.2.txt ENVISAT_preproc gmtsar_config_orig README.txt.030912 CHANGES_5.3.txt ERS_preproc LICENSE.TXT snaphu $ ls ALOS_preproc create_tar.csh gmtsar Makefile CHANGES_5.0.txt doc gmtsar_config README.txt CHANGES_5.2.txt ENVISAT_preproc gmtsar_config_orig README.txt.030912 CHANGES_5.3.txt ERS_preproc LICENSE.TXT snaphu $ cd .. $ ls Example GMT4.5.8 GMT_install_files GMTSAR netcdf-3.6.3 Orbit_Data $ cd Example/ $ ls ALOS_Baja_EQ.tar.gz SLC topo $ tar xvf ALOS_Baja_EQ.tar.gz ./ ./.DS_Store ./config.alos.txt ./figures/ ./figures/.DS_Store ./figures/.gmt_bb_info ./figures/.gmtcommands4 ./figures/.gmtdefaults4 ./figures/dem.grd ./figures/faults_mexacali.xy ./figures/make_map.com ./figures/seismic.ll ./figures/seismic2.ll ./figures/seismic3.ll ./figures/seismic4.ll ./raw/ ./raw/.gmtcommands4 ./raw/IMG-HH-ALPSRP207600640-H1.0__A ./raw/IMG-HH-ALPSRP227730640-H1.0__A ./raw/LED-ALPSRP207600640-H1.0__A ./raw/LED-ALPSRP227730640-H1.0__A ./README.txt ./topo/ ./topo/.gmtcommands4 ./topo/dem.grd $ ls ALOS_Baja_EQ.tar.gz config.alos.txt figures raw README.txt topo $ clear $ more README.txt February 17, 2011 David T. Sandwell This is an example set of ALOS PALSAR data to make an interferogram of T212, F06 40 spanning the M7.2 Easter Sunday Earthquake in Northern Baja California. The raw data consist of an FBS image before the earthquake and an FBD image after th e earthquake. The file configure.txt contains reasonable processing parameters. Note the /topo directory already contains a file dem.grd that is needed for re moval of the topographic phase. There is a web site http://topex.ucsd.edu/gmts ar that will generate a dem.grd file for a selected area based on the best avail able data (SRTM or ASTER). The command to process this pair follows. Note that the processing can be inter rupted an restarted using the proc_stage number in the file config.alos.txt. p2p_ALOS.csh IMG-HH-ALPSRP207600640-H1.0__A IMG-HH-ALPSRP227730640-H1.0__A confi g.alos.txt The /raw directory should contain 4 files. IMG-HH-ALPSRP207600640-H1.0__ALED-ALPSRP207600640-H1.0__A IMG-HH-ALPSRP227730640-H1.0__ALED-ALPSRP227730640-H1.0__A $ clear $ p2p_ALOS.csh IMG-HH-ALPSRP207600640-H1.0__A IMG-HH-ALPSRP227730640-H1.0__A config.alos.txt clean up raw/ folder rm: No match. rm: No match. rm: No match. PRE_PROC.CSH - START pre_proc.csh pre_process master image .... swapping bytes near_range, shift = 846717 192 .... calculating doppler for IMG-HH-ALPSRP207600640-H1.0__A.raw Working on line 2000 Working on line 4000 Working on line 6000 Working on line 8000 Working on line 10000 Working on line 12000 Working on line 14000 Working on line 16000 Working on line 18000 Working on line 20000 Working on line 22000 Working on line 24000 Working on line 26000 Working on line 28000 Working on line 30000 Working on line 32000 Working on line 34000 pre_process slave image setting fd1 to 40.647230 setting near_range to 846267.00 setting radius to 6372234.503270 setting npatches to 3 setting fd1 to 40.647230 .... swapping bytes near_range, shift = 846717 96 Convert the slave image from FBD to FBS mode ALOS_fbd2fbs: Command not found. Overwriting the old slave image mv: cannot stat `IMG-HH-ALPSRP227730640-H1.0__A_FBS.PRM': No such file or directory mv: cannot stat `IMG-HH-ALPSRP227730640-H1.0__A_FBS.raw': No such file or directory PRE_PROC.CSH - END clean up SLC/ folder rm: No match. ALIGN.CSH - START focussing master esarp: Command not found. The range sampling rate for master and slave differ Need to run the interferogram in steps until process2pass.csh is fixed ALIGN.CSH - END clean up topo/ folder DEM2TOPO_RA.CSH - START USER SHOULD PROVIDE DEM FILE processing ALOS FBS data blockmedian: W: 0 E: 11304 S: 0 N: 27648 nx: 5653 ny: 6913 blockmedian: Working on file trans.dat blockmedian: N read: 9070485 N used: 9045018 N outside_area: 25467 blockmedian: N_cells_filled: 9007452 surface: W: 0 E: 11304 S: 0 N: 27648 nx: 5652 ny: 6912 surface: Minimum value of your dataset x,y,z at: surface: 7494.85595703 27629.9453125 -593.942810059 surface: Maximum value of your dataset x,y,z at: surface: 291.927764893 30.720079422 1480.42419434 surface: GridModeIterationMax ChangeConv LimitTotal Iterations surface: 36D 290.006864707379610.00810764929956 29 surface: 12I 200.0240857166740.0243229478987 49 surface: 12D 1490.02415453500080.0243229478987 198 surface: 4I 160.06804045768790.072968843696 214 surface: 4D 530.07195251000030.072968843696 267 surface: 2I 130.1425179977240.145937687392 280 surface: 2D 190.1353667944170.145937687392 299 surface: 1I 100.2813541832520.291875374784 309 surface: 1D 220.2781168676770.291875374784 331 surface: Fit info: N data points N nodesmean errorrms errorcurvature surface: 9007452390791896.76361963577e-070.0037166951370139909.4242187 grd2cpt: Reading colortable /public/users/zhenghui/GMTSAR/GMT4.5.8/share/cpt/GMT_gray.cpt grd2cpt: Mean and S.D. of data are -191.689873275 435.323137753 grd2cpt: z = -593.875061035 and CDF(z) = 0 grd2cpt: z = -442.873014068 and CDF(z) = 0.228318736431 grd2cpt: z = -138.774453654 and CDF(z) = 0.788716316739 grd2cpt: z = 80.5016705811 and CDF(z) = 0.857996453904 grd2cpt: z = 267.863102628 and CDF(z) = 0.885788746061 grd2cpt: z = 442.989532471 and CDF(z) = 0.902327288437 grd2cpt: z = 618.115962314 and CDF(z) = 0.912681958714 grd2cpt: z = 805.47739436 and CDF(z) = 0.922731355613 grd2cpt: z = 1024.75351859 and CDF(z) = 0.947004480014 grd2cpt: z = 1328.85207901 and CDF(z) = 0.99783948564 grd2cpt: z = 1479.85412598 and CDF(z) = 1 grdimage: Allocates memory and read data file GMT_grd_is_global: no! GMT_grd_is_global: no! grdimage: Evaluate pixel colors grdimage: Creating PostScript image pslib: LZW compressed 39066624 to 5839947 bytes DEM2TOPO_RA.CSH - END OFFSET_TOPO - START slc2amp.csh processing ALOS FBS data Can't open input data IMG-HH-ALPSRP207600640-H1.0__A.SLC grdmath: GMT SYNTAX ERROR: amp-ALPSRP207600640-H1.0__A.grd is not a number, operator or file name Segmentation fault OFFSET_TOPO - END clean up intf/ folder rm: No match. INTF.CSH, FILTER.CSH - START using command line WARNING: Range_sampling_rate is not consistant. You need to do FBD/FBS conversion. ...satellite: ALOS ......master LED file LED-ALPSRP207600640-H1.0__A .........slave LED file LED-ALPSRP227730640-H1.0__A lon_tie_point = 244.459604 lat_tie_point = 32.430625 intf.csh running phasediff... can't open file IMG-HH-ALPSRP207600640-H1.0__A.PRM filter.csh making amplitudes... Can't open input data IMG-HH-ALPSRP207600640-H1.0__A.SLC Can't open amp1_tmp.grd Can't open input data XXXXXXXX Can't open amp2_tmp.grd filtering interferogram... Can't open real.grd Can't open real_tmp.grd Can't open imag.grd Can't open imag_tmp.grd making amplitude... grdmath: GMT SYNTAX ERROR: realfilt.grd is not a number, operator or file name grdmath: GMT SYNTAX ERROR: amp.grd is not a number, operator or file name grdinfo: Could not find file grd2cpt: Could not find file grdimage: GMT Fatal Error: Error when decoding display_amp.cpt - aborts! making correlation... grdmath: GMT SYNTAX ERROR: amp1.grd is not a number, operator or file name grdmath: GMT SYNTAX ERROR: tmp.grd is not a number, operator or file name grdmath: GMT SYNTAX ERROR: amp.grd is not a number, operator or file name Can't open tmp2.grd grdimage: Could not find file making phase... grdmath: GMT SYNTAX ERROR: imagfilt.grd is not a number, operator or file name grdimage: Could not find file filtering phase... phasefilt: Command not found. grdinfo: Could not find file grdedit: Could not find file grdmath: GMT SYNTAX ERROR: filtphase.grd is not a number, operator or file name grdimage: Could not find file grdimage: Could not find file mv: cannot stat `mask.grd': No such file or directory grdmath: GMT SYNTAX ERROR: tmp.grd is not a number, operator or file name INTF.CSH, FILTER.CSH - END SKIP UNWRAP PHASE GEOCODE.CSH - START threshold_geocode: .12 grdmath: GMT SYNTAX ERROR: corr.grd is not a number, operator or file name grdmath: GMT SYNTAX ERROR: phase.grd is not a number, operator or file name grdimage: Could not find file geocode.csh project correlation, phase, unwrapped and amplitude back to lon lat coordinates grd2xyz: Could not find file minmax: No input data found! surface: GMT SYNTAX ERROR: Must specify -R option minmax: No input data found! surface: GMT SYNTAX ERROR: Must specify -R option grdtrack: Could not find file grdtrack: Could not find file minmax: No input data found! blockmedian: GMT SYNTAX ERROR: Must specify -R option minmax: No input data found! xyz2grd: GMT SYNTAX ERROR: Must specify -R option grd2xyz: Could not find file minmax: No input data found! surface: GMT SYNTAX ERROR: Must specify -R option minmax: No input data found! surface: GMT SYNTAX ERROR: Must specify -R option grdtrack: Could not find file grdtrack: Could not find file minmax: No input data found! blockmedian: GMT SYNTAX ERROR: Must specify -R option minmax: No input data found! xyz2grd: GMT SYNTAX ERROR: Must specify -R option grd2xyz: Could not find file minmax: No input data found! surface: GMT SYNTAX ERROR: Must specify -R option minmax: No input data found! surface: GMT SYNTAX ERROR: Must specify -R option grdtrack: Could not find file grdtrack: Could not find file minmax: No input data found! blockmedian: GMT SYNTAX ERROR: Must specify -R option minmax: No input data found! xyz2grd: GMT SYNTAX ERROR: Must specify -R option geocode.csh make the KML files for Google Earth grdinfo: Could not find file gmtmath: GMT SYNTAX ERROR: Operation "INV" requires 1 operands grdgradient: Could not find file grdimage: GMT SYNTAX ERROR: DOTS_PR_INCH given illegal value ()! grdimage: 1 conversion errors from command-line default override settings! grdimage: GMT Fatal Error: Error when decoding display_amp.cpt - aborts! ps2raster: Processing display_amp_ll.ps: Find HiResBoundingBox ERROR: /rangecheck in --.peekstring-- Operand stack: --nostringval-- --nostringval-- (%!\n%) Execution stack: %interp_exit .runexec2 --nostringval-- --nostringval-- --nostringval-- 2 %stopped_push --nostringval-- --nostringval-- --nostringval-- false 1 %stopped_push 1 3 %oparray_pop --nostringval-- Dictionary stack: --dict:1119/1686(ro)(G)-- --dict:0/20(G)-- --dict:102/200(L)-- Current allocation mode is local ps2raster: GMT FATAL ERROR: The file display_amp_ll.ps has no BoundingBox in the first 20 lines or last 256 bytes. Use -A option. rm: cannot remove `grad.grd': No such file or directory grdinfo: Could not find file gmtmath: GMT SYNTAX ERROR: Operation "INV" requires 1 operands grdgradient: Could not find file grdimage: GMT SYNTAX ERROR: DOTS_PR_INCH given illegal value ()! grdimage: 1 conversion errors from command-line default override settings! grdimage: Allocates memory and read data file grdimage: Could not find file ps2raster: Processing corr_ll.ps: Find HiResBoundingBox ERROR: /rangecheck in --.peekstring-- Operand stack: --nostringval-- --nostringval-- (%!\n%) Execution stack: %interp_exit .runexec2 --nostringval-- --nostringval-- --nostringval-- 2 %stopped_push --nostringval-- --nostringval-- --nostringval-- false 1 %stopped_push 1 3 %oparray_pop --nostringval-- Dictionary stack: --dict:1119/1686(ro)(G)-- --dict:0/20(G)-- --dict:102/200(L)-- Current allocation mode is local ps2raster: GMT FATAL ERROR: The file corr_ll.ps has no BoundingBox in the first 20 lines or last 256 bytes. Use -A option. rm: cannot remove `grad.grd': No such file or directory grdinfo: Could not find file gmtmath: GMT SYNTAX ERROR: Operation "INV" requires 1 operands grdgradient: Could not find file grdimage: GMT SYNTAX ERROR: DOTS_PR_INCH given illegal value ()! grdimage: 1 conversion errors from command-line default override settings! grdimage: Allocates memory and read data file grdimage: Could not find file ps2raster: Processing phase_mask_ll.ps: Find HiResBoundingBox ERROR: /rangecheck in --.peekstring-- Operand stack: --nostringval-- --nostringval-- (%!\n%) Execution stack: %interp_exit .runexec2 --nostringval-- --nostringval-- --nostringval-- 2 %stopped_push --nostringval-- --nostringval-- --nostringval-- false 1 %stopped_push 1 3 %oparray_pop --nostringval-- Dictionary stack: --dict:1119/1686(ro)(G)-- --dict:0/20(G)-- --dict:102/200(L)-- Current allocation mode is local ps2raster: GMT FATAL ERROR: The file phase_mask_ll.ps has no BoundingBox in the first 20 lines or last 256 bytes. Use -A option. rm: cannot remove `grad.grd': No such file or directory grdinfo: Could not find file gmtmath: GMT SYNTAX ERROR: Operation "INV" requires 1 operands grdgradient: Could not find file grdimage: GMT SYNTAX ERROR: DOTS_PR_INCH given illegal value ()! grdimage: 1 conversion errors from command-line default override settings! grdimage: Allocates memory and read data file grdimage: Could not find file ps2raster: Processing phase_mask_ll_bw.ps: Find HiResBoundingBox ERROR: /rangecheck in --.peekstring-- Operand stack: --nostringval-- --nostringval-- (%!\n%) Execution stack: %interp_exit .runexec2 --nostringval-- --nostringval-- --nostringval-- 2 %stopped_push --nostringval-- --nostringval-- --nostringval-- false 1 %stopped_push 1 3 %oparray_pop --nostringval-- Dictionary stack: --dict:1119/1686(ro)(G)-- --dict:0/20(G)-- --dict:102/200(L)-- Current allocation mode is local ps2raster: GMT FATAL ERROR: The file phase_mask_ll_bw.ps has no BoundingBox in the first 20 lines or last 256 bytes. Use -A option. rm: cannot remove `grad.grd': No such file or directory GEOCODE.CSH - END $
13095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这些才算是化学家
lmc 2012-7-3 17:01
H-index ranking of living chemists(December 2011)_tcm18-211414.pdf
2158 次阅读|0 个评论
JCR-2012: Frontiers of Physics 2011影响因子0.9
热度 1 dudy75 2012-7-2 12:40
ISI刚发布了期刊的影响因子,物理刊Frontiers of Physics 2010年影响因子0.58,2011年是0.9(国际同类物理刊排名45/84,Q3区(接近Q2)),稍进步了一点。http://www.springer.com/11467
6373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2012年(2011版)SCI影响因子点评 ---MedSci
热度 2 JRoy 2012-7-2 01:31
2012年6月29日2:00终于更新了2011年度SCI期刊 影响因子 ,MedSci于两周前进行预测,很多基本中的。再次进行小结: 1 此次收录8281种,竟然没有一个新面孔!(有些虽然去年没有收录,今年收录,但是在此前曾经收录过)。最近10年来,有9700余种期刊曾经被SCI数据库光临过!此次8281种全部位于此列。这也表明,“新”期刊想进SCI数据库,谈何容易?!象《中国天然药物》属于今年新进入SCI索引,但明年才会进入列表。 2 中国期刊会延续去年的形式,仍然高居亚洲第一,这也可能与唯SCI的政策引导有关。但回归正常。去年亚洲第一的是 J MOL CELL BIOL ( 投稿经验 ),去年达到惊人的13.4,今年7.667,明年呢?以往Cell research( 投稿经验 )8.19分,算是正常,想上10分,看来真不易呀!但《中国科学·生命科学专辑》( SCI CHINA LIFE SCI )首次超过2分,达到2.024。老牌的《中华医学杂志》( CHINESE MED J-PEKING )依旧0.864分,去年新进入的NRR有0.261分。 3 影响因子 Top 10座次。毫无疑问 CA-CANCER J CLIN 再次高居第一,突破100分,为101.78。而 ACTA CRYSTALLOGR A 仍然靠单篇文献为王,终于打回原形,2.076分。医学领域, NEJM 达到53.298,坐到第二的宝座,超过经典的 ANNU REV IMMUNOL 。 Lancet 为38.278,排位第7,而 JAMA 重回30分大关,为30.026。 4 BBRC,JBC,Plos One这类发文量极高的期刊,基本稳定, 影响因子 只在小幅波动。而Plos One刊文居第一,2011年发表文章13781篇,影响因子仍然能达到4.092,着实惊人!看来好文章在其中真不少!2012年可能超过1.8万篇?未来能成为中国人灌水乐园! 5 有一些发稿量大的杂志,对稿源控制不严格,已经被踢出SCI了。如 AFR J BIOTECHNOL ,本来收稿量相当大,收费也贵,都被中国人灌水了,这次接受惩罚了,如果再想回SCI数据库,可能要一两年时间了。 MedSci编辑部
个人分类: 科研笔记|2987 次阅读|6 个评论
“闰一秒”在各国价值几何?
热度 1 王汉森 2012-7-1 11:19
由于地球自转速度减慢,国际地球自转服务组织和国际地球时间局宣布,全世界在英国格林尼治时间6月30日23:59:59将增加一秒,记为23:59:60,然后才是第二天的00:00:00(相对于北京时间,7月1日7:59增加一秒,出现7:59:60的现象)。自1972年以来,时间一共出现了24个闰秒。 这“闰一秒”究竟价值几何?CBC依据G20各国2010年GDP数据,计算出了这“闰一秒”在各国具体价值。请看CBC的详细报道。 http://www.cbc.ca/news/interactives/leap-second/ What's the dollar value of a single second? Calculating G20 nations' economic worth of the 2012 'leap second' CBC News Last Updated: June 29, 2012
个人分类: 百科拾零|3324 次阅读|1 个评论
一个困惑——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
热度 7 yuliping 2012-6-30 17:11
教育部前段时间发文,颁布了《“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实施方案》,其中的总体目标是: 按照“国家急需、世界一流”的要求,结合国家中长期教育、科技发展规划纲要和“十二五”相关行业领域以及地方重点发展规划,发挥高校多学科、多功能的优势,积极联合国内外创新力量,有效聚集创新要素和资源,构建协同创新的新模式,形成协同创新的新优势。建立一批“ 2011 协同创新中心”,加快高校机制体制改革,转变高校创新方式 , 集聚和培养一批拔尖创新人才,产出一批重大标志性成果,充分发挥高等教育作为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重要结合点的独特作用,在国家创新发展中做出更大的贡献。 我觉得这个总体目标想法是好的,但有点欠考虑。国家急需,这没有问题,关于科技创新领域,国家需要解决的问题太多了, 2011 计划的出台,对于加强产学研合作,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世界一流”作为一种目标,在 2011 计划中提出,未免欠考虑。 2011 计划首期 4 年, 4 年能将什么学科建成世界一流?除非已经是世界一流的学科,目前我国能有多少? 结合“十二五规划”,也只到 2015 年,短短几年时间能够干什么?怎么可能达成“世界一流”目标? 即使结合国家国家中长期教育、科技发展规划纲要,那也只到 2020 年,距今还有 8 年时间, 2011 计划是个浩大工程, 8 年时间,能在多少领域实现“世界一流”?如果真能如此,国家科技繁荣昌盛岂不指日可待?这符合科技发展规律和我国目前的实际? 即使在国家中长期教育、科技发展刚要中,“世界一流”这种提法也是要慎重的。当然,如果世界一流指的是中文、中国历史等学科,那是没有问题的,呵呵。 2011 计划想法是好的,但目标订得似乎有点离谱。 2012.6.30 俞立平 于宁波
个人分类: 科研心得|5026 次阅读|8 个评论
最新SCI收录期刊及其影响因子(IF>10前150)
热度 1 Sibiling 2012-6-30 15:40
Journal Citation Reports 2011 Abbreviated Journal Title ISSN Total Cites Impact Factor 5-Year IF Articles Score CA-CANCER J CLIN 0007-9235 10976 101.78 67.41 19 24.502 NEW ENGL J MED 0028-4793 232068 53.298 50.075 349 21.293 ANNU REV IMMUNOL 0732-0582 15990 52.761 42.901 23 23.41 REV MOD PHYS 0034-6861 31368 43.933 44.436 38 28.864 CHEM REV 0009-2665 103702 40.197 42.054 196 13.305 NAT REV MOL CELL BIO 1471-0072 29222 39.123 42.508 66 23.838 LANCET 0140-6736 158906 38.278 33.797 276 13.602 NAT REV GENET 1471-0056 20384 38.075 31.359 71 16.942 NAT REV CANCER 1474-175X 28602 37.545 38.46 68 17.917 ADV PHYS 0001-8732 4400 37 25.289 9 17.966 NATURE 0028-0836 526505 36.28 36.235 841 20.353 NAT GENET 1061-4036 76456 35.532 33.096 196 17.569 ANNU REV BIOCHEM 0066-4154 18684 34.317 35.013 41 19.743 NAT REV IMMUNOL 1474-1733 22613 33.287 34.302 69 16.806 NAT MATER 1476-1122 39242 32.841 36.732 134 17.891 CELL 0092-8674 171297 32.403 34.774 338 20.536 ENERGY EDUC SCI TECH 1301-8361 2992 31.677 174 SCIENCE 0036-8075 480836 31.201 32.452 871 17.508 NAT REV NEUROSCI 1471-003X 24316 30.445 34.187 47 16.124 JAMA-J AM MED ASSOC 0098-7484 117668 30.026 29.684 220 13.114 NAT PHOTONICS 1749-4885 10259 29.278 30.773 96 16.101 NAT REV DRUG DISCOV 1474-1776 16887 29.008 32.123 61 11.828 CHEM SOC REV 0306-0012 35918 28.76 28.098 314 8.069 NAT NANOTECHNOL 1748-3387 16581 27.27 33.781 117 14.854 PHYSIOL REV 0031-9333 20735 26.866 36.169 34 14.975 CANCER CELL 1535-6108 19726 26.566 28.174 111 15.244 ANNU REV ASTRON ASTR 0066-4146 7112 26.452 29.657 13 17.128 NAT IMMUNOL 1529-2908 31436 26.008 24.735 132 13.427 ANNU REV PLANT BIOL 1543-5008 13134 25.962 30.649 23 12.034 ANNU REV NEUROSCI 0147-006X 11948 25.737 31.058 24 16.167 CELL STEM CELL 1934-5909 10145 25.421 27.494 96 15.966 PROG POLYM SCI 0079-6700 12408 24.1 28.98 47 8.215 LANCET NEUROL 1474-4422 12969 23.462 20.598 86 7.912 NAT BIOTECHNOL 1087-0156 36144 23.268 28.161 84 12.927 LANCET ONCOL 1470-2045 13237 22.589 18.73 105 7.409 NAT MED 1078-8956 54228 22.462 26.418 187 12.147 ANNU REV GENET 0066-4197 6212 22.233 20.637 20 12.124 ACCOUNTS CHEM RES 0001-4842 39664 21.64 22.507 126 7.286 ANNU REV PHARMACOL 0362-1642 7084 21.639 22.33 18 8.264 IMMUNITY 1074-7613 31337 21.637 21.094 149 11.971 NAT REV MICROBIOL 1740-1526 12517 21.182 20.928 70 9.014 ANNU REV PHYSIOL 0066-4278 7768 20.827 20.504 25 9.652 NAT CHEM 1755-4330 5260 20.524 20.533 120 7.944 PHYS REP 0370-1573 18742 20.394 20.574 35 10.733 PHARMACOL REV 0031-6997 9712 20.225 23.667 33 8.33 ANNU REV PATHOL-MECH 1553-4006 1762 20 17.75 21 8.062 ENDOCR REV 0163-769X 12765 19.929 21.712 27 8.154 NAT CELL BIOL 1465-7392 29959 19.488 20.116 159 11.641 NAT METHODS 1548-7091 15269 19.276 20.454 128 11.127 NAT PHYS 1745-2473 14228 18.967 18.557 163 13.586 J CLIN ONCOL 0732-183X 120262 18.372 16.762 729 5.548 PROG MATER SCI 0079-6425 5017 18.216 23.899 23 9.247 ECOL LETT 1461-023X 14561 17.557 15.389 94 7.381 LIVING REV RELATIV 1433-8351 1215 17.462 8 LANCET INFECT DIS 1473-3099 8629 17.391 16.161 77 6.188 ANNU REV PSYCHOL 0066-4308 9464 16.833 23.274 23 11.315 ANN INTERN MED 0003-4819 45683 16.733 17.035 171 7.915 ANNU REV MAR SCI 1941-1405 653 16.457 16.457 21 8.195 PLOS MED 1549-1277 12574 16.269 15.379 126 6.296 CLIN MICROBIOL REV 0893-8512 11551 16.129 19.832 32 6.834 ALDRICHIM ACTA 0002-5100 1100 16.091 16.882 2 5.246 ANNU REV CELL DEV BI 1081-0706 8399 15.836 19.733 30 11.414 TRENDS ECOL EVOL 0169-5347 22734 15.748 16.981 74 7.915 NAT NEUROSCI 1097-6256 39636 15.531 16.289 226 8.619 NANO TODAY 1748-0132 2170 15.355 16.078 37 5.144 MAT SCI ENG R 0927-796X 4487 14.951 16.5 12 5.682 ANNU REV GENOM HUM G 1527-8204 2172 14.829 14.615 18 8.393 CIRCULATION 0009-7322 148286 14.739 15.304 582 5.968 NEURON 0896-6273 64092 14.736 15.71 327 8.508 REP PROG PHYS 0034-4885 9150 14.72 14.356 53 7.718 NAT CHEM BIOL 1552-4450 9001 14.69 16.052 124 7.339 PSYCHOL BULL 0033-2909 28331 14.457 18.1 41 8.091 ANNU REV ECOL EVOL S 1543-592X 14049 14.373 18.007 22 9.275 ANNU REV MICROBIOL 0066-4227 7940 14.345 16.083 31 7.427 TRENDS NEUROSCI 0166-2236 17821 14.235 14.684 60 6.626 PROG ENERG COMBUST 0360-1285 4279 14.22 17.133 25 5.741 MOL CELL 1097-2765 44493 14.178 14.202 288 8.942 J AM COLL CARDIOL 0735-1097 70298 14.156 13.065 435 4.881 ANNU REV PHYS CHEM 0066-426X 6657 14.13 17.48 30 7.467 BRIT MED J 0959-535X 74759 14.093 13.511 261 5.404 DEV CELL 1534-5807 18481 14.03 14.202 154 8.919 ADV MATER 0935-9648 79860 13.877 12.813 789 4.061 J EXP MED 0022-1007 67223 13.853 14.665 220 7.829 J NATL CANCER I 0027-8874 35847 13.757 14.537 130 6.182 CELL METAB 1550-4131 9907 13.668 17.77 133 8.602 MOL PSYCHIATR 1359-4184 11679 13.668 12.992 102 4.651 GENOME RES 1088-9051 24988 13.608 12.486 208 7.148 ANNU REV BIOPHYS 1936-122X 1294 13.574 17.729 18 10.185 CELL HOST MICROBE 1931-3128 4840 13.5 14.067 95 6.97 ASTROPHYS J SUPPL S 0067-0049 21343 13.456 11.438 182 5.857 ANGEW CHEM INT EDIT 1433-7851 209862 13.455 13.195 2002 3.37 NANO LETT 1530-6984 75287 13.198 13.843 955 5.059 ANNU REV MED 0066-4219 4559 13.104 10.71 32 4.336 ANNU REV MATER RES 1531-7331 4964 13.073 12.451 17 6.246 J CLIN INVEST 0021-9738 91498 13.069 15.43 402 6.944 MICROBIOL MOL BIOL R 1092-2172 8496 13.018 16.814 22 7.296 CURR OPIN CELL BIOL 0955-0674 13795 12.897 12.594 91 6.944 ANNU REV FLUID MECH 0066-4189 6234 12.767 12.558 27 7.431 NAT STRUCT MOL BIOL 1545-9993 22401 12.712 12.114 208 7.704 ACTA CRYSTALLOGR D 0907-4449 12770 12.619 7.038 124 3.707 TRENDS COGN SCI 1364-6613 13558 12.586 14.857 62 7.14 AM J PSYCHIAT 0002-953X 41901 12.539 12.679 103 4.552 LIVING REV SOL PHYS 1614-4961 370 12.5 6 NAT REV NEUROL 1759-4758 1390 12.461 12.48 55 4.929 ANNU REV CONDEN MA P 1947-5454 293 12.389 12.389 18 10.54 REV GEOPHYS 8755-1209 5798 12.364 11.341 15 6.539 TRENDS CELL BIOL 0962-8924 10684 12.354 12.481 85 6.515 ANNU REV BIOMED ENG 1523-9829 2868 12.214 15.667 21 5.507 COORDIN CHEM REV 0010-8545 25062 12.11 12.744 151 3.206 ARCH GEN PSYCHIAT 0003-990X 35277 12.016 14.179 124 5.444 NAT REV CLIN ONCOL 1759-4774 1558 11.963 12 65 4.988 NAT GEOSCI 1752-0894 5131 11.754 11.92 147 7.365 SURF SCI REP 0167-5729 3702 11.696 18.095 8 7.805 GASTROENTEROLOGY 0016-5085 57982 11.675 12.455 375 4.51 HEPATOLOGY 0270-9139 46871 11.665 11.089 387 3.519 GENE DEV 0890-9369 55857 11.659 12.785 236 8.008 ASTRON ASTROPHYS REV 0935-4956 817 11.526 14.108 8 8.057 ADV DRUG DELIVER REV 0169-409X 19409 11.502 14.608 101 3.852 ARCH INTERN MED 0003-9926 37598 11.462 11 171 4.76 ANNU REV ENTOMOL 0066-4170 8270 11.455 14.154 25 5.078 PLOS BIOL 1544-9173 20579 11.452 13.63 180 7.83 FRONT NEUROENDOCRIN 0091-3022 2660 11.429 11.648 33 3.824 IMMUNOL REV 0105-2896 11982 11.148 11.293 97 5.315 ANN NEUROL 0364-5134 31352 11.089 10.644 192 4.19 AM J RESP CRIT CARE 1073-449X 46471 11.08 10.424 317 3.698 TRENDS PLANT SCI 1360-1385 11845 11.047 10.991 83 3.881 J ALLERGY CLIN IMMUN 0091-6749 35353 11.003 9.712 321 2.85 FEMS MICROBIOL REV 0168-6445 7160 10.96 11.754 46 4.28 TRENDS PHARMACOL SCI 0165-6147 10380 10.927 10.322 87 3.719 TRENDS BIOCHEM SCI 0968-0004 15180 10.847 11.587 74 5.868 ACS NANO 1936-0851 22409 10.774 11.171 1141 3.584 PAIN PHYSICIAN 1533-3159 2790 10.722 72 MED RES REV 0198-6325 3096 10.7 10.03 24 2.733 PROG LIPID RES 0163-7827 3761 10.667 11.95 30 4.039 STUD MYCOL 0166-0616 1266 10.625 7.714 21 1.971 AM J HUM GENET 0002-9297 34192 10.603 11.716 162 5.867 CANCER METAST REV 0167-7659 4501 10.573 10.339 50 3.916 EUR HEART J 0195-668X 28286 10.478 10.511 282 3.889 MASS SPECTROM REV 0277-7037 3994 10.461 11.676 47 3.472 TRENDS IMMUNOL 1471-4906 7232 10.403 8.992 81 3.817 J PHOTOCH PHOTOBIO C 1389-5567 1654 10.36 12.458 16 3.387 TRENDS MOL MED 1471-4914 5639 10.355 9.835 79 3.695 BRAIN RES REV 0165-0173 8773 10.342 9.199 43 3.354 EMBO MOL MED 1757-4676 776 10.333 10.333 52 4.811 J CELL BIOL 0021-9525 71070 10.264 9.947 316 5.575 SYST BIOL 1063-5157 10361 10.225 12.061 66 4.642 ADV FUNCT MATER 1616-301X 28503 10.179 9.92 533 2.939 GUT 0017-5749 29465 10.111 9.885 192 3.255 Q REV BIOPHYS 0033-5835 2221 10.091 14.044 12 8.531 TRENDS GENET 0168-9525 10591 10.064 8.986 60 4.472 SIAM REV 0036-1445 4537 10.02 7.043 21 5.35
5616 次阅读|0 个评论
【新】复杂网络期刊2011影响因子列表
热度 2 jzhy 2012-6-30 15:19
期刊名 IF REV MOD PHYS 43.933 PHYS REP 20.394 NEW J PHYS 4.177 PHYS REV LETT 7.37 PHYS REV E 2.255 EPL-EUROPHYS LETT(EPL) 2.171 J. Stat. Mech. 1.727 PHYS LETT A 1.632 J. Phys. A 1.564 EUR PHYS J B 1.534 PHYSICA A 1.373 SCI CHINA SER G 1.413 CHINESE SCI BULL 1.321 cpb 1.376 cpl 0.731 acs 0.653 ijmpc 0.57 ijmpb 0.324 MPLB:0.474
5187 次阅读|3 个评论
IEEE 期刊2011影响因子排行榜
热度 1 JRoy 2012-6-30 05:57
IEEEjournal 2011 IF P IEEE 6.810 IEEE COMMUN SURV TUT 6.311 IEEE T IND ELECTRON 5.160 IEEE IND ELECTRON M 5.000 IEEE T PATTERN ANAL 4.908 IEEE T POWER ELECTR 4.650 IEEE T FUZZY SYST 4.260 IEEE SIGNAL PROC MAG 4.066 IEEE COMMUN MAG 3.785 IEEE J SEL TOP QUANT 3.780 IEEE T MED IMAGING 3.643 IEEE T INTELL TRANSP 3.452 IEEE T NEUR SYS REH 3.436 IEEE J SEL AREA COMM 3.413 IEEE COMPUT INTELL M 3.368 IEEE T EVOLUT COMPUT 3.341 IEEE J SOLID-ST CIRC 3.226 IEEE T SYST MAN CY B 3.080 IEEE T IMAGE PROCESS 3.042 IEEE T INFORM THEORY 3.009 IEEE T IND INFORM 2.990 IEEE T NEURAL NETWOR 2.952 IEEE T GEOSCI REMOTE 2.895 IEEE J-STSP 2.880 IEEE-ASME T MECH 2.865 IEEE ELECTR DEVICE L 2.849 IEEE T POWER SYST 2.678 IEEE T SIGNAL PROCES 2.628 IEEE T WIREL COMMUN 2.586 IEEE WIREL COMMUN 2.575 IEEE T ROBOT 2.536 IEEE CONTR SYST MAG 2.491 IEEE POWER ENERGY M 2.408 IEEE PHOTONICS J 2.320 IEEE T ELECTRON DEV 2.318 IEEE T AUTON MENT DE 2.310 IEEE T NANOTECHNOL 2.292 IEEE T MOBILE COMPUT 2.283 IEEE T BIO-MED ENG 2.278 IEEE T ENERGY CONVER 2.272 IEEE NETWORK 2.239 IEEE T VIS COMPUT GR 2.215 IEEE PHOTONIC TECH L 2.191 IEEE INTELL SYST 2.154 IEEE T ANTENN PROPAG 2.151 IEEE T SYST MAN CY A 2.123 IEEE MICROW MAG 2.111 IEEE T AUTOMAT CONTR 2.110 IEEE ENG MED BIOL 2.057 IEEE ACM T NETWORK 2.033 IEEE T BIOMED CIRC S 2.032 IEEE T SYST MAN CY C 2.009 IEEE INTERNET COMPUT 2.000 IEEE ROBOT AUTOM MAG 1.985 IEEE T SOFTWARE ENG 1.980 IEEE T CIRCUITS-I 1.970 IEEE T MULTIMEDIA 1.935 IEEE T VEH TECHNOL 1.921 IEEE J QUANTUM ELECT 1.879 IEEE T MICROW THEORY 1.853 IEEE MICRO 1.783 IEEE T CONTR SYST T 1.766 IEEE MICROW WIREL CO 1.717 IEEE T BROADCAST 1.703 IEEE T ULTRASON FERR 1.694 IEEE T COMMUN 1.677 IEEE T INF TECHNOL B 1.676 IEEE T IND APPL 1.657 IEEE T KNOWL DATA EN 1.657 IEEE T CIRC SYST VID 1.649 IEEE T COMP INTEL AI 1.617 IEEE GEOSCI REMOTE S 1.560 IEEE PERVAS COMPUT 1.554 IEEE ACM T COMPUT BI 1.543 IEEE T DEVICE MAT RE 1.543 IEEE SENS J 1.520 IEEE SOFTWARE 1.508 IEEE T AUDIO SPEECH 1.498 IEEE T HAPTICS 1.490 IEEE J-STARS 1.489 IEEE T SERV COMPUT 1.468 IEEE T AUTOM SCI ENG 1.461 IEEE T NUCL SCI 1.447 IEEE CIRC SYST MAG 1.439 IEEE COMPUT GRAPH 1.411 IEEE T CIRCUITS-II 1.410 IEEE T PARALL DISTR 1.402 IEEE SIGNAL PROC LET 1.388 IEEE DES TEST COMPUT 1.386 IEEE ANTENN WIREL PR 1.374 IEEE T MAGN 1.363 IEEE T POWER DELIVER 1.353 IEEE T INF FOREN SEC 1.340 IEEE ELECTR INSUL M 1.333 IEEE T RELIAB 1.285 IEEE T NANOBIOSCI 1.280 IEEE T COMPUT AID D 1.271 IEEE VEH TECHNOL MAG 1.226 IEEE T VLSI SYST 1.219 IEEE T INSTRUM MEAS 1.214 IEEE T ELECTROMAGN C 1.178 IEEE T PLASMA SCI 1.174 IEEE T DEPEND SECURE 1.140 IEEE SPECTRUM 1.139 IEEE T COMPUT 1.103 IEEE T AERO ELEC SYS 1.095 IEEE T DIELECT EL IN 1.094 IEEE T APPL SUPERCON 1.041 IEEE T EDUC 1.021 IEEE COMMUN LETT 0.982 IEEE T COMP PACK MAN 0.977 IEEE ANTENN PROPAG M 0.968 IEEE T ENG MANAGE 0.958 IEEE J OCEANIC ENG 0.950 IEEE T CONSUM ELECTR 0.941 IEEE SYST J 0.923 IEEE SECUR PRIV 0.898 IEEE COMPUT ARCHIT L 0.828 IEEE T LEARN TECHNOL 0.823 IEEE T SEMICONDUCT M 0.722 IEEE IND APPL MAG 0.640 IEEE MULTIMEDIA 0.438 IEEE INSTRU MEAS MAG 0.406 IEEE ANN HIST COMPUT 0.378 IEEE LAT AM T 0.346 IEEE TECHNOL SOC MAG 0.308 IEEE AERO EL SYS MAG 0.297 共计127项,数据来源2012 6月28日JCR 2011引文报告
个人分类: 分享|9036 次阅读|2 个评论
2011年英国皇家化学会化学期刊影响因子
hmzhmz 2012-6-29 21:40
2011 Impact Factors Quality remains at the heart of RSC Publishing, and the fact that we published 4 times as many articles in 2011 as we did in 2006 hasn’t changed that. Our exceptional standards are reinforced by the recently published 2011 Journal Citation Reports . Individual journal highlights include ChemComm (6.17), Green Chemistry (6.32), Energy Environmental Science (9.61), Natural Product Reports (9.79) and ChemSocRev (28.76). And impressive first (partial) Impact Factors were recorded for Chemical Science (7.525) and Polymer Chemistry (5.321). But how do we measure up when compared with other publishers? The average impact factor (IF) for a chemistry journal* stands at 2.67: our average IF is 5.46 Of the top 20 journals in the multidisciplinary chemistry category, six are from RSC Publishing. This is more than any other Society publisher 11 of our 27 journals have an IF of 5 and above Looking at 5-year IFs, we have more titles in the top 20 than any other publisher So the figures speak for themselves: for guaranteed impact, choose RSC Publishing. * The 7 Chemistry journal subject-categories as listed in Journal Citation Reports : Chemistry, Analytical; Chemistry; Applied; Chemistry, Inorganic Nuclear; Chemistry, Medicinal; Chemistry, Multidisciplinary; Chemistry, Organic; Chemistry, Physical. Full journal listing: Journal 2011 Impact Factor 5-Year Impact Factor Analyst 4.23 4.119 Analytical Methods 1.547 1.547 Chemical Communications (ChemComm) 6.169 6.082 Chemical Science 7.525 7.545 Chemical Society Reviews 28.76 28.098 CrystEngComm 3.842 4.023 Dalton Transactions 3.838 3.887 Energy Environmental Science 9.61 10.813 Faraday Discussions 5.00 4.687 Food Functionǂ 1.179 1.179 Green Chemistry 6.32 6.761 Integrative Biology 4.509 4.509 JAAS (Journal of Analytical Atomic Spectrometry) 3.22 2.966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1.991 2.245 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5.968 5.992 Lab on a Chip 5.67 6.497 MedChemCommǂ 2.80 2.80 Metallomics 3.902 3.902 Molecular BioSystems 3.534 3.705 Nanoscale 5.914 5.914 Natural Product Reports 9.790 9.671 New Journal of Chemistry 2.605 2.775 Organic Biomolecular Chemistry 3.696 3.652 Photochemical Photobiological Sciences 2.584 2.688 Physical Chemistry Chemical Physics (PCCP) 3.573 3.931 Polymer Chemistry 5.321 5.326 Soft Matter 4.39 4.998 ǂPartial IF only, based on five issues or less The Impact Factor provides an indication of the average number of citations per paper. Produced annually, Impact Factors are calculated by dividing the number of citations in a year, by the number of citeable articles published in the preceding two years. The 5-Year Impact Factor is the average number of times articles from a journal published in the past five years have been cited in the JCR year. For journals in subjects where citation activity continues to rise through several years, this metric allows more of their total citation activity to be included in a critical performance metric. Data based on 2011 Journal Citation Reports , (Thomson Reuters, 2012).
8528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期刊引证报告》(JCR,2011)中国期刊数据摘录
热度 1 zhaodl 2012-6-29 16:21
美国《期刊引证报告》 ( JCR , 2011 ) 中国期刊数据摘录 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对外联络委员会,中国科学技术期刊编辑学会国际交流工作委员会 国际检索系统咨询部 查询 翻译 整理: 周建阳 , 李 晶,余党会,朱 诚 完成日期: 2012-06-29 资料来源 : http://admin-apps.webofknowledge.com/JCR/JCR ( The Notices file was last updated Thu Jun 28 14:50:45 2012 ) 汤森路透科技信息集团《期刊引证报告》 JCR ( 2011 )于美国当地时间 2012-06-28/14:50:45 正式发布。国际部集中力量全面查询。 1 ) 本表收集了中国(陆台 港澳)期刊(包括只有 ISSN 而无 CN 的期刊和国际合作创办的期刊;这些期刊只要其编辑部在中国,或以中国学者为主编或副主编);本表共列出中国期刊 196 种(大陆 — 143 种;台湾 — 37 种;香港 — 16 种。 2 ) 在 2009-2011 期刊更名,将新名放在上面,旧名放在下面;数据同行一一对应。 3 ) 被引频次 “—” ,影响因子 “—” 表示无此数据。 4 ) 国际部增加了期刊的库别。 5 ) 有 7 种期刊的数据无记录;国际部正在向美国《科学引文索引》数据库查询,结果将在国际检索系统月报第 90 号( 6 月 30 日)公布。 6 ) 本表按照期刊中文名称的汉语拼音排序。 省 期 刊 英 文 名 称 ISSN 期 刊 中 文 名 称 库 别 被引频次 影响因子 辽 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Technology 1005-0302 材料科学技术(英文版) 扩展库 1213 0.738 辽 Chinese Journal of Catalysis 0253-9837 催化学报 扩展库 1529 1.171 京 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0256-1530 大气科学进展(英文版) 扩展库 1236 0.987 京 Algebra Colloquium 1005-3867 代数集刊(英文版) 扩展库 234 0.237 皖 Plasma Science Technology 1009-0630 等离子体科学和技术(英文版) 扩展库 430 0.407 京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1009-637X 地理学报(英文版) 扩展库 366 0.832 鄂 Journal of Earth Science 1674-487X 地球科学学刊(英文版) 扩展库 87 0.312 京 Chinese Journal of Geophysics 0001-5733 地球物理学报 扩展库 1718 0.72 黑 Earthquake Engineering and Engineering Vibration 1671-3664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英文版) 扩展库 308 0.57 京 Episodes 0705-3797 地质幕(英文版) 核心库 1083 1.282 京 Acta Geologica Sinica 1000-9515 地质学报(英文版) 扩展库 1683 1.25 京 Chinese Journal of Electronics 1022-4653 电子学报(英文版) 扩展库 148 0.147 吉 Journal of Bionic Engineering 1672-6529 仿生工程学报(英文版) 扩展库 335 1.023 京 Communications in Nonlinear Science Numerical Simulation 1007-5704 非线性科学与数值模拟通讯(英文版) 扩展库 3521 2.806 吉 Chinese Journal of Analytical Chemistry 0253-3820 分析化学 扩展库 1960 0.941 沪 Journal of Molecular Cell Biology 1674-2788 分子细胞生物学期刊(英文版) 扩展库 298 7.667 沪 Molecular Plant 1674-2052 分子植物(英文版) 扩展库 1632 5.546 新 Journal of Arid Land 1674-6767 干旱区科学 ( 英文版 ) 扩展库 28 0.542 京 Journal of Iron and Steel Research International 1006-706X 钢铁研究学报(英文版) 扩展库 441 0.213 吉 Chemical Journal of Chinese Universities 0251-0790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核心库 2564 0.619 吉 Chemical Research in Chinese Universities 1005-9040 高等学校化学研究(英文版) 扩展库 545 0.379 苏 Numerical Mathematics: Theory, Methods and Applications. Global 1004-8979 高等学校计算数学学报(英文版) 扩展库 66 0.692 京 Chinese Journal of Polymer Science 0256-7679 高分子科学(英文版) 扩展库 469 0.919 京 Acta Polymerica Sinica 1000-3304 高分子学报 扩展库 895 0.769 鄂 Acta Mechanica Solida Sinica 0894-9166 固体力学学报(英文版) 扩展库 326 0.766 京 Spectroscopy and Spectral Analysis 1000-0593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扩展库 ? ? 浙 Hepatobiliary Pancreatic Diseases International 1499-3872 国际肝胆胰疾病杂志(英文版) 扩展库 965 1.082 川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ral Science 1674-2818 国际口腔科学杂志(英文版) 扩展库 84 1.411 京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ediment Research 1001-6279 国际泥沙研究(英文版) 扩展库 275 1.082 京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Digital Earth 1753-8947 国际数字地球学报(英文版) 扩展库 119 1.083 陕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phthalmology 2222-3959 国际眼科杂志(英文版) 扩展库 9 0.04 川 Research in Sports Medicine 1543-8627 国际运动医学研究(英文版) 扩展库 239 1.535 京 Acta Oceanologica Sinica 0253-505X 海洋学报(英文版) 扩展库 627 0.494 沪 Nuclear Science and Techniques 1001-8042 核技术(英文版) 扩展库 95 0.199 沪 Journal of Infrared and Millimeter Waves 1001-9014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扩展库 278 0.301 鄂 Journal of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edical Sciences 1672-0733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 , 英德文版) 扩展库 468 0.385 京 Progress in Chemistry 1005-281X 化学进展 扩展库 906 0.556 皖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Physics 1674-0068 化学物理学报(英文版) 扩展库 477 0.692 沪 Acta Chimica Sinica 0567-7351 化学学报 核心库 2291 0.533 京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1001-0742 环境科学学报(英文版) 扩展库 2771 1.66 京 Frontiers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Engineering in China 1673-7415 环境科学与工程前沿(英文版) 扩展库 149 0.754 京 Journal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1000-9000 计算机科学技术学报(英文版) 扩展库 395 0.564 京 Frontiers of Computer Science in China 1673-7350 计算机科学前沿(英文版) 扩展库 46 0.266 京 Journal of Computational Mathematics 0254-9409 计算数学(英文版) 扩展库 617 0.978 京 Building Simulation 1996-3599 建筑模拟(英文版) 扩展库 72 0.815 闽 Chinese Journal of Structural Chemistry 0254-5861 结构化学(中 / 英文版) 扩展库 941 0.44 辽 Acta Metallurgica Sinica 0412-1961 金属学报 扩展库 1074 0.464 辽 Acta Metallurgica Sinica(English Letters) 1006-7191 金属学报(英文版) 扩展库 205 0.407 京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1001-6538 科学通报(英文版) 核心库 7080 1.321 京 Particuology 1674-2001 颗粒学报(英文版) (继承中国颗粒学报(英文版)) 扩展库 373 1.423 京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erals, Metallurgy and Materials 1674-4799 矿物冶金与材料学报(英文版) 扩展库 174 0.691 京 Communications in Theoretical Physics 0253-6102 理论物理通讯(英文版) 核心库 1814 0.747 京 Journal of Mechanics ( Old title Acta Mechanica Sinica ) 0567-7718 力学学报(英文版) 核心库 582 0.86 京 Nano Research 1998-0124 纳米研究(英文版) 扩展库 2017 6.97 京 Acta Meteorologica Sinica 0894-0525 气象学报(英文版) 扩展库 793 0.534 粤 Journal of Tropical Meteorology 1006-8775 热带气象学报(英文版) 扩展库 298 0.313 京 Journal of Thermal Science 1003-2169 热科学学报(英文版) 扩展库 154 0.31 川 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1672-6316 山地科学学报 ( 英文版 ) 扩展库 275 1 沪 Neuroscience Bulletin 1673-7067 神经科学通报(英文版) 扩展库 292 1.311 京 Progress in Biochemistry and Biophysics 1000-3282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扩展库 487 0.554 沪 Acta Biochimica et Biophysica Sinica 1672-9145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报(英文版) 扩展库 1335 1.376 京 Biomedical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 0895-3988 生物医学与环境科学(英文版) 扩展库 922 1.345 京 Petroleum Science 1672-5107 石油科学(英文版) 扩展库 120 0.474 浙 World Journal of Pediatrics 1708-8569 世界儿科杂志(英文版) 扩展库 213 1.216 晋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1007-9327 世界胃肠病学杂志(英文版) 扩展库 16951 2.471 沪 Chinese Annals of Mathematics,Series B 0252-9599 数学年刊( B 辑 , 英文版) 扩展库 391 0.521 京 Frontiers of Mathematics in China 1673-3452 数学前沿(英文版) 扩展库 106 0.547 鄂 Acta Mathematica Scientia,Ser B 0252-9602 数学物理学报( B 辑 , 英文版) 扩展库 438 0.357 京 Acta Mathematica Sinica(New Series) 1439-8516 数学学报(新辑 , 英文版) 扩展库 1185 0.47 沪 Journal of Hydrodynamics 1001-6058 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 B 辑 , 英文版) 扩展库 ? ? 辽 Journal of Natural Gas Chemistry 1003-9953 天然气化学(英文版) 扩展库 653 1.348 京 Research in Astronomy and Astrophysics ( Old title Chinese Journal of Astronomy and Astrophysics) 1674-4527 天文和天体物理学研究(英文版) 核心库 345 1.32 苏 Pedosphere 1002-0160 土壤圈(英文版) 扩展库 932 1.161 沪 Journal of Inorganic Materials 1000-324X 无机材料学报 扩展库 748 0.445 苏 Chinese Journal of Inorganic Chemistry 1001-4861 无机化学学报 扩展库 1700 0.628 鄂 Journal of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Materials Science Edition) 1000-2413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材料科学版 , 英文版) 扩展库 716 0.354 京 Acta Physico-Chimica Sinica 1000-6818 物理化学学报 扩展库 1965 0.78 京 Acta Physica Sinica 1000-3290 物理学报 核心库 7935 1.027 京 Frontiers of Physics in China 1673-3487 物理学前沿(英文版) 扩展库 10/164 /0.901 京 Journal of Rare Earths 1002-0721 稀土学报(英文版) 扩展库 1548 0.901 京 Rare Metals(Beijing,China) 1001-0521 稀有金属(英文版) 扩展库 557 0.593 陕 Rare Metal Materials and Engineering 1002-185X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扩展库 1216 0.164 京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1004-4132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 英文版 ) 扩展库 280 0.276 京 Journal of Systems Science Complexity 1009-6124 系统科学与复杂性学报(英文版) 扩展库 167 0.373 京 Journal of Systems Science and Systems Engineering 1004-3756 系统科学与系统工程学报 ( 英文版 ) 扩展库 144 0.429 沪 Cell Research 1001-0602 细胞研究(英文版) 核心库 5318 8.19 沪 Journal of Digestive Diseases 1751-2972 消化病杂志(英文版) 扩展库 327 1.589 晋 New Carbon Materials 1007-8827 新型炭材料 扩展库 437 0.914 津 Thoracic Cancer 1759-7706 胸部肿瘤(英文版) 扩展库 18 0.593 琼 Asian Pacific Journal of Tropical Medicine 1995-7645 亚太热带医药杂志(英文版) 扩展库 167 0.371 川 Asian Herpetological Research 2095-0357 亚洲两栖爬行动物研究(英文版) 扩展库 9 0.294 沪 Asian Journal of Andrology 1008-682X 亚洲男科学杂志(英文版) 核心库 1413 1.521 京 Journal of Asian Natural Products Research 1028-6020 亚洲天然产物研究杂志(英文版) 扩展库 954 0.944 京 Acta Petrologica Sinica 1000-0569 岩石学报 扩展库 ? ? 京 Journal of Genetics and Genomics 1673-8527 遗传学报(英文版) 扩展库 615 1.883 京 Applied Geophysics 1672-7975 应用地球物理(英文版) 扩展库 171 0.446 浙 Applied Mathematics. Series B (English Edition) 1005-1031 应用数学( B 辑,英文版) 扩展库 86 0.068 沪 Applied Mathematics and Mechanics 0253-4827 应用数学和力学(英文版) 扩展库 927 0.558 京 Acta Mathematicae Applicatae Sinica 0168-9673 应用数学学报(英文版) 扩展库 413 0.289 沪 Chinese Journal of Organic Chemistry 0253-2786 有机化学 扩展库 1462 0.608 浙 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SCIENCE A Applied Physics Engineering 1673-565X 浙江大学学报( A 辑 应用物理和工程,英文版) 扩展库 529 0.408 浙 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SCIENCE B Biomedicine 1673-1581 浙江大学学报( B 辑 生物医学和生物技术,英文版) 扩展库 946 1.099 云 Fungal Diversity 1560-2745 真菌多样性(英文版) 扩展库 1367 4.769 京 Integrative Zoology 1749-4877 整合动物学(英文版) 扩展库 177 1.208 豫 Life Science Journal—Acta Zhengzhou University Overseas Edition 1097-8135 郑州大学学报(海外版) 扩展库 41 0.073 京 Journal of Systematics and Evolution 1674-4918 植物分类学报(英文版) 扩展库 344 1.596 Journal of Plant Ecology 1752-9921 植物生态学杂志(英文版) 扩展库 198 1.907 京 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 1672-9072 植物学报(英文版) 扩展库 1783 2.534 京 Chinese Journal of Cancer Research 1000-9604 中国癌症研究(英文版) 扩展库 65 0.182 吉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1002-0063 中国地理科学(英文版) 扩展库 207 0.5 沪 Chinese Optics Letters 1671-7694 中国光学快报(英文版) 扩展库 1115 0.967 苏 China Ocean Engineering 0890-5487 中国海洋工程(英文版) 扩展库 231 0.468 鲁 Chinese Journal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 0254-4059 中国海洋湖沼学报(英文版) 扩展库 447 0.498 京 Chinese Journal of Aeronautics 1000-9361 中国航空学报(英文版) 扩展库 213 0.406 沪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stry 1001-604X 中国化学(英文版) 核心库 1873 0.755 京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1004-9541 中国化学工程学报(英文版) 扩展库 1008 0.826 京 Chinese Chemical Letters 1001-8417 中国化学快报(英文版) 扩展库 2566 0.978 京 Chinese Journa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1000-9345 中国机械工程学报(英文版) 扩展库 184 0.208 京 Chinese Journal of Integrative Medicine 1672-0415 中国结合医学杂志(英文版) 扩展库 318 0.799 京 SCIENCE CHINA-Earth Sciences ( Old title Science in China,Series D Earth Sciences ) 1674-7313 1006-9313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英文版) (继承中国科学( D 辑 地球科学,英文版)) 核心库 180 2818 0.699 1.588 京 SCIENCE CHINA-Chemistry ( Old title Science in China,Series B Chemistry ) 1674-7291 1006-9291 中国科学(化学,英文版) (继承中国科学( B 辑 化学,英文版)) 核心库 416 1331 1.02 1.199 京 SCIENCE CHINA-Technological Sciences ( Old title Science in China,Series E Technological Sciences ) 1674-7321 1006-9321 中国科学(技术科学,英文版) (继承中国科学( E 辑,英文版 ) ) 核心库 425 1167 0.747 1.019 京 SCIENCE CHINA-Life Science ( Old title Science in China,Series C Life Sciences ) 1674-7305 1006-9305 中国科学(生命科学,英文版) (继承中国科学( C 辑 生命科学,英文版)) 核心库 367 844 2.024 1.610 京 SCIENCE CHINA-Mathematics ( Old title Science in China,Series A Mathematics) 1674-7283 1006-9283 中国科学(数学,英文版) (继承中国科学( A 辑 数学,物理学与天文学;英文版)) 核心库 115 1188 0.332 0.701 京 SCIENCE CHINA-Physics,Mechanics Astronomy ( Old title Science in China,Series G Physics,Mechanics Astronomy ) 1674-7348 1672-1799 中国科学(物理、力学与天文学,英文版) (继承中国科学( G 辑 物理 力学与天文学,英文版)) 核心库 345 751 0.779 1.413 京 SCIENCE CHINA-Information Sciences ( Old title Science in China,Series F Information Sciences ) 1674-733X 1009-2757 中国科学(信息科学 , 英文版) (继承中国科学( F 辑 信息科学,英文版)) 核心库 110 412 0.388 0.656 京 Insect Science 1672-9609 中国昆虫科学(英文版) 扩展库 467 1.103 京 China Petroleum Processing and Petrochemical Technology 1008-6234 中国炼油与石油化工(英文版) 扩展库 25 0.12 皖 Cellular & Molecular Immunology 1672-7681 中国免疫学杂志 ( 英文版 ) 扩展库 1255 2.992 京 China Agricultural Economic Review 1756-137X 中国农业经济评论(英文版) 扩展库 ? ? 京 Agricultural Sciences in Cnina 1671-2927 中国农业科学(英文版) 扩展库 613 0.449 辽 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 1673-5374 中国神经再生研究(英文版) 扩展库 154 0.216 京 China Communications 1673-5447 中国通信(中、英文版) 扩展库 67 0.146 京 Chinese Physics B 1674-1056 中国物理( B ,英文版) 核心库 4033 1.376 京 Chinese Physics C 1674-1137 中国物理( C ,英文版) 扩展库 291 0.272 京 Chinese Physics Letters 0256-307X 中国物理快报(英文版) 核心库 4932 0.731 沪 Acta Pharmacologica Sinica 1671-4083 中国药理学报(英文版) 核心库 4685 1.953 湘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1003-6326 中国有色金属学会 学报(英文版) 扩展库 2288 0.751 辽 China Foundy 1672-6421 中国铸造(英文版) 扩展库 72 0.278 京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0366-6999 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 核心库 4447 0.864 湘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1005-9784 中南工业大学学报(英文版) 扩展库 631 0.364 京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0255-2922 中医杂志 ( 英文版 ) 扩展库 398 0.296 京 Progress in Natural Science 1002-0071 自然科学进展(英文版) 扩展库 1199 1.035
个人分类: 出版视点|5337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2011_影响因子 Excel 完整整理版
胡伟 2012-6-29 11:45
2011_影响因子.xls
2458 次阅读|0 个评论
2011年度SCI收录的国际大刊及高影响力期刊
热度 1 rensl 2012-6-29 09:50
2011 年度 JCR 新鲜出炉,共收录期刊 8281 种。影响因子 ( Impact Factor ) 、总被引频次 ( Total Cites ) 、 2011 年发表论文数 ( Articles ) 、特征因子 ( Eigenfactor Score) 、 论文平均影响 ( Article Influence Score ) 分别位居前 20 位的期刊列表如下。 总被引频次位居前 20 的期刊 Journal Title Total Cites Impact Factor Articles Eigenfactor Score Article Influ Score 1 NATURE 526505 36.280 841 1.65658 20.353 2 P NATL ACAD SCI USA 504243 9.681 3614 1.60330 4.892 3 SCIENCE 480836 31.201 871 1.41282 17.508 4 J AM CHEM SOC 408307 9.907 3176 0.81677 2.792 5 J BIOL CHEM 402449 4.773 4382 0.74298 2.029 6 PHYS REV LETT 335444 7.370 3229 1.14463 3.511 7 PHYS REV B 278680 3.691 6121 0.75610 1.426 8 NEW ENGL J MED 232068 53.298 349 0.66466 21.293 9 ANGEW CHEM INT EDIT 209862 13.455 2002 0.51393 3.370 10 APPL PHYS LETT 203336 3.844 4419 0.67541 1.384 11 J CHEM PHYS 182373 3.333 2637 0.23281 0.992 12 CELL 171297 32.403 338 0.66143 20.536 13 ASTROPHYS J 166376 6.024 2472 0.42964 1.802 14 LANCET 158906 38.278 276 0.36138 13.602 15 J NEUROSCI 150228 7.115 1790 0.45046 3.255 16 J GEOPHYS RES 149781 3.021 2691 0.33285 1.405 17 CIRCULATION 148286 14.739 582 0.33959 5.968 18 BLOOD 140118 9.898 1568 0.42779 3.684 19 CANCER RES 138772 7.856 749 0.36281 3.095 20 J IMMUNOL 131493 5.788 1438 0.37022 2.264 影响因子位居前 20 的期刊 Journal Title Total Cites Impact Factor Articles Eigenfactor Score Article Influ Score 1 CA-CANCER J CLIN 10976 101.780 19 0.04502 24.502 2 NEW ENGL J MED 232068 53.298 349 0.66466 21.293 3 ANNU REV IMMUNOL 15990 52.761 23 0.05204 23.410 4 REV MOD PHYS 31368 43.933 38 0.11667 28.864 5 CHEM REV 103702 40.197 196 0.21464 13.305 6 NAT REV MOL CELL BIO 29222 39.123 66 0.17432 23.838 7 LANCET 158906 38.278 276 0.36138 13.602 8 NAT REV GENET 20384 38.075 71 0.12140 16.942 9 NAT REV CANCER 28602 37.545 68 0.12608 17.917 10 ADV PHYS 4400 37.000 9 0.01485 17.966 11 NATURE 526505 36.280 841 1.65658 20.353 12 NAT GENET 76456 35.532 196 0.33022 17.569 13 ANNU REV BIOCHEM 18684 34.317 41 0.05695 19.743 14 NAT REV IMMUNOL 22613 33.287 69 0.11980 16.806 15 NAT MATER 39242 32.841 134 0.22089 17.891 16 CELL 171297 32.403 338 0.66143 20.536 17 ENERGY EDUC SCI TECH 2992 31.677 174 0.00117 18 SCIENCE 480836 31.201 871 1.41282 17.508 19 NAT REV NEUROSCI 24316 30.445 47 0.10635 16.124 20 JAMA-J AM MED ASSOC 117668 30.026 220 0.28624 13.114 发表论文数量位居前 20 的期刊 Journal Title Total Cites Impact Factor Articles Eigenfactor Score Article Influ Score 1 PLOS ONE 75544 4.092 13781 0.50216 1.797 2 PHYS REV B 278680 3.691 6121 0.75610 1.426 3 ACTA CRYSTALLOGR E 8825 0.347 4433 0.01336 0.035 4 APPL PHYS LETT 203336 3.844 4419 0.67541 1.384 5 J BIOL CHEM 402449 4.773 4382 0.74298 2.029 6 J APPL PHYS 124863 2.168 4361 0.30138 0.834 7 P NATL ACAD SCI USA 504243 9.681 3614 1.60330 4.892 8 CHEM COMMUN 105562 6.169 3408 0.24077 1.547 9 PHYS REV LETT 335444 7.370 3229 1.14463 3.511 10 J AM CHEM SOC 408307 9.907 3176 0.81677 2.792 11 J PHYS CHEM C 60782 4.805 3166 0.28453 1.339 12 OPT EXPRESS 54094 3.587 2982 0.24089 1.167 13 PHYS REV D 120339 4.558 2974 0.30104 1.244 14 PHYS REV A 86163 2.878 2723 0.21963 0.977 15 J GEOPHYS RES 149781 3.021 2691 0.33285 1.405 16 J CHEM PHYS 182373 3.333 2637 0.23281 0.992 17 J MATER CHEM 46166 5.968 2527 0.12631 1.571 18 PHYS REV E 68373 2.255 2508 0.20616 0.957 19 ASTROPHYS J 166376 6.024 2472 0.42964 1.802 20 MON NOT R ASTRON SOC 79730 4.900 2348 0.24884 1.601 特征因子位居前 20 的期刊 Journal Title Total Cites Impact Factor Articles Eigenfactor Score Article Influ Score 1 NATURE 526505 36.280 841 1.65658 20.353 2 P NATL ACAD SCI USA 504243 9.681 3614 1.60330 4.892 3 SCIENCE 480836 31.201 871 1.41282 17.508 4 PHYS REV LETT 335444 7.370 3229 1.14463 3.511 5 J AM CHEM SOC 408307 9.907 3176 0.81677 2.792 6 PHYS REV B 278680 3.691 6121 0.75610 1.426 7 J BIOL CHEM 402449 4.773 4382 0.74298 2.029 8 APPL PHYS LETT 203336 3.844 4419 0.67541 1.384 9 NEW ENGL J MED 232068 53.298 349 0.66466 21.293 10 CELL 171297 32.403 338 0.66143 20.536 11 ANGEW CHEM INT EDIT 209862 13.455 2002 0.51393 3.370 12 PLOS ONE 75544 4.092 13781 0.50216 1.797 13 J NEUROSCI 150228 7.115 1790 0.45046 3.255 14 ASTROPHYS J 166376 6.024 2472 0.42964 1.802 15 BLOOD 140118 9.898 1568 0.42779 3.684 16 J CLIN ONCOL 120262 18.372 729 0.39450 5.548 17 J IMMUNOL 131493 5.788 1438 0.37022 2.264 18 CANCER RES 138772 7.856 749 0.36281 3.095 19 LANCET 158906 38.278 276 0.36138 13.602 20 NANO LETT 75287 13.198 955 0.34576 5.059 论文平均影响 位居前 20 的期刊 Journal Title Total Cites Impact Factor Articles Eigenfactor Score Article Influ Score 1 REV MOD PHYS 31368 43.933 38 0.11667 28.864 2 CA-CANCER J CLIN 10976 101.780 19 0.04502 24.502 3 NAT REV MOL CELL BIO 29222 39.123 66 0.17432 23.838 4 ANNU REV IMMUNOL 15990 52.761 23 0.05204 23.410 5 NEW ENGL J MED 232068 53.298 349 0.66466 21.293 6 CELL 171297 32.403 338 0.66143 20.536 7 NATURE 526505 36.280 841 1.65658 20.353 8 ANNU REV BIOCHEM 18684 34.317 41 0.05695 19.743 9 ADV PHYS 4400 37.000 9 0.01485 17.966 10 NAT REV CANCER 28602 37.545 68 0.12608 17.917 11 NAT MATER 39242 32.841 134 0.22089 17.891 12 NAT GENET 76456 35.532 196 0.33022 17.569 13 SCIENCE 480836 31.201 871 1.41282 17.508 14 ANNU REV ASTRON ASTR 7112 26.452 13 0.02108 17.128 15 NAT REV GENET 20384 38.075 71 0.12140 16.942 16 NAT REV IMMUNOL 22613 33.287 69 0.11980 16.806 17 ANNU REV NEUROSCI 11948 25.737 24 0.03059 16.167 18 NAT REV NEUROSCI 24316 30.445 47 0.10635 16.124 19 NAT PHOTONICS 10259 29.278 96 0.09377 16.101 20 CELL STEM CELL 10145 25.421 96 0.10091 15.966 相关阅读: 2011 年度我国 SCI 期刊引证指标概览 特征因子 (Eigenfactor): 基于引证网络分析期刊和论文的重要性
个人分类: 文献计量|10449 次阅读|1 个评论
2011年度我国SCI期刊引证指标概览
热度 4 rensl 2012-6-29 08:53
2011 年度 JCR 新鲜出炉,共收录期刊 8281 种。 本年度中国大陆(含港澳)计有 154 种期刊被收录(其中约有 10 种期刊因为更改刊名等原因而重复收录)。 IF 大于 1.0 的期刊见下表(完整数据请见附件): Abbreviated Journal Title Total Cites Impact Factor Articles 1 CELL RES 5318 8.190 113 2 J MOL CELL BIOL 298 7.667 37 3 NANO RES 2017 6.970 122 4 MOL PLANT 1632 5.546 92 5 FUNGAL DIVERS 1367 4.769 60 6 CNS NEUROSCI THER 540 4.443 73 7 CELL MOL IMMUNOL 1255 2.992 63 8 J INTEGR PLANT BIOL 1783 2.534 78 9 WORLD J GASTROENTERO 16951 2.471 677 10 SCI CHINA LIFE SCI 367 2.024 135 11 ACTA PHARMACOL SIN 4685 1.953 200 12 J PLANT ECOL-UK 198 1.907 30 13 J GENET GENOMICS 615 1.883 67 14 J ENVIRON SCI-CHINA 2771 1.660 282 15 SCI CHINA SER C 844 1.610 0 16 J SYST EVOL 344 1.596 56 17 J DIGEST DIS 327 1.589 74 18 SCI CHINA SER D 2818 1.588 0 19 ASIAN J ANDROL 1413 1.521 124 20 PARTICUOLOGY 373 1.423 93 21 SCI CHINA SER G 751 1.413 0 22 INT J ORAL SCI 84 1.411 28 23 COMMUN COMPUT PHYS 823 1.397 128 24 ACTA BIOCH BIOPH SIN 1335 1.376 121 25 CHINESE PHYS B 4033 1.376 1034 26 J NAT GAS CHEM 653 1.348 109 27 BIOMED ENVIRON SCI 922 1.345 92 28 CHINESE SCI BULL 7080 1.321 569 29 RES ASTRON ASTROPHYS 345 1.320 121 30 NEUROSCI BULL 292 1.311 46 31 EPISODES 1083 1.282 15 32 ACTA GEOL SIN-ENGL 1683 1.250 132 33 WORLD J PEDIATR 213 1.216 63 34 INTEGR ZOOL 177 1.208 37 35 SCI CHINA SER B 1331 1.199 0 36 CHINESE J CATAL 1529 1.171 273 37 PEDOSPHERE 932 1.161 91 38 INSECT SCI 467 1.103 74 39 J ZHEJIANG UNIV-SC B 946 1.099 126 40 HEPATOB PANCREAT DIS 965 1.082 96 41 INT J SEDIMENT RES 275 1.082 42 42 TRANSPORTMETRICA 120 1.062 22 43 PROG NAT SCI 1199 1.035 72 44 ACTA PHYS SIN-CH ED 7935 1.027 1366 45 J BIONIC ENG 335 1.023 52 46 SCI CHINA CHEM 416 1.020 246 47 SCI CHINA SER E 1167 1.019 0 48 J MT SCI-ENGL 275 1.000 92 附: 2011年度中国SCI期刊完整指标.xls 相关阅读: 2010 年度我国SCI 期刊引证指标概览
个人分类: 文献计量|6870 次阅读|9 个评论
我所关注的运筹与管理类SCI期刊影响因子【2011】
热度 1 zzupc 2012-6-29 08:04
我所关注的运筹与管理类SCI期刊影响因子【2011】
刚刚去jcr里边搜索了一下,顺便贴过来。。稍后奉上具体分析 Rank Abbreviated Journal Title ISSN JCR Data Eigenfactor Metrics (linked to journal information) Total Cites Impact 5-Year Immediacy Articles Cited Eigenfactor Article Influence   Factor Impact Index Half-life Score Score     Factor         1 J OPER MANAG 0272-6963 4107 4.382 6.012 0.358 53 8.1 0.0085 1.892 2 OMEGA-INT J MANAGE S 0305-0483 3103 3.338 3.622 0.919 74 7.5 0.0075 1.168 3 TECHNOVATION 0166-4972 2165 3.287 2.76 0.518 56 6 0.0041 0.584 4 TRANSPORT RES B-METH 0191-2615 3482 2.856 3.393 0.52 98 9.1 0.0083 1.407 5 EXPERT SYST APPL 0957-4174 9947 2.203 2.455 0.229 1709 2.8 0.0283 0.467 6 EUR J OPER RES 0377-2217 20878 1.815 2.277 0.169 455 7.9 0.0611 0.923 7 RELIAB ENG SYST SAFE 0951-8320 3994 1.77 2.17 0.331 163 6.8 0.0129 0.86 8 INT J PROD ECON 0925-5273 6611 1.76 2.384 0.277 303 6 0.0176 0.711 9 MANAGE SCI 0025-1909 17261 1.733 3.304 0.39 136 10.0 0.0324 2.508 10 COMPUT OPER RES 0305-0548 4822 1.72 1.984 0.221 172 6.2 0.0203 0.965 11 MATH PROGRAM 0025-5610 4817 1.707 2.182 0.372 78 10.0 0.0147 1.997 12 DECIS SUPPORT SYST 0167-9236 2984 1.687 2.331 0.27 148 5.7 0.0083 0.677 13 OPER RES 0030-364X 7536 1.665 2.285 0.25 116 10.0 0.0172 1.832 14 TRANSPORT RES E-LOG 1366-5545 1269 1.648 2.126 0.188 85 5.3 0.0049 0.865 15 J QUAL TECHNOL 0022-4065 1736 1.564 1.86 0.417 24 10.0 0.0026 1.037 16 TRANSPORT SCI 0041-1655 2224 1.507 2.107 0.171 35 10.0 0.0047 1.421 17 FUZZY OPTIM DECIS MA 1568-4539 292 1.488   0 21 4.7 0.0009   18 MSOM-MANUF SERV OP 1523-4614 926 1.475 2.356 0.286 35 6.5 0.0062 1.895 19 SAFETY SCI 0925-7535 1786 1.402 1.578 0.327 159 5.5 0.0054 0.517 20 COMPUT OPTIM APPL 0926-6003 1108 1.35 1.432 0.195 82 7.3 0.0059 1.064 21 PROD OPER MANAG 1059-1478 1504 1.301 2.259 0.429 63 7.3 0.0051 1.187 22 OR SPECTRUM 0171-6468 726 1.233 1.706 0.184 38 7.2 0.0031 0.965 23 SYST CONTROL LETT 0167-6911 3509 1.222 1.718 0.132 136 10.0 0.0104 0.976 24 J GLOBAL OPTIM 0925-5001 2306 1.196 1.391 0.138 130 8.8 0.0085 0.807 25 INT J PROD RES 0020-7543 6654 1.115 1.367 0.156 365 8.7 0.0111 0.384 26 INFORMS J COMPUT 1091-9856 852 1.076 1.26 0.152 46 8.2 0.0047 1.055 27 INT J COMPUT INTEG M 0951-192X 735 1.071 1.113 0.134 82 5.3 0.0014 0.207 28 J OPTIMIZ THEORY APP 0022-3239 3571 1.062 1.2 0.2 145 10.0 0.0085 0.668 29 MATH OPER RES 0364-765X 2311 1.056 1.398 0.095 42 10.0 0.0078 1.573 30 J SCHEDULING 1094-6136 581 1.051 1.497 0.159 44 6.4 0.0029 0.894 31 NAV RES LOG 0894-069X 2065 1.038 1.278 0.214 56 10.0 0.005 0.919 32 NETW SPAT ECON 1566-113X 361 1.019 1.658 0.059 34 5.7 0.0017 0.777 33 INT J SYST SCI 0020-7721 1634 0.991 1.257 0.118 178 8.5 0.0042 0.441 34 NETWORKS 0028-3045 1380 0.983 1.022 0.078 64 10.0 0.0041 0.818 35 J OPER RES SOC 0160-5682 4351 0.971 1.35 0.146 192 10.0 0.0096 0.65 36 OPTIM LETT 1862-4472 186 0.952 0.908 0.161 56 2.7 0.0022 0.646 37 ENG OPTIMIZ 0305-215X 740 0.936 1.077 0.116 69 6.9 0.0022 0.395 38 IEEE SYST J 1932-8184 162 0.923 0.916 0.127 55 2.5 0.001 0.337 39 IIE TRANS 0740-817X 2595 0.856 1.469 0.159 63 10.0 0.0071 0.935 40 INTERFACES 0092-2102 1169 0.843 1.048 0.105 38 10.0 0.0021 0.595 41 ANN OPER RES 0254-5330 2701 0.84 1.101 0.078 153 10.0 0.009 0.774 42 TOP 1134-5764 214 0.765 1.067 0.083 24 5.5 0.0015 0.783 43 PROD PLAN CONTROL 0953-7287 933 0.725 0.841 0.074 54 9.1 0.0016 0.302 44 QUEUEING SYST 0257-0130 1060 0.717 0.983 0.186 59 10.0 0.0033 0.744 45 QUAL RELIAB ENG INT 0748-8017 657 0.7 0.842 0.146 96 6.4 0.0022 0.349 46 APPL STOCH MODEL BUS 1524-1904 295 0.69 0.736 0.143 49 5.8 0.0019 0.515 47 J IND MANAG OPTIM 1547-5816 232 0.661 0.749 0.098 61 3.6 0.002 0.417 48 OPTIM METHOD SOFTW 1055-6788 775 0.651 0.744 0.085 47 10.0 0.0028 0.553 49 INT T OPER RES 0969-6016 430 0.648   0.079 38 9.2 0.0013   50 OPTIM CONTR APPL MET 0143-2087 340 0.648 0.891 0.163 43 8.2 0.0011 0.434 51 PROBAB ENG INFORM SC 0269-9648 374 0.642 0.627 0.032 31 8.6 0.0018 0.566 52 DISCRETE EVENT DYN S 0924-6703 260 0.641 0.979 0.053 19 8.6 0.0014 0.765 53 J MANUF SYST 0278-6125 537 0.639 0.928 0 24 10.0 0.0004 0.229 54 STUD INFORM CONTROL 1220-1766 106 0.578   0.128 39 3 0.0002   55 OPER RES LETT 0167-6377 1705 0.537 0.821 0.054 92 10.0 0.0075 0.713 56 PAC J OPTIM 1348-9151 148 0.527   0 37 4.2 0.002   57 INT J TECHNOL MANAGE 0267-5730 866 0.516 0.702 0.027 74 8.2 0.0016 0.194 58 DISCRETE OPTIM 1572-5286 175 0.5 0.696 0.091 44 4.1 0.0023 0.682 59 OPTIMIZATION 0233-1934 704 0.5 0.677 0.185 92 9.9 0.0028 0.531 60 CENT EUR J OPER RES 1435-246X 132 0.484   0.111 36 4.6 0.0009   61 MATH METHOD OPER RES 1432-2994 619 0.481 0.684 0.095 42 8.5 0.0027 0.526 62 CONCURRENT ENG-RES A 1063-293X 209 0.478 0.71 0.04 25 7.3 0.0004 0.169 63 OPTIM ENG 1389-4420 281 0.476 1.008 0.029 34 6.4 0.0014 0.595 64 J SYST SCI SYST ENG 1004-3756 144 0.429   0.071 28 5.1 0.0006   65 SORT-STAT OPER RES T 1696-2281 33 0.429   0.133 15   0.0002   66 SYSTEMS ENG 1098-1241 187 0.42   0.067 30 6.4 0.0005   67 EUR J IND ENG 1751-5254 42 0.413 0.415 0.125 24   0.0003 0.16 68 P I MECH ENG O-J RIS 1748-006X 64 0.393   0 37   0.0005   69 ENG ECON 0013-791X 212 0.382   0.118 17 8.4 0.0005   70 MIL OPER RES 0275-5823 70 0.343 0.314 0.118 17   0.0003 0.204 71 4OR-Q J OPER RES 1619-4500 163 0.323   0.031 32 4.6 0.0016   72 INFOR 0315-5986 320 0.295 0.596 0 11 10.0 0.0007 0.374 73 J SYST ENG ELECTRON 1004-4132 280 0.276   0.021 142 3.6 0.0012   74 QUAL TECHNOL QUANT M 1684-3703 36 0.276   0 31   0.0003   75 ASIA PAC J OPER RES 0217-5959 202 0.25 0.427 0.023 44 6.4 0.0008 0.214 76 FLEX SERV MANUF J 1936-6582 13 0.25 0.45 0.167 18   0.0001 0.285 77 RAIRO-OPER RES 0399-0559 131 0.22 0.278 0 12 10.0 0.0005 0.226 2011年top20 2010年top20 整体来看,运筹与管理类的影响因子有较大变化,总体呈现下降趋势。 J Oper Manag 和 Omega维持了第一和第二的位置,但稍稍有所下降。去年排在第三的期刊Information Technology Decision Making今年竟然不见影响因子,实在令人费解。今年该类增加了TECHNOVATION排在第三, TRANSPORT RES B-METH 则由去年的第八升至第四位。由于影响因子整体上的下降,被大陆和台湾人灌水的EXPERT SYST APPL今年又升至第五位,不过期刊太烂,不投也罢。EJOR则依然保持第6位,但影响因子则稍稍下降。顶级期刊 MANAGE SCI 今年排在第9位,下降了4位,但不失其老大风范。 INT J PROD ECON 虽然影响因子下降,但总的排名则有所上升,由第12位上升至第8位。COMPUT OPER RES由去年的19位升至第9位,有较大突破,主要在于其影响因子相对稳定。 DSS由第7降至今年的12,数值变化亦较大。同样为顶级期刊的OR由去年的第11降至13,但相对稳定。我所关注的FUZZY OPTIM DECIS MA由去年的51位升至第17位,不得不说也是一个大的突破。运作管理领域的顶级期刊 PROD OPER MANAG 影响因子亦稍有所下降。。 运筹与管理类SCI OR MS.xlsx 管理类SSCI SSCI management.xlsx
个人分类: 学科前沿|8964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2011年度SCI影响因子出炉
zzupc 2012-6-29 07:57
详见附件,貌似变动很大【部分刊物并未在其中】 附件来源: http://emuch.net/bbs/viewthread.php?tid=4675225 2011最新影响因子.xls
个人分类: 学科前沿|3088 次阅读|0 个评论
催化类期刊2011最新IF值 JCR-IF 2011
catachina 2012-6-29 07:31
催化类期刊2011最新IF值 JCR-IF 2011
2011最新影响因子.xls 2011年度中国SCI期刊完整指标2011-JCR-China.xls
6401 次阅读|0 个评论
JCR 2011 --- SCI最新影响因子终发布
热度 3 JRoy 2012-6-29 07:20
2011-JCR.xlsx 2011 JCR 共收录 来自82个国家共2552个出版单位的 10,677个期刊(232个学科).其中,今年新入选的有 528个期刊。 看Thomson 公司的新闻: ------------------- 28 Jun 2012 Thomson Reuters Announces New 2011 Journal Citation ReportsJCR Uncovers the Impact and Influence of Scholarly Journals in its Largest Release Philadelphia, PA, June 28, 2012 – The Intellectual Property Science division of Thomson Reuters, the world’s leading source of intelligent information for businesses and professionals, today announced the release of the 2011 Journal Citation Reports® (JCR), the world’s most influential resource for information on highly cited, peer-reviewed publications and the source of annual Journal Impact Factors. The 2011 release, with separate editions for Science and Social Sciences, features the largest-ever JCR with 10,677 journal listings in 232 disciplines; 2,552 publishers from 82 countries are represented. A total of 528 journals receive their first Journal Impact Factor in this latest JCR release. The JCR includes a combination of impact and influence metrics, and millions of cited and citing journal data points that comprise the complete journal citation network in the Thomson Reuters Web of Science’s Science and Social Science indexes, enabling its users to have an accurate view of each journal’s ranking in the world of scholarly literature. Since its inception in 1975, the JCR has grown steadily. The first JCR was released as a tool for assessing the performance of the world’s leading scientific journals. Its first edition included 2,630 journals. The Social Sciences were included in the JCR in 1977, adding 1,285 additional journals that year. Throughout its 37- year history, the JCR has made continual updates to ensure that both coverage and indicators accurately reflect the changing trends in global research. The various metrics and detailed citation information included in JCR provide a multifaceted view of the importance researchers place on particular journals as evidence by citation. In 2006, Thomson Reuters launched a special initiative aimed at expanding coverage of Regional Content. The Web of Science now covers of 2,000 Regional Journals, many of which have appeared in the JCR for the first time in recent years. “Since its inception and with every subsequent release the JCR has facilitated discovery for its worldwide subscribers.” said James Testa, vice president of editorial and publisher relations at Thomson Reuters. “Thomson Reuters is fully aware of the importance of JCR in the scholarly community and is dedicated to the production of reliable metrics that can be used effectively in the ongoing selection of the world’s top-tier international and regional journals – journals that exemplify the quality demanded by our users worldwide.” The JCR offers librarians, publishers, authors, researchers, universities, institutions and bibliometricians a systematic, objective means to critically evaluate the world’s leading journals with quantifiable, statistical information based on citation data. Journal Selection decisions for the JCR are made throughout the course of a year with the goal of identifying, evaluating and selecting the most important and influential international and regional journals for coverage in the Thomson Reuters Web of Science platform. Once citations are available for a minimum 2-year period of time, these data are then analyzed and published in the JCR. For more information on Journal Citation Reports, please visit http://go.thomsonreuters.com/jcr/ . For information on how to submit journals, please visit: http://science.thomsonreuters.com/mjl/selection/ . Thomson Reuters Thomson Reuters is the world's leading source of intelligent information for businesses and professionals. We combine industry expertise with innovative technology to deliver critical information to leading decision makers in the financial and risk, legal, tax and accounting, intellectual property and science and media markets, powered by the world's most trusted news organization. With headquarters in New York and major operations in London and Eagan, Minnesota, Thomson Reuters employs approximately 60,000 people and operates in over 100 countries. For more information, go to www.thomsonreuters.com . related SCI影响因子 和 知多少? IEEE 期刊2011影响因子排行榜
个人分类: 科技动态|6254 次阅读|4 个评论
中科院经费违规,被审计署点名
热度 95 pukin 2012-6-28 08:53
刚才登录QQ,弹出QQ新闻框: 点进去看了一下,原来是国家审计署审计长刘家义昨天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2011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情况时,介绍了50个中央部门及其270个所属单位的审计结果。但不知为什么腾讯的头条新闻单单把中科院拎出来示众! http://news.qq.com/a/20120628/000154.htm?pgv_ref=aio2012ptlang=2052 这次是中科院所属9个研究所把部分科研经费当做职工福利发放了。 比如中科院地理所,从网站得知( http://www.igsnrr.cas.cn/gkjj/ ),截至2011年底,地理所在职职工595人。其中科研人员386人、科技支撑人员96人。这次共发放了2500多万福利费,人均四万多。 中科院动物所在编人员387人( http://www.ioz.cas.cn/gkjj/ ),这次也发放了职工福利2000多万,人均五万多。 为了减少、杜绝违规现象,是到了大幅提高科教人员待遇的时候了!
个人分类: 博客新闻|17819 次阅读|134 个评论
[转载]Learning the Easy Things First-CVPR 2011 paper
yzcck 2012-6-26 13:26
This year there are lots of new papers from Kristen Grauman's Computer Vision Group at UT-Austin, to be presented at CVPR 2011 . There are lots of them, but not abstracts/PDFS yet. Here is a melange of pictures to entice us.. Learning the Easy Things First: Self-Paced Visual Category Discovery. Y. J. Lee and K. Grauman. To appear, Proceedings of the IEEE Conference on Computer Vision and Pattern Recognition (CVPR), Colorado Springs, CO, June 2011. Boundary-Preserving Dense Local Regions. J. Kim and K. Grauman. To appear, Proceedings of the IEEE Conference on Computer Vision and Pattern Recognition (CVPR), Colorado Springs, CO, June 2011. (Oral) Large-Scale Live Active Learning: Training Object Detectors with Crawled Data and Crowds. S. Vijayanarasimhan and K. Grauman. To appear, Proceedings of the IEEE Conference on Computer Vision and Pattern Recognition (CVPR), Colorado Springs, CO, June 2011. (Oral) haring Features Between Objects and Their Attributes. S. J. Hwang, F. Sha, and K. Grauman. To appear, Proceedings of the IEEE Conference on Computer Vision and Pattern Recognition (CVPR), Colorado Springs, CO, June 2011. Clues from the Beaten Path: Location Estimation with Bursty Sequences of Tourist Photos. C.-Y. Chen and K. Grauman. To appear, Proceedings of the IEEE Conference on Computer Vision and Pattern Recognition (CVPR), Colorado Springs, CO, June 2011. Efficient Region Search for Object Detection. S. Vijayanarasimhan and K. Grauman. To appear, Proceedings of the IEEE Conference on Computer Vision and Pattern Recognition (CVPR), Colorado Springs, CO, June 2011. Interactively Building a Discriminative Vocabulary of Nameable Attributes. D. Parikh and K. Grauman. To appear, Proceedings of the IEEE Conference on Computer Vision and Pattern Recognition (CVPR), Colorado Springs, CO, June 2011. On another note, Antonio Torralba has a CVPR 2011 paper with Ruslan Salakhutdinov (Hinton's ex-PhD student) and Josh Tenenbaum, but I'll post info and pics after I get to read the paper. Learning to Share Visual Appearance for Multiclass Object Detection Ruslan Salakhutdinov , Antonio Torralba , and Josh Tenenbaum .
3284 次阅读|0 个评论
2012年度SCI杂志影响因子即将发布
热度 1 msxue2004 2012-6-25 11:43
在国内科研界,除了关注各种项目、获奖之外,支撑科研项目和奖励的SCI论文影响因子是科研人员最关注的了。大家在过去,尤其是过去一年所发表的论文期刊的影响因子是涨了还是跌了,本周就将揭晓。据预测,今年的杂志影响因子要到 2012 年 6 月 28 日才公布出来。让我们一起期待,同时也恭祝大家关注的杂志影响因子能够高升!
5402 次阅读|1 个评论
.[喜剧][2011][法国][Desire][DVDRIP-AVI700MB]
lcj2212916 2012-6-23 20:05
在经济危机的背景下,在物欲横流的年代里,什么是性,什么是爱,什么才是你所真正追求的本源???抛去下载P2P组电影的烦恼吧,Ouzo组,一个对小众,对女孩情有独钟的小组,带给你真正规则框架下的最佳享受,正如Ouzo的ripper所说的“A beautiful film about human sexuality.”,欢迎发表观后感。 下载地址: http://www.ctdisk.com/file/7895606
5094 次阅读|0 个评论
今年的影响因子6月28号正式公布
热度 2 scuwhq 2012-6-23 09:05
JCR 2011 Release date announced: June 28 The 2011 data for the Journal Citation Reports will be loaded to JCR Web on Web of Knowledge on June 28, 2012 at approximately 1 PM EDT (GMT-5). To see the new dataset, you will need to clear your cache and restart your browser. If you have questions about using JCR about your access to these data, please visit our support page at http://science.thomsonreuters.com/support/ .
个人分类: 杂谈|4664 次阅读|3 个评论
[转载]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纲要(2011—2020年)的通知
whyhoo 2012-6-22 17:40
国办发〔2011〕57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国土资源部、发展改革委、科技部、财政部《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纲要(2011—2020年)》已经国务院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加快实现找矿突破,是我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实施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是保障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高矿产资源保障能力的重大举措,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贯彻落实节约资源与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遵循地质工作规律和市场经济规律,全面推行“公益先行、商业跟进、基金衔接、整装勘查、快速突破”地质找矿新机制,着力打造以市场为导向的多元投资制度平台,立足国内增强矿产资源保障能力。在工作部署上,要兼顾矿产资源分布规律和区域经济发展布局,以找矿突破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整装勘查区和省级重点勘查区的选区,要重点突出能源、国家紧缺资源和新兴材料资源;要统筹安排中央、地方各类财政专项、地质勘查基金,完善体制机制,加快引进社会资金开展矿产勘查;要以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为契机,推进矿产资源管理制度改革和国有地勘单位改革发展,充分调动广大地勘单位地质找矿积极性;要发挥科研单位、院校的科技支撑作用,以科技进步推进找矿突破,提升勘查开发利用水平。要力争用8-10年时间,形成一批重要矿产资源战略接续区,建立重要矿产资源储备体系,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供有力资源保障和产业支撑。   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切实加强对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的组织领导,将其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建立协调机制,周密安排部署,层层落实责任,精心组织实施。国土资源部要组织专门工作力量,加强对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实施工作的管理、评估和考核,强化督促检查,确保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任务的全面实现。                              国务院办公厅                            二○一一年十二月八日 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纲要(2011—2020年) 国土资源部 发展改革委 科技部 财政部   矿产资源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近年来,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加快推进,我国矿产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对石油、天然气、铀、铁、铜、钾盐等重要矿产资源的需求呈刚性上升态势,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对矿产资源供给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当前,国际矿产资源市场竞争激烈,依靠国际市场的难度加大。加快找矿突破、立足国内增强矿产资源保障能力,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性问题。   我国成矿地质条件优越,石油、天然气、煤、铀等能源矿产有较大找矿潜力,铁、铜、铝等重要矿产资源潜力很大。近年来,我国基础地质调查工作程度有所提高,科技支撑能力不断增强,地质找矿新机制探索初见成效,以社会资金为主的矿产勘查投入连年大幅增长,地质找矿多元化投入的格局基本形成,实现找矿重大突破的时机已经成熟。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实施地质找矿战略工程,加大勘查力度,实现地质找矿重大突破,形成一批重要矿产资源的战略接续区。建立重要矿产资源储备体系。”据此,国土资源部、发展改革委、科技部、财政部会同有关部门编制了《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纲要(2011-2020年)》,以石油、天然气、铀、铁、铜、铝、钾盐等重要矿产为重点,开展主要含油气盆地、重点成矿区带地质找矿工作,力争用8-10年的时间新建一批矿产勘查开发基地,重塑全国矿产勘查开发格局,为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实施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是在新形势下进一步增强矿产资源保障能力的有效途径,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    一、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贯彻落实节约资源与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遵循地质工作规律和市场经济规律,全面推行地质找矿新机制,着力打造以市场为导向的多元投资制度平台,吸引社会资金投入矿产勘查开发,立足国内增强矿产资源保障能力。   (二)基本原则。   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依据资源禀赋条件,合理规划矿产勘查开发布局,促进整装勘查和规模开发,引导矿产资源产业集群发展。   突出重点、拓宽领域。以能源、国家紧缺资源、新兴材料资源的找矿突破为重点,兼顾优势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储备与保护。   市场导向、合力推进。以市场机制为基础,调动社会各方面积极性,加大投入,形成政府、企事业单位等共同推进找矿突破的有利局面。   坚持改革、创新制度。加快地质找矿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破解制约找矿突破的体制机制障碍。   科技支撑、协同攻关。充分依靠科研院所、高校的科技力量,加强成矿规律和找矿技术方法研究,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提高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水平。   依法实施、加强监管。完善矿产勘查开发的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体系,建立健全高效协调的矿产勘查开发监管体系。   (三)总体目标。   用8-10年时间,实现主要含油气盆地、重要矿产资源整装勘查区、老矿山深部和外围的找矿突破,以及重点成矿区带找矿远景区的找矿发现,形成一批重要矿产资源战略接续区,建立重要矿产资源储备体系。结合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区域产业布局和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推进矿产资源产业向西部地区转移、向海域拓展,推进矿产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推进矿产勘查开发体制机制改革,促进资源与环境协调发展和矿产资源可持续利用,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供有力的资源保障和产业支撑。   (四)阶段目标。   用3年时间,实现地质找矿重大进展。完成整装勘查区的基础地质调查。完成重点成矿区带内的重要找矿远景区1:5万区域地质调查、航空地球物理调查、地球化学调查、遥感地质调查和矿产远景调查工作量的75%。完成重点地区天然气水合物资源潜力评价。新发现10-20个油气资源有利目标区和300处其他重要矿产资源大中型矿产地,初步形成5-8处大型资源勘查开发基地。建立40个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初步形成全国统一的矿业权市场,完善矿产资源管理制度。   用5年时间,实现地质找矿重大突破。基本完成重点成矿区带内的重要找矿远景区1:5万区域地质调查、航空地球物理调查、地球化学调查和矿产远景调查。锁定重点地区天然气水合物资源富集区并优选目标进行试采。形成3-7个油气资源勘探接续区和10个以上其他重要矿产资源的大型勘查开发基地。基本查清我国大宗、紧缺和优势矿产的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状况,完成所有大中型矿山综合开发的技术经济评价和潜力评估。建立60个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示范基地。能源及重要金属和非金属矿产资源回收率与共伴生矿产综合利用率较2010年提高3%-5%。建成全国统一高效的矿业权市场,基本形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矿产资源管理体系。   用8-10年时间,重塑矿产勘查开发格局。累计新增一批重要矿产资源储量,新打造一批矿产资源基地,建立重要矿产资源储备体系,提高矿业企业国际竞争力。矿产资源利用结构形成“油气并举”、“大宗紧缺矿产和新兴材料资源并举”、“开源节流并举”格局,新矿物材料资源勘查开发取得显著成果,能源及重要金属和非金属矿产资源回收率与共伴生矿产综合利用率较2010年提高5%以上,实现15%以上的难利用矿产转化为可利用资源。勘查开发形成“陆海并重”、“东西并重”空间布局,深化陆域矿产资源勘查并取得新突破,海洋矿产资源勘查取得新发现,促进矿产资源产业向西部地区转移,扭转大宗矿产产地与消费区分割的局面,促进区域产业协调发展。初步完成以矿业权为核心的市场化改革,推进以总量控制、双向调节为核心的矿产资源管理体制改革,重塑矿政管理格局。    二、主要任务   (一)基础地质调查与研究。   1.基础地质调查。   加快推进重点成矿区带基础地质调查和综合研究工作,重点开展1:5万区域地质调查、航空磁法测量和地球化学调查,开展1:25万航空地球物理调查、区域重力调查、地球化学调查和区域地质调查,深化对重点成矿区带成矿地质背景和成矿规律认识,发现新的物化探异常、矿(化)点和矿化线索,圈定新的找矿远景区,更新一批国家基础地质图件,为全面推进矿产勘查奠定基础。   2.油气资源调查。   以天山—兴蒙—吉黑构造带、中上扬子海相盆地、青藏高原及重点海域为主,开展油气新区、新层系、新领域和新类型的基础地质与战略选区调查,加强区域油气地质综合研究与编图工作,着力解决制约我国油气勘查的关键油气地质问题。发现并圈定新的含油气盆地,优选油气远景区,评价油气有利目标区,查明油气资源潜力和勘探开发前景,开拓油气资源新区、新领域,实现油气新发现和重大突破。引导油气企业加强新区、新领域油气勘探开发,形成新的接续区,增强我国油气资源可持续供给能力。   开展煤层气、页岩气、油页岩、油砂、壳幔源气等非常规油气资源地质调查与研究,圈定勘探开发远景区并评价开发利用前景,选择有利目标区开展重点勘查示范,促进我国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开拓能源新领域,实现能源多元供给。   开展海域、陆域冻土区天然气水合物资源调查评价与勘查,圈定有利区块,评价资源潜力。优选试采目标,实施冻土区和海域天然气水合物试采工程。研发天然气水合物勘采技术和装备,筹建实验基地。   3.矿产远景调查。   加快推进重点成矿区带的矿产远景调查,选择重要找矿远景区,分阶段部署矿产远景调查。加大异常查证和矿(化)点检查力度,力争实现重要新发现,圈定新的找矿靶区,提交可供普查的矿产地,为后续矿产勘查奠定基础。开展全国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现状调查和主要城市浅层地温能潜力调查,重点开展青藏铁路沿线高温地热和重点地区中低温地热及干热岩资源潜力调查,并开展综合利用示范。 专栏:19个重点成矿区带及其主要找矿远景区 序号 重点成矿区带 找矿远景区 1 阿尔泰成矿带 (新疆) 蒙库-诺尔特(铁铅锌铜)、卡拉先格尔(铜镍铁)、包古图(铜金)等 2 天山-北山成矿带 (内蒙古、甘肃、宁夏、新疆) 内蒙古北山雅干-乌力吉(多金属),甘肃北山营毛沱-玉石山(铁铜),宁夏贺兰山北段(铜金)、宁南(多金属),新疆阿吾拉勒(铁铜金)、琼河坝(铜铁金)、土屋-笔架山(铜钼)、景峡-银帮山(铜多金属)、乌拉根-霍什布拉克(铅锌)等 3 大兴安岭成矿带 (内蒙古、黑龙江) 内蒙古莫尔道嘎(铜钼多金属)、得尔布干南段(多金属)、甘河-乌尔其汗(多金属)、吉峰-西陵梯(铅锌金银)、阿尔山-博克图(锡多金属)、西乌旗-霍林郭勒(铅锌多金属)、查干哈达庙-芒和特(铜钼多金属)、白乃庙-别鲁乌图(铜钼多金属)、阿巴嘎旗-西乌旗(多金属)、查干敖包庙-吉尔嘎朗图(铜钼多金属)、奥尤特-朝不愣(铁铜铅锌多金属)、温都尔庙-白音敖包(铁),黑龙江多宝山(铜)、呼中-塔源(铜金)等 4 祁连成矿带 (甘肃、青海) 甘肃北祁连西段塔儿沟-小柳沟(钨钼铁铜)、祁连东段(铜、稀土)、小沙龙-大沙龙(多金属),青海祁连-天峻(铜多金属)、冷湖-大柴旦(钾锂硼)等 5 西昆仑成矿带 (新疆) 塔什库尔干(铁铅锌铜)等 6 东昆仑成矿带 (青海) 景忍-野马泉(铁多金属)、格尔木-曲麻莱(金)、都兰-兴海(铜)、同仁-泽库(铜)、阿尔金北缘(铁多金属)、祁漫塔格(铁多金属)等 7 秦岭成矿带 (四川、陕西、甘肃) 四川诺尔盖(铀金),陕西宁强-镇巴(铅锌)、凤县-太白(铅锌金铜锑)、山阳-柞水(铅锌铜铁银),陕西勉略宁-甘肃文县(铜铅锌金),甘肃夏河-合作(金铜铁)、玛曲西南部(金铅锌)、迭部-武都-礼县(铅锌金银铜)、两当县北部(铅锌银金)等 8 辽东吉南成矿带 (辽宁、吉林) 辽宁岫岩-宽甸(金铜铅锌硼),吉林柳河-辉南(铜金铁铅锌)等 9 晋冀成矿区 (河北、山西、山东、河南) 河北隆化-滦平(铁)、邯郸-邢台(铁)、冀东(铁金)、凤山-北岔沟门(银铅锌钼),河北大海陀-王安镇-山西灵丘(铜钼铅锌),山西雁门-灵丘(铁)、中条山(铜),山东沂源-沂水(铁),河南安阳-林州(铁)等 10 豫西成矿区 (河南、陕西) 河南陕县-新安(铝)、偃师-巩义-荥阳(铝)、鲁山-宝丰(铝)、商丘-永城(铁)、许昌(铁)、鲁山-新蔡(铁)、栾川(钼金银铅锌铁)、木桐(钼金银铅锌铁)、湍源(银金铅锌)、下汤-神林(铅锌钼)、桐柏(金银铜铁)、济源(铝铜多金属),河南-陕西小秦岭(金银铅锌钼)等 11 班公湖-怒江成矿带 (西藏) 足那-恒星错(铜铅锌)、丁钦弄-仁达(铜铅锌铁)、玉龙-马拉松多(铜钼)、颠达(铅锌)、各贡弄-吉错(铜铅锌金)、赵发涌-国从格(铅锌)、拉诺玛-错纳(铅锌)、索达(铅锌)、扎格拉(金)、八宿(铜铅锌)、多隆(铜金)、窝肉-嘎尔穷(铜金)、材玛(铁)、羌多(铜铅锌铁)、小唐古拉(锑)、舍索-班戈(铜铅锌铁)、东恰错(铜铅锌铁)、木乃(铜铁)、碾廷-当曲(铁铜)、哈尔麦(铅锌)等 12 冈底斯成矿带 (西藏) 玛旁雍错(金铬)、在下根(铜)、马攸木(金铬)、隆格尔(铁铅锌)、色布塔(铜金)、尼雄(铁)、打加错(铜铅锌)、朱诺(铜铅锌)、梅巴切勤-查藏错(铅锌银)、恰功-则学(铅锌银)、则莫多拉-雄村(铜金)、吉如-拉亚(铜钼)、扎西康(锑铅锌)、仁布(铬)、厅宫-冲江(铜钼)、浪卡子(金)、正松多-达布(铜钼)、江翁松多(铅锌铜)、勒青拉-新嘎果(铅锌铁)、驱龙-甲玛(铜钼)、劣布-程巴(铜钼金)、措美-哲古(金锑)、拉屋-尤卡朗(铅锌)、蒙亚阿-龙马拉(铅锌)、帮浦-米拉山(铅锌)、罗布莎(铬金)、查拉普-邦布(金)、萨拉岗-彭岗(金锑)、昂张(铅锌银)、亚贵拉-洞中拉(铅锌银)、得明顶-汤不拉(铜钼)等 13 西南三江成矿带 (四川、云南、青海) 四川白玉赠科-理塘虐颜(铅锌)、木里松机庚-金山(金铜),云南德钦红坡牛场(铜铅锌)、中甸(铜钼金)、维西-兰坪(铜铅锌)、腾冲-盈江(锡铅锌)、保山-镇康(铅锌)、澜沧江(铜铅锌),青海沱沱河(铅锌)、纳日贡玛-下拉秀(铜钼)、然者涌-莫海拉亨(铅锌)等 14 川滇黔成矿带 (四川、重庆、贵州、云南) 四川马尔康(金铁锰铅锌、稀有金属),川南-滇东北-黔西北(铅锌)、四川盐源-云南丽江(金铜铁铅锌)、扬子地台西缘(铜铁金),重庆城口(钡锰),渝东南-黔中南(锰铝铅锌),黔东南(金锑钨锡铜),滇东南(钨锡铅锌银)等 15 湘西鄂西成矿带 (湖北、湖南、贵州、四川、陕西) 湖北神农架-黄陵(铅锌多金属),湖南沅陵-怀化(铅锌铁锰),湖南龙山-湖北鹤峰(铅锌铁),湖南张家界-贵州铜仁(铅锌锰),湖北-四川-陕西大巴山(铅锌)等 16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 (江苏、安徽、江西、湖北) 江苏宁镇(铁铜),安徽庐江-枞阳(铁铜)、铜陵(铜金)、繁昌(铁铜)、马鞍山-芜湖(铁)、无为-和县(铁铜金)、安庆-怀宁(铁铜金)、贵池-青阳(铜金)、望江(铁铜金),安徽天长-江苏六合(铁铜),江西九江-瑞昌(铜)、湖口-彭泽(铜金),湖北小池口(铜钼金)、鄂东南(铁铜)、幕阜山(钨钼金)等 17 钦杭成矿带 (浙江、安徽、江西、湖南、广东、广西) 浙江结蒙-杨林(铅锌铜金银锑)、罗店-平水(铁铜金)、德清-湖州(金银),安徽祁门-休宁(金钨钼)、青阳-旌德-绩溪-宁国(钨钼锡),江西村前-兴源冲(铜金)、东乡-赋春(铜铅锌金银钨)、莲花-新余(铁钨锡铜铌钽),湖南幕阜山-望湘(金钨铅锌)、浏阳-板杉铺(金铜铅锌)、衡阳盆地周缘(铅锌)、锡田-彭公庙(钨锡)、铜山岭-九嶷山(钨锡),广东信宜-廉江(锡金)、云浮-新洲(金银铅锌),花山-姑婆山-连山(钨锡铅锌),广西博白-岑溪(铜铅锌银)、大明山(钨铜金),广西大瑶山-广东怀集(铜铅锌金钼)等 18 南岭成矿带 (江西、湖南、广东、广西) 江西崇义-大余-上犹(钨锡)、赣县-于都(铜钨)、龙南足洞-信封(稀土)、龙南-全南-定南(钨多金属),湖南阳明山-上堡(钨锡多金属)、骑田岭-千里山(钨锡铅锌多金属)、万洋山-诸广山(钨锡多金属),广东花山-连阳(钨锡铅锌)、始兴(钨多金属)、乐昌-翁源(钨锡多金属),广西南丹-河池(锡铅锌)、三江-融安(锡铜铅锌)、越城岭(钨锡多金属)、关帝庙-大义山(钨锡多金属)等 19 武夷成矿带 (浙江、福建、江西、广东) 浙江龙泉-高亭(钼铅锌金银)、庆元-景宁(铅锌钼金银),福建浦城管查-上厂(铜多金属)、建阳井后-建瓯上房(钼钨)、建瓯八外洋-南平后坪(铜)、德化双旗山(金铜)、大田汤泉-漳平北坑场(铁钼)、德化阳山-漳平洛阳(铁)、上杭太山头-永定山口(铜),福建泰宁-江西广昌(铜钼金),江西虎圩-船坑(铜金铅锌)、临川茅排-宜黄(金银铁硫)、会昌-寻乌(锡铜),广东大柘-弄坑(金银铅锌硫铁)、丰顺留隍(铅锌银)等   4.地质科技攻关。   加强基础地质业务建设,完善重点成矿区带成矿理论和矿床模型。针对覆盖区地质调查、特殊景观区和深部找矿的需求,加强地球物理勘查、野外便携式测试和钻探技术的研发与推广,探讨有效的勘查技术方法组合,加强航空、航天高光谱技术和信息技术的研发应用,完善矿产勘查和野外地质调查数据采集系统,提高勘查速度与质量。   (二)重要矿产勘查。   1.油气资源勘查。   按照“深化东(中)部、发展西部、加快海域”的方针,重点加强主要含油气盆地的地质勘查,进一步深化成熟勘探区块的精细勘探,加强老油气区的新领域深度挖潜。东(中)部地区油气勘探的重点为松辽和渤海湾等油气盆地,石油勘探的主要领域为新近系、深层、古潜山、滩海,主要目标为构造—岩性和地层—岩性圈闭;天然气勘探的主要目标为构造圈闭,兼顾构造—岩性圈闭。西部地区油气勘探的重点是鄂尔多斯、四川、塔里木、准噶尔、柴达木等油气盆地,主要领域为叠合盆地的前陆和克拉通古隆起,主要目标为大中型的构造和地层—岩性圈闭;同时加强羌塘盆地等新区油气勘探。海域油气勘探以寻找新的大中型油气田为目标,勘探重点为渤海海域、珠江口盆地北部和北部湾盆地等。   加快推进以页岩气、煤层气为重点的非常规油气资源勘查开发。加强重点盆地煤层气勘探和煤矿区煤层气(瓦斯)抽放利用。加大四川、重庆、云南、贵州、湖北、陕西、山西等地区的页岩气远景区勘查力度,实现页岩气勘查开发突破,推动页岩气、煤层气产业发展。   2.重要固体矿产勘查。   优选有望形成大型—特大型后备资源基地的矿集区,统筹调动企业、地勘单位的资金与技术力量,加大勘查投入、加快勘查进度,实施整装勘查,尽快实现找矿重大突破,增加重要矿产资源储量,形成大型矿产资源基地,建立重要矿产资源储备体系。围绕铀、铁、铜、铝、钾盐、铅、锌、金等重点矿种,首批优选47个国家重点勘查区进行整装勘查,动态评估其他重点勘查区工作进展,滚动调整整装勘查区名录,10年共部署约100个整装勘查区。同时,兼顾锰、镍、铬、银、煤炭、钨、锡、钼、锑、稀土以及金刚石、高纯石英、石墨等矿产勘查。   铀矿:以地浸砂岩型铀矿为主,兼顾花岗岩型、火山岩型和碳硅泥岩型铀矿,重点开展天山、准噶尔、祁连—秦岭、华北陆块、华南等铀成矿区的勘查工作,以伊犁盆地、鄂尔多斯盆地、二连盆地、松辽盆地和南岭等为主攻地区,评价并最终形成大型铀矿资源基地。   铁矿:以“鞍山式”沉积变质型铁矿为主,兼顾矽卡岩(接触交代)型、火山岩型、“攀枝花式”钒钛磁铁矿等。围绕辽东吉南、晋冀、川滇黔、豫西、长江中下游等重点成矿区带,在加大航磁异常查证力度的基础上,加强隐伏矿和深部矿勘查,稳定和扩大产能。同时,围绕天山—北山、西昆仑、冈底斯等重点成矿区带加强新区找矿,形成新的矿产资源基地。   铜矿:以斑岩型铜矿为主,兼顾喷流沉积型、矽卡岩型。西部地区以冈底斯、班公湖—怒江、西南三江、东昆仑、西昆仑、天山—北山等重点成矿区带为重点,加快找矿突破,形成新的资源基地。中、东部地区围绕长江中下游、钦杭、大兴安岭等重点成矿区带开展深部找矿,稳定和扩大产能。   铝土矿:以沉积型铝土矿和堆积型一水铝土矿为主。重点在山西、河南、广西、贵州、重庆等省(区、市)的资源分布区开展勘查。   钾盐:以海相(海陆交互相)沉积型和地下卤水型钾盐矿为主,兼顾现代内陆盐湖型。重点在柴达木盆地西部、罗布泊盆地南部、塔里木盆地、滇西南兰坪—思茅盆地、鄂尔多斯盆地、四川盆地西部以及藏北盐湖区、羌塘盆地等地区开展勘查。   铅锌矿:以密西西比河谷型和喷流—沉积型等层控型铅锌矿为主,兼顾其他类型。重点在冈底斯、天山、柴达木周缘、川滇黔相邻区、滇西、湘西—鄂西、豫西、西秦岭等地区开展勘查。   金矿:以构造蚀变岩型、石英脉型金矿为主。重点在晋冀、秦岭、阿尔泰、西南三江、东昆仑、大兴安岭等重点成矿区带勘查。同时,在胶东、小秦岭等金资源富集区加强深部找矿,其他地区加强新区找矿。   战略新兴产业所需矿产:以资源相对富集的内蒙古、江西、四川、新疆、湖南、广东、广西、福建和云南等省(区)为重点,开展稀土以及稀有、稀散矿产资源战略调查,争取发现新的独立矿床;在已发现稀土以及稀有、稀散矿产资源的成矿区带开展必要勘查以进行资源储备。在青藏高原富锂特种盐湖区,重点开展锂盐及其他重要盐湖矿资源的勘查,兼顾其他地区硬岩型和地下卤水型锂矿的勘查。在新疆、青海、甘肃、陕西、江苏、河南、河北、内蒙古等省(区),优选有找矿潜力的地区开展高纯石英远景调查,对已发现的远景地区,开展重点勘查。在山东、黑龙江、内蒙古、辽宁、湖南、河南、四川和陕西等省(区),开展石墨(包括晶质石墨和隐晶质石墨)的重点勘查。   镍矿:以铜镍硫化物型镍矿为主。重点在东天山、阿尔泰、内蒙古小南山地区开展勘查,同时加强吉林红旗岭—和龙,甘肃龙首山,新疆东天山哈密、阿尔泰喀拉通克、坡北、菁布拉克,四川峨眉,陕西勉县—略阳—宁强,云南哀牢山,河南唐河,广西融水,贵州遵义等地区的勘查。   锰矿:以海相沉积型碳酸锰矿为主,兼顾淋积—迁聚型氧化锰矿,加强隐伏矿和深部矿勘查。加强云南宣威、香格里拉—鹤庆、丘北—弥勒、砚山、盈江、澜沧,广西宜山、靖西,贵州铜仁、遵义,湖南宁乡,陕西—甘肃摩天岭,新疆伊犁特克斯盆地南缘、和静大西沟、库车库尔干,内蒙古四子王旗卫镜尔登等地区的勘查。   铬铁矿:以西藏雅鲁藏布江蛇绿岩带铬铁矿为主,加强罗布莎地区深部和外围接替资源勘查,开展雅鲁藏布江蛇绿岩带西段、阿尔泰、西准噶尔等地区的勘查。   钨、锡、钼等优势矿产:钨矿、锡矿勘查以云英岩型、石英脉型为主,兼顾矽卡岩型和构造蚀变岩型,重点在南岭、东昆仑、祁连、大兴安岭等重点成矿区带开展勘查,加强湖南锡田、大义山、三九—白云仙、临湘,江西崇义—于都、修水,福建东游—玉山,云南个旧、麻栗坡,新疆白干湖—吐拉,广西宾阳高田—马岭,广东乐昌,陕西柞水—宁陕,甘肃白山等地区的勘查。钼矿勘查以斑岩型钼矿为主,主要在豫西、大兴安岭、南岭、东昆仑、天山—北山、长江中下游等重点成矿区带开展勘查,加强河南嵩县雷门沟、大石门沟、栾川—嵩县—汝阳、大别山北麓,黑龙江大兴安岭岔路口、翠宏山—鹿鸣,安徽金寨沙坪沟、池州黄山岭等地区勘查。加强钨、锡、钼等优势矿产资源的资源储备。   煤:以南方缺煤省份、西部聚煤区及大型煤炭后备基地为重点,开展煤炭资源远景调查与潜力评价,发现新的煤产地。开展西部地区大型煤炭后备基地整装勘查,做好国家煤炭资源储备。开展国家规划的大型煤炭基地中有发展潜力矿区的煤炭资源普查和必要详查。   3.老矿山找矿。   优先选择大兴安岭、晋冀、长江中下游、南岭等重点成矿区带,开展老矿山深部和外围接替资源勘查,促进深部找矿突破。通过攻深找盲、探边摸底,发现并查明新的资源储量,为现有资源基地的稳产、增产提供资源保障,延长矿山服务年限。按照分期分批、先急后缓、逐年安排、分步实施的原则,统筹兼顾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优先安排在成矿地质条件有利、找矿潜力大和市场需求量大的大中型生产矿山特别是资源危机矿山开展勘查评价工作,对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重要矿集区深部找矿远景作出初步评价。   (三)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   构建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监督管理的长效机制,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和相关技术标准。推广先进技术和管理制度,激励矿山企业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加快转化科技成果,实现难利用资源开发利用的规模化和产业化,不断提高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水平。加快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式转变,促进绿色矿山建设,推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1.开展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现状调查评价。   调查我国主要大中型矿山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的现状,建立和完善主要矿山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数据库,通过开展技术经济评价,摸清主要矿业企业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的潜力,进一步明确开展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工作的重点矿种、重点领域、关键技术和推广应用方向。   2.建立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考核奖励机制。   结合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年度检查、实时督察、动态监管等工作,对矿业企业矿产资源开采回采率、选矿回收率和综合利用率进行考核,对节约与综合利用矿产资源取得显著成效的矿业企业给予资金奖励。   3.开展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示范工程。   实施以矿业企业为主体的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示范工程,引导和带动矿产资源领域循环经济发展。   油气资源高效开发利用示范。重点示范推广老油田采收先进技术,低丰度、低渗透油气资源有效开采技术,油砂、油页岩、页岩气综合开发利用技术。   煤炭和煤层气资源高效开采及废物利用示范。重点示范推广中薄煤层机械开采、矸石回填绿色采煤、煤层气综合开发利用、含煤高岭石及煤系硫铁矿综合利用和高灰难选煤泥分选技术等,提高煤炭资源的开采利用水平。   黑色金属综合开发利用示范。重点示范推广宁乡式、宣龙式高磷鲕状赤铁矿和褐铁矿、菱铁矿等复杂难选铁矿,钒钛磁铁矿、含稀土铌铁矿、锡铁矿、硼铁矿等多组分共伴生铁矿以及低品位微细粒碳酸锰矿等复杂难利用锰矿及矿山废弃物的综合利用技术。   有色金属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示范。重点示范推广低品位氧化矿、复杂难处理多金属硫化矿、难利用铜矿、难利用铝土矿和黑色岩系资源高效综合利用技术。   稀土以及稀有、稀散、贵金属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示范。重点推广稀土多金属矿、金矿、铂钯矿、锶矿等以及铅锌冶炼过程中产生的稀散金属资源综合利用技术。   化工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示范。重点示范推广低品位磷矿、各类共伴生硫铁矿、低品位硫铁矿及盐湖钾盐伴生矿资源综合利用技术。   非金属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示范。重点推广示范高铝粘土、萤石、石墨、菱镁矿等优势非金属矿资源的高效利用工程,显著提高共伴生非金属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水平。    三、组织实施与保障措施   加强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遵循地质工作规律和市场经济规律,打造以市场为导向的多元投资制度平台,促进中央和地方政府及企业多方联动,公益性地质调查与商业性矿产勘查有机衔接,资本与技术紧密结合,勘查开发一体化,地质找矿与矿业权管理及地勘单位改革发展协调配合,力争地质找矿实现重大突破,矿产资源保障能力大幅提升。   (一)加强组织领导。   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各省(区、市)人民政府要加强对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组织实施工作的领导,把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周密部署安排,精心组织实施。国土资源部要会同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科技部等部门建立协调机制,形成合力,确保找矿突破战略行动顺利实施。   国土资源部牵头组织实施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加强组织协调和指导、监督。发展改革委要加强产业政策指导,并在中央公益性地质调查重大技术装备建设方面给予必要的投入保障。财政部负责公益性地质找矿工作的稳定投入,加强资金使用监管,完善矿产资源收益分配制度。科技部等部门要加大对地质找矿科技工作的支持力度。各省(区、市)人民政府要建立完善逐级负责制,创造良好工作环境,加大基础性地质工作投入,制定本地区实施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的具体工作方案并报国土资源部备案,国土资源部和各省(区、市)人民政府要进一步加强公益性地质调查队伍建设。   (二)统筹协调各类资金。   全面落实地质找矿新机制,统筹协调好中央和地方政府及企业出资的地质找矿工作,各级财政要根据工作需要和财力实际统筹考虑,加大资金投入。   财政专项资金要坚持公益性的定位,全面加强基础性地质工作,开展基础地质调查、矿产资源潜力评价、重点成矿区带矿产远景调查及事关找矿全局的重大地质矿产问题的攻关。中央财政专项优先保障整装勘查区地质找矿工作需要,省级财政专项主要安排在整装勘查区和本省(区、市)的重点勘查区,优先支持重点矿种找矿工作。   进一步确立社会资金在商业性矿产勘查中的投资主体地位,把加快引进社会资金作为推进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的重要措施。通过合理规划勘查布局,让企业成为勘查投资主体。对可以由企业投资的商业性地质勘查项目,政府原则上不再出资。   地质勘查基金主要发挥分担勘查风险和政策调控的作用,充分利用国家基础性公益性地质调查成果开展风险勘查,促进公益性地质调查与商业性矿产勘查之间的衔接,同时根据国家建立矿产地储备基地的需要,针对特殊矿种和特殊地区开展相应勘查工作。   (三)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   完善矿业权市场和勘查服务市场,科学设定矿业权出让方案和合理的勘查准入标准,通过竞争方式公开、公平地引入有实力的矿业企业和地勘单位参与勘查,完善收益分配制度,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实现共赢。   坚持“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切实保护矿业权人的合法权益。进一步明确财政资金投入方向,完善财政出资找矿成果的处置办法。通过公开竞争的方式,有计划地引入优势企业开展风险勘查。鼓励地勘单位与矿业企业组建勘查企业,实现探采一体化。勘查过程中有关地质勘查部门应及时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推进勘查工作快速有序进行。   国家财政资金单独投资的项目,完成勘查工作后注销探矿权,由国土资源主管部门依法向社会出让探矿权,出让收入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在中央和地方之间分成,省级分成所得应向资源产地倾斜。社会资金与地质勘查基金合作勘查取得的成果,通过合同约定各方权益,合作方按照合同约定优先受让地质勘查基金转让的探矿权权益。   (四)实行矿种差别化管理。   对于国家紧缺矿种,财政资金要加大基础地质调查和前期地质矿产勘查力度。国土资源部要统筹各方资金,推进整装勘查,尽快实现突破。鼓励符合条件的社会资本参与紧缺矿产资源勘查开采。优先编制紧缺矿产资源矿业权设置方案,保障紧缺矿产资源矿业权投放。优先安排紧缺矿产资源矿业权审批、矿产资源储量评审备案、矿业权价款评估备案等工作。对紧缺矿产资源勘查开采布局不合理的矿业权,加快推进资源开发整合,进一步提高紧缺矿产资源利用率和开发规模化、集约化程度。   对于保护性开采的特定矿种和实行开采总量控制的重要矿种,坚持统一规划、总量控制、合理开发、综合利用的原则,根据相关产业政策、资源储量变化、市场需求等,按年度分矿种下达开采计划,依法设立探矿权和采矿权,并加强监管。探矿权人在对其他矿种开展勘查活动时,应对共伴生的保护性开采特定矿种进行综合勘查评价,并单独估算资源储量。各省(区、市)编制矿产资源勘查专项规划,新设探矿权原则上配置给中央和省级财政出资的项目,完成预查、普查工作后,根据国家需要进行储备或部署进一步的勘查开发工作。   (五)统筹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和生态环境保护。   严格执行国家生态环境保护规定,严格控制在全国主体功能区划中限制开发区域和禁止开发区域的矿产勘查开发活动。   矿产资源勘查活动涉及自然保护区、重点国有林区和西部省(区、市)直管国有林区的,禁止社会资金进行商业性勘查,原则上只安排中央财政出资的、国家紧缺矿种资源的基础地质调查和矿产远景调查等公益性工作,勘查区要避开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和缓冲区。在《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确定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内实施勘查,要注意减小对环境的影响,保护生物多样性。   在生态环境承载能力较弱和生态功能重要的矿产资源富集区,应根据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充分考虑矿产地规模、生态环境承载力等因素,在生态环境保护优先前提下,统筹兼顾点上开发和面上保护,以点上开发促进经济发展,为生态环境保护奠定基础,达到面上保护的目的。提高矿产资源开发准入条件,引入社会责任感强并具有矿业开发先进理念和技术的大型企业,最大限度地减少矿产资源开发对环境的破坏,同步修复生态环境,促进资源开发与环境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六)大力完善矿业权管理。   按照地质找矿新机制的要求,进一步完善矿业权管理制度,着力打造竞争开放、规范有序的勘查市场。全面落实矿产资源规划,科学编制整装勘查区主攻矿种矿业权设置方案,保障矿业权的设置布局科学、勘查工作“快而不乱”。矿业权设置方案要根据勘查工作进展进行滚动修编。优选勘查主体,通过勘查实施方案审查和提交承诺书等方式,落实勘查主体责任。进一步规范财政出资勘查行为,鼓励社会资金开展风险勘查。严格规范探矿权转让条件,抑制炒作。整装勘查区新设探矿权必须达到普查以上(含普查)工作程度、地质勘查报告经评审备案后才能转让。充分发挥国有地勘单位地质找矿主力军作用,促进国有地勘单位改革发展。开辟矿业权审批“快速通道”,主动服务,积极协调,提高审批效率。   (七)强化市场秩序和质量监管。   进一步强化矿产勘查市场秩序监管,实现执法监察全覆盖,构建立体监管网络,强化基层监管力量。对矿产勘查开发的热点地区开展重点监控;对秩序混乱、管理松弛的地区开展重点整治。落实各级政府监管主体责任,建立政府统筹协调、部门密切联动的执法监管制度,对违法违纪案件要严肃查处,依法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依照质量第一、效率优先的原则,建立地质勘查质量监管体系。加强各类财政出资的项目质量监管,保证项目工作质量和成果质量。建立项目实施单位信誉评价制度。严肃查处并及时公布质量监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加强地质勘查资质管理,推进地勘单位质量体系认证工作。继续推进建立注册地质师执业准入资格制度,强化地质勘查个人执业法律责任;开展诚信体系建设,发挥行业协会(学会)作用,促进行业自律,构建个人与单位共同负责的地质工作质量保障体系。完善地质勘查技术标准规范,全面清理制约地质找矿工作的过时技术规范标准,制定符合实际的新标准规范,提高地质找矿工作效率,加快推进地质找矿突破。   (八)加强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   加快科研成果转化,充分发挥已有科技成果在找矿突破中的作用。针对整装勘查中的地质找矿重大理论问题组织联合科技攻关,切实发挥成矿理论和勘查模型对地质找矿工作部署的指导作用。以老矿山深部找矿和复杂地区找矿的技术方法问题为重点,组织勘查技术方法引进、研发和推广应用,提高矿产勘查的总体技术水平。引导加强企业研发工作,建立企业研究团队和配套研发资金,建设勘查开采一体化研发基地。加强重大成果的综合集成,完善地质资料信息共享机制和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强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技术方法研究,针对我国紧缺矿种的综合利用技术问题开展科技攻关。加强矿山环境综合治理研究。   充分发挥全行业科技人员的作用,引进一批国外一流专家人才,广泛开展国际合作。通过实施重点项目,打造地质找矿科技创新支撑平台,锻炼地质勘查队伍。建立和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充分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    (此件有删改) 原文见 http://www.gov.cn/zwgk/2012-06/22/content_2166982.htm
个人分类: 能源|1425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2011年度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whyhoo 2012-6-18 19:58
2011年是 “ 十二五 ” 时期开局之年, 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 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 牢牢抓住 “ 民生为本、人才优先 ” 工作主线, 大力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和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积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做出了重要贡献。 一、劳动就业 年末全国就业人员76420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35914万人。全国就业人员中,第一产业就业人员占34.8%;第二产业就业人员占29.5%;第三产业就业人员占35.7%。 2011年度全国农民工总量为25278万人,比上年增加1055万人,其中外出农民工数量为15863万人。 图1 近五年全国就业人员产业构成情况 单位:%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员1221万人,有553万城镇失业人员实现了再就业,就业困难人员就业180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数为92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1%。全年全国共帮助5.7万户零就业家庭实现每户至少一人就业。组织2.4万名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从事“三支一扶”的工作。 图2 近五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 单位:万人 图3 近五年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人数 单位:万人 图4 近五年城镇登记失业人数及登记失业率 单位:万人,% 年末持外国人就业证在中国工作的外国人共24.19万人,持台港澳人员就业证在内地工作的台港澳人员共9.46万人。 人力资源市场管理进一步规范。下发了《关于加强统一管理切实维护人力资源市场良好秩序的通知》,指导各地进一步做好人力资源市场统一管理工作。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清理整顿人力资源市场秩序专项行动,共检查职介机构和用人单位近13.3万户次,查处违法案件1.01万件,其中取缔非法职业中介活动4055起。人力资源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各类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不断拓展人力资源服务领域,丰富了服务内容,提升了服务水平。 二、社会保险 社会保险工作深入开展,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全年五项社会保险(不含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收入合计24043亿元,比上年增长5220亿元,增长率为27.7%。基金支出合计18055亿元,比上年增长3236亿元,增长率为21.8%。 图5 近五年社会保险参保人数 单位:万人 图6 近五年社会保险基金收支情况 单位:亿元 (一)养老保险 年末全国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为28391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684万人。其中,参保职工21565万人,参保离退休人员6826万人,分别比上年末增加2163万人和521万人。年末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农民工人数为4140万人,比上年末增加856万人。年末参加企业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为26284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650万人。 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待遇提高,且全部按时足额发放。年末纳入社区管理的企业退休人员共4725万人,占企业退休人员总数的77.3%,比上年末提高1.1个百分点。 全年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总收入16895亿元,比上年增长25.9%,其中征缴收入13956亿元,比上年增长25.6%。各级财政补贴基本养老保险基金2272亿元。全年基金总支出12765亿元,比上年增长20.9%。年末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存19497亿元。 年末辽宁、吉林、黑龙江、天津、山西、上海、江苏、浙江、山东、河南、湖北、湖南、新疆等13个做实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试点省份共积累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基金2703亿元。全国31个省份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已建立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制度。在山西、上海、浙江、广东、重庆等5个省市开展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稳步推进。 年末 全国 有 27 个省、自治区的 1914 个县(市、区、旗)和4个直辖市部分区县开展国家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 年末 国 家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 试点地区参保 人数 32643 万人, 比上年末增加22367万人。 其中 实际 领取待遇人数 8525 万人。 全年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收入 1070 亿元, 比上年增长135.9%。 其中个人缴费 415 亿元, 比上年增长84.0%。 基金支出 588 亿元, 比上年增长193.3%。 基金累计结存 1199 亿元。 年末 全国 有 27 个省、自治区的 1902 个县(市、区、旗)和4个直辖市部分区县 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开展国家 城镇居民 社会养老保险试点。 年末 国 家城镇居民 社会养老保险 试点地区参保 人数 539 万人,其中 实际 领取待遇人数 235 万人。 全年城镇居民 社会养老保险基金收入 40 亿元,其中个人缴费 6 亿元 。 基金支出 11 亿元 。 基金累计结存 32 亿元。 年末全国有4.49万户企业建立了企业年金,比上年增长21.3%;参加职工人数为1577万人,比上年增长18.1%;年末企业年金基金累计结存3570亿元。 (二)医疗保险 年末全国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人数为47343万人,比上年末增加4080万人。其中,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25227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492万人;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数为22116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588万人。在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中,参保职工18948万人,参保退休人员6279万人,分别比上年末增加1157万人和335万人。年末参加医疗保险的农民工人数为4641万人,比上年末增加58万人。 全年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总收入5539亿元,支出4431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8.6%和25.2%。年末城镇基本医疗统筹基金累计结存4015亿元(含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累计结存497亿元),个人账户积累2165亿元。 (三)失业保险 年末全国参加失业保险人数为14317万人,比上年末增加941万人。其中,参加失业保险的农民工人数为2391万人,比上年末增加401万人。年末全国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为197万人,比上年末减少12万人。全年共为64.4万名劳动合同期满未续订或提前解除劳动合同的农民合同制工人支付了一次性生活补助。 全年失业保险基金收入923亿元,比上年增长42.1%,支出433亿元,比上年增长2.2%。年末失业保险基金累计结存2240亿元。 (四)工伤保险 年末全国参加工伤保险人数为17696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535万人。其中,参加工伤保险的农民工人数为6828万人,比上年末增加528万人。全年认定(视同)工伤120.1万人,比上年增加6.1万人;全年评定伤残等级人数为51.0万人,比上年增加9.2万人。全年享受工伤保险待遇人数为163万人,比上年增加16万人。 全年工伤保险基金收入466亿元,支出286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63.7%和48.8%。年末工伤保险基金累计结存642亿元,储备金结存101亿元。 (五)生育保险 年末全国参加生育保险人数为13892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556万人。全年共有265万人次享受了生育保险待遇,比上年增加54万人次。 全年生育保险基金收入220亿元,支出139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7.8%和26.7%。年末生育保险基金累计结存343亿元。 三、人才队伍建设 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加强,以贯彻落实人才规划纲要为主线,充分发挥政府人才工作综合管理的职能作用,不断加大人才工作力度。 截至2010年底,人才资源总量稳步增长。全国人才资源总量达到1.2亿人,比2008年增加780万人。人才资源总量占人力资源总量的比重达到11.1%。其中,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资源2979.8万人,专业技术人才资源5550.4万人(具有专业技术职称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资源交叉统计在其中),高技能人才资源2863.3万人,农村实用人才资源1048.6万人。 截至2010年底,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累计评选出16.2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786人,累计选拔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5200多人 ,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4100多人。从1978年到2011年底,各类留学回国人员总数达81.84万人。全年留学回国人员总数为18.62万人,比上年增长38.08%。 年末,全国共建成各级各类留学人员创业园160余家,其中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与地方政府共建创业园38家,入园企业超过8000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总数达到2158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总数达到2148个。全年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1.15万人。 全年全国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继续教育达3000多万人次,举办269期高级研修班,培训近14000名中高级专业技术人才,新疆、西藏专业技术人才特殊培养工程共培养520名少数民族专业技术人才,青海三江源人才培养工程共培养专业技术人才6300多人次。“653”工程圆满结束。6年来,在现代农业、现代制造、信息技术、能源技术、现代管理五大领域,共培训300万名中高级专业技术人才。 全年全国参加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考试1810万人次,其中取得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证书的有120万人。截至2011年底,全国累计共有1400万人取得各类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证书。 年末全国共有技工学校2914所,在校学生429万人。全年技工学校面向社会开展培训527万人次。年末全国共有就业训练中心4083所,民办培训机构19287所。全年共组织开展各类职业培训2200万人次,包括:企业在职培训613万人次,“两后生”劳动预备制培训262万人次,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386万人次,各类农民工培训1080万人次,创业培训145万人次。 年末全国共有职业技能鉴定机构10677个,职业技能鉴定考评人员19万人。全年共有1746万人参加了职业技能鉴定,比上年增长5.3%;1482万人取得不同等级职业资格证书。其中取得技师、高级技师职业资格的有35.8万人。 四、公共人事管理 履行公共人事管理职能,公务员管理工作不断加强,人事制度改革逐步深化。 圆满完成2011年公务员录用考试任务,全国共录用公务员19万余人。政府表彰奖励工作有序开展,全年共表彰先进集体2617个、先进个人4349名,追授11名个人部级荣誉称号。 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取得积极进展,聘用制度推进范围继续扩大,基本实现全覆盖。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制度初步入轨,全国事业单位岗位备案核准率达到91.45%,其中,中央事业单位达到98.97%,地方事业单位达到90.70%。公开招聘制度推行力度进一步加大,会同中组部下发了《关于个别地方事业单位违规招聘和违规进人事件的通报》和《关于严格自查自纠严肃查处事业单位公开招聘违规事件有关问题的通知》。 军队转业干部安置任务顺利落实。全年安置军队转业干部4.3万余名,安置到党政机关和参公单位的占计划分配总数的81.5% ,事业单位的占 17.1% ,国有企业的占 1.4%;1万余名师团职干部得到重点安置,3800余名功臣模范以及长期在艰苦边远地区和特殊岗位工作的军转干部得到照顾安置。 五、工资分配 2011年全国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为42452元,与2010年的37147元相比,增加了5305元,同比增长14.3 %,增幅提高0.8个百分点。2011年全国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24556元,与2010年的20759元相比,增加了3797元,同比增长18.3%,增幅提高4.2个百分点。 2011年,北京、重庆、陕西等25个省份调整了最低工资标准,平均调增幅度为22%。2011年全国月最低工资标准最高的是深圳的1320元/月,小时最低工资标准最高的是北京的13元/小时。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稳步推进,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2009年底兑现到位,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绩效工资2011年底基本兑现到位,其他事业单位按照分类指导、分步实施、因地制宜、稳慎推进的原则实施绩效工资,已有25个省份发文部署。规范公务员津贴补贴工作稳步推进。 六、劳动关系与劳动者权益维护 全面推进小企业劳动合同制度实施专项行动,继续开展农民工劳动合同签订“春暖行动”,促进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依法签订并履行劳动合同。年末,全国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达到86.4%。 年末,经各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审核备案的当期有效集体合同96.2万份,覆盖职工1.22亿人。 全 年各级劳动人事争议调解 组织和 仲裁机构 共 受 理劳动人事争议 案 件131.5 万件。结案 118.7 万件 (不包括仲裁机构不予受理数) ,其中调解 组织 结案 59.4 万件,占 50.0 % 。 仲裁机构立案受理 劳动人事争议58.9 万件,结案率 为 9 3.9 %;调解组织受理(含仲裁机构案外调解) 72.6 万件。 各级仲裁机构 立案受理劳动争议 58.9万件,比上年减少1.9%,涉及劳动者77.9万人,比上年减少4.4%。其中集体劳动争议0.7万件,涉及劳动者17.5万人。当期共审结劳动争议案件59.3万件,比上年减少6.5%。 年末,全国共有劳动保障监察机构3291个,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配备劳动保障专职监察员2.5万人。 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了清理整顿人力资源市场秩序、用人单位遵守劳动用工和社会保险法律法规情况与农民工工资支付情况等三项专项整治活动。全年共主动检查用人单位184.8万户,对210.8万户用人单位进行了书面审查,查处各类劳动保障违法案件38.0万件,较上年下降1.0%。其中,调查处理举报投诉案件34.7万件,较上年上升3.3%。通过劳动保障监察执法,责令用人单位与880.1万名劳动者补签了劳动合同,责令用人单位为533.5万名劳动者补发工资等待遇155.1亿元,督促8.5万户用人单位办理了社会保险登记、申报,督促12.8万户用人单位补缴社会保险费52.8亿元,取缔非法职业中介机构4753户,责令用人单位退还收取劳动者的风险抵押金0.7亿元。 七、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法制建设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立法工作取得新成果。《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草案)》和《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草案)》由国务院法制办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制定出台了13个社会保险法配套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制定(修订)了《企业劳动争议协商调解规定》、《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考试违纪违规行为处理规定》和《企业年金基金管理规定》等3个部门规章。 普法工作开创新局面。全国人社系统有10个单位和8名个人分别获得中央宣传部、司法部授予的“全国法制宣传教育先进单位”、“全国法制宣传教育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印发了《全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系统法制宣传教育第六个五年规划》,全面部署了“六五”普法工作。 执法监督工作扎实开展。全国各级人社部门共处理行政复议申请6031件,行政应诉7296件,为社会和谐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继续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对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涉及民间投资管理和服务业的行政审批项目进行清理,建议取消涉及服务业的省级基本医疗保险乙类药品目录调整审批项目;对111项人员资格类行政许可项目,建议取消16项,调整2项。 八、基础建设 基层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建设加速推进。2011年基层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设施建设试点范围进一步扩大, 继续在 中西部地区(含福建 革命老区 ) 202个县、777个乡镇开展基层服务设施试点建设。2010年试点启动两年来,已有150个县、620多个乡镇完成试点项目建设并投入使用,有效改善了基层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条件,提高了基层公共服务能力和办事效率。 2011年,完成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标准化规划(2011-2015年》编制工作。积极配合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编制《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标准化工作十二五行动纲要》。向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申报批准社会保险术语、劳务派遣服务要求及公共就业与人才服务总则等10项国家标准,部领导审批立项了职业培训设备规范和技术规范等17项行业标准。我们积极与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沟通,申报批准了2012年四个标准化试点:内蒙古鄂尔多斯市社会保险服务、陕西省西安市工伤生育医疗保险服务、云南省昆明市就业服务、辽宁省沈阳市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督促检查国家质检公益项目社会保险标准体系研究课题。 金保工程一期建设全面完成。年末,全国32个省级单位全部实现了与部中央数据中心的网络联接,28个省份实现了部省市三级网络贯通,城域网加速向街道、社区、乡镇基层服务机构延伸。230多个地区发放了符合全国统一标准的社会保障卡,实际持卡人数1.99亿人,284个地级以上城市开通了12333专用公益服务电话。各地向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上传的基本养老保险联网监测月度数据涉及参保人员已达到1.98亿人。 注: 1.本公报中的各项统计数据均未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 2.本公报中的有关数据为正式年报数据,与《中华人民共和国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中的部分数据有所不同。 3.全国就业人员及分三次产业人员数据、农民工数量和年平均工资有关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 4. 现行人才资源统计为每五年开展两次全口径统计调查。目前最新全口径人才资源统计数据为2010年底数据。 5. 本公报中 部分数据因 四舍五入 原因,存在着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增量及增长率根据四舍五入 前数据计算。 原文见 http://www.mohrss.gov.cn/page.do?pa=402880202405002801240882b84702d7guid= e578e8be726c4689a32b91e8f7882a45og=8a81f3f133d01e170133d36bed3c04d3
个人分类: 社会|1419 次阅读|0 个评论
关注2012(2011年度)SCI影响因子
热度 2 ZELONGHE 2012-6-17 08:34
2012(2011年度)SCI影响因子即将出炉,让我们耐心等待,这关系到许多即将博士毕业的学生的命运。 在如今,SCI=博士毕业=职称晋级=基金、项目申请。
7299 次阅读|3 个评论
Michael Gazzaniga(2011):自由意志与大脑
热度 1 quantumuniverse 2012-6-11 21:01
F ree will and the brain 自由意志与大脑 Self interest 自我意识与自我利益 Where there’s a will there’s a way 有志者事竟成 Dec 17th 2011 | from the print edition ONE paradox has come under scrutiny since medical imaging of the brain became common in the 1980s. This is the apparent clash between the mechanical nature of the mind and the impression that people can will their own thoughts and actions. Michael Gazzaniga, a neuroscientist at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ta Barbara, believes that “we are personally responsible agents and are to be held accountable for our actions, even though we live in a determined universe.” 自从脑部医学成像技术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普及开来之后,人们也开始对一个矛盾现象进行深入推敲。显然,这里说的是人脑的机械本质与人可以随意控制自己的想法和行为这种自身感觉之间的矛盾。圣巴巴拉市加利福尼亚大学的神经科学家迈克尔·葛詹尼加认为“尽管我们生活在一个已经设定好规则的世界当中,但是我们每个人都是自己的责任代理人并且应该对自己的一切行为负责。” The idea that the mind exists separately from the body has a long history; Descartes invoked it during the 17th century. But in recent years opinion has shifted somewhat behind the notion that people are constrained by their physical embodiment. Individuals are suspected of being predisposed to eat compulsively or drink excessively, and various other characteristics are thought to have a genetic basis. Mr Gazzaniga reckons that, while such studies are useful, they give an incomplete picture of the true nature of humanity. 人的思维与身体是各自独立的存在这一理论具有相当悠久的历史,它由笛卡尔在17世纪提出。近些年人们对这一观点发生了的看法发生了转变,开始认同人们的思维是被束缚在了肉身中这一观念。许多学者怀疑人类个体倾向于强迫性地进食或过度饮水,并指出人类其他的多种多样的个性特征则是基于遗传基础。葛詹尼加则认为,这些研究固然有用,但并没有揭开人类真实本质的全貌。 In his new book Mr Gazzaniga uses animal studies to argue that the brain is shaped by the tasks before it, pointing out that the brains of New World carnivorous bats are more similar to those of Old World carnivorous bats than they are to New World fruit bats, despite these being their closer cousins. But his logic is shaky. He also cautions against applying information gleaned from studying the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chimpanzee brains to the human realm. Mr Gazzaniga appeals, not wholly convincingly, to quantum mechanics and complexity to provide escape routes from the conclusion that, because the body is a biochemical system, what happens in the mind is physically determined. 葛詹尼加在新书中运用动物实验来论证大脑(的进化发展)是由它面对的任务决定的。他举出的例子是,美洲新大陆食肉蝙蝠与欧洲食肉蝙蝠之间的相似程度超过了它们与近亲美洲新大陆果蝠的相似程度。但他这个逻辑显然不太站得住脚。(因为)他还反对将研究黑猩猩的大脑结构和功能收集到的理论在人体上对号入座。 虽然影响力有限, 但葛詹尼加先生仍呼吁量子力学和复杂性科学能够提供依据, 将研究者们从这样的囹圄中解救出来,那就是 :人体是一个生物化学系统,人的所有思维活动都是由身体决定的。 He is on stronger ground with his claim that people can be utterly unaware of what is happening inside their heads, outlining how his patients provide post-hoc “explanations” for their actions. He describes a patient whose moral reasoning has been disrupted by surgery to separate the hemispheres, who then judges that it is acceptable for a waitress to serve sesame seeds to someone she thinks is allergic to them, but who is not. As soon as the side of his brain that did not make the judgment hears what he has just said, the patient tries to offer an explanation: he blurts out that sesame seeds are tiny and cannot hurt anyone. 通过介绍和说明他的病人人是如何为自己的行为给出因果"解释"的,葛詹尼加提出,人们对自己的脑子所经历的改变根本浑然不觉,他的这一理论得到了颇为广泛的认同。他描述了这样一个病人,其道德推理系统已经在医生对其进行分开两个大脑半球的手术时破坏,此后,这个病人认为一个服务员把芝麻送给那些对芝麻不过敏但是服务员认为他们会对芝麻过敏的人这种做法是可以接受的。 就在他的判断力所在的脑半球并不能接收到他刚刚所说的讯息的同时, 他努力对自己刚刚的反应提供一个解释:他不假思索的说道,芝麻太小了,所以根本不能伤害到任何人。 In an attempt to resolve the paradox, Mr Gazzaniga locates the origin of personal responsibility outside the brain, as a consequence of a social contract between two or more individuals. In so doing, he neatly but unconvincingly removes the physical basis for good or bad behaviour. “Who’s in Charge?” is a wide-ranging and enjoyable exploration of how science interrogates the mind. Luckily for readers who enjoy grappling with issues such as the origin of thought, and whether people are free to will what they want, it leaves plenty more to be written on the subject. 为了解开文章开头提到的矛盾,葛詹尼加将个体的责任感独立于大脑之外,作为人类社会中两个甚至更多个体之间的存在社会契约的结果。这么做的话,葛詹尼加就巧妙地将人类好坏行为的生理基础去掉了,但说服力还是不够。”谁做主?“——这是人们在探究科学如何盘问人心的过程中广泛运用且乐在其中的一个命题。喜欢探寻诸如思维的来源的读者们是幸运的,人类是否应该予取予求这样的论题确实为科学家们提供了巨大的发挥空间。 from the print edition | United States 译者:郑恒 原文出自《经济学人》杂志 译者注: 迈克尔·葛詹尼加(Michael Gazzaniga)是全球著名的脑科学家之一,被誉为“认知神经科学之父”,早年本科毕业于达特茅斯学院,其后进入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师从因对人类“裂脑”现象的研究而获诺贝尔奖的Roger Sperry,获生物心理学博士学位。 通过对裂脑人所进行的大量研究,Michael Gazzaniga大大促进了我们对人类大脑功能偏侧性以及大脑两半球之间关系的认识。他不仅在临床以及基础科学研究的圈子内闻名遐尔,而且对外行的社会公众来说也是声名远扬。1985年,他出版了《社会性大脑:发现心智的网络》(The Social Brain: Discovering the Networks of the Mind)一书,对大脑功能偏侧性的特征以及大脑两半球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成果丰硕;1988年,他出版了《心智问题》(Mind Matters)一书,成为心智紊乱问题研究的入门作品;1992年,他出版了《自然界的心智:思维、情绪、性别、语言以及智能的生物学根源》(Nature’s Mind: The Biological Roots of Thinking, Emotions, Sexuality, Language, and Intelligence),纽约时报评价说:“对脑科学研究来说,此书所做的研究堪比斯蒂芬·霍金的研究之于宇宙论”;1995年,Michael Gazzaniga通过麻省理工学院出版社出版了里程碑式的着作《认知神经科学》(The Cognitive Neurosciences),对九十多位科学家的工作进行了系统总结,被誉为认知神经科学领域的资料库,目前已经出至第三版;2005年,他又出版了《伦理性的大脑》(The Ethical Brain)一书,对大脑发展与人类伦理形成的关系进行了开创性的探索。 Who's in Charge? : Free Will and the Science of the Brain Michael S. Gazzaniga 34 篇评论 http://books.google.com.hk/books/about/Who_s_in_Charge.html?hl=zh-CNid=1YmsRMe2pZwC HarperCollins , 2011-11-15 - 272 页 pThe father of cognitive neuroscience and author of "Human" offers a provocative argument against the common belief that our lives are wholly determined by physical processes and we are therefore not responsible for our actions pA powerful orthodoxy in the study of the brain has taken hold in recent years: Since physical laws govern the physical world and our own brains are part of that world, physical laws therefore govern our behavior and even our conscious selves. Free will is meaningless, goes the mantra; we live in a "determined" world. pNot so, argues the renowned neuroscientist Michael S. Gazzaniga in this thoughtful, provocative book based on his Gifford Lectures----one of the foremost lecture series in the world dealing with religion, science, and philosophy. "Who's in Charge?" proposes that the mind, which is somehow generated by the physical processes of the brain, "constrains" the brain just as cars are constrained by the traffic they create. Writing with what Steven Pinker has called "his trademark wit and lack of pretension," Gazzaniga shows how determinism immeasurably weakens our views of human responsibility; it allows a murderer to argue, in effect, "It wasn't me who did it----it was my brain." Gazzaniga convincingly argues that even given the latest insights into the physical mechanisms of the mind, there is an undeniable human reality: "We are responsible agents who should be held accountable for our actions, because responsibility is found in how people interact, not in brains." p An extraordinary book that ranges across neuroscience, psychology, ethics, and the law with a light touch but profound implications, "Who's in Charge?" is a lasting contribution from one of the leading thinkers of our time.
个人分类: 自由意志问题|4549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很好!科学人的照片
chnfirst 2012-6-11 14:55
http://www.temple.edu/templemag/2011_winter/f2_RemoteControl.html FEATURED WINTER 2011 ARTICLE Remote Control The Institute for Computational Molecular Science makes formerly unfathomable experimentation possible. By Brian M. Schleter ICMS Director Michael Klein (right) and ICMS Associate Directo Axel Kohlmeyer are redefining research at Temple. Photo by Joseph V. Labolito Throughout history, the greatest scientific and engineering advances have resulted from theories proven through costly, sometimes dangerous and often repetitive forms of experimentation. Advances in computer technology are changing that dynamic—rapidly. Every day, researchers use high-performance computers, capable of performing quadrillions of calculations per second, to design safer, more effective medicines; predict the effects of climate change; and search for new treatments for HIV, influenza and other diseases. Increasingly, researchers in the natural and life sciences are turning to computational science to observe video simulations of molecular activity. Now, researchers at Temple can utilize the Institute for Computational Molecular Science (ICMS) in the Colleg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CMS was founded in 2009 by Laura H. Carnell Professor of Science Michael Klein , member of the esteemed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ne of the highest honors bestowed on a scientist—author of more than 600 publications, editor of four books and winner of the American Physical Society’s Aneesur Rahman prize for outstanding computational research. A leader in his field, Klein aims to bring Temple’s research to the forefront of science and to foster cross-disciplinary team-building through ICMS, a new valuable tool for generating new approaches to discovery of all kinds. From increasing research capabilities for students to allowing scientists to witness molecular interaction visually, ICMS’s computing will push the boundaries of what can be accomplished —and what can be understood— at Temple. “Computational science is commonly described as the third pillar of scientific discovery, beside theory and experimentation,” says Axel Kohlmeyer, associate director of ICMS and associate research professor at Temple . “We use computers to do experiments that cannot be done in reality.” A C_60 molecule (or “buckyball”) is swallowed by a bilayer of lipid molecules, a model for a cell membrane. Researchers study if the otherwise inert buckyballs can have negative effects on cell membranes. Image courtesy of ICMS. Building Bridges In today’s research landscape, anyone who needs a quick answer or has a large block of data to process needs high-performance computing. Within ICMS, a dozen Temple chemists, biochemists, physicists and computer scientists use state-of-the-art computer simulations to model molecular behaviors. Similar to the way video games simulate experiences based on data —but on a much more expansive and complex level—computer models designed by the ICMS group utilize scientific data to verify the results of experiments put forth by collaborating researchers. “Providing high-performance computing tools is a bit like being a pipefitter,” Kohlmeyer says. “There is a certain infrastructure that has to be available and maintained. If you pull a certain handle, you’ll get hot water. People without that knowledge, working by themselves, wouldn’t be able to get hot water.” Klein, a 16-year member of the chemistry faculty and director of the Center for Molecular Modeling at the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came to Temple to found ICMS. That decision played a role in Robert Kulathinal’s decision to join the faculty last year. “Temple’s successful recruitment of the ICMS group was exemplary of the university’s commitment to both innovation and excellence,” says Kulathinal, an evolutionary geneticist and assistant professor of biology. “It confirmed that this is a place I wanted to be.” His lab plans to use ICMS’s extraordinary computing resources to construct three-dimensional protein models from genome sequence data, to understand how proteins have evolved over millions of years. Kulathinal says the modeling might lead to a new understanding of how proteins interact, resulting in more effective drug treatments. Part of Klein’s strategy is to seek seed funding for researchers to collaborate across disciplines. An example, he says, would be a pharmacologist working to develop a new compound who needs a chemist to synthesize it. The role of the ICMS would be to use computers to help in the screening of millions of possible molecules to find potential targets and thus reduce the workload of the synthetic chemist. By facilitating these conversations, the ICMS is creating an environment where “random, unexpected collisions” of this sort can occur.“ We’re trying to build bridges,” Klein says. Providing the Tools Though the work of ICMS encompasses an array of different sciences and researchers, the common theme in all of the institute’s projects is the smart and effective use of high-performance computing clusters, or HPC clusters. Just as bridges need sturdy foundations, the first order of business for ICMS is to build a state-of-the-art cyberinfrastructure at Temple. The university now has a hybrid GPU (graphics processing unit)/CPU (central processing unit) cluster computer. In Temple’s case, the HPC cluster features more than 100 nodes containing more than 1,200 processor cores, 48 Nvidia Tesla GPUs (hardware made specifically for high-perfomance computing) and 120 terabytes of storage. In other words, the HPC cluster is the equivalent of hooking up approximately 2,000 laptop computers set to process the same information. It provides more hard-drive space than 240 computers that each contain a 500-gigabyte hard drive. Beyond the astounding capacity of the HPC cluster at Temple, ICMS also is part of TeraGrid , a cyberinfrastructure of even more powerful supercomputers used for scientific research, information and data sharing, which not only encourages cross-disciplinary research, but also fosters collaboration between Temple and other TeraGrid researchers across the country. Targeting the Impossible Most of the ICMS group’s research is literally “trying to do the impossible,” Kohlmeyer notes, by putting theoretical models to the test. Because simulations are numbers-based, they know the exact state of the whole system at any point, allowing for perfectly controlled experiments. The institute’s ultimate goal—Kohlmeyer calls it the “holy grail” of computational science—is to arrive at a juncture where the molecular computer simulations built are so accurate and detailed, they render many chemical and biological experiments obsolete. Imagine a scenario in which a new drug is proven safe and effective outside the laboratory—where it currently takes years of high-cost testing—and on a computer instead, with every possible molecular interaction taken into account. Though the technology is not there yet, much of the current research at ICMS is helping researchers improve drug treatments. For example, one team is looking at the cellular binding abilities of certain anesthesia agents.“We know that anesthetics work, but we don’t know how they work on the molecular level,” Kohlmeyer explains. Understanding the molecular activity of anesthetic agents, he says, will result in safer anesthetics that can better target the area of the body they are meant to act upon. Polymer chemists in the group are using computer simulations to unlock the secrets of nano-scale materials. Mixing multiple polymers (chemical compounds) and studying the new mixture that arises on the nano level can improve drug delivery. “The purpose is to ‘package’ a drug so it can get where it needs to be, instead of ‘flooding’ the body and thus risking side effects,” Kohlmeyer explains. Another area of focus at ICMS is software development. Last summer, Kohlmeyer supervised two undergraduate students who helped improve a simulation software package. The effect enabled a postdoctoral researcher to run his calculations up to 15 times faster than before, greatly improving the researcher’s efficiency. “As I see it, the mission of ICMS, in this context, is to share our experiences with other Temple researchers and, in return, learn from their experiences,” Kohlmeyer says. “Ultimately, we want to establish collaborative efforts that can solve even more complex problems than the ones being worked on now.” As ICMS grows, so too will opportunities for groundbreaking research at Temple. “The vision for this institute is to foster collaborative, interdisciplinary, frontier research,” Klein says. “It will take time, but it will be driven largely by recruitment. We need to recruit people aggressively at all levels to staff centers and institutes, especially young people. This new generation of researchers is more adept at using computers to solve complex problems.” Brian M. Schleter is a research freelance writer based in Baltimore City, Md. FEATURED WINTER 2011 ARTICLE Remote Control The Institute for Computational Molecular Science makes formerly unfathomable experimentation possible. By Brian M. Schleter ICMS Director Michael Klein (right) and ICMS Associate Directo Axel Kohlmeyer are redefining research at Temple. Photo by Joseph V. Labolito Throughout history, the greatest scientific and engineering advances have resulted from theories proven through costly, sometimes dangerous and often repetitive forms of experimentation. Advances in computer technology are changing that dynamic—rapidly. Every day, researchers use high-performance computers, capable of performing quadrillions of calculations per second, to design safer, more effective medicines; predict the effects of climate change; and search for new treatments for HIV, influenza and other diseases. Increasingly, researchers in the natural and life sciences are turning to computational science to observe video simulations of molecular activity. Now, researchers at Temple can utilize the Institute for Computational Molecular Science (ICMS) in the Colleg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CMS was founded in 2009 by Laura H. Carnell Professor of Science Michael Klein , member of the esteemed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ne of the highest honors bestowed on a scientist—author of more than 600 publications, editor of four books and winner of the American Physical Society’s Aneesur Rahman prize for outstanding computational research. A leader in his field, Klein aims to bring Temple’s research to the forefront of science and to foster cross-disciplinary team-building through ICMS, a new valuable tool for generating new approaches to discovery of all kinds. From increasing research capabilities for students to allowing scientists to witness molecular interaction visually, ICMS’s computing will push the boundaries of what can be accomplished —and what can be understood— at Temple. “Computational science is commonly described as the third pillar of scientific discovery, beside theory and experimentation,” says Axel Kohlmeyer, associate director of ICMS and associate research professor at Temple . “We use computers to do experiments that cannot be done in reality.” A C_60 molecule (or “buckyball”) is swallowed by a bilayer of lipid molecules, a model for a cell membrane. Researchers study if the otherwise inert buckyballs can have negative effects on cell membranes. Image courtesy of ICMS. Building Bridges In today’s research landscape, anyone who needs a quick answer or has a large block of data to process needs high-performance computing. Within ICMS, a dozen Temple chemists, biochemists, physicists and computer scientists use state-of-the-art computer simulations to model molecular behaviors. Similar to the way video games simulate experiences based on data —but on a much more expansive and complex level—computer models designed by the ICMS group utilize scientific data to verify the results of experiments put forth by collaborating researchers. “Providing high-performance computing tools is a bit like being a pipefitter,” Kohlmeyer says. “There is a certain infrastructure that has to be available and maintained. If you pull a certain handle, you’ll get hot water. People without that knowledge, working by themselves, wouldn’t be able to get hot water.” Klein, a 16-year member of the chemistry faculty and director of the Center for Molecular Modeling at the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came to Temple to found ICMS. That decision played a role in Robert Kulathinal’s decision to join the faculty last year. “Temple’s successful recruitment of the ICMS group was exemplary of the university’s commitment to both innovation and excellence,” says Kulathinal, an evolutionary geneticist and assistant professor of biology. “It confirmed that this is a place I wanted to be.” His lab plans to use ICMS’s extraordinary computing resources to construct three-dimensional protein models from genome sequence data, to understand how proteins have evolved over millions of years. Kulathinal says the modeling might lead to a new understanding of how proteins interact, resulting in more effective drug treatments. Part of Klein’s strategy is to seek seed funding for researchers to collaborate across disciplines. An example, he says, would be a pharmacologist working to develop a new compound who needs a chemist to synthesize it. The role of the ICMS would be to use computers to help in the screening of millions of possible molecules to find potential targets and thus reduce the workload of the synthetic chemist. By facilitating these conversations, the ICMS is creating an environment where “random, unexpected collisions” of this sort can occur.“ We’re trying to build bridges,” Klein says. Providing the Tools Though the work of ICMS encompasses an array of different sciences and researchers, the common theme in all of the institute’s projects is the smart and effective use of high-performance computing clusters, or HPC clusters. Just as bridges need sturdy foundations, the first order of business for ICMS is to build a state-of-the-art cyberinfrastructure at Temple. The university now has a hybrid GPU (graphics processing unit)/CPU (central processing unit) cluster computer. In Temple’s case, the HPC cluster features more than 100 nodes containing more than 1,200 processor cores, 48 Nvidia Tesla GPUs (hardware made specifically for high-perfomance computing) and 120 terabytes of storage. In other words, the HPC cluster is the equivalent of hooking up approximately 2,000 laptop computers set to process the same information. It provides more hard-drive space than 240 computers that each contain a 500-gigabyte hard drive. Beyond the astounding capacity of the HPC cluster at Temple, ICMS also is part of TeraGrid , a cyberinfrastructure of even more powerful supercomputers used for scientific research, information and data sharing, which not only encourages cross-disciplinary research, but also fosters collaboration between Temple and other TeraGrid researchers across the country. Targeting the Impossible Most of the ICMS group’s research is literally “trying to do the impossible,” Kohlmeyer notes, by putting theoretical models to the test. Because simulations are numbers-based, they know the exact state of the whole system at any point, allowing for perfectly controlled experiments. The institute’s ultimate goal—Kohlmeyer calls it the “holy grail” of computational science—is to arrive at a juncture where the molecular computer simulations built are so accurate and detailed, they render many chemical and biological experiments obsolete. Imagine a scenario in which a new drug is proven safe and effective outside the laboratory—where it currently takes years of high-cost testing—and on a computer instead, with every possible molecular interaction taken into account. Though the technology is not there yet, much of the current research at ICMS is helping researchers improve drug treatments. For example, one team is looking at the cellular binding abilities of certain anesthesia agents.“We know that anesthetics work, but we don’t know how they work on the molecular level,” Kohlmeyer explains. Understanding the molecular activity of anesthetic agents, he says, will result in safer anesthetics that can better target the area of the body they are meant to act upon. Polymer chemists in the group are using computer simulations to unlock the secrets of nano-scale materials. Mixing multiple polymers (chemical compounds) and studying the new mixture that arises on the nano level can improve drug delivery. “The purpose is to ‘package’ a drug so it can get where it needs to be, instead of ‘flooding’ the body and thus risking side effects,” Kohlmeyer explains. Another area of focus at ICMS is software development. Last summer, Kohlmeyer supervised two undergraduate students who helped improve a simulation software package. The effect enabled a postdoctoral researcher to run his calculations up to 15 times faster than before, greatly improving the researcher’s efficiency. “As I see it, the mission of ICMS, in this context, is to share our experiences with other Temple researchers and, in return, learn from their experiences,” Kohlmeyer says. “Ultimately, we want to establish collaborative efforts that can solve even more complex problems than the ones being worked on now.” As ICMS grows, so too will opportunities for groundbreaking research at Temple. “The vision for this institute is to foster collaborative, interdisciplinary, frontier research,” Klein says. “It will take time, but it will be driven largely by recruitment. We need to recruit people aggressively at all levels to staff centers and institutes, especially young people. This new generation of researchers is more adept at using computers to solve complex problems.” Brian M. Schleter is a research freelance writer based in Baltimore City, Md.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1 次阅读|0 个评论
生物通技术周刊:2011生命科学十大创新产品
oryzameng 2012-5-31 20:52
为了跟上生命科学飞速发展的脚步,2011 年末生物通第五次推出“生命科学十大创新产 品”评选活动。在这次活动中,我们共收到68 个候选产品。经过两个月的读者投票和专家评 鉴,2011 生命科学十大创新产品终于出炉…… 详情下载: 2011生命科学十大创新产品.pdf
1948 次阅读|0 个评论
基金部红头文件【2011】2号
ylliu2008 2012-5-29 15:02
基金部红头文件【2011】2号
3554 次阅读|0 个评论
办公室红头文件【2011】2号
ylliu2008 2012-5-29 15:01
办公室红头文件【2011】2号
5597 次阅读|0 个评论
办公室红头文件【2011】1号
ylliu2008 2012-5-29 15:00
办公室红头文件【2011】1号
2818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2011年终B2B/B2C网店系统大盘点
helloating1990 2012-5-28 16:56
随着互联网快速发展,网上商城系统、网上商店系统遍地开花,网上交易、网上购物已经成为最时尚、最快捷的一种购物方式。06年中国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6万亿,而网上零售的总额约312亿,只占到千分之五,成长潜力巨大。越来越多熟悉传统零售行业运营,能准确把握消费需求的商家,加入到零售业电子商务的大军,一场规模化和个性化有效结合的新型零售革命已经拉开序幕。未来十年,中国互联网的下一个商业高峰―――B2C网上零售将迎来井喷式的发展,对企业级B2C电子商务解决方案的需求也将激增。   第一位:thB2C   同徽公司的thB2C定位为国内顶级电子商务平台研发,面向企业级电子商务解决方案,国内第一家基于J2EE技术网店系统研发商,目前最新版本为thB2C V20,已广泛应用于各大行业及大型企业,其灵活多样的项目定制能力是其他系统无法媲美的,J2EE区别于asp、php的最大超越性是拥有极强跨平台、易于开发部署、安全性及拓展性能。多系统集成(如集成用友,金蝶,淘宝)最大限度实现了企业项目需求的实施。IBM,SAP ,ORACLE等国际软件巨头所提供的企业级解决方案均是采用J2EE技术。特别适合中大型项目定制的企业。如果您的是企业项目,thB2C无疑是最佳选择。J2EE建站将会成为2012年主流,但是唯一不足的是该系统还未开源,期待中。   第二位:ShopEX   这款网店系统是国内比较流行的一款,功能完善,可灵活操作。而且推广做得不错,因此市场占有率很高。目前主打产品为:易开店和ECP。它的优势在于公司财大气粗,实力雄厚,承接大型网上商城的定制开发这一点可圈可点。而且旗下产品众多,普通的网店系统,用于分销的网店系统,用于跟淘宝店对接的网店系统……虽说系统本身是免费的,但是要体验到更完整的系统功能还是要掏钱的。价格根据客户需求而定,几千到几万不等。   第三位:Hishop   国内老牌网店系统程序,在业内率先向分销领域拓展业务方向,主打的快店通和易分销网店货源分销系统,在原有的Hishop网店系统基础上对分销功能和快速开店进一步升级,成为国内目前分销系统领域市场占有率最高的系统程序。旗下Hishop网店系统经过九年的打磨,也于今年升级至5.4.2版本。完善了更多功能,内置功能相比shopex并不逊色,且后台操作简单方便,对开店卖家的技术要求不高。服务态度在业内也有口皆碑,算是划算之选。如果模板方面能丰富点,可选择性多一点就更好了。   第四位:ECShop   这款系统最大的特点可以综合为两个字:开源。如果本身懂技术,使用这套系统程序还是很有意思的,笔者亲身体验下来觉得如果是平日里兼职做个人网店的话用这款足够对付了。但是如果要把生意做大,该系统的功能还是不如上两款强大,但是比较适合个人独立网店,该系统在未来研发实力还是占据一定份额。   第五位:V5Shop   V5Shop在网络宣传较为广泛,这两年发展得很不错。自被上海威博网络技术有限公司收购后,改变营销策略,在产品、服务、营销推广等方面都大有改进,跻身主流网店提供商行列。相比前两年发展规模来说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产品多样性也逐步加强,希望可以继续发力,完善系统本身,进一步加强竞争力。   总结:以上系统按项目规模和灵活性等综合性能排序,笔者综合了目前最热的五大系统,笔者认为每个系统都有着自身独特的价值,不可盲目的跟风,需要根据个人或者企业的具体需求进行选择,而且系统的安全性、稳定性、拓展性、性价比也是我们消费者需要重视的,中国电子商务的发展离不开科技的进步,中国电子商务的未来需要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电子商务蕴藏着巨大财富和机遇,您把握住了吗?
个人分类: others|1891 次阅读|0 个评论
【数据贴】2011北美暑期档票房盘点
menglingzong 2012-5-27 18:10
2012暑期档硝烟渐起,先来盘点一下2011暑期档票房!!! 北美票房暑期档历来都是兵家必争之地,去年的自《速度与激情5》小爆之后, 票房榜上一直厮杀不断。 《速度与激情5》破2亿刀,续集马上提上日程,证明该电影还是很有激情; 《加勒比海盗4》北美虽有萎缩,但一番挣扎后全球票房过10亿,德普的烟熏妆还是会继续霸占票房榜; 《功夫熊猫2》口碑不咋地,全球圈了6亿刀,我朝搞了6亿多,也算给面子; 《赛车总动员2》创皮克斯口碑新低,为了汽车玩具的销量,赛车还是要做,北美1.8亿,全球超5亿刀也算没埋没皮克斯的招牌; 《雷神》与《美国队长》接连上映,同年上映2部科幻大投入,惊奇公司不断惊奇,迪士尼布局可谓用心良苦,复仇者联盟呼之欲出,与正义联盟抢时间,果然运筹帷幄! 《X战警:第一战》携口碑复出,福克斯成功复活X战警系列,难得,北美撸了近1.5亿,全球票房3.5亿,已超战警1的战绩; 《宿醉2》俨然已成为华纳招牌,小电影有大智慧,北美2.5亿,全球近6亿刀,投入产出比冠绝暑期档; 其实真正的冠军赛厮杀在《变形金刚3》与眼镜男《哈利波特7下》展开! 变行金刚已成长成为派拉蒙的重磅武器,值100周年之际,携前两集威风,迅速火爆全球,我朝亦很快飙到10亿,成为继《阿凡达》后又一巨作,在大陆可谓一骑绝尘,下线时机北美窜到3.5亿刀,全球票房榜亦坐上第四把交椅! 眼镜男终于在final中人品大爆发,北美狂澜3.8亿,全球力克《指环王3》,全球达到惊人的13.4亿刀,探花郎击溃变形金刚,全球最卖座的科幻儿童80后巨制完美收官!
3106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2011年美国的人权纪录
hanhuijian 2012-5-27 01:46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2012 年 5 月 25 日 2012 年 5 月 24 日,美国国务院发表《 2011 年国别人权报告》,再次对世界近 200 个国家和地区的人权状况品头论足,对中国人权事业歪曲指责,而对其自身糟糕的人权状况却熟视无睹、只字未提。为了让世界人民了解美国真实的人权状况,敦促美国反思其所作所为,特发表《 2011 年美国的人权纪录》。 一、关于生命、财产和人身安全 美国拥有强大的人力、财力和物力资源可以对暴力犯罪进行有效的控制,但是美国社会却长期充斥暴力犯罪,公民的生命、财产和人身安全得不到应有的保障。 美国司法部 2011 年 9 月 15 日公布的报告显示, 2010 年,美国 12 岁及以上居民共经历了 380 万起暴力犯罪, 140 万起严重暴力犯罪, 1480 万起财产犯罪和 13.8 万起个人盗窃犯罪。犯罪率为每千人 15 起。 ( 注 1) 美国多座城市和地区犯罪率激增。南部地区平均每 10 万人经历暴力犯罪 452 起、财产犯罪 3438.8 起。 ( 注 2)2011 年的头四个星期中,旧金山的凶杀案就由 2010 年同期的 5 起增加到 8 起,奥克兰由 4 起增加到 11 起。 ( 注 3)2011 年的头 9 个月,纽约市地铁重大偷窃案从 2010 年的 852 起增加到 1075 起,增长了 25% 。 ( 注 4) 底特律地区凶杀案件同比上升 13.5% 。 ( 注 5)2011 年 1 月至 10 月,芝加哥共发生 123924 起重罪案。 ( 注 6)2011 年 1 月播出的反校园暴力公益广告显示, 2010 年 7 月至 12 月,美国有 600 多万学生遭遇过校园暴力。 ( 注 7) 另据 “ 家庭急救 ” 组织的统计,美国约 30% 的十多岁的学生卷入校园暴力。 ( 注 8) 美国将拥枪权置于公民生命和人身安全的保障之上,枪支管理松懈,枪支泛滥。美国民用枪支数量占全世界的 35% 至 50% ,平均 100 人拥有 90 支枪。 ( 注 9) 盖洛普民调机构 2011 年 10 月的调查发现, 47% 的美国成年人自报拥有枪支,比一年前增加 6 个百分点,为 1993 年此项调查开展以来最高。 52% 的 35-54 岁中年人自报拥有枪支。美国南部成人拥枪率高达 54% 。 ( 注 10) 《纽约时报》 2011 年 11 月 14 日报道,自 1995 年以来,仅在华盛顿州就有 3300 多名重罪犯和家庭暴力罪犯重新获得了拥有枪支的权利,其中 400 多人又重新犯枪杀等罪行。 美国枪支暴力和枪支致死率在发达国家中最高。美国《外交政策》 2011 年 1 月 9 日披露,美国每年 3 万多人死于枪支暴力, 20 万人因枪支暴力受伤。据美国司法部统计, 2010 年,在 480760 起抢劫犯罪、 188380 起强奸和性攻击犯罪中,犯罪分子使用枪支的分别占 29% 和 7% 。 ( 注 11)2011 年 6 月 2 日,亚利桑那州发生一起连环枪击案,造成 6 人死亡, 1 人受伤。 ( 注 12) 在芝加哥,仅在 6 月 3 日晚至 4 日凌晨,就发生了 10 余起枪击事件; ( 注 13) 在 8 月 12 日晚至 13 日凌晨,又发生 5 起枪击事件,均有多人伤亡。 ( 注 14) 在密歇根州、得克萨斯州、俄亥俄州、内华达州和南加州均发生过一人一次开枪射杀 5 人以上的枪杀事件 ( 注 15) 。枪击案频发,早已引起美国人民的不满,每年都有很多抗议,要求政府严格管理民间枪支,但是美国政府对此并未给予应有的重视。 二、关于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 美国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受到严重侵犯,美国标榜自己是自由之地不过是自欺欺人。 ( 注 16) 声称代表 99% 的美国人的 “ 占领 ” 运动拷问着美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制度。自 2011 年 9 月,由于美国社会严重不公、经济严重不平等、贫富严重不均和高失业率等问题引发的 “ 占领华尔街 ” 运动席卷美国。且不论这场运动的深层原因,单就成千上万的示威者遭受粗暴和武力对待,众多示威者遭到逮捕而论,这种肆意践踏民众集会示威和言论自由的行为,就为美国的自由民主作出了真实的注解。根据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媒体报道, “ 占领华尔街 ” 运动发生的两周内有近 1000 人被捕。 ( 注 17) 仅 10 月 1 日,纽约警方以妨碍交通为名就逮捕了 700 多名示威者,有的示威者被戴上手铐在大桥上一字排开,等待警方大客车运走。 ( 注 18)10 月 9 日,逮捕 92 人。 ( 注 19)11 月 15 日,纽约警方出动防暴警察,对 “ 占领华尔街 ” 运动的大本营祖科蒂公园强制清场,逮捕 200 多人。 ( 注 20) 芝加哥警方在两周内逮捕 300 多名参加 “ 占领芝加哥 ” 运动的示威者。 ( 注 21) 加利福尼亚州奥克兰警方 10 月 25 日向 “ 占领奥克兰 ” 运动示威人群发起清场行动,至少 85 人被捕。一名伊拉克战场老兵头部被警方橡皮子弹击中,导致颅骨开裂。 ( 注 22)11 月 17 日,美国各地为纪念 “ 占领华尔街 ” 运动两个月举行抗议活动,又有数百人被捕。 ( 注 23) 其中,仅纽约市就至少有 276 人被捕,多人被警察拖走时受伤流血。 ( 注 24) 许多示威者指控警方手段残忍。有评论说, “ 美国至少在一定程度上成为独裁国家。 ” ( 注 25) 美国极力标榜其新闻自由,但实际上,美国对新闻进行严格的审查和控制, “ 新闻自由 ” 只不过是美国美化自己和打压别国的政治工具而已。据报道,美国国会未能通过保护记者消息来源权的法律。美国有越来越多的记者因发表所谓的 “ 不恰当的政治言论 ” 而失去工作。 2010 年 6 月,美国资深记者托马斯因批评以色列而被迫辞职。 ( 注 26)2011 年 11 月 15 日,纽约警方在对祖科蒂公园强制清场时,阻止媒体接近祖科蒂公园,封锁了空中领域以防止媒体用直升机航拍,设置警戒线让媒体无法抵达现场。警方不仅对记者使用胡椒喷雾,而且还逮捕了国家公共广播电台、《纽约时报》等多家媒体的约 200 名记者, ( 注 27) 肆意践踏新闻自由和公众利益,令全世界为之哗然。而美国主流媒体在 “ 占领华尔街 ” 运动中的表现暴露了其在自由和民主问题上的虚伪性。皮尤研究中心调查显示,运动第二周,关于该运动的报道仅占美国全国性媒体总报道量的 1.68% ,报道数量很少。 2011 年 10 月 15 日, “ 占领华尔街 ” 运动发起全球大串联,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福克斯等电视频道没有作任何直播,这与其曾 24 小时直播开罗广场示威活动形成鲜明对比。 美国严格限制互联网, “ 互联网政策充满问题 ” , ( 注 28) “ 互联网自由 ” 不过是美国进行外交施压和谋求霸权的一个说辞而已。美国《爱国者法》和《国土安全法》都包含监控互联网的条款,并授权政府或执法机构监控和屏蔽任何 “ 危及国家安全 ” 的互联网内容。 2010 年通过的《将保护网络作为国家资产法案》规定联邦政府在宣布紧急状况下,拥有绝对的权力来关闭互联网。英国《卫报》 2011 年 3 月 17 日报道称,美国军队正在研发一种电脑软件,利用伪造的用户身份在互联网上制造错误的舆论导向,屏蔽不被美国军方接受的观点,这项软件的研发其实就是限制互联网言论自由。《俄罗斯之声》 2012 年 2 月 2 日评论称,美国政府安全机构某下属部门雇用数百名分析师,以匿名方式监视外国网络用户的私人档案,每天可审查 500 万条微博消息。美国国土安全局在推特上设立虚拟账户每天搜索 “ 非法移民 ” 、 “ 病毒 ” 、 “ 死亡 ” 、 “ 爆发 ” 等词汇,并悄悄追查转发这些信息的网民。据《环球邮报》 2012 年 1 月 30 日报道,英国的利 · 范 · 布赖恩飞往美国前在推特上发布了一条微博: “ 这周是自由自在的一周,在把美国摧毁之前,我要和朋友们聊聊再作点准备。 ” 结果,布赖恩和另一同伴像恐怖分子一样被戴上手铐并与贩卖毒品嫌疑人一起被关押了 12 个小时。很多英国网友对此表示愤怒,称: “ 什么更糟糕?是因为一条无辜的微博被逮捕,还是美国情报部门盯着世界上的每一条电子信息? ” ( 注 29)    ( 注 1)www.bjs.gov    ( 注 2) 《华尔街日报》, 2011 年 9 月 20 日。    ( 注 3) 《旧金山纪事报》, 2011 年 1 月 29 日。    ( 注 4) 《侨报》, 2011 年 9 月 24 日。    ( 注 5)www.buzzle.com    ( 注 6)portal.chicagopolice.org    ( 注 7)CNN , 2011 年 3 月 10 日。    ( 注 8)www.familyfirstaid.org    ( 注 9) 美国《外交政策》网站, 2011 年 1 月 9 日。    ( 注 10) 《侨报》, 2011 年 10 月 28 日。    ( 注 11)www.bjs.gov    ( 注 12) 《侨报》, 2011 年 6 月 3 日。    ( 注 13) 《芝加哥论坛报》, 2011 年 6 月 4 日。    ( 注 14) 《芝加哥论坛报》, 2011 年 8 月 13 日。    ( 注 15) 《纽约时报》, 2011 年 10 月 13 日; CNN , 2011 年 7 月 8 日; CBS , 2011 年 7 月 23 日;《今日美国报》, 2011 年 8 月 9 日。    ( 注 16) 《华盛顿邮报》, 2012 年 1 月 14 日。    ( 注 17) 《卫报》, 2011 年 10 月 2 日。    ( 注 18) 《侨报》, 2011 年 10 月 3 日。    ( 注 19) 《纽约时报》, 2011 年 10 月 15 日。    ( 注 20) 《卫报》, 2011 年 11 月 25 日。    ( 注 21) 澳大利亚《太阳先驱报》, 2011 年 10 月 24 日。    ( 注 22) 《卫报》, 2011 年 10 月 26 日。    ( 注 23) 《今日美国报》, 2011 年 11 月 18 日。    ( 注 24) 《华尔街日报》, 2011 年 11 月 18 日。    ( 注 25) 《华盛顿邮报》, 2012 年 1 月 14 日。    ( 注 26) 《关于世界一些国家人权状况的报告》,俄罗斯外交部网站。    ( 注 27) 《侨报》, 2011 年 11 月 15 日。    ( 注 28) 美国《外交政策》网站, 2011 年 2 月 17 日。    ( 注 29) 英国《每日邮报》, 2012 年 1 月 31 日。 美国民主制度的资本化越来越严重,日益演变成 “ 钱主 ” 制度。美国敏感问题中心 2011 年 11 月数据显示, 46% 的美国联邦参、众议员拥有过百万资产。正因如此,美国政府拟向年薪百万以上的高收入阶层加税的计划在国会遭到阻挠。 ( 注 30) 有评论指出,在美国政治体系中,金钱已经成为选举的王牌,最高法院认可企业用雄厚的经济实力来支持有利于其经营的政策和候选人,同时抵制有损其商业利益的政策和候选人。 ( 注 31) 据报道,在 2010 年大选环节中,美国金融业向众议院金融服务委员会主席的捐款占其收到捐款的近 2/3 。民主党某资深议员在 2007 年到 2010 年担任农业委员会主席期间,收到的来自其委员会管辖下的集团的捐赠上升了 711% ,而同期这位议员收到的捐赠总数只上升了 274% 。 ( 注 32) 据《华盛顿邮报》 2011 年 8 月 10 日报道,近 80% 的美国人对政治系统的运作方式不满意, 45% 的人说他们非常不满。 美国以提高安全级别为由,不断削弱公民自由。 ( 注 33) 美国电子产品维权基金会发布《不当行为模式: 2001 - 2008 年间联邦调查局情报机构的违法行为》,披露了以联邦调查局为首的政治情报机构系统侵犯美国公民和合法居民的事实。报告显示, 2001 - 2008 年,违反法律和行政命令等进行情报调查的不当行为达到 4 万起,美国联邦调查局提出的 20 万份请求中有 60% 都是在调查美国公民和合法居民。 ( 注 34) 《纽约时报》 2011 年 10 月 20 日报道,美国联邦调查局正在收集美国民众的宗教信仰、民族和原始国籍等各方面的私人资料进行调查。《华盛顿邮报》 2012 年 1 月 14 日披露,美国政府可以利用 “ 国家安全信函 ” ,在毫无理由的情况下要求企业和组织提供关于公民经济、通信和交往状况的信息,以及搜查从企业文件到图书馆记录的所有信息。美国政府可以在没有法院指令或者不受司法审查的情况下动用卫星定位系统监控调查对象的一举一动。 警察滥用职权,粗暴执法,滥施暴力,许多无辜的公民遭到骚扰和伤害,有的甚至失去自由和生命。《世界日报》 2011 年 6 月 10 日报道,过去十年,纽约市警方拦检民众事件持续增多, 2010 年达 60 万次,是 2004 年的 2 倍。 2011 年 1 月至 3 月有 18 万人被拦检,其中, 88% 是无辜民众。据报道, 7 月初,南加州奥兰治县两名警察将手无寸铁且有心理障碍的一名流浪汉殴打致死。 ( 注 35) 北迈阿密警方打死了一名携带玩具手枪的男子。 ( 注 36) 加利福尼亚州一名男子仅仅因为穿了一件红色夹克就被当地警察作为黑帮分子打死。 ( 注 37) 亚利桑那州警方在一起缉毒案中冲进格雷纳家中,开枪将其打死,事后发现死者没有贩毒经历。 ( 注 38) 冤案错案频发。据合众国际社等媒体报道,得克萨斯州安东尼 · 格雷夫斯被错判入狱 18 年; ( 注 39)46 岁的托马斯 · 海恩斯沃斯因错判抢劫罪无辜服刑 27 年; ( 注 40) 刑讯逼供迫使埃里克 · 凯恩承认双重谋杀罪,被判终身监禁,服刑近 25 年。 ( 注 41) 美国缺乏基本的诉讼程序保护,政府不断申明有权随意剥夺对公民的法律保护。 ( 注 42)2011 年 12 月 31 日签署的《国防授权法》竟允许无限期地对公民实施拘押。 ( 注 43) 福布斯网站 2011 年 12 月 5 日报道,该法案规定,美军有权在其境内进行反恐调查和审讯,只要美国政府认为是恐怖主义分子就可以无限期关押,无须经过法院审判。 美国仍是世界上囚犯人数最多和人均被监禁率最高的国家,羁押囚犯的环境恶劣。据美国司法部统计, 2009 年美国有囚犯 230 万人,每 132 个美国居民中就有 1 人在监狱里,超过 14 万人被判处终身监禁。 ( 注 44) 据《洛杉矶时报》 2011 年 5 月 24 日报道,在加利福尼亚州监狱, 50 多名囚犯共用一个卫生间, 200 人被关在一个体育馆。美国司法统计局表示, 2008 年 10 月至 2009 年 12 月间,估计有 88500 名在押犯人遭到性侵犯。 ( 注 45)2011 年 4 月以来,在一些监狱,周末停止供应午餐,以削减食品供应开支。 36 所监狱中的约 2.3 万名囚犯在周六和周日每天只吃两顿饭。 ( 注 46) 恶劣的监狱环境造成囚犯抗议、自杀等事件不断发生。 2011 年 7 月和 10 月,加利福尼亚州多座监狱先后有 6000 多名囚犯及 12000 名囚犯两次绝食,抗议监狱条件恶劣和非人道待遇。 ( 注 47) 《芝加哥论坛报》 2011 年 7 月 20 日报道,自从 2000 年以来,芝加哥市少年监狱至少有 175 人企图利用牢房内设施自杀,共有 7 人自杀身亡。 2011 年,联合国酷刑问题特别报告员提交的报告指出,美国有约 2 万至 2.5 万人被单独拘押,美国政府 2011 年两次拒绝报告员不受监督地接触和探访上述被拘押者的要求。 三、关于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 美国是世界头号经济强国,但仍有不少公民享受不到个人尊严和人格的自由发展所必需的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保障。 美国在对其公民享受免于失业的保障方面乏善可陈,长期失业人数之多、时间之久,在 60 年间前所未有。美国是西方发达国家中维护劳动者权利最薄弱的国家之一,近 10 年来未批准任何一个国际劳工组织公约。美国缺乏有效的仲裁体系来处理用人单位拒绝与劳动者达成妥协的问题。据《纽约时报》 2011 年 12 月 12 日报道,美国有 1330 万人失业,其中有 570 万人失业已经超过 6 个月。 2011 年平均失业率为 8.9% 。 ( 注 48)2011 年 10 月, 25 - 34 岁青年失业率高达 26% , ( 注 49) 有更多的人就业不充分。 2011 年 9 月,美国有 84 个大城市失业率均超过 10% ,加利福尼亚埃尔森特罗市竟高达 29.6% 。 ( 注 50) 失业者不仅遭受经济困难,还经受焦虑、抑郁等精神方面的压力。 “ 极端高层和最底层之间差距越来越大 ” , ( 注 51) 凸显分配不公。美国号称拥有占人口总数达 80% 的庞大中产阶级阶层,极为贫穷和极为富有的人群只占少数。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 注 52) 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 2011 年 10 月 25 日公布的报告称, 1979 - 2007 年,占美国人口 1% 的最富有家庭收入增长最快,税后所得增长 275% ,而占人口 20% 的最穷家庭仅增长 18% 。 ( 注 53) 另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 2011 年 2 月 16 日报道,过去 20 年, 90% 的美国人实际收入没有增长,占美国人口 1% 的富人收入却增长了 33% 。 ( 注 54) 经济政策研究所 2011 年 10 月 26 日发表文章称, 2009 年,占美国 1% 的大富豪家庭财富与中等收入家庭财富的比例为 225:1 。 ( 注 55) 收入最高的前 10% 的人的平均收入是收入最低的 10% 的人的 15 倍。 ( 注 56) 福布斯美国富豪排行榜显示, 400 位富豪掌控的财富达 1.5 万亿美元, ( 注 57) 相当于 1.5 亿底层美国人占有财富的总和。 ( 注 58) 薪酬最高的前 10 位首席执行官的年薪足够支付 18330 名普通雇员的薪水。 ( 注 59) 近 11% 的国会议员的净财富超过 900 万美元; 249 名国会议员是百万富翁;中等收入议员的净财富达 891506 美元,几乎是一般家庭收入的 9 倍。 ( 注 60) 德国《明镜周刊》评论说,美国已经发展成为一个 “ 赢家通吃 ” 的经济体。美国政治学家巴特尔斯认为,财富分配的根本变化不是市场力量或金融危机这样的事件带来的后果,原因在于政治决策。 ( 注 61) ( 注 30)www.finance-ol.com ( 注 31) 《时代》周刊网络版, 2011 年 1 月 20 日。 ( 注 32) 《纽约时报》, 2011 年 11 月 16 日。 ( 注 33) 《华盛顿邮报》, 2012 年 1 月 14 日。 ( 注 34)www.pacificfreepress.com ( 注 35)FOXNews , 2011 年 9 月 21 日。 ( 注 36) 《纽约每日新闻》, 2011 年 9 月 1 日。 ( 注 37)www.kolotv.com ( 注 38) 《赫芬顿邮报》, 2011 年 5 月 25 日。 ( 注 39)CBSNews , 2011 年 6 月 22 日。 ( 注 40) 美国合众国际社, 2011 年 12 月 7 日。 ( 注 41) 《芝加哥论坛报》, 2011 年 6 月 13 日。 ( 注 42) 《华盛顿邮报》, 2012 年 1 月 14 日。 ( 注 43) 《华盛顿邮报》, 2012 年 1 月 14 日。 ( 注 44) 《关于世界一些国家人权状况的报告》,俄罗斯外交部网站。 ( 注 45)www.bjs.gov ( 注 46) 《纽约时报》, 2011 年 10 月 20 日。 ( 注 47)CNN , 2011 年 10 月 4 日;《纽约时报》, 2011 年 7 月 7 日。 ( 注 48)www.bls.gov ( 注 49) 《世界日报》, 2011 年 11 月 18 日。 ( 注 50)www.bls.gov ( 注 51) 《今日美国报》, 2011 年 9 月 13 日。 ( 注 52) 《侨报》, 2011 年 10 月 13 日。 ( 注 53) 《世界日报》, 2011 年 10 月 26 日。 ( 注 54)CNN , 2011 年 2 月 16 日。 ( 注 55)www.epi.org ( 注 56) 路透社, 2011 年 12 月 9 日。 ( 注 57) 《侨报》, 2011 年 10 月 13 日。 ( 注 58)www.currydemocrats.org ( 注 59) 《世界日报》, 2011 年 10 月 16 日。 ( 注 60) 《今日美国报》, 2011 年 11 月 16 日。 ( 注 61) 德国《明镜周刊》, 2011 年 10 月 24 日。 与最富有的 10% 的人相反,美国贫困人口和贫困率连创历史新高,这对最富裕的美国是莫大的讽刺。美国人口普查局 2011 年 9 月 13 日发表的报告显示, 2010 年,美国约有 4620 万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比 2009 年增加 260 万人,为 1959 年开始这项统计以来最高;贫困率为 15.1% ,创 1993 年以来新高。布鲁金斯学会分析报告显示,以这样的贫困率发展,五年内经济衰退还将把 1000 万美国人抛入贫困人口的行列。 22% 的儿童生活在贫困中。 ( 注 62) 美国有 12 个州的贫困率超过 17% ,密西西比州高达 22.4% 。 ( 注 63) 美国正迅速成为一个依赖食品券的国家。 ( 注 64) 美国没有足够的钱买食物的人从 2008 年的 9% 增至 2011 年的 19% 。 ( 注 65)2010 年, 1720 万家庭面临食品短缺,约占美国家庭总数的 14.5% 。 ( 注 66)2011 年,美国有 4600 万人靠食品券生活,约占总人口的 15% ,比 2007 年上升了 74% 。 ( 注 67) 数百万无家可归者流落街头。据报道,美国每年有约 230 万至 350 万人无家可归。 ( 注 68)2010 年美国无家可归家庭数比 2007 年增长了 20% 。 ( 注 69) 在过去五年中,离开家庭或来自社区其他地方申请入住收容所的单身人口比率从 39% 上升到了 66% 。 ( 注 70) 纽约市无家可归人数已超过 4.1 万,其中儿童高达 1.7 万。 ( 注 71) 加利福尼亚州圣塔克拉拉县平均每晚有 7045 人流落街头, ( 注 72) 芝加哥每晚有 3000 名青年人无家可归。 ( 注 73) 美国自诩其卫生保健是世界上最好的,但却有相当数量的公民得不到应有的医疗和健康保障。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 2011 年 9 月 13 日报道, 2010 年,美国有 4990 万人没有医疗保险。彭博新闻社 2011 年 3 月 16 日报道,过去两年美国有 900 万人失去了医疗保险, 7300 万人支付医疗保险有困难, 7500 万人因为资金不足而推迟就医。因艾滋病死亡和传染别人的危险增大。自 1981 年首例艾滋病感染者被发现以来,美国已有 60 万人死于艾滋病。截至 2008 年底,美国共有 1178350 人感染艾滋病毒。 ( 注 74) 据法新社报道,近 3/4 美国艾滋病毒携带者没有控制住感染, 1/5 的艾滋病毒携带者不知道自己患病,仅有大约 51% 的 HIV 呈阳性的人得到持续的治疗。 ( 注 75) 根据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的数据,过去 10 年来,美国处方药致死人数增加 1 倍,约 14 分钟就有 1 人因此死亡。 2009 年因用药过度至少造成 37485 人死亡,超过交通事故死亡人数。 ( 注 76) 美国大幅度削减教育经费、裁减教师、缩短学时,学校学费飙涨,青少年受教育权的保障每况愈下。据《纽约时报》 2011 年 10 月 3 日报道, 2007 年以来纽约市学校平均每年削减预算 13.7% 。 2008 年以来,包括高校在内的美国教育界减少了 29.4 万个职位, ( 注 77)292 个学区每周减少上课 1 天,这种做法仅在 20 世纪 30 年代经济危机和 70 年代石油危机时出现过。 ( 注 78) 美国大学理事会的报告显示, 2011 至 2012 学年,美国四年制公立大学的平均州内学杂费为 8244 美元,比前一个学年增加 631 美元,涨幅为 8.3% 。 ( 注 79)11 月 9 日,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约 3000 名师生在该校聚会,抗议学费飙涨。 ( 注 80) 据路透社报道,由于美国高校学费昂贵,三分之二本科学生尚未工作就有 2.5 万美元的债务。 ( 注 81) 美国的印第安文化长期受到压制。美国通过立法和主流文化的影响来同化印第安文化。 19 世纪末开始,美国全面实施白人模式教育,推行强制性的唯英语教育。现今讲印第安语的大都是生活在保留地的老人。据估计,如果美国政府不采取措施, 50 年后,可能只有 5% 的印第安人会讲本民族语言。 美国民众的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得不到应有的保障远非遭遇金融危机所能推卸。美国至今尚未批准《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国际公约》。以上种种人权问题正是美国长期漠视公民的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的意识形态和政治制度的反映。 四、关于种族歧视 生活在美国的少数族裔受到长期的、系统的、广泛的、制度性的严重歧视,种族歧视成为美国价值观无法抹去的表征和符号。 少数族裔政治、经济、社会地位因受歧视而低下。少数族裔担任公职官员人数与其人口不成比例。《纽约时报》 2011 年 6 月 23 日报道,纽约市亚裔超过 100 万,占市人口的 1/8 ,但纽约州议会中只有一位亚裔议员,亚裔市议员只有 2 人,市政府主管只有 1 人。根据美国全国都市同盟年度报告, 2011 年非洲裔美国人平等指数从 2010 年的 72.1% 下降为 71.5% ,其中,经济平等指数从 57.9% 下降到 56.9% ,健康平等指数从 76.6% 下降到 75% ,社会公正指数从 57.9% 下降到 56.9% 。 ( 注 82) 少数族裔在就业方面受到严重歧视。据报道, 2010 年拉丁裔失业率由 2007 年的 5.7% 上升到 11% , ( 注 83) 非洲裔失业率为 16.2% ,其中非洲裔男性失业率为 17.5% ,非洲裔年轻人失业率更高达 41% ,是全国平均失业率的 4.5 倍。 ( 注 84) 在全国范围内,黑人的失业率约 21% ,在底特律等中心城市甚至上升到 40% 。 ( 注 85) 在南达科他州一个主要由印第安人组成的齐巴克县中有超过 6 成居民生活在贫困线以下,冬季失业率高达 90% 。 ( 注 86) 一项研究成果表明,在薪金最高的七个职业中,有六个都是白人占多数比例。 ( 注 87) 黑人的贫困率是白人的两倍。少数族裔遭受严重社会不平等。根据皮尤研究中心 2011 年 6 月的报告,美国白人家庭中位收入相当于非洲裔家庭中位收入的 20 倍、拉丁裔家庭中位收入的 18 倍。 ( 注 88)2010 年 , 美国非洲裔贫困率为 27.4% ,拉丁裔为 26.6% ,远高于白人 9.9% 的贫困率。 ( 注 89) 根据皮尤研究中心的报告, 2009 年美国白人与拉丁裔、非洲裔少数族裔之间的贫富差距为 25 年来的最高。 ( 注 90) 根据华盛顿施世面包组织的调查,近 40% 的黑人儿童处于贫困状态, 1/4 的黑人在 2010 年身陷饥饿之中。德里克 · 博依金牧师指出: “ 这些数字令人震惊而又非常说明问题。 ” ( 注 91) 少数族裔得不到平等的受教育机会,在校少数族裔学生受到歧视和欺凌。根据美国人口普查局 2011 年 6 月 8 日的报告, 2008 年,美国 18 - 24 岁青年中, 22% 的拉丁裔和 13% 的非洲裔没上高中,而只有 6% 的白人没上高中。 ( 注 92)2011 年 10 月 28 日,美国教育部长阿恩 · 邓肯称,美国有 1/3 的学生在校遭受欺凌,亚裔学生遭欺凌的多于其他族裔,亚裔学生在网络上受到嘲讽或辱骂的比例是其他族裔的 3 倍。一项研究报告显示, 54% 的亚裔美国青少年表示曾在校园中遭遇欺凌,非洲裔、拉丁裔的比例分别为 38.4% 和 34.3% 。 ( 注 93) 少数族裔和非基督教的宗教信仰者在执法、司法、宗教等领域受到严重歧视,不同族裔平等、宗教自由成为美国美化自己的虚假标签。据《纽约时报》报道, 2010 年,纽约警方共拦路人 60 万次,其中 84% 为非洲裔或拉美裔。 ( 注 94) 据报道,非洲裔男性被拘留比率是非拉丁裔白人男性的 6 倍多。 ( 注 95)2011 年 12 月 1 日,美国公民自由联合会宣称,美国联邦调查局违反联邦法正利用其广泛的网络越权秘密地收集穆斯林和一些其他组织的情报。 ( 注 96) 皮尤研究中心的报告显示, 52% 的美国穆斯林认为受到政府监视, 28% 的穆斯林认为曾有过被视为嫌疑犯的经历, 21% 的穆斯林声称他们在机场过安检时被单独检查。 ( 注 97) 一项新的民意测验表明,超过半数的美国穆斯林信徒认为政府的反恐政策单独针对他们增加监控和检查,机场安检以及执法人员等对他们的中伤、威胁和骚扰的事件不断增加。 ( 注 98) ( 注 62) 《纽约时报》, 2011 年 9 月 13 日。 ( 注 63) 《赫芬顿邮报》, 2011 年 10 月 21 日。 ( 注 64) 路透社, 2011 年 8 月 22 日。 ( 注 65) 《世界日报》, 2011 年 10 月 15 日。 ( 注 66)www.worldhunger.org , 2011 年 9 月。 ( 注 67) 路透社, 2011 年 8 月 22 日。 ( 注 68)www.homelessnessinamerica.com ( 注 69) 《赫芬顿邮报》, 2011 年 8 月 26 日。 ( 注 70) 《今日美国报》, 2011 年 12 月 9 日。 ( 注 71)www.coalitionforthehomeless.org ( 注 72)www.santaclaraweekly.com ( 注 73)www.chicagonewscoop.org ( 注 74) 《侨报》, 2011 年 6 月 3 日。 ( 注 75) 法新社, 2011 年 11 月 29 日。 ( 注 76) 《侨报》, 2011 年 9 月 19 日。 ( 注 77) 《侨报》, 2011 年 10 月 25 日。 ( 注 78) 《世界日报》, 2011 年 10 月 30 日。 ( 注 79) 《侨报》, 2011 年 10 月 27 日。 ( 注 80) 《纽约时报》, 2011 年 11 月 13 日。 ( 注 81) 路透社, 2011 年 2 月 1 日。 ( 注 82)www.blackenterprise.com ( 注 83) 《纽约时报》, 2011 年 9 月 28 日。 ( 注 84)CBSNews , 2011 年 6 月 19 日。 ( 注 85) 《华尔街日报》, 2011 年 8 月 31 日。 ( 注 86) 《每日邮报》, 2011 年 2 月 15 日。 ( 注 87) 《华盛顿邮报》, 2011 年 10 月 21 日。 ( 注 88)pewresearch.org ( 注 89)www.census.gov ( 注 90)pewresearch.org ( 注 91)www.amsterdamnews.com ( 注 92)www.census.gov ( 注 93) 《世界日报》, 2011 年 10 月 29 日。 ( 注 94) 《纽约时报》, 2011 年 12 月 17 日。 ( 注 95)WorldReport2011:UnitedStates , www.hrw.org ( 注 96) 《华盛顿邮报》, 2011 年 12 月 2 日。 ( 注 97)articles.boston.com ( 注 98) 《华盛顿时报》, 2011 年 8 月 30 日。 非法移民受到法律和制度性歧视。据报道,继亚利桑那州通过反非法移民法之后, 2011 年 9 月 28 日,阿拉巴马州开始实施移民法,这部法律的每一条规定都要求阿拉巴马州的非法移民应与其他居民相区别,使该州非法移民的日常生活难以为继。评论认为,该法违反了美国宪法和有关的国际人权公约对非法移民予以平等保护的条款。 ( 注 99) 《纽约时报》 2011 年 5 月 13 日报道,佐治亚州政府批准通过的反移民法禁止非法移民在该州工作,还授权警方查缉非法移民。非法移民饱受虐待。根据美国移民和海关执法局羁押监督办公室内部报告显示,美国许多移民羁押场所条件恶劣,没有必要的医疗救护,过度执法甚至虐囚现象严重。 ( 注 100) 亚利桑那州一家非营利组织 2011 年 9 月 21 日公布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在该州与墨西哥边境被拘留的数千名非法移民普遍遭受美国边境巡警的虐待,得不到食物、水和医疗,被殴打,不准睡觉,有时被滞留在极冷或极热的环境中,受到心理虐待和死亡威胁。 ( 注 101) 不承认土著人权利。 2011 年 1 月至 2 月,联合国土著人权利问题特别报告员阿纳亚向美国两次发出指控函,指控亚利桑那州政府批准使用再循环废水在圣弗朗西斯科山峰建设滑雪场, ( 注 102) 以及土著人活动人士帕尔帖被指控谋杀两名联邦调查局特工,于 1977 年被判处无期徒刑。但是,帕尔帖一直声称自己是无辜的,美国政府因其参加美国印第安人运动组织而对其进行政治迫害。 ( 注 103)2011 年 4 月 26 日,联合国人权理事会文化权利问题独立专家沙希德、宗教信仰自由问题特别报告员拉吕和土著人权利问题特别报告员阿纳亚联名向美国发出指控函,称加利福尼亚州瓦列霍市政府计划将一直被北加利福尼亚州土著人视为宗教圣地的索戈雷亚特地区改建为停车场和公共洗手间。 ( 注 104) 种族仇恨犯罪频发。美国联邦调查局报告显示, 2010 年,美国共发生 6628 起仇恨犯罪案,其中 2201 起针对非洲裔, 534 起针对拉丁裔, 575 起针对白人。基于种族偏见、宗教偏见和族裔偏见的分别占 47.3% 、 20% 和 12.8% 。 ( 注 105) 美国进步中心 2011 年 8 月发布的报告显示,过去 10 年,美国七个基金会动用逾 4260 万美元在美国煽动反穆斯林仇恨。 ( 注 106) 旧金山活跃着三个 “ 白人至上 ” 团体,这些团体以攻击少数族裔和外来移民为主业。 ( 注 107)2010 年 11 月 10 日,两名墨西哥移民遭到一群白人男子殴打,涉案者就是这些组织的成员。 ( 注 108) 据调查,在纽约市, 15 - 29 岁的黑人男子最容易成为凶杀案的受害者。这一群体还不到纽约市人口的 3% ,但却占到了 2010 年所有凶杀案受害者人数的 33% 。 ( 注 109) 反对种族歧视的民权运动者的遭遇令人关注。《赫芬顿邮报》 2011 年 5 月 31 日报道,路易斯安那州耶拿民权活动者卡特里娜 · 华莱士被当局仅仅依据一名毒品贩子的指控就判处 15 年徒刑。此前,华莱士曾参与组织有 5 万人参加的抗议种族歧视行为的民权活动,使 6 名非洲裔高中生重获自由。文章认为,华莱士被判刑是当局对其人权活动的报复。华莱士表示,警方完全是针对我, “ 因为我是一个自由战士,为民众权利而斗争 ” 。 五、关于妇女和儿童权利 美国至今尚未批准《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歧视公约》和《儿童权利公约》,对妇女儿童权利的漠视加重了美国妇女儿童的糟糕境遇。 在美国,对妇女的性别歧视普遍存在。据统计,美国妇女在各级政府中代表性不足,美国国会女议员仅占 17% 。 ( 注 110) 男女同工不同酬,收入差距在过去半个世纪里仅仅缩小 18 美分。 ( 注 111) 据美国公民自由联合会的报告, 2009 年全职妇女工资仍只相当于全职男性工资的 77% 。 ( 注 112) 美国妇女在就业、升职和工作等方面普遍受到歧视。一项新的研究证实,在美国高科技公司里,女性晋升为董事会成员以及最高薪管理层比在其他单位更落后于男性。在最高薪管理层中 , 女性不到 1/28 。在加利福尼亚州最大的上市公司里,只有 10% 的董事会成员和高管是女性。 ( 注 113) 妇女贫困率创新高。根据美国人口普查局报告, 2010 年,美国有 1700 万妇女生活在贫困中,其中,有 750 万妇女生活在极端贫困中,有 470 万单身母亲生活在贫困中,妇女贫困率从 2009 年的 13.9% 上升到 14.5% ,创 17 年以来新高;极端贫困妇女从 2009 年的 5.9% 上升到 6.3% ,创历史新高。 ( 注 114) 美联社 2011 年 4 月 12 日报道,纽约一位单身母亲因不堪一人抚养四个儿女的重担,自驾车连同孩子沉入哈德逊河,只有一个 10 岁儿子获救。 妇女频遭歧视、暴力和性侵犯。少数族裔妇女怀孕期间遭歧视。洛杉矶母婴协会研究报告显示, 32.4% 的亚裔母亲、 47.9% 的非洲裔母亲、 31.1% 的拉丁裔母亲感受到在怀孕期间受到歧视。 ( 注 115) 根据洛杉矶警察局网站数据和《全国亲密伴侣和性暴力调查报告》,美国每年有 200 万妇女成为家暴的受害者,大约五个妇女中就有一个曾被强奸过,大约四个妇女中就有一个曾经历过来自亲密伴侣的严重身体暴力。 ( 注 116) 据报道,美国军队中 19% 的女性士兵遭受过性侵犯,大部分受害者选择沉默。 ( 注 117)2011 年 3 月至 10 月,纽约布鲁克林日落公园等地区相继发生 20 起连环性侵犯案件,受害者均为年轻女性。 ( 注 118) 据报道,美国监狱关押了约 100 万女性犯人,很多女性在监狱中受到虐待,甚至在生产时还要带脚镣、手铐。 ( 注 119) 儿童贫困率创新高。根据美国人口普查局的报告, 2010 年,美国贫困儿童数量增加了 100 万, 1575 万儿童生活在贫困线以下,创 2001 年以来新高。儿童贫困率从 2009 年的 20% 上升到 21.6% , 653 个县 5 岁至 17 岁儿童贫困率升高幅度大, 1/3 城市的学龄儿童贫困率高于国家平均水平。 ( 注 120) 据《每日邮报》 2011 年 8 月 17 日报道, 2000 - 2009 年,美国 38 个州儿童贫困率上升。密西西比州儿童贫困率高达 31% 。美国人口普查局表示, “ 生活在贫困中的儿童尤其是幼儿比其他同龄人更有可能出现认知和行为困难,受教育时间更短,长大后失业的时间更长 ” 。 ( 注 121) 儿童无家可归者激增。根据美国无家可归者中心的数据, 2010 年有 160 万美国儿童露宿街头,比 2007 年上涨了 33% 。 ( 注 122) 据纽约市教育局统计,该市有 53503 名 3 岁至 21 岁的儿童和学生无家可归。平均每月有 6902 名 6 岁至 17 岁学生无家可归。 ( 注 123)2011 年万圣节晚上,近 17000 名儿童住在纽约市无家可归者避难所,自 2011 年 5 月以来,住在避难所的儿童增加了 10% 。 ( 注 124) 儿童备受暴力、色情侵害。英国广播公司 2011 年 10 月 17 日报道,过去十年,美国有 2 万多个儿童被家人杀害,每年有 100 万儿童遭受虐待, ( 注 125) 每两个家庭就有一个出现过家庭暴力。 ( 注 126) 《华尔街日报》 2011 年 11 月 14 日报道,宾夕法尼亚州公共福利厅 2010 年接到 12 万个虐待孩子的投诉电话,只有 2.4 万个被调查。 2009 年,印第安纳州 13 岁男孩克里斯蒂安 · 乔特遭其父亲毒打后身亡。乔特过去十年中一直受其父亲虐待,每日被关在不足一米高的狗笼里,食不果腹,衣不蔽体。 ( 注 127) 美国校园暴力网上欺凌现象日益严重。《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周刊 2011 年 6 月 3 日报道称,至少 40% 的美国高中生遭受过 “ 网络恶棍 ” 的网上欺辱。 ( 注 128) 妇女网络新闻 2011 年 5 月 23 日发表文章称,佐治亚州性奴问题严重,目前该州每月有 250 到 300 名未成年人从事卖淫活动。 ( 注 129) 根据斯坦福大学的一份报告,该校 2010 年性侵犯案件数量比 2009 年上升了 75% 。 ( 注 130) 婴儿出生死亡率高。据《纽约时报》 2011 年 10 月 15 日报道,美国婴儿死亡率为 6.7 ‰ ,而黑人婴儿死亡率高达 13.3 ‰ 。白人、拉丁裔和亚裔婴儿死亡率分别为 5.6 ‰ 、 5.5 ‰ 和 4.8 ‰ 。宾州匹兹堡阿勒格尼县 2009 年非洲裔婴儿死亡率高达 20.7 ‰ ,白人婴儿死亡率为 4 ‰ 。 1 岁前黑人儿童死亡的可能性是白人婴儿的 2 倍多。 ( 注 99)www.hrw.org ( 注 100) 《休斯顿纪事报》, 2011 年 10 月 10 日。 ( 注 101) 《世界日报》, 2011 年 9 月 24 日。 ( 注 102)www.forgottennavajopeople.org ( 注 103)www.ohchr.org ( 注 104)www.treatycouncil.org ( 注 105)www.fbi.gov ( 注 106) 《纽约时报》, 2011 年 11 月 13 日。 ( 注 107)www.abclocal.gov.com ( 注 108)www.sfappeal.com ( 注 109) 《华尔街日报》, 2011 年 3 月 9 日。 ( 注 110)www.wcffoundation.org ( 注 111)www.thedailybeast.com ( 注 112)www.aclu.org ( 注 113) 《纽约时报》, 2011 年 12 月 9 日。 ( 注 114)www.merchantcircle.com ( 注 115) 《侨报》, 2011 年 6 月 1 日。 ( 注 116) 《洛杉矶时报》, 2011 年 12 月 14 日。 ( 注 117)www.csmonitor.com ( 注 118) 《纽约时报》, 2011 年 10 月 19 日。 ( 注 119)www.globalissues.org ( 注 120)www.census.gov , 2011 年 11 月 17 日。 ( 注 121) 《侨报》, 2011 年 11 月 21 日。 ( 注 122) 《今日美国报》, 2011 年 12 月 15 日。 ( 注 123) 《纽约时报》, 2011 年 11 月 14 日。 ( 注 124) 《华尔街日报》, 2011 年 11 月 9 日。 ( 注 125)www.preventchildabuse.org ( 注 126)www.reverepolice.org ( 注 127) 《芝加哥论坛报》, 2011 年 6 月 24 日。 ( 注 128)www.usnews.com ( 注 129)Womensenews.org ( 注 130)CBS , 2011 年 9 月 30 日。 六、 关于侵犯他国人权 美国在国际上推行霸权主义,粗暴侵犯他国主权,肆意践踏他国人权, “ 成为国际上一个不稳定的因素。 ” ( 注 131) 美国曾用活人试验,这是继虐囚丑闻曝光后的又一大被曝光的丑闻,令世界人民憎恶。英国《每日电讯报》 2011 年 8 月 30 日报道称, 1946 - 1948 年,美国政府资助了一个医学实验, 1946 年至 1948 年,对约 5500 名危地马拉人进行实验,故意使 1300 多名士兵、妓女、囚犯和精神病患者感染上梅毒等性病,甚至向患有癫痫病的 7 名妇女后脑注射梅毒、向一名身患绝症且感染梅毒的妇女眼睛注射淋病病毒,至少使 80 名危地马拉人死亡。美国新闻网站发表文章称,最新曝光的只是美国政府非法和不道德试验的冰山一角,很多关于美国非法试验的可怕丑闻还没有被揭露,这些可怕的非法试验目录很长,例如,政府辐射试验,人脑控制项目试验,中央情报局和国防部在 “ 反恐战 ” 中对 “ 敌方战斗人员 ” 的试验等等。 ( 注 132) 《印度教徒报》 2011 年 8 月 30 日还报道称,自 1932 年起,美国公共卫生部门在亚拉巴马州以免费治疗为名,将近 400 名美国非洲裔黑人男子作为试验品,秘密研究梅毒对人体的危害,实际上当事人未得到任何治疗。试验直到 1972 年被媒体曝光才终止。奥地利国家电视台评论说,这是美国历史上可耻的事件,它记录了美国医学道德的黑暗历史。 美国发动战争,自称 “ 人道主义干涉 ” ,和 “ 为了建立一个新的民主国家 ” ,可是造成的却是人道主义灾难。据统计,美国发动的伊拉克战争已导致伊拉克死亡 655000 人。 ( 注 133) 根据伊拉克战争期间平民死亡人数统计网站显示,至少有 103536 名平民死于伊拉克战争。 ( 注 134) 平均每天有 6.5 名平民死于自杀性攻击和汽车炸弹。 ( 注 135) 而阿富汗战争以来,阿富汗民众死亡人数超过 31000 人。 ( 注 136) 据报道, 2011 年 5 月 28 日,以美国为首的北约部队对阿富汗南部地区发动空袭,至少造成 14 名平民死亡, 6 人受伤。 ( 注 137)5 月 25 日,以美国为首的北约部队对努力斯坦省发动空袭,造成 18 名平民和 20 名阿富汗警察丧生。 ( 注 138) 据英国《卫报》 2012 年 3 月 11 日报道, 3 月 11 日凌晨,驻阿富汗的一名美国士兵闯入两座村庄的 3 处民宅,开枪射杀了 16 名熟睡中的阿富汗村民,打伤 5 人,并焚烧尸体。受害者中包括 9 名儿童、 3 名妇女。据路透社报道,目击者说,多名士兵参与袭击。 ( 注 139) 另据德国新闻社报道,一名阿富汗议会调查组成员说,有 15 名至 20 名士兵参与了这次袭击行动。他还说,根据调查,被杀的一些阿富汗女性遭到过性侵犯。 ( 注 140) 这种针对平民的 “ 美式屠杀 ” 行为再次揭开了美国自诩 “ 法治国家 ” 和 “ 人权卫士 ” 的遮羞布。据不完全统计, 2011 年,美国无人机共在巴基斯坦境内发动 60 起袭击,至少有 378 人被打死。 ( 注 141)2011 年上半年阿富汗平民死亡人数比 2010 年同期上升了 15% 。 ( 注 142) 据报道, 2012 年 2 月 20 日晚,北约驻阿富汗巴格拉姆空军基地的美国士兵把古兰经等宗教书籍运往垃圾场焚烧。 ( 注 143) 这种亵渎古兰经的行径激起了阿富汗全国各地以及巴基斯坦、孟加拉等国民众的强烈抗议和大规模的示威活动。 ( 注 144) 美国不赞成广大发展中国家关心的发展权。在 2011 年 9 月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第 18 次会议通过 “ 发展权 ” 决议时,理事会成员国均投赞成票,只有美国一家投弃权票。 美国继续严重侵犯古巴人民的生存权和发展权。 2011 年 10 月 26 日,第 66 届联大以 186 国赞成, 3 国弃权,仅美国和以色列 2 国反对的压倒性多数通过《必须终止美国对古巴的经济、商业和金融封锁》决议,要求美国立即结束对古巴长达近 50 年的经济、贸易和金融封锁。 ( 注 145) 这已经是联大第 20 次通过这样的决议,但美国一直无视联大决议。根据 1948 年《防止及惩治灭绝种族罪公约》第 2 条,美国对古巴的制裁应被视为种族灭绝行为。 上列美国侵犯人权的事实只是美国糟糕的人权纪录的一小部分。然而窥一斑而知全豹。美国自身的人权状况劣迹斑斑,根本没有任何道德的、政治的和法律的资格充当 “ 世界人权法官 ” ,将自己凌驾于世界各国之上,年复一年地发表人权报告指责别国。我们再次奉劝美国正视自身的严重人权问题,停止将人权作为抹黑别国形象、干涉别国内政、谋取自己战略利益的政治工具的不得人心的做法,停止在人权问题上对人对己实行双重标准和利用人权推行霸权的行径。 ( 注 131) 埃曼纽 · 托德著,李旦等译:《美国帝国的衰落》,世界知识出版社 2003 年版,第 5 页。 ( 注 132)Pubrecord.org ( 注 133)TribuneBusinessNews , 2011 年 12 月 15 日。 ( 注 134) 路透社, 2011 年 12 月 18 日。 ( 注 135)www.iraqbodycount.org ( 注 136)TribuneBusinessNews , 2011 年 10 月 17 日。 ( 注 137) 《纽约时报》, 2011 年 5 月 29 日。 ( 注 138)BBCNews , 2011 年 5 月 29 日。 ( 注 139) 路透社, 2012 年 3 月 11 日。 ( 注 140) 德国新闻社, 2012 年 3 月 18 日。 ( 注 141) 《今日美国报》, 2012 年 1 月 11 日; Newamerica.net ( 注 142) 《纽约时报》, 2011 年 8 月 6 日。 ( 注 143)BBCNews , 2012 年 2 月 23 日。 ( 注 144)www.pakistantoday.com.pk ; www.firstpost.com ( 注 145)www.un.org
个人分类: 时事评论|1387 次阅读|0 个评论
博客的危害
hxgwzu 2012-5-26 20:58
据英国《每日邮报》(Daily Mail)报道,色情网站已经不是网络上的最大危害,更多的病毒正通过博客(blogs)进行传播。 色情网站被病毒感染率大约为2%,而博客被病毒感染率约达20%。 “顺路下载(drive-by downloads)”的过多使用,意味着会引发来自“无辜网址(innocent sites)”的更多感染。 2011年,有55亿次恶意软件攻击事件。 电话和Mac用户正遭遇不断增长的风险。
个人分类: 杂谈|4798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农村绿皮书:中国农村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2011~2012)
whyhoo 2012-5-18 21:55
摘  要   1.本摘要概括了本书所描述的2011年中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些主要指标和变化,以及对2012年中国农业农村经济形势的一些展望和预测。   2. 2011年,由农村各部门创造的国内生产总值(以现价计)的比重为43.9%,比2010年下降0.2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所占比重为10.1%,与2010年基本持平;农村第二产业所占比重为21.5%,与2010年基本持平;农村第三产业比重为12.2%,比2010年下降0.2个百分点。   3. 2011年,国内生产总值实际增长9.2%。在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中,农村部门贡献了3.6个百分点,贡献率为39.1%,比2010年下降0.5个百分点。在农村部门中,第一产业贡献了0.4个百分点,贡献率为4.3%,比2010年提高0.4个百分点;农村第二产业贡献了2.37个百分点,贡献率为25.8%,比2010年下降0.9个百分点;农村第三产业贡献了0.83个百分点,贡献率为9.0%,与2010年基本持平。   4. 2011年,第一产业增加值达到47712亿元(包括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比2010年实际增长4.5%。在第一产业增加值中,农业比重为56.9%,比2010年下降1.5个百分点;林业比重为4.4%,提高0.1个百分点;畜牧业比重为25.9%,提高1.2个百分点;渔业比重为9.6%,与2010年持平。   5. 2011年,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农林牧渔业现价总产值分别为29215亿元、22097亿元、21080亿元和9208亿元,分别比2010年实际增长3.6%、4.1%、4.8%和5.8%。   6. 2011年,粮食种植面积11057.3万公顷,比2010年增加69.7万公顷,增长0.6%;棉花种植面积504万公顷,增长3.9%;油料种植面积1379万公顷,减少0.7%;糖料种植面积195万公顷,增长2.1%。   7. 2011年,粮食总产量57121万吨,比2010年增长4.5%;棉花产量660万吨,增长10.7%;油料产量3279万吨,增长1.5%;糖料产量12520万吨,增长4.3%。   8. 2011年,粮食单产为5166公斤/公顷,比2010年增长3.9%;单产提高对粮食增产的贡献率近86%。棉花单产达到1311公斤/公顷,增长6.6%,对棉花增产的贡献率约为60%。   9. 2011年,肉类总产量7957万吨,比2010年增长0.4%,其中猪肉产量5053万吨,下降0.4%;牛、羊肉产量分别为648万吨和393万吨,分别下降0.9%和1.4%;禽肉产量1709万吨,增长3.2%;牛奶产量3656万吨,增长2.2%;禽蛋产量2811万吨,增长1.8%;水产品产量5600万吨,增长4.2%。   10. 2011年,农产品生产价格比2010年上涨16.5%,其中种植业产品生产价格上涨7.8%;林业产品生产价格上涨14.9%;畜牧业产品生产价格上涨26.2%;渔业产品生产价格上涨10.0%。粮食生产价格上涨9.0%;棉花生产价格下降20.5%;油料生产价格上涨12.1%;糖料生产价格上涨25.5%;生猪生产价格上涨37.0%。   11. 2011年,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比2010年上涨11.3%,其中产品畜价格上涨37.3%,化肥价格上涨13.3%,农用机油价格上涨10.8%。   12. 201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6977元,比2010年增加1058元,实际增长11.4%,增速比2010年提高0.5个百分点。农民人均纯收入中,家庭经营纯收入3222元,比2010年增加389元,增长13.7%,其中第一产业纯收入人均2520元,增加289元,增长12.9%。工资性收入人均2963元,增加532元,增长21.9%。财产性收入人均229元,增加26元,增长13.0%。转移性收入人均563元,增加110元,增长24.4%。   13. 201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中,家庭经营纯收入占46.2%,工资性收入占42.5%,财产性收入占3.3%,转移性收入占8.0%。   14. 2011年,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9585元、6530元、5247元和7791元,分别比2010年增长17.7%、18.5%、18.8%和21.1%。   15. 2011年,农村居民内部收入分配差距略为扩大,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基尼系数为0.3897。   16. 2011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有所缩小,收入差距比由2010年的3.23∶1下降到3.13∶1。   17. 2011年,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5221元,比2010年增加839元,实际增长12.6%。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中,食品消费支出2107元,增长17.0%,恩格尔系数为40.4%,比2010年下降0.7个百分点;衣着支出341元,增长29.3%;居住支出962元,增长15.1%;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支出309元,增长32.0%;交通及通信支出547元,增长18.6%;文教娱乐支出396元,增长8.1%;医疗保健支出437元,增长34.0%。   18. 2011年,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分别为6856元、4786元、4188元和5349元,分别比2010年增长19.5%、21.0%、18.4%和22.9%。   19.预测2012年第一产业增加值可能达到5.5万亿元,较2011年实际增长4.6%;按当年价格计算的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下降到10%以下。   20.预测2012年粮食总产量可能在5.8亿~5.9亿吨,棉花总产量可能会跌至600万吨以下,油料总产量约为3300万吨,糖料总产量约为1.3亿吨。   21.预测2012年肉类总产量将达到8200万吨,猪牛羊肉产量约6200万吨,猪肉产量约5200万吨。   22.预测2012年水产品产量为5800万吨,其中人工养殖水产品产量约4200万吨。   23.预测2012年农产品生产价格总水平涨幅回落到10%左右,种植业产品生产价格指数涨幅回落到5%左右,林业产品生产价格指数涨幅回落到11%左右,畜牧业产品生产价格指数涨幅回落到12%左右,渔业产品生产价格指数涨幅回落到5%左右。   24.预测201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将超过8000元,实际增长率能够达到10%左右。                     前  言   一 “三农”形势分析   2011年是进入新世纪以来“三农”总体发展形势最好的一年。   2011年,粮食总产量57121万吨,达到了2020年粮食产能规划水平。棉油糖、蔬菜水果、肉蛋奶、水产品全面增产。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稳步提高。   2011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977元,净增加1058元,实际增长11.4%。农村居民收入增幅再次超过城镇居民,中西部地区农村居民收入增速均超过东部地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和农村居民收入区域之间差距均呈缩小态势。   2011年,农村公共服务水平全面提高,水电路气等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加强,科教文卫等社会事业发展继续提速。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社会管理全面加强。   2011年,农田灌溉面积占农田总面积的比重首次超过50%,农业综合机械化率达到54.5%,农业生产经营继续向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迈进。农业科技进步的贡献率达到53.5%。粮食作物的良种覆盖率达到95%,对粮食增产的贡献率达到35%以上。新增有效灌溉面积181万公顷,新增节水灌溉面积221万公顷。农作物受灾面积3247万公顷,比上年下降13.2%,其中绝收289万公顷,下降40.5%。   2011年末乡村就业人员数40506万人,占全社会就业人数的比重为53%,比上年下降1个百分点;从事农业的劳动力占全社会从业人员总数的比重下降到35%左右。在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住在乡村的人口减少,从事农业的人员减少,部分村庄消失,是发展过程中必然出现的现象。同样,在劳动力快速迁徙阶段,留在农村的大多是老人,也是发展过程中必然会出现的现象。我们不应将其简单地视为问题而加以批评、拒斥,而要运用统筹的方法因其势而利导之。对于当今中国农村,在看到农业兼业化显现的同时,更要推进农业的专业化、现代化发展,在看到部分村庄空心化的同时,更应重视村庄整治和新农村建设。   2012年,中国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不确定因素仍然很多,然而在农业增长越来越依赖于技术进步以及农业技术进步速度继续加快的条件下,粮食总产量继续增长的可能性依然存在。需要指出的是,在粮食总产量8连增的背景下,谋求粮食总产量继续增长的迫切性越来越低,实现继续增长的代价(包括直接投入成本代价和抽取深层地下水影响可持续发展的代价)越来越高,更为适宜的选择是保持粮食产量基本稳定。   2012年,农民收入继续保持较快增长的有利因素仍然存在,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率仍有可能达到10%左右。   二 促进中国农业走出去   中国是有着13亿人口的大国,农产品供给毫无疑问地必须立足于国内。但是,入世10年来的实践证明,充分利用国际市场,积极开拓境外资源,对保障中国农产品供给的稳定性具有重要的补充作用。为此,必须将引进来和走出去有机地结合起来。关于农业走出去的策略,近期的重点是积极参与境外农业资源开发,长期的重点是发展远洋渔业,参与公共海洋资源的开发。   1.统筹利用国际市场   中国可耕地和水资源的数量都相对有限,人均耕地面积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40%,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4,在生产单位产品占用土地、水资源多的农产品上不具比较优势。充分利用国际市场有助于改善中国农产品供需状况,减缓农产品需求对资源和环境的压力。随着经济发展带来的平均工资水平的提高,中国与世界主要粮食出口国在粮食生产竞争力方面的差距将进一步扩大。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将不断加深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为此,在保障农产品供给上,中国既要考虑国内生产,又要考虑农产品进出口贸易;在保障价格稳定上,既要降低国内生产波动带来的冲击,又要减缓国际市场波动对国内价格的影响。   加入世贸组织以来,为了应对全球化的挑战,中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目前农产品平均关税水平已降至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1/4,小麦、玉米、大米等实行关税配额管理的重要农产品的配额内关税税率大多数为1%,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粮食等缺乏比较优势的农产品的出口量趋于减少,水果、蔬菜、加工食品等具有比较优势的农产品的出口量不断增加,现在已占出口总额的80%左右。   在利用国际市场方面,最重要的是建立稳定、可靠的,包括大豆、食用植物油在内的进口粮油来源保障体系。中国的大豆进口量比较大,要通过国际合作,在采购、物流等方面构建一个稳定、可靠的体系。要拓宽粮食进口来源。进口来源过于集中,不利于粮食安全。   农产品贸易曾是中国外汇收入的主要来源。从2004年起,中国的农业贸易开始出现逆差,2010年达到231.4亿美元,与2004年相比,增长了4.7倍。需要指出的是,进口大宗农产品具有进口土地和水资源的效应,有利于弥补国内农业资源不足。根据2000~2009年的有关数据所做的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农产品净进口输入的耕地面积和灌溉水量快速增加。据此推算,我国2011年农产品净进口如果由国内生产,需要占用4000万公顷耕地,耗用500亿吨水资源。   2.积极开发境外资源 全球化为开展对外农业投资、开发境外农业资源、实施农业“走出去”战略提供了机遇。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中国在境外投资、合作、上市的农业龙头企业有40多家,投资金额折合人民币153亿元,涉及亚洲、非洲、北美、欧洲、大洋洲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   与一些国家相比,中国的农民数量大且具有良好的经验技能,农民的收入预期相对较低,土地经营规模相对较小,具有走出去的比较优势。中国周边国家土地资源丰富,开发利用程度不高。非洲可开发的土地达数亿公顷,实际只利用了1/4,开发潜力巨大。中国与这些国家在农业资源禀赋上的差异性和互补性为中国农业企业走出去提供了空间。中国农业企业走出去会产生多重效应,一方面有利于发挥这些国家的农业资源优势,增加所在国农产品产量,促进所在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改善;另一方面,有利于增加世界农产品产量,有利于中国农产品供给安全。   3.加速发展远洋渔业   辽阔的海洋蕴藏着丰富的生物资源。据海洋学家测算,海洋为人类提供食物的能力大大超过耕地的生产能力。生命周期短、再生能力强的鱿鱼、章鱼、墨鱼等头足类软体动物,在海洋里的蕴藏总量达4亿~6亿吨,目前仅开发利用了600多万吨。南极磷虾储量达10亿吨左右,可持续的年捕捞量超过1亿吨,目前年捕捞量只有十几万吨,可开发利用潜力很大。   充分开发和利用海洋资源,特别是公海资源,实施资源替代,对于解决生物蛋白量来源缺口,缓解中国人均耕地资源短缺、近海资源过度开发的压力,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从长期看,要把远洋渔业作为农业“走出去”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一,国内水产品需求会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膳食结构的改善不断提高。第二,我国在远洋渔业资源利用上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联合国粮农组织的统计数据表明,2005年中国水产品养殖产量占全球养殖产量的74.5%,捕捞产量占全球捕捞产量的15.2%,而远洋捕捞产量仅占全球的1.3%。第三,全球渔业资源开发还有很大的潜力,中国在远洋渔业资源开发方面理应占有自己的份额。第四,国际海洋资源开发管理格局正处于不断完善之中,我们必须抓住这个机会,获得应有的话语权。总体上看,国际渔业资源开发环境正在发生重大变化,对公海渔业资源的管理日趋严格,各国对公海渔业资源的争夺更加激烈,沿海国家相继调整渔业管理政策,普遍提高了渔业合作门槛。这是中国发展远洋渔业必须关注和重视的问题。   三 提高科技对农业增长的贡献   科技创新是加快现代农业建设和保障农业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更是突破资源环境约束的必然选择。中国农业科技总体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有差距,主要表现为缺乏技术效率高、竞争力强、应用面广的自主创新技术。中国50%以上生猪、蛋肉鸡和奶牛的良种,90%以上的高端蔬菜、花卉品种依赖进口,这是中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的主要原因。现实中通过审定的品种数量远远超过被淘汰的品种数量。市场上品种多、乱、杂,农民无所适从。在这种情形下忽略科技成果转换率低背后所隐含的科技成果水平低的事实,片面追求技术成果转换率,会失之偏颇。农业科技既具有公共性、基础性、社会性,又具有竞争性。所以,既要加大农业科技投入,稳定农技推广服务队伍,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繁荣注入动力,也要引入竞争机制,突破体制机制障碍,转换农技推广服务机制,创新农技推广服务方式。农户是应用农业技术成果的主体。要使农业科研成果在生产实践中发挥作用,必须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具体地说,充分发挥农业科技的作用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提高种业的创新水平   种业创新是农业创新的关键,是促进农业发展、保障国家食物安全的重要措施。鉴于中国种业在研发、生产、营销等环节都落后于国际先进水平,2011年4月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意见》,大部分省(区)出台了实施意见,财政、税务、科技、金融等部门迅速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优惠政策。种业行业应抓住这个机遇,从提高门槛、加大兼并重组力度入手,着力打造几个区域布局合理、技术创新具有国际先进水准的“育繁推一体化”的种业企业,着力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品种。种业企业要延揽高层次研发人才和优秀经营人才,引进国外先进育种技术、育种材料和关键设备,学习借鉴国内外种业发展的先进经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健全企业管理系统。种业主管部门要由管种子向管种业转变,由环节管理向综合管理转变,由条块分割管理向系统协同管理转变,促进部门协同,强化省际互动,推进信息共享,形成全国“一盘棋”的局面。   2.提升有机肥的产业化水平   化肥对土壤可持续利用有负面影响,増施有机肥,可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多种生物活性物质,改善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状,提高耕地质量和增强土壤可持续利用能力。有机肥的不足是养分含量低,肥效释放慢,难以充分满足高产作物在生长旺盛期的养分需求。所以,要探索有机肥与化肥的施用比例,充分利用它们的互补关系,而不是它们的替代关系。目前,美国等发达国家有机肥用量占肥料总量的比例达到50%,中国却不到10%。为了抑制化肥的过量使用,政府应取消对化肥生产和使用的补贴。农户选择肥料时主要考虑即时的价格性能比,为了鼓励农民施用有机肥,政府要对有机肥产品采取免税和补贴等政策,带动有机肥的市场需求,逐步达到有机肥与化肥1∶1的施用比例。绿色畜牧业的快速发展,会使适宜生产有机肥的资源量越来越多;有机肥施用量的增多,会使农产品的质量和市场竞争力越来越高;从而实现绿色种植业和绿色畜牧业的良性循环。   3.提高水肥配置的优化水平   现实中,化肥的过量使用往往是同水资源的过量使用相联系的,溶解在水中的化肥随着水的流出而流失掉了。所以,只减肥不减水会导致水中含肥量下降,进而造成减产。只有优化施肥量和灌水量的配置,方能达到节肥不减产的预期效果。鉴于水肥难以在自然状态下达到最优配置,较为现实的做法是将施肥与灌水两项作业有机地结合起来。   4.促进机械化作业   机械作业除了能够节约劳动量外,还能缩短作业时间和提高作业的精准性。例如,机收有利于提高收获率,水稻的工厂化育苗有助于克服东北地区积温相对较少的瓶颈。在促进机械化方面,除了提高机械化率外,还要继续强化农业机械技术创新,使农业机械适于更多农作物品种;农机农艺结合,开展扩大机械作业范围(例如中松和施用有机肥等)。   四 深化农村改革   1.搞好土地确权登记颁证   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是法律赋予农民的财产权利,要依靠法治力量保障广大农民的各项基本权益。土地确权登记颁证,是依法保障广大农民上述权益的基本措施,并有利于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与服务、促进适度规模经营和严格保护耕地。   2.保障县级政府债务安全   最近几年,县级政府债务增量较大。其中,融资公司平台上的县级政府债务余额为14000多亿元。不少县级政府的财政支出大于财政收入,债务偿还对土地出让收入有很大的依赖性。土地出让收入的减少,会加大县级融资平台债务的呆坏账风险。县级政府有权力借债,但信息必须公开透明;地方政府有责任提供基本的公共服务,但总规模不宜过大、标准不宜过高;地方政府可以长期负债,但总量必须有所控制,并严格实施债务偿还计划。   3.培育社区自治能力   村庄公益事业建设原先采用义务工和积累工制度。虽然这种自上而下、组织农民提供村庄内公共产品的强制性制度安排是有效的,但有悖于培育民主社会的发展导向,客观上需要用一事一议这种自下而上、由农民决策的诱致性制度安排来替代它。目前,一事一议制度难以实施有三个原因:一是不少干部没有认识到这项制度变迁的重要性;二是政府提供的资源太多,村干部找政府要资金,要比用一事一议制度筹集资源容易得多;三是没有界定一事一议的适用范围,导致操作上的无所适从或随意性。解决了这三个问题,一事一议制度才能推广开。   4.改革土地征收制度   2011年,中国城镇化率已经达到51.27%。中国的城镇化,需要政府的力量来推动,更需要把它建立在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的轨道上。这就要求在政策上不仅要允许农民进城,还要赋予农民更大的土地经营权利和自主开展城镇建设的权利。改革初期,政策赋予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解决了农产品短缺的问题;20世纪80年代中期,政策赋予农民在农村从事非农产业的权利,创造出了乡镇工业占据工业半壁江山的奇迹;80年代以后赋予农民进城就业的权利,农民现已成为中国工人阶级的主力军,下一步要规范政府公权力的行使,改革土地征收制度,赋予农民更加充分的土地财产权利和土地经营权利,为农民主动参与城镇化创造体制机制保障。要在实施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的前提下,逐步缩小征地范围,打破政府垄断土地一级市场的格局,在规划管制下允许农民利用集体建设用地兴办集体产业,允许符合条件的集体建设用地以出让、租赁、入股等方式流转入市,加快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要改革完善集体土地征收补偿办法,提高农用地的征收补偿标准,统一国有建设用地和集体建设用地及地上房屋拆迁补偿办法,运用货币、入股、留地等多种方式安置被征地农民,逐步在市场开放和征收补偿等方面对城乡居民土地财产实行平等待遇,促进城乡一体化。要完善农民集体土地收益分配制度,完善政府土地收益支农政策体系,从制度上保障农民能够公平地分享土地增值、实现财富增长。   5.构建以法治为保障的“三农”发展环境   进入新世纪以后,党中央已经连续发了9个“一号文件”。这些文件对于促进农业增长、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随着这些文件的出台,合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三农”政策体系已经基本成型。这为我们以法律法规的形式把这个政策体系固定下来奠定了非常好的基础。构建以法治为保障的宏观政策环境,是今后更为重要的工作。目前,要加快修改《土地管理法》、《农业法》、《农业技术推广法》,加快制定《粮食法》、《农村地区发展促进法》等。   五 “农村绿皮书”20年的回顾与总结   1992年3月,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和国家统计局农村社会经济统计司就合作撰写和出版一年一卷的《中国农村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简称:农村绿皮书)最初书名为《中国农村经济发展年度报告》(简称:经济绿皮书),后改为《中国农村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简称:农村经济绿皮书),从本年度开始简称改为:农村绿皮书。签署了协议书。为此设置了专门的课题,成立了专门的课题组。到2012年,共撰写和出版了20卷。20年来,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最初确立的“深入、系统地分析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的状况,正确评估发展成效,准确预测发展趋势,对与农业、农村和国民经济协调发展有关的宏观经济决策及管理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的目标基本实现,农村绿皮书的成果得到了越来越多的人的认可。农村绿皮书所追求的风格上的独特性逐步形成,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视野的宏观性。农村绿皮书没有就“三农”论“三农”,而是把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放在国民经济的大框架之中加以审视,力图把“三农”与国民经济之间的内在联系、相互作用论述清楚。   第二,体系的完整性。农村绿皮书不仅涵盖了有关农业、农村和农民的主要方面,而且把“三农”放在统一的框架中加以论述,力图把农业、农村、农民之间的内在联系、相互影响论述清楚。鉴于农村发展含义的不断拓展,农村绿皮书的视野已逐渐从最初的经济领域拓展到社会和文化发展等领域,在保持体系和体例稳定的基础上,对本书内容做了适时的调整和完善。   第三,方法的连续性。在最初3年,邓英淘先生在农村绿皮书创意立题、布局谋篇等方面,做了开拓性的工作。20年来,中国农村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撰写者采用的分析方法也在不断改进,但农村绿皮书的总体分析框架和基本研究方法仍具有一致性。   第四,数据的权威性。为了确保数据的权威性和时效性,农村绿皮书引用的数据来自政府部门的最新统计资料和研究机构获得的最新调研资料,并为此付出了延迟出版时间的代价。 第五,预测的可靠性。农村绿皮书不仅要分析和评价当年的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而且要把握和思考农业和农村发展的动态变化。为了增加预测的内容和提高预测的可靠性,课题组在改进预测方法和建立数据库两个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从近些年的预测结果看,基本上达到了这一目标。   第六,结论的前瞻性。农村绿皮书不仅根据有关资料对农业与农村经济形势进行系统的分析和预测,而且对农村发展政策进行前瞻性的探索。所以,农村绿皮书问世以来,受到政府决策部门、农村经济理论研究人员和实际工作者以及国外相关学术研究机构的重视,引起了主要新闻媒体的关注,在国内外产生了较大的反响。   对于前10本农村绿皮书的组织、协调和撰写工作,张晓山先生已在2002年的农村绿皮书中做了完整的总结。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国家统计局农村社会经济调查总队:《2001~2002年:中国农村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这里仅就近10本农村绿皮书的几个主要变化做一个简要的说明。①针对农村绿皮书中特定章节的研究方法设置研究课题,通过专门的研究为其找到更为适宜的方法论和技术路线。②课题的主持人、协调人和撰写者趋于稳定,相互之间的配合越来越默契。③每年都针对农村政策的进展做一个较为全面的评价,经过多年的积累,评述框架越来越成熟。④每年围绕一个亟须关注的问题开展较为系统的探讨,并提高了专题选择的针对性。最后需要指出,课题组成员虽然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其所能,但疏漏和差误仍在所难免,方法还需不断完善,内容还需适当调整,尚望读者不吝赐教,帮助我们不断改进工作,使农村绿皮书越来越好。   本年度农村绿皮书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和国家统计局农村社会经济调查司共同完成,撰写工作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李周、国家统计局农村社会经济调查司司长张淑英、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副所长杜志雄、国家统计局农村社会经济调查司副司长黄秉信共同主持,组织与协调工作由朱钢研究员、侯锐处长承担。   本书的顺利出版得到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的大力支持与帮助,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李 周                                       2012年3月20日 原文见 http://www.ssap.com.cn/Shop/BookMainContent.aspx?ProductManager_Id=20120416165209
个人分类: 三农|1927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教育部下达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2011年度项目任务通知
tangminqian 2012-5-14 09:19
中国高职高专教育网 首页 公告 http://221.12.38.131/web/articleview.aspx?id=20120510163856801cata_id=N003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下达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2011年度项目任务的通知 教职成厅函〔2012〕14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各计划单列市教育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各全国重点建设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 根据《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的意见》( 教职成〔 2011〕14号) 、《教育部办公厅 财政部办公厅关于做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2011年度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教职成厅函〔 2011〕64号) 、《教育部办公厅 财政部办公厅关于印发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中等职业学校专业骨干教师培训项目管理办法等三个文件的通知》(以下简称《项目管理办法》,另行发文),在各地和培训机构申报、推荐,专家评审基础上,确定了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2011年度项目任务。现将项目任务公布下达,并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中等职业学校专业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 1.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培训机构按照名额分配方案(见附件 1、2、3)和《项目管理办法》要求,遴选符合条件的中等职业学校专业骨干教师参加培训。 工作流程和时间要求:( 1)落实参训人选(5月18日之前完成)。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计划单列市和新疆兵团单独组织,下同)按照附件1、3的安排,下达本地区培训名额,落实参训人选,编制下发教师网上报名验证码,组织学员报名。(2)学员报名(5月22日之前完成)。参训教师填写《学员推荐表》(见附件4),加盖学校公章后报至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同时登录中国职业教育教师培训网( http://www.cvett.cn )“国家级培训”专栏进行网上报名。(3)资格审查(5月25日之前完成)。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按《项目管理办法》规定,审查参训教师的报名资格;同时登录网上报名系统核对《学员推荐表》与网上报名信息,确认符合报名资格和信息无误后,批准参训教师报名。(4)资格复核和录取(5月28日之前完成)。培训机构登录网上报名系统,对参训教师进行资格复核,批准符合条件的教师报名并通过网上报名系统发放录取通知;对不符合条件的教师,要商请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调换人选。(5)公布参训教师名单(5月31日之前)。省级教育行政部门通过国家级培训网络管理平台下载本地区被录取的全部参训教师名单,发文通知相关中等职业学校,并将审批后的《学员推荐表》返还参训教师。(6)学员报到。参训教师按照录取通知规定时间参加培训,报到时将《学员推荐表》交至培训机构。 2.培训机构须于 5月13日之前,登录中国职业教育教师培训网( http://www.cvett.cn )“国家级培训”专栏,上传所承担培训专业的年度培训方案,发布编班计划。 二、中等职业学校专业骨干教师出国进修 2011年度中等职业学校专业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学员出国进修已先期启动实施,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按照《 2011年度专业骨干教师出国进修完成情况汇总表》(见附件5)和 录取学员名单(登录中国职业教育教师培训网( http://www.cvett.cn )“出国进修”专栏下载),及时划拨经费。 三、中等职业学校青年教师企业实践 1.各地教育行政部门按照《 2011年度中等职业学校青年教师企业实践任务分配表》(见附件6)和《项目管理办法》有关要求,遴选符合条件的中等职业学校青年教师到企业进行实践。 2.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组织承担青年教师实践的企业于 5月 20日前,登录中国职业教育教师培训网(http://www.cvett.cn)“青年教师企业实践”专栏,上传企业实践工作方案。 四、 高等职业学校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 1.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应按照《项目管理办法》要求,根据公布的国家级培训项目名单(见附件 7),组织好省域内高等职业学校参加相应培训。 国家级培训任务主体可安排在省域内完成,为促进省际交流和优质资源共享,应至少安排 10%的任务利用省外资源完成。 2.各高等职业学校应按照本地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统一规划,自主择优选择公布的项目,优先安排农林水地矿油等艰苦行业专业、紧缺人才培养专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培养专业、区域重点发展产业对接专业。 3.参加高等职业学校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的教师,要通过国家级培训项目网络管理平台( guopei.hvett.com.cn,中国高职高专教育网“高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能力发展平台”专栏链接) 全程记录学习轨迹、反馈培训效果。 五、有关工作要求 1.各地和培训机构要按照规定的工作环节和时间要求,周密部署、精心组织、抓紧实施,认真做好各项组织工作,确保项目实施质量。 2.各地要把项目的实施与本地区、本单位事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积极探索加强职教师资工作、服务职教事业发展的长效机制,努力提高职教师资队伍建设的水平。 3.承担国家级培训项目的有关机构,要强化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和质量意识,严格遵守《项目管理办法》的各项规定,精心筹备组织,发布培训通知,实施培训计划,监控培训质量,跟踪学员反馈,总结培训效果。 4.中央财政担负的资金将逐级拨付到参训教师所在职业院校。中央财政资金拨付到位之前,学校应全额垫付教师培训费用。 附件: 1. 2011年度专业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地区名额分配总表 2. 2011年度专业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培训机构任务分配总表 3. 2011年度专业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生源计划表 4.中等职业学校专业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学员推荐表 5. 2011年度专业骨干教师出国进修完成情况汇总表 6. 2011年度中等职业学校青年教师企业实践任务分配表 7. 高等职业学校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 2011年度项目名单 教育部办公厅 二○一二年三月二十九日
个人分类: 技术与职业教育|1889 次阅读|0 个评论
Mimicry in science?
rbwxy197301 2012-5-5 01:39
Lutz Bornmann在Scientometrics (2011) 86:173–177发表了一篇题为“Mimicry in science?”的文章。这篇文章涉及了一些科研评价、科研人员的行为等有关话题。正好这几天在与几位前辈探讨中涉及到了这方面的内容。下面对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做了一些翻译,与大家分享,从中也许可以获得一些感兴趣的研究主题。 Abstract: Since bibliometric indicators have obtained a general acceptance in science policy and attained applied relevance in research evaluation, feedback effects on scientists’ behaviour resulting from the use of these indicators for science funding decisions have been reported. These adaptation strategies could be called mimicry in science. Scientists apply strategies that should enable them to comply to bibliometric accountability and to secure funds to their own research. Keywords: Research evaluation  Mimicry  Scientific progress Bibliometric data are being used by leading and fast-growing countries in science for research evaluation purposes. In UK the allocation of public funds to the universities will be mainly carried out according to these data. “The Government has a firm presumption that after the 2008 RAE the system for assessing research quality and allocating “quality-related” (QR) research funding to universities from the Department for Education and Skills will be mainly metrics-based (UK Offic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06)“. Due to this development “the death of peer review” in the allocation of research funds is being discussed (Gilbert 2006). The reason for the popularity of bibliometrics compared to peer review is seen in lower costs and criticism of the peer review system (Weingart 2005). In an ever more complex science system, bibliometric analysis should allow for evaluation of mass-data no longer understandable to the single reviewer (Butler 2004). 科研人员行为的耦合 Back coupling on scientists’behaviour Since science funding has become more and more determined by principles of ‘publish or perish,’ the following changes of publication behaviour have been reported in the literature (see here Lawrence 2003; Research Evaluation and Policy Project 2005): (1) To increase probability of acceptance of their papers by a journal, scientists tend to do research in accordance with the mainstream in their fields and avoid unusual research (e.g. risky, interdisciplinary or long-term); (2) To be able to come to publishable results more quickly, scientists pursue short-term rather than longterm research; (3) Scientists attempt to provide their paper to low-quality journals as long as these journals are indexed by literature data bases used for bibliometric analyses in research evaluation; (4) To boost the number of publications, scientists slice their findings as thin as salami and submit these to different journals even though findings could be presented in a single paper. 当科学基金越来越被"出版或出局"这个规则所决定时,科研人员的发文行为就会出现下面一些特点: (1)为了增加自己论文被一个期刊录用,科研人员的研究会更加遵循所在领域的主流研究,而放弃一些冒险、跨学科、长期研究等“不太规矩”的研究。 (2)为了能够尽快发表其研究成果,科研人员更趋向于一些短期研究。 (3)科学家会尝试在一些质量相对较低,但是又科研评价中被确定的期刊上发表论文。 (4)有的时候,一篇文章本来就可以把一项研究成果一次性发表,但科研人员会象切香肠一样,把一项研究内容有意识地拆开,然后在不同期刊上发表。 这种现象在生物学上叫“仿生”(mimicry,Patent 1978) Fraser and Martin (2009)研究发现,在科学论文中经常会出现关键的、决定性的、重要的(e.g. pivotal, crucial, and essential)等词汇。这个发现是科研人员想通过这些词汇的运用来增加其论文被录用的可能性。Merton (1938)认为,在这种极端的“仿生”会导致一个混乱的状态。Merton (1938)研究了社会结构如何影响对特定的人群,这种影响是鼓励这些人群去遵守规则,还是不守规范。如果“赢得比赛”超过了“在一定规则下赢得比赛”,那么破坏规则的现象就会发生(Martinson et al. 2006)。如果科研人员去迎合基于评价指标的目标,科学不端行为的现象就会出现。很多情况下,发文的压力会导致学术不端行为的出现。中国一些大学的高质量成果与奖金、房子、津贴等挂钩的同时,也在面临着不少学术失范行为(Qiu 2010)。 Increase in productivity as an effect of national research evaluation systems 发文量增加对国家科研评价系统的影响 在过去一些年,除英国外,象澳大利亚、芬兰等国家利用评价系统来分配科研资金的做法被不断完善 (see an overview in Macilwain 2010; Schneider 2009)。一些调杳表明,这些评价系统对科研人员的行为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在澳大利亚(Butler 2003, 2004),自从“发文等于基金”(formula based funding)的制度实施之后,科研人员每年的发文量有了很大的提升 (如发文的与基金分配的关系),虽然这些文章被发表在WOS收录的期刊上,但多数是在低影响因子的期刊上。 Glaser and Laudel (2007)的5位访谈者表示,他们改变了他们的发文策略:发更多的论文、独立发表论文、在高影响力的期刊上发文。而且被采访对象更倾向于一些应用性和热点研究主题的论文。在西班牙,科研人员根据the National Commission for the Evaluation of Research Activity (CNEAI, Madrid)的规定在高水平的期刊发表其成果。一项对科研政策影响的测度表明:首先,这种政策导致了西班牙科研人员发文习惯的变化,其次,科研人员在ISI收录的西班牙期刊上发文的数据在增加;第三,西班牙文献计量数据库的source items趋于稳定(Jimenez-Contreras et al. 2002)。同样的影响也其它的研究中被发现(Rey et al. 1998)。UK RAE Moed (2008) 发现,三种明显的文献计量模式可以来解释科研人员对RAE标准的适应。RAE1992强调发文总数时,英国科研人员的发文量就出现一个确定的增长。当RAE1996注重由数量向质量转变时,英国科研人员的发文和被引次数都有了提高。在1997–2000年之间,机构增加了其科研人员的数量,并鼓励研究人员之间紧密合作,即使论文并不是真正合作的产物。 Possibilities of increasing citation impact 提高引用影响的可能性 与发文量相比,被引次数对科研人员似乎是不敏感的。但是Bornmann and Daniel (2007)研究结论正好相反。......只有少数研究人员能够看较多的所在领域的文献,因此,写越多的论文,其被引用的可能性越大。 Do behavioural changes contribute to scientific advancements in science? 科研人员的行为变化对科学发展是否有益? 世界各中政府要求科研人员有更多的产出才能获得持续的支持 (Mervis 2007)。评价体系的引入希望能够提升科研人员产出的数量与质量。这种系统导致科研人员行为的变化正是政府想要的结果。数量是指在同行评审期刊上发表的论文数量,研究的影响和重要性是通过被引次数来衡量的(National Science Board 2010)。一些研究表明,这种适应过程在实际中被观察到。不管这种科学中的“仿生现象”如何解释,没有对科研起步产生正面影响而被科研人员人为操纵是错误的。Evidence Ltd(2007):一个与基金分配相关的指标,它一开始就失去了最初扮演某个角色的信息内容。有了一所可操纵的房子,就可能会导致在些意外行为只是去获得部分研究过程和它的利益。 这种行为的适应性也可以对科技进行有正面的影响。一方面,科研人员在SCI收录的低影响因子上发文是负面的,另一方面,这些期刊能够作为来源刊,它们也是要达到一定标准的。低影响因子期刊比高影响因子期刊的质量相对较差,但还是要好于那些没有被作为来源刊的期刊。一方面,好多研究人员都倾向于主流的研究是有问题的,但这些主流是一个领域最重要的研究内容。追求短期影响就真的比长期的研究会影响科学的进步吗((Laloe¨ and Mosseri 2009)?)在大科学时代,短期影响会不会影响规则?要回答这些类似的“科学仿生问题“,要深入研究评价系统、发文行为和引用行为的适应性和科学知识生产需要之间的联系是非常必要的。 (In times of big science (de Solla Price 1965), isn’t short-term impact the rule? To be able to answer these and similar questions concerning mimicry in science satisfyingly, the results of in-depth analysis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n evaluation-based research system, adaptation of the publication and citation behaviour and scientific knowledge production are needed.) 原文可以从: http://www.lutz-bornmann.de/icons/Mimicry.pdf 下载 一点感受:一个评价系统,一个评价指标,总有其局限。系统、指标并无严格的好坏之分,更多的应该是如何合理去应用。应用得当,扬长避短,就有可能事半功倍。
个人分类: 科研评价|4281 次阅读|0 个评论
千呼万唤始出来:后985工程之“2011计划”
热度 3 liuli66 2012-4-23 20:10
“2011计划”释放中国高校创新活力 http://www.qstheory.cn/kj/kjdt/201204/t20120423_153177.htm http://edu.people.com.cn/GB/8216/36635/17708188.html
738 次阅读|4 个评论
[转载][2011诺贝尔物理奖]宇宙加速膨胀完整图文解读
yshimp 2012-4-22 04:26
转自 http://songshuhui.net/archives/60325 编译自 诺贝尔官方网站发布的201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面向公众的新闻稿(PDF) 写在恒星之中 “有人说世界将终结于烈火,有人说将终结于寒冰……” 宇宙最终的命运是什么?或许它将终结于寒冰,如果我们打算相信今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的话。他们已经仔细研究了几十颗遥远星系之中被称为“超新星”(supernova)的爆炸恒星,得出了宇宙正在加速膨胀的结论。 即便是对这些获奖者而言,这项发现也完全出乎他们的意料。他们看到的现象,就好比是把一个小球抛向了空中,却没有看到它落回来,反倒看着它越来越快地上升,最终消失在了空中,仿佛引力无法逆转小球上升的轨迹一般。类似的事情似乎发生在整个宇宙当中。 宇宙膨胀的这种加速度暗示,在蕴藏于空间结构中的某种未知能量的推动下,宇宙正在分崩离析。这种所谓的“暗能量”(dark energy)占据了宇宙成分的绝大部分,含量超过70%。它的本质仍然是谜,或许是今天的物理学面临的最大谜题。所以难怪,当两个不同的研究团队在1998年公布相似的结果时,宇宙学的根基被撼动了。 索尔•佩尔穆特(Saul Perlmutter)领导着其中一个团队,即1988年启动的“超新星宇宙学项目”(Supernova Cosmology Project)。布莱恩•施密特(Brian Schmidt)领导着另一个团队,即1994年启动的“高红移超新星研究组”(High-z Supernova Search Team)展开竞争,亚当•里斯(Adam Riess)在其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两个研究团队通过寻找遥远空间中爆发的超新星,展开了绘制宇宙“地图”的竞赛。通过确定这些超新星的距离和它们离我们而去的速度,科学家希望能够揭开我们宇宙的最终命运。他们本来以为,自己会发现宇宙膨胀正在减速的迹象,这种减速将决定宇宙会终结于烈火还是寒冰。结果,他们发现了完全相反的事实——宇宙膨胀正在加速。 宇宙在膨胀 天文学发现颠覆我们对于宇宙的观点,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就在100年前,人们还认为宇宙是一个宁静的所在,比我们的银河系大不了多少。宇宙学时钟可靠而又稳定地滴答作响,记录着时间的平稳流逝,而宇宙本身则是永恒的,无始无终。但没过多久,一种颠覆性的红移就改变了人们的这种观点。 在20世纪初,美国天文学家汉丽埃塔•斯万•勒维特(Henrietta Swan Leavitt)发现了一种测量遥远恒星距离的方法。当时,女性天文学家没有接触大型望远镜的资格,但她们被天文台雇佣,来从事分析照相底板的繁重工作。汉丽埃塔•勒维特研究了上千颗被称为造父变星(Cepheid)的脉动变星,发现越明亮的造父变星,脉动的周期也越长。利用这样的信息,勒维特能够计算出造父变星自身的亮度。 只要有一颗造父变星的距离是已知的,其他造父变星的距离就可以推算出来——恒星的光显得越暗,它的距离就越远。一种可靠的标准烛光就这样诞生了,直到今天,它们仍是宇宙距离标尺上的第一个标记。利用这些造父变星,天文学家很快就得出结论——银河系只是宇宙中许多星系中普普通通的一个。到了20世纪20年代,美国加利福尼亚威尔逊山上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望远镜投入了使用,这让天文学家能够证明,几乎所有星系都在远离我们而去。他们研究的是一种叫做“红移”(redshift)的现象,当光源远离我们而去时就会出现。光的波长会被拉长,而波长越长,它的颜色就越红。天文学家得出的结论是,星系不光在离我们而去,彼此之间也在相互远离,而且距离越远,逃离的速度就越快——这被称为哈勃定律(Hubble’s law)。宇宙正在膨胀。 宇宙学常数的归去来兮 观测到的宇宙膨胀,在理论计算中其实已经被人提出过了。1915年,爱因斯坦发表了他的广义相对论,此后这一直是我们理解宇宙的基础。按照广义相对论,宇宙只能收缩或者膨胀,不可能稳定不变。 这个令人不安的结论,提出的时间比天文学家发现星系远离早了差不多10年。就连爱因斯坦都难以忍受宇宙不可能稳定不变这一事实。因此,为了消灭这种他不想要的宇宙膨胀,爱因斯坦在他的方程里加了一个常数,他称之为“宇宙学常数”( cosmological constant)。后来,爱因斯坦认为,加上这个宇宙学常数是一个大错误。然而,有了那些完成于1997-1998年、并在今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宇宙学观测,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爱因斯坦加上宇宙学常数的这一招实在是聪明绝顶,虽然他当年的理由是错的。 发现宇宙膨胀,让我们迈出了奠定基础的第一步,最终得出了今天的标准宇宙学观点,即宇宙诞生于大约140亿年前的一场大爆炸。时间和空间都起始于那一时刻。从那时起,宇宙就一直在膨胀;星系则像是烤箱中正在膨胀的蛋糕里夹杂的葡萄干,由于宇宙学膨胀而彼此远离。但未来的命运又将如何? 超新星——宇宙新标尺 当爱因斯坦放弃宇宙学常数,转而向非静态宇宙观点投诚时,他把宇宙的几何形状同宇宙的命运联系了起来。宇宙到底是开放的、闭合的,还是介于两者之间——是平坦的呢? 开放的宇宙,指的是物质引力不足以阻止宇宙膨胀。这样的话,所有物质都会在一个越来越大、越来越冷、越来越空旷的空间中不断稀释下去。闭合的宇宙则刚好相反,引力强大的足以停止甚至逆转宇宙的膨胀。这样的话,宇宙最终会停止膨胀,然后坍缩回来,在一场炽热而剧烈的大挤压(Big Crunch)中终结。然而,大多数宇宙学家都更喜欢生活在一个最简单、数学上也最优雅的宇宙之中——这就是平坦的宇宙,其中的宇宙膨胀会越来越慢。因此,宇宙最终不是会终结于烈火,就是会终结于寒冰。这是我们无法选择的事情。如果存在宇宙学常数,那么膨胀就将持续加速,哪怕宇宙是平坦的。 今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当年认为,他们会测量到宇宙减速膨胀,测量出宇宙膨胀的速度是如何减慢的。他们采用的方法,从原理上讲,跟60多年前天文学家所用的方法是一样的——那就是给遥远的恒星定位,并测量它们如何运动。然而,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自汉丽埃塔•勒维特发现造父变星的秘密以来,天文学家在越来越远的距离上找到了许多其他的造父变星。但在天文学家所要测量的距离上,即数十亿光年以外,造父变星已经无法看见。宇宙标尺必须延长才行。 超新星,也就是恒星的爆炸,成了新的标准烛光。地面和太空中越来越先进的望远镜,以及越来越强大的计算机,在20世纪90年代开启了全新的可能性,让天文学家有能力为宇宙学拼图填上更多空缺的内容。其中最关键的技术进步,则是光敏数码成像传感器CCD的发明——发明者威廉•波义耳(Willard Boyle)和乔治•史密斯(George Smith)因为这项发明获得了200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白矮星爆炸 天文学家工具箱中的最新工具,是一类特殊的恒星爆炸——Ia型超新星。在短短几星期之内,单单一颗这样的超新星发出的光足以与整个星系相抗衡。这类超新星是白矮星(white dwarf)爆炸的结果——这种超致密老年恒星像太阳一样重,却只有地球这么大。这种爆炸是白矮星生命循环中的最后一步。 白矮星是一颗恒星核心处无法提供更多能量时形成的,因为所有的氢和氦都已经在核反应中耗尽了,只剩下了碳和氧。通过同样的方式,在久远的未来,我们的太阳也会变成一颗白矮星,最终变得越来越暗,越来越冷。 如果一颗白矮星处在一个双星系统之中(这是相当常见的),那么就会有更令人激动的结局在等待着它。在这种情况下,白矮星强大的引力会从它的伴星身上抢夺气体。然而,一旦白矮星超过1.4倍太阳质量,它就再也无法维持下去了。此时,白矮星内部会变得足够炽热,启动一场失控的核聚变反应,整个恒星会在几秒钟内被炸得粉身碎骨。 这些核聚变产物会释放出强烈的辐射,在爆炸之后的最初几星期内迅速增亮,直到随后的几个月内才逐渐变暗。因此,发现这些超新星必须要快,因为它们剧烈的爆发相当短暂。在整个可观测宇宙之中,平均每分钟大约爆发10颗Ia型超新星。但宇宙实在太过巨大。一个典型的星系平均每1000年才会出现一到两颗超新星爆发。2011年9月,我们很幸运地在北斗七星附近的一个星系中观测到了这样一颗超新星爆发,通过一副普通的双筒望远镜就能够看到。但大多数超新星离我们要遥远得多,因而也暗淡得多。那么,面对这么大一片天空,我们究竟应该在什么时间往哪里看呢? 令人震惊的结论 两个相互竞争的研究团队都知道,他们必须彻查整个天空,来寻找遥远的超新星。诀窍就在于,比较同样的一小块天空拍摄于不同时间的两张照片。这一小块天空的大小,就相当于你伸直手臂时看到的指甲盖大小。第一张照片必须在新月之后拍摄,第二张照片则要在3个星期之后,抢在月光把星光淹没之前拍摄。接下来,两张照片就可以拿来比对,希望能够从中发现一个小小光点,即CCD图像中的一个像素——这有可能就是遥远星系中爆发了一颗超新星的标志。只有距离超过可观测宇宙半径1/3的超新星才是可用的,这样做是为了消除近距离星系自身运动而带来的干扰。 研究人员还有许多其他难题需要应对。Ia型超新星似乎并不像人们一开始认为的那样可靠——最明亮的超新星爆发亮度衰减的速度要更慢一些。此外,超新星的亮度还必须扣除它们所在星系的背景亮度。另一个重要任务是获得修正亮度。我们和那些恒星之间的星系际尘埃会改变星光。在计算超新星最大亮度时,这些因素对结果都会有影响。 追踪超新星挑战的不只是科学和技术的极限,更是统筹安排的极限。首先,正确类型的超新星必须要被找到。其次,它的红移和亮度必须要被测量出来。亮度随时间变化的光变曲线必须接受分析,以便能够将它与其他类型相同、距离已知的超新星作比较。这就要求科学家构成的工作网络能够迅速判断某一颗恒星是否值得列入候选进行观测。他们必须能够在不同的望远镜之间切换,毫无延迟地获得一台望远镜的观测时间,而申请观测时间的过程通常需要花上几个月时间。他们还必须迅速行动,因为超新星很快就会变暗。有时候,这两个相互竞争的研究团队还会悄悄“撞车”。 这条研究道路上存在太多潜在的陷阱,事实上令这些科学家能够放下心来的原因在于,他们得出了惊人但却相同的结果:总的来说,他们发现了大约50颗遥远的超新星,它们的星光似乎比预期的要暗。这一结果与科学家事先的预期完全相反。如果宇宙膨胀越来越慢的话,超新星应该显得更亮才对。然而,随着超新星被所在星系裹挟着,以越来越快的速度相互远离,它们的亮度也会越来越暗。他们得出的结论出人意料:宇宙膨胀非但没有越来越慢,反而恰恰相反——宇宙膨胀在加速。 从现在到永恒 那么,是什么在加速宇宙膨胀呢?这种神秘力量被称为暗能量,它向物理学提出了一大挑战,至今无人能够破解这一谜题。科学家已经提出了若干想法。最简单的办法,就是重新引入爱因斯坦一度放弃的宇宙学常数。当年爱因斯坦加入宇宙学常数的目的,是为了引入一种能够与物质之间的引力相抗衡的斥力,从而创造出一个静态的宇宙。如今,宇宙学常数却似乎在加速宇宙的膨胀。 宇宙学常数当然是个常数,是一个不随时间变化的参数。因此,随着物质在宇宙几十亿年来的膨胀过程中逐渐被稀释,物质的引力也会越来越弱,暗能量就会逐渐占据上风。按照科学家的说法,这可以解释为什么宇宙学常数直到宇宙历史中相当晚的一个时期,也就是五六十亿年前,才逐渐开始发挥作用。大约在那一时期,物质的引力减到了比宇宙学常数还弱的地步。而在那一时期之前,宇宙的膨胀确实是一直在减速。 宇宙学常数可能源自于真空,按照量子物理学的观点,真空从来就没有真的空过。相反,真空是一锅不断翻滚的量子汤,正反物质的虚粒子不断产生又不断消失,从而产生出能量。然而,对暗能量数量最简单的估算,与空间中测量到的暗能量数量却完全不符,足足大了大约10^120倍(1后面跟120个零)。这成了横亘在理论与观测之间的一条至今无解的巨大鸿沟——要知道,地球上所有海滩上的沙粒加在一起,也不过只有10^20(1后面跟20个零)。 也许,暗能量根本就不是常数。或许它会随时间变化。或许一种未知的力场只是偶尔产生了暗能量。在物理学上,许多这样的力场被统称为“精质”(quintessence),得名于希腊文的“第五元素”。精质可以加速宇宙膨胀,但只是有时候如此。这样一来,预言宇宙最终命运就成了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事情。 不管暗能量是什么,它似乎都会继续长期存在下去。它与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研究了很长时间的宇宙学谜题符合得非常完美。按照现在公认的观点,宇宙大约有3/4由暗能量构成。剩余的是物质。但普通物质,也就是构成星系、恒星、人类和花花草草的东西,只占宇宙成分的5%。其他物质被称为暗物质,至今仍在跟我们“躲猫猫”。 暗物质是我们大都未知的宇宙中另一个迄今未解的谜题。与暗能量一样,暗物质也是不可见的。对于这两样东西,我们只知道它们发挥的作用—— 一个是推,另一个是拉。名字前面那个“暗”字,是它们唯一的共同点。 因此,201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发现,向科学界揭露了一个95%的成分仍然未知的宇宙。现在,一切又皆有可能了。 本文编译自 诺贝尔官方网站发布的201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面向公众的新闻稿(PDF) ,已发表于 果壳网 趣科技小组 《解读2011年诺贝尔奖】物理学奖:宇宙加速膨胀完整图文解读》
2079 次阅读|0 个评论
文章入选EPL 2011 最佳论文集
热度 6 zhanghaifeng 2012-4-20 17:46
今天收到邮件,内容如下: Dear Hai-Feng Zhang I am very pleased to let you know that your article has been selected for inclusion in the EPL Best of 2011 collection. 呵呵,自我陶醉一下! Aspiration-induced reconnection in spatial public-goods game Hai-Feng Zhang, Run-Ran Liu, Zhen Wang, Han-Xin Yang and Bing-Hong Wang 2011 EPL 94 18006 doi: 10.1209/0295-5075/94/18006 Tag this article 2010在NJP上发了一篇关于疾病传播方面的工作(Hub nodes inhibit the outbreak of epidemic under voluntary vaccination)。自我感觉一般般,但是居然被ScienceDaily进行媒体报道( http://www.sciencedaily.com/releases/2010/02/100211084834.htm ),很是汗颜!不过后来看到一篇和我想法类似的文章发到PLoS Computational Biology上(Erratic Flu Vaccination Emerges from Short-Sighted Behavior in Contact Networks。当然牛人就是不一样,他们把问题做的很细很玄,我都看晕了)。我心里就好受一些了。 作为一个小小的科研工作者而已,很多时候感觉自己不太合适做科研,投出去的文章很多时候不是说结果显然就是没有物理意义。但是有的时候看到自己的工作被别人关注、认可,还是得到一点点的安慰! 希望在科研的道路上能够不断提高,被更多的人认可!
4842 次阅读|10 个评论
Frontiers of Medicine 2011年第3期
mojiesheng 2012-4-19 14:51
Contents for Volume 5 ■ Number 3 ■ 20 11 邮发代号 80-967 Contents for Volume 5 ■ Number 3 ■ 2011 邮发代号 80-967 1. Laparoscopic hepato-biliary-pancreatic surgery: present practices and prospects 2. In vivo imaging of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development in the zebrafish 3. Mechanism of arterial remodeling in chronic allograft vasculopathy 4. Multislice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 in the diagnosis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3D visualizations 5. Towards the optimization of management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6. Laparoscopic surgery for pancreatic lesions: current status and future 7. Single incision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 using the one-incision three-trocar technique with all straight instruments: how I do it? 8. Type 2 diabetic patients with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exhibit significant haemorheological abnormalities 9. c-Fos expression in rat brainstem following intake of sucrose or saccharin 10. Treatment of 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 through retroperitoneal laparoscopic drainage 11. “Fast Track” nasogastric decompression of rectal cancer surgery 12. Fertility outcome analysis after modified laparoscopic microsurgical tubal anastomosis 13. Translating evidence into policy in China: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14. Acupuncture-related techniques for the treatment of opiate addiction: a case of translational medicine
个人分类: 期刊宣传|1567 次阅读|0 个评论
等离子体物理(2011-2012秋季学期)讲义
热度 1 DynamoChina 2012-4-19 11:55
周次 讲座 主题 一 1 等离子体基本性质 2 带电粒子运动及不变量 二 3 动理学矩方程 4 冷等离子体波 三 5 MHD 方程与平衡 6 磁约束与稳定性 四 习题课 1 7 磁流体波 五 8 发电机与磁重联 9 温等离子体波 六 10 Vlasov 方程与 Landau 阻尼 11 热等离子体波 七 习题课 2 12 碰撞算子与 BBGKY 方程 八 13 等离子体非线性波 14 有界等离子体系统 九 15 复杂等离子体集体行为 习题课 3 十 期末考试 等离子体物导论课程计划( 20120220 ) 教材阅读: BP= :Bellan, Paul M., Fundamentals of Plasma Physics, Cambridge University, 2004 PA=: Piel, A., Plasma Physics: Laboratory Space Fusion Plasmas, Springer, 2010 三个压缩文件一起解压: PhysPlasma11_12.part1.rar PhysPlasma11_12.part2.rar PhysPlasma11_12.part3.rar
5205 次阅读|1 个评论
[動作片] [2011][無法觸碰/觸不可及/逆轉人生][BD-MKV/1.71G][法
lcj2212916 2012-4-18 22:13
◎譯  名 無法觸碰/觸不可及/最佳拍檔/逆轉人生(臺) ◎片  名 The Intouchables ◎年  代 2011 ◎國  家 法國 ◎類  別 喜劇/劇情 ◎語  言 法語 ◎字  幕 雙語字幕 ◎IMDB評分 8.4/10 (14,188 votes) Top 250 #193 ◎IMDB鏈接 http://www.imdb.com/title/tt1675434/ ◎文件格式 x264 + DTS ◎視頻尺寸 1024 x 554 ◎文件大小 1.71 G ◎片  長 01:52:02 ◎導  演 奧利維·那卡什 Olivier Nakache       艾力克·托蘭達 Eric Toledano ◎主  演 弗朗索瓦·克魯塞 Fran?ois Cluzet ....Philippe       奧馬·希 Omar Sy ....Driss       安樂妮 Anne Le Ny ....Yvonne       Audrey Fleurot ....Magalie       Clotilde Mollet ....Marcelle       阿爾芭·貝露琪 Alba Ga?a Kraghede Bellugi ....Elisa       Cyril Mendy ....Adama       Christian Ameri ....Albert       Grégoire Oestermann ....Antoine       Marie-Laure Descoureaux ....Chantal       Fran?ois Bureloup       約瑟芬娜?德?摩 Joséphine de Meaux       Thomas Soliveres       Dominique Daguier ....Amie de Philippe       Fran?ois Caron ....Ami de Philippe       Dorothée Brière ....Eléonore (as Dorothée Brière Méritte)       Emilie Caen ....La galeriste       Sylvain Lazard ....Nouvel auxiliaire 1 ◎簡  介    影片改編自真實的故事。在一次跳傘運動事故後,菲利普,一位富有的貴族下肢癱瘓,只能坐在輪椅上,生活無法自理,因此他找了黑人青年Driss來家裏幫傭。這是一位郊區的年輕人,剛從監獄出來。簡單來說這是最不適合這份工作的人選。兩個世界相互碰撞,融合,於是一段不可思議的、奇妙的友情誕生了。這是獨一無二的關系,碰撞出許多火花。而這段關系也使他們變得……無堅不摧。 ◎一句話評論 兩個演員那無法辯駁的表演使得整部影片充滿了力量和感人的情愫。可以說,這是一部雜糅了《為黛西小姐開車》和《國王的演講》特點的作品。 ——《好萊塢報道者》 這是今年法國的年度喜劇。 ——《巴黎人》 這部電影會讓你放聲大笑,也能令你潸然淚下,一秒鐘都不浪費。 ——《星期天日報》 這是一部很受大眾歡迎的電影,當然卡司陣容對影片的成功幫助很大。 ——《十字報》 《無法觸碰》是一部很歡騰的電影,已經很久沒有看到如此高質量的法國本土喜劇了。 ——《費加羅報》 它的框架就像在有線臺播出那種辛辣而幽默的肥皂劇,是個模式化的電影,就連瘋狂誇張的元素也如此。僅此一點,該片就足以引人反感了。 ——《Les Inrockuptibles 》 《無法觸碰》是罕見的佳作,既能溫暖人心,同時影片中對普通人脆弱生活的描摹又能發人深省。 ——《電視全覽》 《無法觸碰》是金秋最驚喜電影。 ——《20分鐘》 下载地址: http://www.ctdisk.com/file/6084774
5017 次阅读|0 个评论
对2011科学网年度人物朱清时的评论
热度 1 luoxc 2012-4-16 21:25
我是非常敬重朱清时的,也完全理解他在教育界推行去行政化改革的初衷。其实去行政化这个改革在科技界更为重要,是中华民族能否振兴的关键。 我和朱清时是中科院青海盐湖研究所的同事,前几天在科学网发表了 1999 年和 2004 年给朱清时的两封信,谈到了 83 年,他刚从美国回来,我帮他解决分子力场计算程序错误一事。下面我再补充两点,幸许对朱清时南方科大的探索,乃至我国的科研教育改革有所裨益。 一、朱清时出国前缺乏算法教育,(也是我国出国访问学者和留学人员的普遍现象)而算法恰恰是现代科技的核心技术,到国外是学不到的,关键算法化钱也买不到。(国内只有李国杰院士认识到这点,并批评国内计算机教育重硬件不重软件,软件教育重偏程不重算法。) 我们曾为程序是否有错争论过叁次。开始,朱以为麻省管理计算机工程师象他一样坦诚,在他刚算完一组分子力场数据,就违规从计算机里给他打了一份原程序,以履行作为“朋友”的承诺,怎么会是假的呢!?而不相信我这个从中学数学老师考到盐湖所的助理工程师。后来没办法,用画程序框图破译这个程序,发现这是一个专门对付不懂算法的中国学者的,早就在计算机里备好的,在计算机里还能不停算的(不显示出错信息的死循环)严重错误程序,改都没法改!最后,只保留原程序的输入输出部分,中间关键的计算矩阵特征值部分,用我调试通过的国内程序替代,其余的迷魂阵( GO TO 满天飞语句)全部去掉,得以计算正确。 二、朱清时目前还不适应计算机引发的数学革命,特别是计算革命。这一情况,在我国科教界也是普遍存在的,也是我国教育培养不出一流人才,科研出不了一流成果的关键所在。 其实这一情况在国外 80 年代,也是普遍存在的,所以 90 年代有詹姆斯 . 马丁的《计算机引发的经营革命》(原名生存之路)一书。 美国最早适应这种转变的,都是年轻的直观主义学派精英,大多在美国国防部、航空航天部门。我是 93 年,从李国杰院士从国外参加人工智能学术会回国,介绍如何采用直观主义构造性算法,解决形式主义人工智能学派,数十年都无法解决的智能控制问题:“火星观测器自动行走控制”,了解到这一情况,从而开始了对直观主义学派的历史和应用现状进行考察。考察的结果创立了我的全新数学观。(已在科学网我的博客上发表) 1999 年,我的全新数学观刚成稿时,就寄给朱清时,请他提意见。可能是他并不理解我的全新数学观,又知道我的性格和科学态度,没有十足的把握,和特别能说服人的实例,是不会轻易推出科研成果的,所以至今未发表任何意见。 后来发现,直观主义数学,特别是早期的直观主义数学观点,在我国科教界历来是排斥的,当然朱清时也不例外。目前,只有少数归国学者意识到这点,但没有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光证明可行是不够的)我用全新数学观指导下的计算实验技术,开发出的“智神装箱技术”,生动地体现了如何根据生产现场提出的世界难题,构造模型和算法,直接解决问题产生效益,不存在研究转化问题。 因此,我认为朱清时的改革,在政府的支持下,可能会成功;但他创办世界一流“研究性大学”肯定是不会成功的。因为我的全新数学观和马丁的研究都表明,遵循自然规律,对人类有益的基础研究,可以在生产现场进行。 最后,以我在 2004 年给朱清时信的最后一段,作为我对此次评选的期望:能组织包括吴文俊院士、李国杰院士在内的专家,对全新数学观进行评估。 维纳创立控制论的过程,说明创新的火花是在跨学科的激烈辩论中产生的。只有在这种既宽松又毫不留情面的思想交锋中,才有可能发现基本问题,取得新的突破。我倡导思辩学风就是基于此。真理是越辩越明的,关键是要接受实践的检验和时间的考验。只有如此,才可除去浮躁,振兴中华。 罗祥存 2012-4-16 手机: 15274996564 Lxc01@tom.com
个人分类: 全新数学观|3796 次阅读|1 个评论
2011“医生被砍事件”
热度 3 xupeiyang 2012-4-14 17:17
发生在2011年的医生被砍事件发生多起,从上海新华医护人员被刺、同仁医生被砍再到东莞医生被砍以及潮州医院院长被砍事件,一系列恶性暴力事件,更是让医生在悲痛同行受害的同时,多了许多心理恐慌。 上海新华医院医护人员被刺事件回放:2011年1月31日,上海新华医院胸外科6名医护人员受伤,其中1人被刺重伤住院。这个被媒体命名为“131事件”的医疗纠纷,记者采访当事人刘魁。据了解,本次事件的起因是由于1月28日刘魁父亲死亡之后,家人无法接受,院方也一直未能做出合理解释。于是次日刘魁家人开始在新华医院急诊大厅摆放花圈抗议,一群不明身份的人却将花圈抢走,扔在医院外的马路上,刘家负责看花圈的亲戚也受到袭击,弟妹及姑姑被打,导致家属情绪失控而引发该事件。 同仁医生被砍事件回放:据医院的探头录像显示,9月15日下午3时54分,同仁医院耳鼻喉诊室二区,埋伏在门口长椅处的王宝洺见该院耳鼻喉科主任徐文走出,掏出一把菜刀,从侧后方砍向了她的头部,一连7刀。顿时,徐文倒地,鲜血四溅,但王宝洺仍未罢休。徐文一边举左手挡刀,一边踉跄着跑进了二区内的嗓音诊室。 “我正在给患者看病,一下子就蒙了。”徐文的学生胡蓉说,徐文满脸鲜血,已经无法说话。前后脚的工夫,王宝洺持刀尾随而入,吓跑了周边所有的人。 胡蓉回忆,当时,她上前拉扯王宝洺,并将其慢慢推至二区外的大厅。其间,王宝洺没有伤害她,只是跟着又从门口返回,在嗓音诊室门口堵到了徐文,第三次挥刀乱砍。 “他最后连砍的力气都没了。”胡蓉说,当时,她再次连拉带推,将王宝洺赶出了二区。“纠缠过程中,我的胳膊也被划伤了。”胡蓉说,随后,王宝洺持刀离开。众人赶紧联系上级,对徐文展开抢救。 被患者砍了十几刀徐文医生,左肱二头肌一直被砍到底,骨头都露出来了,神经和肌腱都受损,右前臂骨折,左下肢及前额正中都被砍伤,目前还在抢救中。 东莞长安医院医生被砍事件回放: 2011年8月16日下午,在东莞市长安镇长安医院发生一起持刀行凶案件,凶手卢某先后将该医院医生刘某及伊某砍伤,其中刘某因失血过多经抢救无效死亡事发后,行凶男子被医院保安擒获。据悉,行凶男子年初曾找刘某看过病,但因病情无好转而怀恨报复。 潮州院长被砍事件回放:广东省潮州男科医院发生一起凶杀案。一名32岁的黄姓男子持刀砍向医院医务人员,造成医院副院长当场死亡和两名医务人员受伤。这名男子行凶后当场被潮州警方抓获。据凶犯交代上月在该医院花费约 3000元治疗,但效果不佳且无法退还治疗费用,老婆又吵着跟他离婚,遂怀恨在心。对医务人员产生报复心理。 点评: 就在这几年,鲜血不再是手术室内的专利,在医生的办公室和病房,它们开始四溅。“看病人砍了治病人,菜刀砍了手术刀”的事件,让人震惊。病人为什么如此仇恨医生,置于死地而后快?根本的起因是患者对医生的不信任,医患沟通不及时是事件发生的导火线。有学者指出,社会舆论对医务人员,已从“一片喊打”升级为“一片喊杀”,医务人员的处境,已从流汗、流泪,恶化到生命安全不能保证的地步。下一次,又会出现哪个医生受害的悲剧?谁又来保护医生不受侵害?值得执政者深思。
个人分类: 医疗改革|4021 次阅读|3 个评论
[转载]2011埃克森美孚CEO年薪酬达2520万美元
毛宁波 2012-4-14 08:28
据外电报道,世界最大的非政府石油天然气生产商埃克森美孚周四发布公告称,由于2011年净利润同比增长34.8%至411亿美元,公司CEO雷克斯-蒂尔纳森(Rex Tillerson)将获得价值2520万美元的总薪酬,同比增长17%。 蒂尔纳森的总薪酬包括240万美元年薪、440万美元奖金以及价值1790万美元的股票奖励。他还获得了包括人寿保险、人身安全、私人使用公司飞机和财务策划等价值51.9万美元的混合补偿。 埃克森美孚表示,蒂尔纳森的薪酬之所以增长是因为自其2006年执掌美孚以来,公司的投资者回报有所提高。2011年美孚的股东回报率领先于标普500和行业平均水平,与此同时埃克森美孚公司的安全记录也优于行业平均水平。蒂尔纳森过去几年最大的举动之一是以300亿美元收购了克洛斯提柏石油公司(XTO Energy),该交易的主要推动因素是美孚预期到2025年天然气将取代煤炭成为仅次于石油的全球最受欢迎的能源。通过这起交易,美孚成为去年美国最大的天然气生产商。美国天然气价格下跌冲击了埃克森美孚等主要生产商的营收,此项投资成本至今还未收回。 埃克森美孚总部设在美国—得克萨斯州—爱文市,该公司的历史可以追溯到约翰·洛克菲勒于1882年创建的标准石油公司。目前全球大约200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业务,埃克森美孚通过其关联公司在全球拥有8万多名员工。由于受益于世界油价上涨,美孚去年仍实现了高达至411亿美元巨额利润,净利润同比增长34.8%,创下2008年以来最高水平。 本文来自: 全球石油化工网 详细出处参考 http://www.cippe.net/news/html/201204/70826.html
个人分类: 世界能源|2552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It's a Dissertation, Not a Book
zhao1198 2012-4-13 19:03
July 24, 2011 It's a Dissertation, Not a Book By Leonard Cassuto My last column centered on the new difficulties that graduate students face in turning their dissertations into books. Some readers responded that plenty of dissertations shouldn't be revised into books in the first place. Indeed. Here's a lesson for graduate students that I had to learn the hard way: A dissertation is a book-length project, but it's not a book that is just awaiting cover art. It's true that your dissertation showcases your original contribution to a particular field. That's an important (and honorable) accomplishment. But not all original contributions take the form of books, even if some pieces of your contribution will one day become a book. Not all dissertations are publishable. Mine certainly wasn't. I thought I had written a book-worthy manuscript when I turned it in and got my Ph.D., but I was soon disabused of that illusion by rejection notices from grant makers and tepid responses from academic publishers. My re-education took a couple of years that I could ill spare. I'd like to say that the ordeal gave me wisdom, but what I remember best is the stress. Then I spent a few more anxious years writing a book based on a few ideas that were contained in my dissertation. Those events took place more than 15 years ago, but my experience remains sadly typical of the guidance (or lack thereof) that many graduate students receive when they enter the scholarly-industrial complex. Instead of advice, young scholars receive an imperative: Write a book or else. The escalating demands of the academic job market and the tenure track force many new Ph.D.'s to seek book publication of their dissertations regardless of whether that is the best showcase for their scholarship. University-press editors have been complaining for years about the flood of career-motivated book manuscripts that wash over their transoms. Lindsay Waters, executive editor for the humanities at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has pointed out that when a department requires books of its junior faculty members, it effectively "outsources" its tenure decisions to university presses. Waters, a publisher of books, has ironically found himself a flag-waver in a movement to re-privilege articles. Viewed from a wide angle, such complaints from publishers may appear a bit disingenuous. University presses are attached, after all, to the same universities that demand book contracts of their job and tenure candidates, and one of the original reasons that academic presses came into being was to publish dissertations. But the cold, hard fact is that academic publishers find it harder and harder to sell scholarly monographs these days, so they're simply not publishing many of them anymore. Editors are trying to publicize that shift, but knowledge travels slowly when it has to crawl over high hopes and expectations. Broadsides like the report of the MLA Task Force on Evaluating Scholarship for Tenure and Promotion (on which I served) advocate ending the tyranny of the book in tenure decisions, but the battle for awareness is still being fought. It's time to put the dissertation into practical perspective. Here are some observations for graduate students to consider as they cross the dissertatory expanse: Do not imagine that publishers will read your dissertation. The fact is, they almost never will—at least not before you have revised it significantly. If you think your dissertation might make a book, you should consult William Germano's excellent Getting It Published when the time comes for you to start making revisions. The primary purpose of your dissertation is to get you a Ph.D. In other words, the most important goal of a dissertation is for it to be approved. It's not a test of your dignity, fortitude, man- or womanhood, or even of your intelligence. It's a requirement for an advanced academic credential. Ordinarily fewer than five people will read your thesis. That's not counting those with whom you share DNA or a bed. Think about that when you catch yourself toiling toward some mythical standard of perfection. Your dissertation is part of your education. It's not just a goal of your education. You thesis is almost certainly the first project of its magnitude that you've attempted, and such things take practice. It takes a while to assimilate a large amount of material and the different perspectives it affords. Lots of foods take time to prepare regardless of the brilliance and/or tirelessness of the cook. So does a dissertation, no matter how energetic the writer. Expect your thesis to evolve as you write it. A dissertation allows you to pursue tangents—and you should. Writing a dissertation not only involves you in learning your topic, but also in learning its implications. The process affords the opportunity to explore. In consultation with your adviser (who should know the contours of the field), do follow your curiosity when the opportunity presents itself. The excursions you take may or may not enlarge your topic, but they will certainly enrich it. More important, they will become part of your writer's foundation—the blueprint of your scholarly house—in years to come. The chapters you write at the end will reflect more learning than the ones you wrote early on, and they'll also display a more acute sense of where the project may be going. For academic job searching, parts of your dissertation will need special polish. Your dissertation work forms an important part of your qualifications for both academic and nonacademic work, but nonacademic employers usually care more about the credential than the actual thesis. But for academic employers, you'll use one section of your disseration as a writing sample for job applications. Depending on your discipline, you may need to set aside another section for use as an on-campus job talk. You should tinker with these public portions of your dissertation until they possess depth and insight, read smoothly and persuasively, and gleam as brightly as possible. And of course you should publish. An increasing number of departments understand that many dissertations should be published not as books but as a series of articles. The increased mobility of articles also increases their potential influence in the conversations you want to enter. Anyone with access to a college or university library can now read them online, and some online journals have gained significant stature. Yes, it's become more complicated to figure out which part(s) of your thesis should see print if you harbor hopes of revising it into a book. But articles offer new possibilities for career advancement. Above all, graduate advisers need to be honest with students about whether their dissertations have the makings of a book. My advisers wrote the usual platitudes about how my dissertation would become "an important book," and I believed them. That mistaken belief cost me years of work. I now encourage graduate students to seek book publication only when their dissertations actually have the makings of a book. Students deserve the truth, and scholarly-press editors deserve thoughtful submissions. Academic publishing could certainly use a clearer set of guidelines, but the best reforms start with open and honest conversations between dissertation writers and dissertation advisers, and then branch outward from there. You may think you're writing a book. Perhaps you are. But if you want to be sure, start asking around. Leonard Cassuto, a professor of English at Fordham University, welcomes comments and suggestions from readers at lcassuto@erols.com.
个人分类: Writing|2000 次阅读|0 个评论
2011年度博士研究生学术新人奖获奖名单
热度 1 pmeyin 2012-4-11 20:40
教育部日前发布通知,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根据《博士研究生学术新人奖设置办法》的有关规定,批准北京大学张梧等690人为2011年度博士研究生学术新人奖获得者。请各有关高等学校、有关单位做好有关工作,不断提高博士研究生培养质量。 单位名称 一级学科名称 博士生姓名 北京大学 哲学 张 梧 北京大学 心理学 马燚娜 北京大学 心理学 毕泰勇 北京大学 中国语言文学 袁健惠 北京大学 中国语言文学 刘洪涛 北京大学 外国语言文学 张雪杉 北京大学 外国语言文学 李 颖 北京大学 历史学 邱靖嘉 北京大学 历史学 费 晟 北京大学 历史学 张 敏 北京大学 数学 蔡振宁 北京大学 数学 张 帆 北京大学 数学 陈 巍 北京大学 物理学 王小平 北京大学 物理学 李 琳 北京大学 化学 雷 霆 北京大学 化学 林世贤 北京大学 化学 刘良会 北京大学 化学 纪天容 北京大学 天文学 代 实 北京大学 地理学 沈国锋 北京大学 地质学 王 伟 北京大学 生物学 罗 昱 北京大学 生物学 孙文香 北京大学 生物学 黄渊余 北京大学 生物学 朱学珺 北京大学 生物学 王冬来 北京大学 科学技术史 武 彦 北京大学 力学 王 岩 北京大学 电子科学与技术 裴 天 北京大学 信息与通信工程 张 诚 北京大学 核科学与技术 王鸿勇 北京大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 赵 岳 北京大学 临床医学 张 楠 北京大学 临床医学 李 薇 北京大学 临床医学 敖明昕 北京大学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吴少伟 北京大学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邢丽娜 北京大学 药学 潘德林 北京大学 药学 乔 雪 中国人民大学 哲学 沈江平 中国人民大学 哲学 刘增光 中国人民大学 理论经济学 张艳丽 中国人民大学 理论经济学 李 南 中国人民大学 理论经济学 杨 凡 中国人民大学 应用经济学 兰永生 中国人民大学 应用经济学 罗 刚 中国人民大学 应用经济学 陈玉杰 中国人民大学 应用经济学 毕 涛 中国人民大学 法学 于文豪 中国人民大学 法学 赵忠龙 中国人民大学 政治学 刘世强 中国人民大学 社会学 马晓辉 中国人民大学 中国汉语言文学 杨晓帆 中国人民大学 新闻传播学 胥琳佳 中国人民大学 新闻传播学 李玉洁 中国人民大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何俊宝 中国人民大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赵 丹 中国人民大学 工商管理 黄继承 中国人民大学 工商管理 秦义虎 中国人民大学 工商管理 王 伟 中国人民大学 农林经济管理 胡拥军 中国人民大学 公共管理 李丹婷 中国人民大学 公共管理 赵义华 中国人民大学 公共管理 杨 帅 清华大学 理论经济学 王 鑫 清华大学 法学 齐 飞 清华大学 政治学 吴日强 清华大学 社会学 罗锦文 清华大学 体育学 于洪军 清华大学 艺术学 展梦夏 清华大学 物理学 毛施君 清华大学 物理学 李元昌 清华大学 化学 闫 强 清华大学 化学 唐龙华 清华大学 化学 方葛敏 清华大学 生物学 党尚宇 清华大学 生物学 曹木青 清华大学 生物学 汪 洋 清华大学 生物学 单 刚 清华大学 力学 刘晓东 清华大学 机械工程 戴一凡 清华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 李 祯 清华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 叶海木 清华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 崔苑苑 清华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 刘 巍 清华大学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赵俊杰 清华大学 电气工程 郭 烨 清华大学 电子科学与技术 魏鲲鹏 清华大学 电子科学与技术 田 禾 清华大学 信息与通信工程 曾维亮 清华大学 控制科学与工程 曹 汛 清华大学 控制科学与工程 许 烨 清华大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李先颖 清华大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布 凡 清华大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吴辰晔 清华大学 土木工程 曹 彬 清华大学 土木工程 王宇航 清华大学 土木工程 王 睿 清华大学 化学工程与技术 赵梦强 清华大学 化学工程与技术 张吉松 清华大学 核科学与技术 佘 顶 清华大学 核科学与技术 王 鹏 清华大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 夏 雪 清华大学 公共管理 林泽梁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数学 张 筱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物理学 孙 倩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化学 王 华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力学 赵 瑞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机械工程 王 瑜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光学工程 卞宇生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仪器科学与技术 任 元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 杜志甲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李 烨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控制科学与工程 王陈亮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姚燕青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交通运输工程 白江波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 崔林艳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生物医学工程 牛文鑫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生物医学工程 康红艳 北京理工大学 物理学 曹 辉 北京理工大学 仪器科学与技术 龚 诚 北京理工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 王 锦 北京理工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 张文超 北京理工大学 电子科学与技术 李 静 北京理工大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邓 宁 北京理工大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唐 洁 北京理工大学 化学工程与技术 祁 才 北京理工大学 化学工程与技术 杨 文 北京理工大学 矿业工程 张 博 中国农业大学 生物学 付 锐 中国农业大学 生物学 罗俊杰 中国农业大学 农业工程 姚志峰 中国农业大学 农业工程 颜小飞 中国农业大学 食品科学与工程 张 拓 中国农业大学 食品科学与工程 石爱民 中国农业大学 作物学 刘德高 中国农业大学 农业资源利用 岳善超 中国农业大学 农业资源利用 张 晓 中国农业大学 植物保护 李 倩 中国农业大学 植物保护 陆跃乐 中国农业大学 畜牧学 高春起 中国农业大学 兽医学 张 毅 中国农业大学 管理科学与工程 徐晓鹏 中国农业大学 农林经济管理 郭丽楠 北京师范大学 哲学 邓 莉 北京师范大学 教育学 周 序 北京师范大学 教育学 黄学军 北京师范大学 心理学 赵 鑫 北京师范大学 心理学 潘敬儿 北京师范大学 中国语言文学 金 浪 北京师范大学 中国语言文学 吕亚兰 北京师范大学 历史学 刘永祥 北京师范大学 历史学 毛春伟 北京师范大学 数学 邓昌松 北京师范大学 数学 石少广 北京师范大学 物理学 杨继勇 北京师范大学 物理学 邓建华 北京师范大学 地理学 赵天杰 北京师范大学 地理学 刘 明 北京师范大学 生物学 李 颂 北京师范大学 生物学 校 蕾 北京师范大学 系统科学 干晓聪 北京师范大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 何小松 北京师范大学 公共管理 刘耀东 中央民族大学 民族学 鲁碧楠 中央民族大学 民族学 王 略 中央民族大学 中国语言文学 阿衣先木·依力 中央民族大学 中国语言文学 李庐静 中央民族大学 历史学 李慧强 南开大学 哲学 马鹏翔 南开大学 理论经济学 张庆昌 南开大学 理论经济学 余泳泽 南开大学 应用经济学 张靖佳 南开大学 政治学 郑春勇 南开大学 中国语言文学 张袁月 南开大学 历史学 江振鹏 南开大学 历史学 董 虹 南开大学 数学 刘 会 南开大学 数学 杨宇宁 南开大学 物理学 金 亮 南开大学 化学 常 娜 南开大学 化学 马天翼 南开大学 生物学 郭文斌 南开大学 生物学 秦晓红 南开大学 电子科学与技术 胡子阳 南开大学 控制科学与工程 杜玉泉 南开大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 孔少飞 南开大学 工商管理 张红娟 南开大学 工商管理 邱艾超 天津大学 化学 李国伟 天津大学 力学 张晓川 天津大学 力学 谭晓华 天津大学 光学工程 丁振扬 天津大学 仪器科学与技术 陈耘辉 天津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 唐功文 天津大学 电子科学与技术 盛 泉 天津大学 控制科学与工程 王 琦 天津大学 控制科学与工程 兰燕飞 天津大学 控制科学与工程 郑 亮 天津大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李 亮 天津大学 化学工程与技术 吉俊懿 天津大学 化学工程与技术 刘 锐 天津大学 化学工程与技术 叶静云 天津大学 化学工程与技术 张成喜 天津大学 化学工程与技术 潘 伦 天津大学 化学工程与技术 吕 伟 天津大学 化学工程与技术 邵姣婧 天津大学 化学工程与技术 李红娇 天津大学 化学工程与技术 王 龙 大连理工大学 数学 李彩云 大连理工大学 物理学 裴 培 大连理工大学 力学 蒋成刚 大连理工大学 机械工程 马广义 大连理工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 蒋 雪 大连理工大学 信息与通信工程 余南南 大连理工大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林 驰 大连理工大学 水利工程 周斌珍 大连理工大学 化学工程与技术 陈 霄 大连理工大学 管理科学与工程 阮俊虎 东北大学 化学 杨 婷 东北大学 机械工程 王召迁 东北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 齐 岩 东北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 陈 俊 东北大学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李 朋 东北大学 信息与通信工程 刘业君 东北大学 信息与通信系统 侯维刚 东北大学 控制科学与工程 程 龙 东北大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陈 东 东北大学 矿业工程 刘明宝 吉林大学 应用经济学 刘 汉 吉林大学 政治学 亓 光 吉林大学 马克思主义理论 董树彬 吉林大学 历史学 李春桃 吉林大学 数学 闫卫平 吉林大学 数学 韩玉柱 吉林大学 物理学 吕 健 吉林大学 物理学 朱 黎 吉林大学 化学 李云峰 吉林大学 化学 李 路 吉林大学 化学 王 威 吉林大学 力学 徐天爽 吉林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 张 丹 吉林大学 电子科学与技术 方红华 吉林大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金 弟 吉林大学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韩 利 吉林大学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张 文 吉林大学 交通运输工程 常安德 吉林大学 兽医学 关 爽 吉林大学 临床医学 路 璐 哈尔滨工业大学 数学 张 晶 哈尔滨工业大学 物理学 吴 龙 哈尔滨工业大学 物理学 王 莹 哈尔滨工业大学 物理学 王志红 哈尔滨工业大学 仪器科学与技术 査正宝 哈尔滨工业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 杨敏旋 哈尔滨工业大学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王富强 哈尔滨工业大学 电气工程 佟诚德 哈尔滨工业大学 电子科学与技术 马欲飞 哈尔滨工业大学 控制科学与工程 胡 军 哈尔滨工业大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翟德明 哈尔滨工业大学 土木工程 衣雪松 哈尔滨工业大学 化学工程与技术 姜政志 哈尔滨工业大学 化学工程与技术 金仁成 哈尔滨工业大学 化学工程与技术 陈振宇 哈尔滨工业大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 谢国俊 哈尔滨工业大学 建筑学 丁建华 复旦大学 哲学 陈晓曦 复旦大学 法学 刘道云 复旦大学 中国语言文学 鹏 宇 复旦大学 历史学 段志强 复旦大学 化学 商 城 复旦大学 化学 胡 萍 复旦大学 化学 方雪恩 复旦大学 化学 曹也文 复旦大学 化学 方 寅 复旦大学 化学 聂爱英 复旦大学 生物学 李晓甦 复旦大学 生物学 李剑能 复旦大学 力学 虞培祥 复旦大学 电子科学与技术 沈臻魁 复旦大学 电子科学与技术 陈 昊 复旦大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袁 晨 复旦大学 基础医学 罗 涛 复旦大学 基础医学 何明远 复旦大学 临床医学 黄晓勇 复旦大学 临床医学 徐 静 复旦大学 临床医学 张礼春 复旦大学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陈仁杰 复旦大学 药学 蔡 圣 复旦大学 工商管理 宋渊洋 复旦大学 管理学 刘新萍 同济大学 数学 杜志斌 同济大学 数学 李芳菲 同济大学 物理学 武 超 同济大学 化学 张 强 同济大学 生物学 殷晨磊 同济大学 机械工程 闵峻英 同济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 杨家云 同济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 张奇伟 同济大学 建筑学 郭屹民 同济大学 土木工程 王 拓 同济大学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周 洁 同济大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 郑 雄 同济大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 胡佳俊 同济大学 临床医学 孙 伟 同济大学 管理科学与工程 隆清琦 上海交通大学 物理学 李金金 上海交通大学 生物学 王丛茂 上海交通大学 生物学 顾朝晖 上海交通大学 生物学 闫 铮 上海交通大学 机械工程 陈根良 上海交通大学 机械工程 李 锦 上海交通大学 机械工程 谷国迎 上海交通大学 机械工程 耿秀丽 上海交通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 洪 炜 上海交通大学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郝熙欢 上海交通大学 信息与通信工程 程 鹏 上海交通大学 信息与通信工程 臧小飞 上海交通大学 控制科学与工程 高建喜 上海交通大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方习文 上海交通大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 于 飞 上海交通大学 生物医学工程 兰道亮 上海交通大学 生物医学工程 黄 鹏 上海交通大学 生物医学工程 阮 静 上海交通大学 基础医学 龙喜带 上海交通大学 临床医学 周 翔 上海交通大学 临床医学 张 鹏 上海交通大学 口腔医学 夏伦果 上海交通大学 药学 龚 念 上海交通大学 管理科学与工程 齐国友 上海交通大学 管理科学与工程 韩广华 华东师范大学 哲学 洪千里 华东师范大学 心理学 邓欣媚 华东师范大学 中国语言文学 白小丽 华东师范大学 中国语言文学 杨勇军 华东师范大学 历史学 刘彦文 华东师范大学 物理学 任 旻 华东师范大学 物理学 朱 江 华东师范大学 化学 于妍妍 华东师范大学 化学 冯见君 华东师范大学 电子科学与技术 李文武 南京大学 哲学 王 波 南京大学 哲学 郭 文 南京大学 理论经济学 李子联 南京大学 法学 许 多 南京大学 教育学 王 飞 南京大学 中国语言文学 李章斌 南京大学 外国语言文学 顾 悦 南京大学 艺术学 康建兵 南京大学 物理学 轩海成 南京大学 物理学 冷晗阳 南京大学 化学 李玲玲 南京大学 天文学 孔思伟 南京大学 地理学 杨 康 南京大学 大气科学 徐 昕 南京大学 地质学 李 兰 南京大学 生物学 孙廷哲 南京大学 电子科学与技术 蒲 殷 南京大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过 洁 南京大学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刘 春 南京大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 张 宴 南京大学 临床医学 王丹丹 南京大学 药学 罗 琼 南京大学 管理科学与工程 雷丽彩 南京大学 工商管理 王亮亮 南京大学 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 吴克文 东南大学 物理学 孙 悦 东南大学 机械工程 卜 浩 东南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 徐 璇 东南大学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陈时熠 东南大学 电气工程 谭林林 东南大学 电子科学与技术 王德波 东南大学 土木工程 陈 伟 东南大学 交通运输工程 徐铖铖 东南大学 生物医学工程 林绪波 东南大学 管理科学与工程 周 伟 浙江大学 法学 翟 翌 浙江大学 外国语言文学 徐莎莎 浙江大学 数学 高 斐 浙江大学 化学 周 俊 浙江大学 力学 胡舜迪 浙江大学 机械工程 陈远流 浙江大学 光学工程 田 超 浙江大学 光学工程 郝 翔 浙江大学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杜学森 浙江大学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吴 赞 浙江大学 电气工程 屠卿瑞 浙江大学 控制科学与工程 丛 琳 浙江大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何道敬 浙江大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叶可江 浙江大学 土木工程 袁 峰 浙江大学 化学工程与技术 刘平伟 浙江大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 景青锋 浙江大学 作物学 叶玲珍 浙江大学 园艺学 郭容芳 浙江大学 临床医学 陈 婷 浙江大学 临床医学 陈 衍 浙江大学 管理科学与工程 卞 军 浙江大学 农林经济管理 米松华 浙江大学 公共管理 张 鸣 浙江大学 公共管理 何 威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数学 胡夫涛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数学 李 健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数学 史晓冉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物理学 曹 坤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物理学 刘 洋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物理学 公茂刚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物理学 耿 聪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物理学 李海欧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化学 许令顺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化学 杨楚汀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化学 胡进明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化学 高敏锐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地球物理学 冯 沙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地质学 陈伊翔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地质学 戴立群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生物学 宋文婧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科学技术史 田建花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力学 王国蕾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电子科学与技术 王进红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信息与通信工程 祝 佳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朱友文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核科学与技术 倪木一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 程文瀚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管理科学与工程 章 魏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管理科学与工程 周志翔 厦门大学 应用经济学 孙传旺 厦门大学 应用经济学 刘希颖 厦门大学 应用经济学 陈 华 厦门大学 应用经济学 邓弋威 厦门大学 应用经济学 王 霞 厦门大学 教育学 高 燕 厦门大学 物理学 张后程 厦门大学 化学 赵茜怡 厦门大学 化学 杨 扬 厦门大学 化学 王春明 厦门大学 化学 严晓文 厦门大学 生物学 刘廷武 厦门大学 生物学 王 涛 厦门大学 工商管理 杜颖洁 厦门大学 工商管理 张玮婷 山东大学 应用经济学 付 强 山东大学 政治学 林永亮 山东大学 中国语言文学 崔晓新 山东大学 数学 张 欣 山东大学 物理学 牛成旺 山东大学 化学 李丽文 山东大学 化学 董人豪 山东大学 生物学 王 力 山东大学 机械工程 闫 柯 山东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 周伟家 山东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 李云芳 山东大学 控制科学与工程 闫雪华 山东大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 杨忠莲 山东大学 临床医学 郝盼盼 山东大学 药学 张颖杰 中国海洋大学 海洋科学 刘 鑫 中国海洋大学 海洋科学 张丽萍 中国海洋大学 生物学 陈 军 中国海洋大学 生物学 侯 睿 中国海洋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 董博华 武汉大学 应用经济学 卢盛峰 武汉大学 应用经济学 吴 比 武汉大学 法学 黄明涛 武汉大学 法学 蔡武进 武汉大学 政治学 闫 帅 武汉大学 中国语言文学 陶 玲 武汉大学 物理学 杨中见 武汉大学 物理学 吴克迪 武汉大学 物理学 余定峰 武汉大学 化学 刘堂林 武汉大学 化学 彭汉勇 武汉大学 生命科学 雷曹琦 武汉大学 电气工程 陈道君 武汉大学 电子科学与技术 黄晖辉 武汉大学 水利工程 李志伟 武汉大学 测绘科学与技术 焦洪赞 武汉大学 测绘科学与技术 栾学晨 武汉大学 测绘科学与技术 熊金鑫 武汉大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 钟 欣 武汉大学 临床医学 彭春伟 华中科技大学 应用经济学 孙晓涛 华中科技大学 社会学 桂 华 华中科技大学 教育学 刘 进 华中科技大学 物理学 熊 豪 华中科技大学 生物学 王 丹 华中科技大学 系统科学 卢有鳞 华中科技大学 机械工程 韩 斌 华中科技大学 光学工程 丁 岚 华中科技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 孙永明 华中科技大学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李 智 华中科技大学 电子科学与技术 刘 婷 华中科技大学 电子科学与技术 吴甲民 华中科技大学 控制科学与工程 钟 景 华中科技大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 成 功 华中科技大学 基础医学 余 光 华中科技大学 临床医学 覃春霞 华中科技大学 临床医学 钟 山 华中科技大学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钟 荣 华中科技大学 工商管理 贺 伟 华中科技大学 公共管理 朱国伟 湖南大学 应用经济学 刘亦文 湖南大学 应用经济学 吴 敏 湖南大学 数学 满娟娟 湖南大学 化学 郑 晶 湖南大学 机械工程 李 伟 湖南大学 信息与通信工程 万求真 湖南大学 控制科学与工程 方乐缘 湖南大学 土木工程 杨瑞珍 湖南大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 张嘉超 湖南大学 管理科学与工程 姚 铮 中南大学 化学 曹东升 中南大学 生物学 郭 辉 中南大学 机械工程 李毅波 中南大学 机械工程 张 魁 中南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 雷 前 中南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 张 莹 中南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 梁超平 中南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 刘 波 中南大学 冶金工程 梁 莎 中南大学 控制科学与工程 张传科 中南大学 土木工程 周旺保 中南大学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雷显权 中南大学 矿业工程 刘 浪 中南大学 矿业工程 董陇军 中南大学 矿业工程 高志勇 中南大学 交通运输工程 李燕飞 中南大学 基础医学 喻正源 中南大学 基础医学 李文娟 中南大学 临床医学 孙启英 中南大学 药学 陈 磊 中山大学 哲学 韩中谊 中山大学 应用经济学 李 静 中山大学 社会学 黎相宜 中山大学 历史学 李晓龙 中山大学 化学 卢锡洪 中山大学 生物学 方坚鸿 中山大学 生物学 何子文 中山大学 光学工程 陈文杰 中山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 郝洪国 中山大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詹志辉 中山大学 基础医学 付笑迎 中山大学 基础医学 陈典克 中山大学 临床医学 陈兆聪 中山大学 临床医学 温主治 中山大学 临床医学 黄 佳 中山大学 临床医学 陈子沿 中山大学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陈丽萍 中山大学 药学 林 静 中山大学 工商管理 孙 烨 中山大学 公共管理 陈兆仓 华南理工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 段春晖 华南理工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 何志才 华南理工大学 电气工程 张桂东 华南理工大学 控制科学与工程 刘贵云 华南理工大学 化学工程与技术 黄良斌 华南理工大学 化学工程与技术 饶中浩 华南理工大学 轻工技术与工程 彭新文 华南理工大学 生物医学工程 凌 友 华南理工大学 食品科学与工程 林恋竹 华南理工大学 管理科学与工程 钟远光 四川大学 哲学 王大伟 四川大学 法学 苏镜祥 四川大学 新闻传播学 蒋忠波 四川大学 历史学 王 煜 四川大学 数学 刘 鎏 四川大学 物理学 何建红 四川大学 化学 董顺喜 四川大学 化学 王 镇 四川大学 生物学 张大伟 四川大学 生物学 刘 锐 四川大学 光学工程 肖永亮 四川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 陈妍慧 四川大学 水利工程 陈剑刚 四川大学 化学工程与技术 汪 伟 四川大学 生物医学工程 江 雯 四川大学 临床医学 胡发云 四川大学 临床医学 程丽佳 四川大学 口腔医学 周 益 四川大学 药学 李俊龙 四川大学 管理科学与工程 姚黎明 重庆大学 法学 杜 辉 重庆大学 数学 米永生 重庆大学 机械工程 徐向阳 重庆大学 仪器科学与技术 朱 炜 重庆大学 冶金工程 胡 途 重庆大学 电气工程 江天炎 重庆大学 控制科学与工程 陈立平 重庆大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刘万平 重庆大学 土木工程 朱国成 重庆大学 生物医学工程 曹 阳 电子科技大学 仪器科学与技术 丁玉才 电子科技大学 电子科学与技术 黄 文 电子科技大学 电子科学与技术 王泽高 电子科技大学 信息与通信工程 杨 平 电子科技大学 生物医学工程 丁菊容 西安交通大学 哲学 李武装 西安交通大学 数学 刘军民 西安交通大学 数学 宋丽娜 西安交通大学 数学 杨友苹 西安交通大学 数学 郭士民 西安交通大学 生物学 刘 甲 西安交通大学 生物学 蒋丛姗 西安交通大学 力学 李 鹏 西安交通大学 机械工程 田洪淼 西安交通大学 机械工程 张桂铭 西安交通大学 机械工程 沈 礼 西安交通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 许敏炜 西安交通大学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李早阳 西安交通大学 电气工程 邵先军 西安交通大学 电子科学与技术 高俊杰 西安交通大学 信息与通信工程 臧 彧 西安交通大学 核科学与技术 陈荣华 西安交通大学 临床医学 张国妤 西安交通大学 临床医学 单 涛 西安交通大学 临床医学 秦 杰 西安交通大学 临床医学 黎 韡 西安交通大学 临床医学 涂康生 西安交通大学 药学 赵静静 西安交通大学 管理科学与工程 李永飞 西安交通大学 工商管理 王 罡 西北工业大学 光学工程 李 鹏 西北工业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 徐凌燕 西北工业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 董卫平 西北工业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 孙 颉 西北工业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 韩远飞 西北工业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 郭云珠 西北工业大学 电子科学与技术 苏雪平 西北工业大学 控制科学与工程 吕京磊 西北工业大学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 王 丹 西北工业大学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 王 可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生物学 苏建民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生物学 王 霞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生物学 涂 琴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生物学 李圣坤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水利工程 刘计良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 贾小旭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植物保护 冯 浩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植物保护 李正男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畜牧学 安小鹏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畜牧学 黄永震 兰州大学 民族学 刘嘉尧 兰州大学 历史学 任曜新 兰州大学 物理学 钟 渊 兰州大学 物理学 杜洪川 兰州大学 化学 张晓明 兰州大学 地理学 李卓仑 兰州大学 大气科学 陈思宇 兰州大学 生物学 卫卓赟 兰州大学 力学 王天忠 兰州大学 畜牧学 马 清 中共中央党校 哲学 王海滨 中共中央党校 理论经济学 肖 翔 中共中央党校 政治学 王俊峰 中共中央党校 政治学 樊 欣 中共中央党校 政治学 胡国喜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数学 周 洁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化学 李春贺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化学 刘定斌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天文学 徐金龙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海洋科学 孙 云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生物学 张国强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生物学 陆天聪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材料科学与工程 徐茸茸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控制科学与工程 韩 冬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环境科学与工程 徐守芳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理论经济学 党 印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应用经济学 渠慎宁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政治学 李 猛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政治学 赵 柯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中国语言文学 冯 赫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中国语言文学 朱庆祥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外国语言文学 程 文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历史学 许志强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 战役学 龚都刚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 军队指挥学 贾庆波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 军队指挥学 周 宁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 军队政治工作学 段振峰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 军队政治工作学 刘光明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物理学 高 城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物理学 孙仕海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系统科学 黄石生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光学工程 马阎星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光学工程 高 穹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电子科学与技术 张 瑜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信息与通信工程 邓 彬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控制科学与工程 周 韬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王彦臻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 姚 雯 本博客主要关注: 数理科学语言学习 计算科学教育教学 -------------------------------------------------------------- -------- --------- ------------------------------------------------------------- 个人主页 邮箱登录 -------------------------------------------------------------------------------------------------------------------------------------------- 新浪博客 百度主页 科学网博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个人分类: 榜样典范|989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图片故事:2011我们的孩子
xupeiyang 2012-4-10 16:24
http://news.qq.com/a/20111231/000385.htm#p=1
个人分类: 社会文化|1637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2011 教育部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育评估工作的意见
tangminqian 2012-4-6 11:22
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网站首页》》文件发布》》 http://www.heec.edu.cn/modules/wenjianfabu_d.jsp?id=1107
个人分类: 大学政策与管理|2400 次阅读|0 个评论
加入中国科学院工作后的3年
clivia 2012-4-4 13:17
加入中科院工作后的三年 Three years after joining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曾有 博士生问我加入中科院后具体从事什么样的工作,工作有没有意思,每天都在忙些什么,入职两三年后能达到什么样的状态。本文结合我的经历提供些信息,好让准备找工作的同学对入职科研单位后的情况有个概念。 2008 年 7 月,我从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毕业后到了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工作,我工作的部门叫做北京城市生态系统研究站,它是全国第一家以城市生态系统为监测和研究对象的野外工作台站。我工作的内容就是监测北京城市里的生物、水分和土壤等生态要素的变化情况并收集相关的社会经济和自然环境数据,以期探索城市生态系统格局与过程的演变与调控机理,为城市的可持续性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1 监测与科研 我是这么做监测工作的:在城市里的同一地点,每隔 3 年至 5 年,客观地记录并保存当时城市中植物的特征、水中氮磷钾等元素的含量以及土壤中重金属等物质的含量。长期坚持下来,在几十年的时间内,我们就可能从中分析得出一些变化特征。这些原始数据的长期积累,将为我们提供判断城市生态系统演变的第一手分析资料,这有助于我们解决目前城市人口不断膨胀带来的资源如何优化配置等问题。例如,为了监测城市化对地表河流的影响,我定期乘车分别在北京郊区(昌平碓臼峪)和北京五环内十多个地点的河流内采集水样,将北京城市内和郊区的水质作对比分析,长期坚持下来,我们将形成北京地表水质报告和建议提交给政府水质管理决策部门,以期治理城市地表河流污染;再例如,为了研究城市化对植物种类组成和多度(样方内同一种植物的个体总数)的影响,我将在北京市内和郊区分别取一定数量的植物样方,分析市内和郊区植物物种的组成和来源等变化,从而判断城市化对植物多样性的影响,形成相关的建议报告提供给城市的绿化管理部门防止城市里外来物种入侵。 监测工作的实施很花时间和气力,有时候还很枯燥,还要面对恶劣的地理和气候条件。每个月 10 号和 25 号我都要乘车从市内去昌平采集水样,去昌平的路是一段山路,路远崎岖,地势险要,开车一不小心很容易出事故;每年 8 月是北京最热的季节,我和北京林业大学的几名大学生还要顶着烈日在户外搞城市植物调查,城市里的异质性很大,人多车多,保证工作顺利开展的同时还要注意人身安全,一天户外工作下来都累得精疲力竭。 平时我带着一些科学问题来做监测,空闲下来的时候就开始分析平时积累的数据,构思怎样形成科学论文。很多时候开始我只有一个初步想法,我将这些想法发给在网络上认识的有相同研究方向的同行问问他(她)们有没有什么意见或者建议,感兴趣的同行就会发邮件和我讨论,慢慢地,一篇文章的大体思路和脉络就逐渐明晰明朗起来。 三年下来,我积累的 SCI 文章或书稿有十余篇。 2 评上工程师 我在平凡的岗位上做着平凡的工作,从不敢奢望有惊人的发现或发明,既来之,则安之,我不能因为平凡的工作而虚度年华,正如许三多部队转业后到了“无人问津”的边远草原,许三多并没有因为工作岗位和战友一样整天打牌喝酒沉沦下去,而是在草原上做了一件实实在在的事情——修了一条路。虽然我的科研工作是那么的微不足道,但是我愿意尽我最大的努力做好每件有意义的事情。 2010 年底,工作单位出台评工程师的文件,我见自己的各项条件都满足,于是填写申请表格上交。不久,我的申请就通过了。领导亲自打来电话祝贺,说评审团的十个人全票通过,领导还开玩笑地说我是单位最年轻的工程师。我感觉一切都和昨天一样平淡,评上为工程师是一个终点也是一个新的起点,这只是对我过去工作两年多的一种肯定和褒奖,未来的路还很长,这将激励着我以更加饱满的热情不断向前。 3 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010 年,我萌发了将自己的工作和对城市生态的理解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念头。那次经历真是一次质的飞跃,我感觉撰写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书比我以前写任何一篇 SCI 论文都要历练和升华得多。无论从文献综述到问题提出,从科学问题凝练到画技术路线图,从研究方案到财务预算,方方面面我都要考虑到,这对我提出了严峻的考验。有时候夜里一觉醒来,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法突然从脑海里迸发出来,我赶紧将这个想法记了下来。慢慢写,慢慢体会,我发现自己正在逐渐成长为一个独立的科学人,各个方面的能力都得到了培养和提高。尤其是当我发现一些文献中的共性问题后提炼出一个重要的科学问题的时候,我感觉自己的心都快要跳出来了。 第一次写完了申请书提交的时候我感觉豪情万丈。八月底,结果公布了,一个审稿人明确同意资助,另外一个人对研究方案提出了很尖锐的反对意见,第三个人提出的建议很富有建设性。在余下的半年多时间内,我开始针对这些问题一一进行修改和改进,我咨询老师,同事,朋友,同时我还认真揣摩一些中了的自然科学基金申请书,体会别人的精妙之处! 2011 年 3 月份,我再次将自己的基金申请书提交,虽然这次还是没有获得资助,但是相比前一次的评审意见,从第一次只有一个评审人支持到今年三个人评审人全部支持,我发现自己真的进步了,我从评审人中肯意见中获益不少,我对科学问题的认识更加全面深入了。 两次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都没有中并不能阻挡我的“掘金之路”,每写一次项目申请书我都会感觉有很大的提高,这对我以前工作有了很好的提升和反省,我很享受这个过程。我隐隐觉得:如果我按照这个程度努力下去,或许就在不远的一天,我会获得属于自己的第一桶金。 科技导报 2011 29(31):84-84 ( 80 )
个人分类: 科研人生|1744 次阅读|0 个评论
Singular problem and improved plane interpolation algorithm
bshen 2012-3-30 10:25
Shen Bin, Qi Danjin, Fan Liuqun, Zhu zhihao.Singular problem and improved plane interpolation algorithm. 2011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dvanced Engineering Materials and Technology ( AEMT),July, Sanya. 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2011: 2974-2978 .(EI 检索号: 20113214223073)
个人分类: 学术论文|3606 次阅读|0 个评论
5-axis circumference milling's polar problem and polar inter
bshen 2012-3-30 10:24
Shen Bin, Qi Danjin, Fan Liuqun, Zhu zhihao.5-axis circumference milling's polar problem and polar interpolation algorithm. 2011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er Science and Automation Engineering (CSAE), June, Shanghai. IEEE.2011:198-202. (EI 检索号: 20113414258975)
个人分类: 学术论文|3175 次阅读|0 个评论
Direct interpolation of tool orientation in 5-axis milling
bshen 2012-3-30 10:22
Shen Bin, Qi Danjin, Fan Liuqun, Zhu zhihao. Direct interpolation of tool orientation in 5-axis milling. Machinery,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Applications(MMSE 2011),July,Wuhan. 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2011: 402-407 .(EI 检索号: 20112113994706)
个人分类: 学术论文|3400 次阅读|0 个评论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System Based on Machining Features
bshen 2012-3-30 10:08
Huabing Ouyang,B.Shen.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System Based on Machining Features and Its Application. 2011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 ICEES 2011,443-452. EI: 20120314682976)
个人分类: 学术论文|2745 次阅读|0 个评论
2011年图灵奖获得者Judea Pearl教授
热度 1 huangfuqiang 2012-3-29 22:23
2011年图灵奖获得者Judea Pearl教授
ACM获奖理由:人工智能领域基础性的贡献-------概率推理与因果关系推理的演算模式 博主注:1、(概率图模型PGM)拓展了AI的知识工程进路研究范式,推进了不确定性信息处理的方法,概率推理+图论+认知+因果关系+知识工程+。。。。。。不同于基于逻辑、基于规则的研究进路。丰富了AI的范式,为AI后续发展奠定了一种方向性的基础。现有方法与思路对AI的发展都重要,关键是如何集成现有成果?何时集成现有成果?针对性的问题如何纵深演化下去?统一的基础到底能否形成?如何形成?AI的追问与反思永远会继续,每次创新,都有新的视角。 2、可以作为一般方法论。 3、真正是创新有影响的一系列思想与方法论成果,对AI及其它领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做这方面思路研究的人现在国内外很多,比如MIT,主要涉及领域性应用的与一般方法论推进的。笔者除了读过英文介绍中提及的2000年著作 "Causality: Models, Reasoning, and Inference" 外,还读过他的1988年 “Probabilistic-Reasoning-in-Intelligent-Systems_Networks-of-Plausible-Inference” 的著作。 ACM DL Author Profile Research Subjects Judea Pearl is a professor of computer science at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Los Angeles , where he was director of the Cognitive Systems Laboratory . Before joining UCLA in 1970, he was at RCA Research Laboratories, working on superconductive parametric and storage devices . Previously, he was engaged in advanced memory systems at Electronic Memories, Inc. Pearl is a graduate of the Technion, the Israel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 with a Bachelor of Science degree in Electrical Engineering. In 1965, he received a Master’s degree in Physics from Rutgers University, and in the same year was awarded a Ph.D. degree in Electrical Engineering from the Polytechnic Institute of Brooklyn. Among his many awards, Pearl is the recipient of the 2012 Harvey Prize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rom the Technion, and the 2008 Benjamin Franklin Medal in Computers and Cognitive Science from the Franklin Institute. He was presented with the 2003 Allen Newell Award from ACM and the AAAI (Associ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His groundbreaking book on causality, Causality: Models, Reasoning, and Inference , won the 2001 Lakatos Award from the 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Political Science “ for an outstanding significant contribution to the philosophy of science .” Pearl is a member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Engineering and a Fellow of AAAI and the Institute for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 Engineers (IEEE). He is President of the Daniel Pearl Foundation www.danielpearl.org named after his son. Pearl's Work Judea Pearl's work has transforme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 by creating a representational and computational foundation for the processing of information under uncertainty (不确定性信息处理:AI演进的关键问题). Pearl's work went beyond both the logic-based theoretical orientation of AI and its rule-based technology for expert systems. He identified uncertainty as a core problem faced by intelligent systems and developed an algorithmic interpretation of probability theory as an effective foundation for the representation and acquisition of knowledge (知识表示与获取). Focusing on conditional independence as an organizing principle for capturing structural aspects of probability distributions, Pearl showed how graph theory can be used to characterize conditional independence, and invented message-passing algorithms that exploit graphical structure to perform probabilistic reasoning effectively . This breakthrough has had major impact on a wide variety of fields where the restriction to simplified models had severely limited the scope of probabilistic methods ; examples include 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 speech processing, computer vision, robotics, computational biology, and error-control coding. Equally significant is Pearl's work on causal reasoning, where he developed a graph-based calculus of interventions that makes it possible to derive causal knowledge from the combined effects of actions and observations . This work has been transformative within AI and computer science, and has had major impact on allied disciplines of economics, philosophy, psychology, sociology, and statistics. 获奖教授主页 维基百科 Turing Centenary Celebration and Awards Banquet in June. Judea Pearl wins Turing Award for work on AI reasoning, now looking at 'moral'computers 2008 Franklin Institute Awards 英文信息来源于ACM网站
个人分类: ACM图灵奖|9356 次阅读|4 个评论
* EPL 96 (2011) 56008
热度 1 jlkou 2012-3-28 21:33
* EPL 96 (2011) 56008
Title: Toward the hydrophobic state transition by the appropriate vibration of substrate, EPL 96 (2011) 56008 Authors: Jianlong Kou, Hangjun Lu, Fengmin Wu, and Jintu Fan 2011-96-56008(EPL).pdf Fig. 1: (Color online) Demonstration of the vibration inducing the transitions between different wetting states of a water droplet on a graphene substrate. (a) Initial snapshot, a water droplet on a ...
4236 次阅读|1 个评论
* Nanoscale Res. Lett. 6 (2011)0422
jlkou 2012-3-28 21:30
* Nanoscale Res. Lett. 6 (2011)0422
Title: Optimizing the design of nanostructures for improved thermal conduction within confined spaces, Nanoscale Res. Lett. 6 (2011)0422 Authors: Jianlong Kou, Huiguo Qian, Hangjun Lu, Yang Liu, Yousheng Xu, Fengmin Wu, Jintu Fan 2011-6-422(Nanoscale Res.Lett.).pdf Figure 1 The design sketch of the total heat conduction structure. This desgin is from the interior of an electronic device to micro space, which includes two sections: I represents the composite stru ...
5128 次阅读|0 个评论
* Phys. Rev. E 83 (2011) 061913
jlkou 2012-3-28 21:26
* Phys. Rev. E 83 (2011) 061913
Title: Effect of the position of constriction on water permeation across a single-walled carbon nanotube, Phys. Rev. E 83 (2011) 061913 Authors: Linsong Wu, Fengmin Wu, Jianlong Kou, Hangjun Lu, Yang Liu 2011-83-061913(Phys.Rev.E).pdf FIG. 1. Snapshots of simulation systems. The spheres of the nanotube denote the possible forced atoms and d is the z coordinate of the forced atom. The SWNT in (a) is unperturbed. (b) shows the syste ...
4229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2011年博士后研究人员招收情况统计数据发布
wcswolf 2012-3-27 17:45
中国博士后基金会3月27日公布2011年度博士后研究人员招收情况统计数据 ,全文如下 : 2011年全年进站博士后研究人员11513人,出站7239人,退站475人。 一、按性别统计 男性博士后7730人,女性博士后3783人 二、按年龄统计 博士后平均年龄32.35岁 三、按学科门统计 学科门类 人数 军事学 86 教育学 133 哲学 169 历史学 160 法学 506 文学 448 农学 486 管理学 705 经济学 749 医学 1046 理学 2422 工学 4603 四、按招收省市统计(联合招收以工作站所在地为准) 进站省市 人数 进站省市 人数 西藏 2 安徽省 222 青海省 4 河南省 236 宁夏 9 四川省 236 海南省 12 辽宁省 314 贵州省 16 湖南省 331 内蒙古 26 陕西省 412 广西壮族自治区 35 浙江省 424 江西省 42 吉林省 445 云南省 56 湖北省 494 新疆 72 山东省 498 甘肃省 79 广东省 595 山西省 96 黑龙江省 638 河北省 103 上海市 948 福建省 146 江苏省 1006 重庆市 184 北京市 3630 天津市 202 共计 11513
个人分类: 学术活动|1851 次阅读|0 个评论
推荐一本书 中国与世界 观察 2011 第二期
dongzg101 2012-3-24 01:55
中国与世界 观察 2011 第二期 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 主办 21世纪,中国世纪?(法制篇) “中国世纪”需与世界宪政文明接轨 宪政是中国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中国宪政的路径与困局 社会转型期的中国迫切需要建立利益均衡机制 中国未来三十年的历史逻辑:重建社会平等体系 公平分配时中国社会改革的核心价值 人口红利消失增加中国跌入“中等收入陷阱”风险 中国应该放弃不结盟政策应对战略安全压力 建构21世纪上半叶的中国海洋安全战略(一) 中国崛起必须向世界提供问题解决方案 包容性崛起:中国的战略选择 主编观察 李稻葵 : 西方自信心下降 中国必须应付
个人分类: 茶余饭后|1814 次阅读|0 个评论
2011年国内外 十大天气气候事件:2011年和1999年的相似性
热度 1 杨学祥 2012-3-23 04:39
我在2010年12月指出,根据潮汐和地球自转12年周期,2010年与1998年、2011年与1999年的情况大致相同:1998年为有记录以来温度最高,1999气温骤降,地震增强(台湾9·21大地震)。2009-2010年发生厄尔尼诺事件,2010年7月发生拉尼娜事件。2011年低温多震可能性很大 。人们只记住了1998年是有气象记录以来最暖的一年,忽略了紧随其后的1999年的气温低谷和地震频发,全球气温的暴起暴落值得关注。1999年的干旱、洪涝、低温冻害、风雹、地震灾害值得关注,我们必须做好预防的准备。 事实上,2010年全球气温排名第一,2011年第九(1998年为有记录以来温度最高,1999气温骤降);2011年3月11日发生日本9级地震(1999年地震增强,土耳其8·17大地震,台湾9·21大地震);2010和2011年都发生拉尼娜事件(1998和1999年都发生拉尼娜事件)。2010年与1998年、2011年与1999年的情况大致相同。 相关新闻: 2011年国内外 十大天气气候事件(组图) 2012年03月23日04:00 番禺日报 水漫金山 暴雨过后的城市印象   国内:   1.6月长江中下游地区旱涝急转。   2.西南地区夏秋两季降水异常偏少,“水贵如油”,干旱严重。   3.局地强降水致多个城市现“海景”。   4.平均年降水量创60年来最低。   5.夏季西南等地频遭高温热浪袭击,多地突破高温历史极值。   6.雾霾天气频繁,气象预警不断,交通连连受阻。   7.台风“梅花”路径异常,影响9省(市)。   8.春季降水偏少,风干物燥火险等级居高不下。   9.太阳活动日益频繁剧烈并显著影响地球。   10.“华西秋雨”(中国西部地区气候特点之一,也是气象灾害之一)为36年之最,多条江河发生罕见秋汛。   国外:   1.非洲东部60年来最严重干旱夺3万儿童生命。   2.连续4个月洪水使泰国900万人受灾,首都曼谷变水城。   3.强暴风雪袭击美国,约1亿美国人受影响。   4.百年一遇暴雨袭击韩国首尔,强降雨引发泥石流。   5.近80年最严重龙卷风导致美国369人死亡。   6.寒流暴雪席卷印度、韩国、日本等亚洲地区。   7.一年两次“拉尼娜”搅动全球气候。   8.暴雨洪涝使巴基斯坦南部820万人受灾。   9.暴雨致巴西830人死亡,创当地自然灾害致死人数之最。   10.热带风暴“天鹰”重创菲律宾。来源番禺日报) http://roll.sohu.com/20120323/n338615444.shtml 2011年和1999年的相似性:共同的预见 2010-12-18 07:15 2011年和1999年的相似性:共同的预见 杨学祥 研究表明,厄尔尼诺和拉尼娜是全球灾害的最强信号。我们在2009年初就关注下一次不寻常的厄尔尼诺事件,因为它会给全球带来流感全球大流行等重大灾害 。事实上,2009年的厄尔尼诺事件不仅给全球带来流感爆发,而且给全球带来暴雪和酷暑、干旱和洪水、强震和大风灾害。 2010年的拉尼娜事件能给世界带来什么? 一、干旱 二、洪涝 三、低温冻害 四、风雹 五、地震 根据潮汐和地球自转12年周期,2010年与1998年、2011年与1999年的情况大致相同:1998年为有记录以来温度最高,1999气温骤降,地震增强(台湾9·21大地震)。2009-2010年发生厄尔尼诺事件,2010年7月发生拉尼娜事件。2011年低温多震可能性很大 。人们只记住了1998年是有气象记录以来最暖的一年,忽略了紧随其后的1999年的气温低谷和地震频发,全球气温的暴起暴落值得关注。1999年的干旱、洪涝、低温冻害、风雹、地震灾害值得关注,我们必须做好预防的准备 。 参考文献(略)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394724 本文引用地址: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527885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3477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latex使用之Table
linpandr 2012-3-21 21:16
latex使用之Table 1. 经常会看到Table或者Figure后面加上 , 其中h表示here, t –top, b-bottom,即表格在文中的位置。那么 是按照其顺序排列进行选择,即h, t ,b顺序。 /begin{figure} 2.调整表格列高、行高及大小。可以使用: /begin{table} /renewcommand{/arraystretch}{1.5} //调整行高到原来1.5倍/begin{table} /addtolength{/tabcolsep}{-2pt} //减少列宽-2pt/begin{table} /small //缩小表格尺寸到最小 3. 表格的对齐及边框 /begin{tabular}{|l||r|r|r|c|} 此处,l表示left, r表示right, c表示center。上面表示表共有5列,列中文字分别是左、右、右、右、中对齐。
个人分类: Latex|5295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Hallmarks of Cancer: The Next Generation 肿瘤的新十大特征
ellina 2012-3-21 17:02
2011肿瘤的新十大特征(Hallmarks of Cancer: The Next Generation) (以下文字摘自丁香园科技动态版)2000年,Douglas Hanahan和Robert A. Weinberg在《Cell》上撰写题目为:The Hallmarks of Cancer的综述,阐明了 肿瘤 细胞的6个基本特征,即:自给自足的生长信号(Self-Sufficiency in Growth Signals);抗生长信号的不敏感(Insensitivity to Antigrowth Signals);回避凋亡(Evading Apoptosis);潜力无限的复制能力(Limitless Replicative Potential);持续的血管生成(Sustained Angiogenesis);组织浸润和转移(Tissue Invasion and Metastasis)。这一肿瘤学经典综述很快被生命科学工作者和教科书大量引用,截止到今天,已经被引用 10643 次(参考谷歌学者搜索)。 今天(2011年3月4号),他们在《Cell》上再次发表该综述的升级版,题目为:Hallmarks of Cancer: The Next Generation。整个综述29页,简述了最近10年肿瘤学中的热点和进展(例如细胞自噬、肿瘤干细胞、肿瘤微环境等),并且将过去的6个特征扩增到10个特征,新增加的4个特征为:避免免疫摧毁(Avoiding Immune Destruction);促进肿瘤的炎症(Tumor Promotion Inflammation); 细胞能量异常(Deregulating Cellular Energetics); 基因组不稳定和突变(Genome Instability and Mutation)。并且将过去的回避凋亡(Evading Apoptosis),调整为抵抗细胞死亡(Resisting Cell Death)。总之细细读完全文,能够快速的了解肿瘤学流派的全貌以及肿瘤研究中的重要事件,毫无疑问该文又将缔造引用神话。 Hallmarks of Cancer: The Next Generation,cell,2011,144(5):646-674.
个人分类: 肿瘤|28 次阅读|0 个评论
考虑空间关系的SAR图像分类
ciwei020621 2012-3-21 16:51
考虑空间关系的SAR图像分类
X. Su, et al., "A Supervised Classification Method Based on Conditional Random Fields With Multiscale Region Connection Calculus Model for SAR Image," Ieee Geoscience and Remote Sensing Letters, vol. 8, pp. 497-501, May 2011. 提出了一种考虑超像素见空间关系的SAR图像无监督分类算法,该算法也基于CRF框架。 1、超像素间的空间关系:(8)种,文中称为RCC模型 2、采用RCC模型主要是为了考虑不同尺度之间的关系。如果是同一尺度的话,就只有一种关系了,外接。 3、多尺度RCC模型算法流图: 4、CRF模型: 5、特征F2的设置:F2是作为一类关系特征 6、F1:应该是影像超像素的特征吧,文章没说 7、启发: a, 超像素之间的几何关系是考虑了的,而且深入到层级之间的几何关系了。 b, 超像素上如何考虑更大范围的上下文信息,利用CRF?
6824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2011年度NSFC机械工程学科工作回顾与思考
zhanglq 2012-3-21 15:55
2011年度,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所提出的“三个更加侧重”为战略导向,NSFC机械工程学科在原始创新、人才培养、卓越管理等方面进一步探索开拓、创新发展,取得了良好成绩。从科学基金评审、学科进展和学科管理三个方面综述一年来的工作。 2011年度NSFC机械工程学科工作回顾与思考.pdf
216 次阅读|0 个评论
2011年“国家优秀自费留学生奖学金”获奖人员名单公示
热度 2 syzchina 2012-3-21 00:38
2011年度“国家优秀自费留学生奖学金”获奖人员名单终于揭晓了,祝贺所有获得该奖学金的所有同学。葡萄牙今年有两位同学获得这一殊荣,祝贺他们! http://www.csc.edu.cn/Chuguo/dcb7c7efcb3e42a09a0c3774b3d97f79.shtml 转自国家留学网: 411 王接词 驻葡萄牙使馆教育组 米尼奥大学 412 刘战胜 驻葡萄牙使馆教育组 阿威罗大学 2011最终获奖者名单(1).xls
4016 次阅读|4 个评论
[转载]2011新产品盘点:高通量测序仪
nooney1986 2012-3-20 17:40
在过去的一年,高通量测序正朝着两极化的方向发展。一方面,大型基因组中心(如华大基因)凭借雄厚的实力,对大量物种的基因组进行测序和分析。另一方面,更多较有实力的实验室也开始购置新一代测序仪,应用在重测序和宏基因组研究中。顺应这一发展趋势,高通量测序仪也朝着两个方向发展。高端仪器的性能越来越强劲,读长本来就领先的GS FLX再度升级,达到1000 bp,赶超了传统的毛细管电泳测序法。第三代测序仪PacBio RS继续发力,读长超过2500 bp。同时,几家公司也陆续推出了个人型测序仪(即台式测序仪),争取覆盖更多的实验室。 大型测序系统 GS FLX+ 系统(罗氏454生命科学) 2011年6月,454生命科学宣布推出了全新的GS FLX+系统。此仪器能够产生高达1,000 bp的测序读长,赶超了传统的毛细管电泳测序法。读长的改善也使得通量提升了近50%,达到1 Gb,从而降低了大型测序项目的测序成本。在分辨复杂基因组的高度重复区域时,这种长且准确的读长特别有用,可显著改善拼接。随后,药物基因组公司利用这一系统,完成了大麻这一重要药用植物两个品系(Cannabis sativa和Cannabis indica)的全基因组测序。此次基因组测序结果包括超过1310亿的碱基对序列,是现有最大的大麻基因组基因集合。 PacBio RS系统(Pacific Biosciences) Pacific Biosciences公司自今年4月底正式推出全球首个第三代测序平台PacBioRS单分子实时测序系统后,一直致力于进一步优化其试剂的性能并努力开拓更多的应用。据最新消息,其新版本的C2试剂将在今年年底或明年年初正式发布,C2试剂可使该系统的平均读长从现在的1300bp提升至2700bp! 个人型测序仪 Ion PGM半导体测序仪(Life Technologies) 首款基于半导体技术的测序仪让人眼前一亮。这块创新的半导体芯片让测序仪更快速、更易用,且价格更具竞争力。Ion PGM™测序仪的读长目前达到200 bp,通量即将达到1 Gb,且整个测序流程不到8小时。 MiSeq个人化测序系统(Illumina) MiSeq让更多的实验室有机会使用新一代测序。包括文库制备,以及数据分析,整个测序流程可以在8小时内完成。适合各种新一代测序及Sanger测序的应用,一次运行可获得多达2GB的数据结果,2天内可以完成多至96个样本384个靶位点的PCR产物测序(包含PCR扩增反应及测序),完全取代传统Sanger测序,且无论测序深度还是数据质量,都远远超越Sanger测序结果。
个人分类: 分子诊断|1281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2011新产品盘点:PCR & qPCR系统
nooney1986 2012-3-20 17:37
2011年,多家公司推出了新款的PCR和定量PCR系统。一方面,这些仪器越来越小,操作简便,用户友好,譬如Palm PCR系统只有成人手掌般大小,而LightCycler更是简约于型,智慧于心;另一方面,也开始向数字PCR迈进,QuantStudio™ 12K Flex实现了从qPCR到数字PCR的无缝转化,而QX100微滴式数字PCR系统将微滴技术与数字PCR结合,让其成本更低,也更实用。 没有最小、只有更小的PCR仪 Palm PCR系统(Ahram Biosystems) Palm PCR系统只有成人手掌般大小,却能带来高性能的核酸扩增。它有望打破现有仪器的限制,将PCR技术带到户外,带到现场,带到它所需的任何地方。这台掌上PCR系统可高速、高效地扩增各种类型的DNA样品,包括人类基因组DNA,1 kb片段大约需要25-30分钟。一次可扩增12个样品,样品体积为20 μl。它使用锂电池或交流电源,适合室内和户外使用。详细介绍 T100彩色触摸屏PCR仪(Bio-Rad) T100除秉承Bio-Rad PCR仪具有温度梯度、升降温速度快等传统特点外,引入大屏幕彩色触摸屏的设计,附以人性化的操作界面,其操作更加方便、无需使用说明与培训就能上手操作。触摸屏上的3次操作即可调用、运行特定的PCR程序,触摸屏在100万次的测试后依然稳定。 小身材、大本事的定量PCR仪 LightCycler Nano定量PCR仪(Roche) 这是迄今为止罗氏推出的最小巧玲珑、外形时尚、功能齐全的个性化实时PCR仪。秉承LightCycler家族的高贵品质, 整机重量不到7公斤,全光谱兼容突破通道限制,轻松完成绝对定量、相对定量、终点法基因分型、基于HRM的突变扫描等各种应用,预计此创新款高性能平价机必将风靡于大中小实验室,成为qPCR得力帮手。 PikoReal 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系统(赛默飞世尔科技) 五波长LED光源整板激发,高灵敏度CCD整板检测,稳定、高效。蜂巢式样品槽配合专利的放射状散热片设计,确保整个PCR模块能在1秒内实现温度均一稳定。创新采用四分之一块384孔PCR板大小的96孔板作为反应容器,可轻松实现稳定的5-10ul小体系定量实验,高度节省试剂、耗材。是一款小身材,大本事的真正五通道实时荧光定量PCR仪。 QX100微滴式数字PCR系统(Bio-Rad) 向数字PCR迈进 你说世界变化快不快,PCR已经迈入第三代!这就是Bio-Rad公司不久前推出的QX100微滴式数字PCR系统。在传统的PCR扩增前对样品进行微滴化处理,即将含有核酸分子的反应体系形成成千上万个纳升级的微滴,其中每个微滴或不含待检核酸靶分子,或者含有一个至数个待检核酸靶分子。经PCR扩增后,逐个对每个微滴进行检测,有荧光信号的微滴判读为1,没有荧光信号的微滴判读为0,根据泊松分布原理及阳性微滴的个数与比例即可得出靶分子的起始拷贝数或浓度。 QuantStudio™ 12K Flex实时荧光定量PCR芯片系统 (Life Technologies) 从qPCR到数字PCR的无缝转化。增强型OptiFlex光源系统,达到最大的分辨率(可检测12000个数据点)。工作流程简单,轻松地从样本到结果。QuantStudio™ 12K Flex兼容OpenArray、TaqMan Array Card、384孔以及标准或快速96孔模块。不到1分钟即可完成模块更换,无需工具,具有极大的灵活性。在研究过程中,可利用不同规格的芯片获得稳定且高质量的结果。
个人分类: 分子诊断|1285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2011年度全球医药产业并购趋势分析
nooney1986 2012-3-20 17:23
2011年,医药生物产业波澜起伏。新药上市、企业兼并重组、政策变化等依然是业内关注的重点。从全球来看,随着立普妥在内等众多重磅专利药的即将到期,未来几年内不少专利药将陆续迎来他们的专利保护期。这对于传统的制药巨头而言,是机遇更是挑战。要么继续研发新药,要么去收购那些新兴活力四射的企业,或放下身段从事仿制药开发。总之,生物技术/医疗健康行业也成为了2011年度并购最活跃行业。从2011全年度来看,比较有代表性的并购事件包括了,赛诺菲-安万特并购健赞、强生收购Synthes医疗、武田制药收购奈科明、吉利德科学收购Phamasset等。 生物制药:跨国药企必争高地 当前,小分子化学药物创新成本日益高昂,生物制药成为巨头的聚焦地,新兴生物制药企业成为巨头并购的美餐。09年,罗氏制药468亿美元收购基因泰克,2011年罗氏在生物制药方面的研发投入经费已经超过了生物技术企业研发预算最高的15家公司经费总和,约100亿美元,巩固在生物制药领域全球老大位置,但是其它巨头也不甘人后,频频发力。一定意义上说,生物制药将领跑未来制药发展的方向。2月中旬,赛诺菲-安万特(5月,更名为赛诺菲)收购全球生物技术领军企业健赞。赛诺菲收购健赞,一是帮助赛诺菲拓展生物制药的市场,占据生物制药高地;二是健赞具有相当强大的研发实力和较为独特的产品线,在罕见遗传性疾病、移植和免疫疾病等领域,产品相当有竞争力。而且通过此次并购,赛诺菲有望超越辉瑞,跃居成就全球第一。 "强+大"并购:价值链并购做大,产品线线并购做强 一般来说,企业收购的目的,最主要的目的无非两个。一是通过并购达到拓展新领域、新方向,甚至上下游或技术性并购。比如说之前提到的赛诺菲并购健赞;二是产品线并购,弥补产品品类方面的不足,如2011年5月,强生以213亿美金收购Synthes医疗,则属于强化产品线。 日本药企全面唱主角 20年前,日本企业开始重视研发,如今,包括武田制药、安斯泰来、第一三共、大冢等多家日本制药企业进入了全球制药的20强,卫材也排名第21位。这表明日本制药企业已经全面成功走向世界舞台。2011年5月,武田制药收购奈科明就是很好的注脚。并购是企业做大做强的重要手段,当年辉瑞通过反复并购,做稳全球老大位置达10年之久。武田同样利用并购的杠杆,相信目的不仅仅是收购,更是向全球更高峰迈进。奈科明是一家欧洲知名药企,武田制药这次跨国并购行动是武田有史来最大的收购行动,乃至整个亚洲制药领域最大的的并购案。同为亚洲国家的中国,原创性新药研发虽有起色,但发展缓慢。虽然,我国医药市场可以列入全球前三,可是没有进入前50强的医药企业,不管是第一集团形成的三大央企也好,还是拥有着活跃创新力的民企也罢,与日本制药企业都有相当大差距,说有20年差距,不算夸张,国内药企要赶上邻居的脚步,仅仅依靠"齐步走"是不够的。 国内药企整合加速 2011年国内并购交易规模创了历史新记录。并购案例超过一百例,披露交易金额超过24亿美元。如山东绿叶制药集团全资收购四川宝光,扩展其糖尿病领域市场地位丰富了绿叶制药消化科和骨科领域的产品线。华东医药亿元收购九阳生物,康芝药业1.8亿收购延风制药,科伦药业4亿收购崇州君健塑胶等,从这些收购兼并中可以发现,国内医药企业的并购已经由价值链的并购转化为产品线的并购。 实际上,在政府的主导和推动下,加上新版GMP逐步实施,给产能和水平落后的国内药企带上了紧箍咒。同时,跨国药企全面进入中国市场,甚至开始布局三四线市场,给本土制药企业带来巨大竞争压力。前几年,三大央企通过上游产业链整合和并购,确定了第一集团地位。活跃的民营制药企业,如恒瑞、复星、海正、先声等才是中国制药的真正生力军和希望所在。这些企业必需谋求新的突破,为今后在残酷竞争中立足。相信,在十二五期间,此类并购将更频繁。中国企业要做大做强,直至走向世界,需要多条腿并行,一方面重视内部的研发攻关,如恒瑞多款极有竞争力的产品即将上市;二是通过并购,快速完善产品品类和核心技术;三是通过与国际中小型创新型合资,或并购,了解国际市场,引进创新性技术,如复星与龙沙合作,药明康德在国际上也有一些小的收购等,都是好的榜样。 跨国药企在华拓展的轨迹:四步走战略 通常,跨国药企进入中国采取的是四步走的战略。首先,与中国本土公司成立合资企业,试探中国市场。早期跨国药企进驻中国多采用此类模式,如西安杨森是典型的例证。 第二步,将生产基地落户中国。如礼来,辉瑞等在中国早年便建有生产基地。而有些动作相对缓慢的跨国药企,现在可能还处于此阶段。如12月14日,全球最大的家族制药企业德国勃林格殷格翰公司宣布将投资7000万欧元用以其上海张江工厂的扩建项目,使其作为中国供应中心的战略性地位更为重要。10月10日,阿斯利康宣布斥资2亿美元,在江苏省泰州市中国医药城打造生产基地,这是阿斯利康在全球投资最大的独立生产基地,生产静脉注射产品和口服固体片剂,以推动阿斯利康在中国的业务发展以及诺华中山打造仿制药基地等。 第三步,利用中国的研发资源。利用中国人才和成本的优势。这一阶段又可以细分为三种情况。第一类是自建研发中心,比如说12月初,默沙东在北京投入15亿美元建立亚洲研发中心,该研发中心将雇用600名科学家,研发涉及从药物发现到临床试验,中心还将寻求与生物技术公司、学术实验室的战略合作。自建研发中心跨国药企拥有高度的支配权,能与本地科研机构和企业展开较深入的合作。第二类是与本地CRO公司合作,利用CRO公司创新性力量进行研发。如辉源生物、尚华、药明康德等都与跨国药企有类似合作。第三类通过投资的形式来拓展研发资源,比如说礼来、辉瑞等设立了相关的投资公司来实现相应的职能。还有一些则直接收购一些早期的研发项目。如默沙东投资百济神舟。目前已经开展了3个新药研发项目,主要针对于肺癌、乳腺癌、前列腺癌和皮肤癌。默沙东一方面看中公司的团队,另外是觊觎创新性项目。 第四步,全面布局中国市场。以前跨国药企主要集中于一、二线市场,而三、四线市场是中国企业的自留地。但是随着“十二五”计划的实施,以及中国医改的深入,三四线市场也成为一块肥肉。因此,早年就生根在中国的跨国药企,如辉瑞等开始全面布局。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形式:(1)获取三四线渠道。5月,辉瑞中国投资5000万美金,成为上海医药的基础投资者的一员。上药广阔的销售网络是辉瑞最需要的,为了销售的深度,辉瑞还专门设立了一个销售团队,专门负责县级医院的推广。上药作为辉瑞中国市场最大的分销客户,此次投资可谓水到渠成。(2)借腹生子。随着未来几年专利药的陆续到期,为仿制药提供了全新的机会。专利药到期高峰的到来,意味着原研药企们正在告别长达20多年的黄金时代,而不得不转战仿制药领域,开启新的竞争阀门。通过投资或并购国内企业,为跨国药企仿制药领域市场打开阀门。值得一提的是国内药企拓展生物仿制药的一些代表们,比如海正药业牵手辉瑞,先声药业联手默沙东,复星医药与龙沙集团联姻等。(3)通过收购,使产品线在高端和中低端全面布局。如诺华1.25亿收购天元生物,后者是国内第二大甲流疫苗供应商。另外一笔疫苗行业的收购,葛兰素2400万英镑收购合资公司葛兰素史克海王剩余的51%股权。此次收购一旦获批,葛兰素史克就成为这家公司的唯一所有人。之前,葛兰素史克在中国的公司只是进行分装和销售,收购后就可以利用葛兰素史克海王的生产平台在中国进行生产,便于其扩展中国的疫苗市场。整体来说,跨国制药企业多是遵循上述四步骤进行,但节奏有快有慢,有先有后。如辉瑞则动作最迅速,已深得中国政策精髓,而阿斯利康动作明显谨慎。相信,步伐稍慢的巨头们也会加快在中国等新兴国家的拓展步伐。
个人分类: 国际医药行业观察|1095 次阅读|0 个评论
2011,我的科研和我的记忆
热度 20 baichengke 2012-3-19 13:28
2011,我的科研和我的记忆
今天收到老板为我开欢送晚餐 Party 的信: Colleagues, It is time to say goodbye to Dr. Bai and to thank him for his extraordinary efforts with us this past year. He has estimated genome sizes in 500 plant species and thereby contributed appreciably to the global amount of information we have on this important trait. He has also been an interested and interesting colleague and an active participant in lab activities. We will miss him. So please join us at Ichiban restaurant at 6:30 pm this Thursday evening for a farewell dinner. It is located on S. Park Street: We hope to help Chenke remember what food tastes like in China, or at least in Sechuan. My treat. Please give me a count for whether you will be coming or not and how many / whether you'll bring a friend / partner: Until then, Don 读后感慨万千!真的,要走了,想想2011这一年, 科研的的那些人和那些事,在我心头闪过。 一、学识渊博,科学严谨,知人善任的老板 ——Don Waller 起初我也不知道怎么给他发的 E-mail 求职,是属于哪种大海捞针,见学校和相关专业就发“求职简历”的哪种情况。后来收到他的回信,说对我的专业比较感兴趣,希望进一步了解我的情况。一来二去,他觉得双方有很多合作的地方,还很慎重的用 Skype 对我进行了面试,双方都比较满意。在确定我可以来他实验室的时候,我提出了如果我参与他的科研项目,是否有生活上的补助。他很爽快的给我算了一笔账,觉得基金委的资助的确有点紧张,就主动按照博士后的三分之一给我发补助。问我有何要求。俺当时也不懂提出要求,心想能多少给予补助就可以了,没有提出任何要求。 这可能是老板比一般人高明的地方所在。按照老美的思维,要想要你干活,必须得给工资,不给发工资,自然他不会也无权要求你做任何事,除非你自愿参与并做一些事情。老板虽然只给我三分之一的工资,但我干的比一个博士后的活还多,还扎实。我们这实验学科,你不参与课题、不做实验,那只能是混日子,光看文献是纸上谈兵。我出来的目的也很明确,是想在实践中做点东西,拓展一下思路,回国后看能否给自己固定一个研究方向,打一点基础。基于双方的需求吻合,都双赢。所以,我一直也干的很高兴、一切都是在自己主观能动性的支配下,做着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上次滑雪和老板的合影 为一年的愉快合作干杯! 这一年,老板几乎从来没有催促和指定我干什么,从来都是我自己安排做什么,主动抽机会给他汇报试验进展和结果。他从来对我做的工作都是“ Great, Dr. Bai, you have done a good job.Thank you." 。 这也可能是我本来已经是研究生导师,我知道导师需要的是什么,他希望的是什么,而不必要导师整天督促这干这干那。做什么事情,只有你主动参与、主动思考、主动把一切事情做在前面,你为什么还需要别人一定要督促你才做呢?老板和导师有他们自己需要考虑和做的事情,各有职责和分工,不要期望别人、也不需要别人对你要做的和应该做的事情指导。 有一次,我的电脑实在是太慢太慢,很让我恼火,我就试探着问 Don 能不能给我买一台电脑,他很爽快的就答应了,可能也是基于我已经在实验室干了两个月,非常的勤勉打动了他 ? 刚进实验室第一天时,他问我带没有带电脑,我说带了一个笔记本,问我需不需要一个大的显示屏,我说当然可以,随后下午他就带我去买了一大显示屏。这次买电脑,他让我自己去店里看款式和配置,回来告诉他就行。我觉得有点不好意思,没有选配置很高的 Apple ,选了一款比较实用的。老板看后觉得内存配置 2G 有点低,就主动添加了 2G 的内存,其实想想我要是买高一点配置的,也就多花 100 多美元,但是这一款硬盘比较大,加上 2G 内存后就和高配的一样了。老板几分钟就在网上搞定,第二周周二就到货,他还陪我开机注册、装内存,很是负责。 这一年,从 5 月初开始正式实验,到 11 月份,我除了周末和节假日,几乎都是在实验室度过的。这个项目“气候变暖和环境变迁对生态系统种群结构、功能性状和系统演化及进化的影响”(大意如此),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分工,从野外采样、室内鉴定、制作标本、采集样品和干燥保存样品、网上数字化信息,都有人分工负责。我的工作就是利用他们采集的新鲜样品提取细胞核,利用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核 DNA 含量。有时需要换不同的提取液反复测试,有时需要利用干燥叶片样品。期间还要在温室栽植标准样植物,这都得自己统筹安排。每次必须抓紧时间测试,否则,新鲜样放置时间长就测不准和测不出。野外样品采集来之不易,而且分工明确,每个人都在干自己的份内工作,一个人停止,其它所有人都的停下来。所以, 5 月至 10 月,我和我的实验助手几乎周一到周五,尤其是暑假,几乎天天都从早 9 点忙道下午 4-5 点。 要走了,我的数据还没有处理完,尤其是电脑中的安装的分析软件,我刚学会怎么使用,很是舍不得。因为,还要和其它系统演化和进化的教授数据结合,可能写一些文章。总计这一年下来, FCM 的数据大概是 40G ,我还真一时找不到硬盘来存储。于是,我就很小心的问老板,我能否把电脑带回中国,继续处理数据和其他人数据结合写文章,等工作做完,我再把电脑邮寄给他。没想到老板回信说: Chengke, Thank you for checking in on this. Bil says that he will help you download /back-up the data so we have a full copy of all your data, analysis, and manuscript files related to the C-value work. I agree that we will need to continue our collaboration after you return. Given that, you are right to take the computer with you. We will consider it on permanent loan to you, so no need to send back. Don 这 一下解决了我回国 还 需下 载 盗版 软 件的麻 烦 ,而且,我 刚 熟悉和喜 欢 上 Apple 系 统 ,我回去就可以 继续 用 这 台 电脑 干活了。 二、严格守时守约,踏实能干的实验助手 —Aaron Follansbee 说起这个助手,真是上天赐给我在美国的礼物! 我刚来,语言障碍几乎摧垮了我对英语仅存的一点信心和希望。起初去 FCM (流式细胞)技术培训时,我简直就是在听天书,简直让我生不如死。辛好前期实验室一个博士在做毕业论文时,让一个学生 Aaron 帮他做过,基本会做。辛好这个学生需要继续申请在实验室做类似于国内科研勤工俭学的工作机会。我就十分推荐他继续跟我做。 Don 很明智的接受了我的建议,在几个人申请的情况下,把 Aaron 留在了我身边。 Aaron 这小伙子看起来很憨厚,虽不太多言,但很守作息时间,在安排了工作时间后,肯定能准时来实验室开展工作。有时候我累的直接顶不住了,就让他一个人做,他也毫无怨言,而且能按时保质保量的完成。虽然, FCM 仪器不同,但是实验原理和操作技术相通。因此,换了实验室和仪器以后,在管理员第一次交代和示范时,我虽然在场,但我很难听出细节,幸好这小伙子很快就掌握了。几次预实验下来,实验结果很稳定和很好,我也基本掌握,当然后来我完全独立做过很多次。我和 Aaron 合作的非常愉快,我对他十分满意:守时、守约、独立按时完成交代的工作。和我交流也表现出足够的耐心,让我对这个小伙子还有点舍不得。上个月他让我给他写一份推荐信,他准备申请药学院的研究生,希望以后当个医生或者做药品方面的研究。我很乐意给他写推荐信,但是我建议他让老板也给他写一份推荐信,他接纳我的建议,但是希望我也能给他写一份,因为我对他这一年做的工作最为了解。 Aaron 和我在实验中的自拍 于是,我就按照我的理解,给他写了一份评价有加的推荐信,当然是基于他的表现和做的工作。他收到我推荐信,非常高兴,十分感谢我: Thank you so much for the letter of recommendation Dr. Bai!I really love it! I smiled when I read your letter because I was so happy.You and I had very good time working together. I am glad you liked working with me so much. I will visit you sometime before you leave to personally thank you and talk with you before you leave back to China. I hope all your work is finished soon so you can go back home. Thank you again and have a wonderful week. With all the best, Aaron Follansbee 这可能是我唯一给美国人写的一份英语推荐信 ,虽然可能在他以后申请研究生的过程中,老美也许看着英语不地道,惊诧与我的英语水平,但他们兴许能感受到我这个老外对这个美国学生真实的评价。 三、专业过硬,绅士有加和热心助人的 Bil Bil 是老板实验室这个重大项目临时从密歇根大学聘请来的一个博士(兴许不是教授),头发银白,看上去十分精神和绅士。他对植物分类、系统演化和野外采集标本及鉴定十分专业,尤其是对威斯康辛州的植物分布十分熟悉。因此,这次实验采样完全由他负责。 你和他共事,你不得不首先感叹他的专业精神。 每次出野外,准备都十分精心,驱车几百公里到了原始层林,他能在最短时间内毫无悬念的找到要采集的植物样品,而且十分精细的用放大镜做初步鉴定,然后采集样品。我可以毫不夸张的说,不熟悉地形的人,十有八九会在这渺无人迹的森林迷路,更别说采样了。平时在实验室做实验十分枯燥乏味,是我主动要求,我要和他们去野外采样。 其实我和他们去,更像个旅游观光者,或者野外实地记者,拍拍照,植物我几乎不认识。 很佩服 Bil 的记忆能力,记得有一次去威州北部森林,开了大约 6 个小时才到,在毫无路和枯树横生的森林,我们花了快两个小时才到一个山脊上, Bil 看看 GPS ,说在这左右 50m 就能找到需要采集的植物。果然,不到 10m ,在一处悬崖的凹槽处, Bil 发现了我们需要找的植物。他说,这种植物非常少见,在威斯康辛大学的标本馆只有这里有采集记录。我很好奇,我们为什么开车一天就为了找这么一株高约 15cm 、其貌不扬的草本植物? Bil 说,这种植物虽不常见,但在分类系统和进化树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所以我们必须要找到它。你不得不服他们科研做得精细程度。还有一次, Bil 来到一处河谷边路边的草坪,说要采集一种禾本科植物,他找到后,异常激动,如同老友重逢。原来, Bil 告诉我, 20 多年前,当他十分年青的时候(大约 30 岁左右),他曾经在这里采集过这种植物的标本,如今再来,这些”宝贝嘎达“居然还在,我们就不难理解他的激动心情了。同时,我们也不得不感叹老美在保护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的成效。地处森林公园一条路旁边不足 5 平方米的草坪, 20 年来依然保持着哪些不起眼的杂草。 Bil 每次采样都十分小心翼翼,除了采集一株幼嫩叶片和地上部分制作标本外,绝不多采一株,有时需要采挖根,不小心带出旁边的一株植物,他都要小心翼翼的重新栽好,恢复原状。这种可持续利用和保护物种的态度,令人肃然起敬。 很有个性的Bil,喜欢骑自行车和野营! 每次出差, Bil 都会提前告诉我时间和安排计划,并来实验室接我,回来送我,并给我准备和使用他多余的睡袋给我。几次出差,都是去的学校的野外实习基地,是那种别墅一样的房子,基本设施应有尽有,但没有被子。需要自己带睡袋或被子。每次 Bil 都给我准备好,还很热情和考虑的周到。 野外采样任务十分辛苦,我们实验室测定也很艰巨,但现在看来,回到实验室后标本鉴定才是一项十分繁琐和艰巨的任务。每一份材料都要统一编号,制作腊叶标本,作为以后任何时候需要查阅的凭证。这项工作只能 Bil 亲自做,每份标本都需要按照植物分类学标准逐一核实,放大镜,显微镜,镊子,尺子,手术刀,逐一逐项鉴定。光这一项工作, Bil 都做了快 3 个月。我实验测定完后,就开始急于分析数据和看文献,准备写文章。我想先把工作做在前面,等 Bil 鉴定完标本,我一核实完种名,做好附件,就可以投文章,也算是我这一年工作的一个完美结束。后来才发现,我把问题简单化了。 鉴定标本工作十分艰巨,而且来不得半点马虎。等 Bil 第一次鉴定完标本,我就作图分析数据,急于投文章。老板是一个十分严谨的人,多次发现问题和提出修改意见,反复敦促我和 Bil 要一定核实种名和 C 值,这是实验室第一篇有关基因组 DNA 含量的文章,以后要基于这一数据做很多工作和文章。也真是,每次检查一次数据,总能或多或少的发现一些问题。也确实发现我在以前分析数据时有些大意,不足够认真,比如,实验助手Aaron重新分析数据后, 已经修改了一些问题,而我不知道,只用了最初数据; Bil 经过鉴定,已经修改了种名,而我不知道,还是用的原来的种名。后来经过反复几次逐一的检查和更新,问题越来越少。 Bil 和我后来都发现一个问题,同一个种名,测定的 C 值却相差很大,于是,我再次从源头检查原始数据和分析过程, Bil 再次鉴定标本,都发现了一些小问题。最后还是存在一些差异十分巨大的种。我的意见是,野生种可能存在多倍体或种间杂交现象,这种差异是合情合理的。但 Bil 慎重起见,就请标本馆更权威的人鉴定标本。 这一鉴定不要紧,一下又引发了更大的学术争议。原本是让鉴定确证到底是属于哪一个确切的种,后来鉴定者却认为我们的分类系统存在争议,比如有些属不归于哪些科,某一个科又不归哪一个纲。哈哈,这下可有意思了, 3-4 个教授通过无数邮件反复磋商,反复争议。 当然,纯属学术争议,都有理有据。并无任何私人恩怨和个人攻击,让你感觉的这才是真正的科研,争议才是科研前进的动力和源泉。 呵呵呵,我只好在旁边看热闹。我能做的,只能是确保每一个种的 C 值确定无误,至于属于哪个属哪个科哪个纲,我却无能为力。 因此,到今天为止,标本鉴定还没有结束,争议还在不断,我数据图表和表格依然无法分析。原打算回国之前把文章投出去,现在我一点都不急了。 科研成果来不得半点马虎和大意,一旦出版和发表,你将毫无机会去更正。科研还要非常严谨才对。 四、思维敏捷,踏实能干和分析能力超强的博士后 —Gregory 我刚来 Waller 实验室的前两个月,老板招收了一名从法国博士毕业正在加拿大做博士后的 Gregory 。据说这个博士后毕业于法国一个在生态学数据统计方面很有名的院士门下。该博士自然在森林生态、功能性状等数据分析和建模方面技高一筹。在本项目中,他主要负责各物种功能性状的收集和测定。每次出差采样,他均参加,所以我们接触的机会比较多。他很踏实能干,思维非常敏捷,处理数据和建模,的确非同一般。但,基于专业背景差异较大,和语言沟通不畅,所以,相互了解和沟通还不是很舒服。但目前,我们已相互交换和共享实验数据,可能在未来的一段时间,会考虑着手探讨是否能写一篇有关功能性状和 C 值进化的文章。最近异常忙碌,上次简单讨论了一下数据处理后,就没有再继续讨论了,期望回去后能继续合作。 五、和谐上进的实验室文化氛围 这就是这个美国重大项目的四位超级巨牛! http://www.botany.wisc.edu/waller/research/project_summary.html 老板 Don 可能年近 60 ,从普林斯顿博士毕业和哈佛博士后出站以来,几乎一直在从事生物多样性、生态学和进化等方面的研究。由于他至今自己有近 30 年的数据积累,实验室前期 50 年详细资料, 学院 近 100 年的数据沉淀,使老板在他研究的领域还是十分有影响力。虽然,我在这里呆的时间不长,还没有真正体会到他实验室的文化精髓,但我能感到 老板学识十分渊博,为人十分谦逊,科研态度十分严谨,对实验室的研究人员、甚至本科生均十分尊重,知人善任,量材使用,生活中十分幽默风趣,科研思维十分活跃,思路很清晰。 并能把院里其它方向的牛人教授,“可以说有些比他在学界都牛”的超牛团结在一起,共同申报课题,并亲密无间的在一起分享思想、数据和观点,共同做一些事情,实属不易。 管理科研团队,那不仅是需要一般的帅才和魄力,可以说是一门艺术,不但帅才自己能深谙此道,还需要有个人魅力和团结各方的实力,共同攻坚,那才是大牛处世之道。 老板的联合国作战部队(只是不到一半人合影)! (右起:法国,厄瓜多尔,中国,阿根廷,美国,中国) 六、繁华过后,留下的唯有沉思 这一年,自己实在是很忙,只有最近稍微闲下来,才有时间想一想这一年的所得所失。 这一年,太多的东西给自己留下了美好的记忆,太多事情和人给我留下了美好的影像。其实更多的应该是思考,但一时还真不知道从何下手。而且,很怕去想这些,一想就头皮发麻。 为什么呢? 其实,我多么想,在这样一种大帅和大将手下,做一名充分陷阵的急先锋,是一件多么开心的事情。 不用过多去考虑全局和未来的方向,只需按照大帅的统一指挥,去冲锋陷阵,去抢夺攻坚阵地。可惜,目前国内的大环境,都恨不得人人成为将军和大帅,评价机制的"短平快",“人人为我”“个个大牛”科研环境文化,很难形成一只强大的科研团队。一个单位同一个方向,同事之间好像除了竞争,没有合作。 每个人都去与大象争夺课题、基金和资源,相互拼的你死我活,到头来。蚂蚁们是很忙,也抢到一些食物,做了一些事情,但终究难以搬移泰山,成果也是随时随风而去,很难“积累成山”。 实验学科的基金就成了每个科研人员的口粮,没有基金,就无从说起做科研,培养研究生。时时刻刻,这把基金大刀总是悬挂在我们这些高校“青椒”的头上,不知道什么时候就成了别人盘里的调味菜! 想想, 难啊,做一个能做事的“人”难,做一个能带领团队的“大将”难,做一个能带领千军万马、齐心协力、战无不克的“大帅”更难! 前进的大道上,何处才是我的路? 披星戴月,只争朝夕吧! 2012 年3月19日 麦迪逊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5919 次阅读|46 个评论
[转载]2011年度十大地质科技进展和十大地质找矿成果
热度 2 wjcambrian 2012-3-19 09:43
经过包括19位院士在内的40多位专家评选,1月8日,2011年中国地质学会十大地质科技进展、十大地质找矿成果从152个候选项目中脱颖而出。 各常务理事单位、各省级地质学会、各分支机构: 为全面展示2011年度我国地勘行业在地质科研和地质找矿工作中取得的丰硕成果,和对国民经济发展作出的突出贡献,不断推出地勘行业重大成果和领军人才,提高地勘行业的社会认知度和知名度。2011年1月9日,中国地质学会组织召开了“2011年度十大地质科技进展和十大地质找矿成果”评选会议。来自国土资源部、教育部、中国科学院、三大油公司等15个部门的41位院士、专家组成的评委会,本着“公平、公正、公开”和“理论、技术并重”的原则,对各单位推荐的152个申报项目进行评选,产生了中国地质学会2011年度十大地质科技进展和十大地质找矿成果,现决定予以表彰。请相关单位酌情对获奖项目予以奖励。 中国地质学会2011年度十大科技进展 (排名不分先后)   1.迄今最古老的多细胞宏体生物化石群:埃迪卡拉纪早期“蓝田生物群”研究(主要完成单位: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西北大学;主要完成人:袁训来、陈哲、肖书海、周传明、华洪) 2.提出冰期-间冰期印度夏季风动力学新观点(主要完成单位: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美国布朗大学,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主要完成人:安芷生,Clemens S C,沈吉,强小科,金章东,孙有斌,Prell W L,罗京佳,王苏民,徐海,蔡演军,周卫健,刘晓东,刘卫国,石正国) 3.华南中生代构造变形序列与动力学分析(主要完成单位:中国地质科学院、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主要完成人:董树文,张岳桥,施炜,李建华,崔建军,李勇,苏金宝,) 4.山东省胶西北金矿集中区深部大型-超大型金矿找矿与成矿模式研究(主要完成单位:山东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山东省第六地质矿产勘查院,山东省物化探勘查院,山东省第三地质矿产勘查院;主要完成人:宋明春,崔书学,伊丕厚,徐军祥,袁文花,姜洪利,张丕建,万国普,王化江,沈昆,温桂军,孙丙伦,李世勇,杨之利,周明岭) 5.全国铀矿资源潜力评价(主要完成单位:中国核工业地质局,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核工业航测遥感中心;主要完成人:张金带,李子颖,蔡煜琦,郭庆银,朱鹏飞,刘武生,范洪海,漆富成,方锡珩,李友良,韩长青,汪远志,潘蔚,付锦,谢迎春) 6.我国钾盐找矿规律新认识和新进展(主要完成单位: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南京大学、中化地质矿山总局地质研究院、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云南省地质调查局、青海省柴达木综合地质矿产勘察院;主要完成人:郑绵平,张永生,刘喜方,陈文西,尹宏伟,邓小林,袁鹤然,韦钊,于常青,侯献华,张震,谭筱虹,许文鼎,刘成林,李洪普) 7.中国海相碳酸盐岩层系油气富集规律与分布预测(主要完成单位: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石化勘探南方分公司,中国石化西北油田分公司,中国石油大学,成都理工大学,中国地质大学;主要完成人:金之钧,马永生,何治亮,蔡立国,冯建辉,王清晨,郝芳,刘树根,郭旭升,陈惠超,王毅,秦建中,汤良杰,孙红军,吕修祥) 8.大油气区成藏理论、物探技术创新与储量快速增长创新实践(主要完成单位:中国石油勘探与生产公司、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分公司、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分公司、中国石油东方地球物理勘探公司;主要完成人:赵政璋,杜金虎,赵文智,邹才能,杨华,徐春春,王招明,张纬,赵邦六,何海清,胡素云,冯许魁,付金华,沈平,杨海军) 9.时间域固定翼航空电磁勘查系统研发(主要完成单位: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成都理工大学;主要完成人:胡 平、李文杰、李军峰、孟庆敏、王绪本、刘莹莹、陈晓东)   10.长江三角洲地区地下水污染调查评价(主要完成单位:南京地质调查中心,江苏省地质调查研究院,浙江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上海市地质调查院,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南京大学,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主要完成人:姜月华,周迅,李金柱,张达政,理继红,唐仲华,吴吉春,张永波,陈鸿汉,贾军元,周权平,李云峰,李云,黄金玉,苏晶文) 附件:2 中国地质学会2011年度十大找矿成果 (排名不分先后) 1.安徽省金寨县沙坪沟斑岩型钼矿详查(主要完成单位:安徽省地矿局313地质队;主要完成人:张怀东,王波华,彭海辉,史东方,郝越进,程抱银,陈春元,宋如晟,乾长龙,陈秀忠,程松,杨彬,项斌,王瑞龙,李先初) 2.西藏自治区山南地区泽当矿田铜多金属矿普查(主要完成单位:中国冶金地质总局第二地质勘查院;主要完成人:黄树峰,陈金标,江化寨,陈自康,陈玉水,吴志山,李秋平,韩逢杰,陈德贵,林金灯,方树元,王元喜,严国文,江善元,王庆幸) 3.云南省鹤庆北衙金多金属矿详查(主要完成单位:云南黄金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主要完成人:苏纲生,和中华,符德贵,杨锐,周云满,李万华,谢永富,王维刚,李永生,董兆岗,母树培,王从明,刘昔刚,吕庆松,杨彦红) 4.内蒙古二连盆地努和廷铀矿床详查及外围评价(主要完成单位:核工业二O八大队;主要完成人:彭云彪,张金带,刘正林,旷文战,张如良,康世虎,王佩华,李洪军,于海飞,范泽龙,李有民,冯进珍,徐建章,邓田园,刘文军) 5.辽宁省辽阳市弓长岭铁矿接替资源勘查(主要完成单位:辽宁省冶金地质勘查局地质勘查研究,鞍钢集团矿业公司弓长岭矿业公司;主要完成人:陆海,罗延文,卫广远,赵登科,李大中,夏洪宝,房玉满,王德林,刘洪涛,娄新刚,鞠振南,回春,王海龙,车俊波,邢振国) 6.贵州省开阳磷矿洋水矿区东翼深部普查(主要完成单位:中化地质矿山总局贵州地质勘查院,贵州开磷(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主要完成人:陈代良、李刚、袁俊宏、王槐山、程津汉、杨光亮、刘传宝、罗雪飞、袁飞、杜鹏、高万龙、葛金国、黄凯、令狐勇、龙会) 7.鄂尔多斯盆地姬塬油田勘探新突破(主要完成单位: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长庆油田分公司;主要完成人:冉新权,杨华,付金华,窦伟坦,蔺宏斌,喻建,姚泾利,刘显阳,罗安湘,李宁,张雪峰,马海勇,张涛,陈杰,齐亚林)   8.川东北海相勘探元坝油气勘探子项目(主要完成单位: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勘探南方分公司;主要完成人:郭旭升,郭彤楼,李真祥,胡东风,瞿佳,尹正武,唐瑞江,杨光玲,李明辉,凡睿,钱勤,黄仁春,陈祖庆,张国常,石文斌) 9.内蒙古自治区东胜煤田车家渠-五连寨子-杭东地段煤炭普查(主要完成单位:国土资源部中央地质勘查基金管理中心,内蒙古地质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煤炭地质总局勘查总院,内蒙古自治区地质调查院,中国煤炭地质总局特种技术勘探中心,北京中煤大地技术开发公司,内蒙古自治区第九地质矿产勘查开发院,内蒙古有色地质矿业有限公司,内蒙古自治区矿产实验研究所,内蒙古自治区第一地质矿产勘查开发院,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调查中心,内蒙古自治区煤田地质局117勘探队,内蒙古自治区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主要完成人:李建伏,梁官考,耿建军,吴建设,陈旺,尚红林,张志祥,雷 鸣,孙庆茹,李金生,李攀峰,石彦强,程玉祥,郭团圆,戴涛杰) 10.中电投几内亚共和国3650号矿区铝土矿勘探项目(主要完成单位:河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二地质队;主要完成人:卢耀东,张成学,马长水,杨东潮,徐红伟,李保杰,刘富有,张 庆,高灶其,王国库,袁杨森,聂怀谦,白磊,杨九鼎,孟有杰) 源自中国地质学会 出处华夏土地网: http://bbs.hxland.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7483387extra=page%3D1page=1
个人分类: 行业|3942 次阅读|4 个评论
译自Value Sets and QueryHealth
edwinuestc 2012-3-17 13:31
Tuesday, November 1, 2011 By Keith Boone Value Sets and QueryHealth Query Health的一大难题就是一个特殊的measure就可能引用大量的编码值。在HL7中它们称之为值集。比如 TCNY Quality Measures (pdf) 中在Query Health "Query and Data Analysis" 就引用了大量的code 下面是一个例子 Eligible encounters(CPT codes) 99201; 99202; 99203; 99204; 99205; 99211; 99212; 99213; 99214; 99215; 99241; 99242; 99243; 99244; 99245; 99354; 99355; 99385; 99386; 99387; 99395; 99396; 99397; 99401; 99402; 99403; 99404; 99406; 99407 那么,我们就希望能够访问这些code。有很多种方法可以在query中对此值集进行编码 在HQMF中,可以写成由OR组成的单独encounter的条件 sourceOf typeCode="PRCN" conjunctionCode code="OR"/ encounter ... code code='99201' codeSystem='2.16.840.1.113883.6.12'/ /encounter /sourceOf sourceOf typeCode="PRCN" conjunctionCode code="OR"/ encounter ... code code='99202' codeSystem='2.16.840.1.113883.6.12'/ /encounter /sourceOf 这看起来并不是很美观,或者重用性很好。本质上讲,你使用确定value set的某个code system中的一个code。 另一种方法是在code中使用valueSet属性。HQMF并不推荐这样的原因在于MM工作组的一些人认为这不是个好主意。 如果要用的话,会是如下的样子 sourceOf typeCode="PRCN" encounter ... code valueSet='2.16.840.1.113883.19.1091'/ /encounter /sourceOf 这种方法的问题在于你只是引用了value set,系统需要处理query的话就必须解决如何解引用的问题。 至少有2种方法来处理。一就是使用HL7定义的 Common Terminology Service specification 。另一种就是用 IHE Sharing Value Sets (SVS) profile .该规范同时支持HTTP和SOAP两种绑定方法。 下面是一个检索value set的URL示例 https://example.com/RetrieveValueSet?id=1.2.840.10008.6.1.308 下面是它所能返回的示例 RetrieveValueSetResponse xmlns="urn:ihe:iti:svs:2008" cacheExpirationHint="2008-08-15T00:00:00-05:00" ValueSet id="1.2.840.10008.6.1.308" displayName="Common Anatomic Regions Context ID 4031" version="20061023" ConceptList xml:lang="en-US" Concept code="T-D4000" displayName="Abdomen" codeSystem="2.16.840.1.113883.6.5"/ Concept code="R-FAB57" displayName="Abdomen and Pelvis" codeSystem="2.16.840.1.113883.6.5"/ Concept code="T-15420" displayName="Acromioclavicular joint" codeSystem="2.16.840.1.113883.6.5"/ Concept code="T-15750" displayName="Ankle joint" codeSystem="2.16.840.1.113883.6.5"/ Concept code="T-280A0" displayName="Apex of Lung" codeSystem="2.16.840.1.113883.6.5"/ Concept code="T-D8200" displayName="Arm" codeSystem="2.16.840.1.113883.6.5"/ Concept code="T-60610" displayName="Bile Duct" codeSystem="2.16.840.1.113883.6.5"/ Concept code="T-74000" displayName="Bladder" codeSystem="2.16.840.1.113883.6.5"/ Concept code="T-04000" displayName="Breast" codeSystem="2.16.840.1.113883.6.5"/ Concept code="T-26000" displayName="Bronchus" codeSystem="2.16.840.1.113883.6.5"/ Concept code="T-12770" displayName="Calcaneus" codeSystem="2.16.840.1.113883.6.5"/ Concept code="T-11501" displayName="Cervical spine" codeSystem="2.16.840.1.113883.6.5"/ /ConceptList /ValueSet /RetrieveValueSetResponse 对value set使用SVS有一些很好的特点。如果你想将value set放到SQL表中,你可以用XSLT来转换 ?xml version="1.0" encoding="UTF-8"? xsl:stylesheet xmlns:svs="urn:ihe:iti:svs:2008" xmlns:xsl="http://www.w3.org/1999/XSL/Transform" version="1.0" xsl:output method="text"/ xsl:template match="/" xsl:apply-templates select=".//svs:ConceptList"/ /xsl:template xsl:template match="svs:ConceptList" xsl:textINSERT INTO VALUESETMEMBERS (VALUESETID, CODE, CODESYSTEMID, DISPLAYNAME)#x0A;/xsl:text xsl:apply-templates select="svs:Concept"/xsl:apply-templates /xsl:template xsl:template match="svs:Concept" xsl:textVALUES ('/xsl:text xsl:value-of select="../../@id"/ xsl:text', '/xsl:text xsl:value-of select="@code"/ xsl:text', '/xsl:text xsl:value-of select="@codeSystem"/ xsl:text', '/xsl:text xsl:value-of select="@displayName"/ xsl:text')#x0A;/xsl:text /xsl:template /xsl:stylesheet 另外你可以构建一些包含value set内容的JSON 对象 你也可以用XPath document功能来访问value set document("https://example.com/RetrieveValueSet?id=1.2.840.10008.6.1.308")
个人分类: keith的博文|2341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网易公民阅读2011年度十大好书
dongzg101 2012-3-16 15:43
http://book.163.com/special/xuben/?zhuanlan !--什么是好的公共生活/cite-- !--大中东行纪/cite-- !--辩论中国模式/cite-- 1 《什么是好的公共生活》—徐贲 --吉林出版集团 2 《大中东行纪》—张信刚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3 《辩论中国模式》—丁学良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4 《寻找家园》—高尔泰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5 《燃灯者》—赵越胜 --湖南文艺出版社 6 《在德黑兰读洛丽塔》— 阿扎尔·纳菲 --上海人民出版社 7 《捍卫记忆:利季娅作品选》—利季娅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8 《走向革命:细说晚清七十年》—雷颐 --山西人民出版社 9 《美国革命的激进主义》—(美)伍德 --商务印书馆 10 《放任自流的时光》—(美)苏西·罗托洛 --光明日报出版社 网易读书: “好的公共生活”的核心标准是什么? 徐贲: 你说的“核心标准”如果可以理解为核心价值的话,那么,用核心价值来概括好的公共生活,就是民主、自由、平等和尊严。这些基本价值能让一个国家里好的公共生活在别的国家的人们看来,也是好的公共生活。这样的“好”才能具有普遍意义,并成为绝大多数人能够认可的是非和善恶标准。 网易读书: 与民国比,我们的公共生活是退步还是进步了? 徐贲: 公共生活不是一个笼统、抽象的概念,而是由许多方面的生活细节合成的整体状态。教育是公共生活的一个重要方面。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能够独立思考、理性判断的自由公民。现在人们说起大学教育的自由、多元和宽容气氛,想到的是蔡元培,许多人怀念民国开明书店出版的小学课本,而非文革时的课本。进步还是退步,恐怕不用我多说了。 网易读书: 中国要拥有“好的公共生活”最缺乏什么? 徐贲: 许多人都对当前公共生活的质量和品质表示担忧,称其为道德滑坡,也提出了种种诊治的方案,如学雷锋、唱红歌、复兴儒学等等。我觉得不妨从不说假话开始。不说假话与说真话不是一回事,它是一种对诚实的低限度要求,不说假话比说真话更容易为大多数人所做到。好的公共生活需要一个诚实的,人与人之间相互诚恳对待,可以相互信任的社会氛围,这可以从不说假话开始。 网易读书: 为了“好的公共生活”,中国人应如何做? 徐贲: 不同的人可以做不同的事吧,可以从个人的职业道德和操守做起,也可以从不说假话,从同情和帮助弱者做起,或者遇到事情多思考一下,保持头脑清醒而不人云亦云,不随波逐流。再不然就是在与别人讨论事情的时候尽量理性地说理,不要张口谩骂,也不要为谩骂喝彩。能够在社会的平等、自由、尊严价值出现问题和危机时站出来说话,也是非常需要有人来做的事情。 网易读书: 您说“美国人看不懂韩寒”,请您对韩寒做一评价 徐贲: 韩寒是位敢于说真话的年轻人,虽然不见得有什么专门的学问,但他能够独立思想,具有非常可贵的判断力,比起许多世故老成,以学术理论为幌子,想方设法奉承、讨好权力的知识分子强多了。韩寒说真话,这是在美国人一般难以理解的特殊环境中的特有现象。由于缺乏亲身经历,美国人很难理解这样的环境会如何毁灭人的思考和判断能力。阿伦特把不思考和无判断看成是一种由洗脑造成的一种平庸之恶,而这种恶可以悄然侵蚀整个民族和绝大多数国民的灵魂,使得他们成为权力的思想奴才和行动的侏儒。韩寒的意义在于,他让我们看到,这种奴性和侏儒状态并不是命定的,因人的基因并不带有奴性和低能,奴性和低能是不思考和无判断的结果。韩寒是个能思考,并将他的思考结果写下来,与他人交流,这是他具有公共影响,甚至成为“意见领袖”的根本原因。 网易读书: 美国好人好事和中国雷锋的根本差异是什么? 徐贲: 美国没有雷锋,也不可能提倡雷锋精神,我是说那种党叫干啥就干啥,十三亿螺丝钉,一把螺丝刀的雷锋。“好人”在美国的象征不是一个爱党、爱领袖的军人,而是基督教《圣经》中的一个人物。这样的“好事”有一个特定的说法,不叫作“为人民服务”,而叫作“帮助你的邻人”。所谓“邻人”不是住在你隔壁的人,而是陌生人,陌生人因为得到了你的帮助和关爱而成为你精神上的邻人。
个人分类: 家庭教育|1753 次阅读|0 个评论
胡扯一通
zm0410398 2012-3-16 09:41
好长时间没来了,今天可谓是兴致来潮打开科学网,首先看到的是一位师兄的2011求职经历,看了以后感觉各种心路历程应该是我也要一一经历的,过去的我一直觉的人生最最痛苦的事情莫过于是选择,甚至还认为我的人生要是有人早就帮我规划好,认定好那该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情;但是,最近读了一些书,本身的思想也有些发生变化,现在开始慢慢发生变化觉得自由真的是人生最为重要的一件事,自由的思想,自由的行为。可以选择不更说明我们有更大的自由。选择时之所以觉得痛苦绝大多数可能是因为在内心的深处不知道自己最终想要的是什么,害怕自己丢了西瓜留了芝麻,其实,不管是西瓜也好,芝麻也罢各有各的精彩,各有各的与众不同,关键是你到底要追求的什么过多一点了,可谓是鱼与熊掌不能兼得。其实想想本科毕业时纠结的选择之路,现在并没有后悔,感觉走的还是正确的,那么至于即将进入的人生的又一个选择,也许还会让我纠结一阵,但是我想自己目前心里已经有了一些想法。尤其是刚刚读了王善勇老师的几篇博文,不是高举的确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憧憬,在此很是佩服,其实人生的道路,我们的邓爷爷说过的一句话很形象,摸着石头过河,谁都没有经历过,只能去摸索,但是庆幸的是有很多的前辈的历程似乎又可以给我们一些启示,所谓人各有异,当然走出的路来也就山路十八弯了,相信只要努力还是可以走上去的,在此引用一下,李善勇老师的那几句话,实时激励,指导一下自己,与大家共勉: Qualities required of a young rock mechanics/rock engineers in order to develop into a famous person: 1. Work hard, especially try working very hard over short periods. 2. Understand the basic principles: one principle is worth a million details. 3. Look at all rocks and try to understand them-why do they look the way they do. There is a reason for everything. 4. Travel as much as you can and talk to as many rock mechanics people as you can. 5. Write as much as you can on the subject. Teach if you can –the teacher learns the most. 6. Find a good wife. You will lead a happy life if you can work together with your wife. 7. Think independently. New ideas are new ideas-by definition. Eventually you will find that your sub-conditions will do the work by itself. 8. Follow your heart, no necessarily the money.
2005 次阅读|0 个评论
[喜剧] [2011][鼠来宝3][高清1280版BD-RMVB/1.34GB][英语/中字]
lcj2212916 2012-3-14 21:18
◎译  名 鼠来宝3/花鼠明星俱乐部(港)/艾尔文与花栗鼠3 ◎片  名 Alvin And The Chipmunks Chipwrecked ◎年  代 2011 ◎国  家 美国 ◎类  别 动画/喜剧/家庭/音乐/幻想 ◎语  言 英语 ◎字  幕  中文 ◎IMDB评分3.5/10 from 5,396 users ◎IMDB链接 http://www.imdb.com/title/tt1615918 ◎文件格式 高清1280版BD-RMVB ◎视频尺寸 1280 x 688 ◎文件大小 1CD 1.34GB ◎片  长 86 Mins ◎导  演 迈克·米歇尔 Mike Mitchell ◎主  演 贾斯汀·朗Long ....Alvin (voice)       杰西·麦卡尼 Jesse McCartney ....Theodore (voice)       艾伦·图代克 Alan Tudyk ....Simone (voice)       杰森·李 Jason Lee ....Dave       菲利斯·史密斯 Phyllis Smith ....***ht Attendant       大卫·克罗斯 David Cross ....Ian       珍妮·斯蕾特 Jenny Slate ....Zoe       马修·格雷·古柏勒 Matthew Gray Gubler ....Simon (voice)       艾米·波勒 Amy Poehler ....Eleanor (voice)       安娜·法瑞丝 Anna Faris ....Jeanette (voice)       克里斯蒂娜·艾伯盖特 Christina Applegate ....Brittany (voice)       Michael P. Northey ....Hawaiian Shirt Guy (as Michael Northey)       Sophia Aguiar ....Club Woman #1       Lauren Gottlieb ....Club Woman #2       Tera Perez ....Club Woman #3       Andy Buckley ....Captain Correlli       Chad Krowchuk ....Waiter       Luisa D'Oliveira ....Tessa       Tucker Albrizzi ....Tucker / Kite Kid       Nelson Wong ....Casino Guy       Michael Karman ....Excursion Clerk       Amber-Rochelle DeMarco ....Damsel #1       Marcela Caceres ....Damsel #2       Natalie Sutcliffe ....Damsel #3       Ian Harmon ....Monster ◎简  介  影片将主要场景搬到一艘豪华游轮上,三只可爱的花栗鼠又唱又跳,还大秀热舞。岂料游轮意外搁浅,主人公遭遇险情,他们只好跑到荒岛上一展所长。更有漂亮的女花栗鼠和新伙伴出现搅局... 下载地址: http://www.ctdisk.com/file/5340338
3795 次阅读|0 个评论
[2011][特种部队][高清1280版BD-RMVB/1.57GB][英语/中字]
lcj2212916 2012-3-13 21:24
◎译  名 特种部队 ◎片  名 Special Forces ◎年  代 2011 ◎国  家 法国 ◎类  别 动作/冒险/剧情 ◎语  言 法语/英语 ◎字  幕  中文 ◎IMDB评分6.1/10 (1,852 votes) ◎IMDB链接 http://www.imdb.com/title/tt1656192/ ◎文件格式高清1280版BD-RMVB ◎视频尺寸 1280 x 536 ◎文件大小 1CD 1.57GB ◎片  长 108 min 46 sec ◎导  演 Stéphane Rybojad ◎主  演 黛安·克鲁格 Diane Kruger ....Elsa       杰曼·翰苏 Djimon Hounsou ....Kovax       伯努瓦·马吉梅 Beno?t Magimel ....Tic-Tac       丹尼斯·门诺切特 Denis Menochet ....Lucas       拉斐尔·佩尔索纳兹 Rapha?l Personnaz ....Elias       Alain Figlarz ....Victor       Alain Alivon ....Marius       Mehdi Nebbou ....Amin       Raz Degan ....Zaief       切基·卡尤 Tchéky Karyo ....Guezennec       Jeanne Bournaud ....Alex       Anne Caillon ....Jeanne       Elsa Levy ....Claire ◎简  介    影片讲述了一位法国记者在阿富汗被塔利班绑架的故事。 下载地址: http://www.ctdisk.com/file/5317581
4245 次阅读|0 个评论
[2011][神偷军团][高清BluRay.720p-R/1.8G][英语/中字]
lcj2212916 2012-3-13 20:30
◎译  名 高楼大劫案/劏楼大盗(港)/神偷军团(台)/大厦抢劫案 ◎片  名 Tower Heist ◎年  代 2011 ◎国  家 美国 ◎类  别 动作/喜剧/犯罪 ◎语  言 英语 ◎字  幕  中文 字幕 ◎IMDB评分6.5/10 from 11,471 users ◎IMDB链接 http://www.imdb.com/title/tt0471042 ◎文件格式 x264 + DTS ◎视频尺寸 1280 x 536 ◎文件大小 1 DVD ◎片  长 104 Mins ◎导  演 布莱特·拉特纳 Brett Ratner ◎主  演 本·斯蒂勒 Ben Stiller ....Josh Kovacs       艾迪·墨菲 Eddie Murphy ....Slide       马修·布罗德里克 Matthew Broderick ....Chase Fitzhugh       加布蕾·丝迪贝 Gabourey 'Gabby' Sidibe ....Odessa Montero       蒂娅·里欧妮 Tea Leoni ....Gertie Fiansen       迈克尔·佩纳 Michael Pena ....Rick Malloy       阿伦·阿尔达 Alan Alda ....Arthur Shaw       鲍比·坎纳瓦尔 Bobby Cannavale ....Paul Wayne Parker       Judd Hirsch ....Milo Krayne       Marcia Jean Kurtz ....Rose       Steven Weisz ....Doorman #1       Nina Arianda       Stephen Henderson       Paul Hickert ....FBI Agent #3       Derrick Simmons ....Cop #2       Rock Kohli ....Raahi       Jeff Grossman ....Police Officer       Clem Cheung ....Kwan       Walter DeForest ....Macy's Parade Member       Mike D. Anderson ....Slide's Guy       Judianny Compres ....Rita       Chris Barnes ....Cop #1       Stephane Nicoli ....Parade Goer       Peter Van Wagner ....Marty Klein       Aja McKenzie ....Slide's Guy       Josh Moltane ....Parade Goer ◎简  介    影片的主角是一位在豪华大楼中工作的经理,虽然日夜操劳,但有一天和其他员工一起被骗子诈取了养老金,愤怒的受害者们决定抢劫被关押的诈骗犯进行复仇。 下载地址: http://www.ctdisk.com/file/5316766
4506 次阅读|0 个评论
浙江大学推荐2011年度长江学者候选人名单(50+20)
热度 2 crickxiang 2012-3-13 16:00
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候选人(排序不分先后, 红色表示已经是杰青 )   所在院(系) 姓名 1 航空航天学院 黄志龙 2数学系 盛为民 3数学系楼向阳 4物理系 王浩华 5物理系 王晓光 6化工系 申有青 7高分子系 陈红征 8化学系 李浩然 9化学系 方群 10地球科学系 陈汉林 11环资学院 贺纪正 12海洋系 党宏月 13基础医学系 欧阳宏伟 14药学院 陈忠 15药学院 侯廷军 16基础医学系 李晓明 17附属二院 梁廷波 18附属邵逸夫医院 俞云松 19附属二院 田梅 20附属邵逸夫医院 金洪传 21生命科学学院 金勇丰 22生研院 仓勇 23生研院 叶升 24动物科学学院 汪以真 25农学院 叶恭银 26农学院 沈志成 27农学院 娄永根 28农学院 林福呈 29光电系 童利民 30控制系 苏宏业 31计算机学院 徐冬溶 32计算机学院 何晓飞 33材料系 钱国栋 34 高分子系 计剑 35化工系 郑津洋 36机械系 张晓晶 37光电系 徐之海 38能源系 邱利民 39能源系 周昊 40电气学院 文福拴 41建工学院 罗尧治 42光华法学院 邹克渊 43经济学院 黄英 44管理学院 吴晓波 45人文学院 汪维辉 46人文学院 朱良志 47人文学院 姜生 48外语学院 刘海涛 49心理与行为科学系 沈模卫 50光电系 刘承 长江学者讲座教授候选人(排序不分先后) 所在院(系) 姓名 1化工系Siegfried Stapf 2化工系黄力夫 3电气学院 金耀初 4建工学院 韩杰 5建工学院 梁坚凝 6数学系 周定轩 7物理系 傅国勇 8附属二院 饶建宇 9生工食品学院 康景轩 10农学院 陈思学 11环资学院 徐志红 12信电系 刘坚能 13控制系 Steven Low 14生仪学院 平琲琲 15求是高等研究院 高为元 16经济学院 Tony S. Wirjanto 17经济学院 李克 18公管学院 魏也华 19管理学院 张晓波 20基础医学系 Dick F. Swaab
个人分类: 浙江大学|1363 次阅读|2 个评论
我的2011
热度 3 bensic 2012-3-11 18:57
2011年,对于我来说,赋予了浓重的色彩,也注定了多年以后我也忘记不了我的2011。 2011年,是我收获的一年,大丰收的一年! 副教授、系主任、国家基金、省基金都被我拿到,而且老婆还给我生了个大胖儿子。我有时还觉得自己像是在做梦,我到底得到了什么幸运女神的眷顾! 工作在一个省属的一个博士点都没有的二本学校,也不会一事无成,只要自己能耐得住寂寞,愿意好好的干,而不是牢骚满肚。别人会看到的我们的努力的。
个人分类: 观点评述|1930 次阅读|5 个评论
[动画] [2011][猫老大][BD-RMVB/882MB][英語/中字]
lcj2212916 2012-3-11 09:48
◎译  名 顶级猫/猫老大 ◎片  名 Don Gato y su pandilla ◎年  代 2011 ◎国  家 墨西哥/阿根廷 ◎类  别 动画 ◎语  言 葡萄牙语 ◎字  幕  中文 ◎IMDB评分5.8 (224 votes) ◎IMDB链接 http://www.imdb.com/title/tt1821680/ ◎文件格式 高清1280版BD-RMVB ◎视频尺寸 1280 x 720 ◎文件大小 1CD 882MB ◎片  长 92 mins ◎导  演 Alberto Mar ◎主  演  Rául Anaya, Jorge Arvizu, Mario Castantilde;eda Partido, Jim Conroy, Rolando de Castro, Ben Diskin, Melissa Disney, Chris Edgerly, Eduardo Garza, Jason Harris. 简介 Top Cat and the gang face a new police chief, who is not at all happy with officer Dibble's performance in trying to prevent Top Cat's scams. Strickland, the new police chief, will test Top Cat and his gang while proving to be the greatest foe Top Cat has ever encountered 下载地址: http://www.ctdisk.com/file/5252328
2571 次阅读|0 个评论
Journal of Power Sources, 2011;196: 776-83.
pinew 2012-3-10 23:36
Ping P, Wang QS*, Sun JH*, Feng XY, Chen CH, Effect of sulfites on the performance of LiBOB/gamma-butyrolactone electrolytes, Journal of Power Sources, 2011;196: 776-83. http://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378775310012875 Abstract: gamma-Butyrolactone (GBL) increases the irreversible capacity of lithium ion battery when it is employed as the solvent for the lithium bis(oxalate)borate (LiBOB)-based electrolyte. To solve this problem, four sulfites are introduced to the electrolyte. The effects of ethyl sulfite (ES), propylene sulfite (PS), dimethyl sulfite (DMS) and diethyl sulfite (DES) on the LiBOB/GBL-based electrolytes are studied. The ionic conductivity, electrochemical stability, cycle performance and thermal stability of the sulfite containing electrolytes are tested and compared with that of the common electrolyte and the 1 M LiBOB/GBL electrolyte.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cyclic sulfites ES and PS show little benefit to the performance of the electrolyte. However, the linear sulfites DMS and DES could increase the ionic conductivity of the electrolyte and form an effective SEI film on the anode surface. In particular, the 1 M LiBOB/GBL + DMS (3:1 wt.) electrolyte mitigates the irreversible capacity and enhances the first coulomb efficiency and the capacity retention. The thermal stability of the DMS containing electrolyte is also improved and is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common electrolyte. These beneficial effects make them possibly to be a promising cosolvent for the LiBOB/GBL electrolyte. (C) 2010 Elsevier B.V. All rights reserved. Full paper download 776 Effect of sulfites on the performance of LiBOB.pdf
3809 次阅读|0 个评论
Journal of Power Sources, 2011;196: 5960-65.
pinew 2012-3-10 23:30
Wang QS, Ping P, Sun JH, Chen CH, Cresyl diphenyl phosphate effect on the thermal stabilities and electrochemical performances of electrodes in lithium ion battery, Journal of Power Sources, 2011;196: 5960-65. http://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378775310022597 Abstract To improve the safety of lithium ion battery, cresyl diphenyl phosphate (COP) is used as a flame-retardant additive in a LiPF6 based electrolyte. The electrochemical performances of LiCoO(2)/CDP-electrolyte/Li and Li/CDP-electrolyte/C half cells are evaluated. The thermal behaviors of Li(0.5)CoO(2) and Li(0.5)CoO(2)-CDP-electrolyte, and Li(x)C(6) and Li(x)C(6)-CDP-electrolyte are examined using a C80 micro-calorimeter. For the LiCoO(2)/CDP-electrolyte/Li cells, the onset temperature of single Li(0.5)CoO(2) is put off and the heat generation is decreased greatly except the one corresponding to 5% CDP-containing electrolyte. When Li(0.5)CoO(2) coexists with CDP-electrolyte, the thermal stability is enhanced. COP improves the thermal stability of lithiated graphite anode effectively and the addition of 5% CDP inhibits the decomposition of solid electrolyte interphase (SEI) films significantly. The electrochemical tests on LiCoO(2)/CDP-electrolyte/Li and Li/CDP-electrolyte/C cells show that when less than 15% COP is added to the electrolyte, the electrochemical performances are not worsen too much. Therefore, the addition of 5-15% COP to the electrolyte almost does not worsen the electrochemical performance of LiCoO(2) cathode and graphite anode, and improves theirs thermal stability significantly; thus, it is a possible choice for electrolyte additive. (C) 2011 Published by Elsevier B.V. 5960 Cresyl diphenyl phosphate effect on the thermal stabilities.pdf
4143 次阅读|0 个评论
Thermochimica Acta, 2011;517: 16-23
热度 1 pinew 2012-3-10 23:14
Wang QS, Ping P, Sun JH, Chen CH, The effect of mass ratio of electrolyte and electrodes on the thermal stabilities of electrodes used in lithium ion battery, Thermochimica Acta, 2011;517: 16-23. http://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040603111000372 Abstract: The mass ratio between electrode and electrolyte in lithium-ion battery plays a key role for the battery thermal stability. Its effect on the thermal stability of their coexisting systemwasstudied using C80 microcalorimeter. For the Li0.5CoO2–LiPF6/ethylene carbonate (EC) + diethyl carbonate (DEC) coexisting system, when the mass ratios of Li0.5CoO2–LiPF6/EC + DEC are 2:1, 1:1, 1:2 and 1:3, one, two, three and four main exothermic peaks are detected with total heat generation of −1043.8 J g−1, −1052.6 J g−1, −1178.5 J g−1 and −1684.5 J g−1, respectively. For the LixC6–LiPF6/EC + DEC coexisting system, the thermal behavior trend is similar, and the heat generation increases with the electrolyte content increasing, however, andthe onset temperature are very close to each others. The heating rate also influence the heat generation rate for the two coexisting system, too far or too low heating rate could results in varies heat generation. Full paper download 16 The effect of mass ratio of electrolyte and electrodes on the thermal stabili.pdf
2945 次阅读|1 个评论
[2011][蝎子王3:救赎之战/死者的崛起][BD-R/2G][英语/中字]
lcj2212916 2012-3-10 10:10
◎译  名 蝎子王:死者的崛起/蝎子王3:救赎之战 ◎片  名 the scorpion king 3 battle for redemption ◎年  代 2012 ◎国  家 美国 ◎类  别 动作/奇幻/冒险 ◎语  言 英语 ◎字  幕  中文 字幕 ◎文件格式 x264 + dts ◎视频尺寸 1280 x 720 ◎文件大小 1 dvd ◎片  长 105 mins ◎导  演 罗伊·雷内 ◎主  演 维克多·韦伯斯特 victor webster ....mathayus 好莱坞魔幻巨制《蝎子王3:死者的崛起》将于明年年初上映并发布蓝光dvd,影片的名字也又重新定为《蝎子王:救赎之战》,日前,《蝎子王3》发布了一段长达一分钟的预告片。预告片中主要表现影片片浩瀚庞大的战争激战场景,影片中还动用了大象、各种类型的英雄形象。既有非洲祖鲁式黑人战士、又有欧洲日耳曼式的战士、还有日本东瀛的忍者武士,兵种的广泛和游戏《英雄无敌》有得一拼。 网盘直接下载地址: http://www.ctdisk.com/file/5234869
4738 次阅读|0 个评论
[2011][丁丁历险记][BD-MKV/1.63G][英語/英中]
lcj2212916 2012-3-10 09:55
◎译  名 丁丁历险记/丁丁历险记:独角兽号的秘密 ◎片  名 The Adventures of Tintin: The Secret of the Unicorn ◎年  代 2011 ◎国  家 美国/新西兰 ◎类  别 动画/家庭/冒险/悬疑/动作 ◎文件大小 1.63G ◎片  长 107 mins ◎导  演 史蒂文·斯皮尔伯格 Steven Spielberg ◎主  演 杰米·贝尔 Jamie Bell ....Tintin 《丁丁历险记:独角兽的秘密》是《海盗失宝》的姐妹篇前篇。讲述的是一天丁丁买了一只古老的船模送给船长作为礼物,于是又一次惊险的历险开始了。从一本古老的日记本上他们知道了这艘古老船模的历史。独角兽号隐藏着一个海盗和财宝的故事。在他们的朋友杜邦侦探的帮助下,丁丁,白雪和船长开始去揭开独角兽号的秘密。尽管困难重重,丁丁还是成功了,并出发去寻找红色拉克姆的财宝。 网盘直接下载地址: http://www.ctdisk.com/file/5234771
5126 次阅读|0 个评论
一种利用压痕法表征金属材料弹塑性力学性能的方法 (2011)
zsma81 2012-3-9 20:19
马增胜,周益春,黄勇力,潘勇,一种利用压痕法表征金属材料弹塑性力学性能的方法, 发明专利,申请号: 201110335724.8.
个人分类: 专利|2924 次阅读|0 个评论
2011计划
mengly 2012-3-9 16:50
虽然没有宏观数据,2011计划的酝酿至少表明过去高校产出向实实在在的生产力的转化仍然是强差人意的;为提高这一转化效率,需要采取新的架构和执行方案,因此协同创新一词出现在人们面前。 高校的科研力量有基础型和应用型,应用型和商业与生产力的联系格外密切些;基础型虽不能带来直接效益,但是其可能的潜在后效却可能惠及更多,带来更大的革新,这股力量也是高校和企业最大的不同与特色。2012政府工作报告将科研创新的重点放于企业,而企业更关注的是技术的成熟性和商业运作。显然进入门槛最低的(从是否需大量硬件投入方面考虑)是贸易、软件和网络行业。 在某领域科研力量大体相当的前提下,科学与技术始终是一枚棋子,更多的需要合适的商业模式来使之获胜。
1 次阅读|0 个评论
[2011][死亡之旅/Rites Of Passage][DVD-MP4/499M][英语/中字]
lcj2212916 2012-3-8 21:35
◎译  名 死亡之旅 ◎片  名 Rites Of Passage ◎年  代 2011 ◎国  家 美国 ◎类  别 惊悚/剧情 ◎语  言 英语 ◎字  幕  中文 ◎IMDB评分 6.1/10 ◎导  演 W. Peter Iliff ◎主  演 韦斯·本特利 Wes Bentley 一个人类学的学生把他的一些同学带到他家里的农场,一个他哥哥居住的地方:满是毒品、犯罪和有着印第安人宗教仪式的地方。 网盘直接下载地址: http://www.ctdisk.com/file/5199277
3291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北京市2011—2015年国有建设用地供应计划
whyhoo 2012-3-7 17:54
一、指导思想和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首都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为目标,紧密围绕“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的战略构想和中国特色世界城市建设的总体要求,以用地结构调整促进经济结构调整,以用地方式转变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保障首都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用地需求。   (二)基本原则   1.紧密结合“十二五”各项规划目标。充分考虑“十二五”期间北京社会经济发展目标、固定资产投资规模适度增长、城市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等因素,保障全市科学发展用地需求。   2.强化土地参与宏观调控的作用。充分发挥土地参与宏观调控的作用,以用地结构调整促进经济结构调整,以用地方式转变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3.统筹城乡和区域协调发展。强化通过土地供应实施四类功能区域的主体功能,推动城市发展建设重心向发展新区转移,加快新城建设和薄弱地区崛起,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构建城乡一体、多点支撑、均衡协调的城市发展格局。   4.坚持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强化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严格控制新增建设用地,积极挖潜存量建设用地,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合理控制建设用地总量,提高土地利用强度与效率。   二、调控目标   (一)总量   2011—2015年国有建设用地供应总量控制在28000公顷左右,新增建设用地严格控制在13700公顷以内,鼓励和引导利用存量建设用地14300公顷左右。   (二)结构   在2011年—2015年国有建设用地供应总量中,交通运输、水域和水利设施及特殊用地5500公顷,其中:交通运输用地4800公顷,水域和水利设施用地400公顷,特殊用地300公顷;工矿仓储用地5400公顷;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5600公顷;住宅用地9300公顷,其中:公共租赁住房(含廉租房)用地900公顷,限价房及经济适用住房用地(含中央单位)1100公顷,定向安置房用地2800公顷,其他商品房用地4500公顷;商服用地2200公顷。   (三)布局   首都功能核心区和生态涵养区土地供应量不超过土地供应总量的15%,城市功能拓展区和城市发展新区的土地供应总量不低于全市土地供应总量的85%。   三、土地供应政策导向   落实城市多中心格局和区县功能定位,协调中心城和重点新城发展,统筹城乡建设用地的供应,优化城市发展空间布局。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为目标,对各类用途土地供应继续坚持有保有压的原则,优先保证保障性安居工程、重点功能区开发、重大基础设施和高端产业项目建设等方面的用地需求,不断优化土地供应结构。建立健全节约集约用地机制,推行各类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标准体系,建立和完善节约集约用地考核和激励制度,强化土地节约集约利用。   (一)优化空间布局   1.统筹管理城乡建设用地,加快推动新城功能完善和新区发展,着力推动薄弱地区发展提升。土地供应继续支持“两轴―两带―多中心”的城市空间格局,实施区县功能定位。三环以内原则上不再新增供应住宅用地和大型公建用地,四环以内原则上不再新增供应集中建设经济适用住房用地以及大型公共设施建设用地;引导中心城公共服务资源向新城辐射,促进全市范围内公共服务配套设施的均衡发展,加大远郊区县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用地供应。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着力通过土地供应优化和疏解中心城功能,重点推动城乡结合部、城市南部和西部等薄弱地区发展;加快推进新城功能完善和新区基础设施发展,引导重点新城和小城镇建设。   2.保障重点区域土地供应,优化土地利用空间布局。加强重点区域在城市发展中的引导作用,“十二五”期间,首都功能核心区和城市功能拓展区土地供应主要集中在朝阳温榆河和垡头地区、海淀产业园、丰台丽泽商务区和河西地区、石景山首钢高端产业综合服务区;城市发展新区和生态涵养区土地供应主要分布在大兴、通州、顺义、房山、昌平等新城范围内。   3.引导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产业用地供应向“两城两带”等产业集聚区重点倾斜。在空间布局上,结合城市功能区建设进一步整合拓展产业发展空间,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与产业园区的衔接,加强基础设施在城市发展过程中的引导作用。贯彻落实《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保障北部建设高技术产业集聚区和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策源地用地和空间需求,全面落实“城南行动计划”,支持南部重点产业发展区全力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用地;支持东部建设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落实促进西部地区转型要求,支持西部打造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继续推动生态涵养区绿色产业发展带科学发展。以开发区等重点园区为主要载体,进一步优化产业园区服务功能,促进产业向园区集聚,引导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   (二)优化土地供应结构   1.优先保障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用地,发挥交通运输用地对城市结构和功能的引导作用。优先保证城市轨道交通、首都新机场项目用地供应;优先支持能源和水资源设施项目用地供应,缓解首都经济社会发展的资源瓶颈制约;保障公路、铁路、城市路网和静态交通设施等项目用地供应,保障联系京津冀的区域公路网体系和新城和中心城、新城与新城之间、新城内部道路网络、新城和小城镇之间以及浅山区的路网体系用地,构建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支持环卫、城市绿化等项目用地供应,提高城市环境质量;适度超前安排新城水、电、气、热、交通、环卫等基础设施项目用地供应,引导城市总体格局的调整和优化。   2.大力支持符合首都城市功能定位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用地供应,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保障高新技术和高端产业集群发展用地,优先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和高端、高效、高辐射力的现代制造业土地供应;重点保障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节能环保、新材料、新能源汽车、新能源、航空航天、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用地;大力支持金融服务、信息服务、物流服务、商务服务及教育培训等生产性服务业土地供应,支持基础服务业用地供应;保障文化创意产业土地供应。   3.保障各类公共服务设施用地的供应,提升公共服务水平。确保中央在京国家机关及企事业单位、驻京部队重点项目和本市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重点项目土地供应;适度超前供应新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   4.调整和优化住宅用地供应结构,保持住宅用地平稳供应。住宅用地供应综合考虑人口、资源、环境约束力的影响通过优化土地供应空间布局和供应结构引导住宅用地合理需求;重点确保100万套保障性安居工程土地供应,增加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房用地供应,确保各类政策性住房及90平方米以下的中小套型商品房用地供应量不低于住宅用地供应总量的70%;优化城市区域商服用地与住宅用地之间的结构比例,促进第三产业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三)强化土地节约集约利用   1.严格保护耕地和基本农田,控制新增建设用地供应。争取试点实施城镇建设用地增长和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推动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   2.推行各类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标准体系。严格执行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控制标准,住宅用地的容积率不得低于1;工业用地的容积率不得低于0.8;基础设施项目用地标准不得低于国家现行标准;禁止高耗能、高污染、高排放项目用地供应。推进产业园区新增项目的标准制定工作,严格入园项目准入制度,促进产业用地集约利用。   3.统筹管理城乡建设用地。按照“控制总量、优化增量、调整存量”的原则,加强土地资源管理水平,统筹考虑人口、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与经济发展的用地需求,优先开发利用闲置、低效的土地,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   4.严格执行闲置土地处置政策。土地闲置满两年,依法处理。   四、计划实施   (一)年度安排   按照“全市统筹、区域协调、有保有压”的原则,区分年度特点,统筹考虑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年度国有建设用地供应计划执行情况等综合因素,科学研究并处理好中期计划与年度国有建设用地供应计划的关系。   “十二五”前期土地供应规模仍将维持平稳的供应水平,“十二五”后期随着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和投资强度的提高,城市发展将由规模扩张向结构优化、质量提高转变,建设用地供应将逐渐趋缓。   (二)计划实施保障措施   1.逐步建立控制性与预测性相结合的指标审核制度。经营性用地供应前须纳入《国有建设用地供应计划地块目录》;非经营性用地根据土地供应政策和条件供地。   2.建立市政府各有关部门协调配合的有效机制,保障国有建设用地供应计划的组织实施。市国土局、市发展改革委、市规划委建立计划的跟踪、协调和监督机制,定期向市政府报告计划执行情况,及时解决计划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对因特殊原因影响供应计划安排的,应及时会同相关部门和相关区县政府做好计划调整工作。   3.建立计划执行监督和奖惩制度。区县政府应全面落实国有建设用地供应计划。市国土局、市发展改革委、市规划委对区县供应计划的工作组织和实施效果进行综合评价,评价意见纳入市政府综合考评区县工作体系。   4.建立国有建设用地供应计划调整制度。区县政府在实施国有建设用地年度供应计划时,根据当地经济发展和计划实施情况,确需调整本地区国有建设用地年度供应计划指标的,应当向市国土局提出申请,市国土局会同相关部门审核同意后实施。   五、本计划自颁布之日起执行。 原文见 http://zhengwu.beijing.gov.cn/jhhzx/bmhqxjh/t1219697.htm
个人分类: 社会|884 次阅读|0 个评论
[2011][屠龙者的黎明][BD-RMVB/1.01G][动作片][英语/中字]
lcj2212916 2012-3-7 06:32
◎译 名 屠龙者的黎明 ◎片 名 Dawn of the Dragonslayer ◎年 代 2011 ◎国 家 美国 ◎类 别 动作/冒险/奇幻 ◎语 言 英语 ◎字 幕  中文 威尔和他的父亲在一座孤立的山上过着简单的田园生活。当威尔的父亲被一头龙杀死后,威尔必须动身下山,并根据一个始于多年前的神秘的家族联系去护卫斯特林,一个曾经富有的领主和骑士。他的到来并不受欢迎,威尔被安排到艰苦而又山路漫漫的农场去干活。他很快成为斯特林任性女儿凯特的朋友。他们两个开始共同努力来揭开连接他们两家的秘密,并帮助威尔准备他与龙的决战,在这决战中,他将向杀死他父亲的龙复仇,并且证明自己是一个男人。 网盘直接下载地址: http://www.ctdisk.com/file/5165646
2584 次阅读|0 个评论
[2011][忧郁症/惊悚末日][BD-MKV/2.4G][英語/中英]
lcj2212916 2012-3-6 06:38
译  名 忧郁症/惊悚末日(台) 片  名 Melancholia 年  代 2011 国  家 丹麦/瑞典/法国/德国 类  别 剧情/科幻 语  言 英语 导  演 拉斯·冯·提尔 Lars Von Trier 主  演 克尔斯滕·邓斯特 Kirsten Dunst....Justine 影片一开始就是地球的毁灭,随后时间向前回溯。影片的故事发生在一对姐妹之间,贾斯汀和卡莱尔。姐妹俩原先关系亲密,可是随后却渐行渐远。在影片的第一部分,贾斯汀和米歇尔要举办婚礼,可是在结婚后不久,贾斯汀就患上了忧郁症。这种疾病非但没有让贾斯汀歇斯底里,反而让她在地球在遭受诅咒和被毁灭之前异常的冷静。可是她的姐妹,克莱尔却对即将到来的一切感到异常的恐惧。拉斯·冯·提尔表示说自己以往的所有电影都是以一个开心而圆满的结尾结束的,这部电影将成为他的第一部“悲剧性”的没有大团圆结尾的电影。 网盘直接下载地址: http://www.ctdisk.com/file/5129903
3990 次阅读|0 个评论
[2011][青少年警队/刨根问底][BD-RMVB/1.3G][法语/中字]
lcj2212916 2012-3-5 06:37
译  名 青少年警队/刨根问底/警员/守护天使波丽士(台) ◎片  名 Polisse ◎年  代 2011 ◎国  家 法国 ◎类  别 犯罪/剧情 ◎语  言 法语 ◎字  幕  中文 ◎导  演 麦温·勒·贝斯柯 Maiuml;wenn Le Besco ◎主  演 麦温·勒·贝斯柯 Maiuml;wenn Le Besco ....Melissa (as Maiuml;wenn) 未成年人保护署的警察们日常除了要看管恋童癖、逮捕少年扒手之外,也许还要在吃午餐的间隙去解决青少年的家庭问题。他们的工作中充斥着糟糕的事,比如审讯虐待儿童的父母,对青少年和儿童的性暴力行为取证,但他们的工作也有好的一面,比如同事间的集体协作和成功的欢笑,这些都让人感到不可思议。至今为止,这些警察们认为最糟糕的事就是,在努力工作的同时,他们应该如何在私生活和现实工作中找到一个平衡点。 网盘直接下载地址: http://www.ctdisk.com/file/5097605
3888 次阅读|0 个评论
[2011][神秘来电/超时空来电][BD-RMVB/865M][英语中字]
lcj2212916 2012-3-4 06:20
◎片  名 The Caller ◎译  名 神秘来电/恐怖来电/来访者/超时空来电 ◎年  代 2011 ◎国  家 英国/波多黎各 ◎类  别 恐怖/神秘/惊悚 ◎语  言 英语 ◎字  幕  中文 ◎导  演 马修·帕克希尔 Matthew Parkhill ◎主  演 斯蒂芬·莫耶 Stephen Moyer ...John Guidi 离婚女人玛丽,不停的接到一个陌生号码的神秘来电,之后她发现在她住所周围存在着一股神秘的气息。在经过一段时候之后,玛丽发现打神秘电话的主人公来自过去,而且她必须把打电话的人杀死她才可以活下来。但是玛丽如何杀死一个存在于过去的人呢?而且如果行动失败玛丽将会遭遇些什么? 网盘直接下载地址: http://www.ctdisk.com/file/5070138
4119 次阅读|0 个评论
2011年度“中国孢子植物志”编研进展汇报会在京圆满召开
热度 2 gamefungi 2012-3-2 13:28
2011年度“中国孢子植物志”编研进展汇报在北京召开: http://home.im.ac.cn/information/65777 中国孢子植物志是国家基金委重大项目及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资助的。目前该项目在编30册。 该项目的主要目标是调查我国孢子植物的种类,列出其名录、描述、鉴定特征及生态分布等。是基础研究中的基础。 真菌志是孢子植物志的主要方向。真菌在自然界中仅次于昆虫,其种类极为庞大。我国对真菌资源的本底调查还非常薄弱。真菌志项目对真菌分类和资源调查的持续资助有利于我国真菌资源的调查、分类研究,同时也为真菌学培养了一大批人才。 本人有幸参与真菌志的编研工作,此次进展汇报也感受到老一辈真菌学者扎实的专业知识以及严谨的研究态度。他们对每一个种的鉴定都极为细致和精确,就连院士也不惜花费大量的时间在细节处理上。我们年轻人更应该秉承这种严谨的态度,踏踏实实的学习和研究。 科研不是赶时髦,什么热就做什么。基础研究更应该追随自己的兴趣,觉得什么好玩、有意义就做什么。我有幸在真菌系统学领域做些研究工作,不用每天追着热点疲于奔命。安安静静做好自己的事情就是成功。
个人分类: 研究简报Mycological Study|4254 次阅读|3 个评论
[转载]标 题: “崖山之后无中国,阎吏之后无汉人”(ZZ)
热度 2 胡业生 2012-3-1 22:56
发信站:虎踞龙蟠SBBS(SunJun1215:52:232011),站内 大宋帝国的哀歌:宋朝的灭亡,绝对不是简单意义上的改朝换代;而是中国第一次亡国。有兴趣的可以查‘崖山之后无中国’这句话,真是血泪斑斑的警句。 宋朝覆亡,厓山海战中国整个精英阶层全部殉国,一脉相承数千年的中华文明由此产生断层,其影响深远延续至今。崖山之后,再无中国,这是一个争议很大的命题。两宋300余年,一直都是重文抑武,在军事上屡受外敌之辱,常被称为“弱宋”。但全面的看待,宋朝在经济、文化、科技、农业、工商业、手工业等诸多方面都达到了中国封建社会的巅峰,其成就超过了之前的隋唐和之后的明清,他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没有抑制工商业的朝代,并且极力发展对外贸易。虽然不断的纳贡称臣,但国库岁收依然充裕,终宋一世,只爆发过几次小规模的农民起义,这应该是有其原因的。汉文明在宋朝时候,领先世界,富有人文精神,科技发达,也具有抵抗精神,在蒙古横扫欧亚大陆后,独立支撑数十年。蒙古军队占领中国北方时,其种族灭绝手段极为恶劣。几乎每个城市都有屠城记录。蒙古屠杀造成了中国北方人口大量减少,其程度令人触目惊心。在北方有4500万以上登记人口,而在各地屠城以后,还不到700万,而且这个数字一直保存到元末甚至明初。不排除有几百万人口逃到南方,以及死于瘟疫,饥饿的人口,那么也至少屠杀了80%以上,据记载,宋人到中原后发现,中原地区千里无人烟,白骨遍地,井里塞满了死尸而水不可饮。蒙古军队攻占长沙时岳麓书院的数百名书生全部壮烈战死,但3百多年后,崇祯皇帝吊死煤山时身边只有一个太监,更别提什么陆秀夫般的忠臣了…..可以说中国的精英尽丧蒙元之手。此后汉文明再也没有振作起来,市民社会的发育,新型商业经济的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创新都无从谈起,中国丧失了最好的发展机会。虽然百年后汉人复国成功,但继起的明王朝还是受到蛮族很大影响,大开历史倒车,无视生命价值,抑制商业贸易。汉人在遭遇北方骑马民族的重创后,开始变得保守,其统治阶级相比较宋朝统治者而言也更残暴,此后的数百年,面对外侮,大多数的汉人精神麻木苟且。中国文明垂世而独立,可以说是除西方基督教文明外最大的原创性文明,在游牧民族的入侵和打击下,在南宋末年,崖山之战后,整体性亡于蒙元,我们文明的发展的积累被破坏,可以说,崖山之后,已无中国。时常想,古中华遗风,究竟会有何等的团结与彪悍,连相对柔弱的南宋,都有十万军民自发跳海殉国,这样的气节,何时能再次拥有?南宋灭亡的时候,日本“举国茹素”来哀悼大宋的灭亡。元世祖忽必烈因日本此举,且倭主不来朝贡,造大船7000艘往攻,结果船队被暴风雨所摧毁,日本人从此将此风称为“神风”。二战中“神风敢死队”即出自这个典故。明亡后,朝鲜和日本认为中国已亡,日本从此蔑称中国为“支那”。明治维新后,自认为华夏正统的日本曾打着“攘夷主义”的旗号发动甲午战争等对清战争。唐、宋、明时作为对中国文明衷心倾倒的两个附属夷国,日本和朝鲜至今因还因宗主国文化沦丧而对中国存有偏见。 崖山之后,再无中国——崖山海战纪念日:夏历二月初六宋祥兴二年(1279)(元至元十六年)正月,张弘范兵至崖山。南宋残军与元军在崖门海域展开历时20多天的大海战,双方投入兵力50余万,动用战船2千余艘,最终宋军全军覆没,南宋灭亡。"二月初六日晨,崖门海域风雨交加,元军发动总攻,宋军血战至黄昏,最终战败。太傅张世杰护杨太后突出重围,左丞相陆秀夫携少帝突围无望,遂杖剑驱妻子入海,并背负年仅九岁的少帝赵昺蹈海殉国。大宋后宫及群臣也纷纷投海殉国,七日,“浮尸出于海十余万人”。杨太后闻赵昺死,赴海死,张世杰葬之于海滨,亦投海殉国。宋遂亡。:易衣冠、亡天下——“剃发易服”纪念日:夏历六月十五日明弘光元年(1645),顺治二年(1645年)五月,清军占领南明弘光政权金陵。六月初五日,多尔衮谕江南前线总指挥,豫亲王多铎,下令“各处文武军民尽令剃发,倘有不从,以军法从事。”六月十五日,多尔衮谕礼部,通令全国剃发,“向来剃发之制,不即令画一,姑令自便者,欲俟天下大定始行此制耳。今中外一家,君犹父也,民犹子也;父子一体,岂可违异?若不画一,终属二心”“自今布告之后,京城内外限旬日,直隶各省地方自部文到日亦限旬日,尽令剃发。遵依者为我国之民;迟疑者,同逆命之寇,必置重罪。若规避惜发,巧辞争辩,决不轻贷。”七月,令,“衣冠皆宜遵本朝之制”。 戊子年二月初六(2008.03.13),崖山海战729周年;六月十五(2008.07.17),剃发易服363周年。《春秋》之义,夷狄进于中国,则中国之。中国而为夷狄,则夷狄之。“中国”始终都是华夏,华夏始终都是进步文明的代表,而华夏也根本不曾以种族、民族划分。“崖山之役以下,中国已经没有一个统治集团有能力又有意愿全盘接手华夏文明,并加以发扬光大,因此中国正朔已断。“崖山之后,已无中国”大约此意吧。也许日本人说的是对的:宋之前是中国,宋之后是支那。蒙古军的屠城,杀掉北方百分之80的汉人,精英殆尽。明朝只算诈了下尸,可惜当年汉人的精气神全没了,我们没什么值得自豪的了,只愿有生之年可以凭吊崖山以慰不孝之罪! 崖山是中国一个值得回忆的地方,中国人应该认识它。南宋的大臣陆秀夫在国家将要被蒙元灭亡的时候,背着年仅9岁的少帝投海而死。一首诗歌可以表达我们对凄然收场的宋王朝的怀念。为了复兴宋室,一直不停奋战,但事到如今,已无力挽回了。"陛下,您是大宋的正统后裔,应该断然作出不辱没您血统的决定。" "我明白了,你没有背弃我,并且自始至终侍奉我,太感谢了!"陆秀夫面对少帝这种勇敢地态度,不得不强忍住眼泪。"陛下..."陆秀夫背起少帝,用带子紧紧地捆绑在一起。"蒙古军啊,将来有一天,继承我们遗志的同胞,一定会征讨你们的!"(译) 就这样,陆秀夫背着少帝,投海自尽,许多忠臣追随其后,据说达十万人之多。这就是南宋最后一战的崖山之战。南宋的陆秀夫死了......赵宋终结,古典意义上的中国也随之灭亡,中国第一次整体亡于游牧民族之手。这场战争的两个对手的来历都不平凡,赵宋的灭亡也不是中国历史上传统的改朝换代。内藤虎次郎(1866-1934,日本"支那学"创始人之一):宋代是一个新时代的开始。日本学"唐和宋在文化性质上有显著差异:唐代是中世的结束,而宋代则是近世的开始。"谢和耐(JacqueGernet):宋代是"中国的文艺复兴。" 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天水一朝"(邓广铭〈宋史职官志考证〉序》),想必大家耳目能详,这是陈寅恪的话。 李约瑟:宋代是中国"自然科学的黄金时代。 又是陈寅恪:"宋文化是华夏民族文化的最高成就,宋文化是今后文化发展的指南,我国民族文化的更新,必将走上"宋代学术之复兴",或"新宋学"之建立的道路。"既然这是文艺复兴,那么这样的复兴为什么在后来终止了呢?为什么没有如欧洲发生的那样走上持续复兴道路并进而走向新兴资本主义道路?这个近世的开始是怎样被打断的?那个继承她的弓马娴熟的所谓元朝为什么没有继起这样的文艺复兴?我一直思量,如果不是那个只知残酷虐杀汉人,欲变青天下所有的农田为牧场的元朝来统治中国,我们会面对怎样的中国呢?历史在我眼前渐渐模糊,仿佛永远也看不清他的真正面目。一声叹息。 宋朝既是中国传统文化和经济、科技最发达的朝代,也是中国资本主义开始萌芽的时代。那个时代,中国占世界GDP总量要超过一多半。宋朝的经济实力、科学技术和文明程度在当时都是世界第一。对于中国而言,宋朝就是一个文艺复兴时期。中国的文化这个时候是一种积极的、开放的文化。汉朝国强,唐朝武盛,宋朝文旺。中国文化到宋达到了巅峰。宋是中国历史上最接近现代管理的朝代,中国文化巅峰的时代,随着宋的灭亡而凋残。国学大师陈寅恪先生一段说宋的评价是:“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而造极于赵宋之世。后渐衰微,终必复振。” 其后蒙元和满清交替的异族入侵,带给华夏人民极大灾难和深重杀戮,这是二个野蛮对文明血腥征服的朝代;中间一个明朝,又是以保守自大、丧心病狂且腐朽堕落闻名的(如海禁、如明太祖诛尽开国功臣、明成祖夷方孝孺十族、明思宗碎磔刚刚血战解了京师围的袁崇焕)。因此在日本人的眼里,中国自宋以后就不再是他们崇尚的正源华夏文明了。不少国外的史学家也将宋朝覆亡视为古典意义中国的结束,即所谓“崖山之后,已无中国”。 宋以后,特别是宋明相继覆亡于蒙元和后金满清手中时,汉人在经历了多次异族入侵、改朝换代的血腥杀戮后,华夏文明阳刚进取的民族脊梁基本被打断,勇烈诚信的人群几被杀绝,民族最优秀成分基本丧失,存活下来的都是“劣币淘汰良币”法则衍生出来的奴化人群,因此宋后社会总是充满太多圆滑世故的保命哲学。再经历宋明理学特别是明代以来的文化自我阉割后,剩下的古老中华文明基本属于一种散发着腐朽气息的文明,虽然古老,却是戗害着最优秀成份的一种老人黄昏式智慧。虽不无可取之处,却于历史大格局深有妨碍。宋是这样一个铭记了汉源正朔的朝代,跨越时空和今天的中国人有着不解精神文化传承。南宋之亡,内有贾似道、史弥远奸臣当道,外有刘整、吕文焕望风而降,否则蒙古人不见得能迅速摆平。须知,南宋是蒙古花了半个多世纪才灭掉的,其他国家,有几个可以抵抗蒙古人10年的?有明之亡,内有崇祯刚愎自用,外有吴三桂、洪承畴之流,尽管不乏忠义之士,但是史公可法的志大才疏,也是历史永远的遗憾。崖山之后无中国,历尽磨难的中国人作为整体,究竟在什么时候变得如鲁迅笔下形容得那般卑微、猥琐、没有气节,已经不可考,消失在历史的浊流中。还是那句话,在骂日本人乱改教科书的时候,我们自己是不是也要扪心自问,远到甲申,近至文革,哪次我们好好反省过。 两百年前,英国驻中国首任特使马戛尔尼说:“当我们每天都在艺术和科学领域前进时,他们实际上正在变成半野蛮人……最终,它将重新堕落到野蛮和贫困的状态。”两百年后的今天,一位台湾人愤怒的写道:“(大陆)摒弃传统的四维八德,培养出了不知廉耻的一代。”这就是“辉煌灿烂的华夏文化”?这就是“坚强挺拔的汉族脊梁”?普及英语,打倒孔家店,接受基督的洗礼,我们疯狂地为自己的传统挖掘坟墓,全然不知历史的幽暗处,有多少前朝的渣滓在窃笑,有多少同胞的冤魂在哭泣。忘了成祖征大漠横扫北元的那份荣耀,却相信“农耕文化的懦弱性。”忘了国产红夷令倭寇闻风丧胆的那份自豪,却相信“古中国无科学。”“为官应直谏,为史应直书”的那份尊严,却相信“汉人奴性乃根深蒂固。”三百年前的满人用他们肮脏的爪牙奸污了我们的传统,现在又在用卑鄙的谎言,把早已消逝的汉文化作为自己丑行的替罪羊。在相信“清朝明君辈出,疆域辽阔,政策开明,国泰民安”时,为什么不活动一下生满铁锈的大脑,戳穿这面纸糊的窗户?康乾“盛世”中人均GDP最高的时期,却被明末遗民视作“中产之家,尝旬月不观一金”的贫困末世。康乾“盛世”虽然人口数倍于明朝,然而铁和布匹这两项指标性的工业产品的总产量却始终未能恢复到明末的水平。到1840年,中国工业产量仅为全世界的6%。无论是总产量还是在全世界的比例,都不及200年前的明末。乾隆朝编纂《四库全书》,销毁的书籍“将近三千余种,六、七万卷以上,种数几与四库现收书相埒”(章太炎《哀焚书》第五十八)。当代学者顾关元先生据海宁陈乃乾的记载,则认为所销毁的书籍是《四库全书》总数的十倍。因此才有了吴晗“清人纂修《四库全书》而古书亡矣!”的疾呼。 所谓“盛世”,实则一个尸横遍野、民不聊生,精神窒息、尊严全无的时代。此时的西方学者可以庆幸地说:“中国不可能强盛,它的衰亡是必然的。”此时的倭人可以幸灾乐祸地宣称:“华变于夷之态也”。“支那”一词应运而生。此时的高丽使臣可以自豪地宣布:“今天下中华制度,独存于我国。”面对持续满清全朝的汉族暴动和起义,面对三百年经久不衰的“反清复明”的口号,面对高丽王国对“大明国崇祯帝”持续百年的秘密祭祀,责其“愚忠”成了殖民者一面薄薄遮羞布,为什么就没有人敢于将其撕去?听说“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最黑暗最腐朽最专制最落后的朝代”时,为什么我们不能耐心翻翻历史,而一定要妄自菲薄地相信? 四百年前,有幸来访的西班牙人这样描述这个处在风雨飘摇中的文明:“他们首先是极其清洁,不仅在他们的屋内,也在街上。”“在他们的一切城市中都有医院……我们从来没有见过有人行乞。我们因此问他们原因何在,回答说,每个城市里都有一个大地区,其中有很多给穷人、瞎子、瘸子、老人、无力谋生的人居住的房屋……在他们活着的时候,始终有充分的大米供应。”“这个国家的男男女女都有很好的体质,匀称而且是漂亮的人,略高……他们对外国人很有礼貌。”在中国的其它省份,还有制作奇特和优良的炮……他们的炮特别好,我同意这个说法,因为我看过一些架在船上的这种炮,它制造的比我们的好,更加坚实。” 总之他们不留下一尺未种植的土地,你在全国看不到任何荒地或无收获的地方……“我们惊奇的看到那些贵人的良好风度,教养和高尚举止,还有他们在询问他们想知道的事情,以及他们答复我们问题时候的认真。” 四百年后的今天,西方学者这样评价这个处在历史的十字路口的文明:“如果按照人们通常采用的标准,中国在17世纪可以说有过它自己的科学革命。”此时的中国有独特的教育体系。各类图书十分丰富。中国人富于文明和教养。”“这些(商业活动)都早于欧洲商业扩张时代,而且足以与之媲美。” 明代社会有无穷活力,这一点是必须记住的。”汉人主导下的明代学术氛围,继承了以前所有由汉人主导时一样的严谨和开明。正是如此,才可能有黄宗羲等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潮;才可能有朱载堉等人“凡天地造化,莫能逃其数”的科学理想;才可能有徐光启等人“盖彼国教人,皆务修身以事上主,闻中国圣贤之教,亦皆修身事天,理相符合”的开放言论。也许再给这个文明一百年的时间,它将再次令世界为之骄傲。然而,迎接它的却是一场百年的文化阉割。 三百年前,贪婪的蛮族再一次踏入了中原,颤栗着看到了这一切。此时的这个文明正拥有着占全球七成的贸易额,世界第一的耕地面积、军工产值和船只总吨位。科学的种子正在种下,人文精神正在日渐觉醒。文明的光辉刺得他们眼花缭乱。)野蛮人惊恐地发现,他们的铠甲在横飞的子弹面前不堪一击,连努尔哈赤本人也丧身于炮火。但最令他们惊恐的是那由两千年的儒、道、释文化熏陶而成的文化脊梁。 试问,有哪里个民族的皇帝可以在亡国时羞愧自缢,写下“朕死无面目见祖宗于地下,去朕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朕尸,勿伤百姓一人”的沉重语句?'试问,有哪里个民族的军人可以在城破被俘后,留下“城亡与亡,我意已绝,即碎尸万段,甘之如饴。但扬州百万生灵,既属于尔,当示宽大,万不可杀”的感人回音? 没有。当然,也没有哪里个民族皇帝面对亡国灭种的危机,还说着“量中华之力,结与国欢心”的无耻字句。也没有哪里个民族的军人可以懦弱腐败到使名词“八旗”成为一个彻底的形容词。汉文化是包容的,但不是精神的垃圾桶。游牧民族的陋习竟然从此被“兼收并蓄”,难道不值得怀疑?看罢历史,只能感叹,是来自通古斯的劣制文化的喧宾夺主,用丑陋的马褂和旗袍替代了高贵典雅的汉服,用奴性的冷漠和无耻替代了中华传统美德的一切。而这种遗毒仍在继续流淌。可以试想,百年后的中国人,为了纪念日军侵华欢的“丰功伟绩”,天喜地地拍起《裕仁大帝》、《大和盛世》、《日本帝国》。不可能?我不敢说。辫子戏”的迷你翻版而已。侵华日军的罪行不过是小巫见大巫。扬州十日、嘉定三屠、苏州之屠、南昌之屠、赣州之屠、江阴之屠、昆山之屠、嘉兴之屠、海宁之屠、济南之屠、金华之屠、厦门之屠、潮州之屠,沅江之屠、舟山之屠、湘潭之屠、南雄之屠、泾县之屠、大同之屠……场场惨绝人寰,死者无不以数十百万记。明成祖时期全国人口为6659万人,到清世祖时期,全国人口只剩下1448万人。人口从明末的7000万锐减了近80%,约有5500万汉人惨遭屠杀。 冯玉祥说:“蒙古本有一千二百万人。在满清长期统治之后,今已减少至五十万人。”然而,我们愉快地将其忘记,举行“清军入关360周年纪念活动”,在滴血的屠刀前高呼“民族融合”。次次剃发易服、圈地运动,份份“禁书令”、“禁海令”,场场动辄万人“诛九族”的文字狱,杀尽了最后一位有智能有骨气的汉人,抄尽了最后一本闪着星点思想火花的书籍。海瑞大胆直言的阵阵清风,顾宪成东林讲学的缕缕回音,徐光启浑天仪前踯躅的片片背影,都已从历史的长河中被抹去。只留下祸患百年的愚昧与奴性。大清律例》也说:“造卖印刷者,系官革职,军民杖一百,流三千里;买者杖一百,徒三年;看者杖一百。”想来,倭人的“奴化教育”也只能望而兴叹,始皇的“焚书坑儒”也要自惭形秽。然而,我们乖巧地穿上了所谓的“唐装”和旗袍,万马齐喑着“文化输血”。 应该澄清的是,鲁迅批判“吃人的历史”实乃批判满清遗毒;五四先烈的文化革命本是要革“辫子文化”的命;真正的汉族文化早在三百年前便戛然而止了。只有别有用心者正在篡改着先人的用意,以期更完美地埋葬我们的传统。我们乖巧地继承着只有两百年历史的流氓文化,却以“龙的传人”自诩,不觉得羞耻?当然,既然继承着无赖气质,又怎么会觉得羞耻。本可以成为让汉服重新绽放异彩的第一步,却成了满族的民族服装秀,把只有两百年历史的粗俗“唐装”诠释为“汉族传统服饰”。中韩礼仪风采大赛本可以成为“青”之与“蓝”的伟大角逐,最后却成了满洲旗装和现代透明装在汉服的子女面前的一次集体献丑。 中国人不弄清文化阉割与文化融合的区别,硬是要说那是“学习”、“借鉴”、“融合”过来的,正如不知道热情握手与互扇耳光的区别,不明了见义勇为与流窜强奸的区别,愚昧到了可悲的地步。一旦有人觉醒,想穿上仍然飘逸华美的汉服,想重现真实的历史,重新找回那份久违的尊严与自豪时,一些人便小丑似地为其一一戴上帽子:“大汉族主义”、“极端民族主义”、“民族分裂主义”、“国家安定团结局面的破坏者”,口诛笔伐。于是,“中国人在背叛伟大的先辈”便出自一个韩国女大学生之口。 “辫子戏”在上演。屏幕上,珠光宝气的皇上、贝勒、阿哥、格格们,面对着满堂太监和奴才的翘臀,得意地接受着观众的朝拜。《某某大帝》、《某某格格》、《某某王朝》、《某某风云》和各种“戏说”乃至“正史”,流水线生产般新鲜出炉,重复着散发着腐臭的谎言。本该澄清这一切的文化精英们,却又一次选择了背叛,争先恐后地凑到镜头前,绞尽脑汁令这些遗毒圆满:“清朝的生产力发展达到了中国封建史的巅峰。”“清朝在科技文化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清朝为我国辽阔的疆域奠定了基础。”清朝为我国近代的民族文化的大融合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闯关东”不再是人类饱受摧残颠沛流离的血泪史,而是“清政府为人口结构调整做出的突出贡献”。《四库全书》不再是史实的篡改者、抹杀者,不再是奴才文化用以立足的根基,而成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能的结晶”。 “辫子戏”仍在上演。《狼图腾》热销全国,为游牧民族的掠夺文化歌功颂德。伴随着阵阵“翻案风”,岳飞乃“不识时务”,袁崇焕更是死有余辜。高挺的脊梁被斥为“愚忠”。血腥残忍的破坏与屠杀被从教科书中轻易抹去;“男子上城,女子馈饷”的惨烈抗战也于“正史”上一笔勾销。一批批纪念馆拔地而起,供奉着洪承畴,尚可喜和吴三桂。一群群意气风发的专家学者歌舞升平,为汉奸人格、屠夫气质、奴才原则树碑立传。“辫子戏”的泛滥不再仅仅意味着审美的缺陷,而开始预示着文化的断层,脊梁的夭折。所以说不准哪里天,媒体便会爆出“史学界”的“最新研究成果”:皇军入关,日本人移民东北,加强了中日民族大融合。”日语教育乃文化输血,提高了国人的整体素质,给腐朽沉闷的中国文化注射了一针强心剂。”“细菌部队的研究成果乃中日两国劳动人民共同的科学成就。” 以及“大屠杀及三光政策为我国人口密度的调整,经济结构的刷新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鲜花与掌声中,“汪精卫纪念馆”、“溥仪神社”正式对外开放。“皇军入关百年纪念”正式举行。不可能?我不敢说。我们除了身体里流淌的血液,已经无所继承了。但这也足以激励我们。只愿有朝一日,能与众人一道,剪辫束发,身着汉服,向谎言挑战,追寻古老的复兴。 今天,电视里又在放百家讲坛---阎崇年的清朝故事,当他讲到努尔哈赤是伟大的英雄,多尔衮入中原成功是因为“少杀人”时,台下的观众都鼓起掌来,我身边的几位同学情不自禁地说道:“讲得真好。康熙爷真是圣主啊。”“明朝太腐败了,汉人太无能了,没有满族,没有大清,哪有康乾盛世?”“汉人是不行,太落后”“汉人历史从来就是垃圾”。。。。。。我实在听不下去了,说:“阎说错了,大家别信!”我的同学立马反驳:“阎先生不行,那你行啊?阎先生如果说假话的话,央视会让人家上百家讲坛?”看着同学们欢快而麻木的笑容,他们不时向地上吐一口痰然后振振有词的争辩,我心都仿佛被刀剜了一样,这,难道就是伟大炎黄大帝孕育出来的子孙吗?我们的民族自称“汉”;我们的华人被叫“唐”人;我们的文化被称作“华夏”文明;我们的国家被称为“礼仪之邦”“中央之国”!“华夏”,何意也!高贵而典雅,“中国”何意也!天下之中心也,如此辉煌的伟名是谁为我们赢得?是我们的祖先,是他们,一只手握着宝剑砍下敌人的头颅,一只手拿着书籍保持着最高贵的礼仪,以无限的野心,永不衰竭的欲望,拓展着华夏族的生存空间。1000年的征战,1000年的教化,不知道踏平了多少国家,不知灭绝了多少民族,直到有一天,当他们将视眼所及的所有肥美土地收入囊中,当他们的面前只有大漠和沙滩时,他们才停下了脚步,他们的武力和高贵让他的所有邻居,全都匍匐拜倒,在他们面前屈膝,而且是自愿的称臣,这些惶恐的邻居敬畏地送给祖先一个伟大的国号“中国”,意思是“世界之中心”! 我们伟大的祖先,他们勇敢而聪慧,他们重荣誉而轻生死,他们讲信义而鄙狡诈,他们重文明而藐野蛮,他们爱自由而厌樊笼,“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三军可以夺帅,匹夫不可以夺其志!”他们用他们的智慧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世界奇迹,可是你们谁知道?在华夏文明毁灭前的南宋文朝是一个什么样子?千年的发展,华夏成为了世界最富有最文明的民族,“世风日靡,黔首犹着丝衣。”---宋代官员如是说。宋代冶铁,陶瓷,造船和火药技术都获得了远远领袖世界,西方人总是惊异日本的武士刀最锋利,可是他们不知道,日本的冶铁技术是宋人传过去的,元朝严禁汉人炼铁,因而这些工艺失传;南宋的造船技术比18世纪前的任何一个国家都要发达,根据刚打捞上来的南宋船“南海一号”和相关史料,南宋船长三十米,阿拉伯人惊叹道“东方的宝船简直是一个城市”;汉民族是世界上最早将火药应用于战争中的,制作了当时最好的火器,可是后来元朝严禁汉人制造火药;南宋时期,皇帝权力极其小,诏书必须有皇帝太后宰相和三位辅臣联名才会有效,而人民经常集会议论朝政,北宋末年罢蔡京杀六贼,不是太学生陈东和十几万百姓联名上书施压的结果吗?丁大全当政时,陈宗则联合杭州市民集会要求理宗罢免之。而南宋学风自由活泼,技术人员备受重用也是其他文明国家所远远不及的。航运促进了大型贸易,商业文明大发展,城市人口大量增加,伴随的纸币的流行,资本主义萌芽正在茁壮成长,此时西方依然在神教的麻醉下昏昏入睡。"然而华夏文明在他最辉煌的时候,缺遭遇了史上最残暴最野蛮的侵略,蒙古人用他们几乎全部力量,打击华夏文明最软弱的政权----南宋,蒙古人可以几个月内,就踏平花腊子摸,铲平俄罗斯,夷灭东欧列国,但是在江南的华夏文明面前,他停顿了几乎50年。元军攻打襄阳,打了五年,方才攻下;元军攻打四川,川民杀其大汗,而川民直到被杀光,才放弃抵抗;扬州李庭之军队抗元,直到扬州人皆死,方才屈服;而即使宋皇帝投降,抗元大军依然抵抗,因为根据宋制,投降诏书必须丞相大臣连署之后才能有效,丞相不署名,只代表皇帝投降,但是国家没有投降。而崖山失败后,30万宋军将士只有2万人被俘虏,其余全部战死,上至皇帝下至普通军民,都自杀殉国。听闻宋灭后,浙江十万士子纷纷跳海自杀,福建有四万!这是什么!这就是华夏精神。日本历史学家田中芳树在《海啸》中用史诗般的语句描绘了华夏英雄在灾难面前所表现的坚强和决绝:一、“听到这话,大惊失色的是邓光远,年幼的帝仅仅将聪慧之双眼转向了陆秀夫。臣力有未这,让国事沦落军止。元之贼兵即将迫近皇上宝座,脱逃之事恐怕已经不可能。’周围的宫女和宦官发出惊叫。帝则无育地凝视着陆秀夫。皇上虽然年幼,但毕竟身为天子。天子须重视名誉更甚性命。臣虽不忍提及!但尚请皇上觉悟。’数名宫女失神倒地。船舱之墙壁发出了奇怪声响。那是元军施放之箭矢刺中船壁的声音。帝景仍然凝视着陆秀夫,但是白嫩娇小的脸颊上却出现了微笑。‘就依你所言吧!’”二、“贼兵如蚁,蜂拥而入,李沛望着百姓,‘愿意求生还是求死‘,人们大呼‘只愿意与将军共死’!汪立信将两个孩子唤过来,‘今天,我将为你们举行成人礼,表示你们也要承担其卫国的责任!’于是,父子三人全部战死,获得了死后的光荣。”这就是华夏的精神!为了自由,为了尊严,为了子孙,他们英勇奋战,从未有过动摇!崖山之后,华夏全面沦丧,被严重胡化,汉民族地位地下,丧失了做学问的机会,自由的风气被扼杀,无数优秀豪杰英勇战死,商业文明严重倒退。 到了明朝时期,虽然光复,但是汉文化已经沾染了胡人的暴戾和专制,丧失华夏文明中开明和自由的气息,但是明时期不断唤醒的华夏意识,使得明末觉醒了华夏意识,学术风范大盛,内阁组党之风流行。然而此时不幸发生了,在天灾与人祸之下,中原爆发了严重的内战,当汉民族伤痕累累的时候,满蒙组成联军进入了中华腹地。完成了对中原的奴役和支配,残酷扼杀了华夏文明复苏的一次大好机会。多尔衮在汉民族最虚弱的时候,建立了清,表明了女真的强大,但是它还表明了其他吗?如果一个民族只会用刀,即使他再凶暴,那么他充其量只是个蛮族,永远也创造不出伟大的文明,康熙也许喜欢算术、化学和天文,但他永远预料不到这些东西能够给他带来什么变化,因为只喜欢支配奴隶的他对文明的创造和发展没有兴趣,这就是他为什么要查禁《天工开物》,为什么禁止前明时期大发展的火药技术;为什么要限制民间冶炼钢铁,为什么消灭造船的技术。因为他的支配奴隶性统治欲望是永远不会关心文明的,他只对如何支配他的奴隶感兴趣。而元朝和清朝的征服者们用他们的政策告诉了我们这一点,那就是他们的所有统治技巧和残忍暴力只能证明他们对文化的野蛮无知,对杀戮的渴求和与文明世界的隔绝,这就是他们的鞑靼文化,一种依托掠夺的寄生文化。他们只对培育奴隶和愚民感兴趣,对社会的进步和自由毫无兴趣,而华夏文明追求的是真正经世致用的“国士”! 孟子说:“.君以国士待我,我当以国士报之!君以路人待我,我以路人报之!君以草芥待我,我当以仇寇报之!”强调君臣人格之平等的他,被清室愤恨,于是拆其牌位,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清庭要烧毁王阳明,王夫之,李贽等人的书籍。因为此皆华夏文明之象征,而在明末的时候,我们华夏观念几乎觉醒的先人已经向怒吼道:“君权,千年之大恶也!” 我们的落后,是我们的责任;我们的自卑,是我们的无能,我们没有一丝理由更没有任何资格抱怨祖先留给我们的文化和土地,祖先留给我们的土地是世界上最肥美最广阔的土地,凭借这些土地,我们孕育了最多的人民。而今天,对着残酷好杀野蛮人大唱赞歌的我们,毫无礼仪诚信道德沦丧的我们,真的是那个伟大荣耀的礼仪之邦中央帝国的子孙吗?难道我们真的继承了祖先的华夏文明了吗? 我们不配享有“华夏”之美誉!就让华夏的故事永远成为一个神话吧!记得西南联合大学历史教授(记不清名字了)上中国史上到南宋灭亡就停止了,人们问他为何?他说:“崖山之后,已无中国。” “中国”和“华夏”都是最伟大的名字,里面所承载着的荣耀不是我们可以承载的。特别是播出了《大清王爷尚可喜》《大将军施琅》,上演了华南虎的我们! 一个不知道尊敬自己英雄,一个歌颂自己屠夫,一个缺乏诚信的民族只是鞑靼文化继承者,大陆没有华夏,华夏不在中国。有人说:唐宋在日本,明在韩国。大清在中国。信乎。因为礼曰:“华夏重信义,而胡人无。” 今天的我们,绝对是炎黄的耻辱! 鲁迅曾经这样评价:不能说话的毛病,在明朝时还没有这样厉害的;他们还比较地能够说些要说的话。待到满州人以异族入侵中国,讲历史的,尤其是讲宋末的事情的人被杀害了,讲时事的自然也被杀害了。所以,到乾隆年间,人民大家便更不敢用文章来说话了。 . 回天无力道俱穷,干戈四起疑无路。指点洪涛巨浪中,推背图关于宋灭。 崖山之后无中国,阎吏之后无汉人。
个人分类: 他山之石|2503 次阅读|2 个评论
[2011][转山/Kora][BD-RMVB/866MB][国语/中英]
lcj2212916 2012-2-26 13:52
◎中 文 名 转山 ◎英 文 名 Kora ◎年  代 2011 ◎国  家 中国 ◎类  别 剧情/冒险 ◎语  言 普通话 ◎字  幕  中文 / 英文 ◎IMDB评分N/A ◎IMDB链接N/A ◎文件格式 高清1280版BD-RMVB ◎视频尺寸 1280 x 540 ◎文件大小 1CD 866MB ◎片  长 89分钟 ◎导  演 杜家毅 Jiayi Du ◎主  演 张书豪 Bryan Chang ….书豪 书豪是一个大学刚毕业的台湾青年,无所事事,整天窝在家里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他的哥哥书伟是一名品学兼优的学生,处处是书豪的榜样。哥哥书伟报名了一个“流浪者计划”——骑自行车去拉萨。书豪对哥哥的“疯狂”行为表示不解,他只想在家被人照顾,安逸生活下去。哥哥书伟的意外去世撼动了书豪的心,书豪决定完成哥哥之前的愿望。父母、女朋友都觉得他不行,劝他不要这么偏执。书豪也为了证明自己,踏上征程,从丽江出发骑自行车到拉萨 ...... 网盘直接下载地址: http://www.ctdisk.com/file/4922538
3579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再见2011,中国传媒业大事评点(朱学东文)
yz2011 2012-2-25 21:58
再见2011,中国传媒业大事评点 你理应是掩体,我们用它抵御 那恶劣的,亵渎不可言说的奥秘的嘲笑。 就在伊甸园,夜色降临: 你是带着号角的守护者, 号角被吹响,众生开始学会说话。 (里尔克 你曾喊出第一个字。。。。。。) 这个冬天有些冷。 我在北京生活了二十余年,记忆中也少遭遇这样寒冷的冬日,尘霾笼罩,阳光无力,压抑地让我这样有哮喘旧疾的人,喘不过气来。 天气如此,社会经济亦如此。 高速发展下习惯了的慷慨激昂少了,嗓门低了。原来拥有的让我们自豪的人口、外贸、土地等红利突然间或消失了,或代价过于昂贵,代之以各种天花板的出现,从内到外,社会环境和经济环境出现了从未有过的恶化。 那些习惯于从历史的经验中寻找解决之道的人,那些习惯于摸着石头过河的人,终于失去了凭恃和依靠。 各种信号指向不一,甚至充满了混乱和对立。 直如托克维尔所描述的:“过去不再把它的光芒投向未来,人们的心灵在黑暗中游荡”。 我们的心灵就在黑暗中游荡,不安笼罩着我们。 传媒业又如何能自外于社会经济之外。 年关难过。 但我们总是要过年的,不能呆在年这边。生活还得继续。 我坐在书桌前,努力从那些或熟悉或陌生的混乱不安的信号中,找寻自我惕励走向未来的力量。 一,大势 “只说世纪末的人们的确充满着悲哀,实在可怜!”我的前辈乡贤瞿秋白的话值得一听。 人人都喜欢稳定安逸。我也不例外。但我受过的思维训练告诉我,稳定意味着固化,板结,意味着了无生趣,一切按部就班。 混乱和不安则相反,它意味着机会和选择,意味着生机和活力。 从传媒业令人不安的混乱信号中,几年来我一直坚持一个判断不动摇:便携式即时传播技术进步正在重塑社会阶级格局和媒体格局,这是一场传统世界的统治者无法阻挡的新启蒙运动。这一过程中,技术是主导,每个人都可能是他人的启蒙者。 便携式即时传播技术以及互联世界分享的特点,打碎了旧世界旧文明的基石。它打破了传统统治者对信息和知识的垄断,让普通人开始从技术上拥有了自我判断的力量,而毋须再依靠上帝领袖导师。 真正的没有救世主的时代开始到来了。 如今,普通的中国人能够打破身份地位的壁垒,和中南海同步甚至更早更多分享社会经济生活中的许多事件及背后的逻辑,而作出自己的判断和选择了。 在过去,这是只有上天或者上天的代言人才拥有的力量。 当然,有时难免会出现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情况,但我宁愿相信,即便偶有回潮逆流,终究挡不住滚滚东逝水。 春种秋收,这是自然铁律。 与过去更多是通过体制内的改革,来获得行业和社会前进的动力不同,这一次社会和媒体的变革,是通过技术进步带来的,是技术突破了传统体制的压制带来的空间。传统体制改革的红利,在这样一场伟大的启蒙运动中,被远远地抛在了后面。 即时通讯传播技术的进步,带来了媒体时代的真正革命。它让高储存容量的电子媒体的移动化、便携化成为可能。这势必将重塑媒体的格局,进一步压缩传统纸介质媒体的生存空间。传统媒体大规模地IPHONE或IPAD化成为可能。 不过,中国当下大多数纸介质媒体的没落,还与技术进步关系不大(除了电脑类报刊),而与它们先天的病理有关。它们的出生,与权力有关,而与市场无关。即便没有技术进步,他们也可能死去。 在过去几年里,我一直不厌其烦地谈技术进步之于中国社会和媒体的意义,这才是大势。这里,我也愿意再次引用我去年盘点时所写的一句话来表达我的态度: “这场技术飞速发展引发的新启蒙运动,是重塑一个时代一个社会的世界观、方法论和价值观,是对人的重塑,也是对传统权力边界和社会结构的重塑。故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 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但如果只看到混乱不安,看不到大势,也是着实可怜。 “号角被吹响,众生开始学会说话。” 二,年度事件 1, 微博实名制 2011年,各大门户网站的微博之战轰轰烈烈。不为其他,门户网站尤其是以新闻主导的门户,不做微博,势必被边缘化,微博已经成中国人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这从各大门户新闻首页的点击情况可见一斑。 到年底中国微博用户已经突破3亿,不仅是个体,各地各级政府,也纷纷开通微博。他们从赶时髦到真下功夫,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官民对话的格局。虽然,这一点的效果还需要观察。 但是微博已经成为中国人意见表达的新途径,而且是主要途径,微博已经成为中国真正主流的媒体平台,这是确凿无疑的。 一旦主流化,成为有司的重点管理对象,便是早晚的事。更何况,社交媒体在阿拉伯之春中的表现,也会让有心人颇多联想。 2011年,微博实名制成甚嚣尘上。到12月,北京市推出《北京市微博客发展管理若干规定》,《规定》提出,“后台实名,前台自愿”。微博用户在注册时必须使用真实身份信息,但用户昵称可自愿选择。新浪、搜狐等多家微博运营商表示,微博实名注册对于遏制虚假和有害信息通过微博传播、营造诚信健康的网络环境将产生积极效果,对新规定实施后微博业务的发展充满信心。 我一直是实名制的倡导者,无论是博客还是微博,向来恪守法律和文责自负的原则。但动用行政力量强制推行实名制,却不是我希望看到的。 2,新京报京华时报并入北京市 新京报和京华时报并入北京市,是2011年媒体界跌破我眼镜的最大事件。 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由人民日报社主管主办的《京华时报》,光明日报报业集团主管、光明日报报业集团和南方报业集团主办的《新京报》从9月5日起变更为北京市主管主办。北京市有关负责人表示,两报主管主办方的变更,是落实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要求的重要举措,有利于加快推进北京地区报刊资源整合和结构调整,有利于改变北京地区都市报资源分散、同质化竞争严重的局面,有利于北京市在政策、资源、资金、科技、人才等方面加大对两报的直接扶持力度,进一步促进两报做强做大。 《京华时报》、《新京报》分别创刊于2001年和2003年。两报自创刊以来,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已成为都市报的知名品牌。 我与这两份报纸都颇有渊源。尤其是新京报,2003年创办时,我正在做一份传媒业的专业杂志,策划了一篇《京城报业风云再起》的文章,为新京报创办鼓与呼,文中强调,在一个稳定的市场中,行政保护只会保护落后的生产力和生产方式,自由的市场竞争才能提升办报水平。 当时,新京报是国家批准的新闻出版行业跨地区联合办报的试验田,是媒体改革的试点。 后来每到新京报创办纪念日,我都会在媒体或博客里撰文,或批评,或嘉许,关心它的成长,因为我是它忠实的读者。 但世事无常。至今我们也无从得知,是什么情况导演了这样的变化。 中国的权力结构源自计划经济时代,条块分割区域分割严重,不同的权力部门不同的区域都会有自己不同的利益诉求。中国的媒体就是在这样不同利益诉求的夹缝中成长起来的。 两张报纸从原属中央单位划归北京市,不只是主办单位变化那么简单。投资者的利益,尤其是那么多业者的利益,读者的利益,在这样一种变化中,被尊重或被淡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解读。 变化的其他后果,有待观察。 时间是一切事物的裁判。 3,限娱令 10月,广电总局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电视上星综合频道节目管理的意见》,舆论普遍解读为“限娱令“。 广电总局新闻发言人接受专访时表示,“限娱令”称法不准确,文件的目的是为了使电视荧屏更加健康向上、丰富多彩,更好地满足广大观众多样化多层次高品位的收视需求。通过总量控制,控制形态雷同过多过滥节目,引导审美趣味。 该《意见》提出,从2012年1月1日起,34个电视上星综合频道要提高新闻类节目播出量,同时对部分类型节目播出实施调控,以防止过度娱乐化和低俗倾向,满足广大观众多样化多层次高品位的收视需求。其核心内容是:各卫视频道在晚7:30-10:00的黄金时间,每周娱乐节目不能超过两档,此外各台必须设一档道德建设类节目,选秀节目数量也将严格受限。 我几乎不看娱乐选秀节目,也反对过度娱乐化低俗化。但就我个人观察,当电视以家庭妇女和老人小孩为主的时候,娱乐选秀节目却是体育赛事之外将年轻一代拉近电视的重要途径。 年轻人通常是具高度破坏性的力量。套用费孝通先生的说法:“孩子们碰着的不是一个为他方便而设下的世界,而是一个为成人们方便而布置下的园地。他闯入进来,并没有带着创立新秩序的力量,可是又没有个服从旧秩序的心愿。” 本来娱乐选秀节目是年轻人释放压力的重要通道,当把年轻人喜欢的东西从他们身边夺走的时候,他们的力比多又该如何释放? 在当下的环境里,要求卫视提高新闻类节目播出量,播出的新闻质量又会如何呢? 限制的结果,是干净的沙漠化。 而无规则的竞争,只会导致一种结果,比滥,无论是在娱乐选秀节目,还是在新闻或其他节目中。 不是限制和调控的问题,而是基础性的法律制度建设问题。 有规则可循的自由竞争,才能带来荧屏真正的繁荣。 4,陈中向熹之厄 陈中是中国著名政经刊物南风窗的前社长,从创刊起即服务于南风窗。 2011年,因为一篇文章,陈中去职,离开了南风窗,尽管他还只有2、3年即到退休年龄。此前,他已经不再担任南风窗总编一职。杂志刊发那篇引发争议的文章时,陈中正在外地出差。 陈中离职调岗程序办理速度之快,是我有生从未见过的行政高效率。 南风窗是我的旧东家,我也曾担任过这本著名杂志的总编辑,和陈中搭档过,甘苦自知。陈中之被免职,我虽不知具体细节,其中逻辑,于我而言却是一目了然。 兔死狐亦悲。在事件尚未公布之前,我辑录了古人若干诗句,掐头去尾,整了首打油诗,发在新浪微博上,以表达我对陈中先生的问候: “瘴烟笼岭南,江水此夜寒。平生一片心,流落在尘埃。且行且珍惜,风过烟云散。——闻故人困厄,唯遥祝诸事平安。” 整风与洗心,自是有追求的传统媒体业者难逃之宿命。 向熹曾是另一份著名政经大报南方周末的负责人。 在向熹离开南方周末一线领导岗位后,传出他要出任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的消息,南京大学也发出了任前公示。 在我看来,无论是对于毕业于南京大学的向熹来说,还是对于南大新闻传播学院来说,向熹回到母校,执掌新闻传播学院,对双方都是利好。 但天不遂人愿。向熹终究未能去成南大。 孔子说,道不行,乘桴浮于海。 不去也罢。 5,乔布斯之死 乔布斯是个外国人,与中国传媒业何干? 其实关联大大的。 曾经,我们在探讨互联网和笔记本上网电脑时,还颇为自得地捍卫传统杂志:电脑、互联网不可能像杂志图书一样,随时随地阅读,无论在厕所还是床头。 但随着3G技术和IPAD、PHONE们的出现,解决了原来传统媒体互联网版或电子杂志的缺陷,传统杂志图书原来的这种优势也几乎荡然无存。至少,IPAD们在即时阅读方面,已经不亚于传统的杂志图书了。 乔布斯的IPHONE 和IPAD,结合即时传播技术,提速了电子媒体时代,也让更多传统媒体感受了巨大的压力。 而另一方面,乔布斯之死,也让中国传统出版业大赚了一票。《乔布斯传》在中国流行一时无双。 6,实体书店没落 2011年,号称“拥有全国最大连锁渠道”的民营连锁书店光合作用书房,16年发展之后,已经关闭了所有的直营门店,走上了不归路。 这是继北京“风入松”、上海“季风书店”等书店关门后,民营书店经营困境的又一重磅信息。 实体书店的没落,并非中国人不爱读书买书,而是一个时代之困。 在一个逐利主导的社会里,开书店做好了也是微利,如果书店是租用的,那高昂的房租,也足以吞噬你的微利乃至本金。 另一方面,电商的发展,对实体书店是个巨大打击。像我这样的人,虽然在实体书店办了优惠卡,但在2011年,也学会并养成了通过网络购买图书的习惯。网络购买,方便搜索,也少了奔波挑选之苦。更不用去面对一排排的恶心的成功学作品和教辅作品。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也只能为实体书店洒一滴同情的眼泪。 7,改革困惑 2011年10月召开的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报道说“确立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宏伟目标,标志着文化产业新政的出台”。 在社会经济境况微妙的背景下,中央全会特别出台了一个与文化发展有关的决定,这多少让我有些反应不过来。个中之味,尚需好好研读。 2011年报刊转企改制也正热闹。到年底,号称全国已有1600余家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转换了“企业身份证”。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现在报刊体制改革中有四个难点。第一是时政类报刊和非时政类报刊的区分和认定。第二是资产问题。第三是一些困难报刊的转制成本问题。第四是人员问题。 他认为,报刊体制改革正在“两路并进”:非时政类报刊体制改革的关键是转企改制,时政类报刊体制改革的重点是实行两分开和机制转换。今年开始,两年内要完成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的转企改制。 目标很宏大,实现有挑战。 改制不是换块招牌。即便改成了企业,国有企业的命运依然是前车之鉴。 改革真正的目标应是释放生产力,而非其他。过去边缘突破的改革方式,所释放的空间已经几乎没有了。 传媒出版行业最大的生产力是人,只有能够自由创造的人,才能带来繁荣。不能达到这一点,改革就没有完成。 对于传统传媒业来说,机会之窗正在关上。 虽然中国股市已经把股民的心都跌碎了,但传媒出版上市的热情依然。 2011年,浙报传媒正式借壳濒临退市的*ST白猫上市。浙江日报集团将旗下报刊传媒经营资产和相关的新媒体业务资产等一共15家公司全部进入上市公司。浙报传媒最核心的资产仍然是钱江报系有限公司和浙江日报新闻发展有限公司,《钱江晚报》和《浙江日报》是最重要的媒体平台。 江苏凤凰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凤凰传媒”)顺利过会,抢下了文化传媒行业的首单IPO。 但无论如何,如果我是股民,我不会去买出版传媒行业的股票。无他,不敢。 8,限广令 2011年11月,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66号令,取消电视剧插广告。 “播出电视剧时,不得在每集(以四十五分钟计)中间以任何形式插播广告。播出电影时,插播广告参照前款规定执行。” 我一直很讨厌电视剧播放中间插播广告,它打断了节目的连续性,类似于间歇性抽风打摆子。 广电总局禁止插播广告的禁令,似乎并非第一次发出,但一直没有得到很好地执行。 广告是电视台的主要收入来源,电视剧中间插播广告,最初也算是一种经营上的创新,扩大了电视台的收入来源,虽然这一做法,根本无视观众的权益。 禁止插播之后,这些广告又会走向何方呢?纷纷舆论中,有人说,以后电视剧里边,植入式广告将大行其道了。 不过,制片方和电视台有不同的利益,这种可能性不是没有,但能否成为潮流,也有待观察。 但两集乃至多集连播的电视剧之间,延长播放广告时间,这可能成为电视台的选择。 广电的禁令很多,难得有受人欢迎的,至少这条,我个人还是很欢迎的,但关键是看落实。 已有规定需要不断重申,说明规定的威权性不够,或者执行有问题。 9,走转改 “走转改”这一有趣的词汇,其实是“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的简称。 在2011年,这是中国新闻界的一件大事,是“为推动新闻工作者切实将群众观点、群众路线体现在新闻宣传实践中,促进新闻单位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进一步制度化、常态化”, “着力提升正确引导舆论、回应社会关切、服务百姓生活的能力”。 说白了,这首先是对那些高高在上的传统媒体的要求。 在市场中摸爬滚打的媒体,哪一个能够不深入基层底层?哪一个刚跟采访对象摆谱当自己是官老爷?哪一个又敢用八股作文,全是空话套话虚话? 错位。 于在市场中竞争生存发展的媒体而言,恍如隔世。。。。。。 当然,对于市场化媒体而言,标题党和捕风捉影的陋习也当除之,否则贻害无穷。这是职业化和专业化的挑战。 10,媒体投资热 2011年的媒体投资,依然很热,但出现了不同于以往的特色。 随着即时传播技术的进步,电子媒体平台投资出现新的热潮,但商业模式还有待检验。 虽然许多人不再看好传统媒体,一些报刊的没落也让人吃惊。但2011年,却又多本新刊发行。 新刊背后,其实都是资本。 除了传统的投资理念,希望投向传媒业获取一定的利润之外,我们观察到,一些产业资本进入传统媒体领域,核心不再是盈利这一目的,他们清楚这个行业目前平均利润水平,他们需要的是平台,是话语权,还有为未来自己子女归国量身打造一个文化企业的平台。 2011年以来,传统媒体行业最大的游资来自一些原来暴利性资源型的行业。 三,年度媒体 由于个人偏好和视野所限,像时尚类媒体等许多媒体种类并未列入我的观察,并不等于它们中没有出类拔萃者。以下排名不分先后。 1,人民日报 2011年的人民日报的言论版的一些评论,立场如此接近公众,实属罕见,也引起诸多喜好宫廷政治者的热议。虽然是偶露峥嵘,但所有一切向好的力量都可以引为同道,值得鼓励。 2,央视纪实频道 2011年开播的央视纪实频道,一年下来,已颇具格局。还没开播之前,我所服务的《中国周刊》,曾经专门采访报道了这个筹备中的栏目。随着社会物质和文化生活的提升,纪实频道这样的节目,未来大有可为。 3,新世纪周刊 胡舒立治下的新世纪周刊,终于在2011年有了不少重磅的报道,从中投海外大起底,到铁道部张曙光报道,等等,流露出凌厉的杀伐之气。但当年《财经》时代的社会环境不复存在,新世纪周刊要整体性立住脚,投入和成本控制与经营,尚有漫长的路要走。 4,东方早报 我在2004年的一篇文章《上海传媒之殇》中,就认为东方早报是沪上媒体的异数,这么多年过去了,虽几经磨难,东早却越来越强悍,时有让人眼前一亮之举。2011年的东早更是如此,成为上海这个最讲政治的城市的一道炫目的光亮。某种意义上,它已成为紧缩时代的一个进取者的标杆,没有华丽的口号,只有踏实的努力。 5,第一财经周刊 2011年一财的广告令所有媒体业者都眼馋。其所依赖的资源是一方面,但其团队的创造力也不可小觑。不过,阅读是会疲倦的,浅阅读的空间,一财恐怕也释放的差不多了。未来还是取决于他们自身的创新。 6,现代传播 邵忠的现代传播,2011年大事连连。先是停了东方企业家,收了彭博商业周刊。商业周刊未及面世,来来往往换了好几茬。商业周刊中文版在中国出了很多年,一直不温不火,不死不活,如今换了邵忠,应该会有新起色吧。 7,共识网 毫无疑问,当下中国最好的思想性网站,非共识网莫属。人们如果在共识网上没有读到思想深刻或尖刻的文章,在其他地方恐更难以阅读到。无论左中右,凝聚共识,恐怕也是其立身之本。 8,新京报 2011年新京报迎来了第8个生日。但在生日前的变动,任谁都会懵然。在皇城根下,这样一份报纸坚持到如今,实属不易。我宁愿选择相信新京报的同仁,能够一如既往地坚持自己的职业精神,继续走下去。 9,中国周刊 我所服务的中国周刊,虽然命运多舛,目前还是以月刊形式出版,但2011年5月以来,其每一期封面选题,把当下公众关切的社会情绪,以书写个体命运的方式,呈现出来,并通过网络迅速传播开,产生了很大的社会影响。内举不避亲,一切有目共睹。 10,环球时报 2011年的年度媒体,如果环球时报不列入,绝对是个缺憾。一方面,环球时报这份人民日报的子报,通过其言论,让公众得以知晓一些其他媒体被迫屏蔽的消息,另一方面,报纸立场以及对国与国事务的观点,也引发了社会巨大争议。 11,京华周刊 京华周刊创刊未多久,便遭遇了主办方京华时报划归北京市的变故。京华周刊一直是由时任京华时报社长总编辑吴海民力主创办的,刊号归属人民日报。随着京华时报划转北京市,京华周刊的刊号自然归属人民日报,这份杂志最终的命运也就停刊为结果。 12,南都周刊 带着南方底色的南都周刊,在5年之后商业上有了不小的进步,值得庆祝。南都周刊和南都娱乐周刊,共聚一门,有时难免让人觉得分裂。不过,它的年度“明星公民”,却是将原本割裂的双方无缝对接,很有创意。 13,锦绣 锦绣是一本以商业地理为要旨的刊物,其主创者都是传统媒体行业的佼佼者。但其暂时休刊的命运,昭示了行业竞争的残酷。或许,未来还会有更多类似锦绣命运的媒体出现。 14,腾讯微博。腾讯挟财力之雄厚,网罗了一众传统媒体精英,在微博竞争中奋起直追,不可小觑。 15,年度图书之《朱镕基讲话实录》(一至四卷),人民出版社出版,南方周末配合跟进。在改革进退两难的今天,这套书的出版,也是研读中国社会的一个样本。 四,年度人物 (以下排名不分先后) 1,焦利,中央电视台原台长,因故调任,坊间传言甚多。 2,胡占凡,中央电视台新任台长。在中国,媒体领导人的风格通常会对媒体产生很大影响,无论体制内外,胡出掌中国最大传统媒体平台,会给央视带来何种变化,有待观察。 3,胡锡进,环球时报总编辑。胡锡进2011年开通新浪微博,在微博上风头甚健,引起诸多纷争,实为体制内媒体异数。我个人很赞赏胡在微博上的开放态度,虽然观点常有不同,这种开放性,本是所有媒体领导者应该具有的胸怀。当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观点。 5,黎瑞刚,文广新闻传媒集团前总裁,2011年调离。黎瑞刚执掌文广多年,是中国传媒界体制内的著名“少帅”,思想活跃,眼界开阔,曾是当代海派传媒的掌舵者。 6,吴海民,京华时报创始人,前任社长总编辑。京华时报划归北京市后,吴一直在海外访问,其态度令为观众人惊愕。不管怎样,老吴对京华时报有巨大贡献。 7,陈中,南风窗前社长,自南风窗创刊起,就服务于南风窗,因故被调离,实则被放逐。 8,向熹,南方周末前主编。2011年曾试图回母校南京大学指教,未果。 9,刘春,凤凰卫视中文台前执行台长,2011年加盟搜狐,出任搜狐视频负责人,年底,出任搜狐总编辑。搜狐在媒体属性这一块,这些年少有进步,刘春的加盟,不知能够给搜狐带来新变化。 10,何力,2011年加盟大连万达,重新包装全球商业经典。这些年来,很多投资者都青睐于何力。此前,他曾创办了第一财经周刊。 11,荣波,南方周末前总经理,2011年离职创业,收购了博客天下和老牌刊物《人物》,并筹创《财经天下》。 12,林楚方,看天下前主编。2011年开始筹备创业。林有许多我所不具备的机巧,他做的杂志比较好玩,这是他做这一类读物的特长。 2011年的传媒业的大事远不止这些。许多事情,多年之后才会看到结果。 “希望是个美好的东西,这种美好的东西是不会消失的”。《肖申克的救赎》这样告诉我。 我从来都相信,未来一定会更好。我相信,如同里尔克在诗中描述: “一切将再次变得宏大而强盛: 大海涌起波纹,陆地平展开阔, 树木高耸,墙篱低矮; 在江河两岸,生机盎然 牧民和农夫在那里繁衍。 。。。。。。” 偶尔我会向未来窥望,但我不会空守彼岸,我懂得尘缘,并尽可能地去体会它,感受它。 我知道,唯有现实才能指引我们通向未来。 脚踏实地,我们从来没有也不想放弃自己的努力。 因为我们相信,每一分努力,都是改变命运的蝴蝶的翅膀。 (2012年1月18日定稿。 这已是我连续第九年度以个人价值判断做评点,不在乎政治正确,不在乎判断缺失,真实记录自己的想法,远比其他要素重要。 感谢FT中文网,感谢张力奋老师的鼓励。 感谢我的乡贤诸大哥和亦军大哥的慷慨指正。)
个人分类: 传媒|1501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上海海事大学2011校级重点课程
zhangshibin 2012-2-25 15:57
转自: http://58.40.126.64/course_center/index/refinement/zd_course_detail.jsp?type=2 上海海事大学2011校级重点课程 课程名称 负责人 所属院系 《中外政治思想史》 崔玉娈 文理学院 《企业电子商务管理》 蒋元涛 经济管理学院 工商管理系 《包装设计》 喻晓燕 物流工程学院 机械工程系 《数学建模》 张世斌 文理学院 《普通化学》 景设云 海洋环境与工程学院 海洋环境工程 《桥梁工程概论》 韩皓 交通运输学院 管理系 《民事诉讼法》 吴俐 法学院 法律系 《港口机械机电控制系统课程群》 嘉红霞 物流工程学院 机械工程系 《物流可视化概论》 舒帆 物流工程学院 机械工程系 《环境科学概论》 刘兴坡 海洋环境与工程学院 海洋环境工程 《理论力学》 梅潇 物流工程学院 机械工程系 《电视机原理》 曹芳 信息工程学院 电子工程系 《第三方物流项目管理》 高洁 交通运输学院 管理系 《组织行为学》 瞿群臻 经济管理学院 工商管理系 《船舶电气及控制系统》 林叶春 商船学院 轮机工程系 《英语国家概况》 杨丽芳 外国语学院 英语系 《轮机维护与修理》 郭军武 商船学院 轮机工程系 《运输代理实务课程群》 孙明 交通运输学院 国际航运系 共 18 门校级重点课程
个人分类: 教学交流|4385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迟到的转载】风云变幻的2011(年度总结)
dongyanqing 2012-2-22 22:13
说明:2011年,伟大祖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事实上,每年的成就都很辉煌。但也存在很少的那么一点点问题,亟需改进。在歌舞升平的时代,对成绩的赞美早已经超过成绩本身。因此,本总结偏问题,而且,是人人都能感受到的问题,意在树立紧迫感,深入反思,加快问题的解决。——寒冰 风云变幻的2011 (年度总结) 时寒冰 (一)名人 这一年,芙蓉姐姐从大S变成小S,成功转型,成为青年励志的榜样。她那经典的S动作,和镰刀、斧头一起,永远耸立在共和国这片神奇的土地上。 芙蓉姐姐告诉我们,人是可以改变的。 “ 金子在哪里都会闪闪发光 ”。这一年,风云人物凤姐到了美国,国内人才的流失已经到了何等惨烈的程度,由此可见一斑。 我一直认为,凤姐是一位值得尊敬的人。她的超级自信,在我们这个见惯低劣作秀、表演的国度显得是那么的卓尔不群。如果有选举权,我会把票投给凤姐而不是那 些恶心的政客。如果让凤姐带队和日本人谈钓鱼岛问题,我相信,在凤姐发言没有结束之前,日本代表就已承诺远离钓鱼岛并集体剖腹自杀,以证明他们向中国人民 的忏悔是真诚的。 凤姐的自信将在国际上彻底清除中国外交的阳痿形象,多个国家的元首将被凤姐的超级自信倾倒并因极度的自惭形秽而咬舌自尽。同样,中国的南海问题将迎刃而解。凤姐绝不会提出“ 搁置争议,共同开发 ”这样的卖国原则,而会质问越南这样的国家:“ 暂且不谈你们侵占我岛屿的问题,给我一个你们继续活在世上的理由先?再不滚开我组织全国城管和地产商把你们首都拆了 !”相关岛屿一夜之间没有了人烟,有的人甚至来不及穿裤子就逃之夭夭。 中国太需要这种伟大的自信。 当然,需要对凤姐进行一些基础的包装。比如:当谈及自己博览群书,阅尽世界名著之后,就别再说“ 例如《故事会》” 之类的。 这一年,诞生了一个伟大的人物——郭美美。我对她的评价是:她是中国十年来最有资格载入史册的人。她潜伏到丐帮总部红花会,忍辱负重,挖出大量不为人知的信息,揭开掩盖最深的遮羞布。丐帮之富,红花会之奢华,纤毫毕现。如果没有这种伟大的牺牲精神,焉能做到这一点? 国人对郭美美的辱骂是不妥的。扪心自问,我们难道只能用这种冷漠的方式对待民族英雄吗? 别让英雄流血再流泪! 这一年,红楼的总设计师、石油垄断巨头的克星、享誉海内外、深受贪官污吏爱戴、深受人民牵挂、具有崇高威望、在加拿大进行考察学习12年的赖昌星同志终于 凯旋,回到了祖国的怀抱。1999年,赖昌星老师自费到加拿大考察,闻听12年,股市几乎没动,而油价已经上涨了近四倍,难过地对迎接他的领导干部说:“ 中国的股民受苦了……油价涨成这个样子,我在异国他乡睡不着啊!” 个人认为,赖老师对中国有四大贡献:一是平抑了油价,为抑制通货膨胀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二是确保了中国的石油安全。赖昌星老师历尽千辛万苦,从全球各 地买便宜的原油供应国内,据说其原油供应量占到了中国的四分之一多。三是做了大量的公益事业。四是从红楼开始,把文化当成一种产业来做,这种超前的创新意 识,直到今天才被高度重视。 这一年,是贪官污吏争相斗妍的一年。有“ 中国高铁总设计师 ”之称的原副总工程师兼运输局局长张曙光被停职审查后,其在美国占地面积近2793平方的豪宅,近日被媒体曝光,而这个房子是张曙光在2002年时任铁道部客车处处长时买的。 如果不是东窗事发,张曙光的豪宅问题还不为人知。其实,有无数个这样的裸官,遍布中国的各个角落,裸官主体成为蚕食这个国家根基的最大力量。 为什么那么多的官员争先恐后地把子女、配偶送到国外去?因为,在国内贪的太多,早晚会暴露;因为,这样更便于向国外转移财富;因为,即使全裸也可以在中国平安当官且步步高升;因为,中国要求这实名那实名,唯独从不要求官员财产公开;因为,民众争相通过行贿获得某种便利…… 这就是中国的现实。 当官员争先向外移民和转移财富,这个民族的未来在哪里? 这一年,有很多人值得我们送上敬意。崔永元先生策划的大型电视纪录片《我的抗战》和《我的抗战2》,采用老兵口述采访来讲述历史,以资料片与动画相结合来还原最真实的历史细节。崔永元先生帮助我们复原了中华民族曾有的血性和激情,当然,还有抗战真相! (二)名言 2011年7月23日,北京南至福州D301次列车与杭州至福州南D3115次列车发生追尾事故。 一位出租车司机说: 我花500块钱买的导航,什么路况都会很详细地告诉我,国家花那么多亿搞的现代化的交通工具,前面有D车居然都不说一声,活生生给撞上了。我日啊! 事发后,铁路部门在没有进行全力搜救的情况下,就开始清理现场、掩埋事故车头,因而引起民众质疑。铁道部新闻发言人王勇平说:“ 因为当时在现场抢险的情况,环境非常复杂,下面是一个泥潭,施展开来很不方便……所以把那个车头埋在下面盖上土,主要是便于抢险。目前他的解释理由是这样, 至于你信不信,我反正信了 。” “ 至于你信不信,我反正信了 ”。很多人用这句话组句,中国的文字魅力被演绎得出神入化。 但是,更具有戏曲性的还是结局。2011年8月16日,新华网发布消息:中国铁道部称,铁道部新闻发言人王勇平被停职。王勇平成为这起重大事故中唯一被“处理”的官员。这个时代把恶搞演绎到了极致。 这一年,逐年提速的高铁开始降速——高铁不再出大事( 我相信如果速度降到三轮车的水平,将不再有任何事故发生 )而转移到了地下,多个城市的地铁开始出现事故。 这一年,重庆綦江县一对夫妇已婚8年不孕,因唱红歌喜得贵子。丈夫激动地说:“ 我的心情很激动,我一定要让妻子再坚持两天,让自己的孩子和党一天出生,他一生下来 我也教他唱红歌, 这个宝宝首先献给党 。” 这一年,贵州毕节阿市中学26岁的初中英语老师—周琴称,酒醉后的她,被当地国土资源管理所所长王忠贵强奸。周琴向当地派出所报案,阿市乡派出所教导员钟显聪竟然说:“ 戴避孕套不算强奸 ”,劝其私了。检察院亦以证据不足为由,让公安机关补充侦查。 “ 戴避孕套不算强奸 ”——避孕套的功能在这个名言之下,最大限度地得到拓展。如果这个说法得到支持,避孕套很可能迅速脱销,甚至被不法商人囤积居奇,牟取暴利。 另一起醉后强奸事件发生在四川。 10月19日,四川省蓬安县安监局一女股长在工作日中午喝醉酒后,被该局副局长张森和县残联理事长刘习全送入一家宾馆,并涉嫌遭到了刘习全的强奸,出现精神异常。而法庭上,刘习全辩解称只是通奸,而不是强奸。检方提交的证据则表明,事发前几个月双方并没有任何来往和联系,二人不存在暧昧关系。 诸如此类的事件警示女同胞:不要跟当官的( 不管这种官职是多么的狗屁不值一提,但具体到性器官上差别绝不像级别那么分明,即使是残联的,心残身不残的人也大有人在 )一起喝酒,即使喝酒,也不要喝醉。当然,如果是男同胞,对方又是女干部的情况除外。 2011年6月,一则“ 山西永和县副县长冯双贵4名亲属夜闯民宅,大打出手,将人捅成重伤 ”的帖子在网上流传。发帖人称,参与施暴的冯双贵次子冯源在殴打受害人过程中,针对受害人的质问不断宣称:“ 我爸是县长,在永和我爸就是国法 ……” “ 我爸就是国法 ”,何等铿锵有力! 官二代是一个很特殊的群体,他们比官一代、官阴(已到冥界)一代更阴更狠。当然,也有不被买账的时候。一位官二代闯红灯,被一位刚参加工作的女警拦下开罚单,官二代恼羞成怒:“ 你知道我爸是谁吗 !”女警很困惑地说:“ 你好奇怪,你爸到底是谁你得回家问你妈啊 ?”这句话如果仔细品味一下,会觉得很有尿感。 本年度的名言实在太多。3月份,在全国政协分组讨论会上,全国政协委员、招商银行行长马蔚华说“ 房价上涨因为老百姓手中的钱太多了 ”。 这句话说对了一半。是国家的钱印得太多了,是富人手中的钱太多了——在我们这个贫富分化越来越严重的国家,穷人的财富其实是在缩水。 要想听各种奇谈怪论,各式名言,在富人+官员的Party(两会)上足够了。我奇怪的是,那么多智商、知识结构、喜好……出奇一致的人,是怎么走到一起来的? (三)楼市 2011年,连年上涨的房价终于掉头向下,这毫不奇怪。除了货币超发这一因素还算得上一个支撑,还有什么能够支撑如此昂贵的房价?但是,房价下跌,民众已没有任何欣喜——以目前的房价,即使下跌几成对普通人又有什么意义? 当中国的房价超出发达国家的房价,已经没有任何动力可言。富人们在拥有多套住房后,惊奇地发现,如果把国内的房子卖掉能够在国外买到面积更大、质地更好、环境更好更宜居的房子,并且,尽享健全的社会保障等福利。于是,富人不再一味地买房,而是拥挤向另一个潮流——移民潮。 移民潮是国内房价的终结者。其实,官员们早就这样干了,许许多多的官员年复一日地喊着反美的口号,而把子女、配偶送到美国等国家买豪宅。反美口号成为他们欺骗善良民众,遮掩真相的伎俩。 在调控数年之后,在遏制房价过快上涨的欺骗性论调下,连涨数年的房价终于因为自身的原因出现拐点,作秀者终于可以长出一口气,为自己的表演画上一个颇具尿 感的句号。但中国房地产的掠夺性定位给民众带来的痛苦以及房地产支柱地位的确立对这个国家经济基础造成的巨大破坏,将在未来数年来深深地折磨着这个国家。 房价掉头,土地跟着流拍,并且,越来越频繁地流拍。截至11月份,36个城市流标地块环比10月份上涨了432%。2011年前11月,全国130个城市的土地出让金总额同比减少了5200亿,减少达到了30%。 政府当然早有准备——开启了另一个挣钱的门路。1月28日,作为试点城市的重庆和上海正式开征房产税。其中重庆版房产税税率为0.5%-1.2%,上海版税率暂定为0.6%。 中国过去所谓的房产税,是要把开发环节和流通环节的税向持有环节转移,是一个税收转移的问题,但到后来,都提物业税而不再提转移的问题。于是,物业税借房产税的马甲问世,等于变相加税。作为世界上税收痛苦指数近年始终位居前两名的国家,中国的征税智慧永远是一流的。 这一年的8月12日,婚姻法最新司法解释昭告天下: 离婚案件中一方婚前贷款购买的不动产应归产权登记方所有,但应对参与还贷的配偶给予公平合理的补偿 。司法解释实施后,许多配偶在结婚时开始要求在房产证上共署双方的名字。有关部门以生意人的敏感,开始抬高加名字的费用。 人们对婚姻的不信任感,终于被一个房产证展露出来,在唯物至上的时代,大家都自觉地“ 唯物 ”了。人们因房子和金钱结婚,同一座房子,却并非同一个梦想。人们相拥,却感受不到温暖,房子依然冰冷…… 这一年,限购令从北京开始,陆续蔓延到其他城市。房产商突然发现房子不好卖了,欠的钱不容易还了。是年9月,106家上市房企半年报显示,截至上半年末, 房地产行业的资产负债率已经高达71.28%。其中,总负债为1.24万亿元,较2010年年底增加1514亿元。资产负债率达近10年最高值。 房产商被负债压垮只是时间问题。 我在《时寒冰说:经济大棋局,我们怎么办》中强调:债务是条带血的主线,这条线并不仅仅串联着房企,还有整个中国。 这一年的1月21日,国务院公布了《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即所谓的“ 新拆迁法 ”。10月31日,著名作家阎连科因遭强拆而不得不在网络上求助……如果把这作为对新拆迁法的注解,可能显得有点悲凉。 在中国,法律无论如何规定,执行者都是权力部门,对自己有利的加倍执行,对自己不利的变相抵制。很多法律对于弱者而言,永远是那么遥远和陌生,又是那么的痛苦和无助…… 因为房子,这个国家让很多人没有归宿感;因为法律形同虚设,这个国家又让很多人没有安全感…… (四)股市 十年前的2001年6月14日,沪指上涨到2245点,创出当时的历史新高,当2011年12月13日,沪指再度跌穿2245点,等于10年归零。 十年归零是股票的十年血泪。一个自诩正在实现伟大复兴的国家,股票市场竟然灰暗如地狱一般。 如果前者是对的,那么,股市何以如此扭曲? 如果后者是实体经济的真实反应,那么,所谓的复兴其实就是一种意淫出来的假象而已。 尽管股市暴跌,但新股发行不断。从2007年开始,中国股市的IPO和再融资规模,连续排名世界首位,而股市的表现从2008年到2011年,基本上都是世界垫底。另一个数据是: 从 2007年6月至今,沪深股市没有一只股票退市,而这期间,上市公司从1570多家增至2300家左右,净增700多家。而在海外市场,如美国的纳斯达 克、日本东京交易所、日本伦敦交易所等,退市家数都大于上市家数,本东京交易所、日本伦敦交易所的退市家数甚至是上市家书的两倍以上。 新股一旦上市,一些人的原始财富瞬间放大十几倍、几十倍甚至上百倍,而普通投资者在高风险的环境中,损失惨痛。 这是一种可耻的对比——当今世界上绝无仅有的最可耻的对比。 更可耻的是,没有人对股市的这种残忍的赤裸裸的掠夺性表现出哪怕丝毫的愧疚。 2011年,最大的传闻是国际板上市。我强力反对国际板上市。有人批评这种反对过于狭隘,“ 既然中国企业可以在美国上市,美国公司为什么不能在中国上市 ?”我的回答是:“ 中石油在美国上市的时候融资不过29亿美元,上市4年给美国投资者的分红却累计高达119亿美元!其一,会有这么好或者这么傻B的美国公司来中国上市吗?其二,中国股市有确保外国公司给中国投资者带来这样丰厚回报的机制吗 ?”没有!说白了,国际板上市,不过是引进一个新的掠夺者而已。 中国股民就是一些人眼中的鱼肉,可以肆意掠杀而不必有任何顾虑。 诚如我在《时寒冰说:经济大棋局,我们怎么办》中所说,中国的股市一直被当作一个工具:吸纳超发货币,并蒸发购买力的工具。在通货膨胀如火如荼的时候,政 府必然打压股市,蒸发民众的财富,问题在于,通胀的根源是货币的天量超发——截至2011年11月,中国的广义货币供应量余额竟然已经比美国多出 34.3%! 仅靠货币的蒸发根本是不够的。 财富蒸发必然扼杀内需的启动,而且,股市持续下跌带给人们的恐惧预期一旦蔓延,就会加剧资金的外逃。海外做空中国的势力,最乐见的恰是这一点,当中国强势 集团在股市拼命巧取豪夺的时候,海外势力利用股指期货、融资融券等工具,也顺势大肆做空中国股市,一旦形成雪崩效应,后果不堪设想。事实上,股指期货一直 是做空中国的先头部队:海外股市涨,他们做空;中国出台利好,他们做空;上证综指上涨,依然是做空……坚决的旁若无人的做空。而肉食者竟然对其中蕴含的风 险熟视无睹。 有关股指期货推出后必然导致的这种局面,我在与郎咸平合作的《财经郎眼:揭秘股指期货》中有过详细的分析(详见: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Y4NjQ4OTA4.html ) 源源不断的新股发行,成为做空者的最大帮凶。里应外合,内外勾结,共同对国内的普通投资者展开猎杀。当西方国家接受惨痛教训,走去杠杆化路线时,中国却反 其道而行,推出股指期货、融资融券都工具,为做空中国股市者提供便利。股指期货等发出的信号旗的作用,正在成为做空中国的利器! 如今的美国股市已经非常接近历史最高点,这推升了美国的消费。2011年12月,美国消费者信心指数创8个月新高。当奥巴马在2009年3月3日,公开称买股票是民众长期投资的“ 优良选择,目前已经到了股票的买点 ”时,美国已经启动了一场复兴革命。 而当2007年底,中国宣布增加民众财产性收入的时候,股市从6000多点一口气跌到了1600多点。 美国股民跟着政府走,走到了金山上;中国股民跟着走,掉到了地沟里。那么,中国股民还能相信谁? 2011年,是中国股民的悲伤之年。当然,这不仅仅是股民自身的悲伤。作为中国最脆弱的一环,股市已经成为海外全面做空中国的首要目标。 当国内的掠夺者尽情捕杀普通投资者的盛宴时,我不禁想起了“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这个典故。只不过,黄雀的胃口更大、目标更大。 是年10月,证监会主席尚福林平静地离去,他离去时的股市点位与上任时相差无几——我不明白这等奇才政府为何不重用,让他去负责抑制持续高涨的物价。是年,郭树清走马上任,一句“ 低收入者不宜参与股市 ”道尽股市沧桑和悲凉。 这一年,中东乱局让决策层认识到文化、教育的重要性,成就了文化传媒板块,这个板块逆势上涨,成为2011年股市中的亮点。 这一年,多家上市公司因环保问题成为举国关注的焦点:康菲、晶科、哈药、江森、华英、三力士、北矿磁材、江铜等等,上市公司越来越脏了。 12月9日,中国证监会召开新闻通气会,有关部门负责人披露六起案件查处情况。包括一起典型的抢帽子操纵案件,操纵股票数量史无前例。 其中广东中恒信传媒投资咨询公司薛书荣、郑宏中、杨晓鸿、黎睿咨等涉嫌操纵市场行为案件,涉及的资金账户高达112个、证券账户高达148个,动用资金超过20亿元 。 中国股市不如赌场,是何等恰如其分的评价! (五)教育 这一年,校车事故成为举国关注的焦点。   11月16日,甘肃省庆阳市正宁县榆林子镇“小博士”民办幼儿园的校车( 辆核载人数为9人的面包车上,搭载幼儿及教师64人 ),与一辆自卸货车迎面相撞,造成21人死亡( 其中幼儿19人 )、43人受伤,这就是“11·16”特大交通事故。 从此,许多校车事故接连涌现。12月12日,江苏徐州丰县首羡镇发生一起运送小学生车辆侧翻事故,共造成15名学生死亡,11人受伤。 校车悲剧是一个民族的悲剧,它让人们看到,在这个官员坐骑不断更新换代的国度,孩子们在被以一种何等冷酷的方式遗忘、漠视。 2011年11月25日,在“11·16”特大交通事故几天后,中国援助马其顿校车项目交接仪式在马总理府举行。中国政府代表驻马其顿大使崔志伟正式将援助校车交付马副总理阿里菲。崔大使在致辞中表示, 中 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正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虽然面临经济结构调整、发展模式创新等诸多挑战,但一直对外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中方已先后向马方提供了人 员培训、学校改建、电脑物资等多个援助项目,为马其顿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贡献。此次援马校车将进一步改善马学生的学习环境,体现了中方对中马关系的高度重 视 。 这件事情为中国校车悲剧增添了新的血色——人的无耻和冷血真的是没有止境的。 与此同时,“ 希望工程 ”在非洲迅速扩张,世界杰出华商协会计划在10年内为非洲募建1000所希望小学,每所小学初步拟定的标准是150万人民币。 而我和朋友们在国内贫困山区资助的孩子,过去每天只吃一顿饭,在饥饿中艰难地维持学业……这些孩子热爱的祖国,为了树立国际形象在国外乐善好施,而舍不得给自己饥饿的孩子一片面包…… 生活在中国,不要睁开眼睛,也别做任何比较,比较会让人莫名地流泪…… 这一年的11月,上海市闸北区检察院对警方破获的一起未成年女性参与卖淫和介绍卖淫的特大案件提起公诉。该案涉案人员多达20人,其中多数为在校中学生,2人为未满14周岁的幼女,涉及上海市某职业学校分校、普通高中等9所学校。“ 不少涉案女生为零花钱主动卖淫、介绍卖淫,嫖客形成了固定‘圈子’,形似日本社会的所谓‘援助交际’ ”。 在唯物至上,没有善恶报应观念的中国,金钱的诱惑成为天真无邪的少女出卖肉体的唯一理由。是的,我们生活在自人类有文字记载以来最堕落的时代,还有什么事情不能发生?!孩子们的堕落让我们更充分地认识到,这是一个遭天谴的时代,也是一个遭诅咒的时代! 提到中国的读书人,是很凄惨的一件事。 《中国青年报》12月14日刊发了一篇文章“读书改变了什么” :一位民工,他家的第一个大学生,毕业后收入反不如他。有人问他:“ 以后孙子、孙女,还会让他们上大学吗 ?”他叹了口气说:“ 我看读书是没用的 。” 读书没有用,三个很重要的原因。一是中国权力和金钱主导一切,要么有权要么有钱,否则,读书再多也到不了合适的位置,此所谓读书无用武之地。二是中国的教 育毁人不倦。从小学开始废,高中时已经废掉50%的正常思维能力,到大学,再把剩余的全部废除。大学读完后,到用人单位后大部分人还要经过培训,才能真正 可以用。三是衡量有用没有用的标准竟然是能否挣钱,或挣钱的多寡。当金钱成为衡量一切的标准,才是这个时代真正的悲剧! 中国教育最大问题是根本认识不到自己有问题。 12月24日上午,北京大学校长周其凤院士在长沙市一中演讲时,反复告诉同学们,北大是中国最好的一所大学,“ 如果错过北大,真的很亏 ”。对于现在很多人否定中国的教育,周其凤持不同态度,“ 我认为美国的教育一塌糊涂,他们的每一任总统都不懂得尊重人,总是把自己的意愿强加于别人,如此看来,他们的教育是一塌糊涂的 。”周其凤认为中国的教育很成功,理由是中国这些年都在飞速发展,“ 我们的国家在进步,靠的就是我们的教育培养的人才 。” 这位校长的逻辑看得让人蛋疼,并产生强烈的尿意——在中国每天可以听到相当利尿的话。 既然中国的教育很成功,北大的学生毕业后大部分去美国学习,接受他们一塌糊涂的教育,又怎么解释呢?美国培养出那么多诺贝尔奖金获得者,中国为什么不能呢?随后,又有辟谣,证明周校长的话被断章取义。果如此,将为周校长平反昭雪。 这一年,无数家长继续为孩子沉重的作业操劳。没有哪个国家像中国这样,从幼儿时代就开始摧残孩子,让孩子在痛苦中一点点渡过并不存在的童年。 这一年,作家韩寒快速地完成从意见领袖向思想家的转换。 易中天先生评论说: 指责韩寒“读书少,学术差,不专业”,是很无聊的。你读书多,你学术好,你非常专业, 咋说不出韩寒这样有分量的话?相反,正因为韩寒“读书少,学术差,不专业”,他才用不着硬要找件时装披在身上。他的新衣就是什么都不穿,坦然地裸露出自己 的真实。当然,也就他能这样。我要跟着学,那会影响市容的。原以为2011乏善可陈,但有了“韩寒的新衣”,我们好过年了 。 正因为没有被正统教育摧残,成就了智慧的韩寒,如果用这反证中国教育失败的例子,还有比这更合适的吗? (六)经济 截至这一年的11月,中国的广义货币供应量余额已经比美国多出34.3%。但是,这一年,很多地方极度缺钱。 引用媒体的一段报道: 人行温州市中心支行的统计数据表明,温州民间借贷综合利率从年初的23.01%猛增至9月份的25.44%,折合月息超过2分。另据企业界人士介绍,一些民间借贷月利息折合已超过5分。换言之,“5分利”等于资金的年回报率是60%,相当于一般制造业年利润率的6倍。 利率上升是资金短缺的结果,而制造业无论如何是不可能承受得了如此之高的利息的。9月底,温州民间借贷危机全面爆发。 类似的资金链断裂引发的危机爆发在鄂尔多斯。再引用媒体的一段报道: 下半年以来,鄂尔多斯市发生多起高利 贷崩盘事件,多名涉足高利贷者因资金链断裂而逃跑甚至自杀。目前鄂尔多斯的民间拆解利率已经达到月息3分5(年利率42%),甚至5分(年利率60%), 而且很难借到钱。按照月息3分计算,2.63亿借款每个月要支付的利息为789万元。 为什么广义货币供应量已经超过美国34.3%,还那么缺钱? 原因是,大量宝贵的资金被政府用到了大工程、大项目上,白白挥霍、糟蹋了。政府主导经济的结果,一是国进民退的步伐加快;二是资源配置日益扭曲,导致大量 的浪费和损耗——工程上的资金相当一部分落入了个人口袋,这是中国不断上大工程的源动力之一。而政府透支进行的投资因负债累累而不得不供应更多的货币…… 2009年12月,我撰文指出:在通货膨胀之后,中国将步入“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共存的经济形态 ”。 这种经济形态日益明显。温州、鄂尔多斯资金链危机是这种畸形经济形态的反映,居民购买力下降和物价上涨的结果,同样是这种畸形经济形态的反映。 官员的强项不是做经济,他们大多数不懂经济却又非常自负。因此,这些年来,中国不断违背经济规律逆流而上,在背离民生、民富的道路上走得越来越远、越来越快。当官员为了一己之私拼命上大项目,耗尽各种资源的时候,这个国家的资源配置已经畸形到了无法修正的地步。 更要命的是中国式债务危机的爆发。我在《时寒冰说:经济大棋局,我们怎么办》一书中,专门写了一个章节《大结局:债务危机死拼!》,债务作为一条带血的主 线,将影响世界的趋势,中国同样如此。欧洲不惜举债维持其高福利,而中国却是举债维持高投资,两者区别的意义在于:前者应对危机的韧性更强,为自己争取更 多时间,一旦违约,可将债务一笔勾销。而中国对民生的负债,则意味着中国会因抗风险能力的极度脆弱而将金融层面的危机,迅速演变成社会危机。 2011年,中国过度鼓励私人购车引发的弊端更充分的暴露:交通拥堵,石油对外依存度进一步上升。2006年至2010年,全国汽车保有量每年平均增加 951万辆,而在2011年前8个月,汽车保有量就已增加983万辆,月均增加123万辆,高于2010年同期月均113万辆的增量;其中,私人小型载客 汽车增加781万辆,月均增加98万辆,占汽车增量的79.45%,是汽车实现快速增长的主要因素。 前总理朱镕基在离任8年后的2011年4月在清华大学演讲时说:“ 那是我的(任内公开的)最后一次讲话。我拜托大家别拿公款去买小汽车,去补贴小汽车;拜托大家多发展公共汽车,发展公共交通吧。如果这么做了,现在北京就不会那么堵车了。” 好大喜功、大跃进式的发展经济,导致整个经济体和经济结构满目疮痍。而这种靠货币春药维持的繁荣,仍在作为政绩被某些人津津乐道。中国经济,未来将走向何 方?可以肯定的是,现在并非中国经济的冬天,冬天还没有到来……真正的冬天,比现在要可怖得多。任何一个热爱这片土地的炎黄子孙,都会为这种悲观的未来悄 然泪下…… 问苍茫大地,裸官主沉浮,未来的路在何方? (七)物价(含药价) 2011年,是物价继续飞涨的一年,是货币购买力继续下降的一年。 2011年3月5日上午9时,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作政府工作报告,宣布, 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 4% 左右。 2011年6月26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伦敦表示, 今年维持通胀在 4% 以下有一定困难,但应可以控制在 5% 以下。 2011年12月7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2012年《经济蓝皮书》认为, 2011年中国CPI持续高位运行,全年上涨 5.5% 。 这一年,以猪肉价格的上涨为起点,开启了涨价之门。常年被人忽视的猪,突然成了香饽饽,有关部门组织召开猪肉的专题会议,以抑制肉价。在货币汹涌而出的时 代,人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专项工作。事实证明,仅仅盯着猪的肉体是错误的!货币超发是万恶之源,除此之外的任何努力,在短暂的发挥作用后都将被废掉。 对于菜价高昂的原因,记者曾经做过详细调查。结论是,蔬菜从菜农手里出发长途跋涉到城市,还便宜得令人吃惊,真正贵就贵在“最后一公里”。北京市物流协会 专门做了一个调查,发现蔬菜从批发市场到零售市场的这“最后一公里”,流通成本比从山东寿光拉到北京的费用至少高出150%。除此之外,各有关部门收取的 苛捐杂税,推升了菜价。管理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效率,降低成本,而在中国,管理的目的变成有关部门鱼肉民生,谋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原始冲动。 这一年,全国人民进行了一场哄抢食用盐的大演练。在日本地震发生后,中国的食用盐被哄抢一空,平常卖一元的袋装食盐,价格在很短的时间里翻了20多倍。强烈的不安全感,总是萦绕在这个国家民众的心头,一遇风吹草动,抢购之风马上风卷残云,一扫而光。 这种可怕的现象,不断放大着人们的恐惧感。 当然,最离谱的还是药价。2011年11月,央视《每周质量报告》再度对高药价进行曝光:某注射液出厂价为每支0.32元,中标价为18.49元,医院零售价为21.26元,中间利润竟然高达6500%以上。 中国的物价畸形与发改痿这一祸国殃民的机构是密不可分的。 据央视报道:从2001年开始我国全面推行药品集中招标。为了遏制药品虚高定价,发改痿为每一种药品制定了最高零售价,问题是,即使不少药品的中标价比出 厂价高出几倍、甚至几十倍,根据这样的中标价计算出来的医院零售价,依然低于发改委公布的最高零售价。以山东方明药业生产的2毫升20毫克的盐酸奈福泮注 射液为例,出厂价为每支0.32元,最高零售价被定为35.9元——发改痿能解释一下这么变态的最高零售价,是用身体的哪个部位想出来的吗?! 发改痿在事实上成为涨价的最大帮凶。其实,发改痿在物价方面只做两件事:一是涨价;二是解释为什么涨价。 有一个逻辑是非常明确的:货币超发,物价必涨。尤其是在当下自宫的政策之下,随着企业倒闭潮的出现,供应短缺的现象将在不久之后成为物价的另一只推手。 (八)命案 2011,注定是一个变幻无常之年——始于命案,而又结束于命案。 2010年12月25日,曾有多年上访经历的浙江省乐清市蒲岐镇寨桥村前村主任钱云会,被发现死于村口路边的工程车轮下。 当人们对这件事情进行激烈争议的时候,2011年,悄悄到来了。 2011年的伊始,首先给我们的教训是,好好走路不见得就是安全的。尤其是那些有上访经历的人,很容易无缘无故、莫名其妙的猝死——唯一的区别只是形式的不同而已。 如果把这当作2011年出行必备的常识,就大错特错了。 2011年6月7日上午,西安音乐学院大三的学生药家鑫被执行死刑——药家鑫驾车撞人后又残忍地将伤者张妙刺了八刀致其死亡,理由是怕张妙看到其车牌号,以后找麻烦。 这件事情给我的教训是:一旦被车撞了,要么装死,等撞人的车主走开后再报警;要么捂住自己的眼睛,不往挂车牌的地方看,为自己留条命。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犯罪学系心理学室教授的解释是: 他(药家鑫)拿刀扎向这个女孩的动作,和在他心里有委 屈,在他有痛苦,在他有不甘的时候,却被摁在钢琴跟前弹琴是一个同样的动作……弹琴本身是来发泄内心的一种愤怒或者情绪。因此,当他再遇到这么一个不愉快 的刺激的时候,他看到一个人被撞伤了,而且在记他的车号,这个刺的行为实际上就类似于砸琴…… 我终于明白,杀人其实是有区别的。比如,像药家鑫这样的,其实不是杀人,而是做一种艺术,在激情中捎带着把人弄死了…… 2011年10月13日下午,佛山两岁小女孩悦悦在路上被一辆面包车撞倒和碾轧,18个路人先后经过视若无睹,其间悦悦又被一辆货车碾轧过去。最终悦悦被 第19名路人——拾荒的阿姨陈贤妹抱到路边,随后被送往医院急救。陈贤妹捡起了国人仅有的良知,却被有些人指责是为出名。在这样一个道德沦丧的社会,人们 贫穷得除了几个铜臭已经一无所有…… 人世间放佛在一种轮回中。 2011年12月10日,广东省乌坎村的村民代表、43岁的薛锦波在被警方拘押期间死亡。这起因土地腐败交易引发的悲剧,同样掀起轩然大波。乌坎人在相信 政府会给他们公道的期待中,发出了自己的诉求。在自治状态下,民众井然有序的利益诉求得到了政府的肯定,通过对话,村民们的立场受到尊重——权利从来都是 抗争而来。这是一个令人欣慰的结局。 如果钱村长之死不是一个开始,那么,乌坎也不是一个结束。 (九)国际 2011年是全球继续放水的一年。是年的8月、10月、11月,巴西央行三度降息各50基点。欧洲央行在11月3日和12月8日,将基准利率降至 1.00%。澳洲、印尼、巴基斯坦也都两度降息。英国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在12月的份货币政策会议上以9:0的投票结果,一致同意维持利率于0.5%水平 和量化宽松政策(QE)规模2750亿英镑不变。12月24日,一位欧洲央行高级政策制定者强烈呼吁,如果欧元区通缩风险出现,应推出“量化宽松政策”来 提振欧元区经济,欧洲央行可能扩大其政策工具。全球放水,在2012年,将快速向新兴国家蔓延。印度卢比在最近四个月内贬值幅度超过15%。 2011年,是灾难频发之年。3月11日,日本东北部海岸发生了灾难性的海啸和地震。9.0级地震及其引发的福岛核电站危机,一度让全世界陷于不安的状态。 2011年7月22日,挪威首都奥斯陆市中心遭炸弹袭击,造成包括首相办公室在内的多座政府大楼严重受损。此后不久,挪威现年32岁的安德斯·贝林·布雷 维克伪装成警察向奥斯陆一青年营地内的集会者肆意开枪射击。截至7月23日,两次袭击事件中的死亡人数达到91人。于特岛惨案成为挪威自二战以来最大的暴 力袭击事件。 中国自己也灾难不断。而且,2011年的大雨和干旱几乎都是百年不遇,连续多年场场百年不遇,苍天啊,你为何总是拿百年一遇的洪水和干旱来折腾中国?难道仅仅是因为官员们不识数惹您老人家生气了吗? 2011年,我在《时寒冰说:经济大棋局,我们怎么办》中所画的中东路线图,一一被现实验证。突尼斯——埃及——利比亚——叙利亚——伊朗……还有人认为这离中国还很远吗? 2011年,是昔日风云人物相继逝去的一年,这些人的兴趣、爱好、作风、破坏性之一致,世所罕见,而他们如此集中地相约而去,也为活着的人留下了一个不解之谜。 2011年5月1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发表全国电视演讲,宣布“基地”组织领导人奥萨马·本·拉登已被打死。他说:“ 今天我们再次印证只要美国下定决心,这个国家想做的事情就一定能够实现 。” 2011年10月20日,利比亚卡扎菲在其家乡苏尔特被捕,遭到长时间的诸如鸡奸这样的羞辱后被杀,一如他生前对民众的羞辱和屠杀时的冷酷无情。这种一种轮回。只是,我非常惊诧的是,卡扎菲竟然没有勇气用金手枪结束自己的生命,以免遭屈辱。独裁者永远都是怯弱的。 2011年12月17日,朝鲜金正日因日理万姬、过度操劳去世。 有人总结: 萨达姆生于1937,死于2006,终年69岁;卡扎菲生于1942年,死于2011年,终年69岁;金正日生于1942年,死于2011年,终年69岁。事实证明,中国规定住房产权70年是领导干部经过深思熟虑多方论证的。 据叛逃到韩国的朝鲜前劳动党书记黄长烨透露,“ 金正日讨厌中国的程度似乎胜过讨厌美国 。”事实也是如此。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非战争时期,屠杀中国公民最多的国家就是朝鲜!尤其近年,几乎每年都有数十人被朝鲜人民军枪杀。朝鲜军人甚至越境,直接在我国境内枪杀我军人(如: http://bbs.cnhan.com/thread-322118-1-1.html )。 朝鲜之于中国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但这能够成为朝鲜一直把中国视为它的棋子和玩物的理由吗?作为中国援助最多的国家,作为世界上最依赖中国的国家,却以如 此冷血的方式对待中国同胞,中国近年来在外交方面的弱势到了令人不堪忍受的地步——除了一再被人当作棋子,有像样的作为吗?2011年,爱国者伤心之年。 2011年,中国继续天南海北的出访,天南海北的施舍,以彰显我中华泱泱大国恩泽四方的心胸。其实,即使不对外援助一分钱,只要能厚爱国民,让国民有归宿 感和尊严感,中国也能赢得世界的尊重,而且,更能!在很多时候,外交问题其实就是内政问题。做好民生,中国才能在世界上挺起胸膛! 2011年,欧债危机不断恶化,而美国平安渡过债务危机,逐渐步入良性复苏轨道。 2011年,全球有序的动荡,在动荡中洗牌,而这所有的动荡,都将继续延伸,当接力棒延续到2012,新的篇章又将展开…… 于2011年12月25—26日
个人分类: 杂谈|1263 次阅读|0 个评论
译2011: A Year in Review at HIMSS12 by Keith Boone
edwinuestc 2012-2-21 22:18
Keith Boone是我一直在关注 在follow的老头子,虽然好像还是蛮年轻 ,一直找不到很好的地方 很好的网站 大多数网站在外面实验室糟糕的代理模式下是压根发表不了新帖的。不幸的科学网就这样躺在中枪了。 周一 2月20日 2012 2011:HIMISS12 过去一年的回顾 通常HIMSS与我而言就跟新年一样。过去的一年我干了些什么,接下来的一年我要做些什么 它是一条清晰的分割线。HIMSS的互操作性showcase或者HL7内部的presentation抑或是在我们自己的展区展示我过去一年大部分的工作。 我过去一年参与的一些事情有: 1、CDA Consolidation Guide-这份HL7 Implementation Guide实施指南书占据了我在三个不同的组织中长达5年之久的工作,从将数十个文档的内容整合到一起,并使得其computable。你可以从 http://www.hl7.org/search/viewSearchResult.cfm?search_id=206647search_result_url=%2Fdocumentcenter%2Fprivate%2Fstandards%2Fcda%2FTrifolia%5FHL7%5FConsolidation%2Ezip 这里得到HL7 Trifolia Workbench,其中包含了Consolidation Project的数据。 2.过去一年中在ONC SI Framework项目下 为Transition of Care和一起那的HITSP C83和IHE PCC Technical Framework所作的工作也是围绕着CDA Consolidation guide展开的。 3.IHE PCCReconciliation规范,虽然没有在这里展开讲,解决了如何记录问题、用药和过敏的reconciliation 核对问题。 4.IHE ITI XDSDocument Workflow规范将在showcase中进一步讨论。旨在解决跨机构实现病人为中心的、accountable care的多个工作流程的自动化和追踪。 同时,下面讨论一些我参与了的新鲜事,也可能在展会中出现。 1.在周三和周四 最主要的就是Query Health Demonstrations 。周三早上我们将于CMS ONC一起讨论(只是我们希望这样)Meaningful Use第二阶段,不管怎么样我希望有些人可以来,如果你错过了的话,可以在周四早上的Interoperability Showcase中看到我们。对我而言Query Health是个相当大的转折,以前我都是围绕着CDA,现在则是HQMF。因为这个的原因 我推测我将会把投入到标准上的很大一部分时间放在quality measurement 和clinical decision support上。 2.我说过,HQMF将会越来越重要,在未来的几个月里我将花一定的时间在这上面,同时也有QRDA,过些时候我会详细写一写HQMF 但愿不要让大家厌倦啊。QRDA是第三个主题。 3.IHERequest for Clinical Knowledge规范填补了HITSP T81的空缺。它是对HITSP工作的一次修订。周四下午的Interoperability Showcase我的一个同事将会为大家展示我们在T81上与一个客户所作的工作,我会简要的介绍下这个新的IHE 规范在运用HL7 InfoButton标准时的影响。 4.工作流程,工作流程,工作流程。这很好的描述了余下的在IHE PCC中的工作,这一年开发了一个新的规范Referral, Remote Monitoring and Tumor Boards。我们在工作流程上的工作已经将IHE PCC domain延伸到意大利、荷兰和欧洲的一些其他国家,美国之外 大多数工作都是以此驱动的。这才有意义是因为这些国家卫生信息交换的历史比较长,也做好了进入下一步的准备。 5.CDA R3也会持续关注。我希望当它越来越接近第一投票版的时候我能参与的更多,差不多也就是今年了。 当然,周二我们就可以看到Meaningful Use的规则。尽管我不对任何法律法规负责,但是我在HL7 IHEONC SI Framework 中参与或多或少影响了Standards and Certification rule。静待看看它们是怎么样的。
个人分类: keith的博文|2143 次阅读|0 个评论
期待"中国信息系统学科课程体系2011"
zlhua 2012-2-21 10:28
呵呵,刚在AMAZON中国里下了订单.... 期待中.....
个人分类: 管理信息系统建设|2692 次阅读|0 个评论
[2011][中法美合拍][剧情][花为眉][DVD-R/430MB][中英双字]
lcj2212916 2012-2-20 21:22
◎译  名 花为眉/邪恶传奇 ◎片  名 Bad Romance ◎年  代 2011 ◎国  家 中国/法国/美国 ◎类  别 剧情/ 爱情 ◎语  言 普通话 ◎字  幕 中英(内嵌) ◎IMDB评分5 votes ◎IMDB链接 http://www.imdb.com/title/tt1811303/ ◎文件格式 DVD-RMVB ◎视频尺寸 864 x 480 ◎文件大小 1CD 430MB ◎片  长 84 Mins ◎导  演 张凡夕 ◎主  演 肖雅       禅婵       贝司       萧寒       张凡夕       ◎简  介  《花为眉》讲述发生在当代 北京 的三段代表着异性、同性、双性三种不同形式的爱情故事。 本片是年仅23岁的导演张凡夕长片处女作,他同时包揽了影片的编剧、剪辑及主要摄影工作并出演配角。 网盘直接下载地址: http://www.ctdisk.com/file/4780579
5420 次阅读|0 个评论
[2011][波兰][战争][华沙保卫战][BD-R/3.01GB][中字]
lcj2212916 2012-2-19 10:31
【影片名称】:Bitwa warszawska 1920 / Battle of Warsaw 1920 【 中文 名称】:华沙保卫战 / 1920华沙之战 【年 代】:2011年 【国家地区】:波兰 【语 言】:波兰语 【类 别】:战争 【片 长】:111 分钟 苏波战争,指1920年4—10月苏维埃俄国与波兰之间的战争。苏波战争是由波兰白军首先挑起。1920年4月25日,波兰白军在协约国的怂恿下,多次拒绝了苏俄政府关于和平谈判解决两国争端的建议,对苏俄发动了进攻。同年5月8日,波军占领乌克兰首府基辅。苏联红军奋起反击,于6月中旬收复了基辅,并越过边界向华沙推进。这时波兰和协约国感到大事不妙。7月12日,英国外交大臣寇松照会苏俄政府,建议俄波媾和,但遭到苏俄拒绝。7月17日,苏联红军继续向华沙进攻。8月20日,英国政府又向苏俄发出最后通牒。但最后通牒并未阻止苏俄进军,反而引起英国公众对政府的愤怒。于是英国不得不劝波兰接受苏俄的停战条件,同意和谈。但这时军事形势发生了变化。由于红军高级指挥员之间对于主攻方向判断出现意见分歧,红军在华沙战役中受到重大挫折,波军转守为攻。1920年10月12日,苏波两国在里加签订停战协定,并缔结了预备和约。和约规定,西乌克兰和西白俄罗斯划归波兰,缔约双方彼此尊重国家主权,并保证不支持任何针对另一方的敌对行动 ...... 网盘直接下载地址: http://www.ctdisk.com/file/4756915
5836 次阅读|0 个评论
总结2011,安排2012该怎么做
zhangjiansty 2012-2-19 09:58
5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五大自治区2011文化建设综述
whyhoo 2012-2-19 09:11
新华社北京2月18日电(新华社记者)西夏王陵、元上都遗址……更多的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受到重点保护;出版产业“借船出海”、新疆国际大巴扎组建歌舞团……更多的少数民族文化产业以创新、融合的姿态走向繁荣;“绿城歌台”“百姓周末大舞台”……更多的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与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相结合,丰富着百姓的“文化餐桌”。 2011年,我国五大自治区精心唱好“护花”“卖花”“赏花”三部大戏,在开放、吸收、创新的“春天”里助民族之花火红绽放。 “护花”:文化保护大投入 对于备受国内外关注、素有“东方金字塔”之称的西夏王陵来说,2011年是其保护史上具有重大转折、标志性意义的一年。这一年,国家文物局与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签订了《合作加强宁夏文化遗产工作框架协议》,西夏王陵启动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程序,建设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对内蒙古而言,2011年是元上都遗址申遗的关键一年,几大重点工作顺利完成。考古工作者发现了一大批珍贵文物,为元上都遗址申遗提供了大量实物和数据资料。 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历来是广西文化保护工作的重中之重。2011年,广西全面完成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普查工作,通过“非遗”传承人保护制度、“传帮带”等方式使得“口授心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了有效传承。目前,广西共有16人被认定为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240人被确认为自治区级“非遗”传承人。2011年5月,广西来宾金秀坳瑶生态博物馆建成开馆,至此广西“1+10”民族生态博物馆全部建成开放。 2011年6月11日,西藏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正式成立。拉萨市民达瓦说:“藏民族有这么多优秀的传统文化,我感到由衷的自豪。相信在国家的大力扶持下,这些民间传统文化一定能发扬光大。” 近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疏附县吾库萨克乡热合曼·阿布都拉传习所成为全国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企业之一。在这个以制作传统民族乐器闻名的小村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热合曼·阿布都拉不仅亲手制作民族乐器,还从民间招收学徒,传授他的民族乐器制作技艺,致力于将这项祖辈传下来的文化遗产发扬光大。 截至2011年底,新疆已建立了区、地两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全区14个地州市,有13个正式设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地级保护机构。拥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24名和自治区级传承人229名,新成立的新疆维吾尔古典文学和木卡姆学会成功升级为国家级学术团体。 “卖花”:文化产业大发展 由宁夏人民出版社等多家单位联合重组的黄河出版传媒集团,在2011年第二届中阿经贸论坛上迈出了“走出去”的坚实步伐。黄河出版传媒集团总经理杨宏峰告诉记者,在第二届中阿经贸论坛上,他们取得了丰硕的成果。黄河出版传媒集团启动了“阿拉伯语十年千部经典著作翻译出版工程”“中阿‘双百’经典图书互译传工程”,与37家国际出版机构签署图书出版协议217项,涵盖版权输出目录、图书翻译出版发行、合作出版发行、数字出版发行、图书文化交流等多个领域。 2011年,借着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的东风,广西文化产业取得重大进展,动漫产业尤其独树一帜。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厅着力打造动漫产业这一新兴业态,评选命名首批动漫骨干企业9家、试验园区2个、人才培养基地8个,给予产业政策支持。 声名远扬的国际大巴扎位于乌鲁木齐地标性路段二道桥。在这里,不仅销售民族服饰、土特产、干果、地毯、工艺品、药品、玉器及特色餐饮,还专门成立了新疆国际大巴扎歌舞团,让来到这里的中外游客在购物之余体验浓郁的民族文化特色。 新疆国际大巴扎开发有限公司歌舞团团长艾尔肯·库吐比丁说,公司成立8年,已成为一个新疆文化品牌,现在又得到了国家和自治区的资金扶持,这使我们对企业的发展充满信心。 截至2011年,“中国内蒙古草原文化节”已经连续举办了7届,内蒙古12个盟市纷纷打出自己的民族文化品牌,105个旗县区也都设立了自己的文化节日。他们以各自地区民族风俗风情为切入点,举办那达慕、马头琴、蒙古长调、安代舞等文化节庆活动。这些不同特色的文化盛宴,如辽阔的历史文化画卷在蓝天白云间展示着草原文化的绚丽多姿。 “赏花”:文化惠民大进步 在“天下民歌眷恋的地方”南宁市,大街小巷处处歌舞。每年的壮乡盛事“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都会在社区搭建“绿城歌台”,中外艺术家与本地演员、普通群众同台竞艺,载歌载舞,尽享欢乐。 南宁市民韦女士家住五象广场附近,这个广场几乎每年都会在民歌节期间成为“绿城歌台”,韦女士也是忠诚的观众。“南宁的精神文化生活很丰富,但我最喜欢每年的‘绿城歌台’,节目质量高,大家看得也高兴。”她说。 对于新疆各族群众而言,刚刚过去的2011年各类文化活动层出不穷、场面空前,给人留下了难忘的印象。这一年里,大型文化活动不断,从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一周年文艺演出,到第二届中国新疆国际民族舞蹈节;从首届亚欧博览会中外文化展示周,到建党90周年系列文化活动,再到年底举办的冬季演出季“百姓周末大舞台”,一场接一场的演出令人目不暇接。 火红的绸子飘起来,欢快的舞步跳起来。冬季的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库伦旗政府门前广场一片沸腾,数百人在这里跳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安代舞。库伦旗广场安代舞蹈队队长双白乙拉说:“5年了,天天这样热闹,参加的群众也越来越多。” 在内蒙古,像安代舞、乌力格尔、呼麦、马头琴、鄂尔多斯婚礼、蒙古长调等国家级和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近些年得到有力的保护与传承,并正在以全新的生命力走向社会大众。 “休闲健身”,这个城里人的时兴词汇,如今在宁夏南部山区农村也逐渐流行起来。在固原市原州区杨郎村,先富起来的农民建成了当地首个农民文化公园,六旬老农白成文一辈子习惯了“早起务农”的生活,如今开始了“早起锻炼”的新生活。隆德县神林村农民马玉英带领30多名妇女,在河滩上坚持晨练打起了太极拳。泾源县冶家村的农民也建成了村民文化广场…… 创新的,不仅是文化惠民的规模与力度,还有文化惠民的方式。“农民需要送文化,更需要‘种’文化。”中卫市委常委、海原县委书记王文宇感慨道。近年来,海原县在加大送文化下乡力度的同时,还积极扶持农村文化能人,发动民间力量,自办农民运动会,探索出一条“一包洗衣粉就能撬动农村文化大集”的新路子。在海原县,“苍湾农民运动会”已经成为远近闻名的农民文化活动品牌。 原文见 http://www.gov.cn/jrzg/2012-02/18/content_2070258.htm
个人分类: 民族|911 次阅读|0 个评论
[2011][情约1天/真爱挑日子/One Day][x264-5.1-AC3mkv/2.06GB]
lcj2212916 2012-2-18 12:29
譯  名 一天/情約1天(港)/真愛挑日子(臺)/一年戀一天/一天的戀人/每年今日/年年有今日 片  名 One Day 年  代 2011 國  家 美國/英國 類  別 劇情/愛情 該片改編自英國作家大衛·尼克爾斯(David Nicholls)的最新暢銷小說《一天》(One Day)。這個浪漫喜劇故事的起點是1988年,剛剛從學校畢業的德克斯特和艾瑪初次相識,然後在接下來的20年裏,他們每一年的這一天都會見面,只見一面,聊聊彼此的生活 ...... 网盘直接下载地址: http://www.ctdisk.com/file/4744762
5049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2011年度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获得者潘桂棠教授访问ITPCAS
Zhangdawen 2012-2-17 14:32
2011年度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获得者 潘桂棠教授访问我所 2012-02-17 2012年2月15日,应中国科学院大陆碰撞与高原隆升重点实验室方小敏研究员邀请,2011年度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获得者、原国土资源部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所长、著名的青藏高原研究专家潘桂棠教授前来青藏高原研究所交流并作学术报告。 访问期间,潘桂棠教授作了题为“青藏高原大地构造特征及演化”的学术报告。报告以国土资源部近10年来基础地质调查为基础,综合报道了青藏高原地质调查的最新进展和大量原创性的发现与成果。随后,与会人员就感兴趣的科学问题与潘桂棠教授进行了热烈的现场讨论,并就可能开展的合作研究交换了意见,为双方开展青藏高原形成机制和成矿理论等方面的合作研究创造了良好条件。 潘桂棠教授长期从事区域地质、大地构造、新构造、区域成矿学研究,是我国考察过青藏高原和中国西部各大山系的少数地质学家之一。他致力于青藏高原区域地质和东特提斯地质构造形成演化模式研究,提出了特提斯洋陆转换多岛弧盆系演化模式等新的研究见解,在国内外核心刊物上发表了多篇重要论文和多部作为第一作者的学术专著,为青藏高原地质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会议现场
2973 次阅读|0 个评论
2011年全球地震分布全程演示
热度 6 Majorite 2012-2-17 04:57
2011年全球地震分布全程演示 http://bigbrowser.blog.lemonde.fr/2012/02/10/craquements-terre-2011/ http://www.youtube.com/watch?feature=player_embeddedv=cwWn_W6ZbT4 科学工作者必须一看 国内的读者打不开上面那两个连接,可以试试下面这几个: http://www.specialist-online-dictionary.com/video/science/video/cwWn_W6ZbT4/2011%E5%B9%B4%E3%81%AE%E4%B8%96%E7%95%8C%E3%81%AE%E5%9C%B0%E9%9C%87-%E5%88%86%E5%B8%83%E5%9B%B3-World-earthquakes-2011-Visualization-map-2012-01-01.html http://www.laboiteverte.fr/visualisation-des-tremblements-de-terre-en-2011/ http://www.ufunk.net/en/japon/world-earthquakes-2011-visualization-map/ http://theperiledsea.ning.com/video/2011-world-earthquakes-2011-visualization-map-2012-01-01 http://www.2012honduras.com/2012/02/12/world-earthquakes-2011-visualization-map-2/
个人分类: 地震与地球|2458 次阅读|9 个评论
[转载]化学所超临界流体、离子液体相关成果荣获2011年度国家自然科学二
wangshu 2012-2-16 17:45
http://www.iccas.ac.cn/xwzx/yw/201202/t20120216_3441154.html 化学所超临界流体、离子液体相关成果荣获2011年度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白春礼院长致函祝贺 2012-02-16 | 编辑:lidan | 【 大 中 小 】【 打印 】【 关闭 】 2012年2月14日,2011年度国家科技奖励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刘延东在大会上宣读了《国务院关于2011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的决定》,胡锦涛、温家宝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分别向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和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的代表颁发了奖励证书。 由化学所韩布兴、刘志敏、张建玲、姜涛、闫海科等为主要完成人的“超临界流体、离子液体及其混合体系相行为与分子间相互作用研究”项目荣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中国科学院白春礼院长致函祝贺,并向化学所广大科技人员致以热烈的祝贺。 科技处  2012年2月16日
个人分类: 化学|2378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高校为第一完成单位获2011年度国家三大科技奖励通用项目统计排序
yhy188 2012-2-15 21:45
序号 获奖单位 自然科学奖 技术发明奖 科技进步奖 合 计 二等 一等 二等 一等 二等 一等 二等 总计 1 清华大学 3 1 2   2 1 7 8 2 北京大学 4       2   6 6 3 上海交通大学     1   4   5 5 3 天津大学     1   4   5 5 5 华中科技大学     2   2   4 4 5 武汉大学         4   4 4 5 浙江大学         4   4 4 8 东南大学   1     2 1 2 3 8 中南大学     2 1   1 2 3 8 复旦大学 2   1       3 3 8 河海大学     1   2   3 3 8 华东理工大学         3   3 3 8 南京大学 1       2   3 3 8 武汉理工大学     2   1   3 3 8 西安交通大学 1       2   3 3 8 中山大学 2       1   3 3 http://www.cutech.edu.cn/cn/zxgz/2012/02/1326778551165329.htm
2320 次阅读|0 个评论
[2011][中国][动作][龙门飞甲][BD-RMVB/1.3GB][国语/中字]
lcj2212916 2012-2-15 19:47
中文 名: 龙门飞甲 外文名: Flying Swords of Dragon Gate 出品时间: 2010年10月10日-2011年1月22日 出品公司: 博纳影业集团 制片地区: 中国香港、中国大陆 导演: 徐克 编剧: 徐克、何冀平、朱雅 制片人: 施南生 类型: 剧情,武侠,动作 龙门飞甲》明宪宗年间,宦官弄权,滥杀贤臣 龙门飞甲Q版(6张)。侠客赵怀安在营救忠良行动中,将恶贯满盈的东厂督主万喻楼一剑毙命,引来西厂督主雨化田,祭出天下格杀令。赵怀安等人一路亡命到嘉峪关的龙门,消失于铺天盖地的黑沙暴中。尘消风散后,西厂密探、鞑靼商队等江湖各路人马,再度投宿于龙门客栈这家大漠黑店。三年前曾毁于大火的龙门客栈里,当年风骚的老板娘早已神秘失踪,只剩下逃过火劫的伙计们重起炉灶,痴等老板娘回来。几乎被世人遗忘的边关客栈,再次因缘际会地风起云涌;神密驻客风里刀的容貌,为何与雨化田如此相似?对客栈密道了如指掌的吹笛女子凌雁秋,又是何许人也?就在由雨化田亲率的西厂追兵赶来之际,地平线突刮起数条龙卷奇风,赵怀安横空飞出,欲与雨化田一决生死。大漠风烟间,一场天地变色的正邪之战,即将展开 ...... 网盘直接下载地址: http://www.ctdisk.com/file/4675763
3170 次阅读|0 个评论
[2011][寻堡奇遇3][BD-MKV/2.41G][英语/中英]
lcj2212916 2012-2-15 19:19
中文 名:寻堡奇遇3   原片名:Harold Kumar 3   别名:猪头逛大街3、猪头汉堡包3   类型:喜剧   国家/地区:美国   编剧:乔恩·赫维兹、海登·施拉兹伯格 自上一次冒险已经过去了六年时间,哈罗德·李和卡玛都过着安静的生活,有了新的朋友和家庭。现在,他们在准备自己家的圣诞节。可是就在这个节骨眼上,卡玛收到了一个神秘的包裹。为了和自己的好朋友一起探秘,卡玛带着这个包裹来到了哈罗德的家 ...... 网盘直接下载地址: http://www.ctdisk.com/file/4673387
2699 次阅读|0 个评论
[2011][钢之炼金术师:叹息之丘的圣星][MKV/2.05G][日语/中字]
lcj2212916 2012-2-15 18:32
片名:叹息之丘的圣星   系列:钢之炼金术师2011剧场版   配音:朴璐美,钉宫理惠,坂本真绫   类型:动漫   地区:日本 《钢之炼金术师:叹息之丘的崇高之星》是独立于此前两部动画内容的全新故事。在位于中央首都的监狱,行将刑满的男人梅尔文逃狱出脱了,他控制着神秘而强大的炼金术。为了追随这个男子的身影,爱德华与阿尔冯斯来到了西部边境,被称作圣地的“米洛斯”。在这个被宏大岩石包围的中央,兄弟二人遇到了少女茱莉亚,并被一个名叫黑蝙蝠的对抗组织捕获。随着调查的深化,他们逐步理解到这个城市里躲藏着的血腥历史………… 网盘直接下载地址: http://www.ctdisk.com/file/4673083
5419 次阅读|0 个评论
浙大14个项目获2011年度国家科技奖励
crickxiang 2012-2-15 10:19
2月14日上午,2011年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向获代国家科技领域最高奖励的“五大奖”的代表颁奖。在获奖名单中,浙江大学共有14个项目获2011年度国家科技奖励。获奖数与清华大学并列全国高校第一。 其中,浙大作为第一完成单位获得科技进步奖二等奖4项;作为参与单位完成的“水立方工程建造技术创新与实践”、“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成套设计自主化技术开发与工程实践”获得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其中,“水立方工程建造技术创新与实践”项目中,浙江大学董石麟院士作为第二完成人获奖。 中国工程院院士、浙大机械系谭建荣教授牵头完成的“复杂装备与工艺工装集成数字化设计关键技术及系列产品开发”,浙大计算机学院陈纯教授牵头完成的“跨行业的嵌入式系统软件平台SMART及其应用”,浙大医学院金洁教授牵头完成的“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生物学特征研究及化疗新方案的创建和推广应用”和浙大医学院谢幸教授牵头完成的“卵巢癌进展机制及其阻遏策略的研究与应用”等四个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个人分类: 浙江大学|580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谢家麟吴良镛获得2011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转】
caesark 2012-2-14 12:33
新华社快讯:中国科学院院士谢家麟,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吴良镛获得2011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新华社快讯: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向获得2011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谢家麟院士、吴良镛院士颁发奖励证书。 新华社快讯: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向获得2011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的代表颁奖。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粒子加速器事业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著名加速器物理学家谢家麟,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两院院士、著名建筑与城乡规划学家、新中国建筑教育奠基人之一、人居环境科学创建者吴良镛,荣获2011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为他们颁奖。 中国2011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共授奖374个项目和10位科技专家,包括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人,国家自然科学奖36项,国家技术发明奖55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283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8人。其中,“青藏高原地质理论创新与找矿重大突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国家最高科技奖每年授予人数不超过2名,获奖者必须在当代科学技术前沿取得重大突破或者在科学技术发展中有卓越建树;在科学技术创新、科学技术成果转化和高技术产业化中,创造巨大经济效益或者社会效益。获奖者的奖金额为500万元人民币。 谢家麟简历 加速器物理学家。生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原籍河北武清。1943年毕业于燕京大学。1951年获美国斯坦福大学物理系博士学位。现任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在美期间,曾领导研制成功世界上能量最高的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1955年回国后,于60年代初领导完成一台可向高能发展的电子直线加速器、大功率速调管和电子回旋加速器等科研目。80年代领导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工程的设计、研制和建造。90年代初领导建成北京自由电子激光。 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吴良镛简历 吴良镛,著名建筑学与城市规划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理事长,中国建筑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副理事长。 1922年生,江苏南京人。毕业于重庆中央大学,获美国匡溪艺术学院硕士学位。1946年起协助梁思成教授创建清华大学建筑系,从事建筑教育及城市规划、建筑设计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工作。曾任清华大学建筑系副主任、主任,国际建筑师协会副主席,世界人居学会主席。研究成果曾获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和建设部的优秀设计奖、亚洲建协建筑设计金牌奖和 联合国 世界人居奖。专著《广义建筑学》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曾获何梁何利科学技术进步奖,国际建协建筑教育奖。
1259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国务院关于印发全国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11—2015年)的通知
whyhoo 2012-2-13 20:04
国发〔2012〕4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现将《全国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11—2015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国务院                           二○一二年一月十三日 全国现代农业发展规划 (2011—2015年) 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十二五”时期的一项重大任务。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既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要求。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精神,指导全国“十二五”现代农业建设和发展,编制本规划。 一、发展形势 “十二五”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是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机遇期。 (一)发展现代农业的基础更加坚实。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不断深化农村改革,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大幅增加农业投入,有力推动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加速转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增强,粮食连续八年增产、产量连续五年稳定在5亿吨以上,棉、油、糖生产稳步发展,“菜篮子”产品供应充足,农产品质量不断提高。农业结构不断优化,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初步形成。物质装备条件显著改善,科技支撑能力稳步提高。经营体制机制不断创新,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大幅提高。对外开放迈出新步伐,农业“走出去”取得新进展。农民收入大幅提高,连续八年增幅超过6%。经过多年努力,我国农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农业现代化水平显著提升,为满足国内需求、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为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发展现代农业的条件更加有利。“十二五”时期,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机遇难得。一是工业化、城镇化的引领推动作用将更加明显。工业化快速发展,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为改造传统农业提供了现代生产要素和管理手段;城镇化加速推进,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为农业实现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创造了有利时机;城市人口增加和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以及扩大内需战略的实施,为扩大农产品消费需求、拓展农业功能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二是政策支持将更加强化。随着我国综合国力和财政实力不断增强,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将进一步加大,支持现代农业发展的物质基础更加牢固。三是科技支撑将更加有力。科技创新孕育新突破,全球绿色经济、低碳技术正在兴起,生物、信息、新材料、新能源、先进装备制造等高新技术广泛应用于农业领域,现代农业发展的动力更加强劲。四是外部环境将更加优化。全党全社会关心农业、关注农村、关爱农民的氛围更加浓厚,形成合力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新局面,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创造性将得到进一步激发和释放。 (三)发展现代农业的要求更加迫切。国外经验表明,在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时期,农业面临着容易被忽视或削弱的风险,必须倍加重视农业现代化与工业化、城镇化的同步推进和协调发展。当前,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但农业现代化明显滞后,面临着一系列严峻挑战。自然灾害多发重发,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抗灾减灾能力低的问题更加凸显;农业生产成本不断上升,产业化水平低,比较效益偏低的矛盾较为突出;农产品市场需求刚性增长,资源环境约束加剧,保障主要农产品供求平衡难度加大;农业劳动力素质有待提高,科技创新和推广应用能力不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任务极为艰巨;农户生产经营规模小,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组织化程度较低,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依然明显;全球粮食能源化、金融化趋势明显,国际农产品市场投机炒作及传导影响加深,我国现代农业发展面临更多的外部不确定性。 “十二五”时期,必须珍惜、抓住、用好难得的历史机遇,坚持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方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着力突破瓶颈制约,努力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与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按照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要求,坚持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为主线,以保障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和促进农民持续较快增收为主要目标,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抗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为主攻方向,着力促进农业生产经营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着力强化政策、科技、设施装备、人才和体制支撑,着力完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农民生活水平和新农村建设水平,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国家现代化建设提供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支撑。 (二)基本原则。 ——坚持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坚持立足国内实现粮食基本自给的方针,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和节约用地制度,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加快构建供给稳定、储备充足、调控有力、运转高效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 ——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在保持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的前提下,推进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创新,坚决防止以发展现代农业为名强迫农民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改变土地农业用途,切实尊重农民意愿,维护农民利益。 ——坚持科教兴农和人才强农。加快农业科技自主创新和农业农村人才培养,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应用,提高农业物质技术装备水平,推动农业发展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转变。 ——坚持政府支持、农民主体、社会参与。强化政府支持作用,加大强农惠农富农力度,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和首创精神,引导和鼓励社会资本投入农业,凝聚各方力量,合力推进现代农业发展。 ——坚持分类指导、重点突破、梯次推进。进一步优化农业生产力布局,因地制宜地采取有选择、差别化扶持政策,支持主要农产品优势产区建设,鼓励有条件地区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推动其他地区加快发展,全面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 (三)发展目标。 到2015年,现代农业建设取得明显进展。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供给得到有效保障,农业结构更加合理,物质装备水平明显提高,科技支撑能力显著增强,生产经营方式不断优化,农业产业体系更趋完善,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资源利用率显著提高,东部沿海、大城市郊区和大型垦区等条件较好区域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 展望2020年,现代农业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基本形成技术装备先进、组织方式优化、产业体系完善、供给保障有力、综合效益明显的新格局,主要农产品优势区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 专栏:“十二五”现代农业发展主要指标类别指标 类 别 指  标 2010年 2015年 年均增长(%) 农产品 供给 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亿吨) 粮食播种面积(亿亩) 棉花总产量(万吨) 油料总产量(万吨) 糖料总产量(万吨) 肉类总产量(万吨) 禽蛋总产量(万吨) 奶类总产量(万吨) 水产品总产量(万吨) 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总体合格率(%) 5.0 16.48 596 3230 12008 7926 2763 3748 5373 94.8 5.4 16.0 700 3500 14000 8500 2900 5000 6000 96 3.27 1.62 3.12 1.41 0.97 5.93 2.23 农业 结构 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 渔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 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总产值比 30 9.3 1.7 36 10 2.2 农业物 质装备 新增农田有效灌溉面积(万亩) 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 农机总动力(亿千瓦) 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 0.5 9.2 52 0.53 10 60 1.68 农业 科技 科技科技进步贡献率(%) 农村实用人才总量(万人) 52 820 55 1300 6.8 农业生 产经营 组织 农业产业化组织带动农户数量(亿户) 奶牛规模化养殖(年存栏100头以上)比重(%) 生猪规模化养殖(年出栏500头以上)比重(%) 1.07 28 35 1.3 38 50 3.97 农业生 态环境 适宜农户沼气普及率(%)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 33 70.2 50 80 农业产 值与农 民收入 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年均增长率(%) 转移农业劳动力(万人)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元) 5919 8310 5 7 注:1.[ ]内为五年累计数; 2. 820万农村实用人才总量为2008年底数; 3.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绝对数按2010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三、重点任务 从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关键环节入手,重点加强事关现代农业发展全局、影响长远的八个方面建设。 (一)完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稳定发展粮食和棉油糖生产。稳定粮食播种面积,优化品种结构,提高单产和品质,加强生产能力建设,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实施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将粮食生产核心区和非主产区产粮大县建设成为高产稳产商品粮生产基地。积极推进南方稻区“单改双”,扩大东北优势区粳稻种植面积,稳步推进江淮等粳稻生产适宜区“籼改粳”。稳定小麦面积,发展优质专用品种。稳定增加玉米播种面积,积极恢复和稳定大豆种植面积,着力提高单产水平。积极开发和选育马铃薯优质专用高产品种,提高脱毒种薯供给能力。继续加强优质棉花生产基地建设,稳定发展油糖生产,多油并举稳定食用植物油自给率,基本满足国内棉花消费需求,实现糖料基本自给。 积极发展“菜篮子”产品生产。加强蔬菜水果、肉蛋奶、水产品等产品优势产区建设,扩大大中城市郊区“菜篮子”产品生产基地规模,建设海南冬季瓜菜生产基地等国家南菜北运重点生产基地。推动苹果、柑橘等优势园艺产品生产,稳定发展生猪和蛋禽,加快发展肉禽和奶牛,稳定增加水产品养殖总量,扶持和壮大远洋渔业。 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和流通业。加强主要农产品优势产区加工基地建设,引导农产品加工业向种养业优势区域和城市郊区集中。启动实施农产品加工提升工程,推广产后贮藏、保鲜等初加工技术与装备;大力发展精深加工,提高生产流通组织化程度,培育一批产值过百亿元的大型加工和流通企业集团。强化流通基础设施建设和产销信息引导,升级改造农产品批发市场,支持优势产区现代化鲜活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大力发展冷链体系和生鲜农产品配送。发展新型流通业态,推进订单生产和“农超对接”,落实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降低农产品流通成本。规范和完善农产品期货市场。 (二)强化农业科技和人才支撑。 增强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明确农业科技的公共性、基础性、社会性地位,加强基础性、前沿性、公益性重大农业科学技术研究,强化技术集成配套,着力解决一批影响现代农业发展全局的重大科技问题。加快农业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步伐,加强农业科技领域国际合作。改善农业科研条件,调整优化农业科研布局,加强农业科研基地和重点实验室建设,完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和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启动实施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工程。组建一批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和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完善农业科技评价机制,激发农业科技创新活力。 大力发展现代农作物种业。整合种业资源,培育一批具有重大应用前景和自主知识产权的突破性优良品种,建设一批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的良种繁育和生产基地,打造一批育种能力强、生产加工技术先进、市场营销网络健全、技术服务到位的现代种业集团。构建以产业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基地为依托、产学研相结合、育繁推一体化的现代种业体系,提升种业科技创新能力、企业竞争能力、供种保障能力和市场监管能力。实施好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重大专项,加快发展生物育种战略性新兴产业。 加快农业新品种新技术转化应用。加快优质超级稻、专用小麦、高油大豆、耐密玉米、双低油菜、杂交棉花、高产高糖甘蔗等新品种推广,加强小麦“一喷三防”(喷施叶面肥,防病虫害、防早衰、防干热风)、水稻大棚和工厂化育秧、玉米地膜覆盖、棉花轻简育苗移栽、甘蔗健康种苗、机械化深松整地、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测土配方施肥、耕地改良培肥、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秸秆综合利用、快速诊断检测等稳产增产和抗灾减灾关键技术的集成应用。推进联合育种,加快畜禽水产遗传改良进程。创新农业技术推广机制,大规模开展高产创建,在有条件地区实行整乡整县(场)推进,力争实现优势产区和主要品种全覆盖。大力推动精准作业、智能控制、远程诊断、遥感监测、灾害预警、地理信息服务及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在农业农村的应用。 壮大农业农村人才队伍。以实施现代农业人才支撑计划为抓手,大力培养农业科研领军人才、农业技术推广骨干人才、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和农村生产型、经营型、技能服务型人才。围绕农业生产服务、农村社会管理和涉农企业用工等需求,加大农村劳动力培训阳光工程实施力度。大力发展农业职业教育,加快技能型人才培养,培育一批种养业能手、农机作业能手、科技带头人等新型农民。支持高校毕业生和各类优秀人才投身现代农业建设,鼓励外出务工农民带技术、带资金回乡创业。 (三)改善农业基础设施和装备条件。 大规模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按照统筹规划、分工协作、集中投入、连片推进的思路,拓宽资金渠道,加大投入力度,大规模改造中低产田,建设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加快大中型灌区、排灌泵站配套改造,新建一批灌区,大力开展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增加农田有效灌溉面积。加强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的田间工程建设,开展农田整治,完善机耕道、农田防护林等设施,推广土壤有机质提升、测土配方施肥等培肥地力技术。完善高标准农田建后管护支持政策和制度,延长各类设施使用年限,确保农田综合生产能力长期持续稳定提升。 改善养殖业生产条件。加速培育一大批设施完备、技术先进、质量安全、环境友好的现代化养殖场。加快实施畜禽良种工程,支持畜禽规模化养殖场(小区)开展标准化改造和建设。加大内蒙古、青海、甘肃、新疆、西藏和川西北等牧区草原畜牧业生产建设投入,加快草原围栏、棚圈和牧区水利建设,配套发展节水高效灌溉饲草基地。健全水产原良种体系,开展池塘标准化改造,建设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加强渔港和渔政执法能力建设。 加快农业机械化。全面落实农机具购置补贴各项管理制度和规定,加强先进适用、安全可靠、节能减排、生产急需的农业机械研发推广,优化农机装备结构。加快推进水稻栽插收获和玉米收获机械化,重点突破棉花、油菜、甘蔗收获机械化瓶颈,大力发展高效植保机械,积极推进养殖业、园艺业、农产品初加工机械化,发展农用航空。加快实施保护性耕作工程。大力发展设施农业。支持农用工业发展,提高大型农机具和农药、化肥、农膜等农资生产水平。 加强农业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加快构建监测预警、应变防灾、灾后恢复等防灾减灾体系。建设一批规模合理、标准适度的防洪和抗旱应急水源工程,提高防汛抗旱减灾能力。开展应对与适应气候变化、气候资源高效利用等重大技术研发应用,强化气象灾害、草原火灾监测预警预报和信息发布系统建设,加快国家人工影响天气综合基地和重点地区人工增雨抗旱防雹工程建设。加强种子、饲草料等应急救灾物资储备调运条件建设,推广相应的生产技术和防灾减灾措施,提高应对自然灾害和重大突发事件能力。 (四)增强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能力。 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以农兽药残留标准为重点,加快健全农业标准体系。以园艺产品、畜产品、水产品等为重点,推行统一的标准、操作规程和技术规范。集中创建一批园艺作物标准园、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和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加强国家级农业标准化整建制推进示范县(场)建设。加快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 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健全国家、省、市(地)、县(场)四级投入品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完善投入品登记、生产、经营、使用和市场监督等管理制度,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产地准出、市场准入、质量追溯、退市销毁等监管制度,健全检验检测体系。建立协调配合、检打联动、联防联控、应急处置机制。实行农产品产地安全分级管理。推动农产品生产、加工和流通企业建立诚信制度。 (五)提高农业产业化和规模化经营水平。 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跨越式发展。制定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的综合性政策,启动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跨越发展行动。按照扶优、扶大、扶强的原则,选择一批经营水平好、经济效益高、辐射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予以重点扶持。依托农产品加工、物流等各类农业园区,选建一批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推进龙头企业集群发展。引导龙头企业采取兼并、重组、参股、收购等方式,组建大型企业集团,支持龙头企业跨区域经营,提升产品研发、精深加工技术水平和装备能力。鼓励龙头企业采取参股、合作等方式,与农户建立紧密型利益联结关系。 强化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带动能力。广泛开展示范社建设行动,加强规范化管理,开展标准化生产,实施品牌化经营。加大合作社经营管理人员培训培养力度,加强合作社辅导员队伍建设。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参加农产品展示展销活动,与批发市场、大型连锁超市以及学校、酒店、大企业等直接对接,建立稳定的产销关系。鼓励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信用合作,在自愿基础上组建联合社,提高生产经营和市场开拓能力。扶持合作社建设农产品仓储、冷藏、初加工等设施。 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在依法自愿有偿和加强服务基础上,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发展多种形式的规模化、专业化生产经营。引导土地承包经营权向生产和经营能手集中,大力培育和发展种养大户、家庭农(牧)场。严格规范管理,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建立规模化生产基地。实施“一村一品”强村富民工程。 (六)大力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 增强农业公益性服务能力。加快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和建设,改善工作条件,保障工作经费,创新运行机制,健全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加强农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和防控能力建设,大力推行专业化统防统治,力争在粮食主产区、农作物病虫害重灾区和源头区实现全覆盖。加强动物防疫体系建设,完善国家动物疫病防控网络和应急处理机制,强化执法能力建设,切实控制重大动物疫情,努力减轻人畜共患病危害。 大力发展农业经营性服务。培育壮大专业服务公司、专业技术协会、农民经纪人、龙头企业等各类社会化服务主体,提升农机作业、技术培训、农资配送、产品营销等专业化服务能力。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市场管理,规范服务行为,维护服务组织和农户的合法权益。 (七)加强农业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 加强农业资源保护。继续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加强耕地质量建设,确保耕地保有量保持在18.18亿亩,基本农田不低于15.6亿亩。科学保护和合理利用水资源,大力发展节水增效农业,继续建设国家级旱作农业示范区。坚持基本草原保护制度,推行禁牧、休牧和划区轮牧,实施草原保护重大工程。加大水生生物资源养护力度,扩大增殖放流规模,强化水生生态修复和建设。加强畜禽遗传资源和农业野生植物资源保护。 加强农业生态环境治理。鼓励使用生物农药、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和有机肥料,回收再利用农膜和农药包装物,加快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利用,治理和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加快开发以农作物秸秆等为主要原料的肥料、饲料、工业原料和生物质燃料,培育门类丰富、层次齐全的综合利用产业,建立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的长效机制。继续实施农村沼气工程,大力推进农村清洁工程建设,清洁水源、田园和家园。 大力推进农业节能减排。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积极发展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农业,大力推广节地、节水、节种、节肥、节药、节能和循环农业技术,淘汰报废高耗能老旧农业机械,加快老旧渔船更新改造,推进形成“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循环农业方式,不断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八)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加大示范区建设力度。高标准、高起点、高水平创建300个左右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以粮棉油糖、畜禽、水产、蔬菜等大宗农产品及部分地区特色农产品生产为重点,加大示范项目建设投入力度,着力培育主导产业,创新经营体制机制,强化物质装备,培养新型农民,推广良种良法,加快农机农艺融合,大力促进农业生产经营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和集约化,努力打造现代农业发展的典型和样板。 发挥示范区引领作用。积极探索具有区域特色、顺应现代农业发展规律的建设模式。通过产业拉动、技术辐射和人员培训等,带动周边地区现代农业加快发展。引导各地借鉴示范区发展现代农业的好做法和好经验,推动创建不同层次、特色鲜明的现代农业示范区,扩大示范带动范围,形成各级各类示范区互为借鉴、互相补充、竞相发展的良好格局。 四、重点区域 综合考虑各地自然资源条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农业发展基础等因素,按照分类指导、突出重点、梯次推进的思路,以“七区二十三带”农业战略格局为核心,着力建设重点推进、率先实现和稳步发展三类区域,引领全国现代农业加快发展。 (一)重点推进区域。包括东北平原、黄淮海平原、长江流域、汾渭平原、河套灌区、华南、甘肃新疆等“七区二十三带”的主要区域。该区域地势平坦,水土资源匹配,农业生产技术较为成熟,农业生产条件具有良好基础,是我国粮食生产核心区和棉油糖、畜禽、水产、蔬菜、水果、蚕茧等其他农产品主产区,承担着主要农产品供给保障的主体功能。加快推进该区域现代农业建设,事关全国农业现代化进程和国家粮食安全大局。 ——粮食生产核心区。主要指《全国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2009-2020年)》确定的24个省(区、市)800个粮食生产大县(市、区、场)。“十二五”期间,继续发挥该区域粮食安全基础保障作用,调动各方发展粮食生产积极性,以建设小麦、玉米、水稻、大豆优势产业带为重点,深入开展粮食稳定增产行动,加强农田水利和高标准农田建设,提高农机装备和作业水平,大力开展高产创建和科技指导服务,推广防灾减灾增产关键技术,加快选育应用优良品种,大幅度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和现代化生产水平。大力发展粮食精深加工及仓储物流业,完善粮食仓储运输设施,引导龙头企业向优势产区集聚,促进就地加工转化,提高粮食生产综合效益。 ——其他主要农产品优势区。主要指《全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8-2015年)》确定的棉花、油菜、甘蔗、天然橡胶、苹果、柑橘、马铃薯、生猪、奶牛、肉牛、肉羊、出口水产品等12种农产品优势区,以及蔬菜、蚕茧等农产品生产的主体区域。“十二五”期间,以建设区域内各类农产品优势产业带为重点,推动规模化种养、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品牌化销售,强化质量安全监管,提高资源利用率和加工转化率。继续巩固棉油糖、水果和蔬菜等产品供给保障地位,着力强化技术装备支撑,突破瓶颈制约,提高现代化生产水平。继续巩固生猪、牛奶等大宗畜产品供给保障区的主体地位,强化出口水产品生产基地功能,加快现代养殖业发展。 (二)率先实现区域。包括环渤海、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地区和海峡西岸经济区等发达地区,以及沿海地区以外的直辖市、省会城市等大城市郊区和大型集团化垦区。该区域交通、区位、市场和人力资源优势明显,资本、技术等现代化生产要素集约化程度高,是我国集约化农业、规模化农业和多功能农业发展较好地区。加快该区域现代农业建设,对于引领全国现代农业加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东部沿海先导农业区。主要指环渤海、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地区和海峡西岸经济区等发达地区。“十二五”期间,大力发展资本、技术密集型农业,保持耕地面积不减少,稳定发展粮食生产,加快发展以园艺产品、畜产品、水产品为重点的高效农业、精品农业、外向型农业和生态休闲农业,探索企业化、集团化发展模式,大力推进标准化生产和集约化经营,提高信息化、优质化和品牌化水平,提升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 ——大城市郊区多功能农业区。主要指沿海地区以外的直辖市、省会城市等大城市郊区。“十二五”期间,统筹推进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建设,合理确定大城市郊区“菜篮子”产品生产用地保有数量,大力发展蔬菜、水果、花卉等高效园艺产业和畜禽水产业,提高大城市“菜篮子”产品的自给率。在稳定城市副食品供应保障能力的基础上,进一步挖掘农业的生态涵养、观光休闲和文化传承等多种功能,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 ——农垦规模化农业区。主要指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和黑龙江农垦、广东农垦等19个大型集团化垦区。“十二五”期间,继续发挥规模优势,全面推进机械化、标准化、品牌化、产业化发展,加快农田基础设施和现代农业装备建设,着力建设国家商品粮供给重点保障区,建设天然橡胶、棉花、糖料、牛奶、种子等大型农产品商品生产基地,提升垦区现代农业发展水平,示范带动周边地区发展,并在农业“走出去”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三)稳步发展区域。主要指草原生态经济区,包括北方干旱半干旱草原地区和青藏高原草原地区,涉及内蒙古、四川、西藏、甘肃、青海、新疆等13个省(区)。加快该区域现代农业建设,对于保障全国生态安全具有不可替代的战略作用。“十二五”期间,牢固树立生产生态有机结合、生态优先的基本方针,加强草原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稳步推进退牧还草和游牧民定居工程,加强以节水灌溉饲草地为重点的牧区水利建设,建立草原增加碳汇和生态补偿机制。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优化生产布局和畜群结构,提高科学饲养和经营水平,加强农牧互补、牧养结合,促进草畜平衡,发展生态畜牧业。 五、重大工程 围绕重点建设任务,以最急需、最关键、最薄弱的环节和领域为重点,组织实施一批重大工程,全面夯实现代农业发展的物质基础。 (一)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完善田间灌排沟渠及机井、节水、小型集雨蓄水、积肥设施、机耕道路及桥涵、农田林网等方面的基础设施。开展土地平整,落实土壤改良、地力培肥等措施,加快先进适用耕作技术推广应用,新建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4亿亩。 (二)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建设工程。在全国800个产粮大县(市、区、场)统筹实施水源和渠系工程、田间工程、良种繁育、防灾减灾、仓储物流和粮食加工等工程,逐步建设成为田间设施齐备、服务体系健全、仓储条件配套、区域化、规模化、集中连片的国家级商品粮生产基地。 (三)棉油糖生产基地建设工程。加强新疆、黄淮海地区、长江流域棉花生产基地建设,强化长江流域“双低油菜”和黄淮海地区花生生产基地建设,支持南方甘蔗和北方甜菜生产基地建设,着力改善田间基础设施、良种科研繁育设施等生产条件。 (四)新一轮“菜篮子”建设工程。加强园艺作物标准园建设,扩大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和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规模,强化质量安全措施。建设一批国家级重点大型批发市场和区域性产地批发市场,引导建设优质农产品物流配送中心,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 (五)现代种业工程。健全农作物种质资源和畜禽遗传资源保存体系,建设动植物基因信息库,研发生物育种技术,建立转基因生物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国家级农作物育制种基地,完善农作物品种试验和种子检测设施条件。支持畜禽育种场、原良种场、种公畜站、新品种培育场建设。建设水产遗传育种中心和原良种场。 (六)渔政渔港建设工程。改扩建或新建一批沿海中心渔港、一级渔港、二级渔港、避风锚地和内陆重点渔港,建设一批大型渔政船,加强渔政基地和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提高渔政执法能力。 (七)动植物保护工程。健全六级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健全兽药质量安全监管和动物防疫技术支撑体系。建设四级农作物病虫疫情监测防控体系,完善监测、防控、监管等设施设备。 (八)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能力建设工程。改扩建检验检测实验室,建设部级水产品质量安全研究中心,补充建设一批部级专业质检中心,全方位建设市(地)级综合质检中心和县(场)级综合质检站,构建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信息预警平台。 (九)乡镇农业公共服务能力建设工程。在健全乡镇或区域性农业技术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等公共服务机构基础上,按照整合资源、注重实效、填平补齐、因地制宜、标准适当原则,改善农业技术推广、病虫害防控、农产品检验检测、农民培训等设施设备条件。 (十)农业机械化推进工程。重点支持农民、农民专业合作社购置大型复式和高性能农机具,加大对秸秆机械化还田和收集打捆机具配套的支持力度,改善农机化技术推广、农机安全监理、农机试验鉴定等公共服务机构条件,完善农业、气象等方面的航空站和作业起降点基础设施,扶持农机服务组织发展。 (十一)农业信息化建设工程。建设一批农业生产经营信息化示范基地和农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建立共享化农业信息综合数据库和网络化信息服务支持系统,开展农业物联网应用示范。 (十二)农村沼气工程。加快户用沼气、养殖小区和联户沼气、大中型沼气工程建设,完善沼气服务和科技支撑体系。 (十三)草原保护与建设工程。加大天然草原退牧还草工程实施力度,加强京津风沙源区草地治理,继续加强三江源等地区草原生态建设,开展草原自然保护区建设和南方草地综合治理,加快实施游牧民定居工程。改良草原3亿亩,人工种草1.5亿亩。 (十四)新型农村人才培养工程。改善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农业职业院校、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基地、农业职业技能鉴定机构的设施条件,提高培训服务能力。加强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农产品加工企业中的经营和管理骨干、农民经纪人、农产品营销大户的经营管理培训,加强对种养能手、农机手、农民信息员和涉农企业从业人员的技术培训。 六、保障措施 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任务十分艰巨,必须从我国国情和农业发展实际出发,突出重点,加大投入,强化措施,综合施策,建立健全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为现代农业建设取得明显进展提供有力保障。 (一)建立农业投入稳定增长机制。 继续加大投入力度。按照总量持续增加、比例稳步提高的要求,不断增加“三农”投入。中央和县级以上地方财政每年对农业的总投入增长幅度应当高于其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要向重大农业农村建设项目倾斜。耕地占用税税率提高后,新增收入全部用于农业。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计提和使用用于农业土地开发的土地出让收入,严格执行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全部用于耕地开发和土地整理的规定。积极推动土地出让收益用于高标准农田建设。继续增加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和农业综合开发资金规模,充分发挥中国农业产业发展基金的引导作用。 改善农村金融服务。加快农村金融组织、产品和服务创新,推动发展村镇银行等农村中小金融机构。进一步完善县域内法人银行业金融机构新吸收存款主要用于当地发放贷款政策,落实和完善涉农贷款税收优惠、农村金融机构定向费用补贴和县域金融机构涉农贷款增量奖励等政策。引导金融机构发放农业中长期贷款,加强考核评价。完善农民专业合作社管理办法,支持其开展信用合作,落实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村金融有关税收优惠政策。扶持农业信贷担保组织发展,扩大农村担保品范围。加快发展农业保险,完善农业保险保费补贴政策。健全农业再保险体系,探索完善财政支持下的农业大灾风险分散机制。 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农业。各部门要主动服务“三农”,在制定规划、安排项目、增加资金时切实向农业农村倾斜。积极推动建立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关系,鼓励和促进工业与城市资源要素向农业农村配置。进一步加大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力度,调动农民参与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积极性。通过组织动员和政策引导等多种途径,鼓励各种社会力量与乡村结对帮扶,参与农村产业发展和公共设施建设,努力形成多元化投入新格局。 (二)加大农业支持保护力度。 坚持和完善农业补贴政策。强化农业补贴对调动农民积极性、稳定农业生产的导向作用,建立农业补贴政策后评估机制,完善补贴办法,增强补贴实效。继续实施种粮直补。落实农资综合补贴动态调整机制。研究逐步扩大良种补贴品种和范围,扩大马铃薯原种和花生良种繁育补贴规模;扩大生猪、奶牛、肉牛、牦牛、绵羊、山羊等良种补贴规模。扩大农机具购置补贴规模,加大农机化薄弱环节生产机械补贴力度。加大动物强制免疫补贴力度,研究将布鲁氏菌病、狂犬病和包虫病等人畜共患病纳入免疫补助范围。逐步完善农业生产关键技术应用与服务支持政策,大幅度增加农业防灾减灾稳产增产关键技术良法补助。坚持和完善渔用柴油补贴政策。继续实施农业种子种苗种畜种禽免税进口优惠政策。 建立完善农业生产奖补制度。完善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提高中央财政对粮食、油料生产大县转移支付水平,继续加大对产粮大县、生猪调出大县的奖励力度,规范粮食主产县涉农投资项目地方资金配套,全面取消主产区粮食风险基金地方资金配套。稳步提高粮食主产区县级人均财力水平。全面实施和完善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扩大草原生态保护、面源污染防控生态奖补范围和规模,探索实施生物农药、低毒农药使用补助政策。研究建立高耗能老旧农业机械报废回收制度,探索实施报废更新补助。 加大对农业科研和技术推广的支持力度。完善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继续实施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重大专项、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等农业重大科研项目;建立种业发展基金;加大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在农业领域实施力度,选择部分农业科研院所予以稳定支持。将乡镇或区域性农业技术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监管等公共服务机构履行职责所需经费纳入地方财政预算,按照种养规模和服务绩效安排工作经费,实现在岗人员工资收入与基层事业单位人员工资收入平均水平相衔接,将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基本覆盖农业县(市、区、场)、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条件建设项目覆盖全部乡镇;启动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特设岗位计划。加大动物疫病防控经费投入,完善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补贴制度。建立和完善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补助政策。扩大粮棉油糖高产创建、园艺作物和畜牧水产养殖产品标准化创建以及农业标准化示范县项目规模。继续向农民免费提供测土配方施肥服务,扩大土壤有机质提升项目实施范围和规模。继续加大农业农村人才培养力度,对大学生涉农创业按规定给予相关政策扶持。 完善农产品市场调控机制。稳步提高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完善玉米、大豆、油菜籽、棉花等农产品临时收储政策。完善主要农产品吞吐和调节机制,健全重要农产品储备制度,发挥骨干企业稳定市场的作用。继续加强生猪、蔬菜等主要“菜篮子”产品市场监测预警体系建设,完善生猪、棉花、食糖、边销茶等调控预案,制定鲜活农产品调控办法。探索建立以目标价格为核心的反周期补贴制度。 (三)提高农业对外开放水平。 促进农业对外合作。提高农业“引进来”质量和水平。借助多双边和区域合作机制,加强农业科技交流合作,加大引资引智力度,提高农业利用外资水平。继续用好国外优惠贷款和赠款,加大先进适用技术、装备的引进、消化和吸收力度。充分利用政府间合作交流平台,拓宽农业“走出去”渠道。 加强农产品国际贸易。强化多双边和区域农业磋商谈判和贸易促进,做好涉农国际贸易规则制定工作。进一步强化贸易促进公共服务能力,积极推动优势农产品出口。建立符合世界贸易组织规则的外商经营农产品和农业生产资料准入制度。积极应对国际贸易摩擦,支持行业协会为企业维护合法权益。进一步完善农业产业损害监测预警机制。运用符合世界贸易组织规则的相关措施,灵活有效调控农产品进出口。 (四)深化农业农村改革。积极推动种业、农垦等方面改革。加强对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新形势下农村改革试验区工作指导和支持,发挥先行先试作用。统筹城乡产业发展,发展农村服务业和乡镇企业,制定农村二三产业加快发展的鼓励政策,落实和完善有关税收政策。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公共服务制度。统筹城乡劳动就业,健全城乡平等的就业制度和覆盖城乡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平稳有序外出务工就业、就地就近转移就业。统筹城乡社会管理,积极稳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推进省直接管理县(市)财政体制改革,优先将农业大县纳入改革范围。 (五)强化农业法制保障。完善以农业法为基础的农业法律法规体系,研究起草农业投入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加快农业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全面推进农业综合执法。深入开展农业普法宣传教育。 (六)加强组织领导。坚持“米袋子”省长负责制和“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完善体现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要求的干部政绩考核评价体系,把粮食生产、农民增收、耕地保护作为考核地方特别是县(市)领导班子绩效的重要内容,全面落实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领导干部离任审计制度。各有关部门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围绕规划目标任务,明确职责分工,强化协调配合,完善工作机制,研究落实各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统筹协调推动重大工程的实施,确保规划落到实处,努力开创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新局面。 原文见 http://www.gov.cn/zwgk/2012-02/13/content_2062487.htm
个人分类: 三农|918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盘点2011年度跨国药企在华投资项目
nooney1986 2012-2-13 16:40
又到了一年岁末,我们来看一下在过去的一年里跨国大型药企在中国市场的投资事件。虽然各大药企纷纷看好庞大的中国市场,但不得不说,它们在中国的业务还是以销售为主,投资和交易并不多,而且主要也是通过收购或合资获得中国廉价的生产线,以降低成本。 1.诺华1.25亿收购天元生物获得商务部正式批准 天元生物1994年进入疫苗行业,是国内第二大甲流疫苗供应商。在被诺华收购前,为了解决资金短缺的问题,曾尝试拍卖部分股权和创业板上市,但均未成功。而诺华自2006年进入中国市场后,其疫苗业务仅限于流感和狂犬病,非常有限。此次收购,天元解决了资金问题,而诺华又籍此扩大在华的疫苗市场,应该说是互利的。值得一提的是,商务部的批准,被业界认为是个积极的政策放开信号,既有可能引发更多的外资进入到疫苗行业的并购中。 2.葛兰素2400万英镑收购合资公司葛兰素史克海王剩余的51%股权 葛兰素史克海王是2009年8月6日,海王英特龙与葛兰素史克成立的合资公司,其中,海王英特龙出资额为3,994.83万美元,占51%,葛兰素史克的出资额为3,838.17万美元,占49%。合资公司业务是利用葛兰素史克的技术生产流感和狂犬疫苗。此次收购一旦获批,葛兰素史克就成为这家公司的唯一所有人。之前,葛兰素史克在中国的公司只是进行分装和销售,收购后就可以利用葛兰素史克海王的生产平台在中国进行生产,便于其扩展中国的疫苗市场。 3.阿斯利康收购广东倍康制药 广东倍康制药是位于广东从化的一家民营企业,产品为头孢类粉针剂。而阿斯利康是目前全球大药企中,还在进行抗生素研发的两家之一(另一家是葛兰素史克),其新型抗生素产品达托霉素已于2006年进入中国市场。此次收购完成后,阿斯利康将负责倍康制药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应该使阿斯利康完善在中国的抗感染注射产品线。 百济神州(北京)生物科技是一家"海归"人员创办的开发抗肿瘤新型小分子和生物制剂的公司,其创始人兼科学顾问委员会主席为王晓东博士。目前已经开展了3个新药研发项目,主要针对于肺癌、乳腺癌、前列腺癌和皮肤癌。合作方法是由百济神州对候选药物进行早期和中期临床,若结果满意,大型药企介入共同进行需要大量资金的后期临床开发。此次美国默沙东对该公司的投资,是跨国药企首次投资已癌症药物研发为主的中国公司。而之前,大药企在中国的工作主要集中在销售上。 1.辉瑞和海正成立合资公司 海正药业是国内主要的原料药和仿制药生产企业,特别是他汀类原料药和蒽环类抗肿瘤抗生素原料药。截至去年底,公司有24个API品种或FDA注册。之前,海正和辉瑞已经合作多年,包括代工生产等,所以此次合资公司的成立,应该是将合作继续深入。对海正来说,可以借助辉瑞的品牌和销售渠道,而辉瑞也可以利用海正的低成本生产优势。 2.帝斯曼和中化集团在香港成立合资公司 该协议去年底即宣布,今年5月获欧盟批准后于9月正式成立合资公司。帝斯曼一直在中国试图寻求一个合作伙伴,但之前与华北制药的合资计划在5年的谈判后最终宣告失败,此次终于和央企中化集团修成正果。中化集团作为央企,有很好的工厂设施和销售网络,而帝斯曼基于生物酶技术的生产工艺可减少抗生素生产过程中的污染,使产品具有成本优势。这一合作,势必对国内抗生素原料市场造成影响。
个人分类: 生物产业观察|1104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国务院关于印发工业转型升级规划(2011—2015年)的通知
whyhoo 2012-2-13 12:43
国发〔2011〕47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现将《工业转型升级规划(2011—2015年)》(以下简称《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编制和实施《规划》,是推进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的根本要求,也是进一步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促进工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对于实现我国工业由大到强转变具有重要意义。“十二五”时期推动工业转型升级,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着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把工业发展建立在创新驱动、集约高效、环境友好、惠及民生、内生增长的基础上,不断增强我国工业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各地区、各部门要进一步统一思想,增强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加强领导,密切配合,切实按照《规划》要求做好各项工作。要进一步完善发展环境和市场机制,加强对市场主体行为的引导和约束,促进工业又好又快发展。各省(区、市)人民政府要按照《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结合实际制定落实方案,切实抓好组织实施,确保取得实效。国务院各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尽快制定和完善各项配套政策措施,切实加强对《规划》实施的指导和支持。工业和信息化部要强化对《规划》实施情况的跟踪分析和督促检查,中期评估结果和总体实施情况要向国务院报告。                               国务院                           二○一一年十二月三十日 工业转型升级规划(2011—2015年) 目  录 前言 第一章 “十一五”工业发展回顾和“十二五”形势分析   第一节 “十一五”工业发展取得的主要成绩   第二节 “十二五”工业转型升级面临的形势 第二章 总体思路和主要目标   第一节 指导思想和基本要求   第二节 主要目标 第三章 工业转型升级的重点任务   第一节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第二节 加强企业技术改造   第三节 提高工业信息化水平   第四节 促进工业绿色低碳发展   第五节 实施质量和品牌战略   第六节 推动大企业和中小企业协调发展   第七节 优化工业空间布局   第八节 提升对外开放层次和水平 第四章 重点领域发展导向   第一节 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   第二节 调整优化原材料工业   第三节 改造提升消费品工业   第四节 增强电子信息产业核心竞争力   第五节 提高国防科技工业现代化水平   第六节 加快发展面向工业生产的相关服务业 第五章 保障措施及实施机制   第一节 完善保障措施   第二节 健全实施机制 前  言   “十一五”期间,面对国际国内环境的深刻变化和风险挑战,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工业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结构调整取得积极成效,有力地促进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战场。今后五年,我国工业发展环境将发生深刻变化,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矛盾日益突出,粗放增长模式已难以为继,已进入到必须以转型升级促进工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新阶段。转型就是要通过转变工业发展方式,加快实现由传统工业化向新型工业化道路转变;升级就是要通过全面优化技术结构、组织结构、布局结构和行业结构,促进工业结构整体优化提升。工业转型升级是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所在,是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根本要求,也是实现工业大国向工业强国转变的必由之路。   《工业转型升级规划(2011—2015年)》是指导今后五年我国工业发展方式转变的行动纲领,是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具体部署,是工业领域其他规划的重要编制依据。   《工业转型升级规划(2011—2015年)》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发展改革委、科技部、财政部、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商务部、国资委及国防科工局、烟草局等部门和单位联合编制。 第一章 “十一五”工业发展回顾和“十二五”形势分析 第一节 “十一五”工业发展取得的主要成绩   “十一五”期间,我国工业发展经历了极不平凡的五年。面对国内外环境的复杂变化,中央果断实施了一系列强有力的宏观调控措施,有效应对了国际金融危机的巨大冲击和特大地震等自然灾害的严峻挑战,我国工业总体上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在新型工业化进程中迈出了坚实步伐。   工业保持持续快速增长。在全面应对金融危机过程中,及时制定出台的十大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对国民经济企稳回升和平稳较快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十一五”期间,全部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速达11.3%,全国城镇工业企业投资总额年均增速达26.1%,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年均增速达30.2%。2010年,全部工业实现增加值16万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0.2%,全国城镇工业企业完成投资9.9万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4.2万亿元。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组织实施重点产业调整和技术改造项目8955项,带动社会投资1万亿元。“十一五”期间重点领域淘汰落后产能取得积极进展,其中淘汰炼铁产能1.2亿吨、水泥产能3.5亿吨、造纸产能1070万吨。2010年全国高技术产品出口占全部商品出口的31.2%,较2005年提高3.1个百分点。企业兼并重组步伐加快,钢铁、汽车、船舶、水泥等行业产业集中度明显提高。东部向中西部地区产业转移步伐加快,“十一五”期间中西部地区工业增加值占全国工业增加值的比重提高5.8个百分点。   技术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到2010年,依托工业企业设立了127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729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和5532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企业发明专利申请数已占国内发明专利申请总数的53%。机械工业主要产品中约有40%的产品质量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载人航天、探月工程、新支线飞机、大型液化天然气船(LNG)、高速轨道交通、时分同步码分多址接入通信(TD-SCDMA)、高性能计算机等领域取得一批重大技术创新成果。   节能减排和安全生产取得积极成效。“十一五”期间规模以上企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26%,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36.7%,工业化学需氧量及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分别下降17%和15%;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69%,大宗固体废物等综合利用取得明显进展。工业企业本质安全生产水平不断提高,2010年工矿商贸事故死亡人数和工矿商贸企业就业人员10万人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较2005年分别下降33%和45%。   中小企业发展和产业集聚水平不断提高。目前,全国各类中小企业达4400万户(含个体工商户),完成了全国50%的税收,创造了60%的国内生产总值,提供了近80%的城镇就业岗位。中小企业发展的外部环境明显改善,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各类产业集聚区成为工业发展的重要载体,东部地区工业园区实现工业产值已占本地区工业总产值的50%以上,中西部地区涌现出一批特色产业园区,128家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创建工作有序推进。   信息技术深化应用和军民融合式发展稳步推进。信息技术在研发设计、生产过程控制、节能减排、安全生产等领域的应用不断深化。国家级“两化”(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试验区建设和重点行业信息化工作取得初步成效。2010年,我国实现软件业务收入1.3万亿元、电子商务交易额4.5万亿元,分别为2005年的3.3倍和3倍。民口单位获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证已占全部许可证的2/3,国防科技工业完成民品产值占国防科技工业产值的74.5%。   对外开放和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目前,我国工业制成品出口额已占全球制成品贸易的1/7,较2005年提高5个百分点。2010年,制造业外商直接投资(FDI)为496亿美元,占全国实际利用外资的46.9%;企业对外直接投资遍布129个国家和地区,实现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590亿美元,比2005年增加3.8倍。跨国公司在华设立的研发中心已超过1400家,较“十五”末增长近一倍。国有工业大型企业布局调整步伐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环境不断完善。工业行业管理体系进一步健全。   经过五年的努力,我国工业整体素质明显改善,总体实力跃上新台阶。同时,必须清醒地看到,工业发展方式仍较为粗放,主要表现在: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关键核心技术和装备主要依赖进口;资源能源消耗高,污染排放强度大,部分“两高一资”行业产能过剩问题突出;规模经济行业产业集中度偏低,缺少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和国际知名品牌,中小企业发展活力有待进一步增强;产业集聚和集群发展水平不高,产业空间布局与资源分布不协调;一般加工工业和资源密集型产业比重过大,高端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滞后。这些矛盾和问题已严重制约工业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尽快加以研究解决。 第二节 “十二五”工业转型升级面临的形势   “十二五”时期,我国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但工业发展的内外部环境发生深刻变化,既有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深刻影响,也有国内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出的紧迫要求,只有加快转型升级才能实现工业又好又快发展。   国际环境呈现新趋势。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之中,我国工业发展面临的国际环境更趋复杂,既面临着难得机遇,也伴随着严峻挑战,给我国工业转型升级带来深刻影响。   ——世界经济增长和市场需求发生新变化。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全球化持续深入发展,为我国进一步实施“走出去”战略,提高在全球范围内的资源配置能力,拓展外部发展空间提供了新机遇。同时,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远,全球需求结构出现明显变化,贸易保护主义有所抬头,围绕市场、资源等方面的竞争更趋激烈,能源资源、气候变化等全球性问题错综复杂,世界经济的不确定性仍然较大,对我国工业转型升级形成新的压力。   ——科技创新和新兴产业发展孕育新突破。信息网络、生物、可再生能源等新技术正在酝酿新的突破,全球范围内新兴产业发展进入加速成长期。我国在新兴产业领域已取得了一定突破,把握好全球经济分工调整的新机遇,加强战略部署和统筹规划,就有可能在新一轮国际产业竞争中抢占先机、赢得优势。同时,发达国家纷纷推行“制造业再造”,加紧在新兴科技领域前瞻布局,抢占未来科技和产业发展制高点的竞争日趋激烈,如果应对不当、贻误时机,我国在新技术和新兴产业领域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有可能进一步拉大。   ——全球化生产方式变革不断加快。随着信息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的深度融合,柔性制造、虚拟制造等日益成为世界先进制造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全球化、信息化背景下的国际竞争新格局,客观上为我国利用全球要素资源,加快培育国际竞争新优势创造了条件。同时,跨国公司充分利用全球化的生产和组织模式,以核心技术和专业服务牢牢掌控着全球价值链的高端环节,我国工业企业提升国际产业分工地位的任务还十分艰巨。   国内环境呈现新特征。今后五年,我国工业发展的基本条件和长期向好趋势没有改变,但传统发展模式面临诸多挑战,工业转型升级势在必行。   ——城镇化进程和居民消费结构升级为工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广阔空间。城镇化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巨大的消费潜力将转化为经济持续发展的强大动力。“十二五”期间,我国城镇化率将超过50%,内需主导、消费驱动、惠及民生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将进一步引导居民消费预期,推动居民消费结构持续优化升级,为我国工业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同时劳动力、土地、燃料动力等价格持续上升,生产要素成本压力加大,转型升级的约束相应增多。   ——信息化、市场化与国际化持续深入发展为工业转型升级提供了重要契机。信息化发展正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日益成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内在动力。近年来,资本、技术、劳动力等各类要素市场逐步健全,市场配置资源的深度和广度不断拓展,对外经济技术交流合作日益扩大,开放型经济体系不断完善,经济体制活力显著增强。同时,我国信息化和国际化水平与发达国家仍有较大差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仍处于完善过程中,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还不足,健全与科学发展要求相适应的体制机制尚需较长过程。   ——能源资源和生态环境约束更趋强化对工业转型升级提出了紧迫要求。随着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加快推进,绿色发展的体制机制将进一步完善,为工业节能减排、淘汰落后产能等创造良好环境,也将促进节能环保、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加速发展。同时,由于长期粗放式发展,我国工业能源资源消耗强度大,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占全社会能源消耗、二氧化硫排放总量的70%以上,钢铁、炼油、乙烯、合成氨、电石等单位产品能耗较国际先进水平高出10%-20%;矿产资源对外依存度不断提高,原油、铁矿石、铝土矿、铜矿等重要能源资源进口依存度超过50%。随着能源资源刚性需求持续上升,生态环境约束进一步加剧,对加快转变工业发展方式形成了“倒逼机制”。   总体上看,“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工业转型升级的攻坚时期。转型升级如能加快推进,就能推动我国经济社会进入良性发展轨道;如果行动迟缓,不仅资源环境难以承载,而且会错失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必须积极创造有利条件,着力解决突出矛盾和问题,促进工业结构整体优化升级,加快实现由传统工业化向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转变。 第二章 总体思路和主要目标 第一节 指导思想和基本要求   “十二五”工业转型升级,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按照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本质要求,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改革开放为动力,着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全面优化技术结构、组织结构、布局结构和行业结构;把工业发展建立在创新驱动、集约高效、环境友好、惠及民生、内生增长的基础上,不断增强工业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为建设工业强国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   工业转型升级涉及理念的转变、模式的转型和路径的创新,是一个战略性、全局性、系统性的变革过程,必须坚持在发展中求转变,在转变中促发展。基本要求是:   ——坚持把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作为转型升级的中心任务。正确处理好工业增长与结构、质量、效益、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等方面的重大关系,以提高工业附加值水平为突破口,全面优化要素投入结构和供给结构,改善和提升工业整体素质,强化工业企业安全保障,加快推动发展模式向质量效益型转变。   ——坚持把加强自主创新和技术进步作为转型升级的关键环节。努力突破制约产业优化升级的关键核心技术,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完善产业链条,促进由价值链低端向高端跃升。支持企业技术改造,增强新产品开发能力和品牌创建能力,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推动发展动力向创新驱动转变。   ——坚持把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工业作为转型升级的重要着力点。健全激励与约束机制,推广应用先进节能减排技术,推进清洁生产。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强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强化安全生产保障能力建设,加快推动资源利用方式向绿色低碳、清洁安全转变。   ——坚持把推进“两化”深度融合作为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充分发挥信息化在转型升级中的支撑和牵引作用,深化信息技术集成应用,促进“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加快推动制造业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服务化转变。   ——坚持把提高工业园区和产业基地发展水平作为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完善公共设施和服务平台建设,进一步促进产业集聚、集群发展。改造提升工业园区和产业集聚区,推进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建设。优化产业空间结构,加快推动工业布局向集约高效、协调优化转变。   ——坚持把扩大开放、深化改革作为转型升级的强大动力。充分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稳定外需、扩大内需,实现内需外需均衡发展。进一步深化改革,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加快推动宏观调控手段向更多依靠市场力量转变。 第二节 主要目标   根据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总体要求,“十二五”时期要力争实现以下主要目标:   ——工业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全部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8%,工业增加值率较“十一五”末提高2个百分点,全员劳动生产率年均提高10%,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   ——自主创新能力明显增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内部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达到1%,重点骨干企业达到3%以上,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进一步健全。企业发明专利拥有量增加一倍,攻克和掌握一批达到世界领先水平的产业核心技术,重点领域和新兴产业的关键装备、技术标准取得突破。   ——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显著扩大,实现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15%左右;面向工业生产的相关服务业发展水平明显提升。规模经济行业产业集中度明显提高,培育发展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集团。中小企业发展活力进一步增强。中西部地区工业增加值占比进一步提高。   ——信息化和军民融合水平显著提高。重点骨干企业信息技术集成应用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主要行业关键工艺流程数控化率达到70%,大中型企业资源计划(ERP)普及率达到80%以上。军民资源开放共享程度明显提高,军民结合产业规模显著扩大。   ——质量品牌建设迈上新台阶。新产品设计、开发能力和品牌创建能力明显增强,主要工业品质量标准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食品、药品、纺织服装等民生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进一步提高。工业企业社会责任建设取得积极进展。   ——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水平显著提升。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较“十一五”末降低21%左右,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30%,单位工业增加值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21%以上;工业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分别减少10%,工业氨氮和氮氧化物排放总量减少15%;主要耗能行业单位产品能耗持续下降,重点行业清洁生产水平明显提升。安全生产保障能力进一步提升。 专栏1:“十二五”时期工业转型升级的主要指标 类别 指  标 2010年 2015年 累计变化 经济运行 工业增加值增速(%) ① 工业增加值率提高(百分点) 2 全员劳动生产率增速(%) ① 技术创新 规模以上企业RD经费内部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 1.0 拥有科技机构的大中型工业企业比重(%) 35 产业结构 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 7 15 8 产业集中度(%) ② 钢铁行业前10家 48.6 60 11.4 汽车行业前10家 82.2 90 7.8 船舶行业前10家 48.9 70 21.1 “两化”融合 主要行业大中型企业数字化设计工具普及率(%) 61.7 85.0 23.3 主要行业关键工艺流程数控化率(%) 52.1 70.0 17.9 主要行业大中型企业ERP普及率(%) 80.0 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 规模以上企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 21 单位工业增加值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 21 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 30 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下降(%) 10 氨氮、氮氧化物排放量下降(%) 15 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 69 72 3 注:① 内数值为年均增速;   ②是按产品产量计算的产业集中度。   到“十二五”末,努力使我国工业转型升级取得实质性进展,工业的创新能力、抵御风险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工业强国建设迈上新台阶。 第三章 工业转型升级的重点任务   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强化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促进“两化”深度融合,推进节能减排和淘汰落后产能,合理引导企业兼并重组,增强新产品开发能力和品牌创建能力,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全面提升核心竞争力,促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 第一节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紧紧抓住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这个中心环节,大力推进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为工业转型升级提供重要支撑。   支持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支持企业参与国家科技计划和重大工程项目,健全由企业牵头实施应用性重大科技项目的机制,重点支持和引导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使企业真正成为研究开发投入、技术创新活动、创新成果应用的主体。进一步研究落实财政、投资、金融等政策,引导企业增加研发投入。鼓励和支持企业技术中心建设,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建立院士工作站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鼓励骨干企业建立海外研发基地,收购兼并海外科技企业和研发机构。面向企业开放和共享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实验室、重要试验设备等科技资源。支持骨干企业加强产业链上下游合作,提升协同创新能力。鼓励中小企业采取联合出资、共同委托等方式进行合作研发。   健全产业创新体系,攻克共性及关键核心技术。加强技术创新能力建设,面向主要工业行业,依托大型转制院所和骨干企业,整合相关资源,健全基础研究和共性技术研发体制机制,支持建设一批产业技术开发平台和技术创新服务平台。推动建立一批由企业、科研院所和高校共同参与的产业创新战略联盟,支持创新战略联盟承担重大研发任务,发挥企业家和科技领军人才在科技创新中的重要作用。以核心装备、系统软件、关键材料、基础零部件等关键领域为重点,结合国家重大工程建设及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科技计划(专项)等,推进重点产业技术创新,突破和掌握先进制造、节能减排、国防科技等领域的一批关键核心技术,研制一批重大装备和关键产品。支持和促进重大技术成果工程化、产业化,加强军民科技资源集成融合,加快提升制造业领域知识、技术扩散和规模化生产能力。   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加强标准体系建设。加强重点产业专利布局,建立重点产业知识产权评议机制、预警机制和公共服务平台,完善知识产权转移交易体系,大力培育知识产权服务业,提升工业领域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能力。深入开展企事业单位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工作,实施中小企业知识产权战略推进工程和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培育工程。完善工业技术标准体系,加快制定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技术标准,健全电子电气、关键零部件等工业产品的安全、卫生、可靠性、环保和能效标准,完善食品、化妆品、玩具等日用消费品的安全标准。支持基于自有知识产权的标准研发、评估和试验验证,促进更多的技术标准成为国际标准,增强我国在国际标准领域的影响力和话语权。 专栏2:实施重点产业技术创新工程   组织实施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依托“核心电子器件、高端通用芯片及基础软件产品”、“极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装备与成套工艺”、“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重大新药创制”、“大型飞机”、“载人航天与探月工程”、“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等重大科技专项,重点突破一批核心关键技术,加强知识产权布局和技术标准制定,在重点领域形成自主开发能力。   组织实施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制定国家产业技术发展指南,每年组织实施一批国家科技进步奖和国家技术发明奖等重大科技成果项目的工程化和产业化。推广一批能带动形成新的市场需求、改善民生的科技成果。   建设重点行业技术创新平台。整合现有研发资源,推动行业技术创新平台建设。积极推进工业重点领域实验室建设。建设重点行业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建立健全知识产权预警机制。加强重点企业和重点产业基地知识产权能力建设。建立标准化管理和信息服务平台。   发展产业联盟。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TD-SCDMA及长期演进趋势(LTE)、支线及通用飞机、重大节能环保装备、物联网、云计算、应用电子和工业软件、数字内容等若干新兴产业领域,推动一批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和重点产业联盟发展。制定支持产业联盟发展的政策措施。   加强创新型人才和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积极推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在装备制造、航空航天、电子信息等重点领域的组织实施,培养大批面向生产一线的实用工程人才、卓越工程师和技能人才,造就一批产业技术创新领军人才和高水平团队。依托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和重大工程,加强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领域紧缺人才的引进和培养。进一步完善专业技术和技能人才评价标准和职业资格认证工作。加强中西部地区产业技术和管理人才的培养。支持建立校企结合的人才综合培训和实践基地。 第二节 加强企业技术改造   技术改造是促进企业走内涵式发展道路的重要途径,充分发挥技术改造投资省、周期短、效益好、污染少、消耗低的优势,通过增量投入带动存量调整,优化工业投资结构,推动工业整体素质跃上新台阶。   运用先进适用技术和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以企业为主体,以提高工业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紧紧围绕传统产业提升、智能及清洁安全发展等重点,通过不断采用和推广新技术、新工艺、新流程、新装备、新材料,对现有企业生产设施、装备、生产工艺条件进行改造,提高先进产能比重。大力推广重点行业关键、共性技术,支持企业改造提升研发设计、试验验证、检验检测等基础设施及条件,支持工业园区公共服务平台升级改造。注重把企业技术改造同兼并重组、淘汰落后、流程再造、组织结构调整、品牌建设等有机结合起来,提高新产品开发能力和品牌建设能力,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   促进新兴产业规模化发展。加快新兴科技与传统产业的有机融合,促进新技术、新产品和新业态的发展。围绕发展潜力大、带动性强的若干新兴领域,立足现有企业和产业基础,实施产业链升级工程,着力突破新兴产业发展的瓶颈制约,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化,完善产业链条,加快形成一批先进的规模化生产能力。强化企业技术改造与技术引进、技术创新的结合,切实提高企业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加快产品和技术升级换代。   优化工业投资结构。加强工业投资监测分析,研究制定工业投资指南,建立国家重点技术改造项目库,编制发布年度导向目录,引导社会资金等要素投向。完善和落实支持企业技术改造的财政、金融、土地等政策,创新资金投入模式,支持一批重点行业、重点领域的重大技术改造项目,支持中小企业加强技术改造,逐步提高技术改造投资在工业投资中的比重。加强准入管理和产能预警,严格控制产能过剩行业固定资产投入,抑制盲目扩张和重复建设。强化技术改造基础工作,加强统计监测分析,完善技术改造管理体制和服务体系,健全支持企业技术改造长效机制。 专栏3:“十二五”技术改造专项工程   传统产业升级改造。围绕品种质量、节能降耗、安全生产、“两化”融合、军民结合等重点领域,创新研发设计,改造工艺流程,改善产品检验检测手段,开发新产品,提高产品质量,创建知名品牌,提高传统产业先进产能比重。   智能及清洁安全示范。深化信息技术在企业研发设计、生产流通、经营管理等各环节的应用。推进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的普及应用,推动生产装备的数字化和生产过程的智能化。支持重点节能、节水、节材技术和设备的推广应用。支持重点行业污染治理设施设备升级改造。支持高耗能、高污染企业建立环境和污染源监控信息系统。加大化工、有色、民爆等行业安全生产改造力度。   产业链升级。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领域,实施重点领域产业链改造升级,完善产业链条,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中小企业专业化发展。支持中小企业加快技术进步,促进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支持工艺专业化企业发展,健全协作配套体系,提高中小企业聚集度,发展产业集群。   公共服务平台升级。支持重点工业园区研发设计、质量认证、试验检测、节能与污染治理、信息网络服务等平台升级改造;围绕产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和推广,对现有重点产业基础技术研发平台、行业共性检测试验平台、共性服务平台进行升级改造。 第三节 提高工业信息化水平   充分发挥信息化在工业转型升级中的牵引作用,完善信息化推进机制,推动信息技术深度应用,不断提高工业信息化的层次和水平。   加快发展支撑信息化发展的产品和技术。加快应用电子等产品的开发和产业化,着力提升汽车、飞机、船舶、机械、家电等行业的产品智能化水平。突破一批关键技术瓶颈,大力发展研发设计及工程分析软件、制造执行系统、工业控制系统、大型管理软件等应用软件和行业解决方案,逐步形成工业软件研发、生产和服务体系,为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制造提供有力支撑。组织开展重点行业工业控制系统的安全风险评估,研究开发危险自动识别和故障实时诊断共性关键技术,加快监控和数据采集系统(SCADA)等工业控制系统的安全防护建设。 专栏4:发展信息化相关支撑技术及产品   工业控制。加强分布式控制系统、可编程控制器、驱动执行机构、触摸屏、文本显示器等软硬件产品的研制,提升工业控制的集成化、智能化水平。   嵌入式系统。重点支持开发核心芯片、嵌入式操作系统、集成开发环境和嵌入式应用软件产品,加强嵌入式系统与网络技术的融合,推进嵌入式技术在各行业的应用。   工业软件。发展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工程分析(CAE)、计算机辅助工艺设计(CAPP)、制造执行系统(MES)、产品生命周期管理(PLM)、产品数据管理(PDM)、过程控制系统(PCS)、企业资源计划(ERP)等工业软件,加快重点领域推广应用。   应用电子。突破数控系统现场总线、通信协议、高速伺服驱动等技术。加快发展车载网络、动力电池及管理控制系统、动力总成控制系统和车用芯片。突破数字化医学影像诊断、医用传感器、治疗微系统等的自主研制。促进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GBT)等新型器件开发和应用。发展航空机载电子设备及其相关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应用系统。研发综合船桥技术、船载全球定位系统(GPS)产品系统集成技术、船舶自动识别技术。   全面提高企业信息化水平。深化信息技术在企业生产经营环节的应用,推进从单项业务应用向多业务综合集成转变,从企业信息应用向业务流程优化再造转变,从单一企业应用向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应用转变。推进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的普及应用,优化研发设计流程,加快构建网络化、协同化的工业研发设计体系。推动生产装备数字化和生产过程智能化,加快集散控制、制造执行等技术在原材料企业的集成应用;加快精益生产、敏捷制造、虚拟制造等在装备制造企业的普及推广;加大数字化、自动化技术改造提升消费品企业信息化水平力度。全面普及企业资源计划、供应链、客户关系等管理信息系统,以集成应用促进业务流程优化,推动企业管理创新。加强企业信息化队伍建设,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建立首席信息主管(CIO)制度。   创新信息化推进机制。建立健全企业信息化推进服务体系,以服务能力建设为中心,实施行业信息化服务工程,推动信息技术研发与行业应用紧密结合,发展一批面向工业行业的信息化服务平台,培育一批国家级信息化促进中心,建设一批面向重点行业的国家级工程数据中心,树立一批信息化示范企业。依托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和国家级“两化”融合试验区,健全信息网络基础设施,提升智能化发展水平。建立工业企业信息化评估体系和行业评估规范,规范发展第三方评价机构。 第四节 促进工业绿色低碳发展   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以推进设计开发生态化、生产过程清洁化、资源利用高效化、环境影响最小化为目标,立足节约、清洁、低碳、安全发展,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健全激励和约束机制,增强工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大力推进工业节能降耗。围绕工业生产源头、过程和产品三个重点,实施工业能效提升计划,推动重点节能技术、设备和产品的推广和应用,提高企业能源利用效率,鼓励工业企业建立能源管理体系。完善主要耗能产品能耗限额和产品能效标准,严格能耗、物耗等准入门槛。深入开展重点用能企业对标达标、能源审计和能源清洁度检测活动。健全节能市场化机制,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和电力需求侧管理。健全高耗水行业用水限定指标和新建企业(项目)用水准入条件;组织实施重点行业节水技术改造,加快节水技术和产品的推广使用,推进污废水再生利用,提高工业用水效率。推广节材技术工艺,发展木基复合材料、生物材料、再生循环和节材型包装。加强政策引导,促进金属材料、石油等原材料的节约代用。   促进工业清洁生产和污染治理。以污染物排放强度高的行业为重点,加强清洁生产审核,组织编制清洁生产推行方案、实施方案和评价指标体系,推动企业清洁生产技术改造,提高新建项目清洁生产水平。研究建立生态设计产品标识制度,发布工业企业生态评价设计实施指南。加强造纸、印染、制革、化工、农副产品加工等行业的水污染治理,削减化学需氧量及氨氮排放量。推进钢铁、石油化工、有色、建材等行业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粉尘和挥发性有机污染物减排,逐步削减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切实加强有色金属矿产采选、有色金属冶炼、铅蓄电池、基础化工等行业的铅、汞、镉、铬等重金属和类金属砷污染防治,推动工业行业化学品环境风险防控。稳步推进电子电气产品污染控制合格评定体系的建立,控制和减少废弃电子电气产品对环境的污染。   发展循环经济和再制造产业。开发应用源头减量、循环利用、再制造、零排放和产业链接技术。以工业园区、工业集聚区等为重点,通过上下游产业优化整合,实现土地集约利用、废物交换利用、能量梯级利用、废水循环利用和污染物集中处理,构筑链接循环的工业产业体系。加强废旧金属、废塑料、废纸、废旧纺织品、废旧铅酸电池及锂离子电池、废弃电子电器产品、废旧合成材料等回收利用,发展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加强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推广,推进大宗工业固体废物规模化增值利用。以汽车零部件、工程机械、机床等为重点,组织实施机电产品再制造试点,开展再制造产品认定,培育一批示范企业,有序促进再制造产业规模化发展。 专栏5:工业节能降耗减排专项   工业节能。组织开展工业企业能效对标达标活动和企业能效“领跑者”行动,加强钢铁、有色、石化、建材等重点用能行业节能改造,推进能源管理体系建设,实施百项重点节能技术、节能产品(设备)推广应用工程,吨钢能耗、吨铝综合交流电耗、吨乙烯平均能耗、吨水泥综合能耗分别由2010年的615公斤标准煤、14250千瓦时、910公斤标准煤、100千瓦时下降到2015年的590公斤标准煤、13800千瓦时、880公斤标准煤、92千瓦时。   工业节水。对高用水行业实施节水技术改造。实施干法除尘、工业废水处理回用、矿井水资源化利用等节水工程。组织工业废水处理回用成套装置攻关,加强工业废水资源化利用,提高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   工业节材。组织开展机电产品包装节材代木试点,推动节材代木包装产品的研究开发和扩大应用,开展包装物周转使用示范。组织开展贵重金属节材试点。   清洁生产和污染防治。在重点行业开展共性、关键清洁生产技术应用示范,推动实施一批重大清洁生产技术改造项目。实施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治理、钢铁烧结机脱硫、水泥厂脱硝、石化行业催化裂化烟气脱硫、造纸及印染行业废水深度治理、二口恶英减排等工作方案。加快推行电子电气产品污染控制自愿性认证。   资源综合利用及循环经济。推动大宗工业固体废弃物规模化高值利用。推进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建设。组织开展有色金属再生利用示范工程,建设废旧汽车、家电、电子产品拆解加工利用示范基地及机电产品再制造示范基地。   “两型”企业创建。推进电力、钢铁、有色、化工、建材等重点行业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创建试点,培育一批示范企业。   积极推广低碳技术。加强低碳技术研发及产业化,推动重大低碳技术的示范应用,积极开发轻质材料、节能家电等低碳产品,控制工业领域的温室气体排放。建立企业、园区、行业等不同层次低碳评价指标体系,开展低碳工业园区试点,探索低碳产业发展模式。研究编制重点行业低碳技术推广应用目录,研究建立低碳产品评价标准、标识和认证制度,探索基于行业碳排放的经济政策和碳交易措施。   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综合运用法律、经济及必要的行政手段,加快形成有利于落后产能退出的市场环境和长效机制。强化安全、环保、能耗、质量、土地等指标约束作用,完善落后产能界定标准,严格市场准入条件,防止新增落后产能。加快资源性产品价格形成机制改革,实施差别电价等政策,促进落后产能加快淘汰;采取综合性调控措施,抑制高消耗、高排放产品的市场需求。严格执行环境保护、能源资源节约、清洁生产、安全生产、产品质量、职业健康等方面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依法淘汰落后产能。 专栏6:主要行业淘汰落后产能的重点*   钢铁。重点淘汰90平方米以下烧结机、8平方米以下球团竖炉、400立方米及以下高炉、30吨及以下电炉、转炉。   焦炭。重点淘汰炭化室4.3米(捣固焦炉3.8米)以下常规机焦炉、未达到焦化行业准入条件要求的热回收焦炉等产能。   铁合金。重点淘汰6300KVA及以下普通铁合金矿热炉等产能。   有色金属。铜冶炼重点淘汰密闭鼓风炉、电炉、反射炉等落后产能。电解铝重点淘汰100千安及以下小预焙槽等产能。铅冶炼重点淘汰采用烧结机、烧结锅、烧结盘、简易高炉等工艺设备。淘汰落后的再生铜、再生铝、再生铅生产工艺及设备。   电石。重点淘汰开放式电石炉,单台炉变压器容量小于12500千伏安的电石炉等落后设备。逐步淘汰高汞触媒电石法聚氯乙烯生产工艺。   水泥。重点淘汰3.0米以下水泥机械化立窑,小型水泥回转窑,水泥粉磨站直径3.0米以下的球磨机等产能,淘汰落后生产能力2.5亿吨。   平板玻璃。全部淘汰平拉(含格法)普通玻璃生产线。   造纸。重点淘汰单条年生产能力3.4万吨以下的非木浆生产线,年生产能力5.1万吨以下的化学木浆生产线,年生产能力1万吨以下的废纸制浆生产线等产能。   制革。重点淘汰年加工生皮能力5万标张牛皮以下的生产线,年加工蓝湿皮能力3万标张牛皮以下的生产线等产能。   印染。重点淘汰74型染整设备、浴比大于1∶10的棉及化纤间歇式染色设备等落后设备。化纤。重点淘汰湿法氨纶生产工艺,硝酸法腈纶常规纤维生产工艺,年产2万吨以下常规粘胶短纤维生产线等产能。    注:*落后产能淘汰重点将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和有关规定进行动态调整。   提高工业企业安全生产水平。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制,建立健全企业安全生产预防机制。加强重点行业安全生产政策、规划、标准的制定和修订,提升安全生产准入条件,对不符合安全生产标准、危及安全生产的落后技术、工艺和装备实施强制性淘汰。实施高风险化工产品、工艺和装备的替代和改造,推进高安全风险、高环境风险和安全防护距离不足的化工企业搬迁调整,规范建设安全、环保、风险可控的化工园区。研发和推广安全专用设备,加快安全生产关键技术装备升级换代,实现危险作业场所的人机隔离、遥控操作、远程监控或减少在线操作人员,增强事故的预防、预警和应急处理能力。 第五节 实施质量和品牌战略   以开发品种、提升质量、创建品牌、改善服务、提高效益为重点,大力实施质量和品牌战略,引领和创造市场需求,不断提高工业产品附加值和竞争力。   提升工业产品质量。健全技术标准,优化产品设计,改造技术装备、推进精益制造,加强过程控制,完善检验检测,为提升产品质量提供基础保障。强化企业质量主体责任,结合行业特点推广先进质量管理方法和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推动企业建立全员、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的质量管理体系。组织开展关键原材料和基础零部件的工艺技术、质量与可靠性攻关。加强重大装备可靠性设计、试验与验证技术研究,提高产品内在质量和使用寿命。加快重点行业质量和检测标准的制修订,深入推进重点工业产品质量对标和达标工作。结合食品、化妆品、家电等行业的产品质量与安全性能的强制性认证和现行法律制度及管理措施,加强质量基础能力建设,提高产品质量检测能力。   加强自主品牌培育。鼓励企业制定品牌发展战略,支持企业通过技术创新掌握核心技术,形成具有知识产权的名牌产品,不断提升品牌形象和价值。引导企业推进品牌的多元化、系列化、差异化,创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世界级品牌。鼓励有实力的企业收购海外品牌,支持国内品牌在境外的商标注册,促进品牌国际化。发展专业品牌运营机构,在信息咨询、产品开发、市场推广、质量检测等方面为企业品牌建设提供公共服务。建立品牌评价机制,指导重点行业定期发布品牌报告,加强自有品牌培育过程的动态监测。   加强工业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以食品、药品、化妆品等为重点,完善企业产品质量追溯和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健全产品安全法规和标准体系。引导企业开展“质量安全承诺”活动,有序推进企业质量诚信体系建设和评价工作,逐步建立企业质量安全诚信档案,引导企业创建诚信文化。规范企业质量自我声明,建立工业产品质量监测预警制度。加强行业自律,建立企业质量诚信管理体系和评价机制。强化质量安全基础工作,加快建设废弃工业产品的环境影响数据库、产品伤害监测数据库、重点产品缺陷数据库、有害物质限量安全数据库。支持企业运用信息化手段,加强对产品全生命周期和全供应链的质量控制。支持建立面向中小企业的质量公共服务平台。推进工业企业的社会责任体系建设,建立重点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制度。 专栏7:工业产品质量和品牌建设   工业产品质量提升。支持建设500个权威的工业产品质量技术评价实验室和800个用于产品质量改进的公共服务平台;组织实施关键基础产品质量攻关计划,提升关键原材料、基础元器件性能的稳定性;组织实施重大装备可靠性增长计划,支持开展可靠性设计、试验与验证,提升重大装备可靠性、一致性水平。   工业企业质量诚信体系建设。以组织机构代码实名制为基础,健全工业企业质量诚信信息征集和披露、评价体系,完善政府、协会、企业联动的工作机制。建立健全企业质量安全诚信档案,完善食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完善工业产品技术和质量信息发布制度。建立奖惩并举、疏堵结合、多部门联动的工业产品质量信誉社会评价机制。组织完善自律规范。健全和规范“质量承诺”、“产品召回”等制度。   自主品牌培育。指导工业企业通过强化意识、增强能力、创新开发、评估改进和树立信誉等工作,积极培育知名品牌。以消费品、电子信息、机械装备等领域为重点,整合相关政策资源,重点培育100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品牌及1000个国内著名品牌。 第六节 推动大企业和中小企业协调发展   在规模经济行业促进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集团,扶持发展大批具有“专精特新”特征的中小企业,加快形成大企业与中小企业协调发展、资源配置更富效率的产业组织结构。   推进企业兼并重组,发展一批核心竞争力强的大企业大集团。以汽车、钢铁、水泥、船舶、机械、电子信息、电解铝、稀土、食品、医药、化妆品等行业为重点,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推动优势企业强强联合、跨地区兼并重组、境外并购和投资合作,引导兼并重组企业管理创新,促进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提高产业集中度。清理限制跨地区兼并重组的规定,理顺地区间利益分配关系,加快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支持民营企业参与国有企业改革、改制和改组。鼓励通过壮大主业、资源整合、业务流程再造、资本运作等方式,加强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品牌经营、专业服务、系统集成、产业链整合等方面形成核心竞争力,壮大一批具有竞争优势的大企业大集团。   促进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继续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着力营造环境、改善服务,鼓励、支持和引导中小企业进一步优化结构和转型成长。增强创业创新活力和吸纳就业能力,鼓励和支持创办小企业、开发新岗位,积极发展劳动密集型和特色优势中小企业,鼓励中小企业进入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领域。引导和支持中小企业专业化发展,支持成长性中小企业做精做优,发展一批专业化企业,支持发展新模式、新业态。鼓励中小企业挖掘、保护、改造民间特色传统工艺,发展地方特色产业,形成特色产品和特色服务。引导大型企业与中小企业通过专业分工、服务外包、订单生产等多种方式开展合作,培育一批“配套专家”,提高协作配套水平。大力发展产业集群,提高中小企业集聚度,优化生产要素和资源配置。   加强企业管理和企业家队伍建设。引导企业牢固树立依法经营、照章纳税、诚实守信意识,切实维护投资者和债权人权益,切实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积极推进企业社会责任建设。加快现代企业制度建设,依法建立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完善股权激励等中长期激励制度。引导企业加强设备、工艺、操作、计量、原料、现场、财务、成本管理等基础管理工作,推动管理创新,提高管理水平和市场竞争能力。大力开发人才资源,以职业经理人为重点,培养造就一批具有全球战略眼光、管理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优秀企业家和一支高水平的企业经营管理者队伍。建立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库,实施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素质提升工程和国家中小企业银河培训工程。 第七节 优化工业空间布局   按照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和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的要求,充分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加快调整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推动产业有序转移,促进产业集聚发展,促进区域产业协调发展。   调整优化工业生产力布局。按照主体功能区规划和重大生产力布局规划的要求,引导产业向适宜开发的区域集聚。根据国家产业政策要求,综合考虑区域消费市场、运输半径、资源禀赋、环境容量等因素,合理调整和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主要依托能源和矿产资源的重大项目,优先在中西部资源富集地布局;主要利用进口资源的重大项目,优先在沿海沿江地区布局,减少资源、产品跨区域大规模调动。加强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布局规划,引导各地根据自身的基础和条件,合理选择发展方向和布局重点。   推进产业有序转移。坚持政府引导与市场机制相结合、产业转移与产业升级相结合、优势互补与互利共赢相结合、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相结合,引导地区间产业合作和有序转移。支持中西部地区以现有工业园区和各类产业基地为依托,加强配套能力建设,进一步增强承接产业转移的能力。鼓励通过要素互换、合作兴办园区、企业联合协作,建设产业转移合作示范区。鼓励东部沿海省市在区域内有序推进产业转移。促进海峡两岸产业融合对接。开展多种形式对口支援,加强对新疆、西藏和青海的产业援助。严格禁止落后生产能力异地转移,强化产业转移中的环境和安全监管。   推动产业集聚发展。按照“布局合理、特色鲜明、集约高效、生态环保”的原则,积极推动以产业链为纽带、资源要素集聚的产业集群建设,培育关联度大、带动性强的龙头企业,完善产业链协作配套体系。加强对工业园区发展的规划引导,提升信息网络、污染集中治理、事故预防处置和公共服务平台等基础设施能力,提高土地集约节约利用水平,促进各类产业集聚区规范有序发展。发挥县域资源优势和比较优势,支持劳动密集型产业、农产品加工业向县城和中心镇集聚,形成城乡分工合理的产业发展格局。按照新型工业化要求,在国家审核公告的开发区(工业园区)和国家重点规划的产业集聚区内,创建一批产业特色鲜明、创新能力强、品牌形象优、配套条件好、节能环保水平高、产业规模和影响居全国前列的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发展若干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产业基地。支持以品牌共享为基础,大力培育国家地理标志、集体商标、原产地注册、证明标志等集体品牌,提高区域品牌的知名度。 专栏8:产业集聚区及工业园区提升改造   创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在现有依法设立的工业园区(集聚区)中,开展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创建工作。基本条件是:一是集约程度高,规模效益好。主导产业特色突出,规模和水平居国内同行业前列;单位土地平均投资强度和平均产出均在3000万元/公顷以上。二是资源消耗低,安全有保障。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及用水量处于国内同行业先进水平;工业“三废”排放、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指标全部达到国家标准;企业强制清洁生产审核实施率达到100%;未发生重大安全生产事故。三是创新能力强,技术水平高。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比重原则上不低于2%;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居国内同行业前列;骨干企业工艺技术和装备先进。四是产品质量好,品牌形象优。主导产业产品质量处于国际或国内同行业先进水平;拥有一批国际国内知名品牌。五是信息化水平高。信息基础设施完备,企业在生产经营环节信息化应用达到国内同行业先进水平。六是配套服务体系完善。技术开发、检验检测、现代物流、人才培养等公共服务设施齐全,功能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健全,劳动关系和谐。   提升省级开发区(工业园区)发展水平。加强对省级开发区规划编制、产业升级、节能减排、“两化”融合等工作的指导和支持,健全省级开发区管理机制,逐步完善支持省级开发区规范发展的政策措施。   建设产业转移合作示范区。按照“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原则,在有条件的中西部省市探索要素互换、企业合作、产业链协作等合作对接新模式,建立3-5个东(中)西产业转移合作示范区。 第八节 提升对外开放层次和水平   适应我国对外开放的新形势,更加注重引进产业升级亟需的先进技术设备,着力引进高端人才,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努力提高工业对外开放的质量和水平。   提高工业领域利用外资水平。加强外资政策与产业政策的协调,鼓励外资投向先进制造、高端装备、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领域,积极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国际合作。利用国内市场优势、资源优势和智力资本优势,加强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积极引进研发团队等智力资源,更好地利用全球科技成果,努力掌握一批核心技术。鼓励跨国公司在华设立采购中心、研发中心和地区总部等功能性机构,发展国内配套企业。鼓励国内企业深度参与跨国公司全球价值链合作,鼓励港澳台企业到西部地区进行投资。   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鼓励国内技术成熟、国际市场需求大的行业,向境外转移部分生产能力。加强统筹规划,推动在有条件的国家和地区建立境外重化工园区。鼓励有实力企业开展境外油气、铁矿、铀矿、铜矿、铝土矿等重要能源资源的开发与合作,建立长期稳定的多元化、多渠道资源安全供应体系。鼓励国内企业在科技资源密集的国家(地区)设立研发中心,与境外研发机构和创新企业加强技术研发合作。鼓励实力强、资本雄厚的大型企业开展成套工程项目承包、跨国并购、绿地投资和知识产权国际申请注册,建立境外营销网络和区域营销中心,在全球范围开展资源配置和价值链整合。   推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推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试点和示范,延长加工贸易国内增值链条,推动加工贸易从组装加工向研发、设计、核心元器件制造、物流等环节拓展;在中西部地区培育和建设一批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鼓励加工贸易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完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政策和功能,鼓励加工贸易企业向海关特殊监管区域集中。 第四章 重点领域发展导向   按照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促进传统产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与面向工业生产的相关服务业、民用工业和军事工业协调发展,为加快构建结构优化、技术先进、清洁安全、附加值高、吸纳就业能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夯实基础。 第一节 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   抓住产业升级的关键环节,着力提升关键基础零部件、基础工艺、基础材料、基础制造装备研发和系统集成水平,加快机床、汽车、船舶、发电设备等装备产品的升级换代,积极培育发展智能制造、新能源汽车、海洋工程装备、轨道交通装备、民用航空航天等高端装备制造业,促进装备制造业由大变强。   关键基础零部件及基础制造装备。加强铸、锻、焊、热处理和表面处理等基础工艺研究,加强工艺装备及检测能力建设,提升关键零部件质量水平。推进智能控制系统、智能仪器仪表、关键零部件、精密工模具的创新发展,建设若干行业检测试验平台。继续推进高档数控机床和基础制造装备重大科技专项实施,发展高精、高速、智能、复合、重型数控工作母机和特种加工机床、大型数控成形冲压、重型锻压、清洁高效铸造、新型焊接及热处理等基础制造装备,尽快提高我国高档数控机床和重大技术装备的技术水平。   重大智能制造装备。围绕先进制造、交通、能源、环保与资源综合利用等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发展需要,组织实施智能制造装备创新发展工程和应用示范,集成创新一批以智能化成形和加工成套设备、冶金及石油石化成套设备、自动化物流成套设备、智能化造纸及印刷装备等为代表的流程制造装备和离散型制造装备,实现制造过程的智能化和绿色化。加快发展焊接、搬运、装配等工业机器人,以及安防、深海作业、救援、医疗等专用机器人。到2015年,重大成套装备及生产线系统集成水平得到大幅度提升。   节能和新能源汽车。坚持节能汽车与新能源汽车并举,进一步提高传统能源汽车节能环保和安全水平,加快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等新能源汽车发展。组织实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创新发展工程,通过国家科技计划(专项)有关研发工作,掌握先进内燃机、高效变速器、轻量化材料等关键技术,突破动力电池、驱动电机及管理系统等核心技术,逐步建立和完善标准体系;持续跟踪研究燃料电池汽车技术,因地制宜、适度发展替代燃料汽车。加快传统汽车升级换代,提高污染物排放标准,减少污染物排放;稳步推进节能和新能源汽车试点示范,加快充、换电设施建设,积极探索市场推广模式。完善新能源汽车准入管理,健全汽车节能管理制度。大力推动自主品牌发展,鼓励优势企业实施兼并重组,形成3-5家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大型汽车企业集团,前10强企业产业集中度达到90%。到2015年,节能型乘用车新车平均油耗降至5.9升/百公里;新能源汽车累计产销量达到50万辆。   船舶及海洋工程装备。适应新的国际造船标准及规范,建立现代造船新模式,着力优化船舶产品结构,实施品牌发展战略,加快推进散货船、油船(含化学品船)、集装箱船等主流船型升级换代。全面掌握液化天然气船(LNG)等高技术船舶的设计建造技术,加强基础共性技术和前瞻性技术研究,完善船舶科技创新体系。提升船舶配套水平,巩固优势配套产品市场地位,提升配套产品技术水平,完善关键设备二轮配套体系。重点突破深水装备关键技术,大力发展海洋油气矿产资源开发装备,积极推进海水淡化和综合利用以及海洋监测仪器设备产业化,打造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三大海洋工程装备产业集聚区。组织实施绿色精品船舶、船舶动力系统集成、深海资源探采装备、深海空间站等创新发展工程,全面提升绿色高效造船、信息化造船能力和本土配套能力。到2015年,主流船型本土化设备平均装船率达到80%,海洋工程装备世界市场份额提高到20%,船舶工业前10强企业产业集中度达到70%以上。   轨道交通装备。以满足客货运输需求和构建便捷、安全、高效的综合运输体系为导向,以快速客运网络、大运量货运通道和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为依托,大力发展具备节能、环保、安全优势的时速200公里等级客运机车、大轴重长编组重载货运列车、中低速磁悬浮车辆、新型城轨装备和新型服务保障装备。组织轨道交通装备关键系统攻关,加速提升关键系统和核心技术的综合能力。到2015年,轨道交通装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民用飞机。坚持军民结合、科技先行、质量第一和改革创新的原则,加快研制干线飞机、支线飞机、大中型直升机、大型灭火和水上救援飞机、航空发动机、核心设备和系统。深入推进大型飞机重大科技专项的实施,全面开展大型飞机及其配套的发动机、机载设备、关键材料和基础元器件研制,建立大型飞机研发标准和规范体系。实施支线飞机和通用航空产业创新发展工程,加快新支线飞机研制和改进改型,推进支线飞机产业化和精品化,研制新型支线飞机;发展中高端喷气公务机,研制一批新型作业类通用飞机、多用途通用飞机、直升机、教练机、无人机及其他特种飞行器,积极发展通用航空服务。到2015年,航空工业销售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国产单通道大型客机实现首飞,国产支线飞机、直升机和通用飞机市场占有率明显提高。   民用航天。完善我国现役运载火箭系列型谱,完成新一代运载火箭工程研制并实现首飞;实施先进上面级、多星上面级飞行演示验证;启动重型运载火箭和更大推力发动机关键技术攻关。实施月球探测、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等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推进国家空间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宇航产品型谱化与长寿命高可靠工程,发展新型对地观测、通信广播、新技术与科学实验卫星,不断完善应用卫星体系。进一步完善卫星地面系统建设,推进应用卫星和卫星应用由科研试验型向业务服务型转变。加强航天军民两用技术发展,拓展航天产品与服务出口市场,稳步提高卫星发射服务的国际市场份额。   节能环保和安全生产装备。紧紧围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需要,依托国家节能减排重点工程和节能环保产业重点工程,加快发展节能环保和资源循环利用技术和装备。大力发展高效节能锅炉窑炉、电机及拖动设备、余热余压利用和节能监测等节能装备。重点发展大气污染防治、水污染防治、重金属污染防治、垃圾和危险废弃物处理、环境监测仪器仪表、小城镇分散型污水处理、畜禽养殖污染物资源化利用、污水处理设施运行仪器仪表等环保设备,推进重大环保装备应用示范。加快发展生活垃圾分选、填埋、焚烧发电、生物处理和垃圾资源综合利用装备。围绕“城市矿产”工程,发展高效智能拆解和分拣装置及设备。推广应用表面工程、快速熔覆成形等再制造装备。发展先进、高效、可靠的检测监控、安全避险、安全保护、个人防护、灾害监控、特种安全设施及应急救援等安全装备,发展安全、便捷的应急净水等救灾设备。   能源装备。积极应用超临界、超超临界和循环流化床等先进发电技术,加大水电装备向高参数、大容量、巨型化转变。大力发展特高压等大容量、高效率先进输变电技术装备,推动智能电网关键设备的研制。推进大型先进压水堆和高温气冷堆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实施,掌握百万千瓦级核电装备的核心技术。突破大规模储能技术瓶颈,提升风电并网技术和主轴轴承等关键零部件技术水平,着力发展适应我国风场特征的大功率陆地和海洋风电装备。依托国家有关示范工程,提高太阳能光电、光热转换效率,加快提升太阳能光伏电池、平板集热器及组件生产装备的制造能力。推动生物质能源装备和智能电网设备研发及产业化。掌握系统设计、压缩机、电机和变频控制系统的设计制造技术,实现油气物探、测井、钻井等重大装备及天然气液化关键设备的自主制造。 专栏9:重大技术装备创新发展及示范应用工程   智能制造装备发展工程。围绕感知、决策、执行三个关键环节,研究开发新型传感器、自动控制系统、工业机器人等感知、决策装置,以及高性能液压件与气动元件、高速精密轴承、高速精密齿轮和变频调速装置等执行部件;重点开发基于机器人的汽车焊接生产线、自动化仓储与分拣系统等自动化装备;推进数字制造技术、自动测控装置、智能重大基础制造装备在百万吨乙烯工程、百万千瓦级火电、数字化车间、煤炭综采等领域的示范应用。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重点开展柴油机高压共轨技术等高效内燃机技术、先进变速器和汽车电子控制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大幅提高小排量发动机的技术水平和性能。支持开展普通混合动力汽车技术研发。重点突破动力电池核心技术,支持电机及驱动系统,以及电动空调、电动转向、电动制动器等的研发和产业化,支持开展燃料电池电堆、燃料电池发动机及其关键材料的核心技术研发。支持建设新能源汽车共性技术平台。   深海探采工程装备。紧密围绕“勘、探、钻、采、运”五个核心环节,重点研制高性能物探船、深水勘察船、半潜式钻井平台、钻井船、深水生产储卸装置、深水半潜式生产平台、大功率平台供应船、潜水作业支持船、深水半潜式起重铺管船等装备,以及核心设备和系统,到2015年掌握3000米以内深水资源开发所需装备的设计建造能力。   轨道交通装备及关键系统。依托重点建设工程,健全研发、设计、制造、试验验证、标准体系和平台,突破永磁电传动、列车运行控制、安全信息传输等核心关键技术;研制配套轮轴轴承、传动齿轮箱、牵引变流器、大功率制动装置等关键零部件;开发牵引传动与控制、列车运行及网络控制等关键系统。   支线飞机和通用飞机。加强航空基础研究,开展航空发动机、机载系统和设备等的研发。积极推进ARJ21支线飞机的批量交付和系列化发展,加快新舟系列支线飞机改进改型和市场推广,根据市场需求研制新型支线飞机;发展高端公务机,研制一批新型通用飞机及其他特种飞行器。选择若干地区和相关行业进行通用航空试点。 第二节 调整优化原材料工业   立足国内市场需求,严格控制总量,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推进节能减排,优化产业布局,提高产业集中度,培育发展新材料产业,加快传统基础产业升级换代,构建资源再生和回收利用体系,加大资源的国际化保障力度,推动原材料工业发展迈上新台阶。   钢铁工业。严格控制新增产能和总量扩张,以技术改造、淘汰落后、兼并重组、循环经济为重点提高行业整体素质。规范行业秩序,分批公布符合生产经营规范条件的钢铁企业名单。鼓励企业差异化开发品种,重点提升大宗产品的质量和性能,鼓励开发国内短缺的关键钢材品种。推广使用400MPa及以上钢筋等节能高效钢材,力争到2015年高强度钢筋使用比重超过60%。支持以优势企业为主体,实施跨地区、跨所有制兼并重组,形成3-5家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6-7家具有较强实力的大型钢铁企业集团,前10位钢铁企业集团产量占全国钢铁总产量的60%左右。综合考虑资源、市场、环境和运输等条件,有序推进中心城市城区钢厂搬迁改造,调整优化钢铁工业空间布局。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提高钢铁渣、尘泥和尾矿的综合利用水平。加快废钢回收体系建设,鼓励废钢资源回收利用和废钢进口。加大国内铁矿资源勘探开发力度,加强境外资源合作开发,力争海外权益矿石进口量占铁矿石进口总量的30%以上,健全资源保障体系。鼓励企业在境外发展钢铁冶炼及深加工。   有色金属工业。以发展精深加工、提升品种质量和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为重点,大力发展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关键材料和市场短缺产品。提高行业准入门槛,从严控制铝、铅、锌、钛、镁冶炼产能增长。积极利用低温低压电解、强化熔炼、生物冶金等先进适用技术,加快淘汰铜、铝、铅、锌等常用有色金属落后产能,大力实施技术改造,加强含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气、二口恶英和汞、铅及其他重金属污染防治。鼓励低品位矿、共伴生矿、难选冶矿、尾矿和熔炼渣等资源开发利用,建设和完善再生利用体系。鼓励大型企业投资勘探开发铜、铝、铅锌、镍等国内短缺的有色金属矿产资源,进一步推进现有老矿山深部和外围找矿。加强稀土、钨、锡、锑等稀有金属行业管理,整顿和规范勘探、开采、加工、贸易等环节秩序,继续严格控制开采和冶炼产能,大力发展稀有金属深加工。支持煤电铝加工一体化,有序扩大直供电试点。积极推进上下游企业联合重组,到2015年,铜、铝、铅、锌前10家企业产业集中度分别达到90%、90%、60%、60%。   石化及化学工业。按照一体化、集约化、基地化、多联产发展模式,从严控制项目新布点,加快推进炼化一体化新建扩建项目,统筹建设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千万吨级炼油和百万吨级乙烯炼化一体化基地。促进烯烃原料轻质化、多元化,全面提升炼化技术和大型装备国内保障能力。积极开发煤炭高效洁净转化和有机化工原料来源多样化技术,有序发展煤制烯烃、煤制天然气等现代煤化工;实施煤制合成氨等传统煤化工产业的技术改造,优化工艺流程,推动产业升级;鼓励煤基多联产,促进化工生产与能源转化有机结合。加强对挥发性有机物的控制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逐步淘汰工作,严格氯碱、纯碱、无机盐、轮胎、涂料、氟化工、染料等行业准入,加强化学品分类和标签管理。大力发展化工新材料、高端石化产品、新型专用化学品、生物化工和节能环保等产业。优化氮肥生产原料路线和动力结构,鼓励发展专用肥料;支持中小化肥企业生产向肥料二次加工转移,促进基础肥料生产向资源地集中,完善磷、钾肥基地建设。发展高效、低毒、低残留的环境友好型农药,淘汰高毒、高残留、高环境风险的农药品种。促进化工行业推广绿色化学技术,逐步替代和淘汰对环境危害严重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及其化学品。   建材工业。重点发展节能环保型建筑构件、工程预制件等建材产品,以及具有保温隔热、隔音、防水、防火、抗震等功能的新型建筑材料及制品。大力推广窑炉余热利用、水泥粉磨节电和浮法玻璃全氧燃烧等节能技术,加强工业粉尘、氮氧化物和大气汞的治理。按等量置换原则推广新型干法水泥生产工艺,到2015年基本淘汰落后水泥产能,新型干法水泥熟料比重超过90%。重点支持利用水泥窑协同处置城市生活垃圾、城市污泥和工业废弃物生产线建设;加大非金属矿关键技术研发应用,推进建筑卫生陶瓷产品减量化工程,开发建筑陶瓷干法生产技术及装备;建立与电力、煤炭、钢铁、化工等产业相衔接的循环经济生产体系,提高工业固体废弃物利用总量。推进企业兼并重组,到2015年前10家水泥企业、平板玻璃企业产能占全国总产能比重分别达到35%、75%以上。 专栏10:原材料行业调整升级重点   钢铁。加大高强度、高抗腐蚀性、高专项性能等关键钢材品种的开发和应用,关键品种国内保障率达到95%以上。在减少或不增加产能的前提下,综合考虑资源、市场、环境和运输等条件,加快建设湛江、防城港钢铁精品基地,积极推进中心城市城区钢厂转型和搬迁改造。重点推动鞍钢与福建三钢等跨区域兼并重组,以及河北渤海钢铁集团、太钢等区域内兼并重组。研究支持海峡西岸和新疆等地区钢铁工业发展。   电解铝。原则上不再审批新增产能项目,鼓励东部能源紧张、环境容量有限地区的电解铝产能向中西部能源资源富集地区、特别是水电资源丰富的地区转移。支持在具有水电优势、资源富集的广西、云南、四川、青海、陕西、贵州等西部地区合理有序建设有色金属工业基地。   稀有金属。坚持保护性开采与合理利用相结合,严格勘察、开采、生产加工、进出口管理,大力推进稀有金属深加工和应用。到2015年,力争使稀有金属高技术产品销售比率达到40%以上,稀土、钨、锡、锑、钼等稀有金属工业前5家企业产业集中度达到80%以上。   水泥和平板玻璃。在产能相对过剩的地区,严格执行淘汰落后产能的原则,严禁新上新增产能项目。在落后产能较多的地区,引导企业加大联合重组的力度,通过等量置换、上大压小等手段加快淘汰落后产能。   煤化工。在传统煤化工领域,不再审批单纯扩能的焦炭、电石项目,结合淘汰落后产能,对合成氨和甲醇等通过上大压小、产能置换等方式提高竞争力。在现代煤化工领域,加强统筹规划,严格行业准入,在煤炭资源和水资源丰富、环境容量较大的地区有序推进煤制烯烃产业化项目,鼓励产业链延伸,积极发展高端产品;支持具备条件地区适度发展煤制天然气项目,严格控制煤制油项目。   石化炼化一体化。立足现有企业,综合考虑原油来源、环境、市场等因素,统筹规划建设炼化一体化项目,进一步改造提升长三角、珠三角和渤海湾等传统产业区,适度发展以武汉、成都为核心的中西部内陆产业集中区,优化东北和西部地区资源配置,发展深加工产品。严格市场准入,新建炼油项目规模不得低于1000万吨/年,乙烯规模不得低于100万吨/年。   新材料产业。以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保障国家重大工程建设为目标,大力发展稀土功能材料、高性能膜材料、硅氟材料、特种玻璃和功能陶瓷等新型功能材料,积极发展新型合金材料、高品质特殊钢、工程塑料、特种橡胶等先进结构材料,提升高性能纤维及其复合材料发展水平,加强纳米、生物、超导、智能等前沿新材料研究。加快材料设计、制备加工、服役行为、高效利用及工程化的技术研发,促进产学研用相结合,实现新材料产业与原材料工业融合发展,增强材料支撑保障能力。到2015年,新材料产业产值占原材料工业比重达到6%。 专栏11:新材料产业化及应用   高性能金属材料。加快发展高端铝合金、钛合金、镁合金等轻质高强度合金材料、高性能铜合金材料及非晶合金材料,组织开发具有高强度、耐高温、耐腐蚀、延寿等综合性能好的高品质特殊钢。   稀有金属和稀土功能材料。重点发展高性能磁体、新型显示和半导体照明用稀土发光材料和高端硬质合金,加快推进新型储氢材料、催化材料、高纯金属及靶材、原子能级锆材和银铟镉控制棒等产业化,研究突破新一代高储能密度电池材料及技术。   先进高分子材料。加快发展工程塑料、特种橡胶、高性能硅氟材料、功能性膜材料和复合功能高分子材料,加强改性及加工应用技术开发,大力发展环保型高性能涂料,防水材料和胶黏剂等材料。   高性能纤维及高性能复合材料。加强高性能增强纤维工艺及技术装备攻关,发展碳纤维、芳纶、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新型无机非金属纤维等高性能增强纤维。发展新型超大规格、特殊结构的树脂基复合材料、碳/碳复合材料等,积极开发陶瓷基复合材料,努力扩大产品应用范围。   无机非金属新材料。重点发展超薄基板玻璃、光伏太阳能电池用超白玻璃、导电氧化物镀膜(TCO)玻璃,鼓励发展应用低辐射(Low-E)镀膜玻璃、真空及中空玻璃等节能玻璃。组织推广高效阻燃安全保温隔热等新型建材。 第三节 改造提升消费品工业   以品牌建设、品种质量、优化布局、诚信发展为重点,增加有效供给,保障质量安全,引导消费升级,促进产业有序转移,塑造消费品工业竞争新优势。   轻工业。加强轻工产品品牌建设,引导企业增强研发设计、经营管理和市场开拓能力。重点发展智能节能型家电、节能照明电器、高效节能缝制设备、新型动力电池、绿色日用化学品、高档皮革和陶瓷,加快造纸、塑料、皮革、日化等重点行业装备关键技术产业化,推进重点行业节能减排,健全能效标准及标识管理。大力发展降解性好的包装新材料、新型绿色环保包装产品和先进包装装备。加强废旧包装、废纸、废塑料、废旧家电和电池等工业固体废弃物和废旧产品回收与综合利用。加快做强做大一批骨干企业,合理、有序引导产业转移,提升产业集群发展水平。   纺织工业。加大高新技术改造力度,发展技术先进、引领时尚、吸纳就业能力强的现代纺织工业体系。加强超仿真、功能性、差别化纤维、新型生物质纤维等的开发应用,力争使我国纤维材料技术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推动废旧纤维制品循环利用,再生纤维利用占纤维加工总量比重提高到15%。组织实施产业用纺织品应用示范,加强产品标准和使用规范的对接,加快产业用纺织品开发及应用。发展高效纺纱、高速织造、短流程印染等成套装备及工艺,优化毛、麻、丝等独特资源的纺织染加工技术。提升纺织服装新产品设计和研发能力,加强营销创新和供应链管理,健全品牌价值体系,重点发展一批综合实力强的自主品牌企业。积极推进产业转移,引导企业在棉花、麻、蚕茧、羊毛等主产区发展精深加工,中西部地区纺织工业产值占全国比重提高到28%。   食品工业。加快发展现代食品工业,推广应用高效分离、节能干燥、食品生物工程、非热杀菌等先进技术,开发健康、营养、保健、方便食品。推广清洁生产技术,促进资源高效利用,提高食品加工副产物和废弃物增值综合利用水平。重点支持发酵、制糖、饮料、酿酒、调味品等行业发展循环经济。加强食品行业标准体系建设,改善企业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条件,推进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加强食品工业优质原料基地建设,提高产品质量安全保障能力。 专栏12:轻纺工业改造提升重点   智能节能家电。重点突破变频、空调制冷剂替代、太阳能混合动力、新材料和材料替代等应用技术,开发变频控制模块和芯片、高效环保压缩机和变频压缩机、直流电机、空气源热泵等关键零部件,发展环保、智能型家电产品。到2015年,主要家电产品能效水平平均提高10%,自有品牌家电出口比例达到30%。   高性能电池。大力发展锂电池、镍氢电池、新型结构铅蓄电池等动力电池;逐步降低电池行业铅、汞、镉的耗用量,淘汰普通开口式铅蓄电池,加快镍氢电池替代镉镍电池步伐。   制革。加大对清洁化制革、末端污染治理以及环保型皮革化学品的研发推广力度,推进节水降耗,减少制革污染排放,发展生态皮革。到2015年,皮革产品市场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有较大幅度提高。   日用玻璃和陶瓷。推广玻璃瓶罐轻量化制造技术、节能玻璃配方,发展自动化配料及均化系统、废(碎)玻璃自动化处理系统。优化窑炉结构设计,推广节能型干燥、球磨、成型设备,及高效燃烧控制、循环利用等先进技术。   化学纤维及产业用纺织品。通过分子结构改性、共混、异性、超细、复合等技术,发展仿棉涤纶和仿毛纤维;突破新型溶剂法等关键技术,实现生物质纤维产业化。发展百万吨级精对苯二甲酸(PTA)装置、大型粘胶装置、连续聚合氨纶等技术和装备。开发和提升非织造成型、织造成型、复合加工及功能性后整理技术,重点发展土工、医疗卫生、环保过滤、交通工具、安全防护等产业用纺织品。到2015年,产业用纺织品占纤维消费比重提高到25%。   食品。重点支持肉制品、乳制品等12个食品行业企业工艺技术装备的更新改造,完善原料检验、在线检测、成品质量等检测设施和手段,健全质量可追溯体系和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体系。   医药工业。以提高重大疾病防治能力和提升居民健康水平为目标,加快实现基因工程药物、抗体药物、新型疫苗关键技术和重大新产品研制及产业化,支持利用基因工程、酶工程等现代生物技术改造传统制药工艺和流程。加强化学新药研发及产业化,抓住全球通用名药市场快速增长的机遇,培育国际市场新优势。坚持继承和创新相结合,发展疗效确切、物质基础清楚、作用机理明确、质量稳定可控的现代中药。提高先进医疗装备和高端生物医用材料的发展水平,推进核心技术和关键部件的研发及产业化。促进基本药物生产向优势企业集中,提高生产集约化、规模化水平。推动药品质量标准和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升级。建立军民结合的应急特需药品研发、生产体系,健全民族药研发及产业化机制,满足应急救治的药物需求。“十二五”期间,医药工业产值年均增速保持在20%以上。 专栏13:生物医药技术创新和结构调整   重大疾病防治新药创制。以提高重大疾病防治能力为目标,支持现代生物技术药物、化学药和现代中药领域的创新药物研发及产业化。到2015年,培育20个以上创新药物投放市场,培育20个以上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通用名药物新品种,培育50个以上现代中药品种。   先进医疗设备创制。部署核心部件与共性关键技术研究,重点突破主要依赖进口的数字医学设备、精密医疗器械等产品,支持中医诊疗设备发展。到2015年,培育50个以上掌握核心技术、形成较大市场规模的医疗设备产品。   质量升级示范。支持综合实力较强的企业率先实施新版《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鼓励优势企业开展发达国家GMP认证。到2015年,50家以上制剂企业通过发达国家GMP认证。   国际化示范。鼓励国内企业在境外同步开展临床研究,鼓励企业在境外以直接投资或并购的方式设立研发机构或生产基地,加快开展产品国际注册。到2015年,20家以上的国内企业在境外设立研发机构或生产基地。   中药材(民族药)产业化。鼓励企业建立中药材原料基地,推广规模化种植,加强重要野生药材品种人工选育。运用生物技术进行优良种源的繁育,建立和完善种子种苗基地、栽培试验示范基地,推动野生药材的家种。加强中药材认证。到2015年,建成100个以上中药材(民族药)重点品种规模化生产示范基地。 第四节 增强电子信息产业核心竞争力   坚持创新引领、融合发展,攻克核心关键技术,夯实产业发展基础,深化技术和产品应用,积极拓展国内需求,引导产业向价值链高端延伸,着力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   基础电子。把握电子信息产品发展新趋势,突破关键电子元器件、材料和设备的核心技术和工艺,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形成结构优化、配套完整的基础电子产业体系。结合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和产业创新发展工程,着力发展集成电路设计业,持续提升先进和特色集成电路芯片生产技术和能力,发展先进封装工艺,进一步提高测试水平,攻克关键设备、仪器、材料和电子设计自动化(EDA)工具技术工艺,实现重大产品、重大工艺和新兴领域的突破。到“十二五”末,集成电路产业规模占全球15%以上。统筹规划、合理布局,重点支持高世代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件(TFT-LCD)面板发展,提高等离子体显示器件(PDP)产业竞争力,加快大尺寸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件(OLED)、电子纸、三维(3D)显示、激光显示等新型显示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发展上游原材料、元器件及专用装备等配套产业,完善新型显示产业体系,平板显示产业规模占全球比重提高到20%以上。支持高端微电子器件、光电子器件、绿色电池、功率器件、传感器件等产品及关键设备、材料的研发及产业化,推动传统元器件向智能化、微型化、绿色化方向发展。 专栏14:基础电子产业跃升工程   集成电路。突破高端通用芯片核心技术,开发面向网络通信、数字视听、计算机、信息安全、工业应用等领域的集成电路产品。加快12英寸集成电路生产线技术升级和建设,开发45纳米(nm)及以下先进工艺模块和特色工艺模块;提升先进封装工艺和测试水平;增强刻蚀机、离子注入机、互联镀铜设备、大尺寸硅片等8-12英寸集成电路生产线关键设备、仪器和材料的开发能力。加强对18英寸集成电路生产技术的储备性研发。加快国家级集成电路研发中心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关键电子元器件和材料。支持片式阻容感、机电组件、电声器件、智能传感器、绿色电池、印刷电路板等产品的技术升级及工艺设备研发。积极发展半导体材料、太阳能光伏材料、光电子材料、压电与声光材料等,以及用于装联和封装等使用的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等。   新型平板显示。重点支持6代以上TFT-LCD面板生产和玻璃基板等核心技术研发。围绕高光效技术(高能效、低成本)、高清晰度技术(3D、动态清晰度、超高清晰度)以及超薄技术进行研发,提高PDP产品性能,完善配套产业链。重点支持大尺寸OLED相关技术和工艺集成开发,攻克低温多晶硅(LTPS)技术,加强OLED关键原材料及设备本土化配套。支持电子纸及关键材料研发及产业化。   发光二极管(LED)。重点突破外延生长和芯片制造关键技术,提高外延片和高端芯片的国内保障水平。增强功率型LED器件封装能力,加大对封装结构设计、新型封装材料及新工艺的研究与开发。加快实现金属有机化合物化学气相淀积(MOCVD)设备的量产,推进衬底材料、高纯金属有机化合物(MO源)、高性能环氧树脂以及高效荧光粉等研发和产业化。加快检测平台建设,制定和完善LED相关标准。   计算机。提升产品研发和工业设计能力,完善和延伸产业链,增强自主品牌国际竞争力。统筹部署云计算等关键技术、产品的研发、产业化及应用,积极推动设计、产品、应用、服务融合创新和互动发展,加快移动互联网终端的研制,加强云计算平台建设,推进先导部署和应用示范。大力支持自主设计研发中央处理器(CPU)等芯片在整机中的应用,加快平板电脑、高性能计算机及服务器、网络产品、存储系统及打印输出设备、工业控制计算机、自主可信安全产品等重点产品的研发及产业化。推进绿色智能数据中心及技术业务服务平台建设,拓展行业应用市场。加快新一代空管信息系统建设。   通信设备及终端。重点支持TD-SCDMA高端产品、TD-LTE等新一代移动通信设备和系统的研发及产业化,完善TD-LTE移动终端基带和射频芯片、应用平台和测试仪器等配套产业。积极推进大容量、超高速、高智能的光传输、交换和接入技术,以及宽带无线接入技术和产品的研发及产业化。发展传感网络关键传输设备及系统,统筹部署下一代互联网、三网融合、物联网等关键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培育自主可控的物联网感知产业和应用服务业。积极参与国际通信标准制定,推动我国标准更多地成为国际主流标准。大力发展智能手机及信息终端、卫星应用终端等新型终端产品。加强设备制造业与电信运营业的互动,推进产品和服务的融合创新。   数字视听。加快完善平板电视产业链,重点支持网络化、智能化、节能环保、具有立体显示功能的新型彩电产品的研发与应用,促进彩电产业转型升级。加快研发适应三网融合业务要求的多种数字家庭智能终端和新型消费电子产品,支持高清投影机、高保真音响的研发与应用,大力推动数字家庭多业务应用示范,加强音视频编解码、地面数字电视传输等技术标准的推广应用。支持数字家庭产业基地建设。支持电视整机企业与上游企业资源整合,加强与内容服务企业间的联合与合作。培育具有全产业链竞争优势的行业龙头企业,完善产业配套体系。   软件业。坚持以系统带动整机和软硬件应用、以应用带动产业发展,促进软件业做强做大。加强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办公软件等基础软件的研发和推广应用,发展新一代搜索引擎及浏览器、网络资源调度管理系统、智能海量数据存储与管理系统等网络化的关键软件。重点支持数字电视、智能终端、应用电子、数字医疗设备、下一代互联网等领域嵌入式操作系统及关键软件的研发及产业化,提升工业装备和产品智能化水平。大力发展工业软件、行业应用软件和解决方案,推动工业生产业务流程再造和优化。加快发展信息安全技术、产品和服务,构建自主可控信息安全体系和架构,完善信息安全产品及服务认证制度,提高对国家安全和重大信息系统安全的支撑能力。支持数字内容处理技术及相关产品的研发和产业化。着力培育龙头企业,鼓励中小软件企业特色化发展,形成良好的产业生态环境。推动中国软件名城创建。“十二五”期间,软件业年均增速保持在22%以上,占信息产业比重提高到20%以上。 专栏15:物联网研发、产业化和应用示范   着力突破物联网的关键核心技术。围绕高端传感器、新型射频识别(RFID)、智能仪表、智能信息处理软件等瓶颈环节,突破核心技术,重点支持面向应用的数据挖掘和智能分析决策软件技术及产品的研发,加强高可靠、低成本传感器专用芯片、传感节点、微操作系统、嵌入式系统和适于传感器节点使用的高效电源等产品的研发及产业化,开发与新型网络架构相适应的虚拟化、低功耗技术及相应产品。   加快构建物联网标准化体系。从总体、感知、传输、应用等方面系统构建物联网标准体系。加快传感器网络组网、物品标识编码、信息传输、智能处理、安全等关键技术标准研究制定,建立跨行业、跨领域的物联网标准化协作机制。   统筹重点领域的物联网先导应用。研究制定物联网应用行动计划,分步骤、分层次开展先导应用示范,加快形成市场化运作机制。推进物联网在先进制造、现代物流、食品安全、数字医疗、环保监测、安全生产、安全反恐(周界防护)、智慧城市以及在交通、水利、电网等基础设施中的应用。研究推进无锡国家物联网创新示范区建设。加强物联网创新服务体系建设。 第五节 提高国防科技工业现代化水平   按照走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道路的要求,加快推进先进国防科技工业建设,建立和完善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体系,确保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需要。   提升武器装备研发制造水平。根据国防建设需要,调整优化能力布局,加强武器装备研发条件建设,提升总体设计、总装测试和系统集成等核心能力,提高武器装备研制体系化和信息化水平。开展基础理论与前沿技术探索,增强原始创新能力。推进产学研用结合,形成创新合力,突破一批基础技术、前沿技术和关键技术,提高集成创新水平。以产业关键技术和先进制造技术为重点,大力推进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推动高技术武器装备自主式、跨越式和可持续发展。进一步推进国防科技工业投资体制改革,深化军工企业改革,稳步推进军工科研院所改革。   促进军民融合式发展。进一步完善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制度体系,形成管理科学、规范有序、政策协调的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准入和退出机制。引导和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国防科技工业建设领域,形成面向全国、分类管理、有序竞争的开放式发展格局。加强国防工业与民用工业在规划、政策上的协调衔接,促进军、民科研机构的开放共享;加速军工和民用技术相互转化,促进国防领域和民用领域科技成果、人才、设施设备、信息等要素的交流融合,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开发军民两用技术和产品,加快国防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进程,大力发展军民结合产业和军工优势产业;建设军民结合产业基地,促进军工经济与区域经济融合。到“十二五”末,基本实现国防科技与民用科技、国防科技工业与民用工业的互通、互动、互补发展。 第六节 加快发展面向工业生产的相关服务业   按照“市场化、专业化、社会化、国际化”的发展方向,大力发展面向工业生产的现代服务业,加快推进服务型制造,不断提升对工业转型升级的服务支撑能力。   工业设计及研发服务。围绕外观造型、功能创新、结构优化、包装展示以及节材节能、新材料使用等重点环节,创新设计理念,提升设计手段,壮大设计队伍,大力发展以功能设计、结构设计、形态及包装设计等为主要内容的工业设计产业。支持工业企业与设计企业开展多种形式合作,扩大工业设计服务市场。充分利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及平台,培育发展一批具备较强竞争力的专业化研发服务机构。扶持一批专业化的技术成果转化服务企业,构建多领域、网络化的技术成果转化服务体系。支持发展面向生产过程的分析、测试、计量、检测等服务,鼓励发展检索、分析、咨询、数据加工等知识产权服务。 专栏16:工业设计及研发服务发展专项   培育高素质工业设计和研发人才。推动建立工业设计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制度。建立国家工业设计奖励制度。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创建工业设计实训基地。吸引海外优秀工业设计和研发服务人才回国创业。   培育龙头企业。引导企业加大设计创新投入,鼓励加强设计研发服务能力建设,创新服务模式,重点培育一批工业设计和研发服务骨干企业。组织认定一批国家级企业设计中心,建立工业设计企业资质评价制度。   培育国家级示范区。面向重点产业和重点区域,加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促进工业设计企业集聚发展,培育一批辐射能力强、带动效应显著的国家级工业设计及研发服务示范区。加强研发设计领域共性和基础性技术研发,依托产业基地建设一批研发公共服务平台。   发展生物医药等专业研发服务外包。大力发展临床前研究、药物安全性评价、临床试验及试验设计等领域的专业化第三方服务,支持发展医药研发外包(CRO)等专业服务。   制造业物流服务。引导工业企业加快物流业务整合、分离和外包,释放物流需求。推进重点行业电子商务平台与物流信息化集成发展。加强危险品流向跟踪、状态监控和来源追溯的信息化管理,提高食品、农产品等冷链物流信息管理水平。支持第三代移动通信(3G)、3S(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RS)、机器到机器(M2M)、射频识别(RFID)等现代信息通信技术在制造业物流领域的创新与应用。加快信用、认证、标准、支付和物流平台建设,鼓励服务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完善企业间电子商务(B2B)发展的支撑环境。   信息服务及外包。大力发展网络化、全链条的信息传输、信息技术、信息内容等服务业。引导信息系统集成服务向产业链前后端延伸,推动咨询设计、集成实施、运行维护、测试评估、数据处理与运营服务等业务向高端化发展。支持发展面向网络新应用的信息技术服务,加快发展软件即服务(SaaS)等新型业务模式。制定推广信息技术服务标准(ITSS),加快信息技术服务支撑工具研发和服务产品化进程,促进重点软件企业面向金融、电信、医疗、能源交通等行业的知识库建设。鼓励发展信息技术外包服务(ITO)、业务流程外包服务(BPO)和知识流程外包服务(KPO),扩大服务对象和业务规模。提高信息服务及外包公共服务平台和项目分包平台的服务能力,支持外包人才培训和实训基地建设。扶持一批由制造企业中剥离形成的专业化信息服务企业,提升外包业务承接能力。   节能环保和安全生产服务。加快发展合同能源管理、清洁生产审核、绿色产品(包括节能产品、环保装备)认证评估、环境投资及风险评估等服务。推动节能服务公司为用能单位提供节能诊断、设计、融资、改造、运行等“一条龙”服务。鼓励大型重点用能单位组建专业化节能服务公司,为本行业其他用能单位提供节能服务。加大污染治理设施特许经营实施力度,引导民间投资节能环保服务产业。创新合同能源管理模式,积极推广市场化节能服务模式。积极培育企业安全生产服务市场,加快发展安全生产技术咨询、合同安全管理、工程建设、产品推广和安全风险评估、装备租赁、人才培训等专业服务。   制造服务化。鼓励制造企业积极发展精准化的定制服务、全生命周期的运维和在线支持服务,提供整体解决方案、个性化设计、多元化的融资服务、便捷化的电子商务等服务形式。引导有条件的企业从提供设备,向提供设计、承接项目、实施工程、项目控制、设施维护和管理运营等一体化服务转变,支持大型装备企业掌握系统集成能力,开展总集成总承包服务。鼓励制造企业围绕产品功能拓展,发展故障诊断、远程咨询、呼叫中心、专业维修、在线商店、位置服务等新型服务形态。推动制造企业通过业务流程再造,发展社会化专业服务,提高专业服务在产品价值中的比重。积极开发和保护工业旅游资源,推进工业旅游示范与服务标准化建设,大力开发工业专题旅游线路和旅游产品,加快完善工业旅游市场体系。 第五章 保障措施及实施机制 第一节 完善保障措施   进一步完善政策法规体系,健全促进工业转型升级的长效机制,为实现规划目标及任务提供有力保障。   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围绕推进工业转型升级的重点任务,在产业科技创新、技术改造、节能减排、兼并重组、淘汰落后产能、质量安全、中小企业、军民融合式发展等重点领域,健全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民用飞机、软件、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船舶、高端装备、新材料等战略性、基础性产业发展的法律保障。   完善产业政策体系及功能。动态修订重点行业产业政策,加紧制定新兴领域产业政策,加强产业政策与财税、金融、贸易、政府采购、土地、环保、安全、知识产权、质量监督、标准等政策的协调配合。充分考虑资源状况、环境承载能力和区域发展阶段,研究实施针对特定地区的差异化产业政策。制定发布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进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指导目录,逐步消除生产性服务业与工业企业在生产要素价格等方面的差异。贯彻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制定产业转移指导目录,促进区域间生产要素合理流动、产业有序转移和生产力合理布局。依法实施反垄断审查,建立产业安全监测预警指标体系和联动机制。   强化工业标准规范及准入条件。完善重点行业技术标准和技术规范,加快健全能源资源消耗、污染物排放、质量安全、生产安全、职业危害等方面的强制性标准,制定重点行业生产经营规范条件,严格实施重点行业准入条件,加强重点行业的准入与退出管理。进一步完善淘汰落后产能工作机制和政策措施,分年度制定淘汰落后产能计划并分解到各地,建立淘汰落后产能核查公告制度。   加大财税支持力度。整合相关政策资源和资金渠道,加大对工业转型升级资金支持力度,加强对重点行业转型升级示范工程、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建设、工业基础能力提升、服务型制造等方面的引导和支持。完善和落实研究开发费用加计扣除、股权激励等税收政策。研究完善重大装备的首台套政策,鼓励和支持重大装备出口;完善进口促进政策,扩大先进技术装备和关键零部件进口。稳步扩大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规模。发挥关闭小企业补助资金作用。制定政府采购扶持中小企业的具体办法,进一步减轻中小企业社会负担。   加强和改进金融服务。鼓励汽车、电子信息、家电等企业与金融机构密切合作,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开发完善各类消费信贷产品。鼓励金融机构开发适应小型和微型企业、生产性服务企业需要的金融产品。完善信贷体系与保险、担保之间的联动机制,促进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等金融创新。加快发展主板(含中小板)、创业板、场外市场,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积极推进债券市场建设,完善信用债券发行及风险控制机制;支持符合条件的工业企业在主板(含中小板)、创业板首次公开发行并上市,鼓励符合条件的上市企业通过再融资和发行公司债券做大做强。支持企业利用资本市场开展兼并重组,加强企业兼并重组中的风险监控,完善对重大企业兼并重组交易的管理。   健全节能减排约束与激励机制。完善节能减排、淘汰落后、质量安全、安全生产等方面的绩效评价和责任制。建立工业产品能效标识、节能产品认证、能源管理体系认证制度,制定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加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研究制定促进“两型”企业创建的政策措施。严格限制高耗能、高排放产品出口。建立完善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研究建立工业生态设计产品标志制度。制定鼓励安全产业发展和鼓励企业增加安全投入的政策措施,支持有效消除重大安全隐患的搬迁改造项目。加强重点用能企业节能管理,完善重点行业节能减排统计监测和考核体系。   推进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以中小企业服务需求为导向,着力搭建服务平台,完善运行机制,壮大服务队伍,整合服务资源。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和科研院所作用,支持各类专业服务机构发展,重点支持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建设,构建体系完整、结构合理、资源共享、服务协同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鼓励社会投资广泛参与,加快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和小企业创业基地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建立多层次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推进中小企业信用制度建设。加强对小型微型企业培训力度,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深化工业重点行业和领域体制改革。加快推进垄断行业改革,强化政府监管和市场监督,形成平等准入、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健全国有资本有进有退、合理流动机制,促进国有资本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重要领域集中。完善投资体制机制,落实民间投资进入相关重点领域的政策,切实保护民间投资的合法权益。进一步简化审批手续,落实企业境外投资自主权,支持国内优势企业开展国际化经营。完善工业园区管理体制,促进工业企业和项目向工业园区和产业集聚区集中。 第二节 健全实施机制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国务院有关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强化组织领导,周密部署、加强协作,保障规划顺利实施。   建立部际协调机制。建立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牵头、相关部门和单位参加的部际协调机制,加强政策协调,切实推动规划实施。工业和信息化部牵头制定重点行业和领域转型升级总体方案,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具体实施方案。   明确规划实施责任。规划提出的预期性指标和产业发展等任务,主要依靠市场主体的自主行为实现。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国务院有关部门要完善规划实施环境和市场机制,加强对市场主体行为的引导。对规划确定的约束性任务,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国务院有关部门要加强宏观指导,做好跟踪监测和信息发布,定期公布各地区规划目标完成情况,切实发挥规划的导向作用。   加强和创新工业管理。进一步强化工业管理部门在制定和实施发展规划、产业政策、行业标准等方面的职责,创新工业管理方式和手段。完善行业工业经济监测网络和指标体系,强化行业信息统计和信息发布。加强工业生产要素衔接。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中介组织等在加强行业管理、推动企业社会责任建设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强化规划监测评估。建立动态评估机制,强化对规划实施情况的跟踪分析和督促检查。工业和信息化部要提出规划实施年度进展情况报告,并适时开展中期评估,不断优化规划实施方案和保障措施,促进规划目标和任务的顺利实现。 原文见 http://www.gov.cn/zwgk/2012-01/18/content_2047619.htm
个人分类: 经济|1227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浙江省高等教育“十二五”发展规划(2011—2015年)
tangminqian 2012-2-9 15:57
浙江省教育厅网站 http://www.zjedu.gov.cn/gb/articles/2011-11-07/news20111107162753.html 浙教高科〔2011〕153号 浙江省教育厅关于印发《浙江省高等教育 “十二五”发展规划(2011—2015年)》的通知 各高等学校: 现将《浙江省高等教育“十二五”发展规划(2011—2015年)》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浙江省教育厅 二○一一年十月三十一日 附件: 《浙江省高等教育“十二五”发展规划(2011—2015年)》 浙江省高等教育 “ 十二五 ” 发展规划 ( 2011 — 2015 年) 为进一步提高我省高等教育水平和竞争力,加快建设高等教育强省,实现教育现代化,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 — 2020 年)》、《浙江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 — 2020 年)》,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形势 高等教育是国家发展强大、民族振兴繁荣、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推动力量, 承担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职能,在教育事业发展中处于龙头地位 。 进入新世纪以来,省委、省政府审时度势,大力实施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作出了大力发展高等教育的重大决策部署,通过兴办高教园区、深化高等教育办学体制和管理机制改革、发展民办高等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通过实施高等教育质量提升计划、建设重中之重学科和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培养与引进高层次人才等举措,形成了以政府办学为主、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公办与民办协调发展的高等教育新格局,使我省成为全国高等教育发展最快的省区之一。高等教育实现了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且逼近普及化的历史性跨越,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 45% ,比较好地解决了 “ 上大学难 ” 的问题。高等职业教育走在了全国前列。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学科建设成效显著,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社会服务能力显著增强,高等教育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 但是,对照经济社会转型发展和现代化建设需要,对照国内外发达地区高等教育发展水平,对照人民群众对优质高等教育资源新期盼,我省高等教育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和薄弱环节:高等教育发展水平不高,高水平大学和学科缺乏;高等教育结构不够合理,人才培养还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高校办学活力不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不高;教育投入还不能满足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 十二五 ” 期间是我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也是促进教育科学和谐发展,全面加快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时期。实现我省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必须加快发展高等教育,大力提升高等教育办学水平。 二、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 “ 三个代表 ” 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实施 “ 八八战略 ” 和 “ 创业富民、创新强省 ” 总战略,从高等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出发,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培养高素质人才为根本,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以打造特色为重点,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导向,完善布局,优化结构,提升内涵,加快建设高等教育强省,努力提高高等教育现代化水平,为浙江经济社会率先实现现代化,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证、 智力支持和科技支撑。 (二)总体目标 到 2015 年,我省高等教育在全国省区中率先进入普及化阶段,成为全国高等教育水平、竞争力、国际化程度提升最快的省(区)之一,形成 “ 规模总体适度、结构明显改善、质量显著提高、特色比较鲜明、服务不断增强 ” 的高等教育体系,为高等教育强省奠定坚实基础。 —— 规模总体适度。 到 2015 年,全省高校数量包括独立学院控制在 100 所左右,校均在校生规模基本控制在目前本科院校和高职院校平均水平,特色高校和学科专业建设、紧缺人才培养基本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 结构明显改善。 到 2015 年,杭州、宁波、温州高等教育中心和其他设区市 “ 一本多专 ” 或 “ 一本一专 ” 格局和功能进一步完善,本专科教育和高职教育协调发展,研究生教育尤其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有大的发展,利用国(境)外资源建设高水平大学取得明显进展。 —— 质量显著提高。 教师队伍学历层次进一步提高,一批重点学科和专业达到国内以至国际先进水平, 若干所省属 高校达到国家 “211 工程 ” 高校建设水平,高等教育国际化程度明显提高,高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能力和水平全面提升。 —— 特色比较鲜明。 各类高校定位更加准确,特色学科、特色专业建设得到全面推进,并取得明显成效。民办教育进一步巩固发展。高职教育优势继续强化。 —— 服务不断增强。 高校服务地方的意识进一步增强,学科、专业设置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联系更为密切,科研成果推广运用取得明显成效,毕业生对经济和社会的适应能力显著提高。 附:浙江省 “ 十二五 ” 期间高等教育事业发展主要预期指标 序号 指标 单位 2010 年 2015 年 1 在学总规模 万人 136 151 2 在校生 万人 118 133 其中:研究生 万人 4.8 6 3 生师比 博士学位授予权高校 17.6 : 1 14 : 1 其他本科高校 17.3 : 1 15 : 1 高职高专院校 17.7 : 1 16 : 1 4 毛入学率 % 45 56 5 普通高校在校生中留学生比例 % 1.1 2 6 本科高校专任教师中博士学位比例 % 26.7 50 高职高专院校专任教师中硕士以上学位比例 % 44 70 7 专任教师留(访)学 3 个月及以上比例 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高校 % 20 30 其他本科高校 % 11.2 18 高职高专院校 % 4.1 6 三、主要任务 (一)优化结构、提升水平,促进高等教育协调发展 1. 进一步优化高等教育布局和结构。 根据国家、长三角地区和我省经济 社会发展的形势要求,统 筹全省高等院校设置和布局结构, 强化杭州、宁波、温州高教中心功能,巩固发展设区市中心城市 “ 一本多专 ” 或 “ 一本一专 ” 高等教育格局;切实帮助欠发达 地区提高高等教育办学水平。引导高等院校科学定位,优化高等教育资源配置,鼓励不同类别院校创特色、争一流,提升投入产出效益。大力发展研究生教育,稳步发展本科教育,积极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完善研究生教育、本科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有机衔接机制。 2. 进一步优化学科结构。 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做实一级学科,做强二级学科,构建基础学科、应用学科、交叉新兴学科互为联系、互为促进、协调发展的学科体系。瞄准国际学科前沿,突出国家战略目标,从服务我省发展现代工业、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特别是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出发,继续加强重中之重学科、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和重点学科建设,争取打造若干个国家重点一级学科和一批高水平学科创新平台。 到 2015 年,争取国家一级重点学科覆盖面有新增长,省属高校若干一级学科达到国家重点学科建设水平。 专栏1:学科重点建设工程 重点建设 10 个 “ 重中之重一级学科 ” 。 继续建设一批 “ 重中之重学科 ” 和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 规划建设 300 个省重点学科。其中省属高校规划建设 230 个省重点学科,浙江大学规划建设 70 个省重点学科。 3. 进一步优化专业结构。 发挥优势、强化特色,启动各专业设置标准建设,扩大高校专业设置自主权,形成专业动态调整机制。根据我省产业集群发展需要和高校分类发展趋势,着力建设一批基础条件好、办学水平高、在省内具有领先水平的优势特色专业,力争有些专业水平达到国内以至国际一流。大力建设一批与生物产业、新能源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业、节能环保产业、海洋新兴产业、新能源汽车、物联网产业、新材料产业以及核电关联产业等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的急需紧缺专业。 专栏 2 :优势、特色专业建设工程 启动分门类专业设置标准建设和高校专业动态调整授权改革。 重点建设一批省级优势专业。 重点建设一批与浙江产业集群相对接的新兴特色专业。 重点建设一批与浙江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的急需紧缺专业。 4. 实施 “ 高水平大学建设工程 ” 。 坚持以重点工程推进为抓手,通过政策扶持、资源优配、重点投入等举措,建设一批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高水平大学。支持浙江大学、中国美术学院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支持浙江工业大学等若干所具有较强综合实力的大学加快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或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争取到 2015 年全省有 5 所左右高校综合实力达到国家 “211 工程 ” 大学建设水平,进入全国高校百强行列;扶持一批本科高校跻身全国行业大学前列;积极打造一批国内有影响的高职院校和民办高校(独立学院)。引进和 利用国外优质教育资源,积极创造条件,举办高水平中外合作大学。 (二)强化教学中心地位,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1 . 强化教学中心地位。 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和要求,进一步明晰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优化各类人才培养模式,调整专业设置,丰富教学内容,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深化教学改革,坚持不懈地推进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不断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创新的能力。加大教学投入。把教学作为教师考核的首要内容,把教授为本专科生授课作为重要制度,重点建设一批省级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大力提升中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积极开展 高校学分互认、课程互选和教师跨校应聘和兼课改革。 进一步完善高等学校教师教学工作业绩考核办法和教学质量巡视制度。突出重点,深入开展教学改革研究,不断提高教学管理水平。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加强就业创业教育和就业指导服务。创立高校与科研院所、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加快发展研究生教育,提高创新型人才培养水平。高度重视本科生教育,提高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质量。切实加强高等职业(专科)教育,加快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继续重点建设一批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2. 深入推进高校质量工程。 深化人才培养体制、机制改革,牢固树立人才培养在学校的中心地位。以专业建设为重点, 深入推进 “ 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 ” , 重点实施 “ 优势特色专业建设工程 ” 以及 “ 卓越人才培养计 划 ” 、实验示范中心、示范性实训基地、大学生学科和技能竞赛等项目。 继续推进教学内容、课程(教材)体系、教学方法、教学管理、实验平台建设及教学评价体系等方面的改革。 探索人才分类分层培养的新模式。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 完善高校教学工作状态数据库建设,探索高等学校办学质量年度报告发布制度,完善高校教学绩效考核与财政拨款挂钩的机制,建立办学质量与招生计划、专业设置相关联的调控机制,引导高校资源优先向教学领域集中配置。推进高校数字图书馆建设,以服务学生为中心,进一步提升高校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水平。 专栏 3 :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 坚持学科、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教师队伍建设以及教学条件建设的有机结合,以学科、专业为平台,推进精品课程、重点教材、教学名师和教学团队等项目建设,促进教育资源集中优化配置。 继续做好 “ 新世纪教改项目 ” ,做大做强一批教育教学品牌特色项目。 引导、支持高校从实际出发,创建有特色人才培养模式,重点建设 40 个综合性、示范性强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示范点。 重点建设 100 个省级本科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 100 个省级高职示范性实训基地,并努力达到国家级水平。 推动本科高校建立 “ 教师教学发展中心 ” ,重点建设 10 个省级本科高校教师教学发展示范中心。 实施卓越人才培养计划。支持相关高校实施或争取列入教育部 “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 、 “ 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 ” 、 “ 卓越法律类人才教育培养计划 ” 及 “ 卓越文科人才培养计划 ” 等。 3. 进一步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 加快推进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营造教育创新氛围。着力改革研究生培养模式和管理体制, 建立健全导师责任制和导师项目资助制。 继续加强学位点建设工作。深化专业学位教育改革,大力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到 2015 年,实现学术学位研究生和专业学位研究生比例达到 1 : 1 。实施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不断提高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和学术水平。 专栏 4 :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 “ 十二五 ” 期间,建设 300 个校企相结合的研究生培养基地,资助 3000 项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 4. 进一步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 积极支持 “ 政府主导、行业牵头、校企合作 ” 的高等职业教育体制机制创新实践。深入开展 “ 地方政府促进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综合改革试点 ” ,强化地方政府统筹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职责,建立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服务型高等职业教育模式。继续推进 “ 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 ” 。以服务地方或行业发展为出发点,优化专业结构,彰显办学特色,促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办学水平提升;以校企合作共建为重点,打造一批高水平实训基地;以 “ 双师型 ” 专业教师培养培训为关键,提升教师队伍整体水平。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 人才成长立交桥 ” ,到 2015 年,高等职业教育毕业生升入高一级学校比例超过 10% 。 专栏 5 :高职综合改革计划 重点建设好 22 所示范性高职院校,争取若干所高职院校进入新一轮的国家示范高职建设行列;支持国家级示范高职院校发展成为国内一流院校;支持 5 所进入国家骨干高职院校高质量完成项目建设任务;支持宁波、温州等地方政府实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综合改革试点。 推进 “ 双师型 ” 专业教师培养培训计划,提升教师队伍整体水平,建设 10 个省级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使全省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 70% 。 深化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重点建设 20 个产学结合或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示范基地;新建 100 个省级示范性实训基地。 (三)增强科研创新能力,有效服务转型升级 1 . 提升科学研究水平。 坚持 “ 顶天、立地、育人 ” 的科研宗旨,积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努力提升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再创新能力,着力推进协同创新。积极引导重点高校以国家 战略和区域战略需求为导向,承担重大 科研任务 和重大科学工程项目;大力支持地方高校以地方产业发展需要为指引, 紧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产业转型升级开展针对性研究; 鼓励教师 以重大现实问题为主攻方向、 围绕企业技术创新需求开展应用研究。 实施 “ 重大人文社科项目攻关计划 ” ,重点支持对我省经济社会发展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的研究。 争取国家级创新载体建设有新的突破。 专栏6:科研能力提升工程 实施重大人文社科项目攻关计划,设置 30 个重大攻关项目,形成一批有较高学术价值和社会效益的研究成果。 实施人文社科优势学科培育工程,建设 100 个左右人文社会科学省级重点学科,建设一批高水平人文社科研究基地,提高学科建设水平和竞争力。 实施科研攀登计划。 “ 十二五 ” 期间,全省高校力争累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总数超过 100 项,人文社科省部级以上奖项超过 100 项,科研经费总额超过 400 亿元,其中 2015 年达到 100 亿元。 2 . 增强服务社会能力。 进一步强化高校主动服务社会意识,紧密结合浙江海洋大省建设和环杭州湾、温台沿海、金衢丽高速公路沿线三大产业带和区域产业集群建设,加强研究团队、研究创新基地和科技园建设,建立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科技资源共享机制。接轨国家海洋发展战略,引导省域内涉 “ 海 ” 高等教育资源集聚发展,通过扶植、共建、引进等多种形式,使浙江成为国内涉 “ 海 ” 研究和人才培养的新高地,服务和引领海洋经济发展的新基地。对接现代产业的发展,引导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建设学科专业与战略产业联盟,强化学科群的集聚效应。把加快科研成果推广转化放在突出位置, 完善高等学校与政府、企业和科研院所合作机制, 多形式推进产学研合作 ,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充分发挥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领域的优势和 人文社科研究基地的重要作用,构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转化体系,促进浙江文化产业的大发展;积极参与政府决策咨询,更好地发挥智囊团、思想库作用。 积极依托高职院校资源优势,加大对技能人才在岗培训和继续教育的力度,满足社会高技能人才培训需求。不断创新高校科研工作管理考核机制,建立以科研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为导向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高校和师生从事科研创新和成果推广转化的积极性。 专栏7:涉海类学科专业支撑计划 建设涉海国家重点学科 1 — 2 个,涉海省部级重点学科(含 211 工程重点) 30 个,涉海省重中之重一级学科 2 — 3 个。 建设涉海一级学科博士点 6 — 7 个,涉海一级学科硕士点 20 个。 建设涉海特色(重点)专业 50 个,涉海国家级特色专业 8 个。 海洋类本专科在校生达到 8000 人,涉海类在校研究生达到 3000 人。 (四)大力弘扬主流文化,推进文化传承创新 1 . 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渗透到师生工作学习生活的各个环节,不断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方法。把师德建设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进一步完善教师职业道德评价机制。大力弘扬民族精神、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着力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专业知识和能力素质、身体心理素质。把突出文化育人与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紧密结合起来,培养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着力培养信念执著、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各类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 专栏8:思想政治教育专项 实施高质量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工程: 培养 30 名思想政治理论课省级教学名师;建设国家级和省级精品课程 30 项; 设立 100 项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教育厅和省级专项课题; 重点建设 10 个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一级硕士学科点;组织 50 名骨干教师出境学习考察、 100 名青年骨干教师到乡镇、社区、厂矿挂职蹲点调研、 1000 名骨干教师赴高水平大学学习考察;健全思政理论课教师担任学生社会实践和社团指导教师、兼职心理辅导教师、班主任和兼职辅导员制度,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的针对性。 实施大学生心理素质提升工程: 重点建设 20 个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单位;培养 100 名中青年骨干教师、 50 名教学科研带头人、 30 名教育咨询专家;建立和完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打造一批心理健康示范课程和精品课程。充分发挥心理危机干预研究中心和高校心理咨询研究会的作用,建立每年一次的大学新生心理状况研究报告和心理危机个案分析报告制度。 2 . 进一步加强大学精神的塑造。 坚持大学的使命与责任,弘扬大学的创造精神、批判精神和社会关怀精神。倡导探求真理、追求科学、宽容失败,努力营造自由宽松、和谐大气、不断创新、勇攀高峰的学术环境氛围。加强学术道德和学风建设,培养师生的科学精神和人文品格,自觉抵制虚华浮躁、急功近利和各种学术不端行为。发挥大学文化的育人功能,注重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环境文化建设,促进大学文化建设与人才培养有机结合,大力营造具有时代特征和高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创建校园文化品牌,更好地发挥文化育人的作用,促进高校形成更加良好的校风、学风和教风。 专栏9:校园文化建设专项 深化校园文化建设,培育 100 项国家和省级校园文化精品。指导各高校重点建设一个学生活动中心,培育 3 至 5 个学生校园活动品牌,建立一个集教育、管理、服务为一体的网上工作阵地,扶持形成一批各具特色的学生社团。探索繁荣校园学术文化的方式与载体,努力打造一批优秀学术文化讲坛(论坛),培育一批对大学生健康成长产生积极影响、在社会有较大知名度的校园文化名师。 3 . 积极参与文化大省建设。 充分发挥高校人才、学科与平台优势,挖掘和保护具有浙江特色的文化资源;加强对外文化交流,推动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不断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主动为我省发展新闻出版、文化创意、影视服务、数字内容与动漫、文体休闲娱乐以及文化产品制造等提供人才与智力支持;积极参与浙江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文化产业体系建设,着力培育具有浙江特色的人文社科优势学科。 (五)加快人才队伍建设,支撑人才强教战略 1. 实施师资队伍拔尖人才集聚工程。 依托国家和省级人才引进和培养平台,集聚一大批拔尖人才。 5 年内,新增两院院士和国家级人才入选者超过 “ 十一五 ” 时期。新增一批省特级专家、省 “ 千人计划 ” 引进人才、省 “ 新世纪 151 人才工程 ” 重点资助和第一层次培养人才;继续高标准实施省高校 “ 钱江学者 ” (省特聘教授)制度。 2. 实施师资队伍创新人才培养工程。 围绕学科、专业建设重点,支持高校培养引进学科、专业带头人、教学名师和优秀教学团队;大力提升专任教师专业技术资格、学历(学位)层次和国际化意识水平及社会服务能力。加大本科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和高职高专专业带头人培训,每年遴选一批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高职高专专业带头人公派出国(境)研修。提升高校专任教师研究生学历(学位)、海外学习经历、企业工程实践经历的比例。 3. 创新人才评价机制。 创新人才使用、评价和激励机制,鼓励并确保人才将主要精力投入到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教育教学创新活动,出科研精品,育优秀人才,产重大效益。鼓励并支持高校创设 “ 学科特区 ” ,在经费投入、管理运行、绩效考核等方面实施特殊政策。开展高校教师分类考核试点,完善高校岗位设置办法,增强人才队伍建设活力。 专栏10:拔尖创新人才计划 新增省特级专家 20 人;省 “ 千人计划 ” 引进人才 100 人;依托省 “ 新世纪 151 人才工程 ” ,重点资助第一层次培养对象 100 人。 引进 “ 钱江学者 ”100 人;遴选本科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 500 名、高职高专院校专业带头人 300 名。 实施高校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公 派出国研修项目计划。每年选送 150 — 200 名教师公派出国研修,实现全省专任教师留学 3 个月以上比例达到 15% 的目标。 (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扩大对外开放 1. 探索完善高校治理结构。 贯彻落实《高等教育法》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 — 2020 年)》精神,按照 “ 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教授治学、民主管理 ” 要求,探索现代大学制度建设途径,转变政府对高校的管理方式,进一步落实高校办学自主权,优化高校内部管理,逐步形成章程法定、权责明晰、调控有力、运转有序、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现代大学治理结构。开展《大学章程》建设试点,建立完善大学理事会或董事会制度。完善高校内部管理方式,建立科研与教学相长、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相对平衡的内部运行机制。研究下放高校专业设置等具体办学权限,鼓励和支持高校面向社会自主办学,不断增强高校自我规划、自主管理、竞争发展的责任和权力。建立健全区域高等教育协作改革和联动发展机制,强化地方政府统筹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职责。探索高校分类管理办法,引导和扶持各类高校争创一流。深化高校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建立完善教师绩效工资制度。进一步完善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不断提高后勤保障和服务水平。 2. 积极开展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支持和鼓励高等学校发挥优势、彰显特色,进一步确立教学和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在教学方法、手段、内容等方面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改革创新,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着眼于高等教育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共享,进一步创造条件促进学生跨校选课和辅修专业。针对高层次人才的培养特点,探索新的研究生选拔机制和资助机制,不断提升研究生创新能力和学术水平。引入第三方开展 “ 高校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评价”,探索完善高校质量评估制度和宏观管理新方式。 3. 逐步深化招生考试制度改革。 在坚持统一高考制度的基础上,不断探索高校招生多样化的途径和方法。推广普通高校三位一体综合评价招生改革试点,把高中综合素质测评、学校自主选拔和统一高考结合起来,不断扩大高校和学生的相互选择权,减轻学生的高考负担。扩大高职院校自主招生试点范围。着眼于新农村建设和基层卫生事业的需要,进一步完善 “ 社区全科医生 ” 和 “ 农业类专业 ” 定向招生项目,积极为农村培养留得住、用得上的实用人才。尝试开展 “ 拔尖创新人才培育机制试点 ” 。 4. 继续完善高校办学体制 。积极扶持民办高等教育发展,依法落实民办高校的办学自主权,扩大民办高校在招生、收费方面的自主权限。鼓励民办高校特色发展、错位发展、做大做强,创造条件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办学者和教学者投身民办高等教育事业。规范发展独立学院,完善独立学院管理和运行机制。积极开展创业型大学建设试点,加强产学研结合,鼓励和促进高校主动参与、服务全省 “ 创业创新 ” 总战略。适应学习型社会和终身教育的需求,加快开放大学建设步伐,建立完善宽进严出的入学制度和学习成果认证办法,全面建设终身教育体系。 专栏 11 :教育改革试点工程 实施高等教育改革试点工程,推进高校办学自主权、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建立高校总会计师制度、高校教师分类考核、本科综合评价招生、高职自主招生、扩大民办高校招生与收费权限、创业型大学建设、开放大学建设等试点。 5. 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 。多形式多途径引进国际优质教育资源,合作建立教育科研机构,重点加强与世界知名高校、国外高校强势学科以及同类高水平高校的交流与合作。支持和鼓励高校选择类型相同、学科相近的国外或境外较高水平高校,共建学科、实验室或实训基地,建立教师互派、学生互换、学分互认和学位互授(联授)等合作关系。积极推进学生海外培养基地和海外教师培训基地建设,推动国际科研合作和学术交流,提高学科建设的国际化水平。建立具有浙江特色的汉语国际推广基地。巩固深化长三角教育联动发展,加强与长三角区域及国内高水平高校在干部培养、师资互聘、学分互认、大型仪器共享等方面的合作。 6. 提升高等教育国际化水平。 鼓励有条件的高校到境外开办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支持高校建设一批外语授课的国际化课程和特色专业,提高双语教学课比例。实施 “ 留学浙江行动计划”,大力发展留学生教育,尤其是留学生学历教育。 专栏 12 :教育国际化推进工程 到 2015 年,争取再引进国外知名高校创办 2 — 3 所中外合作的高水平大学、 5 — 8 所二级学院,办好一批中外合作项目。 全省高校留学生规模达到在校生数的 2% 以上(优势专业或重点学科的留学生规模达到在校生总数的 5% 以上)。 政府来华留学奖学金生比例 达到 5% 。 每年资助 1000 名在校大学生出国交换培养。 实施国际化专业和课程建设计划。在我省高校建成 20 个有影响力的国际化品牌专业和 60 门用外语授课的特色课程。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建立定期通报制度,适时召开高层协调会议,共同研究高等教育强省建设过程中的方针政策和重大问题,协调推进重点项目的落实。遵循《高等教育法》,按照 “ 谁主办,谁负责 ” 的原则,将建设高等教育强省纳入各级政府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统筹考虑,重点支持。 会同各级政府及时研究解决高等教育的办学方向、布局结构、办学秩序、经费保障等问题,主动思考支持高校发展和服务地方经济建设问题,努力形成以地方政府为主导、区校互动的发展格局。 (二)健全评价考核机制 按照分类评价的要求,制定浙江省高等教育省级办学质量标准,加强对高校内部质量保障机制及其效能的评估,引导高校根据自身实际,形成有特色的内部质量保障体系。积极引入第三方评价机制,培育中介机构,多形式开展对高校内部治理水平、专业、学科、课程、教材、师资等的科学调查和评估,建立毕业生就业和发展状况跟踪调查制度,加大社会满意度考核,强化社会监督机制。 建立并不断完善省内高校的教师聘任流动机制,到 2015 年,基本做到本科高校的主干学科都具有副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权。在部分本科、高职院校开展教师分类评价考核试点工作。积极推进民办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工作。 (三)完善投入保障机制 完善以举办者投入为主,受教育者合理分担培养成本、学校设立基金接受社会捐赠的高等教育投入机制,健全基本支出拨款与专项经费拨款相结合的财政拨款制度。不断提高高等学校生均经费标准和生均财政拨款标准。逐步建立高校总会计师委派制度,加强高等教育经费使用管理。 (四)加强和谐校园建设 进一步加强高校党组织建设,紧紧围绕高校的中心任务,在党组织和党员中进一步营造学先进、赶先进、创先进的浓厚氛围。按照建设中国特色现代高等教育体系的要求,把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可靠接班人和高水平建设者贯穿高校党建工作的始终,为高等教育科学发展提供坚强的保障。 加快高等教育法制建设进程。重点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学生管理、素质教育、校园安全等方面的立法执法工作。完善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和学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完善政府有关部门联合执法机制,加强校园周边环境治安综合治理。完善高等教育行政复议、行政诉讼、行政赔偿等制度,依法维护学校、学生、教师、校长和举办者的权益,及时化解各类矛盾,切实保持高校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
个人分类: 大学政策与管理|1755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关于报送高等职业学校人才培养质量2011年度报告的通知
tangminqian 2012-2-9 15:25
中国高职高专教育网 首页 公告 http://www.tech.net.cn/web/articleview.aspx?id=20120119102006861cata_id=N003 关于报送高等职业学校人才培养质量2011年度报告的通知 各有关高等职业学校: 根据《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 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教职成 12号)精神,落实文件中关于“各地和各高等职业学校都要建立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发布制度,不断完善人才培养质量监测体系”的要求,请 各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学校 和 骨干高等职业学校建设单位 于2012年 2月29日 前,将你校 人才培养质量2011年度报告 纸质文本及电子文档分别报至我处。鼓励其他高职学校向我处推荐本校年度报告。 联系地址:北京西单大木仓胡同37号,邮政编码:100816 联系电话:010 6609 6232 电子邮箱: sfgz@moe.edu.cn 联 系 人: 李建民、周源 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 高职与高专教育处 二〇一二年一月十六日
个人分类: 技术与职业教育|1673 次阅读|0 个评论
2011《蟑螂》3D高清下载地址
lcj2212916 2012-2-3 16:09
国家/地区: 俄罗斯 类型: 动画 大小:3.94GB 网盘直接下载地址: http://www.ctdisk.com/file/4463564
1937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WEF GEI Unlocking Entrepreneurial Capabilities Report 2011
whyhoo 2012-1-30 20:50
Foreword In 2007, the midway point of a 15-year global effort to achieve the Education for All and Millennium Development Goals for Education, the World Economic Forum Global Education Initiative (GEI) Steering Board recognized the need for new and innovative models in education with entrepreneurship and entrepreneurial skills as a catalyst for change. In the following months, the GEI Steering Board supported the launch of a global project to build the evidence base, raise awareness and bring together stakeholders from the public and private sectors to focus on quality and relevant education that would lead to innovation and economic growth – what became known as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Since the 2009 launch of the World Economic Forum GEI report on Educating the Next Wave of Entrepre neurs , the quality and relevance of the education system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important. At the same time, the recent economic crisis has put pressure on resources at a time when unemployment, already high among youth, is growing. Governments are seeking to create more jobs and economic growth. New technologies and social media are providing new mechanisms for creativity and innovation, but are also creating an increasing need for new knowledge and approaches. Education systems must be transfor med to better prepare young people for this new environment and address the growing skills gap. Twenty-first century skills are critical to driving economic growth and competitiveness. These skills need to be developed at all levels of education, beginning at the primary level, and need to be integrated across the curriculum, not only in business-related fields. A cultural change is needed and the education system must begin moving the needle in this direction. The education system must become more adaptive to the continually evolving needs of society. The recommendations from the 2009 report were taken to the regional level through brainstorming sessions at World Economic Forum meetings in Africa, the Middle East and North Africa (MENA), and Latin America. In addition, the report was presented at a series of international roundtable events focused on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Over the past year, the initiative has engaged more deeply at the regional level by holding a series of high-level roundtables in Europe (2010), MENA (2010) and Latin America (2011), bringing together leaders from government, academia, business and civil society to develop a set of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action items, or manifestos, for each region. The purpose of this global report is to tie together the work conducted over the past several years, in particular the common themes arising from the three roundtables, and to highlight the key points and recommendations for policy-makers. The report also summarizes the follow-on initiatives from the three roundtables, identifying links between the three and opportunities to connect them on a global basis. Finally, the report outlines some potential directions for the initiative – independent, but potentially linked under the umbrella and neutral platform of the Forum. The World Economic Forum would like to thank the Steering Board Partners of the Global Education Initiative for their steadfast support over the past several years and, in particular, Abraaj Capital, Cisco, Deloitte, EMC Corporation, Hewlett-Packard, Intel, Lenovo, Manpower Group, McGraw-Hill and Microsoft for their specific support of the GEI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workstream. In addition, we would like to thank all who have been involved throughout the process, including the authors of the 2009 report, the contributors to the regional roundtables and the members of the regional action groups. In particular, we would like to thank Karen Wilson for her role throughout the initiative, as the lead author on the 2009 report, the facilitator of the regional roundtables and the main author of the regional reports and manifestos. Alex Wong Senior Director Head of Centre for Business Engagement (Geneva) Head of Global Education Initiative Andreas Cox Associate Director Global Education Initiative World Economic Forum Irina Dhowtalut Team Coordinator Global Education Initiative World Economic Forum 原文见 http://www3.weforum.org/docs/WEF_GEI_UnlockingEntrepreneurialCapabilities_Report_2011.pdf
个人分类: 教育|1306 次阅读|0 个评论
The Gratuitous Repair on Undamaged DNA Misfold
duke01361 2012-1-30 14:03
The Gratuitous Repair on Undamaged DNA Misfold Xuefeng Pan, Peng Xiao, Hongqun Li, Dongxu Zhao and Fei Duan Source: DNA Repair ISBN 978-953-307-697-3 Edited by: Inna Kruman Publisher: InTech, November 2011 Usage: 240 views, 60 downloads 赶紧去凑个热闹, 帮我增加点 电击率 和 下崽率!谢了! http://www.intechopen.com/articles/show/title/the-gratuitous-repair-on-undamaged-dna-misfold
个人分类: Science in action|2660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Best Pictures for 2011 movies
热度 2 zuojun 2012-1-30 04:14
How many have your seen? The Artist – Thomas Langmann The Descendants – Jim Burke , Jim Taylor and Alexander Payne Extremely Loud and Incredibly Close – Scott Rudin The Help – Brunson Green , Chris Columbus and Michael Barnathan Hugo – Graham King and Martin Scorsese Midnight in Paris – Letty Aronson and Stephen Tenenbaum Moneyball – Michael De Luca , Rachel Horowitz, and Brad Pitt The Tree of Life – Dede Gardner , Sarah Green , Grant Hill and Bill Pohlad War Horse – Steven Spielberg and Kathleen Kennedy
个人分类: iMovie (updated)|1909 次阅读|5 个评论
2011[怪形前传][高清1.14G]下载地址
lcj2212916 2012-1-28 18:27
国家/地区: 美国/加拿大 类型: 科幻/恐怖/悬疑/惊悚 片长:103 min 怪形前传 - 剧情 本片是恐怖大师约翰·卡朋特《怪形》的前传,讲述了怪形是如何来到南极,以及当时的科考站人员如何面对它们。 网盘直接下载地址: http://www.ctdisk.com/file/4371141
5176 次阅读|0 个评论
《女忍2011》迅雷下载地址
lcj2212916 2012-1-27 18:55
剧情介绍   被麻袋罩着头、被绳子绑在一起的如月、初花月、殷春和弥生四人走在树林里,负责押解的霜月和冰月不仅不让她们休息,甚至不给她们水喝。霜月和冰月是伊贺的忍者,两人受命掳走敌对甲贺村落的女子,带回伊贺作慰安妇。和轻浮的冰月形成对比,霜月一脸冷漠地默默执行任务。女人们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被绑架,她们的反抗完全没有用。   突然,神秘男子神无出现,绳子松开了,女人们四散而逃。霜月、冰月以及神无展开了追击。冰月好像猫逗老....... 大小:340.59MB 测试速度大于200KB 网盘直接下载地址: http://www.ctdisk.com/file/4361747
3615 次阅读|0 个评论
又是一年,初生华发
carlxw 2012-1-26 16:30
在过去的2011年里,在原先的发光材料方向上没有什么大的进展,新的实验结果及现象倒是有一些,只是还没有找到合适的解释,搞不清楚是个什么情况,2012年争取抽时间把数据分析分析,写点什么出来。不过2011年,将原先的一篇在历尽艰难后终于接收了,值得欣慰。 在光伏新方向研究上也没有做出什么大的进展,重复了2010年原有的实验,增加一点点内容,在原有的基础上做点小小的改进,还没有整理数据,2012年要继续做下去,再测些数据看看能否整理个头绪。不过2011年把原有的数据,写成了nano的第一篇文章,投稿遇到数次杯具,不过最终投了出去,昨天收到二次修改通知,发表应该基本没什么问题。2012应该在这个方向继续写点东西。 2011年写了人生第一个正规的基金,可惜石沉大海,连评审意见都没有,唉,比较郁闷。 不过给领导写的那个基金,居然中了,搞不懂这是怎么评审的,没有研究基础、不熟悉该方向,同样是我一个初出茅庐的小硕写的,这也能中?看来领导就是比群众的面子大。 2011年下半年最大的事情就是找导师,同样历尽艰难,耗费大量时间精力,最终结果也不是甚好,只能说明现在的找个好导师读博士也没那么容易,年头不好,刚刚碰到中大、华工改革,都没有几个对外的名额,实在是心情小小的郁闷。希望3月的考试能有好结果,也希望工作、学习能有个好安排。 还有件事跨度了2011-2012,那就是买房,四处举债首付,按揭尚在办理中,完了还得装修改造,唉,哪来银子啊。 2012要做的事还有个评职称,算算业绩,评副高都差不多够了,这个中级应该没什么问题,不过眼下赶紧要考过计算机,不能耽误时间了。最烦这评职称,看看身边的人,职称跟水平没几个成正比的,可人家来的早,就那样混混也就上了,咱还得熬时间,熬年头,文章够了也得熬,熬吧,呼呼。不过咱得继续提高自己,还是那句话,有实力自然有魅力,加油吧,年轻人。 写了一堆,算是给自己的去年总结新年致辞,希望2012大家都好,父母身体是个最大的牵挂,老婆天天坐车那么辛苦,妹妹上学要好好用功,大家继续努力,希望明年会更好。 2011,初生华发了。
3740 次阅读|0 个评论
剖析2011,展望2012
wangyanhui 2012-1-26 14:15
2011一年过得不好,没感觉到开心快乐,越来越压抑、懒惰、自我封闭。 工作上没有成就感,高质量论文没有,博士没考上,教学没劲! 生活上,欲望太多,力所不能及,整天计划,条件暂时达不到! 亲情、友情上,也顾不上太多,能躲则躲。 想得多,干得少! 怎么办?肯定是想做生活的人,而不是生活的奴才! 1 保证足够的有效的工作时间 ,在工作上投入多一些。以前有效的工作时间太短,把大量时间用在了上网看论坛、聊天,小木虫、天涯股市、汽车之家论坛、莲池论坛等。在工作上应该投入更多的时间, 教学要求备课效率,论文要求出有一定内涵的论文 !总之,要求把大部分时间用在工作上,合理分配时间,既要保证时间总量,也要保证有质量的产出。 2 生活上,想得再好,没钱也是空想!在干好工作的同时,把 办事处 尽可能地兼顾。还要 锻炼身体,合理饮食,保证睡眠休息 ,把身体养好。身体状况不至于出现三十后走下坡路。 3 少说多做 。既然知道不会说话,比较内向,那么一方面少说,另一方面多学习多观察,从看书、电影和其他人那里学习经验。适当锻炼自己!找兴趣相投的朋友多玩玩, 有自己的小圈子 ,发现生活之美,不至于过得太压抑! 能早办的事尽量早办,不能立即办的—— 倒推 ,用时间倒推安排好行程。 4 深入一些 !好多事都是浅尝辄止,待人办事不够深入。尝试深入地接触人和事,不三心二意,不遇难退缩,不局限于事物的表象。 2012 计划: 出一篇高质量论文;考上哈工大博士;买车;维持好 GF 关系 。
1 次阅读|0 个评论
2011最大的收获
cosismine 2012-1-25 17:53
博士学位,当然。 太多滋味,欲说还休,等有空梳理,再细细道来。
2340 次阅读|0 个评论
2011【血斗】【DVD-RMVB.中字】
lcj2212916 2012-1-25 13:38
《血斗》讲述了光海君11年,在和清军的作战中幸免遇难的生死之交玄明与道英,以及逃兵斗秀为了摆脱敌军的追击躲到满洲荒野的一间客栈,三人躲过了敌军的追击但危险却在他们的相互猜忌中酝酿而生,最终上演了一出比杀戮更为可怕的血斗。 大小:483.14MB 免费网盘下载地址: http://www.ctdisk.com/file/4342127
2286 次阅读|0 个评论
2011所做最有意义的一件事情
热度 9 cosismine 2012-1-25 12:37
2011所做最有意义的一件事情
和立人乡村图书馆合作,捐赠和发动上海孩子参加沟通城乡桥梁的读书活动 活动开展方式:由城市妈妈选择购买孩子们喜欢的图书两套,一套给立人图书馆,由立人图书馆组织读书活动,一套留在城市,由城市妈妈的孩子组织同学朋友开展读书活动,假日一起交流读书心得等。活动滚动进行,直至孩子进入大学。 对妈妈而言,可以开拓孩子的视野,培养孩子的社会责任感和平等互爱的品格,锻炼孩子的组织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目的是通过这些活动可以给孩子内心注入力量,给孩子一个成长空间。 上面这张图片是我的搭档 王敏娜 在她的博客上所公布的乡村孩子的照片,不知道大家是否可以看见其中所蕴育的向往和期盼,而正是这种向往和期盼,催生了人类内在的力量,让我们走向更为丰富的世界。 这张照片让我想起我的幼年,也曾张了嘴,大声地向这个世界发布自己的宣言,只是没有想到30多年后,一切梦想都会成真:当年那个乡村小丫头,如今在中国最大的城市上海,有了蜗居之地,并开始组织不同国家的顶尖人才,开展各种形式的国际合作,去探索那隐藏在未知世界的规律。 而当年,我只是他们中的一员,除了一样的热切和向往,我也许还没有他们干净,穿的甚至还没有他们那么漂亮,甚至不是那么贴身,为了能多穿几年,新衣服总是很大,合身时总是很旧,旧到补了很多层穿不上了,才从身上脱下来。和他们一样大的时候,妈妈买了几尺大红大红底带着黑色印花的洋布,用新种的棉花给我一个小棉袄,很大很厚,厚到我的手弯不过来,不能把手放到另一个袖子里取暖,而长长的袖筒,并不能抵挡风从袖口里问候我的小手......是我非常喜欢的一件衣服,但穿到学校被人叫做花媳妇......倔强着穿了一年,再也没有穿过。 如今,我可以穿我想穿的任何衣服在人群中行走......不管人们怎么称呼我。世界在向往和期待中正变着样子。这群孩子目前还这么弱小,但他们却有广袤的人生,他们的人生,会因为他们的向往和期待而改变,这个世界,也会因为他们所改变的人生而改变自己的样子。 我所发动的这个读书活动,或者能让他们提早知道这个世界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或者他们在读书中,能够真正知道他们所想要的东西,并为此而孜孜以求,最终改变世界,或许......什么也没有作用也没有起到,他们最终回归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劳作中,但至少他们的眼界,曾经不一样过,他们或许把这种眼界移植到对子孙的培养中...... 关于这个活动,至今有两篇博文要写: 致孩子和你们可以改变的人生,和因此而可以改变的世界。 致妈妈:给孩子一个成长的空间。 只是事情太多,也太想把这两篇博文写得有力量,能真正推动孩子好好读书,真正增强孩子内在的力量。所以,一直在酝酿之中,希望在一个月内完成。 有关乡村立人图书馆的博文见: 搭建城市孩子和乡村孩子沟通桥梁的读书活动 这些书孩子们喜欢读么? 我的乡村读书生涯——致李英强 我的2011年相关博文见: 2011年所行使的最大民主权利 2011最大的一笔收入 科博网2011年最给人希望的一句话 科博网2011年令我感触最深的一句话 2011最大的收获 2011年所蕴育的希望
4200 次阅读|13 个评论
2011《碟中谍4:幽灵协议》下载地址
热度 1 lcj2212916 2012-1-24 15:30
《碟中谍4》正式全称为《碟中谍:幽灵协议》(Mission Impossible:Ghost Protocol)。影片由《超人总动员》导演布拉德·伯德执导,片中,俄罗斯克里姆林宫在一次意外中被炸,而汤姆·克鲁斯所在的特工小组被解散,他们必须想办法洗去制造克里姆林宫爆炸事件的嫌疑。《碟中谍 4 》有将近 30 分钟的镜头是用 IMAX 摄影机拍摄的,阿汤哥匍匐在迪拜第一高塔上的情景将成为经典。《碟中谍4》已于2011年12月16日在北美地区上映,并创下了该系列最好的媒体评分纪录。 853.82MB 免费网盘下载地址: http://www.ctdisk.com/file/4335778
12694 次阅读|8 个评论
2011-总结-WEIBO
ak650 2012-1-24 02:27
【 http://weibo.com/ak650 】 2011.1(0) 2011.2(2) “一个人成熟的标志之一就是, 明白每天发生在自己身上的 99% 的事情对于别人而言根本毫无意义 ”。——马克·鲍尔莱因 2011-2-25 21:31 人生最大的满足不是对自己地位、收入、爱情、婚姻、家庭生活的满足,而是对自己的满足。 ——海明威 2011-2-27 15:36 2011.3(4) 一个只乞求他的政府维持秩序的人,在心灵深处已经是一个奴隶。 ——托克维尔 2011-3-25 18:18 悲剧在于:没有人见人爱的本事,却有着一颗见人爱人的心。 2011-3-25 21:38 别人挣钱,你挣自己! 2011-3-26 02:40 怀疑的时候,朝着未来踏出一小步。——雷吉娜·布瑞特 2011-3-26 18:06 2011.4(2) 问自己。 2011-4-4 13:59 The worst thing is that be afraid of something but do nothing about it. 2011-4-5 01:10 2011.5(1) 做父母最失败的,就是既看不起自己的孩子,又希望孩子成龙成凤;做老师最失败的,就是既不允许学生插嘴,又希望学生有创新精神;做孩子最失败的,就是既厌恶父母设计的人生,又怕走错路辜负了父母的期望;做学生最失败的,就是既不认同老师的某些观点,又怕得不到那毫无意义的分数。 ——来源网络 2011-5-12 21:35 2011.6(17) small interests, Big dreams. 2011-6-3 19:52 虽千万难,吾往矣! // 某老中医说:相思瞌睡少,暗恋心不老;调情解烦恼,花心练大脑;偷情心脏好,泡妞抗衰老。——信不信由你。 2011-6-6 07:56 总觉得有搞笑的责任 ~~~ 2011-6-8 00:46 踢完球。微醉。伊莎贝拉。你。 2011-6-8 20:11 叮叮車 HKD2.3 !!!! 2011-6-9 23:16 踢完球。牛腩河。烟。 2011-6-15 20:29 【随想】淫荡是一种天赋,专注是一种能力,视野决定气度。 2011-6-17 14:54 现在的孩子生活太容易了。记得我上学那会儿,经常上图书馆,还得走路去,去图书馆就是借书学习,现在有了 Google ,什么问题一搜就出来答案。我的感觉就是,你们都在作弊,你们活得太容易了。——奥尼尔在退役的新闻发布会上说( 636 『声音』) 2011-6-20 16:45 Source Code: 脑电波造平行世界,有逻辑硬伤。量子力学那段说的过去。‘这部电影告诉我们,最重要的不是想出一套没有硬伤的“科幻”元素,而是讲一个好故事。’结局可以加半星。感觉 The Thirteenth Floor 也是这样。 2011-6-21 01:48 一个内地人认真的用粤语向 icampus 的香港店员订了一台 ipad2 ,而该店员也很认真全程用普通话接待了我,这是神马样的精神! 2011-6-21 17:03 我发现自己有个特意功能 , 这个能力由两小部分组成 . 1. 在真心喜欢一个人的时候会反复听一首歌 . 2. 会把这个喜欢的人和这首喜欢的歌‘合’起来 . 于是表现为 : 无论何时听到某首特定歌曲 , 一定想到的是那个喜欢的人 , 而整个人也会不计较当前任何处境回到当时的处境 . 既有画面回忆又有思维恢复 . 看来有必要出专辑。 2011-6-22 21:44 好像似乎可以这么讲 // “让一个人变强大的最好方式,就是拥有 一个想要保护的人。 ” 2011-6-24 16:03 ## 你想保护谁,就说明你真心喜欢谁。 妈的 ~~ 杀到天明 ~~ 2011-6-25 08:51 乐完我觉得尼玛有道理!尤其适用于 泡妞等其他事业! // 成功的三要素:一、坚持。二、不要脸。三、坚持不要脸。。。。。。 2011-6-27 16:26 今天人肉 Geotechnique 的 professor 们,快感不是一点点。 2011-6-28 16:21 外星人也是我们这个宇宙的伙伴啊 ~~ 我们没有战争,物质丰富到无需繁重的低级劳动而全由机器代劳。我们只比赛 打机,运动 以保存和锻炼斗志和身体,同时欣赏文化艺术以保持修养和文明。。 //@ 坤哥的灵光:我希望来生的时候,世界不存在国家的概念,我们同属于地球联邦,然后对抗外星人! 2011-6-29 15:12 老板中了个 RGC ,开心的样子真美啊! 2011-6-30 16:23 2011.7(15) 因懒惰却仍爱慕虚荣以致失眠乃是我人生的内在动力 。——前日巴士上随想。送你 @DT 虎妞 2011-7-7 01:27 这个说法不错,我中意。 //@ 围脖经典语录:转换成一个个小目标逐个实现。 // Perseverance is not a long race:it is many short races , one after another. 坚持不懈不是一个长跑,而是一个接着一个的短跑! 2011-7-9 21:16 看了看 西闸正在施工的一个挖土机和一个吊车,我有理由怀疑他们是散落的霸天虎( Deceptions )。在此向以 擎天柱为首的汽车人( autobots )发出信息。我知道你们上网的。以你们的智慧应该懂简体中文。——来自中国香港 2011-7-11 11:03 生存的哲学:敌人的示弱,只是为了以最小的代价消灭你。——来源网络 2011-7-13 00:09 Mark. 今天在 水街第一次见到有剧组在拍戏。男的很熟,回来查了下叫 @ 韦家雄。女的很漂亮很高,不知叫什么。 2011-7-13 23:17 今天从图书馆借了《豪情》。推荐理由:激情中见真情。此激情不止是男女激情,更是志同道合之士一起创业奋斗之激情。古仔到位。 eason 表演值得肯定。第二次看 应采儿与古天乐合作,陈小春 你赚了!! 更加坚定了我收集 hk 经典三级片的决定。 2011-7-14 01:18 Mark. 今天收到人生中第一张传票。来自 hk 东区法院。 2011-7-14 11:37 我决了个定:做一个好人。从长相开始! 2011-7-15 21:18 忒悲壮。。。 // 人人网 @ 王跃 : 实验室的利比亚哥们儿回国了,跟我们说的最后一句话是: If I die there, please carry on my research. 2011-7-15 21:19 今天的顺序是,做实验;午饭;看文献;晚饭;《武侠》;牛腩河;抽烟;回家睡觉。 2011-7-17 01:39 too simple, too naive//@ 连岳:够了!联合国的微博今天想把中国人气哭吗? // 2011.12(11) 你好無聊好蛋疼好搞笑啊, @ 西環巡警 。 我兩點時穿個背心抽煙時你査我就算了,我 0 點穿著 CIVIL 的外套和丅恤准備夜宵你也査我 ! 長得帥就一定壞麼 ?! 2011-12-2 00:37 # 当我跑步时我在想些什么 # I am my player, you are my music . 无他 ~ 我命在我,曲和者何。 2011-12-2 19:57 不管誰說的,是這麼個理。 //@ 全球热门排行榜 : 一个人的 涵养 ,不在心平气和时,而是 心浮气燥时 ;一个人的 理性 ,不在风平浪静时,而是 众声喧哗时 ;一个人的慈悲,不在居高临下时,而是人微言轻时;情侣间的尊重,不是闲情逸致时,而是观点相左时;夫妻间的恩爱,不在花前月下时,而是大难临头时。——陈道明 2011-12-4 14:58 过节了。要开始闭关了。 2011-12-6 13:36 我不参与,世界与我何干。只读《 Karl Terzaghi: The Engineer as Artist 》。 2011-12-8 16:15 绝知此事须躬行。 道理像一副 骨架,你自己的经验是 肉 。 有骨架而无肉,能使点力,但扛不住;有肉无骨架,能抗住,但组织不起来发不了力 。 //@ 王利芬 : 很多时候一件极为正确的事如果是别人告诉你的,而不是从你头脑从你心里想明白的,你仍然不可能抓住它。 2011-12-11 00:41 #Read Jobs# We have only two things to do in our lives: Either doing what you love ; Or looking for what you love , and if you cannot find it, never settle. 2011-12-12 04:08 好像又到了一个循环的节点。今晚要去 西环码头,想想人,想想事,想想过去,想想未来。 2011-12-19 00:03 這個可以有。 //@ 围脖经典语录 : 人静而后安,安而能后定,定而能后慧,慧而能后悟,悟而能后得。 2011-12-24 02:04 拾搗拾搗 2011-12-31 00:43 拾搗完。 2011-12-31 02:16
1996 次阅读|0 个评论
2011-总结-MOVIE
ak650 2012-1-23 23:46
【 MOVIE 】 2011 年,共看了 136 部电影, 15 部是重看,主要是经典电影或粤语版;电视剧 5 部, 2 部是重看。 五星电影有 2 部,《 监守自盗 /Inside Job 》、《三傻大闹宝莱坞 /3 Idiots 》。 四星电影有 49 部,推荐其中 14 部。 情感:《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 Love and Other Drugs 》《 Crazy, Stupid, Love 》、《 Midnight in Paris 》、《 时间 》; 动作:《武侠》、《 Source Code 》、《 The Next Three Days 》、《 Rise of the Planet of the Apes 》、《 Limitless 》; HK :《得闲炒饭》、《 我愛 HK 開心萬歲 》、《 東風破 》、《喜爱夜蒲 /Lan Kwai Fong 》; Dec. (8) 顺流逆流 / Time and Tide 金钱帝国 / I Corrupt All Cops 失恋 33 天 / Love is Not Blind 龙门飞甲 / Flying Swords of Dragon Gate 3D 初恋这件小事 ★★★★ 得閒炒飯 / All about Love 【重看】 鸿门宴传奇 / White Vengeance 戀人絮 語 Nov. (8) 铁三角 / Triangle 秋天的童话 / An Autumn's Tale 转山 / KORA ★★★★ 铁甲钢拳 / Real Steel ★★★★ 猩球崛起 / Rise of the Planet of the Apes ★★★★ 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 / You Are the Apple of My Eye ★★★★ 炮友 / Friends with Benefits 日照重庆 / Chongqing Blues Oct. (7) 疯狂愚蠢的爱 / Crazy, Stupid, Love ★★★★ 午夜巴黎 / Midnight in Paris ★★★★ 喜爱夜蒲 / Lan Kwai Fong 哥伦比亚人 / Colombiana 永无止境 / Limitless ★★★★ 白蛇传说 黑天鹅 / Black Swan Sep. (4) 柔道龙虎榜 / Throw Down 雷神 / Thor 星願 / Fly Me To Polaris 一天 / One Day ★★★★ Aug. (12+2) 加勒比海盗 4 :惊涛怪浪 / Pirates of the Caribbean: On Stranger Tides 窃听风云 2/ 操盘风云 2 / Overheard 2 速度与激情 5 / Fast Five 建党伟业 / 建党大业 / Beginning of The Great Revival 财神客栈 / Treasure Inn 扑克王 / 撲克王 / Poker King / 新家法 / Rules Of The Game ★★★★ 【重看】 黑白道 / On The Edge ★★★★ 【重看】 时光倒流七十年 / Somewhere in Time 黑白森林 / Colour of the Truth 罗宾汉 / Robin Hood 食神【粤语版,重看】 巾帼枭雄之义海豪情 I I ★★★★ 巾帼枭雄之义海豪情 I Jul. (19) 武侠 / WU XIA / Swordsmen ★★★★ 旺角揸 fit 人 / Once Upon a Time in Triad Society 4 蝴蝶 / Butterfly 流氓医生 / Mack the Knife ★★★★ 豪情 / Naked Ambition ★★★★ 黑金 / The Island of Greed ★★★★【重看】 无限复活 / Second Time Around 时间 / 欲望的谎容 ★★★★ 变形金刚 3 / Transformers: Dark of the Moon ★★★★ Transformer2 【重看】 Transformer1 【重看】 超级学校霸王 / Future Cops 【重看】 真实的谎言 / True Lies ★★★★ 摩登如来神掌 / Kung Fu VS Acrobatic ★★★★ 【重看】 新街口 / The Jimmy Hat 【重看】 九品芝麻官【粤语版重看】 不再让你孤单 / A Beautiful Life 大搜查 / Lady Cop Papa Crook 飛狐外傳 / The Sword of Many Loves 【重看】 Jun. (7+2) 源代码 / Source Code ★★★★ 命运规划局 / The Adjustment Bureau 功夫熊猫 2 / Kung Fu Panda 2 妙手仁心 3/ Healing Hands III ★★★★ 點解阿 Sir 係阿 Sir/ Yes Sir, Sorry Sir 宿醉 / The Hangover 伊莎贝拉 / Isabella ★★★★ 宿醉 2 / The Hangover Part II ★★★★ 青春梦工厂 / AV ★★★★ May. (18+1) 跛豪 / To Be Number One ★★★★ 大隻佬 / Running on Karma 大佬爱美丽 / Enter the Phoenix 赤焰战场 / Red 洛杉矶之战 / Battle: Los Angeles 缘来一家人 【重看】 新火烧红莲寺 / Burning Paradise in Hell 賭聖 3 無名小子 / My Name Is Nobody 賭聖 / All for the Winner 赌神 / God of Gamblers ★★★★ 赌神 2/ God of Gamblers Return 無味神探 / Loving You 英雄本色 3 :夕阳之歌 / A Better Tomorrow III 我愛 HK 開心萬歲 ★★★★ 爱情无线牵 / No Strings Attached ★★★★ 喋血街头 / Bullet in the Head 單身男女 / Don’t Go Breaking My Heart 全城戒 备 关云长 Apr. (15) 新倩女幽魂 香港制造 / Made in Hong Kong 十三度凶间 / The Thirteenth Floor ★★★★ 哈利 · 波特与死亡圣器 ( 上 ) / Harry Potter and the Deathly Hallows: Part 1 127 小时 / 127 Hours ★★★★ 打擂台 / Gallants 3D 肉蒲团之极乐宝鉴 ★★★★ 圣 · 保罗医院之谜 / Enigma at St. Paul Hospital ★★★★ 【重看】 我家有一隻河東獅 The Lion Roars ★★★★ 【重看】 心理游戏 / The Game ★★★★ 拜见岳父大人 3 / Little Fockers 婚前试爱 / 婚前試愛 / Marriage With A Liar 太阳照常升起 / The Sun Also Rises 致命伴旅 / The Tourist 监守自盗 / Inside Job 5 Mar. (13) 从今以后 / Hereafter ★★★★ 危情时速 / Unstoppable 東風破 ★★★★ 初戀紅豆冰 / Ice Kacang Puppy Love ★★★★ 魔法师的学徒 / The Sorcerer's Apprentice ★★★★ 前度 美国 X 档案 / American History X ★★★★ 将爱情进行到底 / 将爱 电影版 緃横四海 / Once a Thief ★★★★ 東邪西毒終極版 / Ashes of Time Redux 5 【重看】 得閒炒飯 / All about Love ★★★★ 追踪眼前人 / Fear of Intimacy ★★★★ 青蜂侠 / The Green Hornet Feb. (18) 神奇侠侣 ★★★★ 谎言的诞生 / The Invention of Lying 我知女人心 / What Women Want 最强囍事 危情三日 / The Next Three Days ★★★★ 不良男女 / ?1?3?0?2?8?7?8?9 ★★★★ 宝莱坞机器人之恋 / Endhiran ★★★★ IRIS / ?2?3?3?3?0?5?2?1 特工绍特 / Salt 敢死队 / The Expendables 赵氏孤儿 / Sacrifice 邻家特工 / The Spy Next Door 一路有你 / The Road Less Travelled 武林外传电影版 / My Own Swordsman The Movie 新少林寺 / Shaolin 爱情与灵药 / Love and Other Drugs ★★★★ 孔子:决战春秋 / Confucius 非诚勿扰 2 Jan. (7) 老男孩 / Oldboy 共同警备区 / JSA ★★★★ 三傻大闹宝莱坞 / 3 Idiots 5 一个字头的诞生 / Too Many Ways to Be No. 1 ★★★★ 江湖告急 / Jiang hu: The Triad Zone ★★★★ 雙龍會 家有喜事 2009/ All's Well, End's Well 2009
3509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每日卫星照:2011年全球气温变化(图)
热度 1 杨学祥 2012-1-23 06:36
每日卫星照:2011年全球气温变化(图)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1月20日19:04 新浪科技 微博 折线图(地图下方)显示了从1880年到现在每年的温度变化(相对于基期平均值)。 地图显示了2011年各地区的温度变化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1月20日消息,美国宇航局地区过程中今日公布了一张测绘地图,显示了2011年的全球气温变化。   自2000年至2011年,全球经历了有气象记录以来最热的十年。其中,2011年位列第九。   上面的地图显示了2011年各地区的温度变化。它并不表示绝对温度,只表示2011年与“基期(1951年至1980年)”平均值的对比变化。折线图(地图下方)显示了从1880年到现在每年的温度变化(相对于基期平均值)。   2012年1月19日,美国宇航局戈达德太空研究所(GISS)的研究人员公布了全球气温年度分析,指出地球陆地和海洋表面温度与几十年前相比还在继续升高。2011年全球平均气温为0.51摄氏度,高于20世纪中叶的基线。   “我们知道,地球吸收的能量比它散发的能量更多”。 GISS主任詹姆斯·汉森(James Hansen)说,“因此,地球的温度将会继续升高。”在过去几年里,太阳活动变低,去年还出现了强烈的拉尼娜现象。这两个因素对地球都具有冷却效应,但2011年还是成了有记录以来温度最高的十个年份之一。   2011年和最热的一年(2010年)之间的差异仅为0.12摄氏度。这就是为什么科学家强调长期趋势,而不是年度变化。由于气候具有很大的自然可变性,科学家们并不认为温度一定会每年都上升。但是,他们确实认为在未来几十年里气温将保持上升趋势。   当前,气温的升高主要是由于大气中的温室气体(特别是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这些温室气体吸收地球发出的红外辐射,并释放到大气中,而不是让它逃逸到太空中去。由于大气中的温室气体浓度增加,“被困”的能量导致温度升高。   1880年,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水平约为百万分之二百八十五。到1960年,二氧化碳的平均浓度已上升至百万分之三百一十五。如今,这个数值已超过百万分之三百九十,并还在继续上升。   汉森说,他预计未来两到三年里全球平均气温还将打破纪录,因为太阳活动性正在高涨,而且下一次厄尔尼诺现象将导致太平洋温度增加。(德生) http://tech.sina.com.cn/d/2012-01-20/19046657808.shtml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2114 次阅读|3 个评论
2011,铺垫的一年
热度 1 woodenson 2012-1-22 16:04
明天就是农历的大年初一,龙年来了。又要回顾一下过去,展望一下未来,哈哈。 相比于2010年为生活奔波,2011年无疑是为科研铺垫的一年。走过了,才发现,博士毕业后的前两年,随便你怎样想,都很难一下子脱离此前四五年的思想束缚。也是到了2011,我才真的感觉,自己有了相对独立的判断以及研究思考。加之09、10两年的积累,2011年我才真正步入为自己研究的序列。 如果从行为研究的类别而言,警戒行为无疑仍是我目前研究的重点。在过去的两年时间里,我们和加拿大的学者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我们紧密合作的警戒行为同步性研究,目前是行为生态学研究中的一个热点,而我们在丹顶鹤、灰鹤以及麋鹿中的案例研究,显示出不同物种对待人类干扰的不同警戒策略。麋鹿表现为对抗干扰时的警戒同步性策略,而丹顶鹤和灰鹤则会随着干扰的增加而减缓警戒的同步,从而增大群体警戒效率的策略。我们相信,物种警戒绝非仅仅针对外在环境,还会受到群体内的个体干扰,比如两性的繁殖策略等。 反刍行为和搔痒行为也是新近增加的研究内容。以往的反刍行为学研究多集中于家畜,因为家畜易于观察和控制,而野生动物则相对困难。麋鹿作为一种介于野生和家养之间的物种,反刍的深入研究成为现实。我们的思考包括,反刍的年龄、性别,人类的干扰,食物的构成等都会影响动物的反刍。搔痒行为则是一类比重很低,但却十分重要的行为。一方面,搔痒可能源于体内的激素异常,另一方面,搔痒也可能由外缘的寄生虫引起。因此,搔痒行为的研究有助于我们为野生动物生境改良提供依据。 繁殖行为一直以来都是行为生态学研究的核心。物种存在的两个使命,其一是自我生存,其二是基因延续。而说到底,其实还是基因扩散,所以繁殖是核心。麋鹿的后宫制、椋鸟的巢寄生,都是繁殖,我们也期望在这些方向上有所建树。 以上是关于研究思路和内容的简要总结。在查阅文献时,发现很多研究,虽然做的人很少,但他们往往非常专注,一个微小的方向可以终此一生,如果以采食生态学中的术语而言,就属于专食者,他们研究内容简单,但却相当深入,因此,如果你要介入到这个方向中去,此人的文献必是经典;另一类人,也就是博采众长,属于广食者,他们涉猎甚广,倒也不见得浅薄。我相信很牛的人往往颇有天赋,应该都属于广食者;而作为普通的研究人员,如果想名垂青史,做专食者或许更为可靠一些。呵呵,或许这也是我辈应该努力的方向。 再说些稍显功利的概要,2011年作为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2篇,作为主持人的项目增加一项,参加两项,参加了美国野生动物学会第18届年会以及12届新加坡尖端研讨会。 生活方面,2011年8月底,正式入住和园,真正有了自己的家。此外,除了必须要参加的会议和考察外,我基本就是一个全职奶爸。 2012年的简要展望,已经积累的大量行为学数据有望转为正式论文,如果一切顺利的话,警戒、繁殖、反刍等方面的数据应该都可以正式发表。 此外,还希望能招到满意的研究生,钱不多,但也要有人来花啊! 然后就是希望家人健康,宝宝快乐,尽快脱离奶爸身份,哈哈。 最后祝各位新老朋友,龙年龙腾虎跃,龙马精神!
个人分类: 动物研究|4029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2011,中国人交了多少税
hdmutong 2012-1-22 11:44
2011,中国人交了多少税 作者: 南方周末记者 陈新焱 实习生 张剑锋 2011-12-29 14:49:10 这一年,中国政府的财政收入将超10万亿元,预计占GDP的近23%。若按照13亿人平均计算,相当于每人纳税约8000元。 半个月前,财政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11年1至11月,全国财政收入97309亿元,同比增长26.8%。其中,税收收入85216.4亿元,同比增长24.7%。全年财政收入超10万亿元已无悬念。 若按照13亿人平均计算,相当于每人纳税约8000元,约等于4.3亿城镇居民一年的可支配收入;而如果以今年农民的纯收入作为基数,则相当于14亿农民的收入。 经济学家陈志武由此感叹,“我们的政府‘真贵’”。根据他的测算,1995-2010年,如果把通货膨胀的影响去掉,在这15年里,政府预算内财政税收翻了10倍,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大概只增长了2.2倍,农民收入只增长了1.7倍。 (何籽/图) 北京科技大学教授赵晓则发了一条微博,“中国人每天不出门,25元钱的税先交上。世界上还有比这更恐怖的事情吗?”他列举了乾隆中期1766年的数据:当时朝廷税收为4937万两银子,只相当于205万普通北京人的收入。 2011年,中国人对税负的感受从未如此强烈。年初,网上一篇名为《月入万元“最高”税负多少》被广为传播。网友晒出个人账单:“月收入1万,要缴 14%个税,12%公积金,8%养老保险,4%医疗失业险,总共3800元,如果你拿出6200元全部消费,需要为你消费的商品埋单17%增值税及28% 各种杂税共2800元,所以,一个月赚1万的人,你相当于要拿出6600元来缴税。” 而流传于网络的另一个名为“人人都是纳税人”的视频,则更为详细地计算了中国人生活中的各种税和费:一个标价100元的披萨,含税约为21.4元;一件100元的衣服,含税约为16元;一件100元的化妆品,含税约为44元;一瓶3元钱的啤酒,含税约为0.6元。在其列举的各项消费中,有一项所含的税费最为吓人——房价,什么契税、印花税,产权登记费、营业税、个人所得税等加起来,总计62项,大约占到了房价的30%-40%。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今年微博上另一条被广为传播的消息——香港某单身人士,2010年收入17.8万港元,最终却只缴纳了729港元的个税。 初看这一新闻,绝大多数网友都不相信。香港税务局发言人为此还专门出来解释:在香港的薪俸税中,高收入人士负担了大部分税额,中低收入的香港居民只需缴纳很少,甚至不用缴纳,这是很正常的现象。此外,薪俸税中还设有多项很高的免税额。 比如微博中提到的这位香港单身人士,年收入17.8万港元,而香港薪俸税基本免税额为10.8万;如果他需要供养父母两人,父母年龄都在55岁以上,可以获得供养父母免税额各1.5万,而如果他全年与父母同住,又可以获得额外供养父母免税额合共3万。这样减来减去,这个人应缴税的收入就只剩下1万多了。 港务局发言人没有说的是,如果是这位香港人是已婚人士,全年免税额就有21.6万元,这样算来,17.8万港元的收入,甚至根本就不用缴税。 2011年,中国政府也开始做出了一些调整。比如,将个人所得税起征点从2000元调高到3500元;将原来一刀切的车船税,改为按排量大小分档计征;对上海市的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开展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等。在不久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完善结构性减税”甚至被摆到了财政政策的第一位。 不过,这样的消息也并不能激动人心——自2004年以来,中国政府就一直在进行“结构性减税”,但这并未让财政收入减缓增长。结果反而是:财政收入所占GDP的比重从2002年的15.7%一直攀升到2011年的近23%。这九年时间总共提高了7.1个百分点,其中没有任何一年出现下降。
个人分类: 娱乐休闲|1765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当代技术哲学的发展趋势研究项目入选2011华南理工大学十大新闻
ssglwu 2012-1-21 23:27
[转载]当代技术哲学的发展趋势研究项目入选2011华南理工大学十大新闻
吴国林 转载:“当代技术哲学的发展趋势研究”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入选20 11年华南理工大学十大新闻 。 http://news.scut.edu.cn/newsDetail.jsp?id=139525 华南理工大学吴国林教授作为首席专家申报的 “ 当代技术哲学的发展趋势研究 ” 项目获批 2011 年度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立项,实现了我校哲学基础学科在国家重大项目方面的重大突破。
个人分类: 技术哲学|2582 次阅读|0 个评论
2011农历年末,个人心得总结。
houerfei 2012-1-21 10:45
06年的时候,校内网刚刚开办。那时候喜欢在校内上写点日志什么的。几年过去了,这个习惯从以前的几天,演变成了现在的一两年,而且,往往岁尾。现在的时候,往往觉得那个时候的自己是虚无缥缈的二逼青年,以至于再过个五六年还是会有同样的感觉,循环往复,直到没有机会转身。 一个人从小生长的环境,决定了超出这个环境之下,会永远处于二逼的适应中,与学习中。过个五六年的样子,才会适应当初。 北京奥运会的那一年,是我们的祖国从二逼国家到文艺国家的转折年。我们所成长的环境,从校内开心到微博围脖。一不留神,哥毕业了,在09年美国脑血栓的时候。 那个时候的大连,IT企业连连倒闭,好像是不准备过了的样子。 也是那个刚刚毕业开始接触事理的年份,我们的祖国悄然开始了被老美输入通货膨胀的时候(他不抢你,他抢谁的时候),什么价都涨。什么金都拜。网上网民天天骂街。富二代官二代正式英雄天下,国际局势一超三大,国内局势各种河蟹的情况下。哥竟意外的进入了所谓的事业单位。 事业单位是反映中国古典中庸文化与外来马克思集体主义文化相结合的中国特色单位的一个经典体现的地方。在这里,读懂中华人民共和国。娘的,读来怎么感觉南方周末。 事业单位两年后,一个年长的同事对我说,你被磨平了。但是我不觉得,只觉得我现在较之之前的两年,依然二逼,从初入衙门的自负到如今的有些自卑。我需要一断时间的领悟,方能觉察现阶段人生真谛。但是,朋友,只有时间长了,才会发现,身边的都是一些很友爱的人,只是我二逼,没有好好珍惜罢了。 对了,想起了自己所带的工作室。现在回过头来看,得到的似乎只有弥足珍贵的成就感和满足感,其他的再得到的似乎就像学生们问的那样,你做的这些是为了什么?为什么会只有付出?而不所得。 以我目前的领悟水平来看,定义为有意义的一件事情尚可以。绝对不是一件二逼的事情。虽然,从某些角度来看,确实有点偏之于正常人之逻辑。 对于我苦逼的生活来讲,这一年,我懂得了什么是选择,什么是两个肩膀上的责任。这个玩意可不是几句口号几个qq状态所能表达出来的,一个转身,你的世界的烟火将是另一番夜色。 二十五六,打羽毛球是真打不过那几个哥们了。勉强和领导pk。真悲催,首期要,是锻炼身体造就革命之根本。因为哥的工作环境除了电脑就是电脑。 文尾,岁末。愿明年可以成家立业。 -
1935 次阅读|0 个评论
我获“最佳伯乐奖”证明我视力已及伯乐!!
firsy 2012-1-21 03:56
Oho, 我在“2011中国科学年度人物”评选活动中荣获“最佳伯乐奖”。可见我视力已及伯乐!! 号称上万名科学家参加投票,其中20人获得“最佳伯乐奖”。
3637 次阅读|0 个评论
2011最大的一笔收入
热度 22 cosismine 2012-1-20 20:15
年终前,学校发了房帖,相对于自己的工资,是一笔不小的收入,虽然有很多附加条件,合理或者不合理,都必须接受的。 相对于先前捉襟见肘的日子,相对于先前因为房子涨价而不断变为负值的家庭财产,日子一下子觉得踏实了,似乎可以用家庭财产谋划着做一些事情了。也不必在挨冻受饿了,可以带儿子到外面转转了点点点点...... 如果这笔钱能够早些发,我的房子可能早就买了,可能会是新房子,也可能会有两室一厅,母子可以不用挤一间卧室了。房子的增值,可以比得上我们母子甚至再加孙子三代辛辛苦苦劳作所积累的家庭财产了。但现在所补偿的,按照现在的房价,大概连个厅都加不上。 当然,我相信,在上海,很多单位一直没有这么一笔钱,很多人不断被变为负值的家庭财产并没有得到补偿,我很幸运,但并不是很高兴。
3873 次阅读|32 个评论
北京市工伤认定办法2011最新
shenbinti 2012-1-20 10:00
北京市工伤认定办法 2011 最新 关于印发《北京市工伤认定办法》的通知 京人社工发﹝ 2011 ﹞ 378 号 各区、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各用人单位:   根据《北京市实施〈工伤保险条例〉若干规定》(北京市人民政府令 2011 年第 242 号),我局制定了《北京市工伤认定办法》 , 现印发给你们 , 请遵照执行。   附件:北京市工伤认定办法                 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二〇一一年十二月二十九日 附件: 北京市工伤认定办法   第一条为规范工伤认定程序,依法进行工伤认定,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根据《工伤保险条例》、《北京市实施〈工伤保险条例〉若干规定》(以下简称《条例》、《若干规定》)等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的用人单位及其职工。 第三条区、县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负责本辖区内的工伤认定工作。工伤认定应当客观公正、简捷方便,遵循《条例》规定的原则,注重保护遭受事故伤害职工的利益。 工伤认定程序应当向社会公开。   第四条区、县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在适用《条例》第十四条第(一)项规定时,“工作时间”应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或者单位要求职工工作的时间进行把握。职工因工作需要而加班加点的时间、因工作需要的必要工间休息时间,也应视同为“工作时间”;“工作场所”可以按照职工日常工作所在的场所以及为完成领导临时指派的工作所涉及的场所进行掌握。“事故伤害”包括职工在工作过程中发生的人身伤害或者急性中毒等引起的事故伤害。 第五条 区、县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在适用《条例》第十四条第(二)项规定时,“预备性工作”应理解为在工作前的一段合理时间内,从事与工作有关的准备工作。“收尾性工作”应理解为在工作结束后的一段合理时间内,从事与工作有关的收尾工作。 第六条 区、县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在适用《条例》第十四条第(三)项规定时,“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暴力等意外伤害的”,应当考虑该伤害属于职工在工作中因他人不服从其履行工作职责的管理行为而受到暴力侵害造成伤害,且该暴力伤害与履行工作职责具有因果关系。职工因情感、恩怨等与履行工作无关原因遭受暴力侵害的,可考虑不属于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的伤害。 职工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履行工作职责期间因意外因素导致的人身伤害,诸如地震、厂区失火、车间房屋倒塌以及由于单位其他设施不安全而造成的伤害等,也可以考虑适用《条例》第十四条第(三)项规定。 第七条 区、县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在适用《条例》第十四条第(四)项规定时,“职业病”应按照《职业病防治法》的规定,由具有诊断资格的专门医疗机构进行诊断,且经诊断为“职业病”的疾病符合国家规定的职业病目录。 第八条 区、县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在适用《条例》第十四条第(五)项规定时,“因工外出”应考虑职工到本单位以外但不出当地范围以及到当地以外或者境外从事与本职工作有关的工作等两种情形。“受到伤害”应考虑事故伤害、暴力伤害以及其他形式的伤害等情形。 第九条 区、县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在适用《条例》第十四条第(六)项规定时,“交通事故”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规定理解。申请人提交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出具的道路交通事故相关文书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及相关法规规章规定的格式。 “上下班途中”应考虑职工上下班目的、路途方向、距离远近及时间等合理因素进行综合判断职工合理时间内往返于工作单位和居住地的合理路线的途中,包括职工按正常工作时间上下班以及职工加班加点后上下班的途中。居住地应当考虑职工的生活常态,包括其经常居住地、实际居住地等。 “非本人主要责任”包括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和非本人主要责任的城市轨道交通、客运轮渡、火车事故。事故责任认定应以公安机关交通管理、交通运输、铁道等部门或者司法机关,以及法律、法规授权组织出具的相关法律文书为依据。 第十条 区、县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在审核申请人提交的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时发现不符合法定格式的,可以要求申请人重新提供。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中已经作出明确的本人无责任、本人负次要责任或同等责任结论的,可视为“非本人主要责任”。 第十一条 区、县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在适用《条例》第十五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时,“突发疾病”应考虑职工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上突然发病,且情况紧急,在工作岗位上死亡或者从工作岗位上直接送往医院抢救并在 48 小时内死亡的情形。“ 48 小时之内”是指从医疗机构的初次诊断的时间到职工死亡时间不超过 48 小时。医疗机构的初次诊断包括在急救车中的急救记录。 第十二条 区、县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在适用《条例》第十六条时,是否属于不予认定工伤或者视同工伤的法定事由,应当依据公安机关或者司法机关作出的有效法律文书为依据。 第十三条 区、县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在适用《条例》第十六条第(二)项规定时,醉酒的标准按照《车辆驾驶人员血液、呼气酒精含量阈值与检验》( GB19522-2004 )执行。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医疗机构等有关单位依法出具的检测结论、诊断证明等材料,可以作为认定醉酒的依据。 第十四条职工发生事故伤害或者按照职业病防治法规定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所在单位应当按照《条例》和《若干规定》明确的申请时限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因遇有交通事故、失踪、因工外出期间发生意外伤害等特殊情况,暂时不能按时申请的,经报区、县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同意,申请时限可以适当延长,但最长不能超过事故发生之日起一年。 第十五条用人单位向区、县社会保险行政部门申请延长工伤认定申请时限的,应提交书面申请。区、县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同意用人单位延长工伤认定申请时限的,应出具《同意延长工伤认定申请时限通知书》。 第十六条 用人单位设立的分支机构,在本市依法取得营业执照或者登记证书的,与之签订劳动合同的职工发生工伤后,分支机构可以在其营业执照或者登记证书载明的住所地所属 区、县 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办理工伤认定手续。 第十七条 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用人单位或者职工及其近亲属、工会组织应当填写《工伤认定申请表》(一式两份),并注明要求认定或者视同为工伤。同时提供受伤害职工的身份证明并按照《条例》和《若干规定》的规定分别提交相关材料。 第十八条 区、县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在审核工伤认定申请时,认为该申请不属于本区、县管辖的,应当自审核工伤认定申请之日起 3 日内将全部申请材料移送有管辖权的区、县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受移送的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应当受理。受移送的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认为该工伤认定申请不属于本部门管辖的,应当自收到工伤认定申请之日向市社会保险行政部门书面提出确定管辖申请,不得再自行移送。 第十九条 区、县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在审查工伤认定申请时, 认为申请人提供的医学文件不完整或者诊断证明书不明确的,可按照《条例》和《若干规定》的规定,一次性书面告知受伤职工到本市具有三级以上资质的工伤医疗机构进行医疗检查,补正相关医疗文件。 第二十条 区、县社会保险行政部门作出不予受理决定的,应当自作出决定 5 个工作日内向申请人送达《工伤认定申请不予受理决定书》。   第二十一条 申请人撤回工伤认定申请的,在《条例》规定的申请时限内再次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的,区、县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应当按照本办法规定的程序办理。 第二十二条 区、县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受理工伤认定申请后,可根据需要对职工事故伤害和申请人提供的证据进行调查核实。 第二十三条 按照《条例》第二十条 中止工伤认定的,区、县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应当向申请人送达《工伤认定中止通知书》。中止情形消失的,应当恢复工伤认定程序。中止工伤认定的时间不计入工伤认定期限。   第二十四条 按照《若干规定》第十二条 终止工伤认定程序的,区、县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应当向申请人送达《工伤认 定 终止决定书》。工伤认定被终止的,申请人在法定时限内,有权再次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第二十五条 区、县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受理工伤认定申请后,可以根据工作需要,委托其他统筹地区的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或相关部门进行调查核实。   第二十六条 区、县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工作人员进行调查核实时,应当履行下列义务:   (一)保守有关单位商业秘密及个人隐私;   (二)为提供情况的有关人员保密。   第二十七条 区、县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工作人员与工伤认定申请人有利害关系的,应当回避。   第二十八条 区、县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应当自受理工伤认定申请之日起 60 日内作出工伤认定结论。 对于申请材料完整,事实清楚、权利义务明确,用人单位和受伤职工无争议的工伤认定申请,应当自受理之日起 15 日内作出工伤认定结论。 区、县社会保险行政部门作出工伤认定结论,应当制作《工伤认定决定书》或者《不予工伤认定决定书》。《认定工伤决定书》和《不予工伤认定决定书》应加盖区、县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工伤认定专用印章。 第二十九条 《工伤认定决定书》应当载明下列事项:   (一)用人单位全称;   (二)职工的姓名、性别、年龄、职业、身份证号码;   (三)受伤害部位、事故时间和诊治时间或职业病名称、伤害经过和核实情况、医疗诊断结论;   (四)认定工伤或者视同工伤的依据;   (五)不服认定决定申请行政复议或者行政诉讼的部门和时限;   (六)作出认定工伤或者视同工伤决定的时间。   《不予工伤认定决定书》应当载明下列事项:   (一)用人单位全称;   (二)职工的姓名、性别、年龄、职业、身份证号码;   (三)不予认定工伤或者不视同工伤的依据;   (四)不服认定决定申请行政复议或者行政诉讼的部门和时限; (五)作出不予认定工伤或者不视同工伤决定的时间。 第三十条 区、县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应当根据申请人提供的诊断证明书等相关医学文件,在工伤认定决定中明确伤害部位。 第三十一条区、县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应当自作出工伤认定结论之日起 20 日内,将《认定工伤决定书》或者《不予认定工伤决定书》送达受伤职工或其近亲属和用人单位,并抄送社会保险经办机构。 《工伤认定决定书》或者《不予工伤认定决定书》、《工伤认定申请不予受理决定书》、《工伤认定中止通知书》、《工伤认定终止决定书》的送达按照民事法律有关送达的规定执行。 第三十二条 区、县社会保险行政部门作出工伤认定申请不予受理决定、终止工伤认定决定以及工伤认定决定或者不予工伤认定决定的,应当告知申请人享有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的权利。 第三十三条 工伤职工在进行伤残等级鉴定前,认为 区、县社会保险行政部门作出的 《工伤认定决定书》遗漏了受伤部位,在提交诊断证明书等 相关医学文件后,区、县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审核无误,可做出 增补受伤部位的决定。 区、县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已经作出的 《工伤认定决定书》和增补受伤部位的决定,一并作为工伤职工进行伤残等级鉴定的依据。 第三十四条 工伤职工认为因工伤或者职业病直接导致其他疾病的,并提交了具有三级以上资质的工伤医疗机构出具的工伤或者职业病直接导致疾病的医疗诊断证明。区、县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未作出《工伤认定决定书》的,应在《工伤认定决定书》中对因工伤或者职业病直接导致其他疾病的情形予以明确。已经作出《工伤认定决定书》的,应当对《工伤认定决定书》进行变更。 第三十五条 工伤认定结束后,区、县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应将工伤认定的有关资料保存 50 年。 第三十六条 本办法中的《工伤认定申请表》、《工伤认定申请受理决定书》、《工伤认定申请不予受理决定书》、《工伤认定中止通知书》、《工伤认定终止决定书》、《工伤认定决定书》、《不予工伤认定决定书》的样式由市社会保险行政部门统一制定。 第三十七条 本办法自《北京市实施〈工伤保险条例〉若干规定》(市政府第 242 号令)公布之日起施行。 编号: 工 伤 认 定 申 请 表 申请人: 受伤害职工: 申请人与受伤害职工关系: 申请人地址: 邮政编码: 联系电话: 填表日期: 年 月 日 职工姓名 性别 出生日期 年 月 日 身份证号码 联系电话 家庭地址 邮政编码 工作单位 联系电话 单位地址 邮政编码 职业、工种或工作岗位 参加工作 时间 事故时间 诊断时间 受伤害部位 职业病名称 接触职业病 危害岗位 接触职业病危害时间 受伤害经过简述(可附页) 申请事项: 申请人签字: 年  月  日 用人单位意见: 经办人签字 (公章) 年  月  日 社 会 保 险 行 政 部 门 审 查 资 料 和 受 理 意 见 经办人签字: 年  月  日 负责人签字: (公章) 年 月  日 备注: 填表说明: 一、用钢笔或签字笔填写,字体工整清楚。 二、申请人为用人单位的,在首页申请人处加盖单位公章。 三、受伤害部位一栏填写受伤害的具体部位。 四、诊断时间一栏,职业病者,按职业病确诊时间填写;受伤或死亡的,按初诊时间填写。 五、受伤害经过简述,应写明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当时所从事的工作,受伤害的原因以及伤害部位和程度。职业病患者应写明在何单位从事何种有害作业,起止时间,确诊结果。 六、申请人提出工伤认定申请时,应当提交受伤害职工的居民身份证;医疗机构出具的职工受伤害时诊断证明书、就诊病历、职业病诊断证明书或者职业病诊断鉴定书等医学文件;职工受伤害或者诊断患职业病时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劳动、聘用合同或者其他存在劳动、人事关系的证明。 申请人提交的诊断证明书、就诊病历、职业病诊断证明书或者职业病诊断鉴定书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格式和要求。 七、 申请人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应当按照《条例》第十八条的规定提交材料,并附具下列相关证明: (一)属于《条例》第十四条第(一)、(二)、(五)项情形的,附具伤害证明或者下落不明的事故证明; (二)属于《条例》第十四条第(三)项情形的,附具伤害证明或者司法机关出具的相关法律文书; (三)属于《条例》第十四条第(六)项情形的,附具司法机关、公安机关交通管理、交通运输、铁道等部门或者法律、行政法规授权组织出具的相关法律文书; (四)属于《条例》第十五条第(一)项情形的,附具医疗机构出具的抢救记录; (五)属于《条例》第十五条第(二)项情形的,附具相关单位出具的证明; (六)属于《条例》第十五条第(三)项情形的,附具革命伤残军人证及医疗机构出具的旧伤复发诊断证明。 职工死亡的,应当同时附具死亡证明。 八、申请事项栏,受伤害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工会组织应写明提出认定或者视同为工伤的申请并签字。用人单位申请的,应注明提出认定或者视同为工伤申请并签章。 九、用人单位意见栏,应签署是否同意申请认定为工伤,所填情况是否属实,经办人签字并加盖单位公章。 十、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审查资料和受理意见栏,应填写补正材料或是否受理的意见。 十一、此表一式二份,社会保险行政部门、申请人各留存一份。 北京市 区(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工 伤 认 定 申 请 受 理 决 定书 编号: : 你(单位)于   年   月   日提交 的工伤认定申请收悉。经审查,符合工伤认定受理的条件,现予受理。 (盖章)             年  月  日 注:本决定书一式三份,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职工或者其近亲属、用人单位各留存一份。 北京市 区(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工伤认定申请不予受理决定书 编号: : 你(单位)于    年   月   日提交 的工伤认定申请收悉。 经审查: 不符合《工伤保险条例》第 条 规定的受理条件,现决定不予受理。 如对本决定不服,可在接到决定书之日起 60 日内向 申请行政复议,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盖章)          年  月 日 注:本决定书一式三份,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职工或者其近亲属、用人单位各留存一份。 北京市 区(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同意延长工伤认定申请时限通知书 编号: : 本机关于 年 月 日收到你单位送交的关于 延长工伤认定申请时限的申请材料 ,因 ,依据《工伤保险条例》第十七条规定,同意你单位 延长工伤认定申请时限,但不能超过事故发生之日起一年。 (工伤认定专用章) 年 月 日 注:本通知书一式两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用人单位各留存一份。 北京市 区(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工伤认 定 中 止 通 知 书 编号: : 本机关于 年 月 日收到你单位(个人)送交的关于 的工伤认定申请材料,因 ,依据《工伤保险条例》第二十条(三)款规定,中止工伤认定决定。 (工伤认定专用章) 年 月 日 注:本决定书一式四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职工或者其近亲属、用人单位各留存一份。 北京市 区(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工伤认 定 终 止 决 定 书 编号: : 本机关于 年 月 日收到你单位(个人)送交的关于 的工伤认定申请材料,因 ,依据 《北京市实施〈工伤保险条例〉若干规定》 第十二条规定,终止工伤认定决定。 (工伤认定专用章) 年 月 日 注:本决定书一式三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职工或者其近亲属、用人单位各留存一份。 北京市 区(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工伤认定决定书 编号: 申请人:  职工姓名: 性别: 年龄: 身份证号码: 用人单位: 职业 / 工种 / 工作岗位: 事故时间: 年 月 日 事故地点: 诊断时间: 年 月 日 受伤害部位 / 职业病名称: 受伤害经过、医疗救治的基本情况和诊断结论:   年   月   日受理 的工伤认定申请后,根据提交的材料调查核实情况如下: 同志受到的事故伤害(或患职业病),符合《工伤保险条例》第 条第 款第 项之规定,属于工伤认定范围,现予以认定(或视同)为工伤。 如对本工伤认定决定不服的,可自接到本决定书之日起 60 日内向 申请行政复议,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工伤认定专用章) 年 月 日 注:本通知一式五份,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职工或者其近亲属、用人单位、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各留存一份。 北京市 区(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不予工伤认定决定书 编号: 申请人:  职工姓名: 性别: 年龄: 身份证号码: 用人单位: 职业 / 工种 / 工作岗位:   年   月   日受理 的工伤认定申请后,根据提交的材料调查核实情况如下: 同志受到的伤害,不符合《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四条、第十五条认定工伤或者视同工伤的情形;或者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六条第 项之规定,属于不得认定或者视同工伤的情形。现决定不予认定或者视同工伤。 如对本工伤认定结论不服的,可自接到本决定书之日起 60 日内向 申请行政复议,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工伤认定专用章) 年 月 日 注:本通知一式三份,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职工或者其近亲属、用人单位各留存一份。
个人分类: 劳动法新闻|1976 次阅读|0 个评论
联合国称2011年全球近3万人死于自然灾害和共同预见对比
热度 1 杨学祥 2012-1-19 03:21
联合国称2011年全球近3万人死于自然灾害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1月19日02:17 新华网   新华网日内瓦1月18日电(记者王昭 刘洋) 联合国减灾署18日在日内瓦发布报告说,2011年全球发生重大自然灾害302起,2.06亿人受灾,至少近3万人丧生,造成3660亿美元经济损失。   联合国减灾署和设在比利时的灾害流行病学研究中心在日内瓦共同发布的数据显示,2011年全球发生洪水、地震、热带风暴等重大自然灾害共302起,2.06亿人受灾,其中一半受到洪涝灾害影响,另有6000万人遭遇旱灾,3400万人受风暴影响。2011年,全球近半数自然灾害发生在亚洲,85%的死亡和75%的经济损失出现在亚洲,其中日本地震海啸是2011年全球最严重的灾害,造成1.98万人丧生。2011年,自然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3660亿美元。2010年,这一数字为1090亿美元。 http://news.sina.com.cn/w/2012-01-19/021723822151.shtml 2011年和1999年的相似性:共同的预见 2010-12-18 07:15 2011年和1999年的相似性:共同的预见 杨学祥 研究表明,厄尔尼诺和拉尼娜是全球灾害的最强信号。我们在2009年初就关注下一次不寻常的厄尔尼诺事件,因为它会给全球带来流感全球大流行等重大灾害 。事实上,2009年的厄尔尼诺事件不仅给全球带来流感爆发,而且给全球带来暴雪和酷暑、干旱和洪水、强震和大风灾害。 2010年的拉尼娜事件能给世界带来什么? 一、干旱 二、洪涝 三、低温冻害 四、风雹 五、地震 根据潮汐和地球自转12年周期,2010年与1998年、2011年与1999年的情况大致相同:1998年为有记录以来温度最高,1999气温骤降,地震增强(台湾9·21大地震)。2009-2010年发生厄尔尼诺事件,2010年7月发生拉尼娜事件。2011年低温多震可能性很大 。人们只记住了1998年是有气象记录以来最暖的一年,忽略了紧随其后的1999年的气温低谷和地震频发,全球气温的暴起暴落值得关注。1999年的干旱、洪涝、低温冻害、风雹、地震灾害值得关注,我们必须做好预防的准备 。 参考文献(略)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394724 本文引用地址: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527885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2467 次阅读|1 个评论
2011工作总结
williamshell 2012-1-18 23:33
转眼间2011年过去了,对于逝去的一年,还是比较满意的。 2011年,我自认为有点进步。首先写了三篇第一作者文章,投稿中;其次,帮忙别人修改两篇文章,也在投稿中(一篇准备投医学杂志-白血病);最后,自己的实验也学到了很多新的手段并取得进展。 最让我满意的,是学到了很多知识,知识让我的生活更加丰富。对于分子生物学,没有学到什么新鲜的知识,但是对于分子进化和遗传学有了更深的了解,也许成为未来发展的方向呢! 2011年积累了很多知识,2012希望学到更多的知识。在新春到来之前,能把《分子进化与系统发育看完》,年后把杨大大的说明书看懂。2012,加油!
2848 次阅读|0 个评论
作别我的2011
热度 2 flysky97 2012-1-18 00:32
时间 会议 主讲主办 地点 2010-10-17 2010年微纳尺度分离和分析技术学术会议暨第六届全国微全分析学术会议 2010InternationalSymposiumonMicro/nano-scaleSeparationandAnalysis 上海复旦大学 2010-12-11周六 怎样当好研究生(不要当光盘) 叶大年院士 中科院人文楼教一阶 2010-12-15周三 第二届“SCOPUS寻找青年科学之星”活动颁奖典礼暨青年科学家论坛 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一层报告厅 2011-3-23 分子纳米结构的构筑、表征与性能研究 万立骏 玉泉教学楼阶一6 2011-5-15 中国科学院北京生命科学研究院第六届生命科学研究生论坛 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一层报告厅 2011-5-24 创新与战略 超载平庸——对创新思维缺位的反思 刘杰 玉泉教学楼阶二1 2011-5-28日晚 地质学家刘嘉麒院士在人文楼教一阶,做了题为“漫谈科技创新”的讲座 http://news.gucas.ac.cn/Detail.asp?Newsid=23052Cid=32 刘嘉麒院士 2011-6-7 化学百年回顾与展望——“国际化学年在中国”报告会 2011-6-24 时 间:(星期五)10:00—11:30 题 目:From Biomarker to Single Cell Analysis using Nanobiosensors 主讲人:Dr. Chenzhong Li, Associate Professor 玉泉教学楼714教室 2011-7-15到18 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第十二次全体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大会; 北京九华山庄 2011-11-268:30至18:00 北京大学第一届生物交叉学科学术论坛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邓佑才报告厅(金光生命科学大楼)举办 http://www.bio.pku.edu.cn/news.php?id=1385 北京大学 2011-12-2 中国科学院第三届青年科普创意大赛颁奖仪式暨座谈会 中科院遥感所 A 座 503 会议室 2011-12-23 北京昊诺斯科技有限公司下午14:00 “真心英雄活动” 北京民族园智选假日酒店 2011年,我把所有记忆中参加的主要学术会议和报告(包括部分2010年)列表如上: 2011年,我拿到了一本结业证书,还有几本荣誉证书,拿到了一次200、一次300的奖金……而那现在看来都微不足道,在很多人看来也都是旁门左道而已——与我而言,又好比是脑海中不得不及时清理掉的杂念,又好比是指尖与键盘偶尔亲密的游戏…… 2011年,完成了研一所剩下的一半理论课,开了题,实验进行了一点点…… 前一年,阔别十年的师姐和我相遇在中科院入学典礼之后,这一年她开始了自己新的课题…… 2011年,在玉泉路教学楼拐角处,我发现了97年后再没有见过的曾经前后桌——她在准备会计资格的考试; 2011年,6月,上苍给了我一个冒险的机会,而面对的却是无言的结局,又好像是一个很难解开的谜……我从此不知道自己该不该听从自己的感觉!我不知道自己做得是对还是错,只是知道,前进会头破血,但如果不去做,后悔将与我相伴余生…… 无法阻止时光的前行,也没能让自己看起来很优秀……最痛苦的是,我无法确定,下一站应该遇到谁?谁会无怨无悔地陪我一生…… 无法平静,不能让自己波澜不惊……虽然我知道,我的成绩,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做到,甚至有很多曾经的兄弟姐妹一生都地法企及我现在的高度…… 如果时光终究无法倒流,我想,我会依然保持我自己,如果我终究抵不住来自社会来自家庭的压力,我想,至少,我不会伤害别人,我会顺从自己的内心,也感受别人的世界! 2011年,更沉重的压力袭来,而没有人可以帮我…… 2012年,更沉重的压力袭来,没有人可以帮你帮到底,可以代替你自己的努力………… 这一年受打击无数,新年之际,自己舔着自己的伤口,自己给自己些鼓励吧:
3404 次阅读|5 个评论
[转载]2011最糟密码榜出炉
jiangyongshuai 2012-1-15 23:18
网络世界,黑客攻击此起彼伏。美国密码管理应用程序提供商“飞溅数据”(SplashData)公布2011年度最糟密码榜单,“密码”英文password排名第一。   “最糟”意味着最易被黑客破解。上榜的25个密码大多有规律可循,多为键盘上的临近键组合或常见名称。    “password”列榜首   数列123456和12345678分列榜单第二、第三位;由键盘上位置相邻的字母组成的qwerty排名第四,qazwsx排名第23位。   由于一些网站要求密码同时包含数字和字母,abc123成为榜单上糟糕度排名第五的密码。   受password一词“拖累”,用户即便把其中的字母o换成数字0,这一组合依然排在榜单第18位。   常见数列111111、1234567、654321、123123、及一些常用名字,如ashley、michael等均榜上有名。   “飞溅数据”称,他们通过分析黑客张贴在网上的数百万个被盗用户名和密码,得出这份榜单。公司首席执行官摩根·斯莱恩因此敦促设置了名单在列密码的个人和机构立即更改密码。    建议定期变换密码   斯莱恩说,黑客只是通过反复尝试普遍性的密码便可轻松掌握多个账户,尽管曾多次强调密码设置的重要性,但仍有不少人会选择那些易于猜测、安全性较低的密码。   美国网络安全专家西蒙·埃尔森针对密码设置提供了一些建议,比如定期更换密码;在设置密码时应选择不同类型的字符,包括数字、字母和特殊字符等;选择8位或更长的密码;独立短词应用空格或下划线;不要在多个网站使用相同密码和用户名组合;使用网上密码管理程序监管不同账户;不要把所有密码保存在一处,等等。   英国《每日邮报》援引埃尔森的话报道:“每个人都可能犯的最大错误就是所有账户用相同密码,那使你更易遭到黑客攻击。”    12位密码较为适当   密码长固然安全性提高,但是变得不易记住。综合考虑安全、方便等因素,多长的密码最合适?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去年8月一项研究显示,12位密码较为适当。   研究人员假设一名熟练黑客利用计算机每秒能够生成1万亿个密码组合。在这种情况下,黑客需耗费180年破解一个11位密码。但如果用户使用12位密码,以目前技术水平,黑客得耗费17134年才能破解。   研究人员还说,密码必须越来越长,因为电脑和显卡的运转速度越来越快,黑客破解密码水平亦随之提高。 最糟密码榜单    25个密码依次为   password,   123456,   12345678,   qwerty,   abc123,   monkey,   1234567,   letmein,   trustno1,   dragon,   baseball,   111111,   iloveyou,   master,   sunshine,   ashley,   bailey,   passw0rd,   shadow,   123123,   654321,   superman,   qazwsx,   michael,   football
个人分类: 随笔|1019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Reality check: income for college grads of 2011
zuojun 2012-1-14 00:50
This may not surprise you, but did surprise me. http://finance.yahoo.com/news/college-graduates-score-higher-paying-201300743.html
个人分类: From the U.S.|1798 次阅读|0 个评论
资治通鉴之我的2011
热度 18 geobob 2012-1-13 20:35
辛卯 一月. 入职甫近半年,遂转正。 新年联欢,八仙过海,新人献艺,余等皆受胁迫,顶小帽持手鼓着长袍,登台而舞,更有体胖者状如八戒,滑稽可笑,余自嘲谓之‘笨牛攀树’也。 二月. 天下大旱,华中华东诸省,多有冬苗摧折枯朽,期市粮价随之而涨。 父母沽老屋,搬离乡间。慈母黯然落泪,感伤昔年少女梦不复存焉,抚儿育女含辛茹苦,半生年华竟付诸烟村。余闻而伤之不已,潸然不能言。 越鸟巢南枝,胡马望北风,千里返乡以聚,探望外公外婆,除夕燃篝火放烟花于故乡。 三月 . 日本海啸、地震、核泄,天下百姓,人心惶惶。谣言四起,国中百姓抢购食盐,举国哗然,各地盐仓一日而空,万里转辗,千金难购。余岿然不动,冷眼相看,三四日之后,谣言烟消,危机云散,盖一笑话尔。 老板宴请诸兵蚁,自谓人马雄壮,颇以为得意也。酒过三巡,老板笑而语余:小子尚单身乎?余曰:然。老板大笑曰:孤久居金陵,往来交通,资源丰储,当为小子牵线引桥一二,如何?余暗自叫苦,然故作镇定之状,笑而不言。老板为人,严峻性急,不苟言笑,每闻单身者,辄欣然奋勇自荐月老,虽无有事之谐者,犹乐此不疲也。 四月 . 表弟途经金陵,欲学木雕,余招而相谈,奔波良久。 老板曰:今有一女子,貌美且惠,金陵人氏,去此不远,本欲妻吾儿以成良配,无奈犬子不器,竟私结终生于德国蛮夷之邦,遂致老夫雷霆之怒。犬子无福,自不再言,欲荐之于汝,小子当惜此良机也。汝可择良机约会于伊,若何?余苦之不已,搜肠刮肚,欲寻历史典故,陈迂腐论调以应,曰:大丈夫当以立业为重,业未立,何枝可依?恐徒累美人尔。明公婆心苦口,小子晓之甚明,感激不能尽言。自此以后,老板不复言之,余窃喜不已。 五月 . 挚友郑兄携女友由杭抵宁游玩,邀而相聚,饮于藏族餐馆,余出所藏马奶酒,知会张兄,四人欢谈畅饮良久,祝酒献哈达于兄。临别,郑兄赠我龙井。 由金陵董张二君引荐,拜师于乌衣巷王谢故居,始习琴学于桂师。 六月 . 学琴不足一月,手指多起血泡老茧,指法四者犹不能熟练以自满。购混沌丑琴,声音松透,唯其形制丑陋。初,略有不满,后渐喜之,久之则痴。 成都汪兄抵宁,会饮于秦淮河畔,灯火阑珊,画舫石桥,叙毕业同学人事,良有感慨。 七月 . 大雨而涝,燕京、金陵等城皆平地起水,汪洋成海。余赴京参会,事毕,拜谒诸师,大啖莜面,顺访李兄,攀谈几日以归。 始成小曲《秋风词》,寓月明深秋相思悠悠之意。 赴两湖,游岳阳庙,观小乔墓,眺洞庭湖,谒古琴台,临湖北省博物馆,得观勾践剑、夫差矛、楚编钟。晚间会岳兄于星城郊西科苑,煮面以宵夜,宿于岳兄寓所,蛙声虫鸣,明月清风,卧谈不眠。 八月 . 与布琼次仁驱车长巡于拉萨、山南、藏北、阿里等地,负仪器奔走回旋,劳苦卓绝,风餐露宿。高原日照猛烈,大风劲疾,余怒发冲冠,脸色如铁,皮肤皲裂,唇若燥土,虽饱受艰辛,然民风淳朴,风景雄奇,精神愉悦可喜。踪迹所至,人烟寥寥,多见羚羊、黄羊、黑颈鹤、野驴、野鸭、旱獭等,于冈底斯南侧山畔遇一野狼,卧而对望,余惊喜不已。 拜谒小布达拉宫阿旺吉卓活佛,敬献哈达,受摸顶加持赐福,获赠亚拉泥丸、香囊若干,观藏族僧侣日常所居所食,锣鼓镲诵经声不绝于耳。扎西平琼献余哈达,并赠藏文地方志一部,民族歌曲一辑,以为主宾之礼。 于帕羊藏民处购牦牛白尾二条,青稞酒一箱。 惊悉昔日同学林君树标,失踪于新疆冰川科考之际,是夜辗转反侧,彻夜不寐。翌日,高原反应,恶心反胃,一日不食,后渐安好。余背负仪器,左手携拉杆箱,右胁挟青稞酒,肩挎电脑,昔者书生,今日力士,奔波回旋,气喘如牛,候车于那曲,长途跋涉,凡四十五小时而返金陵。 九月 . 习《酒狂》一曲,跪指磨炼,疼痛难忍。自酿葡萄酒近二十斤,以备弹琴自用。 表哥做东,偕表弟三人聚于金陵饭店,饮美酒饱美食而归。赠兄弟等青稞酒若干,表哥以为美酒,赞而饱饮。 十月 . 国庆长假,徐兄野外实验,请余助之,欣然而往,驱车沿海经连云港、盐城、大丰、如东、南通、上海、崇明诸地。途经丹顶鹤湿地,四野秋色,清水浅浅,水草摇曳,鹤啸九天,振翅而飞,延颈一线,余立而抬望,以为绝美。返金陵,安排住宿,宴请徐兄一行,持酒小饮,同游秦淮。 习琴曲《关山月》,自学《卧龙吟》。 十一月 . 桂师花甲生日,远近师兄,聚于一堂,欢笑言谈,举杯畅饮。余举杯祝曰:聊借酒意,略表寸心,习琴于桂师,吾之所愿。有良师如先生者相伴,人生之快事也。学生酒量浅薄,一杯辄醉,今兴高采烈,持酒祝福,愿一醉而归。又及,科苑师者,听闻学生习琴于先生,皆以为美。中有一师,科学女家,盛赞先生之貌俊,尤为惊讶,以为江南琴酒名士之风也。诸师兄哄堂而笑。 桂师曰:尔虽新生,然感情甚笃,为师本欲令尔坐我侧畔以谈,岂料姗姗来迟,略微小憾也。诸生争相合影,余亦趋近,立于桂师侧畔,扶其肩而合影。 余趁兴而饮,几欲将醉,归来几近忘路。蜂蜜调水,大碗饮之以解酒,窗外大风呼啸,余覆大被而酣眠。 习琴曲《孔子读易》,常深夜小饮抚琴。 十二月 . 索谱于马师常胜,自学琴曲《虞美人》。 记博文《何时该买房呢》一篇,以讽为政之不仁。 作报告于单位,获小奖一枚,预支奖金以购《诗经原始》等书凡十几本册,阅《京华烟云》《琴殉》《小窗幽记》《资治通鉴》等书。 举小资入市,辄遇熊途,面遭棒喝,蚕食以致亏损。叹人性之顽劣,殊难更易,反复总结,遂空仓观望,犹然自信。大市每每下挫,诸奸共谋,哀鸿遍野,余愤而曰:当今文明之世界,流氓者莫甚于中国股市也! 黑面书生曰: 世界攘攘,旱涝频繁,民众碌碌,事故多发。人类愚顽,贪而不足,蛮逞强力,狡极智慧。移山造海,污水浊气,环境恶化,生态变异。世间大同,同舟之众,一旦倾覆,岂有幸者?贫富分化,两极之至,大员小民,上下悬殊。房价飞涨,通胀不遏,野有饥色,民有怨言。温公问天,以慰黔首,中央经济,以安郡县。入职一年,冷眼热心,惟愿世间太平,百姓安康。辛卯之末,览书抚琴,俯仰顿悟,东坡居士,三九始奋,不为修道,不为来世。 记之以为辛卯之总结壬辰之展望也。
个人分类: 逝者如斯--生活点滴|3644 次阅读|42 个评论
明天回家,又是一年
热度 3 zls111 2012-1-13 20:16
前天把包拿出来涮涮的时候,竟然发现还有上次来学校的火腿肠,一年过的真快,犹如眼前,暑假还历历在目。 这一年木有课,差不多95%以上的白天时间实在实验室,另外在寝室,中间去了趟西安,爬了下华山,顺道去了趟北京,稍微逛了下圆明园,还没逛完,中途赶着回上海了,那几天之内投了两篇文章。一篇文章由于语言问题直接被拒,后来改了下,投回去,现在在返修中,正在努力这几天返回去。 另外一篇,一个意见是小修,一个拒掉,很是遗憾,就是这个review,竟然是我把对手当review给选择了。经过几个月的折腾,今天已经改投另外一个杂志。也算是一个年底的小结,不过回去还得上网,等老板把另外一篇改下,在返回截止时间投回去。 这一年在科学网逛水和潜水不少,向各位大侠,高手,前辈们学到了不少,在此表示感谢,就不一一点名了,嘿嘿。 这一年中,主要是学术上的进步,从开始进入分子进化领域的懵懵懂懂,到现在钻研“科学问题”,努力跟上问题的脚步与深度,加深对一些领域的理解。主要从宏观和微观进化来研究基因的进化历史及基因复制对基因家族的影响等等,以后可能把目光集中在近源种中基因复制的分化机制,及其对环境适应性的影响。总得来说想看看基因复制后,其在各个方面的分化机制,从宏观到微观。还是有些混乱,寒假里还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把这些理清楚,整理成博士论文的背景介绍等等。努力争取2012年毕业,来一个华丽的转身。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324 次阅读|5 个评论
2011小结-且算是吧
fqiang 2012-1-13 20:09
没想到这一切会这么快,还没做好准备就已经发生了。 今天跟小平(一很好的研友)聊了一些,我觉得收获蛮多的。至少不能像这学期这样没有大的失误但也没有做成什么重要的事情。 今年做了几件大事,第一就是在研会的经历,第二就是认识了一帮子同学,第三就是认识了一个我很有感觉的人吧。我觉得我第一眼看到她时,就觉得特别好,每一次当我更加的了解她时,我都会喜欢她多一点,但是勇气好像却少了一点。研会里面对我影响最大的算是关心师姐,我觉得她肯定是我的贵人之一,我要跟她学习的地方有很多。认识的一帮子同学也是我觉得很高兴的。 今年半年回想起来,好像没有做什么大的事情,这是最大的不足。原本说坚持看英语的,却没有坚持到底;原本说好好看些书的,却一本也没看完;原本说要好好学习一些软件的,却没有学到什么;原本说成绩要达到优秀的,却把英语考的一塌糊涂 小平的话使我想到了要有长远的目标,不能每天毫无目的的机械的生活。所以我要好好想想这以后的事情。这个问题在当我和一个印象很好的人聊天时也被显现出来,以后的事情真的太重要了,是我们必须认真仔细思考的。 我想以后还是应该坚持看英语,把英语学好;以后还是要在考试之前多看书,成绩要优;以后还是要多看书,丰富自己的知识;以后必须要给自己一个大的方向,发一篇论文。不过在此之前应该认真对待每一篇练笔的论文,把论文做好,慢慢的积累就会发很好的论文。还有通过这段时间的形势来看,下一年的运气应该是不怎么样啦,所以更好努力好好做。希望我和她之间的事情能顺利发展,对于以后也希望我能给她很好的未来。 鉴于有太多的事情需要做,有太多的话想说,我觉得以后要好好合理的安排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是一部分,更重要的就是做对未来有用的事情! 记得前几天写了一个动态,是关于我2012年的愿望的,我是看了一个同学说他2011年的三个愿望都实现了,我猛然发现,我的愿望是什么呢,到现在我有没有实现呢?好像还是一个空白,所以我也准备许下心愿,心愿嘛,当然就不能太多,所以三个就最好了,我也许下三个愿望:能发至少一篇论文;成绩达到优秀;如果再能有个女生垂青俺就更好了。希望明年再来看的时候,不是一片空白。 2012 is coming, come on, you can do better in this year, it’s your time, show yourself.
2691 次阅读|1 个评论
2011级动科1班期终成绩总结
zhumei185 2012-1-13 16:23
我班总体成绩考得不错,我感觉非常欣慰。总结如下: (一) 本学期,我班学生不及格5人,共7门。其中一位学生3门没过,本来体育免修,但因手续不齐全也被记为不及格。 比较,同专业动科2班,不及格13人,共19门。 (二) 平均绩点在3分以上的为4个,2.5-3分的为8个。 比较,2班,3分以上也是4个,但2.5-3分的为3个人。 (三) 各同学之间差距较小,努力程度是关键。 (四) 要注意高学分课程,多投入精力。我们一个学习成绩非常棒的学生,9门课,5门第一,1门第二,1门第三。另两门就差一些。一门63分,一门72分,而两门都是4个学分,这两门使得他的绩点被拉了下来。这两门只要有一个多一个绩点,就能将成绩从第三名拉到第一名。 刚开始看到第一门家畜解剖学的成绩时,有两个学生不及格。把我急得不行,赶紧找了他们来。让他们多投入点时间精力务必把另一门最容易挂的科过了。 等所有成绩陆续下来的时候,我看着其他班级的成绩,才慢慢有些心理承受力。无机化学一门我们班3个人没过,但其他班要比我们多一倍。真是为那些一下子挂3门的同学发愁。 我今天终于把所有成绩都发给了我班的各个学生,让他们第一时间或是高兴,或是郁闷,或是伤心。我对每一个人的成绩都进行了点评,并布置任务:寒假四级单词背诵。期望他们在今年回来,在第一次四级考试中就能取得好的成绩。
个人分类: 工作日志|2549 次阅读|0 个评论
“2011浙大海外学子浙江行”活动成功举办
crickxiang 2012-1-13 08:59
作为浙江省科技厅引智工作的重要举措——“海外学子浙江行”系列活动之一,“2011年浙大海外学子浙江行”活动于2011年12月28-30日在杭州、绍兴等地隆重举行。来自美国纽约、硅谷、波士顿等知名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哈佛、MIT等世界一流高校的57位海外学子,带来了包括新材料、节能环保、新能源、生物医药、医疗器械、信息技术、先进制造等59个高科技项目,与浙江企业家“面对面”开展对接活动。短短的三天时间,有近20位参加活动的海外学子与有关企业和政府科技园区达成了合作或落户意向。多名海外学子表示期望加入浙大人才驿站,以此为基点,实现回乡创新创业的梦想。 此次活动由浙江省科学技术厅、浙江大学主办,浙江加州国际纳米技术研究院、《浙商》杂志社、绍兴市科学技术局、余杭区科学技术局共同承办,浙江大学校友总会、浙江省对外科技交流中心等协办。活动采用实地考察和大会洽谈相结合的形式,分为“启动仪式”、“2011浙商国际人才高峰论坛—海外学子与浙商面对面”、“浙江杭州未来科技城推介会”和“浙大海外学子绍兴行”四部分。浙江省科技厅厅长蒋泰维、副厅长寿剑刚和蔡秀军,浙江大学副校长吴平,校长助理兼校友总会秘书长张美凤、浙江杭州未来科技城(海创园)管委会副主任许宏球、绍兴市政府副秘书长张海龙和科技局局长余利明等领导到会指导。 连续三年的“海外学子浙江行”系列活动在海内外形成了一定的影响,成为了我省引智的品牌活动之一。前两届有140余位海外学子来浙江考察,与我省的企业、高校、园区、科研机构开展积极互动,促成了50多位海外学子回国创新创业,其中30多人落户浙江,并促成了10余个项目的合作。其中,通过2010年海外学子活动的对接和后续跟进,美中生物医药协会副理事长方向明博士近期与我省的一家上市公司签下了“个体化新药创制”项目的大单子,正式落户下沙。 此次活动,经过前期沟通、预对接和多轮筛选,精心选取的59个项目再次受到了企业和政府的热捧。短短的三天时间,有近20位海外学子与余杭海创园、绍兴滨海新城、袍江开发区等科技园区、产业基地及有关企业达成了落户或合作意向。4名海外人才表示希望申请绍兴的330人才引进计划。多名海外学子期望加入浙江大学人才驿站,以此为基点,实现回乡创新创业的梦想。其中,美国生元信息与资源公司的张维维博士与绍兴滨海新城达成意向协议,计划将生物医学产业园落户绍兴滨海新城;来自哈佛大学知识产权转移办公室的张海飞博士希望借鉴纳米院与UCLA的合作模式,将哈佛大学的最新科技带给国内的企业。 三天的活动降下帷幕,项目的合作才刚刚开始。活动承办方浙江加州国际纳米技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杨辉教授表示,纳米院将继续提供配套和后续跟踪服务,为广大学子提供“一站式、持续性”的全程合作、创业服务。
个人分类: 浙江大学|557 次阅读|0 个评论
浙江大学隆重表彰2011年度文科科研工作先进集体、先进个人
crickxiang 2012-1-13 08:55
1 月 10 日下午,学校在紫金港召开 2011 年度文科科研工作总结表彰会,进一步统一认识,总结经验,明确任务, 表彰 2011 年度文科科研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校党委书记金德水、校长杨卫,教育部社科司副司长张东刚出席会议并讲话。副校长罗卫东主持会议。 校党委副书记、社会科学院常务副院长周谷平宣读获奖名单并主持颁奖仪式。 会议表彰了 2011 年度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领域作出贡献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金德水、杨卫、 张东刚、罗卫东分别 为先进代表颁奖。 人文学院、公共管理学院获科研组织服务先进集体称号,丁柳杨、冯军、叶惠飞、佟立芳、张玉娟被评为科研组织服务先进个人,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中国西部发展研究院、文化遗产研究院、劳动保障与社会政策研究中心、地方政府与社会治理研究中心、清源学社获品牌建设奖,余逊达、吴晓波、徐小洲获国际化推进奖。 2011 年我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总体呈良好的发展态势,并在基础研究、决策咨询、教师队伍建设、国际化等方面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绩。科研经费首次突破 2 亿元,达 2.0334 亿元,较 2010 年增长 31.11% ,综合科研实力和承担项目能力不断提升。统计截至 2011 年 12 月 30 日,我校于 2011 年共发表 SSCI 论文 181 篇, AHCI 论文 16 篇,论文数均居全国高校第三。获得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项目 36 项,立项率为 25.7% ,资助总经费达 580 万元,均创历史新高。其中重点项目 4 项,位列全国高校第四;青年项目 22 项,位列全国高校第三,青年项目所占比重位列全国第一。完成了“十二五时期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规划思路研究”、《西部地区“十二五”规划》等国家层面战略课题。获得 3 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 1 项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 金德水向为人文社会科学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的老师们致以衷心的谢意,向受表彰的先进集体和个人表示诚挚的祝贺。他指出, 2011 年,学校文科科研工作继续保持了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广大人文社科的教师为此付出了辛勤和努力。学校第十三次党代会, 提出了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愿景和战略步骤,其中对学校人文社科的发展也提出了明确意见和要求。金德水强调, 推进我校人文社科的繁荣发展,要努力树立和增强六大意识:一要树立机遇意识,抢抓机遇、科学谋划。二要树立精品意识,坚持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发展,瞄准重大学术选题,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催生精品力作和标志性的研究成果。三要树立服务意识,要紧扣时代主题,扎根社会实践,继续服务国家和地方重大战略需求。四要树立创新意识,促进协同创新, 鼓励自主创新, 推进科研组织模式创新。 五要树立开放意识,坚持“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下大力气培养高端国际型人才。六要树立责任意识,要切实把思想统一到对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和中央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要求上来,在全校上下形成唯实求真、育人奉献的良好风气。 杨卫充分肯定了人文社科在过去一年取得的重要进展,他指出,过去一年,浙大文科科研经费首次突破 2 亿元,被 SSCI 和 AHCI 检索的论文 210 篇,落实文科大会启动的高端人才计划,国际研究取得实质性进展。浙大要建一流,要迈过总量、内涵、声誉三个门槛,现在我们的文科总量上来了,下一步要认真研究提升文科内涵发展的策略,凝练智慧,要做大事、育“高人 ” 、树品牌、提质量、出精品。要把总量转化成强度量,追求各学科的交叉集成,更加注重科研的品质;要有个性化、差异化的和谐发展;要有学科交叉和地区、行业、文化等协同创新;要出文科精品,树立学科、学者和学生的形象,增强学科影响力;要唱响主旋律,在学术组织和主流媒体中增加我们的话语权。杨卫对 2012 年的文科发展提出了希望和要求:总量稳进;学科提升,在新一轮的学科评估中有较好收获;协同创新;共聚人力,在“ 1311 工程”有更大的收获和突破,引进和培养更多的文科资深教授、文科领军人才。 张东刚在传达了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对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论断和要求及全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会议的精神后,对浙大哲学社会科学进一步发展提出了希望和建议。指出要围绕学校文科繁荣计划的制定,科学谋划未来十年浙大文科发展的新思路、新举措,做到有特色和高水平相结合。要坚持坚定不移地走文理交叉和方法创新之路,走出一条综合性大学文科发展的新路。要切实加强基础研究,在推进文化传承创新上作出新的贡献。要着力理论创新,继续发挥思想库、智囊团的作用,为国家发展战略和经济发展作出新的贡献。要加强队伍建设,坚定不移地形成一支高水平的研究队伍,注重队伍的团队建设、生态建设、团队合作建设,使每个人都能发挥各自的作用。 文科各相关学部、学院和学校相关部门负责人,文科独立研究院,文科类系、研究所、研究中心负责人等出席会议。 汪维辉、董雪兵 作了交流发言。
个人分类: 浙江大学|603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2011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托马斯•萨金特 伯克利毕业演讲
viclee 2012-1-12 22:44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Berkeley graduation speech 托马斯·萨金特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毕业演讲 I remember how happy I felt when I graduated from Berkeley many years ago. But I thought the graduation speeches were long. I will economize on words. 我现在依然记得许多年前我从伯克利毕业时自己开心的样子。不过我觉得毕业演讲都太过冗长,这次我会言简意赅。 Economics is organized common sense. Here is a short list of valuable lessons that our beautiful subject teaches. 经济学是常识的集合体。下面是这门美丽的学科教会我们的一些珍贵课程: 1. Many things that are desirable are not feasible. 许多事情可遇而不可求。 2. Individuals and communities face trade-offs. 个人和集体会面临权衡取舍。 3. Other people have more information about their abilities, their efforts, and their preferences than you do. 别人对自己的能力、努力和喜好比你了解的要多。 4. Everyone responds to incentives, including people you want to help. That is why social safety nets don’t always end up working as intended. 每个人都会对激励做出反应( people respond to incentives 曼昆十大经济学原理之四),包括你想帮助的人。这也是为什么社会保障体系最后没能发挥预期的作用。 5. There are tradeoffs between equality and efficiency. 平等和效率之间也面临权衡取舍。 6. In an equilibrium of a game or an economy, people are satisfied with their choices. That is why it is difficult for well meaning outsiders to change things for better or worse. 在游戏或者经济的均衡状态中,人们会满意于自己的选择,所以好心的局外人不管怎样都很难改变事态的发展。 7. In the future, you too will respond to incentives. That is why there are some promises that you’d like to make but can’t. No one will believe those promises because they know that later it will not be in your interest to deliver. The lesson here is this: before you make a promise, think about whether you will want to keep it if and when your circumstances change. This is how you earn a reputation. 在未来你也会对激励做出反应,这也是为什么有些承诺你想遵守可是却没办法做到。没人会相信你的那些承诺,因为人们都了解,以后履行这些承诺不会符合你的利益。我们要学会的是:在承诺别人之前,想想如果自己情况有所转变,还会不会坚持承诺?这是你为自己赢得好名声的办法。 8. Governments and voters respond to incentives too. That is why governments sometimes default on loans and other promises that they have made. 政府和选举人也会对激励做出反应,所以政府有时候会拖欠债务或拖延履行承诺。 9. It is feasible for one generation to shift costs to subsequent ones. That is what national government debts and the U.S. social security system do (but not the social security system of Singapore). 一代人把开支费用转嫁给下一代人,这个办法是可行的,政府债务和美国社会保障体系就是这么做的。(也有例外:新加坡的社会保障体系就非如此。) 10. When a government spends, its citizens eventually pay, either today or tomorrow, either through explicit taxes or implicit ones like inflation. 政府花钱人民买单,现在和将来都是这样,直接征税的方式也好,通货膨胀这样的隐形方式也好,这是不变的惯例。 11. Most people want other people to pay for public goods and government transfers (especially transfers to themselves). 大部分人都想让别人为公共事务或者政府转移性支出买单(特别当这些转移性支出的对象是他们自己时)。 12. Because market prices aggregate traders’ information, it is difficult to forecast stock prices and interest rates and exchange rates. 因为市场价格集合了所有交易者的信息,所以很难预测股价、利率和汇率等。 托马斯·萨金特 :美国经济学家,擅长于总体经济学、货币经济学、时间序列等领域。 1943 年生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帕萨迪纳。现为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资深研究员。萨金特于 1964 年获伯克利加州大学文学学位。 1968 年获哈佛大学哲学博士学位。曾执教于明尼苏达大学、芝加哥大学和哈佛大学, 2003 年任教于纽约大学至今。萨金特是理性预期学派的领袖人物,为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体系的建立和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对宏观经济模型中预期的作用、动态经济理论与时间序列分析的关系等方面作出了开创性的工作。
个人分类: 生活情趣|2288 次阅读|0 个评论
2011尾声
fengzhigu123 2012-1-12 22:40
我的时间比正常慢了一点,应该是我的钟表比别人慢了一拍。前脚已经迈进了2012死亡的黑色恐怖,脑子却还在2011的漩涡中吹着泡泡。以这样的状态迈进2012,必定会带着危险。 心里想着张枣先生在《镜中》中说:“危险的事情固然美丽”,我却着实找不到什么危险的事情,找不到危险中可能潜藏的任何美丽的种种,然而我却看到了一座西式建筑林立的校舍种种,配以天空白色、灰色、蓝色布满的斑斓天空,一种伴随宁静而来的邃远笼罩我的心头。我一个人在华西坝踱着步子溜达,回想七十年前这个地方经历的拥挤繁荣,伴随着国破家何在的悲壮,华西坝五校的历史何等令人感慨,又何等让人心潮澎湃。 所谓的“华西坝五校”是指 华西协和大学、金陵大学、金陵女子文理学院、齐鲁大学、燕京大学等五所高校于1942年的时候在成都华西坝地区联合办学,除了这五所高校之外,中央大学医学院也曾在这里留驻四载。如此多的高校聚集一处,交换相同的壮志救国情节,交换不同的文化和气质,或许这正是张枣所说的危险的事情后面的美丽吧。 耳朵中传来左小祖咒一首《爱情的枪》,起头的一段重复的旋律给人一种迷幻的感觉。大抵一段不断重复的旋律,一段不断重复的旋律总是能给人一种意乱情迷的错觉或者真实。 在华西坝的校园或者小道间行走的是 陈寅恪、钱穆、梁漱溟、朱光潜、顾颉刚、张东荪、吕叔湘、冯友兰、许寿裳、孙伏园等人,于是此间又被称为另一所“西南联大”。而华西坝也与重庆沙坪坝等地区一起也成为了抗战时期国内重要的教育基地。 如今走在这块厚重的土地上,因为我双臂舒展、内心柔软,我用我的脚丈量这块曾经落下热泪和欢笑的地方,一片热土在我的脚下走过,走过的是一段段苍老的历史和岁月,也是许多正在老去和已经老去的容颜和生命。 我们在这样的土地上存活、快活和失落,谁都不能代替我回答我不能回答的问题,关于已经走过的和将要走过的。我不含着泪水,我也放弃彷徨,和先辈们一样。
个人分类: 杂言杂语|2623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全民健身计划 (2011—2015年)
whyhoo 2012-1-12 16:53
 全民健身关系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活幸福,是综合国力和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进一步发展全民健身事业,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加快体育强国建设进程,制定本计划。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体育事业公益性,逐步完善符合国情、比较完整、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保障公民参加体育健身活动的合法权益,促进全民健身与竞技体育协调发展,扩大竞技体育群众基础,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提高全民族身体素质、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和文明进步,努力奠定建设体育强国的坚实基础。    二、目标任务   到2015年,城乡居民体育健身意识进一步增强,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显著增加,身体素质明显提高,形成覆盖城乡比较健全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   (一)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进一步增加。城乡居民体育健身意识和科学健身素养普遍增强,体育健身成为更多人的基本生活方式。每周参加体育锻炼活动不少于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锻炼强度中等以上的人数比例达到32%以上,比2007年提高3.8个百分点;其中16岁以上(不含在校学生)的城市居民达到18%以上,农村居民达到7%以上,分别比2007年提高4.9和2.9个百分点。学生在校期间每天至少参加1小时的体育锻炼活动。提高老年人、残疾人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   (二)城乡居民身体素质进一步提高。城乡居民达到《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以上的人数比例明显增加。在校学生普遍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基本要求,其中达到优秀标准的人数比例超过20%,耐力、力量、速度等体能素质明显提高。   (三)体育健身设施有较大发展。全国各类体育场地达到120万个以上,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1.5平方米以上。市(地)、县(区)、街道(乡镇)、社区(行政村)普遍建有体育场地,配有体育健身设施。50%以上的市(地)、县(区)建有“全民健身活动中心”。50%以上的街道(乡镇)、社区(行政村)建有便捷、实用的体育健身设施。有条件的公园、绿地、广场建有体育健身设施。改善各类公共体育设施的无障碍条件,各类体育设施的开放率和利用率有较大提高。形成各级各类体育设施布局合理、互为补充、覆盖面广、普惠性强的网络化格局。   (四)全民健身活动内容更加丰富。大力开展田径、游泳、乒乓球、羽毛球、足球、篮球、排球、网球等竞技性强、普及面广的体育运动项目,广泛组织健身操(舞)、传统武术、健身气功、太极拳(剑)、骑车、登山、跳绳、踢毽、门球等群众喜闻乐见、简便易行的健身活动。   (五)全民健身组织网络更加健全。市(地)、县(区)普遍建有体育总会、单项体育协会、行业体育协会及老年人、残疾人、少数民族、农民、学生等体育协会。社区体育俱乐部、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妇女健身站(点)有较大发展。80%以上的城市街道、60%以上的农村乡镇建有体育组织。城市社区普遍建有体育健身站(点),50%以上的农村社区建有体育健身站(点)。形成遍布城乡、规范有序、富有活力的社会化全民健身组织网络。   (六)全民健身指导和志愿服务队伍进一步发展。获得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证书的人数达到100万人以上,获得社会体育指导员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人数达到10万人以上。社会体育指导员综合素质和服务水平显著提高。广泛组织优秀运动员、教练员、学校体育教师开展义务健身辅导,培育全民健身骨干,形成组织落实、结构合理、覆盖城乡、服务到位的全民健身志愿服务队伍。   (七)科学健身指导服务不断完善。大力宣传推广科学健身方法,积极开展体质测定、运动能力评估。通过对公民进行日常体质测试,依据个人体质状况提供有针对性的科学健身指导服务,增强全民健身的吸引力,提高全民健身质量和水平。   (八)全民健身服务业发展壮大。形成规范有序的体育健身休闲市场,城乡居民体育健身消费意愿明显增强,体育健身服务从业人员较大增加,培育和形成一批实力雄厚、技术力量强的体育健身服务企业和品牌。研发推广适宜青少年、老年人、残疾人健身的便于进入家庭的健身设备器材。    三、工作措施   (一)深入开展全民健身宣传教育。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平面媒体及互联网等新兴媒体,开办专栏,举办讲座,播发公益广告、宣传片、宣传画,出版科普图书、音像制品,普及知识,提高公民科学健身素养。借助“全民健身日”、重大体育赛事及各种体育活动加强宣传,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开展“终身体育”教育,在全社会形成崇尚和参加体育健身的社会风气。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要安排专门时段播放广播体操、健身操(舞)、传统武术、太极拳(剑)等普及健身活动的节目。   (二)大力发展城市社区体育。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将城市社区体育工作作为社区建设的基本内容,统筹规划,加大投入,以城市街道和居住社区公共体育设施建设为重点,不断改善社区居民体育健身环境和条件,提供基本公共服务。街道办事处要发挥组织协调作用,建立体育健身指导站、体育俱乐部等体育组织,培育发展基层体育社团、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社区体育类社会组织;推进社区体育健身站(点)规范化建设,扶持社区居民委员会提高体育服务能力,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广泛经常的社区体育健身活动。整合街道辖区单位、学校的体育设施、体育人才资源,做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推动社区体育与单位职工体育、学校体育共同发展。   (三)加快发展农村体育。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将发展农村体育纳入当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统筹城乡全民健身事业发展,促进城乡体育资源和公共体育服务均衡配置,逐步建成城乡一体化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增强农村基层体育公共服务能力。充分发挥包括乡镇综合文化站在内的社区综合服务设施作用,利用好农村学校、企事业单位的体育设施和体育人才资源,在传统节日和农闲季节广泛组织农民体育活动,开展“体育下乡活动”,办好基层农民运动会。   (四)积极发展少数民族体育。建立健全基层少数民族体育协会。重视培养少数民族体育教师、社会体育指导员和高水平体育人才。在少数民族地区开展以民族优秀体育项目为主要内容的体育竞赛和活动,在学校体育课和课外活动中设置与优秀民族体育项目相关的教学内容。建立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培训基地,发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之乡”。办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   (五)切实加强青少年体育。坚持健康第一指导思想,把增强学生体质作为学校教育的基本目标和重要评价内容。健全学校体育工作机制和督导制度,提高体育教育、教学质量。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广泛深入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保证学生在校期间每天至少参加1小时的体育锻炼活动。积极开展课余体育训练,倡导科学、健康的体育健身和生活理念。办好各级各类体育学校、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加强青少年体育俱乐部、青少年校外体育活动中心和营地建设。建立和完善学校、社区、家庭相结合的青少年体育网络和联动机制。   (六)重视发展老年人体育。建立健全老年人体育协会、体育健身俱乐部、体育健身团队。广泛开展经常性的老年人体育健身活动,办好老年人体育健身大会。不断创新适合老年人特点的体育健身项目和方法。公共体育设施对老年人参加体育活动提供便利和优惠。老年人教育机构开设体育课程,老年人活动中心设置适合老年人体育活动的设施,社区服务兼顾老年人体育健身服务。鼓励、支持社会组织和个人兴办老年人体育服务机构和体育健身设施。   (七)大力推进残疾人体育。建立健全残疾人体育组织,培养为残疾人服务的体育教师和社会体育指导员,组织开展残疾人体育健身活动。实施“助残健身工程”,为残疾人建设就近方便的体育健身设施。公共体育设施进行必要的无障碍改造,为残疾人参加体育活动提供便利。研究开发适合残疾人身心特点的体育健身康复手段。特殊教育机构和普通学校要重视做好残疾学生体育工作,提供适合残疾学生特点的体育健身与体育康复项目。办好残疾人运动会和健身展示活动。   (八)着力推动职工体育。充分发挥行业体育协会、机关企事业单位工会、职工体育协会作用,广泛建立职工体育俱乐部和体育健身团队,开展符合单位特点和职工喜闻乐见的体育健身和竞赛活动。鼓励企业制订针对职工的体育健身指导方案,为职工参与体育健身提供必要的时间保障。坚持工间(前)操制度,开展国家体育锻炼标准达标测验和体质测试活动。有条件的单位可每年举办全民健身运动会。积极开展进城务工人员体育活动。创新职工体育发展模式和基层职工体育组织形式和活动方式,完善社区体育与职工体育互补机制。   (九)继续推行体育锻炼标准和体质测定标准。修订完善《国家体育锻炼标准》,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开展达标活动。研制国家残疾人体质测定标准,深入实施《国民体质测定标准》。积极推行各体育项目《业余运动员技术等级标准》。建立证书证章激励制度,引导和鼓励城乡居民经常、持久地参加体育健身活动,不断提高体质健康水平和体育技能水平。   (十)传承发展民族民间传统体育。重视民族民间传统体育项目的发掘整理和传播推广工作,弘扬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将优秀民族民间传统体育项目纳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加以传承和保护。广泛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教育活动,举办民族民间传统体育项目展示和竞赛活动,促进各民族、地区间交流,扩大民族民间传统体育的国际影响力。   (十一)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遵循“因地制宜、业余自愿、小型多样、就近就便”的原则,组织开展以传统武术运动、冰雪运动、户外运动、群众登山、江河横渡、元旦登高、春节长跑、健身大拜年、妇女健身展示等具有品牌特色、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全民健身活动,不断创新活动形式和内容,提高活动普遍化、经常化、科学化、社会化水平。   (十二)组织举办全民健身运动会。以深化体育大会改革为突破口,创新办赛模式,提倡勤俭办赛,减少重复建设,简化大型活动,坚持淡化锦标,重在参与、重在交流、重在健身、重在快乐;定期组织举办大中学生运动会、农民运动会、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等,充分调动和保护全民参与体育竞赛的积极性。    四、保障措施   (一)加大各级财政全民健身事业投入。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要按照《全民健身条例》规定,将全民健身事业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将全民健身工作所需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留归各级体育主管部门使用的彩票公益金,应当根据国家有关规定主要用于全民健身事业,并加强监督管理。加强基础建设和重大全民健身活动的经费投入,对公益性全民健身事业单位和服务机构给予必要的经费保障。中央财政通过加大转移支付,支持农村、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发展全民健身事业。有条件的地区可建立个人缴费和政府资助相结合的筹资机制,加大对全民健身事业的投入。   (二)鼓励社会兴办全民健身事业。充分调动全社会兴办全民健身事业的积极性,扩大社会资源进入全民健身事业的途径,多渠道增加全民健身投入。完善财政、税收、金融和土地等优惠政策,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捐资、出资兴办全民健身事业。体育行政部门要会同有关方面加强对经营性体育健身场所的监管。对社会力量兴办体育类民办非企业单位,要在注册登记、工作指导等方面提供支持和保障。社会力量通过公益性社会团体或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部门用于全民健身事业的公益性捐赠,符合税法有关规定的部分,可在计算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时从其应纳税额中扣除。   (三)有计划地建设公共体育设施。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实施公共体育设施建设规划,引导和支持基层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要加强农村地区和城市社区等基层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特别要大力加强农村基础体育设施建设。按照国家有关公共体育设施用地定额指标规定,城乡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保证城乡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的用地需求。新建居住区要按照国家有关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标准,设计建设公共体育设施。设计和建设公共体育设施要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无障碍设计建设规范标准。基层政府要监督落实。加大“全民健身活动中心”建设力度,拓展服务功能,规范管理建设“全民健身路径”,继续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雪炭工程”。充分利用公园、绿地、广场等公共场所和山水等自然条件,建设公共体育设施以及健身步道、登山道等户外运动设施。   (四)提高体育设施利用率。公共体育设施应当根据其功能、特点向公众开放,并在一定时间和范围内,对学生、老年人和残疾人优惠或者免费开放。学校在课余时间和节假日要向学生开放体育设施,并在保证校园安全的前提下,积极创造条件向公众开放体育设施。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对向公众开放体育设施的学校给予经费补贴,为学校办理有关责任保险。新建和改建学校体育设施,要便于向公众开放。维修改造各类体校体育设施,使其成为全民健身活动场所。公园每天安排固定时段免费向公众体育健身开放。要积极创造条件将机关、企事业单位的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对露天体育场,要创造条件免费开放;已经开放的,不得改为收费经营。公共体育设施管理单位要建立岗位责任制和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加强对体育设施的维护更新,完善综合服务功能,提高使用效率。防止公共体育设施闲置浪费或被挤占、挪用。   (五)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建立健全社会体育指导员组织体系。充分发挥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的作用,做好对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管理和服务工作。完善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制度,建立投入和激励机制,不断发展壮大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优化结构、增强活力。各级体育行政部门要提供培训经费,完善培训体系,创新培训方式,提高培训质量,为社会体育指导员开展工作提供必要条件和便利。积极发展职业社会体育指导员,完善社会体育指导员国家职业技能标准,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工作。以对高危险性体育项目进行健身指导为职业的社会体育指导人员,必须获得社会体育指导员职业资格证书并持证上岗。鼓励和支持退役运动员通过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拓宽就业渠道,为全民健身服务。   (六)广泛开展全民健身志愿服务活动。动员社会力量积极开展全民健身志愿服务活动。形成以社会体育指导员为主体,优秀运动员、教练员、体育科技工作者、体育教师、体育专业学生和社会热心人士广泛参与的全民健身志愿服务队伍,丰富全民健身的内容,扩大竞技体育的群众基础。建立全民健身志愿服务工作体系和组织体系,健全注册管理和培训制度,普及相关知识,提高全民健身志愿服务队伍的专业化水平和服务质量。立足基层,示范推广活动与日常健身指导服务活动有效结合,推广实施多元化服务项目,形成全民健身志愿服务长效化机制,树立崇尚互助、强健体魄的良好社会风尚。   (七)不断加大科学健身指导的力度。健全体质测定服务机构,开展城乡居民日常体质测定和科学技术健身指导。依托全民健身活动中心和各类综合性体育中心,建立国家、省、市三级“体质测定与运动健身指导站”网络,为群众进行体质测定、运动能力评定,提供运动健身指导。宣讲科学健身知识,赠送运动健身书籍,教授运动健身方法,普及运动健身科学知识,并对群众体质水平和运动健身状况进行跟踪调查和科学研究。   (八)做好信息、科研和法制建设工作。加快全民健身公共信息服务网络建设,提高全民健身公共信息服务能力。建立全民健身基础数据统计体系,继续开展国民体质监测和全民健身活动状况调查。充分发挥体育科研机构和院校的作用,加强全民健身科研工作,组织对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的科研攻关,研制推广体育健身新项目、新方法,提高全民健身科学化水平。加快制定《全民健身条例》配套实施方案和政策措施,完善全民健身法规体系,加强执法监督检查。    五、组织实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本计划在国务院领导下,由体育总局会同有关部门、群众组织和社会团体共同推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要依照本计划,结合当地实际制定本行政区域的《全民健身实施计划》,并责成体育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和组织共同组织实施。   各级体育主管部门要切实提高认识,认真履行职责,积极探索全民健身工作的新思路、新办法,加强组织领导,落实政策保障、人员配备、资金投入、监督奖励等措施,并建立目标责任制,签订责任书,实行目标考核。   (二)加强成效评估。县级以上体育主管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不定期对《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年)》和《全民健身实施计划》实施情况进行检查指导,并在2014年对实施成效进行全面评估,将评估报告报本级人民政府。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把全民健身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定期听取汇报,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对为全民健身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   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可根据本计划,结合部队实际参照执行。 原文见 http://www.gov.cn/zwgk/2011-02/24/content_1809557.htm
个人分类: 社会|837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2011年医药商业大事件
热度 1 nooney1986 2012-1-12 13:28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亦是新医改攻坚之年。就在这一年,我国建国以来药品流通行业的第一个发展规划正式面世,几经修订的新版GSP也再次公开征求意见。政策“指挥棒”引导着行业进行调整。2011年5月,商务部正式对外发布了《全国药品流通行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该规划纲要提出,5年内要培养1~3家年销售额过千亿的全国性大型医药商业集团,20家年销售额过百亿的区域性药品流通企业;药品批发百强企业年销售额占药品批发总额85%以上,药品零售连锁百强企业年销售额占药品零售企业销售总额60%以上;连锁药店占全部零售门店的比重由现在的1/3提高到2/3。8月,SFDA对新版GSP公开征求意见。根据征求意见稿,新版GSP的重点内容是确定药品现代物流标准、强化药品冷链技术管理、推进企业信息化管理等。由此可见,新版GSP以供应链为导向,强调了从药品生产、流通、使用全过程管理和正反流向全方位管理的理念,建立覆盖整个药品供应链的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保障药品质量的稳定性与可追溯性。新版GSP更注重过程的管理,尤其关注药品运输过程的冷链问题。 尽管医药流通“十二五”规划才出台不久,医药商业巨头们的并购整合大戏已高潮迭起,竞争进入白热化状态,贴身肉搏,争抢跻身“千亿俱乐部”。在这场并购大潮中,国药无疑占据了制高点。自去年已将版图扩至全国的国药,今年已开始了整合大戏。2011年4月,国药控股以配股方式集资34亿元,用于扩大分销及零售网络。同是4月,国药通过股权收购和增资扩股的方式,对威奇达实现控股,迈开了其在医药工业领域展开自主并购的第一步。自成功收购北药后,华润的并购步伐也悄然加快。6月,北药并购普仁鸿25%股权,并在基层领域积极收购北京区域市场的二级商,欲以北药为平台,拿下北京市场。地方霸主上海医药亦不肯偏安一隅,以“先局部后全国”的渐进策略布下网络。在完成H股上市后,上药斥资15亿元拓展全国范围内的分销市场网络。8月,上海医药再次出手,斥资3.44亿元收购了无锡医药商业龙头山禾医药80%的股份,巩固江苏市场。除了商业领域跑马圈地,医药商业巨头还向上游工业领域扩张,以达到全产业链的整合与资源的有效配置。而外资在华的投资也不再局限于制药工业,已从生产延伸至流通环节。7月,南京医药与全球医药商业巨头联合博姿携手成立合资公司。美国第二大流通巨头康德乐斥资4.7亿元收购永裕医药,已开始进入整合阶段。种种迹象表明,外资开始发力进军中国药品流通领域。国资、民资、外资多股力量交锋,共同演绎商业并购大戏。 2011年,华润医药流通平台搭建成功,依托北医股份的现代医药物流配送模式,在全国建立物流网络。同时,将医药供应链管理进一步向病房和病患者延伸。九州通在打通上下游合作方面显得更为积极。9月,九州通取得辉瑞公司产品的中国区域代理及渠道控制权;12月,与华药成立合资公司,打造以国际医药进出口业务、国内医院配送、医院药品配送托管、基药配送、终端配送、物流服务等为核心业务的医药商业企业。同时,九州通与北医股份的医院物流延伸服务均被商务部列为“示范工程”在全国推广。打造大型物流平台也有愈演愈烈之势。年初,华润北药在收购河南爱生后,当即决定在当地兴建物流中心;3月,进军辽宁的华润北药又投资2亿元,在沈阳建造东北三省规模最大、功能最全、最现代化的医药物流配送中心;10月,华润医药流通平台与北京天竺综合保税区签约,将在北京天竺保税区建立3000平方米的保税库。民营商业老大九州通也积极在全国布局,2011年,九州通在武汉投资3.8亿元建立华中最大的物流中心,其在广西和贵州的物流中心也在建设之中。 2010年以来,药店热衷抱团取暖,联盟成了药店圈的时尚。2011年,药店联盟的魅力继续释放。2月,国内第9个省级药店联盟黑龙江药店联盟成立;5月,河南药店联盟成立;7月,由广西41家大型连锁企业、2500余家药店组成的广西药店联盟正式挂牌;8月,由上海复美大药房、湖南益丰、山东漱玉平民等27家连锁药店发起的中百联盟成立,成为国内最大的连锁药店联盟,其股东和会员单位年销售额总计超过200亿元。这一年,以省为单位的区域性药店联盟继续兴起,全国性联盟也在创新和突围。随着产业环境的不断变化,行业整合速度加快,联盟从形式到内涵也在不断发生着转变。2011年出现了更多构成主体和定位不同的股份制联盟,由松散走向紧密,由自愿发展到用资本约束责权;在进入门槛上,也由最初的一味考虑会员多少,发展到用资本门槛限定进入者。 e概念的进入,使药品零售领域泛起阵阵涟漪。在此前很长一段时间里,医药B2C似乎以悠长而缓慢的节奏在前行。2011年,医药B2C火了起来,大型医药企业、连锁药店、电子商务网站、风险投资都摩拳擦掌地进军医药电子商务“蓝海”,开辟网上药店。2011年,医药电子商务领域的大戏主要看点之一是业外电子商务巨头的跃跃欲试。5月,腾讯旗下的拍拍网曾上线医药类产品的销售项目;6月20日,淘宝网推出“医药馆”,涉足网上卖药,但因其未取得互联网药品交易资格,不久便被关闭。但医药电子商务的火热并不绝于此。7月6日,九州通宣称联手京东商城打造医药电子商务平台,由京东商城增资九州通全资子公司北京九州通医药有限公司下属的北京好药师大药房连锁有限公司,走出一条探索B2C的道路,也再次点燃了医药电子商务的火把。不仅九州通,包括国药在内的大型医药流通企业都有进军医药电子商务的计划。7月,当当网方面表示其正在向SFDA申请网上卖药的许可证,与国药控股进行独家战略合作。8月9日,广州医药有限公司推出广药健民网进军电子商务。然而,我国医药电子商务目前仍处于发展初期。在政策限制、物流、准入标准、诚信等问题上仍障碍重重。尽管电子商务的发展并不顺畅,但燃起的星星之火大有燎原之势。上线仅一年半的开心人网上药店2011年9月单月销售突破400万元,缔造了中国网上药店单月销售额最高的记录,其在2011年完成6000万元的销售已无悬念,而2012年的目标更剑指2亿元。随着这一振奋人心的信号传开,医药B2C市场涌动的巨大能量再次挑动行业的神经。 2011年7月31日起,成都市正式实施医保定点药店禁止出售非药品的新规定,违规者将取消其定点资格,且至少4年内没有资格成为医保定点零售药店。就在该规定发布不到半月时间里,四川德仁堂药业连锁有限公司向社保局提出取消旗下12家医保定点药店资格,进行多元化经营。相对于前几年对医保定点资格的你争我夺,作为首家主动放弃医保定点的连锁药店,德仁堂这一反其道而行的举动,引起业内轰动。事实上,禁止医保定点药店销售非药品的政策已在包括武汉、贵阳等在内的不少城市推行,有的城市还采取限制医保药店经营非药品的面积不得超过20%的措施。近年来,在政策和市场的双重压力下,不少药店纷纷走上多元化之路,寄期望于非药品的销售形成新的利润点。“禁非”令一下,正走在多元化路上的医保定点药店陷入尴尬,要医保定点还是要多元化,成了一道两难的选择题。
个人分类: 医药商业|1346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须警惕“石头摸上了瘾,连河也不想过了
热度 1 kevingangli 2012-1-12 11:55
小心石头摸上了瘾 连河也不想过了“在今天,体制改革已经陷入困境,可以说是个不争的事实。近些年来,一些重要的改革措施被搁置,政治体制改革尚未进一步推进。”   清华大学凯风发展研究院社会进步研究所、清华大学社会学系社会发展课题组今天发布2011年度“社会进步系列研究报告”,指出我国目前最需警惕的是“转型陷阱”。    转型陷阱:改革中途,“不想过河”   在新的世纪走完10年后,国内的观察家说“中国社会的气质正在发生变化”;有人则认为改革已经终结,已经死亡。“如果说上世纪80年代的特征是改革,90年代的特征前期是改革后期是开放,而最新的这10年,维稳则成了最基本的基调。”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目前流行的有两种解释。一种是认为出现了发展中国家经历的“中等收入陷阱”,另一种认为是改革处于停滞甚或倒退状态。   而这份由清华大学社会学系孙立平教授主笔撰写的报告指出,中国现在最需要警惕的,不是上述两者,而是“转型陷阱”。   “转型陷阱”指的是,改革和转型过程会造就一个既得利益集团,这个集团会阻止进一步变革,要求把过渡时期的体制定型化,形成使其利益最大化的“混合型体制”,由此导致了经济社会发展的畸形化和经济社会问题的不断积累。   “这就如同在一幢烂尾的大楼中,人们简单装修一下就搭灶做饭,娶妻生子,也俨然成为一片天地。”   报告认为:“过去,我们过多地强调了渐进式改革的优势,但现在看,一个渐进式改革的国家陷入转型陷阱的危险会大大增加。因为在渐进中,使转型过程停滞并定型化的机会太多,既得利益集团从容形成的条件更为有利。”   “其实,现在中国的改革困境并非像有些人所说的那样:‘改革开始进入深水区,已经改不动了’。在改革初期,提出‘摸着石头过河’是一种现实的选择,但现在的问题是,可能是摸石头摸上瘾了,连河也不想过了。”    盘点五大症状:用“维稳”的理由,拒绝改革   报告分析了转型陷阱的“五大症状”。第一个症状是,经济发展步履沉重并日益畸形。   报告指出,中国在经济上最现实的问题“不是停滞,而是亢奋、畸形的发展”。一方面,落后地区发展、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潜力等仍然存在,另一方面, 体制决定了政府“反放缓”、“反停滞”的能力是极强的。“在转型陷阱的格局中,民营企业尤其是中小型民营企业处境艰难,经济活动的民间动力下降,于是,只 能越来越依靠政府推动,大拆大建,上大项目,办大活动,盖大高楼,修大广场,甚至造大塑像。”   报告把这称为“增量依赖症”。“在转型陷阱中,人们没有通过重要的体制变革来解决问题,于是只能寄希望于做大蛋糕,在不触动既得利益格局的前提下,用发展形成的增量来缓解问题。”   在这种增量依赖症中,经济增长了,民众不见得会受益;但如果不增长,民众则会受损。   症状之二是,过渡的体制因素被定型下来。   出人意料的是,报告指出“改革动力的丧失,并不仅仅是领导层的改革意愿问题,而是在民众中已经对改革发生了疑问”。   “如果现在是民众要求继续改革,而既得利益集团在那里阻挠和反对,事情也许还比较简单。”报告分析,“问题在于,既得利益集团让改革走样变形, 以改革的名义获取利益,由此引起一般民众对改革的抵触。正如我们在现实生活中能看到的,现在老百姓一说起改革就心惊肉跳。其结果是,不仅实质性改革受阻, 而且这个字眼都在失去民心。”   比如,在一些地区的医疗改革中,需要降低不合理的高药价,相应提高医疗的价格,改变“以药养医”的现象。但过一段时间,压下去的药价又高了,结果是由过去的药价高、医疗价格低变成两者价格都高,患者的负担进一步加重了。   症状之三是,社会结构趋于定型,固化为“贫富分化”的断裂社会。   报告提醒,值得注意的是现在的社会氛围或社会心态:其一,由于社会中的门槛加高,社会活力大大下降。其二,阶层之间的对立情绪凸显,“仇富”与 “嫌贫”的集体意识在蔓延。其三,普遍的不平衡感为部分人的绝望感所取代。“比如在农民、农民工和城市底层等群体中,存在看不到希望的绝望感。一些社会矛 盾的激化往往与这个因素有关。”   症状之四,就是误判社会矛盾形成的拘谨心理和“维稳”政策导向。   “近些年来,社会矛盾有明显增加的趋势,应当说,一些本来是市场经济中正常存在的矛盾,其中绝大多数并不会形成对政权和基本制度框架的严重威胁。但近些年来,有关方面产生了严重的误判,形成了一种不稳定的幻象。”   在这种判断的基础上,“大维稳”模式形成了。它将社会的大小事都与稳定联系起来,“动员社会资源进行全方位维稳,将一些特殊时期的特殊做法常规化、体制化,使我国政治经济社会生活处于一种很不正常的状态”。   报告指出,用“维稳”的理由拒绝实质性改革,是“转型陷阱”的典型逻辑。“僵硬的维稳思维以及大维稳模式,最终结果往往反而是激化社会矛盾,甚至把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矛盾演变为对体制的怀疑和怨恨。”   症状之五,社会溃败日渐明显。“首先表现为一些地方政府权力失控,暴力截访、血腥拆迁;权力失控的直接结果,是社会维护公平正义的能力在降低。于是,社会底线失守,道德沦丧,职业操守和职业道德的丧失成为相当普遍的现象。”    “转型陷阱”是如何形成的?   “转型陷阱”下的体制,是怎么逐步定型下来的?   报告指出,它以权力与市场的奇异结盟为特征。“往往是权力与市场手段的交替结合使用,在权力手段方便的时候使用权力手段,在市场手段方便的时候使用市场手段。”   报告分析,在既得利益群体崛起的过程中,下述过程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官倒”、国企改制、矿产资源开发、土地开发、房地产热、企业上市融资…… 既得利益集团迅速支配了土地、矿产、金融资源,涉及遍布全国的基础设施、城市开发、公共工程、农村水利建设以及能源、电力、通信、制造等重要行业。   “所谓中国模式,就是在这种体制中派生出的发展模式。在行政能力继续强化的前提下,把市场体制打碎为市场因素,通过权力重组市场因素,实现对资源的高度垄断。”   由此,报告也解析了目前中国思想界“左派”和“右派”争论的混乱。“因为在过去许多年中,人们一直把权力和市场看成是两个截然对立的东西,两者关系是此消彼长的。”   在这种情况下,可以把“左”理解为对这个混合型体制中“市场”或“资本”因素的警惕,将“右”理解为对“权力”因素的警惕。反过来说,“左”是在为“权力”因素呼唤,而“右”是在为“市场或资本”因素呼唤。   “在打破转型陷阱之前,无论哪种呼唤,都有可能被既得利益集团借用,变成完善利益最大化的手段。”   而当人们还在为我国“市场化改革不彻底还是过头”争论的时候,一些权力的非市场化和商品的市场化相衔接,已经成为最有利的牟利方式。“比如从行政上获得廉价的土地和资源,然后再以高价格卖到市场,还有比这种方式更有利于既得利益集团聚敛财富的吗?”    靠什么打破“转型陷阱”?   报告承认,目前变革社会的现实动力已经越来越微弱。“转型陷阱之所以能成为‘陷阱’,就是因为此时的体制已经对遏制变革作出了周密安排,资源垄断日益严重、利益集团坐大、社会控制愈益严密。但这并不意味着社会已经完全没有变革的动力。”   “目前对改革停滞的不满在增加,变革的要求也在凝聚,另外,由于既得利益集团的圈子在不断收窄,许多群体被甩出圈子之外。这都是进行变革的现实动力,问题是如何将这种潜在的动力变成现实的动力。”   报告认为,可能走出“转型陷阱”的道路只有三种:一是由政府实施改革顶层设计,并有相应的力量推动;二是利用现有可能的因素推动社会力量的发育,使社会力量成为打破现状的动力;三是在矛盾和危机推动下的被动改变,“但这要取决于既得利益集团的自省和觉悟”。   不管哪一条路,报告呼吁,有四大措施是“不可回避”的:   首先是,“汇入世界主流文明的方向”。报告认为,这个“世界主流文明”的核心价值包括“自由、理性、个人权利,市场经济、民主政治、法治社会”。   第二,“以政治体制改革再造社会活力”。   “政治体制改革和社会建设,是走出转型陷阱最现实的动力。”报告认为,可以将解决暗箱操作、促进权力公开运作、形成制约权力的机制,作为政治体制改革的突破口。近些年来,中央政府已在推进政务信息公开。   第三,在民众参与的基础上进行改革的顶层设计。   “实际上,近些年来,改革之所以会走样变形,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缺乏民众对改革的参与。在上个世纪80年代,改革是由理想主义的激情来支撑的,缺 少民众参与的弊端还没有充分显示出来。但在理想主义消退之后,利益成为主导改革的重要因素,缺少民众参与的改革很容易演变为大规模的‘分赃’。上世纪90 年代的国企改革中就有很多明显的例子。”   第四,报告最后呼吁,用“公平正义”凝聚改革共识。   “在转型陷阱中,人们感受最深的、最不满的,是公平正义受到了破坏。因此,能够重新凝聚改革共识的,就是将推进公平正义作为改革的基本价值和目标。从这个意义上说,民主与法治建设应当是未来中国改革的核心内容。”   “在今天这样一个时代,中国最需要的是一种勇气,一种能够正视既得利益格局,冲破既得利益格局,打破‘转型陷阱’的逻辑,走出目前僵局与困境的勇气。”报告最后写道。 ZZ from http://news.sina.com.cn/c/2012-01-09/030023766904.shtml
2018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中国青年网盘点2011共青团工作十大关键词
whyhoo 2012-1-11 11:23
  中国青年网记者 刘洪侠   坚持党建带团建、推进基层团组织建设、注重新媒体运用、促进青年就业创业、参与社会管理创新……2011年,共青团不断探索新方式、新方法,使团组织的覆盖面更广,吸引服务青年的方式方法更有效。中国青年网今日特别推出“盘点2011共青团工作关键词”,集中展示一年来共青团组织不断开拓创新,探索出的具有时代特征、青年特色的工作新路子、新方法,在凝聚青年智慧、服务青年成长、维护青年权益等方面开展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成效显著的主题活动。    关键词一:基层团建   驻外团组织建设。   2011年以来,团中央先后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驻外团组织建设的有关意见》和《关于明确驻外团工委建设重点城市和近期工作任务的通知》,对驻外团工委的工作目标、工作任务和工作方向进行了明确。在对9个重点流出省份和7个重点流入省份督导调研的基础上,召开了全国驻外团组织建设工作推进会和重点城市驻外团工委建设对接会,对驻外团工委建设工作进行了重点部署、推动。截至目前,全团累计建立省、 市、 县三级驻外团工委3218个、基层团组织2万多个。   高校团干部挂职。   2011年2月,团中央下发《关于从全国高等院校选派共青团干部到县级团委挂职工作有关要求的通知》,从全国高等院校中选派共青团干部到县级团委挂职工作。工作部署以来,各地团组织行动迅速,积极落实,在时间短、任务重的情况下努力克服困难,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共从全国1616个高校选拔确定了2625名团干部。经过各省级团委组织的集中培训,这批挂职干部陆续奔赴挂职岗位开展工作至今。此举进一步推进了团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加强了高校团干部培养锻炼。   乡镇、街道组织格局创新。   2011年3月,团中央下发《关于全面推进乡镇、街道团的组织格局创新工作的指导意见》,对乡镇、街道兼职团干部的选配标准、数量结构、选任程序等进行了规范和明确。先后召开了全团乡镇、街道组织格局创新及基层工作研讨会,对乡镇、街道团的工作进行了专题研讨。以电视电话会议和集中观看录像的形式,对全团格局创新后的20多万乡镇、 街道团委干部进行了集中培训。通过选配已经是党员或团员的青年致富带头人、青年企业家、教育工作者作为乡镇、街道兼职团委副书记和委员,与原有工作力量相结合,共同形成乡镇、街道团组织新格局。截至2011年11月,全国已有97.2%的乡镇和92.6%的街道完成兼职团干选配工作。   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团建。   团中央全力推进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团建。通过制定建团目标任务、召开片区调度会、实地调研督导、定期通报进度、核查台帐信息、编印典型案例等措施,推动各地继续保持非公团建工作力度。联合教育部、科技部、公安部等12部委下发了《关于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中进一步加强团组织建设的通知》,编印下发了10万册 《企业共青团工作实用手册》 和15万册 《非公有制企业团建工作案例》,组织工作督导组随机抽查了317个区县 (街道) 团委非公团建工作情况,实地走访新建非公企业团组织382家。截至2011年11月15 日,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新建团组织11万余个,在新社会组织中新建团组织1.7万余个,覆盖35岁以下青年634.1万,其中团员308.1万。    关键词二:新媒体   未来网开通上线。   2011年11月7日,在党中央的亲切关怀下,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经过半年多的筹备建设,属于全国广大未成年人的大型公益网站未来网(www。k618。cn)正式开通上线。未来网以全新的创意进行构架设计,整个网站以服务未成年人快乐成长、全面发展为主线,以知识性、趣味性、思想性为内涵,根据未成年人不同年龄段的用网需求,着力打造幼儿阳光苗圃、小学生快乐城堡、中学生花季乐园和红领巾集结号四大板块。   中国青年网融合改版上线。   2011年11月28日,中国青年网和中国共青团网全新融合改版上线。改版后的中国青年网更加突出时尚性、互动性、思想性。遵循思想立网、互动活网、服务强网和产业兴网的办网思想,在细分青年需求的基础上,全力建设8大特色版块,着力体现青年温度、青网态度和青春靓度。   新页面一经推出就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新华社、光明日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朝闻天下》、中国青年报等进行了报道。开通当日,有关“中国青年网全新改版上线”的搜索结果就多达67800个,年轻网友第一时间关注到了中国青年网的全新页面并纷纷表示喜欢。社会各界人士更是在关注的同时给出了肯定和建议。    筹建“共青团移动频道”。   2011年11月,团中央着手建设“团中央全国团干部移动互联网综合服务平台”,由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中国青年网共同承建。“共青团移动频道”作为“团中央全国团干部移动互联网综合服务平台”的首期建设任务,以“领会党情,把握团情,研究青情”为宗旨,以手机彩信的方式,为全国团干部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提供便捷的信息服务,2011年年底前完成测试,2012年1月9日正式开通。   各级团组织在用好新媒体服务青少年方面的创新举措。   团广东省委联合港澳北大清华首次以“全网络”方式纪念“五四”;浙江农林大学红色微博召集同门们“对党说句知心话”;团江苏省委“中国电信爱游戏”征集红色游戏创意……微博、博客、网络电视、即时通讯,2011年各级团组织大力运用互联网、手机等新媒体工具,主动适应以互联网和手机为代表的新媒体在青年中日益普及的形势,围绕“两个全体青年”的工作目标,积极探索利用新媒体构建引导工作渠道、扩大工作覆盖面。 关键词三:青春励志   “劳动·创造·奋斗-青春励志故事”网络文化活动启动。   2011年12月29日,由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共青团中央、全国青联指导开展的“劳动·创造·奋斗--青春励志故事”网络文化活动在北京启动。“青春励志故事”网络文化活动主要面向青少年网民,从2012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由中国青年网以“劳动创造财富、奋斗成就人生”为主题,通过活动主页( http://qclz.youth.cn )每天推出一个励志人物典型,中央重点新闻网站、主要新闻网站、地方重点新闻网站和主要商业网站在首页重要位置同步刊发。     开展“劳动·创造·奋斗--青春励志故事”网络文化活动,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的重要举措,在网上大力传播优秀典型人物的励志故事,大力倡导不懈奋斗、勇于创造的民族精神,从而建设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在网上唱响思想文化主旋律。    关键词四:“学党史、知党情、跟党走”   “千网联动学党史”。   2011年,团中央抓住中国共产党成立90 周年的契机,精心设计、周密部署,在全团唱响“学党史、知党情、跟党走”的主题。加强青少年对党史的了解。其中,团中央联合全国1300余家知名网站建立专题网页,总点击量达1.5亿次,全面实现“千网联动学党史”。   “万场党史学习交流会”。   “与信仰对话--万场党史报告进校园”是“学党史、知党情、跟党走”主题教育活动的另一重要内容。2011年5月至12月,全国大中学校团组织邀请从事党史研究的专家学者、老党员等走进大学校园,以报告会的形式与青年学生交流。活动期间中国青年网等还开设了相关视频专区,在网上对优秀报告会进行展播。全团共举办“万场党史学习交流会”活动2万余场,约520万人次团员青年参加。   “红领巾心向党”。   2011年,团中央持续深入开展“红领巾心向党”主题教育活动,精心组织4次全队集中活动:“六一”开展“红领巾心向党”大、中队联欢会;“七一”开展“在光荣的旗帜下---党团队员话成长冶 主题队日活动;暑期开展”寻访光荣足迹“活动;”十一三“建队纪念日开展新老队员交流分享会。据统计,”六一“期间参加活动的大队数为195013个,参加活动少先队员约8726万人;”十一三“期间参加活动的大队数为210783个,参加活动少先队员约9349.5万人。   网上缅怀革命先烈活动。   2011年4月2日,团中央宣传部联合新华网举办了”永远不能忘记“全国青少年缅怀革命先烈网络活动,广大网友纷纷通过活动专题网页,为革命英烈献花、留言。截止活动结束,逾千万人次网友向为国家和民族付出毕生心血、献出生命的老一辈革命家、革命先烈、人民英模,献上一束鲜花,表达一份敬仰!   党史题材动漫片《号角》上线。   2011年11月,团中央推出党史题材动漫片《号角》,运用动漫小短片这一青少年喜闻乐见的形式讲述党的历史,为广大青少年学习党史提供了一份形象生动的教材。全片共26集,每集围绕一个著名党史口号展开。”号角“作为全国青少年”学党史、知党情、跟党走“主题教育活动的重点项目,将持续通过电视、网络等渠道向青少年推广。    关键词五:“我与祖国共奋进”    “我与祖国共奋进”形势政策教育活动。   2011年,团中央对全团形势政策教育作出全面安排部署,广泛组织开展”我与祖国共奋进“形势政策教育活动。活动紧密结合青年思想实际和成长发展需求,邀请党政领导、专家学者、企业家、优秀青年等,到基层单位面对面地向团员青年宣传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2011年全国”两会“精神,宣传党和国家的重大决策部署。各地团组织开展报告会、宣讲会共8268场,直接覆盖团员青年266.5万人,通过媒体参与互动的青年达4000余万人。宣传部组织编写了《宣讲提纲》,并直接组建宣讲团深入11个省份开展宣讲。全国”两会“期间,邀请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参与形势政策教育活动举办网络宣讲会,网络点击量2400万次,留言4.32万条。     关键词六:就业创业   共青团“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   2011年共青团”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工作得到扎实推进。团中央组织开展”见习助就业、牵手毕业生“主题活动,5-8月,开展了240余场多种形式的见习岗位对接活动,参与见习基地近6000家,总计提供见习及就业岗位75000余个,近10万名青年参加了对接活动。在全国范围推行发放了6万册青年见习证书,与腾讯公司、 网易公司开展 了工作合作。截至2011年11月15 日,今年全团城市战线新增上岗见习青年177440人,122563名青年见习结束后被聘用。   青年创业小额贷款。   为深入实施城市青年创业小额贷款项目,团中央编印下发 《城市青年创业小额贷款知识手册》,联合国开行等进行工作调研督导,梳理城市青年小额贷款工作路径。2011年已向32.94万明农村青年发放小额贷款152.08亿元,向城市青年发放小额贷款79.8亿元,扶持创业项目共计8.8万余个,带动青年就业30多万人。   中国青年创业就业基金会。   中国青年创业就业基金会是管理型、宏观控制型机构,主要功能是向社会广泛募集资金,通过资金扶持、培训服务、信息服务、政策协调和社会倡导,帮助青年创业就业,促进青年发展。基金会的发起人和业务主管单位为共青团中央。2011年中国创业就业基金会先后获得真维斯国际(香港)有限公司、七匹狼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资金支持。 关键词七:社会管理创新   “共青团与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面对面活动”。   2011年,团中央全面深化”共青团与人大代表、 政协委员面对面“活动,构建代表和反映青年普遍性利益诉求的组织化工作机制。在2011年的”面对面“活动中,团中央第一书记陆昊与19名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就”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融入“问题沟通意见看法,凝聚扩大共识。全国”两会“期间,团中央提交的 《努力促进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融入》提案,被全国政协以重要提案摘报方式进行单独摘编并列为重点提案。   此外,根据全团统一部署,各省级团委、321个地市级团委和部分县级团委围绕同一主题认真开展本级”面对面“活动。省级团委在同级”两会“上共提出提案、议案和建议119件,其中有关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融入问题的89件。22个省级团委联合人大、 政协相关机构制定下发了指导性文件。团中央还组织编写 《县级”面对面“活动工作手册》,指导地方团委拍摄制作 ”倾听日“、”恳谈日“、”贴心直通车“教学片。   12355青少年服务台。   加强青少年服务台基础建设。2011年,依托各地12355青少年服务台和全国统计软件,团组织及时汇总和反映青少年权益动态,积极拓展12355平台联系服务青少年的功能。面向全团开放使用12355短消息功能,扩展运用新媒体联系服务青少年的新渠道。探索使用微博直接联系青少年,各地服务台已开通42个”12355“微博, 常态化联系青少年超过50万人。编辑下发 《关于12355青少年服务台相关情况和问题解答》,征集整理并汇编各地服务台工作案例,对各地服务台建设进行规范和指导。积极借助社会力量,与社会工作专门人才队伍加强合作。组织开展各类主题活动,推动全国280个地级团委和部分县区团委在中高考前, 以 ”轻松备考o与你同行“为主题,集中开展”12355阳光行动冶,共走进学校、青少年活动中心、 社区3587次,邀请4352位心理专家举办考前减压讲座3527场, 直接联系服务考生和家长156 万人次。    关键词八:志愿者   共青团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行动。   2011年,全国各地团组织按照团中央统一部署,集中开展“共青团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行动”,通过广泛开展学业辅导、亲情陪伴、感受城市、自护教育、爱心捐赠等内容的志愿服务活动,全面服务农民工子女。按照“打造信得过、可持续的品牌行动”的要求,团中央扎实推进共青团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行动。   目前,“关爱行动”已经在全国2786个县市区旗实施,已结对农民工子女较集中学校3.2万所,结对农民工子女730万人,较2010年增加9000所、329.2万人。参与结对的基层团组织或志愿者组织共5.4万个、志愿者436万人,选拔培养项目专员10200多名;建设各类活动阵地1.7万个; 志工部募集资金2500万元,支持各地实施项目并建设 “七彩小屋”226个、“集善之家冶 92个。”关爱行动“已逐步形成了”工作机制、 工作载体、 骨干队伍、 阵地建设“同步推进的”四位一体“工作格局。    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   2011年,团中央通过调规模、 调结构、调机制,切实深化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按照胡锦涛总书记给北京大学第十二届研究生支教团回信精神和党中央书记处对深化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工作提出的明确指示,进一步明确西部计划和研究生支教团工作的人才培养导向,通过调规模、 调结构、调机制,鼓励和引导高校毕业生以志愿服务方式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锻炼成才、贡献力量,巩固和扩大了西部计划和研究生支教团的人才效应。2011年,从全国1000多所高校的70006名高校毕业生中招募选拔志愿者共10165人,总实施规模 (含研究生支教团)达17000多人,其中在新疆、 西藏等少数民族地区服务的志愿者突破10000名。同时,参照西部计划,向西部12个省区市派遣458名西部文化建设志愿者。   大中专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2011年,团中央以大中专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开展15周年为契机,积极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向实践学习、向人民群众学习“的号召,以”永远跟党走,青春献祖国“为主题,引领全国数百万大中专学生陆续奔赴农村的田间地头,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开展基层需求大调研、 通过竞标方式面向全国招募120支重点实践团队、建立 ”青春三下乡“新浪微博,从”做实“、”做新“两方面深化和创新 ”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关键词九:青年交流    中欧青年交流年。   2011年中欧青年交流年是中欧建交35年多来联合举办的第一个主题年,也是中欧最大规模的一次人文交流活动。截止到目前,中欧双方合作开展了包括旗舰活动、重点活动、伙伴活动、媒体宣传活动在内的百余项交流活动,组织了1万多名中欧青少年直接参与活动,动员了16万名中欧青少年通过新媒体参与活动,覆盖了亿万中欧青少年群体,产生了广泛的积极影响,成功增进中欧青年之间的理解和友谊,鼓励青年关注和支持中欧关系发展,进一步促进和深化中欧伙伴关系。   两岸青年交流活动。   2011年7月上旬,团中央联合中共中央台办等17家单位共同主办两岸万名青年大型交流活动,活动在北京、上海、广东等地相继展开。在”两岸同心、我们同行“的主题下,两岸年轻一代再次相聚在一起,手牵手,心连心,交流思想,融通情感,彼此倾诉,相互砥砺,共同谱写着一曲动人的青春之歌。   中越青年友好会见。   2011年12月,”第十二届中越青年友好会见“活动在越南举行。应越南胡志明共青团中央的邀请,以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陆昊为团长的中国青年代表团一行100人于12月18日至25日赴越南参加活动。访越期间,代表团出席第十二届”中越青年友好会见“活动开幕式,参加以”青年参与新农村建设“和”非公企业团建“为主题的中越青年论坛,与越南青年企业家以及青年代表进行联欢、交流,考察越南新农村建设和河内市、广宁省、义安省等地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瞻仰胡志明主席陵墓等。 关键词十:品牌   青年文明号。   2011年,团中央继续深化开展青年文明号活动,印发《青年文明号活动管理办法》的通知,改版升级全国青年文明号在线网站,全面提升各地区、各行业青年文明号活动管理能力。 经层层申报、审核公示,命名了2009-2010年度全国青年文明号1006家。 广泛开展 ”青年文明号为民服务创先争优活动冶, 涌现出了一大批工作典型。 推进全国青年文明号信息化工作, 实现了在线管理和协同办公。    青年岗位能手。   2011年,经层层推报审核,团中央评选产生了615名全国青年岗位能手,创建命名了182个全国青年安全生产示范岗。举办第七届“振兴杯”全国青年职业技能大赛,近300名选手在沈阳参加为期4天的决赛,推动各地团组织设立竞赛工种150余个,组织了近400万名青年职工参与。分别联合工信部、国资委等11个部委,开展了33个工种的职业技能大赛。此外,配合人社部、发改委、质监局、 安委会做好农民工、节能减排、质量建设、安全生产等方面的日常工作。   青工技能振兴计划。   “青工技能振兴计划”自2004年4月启动实施。2011年,团中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等单位先后召开了启动会议、现场推进会议,举办了“振兴杯”全国青年职业技能大赛、青年职业技能专场鉴定周等示范性的活动,推动工作扎实开展。   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   2011年农村致富带头人培养工作取得新进展。团中央联合农业部表彰第七届“全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500名,成立中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协会,组织致富带头人赴5个省开展考察交流活动,并举办会员培训班,以评选表彰为契机广泛动员团员青年参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扶贫开发等,为发展现代农业作贡献。   “挑战杯”。   “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是由团中央、中国科协、教育部、全国学联和地方政府共同主办,国内著名大学、新闻媒体联合发起的一项具有导向性、示范性和群众性的全国竞赛活动。2011年12月第十二届 “挑战杯”竞赛在大连成功举办。此次比赛较往届比赛强化了竞赛的普遍性,一方面加强评审专家团队和顾问专家团队建设,另一方面加强增强创业计划竞赛的实践性和社会性,努力实现竞赛从精英型向兼顾群众型方向转变、 从比赛时的集中展示向日常化的科技创新活动转变。在促进青年创新人才成长、深化高校素质教育、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保护母亲河行动。   2011年团中央进一步深化保护母亲河行动。各部门争取资源,与国家林业局、全国绿委、农业部、解放军总政治部全面合作,获得美涂士、 欧莱雅专项基金,加大了支持基层的力度;开展“保护母亲河-2011年长江流域青少年植树行动”和“保护母亲河-2011年度青少年植树行动冶,300多万名青少年参与,植树造林成效明显;宣传教育广泛开展,保护母亲河行动官方微博、微博专区,开通发起话题讨论和绿色勋章传递,430多万网友参与。开展网络植树活动,植185万多棵虚拟树。培训101名青少年生态环保社团骨干,资助50家青少年生态环保社团。表彰第五届”母亲河奖“6个集体、10名个人,与国家林业局、 教育部命名10个国家生态文明教育基地。 原文见 http://news.youth.cn/wztt/201201/t20120109_1912509.htm
个人分类: 政治|912 次阅读|0 个评论
我的2011
xelindon 2012-1-11 09:19
2011年对我来说是很重要的一年,完成了从学生到职工的转变,上半年还被发文章、写论文和找工作忙的焦头烂额,下面年就开始每天上班,额外养细胞做实验了。2011年注定是要被自己记住的一年,还因为今年我领了结婚证,从单身男青年到丈夫角色的转变,尽管过度比较缓和,没有非常巨大的变化,但是身上的责任变得开始不一样了。人生就在不经意间完成了巨大的变化,也许对于以前和将来的自己来说,这一年的事件是多么巨大,对整个人生都有很大的影响,但是生活在2011年,我感受到的是压力,是奋斗,是适应,在每天的忙碌中,时针迈过了一个很重要的节点。人生的道路有很多,渐渐明白选择哪条道路其实没有之后的奋斗重要,谁都不能保证选择了有发展前景和适合自己的道路,既然选择了,那么更重要的就是坚持,就是不断的挑战自己和拓展自己,每天活在奋斗中间,时间会变得充实而平淡,在埋头苦干的过程中,不经意间自己就完成了一个又一个目标的接近。 好久没有写过反省自己的文字了,心理浮躁也逐渐成为了我的特征,没有时间或者不要抽时间面对曾经的自己是一种懦弱,不愿面对过去,之前犯的错误可能会重新出现在自己身上,不远舔舐自己的伤口,伤痕注定会在某个时间点爆发影响自己的前进。工作半年来,对于自己还算满意吗?有点觉得比学生时代还浪费时间。我这学期都做了些什么?8月份报道,之后9月份开始正式工作,接触了IVIS spectrum和CRI Masetro两台仪器,基本上搞懂了应该怎么做实验;为实验室尝试过网络宣传,申请微博和邮箱,但效果不理想;分析中心讲座的帮忙,网站的建设,设备管理系统,工会的活动;养MCF-7和231细胞,接种裸鼠做预实验;课外审稿等。感觉这是工作的基本工作,我自己撒的网比较大,但是没有重点,我的工作重心是什么,我未来的发展在哪里。明年就要面临选导师的问题,我必须在科研上有所收获,至少发一篇核心期刊,写一篇课题申请计划,需要在学术上有所进步,这才是我工作的重心。活体成像没有想象的那样有前景,但是肯定会越来越好,我需要操心的是自己的未来,工作后的第一个课题选择什么方向,未来4年博士阶段选择什么样的课题,什么时候拿到自己的第一个青年基金,这是我需要列时间表的东西。 这一两年我丢掉的优点就是不断的总结,不断的警示自己,这个需要找回来。生活的太安逸,迟早是会出事的,要让自己忙起来,不要怕失败,要有自信,我这个年纪最不怕的就是犯错,而不断的犯错就需要自己有不断的挑战困难的欲望,希望自己能够在明年能够更加活跃起来,不犯错的人生还有什么意思。
4 次阅读|0 个评论
2011冬春初夏连旱60年来罕见:2011年灾害事件回顾
热度 2 杨学祥 2012-1-11 06:55
2011冬春初夏连旱60年来罕见:2011年灾害事件回顾 杨学祥 根据潮汐和地球自转12年周期,2010年与1998年、2011年与1999年的情况大致相同:1998年为有记录以来温度最高,1999气温骤降,地震增强(台湾9·21大地震)。2009-2010年发生厄尔尼诺事件,2010年7月发生拉尼娜事件。2011年低温多震可能性很大 。人们只记住了1998年是有气象记录以来最暖的一年,忽略了紧随其后的1999年的气温低谷和地震频发,全球气温的暴起暴落值得关注。1999年的干旱、洪涝、低温冻害、风雹、地震灾害值得关注,我们必须做好预防的准备。 江苏省气象台公布了2011年的气候影响评价。“旱涝急转”“极端高温”“内陆看海”成了这一年江苏气候“热词”。 相关新闻: 2011冬春初夏连旱 近60年来罕见 2012年01月11日 02:30 来源:现代快报 在2011年,每当气象出现异常时总能听到这样一句话:“难道是2012提前到来了?”昨天,江苏省气象台公布了2011年的气候影响评价。“旱涝急转”“极端高温”“内陆看海”成了这一年江苏气候“热词”。 □快报记者 孙羽霖 关键词 1 最严重 冬春初夏气象连旱 2011年1月起至6月中旬,全省平均降水量173.6毫米,较常年同期(343.0毫米)偏少4.9成,为近60年来同期最少。 “此次干旱,持续时间长,旱情重,损失大。”江苏省气候中心工作人员表示,由于少雨程度重、持续时间长,加之长江、淮河流域来水普遍减少,淮河出现断流,导致江苏江河、湖泊水位异常偏低,水体面积明显减少。 截至2011年6月上旬江苏淮北地区主要湖库水位下降明显。洪泽湖、骆马湖、微山湖均低于死水位。其中,南京石臼湖水体面积(2011年5月19日)仅占前期(3月7日)5%左右。 关键词 最难测 旱涝急转 城区看海 2011年,我们见证了旱涝急转;受到超长梅雨的洗礼,我们又看到了罕见的“内陆看海”景象。 这一年中,江苏的梅雨长达38天,较常年偏长14天,为近12年以来梅雨期最长的一年,历史排名第7。 这个“超长版”的梅雨从6月14日入梅,到7月21日出梅,不仅时间长,雨量还显著偏多,淮河以南地区平均梅雨量470毫米,为近60年来的次多值(仅次于1991年)。 在这期间,6月25日南京出现了暴雨到大暴雨过程,积水最深处达1米。7月18日,南京主城区再次出现暴雨到大暴雨过程,南京玄武湖18日15~16时1小时的降雨量达94.8毫米,强降水过程造成严重的交通堵塞,高速公路限行,多起航班延误。 关键词 3 最频繁 全年19次气温超极值 在气温方面,2011年全年江苏的平均气温为15.3℃,较常年偏高0.4℃。虽然平均气温的波动范围属于正常值,但是2011年单日极端气温打破纪录却并不少见。根据统计,在南京地区,一共有19次气温打破当天的单日气温极值,其中低温有3次,高温有16次。 2011年1月全省平均气温异常偏低,创近30年来最低纪录,为1961年来第三低值。5月8日南京、常州出现了今年首个≥35℃的高温,高温初日较常年明显偏早。5月20日南京出现37.5℃的高温,刷新了5月的南京极端最高气温纪录。8月下旬至10月上旬全省平均气温持续偏低;11月全省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3.6℃,显著偏高,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第一高值。 关键词 4 “梅超风” 2011年,最忽悠人的恐怕就是第9号台风梅花了。传说中“梅超风”将在“七夕情人节”到来,但就在“梅超风”杀来之际,南京却一扫持续近一周的阴霾,风平浪静,天气好得出奇。根据气候部门统计,2011年是近几年来台风影响江苏最轻的一年。 连阴雨 2011年8月,江苏大部地区出现连阴雨天气,全省连阴雨累计天数达6~26天。阴雨过程雨日多、雨量大、日照少,本月气温也显著偏低。根据气候统计,8月全省平均雨日达21天,比常年同期多10天,为近60年来同期最多。 雾霾 2011年10至11月,江苏雾霾天气多发,局部地区能见度小于50米,尤其是11月出现9天区域性大雾天气。江苏省气象台11月内多次发布雾霾预警,创下近年来同期之最。 雷电 2011年江苏多个地区遭受雷雨大风、冰雹、龙卷等强对流天气袭击,尤其以雷电天气强度最大、危害最重。 根据统计,常年全省年雷暴日数25~35天,淮河以南地区比淮北地区多6~10天,沿江、里下河及苏南南部地区为雷暴多发区。 寒潮 2011年全省共有11次强冷空气过程影响,有8次达寒潮标准。 其中,秋末冬初寒潮频率较高。11月中旬到12月上旬全省出现3次区域性寒潮天气过程。 阅读延伸 能否预测一下 2012年 的气候状况? 总结了过去的2011年的气候事件,那能否预测一下2012年的气候情况呢? 江苏省气候中心的工作人员表示,每年的气候预测,气象部门都会预测分析,但是由于预测偏差,可能与实际有较大差异。目前短期天气预报的准确率可以超过80%,而长期气候预测的达到60%就可以算合格了。因为气候预测的准确率不高,所以仅供政府部门参考,不对外发布。 天气预报,好比医生治疗感冒、发烧。而气候预测就好比医生遇到一个疑难杂症的病人,根据病人现有的体质,医生观察病症,预测出可能出现的病情。但是医生并不能给打包票。 http://finance.ifeng.com/money/roll/20120111/5429573.shtml 2011年和1999年的相似性:共同的预见 2010-12-18 07:15 2011年和1999年的相似性:共同的预见 杨学祥 研究表明,厄尔尼诺和拉尼娜是全球灾害的最强信号。我们在2009年初就关注下一次不寻常的厄尔尼诺事件,因为它会给全球带来流感全球大流行等重大灾害 。事实上,2009年的厄尔尼诺事件不仅给全球带来流感爆发,而且给全球带来暴雪和酷暑、干旱和洪水、强震和大风灾害。 2010年的拉尼娜事件能给世界带来什么? 一、干旱 二、洪涝 三、低温冻害 四、风雹 五、地震 根据潮汐和地球自转12年周期,2010年与1998年、2011年与1999年的情况大致相同:1998年为有记录以来温度最高,1999气温骤降,地震增强(台湾9·21大地震)。2009-2010年发生厄尔尼诺事件,2010年7月发生拉尼娜事件。2011年低温多震可能性很大 。人们只记住了1998年是有气象记录以来最暖的一年,忽略了紧随其后的1999年的气温低谷和地震频发,全球气温的暴起暴落值得关注。1999年的干旱、洪涝、低温冻害、风雹、地震灾害值得关注,我们必须做好预防的准备 。 参考文献(略)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394724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2974 次阅读|3 个评论
2011年度CCF(计算机学会)颁奖大会在北京长城饭店召开
热度 2 shenhuawei 2012-1-9 14:07
2012年1月7日晚,题为”责任 创新 奉献“的 CCF 2011年度 颁奖大会在北京长城饭店召开,颁发了优秀博士论文奖、青年科学家奖和终身成就奖。 优秀博士论文奖及提名奖: 作者 培养单位 论文题目 导师 施晓晗 浙江大学 高质量大规模网格形变技术 鲍虎军 韦世奎 北京交通大学 基于信息融合的多媒体内容搜索 赵耀 俞扬 南京大学 演化计算理论分析与学习算法的研究 周志华 陈天石 中国科技大学 演化算法的计算复杂性研究 陈国良 陈韬 清华大学 基于图形交互的互联网图像合成及绘制 胡事民 张逢喆 复旦大学 公共云计算环境下用户数据的隐私性与安全性保护 臧斌宇 钱宇华 山西大学 复杂数据的粒化机理与数据建模 梁吉业 王铁磊 北京大学 面向二进制程序的漏洞挖掘关键技术研究 邹维 汪黎 国防科技大学 面向软件管理片上存储器的编译优化技术研究 杨学军 张笑钦 中科院自动化所 复杂场景下目标的跟踪与姿态估计 胡卫明 汪国华 哈尔滨工业大学 miRNA 及转录因子结合位点预测与调控功能分析 王晓龙 陈汉华 华中科技大学 基于对等网络的大规模内容检索研究 金 海 董 玮 浙江大学 面向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嵌入式操作系统设计 陈 纯 龙国平 中科院计算所 局部性制导的多核 / 多线程处理器片上资源共享研究 徐志伟 沈华伟 中科院计算所 复杂网络的社区结构 高庆狮 青年科学家: 徐恪 清华大学 於志文 西北工业大学 李翠萍 人民大学 终身成就奖 徐家福 中科院软件所 杨芙清 北京大学
6363 次阅读|4 个评论
[转载]2011年度最火十大视频榜
xupeiyang 2012-1-9 12:22
http://video.sina.com.cn/z/2011video/index.shtml
个人分类: 文化艺术|2618 次阅读|0 个评论
我的2011
热度 1 tian2009 2012-1-8 18:22
我的二〇一一 田松 好像还没有开始,就已经结束了。 每到这个时候,我就会困惑。我这一年的时光都做了什么?有哪些是一定要做的,有哪些是不得不做的,哪些是不应该做的。 时间是一维的,单向的。就像我永远也不能回到 25 岁去爱一个姑娘,甚至回到 45 岁也不能——就在刚刚过去的这一年里,我的 45 岁过完了。 似乎从念博士开始,我的生活重心就转向功名利禄上来了。从 2006 年起,我试图放松、放松、再放松,但都不见成效。蒋劲松问:你自己停下来了吗?我甚至没有时间回应他。 今年仍然是十年里普通的一年,极为讽刺的是,就在我竭力放松的时候,却是功名显示度最高的一年,共发表了一篇 AHCI 文章,五篇 CSSCI 文章。单是年终科研奖励就拿了九千块。最后一篇因为统计时尚未出刊,未计入,不然就一万了。且按时间次序,一一道来。 一,文章 2011 年 1 月,前一年在《读书》上发表的关于转基因问题的文章《推广转基因技术首先不是科学问题》被收录在花城出版社《 2010 年中国随笔年选》中,标题采用了我后来在博客贴出时的那个:《天行有常,逆之不祥——转基因问题首先不是科学问题》。作为一个曾经的文学青年,我的文章没有被收入到杂文年选,而是随笔年选,颇为欢喜。 这篇文章继续推进我“历史依据”说,把“历史依据”作为一种方法,应用到转基因和工业化农业上来。同时,使用了“哲学依据”: 1 ,从机械论、还原论、决定论的数理科学自身的问题,论证转基因作物必然会对生态和人体构成伤害; 2 ,从科学实践哲学的角度,以转基因为案例,消解科学的所谓普适性,论证其与环境和人体的冲突。 还是 1 月,前一年在《自然辩证法通讯》上发表的《为什么量子力学会引起我们的困惑——兼谈玻尔的“现象”概念及互补原理》被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科学技术哲学》转载。这倒没什么特殊的,因为我的大部分学术文章都被人大报刊复印资料转载了。其实这篇文章的初稿在 2005 年就已经完成了,还曾在那年长沙的全国科学哲学会议上报告过。不过,那次大家记住得更多的是我跟华杰的学术相声:“学妖与四姨太效应”。量子力学哲学虽然与我的其它工作相距甚远,但它构成了我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的基础。从非实在论的角度看去世界,世界就成了人的一部分。从此视角看 SSK ,非常容易理解。 2 月,在《哲学研究》上发表了《科学的技术与经验的技术——兼论中西医学之差异》。这篇文章延续了我 1998 年发表的第一篇学术论文《从太和殿的建造看经验、技术和科学的关系》中的思路,其中的概念关联已经酝酿了十多年。并且,我已经把这个工作与我后来展开的文明研究实现了对接。此外,从功名利禄的角度,这篇文章发表刊物的级别比较高,在师大属于 B 类。 3 月,《科学的技术与经验的技术》之英文版 A Study of Experiential Technology and Scientific Technology, Exemplified by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发表在 Frontiers of Philosophy in China 第二期上。中英两个版本的内容有很多差异,英文版定稿时间更早,内容更加丰富。中文版删去了文章后面讨论两种技术与两种文明关系的部分,删去了与人类学相关的部分,同时补充了哲学上的论证,包括一点文献梳理和对马克思理论的引用。 还是 3 月,在《云南师范大学学报》第二期上发表了《人类文明的生态、技术和文化前提》,这是我把人类文明整体作为研究对象的第一篇正式的学术论文。所谓“文明研究”,将是我未来若干年的工作的重点。 同样是 3 月,《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全文转载了去年在《云南师范大学学报》上发表的文章《工业文明的痼疾:垃圾问题的热力学阐释及其推论》。这篇文章可能是我垃圾研究的第一篇学术论文,相对于以前的大众文本,这一篇算是一个总结。垃圾研究是文明研究的基础之一。 3 月的最后一天,在《中国社会科学报》上发表了《核电站:将人类带向天堂还是地狱》,对核电发展进行批评。篇幅短,未能展开。我已经写完了一篇系统的论述,尚未发表,暂不多言。 4 月,在台湾《哲學與文化》月刊上发表《 從文化研究轉向文明批判——書評:張華夏:〈現代科學與倫理世界(第二版)〉》。 2009 年,华杰访谈张华夏教授,谈到了我的偏激命题,科学已经从神学的婢女,堕落成了资本的帮凶。张华夏教授称我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并作了深入讨论,称之为“田松八题”。并把这个讨论收入到他这部著作的修订版中。我通过对他这部著作的评论,对默顿科学社会学的基本结论——科学的思想精神气质进行了否定和批判。我强调,这只是默顿构建出来的理想,从来不是科学共同体实际运行的规则。科学并非是独立于社会的力量,而是与社会深深地镶嵌在一起。科学受科学共同体左右的程度比默顿想象得要严重得多。可惜此文发得稍微晚了一点儿,此刊名列 AHCI ,在师大算 A 类,与《中国社会科学》同级,如果提前一个月,我就能满足师大申请副教授博导的硬指标,有望在 2012 年招收博士研究生。按照师大的规则,职称评定的所有文章都截止到 4 月 1 日 之前。副教授博导要求三年之内发表 8 篇文章,其中两篇 B 类以上的文章。 8 篇我不止,但只有一篇 B 类,以前还有两篇,都已了三年——歌云:“左三年、右三年,这一次见面有几天?新三年,旧三年,还不如不见面。” 还是 4 月,为蒋高明著作《中国生态环境危急》所写序言《最后时刻的呼喊》在《绿叶》上发表。蒋高明此书呈现了中国环境问题的全景。我们常常自我安慰,问题是局部,整体是好的。但是,把一个个局部都标出来,就会发现,问题已经是全面的、整体的了。最近几年写了不少序,有时候是责任,有时候是虚荣。 5 月,在《读书》杂志发表《二人转的前世与今生》,相对系统地介绍了家父的工作,履行了对家父的承诺。在家父的二人转理论建构过程中,我一直参与其中,也跟着阅读了大量二人转史料,提供了 N 多建议。十多年前,在我进入科学哲学这个行当之前,曾一度迷恋文学理论、电影理论和心理分析。这篇文章让我过了一把插足文艺的瘾,不仅以前的杂学有了用武之地,后来的人类学也被我引入其中。此文得到了圈里圈外诸多朋友的称赞,自恋中~~。 5 月 18 日 ,在《中华读书报》上发表《活色生香的色动力学》,介绍了曹天予的一本书,《从流代数到量子色动力学》( From Current Algebra to Quantum Chromodynamics: A Case for Structural Realism ,剑桥大学出版社 2010 年 10 月出版)。算不上书评,只是介绍,偶尔重操旧业而已,极其偶尔。 6 月,在《绿叶》发表《在工业文明的框架内,环境问题无法得到有效解决》,此文也可以定位为文明研究。《绿叶》是环保部主办的刊物,最近几年以专题形式讨论了诸多与环境、生态及人类文明相关的重大问题。 8 月,“ M851 我们的科学文化”之七《好的归博物》出版,本期专题是博物学,华杰又发挥了他的对话强项,与另外两位对话高手江晓原、刘兵结成崔妮蒂,讨论博物学编史纲领。我贡献了一篇短文《博物学编史纲领的术法道》,强调,原创出于自己的问题。没有自己的问题,就只能讨论别人的问题,也就没有自己的原创的学术。专辑中的另外两篇文章,高旋《家乡的变化》和赵皓月的《史宽克》(剧本),都是我 2010 年环境哲学课上同学的作业。 9 月,在辽宁的《艺术广角》发表《天上地下二人转》,文章很短,讨论了《二人转的前世与今生》未能充分讨论的问题,更加深入地引入了人类学视角。传统二人转在东北民间具有文化传承的社会功能,此功能对其演出内容有根本上的影响。现在的小剧场二人转不具备这个功能,便没有价值荷载,其最重要目的在于争取眼球,为此,最省事儿的方式,就是色情与搞笑。 11 月,在《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发表《博物学:人类拯救灵魂的一条小路》。这一期杂志的重头戏也是博物学。华杰是封面人物。文章虽然短,但此杂志是 CSSCI ,在绩效考核上有显示度。 12 月,在《科学与社会》(原《科学对社会的影响》,季刊, CSSCI 杂志)第四期发表《第四主体:面向生态文明的科学传播理论建构》。此刊也是 CSSCI 。 其实,还有一篇文章,题为《垃圾》,发表在《今天》 2011 年春季号上。《今天》这一期以王久良的摄影展“垃圾围城”为切入点,集中讨论了垃圾问题,可见垃圾问题在社会各领域渗入的层度。作为一名曾经的文学青年和校园诗人,发表在北岛主编的文学刊物上,应当是比较荣幸的,不过我此篇文章的身份是社会学者。 二,学术会议及报告 2011 年参加的会议比较多,尤其是暑假期间,密度极高。 2011 年 6 月 18-19 日,第三届全国科学传播学术会议,四川绵阳。此会由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科学传播与科学教育专业委员会主办。我的报告“哪些是事实,哪些是想象”讨论了一个具体的问题——南方周末柴会群先生在肖传国事件的报道,是否尽到了记者的专业职责,是否符合媒体的职业道德。 2011 年 8 月 7-8 日,“后现代哲学与生态文明”国际学术研讨会,天津,河北工业大学。此会由中美后现代发展研究院、美国过程研究中心、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等机构主办。我应王治河先生之邀参会,我的发言依然是关于工业文明批判。 2011 年 8 月 10-13 日,第五届全国现象学科学哲学学术会议,山东烟台。此会是一个小圈子的学术俱乐部,由吴国盛教授牵头,每年一次,不公开征集会议论文,与会代表均为组织者特别邀请。不过,从明年起向学术同行开放。本次承办单位是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我的会议发言是“垃圾现象学”,虽然讨论的是垃圾,但是很哲学。 2011 年 8 月 24-27 日,第 15 届全国科学哲学学术会议,大连理工大学,主办单位: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科学哲学专业委员会。我的发言讨论了科学共同体在工业文明中的角色转换——从知识共同体转变为利益共同体。相关文章早就写好,一直未能发表。 大连会议还有两件事与我有关。其一,我带了一位学生王曦赫参会,王曦赫的参会论文《尤卡山计划为什么终结——核废物处置中的科学论证和利益博弈 》是她的本科学位论文(我指导的),所在小组是“社会科学哲学与科技伦理学”。王曦赫现在是我的硕士研究生,但当时还没有正式入学。王曦赫小组报告时,我在另一个小组主持,不在现场。在吴彤教授的倡议下,王曦赫被推荐为大会发言。大会一个四个小组,每组推荐一个大会发言。另外三个小组推荐的都是著名教授,只有王曦赫是一位刚刚毕业的本科生。其二,会议结束时,大会宣布全国科学哲学学会增选几名理事,田松副教授添列其中。 2011 年 12 月 25-26 日,上海交通大学冬至会议,此会由上海交通大学科学史与科学哲学系的研究生主办,每年一次,我是第一次参加。在吴国盛教授的提议下,本次会议加强了南北沟通,吴国盛带三位学生参加,刘兵也带三个学生,我赶上了,也带了一个学生。上海本地的复旦大学、东华大学等,都有学生参加。规模空前。会议专设了教师专场,我做 20 分钟报告,介绍前面说的那篇量子力学哲学文章,《为什么量子现象需要解释》。王曦赫的报告还是尤卡山,已经补充了新的资料。 此次冬至会议还有一个项目,即上海交通大学科学史与科学哲学系与悉尼大学科学史与科学哲学系签订深度合作协议。交大一位副校长到场讲话,观念之新、水平之高,让我意外。他说,人类创造的能力,大大超出了人类自己掌控的能力,他强调对科学和技术的反思与重新认识,进而强调科学史与科学哲学的重要。最后透露,交大将加强对科学史的扶持,交大此系即将升格。 2011 年的国际交流不多,有两项。 由“拉中经济友好促进会”发起,墨西哥尤卡坦自治大学组织了“中墨地区可持续发展对话研讨会( Dialogo Mexico-China por el Desarrollo Sustentable realizado )”,共有四位主讲人,两位中国学者,两位墨西哥学者。承蒙从未谋面的拉美学者索飒女士推荐,我成为两位中国学者之一。“拉中经济友好促进会”在京负责人 Gina 与我多次商谈,讨论演讲内容。她对我的文明批判非常感兴趣,还专门写文章介绍我的观点。会议原来安排在 2010 年 11 月,后来改到 2011 年的 9 月底。 2011 年 9 月 28 日 ,我从北京出发,经旧金山转机,前往墨西哥城,受到了“拉中经济友好促进会”墨西哥城联络人 Jose-Maria 的热情款待。第二天, 29 日,在墨西哥城的 El Colegio de Mexico (墨西哥学院)做一小时演讲:从垃圾问题看工业文明的不可持续性。这是 Gina 特别给我安排的。她觉得我去一趟墨西哥,只是做一个报告,未免浪费。墨西哥学院在墨西哥的性质相当于中国社科院,但是规模非常之小:三百个全职教授、三百个学生。让我惊异的事,在这儿遇到了很多说中文的人。具体邀请我演讲的是这儿的一个东亚研究机构,负责人 Lilijana 教授说一口流利而腔调有趣的中文。据 Jose-Maria 说,她可能是墨西哥中文最好的人,连总统访华都带着她。还遇到了一位刚从西班牙来到墨西哥学院的 Antonio 教授,他也会说一点汉语,访问过中科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 30 日一早,飞到尤卡坦州的梅里达城,当天下午在尤卡坦自治大学与墨西哥学者进行文明对话。我作一个四十五分钟演讲,介绍我的纳西族署自然观研究。承办单位是该校孔子学院。中方院长吴小燕来自华南师大。 在尤卡坦参观了两个玛雅遗址 Uxmal, Chichen Itza, 在墨西哥城外参观了 Teotihuacan 遗址,巨大的金字塔,印象深刻。又按照索飒的步伐,参观了墨西哥南的另一座城市 Puebla, 以及 Puebla 附近的一个小镇 Cholula 。一路上,我都在阅读索飒的著作《把我的心染棕》。索飒书中说, Cholula 有 365 座教堂,每座教堂下面都有一座印第安神庙。西班牙殖民者把教堂建在神庙之上,并用从印加帝国抢夺来的黄金,装饰教堂。 索飒是中国最优秀的拉美学者,我曾在《读书》上读过她 N 篇介绍拉美的文章,受益颇多。她的著作《丰饶的苦难》等都是对于拉美文化极为深入的解读。不过,我寻遍多家网点,只在京东上找到了这本《把我的心染棕》,行前送给了可以读中文的 Josa-Maria 。 10 月 6 日 ,离开墨西哥城,前往旧金山,在伯克利停留十个小时,前往机场,奔赴俄亥俄州首府哥伦布,参加 2011 年 10 月 7 日 -9 日在俄亥俄州立大学举办的国际会议“全球视野下的东亚科学、技术和医学”( East Asian Science, Technology and Medicine in Global Perspective )。我有 30 分钟发言,“经验技术与科学的技术,兼论中西医之别”。 2011 年走穴的学术报告也不少,去过的地方大概有北京大学、协和医学院、中国农业大学、首都师范大学、中航大学、大学网、北京科委各区县培训班,有有钱的,有没钱的,讲得最多的车是“人这种动物为什么要喝牛那种动物的奶——营养主义批判”、“未来的世界是垃圾做的”、“核电带我们走向毁灭”、“中医为什么要有科学依据”、“超越科学去看转基因问题”、“所见即所能见”、“从还原论到整体论,从机械论到有机论”,等等。 2011 年出镜较多,有北京电视台 N 次,中央电视台 M 次。并接受了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的特约专家聘书。 三, 2011 年的情感生活一波三折,悲欣交集,此处略去两万字。感谢爱我的人,恨我的人,愿意被我爱的人,不愿意被我爱的人。是你们构成了我的生命。 四, 2012 了,传说中的世界末日就在我生日的那一天。 虽然我相信末日不在今年,但是也不会很远。 2007 年,我在《有限地球时代的怀疑论》中说,工业文明还有一百年; 2010 年,我说还有五十年,《前方五十米是悬崖》; 2011 年,我说只剩下二十年了。 工业文明将在二十年内结束,结束的原因不是能源枯竭,而是因为垃圾无处可放,环境污染无药可解,最终,生态危机逼死盖娅。 这是一个可以证伪的命题。 即使如此,一个绝望的悲观主义者也可以乐观地活着。抗战时期,有人讨论战时教育该如何办?蒋委员长最后决定,战时教育还按平时教育办。淡定,高远! 2012 年,我的主要任务是放松,还债,聚焦。 1 ,不再申请课题; 2 ,也不接大项目, 3 ,,小活儿尽可能推掉; 4 ,还清欠下的稿债。三本书,一个课题。 还债的同时,把文明研究提到日程上来,争取明年下半年能够开工,把它写成我的传世之作。 这将是一个小册子。 下个星期六, 2012 年,又将动身,开始旅程。 洛杉矶一个星期。期间参加一个国际会议: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Technology, Knowledge and Society ,此会规模较大,链接在此。 http://techandsoc.com/conference-2012/ 我将有 15 分钟发言。蒙王治河兄安排,在克莱蒙做一个报告,见科布先生。 然后,伯克利一个星期,与女儿过年。 再然后,夏威夷两个星期,哈哈,趁华杰还在,先放松一哈! 先预告一下,我与华杰的对话录《学妖与四姨太效应》即将由上海交大出版社出版,与晓原兄与兵叔的《要科学,不要主义》凑成一对儿。 2011 年 12 月 31 日 2012 年 1 月 6 日 北京 向阳小院
个人分类: 逝者如斯|5565 次阅读|3 个评论
假前一周之我见
热度 1 wangbaokui660 2012-1-8 11:17
离放假还有一周,陆陆续续看到好多朋友、同学、博友返家了。自己也有点坐不住了。 估计静下心来继续科研可能已经不够淡定了,何不换个思维,利用这一周时间好好自我反省下2011。 回顾一年有得有失,比例大约七三开往上,总体满意度尚可,但仍有很多不足。 1.梳理。把这一年中做过的工作好好梳理下,看看做了什么,有什么需要做而没有去做。天天忙碌,却不知在忙些什么是不应该的。 2. 收尾。 看看有哪些遗留下来的问题,列表,能在假前解决的假前解决,不能立刻解决的根据来年的工作分轻重缓急解决之。整天埋头苦干,却很少回头看看自己的问题是不对的。 3.分析。看看这一年来业内又有了那些新的成果,已经解决了什么问题,还有什么问题没有解决,重点在哪里,趋势是什么,来年该主要做些什么。 4. 反省。看看明年的目标,自己还缺什么,那些是可以很快弥补的,那些是需要长久努力的。知道自己的程度,明白自己所面临问题的难度。知己知彼。 5. 目标。给自己来年的工作,分时间段定一下目标,给自己一个念想。有目标的人动力多些。 。。。(to be continued)
2296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盘点2011生物产业
热度 1 gaoli0823 2012-1-7 21:10
时间: 2012-01-06 来源:光明网 2011年,是中国生物产业茁壮“成长”的一年。在这一年中,生物产业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进展。一系列政策、规划相继出台,一些关键技术得到突破,一些新产品推向市场,一些制约产业发展的问题逐步得到解决,一个有利于生物产业发展的市场环境正在形成…… 在过去一年中,我们围绕产业发展的方方面面展开了持续、深入的报道。现在,我们从政策、技术、项目、金融、基地5个方面梳理出2011年中国生物产业发展脉络。 政策:新版药品GMP实施 2011年2月12日,卫生部正式对外发布《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修订)》(简称新版GMP),并宣布自3月1日起正式实施。新版药品GMP修订的主要特点:一是加强了药品生产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大幅提高对企业质量管理软件方面的要求;二是全面强化了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三是细化了操作规程、生产记录等文件管理规定,增加了指导性和可操作性;四是进一步完善了药品安全保障措施。自2011年3月1日起,新建药品生产企业、药品生产企业新建(改、扩建)车间应符合新版GMP的要求。现有药品生产企业将给予不超过5年的过渡期,并依据产品风险程度,按类别分阶段达到新版GMP的要求。 种业新政:科研院所撤出商业化育种   2011年4月18日,《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意见》正式出台。《意见》指出,目前我国农作物种业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商业化的农作物种业科研体制机制尚未建立,科研与生产脱节,育种方法、技术和模式落后,创新能力不强;种子市场准入门槛低,企业数量多、规模小、研发能力弱,育种资源和人才不足,竞争力不强;供种保障政策不健全,良种繁育基础设施薄弱,抗灾能力较低。《意见》提出,要推动科研院所、高校逐渐脱离商业化育种,做强、做大一批“育、繁、推”一体化的种业企业,鼓励行业兼并重组,力图改变种子企业多、小、弱的局面。 鼓励民营企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2011年8月15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出台了《关于鼓励和引导民营企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实施意见》。《意见》强调,民营企业和民间资本是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力量。要加快清理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领域的准入条件,除必须达到节能环保要求和按法律法规取得相关资质外,不得针对民营企业和民间资本在注册资本、投资金额、投资强度、产能规模、土地供应、采购投标等方面设置门槛。 鼓励生物产业“走出去”   2011年10月20日,商务部、发改委、科技部等10部委发布了《关于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国际化发展的指导意见》。《意见》指出,国际化是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必然选择,要把国际化作为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途径。支持生物医药、生物育种等国内企业兼并重组,培育大型跨国经营集团;鼓励企业承接国际医药研发和生产外包;支持有条件的生物医药企业“走出去”,开展对外投资和合作;通过对外援助等多种方式,带动生物育种企业开展跨国经营。 技术:合成生物学带来新曙光   合成生物学2011年取得令人瞩目的进展。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Jay Keasling教授通过人工方法合成各种基因,然后将其组装成一条“生产线”放入一个微生物体内,使得这个微生物合成出烷烃、脂肪酸酯等一系列可用作航空燃料的产品。文特尔(Venter)研究所正把一个制造乙醇的微生物跟利用纤维素的微生物进行合成,使得新的微生物能直接利用纤维素生产乙醇。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陈国强已经合成出一系列具有不同特征的新材料。2011年,“973”计划部署两个合成生物学项目,分别由中科院院士赵国屏、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冯雁担任首席科学家。每个项目研发经费为500万美元。科技部印发的《“十二五”生物技术发展规划》提出,将要建立合成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新酵母让生物燃料更经济   以木质纤维素作为原料的第二代生物燃料备受关注。但是木质纤维素要变成液体燃料,需要先进行水解,其水解产物——葡萄糖和木糖高效利用是当前难题之一。原因在于,在葡萄糖和木糖共存的条件下,多数微生物优先利用葡萄糖,造成木糖利用效率低甚至利用不完全。因此,获得能够同步且高效利用葡萄糖和木糖的菌株对于提高该过程的经济性至关重要。 中科院大连化物所赵宗保研究小组首次发现一株能够同步利用葡萄糖和木糖积累油脂的酵母——皮状丝孢酵母Trichosporon cutaneum AS2.571,油脂含量约为50%。 项目:抗击致病性流感,我国已作好药物储备   “达菲”被视为预防流感的特效药,世界各国纷纷开始加紧对“达菲”原料药的储备。而从八角中提取的莽草酸正是该药物的主要有效成分。 为保障我国生产“达菲”有基本的原料莽草酸,做到一旦疫情暴发,我国及世界卫生组织能够有足够的药物储备,北京绿色金可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承担了国家“抗禽流感药物达菲原料-SA200吨扩产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项目,目前已成功实现年产莽草酸200吨的产业化目标。由于生产200吨SA需要8000吨八角,因此也带动了云南、贵州、四川等省市八角主产区的农民增加收益1亿元,带动八角种植业扩大种植面积10万亩。 玉米新品种成就“黄金”产业   承德裕丰种业在承担国家发改委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后,目前已经完成200亩原种生产基地、700亩原种繁育基地、5000亩标准化繁种高产示范基地建设和种子加工中心建设。产品遍布全国玉米种植区的19个省份的600多家县级代理客户,项目实施所应用的11个玉米新品种,在推广应用中表现非常突出。 废弃油脂华丽变身   该项目由山东生物柴油集团有限公司与郑州大学、聊城大学化工研究所合作。据2011年1~3月份的统计显示,该项目共生产生物柴油9600吨,实现产值7680万元,实现利税750万元。目前,该项目已新建生产车间的建筑面积为3428平方米,原料池5600立方米,完成罐区16000立方米,购置仪器设备118套,成功实现棉籽油转化生物柴油的规模化生产,为我国能源结构调整提供了技术支撑和应用示范。 金融:国开行投巨资支持生物产业   国家开发银行是中国中长期投融资领域主力银行。近年来,生物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已成为其大力开拓的新蓝海。截至2011年6月底,国开行生物产业贷款余额为134.5亿元,累计向341个生物产业项目发放贷款193亿元。 国开行不断创新融资模式。例如,云南云河药业拟申请贷款3000万元,但是可用于担保的固定资产只能覆盖贷款1800万元,尚有1200万元贷款的担保难落实。最后设计了“固定资产+专利权质押+企业实际控制人无限连带责任保证担保”的担保模式,最终落实了项目贷款担保。 “十二五”期间,国开行拟投资1000亿元支持生物产业,每年200亿元。《国家开发银行生物产业系统性融资规划(2011-2015)》预计到2015年,我国生物产业累计投资需求达20500亿元,其中信贷资金需求为5870亿~9970亿元。 专利质押融资尚有多重困难   2011年专利质押两个案例,一个是云南云河药业的用“固定资产+专利权质押+企业实际控制人无限连带责任保证担保”的担保模式获得国家开发银行的贷款。另一个案例是武汉百泰基因生物工程有限公司获得汉口银行1000万元专利质押贷款。 但是,知识产权资本化还存在较多的问题。除了专利价值难以评估之外,还有其他因素制约专利质押业务的推进。例如,专利的价值容易受技术进步的影响,新技术的突破可能使原专利失去价值;国内知识产权转让市场相对狭小,专利变现相对困难,如果企业无法还款,银行难以迅速把专利通过拍卖、转让等方式收回资金。此外,专利的司法保护也还需要进一步改善。 首只农业科技私募基金设立   2011年7月31日,国内首只农业科技领域私募股权基金——中农科产业发展基金正式设立。该基金是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发起、投资设立。基金第一期规模15亿元人民币,主要投资境内农业领域高新技术孵化以及高成长、创新型、科技型企业。基金将依托中国农业科学院雄厚的技术成果和人力资源储备,全面推动农业科技产业化的发展。 基地: 生物产业基地已成区域经济新引擎   2011年6月17~19日在深圳举行的第五届中国生物产业大会上,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晓强指出,深圳、北京、上海、广州、石家庄、长春、长沙、德州、泰州等国家生物产业基地集聚发展势头迅猛,成为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引擎。目前我国一共有22个国家级生物产业基地。基地生物产业产值已占全国生物产业产值的60%。 辽宁举全省之力打造本溪基地   本溪是典型的资源型城市,资源依赖程度高,产业结构单一。2008年2月,辽宁省作出决定,将全省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建在本溪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号召举全省之力,支持本溪做大做强医药产业,形成年产值1000亿元的产业规模,人口100万的城市规模。全省18个厅局支持基地建设。在全省的大力支持下,本溪药业基地脱颖而出、后来居上。在全国400个基地中,一跃成为建设规模第一,科技力量第三。截至目前,引进了包括北京双鹭、四环药业、南京医药、天津天士力、吉林修正等12家全国50强在内的各类项目226个,项目总投资额达993亿元,积蓄产能1000亿元。 中国医药城: 融入世界生物医药产业“桥头堡”   中国医药城位于江苏省中部的泰州市。2005年2月,江苏省作出“建设医药产业园,打造中国医药城”的决策。目前,中国医药城内已集聚国内知名大学和医药研发机构50多家,400多家国内外知名医药生产、服务型企业先后落户,400多项“国际一流、国内领先”的医药创新成果成功实现落地申报,100多名国际领军型人才先后加盟,1200多名各类高层次人才先后落户,启动开发面积达10万平方公里。 长沙基地打造产业“单打冠军”   长沙国家生物产业基地是2006年10月由国家发改委批准认定的、以湖南浏阳生物医药园区(以下简称“医药园”)为核心区的国家级生物产业基地。截至目前,共引进工业企业136家,配套科研、服务、商贸企业125家,其中生物医药及相关企业87家,上市和上市企业投资16家。2010年,医药园实现工业总产值171亿元,实现财政收入5.2亿元。目前,医药园生物医药产业产值约占湖南全省的52%。预计“十二五”末,实现工业总产值1000亿元,实现财政税收40亿元。 “十二五”时期,新增打造抗体药物、医疗器械、生物农业产业群。形成特色产业规模,在长沙国家生物产业基地造就一批在全国有影响的生物产业“单打冠军”。 光谷生物城:光速领跑生物产业   光谷生物城位于武汉东湖高新区。2007年6月,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准同意建设武汉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即“光谷生物城”)。2010年,光谷生物城完成基本建设投资52亿元,已签订项目入驻协议184个,有97个项目已开工建设或入驻办公。在光谷生物城建设的带动下,东湖高新区2010年全年实现生物产业收入248.06亿元,同比增长超过23.38%。其中,收入过20亿元企业1家;收入过10亿元企业1家;过3亿元的企业9家;上市公司4家。光谷生物城的规划建设、招商引资工作,被中央、省市领导和主管部门称赞为“光谷速度”。预计到2020年,光谷生物城将聚集各类生物企业超过1000家,包括世界500强企业30余家,吸引各领域领军人才超过2万名,各类专业人才超过2万名,实现生物产业总收入超过2000亿元。
2017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长江保护与发展报告2011》 发布
dongzg101 2012-1-7 19:32
《长江保护与发展报告2011》发布 长江流域资源环境压力日益增加问题愈益复杂 1月6日,中国科学院、WWF(世界自然基金会)和国家开发银行在京联合发布《长江保护与发展2011》报告。该报告由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WWF(世界自然基金会)北京代表处和国家开发银行发展规划局三方共同组织来自中国科学院相关研究所30余位在长江保护与发展研究方面具有丰富理论和实践经验的专家合作完成。中国科学院党组书记、院长白春礼,国家开发银行董事长陈元分别为报告作序。 首发式由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科学与技术局副局长冯仁国研究员主持,WWF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关德辉博士、国家开发银行规划局蒋志刚局长等出席并致辞;报告主编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杨桂山研究员介绍了报告框架和主要内容;报告高层顾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任、全国人大常委陈宜瑜院士对报告进行了述评。特邀专家、相关国际组织和机构代表、报告发起组织单位、出版单位负责人和媒体记者等共50余人出席了首发式。 《长江保护与发展报告》被称为长江的体检报告,今年是第三次发布。这份体检报告显示,近两年来,长江流域在成为国家区域协调发展的重点、经济社会继续呈现快速发展态势的同时,流域经济社会发展对资源环境的压力也日益加大,受经济增长方式较为粗放、产业结构和布局与资源条件不匹配等因素影响,流域灾害频发、资源紧缺与环境恶化问题依然严重,统筹保护与发展的任务更加艰巨;而流域相继实施的三峡工程、南水北调工程以及上游大规模的水电开发等重大工程,对长江生态与环境的累积影响也日益显现,这些影响因缺乏长序列的跟踪监测资料和深入研究以及影响本身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等,持续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报告显示,目前制约长江流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资源环境因素主要包括土地资源紧缺、水旱灾害频繁发生、水污染加重和生态不断退化等。其中,2009年长江流域废污水排放总量为333.2亿吨,较2003增长21.9%。 同时,长江三峡工程蓄水运行的累积影响倍受关注,水库运行,导致库区富营养化进程加快和支流、库湾藻类水华频发,清水下泄引起长江干流河道剧烈冲刷,坝下河道水文情势变化造成中游通江湖泊江湖关系改变和湖泊水情与湿地生态明显调整,长江特有鱼类繁育和四大家鱼鱼类产卵场以及珍稀水生动物生存等受到严重影响。作为我国湖泊分布最密集的区域,长江流域湖泊生态的变化集中体现了长江流域所面临的威胁与压力。据统计,全国1平方公里以上的自然湖泊77%分布在长江流域。由于受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以及全球气候变化、流域重大开发工程等的影响,长江流域的湖泊正面临着物种丧失、生态系统退化、水体富营养化、洪水调蓄能力降低和供水能力不足等问题,少数湖泊甚至面临萎缩消亡的威胁。 报告指出,受气候变暖的影响,长江源头和上游区冰川融水增多,多数湖泊面积短期内呈扩大趋势,而随着时间推移,随着冰川面积的大幅度减少,冰川融水将逐步减少,可能导致以冰川融水为主要补给源的湖泊萎缩甚至消亡。中游地区湖泊因不合理围垦,面积急剧减少,宜昌至大通区段2/3以上的湖泊因围垦而消失,湖泊蓄水容积随之大幅减少,1950s初以来,长江中下游地区因围垦减少湖泊容积相当于淮河多年平均年径流量的1.1倍,五大淡水湖泊蓄水总量的1.3倍,在相当程度上引发了江湖洪水位的不断升高,最高洪水位被不断突破,导致小水大灾现象频发。中下游地区湖泊因流域和周边地区人口增长与经济快速发展,以及湖泊过度围网和围堤养殖等,导致湖泊中TN、TP和CODMn等污染物不断增加,水质普遍为Ⅳ-劣V类,湖泊水污染和富营养化程度加重,导致湖泊蓝藻水华发生时间延长、影响范围扩大和藻类浓度增加,引起生态灾害频发和饮用水危机时有发生。据2007-2010年长江中下游湖泊水质监测资料,中下游77个大于10平方公里的湖泊中,77%的湖泊水质劣于III类水质,符合或优于III类标准的湖泊仅占23%,而劣于V类水质标准的湖泊占32%;处于富营养状态的湖泊占调查湖泊总数的88.3%,其中处于重度富营养状态的湖泊占23.4%,尤以下游苏南湖群富营养化程度最为严重。 中国科学院陈宜瑜院士在发布会上说:“长江源区和上游湖泊水量剧烈波动,中游通江湖泊受三峡工程蓄水的深刻影响,下游湖泊普遍水体富营养化。湖泊的演变及未来趋势与效应,成为长江保护与发展领域广泛关注和热议的话题。这本书正是就这些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并提出可行性建议。” 为有效解决长江流域湖泊所面临的问题和威胁,报告提出应明确湖泊功能定位,分类型、分层次保护;实施湖泊—流域综合管理,采取必要的退渔还湖、退田还湖措施,保障湖泊可持续利用;控制入湖污染物总量和湖泊内源污染,切实改善湖泊水环境与水生态;优化河湖格局和功能,实施河湖连通,恢复湖泊多样化的生态服务功能。 WWF(中国)首席执行官关德辉表示:“长江与流域湖泊群构成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巨型河湖系统,WWF希望这本报告能够为长江流域的湖泊利用与管理保护提供一些参考,并引起社会各界对长江流域湖泊保护与利用问题的关注。” 此外,本次报告还再次对长江沿江地区包括上海、重庆2市在内的39个地市经济与社会发展水平、资源与环境发展成本以及综合发展态势进行了系统评估和排序。 从2006年起,WWF联合中国科学院、国家开发银行以及长江论坛秘书处等机构,组织长江保护与发展研究领域具有丰富理论和实践经验的科研与管理专家合作编撰并定期发布《长江保护与发展报告》,每两年发布一次。 发布会现场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1054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The 4 biggest scientific breakthroughs of 2011
zuojun 2012-1-7 10:37
http://theweek.com/article/index/222719/the-4-biggest-scientific-breakthroughs-of-2011 From neutrinos to new planets, a look at some of the year's most important discoveries posted on December 23, 2011, at 12:24 PM 1. Upending the laws of physics 2. Reasons to listen to your gut Bacteria in our intestines may play a major role in the health of our minds and bodies. German researchers have discovered that just as each human being has a specific blood type, each of us also has one of three separate families of bacteria residing in our guts. A person's "enterotype" likely establishes itself in infancy and appears to affect everything from how well food is digested to how drugs are absorbed. The discovery of the three distinct gut ecosystems "was a surprise, and it's good news," says researcher Peer Bork. The finding could help physicians diagnose and treat serious digestive disorders, and also help explain why the effects of medicines and nutrients vary widely from person to person. Further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ingesting a bacteria species found in certain yogurts and cheeses calms stressed-out mice — pointing to the prospect of treating psychiatric disorders with microbes instead of drugs. 3. Closing in on alien life 4. A new weapon against aging The fountain of youth might one day flow within our own cells. Scientists working with mice have discovered that if they remove a special kind of cell that promotes aging, a host of age-related conditions disappear: The genetically modified rodents didn't develop cataracts, their skin didn't wrinkle, and they maintained high levels of energy throughout their lives. The so-called senescent cells have lost the ability to divide, and as they build up in aging tissue, they release toxins that destroy robust neighboring cells. Scientists devised a way of killing off those senescent cells, and the procedure "suggests therapies that might work in real patients," says Norman E. Sharpless, an expert on aging. If purging the cells works in people as it does in mice, the treatment could ward off a host of age-related diseases, from cancer to dementia, and keep us vigorous longer.
个人分类: Tea Time/Coffee Break|1845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Military and Security Developments Involving China 2011
whyhoo 2012-1-6 23:21
EXECUTIVE SUMMARY China’s rise as a major international actor is likely to stand out as a defining feature of the strategic landscape of the early 21 st century. Sustained economic development has raised the standard of living for China’s citizens and elevated China’s international profile. This development, coupled with an expand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ase, has also facilitated a comprehensive and ongoing military modernization program. The United States welcomes a strong, prosperous, and successful China that reinforces international rules and norms and enhances security and peace both regionally and globally. China is steadily assuming new roles and responsibilities in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In 2004, Chinese President Hu Jintao articulated new guidance for the People’s Liberation Army (PLA), including missions extending beyond China’s immediate territorial interests. This catalyzed China’s growing involvement in international peacekeeping efforts, counter-piracy operations, humanitarian assistance and disaster relief, and the evacuation of Chinese citizens from overseas trouble spots. China’s 2010 Defense White Paper asserts that China’s ―future and destiny have never been more closely connected with those of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Nonetheless, China’s modernized military could be put to use in ways that increase China’s ability to gain diplomatic advantage or resolve disputes in its favor. Although the PLA is contending with a growing array of missions, Taiwan remains its ―main strategic direction.‖ China continued modernizing its military in 2010, with a focus on Taiwan contingencies, even as cross-Strait relations improved. The PLA seeks the capability to deter Taiwan independence and influence Taiwan to settle the dispute on Beijing’s terms. In pursuit of this objective, Beijing is developing capabilities intended to deter, delay, or deny possible U.S. support for the island in the event of conflict. The balance of cross-Strait military forces and capabilities continues to shift in the mainland’s favor. Over the past decade, China’s military has benefitted from robust investment in modern hardware and technology. Many modern systems have reached maturity and others will become operational in the next few years. Following this period of ambitious acquisition, the decade from 2011 through 2020 will prove critical to the PLA as it attempts to integrate many new and complex platforms, and to adopt modern operational concepts, including joint operations and network-centric warfare. China has made modest, but incremental, improvements in the transparency of its military and security affairs. However, there remains uncertainty about how China will use its growing capabilities. The United States recognizes and welcomes PRC contributions that support a safe and secure global environment. China’s steady integration into the global economy creates new incentives for partnership and cooperation, particularly in the maritime domain. Although China’s expanding military capabilities can facilitate cooperation in pursuit of shared objectives, they can also increase the risk of misunderstanding and miscalculation. Strengthening our military-tomilitary relationship is a critical part of our strategy to shape China’s choices as we seek to capitalize on opportunities for cooperation while mitigating risks. To support this strategy, the United States must continue monitoring PRC force development and strategy. In concert with our friends and Allies, the United States will also continue adapting our forces, posture, and operational concepts to maintain a stable and secure East Asian environment. 原文见 http://www.defense.gov/pubs/pdfs/2011_CMPR_Final.pdf
个人分类: 国防|1271 次阅读|0 个评论
感恩2011
guoyuming 2012-1-6 10:09
挡也挡不住的2012年如期到来,不知当初赋予2012神秘色彩的玛雅人此时此刻在地球的哪个角落以怎样的神情注视着我们。不管2012带给我们的究竟是好奇还是惶恐,我还是在这个清冷的早上平静的坐下来,回望2011。2011年可谓是跌跌撞撞的度过,要经历自驾的蒸汽式火车必然经过的站点--之所以一定说是蒸汽式火车,是因为他在哐嗤哐哧缓慢前进的时候,还不忘冒出浓郁的白烟,不时遮挡我的视线,让我在关键的拐角偶尔迷失方向。 驶进2012,好似钻出迷雾,但谁能就这样把怪怨留给历史呢。充满感恩的生活吧,这样才能平和的注视前方,任凭还有怎样的障碍和坎坷也不畏惧。感谢2011所有帮助过我的人,也感谢没有帮助过我的人,更感谢面对困境时躲在角落睥睨我的人。因为有了这样的一群人,我得以快乐的、坚强的、竭尽全力的写完这段多彩离奇的日子。我的个性从来不渴望平淡无奇,喜欢变化、喜欢错落有致。哈哈!形形色色的人,光怪陆离的事,阅之不尽、享之不竭。 虽然桌上冉冉飘绕着绿茶的清香,几片执拗的叶子还肆意翻转着不肯落至杯底,我的思绪却早已翻飞着从城市的这端到了那端。即使这样也满足不了对五彩斑斓的2012的遐想。是2011给我美好的回忆,何必在意是不是在回忆时溅落几滴眼泪?或许这泪水正是描绘画面时枯竭的墨汁需要她来晕染!有快乐,有泪水,才能憧憬2012的画面妙笔生花。
个人分类: 留给回忆|3640 次阅读|0 个评论
2011
热度 2 lhj701 2012-1-5 21:17
2011 2012年终于来了,2012和2011的区别就在于一天,翻过一天,就是新的一年。 “新”永远具有吸引力和诱惑力! 总结2011年,自己参加了在美国召开的国际学术会议ICDCS 2011;发表了一篇IEEE transactions 论文;申请了一个省级科研项目;在教育部高职计算机教指委系主任年会分享了自己的科研收获;参加了5年一次的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申请了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 。。 2011年感谢所有帮助和支持过我的朋友; 最后祝愿科学网博客在2012年越办越好!
个人分类: 观点建议|2785 次阅读|4 个评论
2011年度优秀个人
热度 1 jjmm26 2012-1-5 15:07
2011年度优秀个人
2011年,在领导和老师的指导,同事热切的帮助下,本人顺利完成了全年任务和重点工作,并获得了年度优秀个人的荣誉。在这个总结的时刻,非常感谢一年来所有人的关爱,大家 一起工作的日子是快乐的,一起奋斗的日子是难忘的 ! 此刻 满怀感恩的心,以今天为起点,牢记“ 千里之行,积于跬步, 万里之船,成于罗盘”,开始崭新并充满希望的2012 。 合影
2306 次阅读|1 个评论
盘点逝去的2011
热度 1 youth 2012-1-5 08:42
1. 做了一次著名期刊 JLT 的审稿人。 2. 终于通过了考过 N 次的 CET-6 。 3. 录用了两篇 SCI ,一篇 EI 。但是一篇论文仍或许悲剧中。另一篇也在等待中。还有两篇在酝酿中。 4. 第一次和同学合作了一篇论文。 5. 参加了上海会议,收获颇丰。认识了同行,结识了新朋友,但交际能力仍有待提高。 6. 与国外同行联系,但感觉不如从前。 7. 开始了从未尝试过的实验,摸索前进。 8. 认识了一些新朋友:徐 H 、李 NQ 、饶 L 等人。 9. 巩固了旧友谊:王 XY 安 Y 李 SS 李 QH 周 Y 崔 ZJ 赵 T 张 XJ 孔 LQ 李 XD 杨 CJ 石 BF 李 H 职 ZJ 等人。不管旧老朋友,还是新朋友,你们都是我的好朋友。快乐正是在和你们的交往中度过的。 10. 困扰了半年多的数值仿真终于有初步结果了,但困惑仍不断。 11. 困惑:经济、学业、爱情、未来。。。 12. 有喜有忧,有酸甜苦辣,有无奈有。。。 13. 终于开始了而立之年。。。
197 次阅读|1 个评论
再见,2011!
热度 1 gdbna 2012-1-4 16:46
走过了今天上午,考过了本学期最后一门课,我想,2011,可以画一个句号了! 当我试着回首2011的时候,内心有点儿小小的惭愧,为自己的不够优秀--该做出来的论文没做出来,该看完的paper没有看完... 但是,转念一想,2011,我也是有收获的,那就是在今年修完了9门专业课,为自己的课程画上一个句号.从过去听报告的一头雾水,到现在可以小小听出些门道,或许,跟这些专业课还是有关系的. 用一年半的时间修完了43个学分,用一年半的时间为2012做个铺垫,足矣! 再见,2011! 你好,2012!
2148 次阅读|1 个评论
盘点2011年之十“最”
热度 7 babyann519 2012-1-4 11:51
1 ,最给力的工作: 推荐系统综述,合作者麻豆, Bill ,张老师,张子柯,周涛。 2 ,最有影响力的工作: Link prediction in complex networks: A survey 发表期刊: Physica A 390(6 ), 1150-1170 (2011). http://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37843711000991X 3 ,最有趣的工作: The small world yields the most effective information spreading 发表期刊: NJP 13, 123005 (2011)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329471do=blogid=511309 4 ,最繁重的工作: 制造毕业论文 5 ,最开心的事情: 老大还活着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329471do=blogid=465290 6 ,最遗憾的事情: 没有在瑞郎汇率为 8.8 的时候全部兑换了。 7 ,最惊讶的事情: 黑金鱼变黄金鱼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329471do=blogid=513800 8 ,最感动的事情: GG 带我去看演唱会 9 ,最愤怒的事情: 小白被人举报 10 ,最感谢的人: 爸爸妈妈 祝愿2012每个人都有更多的欢乐和幸福!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4324 次阅读|16 个评论
[转载]2011年终终结
dongzg101 2012-1-3 21:47
2011年终总结 最好的生活 http://news.163.com/special/2011ending/
1112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Geological Society of London Special Publication 专辑清单
热度 4 geoearth 2012-1-3 18:55
英国地质学会出版的书籍,哪位大家有该类书籍,还望共享 Volume 355 2011 The SE Asian Gateway: History and Tectonics of the Australia–Asia Collision Volume 354 2011 Ice-Marginal and Periglacial Processes and Sediments Volume 353 2011 Growth and Collapse of the Tibetan Plateau Volume 352 2011 Human Interactions with the Geosphere: The Geoarchaeological Perspective Volume 351 2011 Slope Tectonics Volume 350 2011 Granite-Related Ore Deposits Volume 349 2011 Kinematic Evolution and Structural Styles of Fold-and-Thrust Belts Volume 348 2010 Hydrocarbons in Contractional Belts Volume 347 2010 Reservoir Compartmentalization Volume 346 2010 Australian Landscapes Volume 345 2010 Elevation Models for Geoscience Volume 344 2010 Fjord Systems and Archives Volume 343 2010 Dinosaurs and Other Extinct Saurians: A Historical Perspective Volume 342 2010 Monsoon Evolution and Tectonics–Climate Linkage in Asia Volume 341 2010 Evolution of the Levant Margin and Western Arabia Platform since the Mesozoic Volume 340 2010 Sedimentary Basin Tectonics from the Black Sea and Caucasus to the Arabian Platform Volume 339 2010 The Terrestrialization Process: Modelling Complex Interactions at the Biosphere–Geosphere Interface Volume 338 2010 The Evolving Continents: Understanding Processes of Continental Growth Volume 337 2010 Petrological Evolution of the European Lithospheric Mantle Volume 336 2010 Tufas and Speleothems: Unravelling the Microbial and Physical Controls Volume 335 2010 Continental Tectonics and Mountain Building: The Legacy of Peach and Horne Volume 334 2010 The Triassic Timescale Volume 333 2010 Natural Stone Resources for Historical Monuments Volume 332 2010 Advances in Interpretation of Geological Processes: Refinement of Multi-scale Data and Integration in Numerical Modelling Volume 331 2010 Limestone in the Built Environment: Present-Day Challenges for the Preservation of the Past Volume 330 2010 Tectonic and Stratigraphic Evolution of Zagros and Makran during the Mesozoic–Cenozoic Volume 329 2010 Mesozoic and Cenozoic Carbonate Systems of the Mediterranean and the Middle East: Stratigraphic and Diagenetic Reference Models Volume 328 2009 The Origin and Evolution of the Caribbean Plate Volume 327 2009 Ancient Orogens and Modern Analogues Volume 326 2009 Global Neoproterozoic Petroleum Systems: The Emerging Potential in North Africa Volume 325 2009 Early Palaeozoic Peri-Gondwana Terranes: New Insights from Tectonics and Biogeography Volume 324 2009 Thermochronological Methods: From Palaeotemperature Constraints to Landscape Evolution Models Volume 323 2009 Palaeoproterozoic Supercontinents and Global Evolution Volume 322 2009 Geohazard in Rocky Coastal Areas Volume 321 2009 Extending a Continent: Architecture, Rheology and Heat Budget Volume 320 2009 Periglacial and Paraglacial Processes and Environments Volume 319 2009 Sediment-Hosted Gas Hydrates: New Insights on Natural and Synthetic Systems Volume 318 2009 Earth Accretionary Systems in Space and Time Volume 317 2009 The Making of the Geological Society of London Volume 316 2009 Palaeoseismology: Historical and Prehistorical Records of Earthquake Ground Effects for Seismic Hazard Assessment Volume 315 2009 Late Palaeozoic and Mesozoic Ecosystems in SE Asia Volume 314 2009 Devonian Change: Case Studies in Palaeogeography and Palaeoecology Volume 313 2009 Underground Gas Storage: Worldwide Experiences and Future Development in the UK and Europe Volume 312 2009 South Caspian to Central Iran Basins Volume 311 2009 Collision and Collapse at the Africa-Arabia-Eurasia Subduction Zone Volume 310 2009 Geology and Religion: A History of Harmony and Hostility Volume 309 2008 The Future of Geological Modelling in Hydrocarbon Development Volume 308 2008 Geodynamic Evolution of East Antarctica: A Key to the East-West Gondwana Connection Volume 307 2008 Fluid Motions in Volcanic Conduits: A Source of Seismic and Acoustic Signals Volume 306 2008 The Nature and Origin of Compression in Passive Margins Volume 305 2008 Communicating Environmental Geoscience Volume 304 2008 Dynamics of Crustal Magma Transfer, Storage and Differentiation Volume 303 2008 Biogeochemical Controls on Palaeoceanographic Environmental Proxies Volume 302 2008 Structure and Emplacement of High-Level Magmatic Systems Volume 301 2008 History of Geomorphology and Quaternary Geology Volume 300 2008 The History of Geoconservation Volume 299 2008 The Internal Structure of Fault Zones: Implications for Mechanical and Fluid-Flow Properties Volume 298 2008 Tectonic Aspects of the Alpine-Dinaride-Carpathian System Volume 297 2008 The Boundaries of the West African Craton Volume 296 2008 Landscape Evolution: Denudation, Climate and Tectonics over Different Time and Space Scales Volume 295 2008 Fishes and the Break-up of Pangaea Volume 294 2008 West Gondwanare-Cenozoic Correlations Across the South Atlantic Region Volume 293 2008 Metasomatism in Oceanic and Continental Lithospheric Mantle Volume 292 2007 Structurally Complex Reservoirs Volume 291 2007 The Geodynamics of the Aegean and Anatolia Volume 290 2007 Tectonics of Strike-Slip Restraining and Releasing Bends Volume 289 2007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amage and Localization Volume 288 2008 Climate Change and Groundwater Volume 287 2007 Four Centuries of Geological Travel: The Search for Knowledge on Foot, Bicycle, Sledge and Camel Volume 286 2007 The Rise and Fall of the Ediacaran Biota Volume 285 2007 Evaporites Through Space and Time Volume 284 2007 Rock Physics and Geomechanics in the Study of Reservoirs and Repositories Volume 283 2007 Mapping Hazardous Terrain using Remote Sensing Volume 282 2007 Imaging, Mapping and Modelling Continental Lithosphere Extension and Breakup Volume 281 2007 The Role of Women in the History of Geology Volume 280 2007 Mesozoic Sub-Continental Lithospheric Thinning Under Eastern Asia Volume 279 2007 Natural and Anthropogenic Hazards in Karst Areas: Recognition, Analysis and Mitigation Volume 278 2007 Devonian Events and Correlations Volume 277 2007 Seismic Geomorphology Volume 276 2007 Economic and Palaeoceanographic Significance of Contourite Deposits Volume 275 2007 Palaeozoic Reefs and Bioaccumulations: Climatic and Evolutionary Controls Volume 274 2007 Coastal and Shelf Sediment Transport Volume 273 2007 Myth and Geology Volume 272 2007 Deformation of the Continental Crust: The Legacy of Mike Coward Volume 271 2007 Building Stone Decay: From Diagnosis to Conservation Volume 270 2007 Fractured Reservoirs Volume 269 2006 Mechanisms of Activity and Unrest at Large Calderas Volume 268 2006 Channel Flow, Ductile Extrusion and Exhumation in Continental Collision Zones Volume 267 2006 New Techniques in Sediment Core Analysis Volume 266 2006 Function of Soils for Human Societies and the Environment Volume 265 2006 Non-Marine Permian Biostratigraphy and Biochronology Volume 264 2006 Compositional Data Analysis in the Geosciences: From Theory to Practice Volume 263 2006 Fluid Flow and Solute Movement in Sandstones: The Onshore UK Permo-Triassic Red Bed Sequence Volume 262 2006 Tectonics of the Western Mediterranean and North Africa Volume 261 2006 Fractal Analysis for Natural Hazards Volume 260 2006 Tectonic Development of the Eastern Mediterranean Region Volume 259 2006 The Afar Volcanic Province within the East African Rift System Volume 258 2006 Cretaceous-tertiary high-latitude palaeoenvironments: James Ross Basin, Antarctica Volume 257 2006 Geomaterials in Cultural Heritage Volume 256 2006 The History of Meteoritics and Key Meteorite Collections: Fireballs, Falls and Finds Volume 255 2006 Cool-Water Carbonates: Depositional Systems and Palaeoenvironmental Controls Volume 254 2006 The Deliberate Search for the Stratigraphic Trap Volume 253 2006 Analogue and Numerical Modelling of Crustal-Scale Processes Volume 252 2005 The Neuquen Basin, Argentina: A Case Study in Sequence Stratigraphy and Basin Dynamics Volume 251 2005 Alluvial Fans: Geomorphology, Sedimentology, Dynamics Volume 250 2005 Sustainable Minerals Operations in the Developing World Volume 249 2005 Understanding the Micro to Macro Behaviour of Rock-Fluid Systems Volume 248 2005 Mineral Deposits and Earth Evolution Volume 247 2005 Early-Middle Pleistocene Transitions: The Land-Ocean Evidence Volume 246 2005 Terrane Processes at the Margins of Gondwana Volume 245 2005 High-Strain Zones: Structure and Physical Properties Volume 244 2005 Submarine Slope Systems: Processes and Products Volume 243 2005 Deformation Mechanisms, Rheology and Tectonics: from Minerals to the Lithosphere Volume 242 2005 Cryospheric Systems: Glaciers and Permafrost Volume 241 2005 History of Palaeobotany: Selected Essays Volume 240 2005 Petrophysical Properties of Crystalline Rocks Volume 239 2004 Geological Prior Information: Informing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Volume 238 2004 Magnetic Fabric: Methods and Applications Volume 237 2004 Understanding Petroleum Reservoirs: Towards an Integrated Reservoir Engineering and Geochemical Approach Volume 236 2004 Energy, Waste and the Environment: A Geochemical Perspective Volume 235 2004 The Geometry and Petrogenesis of Dolomite Hydrocarbon Reservoirs Volume 234 2004 Physical Geology of High-Level Magmatic Systems Volume 233 2004 Geological Storage of Carbon Dioxide Volume 232 2004 Forensic Geoscience: Principles, Techniques and Applications Volume 231 2004 The Initiation, Propagation, and Arrest of Joints and Other Fractures Volume 230 2004 The Palynology and Micropalaeontology of Boundaries Volume 229 2004 Origin and Evolution of the Ontong Java Plateau Volume 228 2004 The Application of Ichnology to Palaeoenvironmental and Stratigraphic Analysis Volume 227 2004 Vertical Coupling and Decoupling in the Lithosphere Volume 226 2004 Aspects of the Tectonic Evolution of China Volume 225 2004 200 Years of British Hydrogeology Volume 224 2004 Flow Processes in Faults and Shear Zones Volume 223 2004 Permo-Carboniferous Magmatism and Rifting in Europe Volume 222 2004 Confined Turbidite Systems Volume 221 2004 Deep-Water Sedimentation in the Alpine Basin of SE France: New Perspectives on the Gres D'Annot and Related Systems Volume 220 2003 Geochronology: Linking the Isotopic Record with Petrology and Textures Volume 219 2003 Intra-Oceanic Subduction Systems: Tectonic and Magmatic Processes Volume 218 2003 Ophiolites in Earth History Volume 217 2003 Evolution and Palaeobiology of Pterosaurs Volume 216 2003 Subsurface Sediment Mobilization Volume 215 2003 Applications of X-ray Computed Tomography in the Geosciences Volume 214 2003 Hydrocarbons in Crystalline Rocks Volume 213 2003 Volcanic Degassing Volume 212 2003 New insights into structural interpretation and modelling Volume 211 2003 Ground Penetrating Radar in Sediments Volume 210 2003 Intraplate Strike-Slip Deformation Belts Volume 209 2003 Fracture and In-Situ Stress Characterization of Hydrocarbon Reservoirs Volume 208 2003 Tracing Tectonic Deformation Using the Sedimentary Record Volume 207 2003 Petroleum Geology of Africa: New Themes and Developing Technologies Volume 206 2003 Proterozoic East Gondwana: Supercontinent Assembly and Breakup Volume 205 2002 Natural Stone, Weathering Phenomena, Conservation Strategies and Case Studies Volume 204 2002 The Timing and Location of Major Ore Deposits in an Evolving Orogen Volume 203 2002 Glacier-Influenced Sedimentation on High-Latitude Continental Margins Volume 202 2002 Volcano-Ice Interaction on Earth and Mars Volume 201 2002 Palaeozoic Amalgamation of Central Europe Volume 200 2002 Deformation Mechanisms, Rheology and Tectonics: Current Status and Future Perspectives Volume 199 2002 The Early Earth: Physical, Chemical and Biological Development Volume 198 2002 Mine Water Hydrogeology and Geochemistry Volume 197 2002 The North Atlantic Igneous Province: Stratigraphy, Tectonic, Volcanic and Magmatic Processes Volume 196 2002 Exhumation of the North Atlantic Margin: Timing, Mechanisms and Implications for Petroleum Exploration Volume 195 2002 The Tectonic and Climatic Evolution of the Arabian Sea Region Volume 194 2002 Palaeobiogeography and Biodiversity Change: The Ordovician and Mesozoic-Cenozoic Radiations Volume 193 2002 Sustainable Groundwater Development Volume 192 2002 The Earth Inside and Out: Some Major Contributions to Geology in the Twentieth Century Volume 191 2002 Sediment Flux to Basins: Causes, Controls and Consequences Volume 190 2001 The Age of the Earth: from 4004 BC to AD 2002 Volume 189 2001 Palaeowaters in Coastal Europe: Evolution of Groundwater Since the Late Pleistocene Volume 188 2001 The Petroleum Exploration of Ireland's Offshore Basins Volume 187 2001 Non-Volcanic Rifting of Continental Margins: A Comparison of Evidence from Land and Sea Volume 186 2001 The Nature and Tectonic Significance of Fault Zone Weakening Volume 185 2001 Drift Exploration in Glaciated Terrain Volume 184 2001 Continental Reactivation and Reworking Volume 183 2001 Western North Atlantic Palaeogene and Cretaceous Palaeoceanography Volume 182 2000 Groundwater in the Celtic Regions: Studies in Hard Rock and Quaternary Hydrogeology Volume 181 2000 Climates: Past and Present Volume 180 2000 New Perspectives on the Old Red Sandstone Volume 179 2000 Orogenic Processes: Quantification and Modelling in the Variscan Belt Volume 178 2000 Carbonate Platform Systems: Components and Interactions Volume 177 2000 The Evolutionary Biology of the Bivalvia Volume 176 2000 Deformation of Glacial Materials Volume 175 2000 Coastal and Estuarine Environments: Sedimentology, Geomorphology and Geoarchaeology Volume 174 2000 Salt, Shale and Igneous Diapirs in and around Europe Volume 173 2000 Tectonics and Magmatism in Turkey and the Surrounding Area Volume 172 2000 Sedimentary Responses to Forced Regressions Volume 171 2000 The Archaeology of Geological Catastrophes Volume 170 2000 Tectonics of the Nanga Parbat Syntaxis and the Western Himalaya Volume 169 1999 Forced Folds and Fractures Volume 168 1999 Understanding Granites: Integrating New and Classical Techniques Volume 167 2000 Dynamics of the Norwegian Margin Volume 166 2000 Holocene Land-Ocean Interaction and Environmental Change around the North Sea Volume 165 1999 Geoarchaeology: Exploration, Environments, Resources Volume 164 1999 Continental Tectonics Volume 163 1999 Floodplains: Interdisciplinary Approaches Volume 162 1999 Uplift, Erosion and Stability: Perspectives on Long-term Landscape Development Volume 161 1999 Volcanoes in the Quaternary Volume 160 1999 In Sight of the Suture: the Palaeozoic geology of the Isle of Man in its Iapetus Ocean context Volume 159 1999 Borehole Imaging: Applications and Case Histories Volume 158 1999 Muds and Mudstones: Physical and Fluid-Flow Properties Volume 157 1999 Chemical Containment of Waste in the Geosphere Volume 156 1999 The Mediterranean Basins: Tertiary Extension within the Alpine Orogen Volume 155 1999 Fractures, Fluid Flow and Mineralization Volume 154 1999 Exhumation Processes: Normal Faulting, Ductile Flow and Erosion Volume 153 1999 The Oil and Gas Habitats of the South Atlantic Volume 152 1999 Biostratigraphy in Production and Development Geology Volume 151 1999 Palaeomagnetism and Diagenesis in Sediments Volume 150 1999 James Hutton Present and Future Volume 149 1998 Carbonate Ramps Volume 148 1998 Modern Ocean Floor Processes and the Geological Record Volume 147 1998 Faulting, Fault Sealing and Fluid Flow in Hydrocarbon Reservoirs Volume 146 1998 Coastal Tectonics Volume 145 1998 The Physics of Explosive Volcanic Eruptions Volume 144 1998 Dating and Duration of Fluid Flow and Fluid-Rock Interaction Volume 143 1998 Lyell: The Past is the Key to the Present Volume 142 1998 The Proto-Andean Margin of Gondwana Volume 141 1998 Basin Modelling: Practice and Progress Volume 140 1998 Meteorites: Flux with Time and Impact Effects Volume 139 1998 Sedimentary Processes in the Intertidal Zone Volume 138 1998 What Drives Metamorphism and Metamorphic Reactions? Volume 137 1998 Gas Hydrates: Relevance to World Margin Stability and Climate Change Volume 136 1998 Core-Log Integration Volume 135 1998 Continental Transpressional and Transtensional Tectonics Volume 134 1998 Cenozoic Foreland Basins of Western Europe Volume 133 1998 The Development, Evolution and Petroleum Geology of the Wessex Basin Volume 132 1998 Petroleum Geology of North Africa Volume 131 1998 Geological Evolution of Ocean Basins: Results from the Ocean Drilling Program Volume 130 1998 Groundwater Pollution, Aquifer Recharge and Vulnerability Volume 129 1998 Geological Processes on Continental Margins: Sedimentation, Mass-Wasting and Stability Volume 128 1998 Groundwater Contaminants and Their Migration Volume 127 1998 Structural Geology in Reservoir Characterization Volume 126 1997 Petroleum Geology of Southeast Asia Volume 125 1997 European Coal Geology and Technology Volume 124 1997 Petroleum Geology of the Irish Sea and Adjacent Areas Volume 123 1997 Petroleum Geology of the Southern North Sea: Future Potential Volume 122 1997 Development in Petrophysics Volume 121 1997 Orogeny Through Time Volume 120 1997 Palaeosurfaces: Recognition, Reconstruction and Palaeoenvironmental Interpretation Volume 119 1997 Manganese Mineralization: Geochemistry and Mineralogy of Terrestrial and Marine Deposits Volume 118 1996 Tectonic, Magmatic, Hydrothermal and Biological Segmentation of Mid-Ocean Ridges Volume 117 1996 Geology of Siliciclastic Shelf Seas Volume 116 1996 Palaeoclimatology and Palaeoceanography from Laminated Sediments Volume 115 1996 Global Continental Changes: the Context of Palaeohydrology Volume 114 1996 Geology of Humber Group: Central Graben and Moray Firth, UKCS Volume 113 1996 Environmental Geochemistry and Health: 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Developing Countries Volume 112 1996 Precambrian Crustal Evolution in the North Atlantic Region Volume 111 1996 Late Quaternary Palaeoceanography of the North Atlantic Margins Volume 110 1996 Volcano Instability on the Earth and Other Planets Volume 109 1996 Coalbed Methane and Coal Geology Volume 108 1996 Weddell Sea Tectonics and Gondwana Break-up Volume 107 1996 Recent Advances in Lower Carboniferous Geology Volume 106 1996 Tectonic Evolution of Southeast Asia Volume 105 1996 Palaeomagnetism and Tectonics of the Mediterranean Region Volume 104 1996 High Resolution Sequence Stratigraphy: Innovations and Applications Volume 103 1996 Sequence Stratigraphy in British Geology Volume 102 1996 Biotic Recovery From Mass Extinction Events Volume 101 1996 Correlation of the Early Paleogene in Northwest Europe Volume 100 1996 Salt Tectonics Volume 99 1996 Modern Developments in Structural Interpretation, Validation and Modelling Volume 98 1995 Palaeomagnetic Applications in Hydrocarbon Exploration and Production Volume 97 1995 Geological Data Management Volume 96 1995 Island Britain: A Quaternary Perspective Volume 95 1995 Early Precambrian Processes Volume 94 1995 Characterization of Deep Marine Clastic Systems Volume 93 1995 The Petroleum Geology of Ireland's Offshore Basins Volume 92 1995 Fractography: Fracture Topography as a Tool in Fracture Mechanics and Stress Analysis Volume 91 1995 Permian and Triassic Rifting in Northwest Europe Volume 90 1995 The Tectonics, Sedimentation and Palaeoceanography of the North Atlantic Region Volume 89 1995 Non-biostratigraphical Methods of Dating and Correlation Volume 88 1995 Basin Inversion Volume 87 1995 Hydrothermal Vents and Processes Volume 86 1995 The Geochemistry of Reservoirs Volume 85 1995 Orbital Forcing Timescales and Cyclostratigraphy Volume 84 1995 New Developments in Improved Oil Recovery Volume 83 1995 Marine Palaeoenvironmental Analysis from Fossils Volume 82 1995 European Coal Geology Volume 81 1994 Volcanism Associated with Extension at Consuming Plate Margins Volume 80 1995 Hydrocarbon Habitat in Rift Basins Volume 79 1994 Mineral Resource Evaluation II: Methods and Case Histories Volume 78 1994 Geofluids: Origin, Migration and Evolution of Fluids in Sedimentary Basins Volume 77 1994 Coal and coal-bearing strata as oil-prone source rocks? Volume 76 1993 Magmatic Processes and Plate Tectonics Volume 75 1993 Braided Rivers Volume 74 1993 Himalayan Tectonics Volume 73 1993 Characterization of Fluvial and Aeolian Reservoirs Volume 72 1993 The Dynamics and Environmental Context of Aeolian Sedimentary Systems Volume 71 1993 Tectonics and Seismic Sequence Stratigraphy Volume 70 1993 High Resolution Stratigraphy Volume 69 1992 Advances in Reservoir Geology Volume 68 1992 Magmatism and the Causes of Continental Break-up Volume 67 1992 Exploration Britain: Geological Insights for the Next Decade Volume 66 1992 The Hydrogeology of Crystalline Basement Aquifers in Africa Volume 65 1992 Geological Applications of Wireline Logs II Volume 64 1992 Upwelling Systems: Evolution Since the Early Miocene Volume 63 1992 Case Histories and Methods in Mineral Resource Evaluation Volume 62 1992 Basins on the Atlantic Seaboard: Petroleum Geology, Sedimentology and Basin Evolution Volume 61 1992 Geology of the Brent Group Volume 60 1992 Ophiolites and their Modern Oceanic Analogues Volume 59 1991 Petroleum Migration Volume 58 1991 Modern and Ancient Continental Shelf Anoxia Volume 57 1991 Developments in Sedimentary Provenance Studies Volume 56 1991 The Geometry of Normal Faults Volume 55 1990 Tectonic Events Responsible for Britain s Oil and Gas Reserves Volume 54 1990 Deformation Mechanisms, Rheology and Tectonics Volume 53 1990 Glacimarine Environments: Processes and Sediments Volume 52 1990 Phosphorit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Volume 51 1990 The Cadomian Orogeny Volume 50 1990 Classic Petroleum Provinces Volume 49 1990 The Geology and Tectonics of the Oman Region Volume 48 1990 Geological Applications of Wireline Logs Volume 47 1989 Origins and Evolution of the Antarctic Biota Volume 46 1989 Phanerozoic Ironstones Volume 45 1989 Alpine Tectonics Volume 44 1989 Inversion Tectonics Volume 43 1989 Evolution of Metamorphic Belts Volume 42 1989 Magmatism in the Ocean Basins Volume 41 1989 Deltas: Sites and Traps for Fossil Fuels Volume 40 1988 Lacustrine Petroleum Source Rocks Volume 39 1988 Early Tertiary Volcanism and the Opening of the NE Atlantic Volume 38 1988 The Caledonian-Appalachian Orogen Volume 37 1988 Gondwana and Tethys Volume 36 1987 Diagenesis of Sedimentary Sequences Volume 35 1987 Desert Sediments: Ancient and Modern Volume 34 1987 Fluid Flow in Sedimentary Basins and Aquifers Volume 33 1987 Geochemistry and Mineralization of Proterozoic Volcanic Suites Volume 32 1987 Coal and coal-bearing strata: Recent advances Volume 31 1987 Geology and Geochemistry of Abyssal Plains Volume 30 1987 Alkaline Igneous Rocks Volume 29 1987 Deformation of Sediments and Sedimentary Rocks Volume 28 1987 Continental Extensional Tectonics Volume 27 1987 Evolution of the Lewisian and Comparable Precambrian Volume 26 1987 Marine Petroleum Source Rocks Volume 25 1986 Sedimentation in the African Rifts Volume 24 1986 The Nature of the Lower Continental Crust Volume 23 1986 Habitat of Palaeozoic Gas in N.W. Europe Volume 22 1986 The English Zechstein and Related Topics Volume 21 1986 North Atlantic Palaeoceanography Volume 20 1986 Palaeoecology and Biostratigraphy of Graptolites Volume 19 1986 Collision Tectonics Volume 18 1985 Sedimentology Recent Developments and Applied Aspects Volume 17 1984 The Geological Evolution of the Eastern Mediterranean Volume 16 1984 Marginal Basin Geology: Volcanic and Associated Sedimentary and Tectonic Processes in Modern and Ancient arginal Basins Volume 15 1984 Fine-grained Sediments: Deep-water Processes and Facies Volume 14 1984 Variscan Tectonics of the North Atlantic Region Volume 13 1984 Ophiolites and Oceanic Lithosphere Volume 12 1983 Petroleum Geochemistry and Exploration of Europe Volume 11 1983 Residual Deposits: Surface Related Weathering Processes and Materials Volume 10 1982 Trench-Forearc Geology: Sedimentation and Tectonics on Modern and Ancient Active Plate Margins Volume 9 1981 Thrust and Nappe Tectonics Volume 8 1979 The Caledonides of the British Isles Reviewed Volume 7 1977 Volcanic Processes in Ore Genesis Volume 6 1978 Geological Background to Fossil Man: Recent Research in the Gregory Rift Valley, East Africa Volume 5 1971 The Phanerozoic Time-scale: A Supplement Volume 4 1974 Mesozoic Orogenic Cenozoic Belts: Data for Orogenic Studies Volume 3 1969 Time and Place in Orogeny Volume 2 1967 The Fossil Record Volume 1 1964 The Phanerozoic Time-scale: A Symposium
4310 次阅读|5 个评论
[转载]College Equity: The Best and Worst in 2011
whyhoo 2012-1-3 11:21
As the year comes to an end, a look back suggests 2011 was a tough one for those of us who care about low- and moderate-income students in higher education. A series of reports and studies and moves by administrators suggest that the scramble for prestige generally continues to win out over equity concerns among college leaders. Below is my take on the worst and best developments of the past year. The Worst The surprising strength of legacy preferences. In January, a new study by Harvard University researcher Michael Hurwitz found that colleges are relying on legacy preferences far more heavily than previously understood. The research dispelled the notion that preferences for the children of alumni are just a“tiebreaker” in close admissions calls. At 30 elite schools studied, Hurwitz found that sons and daughters of alumni see a whopping 45.1 percentage point increase in the chances of admission. The restoration of early admissions. In February, Harvard and Princeton announced that they were restoring early admissions programs that they had abandoned in 2006 when they said the practice unfairly disadvantaged low-income students, who may not have knowledge of the benefits of applying early, and who need to compare financial-aid packages between institutions. But in 2011, competitive pressures won out and the two institutions reversed themselves. Dismal Pell numbers at wealthy universities. In March, The Chronicle published an analysis finding that despite a slew of financial-aid initiatives announced in the past decade, the percentage of students receiving Pell Grants at the wealthiest 50 institutions remained flat between 2004-5 and 2008-9. Thirty-on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ctually saw declines in the proportion of Pell recipients. Purchasing spots at top British universities. In May, the British government proposed to add newly created spaces at Britain’s most competitive public universities for wealthy students who could afford to pay a different rate of tuition. The proposal to reserve seats for rich students was a blatant form of preference that went beyond even what American public universities explicitly do. Economic segregation in American law schools. In September, the Denver Law Review published a stunning study by UCLA Law professor Richard Sander finding stark economic segregation in American law schools. Using a large national data base, Sander found that just 2 percent of students at the top 20 law schools come from the bottom socioeconomic quarter of the population while more than three-quarters come from the richest socioeconomic quartile. He noted, “low-SES representation at elite law schools is comparable to racial representation 50 years ago, before the civil rights revolution.” The rise of merit aid and tax credits. In October, the National Center for Education Statistics reported that non-need institutional merit aid from four-year public and private colleges had surpassed need-based institutional aid, a reversal of the earlier emphasis on need. Also in October, The College Board found that universities now provide an astounding $5.3-billion in merit aid to students who do not need it. The Best There wasn’t as much good news on the college-equity front in 2011, but there were a few bright spots. LSU’s decision to drop legacy scholarships. In November, it was reported that Louisiana State University, because of budget constraints, decided to eliminate special scholarships for the children of alumni. The financial aid was especially hard to defend because it was based neither on need, nor merit, but solely on lineage. The Aspen Prize for community colleges. In December, the Aspen Institute announced the winner of a new prize for the nation’s top community college. As Kevin Carey argued in The Chronicle ,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rize, administered by Aspen’s Josh Wyner, is fitting recognition for community colleges, which “struggle to get by with pennies on the dollar given to well-known flagship research institutions” and too often constitute “the forgotten half of American higher education.” Recognizing excellence within this sector is an important first step to making community colleges equal partners in higher education. The appointment of Clayton Spencer as president of Bates. In December, Bates College named as president Clayton Spencer, a longtime vice president at Harvard. In 2004, Spencer helped then-president Larry Summers launch Harvard’s financial aid and low-income admissions policy and before that she worked as an education adviser to Senator Ted Kennedy. As president of Bates, she could become a powerful and much-needed voice for equity in higher education. Funding for Pell and TRIO programs survived in the short term. In August, the budget compromise between the Congress and the White House provided an increase in Pell Grant funding, which became a key argument used by Democrats to support the overall legislation. And in December, the TRIO programs, which were threatened with cuts, managed to get an increase in funding for the remainder of the current fiscal year. The TRIO programs, which provide support for low-income students, continue, however, to serve only a fraction of the eligible population. Looking forward to 2012, here’s hoping for better economic times, which the country as a whole needs, and which can enable higher education to embrace a more generous spirit toward low-income and working-class students on our nation’s campuses. 原文见 http://chronicle.com/blogs/innovations/college-equity-the-best-and-worst-in-2011/31187
个人分类: 教育|1217 次阅读|0 个评论
淡定迎2012
热度 2 yolanda88 2012-1-3 11:18
2011于我是一个大变化之年。 角色转换:从学生族变成上班族;从学生转换成老师;从顺从者变成造反者... 城市变迁:从西北来到东南;从国际城市走进山城三明,始终没能踏进中部城市——我的家乡长株潭,是我很大的遗憾。 心境变化:从揪心到抚心;从热心到冷心;从浮躁到淡定;从选择到无奈... 这一年的变化很突兀,从一种状态变成另一种状态,中间没有一种状态衔接,能让我喘口气,有些措手不及,无所适从。 生活有很多是我无法去改变的,如国籍、性别、年龄、出生家庭、责任、义务... 生活也有很多是我可以选择的,如工作、恋爱、心情、学习... 无法改变的我必须面对,可以选择的我必须选择。无论怎样,生活还得继续,我还是得勇往之前,把微笑留在脸上,把悲伤藏在后背。 2012我希望在平淡如水中度过。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543 次阅读|2 个评论
由2011推2012
热度 3 lvnaiji 2012-1-3 09:35
吕乃基 在“ 盘点 2011 ”中,博主谈到“从突尼斯的顺当交权,到卡扎菲命丧黄泉,从也门最终达成协议,到叙利亚仍处僵局。虽说都是变,实则大相迥异,把玩细节,后人与旁观者会大有脾益。”除了“外部势力”的干预外,转型的方式大概取决于下列因素: 首先是国情,即所谓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其一是通常说的“力量对比”。当年伟人非常简约的概括:所谓“政治”,就是把支持你的人搞的多多的,反对你的人搞的少少的。不仅是人,而且是掌控的资源;不仅是资源,而且是组织的程度。尤其是后者,使执政方拥有极大优势。面对强大的组织,散沙般的反对方很少有机会。其二是各方,归结为双方,对立的程度,或者说利益冲突的程度。从突尼斯到叙利亚,分明可见对立双方力量的消长和对抗尖锐的程度。很多事情急不得,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其次,在关键时刻,也就是博主一再提及的“分岔点”附近,博弈各方的“灵魂一闪念”。这一点对于独裁国家来说尤为如此,一个人的决策往往可以改变一个国家的命运。平心而论,卡扎菲有机会妥协而一再错过,萨利赫却抓住了最后的时机。舒缓矛盾,平稳过渡,方为上策。中东诸国多半会从中汲取教训。眼下也门反对派不满已经签订的协议,对萨利赫不依不饶,不是好兆头。萨利赫倒是明智,去国赴美。 无疑,最重要的因素是时代的潮流。独裁,在 21 世纪已是穷途末路。 GDP 再高如利比亚,顽抗到底的卡扎菲依然难逃厄运。 至于朝鲜,中国的路摆在眼前。回首 1976 ,看看 2012 ,往事如何?从当年成千上万个人的人格收敛到一个人,到现在各色人等如李娜纷纷“秀”出自己鲜明的个性,难道不是社会的进步?朝鲜,也不会例外。当然有一点是肯定的,朝鲜,一定会走一条有朝鲜特色的道路,会有曲折、停滞。除了 GDP 之外在某些方面走到中国前面也未可知。看看越南,虽然改革开放迟于中国,而今在民主化等领域也有声有色。 2012 ,看不清的倒是中国自己,“只缘身在此山中”……
个人分类: 社会评论|2104 次阅读|6 个评论
[转载]Society at a Glance Asia Pacific 2011
whyhoo 2012-1-2 20:33
Foreword This is the second edition of Society at a Glance: Asia/Pacific, the biennial OECD overview of social indicators. This report addresses the growing demand for quantitative evidence on the state of and trends in social well-being. It updates some indicators included in the first edition and adds some new ones. Additionally, this edition makes a considerable effort to return to the roots of the publication with its “At a Glance” overview. It reduces the number of indicators to 25. There is a strong focus on simple language and a shorter text. Charts and boxes are direct and simple and reflect a higher degree of standardisation. We believe that such an approach is essential in this increasingly information-rich age. The 2011 report includes 36 countries and economies for which comparable data are available, compared to the 25 covered in the 2009 edition. This report includes a special focus on unpaid work (Chapter 1). It also provides a guide to help readers in understanding the structure of social indicators (Chapter 2), and a summary – Society at a Glance, at a glance (Chapter 3). More detailed information on all indicators, including those not in this edition, can be found on the OECD web pages (www.oecd.org/els/social/indicators). This report was prepared by Simon Chapple. As this report addresses a wide range of topics, it would have been impossible to complete without the contributions of many people inside and outside the OECD Social Policy Division. These include Alexandra Bytchkova, Michael De Looper, Angelica Del Pero, Pauline Fron, Maxime Ladaique, Luca Lorenzoni, Marlène Mohier, Andrew Reilly and Kim Robin. Monika Queisser, Head of the OECD Social Policy Division, supervised the report. 原文见 http://www.oecd-ilibrary.org/docserver/download/fulltext/8111081e.pdf?expires=1325507995id=idaccname=guestchecksum=80A24F25EF52893C2F3350A6245DB15D
个人分类: 社会|1403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盘点2011]那些食品安全事件,让我们学到的科学名词
zhao1198 2012-1-2 20:16
眼看2011年再有几天就要被人类给翻过去了,回顾这一年来在我们身边发生的事可谓是真多,要说什么事情让人印象深刻,并且又是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 的,我想也就是食品,而在E海回顾的过程中一直是处于气愤的状态,如果说在发完这篇盘点帖之后看不到E海出现在搜狐社区的话,那八成是E海盘点完这个食品 安全中出现的事件被气傻了也说不定,废话少说,上正菜~~ 黄曲霉素 2011年12月致癌牛奶事件 12 月24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公布了近期对全国液体乳产品进行抽检的结果,蒙牛乳业(眉山)有限公司生产的一批次产品被检出黄曲霉毒素M1超标 140%,黄曲霉毒素M1为已知的致癌物,具有很强的致癌性。25日凌晨1点,蒙牛在其官网承认这一检测结果,并“向全国消费者郑重致歉”。E海在这里郑 重地对蒙牛说一句,只是一句道歉显然不能打消我们消费者的疑惑与恐惧,接下来我们希望看到你们实际行动以及我们的那些职能部门的一个表态。 也借着这个机会让我们再回顾一下如今蒙牛和其他食品厂家是如何对待我们消费者的,看完之后我相信大家可能都会认为自己是那“小白鼠”。 金黄色葡萄球菌 2011年11月细菌门事件 2011年11月,“思念”、“三全”和“湾仔码头”等国内速冻食品知名品牌相继被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超标后,使得速冻食品行业陷入“细菌门”。“金黄色葡萄球菌”可导致腹泻与肺炎,加热30分钟才可杀灭。 回锅油 2011年9月俏江南“回锅油”事件 特 么的,在知道这个事之前哥只知道我常吃的一道菜叫回锅肉,可谁曾想在今年也就是2011年9月让哥见识了它的兄弟“回锅油”,而发生这事的不是别人,就是 今年刚结婚大S与汪小菲所掌管的“俏江南”,在其下属的南京店卷入了地沟油风波。而据媒体报道对于这个事件相关负责人解释,川菜中经常需要先油炸加工,炸 过的油扔了可惜,所以给员工吃。对此,有市民质疑炸过的油既然员工能吃,又怎能保证烹调后不重新上桌。 “食用”香精 蒸功夫“香精包子”事件 2011年9月13日,有媒体报道朝阳区一些“蒸功夫”包子铺在制作包子时使用香精,媒体经暗访调查发现,数家打着“蒸功夫”招牌的包子店均在店外隐蔽之处制作包子馅料,除卫生条件差外,都“偷偷”使用各种香精。 “绿色”猪肉(假冒滴 “假绿色猪肉”事件 2011年8月24日,重庆工商部门接到市民举报,称沃尔玛超市重庆凤天店用普通冷鲜肉假冒有“绿色食品”认证的“绿色猪肉”销售。经重庆工商局执法人员多方查探,在沃尔玛在渝的3家超市中发现此类待售的“绿色猪肉”。 亚硝酸盐 “血燕”事件 2011年8月16日,浙江工商抽样检测了3万盏血燕,结果显示亚硝酸盐全部严重超标,通常是采购便宜的白燕窝后,用鸟粪等熏制、发酵、染色加工成血燕出售,劣质的白燕窝历经大约十天的熏蒸后,就变成了中国大陆热捧的鸟粪制成、含有亚硝酸钠的血燕产品。 浓缩骨汤、增稠剂、香精 味千“猪骨汤精”事件 2011年8月,味千被爆白汤的制作链条,味千白汤浓缩液的主要成分是“猪骨汤精”,由山东泰安一家食品企业生产;随后又由上海一家公司添加调味料、增稠剂、香精等;味千各门店用水稀释成白汤,出售给顾客。 地沟油 “地沟油”事件 2011年6月,记者历经一个月、数千里艰难追踪,初步揭开了京津冀“地沟油”黑色产业链的冰山一角,天津、河北甚至北京都存在“地沟油”加工窝点,其规模之大出人意料,仅记者实地探访的几家窝点,其日加工能力合计已近百吨 塑化剂 台湾“塑化剂”事件 2011年5月24日,台湾地区有关方面向国家质检总局通报,发现台湾“昱伸香料有限公司”制售的食品添加剂“起云剂”含有化学成分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DEHP),该“起云剂”已用于部分饮料等产品的生产加工。 化学元素——砷 “砷超标”事件 2011年4月12日,瑞典国家食品局称,瑞典卡罗林斯卡研究院化验雀巢、喜宝在内的9种欧洲知名品牌婴儿食品时发现,里面可能含大量有毒重金属砷、铅、镉,婴儿长期食用会导致智力受损 "食用"色素 “染色馒头”事件 2011年4月,《消费主张》节目曝光,上海盛禄食品有限公司分公司在馒头中加入色素、防腐剂,回炉过期馒头,更改生产日期,制成“染色馒头”后运送到联华、华联等多家超市进行销售 瘦肉精 “瘦肉精”事件 2011年3月15日,央视披露了河南济源双汇公司使用“瘦肉精”猪肉的事实,问题猪肉从河南出厂到抵达南京屠宰场过程中,一路凭借买来的“通行证”畅通无阻 OMP物质 2009年的特仑苏事件 2 月11日一份由国家质检总局发出,责令蒙牛公司禁止向特仑苏牛奶添加OMP物质的内部公函,被匿名发到了很多记者的邮箱里,第二天迅速成为舆论焦点。当天 多家国内媒体报道了,特仑苏添加剂OMP不合法。学者方舟子撰文称,OMP里的IGF-1能增加癌症发病率。2月12日,蒙牛向媒体公开北大医学部研究报 告,称OMP具有明显抑制骨吸收的作用,但此报告已公开部分并未列明试验方法。13日,卫生部等六部委组织专家对蒙牛公司使用的OMP食用安全性进行了研 讨,认为该产品不会危害人体健康,但指出未经卫生部批准添加OMP,违反了《食品卫生法》,并擅自夸大宣传产品功能。2月14日,蒙牛集团举行了新闻发布 会,回应说,蒙牛把OMP原料作新资源食品原料对待,所以不存在申请。OMP与IGF-1不是同样的物质,不能致癌。 想想就觉得蒙牛很牛逼,国家质检总局都禁止其向特仑苏里添加OMP物质,可是他们高层却完全不重视,这也就给前面那个事件埋下了引线。 三聚氰胺 2008年的“三聚氰胺”事件 这一年9月发生的乳业“三聚氰胺”危机,再度引发人们对食品安全的担忧。根据卫生部的通报,当年全国共有29.4万名婴幼儿因食用问题奶粉患泌尿系统结石,重症患儿154人,死亡11人。也正是从那一年起消费者越来越重视食品安全问题。 苏丹红 2005年肯德基苏丹红事件 05 年2月18日,英国在食品中发现苏丹红,下架食品达500多种,23日,中国国家质检总局发出紧急通知,重点检控进口产品中的苏丹红一号,以防进入国内流 通渠道。肯德基所属百胜餐饮集团立即要求供应商对相关调料进行检测,并提供书面确认。25日,百胜供应商广东中山基快富食品公司发来书面回复确认其供应的 产品不含苏丹红; 3月4日,北京市有关部门从亨氏辣椒酱中检出“苏丹红一号”,并确认苏丹红来自广州田洋。百胜再次要求所有供应商继续排查“苏丹红一号”,并把重点转向国内原料。3月15日,在肯德基新奥尔良烤翅和新奥尔良烤鸡腿堡调料中发现了微量苏丹红(1号)成份。 4 月6日,依据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报导,所有肯德基调料中的苏丹红一号均可追溯至广东田洋公司。该公司以工业原料违法假冒成食品增色剂,销售给河南驻马 店豫香调味品有限公司用于辣椒粉加工;再经过安徽义门苔干有限公司公司包装,卖给宏芳香料(昆山)有限公司,最后售给肯德基的供应商基快富公司,从而混合 肯德基的调料。由此可见,从田洋公司到肯德基,中间隔了四家企业。
1658 次阅读|0 个评论
我的2011
gao2689 2012-1-2 19:12
转眼间, 2011 年,飘然远去。 这一年,我经历了很多。 3 月,很狼狈。 一面对抗着失亲之痛,一面靠着坚持,虫虫的鼓励,战战兢兢的,我踏上考场。 第三次,忐忑,失败感,不公平,各种情绪,我还是义无反顾。 结果,绝望的时候,希望终于到来。 至今我还记得,拿到提档信时,我在总理像前给虫虫打电话时的情景。 当年的梦想,终于成为现实。 6 月,我终于,再度可以对南开说出,南开,我来了。 4 年后,同样的一句话,不同的心情。 9 月,偷着跑去,和虫虫登了记,就此,单身的生活,画上句号。 简单平淡到只有双方父母知道的结婚登记,却也让我安定了下来。 12 月,一个学期的奔波忙碌,独立生活,独立学习,转折,蜕变。 我的 2011 ,就此结束。 我想,我要感谢的人,有很多。 父母和导师的陪伴,支持,一直是我最大的依靠。 我还清晰的记得,考完试的那天,听到导师的声音,瞬间热泪盈眶的情景。 我想,没有导师的指引和帮助,没有当初那句,你考,我就支持你的那句话,我早已放弃。 兜转之间, 2011 年,我的人生,又一次蜕变。 不管是考上博士生,还是结婚,对我而言,既是一种新的体验,也是一种成长的过程。 痛苦的回忆,喜悦的眼泪,都有很多。 这一年,没有白过。 说是厚积薄发,亦可。 虫虫的出现,仿佛是天意,却也是我现今的一大依仗。 岁月的剥蚀,父母早已显出老态。 幸而,我身边,有了虫虫相陪。 上天,始终待我不薄。 最困顿的时刻,父母义无反顾的支持,导师毫无保留的帮助,让我得以渡过难关。 而现在,对于我来说,是一段安定的旅途。 导师的帮助和指引,让我非常放心,只要朝着指引,认真,踏实,努力的走下去就好。 父母也满怀希望,对于未来,我的安定,是他们最大的放心。 而虫虫也无条件的陪在我的身边,困顿时,寒冷的夜晚,有人相陪,也就不再那么寒冷。 所以前几天小师妹说,你很幸福。 我只是以微笑回应。 幸福,不应该是用说的,很多时候,应该是一种生活状态。 或者说,是一种心态。 2011 年,我的心态起伏变化很多。 有过迷惑,有过彷徨,有过痛苦,无数次的想过放弃。 如同前两天我和大圣说的,说不定哪天我就爬到对面经济学院的楼上,再跳下来。 面对压力,想想逃避,可以原谅。 你丫的要是真去跳楼,那才是最大的那啥。 还是那句话,坚持。 想放弃,非常容易。 坚持,很简单,也很难。 2011 年,我的坚持,有了不错的结果。 2012 年,我的选择,还是只有一个。 坚持。 能跑,就跑。 跑不动,走。 走不动了,爬。 只要朝着目标,不管是一大步一小步,都是前进。 比别人笨?没事。 不怕慢,只怕站。 新的一年,这个新年,和前几个,有了些不同。 变化,总是好的。 满怀希望,朝着目标,出发。
2034 次阅读|0 个评论
第1卷第1期+南开大学2011高等代数考研第一题别解
热度 1 zjzhang 2012-1-2 18:28
第1卷第1期+南开大学2011高等代数考研第一题别解.pdf
个人分类: 家里蹲大学数学杂志word版|3979 次阅读|1 个评论
总结2011,展望2012
热度 2 bobosir 2012-1-2 17:08
2012年开始了,2011已经过去。有必要对过去一年进行一个总结,以利奋战2012: ——课题:很遗憾,几个课题没有申请成功,2012要努力了,NSFC要申请成功。 ——论文:发表和录用了10几个论文,包括IEEE Trans. IE/IM/SM、 MSSP、 ASC等,发表了行业的几个较顶级论文是2011最大收获。2012继续在顶级论文上能继续突破,目标发表2-3篇IEEE Trans.系列长文。 ——学术会议:仅仅参加了一个青年基金主持人seminar,2012要加强该方面的学术交流 ——教学:讲授了1门本科和研究生课程,收获不大,2012继续提高 ——研究生:第一位研究生即将毕业,找到了一份不错的工作,培养研究生,一个字“累”,但教师不培养学生,还做啥? ——专著:一直想写一个专著,可惜一直没有动手,2012一定要出版一本专著 ——其他:上了副高,加强了工程化的产品开发,希望在横向上有所突破。
个人分类: 科研|6794 次阅读|4 个评论
失信2011
热度 3 Mervyn1985 2012-1-2 15:46
在2011的最后一天,一位大神送了我一盒巧克力,瞬间发现这些年过半百的大神们依然有浪漫情节,让我略有尴尬。贝壳状的巧克力看起来十分逼真,舍不得吃,放起来欣赏几天然后吃掉它! 《金陵十三钗》有一种草草了事的感觉,既没有唤起我的文艺情节,也没有激发我的仇日情绪,从这个角度来说,这个电影不怎么成功。远没《阿凡达》的视听震撼,也没有《让子弹飞》的畅快淋漓。 以上是题外话。 天增岁月人增寿的必然结果是习万事以为常。经常吹嘘自己当年如何神勇恰好说明了自己现在的无能,一个靠回忆汲取前进动力的人不是对现实失望透顶就是自己的过去过于辉煌。我基本上属于前者,穷矮挫的过去虽然不至于让我雄赳赳气昂昂的大步朝前,至少让我不敢一步向后。 洋洋得意于自己的研究进展,其实到头来也不过是同一主题不懂嚼法,时间长了未免灰心丧气。看着别人长江后浪推前浪的奋勇向前,居然也没有惊慌,这是不是有些拿大的表现?六个月的野外生活除了让我变得更黑之外,几乎一无成就,还丢人现眼好几次。以前老是觉得开怀大笑一定有十分可笑的事情,现在仔细分析一下,大多数情况下不过是一种从众机械的过程,与可笑和快乐关系不大。 在参加雅思考试之前,自信的甚至认为可能考到7.5分。一路下来,6分就要谢天谢地,对祖宗感恩戴德了。口语时he,she混乱让我至今耿耿于怀,在混乱下去估计面试官都会以为我是印度阿三了。 开题报告重现了自己好大喜功、不求甚解的一面。虽然做小更容易做好,但是虚荣心和膨胀欲无时无刻不在召唤自己做一个巨无霸类型的课题。这与自己平和的外表下那颗勃勃野心息息相关。 好为人师在这一年暴露无疑,假装万事通也被拆穿了好几次。可是居然好事不知羞耻的一而再再而三。所以,人格上的缺陷看来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填补起来。 自从若干年前有了电脑以后,就逐渐放弃了阅读。这种感觉最近越来越紧迫,突然有一种自己是不是因此就可能废了的想法。多想躺在床上慢慢的看自己喜欢的书,不过现在的这种心态也只能睡前匆匆忙忙的看几页,安慰一下而已。读书少了的必然结果是越来越缺乏深刻的见解,说得全是张牙舞爪外强中干的言语。前日惊闻德国佬平均每人每天阅读2.5个小时,顿感我民族无望。 虽然可能离儿时的梦想越来越远,但是依然坚持每天都有一点进步。比如我最近还做了周密的计划学一下 Macromedie Flash ,到现在连软件都没安装好,可见执行力也不行了。对于分配的任务也是有一搭没一搭的,难道这就是成熟的表现?亦或是疲了?或者皮了? 各种门各种冤案各种毒物各种官员教授人精都已经引不起我的兴趣,不过是有的牌坊掩盖了自己婊子的本质,有的没有而已。以前所有新闻都是好新闻,后来坏消息才是新闻,现在不管什么都不是新闻,在这个国家发生什么都不奇怪,有些事情不出现在这里才是奇怪了呢! 每个人都买埋头跟着别人的步伐,也不知道自己有没有想过这些是不是自己想要的。某某老师的去世让我明白:人生短短数十年,还是赶紧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吧!要不然哪天说不定自己挂了的时候会有一大堆理想没实现。人总得把自己内心世界最疯狂、最黑暗、最不可理喻的想法实现一两个。 前段时间金大大写了一首诗: 万里昆山懒密云,麒冀低食草尘埃。 浮生不肯匆匆过,弯腰顺眉待时来。 一越鲲鹏浮云上,龙腾相聚百兽哀。 留得真性一瓢水,共聚清流纳贤才。 哪敢匆匆混入世,愿将孤影赏奇才。 但做五湖三山月,情待一刹相与来。 表达了自己的雄心壮志。我也和了一首,但是表现的却是一副老态龙钟的感觉,不知道这是为什么! 珠披薄壳玉被囊,俱掩神光待时昌。 纵使风云常变色,不畏寒雪与流霜。 时茫茫,命茫茫。 一朝华堂映日月,神佛仙器避精芒。 欲传万世留福祚,不意人间有灾荒。 家破人亡财败尽,肢体残缺坠渠塘。 千秋万载烟尘后,深埋泥土亦安详。
个人分类: 社会讨论|4587 次阅读|6 个评论
2011的梦靥
热度 1 gongcaike 2012-1-2 13:19
2011梦靥般的一年终于很艰难的走完,从年初的翘首期盼到年终的身心疲顿。太多的不可思议太多的前所未有的想象居然走进了我的生活,是的原本不经世事的心一下子平添几分岁月的疲惫和焦虑。年初既定的目标现在回想起来渺渺茫茫,如果真的做了一场梦,梦醒后一切都变得如此的冰凉和艰涩。 在年初的时候还奔波在忙碌的备战G考试的路上,每天实验结束后夜幕已经降临,和同伙几个在寒风瑟瑟中去医科大自习,固然对研究所的学生来说,教室里的自习已经是个很遥远的传说,还好又在工大积累的耐力逼着自己每天都去认真的背单词,科研和考试陪伴着自己是的研究生的生活格外的忙碌和充实。但是同时心里一直有一个牵挂和期盼,认识了我人生中的Ta,虽然一切来得都是这么的意外和漫不经心,在没有任何心理准备的前提下就被遭遇了。也许意外仅仅是一个意外,自己的过于拘谨和木讷使的对方不屑一顾,在万千的纠结中就这么不欢而散。日子还在继续的攀行...... 春节临近,原本很期待的回家过年变成了一种负担,年龄的增长给自己带来了诸多烦恼和无形的压力。昔日的同窗好友已经开始纷纷迈入婚姻的殿堂,每天忙于应酬各类的婚礼,同时也给自己敲响警钟,同学的寒暄和父母家人的追问使的自己的格外的沮丧和悲催。但是经历已经成为往事,只能硬着头皮去麻痹着自己糊涂的周围的人,想尽快的结束冗长而又乏味的假期,但是一分一秒还是要慢慢的去度过。春节归来后开始繁琐而又沉闷的实验室生活和紧蹙的作文考试备战,也许是短暂的离开实验室的缘故抑或是老天眷顾辛勤耕耘的人,实验上很快上手很好验证了自己的猜测,对科研人员来说自己的ideal能在实际操作中得到证实是在欣慰不过的事了,原来渴望已久几乎疲惫干涸心终于能得到一点点慰藉和滋润。忙碌科研的同时还在课余生活上去参加研究所的“青春风采”六月献礼舞蹈训练,丰富下灰暗的科研生活,给自己的空间装扮点不一样的颜色。但是意外总是会与时俱进的,训练过程中不小心伤了同伴使的整个训练活动大大折扣,同时也是自己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噩梦和困境。固然一切都已经过去再也不想去提不想去理,但是整整三个月的煎熬和厄运缠绕是自己伤心到底,同时也直接摧毁了我原本建立的很强大的价值观念,渐渐的开始感到心累和身心疲惫,对周围的事物变得越来越麻木,越来越不在乎,神马都是浮云体现的淋漓尽致。 实验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着,虽然费托合成很是耗时间和精力,但是一切都已经职业化,成为习惯也就感觉如同日子一样平淡无奇,偶尔也会泛起一点涟漪可以让人欣慰一点。研究生生涯中的第一篇文章在精心的组织和构造下终于可以初出茅庐,曾经听过大师们的忠告,研究人员的第一篇paper直接决定了以后做科研的信心和实验的积极性,好在各位老师的认真修改和潜心指导,终于是顺利的走出去了。时间一直在不知不觉间就会飘的很快,寒来暑往又一载,炎炎夏日实验又迎来了新一批的血液,同时也宣告着我们都即将老去,看着新人们涌动青春的活力泛着灼灼的求知目光,会回忆起曾经的自己不得不感慨逝者如斯夫。(该到实验分析时间了,暂且搁笔以待来日再续)
2971 次阅读|1 个评论
2012的期望
merrylqh 2012-1-2 11:54
2012如期而至,记得有人曾说,若是真的有2012就来和我呆到一起。呵呵,回想起来很是温暖。一次次世界末日的预言击碎,只依靠时间的力量,然而在最终验证之前,我要好好地活着。在我有生之年好好活着就已足够。 对于民主的关注,与我的阅读习惯有关,然而激发思考的还是娄成后前辈的经历。最近的关注,开始让我对中国有一种明确的希望和期待。因为民主社会更加公平,所以我最好练就自己的的本领,在未来有好的生活条件。 2011最终还是过了,有许多的感受,伤心,难过,迷茫,小结一下觉得自己成熟许多,或者抗挫折能力加强。 在2012,也许是我人生最关键的一年,希望自己心平气和。不要再纠结于自己小小得失,宽容的对待他人,即使面对人性中自私险恶的一面,试着去理解他人,试着给别人带去快乐。能考虑清楚自己究竟想要什么,快乐的朝着目标,坚定地走。 以上写的太过严肃,其实最希望的是,每天开开心心,精神抖擞的过每一天。
1110 次阅读|0 个评论
(11)—2012-1-1 梅西领衔巴萨6人入2011《442》百大球星
eaglezxw 2012-1-2 11:36
英国足球杂志《442》近期评选出了2011年世界百大球星,梅西C罗这对“天之骄子”分列前两位,而在前11名中竟然有多达8名的西甲球员,其中有6人入选的巴萨无疑成为最大赢家。 《442》杂志2011年百大球星: 1.梅西 2.C罗纳尔多 3.哈维 4.伊涅斯塔 5.比利亚 6.鲁尼 7.大卫-席尔瓦 8.皮克 9.范佩西 10.厄齐尔 11.法布雷加斯 12.施魏因斯泰格 13.斯内德 14.阿圭罗 15.诺伊尔 16.维迪奇 17.布斯克茨 18.莫德里奇 19.卡西利亚斯 20.苏亚雷斯 21.拉姆 22.伊瓜因 23.内马尔 24.阿尔维斯 25.帕斯托雷 26.卡瓦尼 27.纳斯里 28.佩德罗 29.埃托奥 30.本泽马 31.迪马里亚 32.蒂亚戈-席尔瓦 33.伊布拉希莫维奇 34.阿什利-科尔 35.孔帕尼 36.纳尼 37.哈维-阿隆索 38.里贝里 39.亚亚-图雷 40.科恩特朗 41.格策 42.托雷斯 43.埃夫拉 44.莫塔 45.贝尔 46.胡梅尔斯 47.哈维尔-埃尔南德斯 48.阿扎尔 49.罗本 50.特里 51.马里奥-戈麦斯 52.迪纳塔莱 53.德罗巴 54.范德法特 55.巴尔德斯 56.兰帕德 57.拉莫斯 58.普约尔 59.马塞洛 60.皮尔洛 61.特维斯 62.法尔考 63.阿比达尔 64.洛里(门将) 65.埃辛 66.基耶利尼 67.哲科 68.香川真司 69.帕托 70.桑切斯 71.卡卡 72.哈姆西克 73.德罗西 74.胡尔克 75.罗比尼奥 76.克里斯蒂安-埃里克森 77.马尔基西奥 78.杰拉德 79.佩佩 80.姆维拉 81.弗兰 82.卡索拉 83.雷纳 84.维尔希尔 85.卢西奥 86.布冯 87.哈维-马丁内斯 88.巴洛特利 89.托马斯-穆勒 90.阿尔瓦罗-佩雷拉 91.卢加诺 92.洛伦特 93.乔-哈特 94.马斯切拉诺 95.克洛泽 96.麦孔 97.凯文-普林斯-博阿滕 98.朱塞佩-罗西 99.里奥-费迪南德 100.达米昂
个人分类: 体育世界|3244 次阅读|0 个评论
别了,2011!
sstone2009 2012-1-2 11:34
如期而至的2012年元旦,给了我一份额外的宁静。生命至今日,把遗憾留给虚无的一切吧,而我还要愉快地生活。生命如此璀璨,光芒与日同辉;平凡人的乐趣如此真实,快乐与我同在。 那么,别了,2011! 关于南京二院工作的事情,既然他们不想处理,那么留着吧,他们什么时候想解,就什么时候解吧! 二站博士后已经开始,继续吧…… 独墅湖印社既然已经启动,那么按计划做下去,业余生活的美妙,需要这样一杯清茶。 孩子们在健康成长,未来仍需不断努力! 汉德事业进入了新的阶段,过去已经成为新的起点,未来只需要尽力而为! …… 2011,其实很简单;2012,还是很简单。简单才美妙! 别了,2011!
个人分类: 随笔|2195 次阅读|0 个评论
小超的2011年终总结
热度 4 mangix2010 2012-1-2 10:39
2011年已经飞逝了,2012年真的已经来到了,可惜我还没买到船票 这两天刚刚开完课题组年终汇报组会,这个星期也一直在准备这次汇报,所以原本打算年底写的2011年写的总结,结果拖到了2号,不过也好,经过了组会导师的狠批和自我反省,对11年的总结也会写的比较深刻些,希望通过这次总结,起到一个警示自己,在新的一年里好好学习 和工作,因为时间过得真是太快了,我可不想一事无成。。。 开始努力回忆这一年做过的事情: 上半年主要在做论文的一个问题的解析处理方法,由于问题的复杂性和处理方式不合理,最后结果不是很理想,这期间开始帮老师带一个本科毕业设计,期间辅助同门对一个项目设计研究方案,还有忙着自然科学基金的事情,其余的时间还是编我的数值模拟程序,暑假开始忙一个化学驱的数模项目,准备项目开题。 时间来到下半年,搞了一次课题组内的专题讨论会,参加了研究生数学建模比赛,帮老师写一份研究报告,调研了一个月写出了一份化学驱研究现状报告,期间继续偶的编程 ,然后快到年底跑一个项目的结算和另一项目的汇报,前前后后又半个多月,哦,这学期还上了博士的无聊政治课和英语课,托福报名了,背了本单词书(没记住几个)。。。差不多就这些了 按照时间线索,将这一年的工作梳理了一下,发现,有技术含量和科研内涵的工作没几个,有许多杂七杂八的事情,加上自己自律性不强,还蹉跎了些许日子(主要是看电影和无目的的网上游荡),这一年能说的出来的成就没几个,特别是科技论文没有多少收获,这个感觉像是我的硬伤了。。。 总结一下这一年,有一下经验教训: (1)工作效率不高,时间匆匆过去,做的东西没多少,原因是目的性不强,定力不够,研究不深入; (2)工作热情不高,这个涉及东西比较多,主要是学习的动力不足,主管能动性不强; (3)工作态度懒散,事情喜欢一拖再拖,不够干练; 。。。。 越分析越觉得自己存在好多缺点,看来改进的空间还是很大的。 总结过去,展望未来,还有许多困难需要我去克服,过去的一年不管怎样已经过去了,我需要从中吸取存在的教训,在新的一年里好好工作学习,因为我已经过了那个乱混的年纪了,责任越来越大,要严肃认真的对待,不能像以前那样马马虎虎就可以了,希望2012不想玛雅人预言的那样充满着末日的压抑,只要心中还有希望,只要自己肯踏实实践之,相信2012木有那么可怕。 祝大家在新的一年,心想事成,工作顺利。
个人分类: 科研工作|5459 次阅读|4 个评论
2011年高等教育十件大事追忆
热度 11 lgmxxl 2012-1-2 09:14
2011年是难忘的一年,对高等教育也是如此。以下十件大事值得记忆、值得关注: 一、外国大学抢滩中国 不管是因为什么原因,中国人越来越想留学国外,特别是美国;美国大学也越来越想在中国开办大学或合办大学,抢滩中国。2011年,教育部批准华东师范大学和美国纽约大学合作成立上海纽约大学、温州大学和美国肯恩大学合作成立温州肯恩大学。这两所大学将成为国内第一、二所中美合作的国际化大学。两所大学均旨在引进美国优质教育资源,实施美式教育,为学生提供获取国际一流教育机会与资源的途径。2011年以来,教育部共批准设立114个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或项目。 纽约大学始建于1831年,是美国最大的私立大学,由14个院系构成,在全球超过25个国家和地区设有海外留学项目。美国肯恩大学创建于1855年,校址位于美国东部的新泽西州,为新泽西州第二大公立综合性大学。 二、南方科技大学在步履蹒跚中前行 历经近4年的筹备孕育,人们寄予厚望的南方科技大学终于破茧而出。2011年,南方科技大学获教育部筹建批文;2011年,南科大在没有获高校招生资格的前提下,自主招收了45名新生,45名学生全部拒绝参加高考;2011年,南方科大正局级副校长;2011年,《南方科技大学管理暂行办法》正式公布,确立了教授治学原则,规定校长由校理事会任免,深圳市长许勤出任南科大理事长;2011年,《南方周末》发表系列文章,揭示南方科技大学办学内幕,随后南科大紧急招聘330位教工;2011年,南科大将迎省部两级考核,有望提前转正。 南方科大因主张:“去行政化”、“教授治校”、“自主招生”、“自授学位”,被人们戏称为中国高等教育的鲶鱼。 三、“211”和“985”类“豪门大学”俱乐部满员 2011年12月30日上午,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召开联组会议,就国务院关于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工作情况的报告开展专题询问。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回答委员询问时表示,当前,“211”工程和“985”工程的规模已经稳定,不再新设这两个工程的学校。至此,中国211工程大学定格为112所,985工程大学定格为39所。袁贵仁认为,两项工程的决策正确,富有前瞻性,成效显著。主要的贡献有:一是培养了一批高质量、高层次的人才,汇聚了一批国际水准的大师和学者。二是自主创新能力快速提升,产生了一批代表国家水平的重大科研成果。在自然科学三大奖方面,在社会科学奖方面表现优秀。三是提高了高等学校的整体水平和国际竞争力,缩小了和国际一流大学的差距。 四、清华大学过百岁生日,文化传承创新成为高校新职能 2011年4月24日,清华大学迎来了自己的百岁生日!清华大学的前身是始建于1911年作为留美预备学校的清华学堂。百年来,清华大学为祖国培育了大批人才,取得了一批尖端的科学成果。根据清华大学最新公布的统计数据,新中国成立后在清华毕业或曾在校工作过的校友中,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330人,工程院院士144人,“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14人,省部级以上干部超过280人,其中曾任和现任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9人。 在清华大学百年庆典大学上,胡锦涛总书记要求高校贯彻“四个必须”:必须大力提升人才培养水平;必须大力增强科学研究能力;必须大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大力推进文化传承创新。并对全国学子提出“三点希望”:希望同学们把文化知识学习和思想品德修养紧密结合起来;希望同学们把创新思维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希望同学们把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紧密结合起来。 五、艺术学成为第13个学科门类 2011年4月6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将艺术学科独立成为“艺术学门类”:原属“文学门类”的艺术学科告别和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艺术学四个并列一级学科,成为新的学科门类——“艺术学门类”。至此,我国13个学科门类分别是: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军事学、管理学、艺术学。其中新增的“艺术学”学科门类分别包括:艺术学理论、音乐与舞蹈学、戏剧与影视学、美术学和设计学(可授艺术学、工学学位)五个一级学科。2012年起研究生招生工作按新目录进行,我国一级学科也将由89个增加到110个。这是我国27年来第四次更新学科专业目录。 学科目录分为学科门类、一级学科(本科教育中称为“专业类”)和二级学科(本科专业目录中称为“专业”)三级。学科门类和一级学科是国家进行学位授权审核与学科管理、学位授予单位开展学位授予与人才培养工作的基本依据,二级学科是学位授予单位实施人才培养的参考依据。 六、国家加大教育投入,高校负债逐步化解 2011年6月8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审议进一步加大财政教育投入的有关问题。6月29日印发《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大财政教育投入的意见》,全面开征地方教育附加,从土地出让收益中按比例计提教育资金。国务院要求各地各部门采取有力措施,确保2012年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达到4%目标按期实现。7月6日,召开全国教育投入和管理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对加大财政教育投入、确保2012年实现4%目标工作作出全面部署。从2011年初的预算安排来看,全国财政性教育支出比2010年预算执行数增长14.6%,其中中央财政教育支出增幅达16.3%,高于中央公共财政支出增幅3.8个百分点。 根据现有统计数字,截止2010年,全国1164所高校负债超2600亿。在2011年,陕西、山东、河南等推出多项举措化解高校债务风险。 七、高考改革小步前行 2011年,云南省考生的高考成绩与原来有了较大不同。它不再单单只是高考分数通知,而是一张详细完整的高考成绩报告单。这是延续使用了几十年的高考分数通知后,我国高考史上的第一张高考成绩报告单。报告单不仅包括各科分数,还包括各科能力分析以及综合潜力、发展方向的分析。该报告单对填报志愿和选择专业将有很大帮助。这即是所谓的旨在推动高考评价改革的“云海工程”。 “云海工程”首先在云南、海南两省试验,时间为3年。第一年即今年,建设考生高考成绩报告网站、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学网站、高校网站3个网站,10月将在海南开通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学网站,并召开研讨会;第二年完善数据标准,做年度比较,进行学生群体真实水平和教学水平的评价;第三年进行过程性、发展性评价,对同批次考生从高一到高三,即从入口到出口各学科的增长幅度进行增值评价。“‘云海工程’是从考试到评价理念的重要实践,为教育规划纲要中高考招生改革方案的具体实施准备技术条件,同时也是专业化考试机构的必由之路。 在高考改革方面,2011年,组建国家教育考试指导委员会;在上海、江苏等省市积极推进不同形式的普通本科和高等职业教育分类入学考试试点;在坚持统一入学考试的基础上,对不同类型的学生采取择优录取、自主录取、推荐录取、定向录取、破格录取等方式,建立健全有利于优秀人才选拔的多元录取机制。 八、规划纲要实施一年多,提高质量成高教最核心任务 2010年7月,党中央、国务院召开了新世纪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发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规划纲要》实施一年多来,教育部建立了普通本科和高职高专的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制定了博士、硕士学位基本要求;发布了新的普通高校本科和高职高专教学评估办法;建立普通高校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2011年,39所“985工程”大学第一次向社会公布了《2010年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遴选19所高校启动实施“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在193所高校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启动卓越医生、卓越法律人才等教育培养计划;遴选17所高校启动试点学院综合改革;教育部修订了本科专业目录和管理规定,进一步扩大高校专业设置自主权。 九、大学校长出现一些新动作 在当下中国大学校长行政权力普遍“通吃”的情况下,2011年9月份才上任的湖南大学校长赵跃宇教授面对3000多名学生正式宣布,在校长任期内,不申报新科研课题,不新带研究生!(2011年11月29日《中国教育报》)赵校长的宣言可以简称“两不”,此“两不”在当下的中国大学恰如霹雳,让国人为之一震。赵校长的“两不”表征着中国大学校长职业化的开始,也会对其他校长具有一定示范作用。 2011年,在大学校长聘任方面的另一大举措是:教育部首次首次面向海内外公开选拔2所直属高校校长和6所直属高校总会计师。2所公开选拔校长的学校是东北师范大学、西南财经大学。6所选拔总会计师的高校是东南大学、山东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央戏剧学院、东北大学、中国海洋大学。 十、“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免费推出 2011年11月9日,由我国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浙江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开大学等名教授主讲的首批20门“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通过“爱课程”网和其合作网站中国网络电视台、“网易”同步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它标志着中国大学服务社会职能的延伸,也是大学主动介入社会文化建设的一个重大实践。也表明我国大学在顺应国际潮流、顺应时代呼唤,推进高校教资源共享方面向前迈进了一大步。根据《教育部关于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教高 8号,以下简称“意见”),“十二五”期间,我国将建设1000门精品视频公开课,其中2011年建设首批100门,2012—2015年建设900门。这些课程以高校学生为主要服务对象,同时面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 在12月24日召开的全国继续教育工作会议暨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建立30周年纪念大会上,“百所高校继续教育数字化学习资源开放发布仪式”在国家会议中心举行。首批签约的北大、清华等103所高校免费向社会提供的数字化学习资源,既包括专业性课程资源,也有大众化学习资源。“高校课程资源向公众开放项目”是教育部和财政部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具体举措之一。该项目的目标是在“十二五”期间,建成较为完善的普通高校继续教育数字化学习资源开放共享服务平台,推动数千名优秀教师参与、数万门课程开放,让数亿人受益,探索建立普通高校继续教育数字化学习资源开放与服务的模式及机制。
个人分类: 高教史料|9103 次阅读|22 个评论
[转载]An overview of what the SFO has done in 2011
whyhoo 2012-1-1 22:37
The most significant development of the past year in the SFO's fight against corruption and bribery was the establishment of what has been described by many commentators as 'the toughest anti-corruption laws in the world'. The new Bribery Act came into force in July 2011 - bringing with it a renewed focus on the UK's anti-corruption campaigning. It was a particularly historic moment for the SFO as the UK's lead agency for fighting corruption and bribery. No serious or complex criminal case has yet stemmed from these new laws. But in almost every month of this past year the SFO has brought new prosecutions to court, albeit under the old laws. And with the new laws still to be fully understood by the corporate world, much time has been spent by senior figures in the SFO in explaining and helping companies understand their responsibilities. Just as it is fair for the SFO to bring to justice those who use corruption to undermine proper business practices, it is also fair for the SFO to try to educate those who want to comply and move towards better corporate governance. Against that background, corporate bodies can - to some extent - be compared with human bodies - it is better to prevent an illness than to have to try to cure it. And so the SFO wants to help corporate Britain stay as healthy as possible. But there is no doubt that those organisations that deliberately use bribery and corruption to undercut legitimate business, will be brought to justice, as the following review of just some of the cases that the SFO has brought to court this year shows. Early in 2011 a number of former directors of the bridge building company, Maybey and Johnson, were convicted of bribing foreign public officials to secure contracts in Iraq in contravention of the UN Oil for Food Programme. In February the SFO recovered more than £7 million from M.W.Kellog (MWKL) in recognition of funds it was due to receive which had, in fact, been generated through the criminal activities of third parties. The funds were in the shape of share dividends payable from profits and revenues generated by contracts obtained through bribery and corruption committed by MWKL's parent company and others. MWKL reported these activities to the SFO under the 'self referral' scheme and co-operated fully with the SFO's subsequent investigation. In April 12011, Mark Jessop, received a 24-week jail sentence after he admitted that he had broken UN sanctions during the Oil For Food Programme by making illegal payments to Saddam Hussein's government. He was also ordered to pay compensation and costs. Court action this October resulted in two former chief executives of Innospec Limited, Dennis Kerrison and Paul Jennings, being charged with corruption and appearing before Westminster Magistrates Court on charges of alleged corrupt payments to gain public contracts in Indonesia. Mr Jennings was also charged in relation to Iraq. Their trial is expected to begin in January. And the trial began of five defendants in an alleged conspiracy to corrupt over £70 million worth of contracts in the engineering and gas energy sectors. Looking ahead, 2012 already looks busy, with a number of corruption cases at trial in January and beyond. One trial concerns corrupt practices in Britain with four defendants charged over £25 million worth of contracts in Northern Ireland. The SFO fully endorses anti-corruption day and the fight for honesty in business. Every day we see the victims of corrupt practices both in Britain and abroad. We will continue to play our part to enable ethical people to thrive; ethical companies to grow and prosper; and to bring to justice those who attempt to undercut them. Phillippa Williamson Chief Executive 原文见 http://www.sfo.gov.uk/bribery--corruption/international-anti-corruption-day-an-overview-of-what-the-sfo-has-done-in-2011.aspx
个人分类: 政治|1222 次阅读|0 个评论
开放心境 拥抱青春
gjcnefu 2012-1-1 22:20
匆匆的2011已经离去,更匆匆的2012已经来临了,生活似乎真是上了快车道,留给人静思的时间好像越来越少了。 许多年长的人对我说,孩子上了学,你才会真正地感受到什么叫时间如水,逝者如斯夫!其实,我现在就有感觉了,人一过了三十岁,似乎就变得苍老了,我没几年就快到35岁,过了35岁,可就奔40了啊。 但是,细细想想,只要人的身体够健康,年龄确实是个值得忽略的问题,我看到许多美国电影中的老人,至少60以上,还开着越野车在北美戈壁驰骋呢。 记得以前学过一篇英文散文《youngth》(青春),更是把青春与年龄、身体状况不相联系,青春是一种精神状态和对待生活的态度。我想,只要一个人总是不缺乏与外界交流的热情和勇气,对未知事物充满好奇心,能够积极、坦然地面对过往与未来,生活就应该是充满阳光的。 社会变迁得愈快,愈需要淡定,生活得不肤浅,不刻薄,不功利,那么生活得就会更真实,更青春,更长久。 【后记】:感谢阅读本文的各位同仁,祝福大家在新的一年里,快乐、幸福、进步! 昨晚写错了好几个字,向大家致歉~~
个人分类: 感悟生活|2810 次阅读|0 个评论
我的2011,算是向关心本人的各位简单汇报
热度 5 lfm2000 2012-1-1 21:42
各位老师、朋友、同学 首先祝大家元旦快乐!来年取得更多更大成绩,更重要的是更加幸福,满意! 本人今年也在年终进行小结,向大家做个汇报。 1 教学 继续承担本科生的《农药分析》和研究生的《农药残留分析》教学, 本人主编的《农药质量与残留实用检测技术》以及钱传范教授主编,本人副主编的《农药残留分析原理与方法》,于 2011 年陆续出版,为教学提供了参考教材。 2 科研 启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研究项目(农药残留样本储藏稳定性研究), FAO/IAEA 项目( Stable Isotope Ratio Method to Detect Addition of Soybean Proteins in Milk Product ), 教育部第四十批留学回国人员启动基金项目(离子液体 - 分散液相微萃取技术在果汁和果酒中杀菌剂残留分析的应用研究); 二氯吡啶酸、吡蚜酮、吡唑嘧菌酯、联苯菊酯、双草醚等十余种农药制剂在水稻、玉米、小麦、葡萄、甘蓝、油菜等作物上的最终残留以及消解趋势研究,为制定 MRL 提供依据; 3 国际交流 参加了 CCPR 会议,承担食品法典作物分类、小作物相关部分专题的研究。参加 8th Joint CIPAC/FAO/WHO Open Meeting and 55th CIPAC Meeting, June 13-16, 2011, Beijing, China , 5 月赴奥地利 IAEA 总部进行 Food Traceability 技术交流。在国内,先后接待联合培养博士生合作导师美国夏威夷大学李庆孝教授( BioAnalyses of environmental pollutants: technical challenges and methodologies )和博士后合作导师日本名古屋大学片山新太教授( Biodegradation of pesticides in soil )来访讲学。 4 学生培养 在读硕士4名,博士6名,博士后1名 一名博士生毕业赴广东农科院就职,指导的 1 名博士生获中国农大研究生科研创新考核优秀奖,一名博士生继续在美国夏威夷进行联合培养,并另有一名同学获得加拿大滑铁卢大学联合培养资格,合作的博士后获得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项目(离子液体在绿色农药制剂中的应用研究),今年研究小组共发表 SCI 文章 8 篇,另有 2 篇 online ,中文文章 2 篇。 5 管理工作 农药综合分析室在执行农药原药全组分分析 GLP 工作进一步推进 。 6 家庭方面 女儿再过10天就 3 岁了,自从 9 月份开始上幼儿园以来,期间经历了一段身体不适后现在也适应了幼儿园的生活,老师反馈回来的信息说女儿总爱模仿调皮学生的说话和动作还是让我感到有点意外,淘气也可爱。爱人在社区工作一切顺利,随着国家对社区工作的重视,她们的工作环境和待遇也有了进一步改善。 以上是本人一年来的简单回顾,流水账记述方式是想尽量简洁地告诉大家我在做什么,所有这些,离不开大家的一贯支持和帮助。也希望能在 2012 年继续得到大家的支持,也希望能有进一步的交流、合作。
4346 次阅读|4 个评论
回首2011
热度 6 qwl 2012-1-1 21:39
2011年过去了,还是照常的盘点一下自己的2011年吧。 首先,2011年元旦是在重庆过的,从北京大老远的跑到重庆,就为了和男友见面,现在想起来,仍然觉得有些事,只有你自己坚定地做下去,距离成功才会越来越近。异地恋,真是苦中有甜,其中的酸甜苦辣,只有经历才能回味,只有坚持下来,才能品尝甘甜的果实。 其次,在三月份获得了和导师一起去巴西考察的机会。我想,这大概是我这一生中到达的最远地方了吧。乘坐了三十个小时的飞机才到达的地方,一个具有生机和活力的过度,一个到处都是植物生长的国度,对于从小在大西北长大的我来说,对于巴西的自然风貌,真是一种说不尽的激动与羡慕。感觉处处都天高云淡,空气总是像刚下过雨一样,很清新,很舒服。尽管也是发展中国家,在很多地方还是不完善,但是他们的生活并不像国内这么繁忙,这么压力大,这种感觉,在巴西和回到国内都深有体会。 第三,今年正式转为博士了,根据所里的规定在2011年完成了开题报告。虽然形式上是通过了,但是通过开题报告的准备,我深刻的认识到读博士的过程将是自己培养科学思维,提出科学问题,并系统的解决这一问题的一个重要的阶段,因此,之前的各种浮躁的心态都将随着博士开题而褪去,虽然过程艰难,但是我已经做好了准备,并开始为自己的目标努力了。 再次,在2011年发表了自己的第一篇科研论文,但是基本上思路都是导师的,因此在遗憾的同时,也成为自己的动力,珍惜时间,培养自己的科研素养将是我未来一年的目标。 2011年,姐姐嫁人了,老妈在那几天整夜的睡不着觉,还在姐姐出嫁的那天不断地抹泪,我懂了,无私的母爱真的是伴随着每个人的一生;2011年,同学们有的工作了,有的在找工作,大家的生活已经不再一致,于是我知道,生活中,每个人都只能伴随你度过某一个阶段,同时也意味着,我们开始逐渐走出了象牙塔,进入社会了。 2011年,总的来说还是有很多收获,回头想想,其实很多时候,多一些思考,多一些责任,对于自己的生活,学习,工作都是很有帮助的,因此我希望自己在未来一年内更加牢记自己的责任和目标,无论现实是怎样的,理想是不能缺少的。 2012年,自己随着新年的到来,许下了愿望,希望在明年盘点的时候,这些愿望都可以成为盘点的过往。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5297 次阅读|5 个评论
[转载]回望:2011国际新闻大事记
xupeiyang 2012-1-1 21:05
http://news.xinhuanet.com/photo/2012-01/01/c_122523920.htm
个人分类: 国际外交|3354 次阅读|0 个评论
你好,2012
热度 10 chemicalbond 2012-1-1 21:02
2011年终于滚蛋了。 那是一段疯狂的日子,虽然它也只有365天。 2011年第一天,家里厨房的下水道就给人添堵。粉碎垃圾的小马达转动了几分钟也不管用。我决定把管道拆了,换上衣服,带上手套就准备动手动脚了。可是,太太把我拦住了:她有2个似是而非的理由,一是我的小脑不如大脑好使,笨拙的手脚没法干这种handyman 的活;二是新年第一天,淘垃圾那是犯了大忌,很可能会把霉运带进家门。 也许我那天是固执得可怕,不过,看到这种事情不把它给做了总是觉得别扭 ----- 那管道里面也许是积累着多年的污垢呢。就这样,费了不小的劲,我还是把那个小水道给疏通了,虽然是些又脏又累的粗活,但是干过之后,心里就踏实多了。 不幸的是,太太的理论在2个星期之后就得到了验证:我把工作给丢了。 那是我在美国的第一份正式全职工作。我觉得自己是个合格的员工,为公司的发展尽心尽力,也创造不少独特的价值,因此,很长一段时间里,我觉得委屈,心里堵得慌。有那么十多天,除了收发电子邮件,我几乎没有任何网上生活。 那时正好遭遇一场严酷的暴风雪,我的生活和外面的野地同时陷入冰点以下,看不到坐标的尽头。 后来,我渐渐地找些途径来疏导自己,包括继续和一些从未谋面的网友的线上交流。下面是刚才找到的一段文字,那就是当时的窘境: 你说丢了啥不好,在经济衰退人到中年的时候,我偏偏把 工作给丢了? 本来不想说这种私事,不过,十多天都没有网络生活,心 里确实堵得慌。 从小到大,我一直被学校和单位给托管着。 而现在,突如其来的决定,我感觉自己就象被这个社会遗 弃了似的。我使劲地让自己忙碌着,准备好应付未来的机 会,可是内心深处却是从来没有过的空虚。 我觉得自己对公司的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是个合格的 员工,容易相处的同事。尽管如此,我又能抱怨谁?  也许我还应该感恩,应该庆幸,因为我还不算太老,因为 我还有健康的身体。 也许我需要在黑暗中摸索很长的时间。那又算什么? 也 许生活就是这样,总有起起伏伏,高高低低。 既然如此,那就让暴风雪来得更猛烈吧! 当然,2011年初的那场暴风雪之后,天气再也没有那么恶劣过,至少我不记得还有更加糟糕的时候。 确实,我是应该感恩的,因为在美国制药工业最黑暗的年代我还是有一些自身的条件。我还算年轻,身体健康,有积蓄,有美国的学位,合法的身份,多年的工作经验,还有家人与朋友的支撑。我没有选择改行,比如象很多人一样去华尔街,即使那样会有更多的机会,而我的很多邻居也是每天去曼哈顿上班。我选择了坚守自己的兴趣,继续在新药研发方向寻找工作,因为这确实是自己喜欢的领域,而且我的工作将直接或者间接地改善他人的生活质量,我觉得这种信念非常给力,尤其是在那些艰难的日子。 我后来的运气还不是太坏,不到半年,我就经历了6个正式的面试。3个在美国的面试都很有意思。第一个工作没有拿到,也许是背景不太合适,因为那是个软件公司,而我好几年前就从技术开发转为应用了;第二个工作来自政府的一家研究所,但是军队管制的几个蛮横的领导让我受不了,面试当天,在回家的途中我就给他们发了邮件,告诉他们不要继续在我身上浪费时间,因为跟那帮人在一起肯定会是非常压抑的人生。 第三个面试来得很迟,我手头都有了几个国内的职位,而那个公司的状况和员工的进出流量让人心惊,所以我没有等他们面试完其他应聘者就做了选择。3个中国职位的面试都是在空中进行,感谢因特网和长途电话的帮助。 也许是我的领域在国内还算是准处女地,我得到了所有3个职位,选择了一个,也是我现在的工作单位,也选择了候鸟般的生活。 几乎是在被裁员的半年之后,我又重操旧业。之后的日子虽然是非常的忙碌,但是很充实,因为半年之内我做的项目超过了在美国N年的总和,而且我的工作受到更多人的重视。 那些多数是抗癌药的研发项目。能够在短期和大量的国际同行进行专业上的合作与交流,并且利用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对很多项目施加积极的影响,这至少应该是一种准理想的工作。 所以说,我需要感恩。2012年已经到了,我招聘的新员工就要开始上班了,我也有了自己的 New Year's Resolution。那就是希望自己能够在新的一年培养好新的员工,帮助他们也帮助自己为公司做好更多的新药研发项目,为了自己的兴趣,也为了无数的病人及他们的亲人。 这里感谢众多朋友的帮助和网友的支持。我也要感谢科学网博客的工作人员,虽然我对你们的工作常常有 critical 的言论,但是,象我这样一个四处漂泊的人,科学网才是我的精神家园:你们的工作丰富了我的生活,让我和广大科学共同体的人能够方便地交流。谢谢你们,祝你们把网站办得更好,也祝贺科学网5周年的生日! 谢谢阅读,并祝新年愉快!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2550 次阅读|22 个评论
[转载]2011中国游戏业的四个转身
hanhuijian 2012-1-1 20:38
2011年,中国游戏产业继续向好发展。   据中国游戏行业协会会长刘金华近日在第八届中国游戏行业年会上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全国的网络游戏开发运营企业达到了820多家,手机游戏开发运营企业250多家,网页游戏开发运营企业320多家,游戏机类生产企业1200多家。全国游戏行业大小企业约有33590家。不包括纯动漫、卡通的收入在内, 2011年中国整个游戏行业(包括网络游戏、手机游戏、网页游戏、家用游戏、单机游戏、掌机游戏、大型游戏、人才培养)的生产经营总收入预计将超过1158亿元人民币。   整个国内的游戏市场在持续繁荣的同时,游戏产业的四大领域也正逐步开始“转身”,向更宽广的“蓝海”前行。    网络游戏: 文化成新驱动力   根据国外某知名调研机构近日发布的报告,中国网络游戏市场今年将超日本成为亚洲第一,到2014年将有望取代美国成为世界第一。而来自易观国际、艾瑞咨询的综合数据表明,2011中国网游整体增速预计在18%左右,市场规模达到414亿元人民币,全年上线新游超过510款。   与此同时,民族原创网游产品走向海外市场,实现了由版权引进到版权输出、进而提升到服务输出的巨大转变,越来越多的承载中华文化内涵的网络游戏得到了美国、俄罗斯、日本、德国、东南亚等海外市场消费者的好评,成为文化走出去的重要形式之一,极大地提升了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据预测,2011年中国网游出口额将有望突破30亿元,连续两年实现倍增。   以传统文化作为游戏内核,已经成为民族原创网络游戏征服国内外玩家的杀手锏。据不完全统计,过去的12年中,国产原创的三国类网游作品超过了40款,西游类网游数量超过30款,水浒和红楼梦题材的总共达到了10余款,其他如《山海经》、《封神榜》、《聊斋》题材不一而足。经过多年耕耘,传统文学作品的网游化已经基本实现。在此基础上,一些游戏企业开始进行文化反思,重新诠释文化经典,一方面避免竭泽而渔的困境,另一方面从过去简单复制经典名著转向了深入挖掘传统文化内核,诸如网易的《天下叁》、盛大游戏的《星辰变》等优秀网游在今年上线后,结合游戏的娱乐性和趣味性特征,对传统文化进行了多角度的深度解读,获得了玩家的追捧。   “网络游戏诠释文化精品,文化精品让网络游戏大片化”——2011年,这种双向互补已经成为了民族原创网游研发课题中的应有之意。    网页游戏: 向海外市场进军   2011年国内网页游戏的发展可以用迅猛来形容,据易观国际今年第三季度末的预测性报告显示,今年中国页游市场保守预估为52亿元,而实际的市场规模将超出预期。2012年页游最低增速也将达到50%,并将迎来上市热潮。   尽管2011年国内网页游戏市场依然存在同质化的问题,但强有力的增长表明,网页游戏在其发展过程中,找到了一个新的突破口,即平台化。由于网页游戏无需下载客户端的特点,使得新浪微博、开心网等许多大流量的网站都可以成为其直接入口,据悉,仅新浪微博上的微游戏一处,目前就聚集了2000万网页游戏用户。而这种趋势也开始被其他类型的网络游戏所看重,在网页游戏成功之后,大型客户端网络游戏也在2011年底开始尝试与微博、社交网站等平台进行对接,并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而在平台化的基础上,网页游戏也开始效仿大型网络游戏尝试进军海外市场,更多的厂商、代理商开始布局海外市场。2011年,九城、腾讯、游戏蜗牛、我玩网、炎龙等多家游戏公司都有网页游戏力作投放至日本、韩国以及东南亚等市场,并取得了不俗的业绩。据相关人士透露,目前国产页游市场已从东南亚扩展到了欧美,未来前景值得期待。    手机游戏: 盈利模式呈现多样化   随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智能移动终端的普及以及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2011年,手机游戏迎来了大繁荣和大发展。短短一年时间,手机游戏市场规模便从过去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发展到了42亿元,仅次于客户端网游和网页游戏。   “整个互联网领域都开始把手机游戏当做是团购之后新的投资热土。”淘乐联合创始人兼COO洪韬认为,手机游戏已经成为了文化产业中的佼佼者,从市场潜力以及实际使用客户人群的数量来看,我国的手机游戏行业正处于黄金发展时期,但是由于需求市场人群还未形成结构效应,我国的手机游戏仍旧处于市场甄选期,市场发展也有待进一步规范,诸如盗版、内容同质化、品质不高等问题都有待解决。   最新数据显示,目前中国有手机应用开发者约100万人,而作为移动应用最红火的手机游戏,占所有应用之首,为总量的28%,但盈利前景堪忧,其中,盗版是最大的盈利瓶颈。对此,洪韬认为,手机游戏盈利模式的多样化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事实上,2011年手机游戏中付费途径的多样化已经开始出现。不少手机游戏开发者开始尝试推出部分免费试玩游戏,经过一定阶段后再向用户收费,或是推出包月服务,让用户购买游戏点卡,或按照免费网游的方式,通过销售增值服务、虚拟道具等物品获得盈利。甚至一部分手机游戏开发者开始选择在手机游戏中植入广告,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免费游戏,扩大盈利可能。    单机游戏: 十年一剑磨精品   2011年无疑是国内单机游戏重焕活力的一年,尤其是下半年各类单机游戏大作如同井喷一样引爆市场,使得这一年对任何一个单机游戏厂商来说都非同寻常。其中,7月上市的《仙剑奇侠传五》更是成为了国产单机游戏复兴的寄托,作为“仙剑奇侠”系列的第五部作品,《仙剑奇侠传五》以100万套的热销量让业内重新燃起了对单机游戏的热度。在此影响下,不少国内游戏企业在今年又相继代理了多款海外的单机游戏力作。一时间,国内单机游戏产业焕发出新气象。   而随着单机游戏的重新兴起,面对盗版旧难题,单机游戏厂商们也找到了破解的法门——精品化。据了解,目前发售的《仙剑奇侠传五》共有3种版本,分别是定价为50元的数字版、79元的标准版和定价299元的豪华版。数字版的发行,成为近年来单机游戏的主要发行模式。玩家只需在网络下载免费的客户端,在线购买激活码,即可进入游戏。这样方便快捷的方式既大大降低了厂商的生产成本,也有效打击了盗版市场。而传统的正版光碟版本则以精美多样、极具收藏价值的大量衍生赠品来吸引买家。   当然,产品外观和周边上的精品化只是表面,更深层次的是在游戏本身的研发上予以精品化制作。效法美国暴雪公司的成功研发模式,近年来,国内单机游戏厂商也逐渐通过系列游戏产品的长期研发形成了一系列有市场号召力的单机游戏品牌,以口碑赢得热销,以文化获取影响,并以此来突破单机游戏的瓶颈,和其他游戏种类分庭抗礼。   2011年的游戏产业,取得了辉煌的业绩,同时也将文化这一内核深深地植入到了游戏产品当中,并影响到数以亿计的用户。其中,无论是传统的网络游戏、单机游戏,还是新兴的网页游戏、手机游戏,都在逐步转身的同时,既形成了让自身持久发展的新动向,也挖掘出了游戏文化内涵的新深度。相信在此基础上,2012年游戏产业的发展将更为广阔。   以传统文化作为游戏内核,已经成为民族原创网络游戏征服国内外玩家的杀手锏。
个人分类: 数字媒体|1412 次阅读|0 个评论
2011之总结
热度 1 zxgcqupt 2012-1-1 19:44
2011过得真快,在自己还没有完全适应从coding到科研的转变的阶段,时间就不知不觉的过去了!这一年过得总体上也算顺利吧,但是感觉还是有很多事情自己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 曾几何时,自己突然发现找不到当初的梦想,不知道路应该怎么往下走!说不清楚什么原因,但是这也是一个好兆头,说明自己已经开始思考这个问题了!记得宿舍的一个同学曾经说过,那些哲人花了一辈子的时间来思考人为什么活着,如果就凭你几天时间的思考就能明白的话,那就不叫问题了!每当自己想堕落的时候,脑海里总是有一些挥之不去的画面在提醒自己要努力,要坚持,不要放弃! 在抱着有很多问题自己不懂的前提下,去读了研究生!遇到的老师很到位,很给力,但是感觉自己怎么没有之前那么给力了,我知道自己不是天才,因此必须要努力,要比别人付出的更多才行,始终记得天道酬勤这句话!在这半年里边,在导师的指导下,自己学会了很多东西!从不知道怎么着手写论文,到能够写出几十页的文章,虽然有的文章被拒了,但是自己心里还是蛮欣慰的。这也让我更加坚信一个道理:you are on your own!不过导师的负责,真的让我深深感受到如果自己不努力,不仅对不起自己,更对不起对自己负责的老师!实验室各位师兄师姐的悉心指导,也让我备受鼓舞,我一定会努力走下去!他们为我们树立了一个很好的榜样!在此,我对实验室的师兄、师姐、导师表示一声深深的感谢! 在新的一年里,自己需要付出更多,需要更加努力!我会向实验室的各位师兄、师姐看齐!加快科研的步伐,更加深入的思考问题,更加全面的思考问题!真正养成成为科研人员所必需的素质!
4860 次阅读|2 个评论
我的2011
热度 3 jlublx 2012-1-1 16:53
一、 生活 2011 年自己的家庭生活稳重有进,最大的成果当属添了个小兔子。从年初孕育到九月呱呱坠地,小家伙的出生给家里人增加了许多期盼与寄托。当然,正如朋友跟我讲,后面操劳的事情会很多,不经历不知道。自己也有些心理准备,慢慢来吧,但愿我们的小兔子要懂事,不要太调皮,能体谅爸妈的辛苦。 家里各成员身体都还挺好,比较稳定,买汰烧等家务事基本不要我操心,每月按时发放伙食费和退休金就是了。 这一年,旅游就不要提了, 4 月错过了支部的红色之旅, 5 月错过了市里启明星的联谊活动, 7 月未参加分院的广州地下空间考察,在天津举办的 ITS 年会,自己也未能前往。总之,远的地方,都没去。自然也错过了很多学习沟通的机会。但是,自己在家附近倒是天天走,写了一篇印象孙桥,据说还被列为张江家园网的人文地理精华篇。其实,身边也有风景,靠你静下心来去体验。 二、 工作 这一年,生产任务主要完成 2 项: ETC 二期方案和综合交通枢纽信息化配套,产值倒不多,但是城市信息化智能化的典型。看报道说,福建 ETC 也要与长三角联网了,看来,全国网势在必行。前几日,又去体验了上海南翔、江苏竹行等 ETC 收费,通过的最低时速在 22 公里 / 小时。 科研上,匝道控制国标编制已经启动,草稿已经完成。参编的建设部城市道路设计规程公布了。参与编著的虹桥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工程创新研究与实践一书正式出版。手头的智能交通两本书,也在审稿当中。启明星课题明年 3 月要结题了,研究已经完成,正在进行软件系统开发。 8 月底世博交通紧急事件管理系统课题顺利由集团验收。今年,还申报了几项课题,协助申迪申报了迪士尼建设关键技术相关科研,与同济大学合作申报了 863 课题 1 项。 在学术交流上,与福建省交通规划办公室,哈尔滨西站综合交通枢纽等进行了沟通互动。 5 月参加了在伯尔曼酒店举行的智能交通会议。 今年,共发表论文 4 篇。在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 2 篇,一是公路交通科技,一是上海交通大学学报。还有 1 篇英文的发在智能交通高层会议论坛上。 获奖方面,二期采集获得上海市优秀勘察设计一等奖,获得国家优秀勘察设计一等奖。综合交通枢纽智能管控相关成果申报了公路学会科学技术奖,很荣幸,获得一等奖。在院内,集团科研项目获得科技进步一等奖(据说院里就此 1 项), ETC 项目也拿到了咨询一等奖。自己还被评了个优秀项目人二等奖,鞭策鼓励。 支部工作上,今年以创先争优为主题,开展党建共建。发展 1 名新党员, 1 名党员转正,培养 6 个积极分子。民主生活会、支部宣传等工作都正常开展,组织了话剧、电影等活动,丰富职工业余生活。根据党委要求,参加了党员十面旗帜评选,迎七一唱红歌、划龙舟比赛等。我觉得特色工作主要是,西部学子联合培养计划,初衷是为西部大学生创造在我院实习的机会,当然面向的对象是愿意回去建设西部城市的学子,希望他们能在上海多学点先进的城市建设和管理等。当然,这项计划已经在运行,还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总体上,支部工作我的心得就是:决策靠班子,活动靠集体。 三、 2012 展望 胡总书记的 2012 新年贺词:“和平,发展,合作是时代的呼唤,我们坚定不移坚持和平发展道路,坚贞不渝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 我觉得,“和平,发展,合作”这6个词太关键了。要稳,要进,而这一切靠单打独斗不行的,要靠合作。 我从自身的理解,家庭生活靠成员,各人做好本职工作,心往一处聚,今年与去年相比,有进步就该知足。对于工作,内部团队加强学习,锐意进取,促生产,谋求经济和职业的发展,通过与外部多方力量协作,力争解决实际交通问题,取得具有实战意义的突破性成果。 在此,谨对曾经给予我帮助的所有朋友表示感谢,祝大家新年快乐!
3393 次阅读|3 个评论
我的2011
热度 1 Julia87 2012-1-1 16:25
写于2011-12-31夜 还在感慨那段曾怀揣2011的美好憧憬而踽踽独行的2010,却又要从长计议2011的收获和成长,真的是一年又一年,时光飞逝啊! 回头想想,这一年真的也挺长,经历了很多事情,也有心态情感上的起伏。过去的岁月是生命划过的痕迹,留下的体会是岁月沉淀的智慧,这以青春为代价的收获,怎么能不反复的咀嚼体会? 2011年元旦不久,就在家里开始了漫长的冬眠,至到三月初,终于伸了伸懒腰,舒展下筋骨,开始了我的奋斗之旅。第一站是再回潍坊---这个记录我太多欢笑和泪水的地方,开始了两周有点浮躁的学习,那种心态是复杂的,欣慰夹杂着失落,兴奋又含着伤感,自信又常怀有自卑,直到现在我都说不清对母校的那种感情,翻看着过去校园生活的照片,真的好想回去看看:看看曾上课的教室,再坐坐常坐的位置;看看曾住过的宿舍,再抚摸下那张床那张桌;看看曾走过的每条小道,再驻足仰望下蓝天;拜访下曾经的恩师,想再聆听你们的谆谆教诲...但是,我又不敢,我怕一看到那熟悉的环境 自己就陷了进去再也走不出来,我怕走进潍坊的那一刹那我就哭成了个泪人... 在我离开潍坊前,我曾设想写点关于潍坊的文字,我也曾设想当我拉着行李箱走进候车室前再回首的那一刹,在我遥望着蓝天的那一瞬间,是从容是欣慰还是莫名的伤感?然而,一切都随着岁月的流逝渐渐淡远了,也许在某个阳光慵懒的午后,在某个安静孤独的深夜,我又不能自已,任由所有的感情如泼墨般发泄... 3月18号,第二站北京---这个我早已向往的城市,此去飘飞,带着梦想去追,从此也拉开了我科研人生的序幕。还记得,来北京一个月后的那天,我满含深情的向你述说我的梦想,我的责任,那是我写给你的 《爱的诺言》 。时间总可以改变一个人,岁月也可以冲淡曾经的情怀,不是风花雪月的缠绵,每日相伴的是实验室忙碌的身影和徘徊中等待的坚持。实验中的纠结和兴奋让我明白了何之为科研,也慢慢的沉淀了自己那颗躁动的心;集体的生活也让我懂得了隐忍和爱,也慢慢的学会了在失衡后逐渐恢复平衡。但是,我仍然享受着我《六月独白》的萎靡,偶尔的也会任由自己《往日情怀》。其实,我真的要懂得知足了,知足于自己的健康,知足于自己懂得思考,知足于爱和被爱的幸福,那么《How can I ask for more?!》。尽管有实验中的纠结和失败,尽管有生活中的失意和痛苦,正因为有这些,才是:生活!所有的憧憬都是美好的,但那并不是真实的生活,现实中虽然是不完美的,这才是一个可触摸的存在,除了努力创造更好的生活外,更重要的还要学会驾驭和平衡每天的生活,希望 《生命在成长:enjoy》 ... 写下《Tomorrow is a big day》,也就进入了九月,意味着开始了我的读研生涯,有了《my roommates》,有了好多新的面孔,更多的是忙碌中的来去匆匆,到现在还有好多叫不上名字的。我至今仍记得因为实验我曾在忙碌到崩溃中坚持了将近一个月,仍然想感谢一个人,你给我的又何止这《271封信的感动和幸福》? 长大了就要思考很多东西,最终明白了,快乐的生活才是最重要的,与其抱怨,不如好好的享受这 《滋味生活》 ,the only once life... 我曾感慨生命的脆弱和飘逝,希望 《生命在成长:敬畏》 ,生活中的无奈让我逐渐学会了妥协,学会了换一种心态,也明白了真正的强者应该 《生命在成长:宽容和谦卑》 。 不管怎样,生活中只要有爱就有希望,就让爱去点燃希望,2012已经来了!还等什么呢?朝着希望的灯塔,再次起航吧~,朋友们,起航喽! PS:等以后有时间了再把以前的文字慢慢补全吧~
个人分类: 生命思考|2554 次阅读|2 个评论
写在2012年伊始
snit 2012-1-1 15:48
我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样,在回想不起2011做了些什么事情的时候,迎来了2012。重庆的隆冬没有寒 意,只有些许阴暗的天空伴随着吱呀、细碎的青鸟回响在宁静的校园里。又是时候了,是时候该看看来 时的路和走过的脚步了。 2012的寒假来的比2011早了很多,几乎还可以找到去年昨日的自己在为实验和论文投稿忙的手足无 措的影子。依稀也可以回忆起身边的同学和朋友各自忙碌的样子,穿梭在校园的小径,奔波在实验室的 寸方土地。曾经也想学着某网站的方式写封信给十年后的自己,痴人做梦也好,穿越时空也罢。当来不 及叹息“逝者如斯夫”时,现实已经狠狠的打碎了仍然活在透明玻璃背后的梦想,即使那时,我渴望冲 破束缚,流淌出去。 2011年的我,是24岁,2个轮回的绕转,真正体会着传说中的本命年。我不是一个佛教徒,也不是 纯粹的无神论者,矛盾体的刺刀始终装备在我身上,不想伤害无辜,有时却也会反被它割痛自己。想着 自己还年轻,却又总是感慨“胡子一把,物是人非”。每次假期来临,还能像学生一样享受长长的假期 ,却不能像我这般年纪该有的担当去安排生活。 一个学期的自由生长,一个暑假的跋涉流浪,像树先生一样嘴边常念叨着:“我还有很多事要忙呢 ”。忙总是理由,却又是那么得体的像借口。忙着做实验,而实验却不能有所终果;忙着手里被死命催 促的工作,却也很难心安理得的专注下去;也许怀疑在成为问号那一刻,即使不用肢体或言语表达出来 ,也已经绝对够效果了。我知道我是经不起怀疑的。 相信轮回的人,也会相信因果报应。而相信时间的人,恐怕很难明白人是如此般脆弱的动物。 3月份的骑着单车游走山水的曲折经历,4月份的辗转实验补充数据的有惊无险,5月份的小长假不 知天高地厚的惨痛回忆,6月份不知不觉已是盛夏的炎热难堪,7月份和同学每天为一日3餐跋山涉水,8 月份短暂归家、启程广州深圳的一路风景,9月份作为新生报到、注册、体检的老生常谈,10月份思绪万 千不想放弃的查阅资料,11月份仓促整理、东拼西凑的拙劣行文,12月份惶惶终日、咬紧牙关的期末扫 尾。我知道这其中穿插的故事情节远非如此简单,流淌的悲欢离合也不是一维的时间曲线。说作罢便作 罢的故作轻松,是这一程最好的总结吧。 如果你不是一个怀旧的人,那时间的眨眼会理所当然的为你翻开崭新的一页,不再停留,不得不走 ……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4178 次阅读|0 个评论
单反一周年——我的影像2011
热度 8 supermac 2012-1-1 15:48
单反一周年 2010 年 11 月,当我正在纠结是入老当益壮的 D90 还是继续苦等传说中的 D95 时, D7000 横空出世,采用了和佳能错位定价的策略,新机上市高达万元。这于我倒也是个好消息,因为我不用再纠结了,于是顺理成章入手“一代名机” D90 。一年过去了,老而弥坚的 D90 凭借其极高的性价比仍然价格坚挺,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让我等 D90 用户颇为自豪。 玩单反一年多了,快门数停留在 9600+ ,说明我实在不是个勤奋的摄影爱好者。看看出片的时间,集中在刚入手的两个月和今年暑假骑行古都线的一个月里,其它时间忙于工作,实在是没有太多闲暇拍片、做后期。 2012 已然来到,整理过去一年中值得记忆的一些片子,与好友分享,既总结过去,也展望未来。 1. 第一组(摄于 2010 年 11 月 27 日,上海市青浦区) 拍摄手记:这组照片是和上海理工大学自行车协会的车友们去碧海金沙露营时拍摄的,整个行程一天半,老天爷很照顾,晴转阴的天气让片子呈现多种格调,既有绚丽的夕阳,也有雾腾腾的海滩,让人沉静。组照地址: http://itbbs.pconline.com.cn/dc/12188727.html 。 2. 第二组(摄于 2010 年 12 月 5 日,上海市南京路) 拍摄手记:内地城市中,怕是没有几个能和“魔都”上海比拼夜景的绚丽,这是我第一次尝试单反拍夜景,低感光度手持拍摄,后期调整对比度和锐度。完整组照地址: http://itbbs.pconline.com.cn/dc/12272600.html 。 3. 第三组(摄于 2010 年 12 月 9 日,上海市霍山路舟山路) 拍摄手记:上海市虹口区的霍山路舟山路一带在二战期间是著名的犹太区,不仅留下了大量犹太风格的建筑,更发生了太多感人的故事(游记请见: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5d5f8f50100glr2.html )。再次来拍摄,感触颇深,特尝试多风格后期。组照地址: http://itbbs.pconline.com.cn/dc/12329514.html 。 4. 第四组(摄于 2010 年 12 月 11 日,上海市中山东路) 拍摄手记:上海外滩的外国建筑博览群是永远不过时的拍摄对象,不过也容易千篇一律,拍摄时特选取一个独特的视角,从黄浦江一侧看银行大楼,以墙上的小花为前景,同时虚化掉背景,后期拉曲线使得天空更蓝。 5. 第五组(摄于 2010 年 12 月 19 日,上海市田子坊) 拍摄手记:位于卢湾区的田子坊是上海著名的创意园,集精致工艺品、咖啡馆、画室等等,是中外游客汇聚之所。另外附近的八号桥、思南公馆等地方也都是很有异国情调,也很小资的场所(谁让卢湾区是曾经的外国租界区呢)。组照地址: http://itbbs.pconline.com.cn/dc/13542272.html 。 6. 第六组(摄于 2010 年 1 月 14 日,上海市金茂大厦) 拍摄手记:一个人跑到金茂大厦上拍夜景,上去了才发现没有偏振镜根本没法拍!因为玻璃的反光毁掉了大部分片子,没经验啊。最后只有这么一张天井照可以示人,在摄影微群中得到了不少转发。 7. 第七组(摄于 2011 年 7 月 17 日,南京市,校园美景) 拍摄手记: 7 月 15 日,我的古都行终于开始了,第一站是南京市。活动过后,我一个人游览了南京市区,这两张照片摄于南师大随园校区和南大校园,前者被誉为全国十大最美校园之一,风景确实漂亮,能在这里读书真的非常享受。 8. 第八组(摄于 2011 年 7 月 25 日,河南省,郑开大道) 拍摄手记:在郑州 - 开封的宽敞大路上诞生了这次古都行中最满意的几张照片,上面这两张后来被齐天下官方多次用于海报等宣传品,我的全副武装的三太子也因此频繁出镜,很是自豪啊。 9. 第九组(摄于 2011 年 7 月 29 日,河南省,洛阳市) 拍摄手记:洛阳老城区的东大街和西大街是非常有特色的老街,东大街保留了古朴的民居建筑,充分保留了老街的历史风貌,西大街展示了洛阳特色饮食和民间艺术,很值得一逛。这组照片曾被洛阳一家官方微博转载。 10. 第十组(摄于 2011 年 8 月 4 日,陕西省,西安市) 拍摄手记:喜欢拍夜景,在西安回民街突发奇想,用手动模式拍了这么一张莫名其妙的的照片,喜欢这种神秘宁静的魅惑的感觉。也喜欢拍花,不过水平一直没什么大长进,这张终于抓住了蜜蜂采蜜的时机,不过由于微距能力不足,没有拍到细节,所以严格来说不算得一张好片。 11. 第十一组(摄于 2011 年 8 月 20 日,山西省,太谷县) 拍摄手记:最后总得来一组家乡的照片,那就非此莫属了,无需多言,大爱夕阳。 最后祝科学网的各位博友,特别是复杂网络领域的各位老师同学的2012 更加精彩!
个人分类: 见闻杂谈|3990 次阅读|19 个评论
再见了---2011
热度 1 kanghemanbu 2012-1-1 14:01
从昨天下午六点左右,我陆陆续续收到朋友及同学的祝福信息。心里不禁感叹 -----2011 就这样逝去了,实在是有些不舍啊。 回想 2007 ,带着亲友的祝福踏入大学的门槛(因各种原因我无缘进入梦想的大学,加之自己不想再过那种大脑神经高度绷紧 “ 共挤独木桥 ” 的备战生活,只得以 “ 有学上也行 ” 的念头远离父母);可是一个月不到我对眼前的一切失望极了,整天想着逃跑的方案。也许是死要 “ 面子 ” (不希望被他人说三道四),也许是害怕承担逃跑的苦果,我选择了留下 ------ 争取在毕业时换过新的学习环境。 迈上 “ 课本 -- 名校公开课视频 --- 课外书 ” 之路,我体会到学习和生活的一些乐趣;参加 2009 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我品尝了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味道; 2010 年 4 月左右,跟随大流过上图书馆 “ 占座 ” 的生活,真正体验了 “ 临战预演 ” 的酸甜苦辣。好不容易期待的 2011 来了,我如愿以偿换了新的学习环境。与导师见面时,他叮嘱说 ” 三年的时间其实是很短的,上网时最好少聊 QQ 、逛空间,多去学校数据库(在该省只有三个学校有这么好的资源,不要浪费啊)看看国内外的期刊、文献 " 。随后的一次学科前沿讲座后,导师推荐了关于时间尺度和神经网络的书籍,让我先看看、、、、、、 哎!正当我辨别时间尺度和本科某些课程的差异时, 2011 与大家说再见了。再见了, 2011 !面对 2012 ,我希望 ----- 和时间尺度、神经网络做个真心的朋友。顺祝福家人、师长、朋友及博友们在 2012 里健康开心!
4516 次阅读|1 个评论
11111
zuojun 2012-1-1 11:03
Well, if you are curious about what this number means, I will explain it to you. It's the reference number I assigned the last manuscript I accepted yesterday (for editing). I will not accept any more papers for this year, even if they come in today (it's still Dec. 31, 2011). Let's call it a very successful year of editing, with 111 papers received for 2011!
个人分类: Scientific Writing|2207 次阅读|0 个评论
2011大事小事记
热度 1 ganchunmei 2012-1-1 05:45
1月,准备考试;发烧第一次打点滴; 2月,回家过年,接受外导的电面,收到邀请函; 3月,参加清华大学博士生论坛,和晨爬香山,去天津; 5月,收到国家公派的录取消息; 6月,准备签证各种材料,书稿校对; 7月,参加西交的博士生论坛,见到亲爱的苏老师和陈姐姐;赴深圳; 8月,参加南大海峡两岸信息管理会议及博士生论坛,见到学界中传说中的诸多大师们;拿到自己的第一本著作; 9月,和晨一起进行赴芬大采购,回家;中图录用通知; 10月-至今,芬兰体验;10月,中图录用通知,情报科学样刊。 2011,再见; 2012,您好!
个人分类: 学习感悟|6100 次阅读|2 个评论
2011到2012
xjfunction 2012-1-1 00:23
2012,有你更精彩! 刚刚过去的2011,事情不多,波澜不惊,但收获不少,不想具体一一点出,但我知道,生活的精彩才刚刚开始,虽然有上半年的颓废,加上暑假的无所事事,但一切都在慢慢积淀,慢慢成长,具体的成绩在2011中没有,但是这是一个厚积的年份,是为了2012这个注定不平凡的年份而积累,在匆忙中,度日跨年,回首过往,有积淀二字可矣。 年末的幸福,与到来的2012,都让人对未来充满期待。虽然很久前就说过来年再战,此时此刻,已不是来年了,今年才刚刚开始。2012来了,不管怎样,要把需要在年内实现的愿望通过努力都实现了。展望今年,美好的一年,也会是忙碌的一年,希望去年的厚积能开始薄发,能真正有所斩获。 2012,有你必将更加精彩!
2413 次阅读|0 个评论
我的2011
Songlin824 2011-12-31 23:57
在2011还剩下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我要抓住它,好好总结一下即将过去的2011. 下面陈列的是以时间为序发生在我身上的重要事情: 时间 地点 活动内容 1月11号-1月17号 Long Beach, CA, USAORS conference 2月2号-2月6号 深圳 农历新年 2月8号 香港 中联办拿到香港留学证明 2月14号 深圳人民医院脊柱外科工作落实 2月23-25广州 郭向东教授和Dr Bilezikian来南方医科大学谈建立Bone Center事宜 3月1-21 香港prepare SrOPG,timing and flavnoid manuscripts and NSFC 3月24-25 深圳 替主任写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 3月27号 深圳陪同港大吕教授和深圳医院镇主任深圳碧海湾Golf 3月29-30 深圳准备朝阳的paper, submit to Biological Trace Element Research 4月7号深圳 准备中文大学张教授深圳基础研究重点项目的申请 4月8-9 深圳 准备深大周老师公共平台项目申请 4月25-27 香港 准备朝阳JBMR mansucript 4月28-5月1 重庆和儿子阔别近3个月后重逢 5月3号 香港farewell lunch with HKU colleagues 5月香港 JBMR paper accepted 5月6-8 崇阳 回崇阳老家看望父母 5月9号 深圳 医院正式上班第一天 6月1号上海 JohnsonJohnson outstanding PhD theiss award ceremony 6月9号 深圳 拿到了深圳市的身份证 7月22-24 重庆 再次看望儿子,并将他接回深圳 8月11-14 深圳 大运会假期 8月21号 香港 离开3个月后首次返回 8月31号 香港 Bone paper accepted 9月1号 深圳 拿到了医院的处方权 9月3号深圳第一次科室单独值班,收了3个腰椎骨折病人(都需要手术) 10月1-3 深圳prepare icaritin mansucript 11月3号 深圳 顺利通过驾照理论考试 11月18号 香港 参加港大骨科BBQ 12月9-10 深圳 美国亚哥来深圳,陪同参加华科深圳校友会活动 12月17号 深圳 银湖宾馆 脊柱外科病例讨论沙龙 12月19号 香港 浩波替我领到了港大博士学位证 12月29号深圳the second Bone paper accepted 2011总结: 1) 结束了学生生涯,开始了工作生涯 2)科研论文:第一作者SCI论文3篇(1篇JBMR+2篇Bone) 3)课题:帮主任申请了5个课题(国自然、省自然、省计划、市卫生、市国际合作)均告失败。 4)拿到了两证和处方权,临床工作进展顺利。需要学习的知识还很多。 2012展望和目标: 1)科研论文:4篇第一作者SCI(Sr 和 icaritin timing 已基本完成,争取写一篇clincial paper+ 1篇椎间盘基础研究) 2)课题:帮主任拿到省级及以上一项。本人力争国家自然青年基金一项。深圳市科工贸委基础研究一项。 3)争取拿下深圳市孔雀计划的海外高层次人才C类认证 4)争取一次性通过主治和副高的职称考试。 5)临床工作认真向科里同事学习。更上一层楼! 写上上面的文字,作为对2011的纪念,同时对2012的希望,以此激励自己,不断努力。 彭松林于2011年最后一小时
13 次阅读|0 个评论
回望2011
热度 6 wangdh 2011-12-31 23:47
回望2011
回望2011 回看每年走过的路,总会留下一些脚印的。 有些事情,是需要自己用力想才记得住的;有些事情是需要他人问起才想起的;有些事情是需要翻看记录才有印象的;也有些事情则是永远会刻在脑海中的,总会想起回味的。 记住那些该记住的,那些人,那些事。那些善良的人,那些值得尊重和感激的人;那些快乐的事,那些值得回味的事。 生活总是美丽的,美丽的生活需要美丽的心情。 《瓦尔登湖》的作者梭罗曾说:“每一个早晨都是一个愉快的邀请,使得我的生活跟大自然同样的简单,同样的纯洁无暇。” 新年钟声已经响起,不管2011的路走得平坦还是泥泞,是坎坷还是陡峭,毕竟我们已经走过了。不需要太多的感叹,不需要遗憾,更不需要自责。世上没有什么事情是完美无缺的,也不是什么事情都能十全十美的。不会万事如意,不会天天快乐,也不会青春永驻。 新年来了,请扫去锁在双眉的愁云,张开双臂,呼吸一口清新的气息,迎接那一定不是世界末日的2012年。 欢笑吧,歌唱吧,跳跃吧,我们应该快乐地活着,健康地活着,有尊严地活着。 朋友,请接受我新年的第一声祝福! 2011.6 英国 2011.6.温州大学 2011.7 西安 陕西师范大学 2011.10. 湖南长沙 2011.10 昆明 云南师范大学 2011.9. 上海 2011.10 金华 浙江师范大学 2011.10 山东 安丘
个人分类: 走南闯北|5674 次阅读|12 个评论
2011年终盘点:生活篇
热度 7 陈安博士 2011-12-31 23:38
  1,老爹老娘终于有机会走出了国门,balabala。虽然俺2001年在香港的时候,也请老爹去过那里游玩一周,不过毕竟只能算国内;   2,俺自己也因为学术会议的缘故去了日本、台湾等一些以前没去过的地方(详情会在系列《陈氏游记》里慢慢体现,就不在线体现了);   3,唱歌次数明显减少,嗓音也有所退步;   4,体重在增加,准备2012年游泳150次;   5,头发根数在减少,这个好像也没有办法,只能多休息。胡子在增加,且出现数根白胡子,我的天!   6,开车明显比去年要熟练多了,而且是在“手动”和“自动”挡之间转换自如;   7,见科学网博主M人N次,有老有新,很happy,只可惜没有在外地见到新的博主;   8,因为讲课的缘故,受邀去了庐山,江西这是第二次去,之前去过九江,景色不错!
个人分类: 我的生活|4118 次阅读|10 个评论
2011年终盘点(七):讨论班、应急管理简报等
热度 1 陈安博士 2011-12-31 23:27
   除了前面盘点的主要内容外,俺还担任了 《科技促进发展》杂志的副主编,为管理栏目贡献了不少智慧。    《应急管理汇刊》一直在办,已经到第六期33期了,而俺们从今年开始编撰的 《应急管理简报》,算是发行了 8 期,每期四个版面(彩色印刷),是研究团队的一个近期活动介绍吧。    当然,几乎每周都在进行的 应急管理讨论班今年有 40 余次,如果从2005年开始计算,已经有300多次了。
个人分类: 专论—应急管理|3600 次阅读|2 个评论
2011年终盘点(五)——邀请报告与被邀报告
热度 2 陈安博士 2011-12-31 23:07
   因为个人原因,今年的邀请来我们研究团队的报告和我本人的被邀报告比往年要少一半以上。    此外,俺专门主办和组织的学术会议上的报告不算,那些如果一定加上就要有上百个了。    1 ,邀访报告情况 :    1 ), 2011 年 1 月,中国科学院应用数学研究所,陈薇(博士生),《统计学习排序理论》    2), 2011 年 1 月,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叶鹏飞博士,《社会学的主要研究范式》    3), 2011 年 1 月, 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刘亚岚研究员,《遥感灾害应急》    4 ), 2011 年 6 月,韩国翰林大学,王淳柱教授,《应急管理:公众健康与应急医学 ” 》    5 ), 2011 年 7 月,韩国釜庆国立大学,吴载镐教授,《 “ 全球变暖:韩国的危机或机遇 》    6 ), 2011 年 7 月,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院,王慧飞副教授,《 公安消防部队体系与灭火应急救援 》    7 ), 2011 年 10 月,西南财经大学,冯俏彬教授,《 应急财政研究综述 》       2 ,学术报告情况    会议报告    1 ) 5 月 18 日,韩国忠北国立大学,第四届中韩“危机与应急管理”双边研讨会,《 The design of Function Mechanism in Emergency Management 》    2 ) 9 月 10 日,京都,第五届“危机与应急管理”国际学术会议,《 Emergency Command Managerial Mechanism: The Framework Design and Application in Natural Disaster Response 》    3 ) 9 月 19 日,北京,“中国海洋石油发展战略与风险防范研讨会”,《 渤海湾溢油事件之应急管理与危机应对 》    4 ) 10 月 29 日,杭州, 2011 年政策模拟理论与技术学术研讨会,《突发事件机理分析与应对机制设计》    5 ) 11 月 5 日,广州(华南农业大学),第七届全国“应急管理——理论与实践”研讨会, 《应急机制设计》    6 ) 11 月 11 日,台湾铭传大学,第二届警学与安全管理学术会议,《应急响应过程可救性事中评价模型分析》       专题报告    7 ) 6 月 21 日,北京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危机应对与应急管理》    8 ) 6 月 22 日,江西,《高校后勤服务安全保障与突发事件应对》    9 ) 7 月 21 日,北京中科院研究生院,《危机管理与媒体应对》    10 ) 11 月 8 日,暨南大学应急管理学院,《应急管理事中评价策略与方法》
个人分类: 专论—应急管理|8351 次阅读|2 个评论
盘点2011,展望2012
热度 1 caojianxiong 2011-12-31 22:27
在科学网开博已经快3月了,还没写过一篇博文。2011快结束了,写点我自己一年的总结,开启我的博文。 2011是我的本命年,小生今年24有余,在上海大学计算数学结束了硕士第一年,第二年已过半。昨天读过文双春老师的博文“ 为什么考研来劲读研没劲?”, 也想到了2009年在西北一所师范院校复习考研的情形,没图中同学们的那么刻苦,但最后顺利来上海了,还得感谢天朝的考试,让我实现了要改变命运的理想。 可正如文老师所说,读研没怎么有劲,修完必要的学位课,就开始阅读文献,但对刚本科毕业的我来说,读文献总觉的没意思,关键是还不知道科研的程序。慢慢地,我也进入了分数阶数值解的这片土地,我知道不在核心期刊上发文章(至少一篇)是不能毕业的,所以鸭梨来了,想在研二发一篇文章,减轻研三实习找工作的压力。总之,前半年很纠结,找不到研究的方向。暑假过后,终于找到了研究的课题,然后认真的看论文,编程序,和师兄讨论。终于有了结果,一篇文章两天前投出去,很感谢我的博士师兄耐心的指导。感谢科学网好多老师的博文,现在还想起曹广福老师,陈安博士,王德华老师,戴世强老师,赵斌老师等精彩的博文,从导师与学生的关系,科研各方面给我这个新手的启发。对赵老师和自己的学生能有那么好的交情很感动,大胆的预测,如果每个导师能和学生那样相处,还有什么解决不了的事情。 2012希望在数值解方面再做出好成绩,在科学网继续增长知识。也希望差分和有限元方面的博友多多指教。 祝大家身体健康,新年快乐!
4854 次阅读|2 个评论
2012会更好
huashenglunjian 2011-12-31 22:14
不管有多少不舍,不管有多少的兴奋和期待,不管有多少的遗憾和无奈,时间总是这样匆匆,不会留下她的脚步。现在是2011的尾声,马上要迎来新的一年-2012。只想说一声:2012,我们的国家,我们的人民,整个世界会更好;爱我的人和我爱的人会更好!
个人分类: 个人感悟|3046 次阅读|0 个评论
2011年末总结
热度 1 lzhangss 2011-12-31 21:01
今天是2011年的最后一天,是该写写这一年的收获了 我在2011年加入了科学网 这一年,我发表2篇SCI,获得了伍达观教育基金奖学金,获得了云南省三好学生 参加了第七届全国野生动物生态与资源保护学术研讨会,并在做了分组报告 在北京学习了一段时间 准备考试英语 不足 越来越懒 越来越胖
2424 次阅读|2 个评论
遗留的academic问题——告别2011
热度 2 Ripal 2011-12-31 17:52
2012 年来了,乱七八糟的问题记录在这里,给 2011 告个别! 1. 先前有研究表明,早期关键基因的损伤,到青年、成年甚至老年才能表现出一些症状,比如孤独症、抑郁、焦虑、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等等。假设孕期风险因子暴露,检测出生后关键基因的变化,有可能会为风险因子的神经毒性理解提供新的认识。接下来,关键是通过大量文献,寻找出这些关键基因。当然,一个更为前卫的方法,就是利用下一代测序,找出这些差异基因。(神经毒理 + 发育 + 遗传,相信会交叉出一个不错的点。顺着这个点深挖下去,也许会获得宝贝。发一篇皮纳斯,奖 50 万呢,期待 2012 有所突破。 2. 细胞凋亡一直是研究热点,诱导细胞凋亡的经典途径是线粒体途径,线粒体途径是由王晓东搞出来的。细胞凋亡是神经退行性疾病的一个特别表现,神经毒素是否是神经退行性疾病的风险因子?我们会考虑是不是神经毒素诱导细胞凋亡,如果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剂量真的产生了细胞凋亡,是不是通过线粒体途径诱导的,是外源性途径还是内源性途径还是都发生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3. 双酚 A 具有与雌激素具有类似的结构,找出与雌激素互作的某些脑发育的和神经退行性关键蛋白,然后是不是可以检测双酚 A 与关键蛋白互作?? 蛋白互作的研究一直以来都受到重视,是研究细胞信号传导等非常重要的方面。我就我现在做过的方法给大家介绍一下,抛砖引玉了,大家多补充纠正一下吧 常用的体外互作研究方法: 酵母双杂交( yeast two-hybrid,Y2h) 酵母双杂交作为最经典的蛋白互作方法一直沿用至今,并且仍然保持着自己的优势。酵母双杂交系统能在体内测定蛋白质的结合作用, 具有高度敏感性。酵母双杂交系统的最主要的应用是快速、直接分析已知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分离新的与已知蛋白作用的配体及其编码基因。 优点在于 : 优点 : ⑴ 作用信号是在融合基因表达后, 在细胞内重建转录因子的作用而给出的, 省去了纯化蛋白质的繁琐步骤。 ⑵ 检测在活细胞内进行, 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细胞内的真实情况。 ⑶ 检测的结果可以是基因表达产物的积累效应, 因而可检测存在于蛋白质之间的微弱的或暂时的相互作用。 ⑷ 酵母双杂交系统可采用不同组织、器官、细胞类型和分化时期材料构建 cDNA 文库, 能分析细胞浆、细胞核及膜结合蛋白等多种不同亚细胞部位及功能的蛋白。 但是酵母双杂交有自己的缺点: ⑴ 双杂交系统分析蛋白间的相互作用定位于细胞核内, 而许多蛋白间的相互作用依赖于翻译后加工如糖基化、二硫键形成等, 这些反应在核内无法进行。 另外有些蛋白的正确折叠和功能有赖于其他非酵母蛋白的辅助, 这限制了某些细胞外蛋白和细胞膜受体蛋白等的研究。 ⑵ 酵母双杂交系统的一个重要的问题是 " 假阳性 " 。由于某些蛋白本身具有激活转录功能或在酵母中表达时发挥转录激活作用, 使 DNA 结合结构域杂交蛋白在无特异激活结构域的情况下可激活转录。另外某些蛋白表面含有对多种蛋白质的低亲和力区域, 能与其他蛋白形成稳定的复合物, 从而引起报告基因的表达, 产生 " 假阳性 " 结果。 “ 假阳性 ” 对策:即使根据严格的对照实验证明确实发生了蛋白间的相互作用,还应对以下方面进行分析:    (1) 这种相互作用是否会在细胞内自然发生 , 即这一对蛋白在细胞的正常生命活动中是否会在同一时间表达且定位在同一区域。   ( 2) 某些蛋白如是依赖于遍在蛋白的蛋白酶解途径的成员 , 它们具有普遍的蛋白间的相互作用的能力。   ( 3) 一些实际上没有任何相互作用的但有相同的模体 (motif) 如两个亲 a- 螺旋的蛋白质间可以发生相互作用。所以对于做出来有互作的结果还应该继续通过别的方法来验证。 “ 假阴性 ” 的产生:一是融合蛋白的表达对细胞有毒性。这时应该选择敏感性低的菌株或拷贝数低的载体。二是蛋白间的相互作用较弱,应选择高敏感的菌株及多拷贝载体。目前假阴性现象虽不是实验中的主要问题 , 但也应予以重视。 免疫共沉淀( Co-Immunoprecipitation ) 用抗体将相应特定分子沉淀的同时,与该分子特异性结合的其他分子也会被带着一起沉淀出来的技术。这种技术常用于验证蛋白质之间相互特异性结合。是确定两种蛋白质在完整细胞内生理性相互作用的有效方法。 其原理是:当细胞在非变性条件下被裂解时,完整细胞内存在的许多蛋白质-蛋白质间的相互作用被保留了下来。如果用蛋白质 X 的抗体免疫沉淀 X ,那么与 X 在体内结合的蛋白质 Y 也能沉淀下来。这种方法常用于测定两种目标蛋白质是否在体内结合;也可用于确定一种特定蛋白质的新的作用搭档。 优点在于:( 1 )相互作用的蛋白质都是经翻译后修饰的,处于天然状态;   ( 2 )蛋白的相互作用是在自然状态下进行的,可以避免人为的影响;   ( 3 )可以分离得到天然状态的相互作用蛋白复合物。 缺点在于:( 1 )可能检测不到低亲和力和瞬间的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   ( 2 )两种蛋白质的结合可能不是直接结合,而可能有第三者在中间起桥梁作用;   ( 3 )必须在实验前预测目的蛋白是什么,以选择最后检测的抗体,所以,若预测不正确,实验就得不到结果,方法本身具有冒险性。所以可以作为酵母双杂交的进一步的验证,达到互补的效果。 体内互作的研究 荧光共振能量转移( FRET ) 荧光共振能量转移 (FRET) :当一个荧光分子 ( 又称为供体分子 ) 的荧光光谱与另一个荧光分子 ( 又称为受体分子 ) 的激发光谱相重叠时,供体荧光分子的激发能诱发受体分子发出荧光,同时供体荧光分子自身的荧光强度衰减。 FRET 程度与供、受体分子的空间距离紧密相关,一般为 7 ~ 10 nm 时即可发生 FRET; 随着距离延长, FRET 呈显著减弱。 由于只有在蛋白之间的距离达到 10nm 一下才会发生 FRET ,而 10nm 要小于蛋白互作要求的距离,所以 FRET 是衡量体内互作的强有力的证据。 双分子荧光互补 (BiFC) 是由 Hu 等在 2002 年最先报道的一种直观、快速地判断目标蛋白在活细胞中的定位和相互作用的新技术。该技术巧妙地将荧光蛋白分子的两个互补片段分别与目标蛋白融合表达,如果荧光蛋白活性恢复则表明两目标蛋白发生了相互作用 . 其后发展出的多色荧光互补技术 (multicolor BiFC) ,不仅能同时检测到多种蛋白质复合体的形成,还能够对不同蛋白质间产生相互作用的强弱进行比较 . 目前,该技术已用于转录因子, G 蛋白 βγ 亚基的二聚体形式,不同蛋白质间产生相互作用强弱的比较以及蛋白质泛素化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上。 由于 BiFC 的直观,而且在最接近活细胞生理状态的条件下观察到其相互作用发生的时间、位置、强弱、所形成蛋白质复合体的稳定性,以及细胞信号分子对其相互作用的影响等,这些信息对研究蛋白质相互作用有一定意义。所以, BiFC 越来越受到研究人员的青睐。 4. 前一段时间,看到一组有意思的各国身高的数据: 1 ,荷兰 182.5 2 ,丹麦 181.5 3 ,德国 180.2 4 ,挪威 179.7 5 ,瑞典 179.6 6 ,卢森堡 179.1 7 ,奥地利 178.2 7 ,芬兰 178.2 9 ,英国 178.1 10 ,罗马尼亚 178 11 ,澳大利亚 177 11 ,匈牙利 177 11 ,加拿大 177 14 ,希腊 176.5 15 ,法国 176.4 16 意大利 176.1 16 ,爱尔兰 176.1 18 ,比利斯 175.6 19 ,俄罗斯 175 19 ,美国 175 19 ,新西兰 175 22 ,葡萄牙 173.9 23 ,西班牙 173.4 24 ,韩国 173.3 25 ,阿尔及利亚 172.2 26 ,土耳其 172 27 ,巴西 171 27 ,墨西哥 171 29 ,日本 170.7 30 ,波兰 170 31 ,马尔他 169.9 32 ,中国 169.7 33 ,通加 169.4 34 ,蒙古 168 35 ,印度 167.6 36 ,越南 165 37 ,朝鲜 158 据报道,荷兰人不但男人达 182.5 ,女人的身高也达到 170 ,亚洲人到荷兰常因够不着汽车扶手,坐在坐便器脚够不着地而闹笑话。在亚洲身材最高的是韩国,他们的身高如今都超过了中南美洲,正接近南欧的水平,而他们的同族朝鲜却因经济困难,营养不良而出现了代代矮的现象。矮个子日本年轻一代的身高已略高于我国。这说明除了遗传因素外,生活条件,营养对身高的影响是巨大的。在我国,北方和南方的差距仍很大,沿海发达地区和内地落后地区,城市和农村的身高差距在迅速扩大。 疑问?为什么人的身高差不多都集中在 1.50 — 2.00m 之间呢?难道这样的身高最为经济!? 设想一下假设人人都 2 、 3 米, 7 , 8 米那地球会是什么感觉,都像穆铁柱,左一脚,右一脚,摇摇晃晃地走在大街上,站在空中互相的打 Hello ! 假设人人都 0.5 以下,那地球上又会是什么摸样呢?啊哈!
3156 次阅读|3 个评论
爱2011
tianjingle27 2011-12-31 17:39
本人爱2011的人与事,这成长,这历程。 谢谢活着。 继续加油。爱的能力要提升呢 ABJ2011-12-31 17:43
404 次阅读|0 个评论
告别2011
热度 4 yuelugj 2011-12-31 17:26
告别2011 刘继顺 2011-12-31 年初的“阿拉伯之春”,引北非西亚强人纷纷倒下,可社会动荡,至今未了!本·拉登划上了句话,可未将恐怖主义带上,这世界依旧不得安宁!原以为金融危机即将过去,经济复苏有望;可欧债危机铺天盖地,令经济复苏的希望变得渺茫。专事投机的金融大鳄,令人们深恶痛绝,促使人们走上街头,“占领华尔街”,声讨“吸血鬼”! 放眼国内,虽说有高铁追尾,物价高企,股市低迷,矿市萎靡,但GDP增长依旧“风景这边独好”,航母试航平添大国气象,北斗导航彰显中国实力,神八交会往来天宫有望。 2011年的我,承担了一门本科生课程和两门研究生课程,招了一个硕士生和一个博士生,接了两个小项目。项目虽小,可都是硬骨头或“死马”,需尽移山心力。余则与他年一样,上山下井,勘地测天。亲近之地有: 云南会泽、昆明、东川、腾冲 湖北大悟、黄石 湖南宁乡、茶陵、郴州、宜章、桂阳、祁东 青海西宁、都兰 广东广州、云浮、肇庆 新疆乌鲁木齐、喀什、阿克陶 陕西西安、镇安 上海、北京、南京、南宁、海口、郑州、宁波 柬埔寨金边、桔井、柏威夏 泰国曼谷、清迈、达府、沙旺、乌隆 美国旧金山、洛杉矶、圣地亚哥、拉斯维加斯、大峡谷、盐湖城、大提顿、黄石公园、尼亚加拉瀑布、波斯顿、纽约、新泽西、费城和DC 回首2011,矿市虽然低迷,矿产勘查投入有所降低,但投身矿业之士不减。是呀,有什么资产能够象矿业资产那样,不再贬值,无需更新换代?! 值此2011年终结之时,谨对帮助、支持和关心我的旧友新朋师亲,致以诚挚的谢意! 祝大家,身康体健,家庭和睦,心宽眉开,万事胜意!
个人分类: 地学人生|4881 次阅读|6 个评论
悄悄的你走了——2011
热度 2 liushousheng 2011-12-31 17:02
2011的最后一天,我也写点文字纪念一下这个不平凡的一年。 年初,我经历了一次人生重大的考试——研究生入学考试。幸运的我顺利考上了理想的学校!哈哈... 暑假,我在本科学校跟着一位敬爱的老师做实验,历时一个月,这是个不平凡的一月,自我认为对我的人生具有重大的影响,塑造了我的科研雏形,万分感谢李老师! 8月底,研究生入学,我来到了美丽的校园,这里红瓦绿树,碧海蓝天,深深的吸引了我。食堂的饭菜以及宿舍的配置,让我彻底绝望! 元旦到了,半个学期即将结束,实验做了一点,但很顺利;课程结束,准备考试。对研究生闭卷考试表示很无语,让我们这样浪费时间来应付考试实在是没啥意思,不如多看几篇文献来的有用。 这一年来,差不多也是每天都来科学网上转转,自己理论功底太浅,提不出什么独到的见解观点,大多数时间都是浏览众博主的博文,以及一些最新的新闻消息,偶尔参与评论一下。经常会被一些不可思议的事情气的无语,有时真想写点什么,来抒发一下我内心的愤怒和不满,但始终没敢太过放肆,怕自己的“不和谐”影响了氛围... 很多学者都有自己很独到的见解,对当前社会的一些诟病分析的很透彻,也提出很多建议性的方案,可是始终不见这种力量起到作用,貌似各种局面还在以相同的姿态前进,丝毫没有想做出一些改进的动向。 社会更加多样化了,稀奇古怪的事层出不穷,人们纷纷发表意见,来批评嚣张的气焰,但貌似也没有起到任何作用。李刚还是有儿子,郭美美还可以很富,地沟油依然没有抛弃我们,房价还是可望不可及,老人还是不敢扶...接连而至的蒙牛、营养快线等等各种事情,让我感觉我能健康的活到现在真是很不容易! 2012来了,大家都在忙着买船票,以防这可怕的世界末日。我倒很渴望2012年的12月21日快点到来,不是为了证明这是个谣言,倒寄希望于它可以净化一下这污浊的空气。 在2011的最后一天,祝大家万事顺利,新年快乐!
4007 次阅读|4 个评论
2011最后一瞥:写在12月31日
热度 5 wangfutao 2011-12-31 16:30
2011最后一瞥:写在12月31日
人民,你们的政府还给你们了 ——一九九〇年新年献辞 捷克斯洛伐克前总统哈维尔 亲爱的同胞们: 四十年来每逢今天,你们都从我的前任那里听到同一个主题的不同变化:有关我们的国家多么繁荣,我们生产了多少百万吨的钢,我们现在是多么幸福,我们如何信任我们的政府,以及我们面临的前途多么辉煌灿烂。 我相信你们让我担当此职,并不是要我将这样的谎言向你们重复。 我们的国家并不繁荣。我们民族巨大的创造力和精神潜能并没有得到有效的发挥。 整个工业部门生产着人们不感兴趣的东西,而我们所需要的东西却十分匮乏。 一个自称属于劳动人民的国家,却贬损和剥削劳动者。 我们陈腐的经济制度正在浪费我们可能有的一点能源。一个曾经以其公民的教育水准高而自豪的国家现在却因教育投资过少而降到了世界的第 72 位。我们污染了祖先馈赠给我们的土地、河流、森林,其破坏的程度在欧洲是最为严重的。我们国家成年人的死亡比大多数别的欧洲国家都来得更早。 请允许我提供一点个人的观察。最近我去布拉迪斯拉发,在飞机上我抽点时间从窗口往外看。我看见斯洛伐那夫化工联合企业和紧挨着它的巨大的柏特索加住宅区。这幅情景足以令我明白,数十年内我们国家的领导人从来没有也不打算从他们乘坐的飞机窗口往外看一眼。缘此,甚至并不需要统计数据,我也能更快更深地明白我们已经陷入一个怎样的境地。但是所有这些还不是主要的问题。最糟的是我们生活在一个道德上被污染的环境之中。 我们都是道德上的病人,因为我们习惯于口是心非。 我们学会了不去相信任何东西,学会了互相否定及仅仅关注自己。 这样一些概念如爱、友谊、怜悯、谦卑或宽恕失去了它们的深度和尺度,对许多人来说,们们仅仅代表了心理学意义上的怪癖,或相当于来自古代的早已过时的祝辞,在电脑和太空时代显得非常滑稽。我们当中很少有人大声喊出,有权者并不是无所不能的;并且那些生产没有污染和高质量食品的特殊农场,应将其产品送到学校、有孩子的家庭和医院,如果我们的农业不能向所有的人提供这些东西的话。 我们的前政权,以其狂妄自和偏狭的意识形态,将人缩减成一种生产力和相当于一个生产工具。 这样做极大地伤害了他们的本来面貌和他们的互相关系。它将那些有才华和有自主性的人们,在自己的土地上熟练地工作的人们,驱逐至某些巨大畸型、嘈杂、有刺鼻臭味的机器旁边,沦为其齿轮和螺丝钉。这无非是慢慢地但却无情地磨损这个政权本身和其全部齿轮和螺丝钉。 当我谈及我们被污染的道德氛围时,我并不仅仅涉及那些吃不受污染的蔬菜和不从窗户外看一眼的人士。我说的是我们全体。我们都变得习惯于极权主义制度,将其作为一个不可更改的事实来加以接受,因而帮助了它,令其永存。换句话来说,我们所有的人——当然是在不同程度上——得为这个极权主义机器的运行承担责任;我们当中没有人仅仅是牺牲品,我们也都是它的共谋者。 我为什么说这些?如果把前四十年留下来的不幸遗产理解为与我们自己毫不相干的某件东西,那是非常不明智的,相反,我们必须承认这项遗产是我们对自己所犯下的一桩罪过。如果我们接受这样的解释,那么我们就能明白该由我们每一个人来为此做点什么。我们不能将每件事都归咎于前统治者,不仅是因为这样做不真实,而且也会削弱今天我们每个人所要面对的责任,即主动地、自由地、理性地、迅速地采取行动。让我们不要受此蒙蔽:即使是世界上最好的政府、国会和总统,都不可能单靠他们的力量获得成功。同样不能指望仅仅是这些人能挽救天下。 自由和民主包含参与,因而是所有人的责任。 如果我们意识到这一点,那么,所有由新的捷克斯洛伐克社会所继承的可怕事物便显得不那么可怕。因此,希望也会回到我们的心里。 我们已经作出了可观的调整,具备了一定的基础。最近一个时期——尤其是过去六周的和平革命——已经表明, 在我们迫于环境不得不带上的冷漠面具背后,存在着巨大的、富有人性和道德力量的精神潜能和公民水准。 每当有人武断地声称我们将会这样或那样时,我总是提出社会是一个十分微妙的存在,仅仅相信出现在你面前的东西是远远不够的。我很高兴我这话并没有说错。的确,这些逆来顺受的、饱受羞辱的、怀疑主义的和近乎犬马主义的捷克斯洛伐克公民找到了那种巨大的力量,在数周之内,以文明和平的方式,摆脱了自己身上的极权主义枷锁,令世人瞩目和称奇。我们也不妨反问自己:从来没有在另外一种制度下生活过的青年人,是从什么地方开始对真实的追求、对自由思想的热爱、拥有政治上的理想和公民的勇气及眼光呢?他们的父母——被认为是迷失的一代——是如何和他们的孩子走到一起的呢?怎么会有那么多人在不需要任何建议或指示的情况下,立刻领略到去做什么呢? 我想我们目前的处境中富有希望的这一面有两个主要原因:首先,人决不仅仅是这个实际世界的产物,而是能够将自身与某种更高的东西联系起来,尽管这个实际世界试图一步步扼杀人们的这种能力;第二,我们民族的人道主义和民主的 传统( 人们常常空洞地谈论它们 ) ,仍然沉睡在人们意识深处;难以察觉地从上一代传至下一代,这使得我们每个人能及时地发现它们并将之转变为行动。 然而,我们也不得不为今天的自由付出代价。许多人于五十年代死于狱中,不少人遭枪决; 上千上百的人们的生活遭到破坏,大 量有才华的人被迫离开了这个国家。 那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献身于民族荣誉的人,那些反抗极权主义的统治惨遭迫害的人,那些仅仅想保持自己本来面貌和自由地思想却蒙受不幸的人们,我们应当记取它们,记取它们以这样那样的方式为今天的自己所付出的代价。自主的法庭应当不受干扰地审查对种种迫害负有责任的人,使我们的过去真相大白。 我们也应牢记其他的民族为其目前的自由付出的甚至是更昂贵的代价,其实也是间接地为我们所付出的。在匈牙利、波兰、东德曾血流成河,不久前在罗马尼亚又发生了这种可怕的情况。同样,苏联境内的各民族也曾抛洒热血,这些都不能忘记。首先每一个人类成员的受苦和其他人类成员相关联;更重要的是,这些巨大的牺牲构成了今天的自由的悲剧背景,也带来了苏联阵营内部各民族的逐步解放。它们也构成了我们自己新建立的自由的背景:没有苏联、波兰、匈牙利和东德的变化,我们国家的情况也不会像这样。抑或即使改变,也不会拥有如此一个和平的进程。 我们享有有利的国际环境,这是事实,但并不是说在最近几周之内有人直接给我们提供援助。几百年来,捷克和斯洛伐克民族始终依靠自己,而不是依赖强国和强权的援助。在我看来,这构成了我们目前巨大的宝贵财富。其中包括了这样的希望,今后我们可以免于因受人恩惠带来的麻烦。现在依靠我们自身这个希望能否实现,我们公民的、民族的、政治上的自信能否以一个新的历史姿态复苏,全看我们的努力了。 自信并不是自负。恰恰相反,只有真正自信的人或民族,才能倾听别人,平等地接受他人,宽恕其敌人和为自己的罪过感到悔恨。让我们把这种自信带进我们的共同的社会生活之中,带到我们的国际舞台上的行为方式之中。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恢复自尊,恢复对于他人的尊敬和对其他民族的尊敬。 我们的国家将永远不再成为一个附属国或与其他国家关系恶化。的确,我们必须从别国那里接受和学习许多东西,但这必须是平等互助的那种关系。我们第一任总统写道:“要耶稣,不要凯撒。”这是继承了我们的哲学家赫尔斯基( Chelcicky ) 和科明纽斯( Comenius ) 的传统。我说我们现在正有一个机会将这个思想发扬光大,并将其作为一个新的因素引进至欧洲和全球政治之中。如果这是我们所需要的话,我们国家正可以持久地令仁爱、理解、精神及理想力量得以焕发。这正是我们对国际政治所能作出的特殊的贡献。 马萨里克将政治建立道德的基础之上。让我们努力在一个崭新的时代和以一种崭新的方式重新恢复这个政治概念。让我们教导自己和教导别人,政治是人们表达为社会谋福利的要求,而不是对社会的欺骗或劫掠。让我们教导自己和教导别人,政治不仅仅是一门模棱两可的艺术,它更可能是一门坚持原则的艺术,一门改进世界和我们自身的艺术。 我们是一个小国家,但曾经是欧洲精神文化重镇。为什么我们不可以再恢复到从前?如果我们还需要别人的帮助,这难道不是最好的回报吗?那些从前危害我们的人——不往飞机的窗户外张望一眼和吃特殊供应的人们——也许仍在周围并制造污染,但他们不再是我们的主要敌人。那些国际上的危害力量也不是我们的主要敌人。 今天我们的主要敌人是我们自己的恶习:漠视公德、空虚、个人野心、自私和互相倾轧。 主要的斗争将不得不在这个领域中进行。 我们将举行自由选举和自由竞选活动。让我们不要使得这项活动给我们和平革命的洁净面貌抹黑。不要因为我们变得纠缠于权力纷争而马上失去刚刚赢得的国际社会的同情。 不要再在服务于社会的虚假名义下行个人私利之实。 其实,现在是哪个党派、团体赢得选举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将我们当中在道德、公民意识、政治专业方面最优秀的人推举出来,而不论他们的政治背景。我们国家未来的政策和威望取决于我们选出什么样的人来和稍候选择的代议机构。 总之,我希望自己是一名少空谈多做实事的人。不仅要从我乘坐的飞机窗户上朝外看,而且首先并且更重要的是经常出现在你们当中并耐心地倾听你们的声音。 人们也许会询问我所梦想的共和国到底是什么面貌。请允许我回答:我梦想的是一个独立、自信、民主、拥有繁荣的经济和社会公正的共和国,简言之,是服务于个人并因此希望个人也来为其服务的富有人性的共和国。在这个共和国内,人们都受过完整的、良好的教育。要想解决人为的、经济的、环境的或政治方面的任何问题,一定要有具有优秀素质的人。 我的最杰出的前任马萨里克以伟大的捷克教育家科明纽斯的一句话来作为他第一次讲演的开头。请允许我借用这句话并辅之以我自己的语言来结束我的第一次演讲: 人民,你们的政府还给你们了! 哈維爾文集 .pdf 哈维尔自传 .pdf 动物庄园 (奥威尔) .pdf 一九八四 .pdf 新阶级 .pdf
个人分类: 评论|3062 次阅读|5 个评论
别了2011:重提希望
热度 15 老李 2011-12-31 14:07
别了2011:重提希望
别了 2011 :重提希望 李 侠 手里的活还是无法按计划及时清理干净,有些失望,也罢。今天是本年度的最后一天,给自己放假,间歇里写两句话告慰一下自己逝去的岁月也是情有可原的事情。网上调侃那些写总结的人的句子很有苦涩的味道: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写总结。此刻,哥就在写那些无聊的总结。这一年的总体感觉是困,我已经练成了多种方式睡觉,任何一种方式都是可以安然入睡的,终于有点像野战军的风格了。 这一年总共完整地看了 27 本书,还有 10 本书看了一半。按照惯例,一年应该看三十来本书,总体感觉比去年少,好歹完成了自己的最低任务:每天 20 页书,一年 24 本书的任务。 这一年上了很多公共课。有进步,也有遗憾。希望那些经过思考过的信念会有一点反响。 这一年大大小小文章写了 34 篇(与学生合作三篇),内容与时间安排要调整一下。 这一年写了 149 篇博客文章(包括这篇,其中好像转载了 3 篇),还算勤奋。 这一年还有很多投入大量心血,费力费时的工作都失败了。 这一年代表系里回母校东北大学参加陈昌曙教授的葬礼。祝先生天堂里快乐! 这一年暑假开学前回中南大学,见到老战友蒋美仕教授、左高山教授、雷良博士、阳建国博士、罗晓红、张卫良教授、董山民博士等友人,把酒言欢,甚是快意人生! 这一年闪电般去清华大学一次,与刘兵教授合作愉快! 这一年删掉了 1000 多封邮件,信箱都满了。 这一年去大连参加第十五届全国科学哲学会议,见到我的硕士导师王子彦教授、还有大工的王前教授、王国豫教授、洪晓楠教授、王续坤教授等友人,也见到了以前的硕士生龚超博士。另:大连会议期间,偶遇曹聪博士,我们打了一个非常有意义的赌局,虽然我输了,但是,不能掩盖他的意义。如曹兄哪日归国,一起小聚! 这一年去合肥参加中国科技大学举办的第十三届东亚科学史会议。 这一年去华东师大,串访第七届全国分析哲学会议。 这一年去上海社科院院参加中青年科技哲学论坛。 这一年参加上海市科技史协会会议。 这一年回母校山西大学,上两次课,见到阔别多年的老朋友,拜会了导师邢润川教授和郭贵春教授。把此次山西之行的温暖场景记录一下:安军副教授、李树雪副教授、郭建波副教授、殷杰教授、乔瑞金教授、薛勇民教授、张培富教授、魏屹东教授、王殊彦教授、胡瑞娜副教授等,与弟兄们喝酒畅快淋漓,好像又回到了学生时代,谢谢你们的友谊。 这一年大醉数回,无悔。 这一年很忙碌,也有些疲惫。经历过的很多事情如电影一般在脑海中循环播放,很多场景也是颇多无奈。在失败中成长,说起来总有些滑稽的味道,而我更愿意认同曾国藩的心态:屡败屡战。把败由果变因,这是一种强人的生存技巧。中年了羞说理想,生活在一个把希望日益垄断,希望逐渐从日常用品演变为奢侈品的年代,我们是否还要珍视希望?其实,这里有一个思想的陷阱:一旦你得到了希望,你将拿他做什么呢?希望是一种内容飘忽不定的目标,而目标的最大功能不在于去实现它,而是用他来指导行动的。从这个意义上说,不论如何,我们还是要重提希望,哪怕是一种虚无的安慰,毕竟你要为自己的存在寻找一种过硬的理由,而这个理由只有经过希望的筛选才有资格。套用歌德老兄的一句话:为了达到某种不可能达到的目的。我们需要希望,从这一意义上说,我们对希望上瘾。 2012 不是世界末日,即便是,我们也要有信心把它过成日常生活。为一些小感动、小幸福、小成功、小失败、小希望,把它过得风生水起。因为,我们是一群靠希望过活的人!此时此刻,祝福我散落天涯的朋友们,虽然这是一个希望的贫瘠年代,但让我们在寂寥的年代本着神圣责任再多坚持五分钟,成为彼此的希望! 2011-12-31 于南方涂鸦 说明:文中图片来自网络,没有任何商业目的,仅供欣赏,特此致谢!
5841 次阅读|29 个评论
(10)—2011-12-31 梅西获得2011世界最佳射手称号 国际赛场19球
eaglezxw 2011-12-31 13:32
梅西获得2011世界最佳射手称号 国际赛场打进19球巴塞罗那官方网站 2011-12-31 12:51:00   2011年,梅西在国家队和俱乐部洲际赛事中打进19球,因此被国际足球历史与数据协会(IFFHS)认可为2011年世界最佳射手。   梅西不断赢得奖杯和荣誉。周五最新的一项头衔是IFFHS的“2011年世界最佳射手”。过去12个月,梅西在国际赛事中打进19球,比第二名法尔考多2个。这个奖项只计算俱乐部洲际赛事和国家队A级赛事。前10名中还有一位巴萨球员比利亚,他以12球与C罗并列第十。以下是前十名排行榜:   1、莱奥·梅西(巴塞罗那,19球,国家队4球,俱乐部15球)   2、拉达梅尔·法尔考(波尔图/马德里竞技,17球,国家队4球,俱乐部13球)   3、哈桑·马哈穆德(科威特城/瓦赫达/约旦,16球,国家队10球,俱乐部6球)   4、马里奥·戈麦斯(拜仁慕尼黑,16球,国家队7球,俱乐部9球)   5、哈维尔·埃尔南德斯(曼联,15球,国家队12球,俱乐部3球)   6、苏尼尔·切特里(FC加尔各答,14球,国家队14球)   7、内马尔(桑托斯,14球,国家队8球,俱乐部6球)   8、阿卜杜拉赫·卡利德·迪布(瓦赫达,13球,国家队11球,俱乐部2球)   9、爱德华多·赫苏斯·巴尔加斯(智利大学,13球,国家队2球,俱乐部11球)   10、大卫·比利亚(巴塞罗那,12球,国家队7球,俱乐部5球)   10、克里斯蒂亚诺·罗纳尔多(皇家马德里,12球,国家队7球,俱乐部5球)
个人分类: 体育世界|3430 次阅读|0 个评论
(8)—2011-12-31 梅西等巴萨5人领衔米兰体育报2011最佳阵
eaglezxw 2011-12-31 11:55
意大利《米兰体育报》发布了其评选的年度世界足坛最佳阵容,巴塞罗那队拥有5名球员入选,又成最大赢家。 《米兰体育报》按照“4-3-3”阵型评选最佳阵容,“4-3-3”阵型是今年最成功的球队巴萨的阵型。具体最佳阵容为: 门将:诺伊尔 后卫: 阿尔维斯,皮克 ,蒂亚戈-席尔瓦,拉姆; 中场: 哈维 ,施魏因斯泰格, 伊涅斯塔 ; 前锋:C-罗纳尔多, 梅西 ,贝尔 最佳教练:瓜迪奥拉。
个人分类: 体育世界|3306 次阅读|0 个评论
2011年的书单
热度 4 adamliu800 2011-12-31 11:35
今年因为很多原因,减慢了购书的步伐,但粗粗算下来还是留下了下面的书单: 1. 康章合论 汪祖荣 2. 走向世界的挫折——郭嵩焘与道咸同光时代 汪祖荣 3. 中国启蒙运动——知识分子与五四遗产 汪祖荣 汪祖荣 先生的三部晚晴至民国的史学著作,勾画出了近代中国的历史脉络,也折射出了某些历史必然。 4. 重新发现社会 熊培云 去年很火的一本书,它让我认识了一位出自农村,来自南开的“海龟派”公共知识分子——熊培云,并一口气读了好几本他的书。 5. 走向世界:中国人考察西方的历史 锺叔河 这本书的出版曾经引起了钱钟书先生的关注,可见其内容的质量。钟老师算是自学成才的书家。他组织编辑的几套书在上世纪 80 年代颇有影响。《走向世界丛书》便是其中的杰出代表,这套书收集了晚晴文人学者官员等各色人物的留洋日记,算是晚晴西洋纪录中的奇葩。从这些先人的记述中不难发现好奇与兴奋,更有反思与学习,其中的一些思想于今日的改革亦有帮助。 6. 篮球裁判训练营:篮球裁判晋级必读 闫育东 , 赵晶 因为兴趣使然,前些年考取了篮球裁判员证,为了防止技术退化,买本较实用的手册也是必须的。 7. 批评官员的尺度:《纽约时报》诉警察局长沙利文案 安东尼·刘易斯著 , 何帆译 今年很火的一本畅销译著,译者是最高人民法院的法官,标题很抓人,尤其是在当下。书的封面设计很有特色,众人读报,最前面一人读的是《费加罗报》,该报在每一期头版都写着一句话“若批评不自由,则赞美无意义”。(译文),此言可谓振聋发聩、掷地有声,读罢全文不得不佩服美国的司法体系,言论自由的界定考验的不仅仅是联邦最高法院的九位大法官,更是整个社会对于人权的态度。 8. 为什么中国人勤劳而不富有 陈志武 一本好懂得经济学读物,陈教授用温和的口吻说出来残酷的现实。 9. 国史大纲 ( 套装全 2 册 ) 钱穆 近代史家经典,竖排繁体,为另一部书的阅读做准备。 10. 中国文化史导论(修订本) 钱穆 国史大纲的姊妹篇,对中华文化的脉络进行了梳理,可与国史大纲配套阅读。 11. 中国古代服饰研究 沈从文 大师在远离文学时的开山之作,有人说它不专业,有人说它不好读,没办法,想想那时的条件,老人几乎全凭记忆完成的皇皇巨著,已经让今人惭愧得无地自容了。看着书中精致的配图和带有沈老特殊乡情的文字,既惊喜又熟悉。 12. 资治通鉴 ( 繁体竖排平装 全二十册 ) 中华书局版 (宋)司马光 编著,(元)胡三省 音注 迄今最好的《资治通鉴》版本,印刷到位,装帧古朴大方,黄色平装封面加了一层薄薄的膜。价格十几年未涨也算公道,这套书是我今年最大的收获。甚喜! 13. 南渡北归 3 :离别 岳南 南渡北归是一个系列有三部曲,分别是南渡、北归和离别,讲的是民国学人抗日前后的辗转经历以及内战过后的生死别离。 14. 总统是靠不住的:近距离看美国之二 林达 著 15. 我也有一个梦想:近距离看美国之三 林达 著 16. 扫起落叶好过冬 林达 著 林达大名如雷贯耳,早有兴趣拜读,趁年末优惠连购几本读读。故事隽永、语言清新,好读好看。 17. 一个村庄里的中国 熊培云 号称“熊培云十年心血”,我向来对出版商的这一套宣传攻势不很感冒,但是“熊培云”的招牌我还是认的。 40 多万字的书显然不比十数万字的青春小说,心血自在其中,读来唏嘘。应了那句老话,要了解中国,必先了解中国的农村。 18. 光荣与梦想: 1932 ~ 1972 年美国社会实录 (美)威廉·曼彻斯特 著,朱协 译 一部美国现代史,被封为新闻学写作的范本,了解美国的一个窗口。 19. 民主是一种现代生活 蔡定剑 著 不得不承认,虽然早有民主思想的浸淫,但读罢蔡先生的文章仍有醍醐灌顶之感。书的标题就是对困惑大家疑问的最好解答,“民主是什么?” 20. 国家记忆 : 美国国家档案馆收藏中缅印战场影像 章东磐 主编 去年就想买,苦于资金短缺,今年在旧书店淘到此书窃喜! 21. 父亲的战场(中国远征军滇西抗战田野调查笔记) 章东磐 同上一本书一起购入,讲了许多国军抗战的真实故事,读到后记时,眼泪不由自主地流了出来。 22. 唐浩明评点梁启超编辑曾国藩嘉言钞(上、下) 岳麓书社 名人读名人文存所做的读书笔记。 23. 中国漫画史 甘险峰 一次梳理,唤起我对中国漫画的新认识。 24. 源泉 (美)安·兰德 著,高晓睛,赵雅蔷,杨玉 译 读罢此书有一种呐喊的冲动:此生不做二手货。 25. 叶嘉莹说汉魏六朝诗 叶嘉莹 叶 先生用诗一般的语言说诗,恰是娓娓道来。 26. 黑塞画传 (德)弗尔克·米歇尔斯(编)李士勋 译 作家的一生,尽在此书中。 27. 中国鸟类野外手册 : A Field Guide to the Birds of China 约翰 . 马敬能著 / 卢和芬 何芬奇 / 解焱 / 一本权威的野外观鸟手册,也可作科普读物,手绘图片极细致、精美。 28. 中国政治思想史(全三册) 萧公权 中研院院士的扛鼎之作! 29. 艺术修养基础 丰子恺 30. 西洋画派十二讲 丰子恺 31. 世界大音乐家与名曲 丰子恺 丰子恺 先生的艺术普及丛书小册子,读来很有意思,也不贵,就买了几本。 32. 红太阳是怎样升起的:延安整风运动的来龙去脉/高华著 惊闻高教授驾鹤西去,读其著作以表怀念。 祝科学网的各位博主与工作人员新年快乐!
个人分类: 读书心得|2842 次阅读|7 个评论
回首2011我的庄稼地
fatworm 2011-12-31 10:21
又是一年的最后一天!早晨的阳光如羞羞答答的美女似的,犹抱琵琶半遮面。 我的2011大约也象现时的天气,光明和黑暗相互交织,希望和失望并肩而行。 2010年年底我可以对朋友们说,小弟刚刚在乡下找到一亩三分地,准备来春种白菜、韭菜、大葱......。而今天,一年过去了,你可能问我,大哥我在办年货,把你地内的不管是庄稼还是杂草给我弄一些。大哥,今年的年货你就不要指望我了,小白菜,你是看不上;杂草,你不要和我开玩笑,我也绝对绝对地不敢拿杂草糊弄你。你还是耐心等着吧,等我把小白菜培育成白娘子精,给大哥你填房! 一亩三分地可不是可以直接就种庄稼的好地啊!基本上是不毛的山地,谁让咱云南山多!咱的老大把我引到这块地,大手一挥,这就是你的地盘了,两年后必须产出SCI多少多少!而且Impact Factor必须大于多少多少!否则,生产队的规章制度你是知道的......(此处省略文字250)。 OK,小第我很小的时候就唱过“南泥湾”,曾经把南泥湾精神出口带到美帝国去。顺着地球绕一圈,回来继续把南泥湾的革命精神发扬下去(瞧我这阿Q)。我在这一亩三分地上搭起草棚,养家糊口的家伙全部揣上,手拿铁锹、锄头等,战天斗地!开荒种地!这一年来,总算把地弄平了,看上去也像一块庄稼地!也不断的找来了几个帮手。更重要地是,千辛万苦地才从“农村合作社”得到了一点贷款,买了一些种子。不管是南瓜、西瓜,还是傻瓜种子,好歹把这希望的种子播下去了。 这一年了,年底的最后一天,我座在地头上,看到一些种子也冒出了小苗苗。 卷根旱烟,眯着眼睛,看着这些小苗苗,心中盘算,开春后得赶快四处化缘,希望能向“农村合作社”、“城市信托公司”再贷点款,买点好肥料,同时要能接上水管,让小苗苗好好成长,结个SCI瓜瓜!来年大哥你向我要年货时,小弟我能有租可交啊!
3568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教育部公布长江学者创新团队名单
zhao1198 2011-12-31 09:02
教育部公布长江学者创新团队名单 来源: 教育部 发布时间: 2011-12-29 点击数: 755 教育部日前发布通知,公布了2011年度“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入选名单。全文如下: 经所在高校推荐、专家通讯评审和现场答辩,并经公示,“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2011年度入选团队已经确定,现予公布,并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2011年度入选创新团队资助期限为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资助经费一般为300万元。“985工程”学校入选团队的资助经费由本校从 “985工程”经费中安排;其他中央高校入选团队资助经费由教育部资助二分之一,所在高校匹配二分之一;地方高校入选团队资助经费由教育部资助二分之一, 高校主管部门匹配二分之一。教育部资助经费一次核定,分年度拨付,匹配经费不应晚于资助期第二年到位。 二、有关高等学校应按照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支持办法》(教人〔2004〕4号)的有关规定做好后续管理工作,自本通知发布之日起 3个月内组织建设论证并报送创新团队研究计划,按时报送年度进展报告;同时大力支持创新团队的工作,协助解决团队建设中遇到的问题,营造良好的学术环境。 附件: 2011年度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入选名单、资助金额和资助期限 序号 带头人 研究方向 单位 资助期限 资助金额 IRT1101 张正竹 茶树次生代谢与茶叶质量安全 安徽农业大学 2012-2014年 300万元 IRT1102 高毅勤 化学生物学方法研究生物化学过程 北京大学 2012-2014年 300万元 IRT1103 栗占国 风湿病的发病机制、免疫诊断及治疗 北京大学 2012-2014年 300万元 IRT1104 王建祥 多功能材料与结构力学 北京大学 2012-2014年 300万元 IRT1105 张强 载体给药系统的分子药剂学研究 北京大学 2012-2014年 300万元 IRT1106 姜勇 低维功能材料 北京科技大学 2012-2014年 300万元 IRT1107 孙克宁 电化学关键技术与化学电源 北京理工大学 2012-2014年 300万元 IRT1108 李小雁 土壤水文与土壤侵蚀 北京师范大学 2012-2014年 300万元 IRT1109 张强 生物启发式计算理论及其应用 大连大学 2012-2014年 300万元 IRT1110 郭旭 结构优化的理论、方法及应用 大连理工大学 2012-2014年 300万元 IRT1111 孙颖浩 前列腺癌早期诊断和靶向治疗 第二军医大学 2012-2014年 300万元 IRT1112 陈景元 特殊环境健康危害与医学防护研究 第四军医大学 2012-2014年 300万元 IRT1113 李乐伟 计算电磁学及其微波工程应用 电子科技大学 2012-2014年 300万元 IRT1114 穆钢 复杂电力系统安全运行分析与控制 东北电力大学 2012-2014年 300万元 IRT1115 陈建新 医学光电信息技术 福建师范大学 2012-2014年 300万元 IRT1116 杨黄浩 食品安全分析检测与传感技术 福州大学 2012-2014年 300万元 IRT1117 金国新 功能导向分子自组装结构与材料 复旦大学 2012-2014年 300万元 IRT1118 钦伦秀 肝癌转移复发的机理与防治策略 复旦大学 2012-2014年 300万元 IRT1119 卢小玲 原发性肝癌生物靶向诊治研究 广西医科大学 2012-2014年 300万元 IRT1120 黎湘 空间攻防信息处理技术 国防科技大学 2012-2014年 300万元 IRT1121 吕志伟 激光空间信息技术与应用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2-2014年 300万元 IRT1122 刘连新 肝胆肿瘤发病机理、治疗及耐药的研究 哈尔滨医科大学 2012-2014年 300万元 IRT1123 罗素兰 热带特色海洋药物芋螺毒素资源的研究与利用 海南大学 2012-2014年 300万元 IRT1124 李正平 新型抗肿瘤活性分子的发现 河北大学 2012-2014年 300万元 IRT1125 刘汉龙 坝堤工程安全与减灾 河海大学 2012-2014年 300万元 IRT1126 杜祖亮 特种高能效能源材料 河南大学 2012-2014年 300万元 IRT1127 黄国和 区域能源与环境系统优化 华北电力大学 2012-2014年 300万元 IRT1128 刘明耀 G蛋白偶联受体在生理病理中的功能及机制 华东师范大学 2012-2014年 300万元 IRT1129 彭俊彪 有机/高分子光电材料及器件 华南理工大学 2012-2014年 300万元 IRT1130 李亮 脉冲强磁场科学与技术 华中科技大学 2012-2014年 300万元 IRT1131 宁琴 炎性损伤性疾病的发生机制与分子靶向干预 华中科技大学 2012-2014年 300万元 IRT1132 崔田 超高压诱导的典型凝聚态物质的新奇特性 吉林大学 2012-2014年 300万元 IRT1133 杨永广 移植免疫 吉林大学 2012-2014年 300万元 IRT1134 图力古尔 重要菌物资源保育与可持续利用研究 吉林农业大学 2012-2014年 300万元 IRT1135 堵国成 生态纺织关键科学问题和技术 江南大学 2012-2014年 300万元 IRT1136 任军 种猪遗传改良 江西农业大学 2012-2014年 300万元 IRT1137 王锐 多肽药物 兰州大学 2012-2014年 300万元 IRT1138 翟宏斌 天然产物合成化学 兰州大学 2012-2014年 300万元 IRT1139 王起才 西北干寒地区材料与结构耐久性研究 兰州交通大学 2012-2014年 300万元 IRT1140 李有堂 有色冶金成套装备及信息集成技术 兰州理工大学 2012-2014年 300万元 IRT1141 洪葵 遗传性心血管病与猝死关联的遗传基础与防治研究 南昌大学 2012-2014年 300万元 IRT1142 高天明 缺血性脑卒中防治新策略研究 南方医科大学 2012-2014年 300万元 IRT1143 陈健 新型信息电磁材料与器件 南京大学 2012-2014年 300万元 IRT1144 陈镜明 碳循环陆气协同遥感 南京大学 2012-2014年 300万元 IRT1145 尤建功 微分方程与动力系统 南京大学 2012-2014年 300万元 IRT1146 沈晓冬 无机非金属材料及应用 南京工业大学 2012-2014年 300万元 IRT1147 李旭辉 陆地碳水循环与气候变化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2012-2014年 300万元 IRT1148 汪联辉 有机与生物光电子学 南京邮电大学 2012-2014年 300万元 IRT1149 张书圣 生化分析创新团队 青岛科技大学 2012-2014年 300万元 IRT1150 陈士林 中药资源学 清华大学医学部-北京协和医学院 2012-2014年 300万元 IRT1151 胡事民 网络海量可视媒体职能处理 清华大学 2012-2014年 300万元 IRT1152 黄霞 污水处理与资源化 清华大学 2012-2014年 300万元 IRT1153 薛澜 转型期中国公共政策体系改革研究 清华大学 2012-2014年 150万元 IRT1154 姚强 煤炭利用中的二氧化碳排放控制基础科学技术问题研究 清华大学 2012-2014年 300万元 IRT1155 郝玉金 主要落叶果树高产优质生物学与种质创新 山东农业大学 2012-2014年 300万元 IRT1156 张献明 磁性材料 山西师范大学 2012-2014年 300万元 IRT1157 房静远 表观遗传修饰与信号传导在胃肠癌发生和预防中的作用及其机制 上海交通大学 2012-2014年 300万元 IRT1158 过敏意 可扩展数据中心关键技术研究 上海交通大学 2012-2014年 300万元 IRT1159 王如竹 制冷空调系统与高效能源利用 上海交通大学 2012-2014年 300万元 IRT1160 张珂 数控机床主轴系统 沈阳建筑大学 2012-2014年 300万元 IRT1161 张金利 氯碱化工清洁生产与产品高值化 石河子大学 2012-2014年 300万元 IRT1162 方复全 几何分析 首都师范大学 2012-2014年 300万元 IRT1163 褚良银 生物医用高分子功能材料 四川大学 2012-2014年 300万元 IRT1164 王树新 复杂装备机构理论与设计技术研究 天津大学 2012-2014年 300万元 IRT1165 尧命发 内燃机高效、低污染工作机理及技术研究 天津大学 2012-2014年 300万元 IRT1166 路福平 食品安全与营养关键控制技术研究 天津科技大学 2012-2014年 300万元 IRT1167 王舒 针刺治疗脑病研究 天津中医药大学 2012-2014年 300万元 IRT1168 康九红 人诱导多能干细胞向神经前体细胞定向分化的分子机制及应用研究 同济大学 2012-2014年 300万元 IRT1169 苏宝连 具有生命功能的仿生复合材料 武汉理工大学 2012-2014年 300万元 IRT1170 焦李成 智能感知与图像理解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12-2014年 300万元 IRT1171 李宗芳 西北地区生存环境、生活习惯与肿瘤发生发展及转化医学院 西安交通大学 2012-2014年 300万元 IRT1172 梅雪松 机械系统的智能诊断与控制 西安交通大学 2012-2014年 300万元 IRT1173 徐寅峰 物流运输过程中突发堵塞事件的演化机理与应对策略研究 西安交通大学 2012-2014年 150万元 IRT1174 段康民 基于秦巴优势生物资源的新药发现与创制研究 西北大学 2012-2014年 300万元 IRT1175 苑伟政 航空航天微纳器件与系统技术 西北工业大学 2012-2014年 300万元 IRT1176 罗剑朝 西部地区农村金融市场配置效率、供求均衡与产权抵押融资模式研究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2-2014年 150万元 IRT1177 雷自强 黏土基生态功能高分子材料研究 西北师范大学 2012-2014年 300万元 IRT1178 朱旻昊 高速轮轨系统理论及技术 西南交通大学 2012-2014年 300万元 IRT1179 喻祖国 微分方程数值方法与生物计算 湘潭大学 2012-2014年 300万元 IRT1180 冯兆东 新疆干旱区生态和水文系统对气候和环境变化的响应及社会适应机制研究 新疆大学 2012-2014年 300万元 IRT1181 温浩 棘球绦虫致病机制与综合防治研究 新疆医科大学 2012-2014年 300万元 IRT1182 刘朝晖 道路工程耐久性新技术 长沙理工大学 2012-2014年 300万元 IRT1183 陈云敏 软弱土与环境土工 浙江大学 2012-2014年 300万元 IRT1184 黄荷风 生殖安全转化医学研究 浙江大学 2012-2014年 300万元 IRT1185 郑绍建 植物营养生理与分子改良 浙江大学 2012-2014年 300万元 IRT1186 王复明 水利工程安全防护 郑州大学 2012-2014年 300万元 IRT1187 方少明 多尺度复合功能材料 郑州轻工业学院 2012-2014年 300万元 IRT1188 薛长湖 海洋生物资源高效利用研究与开发 中国海洋大学 2012-2014年 300万元 IRT1189 龚流柱 有机合成化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12-2014年 300万元 IRT1190 郑坚 聚变等离子体的若干基本过程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12-2014年 300万元 IRT1191 杨宁 畜禽分子育种技术 中国农业大学 2012-2014年 300万元 IRT1192 王尚旭 石油与天然气地球物理 中国石油大学 2012-2014年 300万元 IRT1193 孔令义 天然药物分子发现与结构优化 中国药科大学 2012-2014年 300万元 IRT1194 覃文庆 复杂矿产资源加工过程界面相互作用及调控原理 中南大学 2012-2014年 300万元 IRT1195 周智广 糖尿病免疫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中南大学 2012-2014年 300万元 IRT1196 王时龙 高效低碳制造系统 重庆大学 2012-2014年 300万元 IRT1197 龚其海 老年痴呆的发病机制及防治研究 遵义医学院 2012-2014年 300万元 链接地址: http://www.cutech.edu.cn/cn/rxcz/2011/12/1323931341772505.htm
个人分类: xn|0 个评论
从2011到2012:自然灾害导致经济衰退和世界动乱
杨学祥 2011-12-31 05:41
从2011到2012:自然灾害导致经济衰退和世界动乱 杨学祥 据德国慕尼黑保险公司估计,2011年已经创下有史以来最大天灾经济损失的纪录,单是2011年上半年全球自然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总数为2650亿美元。瑞士再保险(Swiss Re)估计,天灾人祸让全球经济今年损失达3500亿美元,创史上新高。而曾被Discovery新闻指天灾造成损失历年最严重的2005年,当时经济损失总数只是为2200亿美元。 2012-2018年是特大地震频发年,中国面临8.5级地震的威胁,世界将在2014年和2018年有发生9级以上地震的可能,伴随强震的发生,异常旱涝、低温冻害、流感大流行和暴雨强风等拉马德雷冷位相灾害链将接踵而至。 1890-1924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全球发生8.5级以上地震6次(1900年以来国外数据为2次),1889年、1899-1900年、1918-1919年全球爆发了流感大流行。 1890-1913年为世界经济长波第三上升期,由于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年)和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1945年),1914-1944年世界经济长波第三下降期提前10年到来。 1947-1976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发生8.5级以上地震11次(7次),1952、1957、1960、1964年都发生了9级以上特大地震,1954、1957、1969、1972、1976年中国东北发生严重低温冻害,1955、1957、1964、1969、1972、1977年中国南方遭遇严重低温冻害。1957-1958年、1968-1969年、1976-1977年世界发生了流感大流行。 1945-1973年为世界经济长波第四上升期,1974-1995年为世界经济长波第四下降期,由于没有爆发世界大战,世界经济长波上升期与拉马德雷冷位相有很好的对应关系。 2000-2030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全球8.5级以上地震已发生5次,9级以上特大地震已发生2次;2008年中国南方遭遇罕见的冰雪冻灾;2010年北半球遭遇低温暴雪袭击;2009年世界爆发了流感大流行。 1996-2020年预计为世界经济长波第五上升期,如果爆发世界大战,世界经济长波第五下降期也会提前10年到来,避免世界大战是当前世界人民必须面对的最大挑战。 汲取两次世界大战的教训,战争只会导致经济衰退提前到来。 参考文献 1. 杨冬红,杨学祥,刘财。2004年12月26日印尼地震海啸与全球低温。地球物理学进展。2006,21(3):1023-1027 2. 杨冬红,杨学祥。流感世界大流行的气候特征。沙漠与绿洲气象。2007,1(3):1-8。 相关新闻: ABC网站评论文章指出,人们首先应记得,2011年是充斥着各类自然灾害的一年:“拉尼娜”现象引发的洪水横扫几乎整个澳大利亚,受其影响而生成的强热带风暴“气旋亚西”沿路肆虐了澳洲沿海地区;在这不久之后,新西兰克里斯特彻奇市遭遇到震源距地面仅5公里的毁灭性地震打击;但是这还远远无法与3月份日本大地震所带来的破坏相提并论,地震引发的大海啸令史学家们痛责当地之前为什么没有早做准备,而福岛第一核电站的堆芯熔毁事故更是让一直风光无限的核能利用陷入低谷;不过,如果说到这一年中最大的“灾难”,10月31日应该是个值得铭记的日子,这一天,全球人口突破了70亿大关。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523148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523633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522967 今年以来,美国天灾不断,从西南地区的野火,到中南部地区的龙卷风,以及美国多个地区发生的洪涝灾害,以及东海岸的飓风等等,造成的损失一直在增长,根据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的统计,共计损失超过500亿美元。 中国民政部23日发布的“2011年民政工作报告”指出,截至12月20日,中国因各类自然灾害造成4.4亿人次受灾,因灾死亡、失踪1081人,农作物受灾4148.5万公顷,直接经济损失3110.3亿元人民币。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521446 据德国慕尼黑保险公司估计,还未计算下半年度,已经创下有史以来最大天灾经济损失的纪录,单是2011年上半年全球自然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总数为2650亿美元。瑞士再保险(Swiss Re)估计,天灾人祸让全球经济今年损失达3500亿美元,创史上新高。而曾被Discovery新闻指天灾造成损失历年最严重的2005年,当时经济损失总数只是为2200亿美元。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520950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522028 全球媒体预测2012年本国国运 欧美印焦虑日韩乐观 http://international.dbw.cn/    2011-12-27 10:12:12   环球网综合12月27日出版的《环球时报》报道,2012年真的会成为世界末日吗?虽然这一来自玛雅文明的神秘预测听起来更像一个玩笑,但全球媒体对2011年的总结及对来年的预测大多与“悲观”、“焦虑”、“末日”联系在一起。   “一个焦虑的2012”,印度《德干纪事报》26日以此为题的文章提出疑问,2012年,受通胀、经济增速放缓和腐败困扰的印度领导层能应付错综复杂的局面吗?韩联社发表的《处在十字路口的2012》系列文章则关心金正日去世将给朝鲜半岛掀起怎样波澜?在内政方面,韩联社将2012年称为“韩国经济无限竞争的元年”,为韩国经济加油打气。“日本经济2012年将迎来V型复苏”,日文雅虎网站26日的预测则更像是对日本国运的祝福。   俄罗斯《晨报》说,俄知名预言家巴维尔已对2012年俄政局作出预测:上半年总统大选后局势平稳,而到了10月却有可能发生政变;2月底和3月初在莫斯科或圣彼得堡会发生地铁爆炸案。   美国《外交政策》杂志列出13件“将主导2012年媒体大标题的大事”,其中包括巴沙尔在叙利亚下台、内贾德在伊朗内斗中下台让西方免于出手,“查韦斯与卡斯特罗相继去世”,普京重返权位,比西方预期更加强硬等。《经济学家》预测说,“阿拉伯之春”会向撒哈拉以南非洲蔓延。   德国《时代》周报将2012年称为“决定欧洲命运的一年”,称欧盟如不切实变革,2011年经历的灾难会持续,甚至引发欧洲分裂。美国《赫芬顿邮报》上还有人揶揄说,欧盟应在2012年把比利时卖给美国大亨,以解燃眉之急。 作者: 杜世中 孙秀萍 李珍 纪双城 陶短房 王渠 柳直 汪析    来源: 环球网-环球时报     编辑: 邵春英 http://international.dbw.cn/system/2011/12/27/053604952.shtml 2012全球经济“死罪”或可免活罪终难逃 2011年12月27日 02:31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朱周良 提到2012年,很难不让人马上联想到两年前火遍全球的好莱坞灾难大片——《2012》,天崩地裂的震撼和世界末日的凄惨,让哪怕最理性的人看过之后也难免心有余悸。 还好,最近60多位专门研究玛雅文化的专家集体出面辟谣:玛雅人从未预言过世界末日,“2012是世界末日”纯属外界对玛雅人时间周期理论的曲解。 这么看来,2012世界灭亡只是一场虚惊。人类有99.99%的可能性还将继续生存于地球之上。 不过,即便没有“灭顶之灾”,未来的这一年对整个世界经济来说也将注定是不平坦的一年。 “如果你觉得今年全球金融市场的波动很大的话,你会发现明年的波动更大。如果你觉得今年的(经济和政策)局势复杂的话,明年会更复杂。”瑞士信贷亚洲首席经济学家陶冬这样告诉记者。 陶冬回忆说:我有一位“老师级”的基金界的长辈,在2009年1月时,市场相当动荡,我说,今年很动荡。他说,如果你觉得现在动荡的话,今年一年都会很动荡,明年会更动荡,再往下一年更动荡。我当时吓了一跳。但现在看来,他的这些预言都不幸言中。 可能导致局面更复杂的因素,首先当然有没完没了的欧债危机。另外,全球银行新一轮的去杠杆,经济处于弱势,加上上一轮全球危机的“定海神针”——中国也出现一些自己的矛盾,这些都会对于全球经济和金融的稳定带来一定影响。 在高盛资产管理公司主席奥尼尔看来,欧债危机还远没有见底。在危机出现转机之前,希腊等国家可能会出现更严重的债务违约。而欧元区为了生存下去所必须进行的强化财政和政治联盟,其本身对欧洲国家来说就是一个两难的选择。经合组织已警告说,今明两年,欧元区是对世界经济增长构成最大风险的地区。 “如今全球最主要的几个发达经济体不是正在面临经济增速急剧放缓,就是濒临彻底衰退的边缘。”现为耶鲁大学教授的罗奇言语中难掩悲观。 传统的G3经济体中,危机肆虐的欧洲的自然不用多说,不仅希腊、爱尔兰、葡萄牙、西班牙和意大利等外围国家到处是一片衰退竞相,德法两大龙头的经济也是了无生气;在美国,疲软的复苏继续受到就业问题和难以提振的个人消费困扰;日本看似正在经历灾后的周期性反弹,但需要注意的是,日本经济在大地震前其实已经进入到了继上世纪90年代初期以来的第四次后泡沫经济衰退。 在全球化高度深入的今天,发展中经济体恐怕也不能幻想完全脱钩。发达经济体的低迷,不可避免会通过跨境贸易和资本流动等渠道拖慢新兴经济体的增长步伐。 对于投行界和各大国际组织的经济学家们来说,今年是格外忙碌的一年。从大摩、花旗、到瑞银,从世行到IMF、联合国到经合组织,大家都在忙着同样的一件事:下调经济预期。 12月1日,IMF新闻发言人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说,该机构可能在明年1月再次下调全球经济增长预测,而在过去三个月,IMF已两度下调增长预期。 用纽约梅隆首席经济学家霍伊的话说,全球经济很可能陷入的一种状态是“增长型衰退”。未来的一年,世界经济可能继续“匍匐前进”,但这一过程中出现的任何意外冲击,都可能令复苏戛然而止。可以预见,2012年即便不是一个大灾年,也绝对不是一个好年景。 http://finance.ifeng.com/fund/jjpl/20111227/5332875.shtml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3705 次阅读|0 个评论
2011碎碎念
热度 2 huiee 2011-12-31 01:12
2011的最大发现是我很懒,只是以前觉得自己还是蛮勤快的孩子,其实是很懒,往往自己认为的都是错的错的,当大家都以为你错的时候,你就真错啦。 2011的第二大发现是我有严重的拖延症,不到deadline不写报告,不到讲报告的时候不做实验,不到跟老板update的时候不分析实验结果。 2011年的最怕的是老板说你适合做科研。不知道是夸我呢还是夸我呢还是夸我呢?还有同事(仅限我国,)说你做的不错,回去就能当教授啦(包含各种羡慕嫉妒恨外加一点点),我想就算人家给我个教授,我真不敢当,就怕误人子弟,自己都没把自己教育好,咋敢去教育别人。不是正面教材也不做反面教材,要是真成了反面教材也没机会去误人子弟啦。而且我自己也从来没有认为自己做的多好啊,如果非要说好的话,就是运气好,遇到这么多好老师好同事好朋友,是修了多少年的功德。 2011年第二大害怕的就是解释。一般解释的结果就是越描越黑,二般的结果就是别人撒谎。但是话不说人不知,还是要说。就咱那表达能力基本就是被misunderstood。 2011年我明白的是:我们称赞别人干的好,不代表我们自己干的差,也不代表我们羡慕他们。我们就事论事的分析原因但是你总是以为我针对某些人进行攻击。好多人觉得称赞别人很难,老想把自己凌驾于他人之上去评判他人。是我们误读了这个世界还老说这个世界欺骗了我们。淡定平和的看待世界所有合理不合理的现象。 2011年过了就是2012啦,预计是要毕业的,那就毕业吧!至于毕业后去哪里,心里没谱,想回国啦!在国外,老爸老妈天天担惊受怕的。至于职业规划,这个真没有,咋规划?没有事事都遂人愿。命运指向哪里,你就奔向哪里!不过在哪里,干什么,都要尽心的去做,不要让未来后悔现在浪费了太多时间在无所事事。 或许继续做个博后,再奋斗几年,回去就可以去高校弄个职位,东部的不要咱,咱就去西部也不错。 或许就找个公司,挣点工资,别饿着就行 韩愈说的好:“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你是不是千里马,可以拉出来溜溜,有没有伯乐就是靠缘分啦呢 ? 又有古人云:“士为知己者死”,这世界有懂你的人。有能力干喜欢的事情为懂你的人。 没人是完美的,只能这么说:我不是一个好人,但绝对不是一个坏人。我们做过很多错事,谁没有呢?人之初,性本善。但是我们应该明白和体会到一个性本善的人类处于某种不良环境某种不良状态是可能做出某种不良错事的。我自私,我冷血,我懒惰,我拖延,我本来就这么不完美的存在着,不应过度自卑也不应过度自信,我们不能只评判别人忘了反思自己。存在及合理。 就这么活着,管它2012是世界末日,还是繁华盛世。。。。 对于未来,有无数的门,门后有无数的可能,而你只能选择一种可能:努力做一个有良心的梦想者。
个人分类: 科研感慨|1402 次阅读|3 个评论
一年又过去了,你做了什么——纪念即将过去的2011
suxhualzu 2011-12-30 22:58
一年又过去了,你做了什么——纪念即将过去的2011
不知道从啥时开始,觉得时间过得真快,感觉2011年元旦昨天刚过,今天又是2012年元旦了。 回想下过去的一年,有喜悦,也有失落;有成功,也有失败。毫无疑问的是,自己又长了一岁, 在人生的路程中,又走过了一段。 过去的一年,是走出学校后的第二年,经历了许多事情,郁闷过,彷徨过,后悔过,在这之后, 自己变得成熟了。发现好多事情不是自己想象的那样,发现人和人的思想是千差万别的。 过去的一年,是自己开始科研工作的第一年。这一年,有运气,也有自己的实力与努力,拿到了 好几个项目,为以后的工作做好了铺垫。人们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我觉得要是继续努力了, 好的开始才会是成功的一半。 一年过去了,自己的心态没啥变化,这是我最值得骄傲的,积极,快乐,百折不回的心态才是最重要的。 又一年即将开始,祝福自己在新的一年里,过得更精彩!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997 次阅读|0 个评论
我的2011
bioshuo 2011-12-30 22:34
在前半个漫长的冬季里,我都在不停地忙碌。又是一个岁末年终,没有阳光和咖啡,却终于可以坐在办公室的隔板之间,盘点属于我的 2011 。 生活总是可以被分隔成若干阶段的,要么因了一些事件的出现,要么因了习惯的改变,要么是由于来到一个陌生的城市,我们的一切不得不重新开始。置身于一个陌生而又熟悉的城市,混杂着新奇与厌倦,现实与记忆中的东西总是存在着一点差异,纠缠不清。生活还可以被人为地分成不同的部分,如此以往,一段接一段,一年又一年。 这一年我离开了生活了 25 年的城市,结束了 19 年的校园生活,比起其他人来说晚了很多。那个梧桐花絮飘落的季节,走在南开园里,带着一种即将离开的心情把每一座楼、每一棵草每一间教室细致观察,期待能将这座我生活了 6 年的园子的每一个角落悉数清点,什么也不带走。 6 月的校园,是个分别的季节。办公室的窗外就是一条主路,每年的 6 月都会迷迷瞪瞪地站在窗前,看人来人去,看他们在我窗前拥抱、挥手、分别,他们的未来在眼前飞舞,南开的梦在延续。如今的我一样看人来人去,自己却站在路上;抬头望向窗子,玻璃的那面始终是灰蒙蒙的一团,分不清自己过去曾经站在哪里。 三年前的 6 月,我站在窗前,怀揣着一份渴望收获的热情,心中翻滚着 7 年来的酸甜苦辣;两年前的 6 月,我站在窗前,享受着实验空隙的凉爽,看见路的尽头分别的人们——青春一去,岁月变的沧桑;一年前的 6 月,我站在窗前,一切变得不再迷茫;如今,当我沿着这条路走到尽头,抬头发现那就是我曾经在窗前遥望过的方向。 参加了四届毕业晚会,送走了无数师哥师姐师弟师妹,这次终于送走了自己。这个夏天, 那首久违的西方圣歌旋律再一次响起,清脆的钟声在夜空中荡漾,烟火绚烂,星空璀璨,眸色如星。因了夏虫的微鸣,清澈的情感,分明的思辨,这些似乎更加悠远静谧。 片刻,当这些纠缠不清的混乱和那些即将干涸心灵被生活照亮的时候,我发现没有理由为了过去的岁月而忧郁。相反,眼前有那么多的景色让我心驰神往。在一瞬间,我体会到了《尼赫鲁自传》第六章中传达的感情——这是一种虽然在监狱中也没人能禁止的快乐!我何尝不和尼赫鲁的想法一样,行走一路,却一直微笑;期待有那么一天,游历可以占据心中荒芜的废墟。 坐在林林的塔顶阳光的沙发上,冲着窗外发呆,除了奶茶的香味和键盘的敲击声,再无其他。我并不喜欢外出的时候用键盘记录心情,因为心情只能用心情来记录;在一个澄明而宁静的时刻,键盘的撞击声在心中幻化成一种罪恶,好像是玷污了那种神圣似的。同样在看窗外,看人来人去,看他们在我窗前拥抱、挥手、分别,各自有各自的旅程,约好在未来某一天再见。在远方,一座雪山若隐若现,那是我和其他人要去的方向。“这些高山出现在我的心头——山虽然危险,染上了玫瑰色的晚霞,多么美丽!山上宁静的积雪,多么令我神往!”面前的老外金发碧眼,虽然听不懂一句汉语,但他的微笑告诉我,我们的世界是相通的。 站在八廓街的尽头,一群孩子在我的周围奔跑,原来在街道的尽头,不光有离别的悲伤,还有那一屡抹不去的童年记忆,这个夏天实在美好! 躺在一片冰冷的乱石滩上,任那自由的风吹乱头发。睁开眼,这些高山出现在我的眼前——山虽然危险,染上了玫瑰色的晚霞,多么美丽!山上宁静的积雪,多么令我神往!起身沿着人们走过的,抑或是未曾走过的方向前进,抬头发现那个雪山就是我曾经在窗前遥望的地方——我和那些人要去的方向。 曾经在悠久岁月中矗立的,现在依然矗立的寺院和村庄,和那些世世代代延续的生命,都在被清冽的雪水日夜滋养着。日光让冰川焕发出迷人的蓝色,让寺院的围墙退去了朱红;而昨日前欢,歌舞生平,迷茫怅惘,等等的一切和着经幡的抖动溶解在雪水中,唯有留下的真情沉淀在我的心里。 片刻,当这种温存铺展到生活的每一个角落的时候,我发现没有理由为了这些纠缠不清的混乱和那些即将干涸心灵而纠结。相反,现实中有那么多的故事可以由我来导演。 我可以选择未来的职业,设计未来的旅程,我可以在灵魂的空地上建起高楼大厦,我可以和我的另一半走到一起,在这个夏天,妙不可言!这些故事的题材总更让人产生一种无限的创作热情,让我在这个寒冷的冬日总能找到一片永无止境的夏天;所谓的创作,既是生活。 走在回家的路上,那首西方圣歌旋律响起,清脆的钟声在夜空中荡漾,烟火绚烂;抬头发现,我的 2012 就在眼前。
个人分类: 岁月随想|3351 次阅读|0 个评论
2011-2012 遗憾与期待
lizhe3017 2011-12-30 14:10
2011年又要匆匆的过完了,一些网友已经在总结2011年的遗憾和怀念,并憧憬不平凡的2012年了。 回首凝望,幕幕在心。2011年是我成长最快的一年,并在对生活种种经历的思考冥想中成长、成熟。 今天偶然发现微博中一信息:张柏芝在采访中坦言没办婚礼、没穿过婚纱是自己一生的遗憾。 不禁联想到自己,年少时童话般的想法,现在已经被现实摧残的只剩悔恨。 珍惜一词,寓意深刻,可是又有多少人能够真正的领会并做到珍惜? 当你真正的失去之后,再想去珍惜,才发现已经没有机会了。 2012年,是否将有奇迹发生? 人生的大起大落是否注定在2012年上演一幕? 2012年,我将继续读博,将继续做项目,做点研究,做点技术 2012年,为了毕业,我将继续写论文,投SCI,参加国内外会议 2012年,我将继续孤自一人,独自面对自己的人生 2012年,依然匆匆,珍惜切记 2011年的成果总是集中在年底,因为忙了一年的杂事,也只有在年底才有那么点时间来出点成果 从2011年11月份开始至今,申请发明专利一项,已受理,不过还在修改过程中;撰写了3篇papers,已投出去了两篇,另一篇还在修改;撰写了1篇论文,此篇将以综述的形式,年后完工,并投出;三个项目验收,两个已经顺利验收完毕,一个在等消息;一个基金要写年终研究报告,还未动笔,1月10号前提交。这么多的事情,2012年伊始就这么忙,预计,又要从年头忙到年尾了。 期待尽早毕业。
1846 次阅读|0 个评论
多灾多难的2011(国内):湖北和新疆
热度 2 杨学祥 2011-12-30 13:27
湖北召开2011年自然灾害会商会 同类比近六年偏重 2011年12月30日 11:46 来源:湖北新闻网   湖北新闻网武汉12月30日电 (崔鹏飞)湖北省减灾办29日会同湖北省农业厅、水利厅、国土厅、林业厅、地震局、气象局等有关部门召开2011年度自然灾害灾情会商会。会议对2011年全省自然灾害灾情进行会商评估,并预测2012年自然灾害发生趋势。 湖北省减灾办主任、省民政厅副厅长陈吉学,省政府应急办副主任吴智勇出席会议并讲话。   会上,湖北省减灾办介绍了2011年全省自然灾害总体概况、灾害特点、分灾种损失、重大灾害事件,及开展防灾减灾工作的情况。与会人员一致认为,2011年是湖北省近六年来又一个重灾年份,尤其是旱灾和局部的洪涝灾害造成损失严重,与近六年同类灾害相比都偏重,灾害特点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前期干旱持续时间长,受灾范围广;二是旱涝急转,暴雨和风雹灾害频次高、强度大;三是汉江秋汛形势异常,杜家台实施分流。与会人员还对2012年自然灾害发生趋势进行了预测,对《湖北省2011年自然灾害总结评估报告及2012年重大自然灾害趋势预测报告》提出了修改意见。   湖北省政府应急办副主任吴智勇发表了讲话,充分肯定了2011年省自然灾害灾情信息管理工作取得的成绩,同时对2012年自然灾害应对和灾情报送、灾情季度评估工作提出了要求。   湖北省减灾办主任陈吉学指出,今后将进一步加强协调配合,整合力量,做好灾情信息管理工作,要加强对灾害的反思,深入开展调研活动,健全自然灾害防御和应对的体制机制,要坚持以人为本,围绕省委、省政府工作大局,进一步抓好防灾减灾工作。 编辑:刘莉莉 http://www.hb.chinanews.com/news/2011/1230/99025.html 2011 年 12 月 30 日 星期 五 我区发布2011年十大天气气候事件 冰雹灾害频次居历史首位   □新疆都市报记者   逯风暴     都市报讯 在即将过去的2011年,诸多恶劣的天气曾经给我区群众带来很大的不便和损失,冰雹、暴雨及融雪型洪水、冻害、大风、雪灾、沙尘暴、高温、雷电等气象灾害让人记忆犹新。   经过自治区气象局组织专家综合评定,12月29日,2011年我区十大天气气候事件出炉并与公众见面,高温、暴雨、冰雹等赫然在列,其中,全疆全年共74个县次遭受冰雹灾害,遍及10地(州、市)19县(市),出现频次居历史第一位。冰雹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是最重的一年,其中阿克苏、喀什灾情最重。   2011年全疆大部地区年平均气温接近常年略偏高;年降水量,北疆和天山山区接近常年,南疆偏少。年内大范围的重大灾害性天气气候事件偏少,但局地强对流天气多、强度大、灾害重,气象灾害较多。   2011年新疆十大天气气候事件   伽师特大冰雹灾害   8月11日,南疆西部伽师县、阿图什市、喀什市相继遭受罕见冰雹袭击。特别是伽师县三个乡降雹时间长、冰雹粒径大、积雹厚、灾情严重,冰雹最长持续时间达25分钟,最大冰雹直径约2-3厘米,积雹厚度约5厘米,造成当地棉花、红枣及西甜瓜等严重受灾,冰雹致灾损失是该县历史上最大的一年。   阿勒泰禾木森林大火   9月13日开始,阿勒泰禾木乡发生历时近半个月的森林大火。9月上中旬气温偏高,1—21日连续21天无降水,持续无降水日为历史同期最长,最低相对湿度仅15%左右。由于林区茂盛的草木停止生长已趋于枯黄衰落,天干物燥,火险等级维持较高极利于森林大火的蔓延。   4月高温异常   4月中下旬,全疆各地气温迅速回升,气温持续偏高。南疆平均气温偏高4.0℃,居历史同期第一位;平原大部日最高气温升至35℃以上。受高温影响,巴州香梨、阿克苏苹果等林果受灾,减产明显。同时南疆高空零度层高度超过4800米,山区积雪快速融化。24—27日流经阿合奇、乌什、温宿的托什干河以及民丰县境内的5条河流先后出现融雪型洪水,较常年显著偏早,部分河水流量超过警戒线,水利和交通设施受损严重。   葡萄沟罕见暴雨洪水   6月17—20日,吐鲁番北部突降暴雨,吐鲁番市、鄯善县、托克逊县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洪水,造成人员伤亡,经济损失严重。其中,6月20日吐鲁番地区遭遇大范围罕见暴雨洪水袭击,国家5A级景区葡萄沟多处景点遭洪水毁坏,景区暂时关闭,吐鲁番市和鄯善县部分农区农房和农作物受损严重。   盛夏暴雨袭北疆   6月29日—7月4日,我区自西向东出现了强降水天气,全疆17站累计降水量超过24.1毫米、7站超过50.0毫米,天池累计降水量99.2毫米,乌市水西沟等4个区域自动站超过100.0毫米。托里县6月29日降水量达53.6毫米,突破建站以来的历史极值;受其影响,托里、裕民、沙湾、阿勒泰、乌鲁木齐、博乐等县(市)出现了暴雨洪水,造成一定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   1月低温林果冻害严重   1月,全疆各地气温异常偏低。其中南疆和东疆平均气温偏低3.3℃,东疆哈密、吐鲁番地区以及南疆阿克苏部分地区和巴州林果区极端最低气温达-27.2至-21.8℃,且低温持续时间较长,使吐鲁番、哈密地区的红枣和葡萄以及巴州、阿克苏地区的香梨、核桃、苹果等果树遭受严重的越冬冻害。   南疆降雪破60年极值   12月上中旬,南疆西部出现了两次明显降雪天气过程,5-7日,喀什地区、克州出现暴雪;17-21日,南疆西部出现连续小雪。喀什、乌恰、泽普等8站12月降雪量突破近60年同期极值,阿合奇、莎车居历史同期第二位。降雪天气对当地交通运输影响较大,但降雪量偏多有利于土壤墒情增加。   吐鲁番两个月   40℃以上高温   2011年,素有“火洲”之称的吐鲁番市40℃以上高温日数达64天,刷新2008年为期60天的高温历史最高纪录,其中45℃以上高温达12天。极端最高气温为47.8℃,与2008年并列为历史最高值。   东南大风袭击乌市   11月7日白天到夜间,乌市持续刮了26小时的东南大风,风力普遍在6级以上,城区南部的风力较大,其中红雁池达12级,市区中天山区风力最大,为9级。持续大风对城市设施破坏严重,乌鲁木齐市10条配电线路出现跳闸故障,而且对人们的生活出行造成了不利影响。   冰雹频发致灾最重   2011年,我区冰雹灾害发生频次高、影响范围广、灾情重、结束时间晚。全疆全年共74县次遭受冰雹灾害,遍及10地(州、市)19县(市),出现频次居历史第一位。冰雹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是最重的一年,其中阿克苏、喀什灾情最重。今年最后一次冰雹出现在10月9日阿克苏地区沙雅县、库车县,偏晚居历史第二位,仅次于2001年10月12日阿克苏地区出现的冰雹。 http://epaper.xjts.cn/ftp/site1/xjdsb/html/2011-12/30/content_154653.htm 2011年和1999年的相似性:共同的预见 2010-12-18 07:15 2011年和1999年的相似性:共同的预见 杨学祥 研究表明,厄尔尼诺和拉尼娜是全球灾害的最强信号。我们在2009年初就关注下一次不寻常的厄尔 尼诺事件,因为它会给全球带来流感全球大流行等重大灾害 。事实上,2009年的厄尔尼诺事件不仅给 全球带来流感爆发,而且给全球带来暴雪和酷暑、干旱和洪水、强震和大风灾害。 2010年的拉尼娜事件能给世界带来什么? 一、干旱 二、洪涝 1 三、低温冻害 四、风雹 五、地震 根据潮汐和地球自转12年周期,2010年与1998年、2011年与1999年的情况大致相同:1998年为有记 录以来温度最高,1999气温骤降,地震增强(台湾9·21大地震)。2009-2010年发生厄尔尼诺事件, 2010年7月发生拉尼娜事件。2011年低温多震可能性很大 。人们只记住了1998年是有气象记录以来最 暖的一年,忽略了紧随其后的1999年的气温低谷和地震频发,全球气温的暴起暴落值得关注。1999年的 干旱、洪涝、低温冻害、风雹、地震灾害值得关注,我们必须做好预防的准备 。 参考文献(略)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394724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2067 次阅读|2 个评论
多灾多难的2011:关注潮汐周期
热度 1 杨学祥 2011-12-30 12:53
多灾多难的2011:关注潮汐周期 杨学祥 根据潮汐和地球自转12年周期,2010年与1998年、2011年与1999年的情况大致相同:1998年为有记 录以来温度最高,1999气温骤降,地震增强(台湾9·21大地震)。2009-2010年发生厄尔尼诺事件, 2010年7月发生拉尼娜事件。2011年低温多震可能性很大 。人们只记住了1998年是有气象记录以来最 暖的一年,忽略了紧随其后的1999年的气温低谷和地震频发,全球气温的暴起暴落值得关注。1999年的 干旱、洪涝、低温冻害、风雹、地震灾害值得关注,我们必须做好预防的准备 。 2011年多灾多难已经被实践证实,潮汐周期和灾害周期值得关注。 相关新闻: 2011年和1999年的相似性:共同的预见 2010-12-18 07:15 2011年和1999年的相似性:共同的预见 杨学祥 研究表明,厄尔尼诺和拉尼娜是全球灾害的最强信号。我们在2009年初就关注下一次不寻常的厄尔 尼诺事件,因为它会给全球带来流感全球大流行等重大灾害 。事实上,2009年的厄尔尼诺事件不仅给 全球带来流感爆发,而且给全球带来暴雪和酷暑、干旱和洪水、强震和大风灾害。 2010年的拉尼娜事件能给世界带来什么? 一、干旱 二、洪涝 1 三、低温冻害 四、风雹 五、地震 根据潮汐和地球自转12年周期,2010年与1998年、2011年与1999年的情况大致相同:1998年为有记 录以来温度最高,1999气温骤降,地震增强(台湾9·21大地震)。2009-2010年发生厄尔尼诺事件, 2010年7月发生拉尼娜事件。2011年低温多震可能性很大 。人们只记住了1998年是有气象记录以来最 暖的一年,忽略了紧随其后的1999年的气温低谷和地震频发,全球气温的暴起暴落值得关注。1999年的 干旱、洪涝、低温冻害、风雹、地震灾害值得关注,我们必须做好预防的准备 。 参考文献(略)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394724 《卫报》全球气候年终回顾 2011-12-30 10:22 蔡玉芬 来源:金羊网   全年 回顾 未报    英国《卫报》全球气候年终回顾    英国《卫报》全球气候年终回顾    英国《卫报》全球气候年终回顾    英国《卫报》全球气候年终回顾    英国《卫报》全球气候年终回顾   2011年,是多灾多难的一年:温室气体排放量刷新了历史纪录,北冰洋冰川面积接近2007年最低纪录,平均气温是有记载以来的第11高,美国、欧洲和非洲频繁地被各种极端天气和因极端气候带来的自然灾害袭击。此外,2011年地球见证了第70亿人诞生,见证世界上第二严重的核泄漏危机。   当然,即将过去的2011年也不只有坏消息,至少,在可再生能源上的投资总额已经打破以前的纪录。   关键词一   气候变暖   美国国家海洋与大气管理局采用的41项有关海洋、陆地和空气的数据指标无一例外都表明:2011年,不管是在海洋还是在大陆,整个世界依然在逐步升温。   7月,美国国家海洋与大气管理局发布报告称,过去300个月的气温都高于平均气温。同时,在有记录的最高年平均气温中,有13个发生在自1997年起的15年里。2011年的情况尤其值得注意:今年气温仍然很高,尽管今年发生了能让海洋温度下降的“拉尼娜”现象。   尽管今年世界上主要一些工业国家都不同程度出现滞胀或者经济衰退现象,但是在夏威夷莫纳罗亚山测量的二氧化碳浓度已经高达394ppm(ppm表示每百万个空气分子中二氧化碳分子的数量)。这一数据比工业革命初期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要高39%。据一些科学家预测,这个数据已经达到大气所能容纳最高二氧化碳浓度的临界点。   关键词二   北极冰川   9月,德国不来梅大学发布权威报告,称今年北极海洋冰川面积已经达到历史最低水平。这一结论是根据由美国宇航局水文气象卫星所探测的数据。   几天之后,美国国家冰雪气候中心用另外一个卫星所探测的数据得出结论,称2011年北极海洋冰川覆盖面积更少了,处于历史第二低水平。   同时,来自智利拉塞里纳“干旱地带研究中心”的克里斯多夫·金纳德在11月发表报告,称目前海洋冰川在持续时间和面积大小方面的衰退,是“过去1450年从未见过的”。   金纳德表示:“数据显示,冰川面积正在全面萎缩——不管是表面温度还是大气温度。海水温度似乎也在逐渐升高,同时还有不少温度更高的咸水被源源不断地排入北冰洋,因此,海洋冰川就被这些水慢慢融化了。”   关键词三   北美之殇   2010年,东欧、俄罗斯、巴基斯坦和中东遭受极端天气最多。2011年轮到北美地区了:密西西比河流域和密苏里河流域的洪涝灾害,创纪录的森林大火和在南部造成无数损失的干旱。   美国自然资源保护委员会表示,2011年全美50个州,一年有至少2941个极端天气记录。因为极端气候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呈螺旋状上升。今年美国已经遭遇过至少14次经济损失超过10亿美元的自然灾害。据估计,所有极端气候所带来的经济损失已经超过500亿美元。   关键词四   龙卷风之年   2011年被许多评论家称为“龙卷风之年”。在1月到6月的这半年时间,美国中部、南部和东部至少发生了43场雷阵雨和1600场龙卷风,其中有一半发生在4月。而4月27日更是创纪录地爆发了226场龙卷风。   关键词五   洪水   2011年,以澳大利亚洪水泛滥开始,当时澳大利亚的受灾地区面积将近是德法两国国土面积的总和;以台风“天鹰”肆虐菲律宾结束,共造成1000多人死亡,30多万人无家可归。此外,泰国50年一遇的大洪水夺去了至少730个生命。   关键词六   旱灾   中国北方自2010年年末开始60年一遇的干旱一直持续到2011年,拉开了今年全世界各地多处发生严重旱灾的序幕。其中,“非洲之角”索马里发生60年一遇的旱灾最为严重,超过100万人受影响,上千人和数以百万的动物因这次旱灾丧失生命。   美国田纳西州也被热浪和干旱袭击。2011年,奥斯汀市就连续27天气温超过37.8摄氏度(华氏100度),一共有90天超过37.8摄氏度。田纳西州森林服务部门的数据显示,持续干旱已经造成至少1亿棵树死亡。这个数据还不包括那些在因干旱而造成的森林火灾中死亡的树木。   欧洲也同样深受其害。年初和年末的温度都刷新了历史纪录。11月挪威北部的平均气温比同期高5.3摄氏度。多瑙河的水位是60年来最低的。此外,德国和北欧一些地方在年末经历了自1881年以来最为干旱的冬天。   关键词七   地震   2011年是个名副其实的地震之年。在2011年1月1日到2月21日这七个星期里,阿根廷、智利、伊朗、巴基斯坦、塔吉克斯坦、汤加、缅甸、所罗门群岛、斐济和新西兰就相继发生地震。   当然,影响最大的地震,还是3月11日发生在日本的大地震。这次地震引发的海啸至少造成15500人丧生,还导致福山核电站核泄漏事故,造成至少16万人因此被迫迁徙至其他地方。截至年底,据估计至少已经造成2100亿美元的经济损失,除此之外,核电站停运还造成150亿美元的经济损失。   除了经济损失,核泄漏所造成的核辐射危害也是无法忽视的。2011年即将过去,人们依然很难估计此次核泄漏事故给人类带来多大影响。   也因此,欧洲各国开始限制核电发展,德国总理默克尔5月宣布,德国将从现在开始逐步限制核电发展,到2022年全面停止核发电。而意大利也投票通过限制新核电站的发展。   关键词八   野生动物保护   在2011年,老虎及其它野生动物的生存状态似乎有所改善。   柬埔寨、印度、印尼、老挝、缅甸和尼泊尔纷纷表示将会加强对野生老虎的保护。据估计,目前拥有世界上一半数量老虎的印度拥有野生老虎的数量从2007年的1411只增长到2011年的1706只。但是,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表示,目前全世界只有18-22只野生东北虎,都生活在中国的东北部。   关键词九   投资新能源   当然,2011年也不是全都是坏消息,还是有不少好消息的。   7月,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宣布,2010年全球可再生能源投资增长了32%,到2110亿美元,创造了自2004年以来的新纪录。这也是第一次新兴经济发展中国家在可再生能源方面的投资超过发达国家。   彭博社《新能源财经》杂志预测,可再生能源投资将会在接下来的8年里翻番,到2020年,每年的增长金额将达到3950亿美元。但是,据国际能源署预测,这些投资并不能平衡温室气体排放,抑制气候恶化。   关键词十   德班气候大会   12月在南非德班召开的联合国一年一度气候大会,成功避免了温室气体排放量大的国家与其他国家之间的分裂。与会的194个国家就《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问题达成协议。   但是,国际环保组织“国际地球之友”的负责人巴席对此评价道:“如果在未来5到10年里没有任何实质性协议保证,德班会议成果只不过是镜中花水中月——就像是一个空有野心而无任何实际目标和执行时间的框架。” http://media.china.com.cn/business/marketing/2011/1230/80574.html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2074 次阅读|2 个评论
2011教育部人文社科一般项目(知识产权、专利)
terahertz 2011-12-30 11:23
一、知识产权 1,法学,北京工商大学,规划基金项目,体育知识产权保护问题研究,徐康平 2,法学,北京工业大学,规划基金项目,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国制造业产业升级的知识产权战略研究,靳晓东 3,法学,广东金融学院,规划基金项目,知识产权交叉案件合一审判模式的司法公信力研究,安雪梅 4,法学,海南大学,规划基金项目,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所涉知识产权培育、保护和利用问题研究,刘远山 5,法学,新疆大学,规划基金项目,知识产权战略视野下新疆传统知识法律保护研究,王芳 6,法学,北京联合大学,青年基金项目,生物技术背景下植物育种创新的知识产权保护研究,李菊丹 7,法学,武汉大学,青年基金项目,知识产权侵权赔偿标准实证研究,李承亮 8,法学,南京大学,自筹经费项目,企业并购中的知识产权风险研究,徐棣枫 9,管理学,同济大学,规划基金项目,中国企业国际化经营中知识产权风险评价和控制研究,朱雪忠 10,管理学,武汉纺织大学,规划基金项目,中国纺织产业链集成创新中的知识产权战略模式探索,姜军 11,交叉学科/综合研究,电子科技大学,青年基金项目,现代生物技术企业的知识产权策略研究:基于技术创新的视角,冯薇 12,交叉学科/综合研究,中国计量学院,青年基金项目知识产权视野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模式研究—以浙江省为例,刘瑾 13,经济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青年基金项目,构建知识产权制度与自主创新效应研究-基于日本的经验与教训,赵旭梅 14,新闻学与传播学,西南政法大学,青年基金项目,电视创新模式的知识产权边界——电视娱乐节目模板的构成与侵权研究,陈笑春 二、专利 1,法学,西南交通大学,规划基金项目,专利添附制度研究 —— 以中国高铁技术创新与发展为例,陈家宏 2,法学,上海政法学院,青年基金项目,基于药品可及性的专利法律机制创新研究,姚颉靖 3,管理学,华中科技大学,规划基金项目,开放式创新环境下专利效用对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机理研究,曹勇 4,管理学,华中科技大学,规划基金项目,LED产业专利分散度测量及专利战略选择研究,袁晓东 5,管理学,大连大学,青年基金项目,战略性新兴能源技术辨识与产业发展对策研究-- 基于专利计量与信息可视化 分析的视角,侯剑华 6,管理学,广东商学院,青年基金项目,税收策略专利风险规避与利益衡平研究,姚维保 7,交叉学科/综合研究,北京化工大学,青年基金项目,基于申请量预测的我国化工行业专利预警研究,蔡中华 以上资料来自: http://www.sinoss.net/2011/0901/35809.html
个人分类: 基金项目|5383 次阅读|0 个评论
我的2011
ephedra 2011-12-30 09:28
我,一个普通科研工作者,已经习惯于平淡的生活。今天是12月30日,回想这一年,经历了太多的事,我的2011有些不平凡。经过了这一年,感觉有好多问题需要深入思考。以前的指针是踏实、勤奋、执着地埋头工作,2011对我有不小的震动,需要些变化。思考思考再思考。
2206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风云变幻的2011(年度总结) 愤青的年度忧报
nanoworm 2011-12-30 07:21
风云变幻的2011(年度总结) 从 时寒冰 作者: 时寒冰 说明:2011年,伟大祖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事实上,每年的成就都很辉煌。但也存在很少的那么一点点问题,亟需改进。在歌舞升平的时代,对成绩的赞美早已经超过成绩本身。因此,本总结偏问题,而且,是人人都能感受到的问题,意在树立紧迫感,深入反思,加快问题的解决。——寒冰 风云变幻的2011 (年度总结) 时寒冰 (一)名人 这一年,芙蓉姐姐从大S变成小S,成功转型,成为青年励志的榜样。她那经典的S动作,和镰刀、斧头一起,永远耸立在共和国这片神奇的土地上。 芙蓉姐姐告诉我们,人是可以改变的。 “ 金子在哪里都会闪闪发光 ”。这一年,风云人物凤姐到了美国,国内人才的流失已经到了何等惨烈的程度,由此可见一斑。 我一直认为,凤姐是一位值得尊敬的人。她的超级自信,在我们这个见惯低劣作秀、表演的国度显得是那么的卓尔不群。如果有选举权,我会把票投给凤姐而不是那些恶心的政客。如果让凤姐带队和日本人谈钓鱼岛问题,我相信,在凤姐发言没有结束之前,日本代表就已承诺远离钓鱼岛并集体剖腹自杀,以证明他们向中国人民的忏悔是真诚的。 凤姐的自信将在国际上彻底清除中国外交的阳痿形象,多个国家的元首将被凤姐的超级自信倾倒并因极度的自惭形秽而咬舌自尽。同样,中国的南海问题将迎刃而解。凤姐绝不会提出“ 搁置争议,共同开发 ”这样的卖国原则,而会质问越南这样的国家:“ 暂且不谈你们侵占我岛屿的问题,给我一个你们继续活在世上的理由先?再不滚开我组织全国城管和地产商把你们首都拆了 !”相关岛屿一夜之间没有了人烟,有的人甚至来不及穿裤子就逃之夭夭。 中国太需要这种伟大的自信。 当然,需要对凤姐进行一些基础的包装。比如:当谈及自己博览群书,阅尽世界名著之后,就别再说“ 例如《故事会》” 之类的。 这一年,诞生了一个伟大的人物——郭美美。我对她的评价是:她是中国十年来最有资格载入史册的人。她潜伏到丐帮总部红花会,忍辱负重,挖出大量不为人知的信息,揭开掩盖最深的遮羞布。丐帮之富,红花会之奢华,纤毫毕现。如果没有这种伟大的牺牲精神,焉能做到这一点? 国人对郭美美的辱骂是不妥的。扪心自问,我们难道只能用这种冷漠的方式对待民族英雄吗? 别让英雄流血再流泪! 这一年,红楼的总设计师、石油垄断巨头的克星、享誉海内外、深受贪官污吏爱戴、深受人民牵挂、具有崇高威望、在加拿大进行考察学习12年的赖昌星同志终于凯旋,回到了祖国的怀抱。1999年,赖昌星老师自费到加拿大考察,闻听12年,股市几乎没动,而油价已经上涨了近四倍,难过地对迎接他的领导干部说:“ 中国的股民受苦了……油价涨成这个样子,我在异国他乡睡不着啊!” 个人认为,赖老师对中国有四大贡献:一是平抑了油价,为抑制通货膨胀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二是确保了中国的石油安全。赖昌星老师历尽千辛万苦,从全球各地买便宜的原油供应国内,据说其原油供应量占到了中国的四分之一多。三是做了大量的公益事业。四是从红楼开始,把文化当成一种产业来做,这种超前的创新意识,直到今天才被高度重视。 这一年,是贪官污吏争相斗妍的一年。有“ 中国高铁总设计师 ”之称的原副总工程师兼运输局局长张曙光被停职审查后,其在美国占地面积近2793平方的豪宅,近日被媒体曝光,而这个房子是张曙光在2002年时任铁道部客车处处长时买的。 如果不是东窗事发,张曙光的豪宅问题还不为人知。其实,有无数个这样的裸官,遍布中国的各个角落,裸官主体成为蚕食这个国家根基的最大力量。 为什么那么多的官员争先恐后地把子女、配偶送到国外去?因为,在国内贪的太多,早晚会暴露;因为,这样更便于向国外转移财富;因为,即使全裸也可以在中国平安当官且步步高升;因为,中国要求这实名那实名,唯独从不要求官员财产公开;因为,民众争相通过行贿获得某种便利…… 这就是中国的现实。 当官员争先向外移民和转移财富,这个民族的未来在哪里? 这一年,有很多人值得我们送上敬意。崔永元先生策划的大型电视纪录片《我的抗战》和《我的抗战2》,采用老兵口述采访来讲述历史,以资料片与动画相结合来还原最真实的历史细节。崔永元先生帮助我们复原了中华民族曾有的血性和激情,当然,还有抗战真相! (二)名言 2011年7月23日,北京南至福州D301次列车与杭州至福州南D3115次列车发生追尾事故。 一位出租车司机说: 我花500块钱买的导航,什么路况都会很详细地告诉我,国家花那么多亿搞的现代化的交通工具,前面有D车居然都不说一声,活生生给撞上了。我日啊! 事发后,铁路部门在没有进行全力搜救的情况下,就开始清理现场、掩埋事故车头,因而引起民众质疑。铁道部新闻发言人王勇平说:“ 因为当时在现场抢险的情况,环境非常复杂,下面是一个泥潭,施展开来很不方便……所以把那个车头埋在下面盖上土,主要是便于抢险。目前他的解释理由是这样, 至于你信不信,我反正信了 。” “ 至于你信不信,我反正信了 ”。很多人用这句话组句,中国的文字魅力被演绎得出神入化。 但是,更具有戏曲性的还是结局。2011年8月16日,新华网发布消息:中国铁道部称,铁道部新闻发言人王勇平被停职。王勇平成为这起重大事故中唯一被“处理”的官员。这个时代把恶搞演绎到了极致。 这一年,逐年提速的高铁开始降速——高铁不再出大事( 我相信如果速度降到三轮车的水平,将不再有任何事故发生 )而转移到了地下,多个城市的地铁开始出现事故。 这一年,重庆綦江县一对夫妇已婚8年不孕,因唱红歌喜得贵子。丈夫激动地说:“ 我的心情很激动,我一定要让妻子再坚持两天,让自己的孩子和党一天出生,他一生下来 我也教他唱红歌, 这个宝宝首先献给党 。” 这一年,贵州毕节阿市中学26岁的初中英语老师—周琴称,酒醉后的她,被当地国土资源管理所所长王忠贵强奸。周琴向当地派出所报案,阿市乡派出所教导员钟显聪竟然说:“ 戴避孕套不算强奸 ”,劝其私了。检察院亦以证据不足为由,让公安机关补充侦查。 “ 戴避孕套不算强奸 ”——避孕套的功能在这个名言之下,最大限度地得到拓展。如果这个说法得到支持,避孕套很可能迅速脱销,甚至被不法商人囤积居奇,牟取暴利。 另一起醉后强奸事件发生在四川。 10月19日,四川省蓬安县安监局一女股长在工作日中午喝醉酒后,被该局副局长张森和县残联理事长刘习全送入一家宾馆,并涉嫌遭到了刘习全的强奸,出现精神异常。而法庭上,刘习全辩解称只是通奸,而不是强奸。检方提交的证据则表明,事发前几个月双方并没有任何来往和联系,二人不存在暧昧关系。 诸如此类的事件警示女同胞:不要跟当官的( 不管这种官职是多么的狗屁不值一提,但具体到性器官上差别绝不像级别那么分明,即使是残联的,心残身不残的人也大有人在 )一起喝酒,即使喝酒,也不要喝醉。当然,如果是男同胞,对方又是女干部的情况除外。 2011年6月,一则“ 山西永和县副县长冯双贵4名亲属夜闯民宅,大打出手,将人捅成重伤 ”的帖子在网上流传。发帖人称,参与施暴的冯双贵次子冯源在殴打受害人过程中,针对受害人的质问不断宣称:“ 我爸是县长,在永和我爸就是国法 ……” “ 我爸就是国法 ”,何等铿锵有力! 官二代是一个很特殊的群体,他们比官一代、官阴(已到冥界)一代更阴更狠。当然,也有不被买账的时候。一位官二代闯红灯,被一位刚参加工作的女警拦下开罚单,官二代恼羞成怒:“ 你知道我爸是谁吗 !”女警很困惑地说:“ 你好奇怪,你爸到底是谁你得回家问你妈啊 ?”这句话如果仔细品味一下,会觉得很有尿感。 本年度的名言实在太多。3月份,在全国政协分组讨论会上,全国政协委员、招商银行行长马蔚华说“ 房价上涨因为老百姓手中的钱太多了 ”。 这句话说对了一半。是国家的钱印得太多了,是富人手中的钱太多了——在我们这个贫富分化越来越严重的国家,穷人的财富其实是在缩水。 要想听各种奇谈怪论,各式名言,在富人+官员的Party(两会)上足够了。我奇怪的是,那么多智商、知识结构、喜好……出奇一致的人,是怎么走到一起来的? (三)楼市 2011年,连年上涨的房价终于掉头向下,这毫不奇怪。除了货币超发这一因素还算得上一个支撑,还有什么能够支撑如此昂贵的房价?但是,房价下跌,民众已没有任何欣喜——以目前的房价,即使下跌几成对普通人又有什么意义? 当中国的房价超出发达国家的房价,已经没有任何动力可言。富人们在拥有多套住房后,惊奇地发现,如果把国内的房子卖掉能够在国外买到面积更大、质地更好、环境更好更宜居的房子,并且,尽享健全的社会保障等福利。于是,富人不再一味地买房,而是拥挤向另一个潮流——移民潮。 移民潮是国内房价的终结者。其实,官员们早就这样干了,许许多多的官员年复一日地喊着反美的口号,而把子女、配偶送到美国等国家买豪宅。反美口号成为他们欺骗善良民众,遮掩真相的伎俩。 在调控数年之后,在遏制房价过快上涨的欺骗性论调下,连涨数年的房价终于因为自身的原因出现拐点,作秀者终于可以长出一口气,为自己的表演画上一个颇具尿感的句号。但中国房地产的掠夺性定位给民众带来的痛苦以及房地产支柱地位的确立对这个国家经济基础造成的巨大破坏,将在未来数年来深深地折磨着这个国家。 房价掉头,土地跟着流拍,并且,越来越频繁地流拍。截至11月份,36个城市流标地块环比10月份上涨了432%。2011年前11月,全国130个城市的土地出让金总额同比减少了5200亿,减少达到了30%。 政府当然早有准备——开启了另一个挣钱的门路。1月28日,作为试点城市的重庆和上海正式开征房产税。其中重庆版房产税税率为0.5%-1.2%,上海版税率暂定为0.6%。 中国过去所谓的房产税,是要把开发环节和流通环节的税向持有环节转移,是一个税收转移的问题,但到后来,都提物业税而不再提转移的问题。于是,物业税借房产税的马甲问世,等于变相加税。作为世界上税收痛苦指数近年始终位居前两名的国家,中国的征税智慧永远是一流的。 这一年的8月12日,婚姻法最新司法解释昭告天下: 离婚案件中一方婚前贷款购买的不动产应归产权登记方所有,但应对参与还贷的配偶给予公平合理的补偿 。司法解释实施后,许多配偶在结婚时开始要求在房产证上共署双方的名字。有关部门以生意人的敏感,开始抬高加名字的费用。 人们对婚姻的不信任感,终于被一个房产证展露出来,在唯物至上的时代,大家都自觉地“ 唯物 ”了。人们因房子和金钱结婚,同一座房子,却并非同一个梦想。人们相拥,却感受不到温暖,房子依然冰冷…… 这一年,限购令从北京开始,陆续蔓延到其他城市。房产商突然发现房子不好卖了,欠的钱不容易还了。是年9月,106家上市房企半年报显示,截至上半年末,房地产行业的资产负债率已经高达71.28%。其中,总负债为1.24万亿元,较2010年年底增加1514亿元。资产负债率达近10年最高值。 房产商被负债压垮只是时间问题。 我在《时寒冰说:经济大棋局,我们怎么办》中强调:债务是条带血的主线,这条线并不仅仅串联着房企,还有整个中国。 这一年的1月21日,国务院公布了《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即所谓的“ 新拆迁法 ”。10月31日,著名作家阎连科因遭强拆而不得不在网络上求助……如果把这作为对新拆迁法的注解,可能显得有点悲凉。 在中国,法律无论如何规定,执行者都是权力部门,对自己有利的加倍执行,对自己不利的变相抵制。很多法律对于弱者而言,永远是那么遥远和陌生,又是那么的痛苦和无助…… 因为房子,这个国家让很多人没有归宿感;因为法律形同虚设,这个国家又让很多人没有安全感…… (四)股市 十年前的2001年6月14日,沪指上涨到2245点,创出当时的历史新高,当2011年12月13日,沪指再度跌穿2245点,等于10年归零。 十年归零是股票的十年血泪。一个自诩正在实现伟大复兴的国家,股票市场竟然灰暗如地狱一般。 如果前者是对的,那么,股市何以如此扭曲? 如果后者是实体经济的真实反应,那么,所谓的复兴其实就是一种意淫出来的假象而已。 尽管股市暴跌,但新股发行不断。从2007年开始,中国股市的IPO和再融资规模,连续排名世界首位,而股市的表现从2008年到2011年,基本上都是世界垫底。另一个数据是: 从2007年6月至今,沪深股市没有一只股票退市,而这期间,上市公司从1570多家增至2300家左右,净增700多家。而在海外市场,如美国的纳斯达克、日本东京交易所、日本伦敦交易所等,退市家数都大于上市家数,本东京交易所、日本伦敦交易所的退市家数甚至是上市家书的两倍以上。 新股一旦上市,一些人的原始财富瞬间放大十几倍、几十倍甚至上百倍,而普通投资者在高风险的环境中,损失惨痛。 这是一种可耻的对比——当今世界上绝无仅有的最可耻的对比。 更可耻的是,没有人对股市的这种残忍的赤裸裸的掠夺性表现出哪怕丝毫的愧疚。 2011年,最大的传闻是国际板上市。我强力反对国际板上市。有人批评这种反对过于狭隘,“ 既然中国企业可以在美国上市,美国公司为什么不能在中国上市 ?”我的回答是:“ 中石油在美国上市的时候融资不过29亿美元,上市4年给美国投资者的分红却累计高达119亿美元!其一,会有这么好或者这么傻B的美国公司来中国上市吗?其二,中国股市有确保外国公司给中国投资者带来这样丰厚回报的机制吗 ?”没有!说白了,国际板上市,不过是引进一个新的掠夺者而已。 中国股民就是一些人眼中的鱼肉,可以肆意掠杀而不必有任何顾虑。 诚如我在《时寒冰说:经济大棋局,我们怎么办》中所说,中国的股市一直被当作一个工具:吸纳超发货币,并蒸发购买力的工具。在通货膨胀如火如荼的时候,政府必然打压股市,蒸发民众的财富,问题在于,通胀的根源是货币的天量超发——截至2011年11月,中国的广义货币供应量余额竟然已经比美国多出34.3%! 仅靠货币的蒸发根本是不够的。 财富蒸发必然扼杀内需的启动,而且,股市持续下跌带给人们的恐惧预期一旦蔓延,就会加剧资金的外逃。海外做空中国的势力,最乐见的恰是这一点,当中国强势集团在股市拼命巧取豪夺的时候,海外势力利用股指期货、融资融券等工具,也顺势大肆做空中国股市,一旦形成雪崩效应,后果不堪设想。事实上,股指期货一直是做空中国的先头部队:海外股市涨,他们做空;中国出台利好,他们做空;上证综指上涨,依然是做空……坚决的旁若无人的做空。而肉食者竟然对其中蕴含的风险熟视无睹。 有关股指期货推出后必然导致的这种局面,我在与郎咸平合作的《财经郎眼:揭秘股指期货》中有过详细的分析(详见: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Y4NjQ4OTA4.html ) 源源不断的新股发行,成为做空者的最大帮凶。里应外合,内外勾结,共同对国内的普通投资者展开猎杀。当西方国家接受惨痛教训,走去杠杆化路线时,中国却反其道而行,推出股指期货、融资融券都工具,为做空中国股市者提供便利。股指期货等发出的信号旗的作用,正在成为做空中国的利器! 如今的美国股市已经非常接近历史最高点,这推升了美国的消费。2011年12月,美国消费者信心指数创8个月新高。当奥巴马在2009年3月3日,公开称买股票是民众长期投资的“ 优良选择,目前已经到了股票的买点 ”时,美国已经启动了一场复兴革命。 而当2007年底,中国宣布增加民众财产性收入的时候,股市从6000多点一口气跌到了1600多点。 美国股民跟着政府走,走到了金山上;中国股民跟着走,掉到了地沟里。那么,中国股民还能相信谁? 2011年,是中国股民的悲伤之年。当然,这不仅仅是股民自身的悲伤。作为中国最脆弱的一环,股市已经成为海外全面做空中国的首要目标。 当国内的掠夺者尽情捕杀普通投资者的盛宴时,我不禁想起了“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这个典故。只不过,黄雀的胃口更大、目标更大。 是年10月,证监会主席尚福林平静地离去,他离去时的股市点位与上任时相差无几——我不明白这等奇才政府为何不重用,让他去负责抑制持续高涨的物价。是年,郭树清走马上任,一句“ 低收入者不宜参与股市 ”道尽股市沧桑和悲凉。 这一年,中东乱局让决策层认识到文化、教育的重要性,成就了文化传媒板块,这个板块逆势上涨,成为2011年股市中的亮点。 这一年,多家上市公司因环保问题成为举国关注的焦点:康菲、晶科、哈药、江森、华英、三力士、北矿磁材、江铜等等,上市公司越来越脏了。 12月9日,中国证监会召开新闻通气会,有关部门负责人披露六起案件查处情况。包括一起典型的抢帽子操纵案件,操纵股票数量史无前例。 其中广东中恒信传媒投资咨询公司薛书荣、郑宏中、杨晓鸿、黎睿咨等涉嫌操纵市场行为案件,涉及的资金账户高达112个、证券账户高达148个,动用资金超过20亿元 。 中国股市不如赌场,是何等恰如其分的评价! (五)教育 这一年,校车事故成为举国关注的焦点。   11月16日,甘肃省庆阳市正宁县榆林子镇“小博士”民办幼儿园的校车( 辆核载人数为9人的面包车上,搭载幼儿及教师64人 ),与一辆自卸货车迎面相撞,造成21人死亡( 其中幼儿19人 )、43人受伤,这就是“11·16”特大交通事故。 从此,许多校车事故接连涌现。12月12日,江苏徐州丰县首羡镇发生一起运送小学生车辆侧翻事故,共造成15名学生死亡,11人受伤。 校车悲剧是一个民族的悲剧,它让人们看到,在这个官员坐骑不断更新换代的国度,孩子们在被以一种何等冷酷的方式遗忘、漠视。 2011年11月25日,在“11·16”特大交通事故几天后,中国援助马其顿校车项目交接仪式在马总理府举行。中国政府代表驻马其顿大使崔志伟正式将援助校车交付马副总理阿里菲。崔大使在致辞中表示,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正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虽然面临经济结构调整、发展模式创新等诸多挑战,但一直对外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中方已先后向马方提供了人员培训、学校改建、电脑物资等多个援助项目,为马其顿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贡献。此次援马校车将进一步改善马学生的学习环境,体现了中方对中马关系的高度重视 。 这件事情为中国校车悲剧增添了新的血色——人的无耻和冷血真的是没有止境的。 与此同时,“ 希望工程 ”在非洲迅速扩张,世界杰出华商协会计划在10年内为非洲募建1000所希望小学,每所小学初步拟定的标准是150万人民币。 而我和朋友们在国内贫困山区资助的孩子,过去每天只吃一顿饭,在饥饿中艰难地维持学业……这些孩子热爱的祖国,为了树立国际形象在国外乐善好施,而舍不得给自己饥饿的孩子一片面包…… 生活在中国,不要睁开眼睛,也别做任何比较,比较会让人莫名地流泪…… 这一年的11月,上海市闸北区检察院对警方破获的一起未成年女性参与卖淫和介绍卖淫的特大案件提起公诉。该案涉案人员多达20人,其中多数为在校中学生,2人为未满14周岁的幼女,涉及上海市某职业学校分校、普通高中等9所学校。“ 不少涉案女生为零花钱主动卖淫、介绍卖淫,嫖客形成了固定‘圈子’,形似日本社会的所谓‘援助交际’ ”。 在唯物至上,没有善恶报应观念的中国,金钱的诱惑成为天真无邪的少女出卖肉体的唯一理由。是的,我们生活在自人类有文字记载以来最堕落的时代,还有什么事情不能发生?!孩子们的堕落让我们更充分地认识到,这是一个遭天谴的时代,也是一个遭诅咒的时代! 提到中国的读书人,是很凄惨的一件事。 《中国青年报》12月14日刊发了一篇文章“读书改变了什么” :一位民工,他家的第一个大学生,毕业后收入反不如他。有人问他:“ 以后孙子、孙女,还会让他们上大学吗 ?”他叹了口气说:“ 我看读书是没用的 。” 读书没有用,三个很重要的原因。一是中国权力和金钱主导一切,要么有权要么有钱,否则,读书再多也到不了合适的位置,此所谓读书无用武之地。二是中国的教育毁人不倦。从小学开始废,高中时已经废掉50%的正常思维能力,到大学,再把剩余的全部废除。大学读完后,到用人单位后大部分人还要经过培训,才能真正可以用。三是衡量有用没有用的标准竟然是能否挣钱,或挣钱的多寡。当金钱成为衡量一切的标准,才是这个时代真正的悲剧! 中国教育最大问题是根本认识不到自己有问题。 12月24日上午,北京大学校长周其凤院士在长沙市一中演讲时,反复告诉同学们,北大是中国最好的一所大学,“ 如果错过北大,真的很亏 ”。对于现在很多人否定中国的教育,周其凤持不同态度,“ 我认为美国的教育一塌糊涂,他们的每一任总统都不懂得尊重人,总是把自己的意愿强加于别人,如此看来,他们的教育是一塌糊涂的 。”周其凤认为中国的教育很成功,理由是中国这些年都在飞速发展,“ 我们的国家在进步,靠的就是我们的教育培养的人才 。” 这位校长的逻辑看得让人蛋疼,并产生强烈的尿意——在中国每天可以听到相当利尿的话。 既然中国的教育很成功,北大的学生毕业后大部分去美国学习,接受他们一塌糊涂的教育,又怎么解释呢?美国培养出那么多诺贝尔奖金获得者,中国为什么不能呢?随后,又有辟谣,证明周校长的话被断章取义。果如此,将为周校长平反昭雪。 这一年,无数家长继续为孩子沉重的作业操劳。没有哪个国家像中国这样,从幼儿时代就开始摧残孩子,让孩子在痛苦中一点点渡过并不存在的童年。 这一年,作家韩寒快速地完成从意见领袖向思想家的转换。 易中天先生评论说: 指责韩寒“读书少,学术差,不专业”,是很无聊的。你读书多,你学术好,你非常专业,咋说不出韩寒这样有分量的话?相反,正因为韩寒“读书少,学术差,不专业”,他才用不着硬要找件时装披在身上。他的新衣就是什么都不穿,坦然地裸露出自己的真实。当然,也就他能这样。我要跟着学,那会影响市容的。原以为2011乏善可陈,但有了“韩寒的新衣”,我们好过年了 。 正因为没有被正统教育摧残,成就了智慧的韩寒,如果用这反证中国教育失败的例子,还有比这更合适的吗? (六)经济 截至这一年的11月,中国的广义货币供应量余额已经比美国多出34.3%。但是,这一年,很多地方极度缺钱。 引用媒体的一段报道: 人行温州市中心支行的统计数据表明,温州民间借贷综合利率从年初的23.01%猛增至9月份的25.44%,折合月息超过2分。另据企业界人士介绍,一些民间借贷月利息折合已超过5分。换言之,“5分利”等于资金的年回报率是60%,相当于一般制造业年利润率的6倍。 利率上升是资金短缺的结果,而制造业无论如何是不可能承受得了如此之高的利息的。9月底,温州民间借贷危机全面爆发。 类似的资金链断裂引发的危机爆发在鄂尔多斯。再引用媒体的一段报道: 下半年以来,鄂尔多斯市发生多起高利贷崩盘事件,多名涉足高利贷者因资金链断裂而逃跑甚至自杀。目前鄂尔多斯的民间拆解利率已经达到月息3分5(年利率42%),甚至5分(年利率60%),而且很难借到钱。按照月息3分计算,2.63亿借款每个月要支付的利息为789万元。 为什么广义货币供应量已经超过美国34.3%,还那么缺钱? 原因是,大量宝贵的资金被政府用到了大工程、大项目上,白白挥霍、糟蹋了。政府主导经济的结果,一是国进民退的步伐加快;二是资源配置日益扭曲,导致大量的浪费和损耗——工程上的资金相当一部分落入了个人口袋,这是中国不断上大工程的源动力之一。而政府透支进行的投资因负债累累而不得不供应更多的货币…… 2009年12月,我撰文指出:在通货膨胀之后,中国将步入“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共存的经济形态 ”。 这种经济形态日益明显。温州、鄂尔多斯资金链危机是这种畸形经济形态的反映,居民购买力下降和物价上涨的结果,同样是这种畸形经济形态的反映。 官员的强项不是做经济,他们大多数不懂经济却又非常自负。因此,这些年来,中国不断违背经济规律逆流而上,在背离民生、民富的道路上走得越来越远、越来越快。当官员为了一己之私拼命上大项目,耗尽各种资源的时候,这个国家的资源配置已经畸形到了无法修正的地步。 更要命的是中国式债务危机的爆发。我在《时寒冰说:经济大棋局,我们怎么办》一书中,专门写了一个章节《大结局:债务危机死拼!》,债务作为一条带血的主线,将影响世界的趋势,中国同样如此。欧洲不惜举债维持其高福利,而中国却是举债维持高投资,两者区别的意义在于:前者应对危机的韧性更强,为自己争取更多时间,一旦违约,可将债务一笔勾销。而中国对民生的负债,则意味着中国会因抗风险能力的极度脆弱而将金融层面的危机,迅速演变成社会危机。 2011年,中国过度鼓励私人购车引发的弊端更充分的暴露:交通拥堵,石油对外依存度进一步上升。2006年至2010年,全国汽车保有量每年平均增加951万辆,而在2011年前8个月,汽车保有量就已增加983万辆,月均增加123万辆,高于2010年同期月均113万辆的增量;其中,私人小型载客汽车增加781万辆,月均增加98万辆,占汽车增量的79.45%,是汽车实现快速增长的主要因素。 前总理朱镕基在离任8年后的2011年4月在清华大学演讲时说:“ 那是我的(任内公开的)最后一次讲话。我拜托大家别拿公款去买小汽车,去补贴小汽车;拜托大家多发展公共汽车,发展公共交通吧。如果这么做了,现在北京就不会那么堵车了。” 好大喜功、大跃进式的发展经济,导致整个经济体和经济结构满目疮痍。而这种靠货币春药维持的繁荣,仍在作为政绩被某些人津津乐道。中国经济,未来将走向何方?可以肯定的是,现在并非中国经济的冬天,冬天还没有到来……真正的冬天,比现在要可怖得多。任何一个热爱这片土地的炎黄子孙,都会为这种悲观的未来悄然泪下…… 问苍茫大地,裸官主沉浮,未来的路在何方? (七)物价(含药价) 2011年,是物价继续飞涨的一年,是货币购买力继续下降的一年。 2011年3月5日上午9时,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作政府工作报告,宣布, 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 4% 左右。 2011年6月26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伦敦表示, 今年维持通胀在 4% 以下有一定困难,但应可以控制在 5% 以下。 2011年12月7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2012年《经济蓝皮书》认为, 2011年中国CPI持续高位运行,全年上涨 5.5% 。 这一年,以猪肉价格的上涨为起点,开启了涨价之门。常年被人忽视的猪,突然成了香饽饽,有关部门组织召开猪肉的专题会议,以抑制肉价。在货币汹涌而出的时代,人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专项工作。事实证明,仅仅盯着猪的肉体是错误的!货币超发是万恶之源,除此之外的任何努力,在短暂的发挥作用后都将被废掉。 对于菜价高昂的原因,记者曾经做过详细调查。结论是,蔬菜从菜农手里出发长途跋涉到城市,还便宜得令人吃惊,真正贵就贵在“最后一公里”。北京市物流协会专门做了一个调查,发现蔬菜从批发市场到零售市场的这“最后一公里”,流通成本比从山东寿光拉到北京的费用至少高出150%。除此之外,各有关部门收取的苛捐杂税,推升了菜价。管理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效率,降低成本,而在中国,管理的目的变成有关部门鱼肉民生,谋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原始冲动。 这一年,全国人民进行了一场哄抢食用盐的大演练。在日本地震发生后,中国的食用盐被哄抢一空,平常卖一元的袋装食盐,价格在很短的时间里翻了20多倍。强烈的不安全感,总是萦绕在这个国家民众的心头,一遇风吹草动,抢购之风马上风卷残云,一扫而光。 这种可怕的现象,不断放大着人们的恐惧感。 当然,最离谱的还是药价。2011年11月,央视《每周质量报告》再度对高药价进行曝光:某注射液出厂价为每支0.32元,中标价为18.49元,医院零售价为21.26元,中间利润竟然高达6500%以上。 中国的物价畸形与发改痿这一祸国殃民的机构是密不可分的。 据央视报道:从2001年开始我国全面推行药品集中招标。为了遏制药品虚高定价,发改痿为每一种药品制定了最高零售价,问题是,即使不少药品的中标价比出厂价高出几倍、甚至几十倍,根据这样的中标价计算出来的医院零售价,依然低于发改委公布的最高零售价。以山东方明药业生产的2毫升20毫克的盐酸奈福泮注射液为例,出厂价为每支0.32元,最高零售价被定为35.9元——发改痿能解释一下这么变态的最高零售价,是用身体的哪个部位想出来的吗?! 发改痿在事实上成为涨价的最大帮凶。其实,发改痿在物价方面只做两件事:一是涨价;二是解释为什么涨价。 有一个逻辑是非常明确的:货币超发,物价必涨。尤其是在当下自宫的政策之下,随着企业倒闭潮的出现,供应短缺的现象将在不久之后成为物价的另一只推手。 (八)命案 2011,注定是一个变幻无常之年——始于命案,而又结束于命案。 2010年12月25日,曾有多年上访经历的浙江省乐清市蒲岐镇寨桥村前村主任钱云会,被发现死于村口路边的工程车轮下。 当人们对这件事情进行激烈争议的时候,2011年,悄悄到来了。 2011年的伊始,首先给我们的教训是,好好走路不见得就是安全的。尤其是那些有上访经历的人,很容易无缘无故、莫名其妙的猝死——唯一的区别只是形式的不同而已。 如果把这当作2011年出行必备的常识,就大错特错了。 2011年6月7日上午,西安音乐学院大三的学生药家鑫被执行死刑——药家鑫驾车撞人后又残忍地将伤者张妙刺了八刀致其死亡,理由是怕张妙看到其车牌号,以后找麻烦。 这件事情给我的教训是:一旦被车撞了,要么装死,等撞人的车主走开后再报警;要么捂住自己的眼睛,不往挂车牌的地方看,为自己留条命。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犯罪学系心理学室教授的解释是: 他(药家鑫)拿刀扎向这个女孩的动作,和在他心里有委屈,在他有痛苦,在他有不甘的时候,却被摁在钢琴跟前弹琴是一个同样的动作……弹琴本身是来发泄内心的一种愤怒或者情绪。因此,当他再遇到这么一个不愉快的刺激的时候,他看到一个人被撞伤了,而且在记他的车号,这个刺的行为实际上就类似于砸琴…… 我终于明白,杀人其实是有区别的。比如,像药家鑫这样的,其实不是杀人,而是做一种艺术,在激情中捎带着把人弄死了…… 2011年10月13日下午,佛山两岁小女孩悦悦在路上被一辆面包车撞倒和碾轧,18个路人先后经过视若无睹,其间悦悦又被一辆货车碾轧过去。最终悦悦被第19名路人——拾荒的阿姨陈贤妹抱到路边,随后被送往医院急救。陈贤妹捡起了国人仅有的良知,却被有些人指责是为出名。在这样一个道德沦丧的社会,人们贫穷得除了几个铜臭已经一无所有…… 人世间放佛在一种轮回中。 2011年12月10日,广东省乌坎村的村民代表、43岁的薛锦波在被警方拘押期间死亡。这起因土地腐败交易引发的悲剧,同样掀起轩然大波。乌坎人在相信政府会给他们公道的期待中,发出了自己的诉求。在自治状态下,民众井然有序的利益诉求得到了政府的肯定,通过对话,村民们的立场受到尊重——权利从来都是抗争而来。这是一个令人欣慰的结局。 如果钱村长之死不是一个开始,那么,乌坎也不是一个结束。 (九)国际 2011年是全球继续放水的一年。是年的8月、10月、11月,巴西央行三度降息各50基点。欧洲央行在11月3日和12月8日,将基准利率降至1.00%。澳洲、印尼、巴基斯坦也都两度降息。英国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在12月的份货币政策会议上以9:0的投票结果,一致同意维持利率于0.5%水平和量化宽松政策(QE)规模2750亿英镑不变。12月24日,一位欧洲央行高级政策制定者强烈呼吁,如果欧元区通缩风险出现,应推出“量化宽松政策”来提振欧元区经济,欧洲央行可能扩大其政策工具。全球放水,在2012年,将快速向新兴国家蔓延。印度卢比在最近四个月内贬值幅度超过15%。 2011年,是灾难频发之年。3月11日,日本东北部海岸发生了灾难性的海啸和地震。9.0级地震及其引发的福岛核电站危机,一度让全世界陷于不安的状态。 2011年7月22日,挪威首都奥斯陆市中心遭炸弹袭击,造成包括首相办公室在内的多座政府大楼严重受损。此后不久,挪威现年32岁的安德斯·贝林·布雷维克伪装成警察向奥斯陆一青年营地内的集会者肆意开枪射击。截至7月23日,两次袭击事件中的死亡人数达到91人。于特岛惨案成为挪威自二战以来最大的暴力袭击事件。 中国自己也灾难不断。而且,2011年的大雨和干旱几乎都是百年不遇,连续多年场场百年不遇,苍天啊,你为何总是拿百年一遇的洪水和干旱来折腾中国?难道仅仅是因为官员们不识数惹您老人家生气了吗? 2011年,我在《时寒冰说:经济大棋局,我们怎么办》中所画的中东路线图,一一被现实验证。突尼斯——埃及——利比亚——叙利亚——伊朗……还有人认为这离中国还很远吗? 2011年,是昔日风云人物相继逝去的一年,这些人的兴趣、爱好、作风、破坏性之一致,世所罕见,而他们如此集中地相约而去,也为活着的人留下了一个不解之谜。 2011年5月1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发表全国电视演讲,宣布“基地”组织领导人奥萨马·本·拉登已被打死。他说:“ 今天我们再次印证只要美国下定决心,这个国家想做的事情就一定能够实现 。” 2011年10月20日,利比亚卡扎菲在其家乡苏尔特被捕,遭到长时间的诸如鸡奸这样的羞辱后被杀,一如他生前对民众的羞辱和屠杀时的冷酷无情。这种一种轮回。只是,我非常惊诧的是,卡扎菲竟然没有勇气用金手枪结束自己的生命,以免遭屈辱。独裁者永远都是怯弱的。 2011年12月17日,朝鲜金正日因日理万姬、过度操劳去世。 有人总结: 萨达姆生于1937,死于2006,终年69岁;卡扎菲生于1942年,死于2011年,终年69岁;金正日生于1942年,死于2011年,终年69岁。事实证明,中国规定住房产权70年是领导干部经过深思熟虑多方论证的。 据叛逃到韩国的朝鲜前劳动党书记黄长烨透露,“ 金正日讨厌中国的程度似乎胜过讨厌美国 。”事实也是如此。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非战争时期,屠杀中国公民最多的国家就是朝鲜!尤其近年,几乎每年都有数十人被朝鲜人民军枪杀。朝鲜军人甚至越境,直接在我国境内枪杀我军人(如: http://bbs.cnhan.com/thread-322118-1-1.html )。朝鲜之于中国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但这能够成为朝鲜一直把中国视为它的棋子和玩物的理由吗?作为中国援助最多的国家,作为世界上最依赖中国的国家,却以如此冷血的方式对待中国同胞,中国近年来在外交方面的弱势到了令人不堪忍受的地步——除了一再被人当作棋子,有像样的作为吗?2011年,爱国者伤心之年。 2011年,中国继续天南海北的出访,天南海北的施舍,以彰显我中华泱泱大国恩泽四方的心胸。其实,即使不对外援助一分钱,只要能厚爱国民,让国民有归宿感和尊严感,中国也能赢得世界的尊重,而且,更能!在很多时候,外交问题其实就是内政问题。做好民生,中国才能在世界上挺起胸膛! 2011年,欧债危机不断恶化,而美国平安渡过债务危机,逐渐步入良性复苏轨道。 2011年,全球有序的动荡,在动荡中洗牌,而这所有的动荡,都将继续延伸,当接力棒延续到2012,新的篇章又将展开…… 于2011年12月25—26日
1425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Breakthrough of the Year 2011 (Science)
hustfliee 2011-12-29 23:03
HIV Treatment as Prevention Science has chosen the finding that antiretroviral drugs reduce the risk of heterosexual transmission of HIV as its Breakthrough of the Year. http://www.nejm.org/doi/full/10.1056/NEJMoa1105243 The Runners-Up This year's runners-up for Breakthrough of the Year include what makes asteroids red, ancient DNA in modern humans, the structure of photosystem II, pristine gas in the early universe, the microbiome, a new malaria vaccine, alien solar systems, zeolites, and senescent cells. Areas to Watch In 2012, Science 's editors will be watching the Large Hadron Collider (again), faster-than-light neutrinos, stem-cell metabolism, genomic epidemiology, efforts to treat intellectual disabilities, and Curiosity's mission to Mars. Scorecard Rating last year's Areas to Watch Science 's editors foresaw this year's advances in developing a new malaria vaccine. But last year's other predictions were a mixed bag. A Disaster and a Warning—But of What? The great Tohoku earthquake has everyone, seismologists included, wondering where the next blow will come from.
2370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风云变幻的2011(年度总结)——物价(含药价)
guowenjiao 2011-12-29 21:05
时寒冰 2011年,是物价继续飞涨的一年,是货币购买力继续下降的一年。 2011年3月5日上午9时,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作政府工作报告,宣布, 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 4% 左右。 2011年6月26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伦敦表示, 今年维持通胀在 4% 以下有一定困难,但应可以控制在 5% 以下。 2011年12月7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2012年《经济蓝皮书》认为, 2011年中国CPI持续高位运行,全年上涨 5.5% 。 这一年,以猪肉价格的上涨为起点,开启了涨价之门。常年被人忽视的猪,突然成了香饽饽,有关部门组织召开猪肉的专题会议,以抑制肉价。在货币汹涌而出的时代,人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专项工作。事实证明,仅仅盯着猪的肉体是错误的!货币超发是万恶之源,除此之外的任何努力,在短暂的发挥作用后都将被废掉。 对于菜价高昂的原因,记者曾经做过详细调查。结论是,蔬菜从菜农手里出发长途跋涉到城市,还便宜得令人吃惊,真正贵就贵在“最后一公里”。北京市物流协会专门做了一个调查,发现蔬菜从批发市场到零售市场的这“最后一公里”,流通成本比从山东寿光拉到北京的费用至少高出150%。除此之外,各有关部门收取的苛捐杂税,推升了菜价。管理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效率,降低成本,而在中国,管理的目的变成有关部门鱼肉民生,谋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原始冲动。 这一年,全国人民进行了一场哄抢食用盐的大演练。在日本地震发生后,中国的食用盐被哄抢一空,平常卖一元的袋装食盐,价格在很短的时间里翻了20多倍。强烈的不安全感,总是萦绕在这个国家民众的心头,一遇风吹草动,抢购之风马上风卷残云,一扫而光。 这种可怕的现象,不断放大着人们的恐惧感。 当然,最离谱的还是药价。2011年11月,央视《每周质量报告》再度对高药价进行曝光:某注射液出厂价为每支0.32元,中标价为18.49元,医院零售价为21.26元,中间利润竟然高达6500%以上。 中国的物价畸形与发改痿这一祸国殃民的机构是密不可分的。 据央视报道:从2001年开始我国全面推行药品集中招标。为了遏制药品虚高定价,发改痿为每一种药品制定了最高零售价,问题是,即使不少药品的中标价比出厂价高出几倍、甚至几十倍,根据这样的中标价计算出来的医院零售价,依然低于发改委公布的最高零售价。以山东方明药业生产的2毫升20毫克的盐酸奈福泮注射液为例,出厂价为每支0.32元,最高零售价被定为35.9元——发改痿能解释一下这么变态的最高零售价,是用身体的哪个部位想出来的吗?! 发改痿在事实上成为涨价的最大帮凶。其实,发改痿在物价方面只做两件事:一是涨价;二是解释为什么涨价。 有一个逻辑是非常明确的:货币超发,物价必涨。尤其是在当下自宫的政策之下,随着企业倒闭潮的出现,供应短缺的现象将在不久之后成为物价的另一只推手。
1504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风云变幻的2011(年度总结)——名言
guowenjiao 2011-12-29 21:03
时寒冰 2011年7月23日,北京南至福州D301次列车与杭州至福州南D3115次列车发生追尾事故。 一位出租车司机说: 我花500块钱买的导航,什么路况都会很详细地告诉我,国家花那么多亿搞的现代化的交通工具,前面有D车居然都不说一声,活生生给撞上了。我日啊! 事发后,铁路部门在没有进行全力搜救的情况下,就开始清理现场、掩埋事故车头,因而引起民众质疑。铁道部新闻发言人王勇平说:“ 因为当时在现场抢险的情况,环境非常复杂,下面是一个泥潭,施展开来很不方便……所以把那个车头埋在下面盖上土,主要是便于抢险。目前他的解释理由是这样, 至于你信不信,我反正信了 。” “ 至于你信不信,我反正信了 ”。很多人用这句话组句,中国的文字魅力被演绎得出神入化。 但是,更具有戏曲性的还是结局。2011年8月16日,新华网发布消息:中国铁道部称,铁道部新闻发言人王勇平被停职。王勇平成为这起重大事故中唯一被“处理”的官员。这个时代把恶搞演绎到了极致。 这一年,逐年提速的高铁开始降速——高铁不再出大事( 我相信如果速度降到三轮车的水平,将不再有任何事故发生 )而转移到了地下,多个城市的地铁开始出现事故。 这一年,重庆綦江县一对夫妇已婚8年不孕,因唱红歌喜得贵子。丈夫激动地说:“ 我的心情很激动,我一定要让妻子再坚持两天,让自己的孩子和党一天出生,他一生下来 我也教他唱红歌, 这个宝宝首先献给党 。” 这一年,贵州毕节阿市中学26岁的初中英语老师—周琴称,酒醉后的她,被当地国土资源管理所所长王忠贵强奸。周琴向当地派出所报案,阿市乡派出所教导员钟显聪竟然说:“ 戴避孕套不算强奸 ”,劝其私了。检察院亦以证据不足为由,让公安机关补充侦查。 “ 戴避孕套不算强奸 ”——避孕套的功能在这个名言之下,最大限度地得到拓展。如果这个说法得到支持,避孕套很可能迅速脱销,甚至被不法商人囤积居奇,牟取暴利。 另一起醉后强奸事件发生在四川。 10月19日,四川省蓬安县安监局一女股长在工作日中午喝醉酒后,被该局副局长张森和县残联理事长刘习全送入一家宾馆,并涉嫌遭到了刘习全的强奸,出现精神异常。而法庭上,刘习全辩解称只是通奸,而不是强奸。检方提交的证据则表明,事发前几个月双方并没有任何来往和联系,二人不存在暧昧关系。 诸如此类的事件警示女同胞:不要跟当官的( 不管这种官职是多么的狗屁不值一提,但具体到性器官上差别绝不像级别那么分明,即使是残联的,心残身不残的人也大有人在 )一起喝酒,即使喝酒,也不要喝醉。当然,如果是男同胞,对方又是女干部的情况除外。 2011年6月,一则“ 山西永和县副县长冯双贵4名亲属夜闯民宅,大打出手,将人捅成重伤 ”的帖子在网上流传。发帖人称,参与施暴的冯双贵次子冯源在殴打受害人过程中,针对受害人的质问不断宣称:“ 我爸是县长,在永和我爸就是国法 ……” “ 我爸就是国法 ”,何等铿锵有力! 官二代是一个很特殊的群体,他们比官一代、官阴(已到冥界)一代更阴更狠。当然,也有不被买账的时候。一位官二代闯红灯,被一位刚参加工作的女警拦下开罚单,官二代恼羞成怒:“ 你知道我爸是谁吗 !”女警很困惑地说:“ 你好奇怪,你爸到底是谁你得回家问你妈啊 ?”这句话如果仔细品味一下,会觉得很有尿感。 本年度的名言实在太多。3月份,在全国政协分组讨论会上,全国政协委员、招商银行行长马蔚华说“ 房价上涨因为老百姓手中的钱太多了 ”。 这句话说对了一半。是国家的钱印得太多了,是富人手中的钱太多了——在我们这个贫富分化越来越严重的国家,穷人的财富其实是在缩水。 要想听各种奇谈怪论,各式名言,在富人+官员的Party(两会)上足够了。我奇怪的是,那么多智商、知识结构、喜好……出奇一致的人,是怎么走到一起来的?
1968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风云变幻的2011(年度总结)——名人
guowenjiao 2011-12-29 21:02
时寒冰 这一年,芙蓉姐姐从大S变成小S,成功转型,成为青年励志的榜样。她那经典的S动作,和镰刀、斧头一起,永远耸立在共和国这片神奇的土地上。 芙蓉姐姐告诉我们,人是可以改变的。 “ 金子在哪里都会闪闪发光 ”。这一年,国内风云人物凤姐到了美国,国内人才的流失已经到了何等惨烈的程度,由此可见一斑。 我一直认为,凤姐是一位值得尊敬的人。她的超级自信,在我们这个见惯低劣作秀、表演的国度显得是那么的卓尔不群。如果有选举权,我会把票投给凤姐而不是那些恶心的政客。如果让凤姐带队和日本人谈钓鱼岛问题,我相信,在凤姐发言没有结束之前,日本代表就已承诺远离钓鱼岛并集体剖腹自杀。 凤姐的自信将在国际上彻底清除中国外交的阳痿形象,多个国家的元首将被凤姐的超级自信倾倒并因极度的自惭形秽而咬舌自尽。同样,中国的南海问题将迎刃而解。凤姐绝不会提出“ 搁置争议,共同开发 ”这样的卖国原则,而会质问越南这样的国家:“ 暂且不谈你们侵占我岛屿的问题,给我一个你们继续活在世上的理由先?再不滚开我组织全国城管和地产商把你们首都拆了 !”相关岛屿一夜之间没有了人烟,有的人甚至来不及穿裤子就逃之夭夭。 中国太需要这种伟大的自信。 当然,需要对凤姐进行一些基础的包装。比如:当谈及自己博览群书,阅尽世界名著之后,就别再说“ 例如《故事会》” 之类的。 这一年,诞生了一个伟大的人物——郭美美。我对她的评价是:她是中国十年来最有资格载入史册的人。她潜伏到丐帮总部红花会,忍辱负重,挖出大量不为人知的信息,揭开掩盖最深的遮羞布。丐帮之富,红花会之奢华,纤毫毕现。如果没有这种伟大的牺牲精神,焉能做到这一点? 国人对郭美美的辱骂是不妥的。扪心自问,我们难道只能用这种冷漠的方式对待民族英雄吗? 别让英雄流血再流泪! 这一年,红楼的总设计师、石油垄断巨头的克星、享誉海内外、深受贪官污吏爱戴、深受人民牵挂、具有崇高威望、在加拿大进行考察学习12年的赖昌星同志终于凯旋,回到了祖国的怀抱。1999年,赖昌星老师自费到加拿大考察,闻听12年,股市几乎没动,而油价已经上涨了近四倍,难过地对迎接他的领导干部说:“ 中国的股民受苦了……油价涨成这个样子,我在异国他乡睡不着啊!” 个人认为,赖老师对中国有四大贡献:一是平抑了油价,为抑制通货膨胀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二是确保了中国的石油安全。赖昌星老师历尽千辛万苦,从全球各地买便宜的原油供应国内,据说其原油供应量占到了中国的四分之一多。三是做了大量的公益事业。四是从红楼开始,把文化当成一种产业来做,这种超前的创新意识,直到今天才被高度重视。 这一年,是贪官污吏争相斗妍的一年。有“ 中国高铁总设计师 ”之称的原副总工程师兼运输局局长张曙光被停职审查后,其在美国占地面积近2793平方的豪宅,近日被媒体曝光,而这个房子是张曙光在2002年时任铁道部客车处处长时买的。 如果不是东窗事发,张曙光的豪宅问题还不为人知。其实,有无数个这样的裸官,遍布中国的各个角落,裸官主体成为蚕食这个国家根基的最大力量。 为什么那么多的官员争先恐后地把子女、配偶送到国外去?因为,在国内贪的太多,早晚会暴露;因为,这样更便于向国外转移财富;因为,即使全裸也可以在中国平安当官且步步高升;因为,中国要求这实名那实名,唯独从不要求官员财产公开;因为,民众争相通过行贿获得某种便利…… 这就是中国的现实。 当官员争先向外移民和转移财富,这个民族的未来在哪里? 这一年,有很多人值得我们送上敬意。崔永元先生策划的大型电视纪录片《我的抗战》和《我的抗战2》,采用老兵口述采访来讲述历史,以资料片与动画相结合来还原最真实的历史细节。崔永元先生帮助我们复原了中华民族曾有的血性和激情,当然,还有抗战真相!
1408 次阅读|0 个评论
个人简历2011总结版
热度 3 yaoronggui 2011-12-29 17:18
个人简历 2011 总结版 总结过去 桂耀荣,男, 1980 年 1 月生,中共党员,研究生学历,江西省鹰潭市第一中学高中化学教师,江西省高中化学奥林匹克竞赛高级教练员。 2011 年获得“鹰潭青年五四奖章” 。 2010 年被中国教育学会化学教学专业委员会评为“全国高中化学教学课改优秀教师”。先后获得了 2009 年鹰潭一中多媒体优质课决赛第二名、鹰潭市 2010 年度新课程高三复习优质课大赛二等奖。 辅导高中化学竞赛期间,多次获得中国化学会的表彰,其中 2 人入选江西省代表队,获得银牌, 7 人获得省级赛区一等奖, 13 人获得省级赛区二、三等奖;辅导初中化学竞赛期间, 2 人获得全国三等奖, 2 人获得省二、三等奖。本人认真钻研教学,所执教班级的化学成绩名列前茅, 多人 考取名牌大学(其中 2 人考取清华大学, 4 人考取北京大学), 2011 年被学校评为优秀教师, 2010 年被学校评为十佳教师、优秀教师、优秀党员。本人参与编写 《高中化学解题研究与备考指导》 ,参与 2011 年度江西省中小学教育教学研究立项重点课题 《新课程背景下情景理论与实践的研究》(课题编号: AE 11-017 ,张秀球老师负责) , 先后发表《如何作好班级管理工作》和 《网络资源在中学化学中的应用》 于《鹰潭日报》、《两例等效平衡》于《化学周刊》、《实施高中化学新课程的体会》、《新课程的高三化学复习方法》、《通过生活中的化学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关于高中学生参加学科竞赛的问答》 和 《自主招生知多少》 于《鹰潭广播电视报》等文章 。教学之余,创办了化学教育网( www.chemedu.net )、在科学网开通了博客( http://blog.sciencenet.cn/u/yaoronggui )、在江西教师网开通了名师工作站: 化学教育( http://www.jxteacher.com/chemedu ) 。 展望未来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成绩已成过去,未来任重道远。本人希望 2012 年在如下几方面取得优异成绩: 第一、教学水平上有一个大的提高,同时做好班级和年级工作。 第二、发表几篇有质量的教育教学论文或参与撰写一本教育教学论著。 第三、继续搞好化学教育工作站 ( http://www.jxteacher.com/chemedu ) 。 第四、争取负责立项一个课题。 第五、搞好化学竞赛工作,希望所辅导的学生在高二上学期能取得好成绩。
个人分类: 个人简历|4061 次阅读|6 个评论
2011我国WEB OF SCI.论文超过14.5万篇
zhpd55 2011-12-29 11:01
2011年来自CHINA的作者论文共有145172篇,来源期刊中ACTA CRYSTALLOGRAPHICA SECTION E STRUCTURE REPORTS ONLINE贡献最多,达到1453篇,其次PLOS ONE(1395篇),ACTA PHYSICA SINICA位于第三(1144篇),第四是CHEMICAL COMMUNICATIONS(1046篇)其余均在1000篇以下。中科院CHINESE ACAD SCI贡献19639篇,浙江大学ZHEJIANG UNIV贡献5032篇,上海交大位于第三,SHANGHAI JIAO TONG UNIV 4472篇;北大第四PEKING UNIV 4407篇;清华第五TSINGHUA UNIV 4119篇。作者5强人为:WANG Y 2603篇;ZHANG Y 2494篇;LIU Y 2173篇;LI Y 2019篇;WANG J 2001篇;其余均在2000篇以下。
个人分类: 新观察|3044 次阅读|0 个评论
告别2011:科学史上卓越一年 自然界灾害频发年
热度 4 杨学祥 2011-12-29 05:31
告别2011:科学史上卓越一年 自然界灾害频发年 杨学祥 2011年是充斥着各类自然灾害的一年:“拉尼娜”现象引发的洪水横扫几乎整个澳大利亚,受其影响而生成的强热带风暴“气旋亚西”沿路肆虐了澳洲沿海地区;在这不久之后,新西兰克里斯特彻奇市遭遇到震源距地面仅5公里的毁灭性地震打击;但是这还远远无法与3月份日本大地震所带来的破坏相提并论,地震引发的大海啸令史学家们痛责当地之前为什么没有早做准备,而福岛第一核电站的堆芯熔毁事故更是让一直风光无限的核能利用陷入低谷。 我在2010年12月18日指出,2010年的拉尼娜事件能给世界带来什么? 一、干旱 二、洪涝 1 三、低温冻害 四、风雹 五、地震 根据潮汐和地球自转12年周期,2010年与1998年、2011年与1999年的情况大致相同:1998年为有记 录以来温度最高,1999气温骤降,地震增强(台湾9·21大地震)。2009-2010年发生厄尔尼诺事件, 2010年7月发生拉尼娜事件。2011年低温多震可能性很大 。人们只记住了1998年是有气象记录以来最 暖的一年,忽略了紧随其后的1999年的气温低谷和地震频发,全球气温的暴起暴落值得关注。1999年的 干旱、洪涝、低温冻害、风雹、地震灾害值得关注,我们必须做好预防的准备。 2011年中国灾害频发: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523141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521446 2011年世界灾害频发: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522967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522028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521108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520950 潮汐周期和灾害周期值得关注。 相关新闻: 科学史上卓越2011年:自然界声嘶力竭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12月28日 14:57 科技日报 科学史上卓越2011年   这是以日本大地震等几起自然灾害为起始的一年,也是以“最小类地行星发现”、“希格斯玻色子有所存在迹象”等系列科学发现为结尾的一年,这就是2011,回首青山,未及入梦,已然要匆匆掠去。   近日,美国广播公司(ABC)网站发表了一篇科学评论文章,概括性回顾了科学史上卓越的2011年。   古老学科的闪光   2011年最风生水起的,并不是新鲜生猛的学科,而是天文学和物理学两位“老学究”。   两爿可能含有宇宙初期基本物质的星云的被发现,成为2011年美国广播公司网站(ABC)被浏览最多的科学新闻之一。在它后面,基于压缩态的干涉测量方法超越标准量子极限、中微子速度或超过光速、巨型黑洞和狮子座极贫金属恒星这几条新闻,依次排列。   除此之外,我们的物理学家们现在看起来更加接近希格斯玻色子了。只是这种看似无中生有的粒子依然像薛定谔盒子里的猫,让人不明就里。   而天文学家们忙得不亦乐乎:第三次发现类地行星、深入窥探红巨星内部、确认若干超新星的构成,当然,还有发现那颗价值连城的“钻石行星”。不过有付出就会有收获,澳大利亚天文学家布莱恩·施密特便在10月份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基础研究以外,世界航天领域的风云更迭却是我们每个人都能够实实在在看在眼里的。亚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最后一次任务的结束,意味着一段航天历史的完结;而中国首座空间站“天宫一号”的跃入轨道,则标志着一个新纪元的开始。   长久占据着领先地位的美国航天研究,目前还是坚实可靠的: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信使号探测器已经飞抵水星轨道;而越野车大小的“好奇”号火星车即将驰骋火星表面。   当然,一系列大事件中间也有小插曲。美国高层大气研究卫星URAS和德国“ROSAT”废弃卫星在落回地面过程中的“不听话”,让全世界都捏了一把汗。   自然界的声嘶力竭   ABC网站评论文章指出,人们首先应记得,2011年是充斥着各类自然灾害的一年:“拉尼娜”现象引发的洪水横扫几乎整个澳大利亚,受其影响而生成的强热带风暴“气旋亚西”沿路肆虐了澳洲沿海地区;在这不久之后,新西兰克里斯特彻奇市遭遇到震源距地面仅5公里的毁灭性地震打击;但是这还远远无法与3月份日本大地震所带来的破坏相提并论,地震引发的大海啸令史学家们痛责当地之前为什么没有早做准备,而福岛第一核电站的堆芯熔毁事故更是让一直风光无限的核能利用陷入低谷;不过,如果说到这一年中最大的“灾难”,10月31日应该是个值得铭记的日子,这一天,全球人口突破了70亿大关。   即便不是在这些突发的状况上,人类面临的问题依旧不少。北冰洋的冰盖范围已经降至新低;南大洋的变暖问题更让人头痛;尽管澳大利亚科学家们在二氧化碳捕捉方面取得进展,但整个温室气体的排放仍在不断加快速度;虽然太阳尚处在黑子活动的平静期,科学家们却认为,将全球温度控制在只比前工业化时期高两度几乎已经不可能;而经过一番争吵辩论之后,德班气候峰会最终在京都议定书的延续问题上达成了一致。   生生不息的探索   健康是生命的根本,虽然衰老的密码在2011年依然没人能够解开,但这一年科学家们在人类健康领域的探索不缺少闪光点。   比如一度被传有损生殖健康的可乐实际上有助于增强记忆能力;多吃鱼类有益心脏,尤其对女性而言;细嚼慢咽能够减缓沮丧情绪;绿茶或许可以清除那些对人体不利的胆固醇。另一方面,少吃盐并不一定是好事;过度锻炼只会损伤心脏;而做心脏复苏术时听歌曲会有帮助的说法更纯属无稽之谈。唯一经得起考验的健康真理,似乎,只有保持笑容这一项。   而随着对人类的朋友动物们的研究愈发深入,我们不得不承认,经常被人类低估的它们,其实相当精明智慧。   这一年,我们知道了笨拙的亚洲象在团队协作方面,实际上和黑猩猩一样聪明;鸽子会数数;黄蜂与乌鸦有过目不忘的能力;而狗竟然能够闻出癌症的气味。我们还学习到帝企鹅是如何利用墨西哥暖流来保暖、对虾有节奏地击打声响来吸引异性,以及袋狼根本就杀不死一只绵羊,可惜,这是在这种动物灭绝近一百年之后,人类才知晓这一点。   人人都爱数据生活   社交媒体在2011年依旧是人们竞相研究的焦点。一项研究结果显示,脸谱(facebook)上的朋友数量越多,使用者的杏仁体就会越大。而另一项研究认为,社交网络能够成为准确评估个人人格指数的有效工具。只是根据150定律,即著名的“邓巴数字”,人类智力将允许人类拥有稳定社交网络的人数是148人,因而个人不可能与超过150名网上朋友进行富有意义的谈话。   除了虚虚实实的朋友,当代人同样沉浸在庞大的数据海洋之中。举个例子,在澳大利亚望远镜致密阵列选出新主管之前的几个月,这个天文台的科学家们都在忙于研究如何处理由这些望远镜收集到的庞大数据。而据美国研究者估算,全人类至今已经在光盘、芯片、硬盘等存储工具中储藏了近600艾字节的数据。   实际上,计算机和网络正日益深入地改变我们的生活。因为使用微软“小工具”应用程序而失眠或者开车时分心,也许已经是人们见惯不惯的事,但微软漫画手写字体有助于学习和电话号码能够体现情绪之类的消息,依然还会让我们觉得惊奇。 http://tech.sina.com.cn/d/2011-12-28/14576575179.shtml 2011年和1999年的相似性:共同的预见 2010-12-18 07:15 2011年和1999年的相似性:共同的预见 杨学祥 研究表明,厄尔尼诺和拉尼娜是全球灾害的最强信号。我们在2009年初就关注下一次不寻常的厄尔 尼诺事件,因为它会给全球带来流感全球大流行等重大灾害 。事实上,2009年的厄尔尼诺事件不仅给 全球带来流感爆发,而且给全球带来暴雪和酷暑、干旱和洪水、强震和大风灾害。 2010年的拉尼娜事件能给世界带来什么? 一、干旱 二、洪涝 1 三、低温冻害 四、风雹 五、地震 根据潮汐和地球自转12年周期,2010年与1998年、2011年与1999年的情况大致相同:1998年为有记 录以来温度最高,1999气温骤降,地震增强(台湾9·21大地震)。2009-2010年发生厄尔尼诺事件, 2010年7月发生拉尼娜事件。2011年低温多震可能性很大 。人们只记住了1998年是有气象记录以来最 暖的一年,忽略了紧随其后的1999年的气温低谷和地震频发,全球气温的暴起暴落值得关注。1999年的 干旱、洪涝、低温冻害、风雹、地震灾害值得关注,我们必须做好预防的准备 。 参考文献(略)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394724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2905 次阅读|6 个评论
告别2011: 走出恶与暴的循环
machan 2011-12-28 19:46
面对即将到来的2010,我曾经写过一篇博文:告别2009, 拒绝暴力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92356do=blogid=282436 面对即将过去的2011, 我一直想写一篇博文,一直在酝酿怎么写, 不是没有内容可写,而是内容早在心里,只是怎样“轻描淡写”的写出来: 不敏感、不被和谐; 同时,能浅显易懂。 但是, 今天我看到了一篇博文,和我想说的差不多,链接如下: http://club.kdnet.net/dispbbs.asp?f=wctid=56269boardid=1id=8011322page=11=1#8011322 (这篇文章很长,建议详细阅读) 所以,我要写的博文,感觉没必要再写了。 我只是希望,今天有限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不再是引蛇出洞的阳谋。 我的博客,之所以叫“轻描淡写”, 意思有两个: 一、本博主的文字功底,只适合轻描淡写; 二、把非常复杂的问题,轻描淡写的说明白,是我写博文的目的。 今后的博客将不再更新,原因是: 感觉已经说完了想通过此博客告诉大家的。 在本博文的最后,我想说的是: 无论看到本博文的你,是什么样的人,或者赞成什么样的观点,都不要紧, 我默认我们至少有一点是共同的: 你我都认同,中国现在依然没有走出恶与暴的循环;你我都认为真正为自己、为后代、为亲朋好友着想,应该是让社会能够有越来越少的恶与暴。
个人分类: 生活|3992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2011年度中国 “十大愤怒感城市”
xupeiyang 2011-12-28 11:22
http://bbs1.people.com.cn/postDetail.do?id=115139115
个人分类: 社会文化|1202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迟到的昭雪,上Fang的胜利?
miran 2011-12-28 01:53
[转载]迟到的昭雪,上Fang的胜利?
河南6警察杀人伪装自杀现场 死者遗.体7年后下葬 (Tue Dec 27 13:47:44 2011) http://www.s1979.com/news/society/201112/2723234027.shtml 2011-12-27 11:11 来源:网络整合 12月23日,被害人李胜利的家人在墓前祭奠。历经7年,最后一名嫌疑人落网,李胜利的遗 体得以入土为安。 12月23日,被害人李胜利的家人在墓前祭奠。历经7年,最后一名嫌疑人落网,李胜利的遗 体得以入土为安。 据新京报报道 “周口6警察杀人案”最后一名犯罪嫌疑人王海宇落网之后,原定于今日开 庭对她进行审判,因故推迟到明日开庭审理。今年12月23日,在死亡七年之后,周口市下 岗职工李胜利的遗体终于火化并被下葬。火化前,妹妹李艳红将内脏放进哥哥的胸膛。李 胜利第一次尸检后,五脏六腑被翻了出来检查一遍,法医证实,坠楼没有问题。李艳红问 法医,“那俺哥的内脏咋办?”“自己找地方收起来。”李艳红把哥哥的内脏装进一个充满 福尔马林液的塑料桶,在家一放7年。 七年前,2004年9月20日,在河南省周口市七一路派出所,下岗职工李胜利被六名警察打晕 ,从四楼被扔下坠亡。随后,6名警察伪造李胜利跳楼自杀的现场。此后,李的家属不停地 上访,讨要公道。历经多年的侦查,案情告破。2008年,此案的主犯李立田伏法,同案的 吕留生、冷飞等被判重刑;张伞、王海宇在今年的清网行动中被抓捕。作为犯罪嫌疑人,王 海宇以怀孕为由再次被取保候审。 案情回放:当年中学生作证扭转案情 妹妹替哥哥申冤 2004年9月20日,在周口市医院太平间,妹妹李艳红看到哥哥李胜利的遗体。据当时周口警 方的认定,哥哥系跳楼自杀。 当时的警方称,当天,李胜利因与人发生口角,被七一路派出所的两名警察带进派出所, 接受调查,随后,趁警察不备从四楼跳下,系自杀身亡。 在太平间,李艳红看见哥哥脸上的血迹已被擦去,裸露的四肢上布满淤痕,袜子也少了一 只。“好好的人为啥去跳楼,死得冤。”她回忆说,“当时,警察四处放风说,俺小哥有 精神病,这显然不对。” 从太平间出来,李艳红决定去上访。她希望,为死去的哥哥讨个公道。 经过一年的上访,李艳红和律师发现警方很多漏洞:比如,李胜利坠楼的角度几乎为零, 而正常人跳楼一定会有弧度。还有目击者看见,李胜利被警察带走时,有人说“到所里弄 死他。” 关键证人改变案情 2005年,时任周口市检察院反渎职侵权局副局长的王万春接手调查此案。 据王万春的一位同事回忆,当时,没想到会是今天的这个结果。最初认为,顶多就是警察 把李胜利打得受不了,李愤然跳楼。 “查来查去,不是那么回事。”该同事说,“因为我们发现了一个具有决定性和颠覆性的 证据。”这个颠覆性的证据来自一名叫董钊的证人。 “我们调取了在李胜利死亡当天,周口市110派给七一路派出所的出警记录,与派出所交给 我们的记录对比后,发现少了一名叫董钊的报警人。”该同事回忆说,后来,他们找到了 董钊。 历经四次询问,王万春从董钊那里获得一个曾被周口市公安局原局长称为“如属实,整个 地球都将震动”的事实。 李胜利是被警察从派出所四楼扔下去的 。董钊目击了李胜利生命的最后时刻。 当时,董钊还在上中学,因同学被打,警察将他们带到七一路派出所调查。在进入派出所 三楼的一间办公室后,恰巧遇见四五个警察抬着昏迷不醒的李胜利往外走,当时李胜利满 脸是血。随后,王海宇把董钊拽进一间办公室,没多久,就有警察大喊“有人跳楼了。” 据此证据,王万春还原了整个案件的真相:2004年,李胜利与当地法院书记员吕留生的姐 姐发生口角。随后,吕邀请七一路派出所警员为其出气。 接下来,被带回派出所的李胜利遭六名警员殴打昏迷,疑似死亡。为掩盖真相,涉案警员 冷飞、李立田经商议,将昏迷中的李胜利从四楼扔下,并伪造其坠楼身亡的案发现场。 焦点问题:嫌疑人两次以“怀孕”取保候审 王海宇2006年因怀孕被取保候审,经历潜逃落网后,再次声称怀孕 在李胜利死亡七年后,最后一名犯罪嫌疑人王海宇终于归案。王海宇,女,33岁,系参与 殴打李胜利的警察之一,七年来,她被两次逮捕,一次通缉。 2006年,李胜利死因得以澄清后,周口市检察院对王进行批捕。同年10月13日,王因怀孕 被取保候审。随后,潜逃。三年后,2009年,经李艳红举报,公安部门对王进行网上通缉 。 2011年11月,王再次归案。随后,因第二次怀孕被取保候审。据《许昌市中心医院刑事诉 讼医学鉴定书》显示,此时王怀孕42天。 周口市扶沟县检察院编号为扶检刑诉(2011)209号的起诉书印证了李艳红的说法。据该起诉 书显示,涉嫌故意杀人罪的王海宇2006年9月7日被刑事拘留,随后,因哺乳婴儿改为监视 居住。一年后,2007年,检察院决定对王海宇进行逮捕。四年后,王海宇归案并于20余天 后取保候审。 对王海宇因何能长期不归案,参与办案的警官不愿谈及。“有时候警力不够,还有时候找 不到人。”一位警员说,“你应该理解我们的难处。” 据了解,警员所说的难处是王海宇的身份,她的父亲王培林退休前,是周口市检察院的一 名干部,曾任周口市检察院反贪局、起诉处等多部门领导职务。 怀孕被指造假 同时,此前与案子有关的一些事实令人不解。一直关注并报道此案的记者李晨说,王海宇 至今还在派出所领工资,而且第二次怀孕涉嫌造假。 李晨出示了两份证据。一份是七一路派出所财务科王科长的录音。录音中,王科长承认王 海宇还在领工资,不过他没见过这个人,估计是休病假了。第二份是王海宇丈夫单位领导 张东立的口证王海宇的丈夫告诉他,妻子怀孕是假的。 昨日,记者就此疑点向七一路派出所王主任求证。对方称,据其了解王海宇可能没领工资 ,但具体事宜要向财务科王科长求证。不过,王科长电话始终关机。 昨日,李艳红说,王海宇与她会面表示歉意,希望她能原谅自己的行为,并对此事不再追 究,“我们谈崩了,具体细节还不便透露”。 两人谈崩之后,扶沟县人民法院的法官给李艳红打来电话。原定27日开庭审理的王海宇案 ,因故推迟到28日。“法官说,法警被抽调到中级人民法院,开庭时人手不够。” 涉案警员曾同时翻供 另外,令人费解的是,在李胜利案二审第一次开庭时,关押在三个不同地方的涉案警员同 时翻供。而且关押在看守所的原七一路派出所副所长冷飞,当庭脱掉了外套,露出了前后 写有“冤”字的背心。 二审第二次开庭,警员家属在法院门口围攻了前来诉讼的律师,还爬上了法院的大楼扬言 跳楼。为此,法院不得不推迟开庭审理。 讲述:检察官:办案期间曾遭恶意撞车 警察杀人案的案卷,摆到王万春面前时,是2005年,他时任周口市检察院反渎职侵权局副 局长。王万春没有料到,压力随之而来。 2006年,在王的侦办下,对涉案警员的起诉由涉嫌刑讯逼供,转为故意杀人。此后有人提 出,既然是杀人案就应该交回公安部门办理。 王万春记得,当时他向检察长汇报了自己的想法,检察长问,有几成把握把案子办好。他 说,六七成。“检察长说,好,那我就向省里汇报,案子还由你来办。” 他回忆,接下来,他在黑天回家时,被几个男子围住谩骂;关于他刑讯逼供的举报,递交到 有关部门;涉案警员的家属也闹到了周口市检察院。 最让王万春感到不安的是,发生在高速公路上的一次车祸。 王万春回忆,当时自己正在高速路上开车,忽然有一辆小轿车斜着撞了过来。“第一次没 撞上,就开到前面等,等我的车上去了,又接着撞了两次。后来就跑了”,他说,“报了 案,现在还没进展,不过这一定是有目的和准备的,因为撞我的车是一辆套牌车。” 昨天,聊起他办理的6警察杀人案,在2008年被最高人民检察院评为首届全国反渎职侵权十 大精品案件,他笑说,这是对自己最好的奖励。 如今,王万春被调到了周口市检察院监所处任处长。他办公室的角落里,堆着一张合起来 的行军床。床是从原工作部门带过来的,那时办案子累了,就倒在上面睡上一觉。
个人分类: 社会观察|270 次阅读|0 个评论
用SCI的语言报道2011年底中国网络密码泄露事件
热度 3 罗岚 2011-12-27 09:31
2011“年”底,突然间中国一些门户网站抖落了一些尘埃,有些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里强盗给村民家门画记号的意思。 请看,有 TOY DATA 的新浪科技,外泄密码查询站一夜大热:流量暴涨 调侃以对: http://tech.sina.com.cn/i/2011-12-27/07416567517.shtml (低分值技术类SCI模板) 图片 NATURE、SCIENCE级别的火狐新闻:CSDN密码事件升级 金山员工自曝泄密全过程(图), http://firefox.huanqiu.com/tech/net/web/2011-12/2301429.html (高分值SCI模板) 国内核心主流话语权版本,人民日报人民时评:破解网络时代的“密码危机”, http://opinion.people.com.cn/GB/40604/16721954.html 好在,这是游戏类型的泄漏,仅仅有关话语权:大家在网上发言,希望可以聚类到朋友;但是有用户和密码,希望话语掌握在自己手里;换言之,用户和密码反映了这片自留地的归属、自留地里话语的作者;用户和密码公开,如果哪个用户被惦记了,自留地和话语权除了网管,也许网络上的阿猫、阿狗、阿鼠也可以试试;好在游戏的性质不恶劣,因为芸芸众生,就怕没人惦记;互联网和真实世界不在一度空间,只是防止坏人恶作剧。 接下来再要讲的事情,明白人立刻就明白:互联网这样的开放空间,目前还没有象真实世界这样的体制,完全是水平决定作为;三亚会议过来的几个 WORKHORSES 决不是泛泛之辈,在韩国的亚密会上,他们公开了自己彻底分析自己设计的密码;明白无误地告诉大家,现在微软、网银、电信,只要涉及通信,开放到全球,就使用了他们的设计;2011年年底中国网络用户和密码被公开仅仅是游戏,没有不能公开的信息,仅仅确保信息的安全应用,就天下太平了! 我们再深刻体会一下聚类,聚类这件事情不断地在进行对等的工作,越聚越细致;大家再啄磨一下,互联网也将如此,被公开和公开他人,是对等的;你接触的人和你是怎样的人也是对等的;当然聚类的标度千奇百怪,用钱或者密码聚类,简单直接,美不美不好说,但是简单、不丑是显然的!!!!!!!!!
9909 次阅读|5 个评论
hg摄影作品66-【2011】云南腾冲系列之15-印象腾冲03
hgiap 2011-12-26 23:19
hg摄影作品66-【2011】云南腾冲系列之15-印象腾冲03
【2011摄影作品】云南腾冲系列之15-大型演出-印象腾冲03 腾冲祥和乐章 腾冲支柱产业。翡翠加工以及原石的赌博。。 明天会更好!
个人分类: 摄影作品|3129 次阅读|0 个评论
hg摄影作品65-【2011】云南腾冲系列之14-印象腾冲02
hgiap 2011-12-26 23:14
hg摄影作品65-【2011】云南腾冲系列之14-印象腾冲02
【2011摄影作品】云南腾冲系列之14-大型演出-印象腾冲02 马帮的血泪史 到了滇缅保卫战。捍卫生命线。。
个人分类: 摄影作品|2969 次阅读|0 个评论
hg摄影作品63-【2011】云南腾冲系列之12-来的飞机上及其县城其他
hgiap 2011-12-26 22:53
hg摄影作品63-【2011】云南腾冲系列之12-来的飞机上及其县城其他
【2011摄影作品】云南腾冲系列之12-来的飞机上及其县城其他景色 下面为昆明滇池 下面为昆明滇池 高黎贡山之母 滇池上空夕阳 滇池上空夕阳 滇池上空夕阳
个人分类: 摄影作品|3108 次阅读|0 个评论
hg摄影作品62-【2011】云南腾冲系列之11-国殇墓园
热度 1 hgiap 2011-12-26 22:45
hg摄影作品62-【2011】云南腾冲系列之11-国殇墓园
【2011摄影作品】云南腾冲系列之11-国殇墓园介绍摘自网上: 国殇墓园位于 中国 云南省西部的腾冲县城西南1公里处的叠水河畔、来 凤山 北麓,是为纪念抗日战争时期中国远征军第二十集团军攻克 腾冲战斗 中阵亡将士而建的墓园,目前是中国规模最大、保存也最完整的抗战时期 正面战场 阵亡将士纪念陵园。1996年,国殇墓园被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公布为第四批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之一。1997年,被云南省委公布为省级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
个人分类: 摄影作品|2903 次阅读|2 个评论
hg摄影作品61-【2011】云南腾冲系列之10补充-柱状节里
hgiap 2011-12-26 22:40
hg摄影作品61-【2011】云南腾冲系列之10补充-柱状节里
【2011摄影作品】云南腾冲系列之10补充-柱状节里 介绍摘自网上 柱状节理( columnar jointing)    几组不同方向的节理将岩石切割成多边形柱状体,柱体垂直于火山岩的基底面。如熔岩均匀冷却,应形成六方柱状,上细下粗,二者由顶柱盘面隔开。这种构造多发育在产状平缓的 玄武岩 内,也见于安山岩、流纹岩、熔结凝灰岩中。另外,在超浅成岩、次火山岩脉、火山通道内及熔岩湖中也见及。长期以来一直认为柱状节理是熔岩冷却收缩形成的,长柱方向垂直于熔岩冷却时的等温面。但是一些学者认为,单纯冷缩难以形成数米至十余米长的节理。康瑟(L.H.Kantha,1981)提出,高度规则的柱状节理是熔岩在冷却过程中的双扩散对流作用引起的 。   在 云南 省 腾冲县 的龙川江畔,矗立着一大片火山爆发时喷出的未露于地表的岩浆冷凝后形成的柱状结晶,地质学上称为“柱状节理”,当地人则形象地叫它“ 神柱”。   柱状节理是怎么形成的呢?火山岩浆喷发时的温度为1200℃,当岩浆冷却至800-900℃时岩浆结晶形成柱状节理。由于岩浆含有六方柱体的斜长石、橄榄石、角闪石、辉石等矿物质,所以冷却后形成六方柱体。   地质专家经过调查认为, 腾冲 的“神柱”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一片规模最大、保存完整、年代最短的柱状节理。
个人分类: 摄影作品|3504 次阅读|0 个评论
hg摄影作品60-【2011】云南腾冲系列之10-银杏村02
hgiap 2011-12-26 22:36
hg摄影作品60-【2011】云南腾冲系列之10-银杏村02
【2011摄影作品】云南腾冲系列之10-银杏村02
个人分类: 摄影作品|3310 次阅读|0 个评论
hg摄影作品59-【2011】云南腾冲系列之9-银杏村01
hgiap 2011-12-26 22:31
hg摄影作品59-【2011】云南腾冲系列之9-银杏村01
【2011摄影作品】云南腾冲系列之9-银杏村01武侠拍摄地。。。。
个人分类: 摄影作品|3056 次阅读|0 个评论
hg摄影作品58-【2011】云南腾冲系列之8-腾冲北海湿地
hgiap 2011-12-26 22:25
hg摄影作品58-【2011】云南腾冲系列之8-腾冲北海湿地
【2011摄影作品】云南腾冲系列之8-腾冲北海湿地 介绍摘自网上 北海湿地 位于 云南 省 保山 市 腾冲 县城以北10公里处,四面环山,海陆空1731米。属亚热带火山熔岩堰塞湖,是西南唯一的高原火山堰塞湖沼泽湿地,年龄大约接近60万年,主要由北海和青海两个天然湖泊组成。北海湿地1994年被国家环保局首批列入《中国湿地保护名录》,为全国33处重点保护湿地之一,保护区总面积16。29平方公里,湿地面积约1000多亩。 湿地有“地球之肾”的美称,是地球上重要的生命支持系统之一,是陆地上的天然蓄水库,在蓄洪抗旱,减缓径流,防治污染等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也是生物物种保护和地质历史遗迹保护地。同时还是地理学,地质学,生物学等的重要研究基地,对地理研究,湿地研究,生物多样性科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北海湿地属天然的常年性漂浮状苔草沼泽地,水面覆盖着的巨大的草排《即浮状苔草》,草排最厚可达2米,全国罕见。北海湿地特殊的环境孕育了多种珍贵鸟禽和奇异花草,还是多种候鸟的生息之地。每年4—5月北海兰花竟相开放,犹如一张五彩的巨型花毯铺陈于群山天地之间,是景区最美的季节。
个人分类: 摄影作品|3058 次阅读|2 个评论
hg摄影作品57-【2011】云南腾冲系列之7-火山温泉
hgiap 2011-12-26 22:19
hg摄影作品57-【2011】云南腾冲系列之7-火山温泉
【2011摄影作品】云南腾冲系列之7-火山温泉摘自网上 地热温泉   腾冲是中国三大地热地区之一,位于县城西南20公里的热海温泉是吸引人前来的主要理由,腾冲较大的气泉、温泉群就有80余处,其中10个温泉群的水温达90℃以上,就连随手摸到的岩壁都是温热的。在澡塘河,有一个地质断裂带和一条大河交叉形成一个飞泻轰鸣的瀑布,下面有十几处热泉、汽泉昼夜喷薄而出,其轰鸣声非常震撼人心,稍微一走进,就感觉蒸腾的水汽如烟如雾,人也如被云雾缭绕,如梦如幻。   热海中最有名的是“大滚锅”。它的直径3米多,水深1.5米,水温达97℃,昼夜翻滚沸腾,四季热气蒸腾。当地山民直接把鸡蛋、鹌鹑蛋、芋头、红薯放到沸泉周围的气孔里,靠地热蒸熟来出售。   热海的温泉明澈洁净,据说含有对人体有益的多种微量元素,洗完后的肌肤的确非常滑爽舒服。加上腾冲四季如春,有很多亚热带的植物,住在这里,不管是三星级的热海宾馆,还是包吃住只要20元/天的老滚锅客栈,都是一件让人放松的事情。
个人分类: 摄影作品|3017 次阅读|0 个评论
hg摄影作品56-【2011】云南腾冲系列之6-和顺古镇05
hgiap 2011-12-26 22:12
hg摄影作品56-【2011】云南腾冲系列之6-和顺古镇05
【2011摄影作品】云南腾冲系列之6-和顺古镇05 艾思奇纪念馆 艾思奇纪念馆 艾思奇纪念馆 艾思奇纪念馆 艾思奇纪念馆
个人分类: 摄影作品|2654 次阅读|1 个评论
hg摄影作品55-【2011】云南腾冲系列之5-和顺古镇04
hgiap 2011-12-26 22:05
hg摄影作品55-【2011】云南腾冲系列之5-和顺古镇04
【2011摄影作品】云南腾冲系列之5-和顺古镇04 美丽的乡村景色 美丽的乡村景色 美丽的乡村景色 美丽的乡村景色 美丽的乡村景色
个人分类: 摄影作品|3087 次阅读|0 个评论
hg摄影作品54-【2011】云南腾冲系列之4-和顺古镇03
hgiap 2011-12-26 21:56
hg摄影作品54-【2011】云南腾冲系列之4-和顺古镇03
【2011摄影作品】云南腾冲系列之3-和顺古镇03 和顺古镇的小街 和顺古镇的小街 和顺古镇的小街 和顺古镇的小街 和顺古镇的小街 和顺古镇的小街 和顺古镇的小街 和顺古镇的小街 和顺古镇的小街 和顺古镇的小街懒散的小狗 美丽的水果 火山石
个人分类: 摄影作品|4233 次阅读|0 个评论
hg摄影作品53-【2011】云南腾冲系列之3-和顺古镇02
hgiap 2011-12-26 21:50
hg摄影作品53-【2011】云南腾冲系列之3-和顺古镇02
【2011摄影作品】云南腾冲系列之3-和顺古镇02 滇缅抗战博物馆 村旁吃柿子的老人 村旁吃柿子的老人 村旁吃柿子的老人 滇缅抗战博物馆 滇缅抗战博物馆 滇缅抗战博物馆 滇缅抗战博物馆 滇缅抗战博物馆 滇缅抗战博物馆
个人分类: 摄影作品|2861 次阅读|0 个评论
hg摄影作品52-【2011】云南腾冲系列之2-和顺古镇
hgiap 2011-12-26 21:40
hg摄影作品52-【2011】云南腾冲系列之2-和顺古镇
【2011摄影作品】云南腾冲系列之2-和顺古镇 摘自网上: 和顺古镇位于云南省 腾冲县 城西南3公里处,古名阳 温暾 ,因境内有一条小河绕村而过,更名“河顺”,后取“士和民顺”之意,雅化为和顺乡。 景区级别: 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地址: 云南腾冲县城以西3公里处    门票: 每人次80元。一票通,各景点验票。(优惠规定:七十岁以上高龄老年证(无证凭身份证)、残疾证、现役军人证、1.3米以下儿童、和顺籍居民凭证免票,大、中、小学生半票(大学生指应届在校就读学生,函授生、博士生、硕士生除外),以上优惠规定仅限持证者本人。)     开放时间: 全天    景区相关服务设施: 景区内停车场、厕所等服务设施齐全。景区内有和顺茶馆,饭馆有和顺人家、水上人家等。和顺古镇内分布有当地人家开办的客栈,推荐国光民居、总兵府客栈、田园居、顺利朝阳楼民居、老谢车马店等。    周边景区: 云峰山、北海湿地、国殇墓园、滇缅抗战博物馆、弯楼子民居博物馆   和顺古镇位于云南省 腾冲县 城西南3公里处,古名阳 温暾 ,因境内有一条小河绕村而过,更名“河顺”,后取“士 和民 顺”之意,雅化为 和顺乡 ,现有人口6千余人。全镇住宅从东到西、环山而建,渐次递升,绵延两三公里。一座座古刹、祠堂、明清古建疏疏落落围绕着这块小坝子。居民以内地迁来的汉 民族 为主。全镇住宅从东到西、环山而建,渐次递升,绵延两三公里。一座座古刹、祠堂、明清古建疏疏落落围绕着这块小坝子。有“华侨之乡”、“书香名里”的美名。乡前一马平川,清溪绕村,垂柳拂岸,夏荷映日,金桂飘香,让人留连忘返,民国代总理 李根源 有诗赞和顺: “绝胜小苏杭”。是国内第一魅力名镇。 和顺图书馆 和顺图书馆 和顺图书馆 和顺图书馆 和顺图书馆
个人分类: 摄影作品|3718 次阅读|0 个评论
hg摄影作品51-【2011】云南腾冲系列之1-酒店照片
hgiap 2011-12-26 21:35
hg摄影作品51-【2011】云南腾冲系列之1-酒店照片
CODATA中国人才团队建设邀请会在云南腾冲召开,作为特邀代表去了趟风景秀丽的云南腾冲,那边毗邻 缅甸,是二战时期著名的战场,滇缅生命线。有很多可歌可泣的故事,另外作为全国最大的玉石交易市场 也有着很重要的地位,不过最近随着广东的崛起已经减色不少。但是火山、温泉、湿地、古镇等使腾冲在 旅游方面也吸引了大批游客。 腾冲官房大酒店 腾冲官房大酒店 云追月。。。 云南的鲜花非常出名也很漂亮
个人分类: 摄影作品|2896 次阅读|0 个评论
(4)—2011-12-26 梅西、哈维等6虎将获评队报评2011年度最佳11人
eaglezxw 2011-12-26 19:25
《队报》评2011年世界足坛年度最佳阵容   新浪体育讯 12月26日的法国《队报》评出了2011年世界足坛的年度最佳阵容。这套阵容堪称“Made In Spain”(西班牙制造),有5名西班牙球员(皮克、布斯克茨、哈维、伊涅斯塔、席尔瓦)入选最佳11人阵容。另外从俱乐部的角度说,《队报》借用西班牙语El Clasico称其是“C'est du Clasico”,将其“定义为”西班牙世纪大战统治的阵容,因为总共有多达8名皇马 (微博) 和巴萨 (微博) 的球员出现在了此套阵容当中。    《队报》评2011年世界足坛年度最佳阵容   门将:诺伊尔(拜仁/德国)   后卫:阿尔维斯(巴萨/巴西)、维迪奇(曼联 (微博) /塞尔维亚)、皮克(巴萨/西班牙)、马塞洛(皇马/巴西)   中场:布斯克茨(巴萨/西班牙)、哈维(巴萨/西班牙)、伊涅斯塔(巴萨/西班牙)   前锋:席尔瓦(曼城 (微博) /西班牙)、C罗(皇马/葡萄牙)、梅西(巴萨/阿根廷)
个人分类: 体育世界|2338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2011新增院士
jjmm26 2011-12-26 16:20
2011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当选院士名单(51人) 数学物理学部(9人) 序号 姓名 年龄 专业 工作单位 1 王广厚 71 原子分子与团簇物理 南京大学 2 张维岩 55 激光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理论物理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 3 张肇西 70 粒子物理理论 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 4 陈永川 47 应用数学 南开大学 5 武向平 50 天体物理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 6 袁亚湘 51 运筹学 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 7 高鸿钧 47 凝聚态物理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8 鄂维南 47 数学 北京大学、普林斯顿大学 9 潘建伟 41 量子信息、原子分子与光物理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化学部(7人) 序号 姓名 年龄 专业 工作单位 1 田禾 48 精细化工 华东理工大学 2 刘忠范 48 物理化学 北京大学 3 严纯华 50 无机化学 北京大学 4 张俐娜 (女) 70 天然高分子与高分子物理 武汉大学 5 李亚栋 46 无机化学 清华大学 6 杨学明 48 物理化学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7 赵进才 50 环境化学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9人) 序号 姓名 年龄 专业 工作单位 1 朱玉贤 55 植物生理学 北京大学 2 张学敏 47 医学 军事医学科学院 3 张明杰 44 结构生物学 香港科技大学 4 李林 50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5 赵玉沛 56 外科学(普通外科) 北京协和医院 6 康乐 52 昆虫学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7 黄路生 46 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 江西农业大学 8 舒红兵 44 细胞生物学 武汉大学 9 葛均波 48 心血管内科 复旦大学 地学部(10人) 序号 姓名 年龄 专业 单位 1 万卫星 52 空间物理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2 石广玉 68 大气物理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3 刘丛强 55 地表地球化学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 4 周忠和 46 古生物学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5 郭华东 60 遥感科学与应用 中国科学院对地观测与数字地球科学中心 6 高山 49 地球化学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7 龚健雅 54 测绘科学与技术 武汉大学 8 傅伯杰 53 自然地理学、景观生态学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9 焦念志 48 生物海洋学 厦门大学 10 舒德干 65 古生物学及进化生物学 西北大学 信息技术科学部(7人) 序号 姓名 年龄 专业 工作单位 1 李树深 48 半导体器件物理 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 2 杨学军 48 计算机体系结构与系统软件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3 郑建华 54 密码学 中国人民解放军保密委员会技术安全研究所 4 金亚秋 64 电磁散射与空间遥感信息 复旦大学 5 徐宗本 56 智能信息处理 西安交通大学 6 梅宏 48 计算机软件 北京大学 7 黄维 48 有机光电子学 南京邮电大学 技术科学部(9人) 序号 姓名 年龄 专业 工作单位 1 朱荻 57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 张统一 61 力学 香港科技大学 3 沈保根 58 磁性材料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4 郑平 75 工程热物理 上海交通大学 5 南策文 48 复合材料 清华大学 6 赖远明 48 土木工程(寒区工程)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7 翟婉明 47 载运工具运用工程 西南交通大学 8 雒建斌 49 机械设计及理论 清华大学 9 魏炳波 47 材料科学与工程 西北工业大学 201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名单 (共9人,分学科领域按姓氏音序为序) 序号 姓名 年龄 国籍 专业 工作单位 1 戴维•格罗斯 David Gross 70 美国 理论物理 美国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 2 弗朗斯瓦•马蒂 Francois Mathey 70 法国 化学 中国郑州大学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 3 野依良治 Ryoji Noyori 73 日本 有机化学 日本独立行政法人理化学研究所 4 阿夫拉姆•赫什科 Avram Hershko 74 以色列 生物化学 以色列理工学院 5 蒲慕明 Muming Poo 63 美国 神经生物学 中国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 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6 罗伯塔•鲁德尼克(女)Roberta L. Rudnick 53 美国 地质学-地球化学 美国马里兰大学 7 刘必治 Bede Liu 77 美国 信息处理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 8 饭岛澄男 Sumio Iijima 72 日本 纳米科学 日本名古屋名城大学 9 罗格•欧文 D. Roger J. Owen 69 英国 计算力学与工程 英国斯旺西大学
3310 次阅读|0 个评论
2011年读的闲书 (带书面照片)
热度 1 gpsorbits 2011-12-26 10:41
2011年读的闲书 (带书面照片)
4912 次阅读|2 个评论
2011年度工作总结
热度 1 terahertz 2011-12-26 08:53
2011 年工作总结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1 ,教学 全年完成本科生文检课教学 7 个班,研究生《科研选题与查新》教学6 课时。 2 ,科研 发表论文 2 篇 。 完成课题申报书 2 份,分别是国家社科项目和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项目。 完成政府服务平台项目申报 4 项。 完成市厅级软科学项目 1 项,“产业专利状态分析及预警机制研究 ( 薄膜太阳能 ) ” 编号: RK2010002 。 协助指导图情研究生 1 名。 3 ,社会服务 完成专利分析报告 2.5 份。 完成校内讲座 2 个,分别是 2011 级图书情报研究生入学讲座和 2011 年 “ 叩响知识之门 ” 文献信息利用月活动之《 NoteExpress 文献管理软件》讲座。 完成 2010 年贯标企业 8 家, 正负责 2011 年贯标企业 5 家。 4,活动 参加 镇 江市 “ 红歌嘹亮颂党恩 -- 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 90 周年 ” 职工演唱比赛总决赛。 参加第五批教育部部级科技查新员培训 参加《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贯标培训 参观大别山 参观杭州西湖、千岛湖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075 次阅读|2 个评论
hg摄影作品50-【2011】小相机拍摄-2011香港中文大学,沙田
热度 2 hgiap 2011-12-25 19:56
hg摄影作品50-【2011】小相机拍摄-2011香港中文大学,沙田
【2011摄影作品】小相机拍摄-2011香港中文大学,沙田 飞机上拍摄,北京外 沙田城市广场 hotel 香港中文大学 香港中文大学 香港中文大学2011毕业典礼 香港新机场-A380
个人分类: 摄影作品|4779 次阅读|2 个评论
hg摄影作品49-【2011】2011年11月12日-凤凰传奇北京演唱会
热度 2 hgiap 2011-12-25 19:34
hg摄影作品49-【2011】2011年11月12日-凤凰传奇北京演唱会
【2011摄影作品】2011年11月12日-凤凰传奇北京演唱会朋友送了2张凤凰传奇的演唱会。带我们家宝宝去看,在巨大的音响中,我发现很多小朋友参加了这场演唱会,而且非常积极的参与演唱,哈。。看来民歌风还是受欢迎的。这些年本土文化得到非常大的发展,扎根民族还有自己的文化毕竟能产生最大的共鸣。愿中国文化有美好的明天。
个人分类: 摄影作品|2441 次阅读|4 个评论
[转载]2011年度海军兵器榜
guowenjiao 2011-12-25 15:12
NO.1  中国航母“瓦良格” NO.2 “基洛夫”级核动力巡洋舰 NO.3 “戴高乐”号航母 NO.4  “北风之神”核潜艇 NO.5  无人系列舰机 NO.6  新米格-29K舰载机 NO.7  越南“基洛”级潜艇 NO.8  中国“和平方舟”号
1449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2011十大遭网友“拍砖”官员简历
guowenjiao 2011-12-25 13:54
2011官员简历遭网友“拍砖”表 时间 地点 / 职务 / 姓名 简历遭 “ 拍砖 ” 理由 官方回应 12 月 山西省临县安家庄乡党委书记曹莉 15 岁即参加工作 免职 10 月 陕西蓝田县小寨镇政府党委委员薛冬 10 岁获大专学历 信息录入错误 10 月 陕西旬邑县政法委书记田更文 16 岁本科毕业并参加工作 信息录入错误 10 月 陕西志丹县副县长黄华 3 岁半就上小学 履历无问题 9 月 陕西武功商务办纪委书记张凌雁 年龄造假 免职 9 月 河北馆陶县代县长闫宁 简历在当地被列为机密 正在调查 9 月 山西临汾市纪委书记沈庆华 档案年龄比真实年龄小 5 岁 免职 8 月 湖北省宜都市红花套镇副镇长牟阳 太年轻( 25 岁) 提拔属破格程序合规定 6 月 拟任中国贸促会云南分会副会长(副厅级)党煦燕 履历造假 暂不任用 4 月 湖北神农架林区区长周森锋 年轻、家庭背景、硕士论文抄袭 符合破格提拔条件 来源: 南方日报
1661 次阅读|0 个评论
hg摄影作品48-【2011】2011年贵州行-大七孔03-贵州荔波
热度 1 hgiap 2011-12-24 21:51
hg摄影作品48-【2011】2011年贵州行-大七孔03-贵州荔波
【2011摄影作品】2011年贵州行-大七孔03及其他-贵州荔波 碰巧碰到著名歌星“蒙古人”演唱者---腾格尔,而且是同一架飞机回北京,很巧。
个人分类: 摄影作品|2714 次阅读|1 个评论
hg摄影作品47-【2011】2011年贵州行-大七孔02-贵州荔波
热度 1 hgiap 2011-12-24 21:45
hg摄影作品47-【2011】2011年贵州行-大七孔02-贵州荔波
【2011摄影作品】2011年贵州行-大七孔02-贵州荔波
个人分类: 摄影作品|2913 次阅读|1 个评论
hg摄影作品46-【2011】2011年贵州行-大七孔-贵州荔波
hgiap 2011-12-24 21:39
hg摄影作品46-【2011】2011年贵州行-大七孔-贵州荔波
【2011摄影作品】2011年贵州行-大七孔-贵州荔波
个人分类: 摄影作品|2642 次阅读|0 个评论
hg摄影作品45-【2011】2011年贵州行-小七孔04-贵州荔波
热度 2 hgiap 2011-12-24 21:35
hg摄影作品45-【2011】2011年贵州行-小七孔04-贵州荔波
【2011摄影作品】2011年贵州行-小七孔04-贵州荔波
个人分类: 摄影作品|2674 次阅读|2 个评论
hg摄影作品44-【2011】2011年贵州行-小七孔03-贵州荔波
热度 2 hgiap 2011-12-24 21:31
hg摄影作品44-【2011】2011年贵州行-小七孔03-贵州荔波
【2011摄影作品】2011年贵州行-小七孔03-贵州荔波 、
个人分类: 摄影作品|2607 次阅读|2 个评论
hg摄影作品43-【2011摄影作品】2011年贵州行-小七孔02-贵州荔波
热度 2 hgiap 2011-12-24 21:27
hg摄影作品43-【2011摄影作品】2011年贵州行-小七孔02-贵州荔波
2011年贵州行-小七孔02-贵州荔波
个人分类: 摄影作品|2907 次阅读|2 个评论
2011年个人简介
热度 1 tchaoke 2011-12-24 16:29
唐朝克 ,男, 1960 年 5 月出生,湖南邵阳人。医学博士、博士后、教授、博士生导师、出国留学归国人员。现任南华大学生命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衡阳市蒸湘区政协委员、农工党南华大学总支主委、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动脉粥样硬化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国际动脉粥样硬化学会中国分会理事、湖南省生理科学会理事、湖南省病理生理学心血管专业委员会委员、国际动脉粥样硬化学会会员、中国病理生理学会会员、中国生理科学会会员、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高级会员。担任《中国动脉硬化杂志》和《中南医学科学杂志》编委,《 Am J Physiol Heart Circ Physiol 》、《 Acta Pharmacol Sin 》和《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生理学报》等杂志审稿 专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函审专家,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函审专家。 2009 年被聘请为湖南省高等学校教师高级职务任职资格 评审委员会学科评议组专家, 2010 年被聘请为湖南省中等学校教授级高级讲师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委员会委员。在《 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 》、《 Atherosclerosis 》、《 Journal of Cardiovascular Pharmac ology 》、《 Inflammation 》、《 Acta Biochim Biophys Sin 》、《 Acta Pharmacol Sin 》和《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等刊物上共发表科研论文 200 余篇,其中 SCI 收录 51 篇,单篇论文最高影响因子为 5.908 , 论文总计被引用 700 多次 。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3 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1 项、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1 项和湖南省自然科学衡阳联合基金资助项目 1 项。获得湖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1 项、 湖南医学科技二等奖 2 项和衡阳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1 项,获得湖南省和衡阳市多篇优秀论文奖。主编《胆固醇逆向转运基础与临床》和《 ATP 结合盒转运体基础与临床》专著 2 部,都由科学出版社出版。主讲《分子生物学》、《高级病理生理学》、《心血管病理生理学》、《生物信息学》、《血脂学》、《组织工程学》、《现代生物技术前沿》和《病理生理学》等课程。培养博士研究生 5 名,硕士研究生 24 名,其中 3 名硕士研究生的学位论文分别被评为 2009 年、 2010 年和 2011 年湖南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近年主要从事动脉粥样硬化病因学及发病机理的研究,尤其是对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体 A1 在胆固醇逆向转运和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中的作用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 一、 近 3 年发表的 SCI 收录论文 1 Yin K, Deng X, Mo ZC, Zhao GJ, Jiang J, Cui LB, Tan CZ, Wen GB, Fu Y, Tang CK( 通讯作者 ) . Tristetraprolin-dependent posttranscriptional regulation of inflammatory cytokines mRNA expression by apolipoprotein A-I: role of ATP-binding membrane cassette transporter A1 and signal trab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3. J Biol Chem. 2011, 286(16): 13834- 13845. (IF: 5.328) . 2 Mo ZC, Xiao J, Liu XH, Hu YW, Li XX, Yi GH, Wang Z, Tang YL, Liao DF, Tang CK( 通讯作者 ) . AOPPs Inhibits Cholesterol Efflux by Down-regulating ABCA1 Expression in a JAK/STAT Signaling Pathway-Dependent Manner. J Atheroscler Thromb. 2011, 18(9): 796-807. (IF: 2.293) . 3 Xinping Ouyanga, Peng Li, Shouhong Zhoua, Ling Wang, Ge Qiao, Shaowen Tiana, Tang CK( 通讯作者 ) . Rapid eye movement sleep deprivation disrupts context-modulated effects on morphine locomotor sensitization in mice. Neuroscience Letters, 2011, 504: 73-77. (IF: 2.055) . 4 YIN Kai, TANG ChaoKe ( 通讯作者 ) . Inflammation, lipid metabolism dysfunction, and hypertension: Active research fields in atherosclerosis-related cardiovascular disease in China. Sci China Life Sci. 2011, 54(10): 976-9. (IF:0.661) 5 Shi-Lin Tang, Kai Yin,Zhong-Cheng Mo, Guo-Jun Zhao, Jin Jiang, Li-Bao Cui, Chun-Zhi Tan, Kuang Hai-Jun, Wei-Dong Yin, Chao-Ke Tang ( 通 讯作者 ) .Change of ATP Binding Cassette Transporter A1 and Liver X Receptor α Expression in Diabetic Minipig Skeletal Muscle. 2011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Remote Sensing, Environment and Transportation Engineering. IEEE. 2011, Volume 10: 8092-8095. (EI 收录 ) 6 陈五军 , 尹 凯 , 赵国军 , 唐朝克 ( 通讯作者 ) . microRNAs—— 脂质代谢调控新机制 .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展进 . 2011, 38(9): 781-790. (IF: 0.236). 7 Yin K, Liao D, Tang CK( 通讯作者 ) . ATP-Binding Membrane Cassette Transporter A1 (ABCA1): A Possible Link between Inflammation and Reverse Cholesterol Transport. Mol Med. 2010, 16 (9-10): 438-449. (IF: 5.908) . 8 Hu YW, Wang Q, Ma X, Li XX, Liu XH, Xiao J, Liao DF, Xiang J , Tang CK( 通讯作者 ) .TGF-beta1 Up-Regulates Expression of ABCA1, ABCG1 and SR-BI through Liver X Receptor alpha Signaling Pathway in THP-1 Macrophage-Derived Foam Cells. J Atheroscler Thromb. 2010, 17(5): 493-502. (IF: 2.293) . 9 Liu XH, Xiao J, Mo ZC, Yin K, Jiang J, Cui LB, Tan CZ, Tang YL, Liao DF, Tang CK( 通讯作者 ) . Contribution of D4-F to ABCA1 Expression and Cholesterol Efflux in THP-1 Macrophage -Derived Foam Cells. J Cardiovasc Pharmacol . 2010, 56(3):309-19. ( IF:2.406 ) 10 Chen SG, Xiao J, Liu XH, Liu MM, Mo ZC, Yin K, Zhao GJ, Jiang J, Cui LB, Tan CZ, Yin WD, Tang CK( 通讯作者 ) . Ibrolipim increases ABCA1/G1 expression by the LXRα signaling pathway in THP-1 macrophage-derived foam cells. Acta Pharmacol Sin . 2010, 31(10):1343-9 . (IF: 1.909) . 11 Sun SW, Zu XY, Tuo QH, Chen LX, Lei XY, Li K, Tang CK( 通讯作者 ) , Liao Duan-fang ( 通讯作者 ) .Caveolae and caveolin-1 mediate endocytosis and transcytosis of oxidized low density lipoprotein in endothelial cells. Acta Pharmacol S in. 2010, 31 (10): 1336-42 . (IF: 1.909) . 12 曹冬黎,尹凯,莫中成,郝新瑞,胡炎伟,李晓旭,唐雅玲, 唐朝克 ( 通讯作者 ) . 脂多糖通过核因子 -κB 途径下调泡沫细胞 ABCA1 的表达 .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进展 . 2010, 37 (5): 540-548. (IF: 0.236). 13 Hu YW, Ma X, Li XX, Liu XH, Xiao J, Mo ZC, Xiang J, Liao DF, Tang CK( 通讯作者 ) . Eicosapentaenoic acid reduces ABCA1 serine phosphorylation and impairs ABCA1- dependent cholesterol efflux through cyclic AMP/protein kinase A signaling pathway in THP-1 macrophage-derived foam cells. Atherosclerosis . 2009, 204(2): e35-e43. (IF: 4.522) . 14 Hao XR, Cao DL, Hu YW, Li XX, Liu XH, Xiao J, Liao DF , Xiang J, Tang CK( 通讯作者 ) . IFN-gamma down-regulates ABCA1 expression by inhibiting LXRalpha in a JAK/STAT signaling pathway-dependent manner. Atherosclerosis. 200 9, 203(2): 417-428. ( IF:4. 522 ) 15 Ma X, Hu YW, Mo ZC, Li XX, Liu XH, Xiao J, Yin WD, Liao DF, Tang CK( 通讯作者 ) . NO-1886 Up-regulates Niemann-Pick C1 Protein (NPC1) Expression Through Liver X Receptor alpha Signaling Pathway in THP-1 Macrophage-Derived Foam Cells. Cardiovasc Drugs Ther. 2009, 23(3): 199-206. (IF: 2. 515) 科研课题 1. MiR -27a /b 靶向沉默 ABCA1 调控胆固醇逆向转运。 2011 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主持 , NO: 81170278 ) , 2012 年 -2015 年 , 52 万元 . 2. 以 ABCA1 为靶点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新机制— ABCA1 作为膜受体介导抗炎的新功能 . 2010 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主持 , NO:81070220 ) , 2011 年 -2013 年, 33 万元 . 3. ApoA1/ABCA1 途径调节巨噬细胞炎症反应及其分子机制研究 。 2010 年湖南省自然科学衡阳联合基金资助项目(主持 , NO: 10JJ9019 ), 2010 年 -2012 年, 5 万元 . 4. apoA-I 类似肽 D-4F 对 ABCA1 的作用及其机制 . 南华大学留学回国人员启动基金资助项目, 2008 年 -2010 年, 5 万元 . 5. D-4F 经 PKA 信号途径影响 ABCA1 的表达和功能。南华大学博士后启动基金资助项目, 2008 年 -2010 年, 3 万元 . 6. LXR-ABCA1 途径在防治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 . 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主持 , NO: 06jj5058 ), 2006 年 -2008 年, 2 万元 . 7. 以肝X为受体靶点防治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 .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项目(主持 , NO:2005037157 ), 2006 年 -2007 年, 2 万元 . 8. 以 ABCA1 为靶点防治动脉粥样硬化形成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主持 , NO: 30470720 ), 2005 年 -2007 年, 21 万元 . 科研成果奖 1 以 ABCAl 为靶点防治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 . 唐朝克 、廖端芳、尹卫东、杨永宗、王佐、易光辉、袁中华、危当恒、唐雅玲 . 2008 年度湖南医学科技二等奖, 证书编号: 20080214 2 NO-1886 调节糖代谢和脂代谢的作用及机制 . 王宗保、尹卫东、 唐朝克 、席守民、易光辉、刘录山。 2005 年度湖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 证书编号: 2005230083 .   3 NO-1886 调节糖代谢和脂代谢的作用及机制 . 王宗保,尹卫东, 唐朝克 ,席守民,易光辉,刘录山。 2004 年度湖南医学科技二等奖 . 证书编号: 20040215 湖南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 1 EPA 通过 cAMP/PKA 途径减少 ABCA1 丝氨酸磷酸化和 ABCA1 介导的胆固醇流出 . 2011 年获湖南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 证书编号: 20112185. 学生: 胡炎伟 . 导师: 唐朝克 2 干扰素γ通过 JAK-STAT1 途径抑制细胞 ABCA1 的表达及胆固醇流出 . 2010 年获湖南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 证书编号: 20102140. 学生:郝新瑞 . 导师: 唐朝克 3 LXR 激动剂 T0901317 抑制 apoE-/- 小鼠动脉粥样硬化且促进 ABCA1 表达 . 2009 年获湖南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 证书编号: 20092142. 学生:代小艳 . 导师: 唐朝克 专著 1 《 ATP 结合盒转运体基础与临床》, 2011 年 10 月第一版,科学出版社,主编 2 《胆固醇逆向转运基础与临床》, 2009 年 8 月第一版,科学出版社,主编( 2 ) . 3 《现代实用医学机能实验技术与方法》, 2004 年 6 月第一版, 湖南省科技出版社出版, 副主编 .
5918 次阅读|1 个评论
2011工作总结【四】《应急管理汇刊》和应急管理研究网在继续
热度 1 陈安博士 2011-12-24 09:06
  2011年,我们弄的一个电子学术期刊《应急管理汇刊》继续在免费开放获取的旗帜下编撰发行。   还算顺利地出满了六期,最后一期是广州会议的论文集。   和《应急管理汇刊》相应的,应急管理研究网访问量超过30万,在学术类应急管理网站中,是当然的老大,绝对的第一。我想,这主要还是专心致志带来的结果。   一个事情,没有现实的利益,能够持续地做下去的在我国越来越少,但是始终有,这也是我对中国学术始终抱有信心的原因。所谓中国的脊梁,从来都不在庙堂之高,而在江湖之远。事实上,愈是距离庙堂过近,愈于学术没有关系,多数仅仅是借学术之名罢了。
个人分类: 专论—应急管理|2741 次阅读|2 个评论
《科学》2011十大科学突破:艾滋病毒研究居首[转载]
halcon 2011-12-23 23:35
  《科学》杂志近日评出2011年度10大科学突破,一项名为HPTN 052的艾滋病病毒(HIV)临床研究位列首位   北京时间12月23日消息,《科学》杂志近日评出2011年度10大科学突破,一项名为HPTN 052的艾滋病病毒(HIV)临床研究位列首位。HIV预防临床研究项目“HPTN 052”由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医学院麦伦•科恩(Myron S. Cohen)教授领衔。   这项HPTN 052研究对抗逆转录病毒药物的功效进行了评估,了解它在伴侣双方一方感染有艾滋病病毒而另一方没有感染的情况下,是否能够阻止病毒的性途径传播。本次研究显示,接受抗逆转录病毒药物早期治疗的患者,其传染率至少降低了96%。这项研究得到了美国国家过敏与传染病研究院的资助,这一机构是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NIH)的一部分。   《科学》杂志是美国科学促进会的标志性出版物,在科学界享有盛誉。该杂志的编辑在他们的声明中说:“这项研究,和其他临床实验相结合,其给出的结果为人类战胜艾滋病的努力带来希望,而这即便是在一年之前都是不敢想象的。就在上个月,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就曾告诉科学家们,最终实现‘不受艾滋病困扰的一代人’的目标是一项雄心勃勃的计划,但这是可以做到的。”   关于HPTN 052的研究证实了一项已经酝酿超过20年的理论。科恩教授说:“上世纪90年代中期,当第一批抗艾滋病药物面世时,我们北卡罗来纳大学的科学家小组:病毒学家,医药学家和医学家们便开始考虑一种可能性,那就是抗逆转录病毒药物或许将能够帮助人们减少艾滋病病毒感染的几率。”科恩教授是北卡罗莱纳大学医学院教授。他说:“到2000年,北卡罗莱纳大学的科学小组认为这种观点已经拥有足够的依据,应当开始着手验证它。这就是HPTN 052研究计划的由来。”   在那之后,小组又花费了5年时间才开始征召参与研究的志愿者,最终有来自9个国家13个不同地区的近2000对夫妇参与了研究项目。到今年5月份,即项目正式结束期之前4年,监察委员会要求小组立即提前发布研究报告,因为监测的结果极其乐观。于是一篇名为《利用早期抗逆转录病毒药物进行HIV-1感染预防》的论文被发表在了2011年8月11日的《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   北卡罗莱纳大学教堂山分校校长霍登·索普(Holden Thorp)说:“我们为《科学》杂志认可科恩教授及其团队在全球抗击艾滋病研究领域取得的重要成果感到骄傲。他们的研究工作是一个极好的案例,证明北卡罗莱纳大学所进行的研究将如何拯救人们的生命。”   这项研究结果一经发布立即引发社会广泛关注。美国国内和诸多国际组织,包括世界卫生组织,美国总统抗击艾滋病紧急计划项目,联合国抗击艾滋病合作行动等组织和机构均已经或即将宣布将“以治疗为预防”原则作为今后抗击艾滋病工作的指导原则之一。而这正是本次HPTN 052研究项目中所证实的观点。   科恩教授说:“我本人当然很高兴《科学》杂志能够将这一研究列为本年度10大科学进展之首。看到这项科学研究工作得到全世界范围内的重视,这是对我最好的回报。”   除此之外,其余9项一同入选的项目包括:   2。日本“隼鸟”小行星取样返回计划 日本“隼鸟”号小行星探测器着陆正在进行取样   在经历了一系列灾难性的技术故障,却最终实现惊人成功的返回之后,日本航天局的“隼鸟”号探测器携带着取自25143号小行星“丝川”表面的尘土物质样本回到了地球。隼鸟号探测器是日本首颗旨在直接获取一颗小行星表面物质的探测计划,于2003年发射升空。这是人类35年来首次直接从另一颗行星体上取样,对返回的样本进行分析之后,科学家们确认在地球上最常见的陨石类型,即普通球粒陨石,其来源正是像“丝川”这种体积较大的S型小行星。    3。揭开人类起源之谜 尼安德特人复原图   通过对现代人和古人的基因分析研究,科学家们发现很多现代人的体内依旧携带有古人的基因变体,包括亚洲神秘的丹尼索瓦人和目前仍无法确认的非洲祖先。今年完成的一项研究揭示了我们的古代祖先是如何促成现代人体免疫系统的。此外,对南非南方古猿化石的分析显示这里的古人同时具有原始人和智人的特征。    4。首次成功获取光合成蛋白质   日本的研究人员今年详细绘制出了光系统Ⅱ(PSⅡ)的结构。这是植物用以将水分解成氢原子和氧原子的蛋白质   日本的研究人员今年详细绘制出了光系统Ⅱ(PSⅡ)的结构。这是植物用以将水分解成氢原子和氧原子的蛋白质。清晰的结构图像显示了蛋白质的催化中心,并揭示出其内部原子的特殊排布。现在科学家们终于有了了解这种催化结构的途径,这是地球上生命形式的关键所在,除此之外它也是获取清洁能源的基础。    5。发现宇宙中最原始的气体云 凯克望远镜观测到遥远宇宙中具有最原始化学成分的气体云   天文学家们采用位于夏威夷的凯克望远镜探测到遥远太空深处的两团氢气体云,其似乎仍保留着大爆炸20亿年后的原始化学成分。其他研究人员找到了一颗特别的恒星,其化学成分中几乎没有“金属”(注意:天文学上将除了氢和氦之外的所有元素统称为“金属”),这符合极早期宇宙中恒星的组分特征,但是这颗恒星的形成年代显然要比这晚的多。这些发现说明在宇宙中存在着一些长期以来未受扰动的平静区域,这里保存下来了远古时期的化学环境。 6 更好地了解人体肠道微生物群落 对人体肠道内的微生物群落进行的研究发现每个人的体内都有一种占据主导地位的菌类   对人体肠道内的微生物群落进行的研究发现每个人的体内都有一种占据主导地位的菌类,如拟杆菌、普氏菌或瘤胃球菌。之后进行的后续研究显示,这些细菌中有的嗜好高蛋白食物,有的则更偏向素食。这些发现帮助人们更加清晰了解营养和疾病,以及食物和微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7 开发出新的疟疾疫苗 新的研究显示,开发出有效的疟疾疫苗是有可能的   一种名为RTS,S的新型疟疾疫苗今年进行的测试显示了良好结果。对7个非洲国家的1.5万名儿童进行的免疫接种以及后续的跟踪调查显示,尽管科学家们已经习惯了失望,但是此次结果却向人们显示,开发出一种有效的疟疾疫苗仍是可能的。   8 奇异的“太阳系” 2011年在对其他“太阳系”的研究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展   今年以来,天文学家们首次获得了一系列遥远的行星系的清晰影像,并目睹一些新奇的景象。首先,美国宇航局的开普勒望远镜发现了一个系外行星系统,其运行规律无法用现有的模型解释。随后,天文学家们又发现了一个“逆行”的气态巨行星;一颗围绕两颗恒星运行的“三体”系统,以及10颗似乎是在空间中自由自在到处飘荡的流浪行星。所有这些都是我们太阳系中所没有的新鲜事物。    9 新的人工合成沸石产品 新的人工合成沸石产品   沸石是一种多孔矿物,一般被用作净化水和空气和洗涤用品等的催化剂和分子筛。今年,化学家们设计出了多种更廉价、更薄但功能更强的新型沸石产品,可用于处理更大的有机分子。   10 清除身体衰老细胞 清除身体衰老细胞   在老鼠身上进行的实验显示,清除衰老细胞(即那些停止分裂的细胞)能够推迟与衰老相关症状的出现,如白内障和肌肉无力。实验显示,相对于对照组,清除了衰老细胞的实验组老鼠并未显示出寿命的延长,但是它们似乎生活地更好。这让研究人员们相信,去除衰老细胞或许将有望帮助人们延长他们生命中的黄金期。
3791 次阅读|0 个评论
第三届中国杰出人文社会科学家(文科院士)名单发布
热度 2 冯用军 2011-12-23 23:00
第三届中国杰出人文社会科学家(文科院士)名单发布
法制晚报:昔日高考状元首成杰出人文社会科学家 2011中国杰出人文社会科学家研究报告出炉 北大人大是“摇篮” 另外—— 高考头名 首成杰出社会科学家 http://www.cuaa.net/ 昨天,中国校友会网大学研究团队最新发布《2011中国杰出人文社会科学家研究报告》,北京大学有106位学者和182名校友入选杰出人文社会科学家名单,雄居全国高校首位;中国人民大学居第二。两校荣膺“人文社会科学家摇篮”。 另外,昔日高考头名首次现身杰出人文社会科学家名单,打破高考头名无“杰出人才”的论断。 ●亮点 高考文科头名 首次成杰出社会科学家 这是中国校友会网第三次发布此类报告,此次共有1278名杰出学者入榜,最引人关注的是昔日高考头名首现榜单。 童星是1978年江苏省高考文科头名,现在是我国著名公共管理专家、南京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 中国校友会网大学研究团队首席专家蔡言厚教授分析指出,童星教授入选,一举打破恢复高考后我国高考头名中无“杰出人才”论断,考场头名蝶变成“职场状元”,成为现今我国高考头名学习的榜样,为进一步研究我国高考头名的成才问题提供了成功案例。 ●分析 高考头名职业成就 低于社会预期 蔡言厚带领的课题组曾发表过中国高考头名调查报告,显示出这样的结果:1977年至2008年32年间的高考头名,几乎没有一个成为做学问、经商、从政等方面的顶尖人才,他们的职业成就远低于社会预期。 蔡言厚坦言,他们课题组在进行大学评价排行时发现,社会公认的杰出政治家校友榜、院士校友榜、杰出人文社会科学家校友榜、富豪企业家校友榜上的顶尖人才,几乎无一人是当年的高考头名。 蔡言厚说,高考成绩高低只能反映学生接受已有知识的状况,而且不能忽视应试教育形成的高分低能现象仍然是中国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 人的成功,是智商和情商的结合。成为高考头名,只能说明他智商很不错,今后想走向成功,在情商这一方面还要加强培养。 ●学校 北大人大成“摇篮” 西南政法进十强 报告显示,在入选的学者中,北京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入选校友人数最多,遥遥领先其他高校。 中国校友会网大学研究团队首席专家冯用军博士分析指出,在培养和造就杰出人文社会科学家方面,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综合研究型大学优势最为明显,而毕业于传统理工科大学的杰出人文社会科学家人数相对较少。 位居前二十的高校中,除清华大学外均是综合研究型大学,这也充分凸显出清华大学的文科底蕴和新建文科实力。 此外,一些行业特色鲜明和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优势明显的“行业特色型大学”,在杰出人文社会科学家的培养方面实力不可小视,如以法学见长的西南政法大学更是闯进了十强,远超一些综合研究型院校。 杰出社会科学家校友排行榜5强 名次 名称 所在地区 校友人数 1 北大 北京 182 2 人大 北京 154 3 复旦 上海 60 4 武大 湖北 56 5 南大 江苏 48 ●年龄 40后断层 50后成主力军 在入选的学者中,“50后”学者人数最多,达到近三成,“50后”学者已成为我国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主力军。其次是“30后”学者。 这一现象值得人们深思。按照哲学社会科学人才成长规律和统计学规律,应该是“40后”学者人数最多,然而“40后”学者出现断层。这与我国特殊的历史事件有关。 蔡言厚教授指出,由于历史原因和我国长期存在“重理轻文”的怪象,目前我国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奖励大都是1978年以后才陆续设立的。 这些因素导致诸多为我国人文社会科学做出重大贡献、在学界和政界有重大影响和知名度的老一辈专家学者,包括一些学科创始人,因已经去世、受相关奖励评比规则限制(如年龄等原因)没能获得应有奖励,因而未能入选。 ●地域 江浙双雄领跑 苏杭优势显著 从入选学者出生地区分布来看。江苏出生学者人数最多,有167人,比上一届新增30多人,继续蝉联各省市自治区首位。 浙江出生的有124人,位居第二。 江苏、浙江相对于其他地区优势非常明显,第二名浙江超出第三名湖南大约50%之多。湖南出生的有90人,位居第三。 从入选学者出生地级城市分布来看,浙江杭州市和江苏苏州市出生的杰出人文社会科学家最多,各有27人,并列位于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地级城市首位。 蔡言厚分析指出,一般来说省会城市和地区中心城市都具有这个优势。 此次入选的学者出生地区主要集中在经济文化较为发达和教育发展水平较高的省份,如江苏、浙江、山东、上海等,均处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或经济文化相对较为发达地区。 文/记者 朱治华 实习生 王婷婷 2011年12月20日,中国校友会网大学研究团队最新发布《2011中国杰出人文社会科学家研究报告》,报告公布了第三届中国杰出人文社会科学家名单,共有1278名学者入选。其中,北京大学最盛产杰出人文社会科学家,有106位学者和182名校友入选名单,雄居中国校友会网“2011中国大学杰出人文社会科学家排行榜”榜首;中国人民大学有68位学者和154名校友入围,居第二;复旦大学有43位学者和60名校友入选,名列第三;北京师范大学有41名学者和46名校友入选,升至第四;清华大学有33名学者和18名校友入选,文科地位飙升挺进全国高校五强。中国社会科学院有264位学者入选,入选人数高居全国各科研院所首位,堪称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国家智库。 在入选第三届中国杰出人文社会科学家名单中,女性学者屈指可数,学科领域分布失衡,文法领域表现突出;“50后”成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主力军,“70后”学者崭露头角;近六成入选学者扎堆北京,西藏实现“零突破”;入选者学历高、海归多,四成拥有博士学历;优秀学术传统有师承,师生团队同入选现象多。最引人关注的是,昔日高考状元现身杰出人文社会科学家名单,一举打破我国恢复高考后高考状元无“杰出人才”论断,“考场状元”蝶变成“职场状元”。 下面是入选中国校友会网 2011( 第三届 ) 中国杰出人文社会科学家名单的各学科学者名单: 1、 法学 中国校友会网 2011( 第三届 ) 中国杰出人文社会科学家入选学者名单(法学) 序号 入选学者 工作单位 所属学科门类 所属一级学科 1 汪青松 安徽农业大学 法学 政治学 2 曾令良 澳门大学 法学 法学 3 陈端洪 北京大学 法学 法学 4 陈瑞华 北京大学 法学 法学 5 陈兴良 北京大学 法学 法学 6 费孝通 北京大学 法学 社会学 7 龚刃韧 北京大学 法学 法学 8 郭志刚 北京大学 法学 社会学 9 贺卫方 北京大学 法学 法学 10 雷洁琼 北京大学 法学 社会学 11 梁守德 北京大学 法学 政治学 12 马戎 北京大学 法学 社会学 13 马寅初 北京大学 法学 社会学 14 牛军 北京大学 法学 政治学 15 沈宗灵 北京大学 法学 法学 16 王铭铭 北京大学 法学 社会学 17 王浦劬 北京大学 法学 政治学 18 王铁崖 北京大学 法学 政治学 19 王锡锌 北京大学 法学 法学 20 吴志攀 北京大学 法学 法学 21 肖蔚云 北京大学 法学 法学 22 徐湘林 北京大学 法学 政治学 23 薛汉伟 北京大学 法学 马克思主义理论 24 曾毅 北京大学 法学 社会学 25 张守文 北京大学 法学 法学 26 赵存生 北京大学 法学 马克思主义理论 27 郑晓瑛 北京大学 法学 社会学 28 朱苏力 北京大学 法学 法学 29 卢建平 北京师范大学 法学 法学 30 吴宗宪 北京师范大学 法学 法学 31 赵秉志 北京师范大学 法学 法学 32 李铁城 北京语言大学 法学 政治学 33 管文虎 电子科技大学 法学 政治学 34 周佑勇 东南大学 法学 法学 35 沈达明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法学 法学 36 沈四宝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法学 法学 37 万鄂湘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法学 法学 38 邓正来 复旦大学 法学 法学 39 林尚立 复旦大学 法学 政治学 40 倪世雄 复旦大学 法学 政治学 41 叶孝信 复旦大学 法学 法学 42 孟勤国 广西大学 法学 法学 43 徐杰舜 广西民族学院 法学 民族学 44 吴大华 贵州省社会科学院 法学 法学 45 吴建民 国际展览局 法学 政治学 46 夏勇 国家保密局 法学 法学 47 胡建淼 国家行政学院 法学 法学 48 袁曙宏 国家行政学院 法学 法学 49 谭兵 海南大学 法学 法学 50 王崇敏 海南大学 法学 法学 51 景汉朝 河北省高级法院 法学 法学 52 田子渝 湖北大学 法学 马克思主义理论 53 吕忠梅 湖北经济学院 法学 法学 54 柳礼泉 湖南大学 法学 政治学 55 邱兴隆 湖南大学 法学 法学 56 蒋新苗 湖南师范大学 法学 法学 57 冯绍雷 华东师范大学 法学 政治学 58 刘君德 华东师范大学 法学 政治学 59 何勤华 华东政法大学 法学 法学 60 李秀清 华东政法大学 法学 法学 61 刘宪权 华东政法大学 法学 法学 62 徐勇 华中师范大学 法学 政治学 63 陈秉公 吉林大学 法学 政治学 64 孙利天 吉林大学 法学 马克思主义理论 65 王惠岩 吉林大学 法学 政治学 66 王胜今 吉林大学 法学 政治学 67 姚建宗 吉林大学 法学 法学 68 周光辉 吉林大学 法学 政治学 69 张文显 吉林省人民法院 法学 法学 70 公丕祥 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 法学 法学 71 宋林飞 江苏省社科院 法学 社会学 72 闫丽娟 兰州大学 法学 民族学 73 杨松 辽宁大学 法学 法学 74 林干 内蒙古大学 法学 民族学 75 刘丽华 内蒙古大学 法学 政治学 76 沈木珠 南京财经大学 法学 法学 77 范健 南京大学 法学 法学 78 王岩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法学 政治学 79 王永贵 南京师范大学 法学 社会学 80 夏锦文 南京师范大学 法学 法学 81 朱光磊 南开大学 法学 政治学 82 祁顺来 青海民族大学 法学 民族学 83 崔建远 清华大学 法学 法学 84 何兆武 清华大学 法学 政治学 85 景军 清华大学 法学 社会学 86 李强 清华大学 法学 社会学 87 刘美?? 清华大学 法学 马克思主义理论 88 孙立平 清华大学 法学 社会学 89 王振民 清华大学 法学 法学 90 许章润 清华大学 法学 法学 91 阎学通 清华大学 法学 政治学 92 张明楷 清华大学 法学 法学 93 蔡定剑 全国人大常委会秘书组 法学 法学 94 徐显明 山东大学 法学 法学 95 李爱华 山东师范大学 法学 马克思主义理论 96 周伟洲 陕西师范大学 法学 民族学 97 季卫东 上海交通大学 法学 法学 98 郑成良 上海交通大学 法学 法学 99 钟扬 上海交通大学 法学 政治学 100 朱威烈 上海外国语大学 法学 政治学 101 应飞虎 深圳大学 法学 法学 102 高德伟 首都师范大学 法学 社会学 103 顾培东 四川大学 法学 法学 104 左卫民 四川大学 法学 法学 105 杨超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法学 政治学 106 秦亚青 外交学院 法学 政治学 107 薛虹 外交学院 法学 法学 108 刘军宁 文化部 法学 政治学 109 丁俊萍 武汉大学 法学 马克思主义理论 110 韩德培 武汉大学 法学 法学 111 李龙 武汉大学 法学 法学 112 马克昌 武汉大学 法学 法学 113 梅荣政 武汉大学 法学 马克思主义理论 114 汪习根 武汉大学 法学 法学 115 肖永平 武汉大学 法学 法学 116 姚梅镇 武汉大学 法学 法学 117 易显河 武汉大学 法学 法学 118 周叶中 武汉大学 法学 法学 119 李树茁 西安交通大学 法学 社会学 120 贾宇 西北政法大学 法学 法学 121 汪世荣 西北政法大学 法学 法学 122 朱铃 西南交通大学 法学 马克思主义理论 123 曹明德 西南政法大学 法学 法学 124 陈苇 西南政法大学 法学 法学 125 付子堂 西南政法大学 法学 法学 126 孙长永 西南政法大学 法学 法学 127 田平安 西南政法大学 法学 法学 128 张怡 西南政法大学 法学 法学 129 陈安 厦门大学 法学 法学 130 庄国土 厦门大学 法学 政治学 131 张先亮 新疆大学 法学 马克思主义理论 132 房绍坤 烟台大学 法学 法学 133 杨瑞森 原国家教委社科司 法学 马克思主义理论 134 江应粱 云南大学 法学 民族学 135 吴磊 云南大学 法学 政治学 136 周平 云南大学 法学 政治学 137 鲁刚 云南民族大学 法学 民族学 138 杨福泉 云南省社科院 法学 社会学 139 孙笑侠 浙江大学 法学 法学 140 谭世贵 浙江工商大学 法学 法学 141 黄传新 中共安徽省委宣传部 法学 政治学 142 何友良 中共江西省委党史研究室 法学 政治学 143 殷叙彝 中共中央编译局 法学 政治学 144 包尔汉 中国科学院 法学 民族学 145 陶孟和 中国科学院 法学 社会学 146 李小云 中国农业大学 法学 社会学 147 查瑞传 中国人民大学 法学 社会学 148 陈桂明 中国人民大学 法学 法学 149 陈卫东 中国人民大学 法学 法学 150 陈先达 中国人民大学 法学 马克思主义理论 151 陈岳 中国人民大学 法学 政治学 152 范愉 中国人民大学 法学 法学 153 高铭暄 中国人民大学 法学 法学 154 韩大元 中国人民大学 法学 法学 155 李景治 中国人民大学 法学 政治学 156 李路路 中国人民大学 法学 社会学 157 刘俊海 中国人民大学 法学 法学 158 刘少杰 中国人民大学 法学 社会学 159 刘铮 中国人民大学 法学 社会学 160 龙翼飞 中国人民大学 法学 法学 161 时殷弘 中国人民大学 法学 政治学 162 佟柔 中国人民大学 法学 法学 163 王利明 中国人民大学 法学 法学 164 王轶 中国人民大学 法学 法学 165 邬沧萍 中国人民大学 法学 社会学 166 许崇德 中国人民大学 法学 法学 167 杨光斌 中国人民大学 法学 政治学 168 杨菊华 中国人民大学 法学 社会学 169 余劲松 中国人民大学 法学 法学 170 曾宪义 中国人民大学 法学 法学 171 张新宝 中国人民大学 法学 法学 172 郑功成 中国人民大学 法学 社会学 173 郑杭生 中国人民大学 法学 社会学 174 蔡?P 中国社会科学院 法学 社会学 175 陈奎元 中国社会科学院 法学 马克思主义理论 176 陈乐民 中国社会科学院 法学 政治学 177 程恩富 中国社会科学院 法学 马克思主义理论 178 杜荣坤 中国社会科学院 法学 民族学 179 冯昭奎 中国社会科学院 法学 政治学 180 高恒 中国社会科学院 法学 政治学 181 葛佶 中国社会科学院 法学 政治学 182 顾颉刚 中国社会科学院 法学 民族学 183 管彦波 中国社会科学院 法学 民族学 184 韩延龙 中国社会科学院 法学 法学 185 郝时远 中国社会科学院 法学 民族学 186 何方 中国社会科学院 法学 政治学 187 胡乔木 中国社会科学院 法学 政治学 188 胡庆钧 中国社会科学院 法学 民族学 189 江流 中国社会科学院 法学 政治学 190 景天魁 中国社会科学院 法学 社会学 191 冷溶 中国社会科学院 法学 政治学 192 李步云 中国社会科学院 法学 法学 193 李道揆 中国社会科学院 法学 政治学 194 李静杰 中国社会科学院 法学 政治学 195 李林 中国社会科学院 法学 法学 196 李培林 中国社会科学院 法学 社会学 197 李银河 中国社会科学院 法学 社会学 198 梁慧星 中国社会科学院 法学 法学 199 刘海年 中国社会科学院 法学 法学 200 刘克明 中国社会科学院 法学 政治学 201 刘楠来 中国社会科学院 法学 法学 202 刘尧汉 中国社会科学院 法学 民族学 203 陆南泉 中国社会科学院 法学 政治学 204 陆学艺 中国社会科学院 法学 社会学 205 马骧聪 中国社会科学院 法学 法学 206 莫纪宏 中国社会科学院 法学 法学 207 纳日碧力戈 中国社会科学院 法学 民族学 208 浦寿昌 中国社会科学院 法学 政治学 209 史金波 中国社会科学院 法学 民族学 210 苏振兴 中国社会科学院 法学 政治学 211 孙宪忠 中国社会科学院 法学 法学 212 陶文钊 中国社会科学院 法学 政治学 213 田雪原 中国社会科学院 法学 社会学 214 王家福 中国社会科学院 法学 法学 215 王建娥 中国社会科学院 法学 民族学 216 王叔文 中国社会科学院 法学 法学 217 王希恩 中国社会科学院 法学 民族学 218 王逸舟 中国社会科学院 法学 政治学 219 谢鸿飞 中国社会科学院 法学 法学 220 信春鹰 中国社会科学院 法学 法学 221 熊秋红 中国社会科学院 法学 法学 222 徐崇温 中国社会科学院 法学 政治学 223 徐葵 中国社会科学院 法学 政治学 224 徐世澄 中国社会科学院 法学 政治学 225 杨一凡 中国社会科学院 法学 法学 226 张友渔 中国社会科学院 法学 法学 227 郑成思 中国社会科学院 法学 法学 228 周弘 中国社会科学院 法学 政治学 229 资中筠 中国社会科学院 法学 政治学 230 陈光中 中国政法大学 法学 法学 231 黄风 中国政法大学 法学 法学 232 黄进 中国政法大学 法学 法学 233 马怀德 中国政法大学 法学 法学 234 王名扬 中国政法大学 法学 法学 235 王卫国 中国政法大学 法学 法学 236 薛刚凌 中国政法大学 法学 法学 237 于志刚 中国政法大学 法学 法学 238 张晋藩 中国政法大学 法学 法学 239 赵旭东 中国政法大学 法学 法学 240 范忠信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法学 法学 241 吴汉东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法学 法学 242 李资源 中南民族大学 法学 民族学 243 郑佩玉 中山大学 法学 政治学 244 郑永廷 中山大学 法学 马克思主义理论 245 俞可平 中央编译局 法学 政治学 246 任贵祥 中央党史研究室 法学 政治学 247 龚育之 中央党校 法学 马克思主义理论 248 石泰峰 中央党校 法学 法学 249 卓泽渊 中央党校 法学 法学 250 陈理 中央民族大学 法学 民族学 251 金炳镐 中央民族大学 法学 法学 252 林耀华 中央民族大学 法学 民族学 253 王尧 中央民族大学 法学 民族学 254 杨圣敏 中央民族大学 法学 民族学 255 金冲及 中央文献研究室 法学 马克思主义理论 256 王沪宁 中央政策研究室 法学 政治学 257 江必新 最高人民法院 法学 法学 258 孔祥俊 最高人民法院 法学 法学 259 罗豪才 最高人民法院 法学 法学 260 曹建明 最高人民检察院 法学 法学 2、 管理学 中国校友会网 2011( 第三届 ) 中国杰出人文社会科学家入选学者名单(管理学) 序号 入选学者 工作单位 所属学科门类 所属一级学科 61 曹凤岐 北京大学 管理学 工商管理 262 王建国 北京大学 管理学 工商管理 263 吴慰慈 北京大学 管理学 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 264 李京文 北京工业大学 管理学 工商管理 265 黄海军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管理学 管理科学与工程 266 吴季松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管理学 工商管理 267 高自友 北京交通大学 管理学 管理科学与工程 268 鞠颂东 北京交通大学 管理学 管理科学与工程 269 韩伯棠 北京理工大学 管理学 管理科学与工程 270 魏一鸣 北京理工大学 管理学 管理科学与工程 271 胡祥培 大连理工大学 管理学 管理科学与工程 272 王众托 大连理工大学 管理学 管理科学与工程 273 唐小我 电子科技大学 管理学 工商管理 274 李维安 东北财经大学 管理学 工商管理 275 刘永泽 东北财经大学 管理学 工商管理 276 张先治 东北财经大学 管理学 工商管理 277 娄成武 东北大学 管理学 公共管理 278 唐加福 东北大学 管理学 管理科学与工程 279 唐立新 东北大学 管理学 管理科学与工程 280 郝模 复旦大学 管理学 公共管理 281 芮明杰 复旦大学 管理学 工商管理 282 郑绍濂 复旦大学 管理学 工商管理 283 朱道立 复旦大学 管理学 管理科学与工程 284 闪淳昌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 管理学 管理科学与工程 285 刘湘生 国家图书馆 管理学 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 286 李一军 哈尔滨工业大学 管理学 管理科学与工程 287 杨善林 合肥工业大学 管理学 管理科学与工程 288 何颖 黑龙江大学 管理学 公共管理 289 陈收 湖南大学 管理学 工商管理 290 谢赤 湖南大学 管理学 工商管理 291 刘友金 湖南科技大学 管理学 工商管理 292 陈晓红 中南大学 管理学 工商管理 293 蓝海林 华南理工大学 管理学 工商管理 294 陈荣秋 华中科技大学 管理学 管理科学与工程 295 张蕊 江西财经大学 管理学 工商管理 296 包国宪 兰州大学 管理学 公共管理 297 童星 南京大学 管理学 公共管理 298 叶继元 南京大学 管理学 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 299 赵曙明 南京大学 管理学 工商管理 300 朱庆华 南京大学 管理学 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 301 陈炳富 南开大学 管理学 工商管理 302 单凤儒 青岛恒星职业技术学院 管理学 工商管理 303 陈国青 清华大学 管理学 管理科学与工程 304 陈剑 清华大学 管理学 管理科学与工程 305 陈小悦 清华大学 管理学 工商管理 306 傅家骥 清华大学 管理学 工商管理 307 薛澜 清华大学 管理学 公共管理 308 赵纯均 清华大学 管理学 工商管理 309 徐向艺 山东大学 管理学 工商管理 310 陈信元 上海财经大学 管理学 工商管理 311 任树怀 上海大学 管理学 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 312 吴建中 上海图书馆 管理学 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 313 徐玖平 四川大学 管理学 工商管理 314 汪波 天津大学 管理学 工商管理 315 尹贻林 天津理工大学 管理学 管理科学与工程 316 诸大建 同济大学 管理学 公共管理 317 陈传夫 武汉大学 管理学 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 318 邓大松 武汉大学 管理学 公共管理 319 黄宗忠 武汉大学 管理学 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 320 马费成 武汉大学 管理学 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 321 邱均平 武汉大学 管理学 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 322 李垣 西安交通大学 管理学 管理科学与工程 323 汪应洛 西安交通大学 管理学 管理科学与工程 324 席酉民 西安交通大学 管理学 管理科学与工程 325 徐寅峰 西安交通大学 管理学 管理科学与工程 326 陈振明 厦门大学 管理学 公共管理 327 曲晓辉 厦门大学 管理学 工商管理 328 吴世农 厦门大学 管理学 工商管理 329 陈玉祥 原机械工业部科技与质量监督司 管理学 管理科学与工程 330 崔运武 云南大学 管理学 公共管理 331 田卫民 云南大学 管理学 工商管理 332 丁关良 浙江大学 管理学 农林经济管理 333 王重鸣 浙江大学 管理学 工商管理 334 许庆瑞 浙江大学 管理学 工商管理 335 梁?? 中国科技大学 管理学 管理科学与工程 336 陈锡康 中国科学院 管理学 管理科学与工程 337 黄季?j 中国科学院 管理学 农林经济管理 338 刘源张 中国科学院 管理学 管理科学与工程 339 冯惠玲 中国人民大学 管理学 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 340 纪宝成 中国人民大学 管理学 工商管理 341 吴俊杰 中国人民大学 管理学 农林经济管理 342 张康之 中国人民大学 管理学 公共管理 343 王通讯 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 管理学 公共管理 344 黄长著 中国社会科学院 管理学 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 345 刘文璞 中国社会科学院 管理学 农林经济管理 346 郑友敬 中国社会科学院 管理学 工商管理 347 孟广均 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 管理学 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 348 张晓林 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 管理学 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 349 万后芬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管理学 工商管理 350 赵曼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管理学 公共管理 351 程焕文 中山大学 管理学 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 352 马骏 中山大学 管理学 公共管理 353 王乐夫 中山大学 管理学 公共管理 354 夏书章 中山大学 管理学 公共管理 355 孟焰 中央财经大学 管理学 工商管理 3、 教育学 中国校友会网 2011( 第三届 ) 中国杰出人文社会科学家入选学者名单(教育学) 序号 入选学者 工作单位 所属学科门类 所属一级学科 356 闵维方 北京大学 教育学 教育学 357 汪永铨 北京大学 教育学 教育学 358 王蓉 北京大学 教育学 教育学 359 杨东平 北京理工大学 教育学 教育学 360 董奇 北京师范大学 教育学 心理学 361 方晓义 北京师范大学 教育学 心理学 362 顾明远 北京师范大学 教育学 教育学 363 何克抗 北京师范大学 教育学 教育学 364 黄济 北京师范大学 教育学 教育学 365 林崇德 北京师范大学 教育学 心理学 366 毛礼锐 北京师范大学 教育学 教育学 367 毛振明 北京师范大学 教育学 体育学 368 裴娣娜 北京师范大学 教育学 教育学 369 石中英 北京师范大学 教育学 教育学 370 檀传宝 北京师范大学 教育学 教育学 371 王炳照 北京师范大学 教育学 教育学 372 王焕勋 北京师范大学 教育学 教育学 373 王雁 北京师范大学 教育学 教育学 374 张斌贤 北京师范大学 教育学 教育学 375 张厚粲 北京师范大学 教育学 心理学 376 朱智贤 北京师范大学 教育学 心理学 377 黄侃 北京市教委高教处 教育学 体育学 378 冯炜权 北京体育大学 教育学 体育学 379 马启伟 北京体育大学 教育学 体育学 380 曲宗湖 北京体育大学 教育学 体育学 381 任海 北京体育大学 教育学 体育学 382 田麦久 北京体育大学 教育学 体育学 383 杨锡让 北京体育大学 教育学 体育学 384 张力为 北京体育大学 教育学 体育学 385 程林林 成都体育学院 教育学 体育学 386 柳海民 东北师范大学 教育学 教育学 387 王逢贤 东北师范大学 教育学 教育学 388 张向葵 东北师范大学 教育学 心理学 389 黄汉升 福建师范大学 教育学 体育学 390 郝克明 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 教育学 教育学 391 谈松华 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 教育学 教育学 392 鲍明晓 国家体育总局 教育学 体育学 393 傅道春 哈尔滨师范大学 教育学 教育学 394 管天球 湖南科技学院 教育学 教育学 395 石鸥 湖南师范大学 教育学 教育学 396 张楚廷 湖南师范大学 教育学 教育学 397 陈桂生 华东师范大学 教育学 教育学 398 季浏 华东师范大学 教育学 体育学 399 瞿葆奎 华东师范大学 教育学 教育学 400 皮连生 华东师范大学 教育学 教育学 401 施良方 华东师范大学 教育学 教育学 402 杨治良 华东师范大学 教育学 心理学 403 叶澜 华东师范大学 教育学 教育学 404 袁运开 华东师范大学 教育学 教育学 405 赵中建 华东师范大学 教育学 教育学 406 钟启泉 华东师范大学 教育学 教育学 407 祝智庭 华东师范大学 教育学 教育学 408 邹兆芳 华东师范大学 教育学 教育学 409 卢元镇 华南师范大学 教育学 体育学 410 莫雷 华南师范大学 教育学 心理学 411 杨叔子 华中科技大学 教育学 教育学 412 董宝良 华中师范大学 教育学 教育学 413 宋继新 吉林体育学院 教育学 体育学 414 王湛 江苏省文联 教育学 教育学 415 戴家干 教育部 教育学 教育学 416 蒋南翔 教育部 教育学 教育学 417 张力 教育部 教育学 教育学 418 周远清 教育部 教育学 教育学 419 罗加云 乐山师范学院 教育学 教育学 420 谭显孝 乐山师范学院 教育学 教育学 421 傅维利 辽宁师范大学 教育学 教育学 422 杨丽珠 辽宁师范大学 教育学 心理学 423 桑新民 南京大学 教育学 教育学 424 周晓虹 南京大学 教育学 心理学 425 鲁洁 南京师范大学 教育学 教育学 426 吴康宁 南京师范大学 教育学 教育学 427 叶浩生 南京师范大学 教育学 心理学 428 张瑞林 山东大学 教育学 体育学 429 戚万学 山东师范大学 教育学 教育学 430 张文新 山东师范大学 教育学 心理学 431 杨文 山东英才学院 教育学 教育学 432 傅钢善 陕西师范大学 教育学 教育学 433 孙麒麟 上海交通大学 教育学 体育学 434 张民生 上海教育学会 教育学 教育学 435 卢家楣 上海师范大学 教育学 心理学 436 陈国良 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教育学 教育学 437 胡瑞文 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教育学 教育学 438 吕型伟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 教育学 教育学 439 张明园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 教育学 心理学 440 俞仲文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 教育学 教育学 441 劳凯声 首都师范大学 教育学 教育学 442 沈际洪 四川大学 教育学 体育学 443 巴登尼玛 四川师范大学 教育学 教育学 444 孟庆国 天津工程师范学院 教育学 教育学 445 沈德立 天津师范大学 教育学 心理学 446 姚家新 天津体育学院 教育学 心理学 447 王宪成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学院 教育学 教育学 448 文超 西安体育学院 教育学 体育学 449 南国农 西北师范大学 教育学 教育学 450 王福成 西北师范大学 教育学 教育学 451 王嘉毅 西北师范大学 教育学 教育学 452 黄希庭 西南大学 教育学 心理学 453 宋乃庆 西南大学 教育学 教育学 454 张诗亚 西南大学 教育学 教育学 455 刘海峰 厦门大学 教育学 教育学 456 潘懋元 厦门大学 教育学 教育学 457 邬大光 厦门大学 教育学 教育学 458 刘坚 云南师范大学 教育学 体育学 459 田正平 浙江大学 教育学 教育学 460 王承绪 浙江大学 教育学 教育学 461 徐辉 浙江大学 教育学 教育学 462 朱新均 中国成人教育学会 教育学 教育学 463 陶西平 中国教育学会 教育学 教育学 464 王本中 中国教育学会 教育学 教育学 465 汪向东 中国社会科学院 教育学 心理学 466 张天保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 教育学 教育学 467 黄尧 中国职业教育学会 教育学 教育学 468 王佐书 中华职业教育社 教育学 教育学 469 龚耀先 中南大学 教育学 心理学 470 袁振国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 教育学 教育学 4、 经济学 中国校友会网 2011( 第三届 ) 中国杰出人文社会科学家入选学者名单(经济学) 序号 入选学者 工作单位 所属学科门类 所属一级学科 471 蔡洪滨 北京大学 经济学 应用经济学 472 龚六堂 北京大学 经济学 应用经济学 473 胡代光 北京大学 经济学 理论经济学 474 黄桂田 北京大学 经济学 应用经济学 475 厉以宁 北京大学 经济学 应用经济学 476 刘方?? 北京大学 经济学 应用经济学 477 刘伟 北京大学 经济学 理论经济学 478 卢锋 北京大学 经济学 应用经济学 479 王汉生 北京大学 经济学 应用经济学 480 吴树青 北京大学 经济学 理论经济学 481 张维迎 北京大学 经济学 应用经济学 482 周其仁 北京大学 经济学 理论经济学 483 梁小民 北京工商大学 经济学 理论经济学 484 荣朝和 北京交通大学 经济学 应用经济学 485 李实 北京师范大学 经济学 应用经济学 486 李晓西 北京师范大学 经济学 理论经济学 487 王善迈 北京师范大学 经济学 应用经济学 488 贾康 财政部 经济学 应用经济学 489 刘尚希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 经济学 应用经济学 490 周春生 长江商学院 经济学 应用经济学 491 邢天才 东北财经大学 经济学 应用经济学 492 于立 东北财经大学 经济学 应用经济学 493 陈才 东北师范大学 经济学 应用经济学 494 陈淑梅 东南大学 经济学 应用经济学 495 林桂军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经济学 应用经济学 496 林汉川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经济学 应用经济学 497 陈诗一 复旦大学 经济学 应用经济学 498 华民 复旦大学 经济学 理论经济学 499 姜波克 复旦大学 经济学 应用经济学 500 蒋学模 复旦大学 经济学 理论经济学 501 潘振民 复旦大学 经济学 理论经济学 502 叶世昌 复旦大学 经济学 应用经济学 503 袁志刚 复旦大学 经济学 理论经济学 504 张军 复旦大学 经济学 理论经济学 505 楼继伟 国家财政部 经济学 应用经济学 506 白和金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经济学 应用经济学 507 马凯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经济学 应用经济学 508 黄松龄 国家高教部 经济学 理论经济学 509 李拉亚 国家经济信息中心 经济学 应用经济学 510 马建堂 国家经贸委 经济学 应用经济学 511 顾海良 国家行政学院 经济学 理论经济学 512 陈锡文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经济学 应用经济学 513 葛延风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经济学 应用经济学 514 吴敬琏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经济学 应用经济学 515 薛暮桥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经济学 理论经济学 516 王慧炯 国务院技术经济研究中心 经济学 应用经济学 517 林子力 国务院研究室 经济学 理论经济学 518 孙健夫 河北大学 经济学 应用经济学 519 耿明斋 河南大学 经济学 理论经济学 520 杨承训 河南社会科学研究院 经济学 理论经济学 521 熊映梧 黑龙江大学 经济学 应用经济学 522 赖明勇 湖南大学 经济学 应用经济学 523 杨胜刚 湖南大学 经济学 应用经济学 524 尹世杰 湖南师范大学 经济学 应用经济学 525 陈彪如 华东师范大学 经济学 应用经济学 526 罗必良 华南农业大学 经济学 应用经济学 527 董文泉 吉林大学 经济学 理论经济学 528 刘金全 吉林大学 经济学 应用经济学 529 刘志彪 江苏省社科院 经济学 应用经济学 530 胡援成 江西财经大学 经济学 应用经济学 531 程伟 辽宁大学 经济学 应用经济学 532 戴伯勋 辽宁大学 经济学 应用经济学 533 黄泰岩 辽宁大学 经济学 应用经济学 534 林木西 辽宁大学 经济学 理论经济学 535 宋则行 辽宁大学 经济学 理论经济学 536 范从来 南京大学 经济学 理论经济学 537 洪银兴 南京大学 经济学 理论经济学 538 刘厚俊 南京大学 经济学 理论经济学 539 沈坤荣 南京大学 经济学 理论经济学 540 蒋琳 南京农业大学 经济学 应用经济学 541 高峰 南开大学 经济学 理论经济学 542 郝寿义 南开大学 经济学 应用经济学 543 刘骏民 南开大学 经济学 理论经济学 544 逄锦聚 南开大学 经济学 理论经济学 545 滕维藻 南开大学 经济学 应用经济学 546 佟家栋 南开大学 经济学 理论经济学 547 魏埙 南开大学 经济学 理论经济学 548 薛敬孝 南开大学 经济学 应用经济学 549 朱光华 南开大学 经济学 理论经济学 550 白重恩 清华大学 经济学 应用经济学 551 陈志武 清华大学 经济学 应用经济学 552 顾朝林 清华大学 经济学 应用经济学 553 胡鞍钢 清华大学 经济学 应用经济学 554 李稻葵 清华大学 经济学 理论经济学 555 李宏彬 清华大学 经济学 应用经济学 556 钱颖一 清华大学 经济学 应用经济学 557 魏杰 清华大学 经济学 应用经济学 558 藏旭恒 山东大学 经济学 应用经济学 559 盛洪 山东大学 经济学 应用经济学 560 杨蕙馨 山东大学 经济学 应用经济学 561 于良春 山东大学 经济学 理论经济学 562 艾春荣 上海财经大学 经济学 应用经济学 563 丛树海 上海财经大学 经济学 应用经济学 564 戴国强 上海财经大学 经济学 应用经济学 565 娄尔行 上海财经大学 经济学 应用经济学 566 孙宁 上海财经大学 经济学 应用经济学 567 田国强 上海财经大学 经济学 应用经济学 568 徐国祥 上海财经大学 经济学 应用经济学 569 费方域 上海交通大学 经济学 应用经济学 570 陈郁 上海人民出版社 经济学 理论经济学 571 沈志远 上海社会科学院 经济学 理论经济学 572 雍文远 上海社会科学院 经济学 理论经济学 573 胡汝银 上海证券交易所研究中心 经济学 应用经济学 574 梁文森 深圳大学 经济学 应用经济学 575 林毅夫 世界银行、北京大学 经济学 理论经济学 576 孙敬之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经济学 应用经济学 577 杨河清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经济学 应用经济学 578 郑海航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经济学 应用经济学 579 邱东 天津财经大学 经济学 应用经济学 580 肖红叶 天津财经大学 经济学 应用经济学 581 陈翰笙 外交学会 经济学 理论经济学 582 郭熙保 武汉大学 经济学 应用经济学 583 谭崇台 武汉大学 经济学 理论经济学 584 汤在新 武汉大学 经济学 理论经济学 585 邹恒甫 武汉大学 经济学 应用经济学 586 冯宗宪 西安交通大学 经济学 应用经济学 587 何炼成 西北大学 经济学 应用经济学 588 刘锡良 西南财经大学 经济学 应用经济学 589 庞皓 西南财经大学 经济学 应用经济学 590 史代敏 西南财经大学 经济学 应用经济学 591 王裕国 西南财经大学 经济学 应用经济学 592 殷孟波 西南财经大学 经济学 应用经济学 593 温涛 西南大学 经济学 应用经济学 594 葛家澍 厦门大学 经济学 应用经济学 595 胡培兆 厦门大学 经济学 理论经济学 596 林伯强 厦门大学 经济学 应用经济学 597 罗季荣 厦门大学 经济学 理论经济学 598 钱伯海 厦门大学 经济学 应用经济学 599 王亚南 厦门大学 经济学 理论经济学 600 曾五一 厦门大学 经济学 应用经济学 601 张馨 厦门大学 经济学 应用经济学 602 张亦春 厦门大学 经济学 应用经济学 603 陈铭书 信阳师范学院 经济学 理论经济学 604 陈琦伟 亚商集团、上海交通大学 经济学 应用经济学 605 狄超白 原中国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经济学 理论经济学 606 王俊豪 浙江财经学院 经济学 应用经济学 607 史晋川 浙江大学 经济学 理论经济学 608 程惠芳 浙江工业大学 经济学 应用经济学 609 裴中阳 深圳金海湾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经济学 应用经济学 610 樊纲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基金会 经济学 应用经济学 611 戴世光 中国人民大学 经济学 应用经济学 612 杜厚文 中国人民大学 经济学 理论经济学 613 方福前 中国人民大学 经济学 理论经济学 614 高鸿业 中国人民大学 经济学 理论经济学 615 郭庆旺 中国人民大学 经济学 应用经济学 616 黄达 中国人民大学 经济学 应用经济学 617 林岗 中国人民大学 经济学 理论经济学 618 刘元春 中国人民大学 经济学 应用经济学 619 吴大琨 中国人民大学 经济学 理论经济学 620 吴晓求 中国人民大学 经济学 应用经济学 621 吴易风 中国人民大学 经济学 理论经济学 622 严瑞珍 中国人民大学 经济学 应用经济学 623 杨瑞龙 中国人民大学 经济学 理论经济学 624 袁卫 中国人民大学 经济学 应用经济学 625 张杰 中国人民大学 经济学 应用经济学 626 郑超愚 中国人民大学 经济学 应用经济学 627 易纲 中国人民银行 经济学 应用经济学 628 陈宝森 中国社会科学院 经济学 理论经济学 629 陈栋生 中国社会科学院 经济学 应用经济学 630 陈佳贵 中国社会科学院 经济学 应用经济学 631 戴园晨 中国社会科学院 经济学 理论经济学 632 董志凯 中国社会科学院 经济学 理论经济学 633 樊亢 中国社会科学院 经济学 理论经济学 634 高涤陈 中国社会科学院 经济学 应用经济学 635 高培勇 中国社会科学院 经济学 应用经济学 636 谷源洋 中国社会科学院 经济学 理论经济学 637 郭克莎 中国社会科学院 经济学 应用经济学 638 何??维 中国社会科学院 经济学 应用经济学 639 何振一 中国社会科学院 经济学 应用经济学 640 黄群慧 中国社会科学院 经济学 应用经济学 641 黄速建 中国社会科学院 经济学 应用经济学 642 江小娟 中国社会科学院 经济学 应用经济学 643 金碚 中国社会科学院 经济学 应用经济学 644 经君健 中国社会科学院 经济学 理论经济学 645 李琮 中国社会科学院 经济学 理论经济学 646 李扬 中国社会科学院 经济学 应用经济学 647 刘国光 中国社会科学院 经济学 理论经济学 648 刘树成 中国社会科学院 经济学 理论经济学 649 刘迎秋 中国社会科学院 经济学 应用经济学 650 吕政 中国社会科学院 经济学 理论经济学 651 骆耕漠 中国社会科学院 经济学 理论经济学 652 宓汝成 中国社会科学院 经济学 理论经济学 653 倪鹏飞 中国社会科学院 经济学 应用经济学 654 聂宝璋 中国社会科学院 经济学 理论经济学 655 钱俊瑞 中国社会科学院 经济学 理论经济学 656 裘元伦 中国社会科学院 经济学 理论经济学 657 孙尚清 中国社会科学院 经济学 理论经济学 658 孙世铮 中国社会科学院 经济学 应用经济学 659 汪海波 中国社会科学院 经济学 理论经济学 660 汪敬虞 中国社会科学院 经济学 理论经济学 661 汪同三 中国社会科学院 经济学 应用经济学 662 王耕今 中国社会科学院 经济学 应用经济学 663 王贵宸 中国社会科学院 经济学 应用经济学 664 王金存 中国社会科学院 经济学 理论经济学 665 王洛林 中国社会科学院 经济学 应用经济学 666 王钦 中国社会科学院 经济学 应用经济学 667 王松霈 中国社会科学院 经济学 应用经济学 668 魏后凯 中国社会科学院 经济学 应用经济学 669 吴承明 中国社会科学院 经济学 理论经济学 670 吴家骏 中国社会科学院 经济学 应用经济学 671 武力 中国社会科学院 经济学 理论经济学 672 项启源 中国社会科学院 经济学 理论经济学 673 许涤新 中国社会科学院 经济学 理论经济学 674 严中平 中国社会科学院 经济学 理论经济学 675 杨坚白 中国社会科学院 经济学 理论经济学 676 杨圣明 中国社会科学院 经济学 应用经济学 677 于光远 中国社会科学院 经济学 理论经济学 678 于祖尧 中国社会科学院 经济学 理论经济学 679 余永定 中国社会科学院 经济学 理论经济学 680 张守一 中国社会科学院 经济学 应用经济学 681 张晓山 中国社会科学院 经济学 应用经济学 682 张蕴岭 中国社会科学院 经济学 理论经济学 683 张卓元 中国社会科学院 经济学 理论经济学 684 赵人伟 中国社会科学院 经济学 应用经济学 685 周叔莲 中国社会科学院 经济学 应用经济学 686 朱玲 中国社会科学院 经济学 应用经济学 687 朱绍文 中国社会科学院 经济学 理论经济学 688 左大培 中国社会科学院 经济学 理论经济学 689 宋晓梧 中国体制改革研究会 经济学 应用经济学 690 谢平 中国投资公司 经济学 应用经济学 691 王元龙 中国银行 经济学 应用经济学 692 郭道扬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经济学 应用经济学 693 李江帆 中山大学 经济学 理论经济学 694 卢泰宏 中山大学 经济学 应用经济学 695 黄少安 中央财经大学 经济学 理论经济学 696 李健 中央财经大学 经济学 应用经济学 697 王广谦 中央财经大学 经济学 应用经济学 698 郭大力 中央马列学院 经济学 理论经济学 699 千家驹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 经济学 应用经济学 700 王学文 中央宣传部 经济学 理论经济学 5、 历史学 中国校友会网 2011( 第三届 ) 中国杰出人文社会科学家入选学者名单(历史学) 序号 入选学者 工作单位 所属学科门类 所属一级学科 701 房列曙 安徽师范大学 历史学 历史学 702 邓广铭 北京大学 历史学 历史学 703 高毅 北京大学 历史学 历史学 704 侯仁之 北京大学 历史学 历史学 705 季羡林 北京大学 历史学 历史学 706 翦伯赞 北京大学 历史学 历史学 707 李剑鸣 北京大学 历史学 历史学 708 罗荣渠 北京大学 历史学 历史学 709 马克尧 北京大学 历史学 历史学 710 彭小瑜 北京大学 历史学 历史学 711 钱乘旦 北京大学 历史学 历史学 712 荣新江 北京大学 历史学 历史学 713 宿白 北京大学 历史学 历史学 714 田余庆 北京大学 历史学 历史学 715 韦正 北京大学 历史学 历史学 716 严文明 北京大学 历史学 历史学 717 阎步克 北京大学 历史学 历史学 718 周一良 北京大学 历史学 历史学 719 朱孝远 北京大学 历史学 历史学 720 邹衡 北京大学 历史学 历史学 721 白寿彝 北京师范大学 历史学 历史学 722 晁福林 北京师范大学 历史学 历史学 723 陈垣 北京师范大学 历史学 历史学 724 何兹全 北京师范大学 历史学 历史学 725 瞿林东 北京师范大学 历史学 历史学 726 张建华 北京师范大学 历史学 历史学 727 张升 北京师范大学 历史学 历史学 728 吴晗 北京市市政府 历史学 历史学 729 纳忠 北京外国语大学 历史学 历史学 730 裴文中 北京自然博物馆 历史学 历史学 731 郭丹彤 东北师范大学 历史学 历史学 732 韩东育 东北师范大学 历史学 历史学 733 林志纯 东北师范大学 历史学 历史学 734 赵轶峰 东北师范大学 历史学 历史学 735 朱寰 东北师范大学 历史学 历史学 736 王晓德 福建师范大学 历史学 历史学 737 葛剑雄 复旦大学 历史学 历史学 738 姜义华 复旦大学 历史学 历史学 739 刘钊 复旦大学 历史学 历史学 740 谭其骧 复旦大学 历史学 历史学 741 王振忠 复旦大学 历史学 历史学 742 朱荫贵 复旦大学 历史学 历史学 743 邹逸麟 复旦大学 历史学 历史学 744 麦英豪 广州博物馆 历史学 历史学 745 漆侠 河北大学 历史学 历史学 746 孙继民 河北省社科院 历史学 历史学 747 翁有为 河南大学 历史学 历史学 748 杨鹏程 湖南科技大学 历史学 历史学 749 何芳川 华东师范大学 历史学 历史学 750 茅海建 华东师范大学 历史学 历史学 751 沈志华 华东师范大学 历史学 历史学 752 马敏 华中师范大学 历史学 历史学 753 章开沅 华中师范大学 历史学 历史学 754 林?V 吉林大学 历史学 历史学 755 吕振羽 吉林大学 历史学 历史学 756 邵鸿 江西省历史学会 历史学 历史学 757 王道平 军事科学院 历史学 历史学 758 孔祥林 孔子研究院 历史学 历史学 759 敖特根 兰州大学 历史学 历史学 760 沙武田 兰州大学 历史学 历史学 761 赵俪生 兰州大学 历史学 历史学 762 赵毅 辽宁师范大学 历史学 历史学 763 韩儒林 内蒙古大学 历史学 历史学 764 郝维民 内蒙古大学 历史学 历史学 765 茅家琦 南京大学 历史学 历史学 766 张宪文 南京大学 历史学 历史学 767 刘进宝 南京师范大学 历史学 历史学 768 陆离 南京师范大学 历史学 历史学 769 李治安 南开大学 历史学 历史学 770 李学勤 清华大学 历史学 历史学 771 张国刚 清华大学 历史学 历史学 772 张岂之 清华大学 历史学 历史学 773 王绍曾 山东大学 历史学 历史学 774 王育济 山东大学 历史学 历史学 775 庄维民 山东省社会科学院 历史学 历史学 776 刘祚昌 山东师范大学 历史学 历史学 777 王玮 山东师范大学 历史学 历史学 778 姜彬 上海社会科学院 历史学 历史学 779 汤志钧 上海社会科学院 历史学 历史学 780 李亚农 上海市文教委员会 历史学 历史学 781 刘城 首都师范大学 历史学 历史学 782 刘新成 首都师范大学 历史学 历史学 783 齐世荣 首都师范大学 历史学 历史学 784 徐蓝 首都师范大学 历史学 历史学 785 马继贤 四川大学 历史学 历史学 786 缪铖 四川大学 历史学 历史学 787 卿希泰 四川大学 历史学 历史学 788 石硕 四川大学 历史学 历史学 789 项楚 四川大学 历史学 历史学 790 冯天瑜 武汉大学 历史学 历史学 791 胡德坤 武汉大学 历史学 历史学 792 刘绪贻 武汉大学 历史学 历史学 793 唐长孺 武汉大学 历史学 历史学 794 段清波 西北大学 历史学 历史学 795 侯外庐 西北大学 历史学 历史学 796 史念海 西北大学 历史学 历史学 797 蔡东洲 西华师范大学 历史学 历史学 798 李海峰 西南大学 历史学 历史学 799 陈诗启 厦门大学 历史学 历史学 800 崔明德 烟台大学 历史学 历史学 801 范文澜 原中国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 历史学 历史学 802 刘大年 原中国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 历史学 历史学 803 向达 原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历史学 历史学 804 陈桥驿 浙江大学 历史学 历史学 805 杨天宇 郑州大学 历史学 历史学 806 李俨 中国科学院 历史学 历史学 807 曹刚华 中国人民大学 历史学 历史学 808 张希坡 中国人民大学 历史学 历史学 809 白钢 中国社会科学院 历史学 历史学 810 蔡美彪 中国社会科学院 历史学 历史学 811 陈高华 中国社会科学院 历史学 历史学 812 陈启能 中国社会科学院 历史学 历史学 813 陈之骅 中国社会科学院 历史学 历史学 814 陈祖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历史学 历史学 815 仇士华 中国社会科学院 历史学 历史学 816 丁守和 中国社会科学院 历史学 历史学 817 丁伟志 中国社会科学院 历史学 历史学 818 葛夫平 中国社会科学院 历史学 历史学 819 耿云志 中国社会科学院 历史学 历史学 820 郭松义 中国社会科学院 历史学 历史学 821 郭物 中国社会科学院 历史学 历史学 822 何龄修 中国社会科学院 历史学 历史学 823 胡绳 中国社会科学院 历史学 历史学 824 黄绍湘 中国社会科学院 历史学 历史学 825 黄展岳 中国社会科学院 历史学 历史学 826 黄正建 中国社会科学院 历史学 历史学 827 瞿同祖 中国社会科学院 历史学 历史学 828 李瑚 中国社会科学院 历史学 历史学 829 李文治 中国社会科学院 历史学 历史学 830 廖学盛 中国社会科学院 历史学 历史学 831 林甘泉 中国社会科学院 历史学 历史学 832 刘起?D 中国社会科学院 历史学 历史学 833 刘庆柱 中国社会科学院 历史学 历史学 834 卢钟锋 中国社会科学院 历史学 历史学 835 吕一燃 中国社会科学院 历史学 历史学 836 罗尔纲 中国社会科学院 历史学 历史学 837 庞朴 中国社会科学院 历史学 历史学 838 任式楠 中国社会科学院 历史学 历史学 839 宋镇豪 中国社会科学院 历史学 历史学 840 佟柱臣 中国社会科学院 历史学 历史学 841 王庆成 中国社会科学院 历史学 历史学 842 王世民 中国社会科学院 历史学 历史学 843 王巍 中国社会科学院 历史学 历史学 844 王宇信 中国社会科学院 历史学 历史学 845 王曾瑜 中国社会科学院 历史学 历史学 846 王仲殊 中国社会科学院 历史学 历史学 847 翁独健 中国社会科学院 历史学 历史学 848 夏鼐 中国社会科学院 历史学 历史学 849 萧万源 中国社会科学院 历史学 历史学 850 徐苹芳 中国社会科学院 历史学 历史学 851 杨天石 中国社会科学院 历史学 历史学 852 杨锡璋 中国社会科学院 历史学 历史学 853 杨曾文 中国社会科学院 历史学 历史学 854 尹达 中国社会科学院 历史学 历史学 855 余绳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历史学 历史学 856 余太山 中国社会科学院 历史学 历史学 857 张长寿 中国社会科学院 历史学 历史学 858 张椿年 中国社会科学院 历史学 历史学 859 张海鹏 中国社会科学院 历史学 历史学 860 张海涛 中国社会科学院 历史学 历史学 861 张显清 中国社会科学院 历史学 历史学 862 张泽咸 中国社会科学院 历史学 历史学 863 张振?d 中国社会科学院 历史学 历史学 864 朱大渭 中国社会科学院 历史学 历史学 865 廖奔 中国艺术研究院 历史学 历史学 866 陈春声 中山大学 历史学 历史学 867 陈锡祺 中山大学 历史学 历史学 868 陈寅恪 中山大学 历史学 历史学 869 邱捷 中山大学 历史学 历史学 870 桑兵 中山大学 历史学 历史学 871 马学良 中央民族大学 历史学 历史学 872 王钟翰 中央民族大学 历史学 历史学 6、 文学 中国校友会网 2011( 第三届 ) 中国杰出人文社会科学家入选学者名单(文学) 序号 入选学者 工作单位 所属学科门类 所属一级学科 873 黄德宽 安徽大学 文学 中国语言文学 874 余恕诚 安徽师范大学 文学 中国语言文学 875 陈保亚 北京大学 文学 中国语言文学 876 陈平原 北京大学 文学 中国语言文学 877 邓小南 北京大学 文学 中国语言文学 878 胡壮麟 北京大学 文学 中国语言文学 879 蒋绍愚 北京大学 文学 中国语言文学 880 李赋宁 北京大学 文学 外国语言文学 881 林庚 北京大学 文学 中国语言文学 882 陆俭明 北京大学 文学 中国语言文学 883 钱理群 北京大学 文学 中国语言文学 884 裘锡圭 北京大学 文学 中国语言文学 885 申丹 北京大学 文学 外国语言文学 886 孙钦善 北京大学 文学 中国语言文学 887 汪大年 北京大学 文学 外国语言文学 888 王力 北京大学 文学 中国语言文学 889 魏建功 北京大学 文学 中国语言文学 890 温儒敏 北京大学 文学 中国语言文学 891 徐通锵 北京大学 文学 中国语言文学 892 严家炎 北京大学 文学 中国语言文学 893 严绍?T 北京大学 文学 中国语言文学 894 杨周翰 北京大学 文学 外国语言文学 895 袁行霈 北京大学 文学 中国语言文学 896 仲跻昆 北京大学 文学 外国语言文学 897 朱德熙 北京大学 文学 中国语言文学 898 刘芳 北京理工大学 文学 外国语言文学 899 陈浩元 北京师范大学 文学 新闻传播学 900 郭预衡 北京师范大学 文学 中国语言文学 901 李修生 北京师范大学 文学 中国语言文学 902 童庆炳 北京师范大学 文学 中国语言文学 903 王宁 北京师范大学 文学 中国语言文学 904 王一川 北京师范大学 文学 中国语言文学 905 俞敏 北京师范大学 文学 中国语言文学 906 张哲俊 北京师范大学 文学 外国语言文学 907 钟敬文 北京师范大学 文学 中国语言文学 908 王福祥 北京外国语大学 文学 外国语言文学 909 王佐良 北京外国语大学 文学 外国语言文学 910 韩经太 北京语言大学 文学 中国语言文学 911 华学诚 北京语言大学 文学 中国语言文学 912 孙玉华 大连外国语学院 文学 外国语言文学 913 李霄翔 东南大学 文学 外国语言文学 914 马骏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文学 外国语言文学 915 陈思和 复旦大学 文学 中国语言文学 916 陈望道 复旦大学 文学 中国语言文学 917 丁淦林 复旦大学 文学 新闻传播学 918 傅杰 复旦大学 文学 中国语言文学 919 郭绍虞 复旦大学 文学 中国语言文学 920 李良荣 复旦大学 文学 新闻传播学 921 刘晓南 复旦大学 文学 中国语言文学 922 陆谷孙 复旦大学 文学 外国语言文学 923 王水照 复旦大学 文学 中国语言文学 924 王运熙 复旦大学 文学 中国语言文学 925 吴中杰 复旦大学 文学 中国语言文学 926 许宝华 复旦大学 文学 中国语言文学 927 张国良 复旦大学 文学 新闻传播学 928 张涌泉 复旦大学 文学 中国语言文学 929 章培恒 复旦大学 文学 中国语言文学 930 宗廷虎 复旦大学 文学 中国语言文学 931 何自然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文学 中国语言文学 932 王桂珍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文学 外国语言文学 933 尹振环 贵州省委党校 文学 中国语言文学 934 詹福瑞 国家图书馆 文学 中国语言文学 935 任胜利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委员会科学基金杂志部 文学 新闻传播学 936 张锦池 哈尔滨师范大学 文学 中国语言文学 937 李公昭 杭州师范大学 文学 外国语言文学 938 杨宝忠 河北大学 文学 中国语言文学 939 王立群 河南大学 文学 中国语言文学 940 邓军 黑龙江大学 文学 外国语言文学 941 冈晋麟 黑龙江大学 文学 外国语言文学 942 刘敬圻 黑龙江大学 文学 中国语言文学 943 张家骅 黑龙江大学 文学 外国语言文学 944 朱汉民 湖南大学 文学 中国语言文学 945 白解红 湖南师范大学 文学 外国语言文学 946 陈大康 华东师范大学 文学 中国语言文学 947 钱谷融 华东师范大学 文学 中国语言文学 948 谭帆 华东师范大学 文学 中国语言文学 949 秦秀白 华南理工大学 文学 外国语言文学 950 张玉金 华南师范大学 文学 中国语言文学 951 左鹏军 华南师范大学 文学 中国语言文学 952 胡亚敏 华中师范大学 文学 中国语言文学 953 王先霈 华中师范大学 文学 中国语言文学 954 邢福义 华中师范大学 文学 中国语言文学 955 刘中树 吉林大学 文学 中国语言文学 956 张福贵 吉林大学 文学 中国语言文学 957 蒋述卓 暨南大学 文学 中国语言文学 958 赖大仁 江西师范大学 文学 中国语言文学 959 马叙伦 教育部 文学 中国语言文学 960 朱向前 解放军艺术学院 文学 中国语言文学 961 王希隆 兰州大学 文学 中国语言文学 962 丁延峰 聊城大学 文学 中国语言文学 963 韩立群 聊城大学 文学 中国语言文学 964 清格尔泰 内蒙古大学 文学 中国语言文学 965 程千帆 南京大学 文学 中国语言文学 966 程章灿 南京大学 文学 中国语言文学 967 范存忠 南京大学 文学 中国语言文学 968 莫砺锋 南京大学 文学 中国语言文学 969 王守仁 南京大学 文学 外国语言文学 970 俞为民 南京大学 文学 中国语言文学 971 赵宪章 南京大学 文学 中国语言文学 972 董志翘 南京师范大学 文学 中国语言文学 973 马景仑 南京师范大学 文学 中国语言文学 974 唐圭璋 南京师范大学 文学 中国语言文学 975 徐朝东 南京师范大学 文学 中国语言文学 976 朱晓进 南京师范大学 文学 中国语言文学 977 陈洪 南开大学 文学 中国语言文学 978 罗宗强 南开大学 文学 中国语言文学 979 曾晓渝 南开大学 文学 中国语言文学 980 张毅 南开大学 文学 中国语言文学 981 胡玉冰 宁夏大学 文学 中国语言文学 982 旦正 青海民族大学 文学 中国语言文学 983 郭镇之 清华大学 文学 新闻传播学 984 汪晖 清华大学 文学 中国语言文学 985 邓拓 人民日报 文学 新闻传播学 986 陈炎 山东大学 文学 中国语言文学 987 郭延礼 山东大学 文学 中国语言文学 988 廖群 山东大学 文学 中国语言文学 989 屠友祥 山东大学 文学 中国语言文学 990 袁世硕 山东大学 文学 中国语言文学 991 郑杰文 山东大学 文学 中国语言文学 992 张鸿魁 山东社会科学院 文学 中国语言文学 993 朱德发 山东师范大学 文学 中国语言文学 994 邢向东 陕西师范大学 文学 中国语言文学 995 董乃斌 上海大学 文学 中国语言文学 996 杨惠中 上海交通大学 文学 外国语言文学 997 郑树棠 上海交通大学 文学 外国语言文学 998 孙景尧 上海师范大学 文学 中国语言文学 999 戴炜栋 上海外国语大学 文学 外国语言文学 1000 冯艳 首都师范大学 文学 中国语言文学 1001 曹顺庆 四川大学 文学 中国语言文学 1002 缪钺 四川大学 文学 中国语言文学 1003 徐中舒 四川大学 文学 中国语言文学 1004 杨明照 四川大学 文学 中国语言文学 1005 范伯群 苏州大学 文学 中国语言文学 1006 钱仲联 苏州大学 文学 中国语言文学 1007 王英志 苏州大学 文学 中国语言文学 1008 滕云 天津日报社 文学 中国语言文学 1009 茅盾 文化部 文学 中国语言文学 1010 王蒙 文化部 文学 中国语言文学 1011 罗以澄 武汉大学 文学 新闻传播学 1012 赵逵夫 西北师范大学 文学 中国语言文学 1013 桑达多吉 西藏大学 文学 中国语言文学 1014 赵义山 西华师范大学 文学 中国语言文学 1015 何宗美 西南大学 文学 中国语言文学 1016 季水河 湘潭大学 文学 中国语言文学 1017 文卫平 湘潭大学 文学 外国语言文学 1018 木哈白提·哈斯木 新疆大学 文学 中国语言文学 1019 杨亦鸣 徐州师范大学 文学 中国语言文学 1020 申沛昌 延安大学 文学 中国语言文学 1021 蔡美花 延边大学 文学 中国语言文学 1022 郑振铎 原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文学 中国语言文学 1023 罗常培 原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文学 中国语言文学 1024 杨树达 原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文学 中国语言文学 1025 张国庆 云南大学 文学 中国语言文学 1026 曹锦炎 浙江大学 文学 中国语言文学 1027 方一新 浙江大学 文学 中国语言文学 1028 何莲珍 浙江大学 文学 外国语言文学 1029 姜亮夫 浙江大学 文学 中国语言文学 1030 蒋礼鸿 浙江大学 文学 中国语言文学 1031 施旭 浙江大学 文学 中国语言文学 1032 王元骧 浙江大学 文学 中国语言文学 1033 吴秀明 浙江大学 文学 中国语言文学 1034 肖瑞峰 浙江工业大学 文学 中国语言文学 1035 黄灵庚 浙江师范大学 文学 中国语言文学 1036 王嘉良 浙江师范大学 文学 中国语言文学 1037 王书才 郑州大学 文学 中国语言文学 1038 高晓虹 中国传媒大学 文学 新闻传播学 1039 胡正荣 中国传媒大学 文学 新闻传播学 1040 胡智锋 中国传媒大学 文学 新闻传播学 1041 张颂 中国传媒大学 文学 新闻传播学 1042 王立名 中国科技期刊编辑学会 文学 新闻传播学 1043 郭沫若 中国科学院 文学 中国语言文学 1044 展江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 文学 新闻传播学 1045 蔡钟翔 中国人民大学 文学 中国语言文学 1046 陈力丹 中国人民大学 文学 新闻传播学 1047 方汉奇 中国人民大学 文学 新闻传播学 1048 高旭东 中国人民大学 文学 中国语言文学 1049 吴玉章 中国人民大学 文学 中国语言文学 1050 喻国明 中国人民大学 文学 新闻传播学 1051 张征 中国人民大学 文学 新闻传播学 1052 郑保卫 中国人民大学 文学 新闻传播学 1053 陈?? 中国社会科学院 文学 外国语言文学 1054 陈铁民 中国社会科学院 文学 中国语言文学 1055 陈毓罴 中国社会科学院 文学 中国语言文学 1056 陈宗振 中国社会科学院 文学 中国语言文学 1057 道布 中国社会科学院 文学 中国语言文学 1058 邓绍基 中国社会科学院 文学 中国语言文学 1059 丁声树 中国社会科学院 文学 中国语言文学 1060 董衡巽 中国社会科学院 文学 外国语言文学 1061 樊骏 中国社会科学院 文学 中国语言文学 1062 冯至 中国社会科学院 文学 中国语言文学 1063 高莽 中国社会科学院 文学 外国语言文学 1064 郭宏安 中国社会科学院 文学 外国语言文学 1065 何其芳 中国社会科学院 文学 中国语言文学 1066 侯精一 中国社会科学院 文学 中国语言文学 1067 黄宝生 中国社会科学院 文学 外国语言文学 1068 黄中祥 中国社会科学院 文学 中国语言文学 1069 贾芝 中国社会科学院 文学 中国语言文学 1070 江荻 中国社会科学院 文学 中国语言文学 1071 江蓝生 中国社会科学院 文学 中国语言文学 1072 郎樱 中国社会科学院 文学 中国语言文学 1073 李荣 中国社会科学院 文学 中国语言文学 1074 李文俊 中国社会科学院 文学 外国语言文学 1075 刘魁立 中国社会科学院 文学 中国语言文学 1076 刘世德 中国社会科学院 文学 中国语言文学 1077 刘跃进 中国社会科学院 文学 中国语言文学 1078 柳鸣九 中国社会科学院 文学 外国语言文学 1079 吕叔湘 中国社会科学院 文学 中国语言文学 1080 梅益 中国社会科学院 文学 外国语言文学 1081 钱中文 中国社会科学院 文学 外国语言文学 1082 钱钟书 中国社会科学院 文学 中国语言文学 1083 仁钦道尔吉 中国社会科学院 文学 中国语言文学 1084 邵荣芬 中国社会科学院 文学 中国语言文学 1085 沈从文 中国社会科学院 文学 中国语言文学 1086 沈家煊 中国社会科学院 文学 中国语言文学 1087 盛宁 中国社会科学院 文学 外国语言文学 1088 孙宏开 中国社会科学院 文学 中国语言文学 1089 陶文鹏 中国社会科学院 文学 中国语言文学 1090 王焕生 中国社会科学院 文学 外国语言文学 1091 吴元迈 中国社会科学院 文学 外国语言文学 1092 吴宗济 中国社会科学院 文学 中国语言文学 1093 杨季康 中国社会科学院 文学 外国语言文学 1094 杨义 中国社会科学院 文学 中国语言文学 1095 叶廷芳 中国社会科学院 文学 外国语言文学 1096 叶渭渠 中国社会科学院 文学 外国语言文学 1097 张炯 中国社会科学院 文学 中国语言文学 1098 照那斯图 中国社会科学院 文学 中国语言文学 1099 周定一 中国社会科学院 文学 中国语言文学 1100 周扬 中国社会科学院 文学 中国语言文学 1101 周有光 中国社会科学院 文学 中国语言文学 1102 朱寨 中国社会科学院 文学 中国语言文学 1103 巴金 中国文联 文学 中国语言文学 1104 黎锦熙 中国文字改革协会 文学 中国语言文学 1105 肖宏 中国药理学报杂志社 文学 新闻传播学 1106 杨伯峻 中华书局 文学 中国语言文学 1107 游苏宁 中华医学会杂志社 文学 新闻传播学 1108 欧阳友权 中南大学 文学 中国语言文学 1109 陈斯鹏 中山大学 文学 中国语言文学 1110 黄天骥 中山大学 文学 中国语言文学 1111 黄文杰 中山大学 文学 中国语言文学 1112 王季思 中山大学 文学 中国语言文学 1113 吴承学 中山大学 文学 中国语言文学 1114 阿不都热西提亚库甫 中央民族大学 文学 中国语言文学 7、 艺术学 中国校友会网 2011( 第三届 ) 中国杰出人文社会科学家入选学者名单(艺术学) 序号 入选学者 工作单位 所属学科门类 所属一级学科 1115 彭吉象 北京大学 艺术学 艺术学 1116 俞孔坚 北京大学 艺术学 艺术学 1117 朱光潜 北京大学 艺术学 艺术学 1118 宗白华 北京大学 艺术学 艺术学 1119 汪流 北京电影学院 艺术学 艺术学 1120 王耀华 福建师范大学 艺术学 艺术学 1121 李双江 解放军艺术学院 艺术学 艺术学 1122 费泳 南京艺术学院 艺术学 艺术学 1123 李砚祖 清华大学 艺术学 艺术学 1124 柳冠中 清华大学 艺术学 艺术学 1125 曾繁仁 山东大学 艺术学 艺术学 1126 金长烈 上海戏剧学院 艺术学 艺术学 1127 俞丽拿 上海音乐学院 艺术学 艺术学 1128 周小燕 上海音乐学院 艺术学 艺术学 1129 刘辉 沈阳音乐学院 艺术学 艺术学 1130 罗中立 四川美术学院 艺术学 艺术学 1131 刘文西 西安美术学院 艺术学 艺术学 1132 杨晓阳 西安美术学院 艺术学 艺术学 1133 王朝闻 中国艺术研究院 艺术学 艺术学 1134 金铁霖 中国音乐学院 艺术学 艺术学 1135 刘德海 中国音乐学院 艺术学 艺术学 1136 潘公凯 中央美术学院 艺术学 艺术学 1137 王敏 中央美术学院 艺术学 艺术学 1138 廖向红 中央戏剧学院 艺术学 艺术学 1139 孙家秀 中央戏剧学院 艺术学 艺术学 1140 郭淑珍 中央音乐学院 艺术学 艺术学 1141 黄翔鹏 中央音乐学院 艺术学 艺术学 1142 林耀基 中央音乐学院 艺术学 艺术学 1143 吴祖强 中央音乐学院 艺术学 艺术学 1144 杨荫浏 中央音乐学院 艺术学 艺术学 1145 于润洋 中央音乐学院 艺术学 艺术学 8、 哲学 中国校友会网 2011( 第三届 ) 中国杰出人文社会科学家入选学者名单(哲学) 序号 入选学者 工作单位 所属学科门类 所属一级学科 1146 许俊达 安徽大学 哲学 哲学 1147 陈占安 北京大学 哲学 哲学 1148 冯定 北京大学 哲学 哲学 1149 冯友兰 北京大学 哲学 哲学 1150 贺麟 北京大学 哲学 哲学 1151 黄楠森 北京大学 哲学 哲学 1152 楼宇烈 北京大学 哲学 哲学 1153 聂锦芳 北京大学 哲学 哲学 1154 汤用彤 北京大学 哲学 哲学 1155 王中江 北京大学 哲学 哲学 1156 魏英敏 北京大学 哲学 哲学 1157 叶朗 北京大学 哲学 哲学 1158 张岱年 北京大学 哲学 哲学 1159 赵敦华 北京大学 哲学 哲学 1160 周北海 北京大学 哲学 哲学 1161 朱良志 北京大学 哲学 哲学 1162 甘葆露 北京青年政治学院 哲学 哲学 1163 韩震 北京师范大学 哲学 哲学 1164 江怡 北京师范大学 哲学 哲学 1165 冉昌光 成都艺术职业学院 哲学 哲学 1166 田克勤 东北师范大学 哲学 哲学 1167 樊和平 东南大学 哲学 哲学 1168 蒋孔阳 复旦大学 哲学 哲学 1169 吴晓明 复旦大学 哲学 哲学 1170 俞吾金 复旦大学 哲学 哲学 1171 张汝伦 复旦大学 哲学 哲学 1172 丁立群 黑龙江大学 哲学 哲学 1173 张奎良 黑龙江大学 哲学 哲学 1174 张锡勤 黑龙江大学 哲学 哲学 1175 李建华 湖南城市学院、中南大学 哲学 哲学 1176 唐凯麟 湖南师范大学 哲学 哲学 1177 王泽应 湖南师范大学 哲学 哲学 1178 陈嘉映 华东师范大学 哲学 哲学 1179 冯契 华东师范大学 哲学 哲学 1180 童世骏 华东师范大学 哲学 哲学 1181 杨国荣 华东师范大学 哲学 哲学 1182 朱贻庭 华东师范大学 哲学 哲学 1183 邓晓芒 华中科技大学 哲学 哲学 1184 欧阳康 华中科技大学 哲学 哲学 1185 高清海 吉林大学 哲学 哲学 1186 贺来 吉林大学 哲学 哲学 1187 舒炜光 吉林大学 哲学 哲学 1188 孙正聿 吉林大学 哲学 哲学 1189 张异宾 南京大学 哲学 哲学 1190 王小锡 南京师范大学 哲学 哲学 1191 李娜 南开大学 哲学 哲学 1192 刘文英 南开大学 哲学 哲学 1193 王南?? 南开大学 哲学 哲学 1194 陈庆英 青海省社会科学院 哲学 哲学 1195 陈来 清华大学 哲学 哲学 1196 万俊人 清华大学 哲学 哲学 1197 郭贵春 山西大学 哲学 哲学 1198 林乐昌 陕西师范大学 哲学 哲学 1199 鲁品越 上海财经大学 哲学 哲学 1200 陈新汉 上海大学 哲学 哲学 1201 白奚 首都师范大学 哲学 哲学 1202 邓生庆 四川大学 哲学 哲学 1203 詹石窗 四川大学 哲学 哲学 1204 蔡方鹿 四川师范大学 哲学 哲学 1205 温克勤 天津社会科学院 哲学 哲学 1206 孙周兴 同济大学 哲学 哲学 1207 郭齐勇 武汉大学 哲学 哲学 1208 李达 武汉大学 哲学 哲学 1209 石云霞 武汉大学 哲学 哲学 1210 陶德麟 武汉大学 哲学 哲学 1211 赵林 武汉大学 哲学 哲学 1212 何向东 西南大学育才学院 哲学 哲学 1213 吴松 云南大学 哲学 哲学 1214 石仲泉 中共党史研究室 哲学 哲学 1215 徐惟诚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哲学 哲学 1216 杜国庠 中国科学院 哲学 哲学 1217 潘梓年 中国科学院 哲学 哲学 1218 许良英 中国科学院 哲学 哲学 1219 张稼夫 中国科学院 哲学 哲学 1220 方立天 中国人民大学 哲学 哲学 1221 郭湛 中国人民大学 哲学 哲学 1222 焦国成 中国人民大学 哲学 哲学 1223 罗国杰 中国人民大学 哲学 哲学 1224 苗力田 中国人民大学 哲学 哲学 1225 宋希仁 中国人民大学 哲学 哲学 1226 夏甄陶 中国人民大学 哲学 哲学 1227 向世陵 中国人民大学 哲学 哲学 1228 肖群忠 中国人民大学 哲学 哲学 1229 杨庆中 中国人民大学 哲学 哲学 1230 张法 中国人民大学 哲学 哲学 1231 朱松山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工程学院 哲学 哲学 1232 陈筠泉 中国社会科学院 哲学 哲学 1233 陈瑛 中国社会科学院 哲学 哲学 1234 杜继文 中国社会科学院 哲学 哲学 1235 方克立 中国社会科学院 哲学 哲学 1236 黄心川 中国社会科学院 哲学 哲学 1237 金宜久 中国社会科学院 哲学 哲学 1238 金岳霖 中国社会科学院 哲学 哲学 1239 靳辉明 中国社会科学院 哲学 哲学 1240 孔繁 中国社会科学院 哲学 哲学 1241 李崇富 中国社会科学院 哲学 哲学 1242 李惠国 中国社会科学院 哲学 哲学 1243 李景源 中国社会科学院 哲学 哲学 1244 李奇 中国社会科学院 哲学 哲学 1245 李泽厚 中国社会科学院 哲学 哲学 1246 梁存秀 中国社会科学院 哲学 哲学 1247 刘培育 中国社会科学院 哲学 哲学 1248 刘启林 中国社会科学院 哲学 哲学 1249 吕大吉 中国社会科学院 哲学 哲学 1250 罗希文 中国社会科学院 哲学 哲学 1251 马西沙 中国社会科学院 哲学 哲学 1252 邱仁宗 中国社会科学院 哲学 哲学 1253 邱永辉 中国社会科学院 哲学 哲学 1254 任继愈 中国社会科学院 哲学 哲学 1255 汝信 中国社会科学院 哲学 哲学 1256 涂纪亮 中国社会科学院 哲学 哲学 1257 王明 中国社会科学院 哲学 哲学 1258 王伟光 中国社会科学院 哲学 哲学 1259 魏道儒 中国社会科学院 哲学 哲学 1260 巫白慧 中国社会科学院 哲学 哲学 1261 吴云贵 中国社会科学院 哲学 哲学 1262 姚介厚 中国社会科学院 哲学 哲学 1263 叶秀山 中国社会科学院 哲学 哲学 1264 余敦康 中国社会科学院 哲学 哲学 1265 张总 中国社会科学院 哲学 哲学 1266 赵凤岐 中国社会科学院 哲学 哲学 1267 赵汀阳 中国社会科学院 哲学 哲学 1268 卓新平 中国社会科学院 哲学 哲学 1269 曾钊新 中南大学 哲学 哲学 1270 鞠实儿 中山大学 哲学 哲学 1271 李萍 中山大学 哲学 哲学 1272 倪梁康 中山大学 哲学 哲学 1273 章海山 中山大学 哲学 哲学 1274 张立英 中央财经大学 哲学 哲学 1275 艾思奇 中央党校 哲学 哲学 1276 杨献珍 中央马列学院 哲学 哲学 1277 张如心 中央马列学院 哲学 哲学 1278 牟钟鉴 中央民族大学 哲学 哲学
个人分类: 中国皇家科学院CAR|6254 次阅读|2 个评论
Some observations among Jobs, Joe Wong & TED talks
ak650 2011-12-23 20:49
AK's Inspiration, Vol.8, 2011. Some observations among Jobs, Joe Wong TED talks ak650 * * Shangrao, 334000, China I. TED talks TED上top 1观看是Ken Robinson (2006) 关于教育的演讲:《Schools kill creativity》. Ken (2010) 还告诉我们一个事实,有些人找到了自己所爱的事情,有些人一直没有找到自己所爱的事情。 II. Jobs’s Commencement address Joe Wong’s address at Qinghua University 成功人士在成就之后往回看,做讲座的时候,说的很多道理总是非常好,但我觉得那是总结而不是一种启发,而且depend on个人家庭教育文化境遇,兴奋一下就好。 但这一次,他们如此不约而同的一再说,你应该倾听内心深处的声音(Joe Wong, 2011)或者you should find what you love. (Jobs, 2005) 假设这是rule of success,那么承接part I中的事实,如何找?如何判断找到? Jobs在谈到自己被所创公司 (Apple) 解雇的时候说:I was rejected, but I am still in love. So I start again. 于是世界有了NeXT,以及Pixar。 无独有偶,Joe Wong也说:失败是一种答案,可以告诉我们很多东西。如果有一件事情,你在失败了之后还是想去做,就有可能是你应该做的事情。 Joe Wong还给出了他自己的methodology: “把长远的目标放高一点,把近期目标放低一点,这样在比较有成就感的同时,朝长远目标迈进一步,而不会挫折感太强。” 这就是我之前解释 为何要“眼高手低”! 同样,Jobs说:Your work is going to fill a large part of your life, and the only way to be truly satisfied is to do what you believe is great work. 我自己的理解就是,要有野心兼修炼耐心。 Reference 1. Robinson K. (2006). Schools kill creativity. http://www.ted.com/talks/ken_robinson_says_schools_kill_creativity.html 2. Robinson K. (2010). Bring on the learning revolution. http://www.ted.com/talks/sir_ken_robinson_bring_on_the_revolution.html 3. Jobs. (2005). You've got to find what you love. http://news.stanford.edu/news/2005/june15/jobs-061505.html 4. Wong J. (2011). 黄西清华大学演讲. http://open.sina.com.cn/HuangXiQingHua.html
2345 次阅读|0 个评论
2011申报失败项目一览表
热度 5 yuliping 2011-12-23 17:02
列下此目录不为别的,希望各位同仁遇到失败不要灰心,2011即将结束,祝各位朋友新年快乐!来年更上一层楼! 2011 年发改委西部项目 END 2011 国家旅游局课题 ENG 2011 年国家软科学 END 2011 年国家社科成果库 END 2011 年国家社科重大招标 END 2011 年国家统计局课题 END 2011 国家统战研究会 END 2011 宁波市与中国社科院合作共建研究中心课题 END 2011 教育部开放存取 END 2011 宁波市出版基金 END 2011 年宁波市自然科学 END 2011 宁波物流课题 END 2011 浙江省社科联出版基金 END 2011 浙江省软科学 END 2011 浙江省社科基金后期资助 END 2011 浙江省统计部华夏英才基金 END 2011 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 END 2011 宁波政协理论课题 END 2011.12.23 俞立平 于宁波
个人分类: 教师生涯|3629 次阅读|9 个评论
[转载]暴力强拆何以向军人下手
热度 1 miran 2011-12-23 12:17
[转载]暴力强拆何以向军人下手
暴力强拆何以向军人下手 (Fri Dec 23 00:21:14 2011) 吴若愚 据解放军报报道,一名休假在家的战士,被开发公司拆迁人员殴打致伤住进医院,自家房 屋也被强拆。此事发生后,引起军地各级高度重视,军地成立联合专案小组进行调查处理 ,排除各种干扰,使问题于12月初得到妥善解决。 8月中旬,广州军区某舟桥旅修理营四级军士长陈建利回江苏老家探亲时,得知自家房屋被 列入拆迁范围。由于对补偿协议存在疑问,小陈就去找开发商了解情况,没想到被对方人 员推了出来。当天下午,小陈家来了20多个陌生人,不由分说将他团团围住,还爬上电线 杆切断电源。小陈大声讲理,却无人理睬。随后,这群人一拥而上,将其按在地上拳打脚 踢,他家的房屋也被强行拆除。 自中国房地产泡沫虚高以来,暴力强拆便伴随而至,因暴力强拆致人伤亡事件时有发生。 一时间,暴力强拆似飞蝗过境寸草不留,似鬼子进村,鸡犬不宁。似乎正应验了江西抚州 宜黄县某领导的名言“没有强拆就没有新中国”,大有把强拆当成一场暴力革命来干的趋 势。虽然中央已经将“行政拆迁”变为“依法征收”,但这种变化似乎只是换汤不换药, 有时反而为暴力拆迁穿上了合法外衣,因为过去“行政强拆”时,开发商只是和当地政府 狼狈为奸,而“依法征收”后,开发商却联合了当地司法机关合谋行事,这样便令被征收 人有口难言了。最让人心有余悸的是,疯狂的暴力强拆连警察和军人也难逃厄运。 2010年8月,北京丰台区某警察住宅被暴力拆迁,警察为保护个人财产被拆迁人员打伤。今 天,当强拆被披上“征收”的合法外衣后,暴力的黑手竟然伸向了军人,这不能不说是中 国法律形同虚设的一个真实写照。按《征收条例》规定,必须征得被征收人同意并补偿合 理后才能进行拆除。然而,对于徐州当地的开发商来说,法律不过是一张废纸。他们不但 要暴力强拆,而且要向“人民子弟兵”下手,可见这个开发商的脑子里装着的除了金钱, 哪有法律和国家,他的举动已经达到丧心病狂的地步。 中国人民解放军被称为“钢铁长城”,是保卫国家不受外地侵犯的国家机器,强大的军队 由千千万万个军人组成,而每一位军人犹如“长城”上的每一块墙砖。 徐州 的开 发商强拆现役军人的家园并打伤军人,这无疑是在毁坏长城上的墙砖,这不但是一个刑事 案件,而且是一个政治事件,这样的案例应该加大处罚力度,才能对那些胆敢侵犯军人权 益的不法之徒有所震慑。 曾经记得毛泽东说过,“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也许这只是那个时代的一 句口号,但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今天,军人连自己的家园都保护不了,怎么会有心思能 力保卫改革开放这来之不易的成果呢?所以笔者认为,侵害军人合法权利,无异于自毁长 城,这是非常危险的。
个人分类: 社会观察|291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2011全球经济景象
wmzliuyx 2011-12-23 11:54
全球一片衰退景象 12 月 14 日,中国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之后,美元暴涨!欧元暴跌!黄金暴跌!原油暴跌! CRB 暴跌!全球股市暴跌!全球一片衰退景象!昨天,一则小消息引起了博览研究员的注意,也佐证了全球衰退的特征,这就是:挪威央行大幅降息 50 个基点。为什么挪威这个小国降息具有重要的信息?简单来说,这表明了一个受欧债冲击非常有限,经济发展非常健康的发达国家,也不得不降息来应对全球的风险。挪威是全球仅存的 18 个享有 AAA 最高评级的国家之一(以标普评级计),虽然身处欧洲,但其财政状况非常健康, 2010 年,其政府预算盈余占国内生产总值的 10% 。 2010 年,挪威失业率仅为 3.3% ,大幅低于欧洲其他国家。而在 OECD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最新预测中,对欧洲经济增长的预期时 0.2% ,而对挪威 2012 年经济增长的预估仍然高达 4% 。这样一个各方面都非常健康的经济体,本可以处变不惊,笑看全球风云,现在却是两年多来首次下调基准利率,而且一次下调 50 个基点。这足以说明,全球经济衰退的风险已经上升到没有任何一国能置身事外的水平了。对于中国,这个判断非常重要。 11 月份,我国出口仍然增长了 13.8% ,虽然环比增长回落,但仍算差强人意。但值得注意的是,当月我国对欧盟出口仅增长 4.9% ,低于整体出口增速 8.8 个百分点。欧盟现在为我国第一大出国地区,虽然新兴经济体在我国出口中的比重大幅提高,但是对欧盟出口的下降以及受欧盟经济下滑带动的对其它地区的出口下降都将是未来影响中国经济的负面因素。实际上,即使在 2008 年,中国出口的底部也不是出现在危机最严重的时期,而是存在一定的时滞。尽管欧债危机对我国出口的冲击暂时还在可控范围内,但是考虑到危机的时滞以及外围环境的进一步恶化,出口下降几乎没有任何悬念。针对这一点,就要求调控具备前瞻性。即使回到国内,受出口驱动的相关投资也在 11 月出现了明显的收缩。 PMI 指数下降到 49 的荣枯分界线之下,就表明制造业出现萎缩(注意,是萎缩而非增长放缓)。在制造业之外,房地产也明显降温,除房地产投资大幅下降外,还带动钢铁水泥大幅下降,钢铁业在 10 月份持续暴跌的情境下, 11 月份钢铁产量为 10 个月来最低,同比增速创今年来新低。 77 家大中型钢企平均销售利润率不足 1% 。而对经济运行最敏感的用电量指标(温总理在 2008 年次贷危机时就反复提到过这个指标), 11 月也出现了大幅回落,再次印证当前中国经济增长减速。根据国家能源局发布的最新数据, 11 月份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速从 10 月份的 11.35% 下滑到 9.91% ,工业用电量从 12.83% 下滑到 10.13% ,增速回落幅度都进一步扩大。综合起来,我们认为,全球经济已呈现一片衰退景象,中国也不可能独善其身,虽然在当前时点上不可过度反应,但也需要未雨绸缪,早做部署,增强调控的灵活性及应变度。
个人分类: 宏观经济|911 次阅读|0 个评论
2011年地球自然灾害 地震多发火山活动频繁(组图)
热度 1 杨学祥 2011-12-23 04:07
2011年地球自然灾害 地震多发火山活动频繁(组图) 2011年12月19日09:19  科学网(kexue.com)讯 2011年眼看就要过去,在一年中地球也是历经磨难,而自然灾害的多发也令人不禁对即将到来的2012而感到恐惧。其实2012世界末日仅仅是谣传,没有确凿的理论可以证实,而最近也有科学家对此进行了辟谣,不过如果人类不重视自然,那么世界末日或许将在不久的未来真的爆发。   当今世界,生活在地球上的人类,随着工业化时代来临,为了追求更享受的物质生活,往往不顾自然生态、环境,不断污染破坏地球,但是,对地球造成的伤害愈多,最终这些力道仍会反噬。为了控诉人类对她造成的伤害,我们共同的母亲地球,正以灾难来警告世人,面对大自然,我们能做的,就是怀抱感恩及谦卑的心。   2011年里,一次次的巨大自然灾难摆在人类面前,似乎也想人类证明自然在是无法对抗的。当人类在发展自己工业化的同时,如果在不加以控制,保护地球的话,或为未来的地球的毁灭不是因为自然的力量,而是我们人类自己。2012这个“末日”年的到来,或许可以帮助人类认清自己在地球中的地位。我们可以盘点下今年发生的多起重大的自然灾害。    新西兰地震   2月22日,新西兰第二大城市克莱斯特彻奇发生6.3级强烈地震,造成多人人死亡。由于此次地震震级大、震源深度较浅,因此造成的破坏相当严重。当地警方称,地震已经造成了“多人死亡”,市民则反映有多人被困在倒塌的建筑下。整个城市的空气中弥漫着煤气的味道,克莱斯特彻奇大教堂也部分被毁。连铁轨都被地震震到扭曲。    美国大雪   今年美国东北部遭受暴风雪吹袭,造成多人死亡。陆空交通大受影响,华盛顿部分地区积雪厚度超过1英尺(约合0.3米),民众回家路受阻。纽约市入冬以来,降雪纪录达到将近140厘米,单是2月就已达96厘米,刷新今年1月份纪录。    日本大地震   3月11日下午2点46分左右,日本东北和关东地区发生国内观测史上最大的里氏8.8级地震,震源位于宫城县附近的三陆近海。地震引发的海啸波及从北海道到冲绳的大范围地区,最高达到10米。据日本防卫省称,福岛县南相马市约1800户人家遭受毁灭性打击,死者预计将超过千人。灾区很多房屋在地震中倒塌烧毁,还有一些被海啸冲走,损失惨重。    美国中部龙卷风   5月25日,美国中东部11个州正遭受史上最大规模的龙卷风袭击。美国密苏里州乔普林市,民众站在被龙卷风摧毁后房屋的废墟上,统计显示,乔普林市龙卷风灾害导致122人死亡。    智利火山喷发   2011年6月4日,智利南部Puyehue Cordon Caulle火山爆发,喷出大量火山岩灰,并出现火山闪电现象。大量火热的火山灰及石块上冲云霄达10公里,导致航班取消,附近3500多人撤离。智利政府已将该火山之红色警戒层级提升至第6级,并紧急疏散附近居民,以及暂时关闭附近通往阿根廷之道路及边界关卡。    中美齐大旱   7、8月份,美国德克萨斯州遭遇特大干旱,湖泊干涸。与此同时中国也遭到了旱灾的“攻击”。一场历史罕见的大旱将中国水资源丰富的长江中下游地区推上了尴尬境地,曾经烟波浩渺的两大淡水湖中心区成了“草原”。监测显示,今年前5个多月,长江中下游大部分地区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少三至八成。安徽、江苏、湖北、湖南、江西等地平均降水量为1954年以来同期最少。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评估,这是长江中下游自1954年有完整气象观测记录以来较为严重的旱情,达到极端气候事件标准。 2011年地球自然灾害 地震多发火山活动频繁    土耳其强震   北京时间23日18时41分,土耳其发生里氏7.3级地震,震中位于北纬38.8度、东经43.5度,震源深度10公里。受灾最严重的是凡省东部的埃尔季什镇,那里有25至30栋建筑和一栋宿舍楼倒塌,在凡城多栋建筑被震塌。来源科学网) http://roll.sohu.com/20111219/n329466241.shtml 天灾人祸让全球经济今年损失达3500亿美元 已有 91 次阅读 2011-12-22 14:18 |个人分类:防灾信息|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灾害 损失 预防 推荐到群组 天灾人祸让全球经济今年损失达3500亿美元 杨学祥 据德国慕尼黑保险公司估计,还未计算下半年度,已经创下有史以来最大天灾经济损失的纪录,单是2011年上半年全球自然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总数为2650亿美元。瑞士再保险(Swiss Re)估计,天灾人祸让全球经济今年损失达3500亿美元,创史上新高。而曾被Discovery新闻指天灾造成损失历年最严重的2005年,当时经济损失总数只是为2200亿美元。 今年天灾频仍,每次均死伤忱藉,造成极大经济捐失,而接连不断的大型天灾亦令全球供应链继裂,是造成国际金融市场动荡的原因之一。上半年涝旱成灾,澳洲水患、中国大旱,影响矿物、粮食出口,而日本“311”大地震影响最为深远,重创工业,同时引发核灾,全球反核声四起,日本经济亦一并震散,而下半年则以泰国水灾对全球经济影响最大。 我在2010年12月18日指出,根据潮汐和地球自转12年周期,2010年与1998年、2011年与1999年的情况大致相同:1998年为有记录以来温度最高,1999气温骤降,地震增强(台湾9·21大地震)。2009-2010年发生厄尔尼诺事件,2010年7月发生拉尼娜事件。2011年低温多震可能性很大 。人们只记住了1998年是有气象记录以来最暖的一年,忽略了紧随其后的1999年的气温低谷和地震频发,全球气温的暴起暴落值得关注。1999年的干旱、洪涝、低温冻害、风雹、地震灾害值得关注,我们必须做好预防的准备 。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520950 2011年和1999年的相似性:共同的预见 2010-12-18 07:15 2011年和1999年的相似性:共同的预见 杨学祥 研究表明,厄尔尼诺和拉尼娜是全球灾害的最强信号。我们在2009年初就关注下一次不寻常的厄尔尼诺事件,因为它会给全球带来流感全球大流行等重大灾害 。事实上,2009年的厄尔尼诺事件不仅给全球带来流感爆发,而且给全球带来暴雪和酷暑、干旱和洪水、强震和大风灾害。 2010年的拉尼娜事件能给世界带来什么? 一、干旱 二、洪涝 1 三、低温冻害 四、风雹 五、地震 根据潮汐和地球自转12年周期,2010年与1998年、2011年与1999年的情况大致相同:1998年为有记录以来温度最高,1999气温骤降,地震增强(台湾9·21大地震)。2009-2010年发生厄尔尼诺事件,2010年7月发生拉尼娜事件。2011年低温多震可能性很大 。人们只记住了1998年是有气象记录以来最暖的一年,忽略了紧随其后的1999年的气温低谷和地震频发,全球气温的暴起暴落值得关注。1999年的干旱、洪涝、低温冻害、风雹、地震灾害值得关注,我们必须做好预防的准备 。 参考文献(略)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394724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4592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2011中国大学杰出人文社会科学家名单:管理学
热度 2 alexshun 2011-12-22 16:06
新浪教育讯 2011年12月20日,中国校友会网大学研究团队最新发布《2011中国杰出人文社会科学家研究报告》,报告公布了第三届中国杰出人文社会科学家名单,共有1278名学者入选。其中,北京大学最盛产杰出人文社会科学家,有106位学者和182名校友入选名单,雄居中国校友会网“2011中国大学杰出人文社会科学家排行榜”榜首;中国人民大学有68位学者和154名校友入围,居第二;复旦大学有43位学者和60名校友入选,名列第三;北京师范大学有41名学者和46名校友入选,升至第四;清华大学有33名学者和18名校友入选,文科地位飙升挺进全国高校五强。中国社会科学院有264位学者入选,入选人数高居全国各科研院所首位,堪称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国家智库。   在入选第三届中国杰出人文社会科学家名单中,女性学者屈指可数,学科领域分布失衡,文法领域表现突出;“50后”成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主力军,“70后”学者崭露头角;近六成入选学者扎堆北京,西藏实现“零突破”;入选者学历高、海归多,四成拥有博士学历;优秀学术传统有师承,师生团队同入选现象多。最引人关注的是,昔日高考状元现身杰出人文社会科学家名单,一举打破我国恢复高考后高考状元无“杰出人才”论断,“考场状元”蝶变成“职场状元”。 中国校友会网2011(第三届)中国杰出人文社会科学家入选学者名单(管理学) 序号 入选学者 工作单位 所属学科门类 所属一级学科 61 曹凤岐 北京大学 管理学 工商管理 262 王建国 北京大学 管理学 工商管理 263 吴慰慈 北京大学 管理学 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 264 李京文 北京工业大学 管理学 工商管理 265 黄海军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管理学 管理科学与工程 266 吴季松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管理学 工商管理 267 高自友 北京交通大学 管理学 管理科学与工程 268 鞠颂东 北京交通大学 管理学 管理科学与工程 269 韩伯棠 北京理工大学 管理学 管理科学与工程 270 魏一鸣 北京理工大学 管理学 管理科学与工程 271 胡祥培 大连理工大学 管理学 管理科学与工程 272 王众托 大连理工大学 管理学 管理科学与工程 273 唐小我 电子科技大学 管理学 工商管理 274 李维安 东北财经大学 管理学 工商管理 275 刘永泽 东北财经大学 管理学 工商管理 276 张先治 东北财经大学 管理学 工商管理 277 娄成武 东北大学 管理学 公共管理 278 唐加福 东北大学 管理学 管理科学与工程 279 唐立新 东北大学 管理学 管理科学与工程 280 郝模 复旦大学 管理学 公共管理 281 芮明杰 复旦大学 管理学 工商管理 282 郑绍濂 复旦大学 管理学 工商管理 283 朱道立 复旦大学 管理学 管理科学与工程 284 闪淳昌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 管理学 管理科学与工程 285 刘湘生 国家图书馆 管理学 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 286 李一军 哈尔滨工业大学 管理学 管理科学与工程 287 杨善林 合肥工业大学 管理学 管理科学与工程 288 何颖 黑龙江大学 管理学 公共管理 289 陈收 湖南大学 管理学 工商管理 290 谢赤 湖南大学 管理学 工商管理 291 刘友金 湖南科技大学 管理学 工商管理 292 陈晓红 中南大学 管理学 工商管理 293 蓝海林 华南理工大学 管理学 工商管理 294 陈荣秋 华中科技大学 管理学 管理科学与工程 295 张蕊 江西财经大学 管理学 工商管理 296 包国宪 兰州大学 管理学 公共管理 297 童星 南京大学 管理学 公共管理 298 叶继元 南京大学 管理学 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 299 赵曙明 南京大学 管理学 工商管理 300 朱庆华 南京大学 管理学 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 301 陈炳富 南开大学 管理学 工商管理 302 单凤儒 青岛恒星职业技术学院 管理学 工商管理 303 陈国青 清华大学 管理学 管理科学与工程 304 陈剑 清华大学 管理学 管理科学与工程 305 陈小悦 清华大学 管理学 工商管理 306 傅家骥 清华大学 管理学 工商管理 307 薛澜 清华大学 管理学 公共管理 308 赵纯均 清华大学 管理学 工商管理 309 徐向艺 山东大学 管理学 工商管理 310 陈信元 上海财经大学 管理学 工商管理 311 任树怀 上海大学 管理学 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 312 吴建中 上海图书馆 管理学 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 313 徐玖平 四川大学 管理学 工商管理 314 汪波 天津大学 管理学 工商管理 315 尹贻林 天津理工大学 管理学 管理科学与工程 316 诸大建 同济大学 管理学 公共管理 317 陈传夫 武汉大学 管理学 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 318 邓大松 武汉大学 管理学 公共管理 319 黄宗忠 武汉大学 管理学 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 320 马费成 武汉大学 管理学 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 321 邱均平 武汉大学 管理学 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 322 李垣 西安交通大学 管理学 管理科学与工程 323 汪应洛 西安交通大学 管理学 管理科学与工程 324 席酉民 西安交通大学 管理学 管理科学与工程 325 徐寅峰 西安交通大学 管理学 管理科学与工程 326 陈振明 厦门大学 管理学 公共管理 327 曲晓辉 厦门大学 管理学 工商管理 328 吴世农 厦门大学 管理学 工商管理 329 陈玉祥 原机械工业部科技与质量监督司 管理学 管理科学与工程 330 崔运武 云南大学 管理学 公共管理 331 田卫民 云南大学 管理学 工商管理 332 丁关良 浙江大学 管理学 农林经济管理 333 王重鸣 浙江大学 管理学 工商管理 334 许庆瑞 浙江大学 管理学 工商管理 335 梁樑 中国科技大学 管理学 管理科学与工程 336 陈锡康 中国科学院 管理学 管理科学与工程 337 黄季焜 中国科学院 管理学 农林经济管理 338 刘源张 中国科学院 管理学 管理科学与工程 339 冯惠玲 中国人民大学 管理学 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 340 纪宝成 中国人民大学 管理学 工商管理 341 吴俊杰 中国人民大学 管理学 农林经济管理 342 张康之 中国人民大学 管理学 公共管理 343 王通讯 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 管理学 公共管理 344 黄长著 中国社会科学院 管理学 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 345 刘文璞 中国社会科学院 管理学 农林经济管理 346 郑友敬 中国社会科学院 管理学 工商管理 347 孟广均 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 管理学 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 348 张晓林 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 管理学 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 349 万后芬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管理学 工商管理 350 赵曼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管理学 公共管理 351 程焕文 中山大学 管理学 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 352 马骏 中山大学 管理学 公共管理 353 王乐夫 中山大学 管理学 公共管理 354 夏书章 中山大学 管理学 公共管理 355 孟焰 中央财经大学 管理学 工商管理
2630 次阅读|3 个评论
图情档学科2011中国杰出人文社会科学家名单
热度 2 libseeker 2011-12-22 10:51
信息来源: 2011中国大学杰出人文社会科学家名单:管理学 http://edu.sina.com.cn/gaokao/2011-12-21/1420321650.shtml 2011年12月20日,中国校友会网大学研究团队最新发布《2011中国杰出人文社会科学家研究报告》,报告公布了第三届中国杰出人文社会科学家名单,共有1278名学者入选。中国校友会网2011(第三届)中国杰出人文社会科学家入选学者名单(管理学)共95名,其中“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15名,占15.8%,他们是(排序是按所在单位拼音顺序排): 263 吴慰慈 北京大学 管理学 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 285 刘湘生 国家图书馆 管理学 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 298 叶继元 南京大学 管理学 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 300 朱庆华 南京大学 管理学 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 311 任树怀 上海大学 管理学 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 312 吴建中 上海图书馆 管理学 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 317 陈传夫 武汉大学(微博) 管理学 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 319 黄宗忠 武汉大学 管理学 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 320 马费成 武汉大学 管理学 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 321 邱均平 武汉大学 管理学 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 339 冯惠玲 中国人民大学 管理学 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 344 黄长著 中国社会科学院 管理学 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 347 孟广均 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 管理学 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 348 张晓林 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 管理学 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 351 程焕文 中山大学(微博) 管理学 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 观后感 :这份报告也许只能说有一定参考价值。首先新闻标题是“中国大学”,报告为“中国”,从具体名单看更像“中国”。但具体到图情档领域,我不知为何张琪玉、彭斐章、侯汉清、武夷山等人未入榜,不知入选的标准是什么。
个人分类: 学海泛舟|3977 次阅读|3 个评论
[转载]2011年5大科学丑闻
zhpd55 2011-12-22 10:01
据 《新科学家》 2011年12月19日报道,2011年在科学界的5大丑闻如下: Five New Scandals in 2011: More than 100 retractions expected The work of Diederik Stapel, who headed the Institute for Behavioral Economics Research at Tilburg University in the Netherlands, epitomizes the old saying that if it seems too good to be true, it probably is. Stapel routinely came out with counterintuitive findings that seemed to capture human nature, peppering the headlines of media outlets around the world. But at least 30 of Stapel’s papers were retracted after evidence of massive data fabrication was uncovered, and many scientists expect that number to continue to grow. In total, more than 100 published papers could be affected by the fraud. Among the most novel of his findings to be retracted: that thoughts of meat make people surly , and that a chaotic environment makes people more likely to stereotype. Mouse virus and chronic fatigue The link between a mouse leukemia virus and chronic fatigue syndrome made waves when it was first announced in 2009. But after several labs failed to recreate the link, the paper, which was cited 200 times, was retracted . The story took a turn for the dramatic when Whittemore Peterson Institute director Judy Mikovits, who led the retracted 2009 study, refused to hand over key lab notebooks. She allegedly had an underling take the notebooks, then skipped town to California. She has been arrested on counts of felony theft, jailed overnight, and is now awaiting trial. Short-lived longevity paper Boston University biostatistician Paolo Sebastiani retracted a splashy paper identifying 19 genes associated with extreme longevity in centenarians. Within days of publication, critics wondered whether the strong correlation they found was due to an error in the sequencing chip the team used. After reworking their data to eliminate the source of error, the researchers found that the magnitude of the correlation was less impressive, and Science ultimately retracted the paper, which was cited 25 times in just a year. The researchers have resubmitted the revised findings to another journal. Arsenic-based life In late 2010, NASA researcher Felisa Wolfe-Simon and colleagues reportedly uncovered a species of bacteria in Mono Lake that not only survived in unusually high levels of arsenic and low levels of phosphorus, but also appeared to incorporate arsenic into its DNA backbone. However, critics were soon questioning the results , citing poor DNA extraction techniques and a supposedly phosphate-free growth medium which actually did contain phosphate. Science published 8 technical comments about the work in May, though the paper, which has been cited 26 times, has yet to be retracted. Climate change-up A controversial climate change paper was retracted when it was found to contain passages lifted from other sources, including Wikipedia. The paper, published by climate change skeptic Edward Wegman of George Mason University in Computational Statistics and Data Analysis in 2008, showed that climatology is an inbred field where most researchers collaborate with and review each other’s work. But a resourceful blogger uncovered evidence of plagiarism, and the journal retracted the paper, which was cited 8 times, in May.
个人分类: 新观察|1849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杂志公布今年十大语文差错
zhangwb2010 2011-12-22 08:41
  有“语林啄木鸟”之称的上海《咬文嚼字》编辑部,21日公布了2011年中国出现频率最高、覆盖面最广的十大常犯语文差错。这十大语文差错分别是:   1 捍——撼   社会影响最大的语文差错是:"捍"误为"撼"。2011年5月,故宫送给北京市公安局的一面锦旗上,把"捍祖国强盛"错写成"撼祖国强盛"(见图),舆 论哗然。语文专家指出,"捍"是保卫、防御的意思;"撼"是动、摇动的意思。虽然读音相同,但两个字并不通用。故宫"撼"事,令人遗憾。   2 復——複   最容易混淆的繁体字是:復/複。2011年是辛亥革命百年,"光复"一词频繁现诸媒体报章。电影《辛亥革命》中多次把"光復"误写为"光複"。其实,"復"表示还原、恢复;而"複"的本义是"有里子的衣服",引申指重复。   3 锤头——斧头   出现在媒体上的重大知识差错是:2011年也是建党九十周年,但一些媒体把中国共产党党徽上的镰刀与锤头,误说成"镰刀与斧头"。《中国共产党章程》规 定:"中国共产党党徽为镰刀和锤头组成的图案。"镰刀代表农民阶级,锤头代表工人阶级。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是共产党依靠的两大基本阶级。锤头和镰刀交叉 的图案,代表工农联盟。   4 泄露——泄漏   灾害事故报道中经常混淆的词语是:泄露/泄漏。日本地震引发核泄漏危机,但媒体在报道这一事件时经常将“泄漏”错写成“泄露”。语文专家指出,“泄露”的对象一般是机密信息。而“泄漏”则使用较广,凡是液体、气体等的漏出,应当使用“泄漏”。   5 村长——村主任   最容易误用的称谓是:村长。媒体在报道当下农村新闻时,经常把“村主任”误称为“村长”。相声小品中也常说“别把村长不当干部”。这是语言运用中的滞后现象。   根据我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我管理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由主任、副主任和委员共三至七人组成。其主要领导称“村民委员会主任”,简称“村主任”。   6 合龙——合拢   工程建设中常见的词语错误是:“合龙”误为“合拢”。2011年7月,杭州钱江三桥发生部分坍塌事故,不少媒体将事故原因归结为大桥在施工中“过分强行合拢”。事实上,“合拢”应作“合龙”。传说天上的龙有吐水的本领,故人们把大坝未合龙时的流水口比作龙口,而把修筑堤坝或桥梁等从两端施工,最后在中间接合,叫做“合龙”。   7 铊的读音   最容易读错的金属元素名称是:“铊”。2011年6月,中国矿业大学发生学生“铊中毒”事件,某些电视主持人在播报有关新闻时,把“铊中毒”读成了“tuó中毒”。语言专家指出,“铊”是一个冷僻字,也是多音字。读tuó时,同秤砣的“砣”;读tā时,则表示一种元素名称。   8 摄氏度   使用计量单位时常见的错误是:把“摄氏度”分开来说成“摄氏”多少“度”,如“摄氏15度”“摄氏20度”。准确的说法应是:“15摄氏度”“20摄氏度”。摄氏度是法定计量单位,不能随意拆开。   9 一年之季、一年之际——一年之计   学生作文中容易出错的引语是:“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年之计”容易误为“一年之季”或“一年之际”。   10 家具——家俱   街头商店用字中常见的差错是:“家具”误为“家俱”。据新华社
2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经济管理学院2011年度教职工考核结果2011
zhao1198 2011-12-22 08:06
经济管理学院2011年度教职工考核结果 2011-12-18 点击: 285 2011 年 12 月 13 日 -15 日,学院各部门按照院发 13 号文件要求积极开展教职工年度考核工作,经过资格审查、民主评议等环节,确定本部门教职工的考核等级并上报学院年度考核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12 月 16 日,学院 教职工年度考核领导小组召开会议对各部门上报的考核等级进行审核,最后确定 王永强 等 21 人年度考核等级为优秀,其余教职工均为合格。 现将考核优秀人员名单公布如下: 专业技术人员: 王永强 王秀娟 王艳花 刘天军 刘军弟 刘春梅 张晓妮 张晓慧 汪红梅 罗剑朝 姜雅莉 赵 凯 姬便便 董春柳 雷 玲 魏凤 管理人员:王军智 王家武 冯西平 其它技术人员: 王宇涛 杨继涛
个人分类: xn|0 个评论
获2011年度贵州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个人排名第5
热度 2 yszht 2011-12-21 17:36
获2011年度贵州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个人排名第5
“高产耐寒杂交水稻组合益农 1 号的选育与应用”获 2011 年度贵州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1 遵义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2 四川省农科院水稻高粱研究所 (单位排名 2 ),张尚兴、张达春、王元忠、吴康、 张涛 。 益农 1 号(黔审稻2004004/国审稻2006018) 品种来源: 贵州省遵义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以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粱研究所创制的不育系K17A与自育恢复系R866组配而成。 特征特性: 该品种属籼型三系杂交水稻。在长江上游作一季中稻种植全生育期平均151.1天,比对照汕优63早熟1.1天。株型适中,后期转色好,每亩有效穗数18.4万穗,株高111.4厘米,穗长25.2厘米,每穗总粒数160.3粒,结实率80.7%,千粒重27.1克。抗性:穗瘟病平均6.6级,最高9级,抗性频率25.0%。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60.6%,长宽比2.7,垩白粒率47%,垩白度7.1%,胶稠度66毫米,直链淀粉含量21.7%。 产量表现: 2004年参加长江上游中籼迟熟组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11.85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7.02%(极显著);2005年续试,平均亩产603.63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5.32%(极显著);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07.74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6.17%。2005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56.92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9.33%。 栽培技术要点: 1.育秧:根据各地中籼生产季节适时播种,一般3月至4月中下旬播种,稀播。2.移栽:栽插密度每亩1.2万~1.6万穴,每亩基本苗5万~8万苗。3.肥水管理:施足基肥,早施分蘖肥,看苗施穗肥。前期浅水灌溉,中期轻搁田,后期保持湿润,不可过早断水。4.病虫防治:注意及时防治稻瘟病等病虫害。 审定意见: 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该品种熟期适中,产量高,高感稻瘟病,米质一般。适宜在云南、贵州、重庆的中低海拔籼稻区(武陵山区除外)、四川平坝丘陵稻区、陕西南部稻区的稻瘟病轻发区作一季中稻种植。
个人分类: 工作日志|2701 次阅读|2 个评论
乘火车归汉 (2011,Aug 22)
baixx87 2011-12-21 15:22
天边山色黛, 阴云坠天惊。 行车未觉雨, 遁迹东南倾。 %----------------------------------------------- ① 东南倾:天塌西北,地陷东南,形容当时‘阴云追轨行’的状态。 ② %----------------------------------------------- 垃圾诗词一则,写于2011年8月22日。 最后一句实在是没有写出自己当时的心境,一直想改,但改不动,水平有限先在这儿放着吧。 路过的大哥大姐们帮忙改一下!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2198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PHYSICS TODAY Favorites - December 2011
AIPBeijing2010 2011-12-21 12:35
PHYSICS TODAY Favorites - December 2011 December 2011 Stay informed of news and current research with this issue of Physics Today Favorites Top Stories and Most Popular Articles. Well-known media outlets confer credibility on new cold-fusion claim MSNBC, CNN, Fox, Daily Mail, and Wired UK suggest to the public that the “E-Cat” might be legitimate. Building ultralight lattices Using a new method, researchers have produced the lowest-density material ever made.. Super-heavy turkeys and super-heavy elements Like super-heavy elements, commercial turkeys are artificial creations that lack stability. First glimpse of primordial matter Absorption spectra reveal intergalactic clouds with no elements that require a stellar furnace. An objective nuclear accident magnitude scale for quantification of severe and catastrophic events The existing scale for characterizing the severity of nuclear accidents is inadequate, argues David Smythe. It should be replaced, he says, with a scale that is similar in nature to the one used for earthquakes. Keepers of the wind in the Pacific Northwest By taking advantage of some unusual geological formations, scientists in Washington and Oregon are finding ways to make wind energy viable. IPF 2011: The electric economy: The supply/demand challenge With the growing world population thirstier than ever for electricity and with greenhouse gases accumulating in the planet’s atmosphere, scientists and engineers are working to advance sustainable energy sources, a smarter grid system, and large-scale battery technologies that can store and release power on demand. Insights from the great 2011 Japan earthquake The diverse set of waves generated in Earth’s interior, oceans, and atmosphere during the devastating Tohoku-oki earthquake reveal some extraordinary geophysics. "Faked states" mimic quantum entanglement Bell’s inequalities are the quintessential test of the quantum nature of a system. But experiments show that the test can be fooled—if one ignores the fine print The curious aftermath of Neptune's discovery Controversy following the announcement of the new planet propelled US astronomers to the international limelight. You are currently subscribed to receive Physics Today Favorites alert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at any time at the following URL: http://www.physicstoday.org/alerts Please read our privacy policy .
个人分类: Physics Today 文章|1996 次阅读|0 个评论
盘点2011
热度 3 lvnaiji 2011-12-21 11:08
吕乃基 出差数日再看科学网,颇有人间几千年之感。写一篇可以“软着陆”的文章,既可以回到人间,又不必深度介入。故有此文。 2011 ,可谓波澜起伏,大喜大悲。 突尼斯拉开北非中东巨变的大幕。多少年的强人,看似坚不可摧的政权,摧枯拉朽,纷纷改朝换代。从突尼斯的顺当交权,到卡扎菲命丧黄泉,从也门最终达成协议,到叙利亚仍处僵局。虽说都是变,实则大相迥异,把玩细节,后人与旁观者会大有脾益。说到底,在全球化之时,还有没有旁观者? 日本大地震、海啸、核泄漏。即使对地震习以为常之日本,也经不起自然如此之伟力,再叠加人祸。人定胜天?还是先战胜自我吧。还有一点:人类只有在面对不可抗外力时方可能捐弃前嫌,一旦外力撤除,便争斗依旧。看看中国, 512 汶川地震唤起的人间真情今安在? 击毙本拉登,当时一片叫好,也不失为本年度的大事,大概只是报了 911 的一箭之仇,在心灵上获得些许慰藉,反恐形势大致依旧。 723 .放在世界上,或许不算什么。但作为中国人,笔者要将这一事件归入 2011 大事记。三聚氰胺、地沟油、桥脆脆、楼歪歪……,一言以蔽之,中国人民“伤得起”。牢记 723 的意义在于,要以最强音呼喊出:中国人民伤不起!只有每个人对自身权利的捍卫,方能换来社会的进步。 欧债危机,以及从挪威到意大利、比利时的枪击事件。素来风平浪静,甚至歌舞升平的欧洲,尤其是北欧,甚至可以把我们最高级的褒义词送给它:那就是“莺歌燕舞”。现在怎么啦?说来很简单:全球化。西方媒体有一句调皮话:中国的资本主义终结了欧洲的社会主义。笔者想起来经典作家的名言:无产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终解放自己。 临到岁末,金正日突然去世,在世界激起不小的波澜。按说,朝鲜,就人口、面积,以及国人最热衷的 GDP 而言,实在无足轻重。此刻的举足轻重,只是一个理由:不确定。金正日乃至金日成在世期间就是不按常理出牌,中国人民应该对此深有体会。不过至少焦点集中在一个人的身上。而今……。想想吧,在 17 日金正日去世到 19 日的几十个小时,在朝鲜的高层都经历了什么!如果要发生什么的话,什么都已经发生了。实际上,朝鲜公布金正日的死讯之时,局势已经得到控制,不确定性已经,至少在相当程度上得到消除。日韩美等国在朝鲜公布之后的惊惶失措看起来倒有点可笑。不管怎么说,金正日的去世标志一个时代的结束,给朝鲜人民一种新的可能与选择。 1976 年的中国,不也悲痛欲绝吗,也有照片,或许有过之而无不及。现在呢? 上述种种,拿出任何一件,放到任何一年都是“大事”,现在却集中到 2011 年。或许表明,普利高津随机涨落的涨幅、频率和范围都在增加。随着世界气候会议的无果而终和加拿大的退出——实际上这也应列入 2011 之大事,预示明年依然是多事之秋。明年,是“ 2012 ”。
个人分类: 社会评论|2749 次阅读|4 个评论
值得纪念的2011
热度 2 machan 2011-12-20 21:00
2011对于世界和中国来讲,是值得纪念的一年: 1、2011年,中国辛亥革命100周年。 这一百年的历史, 好像并没有广泛引起国民的思考;因为中国人,都太忙了…… 忙,就是GDP啊! 2、2011年,突尼斯、埃及、利比亚、也门、缅甸等国; 百姓走上街头,军队用枪和坦克,保护街上的百姓,拒绝向百姓开枪。导致独裁的政府和平倒台(利比亚除外),从此,这些国家变成了公民可以通过选票,当家作主的国家。 3、2011年,中国歼20试飞成功,使中国空军实力,看起来进入世界前列; 2011年,中国拆迁法的修改, 让强制拆迁导致的包括自焚等恶性事件,变的貌似少了。 2011年,因为日本地震,中国广泛发生了“抢盐”;因为房价松动,也发生了打砸售楼处的事情; 2011年,在集体死了几十个孩子后,中国校车引起了“有关”部门和领导的重视; 2011年,科学网博客上的两位海外知名大学正教授 海龟 博主,落选中国院士; 2011年,一心实现铁路跨越式发展的铁道部部长,一下子跨越进去了; 动车也奇迹般追尾了,车头还奇迹般埋了又挖出来了; 2011年,一个叫王浩的河南男子,和6个被囚禁在地窖里的女子,让中国人知道“斯德哥尔摩综合征”和“地窖主义”是怎么形成的。 2011年,一个叫小悦悦的女孩,被车两次碾压, 被17路人路过漠视,无人施救; …… 2011年,一个名叫《金陵十三钗》的电影,要上映。 4、2011年,邻居日本地震,核电站泄漏; 为人类利用核能敲响了安全警钟;而面对灾难时,日本民众的忍耐、有序、安静……,让远在千里之外,哄抢盐的中国人,相形见丑; 5、2011年, 远方的“邻居”澳大利亚,发生了百年一遇的洪水;还驻上了美国军队; 6、2011年,近邻朝鲜,当权47年的金正日死了; 7、2011年,最大的邻居俄罗斯,当过总统,然后当总理的普京,不害臊的普京,又要当“民选”总统了; 8、2011年,相隔太平洋的邻居美国, 乔布斯死了; …… 2011年,值得纪念,不仅仅是因为发生了上面那些事情; 还因为, 明年就是2012年了!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末日,这是绝对平等的。 每一个团体,也都有自己的死期,这也是注定的。 只有不忘过去,汲取经验教训; 只有正视现实,改正、改良、改变;未来,才有可能美好。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92356do=blogquickforward=1id=421484
个人分类: 生活|2983 次阅读|4 个评论
[转载]2011年度科学技术学术著作出版基金资助项目
nyf 2011-12-20 13:13
W020111215332174848627.pdf
个人分类: 科技出版|2275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2011年度“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评选揭晓(有我们的!)
liyibo666 2011-12-19 19:27
2011年度“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评选揭晓 【浏览字体: 大   中   小 】 2011-12-19 来源: 教育部 2011年12月12日,由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组织评选的2011年度“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在京揭晓。   “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的评选自1998年开展以来,至今已14届,这项评选活动对提升高等学校科技的整体水平、增强高校的科技创新能力发挥了积极作用,并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影响,赢得了较高的声誉。   现将2011年度入选项目名单予以公布。入选项目名单按主持单位拼音顺序排序,排名不分先后。 2011年度“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入选名单 /* Generator: eWebEditor */ p.MsoNormal, li.MsoNormal, div.MsoNormal {margin:0cm;margin-bottom:.0001pt;text-align:justify;text-justify:inter-ideograph;font-size:10.5pt;font-family:"Times New Roman","serif";} .MsoChpDefault {font-size:10.0pt;} div.Section1 {page:Section1;} ol {margin-bottom:0cm;} ul {margin-bottom:0cm;} 序号 项 目 名 称 主持人 主持单位 主要合作单位 1 正调控水稻种子大小、粒重和产量的GS5 基因克隆与功能研究 何予卿 华中农业大学 2 AAA+ 分子机器的结构与功能 施一公 清华大学 3 铁硒基超导薄膜的研究 薛其坤 清华大学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4 硅的低场非均匀性巨磁电阻 章晓中 清华大学 5 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和甲状腺功能亢进医学基因组学研究获突破 陈赛娟 上海交通大学 6 3500 米深海观测和取样型ROV 系统 朱继懋 上海交通大学 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 7 新型手性催化剂和高效 高选择性的不对称催化新反应 冯小明 四川大学 8 高固气比悬浮预热分解理论与技术(XDL 水泥熟料煅烧新工艺) 徐德龙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9 中国澄江化石库中发现节肢动物遗失的远祖 刘建妮 西北大学 柏林自由大学、柏林自然科学博物馆、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10 高产优质转基因棉花取得重大突破 裴 炎 西南大学 2011年度“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入选项目介绍 【浏览字体: 大   中   小 】 2011-12-19 来源: 教育部    一、正调控水稻种子大小、粒重和产量的GS5基因克隆与功能研究   经过近10年的研究,由华中农业大学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张启发院士领衔的水稻国家创新团队,成功的克隆了调控水稻粒重的数量性状基因GS5,相关论文已于12月1日正式发表于《自然-遗传学》杂志。   论文的第一作者李一博是该团队张启发与何予卿教授共同指导的博士研究生。种子大小是水稻非常重要的产量和外观品质性状,也是作物驯化和人工育种的重要性状之一。多年来,科学家们一直致力于寻找控制种子大小的关键基因,已克隆的GS3、GW2和qSW5粒形基因均与粒形呈负相关,即较高的基因表达水平,种子粒型反而是变小的。此次华中农业大学水稻团队克隆的GS5是一个种子大小的正调控因子,较高的GS5表达可能参与促进细胞周期循环,加快细胞循环进程,从而促进水稻颖壳细胞的横向分裂,进而增大颖壳的宽度,加快谷粒的充实和胚乳的生长速度,最终增大种子的大小并增加谷粒的重量和单株产量。研究表明,谷粒大的材料比谷粒小者含有较高GS5基因表达,大粒比小粒增宽8.7%、粒重增加7.0%、单株产量提高了7.4%。小粒到大粒的驯化是GS5启动子的自然变异的结果。因此,GS5在水稻人工驯化和育种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并对水稻种子大小的遗传多样性贡献很大。   该研究为作物高产育种提供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重要应用前景的新基因,为阐明作物产量和种子发育的分子遗传调控机理提出了新见解。    二、AAA+分子机器的结构与功能   生物大分子机器是指生物体内利用能量来完成纳米水平上生命活动的生物大分子复合物,在许多生命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它们的突变或调控异常往往和许多恶性疾病,如癌症、老年痴呆症等直接相关。随着人们对这些分子机器认识的加深,它们已经逐渐成为治疗相关疾病的潜在药物靶点。生物大分子机器结构组成复杂、分子量巨大,迄今为止,绝大多数生物大分子机器尚无原子分辨率的结构报导,严重影响人类对生命过程的了解和疾病的控制。   为了从分子水平上了解生物大分子机器参与生理过程的机制,清华大学结构生物学团队在施一公教授的带领下,从2007年起开始对生物大分子机器的分子结构进行开创性研究,首次于世界上独家报导了原核细胞蛋白酶体调节单元MecA-ClpC复合物的晶体结构,并利用生物化学、生物物理等手段对这个生物大分子机器的工作原理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初步揭示了蛋白质降解机器的分子机制填补了该领域的重大空白。这一工作发表于2011年3月的《自然》杂志。   值得一提的是,2010年4月施一公领导的研究团队还解析了另一个生物大分子机器——细胞凋亡小体Ced4的晶体结构,阐述了细胞凋亡小体Ced-4激活Ced-3的分子机理,该研究工作发表于2010年《细胞》杂志。   这些工作为我国及世界的生物大分子机器结构生物学研究做出了卓越贡献,其成果在国际生命科学研究领域获得了高度评价。    三、铁硒基超导薄膜的研究   铁基超导体是继1986年发现的铜氧化合物高温超导体之后于2008年被发现的又一类新型高温超导材料,它的发现为高温超导电性的研究开辟了一个全新的研究方向,是目前物理学的一个研究热点。我国科学家在这个领域表现出色,整体研究水平处于国际领先行列。   清华大学物理系薛其坤院士和陈曦教授的研究团队,近期在一类重要的铁基超导体-铁硒化合物的研究中取得了重要进展。他们把半导体领域中的分子束外延技术拓展到铁基超导材料的制备中,实现了对超导薄膜生长过程和形貌在原子水平上的精确控制,制备出了化学成分严格可控的高质量单晶FeSe薄膜。在此基础上,他们利用同时具有空间原子分辨和高能量分辨本领的强磁场扫描隧道显微技术研究了FeSe超导体中的电子配对机制。之后,该研究团队又解决了由三个不同族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分子束外延生长的难题,得到了高质量的KxFe2-ySe薄膜,这是薄膜材料制备方面的一个重要突破。他们进而利用扫描隧道显微镜澄清了KxFe2-ySe2研究中存在的一系列困惑,证明了KxFe2-ySe材料存在超导与绝缘体的相分离,并发展出一套探测超导体自旋结构的方法,证明了该材料在超导区域存在长程反铁磁序。这些工作为非常规超导体的研究带来新的方法和思路,对理解铁基高温超导机理具有重要意义。这一系列些工作分别发表在2011年的《科学》、《自然—物理》等杂志上。   这项研究成果是和中科院物理所马旭村研究员的研究组以及美国普渡大学胡江平教授和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吴从军教授合作完成的。    四、硅的低场非均匀性巨磁电阻   以硅为主的半导体工业和以磁性材料为主的磁传感器和磁存储工业是信息工业的两大独立支柱。磁传感器广泛应用于磁头、电子罗盘、GPS导航、车辆探测系统等,其核心技术就是巨磁阻效应,该效应的发明人获2007年诺贝尔物理奖。磁传感器需用稀土材料制作,近年来稀土材料越来越难获得,价格暴涨,迫使人们一直在寻找其替代材料。   清华大学材料系章晓中教授研究组创造性地发明了一种用硅(地球上第二多的元素)制备的非均匀巨磁阻器件,这是磁电阻领域的一项重大突破,论文发表在2011年9月15日出版的《自然》杂志上。用硅制备巨磁阻器件使得半导体硅材料进入了磁性材料工作领域,该器件可方便地集成到成熟的半导体工业中,这将给磁传感器工业带来革命性变化;也将催生半导体工业和磁传感器工业的联姻,可能导致以前不存在的半导体“磁电”或“磁光电”器件的诞生。   国际学术界对章晓中研究小组的这项工作极其重视,《自然—亚太版》在焦点专栏推荐了这项工作;有一百多年历史的《麻省理工科技创业》杂志的中文版采访了章晓中,并刊登专题文章报导了这项工作以及在征求国际著名科学家对该工作的看法时得到的高度评价;明年召开的第19届国际磁学和强关联电子系统大会是磁学界最高级别的会议(三年开一次),也邀请章晓中做半大会报告(他是大会报告人和半大会报告人中唯一一位来自中国的学者)。    五、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和甲状腺功能亢进医学基因组学研究获突破   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AML-M5)是一种临床进程凶险的白血病亚型,3年平均无病生存率仅为25%,且复发率高,目前亟需寻找特异性的生物学标志和治疗手段。由陈赛娟院士领衔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基因组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对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进行了全外显子组测序。该研究首次解读了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的全外显子组序列;揭示了DNMT3A基因突变在该类白血病中的潜在致病作用,为疾病的预后预测提供了新的分子标志,同时也为个体化治疗提供了新的分子靶标;在机理上将肿瘤发生中的两种重要机制——基因突变和表观遗传学联系在一起,提示肿瘤的发病机制在本质上是“殊途同归”的,为白血病分子机制的探索开拓了又一新的道路。   此外,该实验室的研究人员还利用先进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技术(GWAS),鉴定了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Graves病)的6个与Graves病相关联的风险位点,两个为该研究首先发现,其中一个由该实验室克隆并命名为GDRG6。他们还首次揭示了甲状腺刺激激素受体基因的多态性是导致甲亢药物治疗效果差异的原因。该项研究初步解开了甲亢发病机制的谜团,并为甲亢治疗方法的选择和预后的评估提供了重要的生物标志。上述两项研究成果均于2011年分别发表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自然—遗传学》上。    六、3500米深海观测和取样型ROV系统   大深度无人遥控潜水器(ROV)是包含大量关键高技术的复杂系统,可以实现深海长时间、大功率、精细作业,在我国海洋资源开发、海洋权益维护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我国在该技术领域长期受西方发达国家制约。   为提升我国深海勘查能力和突破技术限制,受中国大洋协会委托,上海交通大学于2001年开始了3500米观测和取样型ROV系统“海龙”的研制。经过不懈努力,攻克了大量技术难关,于2006年完成了全系统集成。经过多次海上试验,于2009年通过国家验收,交付中国大洋协会使用。2011年8月21日通过教育部组织的专家鉴定,鉴定委员会认为海龙号ROV 系统总体技术和作业能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部分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海龙的使用标志着我国成为国际上少数能使用ROV 开展洋中脊热液调查和取样研究的国家之一。   “海龙”系统由ROV本体、脐带管理系统、水面监控动力站、升沉补偿绞车等子系统组成,携带两个大型机械手、完备的深海摄像和声学探测系统、深海取样工具包,具有丰富的设备搭载能力。采用了推力矢量、虚拟监控、升沉补偿、自动控制等先进技术,其总体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海龙”曾创下我国ROV最大3278米的深潜纪录。2009年首次应用就在东太平洋2770米处发现了巨大深海黑烟囱并取回样品,并在以后的大洋航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海龙”的应用标志着我国成为国际上少数能使用ROV开展洋中脊热液调查和取样研究的国家之一,实现了我国大洋科考从粗放式到精确观察取样阶段的跨越,对我国走向深海具有极重要的意义。    七、新型手性催化剂和高效高选择性的不对称催化新反应研究   手性即不对称性,是自然界的本质属性之一。如自然界存在的氨基酸为L-构型,组成多糖和核酸的天然单糖大都为D-构型,生物体内的生化反应表现出高度的立体特异性。手性物质的合成和转化是支撑手性医药、农药和材料等领域发展的重要研究基础。不对称催化是用少量手性催化剂将大量潜手性底物转化为具有特定构型的光学活性产物的反应过程,能够实现手性增值,是最有效和重要的合成手性化合物的方法之一;其中高效高选择性手性催化剂的设计合成及不对称催化反应研究是研究的关键和难点。   四川大学化学学院冯小明教授带领的课题组,历时十多年,在不对称合成方面开展了系统深入的研究,取得了一些突破性的进展。他们设计合成的一类新型手性氮氧配体和催化剂,可在温和条件下高效高选择性的催化二十多种不对称反应(包括几个不对称催化新反应),为一些重要手性分子的合成提供了有效方法,也为深入认识手性诱导和传递规律提供了研究基础。自然新闻刊物《自然—中国》评价相关不对称催化研究工作是“令人鼓舞的手性”。实现的首例催化不对称Roskamp反应在Elsevier公司出版的“Organic Syntheses Based on Name Reactions”(第三版)专著中冠以了以中国化学工作者命名的有机反应——ROSKAMP-FENG反应。研究工作在Accounts of Chemical Research、Journal of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和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等重要国际刊物发表。这些研究进展在不对称合成研究领域获得了广泛关注,为我国手性技术发展做出了贡献。    八、高固气比悬浮预热分解理论与技术——XDL水泥熟料煅烧新工艺   由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校长徐德龙教授和他所带领的研究团队历经28年艰苦努力和不断探索,在系统理论创新的基础上开发的原创性节能减排技术“高固气比悬浮预热分解理论与技术—XDL水泥熟料煅烧新工艺”入选2011年“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   该技术通过增加物料换热器和反应器中的固气比,强化气、固两相的换热传质和反应,使换热器和反应器的效率大大提高,产量大幅度增加,有害气体排放大大减少,是一项可用于粉体物料热处理的普适性系统技术,已先后在不同规模(从300t/d到3000t/d)的10余条水泥生产线上使用,累计为企业新增高质量水泥3000万吨,新增产值72亿元,新增利税12亿元,节约煤炭60多万吨,减排NOx 7000多吨,减排SO2 9000多吨,取得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该项成果于2011年5月通过了科技成果鉴定。国内外与会专家一致认为“高固气比悬浮预热分解理论”是水泥煅烧领域的重大理论创新,高固气比悬浮预热分解技术各项指标创新型干法技术国际领先水平。与同规格回转窑的普通新型干法生产线相比,产量增加40%以上,热耗减少20%以上,单位电耗减少15%以上,废气中的SO2排放降低70%以上,NOx 排放降低50%以上。成果是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原创性工艺技术,对于改造现有的干法生产线,进一步提高我国水泥工业的节能减排水平,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九、中国澄江化石库中发现节肢动物遗失的远祖   节肢动物门是动物界中数目最多、分异度最高的一个门类(占全部现生动物物种的80%以上),其起源研究构成了进化生物学中备受关注的一个重大论题。这一庞大类群到底起源于哪一类生物?现生动物学家曾提出过各种猜想,莫衷一是。古生物学家根据寒武纪时广泛出现的叶足动物化石推测,这些躯干和附肢皆不分节的蠕形动物很可能是形体复杂多样的节肢动物的祖先。然而,一直未能发现这两大类群之间关键的早期演化过渡类型的化石证据。节肢动物之所以称为节肢动物,就在于它们的附肢和躯干皆明显分节。那么,节肢动物的祖先在起源初期到底是附肢先分节还是躯干先分节?长期以来,这个问题一直是节肢动物起源谜团的争论焦点。   西北大学地质系青年教师刘建妮博士课题组通过对澄江化石库中叶足动物的系统研究,发现了一种叫做“仙掌滇虫”(因其外形酷似仙人掌而得名)的“进步型”叶足动物,其附肢首次呈现出与节肢动物分节附肢极为相似的‘关节’构造,然而却保持着柔软的未分节的蠕形躯干。无疑,这一事实表明,节肢动物附肢的分节明显早于躯干的分节。该突破性成果以封面文章的形式于2011年2月24日发表于国际顶尖学术杂志《自然》上,这一发现不仅首次初步破解了节肢动物起源与早期演化这一长期困扰学术界的科学难题,而且还对修正基因演化模型提供了非常有用的信息,得到国际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十、高产优质转基因棉花取得重大突破   棉花是最重要的天然纤维作物,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纺织品出口国和消费国。棉花生产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是,目前我国生产的棉花无论在产量上和纤维品质上已经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与此同时,利用传统育种技术来大幅度提升棉花品种产量的空间已十分有限,而要实现产量与品质的同步改良,其难度更大。   西南大学生物技术中心课题组在研究植物激素与棉花纤维发育分子机理时,发现植物激素“生长素”在棉花纤维细胞突起中特异积累。根据这一观察结果,结合棉花纤维发育的特点,他们提出了通过转基因技术对生长素在棉花的分布进行精确的时空调控,进而提高棉花产量、改进纤维品质的设想。经过十余年的不懈努力,终于获得了产量显著提高、同时纤维细度得到明显改进的转基因棉花新材料。该研究的部分结果,今年发表在国际生物技术领域顶级期刊《自然—生物技术》上。国际同行对此给予高度评价,认为该研究首次实现了棉花产量与品质的同步改良,“展现了新一代转基因作物的光明前景”;是“模式植物基础研究与作物改良相结合的范例”。   国内多家育种单位的引种结果进一步证实,该转基因棉花增加产量、改进品质的效果显著而且稳定,其应用有望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业内专家认为,该研究是自抗虫棉诞生以来,我国在棉花生物技术育种领域取得的一项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标志性重大成果。 【 打 印 】 【 关 闭 】 (责任编辑:陈思怡)
650 次阅读|0 个评论
2011。随想,
yrj 2011-12-19 00:32
又到了年终岁尾,一年光阴匆匆而过。掐指一算,不知不觉已过而立之年。今年送走了一届毕业生,同时又迎来了一届新生。两届学生变化不大,但自己感觉却是长了四岁,这种感觉非常明显。到今年工作将近两年半,感觉离学生时代越来越远,即使身在校园。在忙忙碌碌的工作中依然几度梦回学生时代:康保职中、保定农大、杨凌西农、秦皇岛燕大、北京畜牧所,学生时代的情景犹历历在目,求学时光已深深地留在了我的记忆中。现在的学生已不同于以往,时代在变迁,社会在变化。今昔殊同,狼爸亦仅是自我感觉。过去的一切不可逆转,应该随其而去,新的时光蓬勃而来,应朝气相迎。时不我待,消除懈怠,奋勇向前。------杂感杂言。
2702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国考公务员必知常识及2011和2010年考题与答案
cef5556 2011-12-18 14:30
奉献给想国考的人们! 祝心想事成! 注:考题与答案太大!可索要。 1331条公务员常识.pdf
1849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大败局:中国式尊严
热度 3 miran 2011-12-18 11:29
[转载]大败局:中国式尊严
大败局:中国式尊严 (Sun Dec 18 01:49:33 2011) 一个大学同学,毕业后五年在二十八岁时就任近十万人口县属小镇镇长。三年后升任 为该县宣传部长,而后副县长,配有专车和专门的司机。他的政治野心不小,在官场上如 鱼得水。有一年回国我去看他,他开口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你为什么不回国?中国应该有更 适合你的专业的位置和机会。 我想都没有想地答道:为了有尊严地活着。 同学十分不解地看了我一会儿。但他没有继续追问,而是让他的司机随时待命,亲自 开车带我去他工作和管辖的地区转转,并开玩笑说:好多年我都不开车了,但是今天,我 给你当司机!我明白他的意思今天我是他的贵宾,但经他这么有意一说,也让我意识到他今 天在降尊纡贵。司机,在他眼里是低人一等的仆从。 我们每到一处,总是被一群人围着前恭后迎,小心赔笑奉承有加,连到餐馆吃饭都是 老板亲自出马,殷勤备至。我跟着他狐假虎威了一回,体验到有如皇帝出游般前呼后拥的 至尊至贵,这是我在美国没有的经历。 饭后同学旧话重提,吹捧说我在中国肯定会混得比他好,为什么会有在中国活得没有 尊严的想法呢?我没有回答他的问题,而是问他,如果某一天他成为一介平民的话,他还 会有这样每到一处的礼遇吗?他说他没有想过自己将来会成为一介平民,但如果是的话, 估计不会被人这样奉迎着。这就是了。其实在中国没有必要成为一介平民来体会尊严的差 别,只需换个角度,你能不能像尊重你的上级一样来尊重你的司机?他们只不过是职业的 不同而已。同学老实承认不能,也突然明白我的意思,感叹道,尽管他在这儿人模人样, 但如果去省城或北京的话,肯定也是一条哈巴狗,甚至被人当成流浪狗。 没错,在中国,一个人是否被尊重和被尊重的多少取决于你身上披着的社会身份的大 小或财富的多少。 在美国,我是典型的一介平民,尽管操着不太流利而且有口音的英语,以及长着不主 流的面孔,但每到一处我很少有不被尊重的感觉,仅有的几次还是来源于自己的同胞和新 移民。无论是学习工作场所,还是生活消费场所,无论是锦衣绣服,还是破衣滥衫,我个 人的经历还没有被人公开歧视过。但在中国,我却时时处处感到不被尊重和歧视,或因为 不太高档的衣着,或因不太主流或优越的口音,或长得不富或不贵的面孔等等。说人家美 国人是表里不一的伪君子也好,假仁假义的伪善者也好,但人家至少文明到不会明目张胆 地歧视人或轻贱人甚至羞辱人。 我也告诉同学,我每天很骄傲地给自己和家人当司机,有时候也给同事和朋友当司机 。工作午餐外出就餐时,经常是老板或老板的老板给我们当司机。我所在的美国的城市市 长,甚至多数国务部长、国会议员或州长都是自己开私车上下班。即使雇用司机也会对他 们彬彬有礼,因为一方面对人本身的尊重是西方的基本价值,另一方面司机手里握有这些 人的一票。 像有权的同学一样,一个有钱的同学也不太明白尊严在中国是个问题。在中国的经济 和司法还随处有缝可钻的时候,这个同学凭借在government部门的特殊关系,在只赚不亏 的房地产行业找到了他成为富人的位置;在中国的道德开始堕落到以更新妻子包养二奶为荣 的时候,他不仅与时俱进地换了个年轻漂亮的妻子,而且在同学朋友中从来不隐瞒包养的 情人。现在他家里雇佣了两个保姆和一个专职司机,这些也是他向人展示他的财产的一部 分。总之,他总是踩着了时代的步伐,以至他时常感叹,生为男人,只有生在中国才值得 。如此的际遇,尊严在他那儿当然不是问题。 “尊严”的话题被提起也是因为他不理解我为什么不回国,是在一帮老同学聚会上, 这个有钱的同学在一家餐馆请客。到了该点菜的时候,有钱的同学一招手,四个服务员同 时快步躬身迎上来。那是个特殊的包间,配有四个服务员站在房间四角随时待命。同学嫌 他们有碍同学间的私密话题把他们赶到了门外。每次有要求,他只需要一招手或对外高声 叫道:服务员,再拿份菜单!服务员,饮料!服务员,点烟!等等。点菜的口气更是铿锵有力 。当他再次埋头挥手招人时,没有注意到身后一个服务员手里拿了一杯酒正准备递给他, 结果酒杯被打落在地,一些酒洒在他身上。同学大眼一瞪,服务员吓得面如灰色连连道歉 。我坐在一旁,津津有味地“欣赏”着同学那高高在上有如指挥千军万马的气势,想象不 了这曾经是个见了女生就满脸通红、以至初恋情人被人抢走后无助地失声痛哭的大男孩。 金钱,是如此地能把一个懦夫变成强者和尊者。 终于等他点完了菜,我告诉他,在美国读书时,我也曾在餐馆端过盘子洗过碗,可是 从来没有人对我大呼小叫过。那时英语很糟,不时会出错拿错了菜,但大多数客人投以理 解的一笑礼貌地要求换菜,幽默点的谢谢我让他们尝到了一道新菜。而且如果人家对我的 服务满意的话,还会给我额外的小费。同学哽咽着,半天没有说话。我以为他正在为自己 刚才的行为失当深感愧意呢。不料他却说,在美国那么不好混啊,为什么不回来? 这次轮到我哽咽了。原来有钱人还在坚持己见,即餐馆服务生比他这个有钱人低微数 个等级,以至那么地同情他的老同学居然也做过这类的工作。不仅如此,他还理直气壮地 说,我花钱买服务,听我的使唤是他们份内的事!可是,有钱人,你买的是人家的服务,这 项服务只包括人家态度和善地帮你点菜上菜收盘子等份内的事,并不包括额外的面对你的 傲慢和不尊、轻视甚至羞辱。在这个社会上,无论一个什么样的职位,上至国家主席或总 统,下至搬运工清洁工,都是在直接或间接在为别人提供服务。因社会的分工和机会的不 均等,以及其它一些因素使得职业存在着高低的区别,其报酬形式已经通过金钱和社会地 位表现出来了,但职业的尊严和做人的尊严并没有因此而有区别。 人性的尊严是与生俱来的 。在一个正常的社会里,是个人,就应该被尊重。但 在中国 ,尊严是要通过某种外在的东西交换得来的,比如用金钱,或权势或社会地位 等等,这是 为什么大多数人都踩着别人往上爬,爬到一个等级后就踩着比自己低一等的人搜括着别人 的尊严而享受着这种搜括。自古就有“万般皆下品”的说法,“惟有读书高”只不过是读 书人的臆想,几千年来,从来是“ 惟有权钱高 ”。 本来,贫穷并不必然低贱,低微也不必然没有尊严,富有权势也不是尊严的同义词。 这个世上,清贫而有尊严地活着的大有人在。但在中国,贫穷低微却是没有尊严的代名词 。经典的“笑贫不笑<此处内容被屏蔽>”就出自这个土壤,是对这种钱比尊严更重要的 价值观作了最好的阐释。 其实说生活在中国缺少尊严不完全对,缺少尊严的只是普通老百姓,有权有势有钱的 人不缺这个。官尊民卑,上尊下卑,富尊贫卑,这就是中国式的尊严。 几十年来,为了倡导高尚的互尊互爱的道德,动员全国人民响应的口号一个接着一个 :学雷锋,做好事;五讲四美三热爱;八耻八荣,等等。结果呢,从幼儿园开始喊的口号, 还是没能阻挡人们的道德水平越来越低,人活得越来越没有尊严的趋势。我们当官的有钱 的带头把“八耻”变成了“八荣”。我们的大款们学习雷锋好榜样,敲锣打鼓地捐款救济 穷人灾民,捐得稍有点数目的其大名毫不谦虚地昭示在报刊电台头版头条成了大救星。穷 人还没有来得及磕头感恩戴德,几个豆腐渣工程、几个通过广告包装的产品、几个声嘶力 竭的演出、几个为人们服务的骗局,把这些捐的钱又源源不断地收回到了大款的口袋里。 今年春节,我们的亲民领导们终于发现,我们的人民活得没有尊严,于是一个新口号诞生 了:让人民活得有尊严。 领导,人们怎样有尊严得起来?稍微有点良心不太“三热爱”的人们,监狱侍候!而且 没有任何正常的司法程序,尽管那些司法本身也不公正。想说不该说的话或***?知不知道 police叔叔腰里有枪?最不济的还有警棍呢,连只发了一根柴火棒的城市管理者都有权随 意打人。不听话的人多了,军队上来了。还要顽固抵抗?坦克机关枪打前锋。死在枪下的 都是不法分子,活着就不是好人,死了就更没有尊严了,纪念他们当然是有罪的!不同意拆 迁?你家的房子或坟墓比我的钢铁造的推土机厉害?我们要奥运了世博了,外国人要来了 ,你们——脸上脏兮兮的身上破破烂烂的民工,有碍市容有辱我们的国际形象,得滚出城 里回到乡下,等尊贵的外宾走后再回来做又苦又累还脏的活……这些,都是领导们让老百 姓活得有尊严所做的努力?! 其实,要让百姓活得有尊严并不难。把是否能当官和当官的前途放在老百姓手上,当 官的还敢作威作福随便践踏掌握他仕途的人的尊严?没有终身的官员也没有终身的上下级 关系,“上尊下卑”还会有问题?提供一个公平竞争的社会环境和较公正的司法系统,任 何人都有通过自身的努力而不是通过权力走向富裕的机会,富人也还会那么耀钱扬威了? 中国人,如果剥去了权势和金钱的外衣,还能剩下什么呢?我们普通老百姓还需要等 多久才真的活得有尊严呢?
个人分类: 社会观察|457 次阅读|3 个评论
[转载]朱大可:十三钗的情SE爱国主义
miran 2011-12-18 09:50
[转载]朱大可:十三钗的情SE爱国主义
朱大可:十三钗的情SE爱国主义 (Sun Dec 18 09:08:27 2011) 在谈论贺岁大片《金陵十三钗》之前,不妨先简单回顾一下张艺谋电影的进化路线图。从 民族寻根的《红高粱》,经过民族劣根性批判之《菊豆》,到表达底层痛苦的《活着》、 《秋菊打官司》和《一个都不能少》、《我的父亲母亲》,我们看到了一个被张艺谋遗弃 的早期自我,它不仅表达出导演的杰出才华,更展示了电影人的基本良知。而从《摇啊摇 ,摇到外婆桥》开始,张艺谋开始深化源于《红高粱》的流氓叙事,将其变成一种庸俗的 商业文本。 这是一个戏剧性的转折,意味着中国主流电影的价值转向。而后,在《英雄》、《十面埋 伏》和《满城尽带黄金甲》中,张艺谋推行赤裸裸的低俗主义,并于花花绿绿的《三枪拍 案惊奇》中达到恶俗的高度。张艺谋就此完成了他向“三俗”领域(庸俗、低俗和恶俗) 的华丽飞跃。 张艺谋公式=情色+暴力+民族苦难题材+爱国主义,制造了政治和商业的双赢格局,由此成 为意识形态和电影市场的最大救星。但与此同时,张艺谋电影的技术指标和媚俗指数都在 与日俱增,而《金陵十三钗》的上映,即将迎来新一轮身体叙事的狂欢。 金陵的六朝金粉和秦淮风月,最易引发世人的情色想象。它是中国情色地理的中心。作为 本土最著名的红灯区,秦淮河摇篮催生了名妓董小宛、李香君、陈圆圆、柳如是、马香兰 、顾眉生、卞玉京、寇白门等等,而这个妓女团体的作为,颠覆了唐朝诗人杜牧“商女不 知亡国恨”的著名论断。李香君头撞墙壁而血溅扇面,成为《桃花扇》中献出政治贞操的 著名隐喻;柳如是因史学家陈寅恪立传而身价倍增;董小宛则因金庸的武侠小说而名噪一 时。所有这些高尚妓女的事迹,构成了《金陵十三钗》的香艳布景。 而在280多年后的1937,日军在南京展开旷世大屠杀,据说有30万人被血腥杀害,其中八万 女性遭到奸杀。这原本是一个严厉的史实和指控。它要成为人类反思战争暴行的重大契机 。但在《金陵十三钗》里,情色地理和战争地理,秦淮河的历史风尘和南京大屠杀的血腥 现场,这两个截然不同的场景,却发生了戏剧性的叠合,由此构成罕见的电影题材,几乎 所有人都会为这种讲述而涕泗横流——一座由西方“神父”主持的南京教堂,于1937年收 藏了一群金陵女大学生与十三个躲避战火的秦淮河上的风尘女子,以及六位国军伤兵。而 在大屠杀的背景下,青楼女子们身穿唱诗礼服,暗揣刀剪,代替女学生奔赴日军的圣诞晚 会和死亡之约。这是明末爱国妓女故事的壮烈再现。 最后的赴死场面,是一次向爱国伦理的神圣超越。叙事的高潮降临了,妓女从普通的性工 作者,经过赴死的洗礼,转而成为爱国主义(民族主义)的圣女。“十三钗”虽有经营肉 体的历史,却坚定捍卫了民族国家的精神贞操。这是电影的基本主题和价值核心。金陵妓 女们面对两次精神性献身:第一次向基督的代表英格曼神父(西方的符号)献身,第二次 向民族国家(东方的符号)献身,进而成为向好莱坞和广电总局献身的奇妙转喻。可以预 料,美国人和中国人都将为这种献身而大声鼓掌。 作为一个冒牌神父,英格曼是沦为流浪汉的“入殓师”,为躲避战争而在教堂纵酒买醉, 还要吃妓女的豆腐,却在救赎他人的危机中,完成了自我救赎的精神历程。这是一种源于 小说原作者的更为高明的叙事策略,它消解了好莱坞和中国导演及片商的价值鸿沟。严歌 苓的小说救了张艺谋,为其铺平通往美国加州的红色地毯。 为了推进影片的炒作事务,片方居然提前公布了女主角玉墨扮演者撰写的《我和贝尔演床 戏》一文,事关“好莱坞神父”和中国义妓的激情床戏,这种蓄意的披露,令其成为一件 被事先张扬的“桃色案”,并为片方营造市场气氛的情欲前奏。 这场床戏炒作,是片商营销策略的一次自我揭露。在毫无出路的情欲两边,分别站立着“ 神父”和妓女,代表灵魂和肉欲两种基本势力。但这场床戏究竟要向我们暗示什么呢?究 竟是心灵挣扎的假神父在向肉欲屈服,还是妓女在表演灵魂的超度?抑或是两者的共赢? 而事实上,被涂抹成粉红色的民族苦难(死亡、仇恨和绝望),既曲解了民族反抗的本质 ,也摧毁了基督的信念。但正是这种教堂情色+战争暴力+爱国主义的三元公式,预谋着一 种双重的胜利——张艺谋圆奥斯卡之梦,而制片者则赢取最大票房。 在全球经济萧条的年代,这部号称投资额达6亿人民币的豪华制作,正在打破中国大片的投 资记录。制片人大力鼓吹好莱坞一线明星给中国打工的舆论,旨在平息民族主义愤青的抵 制情绪,并掩饰其讨好美国观众口味的基本动机。不仅如此,他还在各类场合赤裸裸地豪 言,要拿下本土的10亿元票房,毫不掩饰把影片当作暴利工具的意图。我们已经看到,从 大地震到南京大屠杀,有关“发国难财”的民间批评,始终没有停息,而《金陵十三钗》 把这种发财模式推向新的高潮。 我们完全能够理解妓女的人性、良知和爱情,也不反对以一种人文关怀的角度,来展示性 工作者的政治贞操,但面对南京大屠杀这种沉重题材,制片方却在眉飞色舞地爆炒床戏和 豪言票房价值,这只能构成对全体战争死难者的羞辱,更是对八万被强奸中国妇女的羞辱 。把大屠杀的教堂变成情场,把民族创伤记忆变成床上记忆,把政治叙事变成身体叙事, 把血色战争变成桃色新闻,把重大苦难题材变成重要牟利工具,这种大义凛然的情色爱国 主义,难道不是一种价值取向的严重失误? 12月15日,将是中国电影的又一次午夜狂欢。距离南京大屠杀很远,而距离圣诞节和票房 利润很近。在15日午夜,钟声将敲响十三点。这是一种充满反讽意味的报时,它要越过十 三个女人的故事,向我们说出十三种痛苦和抗议。在十三点时分观看“十三钗”,的确一 种奇怪的体验:一边是斯皮尔伯格《辛德勒名单》和犹太人的哀歌,一边是张艺谋《金陵 十三钗》和中国人的视觉欢宴,它们构成了如此鲜明的对比,令我们感到汗颜。我们将抱 着自己的良知无眠,犹如抱着一堆荒诞的现实。 (原载《南方都市报》2011年12月13日)
个人分类: 社会观察|298 次阅读|0 个评论
2011岁末图书馆工作室总结。mr.hou
houerfei 2011-12-17 23:46
话说年终总结应该正式一点的,等到开会的时候吧。能够用写字来表达这份总结的心愿总是想带点随性,因为关心,或者说爱。 前两天,waiter问我为什么现在还让小月组的在做外链。其实我想回答,后来一想,说来话长,就给他说,你问小月吧。他说,小月也说不是很清楚。 昨天去老校区办点事情,办完事后在等5点四十的班车。大连的冬天有些凛冽,尤其过五点就黑天的开发区,在图书馆大厅看报纸的时候,听到有人叫“老师”,我环顾四周,居然看到清野在三楼一个角落里。我记得10年还在那个小办公室的时候,有一次我在打字,隔了5米开外,清野说老师你写的字好像有错。她吹嘘自己视力好的样子历历在目。 清野很努力,说寒假不回家,要努力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她那时候单纯的吹嘘,转眼,已然认知的感性。我跟她说,时常跟工作室沟通,别断了联系。她送我上车,我很感动,因为她穿的很单薄。 这一年,从感性到认知。 和馆里领导沟通要给工作室开个会的时候,馆里领导依然如我所断定的找个理由推到那个被称为末日的年份。馆里要的是按部就班。 其实,我到现在依然不是很清楚为什么大家不愿离开这个地方。当然,我也很清楚工作室所拥有的123。不管感情因素还是现实因素,总之,没有分崩离析。 小桥跟我说,让交总结的时候,一些老成员不愿写,问我该如何办。我想了想,很想对他说,无所谓了。可是转念,我只是告诉他不要影响心情,好好复习。 天娇在群里要我写一万字,我本以为是有东西可以写的,可是除了怀念和感叹之外,别的多余的字却愣生生打不出来。或许会上说的太多了,或许私下唠的有些多了,以至于不管管理还是学习,不管政治和历史还是心态。其实,如果以后有时间的话写写所谓的回忆也是有的写的。 但,我还是觉得,不虚度、有视野最能表达我的所有。 工作室里有很多写字写的好的,比如苏,比如张宁,比如聂力,比如清超,还比如清野。当然,这只是我所看到过的。写字好的人往往感性多一些。但我想告诉大家的是,如果写给他人,不如写出灵魂,给人力量,如果写给自己,不如写出自省,当然随性也好。也许这是一件时间长久的事情。我希望大家坚持。 后来又进来的童鞋们,跟大家接触时间总归太过少。看到大家那么努力,从心里其实是欣慰的。如果现在回答waiter,我觉的用这样一种状态来回答或许比较好,我支持你做飞信的事情,因为你觉得是对大家有意义的事情,当然,我这么支持,是因为我和工作室的老成员们一样,办工作室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为了此,我们坚持着做下去。虽然,具体事件上,目的尚未明确。但,这确实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那就是成长。 礼节上,言语中,不经意间透露了,原来,你的成长,是工作室在伴随着呢。为此,我深深的,无比的骄傲着。
2070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2011十大人文城市榜揭晓 深圳为何未入榜?
windlight 2011-12-17 19:54
2011十大人文城市榜揭晓 深圳为何未入榜?      作者: 来源:南方都市报 添加日期:11年12月13日          你喜欢什么样的城市?什么样的城市是人文城市?在中国,哪些城市可称人文城市?12月9日,“2011中国人文城市榜”在香港发布。台北、香港、广州、成都、澳门、拉萨、苏州、扬州、青岛、北京十个城市上榜。这是由主流媒体首次举办的关于人文城市的评选。也是华人地区首次从人文角度来观察与审视自身所处的城市,并给出人文价值的审慎评价。13位评委是来自深港两地的专家、学者。评选建立在对城市文化的深度观察之上,强调文化的现代性、生长性与差异性。在热烈的讨论中,评委们就人文城市的内核、表征、现状及发展可能性进行深度探究。       这次评选也是深港生活大奖“把人文还给城市”的主题拓展。我们希望让我们的生活遇见好城市,让城市找准自身的存在基调。城市的人文性是生活在城市中的每一个人所期待的,当城市越来越趋同,千城一面让人们感觉到生活的无趣与单调时,强调城市的文化差异与个性发展,成为我们的坚决需要,也是必然的选择立场。人文城市榜的评选从这个基点出发,去发现城市的率性与美好,去发掘与张扬城市的人文生成。我们希望让我们的生活遇见好城市,让城市找准自身的存在基调。期待人文城市榜成为未来城市文化形态的风向标。       定义人文城市,从城市如何满足人的基本需求出发       什么样的城市是人文城市?这是个难有标准答案的问题,每个人心中都会有自己的标准。或许我们可以首先来讨论什么样的城市不是人文城市?列举“不是”比列举“是”,似乎更容易靠近人文城市的清晰呈现。       “一个没有自由的城市不是人文城市。”晓昱说:“一个没有人情味的城市不是人文城市。”张达利说:“商业和人文关系失衡的城市不是人文城市”高海燕说:“一个不能自由辩论、有死刑的城市不是人文城市”甘浩望说:“一个缺乏人文关怀的城市不是人文城市”沈旭晖说……       评委们先从自我的感性经验出发对人文城市的标准,展开了热烈的探讨。不管是以排除法让人文城市的形象更清晰,还是以例证法去描述人文城市的精神内核与基本属性,人文城市的评选标准很快显现出一些基本的要素。       例如就像晓昱所说的人文城市的核心一定是以人为本,只有自由的城市才配谈人文;罗雷说的人文城市需要有人文的制度设计;高海燕所说的人文城市必须是善意的,也必须强调人与文化产品构成结算关系,这是消费社会的基本原则,也是人文城市中人的文化自觉;于长江所说的,怎么定义人文城市?需要从城市如何满足人的基本需求出发,人文城市首先要适合生活,连空气都不新鲜人怎么活?有人才有文化,如果基本的生活环境、自由表达都不行的话,这个城市就不是人文城市。人生活的基本舒适度没有,再来谈精神上的东西是瞎扯。       经过一番激烈讨论,评委们给出了8条评判人文城市的基本标准:1.城市的宜居性,市民的居住感受、生活质量如何?例如城市绿化与城市生态是否平衡、有无城市绿道、对动物的关爱等等;2.城市人文环境。例如该城市是否具有人文空间,人文空间的开放度与城市居民生活是否形成良性互动;3.城市人文的积淀性与成长性如何?例如对传统文化及城市文化遗产的保育是否到位,是否有新的文化形态在悄然生长;4.城市的知识群体的表现,及市民的人文素养如何?例如知识群体是否有批判力,市民对文化活动是否有自觉的参与意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是否有人情味等;5.城市言论空间与舆论力量如何?例如媒体在城市中是否呈现出有如公共文化空间的态势、市民自由言说的可能性有多大;6.是否形成具有独特的城市人文性格,有鲜明的风格与个性?7.对人文教育的重视度;8.城市人文事件。例如,本年度该城市是否有影响力的人文事件、人文活动?人文活动的参与度、辐射力及对市民的人文需求的影响如何?       台北与北京,形成人文城市榜上的两极       在确立评选标准后,经过13位评委的票选,“2011中国人文城市榜”正式诞生。这是一份庄严的榜单,也是一份具有戏剧性的榜单。台北以全票排在榜首,香港以11票居第二,广州以8票居第三,而北京以4票居最末。       台北成为人们心中接近完美的人文城市。这个并不意外。在评委们阐述理由时,台北就获得了最多的赞美。罗雷说,台湾传统文化的传播、传承,做得非常好。在城市细节上也显现出耐人寻味的人性的浓缩,做得也是比较好的。所以台北比其他城市都好,人文的东西,最终落实到这些方面。晓昱说,我只选了台北。我比较同意罗雷讲的,自由表达作为人的基本权利都没有,其他都是奢望。台北,我觉得有很多的文化地标、文化盛宴,有很多的公共空间,还有很多的文化节日。参政议政、自由表达,还有文化的保留。另外,有儒雅的一面,比如说有很多的小吃,你住在那里很舒服。比如说深圳就没有这个,可能要开车才能找到的。台北可以在高端面上分享国际性文化都市的品位,也可以在世俗层面去享受它的精致,比如到街巷里面感受地方特色。张达利认为,台湾人情味很重,还有一点是普通市民,包括很多小孩子也有宗教信仰,这在其他地方是感受不到的。高海燕则认为台北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平衡得最好的城市。他说,人文城市,首先一定是善意城市,有平等互助、亲和的关系,这一定是人文城市,人文程度也一定是这个结果。商业文化和意识文化要保持很好的平衡关系,如果商业文明为主导的城市就很难善意起来、文化起来。比如说深圳也好,香港也好,有强烈的增长意识,但是深圳是补课,香港在增长。希望摆脱文化沙漠、文化空白。台北是平衡得最好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对平衡。中国内地一直是只抓一手,另外一手是空的。商业文明和意识文化是由人来做。人要跟文化构成结算关系,才能形成文化城市。       台北收获了无数的赞美,而北京在一众评委的眼中有侥幸上榜的意味,毫无疑问,谁也不能排除北京丰厚的文化底蕴,它有文化积淀,它也是文化原创力。但它的城市污染、糟糕的空气,以及一场雨到来,就让网民们产生“去北京看海”的笑料,使它备受诟病。北京成为人文城市榜上最具争议的城市,它的不宜居性使它的文化处于难以言说的尴尬之中。       宜居、有人文传统的中小城市被频繁提名       相对于巨无霸城市北京的悲哀,成都、澳门、拉萨、苏州、扬州、青岛等上榜的中小城市,则或许应该以它们的共性———宜居性,而感欣喜。这些城市都显现出自己的个性,而且有相应的人文传统。       宜居性与有自身城市的人文属性似乎成了评价人文城市的最基本准则,而受到评委们的重视与青睐。其中这方面显现出自身特色的一些中小城市也被评委们频繁提及。比如厦门、长沙、大理、丽江。还有一些平常很少有人想到的“冷门”城市,也被评委们提名。比如于长江提及了喀什,认为那是一个宗教文化中心,历史传统深厚,人们信仰虔诚;汕尾,是潮汕文化的保留之地,是中国版的海洋文明;温州,是传统文化与商业最佳结合的城市,民间自发慈善,体现出互助与诚信。甘浩望提及了广东的江门与台山、河南的开封、陕西的渭南,他觉得这些小城市既保持了开放的姿态,也很平易近人,朴素简单,也有自己的历史传统。而沈旭晖则提到了台湾的金门、恒春,他被这两个城市中的历史与民间特色所吸引。       用孙振华对澳门的一句评语:“小的是美的、好的,何况小不等于单一。”或许可道出中小城市上榜与被提名的秘密。无疑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未来城市文化形态的一种发展方向。小的、便捷的、舒适的、能够给人心灵滋养的城市,更是人们心目中的人文城市。这种选择无疑也是对巨无霸城市的一种反动。人文体现在生活细节中,而不是体现在虚张声势的城市化与国际化中。          深圳主义者,就是要让深圳在人文城市榜上落选       对于有众多深圳人参与的人文城市评选,深圳的落榜似乎有些意外,况且这些深圳评委大多以深圳主义者自居。但细想一下,这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深圳主义者生活在深圳,是发自内心地热爱这个城市,他们对这个城市自然充满了挑剔。就像一个评委所说的,一个真正的深圳主义者,一定要让深圳落选。       但其实在深圳的7个评委中,有3个选了深圳,有4个没选的。选的理由有:深圳的人文空间生长迅猛,是新人文精神的发祥地;移民之城,有思想的交汇与碰撞;有文化活力,服务意识也不错。       当然不选的理由似乎更多。高海燕认为,深圳硬件很好,但缺软件。举例说,深圳的演出自己买票的少,赠票的多,作为商业城市,其实真正的文化消费意识还欠缺。孙振华认为,深圳的很多文化活动,大多数是在自娱自乐,缺乏传播与影响力。罗雷认为,看这个城市是不是人文城市,可以从一个城市的人在干什么看出来,而深圳就有很强的压迫感,人都是急匆匆的,不像一个“幸福社区”。晓昱同样认为,深圳的幸福指数欠缺,比如说台北,人们说话的语速都很温婉,从这一点就可看出他们生活的从容,而在深圳是体会不到这一点。而深圳似乎也是一个找不到爱情的城市。美好的爱情其实也是一个人文城市所必备的社会价值观的体现。身处香港的庄棣华则询问:深圳有哪些地方有特色,饮食、文化到现在为止有什么特色?他说在香港很难看到深圳的特色。深圳,以前的渔民现在是什么样的,值得探问一下。       深圳的落榜,也体现了“2011中国人文城市榜”的理性与客观,深圳主义者站在了呼唤人文的角度,试图激发出深圳更健康有序的人文成长。       ■2011中国人文城市榜评委名单       陶杰       香港作家、20 评论人: 等我点一支烟 评论日期:2011-12-13 12:29          ■2011中国人文城市榜评委名单       陶杰       香港作家、2011深港生活大奖学术总监       欧阳应霁       香港生活家、2011深港生活大奖评审团主席       庄棣华       香港鱼类学会会长、2011深港生活大奖年度学人       沈旭晖       香港学者、2011深港生活大奖年度学人       甘浩望       神父、2011深港生活大奖年度致敬人物       程益中       亚洲电视高级副总裁       于长江       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人文学院副院长、2011深港生活大奖评审       晓昱       中国杯帆船赛副总经理、2011深港生活大奖评审       高海燕       深圳市都会城市研究院院长、2011深港生活大奖评审       罗雷       先锋城市运营专家、2011深港生活大奖评审       孙振华       深圳雕塑院院长、2011深港生活大奖评审       张达利       深圳知名设计师、2011深港生活大奖视觉总监、评审       邓康延       深圳学者、2011深港生活大奖年度艺文人物       ■2011中国十大人文城市榜       台北       上榜理由:它有迷人的旧街道,它的民风有民国、儒家风味。它有成熟的人文生态,人文活动极度频密。它书店林立,更有诚品书店做文化地标,它选择多元,是可以不眠不休的文化之地。它孕育出多元的建筑、文化、文学、电影、历史、美食……它是一门学问,一种自我风格,一种美学态度,一个又感动又骚动的城市。2011年,它出产了《赛德克·巴莱》、《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等可圈可点的人文性电影:“精彩100国宝总动员”展更是掀起了市民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惦念。它丰饶得令数度而来的游客流连忘返。       香港       上榜理由:它是中西文化、传统与现代、地方与国际高度结合之地,亦是典型的现代性人文都市。有着自由的空气,强调人的主体性与平等性,社会服务意识强烈。人们有言论创新之处,对树立进步价值观有大量潜在贡献。市民在文化消费上表现出一种自觉的投入,同时它还是一个文化与商业进行自由结算的国际化平台,有商业城市的文化气度。2011年,香港艺术节、香港书展、亚洲电影节、香港国际艺术展、香港国际诗歌之夜等文化艺术活动不断,为香港的人文性注入新鲜与活力。       广州       上榜理由:粤文化的保留之地,岭南文化的代表城市,亦是传统中国社会对外开放的典范。它包容外来人口,呈现人文关怀。传媒业走在全国城市之首,媒体力量集中、坚韧,言论空间相对自由。一直保持着一个人文城市该有的独立思考姿态。广州歌剧院等公共文化空间的开放使用,使广州的欣赏品位升级。广州三年展已成为国内有影响力的当代艺术展事。有“一部走动着的诗歌史”的珠江国际诗歌节与有中国诗歌第一民刊《诗歌与人》超过十年的坚持也是这个城市文化辐射力的另一种见证。       成都       上榜理由:它是现代化的另类经典,悠闲是它骨子里的气质,它有没完全被商业解构的城市生活形态,市民生活安逸,对城市归属感强,是“慢生活”与宜居城市的典范,是不可复制的现代田园城市。宽窄巷子仍然保留了老成都的迷人气息。以变脸著称的川剧艺术依然在提醒市民对传统文化的坚守。历经十年的成都双年展也已成为国内重要的当代艺术展事。       澳门       上榜理由:弹丸之地,也是人性之城,文化空间密集,生活自由度高。博彩引入多元文化活动,澳门文化艺术馆展览质量甚高,傅抱石、八大、西方现代艺术及当代摄影作品等等,展事不断,选材甚佳。对葡国传统十分重视,葡萄牙撤出前的文化古迹保育完好,在文化教育上有令人刮目相看的多元性追求。教堂、墓地、海洋构成独特的三维景观,整个城市都堪称世界文化遗产。       拉萨       上榜理由:它的海拔决定了它的姿态,这是一个以圣洁著称的城市,这里天空纯净,市民将信仰放在第一位,人文信仰与精神生活构成城市的日常生活状态。布达拉宫散发出诱人的力量,藏传文化原被破坏,近年有所恢复。藏传文化不是明信片上的风景,而是居住在此的信众们的呼吸与血脉。牛王会、传昭大法会、酥油花灯节、萨噶达瓦节、雪顿节、沐浴节、赛马节、“望果”节等藏民族的诸多传统、民俗、民风、民情都能在这里得以集中展现。       苏州       上榜理由:吴侬软语、安闲自在。它是一个给人宁静,对传统文化亦有保育的城市。有众多民间的博物馆与艺术馆,市民对生活有着精致的要求,有着对园林的看护与想象,并有着对传统艺术日常化的勇敢尝试,有将古老文化传统转化为新的文化形式的力量。昆曲与评弹,依然在滋养着这里的日常生活,苏绣与桃花坞木刻年画等民间工艺也同样还在彰显苏州作为有历史传统及创新意识的人文城市的底气。       扬州       上榜理由:它是“烟花三月下扬州”的扬州,也是出产“扬州八怪”的扬州。它是个非常入画的城市,也是个充满诗意的城市。低调、纯朴、平易使它显得与诸多经济类动物型城市性格有别。小的即美的,用来比喻今天的扬州很贴切。它的房地产开发程度相对较低,给人中国人文历史的感觉最强。它有“联合国人居奖城市”、“中国人居环境奖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等诸多名头,最重要的是它的城市建设切实地以人为本。       青岛       上榜理由:它清新、自然,有迷人的海洋、适宜的气候。它是我国最早建立完整气象记录的城市,详尽的气象水文资料记录已经长达113年。它也是内地最早现代化城市雏形之一,有亚洲最早的海洋馆,建立中国最早的帆船俱乐部,是滨海文化新形态城市。它还是中国最早有自行车的城市,“脚踏车”一词源于青岛。它同样是中德关系之缩影。经历了华北其它城市没有的城市改造模式,中西并存,至今在教育及生活建设方面,均努力开拓其有当地特色的发展方向。       北京       上榜理由:知识群体与艺术家扎堆之地,文化原创力强,集中了中国现当代文化积累和现实。它的精彩在于它的庞杂,它的文化活力与权力中心表现出惊人的反差。它是拥有最多宫殿、园林、庙坛和陵墓的城市,它众多的名胜古迹和人文景观赋予了它吸引人的特性,但它如今的城市环境被人诟病,不适合人居,它被评委形容为一个有文化无人性的城市。它也是国内高校最集中的城市,然而教育的平等性也有待改进。       2011中国十大人文城市榜       台北(1067票)、香港(786票)、北京(468票)、成都(402票)、杭州(448票)、厦门(394票)、广州(393票)、西安(354票)、苏州(339票)、南京(332票)       点评:这次网络评选由南都于12月7日晚上发起,截止至12月12日13:00,共2950人参与。这份榜单与专家评审榜的最大差异在北京所在榜的位置,及杭州、西安、南京的上榜,这似乎更可以看出网友对大都市与文化古城的看重。除了台北与香港以绝对优势票数领先之外,其它各城市的票数差别不是很大。这也从另一角度,说明了这些城市的同质化,而专家榜更突出了城市的人文风格与个性,而且更偏重于中型城市,比如拉萨、扬州、青岛,更看重城市的宜居性与独特性。
个人分类: 知道分子 分享|1866 次阅读|0 个评论
2011,我和小孩的奇怪旅程
罗岚 2011-12-17 15:27
2011,我和小孩的奇怪旅程
年初,托大家的福,我、小孩和 NIABC labs 艰难地脱困,继续步履蹒跚、继续旅程。 春天里,周围的口碑、媒体里的大量宣传,以及科学网博主小孩的入学,我就带上小孩,非常“一厢情愿”地奔赴南方科技大学 —— 去那里读书的小孩显然只有华山一条“读书路”了!参照周围师兄弟、师姐妹的连读模式,想先去跟读再进行考核 :真是冒险之旅!去深圳前他们官方的电话都没打通过,到了南方科技大学附近住下(根据介绍,当时学生家长都应该住五星级宾馆的,图方便,住了学校附近的小宾馆),和招生办总算联系上,去进行了访问。结果是可想而知的:他们和中科大一样,主要招 16、17 岁的孩子 —— 我们非富非贵,没有进行更多的妄想;只是招生的刘老师说,9月份的班可能因为全球大运会取消,小孩的情况可以在2012年春季考虑入学;大家知道,这一年南方科技大学肯定在大运会强大的能量里风雨飘摇,他们校长在媒体面前也总是一个不直接公开招生的倡导者 —— 大家知道的,他们校长在深圳政府的支持下,把南方科技大学代入了正轨的组织渠道,无论组织是高是低、是强是弱,心里总是有些稳定的感觉! 送小孩去南方科技大学,是我想出去访问:你们知道,每天接送小孩、小孩的生活管理全套自己完成,也是非常消耗能量的,好在年底我自己猛吃了些肉,HOLD 住了!年内的几次会议,包括南方科技大学访问、报名之旅,非常奇怪:一次我家小三、小孩的小姨妈小姨父帮忙,事后不久,小姨、小姨父在招待同学(这个同学是南极科考队的亲戚)时,小姨父受伤了,被掉下的电风扇打了 —— 花了一万块钱,当然事后单位应该给解决了费用。所以,后来自己出去开会,都是铁杆的博士同学帮忙管理 —— 那个麻烦别人,但是短短几天时间,博士同学们成为小孩的偶像。这次去三亚开会,博士同学们都参加升副教授的英语考试,你们说我还好意思麻烦别人否?只有又请外婆家帮忙 —— 好在小孩周末12、9学生运动纪念活动完后,第二天没有像往常那样上课,周末休息了两天;我回来就继续接送、管理小家伙了! 2011 年的把小孩送入大学活动伴随着我的签证之旅:前面所有的脚印都指向加拿大 WATERLOO 大学,但是,所有材料邮寄递交后,被拒绝、被 CHECK 了。于是我就像去年一样,继续管理小孩,继续自己的研究,继续想自己的办法。好在几次会议,虽然旅程艰难,还是和国内同行有了些沟通 —— 直接报名去参会的,没投文章,投了他们也不会录用 —— 这是我读博期间写文章的经验:只要不换研究方向,一门心思扎下去,国内核心是不会接受你的 —— 你们知道的,同行之间的沟通有多么重要,这样的直接沟通消耗掉了管理、领导层 90% 的工作量,换我是他们也会阻止,谁想饭碗掉地或只捧只空饭碗呢?各位学者:全世界、全中国想 HOLD 住自己的研究方向,真有这么难! 现在,根据小孩的情况,在南方科技大学后,又直接向中科大(仅仅网络没有纸制)、东南大学(既网络又纸制)报了名,真正的忐忑,希望小孩可以成为大学生,有更规律、更好的环境接受高等教育,自己也可以喘口气、继续学术旅程 —— 有学术上进心,没有什么更多进入核心的倾向和野心,所以也别瞄我!希望自己和小孩可以走得更稳更好 —— 如同当时我在清华博士后管理注册时写的:和小孩一起进步!虽然我出站了,OUT了,我们还可以继续进步、继续支持、继续走得再好一些!大家有力出力,有关系出些关系,能帮忙尽量帮一下我的忙 —— 一起送小孩上大学! 培养小孩上大学的科普,别笑我没聚对类 也许遇到合适的人,不同研究方向的,我们可以互相博士后再教授 来自网络,CLICK 猫也可以飞
2568 次阅读|0 个评论
植物小RNA和转座子沉默的最新综述!
热度 1 grantlujiang 2011-12-17 11:23
Ito, H. (2011). " Small RNAs and transposon silencing in plants.pdf ." Development, Growth Differentiation
2661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2011中国百姓切身感受个人财富严重缩水
miran 2011-12-16 08:00
[转载]2011中国百姓切身感受个人财富严重缩水
新华社:2011中国百姓切身感受个人财富严重缩水 发信站: xxxx站 (Wed Dec 14 22:03:55 2011) 新华网北京12月14日电 (记者 罗宇凡、王存福、华晔迪) 2011年,面对创历史新高的物价水平和不断增加的通胀压力,中国百姓对个人财富的 “缩水”有了空前的感受。面对徘徊不前的股市,调控重压的楼市,屡现“跑路”风波的 民间借贷,个人财富究竟该投向哪里才能保值增值着实令人困扰。 股市:“前景迷茫” 12月8日,上证指数盘中触及2302点,创下自2009年4月起32个月以来最低点位;而截 至12月11日,上证综指全年累计下跌超过15%。数据显示,自2009年11月中旬的两年以来, 在全球25个主要指数中,沪深300(2397.480,-24.45,-1.01%)、上证综指和深圳成指跌幅全 都超过20%,位于跌幅榜前三位。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经济前三季度仍然保持着同 比9%以上的增速,领先全球。但中国股市在2011年似乎并没有成为经济的晴雨表,反而在 供需失衡、资金分流和预期恶化三重因素影响下,显得力不从心。 “想让自己的钱保值、增值,现在这个阶段放在股市上显然不是时候。”在股市中摸 爬滚打了十五年的职业炒股人曹伟告诉记者,“2011年大盘势弱,个股的波动也很大,实 在不是中小股民投资理财的好去处。” 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徐逢贤分析认为,短期内中国股市不会有大的好转 ,加之外部宏观经济波动,居民对股市投资仍将持谨慎态度。“股票市场作为虚拟经济, 并不是最可靠的投资工具。如果政府不采取措施完善,股市前景仍将一片迷茫。” 长期以来,老百姓依赖银行存款这种主要的保值增值手段,只能获得比较低的利息收 入,并没有在中国企业的快速发展中直接受益。股市融资功能的正常发挥,能够逐步改善 中国居民收入过于依赖工资的现状,也能够通过改善上市公司的行业结构帮助投资者挖掘 更多更优良的投资标的,但是由于股市的高风险极其不稳定性,使得普通居民很难从中获 利。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尹中立分析认为,目前居民对股票、基金、信托等 的投资,仍然采取不放心的态度,增长较为缓慢。 楼市:压力、隐患重重 此前有门户网站调查结果显示,在楼市、股市低迷下,超过40%的居民投资渠道仍选择 购买房产。从城市居民的回答来看,选择储蓄、基金、黄金纸黄金、股票、商业保险的比 例均没有超过20%。 实际上,很多居民在解释自己为什么一心专注投资房地产时坦言:“股票变化快,心 里没底。”徐逢贤认为,对于投资者而言,房地产具有稳定性,有着保值增值的作用,而 金融产品变化无常,无规律可循,人们心里确实没底。 徐逢贤说,由于投资渠道狭窄,居民投资房地产成了一条自认为很保险的道路,以至 于很多人把这个当作一辈子的财产在经营。但是目前国内大中城市的房地产泡沫依然相当 严重,据其估计,至少有60%左右的泡沫。加之目前政府进行的房地产调控政策,房价已经 出现降价拐点。 对房地产投资的观望情绪日浓。徐逢贤表示,一旦房价大幅下跌,泡沫破裂,投资者 将惨遭损失。 民间借贷触发“跑路”危机 众多业内人士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由于目前投资渠道狭窄、单一,导致闲余资金开始 向国外投资,同时也引发民间借贷等的“繁荣”。 经济学家谢国忠表示,今年是一个现金为王的时期,此前投资黄金者获利较多。由于 渠道狭窄,一部分游资去了国外投资,据统计,从2010年下半年起,中国人在海外购房中 的纯投资比例正在迅速上升。 清科研究中心研究员刘碧薇表示,此前在银根收紧的状态下,民营企业对资金的巨大 需求缺口拉高了民间金融利率,部分民间热钱从房地产、矿产等转战民间借贷。 以民间借贷发达的温州为例,清科研究中心在报告中引用央行温州中心支行2011年上 半年进行的一次调查指出,温州民间借贷市场规模达到1100亿元,有89.0%的家庭或者个人 、59.7%的企业参与。 规模庞大的民间借贷为温州中小企业提供了新的融资途径,同时在2011年第三季度也 凸显其高风险的特性,屡见报端的民企老板“跑路”使民间借贷危机一触即发,或将引发 连锁反应,严重影响金融体系的安全与稳定,以民间借贷作为主投资渠道的方式亟须合理 规范引导。 业内人士表示,目前民间借贷违规操作严重,政府监管政策亟须严格规范,否则一方 面造成投资者损失很大,也容易引发社会不稳定因素。民间资金热衷高利贷反映出当前贷 款结构不合理,中小企业融资困境,房地产行业死守挣扎和矿业追逐暴利。一旦经济环境 发生变化,房价、大宗商品价格下跌,民间高利贷极有可能爆发巨大风险。 需开拓并规范投资渠道 在通胀压力不断增加,股市、楼市明显疲弱的现实下,金融理财类产品成为2011年风 头最劲的投资渠道。 “2011年居民愿意投资黄金和商业保险的比例在增加。”尹中立认为,虽然2011年在 居民可选的投资渠道中,储蓄存款仍是最主要的渠道。但资金渠道已经出现分流,例如各 大商业银行推出的各种理财产品,规模大幅增长,俨然正日趋成为储蓄的替代品。 这一切,尹中立认为主要是投资渠道比较少,利率体系不完善导致的。加之通胀节节 走高,在今年7、8月份利率倒挂的情况下,居民不愿把钱存进银行。同时,银行信贷规模 受到政策管控,居民仍有投资的需要,银行也有突破管制的需要,理财产品因此开始增长 。但是此举削弱了宏观调控的效力,导致监管大打折扣,另外理财产品存有很多不完善的 地方,风险隐患重重。 股市疲弱,楼市面对重重重压,居民存款利率又赶不上CPI上涨的速度……在种种压力 之下,投资渠道狭窄、理财空间有限的问题越发暴露了出来。“无处安放”的个人财富该 向何处去成为困扰许多普通中国人的共同问题。 采访中,不少专家和学者都表示,在通胀压力高企的背景下,要让老百姓的财富保值 、增值,让民间的资金大胆、有效、安全的流动起来,仍然需要完善相关的制度建设:要 在着力增加居民收入的同时,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解决居民消费、理财的后顾之忧;规范 投资行为,在抑制非理性投机行为的同时拓宽投资渠道;进一步加强对民间借贷的风险管 理和引导,加强对金融理财产品的监督与完善。
个人分类: 社会观察|270 次阅读|0 个评论
2011工作总结【二】论著的问题
热度 8 陈安博士 2011-12-16 07:03
【2011年工作总结【一】论文的问题,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53483do=blogid=518596 】   今年9月份正式出版了《现代应急管理技术与系统》一书,为“现代应急管理”丛书系列结了尾。   不过,和丛书的上两本书不同的是,这本书用了“编著”的说法,因为里面有一部分内容是我们“编”来的,本来字数应该是50万字,后来又干掉编来的十几万字,著的成分变得超过了一半还多,我们才觉得有信心写成“编著”。   这本书封底上列了一堆的内容,其实主要贡献就两个,一个是提出了基于现代应急理念的应急系统的构建和我们开发的原型系统的样子,第二个则是正式提出我们的管理机制设计理论并尝试在应急管理中进行了初步应用。后者将成为我们下一步研究方向的核心内容之二(之一依然是应急管理本身)。   ——————————————————————————   回顾一下, 俺们35岁才出版自己的第一本书,结果还是本有趣的书——《项目管理通俗演义》。这本书是我在负责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项目管理”领域工程硕士的时候和三位工程硕士研究生一起写作的。开始在天涯连载,后来被南方日报出版社的编辑看中,约稿,然后出版发行,很有戏剧性。   ————————————————————————   第二本书就是我们两口子和她的导师一起写的《数据挖掘技术与系统》,在目前国内众多的这类书里面,我现在都觉得我们这本相当不错,因为是第一本著述,所以用了很大的功夫。      ————————————————————————   第三本书则是《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由包括我在内的多位老师合作编写而成,做过多个大学的教材,也印刷多次了。      ————————————————————————   第四本到第六本就是我们的这个“现代应急管理”系列了,我认为这是我在30-40岁这个阶段最精彩的学术产出,成体系的,且一定保证是陈氏风格,新颖的。不谦虚地说,其他人写不出这个风格的书来。   ————————————————————————   中间还副主编过一本书,《中国业务持续管理现状与发展》,封面很大气,还附了光盘。我让两个学生参与撰写了两章。【这个不算】   ————————————————————————   此外,人民网还特别出版过一套音像制品,也叫《现代应急管理》,当然,是听从了我的建议,我是五位受人民网现场访谈的主讲人之一。【这个也不算】   ————————————————————————   明年,我副主编的另外一套书《密集人群管理》也将出版第一本,不过我自己只对该书的体系框架和内容设计有贡献,内容都是组织其他同事、学生和合作者写的。【这个也不算】   ————————————————————————   我们还将有一本叫做《应急管理概论》的教材出版,是按照给本科生的教材体例写的,并主要引进了目前国内有应急管理本科专业方向的另外两所大学的教授一切编写,以适合本科生的口味,我个人对这个是没感觉的。   ———————————————— ————————   后年,我们将出版我打头署名的第八本书《管理机制设计理论及其应用》,这里保证会是一本很漂亮的著作,里面几乎所有的内容全是我思考的产物。又是一个完全的陈氏风格。而且,一定还将成系列,这仅仅是第一本,但是这一次我们不做丛书出版。   ————————————————————————   等到我50岁的时候,大概至少会有我主要著述编撰的10本书可以放在我的案头,也许是15本,这取决于我脑子里还会有多少新奇古怪的想法,我自己是自信的,但是对于未来,我还是持悲观态度好一点,假设自己就突然啥想法都没了呢,陈郎才尽了呢。   ————————————————————————   其实,我最在意的还是能够未来出版这样的六本书:   《东游记——日韩朝留痕》【50万字】   《南游记——澳大利亚、新西兰印象》【40万字】   《新西游记——欧洲纪行》【180万字】   《北游记——我的遥远的俄罗斯》【20万字】   《跟随陈安博士走遍不一样的中国》   《陈安随笔》【100万字】   足矣! ————————————————————————
个人分类: 专论—应急管理|2893 次阅读|13 个评论
业务流程管理:IDS SCHEER
zlhua 2011-12-15 23:06
http://www.ids-scheer.com.cn IDS Scheer公司于1984年由现任监事会主席和首席技术顾问August Wilhelm Scheer 教授组建,Scheer被誉为BPM的创始人。 截止2011,IDS Scheer都自称其为全球企业和公共组织提供业务流程管理(BPM)软件、解决方案和服务的市场领导企业。 现在,IDS Scheer可以为遍布全球70多个国家的6,000多家客户提供服务,长期以来,以不断创新作为公司发展的信条。“卓越业务流程管理”不仅是该公司的广告口号,也是其提供最具创新力的BPM产品的理念。 IDS Scheer凭借独一无二的的ARIS卓越业务流程平台,为包括战略、设计、实施和控制在内的业务流程提供集成性解决方案组合。其ARIS平台在业务流程分析(BPA)方面拥有得天独厚的市场领导地位。 自1997年“Gartner’s BPA Magic Quadrant ”开始评选以来,IDS Scheer一直处于领先地位。最近,IDS Scheer又被Forrester Wave命名为企业架构(EA)工具的领军企业。 不管是中小型企业,还是全球1000强的公司,IDS Scheer都能协助它们优化其在战略业务和技术项目上的投资,包括BPM、以服务为导向的架构(SOA)和EA项目。该公司利用ARIS价值工程(AVE)方法,在消费性商品、化学品、药品、造纸、金属、零售和纺织产业中提供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咨询知识和行业专业经验。其产品和服务为企业业务流程全生命周期的管理、业务流程的实施和持续改进提供支持。
个人分类: 业务流程管理|3000 次阅读|0 个评论
离开是最好的结局
热度 1 pathologysmu 2011-12-15 17:13
还有些日子2011年就要过去了,2011对于我注定是难忘的一年。 有的事情我想到了,它一定会来,有的事情我没有想到,它也来了。离开,这是最好的结局。 当我从美离开回国的时候就预示了这个结局。哈佛是多少人的梦想,老板是美国科学院院士,Science的编委,我原本很有机会做一些世俗认为很风光的事情,比如在CNS之类的地方发一篇文章,让我多一层迷幻的光环,也许它就彻底改变了我学术的前途和命运,像我认识的很多人一样。可是我的内心告诉自己,这些并没有那么重要,我完全可以凭借自己的努力在本土做出很好的工作。最重要的是,即使我躲在美国,很多的问题照样没有解决,自己迟早还要面对这些事情和人。我不后悔自己的选择。虽然选择面对很难,只是因为莫须有,你就已经被泼了满身污水,你无法也不能辩驳。你的大度忍让换来的是肆无忌惮毫无顾忌变本加厉。善良的人备受凌辱,作X的人却心安理得。可是我并不害怕这些。这并不是我的难题,它并不足以把我击倒击垮。 我拜过庙,去过道观,看过天主教堂,佛祖、天尊和上帝他们都不管我这些事情。天师的徒孙们看到了我内心的恐惧,让我懵懵懂懂地掏出了不菲的香火钱,可是并没有给我什么明示,只是些空洞的话语。那段外出的时间里,其实我什么问题都没想清楚,或者是一会清楚一会糊涂。世俗的力量异常地强大,在此面前我感觉到自己的渺小和无奈。我并不惧怕世俗,我惧怕的是突然失去对抗世俗的理由。这就是我的定数吧。 我的2011已经快要随风而去了,我也快要离开。不管怎样我也不去逃,即使我在天涯海角,该记得的我会记得,该牵挂的我会牵挂。因为我还是我,我不想也无法改变自己。我会让自己没有时间去想,这就是我的2012及以后。
435 次阅读|1 个评论
2011-2012秋季学期应用偏微分方程与科学计算讲义合集
热度 2 DynamoChina 2011-12-15 16:01
11-12秋季PDE.part1.rar 11-12秋季PDE.part2.rar 11-12秋季PDE.part3.rar 11-12秋季PDE.part4.rar 2011-2012秋季学期应用偏微分方程与科学计算讲义合集 2011-2012 秋季课程安排 ( 2011.09.14 ) 教学周 序号 内 容 上课日期 2 第 1 讲 绪论:科学计算的核心 09.06 第 2 讲 边值问题 Green 函数 09.08 3 第 3 讲 波动方程特征线解 09.13 第 4 讲 量纲分析与相似解 09.15 4 第 5 讲 扩散与波动的源与边界 09.20 第 6/9 讲 Fourier 方法 /Sturm-Liouville 特征值理论 09.22 5 习题课 1 09.27 第 7/8 讲 Fourier 级数 / 变换 09.29 6 国庆节 10.04 10.06 7 第 10 讲 边值问题变分形式 10.11 第 11 讲 微分方程与积分方程 10.13 8 习题课 2 10.18 期中考试( 120 分钟) 10.20 9 第 12 讲 位势方程差分解 10.25 第 13 讲 扩散方程差分解 10.27 10 第 14 讲 对流方程差分解 11.01 第 15 讲 Ritz-Galerkin 方法 11.03 11 第 16 讲 发展方程谱方法 11.08 第 17 讲 调和函数 与极值定理 11.10 12 第 18 讲 球函数与柱函数 11.15 第 19 讲 Green 函数与位势理论 11.17 13 习题课 3 11.22 习题课 4 11.24 14 第 20 讲 波动的时空传播 11.29 第 21 讲 三维位势方程离散解 12.01 15 第 22 讲 稀疏矩阵与迭代法 12.06 第 23 讲 多重网格与区域分解 12.08 16 第 24 讲 适定性与问题 12.13 习题课 5 12.15 17 期末考试( 120 分钟) 12.22
5457 次阅读|3 个评论
昨晚是2011级迎新生晚会,我班表现特优!
热度 2 zhumei185 2011-12-15 11:31
昨晚的迎新晚会,我班出了两个节目。一个是小品:文明礼仪,学生将两个小品结合到一起,先是三个人各说一个文明礼仪的词,最后由一个拿勺子敲饭盆的说结论词,然后转到另外一个小品上,现场捉违反文明礼仪的学生。开始是抓一个乱放自行车的,人家小两口卿卿我我,乱放了自行车,这位小红帽,大喊:“同学你出轨了!”女同学一听,拿起包打男同学,然后气愤跑掉,男同学就重新放自行车,赶紧去追。然后,是抓一个乱扔垃圾的漂亮MM。中间小插曲不错,当小红帽说这个妹妹不美时,提到“连我们院的罗书记都比你好看。”(专管学生工作的书记),全场观众大笑,还有更经典的,小妹妹大喊非礼,这同学坐下就哭,哭得小妹妹反过来求他。最后,小红帽罚款10元,给女同学打9.9折,最后还追着同学给人家1毛钱。 第二个节目:舞蹈,我命名为“蓝色精灵”。十几个女生,身穿漂亮的蓝色服装,一起跳起了蒙古舞,跳得真是好,扭得挺专业的,可见各位是多么用功。好笑的是我盯着认,只认出4个我们班的(只有3个是兄弟班的人),其它人都没认出。领舞的漂亮女生,明明知道是我们班的王婷,可就是咋看咋那么美,不像平时的她啊。
个人分类: 班级日志|3071 次阅读|3 个评论
非线性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2011年度学术年会
热度 1 mqjiang 2011-12-15 11:19
非线性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2011年度学术年会
年会日程: 2011年LNM学术年会日程.pdf 欢迎感兴趣的参加!
个人分类: 学术研究|4922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2011年终盘点:全球十大丑闻[组图]
xupeiyang 2011-12-15 07:18
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1-12/15/c_122410405.htm
个人分类: 名人传记|1751 次阅读|0 个评论
?字当选中国2011年度汉字
热度 1 xupeiyang 2011-12-14 21:05
控 字当选中国2011年度汉字 伤不起 当选中国2011年度词汇 债 字当选国际2011年度汉字 欧元国债 当选国际2011年度词汇
个人分类: 我的日记|1288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2011中国人力资源管理年会的信息
freedom110110 2011-12-14 19:30
2011年11月26日至27日,由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与中国人力资源理论与实践联盟联合主办的“2011(第四届)中国人力资源管理年会”隆重召开。400多名来自中国人力资源管理领域的权威学者、意见领袖和行业翘楚汇聚一堂,通过2场主题演讲、3场主题论坛、4场主题分论坛、现场提问和微博互动等方式,切磋经验、激荡思想,共同探求中国人力资源管理的新模式和新理念。“第一届中国人力资源管理学院奖”颁奖典礼同期热烈举办。      商学院院长伊志宏教授发表开幕致辞。她认为,受益于过去几十年中国经济的蓬勃发展和中国企业的高速成长,中国人力资源管理水平有了长足的进步和提高,中国悠久的历史传统、深厚的儒家文化、有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转型及快速增长中竞争与和谐的冲突、信仰与价值观的代沟等诸多元素都为中国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增添了多彩的魅力。她指出,中国人民大学在人力资源管理领域具有突出的学科优势和深厚的资源积淀,由人大商学院发起成立的中国人力资源理论与实践联盟致力于搭建中国人力资源管理实践者和研究者全面对接的交流与合作平台,提炼和分享最佳实践,促进理论和模式创新,为中国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的整体进步贡献力量。   伊志宏院长详细介绍了中国人力资源理论与实践联盟的活动规划,包括开展中国人力资源管理学院奖评选、每年11月召开中国人力资源管理年会、组织标杆企业考察和全球游学、开发典型案例和定期发布研究报告等,同时还介绍了商学院EDP中心在企业高层管理培训领域的创新服务和竞争优势,并希望与广大优秀企业建立长期友好的合作关系。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彭剑锋教授以《2011年中国人力资源十大观察--现状与趋势》为题发表第一场主题演讲,分享了2011年中国人力资源管理的10大观察,从学者角度剖析现状、探寻趋势,并针对引进海外人才的成本、企业如何实施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等问题同与会人员进行了互动。      著名经济学家、原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院长黄卫平教授发表了第二场主题演讲《世界与中国宏观经济分析--2011年回顾与2012年前瞻》。他结合彭剑锋教授的发言首先反思了中国教育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不足问题,并指出中国必须对宽松的财政政策和紧缩的货币政策进行调整,才能避免通货膨胀和滞胀,顺利实现软着陆,迎来更加辉煌的发展和未来。      第一届中国人力资源管理学院奖颁奖典礼由商学院组织与人力资源系主任章凯教授主持。他介绍了评选的标准和程序,强调中国人力资源管理学院奖是中国唯一一个兼容了学术性意义和专业化导向的人力资源权威奖项,充分结合学术与实践双重视角,对中国人力资源管理的实践模式进行研究评估与评选,为业界树立标杆和典范,向世界推介中国人力资源管理的最佳实践。      随后,章凯教授宣布2011中国人力资源管理学院奖“最佳实践”、“年度人物”以及“管理新锐人物”获奖名单。商学院EDP项目中心主任刘东明副教授、劳动人事学院程延园教授、商学院周禹老师分别为获奖企业和个人颁奖。   该次年会的主题论坛分别以《中国人力资源管理未来10年--新使命与新价值》、《雇主品牌与人才吸引--外企、国企、民企的决胜之道》和《从CHO到CEO--HR的上升空间与职责反思》为主题顺利举行。平行分论坛也分别从《“用工荒”时代的人力成本管控与绩效提升》、《赢在学习--企业人才培养与发展最佳实践》、《直面80、90后--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与变革》和《员工敬业度和幸福指数管理--心理学的视角与应用》四个维度对人力资源管理的相关领域做出展望。   2011(第一届)中国人力资源管理学院奖获奖名单    一、中国人力资源管理十大最佳实践奖   1、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国华电力分公司   神华国华(北京)电力研究院有限公司   神华国华“十二五”人才发展战略规划   2、联想集团   “复盘”管理方法论   3、北京京东世纪贸易有限公司   以价值观为牵引的人力资源全方位发展机制   4、四川海底捞餐饮股份有限公司   以关爱和授权为核心的员工高绩效、客户高满意管理模式   5、新奥集团   以培养终生就业能力为导向的分层分类员工能力发展体系   6、阿里巴巴集团   员工自主学习平台体系   7、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变革的人力资源更新与发展机制   8、腾讯控股有限公司   杰出的互联网文化风范   9、IBM(中国)有限公司   多元和包容的人才战略   10、国家电网公司   岗位分类与定员标准体系    二、中国人力资源管理年度人物奖10名   1、邓康明,阿里巴巴集团资深副总裁、阿里巴巴(中国)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2、洪朝阳,诺华中国总部人力资源总监、监督执行官   3、段冬,北京五八信息技术有限公司(58同城)副总裁   4、邓涛,韬达企业发展顾问有限公司创始人/首席顾问/领导力教练   5、关有民,北京京东世纪贸易有限公司(京东商城)副总裁   6、肖南,摩根大通中国有限公司大中国区人力资源部总监   7、戴倩,李宁有限公司人力资源总经理   8、庞赞国,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人力资源部副总经理   9、高岚,联想集团新兴市场集团人力资源副总裁   10、奚丹,腾讯公司高级副总裁    三、中国人力资源管理新锐人物奖10名   1、徐国伟,安徽江淮汽车集团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副部长、安徽江淮专用汽车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兼人力资源总监   2、李梓玉,Google公司HR Business Partner   3、伍晖,百度在线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学习发展总监   4、王延成,中煤建设集团人力资源部部长   5、周琦,广东机场集团人力资源部部长   6、管鸿禧,河北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总经理   7、陈征宇,360公司人力资源助理总裁   8、赵正,中航工业沈阳黎明公司人力资源部部长   9、周立强,联通华盛通信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总经理   10、樊力越,万达学院常务副院长
3069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2011自然科学基金工程与材料科学项目数排名
cjxiang 2011-12-14 15:28
1. 清华大学( 主页 ) 188 2.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主页 ) 184 3. 浙江大学( 主页 ) 131 4. 同济大学( 主页 ) 113 5. 上海交通大学( 主页 ) 112 6. 天津大学( 主页 ) 111 7. 华中科技大学( 主页 ) 105 8. 大连理工大学( 主页 ) 103 9. 西安交通大学( 主页 ) 102 10. 重庆大学( 主页 ) 91 北京科技大学( 主页 ) 86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主页 ) 85 东北大学( 主页 ) 82 东南大学( 主页 ) 80 华南理工大学( 主页 ) 78 山东大学( 主页 ) 73 中南大学( 主页 ) 72 河海大学( 主页 ) 71 西北工业大学( 主页 ) 69 中国矿业大学( 主页 ) 63 吉林大学( 主页 ) 62 武汉理工大学( 主页 ) 61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主页 ) 60 四川大学( 主页 ) 55 湖南大学( 主页 ) 53 西南交通大学( 主页 ) 50 中国石油大学 49 北京工业大学( 主页 ) 47 武汉大学( 主页 ) 43 北京交通大学( 主页 ) 43 上海大学( 主页 ) 36 合肥工业大学( 主页 ) 35 燕山大学( 主页 ) 35 北京理工大学( 主页 ) 34 哈尔滨工程大学( 主页 ) 33 中山大学( 主页 ) 31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主页 ) 29 北京化工大学( 主页 ) 28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25 南京理工大学( 主页 ) 23 南京工业大学( 主页 ) 22 电子科技大学( 主页 ) 20 南京大学( 主页 ) 19 北京大学( 主页 ) 16 苏州大学( 主页 ) 15 复旦大学( 主页 ) 14 厦门大学( 主页 ) 14 兰州大学( 主页 ) 13 南开大学( 主页 ) 13 北京师范大学( 主页 ) 13 中国农业大学( 主页 ) 12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主页 )( 主页 ) 11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主页 ) 10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主页 ) 4 北京邮电大学( 主页 ) 3 中国人民大学( 主页 ) 2
1878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2011年度总结
aaa0 2011-12-14 13:19
和往年一样,这是蛋疼的一年,坑爹的一年,杯具的一年,纠结的一年。      这一年,“我爸是李刚”拉开了中国人拚爹的序幕,大量的富二代官二代用他们的行动告诉我们:人生最重要的不是你所朝的方向,而是取决于你是谁的精子。      这一年,重庆的打黑运动让我们明白:电视上经常看到的那些衣着光鲜,人模狗样的公仆,他们往往在下一刻就变成了黑老大。而你是公仆还是黑社会,关键看你有没有站错队。      这一年,日本9.0级地震震垮了核电站,也震碎了国人愚昧的神经,那些买不起房而被迫单身的人们,因为手里有几袋碘盐而变得奇货可居。 这一年,国与民争利达到高潮,财政收入连创新高,人民饭碗却营养不良。GDP世界第二,百姓收入勉强苟活,房事彻底沦为多数人的浮云。而盛会,依然在一个叫隆重的地方举行。      这一年,苹果砸中牛顿沉寂数百年后,以数码产品的姿态席卷全球。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是:我们一起出门,你去买苹果四代,而我却只能买四袋苹果。      这一年,谢霆锋终于意识到自己对柏芝的了解始终超越不了天涯上的民工,于是他放弃了。我固执的认为他一定看到了杂谈那个万人景仰的回复。男人,无论好坏,都 不过那道绿帽砌成的坎,有的秋后算帐,有的立马摊牌。      这一年,芙蓉姐姐从大S变成了小S,凤姐的绿卡让我们彻底断了成功可以复制的念想。但不管是李宇春,还是曾轶可,都是我的哥,我的哥。。 这一年,南科大45名学子以非暴力不合作表达了对中国教育的鄙视,一潭死水总算荡起了一丝波浪。但死水原本就不应该有波浪,所以,他们在潭中注满了水泥。 这一年,转基因和地沟油让中国人坚信他们是核战争最后的幸存者。在网上,他们表达吐血身亡的语句变成了:遂吐3公升地沟油而亡。 这一年,各地下雨全是100年不遇,武汉的海景超过公交成为新的城市名片。成都,长沙,南京纷纷在报纸上表示自己是特大号护舒宝,流量再多也不用担心,随即就被老天爷一个无情的耳光扇过去。。分析认为:此护舒宝为山寨品,也就是:madeinchina。 这一年,绿皮火车见到了蒸汽火车,感叹世间人情冷暖,我们终究都逃不过鸟尽弓藏的命运。开明的蒸汽火车说:历史的车轮在前进,我们都尽到了自己所处位置的责任,现在是高铁的时代了,你再不退下就是开历史的倒车,中国人民才被历史的车轮碾过,还没爬起来,一回头却看见你在倒车,你叫他们情何以堪呐。      这一年,高铁恍如一夜之间长满祖国各地,人们用高于普车数倍的价格向铁道部购买时间,而那些时间充裕的人因普车的取消也不得不买几个小时,然后在目的地玩手机来消磨时间。      这一年,号称世界领先的动车出轨了,人们悲怆的发现,吃的,住的,坐的竟没有一种让人蛋定,以河蟹着称的媒体也开始草泥马了,在经历了出事→微博讨论→小秘书删帖→微博疯狂讨论→小秘书来不及删帖→问责呐喊声四起→传统媒体跟进→微博谣言四起→政府辟谣→产生新的流行语→李承鹏发文→韩寒发文→讽刺段子出炉→五毛辟谣搅混水→讨论进入高潮→总理现身→微博一片体贴谅解→和谐,删帖,噤声→搞笑段子出炉→下次。。。后,酱油瓶仍旧在手,真相的高度永远高于酱油瓶的高度,对于善良的中国人来说,打酱油比抢碘盐还来得更轻松和毫无风险。  这一年,黑社会败给了社会黑,社会黑又催生了黑监狱,黑监狱关的却不是黑社会。黑社会说:监狱,本就是黑色,黑夜给了中国黑色的监狱,它们却用来禁锢冤屈。  这一年,人民仍然相信,皇帝是好的,中央是清白的,坏的只是地方。当不公降临在他身上时,他最期待的不是改良制度,而是渴望清官
1353 次阅读|0 个评论
不打破垄断,“公益性国企”只能是空话
simonjo828 2011-12-14 10:33
  2011年12月14日,刊于中国经济时报    http://jjsb.cet.com.cn/DigitaNewspaper.aspx?paperID=3014verName =评论Verorder=A02   国企改革问题已然是当下的热门话题。据12日媒体报道,国资委副主任邵宁在“2011中国企业领袖年会”上首度提出“公益型国企”概念,被划进这一类别的包括石油、石化、电网、通信类央企。消息甫出,立即引起舆论的一片哗然和公众的普遍质疑。尽管国资委随即予以纠正和澄清,称邵宁提出的“具有公益性质的国有企业”不等于“公益型国企”,不过这种咬文嚼字的辩白,似乎更让外界难以信服。   不可否认,国企改革一直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中最难啃的硬骨头,客观来讲,国有经济在经历“抓大放小”、股份制改造后,国企公司治理确有改善,企业效率也大为改观。不过,改革后的国企也出现了新问题,国企过度介入经济,垄断了资本要素,进而忽略了经济属性和市场公平。试想,当一个“巨无霸”横行市场时,它的效率越高,对市场公平造成的损害或许就越大。   在这种特殊背景下,国资委谈“具有公益性质的国有企业”、“公益型国企”都不免让人大吃一惊。比如三桶油,足以看到央企垄断问题远比国资委的公益性更刺眼。为解决石油国企的亏损和国内成品油供应不足的问题,我们出台了与国际接轨的成品油价格管理办法。这个方案的实施给三桶油带来了巨大利润,却没有解决油荒问题,反而是更加频繁。今年下半年的油荒从沿海的江苏、浙江、山东等地,蔓延到中部的安徽、湖北等地,而西部地区的成都、重庆等地也相继“沦陷”。但是,两大石油公司对外供应的柴油量由前期的不限量转变为限量,且以最高零售价惜售、断售,主观“断油”现象非常明显。   更让人不解的是,《央企2010年度分户国有资产运营情况表》显示,中石油以净利润1241.8亿元成为“最赚钱央企”,却以“政策性亏损”为由向国家申请财政补贴。全国工商联石油商会原秘书长王勇表示,“连续数年,中石油都会向国家申请金额不等的财政补贴,最高的时候一般都在300亿左右,说是填补企业亏损,这是很不合理的。”   以上这样的行为与“公益性”之说显然极不相称。不禁要问,国资委所指的这个公益性到底是什么?邵宁说,具有公益性的国有企业有一些共同的特征:第一,产品或者服务关系国民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最基本的保障条件;第二,在经营中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垄断因素,有些是寡头竞争,有些是独家经营;第三,产品或者服务价格由政府控制,企业自身并没有定价权;第四,企业社会效益高于经济效益,经常会承受政策性的亏损等等。按照这个标准来理解,公益性的国企就不仅是石油、石化、电网、通信类央企,银行也应该属公益性的企业。因为石油的定价权不在油企手里,银行也没有利率定价权,但是银行至少还有股份制、民营的。   如果说当前的国企没有尽到一个企业的经营职责而显得与公益性质极不相称,那么没有履行相应的社会责任就更谈不上什么公益性。中国社科院发布的2011年《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结果显示,无论是国企、民营企业还是外资企业,社会责任得分都少得“可怜”,平均得分仅为19.7分,满分为100分。其中,近半数国企处于旁观状态。   国企改革是一种必然,但是,国资委以公益性与竞争性划定国企改革方向,这势必会引来不少争议。而事实上,如果不打破国企垄断,所谓“要防止企业利用垄断地位损害公众利益”,只能沦为空话、笑话。“公益性”很可能会变成某些国企继续垄断的借口。
个人分类: 中国经济时报|2806 次阅读|0 个评论
《科技导报》3名编委新晋中国科学院院士
kejidaobao 2011-12-14 10:14
12 月 9 日 ,中国科学院公布 2011 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结果, 51 人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新增 9 名外籍院士, 院士总人数达 727 名。 12 月 8 日 ,中国工程院公布 2011 年院士增选结果, 54 人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新增 6 名外籍院士,院士总人数达 783 名。 《科技导报》编委中, 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袁亚湘、 北京大学教授 严纯华、 西北工业大学教授 魏炳波 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科技导报》编辑部
个人分类: 新闻稿|2613 次阅读|0 个评论
My 2011 fall meeting
baul 2011-12-13 06:26
最近从OSU到San Francisco 去参加2011年的AGU秋季会议。幸运的是从OSU有vans往返,至少可节省400D。 AGU会议真是地学界的盛宴,很多大牛也乐于到AGU上作报告,很多大牛还做poster。我认为做poster非常好,与oral相比会有更多时间的交流,当然交流中也会遇到很多大牛,或者是你那个专业领域中一些非常出色的研究人员。我有幸遇到了构造方面的Weldon,Hubbard,Tapponnier,Royden。。。也有幸与其中的几位进行了交流。总之,任何地学研究人员,还是非常有必要去参加AGU的。当然,需要首先学好英语口语。
3355 次阅读|0 个评论
推荐的2011年中国科学人物
热度 3 gaojianguo 2011-12-12 19:21
尊敬的博主老师: 您好,由科学网主办的“ 2011 中国科学年度人物”评选活动已于 12 月 10 日正式启动,现已进入候选人名单征集阶段。本次活动旨在评选出公众心目中的 2011 年中国科学年度新闻人物及 2011 年中国科学杰出创新人物。您身为科学网博主委员会成员,对科技界具有独特的视角和洞察力,在此,我们诚挚的邀请您向我们推荐您心目中的候选人名单。 推荐方式:您可以直接回复站内信提名候选人,或发送邮件至 2011people@stimes.cn ,并注明 100-150 字的推荐理由。推荐人数不限。候选人须为华人。 候选人标准: 2011 年中国科学年度新闻人物 : 2011 年度,身为热点科技新闻事件的当事人,在国内科技界产生重要影响力并在一段时间内成为引导公众舆论的风向标式的人物。 2011 年中国科学杰出创新人物 : 2011 年度,在个人及团体的科研工作中充分体现科技创新价值,并取得突破性进展,其科研成果对基础科学研究产生重要影响,为国家科技实力提升及产业科技升级作出杰出贡献。 联系方式: 电话: 010-62551982 邮件: 2011people@stimes.cn 活动详情请见官网: http://2011people.sciencenet.cn 上面是科学网发送的短消息,谢谢科网的厚爱,拖了两天,觉得有必要今天得交差,否则也对不起自己。首先列出的是我这一草根眼中的科学杰出创新人物,之后再推举新闻人物,因为在我眼里科学大于新闻,没有科学创新,也就谈不上什么新闻。 2011 年中国科学杰出创新人物 1. 何芳良 中山大学教授,他在 2011 年 Nature 的研究论文中重新评估了物种灭绝的速率,发现之前的研究拔高了 160% ,与实际情况不符( 链接 )。他们的研究成果为科学合理的处理经济发展与自然保护提供了一定的决策依据,为建立和设计保护区也有一定的启发。顶着同行的压力,不为同行的“威胁”改变实事求是的态度值得学习。 2. 邓涛 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他与合作者的研究发现青藏高原是冰期动物的起源中心,通过化石材料证明了冰期动物群的一些成员在第四纪之前已经在青藏高原上演化发展,从而推翻了冰期动物起源于北极圈的先前假说( 链接 )。如果重拍《冰河世纪》,我们或许会有发现更多的中国元素。 3. 刘琰和蒋云爱 北京大学生科院博士,他们的研究揭示了哺乳动物性取向的分子机理,为从微观的分子生物学角度认识人类社会的同性恋行为提供了独特的视角。五羟色胺在性取向转变过程中扮演着关键角色,他们的研究论文“ Molecular regulation of sexual preference revealed by genetic studies of 5-HT in the brains of male mice ”发表在 Nature 上( 链接 )。 4. 宋灿立 清华大学物理系,他与合作者在铁基超导体 FeSe 电子配对对称性研究取得新的进展,具体我不了解,请同行评审专家参见: 铁基超导体 FeSe 电子配对对称性研究取得新的进展 物理系师生在 Science 发表铁基超导研究的论文 5. 张琳和张辰宇 他们的研究发现水稻里的 miRNA 能够通过摄食进入血液,并且一旦进入体内,它们将通过调控人体内靶基因表达的方式影响人体的生理功能,进而发挥生物学作用。这项研究不仅有助于深入了解 miRNA 作用机理,而且对于未来的临床治疗也具有巨大潜在作用。这一成果公布在 Cell Research 上。进一步讲,也可以为人们重新评估转基因食品的潜在风险提供依据。 6. 屠呦呦 她发现了保存青蒿素活性的生化工艺方法,由此数百万人的生命得以拯救。今年,这位老人获得了拉斯克奖,成为离诺贝尔奖最近的中国女人。之后,她获得多项荣誉和一定的奖金,但与她的杰出贡献相比仍然显得微不足道。 7. 孙启高 ( 博客链接 ) 中科院植物研究所助理研究员,他从事的研究是冷门中的冷门 ---- 古植物学,但在孙老师的解说下,古植物家不再是没有生气的科学家,而是有血有肉、有理想有抱负甚至可爱的大活人。孙启高主编的《古植物学的故事》为我们了解古植物学和古生物学的学科发展提供了珍贵的历史资料。 2011 年中国科学年度新闻人物 1. 饶毅 2011 年对于饶毅和中国科学界是不平凡的一年,饶毅落选院士并在博客声明从今以后不再竞选院士,同时在他的博客里已经发布多篇关于院士和院士选举的文章,篇篇击中要害。他的处世风格跟他做学问一样犀利,从来不含糊。 2. 王飞跃 从王飞跃的博文中可以感受什么是大家风范,让人感觉复杂网络不再复杂,人类可以变成机器,机器也可以变成人。同样落选院士的他相对低调。 3. 王德华 一位苦口婆心的好老师,喜欢唠叨,但用心良苦。网上网下基本上给人同样的感觉,见到王德华老师,知道一个词叫“如沐春风”。鞭策研究生好好学习、好好做人好像是他分内的事,其实他也同样关心科普。 4. 蒋高明 让人们吃上放心的有机食品好像是这位中科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的梦想,凭良心、干实事,虽然每天与农民、农村甚至牛粪为伍,但也乐在其中。他用科学重新解释了有机农业的真正内涵,更向人们展示什么才是“大农业”。 5. 方舟子和 李开复 方舟子喜欢挑刺,喜欢打学术权威的假,喜欢与高人过招,他指出李开复履历方面的问题,但 李开复不是逃避或者零容忍 ,而是知错就改。二位给其他遭受此类事件折磨的人树立了好的榜样,具有正面的社会意义。 6. 施一公 科学家的良知往往能唤起大众的关注。积压了半年多的关于北京空气质量的文章还是发布了,希望能换来北京的好空气,希望能唤起人们和政府保护环境的意识。我觉得, 2011 年施一公先生的社会贡献甚至大于他的科学贡献。 7. 武夷山 笔耕不辍,一位爱读书、读好书的读书人,每天都在用自己的方式感染着科学网的读者。他不爱凑热闹,不喜欢跟风起哄,但笔下的文字却那么有灵性,如果说他是一位知识传播者是一点也不为过的。 … … 先写这些,其他的目前一时想不起来了。由于专业背景的限制(我是学生物的),所推荐的未免不全面,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每类只推举 7 人,还烦请热心人多多补选,谢谢!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4|6085 次阅读|7 个评论
我的2011:个人职业发展的三个里程碑
geneculture 2011-12-12 11:48
只有愿望,没有能力,抓不住机会; 只有能力,没有愿望,看不见机会。 ----邹晓辉的感悟(供大家分享) http://blog.csdn.net/geneculture/article/details/7058943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1247 次阅读|0 个评论
我的2011年——忙,累,多,顺
热度 7 wangyk 2011-12-10 19:25
我的2011年——忙,累,多,顺
王 应 宽 Wang Yingkuan Beijing, China December 10, 2011 我的 2011 —学术交流简记与主要活动轨迹 2011 年转瞬即将过去。今年发生了不少大事,也有不少好日子。如 2011 年 11 月 11 日就是个好日子,被誉为“世纪光棍节”!就在那天,我单位参加农业部系统广播操比赛获得第一名(相当有集体荣誉感)。国家大事有主流媒体和“达人”们去总结,作为凡人,就梳理一下今年自己做过的事,走过的路。 回顾这一年,去了不少地方,做了不少事情。总结这一年的感受,主要可以概括为四个字:忙,累,多,顺!因为承担的工作实在太多,要做的事情很多,要想又好又快的完成,必须要付出辛勤的劳动,忙是必然的。因为缺人手,什么都要干,长期超负荷忙碌,累是不可避免的。幸运的是,总体来说,今年还比较顺利,身体健康,吃得饱睡得香,需要完成的工作大都完成了,想做的事情都做成了,没有发生诸如错过火车或赶不上飞机的倒霉事儿。 概而观之,今年的主要工作体现在以下“一二三四”方面:竞聘了 1 个岗位,出访了 2 个国家,出版了 3 本英文刊,获得了 4 个小奖。竞聘的一个岗位是 3 月份上岗的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农业工程科技信息中心副主任(副处级岗位)。因为这个岗位,今年乃至今后 3 年任期内的工作主要都要围绕其岗位职责开展。刚组建班子和完成分工不久,因为正职领导突然查出罹患乳腺癌,请假住院治疗,赶鸭子上架,我从 7 月份开始主持工作(其间参照正处级),还要承担此前分工不归我负责的工作。出访 2 个国家是指去了美国和澳大利亚。 8 月份组织 34 人团去美国路易斯维尔参加 2011 ASABE 国际学术年会, 9 月底率领 35 人团去澳大利亚黄金海岸参加 2011 澳大利亚农业工程学会学术年会。虽然只去了 2 个国家,但我们在 4 月份还联合组织了一个 50 人代表团赴法国南特参加国际食品安全与生物加工国际学术会议。出版 3 本国际英文刊,是指负责编辑出版 CIGR Journal, IJABE, IAEJ 三本国际英文刊全年的编辑出版和学术交流工作。 4 个奖项是在纪念建党 90 周年院党委授予的“先进党务工作者”,北京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三等奖( 2009 年度),美国 AOCABE 十周年庆典表彰过去十年的优秀工作者而授予的“ Outstanding Service Award ” ( 杰出服务奖 ) ,澳大利亚工程学会、澳大利亚农业工程学会、南昆士兰大学和澳大利亚国家农业工程研究中心联合授予的“ Outstanding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Award ”(杰出国际合作奖)。其实,我担任支部副书记的党支部还获得了“先进党支部”奖,是集体荣誉。 其他方面都是些琐碎学术交流、业务开展和访问交流活动,主要活动范围在国内,包括参加会议若干次,作报告若干场次,访问相关科研院所若干个等,主要工作场所在京的两个办公室和家里(很多工作在家加班完成)。其实,其中很多方面都值得单写博文记录,但实在挤不出时间叙写,只能遗憾的以“微博”(甚或标题党)形式像流水账一样记录在此。随着年华逝去,越来越感觉愚钝,记忆力衰退,直到健忘痴呆,甭说一年,有时就是试图凭着记忆还原刚过去的一周的活动轨迹,就经常梳理不清。故仍顽固的坚持“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做些记录,留此存照。 2011 年 1 月 1-15 日,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短期高级访问学者( 2011 年 10 月 12 日 —2011 年 1 月 15 日)。 2011 年 1 月 16-20 日,从美国明尼苏达大学返回。归途中在夏威夷停留,顺访夏威夷大学。再经首尔转机回到北京。 2011 年 1 月 21-31 日,回国后倒时差,调整身心,回单位参加年终活动,准备过春节。 2011 年 2 月,过春节。上班后,参加竞聘上岗动员大会。撰写材料,准备参加竞聘。 2011 年 3 月 1 日,参加全院副处级管理岗位竞聘演讲。 3 日,召开党委会公示。成功获聘。 2011 年 3 月 11-12 日,北京昌平蟒山国际会议中心,参加院两级干部会议暨理论中心组学习。会议后正式上岗。熟悉岗位工作,梳理和制定各类规章制度。 2011 年 3 月 31 日,因私请假,携夫人和小儿去杭州踏青。 4 月 1 日,愚人节,在西湖边给小儿天见拍了一组成长纪念照,大人补拍婚纱纪念照。因提前半年预定了,不得不去。 4 月 2 日,到浙江省农科院食品科学研究所交流,作“科技论文撰写与发表”报告一场。 5 月 6 日上午,应《国际农业与生物工程学报》( IJABE )执行主编王应宽博士邀请,德国联邦农作物研究中心专家、 IJABE 编委 Andreas Herbst 博士来我院信息中心访问交流。 5 月 27-29 日,在山东淄博开了 2011 农业工程新技术国际研讨会,作为大会秘书长身份全程负责海外专家的联系邀请的,会议期间还组织举办了国际期刊科技论文写作专场报告,作“英文科技论文撰写与发表”报告。 5 月 31 日,邀请澳大利亚那昆士兰大学教授 Thomas Bahazi 来院访问交流,作精彩报告。 “精准畜牧业与新技术在畜牧业生产中的应用( Precision Livestock Farming and New Technologies Applied in Livestock Production )”,担任组织者和翻译。 6 月 1-4 日,应邀到东北农业大学、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担任答辩评委,参加了 4 场共 18 位硕、博士研究生论文答辩, 6 月 4 日上午在东北农业大学作科技论文写作报告一场。 6 月 12-16 日,又去黑龙江密山参加 2011 水稻生产机械化论坛。 6 月 15 日,从密山返回哈尔滨, 6 月 16 日下午,到东北林业大学作报告一场。报告题名:如何撰写与发表高质量科技论文。 7 月 6 日,北京,中国农机院,参加中美国际科技合作项目启动会。明尼苏达大学 Roger Ruan教授 ,南昌大学刘玉环教授等参加。 7 月 9 日,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参加全国农村能源工作会议。 7 月 9-10 日,国家能源局、财政部、农业部在京联合召开了全国农村能源工作会议暨国家绿色能源示范县授牌仪式。 7 月 14 日,邀请印度卡兹仁克大学副校长 Vilas Salokhe 教授来院访问交流。专家报告:绿色技术:可持续发展之路。担任组织者和翻译。 7 月 19 日,应邀去中国农业大学西校区《农药学学报》编辑部交流,作报告,交流经验。(此前接待中国农业科学、中国农学通报等编辑部来访) 7 月 20 日,亚洲农业工程学会 AAAE 执委会,选举下届执委。作为 IAEJ 执行主编 汇报 IAEJ 期刊工作(英文)。李树君连任亚洲农业工程学会主席,王应宽连任新一届执委。 8 月 5-12 日,带领 34 人代表团,赴美国肯塔基州路易斯维尔参加 2011 美国 ASABE 学术年会暨 AOC 成立十周年学术庆典,作邀请报告,获得杰出服务奖。其间,组织中美农工学会的交流合作会谈,担任翻译。 8 月 23 日,参加全院两级干部会和理论中心组学习,请农业部总经济师作经济形势报告。 8 月 24-27 日,赴昆明开会,全院中期工作总结考核会议,讨论院“十二五”发展规划。 24 日晚上,会见云南师范大学太阳能研究所夏朝凤所长等一行。 26 日,考察玉溪现代农业园区、红塔集团、花卉交易市场等。 8 月 27 日,离队单独行动,上午访问云南农业大学(会见院长张汝坤教授、工会主席卢贵忠教授、副院长、院总支书记、副书记等),下午访问昆明理工大学现代农业工程学院戈振扬院长。下午在机场会合,与单位同事一起回京。 9 月 4-5 日,开车去河北工业大学(送新生马欣入学),顺访天津农科院、天津商业大学,会见西农校友,由校友关文强教授组织。 9 月 17 日 -18 日,周末,全家开车去昌黎,访问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机械自动化系,会见包长春副主任,去鲍子沟采摘玫瑰香葡萄。 9 月 25 日,乘飞机去广州,下午在华南农业大学工程学院交流,受前任院长洪添胜教授邀请,杨洲院长出席,作科技论文写作报告一场,四十余人参加。 9 月 26 日,上午访问广东省农科院信息研究所,此前邮件联系郑业鲁所长,但他出差未能谋面,拜访了万忠副所长、周主任等。然后访问广东省农业机械研究所,会见信息部主任孟祥宝、副所长张进疆,共进午餐。 9 月 26 日晚上,率领 35 人中国农业工程代表团,乘坐南航班机飞赴澳大利亚布里斯班。 9 月 27 日,到达布里斯班,前往图文巴,访问澳大利亚南昆士兰大学,会见 Thomas, Eric, Guangnan Cheng 等。近 3 小时学术交流后,下午参观校园和布里斯班市容,夜宿天阁露码海豚岛。 9 月 28 日,到达黄金海岸市,入住宾馆,准备开会。 9 月 29-30 日,参加 2011 澳大利亚农业工程国际学术年会( SEAg2011 ),其间,组织中澳农业工程交流会谈。获得奖励。 10 月 1--3 日,技术参观:天堂农庄,华纳兄弟影城,悉尼大学,悉尼水产品市场等。 10 月 4 日,回国,经停广州,直接回京。 10 月 8 日,组织党支部去西柏坡参观学习。 10 月 9 日,到西柏坡东回舍村宣传节水与健康用水科普知识,与村党支部座谈交流,下午返回北京。晚上会谈,讨论关于 2012 年农业工程国际交流计划。 10 月 10 日,晚上与中国农业科学编辑部交流,路文如主任组织。 10 月 11 日,劳动大厦会见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工程学院院长张伟教授,商谈合作;下午在农机院办公室上班,会见 Bill Stout 教授,讨论 CIGR 期刊事宜。 10 月 14 日,参加院中层领导干部会议,讨论修改院“十二五”发展规划。 10 月 15-20 日,准备中国农业工程学会 2011 年会报告翻译等。 10 月 21-27 日,赴重庆参加中国农业工程学会 2011 学术年会。 全程陪同美国外宾 ASABE President Sonia Jacobsen, ASABE Executive Director Darrin Drollinger 等。 10 月 22 日参加大会开幕式,全天会议,欢迎晚宴。到会代表870多人,包括来自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印度、希腊、韩国等外国专家十余人。 10 月 23 日,上午,组织中美农工学会交流合作论坛,担任翻译。下午陪同参观中国农科院柑橘研究所 (CRI, CAAS, SWU) 。晚上观看西南大学为大会精心筹备的文艺晚会。 10 月 24 日,重庆市区参观,三峡博物馆、湖广会馆等,市区,火锅告别晚宴。 10 月 25-26 日,陪同外宾参观考察高原牧区和野生牦牛,游览九寨沟。 10 月 27 日,上午从九寨沟返回北京,下午在院里开会,讨论中美关于农业技术标准和注册农业工程师体系引进等合作,担任翻译。 10 月 29 日,参加赵春江主任主持召开的“第六届智能化农业信息技术国际学术会议”( The six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Intelligent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Agriculture , 6th ISIITA) ,会见国内外专家学者若干。会期 10 月 28-30 日,只参加了 1 天。 11 月 1 日,飞抵沈阳,携美国专家 Bill Stout 教授和尼泊尔 Rabi Rasaily 高级工程师访问沈阳农业大学,参加学术会议。 11 月 2 日,参加 2011 东北亚农业工程国际论坛,中、美、韩、尼泊尔专家作报告,本人报告—— China’s rising role in publishing international journals in agricultural and biosystems engineering: Introducing CIGR Journal, IAEJ and IJABE 。 11 月 3 日,访问吉林大学, 2011 东北亚农业工程国际论坛长春分会场,中午抵达,下午会议,应邀的 6 位专家作相同的报告,只是听众不同。晚上 9 点乘动力火车到达哈尔滨。 11 月 4 日,东北农业大学学术交流。陪同外宾 Bill Stout, Rabi Rasaily 访问东北农业大学工程学院。下午离开,二位外宾返回北京,本人飞赴西安,到杨凌参会。 11 月 5-7 日,参加杨凌农业高科技博览会(简称“农高会”)暨杨凌国际农业科技论坛。分若干专题,本人主要参加“农业智能装备与信息技术”分论坛,论坛邀请二十余位专家报告,其中主要为外国专家。 7 日下午返回北京。 11 月 8 日,得到上方指示,协助农业部科教司处里相关领导提炼整理材料,起草文件,拟在全国农业系统开展向郭海波同志学习活动,并报中宣部。 11 月 10 日提交材料。 11 月 9 日,上午,到中国兽药监察所,特邀参加《中国兽药杂志》工作会议,作题为“提高期刊质量,创办品牌期刊”的报告,介绍办刊经验。 11 月 9 日,去中国农业大学,接送海外华人农业、生物与食品工程师协会( AOCABFE )主席 Ning Wang ( OSU 教授) , 候任主席 Zhuping Sheng ( TAMU 教授)到我院访问交流,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中国农业工程学会理事长朱明会见。主要汇报讨论 IJABE 办刊情况和讨论下一步办刊和交流合作重点。 11 月 19 日,中午在京会见明尼苏达大学教授 Roger Ruan ,讨论期刊 IJABE 和中美国际科技合作项目进展。下午参加老乡会活动,会见来京参加中央党校短训学习的镇巴县县委书记。 11 月 21 日,主持召开信息中心党支部工作会议,学习文件,布置创先争优工作总结。 11 月 22 日,组织信息中心项目规划与可行性研究相关知识培训交流,请院总工作报告。 11 月 25 日,参加中国农机学会、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关于 CIGR Journal 期刊工作会议,做主编年度工作报告。讨论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11 月 26 日,接待赴德国参加汉诺威农机展回国的山东理工大学教授 Diao Peisong, Yang Zidong 等一行。 11 月 27 日,会见好友、科学网博主明尼苏达大学药学院助教授 Changquan Calvin Sun ,与科学出版社肖红等一聚。 11 月 29 日,去中国农业大学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参加汪院士指导的博士研究生李斌的博士论文答辩,旁听学习了解太赫兹技术在农业土壤重金属污染检测方面的知识。下午在农机院开会,对编辑进行 OJS 业务培训。晚上参加《农业机械学报》编辑部会见沈阳农业大学工程学院任院长一行活动。 11 月 30 日,接待东北农业大学工程学院王金武教授等来访(上午拜访 JJFC 朋友)。 12 月 1 日,与家人好友 (JWJF) 一起晚餐,吃了蛋糕,祝贺又老去一年。 12 月 2 日,接待沈阳理工大学李成华副校长来访 (WMJ) 。 12 月 3 日,接待东北农业大学教授朋友 (XZ, LH) 来访。 12 月 5 日,去北大领取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证书和奖金。中午会见好友北大遥感所吴才聪博士,并结识了北京大学先进技术研究院副院长钟灿涛老师。 12月17日,凌晨4:30--7:00am 参加AOC Board Meeting网络声频会议,讨论若干重大问题。 9:00--9:30am 参加中国科协直属学会会员活动日开幕式(凑热闹)。 10:00-13:00 参加国外科技期刊最新发展态势报告会(报告人:任胜利、蔡斐,主持:栗延文) 17:00--21:00 参加老乡聚会(WXF's House) 12 月 20 日,将主持召开信息中心全体工作会议,进行 2011 年终考核。 未完待续 当然,博主的主要业务工作还是期刊的编辑出版。目前管理和参与 3 本英文刊和 2 本中文刊的具体工作,特别是全程参与 3 本国际英文刊的稿件评审与编辑出版工作,经常加班到凌晨。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完成最后一期的出版工作。年底杂事繁多,疲于应付,更是忙累。为了可持续发展,必须要想办法解决和解脱,要么多增加人手分担,要么辞去一些工作,否则,吾命休矣!总之,再也不能这么忙和累了。 2011年业务部门处级干部考核报告表-王应宽-12.20.doc Outstanding Service Award (First Winner of this award) Outstanding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Award in 2011 Excellent Ph.D disertation Award by Peking University Advanced Party Branch Award Excellent Party Worker Award Certificate for attending the SEAg 2011 in Gold Coast, Australia 农业部“草原杯”乒乓球邀请赛团体第3名 来自我院的团体队员-秦京光,王应宽,曾勰婷获得农业部“草原杯”乒乓球邀请赛团体第3名
个人分类: 学术交流|8028 次阅读|11 个评论
2011中国科学年度人物提名(完善中)
热度 26 Bobby 2011-12-10 14:12
一、 屠呦呦 因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中国中医研究院终身研究员兼首席研究员,青蒿素研究开发中心主任屠呦呦获拉斯克奖和葛兰素史克中国研发中心生命科学杰出成就奖。屠呦呦获得国际大奖让公众注意到这位不为人所知的伟大的女科学家。 二、饶毅 前美国西北大学神经病学讲席教授、现北大生命科学学院院长、神经科学家饶毅教授声明“在 2011 年 8 月 17 日后,将不再成为候选人”。这位敢于批评、敢干说话的科学家,用自己的“弃选”行为抗议中国科学院的院士遴选标准和制度。 三、李家洋 原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植物分子遗传学家李家洋调任农业部副部长、中国农业科学院院长。李家洋院士不仅是一位优秀的科学家,还是一位科学管理的杰出领导者。他的任命,将翻开利用科技解决中国粮食安全问题的新篇章。 四、周建平、杨宏、张柏楠、金勇等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建平、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天宫一号技术负责人杨宏 “ 、天宫一号 ” 总设计师张柏楠、副总指挥金勇等为天宫一号顺利发射升空及在太空中交会对接立下汗马功劳。不仅对于探索宇宙奥秘、造福人类有着重要意义,而且对我国成为航天强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五、张俐娜 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教授、杰出女科学家张俐娜获得 2011 年国际上纤维素与可再生资源材料领域的最高奖——安塞姆·佩恩奖。纤维素是自然界最丰富、可再生的天然高分子化合物,如何充分有效地利用对能源、农业、资源和环境等领域的发展十分重要。正如评委所说,“她创建的‘绿色’溶剂低温溶解的新理论和技术是可再生资源材料领域的重大突破”,“她在生物质材料的基础研究和实际应用上作出了重大贡献,已成为当代纤维素化学领域的领军人物”。 六、王飞跃 中国自动化学会副理事长王飞跃因智能交通系统领域理论研究,尤其是在智能交通系统的平行控制和管理方面提出并开创了该领域一系列的基础性研究方法,并成功地在多个城市交通管理实践中加以应用并取得显著效果,荣获 2011 年度 IEEE 智能交通系统研究卓越奖。 七、杨学军 国防科技大学教授杨学军以理论创新引领超级计算机体系结构创新,成功破解了千万亿次以上级计算机系统规模、成本、功耗、可靠性、计算与效率优化等关键技术难题。他的团队研制出的天河一号 A 系统在全球高性能计算机 500 强中排名第一,为我国高性能计算机领先世界先进水平作出重要贡献。获 2011 年度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成就奖”。 八、罗先刚 罗先刚团队在国际上首次提出将表面等离子体引入到光学、光刻领域,建立了一条远射极限的新的光学光刻技术路线,表面等离子体光学光科,还发展了不同波段的高分辨率轻量化光学成像技术,成功解决了天线和成像观测领域分辨能力受系统口径限制的传统技术瓶颈,为高分辨率、轻小型探测系统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技术基础,对国防和信息领域产生了重大的应用成果。2011获第四届周光召基金会杰出青年基础科学奖. 九、张亭栋 张亭栋是提取砒霜化学成分三氧化二砷治疗白血病的奠基式的人物。通过他早年的研究,张亭栋及其合作们共同发表的论文清晰地奠定了人类今天的认识——三氧化二砷可以治疗急性早幼粒白血病,也就是 M3 型白血病,成为中医药现代化里程碑式的杰出成果。张亭栋在人类征服白血病的历史上写下了崭新的一页,而且相关药品已经通过美国 FDA 批准正式上市,走向世界。热衷于砒霜研究的张亭栋 2011 年获葛兰素史克( GSK )中国研发中心将其设立的生命科学杰出成就奖。 十、孙斌勇、朱程波 2008 年,孙与合作者朱程波在阿基米德域情形证明了关于典型群无穷维表示的重数一猜想。 该项工作终于 2011 年被国际顶尖刊物美国《数学年刊》接受,即将发表。 自守形式与李群表示理论是当代数学非常重要的研究领域。国内一些数学家认为,这是继华罗庚的工作之后,中国人的论文在自守形式领域再次引起国际瞩目。中科院年轻学者证明自守形式领域重要猜想使得中国数学在这一领域占据领先地位。
个人分类: 科学感想|14274 次阅读|56 个评论
[转载]“2011中国科学年度人物”火热征集中 精选
dongzg101 2011-12-10 13:35
“2011中国科学年度人物”火热征集中 精选 已有 494 次阅读 2011-12-10 10:38 | 个人分类: 通知公告 | 系统分类: 博客新闻 | 关键词:中国科学年度人物 “ 2011 中国科学年度人物”评选活动已于 12 月 10 日 正式启动,让我们一起来寻找中国科技界的年度骄傲。 本次活动由全球第一中文科学门户网站科学网主办,现面向广大网友公开征集候选人名单,诚邀科学网用户及广大网友推荐和评选公众心目中的“ 2011 年中国科学年度新闻人物”及“ 2011 年中国科学杰出创新人物” 。 欢迎广大博主及网友向我们推荐您心目中的候选人。 征集办法: 1. 征集时间: 2011 年 12 月 10 日至 12 月 31 日 2. 征集范围: 2011 年中国科学年度新闻人物以及 2011 年中国科学杰出创新人物;须为华人;人物职业背景不限。 3. 推荐方法:我们将特别邀请科学网 30 万专家用户、 科学网博主委员会 和科技新闻工作者参与候选人的推荐。同时也欢迎广大网友积极参与推荐您们心目中的 2011 中国科学年度人物,方法为发送邮件至 2011people@stimes.cn 。推荐人需在邮件中注明推荐人选姓名、推荐材料,鼓励提供被推荐人照片以及 100-150 字的推荐理由。 4. 推荐人数:每个注册用户可推荐若干候选人。 5. 推荐结果:所有推荐出的候选人经由科学网编辑部确定后,计入有效候选人名单,并将于 2012 年 1 月 1 日公布于活动官网。 本次活动同时针对广大参与的用户设立 优秀评论奖、 最佳伯乐 奖 和参与奖,并有丰厚礼品赠送。 活动详情请登陆活动官方网站: http://2011people.sciencenet.cn
1030 次阅读|0 个评论
2011香港新当选科学院院士全部来自香港科技大学
zhengqingbin 2011-12-10 11:39
2011香港新当选科学院院士全部来自香港科技大学
三位香港学者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9日产生51名新院士,其中3位来自香港的大学教授,他们均为香港科技大学(科大)学者,分别是生命科学部张明杰讲座教授、 机械工程学系张统一讲座教授及郑平荣休教授 。科大表示希望香港能够与中国内地进一步加强合作,促进创新科技发展。 据记者从科大获悉,三位学者对获选成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深感荣幸,并感谢国家对其科研成果的认同。 科大校长陈繁昌教授对三位获颁中国科学院院士的香港学者全部来自科大,表示祝贺及深感光荣。他表示,科大在短短20年发展成国际顶级研究型大学,关键之一在于教研人员的杰出成绩。科大教授获颁中国科学院院士荣誉,不但肯定其科研成就,同时亦认同科大以一流人才及创新科研成果,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使命。 张 明 杰 教 授 、 张 统 一 教 授 及 郑 平 教 授 的 简 介 如 下 : 张 明 杰 教 授 的 研 究 领 域 是 神 经 讯 号 传 导 及 对 细 胞 极 性 起 调 控 作 用 的 蛋 白 的 结 构 功 能 。 其 研 究 拓 展 了 对 神 经 发 育 及 讯 号 传 导 等 基 础 生 物 学 问 题 的 理 解 , 对 于 许 多 神 经 系 统 疾 病 , 如 中 风 、 神 经 系 统 紊 乱 疾 病 、 遗 传 性 耳 聋 及 失 明 等 发 病 机 理 , 提 供 了 重 要 的 理 论 依 据 。 张 明 杰 教 授 在 世 界 顶 级 期 刊 发 表 超 过 100 篇 高 质 素 的 学 术 論 文 , 例 如 今 年 在 动 物 侦 测 光 的 视 觉 系 统 研 究 取 得 突 破 性 发 现 , 获 《 细 胞 》 刊 登 为 封 面 文 章 ; 有 关 肌 动 蛋 白 7 及 肌 动 蛋 白 6 导 致 先 天 性 失 明 失 聪 的 研 究 结 果 , 分 别 于 今 年 获 《 科 学 》 刊 登 及 于 2009 年 获 《 细 胞 》 刊 登 。 其 研 究 成 就 亦 得 到 国 际 广 泛 肯 定 , 他 于 2002 年 获 国 家 自 然 科 学 基 金 委 员 会 颁 授 海 外 杰 出 青 年 科 学 家 奖 ; 2003 年 获 得 裘 槎 优 秀 科 研 者 奖 ; 2006 年 得 到 国 家 自 然 科 学 奬 二 等 奖 ; 2011 年 中 获 颁 何 梁 何 利 基 金 科 技 进 步 奖 。 他 获 聘 中 国 科 学 院 海 外 评 审 专 家 , 并 担 任 多 个 国 际 刊 物 和 学 术 组 织 的 编 委 或 理 事; 而 多 年 来 所 培 育 的 学 生 , 已 在 世 界 各 地 拥 有 独 立 的 科 研 队 伍 。 1988 年 于 上 海 復 旦 大 学 取 得 化 学 理 学 士 学 位 后 , 张 明 杰 教 授 在 1993 年 于 加 拿 大 卡 尔 加 里 大 学 获 生 物 化 学 博 士 学 位 。 1995 年 加 入 科 大 前 , 他 在 加 拿 大 国 家 癌 症 研 究 院 从 事 博 士 后 研 究 。 张 统 一 教 授 主 要 从 事 钢 铁 氢 脆 、 材 料 的 多 场 耦 合 断 裂 和 失 效 , 以 及 微 观 力 学 等 范 畴 的 研 究 ; 近 年 提 出 了 固 体 表 面 本 征 应 力 和 本 征 位 移 模 型 , 建 立 了 拉 、 压 及 弯 曲 载 荷 下 测 到 的 杨 氏 模 量 ( 材 料 力 学 名 词 ) 的 非 线 性 尺 度 律 。 张 统 一 教 授 曾 发 表 逾 100 篇 論 文 , 并 共 同 拥 有 兩 项 专 利 。 他 先 后 于 1987 年 及 2007 年 获 国 家 自 然 科 学 奖 二 等 奖 。 1988 年 , 他 获 中 国 科 学 技 术 协 会 颁 授 国 家 青 年 科 技 奖 。 2001 年 , 他 获 美 国 国 际 材 料 学 会 选 为 高 级 会 员 , 并 在2003年 获 颁 裘 槎 优 秀 科 研 者 奖 。 张 教 授 于 2009 年 获 推 举 为 国 际 断 裂 协 会 执 委 , 亦 曾 被 邀 请 在 第 12 届 国 际 断 裂 大 会 和 第 18 届 欧 洲 断 裂 大 会 作 大 会 报 告 。 张 统 一 教 授 在 1985 年 获 北 京 科 技 大 学 颁 授 博 士 学 位 , 其 后 赴 德 国 在 哥 廷 根 大 学 出 任 洪 堡 研 究 员 , 于 1988 年 到 美 国 羅 切 斯 特 大 学 进 行 博 士 后 研 究 , 1990 年 至 1993 年 则 在 耶 魯 大 学 出 任 副 研 究 科 学 家 。 他 于 1993 年 加 入 科 大 机 械 工 程 系 担 任 讲 师 , 其 后 获 晋 升 至 讲 座 教 授 。 郑 平 教 授 在 工 程 热 学 领 域 的 贡 献 既 深 且 广 , 在 微 系 统 传 输 现 象 、 航 天 飞 行 器 重 返 地 球 、 地 热 能 源 的 开 拓 、 宇 宙 飞 船 的 热 管 理 、 电 子 组 件 的 冷 却 等 方 面 发 表 了 180 篇 SCI 学 术 论 文 , h-指 数 为 39 。 郑 教 授 分 别 于 1986 年 及 2004 年 获 选 为 美 国 机 械 工 程 师 协 会 ( ASME ) 会 士 及 美 国 航 空 航 天 协 会 ( AIAA ) 会 士 , 并 曾 获 四 个 传 热 学 国 际 大 奖 ﹕ 1996 年 获 ASME 颁 发 的 传 热 学 纪 念 奖 、 2003 年 获 AIAA 颁 发 的 热 物 理 奖 、 2006 年 获 ASME及 AIChE 颁 发 的 Max Jakob Memorial Award ( 为 国 际 传 热 界 最 高 学 术 奖 ) , 以 及 2006 年 获 ASME 颁 发 的 2006 年 度 传 热 学 经 典 论 文 奖 , 亦 先 后 于 2006 年 及 2007 年,分 别 获 上 海 市 科 学 技 术 一 等 奖 及 国 家 自 然 科 学 二 等 奖 。 郑 教 授 于 1958 年 获 得 美 国 俄 克 拉 荷 马 州 立 大 学 机 械 工 程 系 学 士 ; 在 1961 年 及1965 年 , 分 别 取 得 麻 省 理 工 学 院 机 械 工 程 系 硕 士 和 史 丹 福 大 学 航 空 航 天 系 博 士 学 位 。 郑 教 授 为 科 大 机 械 工 程 学 系 第 二 任 系 主 任 ( 1995 - 2002 年 ) , 并 于 2003 年 荣 休 。 他 曾 任 夏 威 夷 大 学 机 械 工 程 学 系 系 主 任 及 教 授 , 现 任 上 海 交 通 大 学 机 械 与 动 力 工 程 学 院 讲 座 教 授 ﹑ 工 程 热 物 理 研 究 所 名 誉 所 长 。 2011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当选院士名单 (共51人,分学部按姓氏笔画为序) 数学物理学部(9人) 序号 姓名 年龄 专业 工作单位 1 王广厚 71 原子分子与团簇物理 南京大学 2 张维岩 55 激光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理论物理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 3 张肇西 70 粒子物理理论 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 4 陈永川 47 应用数学 南开大学 5 武向平 50 天体物理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 6 袁亚湘 51 运筹学 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 7 高鸿钧 47 凝聚态物理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8 鄂维南 47 数学 北京大学、普林斯顿大学 9 潘建伟 41 量子信息、原子分子与光物理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化学部(7人) 序号 姓名 年龄 专业 工作单位 1 田禾 48 精细化工 华东理工大学 2 刘忠范 48 物理化学 北京大学 3 严纯华 50 无机化学 北京大学 4 张俐娜 (女) 70 天然高分子与高分子物理 武汉大学 5 李亚栋 46 无机化学 清华大学 6 杨学明 48 物理化学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7 赵进才 50 环境化学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9人) 序号 姓名 年龄 专业 工作单位 1 朱玉贤 55 植物生理学 北京大学 2 张学敏 47 医学 军事医学科学院 3 张明杰 44 结构生物学 香港科技大学 4 李林 50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5 赵玉沛 56 外科学(普通外科) 北京协和医院 6 康乐 52 昆虫学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7 黄路生 46 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 江西农业大学 8 舒红兵 44 细胞生物学 武汉大学 9 葛均波 48 心血管内科 复旦大学 地学部(10人) 序号 姓名 年龄 专业 单位 1 万卫星 52 空间物理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2 石广玉 68 大气物理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3 刘丛强 55 地表地球化学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 4 周忠和 46 古生物学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5 郭华东 60 遥感科学与应用 中国科学院对地观测与数字地球科学中心 6 高山 49 地球化学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7 龚健雅 54 测绘科学与技术 武汉大学 8 傅伯杰 53 自然地理学、景观生态学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9 焦念志 48 生物海洋学 厦门大学 10 舒德干 65 古生物学及进化生物学 西北大学 信息技术科学部(7人) 序号 姓名 年龄 专业 工作单位 1 李树深 48 半导体器件物理 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 2 杨学军 48 计算机体系结构与系统软件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3 郑建华 54 密码学 中国人民解放军保密委员会技术安全研究所 4 金亚秋 64 电磁散射与空间遥感信息 复旦大学 5 徐宗本 56 智能信息处理 西安交通大学 6 梅宏 48 计算机软件 北京大学 7 黄维 48 有机光电子学 南京邮电大学 技术科学部(9人) 序号 姓名 年龄 专业 工作单位 1 朱荻 57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 张统一 61 力学 香港科技大学 3 沈保根 58 磁性材料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4 郑平 75 工程热物理 上海交通大学 5 南策文 48 复合材料 清华大学 6 赖远明 48 土木工程(寒区工程)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7 翟婉明 47 载运工具运用工程 西南交通大学 8 雒建斌 49 机械设计及理论 清华大学 9 魏炳波 47 材料科学与工程 西北工业大学 201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名单 (共9人,分学科领域按姓氏音序为序) 序号 姓名 年龄 国籍 专业 工作单位 1 戴维•格罗斯 David Gross 70 美国 理论物理 美国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 2 弗朗斯瓦•马蒂 Francois Mathey 70 法国 化学 中国郑州大学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 3 野依良治 Ryoji Noyori 73 日本 有机化学 日本独立行政法人理化学研究所 4 阿夫拉姆•赫什科 Avram Hershko 74 以色列 生物化学 以色列理工学院 5 蒲慕明 Muming Poo 63 美国 神经生物学 中国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 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6 罗伯塔•鲁德尼克(女)Roberta L. Rudnick 53 美国 地质学-地球化学 美国马里兰大学 7 刘必治 Bede Liu 77 美国 信息处理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 8 饭岛澄男 Sumio Iijima 72 日本 纳米科学 日本名古屋名城大学 9 罗格•欧文 D. Roger J. Owen 69 英国 计算力学与工程 英国斯旺西大学 http://www.ust.hk/eng/news/press_20111209-931.html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1/12/256779.shtm http://news.ifeng.com/hongkong/detail_2011_12/09/11225654_0.shtml
个人分类: About HKUST|3230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中性理论yu种群遗传学
syfox 2011-12-8 14:32
0 【转】中性理论yu种群遗传学 星期三, 七月 13th, 2011 | 默认分类 | kevintz | 浏览:9 1969 年木村资生提出的“中性理论”假说使经典的达尔文自然选择理论受到了很大的冲击。“中性理论”以其严密的数学理论,在分子演化领域占据了重要地位。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大量的受自然选择作用的分子水平证据。演化过程中的,选择的作用的大小检测成为分子演化重要的议题。我将在这里介绍中性检验的理论和方法。 演化论是科学史上的重大发现,在西方思想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达尔文因其对自然选择驱动的演化理论深入研究,而推动了自哥白尼以来的西方思想史上的第二次革 命:哥白尼的日心说把地球从宗教的束缚中回归太阳系中;达尔文的把自认为高尚的人类回归到地球生命的队伍(Ayla,2009)。达尔文的自然选择理论以 其“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原则改变人们对自然的认识,也因其“没有设计者的设计”而饱受宗教势力的打压和限制。 上个世纪 60年代,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兴起和技术的应用,演化理论的也进入了分子时代。1966年,美国芝加哥大学的 Richard Lewontin和Jack Huby开创了分子演化的电泳研究。他们在实验中观测到全新的现象:果蝇个体中的 氨基酸突变很高 ,传统的突变理论无法如此之高的变异,达尔文的自然选择理论似乎在分子水平失效了(Lewontin & Hubby , 1966)。经过多年思索的日本学者木村资生于1968年在Nature上撰文提出中性突变假说,并完美的解释了 Lewontin和Huby的实验结果。木村的中性进化理论因其基本观念的革新和高度的数量化而迅速发展,占据了分子演化的大部分领域(Kimura, 1969,1983)。同时 Linus Pauling 和Emile Zuckerkandl 的分子钟( molecular clock )理论也为中理论提供了有力的支撑。演化生物学就形成了的分子水平的中性演化理论和宏观水平的自然选择的现代达尔文理论。 木村资生的中性的理论提出后,也有新的个例在分子水平被检测出受到自然选择的作用。分子水平的自然选择虽然很弱,但不是没有。1983年,美国的 Kreitman将DNA测序技术应用于果蝇的研究,发现了受到自然选择作用的位点(Keitman,1983)。之后, 不断有新的发现来支撑自然选择理论,达尔文理论的正在慢慢地复苏。 理论群体遗传学的模型中,在DNA水平对检验检测自然选择作用是否存在的方法主要有两类:种内多态性检验和种间分歧度检验。前者以Tajima的D检验为代表,后者的方法大都以选择中性和种内、种间的演化速率一致的假设为前提。这些检测方法基本上都以选择中性为前提,通过随机理论和统计方法和分析DNA数据 来检验自然选择的作用。因此,这些方法也被统称为“中性检验(neutrality test)”。这些检验方法为演化生物学、人类遗传学等提供了数据分析支持和理论预测。下面我将介绍几种常用的中性检验的方法. 1. Tajima的D检验(Tajima D test) 在随机交配群体中,一个符合中性条件的基因的遗传变异度有θ=4Nμ来决定(N为有效群体大小,μ为每一代的突变率)。有两种常用的方法估计θ,第一种是在n条序列的样本中,多态性位点数K,其期望值为E(K)=Lθa, L是序列中的位点数,a=(1/1+1/2+….+1/n)(Watterson, 1975), 故θ可由θ w =S/(L*a)来估计。第二种是对n条序列的任意两条序列比较后得到的核苷酸差异的平均比例之的期望值θ,把θ作为一个估计值,记为θ t (Tajima, 1983)。Tajima在1989年得出这两种θ的估计在中性理论模型下是无偏差的(事先假定,群体中没有选择、重组、分化,且群体恒定)。如果模型的 假设不成立,则θ 的两个估计值会有偏差,两个估计值之间的差异为检测严格中性模型失效的因素和机制提供了信息。Tajima(Tajima,1989)构建了D检验 这里,SE为标准误差。在失效的中性模型中,mean(D)=0, Var(D)=1。Tajima建议采用标准正态分布和β分布来确定D是否显著不同于0。 Tajima 的D检验的统计显著性可能与几种不同的解释相容。一个负D值表明存在净化选择(purifying selection)或群体中有轻微分离的有害突变。不过,负D值也可能是由于群体的扩张引起的。正D值可解释为平衡选择将突变保持在平衡频率,不过也有 可能是一个群体收缩导致的。Tajima的方法作为第一个基于种内多态性的检验,而被广泛引用。 2. Fu-Li检验(Fu-li D test)和Fay-Wu检验(Fay-Wu H test) 在n条序 列中,一个多态位点上的核苷酸的突变率为r(r= 1, 2, … , n-1)。样本中的所观测到的突变分布称为位点频谱(site frequency spectrum)。 通常,可采用亲缘很近的外群(outgroup)来追溯祖先的状态及其祖先序列的分化情况 。符云新和李文雄(Fu Li,1993)把突变分为家系树的内枝( η E )的突变和外枝的突变( η L ),相应地构建了一下统计量 a=(1/1+ 1/2+…..+1/n-1), SE为标准差。Fu和Li认为群体中的有害突变倾向于近期产生,位于树的外枝 ;内枝上的突变多中性。他们还构建了若干类似的检验,这些检验的效力取决于有选择的情况下,检验中所用的两个θ值的差异度。Fu-Li检验采用溯祖理论( Coalescent theory ), 比较了变异在不同演化时间上的分布,因而比Tajima的D检验更灵敏(Fu,1997),是比较常用的检验的方法。 Fay和Wu提出了一种类似Fu-Li的思路,构建了θ的估计量 这里Si 是位点i上的突变数目。他们定义一个统计量H=θ t -θ H .在严格中性假设下,该统计量的期望值为0。在这里θ t 用以下公式估算 ,使得中频的突变对θ t 贡献最大,而高频的突变对θ H 贡 献最大。这样,Fay-Wu检验比较了高频和中频的突变。在选择中性的假设下,位点的频谱分布呈L型——低频的突变更具普适性,而高频的则很少见。当中性 突变与某个受正选择作用的基因紧密连锁时,这个突变可能因选择的作用而转变成高频突变,这样“好的”等位基因就被选则固定下来。这个中性突变的过程被称为 “遗传跃迁(genetics hitchhiking)”详见群体遗传学原理(Hartl and Clark, 2007)。Fay和Wu认为,高频突变过剩(显著的负H值)是遗传跃迁效应的独特性质。Fay-Wu检验需要利用外群序列作为参考来推断分离位点的祖先,及祖先的衍生序列位点的多态性。最近,Wu Chung-I的学生Zeng Kai 结合Fu-Li的D检验和Fay-Wu的H的思路,结合基因组数据的特征,做了一些列的推广(Zeng et al,, 2006; Zeng, 2007a,2007b)。 3. McDonald-Kritman检验(MK test) 中性理论假说认为种内多态性和种间分歧是演化过程的两个阶段,两个演化过程都是由中性突变的随机漂变固定所致。因而,如果同义突变(synonymous substitution)和非同义的突变( nonsynonymous substitution )都是中性的,那么种内的同义突变和非同义突变的多态性之比应该和种间同义突变和非同义突变差异的比例是相同的。McDonald-Kreitman 检验( McDonald M. Kreitman, 1991 )就是针对的这个预测构建的。McDonald-Kritman检验思路简洁,计算也简单,且在检验中性理论假设方面有着重要地位。 McDonald和Kreitman依据同义突变和非同义突变对近源物种的蛋白质编码基因中的可变位点进行分类。他们定义了固定位点和多态位点风别作为种间分歧和种内差异的标志。固定位点是种间分歧有明显的碱基差异而种内个体间却无碱基差异的位点;多态位点是种内个体间碱基对有差异的位点。在中性假说的条件下,McDonald-Kreitman构建了如下统计检测量 E(n f )/E(s f )=E(n p )/E(s p ) 这里n f 是非同义突变位点也是固定位点的位点数;s f 是同义突变位点也是固定位点的位点数;n p 是非同义突变位点也是多态位点的位点数;s p 是同义突变位点也是多态位点的位点数。当物种间有选择作用时,上式的平衡就被打破了,这种不平衡可用统计学的检验来估算不平衡比例的显著性,而这个显著性可作为群体中选择强度的依据。 4. Hudson-Kreitman-Aquadé检验(HKA test) Hudson-Kreitman-Aquadé检验的原理和MK检验很相近,HKA检验对两个以上的近源物种中的多个不连锁基因的序列数据,用此来检验这 些等位基因上的多态性和分歧是否一致。HKA的基本原理是基因的突变率与其多态性和分歧度成正比(Hudson et al, 1987)。 在L个等位基因中,设有物种A和B的基因i上的分离位点数分别为Sai和Sbi,它们在基因i上的差异数是D i 。Sa i 和Sb i 是中多态性的标 度;D i 是种间分歧的标度。Hudson等人假定Sa i , Sb i 和D i 是独立的正态变量,并在中性条件下推导这三个变量的期望值和方差,以构建这三个变量的拟合优度的统计检验量Sa i ,Sb i 和D i 。 .HKA检验计算了种间和种内差异的卡方平方和,再检验实验结果是否与中性条件下的的期望和方差相一致,它对数据的要求比较高,计算过程也比较复杂。 关于中性理论的各种检验均以中性理论的零假设为前提来构建统计检验量来检测选择的有无。这些检验方法以严密的数学理论作为工具,在不同的序列数据类别中,各个检验能检测到是否有选择的存在。当然,面对的日新月异生物学序列数据和演化过程中各种不同驱动因子,单一的检验无法完全胜任检测选择的任务,多种检测的结合是必要的,同时新方法发展也是很迫切的。 趣闻: Fumio Tajima (田 嶋文生,たじま ふみお)是日本群遗传学家,他是根井正利的学生。在随根井正利读研究生期间,Tajima在最初阶段,根井正利给了他一个“习题 ”,1983年,Tajima的完成这个“习题”文章(Tajima, 1983)的成了溯祖理论的开山之作(另外还有美国的Hudson, R. R和英国Kingman,三人独立发现coalescent,Kingmang的贡献最大),1989年的博士毕业论文(Tajima 1989)发展了种内多态性多检测选择,开创了中性检验的新局面。之后他回到日本,现在是东京大学的生物系的教授。他也是很典型的他日本学者,个人主页的 介绍基本不用英文,大都是日语。 Population Genetics 我们大陆译为“群体遗传学”,不知道日本为什么译为“集団遺伝学”,台湾的大都称“种群遗传学“? 中性学说(neutral theory)分子进化的中性学说(The neutral theory of molecular evolution)的简称。一种解释分子进化现象的学说。由日本遗传学家木村资生(M.Kimura,1924~)提出。他根据分子生物学所揭示的事实说明,在分子水平上发生的突变多半是中性的,它们对生物的生存和繁殖既非有利,亦非有害,不涉及被保留或被淘汰的问题,所以自然选择对它们不起作用;这类中性突变在群体中的保存、扩散或消失,完全决定于随机的遗传漂变。据此,美国学者金(J.L.King)和朱克斯(T.H.Jukes)认为它否定了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特称之为“非达尔文进化”(non-Dar-winian evolution)。但木村本人并没有这样讲过。相反,他一再暗示,在个体(表型)水平上,自然选择还是起主要作用的。看来,木村是在分子水平上揭示出一些前所不知的进化规律,它并没有否定达尔文的进化论,而是在新的条件下丰富和发展了达尔文主义。 中性学说(或者更确切地说是中性突变-随机漂变假说)是分子生物学与群体遗传学交融的产物。它不象传统的综合理论(或新达尔文派的观点),它明确主张:进化中大多数突变型的置换,不是由于正达尔文选择,而是由选择上呈中性或近中性的突变型的随机固定所致。它还断言,分子水平上大多数种内遗传多态性,象以蛋白质多态性形式展现出来的那样,是选择上呈中性或近中性的,并靠着突变输入和等位基因的随机清除或固定这两者之间的平衡而在物种中维持。应该说,这一理论对于人们所认识的分子进化众多现象与规律的阐释比新达尔文更为科学,且提出的多项预测被随后的实验研究所证实。问题是,它作为一种更基本层次-分子水平的进化理论未能给更高层次的进化提供理性阐释与描写。中性论者过多地注目于与功能无关的分子进化,而忽视了与功能相关的分子进化现象与规律的探索,这恐怕是中性理论之所以能问世,但同时又先天性地带上无视宏观进化,对宏观进化束手无策这一天然缺陷的症结所在。
个人分类: 组装|1 次阅读|0 个评论
2011年度美国“青年科学家总统奖”公布,6位华裔获奖
热度 1 wangyk 2011-12-8 01:51
2011年度美国“青年科学家总统奖”公布,6位华裔获奖
王应宽 Wang Yingkuan Beijing, China December 8, 2011 2010 年度美国 “ 青年科学家总统奖 ” 公布, 6 位华裔获奖 据 2011 年 9 月 26 日白宫消息,美国总统奥巴马宣布了获得 2010 年度的 “ 青年科学家总统奖 ” ( Presidential Early Career Awards for Scientists and Engineers ) 94 位科学家的名单。在获得 2010 年度美国“青年科学家总统奖”的 94 人由 16 个部门推荐,其中, 6 名美籍华人青年科学家获奖。国防部推荐 2 位,能源部推荐 3 位, 1 位由美国科学基金会推荐。与 2009 年获奖人数相比( 85 人获奖, 5 位华人),华裔科学家人数增加 1 位。10月14日,奥巴马总统在白宫接见了获奖者,并合影留念。 美国国防部 /The Department of Defense Dr. Kyle M. Shen , Physics Department of Cornell University Dr. Lan Yang , Engineering Department of Washington University in St. Louis 能源部 /Department of Energy Dr. Gang Logan Liu , Department of Electrical and Computing Engineering , 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Urbana-Champaign Dr. Wei-Jun Qian , Biological Separations Mass Spectrometry Group at Pacific Northwest National Laboratory Dr. Feng Wang , Department of Physics at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 美国科学基金会 /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 Dr. Xiangfeng Duan, Department of Chemistry and Biochemistry ,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Los Angeles 资料来源: http://www.whitehouse.gov/the-press-office/2011/09/26/president-obama-honors-outstanding-early-career-scientists The White House Office of the Press Secretary For Immediate Release September 26, 2011 President Obama Honors Outstanding Early-Career Scientists President Obama today named 94 researchers as recipients of the Presidential Early Career Awards for Scientists and Engineers, the highest honor bestowed by the United States government o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professionals in the early stages of their independent research careers. The Presidential early career awards embody the high priority the Obama Administration places on producing outstanding scientists and engineers to advance the Nation’s goals, tackle grand challenges, and contribute to the American economy. Sixteen Federal departments and agencies join together annually to nominate the most meritorious scientists and engineers whose early accomplishments show the greatest promise for assuring America’s preeminence i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and contributing to the awarding agencies' missions. “It is inspiring to see the innovative work being done by these scientists and engineers as they ramp up their careers—careers that I know will be not only personally rewarding but also invaluable to the Nation,” President Obama said. “That so many of them are also devoting time to mentoring and other forms of community service speaks volumes about their potential for leadership, not only as scientists but as model citizens.” The awards, established by President Clinton in 1996, are coordinated by the Offic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olicy within the Executive Office of the President. Awardees are selected for their pursuit of innovative research at the frontier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their commitment to community service as demonstrated through scientific leadership, public education, or community outreach. This year’s recipients are: 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 Dr. Laura L. Bellows, Colorado State University Dr. Jonathan G. Lundgren, Agricultural Research Service Dr. Samuel L. Zelinka, U.S. Forest Service Department of Commerce Dr. Jeffrey A. Fagan, National Institute of Standards and Technology Dr. James A. Morris, Jr., National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 Dr. Erin M. Oleson, National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 Dr. David E. Richardson, National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 Dr. Kartik A. Srinivasan, National Institute of Standards and Technology Dr. Jacob M. Taylor, National Institute of Standards and Technology Department of Defense Dr. Michael S. Arnold, University of Wisconsin at Madison Dr. Jeffrey W. Book, Naval Research Laboratory Dr. Tad T. Brunye, U.S. Army Natick Soldier Research, Development and Engineering Center Dr. Dirk R. Englund, Columbia University Dr. Ali Khademhosseini, Harvard Medical School and Brigham and Women's Hospital Dr. Reuben H. Kraft, U.S. Army Research Laboratory Dr. Tonghun Lee, Michigan State University (韩国延世大学毕业) Dr. Anne J. McNeil, University of Michigan Dr. Aydogan Ozcan,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Los Angeles Dr. Tomas A. Palacios,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Dr. Sumita Pennathur,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ta Barbara Dr. Kyle M. Shen, Cornell University Dr. Amit Singer, Princeton University Dr. Stephen M. Spottswood, U.S. Air Force Research Laboratory Dr. Joseph M. Teran,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Los Angeles Dr. Lan Yang, Washington University in St. Louis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Dr. Roy Levy, Arizona State University Department of Energy Dr. Christian W. Bauer, Lawrence Berkeley National Laboratory Dr. Greg Bronevetsky, Lawrence Livemore National Laboratory Dr. Fotini Katopodes Chow,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 Dr. Carole Dabney-Smith, Miami University Dr. David Erickson, Cornell University Dr. Daniel C. Fredrickson, University of Wisconsin—Madison Dr. Christiane Jablonowski, University of Michigan Dr. Gang Logan Liu, 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Urbana-Champaign Dr. Alysia D. Marino, University of Colorado at Boulder Dr. Victoria J. Orphan, 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Dr. Wei-Jun Qian, Pacific Northwest National Laboratory Dr. Evgenya I. Simakov, Los Alamos National Laboratory Dr. Feng Wang,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 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 Dr. Rommie E. Amaro,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Irvine Dr. Sonja M. Best, National Institute of Allergy and Infectious Diseases Dr. David T. Breault, Children's Hospital Boston Dr. John S. Brownstein, Children's Hospital Boston Dr. Brian S. Caffo,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Dr. Nicola J. Camp, University of Utah Dr. Pierre R. Comizzoli, Smithsonian Institution Dr. Chyke A. Doubeni, University of Massachusetts Medical School Dr. Jose C. Florez, Massachusetts General Hospital and the Broad Institute Dr. James L. Gulley, 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 Dr. W. Nicholas Haining, Harvard Medical School Dr. Thomas L. Kash, 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School of Medicine Dr. John C. March, Cornell University Dr. Katherine L. O'Brien, Johns Hopkins Bloomberg School of Public Health Dr. Carla M. Pugh, Northwestern University Feinberg School of Medicine Dr. Jamie L. Renbarger, Indiana University Dr. Sara L. Sawyer, University of Texas at Austin Dr. Hari Shroff, National Institute of Biomedical Imaging and Bioengineering Dr. Mary Jo Trepka, Florida International University Dr. Linda E. Wilbrecht,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San Francisco Department of the Interior Dr. Sasha C. Reed, U.S. Geological Survey Dr. David R. Shelly, U.S. Geological Survey Department of Transportation Dr. Kristin C. Lewis, Volpe National Transportation Systems Center Department of Veterans Affairs Dr. Tanya Z. Fischer, Veterans Health Administration Dr. Christine M. Freeman, Veterans Health Administration Dr. B. Price Kerfoot, Veterans Health Administration and Harvard Medical School Dr. Kristina M. Utzschneider, Veterans Health Administration and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 Dr. Gayle S.W. Hagler, National Risk Management Research Laboratory Dr. David M. Reif, National Center for Computational Toxicology National Aeronautics and Space Administration Dr. Jonathan W. Cirtain, Marshall Space Flight Center Dr. Ian M. Howat, The Ohio State University Dr. Gregory G. Howes, University of Iowa Dr. Benjamin A. Mazin,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ta Barbara 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 Dr. Katherine E. Aidala, Mount Holyoke College Dr. Hatice Altug, Boston University Dr. Amir S. Avestimehr, Cornell University Dr. Joshua C. Bongard, University of Vermont Dr. David J. Brumley, 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 Dr. Elizabeth S. Cochran, U.S. Geological Survey Dr. Noah J. Cowan,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Dr. Xiangfeng Duan,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Los Angeles Dr. Michael J. Escuti, North Carolina State University Dr. Demetra C. Evangelou, Purdue University Dr. Benjamin A. Garcia, Princeton University Dr. Tina A. Grotzer, Harvard Graduate School of Education Dr. Lasse Jensen, Pennsylvania State University Dr. Benjamin Kerr,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Dr. Benjamin L. Lev, Stanford University Dr. Elena G. Litchman, Michigan State University Dr. Yasamin C. Mostofi, University of New Mexico Dr. Lilianne R. Mujica-Parodi,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at Stony Brook Dr. Andre D. Taylor, Yale University Dr. Claudia R. Valeggia,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Dr. Maria G. Westdickenberg, Georg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Smithsonian Institution Dr. Justin C. Kasper, Smithsonian Astrophysical Observatory President Barack Obama greets the 2010 PECASE recipients in the East Room of the White House, Oct. 14, 2011. (Official White House Photo by Pete Souza)
个人分类: 信息博览|8519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2011)》白皮书
whyhoo 2011-12-7 10:48
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2011) (2011年11月22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目录 前言 一、减缓气候变化 二、适应气候变化 三、基础能力建设 四、全社会参与 五、参与国际谈判 六、加强国际合作 七、“十二五”时期的目标任务和政策行动 八、中国参与气候变化国际谈判的基本立场 结束语 前言 气候变化是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全球性问题。近年来,全球酷暑、干旱、洪涝等极端气候事件频发,气候变化影响日益显现。各国携手应对气候变化,共同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已成为当今世界的主流。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人口众多,能源资源匮乏,气候条件复杂,生态环境脆弱,尚未完成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历史任务,发展很不平衡。201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刚刚超过2.9万元人民币,按照联合国的贫困标准,还有上亿贫困人口,发展经济、消除贫困、改善民生的任务十分艰巨。同时,中国是最易受气候变化不利影响的国家之一,全球气候变化已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产生诸多不利影响,成为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挑战。 中国政府一贯高度重视气候变化问题,把积极应对气候变化作为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议题,纳入经济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2006年,中国提出了201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比2005年下降20%左右的约束性指标,2007年在发展中国家中第一个制定并实施了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2009年确定了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温室气体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的行动目标。 为完成上述目标任务,中国在“十一五”期间(2006—2010年)采取了一系列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的重大政策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2011年制定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确立了今后5年绿色、低碳发展的政策导向,明确了应对气候变化的目标任务。在气候变化国际谈判中,中国一直发挥着积极建设性作用,努力推动谈判进程,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作出了重要贡献。为使国际社会充分了解中国“十一五”期间应对气候变化采取的政策与行动、取得的积极成效以及“十二五”期间应对气候变化的总体部署及有关谈判立场,特发表本白皮书。 一、减缓气候变化 “十一五”期间,中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节约能源提高能效、增加碳汇等多种途径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优化产业结构 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制定和发布汽车、钢铁等十大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修订《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出台《关于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引导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提高高耗能行业准入门槛,对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进行节能评估和审查,加强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和升级,促进企业兼并重组,调整出口退税政策,对煤炭、部分有色金属、钢坯和化肥等产品征收出口关税,抑制高耗能、高排放和资源性产品出口。加快淘汰落后产能。通过“上大压小”,累计关停小火电机组7682万千瓦,淘汰落后炼钢产能7200万吨、炼铁产能1.2亿吨、水泥产能3.7亿吨、焦炭产能1.07亿吨、造纸产能1130万吨、玻璃产能4500万重量箱。电力行业30万千瓦以上火电机组占火电装机容量比重由2005年的47%上升到2010年的71%,钢铁行业1000立方米以上大型高炉炼铁产能比重由48%上升到61%,电解铝行业大型预焙槽产量比重由80%提升到90%以上。钢铁、水泥、有色、机械、汽车等重点行业的集中度明显提高,重点行业能耗水平显著降低。2005年到2010年,火电供电煤耗由370克/千瓦时降到333克/千瓦时,下降10%;吨钢综合能耗由694千克标准煤降到605千克标准煤,下降12.8%;水泥综合能耗下降24.6%;乙烯综合能耗下降11.6%;合成氨综合能耗下降14.3%。 培育和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制定并发布《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明确了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总体思路、重点任务和政策措施。选择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领域,实施了若干重大工程,建设了一批重大项目。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实施知识创新工程和技术创新工程,加强重大技术攻关。启动新兴产业创投计划,发起设立了20只创业投资基金,支持节能环保、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创新企业成长。2010年中国高技术制造业的产值达到7.6万亿元人民币,位居世界第二,比2005年增长了一倍多。 加快发展服务业。制定实施《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若干政策措施的实施意见》等重要文件,大力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的发展。出台《加快发展高技术服务业的指导意见》。2005年至2010年,中国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1.9%,比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速高0.7个百分点,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由40.3%提高到43%。 (二)节约能源 加强目标责任考核。分解落实节能目标责任,建立了统计监测考核体系,对全国31个省级政府和千家重点企业节能目标完成情况和节能措施落实情况进行定期评价考核。2010年,全国18个重点地区开展节能减排专项督查,进行严格的目标责任考核和问责,促进了全国节能目标的实现。 推动重点领域节能。实施工业锅炉(窑炉)改造、热电联产、电机系统节能、余热余压利用等十大重点节能工程,开展千家企业节能行动,加强重点耗能企业节能管理,推动能源审计和能效对标活动。开展“车、船、路、港”千家企业低碳交通运输专项行动,大力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提高新建建筑强制性节能标准执行率,加快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推动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应用,对政府机构办公用房进行节能改造。截至2010年底,全国城镇新建建筑设计阶段执行节能强制性标准的比例为99.5%,施工阶段执行节能强制性标准的比例为95.4%。“十一五”期间,累计建成节能建筑面积48.57亿平方米,共形成4600万吨标准煤的节能能力。开展零售业节能行动,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抑制商品过度包装。 推广节能技术与节能产品。发布三批共115项国家重点节能技术推广目录,在钢铁、建材、化工等行业重点推广7项节能技术。实施节能产品惠民工程,通过财政补贴推广高效照明产品、高效空调、节能电机等节能产品,通过中央财政补贴支持推广了3.6亿只高效照明产品、3000万台高效节能空调、100万辆节能汽车,实现年节能能力200亿千瓦时。开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工作,率先在公共服务领域推广使用混合动力、纯电动和燃料电池汽车。建立节能产品优先采购制度,制定了节能产品政府采购清单,对空调、计算机、照明等9类节能产品实行强制采购。“十一五”期间,纯低温余热发电、新型阴极铝电解槽、高压变频、稀土永磁电机、等离子无油点火等一大批高效节能技术得到普遍应用,高效照明产品市场占有率达67%,高效节能空调市场占有率达70%。 发展循环经济。开展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建设,推进重点城市报废机电设备、废旧家电、废塑料、废橡胶等废弃资源的规模利用、循环利用和高值利用。积极推进大宗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十一五”期间,综合利用粉煤灰约10亿吨、煤矸石约11亿吨、冶炼渣约5亿吨。安排中央投资支持再制造产业化项目建设,截至2010年底,中国已形成汽车发动机、变速箱、转向机、发电机共25万台(套)的再制造能力。 推行节能市场机制。积极利用合同能源管理、电力需求侧管理、节能自愿协议等市场机制推动节能。2010年颁布了《关于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促进节能服务产业发展的意见》,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实行税收扶持政策,完善相关会计制度,改善金融服务,加强对节能服务产业的支持。2005年到2010年,节能服务公司数量由80多家增加到800多家,从业人员由1.6万人增加到18万人,节能服务产业规模由47亿元人民币增加到840亿元人民币,形成的年节能能力由60多万吨标准煤增加到1300多万吨标准煤。 完善相关标准。完善严寒和寒冷、夏热冬冷和夏热冬暖三个不同气候区居住建筑节能工程设计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和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发布27项高耗能产品能耗限额强制性国家标准、19项主要终端用能产品强制性国家能效标准,制定15项主要污染物排放国家标准,颁布71项环境标志标准,出台实行能源效率标识的产品目录。 实行激励政策。加快推进能源价格形成机制改革,实施成品油税费改革,对高耗能行业实施差别电价,对超能耗产品实行惩罚性电价,推动供热计量收费。设立节能减排专项资金,“十一五”期间中央财政累计投入2250亿元人民币,重点支持节能技术改造和节能产品推广,形成节能能力3.4亿吨标准煤。稳妥推进资源税制改革,不断完善出口退税制度,调整车辆购置税政策,改革车船税,出台了节能节水、资源综合利用等方面的税收优惠政策。对高效、节能、低碳产品实施进口税收优惠政策。 经过各方努力,中国完成了“十一五”规划提出的节能目标,201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比2005年累计下降19.1%,相当于少排放二氧化碳14.6亿吨以上。“十一五”期间中国以能源消费年均6.6%的增长支撑了国民经济年均11.2%的增速,能源消费弹性系数由“十五”时期(2001—2005年)的1.04下降到0.59,缓解了能源供需矛盾。 (三)发展低碳能源 加快发展天然气等清洁能源。大力开发天然气,推进煤层气、页岩气等非常规油气资源开发利用,出台财政补贴、税收优惠、发电上网、电价补贴等政策,制定实施煤矿瓦斯治理和利用总体方案,大力推进煤炭清洁化利用,引导和鼓励煤矿瓦斯利用和地面煤层气开发。天然气产量由2005年的493亿立方米增加到2010年的948亿立方米,年均增长14%,天然气在中国能源消费结构中所占比重达到4.3%。煤层气累计抽采量305.5亿立方米,利用量114.5亿立方米,相当于减排二氧化碳1.7亿吨。 积极开发利用非化石能源。通过国家政策引导和资金投入,加强了水能、核能等低碳能源开发利用。截至2010年底,水电装机容量达到2.13亿千瓦,比2005年翻了一番;核电装机容量1082万千瓦,在建规模达到3097万千瓦。支持风电、太阳能、地热、生物质能等新型可再生能源发展。完善风力发电上网电价政策。实施“金太阳示范工程”,推行大型光伏电站特许权招标。完善农林生物质发电价格政策,加大对生物质能开发的财政支持力度,加强农村沼气建设。2010年,风电装机容量从2005年的126万千瓦增长到3107万千瓦,光伏发电装机规模由2005年的不到10万千瓦增加到60万千瓦,太阳能热水器安装使用总量达到1.68亿平方米,生物质发电装机约500万千瓦,沼气年利用量约140亿立方米,全国户用沼气达到4000万户左右,生物燃料乙醇利用量180万吨,各类生物质能源总贡献量合计约1500万吨标准煤。 (四)控制非能源活动温室气体排放 强化对工业生产过程、农业活动、废弃物处理等领域的温室气体排放控制。应用电石渣替代石灰石生产水泥熟料等原料替代技术、高炉渣和粉煤灰等作为添加混合材料生产水泥等工艺过程,采用二级处理法和三级处理法处理硝酸生产过程的氧化亚氮排放、催化分解和热氧化分解处理己二酸生产过程的氧化亚氮排放、热氧化法对HFC-23进行捕获和清除等。加快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变,减少农田种植和畜禽养殖中甲烷和氧化亚氮排放。启动实施土壤有机质提升补贴项目,累计推广秸秆还田、绿肥种植、增施有机肥等技术措施面积近3000万亩。完善城市废弃物标准,实施生活垃圾处理收费制度,推广利用先进的垃圾焚烧技术,制定促进填埋气体回收利用的激励政策。积极开展碳捕集、利用和封存技术研究与示范。据初步统计,截至2010年底,中国工业生产过程的氧化亚氮排放基本稳定在2005年的水平上,甲烷排放增长速度得到一定控制。 (五)增加碳汇 增加森林碳汇。继续实施“三北”重点防护林工程、长江中下游地区重点防护林工程、退耕还林工程、天然林保护工程、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等生态建设项目,开展碳汇造林试点,加强林业经营及可持续管理,提高森林蓄积量,中央财政提高了造林投入补助标准,每亩补助由100元人民币提高到200元人民币,建立了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目前,中国人工林保存面积6200万公顷,全国森林面积达到1.95亿公顷,森林覆盖率由2005年的18.21%提高到2010年的20.36%,森林蓄积量达到137.21亿立方米,全国森林植被碳储量达78.11亿吨。 提高农田和草地碳汇。在草原牧区落实草畜平衡和禁牧、休牧、划区轮牧等草原保护制度,控制草原载畜量,遏止草原退化。扩大退牧还草工程实施范围,加强人工饲草地和灌溉草场的建设。加强草原灾害防治,提高草原覆盖度,增加草原碳汇。到2010年,全国保护性耕作技术实施面积6475万亩,机械化免耕播种面积1.67亿亩,秸秆机械化粉碎还田面积4.28亿亩。 (六)地方积极推进低碳发展 推进低碳省区和低碳城市试点工作。2010年启动国家低碳省区和低碳城市试点工作,并选择广东、湖北、辽宁、陕西、云南等5省和天津、重庆、杭州、厦门、深圳、贵阳、南昌、保定等8市作为首批试点。目前,各试点省区和城市均成立了低碳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编制了低碳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提出了本地区“十二五”时期和2020年碳强度下降目标,并在经济发展中积极转变发展方式,部署重点行动,推进建设低碳发展重点工程,大力发展低碳产业,推进绿色、低碳发展。 各地积极探索低碳发展经验。北京市围绕建设“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加快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加快现有建筑、交通体系低碳化改造,倡导低碳消费和低碳生活方式。上海市加快推进能源结构优化,在虹桥商务区、崇明岛等地区推进低碳发展实践区试点,在世博园规划、建设、运营各环节全面落实低碳发展理念,开展“低碳世博自愿减排行动”。江苏省确定了4个城市、10个园区和10家企业开展低碳经济试点工作。 二、适应气候变化 “十一五”期间,中国加强气候变化科学研究和影响评估,完善法规政策,提高重点领域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减轻了气候变化对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的不利影响。 (一)农业领域 加强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推动大规模旱涝保收标准农田建设,开展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大型灌溉排水泵站更新改造,扩大农业灌溉面积、提高灌溉效率,推广农田节水技术,开展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暨末级渠系节水改造试点工作,提高灾害应对能力。建立和完善农业气象监测与预警系统。研究培育产量高、品质优良的抗旱、抗涝、抗高温、抗病虫害等抗逆品种,扩大良种种植面积,进一步加大农作物良种补贴力度,加快推进良种培育、繁殖、推广一体化进程。目前,全国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5%以上,良种对粮食增产贡献率达到40%左右。 (二)水资源领域 编制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七大江河流域防洪规划、全国山洪灾害防治规划、全国城市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规划、全国主要河湖水生态保护规划等专项规划。加强流域管理和水资源调度工作,组织实施引黄济津、引黄济冀、引江济太等应急调水,并实施了黑河、塔里木河生态补水。加快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完善水资源开发、利用、节约、保护政策体系。开工建设一批流域性防洪重点工程,加快骨干水利枢纽和重点水源工程建设。加大水土流失治理力度,完成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面积23万平方公里。完成规划内的全国大中型和重点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增加农村饮水安全投入,解决了2.1亿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提前6年实现了联合国千年发展的相关目标。 (三)海洋领域 加强海洋气候观测网络建设。通过开展海洋观测系统的建设,初步形成对全国近海和部分大洋的海洋关键气候要素的观测能力,初步构建典型海洋生态敏感区监测体系,有效提高了海—气二氧化碳交换通量监测体系能力水平。全面启动全国和沿海省级海洋功能区划修编工作,开展了海域海岸带和重点海岛整治修复工作。积极开展红树林栽培移种、珊瑚礁移植保护、滨海湿地退养还滩等海洋生态恢复示范工程。开展风暴潮、海浪、海啸和海冰等海洋灾害的观测预警工作,有效降低了各类海洋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开展海平面上升、海岸侵蚀、海水入侵和土壤盐渍化监测、调查和评估工作,对沿海94个验潮站的基准潮位进行了重新核定。开展中国近海海洋综合调查与评价工作,系统梳理中国海洋灾害时空分布特征。发布年度中国海洋环境状况公报、中国海平面公报和中国海洋灾害公报,为有效应对和防御各类海洋灾害提供支撑。 (四)卫生健康领域 印发《全国自然灾害卫生应急预案(试行)》,明确了水旱灾害、气象灾害、生物灾害等自然灾害卫生应急工作的目标和原则,确立自然灾害卫生应急工作体制、响应级别和响应措施,制定了不同灾种自然灾害卫生应急工作方案。制定《高温中暑事件卫生应急预案(试行)》和《国家环境与健康行动计划(2007—2015)》。组织开展饮用水卫生、空气污染健康影响、气候因素相关传染病监测及气候变化对媒传寄生虫病、介水传染病影响等研究,开展气候变化对环境相关疾病的影响机制研究,为研究制定适应气候变化的政策和措施提供技术支持。 (五)气象领域 气象部门发布实施《天气研究计划(2009—2014年)》、《气候研究计划(2009—2014年)》、《应用气象研究计划(2009—2014年)》、《综合气象观测研究计划(2009—2014年)》,印发《中国气候观测系统实施方案》,促进了中国气候变化监测、预估、评估工作。建立中国第一代短期气候预测模式系统,研发新一代全球气候系统模式,开展气候变化对国家粮食安全、水安全、生态安全、人体健康安全等多方面的影响评估工作。 三、基础能力建设 “十一五”期间,中国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体系,完善应对气候变化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加强统计核算研究及制度建设,提高科技和政策研究水平,加强气候变化教育培训,能力建设进一步加强。 (一)制定相关法规和重大政策文件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或修订《可再生能源法》、《循环经济促进法》、《节约能源法》、《清洁生产促进法》、《水土保持法》、《海岛保护法》等相关法律,颁布《民用建筑节能条例》、《公共机构节能条例》、《抗旱条例》,出台《固定资产投资节能评估和审查暂行办法》、《高耗能特种设备节能监督管理办法》、《中央企业节能减排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等规章。开展了应对气候变化立法前期研究工作。 制定并实施《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明确应对气候变化的指导思想、主要领域和重点任务。根据方案要求,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均已编制完成了地方应对气候变化方案,并已全面进入组织落实阶段,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已逐步纳入到各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布局,提上了地方各级政府重要议事日程。相关部门相继出台了海洋、气象、环保等领域的相关行动计划和工作方案。 出台一系列重大政策性文件。发布《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一五”规划》、《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等重要文件。2007年发布的《“十一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明确了节能减排的具体目标、重点领域及政策措施,对“十一五”时期开展节能减排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完善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 建立并完善国家应对气候变化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归口管理、各有关部门分工负责、各地方各行业广泛参与的应对气候变化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2007年,中国成立了国家应对气候变化领导小组,国务院总理任组长,相关20个部门的部长为成员。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承担领导小组的具体工作,并于2008年设置应对气候变化司,负责统筹协调和归口管理应对气候变化工作。中国政府有关部门相继建立了应对气候变化职能机构和工作机制,负责组织开展本领域应对气候变化工作。2010年,在国家应对气候变化领导小组框架内设立协调联络办公室,加强了部门间协调配合;调整充实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提高了应对气候变化决策的科学性。中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都建立了应对气候变化工作领导小组和专门工作机构,一些副省级城市和地级市也建立了应对气候变化相关工作机构。国务院有关部门相继成立了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应对气候变化研究中心等工作支持机构,一些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成立了气候变化研究机构。 (三)加强统计核算能力建设 完善能源等相关统计制度。印发《节能减排统计监测及考核实施方案和办法》,进一步完善能耗核算制度,新建了10项能源统计制度,基本涵盖了全社会各领域能源消费。各地方完善能源统计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加强能源统计工作。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均成立了能源统计机构,重点用能单位也加强了能源统计和计量工作。建立重点用能单位能源利用状况报告制度,规范重点用能单位能源利用状况报告报送工作。制定林业碳汇计量监测技术指南,推进了林业碳汇计量监测体系建设。 加强温室气体排放核算。继2004年向《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简称《公约》)缔约方大会提交《中华人民共和国气候变化初始国家信息通报》后,组织编制中国2005年温室气体排放清单和第二次国家信息通报。建立中国温室气体清单数据库,发布《省级温室气体排放清单编制指南(试行)》,启动省级温室气体清单编制工作,开展一系列培训活动。 (四)增强科技和政策研究支撑能力 加强基础研究。组织编制第一次、第二次《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开展气候变化与环境质量关系、温室气体与污染物协同控制、气候变化与水循环机理、气候变化与林业响应对策等研究。建立未来气候变化趋势数据集,发布亚洲地区气候变化预估数据集。组建了若干个海—气相互作用与气候变化专门实验室,开展了大量基础研究工作。 推进气候友好技术研发。在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和科技支撑计划中开展能源清洁高效利用技术、重点行业工业节能技术与装备开发、建筑节能关键技术与材料开发、重点行业清洁生产关键技术与装备开发和低碳经济产业发展模式及关键技术集成应用等节能技术研发,取得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发明专利和重大成果。推动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开发利用技术、智能电网关键技术等领域的技术研发。开展温室气体提高石油采收率的资源化利用及地下埋存、咸水层封存能力评价及安全性、新型高效吸附材料的制备筛选等研发工作。在“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中部署气候变化影响与适应的关键技术研究、典型脆弱区域气候变化适应技术示范等项目专题,在碳排放监测方面组织开展嗅碳卫星研究。通过“863”计划和支撑计划,设立了主要农林生态系统固碳减排技术研究与示范、林业生态建设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农业重大气候灾害监测预警与调控技术研究等项目。实施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重点行业节能减排技术评估与应用研究》。2010年国家工程研究(技术)中心、国家工程实验室分别达到288个和91个。 加强气候变化战略和政策研究。围绕“十二五”应对气候变化重点任务,研究应对气候变化的长远战略,开展中国低碳发展战略、全国适应气候变化总体战略、碳排放交易机制、国内外应对气候变化相关法律法规等研究。启动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科技专项行动,总投入经费约1.1亿人民币,开展中国绿色发展的重大战略及技术问题等相关研究。 (五)加强教育培训 将气候变化内容逐步纳入国家教育体系。中、高等院校加强环境和气候变化教育,陆续建立环境和气候变化相关专业,加强气候变化教育科研基地建设,为培养气候变化领域专业人才发挥了积极作用。 加强对领导干部气候变化知识的培训。通过举办集体学习、讲座、报告会等形式,有效提高各级领导干部气候变化意识和科学管理水平。中央政府有关部门举办了气候变化、可持续发展和环境管理培训班、应对气候变化省级决策者能力建设培训班、地方政府官员清洁发展机制管理能力建设培训班、适应气候变化能力建设培训研讨班、省级温室气体清单编制能力建设培训班等。地方政府也积极开展了气候变化相关培训。 四、全社会参与 中国积极宣传应对气候变化科学知识,提高公众的低碳发展意识,注重发挥民间组织、媒体等各方面的积极性,采取多种渠道和手段引导全民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行动。 (一)政府积极引导 从2008年开始,每年编写出版《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年度报告,全面介绍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领域的政策与进展。组织开展“节能宣传周”系列活动,普及节能减排与气候变化知识。利用世界环境日、世界气象日、世界地球日、世界海洋日、世界无车日、全国防灾减灾日、全国科普日等主题日,积极开展气候变化科普宣传。北京、天津、贵阳等一些地方政府通过举办气候变化、节能环保等领域的大型国际研讨会、论坛和展览等活动,加强与世界各国在低碳发展方面的经验交流,增强公众应对气候变化和节能低碳的意识。充分发挥报纸、广播、电视、杂志等传统媒体和互联网、手机等新媒体的作用,加强应对气候变化和节能低碳的宣传教育。 (二)民间组织积极行动 中国国土经济学会开展低碳国土实验区创建活动,中华环保联合会和中国旅游协会在48家旅游景区开展首批全国低碳旅游试验区试点,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与全国总工会组织开展全国重点大型耗能钢铁生产设备节能降耗对标竞赛活动。中国节能协会等举办气候变化与低碳经济发展媒体高层论坛。中国煤炭协会、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等在行业节能规划、节能标准的制定和实施、节能技术推广、能源消费统计、节能宣传培训和信息咨询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一些民间公益组织也积极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提高了公众应对气候变化意识。 (三)新闻媒体大力宣传 中国媒体不断加大应对气候变化与节能低碳宣传报道力度。编写并出版了一系列气候变化与气象灾害防御的科普宣传画册,制作了《面对气候变化》、《变暖的地球》、《关注气候变化》、《环球同此凉热》等影视片,及时跟踪报道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热点新闻,积极介绍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行动和进展,倡导低碳生活理念,增进社会各界对气候变化的了解和认识,展示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付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就。 (四)公众广泛参与 中国公众以实际行动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广泛参与自备购物袋、双面使用纸张、控制空调温度、不使用一次性筷子、购买节能产品、低碳出行、低碳饮食、低碳居住等节能低碳活动,从日常生活衣、食、住、行、用等细微之处,实践低碳生活消费方式。各地公众积极参与“地球一小时”倡议,在每年3月最后一个星期六晚熄灯一小时,共同表达保护全球气候的意愿。开展千名青年环境友好使者行动等活动,在机关、学校、社区、军营、企业、公园和广场等宣讲环保理念,倡导低碳生活,践行绿色消费。在全国一些大中城市,低碳生活成为时尚,人们开始追求简约、低碳的生活方式。上海、重庆、天津等城市开展“酷中国——全民低碳行动”,进行家庭碳排放调查和分析。哈尔滨等城市开展了节能减排社区行动,动员社区内的家庭、学校、商服、机关参与节能减排。中国各地的大、中、小学积极宣传低碳生活、保护环境,一些高校提出建设“绿色大学”等目标,得到广泛响应。 五、参与国际谈判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以高度负责任的态度,积极建设性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国际谈判,加强与各国在气候变化领域的多层次磋商和对话,努力推动各方就气候变化问题凝聚共识,为推动建立公平合理的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制度作出了积极贡献。 (一)积极参加联合国进程下的国际谈判 中国坚持《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简称《议定书》)双轨谈判机制,坚持缔约方主导、公开透明、广泛参与和协商一致的规则,积极发挥联合国框架下的气候变化国际谈判的主渠道作用,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积极建设性参与谈判,加强与各方沟通交流,促进各方凝聚共识。 2007年,中国积极建设性参加了印尼巴厘岛联合国气候变化谈判会议,为巴厘路线图的形成作出了实质性贡献。中国在此次大会上提出的三项建议,包括最晚于2009年底谈判确定发达国家2012年后的减排指标、切实将《公约》和《议定书》中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和技术转让的规定落到实处等,得到了与会各方的认可,并最终被采纳到该路线图中。 2009年,中国积极参加哥本哈根会议谈判,为打破谈判僵局、推动各方形成共识发挥了关键性作用。中国政府公布《落实巴厘路线图——中国政府关于哥本哈根气候变化会议的立场》,提出了中国关于哥本哈根会议的原则、目标,就进一步加强《公约》的全面、有效和持续实施,以及发达国家在《议定书》第二承诺期进一步量化减排指标等方面阐明了立场。在出席领导人会议时,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呼吁各方凝聚共识、加强合作,共同推进全球合作应对气候变化进程。会议期间,温家宝总理与各国领导人展开密集磋商,推动形成了《哥本哈根协议》,为推动气候变化国际谈判进程作出了突出贡献。 2010年,中国全面参与墨西哥坎昆会议谈判与磋商,坚持维护谈判进程的公开透明、广泛参与和协商一致,就各个谈判议题提出建设性方案,为坎昆会议取得务实成果、谈判重回正轨作出了重要贡献。特别是在关于全球长期目标、《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发展中国家减缓行动的“国际磋商与分析”以及发达国家减排承诺等分歧较大的问题的谈判中,积极与各方沟通协调,从各个层面与各方坦诚、深入交换看法,增进相互理解,凝聚政治推动力。利用“77国集团+中国”和“基础四国”等机制加强与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沟通协调,利用各种渠道加强与发达国家的对话,为开好坎昆会议做了有效铺垫。中国还与会议东道国墨西哥密切沟通,提供了有益建议和全面支持。2010年10月,在坎昆会议召开前,中国在天津承办了一次联合国气候变化谈判会议,为推动坎昆会议取得积极成果奠定了基础。 (二)积极参与相关国际对话与交流 利用高层互访和重要会议推动谈判进程。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出席二十国集团峰会、八国集团同发展中国家领导人对话会议、主要经济体能源安全和气候变化领导人会议、亚太经合组织等重大多边外交活动中,多次发表重要讲话,努力促进国际社会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凝聚共识,共同推进全球合作应对气候变化进程。2009年9月22日,胡锦涛主席出席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发表了题为《携手应对气候变化》的讲话,阐明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目标、立场和主张,并表达了加强国际合作的意愿。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东亚峰会、中欧工商峰会、亚欧峰会等重要国际会议中,多次就深化应对气候变化国际交流和合作、发展绿色经济等问题阐述中国的立场和采取的行动,呼吁加强气候变化技术和管理方面的国际合作,加深各方对彼此立场的理解。 积极参与气候变化谈判相关国际进程。参与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东道国举办的部长级非正式磋商会议、“经济大国能源与气候论坛”领导人代表会议、彼得斯堡气候变化部长级对话会、小岛国气候变化部长级会议、气候技术机制部长级对话会、联合国秘书长气候变化融资高级别咨询小组会议和国际民航、国际海事组织会议及全球农业温室气体研究联盟等系列国际磋商和交流活动。中国积极参与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及其工作小组的活动,中国科学家参与了历次评估报告的编写。 加强与各国磋商与对话。加强与美国、欧盟、丹麦、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部长级磋商。加强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的沟通,推动建立“基础四国”协商机制,并采取“基础四国+”的方式,协调推动气候变化谈判进程。加强与非洲国家、最不发达国家、小岛屿国家的沟通。中国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积极开展与其他国家相关智库的学术交流对话,推动气候变化科学研究、技术转让、公众教育和信息共享等方面的国际合作。 六、加强国际合作 中国本着“互利共赢,务实有效”的原则积极参加和推动与各国政府、国际组织、国际机构的务实合作,为促进国际社会合作应对气候变化发挥着积极的建设性作用。2010年3月,中国颁布《应对气候变化领域对外合作管理暂行办法》,进一步规范和促进了气候变化国际合作。 (一)拓展与国际组织合作 加强与相关国际组织和机构的信息沟通、资源共享和务实合作,签署了一系列合作研究协议,实施了一批研究项目,内容涉及气候变化的科学问题、减缓和适应、应对政策和措施等,主要包括: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世界银行、欧洲投资银行开展项目合作,与亚洲开发银行、碳收集领导人论坛、全球碳捕集和封存研究院开展碳捕集、利用和封存领域相关合作,与全球环境基金开展了中国技术需求评估项目合作,与能源基金会合作开展编制温室气体清单能力建设及相关政策、技术路线研究、气候变化立法研究等。中国积极参与相关国际科技合作计划,如地球科学系统联盟框架下的世界气候研究计划、国家地圈—生物圈计划、国家全球变化人文因素计划、全球对地观测政府间协调组织、全球气候系统观测计划等,相关研究成果为中国应对气候变化政策的制定提供了有益参考。 (二)加强与发达国家务实合作 中国与美国、欧盟、意大利、德国、挪威、英国、法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日本等国家和地区建立了气候变化领域对话和合作机制,签署相关联合声明、谅解备忘录和合作协议等,将气候变化作为双方合作的重要内容。推动中日节能环保合作,与美国在建筑节能、清洁煤/碳捕集与封存、清洁能源汽车等三个优先领域开展联合研究,与德国在电动汽车领域开展深入的科技合作,与澳大利亚开展二氧化碳地质封存合作,与意大利开展清洁能源/碳捕集与封存技术合作,与欧盟开展建筑能效与质量的合作,与英国推进绿色建筑和生态城市发展合作,与加拿大开展采用现代木结构建筑技术应对气候变化合作,与瑞典开展城乡可持续发展领域合作。 (三)深化与发展中国家务实合作 与南非、印度、巴西、韩国等国家签署相关的联合声明、谅解备忘录和合作协议等,建立气候变化合作机制,加强在气象卫星监测、新能源开发利用等领域的合作,为发展中国家援建200个清洁能源和环保项目。加强科技合作,实施了100个中非联合科技研究示范项目。加强农业合作,援建农业示范中心,派遣农业技术专家,培训农业技术人员,提高非洲实现粮食安全能力。注重在人力资源开发上的合作,实施援外培训项目85个。2008年12月,中国在吉布提举办了清洁发展机制与可再生能源培训班。2009年6月,在北京举办了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官员研修班。同年7月,在北京为来自非洲国家的官员和学者举办发展中国家气候及气候变化国际高级研修班。2010年,共安排19期应对气候变化和清洁能源国际研修班,为受援国培训548名官员和专业人员。中国还向南太平洋、加勒比等地区小岛屿国家提供支持与帮助,先后为太平洋岛屿国家援建130多个项目,为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提高其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 (四)积极开展清洁发展机制项目合作 为促进清洁发展机制项目在中国的有序开展,2005年中国制定和颁布实施了《清洁发展机制项目运行管理办法》。2010年,为提高清洁发展机制项目开发和审定核查效率,又对该管理办法进行了修订。大力开展相关能力建设,提高推动清洁发展机制项目开发的能力。每年组织专家计算电网基准线排放因子,及时公布和共享信息。截至2011年7月,中国已经批准了3154个清洁发展机制项目,主要集中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节能和提高能效、甲烷回收利用等方面。其中,已有1560个项目在联合国清洁发展机制执行理事会成功注册,占全世界注册项目总数的45.67%,已注册项目预计经核证的减排量(CER)年签发量约3.28亿吨二氧化碳当量,占全世界总量的63.84%,为《京都议定书》的实施提供了支持。 七、“十二五”时期的目标任务和政策行动 “十二五”期间,中国将把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牢固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把积极应对气候变化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作为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机遇,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综合运用优化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节约能源和提高能效、增加碳汇等多种手段,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提高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广泛开展气候变化领域国际合作,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一)主要目标 2009年哥本哈根会议召开前,中国政府宣布了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温室气体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的行动目标,并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2011年3月,中国全国人大审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十二五”时期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约束性目标:到2015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10年下降17%,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比2010年下降16%,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1.4%,新增森林面积1250万公顷,森林覆盖率提高到21.66%,森林蓄积量增加6亿立方米。这彰显了中国政府推动低碳发展、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决心。 (二)政策行动 围绕上述目标任务,“十二五”期间,中国将重点从十一个方面推进应对气候变化相关工作。 一是加强法制建设和战略规划。按照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关于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决议》要求,研究制定专门的应对气候变化法,并根据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的需要,对相关法律、法规、条例、标准等作出修订。开展中国低碳发展战略、适应气候变化总体战略研究,提出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及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技术发展路线图。组织编制《国家应对气候变化规划(2011—2020)》,指导未来10年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工作。 二是加快经济结构调整。通过政策调整和体制创新,推动产业优化升级,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抑制高耗能、高排放行业过快增长,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力度,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低碳技术研发和产品推广,逐步形成以低碳为特征的能源、工业、交通、建筑体系。 三是优化能源结构和发展清洁能源。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制定能源发展规划,明确总量控制目标和分解落实机制。加快发展清洁煤技术,加强煤炭清洁生产和利用,促进天然气产量快速增长,推进煤层气、页岩气等非常规油气资源开发利用,安全高效发展核能,因地制宜加快水能、风能、太阳能、地热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开发。 四是继续实施节能重点工程。实施锅炉窑炉改造、电机系统节能、能量系统优化、余热余压利用、节约替代石油、建筑节能、绿色照明等节能改造工程,以及节能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节能产品惠民工程、合同能源管理推广工程和节能能力建设工程等重点节能工程,推进工业、建筑、交通等重点领域和重点行业节能,努力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五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进一步统筹协调低碳发展战略与其他资源环境政策,支持循环经济技术研发、示范推广和能力建设,努力提高资源产出率。编制全国循环经济发展总体规划,深化循环经济示范试点工作,加快建立反映循环经济发展的评价指标和统计制度,通过循环经济技术和市场机制使重点企业、园区、城市生态化。 六是扎实推进低碳试点。组织试点省区和城市编制低碳发展规划,积极探索具有本地区特色的低碳发展模式,率先形成有利于低碳发展的政策体系和体制机制,加快建立以低碳为特征的产业体系和消费模式。组织开展低碳产业园区、低碳社区和低碳商业试点。 七是逐步建立碳排放交易市场。借鉴国际碳排放交易市场建设经验,结合中国国情,逐步推进碳排放交易市场建设。通过规范自愿减排交易和排放权交易试点,完善碳排放交易价格形成机制,逐步建立跨省区的碳排放权交易体系,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优化资源配置上的基础性作用,以最小化成本实现温室气体排放控制目标。 八是增加碳汇。大力推进植树造林,继续实施“三北”重点防护林工程、长江中下游地区重点防护林工程、退耕还林工程、天然林保护工程、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以及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等生态保护项目。深入开展城市绿化造林,加快建设城市森林生态屏障。开展碳汇造林试点,促进碳汇林业健康有序发展。继续实施农田保护性耕作和退牧还草等工程,增加农田和草地碳汇。 九是提高适应气候变化能力。重视应对极端气候事件能力建设,提高农业、林业、水资源、卫生健康等重点领域和沿海、生态脆弱地区适应气候变化水平。研究制定农林业适应气候变化政策措施,保障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合理开发和优化配置水资源,强化各项节水政策和措施。加强海洋和海岸生态系统监测和保护,提高沿海地区抵御海洋灾害能力。完善应对极端气象灾害的应急预案、启动机制以及多灾种早期预警机制。 十是继续加强能力建设。建立温室气体排放基础统计制度,加强对可再生能源、能源供应和消费的统计。加强科技支撑,推进关键低碳技术自主研发,扩大低碳技术示范和推广。进一步完善有利于应对气候变化人才发展的体制机制,不断提高人才队伍素质。通过多种大众传播媒介,广泛宣传普及应对气候变化知识,积极倡导低碳消费。 十一是全方位开展国际合作。继续加强与发达国家的交流与对话,全面启动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开展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建设与培训,实施适应气候变化技术合作项目,组织节能、节水、新能源产品与设施推广赠送活动,为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提供切实支持,逐步形成具有总体规划指导、专项经费支持、成熟稳定队伍,能够有效覆盖减缓、适应、技术转让、能力建设等各领域的综合性对外交流与合作体系。 2011年,中国政府发布《“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十二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等,对“十二五”期间开展节能减排和控制温室气体排放作出了全面部署。 八、中国参与气候变化国际谈判的基本立场 中国积极建设性参与了应对气候变化国际谈判,坚持《公约》和《议定书》双轨谈判机制,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推动气候变化国际谈判取得进展。2011年11月底到12月初,联合国气候变化会议将在南非德班召开,中国认为,德班会议应落实2010年坎昆会议上各方达成的共识,确定相关机制的具体安排,并就坎昆会议未能解决的问题继续谈判,在已有共识的基础上取得积极成果。 (一)中国参与气候变化国际谈判的原则立场 为促进联合国气候变化德班会议按巴厘路线图的要求取得积极进展,中国政府坚持以下原则立场: 一是坚持《公约》和《议定书》基本框架,严格遵循巴厘路线图授权。《公约》和《议定书》是国际合作应对气候变化的基本框架和法律基础,凝聚了国际社会的共识,是落实巴厘路线图的依据和行动指南。巴厘路线图要求为加强《公约》和《议定书》全面、有效和持续实施,应确定发达国家在《议定书》第二承诺期的进一步量化减排指标,并就减缓、适应、技术转让、资金支持等作出相应安排。 二是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发达国家200多年的工业化过程中排放了大量温室气体,是造成当前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理应承担率先大幅减排的历史责任。从现实能力看,发达国家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掌握着先进的低碳技术,而发展中国家缺乏应对气候变化的财力和技术手段,还面临着发展经济、消除贫困、应对气候变化等多重艰巨任务。因此,发达国家应率先大幅度减排,同时要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转让技术。发展中国家在发展经济、消除贫困的过程中,在发达国家的支持下根据各国国情采取积极的适应和减缓气候变化的措施。 三是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当代的发展不应损害后代的发展能力。应当在可持续发展的框架下,统筹考虑经济发展、消除贫困、保护气候,积极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和应对气候变化的双赢。 四是坚持统筹减缓、适应、资金、技术等问题。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是应对气候变化的两个有机组成部分,应当同等重视。减缓是一项相对长期、艰巨的任务,而适应对发展中国家尤为现实、紧迫。资金和技术是实现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必不可少的手段,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技术转让和能力建设支持是发展中国家有效应对气候变化的根本保证。 五是坚持联合国主导气候变化谈判的原则,坚持“协商一致”的决策机制。中国不反对通过《公约》和《议定书》谈判进程外的非正式磋商或小范围磋商探讨《公约》和《议定书》谈判中的焦点问题,推进谈判进程,但上述会议均应是对《公约》和《议定书》谈判进程的补充,而非替代。“协商一致”原则是《联合国宪章》的重要精神,符合联合国整体和长远利益,对增强决策的民主性、权威性和合法性有重要意义。因此,必须坚持“协商一致”的决策机制,在确保谈判进程公开、透明和广泛参与的前提下,以适当方式提高工作效率。 (二)德班会议成果预期 中国认为,德班会议应在以下三个方面达成具体成果: 一要明确发达国家在《议定书》第二承诺期进行大幅度绝对量化减排的安排。《议定书》是巴厘路线图双轨谈判机制中的一轨,其第一承诺期将于2012年底结束。为落实《坎昆协议》关于确保《议定书》第一、第二承诺期不出现空当的要求,应尽快确定《议定书》发达国家在第二承诺期的减排安排,这是德班会议最为紧迫的任务,直接关系到德班会议的成败。 二要明确非《议定书》发达国家在《公约》下承担与其他发达国家在《议定书》下可比的减排承诺。根据巴厘路线图的要求,《议定书》发达国家在《议定书》下承担减排指标,非《议定书》发达国家也要在《公约》下承担与之可比的减排努力,这种可比性包括了减排的性质、范围和遵约机制等。在此情况下,发展中国家也应在可持续发展的框架下,在发达国家的资金和技术转让支持下开展积极的减缓行动。很多发展中国家已经提出了到2020年的自主减排行动目标,在发达国家在《公约》和《议定书》第二承诺期分别承担到2020年有国际法律约束力的减排指标的情况下,可按照“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以适当的法律形式明确发展中国家的减缓行动,认可发展中国家的减排努力。 三要细化并落实适应、资金、技术转让、能力建设方面的机制安排,细化体现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区别的“三可”(可测量、可报告、可核实)和透明度的具体安排。目前大部分发展中国家都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采取了应对气候变化的积极行动,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作出了重要贡献,但国际社会仍缺乏对发展中国家在资金和技术转让方面的有效支持。只有建立有效机制并为发展中国家提供新的、额外的、充足的资金和技术转让支持,发展中国家才能有效开展减缓行动和适应行动。《坎昆协议》明确了有关“三可”和透明度的原则,中国支持在德班会议上就发达国家减排承诺及其对发展中国家资金、技术转让和能力建设支持的“三可”和发展中国家自主减缓行动“国际磋商和分析”问题作出具体安排,这种安排也应充分体现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 结束语 在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进程中,中国清醒认识到气候变化带来的严峻挑战。作为负责任的发展中大国,中国将从基本国情和发展阶段的特征出发,坚定不移地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作出更大的贡献。 中国将继续积极推动气候变化国际谈判进程,积极参加联合国气候变化谈判会议,支持即将召开的气候变化德班会议在落实巴厘路线图的谈判方面取得全面、均衡的成果,就加强《公约》及《议定书》的全面、有效和持续实施作出公平、合理、有效的安排。中国愿意与国际社会一道,努力共同推动德班会议取得积极的成果。 原文见 http://www.scio.gov.cn/ztk/dtzt/64/3/201111/t1051983.htm
个人分类: 政治|938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Seizure Risk Low for Children Watching 3D Television
xuxiaxx 2011-12-7 09:30
December 5, 2011 (Baltimore, Maryland) — First evidence suggests that new 3-dimensional (3D) home entertainment systems are not dangerous for young people with epilepsy. "The new technology is very unlikely to cause harm," coauthor Gerhard Kluger, MD, from Schn Klinik in Vogtareuth, Germany, told Medscape Medical News , although he cautioned that the results of the study are preliminary and could change with a larger sample and more time in front of the television. One 3D television manufacturer, Samsung, has issued a precautionary warning about the risk. "Some viewers may experience an epileptic seizure or stroke when exposed to flashing images or lights contained in certain television pictures or video games," the company states. The new technology is very unlikely to cause harm. However, first results presented here at the American Epilepsy Society (AES) 65th Annual Meeting are reassuring. Investigators looked at 150 children at risk for epilepsy, including 84 with documented seizures. Only 1 patient had a seizure shortly after watching television. The mean age for the participants was 12 years, and the researchers plan to continue recruiting to about 500 children. Although the new technology does not appear to heighten seizure risk, many of the children in this study watching a 50-inch 3D plasma television with shutter glasses did not like them. A large number, 17%, reported nausea, headache, and dizziness. Table. Reactions to Stimulation (n = 150) Outcome Photostimulation 3D Television Photoparoxysmal reactions 15 0 Photic driving 4 0 Seizure 0 1 Epileptiform activity 0 3 Other unwanted effects 15 26 Three patients with idiopathic generalized epilepsy showed an increase in epileptiform activity, but no clinical signs or discomfort and no subclinical seizures. Seizures provoked by television do not appear to be associated with the technology, according to investigators, but with content such as color, contrast, pattern, and flicker, which are factors that can be problematic on any television. In September, another research team reporting in Seizure also claimed that the risk of triggering an event is not greater with 3D technologies than regular television. "We suggest removing 3D glasses when watching conventional to prevent the eyes from picking up flicker," noted the group, led by Michaella Prasad, MD, from Nottingham University Hospitals in the United Kingdom. "It's very important that we don't overly restrict children with epilepsy," Dr. Kluger said. "They need to do as much as possible and enjoy normal lives." 来源: http://www.medscape.com/viewarticle/754797
1402 次阅读|0 个评论
2011第二届“中国十大丑陋建筑”
热度 3 tarimriver 2011-12-6 20:43
2011第二届“中国十大丑陋建筑”
名列第一,网友评论: 1. 支了几根棍棍的方形鸟窝 2. 是个封建的走回头路的丑陋建筑。 3 .无论晴雨,总是阴着四张脸(效果图瞎画的,太阳基本照不到倾斜的脸面上),高高在上。 4 .决策者和设计者都深受封建帝王专制文化毒害,营造出了祭坛和陵墓的效果!与众多发达国家的场馆体现出来的生机勃勃、和谐共存、平等交流、互赏共赢的现代世博理念格格不入。不但形式丑陋,包含的精神更是丑恶! 我所接触的少年儿童都说很不喜欢这个“痰盂”。 2 西安法门寺 亚军。 网友评论:太难看了。。。。。看到这个心情一点儿都不能平静。。。 3CCTV 1 乘坐北京出租车路过,感叹人类挑战自然的能力,不防听出租车师傅说: cctv 就是这种性质哦。不禁问他何意。他大声说:此乃外国设计师对 cctv 报道的真实感觉的表露。我汗颜不止! 2 过去的评论吧: 像乱摆的积木 , 像撞坏的大门 , 像马桶上的两条腿 ! 多数构件以极不合理的状态承受地球吸引力。 央视的有关负责人和设计方称这个建筑设计是 “ 力与美的结合 ” ,侧面 s 正面 o 形, “ 扭曲的造型可以产生丰富的空间变换感觉,让人产生各种想象,不会单调。 这个突破常规的造型和 “ 挑战地球引力 ” 的结构,引起了巨大争议。是反风水文化之作。 对这种完全反自然的空中 “ 危楼 ” ,地球引力是永远的 “ 威胁 ” ! 曲角悬空的建筑为 “ 悬空煞 ” ,据说钱财会不断流失,自然而然就被债务压得喘不过气来。 这是一个违背中国审美精神的 “ 歪门 ” ,像一个双膝瘫地的跪者,同时既极不安全,又极度昂贵浪费:最初预算 50 个亿,现在传闻已近 100 亿。而且这样的 high tech 建筑,未来的维修费一般都要超过建造费,是一个真正的无底洞。 央视大楼这样的怪异建筑风靡中国,是因为中国建筑界是洋奴隶的重灾区。这样一座含有男女生殖器邪淫寓意的大楼中标,何止是文化自卑,而是彻底的文化自虐。花钱让人家来糟践自己! 华西村山寨美国国会大厦 山寨的东西,还写上字,土得掉渣 第五名 广州新博物馆 网友评论:博物馆陈列的是幽灵吗,不能开窗见光? 第六名 合肥美术馆 1 是塔吊的钢索断了么?钢筋都掉下来了? 2 像垃圾堆 ~ 3 这是什么,废墟么? 像刚架起来准备点燃的木柴 7 金厦广场 外观酷似人民币符号,骨子里透出恶俗!  上海闵行法院 大城市居然也有山寨白宫,很恶俗! 价高达 50 亿,光马桶就花了 50 万。且不说中石油的装潢材料有多奢华,因为他们都可以打着所谓节能的名号:“因为我们用的都是最好的节能材料,环保是百年的功业。”当然,这个时候他们不会提到那个恒温在 38-40 度的马桶。对外宣传各地方油田如何如何省下烧锅炉的钱,这钱无非就是给总部烧马桶了。我们仅看中石油内部配套设施:空中篮球场、乒乓球馆、羽毛球场、理发室、银行、通往地铁的专属通道,中石油绝对为员工提供了 360 度的幸福生活。 这个建筑的确不丑,可能是恨乌及屋吧 南宁国际会展中心 有人说像煤油灯罩
3958 次阅读|6 个评论
[转载]面向亚洲,携手中国
whyhoo 2011-12-4 19:37
面向亚洲,携手中国    ——驻加拿大大使章均赛在“2011领导者研讨会”午餐会上的演讲   (2011年11月29日,多伦多) 尊敬的达奎诺主席,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今天的研讨会主题意义重大(“Engaging China in a Dynmaic Asia-Winning Strategies for Canadian Success”),既关系到 世界和地区格局的新变化,也关系到未来中加关系发展的方向。我很愿意同在座各位就中加如何在国际格局深刻调整中把握机遇、拓展合作交换看法。    国际格局转变与亚洲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美、欧等西方主要经济体始终增长乏力,债务、就业等问题严重,世界经济复苏的不确定性不稳定性上升,国际格局也因此进入大变动、大调整时期。   其中一个重大变化是亚洲作为一个板块实力迅速崛起。   亚洲的经济力量不断增强。2010年亚洲对全球经济增长率的贡献超过45%。预计今明两年亚洲经济平均增长率将接近7%,仍将是世界经济增长最快的地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测,借助中国及印度经济强劲增长,2030年亚洲经济规模很有可能超越七国集团,成为全球最大的经济区。   亚洲的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亚洲成员目前已占二十国集团(G20)四分之一。根据IMF 2010年份额改革方案,亚洲国家在IMF中的份额将增加超过5个百分点,至22.5%。在本月G20戛纳峰会、亚太经合组织(APEC)领导人夏威夷非正式会议、东亚峰会等一系列事关全球经济治理及亚太政治经济格局的重大会议上,亚洲国家的声音都倍受瞩目。   正因如此,有学者提出国际力量重心正在从西方向东方“转移”。尽管我不太赞同这个理论,因为发达国家的实力和影响力仍然遥遥领先,但不可否认的是,正如“亚细亚”本意“太阳升起的地方”,亚洲的发展的确相对“阳光”多一些。    中国和加拿大需要一个什么样的亚洲   中加都是亚太重要国家,一个是什么样的亚洲才符合两国共同利益?   —我们需要长期稳定的“和平亚洲”。亚洲的和平与稳定直接关系到中加在这一地区的战略和经济利益。当前谋和平、促稳定、求合作正成为亚洲发展的主流,但地区热点问题仍此起彼伏。我们应当支持亚洲国家相互包容、相互理解、相互信任,通过对话和谈判解决争端,并为增进亚洲国家与其他地区国家的团结与互信发挥积极作用。   —我们需要持续发展的“繁荣亚洲”。中加都是亚洲发展繁荣的受益者。2010年,中国同亚洲国家贸易额达到9316亿美元,占中国对外贸易总额近1/3。今年仅中国与东盟的贸易额就将超过3500亿美元。由于地缘和人缘之便,亚洲是中资境外企业最为集中的地区。亚洲市场在加拿大外贸格局中的权重也在上升。过去5年间,加对中国、印度、印尼等亚洲国家的出口每年均呈现两位数增长。要巩固这一势头,必须有亚洲旺盛的购买力和投资需求作为支撑。   —我们需要深度融合的“一体化亚洲”。中国一直积极推动、广泛参与亚洲区域合作,促进亚洲联合自强和经济一体化进程。我们在完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同时,与日、韩等国共同推进东亚自贸区建设。加快推进亚洲贸易自由化和便利化以及互联互通建设,有利于扩大亚洲市场规模,为中加两国带来新的商机,也有利于促进亚洲地区的稳定与发展。    中加关系现状   我注意到,近一段时间以来,加拿大各界对亚洲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呼吁加拿大“向亚洲看”、“向东看”的声音越来越响。不久前,加中贸易理事会与加拿大首席执行官理事会联合赞助了一项题为《加拿大、中国及崛起的亚洲:战略建言》(Canada, China and Rising Asia:A Strategic Proposal)的报告,提出加拿大应着眼长远,尽快制定“亚洲战略”,以便抓住亚洲加速转型带来的发展机遇。该报告的作者多布森教授今天也在场。中国人有一句话,“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隅,不谋大势者,不足以谋一时。” 我相信,敏锐觉察到亚洲发展趋势及其影响的朋友无疑是善谋全局、善谋大势的战略家。   加拿大“面向亚洲”的一项重要任务应是“携手中国”。我们高兴地看到,哈珀总理领导的保守党在大选中获胜后,大力推进经贸多元化战略,努力巩固经济复苏势头,并将中国成为加外交政策的最优先方向之一。   的确,今年中加关系中的大事、好事不胜枚举,合作已成为当前两国关系的最强音。   一、两国高层和政治交往十分密切。在刚刚结束的APEC领导人夏威夷非正式会议期间,胡锦涛主席与哈珀总理举行双边会晤。过去短短四个月内,加参议长、外长、国贸部长、自然资源部长、渔业部长、财长、旅游国务部长等高层官员纷纷赴华访问。当前双方还正积极筹备哈珀总理明年访华事宜。   二、两国经贸合作不断创“新”。一是双边贸易额达到新规模。今年1-10月中加贸易额已达385亿美元,同比增长近30%,超过去年全年水平。在当前世界经济形势下这一成绩的取得尤为难得。二是投资合作取得新突破。加政府刚刚批准中海油对加油砂开发商OPTI21亿美元的投资收购。双方矿产、制造业、信息科技等领域合作取得令人瞩目的新进展。中国企业对加投资多元化趋势日益明显。三是服务业合作成为新亮点。今年以来双方在金融、法律等服务业领域的合作明显提速。中国银行在卡尔加里设立新分行,其在加分行增至5所。多伦多证交所、高林律师事务所均在北京设立了办事处。   三、两国人文交往持续升温。去年双方签署旅游目的地协议后,中国公民对来加旅游热情高涨。今年1至7月,约20万中国游客赴加旅游,同比增长22%,并带动两国航空公司积极开通直航。此外,两国年轻人中“留学热”、“汉语热”也不断升温。建交之初中加人员往来每年仅千余人次,现在每天就有2000多人穿梭于两国之间。    共创中加关系的美好未来   当前,中加在不同程度上都面临着调整经济结构、改善民生、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任务。在外部环境不利的情况下,我们更应携起手来,通过进一步深化合作共同提高竞争力,在国际格局的变化中占据主动。我认为关键要做到以下三点:   —要始终坚定对中国发展的信心。只有看到中国发展的前景,才能牢牢抓住其带来的广阔机遇。前一段时间,对中国经济发展前景持悲观态度的声音比较突出。但从数据看,中国今年前三季度的GDP保持了9.4%的高速增长,通货膨胀明显下行,中国经济并没有“硬着陆”的风险;从中长期看,中国的工业化、城镇化将不断迈进,“十二五”计划的实施将使中国经济结构更加优化,中国人民更加富裕,中国经济发展既有充足的内在动力,也有强大的内在需求;从地缘看,中国的发展是亚洲发展大势的重要组成,亚洲的整体崛起是中国发展的重要外部环境和推力。正如胡锦涛主席在刚刚结束的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戛纳峰会上指出,“经过我们自己的艰苦努力,加上国际社会的理解和支持,中国经济发展的前景是光明的。中国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对世界经济发展无疑将是有利的。”   —要不断扩大双方利益汇合点。加拿大对华贸易和投资虽然持续增长,但在中国对外贸易和吸引外资总额中的比重却呈现下降趋势。这与跨国企业加紧在华布局、中国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有关。扭转这一趋势的关键在于拓宽合作思路,深挖互补优势,结合两国各自发展战略和规划定位利益汇合点和合作增长点。中国正大力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和现代服务业,加拿大企业在上述领域有领先科技和经验,完全有能力抓住更多商机,占有更多市场份额。中国在港口、铁路、公路、桥梁等大型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有强大的人员和技术优势,加正在推进“亚太门户计划”计划,双方可以开展互利合作。此外,中加还应抓住亚洲经济一体化加速推进的机遇,拓展合作领域,丰富合作内涵。   —要努力夯实中加关系的民意基础。我注意到,尽管中加关系发展迅速,但有些加拿大朋友对中国不太了解。亚太基金会今年民调显示,将中国发展视为机遇而非威胁的受访者比例从2008年的60%降至43%,仅有10%对中国有好感,16%欢迎中国国有企业收购加拿大公司。我认为,这种误解或者不信任对中加关系的发展有百害而无一利。加强交往,增加对话,就会了解中国人以和为贵,珍视和谐;就会知道中国人谦虚包容,与人为善;就会相信中国国有企业参与竞争也要按规则出牌,投资加拿大是为了互利双赢,不是要动谁的奶酪。双方应当通过加强教育、文化、旅游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并充分利用地方友省、友城渠道,为两国人民特别是年轻人进行面对面交往创造更多机会,为中加关系的长远健康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同时也希望媒体多介绍中加互利合作为两国民众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好处。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政治、经济和安全形势,我们需要站在新的战略高度看待中加关系。我们欢迎加拿大面向亚洲,携手中国,愿通过自身和平发展为加拿大带来机遇,希望通过双方的友好交流、广泛合作使两国人民共享和平稳定、繁荣富裕。我也真诚希望在座各位继续担当中加全面合作的倡导者、推动者和参与者,以你们的真知灼见和行动力为中加战略伙伴关系添砖加瓦。   谢谢大家! 原文见 http://www.fmprc.gov.cn/chn/gxh/tyb/ywcf/t883475.htm
个人分类: 外交|945 次阅读|0 个评论
Ma Long and Ding Ning lead in December World Rankings
shengxianlei06 2011-12-3 02:12
New words in this news article: 1. ITTF : international table tennis federation 2. it's Liu Shiwen and Wang Yuegu who posted an increase in the rankings after having a surprisingly good performance recently. 3. Joo Se Hyuk : Zhu Shi-He 4. elite: n.精英 In addition, Dimitrij Ovtcharov finally landed in the elite group of table tennis players replacing the Belorusian veteran Samsonov . 5. As for the leaders, Ma Long and Ding Ning retains the top spot in the Men and Women division s (分区)respectively. 6. ITTF Pro Tour Grand Finals 7. paddler: n. 涉水者, 涉泥浆者, 划独木舟者 paddle: v.划桨,戏水,抚弄; n.桨,划桨,明轮翼 8. The reigning ( adj. 统治的, 在位的, 本届的, ) Olympic champion Ma Lin is now on his worst position since eleven years ago in number 7. 9. Ma Lin actually dropped two places since the previous ranking in 2627 points. 10. From being in the third spot, Zhang Jike stepped up to number two overtaking Wang Hao. 11. compatriot: n.同国人,同胞,同事 --------------- assessment: n.评价,评估,评定 Zhang Jike is now one title away for the grand slam and the London Olympics Singles title will complete such dream. Zhang Jike said that he extremely values his battles with Ma Long.
个人分类: English learning|3289 次阅读|0 个评论
中国绿色食品2011广州博览会(12月1日至3日)
duanjunscib 2011-12-2 23:30
中国绿色食品2011广州博览会(12月1日至3日)
  今天下午去参观了中国绿色食品2011广州博览会(12月1日至3日),居然发现单是广东展馆就有4家广东的铁皮石斛企业参展,并且发现在铁皮石斛产品展区前的人相对于其它产品展区前的人多,看来大家越来越关注保健了,同时也说明广东的铁皮石斛产业发展速度很快。   回顾起来,广东省的铁皮石斛产业起步于2003年,但直到2007年,也就只有2家企业在试种,并且面积非常有限,然而在2007年以后,发展速度逐渐加快,2009年以后涉足的企业呈迅猛增加之势,目前广东省的茂名、江门、梅州、潮洲、韶关、清远、广州等地均有企业在种植铁皮石斛,大有“星星之火”之势。目前不但涉足种植的企业数量多,而且多家企业的种植规模也不小。但纵观这些企业基地的选址来看,茂名市惠生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基地最有特色,该企业的基地选在粤西的大雾岭,种植基地在海拔1000米之处,并且种植基地已通过有机认证。该企业“高山有机铁皮石斛”的概念已经形成。   铁皮石斛毕竟是一种中药材,但因为是一种“药食同源‘植物,当然也可用于保健和食品。我通过这几年的研究发现,同一个铁皮石斛品种在不同地方种植时,其石斛多糖含量差别是很大的,一般说来,温差大的地方,尤其是秋冬季温差大的地方,种出来的铁皮石斛多糖含量会高一些,,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石斛多糖含量的高低是衡量铁皮石斛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另外在种植的过程中,由于昼夜温差大,病虫害也会少很多,从而农药的用量也会少很多。   因此,在种植铁皮石斛的过程中,基地选址是很重要的。 绿博会会展大厅前留影 铁皮石斛参展柜台前 与惠生源老板交谈 参展的部分铁皮石斛产品 品尝铁皮石斛鲜榨汁
个人分类: 铁皮石斛|3590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2011中国自动化大会
mohong 2011-12-1 17:05
传承钱学森精神共拓自动化未来-2011中国自动化大会暨钱学森诞辰一百周年 及中国自动化学会五十周年会庆纪念活动在京举行 由中国自动化学会主办,中国科学院自动化所承办,清华大学、北京理工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协办的“2011中国自动化大会暨钱学森诞辰一百周年及中国自动化学会五十周年会庆纪念活动”于2011年11月27-29日在京隆重举行。全国人大副委员长路甬祥、中科院党组副书记方新、中国科协副主席冯长根等领导出席大会并致辞,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成思危作主题报告。来自中国自动化各领域的专家学者、工程技术人员、企业代表近千人出席此次盛会。 今年是我国人民科学家、中国自动化学会的创始人、第一和第二届学会理事长钱学森先生诞辰100周年。为缅怀钱学森先生,追思他作为新中国自动化事业的奠基者为中国自动化事业的发展所付出的毕生心血和作出的卓越贡献,弘扬钱老的科学精神和光辉思想,本次大会特邀钱学森先生的秘书、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研究员涂元季将军做题为《纪念钱学森百年诞辰弘扬钱老科学精神》的报告,并邀请钱老的女儿钱永真及其先生出席会议。大会还专设“钱学森科学与教育思想研讨会”,由中国自动化学会理事长戴汝为院士亲自主持。 在开幕式上,中国自动化学会理事长孙优贤院士作了题为《中国自动化学会五十年光辉历程》的报告,回顾了过去50年来中国自动化学会的发展历程以及中国自动化人所取得的辉煌成就,进一步提出中国自动化学会未来发展和创新,以及建立一支致力于学会工作的专业队伍的努力方向,号召所有中国自动化人紧密团结起来,传承钱学森伟大科学精神,共同开拓中国自动化事业的美好未来。 “中国自动化大会”始于2009年,暂定隔年召开。本次大会自筹备以来,得到了全国自动化界同仁的热烈响应和积极支持。大会共收到来自十七个研究方向的论文七百余篇。在本次大会上,来自海内外的9位著名学者进行了精彩的大会主题报告,包括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成思危的《从虚拟工厂到虚拟企业》、隆德大学自动化控制系KarlJohanstrm教授的《TheFutureofControl》、UniversityofIllinoisatUrbana-ChampaignTamerBa?ar教授的《Multi-AgentNetworkedSystems:EfficiencythroughCoordinationandControl》、中国科学院吴宏鑫院士的《航天控制的现状与未来》、中国工程院柴天佑院士的《复杂生产制造全流程一体化控制系统理论和技术研究》、中科院自动化所王飞跃教授的《再论平行控制理论与方法》、浙江大学褚健教授的《聚光太阳能热发电控制技术研究与应用》、中科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顾基发研究员的《钱学森从工程控制论到系统工程再到系统科学的历程》、清华大学周彤教授的《稳定性、正实性、鲁棒性及希尔伯特第17问题》。大会还安排钱学森科学与教育思想研讨会、高速铁路和城轨运行控制系统、智能电网与控制、信息物理社会系统CPSS、基于数据的建模控制及优化、新能源与绿色制造自动化系统及机器人与智能系统七个专题会场和七十余个精彩的专题报告,分别报告各分支和交叉前沿领域的研究成果和进展。 五十年峥嵘岁月,一代又一代中国自动化人孜孜不倦地为推进中国自动化与信息、智能科学技术事业的学术发展和技术创新,提升国内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贡献了积极的力量。值此建会五十周年之际,大会还为学会建设做出突出贡献的科技工作者以及一批优秀学会工作者和先进集体进行表彰和奖励,同时颁发了首届中国自动化学会科学技术奖励和第二届中国自动化学会杨嘉墀科技奖。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自动化已经成为保障和促进现代社会发展和生产力提高的核心科学技术之一。自动化程度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传承钱学森精神,共拓自动化未来,在国家大力推行科技创新、绿色节能、社会可持续发展之际,自动化业界也将为中国的新型工业进程,为中国的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的力量! 来自自动化学会网站: http://www.caa.org.cn/index.php?me_id=4ac_id=439
个人分类: 学术动态|2304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Ma Long wants to return to London next year
shengxianlei06 2011-11-30 01:32
Ma Long wants to return to London next year Patrick Tan Nov. 29, 2011, 4:54 a.m. Spread the love for Table Tennis! In the evening of November 27 in London, Ma Long defeated Zhang Jike in five sets and eventually nailed his third ITTF Pro Tour championship title in his career. In an interview after the match, Ma Long acknowledged the strength of Zhang Jike and explained the crucial part in their match. In addition, Ma Long remained humble and realistic after being undefeated for the last four months. Lastly, Ma Long wishes to return into the arena next year. "The first two Grand Finals took place after the Beijing Olympics. So the impact of the training for those competitions was much lesser. Now that the 2011 season was just before the London Olympics, it only means that my achievement this year is much more important." Ma Long said. In this season's Grand Finals, Ma Long met Zhang Jike for the third time this year. In all three occasions from Suzhou, Austria and now in London, Ma Long enjoyed victory. "We encountered a number of times recently. I must say that the previous two competitions were crucial and hard. There were still tension and pressure in those matches. This time, I can say that the match came easier for me than the previous ones," Ma Long said. After the final match, Ma Long acknowledged the strength of Zhang Jike as an opponent and stressed out the crucial part in the match. "Our levels were considerably equal. I guess what is the most important part in winning was the right usage of tactical strategies," Ma Long added. After winning the Grand Finals, Ma Long just completed his last four months as undefeated and has won six singles titles. Despite this amazing performance, Ma Long managed to remain humble and was realistic enough to say that he will soon taste defeat. "Actually I didn't mean for that to happen and I know that sooner or later that I will also lose. So I try to put down all the unnecessary burdens and try to play one match at a time," Ma Long responded. We all know that the ITTF Pro Tour Grand Finals would be the closest thing to the real London Olympics so everyone just put their best foot forward and Ma Long was no different from them. "I wanted to participate in the competition this time not only for the Olympic venue but to achieve the Olympic feeling and condition. I just hope that I would be able to return in this venue next year." Ma Long concluded.
个人分类: English learning|1908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2011)》白皮书
whyhoo 2011-11-29 22:36
  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2011)    (2011年11月22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目录   前言   一、减缓气候变化   二、适应气候变化   三、基础能力建设   四、全社会参与   五、参与国际谈判   六、加强国际合作   七、“十二五”时期的目标任务和政策行动   八、中国参与气候变化国际谈判的基本立场   结束语    前言   气候变化是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全球性问题。近年来,全球酷暑、干旱、洪涝等极端气候事件频发,气候变化影响日益显现。各国携手应对气候变化,共同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已成为当今世界的主流。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人口众多,能源资源匮乏,气候条件复杂,生态环境脆弱,尚未完成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历史任务,发展很不平衡。201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刚刚超过2.9万元人民币,按照联合国的贫困标准,还有上亿贫困人口,发展经济、消除贫困、改善民生的任务十分艰巨。同时,中国是最易受气候变化不利影响的国家之一,全球气候变化已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产生诸多不利影响,成为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挑战。   中国政府一贯高度重视气候变化问题,把积极应对气候变化作为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议题,纳入经济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2006年,中国提出了201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比2005年下降20%左右的约束性指标,2007年在发展中国家中第一个制定并实施了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2009年确定了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温室气体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的行动目标。   为完成上述目标任务,中国在“十一五”期间(2006—2010年)采取了一系列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的重大政策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2011年制定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确立了今后5年绿色、低碳发展的政策导向,明确了应对气候变化的目标任务。在气候变化国际谈判中,中国一直发挥着积极建设性作用,努力推动谈判进程,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作出了重要贡献。为使国际社会充分了解中国“十一五”期间应对气候变化采取的政策与行动、取得的积极成效以及“十二五”期间应对气候变化的总体部署及有关谈判立场,特发表本白皮书。    一、减缓气候变化   “十一五”期间,中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节约能源提高能效、增加碳汇等多种途径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优化产业结构   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制定和发布汽车、钢铁等十大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修订《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出台《关于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引导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提高高耗能行业准入门槛,对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进行节能评估和审查,加强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和升级,促进企业兼并重组,调整出口退税政策,对煤炭、部分有色金属、钢坯和化肥等产品征收出口关税,抑制高耗能、高排放和资源性产品出口。加快淘汰落后产能。通过“上大压小”,累计关停小火电机组7682万千瓦,淘汰落后炼钢产能7200万吨、炼铁产能1.2亿吨、水泥产能3.7亿吨、焦炭产能1.07亿吨、造纸产能1130万吨、玻璃产能4500万重量箱。电力行业30万千瓦以上火电机组占火电装机容量比重由2005年的47%上升到2010年的71%,钢铁行业1000立方米以上大型高炉炼铁产能比重由48%上升到61%,电解铝行业大型预焙槽产量比重由80%提升到90%以上。钢铁、水泥、有色、机械、汽车等重点行业的集中度明显提高,重点行业能耗水平显著降低。2005年到2010年,火电供电煤耗由370克/千瓦时降到333克/千瓦时,下降10%;吨钢综合能耗由694千克标准煤降到605千克标准煤,下降12.8%;水泥综合能耗下降24.6%;乙烯综合能耗下降11.6%;合成氨综合能耗下降14.3%。   培育和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制定并发布《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明确了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总体思路、重点任务和政策措施。选择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领域,实施了若干重大工程,建设了一批重大项目。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实施知识创新工程和技术创新工程,加强重大技术攻关。启动新兴产业创投计划,发起设立了20只创业投资基金,支持节能环保、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创新企业成长。2010年中国高技术制造业的产值达到7.6万亿元人民币,位居世界第二,比2005年增长了一倍多。   加快发展服务业。制定实施《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若干政策措施的实施意见》等重要文件,大力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的发展。出台《加快发展高技术服务业的指导意见》。2005年至2010年,中国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1.9%,比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速高0.7个百分点,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由40.3%提高到43%。   (二)节约能源   加强目标责任考核。分解落实节能目标责任,建立了统计监测考核体系,对全国31个省级政府和千家重点企业节能目标完成情况和节能措施落实情况进行定期评价考核。2010年,全国18个重点地区开展节能减排专项督查,进行严格的目标责任考核和问责,促进了全国节能目标的实现。   推动重点领域节能。实施工业锅炉(窑炉)改造、热电联产、电机系统节能、余热余压利用等十大重点节能工程,开展千家企业节能行动,加强重点耗能企业节能管理,推动能源审计和能效对标活动。开展“车、船、路、港”千家企业低碳交通运输专项行动,大力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提高新建建筑强制性节能标准执行率,加快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推动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应用,对政府机构办公用房进行节能改造。截至2010年底,全国城镇新建建筑设计阶段执行节能强制性标准的比例为99.5%,施工阶段执行节能强制性标准的比例为95.4%。“十一五”期间,累计建成节能建筑面积48.57亿平方米,共形成4600万吨标准煤的节能能力。开展零售业节能行动,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抑制商品过度包装。   推广节能技术与节能产品。发布三批共115项国家重点节能技术推广目录,在钢铁、建材、化工等行业重点推广7项节能技术。实施节能产品惠民工程,通过财政补贴推广高效照明产品、高效空调、节能电机等节能产品,通过中央财政补贴支持推广了3.6亿只高效照明产品、3000万台高效节能空调、100万辆节能汽车,实现年节能能力200亿千瓦时。开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工作,率先在公共服务领域推广使用混合动力、纯电动和燃料电池汽车。建立节能产品优先采购制度,制定了节能产品政府采购清单,对空调、计算机、照明等9类节能产品实行强制采购。“十一五”期间,纯低温余热发电、新型阴极铝电解槽、高压变频、稀土永磁电机、等离子无油点火等一大批高效节能技术得到普遍应用,高效照明产品市场占有率达67%,高效节能空调市场占有率达70%。   发展循环经济。开展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建设,推进重点城市报废机电设备、废旧家电、废塑料、废橡胶等废弃资源的规模利用、循环利用和高值利用。积极推进大宗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十一五”期间,综合利用粉煤灰约10亿吨、煤矸石约11亿吨、冶炼渣约5亿吨。安排中央投资支持再制造产业化项目建设,截至2010年底,中国已形成汽车发动机、变速箱、转向机、发电机共25万台(套)的再制造能力。   推行节能市场机制。积极利用合同能源管理、电力需求侧管理、节能自愿协议等市场机制推动节能。2010年颁布了《关于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促进节能服务产业发展的意见》,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实行税收扶持政策,完善相关会计制度,改善金融服务,加强对节能服务产业的支持。2005年到2010年,节能服务公司数量由80多家增加到800多家,从业人员由1.6万人增加到18万人,节能服务产业规模由47亿元人民币增加到840亿元人民币,形成的年节能能力由60多万吨标准煤增加到1300多万吨标准煤。   完善相关标准。完善严寒和寒冷、夏热冬冷和夏热冬暖三个不同气候区居住建筑节能工程设计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和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发布27项高耗能产品能耗限额强制性国家标准、19项主要终端用能产品强制性国家能效标准,制定15项主要污染物排放国家标准,颁布71项环境标志标准,出台实行能源效率标识的产品目录。   实行激励政策。加快推进能源价格形成机制改革,实施成品油税费改革,对高耗能行业实施差别电价,对超能耗产品实行惩罚性电价,推动供热计量收费。设立节能减排专项资金,“十一五”期间中央财政累计投入2250亿元人民币,重点支持节能技术改造和节能产品推广,形成节能能力3.4亿吨标准煤。稳妥推进资源税制改革,不断完善出口退税制度,调整车辆购置税政策,改革车船税,出台了节能节水、资源综合利用等方面的税收优惠政策。对高效、节能、低碳产品实施进口税收优惠政策。   经过各方努力,中国完成了“十一五”规划提出的节能目标,201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比2005年累计下降19.1%,相当于少排放二氧化碳14.6亿吨以上。“十一五”期间中国以能源消费年均6.6%的增长支撑了国民经济年均11.2%的增速,能源消费弹性系数由“十五”时期(2001—2005年)的1.04下降到0.59,缓解了能源供需矛盾。   (三)发展低碳能源   加快发展天然气等清洁能源。大力开发天然气,推进煤层气、页岩气等非常规油气资源开发利用,出台财政补贴、税收优惠、发电上网、电价补贴等政策,制定实施煤矿瓦斯治理和利用总体方案,大力推进煤炭清洁化利用,引导和鼓励煤矿瓦斯利用和地面煤层气开发。天然气产量由2005年的493亿立方米增加到2010年的948亿立方米,年均增长14%,天然气在中国能源消费结构中所占比重达到4.3%。煤层气累计抽采量305.5亿立方米,利用量114.5亿立方米,相当于减排二氧化碳1.7亿吨。   积极开发利用非化石能源。通过国家政策引导和资金投入,加强了水能、核能等低碳能源开发利用。截至2010年底,水电装机容量达到2.13亿千瓦,比2005年翻了一番;核电装机容量1082万千瓦,在建规模达到3097万千瓦。支持风电、太阳能、地热、生物质能等新型可再生能源发展。完善风力发电上网电价政策。实施“金太阳示范工程”,推行大型光伏电站特许权招标。完善农林生物质发电价格政策,加大对生物质能开发的财政支持力度,加强农村沼气建设。2010年,风电装机容量从2005年的126万千瓦增长到3107万千瓦,光伏发电装机规模由2005年的不到10万千瓦增加到60万千瓦,太阳能热水器安装使用总量达到1.68亿平方米,生物质发电装机约500万千瓦,沼气年利用量约140亿立方米,全国户用沼气达到4000万户左右,生物燃料乙醇利用量180万吨,各类生物质能源总贡献量合计约1500万吨标准煤。   (四)控制非能源活动温室气体排放   强化对工业生产过程、农业活动、废弃物处理等领域的温室气体排放控制。应用电石渣替代石灰石生产水泥熟料等原料替代技术、高炉渣和粉煤灰等作为添加混合材料生产水泥等工艺过程,采用二级处理法和三级处理法处理硝酸生产过程的氧化亚氮排放、催化分解和热氧化分解处理己二酸生产过程的氧化亚氮排放、热氧化法对HFC-23进行捕获和清除等。加快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变,减少农田种植和畜禽养殖中甲烷和氧化亚氮排放。启动实施土壤有机质提升补贴项目,累计推广秸秆还田、绿肥种植、增施有机肥等技术措施面积近3000万亩。完善城市废弃物标准,实施生活垃圾处理收费制度,推广利用先进的垃圾焚烧技术,制定促进填埋气体回收利用的激励政策。积极开展碳捕集、利用和封存技术研究与示范。据初步统计,截至2010年底,中国工业生产过程的氧化亚氮排放基本稳定在2005年的水平上,甲烷排放增长速度得到一定控制。   (五)增加碳汇   增加森林碳汇。继续实施“三北”重点防护林工程、长江中下游地区重点防护林工程、退耕还林工程、天然林保护工程、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等生态建设项目,开展碳汇造林试点,加强林业经营及可持续管理,提高森林蓄积量,中央财政提高了造林投入补助标准,每亩补助由100元人民币提高到200元人民币,建立了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目前,中国人工林保存面积6200万公顷,全国森林面积达到1.95亿公顷,森林覆盖率由2005年的18.21%提高到2010年的20.36%,森林蓄积量达到137.21亿立方米,全国森林植被碳储量达78.11亿吨。   提高农田和草地碳汇。在草原牧区落实草畜平衡和禁牧、休牧、划区轮牧等草原保护制度,控制草原载畜量,遏止草原退化。扩大退牧还草工程实施范围,加强人工饲草地和灌溉草场的建设。加强草原灾害防治,提高草原覆盖度,增加草原碳汇。到2010年,全国保护性耕作技术实施面积6475万亩,机械化免耕播种面积1.67亿亩,秸秆机械化粉碎还田面积4.28亿亩。   (六)地方积极推进低碳发展   推进低碳省区和低碳城市试点工作。2010年启动国家低碳省区和低碳城市试点工作,并选择广东、湖北、辽宁、陕西、云南等5省和天津、重庆、杭州、厦门、深圳、贵阳、南昌、保定等8市作为首批试点。目前,各试点省区和城市均成立了低碳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编制了低碳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提出了本地区“十二五”时期和2020年碳强度下降目标,并在经济发展中积极转变发展方式,部署重点行动,推进建设低碳发展重点工程,大力发展低碳产业,推进绿色、低碳发展。   各地积极探索低碳发展经验。北京市围绕建设“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加快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加快现有建筑、交通体系低碳化改造,倡导低碳消费和低碳生活方式。上海市加快推进能源结构优化,在虹桥商务区、崇明岛等地区推进低碳发展实践区试点,在世博园规划、建设、运营各环节全面落实低碳发展理念,开展“低碳世博自愿减排行动”。江苏省确定了4个城市、10个园区和10家企业开展低碳经济试点工作。    二、适应气候变化   “十一五”期间,中国加强气候变化科学研究和影响评估,完善法规政策,提高重点领域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减轻了气候变化对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的不利影响。   (一)农业领域   加强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推动大规模旱涝保收标准农田建设,开展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大型灌溉排水泵站更新改造,扩大农业灌溉面积、提高灌溉效率,推广农田节水技术,开展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暨末级渠系节水改造试点工作,提高灾害应对能力。建立和完善农业气象监测与预警系统。研究培育产量高、品质优良的抗旱、抗涝、抗高温、抗病虫害等抗逆品种,扩大良种种植面积,进一步加大农作物良种补贴力度,加快推进良种培育、繁殖、推广一体化进程。目前,全国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5%以上,良种对粮食增产贡献率达到40%左右。   (二)水资源领域   编制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七大江河流域防洪规划、全国山洪灾害防治规划、全国城市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规划、全国主要河湖水生态保护规划等专项规划。加强流域管理和水资源调度工作,组织实施引黄济津、引黄济冀、引江济太等应急调水,并实施了黑河、塔里木河生态补水。加快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完善水资源开发、利用、节约、保护政策体系。开工建设一批流域性防洪重点工程,加快骨干水利枢纽和重点水源工程建设。加大水土流失治理力度,完成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面积23万平方公里。完成规划内的全国大中型和重点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增加农村饮水安全投入,解决了2.1亿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提前6年实现了联合国千年发展的相关目标。   (三)海洋领域   加强海洋气候观测网络建设。通过开展海洋观测系统的建设,初步形成对全国近海和部分大洋的海洋关键气候要素的观测能力,初步构建典型海洋生态敏感区监测体系,有效提高了海—气二氧化碳交换通量监测体系能力水平。全面启动全国和沿海省级海洋功能区划修编工作,开展了海域海岸带和重点海岛整治修复工作。积极开展红树林栽培移种、珊瑚礁移植保护、滨海湿地退养还滩等海洋生态恢复示范工程。开展风暴潮、海浪、海啸和海冰等海洋灾害的观测预警工作,有效降低了各类海洋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开展海平面上升、海岸侵蚀、海水入侵和土壤盐渍化监测、调查和评估工作,对沿海94个验潮站的基准潮位进行了重新核定。开展中国近海海洋综合调查与评价工作,系统梳理中国海洋灾害时空分布特征。发布年度中国海洋环境状况公报、中国海平面公报和中国海洋灾害公报,为有效应对和防御各类海洋灾害提供支撑。   (四)卫生健康领域   印发《全国自然灾害卫生应急预案(试行)》,明确了水旱灾害、气象灾害、生物灾害等自然灾害卫生应急工作的目标和原则,确立自然灾害卫生应急工作体制、响应级别和响应措施,制定了不同灾种自然灾害卫生应急工作方案。制定《高温中暑事件卫生应急预案(试行)》和《国家环境与健康行动计划(2007—2015)》。组织开展饮用水卫生、空气污染健康影响、气候因素相关传染病监测及气候变化对媒传寄生虫病、介水传染病影响等研究,开展气候变化对环境相关疾病的影响机制研究,为研究制定适应气候变化的政策和措施提供技术支持。   (五)气象领域   气象部门发布实施《天气研究计划(2009—2014年)》、《气候研究计划(2009—2014年)》、《应用气象研究计划(2009—2014年)》、《综合气象观测研究计划(2009—2014年)》,印发《中国气候观测系统实施方案》,促进了中国气候变化监测、预估、评估工作。建立中国第一代短期气候预测模式系统,研发新一代全球气候系统模式,开展气候变化对国家粮食安全、水安全、生态安全、人体健康安全等多方面的影响评估工作。    三、基础能力建设   “十一五”期间,中国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体系,完善应对气候变化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加强统计核算研究及制度建设,提高科技和政策研究水平,加强气候变化教育培训,能力建设进一步加强。   (一)制定相关法规和重大政策文件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或修订《可再生能源法》、《循环经济促进法》、《节约能源法》、《清洁生产促进法》、《水土保持法》、《海岛保护法》等相关法律,颁布《民用建筑节能条例》、《公共机构节能条例》、《抗旱条例》,出台《固定资产投资节能评估和审查暂行办法》、《高耗能特种设备节能监督管理办法》、《中央企业节能减排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等规章。开展了应对气候变化立法前期研究工作。   制定并实施《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明确应对气候变化的指导思想、主要领域和重点任务。根据方案要求,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均已编制完成了地方应对气候变化方案,并已全面进入组织落实阶段,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已逐步纳入到各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布局,提上了地方各级政府重要议事日程。相关部门相继出台了海洋、气象、环保等领域的相关行动计划和工作方案。   出台一系列重大政策性文件。发布《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一五”规划》、《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等重要文件。2007年发布的《“十一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明确了节能减排的具体目标、重点领域及政策措施,对“十一五”时期开展节能减排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完善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   建立并完善国家应对气候变化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归口管理、各有关部门分工负责、各地方各行业广泛参与的应对气候变化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2007年,中国成立了国家应对气候变化领导小组,国务院总理任组长,相关20个部门的部长为成员。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承担领导小组的具体工作,并于2008年设置应对气候变化司,负责统筹协调和归口管理应对气候变化工作。中国政府有关部门相继建立了应对气候变化职能机构和工作机制,负责组织开展本领域应对气候变化工作。2010年,在国家应对气候变化领导小组框架内设立协调联络办公室,加强了部门间协调配合;调整充实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提高了应对气候变化决策的科学性。中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都建立了应对气候变化工作领导小组和专门工作机构,一些副省级城市和地级市也建立了应对气候变化相关工作机构。国务院有关部门相继成立了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应对气候变化研究中心等工作支持机构,一些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成立了气候变化研究机构。   (三)加强统计核算能力建设   完善能源等相关统计制度。印发《节能减排统计监测及考核实施方案和办法》,进一步完善能耗核算制度,新建了10项能源统计制度,基本涵盖了全社会各领域能源消费。各地方完善能源统计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加强能源统计工作。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均成立了能源统计机构,重点用能单位也加强了能源统计和计量工作。建立重点用能单位能源利用状况报告制度,规范重点用能单位能源利用状况报告报送工作。制定林业碳汇计量监测技术指南,推进了林业碳汇计量监测体系建设。   加强温室气体排放核算。继2004年向《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简称《公约》)缔约方大会提交《中华人民共和国气候变化初始国家信息通报》后,组织编制中国2005年温室气体排放清单和第二次国家信息通报。建立中国温室气体清单数据库,发布《省级温室气体排放清单编制指南(试行)》,启动省级温室气体清单编制工作,开展一系列培训活动。   (四)增强科技和政策研究支撑能力   加强基础研究。组织编制第一次、第二次《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开展气候变化与环境质量关系、温室气体与污染物协同控制、气候变化与水循环机理、气候变化与林业响应对策等研究。建立未来气候变化趋势数据集,发布亚洲地区气候变化预估数据集。组建了若干个海—气相互作用与气候变化专门实验室,开展了大量基础研究工作。   推进气候友好技术研发。在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和科技支撑计划中开展能源清洁高效利用技术、重点行业工业节能技术与装备开发、建筑节能关键技术与材料开发、重点行业清洁生产关键技术与装备开发和低碳经济产业发展模式及关键技术集成应用等节能技术研发,取得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发明专利和重大成果。推动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开发利用技术、智能电网关键技术等领域的技术研发。开展温室气体提高石油采收率的资源化利用及地下埋存、咸水层封存能力评价及安全性、新型高效吸附材料的制备筛选等研发工作。在“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中部署气候变化影响与适应的关键技术研究、典型脆弱区域气候变化适应技术示范等项目专题,在碳排放监测方面组织开展嗅碳卫星研究。通过“863”计划和支撑计划,设立了主要农林生态系统固碳减排技术研究与示范、林业生态建设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农业重大气候灾害监测预警与调控技术研究等项目。实施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重点行业节能减排技术评估与应用研究》。2010年国家工程研究(技术)中心、国家工程实验室分别达到288个和91个。   加强气候变化战略和政策研究。围绕“十二五”应对气候变化重点任务,研究应对气候变化的长远战略,开展中国低碳发展战略、全国适应气候变化总体战略、碳排放交易机制、国内外应对气候变化相关法律法规等研究。启动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科技专项行动,总投入经费约1.1亿人民币,开展中国绿色发展的重大战略及技术问题等相关研究。   (五)加强教育培训   将气候变化内容逐步纳入国家教育体系。中、高等院校加强环境和气候变化教育,陆续建立环境和气候变化相关专业,加强气候变化教育科研基地建设,为培养气候变化领域专业人才发挥了积极作用。   加强对领导干部气候变化知识的培训。通过举办集体学习、讲座、报告会等形式,有效提高各级领导干部气候变化意识和科学管理水平。中央政府有关部门举办了气候变化、可持续发展和环境管理培训班、应对气候变化省级决策者能力建设培训班、地方政府官员清洁发展机制管理能力建设培训班、适应气候变化能力建设培训研讨班、省级温室气体清单编制能力建设培训班等。地方政府也积极开展了气候变化相关培训。    四、全社会参与   中国积极宣传应对气候变化科学知识,提高公众的低碳发展意识,注重发挥民间组织、媒体等各方面的积极性,采取多种渠道和手段引导全民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行动。   (一)政府积极引导   从2008年开始,每年编写出版《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年度报告,全面介绍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领域的政策与进展。组织开展“节能宣传周”系列活动,普及节能减排与气候变化知识。利用世界环境日、世界气象日、世界地球日、世界海洋日、世界无车日、全国防灾减灾日、全国科普日等主题日,积极开展气候变化科普宣传。北京、天津、贵阳等一些地方政府通过举办气候变化、节能环保等领域的大型国际研讨会、论坛和展览等活动,加强与世界各国在低碳发展方面的经验交流,增强公众应对气候变化和节能低碳的意识。充分发挥报纸、广播、电视、杂志等传统媒体和互联网、手机等新媒体的作用,加强应对气候变化和节能低碳的宣传教育。   (二)民间组织积极行动   中国国土经济学会开展低碳国土实验区创建活动,中华环保联合会和中国旅游协会在48家旅游景区开展首批全国低碳旅游试验区试点,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与全国总工会组织开展全国重点大型耗能钢铁生产设备节能降耗对标竞赛活动。中国节能协会等举办气候变化与低碳经济发展媒体高层论坛。中国煤炭协会、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等在行业节能规划、节能标准的制定和实施、节能技术推广、能源消费统计、节能宣传培训和信息咨询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一些民间公益组织也积极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提高了公众应对气候变化意识。   (三)新闻媒体大力宣传   中国媒体不断加大应对气候变化与节能低碳宣传报道力度。编写并出版了一系列气候变化与气象灾害防御的科普宣传画册,制作了《面对气候变化》、《变暖的地球》、《关注气候变化》、《环球同此凉热》等影视片,及时跟踪报道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热点新闻,积极介绍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行动和进展,倡导低碳生活理念,增进社会各界对气候变化的了解和认识,展示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付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就。   (四)公众广泛参与   中国公众以实际行动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广泛参与自备购物袋、双面使用纸张、控制空调温度、不使用一次性筷子、购买节能产品、低碳出行、低碳饮食、低碳居住等节能低碳活动,从日常生活衣、食、住、行、用等细微之处,实践低碳生活消费方式。各地公众积极参与“地球一小时”倡议,在每年3月最后一个星期六晚熄灯一小时,共同表达保护全球气候的意愿。开展千名青年环境友好使者行动等活动,在机关、学校、社区、军营、企业、公园和广场等宣讲环保理念,倡导低碳生活,践行绿色消费。在全国一些大中城市,低碳生活成为时尚,人们开始追求简约、低碳的生活方式。上海、重庆、天津等城市开展“酷中国——全民低碳行动”,进行家庭碳排放调查和分析。哈尔滨等城市开展了节能减排社区行动,动员社区内的家庭、学校、商服、机关参与节能减排。中国各地的大、中、小学积极宣传低碳生活、保护环境,一些高校提出建设“绿色大学”等目标,得到广泛响应。    五、参与国际谈判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以高度负责任的态度,积极建设性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国际谈判,加强与各国在气候变化领域的多层次磋商和对话,努力推动各方就气候变化问题凝聚共识,为推动建立公平合理的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制度作出了积极贡献。   (一)积极参加联合国进程下的国际谈判   中国坚持《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简称《议定书》)双轨谈判机制,坚持缔约方主导、公开透明、广泛参与和协商一致的规则,积极发挥联合国框架下的气候变化国际谈判的主渠道作用,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积极建设性参与谈判,加强与各方沟通交流,促进各方凝聚共识。   2007年,中国积极建设性参加了印尼巴厘岛联合国气候变化谈判会议,为巴厘路线图的形成作出了实质性贡献。中国在此次大会上提出的三项建议,包括最晚于2009年底谈判确定发达国家2012年后的减排指标、切实将《公约》和《议定书》中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和技术转让的规定落到实处等,得到了与会各方的认可,并最终被采纳到该路线图中。   2009年,中国积极参加哥本哈根会议谈判,为打破谈判僵局、推动各方形成共识发挥了关键性作用。中国政府公布《落实巴厘路线图——中国政府关于哥本哈根气候变化会议的立场》,提出了中国关于哥本哈根会议的原则、目标,就进一步加强《公约》的全面、有效和持续实施,以及发达国家在《议定书》第二承诺期进一步量化减排指标等方面阐明了立场。在出席领导人会议时,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呼吁各方凝聚共识、加强合作,共同推进全球合作应对气候变化进程。会议期间,温家宝总理与各国领导人展开密集磋商,推动形成了《哥本哈根协议》,为推动气候变化国际谈判进程作出了突出贡献。   2010年,中国全面参与墨西哥坎昆会议谈判与磋商,坚持维护谈判进程的公开透明、广泛参与和协商一致,就各个谈判议题提出建设性方案,为坎昆会议取得务实成果、谈判重回正轨作出了重要贡献。特别是在关于全球长期目标、《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发展中国家减缓行动的“国际磋商与分析”以及发达国家减排承诺等分歧较大的问题的谈判中,积极与各方沟通协调,从各个层面与各方坦诚、深入交换看法,增进相互理解,凝聚政治推动力。利用“77国集团+中国”和“基础四国”等机制加强与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沟通协调,利用各种渠道加强与发达国家的对话,为开好坎昆会议做了有效铺垫。中国还与会议东道国墨西哥密切沟通,提供了有益建议和全面支持。2010年10月,在坎昆会议召开前,中国在天津承办了一次联合国气候变化谈判会议,为推动坎昆会议取得积极成果奠定了基础。   (二)积极参与相关国际对话与交流   利用高层互访和重要会议推动谈判进程。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出席二十国集团峰会、八国集团同发展中国家领导人对话会议、主要经济体能源安全和气候变化领导人会议、亚太经合组织等重大多边外交活动中,多次发表重要讲话,努力促进国际社会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凝聚共识,共同推进全球合作应对气候变化进程。2009年9月22日,胡锦涛主席出席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发表了题为《携手应对气候变化》的讲话,阐明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目标、立场和主张,并表达了加强国际合作的意愿。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东亚峰会、中欧工商峰会、亚欧峰会等重要国际会议中,多次就深化应对气候变化国际交流和合作、发展绿色经济等问题阐述中国的立场和采取的行动,呼吁加强气候变化技术和管理方面的国际合作,加深各方对彼此立场的理解。   积极参与气候变化谈判相关国际进程。参与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东道国举办的部长级非正式磋商会议、“经济大国能源与气候论坛”领导人代表会议、彼得斯堡气候变化部长级对话会、小岛国气候变化部长级会议、气候技术机制部长级对话会、联合国秘书长气候变化融资高级别咨询小组会议和国际民航、国际海事组织会议及全球农业温室气体研究联盟等系列国际磋商和交流活动。中国积极参与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及其工作小组的活动,中国科学家参与了历次评估报告的编写。   加强与各国磋商与对话。加强与美国、欧盟、丹麦、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部长级磋商。加强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的沟通,推动建立“基础四国”协商机制,并采取“基础四国+”的方式,协调推动气候变化谈判进程。加强与非洲国家、最不发达国家、小岛屿国家的沟通。中国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积极开展与其他国家相关智库的学术交流对话,推动气候变化科学研究、技术转让、公众教育和信息共享等方面的国际合作。    六、加强国际合作   中国本着“互利共赢,务实有效”的原则积极参加和推动与各国政府、国际组织、国际机构的务实合作,为促进国际社会合作应对气候变化发挥着积极的建设性作用。2010年3月,中国颁布《应对气候变化领域对外合作管理暂行办法》,进一步规范和促进了气候变化国际合作。   (一)拓展与国际组织合作   加强与相关国际组织和机构的信息沟通、资源共享和务实合作,签署了一系列合作研究协议,实施了一批研究项目,内容涉及气候变化的科学问题、减缓和适应、应对政策和措施等,主要包括: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世界银行、欧洲投资银行开展项目合作,与亚洲开发银行、碳收集领导人论坛、全球碳捕集和封存研究院开展碳捕集、利用和封存领域相关合作,与全球环境基金开展了中国技术需求评估项目合作,与能源基金会合作开展编制温室气体清单能力建设及相关政策、技术路线研究、气候变化立法研究等。中国积极参与相关国际科技合作计划,如地球科学系统联盟框架下的世界气候研究计划、国家地圈—生物圈计划、国家全球变化人文因素计划、全球对地观测政府间协调组织、全球气候系统观测计划等,相关研究成果为中国应对气候变化政策的制定提供了有益参考。   (二)加强与发达国家务实合作   中国与美国、欧盟、意大利、德国、挪威、英国、法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日本等国家和地区建立了气候变化领域对话和合作机制,签署相关联合声明、谅解备忘录和合作协议等,将气候变化作为双方合作的重要内容。推动中日节能环保合作,与美国在建筑节能、清洁煤/碳捕集与封存、清洁能源汽车等三个优先领域开展联合研究,与德国在电动汽车领域开展深入的科技合作,与澳大利亚开展二氧化碳地质封存合作,与意大利开展清洁能源/碳捕集与封存技术合作,与欧盟开展建筑能效与质量的合作,与英国推进绿色建筑和生态城市发展合作,与加拿大开展采用现代木结构建筑技术应对气候变化合作,与瑞典开展城乡可持续发展领域合作。   (三)深化与发展中国家务实合作   与南非、印度、巴西、韩国等国家签署相关的联合声明、谅解备忘录和合作协议等,建立气候变化合作机制,加强在气象卫星监测、新能源开发利用等领域的合作,为发展中国家援建200个清洁能源和环保项目。加强科技合作,实施了100个中非联合科技研究示范项目。加强农业合作,援建农业示范中心,派遣农业技术专家,培训农业技术人员,提高非洲实现粮食安全能力。注重在人力资源开发上的合作,实施援外培训项目85个。2008年12月,中国在吉布提举办了清洁发展机制与可再生能源培训班。2009年6月,在北京举办了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官员研修班。同年7月,在北京为来自非洲国家的官员和学者举办发展中国家气候及气候变化国际高级研修班。2010年,共安排19期应对气候变化和清洁能源国际研修班,为受援国培训548名官员和专业人员。中国还向南太平洋、加勒比等地区小岛屿国家提供支持与帮助,先后为太平洋岛屿国家援建130多个项目,为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提高其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   (四)积极开展清洁发展机制项目合作   为促进清洁发展机制项目在中国的有序开展,2005年中国制定和颁布实施了《清洁发展机制项目运行管理办法》。2010年,为提高清洁发展机制项目开发和审定核查效率,又对该管理办法进行了修订。大力开展相关能力建设,提高推动清洁发展机制项目开发的能力。每年组织专家计算电网基准线排放因子,及时公布和共享信息。截至2011年7月,中国已经批准了3154个清洁发展机制项目,主要集中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节能和提高能效、甲烷回收利用等方面。其中,已有1560个项目在联合国清洁发展机制执行理事会成功注册,占全世界注册项目总数的45.67%,已注册项目预计经核证的减排量(CER)年签发量约3.28亿吨二氧化碳当量,占全世界总量的63.84%,为《京都议定书》的实施提供了支持。    七、“十二五”时期的目标任务和政策行动   “十二五”期间,中国将把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牢固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把积极应对气候变化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作为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机遇,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综合运用优化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节约能源和提高能效、增加碳汇等多种手段,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提高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广泛开展气候变化领域国际合作,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一)主要目标   2009年哥本哈根会议召开前,中国政府宣布了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温室气体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的行动目标,并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2011年3月,中国全国人大审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十二五”时期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约束性目标:到2015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10年下降17%,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比2010年下降16%,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1.4%,新增森林面积1250万公顷,森林覆盖率提高到21.66%,森林蓄积量增加6亿立方米。这彰显了中国政府推动低碳发展、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决心。   (二)政策行动   围绕上述目标任务,“十二五”期间,中国将重点从十一个方面推进应对气候变化相关工作。   一是加强法制建设和战略规划。按照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关于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决议》要求,研究制定专门的应对气候变化法,并根据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的需要,对相关法律、法规、条例、标准等作出修订。开展中国低碳发展战略、适应气候变化总体战略研究,提出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及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技术发展路线图。组织编制《国家应对气候变化规划(2011—2020)》,指导未来10年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工作。   二是加快经济结构调整。通过政策调整和体制创新,推动产业优化升级,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抑制高耗能、高排放行业过快增长,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力度,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低碳技术研发和产品推广,逐步形成以低碳为特征的能源、工业、交通、建筑体系。   三是优化能源结构和发展清洁能源。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制定能源发展规划,明确总量控制目标和分解落实机制。加快发展清洁煤技术,加强煤炭清洁生产和利用,促进天然气产量快速增长,推进煤层气、页岩气等非常规油气资源开发利用,安全高效发展核能,因地制宜加快水能、风能、太阳能、地热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开发。   四是继续实施节能重点工程。实施锅炉窑炉改造、电机系统节能、能量系统优化、余热余压利用、节约替代石油、建筑节能、绿色照明等节能改造工程,以及节能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节能产品惠民工程、合同能源管理推广工程和节能能力建设工程等重点节能工程,推进工业、建筑、交通等重点领域和重点行业节能,努力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五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进一步统筹协调低碳发展战略与其他资源环境政策,支持循环经济技术研发、示范推广和能力建设,努力提高资源产出率。编制全国循环经济发展总体规划,深化循环经济示范试点工作,加快建立反映循环经济发展的评价指标和统计制度,通过循环经济技术和市场机制使重点企业、园区、城市生态化。   六是扎实推进低碳试点。组织试点省区和城市编制低碳发展规划,积极探索具有本地区特色的低碳发展模式,率先形成有利于低碳发展的政策体系和体制机制,加快建立以低碳为特征的产业体系和消费模式。组织开展低碳产业园区、低碳社区和低碳商业试点。   七是逐步建立碳排放交易市场。借鉴国际碳排放交易市场建设经验,结合中国国情,逐步推进碳排放交易市场建设。通过规范自愿减排交易和排放权交易试点,完善碳排放交易价格形成机制,逐步建立跨省区的碳排放权交易体系,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优化资源配置上的基础性作用,以最小化成本实现温室气体排放控制目标。   八是增加碳汇。大力推进植树造林,继续实施“三北”重点防护林工程、长江中下游地区重点防护林工程、退耕还林工程、天然林保护工程、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以及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等生态保护项目。深入开展城市绿化造林,加快建设城市森林生态屏障。开展碳汇造林试点,促进碳汇林业健康有序发展。继续实施农田保护性耕作和退牧还草等工程,增加农田和草地碳汇。   九是提高适应气候变化能力。重视应对极端气候事件能力建设,提高农业、林业、水资源、卫生健康等重点领域和沿海、生态脆弱地区适应气候变化水平。研究制定农林业适应气候变化政策措施,保障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合理开发和优化配置水资源,强化各项节水政策和措施。加强海洋和海岸生态系统监测和保护,提高沿海地区抵御海洋灾害能力。完善应对极端气象灾害的应急预案、启动机制以及多灾种早期预警机制。   十是继续加强能力建设。建立温室气体排放基础统计制度,加强对可再生能源、能源供应和消费的统计。加强科技支撑,推进关键低碳技术自主研发,扩大低碳技术示范和推广。进一步完善有利于应对气候变化人才发展的体制机制,不断提高人才队伍素质。通过多种大众传播媒介,广泛宣传普及应对气候变化知识,积极倡导低碳消费。   十一是全方位开展国际合作。继续加强与发达国家的交流与对话,全面启动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开展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建设与培训,实施适应气候变化技术合作项目,组织节能、节水、新能源产品与设施推广赠送活动,为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提供切实支持,逐步形成具有总体规划指导、专项经费支持、成熟稳定队伍,能够有效覆盖减缓、适应、技术转让、能力建设等各领域的综合性对外交流与合作体系。   2011年,中国政府发布《“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十二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等,对“十二五”期间开展节能减排和控制温室气体排放作出了全面部署。    八、中国参与气候变化国际谈判的基本立场   中国积极建设性参与了应对气候变化国际谈判,坚持《公约》和《议定书》双轨谈判机制,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推动气候变化国际谈判取得进展。2011年11月底到12月初,联合国气候变化会议将在南非德班召开,中国认为,德班会议应落实2010年坎昆会议上各方达成的共识,确定相关机制的具体安排,并就坎昆会议未能解决的问题继续谈判,在已有共识的基础上取得积极成果。   (一)中国参与气候变化国际谈判的原则立场   为促进联合国气候变化德班会议按巴厘路线图的要求取得积极进展,中国政府坚持以下原则立场:   一是坚持《公约》和《议定书》基本框架,严格遵循巴厘路线图授权。《公约》和《议定书》是国际合作应对气候变化的基本框架和法律基础,凝聚了国际社会的共识,是落实巴厘路线图的依据和行动指南。巴厘路线图要求为加强《公约》和《议定书》全面、有效和持续实施,应确定发达国家在《议定书》第二承诺期的进一步量化减排指标,并就减缓、适应、技术转让、资金支持等作出相应安排。   二是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发达国家200多年的工业化过程中排放了大量温室气体,是造成当前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理应承担率先大幅减排的历史责任。从现实能力看,发达国家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掌握着先进的低碳技术,而发展中国家缺乏应对气候变化的财力和技术手段,还面临着发展经济、消除贫困、应对气候变化等多重艰巨任务。因此,发达国家应率先大幅度减排,同时要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转让技术。发展中国家在发展经济、消除贫困的过程中,在发达国家的支持下根据各国国情采取积极的适应和减缓气候变化的措施。   三是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当代的发展不应损害后代的发展能力。应当在可持续发展的框架下,统筹考虑经济发展、消除贫困、保护气候,积极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和应对气候变化的双赢。   四是坚持统筹减缓、适应、资金、技术等问题。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是应对气候变化的两个有机组成部分,应当同等重视。减缓是一项相对长期、艰巨的任务,而适应对发展中国家尤为现实、紧迫。资金和技术是实现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必不可少的手段,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技术转让和能力建设支持是发展中国家有效应对气候变化的根本保证。   五是坚持联合国主导气候变化谈判的原则,坚持“协商一致”的决策机制。中国不反对通过《公约》和《议定书》谈判进程外的非正式磋商或小范围磋商探讨《公约》和《议定书》谈判中的焦点问题,推进谈判进程,但上述会议均应是对《公约》和《议定书》谈判进程的补充,而非替代。“协商一致”原则是《联合国宪章》的重要精神,符合联合国整体和长远利益,对增强决策的民主性、权威性和合法性有重要意义。因此,必须坚持“协商一致”的决策机制,在确保谈判进程公开、透明和广泛参与的前提下,以适当方式提高工作效率。   (二)德班会议成果预期   中国认为,德班会议应在以下三个方面达成具体成果:   一要明确发达国家在《议定书》第二承诺期进行大幅度绝对量化减排的安排。《议定书》是巴厘路线图双轨谈判机制中的一轨,其第一承诺期将于2012年底结束。为落实《坎昆协议》关于确保《议定书》第一、第二承诺期不出现空当的要求,应尽快确定《议定书》发达国家在第二承诺期的减排安排,这是德班会议最为紧迫的任务,直接关系到德班会议的成败。   二要明确非《议定书》发达国家在《公约》下承担与其他发达国家在《议定书》下可比的减排承诺。根据巴厘路线图的要求,《议定书》发达国家在《议定书》下承担减排指标,非《议定书》发达国家也要在《公约》下承担与之可比的减排努力,这种可比性包括了减排的性质、范围和遵约机制等。在此情况下,发展中国家也应在可持续发展的框架下,在发达国家的资金和技术转让支持下开展积极的减缓行动。很多发展中国家已经提出了到2020年的自主减排行动目标,在发达国家在《公约》和《议定书》第二承诺期分别承担到2020年有国际法律约束力的减排指标的情况下,可按照“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以适当的法律形式明确发展中国家的减缓行动,认可发展中国家的减排努力。   三要细化并落实适应、资金、技术转让、能力建设方面的机制安排,细化体现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区别的“三可”(可测量、可报告、可核实)和透明度的具体安排。目前大部分发展中国家都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采取了应对气候变化的积极行动,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作出了重要贡献,但国际社会仍缺乏对发展中国家在资金和技术转让方面的有效支持。只有建立有效机制并为发展中国家提供新的、额外的、充足的资金和技术转让支持,发展中国家才能有效开展减缓行动和适应行动。《坎昆协议》明确了有关“三可”和透明度的原则,中国支持在德班会议上就发达国家减排承诺及其对发展中国家资金、技术转让和能力建设支持的“三可”和发展中国家自主减缓行动“国际磋商和分析”问题作出具体安排,这种安排也应充分体现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   结束语   在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进程中,中国清醒认识到气候变化带来的严峻挑战。作为负责任的发展中大国,中国将从基本国情和发展阶段的特征出发,坚定不移地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作出更大的贡献。   中国将继续积极推动气候变化国际谈判进程,积极参加联合国气候变化谈判会议,支持即将召开的气候变化德班会议在落实巴厘路线图的谈判方面取得全面、均衡的成果,就加强《公约》及《议定书》的全面、有效和持续实施作出公平、合理、有效的安排。中国愿意与国际社会一道,努力共同推动德班会议取得积极的成果。 原文见 http://www.qstheory.cn/zywz/201111/t20111123_125529.htm
826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2011中国知识论坛香港科大陈繁昌校长讲辞
whyhoo 2011-11-28 20:13
尊敬的俱社长、张署长、陈主席、各位先生、女士: 首先我要祝贺新华社亚太总分社知识港网站开通,作为香港科大校长,我热切期望社会能够进一步善用科技。 我也要多谢主办单位新华社亚太总分社邀请我以「训练全人、打造领袖人才」为主题,与各位分享我的想法。 全人教育一直是我个人坚守的信念,也是香港科大的办学理念,我们深信领袖人才,必须是专才,也要是全才。 社会发展瞬息万变,超乎想像 对很多人来说,今年是属于科技的一年,甚至是属于苹果电脑的一年。 乔布斯的离世牵动了整个世界,因为他的产品大大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模式,而 google, facebook, QQ 等出现改变了人类社交的模式,更引发了知识大爆炸及高速流通的时代。 这些效应对很多人,甚至对很多科学家来说,都是始料不及的,也正好说明未来是不可预知的,而科技在创造未来担当了关键的角色。 全人教育的特质 然而懂得科技或发明就是否一个领袖人物应有的全部呢? 当有人问乔布斯如何去形容自己,他回答是 「humanist」 ,即是人文学家,他的答案带给我们重要启示。 的确,环顾古今中外的领袖人物,又谁是划地自居、固步自封。 我在香港接受中小学教育,并在美国接受大学教育,而且有幸在几间世界知名大学任教,这些经历令我接触中外不少杰出人士,综观他们的特质正正就是全人教育的特质: 首先是要有强烈的求知精神、探求知识。 第二是跟随自己的兴趣和热诚,不要计算成果,这二点正是乔布斯的格言 「Stay Hungry, Stay Foolish, follow your heart and intuition」 。 事实上伟大科学家爱因斯坦亦谦虚地说 I have no special talents. I am only passionately curious. 即是指我唯一的才华就是强烈的好奇心。 第三领袖人才必须有深且博的知识,而不是钻牛角尖,不单建立追求专业知识的经验和信心,又要拥有不同的知识。 因为只有将所学的融会贯通,才可以创造新的知识。 以我亲身的体会,读大学时一心向难度挑战,修了艰深的物理和数学,但是没有注意生物学科,没想到四十年后的今天,生物知识已融入了差不多每个先进科技范畴。 第四是要打好基础,不少前沿知识都是从是基本出发。 第五是环球视野,全球一体化已是大趋势,欧美的经济困局,对亚洲己至其他新兴市场都产生了骨牌效应。 任何最先进的科学探索,或是研究更是集多个国家的合作,才得以进行或取得成果,因此全人教育必培育年青人远大的目光,并放眼全球。 最后是冒险精神,机会是留给有预备的人,当你已充份了解问题,也要有充足的预备,才可以掌握及实践解决方法。 能否成为领袖人才,往往取决是否敢于创新、勇于尝试,我的座右铭是:「若你肯尝试,不一定成功;若你不肯尝试,就注定失败」。 香港科大如何推动领袖全才 其实全人教育正正就是科大时刻希望为同学提供的理想教育模式。 作为中国、亚洲区一所重要大学,我们有责任为国家培育领袖人才,因此创校之时,科大定位为科技大学,但已定下明确目标,以理学、工程学和商学为重点,但与人文及社会科学紧密配合,因为我们深信人文学科是领袖人才应具备的重要特质。 上任以来,我更大力提倡「同一科大」的理念,进一步加强跨学科、跨文化的创新学习模式,334的新制度下,给予香港高等院校难得的机会,我们有多一年的时间,让同学可以有更多空间和机会修读核心课程,包括语文、分析、人文科学,有更多选课的自由去选择修读非主修科目。 我们为实施以学院为本的取录制度,让学生在第二、第三年才选择主修;同学可以有更多时间到外国交流、体验不同国家的文化,或到企业实习,真真正正做到又深又博的T字型学习,现时已有超过三成的同学,可以到外国交流一个学期,我们未来的目标是让五成同学有这个机会。 作为研究型大学,科大特别着重教学与研究的结合,而且特设本科生研究计划,让一二年级同学都可以跟随教授参与研究,从中培养探求知识的能力,以充份把握未来发展机遇。 创造新的知识 互联网的诞生,意味着世界已进入知识爆炸的年代,而科技的进步令知识超越地域疆界,只有推行全人教育才能训练全才,应付瞬息万变的社会要。 领袖人才必须善用已有的知识、创造新知识,才能带领社会继续进步。 当我坐看天宫一号和神舟八号成功完成了「天空之吻」,我为国家在科技的投入和取得的空前成功,感到万分骄傲,而这份成功正正是汇聚无数精英,在不同领域上的智慧和心血,努力达成的。 我深信透过创新、科研去开拓智慧的疆土,协助国家及香港持续发展,踏上国际新台阶。 事实上,国家在过去三十多年的发展是一个奇迹,而且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我衷心希望香港能够充份发挥本身在法制、知识产权、创意、人才的优势,特别在高等教育方面,把握机会,培育全面的领袖人才。 原文见 http://president.ust.hk/eng/speeches_20111123.html
1138 次阅读|0 个评论
推荐:王大洲 (2011). "为了学术创新,该反思“课题制”了."
histly 2011-11-28 14:11
王大洲 (2011). "为了学术创新,该反思“课题制”了." 科学文化评论(04): 99-103. 一针见血、真知灼见,能否掷地有声,全看统治阶级的社会责任感了。
3602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转:2011年度哪个汉字最令人痛痒
plpbeckham 2011-11-26 20:31
今日无意看到凤凰网 郎遥远 博主的一篇博文,针砭时弊,行云流水,甚是精彩,故摘录部分与各位分享,原文请见 http://blog.ifeng.com/article/14922777.html 2011 ,中国充满奇迹,更充满疑惑。 “ 十二五 ” 开局了, GDP 又撒腿领跑了;党的九十大寿了,红歌嘹亮治好癌症了;中国入世十年了,特权完全市场经济地位被认可了;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空中接吻了,火星探测器躲猫猫了;京沪高铁建成通车了,动车花环变花圈了;辛亥革命百年了,两岸琵琶各弹各了;大运会、残运会都开了,举国盛会不举国了。社会保险法颁布了,百姓都穿福利金钟罩了?文化强国上升战略了,没有文化自由,哪来文化自强呢? 拜金时代,钱有了,心没了;裸婚时代,情有了,房没了;二奶时代,房有了,情没了;冷漠时代,财富鼓囊了,良心喂狗了;和谐时代,特权如飞蝗,弱势似苗秧。古时尚有击鼓拦轿雪沉冤,而今上访即按敌对势力法办了。 “ 至于你信不信,反正我信了 ” 。有诗为证: 一月份: 古有商人轻别离,今朝打工各东西。 “ 空巢老人 ” 悲孤鸟, “ 留守妇儿 ” 盼归期。 “ 千里摩托 ” 心似箭,风雨谋生多褴褛。 “ 让爱回家 ” 天伦乐,常和孩子玩耍嬉。 大学毕业即失业,徒有文凭何处依?北漂南漂来又去, “ 月光 ” 白领无根基。 捏捏食品泄怨气,奔奔前程太迷离。 “ 亚历山大 ” 非大帝,猪鼻插葱苟蜗居。 二月份: 儿女本是父母宝,恶人偏图昧心财。 “ 微博打拐 ” 随手拍,义愤填膺救婴孩。 “ 纳税购房 ” 设门槛,京城岂是王侯宅?户籍红蓝分贵贱,下等民工莫进来。 制造大国招工难,人口红利不久长。实业哪有房产赚, “ 转型升级 ” 路彷徨。 劳力从来皆低贱, “ 民工荒 ” 乃民心荒。社会福利难保障,二等公民愁断肠。 三月份: “ 日本地震 ” 九级强,忽闻涕泪满衣裳。福岛核泄人心慌, “ 谣盐 ” 横飞疯狂抢。 手提肩扛轿车运,更有千斤囤库房。扶桑友人遥相问,如此惶恐为哪般? 东方天灾未消散,中东战火起萧墙。欧美空袭利比亚,非洲强人躲藏忙。 世界只崇丛林法,谈何人权胜政权。可叹央视众名嘴,巧舌难辨义与叛。 四月份: 三聚氰胺奶强壮,瘦肉精猪火腿肠。重出江湖地沟油,万吨流向餐桌上。 五花八门百样毒,摇篮毒到火葬场。 染色馒头鸿门宴,道德贫血丧天良。 “ 深圳大运 ” 锣鼓催, 治安损招赶 “ 高危 ” 。更有杯弓蛇影事,居民离家把灯开。 住房产权七十年,墓穴廿载重续费。生亦艰难死亦悲,殡葬乱象发横财。 “ 个税起征 ” 三千五,省点钱来买猪肉。朱门依然酒肉臭,繁华路有冻死骨。 世人皆道中国富,重税缠身不堪苦。和谐社会多包容,苍生何时大减负? 五月份: 紫禁城演吊诡剧,一集更比一集奇。 临时起意小蟊贼, “ 撼 ” 得故宫香汗漓。 斯文扫地脸皮厚, “ 三重门 ” 里玩心机。失守失明复失语,丢物丢人丢魂躯。 “ 醉驾入刑 ” 众称赞,法官模棱释新法。挖门盗洞枉法治,怎给官爷留回旋? 最道晓松真汉子,明星醉驾第一罚。知错就改金不换,劝君莫再马路杀。 “ 邵氏弃儿 ” 出湖南,福利院成鬼门关。计生部门多奇志,不爱计生爱抢娃。 弃婴漂白出国卖,赚得美金乐开花。今朝有婴今朝卖,哪管他人悲与欢? 醉死梦生实无聊, “ 微博私奔 ” 真逍遥。两杠三杠嫌不足, “ 五杠少年 ” 最招摇。 “ 西瓜膨大 ” 频炸爆, “ 真维斯 ” 搂清华腰。 “ 八刀 ” 伏法拉登毙, “ 网上蓝军 ” 尽舜尧。 六月份: 《建党伟业》神州耀,百星璀璨票房高。莫道明星更爱国,怀揣绿卡做华侨。 此起彼伏 “ 红歌会 ” ,单位组团公款掏。公仆高唱为人民,人民俯首又弯腰。 出名纵有千般好,玛莎拉蒂古驰包。天上一个 “ 郭美美 ” ,炫富怒火 “ 红会 ” 烧。 十字本是救命符,而今却成鬼魅窑。亿口同声一个呸,可怜慈善秋风飘。 七月份: “ 京沪高铁 ” 政绩扬, “ 温州追尾 ” 把命丧。埋车头,耍花样,铁道冷漠狠心肠。 微博媒体勇发声,总理抱病亲道歉。纵然铁幕遮百丑,人间正道是沧桑。 走私大亨 “ 赖昌星 ” ,躲避加国十二龄。高调声称要引渡,为何捕后冷清清? 分分慌,秒秒惊,警察 “ 卖萌通缉令 ” 。 “ 达芬奇 ” 流鳄鱼泪,为富不仁必自尽。 八月份: “ 满洲开拓 ” 震天惊,招商引资啥都兴。鲜血且把胭脂代,甭管国耻伤万民。 “ 瓦良格号 ” 破浪行,中华岂容鼠辈侵。韬光养晦终有日,百年屈辱荡无形。 民工学校 Hold 住,希望小学非洲行。横空出世 “ 卢美美 ” ,共和脊梁奖倪萍。 婚姻司法三解释,房屋之争定输赢。白纸黑字写权属,财产重于夫妻情。 爱派爱疯全球享,苹果之父撒人寰。中国为何缺大师,复制抄袭喜模仿。 科教兴国难创新,大学难容自由谈。教授摇身变老板,争抢经费跑官忙。 九月份: 坏人碰瓷诈无辜,老人跌倒无人扶。文明古国现丑行,道德沦丧百鬼出。 四大名爹拼不起,京城四少愧不如。权力作杖金作马,孟尝再世也认输。 美国大使微服行,谦恭低调骆家辉。同是天涯领导人,公仆缘何摆淫威。 全球税负痛苦榜,中国又摘探花桂。三公消费九万亿,但愿节俭济垂危。 十月份: 好心扶老被冤判,行善要有录像帮。小悦悦被两车碾,十八路人冷眼观。 拾荒婆婆活菩萨,见死相救勇担当。公德踩在世人脚,见死不救情何堪。 校长撑腰讹不怕,败诉替你去赔偿。一千为潘铸房币,绿领学生自尊伤。 四面楚歌 “ 卡扎菲 ” ,命丧乱枪悲下场。民主潮流不可挡,自由之花处处香。 奇迹还在放大,疑惑还在弥漫。高晓松酒驾出狱,发微博称: “11 月 8 日,立冬,期满,归。 184 天,最长的半年。大家都好吗?外面蹉跎吗? ” 晓松老师,您闭关这半年,拉登被毙了;卡扎菲也死了;乔帮主去世了,没有爱疯五;凤姐移民了;芙蓉 85 斤了;峰芝还是离了,冠希老师在准备新作品;广电限娱了,潘币发行了;城管依旧威武,国足还是老样;老人还是不敢扶,动车的事也没回复;您想买的达芬奇是假货,您喝过的拉菲是在轮船灌的。 美丽,被罗玉凤给毁了;慈善,被红十字会给毁了;奇迹,被铁道部给毁了;品位,被 郭美美给毁了;民生,被城管给毁了;真相,被 CCTV 给毁了;道德,被南京法院和徐老太给毁了;团聚,被动车给毁了 .... 剩下那么一点金钱,还被 CPI 给毁了。 这是一个虚胖的国度,一个穷得只剩下钱的国度;这是一个扭曲的民族, 一个丢失了仁、义、礼、智、信的民族。 中国今日之 “ 奇迹 ” 与 “ 疑惑 ” ,皆因失却了一个 “ 信 ” 。官无信,民遭殃;民无信,德沦丧。 想起子贡问政。子曰: “ 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 子贡曰: “ 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 ” 曰: “ 去兵。 ” 子贡曰: “ 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 ” 曰: “ 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 2011 年度汉字,毫无悬念是: “ 信 ” 。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1342 次阅读|0 个评论
科学家杂志Best Places to Work Academia, 2011(翻译)
chentielin 2011-11-26 10:59
Best-Places-To-Work-Academia2011 .pdf 原文链接: http://the-scientist.com/2011/07/01/best-places-to-work-academia-2011/ 重庆医科大学检验系牛智通初译 + 四川大学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陈铁林校正。水平有限请大家指正。 Best Places to Work Academia, 2011 2011 年最适宜工作的地方之学术篇 Whether it’s attending a Scottish dance party or asking physics buffs to custom build your tools, researchers at this year’s top institutions are getting creative at work. 无论是参加一个苏格兰的舞会或者是让一个物理学家定制你所需的工具,这些来自今年排名靠前的研究组织中的研究人员在工作中正变得更具有创造力。 By The Scientist Staff | July 1, 2011 For many researchers, it’s important to love not just their work, but also their workplace. A productive research environment—and a fun, casual atmosphere to alleviate the stress of doing science—is a commonly cited plus of the institutions, both small and large, that topped our 9th annual Best Places to Work in Academia survey. 对于很多的研究者来说,除了爱上他们的工作,并且也爱上他们工作的环境这点很重要。一个多产的研究环境同时伴一个有趣的,随意的氛围来减轻研究者的压力的工作环境,在我们第九次年度最佳科研工作机构调查中排名前列的机构中,大机构和小机构,工作环境是通常是其被表扬的原因。 From year to year, institutions that garner the highest ranks are home to a relatively small number of researchers. Part of their strength lies in a strong sense of collegiality and the attention provided to researchers’ needs . The University of Dundee in Scotland, ranked #6 among international institutions this year, creates an atmosphere that is as playful as it is rigorous. Once a year, life scientists leave the lab for a weekend retreat to party in true Scottish style—with whisky, kilts, and exuberant dancing that leaves participants sore for days afterward. Though the university employs fewer than 500 full-time life science researchers (全职的生命科学研究者) , a collaborative research environment aids the development of special programs, such as a group of scientists that helps spot potential drug targets across labs and translate them into medicines. 每年得分最高的机构对少数研究人员来说是家。机构的部分能力在于对共同管理和对研究人员需求关注有强烈的意识。在苏格兰的 Dundee 大学在今年的全球科研机构排名中排在第六。它创造了一个像它一样严格的俏皮气氛。每年都有一次生命科学家离开实验室一周参与正宗苏格兰风情的派对:喝着威士忌酒,穿着苏格兰方格呢短裙,跳起充满活力的舞蹈,以至于他们在活动后会全身酸痛好几天。虽然这个大学雇佣的全职生命科学研究者少于 500 人,但是一种相互合作的研究环境推动了某个特别项目的发展。例如一个项目组的科学家可以借助于整个实验室的努力准确定位出潜在的药物作用靶点并且把它制成药物。 Because of their small size, many of the top-ranked institutions are also nimble . Rather than isolating researchers in individual laboratories, they literally knock down the walls to encourage collaboration. Both the University of Dundee and the #1-ranked US institution, the J. David Gladstone Institutes in San Francisco, have built their laboratories with an open plan that they say cross-fertilizes their science. Gladstone researchers also take advantage of the expertise at major institutions in close proximity to their campus. 因为规模相对小一些,所以很多排名靠前的机构都很灵活。他们完全的敲除不同实验室间的阻隔来鼓励相互之间的合作,而不是把研究者限制在自己的实验室里面。 Dundee 大学和排名第一的美国研究所,位于旧金山的 J. David Gladstone 研究所都有开放性计划来建设他们的实验室,说是杂交他们的科学。 Gladstone 的研究者也利用他们园区附近大机构的专业技术。 Though large universities can rarely offer their researchers the camaraderie that comes from a small, tight-knit community, their size provides access to high-end resources. Enterprising life scientists at West Virginia University, this year’s #20 US institution, take advantage of their school’s breadth of brainpower by tapping colleagues in the physics department to build custom tools they need. Large universities can also offer financial security, though no institution, large or small, has been immune to the recent decline in US federal funding. But with private institutions, pharma companies, and even non-US governments, fronting a larger proportion of research dollars—as in this year’s top international place to work, the Weizmann Institute of Science—institutions have kept research running smoothly in the face of economic adversity. Read more about the unique qualities of our winning institutions on the following pages. —Edyta Zielinska 虽然大的大学很少能提供研究者一个和较小紧密联系团体拥有的同志情谊环境。但它能提供获得高级资源的机会。 West Virginia 大学在今年在美国的机构中排在第 20 位。它们富有进取精神的生命科学家利用学校物理学院同事渊博的智慧来定制他们自己所需要的工具。不管大机构还是小机构都受到了最近美国联邦财政支持降低的影响,但是大的大学能提供财政安全。但是私立机构,制药公司,甚至像今年最佳工作地国际排名第一的 Weizmann 科学研究所等,这样需要大量研究资金的非美国政府研究机构却在面对经济逆境时维持了研究平稳运行。 阅读下面几页可以了解这些成功应对危机的机构的独特气质所在。 ---------------------------------------------------------------------------------------------------------------------- Communal Science At The Gladstone Institutes (共享科学在 The Gladstone Institutes ) No.1 in USA 在美国排名第一 The J. David Gladstone Institutes, this year’s #1 US institution, is no newcomer to Best Places to Work in Academia, having ranked in the survey’s top 10 for the past six years in a row. Researchers cite its central location, which enables fruitful partnerships with neighboring institutions; access to cutting-edge equipment in communal core facilities; and shared research space as reasons Gladstone has consistently ranked as a top-notch research institution. 今年在美国机构中位列榜首的 J. David Gladstone 研究所并非第一次摘得美国最适宜工作的地方的桂冠了,他已经连续 6 年保持在前 10 名内。研究人员表彰了它的中心定位:即与邻近机构构建富有成效的伙伴关系,在公共核心设施上,获得尖端设备,合理的共享研究空间。这些都坚实地使 Gladstone 成为一流的研究机构。 Steven Kauder (right) and Eric Verdin examine HIV DNA in the Flow Cytometry Lab at this year's #1 US institution, The J. David Gladstone Institutes. Steven Kauder (右)和 Eric Verdin 在今年美国机构排名第一的 J. David Gladstone 所,流式细胞仪实验室检测 HIVDNA 。 Gladstone | C. Goodfellow In 2004, the Gladstone Institutes, composed of three separate entities focused on different diseases, moved from San Francisco General Hospital to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Francisco, campus in Mission Bay, just two miles down the road. The move put Gladstone not only in a shiny new building, but also “physically at the exact midpoint of five major institutions,” says stem cell and cardiovascular scientist Bruce Conklin—a real boon to research, enabling many collaborations and shared resources. 在 2004 年,由以不同的疾病为研究重点的三个独立实体组成的 Gladstone 研究所从旧金山总医院搬迁到了离路只有两公里的旧金山加利福尼亚大学米森湾校区。搬迁不仅让 Gladstone 有了一个新的闪亮的大楼,而且位于五大主要机构的中点上,这实在是一个恩赐,这给了许多合作和共享资源,从事干细胞和心血管研究的科学家 Bruce Conklin 说。 This dense concentration of researchers also provides fertile opportunities for scientific think tanks and symposia. Last year, Gladstone virologist Eric Verdin, along with scientists from two nearby institutions, founded the Bay Area Aging Meeting, which meets every six months, drawing some 150 researchers who gather for postdoc and graduate student research talks and focused aging-related discussions. “We benefit enormously from the rich and collaborative environment of the San Francisco Bay area,” Verdin says. 这种密集的研究人员同样给科学智囊团和专题讨论会提供了大量的机会。去年 Gladstone 的病毒学家 Eric Verdin 创办了 Bay Area Aging Meeting ,它每半年举办一次,吸引了约 150 名研究人员来做博士后和研究生研究会谈,并重点进行衰老有关的讨论。 “我们从旧金山米森湾区的丰富和协作的环境中获益良多” Verdin 说。 Gladstone also encourages collaboration among its own scientists, with large, open rooms containing as many as 90 lab benches, shared equipment stations, and cozy enclaves lining the walls for coffee breaks and casual conversation. “ The only reason you know you’re in one person’s lab or the other is looking at a name above the bench,” says Verdin. 一个大的房间里有可容纳 90 人的条凳,有共享的设备,可以靠着墙壁喝咖啡和非正式讨论的舒适地方, Gladstone 同样用这种方式来鼓励它们自己科学家之间的合作。“你只能通过看板凳上的名字来确定你自己是在你自己的实验室还是其他的实验室” Verdin 说。 And with a research staff of just 300, there’s never a wait for access to Gladstone’s eight core facilities, which provide services such as flow cytometry, microarray analysis, and transgenic mouse lines. “The core has enabled technologies that have catapulted my career,” says Conklin. “Had I been at another institution, I wouldn’t be doing this work.” —Hannah Waters 因为只有 300 名员工,你从来都不用为使用 Gladstone 的八大设备中心而等待,这些设备提供了像流式细胞仪,芯片分析服务和转基因小鼠线等服务。“干细胞中心有极大促进我研究的新技术” Conklin 说。“如果我是在其它的研究所里面,我将做不了这项工作” Hannah Waters 说。 ---------------------------------------------------------------------------------------------------------------------- Public, Popular, and Proud 公立,流行与荣耀 It didn’t take long for Elena Pugacheva to learn about—and take advantage of—the perks that come with working at a large public university. Shortly after leaving her position at a private cancer center to accept a faculty job at West Virginia University, this year’s #20 US institution, she needed a new, specialized ultrasound machine for her research on cell proliferation in tumor cells. Rather than outsourcing the job to a private company, members of the physics department across campus helped build it. This kind of cross-disciplinary aid was something that simply wasn’t available at the cancer center, she says. “You didn’t have an in-house department that could do that. It’s a big plus here.” 对于 Elena Pugacheva 来说没有花太长的时间来了解和利用在大的公立大学工作所获得的馈赠。她离开一个私人的癌症研究所并在今年排在第 20 位的 West Virginia 大学找到了一份教师工作后不久,她需要要一个新的,专门的超声波设备来从事她有关肿瘤细胞增殖的研究。这个超声设备是由学校物理系成员帮助建造的而不是外包给私人公司。这种多学科的帮助在癌症研究所是没有的,她说:“你的机构内没有部门可以做到。但在这儿却可以,这是一个很大的优势” Large public universities make up a quarter of the top 40 US institutions ranked in this year’s Best Places to Work in Academia. And it’s easy to see why: researchers like Pugacheva praise the ease of collaboration, involvement in departmental decisions, solid support of life science research, and importantly, relative shelter from the financial crunch of the last several years. 在今年的最适宜工作的地方之学术篇的前 40 位研究机构中,公立学校占了四分之一左右。并且可以很明显的看出其原因所在——像 Pugacheva 这样的研究者都称赞这种容易的协作,参与部门决策,对生命科学研究的坚实支持,并且重要的是,在 过去几年财政紧缩的情况下也给予相应的保障。 When Kevin Glenn , a clinician and researcher at the University of Iowa, #31 on this year’s US list, experienced a delay in federal funding last year , his department stepped in and covered his expenses. “They just said, ‘We said we were going to support you, and we’re going to support you,’” says Glenn. “They didn’t bat an eye. They had the resources to do it.” Iowa 大学今年位列美国机构第 31 位, Kevin Glenn 是该大学的一名临床医师和研究员。当 Kevin Glenn 去年遭遇联邦资金延期时,他的部门介入了并且填补了他的开支。“他们只是说‘我们曾经答应过要支持你,所以我们现在要支持你’” Glenn 说。“他们甚至都没有眨眼睛,他们有能力做到” In addition, as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funding becomes scarcer, having part of your salary guaranteed by a public university relieves the stress of constantly going after grants to ensure a full paycheck , says Kelly Standifer, chair of the department of pharmaceutical sciences at the University of Oklahoma Health Sciences Center, this year’s #14 US institution. “There’s a little bit less pressure,” says Standifer, who has worked at public institutions since 1995. “You feel like you are able to conduct all facets of your —teaching and research—without having to shortchange one of those.” —Megan Scudellari 另外,随着国家卫生研究所的资金变的紧缺,公立大学对你薪水的部分保证减轻了你持续跟踪基金来确保拿到全额工资的压力,今年美国机构排名 14 位的 Oklahoma 大学健康科学中心药物学部门负责人 Kelly Standifer 说。他从 1995 年开始就在公立机构工作,“还是有一点点压力,你觉得你可以处理你工作的各个方面,无论是教学还是科研,两者均能兼顾。” ---------------------------------------------------------------------------------------------------------------------- Scottish Hospitality at the University of Dundee No.6 international Dundee 大学的苏格兰式好客 国际机构排名第六位 The annual retreat of the College of Life Sciences at the University of Dundee, #6 on this year’s international list, kicks off with a vigorous Scottish country party known as a Céilidh, where faculty and students representing more than 50 nationalities/ break a sweat while attempting traditional dance moves that leave muscles aching. In addition to being an excuse to drink whisky and wear kilts, the team dance encourages the camaraderie that Dundee researchers cite as one of the reasons they love working there. Dundee 大学在今年排名第 6 。其生命科学院的年假以 一场轰轰烈烈的苏格兰乡村派对拉开序幕。这个派对就是有名的 Céilidh ,舞会上教授和学生代表了 50 多个国家。除了有理由喝威士忌和穿苏格兰短裙,团队舞促进了 Dundee 大学研究人员所赞赏的合作情谊,这也是他们喜欢在那里工作的原因之一。 The Harris Building, University of Dundee Wikipedia Set in the idyllic town of Dundee on the eastern coast of Scotland, the College boasts a world-class life sciences research community. With no doors or walls to keep them separate, its nearly 500 full-time researchers toil away in open laboratories within eyesight of each other. “We’re a high-powered research environment in a low-pressure living environment,” says Dean of Research Mike Ferguson . 设立在苏格兰东海岸有着田园式风格的 Dundee 大学以有一个国际化的生命科学研究交流为傲。没有了门和墙的分隔,近 500 名全职的研究人员在一个一眼就可以看到对方的开放式实验室里辛勤工作。“我们这里是在低生活压力环境中的高效率研究环境”研究系主任 Mike Ferguson 如是说。 In 2006, Ferguson led the effort to set up a one-of-a-kind drug discovery unit at the College. The 30-person team performs costly processes such as drug screening to help academics identify and develop drug targets, providing the College with a translational engine that “doesn’t exist in most universities,” he says. “We’re very aware that where possible, we should be thinking about new targets for drugs,” adds John Rouse, a Dundee biochemist who discovered the SLX4 family of DNA repair enzymes. 2006 年在 Ferguson 的努力下一个独一无二的药物发觉小组在学校设立。这个 30 人的团队干着很花功夫的工作,例如他们要甄别药物来帮助学院 鉴定 和发展药物靶点。他们的工作为学校提供了一个其它大多数学校不存在的转化引擎。“我们很清楚这一点,只要有可能,我们就应该为药物想新的作用靶点” Dundee 的生化学家 John Rouse 补充说。他发现了 DNA 修复酶的 SLX4 家族。 The College is also home to the Centre for Anatomy and Human Identification, which specializes in forensic anthropology and human identification. The Centre has participated in relief efforts for global disasters such as the 2004 Asian tsunami, and more recently, helped secure a number of high-profile pedophile convictions. 学校同样是 解剖与人类鉴定中心的所在地。中心是专门从事法医人类学和人体识别。这个中心已经参与了多次全球的灾害救灾工作,像 2004 年的亚洲海啸,并且最近他们还帮助一些有严重恋童癖的人定罪。 In the past decade, the university has spun out more than 20 companies that have generated some 500 jobs in the city of Dundee alone, earning the respect of the local community. Dundee’s taxi drivers “say they know all about the College of Life Sciences and that they’re very proud of it,” says geneticist Irwin McLean, who found a genetic link between allergies, asthma, and eczema. (See his article, “The Allergy Gene,” The Scientist, December 2010.) —Cristina Luiggi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这所大学已经衍生出 20 多家公司,但是他们就给 Dundee 提供了 500 个工作岗位,得到了当地民众的尊重。 Dundee 的出租车司机说:“他们知道关于生命科学院的所有事情,并以它为傲”遗传学家 Irwin McLean 说到。 Irwin McLean 发现了过敏,哮喘和湿疹与遗传有一定的关联。 ( 详见:“ The Allergy Gene ,” The Scientist, December 2010.)--- Cristina Luiggi --------------------------------------------------------------------------------------------------------------------- What Economic Crisis? 什么经济危机? Although the US government remains the biggest funder of life science research in the United States, grants from private institutions and industry collaborations are outpacing the growth in government dollars, and supporting many of this year’s top institutions during this time of economic hardship. 尽管在美国政府任然是生命科学研究最大的基金机构,但是来自私立机构和产业合作的课题经费正在超过政府资金的增长,在这个经济困难时期支持了很多今年排名前列的研究机构。 For example, at this year’s #1 US institution, the J. David Gladstone Institutes in San Francisco, money from the hard-hit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NIH) makes up less of the research funding pie than in previous years, with pharmaceutical and biotech collaborations, Department of Defense funding, and philanthropic donations from William K. Bowes Jr., Tad Taube, and the like comprising larger slices. Gladstone spokesperson Jeanette Borzo expects the trend to continue, with private philanthropic funding rising from its present level of 14 percent of the operating budget to as much as 25 percent in 2015. 例如今年美国排名第一的位于旧金山的 J. David Gladstone 研究所。随着制药和生物技术的合作,国防经费,来自William K. Bowes Jr., Tad Taube的慈善捐款和类似的经费,占总经费的大部分,来自NIH的科研经费比例比前几年的少了。 Gladstone 的发言人 Jeanette Borzo 预计这一趋势仍将继续,私人慈善经费将从现在占运营预算的 14% 到 2015 年上升到 25% 。 The 3rd-ranked US institution, the Fred Hutchinson Cancer Research Center in Seattle, Washington, has also benefited from increases in private funding—mainly from the Bill Melinda Gates Foundation—which outpaced increases in federal funding. Similarly, the Carnegie Institution for Science, whose Stanford branches ranked 4th among US institutions this year, received hefty grants from the Gordon and Betty Moore Foundation and the Alfred P. Sloan Foundation that helped faculty members “spread their wings” and start entirely new research projects, according to Carnegie spokesperson Susanne Garvey. 美国排名第 3 的位于华盛顿西雅图的 Fred Hutchinson 癌症研究中心同样受益于私人基金的增加。这些私人基金大多数来自 Bill Melinda Gates 基金会,它提供的经费已经超过了联邦资金的增长 。相似的, 卡内基科学研究所(其在斯坦福的分支在今年美国机构排名第 4 )得到了来自 Gordon and Betty Moore 基金会和 Alfred P. Sloan 基金会的巨额支持。这些经费给了研究人员展翅飞翔的机会和启动全新的研究项目,卡耐基的发言人 Susanne Garvey 如是说。 Outside the United States, Israel’s Weizmann Institute of Science, the #1 institution on this year’s international list, has received increasing support from Israeli and European Union funding sources, offsetting a 6 percent drop in US government funding since 2007, according to Vice President Haim Garty. “As a result, the total grant money not only did not decrease during the economic crisis, but actually increased by as much as 20 percent since 2007,” he says in an e-mail. These funds, together with sharing of internal resources at the institution, helped “enable continuity of high-quality research in rough periods.” —Bob Grant 美国之外,在国际机构排名第一的以色列 Weizmann Institute of Science 得到了来自以色列和欧盟持续增长的资金支持。 Vice President Haim Garty 说 , 这些支持资金弥补了自 2007 年以来美国政府减少的 6% 。“最后的结果是总的补助资金量非但没有在经济危机中减少反而自 2007 年以来还增加了 20% ”, Vice President Haim Garty 通过电子邮件说。 Bob Grant 说,“这些资金和机构内部共享资源一起让高质量的研究工作在恶劣的时期得以持续” 。 Best-Places-To-Work-Academia2011 .pdf
个人分类: 科学家杂志翻译|5116 次阅读|0 个评论
一点投稿经历
热度 12 zhanlikui 2011-11-26 00:00
一点投稿经历
My work: Discussion on Mass in a Gravitational Field has been published o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hysics, 2013, Vol. 1, No. 5, 110-114 http://pubs.sciepub.com/ijp/1/5/3/index.html The work proposes: Mass of an object decreases with it close to the center of a gravitational field . △U = △mc^2 Where U is potential energy, m is mass, c is light speed We wish the hypothesis provides some ideas for the gravitational singularity, and make the meaning of gravity more accessible. For three years, I really appreciate that many Editors help to improve my work, and sincerely thank for that scientists worldwide examine my work carefully, their opinions are very precious, and have led to significant improvements. I must say thanks again. I respond editors, and try to explore the prospect of the work so that motivate new ideas. 1. The conclusion originates in from gravitational field, in view of E=△mc^2 can be applied to chemical reactions and nuclear reaction, the E equal to change of potential energy, thus, the conclusion might be extended to electromagnetic force, weak force and even nuclear force, and explain the source of mass loss. If it is the fundamental law of the universe, it might help us to understand the physical world and explore the origin of mass and the nature of field. People always want to use one theory to describe the microscopic world and the macroscopic world. 2. Why the universe is homogeneous on large scales? Why does the matter not concentrate to some point? What are the quasars? How their extraordinary redshift come about? We wonder if MF could answer some of the issues. A super massive star has powerful gravitational field which will cause time dilation and distance extending (light speed remains c), radiation capacity of the star declines, when it collapses, it will hardly luminous (a black hole). We think that observations of far infrared band might be conducive to study of black holes, the singularity might be not. MF indicates that matter cannot go through the schwarzschild radius in the form of mass, it might be a bad news for the big bang. 3. Subatomic particle cannot be seen. There is a lot of puzzle in the field. MF might provide a new research tool in the field. For example, like the advance of the Mercury's perihelion, MF indicates that spectrum theory has a tiny error with the actual, especially in ultraviolet band. MF might be provided a new equation for the research of the fine structure of atomic spectrum,and takes into account the fine structure of atomic spectrum in magnetic field or electric field. The Standard Model deviate tests at high energy region. MF might be more obvious in strong interaction. We look forward to explore some non-accelerators, for example, some physical and chemical experiments in a strong electric field or in the border of the electric field. We think that two magnets attract and close each other. A certain external work can be supplied in the process. Mass of the magnets would be decreased if a balance is accurate enough. 4. We spent ten years studying moving clocks. Two clocks (327.68 MHz Oven Controlled Crystal Oscillators) were installed on both ends of a revolving bar. The two clock signals were transmitted into a mixer in the middle of the bar to get a beat frequency (53Hz). The sine wave of the beat frequency was adjusted to a square wave. A high speed counter (80MHz) was used to count the width of the square waves. When the bar rotated in a horizontal plane on the ground, the count values were always the same in different directions (Earth magnetic field is shielded, the clocks are not interfered).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re is no difference between the clocks . The results have nothing to do with the speed of the earth in the universe. In view of a lot of high precision experiments at various elevations nowadays, we think that physics laws are the same in all reference systems is sustainable. Experiments at different gravitational radius should get the same charge to mass ratio. Thus, the elementary charge should decrease in a gravitational field. MF is universal, the elementary charge also should decrease in a electric field. In other words, the process that an electron enters a nucleus, will cause two changes. First, their respective mass decrease. Second, their respective charges decrease. Changes in mass can be verified from the mass-energy equation. Decrease of elementary charge in a gravitational field can explain the gravitational redshift. Exploratory experiment: change of atomic energy level can be observed when a electric field is applied atoms of a receiver of a Mossbauer spectrometer (The atoms should embed in surface of a ceramic). 5. The detection of gravitational waves: If MF can unify the four fundamental forces, research of gravitational waves can use achievements of electromagnetic waves and greatly amplify the research process . We suggest increasing the size of gravitational wave detectors. Perhaps we will become accustomed to study gravitational field from outside, as with electromagnetic waves. An experiment as fig. 4 in my work is significant. It might be a method of research gravitational waves indirectly. The direct method is two mass close and separate at a high-speed. The experiment might be used to measure the radiation efficiency of gravitational waves, so as to determine the dynamic equation in a gravitational field. Once we have carried out a test. A gyro is installed lying on a rotary table. Two motors are used, the one (M1) drives the rotary table revolves, the other one (M2) drives the gyro spin (it is necessary, a gyro will lose speed fast when direction of its axis is forced to change). The power dissipation that the two motors are powered on simultaneously is P12. Next, M1 is powered on, M2 motionless, the power dissipation is P1. Then, M2 is powered on, M1 motionless, the power dissipation is P2. We can obtain P12=6(P1+P2). The difference of power dissipation is great. The coppery gyro does not heat. Where the lost energy go? Of course, the test is still very primitive. 6. Exploration of gravity: Based on MF, an object is attracted by gravity, because its microscopic particles trend to lower state and release energy. People expect to reduce gravity in some way, for example, local spatial structure would be changed by a strong electric field, or the quantum level of the particles would be increased by ultra low temperature, and other ways. We think: a meteorite is captured by a gravitational field, and an electron is captured by an atom. Both of them send out light, and mass of the two systems have reduced. The both might be the same thing if the rule of quantization were not enforced. Perhaps, people could reduce gravity after fully understand the gravity some day. 7. Exploration of ultra-low temperature: Based on MF, atoms would lose a part of mass and release energy when they enter into a electric field, when the energy has been released, suddenly, dropping the electric field, the atoms need add mass and absorb heat, it is possible to achieve or overstep the absolute zero. 8. Light and electromagnetic fields: We have tried a number of experiments, and have found that various clocks (oscillators) are strongly affected in an electric or magnetic field. We guess that the light speed slows down in a glass relate to the atomic electric field, and all field will change the light speed and directions.. We wish to study light speed in a strong electric or magnetic field, and the principle of Michelson-Morley experiment may be referred. 9. Example device: a. scan of the gravitational field: a high-frequency oscillator keep synchronized with satellite signal (voltage-controlled oscillator, divider, phase comparator, feedback), the high-frequency signal and another local high-frequency signal are fed into a mixer, and the output beat note signal could be monitored by a mixer. The device can be placed on a ship to scan the gravitational field of the earth. b. A number of laser beams are adjusted, electric field in local space are superimposed and delayed, to explore to reduce the ignition energy of nuclear fusion. c . Mf indicates strong electric field or strong magnetic field can decrease the energy of combination reaction or temperature, this might have a wide range of applications. Etc. The relevant principle shall not be used for any military purposes. The work also appears on http://www.paper.edu.cn/index.php/default/releasepaper/content/201012-174 And http://vixra.org/abs/1011.0075 △U=△mc^2 U-势能,m-质量,c-光速 我们试图回应编辑,展望一设想前景以激发新的 思路。 1. 这一设想来自于引力场,鉴于 E=△mc^2 适用于化学反应和核反应,这里 E 等于势能的变化,因此,这一设想有可能推广到电磁力、弱力甚至核力,从而解释质量亏损的根源。如果这是自然界的基本规律,有利于人们理解物质世界,探索质量起源和场的本质。长久以来,人们想用一个理论描述微观粒子和宏观天体 。 2. 为什么宇宙在大尺度下是均匀的,而不是向某些点集中?类星体到底是什么?它们的超常红移是如何产生的?我们思考MF能否解答其中一些问题。超大质量的恒星具有强大的引力场,这使得其附近时间变慢和距离变长(光速仍然为c),其辐射能量能力下降,如果进一步坍塌,亦或不能发光(黑洞),远红外波段观测或许利于研究黑洞,中心 不会有 奇点。MF预示物质不能以质量形式穿越史瓦西半径,对大爆炸也许不是个好消息。 3. 亚原子粒子不可见,这一研究领域疑难很多。MF有可能做为微观研究的一种办法。例如,类似于水星近日点的进动,MF预示光谱理论与实际有微小的偏差特别是紫外波段。MF有可能提供一个新方程研究原子光谱的精细结构,同时考虑到磁场或电场中原子光谱的精细结构。标准模型在高能区发生偏离,MF在强相互作用中有可能更加明显。我们期望探索一些非加速器试验,例如,强电场或其边缘的一些物理或化学实验。我们思考:两块磁铁吸合靠近,这一过程对外做功,磁铁的总质量应该减小,如果一个天平足够精确。 4 . 我们 花费十年时间研究地面运动的 钟,两只时钟(327.68 MHz恒温晶体振荡器)安装在一个旋杆的两端,两路信号传输到中点的混频器从而得到53Hz的拍频信号。正弦波拍频信号被整形成方波,一个80MHz的高速计数器用来计数方波的宽度。当旋杆在地面水平旋转时,不同方向得到的计数值相同(屏蔽地球磁场以不干扰时钟)。结果表明:这两只时钟是没有差异的,与地球在宇宙中的运动无关。 考虑当今许多高精度实验不在同一海拔高度,我们认为“物理规律在所有参考系中都相同”是可信的。不同引力半径的实验应该得到相同的荷质比。那么,基本电荷在重力场中减小了。MF具有普遍性,那么电荷在电场中也减小。换句话说,电子进入原子核这一过程,有两个变化,首先,它们各自的质量减小了,其次,它们各自的电荷也减小了。质量变化可以从质能方程得到证实。引力场中电荷减小可以解释引力红移。探索性实验:利用穆斯堡尔谱仪,施加电场于其接受原子,以观察原子能级的变化(接受原子嵌入陶瓷 表面)。 5. 引力波探索:如果MF有助于统一4种基本力,引力波研究可以借鉴电磁波成果,加速其研究进展。我们建议增加引力波探测器的尺度。也许,我们将逐渐习惯从引力场之外研究它,就像对待电磁波一样。文章中图4的实验很有意义,这可能是一种间接研究引力波的方法,更直接的方法是两个质量块高速靠近和分离。这一实验可以测定引力波辐射效率,从而确定引力场动态方程。我们当年的一个试验尝试:一个陀螺横躺着安装在回转台上。用两个电机,一个电机(M1)驱动回转台旋转,另一个电机(M2)同轴驱动陀螺旋转(这是必要的,改变陀螺方向会导致陀螺急剧减速)。两个电机同时通电总功耗为P12。接下来,仅其中一个电机供电(另一个静止),两个电机的功耗为P2+P2,则:P12=6(P1+P2)。这种功耗差异是很大,铜质陀螺并不发热,这些能量哪里去了?当然,这个实验还很简陋。 6. 重力探索:基于MF,物体被重力场吸引,因为它的微观粒子具有向低能态跃迁的趋势,并释放能量。人们希望尝试减小重力。例如,用强电场改变空间结构,超低温加大微观粒子的量子能级,等等。我们思考:一个陨石被重力场俘获,一个电子被原子俘获,两者都会发光,质量都会减少,这也许是一回事,如果量子化规则不起作用。也许人们充分了解引力后可以减轻重力。 7. 超低温探索:基于MF,原子在电场中要丢失部分质量且释放多余的能量,等待能量释放后,这时,突然撤去电场,由于原子要补充质量,吸收热量,有可能实现或超越绝对0度。 8. 光与电磁场:我们尝试过一些实验:电场或磁场强烈地影响各种时钟(振荡器),猜想光速在玻璃中变慢与原子电场有关,并且所有的场都会改变光速和方向。我们希望进行强电场或磁场与光速的实验,原理可参考 Michelson-Morley 实验。 9. 装置举例: a. 重力场扫描,高频振荡器保持和卫星信号同步(压控振荡器,分频,相位比较,反馈),此高频信号和本地高频振荡器被送入混频器,监测混频输出。放在轮船上可以扫描地球重力场。 b. 调整多束激光,实现局部空间的电场的叠加和延时,探索降低核聚变点火能量。C. Mf 预示强电场或强磁场可降低化合反应能量或温度,这方面可能有着广泛的应用。等等。有关原理不得用于军事目的。 ) ******** I do not know how to choose a journal. I show some of comments for reference. Perhaps, the valuable comments can help us to think about some issues. Some results in 2011 Initial Data Submitted 27 Jul 2011(We omit the submission process). Editor's decision: 22 Sep 2011 Dear Dr. Zhan Likui, I have received the decision from the Editor on your manuscript, IJTP5102 Is Mass Constant in a Gravitational Field? We thank you for your kind offer to let us publish your manuscript, but regret to inform you that we have decided not to accept your offer. The paper did not undergo technical review and is not being declined for any technical error. We wish you every success in finding an alternative place of publication. With best regard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heoretical Physics ( ) Editor in Chief ******** Submission Data 26th January 2011 (We appreciate the improvements that the Editors have proposed ). Editor's decision: 7th March 2011 Dear Dr Likui, Many thanks for your submission to Scientific Reports. However, we regret that we cannot consider it for publication. Thank you for the opportunity to consider your work. I am sorry that we cannot be more positive on this occasion. Best regards, ( ) Editorial Board Member Scientific Reports ******** Early comments: In the present case, we appreciate that your study of gravitation may provoke useful discussion with others working in this area of physics. But I regret that we are unable to conclude that the paper provides the sort of solid conceptual advance in scientific understanding that we look for, for publication in Nature Physics -- one that would be likely to excite the immediate interest of researchers in a broad range of other areas of physics. We therefore feel that the present paper would find a more appropriate outlet in a specialist journal, rather than Nature Physics. I am sorry that we cannot respond more positively, and I hope that you will rapidly receive a more favourable response elsewhere. Yours sincerely ( ) Chief Editor, Nature Physics ******** Dear Dr. LiKui, We regret to inform you that the above referenced manuscript is not considered suitable for publication in the Physical Review. As a family of research journals, the Physical Review publishes articles in which significant advances in physics are reported. Such advances must be placed in the context of recent developments in research. There is no discussion in your manuscript of how this work relates to other current physics research and adequate references to the recent research literature are lacking. Your manuscript therefore is too pedagogical for the Physical Review. We must suggest that you submit it to another, more suitable journal. Yours sincerely, ( ) Physical Review A ********I append a referee to respond to our readers:******** Submission Data 01-Oct-2010 Dear Dr. Likui, Your manuscript entitled Is Mass Constant in a Gravitational Field? has been successfully submitted online and is presently being given full consideration for publication in Annalen der Physik. Your manuscript number is andp.201000128. Please mention this number in all future correspondence regarding this submission. You can view the status of your manuscript at any time by checking your Author Center after logging into http://mc.manuscriptcentral.com/andp . If you have difficulty using this site, please click the 'Get Help Now' link at the top right corner of the site. Thank you for submitting your manuscript to Annalen der Physik. Sincerely, ( ) Editorial Office, Annalen der Physik Editor's decision: 8-Nov-2010 Dear Dr. Likui, I write you in regards to Manuscript ID andp.201000128 entitled Is Mass Constant in a Gravitational Field? which you submitted to Annalen der Physik. In view of the criticisms found at the bottom of this letter, your manuscript has been definitely denied publication in Annalen der Physik. Thank you for considering Annalen der Physik for the publication of your research. Sincerely, ( ) Editor, Annalen der Physik REFEREE(S)' COMMENTS TO AUTHOR: Reviewer: 1 Comments to the Author (note this will be transmitted to the Author) The paper is incorrect and mixes up a number of concepts. (i) The rest mass is a local concept in special relativity. For particle with nonzero rest mass, in the locality of any world point (4-dimentional space-time point), general relativity reduced to special relativity, and one could use special relativity to treat problems. In special relativity, one is allowed to use any noninertial frame to treat any problem according to convenience. In special relativity, rest mass of a particle is constant and rest mass of photon is constrained by experiments to be nearly zero (See, Photon and Graviton Mass Limits by Alfred Scharff Goldhaber and Michael Martin Nieto, Rev. Mod. Phys. 82, 939-979 (2010)). (ii) Another concept is energy. Energy is a concept in special relativity. It is not a scalar, but the time component of a vector. Therefore it depends on frames. In general relativity, there is no general concept of energy for an extended system. Only in special situations, a working (effective) energy concept can be defined (for example, isotropic homogeneous universe, average energy density for gravitational waves for length scale larger than the typical wavelength of gravitational waves and smaller than the curvature radius). (See Misner, Thorne, Wheeler: Gravitation 1973). In general relativity, there could be a useful concept of quasi-local energy; Please see arXiv:0909.2754, Optimal Choices of Reference for Quasi-local Energy by Chiang-Mei Chen, Jian-Liang Liu, James M. Nester, Ming-Fan Wu,and references therein. (iii) The author sometimes mixed up coordinate velocity with physical velocity. In defining physical velocity, one needs to first define consistently the clocks and rods. A few specific points: p.2 Photon propagation equation is needed for photon energy from one place to the other place, this is lacking in the manuscripts p.4 For the formulas on this page, force also needs to be transformed. “The law of conservation of energy states that energy can be transferred from one form to another but cannot be vreated or destroyed”; this is true in special relativity; in the general situation in general relativity, this statement cannot even be formulated. How to lift an object needs to be formulated. ******** We are grateful the editors and the reviewers. In view of general relativity has been referred in the past, we come to realize the work is not incompatible with general relativity. we try to express our view. General relativity based on local reference frame. And a local experiment always gets the same results. The work based on a reference point in outer space. For example, change of a clock could not be found in local experiments in a gravitational field, however, change of a clock in different radius in a gravitational field can be found from outer space. We suggest that concept of external work might be easy to understand. The two are not contradictory. For example, light from centre of a galaxy has more redshift. Similarly, more external work is needed when a satellite comes from the centre of the galaxy. It might be beneficial to develop theory of gravity. I am sorry I cannot express myself in English very well. In fact, We have received an offer from famous journal once , later, significant revisions have be requested. I am sorry for my radical response on this occasion. The notion of gravitational singularity is constantly changing . (Black hole theory) on Web of Science.1995-2014(Jun.14) =SCI-EXPANDED, CCR-EXPANDED, IC.
18479 次阅读|23 个评论
科学家杂志Best Places to Work Industry, 2011(翻译)
chentielin 2011-11-25 21:49
Best-Places-To-Work-Industry2011 .pdf 原文链接: http://the-scientist.com/2011/05/01/best-places-to-work-industry-2011/ 重庆医科大学检验系吴珊初译 + 四川大学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陈铁林校正。水平有限请大家指正。 Best Places to Work Industry, 2011 最佳工作地之企业篇, 2011 By forging new relationships and finding novel uses for existing technologies, this year’s top companies are employing creative ways to advance their science. 通过为目前的工业技术建立新关系和寻找新型用途,本年度最佳企业使用创造性模式来发展科学技术。 By Hannah Waters | May 1, 2011 Like the reeds of an old Aesop fable, the companies that topped our 2011 Best Places to Work in Industry survey are bending—but not breaking—under the strain of continued economic adversity. With funding agencies still awarding grants only to the cream of the crop and 2009 stimulus funds expected to run dry as soon as next year, companies are working hard to find new funding sources that will allow them to survive despite the still-depressed economy. 正如古老的伊索神话中的芦苇,位于 2011 年最佳工作地调查排行榜首位的企业在持续不断的经济困境重压下发生了些许弯曲——但是没有折断。随着供资机构仍然只对精英的团队捐赠资金并且 2009 年的刺激资金预计到明年枯竭,公司正在努力寻求新的资金来源来确保他们在依旧低迷的经济环境中生存下去。 Taking advantage of the growing personal-genomics boom, for example, DNA Genotek, the survey’s #8 company, expanded the market for its saliva-based DNA collection kit from population geneticists in the field to consumers in their homes by licensing its wares to genetic-testing companies. The recent uptick in the use of personalized genetic tests has boosted DNA Genotek’s income, which the company puts right back into basic research. “Personal genomics just became yet another market that we’re playing into,” says DNA Genotek product development manager Rafal Iwasiow. 比如,本次调查中排名第八的 DNA Genotek 公司借助日益然繁荣的个体化基因组学研究,通过对遗传检测公司授权其产品,将唾液 DNA 收集试剂盒市场从这个领域的人口遗传学家扩展到了家庭消费者。最近个性化基因试剂盒使用的增加提高了 DNA Genotek 公司 的收入,而这也得以让公司把资金回放到基础研究中。 DNA Genotek 的产品研发经理 Rafal Iwasiow 说“个体化基因组学刚成为我们涉及的另外一个市场,”。 New collaborations were also common among this year’s top companies. Epizyme, the survey’s #1 company, which specializes in developing inhibitors for epigenetic enzymes, recently signed deals potentially worth more than $800 million with pharmaceutical giants GlaxoSmithKline and Eisai to develop epigenetics-targeted therapies for cancer and other diseases. “It’s a good sign for our company’s stability in the near term,” says Epizyme research associate Christina Allain. 新的合作在今年的顶尖企业中也是很常见的。本次调查排名第一的 Epizyme 公司专门从事表观遗传酶的研究,目前与制药巨头 GlaxoSmithKline 和 Eisai 公司签署了一份价值可能超过 800 万美元的协议以研究表观遗传学靶向的癌症和其他疾病的治疗方法。 Epizyme 公司副研究员 Christina Allain 说“这对我们公司短期内的稳定发展是一个好兆头”。 Other top companies are collaborating with a different type of partner altogether—academia. Conversant Bio, a Huntsville, Alabama–based biotech that offers patient-sample and cell-based assays, formed relationships with labs at Stanford University to share samples, equipment, and information. And in Fargo, North Dakota, 3rd-ranked Aldevron is participating in a state-funded project to build a science city, involving collaborations between North Dakota State University labs and local research companies. “There’s a really neat synergy that’s forming here,” says Aldevron’s director of business development Michael Jablon. 其他的顶级企业正在与一个完全不同类型的伙伴进行合作 --- 学术界。 Conversant Bio 是一家 位于亚拉巴马州汉茨维尔市提供病例样本和细胞检测的生物科技研究所,与斯坦福大学的实验室建立了共享标本、设备和信息的合作关系。在北达科他州法戈市,排名第三的 Aldevron 公司正在参与一个国家资助的项目来建设一个科技城,其中包括北达科他州州立大学实验室与当地研究公司的合作。“这里正在形成一种很绝妙的协同作用,” Aldevron 公司的业务发展主管 Michael Jablon 说。 Read on to learn more about the strengths and weaknesses of this year’s top-ranking companies, how multinational companies are using their diversity to their advantage, and the different ways companies are creatively utilizing state and federal funding to help their researchers succeed. 请继续读下去了解更多今年顶级企业的优势与劣势,跨国公司是怎样借助他们的多样性提高他们的优势,还有,很多公司以不同的创造性方式利用州政府和联邦政府提供的资金来帮助他们的研究员获得成功。 ---------------------------------------------------------------------------------------------------------------------- No.1 Epigenetic Endeavors at Epizyme Epizyme 公司在表观遗传学上的努力 This year’s No. 1 company has grown exponentially since its founding in 2007, with a research focus on the epigenetics of cancer and developing drugs to modify variations in DNA methylation. Epizyme, the #1 company on this year’s overall list, has grown exponentially since its founding in 2007—from just two employees to its current RD staff of 26. In the last year, the company identified two novel mechanisms linked to cancer, inked partnerships with two major pharmaceutical companies, and signed a lease on a larger office. The growth is “a tremendous validation of us as a company and how we’re executing things,” says medicinal chemist Ed Olhava. 今年排名 1 号的公司自 2007 年成立以来发展迅猛,它重点研究癌症的表观遗传学和研发 修饰 DNA 甲基化变异的药物。 Epizyme 公司, 今年整体名单上排名第一的公司,自 2007 年成立以来发展迅猛 --- 从当初的两名雇员到如今的 26 名研发人员。在过去的一年中,公司确定了两种新型致癌机制,与两家主要制药企业签署协议,并租赁了一个大型办公室。这种发展是“我们作为一家企业和事务执行力的一个有力的证明,”药物化学家 Ed Olhava 说。 Christina "CJ" Allain prepares cells for measurement of histone methyl transferase inhibitor activity. Christina "CJ" Allain 为组蛋白甲基转移酶抑制剂活性的测定准备细胞 Based in Cambridge, Massachusetts, the company researches the epigenetics of cancer and develops drugs to modify variations in DNA methylation. The company recently identified how normal and mutant histone methyltransferase EZH2 work together to regulate growth in B-cell lymphomas, and developed a small-molecule inhibitor for another methyltransferase, DOT1L, which is able to selectively kill mixed-lineage leukemia cells in vitro. 总部设在马萨诸塞州的剑桥镇,该公司研究癌症的表观遗传学和修饰 DNA 甲基化变异的药物。日前该公司确定了正常和突变的组蛋白甲基转移酶 EZH2 如何一起调控 B 淋巴细胞瘤的生长,并且研发了一种针对另外一种甲基转移酶 DOT1L 的小分子抑制剂,它可以在体外条件下选择性杀死混合系白血病细胞。 Epizyme’s research has attracted the attention of pharmaceutical giant GlaxoSmithKline, which announced its partnership with Epizyme in January, providing the company with up to $650 million to search for new epigenetic drugs. And this March, Epizyme signed a deal worth up to $200 million with the Japanese company Eisai to develop therapeutics targeting EZH2 to treat lymphoma and other cancers. Epizyme 公司的研究成果已经吸引了制药巨头 GlaxoSmithKline 公司的注意, GlaxoSmithKline 公司在一月份宣布了和 Epizyme 公司的合作关系,并提供了高达 650 万美元的资金支持它研究新的表观遗传学药物。今年三月, Epizyme 公司与日本 Eisai 公司签订了价值 200 万美元的合同协议来研发针对 EZH2 治疗淋巴瘤和其他癌症的疗法。 Epizyme’s newfound collaborations are a big change for the small company, and the employees are excited about what’s to come. “It’s a great morale boost,” says Christina Allain, who develops cell-based assays for the company—“a pat on the back . ” Epizyme 公司与外界新建立的合作对于这个小公司来说是个巨大的改变,所有员工都对即将来临的境况满怀期待 为公司研发出 细胞分析方法 的 Christina Allain 说: “这太振奋人心了,这是鼓励 ” 。 Despite its growth, the company has stayed in the same, small office, says Allain. This isn’t a complaint, however: “It gives us a real sense of camaraderie,” she adds. But the employees’ elbow room is about to expand. In March, Epizyme signed a lease for a space in Cambridge nearly twice the size of its current office. “We made sure to have a bar in the new conference room for happy hours,” says Allain. “ We have our priorities straight! ” Allain 说,尽管公司已经壮大,但是它仍然呆在原本的小办公间里。然而,那并不是抱怨。“它让我们拥有了真正意义上的情谊,”她补充到。不过,员工的施展空间就要扩大了。今年三月, Epizyme 公司租下了剑桥的一个面积是目前办公间两倍大的地方。“我们一定会在新会议室办一间可以共度欢乐时光的酒吧,” Allain 说,“我们有优先事项!” ---------------------------------------------------------------------------------------------------------------------- No.8 Personal Genomics Boosts DNA Genotek 个体化基因组学推进 DNA Genotek 公司的发展 Ranked No. 8 among this year’s top companies, DNA Genotek has found a surprising new source of revenue—licensing its products to genetic-testing companies. DNA Genotek, #8 among this year’s top-ranked companies, was developing easier ways for fieldworkers to collect DNA samples for research when the personal genomics craze took off, revealing an new market for its products. “The explosion in the personal-medicine area definitely opened up opportunities for DNA Genotek,” providing its employees with a novel revenue source, says Rafal Iwasiow, a former researcher who now works in development. 位列今年顶尖公司排名第八位的 DNA Genotek 公司已经找到了一个令人惊讶的新的收入来源 --- 对基因检测公司授权自己的产品。在个体基因组学的研究热潮开始时,本年度一流企业榜排名第八的 DNA Genotek 公司抓住机遇,研发出了更方便开发工作者收集 DNA 标本的方法,为其产品开启了一个全新的市场,。“个人医药领域的火热为 DNA Genotek 公司打开了机会的大门,”并为它的员工带来了新的经济来源,一位现在开发部工作的前研究员 Rafal Iwasiow 说到。 Rama Panford-Walsh, Ph.D., Product Development Scientist at DNA Genotek Inc. is extracting DNA from the company’s Oragene saliva-based collection device. Rama Panford-Walsh 博士, DNA Genotek 公司产品研发科学家,正在从公司的 Oragene 唾液收集装置中提取 DNA 。 Until DNA Genotek released its saliva-based DNA collection product, Oragene, in 2004, there were only two reliable sources for routinely extracting DNA: a blood draw—a cumbersome process involving needles and a trip to the doctor—and a cheek swab or scrape, which can produce too small a sample. Because it uses saliva, Oragene allows patients to easily collect their own sample at home. The kits quickly became a widely trusted source for collecting DNA material, and are utilized by companies such as 23andMe and Navigenics. 在 2004 年 DNA Genotek 公司推出它的唾液 DNA 收集产品 Oragene 之前,市场上只有两种可靠的方法进行 DNA 的常规提取:一,抽血——一个繁琐的过程,涉及注射器和看医生;二,一个面颊拭子或者刮擦物,它只能产出极少的样本量。由于它只需唾液, Oragene 工具包可以让病人在家中就很轻易的采样。这种工具箱迅速成为一个被广泛接受和应用的 DNA 收集途径,并被例如 23andMe 和 Navigenics 这样的大公司所使用。 Personalized genetic tests have “been a big opportunity and business focus for us,” says Paul Payette, a business manager at DNA Genotek. But the saliva kit wasn’t developed for personal use. The technology’s original purpose was to help researchers studying the genetics of human populations around the world, using reagents to kill contaminating bacteria and stabilize the DNA for later analysis. Jane McElroy of the University of Missouri School of Medicine, who uses the Oragene kit to study genetic polymorphisms that may mediate a link between cadmium exposure and endometrial cancer, says the technology allows her to collect samples by mail and store them for years. 个体化基因检测“对我们来说已经成为一个商机和重要业务”, DNA Genotek 公司的业务经理 Paul Payette 说。但是该唾液收集器不是为个人使用而研发的。这项技术最初的目的是利用试剂杀灭污染的细菌和稳定供日后分析用的 DNA ,来帮助研究人员研究世界各地的人口。密苏里大学医学院的 Jane McElroy , 用 Oragene 试剂盒研究DNA多态性,它可能介导镉暴露和子宫内膜癌的联系,她说这项技术让她可以通过邮寄的方式收集标本并保存它们多年。 Now, with the money coming in from Oragene sales to personal-genomics companies, DNA Genotek has begun to develop saliva-collection kits for population genetics studies of animals, such as dogs, livestock, and endangered species. “When revenues are strong, that allows you to explore other avenues,” says Payette. 现在,利用通过向个人基因检测公司销售 Oragene 产品所得的资金, DNA Genotek 公司已经开始研发针对比如狗,家畜和濒危物种等动物种群遗传学研究的唾液收集试剂盒。“当收入状况十分良好时,你就可以探索其他领域了,” Payette 说。 --------------------------------------------------------------------------------------------------------------------- Worldwide Collaboration 全球合作 This year’s top large companies excel at maintaining communication among their far-reaching branches, sharing information across the globe to keep research running smoothly and efficiently. Maintaining regular and open communication among the worldwide branches of a multinational company is no easy task. But some of the companies that topped this year’s list of large companies have managed to overcome this obstacle, sharing information across the globe to keep international research running smoothly and efficiently. 今年的顶尖大企业擅长保持其远距离分支机构间的沟通交流,全球共享信息以保持研究工作顺利高效的进行。维持全球的分支机构之间定期和开放的信息交流对一家跨国公司来说绝非易事。但是一些位列今年顶尖公司榜首的企业已经成功地克服了这个困难,共享信息以使国际性研究顺利高效地进行。 DuPont laboratory laminator, Xavier Dubreuil DuPont 实验室压膜机, Xavier Dubreuil This year’s #6 large company, Novartis, the fifth largest pharmaceutical company in the world (by 2009 revenue), has nine far-flung campuses in its Institutes for BioMedical Research alone. Apart from some minor language barriers, the diversity is a boon for research, says executive director Peter Finan. “People from different countries have a different view of how they do things, the risks they take, and the processes they follow,” and these varied approaches are shared among research centers, he says. 今年排名第六的公司, Novartis 公司,是世界第五大制药公司(来源于 2009 年的业绩),单生物医学研究所就有 9 个跨国园区。除了一些轻微的语言障碍,多样性对研究来说是有益的,执行理事 Peter Finan 说。“这些人来自不同的国家,在做事方式,风险承担和程序进行的问题上有不同的观点,”并且这些各式各样的想法在研究中心里被分享开来,他说。 The company’s wide reach also opens doors to some unexpected collaborations, Finan says, such as the connections he’s made with companies and universities in Shanghai, despite his home base in Cambridge, Massachusetts. Without a worldwide network, “you’re unlikely to build the same level of collaboration that you can around these local science hubs,” he says. And with its high-tech communication equipment, Novartis’s long-distance chats are accompanied by a life-size video feed of the teleconferencing researchers. 该公司的广泛影响力也打开了一些令人意想不到的合作之门, Finan 说,比如,尽管他的本部在马萨诸塞州剑桥,但仍与上海的一些公司和大学有合作。没有一个全球性网络,“ 你不可能建立起围绕当地科技中心协作一样级别的合作,”他说到。在它的高科技通讯设备的帮助下, Novartis 公司的远程会议随着为远程研究人员准备的真人大小视频的开启而开始了。 At Pioneer Hi-Bred: A DuPont Business, this year’s #2 large company, there isn’t just an international exchange of ideas, but of products as well. As a corn breeder and president of the company’s research center in Italy, Bruno Albrecht selects for traits suitable for a particular region’s environmental challenges. Sometimes a cultivar developed in one country will be successful in another region, such as the corn hybrids developed in North America now grown in the climatically similar Europe. Methods are also shared: the US branch recently developed a more efficient way of producing inbred lines, which is now employed in Pioneer’s research centers worldwide. 先锋公司, DuPont 子公司,本年度排名第二的公司,它的业务不仅仅是国际交流想法,也交流产品。作为意大利的公司研究中心主席的谷物培育专家, Bruno Albrecht 选择品种特性来适应特殊区域的挑战性环境。有时一个国家的培育物种在另外一个地区也可以很好的生长,比如北美培育的杂交玉米在气候相似的欧洲地区也生长良好。方法也同样共享:美国分公司目前开发了一个生产自交品系更有效的方式,而这种方式现在被全世界的 Pioneer 公司的研究中心所应用。 This leads to some healthy competition between branches, Albrecht adds, as each center wants to develop the best product or method. But regardless of where it comes from, it’s “good for farmers at the end if we’re better able to deliver products with very outstanding performance.” 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各分支机构之间的良性竞争, Albrecht 补充到,因为每个研究中心都想研发出最好的产品和方法。“不管它从那个机构来,如果我们能更好的提供优异表现的产品,终受益的是广大的农民。” ---------------------------------------------------------------------------------------------------------------------- Uncle Sam Helps Small Science "Sam 大叔 " 助力小科学 While much of biotech funding comes from venture capitalists and large pharmaceutical partners, some of the biotechs that topped this year’s Best Places to Work survey have taken advantage of a different source—government-funded programs that provide specialized training and services, improving research productivity and employee morale. 虽然大部分的生物科技研发资金来源于风险投资家和与之合作的大型制药企业,今年上榜最佳工作地排行榜的一些生物技术公司已经在利用另外一种资源了——政府投资项目,提供专门的培训和服务,提升研究工作的生产效率和公司员工的士气。 Vitae Pharmaceuticals, a Pennsylvania company that develops biopharmaceuticals for disease and #6 on this year’s list, is now able to fund a larger staff thanks to the federal Qualifying Therapeutic Discovery Project Program, which funds drug discovery projects for companies with fewer than 250 employees. This same program also helped Needham, Massachusetts–based Celldex Therapeutics, this year’s #7 company overall, push products through preclinical and clinical trials. “To get a million dollars in cash might not sound like a lot of money to many companies,” says Tina Fiumenero, the CFO at Vitae, which received funding for four separate projects. “But for a company like ours, that can pay for the salaries of several employees on a regular basis.” 本年度排名第六的是位于宾夕法尼亚州的 Vitae 制药公司,它研发治疗疾病的生物技术药品, 得益与联邦政府为资助公司人数在 250 人以下的药物开发计划, Qualifying Therapeutic Discovery Project 项目,它现在能养活大量员工。 此项目同样帮助了今年整体排行第七位,总部设在马萨诸塞州的 Celldex 公司 , 推动了产品通过了临床前期和临床试验。“对于许多公司来说现金一百万美元并不算很多钱,” Vitae 公司的 CFO Tina Fiumenero 说,她获得了四个独立项目的资金,“但是对于我们这样的公司意味着几个员工的定期工资支付。” State programs can provide more direct benefits to researchers. Pennsylvania’s Bioscience Industry Partnership program provided a grant that allowed Vitae to send company scientists Brian McKeever and Yajun Zheng to an October 2010 training program on fragment-based drug discovery , which uses libraries of small molecules to identify those that bind to a specific target—a drug-development technique the company had never explored. “It taught us another way of thinking about the way we do things,” says McKeever. “We brought the methodology home and have started implementing it already.” 政府项目可以给研究人员带来更直接的好处。宾夕法尼亚州的生物产业合作计划提供了 Vitae 公司一笔资金,公司得以派出科学家 Brian McKeever 和 Yajun Zheng 去参加 2010 年 10 月份一个基于片段的药物研发培训计划,这个计划应用计算机程序识别那些结合特异位点的小分子——公司从未涉及过的一项药物研发技术。“它教会了我们用不同的方式思考我们的所作所为,” McKeever 说,“我们把这样的思考方法带回公司并且已经开始实施它了。” Fargo, North Dakota–based Aldevron, #3 among this year’s top companies, benefits from a very different government-funded resource: the expertise of Satish Chandrasekhar, a “biotech superstar,” according to Aldevron’s CEO Michael Chambers. As the director of the brand-new North Dakota State University Center for Biopharmaceutical Research and Production, Chandrasekhar has raised over $10 million dollars in the last 10 months to advise companies, facilitate collaborations between industry and academia, and provide specialized training to students. “The ultimate goal is to increase biotech activity and jobs in the biotech space here,” says Chandrasekhar, who hopes to eventually build a “biotech city” in Fargo. “He helps companies like Aldevron jump the gap from research to clinical development,” says Chambers. 位于北达科他州法戈市的 Aldevron 公司,在今年的排行榜位列第三,从一个很不同的政府基金中获益: Satish Chandrasekhar ,一个“生物科技领域的超级明星”,据 Aldevron 公司的 CEO Michael Chambers 说。作为全新的北达科他州州立大学生物制药研发中心的主席, Chandrasekhar 在过去的 10 个月中创造了超过 1000 万美元的价值,他当公司顾问,促进产业界与学术界之间的合作建立,为学生提供专门培训。“我的终极目标是提高这里生物科研领域中科研的活力和工作,” Chandrasekhar 说,他希望最终在法戈建立一座“生物科技城”。 Chambers 说,“他帮助像 Aldevron 这样的公司缩小实验室研究到临床试验开发之间的差距。” 附件排名统计表 Best-Places-To-Work-Industry2011 .pdf
个人分类: 科学家杂志翻译|5121 次阅读|0 个评论
[回顾]局部学习的聚类:Local Learning-Based Clustering
jingyanwang 2011-11-25 20:03
[回顾]局部学习的聚类:Local Learning-Based Clustering
Feature Selection and Kernel Learning for Local Learning-Based Clustering Hong Zeng; Yiu-ming Cheung; Sch. of Instrum. Sci. Eng., Southeast Univ., Nanjing, China This paper appears in: Pattern Analysis and Machine Intelligence, IEEE Transactions on Issue Date:Aug. 2011 Volume:33 Issue:8 On page(s):1532 - 1547 ISSN:0162-8828 INSPEC Accession Number:12063301 Digital Object Identifier: 10.1109/TPAMI.2010.215 Date of Publication:10 十二月 2010 Date of Current Version:20 六月 2011 PubMed ID: 21135434 Sponsored by: IEEE Computer Society Local Learning-Based Clustering_review.doc
个人分类: REVW|597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武书连2011中国大学研究生院排行榜出炉 冠军三年三易主
热度 1 dongzg101 2011-11-25 06:45
武书连2011中国大学研究生院排行榜出炉 冠军三年三易主 2011-11-24 11:14:11 |分类: 默认分类 |标签: | 字号 大 中 小 订阅 以武书连为组长的《中国大学评价》课题组于三个月前完成《 2011 中国大学研究生院评价》。日前,中国统计出版社根据评价结果,出版发行武书连主编的《挑大学 选专业 —2012 考研择校指南》。此前,武书连主编的《挑大学 选专业 —2011 考研择校指南》、《挑大学 选专业 —2010 考研择校指南》亦由中国统计出版社出版发行。 在《 2011 中国大学研究生院评价》中,浙江大学研究生院获得总分第 1 名,北京大学研究生院第 2 名、清华大学研究生院第 3 名。获得第 4 名到第 10 名的大 学依次是: 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中山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四川大学。 在《 2010 中国大学研究生院评价》中,北京大学研究生院获得总分第 1 名,浙江大学研究生院第 2 名、清华大学研究生院第 3 名。获得第 4 名到第 10 名的大 学依次是: 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四川大学。 在《 2009 中国大学研究生院评价》中,清华大学研究生院获得总分第 1 名,北京大学研究生院第 2 名、浙江大学研究生院第 3 名。获得第 4 名到第 10 名的大 学依次是: 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复旦大学、中山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 1 、中国大学研究生院冠军宝座三年三易主 武书连自 2000 年在《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杂志 2000 年第 11 期发表《中国大学研究生院评价》论文起,从事大学研究生院评价已经持续 12 年。 从 2000-2011 连续 12 年的中国大学研究生院评价结果来看,前三名均被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包揽。清华北大浙大作为我国大学综合实力最强的研究生院,其地位在最近几年难以动摇。不过, 2000-2009 连续 10 年蝉联冠军的清华大学,在 2010 年被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双双超越,降至第 3 名,北京大学获得第 1 名。而在 2011 年浙江大学又超过北京大学,获得第 1 名。三年中冠军三次易主,这在中国大学研究生院评价的历史上从未有过。 2 、中国大学研究生院激烈的学术竞争有助于提高中国学术界整体学术水平 武书连说,分析 2002 至 2011 年连续 10 年的原始数据可以看出, 2011 年前 7 名中,除浙江大学的发展速度超过清华北大外,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中山大学等 4 校的发展速度,也超过了清华北大。目前,这 4 所位于经济发达地区的学校在逐渐拉近与北大清华的学术距离,其中上海交通大学的得分已经达到清华大学的 82% 。上述 4 所大学虽然暂时还不能对北大清华构成有效挑战,但后来居上趋势明显。此状况表明,中国顶尖大学研究生院的学术竞争,正处于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激烈状态中。武书连认为,公平的学术竞争,对于提高中国学术界整体学术水平、提高整个国家的科学竞争力、提高研究者的勇气和自信心、激励更多的人才探索未知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3 、 2011 研究生院评价采用了最新的 《 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 2011 中国大学研究生院评价的学科评价,采用 了国务院学位委员会 2011 年 4 月 11 日 颁布的最新的《 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在该目录中,艺术学由一级学科上升为学科门类,下属 5 个一级学科。由此, 2011 中国大学研究生院评价的学科门类由既往年度的 11 个,增加到 12 个。 4 、武书连 2011 中国大学研究生院综合实力 100 强 ( 含各大学研究生部、研究生处、研究生学院、研究生培养办公室等 )排行榜 (摘自武书连主编、中国统计出版社出版的《挑大学 选专业—2012考研择校指南》) 5、武书连2010中国大学研究生院综合实力100强(含各大学研究生部、研究生处、研究生学院、研究生培养办公室等)排行榜 (摘自武书连主编、中国统计出版社出版的《挑大学 选专业—2011考研择校指南》) 6、武书连2009中国大学研究生院综合实力100强(含各大学研究生部、研究生处、研究生学院、研究生培养办公室等)排行榜 (摘自武书连主编、中国统计出版社出版的《挑大学 选专业—2010考研择校指南》) 7、2011、2010、2009研究生院等级说明: 2011、2010研究生院等级说明 2011、2010中国大学研究生院等级评价采用百分比法,用A、B、C、D、E共5等11级表示各大学的实力。各等级定义如下: A等:前10%为A等;其中实力最强的前2%是A++级,介于2%~4%(含,以下同)之间的是A+级,4%~10%为A级。 B等:介于10%~30%之间为B等,占20%;其中 10%~20%为B+级,20%~30%为B级。 C等:介于30%~50%之间为C等,占20%;其中 30%~40%为C+级,40%~50%为C级。 D等:介于50%~70%之间为D等,占20%;其中50%~60%为D+级,60%~70%为D级。 E等:最后的30%为E等;其中70%~82%为E+级,82%~100%为E级。 2009研究生院等级说明 2009中国大学研究生院等级评价采用黄金分割法,用A、B、C、D、E共5等11级表示各大学的实力。各等级定义如下: A等,A++级、A+级、A级 将全国所有普通高校研究生院的科研成果总得分降序排列,并从大到小依次相加,至得分累计超过总得分的61.8%为止;各个被加研究生院就是A等研究生院。将A等研究生院的科研成果得分降序排列,并从大到小依次相加,至得分累计超过A等研究生院得分的61.8%为止,各个被加研究生院就是A+级研究生院,未被加研究生院就是A级研究生院。将A+级研究生院的科研成果得分降序排列,并从大到小依次相加,至得分累计超过A+级研究生院得分的61.8%为止,各个被加研究生院就是A++级研究生院。 B等,B+级、B级 不统计A等研究生院,将全国其余普通高校研究生院的科研成果得分降序排列,并从大到小依次相加,至得分累计超过所统计研究生院得分的61.8%为止,各个被加研究生院就是B等研究生院。将B等研究生院的科研成果得分降序排列,并从大到小依次相加,至得分累计超过B等研究生院得分的61.8%为止,各个被加研究生院就是B+级研究生院,未被加研究生院就是B级研究生院。 C等,C+级、C级;D等,D+级、D级;E等,E+级、E级 用与计算B等研究生院和学科同样的方法,可以得到研究生院的C+级、C级、D+级、D级、E+级、E级。 8、作者信息 作者网站: www.yaxue.net
1244 次阅读|2 个评论
2011感恩节
热度 2 Ripal 2011-11-24 20:37
听说,今天感恩节! 所以,我要感恩! 首先,感谢我的 parents ,感谢他们把我带到了这个世界,有机会来 SXAU 读书,有机会认识这么一大家人,有机会上个 doctor ,一不小心还有机会去国外 further study ; 接着,我要感谢我的导师,谢谢他的认可,谢谢他给提供的平台,谢谢他给创造的机会;同时,我要感谢实验室的老师,对我的帮助和引领,特别是牛师姐在第一篇的文章上给予的指教以及生活上给予的关照;我还要感谢我的同门,同甘共苦这几年;感谢师妹们带来的欢笑与年轻;感谢我的室友,不容易聚在一块。 最后,我要感谢来到 SXAU 后认识的大朋友和小朋友们,包括 GJ 、 Caicai 、 JXY 以及刚刚认识的薇娅小朋友,谢谢大家对我生活和学习上的鼓励,特别是 caicai 教的一个词“ soulmate ”,以及薇娅对我考雅思的鼓励、指导和拿来的那么多书! 其实,我还想感谢一个人,默默地不时提起我的人,也许没有几个人能读懂她在说什么的人。当然,我例外!感谢句句说的我心痛,字字警示我前行! 祝 大家 幸福 ! 从明天开始,我要做一个狂人,疯狂的人。想考雅思,不疯狂,肯定没戏! 吼吼…………
1519 次阅读|4 个评论
[转载]抗虫转基因水稻的争议话题——少用农药≠增产
热度 1 tongpingya 2011-11-24 10:29
(《农资导报》 2011 年 11 月 11 日 A7 )作者:佟屏亚 在一次关于转基因作物商业化的座谈会上,笔者发言:“如果能培育出一个‘增产基因’,那才叫高水平呢!”一位转基因专家马上回答:“能!”他说,中美科学家合作研究、培育的转基因抗虫水稻减少农药施用量 60 %,比非转基因水稻产量高出 6 %。并进一步解释说,节省的农药费用即水稻增产的数量。但笔者认为,节省农药费即增产一说是偷换概念。 第一,作物是否增产要有“参照”。目前国内实行品种审定制度,审定一个新品种,要经历三年的预备试验、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要比对照品种(当前生产上大面积种植的品种)增产 5% 以上才能通过审定。按《种子法》规定,转基因品种“ Bt 汕优 63 ” 如果推广,必须经过三年试验,并通过国家或省审定。仅通过安全评价,不能决定可以推广这个转基因品种。 第二,“ Bt 汕优 63 ” 是“借鸡下蛋”。“汕优 63 ”原是福建谢华安育种团队 1981 年用“明恢 63 ”与“珍汕 97A ”组配育成的, 1984 年开始推广, 1988 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给这个“退役”多年的品种中的“明恢 63 ”恢复系,用基因枪转入苏云金杆菌的毒蛋白基因,更名为“华恢 1 号”,“汕优 63 ”组合被重新命名为“ Bt 汕优 63 ” 。没有经过常规稻或杂交稻最基本的选育程序,怎么能称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成果呢?笔者曾询问一位转基因专家,他说,把 Bt 基因转入已经育成的品种叫“资源共享”。笔者却觉得“借鸡下蛋”的“ Bt 汕优 63 ” ,其产量不可能与 20 年后的今天新培育的杂交稻品种比较。 第三,水稻生产常见病虫害就有十几种,如稻螟、稻飞虱、稻苞虫、稻纵卷叶虫等虫害,稻瘟病、白叶枯病、纹枯病等病害,在不同地区不同年份发生的种类和轻重不同。抗螟虫的“ Bt 汕优 63 ” 仅限于某个生态地区种植,面积有限。如果当年螟虫发生轻微或者不发生,而其他病虫害大发生时,同样要进行药物防治。 第四,从严格意义上说,科学家还没有培育出一种“增产基因”,包括水稻、玉米、大豆等。以杂交玉米为例,自上世纪杂交优势理论应用于杂交玉米,全世界玉米产量成倍增长。科学家研究发现,近百年来玉米的杂交优势并未变化,通过杂交,可培育出不同抗逆性的玉米(如抗病、抗虫、抗旱),不同形态生理特征的玉米(如株形、叶型、叶色)。杂交优势通过基因型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表现出来,即通过农学家研究和运用合理密植、施肥灌水等一系列栽培技术,最大限度地利用光、热、水、肥,使产量持续增长。当前杂交育种仍有很大的增产潜力。仅在实验室利用现有品种转入一个抗虫基因就声称可增产,育种人员的劳动价值如何体现? 第五,转基因水稻研究者只用小白鼠进行了几个月的实验,就言之凿凿地说它是安全的。转基因研究人员承认,转基因作物对人类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转基因水稻对生命和健康存在直接风险和代际风险,可能要几代人以后才能显示出来。现今世界上没有哪一个权威机构能够证明 BT 毒蛋白对人体没有毒害,而危害一旦发生,其严重的灾难性后果将是不可逆转的。中国人常年以稻米为主粮,政府对主粮商业化要持十分谨慎的科学态度。 第六,分子生物学及转基因技术是一门新兴学科,应当做好技术储备。有网友评论说,国家投资研究转基因,就应像研究原子弹一样,不能有了原子弹就商业化。转基因作物是否商业化,还要从国家全局出发,因时、因地、因作物决定。从农业发展和科学研究的意义上说,应确立农作物常规育种的主体地位。转基因技术可能逐步成为常规育种技术的一项补充技术。笔者建议,转基因学家学一点农学基础知识,把自身的研究融入农业实践中。 佟屏亚新浪博客(或 http://blog.sina.com.cn/cornexpert )
1920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中国的和平发展与周边战略格局
dongzg101 2011-11-23 19:27
凤凰名博校园行之八:中国的和平发展与周边战略格局 2011-11-23 18:15:48 归档在 活动 | 浏览 506 次 | 评论 0 条 2011凤凰名博校园行“青年中国说--你可以改变世界”活动下半年第四场(全年第八场)即将在清华大学举行。这一场,我们邀请的嘉宾是凤凰军事评论员马鼎盛先生。 主题:中国的和平发展与周边战略格局 地点:清华大学3教2102 日期:2011年11月24日 15:30-17:30 马鼎盛:著名媒体人、军事评论家。清华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高级访问学者、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特约评论员、原凤凰卫视资讯台副台长、评论员。著有《香港十年》和《光圈中的凤凰》。 在嘉宾演讲之后,将与现场同学、网友互动。有问题的的网友,请直接在评论中回复,我们将挑选出有代表性的问题请大使先生回答。到现场参加活动的观众,将有机会获得印有凤凰网博报logo的T恤衫。 青年的中国,中国的青年。你可以改变世界,是一种厚望期待,也是意见领袖尽可能影响青年人、影响未来的契机。青年人是中国的未来。青年中国,青年人如何突围,需要一个活动来诠释。凤凰网博报#名博校园行# "青年中国说--你可以改变中国",2011年下半年首场(全年第五场)已在中山大学成功举办,接下来还将在复旦大学、清华大学、厦门大学等著名高校逐步展开,精彩不容错过,敬请垂注!
2269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2011)》白皮书
miran 2011-11-23 11:48
[转载]《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2011)》白皮书
《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2011)》白皮书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1年11月22日 10时07分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北京11月22日电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2日发表《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2011)》白皮书。全文如下: 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2011) (2011年11月22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目录 前言 一、减缓气候变化 二、适应气候变化 三、基础能力建设 四、全社会参与 五、参与国际谈判 六、加强国际合作 七、“十二五”时期的目标任务和政策行动 八、中国参与气候变化国际谈判的基本立场 结束语 前言 气候变化是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全球性问题。近年来,全球酷暑、干旱、洪涝等极端气候事件频发,气候变化影响日益显现。各国携手应对气候变化,共同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已成为当今世界的主流。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人口众多,能源资源匮乏,气候条件复杂,生态环境脆弱,尚未完成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历史任务,发展很不平衡。201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刚刚超过2.9万元人民币,按照联合国的贫困标准,还有上亿贫困人口,发展经济、消除贫困、改善民生的任务十分艰巨。同时,中国是最易受气候变化不利影响的国家之一,全球气候变化已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产生诸多不利影响,成为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挑战。 中国政府一贯高度重视气候变化问题,把积极应对气候变化作为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议题,纳入经济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2006年,中国提出了201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比2005年下降20%左右的约束性指标,2007年在发展中国家中第一个制定并实施了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2009年确定了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温室气体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的行动目标。 为完成上述目标任务,中国在“十一五”期间(2006—2010年)采取了一系列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的重大政策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2011年制定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确立了今后5年绿色、低碳发展的政策导向,明确了应对气候变化的目标任务。在气候变化国际谈判中,中国一直发挥着积极建设性作用,努力推动谈判进程,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作出了重要贡献。为使国际社会充分了解中国“十一五”期间应对气候变化采取的政策与行动、取得的积极成效以及“十二五”期间应对气候变化的总体部署及有关谈判立场,特发表本白皮书。 一、减缓气候变化 “十一五”期间,中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节约能源提高能效、增加碳汇等多种途径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优化产业结构 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制定和发布汽车、钢铁等十大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修订《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出台《关于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引导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提高高耗能行业准入门槛,对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进行节能评估和审查,加强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和升级,促进企业兼并重组,调整出口退税政策,对煤炭、部分有色金属、钢坯和化肥等产品征收出口关税,抑制高耗能、高排放和资源性产品出口。加快淘汰落后产能。通过“上大压小”,累计关停小火电机组7682万千瓦,淘汰落后炼钢产能7200万吨、炼铁产能1.2亿吨、水泥产能3.7亿吨、焦炭产能1.07亿吨、造纸产能1130万吨、玻璃产能4500万重量箱。电力行业30万千瓦以上火电机组占火电装机容量比重由2005年的47%上升到2010年的71%,钢铁行业1000立方米以上大型高炉炼铁产能比重由48%上升到61%,电解铝行业大型预焙槽产量比重由80%提升到90%以上。钢铁、水泥、有色、机械、汽车等重点行业的集中度明显提高,重点行业能耗水平显著降低。2005年到2010年,火电供电煤耗由370克/千瓦时降到333克/千瓦时,下降10%;吨钢综合能耗由694千克标准煤降到605千克标准煤,下降12.8%;水泥综合能耗下降24.6%;乙烯综合能耗下降11.6%;合成氨综合能耗下降14.3%。 培育和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制定并发布《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明确了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总体思路、重点任务和政策措施。选择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领域,实施了若干重大工程,建设了一批重大项目。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实施知识创新工程和技术创新工程,加强重大技术攻关。启动新兴产业创投计划,发起设立了20只创业投资基金,支持节能环保、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创新企业成长。2010年中国高技术制造业的产值达到7.6万亿元人民币,位居世界第二,比2005年增长了一倍多。 加快发展服务业。制定实施《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若干政策措施的实施意见》等重要文件,大力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的发展。出台《加快发展高技术服务业的指导意见》。2005年至2010年,中国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1.9%,比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速高0.7个百分点,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由40.3%提高到43%。 (二)节约能源 加强目标责任考核。分解落实节能目标责任,建立了统计监测考核体系,对全国31个省级政府和千家重点企业节能目标完成情况和节能措施落实情况进行定期评价考核。2010年,全国18个重点地区开展节能减排专项督查,进行严格的目标责任考核和问责,促进了全国节能目标的实现。 推动重点领域节能。实施工业锅炉(窑炉)改造、热电联产、电机系统节能、余热余压利用等十大重点节能工程,开展千家企业节能行动,加强重点耗能企业节能管理,推动能源审计和能效对标活动。开展“车、船、路、港”千家企业低碳交通运输专项行动,大力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提高新建建筑强制性节能标准执行率,加快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推动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应用,对政府机构办公用房进行节能改造。截至2010年底,全国城镇新建建筑设计阶段执行节能强制性标准的比例为99.5%,施工阶段执行节能强制性标准的比例为95.4%。“十一五”期间,累计建成节能建筑面积48.57亿平方米,共形成4600万吨标准煤的节能能力。开展零售业节能行动,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抑制商品过度包装。 推广节能技术与节能产品。发布三批共115项国家重点节能技术推广目录,在钢铁、建材、化工等行业重点推广7项节能技术。实施节能产品惠民工程,通过财政补贴推广高效照明产品、高效空调、节能电机等节能产品,通过中央财政补贴支持推广了3.6亿只高效照明产品、3000万台高效节能空调、100万辆节能汽车,实现年节能能力200亿千瓦时。开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工作,率先在公共服务领域推广使用混合动力、纯电动和燃料电池汽车。建立节能产品优先采购制度,制定了节能产品政府采购清单,对空调、计算机、照明等9类节能产品实行强制采购。“十一五”期间,纯低温余热发电、新型阴极铝电解槽、高压变频、稀土永磁电机、等离子无油点火等一大批高效节能技术得到普遍应用,高效照明产品市场占有率达67%,高效节能空调市场占有率达70%。 发展循环经济。开展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建设,推进重点城市报废机电设备、废旧家电、废塑料、废橡胶等废弃资源的规模利用、循环利用和高值利用。积极推进大宗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十一五”期间,综合利用粉煤灰约10亿吨、煤矸石约11亿吨、冶炼渣约5亿吨。安排中央投资支持再制造产业化项目建设,截至2010年底,中国已形成汽车发动机、变速箱、转向机、发电机共25万台(套)的再制造能力。 推行节能市场机制。积极利用合同能源管理、电力需求侧管理、节能自愿协议等市场机制推动节能。2010年颁布了《关于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促进节能服务产业发展的意见》,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实行税收扶持政策,完善相关会计制度,改善金融服务,加强对节能服务产业的支持。2005年到2010年,节能服务公司数量由80多家增加到800多家,从业人员由1.6万人增加到18万人,节能服务产业规模由47亿元人民币增加到840亿元人民币,形成的年节能能力由60多万吨标准煤增加到1300多万吨标准煤。 完善相关标准。完善严寒和寒冷、夏热冬冷和夏热冬暖三个不同气候区居住建筑节能工程设计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和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发布27项高耗能产品能耗限额强制性国家标准、19项主要终端用能产品强制性国家能效标准,制定15项主要污染物排放国家标准,颁布71项环境标志标准,出台实行能源效率标识的产品目录。 实行激励政策。加快推进能源价格形成机制改革,实施成品油税费改革,对高耗能行业实施差别电价,对超能耗产品实行惩罚性电价,推动供热计量收费。设立节能减排专项资金,“十一五”期间中央财政累计投入2250亿元人民币,重点支持节能技术改造和节能产品推广,形成节能能力3.4亿吨标准煤。稳妥推进资源税制改革,不断完善出口退税制度,调整车辆购置税政策,改革车船税,出台了节能节水、资源综合利用等方面的税收优惠政策。对高效、节能、低碳产品实施进口税收优惠政策。 经过各方努力,中国完成了“十一五”规划提出的节能目标,201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比2005年累计下降19.1%,相当于少排放二氧化碳14.6亿吨以上。“十一五”期间中国以能源消费年均6.6%的增长支撑了国民经济年均11.2%的增速,能源消费弹性系数由“十五”时期(2001—2005年)的1.04下降到0.59,缓解了能源供需矛盾。 (三)发展低碳能源 加快发展天然气等清洁能源。大力开发天然气,推进煤层气、页岩气等非常规油气资源开发利用,出台财政补贴、税收优惠、发电上网、电价补贴等政策,制定实施煤矿瓦斯治理和利用总体方案,大力推进煤炭清洁化利用,引导和鼓励煤矿瓦斯利用和地面煤层气开发。天然气产量由2005年的493亿立方米增加到2010年的948亿立方米,年均增长14%,天然气在中国能源消费结构中所占比重达到4.3%。煤层气累计抽采量305.5亿立方米,利用量114.5亿立方米,相当于减排二氧化碳1.7亿吨。 积极开发利用非化石能源。通过国家政策引导和资金投入,加强了水能、核能等低碳能源开发利用。截至2010年底,水电装机容量达到2.13亿千瓦,比2005年翻了一番;核电装机容量1082万千瓦,在建规模达到3097万千瓦。支持风电、太阳能、地热、生物质能等新型可再生能源发展。完善风力发电上网电价政策。实施“金太阳示范工程”,推行大型光伏电站特许权招标。完善农林生物质发电价格政策,加大对生物质能开发的财政支持力度,加强农村沼气建设。2010年,风电装机容量从2005年的126万千瓦增长到3107万千瓦,光伏发电装机规模由2005年的不到10万千瓦增加到60万千瓦,太阳能热水器安装使用总量达到1.68亿平方米,生物质发电装机约500万千瓦,沼气年利用量约140亿立方米,全国户用沼气达到4000万户左右,生物燃料乙醇利用量180万吨,各类生物质能源总贡献量合计约1500万吨标准煤。 (四)控制非能源活动温室气体排放 强化对工业生产过程、农业活动、废弃物处理等领域的温室气体排放控制。应用电石渣替代石灰石生产水泥熟料等原料替代技术、高炉渣和粉煤灰等作为添加混合材料生产水泥等工艺过程,采用二级处理法和三级处理法处理硝酸生产过程的氧化亚氮排放、催化分解和热氧化分解处理己二酸生产过程的氧化亚氮排放、热氧化法对HFC-23进行捕获和清除等。加快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变,减少农田种植和畜禽养殖中甲烷和氧化亚氮排放。启动实施土壤有机质提升补贴项目,累计推广秸秆还田、绿肥种植、增施有机肥等技术措施面积近3000万亩。完善城市废弃物标准,实施生活垃圾处理收费制度,推广利用先进的垃圾焚烧技术,制定促进填埋气体回收利用的激励政策。积极开展碳捕集、利用和封存技术研究与示范。据初步统计,截至2010年底,中国工业生产过程的氧化亚氮排放基本稳定在2005年的水平上,甲烷排放增长速度得到一定控制。 (五)增加碳汇 增加森林碳汇。继续实施“三北”重点防护林工程、长江中下游地区重点防护林工程、退耕还林工程、天然林保护工程、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等生态建设项目,开展碳汇造林试点,加强林业经营及可持续管理,提高森林蓄积量,中央财政提高了造林投入补助标准,每亩补助由100元人民币提高到200元人民币,建立了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目前,中国人工林保存面积6200万公顷,全国森林面积达到1.95亿公顷,森林覆盖率由2005年的18.21%提高到2010年的20.36%,森林蓄积量达到137.21亿立方米,全国森林植被碳储量达78.11亿吨。 提高农田和草地碳汇。在草原牧区落实草畜平衡和禁牧、休牧、划区轮牧等草原保护制度,控制草原载畜量,遏止草原退化。扩大退牧还草工程实施范围,加强人工饲草地和灌溉草场的建设。加强草原灾害防治,提高草原覆盖度,增加草原碳汇。到2010年,全国保护性耕作技术实施面积6475万亩,机械化免耕播种面积1.67亿亩,秸秆机械化粉碎还田面积4.28亿亩。 (六)地方积极推进低碳发展 推进低碳省区和低碳城市试点工作。2010年启动国家低碳省区和低碳城市试点工作,并选择广东、湖北、辽宁、陕西、云南等5省和天津、重庆、杭州、厦门、深圳、贵阳、南昌、保定等8市作为首批试点。目前,各试点省区和城市均成立了低碳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编制了低碳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提出了本地区“十二五”时期和2020年碳强度下降目标,并在经济发展中积极转变发展方式,部署重点行动,推进建设低碳发展重点工程,大力发展低碳产业,推进绿色、低碳发展。 各地积极探索低碳发展经验。北京市围绕建设“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加快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加快现有建筑、交通体系低碳化改造,倡导低碳消费和低碳生活方式。上海市加快推进能源结构优化,在虹桥商务区、崇明岛等地区推进低碳发展实践区试点,在世博园规划、建设、运营各环节全面落实低碳发展理念,开展“低碳世博自愿减排行动”。江苏省确定了4个城市、10个园区和10家企业开展低碳经济试点工作。 二、适应气候变化 “十一五”期间,中国加强气候变化科学研究和影响评估,完善法规政策,提高重点领域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减轻了气候变化对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的不利影响。 (一)农业领域 加强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推动大规模旱涝保收标准农田建设,开展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大型灌溉排水泵站更新改造,扩大农业灌溉面积、提高灌溉效率,推广农田节水技术,开展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暨末级渠系节水改造试点工作,提高灾害应对能力。建立和完善农业气象监测与预警系统。研究培育产量高、品质优良的抗旱、抗涝、抗高温、抗病虫害等抗逆品种,扩大良种种植面积,进一步加大农作物良种补贴力度,加快推进良种培育、繁殖、推广一体化进程。目前,全国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5%以上,良种对粮食增产贡献率达到40%左右。 (二)水资源领域 编制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七大江河流域防洪规划、全国山洪灾害防治规划、全国城市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规划、全国主要河湖水生态保护规划等专项规划。加强流域管理和水资源调度工作,组织实施引黄济津、引黄济冀、引江济太等应急调水,并实施了黑河、塔里木河生态补水。加快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完善水资源开发、利用、节约、保护政策体系。开工建设一批流域性防洪重点工程,加快骨干水利枢纽和重点水源工程建设。加大水土流失治理力度,完成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面积23万平方公里。完成规划内的全国大中型和重点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增加农村饮水安全投入,解决了2.1亿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提前6年实现了联合国千年发展的相关目标。 (三)海洋领域 加强海洋气候观测网络建设。通过开展海洋观测系统的建设,初步形成对全国近海和部分大洋的海洋关键气候要素的观测能力,初步构建典型海洋生态敏感区监测体系,有效提高了海—气二氧化碳交换通量监测体系能力水平。全面启动全国和沿海省级海洋功能区划修编工作,开展了海域海岸带和重点海岛整治修复工作。积极开展红树林栽培移种、珊瑚礁移植保护、滨海湿地退养还滩等海洋生态恢复示范工程。开展风暴潮、海浪、海啸和海冰等海洋灾害的观测预警工作,有效降低了各类海洋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开展海平面上升、海岸侵蚀、海水入侵和土壤盐渍化监测、调查和评估工作,对沿海94个验潮站的基准潮位进行了重新核定。开展中国近海海洋综合调查与评价工作,系统梳理中国海洋灾害时空分布特征。发布年度中国海洋环境状况公报、中国海平面公报和中国海洋灾害公报,为有效应对和防御各类海洋灾害提供支撑。 (四)卫生健康领域 印发《全国自然灾害卫生应急预案(试行)》,明确了水旱灾害、气象灾害、生物灾害等自然灾害卫生应急工作的目标和原则,确立自然灾害卫生应急工作体制、响应级别和响应措施,制定了不同灾种自然灾害卫生应急工作方案。制定《高温中暑事件卫生应急预案(试行)》和《国家环境与健康行动计划(2007—2015)》。组织开展饮用水卫生、空气污染健康影响、气候因素相关传染病监测及气候变化对媒传寄生虫病、介水传染病影响等研究,开展气候变化对环境相关疾病的影响机制研究,为研究制定适应气候变化的政策和措施提供技术支持。 (五)气象领域 气象部门发布实施《天气研究计划(2009—2014年)》、《气候研究计划(2009—2014年)》、《应用气象研究计划(2009—2014年)》、《综合气象观测研究计划(2009—2014年)》,印发《中国气候观测系统实施方案》,促进了中国气候变化监测、预估、评估工作。建立中国第一代短期气候预测模式系统,研发新一代全球气候系统模式,开展气候变化对国家粮食安全、水安全、生态安全、人体健康安全等多方面的影响评估工作。 三、基础能力建设 “十一五”期间,中国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体系,完善应对气候变化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加强统计核算研究及制度建设,提高科技和政策研究水平,加强气候变化教育培训,能力建设进一步加强。 (一)制定相关法规和重大政策文件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或修订《可再生能源法》、《循环经济促进法》、《节约能源法》、《清洁生产促进法》、《水土保持法》、《海岛保护法》等相关法律,颁布《民用建筑节能条例》、《公共机构节能条例》、《抗旱条例》,出台《固定资产投资节能评估和审查暂行办法》、《高耗能特种设备节能监督管理办法》、《中央企业节能减排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等规章。开展了应对气候变化立法前期研究工作。 制定并实施《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明确应对气候变化的指导思想、主要领域和重点任务。根据方案要求,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均已编制完成了地方应对气候变化方案,并已全面进入组织落实阶段,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已逐步纳入到各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布局,提上了地方各级政府重要议事日程。相关部门相继出台了海洋、气象、环保等领域的相关行动计划和工作方案。 出台一系列重大政策性文件。发布《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一五”规划》、《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等重要文件。2007年发布的《“十一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明确了节能减排的具体目标、重点领域及政策措施,对“十一五”时期开展节能减排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完善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 建立并完善国家应对气候变化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归口管理、各有关部门分工负责、各地方各行业广泛参与的应对气候变化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2007年,中国成立了国家应对气候变化领导小组,国务院总理任组长,相关20个部门的部长为成员。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承担领导小组的具体工作,并于2008年设置应对气候变化司,负责统筹协调和归口管理应对气候变化工作。中国政府有关部门相继建立了应对气候变化职能机构和工作机制,负责组织开展本领域应对气候变化工作。2010年,在国家应对气候变化领导小组框架内设立协调联络办公室,加强了部门间协调配合;调整充实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提高了应对气候变化决策的科学性。中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都建立了应对气候变化工作领导小组和专门工作机构,一些副省级城市和地级市也建立了应对气候变化相关工作机构。国务院有关部门相继成立了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应对气候变化研究中心等工作支持机构,一些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成立了气候变化研究机构。 (三)加强统计核算能力建设 完善能源等相关统计制度。印发《节能减排统计监测及考核实施方案和办法》,进一步完善能耗核算制度,新建了10项能源统计制度,基本涵盖了全社会各领域能源消费。各地方完善能源统计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加强能源统计工作。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均成立了能源统计机构,重点用能单位也加强了能源统计和计量工作。建立重点用能单位能源利用状况报告制度,规范重点用能单位能源利用状况报告报送工作。制定林业碳汇计量监测技术指南,推进了林业碳汇计量监测体系建设。 加强温室气体排放核算。继2004年向《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简称《公约》)缔约方大会提交《中华人民共和国气候变化初始国家信息通报》后,组织编制中国2005年温室气体排放清单和第二次国家信息通报。建立中国温室气体清单数据库,发布《省级温室气体排放清单编制指南(试行)》,启动省级温室气体清单编制工作,开展一系列培训活动。 (四)增强科技和政策研究支撑能力 加强基础研究。组织编制第一次、第二次《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开展气候变化与环境质量关系、温室气体与污染物协同控制、气候变化与水循环机理、气候变化与林业响应对策等研究。建立未来气候变化趋势数据集,发布亚洲地区气候变化预估数据集。组建了若干个海—气相互作用与气候变化专门实验室,开展了大量基础研究工作。 推进气候友好技术研发。在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和科技支撑计划中开展能源清洁高效利用技术、重点行业工业节能技术与装备开发、建筑节能关键技术与材料开发、重点行业清洁生产关键技术与装备开发和低碳经济产业发展模式及关键技术集成应用等节能技术研发,取得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发明专利和重大成果。推动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开发利用技术、智能电网关键技术等领域的技术研发。开展温室气体提高石油采收率的资源化利用及地下埋存、咸水层封存能力评价及安全性、新型高效吸附材料的制备筛选等研发工作。在“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中部署气候变化影响与适应的关键技术研究、典型脆弱区域气候变化适应技术示范等项目专题,在碳排放监测方面组织开展嗅碳卫星研究。通过“863”计划和支撑计划,设立了主要农林生态系统固碳减排技术研究与示范、林业生态建设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农业重大气候灾害监测预警与调控技术研究等项目。实施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重点行业节能减排技术评估与应用研究》。2010年国家工程研究(技术)中心、国家工程实验室分别达到288个和91个。 加强气候变化战略和政策研究。围绕“十二五”应对气候变化重点任务,研究应对气候变化的长远战略,开展中国低碳发展战略、全国适应气候变化总体战略、碳排放交易机制、国内外应对气候变化相关法律法规等研究。启动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科技专项行动,总投入经费约1.1亿人民币,开展中国绿色发展的重大战略及技术问题等相关研究。 (五)加强教育培训 将气候变化内容逐步纳入国家教育体系。中、高等院校加强环境和气候变化教育,陆续建立环境和气候变化相关专业,加强气候变化教育科研基地建设,为培养气候变化领域专业人才发挥了积极作用。 加强对领导干部气候变化知识的培训。通过举办集体学习、讲座、报告会等形式,有效提高各级领导干部气候变化意识和科学管理水平。中央政府有关部门举办了气候变化、可持续发展和环境管理培训班、应对气候变化省级决策者能力建设培训班、地方政府官员清洁发展机制管理能力建设培训班、适应气候变化能力建设培训研讨班、省级温室气体清单编制能力建设培训班等。地方政府也积极开展了气候变化相关培训。 四、全社会参与 中国积极宣传应对气候变化科学知识,提高公众的低碳发展意识,注重发挥民间组织、媒体等各方面的积极性,采取多种渠道和手段引导全民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行动。 (一)政府积极引导 从2008年开始,每年编写出版《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年度报告,全面介绍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领域的政策与进展。组织开展“节能宣传周”系列活动,普及节能减排与气候变化知识。利用世界环境日、世界气象日、世界地球日、世界海洋日、世界无车日、全国防灾减灾日、全国科普日等主题日,积极开展气候变化科普宣传。北京、天津、贵阳等一些地方政府通过举办气候变化、节能环保等领域的大型国际研讨会、论坛和展览等活动,加强与世界各国在低碳发展方面的经验交流,增强公众应对气候变化和节能低碳的意识。充分发挥报纸、广播、电视、杂志等传统媒体和互联网、手机等新媒体的作用,加强应对气候变化和节能低碳的宣传教育。 (二)民间组织积极行动 中国国土经济学会开展低碳国土实验区创建活动,中华环保联合会和中国旅游协会在48家旅游景区开展首批全国低碳旅游试验区试点,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与全国总工会组织开展全国重点大型耗能钢铁生产设备节能降耗对标竞赛活动。中国节能协会等举办气候变化与低碳经济发展媒体高层论坛。中国煤炭协会、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等在行业节能规划、节能标准的制定和实施、节能技术推广、能源消费统计、节能宣传培训和信息咨询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一些民间公益组织也积极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提高了公众应对气候变化意识。 (三)新闻媒体大力宣传 中国媒体不断加大应对气候变化与节能低碳宣传报道力度。编写并出版了一系列气候变化与气象灾害防御的科普宣传画册,制作了《面对气候变化》、《变暖的地球》、《关注气候变化》、《环球同此凉热》等影视片,及时跟踪报道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热点新闻,积极介绍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行动和进展,倡导低碳生活理念,增进社会各界对气候变化的了解和认识,展示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付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就。 (四)公众广泛参与 中国公众以实际行动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广泛参与自备购物袋、双面使用纸张、控制空调温度、不使用一次性筷子、购买节能产品、低碳出行、低碳饮食、低碳居住等节能低碳活动,从日常生活衣、食、住、行、用等细微之处,实践低碳生活消费方式。各地公众积极参与“地球一小时”倡议,在每年3月最后一个星期六晚熄灯一小时,共同表达保护全球气候的意愿。开展千名青年环境友好使者行动等活动,在机关、学校、社区、军营、企业、公园和广场等宣讲环保理念,倡导低碳生活,践行绿色消费。在全国一些大中城市,低碳生活成为时尚,人们开始追求简约、低碳的生活方式。上海、重庆、天津等城市开展“酷中国——全民低碳行动”,进行家庭碳排放调查和分析。哈尔滨等城市开展了节能减排社区行动,动员社区内的家庭、学校、商服、机关参与节能减排。中国各地的大、中、小学积极宣传低碳生活、保护环境,一些高校提出建设“绿色大学”等目标,得到广泛响应。 五、参与国际谈判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以高度负责任的态度,积极建设性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国际谈判,加强与各国在气候变化领域的多层次磋商和对话,努力推动各方就气候变化问题凝聚共识,为推动建立公平合理的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制度作出了积极贡献。 (一)积极参加联合国进程下的国际谈判 中国坚持《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简称《议定书》)双轨谈判机制,坚持缔约方主导、公开透明、广泛参与和协商一致的规则,积极发挥联合国框架下的气候变化国际谈判的主渠道作用,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积极建设性参与谈判,加强与各方沟通交流,促进各方凝聚共识。 2007年,中国积极建设性参加了印尼巴厘岛联合国气候变化谈判会议,为巴厘路线图的形成作出了实质性贡献。中国在此次大会上提出的三项建议,包括最晚于2009年底谈判确定发达国家2012年后的减排指标、切实将《公约》和《议定书》中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和技术转让的规定落到实处等,得到了与会各方的认可,并最终被采纳到该路线图中。 2009年,中国积极参加哥本哈根会议谈判,为打破谈判僵局、推动各方形成共识发挥了关键性作用。中国政府公布《落实巴厘路线图——中国政府关于哥本哈根气候变化会议的立场》,提出了中国关于哥本哈根会议的原则、目标,就进一步加强《公约》的全面、有效和持续实施,以及发达国家在《议定书》第二承诺期进一步量化减排指标等方面阐明了立场。在出席领导人会议时,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呼吁各方凝聚共识、加强合作,共同推进全球合作应对气候变化进程。会议期间,温家宝总理与各国领导人展开密集磋商,推动形成了《哥本哈根协议》,为推动气候变化国际谈判进程作出了突出贡献。 2010年,中国全面参与墨西哥坎昆会议谈判与磋商,坚持维护谈判进程的公开透明、广泛参与和协商一致,就各个谈判议题提出建设性方案,为坎昆会议取得务实成果、谈判重回正轨作出了重要贡献。特别是在关于全球长期目标、《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发展中国家减缓行动的“国际磋商与分析”以及发达国家减排承诺等分歧较大的问题的谈判中,积极与各方沟通协调,从各个层面与各方坦诚、深入交换看法,增进相互理解,凝聚政治推动力。利用“77国集团+中国”和“基础四国”等机制加强与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沟通协调,利用各种渠道加强与发达国家的对话,为开好坎昆会议做了有效铺垫。中国还与会议东道国墨西哥密切沟通,提供了有益建议和全面支持。2010年10月,在坎昆会议召开前,中国在天津承办了一次联合国气候变化谈判会议,为推动坎昆会议取得积极成果奠定了基础。 (二)积极参与相关国际对话与交流 利用高层互访和重要会议推动谈判进程。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出席二十国集团峰会、八国集团同发展中国家领导人对话会议、主要经济体能源安全和气候变化领导人会议、亚太经合组织等重大多边外交活动中,多次发表重要讲话,努力促进国际社会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凝聚共识,共同推进全球合作应对气候变化进程。2009年9月22日,胡锦涛主席出席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发表了题为《携手应对气候变化》的讲话,阐明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目标、立场和主张,并表达了加强国际合作的意愿。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东亚峰会、中欧工商峰会、亚欧峰会等重要国际会议中,多次就深化应对气候变化国际交流和合作、发展绿色经济等问题阐述中国的立场和采取的行动,呼吁加强气候变化技术和管理方面的国际合作,加深各方对彼此立场的理解。 积极参与气候变化谈判相关国际进程。参与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东道国举办的部长级非正式磋商会议、“经济大国能源与气候论坛”领导人代表会议、彼得斯堡气候变化部长级对话会、小岛国气候变化部长级会议、气候技术机制部长级对话会、联合国秘书长气候变化融资高级别咨询小组会议和国际民航、国际海事组织会议及全球农业温室气体研究联盟等系列国际磋商和交流活动。中国积极参与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及其工作小组的活动,中国科学家参与了历次评估报告的编写。 加强与各国磋商与对话。加强与美国、欧盟、丹麦、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部长级磋商。加强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的沟通,推动建立“基础四国”协商机制,并采取“基础四国+”的方式,协调推动气候变化谈判进程。加强与非洲国家、最不发达国家、小岛屿国家的沟通。中国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积极开展与其他国家相关智库的学术交流对话,推动气候变化科学研究、技术转让、公众教育和信息共享等方面的国际合作。 六、加强国际合作 中国本着“互利共赢,务实有效”的原则积极参加和推动与各国政府、国际组织、国际机构的务实合作,为促进国际社会合作应对气候变化发挥着积极的建设性作用。2010年3月,中国颁布《应对气候变化领域对外合作管理暂行办法》,进一步规范和促进了气候变化国际合作。 (一)拓展与国际组织合作 加强与相关国际组织和机构的信息沟通、资源共享和务实合作,签署了一系列合作研究协议,实施了一批研究项目,内容涉及气候变化的科学问题、减缓和适应、应对政策和措施等,主要包括: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世界银行、欧洲投资银行开展项目合作,与亚洲开发银行、碳收集领导人论坛、全球碳捕集和封存研究院开展碳捕集、利用和封存领域相关合作,与全球环境基金开展了中国技术需求评估项目合作,与能源基金会合作开展编制温室气体清单能力建设及相关政策、技术路线研究、气候变化立法研究等。中国积极参与相关国际科技合作计划,如地球科学系统联盟框架下的世界气候研究计划、国家地圈—生物圈计划、国家全球变化人文因素计划、全球对地观测政府间协调组织、全球气候系统观测计划等,相关研究成果为中国应对气候变化政策的制定提供了有益参考。 (二)加强与发达国家务实合作 中国与美国、欧盟、意大利、德国、挪威、英国、法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日本等国家和地区建立了气候变化领域对话和合作机制,签署相关联合声明、谅解备忘录和合作协议等,将气候变化作为双方合作的重要内容。推动中日节能环保合作,与美国在建筑节能、清洁煤/碳捕集与封存、清洁能源汽车等三个优先领域开展联合研究,与德国在电动汽车领域开展深入的科技合作,与澳大利亚开展二氧化碳地质封存合作,与意大利开展清洁能源/碳捕集与封存技术合作,与欧盟开展建筑能效与质量的合作,与英国推进绿色建筑和生态城市发展合作,与加拿大开展采用现代木结构建筑技术应对气候变化合作,与瑞典开展城乡可持续发展领域合作。 (三)深化与发展中国家务实合作 与南非、印度、巴西、韩国等国家签署相关的联合声明、谅解备忘录和合作协议等,建立气候变化合作机制,加强在气象卫星监测、新能源开发利用等领域的合作,为发展中国家援建200个清洁能源和环保项目。加强科技合作,实施了100个中非联合科技研究示范项目。加强农业合作,援建农业示范中心,派遣农业技术专家,培训农业技术人员,提高非洲实现粮食安全能力。注重在人力资源开发上的合作,实施援外培训项目85个。2008年12月,中国在吉布提举办了清洁发展机制与可再生能源培训班。2009年6月,在北京举办了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官员研修班。同年7月,在北京为来自非洲国家的官员和学者举办发展中国家气候及气候变化国际高级研修班。2010年,共安排19期应对气候变化和清洁能源国际研修班,为受援国培训548名官员和专业人员。中国还向南太平洋、加勒比等地区小岛屿国家提供支持与帮助,先后为太平洋岛屿国家援建130多个项目,为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提高其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 (四)积极开展清洁发展机制项目合作 为促进清洁发展机制项目在中国的有序开展,2005年中国制定和颁布实施了《清洁发展机制项目运行管理办法》。2010年,为提高清洁发展机制项目开发和审定核查效率,又对该管理办法进行了修订。大力开展相关能力建设,提高推动清洁发展机制项目开发的能力。每年组织专家计算电网基准线排放因子,及时公布和共享信息。截至2011年7月,中国已经批准了3154个清洁发展机制项目,主要集中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节能和提高能效、甲烷回收利用等方面。其中,已有1560个项目在联合国清洁发展机制执行理事会成功注册,占全世界注册项目总数的45.67%,已注册项目预计经核证的减排量(CER)年签发量约3.28亿吨二氧化碳当量,占全世界总量的63.84%,为《京都议定书》的实施提供了支持。 七、“十二五”时期的目标任务和政策行动 “十二五”期间,中国将把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牢固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把积极应对气候变化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作为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机遇,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综合运用优化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节约能源和提高能效、增加碳汇等多种手段,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提高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广泛开展气候变化领域国际合作,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一)主要目标 2009年哥本哈根会议召开前,中国政府宣布了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温室气体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的行动目标,并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2011年3月,中国全国人大审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十二五”时期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约束性目标:到2015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10年下降17%,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比2010年下降16%,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1.4%,新增森林面积1250万公顷,森林覆盖率提高到21.66%,森林蓄积量增加6亿立方米。这彰显了中国政府推动低碳发展、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决心。 (二)政策行动 围绕上述目标任务,“十二五”期间,中国将重点从十一个方面推进应对气候变化相关工作。 一是加强法制建设和战略规划。按照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关于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决议》要求,研究制定专门的应对气候变化法,并根据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的需要,对相关法律、法规、条例、标准等作出修订。开展中国低碳发展战略、适应气候变化总体战略研究,提出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及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技术发展路线图。组织编制《国家应对气候变化规划(2011—2020)》,指导未来10年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工作。 二是加快经济结构调整。通过政策调整和体制创新,推动产业优化升级,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抑制高耗能、高排放行业过快增长,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力度,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低碳技术研发和产品推广,逐步形成以低碳为特征的能源、工业、交通、建筑体系。 三是优化能源结构和发展清洁能源。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制定能源发展规划,明确总量控制目标和分解落实机制。加快发展清洁煤技术,加强煤炭清洁生产和利用,促进天然气产量快速增长,推进煤层气、页岩气等非常规油气资源开发利用,安全高效发展核能,因地制宜加快水能、风能、太阳能、地热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开发。 四是继续实施节能重点工程。实施锅炉窑炉改造、电机系统节能、能量系统优化、余热余压利用、节约替代石油、建筑节能、绿色照明等节能改造工程,以及节能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节能产品惠民工程、合同能源管理推广工程和节能能力建设工程等重点节能工程,推进工业、建筑、交通等重点领域和重点行业节能,努力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五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进一步统筹协调低碳发展战略与其他资源环境政策,支持循环经济技术研发、示范推广和能力建设,努力提高资源产出率。编制全国循环经济发展总体规划,深化循环经济示范试点工作,加快建立反映循环经济发展的评价指标和统计制度,通过循环经济技术和市场机制使重点企业、园区、城市生态化。 六是扎实推进低碳试点。组织试点省区和城市编制低碳发展规划,积极探索具有本地区特色的低碳发展模式,率先形成有利于低碳发展的政策体系和体制机制,加快建立以低碳为特征的产业体系和消费模式。组织开展低碳产业园区、低碳社区和低碳商业试点。 七是逐步建立碳排放交易市场。借鉴国际碳排放交易市场建设经验,结合中国国情,逐步推进碳排放交易市场建设。通过规范自愿减排交易和排放权交易试点,完善碳排放交易价格形成机制,逐步建立跨省区的碳排放权交易体系,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优化资源配置上的基础性作用,以最小化成本实现温室气体排放控制目标。 八是增加碳汇。大力推进植树造林,继续实施“三北”重点防护林工程、长江中下游地区重点防护林工程、退耕还林工程、天然林保护工程、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以及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等生态保护项目。深入开展城市绿化造林,加快建设城市森林生态屏障。开展碳汇造林试点,促进碳汇林业健康有序发展。继续实施农田保护性耕作和退牧还草等工程,增加农田和草地碳汇。 九是提高适应气候变化能力。重视应对极端气候事件能力建设,提高农业、林业、水资源、卫生健康等重点领域和沿海、生态脆弱地区适应气候变化水平。研究制定农林业适应气候变化政策措施,保障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合理开发和优化配置水资源,强化各项节水政策和措施。加强海洋和海岸生态系统监测和保护,提高沿海地区抵御海洋灾害能力。完善应对极端气象灾害的应急预案、启动机制以及多灾种早期预警机制。 十是继续加强能力建设。建立温室气体排放基础统计制度,加强对可再生能源、能源供应和消费的统计。加强科技支撑,推进关键低碳技术自主研发,扩大低碳技术示范和推广。进一步完善有利于应对气候变化人才发展的体制机制,不断提高人才队伍素质。通过多种大众传播媒介,广泛宣传普及应对气候变化知识,积极倡导低碳消费。 十一是全方位开展国际合作。继续加强与发达国家的交流与对话,全面启动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开展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建设与培训,实施适应气候变化技术合作项目,组织节能、节水、新能源产品与设施推广赠送活动,为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提供切实支持,逐步形成具有总体规划指导、专项经费支持、成熟稳定队伍,能够有效覆盖减缓、适应、技术转让、能力建设等各领域的综合性对外交流与合作体系。 2011年,中国政府发布《“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十二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等,对“十二五”期间开展节能减排和控制温室气体排放作出了全面部署。 八、中国参与气候变化国际谈判的基本立场 中国积极建设性参与了应对气候变化国际谈判,坚持《公约》和《议定书》双轨谈判机制,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推动气候变化国际谈判取得进展。2011年11月底到12月初,联合国气候变化会议将在南非德班召开,中国认为,德班会议应落实2010年坎昆会议上各方达成的共识,确定相关机制的具体安排,并就坎昆会议未能解决的问题继续谈判,在已有共识的基础上取得积极成果。 (一)中国参与气候变化国际谈判的原则立场 为促进联合国气候变化德班会议按巴厘路线图的要求取得积极进展,中国政府坚持以下原则立场: 一是坚持《公约》和《议定书》基本框架,严格遵循巴厘路线图授权。《公约》和《议定书》是国际合作应对气候变化的基本框架和法律基础,凝聚了国际社会的共识,是落实巴厘路线图的依据和行动指南。巴厘路线图要求为加强《公约》和《议定书》全面、有效和持续实施,应确定发达国家在《议定书》第二承诺期的进一步量化减排指标,并就减缓、适应、技术转让、资金支持等作出相应安排。 二是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发达国家200多年的工业化过程中排放了大量温室气体,是造成当前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理应承担率先大幅减排的历史责任。从现实能力看,发达国家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掌握着先进的低碳技术,而发展中国家缺乏应对气候变化的财力和技术手段,还面临着发展经济、消除贫困、应对气候变化等多重艰巨任务。因此,发达国家应率先大幅度减排,同时要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转让技术。发展中国家在发展经济、消除贫困的过程中,在发达国家的支持下根据各国国情采取积极的适应和减缓气候变化的措施。 三是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当代的发展不应损害后代的发展能力。应当在可持续发展的框架下,统筹考虑经济发展、消除贫困、保护气候,积极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和应对气候变化的双赢。 四是坚持统筹减缓、适应、资金、技术等问题。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是应对气候变化的两个有机组成部分,应当同等重视。减缓是一项相对长期、艰巨的任务,而适应对发展中国家尤为现实、紧迫。资金和技术是实现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必不可少的手段,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技术转让和能力建设支持是发展中国家有效应对气候变化的根本保证。 五是坚持联合国主导气候变化谈判的原则,坚持“协商一致”的决策机制。中国不反对通过《公约》和《议定书》谈判进程外的非正式磋商或小范围磋商探讨《公约》和《议定书》谈判中的焦点问题,推进谈判进程,但上述会议均应是对《公约》和《议定书》谈判进程的补充,而非替代。“协商一致”原则是《联合国宪章》的重要精神,符合联合国整体和长远利益,对增强决策的民主性、权威性和合法性有重要意义。因此,必须坚持“协商一致”的决策机制,在确保谈判进程公开、透明和广泛参与的前提下,以适当方式提高工作效率。 (二)德班会议成果预期 中国认为,德班会议应在以下三个方面达成具体成果: 一要明确发达国家在《议定书》第二承诺期进行大幅度绝对量化减排的安排。《议定书》是巴厘路线图双轨谈判机制中的一轨,其第一承诺期将于2012年底结束。为落实《坎昆协议》关于确保《议定书》第一、第二承诺期不出现空当的要求,应尽快确定《议定书》发达国家在第二承诺期的减排安排,这是德班会议最为紧迫的任务,直接关系到德班会议的成败。 二要明确非《议定书》发达国家在《公约》下承担与其他发达国家在《议定书》下可比的减排承诺。根据巴厘路线图的要求,《议定书》发达国家在《议定书》下承担减排指标,非《议定书》发达国家也要在《公约》下承担与之可比的减排努力,这种可比性包括了减排的性质、范围和遵约机制等。在此情况下,发展中国家也应在可持续发展的框架下,在发达国家的资金和技术转让支持下开展积极的减缓行动。很多发展中国家已经提出了到2020年的自主减排行动目标,在发达国家在《公约》和《议定书》第二承诺期分别承担到2020年有国际法律约束力的减排指标的情况下,可按照“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以适当的法律形式明确发展中国家的减缓行动,认可发展中国家的减排努力。 三要细化并落实适应、资金、技术转让、能力建设方面的机制安排,细化体现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区别的“三可”(可测量、可报告、可核实)和透明度的具体安排。目前大部分发展中国家都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采取了应对气候变化的积极行动,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作出了重要贡献,但国际社会仍缺乏对发展中国家在资金和技术转让方面的有效支持。只有建立有效机制并为发展中国家提供新的、额外的、充足的资金和技术转让支持,发展中国家才能有效开展减缓行动和适应行动。《坎昆协议》明确了有关“三可”和透明度的原则,中国支持在德班会议上就发达国家减排承诺及其对发展中国家资金、技术转让和能力建设支持的“三可”和发展中国家自主减缓行动“国际磋商和分析”问题作出具体安排,这种安排也应充分体现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 结束语 在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进程中,中国清醒认识到气候变化带来的严峻挑战。作为负责任的发展中大国,中国将从基本国情和发展阶段的特征出发,坚定不移地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作出更大的贡献。 中国将继续积极推动气候变化国际谈判进程,积极参加联合国气候变化谈判会议,支持即将召开的气候变化德班会议在落实巴厘路线图的谈判方面取得全面、均衡的成果,就加强《公约》及《议定书》的全面、有效和持续实施作出公平、合理、有效的安排。中国愿意与国际社会一道,努力共同推动德班会议取得积极的成果。 ------------------------------------------------------------------------------ 作者:张巧玲 来源: 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11-11-23 8:42:00 选择字号: 小 中 大 中国发布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白皮书 本报北京11月22日讯 (记者张巧玲)今天,国务院新闻办发布《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2011)白皮书》。白皮书指出,中国将从基本国情和发展阶段的特征出发,坚定不移地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作出更大贡献。 白皮书主要介绍了中国在“十一五”期间应对气候变化的一些政策、措施、行动和取得的成效,同时介绍了“十二五”期间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已经确定的目标和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已经确定的政策措施。 “十二五”期间,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约束性目标为:到2015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10年下降17%,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比2010年下降16%,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1.4%,新增森林面积1250万公顷,森林覆盖率提高到21.66%,森林蓄积量增加6亿立方米。 “中国将主要通过节能、提高能效、发展可再生能源、增加森林碳汇等措施来实现这些目标。”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表示。 联合国气候变化德班会议将于下周一举行,白皮书指出,德班会议应落实2010年坎昆会议上各方达成的共识,确定相关机制的具体安排,并就坎昆会议未能解决的问题继续谈判,在已有共识的基础上取得积极成果。 一要明确发达国家在《议定书》第二承诺期进行大幅度绝对量化减排的安排。 二要明确非《议定书》发达国家在《公约》下承担与其他发达国家在《议定书》下可比的减排承诺。 三要细化并落实适应、资金、技术转让、能力建设方面的机制安排,细化体现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区别的“三可”(可测量、可报告、可核实)和透明度的具体安排。 解振华认为,发展中国家也应采取积极、适合本国国情的减缓行动,在适应、资金、技术转让、森林、能力建设等方面建立机制,取得积极进展。 “中国政府在应对气候变化的整个进程中始终会继续发挥积极、建设性的作用,推动整个进程。”解振华表示。 《科学时报》 (2011-11-23 A1 要闻)
个人分类: 科研资料|200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ED Physicians Test Few Infants and Toddlers for UTI
xuxiaxx 2011-11-23 09:37
November 22, 2011 — Emergency department (ED) physicians were more likely to order blood tests for infants and toddlers with unexplained fever than they were to order tests for urinary tract infections (UTIs), despite longstanding recognition that UTIs should be considered in any young child with an unspecified fever, reveals a study published online November 21 in Pediatrics . Physicians order urine tests for fewer than 18% of infants and toddlers who arrive in the ED with unexplained fever, the research shows. At the same time, physicians requested complete blood counts in 20.5% of visits, even though clinical recommendations suggest such testing is less likely to be needed than urinalysis. "Given that rates of UTI might be as much as 20-fold higher than rates of bacteremia in the post– era, physicians' practice patterns seem inconsistent with the epidemiology of serious bacterial infections," write Alan E. Simon, MD, from the Infant, Child, and Women's Health Statistics Branch, Office of Analysis and Epidemiology, National Center for Health Statistics,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Hyattsville, Maryland, and colleagues. Records analyzed for this study did not include children's vaccination status. The researchers examined records of some 1600 visits to EDs by children aged 3 months to 3 years and included in the 2006-2008 National Hospital Ambulatory Medical Care Survey–Emergency Department, conducted by the National Center for Health Statistics. The investigators focused on those instances when a child's fever had no recognizable source, such as a sore throat or earache. Fever without source accounted for 21.6% (95% confidence interval, 20.2% - 23.0%) of the cases included in the 2006 to 2008 survey, or an estimated 1.7 million ED visits per year nationwide, according to the investigators. The records showed that girls, who are at a higher risk for UTI, were tested more frequently, at 25.5% of the time compared with 10.4% for boys. However, physicians were also 3 times more likely to also include a complete blood count for girls (odds ratio, 3.27). By contrast, recent clinical guidelines suggest that all girls with FWS should undergo urinalysis to rule out a potentially dangerous UTI, whereas complete blood counts are unnecessary for “well-appearing” children under these circumstances. The rate of urinalysis increased among children with higher temperatures. Physicians were twice as likely to order urinalysis for children with temperatures of from 39°C to 39.9°C (odds ratio, 2.09), compared with children whose temperature was 38°C, and 5 times more likely to order it if the child's temperature was 40°C or higher (odds ratio, 5.18, P 0.1 for both). Although the rate of urinalysis increased among children with temperatures of 39°C or higher, still only 40.2% of girls and 15.0% of boys with temperatures 39°C or higher were tested for UTI. Despite a lack of complete blood count or urinalysis in 58.6% of the visits, physicians prescribed antibiotics, including ceftriaxone, in about a quarter of all visits, including 20% of visits in which no testing was performed. This agrees with findings "that antibiotics are often inappropriately prescribed for upper respiratory infections," the authors report. Multivariate analysis demonstrated that the likelihood of a physician ordering urinalysis and a complete blood count increased if a patient had a high temperature, if the patient was a girl, and if the patient lived in a higher-income ZIP code. However, being 24 months to 36 months old was associated with lower odds of receiving these tests (odds ratio, 0.55) compared with children aged 3 months to 11 months. Although uncircumcised boys are also at a higher risk for UTI, the survey records did not include boys' circumcision status. The authors have disclosed no relevant financial relationships. Pediatrics . Published online November 21, 2011. Abstract 来源: http://www.medscape.com/viewarticle/754065
1245 次阅读|0 个评论
2011级高一(4)班全家福
热度 1 yaoronggui 2011-11-22 17:05
鹰潭一中2011级高一(4)班全家福 全家福照片上的名单如下(从前到后,从左到右): 第四排:李国梁 万陆峰 吴平山李图强 吴亚鸿 宁振鸿 孙文彬 张奕青 汪闽粤 艾超 林昊 江东源 孙星林 汤扬扬 孔健明 李锦程 汪博恺 李旦 徐国强 万建宇 高天浩 第三排:朱沼泽徐楠 陈宇翔 祝诚蔚 胡天皓 吴良 应鹏飞黄朝伟 叶泽轩 张烁 洪恩胤 张晨阳 姜志强 童智涛 何叫恒 甘胜涛 张雪明 饶高峰 第二排:周静付诗雨 潭琦 姜怡心 江新宇 吴静怡 胡月 吴凡 夏莎丽 朱依旋 孔玥 王利旋 彭小文 毕志红 桂昕 第一排:万思伊郭怡 何叶 童月 高谨瑜 陈伏莲 桂耀荣李玉清 范林蔚 张诗婷 曹家君 吴希晨 刘子珊 王文英 洪亚丽
个人分类: 教育管理|5891 次阅读|2 个评论
2011,再度“百花齐放”(附百篇精选博文目录)
热度 15 boxcar 2011-11-22 15:12
截至今日( 2011 年 11 月 22 日 ),本年度我在科学网上撰写的博文又有 100 篇被精选,这是继去年“百花齐放”之后,梅开二度,再次在一年之内有 100 篇博文光荣地戴上了“小红花”。为此特撰短文以纪念。 另外,今天还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 ,我的博文总数达到了 588 篇,好友人数 592 人,二者居然是同步增长的。 再有,这篇博文绝对没有“跟风”。 【1】 吕喆: “ 百花齐放 ” : 2010 年精选博文回顾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111635do=blogid=395231 以下是本年度百篇精选博文目录: 1. 高校里的“ 歧视” 与“ 士气” 2011-1-3 07:47 2. 有毒vs 有度 2011-1-3 17:40 3. 年轻博士们何以“ 独立” ? 2011-1-25 00:53 4. “ 母校” 挨骂为哪般? 2011-1-29 17:08 5. 科研的“ 主流” 与“ 非主流” 2011-2-1 08:28 6. “ 春晚” 与“ 高压锅” 2011-2-4 00:34 7. 流水为何不易结冰? 2011-2-13 19:23 8. 再谈流水不易结冰(外一则) 2011-2-15 08:22 9. 最低气温几点出现? 2011-2-15 20:29 10. “ 顶级千 人” ,能顶几千人? 2011-2-18 09:42 11. 从“ 三年不鸣” 说起 2011-2-23 08:17 12. 是不是SCI ,“ 垃圾” 说了算! 2011-2-23 20:24 13. “ 常识” 与“ 尝试” 2011-2-26 21:21 14. 大话“ 创新” 2011-3-3 19:29 15. 985/211 不再扩招,可以期待“11X” 工程否? 2011-3-8 21:06 16. 关于日本3.11 大地震的若干看法 2011-3-14 21:22 17. 略谈核防护 2011-3-17 09:14 18. 谣言止于何者? 2011-3-22 08:27 19. “ 科学网大学” 能干啥? 2011-4-1 20:15 20. 灌- 问- 悟:学习/ 掌握知识的三种方式 2011-4-4 07:32 21. “ 弯路” ,可以是“ 完路” 和“ 值路” 2011-4-6 08:11 22. 从科学网“ 麻- 药” 事件谈起 2011-4-12 19:10 23. 研究生招生和培养应该引入“ 淘宝” 机制 2011-4-17 09:08 24. 闲话“ 有神马用” 2011-4-20 08:02 25. “ 围观” 与“ 微观” 2011-4-22 08:37 26. “ 片面的深刻” :技术、战术与学术 2011-4-28 10:47 27. 成功的“ 复制” 、“ 复印” 与“ 孵化” 2011-5-2 19:55 28. 影响因子,已成“ 影响瘾子” ! 2011-5-13 08:51 29. 毕业论文,要丰满不要骨感 2011-5-16 08:20 30. 也来说说idea 2011-5-17 00:28 31. 我的idea ,您看不懂也是正 常的 2011-5-19 01:15 32. 研究生教育应该增加一定的“ 弹性” 2011-5-20 10:14 33. 略议科学院 2011-5-23 08:15 34. 一路顺风,起飞着陆最好是逆风 2011-5-24 08:15 35. “ 评职称” 催生出的“ 被留学” 2011-5-25 09:22 36. 科研道路上的“ 独木桥” 2011-5-27 07:53 37. 新技术“ 绕过教育环节” ,或许必然,但不必须 2011-5-28 09:45 38. 学位论文,应由导师写《序》,师弟师妹写《续》 2011-5-30 07:47 39. 科学研究:“ 一根筋”PK“ 两头堵” 2011-6-4 22:42 40. 答辩会是“ 神马” ?! 2011-6-12 09:01 41. 评与被评的 “ 镜子” 2011-6-13 08:19 42. 研究的目的,只是为了fun 么? 2011-6-14 08:28 43. “ 换” 之“ 患”—— 谈换导师与换课题 2011-6-16 08:43 44. 因X 施教? 2011-6-17 08:16 45. 难仿科大:靠词,但不靠谱! 2011-6-17 18:37 46. 为何要“ 烤” 南方科大? 2011-6-23 20:26 47. 可以给南方科技大学“ 泼冷水” 么? 2011-6-27 12:27 48. 围观生源争夺大战 2011-7-2 06:41 49. 何以“ 拒绝平庸” ? 2011-7-2 19:17 50. 毕业生同学,难道你们“ 不想离开” ?! 2011-7-7 23:53 51. 合手的导师,才是好导师 2011-7-10 09:09 52. 好导师,应该会punish 和publish 2011-7-17 09:09 53. 纯英文授课,教学中的“ 达芬奇家具” ? 2011-7-19 22:35 54. 感谢曹广福老师!(外一则:又见“ 严师” ) 2011-7-20 16:04 55. 高!实在是高!—— 杂议高铁 2011-7-24 09:55 56. 科研:挖深井OR 修烟囱? 2011-7-25 00:13 57. 太阳从西边出来了!(有图有真相,附赠物理分析!) 2011-7-28 19:37 58. 人才也“ 追尾” ?! 2011-7-29 21:31 59. “ 会” 当凌绝顶? 2011-8-1 18:48 60. “ 全国百篇优博” 、“ 非诚勿扰” 及“ 创新” 2011-8-2 16:53 61. 也说“ 高铁上座率” 算法 2011-8-3 10:54 62. 大学基础课教学不宜“ 跑偏” 2011-8-6 20:29 63. 四多四少:科学网博文500 篇纪念 2011-8-10 18:46 64. “ 机械制图” 的故事 2011-8-18 18:59 65. 如果我重返本科…… 2011-8-23 08:33 66. 现如今,还能“ 行行出状元” 么? 2011-8-24 07:59 67. 科研的开端 2011-8-27 08:12 68. 科研的开端(续一) 2011-8-28 08:54 69. 科研的开端(续二) 2011-8-29 08:14 70. 饶式“ 费扼谱赖” 可行否? 2011-8-30 19:49 71. 科学,怎么玩? 2011-9-2 08:09 72. “ 博士后” 的“ 流” 与“ 动” 2011-9-3 08:12 73. “ 最” 好,“ 醉” 不好 2011-9-4 10:19 74. 杂说“ 教师节” 2011-9-9 07:15 75. 大学生:“ 学” 与“ 做” 的迷思 2011-9-11 06:55 76. 记忆中的电视广告 2011-9-14 17:27 77. 本科课外科研的“ 利” 与“ 得” 2011-9-21 08:27 78. 本科生课外科研的“ 弊” 与“ 失” 2011-9-22 08:13 79. 科研道路上的“ 立交桥” 2011-9-23 08:22 80. 话说积累 2011-9-25 07:52 81. 再谈高校师资“ 近亲繁殖” 与“ 创新” 2011-9-27 08:39 82. 一道条件不全、让学生全军覆没的作业题 2011-9-30 07:22 83. “ 陷阱 ” 的价值 2011-10-1 08:16 84. 请让人才们自己走! 2011-10-11 85. 别把自己是教授挂在嘴上 2011-10-11 86. 科研的开放与封闭 2011-10-13 87. 一道需要用三年时间去 “ 解答 ” 的面试题 2011-10-19 08:32 88. 闲话天牛- 踹客(Tenure-track ) 2011-10-23 00:47 89. 扔掉 “ 培训 ” 这根 “ 拐棍 ” !? 2011-10-28 08:32 90. 大学生,要 “ 创新计划 ”OR“ 实践计划 ” ? 2011-10-29 09:36 91. “ 用功 ” 说 2011-11-3 18:21 92. 硕士生导师也不容易 2011-11-5 22:49 93. 到底神马叫 “ 差劲学生 ” ? 2011-11-6 11:24 94. “ 老板 ”~~ 比较 “ 老 ” 的 “ 跳板 ” 2011-11-6 23:58 95. 文学教授三呼 “ 纳米 ” ,到底 “ 爽 ” 了谁?! 2011-11-12 17:01 96. “ 蓝天 ” 在哪里? 2011-11-15 07:51 97. “ 棒打 ” 与 “ 捧叮 ” 2011-11-15 18:05 98. 学生就业到底是谁的事儿? 2011-11-18 19:26 99. “ 门把手 ” 可以打开 “ 脑门儿 ” 么? 2011-11-19 17:50 100. 人才培养:猎枪 PK 小口径步枪 2011-11-22 09:51
个人分类: 科学网|4009 次阅读|36 个评论
[转载]2011第六届中国作家富豪榜震撼发布
xupeiyang 2011-11-21 16:13
2011第六届中国作家富豪榜震撼发布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6699cc60100vly8.html?tj=1
个人分类: 文化艺术|1528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中国区域性灰霾天日益严重:PM2.5为最重要原因
miran 2011-11-21 12:11
[转载]中国区域性灰霾天日益严重:PM2.5为最重要原因
中国区域性灰霾天日益严重:PM2.5为最重要原因 (Mon Nov 21 11:14:58 2011) 将于2016年开始在全国实施的PM 2.5(粒径小于2.5微米的细微尘颗粒)监测,就像一把悬 于环保部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据悉,正在制定中的重点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 “十二五”规划,即将对复合型大气污染的三大源头——煤炭燃烧、石油燃烧和大规模基 础设施建设——有明确说法。但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环保部官员很担忧:“即便按照‘十 二五’规划设定的目标拼命减排,也需要10年时间,才能恢复到2005年的城市空气质量水 平!” 毫无预兆:环保部首次回应PM 2.5监测 《经济参考报》报道,今年秋天,北京等地灰霾天数高于常年,北京市气象局和公众 空气质量感受的分歧,将PM 2.5这一专业术语推向舆论的漩涡 。 对于“将PM 2.5纳入城 市空气质量评价并定期公布”的公众呼声,环保部16日首次进行正面回应。 环保部有关负责人16日通报称:“各方高度关注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今天起向全 社会第二次公开征求意见。二次征求意见稿的最大调整是将PM 2.5、臭氧(8小时浓度)纳入 常规空气质量评价,并收紧了P M10、氮氧化物等标准限值,提高了监测数据统计有效性要 求。” “新标准拟于2016年全面实施。”环保部科技标准司相关负责人对此指出,鼓励各地 方提前或更高标准实施,一种是环保部根据国务院文件要求,指定部分地区提前实施本标 准,而具体实施方案(包括地域范围、时间等)需另行公告;另一种方式是各省政府根据实 际情况、区域环境保护需要,自愿提前实施本标准。 恰在11月初,环保部发布的《环境空气PM 10和PM 2.5的测定重量法》正式实施。该行 业标准首次对PM 2.5的测定进行了规范,被大气专家视为对近日“北京居民掀起自购便携 式仪器测空气 ”的回应。 但地方对此态度谨慎。11月14日,南京市政府的官方微博转载了南京气象局官方微博 披露的“PM 2 .5细微颗粒物浓度”数值,但仅存留数小时,就以“ 误发 ”为由被删除。 11月15日,北京市环保局副局长杜少中还表示,北京何时公布PM 2.5尚无明确时间表 ,但“作为首都,可能会走得快一点,正在积极做准备”。他所回应的事情是,上海市环 境监测中心总工程师伏晴艳前一天称,上海明年有望率先推行PM 2.5空气质量监测标准。 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张远航对此解释称,与科学研究不同,地方政府及 其环保部门是按照环保部规定的空气质量日报技术、指标体系发布每天的空气质量状况, “在现阶段,PM 2.5尚未纳入常规空气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直到环保部正面回应的当天早上,环保部新发布的《“十二五”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 量考核指标及其实施细则(征求意见稿)》中,开展PM 2.5监测仅为定性考核,且是“ 加分 项” ,也就是“测了能加分,不测也不扣分,更不一票否决”。 但数小时后,11月16日下午,环保部科技标准司突然改媒体集体采访为新闻稿发布, 宣布了上述决定。该司相关负责人承认:“我国部分区域和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评价结果与 人民群众主观感受不完全一致,现行标准中分区分级要求不能适应新的社会经济发展和环 境管理需求。” 复合污染:PM 2.5为最重要因子 10月25日,受国务院委托,环保部部长周生贤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称,从大气污染 看,2010年,全国17.2%的城市空气质量未达到国家二级标准,主要是可吸入颗粒物浓度超 标。“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等区域性大气污染日益突出,广州、深圳、上海、南京、 苏州、天津等大城市的灰霾天数已占 全年的30%至50%。”周生贤表示。 “对于北京而言,PM 2.5是近日空气质量恶化的重要因子,但还有氮氧化物、二氧化 硫等大气污染物在起作用。大雾天导致大气扩散能力差,污染物无法得到稀释,因此加剧 了公众呼吸系统不适的观感。”环保部环境规划院大气部主任严刚对此解释称。 由环境保护部和中国工程院牵头19个国家部门编制的《中国环境宏观战略研究》丛书 解释道,中国是世界上颗粒物排放污染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而PM 2.5是可以进入肺部的细 颗粒物,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的危害最大。细微尘本身的有毒有害物质可以被血液和人 体组织吸收,并伴有P b、C d、C r、V、N i、M n、A s等有毒元素和多环芳烃类化合物等 强致癌有机物。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大气专家指出,中国城市PM 2.5的污染十分严重,北方城市和区 域(如北京及周边省市)PM 2.5浓度高达0.08-0.10毫克/立方米,超过美国标准年均限值5- 6倍,南方城市和区域PM 2.5浓度超过美国标准2-4倍。该专家称,近年来我国区域性灰霾 天气日益严重 , 已经不是完全的自然 现象,而是不断增加人为排放的大气溶胶,因此呈 现出灰蒙蒙的浑浊现象。 环保部科技标准司相关负责人16日承认:“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以煤炭为主的 能源消耗大幅攀升,机动车保有量急剧增加,经济发达地区氮氧化物(NOx)和挥发性有机物 (VOCs)排放量显著增长,臭氧(O3)和P M2 .5污染加剧,在PM10和总悬浮颗粒物(TSP )污染 还未全面解决的情况下,京津冀、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区域P M2 .5和O3污染加重, 灰霾现象频繁发生,能见度降低。” 即便将《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加严,但环保部科技标准司上述负责人指出:“不管是 控制PM10还是PM 2.5,改善环境质量的关键是减排,只有排放少了,污染物浓度降低了, 我们周围的生态环境好转了,我们的空气质量状况才能真正得以改善。” 一位参与相关规划编制的大气专家称,环保界基本达成共识,按照新版征求意见稿“ 收紧PM10、氮氧化物等标准限值”的要求,中国城市空气达标率要从现在的大约80%骤降至 只有大约20%,如果PM 2.5占PM 10的比例基本固定,将PM2 .5纳入常规空气质量评价后, 对城市空气达标率的影响也大抵如此。 张远航指出,每个国控站采购一套PM 2.5监测设备仅需10多万元,以某个特大城市为 例,整个城市共有10多个国控站;此外,长期的业务运营投入对经济发达地区是可行的, “改善空气质量的关键是减少污染的排放,不仅仅是末端治理减排,更重要的是能源结构 、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的调整,比如大型企业搬出城市、控制对高污染产品的居民消费” 。 三大源头:联防联控规划逐一击破 上述官员指出,国内有一半的PM 2.5不是来自污染源的直接排放(一次源),而是经过 十分复杂的物理和化学过程而形成(二次源)。因此,张远航强调,“十二五”需要对SO 2、NOx、VOC和颗粒物等多种污染物造成的复合大气污染进行协同防治。 上述参与规划编制的专家也呼吁,各地不要光追求PM 2.5的监测数据的漂亮程度,也 不要为了减排PM 2.5而减排PM 2.5,如果多种污染物的排放量一块降下去了,它们产生的 PM 2.5就水到渠成地降下去了,“相反,只要有任何一项污染物减排拖后腿,就会形成‘ 短板效应’。” 今年全国人大通过的 “十二五”规划纲要指出,“十二五”期间,化学需氧量(COD )、二氧化硫(SO 2)排放分别减少8%,氨氮、氮氧化物(NOx)排放分别减少10%。其中,氨氮 、氮氧化物为新增的总量控制指标。 在整个大气污染防治方面 ,“十一五”SO2减排工作进展顺利,但NOx不降反升。“‘ 十一五 ’煤炭消费总量增长了大约50%,而NOx排放量受此影响,增速超过30%。”环保部 一位官员担忧道,“即便按照‘十二五’规划设定的目标拼命减排,也需要10年时间,才 能恢复到2005年的城市空气质量水平!”事实是,环保部相关负责人此前披露,今年上半 年我国各省区市氮氧化物排放量仍不降反升。 一 位参与规划编制的专家 透露,正在制定中的重点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十二五 ”规划,将对上述区域大气复合污染进行全面控制。“该规划首次提出石化、喷涂等十大 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VOC)污染防治目标,并对近几十年控制不下来的烟粉尘提出新的防 治思路。” 上述环保部官员称,VOC囊括上万种物质,排放源散布在社会各行各业,直至家庭装修 、喷涂印刷,“据初步测算,工业领域的十大重点行业占减排量才勉强过半”。 上述环保部官员指出,大气污染联防联控要剑指三大排放源——煤、油和基建。一是 火电、钢铁、水泥行业为主的煤炭消费,二是使用非清洁油品(汽柴油)的机动车,三是今 年以来大上快上的基础设施建设造成的扬尘。 严刚也建议,不仅要在动力煤洗选,以及水泥、电力和钢铁行业除尘,也要在施工场 所扬尘等领域,对一次性颗粒物排放进行控制,还要在“十二五”期间落实好氮氧化物、 氨氮等两项新增污染物的总量控制指标,并适时启动对石化、汽车产业等挥发性有机物(V OCs)的控制,以避免上述区域形成复合大气污染。
317 次阅读|0 个评论
2011年11月20日第十三周宣传分会会议记录
neudoctor 2011-11-21 00:51
第十三周宣传分会会议记录 会议时间: 2011 年 11 月 20 日晚 21:00-22:00 会议地点: 学术促进会办公室 九舍 C 区 112 室 会议主持: 陈帅 会议记录: 程功金 会议摄像: 胡贤忠 与会人员: 张朋刚、李卓梁、毛畅、张松、王晓芳、胡贤忠、曹卓、程功金、韩现刚、陈帅、廖秀娟、高然、韩婷、徐媛、贾玉帅 请假人员: 程楚、丁姝郁、岳明宏 会议内容: 一、唱学术促进会会歌 二、会长助理曹卓介绍部长级会议内容 1 、经费支出情况:需 要有发票; 2 、 要传达每次部长级会议内容; 3 、占领舆论阵地:先锋论坛等; 4 、学术信息发布; 5 、外联分会统计会友信息; 6 、张朋刚强调宣传工作的主动性要高; 7 、转正人员须经培养人同意; 8 、交谊舞培训需要落实。 三、各部部长及会长做工作部署 信息部:信息更新完成; 文体部:交谊舞培训先放一放,和元旦聚餐安排同步进行; 宣传部:发宣传单等第一阶段宣传已完成; 毛畅:做一个会议记录的榜样;值班要落实,再接再厉。 张朋刚会长:学术之星的第一阶段工作已完成,安排部署第二阶段的工作和任务;工作人员合理安排活动和考试时间。 四、每人一句话 王晓芳:特别忙;做事要有权衡。 张松:作为观众参加辽宁电视台百姓春晚节目的录制,电视台工作人员的摄像特别专业。 贾玉帅:最近学习、生活安排得很好,踏实,但晚上失眠。 廖秀娟:这周发生特别多的事情:好忙、好累、好难过(“三好”学生);下雪特别兴奋。 程功金:复习迎接考试。 高然:每天都有做事计划,时间飞快。 韩婷:扫雪辛苦体验。 陈帅:时间过得很快,感觉每天在赶时间。 徐媛:扫雪体验之苦。 韩现刚:发补助啦,购物、购书,打算读博。 曹卓:两门数学考试:心慌;要有班级责任感。 毛畅:提醒各位在这周四向亲朋好友表达感恩。 李卓梁:凡事要坚持;学术之星关键在于报名。 张朋刚:动员报名“十佳学术之星”;也很忙,但内心很快乐(境由心生)。 胡贤忠:做大事要立大志。 五、会议结束
个人分类: 例会|1490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2011-年轻人的艰难选择:“北上广”:逃离?重返?
miran 2011-11-20 18:15
zz 年轻人的艰难选择:“北上广”:逃离?重返? (Thu Nov 17 21:00:46 2011) “逃离北上广、回乡安放青春”的浪潮还未散去,近期,年轻人重返北上广的话题又引 发了社会热议。在他们艰难选择的背后,是对青春理想的坚持。 “既然在这个城市,你总有机会去争取一些东西” 北京东五环某小区一层,一间十平方米左右的屋子,是公关经理小练临时的“家”。 地上支起的小桌上摆满锅碗瓢盆,仅有一扇窗户,屋子里总有一股味,用小练的话来 说,这是“潮气”,人闷在一个地方久了,就能感觉到。 谈到周围的邻居,小练掰起了手指头:“什么人都有,毕业大学生、农民工、白领… …都为图个便宜,租金每月800块钱,一月一付,负担不至于太大。” “每天下班回去呆的时间不长,也就睡个觉。”小练告诉记者,他是去年年底搬来的 ,在此之前,一直跟大学同学合租。 小练家乡在福建南平,2005年考上大学来到北京,在一所普通的二本学校学新闻。他 是家族里出的第一个大学生,而且还是来首都北京上大学。那一年,北京常驻人口1538万 ,青春和梦想在这座时尚都市里纠集、流淌。 从在电视制作公司做电视编导天天与策划案打交道,到在咨询公司做公关经理天天与 记者打交道;从月薪3000元,到月薪5000元;从上班路程1个小时20分钟,到上班路程1个 小时……他花了近三年的时间。 上班头一年,逢年过节他就回家。这两年工作忙了,一年有时候只能回去一趟,可就 这一趟,却添了“近乡情更怯”的意味:父母心里着急,希望这个村里的“超级剩男”能 赶紧结婚,可又催不得,总希望他能带个北京的女朋友回去,因为这事在当地,是一件有 “脸面”的事情;家乡的老同学都已在当地结婚生子,发展得不错,但只要知道他在北京 工作,总会向他投来羡慕的眼神,小练说,要笑迎这样的眼神,其实很难。 “回家的话,生存会容易很多,每次回去都考虑是否留下,却又义无反顾地回来,可 能若干年以后,我在北京真的呆不下去了,到那时就回去。” 休息时小练喜欢走路,宁愿走回目的地也不想坐车,看着城市的灯火辉煌,他常劝说 自己留下来:“我想既然在这个城市,你总有机会去争取一些东西。” “不管是逃离,还是重返,都是为了选择一种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 同样喜欢看街景的,还有山东临沂来的小刘。 小刘爱看北京的夜景,特别是在长安街上:“看到每个人高兴地回家,我感觉这里还 没有属于我的地方,但总有一天会有。”他说:“我不喜欢和陌生人打交道,这却是我现 在的工作。”小刘是“奔三”的人了,现在经营着红酒生意。 大学毕业后小刘便在北京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路,最开始他开了一家电脑清洁公司, 2009年因为资金运转问题,公司倒闭了。之后的几年,他从创业转行到了做生意,在他看 来,这二者有本质的不同:“创业是从无到有,做生意则是从有到有。” 从无到有的路子小刘没走通,从有到有的道路也并不顺利。服装、图书、汽车、玉石 、大米、红酒……小刘说,这几年来他尝试了许多行业,他要再给自己两年的时间,赚下 足够的钱,然后开一个酒庄,这是他在北京的理想。 做生意不容易:“第一次进货赚了六万元,三个月之后赔进去了,然后就一直收支相 抵。”谈到自己的收入,小刘笑言这并不影响他的生活,反倒是创业之初的一件小事一直 在影响他:某天他上门帮客户清洁电脑,结束工作后赚了100元,一天没有吃饭,却舍不得 花钱,就在超市买了面包和矿泉水,蹲在门口吃。“当时路人投来异样的眼光,感觉特别 不舒服。我就问自己,来北京究竟要干什么。”小刘说。 电脑清洁公司倒闭后,小刘回到了家乡。他家在当地算条件不错的,可没呆上三个月 ,小刘又跟随着“重返北上广”的人潮回到了北京,用他的话来说,回家不喜欢,家里的 生意是家人的,而他想做属于自己的事业。 小刘口中的事业就是他的“酒庄梦”,对于回来的选择,他并不后悔:“不管是逃离 ,还是重返,都是为了选择一种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 尽管又回来了,小刘对家却多了一份牵挂,他说现在最喜欢听的歌,是一首说唱歌曲 ,大意是“一个人要离家了,弟兄们用歌曲为他送行,希望他在外面能过得好”。 “选择重返比选择逃离更难” 2009年,来自西安的小孙,与当时的小练做出了完全不同的方向选择:小孙当时33岁 ,他放弃北京一所大学财务行政的工作,回到了家乡西安,在一家企业集团担任财务经理 。 关于离开,小孙给出了自己的理由:第一,北京的生存压力很难维持他和家人的生活 ,他没有办法照顾年老的父母;第二,他厌倦了北京“地铁圈式”的生活,在他看来,那 只是工作,不是生活;第三,二三线城市也许机会更多。 小孙人虽然离开了北京,户口却还留在北京,他经常打电话给朋友,询问关于经济适 用房的摇号信息。他不是没有想过再回来,但在那之前,他觉得自己应该想清楚,究竟想 要什么,又会得到什么。 “选择重返比选择逃离更难,大部分人离开时会有心酸,久而久之也就习惯了,如果 再重返,他的心理状态与之前将完全不同。”小孙告诉记者。 北上广代表的是城市化进程当中的缩影,它意味着大机遇和大压力并存。小孙说其实 大家的心态都是相似的:“刚来时,你会感叹这里有如此好的图书馆、剧院、音乐厅…… 可是这种美好心态在快节奏的大环境下究竟能维持多久?这些文化公共设施,你又真的有 时间去吗?” “公共设施的发达,代表的是城市文明的程度,这一点上,一线城市与二三线城市的 差距还是比较明显的。大学毕业生在一线城市享受优质教育资源后,回到二三线城市难免 会不适应,心理上也会有落差。加上他们的人脉资源基本上都留在了大城市,回到小城市 要适应人情社会、关系社会的变化,如果对当地缺乏足够的认识和了解,这样的转变就很 困难。”对外经贸大学青年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廉思分析说,关键是要努力缩小一线城市与 二三线城市的差距,而且无论是逃离还是重返,年轻人一定要根据自身条件状况做出选择 。
313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2011版《NCCN胃癌临床实践指南》更新
ycul 2011-11-20 11:53
2011版《 NCCN 胃癌 临床实践指南 》基于大量循证医学证据进行了较多的更新。在第四届NCCN亚洲学术会议胃癌专场,美国康奈尔大学魏尔(Weill)医学院伊尔森(Ilson)教授提纲挈领地报告了此次更新要点。    外科方面更新    TNM分期 依据2010年第7版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JCC)标准,新版指南对胃癌TNM分期进行了调整,对N分期限定更严格,并将原来的T3归入T4a(病变累及浆膜或腹膜)。    PET 有研究显示,正电子发射体层摄影(PET)可发现约17%常规CT和磁共振成像(MRI)不能发现的病灶,特别是小的腹膜后淋巴结和骨转移灶。但PET对腹膜小转移灶的检测存在缺陷,约36%的患者在PET检测中不显像。   对于胃食管结合部肿瘤化疗疗效的早期评价,Ilson教授强调,化疗后2周的PET扫描结果可作为较好的生存期预测因子和术前化疗反应评估及治疗手段选择的依据。2周时对PET反应者 化疗反应较好,组织明显坏死的比例和3年总生存(OS)率均显著高于对PET无反应者。    EMR 对Tis(原位癌)和T1a期患者,无论身体状况评估如何,有经验的中心均可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治疗。T1b期患者因病变向黏膜下层侵犯,可能发生淋巴结转移,建议考虑手术治疗。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因在美国开展不多,在指南中未获推荐。    腹腔细胞学阳性 将无可见腹膜转移灶、但腹腔细胞学检查阳性明确定义为M1期,不建议手术治疗。    紫杉类联合放疗增敏 对身体状况良好、肿瘤无法切除的M0患者,推荐术前放化疗或化疗,新增以紫杉类药物为基础的方案联合放疗增敏的建议。    GAST-3 对未接受术前治疗患者术后的处理,新增的GAST-3部分给出推荐意见。R0术后的Tis或T1N0患者无需术后治疗。T2N0期患者可观察或放化疗联合 治疗,也可给予卡培他滨单药化疗。对T3以上分期患者应考虑单纯化疗(卡培他滨)或放化疗,而指南中更倾向选择前者。新版指南就术后放疗建议,有经验的中心可进行调强放疗(IMRT),以降低放疗毒性。   对于R1或R2切除术后的处理,应考虑放化疗或化疗,增加了以紫杉类为基础的化疗。紫杉醇+卡铂方案也获推荐,因为其比FU滴注更方便给药。    HER2检查 基于ToGA研究的结果,指南建议,对不能手术的局部进展期、复发或转移的胃或胃食管结合部癌,可考虑曲妥珠单抗治疗。治疗前应采用免疫组化(IHC)或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过表达情况,并给出了IHC判断的评分标准。    复发转移性胃癌治疗更新    药物选择 研究显示,对于复发转移性胃癌,卡培他滨和奥沙利铂(OXL)分别不劣于FU和顺铂(DDP),OXL组血栓事件发生率低于DDP组。因此, 卡培他滨和奥沙利铂代替FU和DDP作为Ⅰ类证据获得推荐。    推荐两药联合 将结肠癌的治疗模式用于胃癌治疗的尝试获得了满意结果。胃癌一线治疗可考虑OXL+5-FU+亚叶酸钙(FOLFOX)和5-FU+亚叶酸钙+伊立替康(FOLFIRI)方案。且在毒性方面,结肠癌化疗方案较传统的胃癌化疗方案更有优势。而三药联合方案并未显示出较两药方案的明显优势。改良的多西他赛联合FU和DDP方案减少了毒性,可使身体状况好的患者获益。    增加二线方案 指南增加了二线治疗推荐,包括FOLFIRI、FOLFOX、伊立替康联合DDP、多西他赛单药或联合紫杉醇+伊立替康方案。虽证据级别不高,但亦体现了对复发转移性胃癌二线治疗的重视。    靶向治疗 关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皮生因子受体(EGFR)通路的多项尝试未获得令人惊喜的结果。靶向药物(拉帕替尼、西妥昔单抗等)与化疗联合的多项Ⅲ期研究正在进行。目前仅有HER2检测获得推荐作为治疗选择的参考,HER2强阳性患者可应用曲妥珠单抗治疗。 http://cancer.dxy.cn/bbs/thread/20051398?keywords=r0%E5%88%87%E9%99%A4%E5%AE%9A%E4%B9%89#20051398
2298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云南东南部新发现一种木本经济植物
ephedra 2011-11-20 10:22
云南东南部新发现一种木本经济植物 来源:生物多样性与生物地理学重点实验室作者:陈文红2011-10-26浏览次数: 285 大果五味子 Schisandra macrocarpa Q. Lin Y. M. Shui是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与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近期合作发表的新类群。本种产于云南东南部个旧、河口、马关、文山交界一带热带地区,为木质大藤本, 老茎生花现象明显。木质大藤本、老茎生花、滴水叶尖、大板根并为热带雨林四大特征,这从另一方面也说明了云南东南部低海拔地区的热带雨林极为典型的事实。 本种于上世纪90年代曾采到大量无花无果的凭证标本,及为数不多的几份带果的标本,往往错误地被放在防己科等,后通过仔细检查国内几大标本馆的存疑标本,才发现其中还有一份是冯国楣先生1947年采于文山的带花标本,才使得本种现出庐山真面目。2011年9月的大围山综合考察又发现了本种的芳踪(见图)。本种为多年生木质大藤本,高可达10多米,且结实众多,实为不可多得的木本经济种源。 Lin Q., Shui Y. M. and Yang Z. R. 2011. Schisandra macrocarpa (Schisandraceae), a New Species from Yunnan Province, China. Systematic Botany 36 (3): 595–599. 大果五味子
1535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China's new forests aren't as green as they seem
ephedra 2011-11-20 10:18
Published online 21 September 2011 | Nature 477 , 371 (2011) | doi:10.1038/477371a Column: World View China's new forests aren't as green as they seem Impressive reports of increased forest cover mask a focus on non-native tree crops that could damage the ecosystem, says Jianchu Xu. Jianchu Xu In the United Nations' 2011 International Year of Forests, China is heralded as a superstar. Almost single-handedly, the country has halted long-term forest loss across Asia, and even turned it into a net gain. Since the 1990s, China has planted more than 4 million hectares of new forest each year. Earlier this month, President Hu Jintao pledged that China would do even more. He told a meeting of the Asia-Pacific Economic Cooperation Forum in Beijing that the nation would increase its total area of forest by 40 million hectares over the next decade. China, he said, is ready to make new contributions to green, sustainable growth. It sounds impressive, but we risk failing to see the wood for the trees. In China, 'forest' includes uncut primary forest, regenerating natural forest and monoculture plantations of non-native trees. The last of these accounts for most of the 'improvement' in forest cover. The State Forestry Administration has claimed that total forest cover in China reached 20.36% in 2008. Most of this results from the increase in tree crops such as fruit trees, rubber and eucalyptus, not recovery of natural forest, yet Chinese data do not record this shift. The change threatens ecosystem services, particularly watershed protection and biodiversity conservation. “I have seen massive tree plantations on the Tibetan Plateau, in areas where forests never grew.” Exotic tree species are being planted in arid and semi-arid conditions, where perennial grasses with their extensive root systems would be better protectors of topsoil. Plantation monocultures harbour little diversity; they provide almost no habitat for the country's many threatened forest species. Plantations generate less leaf litter and other organic inputs than native forests, so soil fauna and flora decrease, and groundwater depletion can be exacerbated by deep-rooted non-native trees that use more water than native species. Afforestation in water-stressed regions might provide wind-breaks, and tree plantations offer some carbon storage. But these benefits come at a high cost to other ecological functions. Why the intense focus on forest cover? China has long promoted the planting of tree crops. Since 1999, the Grain for Green programme has resulted in some 22 million hectares of new trees on sloping farmland. The programme began after the 1998 Yangtze River floods, which the government blamed on loss of tree cover, although reductions in riparian buffers and soil infiltration capacity probably also had a major role. Since 2008, forest tenure reform has encouraged the privatization of former collective forests, with more than 100 million hectares affected. Privatization can benefit local economies. But in the absence of any management framework, it has also promoted conversion of natural forests into plantations: smallholders often fell natural forests for immediate income, then plant monoculture tree crops for long-term investment. Although the Chinese government has shown that it understands environmental fragility, its scientific and policy guidelines do not adequately address the country's diversity of landscapes and ecosystems. I have seen massive tree plantations on the Tibetan Plateau, in areas where forests never grew before. Local governments face the need to respond to the national imperative for increased forest cover by planting fast-growing species, while also generating the biggest local economic benefits possible. This explains why unsuitable species such as aspens are planted in north China, whereas eucalyptus and rubber trees proliferate in the south. Perhaps the International Year of Forests can help decision-makers to focus on the various meanings of 'forest', and the trade-offs each type entails. Natural recovery is still the best way to restore damaged forests, but restoration requires targeted involvement using the best science. Afforestation can restore ecosystem function only if the right species are planted in the right place. Further studies are needed on how the mix of species affects ecosystem functions. Sloping lands, for example, benefit from perennial root systems and associated soil microfauna, but trees are not the only, or necessarily the best, way to establish these root systems. China's forestry mandate should focus on enhancing environmental services, but policy-makers cannot ignore rural livelihoods. Technical know-how should be provided to local foresters and farmers. Doing away with narrow, one-size-fits-all management targets would also help. The country, with its state-managed market economy, can afford direct payments for forest ecosystem services, but they should only be offered for natural or regenerated forests with proven biological or ecological value. As an ecologist and agroforestry practitioner, I would like to see China establish parallel forest-management programmes for recovery and restoration of natural forests, and for incorporating working trees into farmlands. Each should include best practices from ecosystem science; a clear definition of tree crop plantations for timber or non-timber products would clarify the separate systems. A dual strategy would require increased collaboration throughout China's land-management ministries, well supported by interdisciplinary research. But it could ensure that China's massive investment in forests provides maximum benefits, to both local livelihood and the environment. Jianchu Xu is a senior scientist at the World Agroforestry Centre and a professor at the Kunming Institute of Botan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1705 次阅读|0 个评论
2011 Jonathan B. Postel Service Award
huangfuqiang 2011-11-19 21:21
Kilnam Chon Receives 2011 Jonathan B. Postel Service Award — The Internet Society today announced that its prestigious Jonathan B. Postel Service Award was presented to leading technologist Professor Kilnam Chon for his significant contributions in the development and advancement of the Internet in Asia. Professor Chon contributed to the Internet’s growth in Asia through his extensive work in advancing Internet initiatives,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In addition, his pioneering work inspired many others to promote the Internet’s further growth in the region. The international award committee, comprised of former Jonathan B. Postel award winners, noted that Professor Chon was active in connecting Asia, and that his efforts continue today in the advancement of the Internet in other regions. The Postel Award was established by the Internet Society to honour individuals or organisations that, like Jon Postel, have made outstanding contributions in service to the data communications community. Lynn St. Amour, President and CEO of the Internet Society, commented, “I met Professor Chon nearly fifteen years ago. He has long been a pioneer in the advancement of the Internet, striving to ensure its robust development. Beyond the amazing breadth of Professor Chon’s work, perhaps his most remarkable achievement is his ability to inspire others. As a result of his work and the efforts of those he has motivated, Kilnam Chon has helped to ensure the global Internet is truly for everyone.” The Internet Society presented the award, including a US$20,000 honorarium and a crystal engraved globe , during the 82nd meeting of the Internet Engineering Task Force (IETF) in Taipei, 13-18 November 2011. About the Internet Society The Internet Society is the world’s trusted independent source of leadership for Internet policy, technology standards and future development. Based on its principled vision and substantial technological foundation, the Internet Society works with its members and Chapters around the world to promote the continued evolution and growth of the open Internet through dialog among companies, governments, and other organizations around the world. For more information, see: http://www.internetsociety.org Kilnam Chon教授的主页
个人分类: 计算机网络理论与工程|2736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2011中国最美50人盛典
王汉森 2011-11-19 12:06
11月16日,由新京报主办的“东方时尚o2011中国最美50人盛典”在京举行。现场,都身穿红裙的章子怡、林志玲、黄圣依“不巧”撞衫。
个人分类: 社会新闻|1645 次阅读|0 个评论
中国赴美留学生总人数15.7万 连续两年居榜首[转载]
热度 1 halcon 2011-11-18 23:24
http://news.sina.com.cn/c/2011-11-18/094123486559.shtml 日前,美国国际教育研究所在华盛顿发布的年度报告显示,2010至2011学年, 中国留美学生总数达到15.7万人 ,比上一学年激增了23%,连续两年居榜首。据了解,中国留美的学生总数达到157558人,这一数据约占美国海外留学生总数的22%。其中本科生为56976人,增长幅度达到惊人的43%;研究生为76830人,增长16%。报告说,由于中国留美学生数量的强劲增长,使得2010至2011学年留美外国学生总数增长了近5%,达到创纪录的72万3千余人, 这些国际学生为美国经济贡献了210亿美元的收入 。   这是自去年中国留美学生数量首次超过印度以来,连续第二年成为美国海外留学生最大来源国。美国国际教育研究所高级顾问布鲁门萨尔认为,中国留学生激增的真正驱动力是中产阶级在中国的兴起,现在中国的父母有钱送他们的孩子到世界各地最好的大学。   目前,中国也是美国学生热衷的第五大留学目的国,仅次于英国、意大利、西班牙和法国。   记者张丽亚
2946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2011年哥伦比亚小姐选美冠军
王汉森 2011-11-18 11:07
11月15日,在哥伦比亚卡塔赫纳,新晋哥伦比亚小姐达妮埃拉·阿尔瓦雷斯与媒体见面。 2011-2012年度哥伦比亚小姐选美大赛于当日落幕,来自哥伦比亚大西洋省的阿尔瓦雷斯从26名候选人中脱颖而出,一举夺魁。新华社记者侯熙文摄
个人分类: 人物纪事|1810 次阅读|0 个评论
Session: Domain Transfer Multiple Kernel Learning
jingyanwang 2011-11-18 10:52
Session: Domain Transfer Multiple Kernel Learning
reading: done Domain Transfer Multiple Kernel Learning reviewing: done Multiple Kernel Learning for Dimensionality Reduction done Sparse Multiple Kernel Learning for Signal Processing Applications MultiK-MHKS: A Novel Multiple Kernel Learning Algorithm done Feature Selection and Kernel Learning for Local Learning-Based Clustering done writing: ReprClusNMF - Method Nov 20: 气温骤降,仿冒,状态不好。 Nov 21: 感冒了几天,今天总算好点了。 混混讲讲的堕落状态改结束了吧。好好工作吧。 Nov 30, 2011: 感冒了好多天,昨天终于吃了药,今天好点了。 状态一直很不好。每年这时都感冒。
个人分类: SESSION|486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2011中国最美50人盛典
热度 3 xupeiyang 2011-11-17 21:50
http://news.xinhuanet.com/ent/2011-11/17/c_122293549.htm http://yule.sohu.com/20111117/n325907492.shtml
个人分类: 文化艺术|2044 次阅读|3 个评论
关于2011全国优秀博士论文的思考
热度 1 syw1973 2011-11-17 21:50
今天,刚才看到2011年优秀博士论文出炉,一看又没有我们新疆的。我想没有也不要紧。但是,这几年来,每次即使提名也没有我们的份。 全国优博是能力的考验,是学生水平的体现。一方面,我们师资力量较薄弱,另一方面,我们生源较少。但这是一些因素,还有其他因素,比如选题、基础,再就是导师的的影响力。 我对全国优博的看法,竞争、激励、适当分散,不能每年总是那几所学校和单位,太狭隘了。优秀是什么? 西部学生在较差的条件作出同样的工作,你能不说他优秀吗?比较而言。 愿我们的优博评选不要违背了初衷!
3585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New Drug Review 2011
xuxiaxx 2011-11-17 09:43
Abstract New molecular entities (NMEs), as defined by the FDA, are new drug products containing as their active ingredient a chemical substance marketed for the first time in the United States. The following descriptions of NMEs approved in 2010–2011 ( Table 1 ) detail the basic clinical and pharmacologic profile of each new drug, as well as key precautions and warnings. Also included for each drug is a brief summary of selected pharmacokinetic, adverse-reaction, drug-interaction, and dosing data submitted to the FDA in support of the manufacturer's New Drug Application. This review is intended to be objective rather than evaluative in content. The information for each NME was obtained primarily from sources published prior to FDA approval. Experience clearly shows that many aspects of a new drug's therapeutic profile are not detected in premarketing studies and emerge after the drug is used in large numbers of patients. Studies have clearly demonstrated the appearance of "new" adverse reactions for many NMEs within 2 to 3 years of first becoming available. Some of these drugs may eventually acquire at least one black box warning for serious adverse reactions or are withdrawn from the market for safety reasons not recognized at the time of approval. Hence, while this review offers a starting point for learning about new drugs, it is essential that practitioners be aware of changes in a drug's therapeutic profile as reported by their own patients and in the pharmaceutical literature. 来源: http://www.medscape.com/viewarticle/752616
1397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Most Parents Favor Cytomagalovirus Screening for Newborns
xuxiaxx 2011-11-17 09:32
November 14, 2011 — About 85% of parents would prefer to have their newborn tested for congenital cytomegalovirus (CMV), even if testing was not routine, and even if their child turned out to be CMV-positive but never developed problems, according to a new study published online November 14 in Pediatrics . "To our knowledge, this is the first study to have assessed attitudes about newborn screening for CMV among the general public," write Michael Cannon, PhD, from the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s National Center on Birth Defects and Developmental Disabilities in Atlanta, Georgia, and colleagues. The authors note that about 30,000 infants are born each year in the United States with congenital CMV infection, and approximately 1 in 5 develop disabilities, most often sensorineural hearing loss and/or mental retardation. However, infected infants are usually either asymptomatic at birth or else exhibit nonspecific symptoms such as jaundice or intrauterine growth restriction. Therefore, most cases of congenital CMV go undetected until the child begins having problems, and at that point it is too late for a diagnostic test, which must be done within the first 2 to 3 weeks after birth. So why is screening not routine? "One of the criteria for evaluating newborn screening relate to the potential adverse psychosocial effects to children and their parents that might result when infants test positive but do not develop clinical disease, which is of special importance in the case of congenital CMV infection, because ~80% of infected children never develop disabilities," Dr. Cannon and colleagues write. To find out how parents feel about CMV screening, the researchers reviewed 3922 responses to the 2009 HealthStyles survey by participants who had responded to at least 1 of the 5 questions related to CMV. The survey was designed to reflect the demographics of the overall US population with regard to age, sex, race/ethnicity, household income, and household size. The survey contained questions covering a wide variety of health-related topics, but the researchers focused specifically on the responses regarding CMV screening: I would want to have my baby tested for CMV even if my doctor/hospital didn't do it routinely. I think CMV problems are too rare to worry about. I would want to know if my child has CMV even if he or she never develops problems. I would worry that the CMV test would lead to unneeded doctor visits and expenses. I would be willing to pay $20 to have my baby tested for CMV. The authors report that the 84% of respondents strongly or somewhat agreed that they would want to have their newborn tested for CMV, even if the test was not performed routinely; 87% strongly or somewhat agreed they would want their child tested, even if it involved an additional cost of $20; and 84% of respondents strongly or somewhat agreed they would want testing for their infant, even if the child never went on to develop CMV-related issues. However, nearly half of respondents (47%) said they would be concerned that CMV testing might lead to unnecessary physician visits and expenses, and nearly a third said they felt that the risks for CMV infection were too remote to worry about. On the basis of the researchers'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the parents' attitudes toward CMV screening, they identified 3 clusters of respondents who had children younger than 19 years at the time of the survey: parents who were strongly in favor of screening (31%), parents who were moderately in favor of screening (49%), and parents who were "weakly opposed" to screening (20%). The authors note that one limitation of the study is that most parents surveyed had probably never heard of CMV before participating in the study, so their responses were based on a hypothetical situation about which they might have little familiarity. "Newborn screening for CMV is a complicated issue," the authors write, "and the scenario and questions might have been difficult to understand." In any case, the authors conclude, " ost parents in our study considered the potential costs, worry, and anxiety associated with newborn screening for CMV to be acceptable." However, the authors point out that because most children with congenital CMV infection will not go on to develop disabilities, and as some parents are likely to oppose screening, it might be that instituting voluntary routine screening would make more sense than mandated screening. They add: "Future pilot screening programs should measure psychosocial outcomes and seek to understand ways of mitigating potential harms." The authors have disclosed no relevant financial relationships. Pediatrics . Published online November 14, 2011. Abstract 来源: http://www.medscape.com/viewarticle/753523
1205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国际科研动态与进展 11月17日
xupeiyang 2011-11-17 07:06
· MIT著名学者:癌症转移新机制 (11-17) · 饶子和研究组2011连发JBC,PLoS文章 (11-17) · 学习文献看什么?推荐七大微生物学论文 (11-17) · 南开大学生科院同期两篇JI文章 (11-17) · Cancer Cell:癌症中止信号 (11-17) · 一石二鸟 一个基因与两种疾病 (11-17) · 浙大DNA Repair新文章解析DNA修复机制 (11-17) · 中科院两研究组合作获抗肝癌药物新成果 (11-17) · Science:突变血细胞抵御疟疾的机制 (11-17) · 首例人类胚胎干细胞临床试验因费用过高被终 (11-17) · 心脏干细胞疗法临床试验取得成效 (11-17) · 女性无需看照片只阅读简介可识男人 (11-17) · 科学家分离出类鼻疽杆菌致命毒素 (11-17) · 科学家研发新型不留疤青春痘疫苗 (11-17) · 科学家找到疟疾治疗“万能钥匙” (11-17)
个人分类: 热点前沿|1475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2011年度华罗庚数学奖和陈省身数学奖
lysyxcs 2011-11-16 22:56
2011年11月14日,中国数学会第11次代表大会暨2011学术年会在四川成都召开。 会上颁发了华罗庚数学奖,北京大学教授文兰和山东大学教授彭实戈荣获该奖。中科院院士文兰是我国著名微分动力系统专家,主要研究非扩张双曲吸引子的Williams猜测、不可逆系统的C1封闭引理等微分动力系统的核心课题;中科院院士彭实戈则在随机分析、随机控制及金融风险度量领域作出了杰出贡献。华罗庚数学奖被认为是中国数学界的“终身成就奖”,设立于1991年,主要奖励有杰出学术成就和社会贡献的50岁以上的数学家,每两年评选一次,至今已有20位数学家获此殊荣。 大会同时颁发了陈省身数学奖,中科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研究员袁亚湘和南开大学教授陈永川获得该奖。袁亚湘在非线性优化领域取得了一系列成果;陈永川则致力于组合数学及其应用研究。陈省身数学奖由香港实业家刘永龄先生出资,是一种“斩关夺隘奖”,旨在奖励中国有杰出学术成就的中青年数学家。
2107 次阅读|0 个评论
The secrets of a successful marriage
tengyj06 2011-11-16 22:02
Oral English Class——Mr. Matthew November15 2011 1. Nourish a.U have to do nourishment for your W/H--sharing b.be patient/respect toeach other. 2.Cherish TO a. protect him/her b.nurturing These two keys to a successful marriage should be kept inyour mind. Try topractise everyday! Marriage Advice Have you ever wondered "what is the secret to a long and happy marriage?" Our collection of tried and true marriage advice tips will help you answer that very question! These secrets to a happy marriage come straight from the horse's mouth -- those who are happily married! Never assume. Compliment more than you criticize. For each time you vent about your husband/wife to your friends, tell three positive stories. Remember that it is ok to do things differently (e.g. there is more than one way to peel a potato or fold the laundry). Always make time for the two of you. Marry someone that you enjoy listening and talking to. Remember that marriage is sometimes a bed of roses and sometimes there are thorns. Remember that the best gift that you can give your children is to love their mother/father. Be fair! Split the housework, spending money, etc evenly. This way you are never resentful of your partners contributions (or lack of) or expenditures. Never go to bed angry. (Unless it's 3a.m. and you're exhausted, angry, and not thinking straight.) Remember that people do fight. It's how you do it that matters. Before starting an argument, consider if it's really worth it. Fight naked. ;) Agree to disagree. Never, ever mention the "D" word (divorce). Do you want to be right or do you want to be married? Respect each other's privacy. Remember that "love is like childhood. You need to learn to share." Marriage is not 50/50, it's two people giving 100/100 all of the time. Surprise each other now and then. The secret to a happy marriage is two TV's! Have date night! Never pass up an opportunity to say "I love you". Hold hands. Hug kiss every day (several times a day actually!). Always believe that you got better than you deserved. Be quick to say "I'm sorry". Choose the one you love, then love the one you choose. Keep the in-laws out of your marriage! Love isn't always a feeling, it's a decision. Hang in there. It's worth it. Play nice, play often, love much. Never air your dirty laundry as a couple in public. Never keep secrets from each other. Be each other's champion. No matter what, take your husband or wife's side first! Communication is the key! Always respect each other. Never underestimate the power of a good belly-laugh and don't be afraid to laugh at yourself. It's the little things that matter most. Never use the words 'Always' and 'Never' in a fight. It's ok to argue, but never use curse words to express your anger. Never compare your marriage to others. What you see on the outside is not always what it is on the inside. . Don't make love in the same place/position everytime. Variety is the spice of life! http://www.romancestuck.com/marriage-advice.htm Ten Secrets to a Successful Marriage Here are ten principles that will help you create and maintain a successful marriage. Successful couples are savvy. They read books, attend seminars, browse Web articles and observe other successful couples. However, successful couples will tell you that they also learn by experience – trial and error. Here are ten principles of success I have learned from working with and observing hundreds of couples: Happiness is not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 Everyone wants to be happy, but happiness will come and go. Successful couples learn to intentionally do things that will bring happiness back when life pulls it away. Couples discover the value in just showing up . When things get tough and couples don't know what to do, they need to hang in there and be there for their spouse. Time has a way of helping couples work things out by providing opportunities to reduce stress and overcome challenges. If you do what you always do, you will get same result . Wise couples have learned that you have to approach problems differently to get different results. Often, minor changes in approach, attitude and actions make the biggest difference in marriage. Your attitude does matter . Changing behavior is important, but so is changing attitudes. Bad attitudes often drive bad feelings and actions. Change your mind, change your marriage . How couples think and what they believe about their spouse affects how they perceive the other. What they expect and how they treat their spouse matters greatly. The grass is greenest where you water it . Successful couples have learned to resist the grass is greener myth – i.e. someone else will make me happy. They have learned to put their energy into making themselves and their marriage better. You can change your marriage by changing yourself . Veteran couples have learned that trying to change their spouse is like trying to push a rope – almost impossible. Often, the only person we can change in our marriage is ourselves. Love is a verb, not just a feeling . Everyday life wears away the "feel good side of marriage." Feelings, like happiness, will fluctuate. But, real love is based on a couple's vows of commitment: "For better or for worse" – when it feels good and when it doesn't. Marriage is often about fighting the battle between your ears . Successful couples have learned to resist holding grudges, bringing up the past and remembering that they married an imperfect person – and so did their spouse. A crisis doesn't mean the marriage is over . Crises are like storms: loud, scary and dangerous. But to get through a storm you have to keep driving. A crisis can be a new beginning. It's out of pain that great people and marriages are produced. http://www.focusonthefamily.com/marriage/daily_living/keeping_romance_alive/ten_secrets_to_a_successful_marriage.aspx
6364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让心灵和想象力展翅飞翔——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教授在2011届本科
adamliu800 2011-11-16 10:32
让心灵和想象力展翅飞翔 ——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教授在 2011 届本科生毕业典礼上的讲话 同学们、老师们,各位家长: 上午好! 我相信,诸位同学此时此刻的情感是非常复杂的,我体会到了这种情感。我想,其中既有别离的伤感,也有依依不舍的眷恋,有师生之间和同学之间刻骨铭心的情感,有在默默无闻中品尝到的甜酸苦辣,甚至有的同学可能还有几分怨恨。当然,更多的是大家对未来的憧憬。这就是毕业典礼上所特有的、难以言表的一种滋味。有一点我可以肯定,无论你们藏有怎样的感受,激动还是怨恨,这一切都将成为复旦历史的一部分,并将永远镌刻在我们的记忆当中! 在此,我特别要感谢今天在场的和没有在场的家长们以及中学的老师和校长们。四年前,他们怀着对复旦大学的信任,把你们送到复旦。今天,当你们走出这所学校,对于你们的未来充满期待的,除了他们,还有你们在大学的老师们,还有你们的母校——复旦大学。 此时此刻,我不想努力地从网络上搜寻一些流行的词汇来修饰我的讲话。因为它们既不能让你们对我增加一分尊敬,也不能增加一分亲切,更加不能使我变得跟你们一样的年轻。我想,关键在于我们有没有一颗可以互相沟通的心灵。 苏格拉底在雅典准备接受死刑之前,还不忘告诫人们:“有一个真理我没有时间来给你们阐述。但是我必须告诉你们,没有经过反省和检查的人生是没有价值的。”我相信许多学生最近都在反省自己四年的人生。我不知道是否有的同学在省察时感到自己在这四年当中虚度了光阴。即便是有,也不用过分地伤感,哲学家卢梭曾经说过:“误用光阴比虚掷光阴损失更大,教育错了的孩子比没有受过教育的孩子离智慧更远。”在希腊语当中,学校就是“闲暇”的意思。因此你只要在这四年当中体验了,也思考了,那么你的心智已经得到了自由的发展,你仍然是向着智慧的方向在努力地前进。我的期望是,但愿复旦没有因为生怕你们“虚度光阴”而使你们被迫地“误用光阴”,而让你们远离智慧。 无论你们当初进入复旦的理由是什么,我们现在更需要省察的严肃问题是:复旦在这四年中给了你们什么!除了文凭以外,你们从复旦还得到了什么!这个问题涉及到教育的本质问题。哲学家也是数学家的 A. N. Whitehead 说过,大意是:“抛开了教科书和听课笔记,忘记了为考试所牢记、所背的一切,剩下的东西才是最有价值的,剩下的东西才真正能够被称为是教育的。”对于复旦,我们都认为这剩下的东西应该是一颗自由而严谨、真诚而脱俗的心灵。复旦校友李泓冰女士曾经将其称为“自由而无用的灵魂”,并诠释为:“所谓‘自由’,是思想与学术、甚至生活观念,能在无边的时空中恣意游走;‘无用’,则是对身边现实功利的有意疏离。”或许,乍一看来,你们在复旦学习的东西很多都看似“无用”,但我要说,很可能复旦给你们的这些貌似“无用”恰恰是最神圣的、最尊贵的精神价值。在本质上,“无用之用”常常胜于“有用之用”,因为精神价值永远高于实用价值,因为它满足人的心灵的需要,它将注入你们在座的每一位的终生。 我在这里如此强调心灵,因为心灵的严肃和丰富是一切美德之源。 1818 年 10 月 22 日,黑格尔在受聘于柏林大学哲学教授职务时曾经说过:“世界精神太忙碌于现实,太驰骛于外界,而不遑回到内心,转回自身,以徜徉自怡于自己原有的家园中。”这个“家园”就是我们的“心灵”。尽管已经过去了近两百年,但我感觉似乎他的讲话更适合于我们当今这个急速变化的时代。我相信一颗没有精神家园的心灵,不可能去思考自己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也就不可能对他人有真正的情感关切,对社会有真正的责任心。 我们如此强调心灵,也是因为这是一所大学所能够给我们的学生最宝贵的东西。剑桥大学教授 Alan Macfarlane 曾经这样评价剑桥:“一个地方能让心灵和想象力展翅飞翔,则必能吸引我们。”在他看来,让心灵和想象力展翅飞翔的恰恰是八百年来无数在剑桥学习、生活过的智慧的头脑所形成的历史,这个历史包括哲学和思想、知识和经验,音乐和建筑,甚至是故事和传奇。大学的精神是普世的,至少所有的大学之间的精神是相通的。因此,我希望每一个复旦人都知道复旦的追求就是要使复旦成为心灵和想象力展翅飞翔的地方,我们大家都要奉献我们的心灵和想象力! 复旦的心灵在哪里? 有一个故事可能很多人都听说过。中文系的朱东润老师在他的自传中回忆:上世纪五十年代,他给学生讲《诗经》,讲到《采薇》的时候,有个学生站起来大胆地质疑书本上的解释,问题正中要害,这位学生就是我们章培恒先生。朱东润先生已经过世多年了,但我们依然可以从他的著作、各种回忆文章甚至题词中,感受到他在学术上的创新精神和强烈的文化使命感。非常遗憾,如今连他的学生章培恒先生也已经离我们而去。但我们同样可以从章培恒先生的作品中得到启迪和滋养,从那些亲切隽永的小故事中感受前辈的心灵,并由此激发我们的想象力。在课堂上,你们聆听着复旦名师们的侃侃而谈;在图书馆,你们领略着复旦学术大师的风采;在茶余饭后,你们谈论着复旦的轶事趣闻,谈论着陆老神仙(陆谷孙),谈论着哲学王子王德峰、丁耘等;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复旦心灵的所在,以及在你们身上的进一步延续。 今年也是我们谢希德老校长诞辰九十周年。谢校长虽然离开我们十多年,但是教师和学生们一直在传颂着她对学生的关爱、她对学校的民主管理、她对国际合作与交流的有力推动。所以在纪念谢希德校长诞辰九十周年的座谈会上,我说,谢校长会永远影响复旦,因为谢校长以她无与伦比的人格和智慧告诉我们,一个优秀的校长才可以使一所学校品格高尚,风清气正。作为校长,谢校长的风范将永远激励我前行,我也要让谢校长的心灵在我的身上得以延续。 今年五月校庆期间,我和学生们座谈,请总务处通报了寝室安装空调的计划。我们校领导向同学们表示了道歉。因为我认为我们复旦人都应该坚守诚信。在对话期间,同学们对学校的发展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许多批评,让我印象深刻。前几天,我和毕业生代表座谈,听听毕业生给学校留下的“金点子”。我在会上说过,毕业生代表所提出的建议看似并不起眼,但实际上都触及到了大学的根本。大学的根本就是学术。在大学的运行当中,无论是物质还是的精神的,都应该围绕着学术开展,也就是学术优先的原则。所谓的学术,就是研究和教育。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保持一所大学的根本。对大学的维护和爱惜,应该是渗透在大学生活的点点滴滴之中。教师在课堂上的全心投入,管理人员对学生的真心关怀,以及我们每一位复旦学子在社会上的一言一行,都将体现我们对复旦的珍惜。因此,我非常感谢同学们在复旦这几年为学校所作的贡献,你们用自己的心灵和想象力,认识了复旦、理解了复旦、爱上了复旦! 你们在追求更加完美的自我的同时,也对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复旦充满期待。去年的毕业典礼上,我对同学们说,希望我们复旦学子走上社会,不要做高高在上、漠不关己的批评者,要努力做勇于担当责任、解决问题的创造者。对 2011 届的毕业生,我也怀着同样的希望。我相信你们走上社会,一定会以自己的心灵和想象力,养护社会的心灵,使自己的生活丰富多彩,并和以往不同。这也是复旦的心灵和想象力在全社会的延续! 然而,复旦还远未完美!我昨天晚上在写发言稿的时候,听说了一件令复旦人感到羞愧、感到伤感的事情,让我几乎彻夜难眠。请原谅我在今天这样一个场合来谈论一件不怎么愉快的事情。但是我觉得这件事情非常重要,如果我今天在这里不谈的话,那么我刚才前面说的话将全都是谎言! 事情是这样的,某学院的一位女学生今年在拍毕业照的时候,因为帽子掉下来了,她回头去捡帽子,但这个时候摄影师的快门按下了。照片当中就没有这位同学在里面,我觉得摄影师做得非常好,当场就补拍了照片。但是在昨天,她拿到这张毕业照的时候,却是那张没有她在上面的毕业照。她当然不希望同学们所拿到的毕业合照上没有她,我想这样的心情所有在场的同学都可以理解。所以,她希望学院让照相馆重新印那张重拍的照片,把这个新的照片发给学院的每一个同学。但是遗憾的是,我们有人说,这没有学院的责任,是照相馆的责任,学院没有必要管。学院不仅没有管,而且让学生自己和照相馆交涉,甚至还有的人认为这位同学在小题大做,认为只要照相馆印一张有你在上面就行了,而其他同学拿到的照片没有你的话也没有关系。有这样认为的,无论是我们的老师也好、学生管理工作者也好,我想他应该思考一下这个问题。在这种情况下,这位女生只能询问同学们是否愿意一起分担重印的费用。我不知道在座的各位听到这个故事的时候,是感到羞愧还是感到什么?至少我作为校长,是感到羞愧的。我说这不是一件高兴的事情,但是我今天必须在这里讲。 我为此十分难过,而且也感到愤怒。学生低头捡帽子难道是她自己错了吗?希望同学们所拿到的照片上有自己,是小题大做吗?试想,照片上缺的不是这位学生,而是我们某位学院的院长或者书记,又会怎么样?也许你们就会连夜找人印将出来!我不得不把我前面说过的话重复一遍:一颗没有精神家园的心灵,不可能思考自己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因此也就不可能对他人有真正的情感关切,对社会有真正的责任心。一个人的冷漠引起了另一个人或者一批人的失望,心灵的底线一退再退,那么最后也就退到校长这里,然而校长无处可退。这样,我们怎么能够期望所有的复旦人自觉地去守护复旦的心灵?在这里,我唯一能做的是,我代表学校向那位女同学表示道歉! 这个不幸的现实,引起了我更多的思考。促使我再一次思考,怎么样才能让复旦的追求真正成为现实,让我们不够完美的地方变得更加完美。我想,这其实非常简单,只要我们所有的有真才实学的教师能够受到真正的尊重和尊敬;只要让我们每一位学生,包括刚才我提到的那位女同学都能受到真诚的关注和呵护;我们的师生都能够为学校的发展和改革,对学术的发展和人才培养的理念充分自由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只有这样,师生们才会感受到,这就是我们复旦,是能够让我们的心灵和想象力展翅飞翔的地方。这样的复旦,才会吸引更多的心灵。即使你离开了她,你也将对她永远眷恋,她将成为你毕生的精神家园! 一百年前,两位复旦公学的同班同学分别留学欧美,年龄可能比我们在座的还要略小一点。一百年后,两人分别作为中国的人文和科学的代表,其学术成就令人景仰,而高尚的道德品质更为我们世人所传颂。这两个人其中之一就是陈寅恪先生,他的“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言说成为温家宝总理一生所崇尚的格言。他还说:“士之读书治学,盖将以脱心志于俗谛之桎梏,真理应得以发扬。思想不自由,毋宁死耳。”另一位是竺可桢先生。他说:“大学是社会之光,不应随波逐流。”无论今后同学们从事何种职业,你们都不是一部适应社会的机器,而是引领社会、改造社会的创造性人物。复旦所能给你们的最宝贵的东西就是一颗心灵,让我们相互勉励,守护好自己美丽的心灵,守护好我们复旦大学的心灵,让我们的心灵和想象力展翅飞翔! 最后我想说,复旦万岁!复旦的心灵将永远高高地飞扬! 谢谢大家。 今天偶读旧文,虽然讲稿有些长,但其中内容值得咀嚼。这般娓娓道来的讲话不含豪言壮语,不带歌功颂德,没有紧跟形势,更无跟风热词,作为百年名校的校长,复旦大学的校长终于讲出了百年名校的气度和修为,这样的讲稿我们等了很久。复旦学子,他们是幸运的,他们从复旦得到的不仅仅是文凭,他们还拥有“自由而无用的灵魂”。站在毕业的当头,我也会回看自己的求学生涯。的确,真正留在脑海里的是“ 抛开教科书和听课笔记,忘记了为考试所牢记、所背的一切,剩下的东西 ”,所以我要感恩母校,感谢师长,感谢陪伴我左右的书籍。拥有一颗永远向往自由的心灵,拥有一颗守护着美好的心灵,拥有一颗充满着想象力的心灵,不单单是我们大学生,更是每一个人的追求。
个人分类: 研究生活|1977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Complications, Prior Infant Death Associated With Stillbirth
xuxiaxx 2011-11-16 08:02
November 15, 2011 (Washington, DC) — Maternal infection rates and other complications are significantly higher with stillbirth deliveries than with deliveries of live infants. The risk increases substantially if the mother is black and had a previous infant death, according to 2 studies presented here at the American Public Health Association 139th Annual Meeting. Approximately 7 of every 1000 deliveries are stillbirth infants born in the second half of pregnancy, yet there are limited data on the medical issues involved in stillbirths, said KatherineJ. Gold, MD, MSW, from the Departments of Family Medicine and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at the University of Michigan in Ann Arbor. " There are very few data on what happens when someone shows up at the hospital and the baby has died. We wanted to take a closer look at how we deliver these babies, what happens, what the medical management is, and whether there are racial disparities in these deliveries," she said. Dr. Gold and her colleagues evaluated the medical charts of 579 stillborn infants delivered from 1996 to 2006 at 3 Michigan hospitals: Sinai-Grace Hospital and Hutzel Women's Hospital, both in Detroit, and the University of Michigan Health System, in Ann Arbor. Rates of maternal complications were high, with 26% of mothers experiencing chorioamnionitis, 10% experiencing postpartum hemorrhage, 23% experiencing retained placenta, and 15% experiencing abruptio placentae. "We found many more maternal complications than with live births, which may explain why some of the babies were stillborn," Dr. Gold said. "Preeclampsia, for instance, has to do with hypertension in the mom, which affects vascular blood flow." The rates of infection were also notable, she added. "Overall, nearly 40% had signs of infection," Dr. Gold said. "This is something that is often related to preterm delivery, but it was surprising how high this number was with stillbirth. I think that warrants more investigation." Six percent of mothers experienced serious maternal complications, including 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 blood loss requiring transfusion, shock or hypotension, renal failure, respiratory failure requiring intubation, diabetic ketoacidosis, sepsis, unplanned hysterectomy, and maternal death. Most of the deliveries were vaginal, but 8% were cesarean and 29% were breech presentations. "It's relatively rare to even deliver a breech birth these days because, according to national guidelines, a cesarean section delivery is typically recommended if a baby is found to be breech," Dr. Gold said. "Physicians often don't have much training for breech deliveries." Hospital costs were also unexpectedly high for stillbirths — about $1000 higher than for live births, possibly because the women have a longer hospital stay because of complications, Dr. Gold said. "I was very surprised to see that stillbirths were, overall, as much as $1000 more expensive than live births," she said. "We don't have a lot of data to say why that is, and it certainly flew in the face of what I would have expected." The charts showed that 26% of mothers smoked during pregnancy; however, Dr. Gold said, the true figure might have been even higher. "Since this information often doesn't make it to the medical chart, this figure may likely be an underrepresentation." In a separate study, researchers from the University of South Florida in Tampa evaluated data from the Missouri maternally linked cohort data files for 1989 to 2005, and found similar risk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infant death during a first pregnancy. They found higher rates of pregnancy-related complications ( P .01), including chronic hypertension ( P = .02), preeclampsia ( P = .01), and abruptio placentae ( P .01). The women were also more likely to be black, unmarried, and to have less than a high school education ( P .01). After controlling for the other risk factors, previous infant mortality was associated with a 3-fold elevated risk of subsequent stillbirth (adjusted odds ratio , 3.19; 95% confidence interval , 1.98 to 5.14). White women who had had a previous infant death had a risk for stillbirth that was twice as high as those who had not (AOR, 2.19; 95% CI, 1.08 to 4.44); the risk was more than 5 times higher for black women (AOR, 5.24; 95% CI, 2.71 to 10.14). "Black women with prior infant death were more than 8 times as likely to have a subsequent stillbirth than white women without prior infant death, and white women with previous infant death were nearly twice as likely to experience a subsequent stillbirth," reported lead author EunaM. August, MPH, a research associate at the Chiles Center for Healthy Mothers and Babies and a doctoral candidate at the University of South Florida's Department of Community and Family Health, in Tampa. Although previous research has shown higher rates of stillbirth among black women and those with previous infant death, Ms. August said the level of risk was still unexpectedly high. "Due to the close relationship between stillbirth and infant mortality, it is a natural progression that infant mortality may also increase the risk for subsequent stillbirth. Nonetheless, we were surprised by the magnitude of the association, which is huge." Factors contributing to the greater risk could include biologic issues stemming from previous infant or fetal loss and a lack of access to healthcare. "More research is needed to understand the nature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revious infant mortality and stillbirth, the cause of the disparity between black and white women, and infant outcomes for consecutive pregnancies," Ms. August added. 来源: http://www.medscape.com/viewarticle/753599
1330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CDC Targets Antibiotic Overuse With New Tracking System
xuxiaxx 2011-11-16 07:59
November 15, 2011 — A new electronic tracking system from the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CDC) promises to help US hospitals take steps against the chronic overuse of antibiotics. The CDC and the Institute for Healthcare Improvement (IHI) have announced a pilot program involving 8 acute care hospitals to test the new tracking system. The system enables hospitals to conduct detailed comparisons between their antibiotics administration practices and antibiotic use at other acute care facilities in the United States. The CDC has expressed concern for decades about the inappropriate prescription and overuse of antibiotics. Broad-based use for off-label indications has contributed to the emergence of drug-resistant bacteria and a decline in the potency of the pharmacopeia of antibacterial drugs for effectively treating many bacterial diseases held in check since the discovery of penicillin and other antibiotics in the mid-twentieth century. Antibiotics can also trigger allergic reactions and other adverse effects, and can increase the risk for potentially deadly Clostridium difficile infection, according to the CDC. Hospitals and other healthcare facilities should monitor the antibiotics used in their facilities, noted CDC Director Thomas R. Frieden, MD, in a news release announcing the program. "This new system is a powerful tool that will enhance providers' ability to monitor and improve patterns of antibiotic use so that these essential drugs will still be effective in the years to come," Dr. Frieden said. The joint initiative is called the CDC/IHI Driver Diagram and Change Package for Antibiotic Stewardship. It was announced this week as part of the CDC's "Get Smart About Antibiotics Week," held from November 14 through 20. The hospitals involved in the pilot program are Community Hospital, Tallassee, Alabama; Centerpoint Medical Center, Independence, Missouri; Rogue Valley Medical Center, Medford, Oregon; St. Francis Medical Center, Peoria, Illinois; Seton Medical Center, Austin, Texas; Reading Hospital and Medical Center, West Reading, Pennsylvania; Ronald Reagan UCLA Medical Center, Los Angeles, California; and WellStar Cobb Hospital, Austell, Georgia. The draft system lays out practice steps hospitals can use to develop practical action plans to improve antibiotic use, according to the IHI, which collaborated with the CDC in its development. Once approved for general application, the tracker will be part of the CDC's National Healthcare Safety Network (NHSN). Participation in the network is free to all types of healthcare facilities in the United States. Promoted as a secure, Internet-based surveillance system, the NHSN expands patient and healthcare personnel safety surveillance systems managed by the CDC's healthcare quality promotion division. It includes a new component that helps hospitals monitor adverse reactions and incidents associated with blood and blood byproduct infusion. Data collected by the NHSN are used for improving patient safety at the local and national levels. In aggregate, they are used to estimate and characterize the national burden of healthcare-associated infections, for example. At the local level, the data analysis features of NHSN give participating facilities access to various tools ranging in sophistication from rate tables to full-blown statistical analyses comparing a specific healthcare facility's rates with national averages. The ability to track antibiotic use is currently limited to physicians' offices. A list of pharmacy software vendors who are working with the CDC's new antibiotic use tracking system is accessible at the Society for Infectious Disease Pharmacists' Web site . 来源: http://www.medscape.com/viewarticle/753632
1515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转】2011 年全国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生学术论坛最新通
yhy188 2011-11-15 09:44
主题 : 北京大学 2011 年全国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生学术论坛最新通知 尊敬的各位老师和博士生: 由北京大学研究生院和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主办,光华管理学院管理科学与信息系统系承办的 北京大学 2011 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 管理科学与工程领域前沿研究 将于 2011 年 12 月 23 日至 24 日 在北京大学举行。本次论坛旨在为国内管理科学与工程领域的优秀博士生和博士后提供一个探索研究方向、展示研究成果、分享研究心得、规划学术生涯的交流平台。论坛包括专家学者报告、博士生分论坛和研究心得与学术生涯规划座谈会等环节(论坛日程详见附件)。届时,管理科学与工程领域的优秀学者和博士生将相聚北大,探讨管理科学与工程领域的前沿研究问题。 我们诚挚的邀请您或您的博士生参与此次论坛,分享研究成果和研究计划。 本次论坛不收取注册费,并向与会博士生提供论坛期间的餐饮补助。 论坛设立"优秀论文"奖,组委会负责报销论文获奖同学的往返火车票(硬座)和住宿费用。 论坛重要日期 : 论文或研究计划提交截止日期: 2011 年 11 月 15 日 论文评审结果通知时间: 2011 年 11 月 30 日 论坛报名截止日期: 2011 年 12 月 15 日 论坛举办日期: 2011 年 12 月 23 日- 24 日 投稿方式:报名、论文(摘要)或研究计划发送至电子邮箱 phdforum@gsm.pku.edu.cn 或 phd.forum.ms@gmail.com ,并注明作者的单位及联系方式(可附个人简介)。 论坛最新消息: 国际管理科学与工程领域著名学者陈方若教授和叶荫宇教授将出席论坛并作主题报告。 附两位教授介绍: 陈方若教授毕业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现为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讲座教授,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特聘教授。曾担任《 Management Science 》、《 Operations Research 》、《 Manufacturing and Service Operations Management 》等国际一流期刊的领域主编、编委,美国制造与服务运作管理( MSOM )协会主席等重要职位,在管理科学和供应链管理领域享有极高的声誉。 Fangruo Chen 教授在国际著名学术刊物上发表三十多篇论文,解决了一系列具有随机需求的重要库存管理问题;对供应链信息共享与协调理论做出了贡献;在运营与营销管理交叉学科处于国际领先地位。 Fangruo Chen 教授 1997 年获得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的学术生涯奖(原美国总统青年奖), 1995 年获得美国生产库存控制学会及美国市场营销学会度研究计划竞赛奖, 2004 年荣获中国自然科学基金会海外杰出青年奖, 2006 年度被评为教育部长江学者讲座教授。陈方若教授目前的主要研究兴趣包括库存管理,供应链管理,运营与营销交叉学科等。 叶荫宇教授现任美国斯坦福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系和电子工程系教授终身教授,斯坦福工业联盟计划主任,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特聘教授,是国际上优化领域享有盛誉的著名学者。近年来,他发表了多篇在世界范围内有影响的论文,得出了一些知名的理论成果。 2005 年他被 ISI 选为在世界范围内其科技成果被应用最多的科学家之一,同时是麻省理工就算机工程系统 2002 年杰出报告人,第十七届数学规划大会的发言者,《 Operation Research 》、《 Management Science 》等领域杂志的主编或编委,波音等著名公司的顾问,承担波音,运通,美卫生部,美科学基金,美能源部,美空军科研部门等多个科研项目。 2007 年选为国际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优化分会 (SIAG/OPT) 副主席。 2009 年在运筹管理协会年会 (INFORMS Annual Meeting) 上被授予运筹管理学领域最高奖项--冯·诺依曼理论奖。他的研究兴趣主要集中在最优化和运筹学方法,供应链方法,传感器网络,市场平衡,定价管理等方面。 欢迎各位博士生届时参加! 北京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生论坛组委会 网易公开课推出哈佛最受欢迎《幸福》课程,帮您修满幸福学分!
3022 次阅读|0 个评论
2011 Korea FlowJo training schedule
FlowJo 2011-11-14 19:31
Nov 15th, 2011 Institute : Stem cell bank, College of Medicine, Catholic University FlowJo basics and advanced functions Nov. 16th Institue : Dept. of Anatomy, College of Medicine, Seoul National University FlowJo basics and advanced functions
个人分类: FlowJo 会议及讲座安排|2884 次阅读|0 个评论
2011SMST会议总结
郑玉峰 2011-11-14 10:15
回归到SMST这个小圈子,很温暖,我最早参加过2000年在加州的会议,2001年在昆明也参加,但2003年非典基本上国内没有人去得了美国,2007年日本本来要去但由于签证准备觉得太复杂也未果。不过早年开会时候遇到的很多企业界的人,这次会议仍然遇到,公司还是那几个为主,但似乎大家讨论的热情依旧。规模不大,100多人,但来的都是认真听会/学习的人,会议的组织还是很到位的,唯一差的就是经常麦克风没有声音(不过跟会议组织没多大关系,是酒店的设施的小问题吧)。 科学上讲,我个人其实比较喜欢Tom Duerig的报告,讲的是镍钛合金的炒作、困惑和争论,包括对DSC测相变温度、定型、铸锭中的夹杂物类型确定、镍钛合金的腐蚀特征、镍钛基合金与镍钛二元比的错误结论,从工程界实际应用效果到科学界的文章结论描述的差异娓娓道来。很可爱的是,如果你有兴趣,可以看看这位大佬的第一本科幻小说, http://stansleap.com/ 。另外的一个对我来说是个新人物的是捷克的Petter Sittner,下届2013年SMST的会议主席,他们做了一些电加热的工作,很细致,用此办法可以做低温的定型处理。 工业界或者说应用方面,几个这个领域的公司分别展示了他们的原材料好一些OEM服务的产品和加工(为了防止为他们做广告,就不点名字)。但很遗憾的是国内的公司除了法尔胜佩尔外都没有去参展。 对于从事这个领域的研究生有个好消息,可以考虑申请SMST RESEARCH GRANT,25000美金,可以支持学生做些科学实验,同时支持他、她来参加下一届的SMST会议,并展示其实验结果,具体申请参考 http://www.asminternational.org/portal/site/smst/Technical/ResearchGrant/ 总结起来,似乎镍钛合金搞了几十年了没什么搞头,但很多细节的问题还是有很多新的做头,尤其是从应用角度,一个小小的应力-应变滞后曲线,如何热处理改变上下平台的高度和平直度,为什么循环后平台的翘起或垂下,如何通过合金化改变其形状改变材料的刚度,都是大有学问的,这也是为什么这个会议叫做形状记忆与超弹性技术会议,而不是纯学术研究的原因。我经常说的一个例子就是,比如镍钛合金用于齿科是上个世纪70年代的事情,可你可以看看Journal of Endodontics每期都有镍钛锉的文章,只是很多时候这不是我们材料科学工作者关注的范畴,不等于这个领域就没有科学问题,没有研究的必要了。最近到石油大学崔立山老师的组里学习很受刺激,他们最近在形状记忆合金的复合材料方面的新进展真的让人耳目一新,有兴趣的可以看他们今年在APL的几篇文章。也祝愿我们国内的记忆合金研究能继续前行。
3761 次阅读|0 个评论
2011级鹰潭一中高一(4)班家长会
yaoronggui 2011-11-14 08:14
11月13日上午9点,我校召开2011级高一年级家长会。 高一( 4 )班家长会内容提要 一、由班干部引导家长入座 (每个学生提前告诉家长自己所坐的位置,方便家长找到自己小孩的座位),并将学生的前二次月考的成绩及期中考试小结放置于桌面上。 二、致欢迎词 (介绍陈老师给大家认识,并观看陈老师制作的学生在校参加活动的视频) 三、成绩分析 (前二次月考成绩) 四、班级情况 (介绍前半学期学生在校表现情况,表扬与批评结合) 五、班主任要求 ( 1 、迟到; 2 、讲话; 3 、手机; 4 、纪律; 5 、要求。) 六、学校事宜 (介绍学校与年级的相关要求) 七、联系方式 (将班级九位高考科目的任课老师的联系方式告诉家长) 八、各任课老师发言 (由九位任课老师介绍班上学生学习该科目的情况与存在的问题。) 九、会议结束 (会后家长与老师自由交流) 家长会课件: 家长会.ppt
个人分类: 教育管理|2991 次阅读|0 个评论
涨落定理及其交叉学科应用研讨会(北京,12月3-4日,2011)
haijunzhouitp 2011-11-13 16:57
Fluctuation Theorems and Interdisciplinary Applications December 3-4, 2011, Kavli Institute for Theoretical Physics China (KITPC),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Objectives and Themes: Nonequilibrium phenomena are ubiquitous in physics, biology, and social sciences. This two-day informal workshop has two objectives: on one hand, it serves as a meeting place for experimentalists and theoreticians to discuss recent progresses and exchange ideas and insights; on the other hand, it brings a comprehensive view of an active field to newly-joined researchers by a diversity of lectures (pedagogical and more advanced). This workshop will be continued by another more formal conference in Suzhou in March 2012, and by a research program of KITPC in June-July 2013. The following topics will be discussed: stochastic process and dynamics, theoretical foundation of fluctuation theorems/relations, application of fluctuation theorems/relations in single-molecule experiments, fluctuation theorems/relations in social systems, multiscale simulations, and so on. Speakers: Jing-Dong Bao 包景东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Hao Ge 葛颢 (Fudan University and Peking University) Daquan Jiang 蒋达权 (Peking University) Ming Li 李明 (Institute of Physic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Jooyoung Lee (Korea Institute for Advanced Study) Fei Liu 柳飞 (Beihang University) Jae Dong Noh (University of Seoul) Hyunggyu Park (Korea Institute for Advanced Study) Yanwen Tan 谭砚文 (Fudan University) Leihan Tang 汤雷翰 (Beijing Computational Science Research Center) Yuhai Tu 涂豫海 (IBM J Watson Institute) Zhanchun Tu 涂展春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Zhijian Wang 王志坚, Bin Xu 许彬 (Zhejiang University) Jinshan Wu 吴金闪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Jin Yu 喻进 (Beijing Computational Science Research Center) Organizers: Xiaosong Chen 陈晓松 (Institute of Theoretical Physics,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Fei Liu 柳飞 (Beihang University) Leihan Tang 汤雷翰 (Beijing Computational Science Research Center) Zhanchun Tu 涂展春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Haijun Zhou 周海军 (Institute of Theoretical Physics,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Sponsor: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Theoretical Physics, Institute of Theoretical Physics, CAS Schedule: Tentative Schedule December 03, 2011 Saturday 08:45-09:00 Registration (KITPC 6 th floor) Morning Session: Fluctuation theorems I: introduction, basic premise and corollaries (Hamiltonian vs Langevin dynamics, work identities, irreversible thermodynamics, etc.) Chair: Haijun Zhou 09:00-10:00 Hyunggyu Park (KIAS): 10:00-10:40 Zhanchun Tu (Beijing Normal Univ): 10:40-11:00 Coffee Break Chair: Zhanchun Tu 11:00-11:40 Daquan Jiang (Peking Univ): 11:40-12:20 Fei Liu (Beihang Univ): 12:20-14:30 Lunch Break Afternoon Session: Fluctuation theorems: experimental tests Chair: Fei Liu 14:30-15:30 Yanwen Tan (Fudan Univ): 15:30-16:10 Zhijian Wang Bing Xu (Zhejiang Univ): 16:10-16:30 Coffee Break Chair: Yuhai Tu 16:30-17:10 Ming Li (IOP-CAS): 17:10-17:50 Jing Yu (CSRC): 18:00-20:00 Diner December 04, 2011 Sunday Morning Session: Fluctuation theorems II: noise in physical and biological systems, new insights from work identities Chair: Leihan Tang 09:00-10:00 Yuhai Tu (IBM): 10:00-10:40 Jingdong Bao (Beijing Normal Univ): Fractional Brownian motion and its applications 10:40-11:00 Coffee Break Chair: Hyunggyu Park 11:00-11:40 Jae Dong Noh (Univ Seoul): 11:40-12:20 Hao Ge (Fudan Univ Peking Univ): 12:20-14:30 Lunch Break Afternoon Session: Macromolecular computation, multiscale modeling, free energy landscapes Chair: Jingdong Bao 14:30-15:30 Jooyoung Lee (KIAS): 15:30-16:10 Jinshan Wu (Beijing Normal Univ): 16:10-16:30 Coffee Break 16:30-17:50 Round-table Discussion (leaders: Fei Liu, Leihan Tang, Yuhai Tu, Zhanchun Tu) 18:00-20:00 Diner
5454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中文核心期刊目录总览(第六版)》 2011
热度 1 miran 2011-11-13 15:36
《中文核心期刊目录总览(第六版)》 整理时间:2011-10-11来源:中国学术期刊网 !--231文章内容ID编号,1总栏目Pid排序号,1二级栏目ID,   《中文核心期刊目录总览》由 中国知网 、中国学术期刊网和 北京大学图书馆 期刊工作研究会联合发布中文核心期刊目录。1992年推出《中文核心期刊目录总览》,1996年推出《中文核心期刊目录总览(第二版)》,2000年推出《中文核心期刊目录总览(第三版)》,2004年推出《中文核心期刊目录总览(第四版)》,2008年推出《中文核心期刊目录总览(第五版)》,2011年推出《中文核心期刊目录总览(第六版)》 第一编哲学、社会学、政治、法律类   1. 中国 社会科学 2.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3.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4.学术月刊 5.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6. 文史哲 7.学术研究 8.江海学刊 9.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10.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11. 社会科学 12. 社会科学战线 13. 江苏社会科学 14.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15.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6.河北学刊 17.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8. 浙江学刊 19.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 浙江社会科学 21. 天津社会科学 22. 社会科学研究 23.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4.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5. 求是学刊 26. 人文杂志 27. 江西社会科学 28. 湖南师范大学 社会科学学报 29.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30.学习与探索 31. 江汉论坛 32.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33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34. 武汉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35. 求索 36.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37.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38.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39.中州学刊 40. 南京社会科学 41.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42.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43.甘肃社会科学 44. 思想战线 45.山东社会科学 46.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47.社会科学辑刊 48.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49西南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社科版(改名为: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50.学术界 51.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52. 广东社会科学 53.国外社会科学 54.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55.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56.学术交流 57. 东岳论丛 58.东南学术 59.学海 60学术论坛 61.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62.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63.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学报 64.探索 65.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66.安徽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67.齐鲁学刊 68.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69.湖北社会科学 70.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71.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72.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73.广西社会科学 74. 暨南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75.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76.安徽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77.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78. 湘潭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79.河南社会科学 80.湖南社会科学 81.学术探索 82.探索与争鸣 83.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改名为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84.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85.人文社科论坛 .86.湖北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87. 东南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88.高校理论战线 89.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90.山西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91.福建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92.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93.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94.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95.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96.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97.河北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98.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99.北方论丛 100.云南社会科学 101.社会科学家 102.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03.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04.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05.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06.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07.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08.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09.江淮论坛 110.北京社会科学 111.前沿 112.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13.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114. 内蒙古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改名为内蒙古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115.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16.扬州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117.宁夏社会科学 118.徐州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119 内蒙古社会科学 120东北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121.山东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122.青年与社会 B(除B9) 哲学 l.哲学研究 2. 心理学报3. 心理科学4.哲学动态 5.世界哲学 6. 心理科学进展 7. 中国哲学史8.道德与文明9. 心理发展与教育 10.现代哲学11. 孔子研究 12.周易研究13.伦理学研究 B9 宗教 l.世界宗教研究 2、宗教学研究 3、敦煌学辑刊4、 中国宗教 5.西藏研究 6. 法音 7. 世界宗教文化8. 中国道教 9.佛学研究10.中国穆斯林 C8 统计学 l. 统计研究2. 数理统计与管理3. 中国统计4. 统计与决策 C9l 社会学 1.社会学研究 2.社会 3.妇女研究论丛 4、青年研究 C92 人口学 l.人口研究 2. 中国人口科学 3.人口与经济 4.人口学刊 5、 市场与人口分析 (改名为:人口与发展) C93 管理学 管理科学学报 2.中国管理科学 3.管理工程学报4.领导科学. C96 人才学 1.中国人才 C95 民族学 1.民族研究 2. 世界民族3、 广西民族研究 4、 广西民族学院 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改名为:广西民族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5、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6.黑龙江民族从刊 7. 西北民族研究 8.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9. 贵州民族研究 10.回族研究11.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2.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3. 青海民族研究.社会科学版 14.中国民族 D1,3,5,7,8国际政治 1.世界经济与政治 2. 现代国际关系 3. 欧洲 研究4. 国际问题研究 5.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6. 美国研究7. 国际论坛8. 当代亚太9. 国际观察 10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 11. 国外理论动态 12.国际政治研究13. 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 14.世界知识15.外交评论 16. 当代世界17. 日本学刊18. 西亚非洲 19.太平洋学报20.俄罗斯研究 D0,2,4,6 ,A中国政治 1. 中国行政管理 2. 政治学研究3. 求是4.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5. 教学与研究.6. 国家行政学院学报7. 马克思主义研究8. 社会主义研究 9.半月谈10.上海行政学院学报 11.理论前沿12.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 13.瞭望14. 科学社会主义 15.中共党史研究 16.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7.毛泽东思想研究 18.思想理论教育导刊19. 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20.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21. 新视野 22.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3.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4. 中共中央党校学报 25. 理论探讨26. 党的文献 27. 理论与改革 28.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 29. 长白学刊30. 求实31. 理论探索32.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33.理论月刊34.前线 3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36. 思想教育研究37.湖北行政学院学报38. 党建研究39. 行政论坛 40.理论学刊41.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42.人民论坛43.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44.中国青年研究45. 理论导刊46.南京政治学院学报47.红旗文稿 D9 法律 1. 法学研究 2. 中国法学 3.法学 4. 法商研究 5. 政法论坛 6.现代法学 7.中外法学 8. 法学评论 9. 法律科学 10. 法制与社会发展 11. 法学家 12. 比较法研究 13. 环球法律评论 14. 当代法学 15. 法学论坛 16. 政治与法律 17.河北法学 18.法学杂志 19. 法律适用 20.行政法学研究 21. 中国刑事法杂志 22. 人民司法 23.华东政法学院学报(改名为: 华东政法大学 学报) 24.人民检察 25.知识产权 26.中国法医学杂志 27.中国司法鉴定 第二编  经济   F 综合性经济科学 1.经济研究 2. 经济学动态3. 经济学家4. 经济科学 5. 经济评论6. 南开经济研究 7. 当代经济科学8. 当代经济研究 9.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10. 经济纵横11.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12.经济问题 13.现代财经 14.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15. 经济经纬16.贵州财经学院学报17.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18.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19.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云南财贸学院学报(改名为: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 F11(除F12) 世界经济1.世界经济 2.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3. 外国经济与管理 4. 世界经济研究5. 国际经济评论 6. 世界经济文汇 7.东北亚论坛 8. 亚太经济9.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F0,12,2(除F23,27) 中国经济,经济计划与管理 1. 管理世界2.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3.地域研究与开发4. 改革5.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6. 开发研究 7. 上海经济研究 8. 宏观经济研究 9.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10.经济研究参考 11.生产力研究12.城市问题 13.城市发展研究 14.中国经济史研究 15.资源科学 16.中国人力资源开发17.经济体制改革 18.经济问题探索19.资源、产业(改名为:资源与产业)20.中国经济问题21. 南方经济22.现代城市研究23.消费经济24.生态经济25.经济数学26.中国流通经济27.开放导报28. 特区经济29.现代经济探讨30.宏观经济管理31.运筹与管理32.改革与战略 33.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34.中国经贸导刊 F23 会计 1.会计研究 2.审计研究 3.审计与经济研究4.财务与会计 5.财会通讯.综合 6.会计之友 7. 财会月刊 .会计8.中国审计9.商业会计10.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学报11.财会研究12.中国注册会计师13.事业财会 F3 农业经济 1.中国农村经济 2.农业经济问题 3.中国农村观察 4. 中国土地科学5. 农业现代化研究6. 农业技术经济 7. 调研世界8.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9.农村经济 10.农业经济 11.世界农业12. 林业经济问题13.中国土地14.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15.绿色中国.B版,理论版(改名为:林业经济)16.中国渔业经济 F4/6工业经济 (含F27,除F59) 1.中国工业经济 2.南开管理评论 3.经济管理 4.管理科学 5.工业工程与管理 6.管理评论7.企业经济8.预测9.软件学 10.工业工程11.企业管理 12.管理现代化 13.经济与管理研究 F59旅游经济 1.旅游学刊 F7 贸易经济 1.国际贸易问题 2. 国际贸易3. 财贸经济4.商业经济与管理 5.国际经贸探索 6. 商业研究7. 销售与市场8.广东商学院学报9.商业时代 10. 中国商贸11. 价格理论与实践12.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3. 国际经济合作 14.对外经贸实务15.江苏商论 16. 国际商务研究17.中国物流与采购 F81 财政. 1.税务研究 2.财政研究 3. 涉外税务4. 税务与经济5.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6.财经论丛7. 当代财经8. 财经研究9. 财经问题研究10. 中国财政11. 财经科学 12.中国税务 13.财政监督 F82/84 货币/金融、银行/保险 1.金融研究 2.国际金融研究 3. 金融论坛4. 金融理论与实践5. 保险研究 6. 证券市场导报7. 中国金融 8.武汉金融 9.上海金融 10.金融与经济 11. 财经理论与实践 12.财经 13. 投资研究14.新金融 15. 广东金融学院学报 16. 浙江 金融 17.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8.经济导刊 19. 南方金融 第三编 文化、教育、历史   G0 / G21信息与传播,新闻学、新闻事业 1. 新闻与传播研究 2. 国际新闻界3. 现代传播4. 新闻记者5. 新闻大学6. 当代传播7. 中国记者 8.新闻界 9. 新闻战线10.传媒11. 传媒观察12.中国报业 13. 新闻与写作14.新闻爱好者15.新闻知识 G22广播、电视事业 1.中国广播电视学刊 2.电视研究 G23出版事业 1.编辑学报 2.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3. 编辑之友4. 出版发行研究5. 中国出版 6. 科技与出版7. 编辑学刊8. 出版广角9. 中国编辑10. 中国图书评论 11. 读书 G25,35 图书馆学,情报学 1.中国图书馆学报 2.图书情报工作 3. 情报学报4. 大学图书馆学报 5.图书馆杂志 6. 图书馆论坛7. 图书馆8. 情报科学9. 图书馆建设10. 现代图书情报技术11. 图书情报知识 12.情报资料工作 13.情报理论与实践14. 情报杂志15.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16.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17.图书馆学研究18.图书与情报19.国家图书馆学刊 G27 档案学 1.档案学通讯 2. 档案学研究3. 中国档案4.档案与建设 5.浙江档案6. 山西 档案7. 北京档案 8.档案管理9.档案 10. 兰台世界 G3 科学,科学研究 1. 科学学研究 2.科研管理 3.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4. 研究与发展管理 5. 中国软科学 6. 中国科技论坛 7. 科技进步与对策 8.科学管理研究 9. 科技管理研究 10. 科技导报 G4教育综合、教育事业 1.教育研究 2. 比较教育研究 3. 全球教育展望4.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5. 教育理论与实践 6. 教师教育研究7.外国教育研究 8.清华大学教育研究9.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0. 教育与经济 11.中国教育学刊12.教育科学 13. 当代教育科学 14.中国电化教育15.教育学报16.电化教育科研 17. 教育探索 18.中国远程教育 19. 教育评论20.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1.开放教育研究 22.教育导刊 23.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3.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4.江西教育科研(改名为:教育学术月刊) G61 学前教育、幼儿教育 1.学前教育研究 G62/63 初等/中等教育 1.课程、教材、教法 2. 人民教育3.教学与管理4.上海教育科研5.教育科学研究 6.教育研究与实验.理论版(改名为:教育研究与实验)7.教学月刊.中学版 8.外国中小教育 9. 中小学管理 G623.2/633.3初等/中等教育(语文) 1.中学语文教学2.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G623.3/633.4初等/中等教育(外语) 1.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中小学外语教学 G623.4/633.5初等/中等教育(历史地理) 1.历史教学2.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G623.5/633.6初等/中等教育(数学) 1.数学教育学报2.数学通报 633.2初等/中等教育(政治) 1.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思想政治课教学 633.7初等/中等教育(物理) 1.物理教学2.中学物理 633.8初等/中等教育(化学) 1.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化学教育 633.91初等/中等教育(生物) 1.生物学教学 G64 高等教育 1.高等教育研究(武汉)2. 教育发展研究 3.中国高等教育4.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5. 江苏高教6. 中国高教研究 7. 现代大学教育 8.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9.高教探索 10.黑龙江高教研究 11.复旦教育论坛12.中国大学教学13.辽宁教育研究 14.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 15.教育学文摘 16.中国素质教育研究 G7各类教育 1. 中国特殊教育 2. 民族教育研究 3.职业技术教育 4. 中国成人教育 5. 教育与职业6.职教论坛 7.成人教育8.中国素质教育研究9.继续教育研究10. 教育科学博览 11. 继续教育12. 教育学文摘13. 中国特殊教育 G8 体育 1.体育科学 2. 中国体育科技3. 体育与科学4.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5. 体育学刊6.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7.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8. 体育文化导刊9.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10.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11.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12.广州体育学院学报13.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14.首都体育学院学报15.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16.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H0/2 语言学/汉语/ 中国少数民族 语言 1.中国语文 2. 当代语言学3. 中国翻译4. 语言教学与研究 5. 语言研究 6. 世界汉语教学 7. 语言文字应用8. 汉语学习9. 方言10. 语文研究 11. 古汉语研究12. 民族语文13. 语言科学14.修辞学习 15.上海翻译 16.辞书研究 17.中国科技翻译18.语文建设 H3/9 外国语 1.外语教学与研究 2.外国语 3.外语与外语教学 4. 现代外语5. 外语界6. 外语学刊7.外语教学 8.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9.外语研究 10.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11.山东外语教学 12国外外语教学(改名为: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13 中国俄语教学 I1,I3/7 世界文学 1.外国文学评论 2.外国文学研究 3. 外国文学4. 国外文学5. 当代外国文学 6. 世界文学7. 俄罗斯文艺8.译林 I0,20,210 文学理论 1.文学评论 2. 文学遗产3. 文艺研究 4. 当代作家评论 5. 文艺争鸣6.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7. 文艺理论研究 8. 鲁迅研究月刊9.南方文坛10. 红楼梦学刊 11. 小说评论12. 中国比较文学 13.文艺理论与批评 14. 民族文学研究 15. 中国文学研究 16.当代文坛17. 明清小说研究 18.新文学史料19. 文艺评论20. 名作欣赏 I21/29(除I210) 文学作品 1.人民文学 2. 当代3. 收获4. 十月 5.上海文学 6.中国作家 7.钟山 8. 作家杂志(改名为:作家) 9. 花城 10. 长城11. 大家12. 山花 13. 天涯14. 解放军文艺15.清明16. 芙蓉 17. 北京文学.原创版18. 诗刊19. 青年文学 20. 莽原21.飞天 22. 剧本23.小说界 24. 时代文学25. 民族文学 J0/1艺术综合 1.艺术评论 2.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 3.云南艺术学院学报4.民族艺术 J2,3,5 绘画,书法,工艺美术 1.新美术2. 装饰3. 美术研究4. 美术观察5. 美术6.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 7.世界美术 8.美苑9.书法10.中国书法 J4 摄影艺术 1.中国摄影 J6 音乐类 1. 中国音乐 学 2.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 3. 音乐研究4. 中国音乐 5.人民音乐 6. 音乐艺术7. 黄钟 8.音乐创作 J7 舞蹈 1.舞蹈 2.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J8 戏剧艺术 1. 戏剧2. 戏剧艺术3. 中国戏剧 4.艺术百家 5.戏曲艺术 6.戏剧文学 7. 上海戏剧 8. 当代戏剧9. 中国京剧10. 四川戏剧 J9 电影,电视艺术 1.电影艺术 2.当代电影 3.世界电影 4.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5. 电影新作6. 中国电视 7.中国电影市场 8. 电影文学9.当代电视 K(除K35/87/9) 历史(除文物考古) 1.历史研究 2. 近代史研究3. 中国史研究4. 史学月刊5. 史学理论研究6. 世界历史 7. 史学集刊8.中国文化研究 9. 清史研究10. 史林 11. 安徽史学12.抗日战争研究 13.史学史研究 14. 民国档案 15.中华文化论坛 16.文献17.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8. 当代中国史研究 19. 历史档案 20. 中国农史21.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22. 中国史研究动态 23. 中国典籍与文化 24.西域研究25.中国藏学 K85 /87文物考古 1.文物 2.考古 3.考古学报 4.考古与文物 5. 中原文物 6. 华夏考古7. 东南文化8. 敦煌研究9. 中国历史文物10.四川文物 11. 江汉考古12. 农业考古13. 故宫博物院院刊 14. 北方文物 第四编 自然科学   N/Q,T/X 综合性科学技术 1.科学通报 2.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3.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4.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5.上海交通大学学报6华中科技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7.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8. 北京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9.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0.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11. 中国科学.E辑 12.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13.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4.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5.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6.自然科学进展17.北京理工大学学报18.北京科技大学学报19. 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20.高技术通讯21.南京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 22.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3.华南理工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24.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5. 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26.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27.河海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28.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9.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30.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改名为:重庆大学学报) 31.天津大学学报. 32.四川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33.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34.国防科技大学学报35.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36.四川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37.成都理工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38.西北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39.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40.湖南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41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42.合肥工业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43.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44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 45.吉林大学学报 . 工学版46.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47.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48.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49.西北工业大学学报50.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51.北京工业大学学报52.郑州大学学报. 工学版53.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54.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55.北京交通大学学报 56.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57.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58.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59.应用科学学报 60.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61. 中国科学.G辑,物理学、力学、天文学62.扬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63.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64.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65.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66.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67.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 68.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69.湘潭大学自然科学学报70.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71.南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72.桂林工学院学报 73.空军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74.山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75. 广西 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76.黑龙江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77.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78.太原理工大学学报79.山东大学学报.理学版 80.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81.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改名为: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82.河北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83.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84.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 85.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86.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87.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88.河北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89.自然杂志90.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91.河北工业大学学报92.宁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93.科技通报94.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95.河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96.郑州大学学报.理学版97.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理工版98.南京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99.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报100.中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01.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02.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03.山东大学学报.工学版104.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05.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改名为: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06.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07.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08.浙江工业大学学报109.西安理工大学学报110.解放军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11.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112.上海理工大学学报113.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114.烟台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版115.湖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16.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17.海军工程大学学报118.江苏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19.河北科技大学学报120.哈尔滨理工大学学报 N 自然科学总论 1.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2. 中国科学基金3. 自然辩证法研究 4.科学5.实验室研究与探索6. 系统工程学报 7. 科学技术与辩证法 8. 系统工程9. 系统辩证学学报(改名为:系统科学学报)10.自然辩证法通讯 11.实验技术与管理12. 中国科技史 杂志13.系统工程理论办法应用(改名为: 系统管理 学报)14. 自然科学史研究 15.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 O1 数学 1.数学学报 2.数学年刊.A辑 3.应用数学学报 4.中国科学.A辑, 数学5. 计算数学 6. 数学物理学报 7. 模糊系统与数学8. 系统科学与数学9. 数学进展10. 应用数学11. 高等学校计算数学学报 12. 工程数学学报 13. 应用概率统计 14. 高校应用数学学报.A辑 15. 数学杂志16.数学计算与计算机应用17.数学的实践与认识 O3 力学 1.力学学报 2. 力学进展3. 应用数学和力学4. 固体力学学报 5. 爆炸与冲击6. 计算力学学报7. 力学与实践8. 实验力学9. 应用力学学报10. 力学季刊11. 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A辑12.机械强度 13.振动与冲击 O4 物理学 1.物理学报 2.光学学报 3.发光学报 4.光子学报 5. 低温物理学报6. 中国激光 7.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8. 声学学报9. 物理学进展10.原子核物理评论11. 物理 12. 量子电子学报13. 高压物理学报14.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15. 量子光学学报 16. 大学物理17. 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 18. 计算物理19. 波谱学杂志20.低温与超导21.物理实验22.光散射学报 23.当代学术发展研究 24.教育科学博览 25.人文社科 O6 化学 1.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分析化学 3.化学学报 4. 催化学报5. 无机化学学报 6.物理化学学报 7. 有机化学8. 分析实验室9. 色谱10. 分析测试学报 11. 化学通报12.分子科学学报13. 分析科学学报14. 中国科学.B辑,化学15. 化学进展16.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17.分子催化 18. 化学研究与应用 19. 化学试剂 20.功能高分子学报 21.光谱实验室22.合成化学 23. 人工晶体学报 24.感光科学与光化学(改名为: 影像科学与光化学 )25.计算机与应用化学26.核化学与放射化学 P1 天文学 1.天文学报 2.天文学进展 P2 测绘学 1.测绘学报 2.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3.测绘通报 4. .测绘科学5.地球信息科学6.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7.遥感学报8.测绘学院学报 (改名为:测绘科学技术学报) P3 地球物理学 1.地球物理学报 2.地震学报 3. 中国地震4.地震地质 5. 地震6.空间科学学报 7.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8. 地震研究9. 地球物理学进展 10. 西北地震学报 11.水文 P4 大气科学(气象学) 1. 大气科学2. 气象学报 3.高原气象 4. 应用气象学报5. 气象6. 气候与环境研究 7.热带气象学报 8.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9.气象科学10.气象科技 P5 地质学 1. 岩石学报 2.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3. 地质论评 4.地学前缘 5. 地质学报6. 地球化学7. 地球科学8.矿床地质 9. 沉积学报 10. 地质科学11. 中国地质12.地球学报13. 现代地质14. 高校地质学报 15.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16. 第四纪研究 17.地质通报18.岩石矿物学杂志 19. 地质与勘探20. 矿物学报 21. 地层学杂志 22. 地质科技情报23.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24.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25.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26. 矿物岩石27.物探与化探28.古地理学报29.新疆地质30.地球与环境 P7 海洋学 1.海洋学报 2.海洋与湖沼 3.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4. 热带海洋学报 5.海洋科学进展 6.海洋通报 7. 海洋科学 8. 海洋工程9. 海洋环境科学 10. 台湾海峡 11.海洋技术 12.海洋地质动态13.海洋湖沼通报 K9,P9 地理学 1.地理学报 2. 地理研究3. 地理科学 4. 人文地理5. 干旱区地理6.中国沙漠7. 经济地理8. 地理科学进展 9.干旱区研究 10. 地球科学进展 11.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2.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13. 冰川冻土14.极地研究 15.山地学报 16. 热带地理17. 湖泊科学18.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19.世界地理研究 Q生物科学综合 1.生态学报 2. 应用生态学报 3.生物多样性 4. 生物工程学报 5. 遗传6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7. 微生物学报8. 中国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报 9. 水生生物学报10.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11. 中国科学.C辑,生命科学12. 生态学杂志13. 微生物学通报 14.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15. 生物物理学报 16. 古脊椎动物学报 17. 古生物学报 18. .微体古生物学报19. 生物数学学报20.生物技术21. 生命的化学22 实验生物学报(改名为: 分子细胞生物学 报)23.生物技术通报 24.生命科学25.生物学通报 Q94 植物学 1. 植物生态学报 2.植物生理学通讯 3.西北植物学报4.植物分类学报 5.云南植物学报 6. 植物学通报7. 武汉植物学研究 8. 菌物学报9. 植物研究10.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11. 广西植物 Q95/96 动物学/人类学 1.动物学报 2.昆虫学报 3.动物学研究 4. 动物分类学报 5.兽类学报 6.动物学杂志7. 昆虫知识8.昆虫分类学报 9.人类学学报10. 四川动物 第五编 医药、卫生   R 综合性医药卫生 1.中华医学杂志 2.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3.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4.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5.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改名为:南方医科大学学报.医学版) 6.解放军医学杂志 7.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8.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复旦学报.医学版 9.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10. 中国医学 科学院学报11.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12. 复旦学报.医学版13.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14.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15.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16.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17.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报18.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 广东医学 20. 军事医学科学院院刊 21.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 学报(改名为: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2. 上海医学 23.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4. 江苏医药 25.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26.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27.实用医学杂志 28. 山东医药 29.中国超声诊断(改名为: 中国医药实践杂志 ) 30.重庆医学 31.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32. 天津医药 33.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34.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35.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36.首都医科大学学报37.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 R1 预防医学,卫生学 1. 中国公共卫生 2.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3.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4.卫生研究 5.营养学报6.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7. 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 8. 中华医院管理杂志9. 环境与健康杂志 10. 工业卫生与职业病11. 中国卫生统计 12. 中国工业医学杂志13. 中国职业医学 14. 环境与职业医学15.国外医学.卫生学分册 16.中国卫生经济 17.毒理学杂志18.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19.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20. 现代预防医学21.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2. 中国妇幼保健 23. 中国学校卫生24.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25.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6.生殖与避孕 R2 中国医学 1.中草药 2.中国中药杂志 3.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4. 中国针炙5. 中成药6.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7. 中药材8.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9.中药药理与临床 10.中华中医药杂志11.针刺研究 12.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13.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14.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15. 辽宁中医杂志 16. 时珍国医国药 17.中医杂志 18. 新中医19.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中国天然药物 R3 基础医学 1.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2.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3. 生物医学工程学 杂志4. 解剖学报5. 中国免疫学杂志 6. 免疫学杂志7.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8.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9.生理学报10. 解剖学杂志 11.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12.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13.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改名为: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14. 生理科学进展 15.中华病理学杂志 16. 神经解剖学杂志17. 现代免疫学18. 病毒学报19.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21. 国外医学.免疫学分册(改名为:国际免疫学杂志) 22.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23.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24.国外医学.生物医学工程分册(改名为: 国际生物医学工程杂志 ) 25. 基础医学与临床 R4 /8临床医学/特种医学 1.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3. 中国临床康复(改名为: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4.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5. 中国超声医学杂志 6.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7.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8.中华护理杂志9. 临床检验杂志 10.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11.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12. 中国急救医学13.检验医学14.中华急诊医学杂志15.中国全科医学 16.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17.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18.中国输血杂志19.中国实验诊断学20.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21. 护士进修杂志 R5 内科学 1.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 中华内科杂志3.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4.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5. 中华血液学杂志6. 中华肝脏病杂志 7. 中华消化杂志8. 中国地方 病学杂志9. 中华肾脏病杂志10.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11. 中华糖尿病杂志 (改名为: 中国糖尿病杂志 )12.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13. 中华传染病杂志 14.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15.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16.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17. 中国循环杂志 18. 高血压杂志(改名为:中华高血压杂志)19.中国老年学杂志 20.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1. 中国内镜杂志 22.肠外与肠内营养23.中国心脏起博与心电生理杂志24.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R6 外科学 1.中华外科杂志 2.中华骨科杂志 3.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4.中华创伤杂志5.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6.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7.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8.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9.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10. 中华烧伤杂志 11. 中华麻醉学杂志 12.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13.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14.中华手外科杂志 15.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16.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17.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18. 中华器官移植杂志 19.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20.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21.中华肝胆外科杂志22.临床泌尿外科杂志23.临床麻醉学杂志24.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5.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26.中华男科学杂志 R71 妇产科学 1.中华妇产科杂志 2.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3.实用妇产科杂志 4.现代妇产科进展 R72 儿科学 1.中华儿科杂志 2.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3. 临床儿科杂志4.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5.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6.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R73 肿瘤学 1.中华肿瘤杂志 2.癌症 3. 中国肿瘤临床 4.肿瘤5.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6.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7.肿瘤防治研究8.中国癌症杂志9.实用肿瘤杂志 R74 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1.中华神经科杂志 2.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3. 中华精神科杂志 4.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5.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 6.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7.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8.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改名为:国际脑血管病杂志)9.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R75 皮肤病学与性病学 1.中华皮肤科杂志 2.临床皮肤科杂志 3.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R76耳鼻咽喉科学 1.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改名为: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3.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4.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R77眼科学 1. 中华眼科杂志 2. 中华眼底病杂志 3.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4.眼科研究 5.眼科新进展 R78口腔科学 1.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2.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3.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4.牙体牙髓周病学杂志5.口腔医学研究 R8特种医学 1.中华放射学杂志 2. .临床放射学杂志3 实用放射学杂志4. 中华核医学杂志 5.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6.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7.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 8.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9.放射学实践10.介入放射学杂志 11.中国医药实践 R9 药学 1.药学学报 2.中国药学杂志 3. 中国药理学通报 4.药物分析杂志 5.中国新药杂志 6.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7.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8.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9.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10. 中国抗生素杂志11.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12.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 杂志 13.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14. 中国药房 15.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16.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17. 华西药学杂志 第六编 农业科学 S 综合性农业科学 1.中国农业科学 2.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3. 华北农学报4.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5.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6.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7. 福建农业大学 学报.自然科学版8.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9. 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10.湖南农业大学学报 11.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12.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13.西南农业学报 14.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15.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16.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17. 安徽农业科学 18. 上海农业学报19.中国农学通报20.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1. 西北农业学报22.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3.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24. 江苏农业科学25. 江苏农业学报 26.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27.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8. 浙江农业学报 29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30. 广东农业科学 31.甘肃农业大学学报32.湖北农业科学33.新疆农业科学34.广西农业生物科学35.东北农业大学学报36.贵州农业科学37.河南农业科学38.新疆农业大学学报 S1农业基础科学 1.土壤学报 2.水土保持学报 3.土壤4.土壤通报5.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6.水土保持通报 7. 水土保持研究8.土壤肥料(改名为:中国地壤与肥料) 9. 生态环境10. 中国水土保持 11.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S2 农业工程 1.农业工程学报 2. 灌溉排水学报3. 农业机械学报4. 节水灌溉5.中国农村水利水电6.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7. 农机化研究8.中国农机化 S3,5 农学,农作物 1.作物学报 2. 中国水稻科学3. 麦类作物学报 4. 玉米科学5. 杂交水稻6. 棉花学报 7.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8.大豆科学 9. 种子10. 核农学报11.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12.中国棉花13. 作物杂志14. 植物遗传资学报15.中国烟草科学 S4 植物保护 1. 植物病理学报2. 中国生物防治 3. 植物保护学报4.植物保护 5. 农药6.农药学学报 7. 昆虫天敌(改名为:环境昆虫学报)8.植物检疫9.中国植保导刊 S6 园艺 1.园艺学报 2.果树学报 3.中国蔬菜 4. 北方园艺5. 食用菌学报6. 中国果树 7.中国食用菌8.中国南方果树 S7 林业 1.林业科学 2.林业科学研究 3.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4. 福建林学院学报5.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6.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7. 浙江林学院学报 8. 西北林学院学报9.世界林业研究10. 中南林学院 学报(改名为: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 11. 竹子研究汇刊12. 中国森林病虫13.林业资源管理 14. 浙江林业科技15. 林业实用技术 S8 畜牧,动物医学 1. 畜牧兽医学报 2.中国兽医学报 3.中国预防兽医学报4.中国兽医科技(改名为: 中国兽医科学 )5.中国兽医杂志 6. 草业学报7.中国草地(改名为:中国草地学报) 8. 草地学报9. 动物营养学报 10.蚕业科学 11. 黑龙江畜牧兽医12. 草业科学13. 中国家禽14.动物医学进展 15. 中国饲料16. 畜牧与兽医17. 饲料工业18. 中国畜牧杂志 19. 饲料研究20.中国畜牧兽医 S9 水产,渔业 1.水产学报 2. 中国水产科学 3.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4. 海洋水产研究 5. 大连水产学院学报6. 淡水渔业7.水利渔业 8. 水产科学9. 中国水产10. 科学养鱼11. 水产科技情报12.海洋渔业13.渔业现代化 第七编 工业技术 TB1,2 工程基础科学 1.振动工程学报2. 工程图学学报 3.工程力学 TB3工程材料学 1. 复合材料学报 2.无机材料学报 3. 功能材料 4. 材料导报5. 材料研究学报 6.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师7.材料工程. TB4工业通用技术与设备 1.中国粉体技术2.包装工程 TB5声学工程 1.噪声与振动控制2.应用声学 TB6制冷工程 1.低温工程 2.制冷学报 TB7真空技术 1.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2.真空 TB9计量学 1.计量学报 TD(除TD82)矿业工程(除煤矿开采) 1.岩矿测试 2.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3.爆破4.金属矿山 5. 矿山压力与顶板管理(改名为: 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 ) 6.中国矿业 7.矿冶工程 8. 非金属矿 9. 矿业研究与开发10. 矿业安全与环保 11.工程爆破12. 矿山机械 13. 化工矿物与加工14.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TD82煤矿开采 1.煤炭学报2. 煤炭科学技术 3.煤矿安全4. 煤田地质与勘探5. 选煤技术6.煤炭工程7.煤炭技术8. 中国煤炭 9. 煤矿机械 10..煤矿开采 TE 石油,天然气 1. 石油勘探与开发2. 石油学报3. 天然气工业 4.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5. 石油化工 6. 石油实验地质7.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8. 石油钻采工艺9. 油田化学10. 新疆石油地质 11. 西南石油学院 学报(改名为: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 ) 12.石油机械 13.钻采工艺 14. 石油炼制与化工15.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16.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7.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18.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19. 油气储运20. 石油天然气学报 21.中国海上油气22. 石油钻探技术 23.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24. 石油物探25. 油气田地面工程 26.天然气地球科学27.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28.测井技术29.断块油气田 TF 冶金工业 1.冶金分析 2. 钢铁3. 粉末冶金技术4.钢铁研究学报 5.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6. 轻金属 7. 炼钢8.中国稀土学报 9. 稀有金属10.有色金属 11.特殊钢 12. 炼铁 13. 粉末冶金工业14.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15. 稀土16. 烧结球团17. 硬质合金18.贵金属19.中国有色冶金 20.湿法冶金21.冶金自动化 22.钢铁钡钛 23.黄金 TG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1.金属学报 2.中国有色金属学报3. 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4.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5. 金属热处理6. 铸造 7. 焊接学报8.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 9. 材料保护 10. 腐蚀科学与防护技术 11. 热加工工艺12 . 塑性工程学报13. 材料热处理学报 14.中国表面工程 15. .机械工程材料16. 铸造技术17.锻压技术18. 材料科学与工艺19. 表面技术20.轻合金加工技术 21. 焊接22. 腐蚀与防护23. 焊接技术24. 电焊机25.轧钢26. 金刚石与模料模具工程 TH 机械、仪表工业 1.机械工程工程2.中国机械学报3.摩擦学学报 4.机械科学与技术 5.机械设计 6.光学精密工程7. 机械设计与研究8.润滑与密封 9.仪器仪表学报 10.机床与液压 11. 机械传动12. 液压与气动13. 流体机械14.自动化与仪表15. 现代制造工程16.工程设计学报 17.振动、测试与诊断18.光学技术19. 机械设计与制造 20. 制造业自动化 21. 水泵技术22. 制造技术与机床23. 轴承24。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25.自动化仪器26.压力容器 27。仪表技术与传感器 TJ 武器工业 1.弹道学报2. 兵工学报3.火炸药学报4. 弹箭与制导学报 5.探测与控制学报 6. 火工品7.含能材料 8. 现代防御技术 9. 火力与指挥控制 10.飞航导弹 11.火炮发射与控制学报 TK 能源与动力工程 1.工程热物理学报 2.内燃机学报 3. 动力工程 4. 热能动力工程5. 太阳能学报6. 燃烧科学与技术7. 内燃机工程8. 热力发电9. 锅炉技术10.汽轮机技术 11. 车用发动机12.电站系统工程 13. 小型内燃机与摩托车14. 可再生能源 TL 原子能技术类 1. 核动力工程2. .强激光与粒子束3. 原子能科学技术 4. 辐射防护5. 核科学与工程6核技术7.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TM 电工技术 1.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 电力系统自动化 3. 电工技术学报4.电网技术 5. 电池6. 电源技术7. 高电压技术8. 电工电能新技术 9. 中国电力10. 继电器(改名为: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11. 电力自动化设备 12.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 13.电力电子技术 14. 高压电器15. 微特电机16. 电化学17. 电机与控制学报18.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 19. 变压器20. 微电机21. 电气传动22. 磁性材料及器件 23.电机与控制学报 24.华东电力25.绝缘材料 26低压电器. 27. 电瓷避雷器28.蓄电池29.电气应用30.大电机技术31.电测与仪表 32.照明工程学报 TN 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 1.电子学报 2. 半导体学报3. 通信学报4. 电波科学学报5.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 6.光电子、激光 7. 液晶与显示8.电子与信息学报9.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10.西安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11. 现代雷达12.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13. 信号处理14. 红外与激光工程 15半导体光电16. 激光与红外17. 红外技术18. 光电工程19. 电路与系统学报20.微电子学21. 激光技术 22. 电子元件与材料23. 固体电子学研究与进展 24.电信科学25.半导体技术26. 微波学报27.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8. 光通信技术29. 激光杂志30. 光通信研究31. 重庆邮电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改名为:重庆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32.功能材料与器件学报33.光电子技术34. 应用激光35.电子技术应用 36. 数据采集与处理 37.压电与声光38. 电视技术39.电讯技术 40.应用光学 41. 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42.微纳电子技术43.电子显微学报 TP 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 1. 软件学报 2. 计算机学报3.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4.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 5. 自动化学报6. 中国图象图形学报 7.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8. 系统仿真学报 9. 计算机工程10.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11.控制与决策12. 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 13.控制理论与应用 14.计算机应用研究 15.机器人 16. 中文信息学报 17.计算机应用18.信息与控制 19. 计算机科学 20.计算机测量与控制21. 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22.计算机仿真 23. 计算机工程 与科学24.遥感技术与应用 25.传感器技术(改名为:传感器与微系统) 26.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27.测控技术28. 传感技术学报29.控制工程 30.微电子学与计算机31.化工自动化及仪表 TQ0 一般性问题 1.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2. 化工学报3. 高分子学报4. 化工进展5. 精细化工6. 现代化工7.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8. 膜科学与技术 9.化工新型材料10. 应用化学11. 化学工程12. 化学反应工程 与工艺13. 化学世界14.高分子通报 15. 过程工程学报 16. 精细石油化工17. 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18. 离子交换与吸附 TQ11/17基本无机化学工业/硅酸盐工业 1.硅酸盐学报2. 硅酸盐通报3.电镀与环保4.水泥5.电镀与精饰6. 无机盐工业7.电镀与涂饰8.耐火材料9.中国陶瓷10. 陶瓷学报 TQ2/35基本无机化学工业/纤维素质的化学加工工业 1. 中国塑料 2. 塑料工业3. 工程塑料应用4.塑料5.塑料科技 6.橡胶工业7.热固性树脂8.现代塑料加工应用 9.林产化学与工业10.合成树脂及塑料 11.合成纤维工业 12.聚氨酯工业13.弹性体 TQ41/9其他化学工业 1. 燃料化学学报 2.新型炭材料3. 煤炭转化4涂料工业5.日用化学工业6.中国胶粘剂 TS(除TS1,2) 轻工业,手工业(除纺织工业,食品工业) 1. 中国造纸 学报2. 中国造纸3. 木材工业4. 林产工业5. 烟草科技 6.造纸科学与技术7. 中国皮革 8.皮革科学与工程 9. 纸和造纸10. 中华纸业11.大连轻工业学院学报(改名为: 大连工业大学学报 ) 12. 北京服装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TS1 纺织工业,染整工业 1.纺织学报 2. 印染3. 棉纺织技术4. 丝绸5. 印染助济6. 毛纺科技7. 天津工业大学学报8. 上海纺织科技 9.纺织导报 10. 产业用纺织品 TS2 食品工业 1.食品科学 2.食品与发酵工业 3.食品工业科技 4. 中国油脂5.中国粮油学报 6. 食品科技7.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8. 中国乳品工业9. 食品工业10. 茶叶科学 11. 食品与机械12.河南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3. 中国调味品14. 粮食与油脂15.粮食与饲料工业 16.中国食品添加剂17.粮油加工与食品机械(改名为:粮油加工)18. 中国食品学报19.中国酿造20. 食品研究与开发 TU 建筑科学 1. 岩土工程学报 2.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3. 建筑结构学报 4. 岩土力学5. 土木工程学报 6. 建筑结构7. 工业建筑8. 城市规划9.城市规划学刊 10. 中国给水排水 11.混凝土12. 空间结构13.建筑学报 14. 给水排水15. 建筑材料学报 16.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7. 重庆建筑大学学报 18.工程地质学报 19. 世界地震工程20.暖通空调 21. 建筑技术 22.混凝土与水泥制品 23.工程勘察 24. 建筑科学25.中国园林26.国外城市规划(改名为:国际城市规划)27.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8.施工技术29.规划师30.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31. 四川建筑科学研究32.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33.新型建筑材料 TV 水利工程 1.水利学报 2. 水科学进展3. 泥沙研究4. 水力发电学报 5. 水利水电技术 6. 水电能源科学 7. 水力发电8. 人民黄河9. 长江科学院院报10.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11.中国水利 12.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13. 人民长江 U(除U2,4,6)交通运输综合 1. 交通运输工程学报2.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3.重庆交通学院学报(改名为: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U2 铁路运输 1.铁道学报 2. 中国铁道科学3.铁道车辆4.铁道标准设计 5. 铁道工程学报6.铁道运输与经济7.铁道建筑 8.铁道机车车辆9.机车电传动 10. 中国铁路11.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U4 公路运输 1. 中国公路学报 2. 汽车工程3.公路交通技术 4.公路 5.桥梁建筑 6.汽车技术7. 中外公路8. 现代隧道技术 9.世界桥梁 10.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 U6 水路运输 1.中国造船 2. 大连海事大学学报 3. 中国航海4. 船舶力学5. 船舶工程6. 水运工程7. 中国港湾建设8.上海海事大学学报9. 航海技术 V 航空,航天 1. 推进技术2. 航空学报3. 宇航学报4. 航空动力学报5.空气动力学学报 6.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7. 固体火箭技术8.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9.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10. 飞行力学 11. 宇航材料工艺 12.中国惯性技术学报 13. 航天控制14. 实验流体力学 15. 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 16. 电光与控制17. 航空材料学报18. 中国航天 X(除X9)环境科学, 1.环境科学 2.中国环境科学 3.环境科学学报 4. 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改名为: 环境工程学报 ) 5.环境科学研究6.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7. 环境化学8. 自然灾害学报9.环境工程 10. 环境保护11. 环境污染与防治12.工业水处理 13. 环境科学与技术 14. 自然资源学报 15. 农村生态环境(改名为: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16.水处理技术 17. 化工环保 18. 中国人口 、资源与环境19. 中国环境监测 X9安全科学 1.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安全与环境学报3.消防科学与技术4.工业安全与环保5.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文章内容--   《中文核心期刊目录总览》由 中国知网 、中国学术期刊网和 北京大学图书馆 期刊工作研究会联合发布中文核心期刊目录。1992年推出《中文核心期刊目录总览》,1996年推出《中文核心期刊目录总览(第二版)》,2000年推出《中文核心期刊目录总览(第三版)》,2004年推出《中文核心期刊目录总览(第四版)》,2008年推出《中文核心期刊目录总览(第五版)》,2011年推出《中文核心期刊目录总览(第六版)》 第一编哲学、社会学、政治、法律类   1. 中国 社会科学 2.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3.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4.学术月刊 5.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6. 文史哲 7.学术研究 8.江海学刊 9.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10.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11. 社会科学 12. 社会科学战线 13. 江苏社会科学 14.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15.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6.河北学刊 17.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8. 浙江学刊 19.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 浙江社会科学 21. 天津社会科学 22. 社会科学研究 23.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4.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5. 求是学刊 26. 人文杂志 27. 江西社会科学 28. 湖南师范大学 社会科学学报 29.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30.学习与探索 31. 江汉论坛 32.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33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34. 武汉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35. 求索 36.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37.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38.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39.中州学刊 40. 南京社会科学 41.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42.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43.甘肃社会科学 44. 思想战线 45.山东社会科学 46.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47.社会科学辑刊 48.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49西南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社科版(改名为: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50.学术界 51.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52. 广东社会科学 53.国外社会科学 54.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55.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56.学术交流 57. 东岳论丛 58.东南学术 59.学海 60学术论坛 61.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62.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63.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学报 64.探索 65.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66.安徽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67.齐鲁学刊 68.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69.湖北社会科学 70.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71.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72.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73.广西社会科学 74. 暨南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75.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76.安徽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77.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78. 湘潭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79.河南社会科学 80.湖南社会科学 81.学术探索 82.探索与争鸣 83.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改名为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84.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85.人文社科论坛 .86.湖北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87. 东南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88.高校理论战线 89.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90.山西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91.福建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92.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93.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94.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95.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96.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97.河北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98.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99.北方论丛 100.云南社会科学 101.社会科学家 102.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03.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04.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05.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06.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07.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08.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09.江淮论坛 110.北京社会科学 111.前沿 112.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13.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114. 内蒙古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改名为内蒙古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115.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16.扬州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117.宁夏社会科学 118.徐州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119 内蒙古社会科学 120东北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121.山东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122.青年与社会 B(除B9) 哲学 l.哲学研究 2. 心理学报3. 心理科学4.哲学动态 5.世界哲学 6. 心理科学进展 7. 中国哲学史8.道德与文明9. 心理发展与教育 10.现代哲学11. 孔子研究 12.周易研究13.伦理学研究 B9 宗教 l.世界宗教研究 2、宗教学研究 3、敦煌学辑刊4、 中国宗教 5.西藏研究 6. 法音 7. 世界宗教文化8. 中国道教 9.佛学研究10.中国穆斯林 C8 统计学 l. 统计研究2. 数理统计与管理3. 中国统计4. 统计与决策 C9l 社会学 1.社会学研究 2.社会 3.妇女研究论丛 4、青年研究 C92 人口学 l.人口研究 2. 中国人口科学 3.人口与经济 4.人口学刊 5、 市场与人口分析 (改名为:人口与发展) C93 管理学 管理科学学报 2.中国管理科学 3.管理工程学报4.领导科学. C96 人才学 1.中国人才 C95 民族学 1.民族研究 2. 世界民族3、 广西民族研究 4、 广西民族学院 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改名为:广西民族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5、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6.黑龙江民族从刊 7. 西北民族研究 8.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9. 贵州民族研究 10.回族研究11.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2.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3. 青海民族研究.社会科学版 14.中国民族 D1,3,5,7,8国际政治 1.世界经济与政治 2. 现代国际关系 3. 欧洲 研究4. 国际问题研究 5.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6. 美国研究7. 国际论坛8. 当代亚太9. 国际观察 10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 11. 国外理论动态 12.国际政治研究13. 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 14.世界知识15.外交评论 16. 当代世界17. 日本学刊18. 西亚非洲 19.太平洋学报20.俄罗斯研究 D0,2,4,6 ,A中国政治 1. 中国行政管理 2. 政治学研究3. 求是4.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5. 教学与研究.6. 国家行政学院学报7. 马克思主义研究8. 社会主义研究 9.半月谈10.上海行政学院学报 11.理论前沿12.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 13.瞭望14. 科学社会主义 15.中共党史研究 16.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7.毛泽东思想研究 18.思想理论教育导刊19. 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20.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21. 新视野 22.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3.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4. 中共中央党校学报 25. 理论探讨26. 党的文献 27. 理论与改革 28.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 29. 长白学刊30. 求实31. 理论探索32.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33.理论月刊34.前线 3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36. 思想教育研究37.湖北行政学院学报38. 党建研究39. 行政论坛 40.理论学刊41.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42.人民论坛43.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44.中国青年研究45. 理论导刊46.南京政治学院学报47.红旗文稿 D9 法律 1. 法学研究 2. 中国法学 3.法学 4. 法商研究 5. 政法论坛 6.现代法学 7.中外法学 8. 法学评论 9. 法律科学 10. 法制与社会发展 11. 法学家 12. 比较法研究 13. 环球法律评论 14. 当代法学 15. 法学论坛 16. 政治与法律 17.河北法学 18.法学杂志 19. 法律适用 20.行政法学研究 21. 中国刑事法杂志 22. 人民司法 23.华东政法学院学报(改名为: 华东政法大学 学报) 24.人民检察 25.知识产权 26.中国法医学杂志 27.中国司法鉴定 第二编  经济   F 综合性经济科学 1.经济研究 2. 经济学动态3. 经济学家4. 经济科学 5. 经济评论6. 南开经济研究 7. 当代经济科学8. 当代经济研究 9.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10. 经济纵横11.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12.经济问题 13.现代财经 14.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15. 经济经纬16.贵州财经学院学报17.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18.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19.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云南财贸学院学报(改名为: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 F11(除F12) 世界经济1.世界经济 2.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3. 外国经济与管理 4. 世界经济研究5. 国际经济评论 6. 世界经济文汇 7.东北亚论坛 8. 亚太经济9.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F0,12,2(除F23,27) 中国经济,经济计划与管理 1. 管理世界2.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3.地域研究与开发4. 改革5.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6. 开发研究 7. 上海经济研究 8. 宏观经济研究 9.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10.经济研究参考 11.生产力研究12.城市问题 13.城市发展研究 14.中国经济史研究 15.资源科学 16.中国人力资源开发17.经济体制改革 18.经济问题探索19.资源、产业(改名为:资源与产业)20.中国经济问题21. 南方经济22.现代城市研究23.消费经济24.生态经济25.经济数学26.中国流通经济27.开放导报28. 特区经济29.现代经济探讨30.宏观经济管理31.运筹与管理32.改革与战略 33.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34.中国经贸导刊 F23 会计 1.会计研究 2.审计研究 3.审计与经济研究4.财务与会计 5.财会通讯.综合 6.会计之友 7. 财会月刊 .会计8.中国审计9.商业会计10.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学报11.财会研究12.中国注册会计师13.事业财会 F3 农业经济 1.中国农村经济 2.农业经济问题 3.中国农村观察 4. 中国土地科学5. 农业现代化研究6. 农业技术经济 7. 调研世界8.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9.农村经济 10.农业经济 11.世界农业12. 林业经济问题13.中国土地14.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15.绿色中国.B版,理论版(改名为:林业经济)16.中国渔业经济 F4/6工业经济 (含F27,除F59) 1.中国工业经济 2.南开管理评论 3.经济管理 4.管理科学 5.工业工程与管理 6.管理评论7.企业经济8.预测9.软件学 10.工业工程11.企业管理 12.管理现代化 13.经济与管理研究 F59旅游经济 1.旅游学刊 F7 贸易经济 1.国际贸易问题 2. 国际贸易3. 财贸经济4.商业经济与管理 5.国际经贸探索 6. 商业研究7. 销售与市场8.广东商学院学报9.商业时代 10. 中国商贸11. 价格理论与实践12.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3. 国际经济合作 14.对外经贸实务15.江苏商论 16. 国际商务研究17.中国物流与采购 F81 财政. 1.税务研究 2.财政研究 3. 涉外税务4. 税务与经济5.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6.财经论丛7. 当代财经8. 财经研究9. 财经问题研究10. 中国财政11. 财经科学 12.中国税务 13.财政监督 F82/84 货币/金融、银行/保险 1.金融研究 2.国际金融研究 3. 金融论坛4. 金融理论与实践5. 保险研究 6. 证券市场导报7. 中国金融 8.武汉金融 9.上海金融 10.金融与经济 11. 财经理论与实践 12.财经 13. 投资研究14.新金融 15. 广东金融学院学报 16. 浙江 金融 17.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8.经济导刊 19. 南方金融 第三编 文化、教育、历史   G0 / G21信息与传播,新闻学、新闻事业 1. 新闻与传播研究 2. 国际新闻界3. 现代传播4. 新闻记者5. 新闻大学6. 当代传播7. 中国记者 8.新闻界 9. 新闻战线10.传媒11. 传媒观察12.中国报业 13. 新闻与写作14.新闻爱好者15.新闻知识 G22广播、电视事业 1.中国广播电视学刊 2.电视研究 G23出版事业 1.编辑学报 2.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3. 编辑之友4. 出版发行研究5. 中国出版 6. 科技与出版7. 编辑学刊8. 出版广角9. 中国编辑10. 中国图书评论 11. 读书 G25,35 图书馆学,情报学 1.中国图书馆学报 2.图书情报工作 3. 情报学报4. 大学图书馆学报 5.图书馆杂志 6. 图书馆论坛7. 图书馆8. 情报科学9. 图书馆建设10. 现代图书情报技术11. 图书情报知识 12.情报资料工作 13.情报理论与实践14. 情报杂志15.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16.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17.图书馆学研究18.图书与情报19.国家图书馆学刊 G27 档案学 1.档案学通讯 2. 档案学研究3. 中国档案4.档案与建设 5.浙江档案6. 山西 档案7. 北京档案 8.档案管理9.档案 10. 兰台世界 G3 科学,科学研究 1. 科学学研究 2.科研管理 3.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4. 研究与发展管理 5. 中国软科学 6. 中国科技论坛 7. 科技进步与对策 8.科学管理研究 9. 科技管理研究 10. 科技导报 G4教育综合、教育事业 1.教育研究 2. 比较教育研究 3. 全球教育展望4.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5. 教育理论与实践 6. 教师教育研究7.外国教育研究 8.清华大学教育研究9.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0. 教育与经济 11.中国教育学刊12.教育科学 13. 当代教育科学 14.中国电化教育15.教育学报16.电化教育科研 17. 教育探索 18.中国远程教育 19. 教育评论20.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1.开放教育研究 22.教育导刊 23.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3.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4.江西教育科研(改名为:教育学术月刊) G61 学前教育、幼儿教育 1.学前教育研究 G62/63 初等/中等教育 1.课程、教材、教法 2. 人民教育3.教学与管理4.上海教育科研5.教育科学研究 6.教育研究与实验.理论版(改名为:教育研究与实验)7.教学月刊.中学版 8.外国中小教育 9. 中小学管理 G623.2/633.3初等/中等教育(语文) 1.中学语文教学2.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G623.3/633.4初等/中等教育(外语) 1.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中小学外语教学 G623.4/633.5初等/中等教育(历史地理) 1.历史教学2.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G623.5/633.6初等/中等教育(数学) 1.数学教育学报2.数学通报 633.2初等/中等教育(政治) 1.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思想政治课教学 633.7初等/中等教育(物理) 1.物理教学2.中学物理 633.8初等/中等教育(化学) 1.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化学教育 633.91初等/中等教育(生物) 1.生物学教学 G64 高等教育 1.高等教育研究(武汉)2. 教育发展研究 3.中国高等教育4.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5. 江苏高教6. 中国高教研究 7. 现代大学教育 8.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9.高教探索 10.黑龙江高教研究 11.复旦教育论坛12.中国大学教学13.辽宁教育研究 14.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 15.教育学文摘 16.中国素质教育研究 G7各类教育 1. 中国特殊教育 2. 民族教育研究 3.职业技术教育 4. 中国成人教育 5. 教育与职业6.职教论坛 7.成人教育8.中国素质教育研究9.继续教育研究10. 教育科学博览 11. 继续教育12. 教育学文摘13. 中国特殊教育 G8 体育 1.体育科学 2. 中国体育科技3. 体育与科学4.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5. 体育学刊6.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7.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8. 体育文化导刊9.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10.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11.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12.广州体育学院学报13.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14.首都体育学院学报15.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16.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H0/2 语言学/汉语/ 中国少数民族 语言 1.中国语文 2. 当代语言学3. 中国翻译4. 语言教学与研究 5. 语言研究 6. 世界汉语教学 7. 语言文字应用8. 汉语学习9. 方言10. 语文研究 11. 古汉语研究12. 民族语文13. 语言科学14.修辞学习 15.上海翻译 16.辞书研究 17.中国科技翻译18.语文建设 H3/9 外国语 1.外语教学与研究 2.外国语 3.外语与外语教学 4. 现代外语5. 外语界6. 外语学刊7.外语教学 8.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9.外语研究 10.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11.山东外语教学 12国外外语教学(改名为: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13 中国俄语教学 I1,I3/7 世界文学 1.外国文学评论 2.外国文学研究 3. 外国文学4. 国外文学5. 当代外国文学 6. 世界文学7. 俄罗斯文艺8.译林 I0,20,210 文学理论 1.文学评论 2. 文学遗产3. 文艺研究 4. 当代作家评论 5. 文艺争鸣6.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7. 文艺理论研究 8. 鲁迅研究月刊9.南方文坛10. 红楼梦学刊 11. 小说评论12. 中国比较文学 13.文艺理论与批评 14. 民族文学研究 15. 中国文学研究 16.当代文坛17. 明清小说研究 18.新文学史料19. 文艺评论20. 名作欣赏 I21/29(除I210) 文学作品 1.人民文学 2. 当代3. 收获4. 十月 5.上海文学 6.中国作家 7.钟山 8. 作家杂志(改名为:作家) 9. 花城 10. 长城11. 大家12. 山花 13. 天涯14. 解放军文艺15.清明16. 芙蓉 17. 北京文学.原创版18. 诗刊19. 青年文学 20. 莽原21.飞天 22. 剧本23.小说界 24. 时代文学25. 民族文学 J0/1艺术综合 1.艺术评论 2.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 3.云南艺术学院学报4.民族艺术 J2,3,5 绘画,书法,工艺美术 1.新美术2. 装饰3. 美术研究4. 美术观察5. 美术6.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 7.世界美术 8.美苑9.书法10.中国书法 J4 摄影艺术 1.中国摄影 J6 音乐类 1. 中国音乐 学 2.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 3. 音乐研究4. 中国音乐 5.人民音乐 6. 音乐艺术7. 黄钟 8.音乐创作 J7 舞蹈 1.舞蹈 2.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J8 戏剧艺术 1. 戏剧2. 戏剧艺术3. 中国戏剧 4.艺术百家 5.戏曲艺术 6.戏剧文学 7. 上海戏剧 8. 当代戏剧9. 中国京剧10. 四川戏剧 J9 电影,电视艺术 1.电影艺术 2.当代电影 3.世界电影 4.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5. 电影新作6. 中国电视 7.中国电影市场 8. 电影文学9.当代电视 K(除K35/87/9) 历史(除文物考古) 1.历史研究 2. 近代史研究3. 中国史研究4. 史学月刊5. 史学理论研究6. 世界历史 7. 史学集刊8.中国文化研究 9. 清史研究10. 史林 11. 安徽史学12.抗日战争研究 13.史学史研究 14. 民国档案 15.中华文化论坛 16.文献17.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8. 当代中国史研究 19. 历史档案 20. 中国农史21.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22. 中国史研究动态 23. 中国典籍与文化 24.西域研究25.中国藏学 K85 /87文物考古 1.文物 2.考古 3.考古学报 4.考古与文物 5. 中原文物 6. 华夏考古7. 东南文化8. 敦煌研究9. 中国历史文物10.四川文物 11. 江汉考古12. 农业考古13. 故宫博物院院刊 14. 北方文物 第四编 自然科学   N/Q,T/X 综合性科学技术 1.科学通报 2.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3.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4.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5.上海交通大学学报6华中科技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7.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8. 北京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9.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0.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11. 中国科学.E辑 12.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13.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4.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5.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6.自然科学进展17.北京理工大学学报18.北京科技大学学报19. 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20.高技术通讯21.南京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 22.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3.华南理工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24.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5. 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26.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27.河海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28.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9.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30.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改名为:重庆大学学报) 31.天津大学学报. 32.四川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33.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34.国防科技大学学报35.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36.四川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37.成都理工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38.西北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39.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40.湖南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41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42.合肥工业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43.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44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 45.吉林大学学报 . 工学版46.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47.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48.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49.西北工业大学学报50.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51.北京工业大学学报52.郑州大学学报. 工学版53.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54.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55.北京交通大学学报 56.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57.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58.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59.应用科学学报 60.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61. 中国科学.G辑,物理学、力学、天文学62.扬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63.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64.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65.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66.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67.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 68.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69.湘潭大学自然科学学报70.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71.南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72.桂林工学院学报 73.空军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74.山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75. 广西 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76.黑龙江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77.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78.太原理工大学学报79.山东大学学报.理学版 80.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81.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改名为: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82.河北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83.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84.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 85.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86.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87.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88.河北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89.自然杂志90.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91.河北工业大学学报92.宁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93.科技通报94.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95.河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96.郑州大学学报.理学版97.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理工版98.南京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99.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报100.中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01.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02.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03.山东大学学报.工学版104.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05.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改名为: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06.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07.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08.浙江工业大学学报109.西安理工大学学报110.解放军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11.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112.上海理工大学学报113.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114.烟台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版115.湖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16.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17.海军工程大学学报118.江苏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19.河北科技大学学报120.哈尔滨理工大学学报 N 自然科学总论 1.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2. 中国科学基金3. 自然辩证法研究 4.科学5.实验室研究与探索6. 系统工程学报 7. 科学技术与辩证法 8. 系统工程9. 系统辩证学学报(改名为:系统科学学报)10.自然辩证法通讯 11.实验技术与管理12. 中国科技史 杂志13.系统工程理论办法应用(改名为: 系统管理 学报)14. 自然科学史研究 15.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 O1 数学 1.数学学报 2.数学年刊.A辑 3.应用数学学报 4.中国科学.A辑, 数学5. 计算数学 6. 数学物理学报 7. 模糊系统与数学8. 系统科学与数学9. 数学进展10. 应用数学11. 高等学校计算数学学报 12. 工程数学学报 13. 应用概率统计 14. 高校应用数学学报.A辑 15. 数学杂志16.数学计算与计算机应用17.数学的实践与认识 O3 力学 1.力学学报 2. 力学进展3. 应用数学和力学4. 固体力学学报 5. 爆炸与冲击6. 计算力学学报7. 力学与实践8. 实验力学9. 应用力学学报10. 力学季刊11. 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A辑12.机械强度 13.振动与冲击 O4 物理学 1.物理学报 2.光学学报 3.发光学报 4.光子学报 5. 低温物理学报6. 中国激光 7.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8. 声学学报9. 物理学进展10.原子核物理评论11. 物理 12. 量子电子学报13. 高压物理学报14.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15. 量子光学学报 16. 大学物理17. 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 18. 计算物理19. 波谱学杂志20.低温与超导21.物理实验22.光散射学报 23.当代学术发展研究 24.教育科学博览 25.人文社科 O6 化学 1.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分析化学 3.化学学报 4. 催化学报5. 无机化学学报 6.物理化学学报 7. 有机化学8. 分析实验室9. 色谱10. 分析测试学报 11. 化学通报12.分子科学学报13. 分析科学学报14. 中国科学.B辑,化学15. 化学进展16.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17.分子催化 18. 化学研究与应用 19. 化学试剂 20.功能高分子学报 21.光谱实验室22.合成化学 23. 人工晶体学报 24.感光科学与光化学(改名为: 影像科学与光化学 )25.计算机与应用化学26.核化学与放射化学 P1 天文学 1.天文学报 2.天文学进展 P2 测绘学 1.测绘学报 2.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3.测绘通报 4. .测绘科学5.地球信息科学6.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7.遥感学报8.测绘学院学报 (改名为:测绘科学技术学报) P3 地球物理学 1.地球物理学报 2.地震学报 3. 中国地震4.地震地质 5. 地震6.空间科学学报 7.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8. 地震研究9. 地球物理学进展 10. 西北地震学报 11.水文 P4 大气科学(气象学) 1. 大气科学2. 气象学报 3.高原气象 4. 应用气象学报5. 气象6. 气候与环境研究 7.热带气象学报 8.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9.气象科学10.气象科技 P5 地质学 1. 岩石学报 2.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3. 地质论评 4.地学前缘 5. 地质学报6. 地球化学7. 地球科学8.矿床地质 9. 沉积学报 10. 地质科学11. 中国地质12.地球学报13. 现代地质14. 高校地质学报 15.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16. 第四纪研究 17.地质通报18.岩石矿物学杂志 19. 地质与勘探20. 矿物学报 21. 地层学杂志 22. 地质科技情报23.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24.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25.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26. 矿物岩石27.物探与化探28.古地理学报29.新疆地质30.地球与环境 P7 海洋学 1.海洋学报 2.海洋与湖沼 3.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4. 热带海洋学报 5.海洋科学进展 6.海洋通报 7. 海洋科学 8. 海洋工程9. 海洋环境科学 10. 台湾海峡 11.海洋技术 12.海洋地质动态13.海洋湖沼通报 K9,P9 地理学 1.地理学报 2. 地理研究3. 地理科学 4. 人文地理5. 干旱区地理6.中国沙漠7. 经济地理8. 地理科学进展 9.干旱区研究 10. 地球科学进展 11.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2.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13. 冰川冻土14.极地研究 15.山地学报 16. 热带地理17. 湖泊科学18.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19.世界地理研究 Q生物科学综合 1.生态学报 2. 应用生态学报 3.生物多样性 4. 生物工程学报 5. 遗传6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7. 微生物学报8. 中国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报 9. 水生生物学报10.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11. 中国科学.C辑,生命科学12. 生态学杂志13. 微生物学通报 14.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15. 生物物理学报 16. 古脊椎动物学报 17. 古生物学报 18. .微体古生物学报19. 生物数学学报20.生物技术21. 生命的化学22 实验生物学报(改名为: 分子细胞生物学 报)23.生物技术通报 24.生命科学25.生物学通报 Q94 植物学 1. 植物生态学报 2.植物生理学通讯 3.西北植物学报4.植物分类学报 5.云南植物学报 6. 植物学通报7. 武汉植物学研究 8. 菌物学报9. 植物研究10.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11. 广西植物 Q95/96 动物学/人类学 1.动物学报 2.昆虫学报 3.动物学研究 4. 动物分类学报 5.兽类学报 6.动物学杂志7. 昆虫知识8.昆虫分类学报 9.人类学学报10. 四川动物 第五编 医药、卫生   R 综合性医药卫生 1.中华医学杂志 2.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3.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4.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5.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改名为:南方医科大学学报.医学版) 6.解放军医学杂志 7.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8.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复旦学报.医学版 9.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10. 中国医学 科学院学报11.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12. 复旦学报.医学版13.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14.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15.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16.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17.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报18.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 广东医学 20. 军事医学科学院院刊 21.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 学报(改名为: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2. 上海医学 23.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4. 江苏医药 25.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26.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27.实用医学杂志 28. 山东医药 29.中国超声诊断(改名为: 中国医药实践杂志 ) 30.重庆医学 31.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32. 天津医药 33.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34.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35.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36.首都医科大学学报37.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 R1 预防医学,卫生学 1. 中国公共卫生 2.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3.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4.卫生研究 5.营养学报6.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7. 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 8. 中华医院管理杂志9. 环境与健康杂志 10. 工业卫生与职业病11. 中国卫生统计 12. 中国工业医学杂志13. 中国职业医学 14. 环境与职业医学15.国外医学.卫生学分册 16.中国卫生经济 17.毒理学杂志18.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19.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20. 现代预防医学21.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2. 中国妇幼保健 23. 中国学校卫生24.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25.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6.生殖与避孕 R2 中国医学 1.中草药 2.中国中药杂志 3.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4. 中国针炙5. 中成药6.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7. 中药材8.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9.中药药理与临床 10.中华中医药杂志11.针刺研究 12.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13.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14.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15. 辽宁中医杂志 16. 时珍国医国药 17.中医杂志 18. 新中医19.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中国天然药物 R3 基础医学 1.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2.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3. 生物医学工程学 杂志4. 解剖学报5. 中国免疫学杂志 6. 免疫学杂志7.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8.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9.生理学报10. 解剖学杂志 11.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12.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13.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改名为: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14. 生理科学进展 15.中华病理学杂志 16. 神经解剖学杂志17. 现代免疫学18. 病毒学报19.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21. 国外医学.免疫学分册(改名为:国际免疫学杂志) 22.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23.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24.国外医学.生物医学工程分册(改名为: 国际生物医学工程杂志 ) 25. 基础医学与临床 R4 /8临床医学/特种医学 1.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3. 中国临床康复(改名为: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4.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5. 中国超声医学杂志 6.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7.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8.中华护理杂志9. 临床检验杂志 10.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11.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12. 中国急救医学13.检验医学14.中华急诊医学杂志15.中国全科医学 16.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17.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18.中国输血杂志19.中国实验诊断学20.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21. 护士进修杂志 R5 内科学 1.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 中华内科杂志3.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4.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5. 中华血液学杂志6. 中华肝脏病杂志 7. 中华消化杂志8. 中国地方 病学杂志9. 中华肾脏病杂志10.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11. 中华糖尿病杂志 (改名为: 中国糖尿病杂志 )12.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13. 中华传染病杂志 14.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15.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16.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17. 中国循环杂志 18. 高血压杂志(改名为:中华高血压杂志)19.中国老年学杂志 20.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1. 中国内镜杂志 22.肠外与肠内营养23.中国心脏起博与心电生理杂志24.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R6 外科学 1.中华外科杂志 2.中华骨科杂志 3.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4.中华创伤杂志5.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6.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7.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8.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9.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10. 中华烧伤杂志 11. 中华麻醉学杂志 12.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13.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14.中华手外科杂志 15.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16.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17.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18. 中华器官移植杂志 19.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20.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21.中华肝胆外科杂志22.临床泌尿外科杂志23.临床麻醉学杂志24.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5.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26.中华男科学杂志 R71 妇产科学 1.中华妇产科杂志 2.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3.实用妇产科杂志 4.现代妇产科进展 R72 儿科学 1.中华儿科杂志 2.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3. 临床儿科杂志4.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5.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6.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R73 肿瘤学 1.中华肿瘤杂志 2.癌症 3. 中国肿瘤临床 4.肿瘤5.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6.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7.肿瘤防治研究8.中国癌症杂志9.实用肿瘤杂志 R74 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1.中华神经科杂志 2.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3. 中华精神科杂志 4.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5.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 6.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7.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8.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改名为:国际脑血管病杂志)9.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R75 皮肤病学与性病学 1.中华皮肤科杂志 2.临床皮肤科杂志 3.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R76耳鼻咽喉科学 1.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改名为: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3.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4.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R77眼科学 1. 中华眼科杂志 2. 中华眼底病杂志 3.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4.眼科研究 5.眼科新进展 R78口腔科学 1.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2.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3.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4.牙体牙髓周病学杂志5.口腔医学研究 R8特种医学 1.中华放射学杂志 2. .临床放射学杂志3 实用放射学杂志4. 中华核医学杂志 5.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6.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7.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 8.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9.放射学实践10.介入放射学杂志 11.中国医药实践 R9 药学 1.药学学报 2.中国药学杂志 3. 中国药理学通报 4.药物分析杂志 5.中国新药杂志 6.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7.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8.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9.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10. 中国抗生素杂志11.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12.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 杂志 13.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14. 中国药房 15.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16.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17. 华西药学杂志 第六编 农业科学 S 综合性农业科学 1.中国农业科学 2.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3. 华北农学报4.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5.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6.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7. 福建农业大学 学报.自然科学版8.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9. 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10.湖南农业大学学报 11.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12.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13.西南农业学报 14.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15.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16.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17. 安徽农业科学 18. 上海农业学报19.中国农学通报20.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1. 西北农业学报22.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3.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24. 江苏农业科学25. 江苏农业学报 26.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27.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8. 浙江农业学报 29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30. 广东农业科学 31.甘肃农业大学学报32.湖北农业科学33.新疆农业科学34.广西农业生物科学35.东北农业大学学报36.贵州农业科学37.河南农业科学38.新疆农业大学学报 S1农业基础科学 1.土壤学报 2.水土保持学报 3.土壤4.土壤通报5.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6.水土保持通报 7. 水土保持研究8.土壤肥料(改名为:中国地壤与肥料) 9. 生态环境10. 中国水土保持 11.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S2 农业工程 1.农业工程学报 2. 灌溉排水学报3. 农业机械学报4. 节水灌溉5.中国农村水利水电6.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7. 农机化研究8.中国农机化 S3,5 农学,农作物 1.作物学报 2. 中国水稻科学3. 麦类作物学报 4. 玉米科学5. 杂交水稻6. 棉花学报 7.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8.大豆科学 9. 种子10. 核农学报11.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12.中国棉花13. 作物杂志14. 植物遗传资学报15.中国烟草科学 S4 植物保护 1. 植物病理学报2. 中国生物防治 3. 植物保护学报4.植物保护 5. 农药6.农药学学报 7. 昆虫天敌(改名为:环境昆虫学报)8.植物检疫9.中国植保导刊 S6 园艺 1.园艺学报 2.果树学报 3.中国蔬菜 4. 北方园艺5. 食用菌学报6. 中国果树 7.中国食用菌8.中国南方果树 S7 林业 1.林业科学 2.林业科学研究 3.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4. 福建林学院学报5.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6.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7. 浙江林学院学报 8. 西北林学院学报9.世界林业研究10. 中南林学院 学报(改名为: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 11. 竹子研究汇刊12. 中国森林病虫13.林业资源管理 14. 浙江林业科技15. 林业实用技术 S8 畜牧,动物医学 1. 畜牧兽医学报 2.中国兽医学报 3.中国预防兽医学报4.中国兽医科技(改名为: 中国兽医科学 )5.中国兽医杂志 6. 草业学报7.中国草地(改名为:中国草地学报) 8. 草地学报9. 动物营养学报 10.蚕业科学 11. 黑龙江畜牧兽医12. 草业科学13. 中国家禽14.动物医学进展 15. 中国饲料16. 畜牧与兽医17. 饲料工业18. 中国畜牧杂志 19. 饲料研究20.中国畜牧兽医 S9 水产,渔业 1.水产学报 2. 中国水产科学 3.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4. 海洋水产研究 5. 大连水产学院学报6. 淡水渔业7.水利渔业 8. 水产科学9. 中国水产10. 科学养鱼11. 水产科技情报12.海洋渔业13.渔业现代化 第七编 工业技术 TB1,2 工程基础科学 1.振动工程学报2. 工程图学学报 3.工程力学 TB3工程材料学 1. 复合材料学报 2.无机材料学报 3. 功能材料 4. 材料导报5. 材料研究学报 6.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师7.材料工程. TB4工业通用技术与设备 1.中国粉体技术2.包装工程 TB5声学工程 1.噪声与振动控制2.应用声学 TB6制冷工程 1.低温工程 2.制冷学报 TB7真空技术 1.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2.真空 TB9计量学 1.计量学报 TD(除TD82)矿业工程(除煤矿开采) 1.岩矿测试 2.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3.爆破4.金属矿山 5. 矿山压力与顶板管理(改名为: 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 ) 6.中国矿业 7.矿冶工程 8. 非金属矿 9. 矿业研究与开发10. 矿业安全与环保 11.工程爆破12. 矿山机械 13. 化工矿物与加工14.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TD82煤矿开采 1.煤炭学报2. 煤炭科学技术 3.煤矿安全4. 煤田地质与勘探5. 选煤技术6.煤炭工程7.煤炭技术8. 中国煤炭 9. 煤矿机械 10..煤矿开采 TE 石油,天然气 1. 石油勘探与开发2. 石油学报3. 天然气工业 4.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5. 石油化工 6. 石油实验地质7.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8. 石油钻采工艺9. 油田化学10. 新疆石油地质 11. 西南石油学院 学报(改名为: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 ) 12.石油机械 13.钻采工艺 14. 石油炼制与化工15.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16.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7.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18.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19. 油气储运20. 石油天然气学报 21.中国海上油气22. 石油钻探技术 23.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24. 石油物探25. 油气田地面工程 26.天然气地球科学27.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28.测井技术29.断块油气田 TF 冶金工业 1.冶金分析 2. 钢铁3. 粉末冶金技术4.钢铁研究学报 5.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6. 轻金属 7. 炼钢8.中国稀土学报 9. 稀有金属10.有色金属 11.特殊钢 12. 炼铁 13. 粉末冶金工业14.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15. 稀土16. 烧结球团17. 硬质合金18.贵金属19.中国有色冶金 20.湿法冶金21.冶金自动化 22.钢铁钡钛 23.黄金 TG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1.金属学报 2.中国有色金属学报3. 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4.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5. 金属热处理6. 铸造 7. 焊接学报8.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 9. 材料保护 10. 腐蚀科学与防护技术 11. 热加工工艺12 . 塑性工程学报13. 材料热处理学报 14.中国表面工程 15. .机械工程材料16. 铸造技术17.锻压技术18. 材料科学与工艺19. 表面技术20.轻合金加工技术 21. 焊接22. 腐蚀与防护23. 焊接技术24. 电焊机25.轧钢26. 金刚石与模料模具工程 TH 机械、仪表工业 1.机械工程工程2.中国机械学报3.摩擦学学报 4.机械科学与技术 5.机械设计 6.光学精密工程7. 机械设计与研究8.润滑与密封 9.仪器仪表学报 10.机床与液压 11. 机械传动12. 液压与气动13. 流体机械14.自动化与仪表15. 现代制造工程16.工程设计学报 17.振动、测试与诊断18.光学技术19. 机械设计与制造 20. 制造业自动化 21. 水泵技术22. 制造技术与机床23. 轴承24。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25.自动化仪器26.压力容器 27。仪表技术与传感器 TJ 武器工业 1.弹道学报2. 兵工学报3.火炸药学报4. 弹箭与制导学报 5.探测与控制学报 6. 火工品7.含能材料 8. 现代防御技术 9. 火力与指挥控制 10.飞航导弹 11.火炮发射与控制学报 TK 能源与动力工程 1.工程热物理学报 2.内燃机学报 3. 动力工程 4. 热能动力工程5. 太阳能学报6. 燃烧科学与技术7. 内燃机工程8. 热力发电9. 锅炉技术10.汽轮机技术 11. 车用发动机12.电站系统工程 13. 小型内燃机与摩托车14. 可再生能源 TL 原子能技术类 1. 核动力工程2. .强激光与粒子束3. 原子能科学技术 4. 辐射防护5. 核科学与工程6核技术7.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TM 电工技术 1.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 电力系统自动化 3. 电工技术学报4.电网技术 5. 电池6. 电源技术7. 高电压技术8. 电工电能新技术 9. 中国电力10. 继电器(改名为: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11. 电力自动化设备 12.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 13.电力电子技术 14. 高压电器15. 微特电机16. 电化学17. 电机与控制学报18.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 19. 变压器20. 微电机21. 电气传动22. 磁性材料及器件 23.电机与控制学报 24.华东电力25.绝缘材料 26低压电器. 27. 电瓷避雷器28.蓄电池29.电气应用30.大电机技术31.电测与仪表 32.照明工程学报 TN 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 1.电子学报 2. 半导体学报3. 通信学报4. 电波科学学报5.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 6.光电子、激光 7. 液晶与显示8.电子与信息学报9.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10.西安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11. 现代雷达12.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13. 信号处理14. 红外与激光工程 15半导体光电16. 激光与红外17. 红外技术18. 光电工程19. 电路与系统学报20.微电子学21. 激光技术 22. 电子元件与材料23. 固体电子学研究与进展 24.电信科学25.半导体技术26. 微波学报27.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8. 光通信技术29. 激光杂志30. 光通信研究31. 重庆邮电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改名为:重庆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32.功能材料与器件学报33.光电子技术34. 应用激光35.电子技术应用 36. 数据采集与处理 37.压电与声光38. 电视技术39.电讯技术 40.应用光学 41. 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42.微纳电子技术43.电子显微学报 TP 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 1. 软件学报 2. 计算机学报3.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4.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 5. 自动化学报6. 中国图象图形学报 7.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8. 系统仿真学报 9. 计算机工程10.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11.控制与决策12. 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 13.控制理论与应用 14.计算机应用研究 15.机器人 16. 中文信息学报 17.计算机应用18.信息与控制 19. 计算机科学 20.计算机测量与控制21. 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22.计算机仿真 23. 计算机工程 与科学24.遥感技术与应用 25.传感器技术(改名为:传感器与微系统) 26.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27.测控技术28. 传感技术学报29.控制工程 30.微电子学与计算机31.化工自动化及仪表 TQ0 一般性问题 1.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2. 化工学报3. 高分子学报4. 化工进展5. 精细化工6. 现代化工7.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8. 膜科学与技术 9.化工新型材料10. 应用化学11. 化学工程12. 化学反应工程 与工艺13. 化学世界14.高分子通报 15. 过程工程学报 16. 精细石油化工17. 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18. 离子交换与吸附 TQ11/17基本无机化学工业/硅酸盐工业 1.硅酸盐学报2. 硅酸盐通报3.电镀与环保4.水泥5.电镀与精饰6. 无机盐工业7.电镀与涂饰8.耐火材料9.中国陶瓷10. 陶瓷学报 TQ2/35基本无机化学工业/纤维素质的化学加工工业 1. 中国塑料 2. 塑料工业3. 工程塑料应用4.塑料5.塑料科技 6.橡胶工业7.热固性树脂8.现代塑料加工应用 9.林产化学与工业10.合成树脂及塑料 11.合成纤维工业 12.聚氨酯工业13.弹性体 TQ41/9其他化学工业 1. 燃料化学学报 2.新型炭材料3. 煤炭转化4涂料工业5.日用化学工业6.中国胶粘剂 TS(除TS1,2) 轻工业,手工业(除纺织工业,食品工业) 1. 中国造纸 学报2. 中国造纸3. 木材工业4. 林产工业5. 烟草科技 6.造纸科学与技术7. 中国皮革 8.皮革科学与工程 9. 纸和造纸10. 中华纸业11.大连轻工业学院学报(改名为: 大连工业大学学报 ) 12. 北京服装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TS1 纺织工业,染整工业 1.纺织学报 2. 印染3. 棉纺织技术4. 丝绸5. 印染助济6. 毛纺科技7. 天津工业大学学报8. 上海纺织科技 9.纺织导报 10. 产业用纺织品 TS2 食品工业 1.食品科学 2.食品与发酵工业 3.食品工业科技 4. 中国油脂5.中国粮油学报 6. 食品科技7.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8. 中国乳品工业9. 食品工业10. 茶叶科学 11. 食品与机械12.河南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3. 中国调味品14. 粮食与油脂15.粮食与饲料工业 16.中国食品添加剂17.粮油加工与食品机械(改名为:粮油加工)18. 中国食品学报19.中国酿造20. 食品研究与开发 TU 建筑科学 1. 岩土工程学报 2.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3. 建筑结构学报 4. 岩土力学5. 土木工程学报 6. 建筑结构7. 工业建筑8. 城市规划9.城市规划学刊 10. 中国给水排水 11.混凝土12. 空间结构13.建筑学报 14. 给水排水15. 建筑材料学报 16.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7. 重庆建筑大学学报 18.工程地质学报 19. 世界地震工程20.暖通空调 21. 建筑技术 22.混凝土与水泥制品 23.工程勘察 24. 建筑科学25.中国园林26.国外城市规划(改名为:国际城市规划)27.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8.施工技术29.规划师30.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31. 四川建筑科学研究32.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33.新型建筑材料 TV 水利工程 1.水利学报 2. 水科学进展3. 泥沙研究4. 水力发电学报 5. 水利水电技术 6. 水电能源科学 7. 水力发电8. 人民黄河9. 长江科学院院报10.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11.中国水利 12.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13. 人民长江 U(除U2,4,6)交通运输综合 1. 交通运输工程学报2.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3.重庆交通学院学报(改名为: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U2 铁路运输 1.铁道学报 2. 中国铁道科学3.铁道车辆4.铁道标准设计 5. 铁道工程学报6.铁道运输与经济7.铁道建筑 8.铁道机车车辆9.机车电传动 10. 中国铁路11.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U4 公路运输 1. 中国公路学报 2. 汽车工程3.公路交通技术 4.公路 5.桥梁建筑 6.汽车技术7. 中外公路8. 现代隧道技术 9.世界桥梁 10.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 U6 水路运输 1.中国造船 2. 大连海事大学学报 3. 中国航海4. 船舶力学5. 船舶工程6. 水运工程7. 中国港湾建设8.上海海事大学学报9. 航海技术 V 航空,航天 1. 推进技术2. 航空学报3. 宇航学报4. 航空动力学报5.空气动力学学报 6.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7. 固体火箭技术8.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9.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10. 飞行力学 11. 宇航材料工艺 12.中国惯性技术学报 13. 航天控制14. 实验流体力学 15. 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 16. 电光与控制17. 航空材料学报18. 中国航天 X(除X9)环境科学, 1.环境科学 2.中国环境科学 3.环境科学学报 4. 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改名为: 环境工程学报 ) 5.环境科学研究6.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7. 环境化学8. 自然灾害学报9.环境工程 10. 环境保护11. 环境污染与防治12.工业水处理 13. 环境科学与技术 14. 自然资源学报 15. 农村生态环境(改名为: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16.水处理技术 17. 化工环保 18. 中国人口 、资源与环境19. 中国环境监测 X9安全科学 1.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安全与环境学报3.消防科学与技术4.工业安全与环保5.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个人分类: 科研资料|405 次阅读|1 个评论
共同益友 vs. 共同损友 - 链路预测中的贝叶斯推断 [EPL 2011]
热度 7 pb00011127 2011-11-13 15:19
刚刚 发表一篇论文“复杂网路中的链路预测:一种局部朴素 Bayes 模型”。 吕琳媛博士为通讯作者,刘震副教授为第一作者,张千明博士为第二作者。 链路预测是网络数据挖掘中最基本的问题,从指导系统生物学实验到在线社交网络朋友推荐等多方面有广泛应用。共同邻居方法假设两个节点对拥有的共同邻居越多它们越倾向于链接,这一方法在很多实证网络中都证明是有效的。文章认为不同的共同邻居对于节点对产生链接的贡献应该是不同的,比如两个人的共同朋友可能很多,但这些朋友可能是益友或者是损友,它们各自对于促进这二人成为朋友的作用(影响力)应该是不同的;而传统共同邻居方法的缺陷在于没有对不同共同邻居的作用进行区分。基于此,我们提出了一种局部朴素 Bayes 模型,这个模型定义了一个角色函数可以较准确地揭示不同共同邻居的作用。在对美国航空网络的实证分析中发现,有些机场之间虽然共同邻居很多,但由于这些共同邻居大多数都是 Hub 节点,根据角色函数计算可以得出这些共同邻居机场倾向于抑制机场之间形成链接,因此这些机场之间不会形成直航航线而是建立与 Hub 机场链接的中转航线,这恰恰符合这些机场的实际航线建立情况。因此相对于共同邻居方法,局部朴素 Bayes 模型的确可以更好地刻画美国航空网络的网络特征。 我们提出的思路和方法在如食物链网络等其他网络中也得到了证实。 论文信息: Zhen Liu, Qian-Ming Zhang, Linyuan Lü and Tao Zhou,Link prediction in complex networks: A local nave Bayes model , EPL 96 (2011) 48007. 全文PDF下载 epl14005-offprints.pdf 全文可通过链接 http://iopscience.iop.org/0295-5075/96/4/48007 获取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26610 次阅读|15 个评论
2011 年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两院院士和外籍院士评选结果
热度 1 ChinaAbel 2011-11-13 14:37
中国科学院 2011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和外籍院士选举结果 根据《中国科学院院士章程》和《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工作实施细则》的规定,各学部院士投票选举,各学部常委会审查确认,并经中国科学院学部主席团六届十三次会议审议批准,共产生了51名新院士。 根据《中国科学院院士章程》和《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选举办法》的规定,经各学部院士对外籍院士有效候选人进行通信预选,各学部常委会讨论排序,学部主席团六届十二次会议审议并投票产生正式候选人,并经参加院士增选评审暨选举会议的全体院士投票选举,共产生了9名外籍院士。 2011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当选院士名单 (共51人,分学部按姓氏笔画为序) 数学物理学部(9人) 序号 姓名 年龄 专业 工作单位 1 王广厚 71 原子分子与团簇物理 南京大学 2 张维岩 55 激光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理论物理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 3 张肇西 70 粒子物理理论 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 4 陈永川 47 应用数学 南开大学 5 武向平 50 天体物理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 6 袁亚湘 51 运筹学 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 7 高鸿钧 47 凝聚态物理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8 鄂维南 47 数学 北京大学、普林斯顿大学 9 潘建伟 41 量子信息、原子分子与光物理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化学部(7人) 序号 姓名 年龄 专业 工作单位 1 田禾 48 精细化工 华东理工大学 2 刘忠范 48 物理化学 北京大学 3 严纯华 50 无机化学 北京大学 4 张俐娜 (女) 70 天然高分子与高分子物理 武汉大学 5 李亚栋 46 无机化学 清华大学 6 杨学明 48 物理化学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7 赵进才 50 环境化学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9人) 序号 姓名 年龄 专业 工作单位 1 朱玉贤 55 植物生理学 北京大学 2 张学敏 47 医学 军事医学科学院 3 张明杰 44 结构生物学 香港科技大学 4 李林 50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5 赵玉沛 56 外科学(普通外科) 北京协和医院 6 康乐 52 昆虫学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7 黄路生 46 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 江西农业大学 8 舒红兵 44 细胞生物学 武汉大学 9 葛均波 48 心血管内科 复旦大学 地学部(10人) 序号 姓名 年龄 专业 单位 1 万卫星 52 空间物理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2 石广玉 68 大气物理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3 刘丛强 55 地表地球化学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 4 周忠和 46 古生物学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5 郭华东 60 遥感科学与应用 中国科学院对地观测与数字地球科学中心 6 高山 49 地球化学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7 龚健雅 54 测绘科学与技术 武汉大学 8 傅伯杰 53 自然地理学、景观生态学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9 焦念志 48 生物海洋学 厦门大学 10 舒德干 65 古生物学及进化生物学 西北大学 信息技术科学部(7人) 序号 姓名 年龄 专业 工作单位 1 李树深 48 半导体器件物理 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 2 杨学军 48 计算机体系结构与系统软件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3 郑建华 54 密码学 中国人民解放军保密委员会技术安全研究所 4 金亚秋 64 电磁散射与空间遥感信息 复旦大学 5 徐宗本 56 智能信息处理 西安交通大学 6 梅宏 48 计算机软件 北京大学 7 黄维 48 有机光电子学 南京邮电大学 技术科学部(9人) 序号 姓名 年龄 专业 工作单位 1 朱荻 57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 张统一 61 力学 香港科技大学 3 沈保根 58 磁性材料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4 郑平 75 工程热物理 上海交通大学 5 南策文 48 复合材料 清华大学 6 赖远明 48 土木工程(寒区工程)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7 翟婉明 47 载运工具运用工程 西南交通大学 8 雒建斌 49 机械设计及理论 清华大学 9 魏炳波 47 材料科学与工程 西北工业大学 201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名单 (共9人,分学科领域按姓氏音序为序) 序号 姓名 年龄 国籍 专业 工作单位 1 戴维•格罗斯 David Gross 70 美国 理论物理 美国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 2 弗朗斯瓦•马蒂 Francois Mathey 70 法国 化学 中国郑州大学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 3 野依良治 Ryoji Noyori 73 日本 有机化学 日本独立行政法人理化学研究所 4 阿夫拉姆•赫什科 Avram Hershko 74 以色列 生物化学 以色列理工学院 5 蒲慕明 Muming Poo 63 美国 神经生物学 中国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 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6 罗伯塔•鲁德尼克(女)Roberta L. Rudnick 53 美国 地质学-地球化学 美国马里兰大学 7 刘必治 Bede Liu 77 美国 信息处理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 8 饭岛澄男 Sumio Iijima 72 日本 纳米科学 日本名古屋名城大学 9 罗格•欧文 D. Roger J. Owen 69 英国 计算力学与工程 英国斯旺西大学 中国工程院 中国工程院新增选54名院士和6名外籍院士(名单) 中新网12月8日电 据中国工程院网站消息,中国工程院8日上午在北京公布2011年院士增选结果,从485名有效候选人中经过两轮评审和最终选举,共产生54名新院士。   中国工程院同步还完成外籍院士增选工作,经过全体院士大会选举,共从19名外籍院士候选人中产生6名新外籍院士,美国籍4名(其中1人具美国、德国双重国籍),澳大利亚籍、日本籍各1名。 中国工程院 2011 年当选院士名单 (学部内按姓名拼音排序,共 54 人) 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 8 人) 姓名 年龄 工作单位 丁荣军 49 南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 甘晓华 54 空军装备研究院 郭东明 52 大连理工大学 林忠钦 53 上海交通大学 刘连元 70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一研究院第十四研究所 唐长红 52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第一飞机设计研究院 杨绍卿 70 中国兵器工业第二〇三研究所 朱英富 70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〇一研究所 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 6 人) 姓名 年龄 工作单位 陈志杰 48 空军装备研究院 段宝岩 56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高 文 55 北京大学 李天初 66 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 吕跃广 47 总参谋部第五十四研究所 吾守尔·斯拉木 70 新疆大学 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 7 人) 姓名 年龄 工作单位 陈祥宝 55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 李言荣 49 电子科技大学 钱旭红 49 华东理工大学 邱冠周 62 中南大学 谭天伟 47 北京化工大学 王海舟 71 中国钢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徐惠彬 52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 6 人) 姓名 年龄 工作单位 李晓红 52 武汉大学 苏万华 70 天津大学 孙龙德 49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徐 銤 74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张玉卓 49 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赵宪庚 57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 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 7 人) 姓名 年龄 工作单位 崔 愷 54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 龚晓南 67 浙江大学 李建成 46 武汉大学 刘加平 54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缪昌文 54 江苏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王 超 53 河海大学 周绪红 55 兰州大学 环境与轻纺工程学部( 4 人) 姓名 年龄 工作单位 段 宁 62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清洁生产中心 瞿金平 54 华南理工大学 王如松 64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谢剑平 52 中国烟草总公司郑州烟草研究院 农业学部( 6 人) 姓名 年龄 工作单位 陈剑平 48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康绍忠 49 中国农业大学 李 坚 68 东北林业大学 吴孔明 47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喻树迅 58 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 朱有勇 55 云南农业大学 医药卫生学部( 7 人) 姓名 年龄 工作单位 丛 斌 54 河北医科大学 郎景和 71 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院 沈祖尧 52 香港中文大学 王学浩 69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徐建国 59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 于金明 53 山东省肿瘤防治研究院 詹启敏 52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研究所 工程管理学部( 3 人) 姓名 年龄 工作单位 胡文瑞 61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赵晓哲 48 海军大连舰艇学院 郑静晨 52 武警部队总医院   中国工程院 2011 年当选外籍院士名单 姓名 年龄 国籍 工作单位 Edward F. Crawley 爱德华 ·F· 克劳利 57 美国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Koizumi Hideaki 小泉英明 65 日本 日本日立制作所 Advanced Research Laboratory, Hitachi, Ltd Jeffrey Wadsworth 杰夫里 · 华兹华斯 61 美国 美国俄亥俄州巴特尔研究所 Battelle Memorial Institute Frieder Seible 弗雷德 · 塞泊 59 美国 德国 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 San Diego Barry Marshall 巴里 · 马歇尔 60 澳大 利亚 西澳大利亚大学 University of Western Australia Harvey Vernon Fineberg 霍宁博 66 美国 美国医学科学院 American Academy of Medical Sciences, U.S.A. 注:武汉大学今年大丰收,科学院3人,工程院2人,共计5人当选!
个人分类: 数学天地|8123 次阅读|2 个评论
网上疯传的2011中国科学院和工程院院士当选名单
wudianzhong 2011-11-13 11:29
转载网上疯传的当选名单 不知真假 据说是某位相关人士透漏的 不过从名单上看具有一定的可信度 是真是假大家分辨 坐等官方公布 2011中国科学院和工程院院士当选名单 数学物理学部(共9人) 鄂维南 47 数学 北京大学、普林斯顿大学 袁亚湘 51 运筹学 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 陈永川 47 应用数学 南开大学 张维岩 55 激光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理论物理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 张肇西 70 粒子物理理论 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 武向平 50 天体物理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 高鸿钧 47 凝聚态物理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潘建伟 41 量子信息、原子分子与光物理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化学部(共7人) 杨学明 48 物理化学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刘忠范 48 物理化学 北京大学 严纯华 50 无机化学 北京大学 李亚栋 46 无机化学 清华大学 张俐娜(女)70 天然高分子与高分子物理 武汉大学 赵进才 50 环境化学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田 禾 48 精细化工 华东理工大学 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 舒红兵 44 细胞生物学 武汉大学 施一公 44 生物物理学 清华大学 朱玉贤 55 植物生理学 北京大学 地学部(共10人) 高 山 49 地球化学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傅伯杰 53 自然地理学、景观生态学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龚健雅 54 测绘科学与技术 武汉大学 郭华东 60 遥感科学与应用 中国科学院对地观测与数字地球科学中心 舒德干 65 古生物及进化生物学 西北大学 信息技术科学部 王飞跃 49 智能控制、复杂系统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梅 宏 48 计算机软件 北京大学 黄 维 48 有机光电子学 南京邮电大学 李树深 48 半导体器件物理 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 张书练 65 激光和精密计量 清华大学 技术科学部 朱 荻 57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张统一 61 力学 香港科技大学 郑 平 75 工程热物理 上海交通大学 南策文 48 复合材料 清华大学 沈保根 58 磁性材料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魏炳波 47 材料科学与工程 西北工业大学 网传工程院院士增选最新名单: 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 郭东明 52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 大连理工大学 林忠钦 53 机械成形加工工程及自动化 上海交通大学 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 高 文 55 计算机应用技术 北京大学 吾守尔·斯拉木 69 计算机应用技术 新疆大学 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 钱旭红 49 有机化工 华东理工大学 邱冠周 62 矿物加工 中南大学 李言荣 49 功能材料 电子科技大学 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 李晓红 52 矿业的安全和环境 武汉大学 孙龙德 49 石油和天然气工程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 李建成 46 大地测量与测量工程 武汉大学 刘加平 54 建筑环境工程与建筑技术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崔 恺 53 建筑设计及其理论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 缪昌文 53 土木工程材料 江苏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环境与轻纺工程学部 瞿金平 54 轻工装备与控制 华南理工大学 农业学部 陈剑平 48 植物病理学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医药卫生学部 于金明 53 肿瘤学 山东省肿瘤防治研究院 郎景和 71 妇产科学 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院 王学浩 69 普通外科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沈祖尧 51 消化系统病 香港中文大学 工程管理学部 胡文瑞 61 能源与矿业工程管理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郑静晨 51 医药卫生工程管理 武警部队总医院
4114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2011全球及中国十大性闻事件”评选出炉(图)
xupeiyang 2011-11-12 14:19
http://news.qq.com/a/20111112/000056.htm
个人分类: 社会文化|1567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2011 两院院士评选结果
热度 2 SDZhang 2011-11-11 20:38
中国科学院 数学物理学部(共9人) 鄂维南 47 数学 北京大学、普林斯顿大学 袁亚湘 51 运筹学 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 陈永川 47 应用数学 南开大学 张维岩 55 激光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理论物理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 张肇西 70 粒子物理理论 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 武向平 50 天体物理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 高鸿钧 47 凝聚态物理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潘建伟 41 量子信息、原子分子与光物理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化学部(共7人) 杨学明 48 物理化学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刘忠范 48 物理化学 北京大学 严纯华 50 无机化学 北京大学 李亚栋 46 无机化学 清华大学 张俐娜(女)70 天然高分子与高分子物理 武汉大学 赵进才 50 环境化学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田 禾 48 精细化工 华东理工大学 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 舒红兵 44 细胞生物学 武汉大学 施一公 44 生物物理学 清华大学 朱玉贤 55 植物生理学 北京大学 陈孝平 58 肝脏外科 华中科技大学 地学部(共10人) 高 山 49 地球化学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傅伯杰 53 自然地理学、景观生态学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龚健雅 54 测绘科学与技术 武汉大学 郭华东 60 遥感科学与应用 中国科学院对地观测与数字地球科学中心 舒德干 65 古生物及进化生物学 西北大学 信息技术科学部 王飞跃 49 智能控制、复杂系统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梅 宏 48 计算机软件 北京大学 黄 维 48 有机光电子学 南京邮电大学 李树深 48 半导体器件物理 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 张书练 65激光和精密计量 清华大学 技术科学部 朱 荻 57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张统一 61 力学 香港科技大学 郑 平 75 工程热物理 上海交通大学 南策文 48 复合材料 清华大学 沈保根 58 磁性材料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中国工程院 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 郭东明 52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 大连理工大学 林忠钦 53 机械成形加工工程及自动化 上海交通大学 刘连元 69 飞行器设计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一研究院第十四研究所 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 高文 55 计算机应用技术 北京大学 吾守尔·斯拉木 69 计算机应用技术 新疆大学 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 钱旭红 49 有机化工 华东理工大学 邱冠周 62 矿物加工 中南大学 李言荣 49 功能材料 电子科技大学 谭天伟 47 生物化学工程 北京化工大学 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 李晓红 52 矿业的安全和环境 武汉大学 孙龙德 49 石油和天然气工程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张玉卓 49 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苏万华 69 热能动力工程 天津大学 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 李建成 46 大地测量与测量工程 武汉大学 刘加平 54 建筑环境工程与建筑技术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崔恺 53 建筑设计及其理论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 缪昌文 53 土木工程材料 江苏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龚晓南 66 岩土工程 浙江大学 环境与轻纺工程学部 瞿金平 54 轻工装备与控制 华南理工大学 农业学部 陈剑平 48 植物病理学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吴孔明 46 农业昆虫与有害生物防治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喻树迅 57 作物遗传育种 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 康绍忠 48 农业水土工程 中国农业大学 朱有勇 55 植物病理学 云南农业大学 李坚 68 木材科学与技术 东北林业大学 医药卫生学部 詹启敏 52 医学细胞生物学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研究所 于金明 53 肿瘤学 山东省肿瘤防治研究院 郎景和 71 妇产科学 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院 王学浩 69 普通外科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沈祖尧 51 消化系统病 香港中文大学 工程管理学部 胡文瑞 61 能源与矿业工程管理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邱菀华 64 机械与运载工程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郑静晨 51 医药卫生工程管理 武警部队总医院 http://www.hnubbs.com/thread-634286-1-1.html
3069 次阅读|2 个评论
2011云计算会议的报告整理
LuDoor 2011-11-11 15:41
2011云计算会议的报告整理 赵雅琴 在 9.6-9.8 首届中国云计算技术与应用大会上,中国电子学会云计算专家委员,解放军理工大学教授刘鹏,表示,云计算未来将会呈现出三大趋势,第一是云平台会不断互联,成为一个整体,全世界不会只有一个云平台,有些大公司会有自己独立的平台,小公司会形成一个整体,小公司只有连在一起才有竞争力,第二个趋势是三年之内应用软件大部分会基于云计算平台;第三点是国内企业将成为全球云计算领导者,比如华为、中兴等,这些企业都对云计算非常重视,在未来会成为全球云计算的领导者。 应该说这个趋势反映了现在的发展情况,各个企业确实越来越重视云计算,比如在 10 月 31 日 -11 月 1 日,华为云计算大会上,已经将云计算提升到公司战略高度。华为成立了董事会直接投资的 IT 产品线,云计算投入达到 6000 人,占到华为研发人员的 10% 。而且华为也表示希望和合作伙伴一起共同打造共赢的产业链,目前华为已经与包括 Intel 、 IBM 、 Accenture 、 Citrix 、 CA 等三百多家企业结成合作伙伴。 作为第一代中文电子邮件系统的主要开发者,网易联营公司盈世在 2011 推动云计算服务创新发展大会暨政府及大中型企业云计算服务平台建设研讨会 上也表示,作为互联网基础设施的电子邮件将扮演云计算先锋的角色,企业邮箱产业也将向云端转移。 盈世最近推出了 iCoremail 邮件系统云计算平台,这是一项针对大中型企业设计的邮件系统云服务产品。 目前,云计算领域研究的一个热点就是虚拟化技术。 10 月 20 日 举行的 2011 中国云计算产业发展高层峰会 上, 亿联国科数据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小通分析指出,虚拟化与大规模数据处理是云计算的核心技术。首先,虚拟化技术从形式上满足了云计算的服务模式,即所有的服务都以虚拟化的方式提供;其次,大规模数据处理技术从根本上解决云计算的核心问题,是能力和质量的根本保障。 全球最大的虚拟化厂商 VMware 公司在其 vForum2011 大会指出,在云计算大行其道背景之下,被认为是云计算中最关键、最核心的技术原动力 —— 虚拟化技术陡然变得炙手可热。 因为云计算要求所有的资源能够被统一管理,但是各种硬件设备间的差异使它们之间的兼容性很差,这成为统一的资源管理的障碍。虚拟化自然而然成了云计算大道的开路先锋。 另外,安全性问题也讨论的比较多。 刘鹏教授在中国云计算技术与应用大会和 10 月 15 日召开的全球互动娱乐专家讲坛云计算分论坛上都表示,数据放在个人可上网的计算机里面,绝对没有放到云计算平台上面更安全。因为云平台的管理能力远超过个人能力。而能上网的机器里面有木马、黑客、可感染病毒的概率非常大。所以云安全实际上是一个习惯性的问题。不过他也指出,可能存在的安全问题在于云平台运营商会泄露用户数据,这一点,复旦大学助理教授陈海波在 2011 年 RSA 大会信息安全国际论坛上的讲话也提到了,他指出, 由于在云计算时代,数据不再存放于用户自己手中,而存放在云中,所以数据由云的提供商来保障安全。恰恰因为这个原因,用户对于云提供商的安全性提出质疑无可厚非。陈海波认为,云提供商的员工在这其中扮演着危险的角色,可能对用户的的数据造成威胁。 在 10 月 20 日的 2011 中国云计算产业发展高层峰会上也提到了安全问题,并指出 云安全这个问题解决得好坏,可能对云技术和云环境的建立,以及云的应用的推广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所以我们认为这方面也是需要认真来抓的。 此外,很多企业单位也提出了一些解决安全问题的措施或推出了具体的产品。 趋势科技 —— 网络安全 软件 及服务领域的全球领导者,在 VMware 公司的 vForum2011 大会上 介绍了云计算和虚拟化基础设施如何确保安全稳定,并介绍了趋势科技的无代理安全解决方案。传统的解决方案,需要客户在每一个主机,每一个虚拟机上,部署一套软件,一个安全防护程序,才可以为系统提供防护,趋势科技的解决方案不需要客户做这个事情。客户只需要在一台服务器上安装一次,这个软件就可以为服务器上所有的虚拟机提供安全防护。如果客户只有一台虚拟机,安装一次,如果客户有十台,还是安装一次,就算客户有五十台,也是只需要装一次。通过无代理监控,让安全方面的工作更简化。此外,传统的解决方案,需要客户在每一个主机上,每一个系统上,部署一套安全软件。趋势科技的解决方案,可以让客户的裸机,未安装任何安全产品的虚拟机,得到同样的保护。所以,客户可以更安心,更轻松的迁移, Vmotion 自己的系统和应用。最后,趋势科技的解决方案,通过无代理架构,可以让客户达到更高的虚拟机密度,降低安全对于虚拟机和服务器的负面影响。传统虚拟软件在资源处理方面的缺陷和不足在于当多台虚拟机同时进行安全工作的时候,这个服务机整体的性能就会下降 , 这个问题的解决方案,也是趋势科技的无代理安全解决方案。提升服务器的整体虚拟机密度,并排除安全对虚拟环境造成的影响。 另外 11 月 2-3 日举行的 2011 年 RSA 大会信息安全国际论坛。在会上,复旦大学助理教授陈海波 介绍了 CloudVisor ,一个提供给云计算可信、安全的监控系统。它通过底层的机制来提供安全策略,从而保证云的安全性。 具体来说, CloudVisor 在传统的系统下面增加了一层安全管理层,这个虚拟监控器首先可以将用户与虚拟机之间的隔离性以及虚拟机与云操作员之间进行隔离,其次将云的操作员所能接触到的数据全部加密,使得员工所能接触到的数据均为密文。 再一个热点就是云计算的标准问题。 在 10 月 20 日的 2011 中国云计算产业发展高层峰会上, 专家、企业家们紧紧围绕云计算的 “ 标准和应用 ” 等热点问题进行深入解读。 中国软件行业协会顾问委员会主任、全国新技术标准化委员会主任委员杨天行 在会上指出, 标准问题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他说,如果我们在标准方面做得好。那么信息资源的互通、互用就能够得到比较好的解决,当然在云计算的发展过程当中,大家都知道有各种各样的做法,有的注重与基础设施的建立,有的致力于建立云的服务平台,有的已经开始实施关于软件服务的商业模式,不管是哪一种做法,真正的要把信息资源有效调动起来,标准还是需要认真考虑的一个问题。他表示当前不管是科研单位或者企业,大家都很重视这个问题,已经对制定标准的工作在沟通和交流。并建议政府主管部门在这方面能够加强有关的指导。 世纪互联云快线的刘黎明做的“ 关于 云计算安全和标准及发展问题与建议” 的一个报告对云计算的标准问题也给出了一些看法。 在该报告中指出了云计算 可能产生标准的方向: 1, 跨云的联合安全 2, 云之间的元数据和数据交换 3, 不同云平台之间迁移应用 4, 描 述 资源能力和需求 5 , 云应用程序和服务的监控、审计、计费、报告、通知的标准化输出 6 , 与云资源交互的通用形式( api ,协议) 7 , 独立于单个云的策略和控制的表示 8 , 开发、部署、管理可移植的云应用和服务的工具 9 , 创建跨多个云的应用的开发包 10 , 机器可识别的服务水平协议 并讨论了 中国云计算产业面临的特殊环境: 1 , 不同运营商之间的网络连接速度较慢 2 , 不同城市的带宽价格相差较大 3 , 人力成本相对较低 4 , 政府、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国家控股企业没有严格的预算限制 5 , 国有性质单位缺乏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的动力和理念 6 , 互联网创新、行为、内容受到越来越严格的管制 7 , 其他领域的垄断性企业不受限制地试图垄断互联网和云计算 最后还 给出政府和监管部门的建议: 1 , 建议严格审查各地兴建的云计算中心和各科研事业单位上报的云计算科研项目。 2 , 建议警惕以 “ 中国云 ”“ 国产云 ” 之名携民族自强自立之托词行垄断、骗取资金之实。 3 , 建议政府: 1 完善法制和信用建设。只有在法制健全、信用有效的环境中,云计算才能蓬勃发展。 2 继续改善投资和创新环境。提供对创新的鼓励和宽容、良好的投资创业环境、好的人才政策,引导风险投资渠道的简历,倡导正常的投资理念,为云计算领域的创新和发展提供合适的土壤。 3 政策资金上的倾斜。比如成立云计算创新基金扶植中小创新企业,以及更合理使用自然科学基金,做好产学研转化和合作的支持。 4 政府作为一个 IT 基础设施和服务的消费者,从消费者的角度推动云计算产业的发展。建立政府内部云计算服务,适度采用公共云服务。 4 虽然 . 网络备案制度有所改进,但也许可以做得更云计算化。 5. 三网或四网融合过程中考虑 IT 和云计算产业的整体和长期发展。 陆泉: 关于《2011云计算会议的报告整理》,可以将前2届云计算大会的资料联系起来分析,对行业概况和趋势会看的更清楚。 关于虚拟化技术,注意(1)针对统一资源管理的需求但现实软硬件系统却异质异构的问题,(2)其本质是用虚拟技术将异质异构的资源描述和使用进行标准化,类似如虚拟设备和java虚拟机技术。请注意比较分析虚拟和标准方面的资料。 关于安全问题,除了总结技术上的安全漏洞及相应解决方案,还要注意技术不是万能的,安全是一个综合性问题,需要综合性的解决方案。 目前资料是关于云计算行业的,注意还要收集用户需求方面的资料与云计算行业方面的资料进行比较分析,抽取共性问题。 将参考文献原文及出处附上,主要数据、观点及论断应该标引出处。另外,需要考虑对你的研究有何借鉴启发。 对主要资料中涉及的问题要进行分类归纳和整理,不能大段大段的引用。
个人分类: 报告、讲座|0 个评论
Session: Constrained Non-negative Matrix Factorization
热度 1 jingyanwang 2011-11-11 10:03
Session: Constrained Non-negative Matrix Factorization
done reading: Constrained Non-negative Matrix Factorization for Image Representation reviewing: done Graph Regularized Nonnegative Matrix Factorization for Data Representation done Maximum Correntropy Criterion for Robust Face Recognition done writing: Thesis-PPT. Nov 15: 今天visa拿到了。剩下的就是答辩了。
个人分类: SESSION|628 次阅读|1 个评论
2011新增院士名单就要出来了吧
outcrop 2011-11-11 10:02
据微博传言: 施一公先生有没有评上; 地学部新增10院士。 就这些,名单的正式发布估计快了。 ============================= 博主的网络名片 ============================= 博主是一个偏理想主义的工科人,主要兴趣是:知识管理;相关兴趣有:语义网、机电及DIY、哲学与心理、信息安全、科幻等。 我的常用博客在科学网 (访问可点链接,下同); 新浪微博是@outcrop ,欢迎互粉;建了一个超级QQ群:115359850,希望能闲聊无白丁,欢迎加入;自己打理着一个 机电工程师 小网站,欢迎来玩。无宗教信仰,提倡动物保护。最近在科学网关注“ 科学网大学 ”,欢迎加入 科学网大学群组 讨论、尝试。
个人分类: 科技八卦|186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Hippocampal Differences Related To Maternal Hypothyroidism
xuxiaxx 2011-11-10 12:41
November 2, 2011 (Indian Wells, California) — Children whose mothers experienced hypothyroidism during pregnancy show significantly abnormal hippocampal functioning during the recall of autobiographic memories, according to research presented here at the American Thyroid Association (ATA) 81st Annual Meeting. Thyroid hormone is known to play a critical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hippocampal region of the brain. Extensive basic research has demonstrated detrimental effects on brain development in the offspring of hypothyroid rodents, explained coauthor Joanne Rovet, PhD, a senior scientist in psychology at the Hospital for Sick Children in Toronto, Ontario, Canada. "The offspring of hypothyroid rodents show effects on brain development such as small neurons, reduced glucose uptake, and an abnormal migration of cells in the hippocampus during development," Dr. Rovet said. It has been shown that the hippocampus becomes activated to a greater degree in response to episodic autobiographic memory, so Dr. Rovet and her colleagues sought to investigate how maternal hypothyroidism affects the autobiographic memory of their children. The study involved 34 children 9 to 11 years of age. Of these, 15 had mothers who had overt hypothyroidism during pregnancy. The remaining 19 served as control subjects. All participants received 1-hour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 sessions that included functional MRI testing. During the MRI, the children were given an autobiographic memory retrieval task with yes/no questions about memories of specific events and a control condition with yes/no questions to assess general semantic memory facts. The functional MRI results show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autobiographic memory between those whose mothers had hypothyroidism during pregnancy and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After controlling for total hippocampal volumes and accuracy, maternal TSH levels during the first trimester of pregnancy significantly predicted hippocampal activations during autobiographic memory," compared with fact retrieval, the authors report. Among children with mothers who had higher first-trimester TSH values, there was significantly greater left hippocampus activity ( P = .002) and greater right hippocampus activity ( P = .42). "Behaviorally, we found that the offspring of hypothyroid women provided less detail in their original autobiographic memories," Dr. Rovet told Medscape Medical News . "When they recalled their own past, it was with less detail." "On recalling events that had been staged for the study, they were significantly less accurate than the nonmaternal hypothyroid controls, and the degree of accuracy on the staged memory correlated with their hippocampal volume." Furthermore, the degree of hippocampal activity, representing greater difficulty recalling memories, corresponded with the degree of maternal hypothyroidism, Dr. Rovet added. "When we correlated the amount of activation in the hypothyroid group, we found that those whose mothers had more severe hypothyroidism during pregnancy had to activate their hippocampus more to remember their own past experiences as they came into adolescence." The results underscore the need to look at the potentially broader developmental implications of maternal hypothyroidism in pregnancy, she added. "We need to do activity analyses to see how the whole brain is functioning in these children," Dr. Rovet emphasized. She noted that her research team currently has a grant under review to look at the implications for everyday memory activity such as social problem solving, future planning, and memory. Alex Stagnaro-Green, MD, senior associate dean for education at the George Washington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 in DC, agrees that the findings should be followed up with more rigorous research. "These are very intriguing findings. has definitely been suggested, in animal models, that there are other defects in the offspring of maternal hypothyroidism; this now puts things into the human arena. "The big question is what the clinical impact is," Dr. Stagnaro-Green noted. Amid mounting research demonstrating the adverse effects of thyroid disease during pregnancy for the mother and child alike, the ATA recently released clinical guidelines for the treatment of women with hypothyroidism during pregnancy. Some of the key recommendations are to treat women with overt or subclinical hypothyroidism who are positive for thyroid peroxidase antibodies with oral levothyroxine, to monitor women with subclinical disease for progression to overt hypothyroidism, and to avoid other thyroid preparations such as triiodothyronine. Although there is debate about whether the guidelines should recommend universal screening, Dr. Stagnaro-Green said he doesn't think these findings are strong enough yet to bolster the universal screening argument. "This study shows a difference on MRI, but whether that has any practical significance, we don't know. Before we recommend universal screening for more than 4billion women a year, we want to make sure the data are more solid," he cautioned. 来源: http://www.medscape.com/viewarticle/752790
1212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H1N1/MRSA Coinfection Linked to Death Risk in Children
xuxiaxx 2011-11-10 11:22
November 8, 2011 — A significant number of previously healthy children developed severe pneumonia and respiratory failure when infected with H1N1 influenza during the 2009 pandemic. A study published online October 17 in Pediatrics associates an 8-fold increased mortality rate among such children with coinfection by 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 (MRSA). The dual infection can establish a potentially lethal synergy as the viral assault compromises immunity and the bacterial infection destroys lung tissue. Without widespread vaccination, the situation could return because community-acquired MRSA in children is becoming more prevalent and H1N1 is still in circulation. Members of the Pediatric Acute Lung Injury and Sepsis Investigator's Network analyzed data from 838 children treated at 35 US pediatric intensive care units for probable H1N1 influenza from April 2009 to April 2010. Median age was 6 years. Most patients were in respiratory failure, with 564 (67.3%) requiring mechanical ventilation and 33 (3.9%) receiving 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 Despite aggressive treatment and vancomycin use, 75 children (8.9%) died. Overall, 71 (8.5%) of the patients had presumed diagnosis of early S aureus infection of the lung, with 48% of those apparently being MRSA. In their multivariate analysis the investigators controlled for demographics; pediatric intensive care unit admission, comorbidities, and coinfections; treatments; and secondary influenza-related complications such as encephalitis and myocarditis. Of the 838 children, 587 had 1 or more chronic health conditions, including asthma, compromised immune deficiency, or a neurological disorder. Among the 251 previously healthy children, the only shared risk factor for those who died was MRSA lung infection (relative risk, 8; 95% confidence interval, 3.1 - 20.6; P .0001). Of the 251 previously healthy children, 26 (10.4%) had S aureus lung infection, as did 8 of the 18 children who died (44%), 6 of whom were confirmed to have had MRSA. Most of the children receiving vancomycin did not survive. Secondary conditions and MRSA infection may explain the high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rates among children infected with H1N1 in the study year, the investigators conclude. "There's more risk for MRSA to become invasive in the presence of flu or other viruses," first author Adrienne Randolph, MD, from Boston Children's Hospital in Massachusetts says in a news release. "These deaths in co-infected children are a warning sign." In the study, 88.2% of the children received oseltamivir, but only 5.8% received it before hospital admission. Because of the speed with which either or both infections develop, the researchers advise immediately treating children presenting with severe lower respiratory tract diseases during influenza season with antivirals such as oseltamivir, as well as antibiotics, without waiting for laboratory confirmation of the infections. The researchers write that influenza vaccination is the most effective approach for minimizing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in coinfected children, because an effective vaccine has not yet been developed for MRSA. Limitations of the study include confirmation of H1N1 in only 65% of cases, lack of systematic detection of additional respiratory pathogens, and bacterial infections masked by use of broad-spectrum antibiotics. The sampling was restricted to large pediatric facilities. This study was supported by US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the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and the 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 The authors have disclosed no relevant financial relationships. Pediatrics . Published online October 17, 2011. Abstract 来源: http://www.medscape.com/viewarticle/753155
1375 次阅读|0 个评论
NBA:一个百分点引发的风波
flybirdissas 2011-11-9 12:22
NBA劳资谈判进行了好几个月了,本应开始的NBA 2011-2012赛季已暂停,甚至整个赛季有可能报销。我注意到劳资谈判的焦点是分成比例,资方最高为51%,而劳方最低为52%,仅相差一个百分点!更糟的是,资方宣布,本周三前达不成一致,无论劳方愿不愿意,分成比例将降至47%,我拭目以待劳方反应。 从这件事看出,美国人很较真,就是因为这一个百分点,NBA整个赛纪可能就没了!以中国人和稀泥式个性,就是5个、10个在分点也早就摆平了。妥协和让步本是人的一种良好品性,但无原则的妥协和让步则绝不是好品性。美国人的较真已近于顽固,无疑会走向另外一个极端,中国人的中庸之道此时应该适用。 再说乔丹,有人很不喜欢他,因为他曾经为劳方代表,为劳方利益而战,如今他是资方代表,并为压低劳方分成而努力。我觉得这无可厚非,在其位谋其政,劳资是对立统一的,如果没有采用下三烂的手段来谈判,我们不应该因此过于指责乔丹。 NBA没得看了,对我们来讲总觉有点遗憾,不过就是遗憾而己,而美国人,不仅是没球看,其对应的产业链将遭受巨大影响,无疑会对社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3733 次阅读|0 个评论
有趣!哈佛经济10班学生给曼昆牛人的罢课信
热度 16 zhoumeng 2011-11-8 21:49
Wednesday November 2, 2011 Dear Professor Mankiw— Today, we are walking out of your class, Economics 10, in order to express our discontent with the bias inherent in this introductory economics course. We are deeply concerned about the way that this bias affects students, the University, and our greater society. As Harvard undergraduates, we enrolled in Economics 10 hoping to gain a broad and introductory foundation of economic theory that would assist us in our various intellectual pursuits and diverse disciplines, which range from Economics, to Government, to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nd Public Policy, and beyond. Instead, we found a course that espouses a specific—and limited—view of economics that we believe perpetuates problematic and inefficient systems of economic inequality in our society today. A legitimate academic study of economics must include a critical discussion of both the benefits and flaws of different economic simplifying models. As your class does not include primary sources and rarely features articles from academic journals, we have very little access to alternative approaches to economics. There is no justification for presenting Adam Smith’s economic theories as more fundamental or basic than, for example, Keynesian theory. Care in presenting an unbiased perspective on economics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for an introductory course of 700 students that nominally provides a sound foundation for further study in economics. Many Harvard students do not have the ability to opt out of Economics 10. This class is required for Economics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Public Policy concentrators, while Social Studies concentrators must take an introductory economics course—and the only other eligible class, Professor Steven Margolin’s class Critical Perspectives on Economics, is only offered every other year (and not this year). Many other students simply desire an analytic understanding of economics as part of a quality liberal arts education. Furthermore, Economics 10 makes it difficult for subsequent economics courses to teach effectively as it offers only one heavily skewed perspective rather than a solid grounding on which other courses can expand. Students should not be expected to avoid this class—or the whole discipline of economics—as a method of expressing discontent. Harvard graduates play major roles in the financial institutions and in shaping public policy around the world. If Harvard fails to equip its students with a broad and critical understanding of economics, their actions are likely to harm the global financial system. The last five years of economic turmoil have been proof enough of this. We are walking out today to join a Boston-wide march protesting the corporatiz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as part of the global Occupy movement. Since the biased nature of Economics 10 contributes to and symbolizes the increasing economic inequality in America, we are walking out of your class today both to protest your inadequate discussion of basic economic theory and to lend our support to a movement that is changing American discourse on economic injustice. Professor Mankiw, we ask that you take our concerns and our walk-out seriously. Sincerely, Concerned students of Economics 10
个人分类: 经世济民|6785 次阅读|26 个评论
[转载]教育部 财政部: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2011—2020年)
tangminqian 2011-11-8 15:41
教  育  部  文  件 教社科〔2011〕3号 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2011—2020年)》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财政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财务局,有关部门(单位)教育、财务司(局),教育部直属各高等学校: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关于深入推进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意见的通知》(中办发〔2011〕31号)精神,教育部、财政部制定了《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2011—2020年)》,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附件: 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2011—2020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二0一一年十一月七日 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2011-2020 年).pdf http://www.sinoss.net/uploadfile/2011/1107/20111107050858252. - 1 - 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 2011-2020 年)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 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关于深入推进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意见〉的通知》,全面规划 2011-2020 年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制定本计划。 一、主要任务 “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以下简称“繁荣计划”)是教育部、财政部贯彻落实中央精神,推进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重大举措,自 2003 年实施以来,调动了高等学校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升了高等学校的综合实力和整体水平,推动了高等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为进一步繁荣发展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奠定了坚实基础。 当前,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深入实施“繁荣计划”,大力提升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的能力和水平,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积极推进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建设,为建设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构建以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提供有力支撑,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 - 2 - 出新贡献,是未来十年的主要任务。内容包括: ——积极参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的研究宣传,大力推动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加强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和教材体系建设,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作出新贡献。 ——以研究解决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为重点,凝练学术方向、汇聚研究队伍、增强发展活力,构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创新平台体系,建设一批达到世界水平,享有国际声誉的学术高地和咨询智库。 ——统筹基础理论研究、应用对策研究,重点支持跨学科研究、综合研究和战略预测研究,构建团队协同攻关与个人自由探索并重的研究项目体系,大力提高研究质量和创新能力,努力培育学术精品和传世力作。 ——推进哲学社会科学成果的转化应用,强化哲学社会科学育人功能,普及哲学社会科学知识,大力开展决策咨询研究,积极发挥思想库和智囊团作用,构建哲学社会科学社会服务体系,全面提升社会服务水平。 ——适应信息化、数字化发展趋势,加强图书文献、网络、数据库等基础设施和信息化建设,构建方便快捷、资源共享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条件支撑体系,全面提高保障水平。 ——按照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的要求,造就一批学 - 3 - 贯中西、享誉国际的名家大家,一批功底扎实、勇于创新的学术带头人,一批年富力强、锐意进取的青年拔尖人才,构建结构合理的哲学社会科学人才队伍体系,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坚持“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加强统筹规划,创新思路办法,拓展交流途径,健全合作机制,有选择、有步骤、有层次地推进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走向世界,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增强我国国际话语权。 ——深化科研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科研组织形式。加大科研投入,完善经费管理制度,提高经费使用效率。一手抓繁荣发展,一手抓科学管理,建立健全哲学社会科学管理体系,为学术发展提供良好的制度保障。 ——加强科研诚信和学风建设,完善以创新和质量为导向的科研评价制度,构建教育、制度、监督、惩治相结合的学风建设工作体系,营造风清气正的学术环境。 二、重点建设内容 (一)积极参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 深化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和基本观点研究,加强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研究,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的研究宣传,在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不断丰富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学术思想和理论体系,努力形成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学术话语体系。扎实做好马克思主义理论 - 4 - 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编写和使用工作,建立工程重点教材统一使用工作的检查监督机制,确保高校相关专业统一使用工程教材。建立中央、地方和高校分级培训体系,对工程教材所涉课程的任课教师有计划地开展培训。深入推进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骨干和思想政治理论课骨干教师研修,制定实施《高等学校马克思主义理论队伍建设规划》,加强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队伍特别是中青年理论队伍建设。制定实施《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规划》,全面实施课程建设标准,健全质量测评体系,进一步提高教学水平。 (二)推进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建设。 按照立足创新、提高质量、增强能力、服务国家的总体要求,构建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结构合理、协调发展的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体系。深化科研体制改革,创新组织管理,强化开放合作,全面提升综合创新能力,全面提升服务国家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全面提升国际学术影响力和话语权。大力推进以国家重大需求为导向和新兴交叉研究领域的重点研究基地建设,推动社会科学实验室建设,着力加强部部共建、部省共建重点研究基地建设,以高水平学术平台建设引领和带动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的创新发展。 (三)加强哲学社会科学基础研究。 充分发挥高等学校基础研究实力雄厚的优势,重点支持关系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全局和学科创新发展的基础研究;重点支持对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具有长远影响的基础研 - 5 - 究;重点支持对人类社会发展共同面对的一系列重大问题的基础研究;重点支持对传承中华文化、弘扬民族精神有重大作用的基础研究,加强文献资料的整理研究,推出对理论创新和文化传承创新具有重大影响的标志性成果。充分发挥高等学校学科齐全的优势,着力推进跨学科研究,促进哲学社会科学不同学科之间,哲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工程技术之间的交叉融合,培育新的学术领域和学科增长点。 (四)加强哲学社会科学应用对策研究。 着眼党和国家的战略需求,聚焦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中的重大问题,重点扶持立足实践、对经济社会发展有重要影响的应用对策研究,开展全球问题、国际区域和国别问题的长期跟踪研究,推进高等学校与国家部委、地方政府等合作建设咨询型智库,推出系列发展报告和政策建议,以扎实有力的研究成果服务于党和政府的决策。 (五)加强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推广普及。 充分发挥高等学校高层次人才密集的优势,面向社会开设“高校名师大讲堂”,开展“高校理论名家社会行”活动,组织动员名家大家撰写高质量社科普及读物,积极宣传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科学理论,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公众人文素质。 (六)推动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和优秀人才走向世界。 - 6 - 坚持以推进学术交流与合作为主线,坚持“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提升国际学术交流质量和水平,推动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走向世界,增强中国学术的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探索在国外和港澳地区合作建立海外中国学术研究中心。面向国外翻译、出版和推介高水平研究成果与精品著作。重点加强高等学校优秀外文学术网站和学术期刊建设。鼓励高等学校参与和设立国际性学术组织。积极推动海外中国学研究。 (七)加强哲学社会科学基础支撑和信息化建设。 加强高等学校社会调查、统计分析、基础文献、案例集成等专题数据库建设,推进人文社会科学优秀学术网站建设,加强与现有信息服务机构的衔接,推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加强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文献中心建设,扩大外文图书期刊入藏数量,提高服务水平,为教学科研提供文献保障。继续实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名刊工程,建设一批国际知名的学术刊物,推动学术期刊专业化和数字化发展。 (八)开展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和表彰。 以质量和贡献为导向,进一步完善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励制度,建立健全成果分类评价标准,探索建立政府、社会组织、公众等成果受益者参与的多元多方评价机制。加强对理论创新和社会服务作出突出贡献的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优秀人才的奖励和宣传,定期组织开展 - 7 - 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评奖和表彰活动,充分发挥奖励的激励和导向作用,增强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使命感和荣誉感。 三、经费保障和组织实施 1 .保障经费投入。“繁荣计划”由中央财政专项支持。 鼓励各地区、各部门、各高等学校在中央财政资金支持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特点,积极筹措经费支持“繁荣计划”的实施。 2 .加强经费管理。“繁荣计划”中各类建设项目和经费使用坚持公开透明、公平公正原则。财政部、教育部联合制定《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专项资金管理办法》。 项目承担高校要严格执行财政部、教育部有关规定,进一步完善经费管理制度,提高经费使用效益。在经费安排和使用上注重与国家社科基金、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 985 工程”、“ 211 工程”等的有机衔接,避免重复投入,形成合力,实现集成发展。 3 .完善管理体制。教育部、财政部共同成立繁荣计划管理委员会,负责审定“繁荣计划”管理规章制度,决定“繁荣计划”实施中的重大事项。管理委员会下设办公室,负责制定“繁荣计划”实施方案,编制年度工作计划和预算建议,组织实施和日常管理工作。 4 .坚持公平竞争、择优立项。繁荣计划管理委员会办公室根据繁荣计划建设目标和任务,制定年度项目指南,经 - 8 - 繁荣计划管理委员会审议通过后,面向全国高等学校组织申报和评审,提出立项方案报繁荣计划管理委员会审批。各地区、各部门、各高校根据年度项目指南,发挥自身优势,组织项目申报和实施,并提供相应条件和经费支持。 5 .坚持项目建设与教育改革试点相结合。充分发挥“繁荣计划”建设项目的导向作用和示范效应,推动教育改革和体制机制创新。鼓励各地区、各高等学校将改革创新贯穿于项目实施的全过程,大胆探索,勇于实践,敢于突破。根据统筹规划、分步实施、试点先行、动态调整的原则,选择部分地区和高等学校开展推广应用、科研合作、学术评价、学科交叉等改革试点。
个人分类: 研究方法与规范|1391 次阅读|0 个评论
以静制动的10:0——2011绝技八四乒乓球锦标赛决赛实录
max 2011-11-6 21:14
受利比亚局势的影响, 2011 年绝技八四乒乓球锦标赛总决赛迟迟不能开赛,今天终于要革命了。 考虑到总决赛的含金量,本次赛事本来计划邀请分赛会排名前三位的大山、老顽童和武松兄弟。无奈,海归武松日理万机,无法参加比赛,否则这个总冠军荣誉非他莫属。最终,只有排名前两位的大山和老顽童参赛,大山缺少了一位强劲的对手,甚是遗憾。 老顽童,还是一副成功人士的派头,将军肚一挺,大山的心理就有数了,这个冠军非我莫属了。当然,比赛还是得按照奥林匹克规则进行,完全的 21 分制,每两局一比。 一上来,老顽童因为换了一身奥运装,还真被他唬住了,他还遥遥领先,一次次要“革命”了,“革命了”,本人还真以位要革命了。一旦老顽童首先达到 15 分,我则记住一定要稳住,“以静制动”,这一招是羽毛球赛场上学来的。果然,老顽童中招,只要一急,乘胜追击,一个 2:0 。 照样,赛间小憩,上至航天飞机,下至海底捞月;远至古代,近至未来。继续积攒能量。这次老顽童一上来真得不一般,也看即将 20:18 取胜,无奈关键球就是急躁,这就是世界一流和二流的差距;第二局一般都是兵败如山倒。又一个 2:0 ! 第三场、第四场,老顽童已经筋疲力尽了,基本失去了战斗力,虽然本人发球一直按照他的要求,发至中线附近,但毕竟每天早上的 3-4km ,不是白锻炼的,所以本人基本上是靠着柔韧性取胜。 最后一场。本来老顽童是孤注一掷,想来个咸鱼翻身。我也想放放水,算了,让人家来个 1:1 吧,但也不能太违背奥林匹克精神,否则国际奥委会主席明天还得警告我们。所以,还是不能太放肆,最后无奈,有一个 2:0 。 自此,本次总决赛大山以 10:0 完胜老顽童取得 2011 年度总冠军,只是为了表达对亚军老顽童的敬意,小请一碗阳春面给予压惊。 2011 ,圆满结束在南京! 绝技八四乒乓球锦标赛总积分及排名 序号 选手 积分 名次 1 大山 32 1 2 老顽童 23 2 3 武松 22 3 4 涛哥 6 4 5 带头大哥 6 4 6 连长 4 6 7 小森 3 7 8 员工 2 8
个人分类: 体育|2961 次阅读|0 个评论
Are you ready for Nov. 11, 2011?
热度 2 zuojun 2011-11-6 15:13
Ready to party on 11/11/11? I am!
个人分类: Tea Time/Coffee Break|2423 次阅读|7 个评论
大分子复合物结构神人 Nenad Ban ,只列 science
huanglin2008 2011-11-5 23:28
1: Klinge S, Voigts-Hoffmann F, Leibundgut M, Arpagaus S, Ban N. Crystal Structure of the Eukaryotic 60S Ribosomal Subunit in Complex with Initiation Factor 6. Science. 2011 Nov 3. PubMed PMID: 22052974. 2: Ataide SF, Schmitz N, Shen K, Ke A, Shan SO, Doudna JA, Ban N. The crystal structure of the signal recognition particle in complex with its receptor. Science. 2011 Feb 18;331(6019):881-6. PubMed PMID: 21330537. 3: Rabl J, Leibundgut M, Ataide SF, Haag A, Ban N. Crystal structure of the eukaryotic 40S ribosomal subunit in complex with initiation factor 1. Science. 2011 Feb 11;331(6018):730-6. Epub 2010 Dec 23. PubMed PMID: 21205638. 4: Maier T, Leibundgut M, Ban N. The crystal structure of a mammalian fatty acid synthase. Science. 2008 Sep 5;321(5894):1315-22. PubMed PMID: 18772430. 5: Leibundgut M, Jenni S, Frick C, Ban N. Structural basis for substrate delivery by acyl carrier protein in the yeast fatty acid synthase. Science. 2007 Apr 13;316(5822):288-90. PubMed PMID: 17431182. 6: Jenni S, Leibundgut M, Boehringer D, Frick C, Mikolásek B, Ban N. Structure of fungal fatty acid synthase and implications for iterative substrate shuttling. Science. 2007 Apr 13;316(5822):254-61. PubMed PMID: 17431175. 7: Thore S, Leibundgut M, Ban N. Structure of the eukaryotic thiamine pyrophosphate riboswitch with its regulatory ligand. Science. 2006 May 26;312(5777):1208-11. Epub 2006 May 4. PubMed PMID: 16675665. 8: Jenni S, Leibundgut M, Maier T, Ban N. Architecture of a fungal fatty acid synthase at 5 A resolution. Science. 2006 Mar 3;311(5765):1263-7. PubMed PMID: 16513976. 9: Maier T, Jenni S, Ban N. Architecture of mammalian fatty acid synthase at 4.5 A resolution. Science. 2006 Mar 3;311(5765):1258-62. PubMed PMID: 16513975. 10: Nissen P, Hansen J, Ban N, Moore PB, Steitz TA. The structural basis of ribosome activity in peptide bond synthesis. Science. 2000 Aug11;289(5481):920-30. PubMed PMID: 10937990. 11: Ban N, Nissen P, Hansen J, Moore PB, Steitz TA. The complete atomic structure of the large ribosomal subunit at 2.4 A resolution. Science. 2000 Aug 11;289(5481):905-20. PubMed PMID: 10937989.
5049 次阅读|0 个评论
[J-2011] J-C本构参数对绝热剪切影响的敏感性分析
melius 2011-11-4 21:25
刘战强,张克国, J-C 本构参数对绝热剪切影响的敏感性分析,航空学报, 2011,32(11):2140-2146 摘 要 : 综合考虑应变、应变率和温度对绝热剪切的影响,通过理论推导建立了基于 J-C 本构方程的绝热剪切失稳判据。以 45 钢、 TC4 钛合金和 7050 航空铝合金三种不同的金属晶格材料为例,计算得出了出现锯齿形切屑的临界切削速度,并以临界切削速度为参量,以敏感度作为衡量敏感性的统一标准,进行了本构参数对绝热剪切的敏感性分析,旨在说明 J-C 本构参数对绝热剪切的影响大小,为材料的本构研究和工程中绝热剪切的预测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研究结果表明:三种材料中, TC4 钛合金对绝热剪切的敏感性最大; J-C 本构参数对锯齿形切屑的出现皆有影响,对绝热剪切的敏感性最大的是参数 A ,次大的是参数 n 。 关键词 : 绝热剪切;切削;应变率;本构方程;敏感性 J_C本构参数对绝热剪切影响的敏感性分析.pdf
个人分类: [Publications] 论文全文|4158 次阅读|0 个评论
[J-2011]高速面铣刀气动噪声计算与分析
melius 2011-11-4 21:17
吉春辉 , 刘战强 *, 刘鲁宁高速面铣刀气动噪声计算与分析,中国科学 技术科学 2011,41: 63-68 摘要 面铣削过程中的噪声大致上可以分为空转噪声和切削噪声, 空转噪声主要由铣刀气动噪声组成. 基于 Ffowcs Williams-Hawkings 方程建立高速面铣刀气动噪声数学模型, 进行高速面铣刀空转噪声测试, 噪声预测值与实验结果吻合良好. 模拟刀具参数(齿数、齿距)及测试观察点位置变化的情况下面铣刀气动噪声的变化情况, 研究表明面铣刀气动噪声具有方向性, 结合频谱分析, 发现不等距面铣刀旋转频率的峰值移到高频部分, 大大降低面铣刀旋转频率处噪声, 可为低噪声铣刀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高速面铣刀气动噪声计算与分析.pdf
个人分类: [Publications] 论文全文|2806 次阅读|0 个评论
[J-2011]面铣刀气动噪声数值模拟及不等齿距面铣刀的降噪方法
melius 2011-11-4 21:12
吉春辉 , 刘战强 * ,面铣刀气动噪声数值模拟及不等齿距面铣刀的降噪方法,科学通报 2011,56: 1940-1946 摘要 高速面铣刀气动噪声由离散噪声与对总噪声影响较大的宽带噪声组成. 针对高速面铣刀流场和声场的非定常特点, 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CFD)方法对面铣刀周围气流特性进行数值模拟, 分析铣刀容屑槽区域的速度分布. 计算线性欧拉方程(linear euler equation, LEE)中的声源项确定铣刀表面声源位置及强度. 通过应用基于 Lighthill 声学类比的Ffowcs Williams-Hawkings(FW-H)积分变换方程计算获得远场噪声. 针对铣刀表面不同声源产生的气动噪声频谱进行分析, 发现铣刀容屑槽及刀片前刀面是高速面铣刀气动噪声的主要声源. 等距及不等距铣刀噪声频谱分析表明不等齿距布置可改变频谱声能分布, 降低离散噪声的基频峰值, 进而可降低铣刀气动总噪声. 关键词 面铣刀 气动噪声 数值模拟 面铣刀气动噪声数值模拟及不等齿距面铣刀的降噪方法.pdf
个人分类: [Publications] 论文全文|3050 次阅读|0 个评论
[J-2011]高速面铣刀气动噪声及其频谱分析
melius 2011-11-4 21:08
刘战强,吉春辉,刘鲁宁,艾兴,高速面铣刀气动噪声及其频谱分析,机械工程学报, 2011 , 47 ( 11 ): 163-168 摘要: 高速面铣削过程中的噪声严重影响工作人员的健康, 偶极子声源是气动噪声的主要声源, 基于Ffowcs Williams-Hawkings(FW-H)方程建立高速面铣刀气动噪声预测模型,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CFD)的方法对气体流动特性进行数值模拟,进行高速面铣刀空转噪声测试试验,噪声预测声压级比噪声测试声压级低4.0 dB左右。研究结果表明容屑槽区域和刀片前刀面是影响高速面铣刀气动噪声的主要因素,高速面铣刀气动噪声在轴向具有明显指向性。结合频谱分析发现紊流噪声分布在较广的频率段,决定了气动噪声的大小,但旋转频率上离散噪声的强度往往很大。高速面铣刀气动噪声预测模型可为低噪声高速面铣刀设计和合理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面铣刀 气动噪声 数值计算 频谱分析 高速面铣刀气动噪声及其频谱分析.pdf
个人分类: [Publications] 论文全文|2915 次阅读|0 个评论
Gutter oil debate: Joint efforts can cut profit chain
蒋高明 2011-11-4 18:28
Gutter oil debate: Joint efforts can cut profit chain
Published by China Daily on 31 October, 2011 Recycled cooking oil is proliferating because illegal companies make money at every stage of the process. Two experts have opposing views on a waste-to- energy solution. Here is some of opinions, see others please enter: http://www.chinadaily.com.cn/opinion/2011-10/31/content_14004907.htm Jiang Gaoming Joint efforts can cut profit chain A nationwide crackdown on "gutter oil", or recycled cooking oil, is on. To prevent recycled cooking oil from appearing on our dinner tables, some people suggest a waste-to-energy transfer is better than a crackdown by police. But that is easier said than done. The government first launched a crackdown on "gutter oil" 10 years ago, but the situation, against all expectations, has only deteriorated. As the cooking oil scandal shows, a strong profit chain has been formed in the illegal oil processing industry: illegal operators collect waste cooking oil from sewages and restaurants and sell it at 4,000 yuan ($629) a ton to underground factories. The illegal factories then process the oil and sell it for 6,000 yuan a ton to middlemen, who then sell it to restaurants for about 8,000 yuan a ton, which is still a lot cheaper than normal cooking oil that cost about 12,000 yuan a ton. Lured by the huge profits that can be made at every stage of the illegal process, many individuals and enterprises have joined the illegal oil recycling sector. The result: the vicious industry is growing by the day. Some people suggest that we learn from the practices of developed countries, most of which have established a mechanism for dealing with waste oil. For instance, a law passed in Germany in the 1970s makes it mandatory for all restaurants to sign a contract with the government and keep an accurate record of every drum of kitchen garbage they produce, thus preventing waste cooking oil from returning to the dinner table. In the US and Japan, it is mandatory for restaurants to sell (or give) garbage containing used cooking oil to only certain collectors so that it can be dealt with in an environmentally friendly way. Japanese collectors even add inedible castor oil to the waste oil they sell to prevent it from being reused as cooking oil. It, still, can be processed as biodiesel that can be used in the garbage trucks, which certainly is a healthy cycle. Some people advise that we should emulate these examples, and help the biodiesel industry replace the underground factories. They say that because biodiesel is sold at almost the same price as petrochemical products - about 7,500 yuan a ton - the government should offer subsidies to biodiesel producers to keep illegal "gutter oil" collectors at bay. That may be a piece of good advice but people who advise it forget how much cooking oil waste is produced in China everyday. The general consumption habit in China is to order more food in a restaurant than we can eat and create unnecessary waste, owing to which an amazingly high amount - 2 to 3 million tons - of waste cooking oil is generated every year. The latest figure I found, shows that in April 2006, Japan's garbage dumps collected less than 1,500 tons of waste cooking oil. Small amounts of subsidy can work in countries like Japan, but China has to provide huge amounts of subsidy - a heavy burden on taxpayers - to just get things going. Besides, even with government subsidies, it would be difficult for biodiesel producers to fight a price war with illegal oil recycling factories, for there is too big a gap between their profit margins. To raise their sales, underground factories generally sell recycled cooking oil at 8,000 yuan a ton, still about 2,000 to 4,000 yuan less than fresh cooking oil. Once biodiesel producers enter the market, underground factories can easily raise the collection price by 1,500 yuan a ton to compete with them, something that can debilitate biodiesel producers that rely on government subsidies for survival. So promoting a healthy industry to recycle waste cooking oil for non -edible use may be a good practice in other countries, but not so practical in China. What we should learn from the countries that have laws or regulations on recycling used cooking oil to pre-empt public health hazards is stricter supervision and detection. Instead of passing laws for collecting of waste cooking oil from restaurants, the government should strengthen supervision over the oil they use to prevent waste cooking oil from returning to the dinner table. That would be more effective and more convenient both. No less important than detecting waste cooking oil is curtailing over-ordering, given people's consumption habit in China. That would require consumers to change their habits. Every consumer should bear in mind that each morsel or bit of food he/she leaves on the table could be used to reprocess cooking oil - that's why he/she should take away the uneaten food instead of wasting it. Perhaps the government should introduce some measures - fines, for instance - to punish people who waste food. In other words, the problem of waste cooking oil is deep-rooted in China and can be solved only with the help and efforts of all. (The author is a researcher from Institute of Botany,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个人分类: 环保呐喊|3741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海外][WI] Discussion about the strategy of the EU
seoal 2011-11-4 14:42
Workshop on European Resource Policies Discussion about the strategy of the European Union in Brussels Around 50 experts of economics, science, media, NGOs and policy makers will get together in a workshop called "Options for future European resource policies" in Brussels on 10 November 2011. The discussion is based on the study "Macroeconomic modelling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which the Wuppertal Institut worked out together with other partners by order of the European Commission of Environment. The workshop will try to answer the questions about the importance of different types of natural resources for the economy and about the risks which are associated with the use of these resources. Registration to this workshop is possible until 3 October by mail to: event@seri.at. The conference will start at 11 o'clock at the Directorate-General for the Envrionment of the European Commission, Avenue de Beaulieu 5, 1160 Brussels. Macmod_Programme_101111.pdf
1798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告解:西班牙世界青年节2011
StephenCatholic 2011-11-4 10:27
[转载]告解:西班牙世界青年节2011
个人分类: Catholic|7211 次阅读|1 个评论
2011排行榜:中科院世界、亚洲、国内第1,2清华-3浙大-4上海交大
热度 3 zhpd55 2011-11-3 23:12
据 SIR World Report 2011 报道,中科院在世界排名、亚洲排名以及国内排名均列榜首,清华大学世界排名11,亚洲排名第3,国内排名第2;浙江大学(14-4-3)、上海交通大学(23-6-4)、北京大学(43-9-5)、哈尔滨工业大学(45-10-6)、华中科技大学(50-12-7)、台湾大学(62-14-8)、西安交通大学(92-19-9)、复旦大学(98-22-10)、武汉大学(99-23-11)、四川大学(108-26-12)、吉林大学(113-27-13)、天津大学(121-28-14)、同济大学(126-29-15)、大连理工大学(133-30-16)、中南大学(136-31-16),上述括号内数字表示世界排名(WR)-亚洲排名(RR)-国内排名(CR),其他单位排名结果见附件。 sir_2011_world_report_asia.pdf The most comprehensive Research Ranking of worldwide universities and research-focused institutions. This 3rd edition includes 3,042 institutions from all over the world grouped into five Institutional Sectors and classified by World Regions. The ranking adds two new performance indicators (to the previous four ones) to evaluate institutions' research outcomes: Specialization Index and Excellence Rate. 详细信息请浏览: http://www.scimagoir.com/
个人分类: 新观察|6690 次阅读|3 个评论
梅州平远县境内的野生铁皮石斛-段俊
热度 1 duanjunscib 2011-11-3 21:20
梅州平远县境内的野生铁皮石斛-段俊
2011 年 10 月 31 日 ,本赴广东省梅州市平远县进行了野生铁皮石斛资源的考察。在当地朋友的带领下,发现其中有个山头的野生铁皮石斛生长于朝向西面的石壁上,环境非常干燥,此石壁上只生长有一些蕨类植物和景天科植物等草本植物,并且除一些景天科植物之外,其它植物因干旱已经枯死。此处的铁皮石斛长得非常矮小,它不是附生在石头上的,而是附生于长在石壁上的蕨类植物上的,并且直接暴露于阳光之下,被附生的蕨类植物也已因干旱而死亡,这种生长环境比较特殊。 一般说来,铁皮石斛主要分布于朝向东面或东南面的地方,或附生于石头上,或附生于阔叶树的树杆上,生长环境是比较湿润的,并且因为周围有更高的植物遮挡阳光,从而使其生长环境处于半阴半阳之间。    尽管铁皮石斛是一个广布种,但目前还未见在广东省梅州市有野生铁皮石斛生长的正式报道。 上山的路上(其实根本就没有路) 附生于蕨类植物上的铁皮石斛 石壁上长的其它植物 下山途中休息
9863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未来五年世界艾滋病运动主题为“实现零”
xuxiaxx 2011-11-3 09:53
   2011年11月02日 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11月2日发表媒体公报宣布,将今年12月1日“世界艾滋病日”的主题确定为“实现零(Getting to Zero)”;同时,在2011至2015年期间的“世界艾滋病运动(World AIDS Campaign)”也将以此为主题,以呼应联合国所倡导的“零新增感染、零歧视和零死亡”三大全球抗艾目标。      艾滋病规划署表示,“实现零”这个宣传主题的选择与确定是与艾滋病毒携带者、卫生保健活动家以及公民社会广泛磋商的结果。它是推动所有人更好地获得治疗的标志;也是使各国政府立即采取行动的一个号召。      艾滋病规划署强调,对于“实现零”这个主题的解读,不同地区、国家和社区拥有极大的灵活性,可根据实地情况选择侧重点。例如,在非洲,今后五年防治艾滋病运动的焦点将是“零死亡”,即减少与艾滋病相关死亡病例的数量。然而,在世界其他地区,抗艾行动的优先工作则可能是“零歧视”,以确保受艾滋病影响者的人权受到尊重和保护,并可平等获得能够拯救生命的信息、预防措施和治疗。      艾滋病规划署同时指出,今年的“世界艾滋病日”恰逢世界首次确诊艾滋病病例30周年。联合国方面将借助这一平台,向全球各地多年来不懈努力应对这一顽症的“艾滋斗士”致敬,并进一步加强公众对世界艾滋病运动的关注、了解和参与,为将于明年7月在美国华盛顿召开的第19届世界艾滋病大会的成功奠定基础。      世界卫生组织于1988年将每年的12月1日确定为“世界艾滋病日”,号召世界各国和国际组织在这一天举办相关活动,宣传和普及预防艾滋病的知识,以此唤起人们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理解,并鼓励全球人民共同行动起来支持防治艾滋病的规划与行动。之所以选择这一天,是因为世界首例艾滋病病例是在1981年12月1日被确诊的。来源:联合国新闻网
1401 次阅读|0 个评论
计算数学(2011 秋)----课堂掠影
热度 4 metanb 2011-11-2 19:38
计算数学(2011 秋)----课堂掠影
这是 计算数学课程 第三周(11月2日下午) 上课时的情形。前两节课由三位博士生到讲台上讲上一次留的作业(证明题和程序),后两节由我继续讲课程内容。 智红英同学讲解作业(左);师生专心听讲(右)。 胡立华同学讲解作业(左);黄志权同学讲解作业(右)。 我也来张工作照吧~
个人分类: 课程专栏|4063 次阅读|10 个评论
声明
热度 2 prdwhfy 2011-11-2 11:45
方乙,男,2011毕业于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2010年8月投稿于《四川有色金属》,邮件回复说一个星期后联系,由于本人当时没有主动联系,只是等着回复,在等待了2个月后,对方没有邮件回复,于是将文章投到《中国西部科技》,文章的名字有小改动,内容几乎相同,而后该期刊录用了我的文章。到了2011年,我在CNKI上查到我文章都刊出来了。对于《四川有色金属》没有经过我本人同意就将文章刊登出来这件事情我觉得我们双方都有责任。《中国西部科技》是按严格的程序刊登文章的。 发表此声明最重要的目的在于我是无意将相似内容的文章投到两个期刊上,我没有一稿多投的意图,再说我的文章也没有太多的参考价值,但是本人现在很努力在学习本专业的知识,希望能学有所成。我通过科学网发表声明以此表达我的愿意。谢谢。 我是在上完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彭志坚老师的《科技论文写作》才意识到情况的严重。 附注: 中国西部科技:浙江缙云县骨洞坑萤石矿床成矿模式 四川有色金属:浙江缙云县骨洞坑萤石矿床成因及其成矿模式
2032 次阅读|3 个评论
[转载]iPhone:“个人热点”的系统要求
chnfirst 2011-11-1 23:41
iPhone:“个人热点”的系统要求 上次修改时间: 20 十月, 2011 文章: HT3574 摘要 通过“个人热点”,您可以使用 iPhone 上的蜂窝数据连接将其他设备连接到 Internet。要使用此功能,您的无线运营商必须提供“个人热点”,而且您的设备必须符合特定系统要求。 本文概述了“个人热点”的系统要求。 受影响的产品 iPhone iPhone 要求 下表列出了能够使用“个人热点”的 iPhone 机型,以及可以与其他设备共享蜂窝数据的连接: USB 蓝牙 Wi-Fi iPhone 3G* √ √ iPhone 3GS √ √ iPhone 4 或更新机型 √ √ √ * 在 iPhone 3G 上,“个人热点”称为“网络共享”。 另外,您必须在蜂窝计划中启用“个人热点”。请参阅 此文章 以获取支持“个人热点”的 iPhone 运营商列表。 设备要求 要连接到“个人热点”,对您的设备要求如下: 使用 Wi-Fi 连接的“个人热点” 配备 Wi-Fi 的设备,支持 WPA/WPA2 加密。 使用 USB 连接的“个人热点” 运行 Mac OS X v10.5.8 或更高版本 的 Mac 或运行 Windows XP Service Pack 3 或更高版本、Windows Vista 或 Windows 7 的 PC。 您的电脑上已下载并安装了 iTunes 9.2 或更高版本。 基座接口至 USB 电缆。 使用蓝牙连接的“个人热点” Mac 或者 PC 具备 Bluetooth 2.0 功能以及Mac OS X 10.4.11 或更高版本或者 Windows XP Service Pack 3 或更高版本、Windows Vista 或 Windows 7。 装有 iOS 4.3 或更高版本的 iPad 或 iPod touch 也可以使用 Bluetooth 连接来进行连接。无法使用 Bluetooth 连接来与其他 iPhone 设备共享蜂窝数据连接。 其他信息 了解有关 使用“个人热点” 的更多信息。 要确认您的 iPhone 能否使用“个人热点”共享其蜂窝数据连接,请轻按 设置 通用 网络 个人热点。 如果您没有看到此选项,而运营商支持此功能,请 检查运营商设置更新 。如果您仍然无法启用此功能,请 联系运营商 以获取更多信息。
个人分类: 电脑、办公|0 个评论
第2卷第52期_微分方程与数学物理问题习题集
热度 1 zjzhang 2011-11-1 12:09
家里蹲大学数学杂志第2卷第52期_微分方程与数学物理问题习题集.pdf 绪言 这是作者 2011 年 10 月 10 日至 2011 年 10 月 31 日看 Nail H. Ibragimov 的书 《微分方程与数学物理问题: 经典方法和现代新方法, 非线性数学物理问题, 对称性和不变性理论》时留下的习题集. 那时作者刚从家里赶回学校, 在家过的十一哦. 写绪言对我来说是件非常开心的事情, 因为那意味着我的这本习题集已经做完了. 虽然看书后做习题本身是件开心的事情. 做这种事情, 动作快的时候还是挺开心的; 但是碰到问题而没有过去时, 痛苦 (有时要持续几天) 自然不言而喻. 过来了, 就开心了. 这次还发现以前学的几何 (测度论) 还是很有用哦: 一个非单射的变量替换需要 Area 公式, 这在 $\delta$ 函数的换元法中用到; 流形的边界的定向问题, 书中导出的 Leray 形式貌似有些问题, 与我做的相差一个负号. 快结束这本书的时候才发现图书馆里居然还有个 English Version 的 ( A pratical course in differential equations and mathematical modelling ), 可惜了. 暑假的时候已经留了 ODE 的习题集, 现在已经忘光光了. 幸好这次又重新拾起, 当作种回忆. Lie 的伟大是不言而喻的, 他把 ODE 的类型通过群变换加以分类, 而通过典型变量的选取 (那又要通过特征 ODE 解一阶 PDE 了) 来加以解决; 他还给出了一类具广义分离变量的 ODE 组的非线性叠加原理---给定某些特解 (叫做基础解系), 通解就可以通过特解及 Vessiot-Guldberg-Lie 代数表示出来; 对于 PDE, 亦是如此, 通过得到一个 PDE 的 Lie 代数, 而可以从一些简单的解来获得更多的解 (比如行波解等). 下面大概说说我从这本书中获得的知识吧 (不全面, 毕竟时光飞逝): 对方程的齐次性有了新的理解, 而不是以前说的那么简单的就是方程一端为零; 更加地了解了怎么构造 Lagrange 算子, 而通过最小作用量原理导出 PDE 的方法; 非常有趣的自然现象被 Ibragimov 解释地那么地对称 (完美); 1 时 1 空双曲型方程的求解由 D'Alembert, Euler, Laplace 等人才得以完善, 这根据 Laplace 不变量来加以分析; 解了不少超定 PDE 组, 比如求热方程的无穷小变换, 利用这些无穷小变换导出某些问题的解. 这里需要感谢许多人, 不过不太好意思, 名字就不列出来了, 如果你与我认识 (即使是 nodding acquaintance), 那我就祝福你哦. 张祖锦 2011 年 10 月 31 日
642 次阅读|1 个评论
第2卷第50期_2011广州暑期班几何分析试题参考解答
zjzhang 2011-11-1 12:00
家里蹲大学数学杂志第2卷第50期_2011广州暑期班几何分析试题参考解答.pdf
431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近两年年目睹吉大之“怪”现状(转载字牡丹园)
waterman84 2011-10-31 20:20
发信人: woshimiaomia (我爱miaomiao), 信区: Postgraduate 标 题: 近两年年目睹吉大之“怪”现状 发信站: 吉林大学牡丹园站 (Mon Oct 31 17:53:07 2011) 转眼来到吉大已有数年,从懵懂无知到了现在的凡事有了自己的“些许想法”。也许 是正赶上了吉大一个波澜壮阔的改革期,于是也便遇到了许多看起来让人有些“不懈”的 事情。关于一些好的方面在此不再多说,一方面是大家都有自己的体会判断,另一方面是 作为一个吉大人自己夸自己实在是有点不伦不类。当然,我知道这样是很不合某些人的心 意的。 以下摘取三件小事纯粹谈一下个人之见。 一、 关于地质宫的维修。10年地质宫屋顶的翻修搞得轰轰烈烈,整修过后一片焕然, 尘封已久的五楼也终于改成了学习办公的地方。然而前后不到一年,二楼自习室天花板坍 塌,所幸没有伤到人,接着又是一场轰轰烈烈的屋顶大翻修。在天天喊钱紧张、教师学生 待遇没有丝毫提高且与全国同类高校反差巨大的一个大学里,发生这样的事情真的很是让 人匪夷所思。 二、 关于“节电”的感应灯。为了节电,为了省钱,轰轰烈烈的感应灯很快覆盖了每 个教室。然而再灵敏的感应器也会出现失误,如果教室里的学生不走动的话很快感应灯就 会自动断电。没办法,装上没有半年,那些个感应器又一一拆除。当时亲眼看着一个个装 上去,又亲眼看着一个个拆下来,当然局部地方还是有所保留的。真不知道这个工程上马 的时候有没有人实地调查验证过,关于感应灯的弊端、功能有没有真正了解清楚,如果有 些许责任心,我想是不会出现这样结果的。 三、 关于打卡、录指纹。当听说第一个学院开始打卡录指纹的时候很是震惊,然后马 上意识到这个东西很快会一一“攻克”其他学院。印象中上班打卡、录指纹都是在那些个 公司、政府部门,因为他们一个是要为老板服务,老板为了方便管理实现利益最大化;另 一个是要对进出人员进行严格管理,防治不和谐因素的发生。而实际上后者的安装比例是 很低的。我不知道在一个门禁都不装、外人可以随便出入的校园里装一个打卡录指纹机目 的是为了什么。如果为了更好的管理,我倒觉得全校定一个每天的日程表安排一个监督员 更有效,毕竟大家高中都是这样过来的,而且据我所知一些大专啊职校学生就也是这样生 活的。 果不其然,这个打卡录指纹的机器已经开始“攻克”了更多的学院。在这里我要对这 个机器的销售人员表示一下小小的鄙视:看来你的销售技能还是不行,你要是第一次就直 接攻克学校,还用现在一个一个学院来么?那样的话你的收益是不是能更高点?当然,我 们可以想到这个销售人员现在可能还在忙碌中,毕竟他们公司可能不只这一件设备需要销 售吧。。。 发信人: mathh (xxxxxx), 信区: Postgraduate 标 题: Re: 近两年年目睹吉大之“怪”现状 发信站: 吉林大学牡丹园站 (Mon Oct 31 18:07:20 2011) 感应灯都拆了?希望当初做决定的人也能被拿下!!! 还有价值4亿的图书馆,看看厕所,尤其是四楼的,就像水帘洞,男厕所的门全都锁不上了 ,当初的感应水龙头早就坏了,换成了那种普通的,这么容易坏的东西,干嘛还要在这上 面花很多钱呢··· 发信人: liuniansishu (财迷一号), 信区: Postgraduate 标 题: Re: 近两年年目睹吉大之“怪”现状 发信站: 吉林大学牡丹园站 (Mon Oct 31 18:12:45 2011) 整个社会都这样,学校算好的了。 人又不能生活在真空中。总得有点亲戚朋友,各种开销吧。 发信人: lwtfengling (梧桐树上的毛毛虫), 信区: Postgraduate 标 题: Re: 近两年年目睹吉大之“怪”现状 发信站: 吉林大学牡丹园站 (Mon Oct 31 18:19:35 2011) 消费了,GDP就来了 消费了,政绩就来了 整个社会都这样,都是群败家玩意,浪费子孙资源的货色
个人分类: 生活|2028 次阅读|0 个评论
《中国初等数学研究》2011卷目录及购书网站
梁卷明 2011-10-31 18:30
《中国初等数学研究》2011卷目录及购书网站 《中国初等数学研究》杂志创办于 2009 年,刊名由数学大师 陈省身 生前题写,是 全国初等数学研究会主办 的专业性刊物(以书代刊,由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目前每年出版一卷), 杨学枝 特级教师担任主编。本刊旨在汇聚中学数学教学和初等数学研究最新成果,促进中学数学教学和初等数学研究、交流,推进各级数学教学和科研单位及初等数学教育教学工作者的理论研究水平的提高。 2011 年 7 月出版了 《中国初等数学研究》2011卷 ,目录如下: · 初数专题 初等数学问题与课题(续1)…………………………………………………杨 之(1) 对一类三元 n 次不等式的证明…………………………………………………杨学枝(3) 具有特殊结构的几类函数元不等式……………………………………………李世杰(9) 关于对偶形心平均的一个不等式链……………………………………………孙文彩(17) 一类优美的三角形不等式………………………………………………………杨志明(19) 由初等数学实现三角形几何不等式的自动证明………………………………陈世平(24) 四面体的广义欧拉球面的美妙性质……………………………………………熊曾润(29) Ceva 定理与 Menelaus 定理之统一推广的纯几何证明………………………萧振刚(33) 点集的 m 级连心线及其性质………………………………………………… 周永国(38) Morley 图中的 Eluer 线…………………………………………………………赵 勇(41) 等对角四边形的一个性质及其应用………………………………………………候明辉(49) 同向相似但不位似的两个三角形成透视的充要条件…………………………吴 波(53) 两类圆内接五边形的面积公式及一个猜测………………………… 李 明 何万程(57) 凸多边形区域的参数方程及其应用……………………………………………李 盛(60) 黄金点·黄金线·广义黄金线…………………………………………………陈 都(66) 表示整数的一类轮换对称不等式……………………………黎海燕陈绢华 吴 康(70) 等幂和数组的一种构造方法……………………………………………………蒋远辉(75) · 拓展延伸 一道“数学问题”的推广…………………………………………… 黄浩虹 吴 康(78) 一道几何不等式猜想的加强与证明……………………………………………韦 晔(81) 关于一类不等式的探讨…………………………………………………………耿绍辉(83) Eluer 不等式的有一种隔离…………………………………………………… 张 赟( 86 ) 三点共线的若干性质及其应用……………………………………… 范学基 江嘉秋( 88 ) 三弦定理和坎迪定理的推广及其他……………………………………………吴远宏( 94 ) 涉及三角形傍切圆半径与高的一个不等式………………………… 罗礼明 彭国超( 99 ) 双圆四边形的几个不等式性质…………………………………………………张 赟( 100 ) 关于正 n 棱锥的一个命题及证明………………………………………………刘俊娥(103) 椭圆中两个优美的性质…………………………………………………………曹丽丽(105) · 竞赛之路 一道第 46 届 IMO 预选题(几何)另解………………………………………杨学枝( 107 ) 一道 48 届国家集训队测试题的研究………………………………………… 邹守文( 108 ) 关于一道 APMO 试题的探讨………………………………………………… 朱雪华( 113 ) · 解题探秘 一个猜想的部分证明……………………………………………………………耿绍辉(116) “杨辉三角”与高考压轴题解题思路分析探究……………向显元张裕仁 向显运(119) · 教学恳谈 谈高中数学中的高观点…………………………………………………………卞新荣(125) 高中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创设的实践与研究……………………………董诗林( 136 ) 新课程下高一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调查及应对策略…………………………徐志刚( 141 ) 解决数列问题的新观点、新途径——例谈“ TI ”图形计算器的应用………林 风( 151 ) · 数学文化 保卫极限…………………………………………………………………………杨 之( 158 ) · 短论荟萃 关于圆锥曲线直周角性质的一个注记…………………………………………方才国(163) 一个猜想的简证…………………………………………………………………梁卷明(164) · 问题争鸣 两个猜想的否定…………………………………………………………………赵 勇(165) · 信息指南 《中国初等数学研究》征稿通告………………………………………………………(167) 全国初等数学研究会第八届中学数学教育教学及初等数学研究研讨会征文通知…(168) 从当当网购买该书见网址(7.5折): http://product.dangdang.com/product.aspx?product_id=22501011 从卓越网购买该书见网址(7.5折): http://www.amazon.cn/%E4%B8%AD%E5%9B%BD%E5%88%9D%E7%AD%89%E6%95%B0%E5%AD%A6%E7%A0%94%E7%A9%B6No-3-%E6%9D%A8%E5%AD%A6%E6%9E%9D/dp/B005UL0XYW/ref=sr_1_1?s=booksie=UTF8qid=1319773223sr=1-1
2499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转载:2011院士增选第二轮地学部入围名单
skynetloess 2011-10-31 11:35
万卫星 52 空间物理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王二七 61 构造地质学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王会军 47 大气科学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王成善 59 沉积学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王椿镛 65 固体地球物理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石广玉 68 大气物理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刘丛强 55 地表地球化学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 李建平 42 气象学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李献华 49 同位素地球化学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杨树峰 64 构造地质学 浙江大学 陈 骏 56 地球化学 南京大学 陈发虎 48 环境变化 兰州大学 陈晓非 53 固体地球物理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周成虎 46 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周忠和 46 古生物学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侯增谦 50 矿床学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郝 芳 47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郭华东 60 遥感科学与应用 中国科学院对地观测与数字地球科学中心 高 山 49 地球化学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崔 鹏 53 自然地理学与水土保持学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黄润秋 47 工程地质 成都理工大学 龚健雅 54 测绘科学与技术 武汉大学 傅伯杰 53 自然地理学、景观生态学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焦念志 48 生物海洋学 厦门大学 舒德干 65 古生物学及进化生物学 西北大学
2024 次阅读|1 个评论
政策否决的社会建构:以我国几次立法禁止“人肉搜索”的失败为例
chadwick 2011-10-28 16:22
政策否决的社会建构:以我国几次立法禁止“人肉搜索”的失败为例
一直很粉欧洲建构主义传统的STS,所以一有机会就拿着这个东西分析这分析那。自在《科学学研究》2011(3)的文章“政策学习与全球化时代的话语权力”中首次尝试用boundary object的概念进行分析之后,这次算是做了一个大规模的案例研究。去年12月份的时候在南开大学朱旭峰教授组织的研讨会上进行了首次汇报,2011年年初也在清华做了小规模的讨论,结果大家普遍反应信息量过大,一时难以理解。后面的投稿也几乎遇到了相同的问题,还好《公共管理学报》再次接受了我这篇2万字的文章,并以极快的速度刊出。再次感谢学报编辑的辛勤工作,也感谢两位匿名审稿人所提出的宝贵意见。 原文请参见:王程韡. “政策否决的社会建构:以我国几次立法禁止“人肉搜索”的失败为例”. 公共管理学报. 2011(4): 11-21. 政策否决的社会建构_以我国几次立法禁止_人肉搜索_的失败为例.pdf 政策否决的社会建构:以我国几次立法禁止“人肉搜索”的失败为例 王程韡 (清华大学科技与社会研究中心,北京,100084) 摘 要 :针对传统的政策否决理论无法对我国立法禁止“人肉搜索”失败的现象做出完满解释的问题,本文通过引入建构主义社会学中边界物的概念认为:作为边界物的“人肉搜索”由于其解释的灵活性,存在着技术、权利和适用三个层面的划界。如果说从依靠人的“人机互动”中衍生出针对人的“人际互动”具有偶然性的因素,在其立法禁止的多方尝试中却是隐私权和“监督权-批评权”相对于另外一种隐私权和言论自由权划界方式的胜利。虽然中央和地方都试图在“监督权-批评权”的指涉对象上做出社会一般失范和官员腐败的划分,结果也只是带来规制性政策的流产或是象征性通过,即便趋利避害地利用“人肉搜索”已经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文章还进一步指出,“人肉搜索”现象的出现和政策应对上的两难源于国家和公民社会之间的张力,只有对其进行有效分流才能真正阻止“网络暴力”的产生。而且在信息社会等生成性的制度与境下,打开政策问题内容的黑箱也是十分必要的。 关键词:人肉搜索;政策否决;权利;边界物;社会建构 中图分类号:D621 文章标识码:A 在一个技术变迁的速度令人炫目的世界里,没有人可以想象如果当初没有某一项技术今天的生活将会怎样。作为人类社会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网络社会的出现带来了一种新的社会形态和社会模式的根本性重构 :互联网不但给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也对社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等诸多方面造成了强烈的冲击。2010年11月7日23点44分,著名童话作家郑渊洁在微博上发出“搜索令”,希望网友帮助他找到15年前给他寄信的读者。结果在网友的帮助下,一位名为章懿哲的读者仅在32分钟后就被锁定 。在惊异于技术伟大的同时,也有不少人表示担心“人肉搜索”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可能会造成当事人隐私泄露甚至人身财产安全的隐患,最终上升为某种“网络暴力”。其实自21世纪初“人肉搜索”这一新兴网络技术一经诞生开始,就不断引发着社会的关注和争议。 2009年1月,徐州曾第一次尝试通过立法禁止“人肉搜索”,但遭逾九成网民反对,最后当局让步表示“揭示官员贪腐不在此限” 。事实上“人肉搜索第一法”前后,中央以及各地方政府也几次试图立法对“人肉搜索”的权利边界予以划定,但都由于种种原因而遭到事实(de facto)或者法定(de jure)上的政策否决而以失败告终。那么在中国特殊的政治与境之下,对于立法禁止“人肉搜索”的政策否决(即维持现状的主张)是如何达成的?这一现象又是否意味着中国网民这个松散群体的胜利,甚至标志着互联网已然为中国的民主化道路提供了另外一种可能呢? 1. 生成性制度与社会建构主义视野下的政策否定 所谓政策否决,一般是指政治主体行使否决权,促使决策者放弃或改变议题、决定的现象。正如很多学者所指出的那样:和西方式的民主社会体制有所不同,我国政治最重要的特点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并长期采取权力相对集中的决策体制。但在政策过程中,意见不一、争论乃至重大修改、否定、否决等均不可避免。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普通民众借助“外压模式”成为否决者,发起否决行动并形成实质性否决的事例也屡见不鲜 。然而如何界定政策议程中的否决权,特别是在判别民众在何种情况下才会拥有这种权力,成为了理论本身所面临的一个难题。 按照否决者理论(veto theory)的表述,不管是在何种政权、政党和议会体制下,某一项政策变迁(改革)若要实现都必须征得所有否决者的同意。而且否决者的数目越多,否决者之间的政策主张(偏好)距离越大,否决者的内部凝聚力越强,政策的稳定性就越高,或者说改革就越困难 。在这样的解释框架之下,是否拥有否决权取决于能否成为政治体制中的否决者,而且否决者的否决行为得以实现的关键在于尽可能的增衍否决者的数量,提出并坚持截然不同的政策偏好,以及形成强有力的政策联盟甚至组织。除了提出不同政见的第二个条件能够得到“天然”满足以外,我们似乎从来无法预期网民这一群体可以同时保持数量的增加和内部凝聚力的增强。更或者说把有着不同诉求的异质性的网民当作是“团结”的、具有统一偏好的统一整体本身就存在很多操作性和切实性的问题——特别是看似满足上述条件的诸多来自网络上的“抗议”并不能构成事实上的政策否决,就已经对理论的有效性做出了有力的证伪。实际上,这样一种解释的失败(抑或只能说是“后验”解释的成功),缘于福利经济学的理论源出决定了否决者理论本身所不可避免的四种倾向:第一,是制度先验的倾向,即理论认为是作为博弈规则(rules of game)的制度决定了谁是否决者;第二,是理性选择的倾向,即提案者可以视其他否决者的政策主张(偏好),进而提出一个对他自己有利的方案;第三,是轻内容的倾向,即认为否决者对于政策议程程序的控制来得更为重要;第四,是期望共识的倾向,即认为政策变迁的关键是所有否决者的一致同意。 对此,首先虽然技术治理(technology governance)已然成为我国改革发展的一个总体趋势,然而对于互联网这一新生的社会建构性力量而言,由相关的社会-技术秩序所构成的制度显然是生成性(即作为一种“结果”)而非先验性的 。在这样一种情况下,网络社会的崛起并不是决定了民众一定可以成为政策的否决者,而只是为其参与政策过程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其次由于身份、知识和技能的局限,普通民众很难相时而动地提出甚至知晓所谓的有利方案;再次在中国政策过程的与境之下,对于公众参与而言同样具有着异质性的政策内容往往比事实上“不可控”的程序更加重要,特别是在网民参与尚未在程序上走入政策否决点(veto point)的情况下;最后特别是对于诸如“怒江建坝”等复杂性政策决策而言,争论之下的非共识状态同样可以实现政策否决。从这个意义上讲,否决者理论所倡导的通过制度环境、政治权力和偏好确定否决者,并进一步利用吸收法则(absorption rule)合并否决者均不可能达成。也可以由此认定,既有的理论无法对“人肉搜索”的政策否决现象做出完满的解释。究其本质而言,是由于否决者(包括否决点)理论的制度性视角将政策否决的诸多方面,特别是政策的相关问题“黑箱化”了。因此,本文所提出的应对策略自然是打开政策问题的“黑箱”。 如果将目光向前延伸到政策议程(policy agenda)阶段,我们知道:之所以仅有某些政策问题可以引起决策者的注意,是因为政策系统中存在着问题流、政策流和政治流三种互相区别的动力和规则,只有三者在需要决策的关键深刻结合起来,才能大大提高政策制定者关注的可能性 。然而后来也有学者发现,各源流之间并不是完全的相互独立 。相反在很多情况下,由于政策相关的问题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演化过程,对问题的界定和争论也就预设着相应的政策解决方案。其实,这样一种机理的解释同样适用于政策否决:一方面,行动者可以通过对复杂问题的转译(translation,即将其意愿通过自己的语言来表达)尽可能多的征募和动员同盟,另一方面,如果争论还是能够始终围绕着某项“核心”而不至于流散,即有所保留地打开黑箱而使得政策问题保持一种“灰箱化”的状态,前文所说的非共识性否决就可能实现。这样一来,对于政策否决分析的关键并不在于制度环境、政治权力和偏好。相反,政策否决者和政策倡导者之间的角力,也取决于异质性的行动者对问题进行的有效收敛情况 。 但需指出的是,如果政策相关的问题过于复杂,完全的打开“黑箱”也是不可能的。为了表征不同立场对政策问题“灰箱”诠释的张力,这里拟引入社会建构主义社会学中边界物(boundary objects)的概念。所谓边界物是指存在于不同社会领域交界面上的,可供不同行动者施展转译策略但又足以维持一种跨越不同“生活世界”的“共识”的一切事物(包括人和组织) 。在边界被最终划定之前,每一组行动者都认为作为边界物的术语是被唯一理解的。这也就为即便是不同归因,但仍可以就某些条件达成一致提供了发展舞台 。边界物的本质在于一种限定了实践范围的解释的灵活性(explanatory flexibility):过于松散根本不可能吸引相互分歧的世界;而过于严格和牢固则只会维持内在的相容性或是活力。在政策形成的场域中,很多活跃在技术和社会交界面之上的复杂性事物,比如“人肉搜索”就很容易充当边界物的角色。政治流当中的每一方都希望凭借对问题的重新界定对整个网络进行转译,同时边界物的性质也容许了其他行动者反抗甚至否定这种转译。从这个意义上讲,在生成性制度环境下的每一个行动者都可以成为政策的否决者,我们也没有必要去试图简化或者合并否决者——因为否定者和制度本身一样,都是随着对问题本身的收敛而后验的建构的。 总之在建构性的视角之下,预先决定社会-技术秩序的制度和洞悉自身偏好的理性都不复存在。具有着边界物意味(即“灰箱化”而不是“黑箱化”)的内容而不是程序,争论而不是共识,成为了主导政策否决过程的核心。所以在回答对于“人肉搜索”立法禁止的政策否决又是如何实现的问题之前,还是首先要回到“人肉搜索”的界定上来。 2. 若隐若现的技术边界:作为一种边界物的“人肉搜索” 就广义而言,“人肉搜索”是指利用人工参与来“提纯”搜索引擎(自动算法)提供信息的一种机制。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所熟知的“百度知道”、“新浪爱问”等互联网问答社区都属于“人肉搜索”之列。作为本土企业应对谷歌(Google)进入中国的一种积极竞争策略,新浪和百度两大国内互联网公司于2005年6月分别发布了“爱问搜索”和“百度知道”产品,开创了中文智慧型互动搜索引擎的发展模式。所谓智慧型互动搜索引擎,是指“除保留了传统算法技术在常规网页搜索的强大功能外,以一个独有的互动问答平台,弥补了传统算法技术在搜索界面上智慧性和互动性的先天不足。通过调动网民参与提问与回答,能汇集千万网民的智慧,让用户彼此分享知识与经验”;并“通过用户和搜索引擎的相互作用,实现搜索引擎的社区化” 。事实上,这种问答互动的形式早在其他BBS性质的社区网站中就已见雏形——2001年,有网民在猫扑网贴出一张美女照片,并声称该女子是自己的女朋友。可是,立时就有明眼人指出,此照片女主人的真实身份是微软公司的女代言人陈自瑶,并贴出了她的大部分个人资料。“陈自瑶事件”也被广大网友推崇为“人肉搜索”的开端 。一方面,无论是早期的社区互动问答还是后来的互动搜索引擎,都采用了“社区币”或积分等看板式(如排行榜)激励机制,吸引更多的“志愿者”关注并帮助发掘真相。而虚拟奖励机制的设立不仅极大的激励了广大网友(在猫扑上称为“赏金猎人”)的参与热情,也旨在通过某种市场环境创造一个相对良好的竞争氛围:在充分参与的情况下,网友会争先提供准确、全面的信息给提问者,并在搜索实践中形成自身的职业道德和行为准则。而另一方面,由于基于互联网的交流保留着良好的匿名性,从而避免了现实生活中很多私密问题所可能带来的污名困扰 。于是在这种独特的小生境中,供求关系达到了一个几近完美的平衡。 相比之下,狭义也是备受争议的“人肉搜索”则是在上述社会-技术体制(socio-technical regime)下所随机涌现出来的一种行为模式。如果说广义的“人肉搜索”是依靠人的一种“人机互动”,而狭义的“人肉搜索”则是针对人本身的“人际互动”。也许是非常偶然地诞生,但这种“搜人”模式一经在原有的平台上分流,就逐渐收敛成独特的“人找人,人问人,人碰人,人挤人、人挨人”, 而且专门定位于“搜人”的关系型网络社区活动 ——而改变原有技术发展轨迹的转捩点,就是发生于2006年2月的著名的“虐猫事件” 。由于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现实生活中的执法机构而成为整个社会的“卫道士”,网络中的志愿者们在追踪失范(Anomie)的过程中找到了比虚拟激励机制所营造的利他主义情结更大的满足感,甚至可以说是一种“疲惫生活中的英雄梦想”。特别是我国法律环境尚未健全的与境,为公民权从民事权向政治权、社会权的延伸更是提供了可能,抑或说是发泄途径 。然而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在网络空间中,人们几乎可以呆着某种激情为所欲为;互联网所构建的赛博世界也被认为是现实世界的虚饰和异化,甚至是对真实东西的糟糕替代 。虽然“搜人”行为依然是以追寻事实为终极目标,但在情感的源头上却有着对于“错的是别人,而不是我”的直接投射(projection),以及不愿意一些“不好的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的移情(empathy)。在陈述的方式上,每一个事件都被毫不留情的标签化(如“虐猫女”),使得更多的潜在志愿者能够迅速关注并感同身受。同时往往还是只有原帖和最新的跟帖成为了第一认知对象,大量的简化(如网友所极力推崇的事件“摘要”)、强化(即对“摘要化”事件的路径依赖)和同化(即对事件本身的情感激化过程)使得大多数人只是更加关注与事件中的某些细节——尽管互联网本身的搜索功能为回溯事件提供了可能。在“人肉搜索”的过程中难以避免地,认知的认同和情感的认同混合在一起,或者说事实和价值判断混合在一起。于是,超越理性的群体无意识甚至网络暴力便成为了事实建构过程中的伴生品 。 因此虽然自“虐猫事件”后 “人肉搜索”已然呈现出一种新的态势,从其发展的历史脉络来看,网友群体并没有自发地意识到广义和狭义两种“人肉搜索”的界限——即从一开始“人肉搜索”这个概念就被“灰箱化”了。但需要指出的是,一方面对“依靠人”还是“针对人”搜索的不同解释,还是给后来的进一步转译提供了空间和可能。另一方面,“人肉搜索”在作为一种“灰箱化”的脚本建构社会的同时,权利的边界却也同时被建构起来了:除了体现为社会权(或者说为达到社会公正目的)的监督权和批评权,问答双方也通过匿名性对隐私权给予了肯定;只是在“搜人”的“远方在场”(absent present)中唯一真正缺席的被搜索人的隐私权 ,却被法律意识淡薄下的自我赋予的权利,或者说是道德上的“优越感”无情地剥夺 。 3. 两种重塑权利边界的尝试:中央和地方立法的政策否决 让“人肉搜索”真正走入政策议程的是著名的“死亡博客”事件以及随后而来的中国“网络暴力第一案” 。2008年1月9日,天涯论坛一位网友在浏览到姜岩的MSN空间后,在天涯八卦义愤发帖,标题为《看到一个MM自杀前的博客 因为小三…她从24楼跳下去了好惨》,帖子全文转载了姜岩自杀前的博文。1月10日晚,一个自称姜岩的朋友的朋友的网络友发了题为《哀莫大于心死,从24楼跳下自杀MM最后的BLOG日记,是我朋友的朋友》的帖子。帖子中写到,“从张美然3377事件,到年底张斌胡紫薇事件,再到自杀的姜岩,小三的话题一次一次出现在视野里。而我们,除了谴责之外,其他,再也无能为力”。事件一经曝光网友便开始了大规模的“人肉搜索”,公布了王菲和第三者的详细资料,并在网上号召其所在行业驱逐他们。激动的网友甚至找到了王菲父母的家,在其门口用油漆写下了“逼死贤妻”等恐吓标语;又闹到当事人的单位,王菲因此遭到辞退。2008年3月18日,王菲请求法院判令大旗网、天涯社区、北飞的候鸟3家网站停止侵害自己的名誉权、消除不良影响,公开赔礼道歉,并承担自己的工资损失、精神损失共计13.5万元 。4 月17 日,该案件在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开庭审理。直到2009年12月23日,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终于裁定北方的候鸟网站管理员张乐奕侵害王菲名誉权的事实成立,判令其对王菲赔礼道歉并赔偿精神损害抚慰金及公证费共计5684 元 。 之所以能够成功地上升为开启政策之窗的“问题流”,是因为这一案件正好击中了我国现行法律两大漏洞:一个涉及公民隐私权保护,另一个涉及公民言论自由界限 。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的一项调查显示,近八成公众认为应该更好地规范人肉搜索。这表明,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反思“人肉搜索”容易演变成网上暴力的危害 。在缺乏评判标准的情况下,通过立法来对新兴的社会-技术体制中所产生的失范问题进行约束也显得顺理成章。此时,正值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首次审议刑法修正案(七)草案的关键时期。终于在8月25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人大常委会预算工作委员会主任朱志刚在分组审议刑法修正案(七)草案时提出:“人肉搜索”“网上通缉”泄露公民姓名、家庭住址、个人电话等基本信息,是严重侵犯公民基本权益的行为,建议将“人肉搜索”行为在刑法中予以规范 。其实关于“人肉搜索”的利弊问题,早就在网络和媒体中引起了争论:比如针对“很黄很暴力”事件,就有人提出了“一个孩子难以承受这样的压力”的反思 。央视2008年9月19日播出的《新闻会客厅》节目,也专门探讨了人肉搜索“罪”与“罚”。刑法修正案(七)草案审议的契机,使得“人肉搜索”的传媒议程和公共议程正式走入政策议程,本来具有解释灵活性的“人肉搜索”开始在狭义即“搜人”的层面收敛。 即便如此,“人肉搜索”的概念依然是作为边界物而存在的——只不过划界的斗争不是技术的手段或是对象,而是更加直接的指向了权利。支持刑法管制的一方认为,“人肉搜索”在当事人未经授权的情况下就公开资料属于典型的侵犯隐私权的行为,个人隐私在网络上被披露以后也有无限传播、永久保存的可能性 。因此也可以认为,网络中的隐私权是“一经侵权,永久侵权”。参与“人肉搜索”的网友有言论自由的权利 。但其权利的边界就是他人的合法权利,即发表言论的同时必须要承担起相应的责任,“道德审判”必须止步于法律的尊严和个人合法权益的维护 。反对的一方并没有按照隐私权和言论自由权的划界和对手进行正面冲突。相反,他们把边界划在了隐私权和“监督权-批评权”的一边。他们认为:“人肉搜索”不仅可以在最短时间内揭露事件真相,维护社会道德秩序,还可延伸到网络无法触及的领域。特别是“人肉搜索”可以时刻警醒位高权重者约束、规范自己的言行——甚至有专家指出,网络揭露腐败、参与反腐败是中国反腐败最主要的形式之一,不能因噎废食 。类似地,隐私权的维护也不应该超过“监督权-批评权”的边界 。 抛出这样一种政治话语,也就将“人肉搜索”的立法问题转译到共产党作为唯一执政党的合法性问题。共产党一直强调是人民的政党。党章中明确规定,每个党员都必须“接受党内外群众的监督”。2008年6月胡锦涛总书记在登录人民网强国论坛与网友交流时更是指出:执政党和政府“强调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因此想问题、做决策、办事情,都需要广泛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集中人民群众的智慧。通过互联网来了解民情、汇聚民智,也是一个重要的渠道”。如何能在保证接受监督不受阻的情况下对“人肉搜索”所可能带来的“网络暴力”行为加以限制,就出现了政策工具上的两难:一方面按照我国的立法原则和大陆法系的特点,一般无法规避“个别问题取向”而对法律实施中可能出现的某个规范(比如专门针对“人肉搜索”所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进行立法或者给出具体的司法解释 。而且“入刑”本身也意味着庞大的执法成本问题。另一方面,即使是通过网络实名制对“网络暴力”的主因匿名性进行限制,但面对社区论坛等庞大的注册用户数量,信息核实是网络服务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何况如果侵权已经上升到需要动用公安机关采用IP追踪等技术进行网上缉凶,已有的法律框架已然能够提供足够的支持了。此外,“人肉搜索”这一现象已经引起了国外媒体的大力关注,强行禁止不但会“有违民意”,还会有损“国际形象” 。更为重要的是,在现有中央-地方分权的体制下(特别是“分税制改革”以后),中央对于地方信息的掌握基本上只能依赖于地方的层层汇报。网络舆情的监督作用实际上是帮助中央(实际上是与网民形成了同盟)限制了地方权力不至于过大,甚至可以说是达到了某种程度上的技术治理的作用 。在“技术不可行、国际形象不可损、权力流散不可由”的三重考虑下,中央对于“人肉搜索”的立法禁止活动夭折了——广大网民和反对派专家被塑造成了政策的否决者 。 中央重视网络舆情为由对“人肉搜索”的默许相当于把球传给了地方。作为地方立法机构,一个选择是在倾听网民呼声的基础上完全遵从上位法(或者更直白的说是“顺天命、承民意”) ,而同样选择保持现有政策的稳定;当然另外一条选择就是“因地制宜”进行区域立法。第一个吃螃蟹的是徐州。2009年1月18日,《徐州市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经江苏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将于6月1日起生效。该条例规定,未经允许,擅自散布他人隐私,在网上提供或公开他人的信息资料,对发布者、传播者等违法行为人,最多可罚款5000元;情节严重的,半年内禁止计算机上网或停机;一些违法的单位,还可能面临吊销经营许可证或取消联网资格的处罚。由于中央在“人肉搜索”问题上向“监督权-批评权”的转译,加之前不久轰动一时的“天价烟事件” ,以及就是发生在徐州本地的“全国最荒淫无耻的区委书记事件”之惯例 ,让网民很快警觉到一旦禁止“人肉搜索”,会削弱网民对社会丑恶现象、违法犯罪、不文明行为的监督权利,更会堵塞一条反腐败的新渠道。需要注意的是作为代表中央态度的网络第一媒体人民网当天做了一项调查:“徐州立法禁止人肉搜索,你怎么看?”有超过 90%的网民表示反对,认为“不利于草根监督”。只有4%的网民表示赞同,认为“人肉搜索弊大于利”。在多方压力之下,徐州立法部门相关负责人也马上出来澄清,“人肉搜索第一法”旨在保障个人信息安全,并未提及“人肉搜索” 。在已经被设立好政策否决者的情况下,5月25日由浙江省政府提交省人大常委会初审的《浙江省信息化促进条例(草案)》中第39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在网络与信息系统擅自发布、传播、删除、修改信息权利人的相关信息”,由于涉嫌通过立法控制“人肉搜索”一经出台马上受到网友和部分法律专家的质疑。在澄清“误读”后,浙江则是依靠座谈、调研的组织程序,以“容易被群众误解的内容应该搁置起来”为由在7月30日正式通过该条例时去掉了疑似禁止“人肉搜索”的表述,反倒成为“开门立法”的典范。 4. 囚徒困境:政策真空中的“公共领域民主” 从我国立法禁止“人肉搜索”的几次失败的尝试不难看出,政策否决的社会建构其实包含了“人肉搜索”技术边界的建构,所关涉权利边界的建构,以及技术-社会体制适用的建构三方面内容。而建构性的视角与此前制度性视角的最大不同就是对一切先验的政策否定者和否定点的否定,以及对具有复杂性、解释的灵活性的政策问题的内容及其收敛进行了重新的认识和发现。 本文的主旨也便在于展示打开“人肉搜索”黑箱后的另外一种理解和解释的可能(如图1所示):如果说从最早的依靠人的“人机互动”中衍生出针对人的“人际互动”(第一轮划界),包括“人肉搜索第一案”的出现有很大的偶然性因素,“人肉搜索”立法禁止的多方尝试中却是隐私权和“监督权-批评权”相对于另外一种隐私权和言论自由权划界方式的胜利(第二轮划界)。虽然中央和地方都试图在“监督权-批评权”的指涉对象上做出社会一般失范和官员腐败的划分(第三轮划界),但是在在技术不可行、国际形象不可损、以及权力流散不可由的三重考量下,中央立法先是在刑法修正案中排除了“人肉搜索”的相关内容。又在庞大的现实压力下“各打五十大板”,在民法中对互联网所可能造成的侵权行为做出象征性的威慑。更为重要的是在“监督权-批评权”的与境下,地方政府陷入了政策议程的两难,只能“顺天承民”不颁布有关禁令,或是象征性地通过技术不可行性的法条。即便广大网民和各级政府看到了切实存在的网络暴力和以“人肉搜索”为代表的网络反腐的弊端,收敛在“监督权-批评权”的问题上始终对政策工具的创新形成了掣肘。于是只能像很多学者所倡导的那样,相信“人肉搜索”的技术中立,相信这种新兴的社会-技术体制可以被用作好的方面,也可以被用作坏的方面,最后相信某种自治或是市场的力量会把“人肉搜索”引向正确的道路。 图1 “人肉搜素”灰箱中的三轮划界和问题收敛 然而建构主义社会学的理论早就告诉我们,新兴技术的出现只是为社会的结构化提供了一种脚本 。社会究竟会呈现出怎样的状态,还要看行动者对于包括技术在内的一切人工物的转译 。在立法禁止“人肉搜索”政策否决的问题上,我们看到了重新打开内容“黑箱”,或者至少是变“黑箱”为“灰箱”的必要——因为在现实的政治生活中,特别是中国公共政策的与境下,社会-技术的秩序构成就是如此运作的。也只有如此,才会发现掩藏在生成的社会-技术体制(或者说制度)中的争议与非理性、问题与危机。无疑,“人肉搜索”出现在一个民众话语权的缺失的时代:一方面在民意情绪宣泄渠道狭窄,抗议表达受限或无效的情况下,被政治上边缘化的人们需要一种他们可能成为主导的媒介来建构身份或者表达不满 ;另一方面,日益增长的网友也对“上网能够使人们有更多机会评论政府工作、使人们更加了解政治、促进政府官员更多了解群众看法和使政府更好服务人民”有了更多的认同 。国家和公民社会的张力,无法在一党制的“监督权-批评权”之与境下得到有效的化解,政策上的两难是必然的 。从这个意义上讲,“人肉搜索”良性发展的症结并不限于对该行为的法律规范,更为重要的是在互联网之外开辟更多的空间让民众拥有更多的话语权。 事实上,传统政策否定理论的一个出发点是帕累托最优,即强调政策已经达到了不可能再改善某些人的境况,而不使任何其他人受损的均衡状况。然而将“人肉搜索”在“监督权-批评权”的涵义上急剧收敛,却造成了任由“人肉搜索”弊端泛滥的另外一个博弈结果——囚徒困境。 一方面,网民群体已经开始从“人肉搜索第一案”的判决中吸取教训。比如作为“人肉搜索”大本营的猫扑网于2008年8月发表了一篇题为“善用网络利剑——人肉搜索!”的帖子。帖子中强调按照我国《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第7条规定“用户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违反法律规定,利用国际联网侵犯用户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第18条规定“不得擅自进行未经许可的计算机学校,篡改他人信息,冒用他人名义发出信息,侵犯他人隐私”。猫扑明确表示,“对于那种牵涉到侵犯个人隐私的内容,一律做删除和屏蔽处理。猫扑认为现在可行的约束办法就是加强内容的管理和正面的引导,让人肉搜索这种特殊的互联网互助行为为更多的网友提供有效的帮助”。帖子中还强调了“人肉搜索”的本质是知识问答,还交代了“如何防止被人肉搜索”等“技术问题” 。2009年1月,一些网站几乎同步出现了一条名为“人肉搜索公约1.0Beta版”的帖子。发帖者称此公约的制定是为了加强网络公民的网络道德意识,加深人们对人肉搜索正确定义的理解,使人肉搜索向正确的方向发展 。由此可见,随着网络暴力的事实出现和隐私权观念的日益深入人心,至少部分网民已经自觉的认识到通过某种方式约束“人肉搜索”趋利避害的必要——但弥漫在网络之间的无理性和虚假民意,这种自觉的声音和力量始终还是太弱小了。 另一方面为了填补法律漏洞,我国于2009年12月26日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将于2010年7月1日起施行) 。《侵权责任法》第三十六条明确规定:网络用户、网络服务提供者利用网络侵害他人民事权益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网络用户利用网络服务实施侵权行为的,被侵权人有权通知网络服务提供者采取删除、屏蔽、断开链接等必要措施。网络服务提供者接到通知后未及时采取必要措施的,对损害的扩大部分与该网络用户承担连带责任。在司法解释上,《侵权责任法》也强调了会保护“人肉搜索”搜索“问题”(而不是“搜人”),但对于隐私权相关的信息特别是与公共权益无关的信息(如“被人肉者”及其亲威的住所地址、手机号等)的有意泄露却属违法。虽然法令的出台也引起了网友的不少争议,但此时“人肉搜索”的话题本身早已不是公众和媒体关注的“热点”。更为重要的是,按照民法的“谁举报谁举证”的原则在“人肉搜索”如此之快的搜寻周期内,“被人肉者”实际上很难在事实侵权之前提起诉讼或者向网络服务提供商提出抗议。加之网络匿名性的现状没有改变,法律的可执行性大打折扣,本质上只是起到了“知道”和“威慑”的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央在“人肉搜索”政策设定的问题上偏重支持“监督权-批评权”的立场并没有改变——这从中纪委书记贺国强在全国反腐倡廉建设创新经验交流会上的讲话时还强调,要“提高反腐科技含量,探索新办法新手段,要加强反腐倡廉舆情的收集、分析和研判”就可见一斑。事实上,地方规制“人肉搜索”的立法(如前文提到的徐州和后来的宁夏)也有着强烈的“技术不可行性”之特点:除了和《侵权责任法》所共同面临的问题以外,跨区执法实际上也不可操作。从这个意义上讲,上述立法的通过对于制止“人肉搜索”所可能带来的网络暴力而言(而不是禁止“人肉搜索”本身),更多只具有象征性的意义。换言之在“监督权-批评权”的与境下,对于狭义“人肉搜索”的立法规制还是事实上被几乎不存在的否决者,在一个未知程序的否决点给否决了。 接下来让我们回到篇首所提出的问题:既然社会在“监督权-批评权”的问题上已经达成了某种程度的共识,那么广大网民又能否通过诸如“人肉搜索”等形式实现网络反腐从而引领中国的民主化进程呢? 诚然“网民已成为推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有生力量”,但这种日益增加的参与性只是民主化的一个必要而非充分条件。事实上除了由部分网友“失控”而造成的“网络暴力”以外,这种新兴的社会-技术体制的弊端也开始暴露。如2009年7月,《南都周刊》直指名噪一时的“天价烟事件”中,最早揭露周久耕“天价烟”的帖子点击率和回复率比例并不正常,看的少、回复的多。而且,有人连续发布带“天价烟”图片的帖子,有人则在同一时段频繁回复,有人披着新注册的“马甲”直奔这张帖子而来。热心网友是否只是在房地产商或是房管部门内部人员的恶意报复中担当了“推手”也不得而知 。对于以“人肉搜索”为代表的网络反腐现象一位网友说,网络舆论就像猴子掰玉米,丢掉一个,再掰一个,我们拭目以待,下一个轮到谁?另一位网友则宣称,网络能够救人,但救人也只能救少数幸运儿;网络能够反贪,但反贪也只能反少数倒霉蛋。多少网络事件,多少抛出雷人言论的官员,最终都不了了之:比如郑州市规划局副局长逯军质问记者“替党说话还是替百姓说话”,被“停止工作,深刻反思、接受调查”。直到现在,此事也没任何进一步的消息。再比如,被网民质疑的最年轻市长周森锋,被网民用确凿证据证明他的清华大学硕士毕业论文抄袭,有关部门也称正在进行调查,如今也彻底没了消息,想必调查是无疾而终了,还有多少网民关心呢? 互联网不能自发的带来民主,新兴的信息技术只有通过和社会的结合才能打开公共领域的大门。更具体的说,有关技术如何被使用及其所承载的信息如何被解释的“接受与境”(receiving context)是至关重要的 。无疑,中国的草根政治运动在网络空间兴起是社会转型时期贫富分化的结果,也是网络时代权力重新分配的结果 。抑或更加直接的说:正是那些挂在墙上、写在法律文本中的制度沟通渠道长期不给力,才客观上逼出了互联网的“反腐神奇” 。所以即便是在极力倡导“汇聚民智”和“舆论控制”的双重“接受与境”下 ,类似于“人肉搜索”及其政策争论这样的技术划界、权利划界和适用划界仍将持续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也只有从本质上分流国家和公民社会之间的张力,才能从根本上阻止狭义的“人肉搜索”演变为“网络暴力”。 信息时代中无处不在的信息洪流已经摧毁了我们独立思考所需的时间和空间,批判本身也难逃厄运 。其实所谓的基因时代和纳米时代也是如此,社会-技术的秩序构成已经不容许我们进行“事后”以及“事外”的总结——相反不管是作为政策的制定者还是建议者,都有责任通过对从过去到现在的生成的学习中向公众展示和探讨未来的各种可能,从而和他们一起去共同引导和形塑未来发展的方向——而不是去把所有的问题都归咎和埋没于制度的铁笼或是转型期的特殊性的黑箱当中。也许完全的打开黑箱只是一个奢望,正如我们无法从一开始就知道“人肉搜索”的技术、权利和适用划界一样。但是起码避免让这些在历史的长河中也许只是暂时性的概念蒙蔽了潜伏在社会-技术体制中的问题症结,去探究这些被我们接受为约定俗成的东西何以为是却是十分必要的。 参考文献 Castells M. The rise of the network society . Malden, Mass.: Blackwell Publishers, 1996: 469. Qiang C Z. China's information revolution: managing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transformation . Washington, D.C.: World Bank, 2007. 王礼鑫,杨涛. 当代中国政策过程中的政策否决现象探析 . 浙江社会科学. 2010(08): 12-18. Tsebelis G. Veto Players: How Political Institutions Work . Princeton, N.J.: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2002. Tsebelis G. Veto Player Theory and Policy Change: An Introduction . Reform Processes and Policy Change : Veto Players and Decision-Making in Modern Democracies, König T, Debus M, Tsebelis G, New York; London:Springer, 2010, 3-18. Barley S R. Technology as an Occasion for Structuring: Evidence from Observations of CT Scanners and the Social Order of Radiology Departments . 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 1986, 31(1): 78-108. 渠敬东,周飞舟,应星. 从总体支配到技术治理——基于中国30年改革经验的社会学分析 . 中国社会科学. 2009(06): 104-127. Kingdon J W. Agendas, alternatives, and public policies . Boston: Little, Brown, 1984. Sabatier P A. An advocacy coalition framework of policy change and the role of policy-oriented learning therein . Policy Sciences. 1988, 21(2): 129-168. 毕亮亮. “多源流框架”对中国政策过程的解释力——以江浙跨行政区水污染防治合作的政策过程为例 . 公共管理学报. 2007(02): 36-41. Marshall T H. Citizenship and social class, and other essays . Cambridge 王程韡. 从多源流到多层流演化:以我国科研不端行为处理政策议程为例 . 科学学研究. 2009(10): 1460-1467. 王程韡. 政策学习的障碍及其超越 :以中国国家饮用水标准为例 . 社会. 2010(04): 32-51. 陈鹏. 公民权社会学的先声——读T.H.马歇尔《公民权与社会阶级》 . 社会学研究. 2008(04): 227-241. Star S L, Griesemer J R. Institutional Ecology, `Translations' and Boundary Objects: Amateurs and Professionals in Berkeley's Museum of Vertebrate Zoology, 1907-39 . Social Studies of Science. 1989, 19(3): 387-420. Galison P. Image and logic: a material culture of microphysics .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97. Chrisman N. Trading zones or boundary objects: understanding incomplete translations of technical expertise . San Diego, CA: 1999. Gorman M E. Levels of Expertise and Trading Zones: Combining Cognitive and Social Approaches to Technology Studies .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thinking, Gorman M E, Tweney R D, Gooding D C, et al, Mahwah, N.J.:L. Erlbaum, 2005, 287-302. Fujimura J H. Crafting Science: Standardized Packages, Boundary Objects, and "Translation" . Science as practice and culture, Pickering A, 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92, 168-211. Wallace P M. The psychology of the Internet . Cambridge, UK;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9: 206. Slouka M. War of the worlds: cyberspace and the high-tech assault on reality . New York: BasicBooks, 1995. Katz J E, Rice R E, Aspden P. The Internet, 1995-2000: Access, Civic Involvement, and Social Interaction . American Behavioral Scientist. 2001, 45(3): 405-419. 刘海东,刘义军. “人肉搜索”侵犯他人隐私权和名誉权的法律适用 . 法律适用. 2010(07): 81-83. Zheng Y. Globalization and state transformation in China .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4. Zheng Y. Technological empowerment : the Internet, state, and society in China . Stanford, Calif.: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8. Latour B. Reassembling the social: an introduction to actor-network-theory . Oxford;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5. Chadwick A. Internet politics: states, citizens, and new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6: 6. 王越. 官员的达摩克利斯剑 . 南都周刊. 2009(334): 24-32. Zhou Y. Historicizing online politics: telegraphy, the Internet, and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in China . Stanford: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6. 谢金林. 网络空间草根政治运动及其公共治理 . 公共管理学报. 2011(01): 35-43. Lash S. Critique of information . London; Thousand Oaks, Calif.: SAGE, 2002. 注释: 王程韡(1982年- ),吉林省公主岭人,清华大学科技与社会研究中心博士,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博士后、助理研究员,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卡尔·林德学会访问学者;研究方向:科技的社会研究理论,比较科技政策与技术治理。本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103105)以及中国博士后基金第四批特别资助项目(201104122)的资助。作者感谢两位匿名审稿人所提出的宝贵意见,但文责自负。 搜索行动缘于郑渊洁所筹划的“郑在寻找”计划。郑渊洁表示,在互联网还没出现并普及的时候,他收到过10余万封读者来信,这些信被他“装满一套房子,珍藏到今天”。“由于最近看到众多博友说给我写过信,我就到房子里去看,百感交集,就想通过微博找出几位当年的小读者”。参见:吴战朝. “童话大王郑渊洁‘人肉’河南粉丝”. http://news.sina.com.cn/o/2010-11-11/054518352914s.shtml , 2010-11-11. 参见:汪晓东. “徐州立法禁止‘人肉搜索’?省市两级人大法工委予以澄清”. 人民日报, 2009-01-20日(第 011 版). 参见:蒋隽. “新浪推出搜索引擎“爱问””. 民营经济报, 2005-07-01(第A04 版). 以及:“百度百科”对于“百度知道”产品的介绍 http://baike.baidu.com/view/402.htm 。需要指出的是,这种互动搜索引擎的模式早在2003年6月就由雅虎公司在韩国进行推介,取名“知识堂”。而这一服务登录中国大陆,则是在2005年12月,稍晚于新浪和百度。作为世界搜索引擎的领跑者,谷歌也终于在2010年7月推出类似的“谷歌问答”产品,但由于种种原因在10月就对其停止了运营。 参见:猫扑人肉搜索引擎版. “人肉搜索历年重大事件(2001-2008)”. http://dzh2.mop.com/topic/readQues_8456523_0_0.html 。 这样一个定义出自于2008年4月1日谷歌向中国网民开的一个玩笑。谷歌甚至指出,“人肉搜索追求的最高目标是:不求最好,但求最肉”。参见: http://www.google.com/intl/zh-CN/renrou/index.html 。 2月28日,网民“碎玻璃渣子”在网上公布了一组虐猫视频截图。不久,网友“12ookie_hz”把有关“踩猫”事件的网址放在猫扑网,网友“黑暗执政官”在天涯社区上贴出了踩猫女人的照片,做成一张“宇宙通缉令”,让天下网友举报。不少网友发愿捐出猫币、人民币悬赏捉拿凶手,连猫扑网官方也将赏金从1000元涨到5000元。3月2日上午10点20分,网友“我不是沙漠天使”在猫扑上发帖:“这个女人是在黑龙江的一个小城……”,他的帖子让事件出现关键性转变。4日中午12点,虐猫事件的三个嫌疑人基本确定,距离“碎玻璃渣子”在网上贴虐猫组图不过6天时间,其效率之高可能不亚于警方的办案速度。 这里的法律环境不健全具有着双重含义,一方面是指对于某些社会失范行为缺乏相应地法律手段进行规范,另一方面对于狭义的“人肉搜索”本身也没有成文的法条予以限制。对于公民权三种形式的划分来自于马歇尔的开创性工作。对于转型的中国社会而言,作为公民权一部分的民事权逐渐获得较大发展,政治权仍成长缓慢,而社会权则受到严重的削弱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参见参考文献: , 。 在网络中,由于网友对事件的陈述无法核实或者来不及核实,很多甚至带有了谣言的性质。如在著名的“闸北袭警案”中就有人造谣称“犯罪嫌疑人杨佳去年10月5日在民警执法过程中曾被殴打致残,丧失生育能力”,在社会中造成了极坏的影响,也误导了参与“人肉”的部分网友。 按照我国法律规定,民法上的隐私权是指个人独处不受(国家机关和国家权力)干扰、隐私不受侵害的权利,也可以说是“独处的权利”。参见:王泽鉴. 侵权行为法(第一册). 北京: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1: 133. 据一位黄金猎人讲述,志愿者参与“人肉搜索”是在针对法律能够惩处的不道德之外寻求一种正义。“尤其是看到很多网友发帖纷纷称赞‘楼主真牛’的时候,那种感觉,很棒!至少是平淡的现实生活没法给我的。当然不可否认的是,也有一种偷窥到别人隐私的莫名兴奋感”。 参见: 王晓雁. “‘猎人’称‘人肉’能揭露社会不道德行为弥补法律缺憾——赏金猎人讲述人肉搜索生涯”. 法制日报, 2008-07-14(第006版). 博客主人姜岩是某公司售后部的员工,31岁。2007年10月,姜岩关闭了自己的MSN SPACE公共浏览权限,两个月后突然打开。空间里记载了丈夫王菲的出轨及自己欲挽回而不得、欲弃之而不舍的煎熬,隐晦地表达了轻生的念头。2007年12月29日,在试图挽回丈夫未果后,姜岩从自家24层一跃而下,“死亡博客”由此得名。 其中北方的候鸟是为了介绍和祭奠姜岩的非营利性网站,成立于2008年1月11日;而大旗网则属于营利性网站,于1月14日将该事件制作为专题而涉案。 初审和二审的判决分别参见: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2008) 朝民初字第 10930号民事判决,以及: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2009)二中民终字第 5603号民事判决。 参见:李克杰. “‘人肉搜索第一案’击中我国两大立法软肋”. 民主与法制时报, 2008-07-28(第A11版). 需要指出的是,在2009年6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出台以前,我国现行的法律中仅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二章第四十条中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的保护。” 并未提及隐私权;无论是《民法通则》还是《民法通则》的司法解释中,也均未提及隐私权。1993年公布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名誉权案件若干问题的解答》第七条第3款规定:“对未经他人同意,擅自公布他人的隐私材料或者以书面、口头形式宣扬他人隐私,致他人名誉受到损害的,按照侵害他人名誉权处理”。该款规定虽然提到了隐私,但却没有规定隐私权,而且也没有解释什么是隐私。将隐私权划归在名誉权(《民法通则》第101条)下,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理解隐私权的困难。在网络侵权方面,现有的法律依据只有国务院《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计算机网络著作权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但基本都是对网络服务提供者涉嫌侵犯当事人作品、表演、录音录像制品等著作权的规定,而并未对网络服务提供者侵犯当事人名誉权、隐私权等合法权益作出具体规定。 参见:操秀英, 范辉军. “‘人肉搜索’刑法伺候?”. 科技日报, 2008-09-11(第 006 版). 参见:宋识径. “追究网络‘人肉搜索’者的刑事责任”. 检察日报, 2008-08-26(聚焦刑法修正案(七)草案专版). 朱志刚还曾任财政部副部长,后因涉嫌违纪而于2008年10月被“双规”。 2007年12月27日,CCTV播出一则新闻《净化网络视听环境迫在眉睫》,报道中提到,“截止目前,我国提供视听节目服务的网站已达6万多家,在传播健康思想文化的同时,一些低俗不健康的内容也在蔓延……主要问题有:淫秽色情节目泛滥;暴力视频日渐增长;恶搞泛滥等等”。此处正好采访了北京市学生张殊凡,张殊凡在镜头里说道:“上次我查资料,突然蹦出一个窗口,很黄很暴力,我赶快给关了。”不过是短短几秒钟的出镜,张殊凡自己可能也没想到,会引起轩然大波。新闻一经播出,猫扑网站随即出现了多个帖子来攻击“很黄很暴力”这5个字,还有人像张殊凡父母信中提到的那样,制作了色情漫画图来影射张殊凡。 网络言论一经发布,除非被网络服务商特意屏蔽、删除或遭遇特殊情况(如服务器损毁等),否则其信息将持久的被存储于服务器内,并随时处于公布状态。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二章第三十五条中有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但却也没有明确的指出,言论自由中是否包含了涉及到他人隐私的自由。 参见:林淼, 南连伟. “向左?向右?人肉搜索立法的方向选择”. 人民法院报, 2010-06-14(第6版). 在他们眼里,公众人物(包括成为“人肉”对象的被公众人物)由于涉及到公共领域而有必要对其隐私权进行一定的限制,对舆论监督的过程中可能造成的轻微损害应当予以容忍与理解。事实上,这样的观点也是得到了我国司法实践的认同的。比如在著名的“范志毅涉嫌赌球案”中,上海市静安区人民法院也于2002年12月18日作出了“不予支持”原告范志毅的诉讼请求的一审判决。 从法系(law system)的角度来看,中国属于成文法系(legislation),即由立法机关经过法定程序制定法律,与以从法院判词内所列出的理论所推论并产生的原则和规范的判例法系(case law)在哲学基础等诸多方面都有着比较大的不同。相比之下,后者往往采用非整体的渐进技术(piecemeal),采纳知识的分散性原理,强调特殊时空情境下个案判例的正当性和不可替代性。但在我国,判例仍然具有一定的参照作用。 2008年1月,我国网络实名制立法进程启动。8月,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式答复网络实名制立法提案,虽未获通过,但表示,“实现有限网络实名制管理”将是未来互联网健康发展的方向。然而此前很多局部网络实名制的尝试,如2004年教育部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校园网络管理工作的意见》,以及后来规定“发帖、写博、网游要提供有效身份证明”的《杭州市计算机信息网络安全保护管理条例》(2009年5月1日起实施)也遭到了相当大的抵制。这也在另外一个方面说明了政策的不可行性。 如英国《泰晤士报》指出,“人肉搜索对于这个数字时代而言,是一个独特的中国现象”。在美国,媒体则为之专门创造了一个短语“Chinese Style Internet Man Hunt”(中国特色的网上追捕)。美国《洛杉矶时报》还曾指出,这种方法融合了最先进和最古老的战术,而且正在吸引越来越多的网络义务警员参与进来。参见:林淼, 南连伟. “向左?向右?人肉搜索立法的方向选择”. 人民法院报, 2010-06-14(第6版). 2009年2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七)》获得通过时,并没有“人肉搜索”相关的限制条款。甚至在立法时更加向保护“监督权-批评权”一方倾斜,如《修正案(七)》规定:“国家机关或者金融、电信、交通、教育、医疗等单位的工作人员,违反国家规定,将本单位在履行职责或者提供服务过程中获得的公民个人信息,出售或者非法提供给他人”。官方的解释是,修正主要针对的是要保障公民的信息安全。人肉搜索的问题很复杂,涉及方方面面。其概念如何确定,这些都还在研究和讨论过程中。上海市人民检察院第—分院检察员曹坚甚至认为,这恰恰体现了刑事立法审慎的精髓。需要指出的是,这里采用了“中央”这一相对“黑箱化”的说法原因是,在我国的决策体制下包括法律在内的很多政策出台都体现为一种“集体决策”。 多年来,人肉搜索在一般意义的寻人方面(即所谓的“托人打听”)也着实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在汶川地震期间,人肉搜索甚至成了一条专门的群亲热线。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搜救军嫂事件”:2008年5月13日,一名救灾军人身在汶川,而他已有7个月身孕的妻子在江油无人援助,于是临行前,他发贴求助网友给妻子送点吃的。帖子被热心网友纷纷转载到各大网站,展开了一场“万千网友搜救军嫂——王琢”的行动。2天后,军嫂被救治的消息就得到了确证。 2008年12月10日,南京江宁区房管局局长周久耕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要就开发商降价售楼问题和物价部门一起对其进行查处,以防止烂尾楼的出现,“对老百姓负责”。12月14日某网友在在天涯论坛发帖“赞一下那个要处罚低价房局长了,看人家抽的烟”(该烟是是曾以“厅局级的享受”为广告词,售价高达1500元至1800元一条的南京“九五至尊”)。网友迅速跟帖并“深入挖掘”,后来媒体也逐渐介入报道。2008年12月29日,周久耕被免职,2009年2月13日,江宁区纪委决定对周久耕立案调查。2009年10月10日下午,江苏省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作出一审判决:原南京江宁区房产局长周久耕犯受贿罪,判处有期徒刑11年,没收财产人民币120万元,受贿所得赃款予以追缴并上交国库。 2008年初,徐州某业主委员会主任王培荣获得了董锋妻子提供的董锋经济和作风问题的部分证据,进行核实后,他从5月11日开始,先后快递了11份举报材料给纪委机关和领导,然而近两个月时间并未收到回应。于是在7月6日,他开始在各大论坛发帖。中除了描述董锋的种种劣迹,还公布了此前寄出的举报快件号码供网友查询。8日,徐州市纪委秘书长赵兴友等人前往王培荣处做笔录。7月9日,董锋被停职,17日被正式“双规”,后被判13年有期徒刑。 参见:汪晓东. “徐州立法禁止‘人肉搜索’?省市两级人大法工委予以澄清”. 人民日报, 2009-01-20日(第 011 版). 其实早在2003年,最高人民检察院开始建立网络举报平台。两年后,中央纪委、监察部首次开通中央纪委信访室、监察部举报中心网站( www.12388.gov.cn ),标志着网上举报正式纳入了官方权威反腐渠道。2009年,“网络反腐”一词正式被收录在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发行的《中共党建辞典》当中。虽然在中央纪委举报中心网站开通半年内,就创造了月均2700件的举报受理量,但由于官方平台所一贯秉承的“不张扬”特征(按照要求必须对网上举报强调保密),以及效率低、查处缺乏监督等弊端等切实存在的问题,民众更想寻求一种制度平台掌握反腐的主动权,以民意压力促使官方作为。事实上,中国第一个民间网络监督平台“中国舆论监督网”甚至早于最高人民检察院的官方平台2个月上线。 参见中国社科院所参与组织的“中国互联网项目”2003、2005以及2007年的报告成果, http://www.wipchina.org/ 。 例如同属于属于大陆法系的台湾地区就在2010年4月修正的《个人资料保护法》中将“人肉搜索”合法化,“人肉搜索”的侵权行为排除了新闻报道以及公众利益相关的情况(包括了揭露官员腐败和虐待动物以及破坏物品等等)。然而台湾地区和大陆“人肉是搜索”最大的不同在于,台湾地区的“搜人”行为更加针对于一般性的社会失范而非官员腐败。相比之下,公民有更多的途径对官员的腐败行为进行披露。参见:兰荣杰. “人肉搜索,在‘孩子’与‘脏水’之间”. 方圆.http://www.fangyuanfazhi.com/fangyuanguancha/201006/t20100618_376541.html。 参见: http://dzh2.mop.com/topic/readQues_8465409_0_0.html 。 参见: 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5032183/ 。 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发展,网络侵权等许多新的侵权类型屡屡出现,以往法律中对此没有规定或者规定很少,造成法院判决难度较大。 参见: http://www.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free/1/1708018.shtml 。 参见:南方社论. “互联网的‘反腐神奇’更需制度保障”. 南方都市报, 2010-11-21(第A02版). 2008年6月,胡锦涛在视察《人民网》时指出,互联网已成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通过互联网来了解民情、汇聚民智,也是一个重要的渠道。参见:胡锦涛. “在人民日报社考察工作时的讲话”.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08-06-21(第1版).
3177 次阅读|0 个评论
《当前优先发展的高技术产业化重点领域指南(2011)》要点
LEOLAND 2011-10-27 14:49
《当前优先发展的高技术产业化重点领域指南( 2011 )》要点 五部委联合发布的《当前优先发展的高技术产业化重点领域指南( 2011 )》,新增了“高技术服务产业”,包括知识产权服务、电子商务服务、信息技术服务、数字内容服务、研发设计服务、生物技术服务、检验检测服务、科技成果转化服务等 8 个重点领域。其中, 知识产权服务 涵盖三方面: 1. 知识产权信息检索、专利技术分析、知识产权布局研究、知识产权风险预警、知识产权战略制定与管理咨询、法律事务等服务; 2. 知识产权数据加工、翻译、专题数据库建设等信息加工服务;知识产权申请、注册、登记等代理服务; 3. 知识产权的交易、推广、评估、投融资、证券化、托管、公证、培训等服务; 电子商务服务 涵盖七方面: 1. 行业、区域、企业及消费者的网络交易服务,应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加密和认证技术的电子认证服务,在线支付服务,物流配送信息服务; 2. 网络信用信息及评估服务; 3. 网络身份管理与验证服务; 4. 网络信息管理与检测服务; 5. 网络交易安全保障服务; 6. 网络维权服务; 7. 电子商务系统技术支持服务。 检验检测服务 包括: 1. 标准信息分析 2. 标准中创新技术的分析、应用和保护 等标准咨询服务。 五部委是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商务部、知识产权局。上一版“指南”于 2007 年发布。
个人分类: 科学劄记|2648 次阅读|0 个评论
信息
xuxiaxx 2011-10-27 08:59
来自生物通的某些信息 《PNAS》八大热点文章 http://www.ebiotrade.com/newsf/2011-10/20111026173606493.htm 蒲慕明最新PNAS文章 http://www.ebiotrade.com/newsf/2011-10/20111026165432254.htm 生物物理所2011连发两篇免疫学综述 http://www.ebiotrade.com/newsf/2011-10/20111026173357749.htm Nature:无创产前诊断时代的到来 http://www.ebiotrade.com/newsf/2011-10/20111026171740751.htm
1859 次阅读|0 个评论
2011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概揽
lgmxxl 2011-10-27 08:21
2011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于10月22-25日在山城重庆召开。一年一度的国际论坛,是高等教育界的一个盛会,近几年的论坛更是吸引了学者、领导者、实践者、博士生的注意。每届参会人数都在增加,每次都超500人。今年的论坛有什么研究主题、内容和特征呢?作为六届会议的参与者,还是想总结下,以资纪念。 会议主题 本届论坛主题为“质量提升与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延续了连续三年的“高等教育强国建设”中心论题。 2009 年论坛主题为“遵循科学发展,建设高等教育强国”,2010年论坛主题为“教育理念创新与建设高等教育强国”。这一主题带有一定的政治性和应时性。但在实践中,因为这一主题,也使我国学者、实践者、领导者关注并研究了什么是高等教育强国,高等教育强国有什么内容和标准,建设高等教育强国走什么样的道路等系列问题。对这些问题的思考,有助于高等教育界厘清高等教育科学发展的道路和模式,有助于吸引国际高等教育发展的基本经验。经过三届论坛的讨论,“国际视野,中国道路”的高等教育发展模式,成为共识。即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必须有国际视野,但同时也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发展道路。 自2004年并期举行的高等教育学博士论坛,今年也并期举行。本届博士论坛的主题是“大学文化的传承与继承”,在该项主题下,有五个分论题:大学文化的嬗变与当代境遇;当代大学文化使命;大学文化建设与质量提高;大学文化创新与大学发展;大学文化创新与建设文化强国。 主旨讲话 每届的论坛都要约一位教育部官员作“重要讲话”,同时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会长周远清也会作一个主旨讲话。今年的重要讲话由教育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杜玉波主讲,周远清作主旨报告。因杜部长的讲话具有很强的政治性和针对性,也具有很好的学术性和现实性,因之应该列入主旨报告。 杜玉波从三个方面作了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促进高等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讲话。 第一,中国高等教育的问题。这些问题包括:人才培养质量与社会需要之间的矛盾;学科专业结构与社会经济发展要求之间的矛盾;高校自主创新与国际竞争要求之间的矛盾;高校自我管理与现代大学制度要求之间的矛盾。 第二,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基本要求。这些要求是:始终把人才培养作为大学的根本任务和首要职责,把高端人才作为大学持续发展的第一资源,把质量特色作为大学竞争取胜的发展主线,把国家战略需求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作为大学创新发展的动力源泉,把学科交叉融合作为大学品质提升的战略选择,把产学研结合作为大学服务社会的必然要求。 第三,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基本路径。他把这些路径概括为五个方面:一、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核心内容。人才培养质量是高等教育质量的第一体现,是大学生存和发展的基础。高等学校要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出发,把学校的各项工作最终落实到人才培养上来。他认为,社会评价是人才质量高低的重要指标,学生评价是办学质量的重要指标,高校心中有学生学校才有希望,教师心中有学生,大学才能办学。高校要努力提高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其创新和实践能力。二、要推进体制机制改革是提高质量的根本动力。《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提出了多项改革举措。在实践中要贯彻“走小步、不停步、看准了迈大步”的原则。要这些机制体制改革中,高考改革是各项改革的重要突破口;建设现代大学制度是改革的关键环节;高校组织模式创新是改革新的着力点;试点学院是改革的有力抓手。三、实现内涵式发展是提高质量的基本要求。高等教育的发展必须树立科学的质量观和办学观,坚持稳定规模、优化结构、强化特色、健全保障,走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四、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是提高质量的重要保证。建设好一所大学,要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特别是培养一流大师作为最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来抓,按照“师德为先、教学为要、科研为基”的要求,努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五、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是提高质量的有效途径。教育改革发展必须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拓展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提高国际交流合作的层次和水平。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会长周远清作了“提高质量是教育改革发展的关键”主旨报告。提出,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实际有三件事至关重要: 一是大学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他认为现在不少学校淡化、忘掉、丢失了这个根本任务,高校必须回归到其根本上来。大学要有文化自觉,同时要注意自觉培养大学生的文化素质。在这方面要做到“三提高”(提高学生文化素质、提高教师文化素质、提高大学文化品味)、“三结合”(做到文化育人要与教师文化相结合;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相结合)。 二是建设一支高水平、能奉献的师资队伍。他认为提高质量的切入点是教师,教师的积极性得到提高、调动、兴奋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突破口和保证。这方面要做好以下几件事:第一,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整体水平;第二,重视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第三,加强队伍建设要加强师德建设。 三是来一次教学方法的大改革。教学方面是提高质量的牛嘴子。目前我国教师的教学方法落后。 大会特点 围绕论坛主题,2011年国际论坛同时举办了三个专题论坛,分别是“高等教育质量提升与发展研究”、“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研究”、“高等职业教育质量提升研究”。有600余名代表出席大会,提交会议论文600余篇(大会发表316篇),博士论坛提交论文63篇(大会发表46篇)。共有49位大会代表和20位博士生代表作了大会和分会场发言。综合讲来,本届大会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参会人数多。本届会议在山城君豪国际酒店举行,虽然酒店很大,但还是难以承受来者。最终会议主办者不得不要求参会单位的参会人数不得超过2人。 二是国外代表多。本届论坛协办单位之一是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教育司,因之较之往届,本届外国代表多了很多。在主会场发言的17位代表中,外方代表有8人之多,充分体现了本届论坛的国际性。 三是官员报告多。以往报告引人入胜的是作大会报告和分会场报告的主要是专家学者,而本届则有了质的变化。在作报告的49位代表中,官员(实职副校级以上职务者)占23位,在17位大会发言的代表中,官员(实职副校级以上职务者)占11位。官员成为会议论坛的主流。 四是组织较乱。因为参会人数多,主办者和协办者想了很多办法,如座位固定,分会场等。但由于一些代表并未到会,使得主会场并未象往届那样“座无虚席”,而是只有名字,没有人。同时,会议就餐的地点只有一个,当600人涌向就餐地点时,显得太过混乱。 五是报告学术性降低。因为大部分报告者是官员,官员报告的内容又基本是本部门、学校的经验总结,所以学术性不报,带有一定实践性,学术报告越来越异化为工作报告。 但不管怎样,一年一度的高等教育国际论坛仍是高等教育界的一个饕餮盛宴。以上领导发言也只是本人记录,不代表领导意志;以上说话,谨是本人留存的记忆,也不代表他人观点。
个人分类: 高教史料|3237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Physics Today Online editor's picks 25 October 2011
AIPBeijing2010 2011-10-26 08:21
Physics Today Online editor's picks 25 October 2011 SEE THIS AS A WEBPAGE • 25 October 2011 SCIENCE AND THE MEDIA: Media downplay climate-debate development Climate skeptic’s Berkeley study refutes assertions that the planet is not really warming. SINGULARITIES: A peek at dark energy between the pages Books editor Jermey Matthews looks back at the reviews of five books on dark energy that have appeared in the pages of Physics Today since 2000. THE DAYSIDE: A physicist tackles the evolution of word order Murray Gell-Mann was awarded the 1969 Nobel Prize in Physics for explaining the diversity of baryons and mesons in terms of quarks. His latest paper, written with Stanford University linguist Merritt Ruhlen, is about language. JOBS: Find your next job or hire Hundreds of new science, engineering, and computing jobs posted each month. You are currently subscribed to receive the Physics Today Online editor's picks by email. You can unsubscribe at any time by visiting http://www.physicstoday.org/alerts . Please read our privacy policy .
个人分类: Physics Today 文章|1346 次阅读|0 个评论
化学之歌
热度 1 luwj 2011-10-26 08:15
化学之歌 -2011国际 化学年有感自娱 鲜花何须开在旷野 清泉未必出自山巅 哪怕 夏日炎炎 冬夜凛冽 有了你 春天来到我的身边 故事不是过往云烟 奇迹定将一再重现 就算 生命匆匆 时空久远 有了你 爱会永驻我的心间 2011-10-26
个人分类: 自感|3082 次阅读|1 个评论
2011全美最佳职业一览,都需要数学
热度 9 jiangxun 2011-10-26 08:09
作者:蒋迅 文章来源: 综合新闻 在网上看到“ 最新评估排名:2011全美最佳、最差职业一览 ”,结果让我吃了一惊。最好的工作都跟数学有关。前六名是:软件工程师、数学家、精算师、统计学家、电脑系统分析师、气象学家…(见 The 10 Best Jobs of 2011 )。 最差的竟然是石油钻井工人 ,这让我想起了铁人王进喜。现在的年轻人知道他吗? 这篇报导说,作为求职者指标,从事评选美国最佳职业和最差职业排名已有15年历史的 Career Cast 网站,其每年都对约200种不同职业,按照技能和薪资水平等要素进行评估,排名结果分别获得《福布斯杂志》、《华尔街日报》等多家媒体的引用。 在评估过程中,Career Cast网站收集来自美国劳工部、人口普查局、行业协会及其他来源的数据,采用薪酬、就业前景、工作环境、从业压力和体力要求5项标准来评估每种职业。登录2011年上榜最佳职业名单者,收入丰厚且危险性不大,工作过程中所花费的体力不大,但需要精通科学、数学或电脑技术,且拥有大学文凭。 没说的,学好数学吧。 后记: 下面是网友的评论。觉得很有意义,所以补充在这里。 美国数学的人工资较高的原因是,因为他们的数理基础可以移植到其他行业上(如金融分析等), 而不是仅仅进行数学研究工资会更高。 当然,如果研究数学成为tenure track faculty的话,应该会有7-9万的收入。 与生物相比,数学家成为tenure track faculty的概率高很多。 但如果只是博士后,收入应该不会超过5万。 生物学家这儿7.4万的收入和历史学家6.3万的收入估计都是tenure track faculty以上的收入。这个工作收入表的一个问题是,没有把博士后考虑为工作。而实际上,大部分生物学家的工作是博士后,而大部分历史学家的工作是临 时教员。这些工作的收入都在3-4万左右。 那里的数学家主要是做运筹学,系统工程之类的应用工作,大学的数学老师未必紧缺,还要细分一下。
个人分类: 谈数学|8813 次阅读|19 个评论
2011年食品科学技术类SCI影响因子排行榜
Shifengyu 2011-10-25 20:18
2011 年食品科学与技术类 SCI 影响因子排行榜 Mark Rank Abbreviated Journal Title (linked to journal information) ISSN JCR Data Eigenfactor TM Metrics Total Cites Impact Factor 5-Year Impact Factor Immediacy Index Articles Cited Half-life Eigenfactor TM Score Article Influence TM Score 1 MOL NUTR FOOD RES 1613-4125 3727 4.713 4.635 0.915 188 3.1 0.01668 1.162 2 CRIT REV FOOD SCI 1040-8398 3806 4.510 6.269 0.406 69 8.0 0.00651 1.584 3 TRENDS FOOD SCI TECH 0924-2244 4736 3.710 5.531 0.414 58 7.9 0.00906 1.450 4 FOOD BIOPROCESS TECH 1935-5130 391 3.576 3.696 0.444 108 2.1 0.00129 0.723 5 FOOD CHEM 0308-8146 28896 3.458 3.922 0.760 1164 4.3 0.07270 0.837 6 FOOD MICROBIOL 0740-0020 3830 3.320 3.473 0.539 152 5.8 0.00879 0.844 7 INT J FOOD MICROBIOL 0168-1605 14554 3.143 3.557 0.504 375 7.0 0.02642 0.818 8 FOOD QUAL PREFER 0950-3293 2798 3.013 3.098 0.639 133 6.3 0.00402 0.523 9 INNOV FOOD SCI EMERG 1466-8564 1709 2.825 2.861 0.481 104 5.0 0.00478 0.715 10 J AGR FOOD CHEM 0021-8561 62903 2.816 3.209 0.443 1771 7.3 0.10787 0.716 11 FOOD CONTROL 0956-7135 3701 2.812 2.827 0.546 262 3.9 0.00994 0.579 12 COMPR REV FOOD SCI F 1541-4337 618 2.673 4.195 0.351 37 5.0 0.00184 1.158 13 FOOD HYDROCOLLOID 0268-005X 4540 2.659 2.953 0.750 92 5.1 0.01155 0.698 14 J CEREAL SCI 0733-5210 4189 2.655 3.202 0.252 139 7.6 0.00793 0.784 15 MEAT SCI 0309-1740 10378 2.619 3.000 0.401 362 7.0 0.01513 0.544 16 FOOD CHEM TOXICOL 0278-6915 10080 2.602 2.721 0.530 560 5.8 0.02064 0.597 17 AUST J GRAPE WINE R 1322-7130 1056 2.534 3.336 0.614 44 6.6 0.00217 0.853 18 J DAIRY SCI 0022-0302 27286 2.497 2.952 0.359 621 9.8 0.03044 0.569 19 PLANT FOOD HUM NUTR 0921-9668 1245 2.463 2.576 0.407 59 8.5 0.00159 0.478 20 FOOD RES INT 0963-9969 5003 2.416 2.899 0.361 316 6.7 0.01094 0.757 21 CHEM SENSES 0379-864X 3194 2.327 2.252 0.813 75 7.5 0.00796 0.739 22 LWT-FOOD SCI TECHNOL 0023-6438 5367 2.292 2.459 0.513 228 5.9 0.01190 0.584 23 POSTHARVEST BIOL TEC 0925-5214 4821 2.256 2.649 0.373 126 6.5 0.00955 0.606 24 FOOD ADDIT CONTAM A 1944-0049 4539 2.230 2.464 0.278 176 6.6 0.00857 0.542 25 INT DAIRY J 0958-6946 5008 2.181 3.061 0.377 114 6.7 0.01049 0.752 26 BIOTECHNOL PROGR 8756-7938 6899 2.178 2.556 0.233 210 7.1 0.01385 0.675 27 J FOOD ENG 0260-8774 11287 2.168 2.616 0.418 431 5.2 0.02688 0.569 28 FOODBORNE PATHOG DIS 1535-3141 1140 2.134 2.648 0.318 211 3.1 0.00536 0.736 29 J FOOD COMPOS ANAL 0889-1575 2796 1.948 2.883 0.450 120 5.2 0.00720 0.679 30 FOOD ANAL METHOD 1936-9751 157 1.932 1.932 0.260 50 1.8 0.00058 0.408 31 FLAVOUR FRAG J 0882-5734 2255 1.849 1.422 0.585 53 7.8 0.00350 0.349 32 FOOD POLICY 0306-9192 1216 1.831 2.459 0.242 66 6.2 0.00375 0.830 33 J DAIRY RES 0022-0299 2591 1.807 1.832 0.274 73 10.0 0.00341 0.491 34 J SENS STUD 0887-8250 1012 1.750 1.700 0.338 68 8.7 0.00124 0.282 35 J FOOD SCI 0022-1147 16581 1.733 2.059 0.209 465 10.0 0.01795 0.517 36 FOOD NUTR BULL 0379-5721 1206 1.727 1.607 1.071 70 5.5 0.00344 0.500 37 J FOOD PROTECT 0362-028X 11185 1.720 2.001 0.247 287 7.9 0.01710 0.448 38 J BIOSCI BIOENG 1389-1723 4815 1.707 2.312 0.314 239 6.0 0.01143 0.582 39 AM J ENOL VITICULT 0002-9254 4459 1.667 2.568 0.313 67 10.0 0.00348 0.582 40 FOOD SECUR 1876-4517 73 1.658 1.658 0.276 29 0.00024 0.324 41 FOOD BIOPHYS 1557-1858 263 1.648 1.955 0.147 34 2.8 0.00144 0.562 42 J AM OIL CHEM SOC 0003-021X 8840 1.587 1.939 0.182 170 10.0 0.00671 0.478 43 EUR FOOD RES TECHNOL 1438-2377 4131 1.585 1.785 0.256 176 5.2 0.01159 0.452 44 EUR J LIPID SCI TECH 1438-7697 1971 1.487 1.719 0.252 151 5.2 0.00515 0.429 45 J MED FOOD 1096-620X 1607 1.461 1.839 0.208 212 4.4 0.00431 0.366 46 PACKAG TECHNOL SCI 0894-3214 592 1.434 1.603 0.103 39 6.0 0.00119 0.335 47 CEREAL CHEM 0009-0352 5991 1.422 1.568 0.284 88 10.0 0.00441 0.399 48 J SCI FOOD AGR 0022-5142 10922 1.360 1.640 0.250 368 10.0 0.01439 0.419 49 J FUNCT FOODS 1756-4646 73 1.308 1.308 0.161 31 0.00031 0.306 50 BIOSCI BIOTECH BIOCH 0916-8451 9694 1.292 1.496 0.181 492 8.0 0.01907 0.416 51 STARCH-STARKE 0038-9056 2625 1.261 1.744 0.111 72 10.0 0.00242 0.380 52 FOOD REV INT 8755-9129 806 1.250 2.054 0.235 17 9.7 0.00097 0.546 53 J AOAC INT 1060-3271 4036 1.229 1.512 0.113 222 7.6 0.00743 0.360 54 INT J FOOD SCI TECH 0950-5423 3392 1.223 1.428 0.130 347 6.3 0.00661 0.310 55 FOOD BIOPROD PROCESS 0960-3085 508 1.207 1.130 0.207 58 6.2 0.00112 0.279 56 DAIRY SCI TECHNOL 1958-5586 151 1.154 1.495 0.082 49 2.5 0.00068 0.385 57 J OLEO SCI 1345-8957 730 1.094 0.300 90 4.7 0.00168 58 CHEMOSENS PERCEPT 1936-5802 67 1.091 1.091 0.300 20 0.00031 0.292 59 CEREAL FOOD WORLD 0146-6283 783 1.068 0.902 0.065 31 10.0 0.00050 0.195 59 J AM SOC BREW CHEM 0361-0470 583 1.068 0.918 0.138 29 10.0 0.00057 0.159 61 ANAL METHODS-UK 1759-9660 81 1.036 1.036 0.185 281 0.00011 0.199 62 FOOD TECHNOL BIOTECH 1330-9862 827 0.976 1.704 0.065 62 5.1 0.00229 0.379 63 J FOOD LIPIDS 1065-7258 442 0.952 1.116 0 6.5 0.00102 0.292 64 INT J FOOD PROP 1094-2912 622 0.947 1.165 0.068 118 4.4 0.00132 0.193 65 J INT SCI VIGNE VIN 1151-0285 336 0.913 1.043 0.043 23 8.4 0.00053 0.237 66 CIENC TEC ALIMENTAR 1135-8122 41 0.900 0.359 0 0.00012 0.077 66 SCI ALIMENT 0240-8813 407 0.900 0.328 0.067 15 10.0 0.00012 0.047 68 J I BREWING 0046-9750 957 0.897 1.014 0.026 38 10.0 0.00086 0.204 69 NAT PROD COMMUN 1934-578X 980 0.894 0.884 0.135 408 2.4 0.00315 0.155 70 J FOOD PROCESS ENG 0145-8876 624 0.875 1.077 0.089 90 7.6 0.00126 0.263 71 INT J DAIRY TECHNOL 1364-727X 572 0.867 1.349 0.074 68 5.3 0.00140 0.291 72 BRIT FOOD J 0007-070X 1036 0.784 1.085 0.092 87 8.0 0.00139 0.211 73 FOOD ADDIT CONTAM B 1939-3210 42 0.783 0.783 0.154 39 0.00012 0.133 74 INT J FOOD SCI NUTR 0963-7486 1309 0.778 1.223 0.271 70 6.5 0.00263 0.287 75 J FOOD NUTR RES 1336-8672 77 0.769 0.000 28 0.00041 76 GRASAS ACEITES 0017-3495 559 0.748 0.825 0.380 50 7.9 0.00083 0.174 77 J FOOD SAFETY 0149-6085 519 0.702 0.962 0.080 75 10.0 0.00079 0.225 78 J ESSENT OIL RES 1041-2905 2373 0.643 0.821 0.108 166 8.9 0.00238 0.133 79 CIENC TEC VITIVINIC 0254-0223 48 0.636 0.111 9 0.00009 79 S AFR J ENOL VITIC 0253-939X 296 0.636 0.824 0.037 27 10.0 0.00031 0.190 81 FOOD AGR IMMUNOL 0954-0105 272 0.633 0.597 0.032 31 9.1 0.00033 0.136 82 J FOOD BIOCHEM 0145-8884 790 0.625 1.138 0.211 109 8.2 0.00131 0.266 83 J FOOD DRUG ANAL 1021-9498 464 0.615 0.695 0.075 53 6.3 0.00091 0.149 84 AUST J DAIRY TECHNOL 0004-9433 417 0.605 0.549 0.000 41 10.0 0.00052 0.155 85 FOOD BIOTECHNOL 0890-5436 338 0.600 0.928 0.077 26 9.9 0.00044 0.205 86 AGR FOOD SCI 1459-6067 256 0.597 0.689 0.233 30 6.3 0.00062 0.195 87 J TEXTURE STUD 0022-4901 1076 0.593 1.138 0.115 52 10.0 0.00124 0.327 88 FOOD SCI TECHNOL INT 1082-0132 854 0.577 1.124 0.000 54 7.0 0.00173 0.284 89 J MUSCLE FOODS 1046-0756 457 0.576 0.944 0.051 59 10.0 0.00068 0.218 90 FOOD TECHNOL-CHICAGO 0015-6639 2504 0.539 0.632 0.058 52 10.0 0.00064 0.158 91 J FOOD QUALITY 0146-9428 569 0.534 0.828 0.123 73 9.3 0.00103 0.203 92 J FOOD PROCESS PRES 0145-8892 708 0.523 0.787 0.056 124 10.0 0.00111 0.190 93 FOOD DRUG LAW J 1064-590X 237 0.514 0.494 0.206 34 8.6 0.00103 0.310 94 FOOD SCI BIOTECHNOL 1226-7708 845 0.505 0.543 0.062 240 4.2 0.00205 0.100 95 ITAL J FOOD SCI 1120-1770 419 0.500 0.587 0.000 61 8.5 0.00053 0.127 96 KOREAN J FOOD SCI AN 1225-8563 236 0.497 0.071 127 3.4 0.00022 97 FOOD AUST 1032-5298 254 0.485 0.634 0.091 11 10.0 0.00026 0.147 98 J AQUAT FOOD PROD T 1049-8850 232 0.481 0.040 25 8.8 0.00036 99 J FOOD SCI TECH MYS 0022-1155 1005 0.477 0.386 0.034 116 10.0 0.00102 0.074 100 QUAL ASSUR SAF CROP 1757-8361 16 0.444 0.444 0.154 26 0.00003 0.051 101 FOOD SCI TECHNOL RES 1344-6606 450 0.439 0.570 0.043 93 6.2 0.00102 0.140 102 J FOOD HYG SOC JPN 0015-6426 428 0.436 0.387 0 8.7 0.00040 0.063 103 J FOOD AGRIC ENVIRON 1459-0255 659 0.425 0.425 0.106 578 3.0 0.00152 0.064 104 MILCHWISSENSCHAFT 0026-3788 1015 0.416 0.444 0.077 91 10.0 0.00085 0.096 105 CZECH J FOOD SCI 1212-1800 315 0.413 0.507 0.015 68 4.4 0.00075 0.105 106 AGRIBUSINESS 0742-4477 277 0.406 0.000 27 9.1 0.00047 107 IRISH J AGR FOOD RES 0791-6833 155 0.400 0.648 0.111 9 7.5 0.00023 0.137 108 INT J FOOD ENG 1556-3758 196 0.388 0.620 0.068 88 3.6 0.00087 0.147 109 ACTA ALIMENT HUNG 0139-3006 290 0.379 0.440 0.043 47 7.6 0.00041 0.088 110 J RAPID METH AUT MIC 1060-3999 164 0.373 0.595 0 5.4 0.00041 0.137 111 J VERBRAUCH LEBENSM 1661-5751 137 0.348 0.123 57 3.1 0.00067 112 CYTA-J FOOD 1947-6345 14 0.345 0.345 0.107 28 0.00003 0.049 113 ARCH LEBENSMITTELHYG 0003-925X 166 0.333 0.345 0.129 31 10.0 0.00033 0.104 114 J KOREAN SOC APPL BI 1738-2203 107 0.324 0.062 130 2.2 0.00025 115 RIV ITAL SOSTANZE GR 0035-6808 217 0.269 0.256 0.042 24 10.0 0.00017 0.057 116 CIENCIA TECNOL ALIME 0101-2061 914 0.266 0.015 200 6.1 0.00143 117 AGRO FOOD IND HI TEC 1722-6996 173 0.238 0.166 0.121 91 4.1 0.00040 0.036 118 INT SUGAR J 0020-8841 240 0.207 0.219 0.062 64 8.4 0.00053 0.066 119 DEUT LEBENSM-RUNDSCH 0012-0413 249 0.203 0.261 0.000 87 8.3 0.00034 0.054 120 ZYWN-NAUK TECHNOL JA 1425-6959 173 0.157 0.011 94 5.2 0.00017 121 J OIL PALM RES 1511-2780 112 0.148 0.000 17 7.0 0.00015 122 ZUCKERINDUSTRIE 0344-8657 129 0.140 0.103 0.059 51 10.0 0.00012 0.019 123 FLEISCHWIRTSCHAFT 0015-363X 505 0.127 0.104 0.059 202 10.0 0.00032 0.018 124 J JPN SOC FOOD SCI 1341-027X 338 0.117 0.163 0.013 77 10.0 0.00043 0.044 125 B CTR PESQUI PROC AL 0102-0323 33 0.100 0.000 30 0.00006 126 ELELMISZERVIZSGALATI 0422-9576 3 0.040 0.000 4 0.00001 127 ANNU REV FOOD SCI T 1941-1413 13 0.650 20 0.00000 127 FOOD HYG SAFE SCI 0015-6426 61 0.011 89 0.00001
个人分类: 科研之路|4842 次阅读|0 个评论
在Skagway街头看到Sarah Palin 2011 Calendar
黄安年 2011-10-24 22:17
在Skagway街头看到Sarah Palin 2011 Calendar
在 Skagway 街头看到 Sarah Palin 2011 Calendar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2011 年 10 月 24 日 ( 美东时间 ) 发布 Sarah Palin 从政于 Alaska ,并以 Alaska 为依托意图进军华盛顿未果。 8 月 24 日上午我们在 Skagway, Alaska 街头看到唯一一张他的宣传广告。 以下照片 2 张中第一张是是当日拍摄的, 第二张是从 Sarah Palin 2011 Calendar 网上下载的。
2438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review: Processing Flows of Information: From Data Stream
jiangdm 2011-10-24 18:52
Processing Flows of Information: From Data Stream to Complex Event Processing GIANPAOLO CUGOLA and ALESSANDRO MARGARA ACM Computing Surveys, Vol. 44, No. 3, Article 15, Publication date: June 2012. abstract: A large number of distributed applications requires continuous and timely processing of information as it flows from the periphery to the center of the system. Examples include intrusion detection systems which analyze network traffic in real-time to identify possible attacks;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applications which process rawdata coming from sensor networks to identify critical situations; or applications performing online analysis of stock prices to identify trends and forecast future values. Traditional DBMSs, which need to store and index data before processing it, can hardly fulfill the requirements of timeliness coming from such domains. Accordingly, during the last decade, different research communities developed a number of tools, which we collectively call Information flow processing (IFP) systems, to support these scenarios. They differ in their system architecture, data model, rule model, and rule language. In this article, we survey these systems to help researchers, who often come from different backgrounds, in understanding how the various approaches they adopt may complement each other. In particular, we propose a general, unifying model to capture the different aspects of an IFP system and use it to provide a complete and precise classification of the systems and mechanisms proposed so far. Keywords: Complex event processing, publish-subscribe, stream processing 1. INTRODUCTION information flow processing (IFP) domain the organization of this paper: 1) Section 2 describes the IFP domain, provides an initial description of the different relative technologies, and explains the need for combining the best of different worlds to fully support IFP applications. 2) Section 3 describes a framework to model and analyze the different aspects that are relevant for an IFP engine 3) Section 4 use this frameworkto describe and compare the state of the art in the field 4) Section 5discuss the results of such classification 5) Finally, Section 6 reviews related work 6)Section 7 provides some conclusive remarks and a list of open issues. 2. BACKGROUND AND MOTIVATION 2.1. The IFP Domain Processing flows of information From data stream to complex event processing.pdf
个人分类: ML|0 个评论
2011 10月 FlowJo培训 南京行程安排
FlowJo 2011-10-24 14:11
2011年10月26日 南京FlowJo培训安排 9:30-11:30 南京医科大学 先知楼1410室 学校地址:南京市汉中路140号 14:30-16:30 南京大学 蒙民伟楼1901室 学校地址:南京市汉口路22号 此次讲座为免费形式,各位流式爱好者都可以参加! 具体咨询事宜请联系南京福麦斯生物 025-58854735
个人分类: FlowJo 会议及讲座安排|3124 次阅读|0 个评论
2011 10月 FlowJo 培训 北京行程安排
热度 1 FlowJo 2011-10-24 14:01
2011年10月18日,9:00am-5:00pm FlowJo 培训 军事医学科学院5所 内容: 数据分析理论讲解:数据格式,数据呈现方式,流式设门及采集后荧光补偿 软件演示:基本数据分析操作,批处理操作,数据报告导出,软件荧光补偿,细胞周期分析 个人演示数据操作 2011年10月19日 2:00pm - 4:00pm FlowJo 培训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所 内容: 数据分析理论讲解:数据格式,数据呈现方式,流式设门及采集后荧光补偿
个人分类: FlowJo 会议及讲座安排|3291 次阅读|2 个评论
求一篇关于自闭症的文献( 作者Tavassoli T, Baron-Cohen S)
热度 1 runrun 2011-10-23 15:54
Taste Identification in Adults with Autism Spectrum Conditions. J Autism Dev Disord. 2011 Oct 18; Authors: Tavassoli T, Baron-Cohen S 只有摘要,看不到全文。 不抱希望,但也不绝望。
266 次阅读|2 个评论
SVIEF 2011 (2011 高创会) currently on-going is a BIG event
liwei999 2011-10-23 02:40
it was a big event of 5000+ people, hundreds of CEOs, a dozen Chinese mayors and all the Chinese American politicians, plus high-profile businesses, investors, entrepreneurs and technologists are gethering together in Santa Clara for three days to promote the innovation and cooperation between China and US. Said that the Chinese business sponsors were more than happy to pay for the appearance fee $150,000 for the former president Bill Clinton who gave the keynote speech in the opening yesterday. Bill, as usual, was a great speaker. He mentioned during the QA that China's entry into WTO marked a great turning point for China to be an integrated part of the world economy and he personally made a big effort for that. A big applause from the crowd, of course, because indeed, without WTO membership, China's economy would not have developed this far. Funny thing is that only a few days ago, Mrs. Clinton made some very harsh remarks on China's trade and currency policy and even called for allies to join the efforts to force China to behave better. There is lots of tension there in the bilateral trade right now. That is perhaps why Bill Clinton had to say at the very beginning of his speech something to the effect that we have many issues, even conflicts between our two countries, but, he continued, it is a win-win we should sit and talk to resolve the issues and promote the trade. He promoted his foundation and his engagement with the foundation to get involved in some poorest areas of the world to help develop the economy while protecting the environment. In answering the questions, which international leaders impressed him the most. Before he praised, as expected, the then Chinese president Jiang Zeming and premier Zhu Rongji, who are the best partners to lead China at its best, he went on with a long list of the leaders whom he admires and was close friends with: Mandela, Yeltsin, Yitzhak Rabin, etc. it was fun. Here is my short video for the news: 中文版: http://www.youtube.com/watch?v=9P3g36b9gds 国内土豆: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9AiyApHBmHo/ 英文版: youTube: http://www.youtube.com/watch?v=hz0z3Jm51_c 国内土豆网: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UJQiz-Q1Iv4/ http://home.99people.com/space.php?uid=142746do=blogid=8288 由于有规定克林顿演讲不得录像(其实还是很多人在录),所以 只剪了几个镜头(不含现场声音)意思意思。 两分钟的 trailer 帮助宣传一下这次活动而已。
个人分类: 其他杂碎|3509 次阅读|0 个评论
Oct 12, 2011 Plan
zmeng 2011-10-22 14:14
1. In the morning, have your hair cut. 2. Read the self-therapy for the stutterer. 3. Go to City of Hope for lunch. 4. Go to Nina's home for learning English. 5. Learn how to gavage mice from Wei. 6. Eat less in the night. Do more exercise. 7. Sleep before 10:30 pm.
1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笑喷:《常到河边钓钓》
genevalley 2011-10-22 06:58
找点空闲,挤点时间, 发动小车, 往周边窜窜。 套上wader,拎着杆杆, 买桶米诺,去湖边转转。 包包里塞满了,钩钩线线, 口袋里面,还藏着个手电。 生活的烦恼,它顿时木了, 工作的事情,先靠边站站。 左甩甩杆杆,右甩甩杆杆, 哪怕只能上条破痴,或者碎粘粘 挂了地球也能拉个杆儿弯呀, 夏退冬近没几天鸟,就图个舒坦。 常来回窜窜,来回窜窜, 不要总是蹲在一个地方在那傻劲地甩 大鲈多是躲在荷叶下面趁机偷一口呀 卧癞眼神太好,很少在~~白天出现。 -- 发信人: fotoman (hexar), 信区: Fishing 标 题: 夜深人静的时候依旧怀揣钓鱼的梦想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ue Oct 18 01:09:10 2011, 美东) ※ 来源:·WWW 未名空间站 海外: mitbbs.com 中国: mitbbs.cn·
个人分类: 它山之石|1863 次阅读|0 个评论
新西兰克马德克群岛海域发生里氏7.6级地震:关注10月潮汐组合
热度 1 杨学祥 2011-10-22 03:29
新西兰克马德克群岛海域发生里氏7.6级地震 来源:中国新闻网 2011年10月22日02:22   中新网10月22日电 据美国地质勘探局网站消息,北京时间2011年10月22日1时57分,新西兰克马德克群岛海域发生里氏7.6级地震,震源深度39.8公里。 (责任编辑:UN602) http://news.sohu.com/20111022/n323008534.shtml 震中 发震时刻 震级(M) 纬度(°) 经度(°) 深度(千米) 参考位置 地图 2011-10-22 01:57:17 7.6 -28.9 -176.1 40 克马德克群岛地区 地图 2011-10-22 00:12:23 3.9 35.6 81.5 8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地区策勒县、于田县交界 地图 2011-10-21 16:29:21 3.3 27.1 91.5 7 中不交界 地图 2011-10-21 16:26:39 3.0 43.0 124.6 8 吉林省四平市梨树县、辽宁省铁岭市西丰县交界 地图 2011-10-21 04:59:04 3.2 35.6 81.5 10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地区策勒县、于田县交界 地图 2011-10-21 04:52:35 4.7 35.6 81.6 6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地区于田县、策勒县交界 地图 2011-10-18 21:59:13 4.0 54.1 124.0 5 俄罗斯 地图 2011-10-18 16:37:30 3.3 45.0 94.1 8 蒙古 地图 2011-10-18 13:05:03 6.1 -5.9 151.0 20 新不列颠地区 地图 2011-10-17 12:08:49 3.1 32.2 101.5 18 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马尔康县 地图 2011-10-16 21:44:46 5.0 44.3 82.7 4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精河县 地图 2011-10-16 11:54:42 3.4 26.5 100.7 15 云南省丽江市永胜县 地图 2011-10-16 11:53:29 3.2 26.6 100.7 17 云南省丽江市永胜县 地图 2011-10-16 08:36:35 3.2 29.1 109.8 6 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永顺县 地图 2011-10-16 03:42:56 4.8 43.2 100.6 9 蒙古 地图 2011-10-14 14:10:12 6.6 54.2 123.7 10 俄罗斯 地图 2011-10-14 11:35:13 6.7 -6.6 148.0 40 新几内亚东部地区 地图 2011-10-13 18:49:58 3.1 32.6 96.5 5 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 地图 2011-10-13 12:27:52 3.6 35.7 115.4 7 河南省濮阳市范县、山东省荷泽市鄄城县交界 地图 2011-10-12 16:40:20 1.8 40.0 116.2 5 北京市海淀区(有感) 地图 2011-10-10 09:55:38 4.1 36.2 82.5 6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地区于田县、民丰县交界 地图 2011-10-10 05:16:26 3.3 32.1 94.0 6 西藏自治区那曲地区巴青县 地图 2011-10-09 23:54:24 4.0 22.5 121.0 6 台湾台东县附近海域 地图 2011-10-08 19:25:15 3.0 32.2 120.5 12 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有感) 地图 2011-10-08 16:53:14 6.0 -20.4 -173.3 20 汤加 地图 2011-10-07 16:58:29 6.3 -32.4 -179.0 30 克马德克群岛 地图 2011-10-07 06:24:04 3.1 24.7 99.1 10 云南省保山市施甸县 地图 2011-10-06 19:12:28 6.1 -24.2 -64.2 10 阿根廷 地图 2011-10-06 10:26:00 3.3 42.1 87.0 6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博湖县、和硕县交界 地图 2011-10-06 02:54:19 3.7 29.9 97.4 8 西藏自治区昌都地区左贡县 地图 2011-10-05 22:40:49 4.7 38.3 87.3 10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若羌县 地图 2011-10-04 16:40:05 3.0 36.6 105.4 8 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海原县 地图 2011-10-03 10:42:30 3.2 25.5 105.8 7 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贞丰县、安顺市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交界 地图 2011-09-30 20:08:09 3.7 31.4 94.0 7 西藏自治区那曲地区比如县 地图 2011-09-30 08:07:56 3.1 36.4 113.1 5 山西省长治市潞城市、长治市交界 地图 2011-09-29 10:44:45 3.1 41.9 88.3 7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地区托克逊县 http://www.ceic.ac.cn/ 2011年10月潮汐组合:强潮汐持续 2011-9-20 15:17 2011年10月潮汐组合:强潮汐持续 杨学祥 2011年6-7月和12月,月亮近地潮和日月大潮的间隔时间超过3天,为弱潮汐时期。8月末至11月,月亮近地潮和日月大潮的间隔时间不超过3天,为强潮汐时期。2011年10月是下半年第三个强潮汐月,潮汐强度相对9月变小。 潮汐组合A:2011年10月4日为日月小潮(上弦),潮汐强度小,10月2日月亮赤纬角达到最大值南纬22.4724度,两者强叠加,地球扁率变小,自转变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 潮汐组合B:2011年10月12日为日月大潮,9日月亮赤纬角达到极小值北纬0.0001度,两者弱叠加,赤道和两极潮汐变化较大,地球扁率变大,地球自转变慢,不利于厄尔尼诺发展,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 潮汐组合C:10月20日为日月小潮(下弦),17日月亮赤纬角达到最大值北纬22.3948度,两者弱叠加,潮汐南北震荡幅度较大,地球自转变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 潮汐组合D:10月27日为日月大潮,24日月亮赤纬角达到极小值北纬0.0003度,26日月亮在近地点。两两强叠加,三者弱叠加,赤道和两极潮汐变化较大,地球扁率变大,地球自转变慢,不利于厄尔尼诺发展,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488405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2476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ASABE Introductory and Congratulatory Address at CSAE2011
wangyk 2011-10-20 11:41
王应宽 Wang Yingkuan Beijing, China October 20, 2011 ASABE Introductory and Congratulatory Address at the Opening Ceremony of CSAE 2011 Darrin Drollinger , ASABE Executive Director Good morning. We are deeply honored to join you here at the CSAE Bi-annual meeting. Based on the program and quality of speakers, this promises to be an excellent meeting and networking opportunity. I am Darrin Drollinger, Executive Director with the American Society of Agricultural and Biological Engineers or ASABE. I have had the pleasure to travel to China several times in the past; however, this is my first trip to the intriguing city of Chongqing. I am looking forward to learning more about this great city as well as gaining a deeper understanding and impression of agriculture in China. I am joined by the elected ASABE President and ask that she provide introductory remarks at this time. Sonia Jacobsen , ASABE President Thank you, Darrin. I am Sonia Maassel Jacobsen. I began to serve as ASABE President in August 2011. It is my privilege to be here with Darrin representing ASABE. Later in the program, we will be giving an overview of who we are and potential areas for expanded cooperation. The United States and China are both large nations seeking to provide food, fiber, and fuel within our borders and beyond. As world population grows, so does the challenge. Collaborative research between the Chinese and Americans can use the best of both cultures to devise innovative solutions to meet a range of economic, environmental, and social needs. ASABE was delighted to welcome about 50 professors and researchers from China to the annual international meeting of ASABE in Louisville, Kentucky, in August 2011. We are grateful to the efforts of Dr. Wang Yingkuan who organized th e CSAE delegation with 34 members to Kentucky , and grateful to CSAE President and CAAE President Prof. Zhu Ming who led the delegation. Other k ey leaders attending the meeting included honorary president Prof. Wang Maohua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who is an Academic member of the Chinese Academy of Engineering; CSAE standing vice president Prof. Luo Xiwen, who is an Academic member of the Chinese Academy of Engineering and on the faculty at the South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Prof. Li Pingping, CSAE Vice President and vice chair of the CSAE delegation to Kentucky, and vice President of Nan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and CSAE Section Chair of Agricultural Soil and Water Engineering, Distinguished Yangtze Scholar, also vice chair of the CSAE delegation to Kentucky, Prof . Kang Shaozhong from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and so on . It was an honor to have these distinguished individuals come to Louisville to attend the ASABE meeting. The conference provided a unique way for Chinese, American, and Canadian engineers to come together to share ideas that will benefit agricultural industries and education. ASABE and CSAE have a well-established history of working together in the publications area and we are excited to grow this relationship. We see potential for expanded partnership in areas such as publications and technical journals, sharing proven technologies --which have been well documented by ASABE, standards collaboration, student competitions, meetings and education, and exchange of information on professional engineer licensure. This past summer, ASABE was pleased to participate in the 10 th anniversary meeting of the Association of Overseas Chinese Agricultural, Biological and Food Engineers or AOC meeting in Louisville, KY. Dr. Ning Wang was elected president and this is especially exciting for me, since I am the first female president in ASABE’s 104 year history. It is noteworthy to point out that Ning is already the third female to serve as president of AOC. Ning is the daughter of Prof. Wang Maohua. Prof. Luo Xiwen, Prof. Zhu Ming , Dr. Wang Yingkuan, and the entire Chinese delegation to Louisville for the ASABE meeting exemplified the mutual desire of ASABE and CSAE to increase cooperation between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in the area of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 and production of food, fiber and fuel. In closing, ASABE would like to thank you again for inviting our participation in the CSAE Biennial meeting. We look forward to increasing the already well established and excellent relationship which exists between our two organizations. We wish much success on the meeting and related discussions. We congratulate you on providing this excellent forum for discussion of ideas and the exchange of information. Thank you . Drollinger and Jacobsen – present congratulatory letter to Conference Chair or CSAE President or group of leaders SJ 10/17/2011
个人分类: 学术交流|2206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更新的ASTER全球数字高程模型数据(30米分辨率)
hongyuhuang2011 2011-10-20 10:26
NASA10月17日的消息。之前的版本是2009年6月发布的;在其基础上增加了26万幅立体像对以提高空间分辨率和三维精度。数据是FREE的,免费下载。 http://www.jpl.nasa.gov/news/news.cfm?release=2011-320 NASA, Japan Release Improved Topographic Map of Earth October 17, 2011 PASADENA, Calif. - NASA and Japan released a significantly improved version of the most complete digital topographic map of Earth on Monday, produced with detailed measurements from NASA's Terra spacecraft. The map, known as a global digital elevation model, was created from images collected by the Japanese Advanced Spaceborne Thermal Emission and Reflection Radiometer, or ASTER, instrument aboard Terra. So-called stereo-pair images are produced by merging two slightly offset two-dimensional images to create the three-dimensional effect of depth. The first version of the map was released by NASA and Japan's Ministry of Economy, Trade and Industry (METI) in June 2009. "The ASTER global digital elevation model was already the most complete, consistent global topographic map in the world," said Woody Turner, ASTER program scientist at NASA Headquarters in Washington. "With these enhancements, its resolution is in many respects comparable to the U.S. data from NASA's Shuttle Radar Topography Mission, while covering more of the globe." The improved version of the map adds 260,000 additional stereo-pair images to improve coverage. It features improved spatial resolution, increased horizontal and vertical accuracy, more realistic coverage over water bodies and the ability to identify lakes as small as 0.6 miles (1 kilometer) in diameter. The map is available online to users everywhere at no cost. "This updated version of the ASTER global digital elevation model provides civilian users with the highest-resolution global topography data available," said Mike Abrams, ASTER science team leader at NASA's Jet Propulsion Laboratory in Pasadena, Calif. "These data can be used for a broad range of applications, from planning highways and protecting lands with cultural or environmental significance, to searching for natural resources." The ASTER data cover 99 percent of Earth's landmass and span from 83 degrees north latitude to 83 degrees south. Each elevation measurement point in the data is 98 feet (30 meters) apart. NASA and METI are jointly contributing the data for the ASTER topographic map to the Group on Earth Observations, an international partnership headquartered at the World Meteorological Organization in Geneva, Switzerland, for use in its Global Earth Observation System of Systems. This "system of systems" is a collaborative, international effort to share and integrate Earth observation data from many different instruments and systems to help monitor and forecast global environmental changes. ASTER is one of five instruments launched on Terra in 1999. ASTER acquires images from visible to thermal infrared wavelengths, with spatial resolutions ranging from about 50 to 300 feet (15 to 90 meters). A joint science team from the United States and Japan validates and calibrates the instrument and data products. The U.S. science team is located at JPL. NASA, METI, Japan's Earth Remote Sensing Data Analysis Center (ERSDAC), and the U.S. Geological Survey validated the data, with support from the U.S. National Geospatial-Intelligence Agency and other collaborators. The data are distributed by NASA's Land Processes Distributed Active Archive Center at the U.S. Geological Survey's Earth Resources Observation and Science Center in Sioux Falls, S.D., and by ERSDAC in Tokyo. Users of the new version of the ASTER data products are advised that while improved, the data still contain anomalies and artifacts that will affect its usefulness for certain applications. Data users can download the ASTER global digital elevation model at: https://lpdaac.usgs.gov/ or http://www.ersdac.or.jp/GDEM/E/4.html . For more information about ASTER, visit: http://asterweb.jpl.nasa.gov/ . For more information on NASA's Terra mission, visit: http://www.nasa.gov/terra .
个人分类: RS Images|4307 次阅读|0 个评论
计算数学(2011 秋)
metanb 2011-10-19 09:42
这是为工科博士生开的课程,共9周课,每周4个学时,共18讲。上课时间:周三第三、四大节。上课地点:16楼409。允许旁听。 注意 :i) 最早提交作业的两位同学,每人加5分。 ii) 同学们分为两组,任何组员在规定时限内未提交作业,该组同学每人扣5分。 其它事项参见 这里 。 * * * 第一讲作业(上):甘婕 +5分;张晓红 +5分 (提交时间: Oct 21, 2011) 第一讲作业(下):智红英 +5分(提交时间:Oct 27, 2011) 胡立华 +5分(提交时间:Oct 31, 2011) 第二讲作业(上):黄治权 +5分(提交:Nov.3,2011);智红英 +5分(提交:Nov.7,2011) 第二讲作业(下):张晓红+5 范沁红+5 (提交:Nov.17, 2011) 第三讲作业:甘婕 +5分;胡立华 +5分 (提交时间:Dec 8, 2011) * * * 2011期终核算 * * * * 作业加分核算: 甘 婕:+10 分 张晓红:+10 分 智红英:+10 分 胡立华:+10 分 黄治权:+ 5 分 范沁红:+ 5 分 * 出勤核算:所有同学按全勤核算。 * 总分核算规则: 1. 本门课程最高总分限定为98分; 2. 作业(20%)+ 出勤(30%)+ 笔试(50%)- 2 = 额定分数; 3. 小组负责人加分 = 2分; 4. 额定分数 + 作业加分 + 小组负责人加分 = 加法分数; 5. 本期最高加法分数 - 96 = 模分数; 6. 加法分数-模分数 = 预总分 7. 协同分数 = 2 分; 8. 预总分的总和较高的小组定义为“胜利组”; 9. 胜利系数=1 或 0(胜利组成员取 1,平局取1;否则取 0 ) 10. 预总分 + 胜利系数 * 协同分数 = 最终总分 (填入成绩表)
个人分类: 课程专栏|3016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4名科学家获2011年度“赵九章优秀中青年科学奖”
xuxiaxx 2011-10-18 08:48
2011年度“赵九章优秀中青年科学奖”今天在北京颁奖。4位45岁以下在各自领域作出突出成绩的中青年科学家获得这一奖项。 本次“赵九章优秀中青年科学奖”从今年3月开始受理申报,来自全国17个单位的27名中青年科学家参加角逐。最终,北京大学物理学院付遵涛博士、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雷建设博士、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刘立波博士、中科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李靖博士分别获得大气物理、地球物理、空间物理、空间探测“赵九章优秀中青年科学奖”。 赵九章是我国著名气象学家、地球物理学家和空间物理学家,曾获“两弹一星功勋奖章”,为我国国防科技和人造卫星事业作出了杰出贡献。“赵九章优秀中青年科学奖”设立于1989年,主要奖励我国在大气物理、地球物理、空间物理及空间探测学科领域作出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技工作者。 来源:: http://www.stdaily.com/kjrb/content/2011-10/18/content_358219.htm
1406 次阅读|0 个评论
第十七届中国国际化纤会议(吴江2011)(八)
nanyq 2011-10-17 22:35
中国化纤循环经济联盟成立大会及专题研讨会 现场报道 当今,资源的约束,环境承载的压力以及应对气候变化,已成为全球化发展中世界各国共同关注和必须解决的课题。中国化纤产业在新时期的发展中深感尤为迫切。当前如何合理、有效利用各类资源,并对各类废弃物资源进行最大限度的回收,对其开发利用(物理法/化学法等处理方式),从而逐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是中国化纤行业发展循环经济既现实而紧迫的任务。 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中国化纤产业决心以巩固和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为目标,以提高产品差别化水平和附加值为方向,以强化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整合行业资源,拓展应用领域,优化产业布局,推进兼并重组,淘汰落后产能,再创中国再生产业新优势,实现循环、低碳、绿色发展,全力打造产业转型升级的示范产业和典型的绿色环保产业。经与相关部门、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企业商定,筹备组建中国化纤循环经济联盟,并在第十七届中国国际化纤会议期间成立。 2011年9月2日下午两点,中国化纤循环经济联盟成立大会隆重举行。参加会议的有国家发改委产业协调司贺燕丽副司长,中国化纤工业协会端小平会长、郑植艺名誉会长及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企业、国外代表,约110多人。 成立大会由中国化纤工业协会郑俊林秘书长主持。 会议首先请郑植艺名誉会长对中国化纤循环经济联盟成立的重要性和意义进行阐述,着重谈了中国化纤纺织循环产业的紧迫性,指出中国聚酯、涤纶行业而言,自1964年涤纶诞生之日起,到2010年共生产聚酯和涤纶约2.1亿吨、1.85亿吨,聚酯瓶片和工业丝社会存量0.3亿吨、600万吨。其中绝大部分以“布料或服装”形式存在,但由于“布料或服装”的成分复杂、附件较多,至今未有完全能回收利用的装置。到“十二五”末,我们预计聚酯社会存量仍会增加1.8亿吨(按5年消费计),总社会存量会接近4亿吨。这些不可降解的“高聚物”已经到了非解决不可的时刻,否则必将成为环境的负担。另外,还有锦纶、氨纶、丙纶、腈纶、粘胶、维纶等的回收利用也摆在我们面前。 最后由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端小平会长宣布“中国化纤循环经济联盟”正式成立,并率九家循环再生化纤企业向全世界化纤界郑重宣誓绿色宣言: 节能减排,率先行动。 清洁生产,整合资源。 循环经济,势在必行。 低碳绿色,和谐目标。 齐心协力,联盟先行。 成立大会后,进行了专题研讨会。来自国内外的8位专家、学者、企业家围绕会议主题发表演讲。会议由中国化纤工业协会再生化纤专业委员会林世东秘书长主持。 首先是东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王华平提出了“纺织循环经济发展与思考”,着重介绍了循环再生的新技术和新产品,特别是介绍了“梯度利用”概念;邵阳纺织机械有限责任公司化纤设备研究所机械室主任黄伟江介绍了“再生成套设备在节能降耗的最新进展及发展趋势”,着重介绍了再生设备在各阶段的节能降耗的思考和解决办法;海东青新材料集团有限公司粘伟诚行政总裁结合自身公司的上下游介绍了“再生涤纶纤维在无纺领域的应用及发展愿景”;有着多年上下游生产、设计经验的浙江宝绿特环保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姚克明介绍了“国内外再生清洗设备的最新动态及发展趋势”,分析了国内外瓶源的特点,并对各国瓶源针对性的提出清洗解决方案;国内第一家拿到整瓶进口批复的濠锦化纤(福州)有限公司销售CEO但汉良结合公司环境保护措施状况谈了“对《进口废PET饮料瓶砖环境保护管理规定(试行)》的的实践与体会”;有着再生行业“产业第一完整产业链”的杭州富兴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汪玉林介绍公司的“PET整瓶回收到PET高档地毯资源再生产业链”;由帝人(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山本泉带来了“日本的再生发展现状及再生回收体系建设”,介绍了日本国内完整的法律体系、产业链体系建设;最后由Intertek天祥集团生态产品认证部经理林立结合世界循环的潮流趋势,介绍“中国再生聚酯行业发展与Intertek国际再生聚酯认证体系”。 成立大会及专题论坛圆满落幕,但各位嘉宾久久不愿离去,或纷纷在主背景板前留影,或与演讲嘉宾窃窃私语,或三三两两畅谈。
2272 次阅读|0 个评论
2011北京马拉松赛的那些事儿
热度 16 jizx971 2011-10-17 22:34
一年一度的跑步盛会—— 2011 北京马拉松赛——在万里晴空的掩映下,顺利闭幕了。从赛前活动到赛后回家,倒是遇到了许多新鲜事儿,长了不少见识。 1. 起点上厕所的尴尬 经常出门在外的人,总是有这么一个体会:出门的时候没感觉什么,等到了路上却来了内急。于是,赶紧找个地方解决。 2011 北京马拉松,来自世界和全国各地的参赛运动员,齐聚北京天安门广场,等待鸣枪起跑。好几万人的阵势,自然有许多人需要解决“放水”的问题,更何况是吸收快、消耗循环紧凑的运动员呢。于是乎,到处都可以看见满大街找厕所的焦急的人。经过几方打听,好不容易到了“救急之所”,却被眼前的景象吓一大跳。有句话叫“一个萝卜一个坑”,但是在这里却颠倒了,一个坑外,有好几个萝卜等着。一个个脸色古怪,除了焦急之外,还有更多的无奈。天安门附近的公共厕所如此之少,可想而知其他地方的境况是个什么样子了。以前总是看到有人“就地解决”,现在终于明白了,甚至是同情他们。但是,那些不值得同情的人却有些招人恨了。君不见,厕所的手纸随处乱扔,星星点点,点点星星;君不见,便池中的剩余物,多得超乎你的想象。我没有鼻炎,每次上厕所都憋着气。读书的时候,我的肺活量才 5000 毫升,现在大概有 8000 毫升了。看来,出门在外上厕所真是一项比马拉松运动更能锻炼人的肺活量的运动。这个一点也不假。 2. 赛前存包的坎坷 中国人有一种天性的紧迫感,无论做什么事,都争先恐后,唯恐落后于人。于是便有了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演化到如今,却是“先自己之乐而乐”。就说今天的赛前存包吧,大家所到之处,那是所向披靡,连我身旁这个曾经是“武林高手”的哥们也自叹不如。存包车终于“千呼万唤始出来”,大家既没有权利,也没有义务,全靠志愿者去管理和维持,但志愿者不可能处处都管到,于是到处乱糟糟。人们争相拥挤在存包车前,谁也不想让谁,谁也不排队,互相推搡拉扯;有的连身后的比赛号码薄都挤掉了,真是叹为观止。我也有幸成为了这大队人马中的一员,在这昏天暗地的人流中,天旋地转,偶尔还能听到互相的辱骂声,使我继大饱耳福之后,又着实体验了一把“瘦身功”。看来,这次北马真的收获颇丰。 3. 赛中的跑步状态 我现在有了一种 18 岁时所没有的智慧,现在的我心闲气定地在赛道上自娱自乐,自己配速,自己把握,不会像从前那样盲目与人攀比。怎么舒服怎么跑,在注重成绩的同时,更加看重身体的舒适程度。今年的北京马拉松,是我以往比赛中最为轻松的一次比赛,跑步过程中没有受到一丝的伤痛。也许是我的速度比较慢吧(全程完赛时间是3小时23分33秒),但是我觉得一种成熟的心态——身体比成绩更重要,已经深入我鄙薄的大脑。也许,后一点对我来说更为切合实际。卢梭曾经说过,人生而自由却总是在枷锁之中;经过长期的马拉松比赛,我慢慢地体悟到,这枷锁不是别的什么东西,正是自己加于自己身上的一种无形的欲望与观念。打破这种枷锁,只有你自己才是最终的实施者。从这次马拉松比赛当中,我体会到的远比我用文字表达的要多得多,也许这才是我最大的收获吧。很不幸的是,好多同龄的跑友,甚至于年纪长我很多的跑友,连这种智慧都没有,这就错过了在马拉松比赛中能够学到的唯一智慧——知道什么才是自己第一位所需要的。 呵呵,不管怎么说,2011北京马拉松赛结束了,我的一件心事也了了。就在我与朋友们庆祝顺利完成北马的同时,厦门的哥们打来电话,邀请我参加2012年厦门国际马拉松暨海峡两岸马拉松友谊赛,具体几位数字的奖励,嘘,——保密!O(∩_∩)O~ 伸一伸懒腰,等候新的一天的到来,相信明天会更好!
5282 次阅读|18 个评论
第十七届中国国际化纤会议(吴江2011)(七)
nanyq 2011-10-17 22:33
市场展望与发展分论坛 现场报道 09:00-12:30 主持人: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 副会长 赵向东 09:00-09:25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经济研究所 所长 陈凤英 全球原油市场供求分析 陈所长在报告中指出当前全球原油供求基本平衡,但储量、生产、消费和贸易严重失衡。OECD国家原油需求占全球比重持续下降,新兴市场因城市化与工业化发展,原油需求将持续增长,尤其亚洲新兴经济体需求增长仍是全球最快,占全球比重上升。原油价格将持续走高,生产格局向国有汽油公司转移,国有石油公司开始由“规则执行者”逐渐变成“规则制订者”,跨国石油公司则被迫由“规则制订者”变为“规则执行者”。在日本核电事故后,未来全球能源格局或将倾向于水电、风能、光伏等其他清洁能源。 09:25-09:50 中国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 农村发展研究室主任 杜珉 2010/11年度棉花市场形势分析展望 杜主任从2010/11年度棉花市场价格起伏较大的特点入手,引出了国家发改委、农业部、国家统计局等机构的调查统计数据,并进一步介绍了国际棉花咨询委员会(ICAC)、美国农业部(USDA)以及英国棉花展望公司(Cotlook)等最新的月报资料,在这些数据的基础上对2010年度国内外棉花市场供给、需求、进出口和库存情况进行分析。杜主任还根据自己负责的农业部全国棉花生产检测系统,2011年7月的检测分析结果和目前国家宏观政策等,对未来棉花市场走势进行展望。 09:50——10:15 析迈(CMAI) 涤纶纤维及原料市场总监 Ashish PUJARI 原料支配下的涤纶工业 Ashish先生指出,随着2008年后的经济复苏,涤纶的需求量在2010年迅猛增长,全球年增长率高达12%。由于2010年产量不足,棉花价格上涨迅速,2011年3月达到历史新高,涤纶价格也随之上涨。而随着近期棉价趋于正常,世界经济增长受阻,面对高位的原料价格和极小的利润空间,涤纶生产商再次面临困难时期。Ashish还探讨了未来几年的发展趋势,PTA和涤纶的产能将有明显扩张,届时这些产品将进入供过于求的阶段。 10:15——10:40 英国泰可荣全球化学有限公司 总裁 Charles Fryer 聚酰胺纤维及其原料将迅猛增长——主要增长点在中国 Charles先生表示,由于中国需求的强力增长,己内酰胺消费量水平有所回升,从2011年起,世界己内酰胺将重返上升通道,预计年增长率2.6%。目前中国有5个己内酰胺在建工程,但其中3个面临技术入门问题,如技术问题全部解决,则可能导致2015年产能过剩。预计2011—2014年供求基本平衡。关于聚酰胺66的原料问题,由于美国一家工厂为期18个月的停车,聚酰胺66的原料短缺,其生产商不得不面临高昂的成本,预计原料价位可能居高不下,从而危害PA66的长期发展。 10:55——11:20 纤维年鉴资询公司(The Fiber Year) 总经理 Andreas W. Engelhardt 2020年化纤市场展望-在棉花供给有限的情况下哪个化纤品会受益最多 Andreas先生首先从全球纤维市场的实际情况开始介绍,同时讨论了棉花正在逐步丢失市场份额的原因。从量的方面看,作为第二大纤维的人造纤维不能满足市场巨大的数量需求,这一不足将为人造纤维的增长提供额外的动力。涤纶将占据大约一半的纤维新需求;粘胶将有潜力达到600万吨;高科技纤维,尤其是碳纤维和芳纶纤维的增长,将有可能高于平均增长水平。 11:20——11:45 天祥集团 消费品环境影响解决方案部 全球副总裁 Christophe Liebon 纺织工业的低碳生产 Christophe先生通过总结当前国际市场上关于可持续发展方面的新要求,新趋势以及商业动力,进一步分析这些新要求带给供应链上游的纺织企业的影响,与纺织从业者分享心得,讨论如何能够接轨国际市场的新要求,抓住机遇,实现可持续发展。 11:45——12:10 上海纺织(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中心经理 陈邦伟 国际纤维品牌营销策略研究 陈经理介绍了国内外纤维市场情况、发展和现状,通过对纤维知名品牌的市场调研、品牌理念、营销和管理进行研究,分析国际纤维品牌运作模式以及国际纤维品牌在营销观念、营销手段、营销组合方面的策略。指导企业如何做好品牌运营,真正做到以顾客为中心,着眼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国际纤维产品和品牌营销策略的研究,为国际国内纤维企业发展品牌提供参考,借鉴国际品牌营销策略和发展思路,完善和提高企业的营销能力。
3069 次阅读|0 个评论
第十七届中国国际化纤会议(吴江2011)(六)
nanyq 2011-10-17 22:31
工业丝与产业用纺织品分论坛 现场报道 14:00-17:20 主持人: 浙江海利得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常务副总 葛骏敏 14:00-14:20 中国工程院 院士 姚穆 新时期产业用纺织品用化学纤维的发展 姚院士在报告中提到,从1980年到2010年全球纺织纤维每年加工量由3200万吨增加到7400-7600万吨,展望21世纪前半叶,纺织产业还将阔步发展。但面对全球人口暴增、再生纤维素纤维原料受限、石油和天然气将逐步枯竭,以及纺织加工对环境影响所受到的制约和新时期社会对纺织产品品质要求不断提高等问题,发展产业用纺织品化学纤维必须开拓新的思路和渠道。 为适应新时期产业用纺织品的发展,我国纺织产业面临以下任务:拓展纺织纤维原料的新视野;开发纺织染整织造新技术和新设备;注重产业用纺织品的设计和加工;开发最终产品要“政、产、学、研、用”相结合;自动化、信息化工程的建设、改造以及着力于纺织科学理论发展并发挥其在创新中的基础作用。 14:20-14:40 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 会长 李陵申 中国产业用纺织品与高新技术纤维应用 李会长在报告中提出,产业用纺织品是我国纺织工业由大国向强国转变的战略选择,是纺织结构调整与产业升级的重要途径,是由比较优势向竞争优势转型的重要举措,是传统工业与战略新兴产业的最佳结合,而高新技术纤维的产业化应用是产业用纺织品快速发展的基本保证。他全面分析了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发展现状、“十二五”期间的行业整体发展目标及重点方向。同时结合医疗与卫生用纺织品、过滤与分离用纺织品、土工与建筑用纺织品、交通工具用纺织品、安全与防护用纺织品及结构增强用纺织品六大重点领域,重点解析碳纤维、聚苯硫醚、聚四氟乙烯等高技术纤维和高吸水、抗菌、强吸附、阻燃、高弹、低缩等产业用纺织品专用纤维在医疗卫生、环境保护、土工及建筑、交通工具、航空航天、新能源等产业用纺织品领域中的应用。 14:40-15:10 东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教授 沈恒根 高温烟气净化用纤维过滤材料的现状与发展前景 沈教授以燃煤电厂为例,从电厂燃煤和装机容量两方面估算高温烟气净化用纤维滤料市场容量,分析其应用领域和市场前景。若在“十二五”期间全部采用袋式除尘或电袋组合除尘,燃煤锅炉烟气除尘滤料的一次市场在5.59-7.37万Km2,二次运转市场(维护更换)1.40-2.46万Km2。 其次,通过对高温滤料种类、技术条件以及目前应用现状的分析,分别从滤料工艺控制、滤袋工艺控制、滤袋工作的技术条件、滤料失效性四个方面得到了滤料成为袋式除尘滤袋的技术条件和失效性主要因素。并从纤维适用性能优化、滤料非织造技术、滤料配套技术研究与应用、滤料的技术标准体系对滤料技术的发展进行展望。最后结合工程实例对高温烟气净化用纤维过滤材料的应用进行了分析。 15:10-15:30 总后勤部军需装备研究所 教授级高工 施楣梧 POD纤维的研发与应用 施博士从研究背景、加工工艺路线、结构性能和应用领域等多个角度对聚芳噁二唑(POD)纤维进行了全面的阐述。POD纤维作为一种低成本高性能的新型耐高温阻燃纤维,克服了阻燃纤维不易染色、手感不好、强度低及可纺性差等缺点。该研究以对苯二甲酸和硫酸肼为单体,引入具有结构调节和阻燃功能的功能单体合成出新型POD,并直接纺制成耐高温阻燃纤维,解决了其它聚合方法导致的因分子量及分布难以控制、溶液粘度大、可纺性较差,难以加工成型的问题。其纤维断裂强度≥4.0cN/dt、断裂伸长率≥12%、线密度1.5~2.5dtex、极限氧指数≥30%。因其热分解温度比间位芳纶高近100℃,故适合于作为耐高温滤袋材料使用;因其可在一般加工条件下上染分散、活性等多种染料,故适合于阻燃防护服使用;因其采用低价位原料和常规湿法纺丝工艺,故生产成本低,性价比高,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已应用于军用阻燃被装。 15:50-16:10 东华大学研究院 副院长 王华平 产业用纤维材料发展现状及趋势展望 王院长在报告中提到,2011年我国产业用纺织品加工总量将超过700万吨,品质与总量持续发展空间巨大,以涤纶工业长丝等为例,我国的产能突飞猛进,已成为涤纶工业用丝生产大国,但存在生产能耗高、产品质量差、品种单一、附加值低以及市场竞争力差等问题,今后向高品质、低成本、多品种方向发展。未来的三到五年,国内产业用纤维材料将在产业用通用纤维、高性能纤维、生物纤维、纳米纤维、再生纤维等专用料方向上大力发展,并介绍了不同特性的产业用纤维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发展方向及重要的创新技术,指出新型纤维材料将是国际产业用纺织品领域研发与竞争的热点。只有通过紧密结合应用领域需求,完善产业链,建设产业用纺织品跨行业、跨学科技术创新和公共服务平台,建立产业链、技术链、产品链、标准链、市场链;完善与提升产业化技术试验平台建设;强化纤维材料开发与应用模式,通过技术创新,实现技术进步与产品升级,从而完成发展与增长模式的转型:由数量到质量, 实现可持续发展。 16:10-16:40 浙江古纤道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副董事长 王建辉 中国涤纶工业丝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王副董事长在演讲中提到全球涤纶工业丝在近十年时间里发展迅速,特别是中国的涤纶工业丝行业,到2010年底,中国大陆涤纶工业丝的产能已经达到106.51万吨,约占世界涤纶工业丝产能的50%。估计到2011年底,中国涤纶工业丝的产能将达到133.2万吨,占世界涤纶工业丝产能的60%。国内化纤行业经过近年来的快速扩张,产品竞争更加剧烈,利润空间不断缩小。只有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才是中国涤纶工业丝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动力。通过技术改造促进先进工艺、技术、装备的应用,淘汰和改造落后生产能力,提高生产效率、产品档次和清洁生产水平。未来涤纶工业长丝的发展将更趋于高度集中和品种差异化,而设备技术的更新换代,产业结构合理优化,产品品质、附加值提升,下游需求领域拓展和技术进步,全球范围内的节能减排和环保要求,世界范围内需求量的扩增等因素,将使世界涤纶工业长丝行业拥有更炫丽的发展舞台,而中国涤纶工业长丝行业势将领军于世界舞台。 16:40-17:00 科赛全球有限公司 商务经理 黄耿 绿色低碳趋势下的世界轮胎帘子布技术发展方向 科赛全球有限公司拥有世界领先的工业尼龙6.6,高模低缩聚酯工业丝,单根帘线技术,并以其专业的帘布增强技术服务轮胎行业37年。 科赛也是唯一全球同时规模化运作的尼龙与聚酯帘布的生产商,它在同行业中保有全球认可的最广泛的产品组合。在绿色环保趋势下,每一个轮胎制造商都在努力寻找任何机会,以提高轮胎的性能,降低轮胎重量,降低滚动阻力,在相同胎体强度下减少层数,以及减少其材料成本和提高生产效率。科赛全球有限公司尽力帮助他们的客户,并结合自身拥有的技术,从材料和加工工艺两方面以改善轮胎的性能和加工效率。黄经理在演讲中介绍了其推出的单根帘线和加黏帘布条在冠带层中的应用,Monolyx在轮胎保护层中的应用,以及新一代高模低缩聚酯纤维。 17:00-17:20 德国机械设备制造业联合会北京代表处 纺织机械项目经理 温斌 德国高新技术纺织/化纤设备现状及研发与投资理念 温经理对德国纺织机械工业作了简要的介绍,如:德国纺织机械工业的生产与出口情况;德国纺纱与人造纤维设备的10大出口市场;分析了人造纤维工业发展的有利条件等。同时介绍了德国纺织机械投资的出发点-生命周期成本理论,生命周期成本(LCC)亦可称为所有者总成本(TCO),低的采购成本往往使买家看不到真正的盈利和潜在收益,开始明显的高投资会因为成本的节约而产生更多利润,清晰的定义和标准是必须的,知道你的成本所在,规范支持你的决策。同时他带来了德国纺织机械协会将于2012年3月份在济南,杭州和泉州举办德国高新纺织技术研讨会的信息。
3354 次阅读|0 个评论
第十七届中国国际化纤会议(吴江2011)(五)
nanyq 2011-10-17 22:30
高仿真纤维及其织物分论坛 现场报道 09:00-12:10 主持人:东华大学研究院 副院长 王华平 09:00-09:25 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 首席技术顾问 叶永茂 加速结构优化调整,推动高仿真纤维及其织物的新发展 叶会长分析了国内外新的竞争形势,提出加速化纤行业企业结构、品种结构优化调整,推动高仿真纤维及织物的升级发展,是“十二五”期间一项重大任务。围绕该项工作,要实现三大方向目标(即一要大量并高水平替代棉花等天然纤维;二要开发新一代高档面料织物;三要建成具有中国特色新产品一条龙配套开发创新体系)和两项技术攻关措施(即强化高仿真差别化纤维多功能组合和上下游产业链及产学研用配套联合开发)及卓有见地的相关建议。 09:25-09:50 纺织产品开发中心主任 李斌红 面料流行趋势分析 李主任从产业环境、生活风尚、产品方向介绍了面料流行趋势,一方面以对自然本真的追求和对环境保护的关注为基本出发点,通过产业链上下游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设计,实现化学纤维织物对于天然纤维风格与功能的模仿和超越。充分理解不同纤维的各项理化性能,优化原料配伍,简化工艺流程 ,降低综合成本,提高产品竞争力。同时纺织面料开发更加注重整体设计,借助纱线结构、织物结构和染整工艺,创造出多元共存的流行风格,强调舒适的手感、合适的功能与时尚的外观的和谐与统一,在合成天然、简单奢华、传统现代之间寻求平衡,通过科技的力量升华品质。 09:50-10:15 台湾纺织业拓展会 产经资讯处 陈进来 全球功能性纺织品研发趋势 陈进来博士从全球纺织产业发展现状、发展趋势及研发趋势三个方面探讨了全球功能性纺织品研发趋势。目前全球纺织成衣贸易量增加,纤维需求仍强,人均纤维消费量增加,特别是化学纤维比重大幅提高,亚洲成为化纤供应中心。从发展趋势看,质精价廉、消费者导向、少样多量化、功能性纺织品增加,绿色纺织材料当道。从研发趋势看,纺织品呈现出外观、功能、合适、生态相结合,应用领域不断扩大,原料采用环保材料、制备过程清洁生产,研发中资讯技术、生物技术、纳米技术、太空技术、文化创意都得到了充分应用,且纺织品呈现出多种功能复合。 10:15-10:40 江苏盛虹化纤有限公司 总工程师 梅锋 新型功能性差别化纤维及其织物的推广应用 梅锋总工程师介绍了盛虹公司概况、研发能力,同时以超细纤维系列、新一代超细超柔珊瑚绒系列、环保纱系列、复合丝系列、PTT系列产品及面料的开发为案例,从战略合作伙伴、开发方向、产品规格、面料特点、产品发展及延伸角度,重点介绍了如何准确定位,把握市场发展走向,和下游企业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共同致力于创新性产品的研发生产,不断加强针对客户的个性化服务,共同开发市场打造一片新蓝海,奠定盛虹集团品牌优势。 10:55-11:20 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 院长助理 研发中心主任 李鑫 新一代国产聚己内酰胺产业链技术开发与集成平台的构建 李主任阐述了如何通过关键共性技术开发,清洁生产与质量指标体系研究,专利分析与专利地图制作,标准体系与服务网络建设等,构建出新一代国产化己内酰胺(CPL)-聚己内酰胺(PA6)-PA6纤维产业链技术开发与集成平台,推动国产化技术的快速提升和广泛应用。包括1)清洁生产技术及其评价指标体系:包括苯加氢尾气与反应热利用、催化剂分离与高效利用、CPL精制、PA6工艺水高效循环利用等技术开发;清洁生产指标体系研究。2)产业链关键共性技术开发与示范:包括大容量连续聚合技术与装备、功能性PA6连续聚合技术、多孔细旦高速纺丝技术的开发及其工业化示范。3)产业链技术集成平台构建:包括千吨级连续聚合纺丝产业化技术柔性试验线建设;高速纺丝用CPL与PA6质量指标体系、产业链产品标准体系研究,关键共性技术专利地图制作,技术集成服务网络建设与运行研究等。 11:20-11:45 天津工业大学 校长助理 科研处长 程博闻 纤维素纤维及其织物阻燃研究进展 程博士在报告中提出,纤维素是地球上数量最多的生物质资源,具有再生、可降解、环保等性能,以纤维素为基质的纤维素纤维以其良好的强度、吸湿性、易染色等性能而得以广泛应用,然而纤维素纤维极易燃烧而引发火灾,给人类生命财产和国民经济造成巨大损失,因此开发阻燃纤维素纤维及其织物极为重要而迫切。报告首先对纤维素纤维进行了简介,然后阐述了纤维素纤维用阻燃剂及其阻燃纤维和阻燃织物的研究进展,重点叙述了共混阻燃、化学接枝阻燃以及后整理涂层阻燃三种工艺技术的发展现状,并对阻燃纤维素纤维及其织物的阻燃进行了展望。 11:45-12:10 福建三宏再生资源科技有限公司 副总经理 苏荣钦 采用100%废旧塑料生产丙纶纤维技术及其应用 丙纶纤维的应用领域广阔,需求量大,但随着近年来石油价格的上涨,给丙纶的生产厂家带来了很大的压力,丙纶纤维的产能一度下降。三宏再生资源科技有限公司投入大量的资金用于开发聚丙烯的替代品,解决丙纶纤维原料短缺问题。报告中,苏总就公司研发出的可用100%废旧塑料用于生产丙纶纤维的生产技术进行了介绍。该技术在保证产品物理性能的同时,一方面可大量地回收再利用社会上废弃的废旧塑料,解决了生产企业原料短缺问题,并可减少对石油这一非可再生能源的开采;另一方面也可以为企业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在应用领域方面,公司开发出一系列新型产品,将废旧塑料制品推广到日常生活之中,如拖鞋、服装、储物箱等。在产品无法继续使用时,又可以将该产品100%加以回收再利用,形成循环生产链。
3524 次阅读|0 个评论
第十七届中国国际化纤会议(吴江2011)(四)
nanyq 2011-10-17 22:27
高新技术纤维与先进复合材料分论坛 现场报道 09:00—12:20 主持人:威海拓展纤维有限公司 董事长 李书乡 09:00-09:25 全国特种合成纤维信息中心 主任 罗益锋 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将全面推进高科技纤维的发展 罗益锋主任在报告中指出中国在今后10年内将重点发展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即新材料、新能源、电动汽车、生物技术、新一代信息技术、环保产业和高端装备制造业,到2015和2020年将各占全国GDP的比重为8%和15%左右。其中碳纤维、对位芳酰胺和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被列为新材料的重点发展品种,而CFRP大型风电叶片、制造太阳能芯片的多晶硅、单晶硅炉CFRP发热体和坩埚、核电站未来的SiC/SiC燃料棒和核反应堆隔板、新一代电池所用的碳纤维和纳米等纤维、CFRP高速旋转体、全CFRP电动汽车、对位芳酰胺子午胎、中空纤维人工脏器、可再生和可降解聚乳酸纤维、新一代石英和塑料光纤、环保产业用的中空纤维反渗透、纳滤、超滤、微滤膜和活性炭纤维、各种耐高温纤维的高温粉尘滤袋、大型民用飞机、神州飞船和天宫一号小型空间站、海底油田平台及高速列车等,都将获得政府重点支持,为此势将促进高科技纤维的全面发展。 09:25—09:50 帝人(中国)投资有限公司 总经理 山本泉 改变日常生活的纳米纤维 山本泉总经理在报告中首先介绍了帝人(中国)的业务范围,接下来向与会代表介绍了帝人所研发的世界上首个直径700纳米的超细聚酯纳米纤维“NANOFRONT™ ”。此前纳米纤维由于品质稳定问题而难以批量生产,帝人通过基于超细化技术的新海岛复合纺丝解决了这一问题,所织出的纤维表面积是以往纤维的数10倍,因此,提高了吸水性、吸附性、防透性。原料的触感柔软,对皮肤的刺激也非常小。可用于功能性运动服、内衣、护肤商品、抗菌过滤材料、精密研磨布等各种用途。 09:50—10:15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研究员 徐坚 高性纤维及复合材料发展趋势与“十二五”战略研究 徐坚研究员在报告中首先指出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主要涵盖具有高强高模特性的聚丙烯腈(PAN)碳纤维、芳纶纤维、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纤维和其他高性能有机、无机纤维,以及由高性能纤维作为增强体所制备的具备轻质高强特性的一类新材料。接下来指出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的战略意义,是保障国家安全发展、清洁发展和低碳发展的关键材料,成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国防、能源、交通运输等领域重大问题的战略性材料之一。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技术推广应用的覆盖面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一个国家国防建设、能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的水平。最后,徐坚研究员介绍了“十二五”规划中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的发展规划及愿景,并呼吁各相关企业要真正地将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作为行业来培养发展,真正地提高我国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为我国实现低碳经济、拉动消费需求、以及带动传统产业升级发挥重要作用。 10:15—10:40 中国复合材料集团有限公司 董事长兼总经理 张定金 中复神鹰——中国碳纤维产业化之路 张定金董事长在报告中重点介绍了中复神鹰碳纤维有限公司通过自主创新,在国内率先实现T300级碳纤维千吨级规模化生产的产业化历程。中复神鹰碳纤维在实验室技术的基础上,集成工业化腈纶生产和控制技术,通过自主创新,形成了亚砜一步法聚丙烯腈聚合、湿法纺丝、温蒸汽牵伸等原丝制备、可控预氧化、均质碳化、碳纤维表面处理等碳纤维生产的核心技术。自主设计制造出千吨级碳纤维生产的整套装备;并利用自制的国产生产装备实现了碳纤维的规模化生产。至2010年底,中复神鹰具备年生产3000吨聚丙烯腈原丝,1220吨碳纤维的生产能力。2010年销售的碳纤维近800吨,约占据国产碳纤维用量的50%,实现了T300级碳纤维的产业化。2011年年底将实现3000吨碳纤维的生产能力。为了满足国家经济建设对高性能碳纤维的迫切需求,针对我国商用客机和重点工业领域对碳纤维的迫切需求,已经启动了T800级碳纤维和T700级碳纤维的研制工作,实验室技术已经基本突破,正在进行深入细致的规模生产技术开发,积极争取T700级碳纤维早日投放市场。 10:55—11:20 东华大学材料学与工程学院 院长 朱美芳 高附加值纤维用纳米结构材料的设计与筑构 朱美芳院长在报告中指出,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高性能及高附加值纤维材料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百姓生活、国防等方面的重要战略材料,其中新的纳米结构纤维因其智能性而备受青睐。接下来,朱美芳院长介绍了由其领导的课题组所制备的一系列不同功能的纳米杂化纤维,如添加载银磷酸锆粒子的PET抗菌纤维、引入紫外吸收剂及光屏蔽添加剂的抗紫外高性能PPS纤维、添加碳纳米管的PP和PVA吸波纤维、添加生物可降解PHBV/PEG和PHBV/PCL嵌段共聚物的PHBV自增强纤维等。最后,朱美芳院长总结到功能杂化纤维的生产不仅可以满足高性能纺织品的需求,而且对在安全防护、环境保护、能源和保健领域的应用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11:20—11:45 江苏神泰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董事长 郭子贤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的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 郭子贤董事长在报告中首先指出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与碳纤维、芳纶并称当今世界三大高科技纤维,因其分子量极高,主链结合好,取向度、结晶度高,强度为当今所有新型化纤材料之最,在高级轻质复合材料中显示出极大的优势,被广泛应用于国防、安全防护、航空航天、航海、兵器、造船等诸多领域,成为目前发展最快的高性能纤维。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也是我国十二五规划重点发展的高科技项目和国家鼓励发展的特种纤维品种之一,世界上仅有荷兰、美国、日本和我国拥有该产品工业化生产技术。接下来郭子贤董事长介绍了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的物化性能、制造工艺、国内外生产概况、应用领域、市场前景等方面的一些情况,并对今后国内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产业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11:45—12:00 瓦克化学(中国)有限公司 高级技术经理 石伟明 功能性有机硅产品在化纤上的应用 石伟明经理在报告中主要介绍了瓦克(Wacker )公司的有机硅产品以及功能性有机硅产品在氨纶, 碳纤维和涤纶等纤维上应用。 14:00—17:30 主持人:东华大学研究院 副院长 余木火 14:00—14:25 东华大学研究院 副院长 余木火 发展中国生物质纤维材料新兴产业的机会和挑战 余木火教授在报告中首先指出我国化纤工业的总产量已经占世界的56%,为世界第一化纤生产大国。但目前合成纤维的原料煤和石油是不可再生资源,而且要大量依靠进口国外的石化原料,预计到2015年,我国的纺织纤维的加工量会达到近5000万吨,化纤产量要达到4000万吨,这样石油化工原料的问题就更加突出。接下来,余木火教授讲到发展以生物质资源为原料的生物质新纤维是重要的方向,并介绍了国内外以生物质为原料制备纤维材料的发展现状,包括再生纤维素纤维,生物质合成纤维等,并结合中国国情,讨论中国发展生物质纤维材料新兴产业的若干问题。最后余木火教授讲到他坚信人类可以用数十年时间,建立代替石油经济的新体系—生物质经济体系,并指出纤维材料产业有着成熟的产业和富有创新精神的战略规划和组织实施的机构,以及一批实力雄厚的科技研究力量,因此中国的生物质纤维新兴产业有望成为中国生物质经济体系的先行者之一。 14P:25—14:50 山东华兴纺织集团 董事长 胡广敏 挖掘海洋金矿,发展生物产业——纯壳聚糖纤维产业化工程化进展情况 胡广敏董事长在报告中首先分析了海洋生物新材料的开发利用前景,指出纯壳聚糖纤维是是目前唯一的动物再生纤维,因其具有优异的生物相容性、无免疫原性、广谱抑菌性、防霉性、去臭、止血、促进伤口愈合、吸附、螯合重金属离子等特殊功能,应用领域广泛。然后,分析了开发过程中面临的瓶颈难题,分别从壳聚糖纤维原料制约、工程化、产业化等6方面进行了瓶颈分析;最后针对瓶颈制约各种因素重点介绍了壳聚糖纤维研发生产现状、难题破解情况及产业化工程化进展现状,并对壳聚糖纤维的广阔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14:50—15:15 中科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研究员 顾群 全生物基可降解PHBV/PLA纤维及无纺布研究 顾群研究员在报告中首先指出聚乳酸(PLA)和聚羟基丁酸戊酸酯(PHBV)都是来源于生物质原料且可自然生物降解的环境友好高分子材料,也是下一代绿色环保化纤与纺织品的可选原料。PLA纤维因可纺性好、强度较高而获得较快发展,但其手感硬,限制了其在服装、卫生等领域的推广应用;PHBV则因可纺性差,其纤维开发进展缓慢。接下来,详细介绍了通过熔融纺丝方法,在较高纺丝速度(2500米/分)所制备出的PHBV/PLA共混/共聚纤维,初生丝纤度为1.5~5.0dtex,牵伸后纤度可达1.0~2.5dtex,强度为2.0cN/dtex以上,干热收缩率与PLA纤维相当,并通过针刺、水刺、纺粘方法制成无纺布,具有柔软的手感、蚕丝状的外观和较好的染色性能。研究表明,PHBV/PLA纤维的优异特性,特别是织物手感的改善与纺丝过程中结晶结构的演变密切相关。 15:15—15:40 沙伯创新基础塑料公司 太平洋地区市场总监 Matthew Gray 全球产品市场总监関新一郎 SABIC高性能环保化纤新材料——Valox iQ*树脂/Ultem*树脂 首先,Matthew Gray 先生(左图)在报告中介绍了SABIC公司所研发的Valox iQ树脂,是采用专利化学工艺方法制成,其原料为废弃PET瓶。Valox iQ树脂可被应用于化纤、家具、计算机、消费类电子产品、运输工具以及汽车零部件。采用Valox iQ树脂制造的纤维具备低碳排放,弹性好,质地柔软,优良的抗化学性和低吸水性,该化纤被用于运动服装,牛仔布,假发或刷毛等;接下来,関新一郎(右图)先生介召了SABIC公司所研发的另一种高性能环保化纤材料——Ultem*树脂,具有高达165摄氏度的长期使用温度很优秀的刚性,模量以及广泛的耐化学性能。ULTEM所制成的纤维是天然永久阻燃的,而且没有添加对环境有害的卤素。 Ultem纤维柔软且具有韧性,出色的抗UV性能适合广泛的室外应用。 15:55—16:20 台湾纺织产业综合研究所 原料及纱线部副主任 虞达 台湾高科技纺织品/产业用纺织品发展现状与动向 虞达副主任在报告的第一部分指出传统纺织业在转型的过程中,高科技纺织品与产业用纺织品的是一个必要的策略选择,过去十多年的发展,虽然没有达到完美的目标,台湾的纺织产业已经深切的了解,唯有继续不断的研发生产,才能建立纺织产业未来发展的基础。接下来,虞达副主任在第二部分主要介绍了台湾高科技纺织品与产业用纺织品的现况,同时也说明纺织产业在高科技纺织品开发的技术成果。如生医纤维、荧光纤维、多重组分纺丝技术、金属纤维织造技术、单丝复合纤维等。 16:20—16:45 中国昆仑工程公司 副总经理 许贤文 新型聚酯市场需求及技术进展 许贤文副总经理首先指出我国新型聚酯(如PTT、PBT、PLA等)的研发和产业化正在蓬勃发展。然后结合中国昆仑工程公司的实际业务情况,具体对PTT、PBT、 PETG和PLA 分别做了分析介绍。 16:45—17:10 总后军需装备研究所军用汉麻材料研究中心 总工程师 郝新敏 聚四氟乙烯膜裂纤维的开发与应用 郝新敏总工程师在报告中首先讲述了PTFE裂膜成纤工艺及加工技术。结合PTFE树脂特性,根据力学、工程热物理、高分子物理化学等原理,合理布局工艺流程,优化温度、压力、速度等操作参数,提高纤维的抗拉强度;完善热定型工艺,使纤维产品尺寸稳定,受热变形量(热收缩率)降低,增加高温条件下强度残留值。接下来,结合聚四氟乙烯纤维的特性,分析了在牙线、覆膜针刺毡滤料等方面的应用。 17:10—17:30 提问与回答
3853 次阅读|0 个评论
第十七届中国国际化纤会议(吴江2011)(三)
nanyq 2011-10-17 22:23
企业参观 现场报道 2011年9月1日,由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举办的第十七届中国国际化纤会在江苏省吴江市召开。来自世界化纤业界的高层人士、权威专家、名企负责人共计近600人参加会议。鉴于对江苏恒力集团、盛虹集团及华佳投资集团在化纤行业各自领域中所取得的突出成绩的充分肯定,会议安排参观考察了恒力集团的工业丝生产车间、盛虹集团的超细纤维生产车间及华佳投资集团的丝博园。 会议代表到恒力集团工业丝生产车间现场实地参观。恒力集团总经理范红卫向姚穆院士一行介绍了恒力集团工业丝生产情况和企业目前的经营状况。参观结束后,姚穆院士和吴江市人民政府汤卫明副市长对范红卫总经理的亲切接待表示衷心的感谢,对恒力集团先进的生产技术和领先的生产设备、规范化经营、集团化运作给予了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 会议代表一行到华佳投资集团丝博园参观。丝博园是江苏华佳投资集团投资建设的,坐落于中国四大绸都之一---江苏省吴江市盛泽镇。园区内拥有的全国丝绸行业唯一的集种桑、育种、养蚕、收烘、缫丝、捻线、织造、印染、服装等生产和贸易于一体的丝绸产业旅游链,代表们实地参观了工人在流水线上操作和企业名牌产品,并切身体会了对中国的丝绸文化。 会议代表一行参观了盛虹集团超细纤维纺丝车间,盛虹相关人员介绍说盛虹二期聚酯装置采用的是中纺院专利技术,纺丝引进BARMAG公司最先进的环吹设备。目前,盛虹年产纺丝能力80万吨,超细纤维产能居世界前列,目前已被业界誉为“全球超细纤维专家”。 第十七届中国国际化纤会代表在恒力、盛虹、华佳三家企业参观后认为,吴江化纤纺织行业之所以能有今天引人瞩目的发展以及发展优势,在于整个纺织行纤产业链各个环节长期以来的均衡平稳发展,市场及政府公共服务平台配套完善,新产品、新装备、新技术能够依靠充裕的投资、专业的队伍及最快的速度开发,并在短时间内得以应用,特别是功能化、差别化纤维处于全国领先水平,成为我国化纤纺织产业最为重要的集聚地之一。
3172 次阅读|0 个评论
第十七届中国国际化纤会议(吴江2011)(一)
nanyq 2011-10-17 22:17
发 展 论 坛 现场报道 09:00-09:10 中共吴江市 市委书记 徐明 欢迎辞 09:10-09:25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 副会长 许坤元 开幕致辞 09:25-12:20 主持人:台湾区人造纤维制造工业同业公会 理事长 郭紹儀 09:25-09:50 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 会长 端小平 “十二五”新产品研发及市场推广思路 端小平会长在报告中明确指出,未来五年,中国化纤工业的发展不再强调量的增长,但是由于本身基数较大,再加上国内市场需求的较快增长和棉花等天然纤维资源的不足,预计到2015年中国化纤产量仍将突破4100万吨,与2010年比较,增长会超过1000万吨,发展空间主要集中在以替代棉花等天然纤维为方向的高仿真功能性纤维、产业用化纤、高性能纤维和生物质纤维。 中国化纤工业未来立足差异化发展,但在产品开发、新产品市场推广等方面与传统化纤生产强国和地区相比仍然存在差距,差距不仅表现在自身研发的能力和水平方面,而且表现在纤维品牌建设和新产品的市场推广的重视程度以及能力方面。随着全球化纤生产进一步向中国转移,传统发达生产国家和地区新产品研发的能力和动力明显不足,中国必然也必将承担起全球化纤技术进步的重任。 09:50-10:15 日本化学纤维工业协会 副会长 理事长 小川恒弘 全球化纤行业中期供求预测 在报告中,小川会长在简要分析 全球化纤行业目前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对化纤产业为来中期一段时间内的市场供求关系做出了预测。重点分析 了 亚洲化纤行业未来所面临的挑战和发展方向。报告最后得出结论:为了避免预期中 2014 年出现的巨大供需差距,中国化纤行业负责任的行动是最重要的解决方案。就这一点看来,中国“十二五”计划中所强调的产业结构调整将导向正确的方向。在未来的发展方向上,中日化纤行业有很多共同之处,未来两国化纤行业有很大的合作空间。 10:15-10:40 韩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 秘书长 李昌郁 韩国化纤业现状及纺织行业发展规划 李昌郁秘书长在报告中指出,韩国化纤业在该国的纺织行业中处于主导地位,其针织品与机织品原材料出口业务占全国纺织品原材料出口额的61%。自2000年以来,韩国化纤业的整体产能由于行业重组而一直处于下降状态。到了2009年,行业整体供需情况趋于稳定,盈利状况良好,尤其是在聚酯长丝方面,相关生产设备有所增多,许多生产厂商也开始恢复运营。这种趋势使化纤产品的上游用户,也就是纺织产品(如针织品与机织品)的发展情况也一扫长时间以来由于产能过剩所带来的萎靡不振。 韩国政府已经将包括化纤业在内的纺织行业设定为优先发展项目,并将继续扩大支持力度。具体措施如下:加强对新型纤维产品的战略性研发、推动从业人员的职业技能不断提高、鼓励纺织行业在双赢中持续发展促进FTA共赢效果最大化、扩大纺织与时装业务领域。这些措施必将有助于韩国纺织业的可持续发展与产品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11:00-11:25 欧洲化学纤维工业协会(CIRFS) 理事长 Frédéric Van Houte 后危机时代的欧洲化纤工业:着眼未来 Frédéric Van Houte先生认为,走过金融风暴,2010年是全球经济稳步复苏的一年。对欧洲化纤工业来说,情况大体亦是如此。未来,我们可以期待更大幅度的复苏。所有纤维品种都将受益于大趋势,且个别品种的前景会更加乐观,大部分工业用领域将呈现缓慢但积极的增长势态。传统纺织领域也在复苏,但进程比较缓慢。整个行业面临很多机遇,但挑战同样摆在眼前,很多问题有待解决。 11:25-11:50 印度合纤协会 秘书长S C Kapur 印度合成纤维行业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 Kapur先生首先介绍了印度纤维市场现状:目前各类纤维工厂消费量约 8.3 万公吨 (近5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5%);天然纤维: 与人造纤维的市场比例为60%: 40%;2020年各类纤维需求量预计将达到13 万公吨(复合年增长率为6%);涤纶是人造纤维中发展最快的纤维,未来十年的复合年增长率将达到9%;上下游产业持续投资 。 然后又对印度化纤行业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各类纤维需求将超过13万公吨,复合年增长率达到6%;未来十年内印度纺织服装行业前景光明;人造纤维在行业增长中将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涤纶依然是人造纤维产业中的主导力量;天然纤维昂贵的价格和供给的限制推动替代产业快速发展;原料的大规模扩建提高了印度的自给能力。 11:50-12:15 中共吴江市委常委、市政府 常务副市长 沈金明 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加快构建乐居吴江 沈金明市长在报告中围绕“低碳、环保”主题,介绍了吴江市近年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发展理念、调整经济结构、强化工作措施、加强制度建设,打造“乐居城市”方面的具体做法和成效,以及今后在产业转型升级、企业提升水平、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全社会环保生态意识四个方面加大工作力度的打算。在介绍发展绿色经济面上情况的同时,突出化纤纺织工业的低碳发展之举。
3296 次阅读|0 个评论
2011 第三届复旦大学博士论坛信息篇
热度 1 cbtang 2011-10-16 19:20
2011 第三届复旦大学博士论坛信息篇
博士生论坛报告PPT-唐长兵.pptx Perceptron Implementation of Triple-Valued Logic Operation Abstract—This brief focuses on the perceptron implementation of triple-valued logic functions (TVLFs). Based on the concept of the multiple-valued DNA-like sequence, the weight-threshold values of TVLFs can be formulated with a perceptron. Particularly, the TVLF perceptron implementation of “XOR” and a half-adder are realized successfully with multithreshold activation functions.
4782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Fungus could wipe out Philippine bananas
gggchilly 2011-10-16 11:21
Fungus could wipe out Philippine bananas By Agence France-Presse Monday, October 10, 2011 A disease that has ravaged banana plantations across Southeast Asia could wipe out the Philippine industry in three years unless the government finds a cure, a growers’ group warned Monday. The disease, called Fusarium wilt, is caused by a fast-spreading fungus that kills the plant, said Stephen Antig, executive director of the Pilipino Banana Growers and Exporters Association. “So far, it has already infected 1,200 hectares (2,950 acres) of banana plantations locally, although that figure can go higher,” Antig told AFP. “If we can not contain this and it remains unchecked, then in less than three years our banana industry will die.” The Philippines is the second biggest exporter of bananas in the world behind Ecuador with about 70,000 hectares of plantations, according to the association. The banana sector is also the country’s fifth largest export industry, directly employing 280,000 people, it said. “Losing this industry will have a huge impact on our economy,” Antig said. The Philippines exports the Cavendish variety of banana, which is the most popular type around the world, according to Antig. He said the disease wiped out the then-popular Gros Michel bananas in Central America and the Caribbean in the 1960s. The disease also destroyed Cavendish plantations in Indonesia and Malaysia in the 1990s. Traces of the fungus were found in controllable levels in the Philippines five years ago, Antig said. But a more virulent type of the fungus emerged last month and quickly began spreading through plantations in the southern region of Mindanao, where most of the country’s banana exports come from, he said. Antig urged the government to fast-track the creation of a research institute to enable local growers to develop a fruit variety that is resistant to the disease.
2365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Banana threat averted?
gggchilly 2011-10-16 10:58
Banana threat averted? Not quite yet by Jeremy on October 10, 2011 Strange news from Scidev.net , which reports that: esults of a field study in Davao City, on the island of Mindanao in the Philippines, show that two Cavendish varieties are highly resistant to Panama disease. These varieties, he said, were produced in Taiwan by selecting improved mutants from the Cavendish variety. Why strange? For one thing, because Cavendish bananas have long been resistant to Panama disease. That’s why they are so widespread, because they replaced Gros Michel, the previous dominant variety, which was wiped out commercially by Panama disease in the 1950s and 1960s. To give credit, Scidev.net explains that the threat is a new form of Panama disease, which is caused by the fungus Fusarium oxysporum , known as Tropical Race 4. Cavendish was resistant to race 1 of Fusarium wilt, to which Gros Michel was susceptible. Tropical Race 4 attacks Cavendish too. But not, according to the report, all Cavendish plants. Some clones, like those ones from Taiwan, are showing resistance. Strange too because the thrust of the Scidev.net piece is that Filipino scientists are calling on the government to establish a National Research, Development and Extension Center for Banana. But hang on. Tropical Race 4 is a global menace. The very fact that Taiwanese selections are showing promise on Mindanao in the Philippines should give pause. Wouldn’t it be much more efficient for all governments in the region and beyond to contribute to a global effort? The big banana concerns were to some extent to blame for the demise of Gros Michel and the march of Panama disease, as they abandoned infected plantations and brought new areas into cultivation until there was nowhere left to run and they had to switch. This time around, they could support a globally co-ordinated effort to find and distribute more resistant varieties.
2157 次阅读|0 个评论
人民币汇率:这个球一定不要踢给奥巴马!
热度 3 hzluan 2011-10-16 09:35
美国《2011年货币汇率监督改革法案》(Currency Exchange Rate Oversight Reform Act of 2011)这个“球”目前已由参议院传给了众议院。真是“秋风秋雨愁煞人”,我们中国人寄希望于众议院没收这个“孬球”,即否决这个法案。否则,若众议院也通过这个法案,这个法案就会摆在奥巴马的office desk(办公桌)上。你想奥巴马会怎么办?签还是不签?我的答案是:奥巴马会很“心情复杂 ”地签。原因就是为了连任那个“总统”。 所以,我国全国人大的领导和同志们要忙了,忙什么?尽快与美国众议院开展汇率对话。怎么对话?对于这个问题,我说出来不好。但原则是再再实施“缓兵之计”,毕竟在美国的高压下人民币汇率市场会有反应嘛!有人说,不急,如果美国通过这个法案,我们就将它告上WTO! 我告诉大家一个消息,目前美国也想将中国人民币汇率问题告到WTO! 好玩吧?! 美国人提出的诉求是很具体的,即“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要提高28.5%,这样美国国内可以增加1631000个就业岗位”。反观中国,在应对问题上只有“立场”,没有方案,有一点“萌”得可爱。 美国说我们搞“货币操纵”(Currency Manipulation),这是表扬我们!!! 实际上我国有关职能部门20多年来在人民币汇率问题上并没有多少“作为”。 顶一下!
个人分类: 研究成果|3576 次阅读|6 个评论
[转载]文化强国的“中国道路”——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热度 1 whyhoo 2011-10-15 10:46
(一) 2011 年 10 月 1 日,美国纽约时代广场。大幅户外显示屏上,水墨动画形象的中国先哲孔子,与熙来攘往的人群融为一体。中国与世界、传统与现代,在这里交汇。   这个特殊的场景,正可看成孔子背后五千年中华文化在新世纪所处的方位。在世界的横轴上,一个古老的民族在全球化时代确立自身的坐标。在历史的纵轴上,一种伟大的文化历经盛衰荣辱的磨难,在复兴之路上正扬帆起航。   一切象征总有现实逻辑,蕴藏着历史的本质。在孔子走向世界这部崭新乐章里,大背景是新中国 60 多年社会变革的思想激荡、 30 多年 改革开放 的精神求索,主旋律是新世纪以来社会主义中国走向文化振兴的激昂变奏。    “ 当今时代,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日益重要。谁占据了文化发展的制高点,谁就能够更好地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权。人类文明进步的历史充分表明,没有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全民族创造精神的充分发挥,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 ”   站在这样的历史高度,才能更全面地理解,伴随着经济的崛起,新世纪以来社会主义中国波澜壮阔的文化挺进;才能更清晰地把握,党的十六大以来一系列前所未有的文化变革,所造就的文化发展新局面;才能更深刻地体认,一个政党如何为古老的文化注入全新的力量,走出一条文化重塑与振兴的 “ 中国道路 ” 。   (二)任何一种文化选择,都离不开时代土壤。   进入新世纪,尽管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创造了令世界其他地区黯然失色的发展奇迹,尽管我们的精神文明建设、各项文化事业取得了令人振奋的长足进步,但文化领域面临的挑战前所未有。   这是一个尴尬的事实:当经济领域的中石化、中移动向世界五百强挺进时,我们的文化企业却拿不出一个名扬世界的品牌代表;当美国利用中国的花木兰故事拍成电影成功占领中国市场时,中国的创意产业几乎为零。全国 500 多家出版社的收入总和,不及德国贝塔斯曼集团一家的年收入。   这是一个悬殊的对比:全世界每 100 本图书, 85 本由发达国家流向不发达国家;全世界每 100 小时音像制品, 74 个小时由发达国家流向不发达国家;美国生产的电影占全球影片数量的 10% ,却占用了全世界一半的观影时间。   挑战不止于此。   当人们赞叹中国经济惊人的成就时,也日益强烈地感到公共文化服务的短缺。城乡之间、东西部之间、不同收入群体之间的文化消费极不平衡, “ 精神饥渴 ” 在物质满足的反衬下变得愈加强烈。   中国文化发展必须面对这样的考题 —— 一面是加入 WTO 以后势必放开的国内文化市场,一面是我国文化单位与国外文化企业的悬殊实力;一面是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强烈,一面是国有文化单位活力不足;一面是中国在经济、外交上重返世界舞台中央,一面是西方世界带着 “ 有色眼镜 ” 妖魔化中国。   一个只能出口电视机而不是思想观念的国家,成不了世界大国。撒切尔夫人对社会主义中国的断言,刺耳刺激却发人深思。中国的崛起曾被称作 “21 世纪最激动人心的大事 ” ,但这种崛起,不能只是物质财富的剧增、经济格局的重塑,而应伴随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的传播,推助中华文化的弘扬,否则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的话语权如何彰显、主动权如何体现? (三)早在 19 世纪,马克思便预言:在各国经济走向世界经济的过程中,文化生产也将走向世界性。 “ 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 …… 物质的生产如此,精神的生产也是如此。 ”   我们身处的正是马克思所说的世界经济时代,是经过近 200 年风云变幻、比马克思预言的秩序更繁琐、竞争更激烈、风险更复杂、机遇更隐晦的国际市场:    —— 制定规则的人已经占领制高点,而且仍然想重复经济全球化时代惯用的手段,将我们的文化生产压制到全球链条的最低端。    —— 丰厚的文化资源和巨大的市场是我们的优势,但雄厚的资本与成熟的商业运作却是西方的强项。    —— 在文化的自由市场,与文化产品逆差同时而来的,还有意识形态的渗透、价值观念的侵入。   兵临城下。文化交流中的逆差,国际竞争中的劣势,影响的绝不只是市场份额的大小、产业较量的成败,更关乎意识形态主动权的得失、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强弱。面对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世界格局,面对各种思想文化更加频繁的交流交融交锋,如果我们不能形成自己的文化优势,就无法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高扬社会主义文化理想,维护国家文化安全,捍卫国家文化主权。   实际上,我们并不缺乏讲述 “ 中国故事 ” 的各种题材。五千年文明的薪火相传,铸就了源远流长的文化传统,留下了饱蕴思想精髓和价值追求的灿烂遗产。社会主义中国半个多世纪的激流勇进,创造了世界发展史上前所未有的进步,书写了人类文明的崭新篇章。这为我们的文化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基础。但今天的我们怎样才能在改革创新中,将这些宝贵的财富转化为文化较量中的主动位势,转化为软实力竞争中的现实优势?   关系不顺、效率不高、管理不力、布局不优、机制不活,在挑战与竞争中暴露的中国文化发展困境,表面看,是落后的管理方式不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实质看,是传统的体制机制窒息了文化的内在活力。   自上世纪 70 年代末,以市场为导向的经济体制改革,极大地释放了人民群众的积极性,空前解放了社会生产力,造就了社会主义中国日新月异的繁荣景象。今天,在文化这个具有意识形态深刻属性的敏感领域,能否充分发挥市场在文化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决定了我们的文化体制能否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    2002 年 11 月,党的十六大做出重要战略部署: “ 根据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特点和规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推进文化体制改革。 ”5 年之后,党的十七大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 “ 四位一体 ” 总体布局的高度,提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这是我们党在科学判断国际国内形势、全面把握当今世界文化发展趋势、深刻分析我国基本国情和战略任务的基础上,所作出的重大决策。它标志着我们党在文化认识上的崭新飞跃,反映了我们党在文化建设上宏远的战略眼光。   突破束缚文化生产力发展的制度性障碍,开创文化发展繁荣的新局面,一场波澜壮阔、影响深远的改革由此开启。   (四)毫无疑问,把文化区分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一手抓经营性文化产业,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文化建设认识上的一个重大突破,文化发展实践上的一个重大创新。   这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理论创新,决定了文化体制改革的生死成败。它首次以文化的双重属性,确定了发展的双重任务,厘定了 “ 公益性 ” 与 “ 经营性 ” 的楚河汉界,确立了 “ 事业 ” 与 “ 产业 ” 的比翼齐飞,推动了 “ 政府 ” 与 “ 市场 ” 的双轮驱动。   长期以来,各级政府主要靠行政指令来实现对文化企事业单位的管理,而不是群众需求和市场导向,带有浓厚的计划色彩。在文化领域,本属公益的,公益属性模糊;本属市场的,市场属性不明。结果是,公益性文化事业长期投入不足,缺乏为人民服务的动力和活力;经营性文化产业长期依赖政府,缺乏闯荡市场的实力和能力。   理论的创新,让局面豁然开朗。   按照 “ 文化事业 ” 与 “ 文化产业 ” 的 “ 二分法 ” 思路,改革路径分外清晰 —— 中心目标是理顺政府与文化企事业单位的关系,政府的归政府,市场的归市场。不是要将所有文化都推向市场大潮,留归政府的,就要确保其 “ 公益性 ” ,由政府全力扶持文化事业,增加投入、转换机制、增强活力、改善服务,以实现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不能再让所有文化都赖在政府怀里,推向市场的,就要明确其 “ 经营性 ” ,让市场优胜劣汰文化产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以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文化需求。   分类改革,创新机制,调整结构,转变职能。几个数字可以看出改革的决心和勇气: 8 年间,全国共核销事业编制 18 万多名,注销事业单位 4300 多个。吃惯 “ 皇粮 ” 的事业单位,终于在市场的洗礼中搏击风浪;习惯 “ 一手抓 ” 的文化管理部门,开始从 “ 办文化 ” 转向 “ 管文化 ” 。   (五) 2003—2011 。   从破冰之旅到乘风破浪, 3000 多个披荆斩棘的日日夜夜,中国文化发展标定了新的历史方位。   这是一番让人感慨的景象。文化体制改革明确了公益性文化事业的责任,政府近 8 年的文化基础设施投入,是过去几十年的总和,覆盖城乡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已经建成;五大文化惠民重点工程 —— 广播电视村村通、乡镇和社区综合文化站、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农村电影放映、农家书屋建设等,极大地缓解了基层群众看书看报难、看戏看电影难、文化活动少的状况;文化产品的供给前所未有的大,广大群众的文化选择前所未有的多,目前我国是世界第三大电影生产国、第一大电视剧生产国,年出书品种、总量稳居世界第一位 …… 专家评价,中国文化进入了 “ 黄金发展期 ” 。   这是一串令人欣慰的数字。文化体制改革激发了经营性文化产业的巨大潜力,文化产业被列入国家产业振兴计划,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20 多个省市区提出 “ 文化大省 ” 战略,北京、广东、江苏、山东等省市的文化产业增加值超过千亿元,一批总资产和总收入 “ 双百亿 ” 的文化企业成为领军力量。即使在国际 金融危机 肆虐的 2008 年,我国的文化产业仍然逆市上扬,增速超过国内生产总值 8 个百分点 …… 学者分析:中国文化出现了 “ 发展里程碑 ” 。   这是一种令人振奋的趋势。文化体制改革锻造了 “ 走出去 ” 的底气实力,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对外文化交流范围和渠道不断拓宽,近 150 个国家与我们展开政府间的文化合作, 350 多所孔子学院走出国门。主流媒体的国际传播能力不断提升,西强我弱的传播格局有所扭转,截至 2010 年底,人民日报社主管的网络和各类报刊的国外受众比 2002 年增长 50% 以上,新华社海外用户遍及 170 多个国家和地区 …… 舆论感叹:中国文化呈现了 “ 复兴曙光 ” 。    “ 黄金发展期 ” , “ 发展里程碑 ” , “ 复兴曙光 ” ,文化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使得文化生产力空前释放,文化建设活力显著增强,公益性文化事业在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方面的作用日益突出,经营性文化产业占国民经济的比重明显增大,国际竞争力逐步增强,文化市场日益繁荣,精品力作不断涌现。   哪里有改革,哪里就有新发展;哪里有改革,哪里就有新局面。 8 年奋斗与探索,充分证明中央关于文化体制改革的决策部署是完全正确的,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新要求,顺应了人民群众的新期待,顺应了文化建设的内在规律和发展趋势,这才有了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繁荣的春天。 (六)文化体制改革收获的不仅是一大批活力四射的文化企业,更重要的是深化了党和政府对文化的认识,为实现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供了思想基础,为建设文化强国做出了可贵探索。   从理论层面看,文化体制改革深化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理论体系,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提升了人们对于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   从实践层面讲,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了文化生产力,创造和培育了良好的文化发展体制和机制,理顺了政府、市场与文化企事业单位的关系,满足了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大幅度提高了人民基本文化权益保障水平。   这些探索与成就,关系到我国文化建设中必须解决的重大课题 —— 在国际国内形势深刻变化的挑战中,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的历史阶段的背景下,我们应以什么样的视角认识文化,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文化,以什么样的思路推动文化繁荣发展,以什么样的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长期以来,人们有一种根深蒂固的看法,认为文化事关意识形态安全,担心文化进入市场后,会改变社会主义文化性质,弱化党对文化的领导,引起思想的混乱。   然而,让文化走向市场,就是把创造的权利、评价的权利、选择的权利交给广大人民。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民群众通过市场进行文化消费、满足文化需求。文化走向市场,就是让实践的检验、群众的检验作为文化发展的标准。这不正是社会主义文化最本质的要求吗?   让文化走向市场,就是要在市场的大潮中培育出我们自己的合格市场主体,在发展产业和繁荣市场方面发挥主导作用。占领文化市场就是占领意识形态阵地;市场份额越大,服务的群众就越多,正确导向就越能落到实处。这不正是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方向吗?   让文化走向市场,就是要在国际竞争的大格局中,以市场倒逼民族文化企业的成长与壮大。在西强我弱的文化语境中,赢得市场,社会主义价值体系才能赢得话语权、赢得主动权。这不正是社会主义文化必须面对的挑战吗?   事实证明,在市场条件下,那些关注现实、艺术精湛、思想深刻、制作精良的文化产品,赢得了最广大群众的喜爱。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文化需求,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满足;普通百姓自主创造文化的积极性,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激发。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不断提升,国家的形象、党的声音传播得更加深远。   从更宽广的历史视野看,文化体制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在新世纪的深化和升华,是我们国家整个改革开放大业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关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实现,关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关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七)一个民族,只有文化体现出比物质和资本更强大的力量,才能造就更大的文明进步;一个国家,只有经济发展体现出文化的品格,才能进入更高的发展阶段。    8 年探索, 3000 多个日日夜夜,困难与挑战成就中国文化砥砺向前的茁壮身影,收获了弥足珍贵的经验,形成了一系列规律性认识。   如何理解文化的地位和作用?文化既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又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目标;既是凝聚人心的精神纽带,又是民生幸福的关键内容;既直接贡献于经济增长,又对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发挥着重要作用。   马克思曾经指出,社会生活中存在着两种生产力 —— 物质方面的生产力和精神方面的生产力。十六大以来,我们党以文化体制改革 “ 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 ” 的清晰思路,将文化产品从单一的意识形态属性中解放出来。兼具意识形态属性与商品经济属性,兼具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关涉精神纽带与民生福祉,对文化的认识由此上升到新高度。   如何把握文化的规律与方向?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人民群众基本文化需求与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文化需求的关系, “ 两种属性 ” 与 “ 两个效益 ” 的关系,弘扬主旋律与提倡多样化的关系,改革创新与加快发展的关系,文化与经济的关系,发挥政府作用与调动全社会力量参与的关系,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促进繁荣与加强管理的关系,文化与科技的关系,调动文化工作者积极性与造就新型人才的关系。   这 “ 十大关系 ” ,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中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课题。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要 “ 两手抓两手硬 ” ; “ 两种属性 ” 、 “ 两个效益 ” ,要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到首位;弘扬主旋律与提倡多样化,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 …… 这些结论,凝聚着对改革发展实践的精辟总结,反映了我们对文化发展方向、发展动力、发展目的、发展思路、发展格局的深刻认识,是文化领域深入贯彻落实 科学发展观 的自觉行动,文化建设由此进入了新境界。   文化要大发展,思想要大解放。没有不断更新的思想观念、不断创新的体制机制、不断升华的理论总结,就没有十六大以来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崭新局面。 8 年锐意创新的改革发展,极大提高了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促进了人的全面发展,显著增强了国家文化软实力,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展现了一条迈向文化强国的 “ 中国道路 ” 。 (八)回望数千年中华文化的历史脉络,一个拥有深刻文化自觉的领导核心,是社会主义中国走向文化复兴的关键。新世纪的文化建设之路,昭示着中国共产党在文化认识论上的成熟与提升。   文化是一个国家的精神旗帜。在五千年独一无二的历史长河中,我们收获了灿烂辉煌的悠久文明,也留下了不同于任何民族的历史课题 —— 古老文化如何中兴?   先秦诸子、汉唐气象、宋明风韵 …… 五千年文脉涵养出泱泱中华。然而,走入近代,中国的大门被西方的坚船利炮敲开之日,也是古老的中华文化迎来全球化挑战之时。此后百余年间,在中华民族沉沦、奋争与崛起的伟大历程中,中华文化同样经历着艰难的蜕变与新生。   从乾嘉时代的 “ 训诂考据 ” 走向道咸年间 “ 通经致用 ” 的近代新学,从救亡图存运动的失败到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从 “ 民主 ” 与 “ 科学 ” 精神的启蒙到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从传统社会观念的式微到教育、卫生、科技等领域的现代化转型,在中华民族寻求复兴的漫漫征程上,文化领域风雷激荡。 “ 中华文化如何振兴 ” 这个问题,伴随国运的沉浮,回荡在一代代中华儿女的心头。   毛泽东在回顾中国近代的百年史时说,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的七十多年中,中国人没有什么思想武器可以抗御帝国主义。只有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根本解决了中国社会政治问题的基础上,以先进理论为指导,唤起四万万五千万同胞的伟大觉醒,最终突破 “ 三千年之未有变局 ” ,亿万人民复兴之梦日渐清晰,中华文化的振兴终于有了现实可能。   改革开放新时期,从邓小平提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 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 ,到江泽民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 “ 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 ,再到胡锦涛从战略高度深刻认识文化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牢牢把握文化发展主动权,我们党紧密结合时代条件,从实现党的中心任务出发,高举发展先进文化的旗帜,阐明与时俱进的文化纲领和奋斗目标,体现了深刻的文化自觉。   历史和现实表明,一个民族的觉醒,首先是文化上的觉醒;一个政党的力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文化的自觉。可以说,是否具有高度的文化自觉,不仅关系到文化自身的振兴和繁荣,而且决定着一个民族、一个政党的前途命运。    “ 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着眼于提高民族素质和塑造高尚人格,以更大力度推进文化改革发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进行文化创造,让人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 ”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大会勾画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蓝图,是当代中国增强文化自觉、重树文化自信、实现文化自强的铿锵誓言,它让我们重温中央推进文化体制改革的坚定决心 ——    “ 一切妨碍文化发展的思想观念都要坚决冲破,一切束缚文化发展的做法和规定都要坚决改变,一切影响文化发展的体制弊端都要坚决革除。 ”   (九)十八世纪,欧洲文明发现了遥远东方 “ 异质 ” 的中国。当时的书籍,留下了西方对孔子的想象:有着东方面孔的基督教神甫。在很长时期内,东方文化只是异国情调的装饰物,尘封在西方的历史记忆中。   几个世纪过去,纽约时代广场上 “ 至圣先师 ” 为原型的孔子动画,与北京奥运会绚烂的 “ 大脚印 ” 、上海世博会鲜红的 “ 东方之冠 ” 以及无数普普通通的中国人一起,构成了中国在新世纪的文化图景,为世界重 新书 写中华文化的印象。   恩格斯说过:文化上的每一个进步,都是迈向自由的一步。   弘扬五千年薪火相传的中华文明,振兴 13 亿人血脉相连的中国文化,这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伟大实践,是一个文明古国迈向文化强国的伟大进军。   正在北京召开的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第一次以文化改革发展为主题,制定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行动纲领。新的征程再次开启,当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我们坚信 ——    “ 中国人民有能力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更大贡献。 ” 原文见 http://theory.people.com.cn/GB/15904293.html
852 次阅读|2 个评论
2011全国岩石学会议-会前讲座感受
热度 2 mllygx 2011-10-14 20:49
今天参加了全国岩石学会议-会前讲座,感觉收获不小,主要有一下几个方面: 1 大量先进的测试手段的应用; 2 扎实的基础知识积累及灵活运用; 3 大量的数据统计分析; 4 良好的工作团队; 5 敏锐的观察力和敢于挑战极限的勇气
4049 次阅读|3 个评论
“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还真是科学,机制和对策可以同步研究
热度 3 wya 2011-10-14 17:06
气候变化对社会经济系统的影响与适应策略 黄季焜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气候变化经济过程的复杂性机制、新型集成评估模型簇与政策模拟平台研发 王 铮 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 ********************************* “气候变化经济过程的复杂性机制”还没有研究出来,“影响与适应策略”却能同时出来! 真是高科技!建议两个课题组合并,或者保持沟通,以免得出相反的结论。 社会经济是“软”科学,气候变化也硬不到哪里去。把两个说不清楚的问题捏到一起,最终结果必然是怎么说、怎么做都可以! 因为百年之内很难“科学”地搞清楚机理,10000个模型依旧是个计算机游戏! 何况是由非经济学和气候学专业背景的模型、政策专家来做。 但无论如何,“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还是相对不错的,起码还公示一下申请书,征求一下反对意见。其他诸如“科技支撑计划、十二五国家科技计划社会发展科技领域项目”等,走部委、院士推荐,不需要创新仅集成示范一下,也同样是几千万级别的项目,别说申请书,连题目都不告诉你,提意见是一点机会都没有了。难怪会出现某些由无关领域专家高分通过的项目了。专家还真是砖家,什么砖也敢扔,不懂的专业也敢评审!!! (本文仅是非本专业的民科围观,记录中国科技发展的曲折历程,不针对任何具体人和事,敬请海涵!) http://group.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53483do=blogid=499088 2011年全国政策模拟理论与技术学术研讨会通知
个人分类: 社会观察|3848 次阅读|6 个评论
[转载]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呼吁投入14亿美元应对极端危机
xuxiaxx 2011-10-14 09:37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发布了《2011 年儿童人道主义行动报告 (HAR)》,呼吁投入 14 亿美元资助那些深受各种危机困扰的儿童和妇女。本年度呼吁将重点放在 32 个国家,强调应加强对受灾地区抗灾恢复能力的重视。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副执行主任希尔德#约翰逊 (Hilde Johnson) 说:“通过加强针对儿童的资金投入以及构建边缘国家和社区的抗灾恢复能力,我们不但可以缩短受灾地区的恢复时间,而且还可以帮助他们在危机爆发之前预见风险,从而降低灾难损失。” 在 2010 年,全世界共同目睹了极大的人道主义危机:巴基斯坦的洪水淹没了全国五分之一的地区;海地地震夺去了 20 多万条生命,并使数百万人流离失所;整个萨赫勒地区异常炎热以及粮食缺乏持续威胁着成千上万的儿童,有可能导致严重的营养不良。 这些紧急事件当属重大新闻,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危机虽然较少被报道,但依然影响着千万儿童与家庭的生活。 在世界各地,数以百万计的人群正在经受着干旱、饥荒和暴力冲突,使得他们长期流离失所。这些人道主义危机更是对儿童造成了可怕的后果,例如被迫加入到武装力量,遭受性暴力,无法享受诸如供水、卫生和教育等最基本的服务。 海地和巴基斯坦在 2010 年所遭遇的空前灾难得到了全球所有人道主义组织和合作伙伴的强烈响应。同时,这也突显了我们必须加强防灾准备,以降低社区重复遭受危机的风险。向容易遭受灾害的社区传授面对和抵御风险的技能日益成为人道主义行动的重要内容,也是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大力推进的方面。 例如,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在 2010 年修订了人道主义行动中造福儿童的核心承诺,旨在维护处于危机中的儿童和妇女的权利。该机构对人道主义政策的重要更改包括,目前应重点关注危机爆发前的防灾准备工作,加强人道主义行动与发展规划之间的联系以及强调降低灾害风险的重要性。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发布的《2011 年儿童人道主义行动报告》提出了需提供特别支持的危机。报告指出,必须采取紧急行动拯救生命,以防止儿童遭受最恶劣的暴力和虐待,确保他们获得诸如供水、卫生、保健、营养和教育等最基本的服务。" “经过特大自然灾害和家毁人亡的灾难年之后,加强频繁遭受灾害群体的抗灾恢复能力变得势在必行”,约翰逊说。 根据危机的规模、对儿童和妇女所造成影响的严重程度、危机的持续性或长期性以及对救生与长期持续结果存在的潜在影响,呼吁已经选定了 32 个目标国家并进行了优先级排序。 来源: http://www.unicef.org/chinese/media/media_57821.html
1259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Dennis Ritchie died on October 8, 2011 at the age of 70
biophysicalchem 2011-10-14 09:02
我本人主要使用linux和c/c++,Unix用的少一些,以前用过indigo2... =========================== 丹尼斯·麦卡利斯泰尔·里奇 ( Dennis MacAlistair Ritchie ,1941年9月9日-2011年10月8日 ),出生于 美国 纽约 。著名的美国计算机科学家,对 C语言 和其他编程语言、 Multics 和 Unix 等操作系统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里奇在 哈佛大学 学习 物理学 和 应用数学 毕业, 1967年 他进入 贝尔实验室 ,他曾是朗讯技术公司系统软件研究部门的领导人(2007年退休)。 1983年 他与 肯·汤普逊 一起获得了 图灵奖 。理由是他们“研究发展了通用的 操作系统 理论,尤其是实现了UNIX操作系统”。 1999年 两人为发展C语言和Unix操作系统一起获得了 美国国家技术奖章 。 发信人: RoBa269 (弱吧), 信区: CProgramming 标 题: Dennis Ritchie去世 发信站: 水木社区 (Thu Oct 13 10:02:58 2011), 站内 http://en.wikipedia.org/wiki/Dennis_Ritchie https://plus.google.com/101960720994009339267/posts/ENuEDDYfvKP Rob Pike - 9:02 AM - Public I just heard that, after a long illness, Dennis Ritchie (dmr) died at home this weekend. I have no more information. I trust there are people here who will appreciate the reach of his contributions and mourn his passing appropriately. He was a quiet and mostly private man, but he was also my friend, colleague, and collaborator, and the world has lost a truly great mind. -- “只要有你在,只要你微笑,那就是幸福。明明感到不安,却能够安心。只要有你在,光是 并肩走路,我都觉得高兴。 只是短短的时间。因为林缝间的阳光似乎很暖和而停下脚步。你笑着说,总有一天我们能站 在同样的地方。” ……我一直希望,有某人能这样跟我说。 ※ 来源:·水木社区 http://newsmth.net·
1556 次阅读|0 个评论
2012 MeSH(医学主题词表)发布了,美国的情报就是快!
xupeiyang 2011-10-13 11:21
2012 MeSH(医学主题词表)发布了,美国的情报就是快! 美国每年10月就将下一年的医学主题词表公布了,将增、删、改的主题词告诉全世界的用户,这才叫情报超前呢,而我国的主题词表,很多单位需要多少年才修订一次,远远滞后了,这对检索数据库文献信息的影响是很大的,有的人还用主题词做文献计量分析,就更不准确了。 我们单位的医学主题词表是跟着美国走的,可是翻译更新太慢,用户意见很大。 中国知网CNKI的动作就很快,他们与美国是基本同步的,新的词表用到了CHKD数据库,检索效果好,用户很高兴。 2012 MeSH 请进 http://www.nlm.nih.gov/mesh/2012/mesh_browser/MBrowser.html MeSH Browser (2012 MeSH): The files are updated every week on Sunday. Go to 2011 MeSH 2012 MeSH 医学主题词表.docx http://www.nlm.nih.gov/mesh/filelist.html
个人分类: 知识组织|10150 次阅读|0 个评论
bioinformatics: Most-Cited Articles as of October 1, 2011
热度 1 linghu2049 2011-10-13 10:46
留着备用,赶紧挤时间看看~~ http://bioinformatics.oxfordjournals.org/reports/most-cited Most-Cited Articles as of October 1, 2011 Rankings based on citations to online articles from HighWire-hosted articles. D Posada and K A Crandall MODELTEST: testing the model of DNA substitution. Bioinformatics ( 1998 ) 14 ( 9 ): 817 - 818 doi: 10.1093/bioinformatics/14.9.817 Abstract Full Text (PDF) APPLICATIONS NOTE : Roderic D.M. Page Tree View: An application to display phylogenetic trees on personal computers Comput Appl Biosci ( 1996 ) 12 ( 4 ): 357 - 358 doi: 10.1093/bioinformatics/12.4.357 Full Text (PDF) Applications Note : John P. Huelsenbeck and Fredrik Ronquist MRBAYES: Bayesian inference of phylogenetic trees Bioinformatics ( 2001 ) 17 ( 8 ): 754 - 755 doi: 10.1093/bioinformatics/17.8.754 Abstract Full Text (PDF) Applications Note : Fredrik Ronquist and John P. Huelsenbeck MrBayes 3: Bayesian phylogenetic inference under mixed models Bioinformatics ( 2003 ) 19 ( 12 ): 1572 - 1574 doi: 10.1093/bioinformatics/btg180 Abstract Full Text (PDF) APPLICATIONS NOTE - Genetics and population analysis : J. C. Barrett , B. Fry , J. Maller , and M. J. Daly Haploview: analysis and visualization of LD and haplotype maps Bioinformatics ( 2005 ) 21 ( 2 ): 263 - 265 first published online August 5, 2004 doi: 10.1093/bioinformatics/bth457 Abstract Full Text (HTML) Full Text (PDF)
个人分类: biology|3346 次阅读|3 个评论
正式确定 我担任2011级新生的班主任
热度 2 zhumei185 2011-10-12 17:25
今天院里决定2011级新生各个专业班的班主任。最终,在没人愿意担任的情况下,我和另一个老师担任动科系的班主任。据说,需要担任四年。呵呵。我觉得是一种非常难得的机会,为什么都不愿意干呢?
个人分类: 教学心得|2529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Different Ovarian Cancer Strategies for BRCA1 and BRCA2?
xuxiaxx 2011-10-12 13:51
Both BRCA1 and BRCA2 germ-line mutations are associated with early ovarian cancer, but new observational data suggest that each might require different treatment strategies, according to a report published in the October12 issue of JAMA: The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 The study found that women with high-grade ovarian cancer live longer and respond better to platinum-based chemotherapy when their tumors have BRCA2 genetic mutations than when they have wild-type BRCA. The same does not hold true for BRCA1 mutations. The analysis looked at 316 cases of high-grade serous ovarian cancer; 29 tumors had BRCA2 mutations and 37 had BRCA1 mutations. This suggests that stratification according to BRCA status will become more important in ovarian cancer clinical trials, senior author Wei Zhang, PhD, from the University of Texas M.D. Anderson Cancer Center in Houston, told Medscape Medical News. The findings also suggest that combining drugs that damage DNA (such as platinum) with newer drugs that block DNA repair might be particularly effective in these cancers, said Dr. Zhang. However, an expert not involved with the study questioned the findings because of the small number of patients with BRCA mutations. "It is fundamentally unsound to evaluate clinical epidemiology with sample sizes of 35 and 27 (BRCA1 and BRCA2) — or 37 and 29, depending on whether one looks at abstract or table — and draw firm conclusions. The power is low," said Paul Pharoah, MD, senior clinical research fellow at Cambridge Cancer Center in the United Kingdom, in an email. He reviewed the study for Medscape Medical News. The study is also partly in error, said Dr. Pharoah, who has conducted a similar study in these patients but with much a larger sample size. "I know from our dataset (over 10 times the sample size) that both BRCA1 and BRCA2 are associated with improved survival . This was statistically robust. So Yang's conclusion is partly wrong," he said, referring to study lead author Da Yang, PhD, who is also from M.D. Anderson Cancer Center. Lack of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With Overall Survival Differences According to the authors, BRCA2 and BRCA1 are both tumor-suppressing genes that affect DNA repair, but in different ways. BRCA2 mutations change the RAD51 protein, which is required for the repair of double-strand DNA breaks by homologous recombination. Without RAD51, the tumor cell cannot repair DNA damaged by antitumor treatment. In contrast, BRCA1 is involved in multiple functions (including DNA damage response and checkpoint control). A mutant BRCA1 can cause failure in a function and set the cell up for tumorigenesis without making it more vulnerable to drugs such as cisplatin. "Uncovering the separate potential effects of BRCA1 and BRCA2 mutations takes us a step toward a more personalized approach to treating ovarian cancer, and perhaps other cancers," Dr. Zhang said in a press statement. "This paper suggests that those 2 genes, and the many others involved in DNA repair, are prime targets for further research." This teasing apart of BRCA1 and BRCA2 roles in ovarian cancer is possible because of The Cancer Genome Atlas project (TCGA). TCGA reported more than 400 high-grade serous ovarian cancer cases in which an exhaustive analysis of each tumor's genome and comprehensive clinical data on each patient were combined. "TCGA gave us enough analytical power to differentiate between BRCA1 and BRCA2 mutations and to conduct a survival analysis," said Dr. Yang. The outcome measures in the study were overall survival, progression-free survival, and chemotherapy response. The analysis showed 5-year survival of 61% with BRCA2 mutations and 25% with wild-type BRCA. Three-year progression-free survival was 44% with BRCA2 mutations and 16% with wild-type BRCA2. Overall survival was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between BRCA2 and BRCA1 mutations (P= .17), but the progression-free survival difference was (P=.05). BRCA1 mutations did not affect either overall survival or progression-free survival. The response rate to platinum chemotherapy was 100% in patients with BRCA2 mutations, 82% in those with wild-type BRCA2, and 80% in those with BRCA1 mutations. Response duration was 18 months with BRCA2 mutations, 11.7 months with wild-type BRCA2, and 12.5 months for BRCA1 mutations. In an accompanying editorial, VictorR. Grann, MD, MPH, and RamonE. Parsons, MD, PhD, from the Columbia University Medical Center in New York City, write that the study "provides a major advance in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use of new treatments for ovarian cancer among patients with BRCA mutations by demonstrating a difference in the response among patients with BRCA1 and BRCA2 mutations diagnosed with ovarian cancer." They and the study authors all say that the next step is to enroll these patients in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s to test whether BRCA1 or BRCA2 mutation carriers respond differently to treatment. However, Dr. Pharoah's research represents a challenge to this opinion. He and his group have investigated BRCA mutations and clinical outcomes using the same TCGA data plus additional cases collected worldwide — producing a much larger dataset of more than 1100 BRCA1 mutation carriers, 300 BRCA2 mutation carriers, and 2000 noncarriers. They reported their data at the 2011 meeting of the 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Cancer Research. That study has been submitted for publication. Dr. Pharoah also emphasized the fact that the overall survival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2 mutation types in the study by Dr. Yang and colleagues was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There i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BRCA1 and BRCA2 (which is not highlighted in the abstract or press release). Thus, it is not a sound conclusion that BRCA2 but not BRCA1 is associated with improved survival. This apparent contradiction is all a problem with sample size and an overestimation of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With just 35 BRCA1 cases, the power to detect a difference with noncarriers is limited, so the conclusion is not sound." Dr. Pharoah added that "even where a result i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it is more likely to be wrong when the sample size is small than when it is large — a fact that is very rarely appreciated." The authors have disclosed no relevant financial relationships. JAMA. 2011;306:1557-1565, 1597-1598. 来源 : http://www.medscape.com/viewarticle/751334
1606 次阅读|0 个评论
IJMSI 0501 CONTENTS 2011
pingyang 2011-10-12 08:49
Int. J. Materials and Structural Integrity, Vol. 5, No. 1, 2011 Contents 1 Radar investigation as a complementary tool for the diagnosis of historic masonry buildings Luigia Binda, Maurizio Lualdi, Antonella Saisi and Luigi Zanzi 26 Numerical investigation on the thermal conductiv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iO2/ZnO bilayer films Yongsheng Wu, Ping Yang, Haifeng Xu and Xianxin Xu 36 A study on the surface integrity aspects of superalloy Inconel 718 under minimum quantity lubrication in high speed turning D.G. Thakur, B. Ramamoorthy and L. Vijayaraghavan 46 Performance of pre-tensioned concrete member and the level of deterioration due to acid rain exposure A.K. Parande, M.S. Karthikeyan, K. Kumar, V. Deepthi and N. Palaniswamy 58 Investigations on flexural characteristics of functionally graded alumina and alumina-titania ceramic composite coatings Sundaram Rajakumar, L. Vijayaraghavan, M.M. Mayuram and R. Krishnamurthy 77 Characterisation and photocatalytic activity of Ag-modified BiVO4 catalyst under visible light irradiation Sheng Yin, Hua-ming Li, Ling Liu, Hui Xu, Yuan-guo Xu and Cheng-tang Liu 90 Life prediction of a self-propelled steel bridge based on co-analysis technology of finite element and fatigue simulation Peng Weiping, Wei Yanhong, Liu Zhao and Peng Min 109 Recent development in modelling and simulation of interfacial heat transfer Ningbo Liao, Miao Zhang and Wei Xue
3622 次阅读|0 个评论
IJMSI 0501 CONTENTS 2011
pingyang 2011-10-12 08:43
附件是IJMSI 0501 CONTENTS 2011,欢迎有兴趣的研究工作者查阅.
个人分类: 未分类|3459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中国水利学会成立80周年纪念大会暨2011学术年会胜利召开!
zuoqiting 2011-10-11 17:56
中国水利网站10月11日讯 (记者 陈锐 王华 通讯员 朱朝明 张新龙)10 月11日,中国水利学会成立80周年纪念大会在京隆重召开。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作重要批示,对中国水利学会80年辉煌成就给予充分肯定,对中国水利学会未来发展寄予殷切期望,强调要紧紧抓住竭诚为水利科技工作者服务这个根本任务,发挥好党和政府联系水利科技工作者的桥梁纽带作用,建设好“水利科技工作者之家”,为我国水利事业的新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水利部部长陈雷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   中国科协常务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陈希出席会议并讲话。水利部副部长矫勇,驻部纪检组组长董力,水利部副部长胡四一、刘宁、李国英,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主任蔡其华,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主任陈小江,水利部原副部长、中国水利学会理事长敬正书,水利部总规划师、规划计划司司长周学文等出席纪念大会。   陈雷全面回顾了中国水利学会80年来的辉煌历程,充分肯定了中国水利学会80年来取得的巨大成就。80年前,以我国近代水利科学先驱李仪祉先生为首的一批有识之士,以“集合全国水利人才之精力,求解中国今日之水利问题”为宗旨,倡导成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水利学术团体,即中国水利学会前身中国水利工程学会。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水利工作, 1957年,中国水利工程学会重建大会在北京召开,党和国家领导人刘少奇、朱德、邓小平等出席会议,学会更名为中国水利学会,由此掀开了水利科技工作崭新的一页。改革开放以来,水利改革与发展进入了新的时期。中国水利学会在水利部、中国科协的领导下,充分发挥学术民主,大力开展学术交流、科学普及等活动,积极承担科技奖励、人才推选、标准制定、学科认证等工作,学会事业蓬勃发展。。 学进入新世纪,中国水利学会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践行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牢固树立民生水利理念,深入开展研究,主动建言献策,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成为引领我国水利科技创新和推进水利现代化建设的中坚力量。   陈雷指出,回顾过去的80年,特别是新中国成立62年以来,伴随着中华民族奋发图强的伟大足迹,伴随着水利事业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中国水利学会走过了不平凡道路,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显著成就。80年来,学会坚持以治水兴邦为己任,为振兴水利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始终致力于科技兴水,为繁荣发展水利科技倾注了全部力量;主动担当科普主力军,为水利科技知识传播应用发挥了重要作用;竭诚服务科技工作者,为激发水利科技工作者创造活力提供了有力支撑。   陈雷强调,中国水利学会是政府部门联系广大水利科技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学会工作是水利科技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水利科技进步的重要力量。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学会工作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践行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紧紧围绕中央1号文件和中央水利工作会议的决策部署,按照“三服务一加强”的工作定位,以加强学术建设为基础,以提升服务能力为重点,以搭建科技平台为途径,以推动改革创新为动力,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突出特色、发挥优势,丰富载体、注重实效,规范管理、提高水平,不断增强学会的学术权威性、会员凝聚力、社会公信力和自我发展能力,为推动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实现中国特色水利现代化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和智力支持。   第一,学会要成为水利科技创新的推动者。要围绕增强水利科技创新能力,搭建学术交流平台,培育学术活动精品,打造水利学术品牌,努力把学会打造成学术思想、学术观点、学术成果的“孵化器”和水利科技创新与技术进步的“推进器”。要为广大水利科技工作者激发创新活力、增强创新动力创造良好条件,大力推进学术观点创新、学科体系创新和科研方法创新,大力推进水利科技工作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要充分发挥学会非政府组织和学术团体的独特优势,积极开展对外交流,追踪了解世界先进治水管水理念,引进吸收先进技术和先进经验,促进我国水利水电企业和技术产品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第二,学会要成为水利科技普及的主力军。要坚持深入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把普及水利科学技术、促进社会公众深入了解水利科技知识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推动形成社会化水利科普的工作格局,为水利科技进步和创新奠定最深厚最持久的基础。广大水利科技工作者要积极参与科普活动,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和专长,通过多种渠道、多种方式积极主动地向社会公众宣传介绍水利科技知识,推广普及先进适用水利科学技术,促进水利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不断提高水利科技含量和科技水平。要大力开展基本水情教育,积极倡导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的治水理念,着力提高全社会的水忧患意识和水资源节约保护意识,激发全社会治水兴水的热情和力量。   第三,学会要成为水利科学决策的智囊团。要充分发挥水利科技工作者科学文化水平较高、逻辑思维严谨、专业知识深厚的优势,针对现阶段我国水资源条件的变化,围绕水利发展中战略性、基础性、前瞻性的重大科技课题,   围绕社会广泛关注的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加强水利科研攻关,不断深化对自然规律、经济规律、社会规律以及水利发展规律的认识,为推进水利决策科学化发挥积极作用。要加强对水利改革发展重大问题的调查研究,积极参与水利规划、政策法规、科技攻关、规范标准和评估论证等方面的研究咨询,提出政策性、针对性、操作性强的对策建议,把水利科技工作者的个体智慧凝聚上升为有组织的集体智慧,积极为践行新时期治水思路、推进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转变建言献策。   第四,学会要成为优良学风建设的引领者。要坚持引领广大水利科技工作者继承和发扬我国水利科技界的光荣传统,自觉把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有机结合起来,弘扬“献身、负责、求实”的水利行业精神,恪守坚持真理、实事求是,勇于担当、敢于负责,诚实劳动、潜心钻研,见贤思齐、提携后学的职业道德,倡导海纳百川、兼收并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科学严谨、脚踏实地,民主讨论、和谐包容的学术风气,规范学术行为,坚持职业操守,努力成为学术传统的继承者、学术风气的维护者、学术道德的力行者,着力塑造水利科技界的良好形象和声誉。   第五,学会要成为水利科技工作者的贴心人。学会是水利科技工作者之家,要以人为本,把水利科技工作者是否满意作为衡量学会工作成效的主要标准,创新工作方式,拓宽工作领域,丰富工作内涵,竭诚为水利科技工作者提供优质高效服务。要大力表彰奖励优秀水利科技成果、科技人才,精心打造“大禹水利科学技术奖”等品牌奖项,积极做好中国科协青年优秀科技工作者、光华奖等奖项的组织评选,发现和举荐一批承前启后、堪当重任的水利青年科学家,积极做好两院院士的推荐工作,继续加强水利科技知识更新和专业培训,为创新型水利科技人才的成长提供良好环境,创造有利条件。要把维护水利科技工作者合法权益作为学会工作的重要内容,及时反映水利科技工作者的意见和呼声,积极帮助解决他们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同时,广大会员和水利科技工作者也要主动关心学会的发展,积极参与学会活动,为学会工作出谋划策,共同推进学会更好更快发展。   陈雷说,伟大的时代造就伟大的事业,水利改革发展的春天为中国水利学会提供了竞相绽放、姹紫嫣红的广阔园地。水利部党组对水利学会寄予厚望,希望学会各级理事会和秘书处,把握时代发展变化,顺应水利工作需求,科学制定学会全面发展的战略规划,进一步明确学会的发展方向、工作策略、重点任务和具体措施。继续加大学会自身建设力度,坚持依法办会、民主办会的原则,进一步健全内部管理制度体系,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和章程规定开展各项工作,完善会员代表大会、理事会制度,逐步形成科学民主的决策咨询机制、严格规范的监督执行机制和高效有序的竞争激励机制。   陈雷要求,各级水利部门要进一步加大对水利学会的支持力度,积极创造条件,赋予学会更多的任务,充分发挥学会的积极作用。水利学会既要坚持政会分开、独立发展,也要积极主动与有关部门沟通联系,形成相互支持、相互配合、密不可分的协作关系,共同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共同发挥干事兴业的合力。   陈希高度评价了中国水利学会取得的显著成绩,对进一步把学会办好提出了明确要求:中国水利学会要以80周年大庆为契机,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抓住时代赋予的重大机遇,发挥优势、积极进取,努力为水利科技工作者提供优质高效服务,千方百计把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重要作用充分发挥出来,把科技工作者作为先进生产力开拓者的重要作用发挥出来,把学会作为国家创新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为努力走出一条中国特色水利现代化道路贡献力量,为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奋发有为,为党团结带领人民完成 “ 两个百年 ” 的宏伟目标不懈努力。学会工作者、水利青年科技工作者和友好学会代表在会上发言。大会还对水利行业科技最高奖项 “ 大禹奖 ” 特等奖和一等奖获得者代表以及从事学会工作50年工作者代表进行了表彰并颁奖。纪念大会之后还将举行2011年学术年会,会议历时5天。   水利部机关各司局和在京直属各单位主要负责人,学会历届名誉理事长及领导,水利界知名专家,兄弟学会的代表,学会理事、各分支机构、团体会员(含省级学会),以及各界代表等共计600余人参加纪念大会。 http://chinawater.com.cn/newscenter/kx/201110/t20111011_200152.html
个人分类: 科学研究|2272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UCB's Saul Perlmutter awarded 2011 Nobel Prize in Physics
whyhoo 2011-10-11 16:39
Saul Perlmutter, who led one of two teams that simultaneously discovered the accelerating expansion of the universe, has been awarded the 2011 Nobel Prize in Physics, to be shared with two members of the rival team. Perlmutter, 52, a professor of physics at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 and a faculty senior scientist at Lawrence Berkeley National Laboratory (LBNL), led the Supernova Cosmology Project that, in 1998, discovered that galaxies are receding from one another faster now than they were billions of years ago. He will share the prize with Adam G. Riess, 41, of 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and Brian Schmidt, 44, of Australian National University’s Mount Stromlo and Siding Spring Observatories, two members of the competing High-Z Supernova Search team. When the discovery was made, Riess was a postdoctoral fellow at UC Berkeley working with astronomer Alex Filippenko, who at different times was a member of both teams. Perlmutter is the fifth Nobel winner for UC Berkeley in the past 11 years, and the 22nd Nobelist overall. This is the ninth Nobel in Physics awarded to a UC Berkeley faculty member, the most recent winner being George Smoot in 2006. The most recent 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 nationwide rankings identify the Department of Physics as among the best in the nation. The accelerating expansion means that the universe could expand forever until, in the distant future, it is cold and dark. The teams’ discovery led to speculation that there is a “dark energy” that is pushing the universe apart. Though dark energy theoretically makes up 73 percent of the matter and energy of the universe, astronomers and physicists have so far failed to discover the nature of this strange, repulsive force. In recent years, Perlmutter has been working with NASA and the U.S. Department of Energy (DOE) to build and launch the first space-based observatory designed specifically to understand the nature of dark energy. A dark-energy mission was named the top telescope-building priority in an August 2010 report from a blue-ribbon committee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Using supernovae as cosmic yardsticks Perlmutter was a postdoctoral fellow at LBNL when he decided to focus on Type Ia supernovae as yardsticks to measure the geometry of the universe. Astronomers knew that the universe was expanding, but the main question at the time was whether the universe was open, and thus destined to expand forever, or closed, meaning that the expansion would eventually stop and the universe would collapse back on itself. He and his LBNL team were puzzled by initial results in 1997 indicating that, not only was the universe’s expansion not slowing down, it was speeding up, contrary to all cosmological theories. “The chain of analysis was so long that at first we were reluctant to believe our result,” Perlmutter said. “But the more we analyzed it, the more it wouldn’t go away.” The High-Z team came to the same conclusion at the same time, based on an independent set of Type Ia supernovae. “There was no hint of this when we started the project,” Riess said in 1998 while still a Miller Postdoctoral Research Fellow at UC Berkeley. “We expected to see the universe slowing down, but instead, all the data fit a universe that is speeding up.” The discovery, reported by both teams in 1998, has since been bolstered by independent measurements. The earliest and most important of these confirmations were by the Millimeter Anisotropy eXperiment IMaging Array (MAXIMA), a balloon-borne experiment led by UC Berkeley physicist Paul Richards, and the Balloon Observations Of Millimetric Extragalactic Radiation and Geophysics (BOOMERanG) experiment, led by the late Andrew Lange, a former UC Berkeley post-doctoral fellow, and Paolo De Bernardis. Team effort “This discovery was very much a team effort,” Perlmutter stressed, citing the efforts of the Supernova Cosmology Project’s individual members in theoretical studies of supernova dynamics, the detection of supernovae near and far, data analysis and interpretation, and other research components. Perlmutter graduated magna cum laude in physics from Harvard University in 1981 and began graduate work at the UC Berkeley, where he gravitated toward the study of astrophysics. He completed his Ph.D. with Richard Muller, UC Berkeley professor of physics, in 1986. While still a post-doctoral fellow, Perlmutter teamed up with fellow post-doc Carl Pennypacker to develop the technology to use Type Ia supernovae – which are bright enough to be seen across the universe – to measure cosmological distances. Other astronomers had observational data suggesting that Type Ias were all about the same intrinsic brightness, so that their apparent brightness from Earth could be used to calculate their distance. With observing time on several telescopes around the world, the Supernova Cosmology Project was able to test and improve its techniques. When the team eventually sat down with new data on Type Ia supernovae to calculate the basic parameters of the universe, however, the results were too bizarre to be believed. “The most striking part of the project was the huge skepticism,” recalled Pennypacker, now with UC Berkeley’s Space Sciences Laboratory and a guest in LBNL’s Physics Division. The skepticism was not only about proposed techniques, but about the underlying science. “Nobody believed we could do it,” he said, “and it was an enormous challenge to get things done.” Perlmutter, a member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and a fellow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Arts and Sciences, has received numerous honors, including the 2006 Shaw Prize, shared with Schmidt and Riess; the 2007 Gruber Cosmology Prize, which he shared with his entire Supernova Cosmology Project team and the High-Z Supernova Search team; the 2003 California Scientist of the Year award; and the 2002 E. O. Lawrence Award in physics from the Department of Energy. He lives in Berkeley with his wife and daughter. 原文见 http://www.berkeleydailyplanet.com/issue/2011-10-04/article/38511?headline=UC-Berkeley-s-Saul-Perlmutter-awarded-2011-Nobel-Prize-in-Physics
1596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关于参加“2011中国国际教育年会高等职业教育国际论坛”的通知
tangminqian 2011-10-11 13:35
中国高职高专教育网 首页 公告 http://www.tech.net.cn/web/articleview.aspx?id=20111010112153035cata_id=N003 际协〔2011〕233号 各有关高职院校: 经教育部批准,由我会主办的“2011中国国际教育年会”(以下简称“年会”)将于2011年10月14日至10月16日在北京举办,年会主题为“开放世界 教育创新”。 作为年会的重要活动之一,“高等职业教育国际论坛”拟于10月14日至16日在北京国贸大酒店举办,论坛主题为“合作与发展—开放世界下的高等职业教育” (议程详见附件二)。论坛将结合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成果及《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精神,关注国际职业教育发展中的热点问题,研究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理念、新思路、新趋势,分享各国职业教育成功经验,探索国际职业教育交流与合作的新机制。 本次论坛得到了美国社区学院协会(American Association of Community Colleges)、加拿大社区学院协会(Association of Canadian Community Colleges), 德国国际继续教育与发展协会(Capacity Building International Germany)、英国院校联盟(British College Consortium)、澳大利亚技术与继续教育校长委员会(TAFE Directors Australia)和韩国大专教育协议会(Korean Council for College University Education)等组织的支持。 本次论坛是高职院校领导海外培训项目2011年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加拿大、英国、德国、澳大利亚等国的项目合作伙伴均派代表出席会议。 高职教育国际论坛活动日程见所附日程简表。 为做好高职院校领导海外培训项目的延伸工作,本论坛为我高等职业院校进一步探索国际合作与交流的机制提供了平台,现就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参会代表   1.本论坛是高职院校领导海外培训项目2011年下半年赴美国、德国、澳大利亚培训团境内培训的重要议程之一,参加培训团的成员务必出席(培训日程另文通知); 2.2011年已经完成境外培训的美国团、韩国团和加拿大团的成员以及高职院校领导海外培训项目历届培训团团友; 3. 欢迎所有高等职业院校领导、职业教育相关人士等参会。 二、会议时间、地点及费用 具体请参见关于邀请参加“2011中国国际教育年会”的通知(附件一)。 三、咨询方式  有关职业教育国际论坛具体情况,请与年会组委会秘书处职教论坛筹备组联系。   联系人:郑德、谷建军   电 话:010-66414885、66419185 传 真:010-66416288 电 邮:zhengde@ceaie.edu.cn 附件一:关于邀请参加“2011中国国际教育年会“的通知 附件二:“2011中国国际教育年会高职教育国际论坛活动日程简表 附件三:“2011中国国际教育年会”参会报名表 附件四:“2011中国国际教育年会”住宿预订表 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秘书处 二〇一一年十月八日 第 1 页 共 1 页 首页 | 前页 | 下页 | 尾页 附件2 附件二2011中国国际教育年会职业教育论坛活动日程简表 634538425895668750.pdf
个人分类: 技术与职业教育|2144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卫生部发布2011年9月全国法定传染病疫情
xuxiaxx 2011-10-11 09:31
2011 年 9 月( 2011 年 9 月 1 日零时至 9 月 30 日 24 时),全国(不含台港澳,下同)共报告法定传染病 546932 例,死亡 1390 人。其中,甲类传染病中报告鼠疫 1 例,已死亡 ; 报告霍乱发病 7 例,无死亡。乙类传染病中除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和白喉无发病、死亡病例报告外,其余 23 种传染病共报告发病 317564 例,死亡 1353 人;报告发病数居前五位的病种依次为病毒性肝炎、肺结核、梅毒、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淋病,占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总数的 96% 同期,全国共报告丙类传染病发病 229360 例,死亡 36 人。报告发病数居前三位的病种依次为手足口病、其它感染性腹泻病和流行性腮腺炎,占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总数的 95 %。 2011 年 9 月全国法定传染病发病、死亡统计表 * 病毒性肝炎发病数和死亡数分别为甲肝、乙肝、丙肝、戊肝、未分型肝炎报告发病数和死亡数的合计。 ** 通过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报告的死亡数据不作为中国传染病死因顺位的依据。 来源: www.moh.gov.cn
1012 次阅读|0 个评论
英国非诚勿扰,欢迎捧场
热度 1 西风瘦马 2011-10-10 20:46
http://www.thechineseweekly.com/fcwr/gentleman.php?id=824 哥要参加非诚勿扰的英国专场,欢迎捧场啊! 谢谢!
2763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报告称中国内地流动人口家庭平均每月房租387元
xuxiaxx 2011-10-10 08:26
 中国内地3/4流动人口家庭在流入地租 房 居住, 房 租平均每月387元 人民币 ,2010年下半年家庭住房支出比上半年增加58.2%;41.5%的流动人口租房者认为目前的住房支出已经达到或超过自己能承受的最高房租。这是国家人口计生委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司今天发布的《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1》提供的信息。   该报告根据2010年对106个城市流动人口上、下半年两次动态监测调查得出的数据显示:流动人口家庭平均每月房租已占家庭总支出的22.8%,与户籍人口相比,流动人口在人均住房使用面积、生活设施等方面差距明显。流动人口低收入阶层比重过大,4.5%的流动人口家庭人均收入低于500元 人民币 ,27.0%的家庭人均收入低于1000元。20%的最低收入家庭收入与 消费 支出比为1:1.12。   此外,流动人口社会 保险 参保率低,养老 保险 异地转移接续难。就业的流动人口中,52.0%没有参加任何社会保险,特别是在工伤风险较高的采掘、制造、建筑业中,参加工伤保险的比例分别为58.4%、48.9%和25.1%,远未达到《工伤保险条例》规定的全部参保要求。在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的流动人口被访者中,74.7%没有将养老保险转移到现工作城市。   报告称,流动人口家庭抗风险能力弱,低收入阶层入不敷出问题严重;流动人口中等收入阶层的平均 消费 支出占收入比例的65.3%,而2009年城镇居民为74%。流动人口食品支出比重增大;家庭支出总额中食品由2010年上半年的39.4%上升到下半年的51.0%。   报告指出,中小城镇对乡-城流动人口吸引力有限,土地和子女教育是影响农民进城的重要因素。农业流动人口更希望在大城市落户,主要目的是为子女获得更好的教育。接近一半的人(46.6%)愿意落户城市是为了子女的教育和升学;大多数农业流动人口打算继续在城市务工居住,却不愿意放弃土地进城;62.1%的人打算未来三年在城市居住;74%的农业流动人口不愿意转为非农户口,其中34%是因为想保留土地,因计划生育政策不愿“农转非”的只有1.6%。而那些愿意进城落户的人中仍有35%不愿意交回承包地;仅有21.3%的人打算返乡就业。   据知,本次《报告》是国家人口计生委继2010年6月首次发布《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0》后,第二次发布年度流动人口研究报告。 来源: http://finance.people.com.cn/GB/15840281.html
1012 次阅读|0 个评论
ArXiv廿年 I
热度 1 dsc70 2011-10-9 22:51
ArXiv廿年 I
作者 Paul Ginsparg ,预印本论文服务器的创办者,探索在线即时共享科研成果以及学术交流的未来已经 20 年。 在 20 年前的这个月,我发布了一个旨在服务几百个朋友和同事的电子公告板。我的这些朋友和同事投身于理论高能物理一个分支学科的研究工作。当时我刚刚搬到位于新墨西哥州的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并且办公桌上第一次有了私人电脑。我也第一次拥有了这样的渴望:简化研究者之间关于未出版的论文手稿(预印本)的交流,这在以前被人们以纸质文件形式通过邮寄来进行传播。 hepth@xxx.lanl.gov 这个物理学预印本自动化存储库和提示系统在网络时代的黎明之前就得到了实施。正如 1 年多后我给欧洲粒子物理研究所的同事所发的电邮中写道的:“我对于万维网一无所知,它是什么?”我最初计划接受每年约 100 篇全文论文的投稿,每篇文章存储 3 个月,直到现有的论文发行系统可以迎头赶上。应大众要求,没有删除任何东西。 在短短几年内这个计划已经演变成一个域名为 http://arXiv.org 的网络资源库。它现在囊括近 70 万篇论文全文,每年收录 75000 篇新论文,并且每周为约 40 万不同用户提供约 100 万篇全文论文的下载服务(如下图)。它一直在拓展疆域,首先是扩展至大部分活跃的物理学研究领域,然后扩大至数学领域、非线性科学领域、计算机科学领域、统计学领域,以及最近以来被物理学家渗透的大部分生物学和金融学领域。 20 年过去了,我们十分振奋地看到一个稳定和成功的 arXiv ,它还运行着一些原来的软件,为一个比预期大将近 1000 倍的群体提供服务。但是在某个时点,我们需要对之进行一次彻底检修以便跟上新的在线趋势和机会。 对我而言,这个机构仓储可以比作一次 3 小时的旅行,而不是“无期徒刑”。为了不搞砸我的科研生涯,我最初构想的 ArXiv 是全自动的。但是运营过程中的日常行政管理工作可能每个工作日都要消耗几个小时,全年无休。因此,从九月开始,位于纽约市 伊萨卡镇( Ithaca ) 的 康纳尔大学图书馆( Cornell University Library )的工作人员将完全接手这个网站。我将留在顾问委员会并继续从事关于文本和数据挖掘以及支持下一代文档格式和信息过滤的一些项目的研究工作。 思考 ArXiv 也就是在思考整个科研界。这个领域由于一次持续 20 年的信息技术革命而展开变革,现在可根据需求随时提供大量文献和相关资源。然而,学术出版作为一个整体仍处在转型中。这是一个惊喜。对于实施质量控制(是自上而下的,或者利用众人力量的,或者在哪个阶段实施)的最佳方式并没有达成共识;对于如何为其提供资金,或者如何整合数据和科学再生产所需的其他工具这些问题也存在分歧。 我的希望是,比起只把电子基础设施当作一个更有效的传播方式,期待中的革命最终会导致一个更强大的知识结构。这将从根本上改变我们处理和组织科学数据的方法。 民主目标 我们设计的原始电子公告板是为了平整研究领域这个运动场。现在已经很难想象,但是从前,在正式期刊出版之前相当多时间和努力曾一度被用在印刷、复印和邮寄预印本给少数享有特权的朋友和同事这种事情上。中央仓储的理念是允许世界范围内任何一个可以上网的研究者提交和阅读论文全文。从研究生阶段开始,这给予了每个人平等的入场资格。(早期互联网是一个学术禁苑——直到几年后大众才开始出现在线上。) 2 年内, arXiv 已经演化为全球范围内研究者的主要日常资源。它已成为获得和宣布知识发现优先权的地方,这促进了 arXiv 更长远的发展。 在任何一家传统期刊出现在网上之前,我们于 1991 年创办了 arXiv 。它开发了许多现在被人们视为理所当然存在的工具。我们引领了这条路:使用摘要页( abstract page )作为容纳各式各样格式和资源的中心;实现作者姓名和搜索功能的自动链接;并且为了实现文件共享,我们成为了从压缩 postscript 文件到 PDF 文件等电子格式的早期采用者。这个仓储表明,研究者一直非常愿意和渴望采用全电子交流手段。这也是“互动型网络”( interactive web )的先兆,目前它为使用者提供了初步的架构来存储内容。这些内容的价值随着共享而相应增强。 在许多方面,构建技术这个部分比社会学和财务管理方面的部分简单。 10 年前,这个主要网站随着我一同前进,最终成为康奈尔大学图书馆的内嵌式网站。虽然与任何其他的图书馆资源相比,它都拥有更多使用者,但其中大部分使用者是馆外使用者。因此,这是目前尚不清楚的地方:在大学的优先资助计划中,它占据一个什么样的地位。由于缺乏富有的、愿意提供一小笔捐款的捐赠人——这可以获取比任何一种传统建筑物捐赠更高的知名度(这里是暗示,当然是暗示),最近图书馆已经要求那些本身是高用量用户的机构为运行费用做出一部分贡献( http://arxiv.org/help/support )。这种方式让更大的社群分担财务和监察负担,以争取时间来研究长期可行的商业模式。 物理学家迅速接受了广泛共享的电子预印本,但其他研究者仍然不愿意这么做。在不同领域,他们看待正式评审前的数据和思想的态度大相径庭,在选择共享电子预印本上也是如此。每个网络社区将不得不推行最适合它们用户的政策和协议。我在 1997 年对一群生物学家发表的一篇讲话促成了现在作为公共医学中心( PubMed Central , PMC )而被广为人知的资源机构的诞生—— PMC 由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 the US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负责运营。我任职于最初的顾问委员会,这个委员会很快就决定不再收藏任何未经评议的材料——即使是经过缜密隔离的,这部分是因为害怕失去重要出版商的参与。仍然存在许多正当的理由促使个人研究者去选择延迟传播——这些理由可能涵盖了正确性的不确定性,为后续研究留出额外时间,以及对待出版方式的社会学差别——在某些领域,由于某种原因研究成果的价值在同行评议前并不被认可。 可是没有任何一个已经接受了 arXiv 的社区宣布放弃它,因此这种增长是必然的。包括计算机科学在内的某些领域的采纳是作为一股细流开始的,许多年后获得了急剧增长。甚至有些物理学的分支领域也已经经历了延迟的接受:关于铁化合物超导性的新兴研究在 2008 年带来了一批研究凝态实验物理的学者,他们传统上对于传播结果更为谨慎。但是在理论物理学家之前宣布科学发现优先权的现实需求最终占了上风。 即使在今天,在如何辨识知识发现优先权这个问题上,很多领域有着巨大的不同。这使我有些为难:某些领域的科学家能够在一个公共论坛(如一次会议)上宣布科研结果;而其他领域必须复现这些结果,首先发表在期刊杂志上,然后被授予完整的知识成果优先发现权——似乎这些信息在经过审稿过程并通过审查之前并不存在。期刊编辑和评议人应作出更多努力来确保其工作和职责的正当性,这些功能在稳定的资源库如 arXiv 中是由公众可获取的资料来实现的。(张晓郁 译) 原文发表于 Nature ,11 Aug 2011,Volume 476,PP.145–147,doi:10.1038/476145a. Source: ArXiv
3444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2011年10月18日上海 : 吴瑞国际研讨会,吴瑞奖 颁奖典礼
fuxy 2011-10-9 19:48
希望在会上见到老朋友,结交新朋友。 ======== 转载: 吴瑞基金会:传承吴瑞精神 提携青年才俊 “他们今天的成就很好,我的期望实现了。人才是长久的事,中国有一句古话‘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在这25年间,我做的这件事得到一些结果,这是我一生中可以骄傲的事,希望能一代一代传下去。” ——吴瑞 北京大学CUSBEA项目25周年庆祝会2007年7月21日 吴瑞纪念基金会日前宣布,第二届“吴瑞国际研讨会”及2011年度“吴瑞奖”颁奖典礼将于2011年10月18日在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举行。吴瑞国际研讨会的宗旨是促进亚洲生命科学发展、推动青年生物学家的事业进程。届时,2011年度获“吴瑞奖”的博士生们将与国际知识学者同台做学术报告。 吴瑞是国际著名的分子生物学家和遗传学家,对世界生命科学和中国生命科学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他出生于中国,在美国接受高等教育,成为康奈尔大学分子生物学教授。20世纪70年代,他发明出第一个DNA测序法并测出第一个DNA序列;他先锋性发明的DNA重组技术,奠定了今天生物技术产业的基础。20世纪80年代,他将研究集中到转基因水稻的研究;1981年,他创办中美生物化学联合招生项目(CUSBEA),八年间选拔422位中国优秀研究生赴美国留学,为中国培养了整整一代生物学人才;他为中国政府提供过大量如何发展科学的咨询,并为中美两国在生命科学研究和教育领域的合作架起了一座桥梁。他身后将36万美元遗产捐赠给华人生物学家协会。 2008年2月10日,79岁的吴瑞因心脏病在纽约逝世。2008年4月,吴瑞的学生和朋友们出资、募捐设立吴瑞纪念基金会,美国俄克拉荷马医学研究基金会生物研究部主席孙晓红博士出任基金会主席。孙晓红是首届CUSBEA学生、吴瑞的博士生,她说:“吴瑞是一位真正的学者,一生致力于推动亚洲生命科学的发展,提携年轻人,基金会设立‘吴瑞奖’,旨在奖励中国大陆、香港、台湾和新加坡的优秀研究生。我们希望追随吴瑞的足迹,推动生命科学的发展。” 吴瑞的贡献 “吴瑞是重组DNA技术和植物基因工程领域的先驱。多年以来,他和合作者成功研制出耐旱、抗盐碱的水稻基因品种。为了帮助以稻米为主粮的广大地区的人们,他坚定不移地致力于这项研究,从未动摇。他是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政府的科学顾问,对中美两国生物技术和教育领域的使用拥有巨大影响力,他是海峡两岸大学和研究机构备受尊敬的人物,他总是提出深思熟虑的建议,他的判断力不受外来力量的影响......” ——沃尔克•沃格特 康奈尔大学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系教授 吴瑞1928年出生于一个中国现代科学家庭。父亲吴宪早年考取庚子赔款赴美国留学并获哈佛大学博士学位,1920年-1941年任北京协和医科大学生物化学系教授和主任,是我国近代生物化学的主要创始人之一;母亲严彩韵1923年获哥伦比亚大学营养学硕士学位,是我国最早从事生物化学研究的女学者。 1949年1月吴瑞随家人来到美国,1950年在亚拉巴马大学获化学学士学位,1955年获宾夕法尼大学生物化学博士学位,1966年成为康奈尔大学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系教授。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他对基因工程技术发明做出突出性贡献,他第一个发明了DNA测序方法,经其他科学家发展和改进,成为世界上通用的大规模DNA测序手段;他发明的联接子和衔接子至今仍然是 DNA克隆基本工具,DNA重组技术导致了生物技术产业的建立,他主编的《重组DNA》曾风靡分子生物学和生物技术界。 1980年,吴瑞携家人首次回到阔别31年的祖国。在中国,他意识到食品短缺将成为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地区未来面临的严重问题,于是将自己的研究集中到转基因水稻的研究上,发展出高效水稻转化系统、抗虫、抗旱和耐盐的转基因水稻品种,成为植物基因工程先驱。 在中国访问期间,吴瑞了解到许多亲友和同学都有了正值大学年龄的孩子,他们最大的愿望是送孩子到国外学习,他决定帮助他们。他说,“我很幸运有机会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所以,我希望更多的中国学生能够有这样的机会。” 1981年初,吴瑞偶然获知哥伦比亚大学的李政道教授启动的中美联合招考物理研究生项目(CUSPEA),便立即向李政道咨询。在李政道的帮助下,他向中国教育部建议:“世界生命科学领域发展很快,中国要尽快培养这一领域的年轻科技人才。”同时说服美国100多所大学接受中国留学生,促成中美生物化学联合招生项目(CUSBEA)成为一个大型国家公派留美博士生项目。1981年至1989年间,该项目共选派422位优秀的生物学研究生到美国留学。 CUSBEA为中国培养了整整一代生命科学领域的科学家,许多当年的CUSBEA学生已经成长为各自所在学术领域的翘楚。比如,首批CUSBEA项目学生袁钧英是哈佛大学医学院教授、艺术与科学学院院士;当年北京师范大学的研究生王晓东1985年考取CUSBEA项目,曾任美国德州大学西南医学中心终身教授、霍华德-休斯研究所研究员,2004年当选美国科学院院士,如今,王晓东是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所长。 2007年7月21日,CUSBEA项目25周年庆祝会在北京大学举办。CUSBEA学生、M.D安德森癌症中心病理科医生刘劲松发言说:“我想给吴先生汇报,当初我到美国几乎一无所有,如今建立起自己的事业和家庭,也正在为祖国做事。” 薪火传承 “到了吴先生创办CUSBEA的年龄,我深深体会到他当年的感受:我们应该做一个尖兵,在科学的领域里冲锋;我们应当做一个人梯,让年青人踩着我们的肩膀往上攀登;我们应当做一个使者,为中美交流尽一份微薄之力;我们应当不计个人名利,让世界更美好,我们依然豪情万丈,我们依然富于理想,只有这样,我们才不辜负先生生前的初衷和希望。” ——严聪 CUSBEA学生、美国印北安纳大学医学院教授,2008年2月18日 吴瑞为世界和中国生命科学研究事业留下了一笔宝贵的遗产,他点燃的薪火由他的学生传承。 30年前,在那个特殊的历史时期,CUSBEA项目成功地打开一扇中美交流的大门,极大地加快了中国学生赴美留学的步伐,推动了中国科学和教育事业的进程。如今,时代变迁,中国国内也有非常出色的研究生。为纪念吴瑞在培养中国新一代生物学家方面的杰出贡献,鼓励博士生们在本土将自己塑造成未来生物医学领域的领袖人物,2008年4月,CUSBEA项目的学生和吴瑞的朋友们集资创办了吴瑞纪念基金会,举办“吴瑞国际研讨会”并设立“吴瑞奖”,专门奖励中国大陆、香港、新加坡的华人研究生。 吴瑞纪念基金会根据参选人在生命科学研究工作的创新能力、独立思考能力、研究贡献和发展潜力,每年评选出10-20位“吴瑞奖”获得者。吴瑞奖包括3000美元奖金、奖章、奖状和吴瑞纪念基金会证书各一份。获奖者还可申请5000美元以内的旅费资助,用于参加国际会议或高级课程。(吴瑞奖评选标准 http://www.raywumemorialfund.org/raywu_prize.php ) 每一年,吴瑞纪念基金会在中国或亚洲其它地区举行“吴瑞奖”颁奖典礼和吴瑞国际研讨会,获奖博士生和国际知名学者同台做学术报告。孙晓红说:“获奖学生能从与吴瑞纪念基金会成员及更多的国际知名学者的交往中不断受益,这是吴瑞奖不同于其它奖项的特点。从2009年首次颁奖以来,已有21位博士生获奖,在吴瑞纪念基金会成员和其他教授的积极推荐下,许多获奖者已进入哈佛大学、耶鲁大学、索尔克研究院、霍华德-休斯研究院等世界一流机构深造。我们为能继承、发扬吴瑞先生留下的事业而骄傲。” 目前很多国内生物学领域的研究生们对吴瑞奖并不了解,许多人认为获奖者必须在《细胞》、《科学》或《自然》上发表论文才有资格,孙晓红说:“其实不是这样的。尽管确实有获奖者有这样的论文,但没有这类论文的学生也有获奖的。比如,2009年吴瑞奖的获得者李现红是从事护理学研究,她纠正了艾滋病治疗中的偏见。吴瑞纪念基金会寻找的是具有独立思考能力和巨大发展潜力的博士生。” 孙晓虹希望更多的人关注、了解吴瑞奖,她说:“我们相信,还有许多学生的质量比我们收到的申请人的质量还高,我们希望有更多的人来申请,这样更多的优秀学生就有机会获奖。” 更多阅读 《科学》杂志撰文纪念吴瑞教授 科学网推出专题:深切缅怀吴瑞教授 缅怀吴瑞:珍贵照片
2142 次阅读|0 个评论
October 9, 2011
qianggong 2011-10-9 18:32
个人分类: 日记|0 个评论
[转载]progress in physical geography 专辑 生态系统服务 Es
wind 2011-10-9 17:19
关注的PPG出了一期关注的ES专辑,激动一下,放在这里分享!可惜没有自己的contribution。 progress in physical geography October 2011; 35 (5) Special Issue: Ecosystem Services Editorial Select this article Marion Potschin and Roy Haines-Young Introduction to the Special Issue : Ecosystem Services Progress in Physical Geography October 2011 35 : 571 - 574 , doi: 10.1177/0309133311422976 Full Text (PDF) References Request Permissions Articles Select this article Marion B. Potschin and Roy H. Haines-Young Ecosystem services : Exploring a geographical perspective Progress in Physical Geography October 2011 35 : 575 - 594 , doi: 10.1177/0309133311423172 Abstract Full Text (PDF) References Request Permissions Select this article Brendan Fisher , R. Kerry Turner , Neil D. Burgess , Ruth D. Swetnam , Jonathan Green , Rhys E. Green , George Kajembe , Kassim Kulindwa , Simon L. Lewis , Rob Marchant , Andrew R. Marshall , Seif Madoffe , P.K.T. Munishi , Sian Morse-Jones , Shadrack Mwakalila , Jouni Paavola , Robin Naidoo , Taylor Ricketts , Mathieu Rouget , Simon Willcock , Sue White , and Andrew Balmford Measuring, modeling and mapping ecosystem services in the Eastern Arc Mountains of Tanzania Progress in Physical Geography October 2011 35 : 595 - 611 , doi: 10.1177/0309133311422968 Abstract Full Text (PDF) References Request Permissions Select this article Erik Gómez-Baggethun and Manuel Ruiz-Pérez Economic valuation and the commodification of ecosystem services Progress in Physical Geography October 2011 35 : 613 - 628 , doi: 10.1177/0309133311421708 Abstract Full Text (PDF) References Request Permissions Select this article Paul Ekins Environmental sustainability : From environmental valuation to the sustainability gap Progress in Physical Geography October 2011 35 : 629 - 651 , doi: 10.1177/0309133311423186 Abstract Full Text (PDF) References Request Permissions Select this article L. Lundy and R. Wade Integrating sciences to sustain urban ecosystem services Progress in Physical Geography October 2011 35 : 653 - 669 , doi: 10.1177/0309133311422464 Abstract Full Text (PDF) References Request Permissions Select this article Rob D. Fish Environmental decision making and an ecosystems approach : Some challeng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ocial science Progress in Physical Geography October 2011 35 : 671 - 680 , doi: 10.1177/0309133311420941 Abstract Full Text (PDF) References Request Permissions Select this article Roy Haines-Young Exploring ecosystem service issues across diverse knowledge domains using Bayesian Belief Networks Progress in Physical Geography October 2011 35 : 681 - 699 , doi: 10.1177/0309133311422977 Abstract Full Text (PDF) References Request Permissions
3677 次阅读|0 个评论
国际科研动态与进展 10月9日
xupeiyang 2011-10-9 15:41
在胚胎干细胞、记忆、减肥、戒烟、艾滋病、自闭症等方面取得进展。 · 2011新科诺奖得主最新Cell“快照”文章 (10-9) · 2011诺奖得主发中国高影响因子期刊文章 (10-9) · Nature重大成果:克隆人类三倍体胚胎干细胞 (10-9) · Cell杂志最受关注十篇文章(10月) (10-9) · 脑部特殊褶皱有助准确记忆 (10-9) · 意科学家发现计算尸体死亡时间的“内置时钟” (10-9) · 美国科学家发现迷幻蘑菇可改变人类性格 (10-9) · 科学家发现细菌可将尿液转化成燃料 (10-9) · 美研究显示绿茶成分可能有助减肥 (10-9) · 野靛碱药物有助于戒烟 (10-9) · 研究显示人们清晨时光最愉悦 (10-9) · 避孕针或令女性患艾滋病风险加倍 (10-9) · “非入侵的”栽培种?买家要小心 (10-9) · 创制具有自闭症行为的小鼠 (10-9) · 以细胞特异性的基因疗法治疗色素性视网膜炎 (10-9) · Cell专辑:牛人热议人类遗传学 (10-8) · Twitter作为全世界的一个情绪反映 (10-8) · 研究称诺贝尔奖得主名利双收并可能延年益寿 (10-8) · 科学家称成功研制艾滋病疫苗 将进行人体试验 (10-8) · 胰腺癌基因治疗新进展 (10-7) · 科学伉俪Nat Neurosci新文章解析表观遗传 (9-30) · 诺奖得主2011连发Science、Nature文章 (9-30) · 多篇Nature公布重大突破:著名靶标分子详解 (9-30) · Nature:第一个爬行动物基因组公布 (9-30) · 全能抗病毒药研发寻求突破 (9-30) · 我的美丽基因组 (9-30) · 美用细菌菌株“藏”机密信息 谍报、防伪两不误 (9-30) · 科学家研制出“人造小脑” 在老鼠身上试验成功 (9-30) · 美科学家成功利用蛆虫治疗糖尿病患者伤口 (9-30) · “脂肪仓库”物流紊乱导致肥胖 (9-30) · 科学家称研制出预防艾滋病疫苗 将进行人体试验 (9-30) · 研究称男性更易患结肠癌 (9-30) · 多喝咖啡可能导致幻听 (9-30) · Nature不可不读的论文:细胞吞噬新机制 (9-29) · 同一团队9月两篇Cell文章:人类表观基因组学 (9-29) · Cell:哈佛著名研究员解析信号调控 (9-29) · 美国科学家提出肿瘤治疗新方案 (9-29) · 美科学家研发超光滑材料可自我愈合清洁 (9-29) · 不连贯睡眠可能会损害长期记忆 (9-29) · 合成生物学的诱惑 (9-29)
个人分类: 热点前沿|1525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世界標準日WSD 2011
LEOLAND 2011-10-9 14:56
世界標準日 World Standards Day 2011 International Standards — Creating Confidence Globally World Standards Day Message 14 October 2011 Dr. Klaus WUCHERER,IEC President Dr. Boris ALESHIN, ISO President Dr. Hamadoun TOUR, ITU Secretary-General In today’s world we need to have a high level of expectation that things will work the way we expect them to work. We expect that when we pick up the phone we will be able to instantly connect to any other phone on the planet. We expect to be able to connect to the Internet and be provided with news and information… instantly. When we fall ill, we rely on the healthcare equipment used to treat us. When we drive our cars, we have confidence that the engine management, steering and braking, and child safety systems are reliable. We expect to be protected against electrical power failure and the harmful effects of pollution. International standards give us this confidence globally. Indeed one of the key objectives of standardization is to provide this confidence. Systems, products and services perform as we expect them to because of the essential features specified in international standards. International standards for products and services underpin quality, ecology, safety, reliability, interoperability, efficiency and effectiveness. They do all of this while giving manufacturers confidence in their ability to reach out to global markets safe in the knowledge that their product will perform globally. Interoperability creates economies of scale and ensures users can obtain equal service wherever they travel. So international standards benefit consumers, manufacturers and service providers alike. Importantly,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this accelerates the deployment of new products and services and encourages economic development. International standards create this confidence by being developed in an environment of openness and transparency, where every stakeholder can contribute. It is the stated aim of the WSC partners – IEC, ISO and ITU – to facilitate and augment this confidence globally, so as to connect the world with international standards. 國際標準樹立全球信心 IEC 、 ISO 、 ITU 世界標準日祝詞 2011 年 10 月 14 日 IEC 主席 克勞斯 烏赫勒博士 ISO 主席 伯里斯 埃裡森博士 ITU 秘書長 哈馬德 圖爾博士    當今世界,我們越來越強烈地期待,世間萬物都能像我們希望的那樣可靠地工作和運轉。   撥打電話時,我們希望可以立刻接通全球任何一部電話。登陸互聯網時,我們希望可以快速地獲取新聞和資訊。身患疾病時,我們希望可以依賴可靠的醫療器械來治癒疾病。駕駛車輛時,我們希望汽車的發動機、轉向、刹車以及兒童安全系統都是可靠的。我們還希望能遠離電力故障和污染的有害影響。   國際標準正好契合了人們的期待,幫助我們樹立信心。事實上,標準化活動的關鍵目標之一就是為人們提供這種信心。正是由於國際標準明確了系統、產品和服務的關鍵指標,才能保證它們能夠按照我們期望的那樣可靠地運轉。   國際標準提高了產品和服務的品質和環保水準,提高了產品和服務的安全性、可靠性、相容性,以及效率和效能,並因此賦予製造商信心,使其產品在全球市場流通和使用。   國際標準的相容性促進了規模經濟的發展,確保使用者在任何地方都能享受到同等的服務,使消費者、製造商和服務提供方受益匪淺。更重要的是,在發展中國家,國際標準加速了新產品和服務的流通,促進了經濟的發展。   國際標準是在公開和透明的環境下制定的,任何利益相關方都有權利參與國際標準的制定工作,這也是國際標準幫助我們樹立信心的有效保證。    “ 提升和增強全球信心,用國際標準連接全世界 ” ,這是世界標準合作組織 - 國際電子電機委員會( IEC )、國際標準組織( ISO )和國際電信聯盟( ITU )的共同目標。 http://www.iso.org/iso/wsd2011/bio_of_caterina_fiorani.htm
个人分类: 标准文存|2202 次阅读|0 个评论
ION GNSS 2011 STUDENT PAPER AWARDS
xushaoguang 2011-10-9 11:19
Students Sponsored to Attend GNSS Meeting A s part of the ION GNSS 2011 technical program, the Satellite Division awarded nine students ION GNSS STUDENT PAPER AWARDS. These award recipients, who will be recognized during the Friday Awards Luncheon, were selected by recognized industry and academic experts in their field. Only those papers of superior technical quality for acceptance as a primary paper in the session were included in the program. To qualify, students must have been full-time undergraduate or graduate students in engineering, science, mathematics, or other related fields at the time their papers were written. Groups of student authors were accepted, but the submitted paper could not be co-authored by a working professional or a faculty member. Only the primary author making the presentation was eligible for the award. Student award winners received a full complimentary conference registration and a travel stipend. The following students received an ION GNSS Student Paper Award this year: Nima Alam, University of New South Wales , Australia Three Dimensional Positioning with Two GNSS Satellites and DSRC for Vehicles in Urban Canyons Kuan Yun Chen, National Cheng Kung University , Taiwan Th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Low Cost MEMS IMU/GPS Integrated Positioning and Orientation Systems Using Novel DBPNNs Embedded Fusion Algorithms Joon Wayn, Cheong, University of New South Wales , Australia Towards Multi-Constellation Collective Detection for Weak Signals:A Comparative Experimental Analysis Shuang Du, University of Calgary , Canada An Inertial Aided Cycle Slip Detection and Identification Method for Integrated PPP GPS/MEMS IMU System Okuary Osechas, Tufts University , USA GPS Satellite Clock Excessive Acceleration Detection for DCPS Users of GBAS Seyed Nima Sadrieh, University of Calgary , Canada Spatial Antenna Diversity Performance for Indoor GNSS Applications Qianxin Wang,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 China Integrated Carrier Phase and Doppler Observations of GPS and GLONASS for Precise Velocity Determination Xing Zhao, University of Calgary ,Canada Multi-Sensors Observability Analysis on Pedestrian Navigation System Junchuan Zhou, University of Siegen , Germany Applying Quaternion-based Unscented Particle Filter on INS/GPS with Field Experiments
个人分类: 未分类|619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美国:2011中国军力报告
DynamoChina 2011-10-9 10:38
MilitaryandSecurityDevelopmentsInvolvingChina_2011.pdf 《中国军力报告》,英文全称为Annual Report to Congress: Military Power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具体承办单位是 美国国防部 ,是美国自2000年始至今的一年一次(除2001年外)对中国军力的“披露”。作为每年众多报告的一部分,其主要目的是 美国军队 针对中国军队的战略分析,以游说国会,为其决策提供依据。.
2055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NCCN结直肠癌临床实践指南》更新
zlhtcm 2011-10-9 09:48
在第三届NCCN亚洲学术会议上,NCCN理事会主席、美国西北大学本森(Benson)教授和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韦诺克(Venook)教授介绍了V.2.2010版《NCCN结直肠癌临床实践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的主要更新要点。 Ⅱ期结肠癌的辅助治疗 据Benson教授介绍,新版《指南》在Ⅱ期结肠癌的风险评估原则上,进行了如下修订:如果考虑氟尿嘧啶类单药治疗,推荐行错配修复(MMR)检测;具有高度微卫星不稳定(MSI-H)的Ⅱ期结肠癌患者,可能预后较好,不能从5-氟尿嘧啶(5-FU)的辅助治疗中获益。在辅助治疗的原则中,修订贝伐珠单抗、西妥昔单抗、帕尼单抗或伊立替康不应用于Ⅱ期或Ⅲ期患者的辅助化疗,除非是进行临床试验。 在Benson教授看来,对于Ⅱ期结肠癌的辅助治疗最具争议性。既往我们根据Ⅱ期结肠癌患者是否有不良危险因素(如肠梗阻或穿孔、T4、受检淋巴结<12个、组织学分化差、肿瘤周围淋巴管/血管浸润、切缘性质不确定或阳性)来判定患者是否需要辅助化疗,但目前尚无一个明确的标志物或指标来评估高危Ⅱ期结肠癌患者从辅助化疗中获益的程度。因此,对于哪些患者确实需要辅助治疗仍不明确。 Benson教授指出,Ⅱ期结肠癌的5年生存率为75%~80%。当前关于分子预后因素的回顾性研究提示,可能存在一组复发风险较高的Ⅱ期患者,但识别这些患者的预后标志物尚未在前瞻性试验中得到证实。 在这些回顾性研究中,一个有趣的分子预后因素是错配修复缺失(dMMR)。一项研究显示,采用免疫组化(IHC)检测的MMR蛋白和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的微卫星不稳定性(MSI)可发现结肠癌生物类型的两种表现,即dMMR对应MSI-H,错配修复正常(pMMR)对应低度微卫星不稳定性/微卫星稳定(MSI-L/MSS)。2008年一项研究显示,dMMR可作为5-FU辅助治疗结肠癌无效的预测标志物。2003年一项回顾性研究提示,MSI-H患者并不能从FU的辅助化疗中获益。2008年一项荟萃分析亦显示,在Ⅱ期患者中,具有dMMR者接受辅助化疗较未经治疗者并无生存优势,5年无病生存(DFS)率反而显著缩短(72%对87%)。但另一项大型研究QUASAR显示,与单纯手术治疗相比,Ⅱ期结肠癌患者接受5-FU/亚叶酸钙(LV)辅助治疗后有3%~4%的绝对获益,并显示复发评分、T分期和dMMR是预测Ⅱ期结肠癌复发的关键性独立因子,但遗憾的是,基于疗效相关基因建立的模型未能预测5-FU/LV辅助治疗的疗效。 Benson教授强调,这些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具有dMMR的Ⅱ期患者,给予5-FU辅助化疗非但不能带来生存益处,反而对患者不利,但目前研究为小样本回顾性研究,其结果仍须在前瞻性研究中进一步证实。 直肠癌的局部切除 Venook教授介绍,在新版《指南》中,一个很重要的更新点是,经肛切除仅推荐用于T1期肿瘤患者,而不再推荐用于T2期患者的初始治疗。 一项美国外科医师协会肿瘤学组(ACOSOG)Z6041研究,旨在评估T2N0期直肠癌患者接受新辅助化放疗后行局部切除的转归,然而由于同步化放疗的毒性作用,患者失去了接受局部切除的机会,该研究也于2009年11月提前结束。 直肠癌的新辅助治疗 《指南》的另一更新点是关于任何T、任何N、可同时切除转移灶的M1患者,推荐给予2~3个月联合化疗,评估后给予化放疗或分期(或同期)切除转移灶和原发灶。推荐联合化疗方案包括FOLFIRI/FOLFOX/CapeOX±贝伐珠单抗,FOLFIRI/FOLFOX±西妥昔单抗/帕尼单抗(仅KRAS野生型)。2010年一项研究显示,14例Ⅱ/Ⅲ期直肠癌患者接受新辅助化疗,不加放疗的病理完全缓解率(pCR)为36%。另一项研究显示,29例Ⅱ/Ⅲ期直肠癌患者接受新辅助化疗,不加盆腔放疗的R0切除率为100%,pCR为27%。基于这些研究结果,ACOSOG/CALGB81001提议,对于T1~2N1、T3N0~1适合接受保肛手术的患者,可给予FOLFOX新辅助化疗6个周期后重新评估,如果患者疾病进展,则行化放疗后行直肠全系膜根治术(TME),如果患者无疾病进展,则行TME,最终的目标是希望90%以上的患者获得R0切除。
个人分类: 科技快讯|1941 次阅读|0 个评论
死于胰腺癌的名人-
热度 2 shandongxie 2011-10-8 11:36
死于胰腺癌的名人-
Steve Jobs , Founder and CEO, APPLE, 2011 at age of 56 Ralph Steinman , Nobel laureate 2011, at age of 68 Patrick Swayze , Actor (“ Dirty Dancing" and "Roadhouse" ), 2009 at age 57 Michael Landon , Actor (“ Little House on the Prarie ”), 1991 at age of 55 Dizzy Gillespie , jazz trumpet virtuoso, 1993 at age 75 Randy Pausch , a computer science professor and author (last lecture), 2008 at 47 Donna Reed , the actress ( "It's a Wonderful Life" ), 1986 at age of 64 Luciano Pavarotti , the famous Italian opera singer , 2007 at the age of 71 Melvin Simon , chairman emeritus of Simon Property Group Inc., 2009 at age of 82 Myles Brand , President of NCAA and Indiana University, 2009 at age of 67
7069 次阅读|2 个评论
我也参加了迎国庆职工广播体操比赛
热度 2 xupeiyang 2011-10-8 07:44
我也参加了迎国庆职工广播体操比赛
我们工会小组得了三等奖,很不错啦。 秋高气爽,风清云淡, 9 月 28 日, 为了欢庆祖国 62 周年华诞,促进职工投身体育锻炼、增强体质,营造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 所馆举办了首届职工广播体操比赛,全体职工积极参与,比赛圆满成功。 本次比赛以工会小组为单位组队参加,共组成 11 支队伍。各支队伍早早就来到比赛场地进行热身,职工们摩拳擦掌,跃跃欲试。比赛开始之前,所馆党委书记赵熙同志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她希望广大职工能够以此次广播体操比赛为契机,积极投身体育锻炼,普遍增强健身意识,使体育健身逐渐成为一种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不断提高身体素质,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 比赛在研究生们活力四射的体操表演中拉开帷幕,各支参赛队伍意气风发,逐一登场。嘹亮的号子响遏行云,整齐的步伐铮铮有声,标准的动作规范划一,缤纷的队服光彩照人,由衷的笑容热情洋溢,这一切无不展现着职工们的风采。比赛评委组由各工会小组推荐的 11 位评委组成,他们从进退场队列、精神面貌、动作、着装、参赛人数等方面进行打分,最终卫生政策研究中心办公室等部门工会小组获得一等奖,党群综合办公室、条件财务处工会小组及所馆办公室、人力资源处、科研教育处工会小组获得二等奖,数字资源研究与发展部工会小组、重大疾病防治信息研究室等部门工会小组及《医学信息学杂志》编辑部等部门工会小组获得三等奖,其他工会小组获得优秀奖,评委组组长、所馆长助理唐小利同志对本次比赛进行了精彩点评。 所馆自 2010 年上半年开始即组织职工坚持每天做广播体操。本次比赛之前,各小组均充分发挥团队合作精神,以极大的热情投入练习。今后,广播体操将作为一项长期坚持的健身活动持续开展,所馆工会也将积极为全体职工创造更好的健身环境,进一步营造强身健体、积极向上的所馆氛围。 所馆党委书记赵熙同志讲话 全体参赛人员 研究生体操表演 一等奖 卫生政策研究中心办公室、卫生政策研究室、卫生经济研究室、基层卫生与妇幼保健研究室、卫生信息管理研究室工会小组 二等奖 党群综合办公室、条件财务处工会小组 二等奖 所馆办公室、人力资源处、科研教育处工会小组 三等奖 数字资源研究与发展部工会小组 三等奖 重大疾病防治信息研究室、医药科技战略研究室、信息分析与情报方法研究室工会小组 三等奖 《医学信息学杂志》编辑部、《医学研究杂志》编辑部、《中国卫生政策研究》编辑部、合作期刊编辑部工会小组 优秀奖 信息系统与网络技术部工会小组 优秀奖 典藏与流通部工会小组 优秀奖 信息服务部、图书馆业务部工会小组 优秀奖 资源建设部工会小组 优秀奖 行政保障处工会小组 (所馆工会)
个人分类: 我的日记|2157 次阅读|2 个评论
沉重悼念——史蒂夫·乔布斯
热度 1 maokebiao 2011-10-7 22:01
1983年, 乔布斯 为了让当时的 百事可乐 总裁 约翰·斯卡利加入苹果,说 ——“你是想卖一辈子糖水,还是跟着我们改变 世界 ?” ,这极具煽动性的语言至今仍被人津津乐道.......... 史蒂夫·乔布斯(1955—2011),美国 苹果公司 创始人、前CEO。1976年,时年21岁的乔布斯和26岁的沃兹尼艾克成立了苹果电脑公司。乔布斯先后领导缔造了 麦金塔计算机 、 ipad 、 iPod 、 iTunes Store 、 iPhone 等诸多知名数字产品。1985年,乔布斯获得了由 里根 总统授予的国家级技术勋章;1997年成为《 时代周刊 》的封面人物;2007年,史蒂夫·乔布斯被《 财富 》杂志评为了年度最伟大商人。2009年被财富杂志评选为这十年美国最佳CEO,同年当选时代周刊年度风云人物之一。2011年8月24日,乔布斯辞去苹果公司CEO一职,2011年10月5日逝世,终年56岁 。(此介绍 引自大众网络介绍)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434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炸药奖发完了没有呢
flly 2011-10-7 20:57
:【三位女性获得2011年度诺贝尔和平奖】2011年诺贝尔和平奖被授予利比里亚总统埃伦·约翰逊-瑟利夫、利比里亚“和平运动”领导人莱伊曼·古博韦和也门妇女权益活动家塔瓦库勒·卡曼。挪威诺委会在声明中说,这3位女性获奖是因为她们在妇女安全和女性参加缔造和平工作的“非暴力斗争”中的作为。 此新闻安全到达国内
个人分类: 杂感|1810 次阅读|0 个评论
瑞典诗人获2011年诺贝尔文学奖
王汉森 2011-10-7 09:35
新华网斯德哥尔摩10月6日电(记者刘一楠) 瑞典 文学院6日宣布,将2011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瑞典诗人托马斯·特兰斯特勒默。这是1974年以来瑞典人再获诺贝尔文学奖。 瑞典 文学院 常任秘书彼得·恩隆德当天中午在瑞典文学院会议厅先后用瑞典语和英语宣布获奖者姓名。他说,特兰斯特勒默的作品“以凝练而清晰透彻的文字意象给我们提供了洞悉现实的新途径”。瑞典文学院的授奖声明还形容他的作品“简练、细腻,充满深刻的隐喻”。 特兰斯特勒默1990年中风,现在已大幅丧失讲话能力。他的妻子莫妮卡·特兰斯特勒默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丈夫得知获奖时“有点惊讶,但非常高兴”。 特兰斯特勒默1931年4月15日生于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毕业于斯德哥尔摩大学心理学专业,曾修读过诗歌、文学史等课程。他13岁开始诗歌创作,23岁出版了第一本 诗集 《17首诗》。自1958年起,他陆续发表《路上的秘密》《完成一半的天堂》《给生者与死者》以及《悲伤贡多拉》等诗集,逐渐在同代抒情诗人中奠定了领先地位。 特兰斯特勒默共出版过10多部诗集。上世纪60年代,他的 作品 被引入美国,随后在国际文坛获得越来越多的关注。特兰斯特勒默的作品迄今已被译成数十种文字出版,他是最受欢迎的当代斯堪的纳维亚诗人之一。 特兰斯特勒默的诗歌主要探讨自我与周围世界的关系,死亡、历史和自然是作品中常见的主题。瑞典文学院在介绍获奖者的声明中说,特兰斯特勒默的多部诗集包含对自己童年生活的回忆,其作品的最大特点是简练而不抽象,其晚期作品更加简洁。
个人分类: 大千世界|2529 次阅读|0 个评论
泰晤士报2011世界大学排行榜可信度不高
热度 5 freedom110110 2011-10-7 09:30
2011年10月6日英国《泰晤士报高等教育副刊》发布2011-2012世界大学排行榜,我查看了一下,我的母校——意大利摩德纳-雷焦艾米利亚大学竟然能排到327位,出乎我预料。以前,我曾看到国际学术竞争力排名,摩德纳大学排到390多位。 但是,我看了一下意大利大学的排名情况,以我长期对意大利国内自己评选大学排行榜的跟踪和了解,不得不说,这个英国《泰晤士报高等教育副刊》排行榜可信度不高。在意大利公立大学中,一般米兰理工大学都认为是最好的,而且一直排名在前三前五,甚至第一,类似中国大陆的清华大学地位。在泰晤士报2011世界大学排行榜中,比米理前面的意大利公立大学有很多,这实在不可思议。 中国的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跻身百强,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分别位居第49和第71位,这更使我对该排行榜表示深度怀疑。我和很多专业的各国博士聊过天,中国大陆的优秀大学在他们所在专业领域大都知道一些,但他们都认为中国大陆水平还不错,但也没有说是很好或领先,当然,我也了解不够全面,但我个人认为北大、清华不可能取得如此好的成绩。另外,对于中国大陆大学的排名已经彻底颠覆我的认知,博友可以点击下面链接自己去查阅。 博主 吴锦宇 http://www.timeshighereducation.co.uk/world-university-rankings/2011-2012/301-350.html World Rank Institution Country / Region Overall score 301-350 Aalborg University Denmark Data withheld by THE 19 75 36 20 27 301-350 Aalto University Finland Data withheld by THE 26 49 62 22 38 301-350 Alexandria University Egypt Data withheld by THE 15 32 34 8 61 301-350 Aveiro University Portugal Data withheld by THE 17 48 35 16 41 301-350 Bar-Ilan University Israel Data withheld by THE 28 47 28 32 16 301-350 Binghamton University,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United States Data withheld by THE 19 31 30 20 46 301-350 Boğazii University Turkey Data withheld by THE 24 36 35 20 46 301-350 University of Canterbury New Zealand Data withheld by THE 17 76 27 24 30 301-350 Charles Darwin University Australia Data withheld by THE 16 47 31 19 53 301-350 University College Cork Republic of Ireland Data withheld by THE 21 77 37 19 29 301-350 University of Eastern Finland Finland Data withheld by THE 23 34 30 16 51 301-350 University of Ferrara Italy Data withheld by THE 16 37 34 14 59 301-350 George Mason University United States Data withheld by THE 29 24 25 18 43 301-350 University of Hertfordshire United Kingdom Data withheld by THE 12 76 27 8 56 301-350 University of Houston United States Data withheld by THE 36 28 31 24 24 301-350 University of Hull United Kingdom Data withheld by THE 14 66 28 17 40 301-350 Indi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Bombay India Data withheld by THE 44 14 24 16 39 301-350 Jagiellonian University Poland Data withheld by THE 25 40 26 16 43 301-350 Keele University United Kingdom Data withheld by THE 18 63 28 18 40 301-350 Keio University Japan Data withheld by THE 32 18 40 22 26 301-350 Kent State University United States Data withheld by THE 16 27 25 14 58 301-350 Lehigh University United States Data withheld by THE 20 26 39 18 45 301-350 Université de Liège Belgium Data withheld by THE 24 69 65 16 39 301-350 Linkping University Sweden Data withheld by THE 20 49 32 19 43 301-350 University of Manitoba Canada Data withheld by THE 30 40 41 32 28 301-350 University of Maryland, Baltimore County United States Data withheld by THE 18 19 30 14 53 301-350 University of Modena and Reggio Emilia Italy Data withheld by THE 14 27 28 16 51 301-350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aiwan Data withheld by THE 24 16 43 37 19 301-350 University of Oklahoma United States Data withheld by THE 34 21 32 16 32 301-350 University of Pisa Italy Data withheld by THE 18 26 35 18 51 301-350 Plymouth University United Kingdom Data withheld by THE 13 49 26 14 58 301-350 Polytechnic University of Milan Italy Data withheld by THE 24 34 70 18 34 301-350 University of Porto Portugal Data withheld by THE 18 42 34 13 44 301-350 Charles University in Prague Czech Republic Data withheld by THE 32 51 24 25 31 301-350 Sapienza University of Rome Italy Data withheld by THE 30 32 33 27 29 301-350 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China Data withheld by THE 39 20 85 30 19 301-350 Sharif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Iran Data withheld by THE 28 13 93 30 19 301-350 University of South Florida United States Data withheld by THE 22 15 94 30 37 301-350 University of Stirling United Kingdom Data withheld by THE 18 70 27 22 42 301-350 Sungkyunkwan University (SKKU) Republic of Korea Data withheld by THE 31 27 99 32 24 301-350 University of Surrey United Kingdom Data withheld by THE 33 82 47 25 12 301-350 University of Tampere Finland Data withheld by THE 22 38 55 22 44 301-350 University of Tasmania Australia Data withheld by THE 18 70 42 15 35 301-350 University of Valencia Spain Data withheld by THE 16 36 32 10 64 301-350 Vien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ustria Data withheld by THE 26 82 35 14 24 301-350 Vrije Universiteit Brussel Belgium Data withheld by THE 23 49 66 21 37 301-350 University of Waikato New Zealand Data withheld by THE 13 87 24 14 48 301-350 University of Warsaw Poland Data withheld by THE 22 36 Data withheld by THE 16 44 301-350 Washington State University United States Data withheld by THE 29 31 34 24 34 301-350 Zhejiang University China Data withheld by THE
5583 次阅读|5 个评论
[转载]无人负责的地铁
热度 1 catalist 2011-10-7 08:51
早上在文学城看到关于上海地铁事故的调查结果,看来整个系统都无人负责,无话可说。 上海地铁事故涉人为错误 12人违反安全规则被惩处 综合新闻 【上海=角谷志保美】 据新华社消息,9月27日发生在上海的地铁追尾事件,调查团6号确定了事故原因。负责指挥运输的职员违反规则,在没有正确掌握列车的位置情况下,做出了发车的指示。并且做出了对这名责任人和运营公司中12名干部的免职处分。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发生事故的区间,在事故发生前40分钟,因为管线工作的原因,停止了电力供应。因此信号系统处于停止工作状态,列车的自动刹车变成了手动刹车。 但是最终结果却是,地铁运行负责职员在没有确认列车位置的情况下就下达了出发指令,车站的职员也没有认真确认列车位置就允许发车,造成了追尾事故。 (2011年10月6日23时04分 読売新闻)
个人分类: 社会|2002 次阅读|4 个评论
[转载]高房价让中国失去创造力
热度 1 aaa0 2011-10-7 04:34
2010年开始了一场全民大猜谜,很多开发商、专家学者、购房者都参与进来了,估计大家都知道猜的到底是什么了吧,对,就是2011年的房价走势。引爆这场大猜谜的是中國人民大学的经济研究所发布的一个报告,报告的主要观点是说2011年上半年房价将下跌两成。给出的理由是当时的宏观调控,尤其是房地产调控非常严格,开发商的钱开始收紧了。   到现在,2011年已经过去一大半了,谜底其实还没有揭晓,但我今天不想去探究到底谁猜对了,或者谁猜错了,我想探究的是开发商的信贷是不是真的收紧了?我在《我们的生活为什么这么无奈》这本书中,特意查了一下当时的真实数据,太可怕了。因为仅仅是2010年的前三个季度,开发商的贷款竟然就有6000亿。各位晓得2009年一整年银行放出的贷款是多少吗?告诉你,是5980个亿,而且很多专家都说2009年中國银行业的特征已经是天量信贷了。可是,现在的状况是2010年的前三个季度发放的贷款竟然比2009年一整年还多,同时还超过了2007年与2008年的总和,这难道不可怕吗?透过这组数字,我想告诉你的是,开发商现在根本就不差钱!也就是说,我们将会继续看到开发商囤地、捂盘惜售。   所以说,我们现在所说的房价应该下跌或即将下跌,可能更多的是从道义上来讲的,是一种道德感。但是,正是这种道义上的评判,却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老百姓更大的痛苦。我为什么这么说?道理很简单,正是因为一些所谓的专家到处说这个房价会下跌,老百姓才会抱有希望。但实际情况是怎样的呢?房价是一涨再涨。这对老百姓来说,其实已经变成了一种折磨,就像是用钝刀子割肉,一点点让你死掉,这还不如干脆点,让大家死个痛快。   更有意思的是,现在这个房价是涨是跌,已经构成了一个新的分水岭。它把持不同意见的知识分子分成了“唱涨派”和“唱跌派”。其实我觉得这两拨人都有点奇怪,如果说是为了打压房价,那我们政府出台的政策,包括之前推出的新“国五条”、“国十条”,都不会成功的。为什么?因为这都是表面现象。猜房价,更是一件非常荒谬的事情,明明都是瞎猜的,给出的理由根本经不起推敲的。   当然,不管这些专家学者吵的多热闹,我得先做个表态,很多人在网络上留言说,郎教授说了什么什么样的观点。我在这里要清楚地告诉各位,我不是股评家,也不是理财专家,我从来不会去预测股市、楼市会怎么样,这方面的话题,我是从来不谈的。为什么?因为我水平不够,而且这也不是我的风格。我只想谈谈,目前这种状况,究竟是怎么造成的?   还拿北京为例吧,在2010年10月份的时候,我们的感觉就是房价确实在降,因为当时的开发商突然变得很高调,都嚷嚷着要降价,同时还出现了各种折扣、让利的活动,最明显的一条消息就是通州房价直落7000块。而且,北京市政府还出台了一个政策,说对于单价在3万块以上的新楼盘不发预售证。这样下来,那些单价在3万块以下的楼盘,就很容易拿到预售证了。后来的情况是,这些售价在3万块以下的楼盘,基本上是一开盘就能卖光。各位有没有想过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其实它的背后就是一种人为的操纵,而这种房价的下跌其实就是“北京式”的下跌。   这种“北京式”的下跌其实是属于心理按摩,只是暂时缓解一下大家的情绪,根本没有触及到问题的本质。问题的本质是什么?各位想一想,为什么市区中心的房价都这么高了,还是一个劲地往上涨?而且,即使它一个劲地疯涨,为什么还是有那么多人要买市区中心的房子?你是不是觉得奇怪?其实也没有什么好奇怪的,道理很简单,就是因为所有好的资源都集中到市中心了,比如说学校,医院。而我们老百姓,为了让自己的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为了让家人生病时能接受更好的治疗,就只能想尽办法住得离市中心近点,更近点,所以才会出现市中心房价都这么高了,还是供不应求的状况。想想看,如果把好的资源迁到河北的涿州去,或者迁到燕郊去,那北京的二环、三环、四环还会这么堵车吗?房价还会这样吗?所以说,现在问题的本质是资源分配制度的问题,如果说不从根本上改变这种分配制度,而只是想透过某种手段抑制这种强烈刚需的话,中心城市的房价根本就降不下来。   还有一个值得我们关注的问题,就是房价究竟是高是低,我们应该用一个什么样的指标来衡量?还以北京为例吧,如果说3万块钱算高,2万块钱算高,那1.9万块钱是不是就不算高了?所以说,其实我们现在进入了一个误区,我们把房价的涨和跌,当作判断房地产是否陷入危机的最重要的一个指标了。我要告诉各位的是,不是说房价涨了,它就一定有危机,房价跌了,就没有危机,问题不是这么简单的。最可靠的指标是什么?是老百姓的负担能力。   我举个例子,各位晓得香港的房地产为什么会在1997年崩盘吗?如果你跟媒体一样,说是因为索罗斯狙击香港,那我告诉你,你完全搞错了,因为那只是表面现象。根据我们的调查发现,香港的供楼负担水平在1997年金融海啸之前已经很高了,在1994年、1995年的时候是90%,1995年跌到70%,然后1996年又上来了,在金融海啸之前最高达到110%,都成了负资产了,这太可怕了,因为这是崩盘的前兆。想想看,香港的老百姓把收入的90%、70%、110%,都拿去还房贷了,甚至都透支了,还怎么消费?老百姓没有钱消费的结果,就是香港经济的猛然下滑,这种状况持续下来,香港楼市怎么可能不崩盘?索罗斯的狙击不过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而已。而且,透过中國香港的国民生产总值也可以看出来,1998年金融危机之后的经济并不是最差的,之后香港经济还经历了两次衰退,等到2003年“非典”爆发的时候,香港的旅游业和酒店业几乎停业。这整个过程中,楼价一直下跌,经济萎靡,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月供太高了,透支了香港人的钱包,一直到这个比例下降到30%以下,香港经济才开始好转。   所以说,30%是一个很神奇的数字。为什么这样讲?我给各位分析一下。如果说老百姓用30%的收入拿来还房贷的话,就能用剩下的70%的钱去消费,透过消费可以拉动经济,经济就可以稳定地增长。那我问你,如果房贷的负担是70%呢?那是不是就只剩下30%可以消费了?你知道老百姓消费能力大幅下降的后果有多可怕吗?整个经济就会萎缩。想想看,如果老百姓不消费的话,那么多企业生产的产品卖给谁?产品卖不出去,库存就增加了,怎么办呢?只有裁员。然后呢?倒闭。这是不是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这太可怕了。这是什么?一个萧条开始了。所以,作为一个国家来讲,一定要保证让老百姓的收入中,最多30%是用来还房贷的,70%可以用于其他支出,这样经济才不会走下坡路,才不会出现萧条。   那么,我们来估算一下我们中國当前的情况。在我们中國的一线城市,房贷利率如果按照5.22%来算的话,一线城市老百姓是60%到89%的负债,远远超过美国规定的30%.二线城市的老百姓也好不到哪去,也高达40%到60%.这表明现在的一线城市是非常危险的。如果说贷款利率再上调,比如说由目前的5.22%升到6.07%的话,那一线城市每个月的还贷比率就是63%到95%,二线城市是45%到65%.我们再看下全国的平均水平,如果按照5.22%的利率来算的话,全国平均是47%,而按照6.07%的话,全国平均就是50%.当然,目前我们这个比例还没有像美国次贷危机前,中國香港1997年崩盘前那么高,但是50%这个比率已经很高了,说明我们的楼市现在已经不是一个健康的楼市了。更何况,一线城市还贷比率最高已经接近95%了,很可怕的。   在房价高企的背后其实还有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那就是高房价让我们整个国家的经济失去了创造力。我可不是危言耸听,你想啊,所有的人拼命工作,拼命挣钱,之后把钱都投到哪里了?我告诉你,既没有投到实业上,也没有拿去消费,基本都买房子了,这是很病态的做法,也是最可怕的。想想看,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自己的收入基本都拿去还月供了,那实质消费就减少了。对于那些手里有不少闲钱的人来说,本来想投资做点什么,可是,考察一圈下来发现,制造业也好,服务业也好,基本没有什么钱可赚的,那干嘛还要辛辛苦苦地做呢?我还是拿去炒房吧。这真的很可怕,因为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整个创造力的下降其实才是最大的危机。你看10年前,马云花50万创立了阿里巴巴,小马哥的这个腾讯也是差不多50万,陈天桥也是50万,他们都用了差不多50万创立了自己的企业。再看看现在的年轻人,如果手里有50万的话,他们肯定不会投到创业上去,那干嘛呢?肯定是拿这50万去付首付了。   作者: 郎咸平
1388 次阅读|1 个评论
hg摄影作品25-【2011摄影作品】澳门掠影
热度 1 hgiap 2011-10-6 20:01
hg摄影作品25-【2011摄影作品】澳门掠影
【2011摄影作品】澳门掠影 4月间正好访问澳门地球物理及气象局,顺便也拍了一下。。。 美丽的威尼斯人 美丽的威尼斯人 美丽的威尼斯人 美丽的威尼斯人 美丽的威尼斯人 美丽的威尼斯人 美丽的威尼斯人 美丽的威尼斯人 美丽的威尼斯人 美丽的威尼斯人 美丽的威尼斯人 西方的观音像 邮政总局前面的模特外拍 邮政总局 邮政总局 教堂 教堂 教堂 大三巴牌楼附近热闹的小街 大三巴牌楼 大三巴牌楼 大三巴牌楼后面的炮台 大三巴牌楼 路边的邮亭 美丽的葡式建筑 美丽的葡式建筑 美丽的葡式建筑 美丽的葡式建筑 美丽的葡式建筑 美丽的葡式建筑 路牌 美丽的红花 澳门普通街巷 澳门普通街巷 美丽街景 美丽街景 美丽街景 美丽街景 美丽街景 美丽街景 松山灯塔 松山灯塔 松山灯塔 木棉花 渔人码头 渔人码头 渔人码头 渔人码头 威尼斯人 计费表 豪车 现代艺术 豪华酒店 威尼斯人 威尼斯人 威尼斯人 美丽街景 美丽街景 美丽街景 美丽街景 美丽街景 美丽街景 美丽街景 美丽街景
个人分类: 摄影作品|3977 次阅读|1 个评论
2011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瑞典作家Tomas Transtromer
热度 2 duke01361 2011-10-6 19:09
瑞典 作家、诗人和翻译家 现代主义、表现派和超现实主义作家、诗人和翻译家 文学家 Tomas Transtrmer 1931年4月15日出生于瑞典斯德哥尔摩 现年80岁 1956年毕业于斯德哥尔摩大学心理科学专业 此君13岁开始写作生涯,1954年(时年23岁)出版第一本诗歌集《十七首诗》 其后陆续出版有: 《路上的秘密》(1958)、《完成一半的天堂》(1962)、《钟声与辙迹》(1966)、《在黑暗中观看》(1970)、《路径》(1973)、《真理障碍物》(1978)及《狂野的市场》(1983)、《给生者与死者》(1989)、《悲哀的威尼斯平底船》(1996)等多卷 代表作: The Great Enigma New Collected Poems,等 特朗斯特罗默(TomasTranstromer)至今共发表163首诗。1990年患脑溢血导致右半身瘫痪后,仍坚持纯诗写作。他善于从日常生活入手,把有机物和科学结合到诗中,把激烈的情感寄于平静的文字里。他被誉为当代欧洲诗坛最杰出的象征主义和超现实主义大师。 The Nobel Prize in Literature 2011 was awarded to him (Tomas Transtrmer) "because, through his condensed, transluscent images, he gives us fresh access to reality" . 现实主义文学家
个人分类: On Culture|3653 次阅读|4 个评论
hg摄影作品24-【2011摄影作品】所青联秋游凤凰岭
热度 1 hgiap 2011-10-6 18:29
hg摄影作品24-【2011摄影作品】所青联秋游凤凰岭
【2011摄影作品】所青联秋游凤凰岭,以下都是拿小相机(傻瓜机)拍摄。。。 巧遇大和尚(龙泉寺主持) 巧遇大和尚 我们这帮人 俯瞰龙泉寺 可爱的小花猫 佛塔 佛塔 诱人的苹果 丰收的果实-南瓜 丰收的果实-南瓜 可爱的农家乐。。。
个人分类: 摄影作品|2589 次阅读|1 个评论
难道我就这样成为神吗?-------Steve Jobs, 1955 - 2011
nillgump 2011-10-6 15:10
难道我就这样成为神吗?-------Steve Jobs, 1955 - 2011
"难道我就这样成为神吗?" ----Steve Jobs 1955 - 2011 http://tech.qq.com/zt2011/jobs_forever/index.htm http://www.apple.com/
5257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2011 Nobel Prize in Physics
jwmao 2011-10-6 11:15
[转载]2011 Nobel Prize in Physics
The Nobel Prize in Physics 2011 was divided, one half awarded to Saul Perlmutter, the other half jointly to Brian P. Schmidt and Adam G. Riess "for the discovery of the accelerating expansion of the Universe through observations of distant supernovae" .
2487 次阅读|0 个评论
2011 EU-China Complexity Science Workshop: Photos D
热度 1 bhwangustc 2011-10-6 11:10
2011 EU-China Complexity Science Workshop: Photos D
2011 EU-China Complexity Science Workshop: Photos D Group photograph-Sept 17 日内瓦湖畔花钟留影a 日内瓦湖畔花钟留影b 伯尔尼俯瞰:李星野,严广乐,汪秉宏,高岩,杨会杰 从洛桑赴蒙特纳途中日内瓦湖边 弗里堡NH酒店 弗里堡NH酒店b 卢塞恩:严广乐,汪秉宏,高岩,杨会杰
个人分类: 会议信息|4529 次阅读|1 个评论
我国材料科学家与2011诺贝尔奖化学奖擦肩而过
热度 40 rczeng 2011-10-6 11:06
我国材料科学家与2011诺贝尔奖化学奖擦肩而过
2011年诺贝尔化学奖授给了以色列材料科学家Daniel Shechtman(达尼埃尔·谢赫特曼), 以表彰他对准晶(quasicrystals)的发现。 谢赫特曼1941年出生于以色列的特拉维夫,现为以色列工学院工程材料系教授。1982年,他率先在实验室环境下发现准晶体“现象”。但在近30年前,谢赫特曼的这一发现曾“极具争议”,一度受到“劝告”,希望他脱离研究小组。    事实上,郭可信院士在1953年曾在Acta Metallurgica发表了3篇有关ηM6C,η2-(Ti,Ta)4Ni2C,Laves相和sigma相的论文。这些合金相的晶体结构中都有众多 稍微畸变了的二十面体原子团簇。正二十面体是由20个正三角面围成的凸正多面体,5个正三角面围出一个正五重顶,通过每一对相对着的五重顶有一个五重旋转对称轴,通过每一对相对着的三角面中心有一个三重旋转轴;通过每一对相对着的棱的中点有一个二重旋转轴。 1956年春天,郭先生在海牙读到周总理“向科学进军”的号召,深受感动,在五一节前回到北京,随后分配到 中科院金属研究所 ,直到1987年才转到新成立的北京电子显微镜开放实验室。前后在沈阳工作31年,时间不算短,又正值壮年。先生本应有所作为,但是 生不逢时 ,前后赶上“大 跃进”和“文化大革命”两次大动荡,他的基础研究一直没能在祖国大地扎根。幸好在打倒四人帮后迎来了科学的第二个春天,在1983年60岁时重新开始合金相的电子显微镜研究,先生与叶恒强、李斗星同志合作在镍基和铁基合金中发现了一系列与sigma相和Laves相有关的四面体密堆合金相。先生的研究生王大能在1984年夏在这些合金相的纳米畴中发现了五重旋转对称,张泽在1985年 春发现了Ti-V-Ni二十面体准晶。研究成果“五次对称性及Ti-Ni准晶相的发现与研究”在1987 年获得了 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 。 1985年初张泽去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做大角度倾转电子衍射实验,除了得到五重对称电子衍射图外,还得到了三重及 二重对称电子衍射图,这些轴之间的夹角关系符合二十面体对称。就在这个时候(3月13日),郭院士在北京钢铁学院的研究生邹进寄来Shechtman等在 1984年11月12日在《物理评论快报》上发表的论文“一种具有长程取向序而无周期对称性的金属相”的复制件。这篇文章中叙述的合金是A1-16原 子%Mn,急冷凝固后给出五重、三重、二重电子衍射图,而这些五重轴、三重轴、二重轴间的角度关系满足二十面体点群235的要求。稍后,这种金属相就被命名为准晶体(Quasiperiodic Crysta1),简称准晶(Quasicrystal)。    显然, Shechtman等与郭可信院士团队做的是同一类实验 ,他们用的是A1-Mn合金,郭老用的是Ti-V-Ni合金, 他们发表在前,郭老团队发表在后 。事后郭院士才知道,Shechtman在1982年为了发展高强度铝合金,采用急冷凝固的工艺迫使更多的锰固溶在铝中(锰在5000C时在铝中的固溶度仅为0.2原 子%)。那时他就得到了五重对称电子衍射图,为此,他请教了冶金学权威J.W.Cahn,得到的答复是这是五重孪晶的复合电子衍射图。Shechtman 没有被说服,继续做细致的电镜实验才在1984年肯定它是二十面体准晶。当然,郭团队的Ti-V-Ni二十面体准晶是独立的发现,并且是首次在Ti合金中的发现。    值得指出的是,郭院士团队发现Ti-V-Ni准晶的过程中并没受到五重孪晶这种想法的干扰,因为蒋维吉同时已经得到NiZr五重孪晶,它的高分辨像与张泽得 到的Ti-V-Ni准晶的高分辨像(经邹本三同志做过图像处理)不一样。前者显示取向差为720的5个二维周期分布的像点,后者是呈五重旋转对称的非周期 分布的像点。郭院士他们写了“一种新的具有m3 5对称的二十面体相”和“急冷NiZr合金的十重孪晶”两篇简报在1985年的同一期Phi1osophica1 Magazine A中刊出。两相对应,说服力很强。 Shechtman的合作者Gratias称郭可信院士的Ti-V-Ni准晶为中国相(China Phase) ,并邀请郭可信院士去参加他在法国组织的第一届国际准晶会议,会议报告题目是“From Frank-Kasper Phases to Quasicrystal”,说明准晶是研究四面体密堆合金相的直接结果,同时指出准晶与四面体密堆合金相都是由二十面体原子团簇构成的,只不过它们在准晶中呈非周期排列,而在四面体密堆合金相中呈三维周期性排列。 该团队产生的中国科学院院士有:郭可信院士(1980年)、叶恒强院士(1991年)、张泽院士(2001年)。 文字内容摘自 沈阳材料科学(联合)实验室《 五重旋转对称和二十面体准晶的发现 -郭可信》 遗憾的是,郭可信先生于2006年12月13日22时45分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因病逝世。如果先生在世,不知有何感慨?如果没有文化大革命,先生领导的团队也许不会有遗憾。 现在有人认为,基础研究不重要,这一现象值得我们科技界深思!!! 后记: 发表此文后,才注意到金属所相关专家已发表了博文: 准晶:被双料诺奖得主鲍林斥为Nonsense的伟大发现 Daniel Shechtman (图片来自网络) Shechtman first observed crystals with 10 points using a technique shown in the X-ray crystallography image above. That meant they had pentagonal symmetry, which most scientists said was impossible.
25003 次阅读|49 个评论
2011 EU-China Complexity Science Workshop: Photos C
bhwangustc 2011-10-6 10:57
2011 EU-China Complexity Science Workshop: Photos C
2011 EU-China Complexity Science Workshop: Photos C Group photo-Sept-16 卢塞恩留影(左起):严广乐,高岩,汪秉宏,刘瑞珍,杨会杰,韩定定,马余刚,刘益民 蒙特纳留影:(后排)李星野,严广乐,刘益民;(前排)高岩,汪秉宏,杨会杰 少女峰顶(自左至右):李星野,高岩,严广乐,汪秉宏,杨会杰 少女峰合影 少女峰冰川中-合影 Interlaken 与李星野
个人分类: 会议信息|4540 次阅读|0 个评论
Steve Jobs, 1955 - 2011
热度 3 wujingzhi 2011-10-6 08:06
Steve Jobs 走了! Steve 是这个时代的英雄。 Steve 是几代人的英雄。 他用五十六年的生命, 谱写了光辉的传奇。 他走了, 他的精神永存! "My third story is about death. When I was 17, I read a quote that went something like: " If you live each day as if it was your last, someday you'll most certainly be right. " It made an impression on me, and since then, for the past 33 years, I have looked in the mirror every morning and asked myself: "If today were the last day of my life, would I want to do what I am about to do today?" And whenever the answer has been "No" for too many days in a row, I know I need to change something. Remembering that I'll be dead soon is the most important tool I've ever encountered to help me make the big choices in life. Because almost everything — all external expectations, all pride, all fear of embarrassment or failure - these things just fall away in the face of death, leaving only what is truly important. Remembering that you are going to die is the best way I know to avoid the trap of thinking you have something to lose. You are already naked. There is no reason not to follow your heart. About a year ago I was diagnosed with cancer. I had a scan at 7:30 in the morning, and it clearly showed a tumor on my pancreas. I didn't even know what a pancreas was. The doctors told me this was almost certainly a type of cancer that is incurable, and that I should expect to live no longer than three to six months. My doctor advised me to go home and get my affairs in order, which is doctor's code for prepare to die. It means to try to tell your kids everything you thought you'd have the next 10 years to tell them in just a few months. It means to make sure everything is buttoned up so that it will be as easy as possible for your family. It means to say your goodbyes. I lived with that diagnosis all day. Later that evening I had a biopsy, where they stuck an endoscope down my throat, through my stomach and into my intestines, put a needle into my pancreas and got a few cells from the tumor. I was sedated, but my wife, who was there, told me that when they viewed the cells under a microscope the doctors started crying because it turned out to be a very rare form of pancreatic cancer that is curable with surgery. I had the surgery and I'm fine now. This was the closest I've been to facing death, and I hope it's the closest I get for a few more decades. Having lived through it, I can now say this to you with a bit more certainty than when death was a useful but purely intellectual concept: No one wants to die. Even people who want to go to heaven don't want to die to get there. And yet death is the destination we all share. No one has ever escaped it. And that is as it should be, because Death is very likely the single best invention of Life. It is Life's change agent. It clears out the old to make way for the new. Right now the new is you, but someday not too long from now, you will gradually become the old and be cleared away. Sorry to be so dramatic, but it is quite true. Your time is limited, so don't waste it living someone else's life. Don't be trapped by dogma — which is living with the results of other people's thinking. Don't let the noise of others' opinions drown out your own inner voice. And most important, have the courage to follow your heart and intuition. They somehow already know what you truly want to become. Everything else is secondary. " ----- Steve Jobs ( http://news.stanford.edu/news/2005/june15/jobs-061505.html )
个人分类: 他山之玉 Masterpieces|930 次阅读|3 个评论
[转载]2011诺贝尔奖
yanguojin 2011-10-5 23:09
http://news.sohu.com/s2011/nobel/?pvid=tc_newsa=23b=%E4%BB%A5%E8%89%B2%E5%88%97%E7%A7%91%E5%AD%A6%E5%AE%B6%E5%9B%A0%E5%8F%91%E7%8E%B0%E5%87%86%E6%99%B6%E4%BD%93%E8%8E%B7%E8%AF%BA%E8%B4%9D%E5%B0%94%E5%8C%96%E5%AD%A6%E5%A5%96
1789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2011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及物理学奖揭晓
lsmmaomao 2011-10-5 13:43
2011年度诺贝尔奖 www.jyb.cn 2011年10月05日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2011年诺贝尔奖各奖项揭晓时间及获奖者   1、生理学或医学奖揭晓时间:斯德哥尔摩时间3日11时30分 (北京时间3日17时30分)   201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3人),从左到右依次为:美国科学家布鲁斯·比尤特勒(Beutler)、卢森堡科学家朱尔斯·霍夫曼(Hoffmann)和加拿大科学家拉尔夫·斯坦曼(Steinman)。   201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奖者介绍   因在免疫学领域取得杰出成就,美国科学家布鲁斯·博伊特勒、法国科学家朱尔斯·霍夫曼和加拿大科学家拉尔夫·斯坦曼分享了这一奖项。    博伊特勒1957年生于美国芝加哥,1981年在芝加哥大学获得硕士学位,后在美国纽约洛克菲勒大学和得克萨斯大学从事科学研究。自2000年以来,博伊特勒在位于美国拉霍亚的斯克里普斯研究所担任基因学和免疫学教授。1998年,博伊特勒发现对脂多糖具有耐受性的老鼠体内含有一种特殊蛋白质,与霍夫曼在果蝇体内发现的蛋白质非常相似。这种蛋白质可以促使动物机体在受到外部致病性微生物攻击时产生免疫反应。   霍夫曼1941年生于卢森堡,现为法国籍。他1969年在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获得博士学位,曾在德国马尔堡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1974年至2009年,霍夫曼在斯特拉斯堡担任一所研究实验室负责人,眼下是斯特拉斯堡分子细胞生物学研究所主任。另外,霍夫曼在2007年至2008年还曾担任法兰西科学院院长。1996年,霍夫曼和同事在研究果蝇抗感染机制时发现能够识别致病性微生物的蛋白质,对免疫系统激活机制研究起到重要推进作用。   斯坦曼1943年生于加拿大蒙特利尔,1968年在美国哈佛医学院获得医学博士学位。上世纪70年代,斯坦曼加入洛克菲勒大学,自1988年起担任该校免疫学教授。斯坦曼1973年发现一种与免疫有关的新细胞,并将其命名为树突细胞。通过进一步研究,斯坦曼证实这种细胞具有激活并调节适应性免疫系统的本领。令人遗憾的是,斯坦曼被证实已于获得诺贝尔奖的前3天去世。   相关新闻    三位科学家分享201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瑞典卡罗琳医学院3日宣布,将201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美国、卢森堡和加拿大的三位科学家,以表彰他们在人体免疫系统研究领域所作的贡献。 详细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斯坦曼已于获奖前3天去世   美国洛克菲勒大学3日向新华社记者证实,荣获201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该校教授拉尔夫·斯坦曼已于3天前逝世,享年68岁。由于诺贝尔奖通常不授予已故人士,因此,今年授予斯坦曼的奖项是否被取消目前仍不清楚。 详细   瑞典诺贝尔基金会决定不取消斯坦曼所获奖项   瑞典卡罗琳医学院诺贝尔奖评选委员会3日晚宣布,不取消已故加拿大科学家拉尔夫·斯坦曼获得的201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详细   特写:“迟来的”诺贝尔奖   于美国纽约洛克菲勒大学的师生们来说,3日无疑是苦乐参半的一天。这天清晨,出生于加拿大的科学家拉尔夫·斯坦曼成为该校历史上第24位诺贝尔奖获得者。然而仅在3天前,斯坦曼因胰腺癌逝世,享年68岁,没能亲耳听见自己获奖的消息。 详细 诺贝尔物理学奖揭晓 www.jyb.cn 2011年10月05日  作者:刘仲华   来源:人民日报   本报斯德哥尔摩10月4日电 (记者 刘仲华)瑞典皇家科学院4日宣布,将201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美国科学家索尔·珀尔马特、澳大利亚科学家布赖恩·施密特和美国科学家亚当·里斯,以表彰他们“通过观测遥远的超新星而发现宇宙正在加速扩张”这一成就。   瑞典皇家科学院的新闻公报称,早在1998年,珀尔马特领导的超新星宇宙学研究小组,以及施密特和里斯领导的超新星研究小组就分别发表论文,宣布宇宙在加速膨胀这一惊人结论。通常认为,宇宙是在以一个恒定的速度膨胀。但他们通过对爆炸的超新星的研究,发现这些超新星的发光度要小于按照原先给定的宇宙膨胀速率计算出的数值,这说明超新星离地球的距离要比想象得远,也说明宇宙在“暗能量”的影响下在加速扩张。   他们的发现第一次提出了“暗能量”存在的令人信服的证据。“暗物质”和“暗能量”是一种神秘的、至今还不能看得到的实体,科学家相信宇宙中的95%都是由“暗物质”和“暗能量”组成。它们的作用和重力正好相反,会加快宇宙的膨胀。对“暗物质”和“暗能量”的研究将彻底改变人们固有的宇宙观,更多的宇宙奥秘将随之解开。 珀尔马特1959年生于美国伊利诺伊州,1986年从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获得博士学位,目前是该校和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超新星宇宙研究项目主管。珀尔马特自1988年开始领导一支研究团队,观测超新星。   施密特1967年生于美国蒙大拿州,1993年从美国哈佛大学获得博士学位,目前是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教授、超新星研究团队主管。施密特于1994年底开始领导一支独立的研究团队从事超新星观测研究。   里斯1969年生于美国华盛顿,1996年从哈佛大学获得博士学位,目前是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教授,并在美国太空探测科学研究所任职。他曾在施密特的团队中扮演重要角色。
1692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2011年度(第九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综述
freedom110110 2011-10-5 11:20
由山东大学经济研究院(中心)、浙江大学经济学院、《经济研究》编辑部主办,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承办的2011年度(第九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于2011年6月18日―19日在中央财经大学举行。来自山东大学、浙江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央财经大学、中国政法大学、西南政法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台湾大学等大陆和台湾地区近50余所高校和科研机构的近百名专家、学者出席了本次学术论坛。 论坛发起人、主办单位山东大学经济研究院院长、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院院长黄少安教授、浙江大学社会科学部主任史晋川教授和《经济研究》副主编、编辑部主任王诚研究员分别代表主办单位致辞。山东大学经济研究院法经济学研究所所长魏建教授主持了论坛开幕式并报告了论坛征文和准备情况。 开幕式之后,论坛进行了大会主题报告和分组讨论。史晋川教授、黄少安教授、中山大学法学院周林彬教授、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法律经济学研究中心联席主任薛兆丰博士、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姚洋教授、北京理工大学法学院徐昕教授、中央财经大学史宇鹏博士、南京理工大学朱宪辰教授,分别作了《执法与守法:博弈论与历史比较制度分析的视角》、《商业银行治理与公司治理理论的冲突》、《商事审判在中国经济发展中作用探析:理论与实证》、《法治建设与制度创新》、《“生产型”政府》、《诉权的经济分析》、《幸福经济学视角下的中国城镇居民住房问题》、《管制“收-放-收”的考察——基于共享认知行为的理解》的主题报告。论坛共分成法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政府与管制、婚姻与侵权、财产法、司法与诉讼、犯罪与刑罚、社会互动、金融制度等8个小组进行了分组讨论。在论坛闭幕式上,史晋川教授对本次论坛进行了总结,对中国法经济学研究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不足以及中国法经济学未来的发展提出了看法,对论坛主办方和承办方所做的工作给予了高度肯定,并宣布2012年中国法经济学论坛将在西南政法大学召开。 一、法经济学的基本理论 对法经济学基本理论的研究,许多学者是从系统解读科斯的经典文献入手的。中国政法大学的柯华庆在对科斯的经典论文《经济学中的灯塔》系统解读的基础上认为,经济学家之所以在公共产品究竟由谁来提供这个问题上争论不休,根源在于对物品与服务的纯私人品和纯公共品的二元对立划分,现实中的物品或服务表现为从纯私人品到纯公共品的连续性,因而对公共品的提供表现出制度的多样性。他由此得出一般命题是,社会是连续的,作为社会控制工具的制度的供给也应该是连续的。台湾中央研究院和台湾大学的简资修系统分析了科斯经济学的法学意义,他认为当前法律与经济学的结合是以经济方法分析法律,埋没了科斯比较制度的经济学,科斯的比较制度,比较的是系统全部的成本,比较的视野是全部法律系统产值的大小,因此作为市场交易基础的法律必须是稳定的,而作为市场替代的法律必须有防止恣意的程序控制。 许多学者对法经济学的理论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山东大学经济研究院黄少安和李进中对作为不完全契约理论最新发展的哈特-莫尔(HM模型)进行了介绍和评析。他们认为,HM模型相对于第二代不完全契约理论——GHM模型,引入了自利偏向的行为变量,更加具有现实意义,深化了对契约本质的认识,推进了不完全契约理论的发展。山东大学经济研究院的宁静波从为什么选择和解、如何达成和解、哪些因素影响和解三个方面对诉讼当事人选择和解或诉讼决策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认为国外相关的研究成果已经比较成熟,研究方法已经从基本的成本—收益分析发展到复杂的博弈论模型,而国内相关研究成果则比较单一薄弱。山东大学的桑本谦对刑法经济学的文献进行了系统综述,并试图采用经济学理论解释中国刑法的概念、原则和教义等,认为经济学理论对诸多刑法概念、原则和教义具有强大的解释力,不仅可以解释“要件理论”无法解释的问题,而且可以解释要件理论本身,然而要件理论相对于经济学理论可以降低决策成本,符合“思维经济原则”。山东大学的魏建和王晓文对实验经济学关于互惠研究的最新进展从发现互惠的实验检验、理论解释和现实应用三个方面进行了综述,认为行为经济学和实验经济学对“互惠”的研究虽然结果令人兴奋,但是尚存在一些问题,实验结果的可信性受到质疑,公平偏好的引入及其与“自利”偏好的相互关系使得建立在博弈论基础上的模型更加复杂,不过这毕竟是经济学家在方法论上的大胆尝试,对经济学研究的影响是长远的,也使得经济学的研究更加现实。 二、政府与管制 政府行为与监管是许多学者关注的热点,主要包括对政府行为、政府管制与市场行为等方面的研究。北京大学的姚洋提出了“生产型”政府的概念,他认为从政府公共开支的结构上看,中国政府偏向于生产型投资活动,之所以如此是由中国政府的计划传统与合法性决定的。山东大学经济研究院的魏建和彭涛通过构建“捕食者模型”指出中央政府是转轨动力的真正控制者和来源,其选择泛利性作为执政的基础和出发点,奠定了其在转轨经济中的合法性基础,集权和分权相结合的做法既符合中央政府的理性选择,又是现有体制下保证转轨顺利进行的动力来源。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院的史宇鹏、李涛和丁彦超通过构建有序Logit模型和工具变量法实证研究了政府行为对社会信任的影响,认为政府行为通过预期机制和示范机制对社会信任发挥显著影响,在政府对经济干预较多的省份,人们对陌生人越不信任,官员腐败较多的省份,人们之间也越不容易信任。 对资本市场和金融机构的监管受到了许多学者的关注。中国人民大学韩松和姜鹏从影响上市公司是否造假决策的两个方面研究了信息不对称下资本市场监管的补贴机制和惩罚机制,并对这两种机制进行了比较,认为在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监管者的能力和成本函数决定了哪种机制更优,在监管者能力较低时或者在监管成本较高时,补贴机制优于惩罚机制。中国政法大学的曾斌等对证券市场的政府监管权和市场监管权进行了比较,选取信息披露、责任标准、公共执法等内容构建了中国证券监管指数,探讨了新法颁布与证券市场运行情况的关系,认为中国证券市场监管的有效性受到证券基本制度、经济政策和投资者结构等方面的影响。上海交通大学的黄韬研究了中国证券市场中的国家管理行为,认为在中国证券市场上对投资者的保护存在“司法失灵”的问题,法院对金融市场发展起重要作用的判断不能够成立,这是因为在中国经济转型的大背景下,国家的政治性资源调动而非监管者的依法监管承担了“司法失灵”条件下投资者权益保护的职能。山东大学经济研究院魏建和王旭研究了“禁止信托公司承诺收益”这一法律规定对社会总收益和总福利的影响,在信托公司的风险规避倾向弱于投资人、信托公司相对于投资人具有议价优势等假定下,通过构建博弈模型,表明这个规定会降低社会总收益和总福利,信托公司应该自主选择是否承诺收益。山东大学经济研究院的赵煊以零售金融产品为例研究了认知偏差对金融消费者利益的影响,认为在现有交易模式下,认知偏差可能是对金融消费者权益造成损害的潜在原因,从而为政府加强对金融消费者保护的监管提供了理论依据。 许多学者研究了产品安全的监管问题。浙江大学的史晋川和吴晓露研究了作为事前监管的产品责任规则和事后的产品责任法,分析了二者竞合使用的原因、条件及可能导致有效激励的范围,认为这两种制度是互补而非替代关系,在不同的条件下可以交叉使用。陕西师范大学周晓唯和张璐通过使用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下的最优激励契约模型,比较了政府机构和消费者非相互监督和相互监督状态下的激励机制,认为政府与消费者保护机构作为共同代理人对食品行业进行监管可以缩短委托代理链条,在政府机构监管不力时,食品行业组织、消费者协会等可以起到有效的信息传递和食品安全教育功能,提高食品行业安全监管的效率,实现政府、消费者和食品行业的共赢。山东大学经济研究院的陶娟运用博弈论方法比较了自愿认证、强制召回和强制认证、自愿召回两种缺陷产品召回制度,认为只有对存在严重系统性缺陷的产品进行召回才能实现社会总体福利最大化,在惩罚不足时,强制召回尤其重要;在赔偿数额较大、新产品投入市场能够给消费者带来较大福利提高并且企业自愿召回缺陷产品的成本较小时,强制认证、自愿召回的制度更有利于实现社会总体福利的最大化。山东大学经济研究院的杨柳采用汉德法则研究了双汇“瘦肉精”事件,认为双汇集团对所有原料进行检测、预防“瘦肉精”的添加是最有效率的,应该在所有食品企业推行食品安全强制责任保险。 还有学者研究了劳动法律移植、雇佣年龄门槛等监管制度。浙江大学的史晋川等以“富士康事件”为引子研究了跨国采购中的劳工法律移植问题,认为消费者偏好改变是跨国采购合约下法律移植的驱动因素,供应商行为准则是采购商在发展中国家法治供给不足情况下选择的一种替代机制,劳工法律制度的变革与社会经济进步同步,通过私人采购合约的法律移植比正式立法更有效率。中国政法大学的黄立君从监管失灵和法律缺失两个方面解释了腾讯和奇虎360之间的“3Q之争”,认为在我国互联网领域监管失灵和法律缺失的条件下,不存在可供选择的治理机制,因而它们有足够的激励通过恶意竞争的方式解决彼此的冲突。山东大学的王凤涛研究了雇佣年龄限制的问题,认为年龄作为职业门槛并不存在违宪问题,也没有侵犯雇员的权利,限制年龄是为了节省发现雇员工作能力的信息费用和提高人力资本的投资收益,反年龄歧视法不仅不会遏制年龄门槛现象,反而会导致大龄工人处于更加不利的地位。 三、财产法与侵权 财产法与侵权一直是法经济学研究的重点领域,对侵权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财产权问题,具体包括公司治理与银行治理、违约责任、知识产权保护、拆迁与征收等。 山东大学经济研究院和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院的黄少安研究了公司治理理论与银行治理的冲突,认为公司治理是基于所有权与控制权的分离,与公司管理是不同的,所有的公司都存在管理问题,但不是所有公司都存在公司治理问题,利益相关者理论是不能够成立的,在银行治理中,政府参与治理是因为政府作为存款人的代理人参与治理,而存款人是商业银行的“准股东”。哈尔滨商业大学的曲振涛等以2003—2007年中国民营上市公司为样本,对最终控股股东的不对称股权结构、法律保护和公司绩效之间的关系进行回归发现,现金流权和公司财务绩效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即存在激励效应;超额控制权和不对称股权结构对公司财务绩效有负相关关系,即存在侵占效应。中国政法大学的时晋等研究了中国国有控股上市公司高管薪酬的问题,认为高管薪酬制度本来是为降低代理成本而形成的对高管的激励机制,但是中国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国有股东的特殊所有制属性对这种制度产生了不良影响,导致了法律对高管薪酬的监管失灵,需要通过调整法律法规对中国国有控股上市高管薪酬进行严格控制。 美国乔治亚州立大学(Georgia State University)的刘志勇和德克萨斯大学(University of Texas)的Ronen Avraham通过一个高成本违约诉讼模型,研究了契约事前预期损害和事后实际损害的效率比较,认为事前预期损害比事后实际损害更有效率,因此法院应该奖励事前预期的可能损害,而不是寻找事后的准确和奖励实际损害,这不仅是因为事前相对较低的信息需求,而且因为当事各方的诉讼决定对事后的私人信息不敏感。 浙江大学的朱慧和董雪兵等运用创新产业的数据从理论和实证上研究了知识产权保护对产业聚集的影响,发现知识产权保护和产业聚集呈倒U型关系,消费支出、政府政策、创新阶层和文化禀赋是决定产业聚集的一般因素。在所有因素中,知识产权保护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北京大学的叶静怡等在扩展的熊彼特创新框架下研究了知识产权保护对企业创新的影响,从名义和实际知识产权保护两个视角探讨了其激励创新的直接机制和间接机制,认为实际知识产权保护的影响大于名义知识产权保护,知识产权保护的直接机制对刺激创新有传导作用,知识产权保护的间接机制不重要。浙江大学的董雪兵和陈丹研究了网络著作权保护制度,认为相关法律设置的严格程度和法律执法力度对社会福利存在影响,在社会福利最大化下存在最优网络著作权制度,中国网络著作权的立法在进一步加强,然而执法力度没有跟上立法增长的步伐,需要加强执法力度。 山东大学经济研究院的魏建和张广辉研究了城市房屋拆迁与征收从《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2001)到《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2011)的变迁,认为二者体现了从保护私人产权的“产权规则”到“责任规则”的变化,这种变化能否提高社会福利关键在于担任多重角色的政府如何在作为“征收者”和作为“监管者”之间进行决策。山东大学的魏泽瑞等以济南市棚户区改造中的居民为例,研究了《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2011)下居民决策的影响因素,认为居民与政府之间的讨价还价能力影响居民的策略选择,而居民的讨价还价能力受到预期改善程度、政策落实执行情况、家庭教育状况和家庭经济状况等因素的制约。 山东大学的乔岳和陈文爽研究了《〈婚姻法〉司法解释(三)》(征求意见稿)关于夫妻共同财产的规定以及这一规定对男女双方婚姻选择的激励作用,认为《〈婚姻法〉司法解释(三)》(征求意见稿)中关于夫妻共同财产的认定、处分、分割等的规定与物权法的相关条文是一致的,私人财产对女方的婚姻选择有促进作用,当男方对婚姻质量预期较高时也增加了其选择结婚的可能性。山东大学的康娜对离婚法律制度进行了调查问卷和实证分析,对离婚救济制度进行理论反思,认为中国的离婚制度在财产分割方面应该照顾女性,以平衡女性因离婚遭受的高成本,法院应该考虑婚姻关系的持续时间、一方抚养子女、赡养老人和家务劳动的贡献程度、对配偶现有收入、谋生能力、财产和经济来源做出贡献的程度以及做出专用性投资给其谋生能力造成影响的程度等情况确定离婚补偿的数额。 四、司法、执法、犯罪与刑罚 对于司法、执法、犯罪与刑罚等传统的法学问题,许多学者从法经济学的角度进行了深入研究。浙江大学的史晋川教授运用博弈论模型分析了如何提高守法人群比例、降低违法事件的问题,认为对于正处在转型期的中国提高执法人员的激励(约束)水平是比提高对违法人员的惩罚更有效的途径之一。北京大学的张维迎和南京大学的艾佳慧研究了上诉程序中的信息机制,认为上诉过程要避免逆向选择效应,上诉费用制度、小额诉讼一审终审、限制证据更新权、对滥用上诉权的行为进行惩罚和上诉许可制度是有效的信息甄别机制,中国还缺乏这种甄别机制,因而有导致上诉案件逆向选择的可能性,需要完善相关的上诉制度。 清华大学的董淳锷以“法人股个人持有”所产生的诉讼纠纷的判决为例,分析了“历史遗留问题”的法律宽容,认为司法审判中法官对历史遗留问题保持了一定程度的宽容,甚至保护当事人通过法律规避行为所获得的经济利益,这虽然有利于纠纷的快速解决,却与法律理念相冲突,可能给市场经济造成错误的示范效果。山东大学的王峻峰针对民事检察监督制度的存废之争,从权利保障的效率角度进行了分析,认为其具有较高的效率,没有必要引入收费制度或补贴制度对申请抗诉的案件进行区分,如果废除该制度会造成社会成本大幅度上升,当事人的正当权利无法得到有效保障。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院的刘峰研究了调解机制如何发挥作用的问题,认为调解是否起作用、起多大作用,与当事人、法官等每个参与者面临的激励和约束有关,中国调解率远低于美国的原因在于诉讼收费制度的差异、开示制度的缺乏、调解结案率的硬性要求等。 运用计量经济学等实证方法研究犯罪问题受到学者们的关注。山东大学经济研究院的魏建和王安使用1991—2009年间省际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道路交通安全法》和惩治酒驾专项活动的实施效果,结果表明法律的执行是有效的,《道路交通安全法》的出台和惩治酒驾专项活动对交通事故具有非常显著的抑制作用。浙江工商大学的陈春良运用中国1988年到2007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对城市化与刑事犯罪的相关性进行了实证检验,发现城市化进程加快、相对收入差距和绝对收入差距的扩大,共同导致了刑事犯罪率的显著上升。西南政法大学的陈屹立研究了“严打”政策的效果,实证研究发现“严打”政策对暴力犯罪具有显著的威慑效应和显著的后续威慑效应,但是对财产犯罪和总犯罪的威慑效应不明显,他认为威慑效应是严打政策存在的技术基础,官员的政绩激励是严打政策的政治基础。北京理工大学的徐昕和西南政法大学的田璐对1983年到2009年中国法院执法中的465起暴力抗法案件进行了系统研究,认为暴力抗法的根源在于国家能力和司法能力的不足,治理暴力抗法的主要思路是加强司法能力建设,从惩罚和激励两个方面提升司法的强制能力、救济能力和合法性能力。 五、法律与社会规范、经济增长 有多位学者研究了法律与社会规范、法律与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之间的关系。北京大学的张维迎和邓峰结合法律经济学对社会规范及其与法律关系的研究对儒家法律治理结构从形成和执行两个角度进行了考察,认为中国古代法律体系的组成将礼法理解为法律规则的不同执行体系,即国家垄断执行的刑法和社会分散、复合执行的民法、礼法之间的关系是事前等级化的产权分配规则和事后刑罚之间的关系,礼法分野在社会治理层面上的法律部门分工,是小政府下的社会分权治理模式,对维护中国古代社会两千年来的稳定和统一起到了关键作用。意大利摩德纳大学的吴锦宇等以对部分信教企业家的研究为样本考察了宗教信仰与契约、法律、信任之间的关系,认为宗教信仰在人类契约的演进中具有重要作用,是人类赖以走出囚徒困境的重要机制,宗教信仰的兴起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构建信任关系、提升道德水平。中山大学的李胜兰和何朝丹研究了法律和社会资本在民营企业公司治理中的互动关系,认为在中国转轨经济时期,这种互动关系主要表现为替代、互补和冲突,因此民营企业的公司治理要超脱狭隘的“关系治理”,融入更多的“理性治理”。 中山大学的周林彬和陈胜蓝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研究了商事审判对经济发展的作用,认为商事审判主要通过发挥解决纠纷、规则生成、执行政策三个职能作用于经济发展,并主要通过案件审理与判决、司法解释文件、司法政策性文件的颁布与适用三个途径发挥作用,中国司法虽然不独立,但商事审判在中国经济发展中有重要作用。山东大学经济研究院的李晋从金融资产产权的分析入手,讨论了公允价值会计准则在资本市场繁荣和危机中的顺周期效应,认为在信息不对称的条件下,顺周期效应是公允价值计量下金融资产产权的外部性,是每个投资者在有限信息基础上个人理性决策造成的集体非理性的结果。 六、其他问题 还有许多学者运用法经济学的相关思路研究了计算机病毒、小语种语言的保护、公立医院改革等问题。山东大学经济研究院的李增刚运用塔洛克的寻租理论研究了计算机病毒的社会成本问题,认为计算机病毒的制作和传播是一种人为的直接非生产性寻利活动,其造成的社会成本包括计算机病毒的制作和传播所造成的直接社会成本,计算机病毒制作和传播本身所耗费的成本,为反计算机病毒所投入的人力和物力,解决计算机病毒所造成的破坏需要投入的人力和物力等。 山东大学经济研究院的苏剑通过构建模型,研究了小语种语言的保护问题,认为语言技能是一种人力资本,投资语言能够带来报酬,语言的生命力与投入语言的时间正相关,小语种语言有存在的必要,小语种语言的存亡与语言人数和语言态度有关,政府在小语种语言的保护中起重要作用。 山东大学经济研究院的魏建和王箐研究了“竞争”和“呼吁”在公立医院改革中的作用问题,认为竞争的作用是有限的,难以激励医疗机构提高医疗质量,“呼吁”可以使医院不必大规模进行期初投资就能维持市场份额,提高消费者剩余,“退出”和“呼吁”共同发挥作用才能够提高医院的绩效。 本次论坛共收到海内外论文100多篇,选出了70余篇论文参加论坛。无论是征文稿件的数量与质量还是参会者的人数都创造了历史新高,特别是来自法学学科的论文和学者数量,都比往年有了显著的提升。这一方面说明“中国法经济学论坛”的影响越来越大,另一方面说明作为经济学与法学交叉学科的“法经济学”的影响正在不断扩大。我们相信,法经济学必将不断突破在理论研究层面上取得的成功,逐渐渗透到立法、司法、执法等领域,在实践操作层面上取得更大的成功。
2411 次阅读|0 个评论
2011,这个国庆,唉
热度 1 gisbase 2011-10-5 10:31
这个国庆,本该和孩子在一起,快乐玩耍; 这个国庆,本该回家看望父母; 这个国庆,本该让自己放松一下; 这个国庆,本该...... 今年我踏上了这条路——继续深造,怨不得别人。 这个年龄的我,本该尽一个父亲的责任,本该多看看父母,本该..... 可我不能,杂事缠绕,身心疲惫。 调整自己,多给孩子打个电话,多给父母一句问候; 调整自己,让自己放松放松; 调整自己,生活本来就不容易。 献给所有在职攻读博士的朋友们!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2603 次阅读|1 个评论
诺奖网站被”和谐”了
热度 3 hufeng 2011-10-5 10:13
刚刚知道今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颁给了我很感兴趣的宇宙学领域,本来希望十一后上课的时候 , 发现这个网站被 ” 和谐 ” 掉了。 一方面,外面的世界飞速发展,日新月异。就拿这一次诺贝尔物理学奖来说,是因为对超新星的观察中,发现了宇宙在加速膨胀的现象。这个发现如此令人惊异,因为根据最基本的牛顿万有引力定理,加速只可能是减速的。这种加速膨胀的能量从哪儿来?现在科学家一无所知,称为暗能量,这也是当今物理学领域内最大的疑惑之一。 另一方面,国内的一些机构却希望把我们都变成傻瓜。连诺贝尔奖网站都能封锁掉,可能仅仅因为上面有一些他们看来不合适的视频(估计是与和平奖有关的)。拜托,不是所有人的思维能力都与你们一样低。 一面大喊国家需要创新,一面却用这种愚民政策。
个人分类: 未分类|3757 次阅读|3 个评论
MIT 1992届毕业生Adam Riess 获得2011诺贝尔物理学奖
毛宁波 2011-10-5 07:43
MIT  1992届毕业生Adam Riess 获得2011诺贝尔物理学奖
Adam Guy Riess (born December 1969, Washington, D.C. ) is an American astrophysicist at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and the Space Telescope Science Institute and is widely known for his research in using supernovae as Cosmological Probes. Riess shared both the 2006 Shaw Prize in Astronomy and the 2011 Nobel Prize in Physics with Saul Perlmutter and Brian P. Schmidt for providing evidence that the expansion of the universe is accelerating ..( http://en.wikipedia.org/wiki/Adam_Riess ) Riess graduated from The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in 1992 where he was a member of the Phi Delta Theta fraternity. He received his PhD from Harvard University in 1996. Riess' PhD thesis was supervised by Robert Kirshner and resulted in measurements of over twenty new type Ia supernovae and a method to make Type Ia supernovae into accurate distance indicators by correcting for intervening dust and intrinsic inhomogeneities.( http://en.wikipedia.org/wiki/Adam_Riess ) Riess, now a professor of astronomy and physics at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shares the prize with Brian Schmidt and Saul Perlmutter. Perlmutter and Schmidt each headed research teams that in 1998 presented evidence that expansion of the universe was accelerating. Riess was part of Schmidt’s international High-z Supernova Search Team. ( http://web.mit.edu/newsoffice/2011/riess-nobel-prize.html ) For almost a century, the universe had been known to be expanding as a consequence of the Big Bang about 14 billion years ago. However, the discovery that this expansion is accelerating was “astounding,” according to the Nobel committee.( http://web.mit.edu/newsoffice/2011/riess-nobel-prize.html Riess, Perlmutter and Schmidt also shared the $1 million Shaw Prize in Astronomy for discovering the acceleration of the universe’s expansion. Reiss, who was born in Washington, D.C., earned his PhD from Harvard in 1996, and was awarded a MacArthur “genius” grant in 2008. Riess is the 77th MIT-connected winner of the Nobel Prize. See all of MIT's winners at http://web.mit.edu/ir/pop/awards/nobel.html . He will also be on campus on Oct. 20 to deliver the Department of Physics's Pappalardo Distinguished Lecture .http://web.mit.edu/newsoffice/2011/riess-nobel-prize.html Curriculum Vitae–Adam Guy Riess( http://www.stsci.edu/~ariess/Awards.htm ) Offic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3400 North Charles Street Baltimore, MD 21218 (410) 516-4474 ariess@stsci.edu Education Harvard University, Ph.D., Astrophysics, 1996 Harvard University, A.M., Astrophysics, 1994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B.S, Physics, Minor in History 1992 Positions Held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ofessor of Physics and Astronomy, 2006 Space Telescope Science Institute, Assistant Astronomer 1999, Full Astronomer 2004 U.C. Berkeley, Miller Fellow, 1996-1999 Harvard University, Doctoral Student, 1992-1996 Lawrence Livermore National Laboratory, Research Associate, Summer 1992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Undergraduate Research Assistant, 1990-1992 Honors and Awards– Recognition by Peers Einstein Medal, 2011 Gilman Scholor,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2011 Thomson Reuters Citation Laureate, 2010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2009 MacArthur Fellow, 2008 American Academy of Arts and Sciences, 2008 Kavli Frontier of Science Fellow, 2007 Gruber Prize in Cosmology, 2007 Shaw Prize, Hong Kong, 2006 Townes Prize in Cosmology, UC Berkeley, 2005 Raymond and Beverly Sackler Prize, Tel-Aviv University, 2004 International Academy of Astronautics, Laurels for Achievement Award, 2004 Helen B. Warner Prize, American Astronomical Society, 2003 Bok Prize, Harvard University, 2001 AURA Science Award, 2000 STScI Science Merit Award, 2000, 2001 Trumpler Award, Astronomical Society of the Pacific, 1999 Harvard GSAS Merit Fellow, 1995 Harvard Distinction in Teaching Award, 1994 Margaret Weyerhaeuser Jewett Memorial Fellowship, 1993 Phi Beta Kappa at MIT, GPA: 4.94/5.00 Honors and Awards– Public Recognition Discover Magazine “Twenty under 40”, 2008 Esquire Magazine “Best and Brightest” Award, 2003 Discover Magazine Innovator Award, Finalist, 2003 Time Magazine Innovator Award, 2000 Science Magazine’s Research “Breakthrough of the Year”, 1998 Supervised Students and Postdocs Dr. Steve Rodney, Postdoctoral Fellow, JHU, 2010-present Mr. Dan Scolnic, Graduate Student, JHU, 2007-present Dr. Mark Huber, Postdoctoral Fellow, JHU, 2007-present Dr. Andre Martel, Postdoctoral Fellow, JHU, 2006-present Miss. Bridget Faulk, Graduate Student, JHU, 2006-present Dr. Joao Souza, Postdoctoral Fellow, STScI, 2005-present Dr. Hubert Lampeitl, Postdoctoral Fellow, STScI, 2005-present Dr. Louis Strolger, Postdoctoral Fellow, STScI, 2002-2005 Mr. Josh Younger, Undergraduate Research Assistant, STScI, 2005 Mr. Chris Carpenter, Undergraduate Research Assistant, Harvard, 1996 Teaching, Communication, Servic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taught Physics 171.118, Spring 2008, 2009,2010,2011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taught Physics 171.112, Spring 2007 Scientific American Magazine, “From Slowdown to Speedup”, by A. G. Riess and M. S. Turner, February 2004 Decadal Survey Program Prioritization Panel, 2009 Johns Hopkins Astrophysics Faculty Search, Chair 2009 Johns Hopkins Discovery Working Group, co-chair, 2008 The Universe, NHK Japan, 2010 400 Years of The Telescope, NPR 2008 Hubbles Amazing Universe, National Geographic 2008 “Scientific American Frontiers”, Guest, PBS, 2004 “60 Minutes”, Guest, CBS, 2003 “Science Friday”, Guest, NPR, 2001 “NOVA”, Guest, PBS, 2000,2005 “Jim Lehrer News Hour”, Guest, PBS, 1998 “Headline News”, Guest, CNN, 1998 “Science Friday”, Guest, NPR, 1998 Most Important Publications Riess, A. G. et al. 1998, “Observational Evidence from Supernovae for an Accelerating Universe and a Cosmological Constant”, AJ, 116, 1009 Riess, A. G., et al. 2004, “Type Ia Supernova Discoveries at z 1 From the Hubble Space Telescope: Past Deceleration and Constraints on Dark Energy Evolution”, ApJ, 607, 665 Riess, A. G., Press, W. H., Kirshner, R. P. 1996, “A Precise Distance Indicator: Type Ia Supernova Multicolor Light Curve Shapes” ApJ, 473, 88 Riess, A. G., et al. 2007, “New Hubble Space Telescope Discoveries of Type Ia Supernovae at z 1: Narrowing Constraints on the Early Behavior of Dark Energy”, ApJ, 659, 98 Riess, A. G. et al., 2001, “The Farthest Known Supernova: Support for an Accelerating Universe and a Glimpse of the Epoch of Deceleration”, ApJ, 560, 49 Riess, A. G., Macri, L., Casertano, S., Sosey, M., Lampeitl, H., Ferguson, H. C., Filippenko, A. V., Jha, S. W., et al., A Redetermination of the Hubble Constant with the Hubble Space Telescope from a Differential Distance Ladder, 2009, ApJ, 699, 539 Riess, A. G., Macri, L., Casertano, S., Lampeitl, H., Ferguson, H. C., Filippenko, A. V., Jha, S. W., Li, W., et al., A 3% Solution: Determination of the Hubble Constant with the Hubble Space Telescope and Wide Field Camera 3, 2011, ApJ, 730, 119 Riess, A. G. et al., 1999, “BVRI Photometry of 22 Distant Type Ia Supernovae”, AJ, 117, 707
个人分类: 其他|7728 次阅读|0 个评论
伯克利诺贝尔奖-宇宙学研究方面连续获诺奖
热度 1 王军强 2011-10-5 01:10
祝贺! 大家可能还对 2006 年获得诺贝尔奖的伯克利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 LBNL ) George Fitzgerald Smoot III 记忆犹新,现在又有一位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 LBNL )的诺奖获得者产生,他就是 Saul Perlmutter 教授 。 Saul Perlmutter 教授现在成为伯克利近 11 年的第 15 位诺奖获得者、第 9 位物理奖获得者!牛! 伯克利的庆祝奖励你能猜到吗? Saul Perlmutter 教授将在伯克利拥有专属的、永久的、蓝色的、只有诺贝尔奖获得者才有资格停车的停车位! 二十一世纪伯克利什么最贵?停车位! 伯克利主页上的官方介绍。 Saul Perlmutter awarded 2011 Nobel Prize in Physics By Robert Sanders , Media Relations | October 4, 2011 BERKELEY — Saul Perlmutter, who led one of two teams that simultaneously discovered the accelerating expansion of the universe, has been awarded the 2011 Nobel Prize in Physics, to be shared with two members of the rival team. UC Berkeley and LBNL physicist Saul Perlmutter (Roy Kaltschmidt, LBNL) Perlmutter, 52, a professor of physics at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 and a faculty senior scientist at Lawrence Berkeley National Laboratory (LBNL), led the Supernova Cosmology Project that, in 1998, discovered that galaxies are receding from one another faster now than they were billions of years ago. He will share the prize with Adam G. Riess, 41, of 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and Brian Schmidt, 44, of Australian National University’s Mount Stromlo and Siding Spring Observatories, two members of the competing High-Z Supernova Search team. When the discovery was made, Riess was a postdoctoral fellow at UC Berkeley working with astronomer Alex Filippenko, who at different times was a member of both teams. Perlmutter is the fifth Nobel winner for UC Berkeley in the past 11 years, and the 22nd Nobelist overall. This is the ninth Nobel in Physics awarded to a UC Berkeley faculty member, the most recent winner being George Smoot in 2006. The most recent 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 nationwide rankings identify the Department of Physics as among the best in the nation. The accelerating expansion means that the universe could expand forever until, in the distant future, it is cold and dark. The teams’ discovery led to speculation that there is a “dark energy” that is pushing the universe apart. Though dark energy theoretically makes up 73 percent of the matter and energy of the universe, astronomers and physicists have so far failed to discover the nature of this strange, repulsive force. In recent years, Perlmutter has been working with NASA and the U.S. Department of Energy (DOE) to build and launch the first space-based observatory designed specifically to understand the nature of dark energy. A dark-energy mission was named the top telescope-building priority in an August 2010 report from a blue-ribbon committee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Using supernovae as cosmic yardsticks Perlmutter was a postdoctoral fellow at LBNL when he decided to focus on Type Ia supernovae as yardsticks to measure the geometry of the universe. Astronomers knew that the universe was expanding, but the main question at the time was whether the universe was open, and thus destined to expand forever, or closed, meaning that the expansion would eventually stop and the universe would collapse back on itself. He and his LBNL team were puzzled by initial results in 1997 indicating that, not only was the universe’s expansion not slowing down, it was speeding up, contrary to all cosmological theories. “The chain of analysis was so long that at first we were reluctant to believe our result,” Perlmutter said. “But the more we analyzed it, the more it wouldn’t go away.” The High-Z team came to the same conclusion at the same time, based on an independent set of Type Ia supernovae. “There was no hint of this when we started the project,” Riess said in 1998 while still a Miller Postdoctoral Research Fellow at UC Berkeley. “We expected to see the universe slowing down, but instead, all the data fit a universe that is speeding up.” The discovery, reported by both teams in 1998, has since been bolstered by independent measurements. The earliest and most important of these confirmations were by the Millimeter Anisotropy eXperiment IMaging Array (MAXIMA), a balloon-borne experiment led by UC Berkeley physicist Paul Richards, and the Balloon Observations Of Millimetric Extragalactic Radiation and Geophysics (BOOMERanG) experiment, led by the late Andrew Lange, a former UC Berkeley post-doctoral fellow, and Paolo De Bernardis. Team effort “This discovery was very much a team effort,” Perlmutter stressed, citing the efforts of the Supernova Cosmology Project’s individual members in theoretical studies of supernova dynamics, the detection of supernovae near and far, data analysis and interpretation, and other research components. Perlmutter graduated magna cum laude in physics from Harvard University in 1981 and began graduate work at the UC Berkeley, where he gravitated toward the study of astrophysics. He completed his Ph.D. with Richard Muller, UC Berkeley professor of physics, in 1986. While still a postdoctoral fellow, Perlmutter teamed up with fellow post-doc Carl Pennypacker to develop the technology to use Type Ia supernovae –which are bright enough to be seen across the universe – to measure cosmological distances. Other astronomers had observational data suggesting that Type Ias were all about the same intrinsic brightness, so that their apparent brightness from Earth could be used to calculate their distance. With observing time on several telescopes around the world, the Supernova Cosmology Project was able to test and improve its techniques. When the team eventually sat down with new data on Type Ia supernovae to calculate the basic parameters of the universe, however, the results were too bizarre to be believed. “The most striking part of the project was the huge skepticism,” recalled Pennypacker, now with UC Berkeley’s Space Sciences Laboratory and a guest in LBNL’s Physics Division. The skepticism was not only about proposed techniques, but about the underlying science. “Nobody believed we could do it,” he said,“and it was an enormous challenge to get things done.” Perlmutter, a member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and a fellow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Arts and Sciences, has received numerous honors, including the 2006 Shaw Prize, shared with Schmidt and Riess; the 2007 Gruber Cosmology Prize, which he shared with his entire Supernova Cosmology Project team and the High-Z Supernova Search team; the 2003 California Scientist of the Year award; and the 2002 E. O. Lawrence Award in physics from the Department of Energy. He lives in Berkeley with his wife and daughter. Further information: Nobel Foundation announcement Lawrence Berkeley National Laboratory press release 美国 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 LBNL ) 中文介绍,来自中科院: http://www.lssf.cas.cn/kpzt/gwyjjg/201105/t20110506_3128474.html 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release 以下来自网上其他摘抄。 所属:沪江英语 来源: nobelprize.org The Royal Swedish Academy of Sciences has decided to award the Nobel Prize in Physics for 2011 with one half to Saul Perlmutter, and the other half jointly to Brian P. Schmidt and Adam G. Riess, for the discovery of the accelerating expansion of the Universe through observations of distant supernovae. 瑞典皇家科学院决定将 2011 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一半授予萨尔 · 波尔马特,另一半授予布莱恩 · 施密特和亚当 · 里斯,以表彰他们通过观测遥远超新星发现宇宙的膨胀速度正在加快。 "Some say the world will end in fire, some say in ice..." 有人说世界将终于火海,有人说世界将终于冰川 …… What will be the final destiny of the Universe? Probably it will end in ice, if we are to believe this year's Nobel Laureates in Physics. They have studied several dozen exploding stars, called supernovae, and discovered that the Universe is expanding at an ever-accelerating rate. The discovery came as a complete surprise even to the Laureates themselves. 宇宙最终的命运究竟会何去何从?如果我们相信今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住的研究结果,那么宇宙恐怕会终于冰川。他们研究了几十颗爆炸星(也被称为超新星)发现,宇宙的膨胀速度正在不断加快。这个发现让获奖者自己都大为惊讶。 In 1998, cosmology was shaken at its foundations as two research teams presented their findings. Headed by Saul Perlmutter, one of the teams had set to work in 1988. Brian Schmidt headed another team, launched at the end of 1994, where Adam Riess was to play a crucial role. 1998 年,两只研究小队所展示的成果让宇宙学的根基发生了动摇。其中一支队伍由萨尔 · 波尔马特领衔,从 1988 年开始研究工作;另一支由布莱恩 · 施密特领衔,从 1994 年年底开始工作,亚当 · 里斯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The research teams raced to map the Universe by locating the most distant supernovae. More sophisticated telescopes on the ground and in space, as well as more powerful computers and new digital imaging sensors (CCD, Nobel Prize in Physics in 2009), opened the possibility in the 1990s to add more pieces to the cosmological puzzle. 研究队伍用定位距离地球最远的超新星的办法来绘制宇宙地图。到了 20 世纪 90 年代,更精密的陆地和太空望眼镜装置、更强大的计算机系统以及全新的数字成像传感器( CCD, 2009 年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为人类拼制宇宙这副拼图提供了可能性。 The teams used a particular kind of supernova, called type Ia supernova. It is an explosion of an old compact star that is as heavy as the Sun but as small as the Earth. A single such supernova can emit as much light as a whole galaxy. All in all, the two research teams found over 50 distant supernovae whose light was weaker than expected - this was a sign that the expansion of the Universe was accelerating. The potential pitfalls had been numerous, and the scientists found reassurance in the fact that both groups had reached the same astonishing conclusion. 研究队伍用一种 Ia 型超新星做研究。 Ia 型超新星是由像太阳一样重却像地球一样小的致密星爆炸而成,这样一颗超新星所发射出的光和整个银河系一样多。总而言之,两支队伍发现了超过 50 颗遥远超新星,它们所发射出的光不如预计的那么明亮,这就意味着宇宙的膨胀速度正在加快。研究过程中存在很多潜在的缺陷,但是两支队伍得出了同样惊人的结论,这让科学家们对自己的研究结果比较放心。 For almost a century, the Universe has been known to be expanding as a consequence of the Big Bang about 14 billion years ago. However, the discovery that this expansion is accelerating is astounding. If the expansion will continue to speed up the Universe will end in ice. 近一个世纪以来,人类知道宇宙因为 140 亿年左右前的那次大爆炸而在膨胀。然后,宇宙膨胀速度正在加快的发现让世人震惊。如果膨胀速度持续加快,那么宇宙将会终结于冰川。 The acceleration is thought to be driven by dark energy, but what that dark energy is remains an enigma - perhaps the greatest in physics today. What is known is that dark energy constitutes about three quarters of the Universe. Therefore the findings of the 2011 Nobel Laureates in Physics have helped to unveil a Universe that to a large extent is unknown to science. And everything is possible again. 研究者们认为是暗能量推动宇宙膨胀速度加快,但是暗能量究竟是什么仍然是个未知数 —— 也许这是当今物理学界的最大难题。我们唯一知道的是宇宙的四分之三由暗能量所组成。所以说, 2011 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的研究结果最大程度上揭示了一个科学界所不知道的宇宙。而今,一切又皆有可能。 宇宙论:从宏观到精密—— 2006 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简介 2006 年 10 月 3 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将本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美国宇航局哥达德空间飞行中心的约翰·马瑟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乔治·斯穆特,以表彰他们发现了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黑体谱形状及其温度在不同方向上的微小变化。他们利用 COBE (宇宙微波背景探索者)卫星进行的非常细致的观测,被誉为现代宇宙论发展成一门精密科学的起点。   首次发现宇宙微波背景辐射是在 1964 年。美国贝尔电话实验室的两位科学家阿罗·彭齐亚斯和罗伯特·威尔逊为此获得 1978 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他们起初曾将这种辐射误为是自己的接收机上不相关的噪声 ( 实际上 , 宇宙微波背景是每当我们的电视机正常传输中断时接受到的那种“雪花”噪声的一部分 ) 。但是 , 早在 1940 年代,伽莫夫、阿尔弗和赫尔曼就做出了微波背景的理论预言,对后来关于宇宙起源的持续讨论作出了重要贡献。   当时主要有两种宇宙学理论在互相竞争 : 或者宇宙在最初的大爆炸中诞生然后继续膨胀 , 或者它总是处于在一种稳恒状态。大爆炸图景实际上预言了微波背景辐射的存在 , 因此,彭齐亚斯和威尔逊的发现自然让那种理论格外令人可信。   宇宙的起源   根据大爆炸图景 , 我们的宇宙是从一种极热的状态发展而来。关于宇宙的这种原初条件迄今尚无完善的理论 , 但看起来不久之后它就被密集得难以置信的辐射所充满。由这样一种发光“体”发出的辐射以特定方式分布于不同的波长,就像恒星一样,其发光的颜色(能谱 ) 只取决于温度:温度低时,颜色发红;温度高时,颜色发蓝。除温度之外,我们对这种辐射一无所知,但是可以确切地预言它的能谱看起来像什么样子。这种被称为黑体辐射的能谱也可以在实验室产生 , 德国科学家普朗克第一个描述了它们的特殊形状。我们自己的太阳实际上是“黑体” , 尽管它的光谱没有宇宙微波背景辐射那么完美。   根据大爆炸图景 , 背景辐射随宇宙膨胀逐渐变冷。然而能谱的原初黑体形状被保存下来。当辐射发出的时候 , 后来形成我们宇宙的混沌物质仍然是非常热的 , 温度大约在 3000 ℃左右。然而我们今天测量到的背景辐射已显著变冷 , 现在对应于一个温度仅为绝对零度之上 2.7 度的物体散发的辐射。这意味着辐射的峰值波长增加了 ( 黑体辐射的规律是温度越低 , 峰值波长越长 ) 。所以现在发现的背景辐射波长落到了毫米至厘米之间的微波区域。   离开地球 宇宙微波背景的第一批测量是在高山、火箭和气球上做的。地球大气吸收了许多辐射 , 因此测量需要在非常高的地方进行。但即使在这样的高处,可能实际上被测量的也只有属于背景辐射能谱的一小部分。能谱内一大部分波长的辐射被大气如此高效地吸收 , 以至测量必须在地球大气之外进行。因为首先,地面测量 ( 包括由彭齐亚斯和威尔逊所做的测量 ) 不能充分显示出辐射的黑体性质。这就使人们难于知道背景辐射是否真正是大爆炸图景预言的那种类型。此外 , 局限于地面的仪器不容易探查宇宙的所有方向,使它难以证明这种辐射的确是各向同性的真实背景。从卫星上进行测量能同时解决这两个问题——仪器可能置于大气之上,并且测量可容易地及于四面八方。 1974 年,美国宇航局邀请天文学家和宇宙学家为新的空基实验递交提案。这导致了 COBE 项目的启动。马瑟是这个庞大合作体(包含 1000 名科学家、工程师和其他人士)的真正动力。他也负责一台星载仪器(远红外绝对分光光度计) , 用于探查背景辐射的黑体谱。斯穆特则负责另一台重要的仪器(较差微波辐射计) , 用以寻找不同方向背景辐射温度的微小变化。 美国宇航局原来打算由一架航天飞机发射 COBE 。但是 , 在 1986 年挑战者号爆炸的悲剧事故以后 , 航天飞机的运作被中断了几年。这意味着 COBE 的未来处于危险之中。圆熟的交涉最后使马瑟及其合作者为 COBE 获得了专用的火箭 , 卫星最后在 1989 年 11 月 18 日发射。 仅 9 分钟观察以后就得到第一批结果 : COBE 记录了一条完美的黑体谱 ! 当这条曲线后来在 1990 年 1 月举行的一次会议上展示时引起了全场起立欢呼。 COBE 曲线是曾经测量过的最完美的黑体谱之一。 星系的诞生 但这只是 COBE 的部分结果。斯穆特负责的实验,其设计目标是寻找微波背景不同方向的微小变化。宇宙不同部分微波背景温度的微小变化,可以提供关于星系和恒星如何形成的新线索,说明物质为什么不是像均匀的泥浆那样散开,而是这样集中于宇宙中特定的位置。微小的温度变化能显示物质在何处开始聚集。这个过程一旦开始 , 剩下的事就由万有引力主导 : 物质吸引物质 , 导致恒星和星系形成。然而若没有一个开始的机制 , 不论银河系,太阳,或是地球都不会存在。 试图解释物质的聚集如何开始的理论,与原初宇宙中的量子涨落有关。同样类型的量子涨落产生于物质和反物质粒子不断的产生和湮灭。今天宇宙中测量到的温度变化,可以认为是这些量子涨落的结果,而且根据大爆炸理论,恒星、行星、最后生命能够演化出来也要归因于此。没有这些量子涨落 , 构成我们的物质会以完全另外的形式均匀散布于宇宙之中。 可见物质和暗物质 当科学家们计划 COBE 实验时最初的想法是:为解释星系形成需要的微波背景温度变化,大约会是千分之一摄氏度。这已经很小了 , 但后来发现情况更糟 : 当 COBE 还在建造时 , 有研究者报告说,暗物质 ( 我们不能看见的宇宙中的大部分物质 ) 的影响意味着,要寻找的温度变化可能是在十万分之一度的范围。暗物质本身实际上是物质凝聚的一个重要动因 , 这意味着为解释这个过程的启动所需要的温度变化比早先设想的更小。 发现这样极小的温度变化是一个巨大挑战。即使重新设计仪器 , 从 COBE 得到的结果仍然变得比期望更加不确定和难于解释。这种变化是如此之小 , 以致它们很难与不相关的噪声区别开——那怎么能知道它们的确是真实的呢 ? 当结果最终在 1992 年发表时,发现它们能与地面测量关联起来:尽管地面测量比 COBE 的测量更加不确定,但两者记录到温度变化的空间方向却是完全一致的。 1992 年 4 月 29 日,英国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在一次采访中说, COBE 的结果“即使不是所有时代,也是本世纪最伟大的发现” 。 宇宙论从猜想变为精确科学 在 COBE 的成功的鼓舞下,第二代宇宙背景各向异性探测卫星( WMAP )于 2001 年升空。由于 WMAP 的空间分辨率从其前辈 COBE 的 7 °提高到了 0.2 °,使得人们可以通过比较不同角度内测量到的温度变化,以前所未有(约 1 %)的精度测定宇宙中可见物质、暗物质以及暗能量的比例(分别约为 4 %, 23 %和 73 %)。因此 , COBE 项目可以并且已被看作为宇宙论成为精确科学的起点:宇宙学的计算第一次能与真实测量数据进行比较,这使得现代宇宙论成为一门真正的科学。 COBE 和 WMAP 的测量为评估宇宙的基本形状提供了依据。 COBE 实验也开创了几个宇宙论和微粒物理学的新领域。新宇宙学测量目的在于更好的理解在背景辐射发出之前时刻发生的过程。在粒子物理学方面,目标是了解暗物质由什么构成。这是很快将在欧洲核研究中心使用的新 LHC 加速器 ( 大型强子对撞机 ) 的任务之一。 (资料来自瑞典皇家科学院网站信息) 宇宙的诞生 宇宙是如何诞生并且演化到今天的?其未来又将走向何方?这个科学命题 —— 或者说哲学命题,数千年来一直困扰着人类。 大约 14 年前,人们一度以为有了完美的答案:通过对于宇宙背景微波辐射的观测,天文学家最终验证了 1929 年爱德文哈勃 (Edwin Hubble) 的猜想,即宇宙诞生于大约 137 亿年前的大爆炸 (Big Bang) 。之后,随着宇宙的演化,银河系、太阳系、地球,乃至我们人类自身,都陆续登场。 2006 年 10 月,正是凭借这一重要成就,美国科学家乔治斯穆特 (George F Smoot) 、约翰马瑟 (John C Mather) 分享了该年度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但我们对宇宙的了解,显然也还刚刚开始。就在此一个月后,美国航空航天局 (NASA) 公布的最新研究结果表明:至少在 90 亿年前,一种被称为 “ 暗能量 ”(dark energy) 的神秘力量已经存在。 也就是说,在整个宇宙诞生后不到 50 亿年时,就开始受到暗能量影响。而此前,科学家普遍认为,在宇宙的早期,或许这种力量并不存在,因为那个时候主宰一切的还是我们熟悉的引力。 尽管这一结果仍不能确定地告诉我们宇宙的未来是怎样的,但显然,它为我们彻底理解宇宙的运行规律带来了新的曙光。相关的论文也将发表在 2007 年 2 月美国《天体物理学报》 (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 上。 这一研究小组的负责人、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 (John Hopkins) 教授阿德姆瑞斯 (Adam Riess) 在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 “ 我们距离真正了解暗能量仍然很远。但很显然,这是非常重要的一步,因为它给出了更多的 ‘ 线索 ’(clue) 。 ” 宇宙为什么加速膨胀? 暗能量的发现过程极富戏剧性。按照宇宙大爆炸理论,在大爆炸发生之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宇宙的膨胀速度将因为物质之间的引力作用而逐渐减慢,就像缓慢踩了刹车的汽车一样。也就是说,距离地球相对遥远的星系,其膨胀速度应该比那些近的星系慢一些。 但 1998 年,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UC Berkeley) 物理学教授、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 (LBNL) 高级科学家索尔皮尔姆特 (Saul Perlmutter) ,以及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布赖恩施密特 (Brian Schmidt) 分别领导的两个小组,通过观测发现,那些遥远的星系正在以越来越快的速度远离我们。 换句话说,宇宙是在加速膨胀,仿佛一辆不断踩油门的汽车,而不是像此前科学家所预测的那样处于减速膨胀状态。 这样一个完全出乎意料的观测结果,从根本上动摇了对宇宙的传统理解。那么到底是什么样的力量,在促使所有的星系或者其他物质加速远离呢? 科学家们将这种与引力相反的斥力来源,称为 “ 暗能量 ” 。但 “ 暗能量 ” 到底意味着什么?至今我们能够给出的,只是一个十分粗略的宇宙结构 “ 金字塔图景 ” : 我们所熟悉的世界,即由普通的原子构成的一草一木、山河星月,仅占整个宇宙的 4% ,相当于金字塔顶的那一块。 下面的 22% ,则为暗物质。这种物质由仍然未知的粒子构成,它们不参与电磁作用,无法用肉眼看到。但其和普通物质一样,参与引力作用,因此仍可能探测到。作为塔基的 74% ,则由最为神秘的暗能量构成。它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由于我们对其性质知之甚少,所以科学家还不清楚如何在实验室中验证其存在。惟一的手段,仍然是通过天文观测这种间接手段来了解其奥秘。对 Ia 类型超新星 (supernova) 的爆发进行观测,则是目前最主要观测手段。这种超新星是由双星系统中的白矮星 (white dwarf) 爆炸形成的,亮度几乎恒定。这样,通过测量其亮度,就可以知道其和地球之间的距离,进而了解其速度。 借助哈勃这样灵敏的天文仪器的帮助,我们至少可以观测到 90 亿光年之外,即了解宇宙在 90 亿年前的信息。 霍普金斯大学教授阿德姆瑞斯给我们展示的最新 “ 暗能量 ” 场景如下: 在大爆炸后的初期,宇宙经历了一个急速膨胀阶段。此后,由于暗物质以及物质之间的距离非常接近,在引力作用下,宇宙的膨胀速度开始减速。 然而,至少在 90 亿年前,宇宙中另外一种力量 —— 表现为排斥力量的暗能量已经出现,并且开始逐步抵消引力作用。 随着宇宙的膨胀,不断增长的暗能量终于在大约 50 亿至 60 亿年前超越引力。此后,宇宙从减速膨胀,转变为加速膨胀状态,并且一直持续至今。 爱因斯坦的遗产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学教授李淼曾经半开玩笑地表示: “ 有多少暗能量专家,就有多少暗能量模型。 ” 也许这种说法不无夸张之处,但暗能量在理论方面的混沌状况,从中也可见一斑。 其中,最具戏剧性的理论,则是复活爱因斯坦当年提出的 “ 宇宙常数 ”(cosmological constant) 。 1917 年,被认为是整个 20 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阿尔伯特爱因斯坦 (Albert Einstein) ,为了建立一个稳态宇宙模型,最早提出了这个概念。不过,后来就连他本人也承认, “ 宇宙常数 ” 只是一个错误的概念。 但暗能量的存在,则为宇宙常数提供了新的可能性。如果暗能量就是这个宇宙常数的话,那么它的力量强弱将只和宇宙的大小有关。随着宇宙的膨胀,其体积逐渐增大,因而暗能量也将逐渐增大。最终,它会达到一个临界点,使得宇宙从减速状态变成加速状态,并且一直加速下去。上海市第 54 中学 预一( 1 )叶梓 暗能量( Dark energy ) 臺中縣立中港高級中學物理科王尊信老師 /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洪連輝教授責任編輯 所謂暗能量是就指在宇宙中,不發射光子也不吸收光子的能量,占整個宇宙的三分之二,是組成宇宙最重要的成員,但是因為它均勻分布在宇宙中,所以無法界由堆聚或欠缺而測出它的存在,另外它也無法藉由發射或吸收電磁波加以觀測,因此目前我們對這種能量所知非常有限。 根據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 (general relativity) ,宇宙的膨脹速度與宇宙的能量密度及壓力有關,因此為了能夠解釋目前所觀測到的宇宙加速膨脹的暴漲理論 (inflationary theory) ,我們需要引入暗能量,方能提供足夠的負壓力。 所謂暴漲理論是說 : 在宇宙尺度中,四大基本力:重力、電磁力、強作用力與弱作用力,我們只需考慮重力,因此根據重力相吸的特性,使宇宙在發生大霹靂爆炸後,一方面因為爆炸而膨脹,但另一方面,則受到重力吸引,因此目前宇宙膨脹,應是減速膨脹,即未來的膨脹速度應小於過去的膨脹速度,甚至將來有一天膨脹會停止而開始收縮,就好像簡諧振盪 (simple harmonic oscillation ,簡稱為 SHO) 一樣。然而目前種種觀測都不利於這種減速膨脹的模形,從 1998 年美國勞倫茲伯克萊國家實驗室 (Lawrence Berkeley National Laboratory) 的超新星 (supernova) 爆炸,到宇宙微波背景輻射 (cosmic microwave background radiation ,簡稱為 CMB 、 CMBR 、 CBR 或 MBR) ,種種證據都顯示宇宙正在作加速膨脹,因此暗物質的模型正式被提出。 除了上述的暴脹理論的宇宙能量密度,暗能量另一項有利的模型就是宇宙常數。所謂宇宙常數 (cosmological constant) 是愛因斯坦在 1917 年推導重力場的膨脹與收縮解時,為了維持靜態宇宙觀所引入的一個常數,然而在 1929 年哈伯提出宇宙膨脹理論以後,愛因斯坦非常懊惱提出宇宙常數這個概念,並宣稱這是他一輩子所犯下最大的錯誤。所謂宇宙常數是指如果宇宙中只存在一般物質,則宇宙膨脹加速度小於零,亦即宇宙應作減速膨脹,此時宇宙常數等於零,顯示宇宙因為重力吸引影響最大。反之,如果宇宙膨脹加速度大於零,意即宇宙作加速膨脹,此時宇宙常數大於零,顯示另外看不見的因子大於重力吸引的影響,因為這種能量與物質目前無法偵測,因此命名為暗能量與暗物質 (dark matter) 。 暗能量模型對於宇宙未來的影響最大,因為如果宇宙作減速膨脹,則宇宙未來有可能回到大霹靂的條件,但是如果宇宙是加速膨脹,則宇宙的未來,可能是因為星際間距離太過遙遠,而使得彼此相互作用過於微弱,而使宇宙未來變成沉寂而冰冷的世界。
7873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2011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zhangtao1012450 2011-10-4 12:32
2011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Bruce A. Beutler, Jules A. Hoffmann an和Ralph M. Steinman. Bruce A. Beutle(布鲁斯·比尤特勒)r和Jules A. Hoffmann(朱尔斯-霍夫曼)因为“他们在先天免疫活化方面的发现”而获此殊荣;另一半奖金给了Ralph M. Steinman(拉尔夫·斯坦曼),因为他发现了树突状细胞在过激免疫中的作用。 “今年的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发现了免疫活化的关键原理,这彻底改变了我们对于免疫系统的理解。”诺贝尔官方称。 布鲁斯·比尤特勒1957年出生于美国芝加哥,是美国免疫学家和遗传学者。他目前是加州拉霍亚斯克利普斯研究所遗传学学系主任。 朱尔斯-霍夫曼1941年生于卢森堡埃希特纳赫,1969年在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获得生物学博士学位,从1993年-2005年期间,他出任斯特拉斯堡的法国科学研究中心下属分子和细胞生物学学院负责人。他还在多个法国和国际科学委员会中任职。 拉尔夫·斯坦曼生于1943年,是一位来自洛克菲勒大学的免疫学家和细胞生物学家,他在1973年提出了树突状细胞的概念,其时他在赞威尔-A-科恩的实验室做博士后。他因对树突状细胞的研究获得一系列奖项,他还是美国医学会和美国国家科学院会员。
2358 次阅读|0 个评论
今年诺贝尔奖首次颁给离世者
xupeiyang 2011-10-4 08:35
瑞典卡罗琳医学院诺贝尔奖评选委员会3日晚宣布,不取消已故加拿大科学家拉尔夫·斯坦曼获得的201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评审委员会3日确认,2011年度诺贝尔医学奖得主之一、加拿大人拉尔夫·斯坦曼9月30日因胰腺癌去世,终年68岁。    确认离世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评审委员会官员安娜·杜曼斯基说:“我确认,斯坦曼已经去世。”她没有提供更多细节。   评审委员会当天早些时候宣布,斯坦曼与美国人布鲁斯·博伊特勒、法国人朱尔斯·霍夫曼以免疫系统研究成果赢得诺贝尔医学奖。   斯坦曼执教的美国纽约洛克菲勒大学在一份声明中说,斯坦曼4年前确诊罹患胰腺癌,9月30日去世。他接受免疫疗法治疗,涉及“树突细胞”,生命得以延续。而这种疗法,正是以他自己的研究成果为依据。   评审委员会认定,斯坦曼所作贡献,是发现免疫系统中“树突细胞”及其在适应性免疫反应、即以自身调控方式适应并清除体内微生物过程中的作用。   斯坦曼1943年在加拿大城市蒙特利尔出生,生前在美国纽约洛克菲勒大学任免疫学教授,同时主持免疫学和免疫疾病中心。 诺贝尔奖评选委员会在一份声明中说,委员会3日上午11时30分宣布斯坦曼与另外两名科学家一同获得今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当天下午14时30分才从斯坦曼生前工作的美国洛克菲勒大学方面获悉,斯坦曼已于9月30日逝世。    按照诺贝尔基金会章程,诺贝尔奖不授予已故人士。鉴于已故者获得诺贝尔奖的情况尚属首次发生,诺贝尔基金会委员会 3日下午临时召开会议,决定 不取消斯坦曼所获奖项 。 这种情况此前发生过一次,199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威廉·维克瑞(William Vickrey)在诺奖结果宣布后几天去世。但他所获诺奖仍有效。   评选委员会在声明中说,根据诺贝尔基金会章程,如果获奖者在颁奖前去世,仍可保留其所获奖项。鉴于评选委员会事先不知晓斯坦曼逝世,误向已故者授奖,诺贝尔基金会认为这种情况类同于获奖者在颁奖前逝世,因此决定不取消斯坦曼所获奖项。   瑞典卡罗琳医学院3日宣布,将201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美国科学家布鲁斯·博伊特勒、生于卢森堡的法国籍科学家朱尔斯·霍夫曼以及加拿大科学家拉尔夫·斯坦曼,以表彰他们在免疫学领域取得的研究成果。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奖金共1000万瑞典克朗(约合146万美元),博伊特勒和霍夫曼将分享其中的一半奖金,斯坦曼则独享另外一半。 诺贝尔奖悲情一幕 3天前获奖者病逝 视频 http://news.xinhuanet.com/video/2011-10/04/c_122118863.htm
个人分类: 诺贝尔奖|2171 次阅读|0 个评论
Ralph M. Steinman获诺贝尔奖实至名归
jqge 2011-10-4 03:28
本人有幸于2011年1月参加过Ralph M. Steinman的seminar,其当时的状态很好,惊闻其去世还是有些吃惊,沉痛悼念。当时感觉其在树突状细胞的研究非常的系统,但树突状细胞的发现者好像为其所在实验室的前辈,做报告的功力很强,居然我这个免疫学的菜鸟也基本上听懂了,团队很大,分成不同的team,发了很多牛文,还介绍了Rochefeller大学以及他的实验室。听完后还感叹不已,这样的工作应该能获诺贝尔奖吧!!! Vaccines that target dendritic cells Date Wednesday, January 26, 2011 Time 12:00 PM - 1:00 PM Location Oborowsky Degner Hall (1-040 Health Research Innovation Facility - East) Details Speaker: Dr. Ralph M. Steinman, Christopher H. Browne Center for Immunology and Immune Diseases, The Rockefeller University Distinguished Immunologist Category General Events Calendar Medical Microbiology Immunology, Department of
3601 次阅读|0 个评论
2011上海国际音乐烟花节
热度 1 jinjunhou 2011-10-3 23:01
2011上海国际音乐烟花节
哈哈第一次拿三脚架尝试拍焰火,很不错啊 (Canon 710 F8.0 ISO 80-100;2-0.5s) \ \ \ \ \ \ \ \ \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个人分类: 娱乐|3207 次阅读|1 个评论
2011 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之一已去世
热度 3 shandongxie 2011-10-3 21:53
Three scientists won the Nobel Prize in medicine on Monday for discoveries about the immune system that opened new avenues for the treatment and prevention of infectious illnesses and cancer. However, Rockefeller University in New York says Ralph Steinman, co-winner of this year's Nobel Prize in medicine, has died. It says Steinman was diagnosed with pancreatic cancer four years ago and died on Sept. 30, three days before the announcement. 可惜 诺贝尔奖是不发给去世的人的。 诺贝尔委员会不知如何处理奖金的分发
3275 次阅读|3 个评论
小果蝇又贡献出了一个诺贝尔奖-Toll-like receptor 2011
热度 1 dukejclai 2011-10-3 21:18
1.1933年,摩尔根从果蝇白眼突变染色体的基因之谜,获诺贝尔生理学及医学奖。 The Nobel Prize in Physiology or Medicine 1933 was awarded to Thomas H. Morgan "for his discoveries concerning the role played by the chromosome in heredity" . 2.1946年,摩尔根的学生米勒,证明了X射线能使果蝇的突变率提高150倍,同时,辐射也会引起染色体畸变,获诺贝尔奖和“果蝇的突变大师”称号。 The Nobel Prize in Physiology or Medicine 1946 was awarded to Hermann J. Muller "for the discovery of the production of mutations by means of X-ray irradiation" . 3.1995年,美国生物学家刘易斯和发育遗传学家维绍斯以及德国发育遗传学家尼斯莱因、福尔哈德一起分享了当年的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他们发现了果蝇中的特定基因,并且表明了果蝇基因在染色体上与人类的相似之处。 The Nobel Prize in Physiology or Medicine 1995 was awarded jointly to Edward B. Lewis, Christiane Nüsslein-Volhard and Eric F. Wieschaus "for their discoveries concerning the genetic control of early embryonic development" . 4.2004年,美国科学家理查德·阿克塞尔和琳达·巴克发现了果蝇在嗅觉功能上有个特定的大脑区域,获得当年的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 The Nobel Prize in Physiology or Medicine 2004 was awarded jointly to Richard Axel and Linda B. Buck "for their discoveries of odorant receptors and the organization of the olfactory system" 5.201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揭晓,美国、法国三位科学家因在免疫学方面的发现获奖。其中一半的奖金归于 Bruce A. Beutler 和 Jules A. Hoffmann ,获奖理由是“先天免疫激活方面的发现”; The Nobel Prize in Physiology or Medicine 2011 was divided, one half jointly to Bruce A. Beutler and Jules A. Hoffmann "for their discoveries concerning the activation of innate immunity" http://www-ibmc.u-strasbg.fr/ridi/profil.php?equipe_id=10lang=en
6980 次阅读|1 个评论
2011后10月3日在火车上与一位警察的冲突
热度 13 BMK 2011-10-3 21:02
10月中旬,我要到日本短期讲学。母亲九十多岁了,行前回家看看她老人家。凌晨四点多钟,火车快到商丘时,我被说话声音惹醒。欠起身看,到同包厢的那位孕妇诉说她被尿蹩醒了,可是厕所门都锁上了,急得很。她和丈夫都在北京谋生,现在临产,要回丈夫的老家河南宁陵生孩子。我好事,看到这种情况,就去找列车员开门。列车长正好也在,说列车到站前十分钟按规定厕所锁门。我说,据我了解,铁道部的规定是大站厕所停用,现在提前十分钟锁门,是谁的规定?我要向这个部门提意见。列车长听我这样说,改口说,特殊情况可以开门嘛。我听到这个回答,回去告诉那位孕妇,她苦着脸说,就再等一会儿吧。列车到商丘,停留时间超过了预定。好不容易听到开车铃声,我连忙去催促列车员开厕所门。走过去,不想听到列车员正在和一位警察谈我前面提到的孕妇用厕所的事。从佩带的标志看,这位警察是本列车的乘警。只听他很不友好地说,什么孕妇?我们这几节车哪儿看着孕妇了。我听到,回答说,是在我们包厢,睡七号铺。那位警察气呼呼地说,这是十号车厢!显然是听错了我的话。我也不客气了,回答:我说的是七号铺。这时该孕妇正好走出包厢。我用手一指,说,你看,那不是吗? 每一位有常识者都知道,孕妇因为腹腔内有胎儿,所以膀胱所占空间比常人小许多。这位孕妇被尿蹩那么长时间,难受可知。我不理这位警察,让列车员快开门。可这位警察还在耍威风,说,我们孕妇见多了,连在列车上接生也不是一回了。我忍下来对他说,我们说的不是一回事,我是说确实有孕妇要上厕所。这事本来该结束了,可这位警察不依不铙,向我瞪着眼挨过来,口中恶狠狠地说,什么一回事不一回事。我再也忍不住了,说,你这么厉害干什么,你是警察,对犯罪分子这样可以,对我们普通老百姓这样不行。万没想到,这位警察竟然用手推搡我,口中说,到餐车上去!我大声说,你敢动手?乘客们听到纷纷出来,或探头观看。警察看到这种情况,一边对我推推搡搡,拉我到餐车,一边又说,乘客们要休息,你不能大声说话。我更大声了。说,就是要大家看看,多几个证人,我不跟你到餐车去。我不去,因为到那里没有乘客作证,揍我一顿也是白挨,万一说我自绝于人民,也不是没可能。媒体上报道的这类事件还少吗? 我是有政治觉悟和一定人生经验的,一边抗议,一边说要记下他的警号,投诉他。这位警察听到,马上用手捂住警号,接着又干脆自己把警号标志撕下来放入口袋里。同时,口中不干不净地说“算你牛B”之类。我见他这样,不理他,回自己包厢,准备日后投诉。 快到郑州时,列车长和列车的乘警长到我的包厢来。他们说,对发生的事表示歉意。乘警长说,这位警察也是五十多岁的老同志了,脾气不太好,请我谅解。我说,我谅解不了。我说,如果不是他对我动手,而是我对他动手,说声对不起就完了吗?怕连车也下不去了吧?乘警长默然。我从上衣口袋中拿出一张纸来,给他看我记下的证人(孕妇及其丈夫)的名字及手机号,我询问了乘警长的贵姓,还说,我要记下你的警号(0512##)请您理解。乘警长表示理解。我还说,我记下了他、那位对我动手的警察的警号,您看对吗(0521##)?乘警长表示认可。
4450 次阅读|21 个评论
2011年诺贝尔奖今起陆续揭晓
王汉森 2011-10-3 10:23
诺贝尔委员会秘书汉森将在10月3日宣布今年诺贝尔奖第一个奖项的得主。 2011年诺贝尔奖各奖项揭晓时间 1、医学奖:北京时间3日17时30分2、物理学奖:北京时间4日17时45分3、化学奖:北京时间5日17时45分4、和平奖:北京时间7日17时5、经济学奖:北京时间10日19时6、文学奖:揭晓时间尚未最终确定 2011年诺贝尔奖将于10月3日起陆续揭晓,奖金仍为1000万瑞典克朗(约合156万美元)。中国药理学家屠呦呦预计难以获得诺贝尔奖。奖金仍为156万美元 从今天起,世界各国的顶尖科学家将屏气凝神,等待一通从北欧拨出的电话。这通电话除了能为科学家们带来150多万美元的奖金外,还将改变他们的一生。
个人分类: 科技视窗|1667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关于预测2011诺贝尔奖——生理医学和化学奖 (转载)
cqyz 2011-10-2 22:02
大家关于预测诺奖有什么想法,不妨说说。。。 化学奖 1.Allen J. Bard 2.Martin Karplus 3.Jean M. J. FrechetDonald A. TomaliaFritz Vogtle 候选人简介 Allen J. Bard   美国德州大学奥斯丁分校(University of Texas at Austin)之化学与生物化学学院,化学系Hackerman-Welch Regents教授兼电化学中心主任 获奖成就:扫瞄电化学显微术的发展与应用 (英文原文:For the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scanning electrochemical microscopy) Martin Karplus  美国麻州剑桥哈佛大学(Harvard University, Cambridge)化学暨化学生物系Theodore William Richards化学荣誉教授、法国史特拉斯堡路易巴斯德大学(Louis Pasteur University)科学与超分子工程研究院(ISIS)生物物理化学实验室主任 获奖成就:生物分子的分子动态先驱模拟 (英文原文:For pioneering simulations of the molecular dynamics of biomolecules) Jean M. J. Frechet  美国加州柏克莱大学(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化学系化学及化工教授兼Henry Rapoport有机化学教授、沙乌地阿拉伯图沃阿布都拉国王科技大学(King Abdullah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研究副校长 Donald A. Tomalia  美国密西根州欢喜山中密西根大学(Central Michigan University)化学系杰出教授兼研究科学家及国家树状分子与奈米科技中心(National Dendrimer and Nanotechnology Center)主任、同时也是美国密西根州欢喜山(Dendritic Nanotechnologies, Inc)科学长 Fritz Vogtle  德国波昂市波昂大学(Rheinische Friedrich-Wilhelms-Universitat Bonn)有机化学与生物化学科库尔研究院(Kekule Institute for Organic Chemistry and Biochemistry)荣誉教授 获奖成就:树形聚合物的发明与发展 生理医学奖 1.Brian J. DrukerNicholas B. LydonCharles L. Sawyers 2.Robert S. LangerJoseph P. Vacanti 3.Jacques F. A. P. Miller 4.Robert L. CoffmanTimothy R. Mosmann 5.屠呦呦 候选人简介: Brian J. Druker  美国奥勒冈州波特兰市奥勒冈健康暨科学大学(Oregon Health Science University)医学教授、JELD-WEN血癌研究教授及奈特癌症研究所(OHSU Knight Cancer Institute)主任、同时也是霍尔休斯医学研究所(Howard Hughes Medical Institute)研究人员 Nicholas B. Lydon  美国怀俄明州杰克森洞(Jackson Hole, WY)Granite ***a, LLC创办人;美国加州圣地牙哥AnaptysBio共同创办人兼总监;及美国麻州剑桥Blueprint Medicines共同创办人兼总监 Charles L. Sawyers  美国纽约州纽约市Memorial Sloan-Kettering癌症中心人类肿瘤学及病因Marie-Josee and Henry R. Kravis教授、同时也是霍尔休斯医学研究所(Howard Hughes Medical Institute)研究人员 获奖成就:他们发展出性慢性骨髓性白血病治疗药物imatinib 及 dasatinib。 (英文原文:For their development of imatinib and dasatinib, revolutionary, targeted treatments for chronic myeloid leukemia) Robert S. Langer  美国麻州剑桥麻省理工学院(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化工系David H. Koch Institute教授 Joseph P. Vacanti  哈佛医学院(Harvard Medical School)John Homans外科教授;美国麻州波士顿麻州综合医院(Massachusetts General Hospital)首席外科医师兼小儿外科主任及组织工程暨器官构造实验室主任 获奖成就:他们在组织工程及再生医学方面的先驱研究。 (英文原文:For their pioneering research in tissue engineering and regenerative medicine) Jacques F. A. P. Miller  澳洲墨尔本帕克维尔墨尔本大学医学研究所(Walter and Eliza Hall Institute of Medical Research)暨墨尔本大学(University of Melbourne)荣誉教授 获奖成就:发现胸腺的功能并在哺乳类动物身上找到T细胞与B细胞。 (英文原文:For his discovery of the function of the thymus and the identification of T cells and B cells in mammalian species) Robert L. Coffman  美国加州柏克莱Dynavax Technologies副总兼科学长。 Timothy R. Mosmann  美国纽约州罗彻斯特市罗彻斯特大学(University of Rochester)微生物学与免疫学系教授、及罗彻斯特大学医学中心疫苗生物学与免疫学David H. Smith中心Michael and Angela Pichichero主任 获奖成就:他们发现TH1及TH2两种T淋巴细胞、以及它们在调节宿主免疫应答上的角色。 屠呦呦:发现了青蒿素——一种治疗疟疾的药物,在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
个人分类: 转载|3013 次阅读|0 个评论
2011流式细胞的技术应用及数据分析培训班(广州)
FlowJo 2011-10-2 16:59
2011流式细胞的技术应用及数据分析培训班(广州) 时间:2011年10月14日 地点:暨南大学检测中心 收费:380元(有发票) 内容 安排: 08:30 -09:15 流式技术基础 (flow cytometry basics: instrument hardware) 09:15 -10:00 细胞染色及荧光选择 , 多色实验的设计 (antigens and antibodies, fluorescent proteins and probes, choice of fluorochromes,design of multi-color experiment) 10:00 -10:45 流式仪质量监控 (Instrument quality control) 10:45 -11:15 茶歇 ( 公司产品及宣传资料展示 ) 11:15 -12:00 实验数据对照的设置及荧光补偿 (data analysisinterpretation , Compenation ) 12:00 -14:00 午餐及午休 14:30 -15:30 细胞周期实验应用及实验常见问题与解决 (cell cycle) 15:30 -16:30 如何解析流式数据图及 FlowJo 软件流式数据分析(基础) 15:30 -15:45 茶歇 ( 公司产品及宣传资料展示 ) 15:45 -16:45 FlowJo 软件流式数据分析(高级) 16:45 -17:15 讨论及总结 17:30 -20:00 晚餐 注意事项:因为培训班当天正好在广交会期间,届时出行及住宿将会比较紧张, 请参加的老师同学,尽早做安排。谢谢 具体问题,请联系我们!400-680-5527
个人分类: FlowJo 会议及讲座安排|3535 次阅读|0 个评论
2011 EU-China Complexity Science Workshop: Photos B
热度 1 bhwangustc 2011-10-2 15:28
2011 EU-China Complexity Science Workshop: Photos B
Group photo-1 Group photo-2 Hans Herrmann (ETHZ, Swiss Federal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Zurich) Prof. Yi-Cheng Zhang and Jianwei Zhang Prof. Zhang Jianwei talk Self introduction by Li Xin-Ye Self introduction by Liu Yi-min Self introduction by Yang Hui-Jie Sept 16 Afternoon Meeting a Sept 16 Afternoon Meeting b Lunch Sept 16 a Lunch Sept 16 b
个人分类: 会议信息|3438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2011 AMBER Tutorial
momoqianxing 2011-10-1 17:26
2011 AMBER Tutorial with Biotin and Streptavidin http://ringo.ams.sunysb.edu/index.php/2011_AMBER_Tutorial_with_Biotin_and_Streptavidin#Visualization: For additional Rizzo Lab tutorials see AMBER Tutorials . In this tutorial, we will learn how to run a molecular dynamics simulation of a protein-ligand complex. We will then post-process that simulation by calculating structural fluctuations (with RMSD) and free energies of binding (MM-GBSA). Contents 1 Biotin Notes 2 Streptavidin Notes 3 What is AMBER? 3.1 AMBER Notes 4 Unix tips 5 Structure Preparation 6 TLEAP 6.1 Visualization: 7 Minimization and equilibration 7.1 sander input parameters 7.2 Sander Flags 7.3 Check results 8 ptraj - Analyzing Your Data 8.1 Making xmgrace plots 8.1.1 Hydrogen bond distance 9 MMGBSA 9.1 Data extraction and calculation Biotin Notes Biotin is also called vitamin H. And it takes part in multiple processes inside the cell. It's a B-complex vitamin (coenzyme) that's involved in gluconeogenesis, citric acid cycle, and various carboxylation reactions. Streptavidin Notes Download PDB Here and view it's details Here . Streptavidin has an incredibly strong affinity for biotin; the dissociation constant for the streptavidin-biotin complex is on the order of femtomolar. .... .... What is AMBER? Amber - A ssisted M odel B uilding with E nergy R efinement - is a suite of about 50 programs that can be used to simulate, study and analyze macromolecular systems such as proteins dissolved in water at physiological conditions. Amber10, the current version (Amber11 soon to be released) of Amber, is extremely advanced, powerful and fast. PMEMD, particle mesh Ewald MD (boundary condition treatment / parallelized code) can churn out 314 ps/day of data for the system dihydrofolate reductase (159 residue protein) in TIP3P water (23,558 total atoms). However, because PMEMD lacks the ability to restrain the atoms we need properly, we will be using SANDER to perform most of our simulations. AMBER Notes The Amber 10 Manual is the primary resource when trying to learn what variables and keywords mean and what they do. Using Adobe Acrobat to view the file, you can simply search the document for keywords, which saves much time. Keywords for preparatory programs: LEaP : creates or modifies systems in Amber. It consists of the functions of prep, link, edit, and parm. ANTECHAMBER : the main Antechamber suite program that helps prepare input files for nucleic acids and proteins for LEaP. Keywords for simulating programs: SANDER : according to the Amber 10 manual, it is 'a basic energy minimizer and molecular dynamics program. This program relaxes the structure by iteratively moving the atoms down the energy gradient until a sufficiently low average gradient is obtained. The molecular dynamics portion generates configurations of the system by integrating Newtonian equations of motion. MD will sample more configurational space than minimization, and will allow the structure to cross over small potential energy barriers. Configurations may be saved at regular intervals during the simulation for later analysis, and basic free energy calculations using thermodynamic integration may be performed. More elaborate conformational searching and modeling MD studies can also be carried out using the SANDER module. This allows a variety of constraints to be added to the basic force field, and has been designed especially for the types of calculations involved in NMR structure refinement'. PMEMD : verison of SANDER that allows parallel scaling and optimized speed. There is a mailing list you could sign-up for, as an additional resource. Unix tips This is specific to our cluster (seawulf) and desktop (mathlab) environments. See Activating your Seawulf Account for details of sw short cut. Download Files from SeaWulf to Herbie: ssh compute.mathlab.sunysb.edu Login in to Herbie mkdir sw_dir make a directory "sw_dir" for which to download files and be organized cd to sw_dir so when you scp files or directories back to Herbie, it copies them to a specific directory - "sw_dir" cd sw_dir scp -r sw:/location_of_files_or_directory/ . Safely Copy, Recursively, /location_of_files_or_directory/ run.sander.MPI.csh include these lines before mpirun command to know which nodes mpi is running on echo "Queue is giving this nodes:" cat \$PBS_NODEFILE echo "MPI is running on:" mpirun -n 8 hostname Structure Preparation To begin with, create the directories in seawulf you will work in, using the commands here: mkdir AMBER_Tutorial cd AMBER_Tutorial cd ~rizzo/AMBER_Tutorial/000.AMBERFILES . mkdir 001.CHIMERA.MOL.PREP mkdir 002.TLEAP mkdir 003.SANDER mkdir 004.ptraj Copy the commands above to your terminal and hit enter one at a time. Our next step will be to process a pdb file into receptor, ligand, and complex so that we have will separate files which will eventually be used to setup a molecular dynamics simulation. Open Chimera, choose File - Fetch by ID, then type in "1df8". Now you will see your protein and ligand in Chimera. 1. It is a dimer, but you need only a monomer. Click Select - chain - B, you would see chain B is highlighted. Then click Action - Atoms/Bonds - delete. Now only a receptor, a ligand and several water molecules are left. 2. Now you need to separate the ligand and receptor. First, Select - residue - HOH, then delete it. File - Save PDB, save this pdb as "1df8.rec.lig.pdb", then Select - residue - BTN, delete it. Save PDB as "1df8.rec.noh.pdb." Second, open the 1df8.rec.lig.pdb, select the receptor and delete it (Tips: you can invert your selection.) Then Tools - structure editing - Add H, press OK. Then Tools - structure editing - Add Charge, press OK (use any charge model at this point). Then Select AM1-BCC charge model and hit OK. This will assign to your ligand the AM1-BCC charge model. File - Save mol2, save it as "1df8.lig.chimera.mol2". Open up 1df8.lig.chimera.mol2 with your favorite text editor (i.e vim). Manually change atom names to be unique. The simplest way is to append a number after each atom label. Save the new file as 1df8.lig.mol2. This has to be done because tleap only uses the first 3 characters as the name and each atom in a given residue must be unique. 1df8.lig.chimera.mol2: 1 C11 32.5640 18.1390 14.0710 C.2 1 BTN1 0.9079 2 O11 33.4260 17.4630 13.4730 O.co2 1 BTN1 -0.8596 3 O12 32.5320 19.3920 13.9660 O.co2 1 BTN1 -0.8472 4 C10 31.5990 17.4500 14.9620 C.3 1 BTN1 -0.1966 5 C9 31.2260 16.0460 14.5600 C.3 1 BTN1 -0.0459 6 C8 30.5160 16.0360 13.2000 C.3 1 BTN1 -0.0920 7 C7 30.0160 14.6260 12.8220 C.3 1 BTN1 -0.0683 8 C2 29.2080 14.5510 11.5450 C.3 1 BTN1 -0.0028 9 S1 27.5110 15.2280 11.7030 S.3 1 BTN1 -0.2811 10 C6 27.1670 14.6500 10.0230 C.3 1 BTN1 -0.0520 11 C5 27.7360 13.2480 9.9740 C.3 1 BTN1 0.0662 12 N1 26.8850 12.1810 10.4970 N.pl3 1 BTN1 -0.4731 1df8.lig.mol2 1 C1 32.5640 18.1390 14.0710 C.2 1 BTN1 0.9079 2 O2 33.4260 17.4630 13.4730 O.co2 1 BTN1 -0.8596 3 O3 32.5320 19.3920 13.9660 O.co2 1 BTN1 -0.8472 4 C4 31.5990 17.4500 14.9620 C.3 1 BTN1 -0.1966 5 C5 31.2260 16.0460 14.5600 C.3 1 BTN1 -0.0459 6 C6 30.5160 16.0360 13.2000 C.3 1 BTN1 -0.0920 7 C7 30.0160 14.6260 12.8220 C.3 1 BTN1 -0.0683 8 C8 29.2080 14.5510 11.5450 C.3 1 BTN1 -0.0028 9 S9 27.5110 15.2280 11.7030 S.3 1 BTN1 -0.2811 10 C10 27.1670 14.6500 10.0230 C.3 1 BTN1 -0.0520 11 C11 27.7360 13.2480 9.9740 C.3 1 BTN1 0.0662 12 N12 26.8850 12.1810 10.4970 N.pl3 1 BTN1 -0.4731 3. At this point we will copy over the contents of AMBER_Tutorial to the Seawulf cluster to run antechamber, tleap, and sander programs. Note that to copy files you must be on a portal to seawulf (i.e. silver, herbie or ringo). If user is on a MATHLAB machine then files are accessible from herbie (also called compute). Therefore login to herbie and copy the files over using: scp -r AMBER_Tutorial sw: This copies the entire folder AMBER_Tutorial (and subfolders) from herbie to your top directory on seawulf Note that these commands only apply to the AMS536 class at Stony Brook (or Rizzo lab rotation students) and is specific for our computer setups. Users outside the University, on other systems, will need to use use slightly different commands TLEAP Class please add in a Tleap section here. Class I've gotten a section started please improve this section. Thanks. describe our protocol and give example input files. Note: The following sections should be done on while you are on the Seawulf cluster. Go to the 002.TLEAP directory cd ~/AMBER_Tutorial/002.TLEAP Next we will use vi to make three input files which will be used by TLEAP to create parameter/topology files and initial coordinate files for (1) the ligand, (2) the receptor, and (3) the complex. Lets make file #1. Use vi and make a file called "tleap.lig.in". Cut and paste the following into the file and save it. set default PBradii mbondi2 source leaprc.ff99SB loadoff ions.lib loadamberparams ions.frcmod source leaprc.gaff loadamberparams gaff.dat.rizzo loadamberparams 1df8.lig.ante.frcmod loadamberprep 1df8.lig.ante.prep lig = loadpdb 1df8.lig.ante.pdb saveamberparm lig 1df8.lig.gas.leap.prm7 1df8.lig.gas.leap.rst7 solvateBox lig TIP3PBOX 10.0 saveamberparm lig 1df8.lig.wat.leap.prm7 1df8.lig.wat.leap.rst7 charge lig quit Repeat this process for file#2 called "tleap.rec.in" set default PBradii mbondi2 source leaprc.ff99SB loadoff ions.lib loadamberparams ions.frcmod REC = loadpdb ../001.CHIMERA.MOL.PREP/1df8.rec.noh.pdb saveamberparm REC 1df8.rec.gas.leap.prm7 1df8.rec.gas.leap.rst7 solvateBox REC TIP3PBOX 10.0 saveamberparm REC 1df8.rec.wat.leap.prm7 1df8.rec.wat.leap.rst7 charge REC quit Do the same for a file#3 called "tleap.com.in" set default PBradii mbondi2 source leaprc.ff99SB loadoff ions.lib loadamberparams ions.frcmod source leaprc.gaff loadamberparams gaff.dat.rizzo REC = loadpdb ../001.CHIMERA.MOL.PREP/1df8.rec.noh.pdb loadamberparams 1df8.lig.ante.frcmod loadamberprep 1df8.lig.ante.prep LIG = loadpdb 1df8.lig.ante.pdb COM = combine {REC LIG} saveamberparm COM 1df8.com.gas.leap.prm7 1df8.com.gas.leap.rst7 solvateBox COM TIP3PBOX 10.0 saveamberparm COM 1df8.com.wat.leap.prm7 1df8.com.wat.leap.rst7 charge COM quit Now we will make a csh script (also called a shell script) which is used to setup all necessary files used for molecular dynamics calculations. Note that many commands in so-called shell scripts can be performed manually on the command line but we use scripts to makes the process easier. Note that the csh script will use the three files we mmade above. make a file called "run.TLEAP.csh" and cut and paste the following into the file and save it. #! /bin/tcsh set workdir = "~/AMBER_Tutorial/002.TLEAP" cd $workdir rm 1df8.* ANTECHAMBER* *.out ATOMTYPE.INF leap.log NEWPDB.PDB PREP.INF cp ../000.AMBERFILES/* . antechamber -i ../001.CHIMERA.MOL.PREP/1df8.lig.mol2 -fi mol2 -o 1df8.lig.ante.pdb -fo pdb antechamber -i ../001.CHIMERA.MOL.PREP/1df8.lig.mol2 -fi mol2 -o 1df8.lig.ante.prep -fo prepi parmchk -i 1df8.lig.ante.prep -f prepi -o 1df8.lig.ante.frcmod tleap -s -f tleap.lig.in tleap.lig.out tleap -s -f tleap.rec.in tleap.rec.out tleap -s -f tleap.com.in tleap.com.out ambpdb -p 1df8.com.gas.leap.prm7 -tit "pdb" 1df8.com.gas.leap.rst7 1df8.com.gas.leap.pdb exit Make sure that the three programs you want to run are accessible by your environment by using the "which" command: which antechamber which tleap If the programs are not found please let your TA know. To run this script you will issue the following command: csh run.TLEAP.csh It is essential that you fully understand the various commands performed when you execute the above shell script. For example, making directories, copying files, running executables, etc. The primary purpose of the script is to assign force field parameters to each of the three species. For example, antechamber is run first to create a pdb and then a prepi file, which contains the internal coordinates of the ligand. Then parmchk is run to create a frcmod file, which contains additional parameters not in GAFF and needed by tleap. Look at your input and output files for ALL tleap calculations with your favorite text editor (eg. vim) to be sure you understand what is being done. Note that for the receptor processing four residues (22, 27, 40, and 57) have two possible conformers, when tleap builds your parameter/topology and coordinate files only the first occurrence of each residue is retained. See section below and leap output. To insure that TLEAP ran correctly and generated all necessary files issue the following: ls You should have all of the following files: 1df8.com.gas.leap.prm7 1df8.rec.gas.leap.rst7 ions.lib 1df8.com.gas.leap.rst7 1df8.rec.wat.leap.prm7 leap.log 1df8.com.wat.leap.prm7 1df8.rec.wat.leap.rst7 NEWPDB.PDB 1df8.com.wat.leap.rst7 ANTECHAMBER_AC.AC parm.e16.dat 1df8.lig.ante.frcmod ANTECHAMBER_AC.AC0 PREP.INF 1df8.lig.ante.pdb ANTECHAMBER_BOND_TYPE.AC run.TLEAP.csh 1df8.lig.ante.prep ANTECHAMBER_BOND_TYPE.AC0 tleap.com.in 1df8.lig.gas.leap.prm7 ANTECHAMBER_PREP.AC tleap.com.out 1df8.lig.gas.leap.rst7 ANTECHAMBER_PREP.AC0 tleap.lig.in 1df8.lig.wat.leap.prm7 ATOMTYPE.INF tleap.lig.out 1df8.lig.wat.leap.rst7 gaff.dat.rizzo tleap.rec.in 1df8.rec.gas.leap.prm7 ions.frcmod tleap.rec.out Visualization: On Herbie, copy the prmtop and rst files from seawulf to Herbie: cd ~/AMBERTutorial/002.TLEAP/ scp sw:~/AMBERTutorial/002.TLEAP/\*.rst7 . scp sw:~/AMBERTutorial/002.TLEAP/\*.prm7 . Note that we had to escaping the "*" with "\*". This is because the "*" has a function which stands for wild card on the current machine (herbie). The "\*" is the escaping the function and is just the passing the character the the other machine (seawulf). run VMD on your desktop. Main window File-New Molecule load prm7 solvated complex then load rst7 solvated complex LETS INSERT SOME FIGURES HERE. Minimization and equilibration In order to adjust our structures to the force field and remove any model building artifacts, we first perform a several-step equilibration protocol. Several iterations of minimization and molecular dynamics will be preformed with decreasing restraints. The first step: Relaxing the experimental or silico structure Write the following to file 01mi.in: 01mi.in: equilibration cntrl imin = 1, maxcyc = 1000, ntmin = 2, ntx = 1, ntc = 1, ntf = 1, ntb = 1, ntp = 0, ntwx = 1000, ntwe = 0, ntpr = 1000, scee = 1.2, cut = 8.0, ntr = 1, restraintmask = ':1-119 !@H=', restraint_wt=5.0, / lets try and run a minimization 1. request a processor (on a node) to run your jobs on from the queue (i.e. log onto a node interactively). qsub -I -l nodes=1:ppn=1 2. next you will run a serial version of sander on the processor by performing the following command on the command line. sander -O -i 01mi.in -o 01mi.out -p ../002.TLEAP/1df8.com.wat.leap.prm7 \ -c ../002.TLEAP/1df8.com.wat.leap.rst7 -ref ../002.TLEAP/1df8.com.wat.leap.rst7 \ -x 01mi.trj -inf 01mi.info -r 01mi.rst 3. exit the node. 4. Now lets submit this same job remotely by doing the following: Write the tcsh file test1.qsub.csh #! /bin/tcsh #PBS -l nodes=1:ppn=1 #PBS -l walltime=720:00:00 #PBS -o zzz.qsub.out #PBS -e zzz.qsub.err #PBS -V set workdir = "~/AMBER_Tutorial/003.SANDER" cd ${workdir} cat $PBS_NODEFILE | sort | uniq sander -O -i 01mi.in -o 01mi.out -p ../002.TLEAP/1df8.com.wat.leap.prm7 \ -c ../002.TLEAP/1df8.com.wat.leap.rst7 -ref ../002.TLEAP/1df8.com.wat.leap.rst7 \ -x 01mi.trj -inf 01mi.info -r 01mi.rst exit Make this file executable by doing the following: chmod +x test1.qsub.csh Now submit the job to the queue qsub test1.qsub.csh 5. Now lets run perellel sander: Write the tcsh file test2.qsub.csh #! /bin/tcsh #PBS -l nodes=2:ppn=2 #PBS -l walltime=720:00:00 #PBS -o zzz.qsub.out #PBS -e zzz.qsub.err #PBS -V set workdir = "~/AMBER_Tutorial/003.SANDER" cd ${workdir} cat $PBS_NODEFILE | sort | uniq mpirun -n 4 sander.MPI -O -i 01mi.in -o 01mi.out -p ../002.TLEAP/1df8.com.wat.leap.prm7 \ -c ../002.TLEAP/1df8.com.wat.leap.rst7 -ref ../002.TLEAP/1df8.com.wat.leap.rst7 \ -x 01mi.trj -inf 01mi.info -r 01mi.rst7 exit Make this file executable by doing the following: chmod +x test2.qsub.csh Now submit the job to the queue qsub test2.qsub.csh Write the following to file 10md.in: 10md.in: production (500000 = 1ns) cntrl imin = 0, ntx = 5, irest = 1, nstlim = 500000, temp0 = 298.15, tempi = 298.15, ig = 71287, ntc = 2, ntf = 1, ntt = 1, dt = 0.002, ntb = 2, ntp = 1, tautp = 1.0, taup = 1.0, ntwx = 500, ntwe = 0, ntwr = 500, ntpr = 500, scee = 1.2, cut = 8.0, iwrap = 1, ntr = 1, nscm = 100, restraintmask = ':1-118@CA,C,N', restraint_wt = 0.1, / The following are our exacted equilibration and production protocols. equilibration: 01mi.in: maxcyc = 1000, restraintmask = ':1-119 !@H=', restraint_wt = 5.0, 02md.in: ntx = 1, irest = 0, nstlim = 50000, restraintmask = ':1-119 !@H=', restraint_wt = 5.0, dt = 0.001, 03mi.in: maxcyc = 1000, restraintmask = ':1-119 !@H=', restraint_wt = 2.0, 04mi.in: maxcyc = 1000, restraintmask = ':1-119 !@H=', restraint_wt = 0.1, 05mi.in: maxcyc = 1000, restraintmask = ':1-119 !@H=', restraint_wt = 0.05, 06md.in: ntx = 1, irest = 0, nstlim = 50000, restraintmask = ':1-119 !@H=', restraint_wt = 1.0, dt = 0.001, ntwx = 1000, ntwr = 1000, ntpr = 1000, 07md.in: nstlim = 50000, restraintmask = ':1-119 !@H=', restraint_wt = 0.5, dt = 0.001, ntwx = 1000, ntwr = 1000, ntpr = 1000, 08md.in: nstlim = 50000, restraintmask = ':1-118@CA,C,N', restraint_wt = 0.1, dt = 0.001, ntwx = 1000, ntwr = 1000, ntpr = 1000, 09md.in: nstlim = 50000, restraintmask = ':1-118@CA,C,N', restraint_wt = 0.1, dt = 0.001, ntwx = 1000, ntwr = 1000, ntpr = 1000, production: 10md.in: nstlim = 500000, restraintmask = ':1-118@CA,C,N', restraint_wt = 0.1, dt = 0.002, 11md.in: nstlim = 500000, restraintmask = ':1-118@CA,C,N', restraint_wt = 0.1, dt = 0.002, Note that the other parameters not specified should be the same as those in the above two files for minimization and molecular dynamics, respectively. copy and modify 01mi.in for the minimization inputs and 10md.in for the Molecular Dynamics inputs. Now, lets run the equilibration and production. Write the tcsh file equil.produc.qsub.csh #! /bin/tcsh #PBS -l nodes=4:ppn=2 #PBS -l walltime=720:00:00 #PBS -o zzz.qsub.out #PBS -e zzz.qsub.err #PBS -V set workdir = "~/AMBER_Tutorial/003.SANDER" cd ${workdir} cat $PBS_NODEFILE | sort | uniq mpirun -n 8 sander.MPI -O -i 01mi.in -o 01mi.out -p ../002.TLEAP/1df8.com.wat.leap.prm7 \ -c ../002.TLEAP/1df8.com.wat.leap.rst7 -ref ../002.TLEAP/1df8.com.wat.leap.rst7 \ -x 01mi.trj -inf 01mi.info -r 01mi.rst7 mpirun -n 8 sander.MPI -O -i 02md.in -o 02md.out -p ../002.TLEAP/1df8.com.wat.leap.prm7 \ -c 01mi.rst7 -ref 01mi.rst7 -x 02md.trj -inf 02md.info -r 02md.rst7 mpirun -n 8 sander.MPI -O -i 03mi.in -o 03mi.out -p ../002.TLEAP/1df8.com.wat.leap.prm7 \ -c 02md.rst7 -ref 02md.rst7 -x 03mi.trj -inf 03mi.info -r 03mi.rst7 mpirun -n 8 sander.MPI -O -i 04mi.in -o 04mi.out -p ../002.TLEAP/1df8.com.wat.leap.prm7 \ -c 03mi.rst7 -ref 03mi.rst7 -x 04mi.trj -inf 04mi.info -r 04mi.rst7 mpirun -n 8 sander.MPI -O -i 05mi.in -o 05mi.out -p ../002.TLEAP/1df8.com.wat.leap.prm7 \ -c 04mi.rst7 -ref 04mi.rst7 -x 05mi.trj -inf 05mi.info -r 05mi.rst7 mpirun -n 8 sander.MPI -O -i 06md.in -o 06md.out -p ../002.TLEAP/1df8.com.wat.leap.prm7 \ -c 05mi.rst7 -ref 05mi.rst7 -x 06md.trj -inf 06md.info -r 06md.rst7 mpirun -n 8 sander.MPI -O -i 07md.in -o 07md.out -p ../002.TLEAP/1df8.com.wat.leap.prm7 \ -c 06md.rst7 -ref 05mi.rst7 -x 07md.trj -inf 07md.info -r 07md.rst7 mpirun -n 8 sander.MPI -O -i 08md.in -o 08md.out -p ../002.TLEAP/1df8.com.wat.leap.prm7 \ -c 07md.rst7 -ref 05mi.rst7 -x 08md.trj -inf 08md.info -r 08md.rst7 mpirun -n 8 sander.MPI -O -i 09md.in -o 09md.out -p ../002.TLEAP/1df8.com.wat.leap.prm7 \ -c 08md.rst7 -ref 05mi.rst7 -x 09md.trj -inf 09md.info -r 09md.rst7 mpirun -n 8 sander.MPI -O -i 10md.in -o 10md.out -p ../002.TLEAP/1df8.com.wat.leap.prm7 \ -c 09md.rst7 -ref 05mi.rst7 -x 10md.trj -inf 10md.info -r 10md.rst7 mpirun -n 8 sander.MPI -O -i 11md.in -o 11md.out -p ../002.TLEAP/1df8.com.wat.leap.prm7 \ -c 10md.rst7 -ref 05mi.rst7 -x 11md.trj -inf 11md.info -r 11md.rst7 exit Make this file executable by doing the following: chmod +x equil.produc.qsub.csh Now submit the job to the queue qsub equil.produc.qsub.csh To see that you have successfully submitted your job and monitor its progress uses the following: qstat or qstat -u username sander input parameters cntrl - Tells SANDER that what follows are control variables. imin=1 - Perform Minimization maxcyc=1000 - Perform 1000 Minimization Steps ntmin=2 - Steepest Descent Method of Minimization ntx=1 - Initial Coordinates Lack Velocity - it's a restart file (See VMD) ntc=1 - "SHAKE" Posititional Restraints OFF (Default) ntf=1 - Calculate All types of Forces (bonds, angles, dihedrals, non-bonded) ntb=1 - Constant Volume Boundary Periodicity ntp=0 - No Pressure Regulation ntwx=1000 - Print Coordinates Frequency ntwe=0 - Print Energy to "mden" Frequency ntpr=1000 - Print Readable Energy Information to "mdout" and "mdinfo" scee' - 1-4 Coulombic Forces are Divided (Default=1.2) cut=8.0 - Coulombic Force Cutoff distance in Angstroms restraintmask = ':1-119 !@H=', - restraint the residues matching the mask':1-119 !@H='. Here, we're restraining residues 1 through 119 and everything that isn't hydrogen. Essentially, onlt Hydrogen atoms move free of restraint. restraint_wt=5.0 is the Force Constant assigned to the restrained atoms. Each atom "sits" in a potential-energy well characterized by a "5.0" kcal/mol wall. / is used to the machine to stop the job when it's done. Sander Flags A Production simulation is the final simulation to be performed. Once the structure is built (See tLeap section), minimized and equilibrated (See Minimization and equilibration section) and only essential restraints retained, production dynamics produce the data used to answer the scientific question at hand. The previous steps were just preparatory. The important instructions are the 18th and 19th lines - mpirun. mpirun - Instructs SeaWulf (SW) to use an mpi regime. -n - Denotes number of processors (Here 8) sander.MPI - Is the actual MPI code to be run. This is the heart of the whole course. The text after this and on this line will be instructions for sander. -O Overwrite previous output files with the new ones (to be produced by this job). This is useful in that if you have to run this script more than once, then something must have gone wrong. Thus, this will simply overwrite the files that are erroneous anyways. Don't use this if you really know what your doing and have a reasonable reason for doing so. -i Points sander to the input file (10md.in then 11md.in). -o Instructs sander to write the output file (10md.out then 11md.out), which contains the energies written by sander during dynamics. The various variables within the input file will determine the nature of the output: How frequently are the energies printed? How detailed is the information? What types of energies are being printed? -p Points sander to the topology (aka p arameter file). See Amber10 manual if you don't know what this is. -c Points sander to the coordinates (corresponding to the topology file from above) for which you want the production dynamics to begin from. In this case, we're starting with the final (snapshot - single frame) frame from the previous (equilibration) run, 9md.rst. The .rst at the end of a file means "restart". "restart" files are single frames. They can contain subtle information in addition to simply the number of atoms in the file (first line) and the x, y and z coordinates for each atom (which is why you need the topology file to give those x,y,z's meaning - what atom has what coordinates) so check the Amber10 manual if you're curious. -ref Specifies for sander which file you would like the restraints (if not using restraints, then -ref is not used) to be centered on. The reference is a snapshot-set of coordinates which you have carefully chosen to represent the "ideal" structure you would like the dynamics (sander) to use as a "reference"; using the restrain_wt option in the input file, you're telling sander how much like the reference structure you want your dynamical system to be. The restraint_wt option acts like a spring, where harmonically the reference coordinates and coordinates of the dynamical system are "psuedo-connected." Thus, it is imperative that the reference structure be realistic (say the coordinates of the crystal structure) and be the same system (i.e. same number of atoms). -x Instructs sander to print the trajectory (position of each atom along with its velocity) every ntwx steps. This is the "Big" file. When your simulation is complete, zip the trajectories: gzip 10md.trj gzip 11md.trj The trajectories are, in my opinion, the most important component of a MD experiment. So, read the Amber10 Manual. You could notice that ptraj uses the trajectory files to perform the bulk of the data analysis like RMSD, H-bonding evolution, radius of gyration, pi-stacking, etc., etc. -info Gives the results of the interactions between the supercomputer and sander: How did the calculation proceed? Did everything work properly? Did the simulation run to completion? This flag can be useful in debugging failed jobs....hk... -r Instructs sander to write a restart file. The frequency this is done is specified is ntwr in the 10md.in / 11md.in files. Usually ntwr=500 . A restart file will be written at the end of the simulation - the final snapshot of the simulation will be the restart file if and when the simulation has run successfully to completion. During the simulation, however, this file is continuously re-written as a fail-safe - say the supercomputer crashes during your 10ns simulation, which has been running for 3 weeks. Well, the restart file is printed every ntwr steps so you could, as the name of the flag implies, simply restart the simulation (with minor modification to the input file and above runsander.csh script) from the last snapshot before the crash. Check results When your simulations have finished, you ought to check the stability and realism of results. Use the script E_asis to analyze the the mdout files. This ought to also be used to check the validity and stability of your production runs. Download E_asis onto your local machine (the one you're using right now). Once saved onto local machine, transfer it to you working directory on Herbie, Seawulf, etc. Follow usual protocols to do this. This script will extract the energy, temperature, pressure and volume (and averages thereof) from the mdout file. To execute, do the following (it may be a good idea to make a separate directory just for this analysis, as many files are created): chmod +x E_asis ./E_asis Filename.out Filenames, as per this tutorial ought to be 01min, 02md, 03md, etc. To analyze the whole equilibration experiment (i.e. 01min to 09md), the following may work. Please check the results to be sure it worked properly. There are various ways to coordinate the analysis of these output files.. ./E_asis *.out ptraj - Analyzing Your Data We will use ptraj, a program that is distributed with AMBER Tools, for our analysis. It is simple to do the same analysis with VMD, and you may wish to do so and include it in the tutorial. You will want to create a directory called 004.PTRAJ mkdir 004.PTRAJ Then go the directory you just created cd 004.PTRAJ In that directory, you will need to create the following input file called ptraj.1.in containing the following lines: trajin ../003.SANDER/10md.trj 1 1000 1 trajin ../003.SANDER/11md.trj 1 1000 1 trajout 1df8.trj.strip nobox strip:WAT This will concatenate your two 1ns trajectories together, strip off the waters, and output it as a new file called 1df8.trj.strip. To execute, in the command line write: ptraj ../002.TLEAP/1df8.com.wat.leap.prm7 ptraj.1.in ptraj.1.log Note: Because we are piping the ptraj output in the .log file, always check this file afterwards to ensure everything when smoothly. If something isn.t found, check your paths, and if something wasn.t executed correctly, check your commands. Now create a new file called ptraj.2.in containing the following lines: trajin 1df8.trj.strip 1 2000 1 trajout 1df8.com.trj.stripfit reference ../002.TLEAP/1df8.com.gas.leap.rst7 rms reference out 1df8.rmsd.CA.txt:1-118@CA To execute, in the command line write: ptraj ../002.TLEAP/1df8.com.gas.leap.prm7 ptraj.2.in ptraj.2.log This will align your trajectory using the positions of the receptor.s alpha carbons, and output a file containing the rmsd of the alpha carbons, and new trajectory fit aligned using those atoms. . If you open the text file, you will see two columns of data, the frame in the first column and the rmsd in the second. You can use any graphing software to create a plot of the rmsd of the alpha carbons. This should be very stable, because we restrained these in our simulation (see 10md.in and 11md.in). For our final rmsd analysis, create a file called ptraj.3.in containing: trajin 1df8.com.trj.stripfit 1 2000 1 reference ../002.TLEAP/1df8.com.gas.leap.rst7 rms reference out 1df8.lig.rmsd.txt:119@C*,N*,O*,S* nofit To execute: ptraj ../002.TLEAP/1df8.com.gas.leap.prm7 ptraj.3.in ptraj.3.log This will create a txt file containing the rmsd of the ligand to the original crystal structure (as represented by our reference, 1df8.com.gas.leap.rst7). Again, graph it, and look for deviations in the rmsd. Visualize the trajectory using vmd (loading in the stripfit trajectory as an AMBER coordinate file using the 1df8.com.gas.leap.prm7 file would be the most expeditious route) and identify what the major changes are. You may wish to do further analysis about distances between certain atoms or the presence of hydrogen bonds using VMD or ptraj (see link below). Finally, we will want to perform MMGBSA analysis on our trajectories. To do this, we will need a trajectory with our complex and no waters (which we created above called 1df8.com.trj.stripfit), and will want to create two more trajectories containing just the receptor and just the ligand. To do so, we.ll need two more ptraj inputs: ptraj.4.in containing: trajin 1df8.com.trj.stripfit 1 2000 1 trajout 1df8.rec.trj.stripfit strip:119 and ptraj.5.in containing: trajin 1df8.com.trj.stripfit 1 2000 1 trajout 1df8.lig.trj.stripfit strip:1-118 To execute, type in the following commands: ptraj ../002.TLEAP/1df8.com.gas.leap.prm7 ptraj.4.in ptraj.4.log ptraj ../002.TLEAP/1df8.com.gas.leap.prm7 ptraj.5.in ptraj.5.log Also, you can write a csh file to go through the procedure above. Make a file analy.1.csh in your AMBER_tutorial directory as follows: #! /bin/tcsh mkdir 004.PTRAJ cd ./004.PTRAJ cat EOF ptraj.1.in trajin ../003.SANDER/10md.trj 1 1000 1 trajin ../003.SANDER/11md.trj 1 1000 1 trajout 1df8.trj.strip nobox strip:WAT EOF ptraj ../002.TLEAP/1df8.com.wat.leap.prm7 ptraj.1.in ptraj.1.log cat EOF ptraj.2.in trajin 1df8.trj.strip trajout 1df8.com.trj.stripfit reference ../002.TLEAP/1df8.com.gas.leap.rst7 rms reference out 1df8.rmsd.CA.txt:1-118@CA EOF ptraj ../002.TLEAP/1df8.com.gas.leap.prm7 ptraj.2.in ptraj.2.log cat EOF ptraj.3.in trajin 1df8.com.trj.stripfit reference ../002.TLEAP/1df8.com.gas.leap.rst7 rms reference out 1df8.lig.rmsd.txt:119@C*,N*,O*,S* nofit EOF ptraj ../002.TLEAP/1df8.com.gas.leap.prm7 ptraj.3.in ptraj.3.log cat EOF ptraj.4.in trajin 1df8.com.trj.stripfit trajout 1df8.rec.trj.stripfit strip:119 EOF cat EOF ptraj.5.in trajin 1df8.com.trj.stripfit trajout 1df8.lig.trj.stripfit strip:1-118 EOF ptraj ../002.TLEAP/1df8.com.gas.leap.prm7 ptraj.4.in ptraj.4.log ptraj ../002.TLEAP/1df8.com.gas.leap.prm7 ptraj.5.in ptraj.5.log cd .. Then use "csh" command to execute the file analy.1.in in your AMBER_tutorial directory. Making xmgrace plots Write out a tcsh script to run xmgrace foreach distance (28OH_119O14 12OG_119O14) cat EOF $distance.grace.in READ NXY "$distance.out" s0 legend "$distance" title "Hbond Distance" xaxis label "time (ps)" yaxis label "Hbond distance (angstroms)" PRINT TO "$distance.eps" DEVICE "EPS" OP "level2" PRINT EOF xmgrace -batch $distance.grace.in -nosafe -hardcopy end This will generate two eps plots for the hydrogen bond distances. Hydrogen bond distance Before using ptraj to measure the H-bond distance, it's better to know which atoms we want to put in the ptraj script. VMD can automatically draws these H-bonds. First, select the ligand and residues around the ligand. Second, change the Drawing Method to HBonds . After we know the atom name, we use distance command to measure the distance between two atoms. Here is the sample script ptraj ../002.TLEAP/1df8.com.gas.leap.prm7 EOF trajin ../004.PTRAJ/1df8.com.trj.stripfit distance 34N_119O2:34@N:119@O2 out 34N_119O2.out distance 73OG_119O3:73@OG:119@O3 out 73OG_119O3.out distance 12OG_119O14:12@OG:119@O14 out 12OG_119O14.out distance 28OH_119O14:28@OH:119@O14 out 28OH_119O14.out EOF Plot the result. Here is the sample. It will be a good way to compare the H-bond distance with the binding free energy from MM-GBSA. MMGBSA Move up one directory and create the following directory: mkdir 005.MMGBSA In this new directory, you will want to create this final file called “gb.rescore.in” containing: Single point GB energy calc cntrl ntf = 1, ntb = 0, ntc = 2, idecomp= 0, igb = 5, saltcon= 0.00, gbsa = 2, surften= 1.0, offset = 0.09, extdiel= 78.5, cut = 99999.0, nsnb = 99999, scnb = 2.0, scee = 1.2, imin = 5, maxcyc = 1, ncyc = 0, / You will then want to create a csh script that contains the following lines of command (called run.sander.rescore.csh) #! /bin/tcsh #PBS -l nodes=1:ppn=2 #PBS -l walltime=24:00:00 #PBS -o zzz.qsub.out #PBS -e zzz.qsub.err #PBS -V set workdir = “${HOME}/AMBER_Tutorial/005.MMGBSA” cd ${workdir} sander -O -i gb.rescore.in \ -o gb.rescore.out.com \ -p ../002.TLEAP/1df8.com.gas.leap.prm7 \ -c ../002.TLEAP/1df8.com.gas.leap.rst7 \ -y ../004.PTRAJ/1df8.com.trj.stripfit \ -r restrt.com \ -ref ../002.TLEAP/1df8.com.gas.leap.rst7 \ -x mdcrd.com \ -inf mdinfo.com sander -O -i gb.rescore.in \ -o gb.rescore.out.lig \ -p ../002.TLEAP/1df8.lig.gas.leap.prm7 \ -c ../002.TLEAP/1df8.lig.gas.leap.rst7 \ -y ../004.PTRAJ/1df8.lig.trj.stripfit \ -r restrt.lig \ -ref ../002.TLEAP/1df8.lig.gas.leap.rst7 \ -x mdcrd.lig \ -inf mdinfo.lig sander -O -i gb.rescore.in \ -o gb.rescore.out.rec \ -p ../002.TLEAP/1df8.rec.gas.leap.prm7 \ -c ../002.TLEAP/1df8.rec.gas.leap.rst7 \ -y ../004.PTRAJ/1df8.rec.trj.stripfit \ -r restrt.rec \ -ref ../002.TLEAP/1df8.rec.gas.leap.rst7 \ -x mdcrd.rec \ -inf mdinfo.rec exit Then you should qsub this script: chmod +x run.sander.rescore.csh qsub run.sander.rescore.csh After this job has run, you will obtain your output files: gb.rescore.out.com, gb.rescore.out.lig, and gb.rescore.out.rec. In these files, the single point energy calculation results will be written out for each individual frame. It can be found in the results section and should look like this: FINAL RESULTS NSTEP ENERGY RMS GMAX NAME NUMBER 1 7.9662E+03 1.9504E+01 1.3272E+02 C 3403 BOND = 836.7674 ANGLE = 2343.1208 DIHED = 2917.9356 VDWAALS = -2299.0570 EEL = -19265.6215 EGB = -3539.4050 1-4 VDW = 1071.1234 1-4 EEL = 11631.2887 RESTRAINT = 0.0000 ESURF = 14270.0746 minimization completed, ENE= 0.79662270E+04 RMS= 0.195036E+02 minimizing coord set # 2 You will need to obtain the necessary results and perform simple calculations on them. First, to easily obtain the results (without doing a LOT of copying or deleting) is to use the grep command. Note, if you are familiar with python or perl, it would be simplest to write a little program to read in these files and obtain these values. For the following set of commands, you’ll need to do this for com, lig, and rec. In the command line, type grep VDWAALS gb.rescore.out.com vdw.com.txt grep ESURF gb.rescore.out.com surf.com.txt You can take these text files, import them into excel, and do the rest of your modifications there. Remember that to obtain the Gvdw term, you need to take the SASA (which is ESURF) and input into equation 1: ΔGnonpolar = SASA*0.00542 + 0.92 Also, the mmgbsa of a given system can be determined by equation 2: ΔGmmgbsa = ΔGvdw + ΔGcoul + ΔGpolar + ΔGnonpolar From the output file: VDWAALS = ΔGvdw EELS = ΔGcoul EGB = ΔGpolar You can then easily calculate the ΔΔGbind by using equation 3: ΔΔGbind = ΔGmmgbsa,complex – (ΔGmmgbsa,lig + ΔGmmgbsa,rec) You will want to careful when doing your analysis that the results from frame 1 for the receptor and ligand are subtracted from the results from frame 1 for your complex. By doing this in excel, you should have 2000 frames for each, and the values should cleanly line up. Finally, you will want to plot your ΔΔGbind and examine if you see corresponding changes in the ligand position and the ΔΔGbind. Also, you should determine the mean and standard deviation for your ΔΔGbind. Please remember, you are required to post your analysis and the process by which you obtained your results on the wiki. If you use different programs or a different approach or do any further analysis, please share with your peers. When posting, be clear, and concise but thorough. Change "run.sander.rescore.csh" into an executable chmod +x run.sander.rescore.csh Submit the run.sander.rescore.csh to the queue qsub run.sander.rescore.csh Monitor your job qstat -u YourUserName Data extraction and calculation When your restoring calculation finishes, you have the following three output files: "gb.rescore.out.com", "gb.rescore.out.lig", and "gb.rescore.out.rec". Use the following script, entitled get.mmgbsa.bash, to extract data and calculate MMGBSA energy for each snap shot. #! /bin/bash # by Haoquan echo com lig rec namelist LIST=`cat namelist` for i in $LIST; do grep VDWAALS gb.rescore.out.$i | awk '{print $3}' $i.vdw grep VDWAALS gb.rescore.out.$i | awk '{print $9}' $i.polar grep VDWAALS gb.rescore.out.$i | awk '{print $6}' $i.coul grep ESURF gb.rescore.out.$i | awk '{print $3 * 0.00542 + 0.92}' $i.surf paste -d " " $i.vdw $i.polar $i.surf $i.coul | awk '{print $1 + $2 + $3 + $4}' data.$i rm $i.* done paste -d " " data.com data.lig data.rec | awk '{print $1 - $2 - $3}' data.all for ((j=1; j=`wc -l data.all | awk '{print $1}'`; j+=1)) do echo $j , time done paste -d " " time data.all MMGBSA_vs_time rm namelist time data.* Run this script: bash get.mmgbsa.bash Now you have the final data sheet: MMGBSA_vs_time. Copy them to excel or Origin and separate two columns by comma.
个人分类: 分子模拟|7300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2011搞笑诺贝尔奖揭晓
xupeiyang 2011-10-1 16:49
当地时间9月29日,211搞笑诺贝尔奖(The Ig Nobel Prizes)在哈佛大学举行,图为心理学奖授予Karl Halvor Teigen,奖励其对“为什么人类会叹气”的研究工作。   搞笑诺贝尔奖是在美国举行的一项年度奖项,是对诺贝尔奖的搞笑模仿,一般在每年的10月初颁奖,主要奖励那些“不同寻常”或者“细碎”的科学研究成果。   当地时间9月29日,211搞笑诺贝尔奖(The Ig Nobel Prizes)在哈佛大学举行,图为和平奖授予立陶宛市长Arturas Zuokas(左),奖励他成功解决了道路乱停车的问题,方法是驾驶一辆装甲车去压碎它们(如左下图)!   当地时间9月29日,211搞笑诺贝尔奖(The Ig Nobel Prizes)在哈佛大学举行,图为日本“香味市场协会”理事长田岛幸信(57岁)、滋贺医科大学讲师今井真(49岁)等人发明的芥末报警器荣获化学奖,今井真上台领奖。   当地时间9月29日,211搞笑诺贝尔奖(The Ig Nobel Prizes)在哈佛大学举行,图为Ludwig Huber借有关“没有证据显示红腿陆龟打哈欠会传染”的研究获得生理学奖,201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彼得·戴蒙德为其颁奖。   当地时间9月29日,211搞笑诺贝尔奖(The Ig Nobel Prizes)在哈佛大学举行,图为获得2007搞笑诺贝尔奖医学奖的Dan Meyer在颁奖典礼上表演吞剑。   当地时间9月29日,211搞笑诺贝尔奖(The Ig Nobel Prizes)在哈佛大学举行,图为颁奖现场。   当地时间9月29日,211搞笑诺贝尔奖(The Ig Nobel Prizes)在哈佛大学举行,图为颁奖典礼现场。 转播到腾讯微博 搞笑和平奖获奖作品,获奖者是立陶宛一位市长,他试图解决非法停车问题。 转播到腾讯微博   搞笑生物学奖获奖作品,甲壳虫雄性会误将某澳大利亚产啤酒瓶视为雌性而交配。   一群真正的诺奖获得者北京时间昨日上午给一群科学家颁发了今年的“搞笑诺贝尔奖”,获奖研究中,包括打哈欠是否会传染,人为什么叹气、憋尿是否会产生影响等研究,世界末日的预言家们获得了数学奖,和平奖则颁给了一位用装甲车轧碎道路乱停车的市长。    芥末警报器、憋尿有什么影响获奖   每年诺奖开奖前,更引起人们关注的是搞笑诺贝尔奖,由科学幽默杂志《不可思议研究年报》一年一度颁奖,主要奖励那些“不同寻常”的科研成果。颁奖地点是哈佛大学桑德斯剧院,奖项评委里面也有很多是真正的诺贝尔奖获得者。   今年获奖者的研究再次令人捧腹。生物学奖授予一组欧洲的科研小组,他们对人们常议论的“打哈欠是否会传染”进行研究,在从红腿陆龟的研究中,他们发现,没有证据证明这种动物的打哈欠会导致传染。   搞笑诺贝尔化学奖则授予了日本科学家,他们研究,发生火灾等紧急事件时,多少量的芥末能够让人在熟睡中惊醒,他们还已申请了“芥末警报器”的专利。   医学奖授予了一组国际科研小组,其发现,当人们在憋尿时,一些决策做得更好,另一些决策则做得更烂。   获得心理学奖的一名挪威科学家则研究,为什么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会叹气。其研究发现,总是叹气的人往往处于负面、消极的情绪状态。   物理学奖授予了法国和荷兰科学家研究的“为何掷铁饼运动员会感到晕眩,而掷链球的人则不会”。    数学奖给了末日预言家   搞笑生物学奖给了美国的科学家,其发现,一类甲壳虫雄性会误将某澳大利亚产啤酒瓶视为雌性而交配,这份研究早在1983年就发表了。得奖后,这位科学家说:“我想我很荣幸。这个奖让人们思考,也让人欢笑。真的,我们坐在电话前等了20年了,为什么这么迟才发给我?”   除了心理学奖外,搞笑诺奖还包括了真正诺奖里没有的数学奖。这个奖今年颁给了一大群人,他们分别曾经预测了世界末日将在1954、1982、1990、1992、1999和2011年出现,其中还包括了美国著名的预言家哈罗德·坎平,这位老人曾预言世界将在1994年灭亡,后来又改成了2011年10月21日。评委称,他们“告诫了这个世界,当进行数学假设和计算时,应该更加谨慎”。   搞笑文学奖授予了斯坦福大学一位教授,他的“结构拖延理论”认为,要成为更有成就的人,必须做一些重要的事情,但前提是不应该做更重要的事情。   和平奖给了立陶宛一位市长,为了向公众展示,非法停车的问题是可以解决的,他开着一辆装甲车碾碎了多辆非法停放的汽车。   对于很多科学家来说,能够获得搞笑诺奖是一种荣誉,今年10位获奖人中有7位参加了颁奖仪式。   去年的搞笑诺奖授予中国研究蝙蝠口交的科学家。(新京报)
个人分类: 诺贝尔奖|2038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DAWN A Journey to the Beginning of the Solar System
whyhoo 2011-9-30 23:57
Dawn Journal September 27, 2011 Dear Dawnniversaries, Dawn’s fourth anniversary of being in space is very different from its previous ones. Indeed, those days all were devoted to reaching the distant destination the ship is now exploring. Celebrating its anniversary of leaving Earth, Dawn is in orbit around a kindred terrestrial-type world , the ancient protoplanet Vesta. The adventurer spent August on Vesta’s shores and now it's ready to dive in. Dawn devoted most of this month to working its way down from the 2,700-kilometer (1,700-mile) survey orbit to its current altitude of about 680 kilometers (420 miles) and changing the orientation of the orbit . (For a more detailed discussion of the altitude, go here or continue reading patiently for another six paragraphs.) The sensationally successful observing campaign in survey orbit produced captivating views, revealing a complex, fascinating landscape. Now four times closer to the surface, the probe is nearly ready for an even more comprehensive exploration from the high altitude mapping orbit (HAMO). The plans for HAMO have changed very little since it was described on the third anniversary of Dawn’s launch. Dawn’s spiral descent went extremely well. We have seen before that bodies travel at higher velocities in lower altitude orbits, where the force of gravity is greater. For example, Mercury hurtles around the sun faster than Earth in order to balance the stronger pull of gravity, and Earth’s speed is greater than that of more remote Vesta. Similarly, satellites in close orbits around Earth, such as the International Space Station, race around faster than the much more distant moon. When it began its spiral on August 31 , Dawn’s orbital speed high above Vesta was 76 meters per second (170 mph), and each revolution took nearly 69 hours. Under the gentle thrust of its ion propulsion system, the spacecraft completed 18 revolutions of Vesta, the loops getting tighter and faster as the orbital altitude gradually decreased, until it arrived at its new orbit on schedule on Sept. 18. In HAMO, Dawn orbits at 135 meters per second (302 mph), circling the world beneath it every 12.3 hours. When Dawn’s itinerary called for it to stop thrusting, it was very close to HAMO but not quite there yet. As mission planners had recognized long beforehand, small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planned and the actual flight profiles were inevitable . Extensive and sophisticated analysis has been undertaken in recent years to estimate the size of such discrepancies so the intricate plans for completing all the work at Vesta could account for the time and the work needed to deliver the robotic explorer to the intended destination. In order to accomplish the intensive program of observations with its scientific instruments, the spacecraft must follow an orbital path carefully matched to the sequences of commands already developed with painstaking attention to detail. The beauty of Dawn’s artistically choreographed pas de deux with Vesta depends on the music and the movements being well synchronized. During its descent, Dawn paused frequently to allow controllers to update the flight profile, accounting for some of the variances in its course along the way. Following the completion of thrusting, navigators tracked the ship more extensively as it sailed around Vesta, measuring its orbit with great accuracy. This revealed not only the details of the orbital parameters (such as size, shape, and orientation) but also more about the character of Vesta’s gravity field than could be detected at higher altitudes. With the new information, the team designed two short maneuvers to adjust the orbit. The first, lasting four hours, was executed last night, and the second, half an hour shorter, will be completed tonight. After further measurements to verify the final orbit, the month of HAMO observations will begin on Sept. 29. When the main portion of the thrusting was finished on Sept. 18, there was still more for Dawn to do than let navigators determine its exact orbit. It trained its sensors on Vesta, acquiring more exciting and valuable data. Although these observations are not part of the meticulously orchestrated and systematic mapping in HAMO, they contribute to the overall effort to squeeze as much as possible out of the precious time at Vesta. Engineers also performed more tests with the visible and infrared mapping spectrometer. In addition, they acquired images with the backup science camera , confirming that it is still fully functional and ready for action should its perfectly healthy twin ever become infirm. Following instructions loaded earlier, on Sept. 21 the spacecraft reconfigured its memory to prepare for the great volume of data it will collect in HAMO. One of the software functions took longer than expected, causing the main computer to reset. The robot is designed to enter safe mode after a reboot, so it dutifully powered off nonessential systems, turned to point at the sun (the only celestial reference easily detectable anywhere along Dawn’s long route through the solar system), and waited for further instructions. Controllers detected the condition late that night and quickly identified the cause. With calm professionalism they swiftly executed all the steps necessary to return Dawn to its normal flight configuration less than two days later, and operations have continued smoothly. As the spacecraft flies around Vesta, its altitude is constantly changing. Indeed, it would vary even if the orbit were a perfect circle, because Vesta is not a perfect sphere. This is similar to flying in a plane over Earth. If the plane maintains a constant altitude above sea level, the distance above the ground can change because the elevation of the ground itself varies, coming closer to the aircraft on mountains and farther in valleys. The topography on Vesta is even more pronounced, reflecting the tortured history it has experienced during 4.5 billion years in the rough and tumble asteroid belt. The event that created the huge gouge centered near the south pole, now officially known as Rheasilvia (after the vestal virgin who was the mythical mother of Romulus and Remus, a weird story unlikely to be clarified by Dawn’s investigations), has left Vesta not only with astounding and jumbled terrain but also with an overall shape that is very peculiar. Indeed, although this world is smaller than Earth, it displays some of the most extreme topography in the solar system. The tremendous mountain in the center of Rheasilvia towers almost twice as high above the surrounding plains as Mt. Everest does above sea level. Despite their being widely separated, the difference in elevation between the highest features near the equator and the lowest points deep in craters punched into Rheasilvia is more than 60 kilometers (37 miles). Even if we imagined Dawn as being stationary while Vesta rotated underneath it, the altitude would change as the misshapen surface surges and subsides. In addition, the craft’s path is not a perfect circle, and the lower the orbit, the more it will deviate, as the irregular gravity field tugs on it with changing strength depending on where in that complex field the spacecraft is. When Dawn pushes down to closer orbits, we will discuss more about the actual height above the surface. In the meantime, for simplicity, these logs will continue to present the altitude as an average value, measured with respect to the average distance from the center of Vesta to its rocky surface. This is analogous to using sea level on Earth for the reference to describe altitude for aircraft and satellites. It is on that basis that the altitude in HAMO is given as 680 kilometers (420 miles). On the last three September 27s, we have summarized Dawn’s progress on its journey. Now that it is at its first destination, the best measure of its progress is the stunning images and other scientific results it has transmitted to Earth. In addition to special announcements at press conferences in the coming months, beautiful and intriguing views continue to be posted here every day. For those who would like to track the probe’s progress in the same terms used on previous (and, we boldly predict, subsequent) anniversaries, we present here the fourth annual summary, reusing the text from last year with updates where appropriate. Readers who wish to cogitate about the extraordinary nature of this deep-space expedition may find it helpful to compare this material with the first parts of the logs from its first , second , and third anniversaries. (On this special day, members of the operations team will further reflect upon the mission with the help of cupcakes decorated with the Dawn/Vesta logo.) In its four years of interplanetary travels, the spacecraft has thrust for a total of about 988 days, or 68% of the time (and about 0.000000020% of the time since the Big Bang). While for most spacecraft, firing a thruster to change course is a special event, it is Dawn’s wont. All this thrusting has cost the craft only 254 kilograms (561 pounds) of its supply of xenon propellant, which was 425 kilograms (937 pounds) on September 27, 2007. The thrusting so far in the mission has achieved the equivalent of accelerating the probe by 6.85 kilometers per second (15,300 miles per hour). As previous logs have described (see here for one of the more extensive discussions), because of the principles of motion for orbital flight, whether around the sun or any other gravitating body, Dawn is not actually traveling this much faster than when it launched. But the effective change in speed remains a useful measure of the effect of any spacecraft’s propulsive work. Having accomplished barely half of the thrust time planned for its entire mission, Dawn has already far exceeded the velocity change achieved by any other spacecraft under its own power . (For a comparison with probes that enter orbit around Mars, refer to this earlier log .) Since launch, our readers who have remained on or near Earth have completed four revolutions around the sun, covering about 25.1 AU (3.76 billion kilometers or 2.34 billion miles). Orbiting farther from the sun, and thus moving at a more leisurely pace, Dawn has traveled 19.4 AU (2.91 billion kilometers or 1.81 billion miles). As it climbed away from the sun to match its orbit to that of Vesta, it continued to slow down to Vesta’s speed. Since Dawn’s launch, Vesta has traveled only 16.4 AU (2.46 billion kilometers or 1.53 billion miles). Another way to investigate the progress of the mission is to chart how Dawn’s orbit around the sun has changed. This discussion will culminate with a few more numbers than we usually include, and readers who prefer not to indulge may skip this material , leaving that much more for the grateful Numerivores . In order to make the table below comprehensible (and to fulfill our commitment of environmental responsibility), we recycle some more text here on the nature of orbits. Orbits are ellipses (like flattened circles, or ovals in which the ends are of equal size). So as members of the solar system family follow their paths around the sun, they sometimes move closer and sometimes move farther from it. In addition to orbits being characterized by shape, or equivalently by the amount of flattening (that is, the deviation from being a perfect circle), and by size, they may be described in part by how they are oriented in space. Using the bias of terrestrial astronomers, the plane of Earth’s orbit around the sun (known as the ecliptic ) is a good reference. Other planets and interplanetary spacecraft travel in orbits that are tipped at some angle to that. The angle between the ecliptic and the plane of another body’s orbit around the sun is the inclination of that orbit. Vesta and Ceres do not orbit the sun in the same plane that Earth does, and Dawn must match its orbit to that of its targets. (The major planets orbit closer to the ecliptic, and no spacecraft has ventured as far out of that plane in order to achieve orbit around another body as Dawn has.) Now we can see how Dawn has been doing by considering the size and shape (together expressed by the minimum and maximum distances from the sun) and inclination of its orbit on each of its anniversaries. (Experts readily recognize that there is more to describing an orbit than these parameters. Our policy remains that we link to the experts’ websites when their readership extends to one more elliptical galaxy than ours does.) The table below shows what the orbit would have been if the spacecraft had terminated thrusting on its anniversaries; the orbits of its destinations, Vesta and Ceres, are included for comparison. Of course, when Dawn was on the launch pad on September 27, 2007, its orbit around the sun was exactly Earth’s orbit. After launch, it was in its own solar orbit. Earth's orbit 0.98 1.02 0.0° Dawn's orbit on Sept. 27, 2007 (before launch) 0.98 1.02 0.0° Dawn's orbit on Sept. 27, 2007 (after launch) 1.00 1.62 0.6° Dawn's orbit on Sept. 27, 2008 1.21 1.68 1.4° Dawn's orbit on Sept. 27, 2009 1.42 1.87 6.2° Dawn's orbit on Sept. 27, 2010 1.89 2.13 6.8° Dawn's orbit on Sept. 27, 2011 2.15 2.57 7.1° Vesta's orbit 2.15 2.57 7.1° Ceres's orbit 2.54 2.99 10.6° For readers who are not overwhelmed by the number of numbers, the table may help to demonstrate how Dawn has transformed its orbit during the course of its mission. Note that now the spacecraft's orbit around the sun is the same as Vesta’s. Achieving that was, of course, the objective of the long flight that started in the same solar orbit as Earth. While simply flying by Vesta would have been far easier , matching orbits with it has required the extraordinary capability of the ion propulsion system. Without it, NASA’s Discovery Program would not have been able to afford a mission to explore this fascinating world, and a mission to both Vesta and Ceres would be impossible. Amazing and inspiring as its extraordinary trek has been, climbing the solar system hill atop a blue-green pillar of xenon ions, gently reshaping its orbit with the finesse of a sculptor creating a cosmic masterpiece, traveling far from its home planet through the forbidding and lonely depths of interplanetary space, it is the destination, and not the journey, that provides the grand prize. For most of the two centuries prior to Dawn’s arrival, Vesta was known as little more than a small fuzzy patch of light amidst the stars. The sharply focused picture that we are developing now of a complex alien world, with a dramatic history and a truly unique character, is the great reward for the long years and the billions of kilometers (miles) to get there. As the expedition continues, how can anyone not thrill to the experience of Vesta simultaneously becoming both more familiar and yet more mysterious? Now as the operations team completes preparations for the next phase of its scrutiny of Vesta, Dawn embarks on its fifth year of spaceflight doing what it was designed to do. At the limits of human ingenuity, powered by the zeal of those who seek to perceive and to understand the beauty of the cosmos, the stalwart ship forges ahead with its exploration of a relic from the dawn of the solar system. Dawn is 680 kilometers (420 miles) from Vesta. It is also 1.59 AU (238 million kilometers or 148 million miles) from Earth, or 665 times as far as the moon and 1.59 times as far as the sun today. Radio signals, traveling at the universal limit of the speed of light, take 26 minutes to make the round trip. 原文见 http://dawn.jpl.nasa.gov/mission/journal_09_27_11.asp
1482 次阅读|0 个评论
数学课工作流程---高等代数2011
arithwsun 2011-9-30 20:51
数学课工作流程---高等代数2011 http://xiexie.baihui.com/public/arithwsun/%E6%97%A0%E6%A0%87%E9%A2%9811
个人分类: 大学数学|4237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2011 年重要支持方向
kfnorthwind 2011-9-30 20:50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2011 年重要支持方向,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申报中心:http://program.most.gov.cn/
2539 次阅读|0 个评论
不看引用看市场 - 邓青云该不该得诺贝尔化学奖?
热度 4 zhouming2011 2011-9-30 13:57
不看引用看市场 - 邓青云该不该得诺贝尔化学奖?
》 》 在我从应用前景和市场规模角度并结合科学意义评论了 Thomson Reuters 的2011诺贝尔化学奖预测 后,再来看看华裔科学家 、 有机发光器件( OLED,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 )发明人 、 美国工程院院士、Rochester大学教授 邓青云( Ching W. Tang )该不该得。邓青云不在Thomoson Reuters自1989年作预测开始以来列的那份 包括了物理和化学学科在内的所有奖的 Thomson Reuters Citation Laureates 表中。也就是说,TR的文献分析不支持他得奖。采用前述分析方法,我 从应用前景和市场规模角度来看看他发明的OLED。 先给出结论,邓青云应该早得,不过2011年得也不算太晚 。 问题不是 邓青云该不该得,而是他该得化学奖还是物理奖?该得一次还是两次? 有关OLED的基本知识,可以点击 此处 获得。与之前评论的 Bard的电化学 、 Voegtle-Frechet-Tomalia 的树枝状高分子以及用于比较的已获奖的导电高分子比较起来,我认为,邓青云之OLED无论从科学意义,对其它学科和技术的影响以及已经形成的市场和未来发展的角度看,都更应该获奖。OLED被称为继CRT、LCD之后的第三代显示技术,与前两代,特别是LCD显示技术相比,OLED在技术上拥有很多优势。这种全新的显示技术具有更薄、更轻、主动发光(即不需要背光源)、广视角、高清晰、回应快速、能耗低、低温和抗震性能优异等显示器件制造所要求的几乎所有优异特征。2005年,美国CNN将OLED技术与Internet、手机、 个人电脑 、光纤通讯、e-mail、GPS、个人电脑、数码相机、RFID等25项创新技术一道列为25年来改变人类生活最具影响力的技术(见 http://edition.cnn.com/2005/TECH/01/03/cnn25.top25.innovations/ )。近几年,在移动显示(手机、数码相机、MP3等)取得成功的同时, OLED正在向大屏幕电视以及作为新型光源向照明领域发展。 1987年,当时在柯达公司的邓青云 和S.A.VanSlyke 首先报道了(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iodes, Appl. Phys. Lett. 1987 , 51 ,913. )有机发光器件。十年后(1997),先锋电子推出了产品。再后来,欧美和日、韩、台的多家公司在该领域的展开了竞争。 欧美公司专注技术发展(以材料为主),而 日、韩、台以显示器面板(display panel) 生产 为主。但很快,那些 见长 于其竞争技术(液晶显示LCD)的亮点,由于LCD本身的改进,而逐渐暗淡。直到2009年三星在AM-OLED产品开发上的成功,才重塑工业界对OLED未来的信心。随着 欧美国家在研发上的继续投入以及亚洲(包括中国大陆)国家在生产上的投资,OLED技术未来在显示和照明两个巨大市场上的前景已经明朗。 在OLED 显示领域, 产生这一技术并拥有很多小分子材料专利的柯达公司并未在商业上获得重大成功。其与Sanyo各出资一亿七千万美元于2001年在日本设立的SK Display于2006年初被宣布关闭。很打击该行业和投资者的信心。 Samsung在推动这项技术走向商业成熟的过程中,起了关键作用。推动OLED面板销售在2009超过了十亿美元。一个月前, Samsung在德国举行的欧洲最大消费电子品展会上(IFA 2011),展出了采用7.7英寸OLED显示屏的最新三星平板电脑Galaxy Tab 7.7( 左下图 )和5.3 英寸的 Galaxy Note ( 右下图 ) 。这是目前尺寸最大的可量产的OLED移动显示设备。预计前者将在年底上市,后者十一月份将在英国上市。由于苹果公司指控 三星的Galaxy系列平板电脑和手机“毫无创意地”在设计、外观和 手 感方面侵犯了 苹果的专利, 德国的法庭下令 三星 从 展会撤出了其展览样品。 LG在 柯达公司中止OLED业务后,获得了 柯达公司在 OLED技术上的全部专利。对Samsung占据约80%、以手机显示屏为主的移动显示市场看不上眼,目前主攻OLED大屏幕(TV)显示。左下图是它在去年展出的31英寸3D彩电。LG 承诺2012年推出55 英寸大屏幕(类似的 承诺过去都常有, 我们等着瞧)。 右下图是一份乐观的OLED大屏幕TV未来市场规模预测 - 信不信由你,反正看多了看久了此类预测,我是不 信了(写项目申请书时这种预测有用)。 彩电对色彩、寿命等指标以及对量产的成品都有更高的要求 。即使技术全面过关,但由于初期价格昂贵,市场接受还有一段时间 - 除非OLED发展起某项撒手锏,把LCD打下去。不过,我对 OLED TV的近期市场不看好,一点也不妨碍我对 邓青云 得奖的乐观。 国内除了维信诺外,创维集团总裁张学斌昨天已放话重点投资OLED。他指的是OLED大屏幕电视。( 见新浪财经2011年9月30日采访 )。搞的人多了,产业发展就会更快。 平板显示是与IT一样的大产业,拥有超过千亿美元的全球市场。而且对其它产业(设备、化工、材料)有拉动作用。 尽管现在OLED技术占 整个显示器 市场的份额还很小(1%),但发展迅猛。从其未来将影响的市场规模看, 邓青云的 OLED与前 边我评述的、由TR预测的两项诺贝尔化学奖相比 不在一个数量级上。 一项可以很容易、很清新地追溯到发明人的重大成果, 诺奖委员会不会看不到。 我甚至有个大胆感觉,他可能得两次奖(后面再讲)。 但这还不是 邓青云 发明的OLED技术目前应用和发展的全部 。 除 显示应用 外, OLED照明是欧美国家想在技术开发、规模化生产和市场整个价值链都要有所作为的新领域。下图展示的是德国弗朗和费研究所的OLED中试生产、德国灯具设计师 Ingo Maurer 的OLED吊灯设计以及Osram展示的采用OLED透明面板灯具的未来室内效果照明。目前,多家公司的技术已能满足白光照明的技术要求.在中国,有原柯达公司归国创业的人员在南京创办了 南京第壹有机光电有限公司 ,专门从事OLED照明面板和灯具的研发和生产。 汽车行业对OLED透明显示和照明效果有很大的兴趣。下图展示了两款概念车 。左边是EDAG Light Car(点一下 车 ,看看去,很有意思)。右边是德国戴母勒和 巴斯夫(Daimler and BASF)两个礼拜前在第64届法兰克福国际车展上展出的电动车forvision (点一下 这 , 看看里边 ) 。 BASF在 2011年9月1日发布的新闻 中 提到, 该车采用了至少五项新技术( Transparent organic solar cells, transparent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s, all-plastic wheels, new lightweight body components and infrared-reflective films and coatings ) 。前两项(有机太阳能电池和OLED)都与 邓青云有关。 这就带出了我为何 感觉他可能得两次奖的原因。 在眼下也很火热的有机太阳能电池领域, 邓青云也是先驱者。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他在OLED之前,最早报道了 有机太阳能电池( Two-layer organic photovoltaic cell, Appl. Phys. Lett. 1986 , 48 ,183) 。有机薄膜晶体管(OTFT)、OLED和OPV是目前正在快速形成的有机电子/印刷电子产业中的主要构成部分。 邓青云同时是其中两大块的先驱者。当2000年导电高分子得奖时,其在 有机电子/印刷电子中的应用为获奖起了很大作用; 十年后,当2010年的诺贝尔化学奖授予Heck-Suzuki-Negishi时, 铂催化C-C偶联反应在 有机电子材料中的应用也提到了。那么,导致有机电子既成为一个新学科又形成一个完整产业链的关键发明的得奖就是理所当然的了。 问题不是 邓青云该不该得,而是他该得化学奖还是物理奖?该得一次还是两次? 虽然有机电致发光来自于有机材料,而且对有机(半)导体及导电高分子的学科发展起了推动作用,但其发光过程是一个物理过程。已经初步形成规模的OLED显示和照明技术以及相应的产品也都是基于有机小分子真空沉积工艺(物理过程)的。 邓青云如果不得化学奖,可得物理奖。鉴于有机太阳能电池的广阔前景还未完全展现,而OLED的光芒,如上所述,已足够耀眼,得奖原因可能纯粹因为OLED (for the invention of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s)。如果真是这样,那么诺贝尔委员会就为他留下了一个第二次由于OPV而获奖(独得或与后续的人分享)的空间。但如果 诺奖委员会把OLED和OPV合到一起来说事(for the pioneering work on organic electronics ),发奖发到位,即使未来OPV有机会得奖(我认为机会比Thomson Reuters曾经预测的Gr aetzel的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大),那也只能让别人拿了。
个人分类: Reviews|12199 次阅读|9 个评论
2011国庆节帝王花展精美图片(2)
liaojp 2011-9-30 11:05
2011国庆节帝王花展精美图片(2)
帝王玛迪巴 帝王玛迪巴 王后 帝王与王后 帝王 帝王与金粉 王后
8914 次阅读|0 个评论
博会、学促携手喜迎2011级新生
NEUDA 2011-9-29 23:31
秋风送爽,金桂飘香,又是一年的迎新季。 8 月 27 日 ,东北大学研究生院也将迎来两千多名来自全国各地的新生。 为了更好地为新同学服务,解决迎新工作中的各种问题,东北大学博士生会联合东北大学学术促进会在迎新现场设立展台,开展迎新服务志愿活动。 27 日清晨, 焕然一新的东大校园里洋溢着热烈喜庆的气氛,鲜艳的拱门和条幅,五彩缤纷的旗帜,一张张年轻的笑脸,一个个忙碌的身影,处处是欢声笑语。 5 点 30 分左右, 在主席和各部部长的组织下,博会和学促的迎新工作紧锣密鼓地展开了。本次迎新活动开设了博士研究生接待处、硕士研究生接待处、困难生绿色通道、党员之家服务站等项目,为新生畅通报名和咨询问题提供了有效的保证。这一天,天气闷热,可是我们的志愿者不辞辛苦、热情洋溢的迎接每一个新面孔、新朋友。他们疏导交通、搬运行李、热情答疑,成为了东大校园里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上午 10 点 30 分左右,研究生院副院长兼党委研究生工作部部长刘宏林亲临迎新现场,亲切看望了参加迎新工作的志愿者,并与大家进行了亲切的交谈,代表学校对大家付出的辛勤劳动表示感谢,并详细询问了新生报到和接待工作的相关情况。看到迎新工作秩序井然,他十分高兴,勉励大家再接再厉把迎新工作做得更好。 晚上 7 点左右,迎新活动接近尾声,喧闹的迎新场地渐渐安静下来,志愿者们纷纷表示这一天虽然非常辛苦,但却感到十分满足和欣慰。真诚地祝愿 2011 级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能迅速适应崭新的生活,开拓属于自己的一片蓝天。
2398 次阅读|0 个评论
在教授与处长之间,你选择什么?
热度 35 gfcao 2011-9-29 21:28
在今天的大学里如果没有教授、博士头衔,那你基本上与校领导无缘,曾经有位校长写了一篇文章,题目似乎是《先教授还是先校长?》,现在这个命题已经失去了意义,不过有些部门的处长就未必了。问题是,假如在教授与处长之间让你选择其一,你选择当教授还是当处长?我听说过处长辞职、局长辞职甚至市长辞职,从没听说过教授辞职。教授是个学术头衔,不是行政职务,不知可不可以辞掉?本人孤陋寡闻,科学网的众博友可有见识过教授辞职的先例?可能有人说国外教授辞职的事司空见惯,辞职了就意味着教授职位没了,没什么好奇怪的。不过西方教授辞职多半是在另一个单位找到了教授职位,否则他肯定不会辞职。 对于走仕途的人来说,教授是一种光环,如果你是个教授处长、教授局长,毫无疑问你的分量比非教授级的处长、局长重了一个数量级,因为那将意味着你不仅有领导才能,还有学问,属于德才兼备的专家型领导。正缘于此,那些长官们一旦有机会,必然会挖空心思弄个教授当当,哪怕是兼职或荣誉教授也好。一些单位也投其所好,主动将兼职教授或荣誉教授拱手相送,你若不是名校,人家能不能看上你这教授头衔还不好说呢。 长官成教授的事情毕竟不是很普遍,特别是在高校,如果你是个教授级的长官,多半是先当上了教授后当的长官。在教授治校的理念指导下,教授当长官本身似乎无可厚非。问题在于,你一旦做了长官,还如何界定你的身份?你算教师呢还是算长官?正是身份的模糊性让很多教授副教授做起了长官梦,因为你一旦做了长官,既可以享受权力带来的满足感,又能享受教授的各种待遇,甚至可以比一般教授优先享受各种教授待遇。不过长官总得有人来做,教授想当长官也许不是个坏事,只要实实在在做事就成,怕就怕做了长官便什么好处都要占,又不愿意埋头实干,那就可能带来很多人为的矛盾,有时还会给赏识你的领导带来麻烦。 对于一个单位而言,部门的性质不同决定了分工不同,分工不同决定了领导的角色不同,有些行政长官可以是双肩挑,有些则不是,什么岗位属于双肩挑什么不是?还是有个相对客观的标准的,这个标准不应该由任何个人或组织来制定,而应由岗位的性质来决定。所谓双肩挑指的是你一肩挑起了行政,一肩挑起了业务,作为高校的教师,双肩挑的内涵是什么?恐怕任何身在高校中的人对此都很清楚,概念上没有任何含糊不清,但操作起来却困难重重,常常让某些人有钻空子的机会。 就说这教授定级,如果你是行政岗位,可不可以按教师岗位定级?关键就在于你是双肩挑还是专职行政岗。也许某个岗位需要教授来担任,但只要这个岗位是专职行政岗,不管担任这个岗位的人是谁,他都不可以算双肩挑,换句话说,他不应该同时享受专职行政岗与教师岗的待遇。正因为如此,在聘用这些岗位人员的时候应该讲明此事,应聘人员可以选择,或者专职从事行政工作,或者当教授,不应该抱着什么好处都想占的心态去当领导。目前之所以出现教授对处长、副处长趋之若鹜的现象,根本原因就在于此。 教授对行政职务情有独钟不是件稀罕事,也可以理解,但教授愿意辞去教授职称专门当处长就有点“惊世骇俗”了,假如有人声称不当教授当处长,何妨试一试,且答应他的要求,看他是否真的愿意辞去教授职称?我想,假如你真的同意他辞去教授职称,估计他就要反悔了,毕竟仕途凶险,谁也不能保证一路坦途。教授就不同了,除非你到一个新的单位,或者你犯了事,教授职称基本上是终身的,单位即使不聘你,也会承认你的教授资格。谁愿意冒着鸡飞蛋打的风险放弃教授职称专门干行政呢? 我奇怪的是,有什么力量能让教授宁愿放弃教授职称去当处长?
个人分类: 杂文|8112 次阅读|64 个评论
START 2011中德联合STS研讨会英文版日程、代表证设计与背景介绍
热度 1 chadwick 2011-9-29 18:16
START 2011中德联合STS研讨会英文版日程、代表证设计与背景介绍
今天收到了欧盟驻中国代表团的来信,说他们的科学技术办公室会有两位同事来参加我们的START 2011研讨会。慕尼黑工业大学的常务副校长也来信表示,我们这样对话的尝试非常有意义,并为更为深入的合作提供了宝贵的资源……也许START只是一个蹒跚学步的孩子,但正是有了你的支持我们才可以不断向前! 还做完了参会代表证和志愿者的证件设计,其中代表证偷了个懒,只需要把自己的名片放进去就OK啦~不过很可惜,贴上来图片就变形了…… 英文日程和中文日程大同小异,但是就是这样的工作也花费了我不少的时间: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or a Remarkable Tomorrow: Dialogue between East and West We don’t need any example to show how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o affect our society and daily life, sometimes we can just think about the world without them. It is accordingly, very stupid to separate them from each other, sinc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re so embedded in the society. Isn’t it? On the one hand, each of their application is a kind of what we expected. On the other hand however,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s shaped by lots of social aspects from the behavior of individual to the settings and values of the society. Then we should and will always ask does this embeddedness happen in a “good” way? Or what is to be considered “good”? And further, does this “good” mean we should never fetter the step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orward, or we should prevent any risk like the out-of-control in “The Matrix” after the Pandora Box was opened? We are sure anyway, each of the interpretation of the “good” is a conscious or unconscious reflection of the co-evolutional order of science, technology and society in some sense. Why do we care about this? The intention is not to control or to over-regulate something, since even a pure crowd or swarm of people could enforce the society onto a path they would not take normally. And to some extent, this order constructed by science, technology and society is not the projection of human being’s mind. Or we should say, it would direct the society without people’s intention. For example, we have to rethink the concept of individual mobility. Everyone would agree that individual mobility is, or should be the best way to connect two remote points. But, on the other hand, we know a lot about its negative effects on health, environment, resources and other risks. Besides, the final destiny of mobility (actual or virtual) is to reappear the “present” which is somehow “immobility”. There are many other effects on our reasoning concerning the question on how to “integrate” something into our society or the opposite, which we will be never aware of if we take them separately. Such as the role of institutions, laws and their anticipation of changes in our social settings includ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ies; and our measures of evaluation and measures of distribution, for example our understanding and interpretation of human values like justice, fairness, and the distribution of services and goods will be affected too, under the flagship of so-called scientism. As on the special forms of socio-technical orders, innovations were regarded as an important source for our industrialized societies’ tomorrow. And is this sure, like always? At least from Schumpeter’s original definition we should say, innovation could be both “good” and “bad”. The history of since and technology is also repeatedly telling us, most of the time so called felt innovations are a regress in many properties and a progress only in a single dimension. Then how shall we evaluate something like this or something related to the progress in the “cutting-edge” technologies like information, gene and nano technologies? How shall we communicate to the people with only lay knowledge about science, technology and its social order? And is there a way in which we can educate them to both, to creative scientists and engineers reflecting the social and philosophical outcomes? Thus in such a times, we should have a more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the epistemic, normative, and social dimensions of a world profoundly shaped by ou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specially in our ag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global warming, and bioengineering, such an on-going reflection is necessary since the order pattern nowadays does not allow us to do that “afterwards” or “outside”. As a public spokesman or sometimes as a policy advisor, how to make a remarkable contribution for the future and how to play a more active role in establishing a more diverse and alternative imaginary for tomorrow are still something our STSers should deal with. For some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reason, we have different contexts and routines to answer these questions in East and West. But still, we share some similarity in the path of development and also in the arena of globalization. The purpose of this meeting accordingly, is to bridge up the gap by some fruitful dialogue concerning the remarkable tomorrow. The topics of this meeting will cover (but not limited in): Thinking in Complexity in the Natural and Social System Public Understanding and Awarenes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ence and Innovation Policy in a Multi-Polar World Center for Science, Technology and Society, Tsinghua University (THU) is the host of this event and Carl von Linde-Akademie, Technische Universität München (TUM) will co-organize this meeting at Lecture Hall, Building Liuqing and Room 353, Building Xinzhai, Tsinghua University on Oct. 10-11, 2011 , as a first step of this communication and for further studies. Map for Building Liuqing (Please go through the East Gate of Tsinghua University, and follow the instruction of this map, Building Liuqing is just on the right-rear hand side of the Main Building in Tsinghua Campus) Program for the START Meeting: Oct. 10 (Mon) Building Liuqing, Lecture Hall 9:30-9:50 Opening Ceremony Host Dean of School of Humanity and Social Science, Tsinghua University ( To be confirmed ) Guest Director of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Department, Ministr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C ( To be confirmed ) 9:50-10:00 Photographing, Long-term cooperation agreement and release ceremony of “Thinking in Complexity” new Chinese version Host Prof. ZENG Guoping Chair of Center for Science, Technology and Society, Tsinghua University, Director of Social Science and Management Division, Graduate School at Shenzhen, Tsinghua University 10:15-12:00 Section I: Thinking in Complexity in the Natural and Social System Chair Dr. Rainhard Zvi Bengez Doctor of Mathematics and Medicine, Senior researcher in Carl von Linde-Akademie, TU Munich Keynote Speakers Prof. ZENG Guoping Chair of Center for Science, Technology and Society, Tsinghua University, Director of Social Science and Management Division, Graduate School at Shenzhen, Tsinghua University A Review of Three STS Handbooks and A Discussion of the Core Field of STS Prof. Dr. Klaus Mainzer Director of the Carl von Linde-Akademie, TU Munich ; President of the German Society of Complex Systems and Nonlinear Dynamics, president of the Japanese-German Society of Integrative Science Risks and Chances of the Global Earth System: From Complexity Research to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tudies Dr. Lucia Siu Assistant Professor of Lingnan University, Hong Kong Applying the Normal Accident Theory on Financial Markets Dr. YU Jinlong Lecturer of the school of political sciences, director of research center of transculture and innovation development, Beihang University The Paradigm of Complexity Thinking: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gnitive metaphor strategies 12:00-14:00 Lunch Buffet (Zhilan Restaurant) 14:00-15:45 Section II: Public Understanding and Awarenes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hair Dr. Lucia Siu Assistant Professor of Lingnan University, Hong Kong, Ph. D. from the University of Edinburgh, Co-editor of Do Economists Make Markets? On the Performativity of Economics (with Donald MacKenzie and Fabian Muniesa, 2007,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Keynote Speakers Prof. Dr. LIU Bing Deputy Director of Center for Science Communication and Popularization of CAST and Tsinghua University Mongolian Public Understanding of Khii: A Qualitative Case Study on Public Understanding of Science related to Mongolian Medicine Dr. Rainhard Zvi Bengez Doctor of Mathematics and Medicine, Senior researcher in Carl von Linde-Akademie, TU Munich Public Understanding of Science: Case from th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gnition from Children (TBC) Dr. ZHU Xiaomin Vice Director of Center for Science Communication, PKU, Associate Professor of Center for Social Studies of Science, PKU, Vice Director of Philosophy of ST Section, Philosophy Department, PKU, To be confirmed Dr. FANG Xiang Lecture of School of Sociology and Anthropology, Ph. D. from the University of Edinburgh Social Construction of Nuclear Risk: Perspective from Sociology and Anthropology 15:45-16:00 Tea Break 16:00-17:45 Section III: Science and Innovation Policy in a Multi-Polar World Chair Dr. WANG Chengwei Associate Research Fellow, Center for Science, Technology and Society, Tsinghua University; Visiting Scholar, Carl von Linde-Akademie, TUM Keynote Speakers Dr. LIU Li Associate Professor of Center for Science, Technology and Society, Tsinghua University Functional approach to innovation systems Prof. Dr. Ulrich Wengenroth Chair for history of technology, TUM; Acatech (German Academy of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Innovation Culture in Germany. Framework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olicies Prof. Dr. Kazuyuki Motohashi Head of Department of Technology Management for Innovation (TMI), The University of Tokyo; Faculty Fellow at Research Institute of Economy Trade and Industry (RIETI) Globalization of innovation system: implications 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olicy of China and Japan Dr. YU Jiang Associate Research Fellow of Institute of Policy and Management,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 The Feature and Practice of Innovation Policy in China (TBC) 17:45-18:00 Concluding Remarks 18:30 Banquet (Hall 1, Building Jiasuo, Invited Only ) Note: All the speech and discussion will be made in English, each keynote speaker will have about 20 min to report, and the chair of each section will organize the discussion between speakers and audiences with the rest of the time. Oct. 11 (Tue) Building Xinzhai 15:00-17:00 Professional Salon for Philosoph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oom 346) Host Dr. WANG Wei Associate Professor of Center for Science, Technology and Society, Tsinghua University Guest Prof. Dr. Klaus Mainzer Director of the Carl von Linde-Akademie, TU Munich ; President of the German Society of Complex Systems and Nonlinear Dynamics, president of the Japanese-German Society of Integrative Science Risks and Chances of the Global Earth System: From Complexity Research to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tudies 19:00-21:00 Professional Salon for Sociology of Science and ST Policy (Room 104) Host Dr. WANG Chengwei Associate Research Fellow, Center for Science, Technology and Society, Tsinghua University; Visiting Scholar, Carl von Linde-Akademie, TUM Guest Prof. Dr. Ulrich Wengenroth Chair for history of technology, TUM; Acatech (German Academy of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Culture, Rationality, and Semiotics in Consumer Goods 背景介绍是写给领导们的,希望能得到点滴的关注哈: “为了卓越明天的科学和技术:东西方之间的对话” 清华大学·慕尼黑工业大学联合 STS 研讨会 (背景介绍) 2011 年初,德国总理默克尔宣布:对于任何自然科学、技术与工程的资助,必须伴有相应的社会研究。自此,德国的科技政策和科技与社会的协调发展走入了新的时代。 2011 年 6 月,中德政府在柏林举行首轮磋商。在温家宝总理和默克尔总理的共同见证下,中德创新政策平台的合作机制正式启动。本次研讨会旨在响应上述号召,在清华大学和慕尼黑工业大学长久以来紧密合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两个传统工科院校之间对于科学技术与社会( STS )问题的深入探讨。 作为公众的代言人和政策的建议者,如何在建构明天更加多元化的、可选择的想象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是全世界 STS 学者时不我与的责任。探讨会题为“为了卓越明天的科学和技术”(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or A Remarkable Tomorrow ,简称 START ),喻意为立足当下作为起点对未来科学技术的可持续发展进行展望,描绘由科学、技术和社会所共同构成的秩序和愿景。 START 2011 研讨会将聚焦在对“明天”的对话之上,搭建起一个共同理解和共同实践的桥梁。内容将涵盖思考自然和社会系统中的复杂性、公众对科学和技术的理解和知晓、多极化世界中的科学和创新政策等内容。研讨会的消息一经刊出,就得到了北京大学、香港岭南大学、中科院政策所等国内院校和科研机构,美国加州大学圣湾分校、英国爱丁堡大学、日本东京大学等国际知名院校,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欧盟驻华代表团等政府机构的积极响应。由此我们也有理由相信,本次研讨会将取得圆满的成功。 慕尼黑工业大学( TUM )建于 1868 年,位于巴伐利亚州。现有学生 23000 名,是第一批入选德国高校精英计划的大学之一。其常务副校长孟立秋教授曾多次造访清华大学,并推动两校之间在多个领域的深入合作。其中,卡尔·林德学会( Carl von Linde-Akademie )是慕尼黑工业大学重要的跨学科研究机构,一直以来也紧密保持着和清华大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中心的互访和交流。
3457 次阅读|1 个评论
不看引用看市场 - 评Thomson Reuters 预测2011诺贝尔化学奖 (3)
热度 2 zhouming2011 2011-9-29 17:15
不看引用看市场 - 评Thomson Reuters 预测2011诺贝尔化学奖 (3)
(全文分三次连载,包括表1 在内 的引言部分在 连载时重复。 此为第三部分, 前一部分点此连接 ) 引言 又到了诺奖情结发酵的时候了,科学网上已有人转发了 Thomson Reuters ( 以下称 TR) 的诺奖预测(原文见 2011 年 9 月 21 日 Thomson Reuters 的网上新闻发布 “ Thomson Reuters predicts Nobel Laureates ” )。有关化学奖, TR 预测了三项工作,共五个人。本人对其中两项,即 Allen J. Bard 的电化学扫描探针以及 Fr é chet , Tomalia 和 V ö gtle 三人的树枝状高分子聚合物( dendrimers )略有所知。在此作点评论。 Martin Karplus 的工作不熟悉,但知道在印地安纳大学的科学网博主周耀旗能够对其老板的工作写出深度评论。 首先,如其宣称的, TR 是根据论文引用定量分析,高影响文章分析以及对诺贝尔评奖委员会对工作认可程度的推测而作出预测的。要说不靠谱,那是对他要求太高,不靠谱的不是其预测的研究工作,而是预测的年份,饶毅对生物奖的预测不包含对获奖年份预测,更不是只挑出三项放入特定年份。 也许,把它历年预测的所有人放到一个大的时间范围,比如在 2011-2061 年间得奖, TR 命中率可能还是较高的。 不过对其预测的 2011 化学奖得主 Bard 的获奖原因,我认为 TR 遗漏了一个重要工作,甚至可能捡了芝麻,丢了西瓜。这一工作就是电化学发光( electrochemiluminescence or electrogenerated chemilumine scence )。我把这项工作添加到下面的分析表中,并对这些工作的科学意义和迄今为止显示出来的应用价值逐一进行分析。 表 1. Thomson Reuters 预测 2012 诺贝尔化学奖 得主工作分析 TR 预测得主 预测得奖原因 科学意义 迄今为止的 应用及 $ 价值 Bard For the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scanning electrochemical microscopy Expansion of scanning probe technique to electrochemistry, a new tool for the electrochemists Electrochemical instrument (sales $ ?) ??? For the pioneering work on electrochemiluminescence A novel scientific phenomenon Medical diagnostic technology (sales $10 bln) F réchet Tomalia Vögtle For the invention and development of dendritic polymers A novel polymeric structure that redefines polymer concept Dendrimers as drug carriers, no $ value yet * 表中蓝色文字为Thomson Reuters原文,黑色文字为本人总结 注意,当我添加了一项得奖原因后,出现了一个有关还有谁可以在电化学发光从一个科学现象发展成为一项目前( 2010 年)市场销售超过 20 亿美国的免疫分析技术的过程中有重要贡献,并也可能获奖的问题。我在表格中画了几个问号,提出这个问题。这也许会令即便在这个领域里工作的人也会感到意外。还有谁呢?别紧张 - 不是来自目前产生电化学发光文章最多的中国和带华裔姓氏的科学家。 下面对此三项得奖原因逐一进行分析。(续此文 第二部份 ) 3 树枝状高分子聚合物( Dendrimers ) (续)迄今为止,高分子领域有三次诺奖,一是 1953 年的 Staudinger ,二是 1974 年的 Flory ,最近一次是 2000 年 Heeger , MacDiarmid ,和 Shirakawa 三人共享的导电高分子, 2000 年的得奖原因和人选一直以来都有争议。 首先,如果 dendrimers 得奖, Fr é chet , Tomalia 和 V ö gtle 三个人肯定分享,不漏一个,也不会有其他人来争。 高分子按其结构,有直链的、支化的、高度支化的(枝上分枝)、交连的等等。 Dendrimers 是一类高度支化的、结构和分子量可以通过合成精确控制的特殊高分子。不同于传统高分子, Dendrimers 具有单一的分子量。 Dendrimers 的出现实际上对聚合物概念和建立在统计规律上的高分子科学的研究方法是一个颠覆。 高分子领域的早期头两次得奖工作是奠基性的。与 dendrimers 可以放到一起比较一下的是 2000 年得奖的导电高分子,作这样的比较有助于全面把握其获奖原因。导电高分子和 dendrimers 都是改变高分子概念的东西。但导电高分子改变的是普通人都具有的塑料不导电的概念,而 dendrimers 改变的仅仅是高分子科学家的概念。不过这并不意味着导电高分子比 dendrimers 更有科学意义。恰恰相反,由于高分子的概念是基于结构的而不是基于功能的, Dendrimers 对高分子学科的科学意义应该比导电高分子更大。 我们再来看看 dendrimers 和导电高分子在高分子学科以外的科学技术领域都有什么影响或者有没有形成什么市场。 很多领域的学术文章的前言都会罗列一大堆潜在的应用。有一些不靠谱,有一些是科学圈内自己用。比如说, A 教授观察到在夏天没有空调的房间里电视机的画面质量变差。另一领域的 B 教授根据 A 教授的发现弄了一套图形分析软件,把电视机画面质量与温度关联了起来。于是得出结论,电视机可以作为潜在的温度传感器,替代或补充水银温度计、热电偶以及红外测温仪等老掉牙的低端、低技术玩意儿。 C 教授是搞电视用显示材料(荧光粉、液晶、 OLED 材料等)的,于是他或她的博士生就在论文引言中写道 “ 显示材料广泛应用于电视、监视器、平板电脑、手机及 GPS 等装置,最近的研究表明,同时具有热敏特性的双功能显示材料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研究者的注意。新发展的图形分析软件为寻找理想的此类材料提供了方便 ……” , B 教授看到了 C 教授的最新研究成果,又开始了他的软件升级工作,并准备把添加了材料体系设置选项的升级版图形分析软件卖给 C 、 D 、 E 、 F 等教授。 剔除类似这样的不靠谱的和科学圈内自己用的“产品”和“新领域”,导电高分子的最有价值的应用是在 有机电致发光( OLED )显示和照明 、有机太阳能电池( OPV )以及其他基于印刷工艺的有机电子产品中,而 dendrimers 本身不具有什么了不起的功能。在应用上的考虑是把具有功能特性(比如药物分子,信号分子)的基团附加在其树枝状结构上。由于 dendrimers 的合成繁琐,价格昂贵,应用上只能考虑用量小的高附加值产品,比如医药和诊断技术。研究得最多的是利用 dendrimers (例如 PAMAM )作为磁共振成像影象增强剂以及药物分子的载体。前者曾在几年前提交给 FDA 做临床试验(不知现在如何),后者已有一例获批进入二期临床试验,即澳大利亚 Starpharma 的 VivaGel ® . 其临床试验目前也在中国开展。 VivaGel ® 用于性传染疾病(如艾滋病和生殖器疱疹)的防治,除了直接用在妇女阴道内的药剂外, Starpharma 也在与两家避孕套生产公司合作将其用作避孕套涂层。这些产品均未上市,但很可能是采用了 dendrimers 的产品中最接近市场的。 第一个 dendrimer 由 V ö gtle 在 1978 年报道。用于 VivaGel ® . 的 PAMAM 由当时在 Dow chemicals 的 Tomalia 合成出来,采用的合成战略都是从中心向外生长(发散方式)。 1990 年, Fr é ch e t 报道了由外向里的收敛合成方式。收敛合成方式得到的 dendrimers 几乎没有结构缺陷。 目前有两家公司,即荷兰的 DSM 和 Tomalia 创办的 Dendritic Nanotechnologies Inc. ,在大量生产不同代数的两种 dendrimers 。后者几年前已由 Starpharma 收购但名字还保留。这两家公司的 dendrimer 产品都可以从 Aldrich 的目录中找到。而各种各样的、用于各类研发和产品的导电高分子也可以从很多渠道购买。我们中科院的苏州纳凯科技有限公司 ( SunaTech Inc., www.sunatec.com )正在为全球从事有机太阳能电池材料研发的学术单位、政府实验室以及工业界供应各种合成 P 型导电高分子用的单体, 欢迎垂询 。 导电高分子和 dendrimers 都是从有机化学和高分子学科中发展起来的,对其他学科或技术产生了影响并显示了市场前景的重要成果。以我对它们分别在有机 / 印刷电子(有机发光二极管 OLED 、有机太阳能电池 OPV 、以及有机场效应管 OTFT )和医疗诊断技术领域的应用的上述了解,感觉导电高分子比 dendrimers 影响大得多。对于大面积有机及印刷电子产品这一正在兴起的新产业,导电高分子扮演着关键角色,而 dendrimers 在上述的应用领域只起辅助作用。虽不能说傍上 Starpharma 主页 上那些红黄绿蓝的玩意儿没出息,但决不会开辟一个新市场。不过,如果我们回到十年前,当时的有机电子产品和产业刚刚形成概念,导电高分子应用并没有像十年后的现在表现出的势不可挡的样子,诺奖委员会仍然为导电高分子的研究发了奖。那么,当 dendrimers 在还未完全证明其价值的当下,得奖也不是没有可能。 前面提了一下, 2000 年的诺贝尔化学奖是有很大争议的。争议的焦点不是导电高分子,而是三个得奖的人,尽管他们值得诺奖的荣耀。他们被诺奖委员会冠以了发现者的名头(得奖原因中使用了 “discovery” 一词 – “ For the discovery and development of conductive polymers ” ),但事实上他们不是。如果诺奖委员会只用“ development ” 一词,估计争议小得多。尽管在这些地方出了点问题,但我们过了十年看看眼下蓄势待发的有机电子和印刷电子产业,又不得不说诺奖委员会有眼力。( 对有机电子和印刷电子研发和产业发展感兴趣的博文读者,请发邮件到苏州纳凯科技有限公司 info@sunatech.com ,索要由 OE-A 编写的《有机电子和印刷电子》第四版电子版。在邮件中 , 务必注明为该博文读者并提供地址 )。 如果诺贝尔评奖委员会为 dendrimers 发奖,相信不会把人搞错或把获奖原因搞错,或者不会被人认为它搞错了点什么。 最后,我想说的是, dendrimers 的三人近十年发了无数综述,写和编了许多有关 dendrimers 的书,三人同心同德 “ 做市场 ” ,获得了很高的引用率。 Tomalia 办公司, Fr é chet 从加拿大渥太华大学,到康奈尔大学,再到伯克利,近年又被阿卜杜拉国王引进到沙特阿拉伯的 KAUST ( 正在创建一流大学的校长和教育家们可以关注一下 KAUST 怎样办世界一流大学,听说钱多,不知人傻不傻 )。奇怪的是,刚看了他在 KAUST 作为 VP for Research 的个人介绍( Biography 和 CV ),没有 dendrimer(s) 或 dendritic 这个词出现在总共 5300 个字符中。看来在人类进入纳米科学与技术的当代, Tomalia 得把公司命名为 “ 树枝型纳米技术公司 ” , Fr é chet 也干脆不在网上简历中提到 “ 树枝 ” 。不知诺奖委员会是否也要把得奖原因写成“由于他们在纳米科学或者分子纳米材料( molecular nanomaterials )方面的贡献”,以供大众理解和娱乐。真要这样,纳米科学技术又多一个早期里程碑( 1978 )。 小结一下,我的看法是,树枝状高分子 dendrimers 对高分子学科的科学意义大于导电高分子,但其应用前景和影响至少在现在看来远不如导电高分子。但树枝状高分子得奖不会有太大异议,也不会有 TR 预测的三人以外的人来争。 最后,看完博文的博士生, 无论化学、生物、机械、 IT 背景,只要有兴趣创新,没兴趣发 SCI (但有能力发),欢迎申请到本人课题组来做博士后工作。 工资与福利待遇按中科院苏州纳米所和国家规定执行。目前研究所博士后月收入约 7500 元。业绩突出者,博士后出站后可以优先留所工作(研究所典型招聘广告用语),也可以自己创业当老板(非典型广告用语)。 (全文完) 请看下文“ 不看引用看市场 - 邓青云该不该得诺贝尔化学奖? ” A chemistry company that keeps its eyes on innovative technologies.
个人分类: Reviews|6068 次阅读|3 个评论
不看引用看市场 - 评Thomson Reuters 预测2011诺贝尔化学奖 (2)
zhouming2011 2011-9-29 11:32
不看引用看市场 - 评Thomson Reuters 预测2011诺贝尔化学奖 (2)
(全文分三次连载,包括表1 在内 的引言部分在 连载时重复。 此为第二部分, 前一部分点此 , 后一部分点此 ) 引言 又到了诺奖情结发酵的时候了,科学网上已有人转发了 Thomson Reuters ( 以下称 TR) 的诺奖预测(原文见 2011 年 9 月 21 日 Thomson Reuters 的网上新闻发布 “ Thomson Reuterspredicts Nobel Laureates ” )。有关化学奖, TR 预测了三项工作,共五个人。本人对其中两项,即 Allen J. Bard 的电化学扫描探针以及 Fr é chet , Tomalia 和 V gtle 三人的树枝状高分子聚合物( dendrimers )略有所知。在此作点评论。 Martin Karplus 的工作不熟悉,但知道在印地安纳大学的科学网博主周耀旗能够对其老板的工作写出深度评论。 首先,如其宣称的, TR 是根据论文引用定量分析,高影响文章分析以及对诺贝尔评奖委员会对工作认可程度的推测而作出预测的。要说不靠谱,那是对他要求太高,不靠谱的不是其预测的研究工作,而是预测的年份,饶毅对生物奖的预测不包含对获奖年份预测,更不是只挑出三项放入特定年份。也许,把它历年预测的所有人放到一个大的时间范围,比如在 2011-2061 年间得奖, TR 命中率可能还是较高的。 不过对其预测的 2011 化学奖得主 Bard 的获奖原因,我认为 TR 遗漏了一个重要工作,甚至可能捡了芝麻,丢了西瓜。这一工作就是电化学发光( electrochemiluminescence or electrogenerated chemiluminescence )。我把这项工作添加到下面的分析表中,并对这些工作的科学意义和迄今为止显示出来的应用价值逐一进行分析。 表 1. ThomsonReuters 预测 2012 诺贝尔化学奖 得主工作分析 TR 预测得主 预测得奖原因 科学意义 迄今为止的 应用及 $ 价值 Bard For the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scanning electrochemical microscopy Expansion of scanning probe technique to electrochemistry, a new tool for the electrochemists Electrochemical instrument (sales $ ?) ??? For the pioneering work on electrochemiluminescence A novel scientific phenomenon Medical diagnostic technology (sales $10 bln) F réchet Tomalia Vgtle For the invention and development of dendritic polymers A novel polymeric structure that redefines polymer concept Dendrimers as drug carriers, no $ value yet * 表中蓝色文字为Thomson Reuters原文,黑色文字为本人总结 注意,当我添加了一项得奖原因后,出现了一个有关还有谁可以在电化学发光从一个科学现象发展成为一项目前( 2010 年)市场销售超过 20 亿美国的免疫分析技术的过程中有重要贡献,并也可能获奖的问题。我在表格中画了几个问号,提出这个问题。这也许会令即便在这个领域里工作的人也会感到意外。还有谁呢?别紧张 - 不是来自目前产生电化学发光文章最多的中国和带华裔姓氏的科学家。 下面对此三项得奖原因逐一进行分析。(续此文 第一部分 ) ( 续 ) 广告过后,我 对头两个问题一起回答 — 有无数种方法利用抗体 / 抗原亲和性进行化学物质和生物活性物质的分析。在临床免疫分析实践中,也有若干种在大量使用的方法,包括酶联免疫、放射免疫、化学发光、时间分辨荧光、电化学发光以及在 POCT ( point-of-care testing )中采用的多种方法(采用尿样进行早孕快速检测的 lateral flow 免疫色谱就是很普遍的一种方法)等。在医院检验科和临检中心使用的新型高端自动化仪器以化学发光(基于鲁米诺、吖啶酯和金刚烷三类)和电化学发光为主。罗氏的电化学发光系统估计现在占据 25-30% 的市场份额,在与西门子、雅培、贝克曼 - 库特等多家巨头的众多技术平台的竞争中占据首位。然而,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 ECL 不是唯一的、不可替代的技术方案。前面估算的累计超过百亿美元的销售并不是 ECL 新产生的市场,而是从已有的免疫分析市场中抢占的。如果没有它,基于鲁米诺、吖啶酯和金刚烷的几个化学发光平台技术就将占据临床全自动免疫分析市场的 90% 以上。 ECL 技术没有象 光纤通讯, 磁共振成像和伟哥那样创造一个新市场。 至于第三个问题,我只给答案,不做详解。待未来有空写本书细说。我认为商业上作用更大。在 Igen 的技术开发后 , 没有 宝灵曼 (BoehringerMannheim) 的几亿美元投入 , 没有在法庭上惨败于 Igen 后 罗氏二十亿美元(等于其 2010 年基于 ECL 的全部销售额!)的破釜沉舟搞定 Igen 之大手笔。 Igen 的 ECL 技术有烂死可能。 另一个不利于 ECL 得奖的因素是 Ru(bpy) 3 2+ /TPA 体系的发光机理还有不甚清楚的地方。尽管鲜有人质疑电化学过程中以及随后的众多可能的化学反应的细节,我认为现在接受的机理是一个复杂体系中化学反应的简化版,不过诺贝尔奖评委不会知道这一点,所以这一点的负面影响不大。 那么 ECL 能否得奖?有可能,而且可能性大于 TR 公司预测的电化学扫描探针技术 — 假定诺奖委员会仍然看重科学研究在应用领域的影响。但如果 ECL 和 SECM 加在一块, Band 得奖的理由就更充分了,也不可能有其它人来分奖。 回到前面的问题,如果 ECL 单独得奖,还有谁会与 Bard 共享?鉴于 Ru(bpy) 3 2+ /TPA 体系是 ECL 发展成为实用技术的关键,原 Igen 公司的 Leland 和 Powell 可以分一半。还有什么可能?由于 Bard 不做合成,哈佛大学的 George Whitesides 与 Bard 重复性地申请了若干 Ru(bpy) 3 2+ 标记化合物的专利,这些专利成为 Igen 的核心专利,不知道诺奖评委们会不会也把他捎带上,补偿一下这么多年没给他的主流工作颁奖。真要是这样,就很好玩了。 最后,很多科学发现都有来龙去脉,前世今身, Ru(bpy) 3 2+ 这个在无机化学领域可能是被研究得最透彻的 金属 配位化合物出现在 Bard 之前,哪位在该领域写博士论文的学生去挖挖看,发现什么告诉我。没兴趣搞研究?那去看看 Bard 和 Whitesides 两人一块申请的专利,想想为什么没有手下人的名字在发明人中。现在讲自主创新,专利又像 SCI 文章一样腾飞起来了。专利不像文章,有学术不端问题时,只是被方舟子曝光一下,马照跑,股照炒,舞照跳。专利权是通过法律形式认定的一项权利。只有具有 发明性贡献的人 才是发明人。任何不规范,包括程序上的不规范,都可能导致权利的丧失或被剥夺。游戏规则清楚了,未来自主创新才会少点法律纠纷,除非你申请专利就为了提职称或申报各种需要数专利的政府项目 - 扯远了,以后专文论述。 (未完,待续, 请看 下期连载 ) 或跳过连载,看“ 不看引用看市场 - 邓青云该不该得诺贝尔化学奖? ”
个人分类: Reviews|6303 次阅读|0 个评论
校园秋色2011
热度 20 张三火 2011-9-28 19:51
校园秋色2011
连续近一周的温暖如春天气即将结束,据天气预报说今天是最后一天了。正好早第一单元和下午第三单元有课,这样可以利用第二单元的时间在校园里拍一下秋景,尤其是要到“七星百草园”去看一下,不然,降温时肃杀天气一到,就什么都没有了。 1、斑斓秋色 2、成熟颜色 3、百草园花不败 4、园内有四百味呢! 5、可以一边游园一边背中药功效 6、我们班级的励志石
个人分类: 生活观察|4959 次阅读|44 个评论
不看引用看市场 - 评Thomson Reuters 预测2011诺贝尔化学奖 (1)
热度 4 zhouming2011 2011-9-28 18:25
不看引用看市场 - 评Thomson Reuters 预测2011诺贝尔化学奖 (1)
(全文分三次连载,包括表1 在内 的引言部分在 连载时重复。 此为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点此 , 第三部分点此 ) 引言 又到了诺奖情结发酵的时候了,科学网上已有人转发了 Thomson Reuters ( 以下称 TR) 的诺奖预测(原文见 2011 年 9 月 21 日 Thomson Reuters 的网上新闻发布 “ Thomson Reuterspredicts Nobel Laureates ” )。有关化学奖, TR 预测了三项工作,共五个人。本人对其中两项,即 Allen J. Bard 的电化学扫描探针以及 Fr é chet , Tomalia 和 V gtle 三人的树枝状高分子聚合物( dendrimers )略有所知。在此作点评论。 Martin Karplus 的工作不熟悉,但知道在印地安纳大学的科学网博主周耀旗能够对其老板的工作写出深度评论。 首先,如其宣称的, TR 是根据论文引用定量分析,高影响文章分析以及对诺贝尔评奖委员会对工作认可程度的推测而作出预测的。要说不靠谱,那是对他要求太高,不靠谱的不是其预测的研究工作,而是预测的年份,饶毅对生物奖的预测不包含对获奖年份预测,更不是只挑出三项放入特定年份。也许,把它历年预测的所有人放到一个大的时间范围,比如在 2011-2061 年间得奖, TR 命中率可能还是较高的。 不过对其预测的 2011 化学奖得主 Bard 的获奖原因,我认为 TR 遗漏了一个重要工作,甚至可能捡了芝麻,丢了西瓜。这一工作就是电化学发光( electrochemiluminescence or electrogenerated chemiluminescence )。我把这项工作添加到下面的分析表中,并对这些工作的科学意义和迄今为止显示出来的应用价值逐一进行分析。 表 1. ThomsonReuters 预测 2012 诺贝尔化学奖 得主工作分析 TR 预测得主 预测得奖原因 科学意义 迄今为止的 应用及 $ 价值 Bard For the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scanning electrochemical microscopy Expansion of scanning probe technique to electrochemistry, a new tool for the electrochemists Electrochemical instrument (sales $ ?) ??? For the pioneering work on electrochemiluminescence A novel scientific phenomenon Medical diagnostic technology (sales $10 bln) F réchet Tomalia Vgtle For the invention and development of dendritic polymers A novel polymeric structure that redefines polymer concept Dendrimers as drug carriers, no $ value yet * 表中蓝色文字为Thomson Reuters原文,黑色文字为本人总结 注意,当我添加了一项得奖原因后,出现了一个有关还有谁可以在电化学发光从一个科学现象发展成为一项目前( 2010 年)市场销售超过 20 亿美国的免疫分析技术的过程中有重要贡献,并也可能获奖的问题。我在表格中画了几个问号,提出这个问题。这也许会令即便在这个领域里工作的人也会感到意外。还有谁呢?别紧张 - 不是来自目前产生电化学发光文章最多的中国和带华裔姓氏的科学家。 下面对此三项得奖原因逐一进行分析。 1. 电化学扫描探针技术( SECM ) Allen J. Bard 曾经担任 JACS 主编达 12 年之久,在大约十年前他接受的一次关于他担任主编工作以及他自己对他的研究工作的评价的采访中,他首先提到他的电化学扫描探针技术。其次,提到了他的电化学发光研究。我的感觉是他个人也认为前者更重要。 然而,在扫描探针技术( STM, AFM )已成熟并广泛在实验室使用后,把探头改为电化学电极获取氧化还原信号的 SECM 的创新性在诺奖那里是不太高的,除非这一技术在应用上走出科学界,或对电化学以外的学科发展起了不可替代的影响和作用,否则获奖理由不够强。客观地讲,这一技术目前只对电化学界产生了影响,而电化学是化学学科中的物理化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有人从上表中可能注意到我的视角覆盖了研究工作的社会影响或市场价值(这在近几年诺贝尔得奖工作中也有所体现),也许会说有若干公司在生产销售 SECM 。但正如前述,这一技术产生的影响仅局限于电化学研究,那些公司的客户几乎都是电化学家,不像光纤通讯,核磁共振成像以及伟哥等惠及百姓,也不像 Maldi-TOF, Suzuki 反应等影响了其他学科的发展。与 Bard 作出重要贡献的另一领域电化学发光相比,在诺奖层面上的唯一优势是在 SECM 中没有什么不清楚的重大科学问题。 2. 电化学发光( ECL ) Bard 组列在网上,截至 2011 年 872 篇文章中,以 “Electrogenerated Chemiluminescence+ No.” 为标题的编号系列文章近九十篇,加上其它未以此为题目的 ECL 文章,以 ECL 为研究内容的文章占了其发表文章中可能最大的比重。 目前 ECL 技术是从化学发现,经过技术,商业开发,由体外诊断行业的巨头罗氏诊断 (Roche Diagnostics) 成功地应用于临床免疫分析的一项重要系统集成技术,之所以加了个系统集成,是因为仅仅靠 Tokel 和 Bard 在 1972 年报道 Ru(bpy) 3 2+ 的电化学发光的文章( JACS,94, 1972 , 2862) 是远远不足以发展成一门技术的。我认为,在 Bard 的无数 ECL 研究文章中,是这一篇(他 ECL 序列文章中的第九篇)开启了 ECL 技术之门。这篇文章报道的是钌三联吡啶氯化物在电极上被交替氧化和还原时产生了发光。发光来源于在电极上交替形成的 Ru(bpy) 3 3+ 和 Ru(bpy) 3 1+ 之间发生的反应而形成的激发态 Ru(bpy) 3 2+ * 。在此之前, Bard 一直在研究有机化学物的电化学发光,而 Ru(bpy) 3 2+ 是金属配位化合物离子,在其中一个联吡啶配体上引入一个可生物偶联的基团(如 -COOH 或 -NHS 酯)就是罗氏 ECL 免疫分析技术中所用的抗体标记化合物。 在罗氏(当时还是德国的宝灵曼 Boehringer Mannheim 公司)于 1996 年推出基于 Ru(bpy) 3 2+ 作为标记化合物的免疫分析系统之前,除 Bard 以外,很少有人从事电化学发光研究,在此之后的一段时间里这一领域也主要是他的研究领域,然而他的很多文章却并不涉及免疫或 DNA 分析。 对三联吡啶钌化合物的电化学发光进行技术开发的是在马里兰州的 Igen International Inc. 。这家最初于 1982 年在加州成立的公司,在成立初期也不是搞 ECL 的,挪到马里兰州后,他们开始开发 ECL 在基于生物亲合性的生物分析方法中的应用。本人认为从 1972 年 Bard 发现 Ru(bpy) 3 2+ 交替氧化和还原能产生发光到 1996 年第一台 ECL 免疫分析系统( Elecsys1010 )推出,这期间最重要最关键的科学发现是在磷酸盐缓冲溶液中加入三丙胺( TPA ) , 在氧化 Ru(bpy) 3 2+ 时(即不需要对 Ru(bpy) 3 2+ 进行交替氧化还原)就能观察到 Ru(bpy) 3 2+ 的典型橙红色发光。这一发现以及对其机理的阐述由 Igen 公司的 Leland 和 Powell 发表在 1990 年的电化学会杂志上,这一成果,即电化学氧化 Ru(bpy) 3 2+ /TPA 共反应体系产生发光,形成了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系统的信号产生基础。 我之所以稍微详细地介绍 ECL 免疫分析技术,而不介绍那些难于重复,各自玩的 ECL 基础研究的原因已在前边 “ 电化学扫描探针技术 ” 部分提到,即在诺奖考究时,得看看在圈子外产生了什么影响,如果本身圈子不够大的话。 那么由 Ru(bpy) 3 2+ 发光的发现以及 Ru(bpy) 3 2+ /TPA 体系的确立而导致的临床免疫分析系统有多大的影响呢?这不是 TR 公司采用引文分析,从而能够作出正确评价的。所以 TR 漏掉电化学发光作为 Bard 的获奖原因是可以理解的。 1996 年罗氏(当时的宝灵曼 BoehringerMannheim )首次推出 Elecsy 1010 后,仅 1996 年下半年就获得 1000 万美元的销售额。在 2003 年罗氏因技术转让纠纷在法庭上惨败于 Igen 时,已拥有约 9000 个客户,销售额 6 亿美元,占了当时免疫分析市场的 10% 的份额。据罗氏最近两年的年度报告, ECL 免疫分析产品在 2009 和 2010 年分别为 1.627 billion 瑞士法郎(年增幅 19% )和 1.957 billion 瑞士法郎(年增幅 17% )。在全球免疫分析市场保持约 5% 的年增幅的背景下,罗氏 ECL 免疫分析系统持续多年在销售上保持约 20% 的增长。粗略估计自 1996 年到现在仅罗氏一家的 ECL 产品销售(另有一家不采用微磁珠平台的 Meso Scale Discovery 公司在销售 ECL 技术产品)已大大超过 100 亿美元,而罗氏基于 Ru(bpy) 3 2+ /TPA 电化学技术开发的检验项目超过 80 多项,涵盖传染性病、肿瘤标志物、心血管、激素、甲状腺、骨标记物等主要临床检验项目。 看到这些数据,也许有人可以相信,电化学发光能成为得奖的重要理由。且慢,我们再看看它 不能 成为得奖理由的因素有哪些。我提出以下问题来分析。 1. 没有 ECL ,免疫分析能不能做? 2. 虽然连续十几年增长很快,但ECL究竟 占免疫分析市场多大份额,其它竞争技术如何? 3. ECl 免疫分析技术是商业上的成功还是技术上的成功? 4. Ru(bpy) 3 2+ /TPA 体系的机理问题清楚了吗? 请看 下期连载 。或跳过连载,看“ 不看引用看市场 - 邓青云该不该得诺贝尔化学奖? ”
个人分类: Reviews|8094 次阅读|2 个评论
地球科学:2011上半年被引频次排行榜
zhpd55 2011-9-27 22:15
据 Thomson Reuters 网站2011年9月公布的信息( 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 SM database from Thomson Reuters ),2011年上半年(January 2011-June 30, 2011) Thomson Reuters 索引的地球科学研究方面论文被引总数排名前20国名单中,美国第一,英国第二,德、法、加拿大分别排名第三、四、五;我国紧列其后,名列第六;但是平均被引频次我国(7.01)不到瑞士(15.82)、丹麦(14.35)的一半. 具体统计结果如下: Rank Country Papers Citations Cites per paper 1 USA 88,546 1,247,282 14.09 2 ENGLAND 24,738 352,499 14.25 3 GERMANY 26,276 340,818 12.97 4 FRANCE 22,991 286,625 12.47 5 CANADA 18,669 205,351 11.00 6 PEOPLES R CHINA 26,662 186,998 7.01 7 AUSTRALIA 13,451 169,840 12.63 8 JAPAN 17,200 162,560 9.45 9 ITALY 14,051 137,707 9.80 10 SWITZERLAND 7,477 118,288 15.82 11 NETHERLANDS 6,854 93,298 13.61 12 RUSSIA 19,508 77,300 3.96 13 SPAIN 8,074 71,701 8.88 14 SWEDEN 5,102 64,383 12.62 15 NORWAY 5,310 61,263 11.54 16 DENMARK 3,422 49,101 14.35 17 SCOTLAND 3,957 45,975 11.62 18 INDIA 9,108 44,908 4.93 19 NEW ZEALAND 3,388 38,428 11.34 20 BELGIUM 3,201 38,051 11.89
个人分类: 新观察|2731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2011年ieee撤销出版的国际会议
ronaldpan 2011-9-27 12:04
2011年被ieee退回的国际会议名录(138个)。科学网上的会议要注意了。 2010 2nd Asia-Pacific Conference o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CIP) 2010 2nd International Asia Symposium on Intelligent Interaction and Affective Computing 2010 2nd International on Innovation Management (ASIA-ICIM) 2010 2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Future Computer and Communication (FCC) 2010 2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formation and Multimedia Technology (ICIMT) 2010 2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tellectual Technique in Industrial Practice (ITIP 2010) 2010 2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ultimedia and Computational Intelligence (ICMCI) 2010 2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Research Challenges in Computer Science (ICRCCS) 2010 2nd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Computer Network and Multimedia Technology (CNMT 2010) 2010 3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ational Intelligence and Industrial Application (PACIIA) 2010 3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nvironmental and Computer Science (ICECS) 2010 3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achine Vision (ICMV) 2010 3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Power Electronics and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 (PEITS) 2010 4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telligent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pplication (IITA) 2010 6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EMS, NANO, and Smart Systems (ICMENS) 2010 First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ellular, Molecular Biology, Biophysics and Bioengineering (CMBB) 2010 IIS 2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ignal Processing, Robotics and Automation (ICSRA 2010) 2010 International Asia Conference on Optical Instrument and Measurement (ACPIM) 2010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Bio-Inspired Systems and Signal Processing (ICBSSP) 2010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Biology, Environment and Chemistry (ICBEC) 2010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Broadcast Technology and Multimedia Communication (BTMC) 2010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ircuit and Signal Processing (ICCSP) 2010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munication and Vehicular Technology (ICCVT) 2010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ational Intelligence and Vehicular System (CIVS) 2010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er and Computational Intelligence (ICCCI) 2010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er and Software Modeling (ICCSM) 2010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er Science and Sports Engineering (CSSE) 2010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er-Aided Manufacturing and Design (CMD) 2010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nstruction and Project Management (ICCPM) 2010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Digital Enterprise and Digital Manufacturing (DEDM) 2010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business, Management and Economics (ICEME) 2010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conomics, Business and Management (ICEBM) 2010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lectrical Engineering and Automatic Control (ICEEAC) 2010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mbedded Systems and Microprocessors (ICESM) 2010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ngineering Education and Educational Technology (EEET) 2010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Future Biomedical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FBIE) 2010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Future Computer, Control and Communication (FCCC) 2010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Future Industrial Engineering and Application (ICFIEA) 2010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Futur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CFIT) 2010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Futur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Computing (FITC) 2010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Graphic and Image Processing (ICGIP) 2010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formation and Finance (ICIF) 2010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formation Security an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SAI) 2010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telligence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CIIT) 2010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telligent Network and Computing (ICINC) 2010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anagement Science (ICMS) 2010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anagement Science an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ICMSIE) 2010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anufactur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CMST) 2010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easurement and Control Engineering (ICMCE) 2010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echanical and Aerospace Engineering (ICMAE) 2010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echanical Engineering, Robotics and Aerospace (ICMERA) 2010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odeling, Simulation and Control (ICMSC 2010) 2010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Nano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CNST) 2010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Nanotechnology and Biosensors (ICNB) 2010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Nuclear Energy and Engineering Technology (NEET) 2010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Physic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CPST) 2010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Psychology, Psychological Sciences and Computer Science (PPSCS) 2010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Remote Sensing (ICRS) 2010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emiconductor Laser and Photonics (ICSLP) 2010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ervices Science, Management and Engineering (SSME) 2010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ignal an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ICSIP) 2010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oftware and Computing Technology (ICSCT) 2010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port Medicine, Sport Science, and Computer Science (SMSSCS) 2010 ISECS International Colloquium on Computing, Communication, Control, and Management (CCCM 2010) 2010 Seco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Learning, E-Business, Enterprise Information Systems, and E-Government (EEEE) 2010 Seco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Test and Measurement (ICMT) 2010 Second International Seminar on Business and Information Management (ISBIM) 2010 Thi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er and Electrical Engineering (ICCEE) 2010 Thi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ducation Technology and Training (ETT) 2010 Third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Intelligent Ubiquitous Computing and Education (IUCE) 2010 Third Pacific-Asia Conference on Web Mining and Web-Based Application (WMWA) 2011 15th Global Chinese Conference on Computers in Education (GCCCE) 2011 2nd Asia-Pacific Conference on Wearable Computing Systems (APWCS) 2011 2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Biomedical Engineering and Computer Science (ICBECS) 2011 2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Biotechnology and Food Science (ICBFS) 2011 2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Data Storage and Data Engineering (DSDE) 2011 2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CEST) 2011 2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Financial Theory and Engineering (ICFTE) 2011 2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echanical, Industrial, an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ies (MIMT) 2011 2nd Intl Conf on Innovative Computing Communication and 2010 Asia-Pacific Conf o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Ocean Engineering, (CICC-ITOE) 2011 2nd World Congress on Computer Science an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CSIE) 2011 3rd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formation Management and Engineering (ICIME) 2011 3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Bioinformatics and Biomedical Technology (ICBBT 2011) 2011 3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er and Automation Engineering (ICCAE) 2011 3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er and Network Technology (ICCNT) 2011 3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er Design and Applications (ICCDA 2011) 2011 3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er Modeling and Simulation (ICCMS) 2011 3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business and Information System Security (EBISS) 2011 3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achine Learning and Computing (ICMLC) 2011 3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Networks Security,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and Trusted Computing (NSWCTC) 2011 3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ignal Acquisition and Processing (ICSAP) 2011 3rd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Education Technology and Computer Science (ETCS) 2011 4th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er Science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CCSIT 2011) 2011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formation and Education Technology (ICIET) 2011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mart Grid and Clean Energy Technologies (ICSGCE) 2011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pplied Physics and Mathematics (ICAPM 2011) 2011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Bioinformatics and Computational Biology (ICBCB) 2011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Bioscience, Biochemistry and Bioinformatics (ICBBB) 2011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munication and Electronics Information (ICCEI) 2011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er and Communication Devices (ICCCD) 2011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er Applications and Network Security (ICCANS) 2011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ers, Communications, Control and Automation (CCCA) 2011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ntrol, Robotics and Cybernetics (ICCRC) 2011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Data Engineering and Internet Technology (DEIT) 2011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Database and Data Mining (ICDDM) 2011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Digital Convergence (ICDC) 2011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conomics and Finance Research (ICEFR) 2011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conomics, Business and Marketing Management (CEBMM) 2011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conomics, Trade and Development (ICETD) 2011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lectrical Energy and Networks (ICEEN) 2011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nergy and Environment (ICEE) 2011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ngineering and Information Management (ICEIM) 2011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nvironment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ICESE) 2011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Development (ICESD) 2011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Future Environment and Energy (ICFEE 2011) 2011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Fuzzy Systems and Neural Computing (FSNC) 2011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formation and Computer Applications (ICICA) 2011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formation and Computer Networks (ICICN) 2011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formation and Industrial Electronics (ICIIE) 2011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and Mechanical Engineering (IEME) 2011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novation and Information Management (ICIIM) 2011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telligent Information Networks (ICIIN) 2011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Knowledge Discovery (ICKD) 2011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Lif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CLST) 2011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anufacturing and Industrial Engineering (ICMIE) 2011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echanical and Aerospace Engineering (ICMAE) 2011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edical Information and Bioengineering (ICMIB) 2011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Network Communication and Computer (ICNCC) 2011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Product Development and Renewable Energy Resources (ICPDRE) 2011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ecuri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CSST) 2011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ocial Science and Humanity (ICSSH) 2011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olid-State and Integrated Circuit (ICSIC) 2011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ystem Design and Data Proceesing (ICSDDP) 2011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ystem Modeling and Optimization (ICSMO) 2011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Modeling (ICSEM) 2011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Technological Advancements in Civil Engineering (ICTACE) 2011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Traffic and Logistic Engineering (ICTLE) 2011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Traffic and Transportation Engineering (ICTTE) 2011 WAS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ICIE)
3603 次阅读|0 个评论
资料:科技部长透露 中央领导关注科技体制改革
liuli66 2011-9-27 09:21
http://finance.ifeng.com/news/special/pj2011/20110924/4673274.shtml 凤凰网财经讯 9月24~9月25日,2011浦江创新论坛在上海举行,本届论坛以创新驱动发展为主题。以下为科技部部长万钢发言实录: 万钢:尊敬的各位来宾,各位朋友们,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很高兴今天有机会再次在浦江论坛上和大家交流,我今天的报告题目是: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来推进创新驱动发展。国家“十二五”规划明确地指出,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要求我们继续深化科技体制的改革,大力提高自主创新的能力,大幅提升经济发展的质量,推动经济发展切实走上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轨道。我想这也是这次论坛把主题提为创新驱动发展的意义,这个意义十分重大,我今天的报告从三个方面来讨论科技改革和发展的关系。 首先我想提的是改革创新与中国科技实力的跃升。我们国家的科技体制改革一直伴随着科技体制的发展,从改革初期的80年代初中央制定了经济建设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科学技术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的方针,改革了科技拨款制度,打破了传统科技体制格局,激发了活力,90年代中央又实施了科教兴国战略个可持续发展战略,推进应用开发类院所,企业转制,优化了科技力量的布局,提高了创新的效率。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作出了重大战略决策,提出了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16字方针,科技体制的改革,全面进入中国特色的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新阶段,党的十七大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核心,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要强调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贯彻到现代化建设的各个方面。 在十一五期间,科技体制改革和创新不断推动,知识创新、科技创新,区域创新,国防科技创新和科技服务体系取得重要进展,我们颁布了激励自主创新的法律框架和政策体系,并且不断完善,新修订了科技进步法,我们组织实施科技重大专项,市场科技进步下举国体制取得了重大进展,实施企业技术创新地位得到加强,实施知识创新2020年启动了先导性专项,落实教育发展改革纲要规划,实施了985的3期建设,落实人才规划的纲要,创新型的人才队伍不断扩大。改革为创新提供了新的动力,推动我国科技的发展,进入了重要的跃升期。首先在十一五期间,我们的科技投入持续快速地增长,5年来,中央财政的科技投入年增长20%以上,从808亿增长到2010年的2046亿元,带动前社会研究以试验开发经费支出,从2050亿增长到2600亿,企业研发投入达到74%,科技实力显著增强,研发人员全市当量到2010年达到了255万人,居世界第一位,国际科技论文数量世界第二位,高技术产值达到6.78亿元,占世界第二位,我们取得了科技进步,技术研究,科技技术领域不断取得进步,千万亿技术工程、超级计算机、杂交水稻增举世瞩目的成果,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的全面实施,有利培育和发展了战略型产业,国际作为国家应对金融危机,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一揽子措施的重大措施,在保护北京奥运、世博等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科技的外交已经成为国家整体外交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为了测度我国创新型建设的进程,我们参考世界经济论坛,瑞士落上发展学院等国际权威评估方式,建立一套评估体系,从创新资源、支持企业创新,创新绩效、创新环境等30多个指标,回归计算国家的趋势,我们发现一个规律,就是说一个国家的经济能力一般说起来,是按照它的人均GDP能力呈线性关系,但是世界上有23个国家超出了能力,也就是说美国、日本和韩国,中国从进入 新世纪 以来,科技促进国家创新能力取得了快速的发展,国家的创新能力占人均GDP3000 美元 阶段,已经接近中等发展国家水平,但是距世界主要创新型国家还有很大差距,目前我们在世界的第21位。分析我们的创新的情况,可以很明显看出,我们的 综合指数 创新的综合指数,创新的资源和创新的绩效呈均衡发展,但是我们在知识创造方面进展较快,在企业创新方面进展相对缓慢,增强企业创新能力仍然是今后重要的工作。 下面谈一下“十二五”发展期间新形势的研判,过去5年我国经济社会已经取得了瞩目成就,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显著提升,这就是说我们“十二五”发展的基础和外部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胡锦涛总书记在最近讲话当中,特别强调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最根本要依靠科技力量,最关键的是大幅度提高创新能力,同时提出积极推动各创新主体的协同创新,温家宝总理在中国科学8大报告指出,紧紧抓住促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的核心问题,对我国科技管理体制,决策体制,评价体系以及科技系统组织结构,科技人员,人事管理制度等,进行有部署系统地推进改革,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合,符合科技发展规律的现代科技体制。从国际发展的形势来看,一是世界正在处于创新密集的时代,全球知识创造和技术创新的速度明确增快,基本科学问题,研究不断地推进,重大科技成果相继出现,科学技术领域进入了新一轮重大变革和巨大的力量,因此许多国家已经将创新战略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核心。 在知识创新密集的时代,我们必须要看到科技对于产业发展起到更加关键的作用,科技的创新不断地推进着产业的变革,使质量成为经济增长的关键,这些变革也会对产业发生影响,比如说上世纪末本世纪初,数码相机取代了胶片,CD取代了唱片和时代机,平板电视取代了玻壳电视,曾经引发了新的产业革命,在今天我们看到了智能终端,无线网络和云计算的相结合,自然对我们的PC产业产生重大深刻的影响,当我们看到LED正在全方位的铺开,以快速的速度取代传统照明,它必然对传统照明产生重大的影响,长远以来,我们前些日子在北京举办了碳捕捉,清洁煤利用的国际论坛,IGCC 煤气化 联产,碳捕捉利用已经形成了可循环,可操作和经济上可行的新的因素,自然对煤发电的改革形成新的动力。如果我们仔细地考虑周边所发生的科技创新,就必须要考虑我们在未来5年-10年之内的产业变革,以及这些产业变革带来经济和社会的影响。 经济的全球化推动创新资源全球配置,知识技术人才机构等创新资源向新型国家流动,全球500强已经有346家在中国建立了研发机构,而且具有相当大规模的研发机构,随着科技实力的快速提升,一些领域已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遇到的技术和贸易的壁垒也越来越高,也就是说今天我们按照以前发展的模式,引进一个再进行消化创新,这样的模式已经跟不上这种需求,从国内发展的需求来看,培育和发展战略新兴产业,促进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发展现代化服务业,保障改善民生,繁荣文化事业,加强社会管理,都要求更好发挥科技支撑和引领作用,前不久我们颁布了第12个五年计划,期间科技发展的五年规划,并且已经在网上公布,我们也发现了,在科技创新的特点和要求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加强联字性创新,提高科研质量要求十分迫切,提高投入和产出的效应受到广泛的关注,依靠自主创新,产业需求的非常强烈,科技成果与商业模式,金融资本等结合,成为新兴产业发展的主要模式。我在调研的时候和很多朋友谈到了科技这方面的问题,大家深深地感受到,就像过去我们搞技术改造,只要在先进的装备上的某一块实现了产业化,就成为我们产业成果,现在我们创新必须要有新的变迁条件,由自己确定。过去搞一个新产品,注意它的市场技术完善,不需要我们考虑商业模式或者经济模式,而今天当我们搞战略型新兴产业的时候,必然需要我们把科研、商业运行和金融资本等结合起来,才能实现规模性的产业化,所以对科技创新的要求越来越高。 面对长期的要求,我们也深深地认识到,我们的科技工作还存在着一些突出的问题,一是科技和经济的结合的问题还没有从根本解决,以企业为主题技术创新没有真正确立,经济增长的科技含量不高,技术储备明显不足,创新能力难以支撑作为经济大国的健康持续发展,我们在技术创新方面缺乏应对新的产业变革,引领技术发展潮流的能力,对于重大产业技术路线、变革导致的创新产业的竞争准备不足,我们在应用推广方面,培育战略型新兴产业缺乏相应政策、环境和条件,国内市场需求不足,形成了出口依赖对我们国家的结构调整,节能减排支撑不够,我们的风能、太阳能已经是世界上最大规模,但是90%以上依赖出口,中国最需要新能源,特别是像可再生的新能源,但是由于我们市场我们的认识推动不够,这就形成了在我们国家应用的少,就形成了我们集成系统综合运用能力差。 在原始创新方面,我们在重大科学问题上缺乏原创思维,面向未来发展的创新能力较弱,十一五期间我们在基础研究领域,取得了铁丝超导,高温超导,IPS,量子调控,但是仔细想想,这些原理的提出,方向的提出,还都是有其他国家,我们在原创思维对于科学发展贡献还不够。应该说我们的企业也开始考虑到这个问题,特别最近我在调研的时候,一些重要的通信设备制造的企业,他们的领导人跟我说,我们现在蜂窝战,建立通信设备能力相当强,但是当这个产业产生变革,也就是说用卫星中介取代蜂窝战的时候这个时候我们的产业没有发展前途,我们把互联网企业的领导跟我说,我们现在在互联网上的交易,已经达到很大规模,发展也相当快,但是当移动通讯的手段取代了互联网的时候,我们怎么能够跟上这个变革,是我们当前考虑的问题。我到神华调研,我问他们为什么搞煤自由?他们的回答使我感到很惊讶,他说,随着煤资源紧缺,成本增加,安全性的要求,用煤发电已经是不合适的事情了,所以今天我们在做煤变油,现在有效率,但是最重要的是可以产生大量的氢气,这种氢气为氢能源时代到来作好了准备。 最后我到华能调研,他们自己聚焦了力量,做碳捕捉风尘,他们在上海石洞口建立很大的二氧化碳厂,并且能够都应用起来,为世界创造了模式,华能总裁说,他设想IGCC,CCUS将成为新一代火力发电的主力,也许这个事情在10年以后产生,但是今天我们的产业必须为此做好准备,这就是我们当前改革的紧迫性和责任心,我们的科技工作还存在突出的问题,第二是科技管理体制不适应发展的需求,我们的科技资源分散封闭还比较严重,短缺以浪费的现象并存,投入的效率不高,科技计划和经费管理亟待改革。 第三是我们的创新环境还不完善,自主创新的政策落实还不到位,科技评价体系不够完善,激励与约束的机制不健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还没有充分地调动起来。我们也对技术开发类科研院所的改革进行了回顾,按照国务院制定,1999年以来国务院300多家,地方1000多家,三分之一院所进行了改制,经过10年当中,完善了市场经济下院所运行机制,以 法人 治理机构加快了现代企业自主建设,强化了市场导向,科技与市场结合更加密切。经过10年改革,这些院所成为四种类型,一个是科技企业机构,包括 航天科技 集团 ,第二种企业研发中心,比如中石油、中石化的研发中心。第三个作为行业研发服务,比如钢铁、有色等等技术领域,我们认为首先这个改革促进了市场的活力,产业化的能力大幅提升,转制后院所成为独立开发的主体,实现了开发和产业化一体化,多年的积累技术优势得到了充分释放,取得了比如第四代移动通讯标准TDIDE,并且成功运用于实践,相对于2010年,仅中央转制的院所资产总值增加5倍,净资产增加了4倍,实现的利润增加188亿元,职工的收入有了明显提高,同时还产生了如 中联重科 ,武汉光讯增几十家上市企业。 第二提高创新能力面向行业提升,累计向技术转让成果达到10000多项,面向2011年达到421亿元,增长了5倍,承担科技项目达到56亿元,增长了3.4倍,从市场获得的科研资金是从政府获得资金的4倍多,取得专利5139项,增长了8倍,发明专利量达到2662项增长了4倍,钢铁、有色、建材、建筑、农业等一些领域已经成为行业领头羊,服务关键研发能力得到提升,在这些院所中有国家重点实验室31家,有国家技术研究中心107家,国家、企业技术中心达到了27家,今后我们将进一步加强这些院所在行业共性关键技术和基础研究上面的发展,使他们更多能够为本行业的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提供科技的支撑,使他们能够真正的服务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 第三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初步考虑。从今年7月份以来,温总理亲自提出了要加强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研究,有刘延东国务委员牵头组织了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调研和文件起草小组,两个多月以来,研东同志亲自召开了6次不同类型的座谈会,21个部门共同参与了工作小组,对全国各地10几个省市进行了认真的调研,同时也对重点的院所高校进行了座谈,我们认为,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就是建设和完善国家的创新体系,支撑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为建设国际强国确立符合科学发展的规律,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则的创新制度保障。 首先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要加强创新主体的能力建设,建设企业主导产业技术创新的体制和机制,深入实施国家技术创新工程,发展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加强技术创新平台建设,培育创新型企业,我们要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大力支持民营企业创新的活力,加大对于科技型中小企业政策支持,鼓励外资企业建立研发机构,我们要完善现代院所制度,推进重点院校建设世界一流的科研机构,落实科技教育规划的纲要,促进高等教育于科学研究紧密结合,充分发挥高校在科技创新的基础和生力军的作用,我们要稳定支持重点学科,重点领域的基础研究,前沿技术和公益性的科研活动。建设各具特色的和优势的区域创新体系,来支撑科技转变,要加快国家高新区建设,推动创新城市的试点工作,要建设和完善军民结合以国防体系,推进国防科技与工业基础,科技资源布局相结合,完善科技服务体系,推动科技中介服务专业化、社会化、市场化,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和产业化。我们要大力推动协同创新,进一步加强科技工作的宏观管理和统筹协调,调整优化全国科技力量布局,进一步完善科技工作的会商机制和协调沟通机制,加强中央和地方科技资源的统筹配置,形成目标统一科技协作的新格局,进一步高等院校开发和资源共享,进一步加大科技服务平台的支持力度,促进科技和金融的结合,建立科技成果报告制度,加强资源的有效集成和开放共享。 要推进科技管理体制的改革,建立国家重大项目改革评价执行分开,互相监督的厉行机制,拓宽项目渠道,建立项目储备渠道,推进网络视频,建立项目公开透明,完善科技项目法人责任制,明确法人服务管理和监督的机制,加强对于科技项目第三方监督评价机制,要完善竞争兴和稳定性支持相协调的投入机制,加大对创新团队,完善科研课题间补偿和人员绩效,强化预算申报和预算调整程序,明确科研单位,管好、用好服务好科研经费,建立好科研经费的公开、公示制度,推进科技计划管理的改革,正在按照这些部署正在进行,今年所确定,明年实施科研计划按照新的管理体制和经费管理体制实施,使我们许多院所的间接经费用于人头的经费和科研经费更加适合于科学技术发展的规律进行。要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完善并落实财税金融等各项激励措施,促进成果转化的激励政策,引导社会资本支撑科技成果的转化,要深入实施知识产权的战略,促进知识产权保护和管理,大力发展技术市场,促进技术交易,支持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支持作用,按照分类评价的原则,对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产业化等不同类型的科研活动,确定不同评价标准,改革科技奖励办法,减少奖项数量,提高奖项质量,改变重项目轻人才的现象,加强对优秀团队和接受人才的导向,要鼓励和规范社会力量,提高奖励的社会公信力。 要造就宏大的创新人才队伍,按照人才规划的部署,组织实施重点领域的高层次创新人才专项规划,促进人才流动,开展 高校毕业生 工作,要加强一线技能人才培养,要严谨求实,开发包容的诚信,在全社会大力普及科技知识,创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加强诚信自律,不断提高公民科学文化的素质。要进一步扩大对外科技的开放,充分利用全球的科技资源,推进互利共享的国际科技合作,加大于科技参与国际科学计划的力度,逐步加大国家科技计划的对外开放的力度,支持我国科学家参与国际组织的工作,支持国际学术组织,跨国公司来华设立研发机构,搭建国内外大学,科研机构,联合研究的平台,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促进技术交流和交易,支持科技技术的引进和再创新,我们加强与发展中国家合作,加大同为兄弟发展中国家的科技援助。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强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是我们实施“十二五”规划期间一项重要的工作,它与我们落实“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落实国家“十二五”规划也息息相关,互为依存。 我们希望经过“十二五”期间共同努力,形成产学研各创新主体功能明确,相互之间有效互动的制度保障,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吸收消化创新的能力大幅度增强,协同创新取得重大的突破,我们的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国防科技创新和区域创新,科技创新服务体系,运行高效,作用充分发挥,创新体系整体的效能取得较大提高,知识创新的制度和环境更加完善,创新人才辈出,全民科学素质提高,形成全社会推动自主创新的大好局面。我们也在考虑,改革必然会促进创新,我们在设想我们在全面落实“十二五”规划和科技发展规划,在面向2020年的创新范围当中,我们将继续取得快速的发展,能够使我们在2020年,我们国家进入世界创新型国家的前列。谢谢大家!
7 次阅读|0 个评论
September 26, 2011
qianggong 2011-9-26 19:46
个人分类: 科研笔记|0 个评论
爱,不要伤害
热度 1 xupeiyang 2011-9-25 19:41
中国每年有800余万例人工流产 重复流产达50% 中华医学会计划生育学分会主任委员程利南24日在北京介绍2011世界避孕日最新调研结果时指出,我国每年平均有800余万例人工流产,重复流产率高达50%,女性流产后保健服务工作亟待加强。 9月26日是世界避孕日,今年的主题是 “爱,不要伤害”。 这一全球性公益纪念日是由国际妇女儿童联合会、人口理事会等6家国际非政府组织联合发起,我国于2009年加入这一行列。 流产次数越多的女性,流产并发症和后遗症发生率越高。研究显示,在继发性不孕不育女性中有88.2%的人做过流产手术,经历过重复流产的女性在正常生育时发生流产的几率是无流产史者的2.5倍,早产率是1次人流者的5.44倍。 导致我国女性重复流产率高的主要原因是:年轻人群避孕意识淡漠,或对避孕方法的认识存有误解,且我国尚未全面开展流产后计划生育服务。
个人分类: 女性健康|1475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秦虹:对于房地产的限贷还会继续收紧
dongzg101 2011-9-24 04:49
秦虹:对于房地产的限贷还会继续收紧 2011年09月23日 10:46 来源:观点地产网 2011城市观点论坛长沙行·现场快讯:2011年9月23日上午, 观点地产新媒体 主办的“市场观望中的房企新策略”2011城市观点论坛长沙行开幕。 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 秦虹 女士在论坛上发表演讲时表示,银行贷款对房地产行业不可能有宽松余地,对此要有足够的准备。 秦虹认为,未来的通胀压力对我们来说是依然存在的。银根会不会放宽?会不会降息?现在,看不到。保持现有的货币政策不变,但对于房地产的限贷恐怕还会继续收紧。 秦虹称,因为银行部门看到了房地产市场可能会出现结构性调整,将更加谨慎,总的来说不会放松。而且,房地产开发成本越来越高,意味着利润越来越低,风险在加大。 刘莉丽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1145 次阅读|0 个评论
2011 Google 合作伙伴日归来
热度 7 outcrop 2011-9-23 00:10
今天参加了Google 2011合作伙伴日,今年的主题是“整合智慧 创赢无限”。关于这次活动的其他感想就不细说,重点说说可能和我们博友相关的东西。 关于这个时代的机会 在互联网行业,这个时代的中国,也许是个最好的时代:到处充满了机会。以至于我常常为自己站在金矿旁边,因不能暴发而感到羞愧。这次活动签到时间以及茶话时间,前后左右的几个站长一起聊开了,几个站长的运营与收入让我只能默默的表示学习与汗颜。最终比较一致的看法是, 这是个充满机会的时代,只要你愿意去尝试 。网站站长们的心态比大多数学者要开放、豁达;彼此沟通也很轻松活跃。 移动终端开发者很缺 这是会场讨论的一个共识,因此还在纠结于工作薪水的同学,不妨考虑在校尝试下这个方向,起码待遇还是可能不错。这次聊的需求集中在Iphone与安卓的开发上,微软的WM,诺记的塞班,都算是智能终端;学习什么,还是看个人定位了。 关于互联网的未来 Google对移动互联的展望还是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也许是值得我们关注的重要方向之一。随着千元安卓智能机的普及,我们的生活也许会改变越来越大,一个值得期待和准备的时代即将到来。 Google适合创业的产品 除了搜索引擎,科学网的诸位可能不大了解Google其他的产品,其产品线有不少迷人的玩意。这里要单独说下的是可能和互联网创业相关的产品:Google提供的广告合作,可能是很多互联网创业者的第一桶金,全称叫Google Adsense,有兴趣的朋友不妨关注下。 这次的感触比较多,也许算是又一次成长;记录一些能用语言表达的东西,与君共勉、备忘。
个人分类: 计算机应用技术|4619 次阅读|18 个评论
2011级高一(4)班主题班会精彩照片
热度 1 yaoronggui 2011-9-21 10:07
2011年9月19日,我班召开了题为“我的时间,我作主”的主题班会,此次主题班会由跟我实习的实习班主任陈伏莲老师(华东师范大学大四学生)全程策划与设计。此次主题班会非常成功,在此感谢陈伏莲老师。 下面是此次主题班会的精彩照片。
个人分类: 教育管理|4585 次阅读|1 个评论
宣传分会2011年第二次会议记录
neudoctor 2011-9-19 12:08
宣传分会2011年第二次会议记录 会议时间 : 2011 年 9 月 18 日 晚 9 : 00 会议地点: 机电馆 112 会议主持: 毛畅 会议记录: 刘金烁 与会人员: 张朋刚、李卓梁、毛畅、张松、秦晓峰、王晓芳、刘洋、曹卓、陈帅、丁姝郁、刘金烁、刘继恩、岳明宏、廖秀娟、韩现刚、韩剑、李洁、方殊、王晓晨、徐媛、胡贤忠、程功金、程楚、王佳英 会议内容: 一、 听会歌 二、 毛畅介绍新成员入会流程、例会制度和值班制度 三、 宣传部部长秦晓峰、信息部部长王晓芳、文体部部长张松分别介绍各自部门职责 三、 老成员自我介绍 张朋刚、李卓梁、毛畅、张松、秦晓峰、王晓芳、刘洋 四、 新成员自我介绍、选择部门和培养人 新成员自我介绍,初步选择部门,并确定培养人。由于部门人数不够均匀,还需做进一步的调整 五、 各部门部长做近期工作安排 宣传部:制作视频、学术促进会宣传册、海报,写新闻稿。 信息部:收集整理学术报告及就业信息,计划开辟专门版块发布就业信息,制作学术进会简报。 文体部:继续完善会歌、编制会操,组织近期分会活动。 六、 确定下次会议的主持人和记录人 主持人:刘金烁 记录人:丁姝郁 七、 每人一句话,一周感言 每名成员依次发表近期生活感悟,在倾听中提高自己。
1270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在中国政法大学2011届研究生毕业典礼上的致辞——王涌
zhangjing121 2011-9-17 16:07
同学们:你们好! 三年的时光悄然逝去, 2008 年,它还蒙着一层轻纱,在你的幻想和期盼中,存在无限的可能,现在,全揭晓了 —— 你们八零后是幸而不幸的一代,成长在盛世,却挣扎于困境之中。 英雄磨砺,风云际会,也许你们是母校 历史 上最有才华、最有胆识、最有成就的一代学子,所以,母校希望你们: 如果你成为一名商人,请不要花天酒地,声色犬马,不要一掷千金,巴结权贵。你一定要把钱财捐给母校,因为母校的民主法治教育事业正缺少资金。帮助母校结束 60 年的蜗居历史,让法大在空间上树立尊严。建一座体面的教学楼,让法 大学 子不再羡慕北大和人大;建一座宏伟的大礼堂,让法大学子在毕业典礼上免受日晒雨淋,虽然日晒雨淋是法大毕业典礼的传统仪式;建一条宽阔的宪法大道,让宪法理想铭刻法大学子心中一生一世。否则,母校的败落将是法治的败落,当你在江湖中身中暗箭,蒙冤入狱时,母校将无力援手相救。 如果你成为一名法官,请你千万不要被双规,不要在校友贪官录上再增加新的名单,母校的心脏无法承受,母校也无意在这一项目上与红歌飘飘的西南政法决一高低。 如果你成为一名律师,请以你的追求和行动重新定义律师的概念,律师是法治社会的助产士,而不是权力政治的分赃者。请你一定执着坚韧,不畏强权,因为未来的国家领袖一定从你们中间产生。 如果你成为一名学者,请不要为虚名浮利所困,那是一条浪费生命、背离真理的歧路。中国从来不缺少教授,只缺少思想家,从来不缺少官员,只缺少教育家。 体恤民生之疾苦,静听时代之深流,方可成就最高最真之学问。如果你精通法律,却无思想,你精通法律,却无良知,你精通法律,却无灵魂,你精通法律,却无担当,而以学者之名,收获名利,所谓学者,不过是一群 “ 喝酒不再赊账的孔乙己 ” 而已,那不应是你的理想。 如果你成为一名政治家,你一定要为民请命,用你的心灵和生命,而不是眼泪和言辞;你一定要有命世之雄才、决断之宏魄,而不是谨小慎微,瞻前顾后,得过且过,因为你身肩重任,你无权耽搁中华民族在千年沧桑轮回中的历史机缘。 如果你是一名女生,对法律失去了激情和信心,那你就做一个全职母亲,生一个健壮的儿子,集你的全部爱心,培养他成为 21 世纪的孙中山,证明中华民族的血脉中依然存在追求民主法治的基因,那是你对母校莫大的贡献。 母校有太多的梦想,但是,国家给予母校的太少,所以,母校给予你的也太少。如果你怨恨母校,想忘却关于法大的一切,请你千万不要忘却校园东北角上松柏林中那块 “ 法治天下 ” 的石碑。 那块石碑,也许是中国法治的星火,也许是中国法治的墓碑。 人间正道是沧桑,在 2052 年百年校庆之日,怎样的文字将镌刻其上? 你们和我们,是麻木?还是呐喊?是沉沦?还是奋起? —— 将决定她的命运。 母校希望她的百年校庆像清华大学一样隆重,但那一天,不是高官云集,而是群贤毕至,不是君临天下,而是法治天下。 母校祝福你们!祝你们成功!一定成功! 2011 年 6 月 24 日上午 于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院新一号楼前广场
1702 次阅读|0 个评论
杨振宁说:屠呦呦获奖证明中国实力
热度 2 xupeiyang 2011-9-17 11:16
我一直在等杨院士对屠呦呦获奖的看法和评价,很好。 饶毅有评价了。 鲁白也有评价了。 就等方先生的评价了。 马未都也评价了。   身为科学家,杨振宁谈论最多的还是科学。他注意到,前几天2011年度拉斯克奖的获奖名单揭晓,中国科学家屠呦呦获得临床医学奖,获奖理由是“因为发现青蒿素——一种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数百万人的生命。”这也是迄今为止,中国生物医学界获得的世界级最高奖项。   杨振宁说,拉斯克奖主要在生物和医学领域内颁奖,“尽管奖金很少,但据统计,得了这个奖的人,有50%后来都得了诺贝尔奖,而且这是很长的一个传统。”他甚至还上网查了屠呦呦的资料,因为在他看来,中国科学家获得拉斯克奖是非常重要的事情,这代表着中国本土的科研制度和学术环境,是能够创造出世界第一流的成果的。   杨振宁预言,虽然目前中国科学还远远落后于西方,但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人们可以期待未来5年、10年或者20年,在新闻中听到中国土地上的一流科研成果得到国际认可的消息。 http://news.xinhuanet.com/overseas/2011-09/17/c_122044448_3.htm  昨日,杨振宁先生的最新传记《杨振宁传》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在京首发。该书自1922年杨振宁出生起一直写到2010年,记录了他的家世背景、学术生涯、科学成就、社会活动及私人生活,是迄今为止最厚实、最全面、最专业的杨振宁传记。作者杨建邺表示,与上次写的《杨振宁传》只写到1999年不同,新书用了约1万字的篇幅专门讲述了杨振宁与翁帆的恋情。杨振宁在几位科学家的陪同下,参加了首发式,而翁帆在清华读博,下午有课没有到场。
个人分类: 名人传记|12811 次阅读|6 个评论
屠呦呦拿诺贝尔奖的可能性分析
热度 8 xupeiyang 2011-9-16 12:57
这位网友在我的博文后贴的这份讨论资料,我认为分析的很有道理。供大家讨论参考。 ----许博主 发信人: lrpwd (lrpwd), 信区: Biology 标 题: 再讨论一些屠呦呦先生拿诺贝尔奖的可能性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Thu Sep 15 20:55:57 2011, 美东) 我在这里再讨论讨论屠呦呦先生拿奖的可能性,估计大家比较感兴趣,我们先对比一下拉斯克临床医学奖和基础医学奖。 先从历史上整体看,拿到拉斯克临床医学奖一共只有11位拿到诺贝尔医学奖,由于拉斯克奖一共有79位最后拿到诺贝尔医学奖/化学奖,显然另外有68位基础医学奖得主最后拿到诺贝尔医学奖/化学奖。(人太多,没具体数, 大家有兴趣去数数),似乎临床医学奖要少很多, 只有基础医学奖的六分之一。 但显然我们应该看有多少届诺贝尔医学奖/化学奖发给了拉斯克临床/基础医学奖得主,而不是单纯以人数凑数, 因为奖是发给一个成就的,可以是一个人,也可以是两, 三个人。 另外近年的数据比20-30年前的数据显然更有意义, 因为现在的颁奖委员会和过去显然不一样,发奖的侧重点也会有不同。我们就来看看过去十年的诺贝尔医学奖(2001-2010),有4届获奖者是拉斯克基础医学奖获得者(2001,2002, 2007,2009), 同样有4届获奖者是拉斯克临床医学奖获得者(2003,2005,2008,2010)。 具体如下: Leland H. Hartwell (2001 诺贝尔医学奖,1998 拉斯克基础医学奖) Sir Paul M. Nurse (2001 诺贝尔医学奖,1998 拉斯克基础医学奖) Syndey Brenner (2002诺贝尔医学奖,1971 拉斯克基础医学奖) Paul Lauterbur (2003 诺贝尔医学奖, 1984 拉斯克临床医学奖) Barry J. Marshall (2005 诺贝尔医学奖,1995 拉斯克临床医学奖) Oliver Smithies (2007 诺贝尔医学奖,2001 拉斯克基础医学奖) Mario R. Capecchi (2007 诺贝尔医学奖,2001 拉斯克基础医学奖) Martin J. Evans (2007 诺贝尔医学奖,2001 拉斯克基础医学奖) Luc Montagnier (2008 诺贝尔医学奖,1986 拉斯克临床医学奖) Elizabeth H. Blackburn (2009 诺贝尔医学奖,2006 拉斯克基础医学奖) Carol W. Greider (2009 诺贝尔医学奖,2006 拉斯克基础医学奖) Jack W. Szostak (2009 诺贝尔医学奖,2006 拉斯克基础医学奖) Robert G. Edwards (2010 诺贝尔医学奖,2001 拉斯克临床医学奖) 还有三位化学奖得主 Roderick MacKinnon (2003诺贝尔化学奖, 1999 拉斯克基础医学奖) Aaron Ciechanover (2004诺贝尔化学奖, 2000 拉斯克基础医学奖) Avram Hershko (2004诺贝尔化学奖, 2000 拉斯克基础医学奖) 可以看出虽然12位拉斯克基础医学奖得主最后拿了诺贝尔医学奖/化学奖,只有4位拉斯克临床医学奖得主最后拿了诺贝尔医学奖, 人数上看的确基础医学奖的多很多,但两方分别拿了六届/四届,差别不大,在医学奖上更可以说是平起平坐。可以看出至少在最近几年,诺贝尔医学奖的委员会并没有完全倾向于基础研究,他们对临床医学上的成就一样重视,所以从对比上看,屠呦呦先生虽然是拉斯克临床医学奖,她拿奖几率并不比现在这些拉斯克基础医学奖得主低多少。 那么紧跟着的一点就是青蒿素的成就够不够格拿奖?这个本来不需要说什么,拿到拉斯克临床医学奖就足以说明它够格。拉斯克奖的评审委员会基本上都是学科大牛,你说一个可能看走眼,20多位盯着呢,评出来的怎么也不会差到哪里。而且好几个诺奖得主,提名诺奖完全没问题。 我在原来那篇文章里面已经谈过,青蒿素完全不同于其他抗疟药,是全新的一类药物,更重要的是它拯救了几百万人的生命。有人说这个成就比不上青霉素,所以不够格。这个说法就比较出格了,诺贝尔医学奖本来就有高有低,青霉素这种成就一百年来都没几个,如果每一届诺贝尔医学奖都按照青霉素, DNA双螺旋的标准,估计10-20年都难发一个奖。 青蒿素只需要对比现阶段诺贝尔医学奖的平均水平就好了,从这点上看,很多目前还没有什么医学价值的成果都拿了奖,而这个实实在在拯救了几百万人的生命的如果拿不到奖,我个人觉得是违背诺贝尔本人设立这个奖的初衷的。还有就是奎宁和青蒿素对比,首先,奎宁19世纪就出来了,那时候还没有诺贝尔奖,所以这个对比本身就是关公战秦琼。更重要的一点, 青蒿素结构上完全不同于奎宁/氯奎宁,是抗疟药一个里程碑的成就,新药和新类型的药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 这一点意义重大。 而且目前青蒿素没有耐药性, 不是每个新药都能有青蒿素的成就。另外还补充一点,抗菌药不光青霉素拿过奖,另外两个类型的磺胺类药物和链霉素也单独拿过,从这个例子看,青蒿素和奎宁没有任何冲突,完全可以单独拿。还有人说青蒿素的发现没理论和技术上原创的东西,这就比较扯了,请问青霉素有吗?医学奖的本来目的就是改善和提高人类医疗水平, 攻克疑难杂症,看重的首先就是贡献。 饶毅担心过屠呦呦先生的年龄,毕竟满80快81的人了,这也是我担心的,这估计是阻碍得奖的最大因素,诺贝尔奖是没有年龄限制的,但不颁给过世的人。 现在关键就是屠呦呦先生能不能hold住, 等到拿奖那一天。今年估计很难,可以看看上面最近10年拿拉斯克奖和诺贝尔奖之间明显有时间差。最快的拿拉斯克奖(06)后三年拿诺贝尔奖(09),慢的等了31年。如果是前者,还很有戏,如果后者,绝对没戏。如果单独看拉斯克临床医学奖,也不乐观,快的等了9年,慢的等了22年。按照最快的,也要到2020年,都90高龄,希望还能hold住。不过也许不用等那么久。 至于其它什么政治,文化,中西医等等因素,我不想多讨论,我想诺贝尔奖一百多年来的名望还是靠的住的。(这里专指科学上的三个奖,其它的和平奖,文学奖, 经济学奖不在我讨论范围)。 最后还是那句话: 青蒿素的工作拿到拉斯克奖已经证明一切了,可以说已经不需要其它更多的什么证明了。 最后欢迎大家指正错误,也欢迎大家转载,让我们多多宣传中国自己的科研成果。不过那种转贴完全不提原作者名字的就不欢迎了。 屠呦呦的1971年10月4日: 让我们记住这一天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53765do=blogid=488108 方舟子:青蒿素和中药有多大关系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1/9/252856.shtm
个人分类: 科学名人|6504 次阅读|10 个评论
屠呦呦:发现青蒿素及治疟 2011年度拉斯克-狄贝基临床医学研究
热度 2 dhwang 2011-9-16 05:08
昨夜星辰之二: 拉斯克基金会介绍屠呦呦获奖工作 美国西部时间9月13日,从早晨9开始,到凌晨2点,查资料,翻译拉斯克基金会对屠呦呦获奖工作的介绍,科学网于北京时间9月14日发布这篇译文。(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1/9/252482.shtm ) 有空再写这个过程。 相关阅读: 1. Lasker~DeBakey Clinical Medical Research Award Award Description ByEvelyn Strauss http://www.laskerfoundation.org/awards/2011_c_description.htm 2. From branch to bedside: Youyou Tu is awarded the 2011 Lasker~DeBakey Clinical Medical Research Award for discovering artemisinin as a treatment for malaria Ushma S. Neil Published September 12, 2011 J Clin Invest. doi:10.1172/JCI60887. Copyright 2011,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Clinical Investigation. 3. 李英:读屠呦呦的专著有感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396469do=blogid=304560 一评屠呦呦编著的《青蒿及青蒿素类药物》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396469do=blogid=294999 二评屠呦呦编著的《青蒿及青蒿素类药物》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396469do=blogid=295187 4.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1/9/252627-1.shtm 迟到的承认 南方周末:谁发现了青蒿素和三氧化二砷 屠呦呦和张亭栋的成果“堪称中国近代最重要的医药发现 作者:王丹红 来源: 科学网 www.sciencenet.cn 发布时间:2011-9-14 19:38:05 选择字号: 小 中 大 拉斯克基金会介绍屠呦呦获奖工作 编辑按: 2011年度拉斯克奖于9月12日公布,中国科学家屠呦呦获拉斯克-狄贝基临床医学研究奖,以表彰她“发现了青蒿素——一种治疗疟疾的药物,在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 拉斯克奖由有“现代广告之父”之称的美国广告经理人、慈善家阿尔伯特·拉斯克和夫人玛丽·沃德·拉斯克于1946年创立,以表彰在医学研究领域作出突出贡献的在世科学家、医学研究者和公共服务人员或机构。自创立65年来,共有300多位科学家获奖,屠呦呦是第一位获此奖的中国大陆科学家。 拉斯克基金会网站详细介绍了屠呦呦发现青蒿素及其应用于疟疾治疗的工作。文章指出,几千年来,疟疾肆虐人类、蹂躏文明,2000多年前中国医书《五十二病方》首次记载了青蒿的药物功能,公元340年间葛洪《肘后备急方》记载了青蒿用于抗疟治疗。在中国政府于1967年5月23日启动的“523项目”中,屠呦呦先锋性地发现了青蒿素,开创了疟疾治疗新方法,世界数亿人因此受益,未来还会有更多的人们将受益。 我们编译此文,以飨读者。部分小标题为译者所加,特此说明。 “屠呦呦领导的团队将一种古老的中医治疗方法转化为今天最强有力的抗疟疾药。” “通过将现代技术和严密性应用于5000多年前中国传统中医师们留下的遗产,她将这座宝库带入21世纪。” 2011年拉斯克-狄贝基临床医学研究奖授予中国中医科学研究院的科学家屠呦呦,以表彰她发现了青蒿素以及其对疟疾的治疗,她开发的这种治疗方法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数百万人的生命。一种以青蒿素为基础的复方药物现在已经成为疟疾的标准治疗方案,世界卫生组织(WHO)将青蒿素和相关的药剂列入其“基本药品”目录。每年都有几亿人感染疟疾,没有这种治疗方法,他们中的许多人也许已经不在人世。屠呦呦领导的团队将一种古老的中医治疗方法转化为今天最强有力的抗疟疾药。 几千年来,疟疾肆虐人类、蹂躏文明。2008年,2.47亿人感染了一种以蚊子为传播媒介的原虫所导致的疾病,其中大约100万人死亡。这种疾病对儿童有特别的进攻力,尤其是那些在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地区的儿童。从亚洲、拉丁美洲、中东地区到欧洲的部分地方,疟疾侵袭了100多个国家和各地的游行者。疟疾症状包括发烧、头痛和呕吐。通过中断身体内关键器官的血液供应,疟疾会很快威胁到生命。早期的诊断和治疗能降低这种疾病的发生率、预防死亡,并切断传播。 发现青蒿素 “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 绞取汁,尽服之。” ——葛洪《肘后备急方·卷三治寒热诸疟方第十六》 20世纪50年代晚期,世界卫生组织启动了一项旨在根除疟疾的雄心勃勃计划。在有限制的成功后,因为新兴的寄生虫对氯喹等特效抗疟药物形成了抗性,这种疾病在许多地方死灰复燃。1967年5月23日,中国政府启动一项旨在根除这种致命天灾的秘密军事项目——“523项目”,向抗性疟疾发起进攻。中国政府启动该项目不仅是因为疟疾在国内是一个问题,而且也因越南政府向中国求助。当时的越南正处于战争之中,疟疾严重损害了它的国民和军队。 这是一项秘密行动,这项事业的自然特性和当时的政治气候营造出一种环境:许多年来,只有少数几篇包含该项目内容的科学论文得以发表,国际学术界无法获取最初发表的这类论文,许多细节仍然笼罩在神秘的气氛之中。在1969年初,屠呦呦被任命为中国中医研究院“523项目”研究组的组长,在那里,传统中医师们和现代化学家、药理学家和其他科学家并肩工作。遵循毛泽东主席“中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的指示,屠呦呦梳理了可能导致线索的中国历代医籍和民间治疗方法。她挑选并收集了2000多个候选配方。到1971年,她的研究组从大约200种草药中获得380多种提取物。研究人员们开始评估这些提取物是否能清除疟鼠血液中的疟原虫。 其中一种提取物看起来很有希望:从青蒿中提取出来的一种物质能神奇地阻止这种寄生虫在动物体内生长。然而,这些充满希望的结果却不能重复。屠呦呦一头扎进文献,寻找可能的解释。 青蒿入药,首次记载出现在2000多年前的中国古医学书《五十二病方》(公元前168年左右)中,这本书出土于马王堆三号汉墓。书中详细描述了如何用青蒿来舒缓痔疮。在公元340年间东晋葛洪《肘后备急方》中,屠呦呦发现了对青蒿治疟能力的描述:“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 绞取汁,尽服之。”她思索古人为何将青蒿“绞取汁”而不是用传统的水煎煮?意识到煮沸和高温提取的标准程序可能破坏了其中的活性成份。 这种想法萦绕脑海,她重新设计了提取过程,改用低沸点溶剂乙醚来提取,药效明显提高;她进一步去粗存精,将该提取物分为中性和酸性部分,去除了没有抗疟活性且有毒的酸性部分,保留抗疟药效集中、安全性能好的中性部分;她发现青蒿药材的活性部分位于叶片上而不是其它部位,并确定出何时采收会有最大疗效。这些创新在提高青蒿治疗潜力的同时大幅减少了它的毒性。 在1972年3月举行的“523项目”会议上,她作为主题演讲者报告了这种被命名为191的中性植物提取物,它能清除小鼠和猴子血液中的疟原虫。 从实验台到临床 “屠呦哟先锋性地开创了疟疾治疗新方法,世界数亿人因此受益,未来还会有更多的人们将受益。” 在此之后,屠呦呦和她的小组对海南省21位疟疾患者测试了这种青蒿提取物的效果。其中大约一半的患者感染了致命的恶性疟原虫,另一半感染了间日疟原虫。间日疟原虫是一种最常见的导致反复发烧疾病的病菌。在这两个测试小组中,发烧症状和血液中的寄生虫均快速消失。 在此期间,通过用色谱分析法分离提取物中的成分,屠呦呦开始寻找青蒿中的活性成分。1972年11月8日,她和她的同事们获得了抗疟有效单体的提纯物质——一种白色针晶,并将之命名为青蒿素,如今在西方被普遍称为artemisinin。屠呦呦和同事随后确定出青蒿素有一个非同寻常的结构,这种结构被证明为一个拥有一个过氧基团的倍半萜内酯,完全不同于以前所知的任何抗疟药物的成分。以后的研究将显示这个过氧基团是青蒿素对付疟原虫的核心力量。 对529位疟疾患者的临床试验证实,青蒿素晶体是一种抗疟新药。许多来自中国各研究机构的科学家们加入到这一事业中,提高提取流程并从事临床试验。有关青蒿素的第一篇英文报道发表于1979年12月;按中国当时的习惯做法,所有作者均为匿名。那时,遍布中国的青蒿素研究小组已经将这种药物用于2000多名患者,其中部分是抗氯喹恶性疟疾患者。此外,在141位脑性疟疾患者中,这种药物治愈了其中131人。小规模对比研究显示,青蒿素发挥作用的时间较氯喹快得多,而且没有有害副作用。 这篇英文论文引起国际学术界的关注。1981年10月,由世界卫生组织、世界银行和联合国开发署组织的疟疾化学治疗工作组会议在北京举行,屠呦呦应邀在会议上报告了青蒿素的发现。她的演讲激起了热烈反响,她不仅告诉听众有关青蒿素之事,也告诉听众青蒿素的化学衍生物。1973年,作为其结构研究的一部分,屠呦呦对青蒿素进行修饰生产出新化合物——双氢青蒿素,发现这种新化合物的药效比青蒿素高10倍,并减少了疾病复发的风险。这种化合物为其它青蒿素衍生药物奠定了基础。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广州中医药大学的李国桥教授用青蒿素和这些衍生物进行关键的临床试验。这些药物显示出比标准药物如氯喹和奎宁更好的疗效;与母体成分相比,它们在体内呆的时间更长,从而奠定了今天治疗方法的基础。 1980年,瑞士罗氏制约公司位于香港的远东研究基金会的基斯·阿罗德加入李国桥的事业,两年后,他们在经同行评审的西方期刊上发表了一篇有关青蒿素临床试验的高显示度论文。之后,同一小组做了首次随机研究,将青蒿素和其它已知疟疾药物如甲氟喹和法西达进行对比。在不增加副作用的情况下,青蒿素提高了疗效。李国桥、阿罗德和其他人随后指出,栓剂形式的青蒿素和其衍生物也是有效的。对婴儿和无意识病人来说,这是一种重要的药物发送形式。 几乎每一种抗疟新药最初都能大幅减少这种疾病的发生率,之后,疟原虫开始形成抗体,疾病和死亡率攀升。在柬埔寨西部,零星出现过对以青蒿素成分为基础的药物的突然抗性。为了避免这种抗性,患者需服用两种以不同方式攻击疟原虫的药物,从2006年开始,世界卫生组织不鼓励单独使用青蒿素成分的药物。如今,世界卫生组织建议合并治疗方案,每一种方案都含有以青蒿素为基础的成分并加上不相关的化学成分。 复方蒿甲醚(Coartem)是一种青蒿素混合药物,含有青蒿素和另一种抗疟成分苯芴醇,最初由中国军事医学科学院合成,并由瑞士诺华制药公司生产。2001年,世界卫生组织与诺华签署一份协议,诺华公司以非赢利方式向发生疟疾流行的各国公共卫生系统提供复方蒿甲醚。到目前为止,诺华已经提供了4亿多复方蒿甲醚治疗。 屠呦哟先锋性地开创了疟疾治疗新方法,世界数亿人因此受益,未来还会有更多的人们将受益。通过将现代技术和严密性应用于5000多年前中国传统中医师们留下的遗产,她将这座宝库带入21世纪。(科学网 王丹红/编译) 附:屠呦呦简介 中国中医科学院终身研究员兼首席研究员,1930年12月出生,浙江省宁波市人。1955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现为北京大学药学院),同年到新建的卫生部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工作。曾脱产两年半在卫生部“西医离职学习中医班”系统学习中医药知识。(资料来源:《青蒿及青蒿素类药物》) 更多阅读 拉斯克基金会屠呦呦获奖工作介绍原文(英文) 周维善院士讲述青蒿素结构测定经过 青蒿素:源自中草药园的发现 屠呦呦获2011年拉斯克奖 屠呦呦与张亭栋获GSK生命科学杰出成就奖 屠呦呦:成就与争议伴行 相关专题: 屠呦呦获拉斯克奖
个人分类: 人物专访|5242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2011 成都车展 不可错过 十大重点新车
dongzg101 2011-9-16 01:19
2011成都车展不可错过的十大重点新车 各怀绝技 2011年09月15日 01:12 来源: 凤凰网汽车 字号: T | T 10 人参与 1 条评论 打印 转发 凤凰网 汽车 讯 金秋9月,秋高气爽的季节我们又迎来了2011成都国际车展。作为国内年度最重要的汽车盛世之一中国西部地区最具规模和影响力的2011第14届成都国际汽车展 览会将于今年的9月17日—25日在成都世纪城新国际会展中心隆重举行,作为中国最具盛名的四大汽车展会之一的 成都车展 ,本届成都车展的首发/上市 新车 多达近30余款,厂商、经销商纷纷拿出看家本领精心布置展台,欲一决高下。下文中,凤凰网汽车将为您盘点本届成都车展不可错过的十大必看新车。 全球最贵SUV品牌Dartz将亮相成都车展 千万售价 近日获悉,将于9月15日盛大开幕的2011成都车展又添一位实力派选手参展,它就是原定于4月 上海车展 全国首发却搁浅失约的全球最贵 SUV 品牌Dartz旗下一款防弹 车型 Dartz Prombron中国版。目前从Dartz官方获悉,该车已确定在成都车展上亮相,预计这款车在中国的售价将会超过2000万(海外售价160万美元)。届时请关注凤凰网汽车从成都车展现场发回的精彩报道。 Dartz Prombron中国版 Dartz是一家拉脱维亚汽车公司,专门从事SUV尤其是军用越野车的制作,为了迎合中国富人的需要,中国进口汽车贸易公司与Dartz已经正式签订合作协议,Dartz旗下车型将由 中进汽贸 代理并在中国市场进行销售。 Dartz Prombron中国版 外观方面,Dartz Prombron中国版采用黑色喷漆,车身增加了重型装甲,并采用防弹玻璃和22寸超大轮圈,此外还加入了一些耐高温的芳纶纤维外部饰件以及纯钨排气管等。内饰方面也以黑色为主调,采用真皮座椅,选用Rogue Acoustic语音系统,后排还具有液晶显示屏和托盘。 动力方面,采用一款通用8.1L V8机械增压柴油发动机,其最大功率达到335kw,峰值扭矩850Nm。还有更多关于成都车展的首发/上市新车消息可点击凤凰网汽车成都车展专题查看。 相关精彩链接: 全球最贵SUV品牌Dartz将亮相上海车展 即将入华销售 1 2 3 4 5 6 7 8 9 10 ... 11
950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张维迎:如果学校取消了 中国人道德水平会大大提升
热度 2 dongzg101 2011-9-16 00:59
9月15日,中国北京大学经济学教授张维迎在2011达沃斯论坛上表示,中国几十年的教育都是失败的。这个失败在于,教育在培养人时没有注意培养人的自主创造性,没有注意培养人的道德。 张维迎还说,如果所有的学校取消了,中国人的知识会大大降低,但中国人的道德水平会大大提升。“因为我们从小学开始,每一步走过来,都培养大家在说假话,这实际上影响到我们的国民素质。” 同时,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周其仁教授在论坛上也表示,中国面临腐败和改革赛跑的挑战。如果改革的进展不能遏止腐败的蔓延,腐败不但可能吞噬改革的成果,而且将瓦解公众对改革的支持,引发激烈的社会冲突,成为终结改革的致命杀手。 凤凰卫视 综合报道
1001 次阅读|6 个评论
[转载]海大欢迎您
wyc 2011-9-14 06:34
理想扬帆 梦想启航——我校隆重举行2011级新生开学典礼暨集中军训动员大会 添加时间:2011-09-13 14:55:38 阅读次数: 797   9月9日上午, 2011级新生开学典礼在体育馆隆重举行,4000余名本科生一起见证他们成为海大人的神圣时刻。校长王祖温、副校长孙培廷、校党委副书记兼副校长郑少南、纪委书记陈鹏、校长助理潘新祥及有关职能部门、各学院(系)领导出席了开学典礼。开学典礼由校长助理潘新祥主持。   开学典礼在雄壮的国歌声中拉开序幕。   校长王祖温在开学典礼上作了讲话。他代表全校师生员工,对2011级新同学的到来表示热烈地欢迎。他向新生介绍了学校的概况以及学校的师资、校友基金、对外交流及留学生工作等情况。他还代表学校向因宿舍调整和地铁施工及道路噪音同学们带来的不便表示歉意。同时对同学提出了三点希望和要求:一是励志进取,做一个志向远大、知识渊博的人;二是尚德感恩,做一个品德高尚、懂得感恩的人;三是公平竞争,做一个脚踏实地、拼搏进取的人。最后,他对同学们选择了海大和家长对学校的信任表示感谢,也希望同学们在四年后看到一个崭新的自我。   副校长孙培廷宣读了《关于授予赵宝刚等1320名同志校衔的命令》,并为二、三级校衔受衔者颁发命令书。   校党委副书记兼副校长郑少南为新生中队授旗。   校纪委书记陈鹏宣读了《2011级新生中队指导员任命令》。   交通运输管理学院冯琳老师、校学生会主席梁赟同学、轮机工程学院马恭鸣同学,分别代表全校教师、在校高年级学生及新生发言。   来自信息科学技术学院的姜笑寒同学带领全体新生进行宣誓。   在2011新同学合唱的《大连海事大学校歌》声中开学典礼圆满结束。      开学典礼结束之后,举行了2011级新生军训动员大会。     武装部部长兼保卫处处长林维明通报了大连海事大学2011级新生集中军训的相关安排。   海军大连舰艇学院学员旅副旅长沈琳健代表海军大连舰艇学院学员旅作了讲话。他阐明了大学生参加军事训练工作的重要意义,并对参与此次新生集中军训的训练教官提出了相关要求。   学生工作部副部长兼学生处副处长徐风光作了集中军训动员讲话。他首先介绍了我校半军事管理的由来和沿革,接着向同学们阐述了军事训练对大学生外在形象和内在修养、及意志品质培养的重要性。然后介绍了我校如何开展军事训练和半军事管理的,最后他希望全体2011新生都能积极投身到即将到来的集中军训中。   来自海军大连舰艇学院的教官代表杨超、航海学院的学员代表司征发言。   在开学典礼之前,播放了由党委宣传统战部新闻中心制作的视频短片《海大欢迎你》,表达了我校师生对新同学的祝福和欢迎。
个人分类: 未分类|2517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2003—2011房地产调控政策(转载文章)
songhaiyu 2011-9-13 21:26
2003年4月 121号文件拉响宏观调控警报   中国人民银行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房地产信贷业务管理的通知》。规定对购买高档商品房、别墅或第二套以上(含第二套)商品房的借款人,适当提高首付款比例,不再执行优惠住房利率规定。此份文件是中国第一轮房地产牛市启动之后,中央政府第一次采取抑制房地产过热的措施,表明中央政府对房地产的态度由支持转为警惕。   2003年8月 国务院明确将房地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出产业   国务院发布《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的通知》(又称18号文件),将房地产业定位为拉动国家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明确提出要保持房地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要求充分认识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意义,要根据城镇住房制度改革进程、居民住房状况和收入水平的变化完善住房供应政策,调整住房供应结构,增加普通商品住房供应,加强对土地市场的宏观调控,对于高档、大户型商品住房以及高档写字楼、商业性用房积压较多的地区,要控制此类项目的建设用地供应量,或暂停审批此类项目。   2004年3月 831大限提高拿地“门槛” 调控开始   继2003年7月国务院发文严格控制土地供给之后,国土资源部、监察部又联合发文,严令各地须在当年8月31前将协议出让土地中的“遗留问题”处理完毕,否则国土部门有权收回土地,纳入国家土地储备,是为“8.31大限”。此举是中央政府从土地供给上抑制房地产过热的又一举措。   2004年10月 央行10年来首次宣布上调存贷款利率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04年10月29日起上调金融机构存贷款基准利率并放宽人民币贷款利率浮动区间和允许人民币存款利率下浮。金融机构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   同时,进一步放宽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浮动区间。金融机构(不含城乡信用社)的贷款利率原则上不再设定上限,贷款利率下浮幅度不变,贷款利率下限仍为基准利率的0.9倍。对金融竞争环境尚不完善的城乡信用社贷款利率仍实行上限管理,最高上浮系数为贷款基准利率的2.3倍,贷款利率下浮幅度不变。以调整后的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5.58%)为例,城乡信用社可以在5.02-12.83%的区间内自主确定贷款利率。   2005年3月 房贷优惠政策取消 调控涉及消费层面   央行决定从即日起调整商业银行自营性个人住房贷款政策。宣布取消住房贷款优惠利率;对房地产价格上涨过快的城市或地区,个人住房贷款最低首付款比例可由现行的20%提高到30%。央行此举表明,中央政府对房地产的政策调控力度进一步加大。   2005年3月 房地产税改革深入   调控触及交易环节 财政部副部长肖捷在出席“中国发展高层论坛”时表示,中国目前在房地产保有和交易环节税费偏轻,问题严重,今后一段时期将重点推进房地产税改革。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正在筛选试点城市,将开始模拟运行,为最终出台房地产税提供决策基础。   2005年3月 国八条出台 调控上升到政治高度(老国八条)   国务院出台八点意见稳定房价。一是高度重视稳定住房价格;二是将稳定房价提高到政治高度,建立政府负责制;三是大力调整住房供应结构,调整用地供应结构,增加普通商品房和经济住房土地供应,并督促建设;四是严格控制被动性住房需求,主要是控制拆迁数量;五是正确引导居民合理消费需求;六是全面监测房地产市场运行;七是积极贯彻调控住房供求的各项政策措施;八是认真组织对稳定住房价格工作的督促检查。   2005年5月 七部委意见 调控加强、细则出台(新国八条)   国务院办公厅发出通知,转发建设部等七部委《关于做好稳定住房价格工作的意见》,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要把解决房地产投资规模过大、价格上涨幅度过快等问题,作为当前加强宏观调控的一项重要任务。   2005年9月 银监会212号文件收紧房产信托   2005年9月底,由银监会制定的房地产信托管理文件(即“212号文”)开始下发至各地银监局。该文件全称《加强信托投资公司部分业务风险提示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对房地产信托发行门槛进行了严格限制。   2005年10月 国税总局重申二手房交纳个税   2005年10月11日,国家税务总局发布了《关于实施房地产税收一体化管理若干具体问题的通知》(国税发 156号),文件正式明确了个人买卖二手房,必须交纳个人税。   文件明确,在办理二手房过户时,要做到各税统管,不能只负责征收契税,其他税种如营业税、城建税、教育费附加、个人所得税、土地增值税、印花税也要同时进行征收。   2006年4月27日 房贷利率再次上调 调控卷土重来   央行全面上调各档次贷款利率0.27个百分点,其中,5年期以上的银行房贷基准利率由6.12%上调至6.39%。这是央行在加息后短短一年多时间里再次上调利率,此次加息主要是为了抑制投资需求,进一步稳定房地产价格。   2006年5月24日 国六条出台   国六条出台 新一轮调大幕开启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上提出了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的六项措施:一、切实调整住房供应结构。二、进一步发挥税收、信贷、土地政策的调节作用。三、合理控制城市房屋拆迁规模和进度,减缓被动性住房需求过快增长。四、进一步整顿和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五、加快城镇廉租住房制度建设,规范发展经济适用住房,积极发展住房二级市场和租赁市场,有步骤地解决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六、完善房地产统计和信息披露制度,增强房地产市场信息透明度,全面、及时、准确地发布市场供求信息,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业内人士认为这六条措施开启了2006年房地产调控序幕,称之为国六条。   2006年5月29日 国务院出台限制套型90/70政策   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关于调整住房供应结构稳定住房价格的意见》(国办发(2006)37号),人称9部委“十五条”,对“国六条”进一步细化,而且在套型面积、小户型所占比率、新房首付款等方面作出了量化规定,提出90平方米、双70%的标准。   2006年5月31日 国税总局出台二手房营业税政策   国税总局下发《关于加强住房营业税征收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国税发74号文件),对“国六条”中二手房营业税新政策的具体执行问题予以明确。要求各级地方税务部门要严格执行调整后的个人住房营业税税收政策。2006年6月1日后,个人将购买不足5年的住房对外销售全额征收营业税。个人将购买超过5年(含5年)的普通住房对外销售,应持有关材料向地方税务部门申请办理免征营业税的手续。   2006年7月6日 未取得预售许可证不得发布预售广告   建设部联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下发166号文件《关于进一步整顿规范房地产交易秩序的通知》,要求房地产开发企业取得预售许可证后,应当在10日内开始销售商品房。同时加强房地产广告发布管理,未取得商品房预售许可证的房地产项目,不得发布商品房预售广告。   2006年7月11日 建设部出台171号“外资限炒令”   建设部联合其他5部委下发171号文件《关于规范房地产市场外资准入和管理的意见》,被业内称为“外资限炒令”,加强了对外商投资企业房地产开发经营和境外机构和个人购房的管理。   2006年7月26日 108号文强制征收二手房转让个人所得税   国税总局发布《关于住房转让所得征收个人所得税有关问题的通知》(108号文),宣布从8月1日起,各地税局将在全国范围内统一强制性征收二手房转让个人所得税。   2006年8月1日 土地新政出台   国土资源局制定的《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规范》和《协议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规范》正式施行,规范对招标拍卖挂牌或协议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的范围作了细化,进一步明确六类情形必须纳入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国有土地范围:供应商业、旅游、娱乐和商品住宅等各类经营性用地以及有竞争要求的工业用地,并建立国有土地出让的协调决策机构和价格争议裁决机制。   2006年8月19日 央行调整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06年8月19日起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金融机构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由现行的2.25%提高到2.52%;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由现行的5.85%提高到6.12%;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也相应调整,长期利率上调幅度大于短期利率上调幅度。   同时,进一步推进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市场化。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的下限由贷款基准利率的0.9倍扩大为0.85倍,其他商业性贷款利率下限保持0.9倍不变。商业银行可按照国家有关政策,根据贷款风险状况,在下限范围内自主确定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水平。   2006年8月30日 建设部出台廉租房管理实施办法   建设部:《城镇廉租房工作规范化管理实施办法》出台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建设部等部门关于调整住房供应结构稳定住房价格意见的通知》(国办发 37号),加强城镇廉租住房制度建设,规范城镇廉租住房管理,我部制定了《城镇廉租房工作规范化管理实施办法》。   2006年9月 房地产市场整顿   9月12日按照《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建设部等部门关于调整住房供应结构稳定住房价格意见的通知》(国办发 37号)和《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关于进一步整顿规范房地产交易秩序的通知》(建住房 166号)的要求,现就房地产交易秩序专项整治活动制定工作方案。   2007年1月 建设部规范经纪行业   今年1月23日,建设部、央行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强房地产经纪管理规范交易结算资金账户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依此,北京市相继出台了资金监管、网上签约、标准买卖合同这三大详尽并相互配合的文件;对于二手房交易而言,提供了实质性的操作规范,对行业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网上签约在7月1日正式实施,下半年的二手房市场,将在良性、规范的轨道中运行。   2007年3月16日 通过《物权法》 10月1日起执行   3月16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物权法作为确认财产、利用财产和保护财产的基本法律,对于法律体系的完善、经济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例如物权法规定:“住宅建设用地使用权期间届满的,自动续期”,这一条打消了民众对70年使用期满后国家回收土地的顾虑,有利于提高购买不动产的积极性。物权法对于房产市场具有深远的影响;除了70后自动续期外,还有最直观的一点,就是物权法为物业税的开征奠定了基础,物业税所带来的持有成本的增加,都是消费者置业投资所必须面对和重新考虑的,理性的需求无疑对房产市场的平稳发展意义重大。   2007年3月 央行2007年首度次加息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07年3月18日起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金融机构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由现行的2.52%提高到2.79%;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由现行的6.12%提高到6.39%;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也相应调整。   2007年5月19日 央行再次加息   中国人民银行最新公布的消息,19日起,上调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金融机构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18个百分点,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也相应调整。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上调0.09个百分点。从2007年6月5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2007年7月20日 央行第三次加息   央行宣布在本次加息中,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相应上调0.09个百分点。同时,上调活期存款利率9个基点,由0.72%上升至0.81%。这是2002年2月以来首次上调活期存款利率。在这5年来,央行曾多次加息, 但是上调对象均为定期存款或贷款利率,此次是5年多来首次上调活期存款利率。   2007年8月 国发〔2007〕24号 回归保障   住房问题是重要的民生问题。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解决城市居民住房问题,始终把改善群众居住条件作为城市住房制度改革和房地产业发展的根本目的。20多年来,我国住房制度改革不断深化,城市住宅建设持续快速发展,城市居民住房条件总体上有了较大改善。但也要看到,城市廉租住房制度建设相对滞后,经济适用住房制度不够完善,政策措施还不配套,部分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还比较困难。   2007年8月 央行上调金融机构存贷款基准利率(第四次加息)   为合理调控货币信贷投放,稳定通货膨胀预期,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07年8月22日起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金融机构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由现行的3.33%提高到3.60%;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18个百分点,由现行的6.84%提高到7.02%;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也相应调整。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相应上调0.09个百分点。   2007年9月 央行年内第五次加息   2007年9月15日起,金融机构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由现行的3.60%提高到3.87%;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由现行的7.02%提高到7.29%。   2007年9月27日,央行出台新政 购买第二套住房首付比例不得低于50% 2008年1月15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央行称,2006年以来,人民银行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大力回收流动性,取得一定成效。近几个月货币信贷增长有所放缓,但宏观调控成效的基础并不牢固。由于国际收支持续顺差,银行体系过剩流动性又有新的增加,贷款扩张压力较大。适应当前流动性的动态变化,人民银行再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以巩固调控成效。   央行表示,人民银行将继续执行稳健的货币政策,引导货币信贷合理增长,保持经济平稳运行。   至此,这一数字已调升到15%,再创中国自1984年设立存款准备金制度以来的新高,明确释放出货币政策从紧的信号。   2008年3月3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下发《关于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和住房租赁有关税收政策的通知》   2008年3月12日,建设部发布的住房建设规划与住房建设年度计划制定工作的指导意见其中提出凡新审批、新开工的商品住房,套型建筑面积90平方米以下住房(含经济适用住房)面积所占比重,必须达到开发总面积的70%以上。   2008年3月21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下发《关于加强廉租住房质量管理的通知》。   2008年3月25日,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08年3月25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至此,这一数字已调升到15.5%,创下历史新高。   2008年4月25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2008年04月16日为继续落实从紧的货币政策要求,加强银行体系流动性管理,引导货币信贷合理增长,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08年4月25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2008年5月20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为加强银行体系流动性管理,引导货币信贷合理增长,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08年5月20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2008年5月30日,国家多项调控近期开始施行 土地阀门再度把紧   监察部、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国土资源部联合下发《违反土地管理规定行为处分办法》,土地阀门把紧,具体政策:商品住宅开发不得超3年;土地管理不作为将受严惩等。自2008年6月1日起执行。   2008年6月10日,税务总局:企业为个人购买房需征收个人所得税   关于企业为个人购买房屋或其他财产征收个人所得税问题,日前,财政部和税务总局明确批复:企业为个人购买房屋或其他财产需征收个人所得税,同时在批复中对具体的征收办法作出了规定:企业为个人购买房需征收个人所得税。   2008年7月14日,国土部表示:小产权房不给宅基地证   面对全国各地愈演愈烈的小产权房,国土资源部今日出台文件,开展集体建设用地流转试点和集体建设用地整理,必须首先完成宅基地使用权登记发证,因被小产权房占用而未得到“合法使用”的宅基地不具备登记发证的资格。   2008年8月11日,国务院新规:商品房销售应明示能源消耗指标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1日签署第530号国务院令,公布《民用建筑节能条例》,根据《条例》,房地产开发企业销售商品房,应当向购买人明示所售商品房的能源消耗指标、节能措施和保护要求、保温工程保修期等信息,并在商品房买卖合同和住宅质量保证书、住宅使用说明书中载明。   2008年8月14日,3部委联合印发《2008年廉租住房工作计划》   计划提出,2008年底前,所有县城及以上城市都要根据国务院规定,对低保家庭中的住房困难户做到应保尽保,有条件的地区要逐步扩大保障范围。   2008年,新增廉租住房保障户数250万户(其中实物配租户数40万户),加上以前年度保障户数,累计廉租住房保障户数将达到350万户。   2008年8月25日,央行银监会联合发文要求严格建设项目贷款管理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联合下发《关于金融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通知》,《通知》要求,严格建设项目贷款管理。对列入国家《禁止用地项目目录》的项目,严禁发放贷款;已发放贷款的,应在采取必要保全措施的基础上,逐步收回。严格市政基础设施和工业用地项目贷款审核。对于不符合国家标准,未取得国土资源部门用地批复的市政基础设施、生态绿化项目以及工业项目建设,不得予以任何形式的信贷支持。严格商业性房地产信贷管理。金融机构禁止向房地产开发企业发放专门用于缴交土地出让价款的贷款;土地储备贷款采取抵押方式的,应具有合法的土地使用证,贷款抵押率最高不得超过抵押物评估价值的70%,贷款期限原则上不超过2年。严格农村集体建设用地项目贷款管理。对利用农村集体土地开发商业性房地产的,不得发放任何形式的贷款;对购买农村集体土地上建设的住房的城镇居民,不得发放住房贷款。   2008年9月15日,央行宣布“双率”齐降   受美国金融风暴的影响,央行宣布从9月16日起,下调一年期人民币贷款基准利率0.27个百分点,以及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5%。   2008年10月9日,西方央行联手降息 中国打出"降率免税"组合拳   中国人民银行8日晚间宣布,从10月9日起下调一年期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各0.27个百分点,其他期限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作相应调整。央行同时还宣布了我国银行存款准备金率9年来首度下调的决定:从10月15日起下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此外,我国将从10月9日起对储蓄存款利息所得暂免征收个人所得税,这意味着自1999年开始实施的存款利息税将被暂时终止。   2008年10月12日,十七届三中全会:土地或可转让抵押继承 小产权房有望破题   10月9日到12日,中国共产党十七届三中全会将在北京召开,关注新土改政策,土地或可转让抵押继承,小产权房有望破题。   2008年10月12日,系列新政支持房地产   从2008年11月1日起,对个人首次购买90平方米及以下普通住房的,契税税率暂统一下调到1%;对个人销售或购买住房暂免征收印花税;对个人销售住房暂免征收土地增值税。地方政府可制定鼓励住房消费的收费减免政策。   从2008年11月1日起,对个人首次购买90平方米及以下普通住房的,契税税率暂统一下调到1%。为加强税收优惠政策管理,要求首次购房证明由住房所在地县(区)住房建设主管部门出具。   对居民首次购买普通自住房和改善型普通自住房提供贷款,其贷款利率的下限可扩大为贷款基准利率的0.7倍,最低首付款比例调整为20%。   下调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其中,五年期以下(含)由现行的4.32%调整为4.05%,五年期以上由现行的4.86%调整为4.59%,分别下调0.27个百分点。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08年10月27日起,将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的下限扩大为贷款基准利率的0.7倍;最低首付款比例调整为20%。   加快廉租住房建设,以规范廉租住房和经济适应住房保障以及其他社会救助工作中的城市低收入家庭,加大实物配租力度,扩大廉租住房租赁补贴范围,推进棚户区(危旧房)改造。   2008年10月28日,央行年内第三次下调利率   从2008年10月30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由现行的3.87%下调至3.60%,下调0.27个百分点;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由现行的6.93%下调至6.66%,下调0.27个百分点;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相应调整。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保持不变。   2009-2010中国房地产行业重要政策汇总   1、人民网北京12月9日电国务院总理温家宝9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决定,个人住房转让营业税征免时限由2年恢复到5年,其他住房消费政策继续实施。   2、国务院周一召开常务会议,在强调保持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的同时特别指出,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加强市场监管,稳定市场预期,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势头。回想2005年"国八条"、2006年"国六条"时,"稳定房价"是主基调,此次提出"遏制"之说,可见中央决策层平抑房价的决心。   3、12月17日,财政部、国土部等五部委出台《进一步加强土地出让收支管理的通知》,明确开发商以后拿地时,“分期缴纳全部土地出让价款期限原则上不得超过一年,特殊项目可以约定在两年内全部缴清,首次缴款比例不得低于全部土地出让款的50%”。如果开发商拖欠价款,不得参与新的土地出让交易。   4、财政部发布通知,自2010年1月1日起,个人将购买不足5年的非普通住房对外销售的,全额征收营业税;个人将购买超过5年(含5年)的非普通住房或者不足5年的普通住房对外销售的,按照其销售收入减去购买房屋的价款后的差额征收营业税;个人将购买超过5年(含5年)的普通住房对外销售的,免征营业税。   5、上海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意见发布,抑制投机。一是税收、信贷政策体现抑制投资投机性购房,继续支持首次和改善型购房。  营业税政策按照国务院常务会议规定,征免时限由2年恢复到5年。二是严格土地供应政策,切实增加普通商品住房土地供应。三是加快建立和完善住房保障体系,积极推进大型居住社区建设。四是进一步加强房地产市场监测监管。   6、国家税务总局获悉,今年税务部门将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房地产模拟评税,物业税“空转”工作在部分地区试点了6年多之后,将推广至全国。专家指出,这一信息表明,物业税开征步伐将大大加快了。所谓物业税的模拟“空转”,是指虽然没有实际征税,但一切步骤与真实收税流程相同,由财政部门、房产部门以及土地管理部门共同参与,统计物业数量,并进行评估和税收统计。   7、清理地方不符合调控要求房地产政策   住房城乡建设部部长姜伟新日前在全国住房城乡建设工作会议上表示,要对去年以来新出台的不符合调控要求的地方性房地产政策及时进行清理和调整,采取针对性措施,遏制房价过快上涨,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    2010年房地产调控政策总汇   2010年中国房地产政策已由此前的支持转向抑制投机,遏制房价过快上涨,并且先後采取了土地、金融、税收等多种调控手段.不过,频频刷新的"地王"记录,以及仍在不断上涨的房价令政策执行效果和政府公信力屡遭诟病。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3月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上涨11.7%.1-3月,中国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6,594亿元,同比增长35.1%;房屋新开工面积3.23亿平方米,同比增长60.8%;商品房销售额7,977亿元,同比增长57.7%。   2010年,国务院调控房地产“新国十条”,提出地方政府对稳定房价、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工作不力,影响社会发展和稳定的,要追究责任。   1、1月10日,国务院出台"国十一条",严格二套房贷款管理,首付不得低于40%,加大房地产贷款窗口指导。   2、1月21日,国土资源部发布《国土资源部关于改进报国务院批准城市建设用地申报与实施工作的通知》提出,申报住宅用地的,经济适用住房、廉租住房和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用地占住宅用地的比例不得低于70%。   3、3月10日,国土资源部再次出台了19条土地调控新政,即《关于加强房地产用地供应和监管有关问题的通知》,该通知明确规定开发商竞买保证金最少两成、1月内付清地价50%、囤地开发商将被"冻结"等19条内容。   4、3月10日,国土资源再次出台了19条土地调控新政,即《关于加强房地产用地供应和监管有关问题的通知》,该通知明确规定开放商竞卖保证金最少两成,1月内付清地价50%,囤地开发商将被“冻结”等19条内容。   5、3月12日,国土资源部称,将于今年3月至7月在全国开展对房地产用地突出问题的专项检查,本次调查重点针对擅自改变房地产用地用途、违规供应土地建设别墅以及囤地炒地等问题。   6、3月22日,国土资源部会议提出,在今年住房和保障性住房用地供应计划没有编制公布前,各地不得出让住房用地;将在房价上涨过快的城市开展土地出让招拍挂制度完善试点;各地要明确并适当增加土地供应总量;房价上涨过快、过高的城市,要严控向大套型住房建设供地。   7、3月23日,国资委要求78户不以房地产为主业的中央企业,要加快进行调整重组,在完成企业自有土地开发和已实施项目等阶段性工作後要退出房地产业务,并在15个工作日内制订有序退出的方案。   8、4月2日,财政部下发通知称,对两个或两个以上个人共同购买90平方米及以下普通住房,其中一人或多人已有购房记录的,该套房产的共同购买人均不适用首次购买普通住房的契税优惠政策。   9、4月7日,国家发改委发布2010年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重点提出,要进一步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增加普通商品住房的有效供给,支持普通自住和改善性住房消费,大力整顿房地产市场秩序。   10、4月11日,中国银监会主席刘明康表示,银监会要求所有银行在6月底之前提交贷款情况的评估报告,并称房地产风险敞口大,要严控炒房行为.银监会表示,银行不应对投机投资购房贷款,如无法判断,则应大幅提高贷款的首付款比例和利率水平.北京部分银行已将二套房首付比例提升至60%。   11、4月1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仍在持续,将保持货币信贷适度增长,坚决抑制住房价格过快上涨,并将加快研究制定合理引导个人住房消费的税收政策。   12、4月15日,国务院出台具体措施,要求对贷款购买第二套住房的家庭,贷款首付款不得低于50%,贷款利率不得低于基准利率的1.1倍.对购买首套住房且套型建筑面积在90平方米以上的家庭,贷款首付款比例不得低于30%。   13、4月15日,国土资源部公布2010年住房供地计划,今年拟计划供应住房用地总量同比增长逾130%,其中中小套型商品房将占四成多,超过去年全国实际住房用地总量。   14、、4月18日,国务院发布通知指出,商品住房价格过高、上涨过快、供应紧张的地区,商业银行可根据风险状况,暂停发放购买第三套及以上住房贷款;对不能提供一年以上当地纳税证明或社会保险缴纳证明的非本地居民暂停发放购买住房贷款。   15、4月30日,北京政府发布调控通知。要求商业银行根据风险状况暂停发放第三套及以上住房和不能提供1年以上本市纳税证明或社会保险缴纳证明的非本市居民购房的贷款。统一购房家庭只能新购买一套商品住房。 2010 年6月4日:住房城乡建设部等三部委通知称,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中居民家庭住房套数,应以拟购房家庭(含借款人、配偶及未成年子女)成员名下实际拥有的成套住房数量进行认定。 2010 年9月27日:中国国土资源部称,将严格土地竞买人资格审查,土地闲置一年以上竞买人及其控股股东将被禁止拿地。 2010 年9月29日:国家有关部委要求在房价过高、上涨过快、供应紧张的城市,要在一定时间内限定居民家庭购房套数.完善差别化的住房信贷政策,对贷款购买商品住房,首付款比例调整到30%及以上;各商业银行暂停发放居民家庭购买第三套及以上住房贷款,要加强对消费性贷款的管理,禁止用于购买住房;切实增加住房有效供给。 2010 年10月19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自20日起,金融机构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上调0.25个百分点,由现行的2.25%提高到2.50%;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25个百分点,由现行的5.31%提高到5.56%;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据此相应调整。 2010 年11月3日:住房城乡建设部、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联合印发《关于规范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政策有关问题的通知》。公积金新政强调,第二套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不得低于同期首套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利率的1.1倍,首付款比例不得低于50%,严禁使用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进行投机性购房,并停止向购买第三套及以上住房的缴存职工家庭发放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 2010年11月10日: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10年11月16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2010年11月19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10年11月29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2010年12月11日,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10年12月20日起,再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2010年12月25日:中国人民银行25日发布, 自26日起,金融机构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分别上调0.25个百分点 ,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相应调整。 2011年1月14日: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11年1月20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2011年1月26日:新国八条的实施:【国务院要求进一步调控房地产市场】国务院要求进一步调控房地产市场,落实地方政府责任,各地要确定价格控制目标并向社会公布,二套房房贷首付比例提至60%。 2011年1月27日: 关于调整个人住房转让营业税政策的通知( 财税 12号) 个人将购买不足5年的住房对外销售的,全额征收营业税;个人将购买超过5年(含5年)的非普通住房对外销售的,按照其销售收入减去购买房屋的价款后的差额征收营业税;个人将购买超过5年(含5年)的普通住房对外销售的,免征营业税。 2011年1月27日:部分城市房产税试点/ :【上海房产税起征点定为人均60平方米】上海今晚公布房产税试点办法,征收对象为本市居民家庭在本市新购的第二套及以上的住房和非本市居民家庭在本市新购的住房,征收范围为本市居民家庭第二套及以上住房中人均超60平方米的面积,适应税率根据不同情况定为0.4%和0.6%两种。 2011年2月8日晚间,中国人民银行宣布,自2011年2月9日起上调金融机构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调整幅度均为0.25个百分点。   经过调整后的一年期贷款利率为6.06%,一年期存款利率为3.0%。这是2011年来的首次加息,但央行在2010年下半年采取了两次加息行动,第一次是10月19日,第二次是在12月25日,上调的幅度均为0.25个百分点。 2011年2月9日 住建部调整住房公积金存贷款利率(建金 15号) 2011年3月16日 ,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商品房销售明码标价规定》(发改价格〔2011〕548号),专门对商品房销售的明码标价问题作出规定,要求:商品房销售要实行一套一标价,并明确公示代收代办收费和物业服务收费,商品房经营者不得在标价之外加收任何未标明的费用。按照《国务院关于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通知》(国发 10号)文件要求,对取得预售许可或者办理现房销售备案的房地产开发项目,要在规定时间内一次性公开全部销售房源,严格按照申报价格明码标价对外销售。该《规定》自2011年5月1日起施行。 2011年2月18日 央行决定,从2011年2月24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2011年3月18日 央行决定,从2011年3月25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2011年第二次加息)2011年4月5日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11年4月6日起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金融机构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分别上调0.25个百分点,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及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相应调整. 2011年4月17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11年4月21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2011年5月12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11年5月18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2011年6月14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11年6月20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此次上调后,大型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达到21.50%,中小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达到18.00%。 2011年7月6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11年7月7日起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金融机构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分别上调0.25个百分点,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及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相应调整。
个人分类: 闲言碎语(政治、经济)|1448 次阅读|0 个评论
2011暑假感想(三)
jiahailu 2011-9-13 20:50
这一暑假特别之处的另外一件事对我来讲也具有重要意义,那就是第一次获得国自然基金面上项目,作为科研教学战线上不算年轻的一员,实际上获得国自然可谓是不值一提的事情,但对我来讲却具是有重要的。我记得从1995年开始,陆陆续续写过记不清楚的国自然标书(早期一个字一个字用四通打印打出摘要往上黏贴),尤其是2003年以来,经常每一年写两份国自然标书(一份面上一份重点,偶尔两份面上)同时投递上去,最终的结果都石沉大海。单位开始重视国自然申请,我的同事基本都获得了,甚至获得不止一次,而我却连年不中,无论如何对于一个正高职称来讲都说不过去,感觉同事都是另眼相待,自己也是感觉抬不起头,其压力难以言表。今年仍旧是面上和重点同时递交,在准备标书过程中,大年初一还呆在办公室慎重琢磨。暑假期间,忽闻获得面上基金的资助,其滋味无法形容。从心底感谢帮助指导关心我的通道门,使我沉重的心理压力得以缓解。 回想这些年撰写国自然标书过程,应该说失败的教训是深刻的。我学过动物医学,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多个学科,从事过寄生虫学到病毒学到生物工程,经历过多年研究的环境(从新疆军区到军需大学再到中山大学),承担过军队和地方包括海外(香港和爱尔兰等)的课题,获得两项省级科研成果2等奖,发表SCI论文数十余篇,有自认为相当不错的研究基础,也有多个研究新想法,但屡遭不中国自然的结果给我的打击还是非常沉重的。今年中标了,总结一下往年的教训,对以后从事科研项目的申请是非常重要的。 写这一篇博客的目的是告知关注我的朋友们,一个人的痛苦和快乐可以有不同的内容形成,一个国自然项目对我的意义是重大的。勇于直面人生,无论对错和荣辱。但无论如何,人们还是要相互理解和相互支持,生活还得慢慢过下去。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2900 次阅读|0 个评论
2011双节随记
fdzjkyck 2011-9-11 10:06
写博客要看心情和灵感,一气呵成。“随”是不可缺少的乐章;就像喜欢的散文的某些特质。这两天恰逢“两节”,感触颇多。无妨梳理一下,作为2011某一天生命划过的痕迹吧! 先说说“教师节”。有人直言改叫“忏悔节”还差不多。没有真心的付出,能心安理得的接收?不知道有没有人和我同感。尽管我很努力,在不断的进步,依旧担心误了孩子的前程。我喜欢总结和反思自己,也喜欢看别人的一些好的经验。学生们中有“懂事的”,知道“感恩的”,他们的一个短信或一张卡片也能带给我很多欣慰——这种欣慰说到底是一种信任和期待。这是我值得努力前行不敢怠倦的最好理由。说到忏悔节,没有哪个教师会欣然接受的,但现实环境就是如此残酷,需要忏悔的教师实在太多太多了!当然,仅仅忏悔是没有用的,教师要为自己正名。而个体所要做的就是踏踏实实做好自己的工作。 再说“中秋节”。中秋是一个节日,很有意义。亲朋团聚,举杯邀月,人生何等快乐事!可惜n年了,自己没有和家人好好伴月团圆,记忆中的往事在脑海中闪现,那是至真至纯的人间亲情啊!现在只有打个电话这么简单,实在让人心痛。总感到活的很苦很累,一些简简单单的愿望竟然难以实现。亲人们虽然宽容理解,可是看着一年年逝去的时光,心头有种说不出的滋味。期望自己美梦成真,也祝福和祈祷远方的亲人和朋友生活如意! 顺其自然是一种态度,就像随遇而安,随缘。可是,随性、随意却不是我们这个年龄的气质,不能常有;要记得:做什么就做努力做好,无怨无悔。至于自己所不能改变的东西,还是“随”掉吧,不要压在心头,不要愤在笔头,换个视角看问题而已,天地自然宽!
个人分类: 随笔|2826 次阅读|0 个评论
Talk Abstract of 2011 EU-China Complexity Science Workshop
bhwangustc 2011-9-10 23:35
2011 EU-China Workshop on Complexity Science Talk Abstract TAIPEX —An Online ExperimentalPlatform to Study Market Behavior Sai-Ping Li Institute of Physics, Academia Sinica, Taipei 115, Taiwan The TAIPEX , which is one of the existing prediction market platforms in the world, was first set up in early 2004 in Taiwan as an experimental toolto study the voting behavior of the people in Taiwan. After the first successful experimental launchon this platform, it was soon realized that one couldin fact study financial market behaviors by using this platform. In subsequent years, that is, from early 2004 till theend of 2010, eight experiments have been carried out onthis prediction market platform. These include: three presidential elections (2 from Taiwan and one from the US), one parliamentary election, three city mayor elections and one on bird flu. From the results of these experiments, we have observed many stylized facts that are known to exist in everyday financial markets. For example, Figure 1 shows the probability density of normalized price returns of TAIPEX in the 2004 Taiwan parliamentary election with different time lagsequal to 55(red), 148(black), 403(yellow), 1097(green) and 8103(blue) minutes. The figure illustrates two interesting features. The firstfeature is the heavy tails onthe two ends ofthe curves. One can see this easily when compared to a Gaussian distribution as shown in the figure. Heavy tails of price returns in financial markets arestylized facts that are knownto market practitionersfor a long timeand our experiments also exhibitsuch a feature. Another feature that we can observe in this figure is the universality of different time lag curves. One can see that the different time lag curves can indeed be represented by a single distribution curve. We also observe that other well known stylized facts also appear in our prediction mark Figure 1. Probability density of normalized price returns with time lag equal to 55(red), 148(black), 403(yellow), 1097(green) and 8103(blue) minutes. The dashed line was obtained from a Cauchy distribution and the dotted line is a Gaussian distribution of unit variance. Aside from the already well known stylized facts, we have further uncovered many features that are likely to exist but are unable to be detected in financial markets. Take, for example, we can construct a trading network of the traders from the data of the experiment on this prediction market platform . The same kind of networkis unlikely to be constructed due to the lack of data availabilityin real financial markets. Figure 2 is an illustration of a trading network among traders of our experiment on the 2006 Taipei Mayor Election. The network is based on the data from Day 3. The number of traders and the trading network grew sincetherewere more registered players to do trading on the platformas the experiment continueduntil the dayof the election. Figure 2. The trading network on Day 3 of the 2006 Taipei Mayor Election experiment. The network consists of 40 interconnected nodes. isolated nodes are not shown here . In this talk, we will first give abrief introduction of the historical development and the current status ofprediction markets. As an example of how prediction markets work, we will give details of doingtrading on our prediction market platform. Results of our previous experiments will be summarized and presented, including the most recent experiment done by the end of 2010. Possible future work will beproposed and discussed. Most importantly, collaborations on this prediction market platform are welcome. References: http://socioecono.phys.sinica.edu.tw/ K.J. Arrow et.al., Science 320(2008)877-8 G. Tziralis and I. Tatsiopoulos, “Prediction Markets: An Extended Literature Review”, TheJournal of Prediction Markets 1(2007)75-91. S.C. Wang et.al., “Statistical Properties of an Experimental Political Futures Market”, Quantitative Finance 9(2009)9-16. S.C. Wang et.al., “Network Topology of an Experimental Futures Exchange”, European Physical Journal B62(2008)105-111. Piecewise Smooth Lyapunov Function for a Nonlinear Dynamical System Yan Gao Business School, University of Shanghai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hanghai 200093, China email:gaoyan@usst.edu.cn In this paper, stability and attraction for a nonlinear dynamical system with nonsmooth Lyapunov function are studied. The previous results on stability and attraction with a max-type Lyapunov function are extended to the case where Lyapunov function is piecewise smooth. A condition, under which stability and attraction is guaranteed with a piecewise smooth Lyapunov function, is proposed. Taking two certain classes of piecewise smooth functions as Lyapunov functions, related conditions for stability and attraction are developed. Key Words. Nonlinear dynamical system, stability, region of attraction, Lyapnov functions, nonsmooth analysis, piecewise smooth function. Hurst Exponents for Short Time Series 短时间序列的分形指数 Jingchao Qi, and Huijie Yang Biz School, University of Shanghai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 new concept, called balanced estimator of diffusion entropy, is proposed to detect scaling in short time series.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method is verified by means of a large number of artificial fractional Brownian motions. It is used also to detect scaling properties and structural breaks in stock price series of Shanghai Stock market. PACS : 05.45.T, 89.75.D, 05.40.F, 05.40 Keyword(s); short time series; scaling; diffusion entropy Global Compact Representation of Continuous Piecewise Linear Functions and Its Application Xin-Ye Li Business School, University of Shanghai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hanghai 200093, China Critical point and critical cluster distribution of explosive site percolation in random network Yu-gang Ma 1) and Ding-ding Han 2) 1 Shanghai Institute of Applied Physic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Shanghai 201800, China 2 School of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241, China Recently a new kind of percolation, named explosive percolation was proposed. By introducing a proper competitive mechanism, it was first found by Achlioptas, D'Souza, and Spencer and was subsequently studied intensely by other scientists that the bond percolation in random networks became discontinuous. Such kind of percolation has a delayed transition point but still maintain a power-law critical cluster distribution with yet the exponent different from the classical one, indicating the absence of universality in sense of different percolation strategies. However further numerical and theoretical studies have provided evidences that the bond explosive percolation in random network is actually continuous in the thermodynamics limit except for the global competitive case in which all the links in network participate in the selection. Although the argument still exists, explosive percolation has brought new insights to the percolation theory. However the two most important properties, namely the location of the critical point and the critical cluster distribution have not been studied systematically. Previous studies presented the related results only for their special models, which neither provide any general conclusions nor help to understand the possible universal behavior. In this letter, we focus on this problem instead of just studying the continuity of explosive percolation. By introducing a best-of-m competitive rule the explosive site percolation in ER network is studied. We prove that the critical point tc(m, k) has a nontrivial limitation Tc(k) 1 as m = N →∞. By developing a finite size scaling method, Tc(k) is found to scale asymptotically as . The result is further generalized by for all m with approximated by an arctan function. The critical cluster distribution is found to be power law with exponent about -2.5 regardless of m, leading to a conjecture that the universality remains in sense of different percolation strategy. The continuity of the percolation is also discussed. The present results basically generalize the classical conclusion to adapt to a large class of explosive percolation. Key words: explosive percolation, random network, critical point, critical cluster distribution Fluctuation scaling in complex networks Ding-ding Han School of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Shanghai 200241, China Fluctuation is a universal phenomenon in complex networks. Since L.R.Taylor’s influential paper on natural populations was published in 1961, a scaling relationship has been observed in a wide range of disciplines, ranging from population dynamics through the Internet to the stock market. The original law exhibits that for any fixed species there is a power-law scaling between fluctuations in the size of a population (characterized by standard deviation) and the average population, namely In this paper, brief introduction about fluctuation scaling is given. The fluctuation can be divided into temporal fluctuation scaling and ensemble fluctuation scaling. Besides, we have investigated the evolution of the download network for the rank-ordered papers which were listed in Zhang’s Econophysics web page. From 2004 to 2007, the download distribution shows the change of the exponents even though the rank-ordered distribution still keeps scale-free feature, reflecting the change of traffic on nodes which represent the given downloaded papers. Further, we give a quantitative analysis for the average download rates per day, which shows day-by-day fluctuation. The average flux shows a fast exponential decay as a function of the rank, while the dispersion does not show an obvious dependence of the rank. Interestingly, the dispersion of the download rate distributions shows power-law scaling behavior with its average flux, namely . In different time windows ranging from about 6.5 months to 31 months in which the download distributions are accumulated, the scaling parameter changes with the time windows, namely from 0.60 to 0.89. The origins are qualitatively interpreted by two models. Future work on quantitative model simulation and a possible -scaling of network fluctuation is in progress. Key words: Fluctuation scaling; complex netwrks; random walker model; fluctuation exponent; time window Long division unites - long union divides, A model for cultural evolution J. Jiang, R. Wang, Michel Pezeril, and Q.A. Wang One of the historical phenomena in the time evolution of cultural, national and economic systems is the transition between union and division of one or several entities. In this work, we propose a union-division model based on the maxim "long union divides and long division unites" in order to investigate the long time behaviors of the networks composed of nodes representing the above mentioned entities. Each node is characterized by several quantities such as identity, ingredient, richness, and age. The time evolution of the network is probabilistic depending on the above quantities and on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neighboring n nodes. This work offers a long term view on the apparently periodic dynamics of an ensemble of cultural entities. Self-organization and Preconditions of Efficient Markets You-Gui Wang Department of Systems Science, School of Management,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875, China, Email: ygwang@bnu.edu.cn Most of economists have devoted themselves into proving the existence of “invisible hand” in marketing systems. Traditional approaches claim that an efficient market lies on three presuppositions: rationality of individual market participants, complete information and equilibrium of the market. These presumptions result from the static postulations of mainstream economics. In this talk, I will show that from dynamic perspective a market can achieve an efficient state without those strong assumptions. The patterns of self-organization of an evolutionary market are displayed where the premises of individual rationality, single price as well as equilibrium are abandoned. Keywords: Market efficiency, Self-organization, Rationality, Market equilibrium, Dynamic structure. Accelerating growth and size-dependent distribution of human online activities Zhang Jiang Department of Systems Science, School of Management,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875, China, Research on human online activities usually assumes that total activity T increases linearly with active population P, that is, T ∝ P^γ (γ = 1). However, we find examples of systems where total activity grows faster than active population. Our study shows that the power law relationship T ∝ P^γ (γ 1) is in fact ubiquitous in online activities such as microblogging, news voting, and photo tagging. We call the pattern “accelerating growth” and find it relates to a type of distribution that changes with system size. We show both analytically and empirically how the growth rate γ associates with a scaling parameter b in the size-dependent distribution. As most previous studies explain accelerating growth by power law distribution, the model of size-dependent distribution is worth further exploration. Statistics and Evolution of Donations for 2008 Wenchuan Earthquake Qinghua Chen ( 陈清华 ), Yajing Wu ( 吴亚晶 ), Jinzhong Guo( 郭金忠 ), Yougui Wang( 王有贵 ) Department of Systems Science, School of Management,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875,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qinghuachen@bnu.edu.cn (86-10-58802732) Based on the data of individual donations from Chinese Red Cross Foundation , this paper analyzes and discusses the distribution of individual donations and evolutions of some statistical properties over time. The results show: 1) individual donations distribution has shown some power law characters, and some donation numbers are preferred; 2) the growths of person times and total donations obey Logistic growth, and the growth of person times is ahead of another; 3) the trend of average donations amount is that, firstly decreases and then increase, with large donations coming at a subsequent time or stage . This paper proposes a multi-agent model to simulate donations’ evolution based information diffusion. Figure 1. Zipf’s plot of donations Figure 2. Pareto’s plot of donation Figure 3. The growths of donations amount and person times, and the fitting of Logistic curve Figure 4. The daily average of the accumulated donations amount Keywords : individual donations, power law, logistic growth Perspectives of several directions in recent complex system research Bing-Hong Wang Department of Modern Physics,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Hefei, 230026, China and The Research Center for Complex Systems, University of Shanghai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hanghai, 200093, China bhwang@ustc.edu.cn Study of the evolutionary games on complex networks We study the evolutionary games on complex networks, including the prisoner's dilemma game and the public goods game. Our research focus is how the clustering structure, social diversity and aspiration-induced migration affect the cooperative behavior. We find that the higher clustering coefficient enhances the cooperation in spatial public goods game. Due to the existence of social diversity, the influence of different individuals is different. The influence of an individual is defined as the power of its degree, where the power exponent is an adjustable parameter. During the evolutionary process, every individual chooses one of its neighbors as a reference with a probability proportional to the influence of the neighbor. It is found that for the fixed value of the temptation to defect, there exists an optimal value of , leading to the highest level of cooperation. We propose an aspiration-induced migration in which individuals will migrate to new sites provided that their payoffs are below some aspiration level. It is found that moderate aspiration level can best favor cooperative behavior. Cooperation percolation in spatial evolutionary games is specially considered. We study the dynamical organization of cooperator clusters in prisoner’s dilemma game on regular and complex networks. It has been found that when the initial concentration of cooperators in the systems exceeds a threshold, there is a phase transition characterized by the emergence of a giant spanning cooperative cluster of the order of network size. Depending on the network structure and the temptation to defect, the phase transition appears to belong to different universality classes of percolation, including regular percolation, invasion percolation and other unreported classes. Transportation Dynamics on Mobile Node Network Most existing works on transportation dynamics focus on the networks of a fixed structure, but networks whose nodes are mobile have become widespread, such as cell-phone networks. We introduce a model to explore the basic physics of transportation on mobile networks. Of particular interest are the dependence of the throughput on speed of agent movement and communication range. Our computations reveal a hierarchical dependence for the former, while for the latter we find an algebraic power law between the throughput and the communication range with an exponent determined by the speed. We develop a physical theory based on the Fokker-Planck equation to explain these phenomena. Our findings provide insights into complex transportation dynamics arising commonly in natural and engineering systems. Reference: Phys.Rev.E 83.016102(2011) Newsbag, an adaptive model for news recommendation Dott. Giulio Cimini Uni Fribourg and Univ. Rome, Italy We propose an adaptive recommendation model which combines similarities in users' rating patterns with epidemic-like spreading of news on an evolving social network. Our system has high filtering efficiency and robustness against malicious behavior, and outperforms other widely adopted recommendation methods. The model also sheds light on who people do follow in social communities and where they do search for good information sources. Agenetic perspective on citation networks Dott. Stanislao Gualdi Uni Fribourg and Univ. Rome, Italy we develop an analytical framework to asses genetic relations between papers. We show that such framework can be used both to highlight papers which play a fundamental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a research field both to build a recommender system which filters relevant literature for a given interest. The spectral analysis for biology networks Jiao Gu ( 辜姣) Central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 Wuhan , P.R.China We constructed the protein network and domain networks from the database. Baced on the analysis ofspectrumof normalized Laplacian matrix, we could classify the networks and find phylogenetic information from these networks. Statistical Mechanics of Social Tagging Networks: Structure, Dynamics and Function Zike Zhang (张子柯) University of Fribourg, Switzerland In this talk, I would introduce our recent progress on the study of social tagging netowks, including the structure of how to describe and measure it, the dynamics of how it evolves and it application in recommender systems. It is expected to give a general picture of Social Tagging Networks and possible research topics, as well as challenges. Potentials of sino-european cooperations in complexity sciences Jian-Wei Zhang University of Hamburg , Hamburg , German European and China cooperation opportunities in Complexity Sciences Jeff Johnson Open University, London, UK Complexity of systems with respect to the economy and society Dr. Fred von Gunten International Strategy and Competition University of Fribourg , Switzerland “Complexity research as an interdisciplinary undertaking is concerned with the question how orders, structures, chaos and break downs can be created by the relationships of many elements of a complex system… The object of complexity research is to identify and understand chaos, tensions and conflicts in complex systems (molecules in materials, cellules in organisms or human beings in markets and organisations) so as to acquire new knowledge for the potential of establishing new orders.” Mainzer, 2008, Komplexitt, p. 10). When this definition is applied to the economy and society then a number of difficulties have to be overcome. In this contribution one attempts to explain how three basic propositions contribute to improving the situation. First, market or state capitalism must be identified as organised socio-economic systems. Second, these systems must be presented as three level economies instead of only two level economies. Third, in the end, “pure analysis” in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sciences must be integrated with the other sub-systems of the nation-state, at the international level with international organisations. That way the degree of complexity of systems with respect to the economy and society can be positively influenced
个人分类: 会议信息|3990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幸福教育”构建“美好柳州”
dongzg101 2011-9-9 17:40
“幸福教育”构建“美好柳州” ——柳州市委书记陈刚教师节前夕慰问我院教师 [ 作者: 文/黄武 周华 图/周巍 丘荣 来源: 柳州城市职业学院 点击数:44 文章录入: cjxls 更新时间:2011-9-9 ] 城职院讯 幸福的笑容洋溢在学院每位教师的脸上,殷切的寄语激励着每位教师的心灵。9月8日,在第二十七个教师节之际,柳州市委书记陈刚,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副市长曾艳,市委常委、秘书长黄涛来到我院向全体教师送来节日的祝福,柳州市委书记陈刚手捧鲜花向我院教师刘洪波、刘彦臻送上节日的慰问。 市委书记陈刚慰问我院教师刘洪波 市委书记陈刚与我院师生合影 慰问中,陈刚书记热情地与我院教师代表们一一握手,一句朴实的“教师节快乐!”道出了陈刚书记的深切厚望,让在场的教师们倍感亲切。在炎热的骄阳下,陈刚书记与我院领导、教师代表们合影留念。 范莉莎院长向陈刚书记汇报学院工作、党委书记张毅向柳州市委领导表示感谢 怀着喜悦的心情,在新校区会议室,范莉莎院长向陈刚书记全面汇报了学院改革发展取得的突出成绩,学院党委书记张毅代表学院向柳州市委领导的亲临指导和关怀表示衷心地感谢。汇报中,范院长表示在柳州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学院办学规模发展迅速,形成了学历教育、成人教育、远程教育、国际教育和技能培训于一体的开放式办学格局。立足柳州,依托东盟,学院打造出“民族化”和“国际化”的两大鲜明特色。在迎评的关键期,范院长希望柳州市委、市政府能给予更大的关心和支持。 市委书记陈刚作重要讲话 听取学院的汇报后,陈刚书记作了重要讲话。首先,陈刚书记代表市委、市政府向我院全体教师表达节日的问候,并指出“柳州职教园”作为柳州教育的一张名片,在建设发展中获得了国家教育部的高度认可和赞赏。职教园已形成了政府主导、企业运作、学校建设的完整模式,凸显柳州特色、符合社会需求。今后柳州还将不断创新发展教育事业,打造有柳州特色的教育体系。陈刚书记着重强调要在“幸福柳州、美好柳州”建设中让每一位教师在“幸福教育”中实现“幸福人生”。最后,陈刚书记祝愿我院圆满完成评估工作,在高职教育改革与发展中取得更大成绩。 市委书记陈刚与我院留学生亲切交谈 范莉莎院长为陈刚书记介绍“侗族风情茶具” 会后,陈刚书记还饶有兴致地参观了“地区民族文化推广中心”,与正在学习中国剪纸艺术的留学生亲切交流。当看到依托柳州市“千万元设备之经营实训基地”民族文化产业所设计的“侗族风情茶具”时,陈刚书记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柳州市委领导对我院的关怀与殷切希望将进一步激发我院教师的凝聚力、创造力。在柳州市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的引领下,深入理解柳州战略发展关键词,科学规划“十二五”, 围绕学院既定思路,为柳州教育事业作出新的贡献。 上一篇文章: 育人德为高 大爱铸忠诚 下一篇文章: 迎新系列报道之一:学院召开2011级新生迎新工作协调会
1940 次阅读|0 个评论
2011暑假感想(二)
jiahailu 2011-9-9 14:32
详述第一次住院的过程,是由这次住院引发的。想当年,处于家境贫困的我,不幸感染出血热这种急重病症,从公社卫生院到531一分部医院和总部医院的治疗和转院过程中,在身无分文的情况下得到了及时救治(中途的曲折也是由于当时客观的自然条件所限制),获得了痊愈的当年就去为国家保卫边疆二十余年的生命。相对于这次住院,感触颇多。作为我还是承担医学生一门课程教学的老师,在拥有多家附属医院的大学任教,生病住院的感受让我难以忘怀。总的感觉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人生中最大的痛苦莫过于死亡和生病了,死亡和患病几乎是所有人都不愿意的,然而,即使老百姓想生病也真的生不起了,因为高昂的费用一般的家庭难以承受。我几乎每天都在交钱,三五千元转瞬即逝。其次,住院的1-2天内,基本上不会得到什么治疗,几乎是全部用于各种检查。我咳嗽较为厉害,连续不停的咳嗽,几乎让同病房的室友难以忍受,其他病房也有影响,即使在这种情况下仍旧是面临各种检查而未能给药,医生的意见是应该在明确诊断后才能够有效的针对治疗。我把这一治疗方法称为“防御性治疗”。过后和别人谈起,才知道这已经成为正常的治疗原则了。因为现在有很多事情逼得医生把保护自己作为第一要素,而忽视了第一是治病救人的基本医德了。我不同意这样的做法,医生应该根据病情先行治疗,而不要为了推脱责任过分依赖于多种检查。基层医院不具备各种各样先进的设备,他们凭借临床经验进行辩证施治,病人获得及时救治也减轻了其经济负担。我深深理解在大医院工作的医务人员,他们精湛的医技是治病救人的根本法宝,相关服务管理部门应该减轻他们的精神负担,甚至是连病人的医疗费用都还需他们操心(开了药没有钱拿不出来影响治疗,有钱没有及时交也得等着交钱取药等等)。如果领导们把自己不当领导(对,已经叫了多年的公仆了),假如身体不适去住院体验一把,就会知道老百姓的苦难了。当然,医疗改革也许会不像现在这样,到处都是叫苦连天,而进程缓慢而曲折。因为,改革是需要勇气尤其是需要领导的勇气。有一个观点也许对医疗改革有点促进作用,那就是“人类生存的最高目标是健康”,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都在围绕人类的健康。如果认识到这一点,医疗改革也许会顺利一些。
3266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福布斯》“2011中国富豪榜”发布
xupeiyang 2011-9-9 07:23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9月09日01:09 第一财经日报 微博 !-- div class="moduleParagraph" --   146人净资产超10亿美元梁稳根问鼎中国新“首富”   谢潞锦   尽管炙热的中国经济今年有所降温,股市也持续震荡,但资本市场的造富运动还在继续。根据《福布斯》亚洲版最新出炉的2011中国富豪排行榜,三一集团董事长梁稳根个人净资产达到93亿美元,成为中国新首富;另外,中国个人或家族净资产达到或超过10亿美元的亿万富豪人数,达到了前所未有的146人,较2010年增加18人。据了解,《福布斯》亚洲版与中文版在向全球发布该榜单的同时,也在上海举行了发布仪式。   400位富豪坐拥4590亿美元   三一集团七人上榜   今年上榜的400位中国内地富豪的财富达到4590亿美元,较上年的4232亿美元增长8%,但若以人民币计算,增幅则只有4%。在146位净资产达到10亿美元的亿万富豪中,有12位女性,有8位年龄还不到40岁。凭借着父亲转让的碧桂园70%的股权,年仅29岁的杨惠妍成为这些富豪中最年轻的一位。   在富豪的城市分布上,北京成为今年富豪最集中的城市,上榜的亿万富豪有25位居住于此;深圳和香港分别以13位紧随其后;上海则有11位。   新首富梁稳根今年54岁,其个人净资产达93亿美元。在去年的榜单上,他以59亿美元排名第三。梁稳根的排名上升并不让人太感到意外,如今各类起重机、挖掘机和混凝土灌注机遍布全国,由此引发的建筑热潮令他的公司受益匪浅。   拜中国蓬勃发展的建筑业和设备制造业所赐,三一集团另外三位高管也加入到亿万富豪行列,都排在100名以内。他们分别是净资产14.3亿美元的唐修国,以及净资产均为12.9亿美元的毛中吾和向文波。此外,三一集团还有另外三人入围400人富豪榜单,但净资产不到10亿美元。从今年的榜单看,三一集团也成为造富人数最多的公司,共有七人上榜。   “制造业、服务业”进   “房地产、矿业”退   负责编制这份榜单的《福布斯》高级编辑、上海分社社长范鲁贤向《第一财经日报》表示,全球资本市场正处于多事之秋,A股市场也不例外。但三一集团的利润一直在高速增长,加上股票价格上涨的推波助澜,从而将梁稳根推上了首富的宝座。三一集团的崛起折射出中国基础建设开支的增长,以及它为设备供应商创造的财富。   同时,李彦宏今年以92亿美元的净资产屈居富豪榜亚军,比去年72亿美元有所增长。去年他在榜单上也是排名第二。   排名第三的刘永行也是一位白手起家的富豪,他的东方希望集团是中国最大的饲料生产商。凭借68亿美元的财富,他今年的排名较去年的第七(去年其净资产为49亿美元)上升了四位。年纪小他三岁的弟弟刘永好(60岁)则以66亿美元的财富位列第四。   值得注意的是,去年的首富,饮料业巨头哇哈哈集团的控制人宗庆后,今年的排名下降到了第五位,净资产从去年的80亿美元下降到今年的65亿美元。《福布斯》中文版总编周健工在评论该榜单时表示:“这400位上榜富豪的总财富增长逐渐放缓的原因有:政策收紧、成本上涨、人民币升值、国有企业对民营企业的‘挤出效应’,以及国际市场的不景气与风险。然而,由于私营企业的多样化和更趋先进,其仍然保持了活力。如今,新增来自房地产和矿业的企业家已经少于来自先进制造业、高科技、服务业以及消费导向型行业的企业家。”   附表_2011年《福布斯》中国富豪榜前十名   资料来源:本报整理   备注:为编制此榜单,上市资产按照2011年8月19日的   股价与汇率进行计算。对于私人持有的资产,《福布斯》   亚洲版按照该资产对应的上市价值进行了估算。这一榜单   与福布斯全球富豪榜有所不同,包含了大量的富豪家族。   排序 个人或家族 净资产(亿美元)   1 梁稳根 93   2 李彦宏 92   3 刘永行 68   4 刘永好家族 66   5 宗庆后 65   6 许家印 62   7 吴亚军夫妇 59   8 张近东 56   9 何享健 55   10 邱光和家族 48
个人分类: 经济问题|1493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科技金融面对面——2011 成都
dongzg101 2011-9-9 05:22
科技金融面对面——2011成都第三届优质科技项目与资本对接会成功召开 科技部门户网站 www.most.gov.cn 2011年09月07日来源:科技部 8月26日,由成都市科技局、成都市金融工作办公室等单位联合举办的“科技金融面对面——2011成都第三届优质科技项目与资本对接会暨物联网成果发布会”在成都世纪城骄子国际会议中心召开。科技部科研条件与财务司、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以及近百家投资机构和科技企业代表出席了本次大会,会议由成都市科技局局长刘筱柳局长主持。条财司邓天佐副巡视员到会致辞。 有关与会专家做了“加强科技与金融结合,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创业板发展与自主创新战略”等主题发言。来自全国的投资机构和金融机构与科技型中小企业代表签署了投资和授信合作协议,签约金额达1.4亿元。在会议期间,举行了物联网成果发布会和优质项目融资路演。
1317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金山词霸2011不能在PDF中取词 解决办法
wangyouji 2011-9-8 11:39
1. 确定已经把xdict32.api 拷贝到Adobe Reader X安装目录下的plug_ins文件夹中(如X:\Program Files\Adobe\Reader 10.0\Reader\plug_ins\)。 2. 启动Adobe Reader X后按ctrl+k,在弹出的设置窗口左侧点“一般”,然后把右侧下方“启动时启用保护模式”前的对勾去掉,重新启动Adobe Reader X即可取词。 转载于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75dc44b0100rcqg.html
1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2011世界大学排名,亚洲大学排名
usstsnow 2011-9-5 16:04
世界大学排名: http://www.topuniversities.com/university-rankings/world-university-rankings/2011 亚洲大学排名: http://www.topuniversities.com/university-rankings/as
2015 次阅读|0 个评论
2011拓展训练感想
kuaile6699 2011-9-5 15:58
这次拓展训练是去了万仙山,三个多小时的行程才到。我们的训练基地是在山上,所以要爬山才能到达。爬到半山腰,一位同事由于低血糖而头晕,我们便下来陪她休息,之后休息一会搀着她走一会,过了大概四十分钟到达目的地。 这次,第一次玩“高空断桥”,在八米高的平台上跨越1米多的水平距离。开始爬到平台上,感觉身上的安全绳不舒服,生怕绳子缠到自己头上,所以抱着栏杆不敢往前走,在大家的加油鼓励下,迈出了第一步,当时只敢用眼睛的余光看下边,鼓着勇气走到第一块板的边缘,感觉两块板之间的距离不止一米二,不过已经没有那么紧张了,鼓起勇气跳到了第二块板上。之后安全绳放下,自己随着绳子落下。真的是一次对自己的挑战,正如教官所说,有些困难你没有克服,很多时候不是你的能力达不到而是自己的心态问题,摆正心态,才能把事情做得更好。 “信任背摔”已经是第二次玩了,很顺利的就摔下来了,没有太大感觉,记得去年第一次玩的时候也是很紧张的,不过当自己敢于摔下来的时候,感觉突破了自己,收获不小。顺利通过了,往往没有太大感觉,失败的时候更能印象深刻,才能进步。 “急速60秒”节目,只拿到了数字“21”。总结原因就是太急躁了,如果换一个平静的心态,效果就会好很多。 “七巧板”项目,也是以失败告终。究其原因是,大家没有很好的配合,当我们两组把自己的资源贡献出去的时候,没有静下心来研究任务书上的内容,而是手忙脚乱等待着别人还给我们七巧板。然而,每个组得到资源之后,都只是想着得到自己得到分数,当手中的七巧板对自己没用的时候才还给别人。更大的失误是我们的领导,没有看自己的任务书,没有把自己应该下达的任务教给大家,而只是充当了被指挥的角色。 正好赶上下雨,周日早晨六点半起来,看到山上烟雾缭绕的远山,感觉像是电视上出现的仙境一般。因为从小生活在平原,对于山水还是比较新鲜的,更是没有住在山里的经历。山里的空气很潮湿,床单被罩都是湿漉漉的,气温也应该比平原低几度。 这次拓展训练,玩得很开心,放松了心情,也学到了一些东西。感谢带给我快乐的同事、教官还有本次的组织者我们的党支部书记。
个人分类: 随笔|2526 次阅读|0 个评论
录音:从中国科学院走向成就(版本10.30),
热度 1 DynamoChina 2011-9-5 10:18
从中国科学院走向成就 (版本10.30) 2011年9月给2011级新生 录音是在玉泉路礼堂 把一共29个文件全部下载,然后解压才可以啊 声音有点小,一个人听还可以 成就20110831玉泉路.part07.rar 成就20110831玉泉路.part01.rar 成就20110831玉泉路.part02.rar 成就20110831玉泉路.part03.rar 成就20110831玉泉路.part12.rar 成就20110831玉泉路.part11.rar 成就20110831玉泉路.part10.rar 成就20110831玉泉路.part09.rar 成就20110831玉泉路.part08.rar 成就20110831玉泉路.part04.rar 成就20110831玉泉路.part05.rar 成就20110831玉泉路.part06.rar 成就20110831玉泉路.part17.rar 成就20110831玉泉路.part16.rar 成就20110831玉泉路.part15.rar 成就20110831玉泉路.part14.rar 成就20110831玉泉路.part13.rar 成就20110831玉泉路.part19.rar 成就20110831玉泉路.part20.rar 成就20110831玉泉路.part23.rar 成就20110831玉泉路.part22.rar 成就20110831玉泉路.part21.rar 成就20110831玉泉路.part18.rar 成就20110831玉泉路.part29.rar 成就20110831玉泉路.part28.rar 成就20110831玉泉路.part27.rar 成就20110831玉泉路.part26.rar 成就20110831玉泉路.part25.rar 成就20110831玉泉路.part24.rar
3358 次阅读|3 个评论
在学院2011级新生开学典礼上做为班主任代表发言
热度 1 maczone 2011-9-3 22:07
各位同学、老师,大家上午好! 我是印刷1101班的班主任钟云飞老师,受学工组的委托,代表这次全体2011级的新生班主任说几句。 首先,我要说明的是,我也是湖南工业大学毕业的,也曾经是包装与材料工程学院的学生,所以我认为我应该作为学长代表,一个入学时间比你们早十几年的学长代表,欢迎你们来到湖南工业大学,来到包材学院。 其次,作为班主任,我认为大学班主任是同学们的良师益友,是大家学习、生活的引路人,是你们走向社会的人生导师。所以,我建议同学们敞开心扉,与班主任多交流多沟通。我想,作为班主任,是非常愿意与你们谈谈人生与理想,谈谈大学生活与学习,谈谈你的寂寞,说说你的困惑。只要你愿意,我们作为班主任老师更愿意。因为我们都是过来人,都曾经也在大学四年有很多很多的感悟。我以前也做班助,也做了班主任,我们所有的班主任也是这么做的。 最后,我想说的是,大学是你们人生的另一新的起点,现在所有的同学站在同一起跑线上,我们希望你们都成为“有学历、有技能、有素质”的社会有用之人。祝大家接下来的军训生活给力,祝大家四年大学生活丰富多彩、有滋有味!预祝大家四年之后能够再次从包装与材料工程学院腾飞! 谢谢! 首发网址: http://www.a4hn.com/home.php?mod=spaceuid=1do=blogid=2707
个人分类: 工作|3184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西南财大教授寄语新生:别在宝马车里伤心哭
dongzg101 2011-9-3 14:03
西南财大教授寄语新生:别在宝马车里伤心哭 昨日(8月30日)上午,西南财经大学2011级新生的开学典礼上,校长赵德武为6000余名新生做了题为《风景就在不远处》的致辞。 与赵德武“发言没有网络词语”不同的是,教师代表和学生代表的发言三句不离网,海归教师王卓宇称同学们为“亲们”,并告诫学生说:“大学四年中,万一你们要谈恋爱,我也希望你们在自行车上开心地笑,而别在宝马车里伤心地哭。” “武哥”话新生:以主角激情参与身边事 在西南财大,学生们把校长赵德武称为“武哥”。不论是连站三天为毕业生授学位被汗水湿透的背影,还是校长信箱中的一句句回复,“武哥”的每一次举动总能在学生当中引起轰动,今年的开学典礼也不例外。 “我的讲话里没有什么很扯眼球的网络语言,但是我遵循两点,真实情感和思想性。”今年他对学生提出了三条寄语:第一,别让毫无意义的琐碎挡住前行的脚步;第二,始终以主角的激情和担当参与身边的事情;第三,不断释放自己最富挑战性的创造力。 虽然不用网络语言,“武哥”却不排斥当“潜水员”,每周都会到微博和学生论坛上去看学生们在讨论什么。赵德武注册了微博,也不发言,每周上去看大家对学校的讨论,也会悄悄地披着马甲上论坛,收集学生的意见。 “有一天我上微博,看到一个学生在微博上写着‘今天是第一天上班,我首先想到的是赵校长告诉我们的三句话’,看到这句话我特别高兴,因为我的话学生听进去了。”赵德武说,这三句话是今年的毕业典礼上他说的:不要戴着灰色的眼镜看世界、世界上的事情都是干出来的、人是要有点境界的。 海归老师hold住:别在宝马车里伤心地哭 与赵德武不同的是,西财的教师、学生代表的发言三句不离网,给力、神马、浮云、亲、hold住等词汇每次出现,都引起场下同学的鼓掌、欢呼。 从西南政法大学到伯明翰大学,再到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先后在5个高校读了13年、念了4个学位的海归教师王卓宇发言称:希望学生除了专业学习外,多参加学术讲座、社团活动、专业实践等,除了提高学识,更要丰富经验、锻造人品。 “即便要恋爱,我也希望看到你们在自行车上开心地笑,而别在宝马车里伤心地哭,因为逝去的青春将永不再来,挥霍的纯真也绝难赎回。” “武哥”看好90后:要给他们自由引导他们创新 随着90后们步入大学校门,相较于网络上批判的声音,赵德武说,90后是值得信赖的,是有激情、有理想、有社会责任感,能担当大任的一代。 赵德武说,为了适应90后的性格特点,学校改变了教学方式,在课堂上更加注重民主性,提高学生课堂话语权和参与权,鼓励团队协作学习。 “网络上说90后是脑残一代,但是我看好90后,他们对事物的了解比我们还多。”赵德武认为,90后的思想更为活跃,更富创造力,要给他们充分的自由和选择,引导他们创新。 更多阅读 又到开学季:开学第一讲,大学校长讲什么 浙大举行2011级本科新生开学典礼 杨卫致辞 清华举行新生开学典礼 施一公勉励学生追求卓越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1016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中科院研究生院迎来万余名新生
dongzg101 2011-9-3 14:00
中科院研究生院迎来万余名新生 9月1日上午9时,中科院研究生院在其北京玉泉路园区举行2011级新生开学典礼。中国科学院院长兼研究生院院长白春礼出席典礼并致辞。作为今年12690名新生的代表,3700余名研究生参加了开学典礼,部分研究生在分会场收看了现场直播。 在致辞中,白春礼向新入学的5415名博士生和7275名硕士生表示了热烈的欢迎和祝贺,指出中科院将为研究生提供多样化和高起点的选择以及创新创造的广阔舞台。他希望新生们牢记责任和使命,为国家和民族拼搏奉献。 仪式上,白春礼还向获得2010~2011学年“三好学生标兵”、“优秀毕业生”、“优秀学生干部”荣誉称号的学生代表颁发了奖章。据介绍,2010~2011学年共有305名学生被评为“三好学生标兵”、346名学生被评为“优秀毕业生”、836名学生被评为“优秀学生干部”。从今年起,获得荣誉称号的学生除了获颁证书外,还同时获得荣誉奖章。这项活动得到了中科院研究生教育基金会的支持。 中科院副秘书长、研究生院党委书记邓勇主持开学典礼。教师代表、中科院院长特别奖获得者、中科院物理所研究员方忠,在学学生代表、“三好学生标兵”、中科院化学所的冯端,新生代表、材料科学与光电技术院的王娇娇,留学生代表、来自奥地利的克里斯蒂娜·奔达在典礼上分别发言。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成立于1978年,是经国务院批准创办的第一所研究生院,是教育部正式批准成立的正规高校,是一所专门从事博士、硕士研究生教育的新型现代化研究型高等院校。 《科学时报》 (2011-09-02 A1 要闻) 更多阅读 中科院研究生院2011级开学典礼侧记
1105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王韧副院长到郑果所调研
xuehb 2011-9-3 10:21
王韧副院长到我所调研,提到了“改制转企”研究所当前的困境和未来命运。但科技部的态度貌似坚决,似乎铁了心的要将中国农业科学院的几个所转企到底。 以下是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新闻稿,原文链接: http://www.zzgss.cn/Img/Show.aspx?Id=86 2011 年 9 月 1 日 ,中国农科院王韧副院长、院科技管理局彭卓副处长到我所调研。所副研、副处、课题组长、职能部门主管以上人员参加了座谈会。 在座谈会上,王韧副院长在听取了刘君璞所长的工作汇报后,对我所在科技创新、人才团队建设、科技示范基地建设、服务“三农”等方面取得的成就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赞赏。他感慨地说: 郑州果树所 多年来,在国家农业科研单位转企的艰苦形势下,全所职工齐心协力,辛勤耕耘,努力工作,为国家果树瓜类科研事业作出了较大贡献,成绩的取得来之不易。在谈到科技示范基地建设、如何做好植物新品种保护等问题时,他介绍了一些国内外的成熟经验,并对下一步如何开展工作提出了指导性的意见。 王韧副院长强调, 2012 年,对于我们转企研究所是关键的一年,要广泛关注国家有关农业科研政策的新动向,抓住机遇与挑战,争取开创研究所新局面;要进一步解放思想,集思广议,做好研究所新的愿景,完成好“十二五”规划的编制任务;要进一步提高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谋求更大的发展空间。 随后,刘君璞所长、王志强书记等所领导陪同王韧副院长一行参观了国家葡萄桃种质资源圃、农业部果品苗木质检中心、综合实验室及试验地等处。
个人分类: 郑果所|2587 次阅读|0 个评论
2011大学排行榜揭晓:北大、清华不及港大、港中大以及港科大
热度 7 zhpd55 2011-9-2 17:34
2011年世界大学排行榜(latest QS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初步揭晓 北京大学(第46名)和清华大学(第47名)入选世界50强,有8所大陸高校入围全球200强,较2010年多了一所。世界前5强被英美包揽,剑桥大学是连续第二年排名榜首,领先于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耶鲁大学和牛津大学。美国有13所大学入选前20名,70所大学进入前300名。北大、清华的排名落后于香港大学(第22名),香港中文大学(37名)和香港科大(第40名)。更为详细的排名结果请浏览 http://www.topuniversities.com/ 最新信息。 Chinese MAINLAND universities in the top 300 of the 2011 QS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2011 2010 Institution Name RANK RANK rank display rank display2 institution 46 47 Peking University 47 54 Tsinghua University 91 105 Fudan University 124 151 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186= 177 Nanjing University 188= 154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191 218 Zhejiang University 300= -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Taiwanese universities in the top 300 of the 2011/2012 QS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2011 2010 Institution Name RANK RANK rank display rank display2 institution 87 94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NTU) 213= 196 National Tsing Hua University 285= 283 National Cheng Kung University Top Five Universities in the World Ranking University 1 University of Cambridge 2 Harvard University 3 Yale University 4 UCL (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 5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MIT) Top Five Universities in Asia Ranking University 1 The Hong K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3 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 (NUS) 4 The University of Tokyo 5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Top 50 universities in the 2011/2012 QS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Rank Institution Country /Region 1 University of Cambridge United Kingdom 2 Harvard University United States 3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MIT) United States 4 Yale University United States 5 University of Oxford United Kingdom 6 Imperial College London United Kingdom 7 UCL (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 United Kingdom 8 University of Chicago United States 9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United States 10 Columbia University United States 11 Stanford University United States 12 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Caltech) United States 13 Princeton University United States 14 University of Michigan United States 15 Cornell University United States 16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United States 17 McGill University Canada 18 ETH Zurich (Swiss Federal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Switzerland 19 Duke University United States 20 University of Edinburgh United Kingdom 21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 (UCB) United States 22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Hong Kong 23 University of Toronto Canada 24 Northwestern University United States 25 The University of Tokyo Japan 26 Australian National University Australia 27 King?s College London (University of London) United Kingdom 28 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 (NUS) Singapore 29 The University of Manchester United Kingdom 30 University of Bristol United Kingdom 31 The University of Melbourne Australia 32 Kyoto University Japan 33 cole Normale Supérieure, Paris France 34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Los Angeles (UCLA) United States 35 Ecole Polytechnique Fédérale de Lausanne Switzerland 36 cole Polytechnique France 37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Hong Kong 38 The University of Sydney Australia 39 Brown University United States 40 The Hong K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ong Kong 41 University of Wisconsin-Madison United States 42 Seoul National University Korea, South 43 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 United States 44 New York University (NYU) United States 45 Osaka University Japan 46 Peking University China 47 Tsinghua University China 48 The University of Queensland Australia 49 The University of New South Wales Australia 50 The University of Warwick United Kingdom Asian University Rankings Results Rank School Name Region Classification Score 1 The Hong K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ong Kong M|CO| 100.00 2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Hong Kong L|FC| 99.80 3 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 (NUS) Singapore XL|FC 99.30 4 The University of Tokyo Japan L|FC| 97.40 5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Hong Kong L|FC| 97.20 6 Seoul National University Korea, South L|FC| 96.90 7 Kyoto University Japan L|FC| 96.30 8 Osaka University Japan L|FC| 96.09 9= Tohoku University Japan L|FC| 94.30 9= Tokyo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Japan M|CO| 94.30 11 KAIST - Korea Advanced Institute of Science Technology Korea, South M|CO| 94.20 12 Poha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OSTECH) Korea, South S|FO| 93.59 13 Peking University China L|FC| 93.30 14 Nagoya University Japan L|FC| 92.80 15 City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Hong Kong M|CO| 91.20 16 Tsinghua University China XL|FC 90.20 17 Nanyang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 (NTU) Singapore L|CO| 89.40 18= Yonsei University Korea, South XL|FC 86.90 18= Kyushu University Japan L|FC| 86.90 20 Hokkaido University Japan L|FC| 85.80 21= Fudan University China L|FC| 85.09 21=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NTU) XL|FC 85.09 23 University of Tsukuba Japan L|FC| 82.30 24= Keio University Japan XL|FC 81.90 24=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China L|CO| 81.90 26 Korea University Korea, South XL|FC 80.80 27= Sungkyunkwan University Korea, South L|FC| 79.59 27= Zhejiang University China XL|FC 79.59 29 Nanjing University China L|FC| 79.20 30 The Hong Kong Polytechnic University Hong Kong L|CO| 79.09 31 National Tsing Hua University Taiwan M|CO| 77.80 32 National Cheng Kung University Taiwan L|FC| 77.59 33 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China XL|FC 77.50 34 Mahidol University Thailand L|FC| 77.09 35 Kobe University Japan L|FC| 75.80 36 Indi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Kanpur (IITK) India S|CO| 74.90 37 Indi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Delhi (IITD) India M|CO| 74.70 38 Indi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Bombay (IITB) India M|CO| 74.30 39 Universiti Malaya (UM) Malaysia L|FC| 73.70 40 National Yang Ming University Taiwan S|FC| 73.50 41 Hiroshima University Japan L|FC| 72.80 42 Kyung Hee University Korea, South L|FC| 71.90 43 Indi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Madras (IITM) India M|CO| 71.40 44 Hanyang University Korea, South L|FC| 71.09 45 Ewha Womans University Korea, South L|FC| 70.70 46 Waseda University Japan XL|CO 70.30 47 Chulalongkorn University Thailand XL|FC 69.90 48 Indi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Kharagpur (IITKGP) India M|FO| 69.30 49 Hong Kong Baptist University Hong Kong M|FC| 68.70 50 University of Indonesia Indonesia XL|FC 67.80 Rank School Name Region Classification Score 51 Chiba University Japan L|FC| 67.59 52 National Chiao Tung University Taiwan M|CO| 66.50 53 Universiti Kebangsaan Malaysia (UKM) Malaysia L|FC| 64.09 54 Universiti Sains Malaysia (USM) Malaysia L|FC| 63.40 55 Sogang University Korea, South M|CO| 63.30 56 Indi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Roorkee (IITR) India S|FO| 61.20 57 Universiti Putra Malaysia (UPM) L|FC| 60.40 58 Osaka City University Japan M|FC| 60.10 59= Tokyo University of Science (TUS) Japan L|FO| 59.60 59= National Central University Taiwan M|CO| 59.60 61 Kyungpook National University Korea, South L|FC| 58.60 62=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ormerly National Taiw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Taiwan M|FO| 58.10 62= University of the Philippines Philippines XL|FC 58.10 64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China L|CO| 58.00 65 Ateneo de Manila University Philippines M|FC| 57.20 66 Pusan National University Korea, South L|FC| 57.00 67= Chiang Mai University Thailand XL|FC 56.70 67= Tongji University China XL|FC 56.70 69 Kumamoto University Japan M|FC| 56.40 70 National Sun Yat-sen University Taiwan M|CO| 56.30 71 Nagasaki University Japan M|FO| 56.20 72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China L|FC| 55.80 73 Nankai University China L|FC| 55.50 74= Tokyo Metropolitan University Japan M|CO| 55.30 74= Tianjin University China L|CO| 55.30 76 Universiti Teknologi Malaysia (UTM) Malaysia L|CO| 55.10 77= University of Delhi India XL|FC 55.00 77= Kanazawa University Japan M|FC| 55.00 79 Okayama University Japan L|FC| 54.70 80 Universitas Gadjah Mada Indonesia XL|FC 54.40 81 Yokohama National University Japan M|CO| 53.80 82 Indi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Guwahati (IITG) India S|CO| 53.70 83 Tokyo Medical and Dental University Japan S|FO| 53.60 84 National University of Sciences And Technology (NUST) Islamabad Pakistan M|CO| 52.90 85 Sun Yat-sen University China XL|FC 52.20 86 Airlangga University Indonesia L|FC| 52.10 87 Inha University Korea, South L|FC| 51.70 88 Thammasat University Thailand XL|FC 51.60 89= The Catholic University of Korea M|FC| 50.50 89= Taipei Medical University Taiwan 50.50 89= Chang Gung University Taiwan M|FO| 50.50 92 Yokohama City University Japan S|FO| 50.30 93 Chung-Ang University Korea, South L|FC| 50.10 94 Gifu University Japan M|FC| 49.40 95 Prince of Songkla University Thailand XL|FC 48.90 96 Shandong University China XL|FC 48.80 97 Chonnam National University Korea, South L|FC| 48.60 98 Bandu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ITB) Indonesia L|CO| 47.80 99= National Chung Hsing University Taiwan L|CO| 47.60 99= Gunma University Japan M|FO| 47.60
个人分类: 新观察|5617 次阅读|7 个评论
《情报学报》2011年第8期题录与文摘
huabolin 2011-9-2 14:28
《情报学报》 2011 年第 8 期文摘题录 马费成 , 刘向 . 知识网络的演化 (I): 增长与老化动态 . 情报学报 ,2011 , 30 ( 8 ) :787-795 摘要:为了考察不同增长模式下知识网络的拓扑结构及知识节点的历时老化,建立了知识网络的增长模型。模型采用了泛增长函数的方式进行了一般的分析。数理分析和模拟仿真发现:当知识增长率为线性等收敛函数时,知识网络的度分布与增长模式无关,且知识节点的历时被引是一直衰减的;而当增长率函数为发散性的指数函数时,知识节点的度分布指数较前者要小,节点的历时被引数则是单调上升的;增长速度越快,指数增长模式具有越平坦的度分布,知识的利用率越高,相反,收敛性的线性增长等在知识利用上分化则相对更大,知识利用率相对低些。 常富洋 , 许侃 , 林鸿飞 . 基于用户信息平滑聚类的协同推荐方法 . 情报学报 ,2011 , 30 ( 8 ) :796-801 摘要:在电子商务中,协同推荐技术能够帮助用户发现感兴趣的东西。在协同推荐中,通常采用最近邻居的方法来产生推荐。随着商品数量的增多,协同推荐所需要的数据集也越来越稀疏,可用数据比例越来越少。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本文在传统的评分数据的基础上,引入用户的基本信息,对用户的基本信息进行离散化处理,将用户的基本信息转化成一个 0 、 1 的向量,在用户的信息的基础上计算最近邻居,根据最近邻居对用户缺失数据进行补充,在补充后的评分数据上进行聚类计算,并根据聚类结果对用户评分进行预测。实验表明引入用户的基本信息,并采用对基本信息离散化的处理方式进行缺失数据补充,在此基础上进行数据的聚类,能够提高预测评分的准确性。 蔡淑琴 , 胡慕海 , 叶波,等 . 情境化推荐中基于超图模式的用户偏好漂移识别研究 . 情报学报 ,2011 , 30 ( 8 ) :802-811 摘要:识别用户偏好漂移是维护用户偏好模式、确保偏好描述准确的关键之一,随着移动商务的迅猛发展,近年来越来越受到重视。一个研究方向是基于聚类实现偏好漂移的识别,但目前研究对于资源对象间多元的弱关联处理存在不足,为此本文结合情境化推荐的特征,构建了情境化资源的超图模型,在对资源相似度、资源簇相似度、用户偏好漂移度等相关概念定义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识别用户偏好漂移的方法。该方法在两阶段层次聚类架构中引入多级超图分割算法,通过两组实验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本文对方法复杂性和应用机制也进行了探讨。 郭崇慧 , 张艳昌 . 基于率失真理论的模糊聚类模型与算法 . 情报学报 ,2011 , 30 ( 8 ) :812 ~ 818 摘要:本文从信息论的角度考虑了聚类问题,将聚类看成是有损信息压缩的过程。首先运用率失真理论建立了模糊聚类的优化模型 , 与经典的模糊聚类模型相比,模型的目标函数中多了一个描述聚类过程复杂度的指标。同时为了估计聚类数目,还提出了一个新的聚类有效性指标。其次通过求解优化模型得到基于率失真理论的模糊聚类算法。最后将基于率失真理论的模糊聚类算法与经典模糊 C 均值算法进行了数值实验比较。数值实验结果表明基于率失真理论的模糊聚类算法能够自动确定聚类数目,在运行时间上比模糊 C 均值算法有一定减少,且最终的模糊划分矩阵与模糊 C 均值算法相比有较少的模糊性,因而聚类结果更加明确可靠。 李枫林,何洲芳 . 基于关键词共现分析的检索结果聚类研究 . 情报学报 ,2011 , 30 ( 8 ) :819-825 摘要:随着互联网规模的急剧扩张,提升信息检索的效用变得相当困难。本文首先通过特定算法提取每篇文档的关键词,然后运用统计方法计量不同文档的共现关键词并形成相应的共现关键词标签矩阵,最后利用层次聚类算法对共现关键词标签进行聚类并形成相应的层次标签树来构造文档聚类束。该方法可以对源搜索引擎返回的结果进行有效的分类,使用户在更高主题层次上查看检索词的相关信息,准确地找到感兴趣的信息。通过与 Lingo 算法的比较,显示本文算法所得的标签更具可读性和概括性,同时 F-measure 评价指标也表明本算法在文本聚类的质量上有了一定的提升。 祁瑞华 , 杨德礼 . 基于放松区间优势的不完整数据分类 . 情报学报 ,2011 , 30 ( 8 ) :826-831 摘要:针对朴素信念不完整数据分类算法中保守推理规则过于严格导致明确分类样本比例下降的的情况,定义了放松的区间优势,并提出了基于放松区间优势的不完整数据分类模型,与朴素贝叶斯分类和朴素信念分类算法的对比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分类模型有效地提高了明确分类样本比例,在明确分类样本上的正确率优于朴素贝叶斯分类,与朴素信念分类相当。此外还以文体风格识别作为应用背景进行了实证研究,对比实验结果进一步表明对于文体风格识别数据集,放松区间优势的朴素信念分类算法具有较理想的综合性能。 张玉峰 , 何超 . 基于领域本体的语义文本挖掘研究 . 情报学报 ,2011 , 30 ( 8 ) :832-839 摘要:为了提高文本挖掘的深度和精度,研究并提出了一种基于领域本体的语义文本挖掘模型。该模型利用语义角色标注进行语义分析,获取概念和概念间的语义关系,提高文本表示的准确度;针对传统的知识挖掘算法不能有效挖掘语义元数据库,设计了一种基于语义的模式挖掘算法挖掘文本深层的语义模式。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挖掘文本数据库中的深层语义知识,获取的模式具有很强的潜在应用价值,设计的算法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和可扩展性。 王晓佳 , 杨善林 , 徐达宇 . 基于改进粒子群算法的数据预测挖掘应用研究 . 情报学报 ,2011 , 30 ( 8 ) : 840-845 摘要:针对粒子群优化算法早熟、易陷入局部收敛的问题,提出一种克服早熟的粒子群算法 . 该算法在标准粒子群算法基础上加入极值扰动和自适应调整系数,使其易于跳出局部最优。又分析了灰色 GM(1,1) 预测模型的局限性,提出了一种带极值扰动的自适应调整惯性权重的改进 PSO 优化灰色模型 AdPSO-GM ,并将此模型用于数据预测挖掘研究中。最后,通过一个实例对所提方法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本文所给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挖掘精度。 汪兆鹏 , 胡侠 , 倪宁,等 . 一种基于 HITS 和随机跳转的网页标签排序方法 . 情报学报 ,2011 , 30 ( 8 ) : 846 ~ 850 摘要: Web 2.0 应用的兴起,推进了情报学科由 “ 文献组织 ” 向 “ 知识组织 ” 演化。网页标签作为重要的 Web 2?0 应用之一,已经成为大众组织知识的常用途径。然而,现有的标签排序方法难以有效满足知识组织的需求。本文在三核协同标签模型的基础上,充分考虑标签和用户、标签和标签、标签和文档之间的关系,提出了一种结合 HITS 和随机跳转的标签排序方法。该方法利用高质量标签和高质量用户之间的相互加强关系,根据标签之间的相似性来找出高质量相关标签,有效提高标签排序的质量。在 Delicious 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较大提高标签排序的准确度。 赵洁 , 刘彦宏 , 金培权 . 基于互联网的商业机构名识别研究 . 情报学报 ,2011 , 30 ( 8 ) :851-860 摘要:互联网已经成为企业和组织获取竞争对手情报的主要来源之一。建立基于 Web 的竞争对手情报自动获取系统已成为企业的迫切需求。在竞争对手情报自动获取系统中,商业机构名的识别是基础,它为竞争对手的标识和进一步情报抽取提供了依据。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互联网的商业机构名识别新方法。该方法考虑了商业机构名与其上下文之间的语义关联性,通过语义标注和隐马尔可夫模型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商业机构名识别。我们以互联网上的真实中文网页为数据集对提出的识别算法进行了性能评估,并从召回率、准确率和 F 指标三个方面与 CHMM (基于层叠隐马尔可夫模型的机构名识别算法)、 MEM (基于最大熵模型的机构名识别算法)以及 SVM (基于支持向量机的机构名识别算法)进行了对比。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算法改善了商业机构名识别效果,并且具有很好的普适性。 胡长爱 , 朱礼军 . 汉语科技词系统网络特性分析 . 情报学报 ,2011 , 30 ( 8 ) :861-869 摘要:传统的知识组织系统评价方式存在缺乏宏观测度,时滞过长,不能动态揭示等缺陷。本文结合复杂网络理论,从基本特性、动态特性和鲁棒性三个角度着手,对汉语科技词系统网络特性进行分析。基本特性的分析表明,汉语科技词系统同时具有小世界特性和无尺度特性,连通性良好,但是存在错误建设和重复建设的问题;动态特性的分析则表明,汉语科技词系统的小世界特性越来越显著,同时网络的性能有待进一步提高;鲁棒性的分析表明,汉语科技词系统网络面对随机删除时,具有良好的鲁棒性,面对蓄意攻击时,表现出较强的脆弱性。建议在以后的建设过程中采用有导向的建设,在系统管理和维护的过程中要注重词汇间相互关系,保证系统的连通性。 庞观松,张黎莎,蒋盛益 . 个性化跨语言学术搜索技术研究 . 情报学报 ,2011 , 30 ( 8 ) :870-874 摘要:学术搜索引擎是一种行业化的搜索引擎,但因其缺乏个性化的服务,使得用户的学术文献检索效率低下,海量的数字学术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本文使用 Google 翻译,研究基于机器翻译的中、英、俄、法和西班牙等五个语种跨语言学术检索。在跨语言学术搜索的基础上研究个性化检索技术,提出一种基于聚类的个性化信息检索方法:通过观察用户对搜索结果聚类的点击行为,生成并更新用户实时兴趣模型,采用余弦夹角公式计算用户实时兴趣模型与搜索返回结果的相似度,根据相似度大小,为用户提供个性化重排序的搜索返回结果。实验结果证明了提出方法的有效性。 燕飞,张铭,孙韬,肖珑 . 基于网络特征的用户图书借阅行为分析——以北京大学图书馆为例 . 情报学报 ,2011 , 30 ( 8 ) :875-882 摘要:图书借阅是图书馆提供的重要服务之一。研究用户的图书借阅行为模式,有助于图书馆提供面向用户的个性化服务,从而提升服务质量。以北京大学图书馆为例,几乎所有的学生都有图书借阅记录。这种图书借阅行为形成了一个用户到图书的 “ 图书借阅网络 ” 。另一方面,相同的图书可以被不同的用户所借阅,图书作为知识的载体,通过这种共同借阅关系将不同背景的用户联系在一起,形成了一种用户到用户的知识分享社会网络,称作 “ 共同借阅网络 ” 。基于这两种网络,本文对用户的借阅行为模式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发现了影响用户借阅行为的因素,并从用户借阅行为中挖掘出了新的知识,构造了个性化图书借阅推荐系统。本文的研究成果有利于推进图书馆服务向 Library 2.0 时代迈进。 杨良选 , 李自力 , 王浩 . 基于 CiteSpaceII 的研究前沿可视化分析 . 情报学报 ,2011 , 30 ( 8 ) : 883-889 摘要:研究前沿( research fronts , RF )是指某一时刻正在关注的热点领域和涌现的具有发展潜力的研究方向。通过对研究前沿的研究,可以为研究人员提供所关注领域的研究动态,找到具有价值的研究方向或潜在研究领域。基于此,本文首先对研究前沿探测方法作了简单的阐述,借助 CiteSpaceII 软件的可视化分析能力,从被引文献关系和发展演化两个方面,对 Research Fronts 的研究前沿进行探索和分析,得出了 Research Fronts 的主要研究前沿和关注的方向,以及关键节点文章和具有影响力的研究人员。此外,我们还对利用 CiteSpaceII 软件分析研究前沿存在的不足进行了总结,对今后从中如何捕捉学科研究前沿做了展望。 黄鲁成,赵盼 . 基于国家顶级域名分析的普适计算技术关注焦点分析 . 情报学报 ,2011 , 30 ( 8 ) :890-896 摘要:网络技术及其所产生的海量数据的迅速发展,网络信息已经成为社会不可忽视的重要信息资源,其中不仅蕴含着大量与技术相关的信息,而且潜移默化的引导和影响技术的发展。根据此领域目前的研究现状,本文在分析了现有的客观分析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采用网络信息中的国家域名分析技术发展方向的思路,即把若干个国家分组,对关于技术网页统计数量相似性较大的国家分为一组,利用层级聚类分析,通过组内和组间的比较得到目前各国普遍关注的技术焦点和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并以普适计算技术为例进行实证分析。
个人分类: 情报学报|4047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杨振宁先生为清华2011级本科新生作成才报告
热度 1 Fangjinqin 2011-9-2 09:26
杨振宁先生为清华2011级本科新生作成才报告 清华校友网发布日期:2011-09-01 讲述“我的学习和研究经历”   清华新闻网 9 月 1 日电 8 月 27 日晚,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名誉院长杨振宁先生在清华大学综合体育馆,为正在参加军训的 2011 级大一新生作了首场成才报告。校党委学生部部长、团委书记过勇主持报告会。 杨振宁先生以“我的学习和研究经历”为报告主题,回顾了青少年时期在西南联大的学习和生活经历,介绍了自己在美国芝加哥大学、 IAS 研究所、普林斯顿大学从事研究的情况,辅以珍贵的历史照片和资料,与清华新百年的第一批新生分享了自己的成长经历和科学研究经验。 报告现场   “今天非常高兴看见这么多清华大学一年级的同学,让我想起 73 年前,我还是一名西南联大的新生。”杨先生的演讲一开始,平易近人的语气、幽默风趣的语言一下就拉近了与新生间的距离。   杨先生在西南联大求学时,生活条件非常艰苦,但是在昆明度过的几年是他对物理学认识的起点。西南联大不仅有吴大猷、王竹溪等良师,还有黄昆、张守廉等益友。有一次,为了弄明白量子力学中“测量”的准确意义,他们从在茶馆喝茶的时候开始讨论,一直争论到宿舍熄灯,直到最后几个同窗都从床上爬起来,点亮蜡烛,翻开权威资料来解决争论。回忆起这段时光,杨先生充满感激:“这些辩论深刻影响了我们对物理学的认识。” 杨振宁先生作报告   杨先生在报告中着重总结了几点他在学习和研究中获得的宝贵经验:“直觉和书本知识互动是最好的学习机会,必须抓住这种机会”、“要注重新现象、新方法,少注重书本上的知识”、“要自己找题目”、“从产生兴趣到开始准备,再到结果是研究工作必要的三部曲”、“好的想法不要轻易放弃”……   两个小时的报告中,杨先生对科学的尊重与热忱,对科研永不褪色的兴趣深深感染了在场的大一新生们,他们一次次报以热烈的掌声。 同学们对杨先生报以热烈掌声   报告结束后,杨振宁先生就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中国物理学的发展、基础学科的专业兴趣和取得成功所需要的品质等问题与新生们进行了互动交流。 (校团委)
个人分类: 杂谈评论|2614 次阅读|2 个评论
成都vlpr2011总结
热度 1 guhuxiang 2011-9-2 02:14
成都vlpr2011总结
8.16日就返回北京了,但是因为各种事情没有来得及总结这次成都VLPR2011之行,又到月末总结时,顺便回顾一下,主要从时间流水帐、知识回顾、心得体会、感谢四个方面。成都vlpr2011官方网站: http://www.uestcrobot.net/vlpr2011/program.htm 。 第一部分:时间流水帐。 由于开始申请要求是有一篇顶级会议或期刊的论文,所以没申请,后来改为一般会议期刊或者牛导师推荐,6月28号左右我和实验室另外两个同学开始申请,主要准备简历和推荐信、研究方向简述三方面。7月13号收到录取通知,不过被gmail当成垃圾邮件了,幸好在deadline7月15号晚上两点左右发现了,没有错过这次难忘之旅。 8月5号与倆外三个参会着坐动车从北京出发前往成都,6号上午11点到电子科大,1点左右注册,发现同去的自动化所的有14个人,算是除了电子科大,参会人数最多的机构了。这次summer school总共100个正式学员,加交钱参会的和志愿者一共150人左右。下午去宽窄巷逛了一次,然后在那边喝茶休息,然后最大的感受就是成都适合中老年生活,用同去的人的话说就是宠物狗都懒得动弹,最后统计十条以上的狗发现还真没有一条活动的宠物狗。晚上七点坐车前往清水河校区,办理入住手续,很累,睡觉。 8月7号到13号正式上课,每天上午八点半到十二点,一般拖堂十五分钟,下午一点半到六点。都是大牛,不能睡觉,一天八个多小时的高强度的学习,人很疲惫。好在有上下午都有十五分钟的茶歇 ,能休息一下,问大牛一些问题,认识一般同学,吃点东西,四全其美。晚上要做team project,讨论、做PPT等,一天下来的确很累。到最后两三天,人数成指数下降,好一些人去成都峨眉山、都江堰等地方完了,有的睡觉、访友去了,到13号一帮小牛们讲课的时候不到一半人了。 7号晚上有一个迎新自助宴会,13号晚上结束宴会,期间颁team project的奖,还第一次近距离接触了功夫茶、川剧、变脸等。14号上午在大熊猫基地第一次近距离接触了传说中的国宝熊猫,的确萌的不行! ,还无意中发现了一只几乎没人发现的懒熊猫 。下午参观了金沙遗址,晚上第一第一次进了酒吧: 音乐房子, 传说成都的最好的酒吧? 第二部分:知识回顾。 这一部分不好写,因为我是研一的菜鸟新人,在参会的正式学员里面我年级可能是最小的之一;加之七天下来,堆在脑袋里的东西太多了,所以很难总结。我从几个我感兴趣的几个方向挑几个写写,希望老鸟們不吝赐教。 这次参会的大牛们有 Stefano Soatto 、 Mubarak Shah 、 ma yi等,详情参考: http://www.uestcrobot.net/vlpr2011/speakers.htm ,很遗憾没有见到女强人feifei lee。我从三个方面进行知识回顾。 1、综述。这次vlpr2011的主题多元化了,不仅仅局限在vision领域,还包括了图像检索、多媒体、社会计算等。由于互联网数据量的急剧增加,现在大规模搜索貌似越来越火了,来的9位大牛就有4位跟大规模数据相关,在其中我还听到了推荐系统这个熟悉的东东。Jiebo Luo在讲课中提到了几句比较有意思的话:1、data is king! 2、KNN is all you need! 3、No reason, just because my database is bigger than you! 从这些话里面可以看出现在的大规模数据的确算是霸气外露了! 其他的就是1、mayi 的low-rank matrics、sparse等,是这次summer school的高潮部分了,茶歇的时候还问问题的成群结队,可怜的ma只吃了一块西瓜……; 2、ji qiang的Propabilistic graphical model; 3、zhuowen tu 的监督、半监督学习等; 4、Mubarak Shah的visual crowdsurveillance; 5、Stefano Soatt 的group theory,水平不行,很遗憾没有听懂。 2、感兴趣的部分。9号mayi一个人讲了一整天,他的low-rank matrics方面的工作的确做的非常出色,讲解的也非常富有激情,算是收益最大的一天,可惜到现在还没提供lecture的ppt,甚遗憾! 其中他反复提到了他原来的那个附有争议的惊人结论:特征选择在高维空间可能不再重要是有前提的。他还提到他的数据集不方便公开,但是可以帮忙测试,以后有着方面需求的尽管找他,嘿嘿。他的工作这里: http://www.cvchina.info/2010/06/01/sparse-representation-vector-matrix-tensor-1/ 总结的很好,我就不再赘述。ji qiang原来来NLPR做过一次讲座,所以这次讲座听的算是最懂的一次讲座了,虽然用两个小时讲了一个学期的东西。他的演讲文档在这: http://www.uestcrobot.net/vlpr2011/program.htm .结构性非常好的一个报告,以后有时间可以尝试用图画出主要的内容来。Zhuowen Tu的研究方向可能是我最感兴趣的部分了,讲的也非常有逻辑性,娓娓道来,可惜那天实在太困了,只听了大概。 3、workshop的报告。计算所的Shiguang Shan 总结了Face recognition方面的工作,他们组也做了两篇比较有意思的文章。其中的Half Face Recognition让人耳目一新。曾经上过Shan老师的人机交互的课,这次在会议上也聊的不错,推荐感兴趣的可以去他们组,呵呵。Junsong Yuan总结了一下他们组的工作,Human Action Detection and Recognition方面的工作也做的很漂亮,还有video pattern mining也比较有意思。西电的Xinbo Gao讲了Sketch-photo Recognition,比较有意思。这些牛们的报告都可以在这找到: http://www.uestcrobot.net/vlpr2011/program.htm 。 第三部分:心得体会。 1、这次成都VLPR2011之行最大的收获可能就是近距离接触一些大牛们,了解他们的研究方向、研究方式了。Ma老师算这次会议的主角了,不过讲的的确很好,无论是他做的报告还是paneldiscussion上面的告诫之言。前段时间有几个大牛们闲来无事在ICCV上面发了一篇关于数据库有偏性的workshop文章,引起轰动。在paneldiscussion上面有人问到这个问题,他的解答就是没有无偏的数据库,只有有偏的科研人,的确经典! Zhuowen Tu也给我很深刻的印象, 低调的华丽,总有一种让人安静下来的思考的魅力,以后也许我要学学他那种安静下来思考,把问题搞通弄透的执着! just name a few。 2、认识一些牛逼的师兄师姐们。去那边的人都比你牛,学员里面有老师、工作的人、各个年级的博士,自己趴在牛人堆里面学习是一种愉快的经历。还认识一个北航的校友,因为错过申请时间跑过去交钱听课!一起同行的跟我同一年级的一北大哥们自己创办了公司、去年一年还跟师兄合作发了十五六篇论文,包括IJCV、IJCAI、MM等牛文,不得不让人感慨牛人各有各的牛法,不牛的人各有各的理由! 3、以后选择研究方向尽量考虑两个方向,要么选择一门技术,然后通吃应用,比方Ma yi的sparse,Zhuowen Tu通透机器学习各种算法;要么选择一门很有意思的应用,尝试各种算法。不要换题目,做深做到同一方向你是最牛的几个人之一或者你们组是最牛的组之一,这样才能混的好点。不要发水文,发一篇有影响力的文章即可。 for i=1:inf 一流的老师-招一流的学生-选择一流的方向-营造一流的环境 end 4、英语能力的重要性。7号那天自助餐,在车上跟一个MIT的看上去像中国人的哥们聊天,我用蹩脚的英语问他能否讲中文,他用流利的汉语回答说可以,然后普通话说的比我还标准,瀑汗。后来知道他爷爷在上海,父母去了美国,所以他英语和汉语都很好,所以感觉他吃的很开,在最后的team project里也很占优势。有一组由于是用中文讲的,虽然讲的很有轰动性,结果只拿了安慰讲,的确很悲惨。我在回答问题的时候用英文讲了老半天,问问题的人直接说没听懂,让我汗颜…… 第四部分:感谢。 team project就是把一百位正式学院分成十组,每组十人,但有些组员因为各种原因没参加,一般每组有七到八个左右。每个组在三个晚上讨论一个创新的方案,越有创意的越好。我们的主题是Easy conference,怎么让以后的会议变得更加人性化,让参会者更容易更多的获取各方面的信息。最后的team project我们组拿到了第一名,3000的奖金,的确出乎我的意外。这是我们组领奖时的合照。 在这要感谢项翔师兄(右五)对我提出idea的补充,然后在演示时电脑崩溃时,非常及时的站出来用流利的英语介绍了整个Idea,然后还组织了一次情景扮演,完善PPT等等,是我们组获胜的最大功臣。也要感谢冯柏岚师兄(左五)的一针见血般的建议;笑星蔡烜(左六)、陈见耸师兄(左一)和刘颖璐师姐的搞笑演出;敖欢欢(左四)和张志梅老师(左六)一直以来的工作和建议。 整体来说,这次VLPR之行还是收获蛮大的,有机会的话可以去去,应该会不虚此行的。
6839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责任与奉献——白春礼院长在2011级新生开学典礼上的致辞
txy908253726 2011-9-1 21:42
各位来宾,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是金秋九月的第一天,风清气爽,我们怀着喜悦的心情为2011级的新同学们,举行隆重的开学典礼。首先,我代表中国科学院,以及研究生院的全体师生员工,向5415名博士生和7275名硕士生的2011级新同学们,表示我们衷心的祝贺和热烈的欢迎! 同学们,早在1951年中科院就招收了新中国的第一批研究生,并占了全国总数的三分之一;在30年前国务院颁布《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之后,中科院培养了新中国的第一位理学博士、第一位工学博士、第一位女博士和第一位双学位博士。目前,我们研究生院的在读研究生规模已超过3.8万名,其中博士生占48%。 大家知道,中国科学院诞生于1949年11月1日。六十多年来,中科院一直是国家科技发展的“火车头”。研究生院依托中国科学院雄厚的科研基础,教育培养覆盖了众多学科领域,科研实践独具优势,科学大师群星荟萃,还有面向国家战略需求及世界科技前沿的“嫦娥飞天”、“龙芯工程”、“重大科技专项”等创新活动,为同学们提供了多样化和高起点的选择,也提供了创新创造的广阔舞台。 大家知道,我们研究生院的广阔校园,延伸至遍布神州大地的110多家中科院研究所。由320余位院士领衔的10400余名指导教师,形成了实力雄厚的导师队伍;近200个国家级和院级重点实验室,提供了高水平的科研设施和丰富的科研场所。还有,学校的博士生合唱团、研究生记者团、志愿者支教社等,以及多姿多彩的各类活动,为同学们铺设了高层次、有特色的校园文化平台。 传承和弘扬中科院“科学、民主、唯实、求真”的优良传统,研究生院形成了“博学笃志、格物明德”的校训。坚持在高水平科研实践中培养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是研究生院最大的办学特色;崇尚科学民主、尊重学术自由、信守科研道德,以及鼓励质疑和创新、宽容挫折及失败,是我们的培养理念。同时,希望每一个同学在全面发展的进步过程中,都能得到个性的尊重,并感受科学的魅力、增强创新的能力,提高思辨智慧、扩充世界眼光,尽享“致大尽微”的深刻、“物我两忘”的超越。 当前,中国科学院作为我国的战略科技力量,正在担负着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骨干引领职能。去年,国务院批准了中科院的《创新2020》战略规划,再次赋予了我院“出成果、出人才”的引领重任;要求我院继续在自然科学研究、高新技术应用、高水平人才培养的三个方面,进一步作出创新跨越的新贡献。 我们研究生院,加上中国科大,中科院已拥有着5万余名的在读研究生队伍。这支庞大而充满朝气的队伍,既是我们培养的、寄托着国家和民族科技未来的骨干后备军,也是当前我院科技创新的生力军。同学们在进入中科院之后,将切实地融入到科技创新的现实工作中,并在导师们的悉心指导下,开展实实在在的科研实践,经过学习和锻炼、得到成长和发展。我祝愿你们学习顺利,更期望你们刻苦发奋,无愧于时代、无愧于祖国,无愧于科学殿堂、无愧于你们的青春人生! 同学们,在今天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想向同学们讲一个故事。这是一个与中科院及研究生院密切相关的故事,既映射着半个多世纪以来我们民族的伟大崛起,也鲜明地体现了老一辈中国知识分子的责任使命和奉献精神。 大家也许听说过,我们研究生院外语系有一位传奇人物,她就是已经93岁高龄、德高望重的李佩教授。说她“传奇”,既因为她不同寻常的经历和贡献,也因为她是“两弹一星”元勋郭永怀先生的夫人。他们俩的故事,完全可以作为我们人生的励志榜样—— 郭永怀和李佩,均先后就读于北大和西南联大,并留学美国。在抗战期间,郭永怀立志“科学救国”,发愤学习,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留学公派生,于1940年赴国外深造。李佩在西南联大学习期间,曾任校学生会副主席;在1941年毕业后,就职于重庆中国劳动协会,从事创办工人夜校和工人托儿所的工作。抗战胜利后,李佩积极参加了反对国民党独裁统治的校场口事件等多个进步群众运动;还曾冒着危险,帮助把美国劳动协会的国际捐款送到延安解放区。 留美期间,郭永怀师从航空大师冯·卡门教授,在加州理工学院获得博士学位。1946年当受聘到康奈尔大学任教时,他却郑重声明“只是暂时服务”,将来一定要回到自己的祖国工作。1947年,李佩也留学进入康奈尔大学,学习工商管理,并随之与相识在西南联大的学长郭永怀相遇、相恋,次年结婚。1951年,李佩在康奈尔大学毕业后,也留校任教。他们夫妇在康奈尔大学的双双任教,生活稳定、待遇丰厚、成就骄人,令常人羡慕。 当1949年10月1日的那一声“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的庄严宣告,让钱学森、郭永怀这些海外赤子们,心潮激荡久久难平。他们归心似箭,渴望报效自己的祖国,深知新生共和国的急切需要。面对美国当局的反华高压和蛮横阻拦,钱学森夫妇、郭永怀夫妇并没有退缩,他们几番秘密相约商议,并立下誓言——“一定要回到祖国”!经过数年的抗争,继钱学森、蒋英夫妇1955年回国之后,郭永怀、李佩夫妇也于1956年带着女儿回到了祖国怀抱。行前,为了避免美方的纠缠,郭永怀故意在校友聚会的公开场合,把自己十几年的宝贵文稿,一份接一份地投入了篝火。但人们明白,“装在他脑子里的科学知识是属于他自己的”,也将属于他的祖国的。 回国之后,郭永怀担任了中科院力学所的副所长,成为我国近代力学的著名开拓者之一,也是“两弹一星”国防事业的关键支撑者之一。从1960年开始,他负责了我国核工程的力学研究部分,并参与组织了武器化的试验。在青海高原基地、在新疆罗布泊试验场,他深入到气候环境十分恶劣的高原和戈壁,与年轻的科技人员们一起喝苦水、啃窝头、住帐篷,风餐露宿。在这期间,李佩一方面默默地支持着郭永怀严格保密的特殊事业,只知道他忙于科研、经常出差是在做重要工作,习惯了他说走就走的工作方式,从不多问;另一方面,李佩在 中国科技大学 任教,讲授英文,潜心尽力地开展教学工作,还提出建议并主持创建了“中国科技翻译工作者协会”。 1968年12月5日的凌晨,郭永怀在搭乘夜航专机从酒泉基地飞临北京机场降落时,因大雾飞机失事,不幸遇难。同机的唯一生还者,在昏迷醒来后的回忆中说,当飞机出现险情时只听到过有一声高喊,那句话只有四个字——“我的资料!” ……赶来接应的解放军战士们,在清理飞机爆炸燃烧的现场时,看到了格外引人注目、紧紧抱在一起的两具被烧残的遗体,当人们费力地把他们分开时,才发现两个胸膛间紧紧夹住了一个未被烧焦的公文包,战士们当场跪地痛哭。那两个紧紧抱在一起的人,就是郭永怀和他的警卫员牟方东。当这个公文包被专门护送进到城里,在同事们打开它时,相关热核导弹项目的试验数据等重要技术资料文件,全部完好无损,在场者无不动容。1968年12月25日,郭永怀被授予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烈士”的称号。 在郭永怀牺牲之后,李佩却以非凡的刚毅坚韧,顽强地独自面对人生,继续无怨无悔地投身于教育事业。到1978年 研究生院 成立,李佩担任外语教学部主任,负责全校的外语教学。作为一名研究生院首批1978级研究生,我曾有幸聆听过她的教诲,她的严谨学风、严格要求,使得我们获益终生。从1979年开始,她不仅力排众议积极推动出国留学工作,还支持和承担了 李政道 举办的“中美联合招考物理学留学生”(CUSPEA)招考项目,引领了当代中国的“留学潮”。在80年代初,李佩创办了国内首个应用语言学研究生班,她的学术造诣和成功实践,被国际学界誉为“中国应用语言学之母”。在1987年退休之后,她又发起了“中科院老年大学”、“社区 百家讲坛 ”等活动,并先后获得中科院“老有所为精英奖”、中央国家机关“优秀共产党员”的称号。 退休至今已20多年了,李佩却一直关心着研究生院的教学改革,关心着校园的变化、教师的进步、同学们学习和生活环境的改善。在2007年5月,中科院党组破例作出了一个特殊决定,授予时年89岁的李佩教授“中国科学院教书育人特别贡献奖”。如今,在中关村的林荫大道,或者在研究生院的校园里,你们兴许会遇见这位身板硬朗、思维敏捷、精神矍铄的老前辈…… 像郭永怀先生、李佩教授这样的故事,在中科院还有很多。正是以他们为杰出代表的英雄前辈们,或坚守国内,或出国留学,但都在责任使命的驱使下,紧紧跟随着中国共产党,为实现人民解放、国家独立、民族振兴的伟大理想,殚精竭虑、发愤图强,书写了永载史册的辉煌篇章。我想,无论历史如何变迁、时代如何变化,但前辈们身上体现出来的那种中国知识分子的不朽精神——科学追求、民族大义、英雄情怀,值得我们永远珍惜和弘扬! 今天,我给大家讲这段故事,就是希望同学们记住中国知识分子的英雄前辈们,并像他们那样,牢记责任和使命,在为国家和民族的拼搏奉献中,争取创造出无愧于新时代的精彩人生! 同志们,同学们,再过几天,将迎来我国第27个教师节。中国科学院研究生教育事业的创新发展,是全院一万多名导师在内的全体教职员工们辛勤努力的结果。让我们一起,满怀感激和敬意,用热烈的掌声,向老师们问候和致敬! 最后,祝愿同学们学业有成!祝愿老师们工作顺利!谢谢大家。 (2011年9月1日) http://www.gucas.ac.cn/site/158?u=59936
2108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中国农业工程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CSAE 2011)第二轮通知
jsujs982 2011-9-1 14:15
各位理事,各省、市、自治区、直辖市农业工程学会,各专业(工作)委员会,各有关单位,各有关专家: 中国农业工程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CSAE 2011)定于2011年10月22~24日在重庆西南大学召开。 一、会议主题 创新农业工程科技 推进现代农业发展 二、会议专题 会议将根据以下9个专题征集论文与组织会议交流研讨: 1.农业工程科技发展战略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2.农业机械化与现代农业装备科技创新 3.农业水土工程与节水农业科技创新 4.农业生物环境与设施装备工程科技创新 5.农业信息化、电气化与智慧农业科技创新 6.农产品贮藏加工与食品安全工程科技创新 7. 农业生物质资源化利用与新能源工程科技创新 8. 农业现代化与当代土地利用工程的使命 9. 交叉学科创新领域 三、主办单位:中国农业工程学会 承办单位:西南大学 四、会议时间 10月21日报到,10月22日~24日开会。 五、会议地点:重庆.北碚.西南大学 六、论文征集 本次会议论文通过网络提交。 1、论文摘要:论文摘要提交已于2011年7月31日截止。大会学术委员会将组织专家于8月20日前将摘要审核完毕。提交论文摘要作者可于8月21日—9月20日之间登录学会网站查询摘要审核结果,并按规定格式提交全文。 2、论文全文:提交论文全文的截止日期为2011年9月20日。 3、论文格式见(附件1),“论文模版”可从中国农业工程学会网站(www.csae.org.cn)“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学术年会”专栏“会议征文”处下载。 4、提交方法:论文摘要及全文提交方法见网站“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学术年会”专栏“会议征文”处。 5、未及时在网上提交摘要的论文作者,可于9月20日前将论文全文发至 csae2011@sina.com 。 6、论文集:编辑出版会议论文摘要集及论文全文光盘版,于会议报到时发给注册参会代表。 七、相关费用 1、中国农业工程学会会员会议注册费(有中国科协统一规定的11位会员号的会员,如:E04××××××××): (1)高级会员、会员:1200元 (2)学生会员:600元 (3)单位(团体)会员:减免一名代表(持单位介绍信)会议注册费1200元。 2、非会员参会代表会议注册费1500元,学生代表800元。 3、住宿费根据所住宾馆自理。 4、现场入会:已在网上办理会议报名手续的非会员参会代表,可携带相关证明(如身份证、学生证、工作证等),在会议报到现场办理中国农业工程学会会员入会手续,享受会员待遇。 八、会议注册 1、会议报名采用网上注册形式,网上“会议报名”系统将于2011年8月10日正式开通,参会代表(含中国农业工程学会个人会员及非会员)请于2011年9月25日前办理网上报名手续,填写个人参会信息。 2、为便于会务组织,请大家及时办理网上报名手续。未在9月25日前在办理手续者,大会原则上不予安排。 九、会议展示 欢迎参会代表提交80cm×120cm的个人墙报及资料,组委会将在会场安排展示。拟参加展示的单位可自带80cm×ⅹ120cm的展板或小型展品,并请于9月30日前与会议承办单位西南大学工程技术学院“2011 CSAE年会筹备办公室”或中国农业工程学会秘书处联系。 十、会议日程安排 10月21日:全天报到 10月22日: 上午:开幕式及大会报告 下午:大会报告 晚上: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八届四次理事会、2011年全国农业工程学会理事长、秘书长工作会 10月23日:分会场交流 10月24日: 上午:闭幕式 下午:市内参观 十一、会员发展 年会期间将继续开展中国农业工程学会会员发展工作。 十二、年会期间其它相关活动 1、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八届四次理事会 全国农业工程学会理事长、秘书长工作会议 2、专业委员会工作会议:请拟在年会期间召开工作会议或安排其它活动的专业委员会负责人于9月30日前与学会秘书处联系。 十三、有关要 求 请各省、市、自治区农业工程学会,各专业(工作)委员会,各有关单位认真做好下列工作: 1、会员发展。 2、组织会员、相关科技人员及关心农业工程事业的各界人士撰写论文和踊跃参加会议。 3、组织及邀请农业工程相关企业单位及热心农业工程事业的团体参加会议并提供支持。 十四:联系方式 1. 承办单位:西南大学工程技术学院 地址:400716重庆市北碚区天生路216号 院办电话:023-68251265 传真:023-68251265 会务联系人:罗书强 13996339841 论文联系人:祝诗平 13883193819 E-mail: csae2011@sina.com 2. 主办单位:中国农业工程学会 地址:100125北京市朝阳区麦子店街41号 联系人:武耘 席枝青 秦京光 电话:010-65929450 65910066转3502 13810749489 传真:010-65929450 E-mail: hqcsae@agri.gov.cn 附件:中国农业工程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CSAE 2011)宾馆及考察路线概况
个人分类: 学术会议|2823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2011中国十大恶心人物
xupeiyang 2011-8-31 07:50
2011中国十大恶心人物  2011年俨然是一个多事之秋,各种或官方或民间的闹剧频繁上演。近日,由网友自发评选出的“中国十大恶心人物”又粉墨登场, 刘翔、张咪、赵本山、刘嘉玲、独孤意、张柏芝、谢霆锋、陈冠希、郭美美、王濛 十位2011年炙手可热的文化、娱乐、体育界“问题人物”最终上榜,引来坊间一片嘘声。
个人分类: 文化艺术|2648 次阅读|0 个评论
发现一个科学网隐私泄露问题
热度 1 longxie1983 2011-8-30 15:55
发现一个科学网隐私泄露问题
刚刚发现的,不知道是不是第一个发现,写出来记录一下。 科学网上的各位博友可以通过隐私设置,来控制自己博文的被访问范围。也有很多博友,设置了自己的博文只能好友才可以看自己的博文,比如 王志明 老师的博客。 由于我不是王老师的好友,因此我直接访问王老师的博文,如图 按理,王老师的博文我就该无缘拜读了。可是,诡异的事情发生了... 之前通过google reader订阅过 松鼠会在科学网的blog,可是不知为什么,竟然发生了如图这么诡异的事情 看到了吗?更新出一些blog标题,同时还有部分内容,至少这些blog不是 松鼠会 发表的,而是 王志明 老师的。 好吧,这也才是部分博文,或许不多,那么根据上面的线索,是不是能看到全文呢?好奇心的驱使下,发现还是可以的,方法是通过google快照 由于这篇blog王老师发布的比较早,是2011年1月,有可能是那时王老师还没有设置隐私吧。(但google快照的日期应该在7月1日之后)
个人分类: 杂文|1812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World Standards Day 2011—14 October 2011
LEOLAND 2011-8-29 15:15
World Standards Day 2011—14 October 2011 International standards – Creating confidence globally Message from IEC, ISO and ITU Dr. Klaus WUCHERER , IEC President Dr. Boris ALESHIN , ISO President Dr. Hamadoun TOURé , ITU Secretary-General In today’s world we need to have a high level of expectation that things will work the way we expect them to work. We expect that when we pick up the phone we will be able to instantly connect to any other phone on the planet. We expect to be able to connect to the Internet and be provided with news and information… instantly. When we fall ill, we rely on the healthcare equipment used to treat us. When we drive our cars, we have confidence that the engine management, steering and braking, and child safety systems are reliable. We expect to be protected against electrical power failure and the harmful effects of pollution. International standards give us this confidence globally. Indeed one of the key objectives of standardization is to provide this confidence. Systems, products and services perform as we expect them to because of the essential features specified in international standards. International standards for products and services underpin quality, ecology, safety, reliability, interoperability, efficiency and effectiveness. They do all of this while giving manufacturers confidence in their ability to reach out to global markets safe in the knowledge that their product will perform globally. Interoperability creates economies of scale and ensures users can obtain equal service wherever they travel. So international standards benefit consumers, manufacturers and service providers alike. Importantly,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this accelerates the deployment of new products and services and encourages economic development. International standards create this confidence by being developed in an environment of openness and transparency, where every stakeholder can contribute. It is the stated aim of the WSC partners – IEC, ISO and ITU – to facilitate and augment this confidence globally, so as to connect the world with international standards.
个人分类: 标准文存|1793 次阅读|0 个评论
攻读博士学位研究学习计划 2011
jiangdm 2011-8-28 09:54
目录: 1 代亚非建议 2 2011年8月博士研究计划 3 2011年10月前博士研究计划 4 2011年10月武大计算机博士生论坛 5 2011年11月博士论文研究计划 1 代亚非建议 选自 代亚非 文章 CCF通讯 在每一个科研课题的研究中,都离不开一些核心学生的作用。通过他们对问题的把握,确定研究 点,形成一个合力,在博士生的带动下硕士生的工作围绕一个较为集中的目标开展。 每周的小组讨论会是博士生们交流学术思想的平台。 讨论内容 包括, (1)研读经典文章或者跟踪会议文章; (2)博士生文章发表之前的预审(通常是提出意见); (3)介绍本领域领军人物的动态和重要的国际会议动态; (4)跟踪投稿目标; (5)点评别人的论文。学生们慢慢了解了哪些会议重要,哪些人重要,哪些文章重要,也了解 哪些会议适合什么样风格的文章。 2 2011年8月博士研究计划 此报告是2011年3月份关于协议的PPT 协议.ppt 2011-8-28 《Web服务,事务,安全性与可信性》 昨天实验室做个“ Web服务,事务,安全性与可信性”,许多地方不足,准备扩展与充实,写出两份技术报告,暂定题目分别是: A Survey on Qos-Driven Web Services Composition A Survey on Web Services Transaction and Trust Computing beamer_Service_Protocol_Security_Trust_August_2011.pdf beamer_Service_Protocol_Security_Trust_August_2011.tex 32011年11月前博士研究计划 博士学位学习计划(谢武平).doc 攻读博士学位研究学习计划_江东明.pdf 攻读博士学位研究学习计划_江东明.tex 以下是我在2011年初一个设想,主要感觉Aspect of Programming 更多是编程应用而已,在思路上创新度不够,并且题目设想太大,可行性有问题,没有继续。 基于Aspect的协议设计与验证 构思.ppt 这是我大约在6-7月份的设想,现在看野心挺大的,但是博士论文是 小题大做, 一定要找到一个较小的切入点,聚焦。 beamer_PHD_dissertation_draft.pdf beamer_PHD_dissertation_draft.tex 4 2011年10月武大计算机博士生论坛 2011-10-26 今昨两天参加 2011年软工所 2010级博士论坛,其他人进步极大,很多人都发了数篇文章,要努力. 以下是我的PPT: beamer_博士论坛2011.pdf beamer_博士论坛2011.tex PPT报告形式: 目前工作展开 -- 研究问题 -- 文献 (综述和重要文章) -- 综论 -- 分析 --在哪几点上突破?(= 3) --提出什么方法? -- 解决什么问题? ( 1 )项目意义 ( 2 )研究内容: 独创性 ( 3 )研究方法、方案:方法是否合理,方法是否先进、新颖或具有独创性。 ( 4 )可行性: 一、开题报告应包括下列主要内容: 1. 课题来源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 国内外在该方向的研究现状及分析(文献综述); 3. 前期的理论研究与试验论证工作的结果; 4. 学位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实施方案及其可行性论证; 5. 论文进度安排,预期达到的目标; 6. 为完成课题已具备和所需的条件、外协计划及经费; 7. 预计研究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问题,以及解决的途径; 8. 主要参考文献(应在50篇以上,其中外文资料不少于二分之一,参考文献中近五年内发表 的文献一般不少于三分之一,且必须有近二年内发表的文献资料)。 二、开题报告字数应不少于1.5万字。 对于博士论坛2011的ppt,我请 冯在文博士 提了一下意见: 冯在文comments.txt 在其建议下,再作修改! 2011-11-28 research project for my phd dissertation: research project for PHD.rar I plan to research in two phase 1) Firstly, I will study the risk evaluation intrust model from the following perspective: i) mathematical model ii) group decision making iii) learning iv) optimize 2) Secondly, I will apply the trust model in various fields: i) web service ii) P2P iii) WSN (now delete WSN, I should more focus on web service and P2P) 我2010-2011年论文初稿集: 2010: essay 2010.rar 2011: essay 2011.rar phd dissertation draft: research project for my phd dissertation III.tex research project for my phd dissertation III.pdf 原来博士论文构思的一点想法: 思路.ppt
个人分类: PhD road|1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CVPR的最佳论文奖
shixuanlv305 2011-8-27 16:30
转自: http://www.cvchina.info/2011/06/26/cvpr2011-bes/ CVPR 2011委员会宣布了以下奖项: Longuet-Higgins Prize( 介绍 ) Rapid Object Detection using a Boosted Cascade of Simple Features,( 连接 ) Paul A. Viola, Michael J. Jones. Sponsored by Microsoft 经典的viola-jones算法,用过opencv的都知道 Best Paper Real-time Human Pose Recognition in Parts from Single Depth Images, Jamie Shotton, Andrew FItzgibbon, Mat Cook, Toby Sharp, Mark Finocchio, Richard Moore, Alex Kipman, Andrew Blake. Sponsored by Google 不出火炉童鞋所料呀。。。。附上当初预计的 连接 ,论文的 连接 Best Paper Honorable Mention Discrete-Continuous Optimization for Large-scale Structure from Motion,( 链接 ) David Crandall, Andrew Owens, Noah Snavely, Daniel Huttenlocher Sponsored by Google Best Student Paper Recognition Using Visual Phrases,( 链接 ) Ali Farhadi, Mohammad Amin Sadeghi Sponsored by United Technologies Research Center Best Student Paper Honorable Mention Separating Reflective and Fluorescent Components of An Image,(木链接) Cherry Zhang, Imari Sato. Sponsored by Springer 祝贺以上童鞋 wistone童鞋居然没最佳学生论文,表示惊讶下…. Related posts Global Contrast based Salient Region Detection (49) CVPR论文认领活动 (27) cvpr周 (6) cvpr2010 paper awards (9) cvpapers-cvpr2011 (0)
个人分类: 计算机视觉资料|3737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盛大的开学典礼:清华大学2011级研究生新生
热度 1 Fangjinqin 2011-8-27 08:58
清华大学2011级研究生新生开学典礼举行 发布日期:2011-08-26   清华新闻网 8 月 26 日电(记者 马宁 研通社记者 朱艳婷 熊柴) 8 月 26 日,清华大学 2011 级研究生新生开学典礼在综合体育馆举行。校领导顾秉林、胡和平、康克军、谢维和、韩景阳、邓卫、邱勇出席典礼,常务副校长、研究生院院长陈吉宁主持开学典礼。 3300 余名研究生新生,各院系教师代表以及部分新生亲友参加了开学典礼。 开学典礼现场。(记者 崔凯 摄)   开学典礼上,顾秉林校长发表了题为《树立学术理想 恪守学术道德》的讲话。顾秉林校长代表学校向跨入新百年的第一批研究生表示热烈欢迎,向一直支持关心同学们学习、成长的师长和亲友们表示诚挚感谢。   顾秉林说,研究生教育在清华大学人才培养和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事业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随着知识经济的深入发展和国际竞争的日趋激烈,研究生教育的地位更加突出。本科教育对创造一个稳定的经济非常重要,但要确保一个国家在知识经济时代的领先地位,必须首先依靠研究生教育。一个国家未来的研究能力,相当程度上取决于现在研究生教育的水平。中国要建设创新型国家,要在知识经济时代的国际竞争中取胜,高水平的研究生教育将是重要支柱。 顾秉林校长发表讲话。(记者 崔凯 摄)   顾秉林提醒同学们尽快树立学术理想,即对学术目标的向往和追求。进清华,要有做学问的准备。要为学问,而不是为学位;要努力追求真理,创造新知,敢于探索未知、重大和困难的题目,并为之付出精力和心血。清华是一个可以追梦的地方。他希望在座的每一位同学认真思考,从现在开始,明确自己的学术理想和人生方向。顾秉林指出,树立学术理想,还要有正确的治学精神和治学态度,具有良好的学术道德,这其中最为关键的就是严谨和诚信,实事求是、一丝不苟是清华人的传统。   顾秉林希望同学们继承清华的优良传统,牢记学问来不得半点虚假,切实重视和遵守学术规范,恪守学术道德,以自己的正直、智慧和勤奋为人生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今天在清华园辛勤播洒,明天为国家繁荣振兴和世界文明进步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加开学典礼的土木系研究生新生。(记者 崔凯摄)   计算机系副主任胡事民教授代表全体教师发言。胡事民向同学们提出了四点建议:树立远大的人生目标,以成才报国为己任;重视基础理论和时间能力两方面的结合;培养善思考、有激情、高眼界的研究素质;形成严谨的学术态度。   校研究生会主席林正航代表全体在校研究生欢迎 2011 级研究生新同学的到来,并与新生们分享了学习、科研的体会,希望新生们做到“志当存高远”、“学无止境,孜孜以求”、“热爱生活”,牢记清华学子的责任、誓言,用优异的科研成绩写下无悔的青春。 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新生合影。(记者 崔凯摄)   经济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张引璐作为新生代表在典礼上发言。张引璐说,清华园是梦想的新起点。 2011 级研究生新生将以国家民族复兴与希望为航向,以实际行动践行承诺,崇德修学,力行致远,传承百年清华精神,投身民族复兴伟业,努力成为可堪大用、能负重任的栋梁之才!   开学典礼在庄严的《歌唱祖国》歌声中结束。 参加开学典礼的微电子与纳电子学系的师生合影。(记者崔凯 摄)    2011 年清华大学共招收研究生 5260 人,其中硕士生 3500 余人,博士生近 1700 人,其中包括近 600 名外国留学生和 130 余名港澳台学生。为鼓励青年人投身学术、刻苦钻研,学校新设了“博士生新生奖学金”,共有 92 人首批获奖。清华在学研究生总数达到 2 万人左右,占全校学生总数的 60% 。清华大学已累计授予博士学位 13000 余人,硕士学位 58000 余人。
个人分类: 信息通报|3127 次阅读|1 个评论
2011中国上市公司峰会
dongzg101 2011-8-26 05:09
昨天,刚好打开电视的时候看到介绍中国银行的六位独立董事,居然还有以前在北大一起跑步聊天的香港人。有意思。中国的上市公司将迈入一个新的阶段。想起以前我们讨论去美国读书的生物学博士很多都转了专业,我那时就在想,干脆在国内直接转就行了,还找了几次北大MBA的上课地点,想去蹭课,但一直没时间去,后来就不了了之。十年一个轮回,去年本来想考清华博士的,稀里糊涂的不记得谁提醒的,好像是我大学同学在清华经管学院当老师的妹妹提醒的,就先报考了MBA。记得在上大一的时候,那时候,老师要几个学生帮他做组培苗卖给云南那个著名的花卉的村庄。我那时最认真总得到表扬。其实那时想法很简单,就是想大学毕业以后回家开个花卉公司,专门养花,那时家里的堂姐夫是广西农业大学毕业的,在农业局工作,你想,有机会学实用的技术,再说不用上英语课,有的是时间,能不认真学么。有一段时间,我本来想如果找不到工作就结合柳州的奇石搞盆景的,那时候家里下岗的另一个堂姐夫在玩石头,还在鱼峰山搞了个门面,可惜他到现在也没赚钱,做了几年就不做了。后来进了学校,也就忘了这个想法,现在姐夫也是某个区的局长,身体不太好,准备要退二线了,好像市农业局换了新局长。姓温!公安局长兼新任副市长姓胡。比较有意思。
2081 次阅读|0 个评论
我从草原归来
热度 1 sermonizer01 2011-8-25 11:39
2011 年新生入学伊始,我接到一个艰巨的任务,送 lz 同学去内蒙古报到上大学。 我一直感慨自己上学历程,从一个行业院校,到另外一个行业院校,最终来到农业这个行业的大学工作。以前的同学没有跟自己目前的行业相同,接近的都非常少。没有同学啊,没有力挺我的同学啊!但这次去内蒙古,彻底改变了我的看法。 lz 所上的大学,有五个我的博士同学,攻读博士期间,他们均在职攻读,我是真正的学生,除了一位比我大 4 岁外,其他都比我大十几岁,是老师级的同学。上学期间,跟这五位同学接触甚少,这次见面有位同学对我都没印象了。这五位同学现在都是教授,有一位为主管科研和研究生的副院长,都是该校教学和科研的中坚力量。这次去内蒙,我本打算,把 lz 同学安顿好,跟我一两个同学随便聊两句就走人。我前期和 a 同学短信联系,她帮忙录取到该校。因此我首先拜访 a 同学, a 教授见面后,非常热情,马上跟其他四位同学打电话,其中两个很快到 a 的办公室,其他两位有事儿不在学校。耐心开导和鼓励 lz 同学,从学习到生活,到感情。 lz 所在院的 zm 老师马上跟相关老师通了电话。中午 a 老师宴请我,席间虽然我们共同语言甚少,但针对 lz 上学,各位又是一番耐心开导。晚上 z 老师出差回来,宴请我,除了两位有事儿的老师之外,其他两位同学作陪。说实话,令我非常感动!同学就是同学啊! lz 上的是一个三本专业,这几天跟 lz 接触,发现她是一个聪明伶俐的孩子。上三本,家里条件不好,还每年交 一 万八的学费,没有像样的老师,没有充足的实验室,周围的同学也肯定有很多不好好学习的,学习环境和氛围跟我校肯定还是有很大差别的。真是可惜啊! 这次从呼和浩特回来,我坐得是硬座,坐了 8 个小时。人很多,非常多,过道、洗手间到处都是人,上趟厕所走一趟,那个费劲。其中有带小孩儿的、有打工的,有大学生,还有几个老外,他们也没有座儿,一直站着,可能他们不熟悉中国国情,也体验一下中国特色。 我在想,孩子上学,为什么有些上三本,甚至没有上大学呢,有的上一本、甚至是名牌大学呢。一方面,是孩子的家长不同,对孩子的多年教育,给孩子的定位,对孩子的管理,造成了差距。另外一方面,是孩子没有规划好自己的人生(在中国,一般是父母的事儿),中学好好学,就能上个好大学,大学再好好学就能找个体面的工作。 通过这次疲惫的旅程,我想也是一样的道理,为什么有些人站着、有些人坐着、有些人卧铺、软卧,还有些人飞着。一方面,是经济条件决定的,对于孩子来说是父母的经济条件决定的,另外一个方面,是没有提前规划好自己的行程,不熟悉我国的火车票订购制度,如果在放票的第一时间去买票(当然也可以托关系,或花大价钱搞定),不可能在火车上站 n 多小时。 人生旅程,人生就是旅程,旅程就是人生。在上路之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当然有些是父母准备的,一路轻松。人生也是一样啊,少壮不努力,长(这个字是我改的)大徒伤悲。不好好学的小学生、中学生,父母带他们体验一下火车旅行,站票,一定要买那种人巨多的火车次的。
3116 次阅读|2 个评论
南加大2011中国留学生会迎新讲座
fanxh 2011-8-24 09:55
对2011年的留学生和准备出国留学的人非常有帮助吆.
1949 次阅读|0 个评论
《情报学报》2011年第7期题录信息
热度 6 huabolin 2011-8-23 14:27
温有奎 , 焦玉英 . 基于语义三元组的电子病历潜在知识发现研究 . 情报学报 ,2011,30(7): 675-681. 吴清强,张晓林 . 多角度主题结构获取研究 . 情报学报 ,2011,30 ( 7 ) :682-694. 唐晓波,金钟鸣 . 基于本体与规则的语义推理研究 . 情报学报 ,2011,30 ( 7 ) :695-703. 苏绥,林原,林鸿飞 . 语言模型在信息检索中的应用 . 情报学报 ,2011,30 ( 7 ) :704-713. 冷亚军,梁昌勇,张恩桥,戚筱雯 . 基于项类偏好的协同过滤推荐算法 . 情报学报 ,2011 , 30 ( 7 ) :714-720. 蔡淑琴 , 张宇 , 胡慕海 , 肖泉 . 基于频繁标引格的移动内容推荐方法研究 . 情报学报 ,2011,30 ( 7 ) :721-729. 吴江宁 , 刘娜 , 宣照国 . 基于元胞自动机的个体知识传播行为研究 . 情报学报 ,2011,30 ( 7 ) :730-737. 谈晓洁 , 吴克文 , 赵宇翔 , 朱庆华 , 王千君 . 抽样方式对社会网络分析的影响研究 . 情报学报 ,2011,30 ( 7 ) :738-745. 邱均平 , 温芳芳 . 我国“ 985 工程 ” 高校科研合作网络研究 . 情报学报 ,2011 , 30 ( 7 ) :746-755. 王贤文 , 丁堃 , 张曦 . 基于全域专利共被引的世界 500 强企业技术竞争的专利地图分析 . 情报学报 ,2011 , 30 ( 7 ) :756-764. 王红 . 近十年我国图书情报学科研究热点的共词分析 . 情报学报 ,2011 , 30 ( 7 ) :765-775. 熊军 , 邱晓 . 信息可视化技术在医学情报分析中的实证研究 . 情报学报 ,2011 , 30 ( 7 ) :776-784.
个人分类: 情报学报|3789 次阅读|15 个评论
[转载]2011中国互联网大会出席嘉宾全名单首次曝光
xupeiyang 2011-8-17 16:41
2011(第十届)中国互联网大会( www.2011cic.cn )将于8月23日-25日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举行。距离大会开幕式还有5天,二百余位出席嘉宾全名单首次曝光。 大会出席嘉宾包括政府领导、高校及研究机构代表、投资机构代表、移动互联网领域企业家及传统互联网领域企业家。此外,大会开幕式当晚还将举行欢迎晚宴,包括王志东( 微博 )、李想、 杨宁 等多位互联网业界新老从业者将汇聚一堂,共同梳理中国互联网的发展历程、展望未来趋势。 http://tech.qq.com/a/20110817/000255.htm
个人分类: 网络技术|1675 次阅读|0 个评论
20110823俄罗斯乌法召开的BNM2011会议日程
热度 1 郑玉峰 2011-8-17 08:47
Congress on Nanotechnologies 2011 Technical Program August 23, 2011 Tuesday 09.00-09.30 Late registration of participants at the Conference Venue (Congress Hall) 09.30-10.00 Opening of the Congress 10.00-12.30 Plenary reports of the Congress Changes in the program: 10.00-10.20 Introductory report On the development of nanotechnologies in the regions of the Russian Federation S . V . Kalyuzhny OJSC Rusnano, Moscow, Russia 10.20-10.40 Introductory report Nanomaterials in energy H.Hahn Karlsruhe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KIT), Karlsruhe, Germany Joint Research Laboratory Nanomaterials, Forschungszentrum Karlsruhe and Technische Universitt Darmstadt, Darmstadt, Germany Changes in the program: 10.40-11.00 Introductory report Nanotechnologies in medicine O.Dontsova Chemical department of MSU, Moscow, Russia 11.00-11.30 Coffee-break and conference photo 11.30-12.30 BNM ATBNM 2011: Plenary reports Chairmen of the session: H. Hahn and I.V. Alexandrov 11.30-11.50 Introductory report Bulk Nanostructured Metals: Current Status and Future Opportunities T.G.Langdon Departments of Aerospace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nd Materials Science, 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 Los Angeles, CA, U.S.A., Materials Research Group, School of Engineering Sciences, University of Southampton, Southampton, U.K. Changes in the program: 11.50-12.10 Key-note report Functional nanomaterials E.V.Antipov Moscow State University, Moscow, Russia 12.10-12.30 Key-note report Severe plastic deformation processing: new trends and approaches to grain refinement R.Z.Valiev Ufa State Aviation Technical University, Institute of Physics of Advanced Materials, Ufa, Russia 12.30-14.00 break for lunch 14.00-17.50 BNM-2011. Round-table: Innovation trends and mechanisms. Commercialization of BNM Chairmen of the session: T.G. Langdon and S.V. Dobatkin 14.00-14.20 Invited report Markets for bulk nanostructured metals T.C. Lowe Manhattan Scientifics Incorporated, New York, NY, USA 14.20-14.40 Invited report Biomedical evaluation of bulk nanocrystalline metals fabricated by s evere plastic deformation F.L.Nie and Y.F.Zheng a State Key Laboratory for Turbulence and Complex System and Department of Advanced Materials and Nanotechnology, College of Engineering, Peking University, Beijing, China b Center for Biomedical Materials and Tissue Engineering, Academy for Advanced Interdisciplinary Studies, Peking University, Beijing , China 14.40-15.00 Invited report Innovative trends in production of bulk nanostructured products by SPD G.A.Salishchev Belgorod State University, Belgorod, Russia 15.00-15.15 Oral report Enhanced irradiation resistance of nanocrystalline alloys A . R . Kilmametov a ,b , A . G . Balogh , M . Ghafari , R.Z.Valiev, H.Hahn a Institute of Nanotechnology, Karlsruhe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Eggenstein-Leopoldshafen, Germany b Institute of Physics of Advanced Materials, Ufa State Aviation Technical University, Ufa, Russia 15.15-15.30 Oral report High-strength ultra-fine grained titanium alloys for technical and medical applications E.V.Naydenkin , G.P.Grabovetskaya, I.V.Ratochka Institute of Strength Physics and Materials Science, SB RAS, Tomsk, Russia 15.30-15.45 Oral report Production of LIKO- М system medical items made of nanostructured titanium V.Kulikchan, А .Smolyakov , V. Solodkyi, А .Drozdov STE “Innovatsionnye technologii, Sarov, Russia 15.45-16.00 Oral report Biomedical application of nanostructured Ti G.Salimgareeva, I.Sharifullina, A.Polyakov, R.Valiev, F.Kaumov Institute of Physics of Advanced Materials, Ufa State Aviation Technical University, Ufa, Russia 16.00-16.30 coffee-break Chairmen of the session: T.C. Lowe and B.B. Straumal Changes in the program: 16.30-16.50 Invited report Thin UFG plates of titanium and aluminum by pack compression A.A. Zisman , R.E. Saznov CRISM “Prometey”, St.-Petersburg, Russia 16.50-17.05 Oral report Development of nanostructured high-strength aluminum alloys by high-energy milling U.Krupp , G.Kaupp, H.U.Benz, H.Zoz Faculty of Engineering and Computer Science, University of Applied Sciences Osnabrück, Osnabrück, Germany 17.05-17.20 Oral report Nanostructured titanium alloys for innovative applications in mechanical engineering I.P.Semenova , N.F.Izmailova, S.P.Pavlinich, G.I.Raab, R.Z.Valiev Institute of Physics of Advanced Materials, Ufa State Aviation Technical University, Ufa, Russia 17.20-17.35 Oral report On efficiency of continuous SPD processes for producing of UFG materials G.I.Raab Institute of Physics of Advanced Materials, Ufa State Aviation Technical University, Ufa, Russia 17.35-17.50 Oral report Friction and wear mechanisms of coarse-grained and ultrafine-grained titanium O.A. Kashin , K.V.Krukovski, A.I. Lotkov Institute of strength physics and materials science SB RAS, Tomsk, Russia 17.50-18.05 Oral report Influence of Heat Treatment to Achieve Refining Structure of Low Carbon Steel with use DRECE Process S.Rusz , L.Cizek, T.Donic, J.Kedron, S.Tylsar and K.Malanik VSB – Technical University of Ostrava, Dept. of Mechanical Technology, Ostrava – Poruba, Czech Republic August 24, 2011 Wednesday 09.00-12.25 The Russian-French-German workshop Atomic transport in BNM related unique properties (ATBNM-2011) Chairmen of the session: X. Sauvage and A.A. Zisman 09.00-09.20 Invited report Grain boundary allotropy in severely deformed metals and alloys G.Wilde , H.Rsner, G.Reglitz, J.Fiebig, M.Wegner, J.Leuthold, S.Divinski Institute of Materials Physics, University of Münster, Münster, Germany 09.20-09.40 Invited report Effective temperature of severe plastic deformation B.B.Straumal , A.Mazilkin, S.Protasova, E.Rabkin, B.Baretzky, R.Valiev, S.V.Dobatkin Institute of Solid State Physics RAS, Chernogolovka, Russia 09.40-10.00 Invited report Cu/Nb nanocomposite wires processed by severe plastic deformation: effects of the nanostructure on the resistance to extreme environment (high strain, high stress, high temperature) L . Thilly , J . B . Dubois , P . O . Renault , F . Lecouturier Institut Pprime, CNRS-University of Poitiers-ENSMA, SP2MI, 86962 Futuroscope, France 10.00-10.15 Oral report Theoretical strength of nanomaterials and elastic strain engineering S.V. Dmitriev Institute for Metals Superplasticity Problems of RAS, Ufa, Russia 10.15-10.30 Oral report Analysis of the deformation process of NiTi discs using different cross sections of high-pressure torsion discs M.Peterlechner , G.Wilde, T.Waitz Institute of Materials Physics, Westphalian Wilhelms-University Münster, Münster, Germany 10.30-10.45 Oral report Grain boundary diffusion in ultra fine grained copper processed by high pressure torsion straining M . Wegner , J . Leuthold , M . Peterlechner , D . Setman , M . Zehetbauer , S . Divinski, G . Wilde University of Münster, Institut für Materialphysik, Münster, Germany 10.45-11.00 Oral report Self-diffusion in ultrafine-grained Ag and Ti produced by equal channel angular pressing J.Fiebig , S.V.Divinski, M.Peterlechner, W.Skrotzki, R.Valiev, G.Wilde Westflische Wilhelms-Universitt, Institute of Materials Physics , Münster, Germany 11.00-11.30 coffee-break Chairmen of the session: L. Thilly and N.A. Enikeev 11.30-11.50 Invited report Structure-phase states and properties of an austenitic stainless steel after severe plastic deformation S.V.Dobatkin A.A. Baikov Institute of Metallurgy and Materials Science, RAS, Moscow, Russia 11.50-12.10 Invited report Atomistic investigation of the grain boundary segregations Y.N.Gornostyrev a,b , A.R.Kuznetsov, I.K.Razumov, I.N.Karkin, L.E.Karkina a Institute of Metal physics of the Ural Branch of RAS, Ekaterinburg, Russia b CJSC Institute of Quantum Materials Science, Ekaterinburg, Russia 12.10-12.25 Oral report Mesoscopic grain boundary sliding in nanocrystalline metals and their alloys: On the interplay of grain boundary sliding, coupled grain boundary motion and segregating solutes J.Schfer , K.Albe TU Darmstadt, Petersenstr. 32, 64287 Darmstadt, Germany 12.25-14.00 break for lunch 14.00-18.10 BNM-2011: Processing of BNM. Deformation mechanisms, transformations and effects Chairmen of the session: J.Zrnik and O.B. Naimark 14.00-14.20 Invited report Principles for friction driven severe plastic deformation J.T.Wang , Z.Li, J.Wa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Nanjing, P. R. China 14.20-14.40 Invited report Deformation behavio u r of copper during the compression stage of high-pressure torsion Y.Song, E.Y.Yoon, D.J.Lee, C.S.Lee , H.S.Kim Department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Poha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OSTECH), Pohang , Korea Changes in the program: 14.40-14.55 Oral report Strengthening of low-alloyed steel by fragmentation of deformed austenite and nano-precipitation E.A.Yashina , S.A.Golosienko, E.I.Khlusova, G.D.Motovilina FSUE CRISM Prometey, St-Petersburg, Russia 14.55-15.10 Oral report Impact toughness of ultra-fine grained interstitial-free steel G. Purcek , O. Saray, I. Karaman Department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Karadeniz Technical University, Trabzon, Turkey 15.10-15.25 Oral report Shear banding and grain boundary sliding in ultrafine-grained aluminum under tension at room temperature K.V.Ivanov and E.V.Naydenkin Institute of Strength Physics and Materials Science SB RAS, Tomsk, Russia 15.25-15.40 Oral report Creep in Al single crystal processed by equal-channel angular pressing P.Král , J.Dvořák, P.Šedá, A.Jger, V.Sklenička Institute of Physics of Materials, AS CR, Brno, Czech Republic 15.40-15.55 Oral report Direct and reverse martensitic transformation and nanostructured states formation during severe plastic deformation of metastable austenitic stainless steel I.Litovchenko , A.Tyumentsev, M.Zahojeva and A.Korznikov Institute of Strength Physics and Material Science SB RAS, Tomsk, Russia 15.55-16.10 Oral report H ydrofluoric acid treatment effect on surface condition of commercially pure titanium Grade 4 D.M.Korotin, S.Bartkowski, E.Z.Kurmaev, M.Neumann, E.B.Yakushina , R.Z.Valiev, S.O.Cholakh Advanced Forming Research Centre, University of Strathclyde, PA4 9LJ, Inchinnan, Renfrew, Scotland 16.10-16.30 coffee-break Chairmen of the session: J.T. Wang and Y.N. Gornastyrev 16.30-16.50 Invited report Respond of structural changes on deformation behaviour of ECAP processed aluminium alloy AA7075 J.Zrnik, M.Fujda, P.Slama, L.Kraus COMTES FHT Inc., Dobrany, Czech Republic 16.50-17.10 Invited report Structural-scaling transitions, thermodynamic and mechanical behavior of bulk submicrocrystalline materials . O.B.Naimark Institute of Continuous Media Mechanics of the Urals Branch of the Russian Academy of Sciences, Perm, Russia 17.10-17.25 Oral report Processing strip and wire specimens by continuous high-pressure torsion K.Edalati and Z.Horita Department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Faculty of Engineering, Kyushu University, Fukuoka Japan 17.25-17.40 Oral report Degree of strain and grain refinement during plastic deformation F.Z.Utyashev Institute for Metals Superplasticity Problems RAS, Ufa, Russia 17.40-17.55 Oral report Cycling stability of martensitic transformation in shape memory TiNi alloys subjected to ECAP Y.X.Tong , B.Guo, Z.Li, F.Chen, L.Li, E.Prokofiev, Y.F.Zheng Center for Biomedical Materials and Engineering, Harbin Engineering University, Harbin, China 17.55-18.10 Oral report Effect of reversible hydrogen alloying on nanostructure formation in a -titanium alloys M.Murzinova Institute for Metals Superplasticity Problems Russian Academy of Sciences, Ufa, Russia August 25, 2011 Thursday 09.00-12.35 The Russian-French-German workshop: Atomic transport in BNM related unique properties (ATBNM-2011) Chairmen of the session: G. Wilde and A.P. Zhilyaev 09.00-09.20 Invited report Grain boundary diffusion in SPD materials: characteristics, oddity and mechanisms S.V.Divinski and G.Wilde Institute of Materials Physics, University of Münster, Münster, Germany 09.20-09.35 Oral report Role of grain boundary sliding, texture and activation energy in understanding creep flow in HPT-processed ultrafine grained copper J.Leuthold , M.Wegner, S.Divinski, K.Anantha Padmanabhan, D.Setman, M.Zehetbauer, G.Wilde Institute of Materials Physics, University of Münster, Münster, Germany 09.35-09.50 Oral report Microstructure and Texture of IF Steel processed by High Pressure Tube Twisting (HPTT) A.Pougis , J.J.Fundenberger, R.Arruffat, L.S.Toth, M.Arzaghi, O.Bouaziz, D.Barbier, L. Faure Laboratoire d’Etude des Microstructures et de Mécanique des Matériaux (LEM3), UMR CNRS 7239, Université Paul Verlaine-Metz, Metz, France 09.50-10.05 Oral report Texture evolution in nanocrystalline Ni subjected to high pressure torsion N.Enikeev , V.Kazykhanov, E.Schafler, M.Zehetbauer, X.Sauvage Institute of Physics of Advanced Materials, Ufa State Aviation Technical University, Ufa, Russia Changes in the program: 10.05-10.20 Oral report Nanostructures and magnetic properties of FePd alloys processed by severe plastic deformation A.Chbihi, X.Sauvage , D.Blavette, D.V.Gunderov, A.G.Popov University of Rouen, CNRS UMR 6634, Groupe de Physique des Matériaux, Faculté des Sciences, Saint Etienne du Rouvray, France 10.20-10.35 Oral report Radiation resistance of ultrafine-grained austenitic stainless steels A.Etienne , B.Radiguet, P.Pareige, N.Cunningham, G.Odette and R.Valiev Groupe de Physique des Matériaux, UMR CNRS 6634, Université et INSA de Rouen, Saint Etienne du Rouvray, France Changes in the program: 10.35.10-50 Oral report Cooperative grain boundary sliding at high strains in ufg and nc Pd Alloys L.Kurmanaeva , C.Kuebel, A.Weis, Y.Ivanisenko Institute of Nanotechnology, Karlsruhe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Karlsruhe, Germany 10.50-11.30 coffee-break Chairmen of session: S. Divinski and L. Toth 11.30-11.50 Invited report Mg segregations along grain boundaries in an aluminium alloy processed by SPD X.Sauvage , N.Enikeev, M.Murashkin University of Rouen, CNRS UMR 6634, Groupe de Physique des Matériaux, Faculté des Sciences, Saint Etienne du Rouvray, France 11.50-12.05 Oral report Mechanical properties and nanoscale features in a severely deformed steel alloyed with Si and Ti A.Fillon , X.Sauvage, C.Genevois, O.Bouaziz, D.Barbier, A.Pougis, L.Toth, J-J. Fundenberger, R.Arruffat-Massion University of Rouen, CNRS UMR 6634, Groupe de Physique des Matériaux, Faculté des Sciences, Saint Etienne du Rouvray, France Changes in the program: 12.05-12.20 Oral report Mechanical properties and fracture of nanostructured TiNi alloys during tensile test at various temperatures D.V.Gunderov , A.V.Lukyanov , E.A.Prokofiev, L.R.Muftieva Ufa State Aviation Technical University, Ufa, Russia 12.20-12.35 Oral report The influence of material purity and deformation temperature on the microstructure and diffusion in UFG Nickel produced by ECAP G.Reglitz , H.Rsner, S.Divinski, G.Wilde Institute of Materials Physics, University of Münster, Münster , Germany 12.35-14.00 break for lunch 14.00-17.00 BNM-2011: Computer simulation. Texture analysis and X-ray studies Chairmen of the session: H.S. Kim and S. Dmitriev Changes in the program: 14.00-14.20 Invited report New process configurations for ECAP A. Rosochowski , L. Olejnik Design, Manufacture and Engineering Management, University of Strathclyde, Glasgow G1 1XJ, UK 14.20-14.35 Oral report Influence of texture evolution on nanocrystalline Ni-Fe alloys plasticity M.Settem, S.B.Sant, S.Chakraborti, A.L.Kolesnikova, A.E.Romanov Ioffe Physico-Technical Institute, RAS, St. Petersburg, Russia. 14.35-14.50 Oral report The role of grain boundaries in BNM properties’ formation I.V.Alexandrov , R.G.Chembarisova Ufa State Aviation Technical University, Ufa, Russia 14.50-15.05 Oral report In-situ X-ray line profile analysis of the tensile deformation of nanocrystalline palladium films M.Kerber , P . Gruber, E.Schafler, R.Baumbusch, O.Kraft, M.Zehetbauer University of Vienna, Faculty of Physics, Research Group Physics of Nanostructured Materials, Vienna, Austria 15.05-15.20 Oral report FEM modelling of continuous extrusion of high-strength metals using commercial conform (TM) machine M.Zemko , J.Hodek COMTES FHT a.s., Dobrany, Czech Republic 15.20-15.35 Oral report Analytical modeling of flow stress of metals and alloys processed by severe plastic deformation R.G.Chembarisova , M.I.Latypov, I.V.Alexandrov Ufa State Aviation Technical University, Ufa, Russia Changes in the program: 15.35-15.50 Oral report Modeling results for grain refinement in severe plastic deformation L.S. Toth , C.Gu Laboratoire d’Etude des Microstructure et de Mécanique des Matériaux (LEM3), CNRS UMR 7239 Université Paul Verlaine Metz, Ile du Saulcy, 57045 Metz, France 15.50-16.00 Y/Oral report Dislocation density -based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for plastic deformation behavior of high pressure torsion D.J.Lee , E.Y.Yoon, C.S. Lee , H.S.Kim Department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Poha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OSTECH), Pohang, Korea 16.00-16.30 coffee-break Changes in the program: 16.00-16.10 Y/Oral report Molecular dynamics simulation of cooperative grain boundary sliding in 2D polycrystal J . A . Baimova , S . V . Dmitriev , V . V . Astanin, A . I . Pshenichnyuk Institute for Metals Superplasticity Problems, Ufa, Russia Changes in the program: 16.10-16.20 Y/Oral report DSC investigations on lattice defects in hydrogenated Pd deformed by high pressure torsion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s D.Setman , M.Krystian, M.Bnisch, G.Krexner, M.Zehetbauer Research Group Physics of Nanostructured Materials, Faculty of Physics, University of Vienna, Wien, Austria Changes in the program: 16.20-16.30 Y/Oral report On the absence of the role of discrete breathers in thermally activated nucleation of point defects in a 2D crystal L.Z.Khadeeva, S.V.Dmitriev Institute for Metals Superplasticity Problems, Russian Academy of Sciences, Ufa, Russia Changes in the program: 16.30-18.30 Poster session of BNM ATBNM-2011* Chairmen of the session: B.B. Straumal and T.G. Langdon 19.00-22.30 Conference dinner. Awarding of best posters August 26, 2011 Friday 09.00-16.30 Round tables/discussions for participants of ATBNM-2011 09.00-12.30 BNM-2011: Microstructure evolution and nanostructuring Chairmen а the session: Y. Zheng and. E.V. Naydenkin 09.00-09.20 Invited report Electroplastic effect in nanostructured titanium alloys V.Stolyarov Mechanical Engineering Research Institute, Moscow, Russia Changes in the program: 09.20-09.40 Invited report Microstructure and microtexture evolution in pure metals after ultra-high straining A.P.Zhilyaev Institute for Metals Superplasticity Problems, Russian Academy of Science, Ufa, Russia Changes in the program: 09.40-10.00 Invited report The grain refinement, superelasticity and shape memory in TiNi based alloys A.I.Lotkov , V.N.Grishkov, A.A.Baturin , N.V.Girsova, D.Y.Zhapova Institute of Strength Physics and Materials Science SB RAS, Tomsk, Russia 10.00-10.15 Oral report Formation of fine grain structure in high-softening-temperature-materials during friction-stir processing Y.S. Sato , S.Mironov, H.Kokawa Department of Materials Processing, Graduate School of Engineering, Tohoku University, Sendai, Japan 10.15-10.30 Oral report Effect of temperature and strain path on the microstructure formation of commercial pure titanium S.Zherebtsov, G.Dyakonov, E.Kudrjavtsev, G.Salishchev Belgorod State University, Laboratory of Bulk Nanostructured Materials, Belgorod, Russia 10.30-10.45 Oral report Grain refinement in light metals by friction stir processing S. Mironov, Y. Sato, H.Kokawa Department of Materials Processing, Graduate School of Engineering, Tohoku University Sendai, Japan 10.45-11.00 Oral report Mechanisms of structure fragmentation in certain metals under pulsed pressure and shear V.I.Zeldovich , I.G.Brodova, I . V . Khomskaya , N.Y.Frolova, A.E.Kheifets, I.G.Shirinkina, A.N.Petrova, E.V.Shorokhov , P.A.Nasonov, N.P.Oglezneva Russian Federal Nuclear Center - Zababakhin All-Russia Research Institute of Technical Physics , Snezhinsk, Shelyabinsk Region, Russia 11.0 0 -11 . 15 Oral report Ductile to brittle transition of ultrafine-grained iron C.Kammerhofer , A.Hohenwarter, R.Pippan Erich Schmid Institute of Materials Science – Austrian Academy of Science, Leoben, Austria 11.15-11.30 coffee-break Chairmen of the session: Y.X. Tong and A.R. Kilmametov 11.30-11.40 Y/Oral report Effect of post ECAP aging on the thermal stability and subgrain structure of 2024 Al alloy G.Kotan , E.Tan, Y.E.Kalay, C.H.Gür Department of Metallurgical and Materials Engineering, Middle East Technical University, Ankara, Turkey 11.40-11.50 Y/Oral report Characterization of severe plastically deformed CuCr alloy in the deformed and annealed state G.B.Rathmayr , M.Bartosik, J.Keckes, R.Pippan Erich Schmid Institute of Materials Science, Austrian Academy of Science, Leoben, Austria 11.50-12.00 Y/Oral report The effect of loading conditions on the structure formation in A3003 alloy upon dynamic channel angular pressing A.Petrova, P.Nasonov, E.Shorokhov, I.Brodova, I. Shirinkina, V.Astafjev Institute of Metal Physics, Ural Division, Russian Academy of Sciences, Yekaterinburg , Russia Changes in the program: 12.00-12.10 Y/Oral report Microstructure and Processing Ability of Cast Intermetallic Alloy Ti-43Al-5Nb-2Mo-0.2B T.Khismatullin , V.Imayev and R.Imayev Advanced Forming Research Centre, Strathclyde University, Renfrew, PA4 9LJ, Scotland United Kingdom Changes in the program: 12.10-12.20 Y/Oral report Strengthening mechanism of the nanostructured microcomposites contain the filaments of BCC metals produced by arc-melting and heavy plastic deformation V.Pantsyrny, N.Khlebova, N.Beliakov, S.Sudjev, V.Drobishev, N.Gudinova, O.Kukina, I.Potapenko, P.Lukjanov , M.Polikarpova Bochvar Institute of Inorganic Materials, VNIINM, Moscow, Russia 12.20-12.30 Y/Oral report Explosively welded materials bond zone: morphology and crystallography V.V. Rybin, E.A.Ushanova , S.N.Petrov, S.V. Kuzmin Central research institute of structural materials Prometey, St. Petersburg , Russia 12.30-14.00 break for lunch 14.00-17.40 BNM-2011: Physical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BNM Chairmen of the session: A. Rosochowski and G.A. Salischev 14.00-14.20 Invited report Consolidated nanopowder materials M.I.Alymov IMET RAS , Moscow , Russia Changes in the program: 14.20-14.40 Invited report Enhanced Thermal Stability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Ultrafine-Grained Aluminium Alloy R.K.Islamgaliev , E.D.Huzina Institute of Physics of Advanced Materials, Ufa State Aviation Technical University, Ufa, Russia 14.40-14.55 Oral report Effect of HPT processing temperature on strength of a Mg-Al-Zn alloy Y.Huang, R.B.Figueiredo, T.G.Langdon Advanced Forming Research Centre, University of Strathclyde Inchinnan Business Park, Inchinnan, Renfrew PA4 9LJ, U.K. 14.55-15.10 Oral report On the influence of isochronal annealing on defect structure parameters, physical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high purity submicrocrystalline Ni deformed by high pressure torsion E.Korznikova , I.Ditenberg, A.Tyumentsev Institute for Metals Superplasticity Problems RAS, Ufa, Russia 15.10-15.25 Oral report Effect of severe plastic deformation on the mechanical and tribological properties of Cu-based alloys Y. Alemdag , G. Purcek, M. Akgün Department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Karadeniz Technical University, Trabzon, Turkey 15. 2 5-15.40 Oral report The effect of high-pressure torsion on structure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single-crystalline high-carbon Fe-Mn-Al-C austenitic steels E.Astafurova , M.Tukeeva, G.Zakharova, E.Melnikov Institute of Strength Physics and Materials Science, Siberian Branch of Russian Academy of Sciences, Tomsk, Russia 15.40-15.55 Oral report Microstructure of Nickel Alloy 718 subjected to equal-channel angular extrusion S.Mukhtarov , P.R.Subramanian, M.Gigliotti , R.Mulyukov, O.Ruano Institute of Metals Superplasticity Problems RAS; Ufa , Russia 15.55-16.10 Oral report Low temperature superplasticity and processing properties of titanium sheet alloy Ti-6Al-4V R.V.Safiullin Institute for Metals Superplasticity Problems Russian Academy of Sciences, Ufa, Russia 16.10-16.30 coffee break Chairmen of the session: M. Zemko and V.V. Stolyarov 16.30-16.40 Y/Oral report Structure formation in cold worked and annealed Ti-Nb-based shape memory alloys S.Prokoshkin, V.Brailovski, A.Korotitskiy, K.Inaekyan, S.Dubinskiy , V.Sheremetev, M.Filonov, M.Petrzhik, Y.Zhukova a National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ISIS”, 4, Leninsky prosp., Moscow, 119049, Russia b Ecole de Technologie Superieure, 1100, rue Notre-Dame Ouest, Montreal, H3C 1K3, Canada 16.40-16.50 Y/Oral report Effect of temperature-strain rate conditions of equal-channel angular pressing on the UFG structure formation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the Ti-6Al-4V alloy V.Polyakova , I.Semenova, G.Raab, G.McIntosh Ufa State Aviation Technical University, Institute of Physics of Advanced Materials, Ufa, Russia 16.50-17.00 Y/Oral report Effect of High Pressure Torsion Temperature on Structure and Properties of Stainless Steel AISI 316 M.M.Abramova , M.V.Karavaeva, I.V.Alexandrov, N.A.Enikeev Ufa State Aviation Technical University, Ufa, Russia 17.00-17.10 Y/Oral report High strength and ductility of ultrafine-grained pure copper processed by d ynamic plastic deformation Y.C.Dong a,b , I.V.Alexandrov, Y.Zhang, J.T.Wang a The Department of Physics, Ufa State Aviation Technical University, Ufa, Russia b School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Nanj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Nanjing, Jiangsu, PR China 1 7 .10-1 7 .20 Y/Oral report Features of the influence of nanoparticles on mechanical and tribological properties of metal-matrix composites A.Zaitsev , D.Sidorenko, E.Levashov, V.Kurbatkina, S.Rupasov, V.Andreev National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ISIS", Scientific-Educational Center of Self-Propagating High-Temperature Synthesis, Moscow, Russia 17.20-17.30 Y/Oral report Effect of severe plastic deformation on properties of high-carbon steels R.R.Gallyamova , R.R.Akbashev, M.V.Karavaeva, N.G.Zaripov, I.V.Alexandrov Ufa State Aviation Technical University, Ufa, Russia 17.30-17.40 Y/Oral report Temperature effect on theoretical strength of nanomaterials A.M.Iskandarov a,b , Y.Umeno, S.V.Dmitriev a Institute of Industrial Science, The University of Tokyo, Tokyo 153-8505, Japan b Institute for Metals Superplasticity Problems of RAS, Ufa, Russia 17.40-18.00 Closing of the symposium. Awarding of best young sessions’ presentations of BNM ATBNM-2011 Poster session of BNM ATBNM-2011* P1. Modelling of superplastic forming of hollow three-layered structures made of VT6 titanium alloy to find rational geometry parameters A.K.Akhunova , S.V.Dmitriev, A.A.Kruglov, R.V.Safiullin Institute for Metals Superplasticity Problems RAS, Ufa, Russia P2. Homogenization of structure and properties of rods made from chromium bronze with a welded joint by equal-channel angular processing technique D.A.Aksenov , G.I.Raab, S.N.Faizova, N.V.Mazhitova Ufa State Aviation Technical University, Ufa, Russia P3. Superplasticity of Al-Mg-Sc alloy produced by ECAP and subsequent rolling E.Avtokratova , O.Sitdikov Institute for Metals Superplasticity Problems RAS, Ufa, Russia P4. Integrable maps of a class of two-dimensional and three-dimensional discrete models S.V.Suchkov , S.V.Dmitriev, A.Khare Institute for Metals Superplasticity Problems RAS, Ufa, Russia P5. Ageing behavior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ultrafine-grained aluminum 6060 alloy E.V.Bobruk , M.Y.Murashkin, V.U.Kazykhnov, R.Z.Valiev Institute of Physics of Advanced Materials, Ufa State Aviation Technical University, Ufa, Russia P6. Computer simulation of metal flow during ECAP-Conform process A.V. Botkin , E.P. Volkova Ufa State Aviation Technical University, Ufa, Russia P7. Deformation and load-bearing parameters of equal channel angular pressing of a cylindrical metal billet А .V.Botkin , R.Z.Valiev, S.V. Dubinina, Е .V.Varenik Ufa State Aviation Technical University, Ufa, Russia P8. Fracture mechanisms of ultra-finegrained aluminum alloys after dynamic pressing I.Brodova , A. Petrova, I. Shirinkina, E. Lyapunova, O. Naimark Institute of Metal Physics, Ural Branch, Russian Academy of Sciences, Yekaterinburg, Russia P9. Changes in the program: Influence of structure on tribological properties of commercially pure copper V.Semenov , S.J. Huang, L.Shuster, S.Faizova Institute of Physics of Advanced Materials, Ufa State Aviation Technical University, Ufa, Russia P10. Two-level structure states features formed in BCC metals and alloys after severe plastic deformation I.Ditenberg a,b, A.Tyumentsev, S.Malakhova, A.Korznikov a Institute of Strength Physics and Materials Science of the Siberian Branch of RAS, Tomsk, Russia b Tomsk State University, Tomsk, Russia P11. Formation of nanostructure in CP titanium by means of sheet rolling at room and cryogenic temperatures G.Dyakonov , S.Zherebtsov, V.I.Sokolenko, G.A. Salishchev Belgorod State University, Laboratory of Bulk Nanostructured Materials, Belgorod, Russia P12. Phase transformations in the Cu-Cr alloys during high pressure torsion S.N.Faizova , G.I. Raab, N.V. М azhitova Ufa State Aviation Technical University, Ufa, Russia P13. Metal-insulator transition in semiconductors with magnetic nano-inclusions R.M.Farzetdinova , E.Z. Meilikhov Kurchatov Institute, 123182 Moscow, Russia P14. Changes in the program: Ultrafine-grained copper alloy with enhanced strength and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K.M.Nesterov , R.K.Islamgaliev, R.Z.Valiev Institute of Physics of Advanced Materials, Ufa State Aviation Technical University, Ufa, Russia P15. Fracture strength of layered material based on titanium alloy A.A. Ganeeva Institute for Metals Superplasticity Problems, RAS, Ufa , Russia P16. The pressure welding of VT6 titanium alloy through ultra-fine grained pad A.A.Ganeeva , A.A. Kruglov, R.Ya. Lutfullin Institute for Metals Superplasticity Problems, RAS, Ufa , Russia P17. Microstructural evolution in an Al-Cu-Mg-Ag alloy during ECAP at 250°C M.Gazizov , R.Kaibyshev Laboratory of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Nanostructured Materials and Superalloys, Department of Materials Science, Belgorod State University, Belgorod, Russia P18. Changes in the program: The influence of neuron radiation on the mechanical and corrosion properties of the austenite steel, subjected to equal channel angular pressing V.Shamardin , Y.Goncharenko, T.Bulanova, A.Karsakov , I.V . Alexandrov , M.M . Abramova , M.V . Karavaeva JSC “State Scientific Center Research Institute of Atomic Reactors”, Dimitrovgrad , Russia P19. Changes in the program: Structure formation of dispersion hardening ceramic SHS- materials in system Ti-Zr-C with binder О .S.Manakova , Е . А .Levashov, В . В .Kurbatkina NUST “MISIS”, Moscow, Russia P20. Influence of thermal cycling on microhardness and microstructure of NC TiNi alloys D.V.Gunderov , A.V.Lukyanov, E.A.Prokofiev, A.Churakova Ufa State Aviation Technical University, Ufa, Russia P21. Deformation and cold resistance of ultrafine-grained steels A.M. Ivanov , E.S.Lukin The Institution of the Russian Academy of Sciences, “V.P. Larionov Institute of the Physical-Technical Problems of the North of the Siberian Branch of the Russian Academy of Sciences” Yakutsk, Russia P22. Structural and phase transformations during the severe plastic deformation and heat treatment of steels A.M. Ivanov , A.A.Platonov, N.D.Petrova, P.P.Petrov The Institution of the Russian Academy of Sciences, “V.P. Larionov Institute of the Physical-Technical Problems of the North of the Siberian Branch of the Russian Academy of Sciences” , Yakutsk, Russia P23. Atomistic simulation of order-disorder phase transition in binary alloys driven by vacancy diffusion mechanism A.A.Kistanov, A.M.Iskandarov, S.V.Dmitriev Institute for Metals Superplasticity Problems of RAS, Ufa, Russia P24. Gradient microstructure in Fe-Cr-Co system hard magnetic alloy subjected to tension combined with torsion A.Korznikov , A.Korneva, K.Sztwiertnia and G.Korznikova Institute of Superplasticity Problems RAS, Ufa Russia P25. The microstructure of the Ni-Al-V alloys prepared by levitation, rapid quenching and high pressure torsion G.Korznikova , T.Czeppe, A . Korznikov Institute of Superplasticity Problems RAS, Ufa Russia P26. Investigation of the deformation mechanisms in 2024 Al-alloy during ECAP G.Kotan , E.Tan, Y.E.Kalay, C.H.Gür Department of Metallurgical and Materials Engineering, Middle East Technical University, Ankara, Turkey P27. Changes in the program: Grain refinement in copper via cryogenic deformation T. Konkova , S. Mironov, A. Korznikov Institute for Metals Superplasticity Problems RAS, Ufa, Russia P28. On tensile strength of cryorolled commercial heat hardenable aluminum alloy with multilevel nanostructure S.Krymskiy , O.Sitdikov, E.Avtokratova, M.Murashkin, M.Markushev Institute for Metals Superplasticity Problems RAS, Ufa, Russia P29. Changes in the program: X-Ray analysis of ω – phase of Ti, subjected to high pressure torsion V . Sitdikov , I . Alexandrov Ufa State Aviation Technical University , 450000 K. Marx 12, Ufa, Russia P30. Generation of non-equilibrium point defects and anomalous diffusion in nanostructures of metals and alloys during mechanical alloying L.S.Vasil’ev and I.L.Lomayev Institute of Quantum Materials Science, Yekaterinburg, Russia P31. On the Theory of Grain-Boundary Diffusion in Nanostructured Materials produced by SPD A.G.Kesarev, V.V.Kondrat’ev, I.L.Lomaev a Institute of Metal Physics, Russian Academy of Sciences, Yekaterinburg, Russia b Institute of Quantum Materials Science, Yekaterinburg, Russia P32. Effect of rolling scheme on structure and properties of copper sheets N.Lopatin Laboratory of Bulk Nanostructured Materials, Belgorod State University, Belgorod, Russia P33. Effect of further deformation treatment on structure and properties of nanostructured nickel thin strip N.Lopatin Laboratory of Bulk Nanostructured Materials, Belgorod State University, Belgorod, Russia P34. Defect structure features of nanocrystalline Ta obtained by high pressure torsion S.Malakhova , I.Ditenberg, A.Tyumentsev, A.Korznikov Institute of Strength Physics and Materials Science of the Siberian Branch of RAS, Tomsk, Russia P35. Changes in the program: Textural investigation of 8090 Al-Li alloy fabricated by ECAP M.H.Tahmasebi , M.Meratian, M.R.Toroghinejad, M.Shayan Isfa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Department of Materials Engineering, Isfahan, Iran P36. Influence of the deformation and heat treatment on structure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titanium alloy Ti-6Al-4V S.Malysheva Institute for Metals Superplasticity Problems RAS, Ufa , Russia P37. Effect of precipitates on nanostructuring and tensile strength of severely deformed 1965 aluminum alloy M.Markushev , S.Krymskiy, D.Nikiforova, M.Murashkin Institute for Metals Superplasticity Problems RAS, Ufa, Russia P38. Microstructure and orientation analysis of 111 nickel single crystal subjected to hydrostatic extrusion J.Zdunek, J.Mizera a,b a Warsaw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Faculty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Poland b Functional Materials Research Centre, Warsaw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oland P39. Effect of ECAP on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an Al-Mg-Sc-Zr alloy A.Mogucheva , R.Kaibyshev Laboratory of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Nanostructured Materials and Superalloys, Belgorod State University, Belgorod , Russia P40. The influence of surface roughness of VT6 alloy processed sheets on quality of solid state joining under conditions of low temperature superplasticity M.K.Mukhametrakhimov Institute for Metals Superplasticity Problems Russian Academy of Sciences, Ufa, Russia P41. The influence of severe plastic deformation and heat treatment on structure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nickel-iron superalloy S. Mukhtarov, A. Ermachenko Institute of Metals Superplasticity Problems RAS; Ufa , 450001, Russia P42. The Effect of Grain Boundary on Strain Characteristics of Nanostructured Metals Produced by SPD Techniques E.V.Naydenkin , G.P.Grabovetskaya, K.V.Ivanov Institute of Strength Physics and Materials Science, SB RAS, Tomsk, Russia P43. Effect of prior-SPD aging on tensile strength of nanocrystalline D16 aluminum alloy D.Nikiforova , S.Krymskiy, M.Murashkin , M.Markushev Institute for Metals Superplasticity Problems RAS, Ufa, Russia P44. Corrosion damage in the aggressive environment of the Zr‑2,5%Nb alloy processed by equal-channel angular pressing S.Rogachev , S.Nikulin , A.Rozhnov, S.Dobatkin , V.Kopylov The National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ISIS”, Moscow, Russia P45. The texture strengthening effect in a magnesium alloy subjected to severe plastic deformation D.R.Nugmanov , R.K.Islamgaliev Institute for Metals Superplasticity Problems, Russian Academy of Science, Ufa , Russia P46. Thermal stability of 5483 Al alloy processed by ECAP Z.Pakiela , L.Jarosz, L.Olejnik Faculty of Materials Science Engineering, Warsaw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Warsaw, Poland P47. Effect of the severe plastic deformation on magnetic properties of amorphous alloys A.Glezer, M.Plotnikova I.P. Bardin Central Research Institute for Ferrous Metallurgy, Russian Federation, Moscow, Russia P48. Increase of ultimate tensile strength of ECAP-processed titanium Grade-4 during drawing А .V.Polyakov , D.V.Gunderov, G.I.Raab, I.P.Semenova Institute of Physics of Advanced Materials, Ufa State Aviation Technical University, Ufa, Russia P49. Investigation of promising SPD technique for producing of high-strength semi-items A.G.Raab , M.V.Chukin Ufa State Aviation Technical University, Ufa, Russia P50. Effect of Severe Plastic Deformation on Decomposition of Supersaturated Solid Solution in Magnesium Alloys L.Rokhlin , S.Dobatkin, T.Dobatkina , I. Tarytina Baikov Institute of Metallurgy and Materials Science, Moscow, Russia P51. The structure features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low carbon steels processed by severe warm deformation I.M.Safarov , A.V.Korznikov Institute for Metals Superplasticity Problems of the Russian academy of sciences, Ufa, Russia P52. Finite element method simulation of the diffusion bonding and superplastic forming processes to produce three-layered structures of vt6 titanium alloy A.R.Safiullin , A.K.Akhunova, R.V . Safiullin, S.V.Dmitriev Institute for Metals Superplasticity Problems, Ufa, Russia P53. Deformation of the alloy Ti 50 Ni 25 Cu 25 in Bridgman chamber R.V.Sundeev, A.V. Shalimova, A.M. Glezer I.P.Bardin Central Research Institute for Ferrous Metallurgy, Moscow, Russia P54. Microstructure Evolution in Cu-Cr-Zr alloy During Extensive Cold Rolling I.Shakhova , A.Belyakov, R.Kaibyshev Belgorod State University, Belgorod, Russia P55. Atomic level investigation of initiation of accommodation processes at triple junctions in nanocrystalline materials A.V. Sisanbaev , R.T. Murzaev, J.A. Baimova, S.V. Dmitriev Institute for Metals Superplasticity Problems of Russian Academy of Science, Ufa, Russia P56. Fracture surface morphology of titanium alloy with different prehistory of structure А . А .Ganeeva, А .V.Sisanbaev , А . А .Kruglov, R.Y.Lutfullin Institute for Metals Superplasticity Problems of Russian Academy of Science, Ufa, Russia P57. Effect of heat treatment on nanostructuring in high-strength aluminum alloy by severe plastic deformation O.Sitdikov , S.Krymskiy, M.Markushev, E.Avtokratova and T . Sakai Institute for Metals Superplasticity Problems RAS, Ufa, Russia P58. Microstructure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copper after ECAP and cold rolling N.D.Stepanov , A.V.Kuznetsov, G.A.Salishchev, R.Z.Valiev, G.I.Raab Laboratory of Bulk Nanostructured Materials, Belgorod State University, Belgorod, Russia P59. Structure and properties of ultra-fine grained Cu-Cr-Hf alloys prepared by severe plastic deformation D.V.Shangina , N.R.Bochvar, S.V.Dobatkin Baikov Institute of Metallurgy and Materials Science, Russian Academy of Sciences, Moscow, Russia P60. Nanocrystalline S304H austenitic stainless steel subjected to multiple forging M.Tikhonova , Y.Kuzminova, A . Belyakov, R . Kaibyshev Belgorod State University, Belgorod, Russia P61. Influence of alumina particles on grain size in nanostructured composite manufactured by ARB process R. Jamaati, M.R.Toroghinejad Department of Materials Engineering, Isfa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Isfahan, Iran P62. The evolution of structure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Hadfield steel single crystals under cold rolling M.S. Tukeeva , E.V. Melnikov, G.G. Zakharova, E.G. Astafurova Institute of Strength Physics and Materials Science, Siberian Branch of Russian Academy of Sciences, Tomsk, Russia P63. Protective coatings on samples made of ultrafine-grained titanium alloy R.R.Valiev, A.V.Ganeev Institute of Physics of Advanced Materials, Ufa State Aviation Technical University, Ufa, 450000, Russia P64. Acoustic emission (AE) source location methods based on wavelet transform I.O.Valiakhmetova , V.V.Astanin Institute for Metal Superplasticity Problems of RAS, Ufa, Russia P65. The effect of equal channel angular pressing on structure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low-carbon Fe-Mn-Ti-V-C and Fe-Mo-Nb-V-C steels G.G.Zakharova , E.G.Astafurova, M.S.Tukeeva, E.V.Naydenkin, G.I.Raab, S.V.Dobatkin Institute of Strength Physics and Materials Science, SB RAS, Tomsk, Russia P66. Thermal stability of ultrafine-grained structure processing of 18-10 stainless steel using high-pressure torsion А . А .Zakirova a , R.G.Zaripova b a Institute for Metals Superplasticity Problems of the Russian Academy of Sciences, Ufa, Russia b Ufa State Aviation Technical University, Ufa, Russia P67. Consolidation of 2 vol.% carbon nanotube reinforced Al matrix nanocomposites via equal channel angular pressing H.Zare , M.R.Toroghinejad, M.Meratian Department of material engineering, Isfa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Isfahan, Iran P68. Internal friction and Young's modulus of submicrocrystalline commercially pure titanium in the temperature range 20-600 ° C I.N.Kuzmenko , Y.R.Kolobov, E.A.Korneeva, A.A.Goryaynov REC Nanostructured Materials and Nanotechnologies, Belgorod State University, 308015, Belgorod, Russia P69. Influence of surface modification by micro-arc oxidation method of non-alloyed titanium in submicrocrystalline state on it's mechanical properties A.N.Skomorokhov , Y.R.Kolobov, I.N.Kuzmenko, E.A.Korneeva, G.V.Khramov REC Nanostructured Materials and Nanotechnologies, Belgorod State University, Belgorod, Russia P70. Thermal stability of ultra-fine grained interstitial-free (IF) steel O.Saray , G.Purcek , I.Karaman, H.J.Maier Karadeniz Technical University, Department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Trabzon, Turkey
4220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清华自主招生2011教材——化学
yaoronggui 2011-8-15 15:16
清华自主招生2011教材——化学 下载地址: 清华自主招生2011教材-化学.pdf
个人分类: 自主招生|2667 次阅读|0 个评论
Automated Software Engineering(2011)国际会议
热度 1 huangfuqiang 2011-8-12 07:21
IEEE/ACM Program Committee看见一位中国成员:梅宏---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院长、软件研究所所长 A utomated reasoning techniques Component-based systems Computer-supported cooperative work 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Domain modelling and meta-modelling Empirical software engineering 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 Knowledge acquisition and management Maintenance and evolution Model-based software development Model-driven engineering and model transformation Modelling language semantics Open systems development Product line architectures Program understanding Program synthesis Program transformation Re-engineering Requirements engineering Specification languages Software architecture and design Software visualization Testing, verification, and validation Tutoring, help, and documentation systems Software analysis 主页
个人分类: 计算机软件理论与工程|3290 次阅读|2 个评论
2011年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拟资助人员名单
热度 1 zlhtcm 2011-8-9 22:55
2011年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拟资助人员名单已于目前在上海市科委网站公示,详细名单见下表: 2011'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拟资助人员名单(公示) A类       项目编号 姓名 性别 承担单位 1 黄志伟 男 东华大学 2 张煊 男 东华大学 3 方晓生 男 复旦大学 4 何睿 女 复旦大学 5 胡维国 男 复旦大学 6 李巧伟 男 复旦大学 7 刘建祥 男 复旦大学 8 陆帅 男 复旦大学 9 梅永丰 男 复旦大学 10 谭砚文 女 复旦大学 11 王琳 男 复旦大学 12 王志强 男 复旦大学 13 文波 男 复旦大学 14 吴施伟 男 复旦大学 15 杨永华 男 复旦大学 16 钟涛 男 复旦大学 17 周刚 男 复旦大学 18 李强 男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 19 王凌 女 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 20 张朝云 女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21 陈宇虹 雷苑 戴毅 女 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 22 杨恭 男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23 王蕊 女 华东理工大学 24 徐晶 女 华东理工大学 25 张军 男 华东理工大学 26 朱卡克 男 华东理工大学 27 陈晓红 男 华东师范大学 28 高栓虎 男 华东师范大学 29 黄荣 男 华东师范大学 30 彭晖 男 华东师范大学 31 徐华栋 男 华东师范大学 32 张巍 男 华东师范大学 33 陈艳 女 上海财经大学 34 陈益钢 男 上海大学 35 刘梅 女 上海大学 36 刘瑞丽 女 上海大学 37 宋薇 女 上海大学 38 汪飞 男 上海大学 39 王刚 男 上海大学 40 吴智政 男 上海大学 41 张阿方 男 上海大学 42 曾涛 男 上海电力学院 43 徐明 男 上海海事大学 44 鲍宝龙 男 上海海洋大学 45 吕为群 男 上海海洋大学 46 曹心德 男 上海交通大学 47 郭小军 男 上海交通大学 48 何峰 男 上海交通大学 49 何谷峰 男 上海交通大学 50 洪智勇 男 上海交通大学 51 李卫东 男 上海交通大学 52 刘灿华 男 上海交通大学 53 倪凯旋 男 上海交通大学 54 吴东清 男 上海交通大学 55 吴凡 女 上海交通大学 56 徐凯 男 上海交通大学 57 尹振宇 男 上海交通大学 58 张峻 男 上海交通大学 59 张小群 女 上海交通大学 60 邹建新 男 上海交通大学 61 李勇 男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62 邱瑜 女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63 何凯莉 女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64 何祖平 男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 65 王红霞 女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 66 陈晨 女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67 谢静远 男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68 莫茜 女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 69 张臻 男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 70 杨涛 男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 71 郑学胜 男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 72 邱汉迅 男 上海理工大学 73 朱钰方 男 上海理工大学 74 刘琦 男 上海生物信息技术研究中心 75 李贵生 男 上海师范大学 76 梁杰 男 上海师范大学 77 殷峻 男 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 78 刘小青 男 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 79 施菊妹 女 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 80 郑吉建 男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81 朱伟东 男 上海市东方医院(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 82 陈晋 男 上海市肺科医院 83 钟久昌 男 上海市高血压研究所 84 李卫华 女 上海市计划生育科学研究所 85 薛永 男 上海市农业科学院 86 邹刚明 男 上海市肿瘤研究所 87 钱骅 男 上海无线通信研究中心 88 吴晓俊 男 上海中医药大学 89 周里钢 男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 90 张腾 男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 91 曹莹 女 同济大学 92 吕凡 女 同济大学 93 彭勇波 男 同济大学 94 王瀚漓 男 同济大学 95 王启刚 男 同济大学 96 许鹏 男 同济大学 97 许维 男 同济大学 98 张扬会 男 同济大学 99 张宇钟 男 同济大学 100 章小清 男 同济大学 101 赵程 男 同济大学 102 史迅 男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103 占忠亮 男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104 王兴军 男 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 105 陈洛南 男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106 黄旲 女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107 王红艳 女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108 王永飞 男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109 肖晗 男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110 杨力 男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111 余鹰 男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112 詹丽杏 女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113 张鹏 男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114 周斌 男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115 金双根 男 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 116 李成 男 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 117 狄增峰 男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118 黄永焯 男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 119 李浩 男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 120 柳华杰 男 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 121 邓亮 男 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 122 沈其龙 男 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 123 曹莉 女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 124 许静 女 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         B类       1 慕晓军 男 贝沃特医药技术(上海)有限公司 2 吕绍祥 男 博任达生化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3 李广骏 男 帝特汽车技术(上海)有限公司 4 王少雄 男 嘉和生物药业有限公司 5 沈沁 女 上海安集协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6 何明 女 上海创实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7 高大新 男 上海迪诺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8 陶文东 男 上海东禾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9 刘卫平 男 上海飞机制造有限公司 10 李红霞 女 上海海潮新技术研究所 11 鲁宏升 男 上海恒士达科技有限公司 12 周正东 男 上海凯东软件有限公司 13 范晓 男 上海康鉴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14 傅海龙 男 上海科新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15 陈硕 男 上海零碳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16 李琦 男 上海七海复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17 席为民 男 上海三颐恩环保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18 王嘉麟 男 上海尚菲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19 杨燕婷 女 上海帅源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20 刘劲松 男 上海微松工业自动化有限公司 21 杨军 男 上海欣吉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22 府宇雷 男 上海医脉赛科技有限公司 23 杨素东 男 上海引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24 朱海鸿 男 上海优爱宝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 25 孟娟 女 微创医疗器械(上海)有限公司 26 吴昱 男 运筹信息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C类       1 杨林贵 男 东华大学 2 金继红 女 东华大学 3 赵晓临 女 东华大学 4 杨煜达 男 复旦大学 5 白钢 男 复旦大学 6 涂怡超 女 复旦大学 7 白彤东 男 复旦大学 8 周兴陆 男 复旦大学 9 郁喆隽 男 复旦大学 10 沈逸 男 复旦大学 11 卢丽安 女 复旦大学 12 邓菲 女 复旦大学 13 周兵 男 复旦大学 14 陈晓云 女 复旦大学 15 冯筱才 男 复旦大学 16 褚馨 女 复旦大学 17 李婷 女 复旦大学 18 刘铎 男 复旦大学 19 章节根 男 复旦大学 20 刘佳琦 女 复旦大学 21 蒋碧波 女 复旦大学 22 沈国兵 男 复旦大学 23 张旭曙 男 复旦大学 24 黄翔 男 复旦大学 25 郑继永 男 复旦大学 26 刘淑华 女 复旦大学 27 许闲 男 复旦大学 28 程群 女 复旦大学 29 林曦 男 复旦大学 30 田素华 男 复旦大学 31 何光辉 女 复旦大学 32 王永钦 男 复旦大学 33 罗妍 女 复旦大学 34 曹晋 女 复旦大学 35 郑磊 男 复旦大学 36 张洁 女 复旦大学 37 赵德余 男 复旦大学 38 周笑 女 复旦大学 39 齐倩茹 女 复旦大学 40 朱小能 男 华东理工大学 41 费梅苹 女 华东理工大学 42 陈赟 男 华东师范大学 43 瞿骏 男 华东师范大学 44 李先春 男 华东师范大学 45 徐国庆 男 华东师范大学 46 周勇 男 华东师范大学 47 周加仙 女 华东师范大学 48 鞠玉翠 女 华东师范大学 49 张小勇 男 华东师范大学 50 吴同 男 华东师范大学 51 潘志斌 男 华东师范大学 52 陈丽梅 女 华东师范大学 53 吴敏 女 华东政法大学 54 贺炯 男 华东政法大学 55 杨宏星 男 上海财经大学 56 耿曙 男 上海财经大学 57 李韶瑾 女 上海财经大学 58 王玉玲 女 上海财经大学 59 王燕军 女 上海财经大学 60 李哲 女 上海财经大学 61 李会平 女 上海财经大学 62 王甄 男 上海财经大学 63 朱杰 男 上海财经大学 64 常宁 女 上海财经大学 65 周建 男 上海财经大学 66 杨晔 女 上海财经大学 67 赵霖莹 女 上海财经大学 68 殷凤 女 上海大学 69 张亦农 男 上海大学 70 张勇安 男 上海大学 71 吕康娟 女 上海大学 72 镇璐 男 上海大学 73 孙秀林 男 上海大学 74 董国礼 男 上海大学 75 钱颖 女 上海大学 76 黄洁 女 上海对外贸易学院 77 蒋正清 男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78 樊博 男 上海交通大学 79 彭勃 男 上海交通大学 80 陆邵明 男 上海交通大学 81 荣鹰 男 上海交通大学 82 王茜 女 上海交通大学 83 耿娜 女 上海交通大学 84 葛冬冬 男 上海交通大学 85 杨海儒 女 上海金融学院 86 王慧敏 女 上海社会科学院部门经济研究所 87 裘晓兰 女 上海社会科学院青少年研究所 88 刘俊升 男 上海师范大学 89 石立善 男 上海师范大学 90 翟静丽 女 上海师范大学 91 吴雪萍 女 上海体育学院 92 刘东锋 男 上海体育学院 93 李美 女 上海外国语大学 94 刘丽军 男 上海外国语大学 95 赵冠芳 女 上海外国语大学 96 王文革 男 上海政法学院 97 杨春侠 女 同济大学 98 李相勇 男 同济大学 99 丁红卫 女 同济大学 100 董华 女 同济大学 101 邵春霞 女 同济大学 102 杜鹃 女 同济大学 103 韩政 男 同济大学 104 蔡三发 男 同济大学 105 张亦珂 女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 106 张静 女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         D类       1 施恒 男 上海音乐学院 2 秦文诚 男 上海音乐学院 3 吴丹 女 上海音乐学院 4 郭浩 男 复旦大学 5 汪海健 男 复旦大学 6 张宇燕 女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7 张杰 男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8 徐世爱 男 华东理工大学 9 胡平方 女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 10 孙晓晶 女 上海大学 11 杨志 男 上海交通大学 12 张勇健 男 上海交通大学 13 沈寅忠 男 上海交通大学 14 乔信起 男 上海交通大学 15 王金武 男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16 张善勇 男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17 高维强 男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 18 宋少莉 女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 19 吴云成 男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20 程晓东 男 同济大学 21 冯世进 男 同济大学 22 杜豫川 男 同济大学 23 石繁槐 男 同济大学 24 秦樾 男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个人分类: 科技快讯|15690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今日发布--2011年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名单
热度 1 JRoy 2011-8-2 17:38
二○一一年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结果 学科门类 一级学科名称 作者姓名 指导教师姓名 论文题目 学位授予单位名称 哲学 哲学 肖清和 孙尚扬 " 天会 " 与 " 吾党 " :明末清初天主教徒群体之形成与交往研究( 1580 - 1722 ) 北京大学 经济学 理论经济学 徐奇渊 刘力臻 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的汇率变化研究 东北师范大学 应用经济学 解垩 樊丽明 城乡卫生医疗服务均等化研究 山东大学 法学 法学 王书成 胡锦光 合宪性推定论 -- 一种宪法方法 中国人民大学 政治学 殷冬水 周光辉 民主:社会正义的生命 —— 关于社会正义政治条件的规范研究 吉林大学 教育学 教育学 杨豫晖 宋乃庆 数学教师教学决策研究 ---- 基于小学高年级教师的个案研究 西南大学 心理学 王瑞明 莫雷 文本阅读中信息的协调性整合研究 华南师范大学 体育学 黄海燕 张林 体育赛事综合影响事前评估研究 上海体育学院 文学 中国语言文学 卢燕新 傅璇琮 唐人编选诗文总集研究 中国人民大学 刘文正 蒋冀骋 《太平经》动词及相关基本句法研究 湖南师范大学 外国语言文学 叶少勇 段晴 《中论颂》与《佛护释》 -- 基于新发现梵文写本的文献学研究 北京大学 艺术学 郭小利 王耀华 中国传统音乐即兴创作教育研究 福建师范大学 历史学 历史学 王青 晁福林 上博简《曹沫之陈》研究 北京师范大学 杨培娜 陈春声 濒海生计与王朝秩序 —— 明清闽粤沿海地方社会变迁研究 中山大学 理学 数学 邹长亮 王兆军 复杂数据统计过程控制的若干研究 南开大学 钟柳强 许进超 求解两类 Maxwell 方程组棱元离散系统的快速算法和自适应方法 湘潭大学 付晓玉 张旭 分布参数系统能控能观性问题的统一处理 四川大学 物理学 马仁敏 戴伦 一维纳米半导体材料及其电子与光子器件研究 北京大学 郑坤 韩晓东 原位原子尺度下纳米线室温力学性能与行为的研究 北京工业大学 沈大伟 封东来 2H 结构过渡族金属二硫属化物电子结构的高分辨角分辨光电子能谱研究 复旦大学 陈焕阳 马红孺 各向异性材料中的波:隐身衣、旋转衣和声子晶体 上海交通大学 许金时 郭光灿 光子纠缠态制备、应用及演化的实验研究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俞云伟 郑小平 Swift 时代伽玛射线暴及其余辉的多波段研究 华中师范大学 化学 袁荃 严纯华 稀土 / 锆基和稀土 / 铝基有序介孔结构的可控合成及性质研究 北京大学 姚亚刚 张锦 单壁碳纳米管的结构控制生长方法研究 那娜 张新荣 基于纳米材料表面化学发光的传感器阵列研究 清华大学 - 北京协和医学院 ( 清华大学医学部 ) 葛治伸 刘世勇 环境响应性聚合物超分子组装体的构筑和结构调控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孔祥建 龙腊生 多核金属配合物的合成、结构与性质研究 厦门大学 汪君 冯小明 碳氧 (C=O) 、碳氮 (C=N) 和碳碳 (C=C) 双键的催化不对称氰基化反应研究 四川大学 天文学 侯锡云 刘林 平动点的动力学特征及其应用 南京大学 地理学 刘小平 黎夏 地理模拟系统的构建及其在城市空间演化过程中的应用 中山大学 大气科学 吴波 周天军 印度洋 - 太平洋海气相互作用及其对东亚季风的影响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地球物理学 周煦之 濮祖荫 地球磁层能量粒子动力学研究 北京大学 地质学 刘显东 王汝成 粘土矿物的分子模拟 南京大学 陈仁旭 郑永飞 深俯冲陆壳地球化学性质与折返过程中流体活动 : 来自苏鲁造山带中国大陆科学钻探主孔样品的研究结果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生物学 王艳 尚永丰 LSD1 是 NuRD 复合体的一个亚基,功能上调控乳腺癌的转移 北京大学 魏朝亮 程和平 钙火花调控细胞方向性迁移 徐书华 金力 高密度常染色体 SNPs 揭示的现代人群遗传结构 复旦大学 邝栋明 郑利民 髓系细胞在肿瘤进展过程中的作用及其潜在调控机制 中山大学 王晓明 刘小龙 c-Fos 调控胸腺细胞分化成熟的分子机制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工学 力学 柳占立 庄茁 微尺度晶体塑性的离散位错和非局部理论研究 清华大学 - 北京协和医学院 ( 清华大学医学部 ) 文浩 胡海岩 绳系卫星释放和回收的动力学控制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机械工程 裴旭 宗光华 基于虚拟运动中心概念的机构设计理论与方法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姜潮 韩旭 基于区间的不确定性优化理论与算法 湖南大学 光学工程 李政勇 吴重庆 光纤偏振态的高速控制与偏振编码通信 北京交通大学 仪器科学与技术 张亮亮 赵跃进 太赫兹波位相成像 北京理工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 伍晖 潘伟 电纺丝纳米纤维的制备、组装与性能 清华大学 - 北京协和医学院 ( 清华大学医学部 ) 赵跃 周美玲 涂层导体织构镍合金基板及过渡层的研究 北京工业大学 刘静 房喻 含二茂铁基小分子有机胶凝剂的设计合成及其胶凝行为研究 陕西师范大学 刘岗 成会明 表面与均相掺杂氧化钛基光催化材料的设计、合成与光催化特性研究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王淑彦 陆慧林 稠密气固两相流颗粒聚团流动与反应特性的数值模拟研究 哈尔滨工业大学 薄拯 岑可法 滑动弧放电等离子体处理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基础研究 浙江大学 电气工程 胡建林 孙才新 低气压下覆冰绝缘子 ( 长 ) 串闪络特性及直流放电模型研究 重庆大学 电子科学与技术 魏贤龙 陈清 结合扫描电子显微镜和纳米探针研究碳纳米管的操控和力学电学特性 北京大学 漆奇 张彤 低维纳米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敏感特性的研究 吉林大学 马华 屈绍波 超材料隐身套及新型功能器件的理论与设计研究 空军工程大学 信息与通信工程 钟平 王润生 面向图像标记的随机场模型研究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控制科学与工程 王飞 张长水 图上的半监督学习算法研究 清华大学 - 北京协和医学院 ( 清华大学医学部 ) 吴爱国 段广仁 广义线性系统的脉冲消除与观测器设计 哈尔滨工业大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陈海波 臧斌宇 云计算平台可信性增强技术的研究 复旦大学 章国锋 鲍虎军 视频场景的重建与增强处理 浙江大学 土木工程 赵密 杜修力 近场波动有限元模拟的应力型时域人工边界条件及其应用 北京工业大学 王磊 张建仁 考虑模糊性与随机性的既有 RC 梁桥时变可靠性研究 长沙理工大学 水利工程 史良胜 杨金忠 地下水中污染物运移随机模型的研究与应用 武汉大学 测绘科学与技术 潘俊 李德仁 自动化的航空影像色彩一致性处理及接缝线网络生成方法研究 化学工程与技术 张强 魏飞 宏量可控制备碳纳米管阵列 清华大学 - 北京协和医学院 ( 清华大学医学部 ) 范晓彬 张凤宝 新碳纳米材料及其生物应用探索 天津大学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姚艳斌 刘大锰 煤层气储层精细定量表征与综合评价模型 中国地质大学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王玮 宫敬 油水混合液物性及流动规律研究 中国石油大学 纺织科学与工程 刘雍 俞建勇 气泡静电纺丝技术及其机理研究 东华大学 轻工技术与工程 周景文 陈坚 光滑球拟酵母中 ATP 的生理功能与作 用机制 江南大学 船舶与海洋工程 俞翔 朱石坚 非线性隔振系统动力学特性与混沌反控制研究 海军工程大学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 孙明波 王振国 超声速来流稳焰凹腔的流动及火焰稳定机制研究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农业工程 张宝忠 康绍忠 干旱荒漠绿洲葡萄园水热传输机制与蒸发蒸腾估算方法研究 中国农业大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 倪丙杰 俞汉青 好氧颗粒污泥的培养过程、作用机制及数学模拟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屈小辉 王文兴 量子化学方法研究典型有毒有机污染物的形成与降解机理 山东大学 生物医学工程 杨芳 顾宁 超声、磁共振双模式微气泡造影剂的研究 东南大学 食品科学与工程 章宇 张英 生物黄酮抑制食品中丙烯酰胺形成的机理及其构效关系研究 浙江大学 农学 作物学 陈赛华 徐明良 水稻米香基因功能分析与米香物质 2AP 的代谢机理研究 中国农业大学 园艺学 夏晓剑 喻景权 油菜素内酯调控黄瓜光合作用、抗逆性及农药代谢的生理与分子机理研究 浙江大学 农业资源与环境 陈爱群 徐国华 三种茄科作物 Pht1 家族磷转运蛋白基因的克隆及表达调控分析 南京农业大学 植物保护 王晓杰 康振生 小麦与条锈菌互作机理研究及抗条锈相关基因的功能分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兽医学 王林 刘宗平 铅镉联合对大鼠肾脏的毒性研究 扬州大学 林学 王君 康向阳 青杨派树种多倍体诱导技术研究 北京林业大学 医学 基础医学 赵亮 丁彦青 人结直肠癌发生和转移相关的蛋白质组学分析及候选蛋白 LASP-1 功能的初步研究 南方医科大学 刘星光 曹雪涛 钙 / 钙调素依赖性蛋白激酶 II 和 MHC II 类分子对 TLR 触发的巨噬细胞与树突状细胞天然免疫应答反应的调控及其机制研究 第二军医大学 临床医学 张澄 王兴利 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分子机制和基因治疗的实验研究 山东大学 于风燕 宋尔卫 Let-7 microRNA 调控乳腺癌干细胞 " 干性 " 的研究 中山大学 廖专 李兆申 胶囊内镜的临床应用研究 第二军医大学 李晓华 樊代明 新基因 CIAPIN1 的功能研究 第四军医大学 口腔医学 高莺 胡静 改善骨质疏松状态下植入体稳定性及骨代谢的实验研究 四川大学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徐苑苑 孙贵范 饮水型砷暴露人群砷甲基化模式及其与机体氧化应激状态关系的研究 中国医科大学 中医学 梁倩倩 王拥军 复方芪麝片及川芎嗪、麝香酮防治腰椎 间盘退变的作用机制研究 上海中医药大学 中西医结合 汪晨 凌昌全 蜂毒素协同 TRAIL 诱导人肝细胞癌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 第二军医大学 药学 齐炼文 李萍 基于生物捕集 - 化学在线分析的中药药效物质研究新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中国药科大学 管理学 管理科学与工程 吴杰 梁樑 数据包络分析 (DEA) 的交叉效率研究 - 基于博弈理论的效率评估方法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工商管理 江旭 李垣 医院间联盟中的知识获取与伙伴机会主义 -- 信任与契约的交互作用研究 西安交通大学 公共管理 谭荣 曲福田 农地非农化的效率:资源配置、治理结构与制度环境 南京农业大学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个人分类: 科技动态|3406 次阅读|1 个评论
2011西安世博圆最有创意的3个造型
毛宁波 2011-7-17 07:28
2011西安世博圆最有创意的3个造型
2011西安世博园雷声大,但是看点不多,转了一整圈大概就是以下3个造型还有点创意,其他的都没有印象了 。
个人分类: 其他|3343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2011哪些高校在京沪遇冷
laojing 2011-7-14 09:33
北京: 本科一批剩余计划(文史类) 1042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1 人 03 英语 1 人 1061 中华女子学院 1 人 09 女性学 1 人 1311 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 4 人 02 日语 2 人 04 市场营销 1 人 05 会计学 1 人 1313 燕山大学 3 人 01 法学 2 人 02 英语 1 人 2110 大连海事大学 1 人 07 哲学 1 人 2113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10 人 02 会计学 2 人 03 行政管理 2 人 04 劳动与社会保障 2 人 05 英语(经贸英语) 2 人 06 广播电视新闻学 2 人 2121 辽宁大学 5 人 01 汉语言文学 3 人 04 会计学(国际会计)(中外合作办学) 1 人 05 工商管理(国际工商管理)(中外合作办学) 1 人 2211 东北师范大学 7 人 05 旅游管理 4 人 06 俄语 2 人 07 日语(语言文学) 1 人 2212 延边大学 6 人 01 朝鲜语 2 人 02 会计学 2 人 03 日语(零起点) 2 人 2310 东北林业大学 5 人 03 工商管理 1 人 04 公共事业管理 1 人 05 日语 1 人 06 法学 1 人 07 政治学与行政学 1 人 2312 哈尔滨工程大学 2 人 03 英语 1 人 04 社会学 1 人 3113 华东理工大学 1 人 01 英语 1 人 3115 华东师范大学【548分以上(含548) 】 4 人 02 人力资源管理 1 人 03 法学 1 人 04 广播电视编导 1 人 05 房地产经营管理 1 人 3117 上海财经大学 3 人 03 法学 3 人 3212 中国矿业大学 11 人 02 经济学类 4 人 03 广播电视新闻学 3 人 04 英语 4 人 3213 河海大学 1 人 05 英语 1 人 3214 江南大学 2 人 10 社会工作 2 人 3215 南京农业大学 6 人 01 法学 3 人 05 英语 3 人 3218 南京理工大学 2 人 01 法学 1 人 02 广播电视新闻学 1 人 3220 江苏大学 4 人 01 财政学 1 人 04 法学(经济法) 2 人 05 日语 1 人 3221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5 人 02 行政管理 2 人 03 物流管理 2 人 04 汉语言文学(含文化创意与设计、高级文秘、文化传播等) 1 人 3224 西交利物浦大学 3 人 02 土建类(中外合作办学) 2 人 03 管理科学与工程类(中外合作办学) 1 人 3312 宁波诺丁汉大学 2 人 02 财务管理(金融财务与管理) 1 人 03 国际事务与国际关系 1 人 3403 安徽大学 2 人 02 工商管理类 2 人 3502 福州大学 1 人 01 德语 1 人 3605 南昌大学 4 人 08 新闻传播学类(新闻学、广播电视新闻学、广告学) 2 人 09 日语 2 人 3712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1 人 01 市场营销(文) 1 人 4105 郑州大学 5 人 01 对外汉语 1 人 03 经济学 3 人 05 金融学 1 人 4212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11 人 02 市场营销 2 人 03 财务管理 2 人 04 经济学 2 人 05 英语 2 人 07 法学 2 人 09 思想政治教育 1 人 4214 华中农业大学 12 人 01 风景园林 1 人 02 国际经济与贸易 1 人 03 工商管理 2 人 04 会计学 2 人 05 人力资源管理 1 人 06 英语 1 人 07 法学 2 人 08 社会工作 2 人 4215 华中师范大学 3 人 01 法学 1 人 02 教育学 1 人 05 社会学类(含社会学、社会工作) 1 人 4312 湖南师范大学 8 人 03 社会学 2 人 04 政治学与行政学 1 人 06 教育学(师范) 1 人 10 日语(师范) 2 人 17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 2 人 4315 湘潭大学 5 人 01 金融学 1 人 02 会计学 2 人 03 法学 2 人 4432 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 3 人 01 会计学 3 人 5012 西南政法大学 1 人 05 公共事业管理(城市管理方向) 1 人 5114 成都中医药大学 3 人 01 中医学(七年制) 3 人 5201 贵州大学 4 人 01 经济学类 2 人 02 工商管理类 2 人 6111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4 人 05 市场营销 2 人 06 人力资源管理 2 人 6113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4 人 01 公共事业管理 2 人 02 国际经济与贸易 2 人 6114 陕西师范大学 4 人 11 法学 2 人 13 翻译 2 人 6115 西北工业大学 1 人 06 英语 1 人 6116 西北大学 1 人 01 公共管理类(人力资源管理/行政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公共政策学) 1 人 6210 兰州大学 4 人 04 工商管理类 2 人 05 法学 2 人 6301 青海大学 2 人 01 财政学 2 人 6411 宁夏大学 2 人 01 汉语言文学(文秘) 2 人 本科一批剩余计划(理工类) 1313 燕山大学 1 人 07 土木工程 1 人 1404 太原理工大学 6 人 01 英语 2 人 08 采矿工程 1 人 09 冶金工程 1 人 25 安全工程 1 人 29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 1 人 1501 内蒙古大学 9 人 01 数学类(基地班) 1 人 02 生命科学与技术基地班 1 人 03 应用物理学 1 人 04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2 人 05 软件工程 2 人 06 管理科学与工程类(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2 人 2110 大连海事大学 4 人 08 海事管理 2 人 13 软件工程(日语强化) 1 人 23 救助与打捞工程 1 人 2113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18 人 07 安全工程(安全信息工程与检测监控系统) 2 人 08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汽车工程) 2 人 09 工业设计 1 人 10 土木工程(建筑工程) 4 人 11 建筑学(五年制) 2 人 12 测绘工程(摄影测量与遥感) 2 人 13 地理信息系统 2 人 14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2 人 15 通信工程 1 人 2114 沈阳农业大学 36 人 01 园艺 2 人 02 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 2 人 03 水利水电工程 3 人 04 动物科学 2 人 05 动物医学(五年制) 2 人 06 林学 2 人 07 园林 4 人 08 金融学 2 人 10 生物科学 1 人 11 生物工程 2 人 12 生物技术 2 人 13 农业资源与环境 2 人 14 环境工程 1 人 15 土地资源管理 2 人 16 环境科学 1 人 17 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 2 人 18 应用气象学 1 人 19 生态学 1 人 20 食品科学与工程 2 人 2121 辽宁大学 8 人 06 应用化学 3 人 07 通信工程 1 人 08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2 人 10 工商管理(国际工商管理)(中外合作办学) 2 人 2211 东北师范大学 4 人 08 软件工程 2 人 09 商务英语 2 人 2212 延边大学 3 人 04 建筑学 2 人 05 临床医学(五年制) 1 人 2310 东北林业大学 12 人 10 动物医学 1 人 14 土木工程 1 人 15 城市规划(五年制) 1 人 16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1 人 17 会计学 1 人 18 工商管理 1 人 19 公共事业管理 1 人 21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1 人 22 电子信息工程 1 人 23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1 人 24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安全) 1 人 25 软件工程 1 人 2313 东北石油大学 7 人 01 地球化学 1 人 04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1 人 05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1 人 07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1 人 08 电子信息工程 1 人 09 给水排水工程 1 人 10 应用物理学 1 人 3213 河海大学 1 人 24 物联网工程 1 人 3215 南京农业大学 5 人 23 工业工程 3 人 26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2 人 3219 苏州大学 2 人 05 园艺(城市园艺) 2 人 3220 江苏大学 7 人 07 复合材料与工程 1 人 10 应用化学 1 人 14 信息安全 1 人 16 交通工程 2 人 17 交通运输(汽车运用及物流工程) 1 人 19 药物制剂 1 人 3311 温州医学院 1 人 07 康复治疗学 1 人 3401 合肥工业大学 2 人 28 生物医学工程 1 人 29 软件工程 1 人 3403 安徽大学 5 人 04 电气信息类 2 人 05 电气信息类 2 人 06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1 人 3605 南昌大学 3 人 12 医学影像学(五年制) 2 人 13 护理学 1 人 4105 郑州大学 5 人 06 化学(含应用化学) 1 人 08 电子信息工程 1 人 10 材料科学与工程 2 人 11 交通工程 1 人 4214 华中农业大学 6 人 12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1 人 16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1 人 18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1 人 23 机械电子工程 2 人 24 应用化学 1 人 4312 湖南师范大学 7 人 27 通信工程 1 人 28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2 人 29 土地资源管理 2 人 30 地理信息系统 2 人 4315 湘潭大学 8 人 04 金融学 1 人 05 法学 3 人 06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2 人 07 土木工程 2 人 4413 华南农业大学 3 人 01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1 人 03 动物医学(含小动物疾病防治)(五年制) 1 人 04 服装设计与工程(服装工程) 1 人 4414 广州中医药大学 2 人 01 中医学(针灸临床)(七年制) 1 人 03 康复治疗学 1 人 4416 南方医科大学 7 人 06 医学检验(临床检验) 2 人 07 护理学 2 人 09 法学 1 人 10 经济学 1 人 11 公共事业管理(医院管理) 1 人 4432 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 1 人 02 统计学 1 人 4510 广西医科大学 4 人 01 临床医学(五年制) 3 人 03 口腔医学(五年制) 1 人 4611 海南大学 3 人 04 食品质量与安全 2 人 05 会计学 1 人 5011 西南大学 5 人 10 园林 2 人 11 电气信息类 2 人 12 自动化(控制) 1 人 5012 西南政法大学 1 人 06 刑事科学技术 1 人 5115 电子科技大学(沙河校区) 6 人 02 软件工程(软件技术) 1 人 03 软件工程(大型主机) 2 人 04 软件工程(嵌入式系统) 3 人 5201 贵州大学 5 人 03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1 人 04 电气信息类 2 人 05 土木工程 2 人 6114 陕西师范大学 1 人 16 化学(创新实验班) 1 人 6116 西北大学 2 人 03 环境科学类(环境科学、环境工程) 1 人 04 文物保护技术 1 人 6118 陕西科技大学 9 人 05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只招英语考生) 4 人 06 轻化工程(只招英语考生) 5 人 6301 青海大学 3 人 02 机械电子工程 1 人 03 土木工程(市政工程) 1 人 04 临床医学(五年制) 1 人 6411 宁夏大学 2 人 02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2 人 6506 新疆医科大学 1 人 01 临床医学(本硕连读、七年制) 1 人 6510 石河子大学 2 人 02 工商管理类 2 人 上海: 2011年普通高校招生第一批征求志愿填报专业计划缺额表(文科) 第一批本科院校(本市) 编 码 专 业 专业名称 招收 科目组 学制 计划 数 收费标准 走读人数 住宿标准 元 / 年 外语语种 是否口试 备 注 118 上海音乐学院 4 上海生源(除郊区外)一律走读 院校简称 : 上海音乐 01 公共事业管理 123 4 1 10000 1500 英语 否 艺术管理方向 02 音乐科技与艺术 123 4 3 10000 1500 英语 否 第一批本科院校(外地) 编 码 专 业 专业名称 招收 科目组 学制 计划 数 收费标准 住宿标准 元 / 年 外语语种 是否口试 备 注 223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13 办学地 : 校本部 院校简称 : 辽宁工程 01 经济学 123 4 3 4200 不限 否 02 劳动与社会保障 123 4 4 4000 不限 否 03 法学 123 4 3 4200 不限 否 04 广播电视新闻学 123 4 3 4200 不限 否 225 哈尔滨工程大学 2 办学地 : 黑龙江哈尔滨 院校简称 : 哈工程 01 法学 123 4 2 4000 不限 否 234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4 办学地 : 江苏南京 院校简称 : 南京信息 02 翻译 123 4 2 4600 英语 否 03 日语 123 4 2 4600 英语 否 日语 / 应用日语等方向 247 西南交通大学 1 办学地 : 四川成都犀浦 院校简称 : 西南交大 02 德语 12 4 1 4500 不限 否 249 西南政法大学 4 学费以 2011 年市物价局核定标准为准。办学地 : 重庆渝北区宝圣大道 301 号。 院校简称 : 西南政法 01 法学 123 4 2 5600 不限 否 02 英语 123 4 2 6800 英语 否 法律经贸方向 251 西南大学 1 办学地 : 校本部 院校简称 : 西南大学 01 经济学类 123 4 1 4500 不限 否 两年内分流到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学专业 254 西北工业大学 2 办学地 : 陕西西安友谊西路 127 号 院校简称 : 西北工大 01 国际经济与贸易 123 4 2 3850 英语 否 265 大连海事大学 8 办学地 : 辽宁大连 院校简称 : 大连海事 03 法学 123 4 2 4800 不限 否 国际经济法方向 04 政治学与行政学 123 4 3 4600 不限 否 05 哲学 123 4 3 3800 不限 否 270 兰州大学 4 办学地 : 甘肃兰州 院校简称 : 兰州大学 01 英语 123 4 1 5400 英语 否 02 新闻传播学类 123 4 1 4800 不限 否 含新闻学、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 03 广告学 123 4 1 5400 不限 否 06 法学 123 4 1 4800 不限 否 279 陕西师范大学 6 办学地 : 校本部 院校简称 : 陕西师大 01 中国语言文学基地班 123 4 2 3850 不限 否 02 对外汉语 123 4 2 4950 英语 否 03 新闻学 123 4 2 3850 不限 否 288 华中师范大学 7 办学地 : 校本部 院校简称 : 华中师大 01 法学 123 4 2 5850 不限 否 02 新闻传播学类 123 4 2 5850 不限 否 含新闻学、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 03 社会学类 123 4 2 4500 不限 否 含社会学、社会工作专业 04 人力资源管理 123 4 1 4500 不限 否 291 东北师范大学 2 办学地 : 吉林长春 院校简称 : 东北师大 03 英语 123 4 1 5060 英语 是 翻译方向 04 思想政治教育 123 4 1 3850 不限 否 293 北京体育大学 2 办学地 : 北京 院校简称 : 北京体育 01 公共事业管理 123 4 1 5000 不限 否 体育管理方向 02 体育产业管理 123 4 1 5000 不限 否 294 延边大学 6 办学地 : 吉林延吉 院校简称 : 延边大学 01 会计学 123 4 2 4180 不限 否 02 英语 123 4 2 5060 英语 否 含师范、非师范专业 03 朝鲜语 123 4 2 5060 不限 否 只招汉语答卷非朝鲜族考生 295 东北林业大学 3 办学地 : 黑龙江哈尔滨 院校简称 : 东北林大 01 日语 123 4 1 4000 不限 否 02 俄语 123 4 2 4000 不限 否 302 东北财经大学 1 办学地 : 校本部 院校简称 : 东北财大 07 旅游管理 123 4 1 4500 不限 否 303 海南大学 3 办学地 : 海南海甸 院校简称 : 海南大学 01 法学 123 4 2 4600 英语 否 02 公共关系学 123 4 1 4600 英语 否 304 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 1 全英文教学。英语高考成绩 100 分及以上。学费以 2011 年省物价局核定标准为准。办学地 : 广东珠海唐家湾金凤路 28 号。 院校简称 : 北师浸会 02 会计学 123 4 1 60000 不限 否 306 青海大学 2 办学地 : 校本部 院校简称 : 青海大学 01 国际经济与贸易 12 4 2 3000 英语 否 309 中华女子学院 2 办学地 : 第一学年昌平北校区,第二学年起校本部。 院校简称 : 中华女子 01 女性学 123 4 2 4200 英语 否 只招女生 311 湘潭大学 8 办学地 : 校本部 院校简称 : 湘潭大学 01 金融学 123 4 2 5500 英语 否 02 会计学 123 4 2 5500 英语 否 03 法学 123 4 2 5500 英语 否 04 英语 123 4 2 5300 英语 否 312 天津财经大学 1 办学地 : 校本部 院校简称 : 天津财大 01 财政学 123 4 1 3200 英语 否 含财政税务、注册税务师专业 2011年普通高校招生第一批征求志愿填报专业计划缺额表(理科) 第一批本科院校(本市) 编 码 专 业 专业名称 招收 科目组 学制 计划 数 收费标准 走读人数 住宿标准 元 / 年 外语语种 是否口试 备 注 115 上海海洋大学 27 就读地址 : 浦东新区临港新城沪城环路 999 号。体检参照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 院校简称 : 上海海大 54 食品科学与工程 456 4 8 5000 1500 英语 否 55 食品科学与工程 456 4 12 5000 1500 英语 否 食品物流工程方向 57 生物科学 456 4 7 5000 1500 英语 否 海洋生物方向 118 上海音乐学院 2 上海生源(除郊区外)一律走读 院校简称 : 上海音乐 52 音乐科技与艺术 456 4 2 10000 1500 英语 否 第一批本科院校(外地) 编 码 专 业 专业名称 招收 科目组 学制 计划 数 收费标准 住宿标准 元 / 年 外语语种 是否口试 备 注 200 沈阳药科大学 5 办学地 : 辽宁沈阳沈河区文化路 103 号 院校简称 : 沈阳药大 51 药物制剂 456 4 1 5200 英语 否 52 药学 456 4 2 5200 英语 否 55 中药学 456 5 1 5200 英语 否 同上 58 生命科学与技术基地班 456 4 1 5500 英语 否 生物技术制药方向。与吉林大学合办。前两年半在吉大学习,本硕连读分流制。 204 北京化工大学 6 办学地 : 北京。非第一志愿考生的投档分原则上不低于已投档的第一志愿考生的平均分( 475.5 分)。 院校简称 : 北京化工 51 化学工程与工艺 5 4 1 5000 不限 否 52 能源化学工程 5 4 2 5000 不限 否 53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5 4 1 5000 不限 否 54 应用化学 5 4 2 5000 不限 否 205 北京科技大学 4 办学地 : 北京海淀学院路 30 号 院校简称 : 北京科大 53 机械类 4 4 1 5000 不限 否 入校一年半后,可进机械工程及自主化、车辆工程专业学习。 56 自动化 4 4 1 5000 不限 否 59 管理科学与工程类 4 4 1 5000 不限 否 入校一年半后,可进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工程管理专业学习。 61 环境工程 4 4 1 5000 不限 否 212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3 入校后以英语为第一外语安排教学。办学地 : 北京昌平区府学路 18 号。 院校简称 : 石油北京 56 国际经济与贸易 456 4 1 5000 不限 否 57 会计学 456 4 1 5000 不限 否 58 财务管理 456 4 1 5000 不限 否 215 中国传媒大学 1 办学地 : 北京 院校简称 : 中国传媒 53 电气信息类 4 4 1 5500 英语 否 含通信工程、广播电视工程、电子信息工程、数字媒体技术等专业 219 燕山大学 5 办学地 : 校本部 院校简称 : 燕山大学 51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456 4 2 5000 不限 否 52 自动化 456 4 2 5000 英语 否 入校后外语教学为英语 53 电子信息工程 456 4 1 5000 英语 否 同上 222 中国医科大学 1 办学地 : 辽宁沈阳 院校简称 : 中国医大 61 生物科学与生物技术 5 4 1 4800 不限 否 223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19 办学地 : 校本部 院校简称 : 辽宁工程 51 环境工程 456 4 3 4200 不限 否 52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 456 4 2 4200 不限 否 汽车工程方向 53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 456 4 2 4200 不限 否 机械电子工程方向 54 工业设计 456 4 2 4800 不限 否 要求有美术基础 55 热能与动力工程 456 4 2 4200 不限 否 56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456 4 2 4200 不限 否 57 测绘工程 456 4 2 4200 不限 否 摄影测量与遥感方向 58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456 4 2 4800 不限 否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方向 59 电子信息工程 456 4 2 4800 不限 否 225 哈尔滨工程大学 17 办学地 : 黑龙江哈尔滨 院校简称 : 哈工程 52 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 456 4 1 5500 不限 否 53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 456 4 1 4000 不限 否 54 工程力学 456 4 1 4000 不限 否 55 轮机工程 456 4 1 4000 不限 否 56 自动化 456 4 4 5500 不限 否 57 探测制导与控制技术 456 4 1 4500 不限 否 58 水声工程 456 4 1 不限 否 学费以 2011 年省物价局核定标准为准。 59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456 4 2 4800 不限 否 60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456 4 1 5500 不限 否 61 电子信息工程 56 4 1 5500 不限 否 62 工商管理 456 4 1 3500 不限 否 63 电子商务 456 4 1 3500 不限 否 64 公共事业管理 456 4 1 5000 不限 否 231 河海大学 3 办学地 :61-63 专业常州校区,其他专业江苏南京。 院校简称 : 河海大学 62 数字媒体艺术 4 4 2 4600 不限 否 63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4 4 1 4600 不限 否 234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8 办学地 : 江苏南京 院校简称 : 南京信息 51 大气科学 456 4 2 4600 英语 否 52 海洋科学 456 4 2 4600 英语 否 53 大气科学 456 4 2 4600 英语 否 水文气象方向 54 雷电防护科学与技术 456 4 2 4600 英语 否 236 苏州大学 1 办学地 : 江苏苏州 院校简称 : 苏州大学 52 物理学 456 4 1 4600 英语 否 光伏科学与技术方向 239 合肥工业大学 40 办学地 : 安徽合肥屯溪路 193 号 院校简称 : 合肥工大 51 信息安全 456 4 1 5500 不限 否 52 化学工程与工艺 456 4 1 5000 不限 否 55 水利水电工程 456 4 2 5000 不限 否 58 景观学 456 4 2 5500 不限 否 59 环境工程 456 4 2 5500 不限 否 60 资源勘查工程 456 4 2 5000 不限 否 61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456 4 3 5500 不限 否 62 会计学 456 4 1 5000 不限 否 63 电子商务 456 4 2 5500 不限 否 64 市场营销 456 4 2 5000 不限 否 65 电子科学与技术 456 4 1 5500 不限 否 66 应用物理学 456 4 1 5000 不限 否 67 微电子学 456 4 2 5500 不限 否 68 信息与计算科学 456 4 1 5500 不限 否 69 数学与应用数学 456 4 2 5000 不限 否 70 生物工程 456 4 2 5500 不限 否 74 生物医学工程 456 4 2 5500 不限 否 75 交通工程 456 4 1 5000 不限 否 76 交通运输 456 4 1 5500 不限 否 77 软件工程 456 4 5 12500 不限 否 80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456 4 1 5500 不限 否 含真空技术专业 81 热能与动力工程 456 4 1 5000 不限 否 82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 456 4 2 5000 不限 否 241 郑州大学 3 办学地 : 新校区 院校简称 : 郑州大学 51 预防医学 456 5 1 4500 不限 否 54 生物信息学 456 4 1 3700 不限 否 56 电子信息工程 456 4 1 3700 不限 否 248 北京工业大学 7 办学地 : 校本部 院校简称 : 北京工大 51 自动化 4 4 3 5000 不限 否 52 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 4 4 4 5000 不限 否 无色盲 251 西南大学 3 办学地 : 校本部 院校简称 : 西南大学 51 自动化 456 4 1 4500 不限 否 控制方向 52 软件工程 456 4 1 4500 不限 否 两年后符合条件可进澳大利亚迪肯大学相关专业学习,按该校学费标准收费,仍在校内学习者学费 11500 元 / 年(按示范性软件学院标准收费)。 53 经济学类 456 4 1 4500 不限 否 两年内分流到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学专业 252 长安大学 8 办学地 : 陕西西安南二环路中段 院校简称 : 长安大学 51 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 456 4 1 4950 英语 否 国际班 52 交通工程 456 4 2 4950 不限 否 城市轨道交通方向 53 交通工程 456 4 2 4950 不限 否 机场工程与总体设计方向 54 国际经济与贸易 456 4 2 4950 不限 否 55 建筑学 456 5 1 4950 不限 否 256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9 办学地 : 陕西杨凌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 院校简称 : 西北农林 51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456 4 2 4950 不限 否 52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456 4 2 4950 不限 否 53 生物技术 456 4 2 4950 不限 否 54 园艺 456 4 1 3025 不限 否 55 动物医学 456 5 2 3025 不限 否 258 暨南大学 1 办学地 : 广州校区校本部 院校简称 : 暨南大学 52 食品质量与安全 456 4 1 14000 英语 否 全英语授课 260 福州大学 5 办学地 : 福建福州大学城 院校简称 : 福州大学 51 材料科学与工程 456 4 1 5460 英语 否 52 公共管理类 456 4 1 5460 英语 否 含行政管理、公共事业管理专业 53 微电子学 456 4 1 5460 英语 否 54 化工与制药类 456 4 1 5460 英语 否 含化学工程与工艺、制药工程专业 55 土木工程 456 4 1 5460 英语 否 263 华北电力大学(保定) 1 外语语种 : 除 52 、 56 专业外,其他专业英语、俄语、日语。办学地 : 河北保定。 院校简称 : 华电保定 53 热能与动力工程 456 4 1 5000 否 265 大连海事大学 43 办学地 : 辽宁大连 院校简称 : 大连海事 51 海事管理 456 4 3 4600 英语 否 只招男生。双眼裸眼视力 5.0 以上。 52 地理信息系统 456 4 4 4600 不限 否 53 轮机工程 456 4 2 4600 不限 否 船机修造方向 54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456 4 4 5200 不限 否 55 自动化 456 4 3 4600 不限 否 56 传感网技术 456 4 4 5200 不限 否 57 交通运输 456 4 1 4800 不限 否 港口经营与管理方向 58 物流管理 456 4 2 4600 不限 否 59 航运管理 456 4 4 4600 不限 否 60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456 4 2 4600 不限 否 61 救助与打捞工程 456 4 2 4600 不限 否 只招男生 62 法学 456 4 1 4800 不限 否 海商法方向 63 法学 456 4 2 4800 不限 否 国际经济法方向 64 环境工程 456 4 3 4600 不限 否 65 海洋生物资源与环境 456 4 4 4600 不限 否 66 信息与计算科学 456 4 2 4600 不限 否 267 西北大学 1 办学地 : 陕西西安 院校简称 : 西北大学 52 管理科学 456 4 1 4950 不限 否 268 华中农业大学 16 办学地 : 湖北武汉 院校简称 : 华中农大 51 生物工程 456 4 2 5850 不限 否 52 自动化 4 4 2 4500 不限 否 53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4 4 2 5850 不限 否 54 园林 456 4 2 4500 不限 否 55 风景园林 456 4 2 5850 不限 否 56 食品科学与工程 456 4 2 5850 不限 否 57 食品质量与安全 456 4 2 5850 不限 否 58 环境工程 456 4 2 5850 不限 否 270 兰州大学 13 办学地 : 甘肃兰州 院校简称 : 兰州大学 52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456 4 1 4800 英语 否 55 微电子学 456 4 2 4800 不限 否 56 材料物理 456 4 2 4800 不限 否 58 应用化学 456 4 2 4800 不限 否 59 化学工程与工艺 456 4 2 4800 不限 否 60 生物技术 456 4 2 4800 英语 否 61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 456 4 1 4200 不限 否 62 临床医学与医学技术类 456 5 1 4200 英语 否 含临床医学、麻醉学、医学检验、医学影像学专业。学费 以 201 1 年省物价局核定标准为准。 273 中央民族大学 1 办学地 : 北京海淀区 院校简称 : 中央民族 51 财政学 456 4 1 5000 不限 否 279 陕西师范大学 8 办学地 : 校本部 院校简称 : 陕西师大 51 金融学 456 4 2 4950 不限 否 52 财务管理 456 4 2 4950 不限 否 53 信息与计算科学 456 4 2 4950 不限 否 54 生物学基地班 456 4 2 4950 不限 否 282 太原理工大学 8 办学地 : 山西太原迎泽西大街 79 号 院校简称 : 太原理工 52 通信工程 45 4 2 5000 不限 否 53 环境工程 45 4 2 5000 不限 否 54 化学工程与工艺 45 4 2 5000 不限 否 55 物流管理 45 4 2 5000 不限 否 284 南京师范大学 1 办学地 : 校本部 院校简称 : 南京师大 52 海洋资源开发技术 56 4 1 4600 不限 否 海洋生物工程与技术方向 285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1 办学地 : 湖北武汉 院校简称 : 中南财政 54 英语 456 4 1 5850 英语 否 288 华中师范大学 9 院校简称 : 华中师大 52 教育学 456 4 2 4500 不限 否 54 生物技术 456 4 2 4500 不限 否 55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456 4 2 5850 不限 否 56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456 4 3 5850 不限 否 290 陕西科技大学 5 办学地 : 陕西西安未央大学园区 院校简称 : 陕西科大 51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456 4 5 4500 英语 否 291 东北师范大学 11 办学地 : 吉林长春 院校简称 : 东北师大 51 软件工程 456 4 2 9800 英语 否 只招填报该专业志愿的考生 52 工商管理类 456 4 3 3850 英语 否 入校两年后按成绩、志愿分工商管理、人力资源、市场营销、会计学专业。 53 经济学类 456 4 4 3850 英语 否 入校两年后按成绩、志愿分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学、财政学专业。 54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456 4 2 3850 不限 否 293 北京体育大学 5 办学地 : 校本部 院校简称 : 北京体育 51 公共事业管理 456 4 1 5000 不限 否 体育管理方向 53 运动人体科学 456 4 2 6000 不限 否 54 运动康复与健康 456 4 2 6000 不限 否 294 延边大学 4 外语语种 : 英语、日语。办学地 : 吉林延吉。 院校简称 : 延边大学 51 土木工程 456 4 2 4400 否 建筑工程方向 52 麻醉学 456 5 2 5060 否 295 东北林业大学 5 办学地 : 黑龙江哈尔滨 院校简称 : 东北林大 51 园林 456 4 1 3600 不限 否 52 自动化 456 4 1 4000 不限 否 53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456 4 1 4000 英语 否 54 电子信息工程 456 4 1 4800 不限 否 55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456 4 1 3500 不限 否 298 温州医学院 1 办学地 : 校本部 院校简称 : 温州医学 51 眼视光学 456 7 1 3960 英语 否 本硕连读 301 石河子大学 4 办学地 : 新疆石河子市 院校简称 : 石河子 51 临床医学 456 5 2 4000 不限 否 52 经济学类 456 4 2 3200 不限 否 含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 303 海南大学 2 办学地 : 海南海甸 院校简称 : 海南大学 53 食品质量与安全 456 4 2 4600 英语 否 304 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 2 全英文教学。英语高考成绩 100 分及以上。学费以 2011 年省物价局核定标准为准。办学地 : 广东珠海唐家湾金凤路 28 号。 院校简称 : 北师浸会 51 工商管理 456 4 1 60000 不限 否 财务方向 52 会计学 456 4 1 60000 不限 否 305 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 15 外语语种 : 除 57 专业外,其他专业英语、日语。办学地 : 秦皇岛。 院校简称 : 东大秦岛 51 市场营销 456 4 2 4500 否 53 电子商务 456 4 2 4500 否 55 国际经济与贸易 456 4 1 4500 否 57 英语 456 4 1 5000 英语 否 60 环境科学 456 4 1 4500 否 61 材料科学与工程 456 4 1 4500 否 63 测控技术与仪器 456 4 1 4500 否 65 电子信息工程 456 4 2 5000 否 66 通信工程 456 4 1 5000 否 67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456 4 1 5000 否 68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456 4 1 4500 否 70 功能材料 456 4 1 4500 否 306 青海大学 3 办学地 : 校本部 院校简称 : 青海大学 51 麻醉学 5 5 1 3300 英语 否 52 临床医学 5 5 1 3300 英语 否 53 预防医学 5 5 1 3300 英语 否 307 湖南师范大学 10 待定 办学地 : 湖南长沙 院校简称 : 湖南师范 51 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 456 4 2 不限 否 52 国际经济与贸易 456 4 1 不限 否 54 生物科学 456 4 3 不限 否 56 电子商务 456 4 2 不限 否 57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456 4 2 不限 否 308 北京邮电大学(宏福校区) 2 中外合作。办学地 : 宏福校区。 院校简称 : 北邮宏福 51 电信工程及管理 456 4 2 48000 英语 否 309 中华女子学院 1 办学地 : 第一学年昌平北校区,第二学年起校本部 院校简称 : 中华女子 51 女性学 456 4 1 4200 英语 否 只招女生 310 北京中医药大学 2 办学地 : 北京 院校简称 : 北京中医 53 制药工程 456 4 2 5500 不限 否 生物制药方向 311 湘潭大学 12 办学地 : 校本部 院校简称 : 湘潭大学 51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456 4 2 5900 英语 否 52 通信工程 456 4 2 5900 英语 否 53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456 4 2 5900 英语 否 54 土木工程 456 4 2 5900 英语 否 55 金融学 456 4 2 5500 英语 否 56 法学 456 4 2 5500 英语 否 312 天津财经大学 6 办学地 : 校本部 院校简称 : 天津财大 53 统计学 456 4 2 3200 英语 否 54 统计学 456 4 2 3200 英语 否 精算与风险管理方向 58 会计学 456 4 2 4000 英语 否 会计与信息管理方向
个人分类: 网有网事|2192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在京高校在京招生计划2011(文、理科)
laojing 2011-7-14 09:22
文科 序号 学校代码 学校名称 所在地区 科类 录取批次 计划招生数 !-- 学校类型/td -- 1 1020 中央民族大学 北京市 文史 本科一批 27 !-- /td -- 2 1021 北京大学 北京市 文史 本科一批 80 !-- /td -- 3 1022 中国人民大学 北京市 文史 本科一批 90 !-- /td -- 4 1023 清华大学 北京市 文史 本科一批 14 !-- /td -- 5 1025 北京交通大学 北京市 文史 本科一批 17 !-- /td -- 6 1026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市 文史 本科一批 32 !-- /td -- 7 1028 北京邮电大学 北京市 文史 本科一批 10 !-- /td -- 8 1029 中国农业大学 北京市 文史 本科一批 56 !-- /td -- 9 1030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市 文史 本科一批 44 !-- /td -- 10 1031 北京中医药大学 北京市 文史 本科一批 20 !-- /td -- 11 1032 北京师范大学 北京市 文史 本科一批 37 !-- /td -- 12 1033 北京外国语大学 北京市 文史 本科一批 30 !-- /td -- 13 1035 北京语言大学 北京市 文史 本科一批 50 !-- /td -- 14 1036 中国传媒大学 北京市 文史 本科一批 31 !-- /td -- 15 1037 中央财经大学 北京市 文史 本科一批 72 !-- /td -- 16 1038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北京市 文史 本科一批 95 !-- /td -- 17 1039 中国政法大学 北京市 文史 本科一批 58 !-- /td -- 18 1040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北京市 文史 本科一批 20 !-- /td -- 19 1041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北京市 文史 本科一批 6 !-- /td -- 20 1042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北京市 文史 本科一批 4 !-- /td -- 21 1043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北京市 文史 本科一批 10 !-- /td -- 22 1047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北京市 文史 本科一批 21 !-- /td -- 23 1048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市 文史 本科一批 28 !-- /td -- 24 1049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市 文史 本科一批 118 !-- /td -- 25 1050 北京工业大学(实验学院) 北京市 文史 本科一批 103 !-- /td -- 26 1051 首都医科大学 北京市 文史 本科一批 30 !-- /td -- 27 1052 首都师范大学 北京市 文史 本科一批 436 !-- /td -- 28 1053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北京市 文史 本科一批 348 !-- /td -- 29 1055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北京市 文史 本科一批 308 !-- /td -- 30 1061 中华女子学院 北京市 文史 本科一批 2 !-- /td -- 31 1063 北京工商大学 北京市 文史 本科一批 317 理科 序号 学校代码 学校名称 所在地区 科类 录取批次 计划招生数 !-- 学校类型/td -- 1 1020 中央民族大学 北京市 理工 本科一批 31 !-- /td -- 2 1021 北京大学 北京市 理工 本科一批 141 !-- /td -- 3 1022 中国人民大学 北京市 理工 本科一批 84 !-- /td -- 4 1023 清华大学 北京市 理工 本科一批 203 !-- /td -- 5 1025 北京交通大学 北京市 理工 本科一批 193 !-- /td -- 6 1026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市 理工 本科一批 248 !-- /td -- 7 1027 北京化工大学 北京市 理工 本科一批 150 !-- /td -- 8 1028 北京邮电大学 北京市 理工 本科一批 318 !-- /td -- 9 1029 中国农业大学 北京市 理工 本科一批 219 !-- /td -- 10 1030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市 理工 本科一批 236 !-- /td -- 11 1031 北京中医药大学 北京市 理工 本科一批 82 !-- /td -- 12 1032 北京师范大学 北京市 理工 本科一批 74 !-- /td -- 13 1033 北京外国语大学 北京市 理工 本科一批 28 !-- /td -- 14 1035 北京语言大学 北京市 理工 本科一批 46 !-- /td -- 15 1036 中国传媒大学 北京市 理工 本科一批 33 !-- /td -- 16 1037 中央财经大学 北京市 理工 本科一批 193 !-- /td -- 17 1038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北京市 理工 本科一批 95 !-- /td -- 18 1039 中国政法大学 北京市 理工 本科一批 42 !-- /td -- 19 1040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北京市 理工 本科一批 150 !-- /td -- 20 1041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北京市 理工 本科一批 72 !-- /td -- 21 1042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北京市 理工 本科一批 80 !-- /td -- 22 1043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北京市 理工 本科一批 80 !-- /td -- 23 1045 北京大学医学部 北京市 理工 本科一批 113 !-- /td -- 24 1046 北京协和医学院 北京市 理工 本科一批 25 !-- /td -- 25 1047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北京市 理工 本科一批 239 !-- /td -- 26 1048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市 理工 本科一批 239 !-- /td -- 27 1049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市 理工 本科一批 1317 !-- /td -- 28 1050 北京工业大学(实验学院) 北京市 理工 本科一批 381 !-- /td -- 29 1051 首都医科大学 北京市 理工 本科一批 335 !-- /td -- 30 1052 首都师范大学 北京市 理工 本科一批 773 !-- /td -- 31 1053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北京市 理工 本科一批 383 !-- /td -- 32 1055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北京市 理工 本科一批 667 !-- /td -- 33 1061 中华女子学院 北京市 理工 本科一批 2 !-- /td -- 34 1062 北方工业大学 北京市 理工 本科一批 1213 !-- /td -- 35 1063 北京工商大学 北京市 理工 本科一批 1003 !-- /td -- 36 1067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 北京市 理工 本科一批 520 !-- /td -- 37 1072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北京市 理工 本科一批 769 !-- /td --
个人分类: 网有网事|1580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2011年上海市普通高校招生一本批次各校投档分数线(文、理科)
laojing 2011-7-14 09:18
2011年上海市普通高校招生一本批次各校投档分数线(文科) 附各校单科成绩为该校最后一名考生对应的单科分数 (*为认可加分投档高校,最低分为空格的表示没有可投档考生。) 编码 院校全称 最低分 语文 外语 数学 综合 101 复旦大学 542 105 137 146 24 102 上海交通大学 530 110 125 147 23 103 同济大学 502 109 122 129 20 104 华东师范大学 508 106 127 132 20 105 华东理工大学 476 106 110 134 21 106 东华大学 487 98 127 124 20 107 上海财经大学 516 114 128 127 27 108 上海外国语大学 515 105 131 140 23 109 上海海事大学 480 112 98 138 21 110 上海理工大学 468 93 111 136 22 112 华东政法大学 488 106 122 126 23 113 上海对外贸易学院 499 104 123 129 21 118 上海音乐学院 469 105 108 118 20 119 上海大学 480 89 131 122 25 121 上海中医药大学 475 100 102 138 23 123 上海师范大学 471 108 100 128 21 201 中国人民大学 530 114 139 132 23 202 北京理工大学 478 96 122 109 19 206 北京林业大学 469 99 112 111 23 207 中国政法大学 490 102 116 132 21 209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468 98 116 113 21 210 中央财经大学 502 109 113 131 23 211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506 119 109 135 26 213 西南财经大学 483 93 120 134 18 214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497 109 124 123 24 215 中国传媒大学 506 116 128 121 26 216 北京外国语大学 514 110 128 119 24 220 *宁波诺丁汉大学 459 102 116 112 20 223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452 103 112 109 19 225 哈尔滨工程大学           227 南京大学 519 120 134 124 22 230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477 107 113 125 22 231 *河海大学 461 101 114 107 24 233 *南京农业大学 463 110 100 107 24 234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468 95 125 106 21 235 *江苏大学 465 96 126 115 20 236 苏州大学 476 113 126 96 22 237 浙江大学 526 117 121 126 26 240 山东大学 480 96 118 124 19 241 *郑州大学 456 98 84 134 20 242 *武汉理工大学 460 109 98 115 22 243 武汉大学 498 104 128 140 21 245 湖南大学 471 106 105 122 20 247 *西南交通大学 449 96 113 113 22 249 西南政法大学 483 101 108 134 21 251 *西南大学 464 102 128 101 22 254 西北工业大学           257 中山大学 502 113 132 121 20 258 暨南大学 473 110 120 119 21 262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456 101 117 104 21 264 东北大学 470 96 106 128 21 265 大连海事大学 468 107 126 86 23 267 *西北大学 457 106 111 100 25 269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465 99 97 135 23 270 *兰州大学 448 103 105 101 21 271 *中国海洋大学 466 101 104 121 24 272 *江南大学 463 110 124 101 20 273 中央民族大学 491 102 126 123 20 274 *吉林大学 464 97 104 123 24 275 厦门大学 513 105 132 126 24 277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456 111 81 124 22 278 四川大学 477 98 124 120 21 279 陕西师范大学           280 *西交利物浦大学 458 96 112 124 20 283 *山东大学威海分校 459 102 109 117 24 284 南京师范大学 469 104 126 100 25 285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471 107 95 122 23 288 华中师范大学           289 *南昌大学 454 101 116 108 17 291 *东北师范大学 452 91 101 120 20 292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497 101 111 139 24 293 北京体育大学           294 延边大学           295 东北林业大学           296 *中国矿业大学 453 101 91 112 24 297 *安徽大学 456 102 107 106 22 302 *东北财经大学 463 105 91 114 24 303 *海南大学 456 92 108 128 22 304 *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 454 99 117 99 20 305 *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 455 92 116 90 19 306 *青海大学           307 *湖南师范大学 452 105 85 122 19 309 *中华女子学院           311 *湘潭大学           312 天津财经大学 469 106 113 119 25 2011年上海市普通高校招生一本批次各校投档分数线(理科) 附各校单科成绩为该校最后一名考生对应的单科分数 (*为认可加分投档高校,最低分为空格的表示没有可投档考生。) 编码 院校全称 最低分 数学 外语 语文 综合 101 复旦大学 546 133 129 111 25 102 上海交通大学 535 135 135 108 27 103 同济大学 523 128 128 107 26 104 华东师范大学 504 130 128 104 25 105 华东理工大学 489 120 119 99 24 106 东华大学 475 119 118 95 21 107 上海财经大学 511 136 117 99 25 108 上海外国语大学 505 122 132 109 26 109 上海海事大学 468 113 117 103 23 110 上海理工大学 463 101 123 107 22 112 华东政法大学 483 130 101 111 21 113 上海对外贸易学院 489 129 120 103 22 115 上海海洋大学 462 100 118 108 17 118 上海音乐学院 469 117 129 101 19 119 上海大学 474 113 120 102 19 120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507 124 126 105 23 121 上海中医药大学 478 103 123 112 19 123 上海师范大学 469 121 125 109 20 200 *沈阳药科大学 442 99 106 105 20 201 中国人民大学 524 131 123 111 26 202 北京理工大学 480 125 119 94 21 203 北京邮电大学 496 140 108 95 22 204 北京化工大学 468 132 113 104 21 205 北京科技大学 462 100 107 109 26 206 *北京林业大学 457 129 100 110 23 207 中国政法大学 486 125 125 102 24 208 北京交通大学 468 131 115 96 23 209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469 125 117 97 18 210 中央财经大学 506 133 133 102 20 211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498 110 135 117 24 212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462 120 110 94 19 213 西南财经大学 486 132 111 109 22 214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507 127 133 105 21 215 中国传媒大学 463 113 125 106 22 216 北京外国语大学 487 116 130 111 23 217 南开大学 504 134 133 101 21 218 天津大学 487 126 107 102 24 219 *燕山大学           220 *宁波诺丁汉大学 456 115 120 92 25 221 大连理工大学 475 127 114 97 24 222 *中国医科大学 442 106 107 99 22 223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442 125 90 98 23 224 哈尔滨工业大学 490 125 115 103 26 225 哈尔滨工程大学 463 116 118 91 23 227 南京大学 516 135 126 111 22 228 东南大学 504 133 120 111 25 229 中国药科大学 466 123 113 87 19 230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492 128 114 103 24 231 *河海大学 453 120 91 106 22 232 南京理工大学 463 125 105 93 20 233 *南京农业大学 447 111 104 107 20 234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235 *江苏大学 452 104 114 102 20 236 苏州大学 471 104 124 103 24 237 浙江大学 527 129 136 116 27 238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523 128 130 114 23 239 *合肥工业大学(只认可5分加分) 457 96 120 109 22 240 山东大学 480 115 109 99 21 241 *郑州大学 446 118 106 98 24 242 *武汉理工大学 456 135 99 86 23 243 武汉大学 490 127 122 100 23 244 华中科技大学 489 127 129 100 25 245 *湖南大学 461 109 114 101 20 246 中南大学 473 108 124 105 24 247 *西南交通大学 457 104 117 95 22 248 *北京工业大学           249 西南政法大学 466 119 101 103 23 250 重庆大学 469 117 118 105 23 251 *西南大学 450 114 79 108 21 252 长安大学 467 129 104 105 23 253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475 116 116 118 22 254 西北工业大学 483 127 115 93 24 255 西安交通大学 494 127 125 99 24 256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461 111 123 101 20 257 中山大学 498 129 121 104 20 258 暨南大学 477 117 120 92 23 259 华南理工大学 468 111 128 95 24 260 福州大学           261 中国农业大学 470 117 116 105 20 262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445 116 104 106 19 263 *华北电力大学(保定) 448 123 89 90 24 264 *东北大学 458 130 93 97 21 265 大连海事大学 463 134 105 98 20 266 *广州中医药大学 461 122 116 99 18 267 *西北大学 454 121 102 96 19 268 华中农业大学           269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455 101 133 107 19 270 *兰州大学 442 123 94 89 19 271 *中国海洋大学 454 111 107 104 21 272 *江南大学 460 133 88 99 21 273 *中央民族大学 446 98 119 100 20 274 吉林大学 464 119 113 110 19 275 厦门大学 502 127 122 110 19 276 南方医科大学 465 124 100 108 19 277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450 112 108 98 19 278 四川大学 463 126 116 95 21 279 陕西师范大学           280 *西交利物浦大学 448 127 96 105 22 281 *沈阳农业大学 443 126 105 97 18 282 *太原理工大学 445 101 124 99 18 283 *山东大学威海分校 449 121 111 110 17 284 南京师范大学 463 113 124 107 20 285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468 120 118 98 20 286 广西医科大学 464 120 124 98 22 288 华中师范大学 464 103 112 104 24 289 *南昌大学 445 119 83 107 22 290 陕西科技大学           291 *东北师范大学 443 100 109 104 18 292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485 112 135 115 23 293 北京体育大学 485 106 127 103 20 294 延边大学           295 东北林业大学           296 *中国矿业大学 449 122 101 89 19 297 *安徽大学 443 126 100 94 17 298 温州医学院 462 117 109 98 21 299 *河北工业大学 444 101 110 99 21 301 *石河子大学           302 *东北财经大学 446 108 103 99 19 303 *海南大学 444 95 100 109 20 304 *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 444 98 119 105 21 305 *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 442 109 101 102 21 306 *青海大学           307 *湖南师范大学 444 115 102 104 22 308 北京邮电大学(宏福校区) 476 124 121 109 19 309 *中华女子学院 444 124 107 102 18 310 北京中医药大学 469 125 107 98 23 311 *湘潭大学           312 天津财经大学 465 101 118 93 23
个人分类: 网有网事|1482 次阅读|0 个评论
白宫2011年工资单曝光[转载]
热度 2 halcon 2011-7-2 14:49
消息来源 http://www.whitehouse.gov/ 白宫7月1日下午在其网站公布了向国会递交的2011年白宫雇员年薪报告。其中年度“百万富翁”占到3成多。 白宫2011年有“公务员”454名 ,其中年薪超过100,000的有141名。2011年,白宫工资总额为37,121,463美元。白宫2011年平均工资为82,000美元。而2010年,白宫职员有469名, 工资总额为38,796,307美元 , 平均工资水平为83,000美元 。 这份报告没有包含奥巴马总统和拜登副总统年薪条目。俩人年薪按照美国法律由国会规定。自1995年,白宫需向国会递交一份白宫内部工作人员头衔及薪水的报告,这也符合奥巴马总统所承诺的政府透明度。 2009年, 奥巴马总统的年薪是400,000美元 ,拜登副总统的年薪是227,300美元。根据法律,副总统、众议院议长和首席大法官的工资相同。 奥巴马2011年年薪自2009年以来没有变化,均为400,000美元。副总统拜登年薪相比2009年稍有涨幅,为230,000美元。 2011年,白宫雇员年薪100,000美元至200,000美元的白宫职员占到30%多,50,000美元年薪以下有154名。 奥巴马给自己职员最高年薪为172,200美元,这样的职员有21名,包括: 奥巴马助理兼幕僚长顾问戴维(Lane David J.)、 白宫幕僚长戴利(Bill Daley)、 白宫医疗改革主任德帕尔(Nancy-Ann DeParle)、 白宫高级顾问大卫普劳夫(David Plouffe)和加勒(Valerie Jarrett) 白宫新闻发言人卡尼(Jay Carney)、 白宫国家安全顾问多尼隆(Tom Donilon)、 白宫反恐顾问约翰布瑞南(John Brennan)等。 奥巴马给自己贴身助手洛夫(Reggie Love)的年薪为102,000美元,奥巴马给自己信仰顾问,即白宫“信仰办公室”主任杜波依斯(Joshua Dubois)的年薪为100,000美元。 白宫职员年薪最低的为41,000美元,主要是两名安排白宫媒体日程的职员。年薪为42,000美元的职员有55名。与高薪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公布的列表中还有3名“无酬”的工作人员,他们分别是高级顾问麦金尼斯(Patricia McGinnis)、舒默(Jessica Schumer)和Shale Wong。不过,这3位没有年薪的白宫职员得到非盈利团体的奖金资助。 白宫工资是指美国白宫内部工作人员的工资报酬。2003年,白宫共有435人,工资 总额为28,620,231美 元,平均工资为65,795美元。2009年年末,奥巴马总统报给国会和向人民公示的白宫工资单显示,白宫共有487名职员,其中女性243名,工资总额是39,147,222美元,人均工资80,384美元,男性平均工资为82,346美元,女性为72,956美元。
2397 次阅读|3 个评论
2011年7月1日
Smile321 2011-7-1 11:21
2011年7月1日 今天七一了。 2011年上半年过去了,下半年开始了。 已经不是第一次发现:时间是如此飞快, 快得我还来不及反思,来不及感悟,来不及后悔。 一天一天,一年一年,很快的,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多做点事情吧。 让生活多些有意义的回忆, 让生命多姿多彩,有滋有味!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406 次阅读|0 个评论
2011年最新SCI影响因子
热度 1 lizongjin 2011-6-30 09:52
2011-SCI_IF.xls 2011年最新SCI影响因子,包括按字母顺序排列、按影响因子大小排列。供参考!
个人分类: 未分类|2854 次阅读|1 个评论
2011(2010年)影响因子和JCR已经公布
热度 4 ZengWang 2011-6-29 06:40
大家期待许久的2011(2010年)影响因子和JCR已经于几小时前公布。 贴上心理学SCI的IF前20名。 大家如果需要查询期刊的2010年IF,可以留言,我会在做实验之余,尽力帮助大家查询(鉴于汤森路透的JCR知识产权,每次限一个期刊,请见谅)。谢谢! Mark Rank Abbreviated Journal Title (linked to journal information) ISSN JCR Data Eigenfactor TM Metrics Total Cites Impact Factor 5-Year Impact Factor Immediacy Index Articles Cited Half-life Eigenfactor TM Score Article Influence TM Score 1 ANNU REV PSYCHOL 0066-4308 8665 18.288 21.719 4.077 26 8.8 0.02411 10.230 2 PSYCHOL BULL 0033-2909 27172 11.975 17.955 2.026 39 10.0 0.03167 8.213 3 ANNU REV CLIN PSYCHO 1548-5943 1126 9.743 11.837 1.400 25 4.0 0.00851 4.750 4 PSYCHOL REV 0033-295X 19674 7.784 11.361 1.826 46 10.0 0.02125 5.713 5 PSYCHOTHER PSYCHOSOM 0033-3190 2429 6.000 4.724 0.939 33 6.8 0.00585 1.359 6 PSYCHOL MED 0033-2917 13764 5.200 5.570 1.158 177 8.7 0.03305 2.044 7 SOC COGN AFFECT NEUR 1749-5016 889 4.482 0.851 47 3.1 0.00731 8 J MEM LANG 0749-596X 5423 4.014 3.870 0.333 60 10.0 0.01240 1.839 9 HEALTH PSYCHOL 0278-6133 7148 3.982 4.612 0.541 74 8.9 0.01625 1.703 10 PSYCHOSOM MED 0033-3174 10109 3.974 4.690 0.602 118 8.0 0.02160 1.622 11 COGNITIVE PSYCHOL 0010-0285 5182 3.900 5.440 0.615 26 10.0 0.00594 2.799 12 NEUROBIOL LEARN MEM 1074-7427 3732 3.701 3.721 0.500 134 5.3 0.01333 1.326 13 BIOL PSYCHOL 0301-0511 4201 3.348 4.120 0.673 159 5.8 0.01358 1.397 14 PSYCHOPHYSIOLOGY 0048-5772 8447 3.263 3.850 0.648 122 10.0 0.01246 1.262 15 NEUROPSYCHOLOGY 0894-4105 3995 3.176 3.927 0.493 75 7.4 0.00989 1.316 16 DEPRESS ANXIETY 1091-4269 2825 3.065 3.203 0.643 112 5.3 0.00855 0.978 17 J INT NEUROPSYCH SOC 1355-6177 3764 2.910 3.327 0.355 121 6.4 0.01092 1.111 18 PSYCHO-ONCOLOGY 1057-9249 4157 2.874 3.585 0.362 152 5.7 0.01204 1.027 19 J SPORT EXERCISE PSY 0895-2779 2249 2.823 3.580 0.143 42 10.0 0.00330 0.962 19 SOC NEUROSCI-UK 1747-0919 492 2.823 3.639 0.171 41 3.1 0.00395 1.525
个人分类: SCI/SSCI|5380 次阅读|7 个评论
How to raise funds successfully, the Punahou way
热度 1 zuojun 2011-6-21 15:45
In May, one month before my son's graduation, I received a letter addressed to me by the president of my son's high school. May 2011 Dr. Zuojun Yu (home address) Dear Dr. Yu: At their graduation on Saturday June 4th we will celebrate the achievement of Punahou Class of 2011 ... ... One meaningful tradition at Punahou is the creation of the Punahou Class Fund at graduation. Each graduating class creates the legacy of an endowed fund to honor the class, and to help educate future generations of Punahou students... ... Mahalo for your consideration. With my heartfelt aloha and best wishes always, James K. Scott With such a heartfelt letter, how can I say no? This is one of the reasons why Punahou is more than just a private school. It is a family. ps. Obama is probably still writing a check to Punahou each year.
个人分类: Uniquely Hawaii|2486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2011年国家社科基金评审结果: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转】
spidermuzili 2011-6-18 17:14
原文地址: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de5481f0100tuy3.html 误入奇图的博客 1 维护安全与发展战略的情报理论与体系研究 沈固朝 江苏 南京大学 2 面向泛在信息社会的国家战略及图书馆对策研究 朱强 高校 北京大学 3 国际大都市图书馆服务体系研究 王世伟 上海 上海社科院 5 类序研究 夏南强 湖北 华中师范大学 5 北方少数民族家谱整理与研究 李小文 机关 中国民族图书馆 6 中国科技报告资源体系构建研究 贺德方 机关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7 出版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 黄先蓉 湖北 武汉大学 8 俄罗斯图书馆国家信息资源建设与保障制度研究 贺延辉 黑龙江 黑龙江大学 9 中西部地区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实施效果与问题研究 杨玉麟 陕西 西北大学 10 中外分类知识组织体系互操作实证研究 李芳 上海 上海交通大学 11 国际性编目规则及其发展研究 孙更新 湖北 武汉大学 12 叙词表与分众分类系统的集成研究 贾君枝 山西 山西大学 13 《资源描述与检索》的中文化及其应用研究 胡小菁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 14 社会科学院系统图书馆绩效评估研究 王超湘 北京 北京市社科院 15 西藏公共图书馆设置与服务体系建设研究 旦增卓玛 西藏 西藏自治区图书馆 16 基于用户多维交互行为的数字图书馆可持续发展评估模型与实证研究 李月琳 天津 南开大学 17 基于用户体验的移动数字图书馆服务整合与系统集成研究 张成昱 高校 清华大学 18 基于用户交互的数字图书馆服务评价模型与实证研究 梁孟华 上海 上海师范大学 19 我国农民信息需求特征及期影响因素研究 蔡东宏 海南 海南大学 20 阅读史写作研究、边界、视野、史料和方法论研究 王龙 内蒙 内蒙古科技大学 21 敦煌写本类书籯金整理研究 李强 甘肃 兰州大学 22 刘向文献编纂实践与编纂思想研究 李景文 河南 河南大学 23 “大拱北医术”文献整理及医药文化研究 窦红莉 宁夏 宁夏医科大学 24 我国史籍所载有关苗族史料及其整理研究 石朝江 贵州 贵州省社科科学院 25 中国专利文献与世界科学论文之间的引文分析研究 杨祖国 天津 天津大学 26 人文社会科学评价中同行评议与科学计量相结合的机理研究和对策分析 姜春林 辽宁 大连理工大学 27 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学科评价研究 李长玲 山东 山东理工大学 28 基于多方法融合的中外图书馆学情报学知识图谱实证研究 肖明 高校 北京师范大学 29 基于知识管理的跨部门政府信息资源整合与共享路径研究 姚乐野 四川 四川大学 30 基于 SOA 架构的术语注册和服务系统构建与应用研究 欧石燕 江苏 南京大学 31 基于无监督语义标注的网络中文学术信息抽取研究 段宇锋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 32 面向企业技术创新的信息与知识可视化模式与实证研究 杨峰 广东 广东商学院 33 企业转型过程中的知识转移模型及其应用研究 郭东强 福建 华侨大学 34 政府信息资源管理创新的理论与方法 赖茂生 高校 北京大学 35 我国政府信息公开成效与影响因素分析 罗春荣 广东 中山大学 36 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政府应急信息公开研究 向立文 湖南 湘潭大学 37 民族地区突发事件的网络舆情研判及宏观预警研究 阿斯哈尔•吐尔逊 新疆 新疆财经大学 38 高校信息公开制度的构建与绩效评价 马海群 黑龙江 黑龙江大学 39 我国与欧美政府信息公开中信息安全审查机制及保障制度比较研究 周庆山 高校 北京大学 40 科研组织的智力资本结构及其协同机制研究 肖建华 机关 中国科学院 41 泛在信息社会测度模型及新一代信息化指标体系研究 吕斌 上海 上海大学 42 档案社会化服务的理论基础与实践发展研究 黄霄羽 高校 中国人民大学 43 基于公共安全管理的我国国家档案馆安全保障研究 彭远明 军队 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上海分院 44 “区域—国家”电子文件管理整合模型构建与实证研究 于英香 上海 上海大学 45 基于组件的电子文件管理软件规范研究 刘洪 安徽 安徽大学 46 语义网络环境下面向数字化科研的分布式知识发现研究 李进华 湖北 华中师范大学 47 商务网站的信息生态环境分析与经营效益评价研究 张海涛 吉林 吉林大学 48 社会网络环境下用户参与的图书馆数字信息资源建设模式研究 刘磊 江苏 南京农业大学 49 回族古籍资源的文献价值与数据库建设研究 陈冬梅 宁夏 宁夏大学 50 锦屏文书数据库建设与村寨原地保护模式研究 曾羽 贵州 凯里学院 51 关联数据的理论和应用研究 刘炜 上海 上海图书馆 52 行为生态学视角下的学术用户网络信息查寻行为研究 邓小昭 重庆 西南大学 53 图书馆用户网络自主培训策略与系统构建研究 潘燕桃 广东 中山大学 54 不同科研模式下学术研究人员信息查询行为与创新行为互动机理研究 胡德华 湖南 中南大学 55 基于日志与认知分析的探索式信息搜索行为研究 张云秋 吉林 吉林大学 56 全球背景下知识流程外包与中国知识型服务业发展战略研究 李颖 天津 南开大学 57 馆藏资源元数据的语义描述及关联网络构建研究 成全 机关 国家图书馆 58 联合虚拟参考咨询系统的知识库研究 许鑫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 59 云计算机环境下图书馆信息资源安全政策法律研究 黄国彬 高校 北京师范大学 60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社区图书馆发展战略研究 龚蛟腾 湖南 湘潭大学 61 数字图书馆知识社区构建与服务研究 刘高勇 广东 广东工业大学 62 我国科学院系统图书馆数字资源利用状况与发展趋势研究 苏金燕 社科院 中国社科院 63 西部地区城市低收入者日常信息需求与社区信息保障机制研究 郑华 广西 广西财经学院 64 中国农民数字化贫困实证研究:现象、根源与对策 闫慧 天津 南开大学 65 我国文献信息标准体系框架研究 刘华 机关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66 藏族文献的类型特征及其发展演变研究 才项南杰 西藏 西藏大学 67 明清时期中韩文人来往尺牍的收集、整理和研究 徐毅 江苏 南通大学 68 学术授信评价及其在学术博客评价中的应用 周春雷 河南 郑州大学 69 中外图书情报学科知识图谱比较研究 杨思洛 湖南 湘潭大学 70 低被引论文对情报学研究热点、方法及经典理论的影响及实证研究 杨利军 广东 中山大学 71 情报分析中的个体认知偏差及其干预策略研究 严贝妮 安徽 安徽大学 72 面向文献相关性度量的共词与引文综合分析方法研究 王立学 机关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73 基于知识组织的术语服务研究 宋培彦 机关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74 关联数据中潜在知识关联的发现方法研究 洪娜 高校 中国医学科学院 75 移动网络环境下情景敏感的个性化知识推荐机制研究 艾丹祥 广东 广东工业大学 76 基于语义理解的多模态信息融合与集成服务研究 曹高辉 湖北 华中师范大学 77 用户评论情感分析及其在竞争情报服务中的应用研究 徐健 广东 中山大学 78 知识管理 RS-CBR 自学习系统研究 张建华 河南 郑州大学 79 人际竞争情报分析方法研究 吴晓伟 上海 上海商学院 80 我国主要农产品价格异常波动情报预警研究 方伟 广东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 81 基于动态语义演化的网络舆情监测机制 张茂元 湖北 华中师范大学 82 虚拟社区中的信息交流与导控机制研究 谢晓专 高校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83 科研组织的研究领域可视化挖掘研究 安璐 湖北 武汉大学 84 开放数字环境下个人科研信息空间研究 包冬梅 军队 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上海分院 85 基于互操作协议标准的档案信息资源整合模式研究 包海峰 江苏 南京大学 86 面向社会的档案信息资源规划研究 周林兴 江西 南昌大学 87 以责任为导向的档案开放利用政策评价与设计研究 李扬新 广东 中山大学 88 档案双元价值论及其实证研究 任越 黑龙江 黑龙江大学 89 妈祖信俗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研究 陈祖芬 福建 莆田学院 90 中国数字档案馆的基本结构及运行机制研究 程妍妍 军队 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上海分院 91 基于用户认知差异的检索系统人机交互过程及界面评估 柯青 江苏 南京大学 92 网络学术社区的信息聚合与共享模式研究 张敏 重庆 西南大学 93 基于网络日志的知识地图构建及其应用研究 张梅 北京 北方工业大学 94 云南傣族医药古籍文献整理及其基础数据库建设研究 陈海玉 云南 云南大学 95 城市低收入者日常生活信息行为研究 王素芳 浙江 浙江大学 96 基于网络日志挖掘的科研人员信息查寻行为研究 沈丽宁 湖北 华中科技大学
4834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北京高考评卷向媒体开放 作文错别字趋多
laojing 2011-6-16 19:43
[转载]北京高考评卷向媒体开放 作文错别字趋多
根据北京教育考试院的日程安排,高考阅卷工作从6月9日开始,预计将于6月22日结束,6月23日公布高考成绩并通知考生。   ■数学每个正确步骤都将得分   记者从数学阅卷现场了解到,数学科目的解答题,解法多种多样,有的一道题可以有10余种方法。评卷组对每种新解法都要制定详细的给分原则,没有做出最终结果的考生,其完成的每一个正确步骤也会得到细则上规定的相应分数,确保考生该得的每一分。   “数学科目的大题评卷中会发现新解法。这时,评卷教师们就会提交题组长和科目组长,经与命题人员集体会商,专家评判,定出细致到每一小点的给分原则。然后,涉及人员集体停下,接受针对该解法评分标准的培训。”数学科评卷现场的负责人说。   ■本市建高考评卷教师数据库   在理综评卷现场,记者看到全体评卷教师被分成19个题组,目不转睛地盯着面前的电脑,慎重给出分数。在化学组评卷室,投影仪上打出详细的评分细则,供评卷教师参考。   据了解,为确保高考评卷质量,本市已建起高考评卷教师数据库,按照标准严格筛选高质量的评卷教师。在评卷前,各科分别对评卷老师进行了培训并进行检测,通过考核卷测试的教师才能投入评卷工作。目前,本市共有1189位教师参与评卷工作,他们都准确、熟练地掌握了评分细则。   ■试卷“背靠背”网上双评   据了解,除了客观题使用机读卡外,其他题目实行“背靠背”双评。面对系统随机提交的考生答题截图,一评教师参照评分标准,在弹出的得分框内给出成绩。二评教师看不到一评结果,也不知道一评教师是哪位,重新再评一次。两评分值在预设误差值以内,取平均分生成考生成绩,否则提交评卷小组长仲裁。小组长不能决定的,由电脑系统继续提交给题组长、专家组成员集体决定。   同时,在高考评卷中采用的按照高低分数段、主客观卷不一致抽查、按评卷员姓名抽查等多维度质量复检也是评卷质量的有力保证。评卷组组长还会对零分试卷,部分随机抽查和超出规定误差的试卷进行复查。   另据了解, 在北京大学高考语文阅卷现场,北京市教委新闻发言人线联平介绍,今年北京高考评卷分布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等6所高校。评卷工作严格执行评卷程序,通过试评制定出符合实际、操作性强的评分细则;同时,对全体评卷教师进行岗前培训,培训合格方可上岗;全科目实行完全“背靠背”双评,主观题双评差值标准严于教育部规定,坚决杜绝漏判、错判等现象的发生;质量监察组对评卷全过程进行实时质量监控;严格按照规范程序进行分数合成、校验,确保考生成绩准确无误。   2011年北京市高考语文阅卷领导小组副组长、北京大学中文系副主任漆永祥介绍,今年,北京市需要评卷的语文试卷有68000份,共有320名教师参加评卷。今年高考作文划为4个分数档评分,每档10分,最后一档为0分至29分。此外,作文评卷还淡化了以往36分及格线的概念,力求让阅卷教师敢于给高分和低分,让真正优秀的作文脱颖而出。漆永祥透露,近几年高考作文中的错别字有增多趋势,此外,电视台主持人等使用词语不当的情况对考生产生了不良影响。
个人分类: 网有网事|1647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2011年上海市秋季高考试卷评析
laojing 2011-6-16 19:33
[转载]2011年上海市秋季高考试卷评析
语文——稳中有变,平中见深 语文卷的总体特征可以概括为:“稳中有变,平中见深”。“稳中有变”,是指积极汲取历年高考命题的成功经验,在选文和题型上以稳定为前提,在稳定中有所变化;“平中见深”,是指试题的设计既平实又注重分出不同的能力层次,加强试题的选拔功能。试卷体现了课程改革精神,对中学语文教学将起到积极的导向作用。 1 、选文贴近教学,平易而有内涵 第一篇现代文《家园城市》是科技说明文,内容涉及当前我国的城市建设问题,该文贴近上海城市定位,贴近学生生活和阅读经历。第二篇现代文《又见鹭鸶》是文学散文,继承了往年选择名家作品的传统,内容是对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感悟。第三篇选取了东汉古歌《明月何皎皎》,是羁旅之人怀乡思亲的名作,以叙事见长,该诗进入高考试卷,突破了以往只考唐代之后诗歌的范围,对中学语文教学应重视更完整的中国文学史起到积极的导向作用。第四篇古文《孙叔敖传》取自《史记》,延续了历年高考以优秀人物传记类文章作为阅读材料的做法。第五篇古文《稼说送张琥》是叙议结合的名家作品,对考生提高自我修养从而更好为社会服务有所启发。 今年的五篇选文,其总体难度较去年有进一步的降低。选文更贴近中学的阅读教学实际,所选材料平易之中有一定深度,考生须深入体会才能更准确地把握其内涵。 2 、试题指向明确,全面而又均衡 语文卷的命题充分体现“考试手册”的基本要求,充分体现二期教改中“课程标准”的要求,基本体现《上海市高级中学语文学科教学基本要求》中对于高中语文教学的要求。延续去年命题关注“课程标准”的做法,今年试题的设计进一步注意了与“课程标准”提出的目标一致。试题总体来看都比较平实,不会给考生造成审题障碍,但平实的题目含有深意,能否准确把握这种深意则可以区分出考生不同的能力水平。试题强调整体把握与局部分析的联系,强调课外文本与课堂教学的联系,着重内容分析与语言品味的联系。整张试卷的试题设计,在难易程度上保持了中等偏易的特点。 3 、作文命题深刻,简单而又思辨 今年的作文仍然是材料作文,材料类型和去年一样属于组合型材料,由两句意思相反的铭文组成:一句是“犹太王大卫在戒指上刻有一句铭文:‘一切都会过去。’”一句是“契诃夫小说中的一个人物在戒指上也刻有一句铭文:‘一切都不会过去。’”要求考生对这两句寓有深意的铭文,自选角度,写出自己的思考。与去年试题不同的是,今年的这个材料不再是两件具体的事,而是两句简单又含有深意的话。说其简单,是指两句话的意思含义明确,不会形成审题障碍;说其有深意,是指它们能让人产生许多联想和思考,小至个人生活,大到国家、民族,或是自然、社会。而且这两句话虽然字面意思相反,其实质所指却不是一个层面上的问题,同时两者又有着内在的联系。因此这个材料的思辨性更强,写作的范围更广,无论是纵向挖掘还是横向开拓,都给考生留下了或深或宽的发挥空间。 数学——基本知识是数学教学的着重点 数学卷的考题,着重考查高中数学的基本知识与基本内容。试题本着有利于推进素质教育、有利于高校选拔新生、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原则来设计的。试题立足于数学学科的特点,鼓励中学数学教学在合理的范围内,对一些数学概念进行必要的分析和拓展,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希望学生认识到数学在科学中的重要性。试卷对教材所涉及的知识点覆盖面较大,大多数试题的难度与学生平常练习的难度相当,考查考生对数学基本知识和方法的掌握程度。 考题紧紧围绕教材,一道两人同一天生日的客观题是教材的例题改编,也是概率论的经典问题,用以说明有些直观想法可能与实际结果相差很远,间接告诉人们要理性分析科学问题。另一个随机变量的数学期望问题也来自教材,但改编成一个马老师和牛同学的小故事,题目只要知道概率和为 1 和数学期望的求法,比较容易得分。考题中有个别小题具有一定难度。例如,理科 14 题考查二分法,但与通常求函数零点的问题有所不同,它要找一个线段上到原点距离为 2 的点,通常二分法的结论很明显,而考题把这点隐含在设问之中;又如理科 23 题的第 3 小题,有 3 个分层评分的情形,理解了问题的定义后,考生可以依据自己的剩余时间和平时对数学问题的钻研程度决定选做的情形。理科的 22 题的第 3 小题关键是如何根据不同的情况理出正确的思路。少量有一定难度试题的设计,是为了进一步考察那些能力较强的考生。 考题弱化了对计算器的依赖,试题的设计尽可能避免利用计算器直接给出答案,从而提醒考生,不能用计算器代替数学学习和分析。 今年的主观题中没有应用题,也没有难度较大的圆锥曲线内容的考题。并不是命题组对这两类问题的忽视,而是表明命题没有严格的套路,试卷的结构和形式不能走入“八股”的模式。我们提醒考生,虽然总体来说,考题难度由小到大,但难度因人而异,更没有规定哪个位置一定要出现什么样的题目。我们也提醒考生,平时看书要弄懂弄通,最好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熟悉教材内容的考生,在做完那道两同学在同一天生日的概率题后,想必会发现考题比教材多了一句“默认每月的天数相同”,这样就加深了对等可能事件含义的认识。 本年度的文科数学试题也有很大的知识覆盖面,在相同类型的题目上,有一些难度明显低于理科。提高文科同学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是数学教育工作者的一个重要任务。体现文、理科差异,关注试卷的认知要求与测量目标要求的一致性。文、理科考生在考查内容以及认知能力和要求上有很多区别,这些均在今年试卷中有所体现。尽管有些题目背景一样,但在设问要求上明显体现了对文、理科考生不同的能力要求。理科考题应当有较强的抽象思维能力,而文科考题应当有较好的直观理解能力。 本次试卷一个明显特点是考查考生对数学概念的领悟能力。多个题目本身不难,大多数考生可以解答。若不加分析就计算,可能就会失分。要是先进行分析和探索,综合自己掌握的数学知识,对问题找到合适的切入点,问题就迎刃而解。较难的几个小题,估计不少同学可以部分得分,但满分恐怕只有那些平时想问题较深入的考生可以获得。 一些考题的情景来源于现实问题,希望考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关注环境。 源于教材、加强基本知识教学、反对题海战术是命题的另一个出发点。在设计有一定难度的考题上,力求试题创新,命题希望引导学生在做一定量的数学试题和提高学习兴趣之间寻找一个平衡点。 整卷的试题计算量较小,总体难度中等偏易,鼓励考生理解数学概念的本质,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英语——语言知识与能力考查的有机结合 1 、知识与能力的有机结合 高考的根本目的是为了选拔人才、促进教育、培养能力,因此英语卷紧扣课程标准和考试手册所定义的测量目标,在测试语言基础知识的同时,侧重考察语言的运用和交际能力。 英语卷的各部分有着不同的能力测试目标。听力部分既有对考生获取所听事实信息能力的检测,也有对于隐含意思的推断能力以及对于所听语篇大意的归纳能力的考查;语法词汇部分重在考测考生对于词法和句法等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综合填空主要考核学生语句间以及语段间的上下文理解推断能力;阅读理解部分则是对考生的理解、归纳、推断和演绎能力的综合考量;翻译主要考查对词汇、语法和句型结构的运用能力,除考查基础知识外,还在一定程度上考查了考生对中、英两种语言表达差异的敏感性;而作文更是对考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最好检测。因此,命题力求科学准确地测试出体现考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听、读、写等三项技能水平。 2 、真实性和实用性的有效统一 测试的理论大多注重语言在语境中的使用、注重语言的真实性、注重交际能力等方面的考核。这些理念在 2011 年高考英语卷中都得以体现,如听力、阅读部分的材料大多取材于英美真实的生活场景和真实的演讲内容,即使语法的考核也全部引用原文情景清楚的句子,让学生接触地道的英语,使语言的样本更加具有真实性。 高考对于考生来说是一场难忘的经历,考试过程同样也可以成为考生获取信息、体味生活的有益的学习过程。今年高考英语卷在试题的选材上力求内容新颖、信息量大,主题涉及环境科学、教育、人与自然等诸多领域,突出了时代性与实用性。如听力长对话提及了记忆分类,词汇题讲述了抗尘的服装新面料,阅读以图文并茂的方式介绍了座头鲸的科普知识,这些都是为了引导考生关注科学。综合填空有关商户只关心吸引客户而忽略了留住客户的问题,简答题是有关机构内信息如何促进有效的人际沟通,配对题则是提醒人们在信息爆炸时代,如何增强对信息的判断力和甄别力,这些无不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这也引导考生在书本学习的同时,也要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听力的短文选用了哈佛校长开学致词的片断,谈到了教育不仅是为了帮助学生毕业或谋取未来的职业,更应是对学生能力、思维和态度等方面的培养,阅读第一篇让我们结识了作家那位尽其所能发挥其潜力的启蒙老师,这些不仅有利于考生去回味谋求自我发展的途径,也让教育者们去反思教育的根本目的以及学生潜能开发的必要性。今年作文是写信申请扶贫项目,文中既要介绍考生所设计项目的具体内容,即如何通过项目帮助贫困儿童,还要说明对于所提供项目经费的使用计划,由于是材料作文,考生可以根据所提供的写作提纲一步步完成,题目与高中阶段学校开展的研究性学习很相似,考生不会感到无从下手;另外该题在检测语言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同时,还唤起考生关注生命、帮助同龄人的意识,很有社会意义。 总而言之,英语卷在考察语言知识的基础上,顺应语言测试的趋势,也注重考核语言的运用和交际能力,通过丰富的内容为不同水平的考生提供了发挥的平台,全卷视野开阔,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 综合能力测试——立足基础知识 关注近期热点 体现教育功能 综合能力测试是上海高考特有的科目,经过多年的摸索,逐渐形成了独特的考试风格。试卷立足基础知识,关注近期热点,体现教育功能。 综合能力测试考查的知识点,覆盖了高中政、史、地、理、化、生六门基础型课程 80% 以上的二级主题内容,对于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进行了全面的考查,体现了综合能力测试“纠正学生偏科”的命题思想。 与其他学科不同,综合能力测试的试题设计,情境更丰富,更贴近社会和学生生活,更关注从近期热点中取材,所以显得更为活泼。如 2011 年 5 月 18 日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博物馆与记忆”、 2011 年 1 月美国纽约时报广场户外大屏幕播出的短片——中国国家形象片·人物篇、 2011 年 5 月 4 日《文汇报》报道又有 4 颗小行星以中国科学家姓名命名、 2010 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颁发给了英国生理学家罗伯特·杰弗里·爱德华兹等等,这些近期社会热点都成为命题的取材对象。 综合能力测试还具有独特的教育功能。考生通过考试,可以了解和体会到课堂中所学基础知识与社会、科技和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比如为何世界上一次性建成的最长高速铁路——京沪高铁的车厢要用铝合金材料制造?人食用含“瘦肉精”的肉制品后危害何在?坐落在上海浦东的我国最大科学工程之一——上海光源究竟是一种怎样的光源?考生会发现这些看似高深的问题,其实都可以用高中课堂所学的知识去分析和理解。 为贯彻近年中学教育“两纲”进课堂的要求,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和民族精神教育,综合试卷对这两方面内容也给予了充分关注。文理综Ⅱ卷第六题以 2010 年最新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科研成就为背景创设情境,要求考生运用生物学基本知识回答有关试管婴儿技术中的一些关键问题,认识婚检的重要性,掌握遗传病的判断方式,提高遗传病患病风险意识。该试题引导学生关注生命、关注健康、关注人类未来,起到了良好的教育作用。文综Ⅰ卷第 2 题以玉树灾后重建为背景,引导学生关注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增强民族团结意识。文、理综Ⅱ卷第二题以庆祝建党 90 周年为背景,将红色政权的建立、遵义会议、十一届三中全会、中美建交、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香港澳门回归、浦东开发开放等重大历史事件串联起来组成题干,不仅考查了历史基础知识,更加深了对党领导各族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认识,增强了学生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就的民族自豪感。 物理——关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 1 、试卷的总体情况 试卷以 2011 年上海市考试手册为依据,紧扣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注重对中学物理教学形成良好的导向作用。以有助于高校选拔新生、有助于中学实施素质教育和对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为指导思想,在考查学生高中物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重点考查了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物理实验能力、综合分析和应用能力。 试卷结构与 2010 年相同。总题数为 33 题,约 4900 字,阅读量、计算量与去年相当。试卷注重对基本物理概念、物理思想和物理方法的考查,所涉及的知识点占《考试说明》中所列知识点的 72% ,试卷估计总体难度为 0.69 ( 103.04 分),且有一定的梯度。难度适中的题目(在 0.6―0.8 之间)共 90 分(占 60% ),难度系数大于 0.8 的题目共 34 分(占 22% ),考察学生对基本知识、概念与方法的基础性考题共 114 分(占 76% )。 2 、试卷的主要特色 试卷重点关注试题与科学、技术、社会、生活等主题的结合,关注新教材体现的教学思想、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的特点,把考查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渗透在试卷中。 试卷的单选题考查的知识点分布较广,有力学、静电学、直流电、热学、光学、原子物理。在思维和分析能力的要求上也略高于去年。而填空题的难度略低于去年。今年的实验题仍然注意了对规定实验的考察,并且重点考察了学生是否亲手做过相应的实验,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在教学过程中对课程标准中规定的教学实验的重视,而非为应付考试而纸上谈兵。 为了对今后中学物理教学有良好的导向作用,进一步重视教材在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今年物理试题继续保持了前两年对课本的重视程度。如第 1 、 2 、 3 、 6 、 8 、 17 、 21 、 26 、 27 、 28 等题均来源于高中物理试用本教材的内容,其目的是希望高中物理教学或复习不要抛开课本而沉湎于题海之中。 试卷中有相当一部分试题体现了对学生物理思维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的考察,如第 20 、 25 、 32 题。在学习高中物理时要求学生把物理模型、物理过程、物理规律以物理图象的形式,简单、直观、正确地展现出来,并能通过从图象中获取相关信息,还原、理解简单的甚至比较复杂的物理模型及所遵循的物理规律。有关这方面的能力在今年的试卷中得到比较充分的体现,如第 19 、 24 、 28 、 33 题。命制这些试题的目的,旨在引导教师和学生重视教材,重视知识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化学——注重基础,考查化学思维能力 化学卷坚持立足于课程标准,立足于考试手册,立足于教材内容的必修、选修的基础知识。 试卷所涉及的内容在课程标准、考试手册和教材基础知识范畴内,合理、有效地对知识、技能、接受与处理信息的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学科科学素养进行考核。 选择题的设计尽量避免了以往不相干的是非判断的形式,克服了缺乏明确主题下的研究分析倾向,尽量做到考查方向明确、测量目标清晰。考生需要用牢固掌握的知识去进行判断,需要用敏锐的观察力进行分辨,需要用灵活的思维能力进行分析。不仅使试题更加符合考试测量学要求,也对学生平时学习知识的理解内化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尽管每道试题所涉及的知识有所减少,但对学生的考查要求并不降低。整卷所涉及的知识在各册教材、各部分教学内容中的分布合理,更贴近考生平时的学习和训练。 试题的背景涉及生命物质、能源和能量、化工生产、食品安全、环境保护等,选择了相当多的社会热点问题展开讨论。但也注意到了绝不牵强附会、无目的地进行联系,保证了题干的简洁明了、指向明确,又能与化学基础知识有机结合。不人为地增加考生的阅读和理解困难,但折射出化学与社会、学习化学和增强社会责任感的密切联系。 试卷注重知识、技能与能力的融合,过程、方法与态度的结合。特别是在化学基本原理、化学实验、有机化学和化学计算等试题中十分重视已有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与分析、推断的结合,十分重视基本原理、方法与学科思想、科学方法的结合,试卷同时注重考查考生获得科学结论的探究过程,创设环境使考生在实验、推断的不同可能中表现自己的能力,这不仅更符合学科规律,也更有利于激励科学探究和科学态度的培养。 试题的评分标准明确,虽然有少量试题的答案是开放性的,但也有明确的要求,与中学教学内容、要求完全一致,同时也避免了模棱两可或不易表达、冗长易错的答案出现。 生命科学——关注基础,考查能力 生命科学卷既注重考查学生的双基水平,又强调考查学生的能力水平,同时又突出对学生进行思维过程与方法等方面的考查。整份试卷既有深度又有广度,既保持适当的难度、又保持适当的区分度。 1 、试题内容贴近社会生活的重大命题,体现情感教育 上海二期课改的一个亮点是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在重视知识与技能的今天,如何体现其他二维教学目标,是高考命题过程中值得关注的问题。就生命科学而言,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特别提出了:关注与生命科学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初步认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关注并乐于参与环境保护。在今年的试题中,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如选择题中的第 5 、 13 、 29 题,综合题中的第 36 、 38 、 41 、 45 、 49 、 67 题等。 2 、试题背景材料体现学科前沿,具有较显著的崇尚科学的引导性和示范性 注重考查学生获取、处理和表达生命科学有关信息的能力、崇尚科学和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是本次高考命题的又一亮点,如选择题中的第 12 、 19 、 20 题,综合题中的第 39 、 40 、 43 、 46 、 58 、 59 、 61 题等。 3 、试题难度逐一释放,使各层次考生都有发挥空间 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试题精心设计、先易后难、难度逐步提升、坡度恰当,激发学生不断挑战自我的信心。如综合题中的第 10 题,这是一道关于 X 染色体连锁遗传的题目,总体难度偏高。试题设计中,先引导学生分别分析出两种遗传病均是伴 X 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然后再去推导两位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最后结合基因的连锁和交换定律进行分析和计算。这样的设计思路,可以使各个层次的考生都有发挥的空间。 4 、试题表达精炼、准确 精确、恰当的表述有利于学生理解题意,清晰的指向有利于学生直奔主题,试题中除精炼准确的文字表述外,还配有许多表、图、曲线等来直观形象的呈现题意。 如 :   试卷年份   图表(帧)   文字(字)   2009 26 6,700 2010 30 7,100 2011 28 7,100 5 、试题选项综合平衡,包括文字平衡、排列随机、相关性适度 关注“小事”,把“小事”做细做实。如在设计选项时,除文字表述尽可能简朴外,字数、文法尽可能接近,给人以美的视觉冲击。而选项排列的随机性和相关性适度,则体现了高考命题的科学性、选拔性和严谨性。如选择题中的第 1 、 5 、 15 、 16 题等,综合题中第 33 、 52 、 70 题等。 政治—— 一份切合考生实际的试卷 政治卷注重试题属性的准确性、试卷样本的代表性,以有利于高校选拔新生,更注重试题、试卷与考生实际的切合,有利于促进素质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1 、考试时间与思考时间的切合 分析说明、综合、评价都是学科考查较为复杂的认知过程,需要给予考生充分的思考时间。为提高考试结果的有效性,试卷通过合并材料和剪裁材料为考生留足考试时间。如,第 35 、 36 题两题共享“个人所得税修正案”一个材料,这是对以往分析说明题一题一材料模式的调整;单项选择题主要考查识记和理解,这些认知过程较少需要对材料进行分析,因此试题材料均被剪裁在一行以内,以减少阅读冗余材料挤占考试时间。 2 、设问指向与题型功能的切合 主观题三大题型,从简答题、分析说明题到论述题,题型考查的认知过程由简单到复杂。为更好发挥题型功能,试题设计考虑了设问与考查认知过程复杂程度的匹配、设问与考查的主要认知过程匹配等两个方面。如:简答题皆规定“简要”回答;第 33 题第 2 小题,通过给出措施结果“让市场需求回归正常、供求关系恢复平衡”,以明确指向试题考查逻辑过程中的措施对象明确、措施的可操性、措施与结果的逻辑;第 34 题,通过增加应答规定“选择唯物辩证法的一个观点回答”,以集中考查回答的全面性和结合试题情景回答;第 37 题,考查评价能力,试题通过给出评价标准,即“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相统一”的原理,集中考查考生根据评价标准(原理)进行分析评价,以减少考生因哲学原理不熟而影响答题质量的可能。 3 、应答包容性与试题认知属性的切合 高考的本质是考查考生的学科领域认知结构,说明学科知识是认知结构得以发生的载体,只要考查的学科知识属于该学科领域,则考试分数就有表征意义,对考生应答的包容性设计概由此而来,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答案示例的多样性,如第 33 、 34 题,对于一个设问考生可以有多种回答;二是应答的选择性,如第 35 题,试题给出四种影响个税起征点上调的因素,考生只要选择说明其中两个因素的影响就可以。这样的设计为考生以最好的回答表现自己学科素养提供了可能。 历史——稳中有变,引领教学 1 、推进素质教育,注重题型创新 今年试卷新设三分选择题。此题型的设置目的是进一步加强对学生思维层次的考察,检测学生对表层信息与深层信息、局部理解与整体判断、表象认识与本质认识上的差异,以提高试题的区分度。比如第 32 题对于英王与法官两段话的理解,重在考察学生对权力来源的本质认识;第 31 题对康有为的评价,侧重考察学生对康有为的个人性格与历史事件的整体联系;第 33 题则通过对漫画的解读,考察学生对图片各项信息的综合理解。 采用案例分析的题型来考察学生的多种能力。比如:第 34 题“两份判决书”,考察学生信息提取、知识迁移、语言组织、价值判断等综合能力;第 37 题“一份护照”,考察学生对信息提取分析,知识活用的能力。 采用拟写论文提纲的形式来考察学生的历史技能与历史认识能力。比如第 38 题“辛亥革命”,既考察学生历史知识的演绎归纳能力,又考察学生对历史事件的辩证认识能力。同时本题不避热点但形式新颖,如不理解单靠死记硬背者难得高分。热点试题的新考法,起到了引导学生不要一味猜题押题、投机取巧的作用。 2 、贯彻命题原则,突出能力考察 为贯彻“有利于高校选拔新生,有利于促进素质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基本原则,试卷在命题的多个方面、许多环节均采取了具体措施,得到较好落实。 其一,题型多样。在保持往年优秀题型的基础上,开发新题型。如三分选择题、案例分析题、论文提纲拟写题等。 其二,内容多彩。题干材料的采选丰富多样,有漫画、表格、地图、曲线;有名人名言、诗词碑文;有法官判决书、旧护照;还有上海乡土史资料等等。题干内容的分布全面广泛,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军事、民族史等各个领域,且兼顾到各个时段。这些多样化的选材,既有利考察了学生多方面的素质能力,又使卷面图文并茂、生动活泼、充满生活气息,凸显“海派风格”。 其三,视角多元。不少试题为学生提供了认识历史的丰富材料或解读历史的宽广视角。比如第 39 题“工业年代”,先通过单个材料,使学生认识到两次工业革命对英国的不同影响,对欧美、亚州的不同影响,对中国的双重作用。又通过三段材料的联系比较,使学生认识到第一次工业革命与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世界影响的差异,同时,认识到欧美国家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影响以及殖民地半殖民地对欧美工业革命之间的相互影响,最终使学生形成工业革命与现代世界体系形成这一概念的认识。又比如第 35 题“选官制度”,通过对汉唐选官制度的评述,考察学生对汉代察举制积极作用的新认识,同时也通过两个朝代的比较联系,考察学生对选官制度内容全面性与方式公平性的完整认识。 其四,评价多层。今年特别强调评价的分层,扩大了分层评分法在多个题型中的运用。比如在客观题(三分选择题)中的应用。比如在第 36 题“时代与史家”中,全面评述与单方面评述的、综合联系与缺乏联系的均有较大的分值区分。又比如第 34 题“两份判决书”中,能从材料中提炼理由的、和仅就案情进行分析的、以及照搬书本未结合材料的都给予不同的得分。第 39 题“工业年代”第( 2 )题中,能够在数据之间建立起两组关联并描述其特征的,和分别描述各国产品的份额变化情况的,分值有很大差别。 3 、适应时代需求,完善价值判断 试卷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尤其是爱国主义的渗透。比如第 24 题中国共产党成立 90 周年,第 26 题抗日战争还有第 38 题辛亥革命等。比如第 8 题,通过为人处世宗旨这一题干,体现传统文化在当代的普遍价值。第 9 题,通过不同时期民族并存的史实,认识到中国多民族国家发展融合的历史。又如第 34 题,通过对两份判决书的比较,增强学生对重证据、重理性的法治精神的认识,提升其公民意识。 试卷还注重对史学科学理性价值观的考察。比如第 25 、 26 题,通过对改定新约、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等题干的内容,体现教材吸取史学新成果,注重历史的客观性的新变化。第 22 题通过对进化论的评价,来区别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之间的差别。第 36 题“时代与史家”,通过对三位史学家的理念变迁的考察,使学生认识到伴随着社会的变革,史学也是不断发展的。第 39 题“工业年代”,通过对三段材料的解读,重新认识两次工业革命的作用与影响,考察学生总体把握历史发展趋势的能力。 地理高考——目标稳定,难度稳定,风格稳定 地理卷坚持对中学地理课堂教学的正确导向,不出偏题、不出怪题,保持测量目标、试题难度、试卷风格的“三稳定”,从而有利于考生正常发挥,有利于高校选拔人才,有利于学科健康成长。 1 、三个“稳定” 地理高考测量目标的稳定。首先体现在今年地理高考试题的知识内容与考纲规定的测量目标的一致性上。与往年一样,试卷力求试题有考纲依据,内容不出现超纲现象。为了体现这种一致性,以便学生明确应答方向,试卷为解题与测量目标搭起一座“桥梁”,比如,考虑到考生对皖南某古村落游览路线的评价难以下手,在题干中写明,根据旅游资源开发要注意“空间结构合理”原则中的“配套实施齐全”的要求,评价游览路线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相应措施。这样,考生对于如何答题的思路就更加清晰了。其二,体现在试卷所具有的较广的知识覆盖面上。试卷知识内容覆盖面较广且内容配置合理,区域地理与系统地理的内容比例为 35 : 65 ,人文地理与自然地理的内容比例为 48 : 52 。比如,非洲“乍得湖”一题,不仅涉及了“区域地理学习方法”“非洲自然地理特征”,还涉及了“大气运动与天气、气候”“水循环与水资源”等知识内容。以“人口迁移”为专题的选择题包括了 3 小题,分别对应了“人口分布与迁移”“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中国的地域文化”等知识要点。其三,体现在测量目标结构的合理性上。近几年来,地理高考一直按照地理知识、地理技能与地理思维三大测量目标命题。今年试卷与以往大致相当,地理知识占 30% ,地理技能与地理思维占 70% ,仍然凸显了地理能力与素质的考查。例如,“读我国某地二至日太阳视运动轨迹示意图”一题,要求通过图上的各种信息与关系推算出某地的地理纬度、经度与北京时间;“分析美国自然带分布规律”一题,是一道反映地理思维的论述题,考查考生的表述是否具有逻辑性、条理性与流畅性。 试题难度的稳定。为了稳定试题难度,试题的背景材料与必要条件一般都适当交代,例如,“分析环渤海地区工业集聚程度”一题,提供了介绍环渤海地区工业发展背景与解释区位商指数公式的文字材料,给出了反映该地区矿产资源分布的地图,并列出环渤海地区五省市部分工业的区位商指数的表格,便于考生从图象、文字与数据中获取丰富的地理信息,进而思考与解答试题。考题尽量避免死记硬背的内容,努力使知识活起来。例如,“说明从刚果河调水补充乍得湖的理由”“飓风袭来为何 A 、 B 两地受风暴潮影响程度不一样”“判断沉积地层形成时的海陆环境以及断层、褶皱发生的时机”等均是较为灵活但难度适中的试题。 试卷风格的稳定。今年地理卷保持了以往的风格,坚持了“选择题主题相对聚焦与知识适当分散相结合”“综合分析题创意情景与地理原理相结合”“考查知识掌握程度与学习过程相结合”的风格。例如乍得湖湖面萎缩与生态保护、皖南某古村落的游览路线评价等内容是作为新情景出现在试题中,但涵盖的地理原理是源于课本的。与以往试卷相同的是,今年试卷也出现“过程型”试题,即考查考生在有限时间内能否完成对一个新知识学习及应用的“过程与方法”。例如,“分析环渤海地区工业集聚程度”一题中的“区位商指数计算公式”是考生从未学习过的知识,通过考试能够反映出考生的自学能力与思维水平。 2 、三点“期盼” 要夯实地理知识的“基础”。今年试卷考查的地理知识是一些重要的地理事实、地理概念、地理原理与地理规律,例如,梅雨、伏旱、寒潮等地理名称以及辽中南、京津唐工业区的分布事实,冷锋、暖锋、断层、褶皱、地质作用、人口容量、世界文化圈等诸多地理概念,飓风成因、温带海洋性气候与地中海气候成因、工业区位因素、城市土地利用影响因素等地理原理,自然带分布、正午太阳高度分布等地理规律。考生仍需注重课本知识,这是答题的基础,尤其是“因素”“原则”“原理”的知识是分析与解决地理问题的主要依据。 要重视地理技能与思维方法的培养。今年的地理试卷仍然强调地理知识运用、地理信息获取、地理分析与评价、地理表述等能力的考查。为此,要在地理变式训练中,培养学生的地理技能的熟练性与地理思维的敏捷性。同时,还要在案例研究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会科学思维方法,从而达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效果。 要了解地理高考知识范畴变化的趋势。近年来地理高考试卷逐步向以高中地理为主的格局过渡。今年卷面上初中地理知识的直接得分点相比去年又有减少,这种趋势传递着一个信息,今后地理考试范围基本上就是高中地理内容。当然,高考中的答题不能排除初中地理的知识背景,因为知识是连贯的,不能分割的。 (设在复旦大学秋季高考(物理、化学和生命科学科目)评卷点)
个人分类: 网有网事|1531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CONGRATULATIONS, PUNAHOU SCHOOL CLASS OF 2011!
zuojun 2011-6-8 05:33
[转载]CONGRATULATIONS,  PUNAHOU SCHOOL CLASS OF 2011!
... a stunningly beautiful Commencement ceremony... ... and the newest Punahou alumni class did their part to add to the magnificence! (Note: Balloons are not allowed, but they appear year after year... It's part of Punahou.) June 04, 2011 will be forever a special day for the 428 young men and women, and their parents... It will be double special for me, because I will always think about those parents who lost their children on this day many, many years ago... CONGRATULATIONS! WE (including the parents) did it!!! Together, the parents of the Class of 2011 helped to create a stunningly beautiful Commencement ceremony, and the newest Punahou alumni class did their part to add to the magnificence! It was a magical Seussical " Oh, the Places You'll Go! " Post-Grad Party. Absolutely amazingly fantastical! The Grad Team wanted to share with you that your children were absolutely wonderful on every Graduation occasion. From Oahuan Signing to Baccalaureate to Commencement and finally to the Post-Grad Party, they behaved responsibly and respectfully throughout. Pretty amazing for a Class of 428 students! We can truly be so proud of them! Thank you to all of the 2011 parents for your wonderful kokua and support in making this entire graduation journey heartwarming and FUN! Take good care of yourselves. Our best wishes and aloha to your 2011 graduate! With deep gratitude, Grad Team 2011 Commencement Decorations: Terry and Derek Akiyoshi (Ashley), Rachel and Malcolm Haruno (Lauren), Sandra and Russell Uyeno (Naomi) Post-Grad Party: Marjie Beaton (Alex), Tim Bostock and Melanie Holt (Kai), Sono Hirose-Hulbert (Brailey and Chauncey), LIa Howe (Brody) Baccalaureate Decorations: Melissa Benjamin (Emma), Lori Inouye-Yamashita (Jamie) Boys and Girls Attire: Gail Grief (Mari), Susan Ing (Colby), Mika Kanazawa (Tyler), Jane Kikawa (Wendiann Yamasaki) Chaperones: Howard Ishizuka (Cody), Tom Kiyabu (Robin) Clothing: Carey Deer (LillyBelle), Kathy Uyeda (Ian Yoon) Decorations Breakdown: Brian and Debra Yahata (Jayce) Invitations: Lisa Kosasa (Ian), Cynthia Wo (Kelsey) Oahuan Signing: Laurie Chang (Alex), Bonnie Hamilton (Scott) Parent Volunteer: Pat Inada (Scott), Stephanie Laws (Jennifer) Punahou Seal: Dee Ching (Jenny), Monica McLaren (Chris) T-Shirt: Earleen and Al Marter (Alena) 12th Grade Representative: Robin Tokioka (David) Grad Chair: Carolyn Kuriyama (Kimberly Schaefer) Baccalaureate Decorations Committee: Faye Dung (Megan), Mei Mei Engel (Sephra), CindyHong (Colin), Dudley Hulbert (Brailey and Chauncey), Terri Ishii (Sara Ann), Donna Kwock (Megan), Anne Nakama (Rylen),Bobbie Pang (Alex), Carla Pang (Kelly), Pamela Pleus (Alexandra), Valerie Shintaku (Jenna), Robyn Yim-Pang(Samantha) Commencement Decorations Committee: Dina Auyong(Andrew), DoreneChar(Renee),Sharon Ching-Williams (Sarah), Tana and Stuart Feeley(Matthew), Lisa Hanabusa (Kelly), Kathy Ingoglia (Kai), Carolyn Kaichi(Jojo Schmidt), Tina Kaneshiro(Nicole Ogawa-Yukitomo), Iris Kawasaki-Luat (Monica), Trudie Kiessling (Robbie), Kay Komoto (Brett), Laura Lau (Mackenzie), Suzanne Sato (Emily Hawkins), Lois Sullivan (Dani), Cindy and Clayton Tamashiro (Chase), Jane Tonokawa(Matthew), Tracey and Garry Wong(Steven)
个人分类: Uniquely Hawaii|4283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北京市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规定
laojing 2011-6-4 17:14
为做好今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根据教育部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本市情况,作如下规定。 一、报名 (一)符合下列条件的人员,可以申请报名: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高级中等教育学校毕业或具有同等学力;身体健康;具有本市正式户口(外地转京户口限2010年12月5日前在京落户者)。 在中国定居的外国侨民,具有高级中等教育学校毕业证书或同等学力,身体健康,可以报名。报名时须持有北京市公安机关填发的《外国人永久居留证》或《外侨居留证》。 (二)下列人员不得报名: 1.具有高等学历教育资格的高校的在校生; 2.高级中等教育学校非应届毕业的在校生; 3.在高级中等教育阶段非应届毕业年份以弄虚作假手段报名并违规参加普通高校招生考试(包括全国统考、省级统考和高校单独组织的招生考试,以下简称高校招生考试)的应届毕业生; 4.在上一年度参加高校招生考试中利用通讯工具作弊、由他人代替考试或代替他人考试等被认定为考试作弊行为情节严重的考生; 5.因触犯刑法已被有关部门采取强制措施或正在服刑者。 (三)因升学原因将户口迁入我市集体户口的学生,除下列情况可在限定范围内报名外,其他情况不得报名: 1.体育类中专校集体户口的应届毕业生,只能报名参加体育类单独招生,不能参加其他类型的考试和招生; 2.艺术类中专校集体户口的应届毕业生,只能报名参加艺术类专业招生考试。 (四)报名办法 按照《北京教育考试院关于做好北京市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报名工作的通知》(京考高招〔2010〕25号)要求,符合报名条件的考生须在规定时间内登录北京教育考试院网站 (www.bjeea.edu.cn,www.bjeea.cn)填报个人信息、支付报名考试费,并按规定程序到指定地点进行报名资格确认,未进行报名资格确认的考生报名无效。 二、志愿填报 考生要严格按照《北京市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专业目录》在规定时间内登录北京教育考试院网站填报志愿。考生志愿分本、专科按录取批次顺序填报。 (一)本科志愿 1.志愿设置:本科招生学校按本科提前批、本科一批、本科二批、本科三批四个批次依次录取。本科提前批设置两个顺序志愿,每个志愿填报一个学校。本科一、二、三批各设置两个顺序志愿,第一志愿设置一个学校;第二志愿为平行志愿,设置三个学校。以上每个志愿学校设置五个志愿专业,并填报是否服从专业调剂。 2.填报时间:5月12日8时至17日24时。 3.征集志愿:本科一、二、三批按考生所填报志愿录取结束时,如高等学校计划未完成,将根据情况征集考生志愿。征集志愿为平行志愿,设置三个志愿学校,每个志愿学校设置三个志愿专业,并填报是否服从专业调剂。 (二)专科志愿 1.志愿设置:专科招生学校按专科提前批、专科普通批两个批次依次录取。专科提前批设置两个顺序志愿,每个志愿填报一个学校,每个志愿学校设置五个志愿专业;专科普通批为平行志愿,设置20个志愿学校,每个志愿学校设置一个志愿专业。 2.填报时间:7月28日8时至29日24时。 3.征集志愿:专科普通批按考生所填报志愿录取结束时,如高等学校计划未完成,将根据情况征集考生志愿。征集志愿为平行志愿,设置10个志愿学校,每个志愿学校设置一个志愿专业。 (三)志愿填报须注意的问题 1.考生应把个人志向与国家建设需要紧密结合起来,要根据招生学校的要求,并结合本人在中学阶段的德、智、体、美条件实事求是地填报志愿。 2.考生在选报志愿学校和专业时务必结合个人高考体检结果及相关加试成绩情况考虑,以防止因身体原因、未通过学校加试等原因而影响录取。填报专科志愿时须确认本人会考成绩符合专业要求后再填报该专业志愿。 3.考生应认真了解招生学校的情况及招生章程和有关招生规定,严格按照规定时间在网上选报志愿,因考生填报志愿失误造成的后果,由考生本人负责。 考生志愿是考生电子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录取的重要依据,志愿填报时间一经截止,任何人不得更改志愿。 三、考试与评卷 考试和评卷在市招生考试委员会的领导下统一组织实施,按相关考务、评卷工作文件执行。 (一)考试科目 文史类考生,考语文、数学(文)、外语、文科综合; 理工类考生,考语文、数学(理)、外语、理科综合。 外语考试分英语、俄语、日语、德语、法语、西班牙语六个语种,由考生任选一种。报考外语类专业的考生,需要参加外语口试。 只参加高会统招的考生可在网上报名时选择“只参加语文、数学、外语三个科目的考试”。 语文、数学(文)、数学(理)、外语满分均为150分,文科综合、理科综合满分各为300分。 (二)考试时间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按全国统一规定的时间定于6月7日至8日进行,各科目的具体考试时间: 六月七日 上午9:00—11:30 语文;下午 3:00—5:00 数学 六月八日 上午9:00—11:30 文科综合/理科综合;3:00—5:00 外语 (三)评卷 评卷工作分科目集中进行。各科目评卷点分别成立评卷领导小组,在市高考评卷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按照有关规定组织实施。 语文、数学、英语、文科综合、理科综合全部实行网上评卷。 考生各科考试成绩在北京教育考试院高等学校招生办公室规定的时间内,经各区(县)高校招生办公室通知各报名单位,由报名单位通知考生本人。 (四)分数线划定 本科各个批次按照语文、数学、外语、文科综合/理科综合四科总分划定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专科各个批次按照语文、数学、外语三科总分划定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 四、思想政治品德考核和身体健康状况检查 (一)思想政治品德考核 思想政治品德考核主要是考核考生本人的现实表现。 考生所在学校或单位(没有工作单位的考生由乡镇、街道办事处)应对考生的政治态度、思想品德做出全面鉴定,并对其真实性负责。对受过刑事处罚、治安管理行政处罚或违纪处分的考生,要提供所犯错误的事实、处理意见和本人对错误的认识及改正错误的表现等翔实材料,并对其真实性负责。 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属于思想政治品德考核不合格: 1.反对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或参加邪教组织的; 2.触犯治安管理处罚法,受到治安行政处罚且情节严重、性质恶劣的。 (二)身体健康状况检查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身体健康状况检查按修订后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京考高招〔2003〕17号)执行。全市考生的身体健康状况检查(以下简称体检)组织工作按市高校招生委员会、市卫生局《关于印发〈北京市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细则〉的通知》(京高招委字〔1998〕007号)文件执行。 考生体检的时间为3月1日至20日,具体时间由报名单位通知考生本人。体检在市卫生局体检中心指定的医院进行。有关医院要选调政治思想好、作风正派、工作责任心强、业务水平较高的医务人员参加体检工作。主检医师应由具有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的医生担任。体检工作人员应认真学习和掌握体检标准,防止偏宽偏严、错检漏检。体检结论要准确、清楚。考生必须如实填写既往病史,严禁弄虚作假。 未能规定时间参加体检的考生,可于6月11日到北京市体检中心补检(市体检中心地址:西城区月坛南街1号首都儿科研究所院内)。 北京市体检中心为本市的终检医院,负责协调对有疑义的体检结论做出最终裁定。 报考军事院校、武警部队院校以及报考普通高等学校国防生的考生还需要参加面试和军事院校招生体检,具体时间、地点以6月下旬考生接到的《面试、体检通知单》为准。有关要求按照《关于做好2011年军队院校招收普通中学应届高中毕业生和普通高等学校招收国防生工作的通知》文件规定执行。 非指定的医疗机构为考生做出的体检结论无效。 五、录取 录取工作由北京教育考试院高等学校招生办公室组织在京招生院校分批进行。参加不同批次录取的院校,分别执行不同批次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 (一)录取体制 录取新生要认真贯彻德、智、体、美全面考核,综合评价,择优录取的原则。根据教育部相关规定,不同类型的高等学校采取不同的录取体制。 本科提前批中的艺术类专业、军事院校、武警部队院校、招收国防生的院校(专业)、公安类院校(专业)和专科提前批中艺术类高职专业的录取实行“学校负责制”,即:招生学校根据有关规定在本校控制分数线以上可以按考生志愿确定调阅考生档案数,录取与否由学校决定,遗留问题由学校负责处理。 本科提前批其他院校、本科一批、本科二批、本科三批、专科普通批和专科提前批中非艺术类高职专业的录取实行“学校负责、招办监督”的录取体制。即:在同批最低控制分数线以上,由招生学校确定具体调档比例,一般在学校招生计划数的120%以内(平行志愿投档时各学校的调档比例统一为100%),录取考生与否及所录取专业由学校决定,并负责对未录取考生的解释及其他遗留问题的处理。高等学校要妥善处理好考生志愿与分数之间的关系。招生学校不得拒收符合本校录取条件的非第一志愿考生,但对录取非第一志愿考生的录取要求,由学校确定,遗留问题由学校负责处理;当考生德智体美、高考总成绩及相关科目成绩大体相当时,招生学校不得退掉第一志愿考生而要求录取非第一志愿考生。市招生考试委员会办公室实行必要的监督和服务。 各招生学校要结合网上远程录取的特点,严格按照教育部的有关要求和录取体制规定,做好录取工作。 (二)投档规则 顺序志愿按照“志愿优先,从高分到低分”的原则进行投档。对选报同一志愿学校的考生按学校确定的调档比例从高分到低分进行投档,第一志愿录取结束后再进行第二志愿录取。 平行志愿按照“分数优先,遵循志愿”的原则,对同一科类批次线上未被录取的考生按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排序进行一次性投档。本科平行志愿投档时根据考生所填报志愿学校顺序,投档到排序在前且有计划余额的学校,分数相同的考生符合同一所学校投档条件时将同时投档,由学校审查录取;专科平行志愿投档时根据考生所填报志愿学校专业顺序,投档到排序在前且有计划余额的学校专业,分数相同的考生符合同一所学校同一专业投档条件且计划不足时将依次比较语文、数学、外语科目的成绩,对单科成绩高者进行投档完成该学校专业计划,单科成绩均相同的同时投档。 专科批次录取时考生会考成绩必须满足专业要求方能投档。 录取时首先在批次分数线上进行考生已填报志愿的录取,如有学校招生计划未完成,将根据情况依次进行批次分数线上征集志愿、按已填报志愿降分录取和降分再次征集志愿录取。 (三)照顾对象的录取 1.对下列考生,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 市级以上科技发明创造奖获得者; 市级以上单学科竞赛优胜者; 高中会考及平时成绩优秀或相关科目成绩优秀的考生; 退出部队现役的考生; 残疾军人、因公牺牲军人子女、一级至四级残疾军人的子女,驻边疆国境的县(市)、沙漠区、国家确定的边远地区中的三类地区和军队确定的特、一、二类岛屿部队现役军人的子女; 残疾人民警察、因公牺牲人民警察子女、一级至四级残疾人民警察子女。 2.对下列考生,可在高考成绩总分的基础上增加10分向学校提供档案,由学校审查录取: *高级中等教育阶段被评为“北京市三好学生”的应届毕业生; *高级中等教育阶段获得北京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的应届毕业生; *少数民族考生; 归侨、华侨子女、归侨子女; 台湾省籍考生; 烈士子女; 自谋职业的退役士兵。 3.对下列考生,可在高考成绩总分的基础上增加20分向学校提供档案,由学校审查录取: 被评为市级优秀学生的应届毕业生; *高级中等教育阶段被评为“北京市优秀学生干部”的应届毕业生; *高级中等教育阶段获得区、县级见义勇为荣誉称号的考生; 高级中等教育阶段参加重大国际体育比赛或全国性体育比赛取得前六名的应届毕业生(须出具比赛的原始成绩); *高级中等教育阶段获得北京市体育竞赛优胜并通过全市统一测试的应届毕业生; 高级中等教育阶段获国家二级运动员(含)以上称号并通过全市统一测试的应届毕业生; 在服役期间荣立二等功以上或被大军区以上单位授予荣誉称号的退役军人。 4.对下列被列入教育部下发的“获奖学生名单”具有保送生资格未被保送的应届高中毕业生,可在高考成绩总分的基础上增加20分向学校提供档案,由学校审查录取: 高级中等教育阶段获得全国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省赛区一等奖或全国决赛一、二、三等奖者; 高级中等教育阶段获得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含全国青少年生物和环境科学实践活动)或“明天小小科学家”奖励活动或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一、二等奖者; 高级中等教育阶段在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或国际环境科研项目奥林匹克竞赛中获奖者。 5.高级中等教育阶段在思想政治品德方面有突出先进事迹、对社会有较大影响的应届毕业生,在录取时,经有关中学推荐,市教委核准,市招生考试委员会批准,可在高等学校调档分数线下,适当降低分数要求投档,由学校审查录取,降低分数要求幅度不超过20分。 以上标注符号“*”的项目中的照顾对象仅适用在北京地区的高等学校。 同时符合多项照顾因素的考生,不作累计加分,只取最高的一项分值作为考生附加分投档。 各种照顾对象应在本科志愿填报前按要求办理资格审核手续,符合照顾条件的考生必须在本科志愿填报期间登录志愿填报系统提交相关照顾信息。各中学应将照顾对象名单于5月下旬开始在校园显要位置进行不少于两周的公示。北京教育考试院网站将于6月上旬开始公示全市照顾对象名单。 (四)录取时考生会考成绩以等级形式,综合素质评价以统一表格形式记入考生电子档案,提供给高等学校作为参考依据。高等学校在以高考成绩为录取主要依据的前提下,结合考生会考成绩和综合素质评价,择优录取。 (五)对残疾考生的录取 对肢体残疾、生活能够自理、能完成所报专业学习,且高考成绩达到要求的残疾考生,高等学校不能仅因其残疾而不予录取。 (六)按教育部规定,考生一经录取,不得换录。 (七)录取名单备案与发放录取通知书 在京招生录取的高等学校须将拟录取考生名单报北京教育考试院高等学校招生办公室核准,由北京教育考试院高等学校招生办公室打印相应录取新生名册以及民办高等学校录取考生的《录取考生信息确认表》,一并加盖录取专用章。招生学校根据录取新生名册向考生寄发本校印制并加盖校章的录取通知书 (民办高等学校还包括《录取考生信息确认表》)。 六、特殊类型招生 艺术类专业招生按照《北京教育考试院关于印发〈北京市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艺术类专业招生规定〉的通知》(京考高招〔2010〕30号)文件执行。 体育教育、社会体育、休闲体育专业招生按照《北京教育考试院关于印发〈北京市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体育专业招生工作规定〉的通知》(京考高招〔2011〕2号)文件执行。 艺术特长生招生按照《关于做好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在京招收艺术特长生工作的通知》(京考高招〔2010〕26号)文件执行。 高水平运动员招生按照《北京教育考试院关于做好北京市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收高水平运动员工作的通知》(京考高招〔2011〕1号)文件执行。 报考有特殊要求的学校或专业的考生,需要按照招生学校的要求参加相应的面试。 保送生、飞行员、运动训练和民族传统体育专业、部分院校部分外语专业、职教师资班、高职单考单招、高职自主招生等其他形式的招生,由北京教育考试院高等学校招生办公室按照教育部和北京市的有关规定组织实施。 已被高等学校作为保送生录取的学生,可以自愿参加高考,但不再参加统一录取。 七、新生档案 已被录取考生的纸介质档案包括高级中等教育阶段的学籍档案和当年高招体检表、照顾加分证明材料等考务档案。各区(县)高校招生办公室负责组织报名单位进行组档。 八、入学复查及户口事宜 新生入学后,高等学校要认真进行复查,凡不符合条件或有舞弊行为的,取消入学资格,退回原单位。对于徇私舞弊以及违犯有关法规法纪的考生,学校要及时报告有关领导部门和纪律检查部门,并视情节轻重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已被录取的考生,应按高等学校规定日期报到。对未经学校同意逾期不报到的考生,视为自行放弃入学资格。学校应将自行放弃入学资格的考生名单(含考生号),于本校规定的正常报到截止日期以后20日之内传报北京教育考试院高等学校招生办公室。 关于户口问题,按照北京市有关文件规定办理。 九、切实加强领导,严肃招生纪律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各单位要加强领导,健全机构,充实力量,完善规章制度,提高管理水平。遵纪守法,秉公办事。对于敢于抵制不正之风的人员要给予支持和鼓励,对于弄虚作假、徇私舞弊的人员,要敢于揭露和处理,情节严重的要按有关法律法规处理。
个人分类: 网有网事|1504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PUNAHOU CLASS OF 2011 COMMENCEMENT
zuojun 2011-6-3 06:05
Class of 2011's amazing seal (350 fun-filled tissue-planting hours) UPCOMING SENIOR CLASS OF 2011 STUDENT EVENTS: Saturday, June 4 : COMMENCEMENT . Students report to NBC at 9:30 am for rehearsal. In the evening, they should be dropped off at 6:00 pm at Punahou School , Mamiya Science Center. They cannot bring ANYTHING with them. All items will be confiscated and held in the PFA office until pick-up on Monday, June 6 . Students should come dressed in full attire; maile and haku lei will be given to them at Punahou. PRIOR TO COMMENCEMENT: YOU ARE AN AMAZING CLASS OF PARENTS--ALL VOLUNTEER POSITIONS HAVE BEEN FILLED! If you haven't heard from anyone yet with specific instructions for helping on Friday, June 3 with prep work; Saturday morning with Commencement Decorations or Party set-up; and Saturday evening to chaperone or clean up Party--please email: punahougraduation2011@gmail.com . This is a great time to wear your Graduation T-shirt if you have one; Carnival shirts and aprons are also good. Something is better than nothing. :) PARTY WAIVERS : If you haven't sent in your child's waiver form and check for the Party, it's best at this point to drop it off at the PFA office in the Sullivan building. Please get it in, umm... like yesterday! ;) NAME SIGNS : A poster with your child's name on it is allowed in the Exhibition Hall, just not the sticks, poles, etc. You can bring the poster with you into the NBC ceremony if it's smaller than 2' X 2'. If it's bigger, you may want to have someone from the "outside" bring in your sign, or leave it in the car and then send someone to retrieve it after the ceremony. Please remember, however, that the "outside" people will be the last to be let into the Exhibition Hall. Strategy is key. :) TICKETS :Bythetimeyoureceivethis,yourchildshouldhavereceivedtheassistedseatingpassthatyourequestedandany previous requests for extra tickets. If not, or if there are changes to your situation, please have your child speak to Lynn Kunishige. All requests will be taken ONLY through your senior child. Please do NOT call or email the school, including Mrs. Kunishige. She will work ONLY through the students.Thank you, everyone! COMMENCEMENT MORNING: 1. We have over 300 amazing Class of 2011 parents and relatives volunteering to help on Commencement morning. Excitement builds! 2. Report time is 7am for Commencement Decoration volunteers at the NBC Arena. 3. If you have volunteered to bring snacks for Party, please drop it off at the volunteer sign-in desk when you check in at 7:00 am. We would still be grateful to receive snack donations , so if you're able, please email me at cknsks@aol.com to let me know. Mahalo. 4. For Party Set-Up volunteers, report time is 8am. Please go straight to the Exhibition Hall (with any snack donations, too). 5. Parking: Buy an all day parking ticket at NBC--it's cheaper than two tickets if you're parking at NBC again that evening. COMMENCEMENT NIGHT: ENTERING THE ARENA :Doors open at 6:30 pm. There are plenty of good seats on the ground floor that will accompany all of us with ground floor tickets. The ground floor doors will close at 7:50 pm and will reopen once the still-seniors have processed through to the stage. PHOTOS : Professional photographs will be taken of the class and of every child as they receive their diploma. Proofs are mailed to your home. EXITING THE ARENA : Please avoid leaving the ceremony early to meet your graduate in the Exhibition Hall. Justfollow the instructions of the Blaisdell ushers. Guests with seating on the ground floor will access the Exhibition Hall first. Then those seated in the balcony will enter the Exhibition Hall. The system works well and will allow you plenty of time to spend with your graduate. EXHIBITIONHALL JUBILANT MADNESS : To enable all your guests, especially those let in last, to find your child more easily, please try to have your graduate stay in his/her lettered-section for forty-five minutes after you've arrived at the meet-and-greet Exhibition Hall. PARENTS, YOU MAY WANT TO BRING WITH YOU : 1. Slippers for your child to change into for the Party (you should take their shoes with you, of course). 2. A bag for ALL their lei--they will not be able to wear any lei to the Party. (I know, it's a shame, but...) 3. Boys will have to give suits and ties to parents before heading to Party. PARTY CALL : At 11:30, the first call will be announced for students to line up for Party. Last call is 11:45. PICKING UP YOUR NEW PUNAHOU ALUM : You can pick up your tired but happy child at 5:30 am on Sunday morning at the Ward Avenue side of the Galleria. And this is it. I'd to thank the 2011 Graduation Team for their incredible work and joyful approach to creating an amazing graduation experience for us all; Wendy Bazemore and Lynn Kunishige for their tireless, deeply appreciated efforts; our deans, Mrs. P-K and Mr. Ouellette for taking such care of our children; and all you wonderful Class of 2011 parents for your generosity of time, pocket-book, heart and spirit.Please open the attachment and take a look at "our" Class of 2011's amazing seal (350 fun-filled tissue-planting hours) that will adorn NBC on Commencement night. It is a beautiful symbol of the journey we have taken as we shared in friendship, laughter and tears. On behalf of the Graduation 2011 Team, it has been such an honor and joy to have worked with all of you this year. May our next journey with our children be safe, happy, and richly rewarding. Take good care. Hug your senior tightly. We're almost there... "Don't cry because it's over...smile because it happened." Dr. Seuss With fond aloha, Graduation 2011 Team Carolyn Kuriyama (Schaefer)
个人分类: Uniquely Hawaii|2414 次阅读|0 个评论
Punahou Baccalaureate 2011
热度 2 zuojun 2011-5-31 07:56
Punahou Baccalaureate 2011
This past Sunday was the Baccalaureate for Punahou seniors. (Next Saturday is the graduation, one of the most well-prepared high school graduations one can expect.) For Baccalaureate service, see http://en.wikipedia.org/wiki/Baccalaureate_service Central Union Church in Honolulu Taking photos before the lineup. Moms get to dress up, too. Zoom in... Zoom in (via cropping)... By the way, all the decorations are made from fresh greens and flowers, by the Seniors' parents, including me. There are three signs like this, one for the church itself and two for the two halls on each side of the church where giant screens were set up for more parents to watch the service... (I helped to prepare one of these signs.) VIPs are getting ready, and the Seniors, too (at the far right side). I hurried to a hall to watch the process on screen, but still missed my son's "walk" because he sat in the 2nd row... Well, I was not going to miss my son again, so I ran toward the "exit." But my camera was too slow to catch my son at the "right moment." That's him, coming out... Never mind, I have this photo to remember the moment...
个人分类: Uniquely Hawaii|3670 次阅读|4 个评论
[转载]Don't cry...
zuojun 2011-5-27 15:27
"Don't cry because it's over! SMILE because it happened." -Dr. Seuss- ps. It was printed on a seal for my son's senior group photo.
个人分类: Uniquely Hawaii|1261 次阅读|0 个评论
长江淮河等流域出现全局性干旱:6-8月弱潮汐加剧旱情
杨学祥 2011-5-25 07:40
长江淮河等流域出现全局性干旱:6-8月弱潮汐加剧旱情 杨学祥 气象部门预测,未来一段时间,长江、淮河、太湖流域降雨总体上仍然偏少,长江上中游来水不足、淮河断流的状况在短期内难以改变。“何时可根本性缓解旱情,主要看降雨情况,现在是‘望天收’状态。”江苏省气象台副台长魏建苏告诉记者。 我在2010年12月18日和2011年1月31日分别指出,根据潮汐和地球自转12年周期,2010年与1998年(最热年、厄尔尼诺转换为拉尼娜、极端灾害年)、2011年与1999年的情况大致相同:关注1999年灾害重演。 2011年6-7月,月亮近地潮和日月大潮的间隔时间超过3天,为弱潮汐时期。8月末至11月,月亮近地潮和日月大潮的间隔时间不超过3天,为强潮汐时期。6-8月的弱潮汐可能加剧旱情的发展。 附件: 长江淮河等流域出现全局性干旱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5月24日22:58 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南京5月24日电 (记者 朱晓颖)长江下游经过一轮大规模“对天放炮抢云增雨”后,旱情持续。长江、淮河、太湖全流域性降雨同时出现异常偏少,淮河出现断流,江淮之间、苏南地区的降雨量为60年来最小值,气象旱情不断升级。   “这种全局性的气象干旱,多年少见。”24日,在江苏抗旱工作会议上,江苏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副指挥、水利厅副厅长陶长生说。“今年1月份以来,长江下游持续干旱少雨,主要江河湖库水位普遍比常年同期偏低,湖库蓄水严重不足,固城湖水体缩小,石臼湖等部分湖库几近干枯。”   江苏省气象台旱情分析认为,今年3月以来,长江、淮河流域来水普遍减少,降水异常偏少是旱情主要原因。   连续数日,在长江下游的田间地头上,上演了数日“对天放炮抢云增雨”。截至22日晚22时46分,仅江苏就有7市、14个区县、15个作业点开展人工增雨作业,先后放炮增雨25次。田间旱情缓解,但下游湖库蓄水问题未得到根本性解决。   长江下游调水大行动同时展开:江水北调、江水东引、引江济太三大跨流域调水工程系统启动,组织抗旱水源调度。去年10月份以来,江水北调省属泵站累计抽水量109亿立方米,省指定泵站累计抽水10亿立方米。其中江都站累计开机185天,抽水42.3亿立方米,超过了一个洪泽湖的正常蓄水量;常熟枢纽累计运行195天,引江水量达28.9亿立方米;望亭立交调入太湖水量15.8亿立方米,相当于抬升了太湖水位0.7米左右;秦淮新河站去年10月以来已累计开机100天,翻水2.7亿立方米。江苏省防汛抗旱指挥部调度了81台套临时机组投入运行,累计补水2400万立方米。   目前长江口居民生活、工农业生产用水基本正常,京杭运河等河道航运水位得以最大程度保障。   气象部门预测,未来一段时间,长江、淮河、太湖流域降雨总体上仍然偏少,长江上中游来水不足、淮河断流的状况在短期内难以改变。“何时可根本性缓解旱情,主要看降雨情况,现在是‘望天收’状态。”江苏省气象台副台长魏建苏告诉记者。(完) http://news.sina.com.cn/c/2011-05-24/225822522754.shtml 关于旱灾的警告记录:1999年灾害可能重演 2011-1-31 04:29 |个人分类:科技点评|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干旱,灾害链,拉尼娜,拉马德雷 关于旱灾的警告记录:1999年灾害可能重演 杨学祥 1999年,我国种植业生产遭受了南涝北旱、东北春季低温、长江流域“凉夏”、台风、早霜、冻害等多种自然灾害的袭击,特别是北方大部地区出现了接近1997年的大范围、长时间的旱灾,长江流域发生了较为严重的洪涝灾害,给种植业造成较大损失。据有关部门核实,1999年全国农作物受灾总面积7.5亿亩左右,与上年大体相当。其中成灾4亿亩,绝收1亿亩,分别比上年增加2300多万亩和减少1200多万亩。全年因灾损失粮食700亿斤、棉花60多万吨、油料180多万吨,与上年基本持平。总体分析,今年农业自然灾害属中等偏重发生年。 根据潮汐和地球自转12年周期,2010年与1998年(最热年、厄尔尼诺转换为拉尼娜、极端灾害年)、2011年与1999年的情况大致相同:关注1999年灾害重演。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409278 学者杨学祥 发表于 2010-12-18 7:15:15 2011年和1999年的相似性:共同的预见 1999年的灾害记录:关注2011年的防灾重点 一、干旱 二、洪涝 三、低温冻害 四、风雹 五、地震 根据潮汐和地球自转12年周期,2010年与1998年、2011年与1999年的情况大致相同:1998年为有记录以来温度最高,1999气温骤降,地震增强(台湾9·21大地震)。2009-2010年发生厄尔尼诺事件,2010年7月发生拉尼娜事件。2011年低温多震可能性很大 。人们只记住了1998年是有气象记录以来最暖的一年,忽略了紧随其后的1999年的气温低谷和地震频发,全球气温的暴起暴落值得关注。1999年的干旱、洪涝、低温冻害、风雹、地震灾害值得关注,我们必须做好预防的准备 。 本文引用地址: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94724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409278 2011年6月潮汐组合:日本余震进入太阳潮调整期 已有 456 次阅读 2011-5-6 05:37 |个人分类:潮汐预警|系统分类:论文交流|关键词:潮汐组合 日本余震 推荐到群组 2011年6月潮汐组合:日本余震进入太阳潮调整期 杨学祥 2011年6-7月,月亮近地潮和日月大潮的间隔时间超过3天,为弱潮汐时期。8月末至11月,月亮近地潮和日月大潮的间隔时间不超过3天,为强潮汐时期。2011年6月是第一个弱潮汐月,天文奇点相对集中,地球转速变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容易激发突发事件。 本月天文奇点相对集中,潮汐组合个数减少,变化幅度增大,容易激发突发事件。日月大潮向月亮赤纬角最大值靠近,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和地球自转加速,可激发冷空气活动和地震火山活动。 3月21日春分,太阳在赤道面上,太阳潮导致地球扁率变大,自转变慢;6月22日夏至,太阳在北回归线,太阳潮导致地球扁率变小,自转变快。日本9级地震发生在2011年3月11日,6月进入余震太阳潮调整期。 2004年12月26日印尼9.1级地震海啸,在3个月后,2005年3月29日发生8.5级余震。天文背景是:12月22日冬至,太阳在南回归线,太阳潮导致地球扁率变小,自转变快;3月21日春分,太阳在赤道面上,太阳潮导致地球扁率变大,自转变慢(见附件)。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440968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3625 次阅读|0 个评论
我国多省区旱情仍在继续 重旱农田持续增多:忽视干旱警告
热度 2 杨学祥 2011-5-22 09:39
我国多省区旱情仍在继续 重旱农田持续增多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5月21日19:46 中国新闻网 5月20日,江西省九江县城子镇,一农民蹲在因干旱无法栽种的稻田上。胡国林 摄   中新社北京5月21日电 (作者 石岩)日前发生在中国多省区的旱情仍在继续,重旱农田持续增多,引发人们对于粮食生产的忧虑,中央及地方相关部门已采取措施,积极投入抗旱保收。   国家防总公布的资料显示,年初以来,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与多年同期相比偏少4~6成,为1961年以来同期最少年份。   针对这一情况,水利部部长陈雷19日主持召开抗旱会商会,会上,国家防总确定紧急调拨中央抗旱物资驰援湘鄂两省。20日,国家防总进一步决定,自20日起直到下月上旬,把三峡水库泄量提高至每秒1万立方米以上,以应对长江中下游的旱情。   来自农业部21日的消息称,目前全国早稻栽插基本结束。从各地反映情况看,今年早稻面积增加,生产形势是近几年较好的一年。   农业部相关负责人21日提醒,当前早稻生产已进入田间管理的关键阶段,部分地区旱情仍未缓解,湖北省早稻缺水受旱面积300多万亩,江西鄱阳湖、湖南洞庭湖以及广东雷州半岛等地,因前期干旱,江河湖泊蓄水不足,早稻生长可能面临缺水的威胁。   气象部门预计,21日至24日南方地区有一次较强降雨过程,这或将有助于缓解旱情。(完) (编辑:SN034) http://news.sina.com.cn/c/2011-05-21/194622506174.shtml 三峡坝区高炮火箭弹增雨抗旱(图)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5月22日02:31 新京报   5月21日,武汉,梁子湖的一个支流已经基本干涸,江夏山坡乡的一位鱼塘主说,“以前鱼塘的水都是从这湖里抽取的,几十年没见过这个湖干成这样。”近日,江西、湖北等地出现干旱。弓月 摄   2011年5月21日,武汉,死鱼躺在已经干涸开裂的鱼塘地面。近期湖北多个地区遭受严重干旱,各地纷纷展开抗旱救灾行动。郭新 摄   据新华社电 堰塘见底,溪水断流,田地干裂……十年罕见的秋冬春连旱,正考验着三峡大坝所在地宜昌市的干部群众。从去年11月至今,宜昌平均降水量比历年同期均值偏少五成以上。灾情高峰时,25万多人和9.5万头大牲畜饮水困难,136万亩农田不同程度受灾。   工程发力“小农水”抗大旱   宜昌地形结构复杂,既有山区,又有丘陵,还有平原。连日来,记者深入宜昌田间地头,一个个“小农水”工程发挥着抗大旱的“神威”。   5月17日,记者走进远安县洋坪镇双路村,呈现在面前的是“渠成网、沟涵通、泵站忙”的景象。村里农田灌溉用水井然有序,农民们正忙活在自家责任田里。“秧田灌溉估计不会受影响。这水是‘指哪打哪’,省水又省工,一天能浇六七亩地。”村民刘松华轻松的心情来自于当地的“小农水”工程。   据了解,去年远安被国家确定为第二批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建设分布在洋坪和茅坪场两个乡镇,涵盖双路、徐家棚等7个村。该项目新增节水灌溉面积1万亩,改善灌溉面积1.14万亩,形成了渠相连、旱能灌、涝能排、配套齐全的农田灌溉渠系网络。    10.75万亩早稻全部抢插结束   宜昌市市长李乐成说,在愈演愈烈的干旱面前,宜昌市实行包保责任制,对重要供水水源细化调度方案,做到计划用水、节约用水、科学用水,确保抗旱用水。   串联一座大型水库、13座中型水库、188座小型水库、3.9万口堰塘的宜昌东风渠灌区,覆盖宜昌市的夷陵区、当阳市、枝江市的22个乡镇,灌溉面积96.9万亩,受益农业人口82.5万人。灌区管理局在水库蓄水比同期减少36万立方米的关键时刻,及时为沿线补水3780多万立方米,极大缓解了夷陵、当阳、枝江等水稻主产区的用水需求。   宜昌市农业局局长谭业明称,截至目前,该市10.75万亩早稻全部抢插结束,比去年增加0.19万亩,增1.8%;在107万亩中稻计划中,已播种旱育秧苗45万亩,免耕栽培和直播11万亩,母田育秧9万亩(可栽插大田54万亩)。   5月18日10时,襄阳市南漳县峡口水库加大放水流量,增加的库水奔腾不息地流入宜昌市,沮漳河沿线的远安、当阳、枝江等县市的旱情将得到缓解,春耕生产得以推进。   ■ 数说   9日至10日,宜昌市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证实:宜昌9县(市、区)的21门高炮、7具火箭实施人工增雨作业,共发射炮弹613发,火箭弹26枚。此次作业直接影响面积5000平方公里。160个自动雨量站点监测的数据显示,有133个站点降水量超过25毫米。   截至目前,宜昌市共组织5000多名干部和4000多名技术人员救灾,投入抗旱群众22万人,抗旱资金8000多万元,送水车15000辆次,开启机电井7000眼,泵站570处,投入各类抗旱设备12万套。 (编辑:SN014) http://news.sina.com.cn/c/p/2011-05-22/023122506843.shtml 关于旱灾的警告记录:1999年灾害可能重演 2011-1-31 04:29 |个人分类:科技点评|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干旱,灾害链,拉尼娜,拉马德雷 关于旱灾的警告记录:1999年灾害可能重演 杨学祥 1999年,我国种植业生产遭受了南涝北旱、东北春季低温、长江流域“凉夏”、台风、早霜、冻害等多种自然灾害的袭击,特别是北方大部地区出现了接近1997年的大范围、长时间的旱灾,长江流域发生了较为严重的洪涝灾害,给种植业造成较大损失。据有关部门核实,1999年全国农作物受灾总面积7.5亿亩左右,与上年大体相当。其中成灾4亿亩,绝收1亿亩,分别比上年增加2300多万亩和减少1200多万亩。全年因灾损失粮食700亿斤、棉花60多万吨、油料180多万吨,与上年基本持平。总体分析,今年农业自然灾害属中等偏重发生年。 根据潮汐和地球自转12年周期,2010年与1998年(最热年、厄尔尼诺转换为拉尼娜、极端灾害年)、2011年与1999年的情况大致相同:关注1999年灾害重演。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409278 学者杨学祥 发表于 2010-12-18 7:15:15 2011年和1999年的相似性:共同的预见 1999年的灾害记录:关注2011年的防灾重点 一、干旱 二、洪涝 三、低温冻害 四、风雹 五、地震 根据潮汐和地球自转12年周期,2010年与1998年、2011年与1999年的情况大致相同:1998年为有记录以来温度最高,1999气温骤降,地震增强(台湾9·21大地震)。2009-2010年发生厄尔尼诺事件,2010年7月发生拉尼娜事件。2011年低温多震可能性很大 。人们只记住了1998年是有气象记录以来最暖的一年,忽略了紧随其后的1999年的气温低谷和地震频发,全球气温的暴起暴落值得关注。1999年的干旱、洪涝、低温冻害、风雹、地震灾害值得关注,我们必须做好预防的准备 。 本文引用地址: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94724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409278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3070 次阅读|1 个评论
长江流域水利枢纽提前发电缓解电荒加剧旱情:为什么忽视干旱警告
热度 1 杨学祥 2011-5-21 14:29
长江流域水利枢纽提前发电缓解电荒加剧旱情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5月21日03:30 汉网-武汉晚报   昨日,在汉江东西湖慈惠段,一只死去的乌龟趴在近岸处一片干旱的河床上。受持续干旱枯水影响,汉江大片河床干涸开裂。记者 喻志勇 摄   连日少雨天旱,黄陂前川街付店、刘寨等 20多个行政村近3万亩稻田棉地急需灌溉,已有6年未使用的前川二级泵站主水渠内杂草树木丛生,淤塞严重。驻鄂空降兵某部得知这一情况后,昨日派出上甘岭特功八连所在团的300多名官兵来到该水渠,对近3公里长的淤塞段进行了清理,抗旱水路立即畅通。记者 蔡晓智 摄   今年3月至今, 长江流域遭遇近50年最严重旱情 。湖北省水利厅人士介绍,如果旱情进一步发展,6月将迎来缺水高峰,汉江流域旱情将更严峻。   据专家介绍,目前全省水库蓄水100亿立方米,但仅60亿立方米可有效利用。目前湖北正在抢播中稻,尤其是下月将迎来用水高峰。如果旱情持续到那时,湖北将面临10至20亿立方米的用水缺口。虽然近期有预报降雨,但专家表示,只有持续4天强降雨,才能初步缓解旱情。   汉江流域旱情尤为严峻。记者在湖北省防指获悉,丹江口水库水位已跌至134.72米,低于死水位4米多。这一水位,已接近1978年131.28米最低水位。    发电过猛“放水”太快   今年,长江流域遭遇罕见旱情,但3月、4月间,因为忙于发电,水库提前用掉太多水,令旱情雪上加霜。   长江水利委员会防汛抗旱办公室副巡视员王井泉介绍,去年9月,长江流域各大水利枢纽开始蓄水,进展不错。但为应对用电高峰,各水利枢纽全力发电,结果短时间内用掉了大量库容。以三峡为例,3月、4月间20多天里,库水位从165米迅速下降至160米以下。10米的库水位落差,常规情况下要40多天才能降下来。   三峡梯级调度中心副总工赵云发介绍,今年1至5月,三峡发电增加40多亿度,比去年增加两成以上。三峡为此将常规的6000多立方米每秒的下泄量,增大到8500立方米每秒。虽然也考虑到了三峡调配水资源能力可能被削弱,但为缓解各地用电压力,也只能先增大发电量,解各地燃眉之急。    水利欠账让人吃苦头   大旱袭来,各地小水库、塘堰首先“败下阵来”。在湖北省,已有4座中型水库、1460多座小型水库低于“死水位”,更有7万多口小库、塘堰干涸。这些小水库、塘堰常年病险失修,难以发挥抗旱能力。   64岁的新洲区曹家井湾村民曹少堂,在村里见底的水塘边后悔不已。这座集体水塘,20多年没有清挖,已淤塞大半。结果在这次旱灾中,水塘很快干涸,让他和众多村民陷入困境。   曹少堂的困境,反映出农村水利“欠账”的一角。湖北省水利厅湖泊水库处处长袁俊光介绍,省内1460多座“死水位”的小型水库中,有400多座常年只能蓄2至3米深的水。有的水库,甚至根本不能蓄水。“病险失修导致水库丧失的蓄水量,就有10多亿立方米。”袁俊光说。   中小型水库尚有专门部门管理,民间众多的塘堰,无人管理,问题更严重。袁俊光估计:“远不止7万多口,全省三分之二的塘堰都已见底。”以曹家井湾为例,村里本有一座占地两亩多的集体水塘,但20多年无人组织清挖,村民也根本忘了清塘这回事。结果大旱袭来,全村都吃了大亏。   袁俊光介绍,与正规水库相比,民间塘堰如果充分发挥功效,将极大增强对大旱抵抗力。   年初的中央一号文件,给农村水利“欠账”带来解决的希望。据悉,“十二五”期间,湖北计划整修4000多座大、中、小型水库。对农村塘堰、灌溉、渠道设施建设,也将加大投入改造。    幸亏有了一座三峡大坝   刚刚达到175米设计蓄水高程的三峡大坝,在此次抗旱大战中扮演什么角色?   王井泉表示,借助自身巨大库容量,三峡持续加大下泄流量,为长江中下游不断“输血”。   与北方大旱动辄赤地千里不同,长江流域大多地区有过境水可用。三峡巨大的库容量,使长江水量供应源源不绝。王井泉介绍,3月下旬以来,三峡上游雨量比往年偏少三成,上游来水大减。但就在这种情况下,三峡仍不断加大下泄流量。目前,三峡入库流量在7000立方米每秒左右。而下泄流量,已达到1万立方米每秒以上。   三峡加大下泄,对中下游意义巨大。王井泉介绍,长江中下游航道维持了正常水深。如果没有三峡加大下泄,长江武汉段水位将比现在低1米左右。据湖北省水利厅专家称,如果三峡减少泄量2000立方米每秒,长江荆州沙市段水位将下降1米以上,为荆州地区供水的荆南四河,水位可能降至取水口以下,无法取水。   湖北省水利厅人士表示,本月底至下月中稻插秧期,将是各地用水高峰。而目前各地水库水位下降,甚至已经见底。为保证下一步抗旱所需,必须“向长江要水”。三峡维持高下泄流量,对中下游极重要。   三峡集团枢纽运行处处长王海表示,按照三峡调度规程,至下月10日,将库水位降至145米防汛水位。这10米的库水位落差,意味着有60多亿立方米水量,完全可保持当前下泄流量,缓解中下游旱情。   据悉,从去年12月枯水期至今,三峡已累计为中下游补水168亿立方米。    5000吨轮过不了武汉段   现在,5000吨级海轮想溯江而上,是不可能的,船被卡在长江武汉段。   长江武汉航道局介绍,武汉段水位往年同期都在21米以上,但今年只有15米多,比往年足足低了5至6米。长江主航道在武汉以上段,要求最低水深4米,目前仅为4.2米。武汉以下段,水深要求5米,实际为5.7米。   承载大型货轮的海轮航道,武汉以上段要求最低水深5米,武汉以下段要求最低6.5米,只能无奈中断。武汉航道局航道处负责人詹剑英说:“武汉海轮航道原计划从5月开通至9月底,但航道水深持续下降,今年开通了仅仅11天,就只能暂停。”   5000吨级船舶已无法通过武汉段,但一些船主冒险闯关,导致意外频发。5月7日、8日两天,武汉段最浅的白沙洲水域,连发船只搁浅事故。搁浅船均是严重超载,吃水深度已超过航道水深。   詹剑英告诉记者,武汉段现在只有武汉白沙洲、黄石岱家洲两处浅滩,已造成多起搁浅事故。如果旱情持续到下个月,长江武汉段可能出现6至7处浅滩,对航运影响更加巨大。    罕见大旱殃及江豚生存   天降大旱,位于石首的天鹅洲保护区水面“缩水”三分之二,栖息其中的江豚生存面临威胁。   石首天鹅洲,位于长江中游荆江河段,原是长江的河道。1990年起,保护区试养江豚,每年都有2-4头小江豚出生。现有江豚38头,初步形成了一个自我生存和繁衍的群体。在此次大旱期间,江豚的家园也难以幸免。   前日,中科院水生所专家王克雄匆匆赶赴保护区。在他面前,保护区水面急剧消退:“现在水位比往年低四五米,达到历史最低!目前还在以每天10多厘米的速度下降,整个保护区3万亩水面,现在只剩下了1万多亩。”   旱情日趋严重,周边地区将取水目标转向保护区水域。当地为抗旱保收,大量从保护区水域抽水灌溉。保护区多次阻止无效,只能眼睁睁看着区内水位急速跌落。   王克雄介绍,4至6月份,正是江豚产仔的时候。而雌江豚产仔、哺乳期间,喜欢到不被打扰的环境中独自活动。目前水面急剧缩小,将极大影响雌江豚产仔及幼崽成活率。而且江中鱼类在旱灾中数量骤减,且产卵受到波及。当前和此后一段时间内,保护区江豚食物来源也将出现问题。   记者 匡志达 通讯员 胡顺华 http://news.sina.com.cn/c/2011-05-21/033022503091.shtml 种粮大户面对因干旱无法栽种的稻田欲哭无泪 ( 1 /5) 2011年05月21日 02:55 5月20日,在江西省九江县城子镇,种粮大户农民张国周面对因干旱无法栽种的稻田,欲哭无泪。 原本处于春夏多雨季节的江西,却遭遇历史罕见旱情。据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数据显示,今年以来,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与多年同期相比偏少四至六成,为1961年以来同期最少年份。 目前,江西省有57个县(市、区)出现轻度以上干旱,其中19个县(市、区)出现重度干旱,14个县(市、区)出现特旱。全省已栽早稻受旱面积达533万亩,140多万亩中稻无水泡田翻耕。 新华社发(胡国林 摄) http://slide.news.sina.com.cn/c/slide_1_2841_17563.html 南方干旱致鄱阳湖面积创历史最低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5月21日12:32 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南昌5月21日电 (记者 段长征)中国南方的严重干旱致中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大幅“瘦身”。最新的卫星遥感监测显示,目前鄱阳湖水域面积1326平方公里,创下有卫星监测记录以来最小水面。与2010年相比,水域面积仅为同期的十分之一,再次创下历史同期最低纪录。   目前,鄱阳湖正在遭遇60年以来最严重干旱。从今年1月始,鄱阳湖水位持续走低。江西水文部门监测显示,5月21日8时,鄱阳湖星子站水位仅为9.19米,鄱阳站水位13.63米,湖口站水位9.74米,与往年正常水位均相差5米左右。   今年江西省遭遇历史上罕见的春夏连旱。据江西气象台监测显示,今年1月1日至今,该省平均降雨量只有391毫米,较常年同期减少四成七,降水量为历史最低。目前,江西省有54个县(市、区)突破历史最低值。期间,该省无降水天数为70-90天,其中36个县(市、区)无降水天数创历史新高。   据最新的江西省干旱监测数据显示,进入5月份以来,江西北部、中部降水量依然偏少,截至目前,江西省已有57个县(市、区)出现轻度以上气象干旱,12个县(市、区)出现中度气象干旱,19个县(市、区)遭遇重度气象干旱,14个县(市、区)遭遇特旱。这些干旱地区主要位于江西北部和中部。   鄱阳湖大范围严重干旱,也导致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辖的九大湖池今年首次出现干涸。记者此前在江西永修县鄱阳湖自然保护区采访时,在保护区工作了20多年的吴城站副站长王小龙称:“目前鄱阳湖保护区九大湖池相继遭遇严重失水现象,其中八大湖池出现干涸。”   受降雨异常偏少,长江来水锐减等影响,目前江西省境内江河水位,尤其鄱阳湖水位大幅下降。目前,江西湖区供水、水质、航运受到不同程度影响。   面对严重旱情,江西省有关部门正通过清理渠道、人工降雨来缓解旱情。据江西省防总提供数据,截至目前,江西省九江、抚州、上饶、吉安等7个设区市的18个县(市)开展人工增雨作业173次,为春插、水库增蓄等抗旱减灾服务,创下了该省历史上同期开展抗旱作业次数最多的纪录。作业受益面积达5.19万平方公里,累计增加降水约2.6亿吨。(完) http://news.sina.com.cn/c/2011-05-21/123222505404.shtml 关于旱灾的警告记录:1999年灾害可能重演 2011-1-31 04:29 |个人分类:科技点评|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干旱,灾害链,拉尼娜,拉马德雷 关于旱灾的警告记录:1999年灾害可能重演 杨学祥 1999年,我国种植业生产遭受了南涝北旱、东北春季低温、长江流域“凉夏”、台风、早霜、冻害等多种自然灾害的袭击,特别是北方大部地区出现了接近1997年的大范围、长时间的旱灾,长江流域发生了较为严重的洪涝灾害,给种植业造成较大损失。据有关部门核实,1999年全国农作物受灾总面积7.5亿亩左右,与上年大体相当。其中成灾4亿亩,绝收1亿亩,分别比上年增加2300多万亩和减少1200多万亩。全年因灾损失粮食700亿斤、棉花60多万吨、油料180多万吨,与上年基本持平。总体分析,今年农业自然灾害属中等偏重发生年。 根据潮汐和地球自转12年周期,2010年与1998年(最热年、厄尔尼诺转换为拉尼娜、极端灾害年)、2011年与1999年的情况大致相同:关注1999年灾害重演。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409278 学者杨学祥 发表于 2010-12-18 7:15:15 2011年和1999年的相似性:共同的预见 1999年的灾害记录:关注2011年的防灾重点 一、干旱 二、洪涝 三、低温冻害 四、风雹 五、地震 根据潮汐和地球自转12年周期,2010年与1998年、2011年与1999年的情况大致相同:1998年为有记录以来温度最高,1999气温骤降,地震增强(台湾9·21大地震)。2009-2010年发生厄尔尼诺事件,2010年7月发生拉尼娜事件。2011年低温多震可能性很大 。人们只记住了1998年是有气象记录以来最暖的一年,忽略了紧随其后的1999年的气温低谷和地震频发,全球气温的暴起暴落值得关注。1999年的干旱、洪涝、低温冻害、风雹、地震灾害值得关注,我们必须做好预防的准备 。 本文引用地址: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94724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409278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4226 次阅读|1 个评论
地震地热说应用—台湾2011年或许无大震
seisman 2011-4-26 08:33
地震地热说应用—台湾2011年或许无大震
地 震 地 热 说 应 用 台湾 2011 年或许无大震 Seisman 据:中新网4月18日电 据香港中通社报道,面对日本311大地震引发海啸带来惨重死伤的前车之鉴,台湾“经济部中央地质调查所”日前首度提出明确预警,指出邻近台湾的琉球海沟与马尼拉海沟可能会发生8级以上的地震,所造成的海啸将不用一小时就能抵达台湾沿岸……( http://news.qq.com/a/20110418/000725.htm ) 针对台湾地区近期内有无 8 级以上的特大地震,作者根据地震地热说原理做了一番研究。结论是:台湾 2011 年或许无大震。 本文研究区取 18 °~ 27 ° N , 119 °~ 124.5 ° E ,地震目录取 1963 ~ 2011.4.14 ,其基础资料见图 1 ~图 4 。 图 1 (深度 h , M ≥ 4.0 )和图 2 (震级 M , M ≥ 4.5 )为地震的平面分布,包括 M ≥ 7.0 的壳内地震(表 1 ),图 3 为 M ≥ 4.0 地震的三维图像,图 4 为 M ≥ 5.0 地震震源深度的时间序列。 由图 1 和图 2 可以看到,地震的平面分布在台湾中部拐了一个弯,显示台湾南部和北部的地震活动属于不同的构造模式,因此在全球地震地幔柱划分时将它们分别划入了两个不同的地震地幔柱。北部属于 11 号台湾及琉球地震地幔柱,南部属于 F1 号马尼拉地震地幔柱。 其实,在我们的研究区里,也可以分别看作 2 个小型的地震地幔柱,即北台湾地震地幔柱和南台湾地震地幔柱,只是南台湾地震地幔柱的规模明显小于北台湾地震地幔柱。 图 3 显示,南台湾地震地幔柱属于树型构造而北台湾地震地幔柱属于壁型构造。这两个小型地震地幔柱的熔岩囊大约都在 50 ~ 150km 的深度范围内。图 1 中的那些历史火山大多距离熔岩囊较远,或者是熔岩囊不发育,它们没有活动才是合理的。 图 4 的时间序列显示,差不多每一次壳内 7 级以上地震之前(图中虚线所隔),在熔岩囊内总有多次 5.7 级以上的地震活动。无一例外。 其中有一个现象很值得研究,那就是 1993 年深度为 168km 的 6.8 级地震(图中的绿色大震符号)是 50 年来深度在 50km 以下的最大地震,可能是 1999 年 921 南投地震的前兆性地震。关于这一点,至少有两点依据: ( 1 )图 1 中在绿色的 6.8 级地震与 921 地震之间,存在一条深度为 100 ~ 200km 的北西向地震条带(图中绿色小震符号)。这个条带直指 921 地震的震源体。 ( 2 )在 1986 ~ 1999 年长达十多年内,研究区内没有一次 7 级以上的壳内地震,近 50 年内是罕见的,表明这十多年内研究区内一直处于闭锁状态。 当然,长达 6 年的前兆性地震似乎是天方夜谭。录于此,供今后的研究参考。 回到正题。 由图 4 的时间序列可以看到,自 2006 年的 7.1 级地震之后,熔岩囊内几无 5.7 级以上的地震活动, 200km 深度以下地震活动也极少,按照地震地热说的原理,熔岩囊内所积累的能量是不足以发动壳内 7 级以上的大地震活动的。 因此,由目前的资料来判断,台湾 2011 年或许无 7 级以上的大震。 吕宁思说,预测有风险。 其实本不该推出这篇博文的。 本文所采用的地震资料取自 http://www.ncedc.org/ 网页的 ANSS 地震目录,火山资料取自 http://www.volcano.si.edu/ 网页的 GVP 火山月报,谨此致谢。 ( 2011.4.25 初稿) 图 1 台湾地震的平面三维图像 图 2 台湾地震的震级分布 图 3 台湾地震活动的三维图像 图 4 台湾地震震源深度的时间序列 表 1 台湾地区 M ≥ 7.0 地震目录( 1963 ~ 2011.4.14 ) 地震年月日 纬 度 经 度 震 级 震源深度 19660312 24.20 122.60 7.63 48 19720125 22.45 122.26 7.5 33 19720125 23.03 122.15 7.0 33 19780723 22.28 121.51 7.4 17 19781223 23.24 122.07 7.0 33 19790826 19.06 122.09 7.1 15 19861114 23.90 121.57 7.8 33 19990920 23.77 120.98 7.7 33 20020331 24.27 122.17 7.1 32 20061226 21.79 120.54 7.1 10
3999 次阅读|0 个评论
中国科学网大学UCS2011年学生报名申请表
热度 8 冯用军 2011-4-6 22:26
详见附件: 中国科学网大学CSU2011学生报名表.doc 附件: 经中国科学网大学总校UCS懂事会讨论,一致同意聘请冯用军任中国科学网大学 教务长,任期:2011年4月1日-2069年4月1日。
个人分类: 中国科学网大学UCS|2716 次阅读|16 个评论
2011辛卯年清明时节忆中国美国历史学界师友
黄安年 2011-4-4 15:16
2011 辛卯年清明时节忆中国美国历史学界师友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2011 年 4 月 4 日发布 今年 4 月 5 日是清明节 , 为缅怀已故中国美国历史学界师友,特在网上祭奠忆念。下面是笔者在博客上发布的相关博文和照片 ( 以姓名汉语拼音为顺序 ) : 1, 怀念丁则民先生 * 记丁则民先生来北师大主持美国史硕士学位论文答辩 (1984) ,黄安年的博客, 2010 年 4 月 8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10005 * 丁则民先生和中国美国史研究会,黄安年的博客, 2010 年 4 月 11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11028 * 就 1950 年学年开设美国史课程 丁则民先生给我的亲笔信,黄安年的博客, 2010 年 4 月 18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13473 * 忆 1985 年长春之行,黄安年的博客, 2010 年 4 月 8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10162 * “农忙季节”长春行( 1994 年 6 月),黄安年的博客, 2010 年 4 月 9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10470 * “农忙季节”再上长春行( 1996 年 6 月),黄安年的博客, 2010 年 4 月 10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10670 * 《探究美国 ---- 丁则民先生论文集》提要,黄安年的博客, 2010 年 4 月 5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09223 2 ,怀念冯承柏先生 * 痛失知音——沉痛哀悼冯承柏先生,黄安年的博客 ,2007 年 11 月 1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10096 ) * 纪念冯承柏教授逝世一周年:推荐罗宣文:恩师冯承柏教授逝世一周年祭 ,黄安年的博客, 2008 年 1 月 10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14271 ) * 推荐韩铁文章:敏锐、广博、深邃——怀念冯承柏老师黄安年推荐韩铁文章 ,黄安年的博客, 2008 年 1 月 11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14302 ) * 痛失知音——沉痛哀悼冯承柏先生 ( 纪念集版 ) 黄安年文 《春思秋怀忆故人 -- 冯承柏教授纪念集》 /2008 年 10 月;黄安年的博客, 2008 年 10 月 21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43518 ) * 《春思秋怀忆故人—冯承柏教授纪念集》提要 冯承柏教授纪念集编委会编稿 , 黄安年辑介 黄安年的博客, 2008 年 10 月 24 日 (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43913 ) *80 年代和冯承柏教授在一起的时候 ,黄安年的博客, 2009 年 1 月 12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09786 ) * 《冯承柏文集》正式出版 ,黄安年的博客, 2009 年 5 月 11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31164 ) * 《冯承柏文集》提要 ( 文字版 ) ,黄安年的博客, 2009 年 5 月 18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32650 ) * 《冯承柏文集》提要 (照片版),黄安年的博客, 2009 年 5 月 18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32654 ) * 怀念挚友冯承柏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2011 年 1 月 9 日发布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15do=blogid=402523 3, 怀念黄德禄先生 * 永远怀念黄德禄教授,黄安年的博客 ,2007 年 4 月 20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1530 ) 4, 怀念黄华先生 沉痛悼念黄华同志逝世 图 1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2010 年 11 月 25 日发布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87216 5, 怀念李存训先生 * 在武大见到老朋友李世洞、李存训和王锦瑭教授 , 黄安年的博客 ,2008 年 6 月 2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7521) * 悼武汉大学美国研究专家李存训教授 , 黄安年的博客 ,2010 年 12 月 27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97923 6, 怀念李道揆先生 * 忆美国政治制度史资深学者李道揆先生,黄安年的博客, 2010 年 4 月 12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11414 * 李道揆先生为《当代美国的社会保障政策》写推荐,黄安年的博客, 2010 年 4 月 20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13949 7, 怀念李融先生 * 《奴役与自由:美国的悖论——美国历史学家组织主席演说集》提要 , 黄安年的博客 ,2007 年 3 月 24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823) * 怀念江西美国史研究中心创始人李融校长,黄安年的博客, 2010 年 5 月 3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19239 *1990 年 12 月九江行 ( 照片 ) ,黄安年的博客, 2010 年 5 月 3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19326 * 李融教授与《奴役与自由:美国的悖论》的出版,黄安年的博客, 2010 年 5 月 4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19652 *2001 年九江师专行纪要( 5 月 26 日— 6 月 8 日) , 黄安年的博客 ,2010 年 6 月 11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34519 *1998 年九江师专行纪要( 5 月 6-22 日) , 黄安年的博客 ,2010 年 6 月 12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34661 8, 怀念李慎之先生 * 痛悼只唯实“不唯上”的李慎之先生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2010 年 12 月 27 日发布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98001 * 《怀念李慎之》(上)提要 图 18 黄安年辑,李普主编 黄安年的博客 /2010 年 12 月 27 日发布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98015 * 《怀念李慎之》(下)提要 图 24 黄安年辑,李普主编 黄安年的博客 /2010 年 12 月 28 日发布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98197 * 《怀念李慎之》(续一、二)提要 图 19 黄安年辑,李普主编 黄安年的博客 /2010 年 12 月 28 日发布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98202 * 《李慎之文集》(上、下)提要 图 3 黄安年辑,黄安年的博客 /2010 年 12 月 28 日发布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98428 9, 怀念刘祚昌先生 * 刘祚昌著《杰斐逊全传》提要 , 黄安年的博客 ,2007 年 3 月 9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484) * 评《杰斐逊全传》——纪念刘祚昌先生逝世一周年 , 黄安年的博客 , 2007 年 3 月 10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496) * 就“《杰斐逊全传》中的一些纰误”答桂洋同学,黄安年的博客 , 2007 年 8 月 6 日 (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5559 ) * 记山东师大世界地区史、国别史重点学科论证会济南行( 1992 年 4 月),黄安年的博客, 2010 年 4 月 16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12786 * 刘祚昌著《杰斐逊传》提要,黄安年的博客, 2010 年 4 月 16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12837 * 围绕 1992 年《杰斐逊传》评奖引发的思考,黄安年的博客, 2010 年 4 月 17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13186 * 记山东师大世界地区史、国别史重点学科论证会济南行( 1996 年 10 月),黄安年的博客, 2010 年 4 月 18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13264 * 忆 90 年代和刘祚昌先生的交往,黄安年的博客, 2010 年 4 月 20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14257 * 《刘祚昌史学文集》提要,黄安年的博客, 2010 年 4 月 21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14657 * 锲而不舍 严谨治学——深切怀念刘祚昌先生( 2006 年 3 月 13 日),黄安年的博客, 2010 年 /4 月 22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15036 * 从《杰斐逊传》到《杰斐逊全传》 ---- 刘祚昌先生 25 年如一日,黄安年的博客, 2010 年 4 月 22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15312 * 读《刘祚昌史学文集》有感,黄安年的博客, 2010 年 4 月 26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16122 * 刘祚昌先生关于《杰斐逊传》评奖的信( 1992 年 12 月 30 日),黄安年的博客, 2010 年 4 月 28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17144 * 和刘祚昌先生在一起 (1990 年 11 月 15 日 ) , 黄安年的博客 ,2010 年 6 月 10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33963 * 刘祚昌著《美国内战史》提要及写作过程,黄安年的博客, 2010 年 10 月 6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70393 * 忆 80 年代初和刘祚昌先生的交往,黄安年的博客, 2010 年 10 月 15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12247 * 刘祚昌先生为《美国的崛起》写推荐和序言,黄安年的博客, 2010 年 10 月 19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13849 10, 怀念罗荣渠先生 * 学习罗荣渠先生的求实创新精神 --- 读《美洲史论》 , 黄安年的博客 ,2008 年 1 月 27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15067) * 推荐李文文章:仰山铸铜 煮海为盐——罗荣渠教授治学印象片段 ,黄安年推荐, 黄安年的博客 /2008 年 5 月 5 日发布 * 旧文重温 : 再谈历史学怎样迎接新世纪的挑战问题,黄安年的博客, 2008 年 8 月 15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5186 ) * 旧文重温 : 重提历史学怎样迎接新世纪的挑战——读罗荣渠教授遗作《历史学怎样迎接新世纪》,黄安年的博客, 2008 年 8 月 31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6820) * 罗荣渠文集之三《史学求索》提要,黄安年辑自罗荣渠文集 黄安年的博客, 2009 年 6 月 29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40872 ) * 罗荣渠文集之四《北大岁月》提要,黄安年辑自罗荣渠文集 黄安年的博客, 2009 年 6 月 30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41055 ) * 罗荣渠著 《美洲史论》提要,黄安年的博客, 2010 年 3 月 20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04674 11, 怀念齐思和先生 * 融中外史学于一体的课程新体系——读《齐思和史学概论讲义》 , 黄安年的博客 ,2007 年 3 月 23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804 ) * 齐思和先生《史学概论讲义》及其出版的启迪与思考——在北京大学纪念齐思和先生百年诞辰学术研讨会上的发言( 2007 年 5 月 7 日) , 黄安年的博客 ,2007 年 5 月 7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1895) * 是该认真反思我们的人才政策的时候了 ?---- 参加纪念齐思和先生百年诞辰学术研讨会有感( 2007 年 5 月 7 日,北京大学) , 黄安年的博客 ,2007 年 5 月 7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1911) * 关于怎样了解齐思和先生学术成就 ---- 兼答署名牛筋的网友 , 黄安年的博客 ,2007 年 5 月 9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1943) * 《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学刊》刊登:《融中外史学于一体的课程新体系——读〈齐思和史学概论讲义〉》,黄安年的博客, 2008 年 9 月 24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40235 ) 12, 万心蕙和万心蕙奖学金 * 心蕙精神 永载史册——纪念美籍华裔教授万心蕙先生 , 黄安年的博客 ,2007 年 11 月 25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11600) * 开小康会议,除华宴之风 ---- 一位爱国华裔老教授的临终前呈词 (2000 年 1 月 18 日 ) , 黄安年的博客 ,2008 年 1 月 26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15031) * 中国美国史研究会第四届万心蕙奖学金的申请将于 4 月 10 日截止 , 黄安年的博客 ,2008 年 4 月 5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0700) *2008 年 4 月 10 日 23:59 分 ( 北京时间 ) 为万心蕙奖学金申请的最后期限 , 黄安年的博客 ,2008 年 4 月 9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1159) * 关于中国美国史研究会第四届万心蕙奖学金申请情况的说明 , 黄安年的博客 ,2008 年 4 月 11 日 8 时 ( 北京时间 11 日 20 时 )(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1363) * 中国美国史研究会万心蕙奖学金议定书和第一届评审委员会 , 黄安年的博客 ,2008 年 4 月 27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3213) * 记住爱国华裔万心蕙老人的话 , 黄安年的博客 ,2008 年 4 月 27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3248) * 深切怀念美籍华裔教授万心蕙先生 , 黄安年的博客 ,2008 年 4 月 29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3487) * 记中国美国史研究会第四届万心蕙奖学金的评审和颁发 , 黄安年的博客 ,2008 年 6 月 1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7412) * 有感于万心蕙奖学金设立 20 年的管好、用好 , 黄安年的博客 ,2009 年 1 月 16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10396) * 坚持办好万心蕙奖学金 , 黄安年的博客 ,2010 年 3 月 27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06625 * 李融文 万心蕙的爱国精神永存,黄安年的博客, 2010 年 4 月 27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16513 * 刘祚昌先生和万心蕙奖学金评审,黄安年的博客, 2010 年 4 月 29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17431 * 记万心蕙教授 1989 年北京行( 1989 年 4 月 25 日— 5 月 2 日),黄安年的博客, 2010 年 4 月 29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17768 * 重发 : 开小康会议,除华宴之风 ---- 一位爱国华裔老教授的临终前呈词,黄安年的博客, 2010 年 5 月 21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26891 * 《万心蕙教授纪念文集》提要,黄安年的博客, 2010 年 10 月 17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74070 * 《万心蕙教授纪念文集》提要(影印版),黄安年的博客, 2010 年 10 月 17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74077 13 ,怀念严四光先生 深切怀念严四光教授 ,黄安年的博客, 2008 年 12 月 03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49523 ) 14 ,怀念杨生茂先生 * 看望 92 岁高龄的资深教授杨生茂先生 , 黄安年的博客, 2009 年 5 月 10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30978 ) * 杨生茂 陆镜生 著《美国史新编》提要,黄安年的博客, 2010 年 3 月 21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04852 * 痛悼杨生茂先生仙逝,黄安年的博客, 2010 年 5 月 5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19922 * 德高望重的资深历史学家杨生茂先生逝世,黄安年的博客, 2010 年 5 月 5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19976 * 杨生茂先生绝笔盛赞历史研究手段变革,黄安年的博客, 2010 年 5 月 5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20032 * 杨生茂先生和南开美国史学研究的发展 --- 回顾 2004 年 6 月南开学术会议,黄安年的博客, 2010 年 5 月 6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20397 * 《美国历史问题新探》,黄安年的博客, 2010 年 5 月 6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20591 * 记杨生茂先生和《美国外交史》编写提纲讨论会 (1986 年 3 月 ) ,黄安年的博客, 2010 年 5 月 7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20926 * 杨生茂主编《美国外交政策史 1775-1989 》提要,黄安年的博客, 2010 年 5 月 7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21122 * 敬请关注著名历史学家杨生茂先生的学术和道德遗产,黄安年的博客, 2010 年 5 月 7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20980 * 杨生茂先生掂念万心蕙美籍华裔老人的三封信 (1996) ,黄安年的博客, 2010 年 5 月 10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22321 * 缅怀杨生茂先生,人民政协报, 2010 年 5 月 10 日 C2 版 ; 黄安年的博客, 2010 年 5 月 10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22380 杨生茂先生一直反对称他为“权威”,黄安年的博客, 2010 年 5 月 11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22881 * 未向《美国历史杂志》推荐《美国外交政策史》的内情,黄安年的博客, 2010 年 5 月 12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23059 * 再谈关注著名历史学家杨生茂先生的学术和道德遗产,黄安年的博客, 2010 年 5 月 12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23182 * 杨生茂著《探径集》提要,黄安年的博客, 2010 年 5 月 14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24421 * 杨生茂编《美国历史学家特纳及其学派》提要,黄安年的博客, 2010 年 5 月 14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24493 * 重读杨生茂先生几封对赠书的复信,黄安年的博客, 2010 年 5 月 15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24749 * 杨生茂先生为我晋升职称写推荐,黄安年的博客, 2010 年 5 月 15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24781 * 杨生茂先生较真美国历史词典名称和译名,黄安年的博客, 2010 年 5 月 16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24927 * 为《美国历史杂志》国际特邀编辑 杨生茂先生 1992 年给我的几封信,黄安年的博客, 2010 年 5 月 17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25286 * 杨生茂先生关心南开弟子论文的信例,黄安年的博客, 2010 年 5 月 17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25430 * 杨生茂先生就国际特邀编辑一次性赞助经费的通信,黄安年的博客, 2010 年 5 月 18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25906 * 三谈关注著名历史学家杨生茂先生的学术和道德遗产,黄安年的博客, 2010 年 5 月 19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26116 * 杨生茂《在梦想与现实之间—鲁斯与中国》读后感 , 黄安年的博客 ,2010 年 5 月 20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26709 * 怀念设计师、领航人和铺路者杨生茂先生——在追思会上的发言 (2010 年 5 月 22 日下午 ) ,黄安年的博客, 2010 年 5 月 22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27576 * 杨生茂先生请辞《美国历史杂志》国际特邀编辑的几封信,黄安年的博客, 2010 年 5 月 22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27603 * 从海归长江学者王希对杨生茂采访和追思会发言说开去,黄安年的博客, 2010 年 5 月 22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28324 * 参加杨生茂先生追思会随想:师生情(一),黄安年的博客, 2010 年 5 月 23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27808 * 参加杨生茂先生追思会随想:师友情(二),黄安年的博客, 2010 年 5 月 23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278097 * 南大举行著名史学家杨生茂先生追思会照片 (2010 年 5 月 22 日 ) ,黄安年的博客, 2010 年 5 月 24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27966 * 参加杨生茂先生追思会随想:父女情(三),黄安年的博客, 2010 年 5 月 24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28100 * 《美国黑人解放运动简史》提要,黄安年的博客, 2010 年 5 月 25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28226 * 杨生茂先生请辞《美国历史杂志》国际特邀编辑的几封信 ( 续 ) ,黄安年的博 2010 年 5 月 25 日发布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28521 * 杨生茂先生给我的最后一封信,黄安年的博客, 2010 年 5 月 27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29273 * 看望杨生茂老先生——兼谈北京 -- 天津行印象记( 2006 年 12 月 13 日) , 黄安年的博客 ,2010 年 6 月 9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33783 * 记一次天津行( 1992 年 3 月 19 日) , 黄安年的博客 ,2010 年 6 月 10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34066 * 和杨生茂先生合影 (1995 年 2 月 9 日 ), 黄安年的博客 ,2010 年 6 月 11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34417 * 怀念设计师、领航人和铺路者杨生茂先生(社会科学论坛版) , 黄安年的博客 ,2010 年 8 月 19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54541 15, 怀念张梦白先生 * 怀念德高望重 一生“劳碌命”的学术前辈张梦白先生 , 黄安年的博客 ,2010 年 4 月 6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09548 * 张梦白先生一封令人感动的信( 1996 年 6 月 28 日),黄安年的博客, 2010 年 4 月 19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13623 16, 怀念张纯如先生 * 《南京浩劫——被遗忘的大屠杀》 2007 年新译中文版出版 , 黄安年的博客 ,2007 年 10 月 9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8647) 17, 怀念周基堃先生 * 清明时节悼周基堃先生,黄安年的博客, 2010 年 4 月 7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09685 在清明节来临之际 , 我们还要怀念所有为中国的美国史普及与提高作出贡献的人们。
3088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齐齐哈尔大学2011年硕士研究生调剂信息
Shifengyu 2011-3-30 19:19
具体网址: http://yjs.qqhru.edu.cn/zsgz/article_view.asp?id=449 2011 年我校拟接收部分调剂硕士研究生,工学和管理学学科部分专业有公费名额,名额有限,额满为止。接收调剂学科、专业如下 : 学科 学科 代码 名称 代码 名称 080203 机械设计及理论 081705 工业催化 080502 材料学 082103 纺织化学与染整工程 080503 材料加工工程 083203 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 081001 通信与信息系统 085204 材料工程 081101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085208 电子与通信工程 081203 计算机应用技术 085210 控制工程 081701 化学工程 085211 计算机技术 081702 化学工艺 085216 化学工程 081703 生物化工 085220 纺织工程 081704 应用化学 085237 工业设计工程 120202 企业管理 具体见网址: http://yjs.qqhru.edu.cn/zsgz/article_view.asp?id=449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2077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江西省2011化学新考纲与2010年化学旧考纲对比
yaoronggui 2011-3-26 11:58
江西省2011化学新考纲与2010年化学旧考纲对比,本资源出自于我的好朋友张秀球老师(南昌外国语学校)力作。 下载地址: 江西省2011化学新考纲与2010年化学旧考纲对比.doc 张秀球2011年面对新考纲研究新试题.ppt
个人分类: 高中化学|2118 次阅读|0 个评论
今天是第十屆世界睡眠日WORLD SLEEP DAY 2011
LEOLAND 2011-3-21 18:28
曲津華 睡眠是個好東西——無論怎樣強調和讚美,都不過分! 世界睡眠日據說是由 World Association of Sleep Medicine (WASM) 發起的(我翻譯為“世界睡療協會”)。但每年都要慶祝的世界睡眠日,具體是哪一天?有 3 月 21 日版本,也有如下維基百科的多種版本。 YEAR DATE SLOGAN World Sleep Day 2008 14 March Sleep well, live fully awake 睡得好,生活好 World Sleep Day 2009 20 March Drive alert, arrive safe 睡眠質量高,駕車更安全 World Sleep Day 2010 19 March Sleep Well, Stay Healthy 好睡好健康 World Sleep Day 2011 18 March Sleep Well, Grow Healthy 睡得好,更健康 不 管它了,今晚就好好睡一下先——默念口號“睡得好,更健康”,美美地睡…… P.S. 睡療,比水療簡便、綠色、低碳。咱,值得擁有! 早前有一篇歌頌睡眠的小文 SLEEPING IS NEVER TIME WASTING 供參考。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47430do=blogid=290123 2011-03-21
个人分类: 科学劄记|3007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2011中国光伏产业发展报告(图文)----引自OFweek太阳能光伏网
wfshen 2011-3-18 23:02
2011-03-17 17:42:47 文章来源:OFweek太阳能光伏网 导读: 全球不断增长的能源需求对每个国家提出了两个严峻挑战:气候变化和能源安全。世界各国政府正在采取行动应对这些挑战。 关键字 2011年 光伏产业 光伏发电 发展报告   全球不断增长的能源需求对每个国家提出了两个严峻挑战:气候变化和能源安全。世界各国政府正在采取行动应对这些挑战。IEA(国际能源署)在《世界能源展望2010》(World Energy Outlook 2010)中给出的“新政策前景(New Pol ic ies Scenario)”预测:全球能源需求将持续增长,但增长步伐将比近几十年放缓,化石燃料的份额将从2008年的81%降至2035年的74%。这一预期是根据世界各国政府所宣布的范围广泛的政策承诺做出的。如果所有的承诺都能够兑现,那么从长远来看,这些政府政策将打造世界能源格局的崭新未来。    1、中国的清洁能源承诺   中国政府已宣布了其在哥本哈根协议下的承诺,至2020年全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提高至15%左右。目前,中国已跻身于世界主要的能源消费国和温室气体排放国家之列。中国在全球能源市场上的重要性日益突出。考虑到中国当前人均能源使用量较低,持续的经济增长趋势显著,IEA预计在今后的几十年内,中国的能源需求仍会保持强势增长趋势。 中国政府早已认识到,要在保持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应对能源需求和气候变化的挑战,清洁能源技术的开发和部署将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在过去的几十年中,政府已经采取了多项重要的政策措施,旨在推动非化石能源的发展。得益于中国在降低单位GDP能耗方面的显著进步,中国的能源需求的快速增长已经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抑制。据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10年中国单位GDP能耗比2009年减少了4.01%。“十一五”期间,中国单位GDP能耗下降了19.1%。中国已经成为清洁能源技术投资领域的世界领先者。据科技部某高级官员透露,2009年中国在清洁能源技术方面的投入达300亿美元,超过其他任何国家,中国清洁能源技术领域的市场规模有望在2020年达到1000亿美元以上(人民日报在线,12/29/10)。 2、电力需求和供给   电力是全球能源总消耗的关键组成部分。据IEA预测,电力在全球能源总消耗的份额将从2008年的17%上升至2035年的23%。据“新政策前景(New Policies Scenario)”预测,世界电力需求在2008至2035年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2.1%。同期中国增长的速度将快得多,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3.8%。中国的发电容量增加的绝对值将是全球所有国家中最大的。为了满足不断增长的电力需求,应对气候变化和能源安全的挑战,全球发电将显著持续地向 低碳 技术转变,实现混合能源应用。  3、中国的 新能源 利用现状和发展规划 根据中国国家能源局公布的数据,截至2010年年底,火力发电在总装机量中仍占主导地位。非化石能源装机比重合计占26.6%,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累计发电量7862亿千瓦时,按发电煤耗折算约合2.63亿吨标准煤。2010年,全国 电源 工程建设完成投资3641亿元,非化石能源建设投资占电源建设总投资的比重达到63.5%。对比欧洲发电装机总容量数据来看,截至2010年底,中国发电装机总容量已经超过欧洲,但非化石能源的比例基数较低,远低于欧洲的46%。在2010年新增发电设备容量中,非化石能源的比例达到35.8%,虽仍低于欧洲的41%,但已有显著进展。其中, 光伏 发电装机容量仍处于较低水平。 不仅如此,为实现到2020年的“两个目标”,在未来十年内,中国政府将进一步扩大和推动新能源领域的投资。据国家能源局发展规划司人士透露,已上报国务院审批的《新兴能源产业振兴规划》为2011至2020年间的中国新能源开发利用和传统能源的升级变革做出了具体部署规划,拟在2011至2020的10年内,以开放市场吸引内外资的方式,累计增加直接投资5万亿元人民币,发展中国新兴能源产业。然而,着眼于中国及欧洲发电容量中的非化石能源具体类型比例,两者存在较大的差异。欧洲的非化石能源分布呈现出多种能源共存的局面,近年来光伏和风能主导了新增的发电装机容量,尤其在2010年,欧洲光伏装机量占新增可再生能源的首位。根据欧洲设定的2020年20%的能源来自于可再生能源的目标,EPIA的研究结果表明,到2020年光伏发电占欧洲电力需求量的比例应从目前的《2%提高至12%,预示着未来的十年内欧洲光伏装机量还将有大幅度增长。相比之下,当前,中国的非化石能源以水电为主,2010年的新增发电装机容量中,风电和核电都有了长足进展。然而 太阳能光伏 的比例却远远落后。各种可再生能源对中国的绿色路线图都是至关重要的,在未来的若干年中,将会出现多种能源共存的局面,风能、核能、水力发电及生物能源将协同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 但是,单单关注水电、风电和核电难以实现中国政府的减排目标和能源结构调整目标,尤其是长远的能源供应目标。最近中国政府正反复考虑扩展其已经十分惊人的水电发展计划。中国丰富的水力资源集中在遥远的西部和西南地区,这需要解决长距离输电的挑战和提高其电力输送技术,并且水利资源本身存在总量限制。中国也富有风力资源,过去十年其风力发电容量经历了惊人的增长,至2010年底达到 40G W,紧随美国之后。不过,从最近公布的《风电、光伏发电情况监管报告》来看,风电并网难题再次暴露,2010上半年,全国近三分之一的风机处于空转状态。核电尽管技术成熟且广泛采用,但它也面临一系列难题。但太阳能光伏提供了独特的优势和机遇。 太阳能 是至今为止地球上可用的最大能量来源,它提供了其他可再生能源不能提供的好处。光伏系统能在合适的陆地和建筑物上的任何地方开发。光伏系统也是组件式的,这提供了规模上的灵活性。光伏系统能在靠近需求中心处安装,它们的发电峰值与电力峰值需求一致。光伏分布发电可以就地用电,减小对 电网 的压力。   4、中国光伏制造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4.1 中国光伏制造产业飞速发展得益于欧洲光伏市场的拉动,中国的光伏产业在2004年之后经历了快速发展的过程,连续5年的年增长率超过100%。2007年至今,中国已经连续4年光伏电池产量居世界首位。2010年,中国光伏电池产量已超过全球总产量的50%。目前已有数十家光伏公司分别在海内外上市,据估算,行业年产值超过3000亿元人民币,直接从业人数超过30万人。中国光伏产业走上了快速发展之路,已经掌握了包括 太阳能电池 制造、 多晶硅 生产等关键工艺技术,设备及主要原材料逐步实现国产化,产业规模快速扩张,产业链不断完善,制造成本持续下降,具备较强的国际竞争能力。   4.2 中国光伏制造产业的特点及发展趋势中国光伏产业的发展带来了 光伏产品 制造成本的快速下降。推动了全球光伏应用的发展。随着原材料价格的下降,电池转换效率的提高以及光伏发电在全球的推广应用力度逐步增强,光伏产品的价格呈现快速下滑趋势。据统计,1978年,太阳能光伏组件的价格为78美元/瓦,发展到2010年,已下降到2美元/瓦以下。全球范围内,光伏产业持续向低成本地区转移。中国企业在推动光伏制造产业降低成本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原辅材料和光伏设备的国有化程度不断提高。“中国制造”的光伏产品不仅代表了低成本和高质量,还代表了技术进步和创新。现阶段中国光伏产业的发展也充满了机遇和挑战。具体表现为:产能迅速扩充,产业链垂直整合趋势明显。以 晶体硅 电池制造企业为例,包括 尚德 、 晶澳 、英利、天合在内的多家企业不仅制定了宏伟的电池生产扩产计划,还向产业链上下游拓展,业务延伸至多晶硅材料、 硅片 、组件及系统安装等。产业链尚未达到平衡,各环节利益分配呈现失衡状态。由于受到技术、政策、资金等多项因素的影响,中国光伏产业链各环节仍存在不同程度的脱节。以多晶硅环节为例,2010年中国用于光伏行业的多晶硅仍存在约50%的缺口,导致多晶硅市场价格较高。据海关统计数据,2009年和2010年中国多晶硅进口数量分别达到22727吨和47549吨。国际、国内竞争进一步加剧,新技术和新产品不断涌现。同时,国外大型电子制造企业和大型财团都以不同方式进入光伏产业,其资本优势和技术优势为中国光伏产业的继续发展带来了极大的未知因素。为了打破光伏市场技术差异性相对较小的特点,行业领军企业都极为重视技术的积累进步和新产品的开发。多家设备企业和原材料供应商也在致力于技术的更新换代,加大了在新兴技术方面的投资。可以预见到,若干关键技术的突破将会改变整个光伏产业的发展进程和竞争格局。目前出现的7大主要行业趋势包括:薄膜技术的突破将使得未来薄膜电池的市场份额不断扩大;安装与配套器件市场将在国际和国内市场都呈现出大幅度增长机会;光伏设备行业正在向中国转移,存在大量扩张机会;部分供应不足的辅材和设备在未来将成为投资热点;产品可融资性等更多综合性因素将成为未来光伏市场重要的竞争要素;若干强有力竞争对手的加入将改变未来光伏市场的竞争格局;新的颠覆性的技术可能会改变产业发展进程和竞争格局。 5、中国光伏市场的发展及政府的激励计划   值得注意的一点是,作为光伏制造大国,中国的光伏应用市场仍未完全打开。光伏发电和常规发电的高价差限制了其在中国市场的成长。多年来,中国光伏市场较多的集中于离网农村电气化工程,这仅仅实现了很小的安装量。截至2008年底,中国累计光伏装机量仅为145MW。过去的两年内,随着光伏发电成本急速下降,中国国内光伏市场的政策也取得了一些重要进展。2009年3月,财政部会同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推出了促进BI PV 和光伏屋顶应用的国家光伏补贴计划,该计划被视为中国光伏市场的转折点。2009年7月,财政部会同科技部和国家能源局发布了第二个国家光伏补贴计划,即“金太阳示范工程”。当年批准了201MW的项目(2010年取消了其中中标后未能实施的54MW)。2009年底,国家能源局举行了甘肃敦煌10MW 并网光伏 发电项目的特许权招标,最终中广核能源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江苏百世德太阳能高科技有限公司和比利时Enfinity公司组建的联合体以1.0928元/度的价格竞标成功。2010年开始,由财政部、科技部、住建部、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文件,对“金太阳示范工程和太阳能 光电建筑 应用示范工程”的有关政策进行了大幅调整,涉及设备招标、项目调整、补贴标准、项目并网等多个关键环节。2010年新增了272MW的项目。此外,宣布在全国建立13个光伏发电集中应用示范园区,以此为依托推动中国光伏产业的的应用。并公开表示力争2012年以后每年国内应用规模不低于1000MW。2010年8月,国家能源局举行了280MW并网光伏发电项目特许权招标,最终中标价格分布在0.7288元/度至0.9907元/度之间,远低于业内预期。中国政府的一系列光伏激励政策促进了中国光伏市场的快速增长。2009年中国年度光伏新增装机量达到160MW,超过了截至2008年底的累计安装总量。2010年实际新增装机量超过500MW。 中国光伏市场近几年的增长速率令人印象深刻,但中国的光伏装机量从全球角度看仍然相当小,2009年中国光伏安装量占全球总安装量的份额约为2%,2010年上升约1个百分点,达3%。政府的所有这些政策激励被业内视为中国政府对光伏应用的试探性摸底举动,对中国光伏市场产生了显著的冲击作用。但在中国国内,政府仍然认为急速成长的光伏市场处于试验性阶段,有关工程项目的目的仍然是用于示范。实际上,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确实有一些问题浮出水面,表明项目设置上的内在不足及缺乏协调,产业与应用存在脱节,一定程度上与发展光伏市场的初衷相违背。例如,由于补贴水平和项目收益率较低,系统经营方常常发现很难将工程项目维持下去。结果,工程不能获得足够的资金支持,有时甚至无以为继。为了确保工程项目中标,许多公司提交投标书时不管项目的经济性,导致了令项目经营方无利可图的FIT价格,这些与成本结构不相符的FIT价格对市场造成了负面影响。某些先期已经建成的光伏项目,因为在 上网电价 上与当地政府无法达成一致,迟迟未能上网,短期内无望获得项目收益。采用直接补贴激励的相关光伏政策(包括“金太阳项目”)也遭遇到了类似问题。目前,包括若干产业领军者在内的一些公司已撤出了已获“金太阳”计划批准的工程项目。其原因很简单:补贴不足将造成这些项目亏本。还有一些情况是,针对补贴不足,公司以低劣产品用于工程中。这也反映了中国现有的光伏政策有待在利用有效手段衡量政策的实际执行情况方面加以完善。与中国政府在其他可再生能源项目中的投资相比较,政府对光伏领域的政策支持力度显得相对保守。如果政府和产业界能从一系列的政策计划和示范工程中吸取到宝贵的经验教训,将为未来几年新政策的制定和落实打下坚实基础。 6、中国太阳能的未来 S EMI PV Group和SEMI中国光伏顾问委员会在其2009年发表的关于中国光伏市场的第一份白皮书(题为China’s Solar Future – A Preliminary Report on a Recommended China PV Policy Roadm ap)中,建议中国政府加快中国光伏市场的开发,提出了光伏安装路线图及直至2020年的每年目标。经过光伏产业和市场高速发展的两年后,SEMI PV Group和SEMI中国光伏顾问委员会,联手中国光伏产业联盟,在分析了有关中国的能源目标、能源图景、电力消费和全球光伏市场的一些最新信息后,在这里再次提出新的建议。毋庸置疑,中国正处在一个重要的历史时刻,面对气候变化和能源安全的双重挑战。中国应该充分利用光伏的积极影响以满足国家减排和可再生能源的目标。IEA在2010年5月发表的太阳能光伏路线图中陈述,光伏发电是能商用的可靠技术,在世界几乎所有地区都具有长期增长的巨大潜力。 该路线图中预测:从2010年开始,光伏发电占全球总电力的比例将不断上升。2020年达到1.3%,2030年升至4.6%。对比中国巨大的电力需求,中国要达到IEA技术路线图中提出的光伏发电比例的全球平均水平,累计光伏安装量在2020年前需要达到60GW光伏,2030年达270GW。实现这一值,需要在中国的能源政策和计划方面出现示范性的转变。实际上,业内普遍猜测,在尚未发布的《新兴能源产业振兴规划》中,将对2020年中国光伏装机量设定20GW的累计装机目标。这一目标值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此外,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光伏制造大国。对于中国的许多地区来说,光伏产业拉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是重要的经济体。据SEMI统计,至2010年底,中国大陆晶体硅电池的制造产能已达到21GW,并在2011年将进一步扩大至30GW。 也就是说,中国一年的生产能力已超过2020年的累计装机目标。由于国内市场迟迟未打开,中国光伏产业对国际市场依存度高,自2006年以来,中国光伏产品的出口比例一直在95%以上。从全球范围来看,短期内光伏应用需求的成长动力主要来自于各国政府对光伏产业的政策扶持和价格补贴。虽然预计全球对于光伏应用的政策支持将会继续保持强劲势头,但不得不正视的是:国外补贴政策或贸易保护的风险依然存在。要实现中国光伏产业的持续增长,除了光伏企业需要加强自身竞争力之外,还需要相关政策的支持,以帮助国内市场快速启动,降低整个产业的风险。根据SEMI预测,在未来10年内,中国光伏发电成本将会不断下降。光照条件好的地区在2012年左右能够实现“一元一度电”。  7、政策建议   7.1 增加国内市场需求建议中国政府相关部门进一步评估光伏发电的潜能,扩大其目前的光伏发展计划,并采取新措施支持中国光伏市场的发展。新措施应结合更多的市场机制,有清晰的执行细节和评估程序。例如,设置可再生能源配额制度,以及光伏发电配额制度,从政策和制度上明确国家及地区电力组成中可再生能源,尤其是光伏能源所占比例。配额制度可对电网运行者提出购买一定比例光伏电力的要求;也可以要求电力公司在其产品中提供一部分来自光伏发电的电力。建立更有效的补贴方案,补贴水平(包括上网电价补贴和资本投入补贴)应根据光伏的实际成本结构决定,而不是采取简单的低价者中标,以确保中标价格的合理性和良性竞争。为了光伏的健康成长,中国需要培育对国有、私营、甚至跨国公司均具吸引力的更加多样化及开放的市场。从全球经验来看(尤其在欧洲),上网电价补贴体系在推动光伏应用市场的过程中是一种极为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它能够有效避免滥用投资补贴,确保工程质量和系统实际利用率。当前,中国政府对国家范围的上网电价补贴方案并没有清晰的决定,这是值得政策制定者认真关注和考虑的。有理由相信,上网电价补贴方法能够帮助中国光伏市场实现健康成长。中国长久以来在基础设施上存在不足,近年来有了长足进步,但仍有改进空间。在基础设施建设和改进中有着巨大的商机。如在此基础上引入新型技术,诸如BIPV、光伏屋顶、 太阳能建筑 , 智能电网 ,新型储能技术等,将为人们的 生活 和 工作 空间带来崭新的面貌。中国具有大量的太阳能资源和世界上最大的屋顶面积,这就为光伏应用提供了巨大的机遇。光伏 分布式发电 和就地用电的特点具有多样的益处。伴随着电网技术方面的可持续性投资以及 国家电网 系统的升级,围绕能源制造及部署的整个基础设施将大大受益,这不仅仅是为了光伏,也是为了其他可再生能源。   7.2 加强国际合作环境保护和清洁能源是全球合作的主要领域之一。在这一点上,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地区有着共同的出发点。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地区面临许多类似的挑战,能从这些问题的国际合作中多多获益。作为光伏制造大国,中国在利用自身的光伏制造能力为国内光伏市场提供安全的设备供给的同时,也能够从国际合作中获得其他益处。例如,中国缺乏开发和运行大规模联网光伏系统的实际经验,仍然要对光伏发电的稳定性及其对电网的影响作深入研究。从领先的全球市场和公司有许多东西可学。但是在很多情况下,在国际合作中往往遇到诸多壁垒,例如国际贸易保护主义问题,知识产权保护问题,潜在的贸易欺诈问题等。中国政府应该通过政策和相关制度的建立,引导国内外企业及机构进行健康、公正、公平的合作与交流。保护贸易双方的合理利益,实现“共赢”。光伏产业有美好的发展前景,在这一领域的发展进程中,SEMI PV Group和SEMI中国光伏顾问委员会,联合中国光伏产业联盟一道,将继续反映来自产业的主张,传递来自产业的声音,共同推动中国光伏产业乃至全球光伏产业健康发展。
个人分类: 领域动态|2306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转】2011年IDL遥感培训班(4月北京站)
dongyanqing 2011-3-15 23:54
2011年IDL遥感培训班(4月北京站) 传递遥感技术,点燃遥感应用 1 、培训简介 交互式数据语言 IDL ( Interactive Data Language )是集科学数据分析、可视化表达和跨平台应用开发等功能为一体的第四代可视化计算机语言。它是面向矩阵的,完全支持对数组的直接操作,具有快速分析超大规模数据的能力,速度比传统语言,如 C 、 C++ 等,有很大的提升;基于 IDL 可以非常方便地对 ENVI 进行二次开发; IDL 具备良好的可扩展性,方便与其他语言使用混合编程,可以快速的实现遥感与 GIS 一体化应用系统。 IDL8.0 于 2010 年 7 月 22 号正式发布。新版本中简化了数据分析和可视化的操作流程;新增的图形图像可视化函数使得在显示和输出动态的、高质的图形更加方便;此外, IDL 核心语法部分的优化可以让您更加轻松、快捷的编写应用程序; IDL8.0 开发环境更加人性化,编写代码和程序开发更加得心应手,也使得数据的打开和可视化变得非常容易等等。 本次 IDL 培训将以 IDL 基础知识加专题应用的方式,详细介绍如何利用 IDL 开发应用系统、数据快速可视化、 ENVI 二次开发和构建遥感与 GIS 一体化系统等内容。 2 、培训对象及方式 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应用人员; 采用讲课与上机实习紧密结合的方式进行培训。 3 、培训内容 时间 培训内容 4 月 11 日 (星期一) 8:30-11:30 1 、 IDL 简介。掌握 IDL 特点及行业应用; 2 、 编写第一个程序。掌握 IDL 编译器使用方法,学习如何运行代码和发布程序; 13:30-17:30 1 、 语法基础和程序基础。掌握 IDL 变量定义与使用、运算符使用、程序控制等。 专题:高效率编程。掌握 IDL 下数组的高效运算、内存管理等。 4 月 12 日 (星期二) 8:30-11:30 1 、 I/O 函数使用。掌握 JPG 、 TIFF 等常用图像格式的读写操作; 专题:科学数据读取读写。掌握 AWX 、 HDF 和 ENVI 等文件格式的读写; 13:30-17:30 1 、 界面组件使用介绍。掌握 IDL 构建软件程序界面的方法; 专题:构建图像读取与显示的界面程序。掌握常见界面元素的使用,如菜单、按钮、文本框、画布等。 4 月 13 日 (星期三) 8:30-11:30 1 、 图像处理函数介绍与使用。掌握 IDL 自带函数的调用,及如何快速使用; 专题:智能可视化工具使用。掌握 iTools 下高效的图像处理流程,以及 IDL8 下的快速可视化函数应用。 13:30-17:30 1 、 对象图形法介绍与使用基础; 4 月 14 日 (星期四) 8:30-11:30 1 、 ENVI 功能扩展与二次开发介绍;掌握 ENVI 二次开发流程和核心技术; 专题:编写读取未知格式的 ENVI 扩展补丁。掌握 ENVI 文件读写机制、菜单添加技巧等。 13:30-17:30 1 、 ENVI 库程序介绍,掌握 ENVI 库程序机制,及使用方法; 专题:实现 ENVI 下海量数据格式转换。掌握 ENVI 批处理模板的使用。 4 月 15 日 (星期五) 8:30-11:30 1 、 混合编程关键技术介绍。掌握 IDL 与主流编程语言之间相互调用方法; 专题: C# 与 IDL 混编的示例 —— 高级绘图程序。掌握 IDLDrawWidget 控件的使用。 13:30-17:30 1 、 与 ArcGIS 一体化集成开发介绍。掌握 ENVI/IDL 与 ArcGIS 集成开发技术与典型应用; 专题: ENVI/IDL 与 ArcGIS Engine 、 ENVI/IDL 与 ArcGIS Desktop 集成开发实例。掌握如何将 ENVI/IDL 功能模块嵌入到 ArcGIS 桌面和 AE 系统中。 4 、培训时间 2011 年 4 月 11 日 -15 日(上午 8 : 30-11 : 30 ;下午 13 : 30-17 : 30 ) 5 、培训地点 北京工业大学知行楼 公交: 649 、 605 、 621 、 486 、 30 、 938 专到北京工业大学车站下车。 地铁: 10 号劲松站转乘 601 、 535 到北京工业大学站下车。 6 、培训费用 每人收取培训费、资料费、午餐费和场地费等共计 800 元,学生 500 元,需出示研究生或本科生学生证。 7 、食宿安排 提供 5 天中餐。住宿自理。 8 、报名联系方式 报名时间: 2011 年 4 月 7 日之前 报名方式:邮件或者电话(报名回执附后) 联系人:李新华 Esri 中国(北京)有限公司 北京办事处 Email : lixh@esrichina-bj.cn 电话: 010-65541618 转 336 【转自】 http://www.esrichina-bj.cn/2011/0315/807.html
个人分类: IDL技术|2354 次阅读|0 个评论
浙大第一!武书连2011年中国大学排行榜
热度 5 hxgwzu 2011-3-13 12:59
浙大第一!武书连2011年中国大学排行榜
有些令人震撼!本次排行,浙江大学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均得第一,总得分第一,其中:工学,第二名;医学,第四名;管理学,第二名;理学,第四名;农学,第四名。 排名 校名 总得分 1 浙江大学 207.91 2 北京大学 200.34 3清华大学 190.25 4上海交通大学 156.38 5复旦大学137.78 6南京大学125.61 7中山大学104.31 8武汉大学104.30 9 华中科大102.90 10 四川大学101.31 11 哈工大 94.45 12 吉林大学 93.33 13 山东大学 85.49 14 西安交通大学 83.98 15 南开大学 82.46 16 中科大82.13 17 中南大学70.04 18 中国人民大学 67.38 19 东南大学 65.40 20北京师范大学 62.66 图片来源:【国立浙江大学论坛】 对本次排行榜的群众评价: http://www.ncku1897.net/post/topic.aspx?tid=2777201 http://bbs.sjtu.edu.cn/bbstcon,board,forum,reid,1299920622.html
个人分类: 分享|8121 次阅读|6 个评论
2011年高考化学易错警示
yaoronggui 2011-3-11 07:35
2011年高考化学易错警示 下载地址: 2011年高考化学易错警示.doc
个人分类: 高中化学|2938 次阅读|0 个评论
2011年山东省数字媒体技术重点实验室接受计算机相关调剂研究生
热度 5 hanhuijian 2011-3-10 19:39
2011年山东省数字媒体技术重点实验室接受计算机相关调剂研究生
2011年山东省数字媒体技术重点实验室接受计算机相关专业调剂研究生。重点实验室坐落在风景秀丽的泉城济南山东经济学院校内,是山东省“十一五”规划建设的省级重点实验室,依托山东经济学院建设。数字媒体技术研究方向的硕士招生,在山东经济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硕士点下进行,由山东省数字媒体技术重点实验室和山东经济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联合培养。山东经济学院与山东财政学院即将合并成立山东财经大学,合并后下一个目标是进入211或985工程重点建设大学。计算机(含数字媒体技术)方向研究生毕业发“山东财经大学”工学硕士证书。 山东经济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拥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硕士点,本次招生 全部公费培养,无学费 。2011年硕士研究生录取面向全国接受调剂生。报考专业:与计算机相关(数字媒体、通讯类、电子类、自控类、计算机类等,考数学一的,并且没有分数受限即过国家线 A区 ,均可申请调剂,从速!按照 (最新)2011年山东省数字媒体技术重点实验室研究生调剂录取程序 报名。 欢迎有志于数字媒体技术研究(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优秀考生联系调剂到“山东经济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联系方式:chinadigitalmedia@126.com 计算机调剂1群: 100912465 (该群每年用于重点实验室研究生报考和调剂,长期开放。) 计算机调剂2群: 90845327 (该群每年用于重点实验室研究生报考和调剂,长期开放。) 注意:未考数学一的其它专业的不要加入。 拟调剂考生请点击以下链接查看调剂程序,下载调剂申请表,办理手续。 (最新)2011年山东省数字媒体技术重点实验室研究生调剂录取程序 !! 0812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081200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 (2009年设立一级硕士点) 081201 计算机系统结构 081202 计算机软件与理论 081203 计算机应用技术 (原有硕士点,含数字媒体技术方向) 081280 软件工程 学校网址:山东经济学院 http://www.sdie.edu.cn/ 山东经济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http://web.sdie.edu.cn/jike/index.html 山东省数字媒体技术重点实验室 山东省数字媒体技术重点实验室是山东省“十一五”规划建设的省级重点实验室,依托山东经济学院建设。本实验室主要从事几何设计与可视媒体计算、计算机智能游戏与动画、并行处理与科学计算可视化、数字视频与图像处理和等方向的基础理论、算法及应用技术研究,形成了特色鲜明、国内有一定知名度的学科方向。实验室有一支结构合理、学风正派、和谐合作、勇于创新的学术团队。创新团队具有良好的数字媒体及相关专业教育背景和学术修养,技术创新能力强。先后承担了一批国家、省级或地方重大科研项目,在基础研究、系统研发等方面取得了一批重要成果,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实验室的基本定位是:瞄准国际学术前沿,准确把握国家和社会发展的战略需求,开展数字媒体技术领域基础性、前瞻性的研究,大力推进创新能力,使实验室成为特色鲜明的数字媒体技术研究基地、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学术交流基地和高技术辐射基地。通过科学研究及成果转化,获得持续竞争优势和能力,为推动我省动漫、游戏产业发展,建设山东省数字媒体技术产业基地而努力。 计算机智能游戏与动画实验室 计算机智能游戏与动画实验室是重点实验室四个主要实验室之一。该实验室与山东信息通信技术研究院合作共建,挂牌在齐鲁软件园。实验室主要开展基于自然交互的三维严肃游戏关键技术、三维动画数字表现技术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应用技术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智能语言问答、智能情景交互游戏、三维人体实时动画(表情动画、口型动画、肢体动画等)、3D织物仿真、真实感绘制等。目前该方向建设有“数字媒体兴趣团队” 计算机智能游戏与动画实验室拥有动作捕捉系统、三维扫描系统、非线性编辑系统、录音棚、调色系统、二维/三维动画制作系统、渲染系统、虚拟现实系统、工作站、体验中心等硬件设备,以及与这些设备配套的软件资源,包括智能数据处理软件VICON Blade V1.5、Inspeck 3D Mega capturor、苹果非线性编辑系统、索尼广播级高清录像机、专业环绕声录音棚系统、Quantel 4K专业调色、ToonBoom Harmony商业版、ToonBoom Studio 5.0、ToonBoom StoryBoard商业版、Comic Studio 4.0 EX、WACOM 21寸手绘屏Cintiq DTZ-21UX、3DElight 8.5 for maya、IBM渲染管理服务器、Enfuzion渲染分发管理软件、HP XW9400、HP Z600、HP Z400、多功能影院系统、互动展示系统等。 2011年山东经济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山东省数字媒体技术重点实验室研究方向 一、研究方向 (一)计算机应用技术 01 几何设计与计算机图形学 开展几何设计与计算、计算几何、信息可视化、医学图像处理等方面的综合研究。主要研究内容为:几何设计的算法与理论、曲线曲面的构造和修改、虚拟人体建模与处理、医学图像处理等。 02 图像处理与模式识别 主要进行计算机图像处理与模式识别相关理论和方法的研究,针对图像压缩、视频传输与分析 , 医学图像处理、三维物体重建、基于内容的图像信息检索、图像信息隐藏与数字水印等问题进行研究与开发。 03 计算机智能游戏与动画 严肃游戏关键技术、动画数字表现技术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应用技术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智能语言问答、智能情景交互游戏、科普动画、三维人体实时动画(表情动画、口型动画、肢体动画等)、3D织物仿真、真实感绘制等。 04 计算机网络计算技术 研究计算机网络及其应用、网络计算及其编程环境、 WEB 信息技术。主要研究内容为:网络计算模式下的信息处理的理论和方法、基于 Web 的数据处理、 Web 数据挖掘和 Web Services ( Web 服务)、基于 XML 和 Web 服务的电子商务 / 电子政务关键技术的研究(基于 XML 和 Web Services 的中间件关键技术研究等)等。 (二)计算机软件与理论 05 软件工程 开展软件工程基础理论、软件工程相关技术及其支撑工具和环境的研究。主要研究内容为:软件需求工程、 UML 和面向对象软件建模、可复用软件构件管理、软件过程管理、系统分析与设计、软件测试与质量控制、软件体系架构、软件工程实践等。 06 形式化方法与算法 开展复杂计算机系统的高可信构造理论与技术、计算生物学的算法研究。主要研究内容为:并发与交互理论、嵌入式与实时、混成系统的组件构造理论与技术、软件与程序的形式刻画与验证;研究生物分子作用关系、模式识别、结构预测、功能与信息分析方面的理论方法、数学建模、算法设计和生物分子仿真。 (三)计算机系统结构 07 并行处理与科学计算 研究并行计算、科学计算、图像处理和计算机辅助决策的理论、方法、及其应用技术。主要研究内容为:并行计算模型和算法、图像处理、信息可视化与辅助决策相结合等。 08 嵌入式系统 主要从事嵌入式系统的硬件设计,针对不同的嵌入式控制器,为适应不同的应用需求,而设计低功耗、低成本、实时性强的嵌入式硬件平台,从而支持嵌入式操作系统的运行。 二、 学校概况 山东经济学院原名山东财经学院,创建于 1952 年,是山东省建校最早的财经类普通高校,也是全国建校较早的财经类普通高校之一, 1978 年更名为山东经济学院,并成为全国首批获得学士学位授予权单位。 1993 年成为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 2009 年被确认为博士学位授权立项建设单位。经过五十多年的发展与积淀,学校现已成为以经济与管理学科为主,文、法、理、工、教育等多学科协调发展,办学水平较高、规模较大的普通高等财经院校。 学校坐落在以 “ 泉城 ” 闻名海内外的山东省省会济南市。现有两个校区,老校区位于经十路东端(燕山立交桥南),新校区(明水校区)位于经十东路东端,共占地 1580 亩,另有规划建设用地 2422 亩。校园内绿草如茵,花团锦簇,文明整洁,优雅怡人。 目前,山东省政府已决定将山东经济学院与山东财政学院合并,筹建山东财经大学,预计将在 2011 年上半年正式挂牌成立。 三、研究环境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是山东经济学院学科建设发展最快的一个学院。学院按照 “ 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有特色 ” 的办学要求,坚持学校是传授知识、创新知识和为社会培养高素质有用人才的办学理念,积极营造传授知识、创新知识的教学环境,培养 “ 理论与实践并重,基础与专业并重 ” 的素质高、能力强的二元型人才,使我院培养的毕业生既具有坚实的理论知识,又具有熟练的专业技术技能。本学科点主要优势与特色表现在: 1 )拥有一支以学术带头人和青年博士为骨干的教师队伍。现有教师 48 人,结构合理,其中博士生导师 2 人,博士后 2 人,教授 9 人,副教授 15 人,博士 18 人,在读博士 9 人。目前,主持国家基金项目的 40 岁以下青年教师有 8 人,在山东省属高校本一级学科中排名第一。 2 )组建了山东省数字媒体技术重点实验室,形成了特色鲜明、国内有一定知名度的学科方向,科研硬件条件位于省内前列。 3 )建立了以社会需求为驱动的个性化创新型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培养模式。近五年,学生先后获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国家二等奖和山东赛区一等奖,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山东赛区二等奖等奖项。 4 )学科方向在国内有较高知名度。近年来,先后完成或承担国家级项目 15 项,其中重大国际交流与合作项目 1 项;参与 973 、 863 等计划课题多项;主持省部级课题 20 余项,厅局级课题若干项,经费逾 1000 万;完成多项成果并通过了省级鉴定,成果处于国际先进、国内领先水平;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及省级科研成果奖 4 项,省级教学成果奖 5 项,山东高校优秀科研成果奖若干项;发表论文 300 余篇,其中 SCI/EI 收录 150 余篇;获专利授权 1 项。 5 )坚持理论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研究成果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所完成的 PACS 系统、 CT 图像的三维医学处理系统等软件系统,在社会上得到广泛认可和应用,理论成果 “ 可调整的曲面设计 ” 、 “ 基于高光线的光顺模型和带约束的曲面放缩 ” 等为设计部门提供了创新性有效技术,获得高度评价。 本学科的研究方向均属于山东省信息产业发展规划的重要发展领域,为推进山东省信息化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技术和人才支撑 , 为地方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并将在未来信息产业尤其是数字媒体领域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 四、 考试科目 ① 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 201 英语一 ③ 301 数学一 ④ 408 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 注: 1. 复试科目 ①程序设计( C/C++ 语言或 Java 语言任选其一) ②离散数学 2. 同等学历加试科目: ①数据库系统概论 ②计算机图形学 五、 招生说明 1. 毕业证书 届时将发 “ 山东财经大学 ” 毕业证书 2. 学位类型 我院招生的全部是学术型硕士学位研究生。 3. 学费 我院招生的研究生全部是公费。 4. 师资与经费 我院的硕士生指导教师 90% 具有博士学位,平均每人主持国家或省部级课题 1 项以上,经费充足。 5. 毕业生去向 我院硕士研究生的毕业去向主要有:出国、继续深造、公务员及国有大中型企业等。
个人分类: 数字媒体|4529 次阅读|1 个评论
鹰潭市第一中学2011届高三化学错题集
热度 3 yaoronggui 2011-3-10 09:12
鹰潭市第一中学2011届高三化学错题集 下载地址: 鹰潭市第一中学2011届高三化学错题集.doc
个人分类: 高中化学|3029 次阅读|1 个评论
2011年度中科院出版基金申请即将启动
热度 2 rensl 2011-2-20 10:22
收到科学出版社夏梁编辑有关中科院出版基金信息的邮件,希望对大家有用。 尊敬的各位老师: 2011 年度中科院出版基金的申请工作开始了。申请时间为 2 月 15 日 ~ 4 月 15 日 ,申请材料及程序与去年相比没有变化,您可以登陆 http://www.spfcas.org/ 参考阅读基金网站上的申请指南。 如果各位老师有申请意向,请与我联系,我一定鼎力相助! 敬颂 春祺 夏 梁 科学出版社 科学出版中心 生物分社 北京东黄城根北街 16 号 100717 Email: xialiang@mail.sciencep.com Tel: 010-64002234 附: 2010 年度中科院出版基 金 申请
个人分类: 业内资讯|4400 次阅读|3 个评论
科学家发现1999年土耳其大地震前兆:与2011年的相似性
热度 1 杨学祥 2011-2-20 05:03
科学家发现1999年 土耳其大地震前兆 2011/02/20 00:20 来源:YNET.com 北青网 北京青年报   新华社(记者 李学梅)法国国家科研中心18日发表公报说,科研中心与土耳其坎迪利观测台合作,发现了1999年土耳其大地震的前兆。   据科研中心介绍,土耳其地处地壳断层,是世界上地震高发国之一。20世纪,土耳其共发生9次震级在里氏7级或7级以上的地震,其中包括1999年8月发生在西北部城市伊兹米特的地震。这次地震造成近1.8万人死亡,经济损失高达200亿美元。为查明这次地震成因,法国和土耳其专家在这次灾后即开始勘察灾区,并详细研究了地震的相关资料。   专家小组日前在分析地震发生前后的录音时有了意外收获。他们发现,板块在断裂前曾发出连续震动声,这种声音十分微弱,不但当地居民毫无察觉,甚至在此后的研究中也一直被研究人员所忽视。震动声共持续了44分钟,并呈现出不断加强的趋势,一直到地震发生的一刻。研究人员认为,声音是由板块缓慢而不稳定的滑动造成的,也就是说,它是地震在“准备阶段”发出的信号。   科研中心表示,此前的研究认为,地震存在先兆,并会持续一段时间。但直到今天,这种说法只存在于理论和实验室的模型中。如果科学家能从其他地震中发现类似前兆,并加以总结、归纳,将大大提高地震预测的准确性,从而将人员和财产损失降到最低。   这一研究成果已发表在最新一期美国《科学》杂志上。 http://bjyouth.ynet.com/article.jsp?oid=76792912 拉尼娜现象可能持续到今年八月份:2011年与1999年的相似性 2011-2-6 13:28 拉尼娜现象可能持续到今年八月份:2011年与1999年的相似性 我在2010年就提出2011年与1999年的相似性,得到的认同也越来越多。 气象机构:拉尼娜现象可能持续到今年八月份 www.stockstar.com 2011-1-26 0:00:00 中华油脂网 据Commodity Weather公司表示,拉尼娜现象可能持续到今年八月份结束,它已经给澳大利亚造成了洪涝灾害,给南美农业产区造成了干旱,制约美国和中国的玉米和大豆产量。 该公司称,太平洋地区连续第二年发生拉尼娜现象可能导致今年六月到八月期间美国发生高温干燥天气,与1955年、1956年、1971年和1999年相当。 1971年和1999年美国玉米单产出现下滑。 在中国,今年六月到八月期间,多达一半的大豆作物以及近三分之一的玉米作物可能受到高温干燥天气的威胁。 过去一年全球玉米价格大涨了80%,大豆价格上涨了48%,因为俄罗斯、乌克兰和欧洲部分地区干旱,而加拿大和澳大利亚降雨过量。 (证券之星编辑整理) http://futures.stockstar.com/IG2011012630000628.shtml 2011年和1999年的相似性:拉尼娜现象持续全年 2011-2-3 05:05 2011年和1999年的相似性:拉尼娜现象持续全年 杨学祥 澳大利亚气象局(Bureau of Meteorology)2月2日表示,澳大利亚近期遭遇的史上最严重的拉尼娜(La Nina)现象已经进入稳定期,有明确迹象显示,最糟糕的阶段已经过去,不过拉尼娜现象可能将持续2011年全年 。 我在2010年12月18日指出,1997年4月-1998年6月发生20世纪最强的厄尔尼诺事件,1998年是有气象记录以来最热的一年。紧随其后,1998年6月-2000年8月发生了持续两年的最强的拉尼娜事件,1999年气温跌入近10年的低谷。2010年前10个月的高温意味着2011年将跌入近十年气温低谷。全球气温的暴起暴落值得关注 。 1999年的灾害记录:关注2011年的防灾重点 一、干旱 二、洪涝 三、低温冻害 四、风雹 五、地震 根据潮汐和地球自转12年周期,2010年与1998年、2011年与1999年的情况大致相同:1998年为有记录以来温度最高,1999气温骤降,地震增强(台湾9·21大地震)。2009-2010年发生厄尔尼诺事件,2010年7月发生拉尼娜事件。2011年低温多震可能性很大 。人们只记住了1998年是有气象记录以来最暖的一年,忽略了紧随其后的1999年的气温低谷和地震频发,全球气温的暴起暴落值得关注。1999年的干旱、洪涝、低温冻害、风雹、地震灾害值得关注,我们必须做好预防的准备 。 我在2011年1月31日指出,1999年,我国种植业生产遭受了南涝北旱、东北春季低温、长江流域“凉夏”、台风、早霜、冻害等多种自然灾害的袭击,特别是北方大部地区出现了接近1997年的大范围、长时间的旱灾,长江流域发生了较为严重的洪涝灾害,给种植业造成较大损失。据有关部门核实,1999年全国农作物受灾总面积7.5亿亩左右,与上年大体相当。其中成灾4亿亩,绝收1亿亩,分别比上年增加2300多万亩和减少1200多万亩。全年因灾损失粮食700亿斤、棉花60多万吨、油料180多万吨,与上年基本持平。总体分析,1999年农业自然灾害属中等偏重发生年。根据潮汐和地球自转12年周期,2010年与1998年(最热年、厄尔尼诺转换为拉尼娜、极端灾害年)、2011年与1999年的情况大致相同:关注1999年灾害重演 。 我在2011年1月28日指出,每年4月9日-7月28日(110天)及11月18日-1月23日(66天)为地球自转加速阶段,有利于厄尔尼诺事件的形成,季节性的厄尔尼诺现象就发生在每年12月25日圣诞节附近;1月25日-4月7日(72天)及7月30日-11月6日(109天)为地球自转减速阶段,有利于拉尼娜事件的形成 。 2010年11月18日-2011年1月23日(66天)为地球自转加速阶段,有利于厄尔尼诺事件的形成,这个阶段刚刚过去,这也是国际气象组织检测到拉尼娜强度减弱的原因。2011年1月4次7级以上强震发生在1月1日至19日不是巧合。 2011年1月25日-4月7日(72天)及7月30日-11月6日(109天)为地球自转减速阶段,有利于拉尼娜事件的形成。这是拉尼娜事件至少持续到2011年4-5月的原因,日本、俄罗斯、印尼三大火山喷发集中在1月26日至27日也不是巧合。伴随拉尼娜强度的增加,全球灾害的强度会继续上升 。 如果2011年的拉尼娜事件能够顺利度过2011年4月9日-7月28日(110天)地球自转加速阶段,拉尼娜持续全年就会发生,请注意观察检测。 参考文献 1. 孙海琴。澳气象局:拉尼娜现象或持续2011年全年.2011年2月2日 12:30世华财讯。 http://content.caixun.com/NE/02/f2/NE02f27n.shtm 2. 杨学祥。2011年和1999年的相似性:共同的预见。发表于 2010-12-18 7:15:15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94724 3. 杨学祥。1998至1999年和2010至2011年对比:气温暴起暴落。发表于 2010-12-7 7:58:07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91079 4. 杨学祥。千年极寒PK最热年:前冬暖后冬冷暴起暴落可能性大。 发表于 2010-11-28 6:57:35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88132 5. 杨学祥。关于旱灾的警告记录:1999年灾害可能重演。2011-1-31 04:29 科学网。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409278 6. 杨学祥。2011年1月地震火山多发的原因:潮汐组合和拉尼娜。 2011-1-28 09:34 科学网。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408576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410618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4740 次阅读|1 个评论
2011年5月微震监测国际盛会----南非矿震研究院年会简介
edward3 2011-2-14 15:19
2011 Seminar on: The Future of MonitoringSeismic Rock Mass Response to Mining 23 24 May, Arabella Country Estate, Hermanus, South Africa Sunday 22 May 09h30, Arabella Estate: Meeting of the InternationalResearch Advisory Board of the Institute of Mine Seismology Sunday Evening 22 May 18h00 - Ice-breaker Monday 23 May 08h30 - Lectures on Key Issues in Monitoring Modelling Seismic Rock Mass Response to Mining Tuesday 24 May 08h30 - Presentations on Practical Applications ofMonitoring and Modelling Seismic Rock Mass Response to Mining 25 - 27 May, IMS Offices, Stellenbosch, South Africa Wednesday 25 May 08h30 - A Course on Quantification of SeismicSources Processing of Seismological Data Thursday 26 May 08h30 - A Course on Seismic Hazard in Mines Friday 27 May 08h30 - A Course on High Definition Rock MassCharacterization with Active and Passive Seismic Confirmed Presentations as at 07 February 2011 Integration: Seismology and Rock MechanicsGeoRisk and Fault Slip Control in DeepMining, Prof. Peter Kaiser, President and CEO of CEMI, Canada The Use ofMicroseismicMonitoring to Calibrate Numerical Modelsof Rockmass Failure, Dr Richard K. Brummer, Itasca Consulting Canada Observations of Seismicity, Stress, Strain and Strength DuringCave Initiation and Propagation, Dr David Beck, Beck Engineering,Australia Modelling of DeepMine Rock Fracture Processes, Dr John Napier,University of the Witwatersrand, South Africa Functional Specifications for In-stope Support Based on SeismicObservations and Theory, Prof. Ray Durrheim, University of the Witwatersrand,South Africa Self- and Cross-Influence BEMIntegrals of Distributed Dislocationsand Tractions, Dr Assen Ilchev, Institute of Mine Seismology Utility of Material Point Method to Model Seismic Deformation,Dr Assen Ilchev and Gys Basson, Institute of Mine Seismology Results of Seismic Monitoring at Zhelezniy Open Pit at KolaPeninsula, Prof. Anatoliy A. Kozyrev, Mining Institute Apatity, Russia Evolution of Seismicity Driven by Combination ofMining Inducedand Tectonic Stresses at Khibiny, Kola Peninsula, Prof. Nikolay N.Melnikov, Mining Institute Apatity, Russia Seismology Seismic HazardMonitoring the Earth’s Interiors Using Ambient Seismic Noise, Dr Florent Brenguier, Institut de Physique du Globe de Paris Modellingwaveforms of seismic sources induced by room-and-pillarmining and by an underground hydrocarbon storage, Prof. AleksanderS. Voznesenskii, Moscow State Mining University Attenuation of P- and S-wave in the Mining Districts Observedat Surface, and Attenuation as Controlling Factor of Strong Ground2Motion Prediction Model, Dr Artur Cichowicz, Council for Geoscience,South Africa Imaging Direction of Rupture and Inverting Slip Velocity of SeismicEvents in Mines, Dr Ernest Lötter, Institute of Mine Seismology Peculiarity of Seismic Source Mechanisms in Mines Dr DmitriyMalovichko, Institute of Mine Seismology VolumeMined and Seismic Hazard - A case study, Lourens Scheepersand Gerhard Morkel, AngloGoldAshanti Forecasting Seismic Hazard in Time and VolumeMined Domain,Dr Aleksander Mendecki and Cornel du Toit, Institute of Mine Seismology Routine Short TermGroundMotion Hazard Assessment inMines,Dr Gerrie van Aswegen, Institute of Mine Seismology High Resolution Active Seismic Monitoring in Mines; Dr RichardLynch, Institute of Mine Seismology New Technologies for Monitoring Seismic Rock Mass Responseto Mining, Gareth Goldswain, Institute of Mine Seismology Seismology Research and TrainingOn SA Capability for Training and Education in Rock Mechanics and Seismology, Dr Matthew Handley, Hands on Mining, South Africa Growing Seismologists in South Africa, Prof. Ray Durrheim, Universityof the Witwatersrand, South Africa Key Issues inMine Seismology Research, Dr Aleksander Mendecki,Institute of Mine Seismology For registrations please contact Rynelle.Eksteen@IMSeismology.org.
个人分类: 微震|5107 次阅读|0 个评论
中医专家提示:2011年需要警惕瘟疫流行,须防急病致死
wya 2011-2-12 10:42
据北京崔月犁传统医学研究中心中医专家推算: “从春分至小满前(3月下旬至5月下旬),主气是少阴君火,客气是少阳相火。天气温暖,春光明媚,草木荣茂。由于气温回升过快,热邪郁积难发,易生疠气, 很可能会有瘟疫流行,须防急病致死 。发病可能多在北方。应多吃绿豆、荸荠、藕等清火类食品。” 原文请参考: http://www.pingxintang.com/Show.asp?sID=2nID=2ID=192 西医监测结果已经出现征兆: “卫生部昨日报告称,2011年1月,全国报告甲流发病数3833例,死亡15例,记者对比发现, 1月份 甲流 感染人数就超过了2010年全年感染总数的50%。 ” 原文参考: http://news.163.com/11/0212/02/6SLKB4FB0001124J.html 真正的中西医结合并不是一边吃西药,同时还要吃中药。或许上述案例可以有些启发,看如何发挥中西医的各自优势。
个人分类: 中医大师思想摘录|3498 次阅读|0 个评论
2011年全国工程地质学术年会一号通知
silvershark 2011-2-10 09:33
2011年全国工程地质学术年会一号通知
会议时间与地点 2011 年08 月02 日~08 月06 日,西宁 其中:08 月02 日全天报到; (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委员、IAEG 会员,8 月1日报到,8 月2 日召开年度工作会议) 08 月03 日~08 月04 日学术大会 08 月05 日~06 日会后工程地质考察 2011年全国工程地质学术年会一号通知20110105.pdf
个人分类: 会议通知|2934 次阅读|0 个评论
辛卯年[2011年]春节发出的和收到的拜年短信
热度 1 mazheng 2011-2-9 00:21
和去年一样,博主将大年三十向亲朋好友群发的拜年短信贴在这里,给科学网上各位朋友拜个晚年。 小白兔,白又白,才是一年春早来。 愿健康,祝发财,阖家欢喜乐开怀。 若是别人祝福你,不妨回复:"优兔"。 马峥给各位拜年了。 兔年收到的短信仍然不少,而且其中一些有各式各样的兔子形象,挺有意思。特在此选贴几条和大家分享:(发送者用姓名首字母代替,以收到时间先后为序) (\ /) ( . .) ? c(”)(") 祝您全家新春快乐!健康平安!兔年吉祥!WCJ /)/) /)/) ( -.-) (-.- ) 'c-) 'c-) Happy Chinese New Year 兔 You!祝兔年全家幸福安康,心想事成,万事如意! JY (\ /) ( ^.^ ) (") (") 新年好,兔年到,QHY给您拜年啦,祝您及全家开开心心每一天,健健康康每一秒,大展鸿“兔”。 /)/) /)/) /)/) /)/) (-.-) (-.-) (-.-) (-.-) Ω c-) c-) c-) c-) 春如画,姹紫嫣红发百花,年如期,亲朋好友诗酒茶,辞虎迎玉兔,衷心祝您及家人:吉星高照,百福并臻,千详云集,万事亨通!SB 如果各位看官有其他样式的兔子,欢迎也贴在这里。
个人分类: 艺不压身|2714 次阅读|3 个评论
Scrip selling at Punahou’s Carnival 2011
zuojun 2011-2-7 15:33
By June I signed up to sell scrips at Punahou’s Carnival at the last minute, because I saw email urging parents to help out two days before the carnival. Scrip selling is hard work, but I would rather work hard than wasting my time there. Why is scrip selling hard work? The booth for selling scrips is small. In fact, it is so small that I could hardly move once I sit down on my stool. There are two people in each booth, with a policeman standing outside. (You will see why shortly.) Each scrip costs 25c, and each sheet is worth $5. One needs scrips for almost everything at the carnival (except for big items, such as a painting that has a sticker price of $5000). I worked the last shift on the last day, starting to sell at 8 pm and stop at 10:30 pm, half an hour before the closing time of the carnival. (To get to Punahou, I had to park at U. Hawaii and walk. So, I had to leave home at 6:30 pm in order to sign in at 7:15 pm, and I didn't get home until 11:30 pm.) The booth has only front windows to sell scrips, so it can be hot, dusty (or smoky depending on its location), and noisy (as mine was this time, surrounded by game stations). I managed to sip some water, but didn’t dare to drink it. Why? I was locked in there, no bathroom breaks! I kept on taking in cash (and cash only), and giving out scrips and changes. It was not super busy, but I managed to sell $5000 worth of scrips. (How did I know that? Well, each bundle is worth $500, and I had 11 bundles in all. So, by looking at the leftover bundles, I knew what I sold in that 2.5 hrs. Whether the cash I collected will match the scrips I sold is not my job; someone will be counting the cash I collected.) Now, you can do the math for Punahou’s Carnival 2011. Each booth has two people. There are about 10 booths in all (maybe more). There are four shifts each day, from 11 am to 10:30 pm. And the carnival lasted for two days, always. What is the total $$$$$$ you get?
个人分类: Uniquely Hawaii|2244 次阅读|0 个评论
I am glad the weather forecast failed, again
zuojun 2011-2-7 15:24
On Thursday (Feb. 3rd), the Weather Channel suggested 50% chance of rain in Honolulu on Saturday. I was concerned, because a big rain would be terrible for Punahou’s Carnival . It didn’t rain until 6 pm today (Sunday). In fact, it poured shortly after I got home, and still did not stop after more than 2 hrs. Why do I care, because I cannot take the trash out when it rains like this.
个人分类: Uniquely Hawaii|2253 次阅读|0 个评论
春晚真很不给力吗?
热度 8 Btree 2011-2-4 23:42
高中以来,除夕看春晚已经成为我一种习惯。吃完年夜饭后,从八点开始一直在电视机前面守候四个多小时。 春节期间走亲戚、朋友聚会,闲谈之中的话题总少不了对今年春晚的评价;近两年来,由于微博的兴起,更有众多网友一起聊春晚,刚刚查看新浪微博热门话题中关于春晚的有超过 1 千万条微博发言。由此可见春晚已经成为老百姓过年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或多或少总会有所关注。 春晚年年有,对春晚的批评也从未停止过,网络的流行更是使对春晚的批评铺天盖地。然而,我们不仅要问,今年春晚真的很不给力吗? 春晚作为艺术性的综合晚会,我不懂艺术,自然不大懂欣赏。我个人认为今年总体节目还可以,杂记依然精彩,小品也很火,也有很多新人唱出不错的歌曲,除此之外,今年春晚有下面几个特点。 草根平民化。以往春晚能看到的往往只有大牌明星,而可以看到今年春晚草根的歌手和舞蹈演员也登上了舞台,通过“我要上春晚”栏目选拔了很多节目。西单女孩《想家》,表达了一个外出打工仔期盼与家人团聚的心情;农民工旭日阳刚一曲《春天里》,道出了许多北漂一族的心声,其粗矿的声音已经深深留在大家的心中;深圳外来务工人员激情表演的街舞,表达了工人力量 ..... 这些都是来自所谓社会底层人员,来自老百姓,或许他们没有明星的才能,没有受过专业的训练,他们能很好的代表广大的人民,引起他们的共鸣,实际上无论从微博或者 QQ 空间大家的签名,都可以看到很多人都会因为《春天里》而感动。而且另一方面,草根平民化也为普通老百姓上春晚舞台提供了可行性。 草根平民化可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节目的质量,但应该是接下来的一种发展趋势,因为他们表达出来的感情更能够被大家所接受。 更好融入社会热点。今年春晚反映了许多当前热点的问题,蔡明的《新房》围绕当下高房价下结婚买房的问题;《“聪明”丈夫》也是关于房子问题,为了房子假离婚;姜昆相声《专家指导》汇集了各路“专家”,批判现实中很多这类所谓的伪专家;同时还有塞车问题等等。 或许有人会认为虽然关注了社会热点问题,但始终没有道出现实真正的悲剧,每个节目都有一个美好的结局,比如买不起房还就宣传“有爱才有家”。但我认为关注本身就是一种进步,春晚作为全国性的节目,在过年这样喜庆的日子总得宣传一些积极的东西,而且透过他我们至少还是可以看到房价高等社会现实。春晚作为综合性的晚会,在娱乐中关注热点问题,能在一定程度上引导舆论作用,揭示了底层人民生活的辛酸,有评论也认为这能“使笑声更有价值”。 加强互动性。今年春晚在节目设计上面更注重了互动性。开场舞《回家过年》几位演员打扮成为乘客从“和谐号”下来,他们包括青年、带孩子的妈妈、一起回家的情侣等,拉近了与观众的距离;而在很多节目里面也都有主意到与观众的互动,比如增加了一个魔术,虽然质量不是很好;西单女孩更是通过连线与家人在春晚舞台见面。 而春晚无论做得怎么样,每年都会引起很多批评,现在就可以预料下一年的春晚应该也是照样如此。 春晚已经成为一个常规性的节目,因此人们对于它总会有很高的期待。而实际上,想把常规性的东西做好,往往是比较困难的,因为是在已经存在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它不像举办奥运会,从无到有,能给大家带来很大的震撼。因此,当看到春晚每年都差不多,都是那些熟悉的面孔,人们则会有所反感。 有很多人看春晚总会带着批判的想法,甚至在微博上面看到一句话大致是说“除夕看春晚,才能在第二天更好跟大家批评春晚。”最近在学习哈佛大学的 positive pshchology ,其认为人们如果只关注一个问题时,往往会忽视很多其他问题。当大家总是希望从春晚中找到不好的方面时,总会忽略每年春晚的亮点。而且看到很多网友在骂,那也跟着一起骂。 我总认为在中国举办这种全国性的晚会,总会比较困难的。一方面在这种文化体制下面,只能去宣传一些看似很无力的大道理,必须紧扣当今的大潮流,节目会面临严格的审核,这些都是无形在限制着整个晚会的策划。另一方面全国性的节目面对着非常广大的观众群体,大家艺术修养不一致、文化水平有差异;各个名族有各自的风俗;各个年龄阶层有不同的观赏特点;南北地区有不同的认同点。而春晚在四个多小时内,都必须力求照顾到这些各个方面,他总不能认为使大家都全部满意。 今年春晚导演之一马东接受采访时谈到网友的批评,其是这样回复的:“中国那么大,中国不仅仅是北京、上海、广州、深圳,中国也不仅仅只有网络媒体。春晚之后,我们会关注大家对春晚的评论,但我们心里有一个谱———电视观众的收视比例在哪?重心在哪?正确取悦的大部分人在哪?我们一定会听到知识界的精英这样那样的想法,严格来说,我们心里很坦然。说实话,春晚的收视主体不是他们。” 我并不是认为今年春晚非常精彩、我们不应该批评春晚,毕竟有批评才有进步。它植入很多广告、今年相声貌似不够精彩、很多节目会有点牵强,这些都需要我们去批评。 我只是认为我们不应该只是一味地去关注春晚有多么烂,而忽略它实际上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精彩的节目,每一年也有自己的新特点。而当你批评它时,请正确去分析,不要人云亦云。 中国大部分民众是需要春晚的,而且他们大部分可能是沉默的,并没有出现在网络里。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5090 次阅读|13 个评论
[转载]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中共中央 国务院)
shangsh 2011-1-30 14:31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 (2010年12月31日)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兴水利、除水害,事关人类生存、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历来是治国安邦的大事。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必须下决心加快水利发展,切实增强水利支撑保障能力,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近年来我国频繁发生的严重水旱灾害,造成重大生命财产损失,暴露出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十分薄弱,必须大力加强水利建设。现就加快水利改革发展,作出如下决定。 一、新形势下水利的战略地位 (一)水利面临的新形势。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始终高度重视水利工作,领导人民开展了气壮山河的水利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为经济社会发展、人民安居乐业作出了突出贡献。但必须看到,人多水少、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是我国的基本国情水情。洪涝灾害频繁仍然是中华民族的心腹大患,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仍然是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农田水利建设滞后仍然是影响农业稳定发展和国家粮食安全的最大硬伤,水利设施薄弱仍然是国家基础设施的明显短板。随着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全球气候变化影响加大,我国水利面临的形势更趋严峻,增强防灾减灾能力要求越来越迫切,强化水资源节约保护工作越来越繁重,加快扭转农业主要“靠天吃饭”局面任务越来越艰巨。2010年西南地区发生特大干旱、多数省区市遭受洪涝灾害、部分地方突发严重山洪泥石流,再次警示我们加快水利建设刻不容缓。 (二)新形势下水利的地位和作用。水利是现代农业建设不可或缺的首要条件,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替代的基础支撑,是生态环境改善不可分割的保障系统,具有很强的公益性、基础性、战略性。加快水利改革发展,不仅事关农业农村发展,而且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不仅关系到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粮食安全,而且关系到经济安全、生态安全、国家安全。要把水利工作摆上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着力加快农田水利建设,推动水利实现跨越式发展。 二、水利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基本原则 (三)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水利作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优先领域,把农田水利作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任务,把严格水资源管理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举措,注重科学治水、依法治水,突出加强薄弱环节建设,大力发展民生水利,不断深化水利改革,加快建设节水型社会,促进水利可持续发展,努力走出一条中国特色水利现代化道路。 (四)目标任务。力争通过5年到10年努力,从根本上扭转水利建设明显滞后的局面。到2020年,基本建成防洪抗旱减灾体系,重点城市和防洪保护区防洪能力明显提高,抗旱能力显著增强,“十二五”期间基本完成重点中小河流(包括大江大河支流、独流入海河流和内陆河流)重要河段治理、全面完成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和山洪灾害易发区预警预报系统建设;基本建成水资源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体系,全国年用水总量力争控制在6700亿立方米以内,城乡供水保证率显著提高,城乡居民饮水安全得到全面保障,万元国内生产总值和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明显降低,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5以上,“十二五”期间新增农田有效灌溉面积4000万亩;基本建成水资源保护和河湖健康保障体系,主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明显改善,城镇供水水源地水质全面达标,重点区域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治理,地下水超采基本遏制;基本建成有利于水利科学发展的制度体系,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基本建立,水利投入稳定增长机制进一步完善,有利于水资源节约和合理配置的水价形成机制基本建立,水利工程良性运行机制基本形成。 (五)基本原则。一要坚持民生优先。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水利问题,推动民生水利新发展。二要坚持统筹兼顾。注重兴利除害结合、防灾减灾并重、治标治本兼顾,促进流域与区域、城市与农村、东中西部地区水利协调发展。三要坚持人水和谐。顺应自然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合理开发、优化配置、全面节约、有效保护水资源。四要坚持政府主导。发挥公共财政对水利发展的保障作用,形成政府社会协同治水兴水合力。五要坚持改革创新。加快水利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攻坚,破解制约水利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 三、突出加强农田水利等薄弱环节建设 (六)大兴农田水利建设。到2020年,基本完成大型灌区、重点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任务。结合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实施,在水土资源条件具备的地区,新建一批灌区,增加农田有效灌溉面积。实施大中型灌溉排水泵站更新改造,加强重点涝区治理,完善灌排体系。健全农田水利建设新机制,中央和省级财政要大幅增加专项补助资金,市、县两级政府也要切实增加农田水利建设投入,引导农民自愿投工投劳。加快推进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优先安排产粮大县,加强灌区末级渠系建设和田间工程配套,促进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建设。因地制宜兴建中小型水利设施,支持山丘区小水窖、小水池、小塘坝、小泵站、小水渠等“五小水利”工程建设,重点向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倾斜。大力发展节水灌溉,推广渠道防渗、管道输水、喷灌滴灌等技术,扩大节水、抗旱设备补贴范围。积极发展旱作农业,采用地膜覆盖、深松深耕、保护性耕作等技术。稳步发展牧区水利,建设节水高效灌溉饲草料地。 (七)加快中小河流治理和小型水库除险加固。中小河流治理要优先安排洪涝灾害易发、保护区人口密集、保护对象重要的河流及河段,加固堤岸,清淤疏浚,使治理河段基本达到国家防洪标准。巩固大中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成果,加快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步伐,尽快消除水库安全隐患,恢复防洪库容,增强水资源调控能力。推进大中型病险水闸除险加固。山洪地质灾害防治要坚持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相结合,抓紧完善专群结合的监测预警体系,加快实施防灾避让和重点治理。 (八)抓紧解决工程性缺水问题。加快推进西南等工程性缺水地区重点水源工程建设,坚持蓄引提与合理开采地下水相结合,以县域为单元,尽快建设一批中小型水库、引提水和连通工程,支持农民兴建小微型水利设施,显著提高雨洪资源利用和供水保障能力,基本解决缺水城镇、人口较集中乡村的供水问题。 (九)提高防汛抗旱应急能力。尽快健全防汛抗旱统一指挥、分级负责、部门协作、反应迅速、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管理机制。加强监测预警能力建设,加大投入,整合资源,提高雨情汛情旱情预报水平。建立专业化与社会化相结合的应急抢险救援队伍,着力推进县乡两级防汛抗旱服务组织建设,健全应急抢险物资储备体系,完善应急预案。建设一批规模合理、标准适度的抗旱应急水源工程,建立应对特大干旱和突发水安全事件的水源储备制度。加强人工增雨(雪)作业示范区建设,科学开发利用空中云水资源。 (十)继续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建设。到2013年解决规划内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十二五”期间基本解决新增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的饮水问题。积极推进集中供水工程建设,提高农村自来水普及率。有条件的地方延伸集中供水管网,发展城乡一体化供水。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落实管护主体,加强水源保护和水质监测,确保工程长期发挥效益。制定支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的用地政策,确保土地供应,对建设、运行给予税收优惠,供水用电执行居民生活或农业排灌用电价格。 四、全面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十一)继续实施大江大河治理。进一步治理淮河,搞好黄河下游治理和长江中下游河势控制,继续推进主要江河河道整治和堤防建设,加强太湖、洞庭湖、鄱阳湖综合治理,全面加快蓄滞洪区建设,合理安排居民迁建。搞好黄河下游滩区安全建设。“十二五”期间抓紧建设一批流域防洪控制性水利枢纽工程,不断提高调蓄洪水能力。加强城市防洪排涝工程建设,提高城市排涝标准。推进海堤建设和跨界河流整治。 (十二)加强水资源配置工程建设。完善优化水资源战略配置格局,在保护生态前提下,尽快建设一批骨干水源工程和河湖水系连通工程,提高水资源调控水平和供水保障能力。加快推进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及配套工程建设,确保工程质量,适时开展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前期研究。积极推进一批跨流域、区域调水工程建设。着力解决西北等地区资源性缺水问题。大力推进污水处理回用,积极开展海水淡化和综合利用,高度重视雨水、微咸水利用。 (十三)搞好水土保持和水生态保护。实施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采取小流域综合治理、淤地坝建设、坡耕地整治、造林绿化、生态修复等措施,有效防治水土流失。进一步加强长江上中游、黄河上中游、西南石漠化地区、东北黑土区等重点区域及山洪地质灾害易发区的水土流失防治。继续推进生态脆弱河流和地区水生态修复,加快污染严重江河湖泊水环境治理。加强重要生态保护区、水源涵养区、江河源头区、湿地的保护。实施农村河道综合整治,大力开展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强化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督管理。建立健全水土保持、建设项目占用水利设施和水域等补偿制度。 (十四)合理开发水能资源。在保护生态和农民利益前提下,加快水能资源开发利用。统筹兼顾防洪、灌溉、供水、发电、航运等功能,科学制定规划,积极发展水电,加强水能资源管理,规范开发许可,强化水电安全监管。大力发展农村水电,积极开展水电新农村电气化县建设和小水电代燃料生态保护工程建设,搞好农村水电配套电网改造工程建设。 (十五)强化水文气象和水利科技支撑。加强水文气象基础设施建设,扩大覆盖范围,优化站网布局,着力增强重点地区、重要城市、地下水超采区水文测报能力,加快应急机动监测能力建设,实现资料共享,全面提高服务水平。健全水利科技创新体系,强化基础条件平台建设,加强基础研究和技术研发,力争在水利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和核心技术上实现新突破,获得一批具有重大实用价值的研究成果,加大技术引进和推广应用力度。提高水利技术装备水平。建立健全水利行业技术标准。推进水利信息化建设,全面实施“金水工程”,加快建设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和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提高水资源调控、水利管理和工程运行的信息化水平,以水利信息化带动水利现代化。加强水利国际交流与合作。 五、建立水利投入稳定增长机制 (十六)加大公共财政对水利的投入。多渠道筹集资金,力争今后10年全社会水利年平均投入比2010年高出一倍。发挥政府在水利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将水利作为公共财政投入的重点领域。各级财政对水利投入的总量和增幅要有明显提高。进一步提高水利建设资金在国家固定资产投资中的比重。大幅度增加中央和地方财政专项水利资金。从土地出让收益中提取10%用于农田水利建设,充分发挥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等土地整治资金的综合效益。进一步完善水利建设基金政策,延长征收年限,拓宽来源渠道,增加收入规模。完善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合理调整水资源费征收标准,扩大征收范围,严格征收、使用和管理。有重点防洪任务和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城市要从城市建设维护税中划出一定比例用于城市防洪排涝和水源工程建设。切实加强水利投资项目和资金监督管理。 (十七)加强对水利建设的金融支持。综合运用财政和货币政策,引导金融机构增加水利信贷资金。有条件的地方根据不同水利工程的建设特点和项目性质,确定财政贴息的规模、期限和贴息率。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支持农业发展银行积极开展水利建设中长期政策性贷款业务。鼓励国家开发银行、农业银行、农村信用社、邮政储蓄银行等银行业金融机构进一步增加农田水利建设的信贷资金。支持符合条件的水利企业上市和发行债券,探索发展大型水利设备设施的融资租赁业务,积极开展水利项目收益权质押贷款等多种形式融资。鼓励和支持发展洪水保险。提高水利利用外资的规模和质量。 (十八)广泛吸引社会资金投资水利。鼓励符合条件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通过直接、间接融资方式,拓宽水利投融资渠道,吸引社会资金参与水利建设。鼓励农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在统一规划基础上,按照多筹多补、多干多补原则,加大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力度,充分调动农民兴修农田水利的积极性。结合增值税改革和立法进程,完善农村水电增值税政策。完善水利工程耕地占用税政策。积极稳妥推进经营性水利项目进行市场融资。 六、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 (十九)建立用水总量控制制度。确立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红线,抓紧制定主要江河水量分配方案,建立取用水总量控制指标体系。加强相关规划和项目建设布局水资源论证工作,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及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重大建设项目的布局,要与当地水资源条件和防洪要求相适应。严格执行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制度,对擅自开工建设或投产的一律责令停止。严格取水许可审批管理,对取用水总量已达到或超过控制指标的地区,暂停审批建设项目新增取水;对取用水总量接近控制指标的地区,限制审批新增取水。严格地下水管理和保护,尽快核定并公布禁采和限采范围,逐步削减地下水超采量,实现采补平衡。强化水资源统一调度,协调好生活、生产、生态环境用水,完善水资源调度方案、应急调度预案和调度计划。建立和完善国家水权制度,充分运用市场机制优化配置水资源。 (二十)建立用水效率控制制度。确立用水效率控制红线,坚决遏制用水浪费,把节水工作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生产生活全过程。加快制定区域、行业和用水产品的用水效率指标体系,加强用水定额和计划管理。对取用水达到一定规模的用水户实行重点监控。严格限制水资源不足地区建设高耗水型工业项目。落实建设项目节水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制度。加快实施节水技术改造,全面加强企业节水管理,建设节水示范工程,普及农业高效节水技术。抓紧制定节水强制性标准,尽快淘汰不符合节水标准的用水工艺、设备和产品。 (二十一)建立水功能区限制纳污制度。确立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从严核定水域纳污容量,严格控制入河湖排污总量。各级政府要把限制排污总量作为水污染防治和污染减排工作的重要依据,明确责任,落实措施。对排污量已超出水功能区限制排污总量的地区,限制审批新增取水和入河排污口。建立水功能区水质达标评价体系,完善监测预警监督管理制度。加强水源地保护,依法划定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强化饮用水水源应急管理。建立水生态补偿机制。 (二十二)建立水资源管理责任和考核制度。县级以上地方政府主要负责人对本行政区域水资源管理和保护工作负总责。严格实施水资源管理考核制度,水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对各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节约保护主要指标的落实情况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交由干部主管部门,作为地方政府相关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加强水量水质监测能力建设,为强化监督考核提供技术支撑。 七、不断创新水利发展体制机制 (二十三)完善水资源管理体制。强化城乡水资源统一管理,对城乡供水、水资源综合利用、水环境治理和防洪排涝等实行统筹规划、协调实施,促进水资源优化配置。完善流域管理与区域管理相结合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建立事权清晰、分工明确、行为规范、运转协调的水资源管理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水资源保护和水污染防治协调机制。 (二十四)加快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体制改革。区分水利工程性质,分类推进改革,健全良性运行机制。深化国有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落实好公益性、准公益性水管单位基本支出和维修养护经费。中央财政对中西部地区、贫困地区公益性工程维修养护经费给予补助。妥善解决水管单位分流人员社会保障问题。深化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明确所有权和使用权,落实管护主体和责任,对公益性小型水利工程管护经费给予补助,探索社会化和专业化的多种水利工程管理模式。对非经营性政府投资项目,加快推行代建制。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水利工程建设和运行中的作用,引导经营性水利工程积极走向市场,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实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二十五)健全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立健全职能明确、布局合理、队伍精干、服务到位的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全面提高基层水利服务能力。以乡镇或小流域为单元,健全基层水利服务机构,强化水资源管理、防汛抗旱、农田水利建设、水利科技推广等公益性职能,按规定核定人员编制,经费纳入县级财政预算。大力发展农民用水合作组织。 (二十六)积极推进水价改革。充分发挥水价的调节作用,兼顾效率和公平,大力促进节约用水和产业结构调整。工业和服务业用水要逐步实行超额累进加价制度,拉开高耗水行业与其他行业的水价差价。合理调整城市居民生活用水价格,稳步推行阶梯式水价制度。按照促进节约用水、降低农民水费支出、保障灌排工程良性运行的原则,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农业灌排工程运行管理费用由财政适当补助,探索实行农民定额内用水享受优惠水价、超定额用水累进加价的办法。 八、切实加强对水利工作的领导 (二十七)落实各级党委和政府责任。各级党委和政府要站在全局和战略高度,切实加强水利工作,及时研究解决水利改革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实行防汛抗旱、饮水安全保障、水资源管理、水库安全管理行政首长负责制。各地要结合实际,认真落实水利改革发展各项措施,确保取得实效。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要切实增强责任意识,认真履行职责,抓好水利改革发展各项任务的实施工作。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按照职能分工,尽快制定完善各项配套措施和办法,形成推动水利改革发展合力。把加强农田水利建设作为农村基层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重要内容,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带领广大农民群众加快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二十八)推进依法治水。建立健全水法规体系,抓紧完善水资源配置、节约保护、防汛抗旱、农村水利、水土保持、流域管理等领域的法律法规。全面推进水利综合执法,严格执行水资源论证、取水许可、水工程建设规划同意书、洪水影响评价、水土保持方案等制度。加强河湖管理,严禁建设项目非法侵占河湖水域。加强国家防汛抗旱督察工作制度化建设。健全预防为主、预防与调处相结合的水事纠纷调处机制,完善应急预案。深化水行政许可审批制度改革。科学编制水利规划,完善全国、流域、区域水利规划体系,加快重点建设项目前期工作,强化水利规划对涉水活动的管理和约束作用。做好水库移民安置工作,落实后期扶持政策。 (二十九)加强水利队伍建设。适应水利改革发展新要求,全面提升水利系统干部职工队伍素质,切实增强水利勘测设计、建设管理和依法行政能力。支持大专院校、中等职业学校水利类专业建设。大力引进、培养、选拔各类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完善人才评价、流动、激励机制。鼓励广大科技人员服务于水利改革发展第一线,加大基层水利职工在职教育和继续培训力度,解决基层水利职工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广大水利干部职工要弘扬“献身、负责、求实”的水利行业精神,更加贴近民生,更多服务基层,更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三十)动员全社会力量关心支持水利工作。加大力度宣传国情水情,提高全民水患意识、节水意识、水资源保护意识,广泛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水利建设。把水情教育纳入国民素质教育体系和中小学教育课程体系,作为各级领导干部和公务员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把水利纳入公益性宣传范围,为水利又好又快发展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对在加快水利改革发展中取得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各级政府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奖励。 加快水利改革发展,使命光荣,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我们要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与时俱进,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奋力开创水利工作新局面!
个人分类: 水利知识|1252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2010关于加强上海高校知识服务能力建设的指导意见
tangminqian 2011-1-29 14:22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文件 沪教委科〔 2010 〕 78 号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印发《关于加强上海高校知识 服务能力建设的指导意见》的通知 各高等学校: 为贯彻落实国家和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深化高等学校内涵建设,充分发挥高等学校在国家和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中的作用,结合本市高校实际,特制定《关于加强上海高校知识服务能力建设的指导意见》(见附件),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执行。 附件:关于加强上海高校知识服务能力建设的指导意见 上 海 市 教育 委 员 会 二○一○年十二月三十一日 主题词 :教育 高校 服务 建设 意见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办公室 2011 年 1 月 6 日印发 (共印 85 份) 附件: 关于加强上海高校知识服务能力建设的指导意见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 — 2020 年)》和《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 — 2020 年)》,深化高等学校内涵建设,充分发挥高等学校在国家和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中的作用,现就加强上海高校知识服务能力建设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充分认识高等学校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1. 充分认识高等学校在国家和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从世界高等学校的发展历程来看,高等学校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逐渐成为一种共生关系,如“硅谷”与“斯坦福”、上海的“三区联动”等案例告诉我们: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是高等学校发展的重要基础,高等学校发展水平也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一流城市、一流教育”,高等学校知识创新能力和知识服务能力建设是国家和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2. 充分认识上海高等学校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的支撑作用。 上海正处于率先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加快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关键时期,上海高等学校要紧紧抓住上海城市发展转型发展的契机,围绕上海“四个中心”和“四个率先”的要求,推动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发挥高校在城市转型发展中的支撑作用。 3. 充分认识高等学校在区域社会文化建设中的引领作用。 哲学社会科学,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高等学校要充分发挥其独特理论创新和人才优势关注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和社会转型发展中出现的热点、难点问题,不断增强解决社会发展中现实问题的能力,担负起认识世界、传承文明、创新理论、咨政育人、服务社会的职责。 二、坚持“聚焦国家战略、服务区域发展”的基本原则 4. 进一步增强高校服务社会的意识。 高等学校的知识服务能力建设要以服务和支撑国家战略和区域转型发展为重点,聚焦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上海高新技术产业化和上海现代化服务业发展的重点领域,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不断深化产学研合作体制和机制,增强高校知识服务能力,推动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的建设。 5. 进一步推动高校的科研管理体制改革。 高等学校的内涵建设,要坚持走创新型、开放性、特色型、服务型发展之路,要坚持“扶需、扶特、扶强”的原则,将知识服务能力建设作为学校内涵建设的重要方面。通过不断完善高等学校知识服务能力评价体系,进一步强化需求导向,不断深化高校的科研管理体制改革。要注重高校三大功能的协调发展,形成创新人才培养、知识创新和知识服务良性互动,推动学校的内涵发展。 三、加强高等学校知识服务能力建设的若干举措 6. 建立推进工作体系。 在知识服务平台建设和管理中加强与本市相关委办局的沟通和协调,通过现有市级层面的各种联席会议制度对知识服务平台工程进行共建共管,建立相关的管理机构和工作小组,共同推进知识服务平台工程的建设。 7. 结合上海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需求,调整专业结构和优化学科布局。 高等学校应注重区域转型发展的需要,进行专业布局结构调整,培养符合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转型所需要的创新人才。构建与国际大都市发展、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转型相匹配的学科布局,支撑国家和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 8. 建设一批资源共享、开放合作的知识服务平台。 引导高校围绕国家战略和上海建设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和“四个中心”目标,依托高等学校优势学科,整合各方资源,建立一批高新技术产学研合作开发中心、知识服务中心和高级战略研究中心,努力使大学成为城市知识服务中心和国家知识服务重要基地。 9. 推进上海高校技术市场建设。 利用上海高校技术市场的平台和功能,进一步引入市场需求的机制,通过知识服务团队建设、产学研支撑项目和技术经纪人队伍建设等专项计划,提升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率,增强高等学校知识服务能力。 10. 推动国家大学科技园建设。 进一步探索产学研合作的长效机制,深化“三区联动”的发展模式,形成产学研战略联盟集聚区,发挥大学对周边经济社会发展的辐射优势,形成知识经济圈。 11. 推动高等学校利用自身特色资源或专业知识建立各类专业知识服务机构 。进一步推动高校的技术咨询与服务机构、特色教育培训机构、标准与评估机构、信息服务机构、创意设计机构等知识服务机构建设,构建各具特色的特色知识服务网络平台。积极组织开展为政府和企业各层次的咨询服务活动。 12. 注重科技资源共享,建立信息交流平台。 进一步推动高等学校各类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向企业开放,为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提供科技服务和技术支持。高校的大型仪器设备、精密仪器设备要加入公共研发平台提供给企业共享,积极为企业服务。通过信息交流平台的建设,增强高校与企业的科技信息交流,为企业提供科技资源和科技服务。 四、深化高等学校管理体制和评价体系的改革 13. 改进和完善高等学校知识服务能力评价体系。 要进一步深化评价体系和管理体制的改革,促进知识创新与知识服务能力协调发展。建立并完善以技术研发、技术转移、成果应用等为主的知识服务评价体系,进一步推动高校知识服务能力建设,不断深化高校的内涵发展。 14. 支持高校采取灵活的用人机制和政策,鼓励高等学校教师和科技人员服务社会。 鼓励高校和企业通过人员互派等交流模式,加强校企之间的联系,促进高校了解企业需求和增强高校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 15. 鼓励高等学校根据自身特色,探索多种形式的产学研合作模式。 通过“扶需、扶特、扶强”的原则,鼓励高等学校根据自身的特点,形成特色的科研管理模式和科研激励机制,根据自身的行业特色,探索各种产学研合作模式,寻找产业发展过程中高校和企业的结合点,提升高等教育对经济社会的知识服务能力。
个人分类: 研究方法与规范|1664 次阅读|0 个评论
2011年(辛卯)年气候特点分析及疾病流行情况
热度 11 张三火 2011-1-27 16:02
一、本年度的运气特点 2011 年的纪年干支为 辛卯 ,该年的岁运为水运不及,司天之气为阳明燥金,在泉之气为少阴君火。运气相合,属于运不及而得助(金生水,司天之气生岁运之气),所以该年当属于水运平气之年。 二、本年度的气候特点及规律 水运平气的年份,在气候变化上应该是既无太过,也无不及,气候变化比较平和。《内经》中称水运平气的年份为“静顺之年”。水运平气之年,运气在大寒节气当天( 2011 年 1 月 20 日)开始交运。 根据《素问·五常政大论》记载,岁运是水运平气之年,全年气候变化属于平静和顺的年份,天地之气以潜藏为主导,但是并不会因此而损害万物,而是平定而下行,使万物的生、长、化、收、藏气化规律维持正常。水运的特点比较明显,性质是润泽,功用表现为灌溉流溢,生化作用是使万物凝固坚硬,类属于水,所发挥的职能作用是使水泉江河川流不息,气候特点是严寒凝肃,表现为低温寒冷。 上半年寒冷干燥。下半年寒热交替出现,可能出现雨湿盛行的天气。当雨水湿气严重的时候,也会出现大风天气。全年有可能出现比较严重的低温、多雨、大风天气,会给人体及万物带来不利影响。 三、本年度的发病特点 水运平气之年,对应人体内脏是肾。肾主藏精,肾的精气充实营养骨髓和脑髓。肾开窍于耳、前后二阴,与大、小便,以及生殖功能密切相关。所对应的季节是冬季,五味为咸。 由于气候特点是寒冷,所以首先受害的就是所对应的脏——肾,所表现出来的典型病证是手足清冷(中医称为寒厥)。容易发生腰、骨关节病痛,腹胀、腹泻,尿频、尿多或淋漓不畅,耳鸣耳聋、肢体浮肿、畏寒怕冷等病证。 虽然本年度从运气相合分析,为平气之年,但是从该年六气的客主加临分析,全年中六个时段(从大寒节气开始,每四个节气为一个时段)当中的初之气、三之气、四之气、五之气、终之气均为“主克客,不相得”,为逆,而二之气属于“臣位君”,也为逆。说明全年六步气候变化都可能出现异常,可引起多种疾病发生。具体情况如下: 初之气(大寒日至春分前): 在这个时段里阴寒之气凝聚,天气寒冷肃杀,流水结冰,寒雨下降。人们容易患上内热腹胀、面目浮肿、多困嗜睡、鼻塞流涕、衄血(鼻出血、牙龈出血、皮下出血等),多喷嚏、呵欠,呕吐、小便黄赤,甚至出现小便涩痛、淋漓不畅等病证。 二之气 ( 春分日至小满前 ): 在二之气到来的时候,自然界中的阳热之气开始布散,气温骤然升高,此时人们因摆脱寒冷、沐浴春阳而感到舒适,自然万物开始生长繁茂。但是由于此段时间气候会表现出异常炎热的反常现象,所以可能有严重的瘟疫大面积暴发,使人突发疾病而暴亡。 三之气 ( 小满日至大暑前 ): 在三之气里,由于司天之气是阳明燥金,而主气是少阳相火,所以天气会出现凉燥的秋气特点,凉燥之气与夏季的火热之气相互交结,燥热达到一定的程度,反而会出现雨湿天气,此时,人们容易患忽冷忽热,发热、恶寒交替出现的感冒类病证。 四之气 ( 大暑日至秋分前 ): 在四之气里,主气为太阴湿土,客气是太阳寒水,此时寒湿相合,寒雨不时降临。人们易患突然昏倒、震颤战 慄 、神昏谵语、少气乏力、咽喉干燥、口渴喜多饮水,以及心前胸疼痛、痈肿疮疡、寒热往来的疟疾、身体畏寒、四肢逆冷等病证,还可能出现骨痿(腰身脊柱不能直立转动摇摆、下肢足踝萎弱无力不能随意运动的病证)、便血等病。 五之气 ( 秋分日至小雪前 ): 在五之气这段时期,主气是阳明燥金,客气是厥阴风木。使得在秋季出现了像春天一样温暖的气候特点,草木又重新开始生长繁荣,在这种气候条件下,人们的身体会很舒适,很少因气候变化而有疾病发生。 终之气 ( 小雪日至大寒前 ): 在终之气到来时,主气是太阳寒水,客气是少阴君火。在冬天出现气候反温的现象,阳气布散,冬寒不显,原本应该在冬天蛰伏的小动物都没有去按时冬眠,应该封冻的河水还在流动。在这种气候条件下,人们也会感觉到很舒适,一般都会健康无病。但是,由于气候反常,可能出现暖冬,会使温病(流行性感冒等)流行。 从上述六个时段的分析来看,辛卯年的六步气候变化中,每一步都会出现与时令不相符的异常气候,尤其是“二之气”,即春分至小满前一天的一段时间里,将有“ 厉大至,民善暴死 ”的瘟疫病情发生;在“终之气”,即小雪至大寒前一天的这段时间里,将有“ 其病温 ”的温病类疾病发生。不可不重视啊! 又因为本年度是属于运不及而得助的年份,所以分析气候变化规律的时候,应该以六气为主,以五运为次。如此看来,六气代表的六个时段所分析的气候变化及疾病情况,更应该得到人们的重视。 中医运气学理论是中国古人在古代天文、气象、地理、算术等基础上研究探讨自然规律的一门学问。以六十年为一个周期循环,来研究天体运行(五大行星、日、月,九星、北极星、二十八星宿等)对气候变化、地球生态、万物生化以及人体生理病理的影响,对于中医临床分析病因病机、辨证论治和预防疾病、养生等,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实用价值。 人类发展到现在,生存环境的改变,人为因素的破坏,都给我们生存的家园带来很大的影响,也使运气学理论的推导更具复杂性。天人相应,以前我们总是强调自然规律会影响到人,其实,人的行为,同样会影响到自然。只不过,人的力量再怎么着也大不过自然!所以,古人总是告诫:要顺应自然。
个人分类: 中医研讨|4926 次阅读|29 个评论
经济评论:警惕一种论调,防止另一种倾向
lxj6309 2011-1-21 22:29
最近,几乎所有人都在高调谈论2011年国家经济调控的主要任务是制止通胀,特别是统计局发布了今年的GDP增长率以后,此说更甚。刚才读新华网的一篇报道:GDP增长“超十” 外电称中国已成第二大经济体 ,其中提到这个数字甚至引发了亚洲股市的下跌,投资者们相信中国将出台更加紧缩的政策来给炽热的经济降温。数据公布后,东京股市下跌1.13%,上海股市下跌1.10%,香港股市下跌1.15%,悉尼股市下跌0.97%( 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1-01/21/c_121009240.htm )。本博主认为:对这种舆论一定要保持警惕,防止2008年的场景重演,造成前后期两重天。 美国的宽松货币政策对世界经济复苏不是一剂良药,其后果需要拭目以待,有可能造成经济的二次危机或滞涨局面。中国一个市场吃不了美国的出口增长,况且我们还有自己过剩的生产能力需要消化。我国的经济调控关键一是调结构,包括产业结构、分配结构和区域结构,二是坚决打击过分投机和非法违规投机。这几个结构的调整核心是按照区域分类对待。东部一定要把重心放在提高科技创新、产品质量和生活质量上来,放低总的速度,中西部依然要快速增长,10%的速度是适合的。分配结构的调整有赖于国有经济的份额保证,国有经济的红利一部分转化为财政收入,成为保障民生的经济基础,从而增加普通民众的实际收入。建议国家统计局制定居民实际收入统计(不是用价格缩减,是用实际享受调整),以此分析我国收入分配失衡的真实情况,并据此制定收入调控法规政策。所以,调控的基本原则是东压西放,结构转移。
个人分类: 每周经济评论|3070 次阅读|0 个评论
专家技术预测:2011年年底原油价格可能达到每桶117美元
热度 2 毛宁波 2011-1-14 23:33
Oil May Reach $117 by Year-End, Auerbach Grayson Says: Technical Analysis By Margot Habiby - Jan 14, 2011 8:08 PM GMT+0800 Crude oil may surge to $117 a barrel by the end of the year if it can break through resistance at $98, according to technical analysis by brokerage Auerbach Grayson. Futures reached highs of about $98 in November 2007 and January 2008, a so-called double top that corresponds to the starting point for a Fibonacci retracement study, said Richard Ross , a technical analyst with the New York brokerage. Ross omitted the spike above $100 to a record $147.27 a barrel in July 2008 from the calculations. I think were going to test that mini double top from 2007 and 2008, he said. If we can take that out, it sets the stage for the next leg up. Oil futures may reach $98 by the end of the first quarter, then test technical resistance at $109.50 and around $117, prices that correspond with Fibonacci levels that are 23.6 percent and 38.2 percent above the initial target, Ross said. Oil has support at about $87, a 23.6 percent retracement from $98, and then at around $84 and $80, he said. Oil for February delivery fell 46 cents, or 0.5 percent, to settle at $91.40 a barrel yesterday on the New York Mercantile Exchange . Prices have risen 15 percent in the past year. Technical analysts use historical chart patterns and tools such as the Fibonacci sequence to predict potential future price movements. To contact the reporter on this story: Margot Habiby in Dallas at mhabiby@bloomberg.net . To contact the editor responsible for this story: Dan Stets at dstets@bloomberg.net .
个人分类: 世界能源|4084 次阅读|1 个评论
鹰潭一中高三(8)班2011年主题班会—冬训
yaoronggui 2011-1-14 22:03
2011年1月3日下午第四节课,按照学校的统一部署,高三(8)班召开了主题班会冬训。 首先由我宣读了冬训的主要内容及其实施方案,然后由优秀学生代表进行发言,通过此次活动,很多同学都充分认识到了冬训的重要性,意识到了高考的脚步很快来临。 下面是优秀学生代表发言时的照片:
个人分类: 教育管理|4199 次阅读|0 个评论
2011MCMhomework
sobolev 2011-1-14 15:42
见附件homework如下 homework 按照MCM要求,在22日之前将论文发到 sobolev@126.com 希望大家踊跃参与讨论。
个人分类: 未分类|2537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 Best Values in US Public Colleges 2011
zuojun 2011-1-13 14:36
Best Values in Public Colleges 2011 1. 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at Chapel Hill Undergraduate Enrollment: 17,981 SAT: 73% scored 600 or higher on verbal/math; ACT: 83% scored 24 or higher Student/Faculty Ratio: 14 Graduation Rate 4-yr./6-yr.: 74%/87% Total In-State Cost: $17,000 Total Out-of-State Cost: $35,614 Average Debt at Graduation: $14,262 This outstanding research institution delivers its education for a total cost in-state of $17,000, only a little more than the average price -- $16,140 -- for public institutions nationally. It also offers generous financial aid to students with need, bringing the average cost after need-based aid to just over $7,000. Founded in 1789, Carolina attracts world-class faculty and leads the pack among public universities for producing Rhodes scholars. 2. University of Florida Undergraduate Enrollment: 33,628 SAT: 61%; ACT: 71% Student/Faculty Ratio: 20 Graduation Rate 4-yr./6-yr.: 58%/83% Total In-State Cost: $14,684 Total Out-of-State Cost: $36,961 Average Debt at Graduation: $15,932 With the lowest in-state cost -- $14,684 -- of our top-10 ranked schools, UF represents a bargain even for families who don't qualify for financial aid. Most in-state students do qualify for assistance, thanks to the merit-based program known as Bright Futures. At $9,759, the cost after non-need-based aid is among the lowest on our list. 3. University of Virginia Undergraduate Enrollment:15,464 SAT: 78% ACT: 84% scored 24 or higher Student/Faculty Ratio: 16 Graduation Rate 4-yr./6-yr.: 85%/93% Total In-State Cost: $20,647 Total Out-of-State Cost: $43,593 Average Debt at Graduation: $19,939 Also known as Mr. Jefferson's Academical Village (as in founder Thomas Jefferson), UVA posts the highest graduation rates in our rankings and offers the most generous need-based financial aid. The average need-based package -- $14,955 -- reduces the price for students who qualify to a bargain-basement $5,692.
个人分类: From the U.S.|2664 次阅读|0 个评论
2011,追寻真相,重塑信仰
张显峰 2011-1-11 11:17
新年的阳光打在我们的脸上,我们有足够的理由许下良好的愿望。我们习惯这样说,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准备迎接新的开始。语气轻松得就像每天起床,打个哈欠,伸个懒腰。   但作别总是困难的。尽管我们可以盘点出诸如战胜泥石流灾害这样伟大的胜利,但仍有许多无所谓战胜也无所谓战败的庸常事件,跌进历史的缝隙,卡在我们的喉咙。它们更关乎每一个人的生活,更接近这个社会的常态。   我们捕捉着每一个细节,却看不到它们背后的真相。   还记得10个月前,被曝光的山西疫苗事件吧。一时的舆论洪峰终究东流去,至今执着的家长们还在等待,虽心有不甘,但在政府层面几乎所有的大门都已对他们关上。孩子致病致残本身是否与疫苗质量有关,这是一个需要真知更需真相化解的谜团。可真相在哪里?   还记得去年此时就已喧嚣亮相的曹操墓吧。一年来,卷进了无数学者、地方官员和文物界人士,纷纷扰扰的观点,莫衷一是的结论,让人想入非非的证据与事实,还有地方政府急不可耐的门票定价,让反曹派和挺曹派变得一样可疑。没人再追问,安阳当局就是胜利。可曹操墓是真是假,真相又在哪里?   还记得几个月前一则量身定做的招聘启事吧。财政局招人,仅一位升迁的前任县领导的女儿够条件,免试录用。被媒体曝光后,当地一面解释绝无内定,一面取消招聘计划,财政局长也主动请辞。这是诸多此类事件中,看起来处理最为给力的一件,但人们仍然疑惑:如果真无内定,招聘何必取消,局长也何必请辞?如果相反,那事实呢,真相呢?   还记得宁夏吴忠的跨省抓捕案吧。一个举报的大学毕业生,被被举报者父母管辖下的地方公安抓捕。舆论强压之下,当地说是错案,放人,公安局长免职,但这背后究竟有着怎样的秘密?市常委批示的抓捕是不是公权私用?所有追问就此打住。真相又在哪里呢?   还有那些永远打不开的局、打不完的假、开不完的门。比如,汪晖造假迷局,唐骏学历门、李刚门,如此种种,倏忽而来,又倏忽而去。带来漫天疑云,留下的还是雾里看花,真相依旧寻不见。   是什么让探求和接近真相的过程总是戛然而止?是公众的健忘,媒体的浮躁,还是公权的骄横?其实,公众无所谓忘与不忘,举报者被抓和发帖者被抓对他们来说,看到的都是同一个身影:无边的公权力;媒体无所谓浮躁与不浮躁,今日的新闻明日的历史,他们总要追逐每天的新鲜事,况且他们有时也必须忘记旧闻。于是,你知道是谁把真相扔进了时间的黑洞。   对当事者而言,时间是最好的镇定剂。他们相信,只要压住或捂住这一刻的舆论喧嚣与负面事实,时间会为真相蒙上遮光的尘埃。于是一层压着一层,疫苗事件没有真相,受害的家长和患儿就会层出不穷;跨省抓捕案没有真相,揭露真相的记者和作家便会被通缉或抓走这是这个社会不堪承受的不安。   或许我们每个人也有责任。我们坐在GDP的高速列车上,追着CPI和高房价一路狂奔,来不及等待和挖掘真相,就被下一个喧嚣的事件所吸引。我们总是缺乏追寻的恒心和坚守的耐心。   新的一年我们能不能别这么着急赶路,慢下来,等一等甩在后面的灵魂和真相。因为,失去一个真相,对我们来说,可能就丢了一份信心;对政府来说,便丢了一份公信;对整个社会来说,则丢掉了一种信仰。
个人分类: 显峰冷言|5133 次阅读|8 个评论
2011国际化学年:Taylor & Francis推出Chemistry Arena
zhengyongjun 2011-1-8 22:40
2011国际化学年:Taylor & Francis推出Chemistry Arena
早晨打开邮箱,收到一封来自Taylor Francis的邮件。Taylor Francis 是国际知名的学术出版商,每年出版期刊近1000种,图书近1800册。今年是国际化学年,Taylor Francis 积极参与2011国际化学年活动,这封信就是他们向化学工作者投放的宣传材料吧。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登录他们的网站,查阅他们出版的期刊文献。 Dear Mr. ZHENG 2011 is an exciting year at Taylor Francis, not only are we launching our New Chemistry Arena but we also have monthly and weekly promotions planned in celebration of the International Year of Chemistry! To start the special year off in style is Chemistry Craziness…We’re giving you free access to all current and back content of our Chemistry Journals until 31st January! All the journals in the promotion are listed below, click on the links to take you to the Journal's online contents. Analytical Letters Applied Spectroscopy Reviews Catalysis Reviews Chemical Engineering Communications Chemistry and Ecology Combus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mments on Inorganic Chemistry Critical Reviews in Analytical Chemistry Crystallography Reviews Drying Technology Environmental Forensics Fullerenes, Nanotubes and Carbon Structures Green Chemistry letters and Reviews High Pressure Research Instrument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Analytical Chemistr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reen Nanotechnolog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reen Nanotechnology: Biomedicin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reen Nanotechnology: Physics Chemistr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olymer Analysis and Characterizatio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olymeric Material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mart and Nano Materials International Reviews in Physical Chemistry Isotopes in Environmental and Health Studies Journal of Adhesion Journal of Asian Natural Product Research Journal of Carbohydrate Chemistry Journal of Coordination Chemistry Journal of Dispers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Journal of Energetic Materials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Nanoscience Journal of Immunoassay and Immunochemistry Journal of Liquid Chromatography and Related Techniques Journal of Macromolecular Science, Part A: Pure and Applied Chemistry Journal of Plant Interactions Journal of Sulfur Chemistry Journal of Wood Chemistry and Technology Liquid Crystals Liquid Crystals Today Molecular Crystals and Liquid Crystals Molecular Physics Molecular Simulation Natural Products Research Nucleosides, Nucleotides and Nucleic Acids Organic Preparations and Procedures International Ozone: Science Engineering Phase Transitions Phosphorus, Sulfur, and Silicon and the Related Elements Physics and Chemistry of Liquids Polycyclic Aromatic Compounds Polymer Reviews Polymer-Plastics Technology and Engineering Preparative Biochemistry and Biotechnology SAR QSAR in Environmental Research Separation and Purification Reviews Separ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oft Materials Solvent Extraction and Ion Exchange Spectroscopy Letters Supramolecular Chemistry Synthesis and Reactivity in Inorganic Metal-Organic, and Nano-Metal Chemistry Synthetic Communications Toxic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Chemistry Transaction of the Royal Society of South Africa From the individual journal homepages you will also be able to subscribe to the journal or download a library recommendation form . Taylor Francis Launches New Chemistry Arena! Visit our NEW Chemistry Arena and access all things Chemistry in one place – from high-quality journal reviews and cutting-edge articles to the latest news, conference listings, and interviews with journal editors and experts. WWW.CHEMISTRYARENA.COM Happy New Year! Angela Dickinson Senior Marketing Executive angela.dickinson@tandf.co.uk
个人分类: 文献集萃|4594 次阅读|0 个评论
博文第二次入选语文试题
pony1984621 2011-1-7 11:32
2011 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二) 作者 石小兵   一、基础知识积累及运用(30分)   1.给下面黑体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汉字并改正句中的错别字。(3分)   一个在灾难中傲然挺立的国家,必然是一个拥有伟大精神的国度;一个懂得弘扬伟大精神的民族,必定会巍然钇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四川汶川、青海玉树,见证了中华民族遭遇的重大地震灾难,也zhù就了中华民族的伟大抗震救灾精神。   巍______zhù____________改为______   2.下面句子中,选用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2分)   历史在_____地记录每一代人走过的足迹,历史也_____地把发展的课题留给后来者。在这个举国欢庆的时刻,在这个伟大_____的时代,让我们重温先辈的理想,_____起13亿人民的力量,不断把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推向前进。   A.公正忠实变革凝聚   B.公平忠诚变化积聚   C.公平忠诚变化凝聚   D.公正忠实变革积聚   3.按要求默写。(5分)   (1)半亩方塘一鉴开,_________________。(朱熹《观书有感》)   (2)_________________,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3)2010年5月1日,世博会在上海拉开序幕。面对来自世界各地的友人,作为东道主,请你用《论语》中的一句话来表达欢迎之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什么是心系天下的情怀?早在北宋年间,范仲淹就在《岳阳楼记》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给我们作出了诠释;南宋年间,爱国诗人文天祥面对国难当头,在《过零丁洋》一诗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诗人的情怀。   4.请用一句话概括下面新闻的主要内容。(2分)   人民网舟曲8月21日电连日来,舟曲灾区不断加大健康教育工作力度,通过开展防疫知识讲座、发放宣传单、药品等形式,积极开展健康教育,确保受灾群众的身心健康。   截至8月19日,共张贴宣传画12390张,发放宣传单154955张,书写张贴大红纸宣传标语577条,举办面对面防病知识讲座128场,覆盖人口2675人次,培训卫生专业人员及志愿者968人次;服用中药汤剂、花椒水和黄花菜汤剂人数分别达到20670、6200和5780人次,共发放大蒜5240公斤,黑米醋8400袋;发放和收集健康教育调查问卷1500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为了抗击洪灾、泥石流等灾害,使灾区人民尽快恢复交通、用电、农业生产等,中国共青团中央委员会呼吁全社会伸出友爱之手,向灾区的人民捐献。请你为这一善举拟写一则广告词,不超过25字。(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下面是一则口语交际的情景材料,请用简明得体的语言反驳其错误言论。(2分)   有人随地吐痰,别人批评他:“随地吐痰不卫生。”他貌似有理地说:“有痰不吐更不卫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2010年国际田联世界半程马拉松锦标赛于10月16日在广西南宁市举办。其吉祥物名字为“阿牛哥”(如下图),取意于广西壮族具有世界知名度的“刘三姐与阿牛哥”的美丽故事。请你仔细观察,用简洁的语言说说它的寓意。(3分)   寓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根据你的名著阅读积累,仿照评选组委会对2009年感动中国人物陈玉蓉的评价,给你喜爱的名著中的某位人物写几句点评。(3分)   示例:陈玉蓉:这是一场命运的马拉松。她忍住饥饿和疲倦,不敢停住脚步。上苍用疾病考验人类的亲情,她就舍出血肉,付出艰辛,守住信心。她是母亲,她一定要赢,她的脚步为人们丈量出一份伟大的亲情。   我喜欢的名著人物:_________   我的点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你所在的班级近期将开展一次以“低碳生活”为主题的活动,请阅读下面一则文字材料并回答问题。(8分)   “低碳生活”是新生词。按照定义,低碳生活(lowcarbonliving)是指生活作息时所耗用能量要减少,从而减低碳,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低碳生活”的执行过程和成果享用都是与我们每一个人息息相关的。如果说,“低碳经济”是一种负责任的经济,是未来经济的发展趋势,那么,“低碳生活”也是一种负责任的生活,是未来人类生活的趋势。总之,“低碳”是我们的目标,也全过程地融入到生活中,细致入微到每个角落。   (1)在以“低碳生活”为主题的活动上,大家推荐你做主持人,请写出你的开场白。(80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的同学提出下列内容,其中不属于“低碳生活”的是哪一项?请简要说明理由。   A.少开车B.少乘电梯C.少用纸张D.少吃饭   我选:__________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你为本次活动拟两条宣传标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低碳生活”离我们还远吗?我们中学生应该怎么做?请你为我们中学生的生活提两个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6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16分)   【甲】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节选自《伤仲永》)   【乙】欧阳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即其母)以荻(dí,一种草本植物)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乡里)士人家(读书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选自《欧阳公事迹》)   10.解释下列黑体词的含义。(4分)   (1)世隶耕()   (2)泯然众人矣()   (3)及其稍长()   (4)或因而抄录()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从全文看,方仲永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用文中语句作答)(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欧阳修的成才,除自身努力之外,还有一个让他成才的原因是什么?而天资聪慧的方仲永“泯然众人矣”的原因又是什么?(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结合【甲】【乙】两文内容和自身实际,说一说要想取得成功需要具备哪些因素。(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9题。(16分)   平安夜里的母亲   □一路开花   这个冬天的雪来得特别晚。盲童吉姆斜靠在雾气腾腾的窗上,隐约听到外面嘈杂的声响。他好奇地问:“妈妈,外面一定有很多人吧?他们都在玩什么呢?”   每年圣诞节前后,吉姆都会提出这样的问题。母亲从狭窄的厨房里探出头,故作从容地说:“没玩什么,他们都在街上散步呢!”吉姆已经13岁了,他不但从未尝试过奔跑,就连摸索着进厨房帮忙都不可能。他感觉自己真是一无是处。母亲抚摩着他的头发:“孩子,你知道吗?你最擅长的是唱歌!在你很小的时候,每年圣诞节,只要你唱圣诞颂歌,那些叔叔阿姨就会高兴得朝你口袋里扔硬币!”   吉姆不说话,他在回想颂歌的歌词。母亲继续说:“你不知道,这几年一直有人问我,为何不带吉姆出来唱歌了?我说,吉姆长大了,得看他的意愿。当然,今天也一样有人问我。如果你愿意的话,晚饭过后,咱们就可以一同出发。”   临行前,母亲特意从床底下取出一块小黑板,说:“今天晚上,我可得用它好好记下,咱们吉姆得了多少硬币。”   敲第一扇门时,吉姆心里充满了恐惧。不一会儿,门内传来了中年男人的声音:“谁啊?”母亲镇定地喊:“吉姆!拥有全城最美音色的小伙儿!他特意前来为您奉上圣诞节的祝福!”   中年男人开门了。吉姆迫不及待地唱了起来。他感觉自己唱得实在糟糕,但中年男人却极为认真地听着,最后,还朝他的口袋里放上两枚沉甸甸的硬币。   吉姆简直不敢相信这是事实,他从口袋里掏出硬币,惊呼:“先生,您这是给我的吗?”中年男人笑了:“你认为不对吗?不过,对于这种天籁来说,它的确是挺少的。”   吉姆不知该说些什么。大颗大颗的热泪像此时的雪花,洒满了他的衣襟。他继续跟随母亲前行,敲开了一扇又一扇卷着风雪的门。   那是他人生里最为快乐的一天。他终于相信了母亲的话,原来_________________。   估计,他这一生都不会知道事情的真相。那天夜里,他的母亲始终举着一块黑板。黑板上写的,不是他所得硬币的数目,而是一句简短的话:我以一位母亲的身份恳求您听完这首歌。您的聆听和赞许,将是孩子继续活着的勇气!   [选自《意林(少年版)》2010年第2期]   15.文章围绕“母亲用爱的宣言托起孩子继续活着的勇气”一事,描写了吉姆在不同时期的心理感受,通读全文,请你完成下面的表格。(3分)   16.联系上下文,请将文中画线处补充完整。(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当吉姆得到两枚硬币时,为什么不敢相信这是事实?(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通读全文,你认为文中的母亲是个怎样的人?(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为什么这位母亲一直没有将事情的真相告诉吉姆?(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20-25题。(14分) “天坑”是如何形成的? □马志飞   2010年5月31日,濒临加勒比海的中美洲国家危地马拉发生了一桩骇人听闻的怪事:其首都危地马拉城出现一个巨大的深坑,深度达到60米!有目击者称当时一幢3层建筑坠入坑中,造成至少1人死亡。   凡事有果必有因。那么,这个巨大的“天坑”是如何形成的呢?这几日,中美洲很不太平,5月27日,危地马拉的帕卡亚火山开始爆发,火山灰四处蔓延,受影响区域超过100平方公里,造成数十人死伤和数百间房屋受损,这是危地马拉近12年来发生的规模最大的火山喷发。5月29日,热带风暴“阿加莎”在危地马拉和墨西哥交界处登陆,引发的洪水和山体滑坡造成百余人死亡,超过10万人被迫转移。   很多人对此十分疑惑:莫非“天坑”的形成与火山爆发或热带风暴有关联?   其实,像危地马拉城这样的事例并不鲜见。同样在这个城市,2007年2月23日凌晨也出现过一个巨大的塌陷坑,直径70米、深度为100米。一对兄妹在这场灾难中不幸遇难,二十多间房屋下陷,当局在事发后及时封锁了周边五百米范围内的区域,疏散居民近千人。   我国近年来也相继发现许多奇怪的塌陷坑,并一度引起当地居民恐慌。   2010年3月以来,广西东兰县武篆镇那论村的稻田中多处泥土下陷,出现大大小小十多个新坑,加上前几年已经出现的,总共超过30个。不过这些坑规模不大,小的直径1米,大的有6米,深度最大的为6米,但是与之相关的一些灾害接踵而至,很多房屋的墙壁出现了裂缝。   诸多案例,不胜枚举。想起这可怕的一幕幕,我们不禁胆战心惊,同时,我们也会忍不住去思考:谁,才是真正的幕后黑手?   关于“天坑”的说法,有时候是不正确的。从地质科学的角度来说,“天坑”这个词语是有专属含义的,也就是说现在用它来专指某种特殊的地貌形态。当人们发现了地面无缘无故出现一个大坑时,因不解其因便称其为“天坑”,其实这是一种误解。我国从事洞穴科学研究的著名专家朱学稳指出,“天坑”是指宽度和深度不小于100米的塌陷漏斗,并由直立的周壁构成陡峭的剖面。此外,从观赏方面来说,是否壮观、雄奇、险峻,而且具备生物多样性等综合属性,也往往被认为是鉴别天坑与一般漏斗、洼地或竖井的重要标志。   “喀斯特”一词源于欧洲原南斯拉夫境内的石灰岩高原,该地名为喀斯特,那里岩溶地貌发育得比较典型,于是,人们便用“喀斯特”一词来代表岩溶地貌。在自然界中,石灰岩、大理岩、白云岩等碳酸盐类岩石最容易发生岩溶现象,即构成这类岩石成分的碳酸钙在含有二氧化碳的水的作用下,溶解为钙离子和重碳酸根离子而被水带走。因此,碳酸盐类岩石在特定的地质条件与气候条件下,并在诸如流水侵蚀和沉积、重力崩塌等各种机械作用下,易于产生大小不一的空洞和各种形态的岩溶地形。   在岩溶作用强烈的地方,长年累月的发展,地下形成的空洞一旦造成顶部岩层坍塌,便会在地表形成坑的形状,若规模和形状达到一定程度,便可称为“天坑”。所以说,天坑就是一种发育成熟的喀斯特地貌。近年来,我国已经发现越来越多的天坑,主要分布在重庆、广西、四川和贵州境内。  当这种地质现象发生在有人类活动的地区时,便可能成为一种地质灾害,即为“天灾”。如果发生在无人居住区,则一般不具有危害性。倘若人们能够在保护的基础上开发利用,还能成为风景优美、魅力无穷的旅游胜地。    而此次危地马拉城的巨大塌陷坑,很可能是由于热带风暴 “ 阿加莎 ” 带来的持续暴雨和城市地下排水系统不够完善所致。   (选自《百科知识》2010年第13期,有删改)   20.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天坑”是如何形成的?(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文章用问句“‘天坑’是如何形成的?”作为标题,有什么作用?(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文章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试举例说明并分析其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文章最后一自然段的画线句子中的“很可能”能否去掉?为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天坑”除了具有一定的危害性外,如能开发利用,还往往具有旅游作用。请搜集整理说说我国比较著名的天坑景区有哪些。(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26-31题。(14分)   嘲讽过处是花香   □安宁   大约很少会有人,在漫长的一生中,不曾经历过嘲讽、挖苦和打击。总有那么一些人,他们不喜欢你。或者忌妒你,或者天性自私,心胸褊狭,为人尖刻,所以假若你做错了什么,成就了什么,或者生出一些在外人看来遥不可及的梦想,他们刻薄的言语便会像一盆脏水一样,朝你无情地扣下来。正在从容行路的你,被这样污秽的言语泼将过来,一个趔趄,便跌倒在淤泥之中。   A   或许你被击打得再也没有了爬起的力量,于是待在那摊泥里,郁郁终生;而隐在阴暗处得意嘲讽你的人,则看着你脸上的泥灰,嬉笑两声,便扬长而去,自此再不来围攻你这个失去了斗志的敌人。   或许你会艰难地爬起来,而且第一个念头,是想要破口大骂。你满腔的怒火,化作子弹,“嗖嗖”地飞向那些四面八方袭击你的人,你试图以一人之力量对抗周围之嘲讽。可是最后,却发现所有一切,越描越黑,远远脱离了你想要挽救自己声名的初衷。一场闹剧之后,你发现一切都不复从前。挖苦你的那些人,原本是出于忌妒,想要看你笑话,结果你真的上当,咬住那垂下来的不怀好意的诱饵,便爬了上去。等到想起自己正行走的路低头却看到那艘载你前行的舟楫,早已经无声无息地漂走。而你急吼吼的模样,也让许多关爱过你的人失望,并放弃了你,再不回来。   几年之后,你也许功成名就,回首看到那曾经的一场争斗,自己都觉得可笑。因为,打击你的人,早已不知去向。你与他们,不过是路人甲和路人乙,各自行路,偶尔擦肩,碰了彼此;再或者他们眼瞅着你行路太快,又满身光芒,抢了他们的风头,所以嫉恨于你,但终究还是跑不过你,所以只能恨恨而去,任你踌躇满志。   也许你依然是一个素常之人,不曾大红大紫,也不曾实现昔日激情之时许诺的理想。你在油盐酱醋之中,变成屋檐下一只啁啾的小鸟,每日为能够享受煦暖阳光、丰美食物和天伦之乐而觉得内心安稳幸福。此时你再想起旧日愤慨时光,便会莞尔,原谅自己的血气方刚和青涩稚嫩,想着假若被他们击败,自此跌倒,终生郁积在怨愤情绪之中,那岂不是失去了此时云淡风轻的美好?   B   你不知道那些曾经试图阻拦过你的路人,他们被时光的洪流渐渐淹没。对你无可匹敌的成就,再也没有力气嘲笑打击,只能尽力仰望,方能看得到你胸前那粒闪闪发光的纽扣。或者你们彼此根本不记得曾经有过这样一场争战,当年的烟尘,早已化为灰烬,你们重新成为互不相识的陌路。   但也有时候,你不知道,那些泼下来的冷水,反而冲洗了你一路的征尘,让你从得意和放纵之中清醒过来,朝着那想要的方向,愈加快速地一路飞奔。或者,它们掀起的一股巨浪,不仅没有将你的舟楫翻倒,反而成了一股巨大的推力,助你勇敢跨越危险的暗礁,或者险滩,行至那开阔的海面,看到之前无法奢望的风景。   C   所以人生的途中,大可不必为时常飞来的石子、沙尘、白眼、草屑而烦恼,那不过是行走中的常态,爬起来,朝路人笑笑,自我解嘲,说:不过是想要吻一吻鲜泥,嗅一嗅花香。   D   (选自《思维与智慧》2010年第4期)   26.通读全文,说说作者所要阐述的观点是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作者为了阐述自己的观点,想象出了遭受嘲讽或挖苦后的四种情形,请概括出来。(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文章标题为“嘲讽过处是花香”,“过处”是什么意思?有怎样的“花香”?(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文章第一自然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根据你的阅读理解,将“一颗心,如此沉静安然,方会品到生之甘洌甜美”这句话还原到文章ABCD中的哪处?为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面对无尽的嘲讽、挖苦和打击,我们应该如何对待?(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作文(60分)   32.请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1)以“见证________”(共和国61年发展、大阅兵、抗震救灾等)为题作文。   要求:①选择恰当的语句使题目完整;②600字左右;③文体自选;④立意自定。   (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在成长的历程中,一定有许多瞬间让你难以忘怀,那一个个一闪而过的镜头,让我们震撼,让我们惊叹,让我们反省,让我们愧疚……让我们铭记于心,永生难忘。   请以“成长的瞬间”为题作文。要求: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②不少于600字。
个人分类: 转载精品|9268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国际化学年
wensz902 2011-1-6 18:25
International Year of Chemistry Chemistry's understated majesty “There is no shortage of problems to which chemists can contribute solutions.” The International Year of Chemistry is under way. Chemists should celebrate their discipline's past as the foundation of other fields, and face the future with increasing confidence. “Chemistry can be a good and bad thing,” said US comedian Adam Sandler. “Chemistry is good when you make love with it. Chemistry is bad when you make crack with it.” The plentiful good points of chemistry are to be promoted to the public this year. Under the official United Nations banner of the International Year of Chemistry, chemists across the world are to join hands to celebrate their subject. Why 2011? Formally, it is to mark the 100th anniversary of Marie Curie receiving the Nobel Prize in Chemistry, for her discovery of radium and polonium. Informally, chemists are no doubt keen for their time in the sun. Last year was the Year of Biodiversity and 2009 was the Year of Astronomy. The International Polar Year stretched from 2007 into 2008, and 2005 was the Year of Physics. Chemistry's time has surely come — it is 350 years, after all, since Robert Boyle published The Sceptical Chymist and put the discipline firmly on the modern scientific map. It is regrettable for chemistry's champions that its iconic figures have to be shared with other disciplines. In the English-speaking world, Boyle is perhaps most commonly associated with his law relating the pressure and volume of a gas, and so with physics. And he is not the only shared standard bearer. Even the organizers of this year's chemistry extravaganza are trading on the reputation of someone whose fame relies heavily on her fatal fascination with radioactivity, for which Curie was awarded the 1903 Nobel Prize in Physics. This situation is even more acute in modern research. Chemistry is often central, with principles and discoveries that enable work in other subjects. Its ability to react and rearrange matter for applications such as energy storage, new materials and more efficient industrial processes is vital for modern technology. Yet often, other disciplines such as materials science emerge as the public faces of such successes. Unsung heroes Nature drew attention to this syndrome in 2001 (Nature 411, 399; 2001). The “lack of an accurate and identifiable chemistry 'brand' means that the discipline is easily misunderstood”, we wrote, “and those working in it are frequently under-appreciated”. A decade on, this has become a popular cause for those who seek to promote the benefits of the chemical sciences. The organizers of this year's celebration, for example, want to “improve the understanding and appreciation of chemistry by the public” and “promote the role of chemistry in contributing to solutions to global challenges”. There is no question that chemistry's important advances often lack the widespread recognition they deserve. What can be done to change this? Although chemists are right to stress that their work underpins much of modern science, those foundations are rarely acclaimed. But perhaps chemistry has less a problem of public image than a lack of desire to assert itself. For beneath the utilitarian way that chemistry feeds into other disciplines, it has a rare and wonderful majesty on its own terms. Perhaps this is satisfaction enough for many. Witness this week's issue of Nature: alongside varied perspectives about chemistry and its future (see page 23), we publish three important papers across the field, in supramolecular chemistry, organic chemistry and biochemistry (see pages 72, 76 and 116). And as the year unfolds, we intend to publish more outstanding research from the molecular sciences, as well as a series of reviews on some of the most compelling topics in the field. Nevertheless, as science funding becomes more competitive and is judged on visible results, the organizers of the chemistry year are right to seek credit where it is due. Perhaps the spotlight will shift towards chemists as boundaries between fields continue to blur. As biologists, for instance, zoom in on the action of molecules to probe physiological and cellular processes, including how cells communicate, they are effectively working as chemists — albeit chemists who work with oversized molecules. There are other ways to boost the profile of chemistry. In biology papers, and many synthetic-chemistry papers, key basic-chemistry references — descriptions of synthesis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individual compounds — are often relegated to supplementary information, where they can languish unnoticed and uncredited. Chemists often grumble that citation analysis should be changed to account for this. Global reach One important function of the year of chemistry will be to bring to light hidden contributions to science and society at large. Certainly, there is no shortage of global problems to which chemists can contribute solutions, such as the search for clean energy. And the Royal Society of Chemistry in London claims that some 20% of Britain's gross domestic product is already down to the work of chemists. Chemistry is a mature field, but its exciting, productive and influential days are far from over. In the past few years alone, Nature has published cutting-edge research from chemists across the discipline. Some have probed the properties of the emerging material graphene (see page 14) and experimented with the new tool of DNA nanotechnology to design and assemble molecular machinery. Others have published details of new and improved materials for energy-storage devices. Organic chemists have shown how complex molecules can be made without the need for the sheltering protective groups commonly used to shield fragile molecules from decomposition during reactions. And the use of gold nanoparticles in oxidation reactions has revealed fundamental details of catalysis — the engine of much of chemistry and of life — and bolstered the wider work of chemists who strive to develop cleaner and less polluting industrial processes (see page 18). If chemistry can truly be both good and bad, as Sandler observed, then much the same can be said for all the sciences, as for all human endeavour. But when chemistry is good, it is very, very good. It deserves its celebration.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2360 次阅读|0 个评论
2011年我计划完成的几篇论文
chuchenge 2011-1-6 15:43
2010年学术上没有什么成绩可以晒(上课有300节左右,发表的文字大大小小10几篇),就晒晒2011年的计划吧,下学期专门腾了半年时间做科研,没有上课的任务。1、一个关于民主思想中国化的博士论文,已准备了五年多(从硕士阶段就开始酝酿、思考),是必须马上暂时收尾,先完成一个初稿,用以毕业和答辩。至于自己成熟满意的稿子,估计还得修改几年再准备出版,出版目前尚没有时间表,什么时候修改好满意了什么时候再出版,不急慢慢打磨。2、对2006年9月曾做过的7万字刑法学硕士论文进行修改并发表。这也是我的国家课题吸毒管制正当性与吸毒者权利保障法律研究的一部分,估计年底或者2012年初会发表出1-2篇文章作为阶段性成果。今年还会去做一些实证性的调研,写一些调研报告。这方面出版是有时间表的,近三年内计划出版1-2本书,发表多篇重要文章。3、完成一篇关于中国古代道统和法统观念近现代转型的大论文。这是硕士时作过一个2万字作业,因为不满意,至今还压在箱底里。今年要拿出来再改一改,争取写出来,和敦友老师的新道统论呼应一下。魏老师的新道统观是有创新但也很有难度的法理学问题,目前稍显空泛,还需要精致化和体系化,这需要争论和大家的参与。4、其余文章都是一些必须完成的任务(工作的需要)的急就章,以及一些朋友间的临时约稿、人情稿(书评之类的文章)。这方面尽量不写,有感就发,没感不写,因为做学术不能跟着别人得指挥跑。今年上半年将要发表出的文章,都是2009或者2010年写的,属于过去式。去年做的研究还敬请大家批评指正。文字发表出来就不属于作者了,待大家看到我的论文时,实际我已经跑到前面去做新的题目了。这里把今年内要做的论文选题公布出来,希望能顺利完成,也希望获得鞭策与支持。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2432 次阅读|0 个评论
[随笔][留点纪念] 回顾2010,看好2011(上)
van963852741 2011-1-6 14:05
有段时间没更新了,一直把博客遗忘在某个角落,今天发现了,就捡起来说两句,算是留个纪念! 转眼间,2010已经过去,2011已在眼前。每年年底都会回望自己今年所做的或所取得的;也展望下明年要实现的目标或制度一定的计划。这也应该成为一年的例行事宜。 总体来讲,2010对我来讲是个比较幸运的年份,换句话讲我对2010也比较满意,可能是虎年本命年的关系吧(想想离奔三已不远矣)。首先,在课题研究这块做得还不错,已有实质性的进展,相关的指标也在有条不紊地完善当中;除此,也在积极地准备小论文,争取研三前把该处理的处理完。其次,就个人来讲,个人能力和各方面素质较09的改变很大,无论是为人处世的把握,还是做事的方式方法,有一个比较大的改观。再次(放在第三个,但是最重要的一个),认识并结实了很多朋友。在校研的席哥、星姐、老于、东东、七弟和许2,大家一起工作,一起讨论,总有疲惫烦躁的时候,但大家都是一起走过来,分享喜悦,分担烦恼,这些美好时光值得终身回味;在研营所认识的tw朋友,虽然之前认识仅仅一周的时间,但那份所缔结的友谊让我们隔海相望却并不感觉遥远,特别是静大的小卫、小姿。。。回想那几天和小卫、文明在世博的日子,仿佛还在眼前,年底收到小卫的卡片和礼物,除了惊讶,更多的是发自内心的感动;在校学共事的12位朋友,2010我也要感谢你们,你们的支持和帮助是我工作进步的最大动力,拿着精美的指南和优文集,我也真切地感到我们的团队很强大,也愿你2011好运;在CEFE一同度过七天忙碌而充实日子的朋友,认识你们是我的人生财富,学到了很多,也玩得很好,最后那份厚实的爱心礼物是如此的弥足珍贵;当然还有很多需要回味、需要感谢的。。。一直都怀着感恩的心来做好每件事,也切身地感觉每一小的进步都离不开大家的关心和支持。 同时,2010还有一些可以拿出来的:经济基本上实现了独立(全年),这点感触很深,很踏实的感觉;重新审视读研以来所做的决定,对未来也有了一定的规划;另外一个就是做事学会抓重点,认真思考后,有条不紊地解决之。etc. 2010的回顾如上所述,没有很非常特别的亮点,但综合还不赖。呵呵! 寄希望于2011,敬请继续关注。。。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4418 次阅读|0 个评论
又到基金申请时
xiegming 2011-1-6 13:14
今天上午参加了北京大学2011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布置会,一进教室吓了一跳,这么多人! 我从办公室出来,刚好碰到郑玉峰,我们基本上是踩着点去的,提前的时间不多,结果只能站着听了,而后来整个教室几乎满员了。现场发的一个说明材料,我是幸运的拿到最后一份。 然而仔细想想,这也是意料之中的。今年开始基金申请发生了较大调整,大家对这个事情都很关心,都想第一时间了解调整的细节. 我看来的人大部分看起来都很年轻,看来北大的科研队伍很是后继有人啊。 每年的年初,基金的申请都是工作的重中之重。按照科研部老师的提法是春天播种,秋天收获。从今天开始,这场战役已经打响了。希望大家都有好的收获,也祝自己也有好的收获!
个人分类: 记忆·感触·工作|4998 次阅读|1 个评论
2011: 国际化学年
chemicalbond 2011-1-6 12:53
【下面的短文是科学网博客化学键为庆祝2011国际化学年而作】 数学是工具,物理是基础,生物是前沿,而化学却是中心学科。 化学是在原子和分子层次认识物质世界及其变化的知识总和,是沟通微观世界和宏观世界的桥梁。 化学是一把双刃剑:它帮助人类获取粮食,材料,药物和能源;同时它也是毒品,污染和战争的帮凶。 化学家的任务便是提升化学的中心学科地位,为物理学提供更多挑战,为生物学创造更多工具,不断挖掘它的价值,减少它的危害,为人类造福。 参考网页 1. 联大宣布2011年为国际化学年 2. 美国化学会网页:庆祝2011国际化学年 3. 中国化学会相关资料 4. 自然杂志:庆祝化学年专刊
个人分类: 科普与新知|1967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2011新媒体的11个猜想:微博客还能火多久
xupeiyang 2011-1-4 16:07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1月04日12:09 人民网 微博客还能火多久? 今年,你用哪家搜索?    2011,关于新媒体的11个猜想   猜想风起云涌,问号层出不穷。当今时代,有几个领域能像新兴媒体这样,在令人目不暇接的升级与拓展中,不断将触角向社会的各个层面延伸。新兴媒体的概念与形式,早已超越了人们对媒体的传统界定,渗透于日常的无数角落,深刻地改变着生活的形态。   因为新,自然有憧憬与尝试;因为新,也难免有挑战与困惑。跨进2011,我们用11个猜想,来描摹这一年新兴媒体领域中可能的趋势与图景。猜想总是存在不确定性,唯一可以确定的是:随着日历翻开的一页页现实,将远比猜想更精彩,也更曲折。  编者   微博客还能火多久?   悬念指数:★★★★★   对于大多数网民来说,不喜欢长篇大论。对大多数精英来说,喜欢被粉丝关注的感觉。对政府组织、企事业单位来说,三言两语就可以和关注者有效沟通。微博客,足够便捷。   2010年初,新浪微博推出,2010年6月,其覆盖人数从2510.9万增长到4435.8万。紧随其后,搜狐、腾讯和网易三大门户也开展了微博客业务。其中,刘翔在腾讯的微博客开设不久,粉丝就达800多万,成为全球第一大微博客博主。   微博客显然不仅仅是明星的秀场。在人民微博里,政协委员朱永新、中组部新闻办主任王新堂等官员,都赢得了大量粉丝的关注。   微博客的传播功能,注定要在2011年得到更好的展示。尤其是将在政府与民间的沟通中走得更远。一些门户对微博的青睐,也使他们在争夺用户上开展更多的探索,这无疑会优化微博客的各种功能。   更好看,更便捷,更大众。2011年的微博,会满足这些期待吗?    今年,你用哪家搜索?   悬念指数:★★★★★   年尾的热闹预示着2011年将成为搜索引擎竞争极为激烈的一年,不管是以强者暗中角力或是弱弱联合抗衡强者的方式。   去年底,人民搜索以新闻搜索破茧试水,邓亚萍世界冠军的魅力和国家队背景成为人民搜索很给力的砝码;张朝阳毫不掩饰对错过搜索时代的懊悔与奋起直追的打算;微软必应无声息中悄悄发力;阿里巴巴一淘挖掘自有优势在谷歌中国退出内地市场,搜索引擎市场一家独大态势下,百度的几大挑战者已然在新旧交替之时摆好架势。   2011年,融合技术、商业模式、用户体验甚至社会文化多种因素在内的搜索引擎市场争夺将更加激烈,也将是互联网最热的热点之一。   百度的挑战者也都具备着独有的优势,比如人民搜索的新闻资源背景,微软的雄厚技术和实力背景。挑战者们有没有机会?我们等待2011年搜索大戏的上演。    三网融合能闯几关?   悬念指数:★★★★☆   三网合一的概念已经被谈论了很多年。2001年,十五计划纲要第一次明确提出促进电信、电视、计算机三网融合,2010年7月1日,12个试点城市名单出台,三网合一的实质性推进阶段终于开启。   网络资源互联互通不被浪费;减少基础建设投入、简化了网络管理,降低维护成本;电信运营商和广电运营商在视频传输领域的恶性竞争自此烟消云散,看电视、上网、打电话费用一起打包下调   虽然好处多多,但三网融合想要真正实现仍将是一个很长的过程,眼下只是迈出了第一步。你的手机SIM卡不可能立马插进计算机里就能打越洋视频电话。同样道理,三网融合的实践进程是与政策法规的相应变革互相促进的,现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也不会一蹴而就成为《电信法》。   如果用五年时间能走完三网融合的初级阶段,已是很了不起的成就。2011年,正是要紧处。   物联网会有实质性进展吗?   悬念指数:★★★☆☆   2010年,人们开始接触一个全新的词汇:物联网。一时间逢物联纸贵。当物联网被正式列为国家五大新兴战略性产业之一后,就连股市中的物联网概念股都显得颇具抗跌性。   追根溯源,1990年诞生在美国的网络可乐贩售机就是最早的物联网。简单地说,物联网就是一个大的动态全球网络基础设施,它依靠互联网,将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任何物体与物体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物物相连,是为物联。   出门开会,智能公文包会提醒你文件是否齐备;洗衣服时,衣物会告诉你它需要的水温和洗衣粉剂量听起来有点科幻色彩,可这就是物联网为人类做的事儿。   目前物联网究竟进展到了哪个阶段?这个问题还很难回答。从某种层面上说,甚至还没有开始起步。基于物联网必须具备规模型和流动性的特征,还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全面享受到它的好处。2011年,物联网需要继续苦心经营。    网络水军依旧泛滥?   悬念指数:★★★★☆   短短几年,网络推手已经深入到社会的多个领域,对舆论呼风唤雨。个中缘由,除了互联网的传播优势之外,网络水军监管难也是其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这样看来,2011年,对网络水军的管理仍是重中之重。   网络水军不是一个确定的人群,他们的行为实际上是一整套网络营销、公关行为的组成部分。今年7月,《侵权责任法》实施,明确了网站在发布信息上的相关责任,为受不实信息诋毁的个人和单位提供了法律支持,对打击网络水军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2011年,对网络水军的监管应当将重点放在那些开展恶意网络营销的公司和雇主上。这是互联网领域亟待规范管理的一个方面,同样为业内所期待。   团购网站依旧千团大战?   悬念指数:★★★★★   几年前,互联网上就能找到带有团购性质的个人性网站,只不过那时还不叫团购网。团购网站的井喷式发展诞生在2010年,王兴在3月推出了中国第一家新型团购网站,立刻掀起一轮网络热潮。   作为继微博之后的第二个Web2.0应用高潮,团购找到了一条比微博更实际实惠的赚钱模式。互联网的特征之一就是其迅雷之势的变化,百团大战在短短一年内已经历了一次裂变,单品团购风是这次裂变的受益者,但绝不会是最后一个,接替它的风潮很快就将来到,只不过人们还不知道究竟会是什么。团购模式的未来,依然会有新的派生品种。   当然还是要强调,新兴消费模式难免缺乏法律法规的监督约束。所以,团购有风险,请尽量去信誉好的平台团购。    中国社交网络走向何方?   悬念指数:★★★★☆   2010年下半年,中国的社交网站陷入低谷。一些中小社交网站如360圈、蚂蚁网等相继关闭,即使处于领先地位的开心网也面临每日访问用户数量不断下滑的压力。事实上,当人们逐步厌倦抢车位、偷菜等社交游戏后,社交网站不得不开始思考:自己的明天在哪里?   开心网创始人程炳皓曾说,在社交网站玩的不是游戏是社交。然而,在全民偷菜的时代,真正理解社交网站的人并不多,最明显不过的例子就是中国社交网站上的信息分享从来没有发展到国外同等的火爆程度。由于诚信、透明度与宽容精神尚有缺失,大部分人乐意偷窥别人的生活而无意于在网上呈现自己的生活,甚至连最基本的信息都不愿让陌生人知道。   社交网站是在网络上建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连接,然而连接本身不是目的,重要的是为用户创造基于连接的价值。2011年,中国互联网能否孕育出属于自己的社交网络创新产品,值得打量。    微视频还能造就几个春天里?   悬念指数:★★★★☆   2010年是中国的微视频网站都应该记住的年份。一方面,它们都还没有找到一条真正符合互联网产业规律的商业模式;另一方面,它们在局部完成了洗牌,一些难以为继,另一些获得了数额庞大的风险投资或被收购。   与残酷的商业格局泾渭分明的,是微视频在内容上的崛起。如果说最快发布讯息的使命交给了微博,那么深度化报道的任务则仍由微视频来完成。   已经确定上春晚的农民工旭日阳刚组合,正是通过微视频网站推波助澜了他们的《春天里》;一段勾起无数70后、80后人群感触的电影短片《老男孩》,索性由微视频网站掏钱制作并独家发布;此外像天文奇观日环食的全球直播,改编的西游记《旅程的终点》不夸张地说,微视频网站正在抢夺电视台的收视率。   生存得还有些尴尬的微视频网站,却渐渐承担起引领流行文化的责任。作为网络中后起之秀,网络视频的影响力,会在2011年与日俱增。   下一个i是什么?   悬念指数:★★★★★   2010年属于史蒂夫乔布斯和他的苹果公司。这一年,他的MP4播放器iPod touch4超越了索尼PSP和任天堂的NDS,成为世界销量第一的移动游戏平台;这一年,他的平板电脑iPad正式发售,很快成为时尚风向标;这一年,他的手机iPhone 4在全世界一果难求。   他不仅是那个《纽约时报》笔下最成功的管理者,更一跃成为最成功的创造者。苹果创造的新手机已经不仅仅是手机,还是照相机、摄像机、游戏机、收音机、个人计算机甚至是移动商务万能机。   出了iMac、iPod、iTV、iPhone、iPad的苹果公司,下一个i会是什么?iCar?iBike?   其实在创新的话题中,2010年同样是属于中国IT企业的,美国《新闻周刊》评选出的2010年全球十大创新企业中,中国公司占据三席。讨论下一个i的话题时,不妨也聊聊下一个引领潮流的C(China)代表着的来自中国的话题,同样会有收获。    政府网站能让人更满意吗?   悬念指数:★★★★☆   《2010年中国政府网站绩效评估报告》出炉,一项有45万名公众参与投票的网上调查显示,仅有15.8%的用户对政府网站表示满意,表示很不满意的占了78.5%。   为什么满意度这么低?很简单,一些政府网站开设至今,形同摆设,内容长时间不更新,网友留言无人回应,在线办公、服务网页无法访问等现象屡有出现。   2010年,网络问政已成风气。在很多地方,通过搭建网上对话平台,政府能及时、直接地听到基层群众的声音,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答复和解决群众关心的问题。这些无疑是网络问政制度化,也是平台政府化的一大趋势。   网络问政渐成风尚,与之相配套的,自然是花大力气办好政府网站,通过网络的形式,满足群众的知情权、监督权与参与权。这不仅可以扩大政府的公信力,还能减少对第三方网络平台的依赖,何乐而不为。   网络实名还有多远?   悬念指数:★★★★☆   2010年9月1日,酝酿已久的手机实名制正式推行,随之产生一个新的问号:网络会实名吗?   要实行网络实名制,绕不过去的自然是由此所引发的利弊之争。支持者认为,网络实名制有利于电子商务的公平交易、政府的应急管理、减少谣言诽谤;反对者则认为,网络实名制限制言论自由,不利于网络监督,可能加大信息泄露风险这些争论各有道理。更为重要的是,必须看到,作为互联网的管理方式之一,网络实名制的实施本身不是目的,推进互联网的繁荣发展才是真正的目标。   从现实条件来看,网络实名与手机实名相比,涉及范围更广、操作难度更大,目前仍不具备全面推广实施所必需的民意基础、法律规范以及技术保障。   可行的办法或许是在一定领域内(如电子商务)、一定人群中(如社交网站),以一定的方式(如前台匿名,后台实名)进行试点,逐步摸索完善。(撰文 余建斌 徐丹 孙文涛 韩立勇 插  画 人民图片)
个人分类: 未来预测|2036 次阅读|3 个评论
除夕观双年展
sivaxin 2011-1-4 13:54
2011年新年,元旦三天假期就这样匆匆过完了,回想了一下三天的假期,还算过得充实,但依然为时间流逝如水而心惊。 12月31日除夕,新年除夕,申城太阳格外低灿烂,气温也格外得低,裹上厚厚地长羽绒服,上午去上海美术馆逛了一直未能成行的双年展。果然,大家都去年末血拼了,展馆里人非常少。今年的双年展还是立足当代艺术和国际化,推出新的主题为巡回排演。馆外的旋转木马装置很引人注目,尽管不能转也不能坐,但依然童趣盎然。 当代艺术总给人标新立异,晦涩难解的印象,又常常有把垃圾当艺术的嫌疑,所以我也一直对当代艺术不太感冒。除了双年展,基本没看过什么当代艺术展,但两年一次的双年展似乎已经成了习惯。尽管这次的双年展还是有点形式大于内容,一圈逛下来倒也看得津津有味,特别深的印象是当代艺术家对当下社会状态和普通人生活寄予了更多的人文关注,这应该是当代艺术在光怪陆离的表象后更深层次的内涵吧。 个人认为这次双年展中比较令人赞赏的作品还是挺多的,比如刘小川的《出北川、入太湖油画》,关注了地震和绿藻这一起天灾一起人祸,最特别的是他将这两幅油画的创作的整个过程用文字、照片和视频记录下来,让人感到这两幅画不是静止和冷冰冰的,而是一个活生生的动态的过程,原来画中那些年轻稚嫩的少男少女们不是画家笔下僵硬的模特,而是一个个经历灾难后的鲜活的生命。还有一位西班牙艺术家的家庭相册系列,用蜡质的婚纱和燃尽的红烛来营造出幽怨的氛围。 。 纸艺系列,有蕾丝般细致的质感 另类瓷器系列 共产微言系列 黑白插画系列 马良工作室,大爱这种凌乱但有味道的感觉 西班牙艺术家的家庭相册系列,最难忘的就是蜡质婚纱 老邱的清明上河图装置展台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514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开年七件民生大事(华西都市报)
jphu 2011-1-4 11:29
2011年,在一场喜人的瑞雪中拉开序幕。红火开年,谋划未来,今年又将有哪些跟我们 四川 老百姓息息相关的大事发生,民生日历让您一目了然。    1月   四川省两会召开   省十一届人大四次会议1月18日召开。省政协十届四次会议1月16日开幕。    成都:春运期间东客站投用   成都火车东客站规模是火车北站的4-5倍,也是西部地区最大的综合交通枢纽之一。    1月7日29日卡塔尔男足亚洲杯   狼烟再燃西亚,看中国男足表现如何。   巴中:乐巴铁路开通   巴中市首条铁路乐巴铁路开通目前已万事俱备。   德阳:城区第一跨通车   1月15日,德阳将迎来城区首座上跨立交桥通车。    1月8日-9日高等教育自考全国统考课程考试;1月15日-16日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全国统一考试。    2月   乐山:绕城高速开工   2011年春节后,乐山绕城高速将开工建设,预计于2012年年底通车。    《旅行社责任保险管理办法》正式实施   旅行社责任保险再次升级:人身伤亡赔偿限额提高至每位游客最低20万元,并由保险公司实行先予赔偿。   高考艺体招生月   音乐类、表演编导类专业考试就集中在该月了。还有备受关注的剑桥少儿英语考试和计算机等级考试。   《商品房屋租赁管理办法》施行   规定房屋租赁合同期内,出租人不得单方随意提高租金;如果将原来的房间分隔成多个小间出租,将会受到最高3万元的罚款    3月    全国两会召开   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3月5日在北京召开。会议的重要议程之一是审查和批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全国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3月3日在北京召开。    3月25日28日成都:全国(春季)糖酒商品交易会有着天下第一会美誉的全国糖酒会,将再次进入成都时间。   好莱坞大片更多了   中国同意3月19日以前开放娱乐产品市场,中国将允许美国及其他外国企业向中国引进电影、音乐、电游和图书,并准许美中合资企业在互联网上分销音乐。    4月   成都:第九届中国国际软洽会   众多IT大腕又将云集蓉城掀起头脑风暴    5月   2011成都双年展   2011年成都双年展将邀请约130位艺术家参展,艺术形式将涉及美术、设计和建筑等范畴。    6月    全国高考   令家长第一关注的自然是火热高考、火热中考咯!   广元:广陕高速公路全线通车   根据目前的工程进度,预计广陕高速公路2011年6月可全线贯通。    NBA总决赛   倘若科比再捧金杯,就将实现第二次三连冠,六枚总冠军戒指的成就也将与乔丹比肩。他能如愿吗?    7月    中国共产党迎来90岁生日   中国共产党将在十二五开局之年迎来90岁生日。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的中国共产党向百年大党更进了一步。   7月16日31日上海:游泳世锦赛   看张琳、孙杨与朴泰桓的再次对决谁将成为胜利者?   社会保险法正式施行   社会保险法将于7月1日起正式施行,实现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工伤有保障、重大工伤对家人有照顾的目标从此将迈入法制化轨道。   7月1日-24日阿根廷美洲杯   最华丽的南美足球,最高水平的对抗。这一次,在梅西的老家阿根廷,他们能夺冠吗?    8月   8月,政法干警招录培养体制改革试点招生考试,但目前日期待定。   8月27日-9月4日韩国大邱世界田径锦标赛刘翔在广州亚运会许诺在2011跑进13秒。我们的刘翔,会王者归来吗?    9月   成都车展、美食旅游节   □海内外知名专家学者、中国500强企业领军人物,将在9月空降美丽蓉城,绸缪未来商机;   □火热9月,私车第三城豪车第四城成都还将迎来又一次的汽车饕餮盛宴;   □此外,一年一度的国际美食节9月在成都再次吹响集结号。    10月    两岸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   2011年10月10日是辛亥革命100周年纪念日。届时全国政协将隆重举行辛亥革命100周年纪念大会等纪念活动。    成都:第十二届中国西博会   继去年签约超7500亿创历届之最以后,今年的西博会又将带来哪些精彩内容呢?    都江堰:地铁1号线建成可跑动车该线路建成后,从成都发出的动车可直接进入都江堰市区。    11月    12月    中国入世10周年   中国将迎来加入世界贸易组织10周年。迄今为止,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相关承诺已全部履行完毕。   12月14日18日 成都:第九届网货交易会   12月14日起,阿里巴巴旗下的网交会造访蓉城,你也可以去体验物美价廉的团购、惊心动魄的秒杀、人气极高的网交会版购物街。   泸州:长江大桥贯通连接泸州市城区和茜草的长江南岸茜草地区的长江大桥将贯通。   禁用面粉增白剂   卫生部拟从12月起禁用面粉增白剂。    神舟八号何时升空   目前,我国载人空间站工程已经启动实施。按照工程计划,我国将于2011年发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和神舟八号飞船,实施首次空间飞行器无人交会对接试验。截至目前,发射时间未见公开报道。    京沪高铁通车   预计到10月,京沪高铁将建成通车,京沪两大城市之间实现4个小时直达。京沪高铁是目前世界上一次性建成里程最长的高速铁路。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2771 次阅读|0 个评论
2010走了,我很怀念她
wido 2011-1-3 21:28
2010年走了,我很怀念她。 我在平静、激动、迷茫、焦躁、忧虑的心情里度过了一年。 有得有失过,也患得患失过。 我把总结写在新年伊始,而计划不写,俾斯麦曾经说过,我心里存着的对你的计划和安排,我将不说,因为我自信我所踏出的每一步,将会比我所说的更加动听、更加漂亮!恕我篡改,原话不是这样的。 2010年全年概述如下: 搬了一次家; 发表两篇论文; 以开会之名,去了上海和北京; 给一帮非洲、东欧、东南亚的哥们、姐们讲过两次课,在朝韩不那么紧张的时候接待过一批韩国人; 参加了五次失败的考试; 陆陆续续读了28本书; 在课题研究方面进展不大,最终放弃; 未拿到驾照,未完成实习; 工作还没有落实。 一句话,比较迷茫。 我相信,越明年,再总结的时候,不会还是今天这样一张白纸。 再见,2010。
个人分类: 青春无处安放|3956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2011七大热门技术预测:网络视频引入电视上榜
xupeiyang 2011-1-3 20:26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1月03日16:56 新浪科技 新浪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