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科学网 标签 等离子体 相关日志

tag 标签: 等离子体

相关日志

托卡马克边界等离子体与器壁相互作用
热度 1 sangcf 2012-8-28 15:01
托卡马克边界等离子体与器壁相互作用
边界等离子体与器壁相互作用是可控核变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此方面研究直接涉及到聚变能否持续稳定的长时间运行。在托卡马克运行过程中,不但内部会有一些不稳定性(MHD等),其外部对运行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正所谓“不稳定性大多是由边界因此的”。在等离子体与器壁相互作用研究当中,主要关注几方面研究:1. 器壁的侵蚀,直接关系到装置的寿命; 2. 杂质的输运和再沉积,器壁被侵蚀会产生杂质,杂质粒子(包括灰尘)在等离子体当中的输运可能会引起等离子体熄火;3. 氚滞留问题,氚是一种放射性元素并且及其昂贵,氚在器壁中的滞留将会带来严重的安全问题,并且导致燃料的浪费。 这三方面的研究通常包括边界等离子体方面的研究和器壁材料的研究。边界等离子体方面研究主要是为了尽可能减小达到器壁的能流,同时保证聚变反应产生的杂质粒子顺利排出装置。通常使用偏滤器来排除能流和杂质,这样就产生了比较复杂的偏滤器等离子体物理,包括偏滤器脱靶,辐射偏滤器等等。另外,由于在H-mode情况下运行,通常会伴随ELMs(边界局域模)的产生,ELMs是极短的时间内产生大的能流,很有可能导致器壁收到损坏,因此阴极H-mode和ELMs也是边界等离子物理的重要内容。 对于材料方面,主要涉及到材料的选取,理想的情况是材料具有耐高温性,高的热传导性,良好的机械性能,低的溅射率,小的氢同位素滞留性,并且属于低Z材料,但是现实总是很难找到理想中的材料。现在比较热门的器壁材料包括碳、铍和钨,碳材料具有耐高温性,机械性能也比较好,但是其化学溅射太严重,氢同位素滞留量也多;铍材料属于低Z材料,氢同位素滞留量也比较小,但是熔点太低,侵蚀率也比较高;钨材料似乎是一种比较理想的器壁材料,其具有高的熔点,良好的热机械性能,小的氚滞留性。但是,钨材料也存在固有的致命缺点,钨属于高Z材料,少量的钨杂质(1e-5)进入芯部等离子就会引起熄火。另外,钨材料经过高能粒子辐射后内部会形成大量缺陷,导致氢同位素滞留量急剧增加;于此同时,钨材料中的起泡现象也是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因此针对材料方面的研究是非常关键的。最近EAST使用锂处理器壁,就起到了一个很好的效果。Li是一种低再循环材料,使用Li处理器壁以后边界层的杂质被Li吸收,从而提高等离子体运行参数,实现H-mode。 个人认为边界等离子与器壁相互作用的最终研究目标:很好的控制边界等离子体,使得入射到偏滤器靶板(第一壁)的能流非常小(不至于导致器壁融化和发生溅射侵蚀),同时使得ELMs和disruption得到控制。并且寻找到良好的器壁材料使其满足耐高温,低溅射率,低Z,低的氢同位素滞留性。 边界等离子与器壁相互作用研究涉及到等离子体物理,材料学,化学等领域,因此需要多方面合作共同研究。而且由于很多方面的实验和诊断非常难以实现,这就要求必须实验研究和数值模拟研究合作的方式来深入研究。
8045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科学家首次对极热致密等离子体进行受控研究
crossludo 2012-8-8 11:19
科学家首次对极热致密等离子体进行受控研究 实验结果推翻了沿用半个世纪的理论模型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8月7日(北京时间)报道,一个由英、美、德等国家研究人员组成的国际研究小组利用美国斯坦福直线加速器中心(SLAC)的直线加速器连贯光源(LCLS),首次对极热、致密物质进行了受控研究,实验结果推翻了50年来人们广泛接受的模型,此模型用于解释致密等离子体内的离子行为及其相互影响。从研究核聚变作为能源到理解恒星内部的运行机制,这一结果将对许多领域产生重要影响。相关论文发表在本周出版的《物理评论快报》上。 研究人员利用LCLS的X射线检测了极热致密等离子体的详细属性,首次实现了等离子物理学中的基本实验。实验结果与目前科学家用了半个世纪的模型并不符合。“X射线激光非常关键,我们无法在别的地方进行这种实验。”研究小组领导、牛津大学的贾斯廷·瓦克说。 LCLS为实验提供了特需条件:用于检测极端现象的严格受控的环境,能量可精确调整的激光束和精确检测特殊固体密度的等离子体属性的方法。改变X射线的光子能量,能生成等离子体并对其进行探测。研究人员用X射线射击超薄铝箔,生成了固体密度的铝等离子体,并用复杂的算法和计算机代码来模拟超热物质行为,构建出聚变过程模型。论文作者、牛津大学奥兰多·希瑞克斯塔说,我们将这些代码用于1966年以来就一直在用的旧模型中,模拟等离子环境产生的效果,发现模型预测与我们的实验数据不符。但返回到更早的1963年的模型时,却符合得相当好。可这一模型并没有得到广泛接受。 在此过程中,他们还确定了将电子击出等离子体的高电荷原子需要多少能量。“这个问题以前没有人能准确地测出来。”希瑞克斯塔说。 研究人员指出,最新分析解释了在聚变实验和有着超浓聚联合原子内核的恒星释放能量过程中的一些重要问题,这一过程中,随着相关电子轨道的重叠,紧压在一起的原子会失去自主能力。随着深入研究获得更多细节,可能对聚变模型的某些方面带来改进。 瓦克说,希望这一发现能在等离子物理学界产生“重要影响”。在许多领域中,用1963年的模型更容易做出改进。“我们不能说,当前的每个模型在任何条件下对任何事物都管用。希望人们能回顾这一问题,看它们是否符合更精细的条件。” 【圈点】 等离子态在宇宙中最为常见,因为恒星中的物质普遍处于等离子态——气体在极度高温下,电子脱离了原子核的束缚,等离子体就产生了。但对于遍布宇宙的这种物质状态,人们对之的理解还非常有限。等离子体太变幻莫测了,科学家几乎无法预知,稍长一点的时间段里,它会如何变化。正因为如此,研发实用的托卡马克核聚变装置,很大程度上就是对等离子体的研究和利用。此次新技术手段的应用,帮助科学家确定了几个关键的物理值,让人们对等离子体的运动规律更有把握。
个人分类: 博览视界|1711 次阅读|0 个评论
2012等离子体物理暑期学校开学
热度 1 等离子体科学 2012-8-4 12:22
今天是开学典礼。 等离子体物理暑期学校是1985年由蔡诗东先生倡议在中国科大举办的。当时是基本是每隔一年一次,坚持到90年代中期。2007年国内外同行们组织了新的筹划委员会之后的第一次暑期学校也是在中国科大举办的。经过第一个四年循环,这次重新招收新学员后的第一次也是在中国科大举办。当年参加过1985年暑期学校现在还在这个领域工作的学员们,除笔者之外,也都是中科大的毕业生。 感谢这些年中国科大对中国的等离子体物理教育和科研做出的贡献。 暑期学校的宗旨是:把等离子体物理的根扎在中国。——印在学员的T恤衫上,也写在学校的章程里。 这是蔡诗东先生当年的话。蔡先生是1971年在美国参加保钓运动,回到祖国大陆的。今天钓鱼岛海域再次风起云涌,回忆起蔡先生当年为国家、为科学事业做的事情,有着格外的意义。
个人分类: 学海无涯|5159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198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相变理论
热度 1 xiehuasheng 2012-7-21 13:11
昨天翻郭奕玲沈慧君编著的《诺贝尔物理学奖1901-2010》,看到1982炸药奖K.G.Wilson工作的介绍,才知道重整化处理相变这么强大,似乎确实有望解决多尺度如湍流问题。转载一篇介绍文字。 ============================================================= 198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相变理论 198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美国纽约州伊萨卡康奈尔大学的K.威耳逊(KennethG.Wilson,1936—),以表彰他对与相变有关的临界现象所作的理论贡献。 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从经典物理学中,我们知道,物质可以存在于不同的相中。我们还知道,如果改变压强或温度之类的参数,就会发生从某一相到另一相的转变。只要足够地加热,液体就会变成气体,也就是从液相转变为气相。金属达到一定的温度会熔化,永久磁体达到一定温度会失去磁性。这些只是几个关于相变的大家熟悉的简单例子。 物理学中相变的研究经历了很长的时间。人们对很多系统进行过研究。相变的特点往往是某些物理特性的数值发生突变,也有一些情况是变化比较平稳。例如,在临界点上液态和气态之间的相变,铁、镍、钴之类的金属从铁磁性转变为顺磁性,其变化过程就比较平稳。这些平稳的相变在临界点附近往往会出现一些典型的反常性。当接近临界温度时,有些量会超过极限值。这些反常性通常称为临界现象。当接近临界点时,往往会发生非常大的涨落。 19世纪末、20世纪初就开始对某些特殊系统的临界行为,例如液气之间的相变和铁磁性与顺磁性之间的转变作过定性描述。苏联物理学家朗道在1937年就发表了关于相变的普遍理论,他把早期理论所得结果作为特例纳入他的理论中。二极模型的热力学特性是经常讨论的课题,1968年获诺贝尔化学奖的昂塞格尔(L.Onsager)对此得出了精确解。这为临界现象的进一步认识奠定了基础。朗道理论和以前所有的理论在预言临界点附近的行为时几乎都得到完全一致的结论。然而,当人们对许多系统作了广泛而详细的研究之后,惊奇地发现临界行为和朗道理论的预言相差甚远。用各种不同的理论模型进行数值计算,也显示对朗道理论有很大偏离。美国康奈尔大学的费塞尔(M.E.Fisher)对实验数据的分析,起了指导作用。康奈尔大学另一位物理学家维丹(Widom)和苏联物理学家巴达辛斯基(A.Z.Patashinskii)、波克罗夫斯基(V.L.Pokrovski)以及芝加哥大学的卡达诺夫(L.P.Kadanoff),都在理论上作了重要贡献。卡达诺夫提出了非常重要的新思想,对以后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然而他的理论无法对临界行为进行计算。 1971年K.威耳逊发表了两篇有重大影响的论文,明确而深入地解决了这个问题,随后的几年他又发表了一系列论文。K.威耳逊认识到,临界现象与物理学绝大多数其它现象不同的地方在于人们必须在相当宽广的不同长度尺度上与系统中的涨落打交道。在通常的情况下,人们对某一给定的现象只和某一给定的尺度打交道,比如无线电波、水波、可见光、原子核、基本粒子等等,这里每一个系统都以某一特定的尺度为特征,我们无需涉及范围宽广的尺度。除了大尺度的涨落可大到与整个系统的尺度同数量级之外,还有幅值更小的涨落,一直小到原子尺度。我们也许会有幅值为厘米量级的涨落,同时也会有幅值更小的涨落,一直小到厘米的百万分之一。所有这些涨落在临界点附近都是重要的。在进行理论描述时,要考虑到整个涨落谱。用直接方法作正面处理,即使有最快的计算机帮忙也无济于事。 K.威耳逊成功地找到了一种方法解决了这个问题,不是正面处理,而是把问题分解成一系列简单得多的问题,其中每一部分都是可以解决的。 K.威耳逊的理论是在理论物理学中所谓的 重正化群理论的基础上作了实质性的修改后建立的 。重正化群理论在50年代就得到发展,并且已经成功地运用到各种不同的问题上。 K.威耳逊关于临界现象的理论对临界点附近的行为作出了全面的理论描述。他还提出在数值上计算这些临界量的方法。他的分析证明,当足够趋近临界点时,系统的大多数变量都将成为多余的。临界现象基本上决定于两个数:系统的尺度和所谓的量级参数。量级参数在朗道的理论中就已引用。这是从极大的普遍性引出的物理结论。它表明,许多相互无关的不同系统,在临界点附近会显示相同的行为。我们可以举出如下的实例:液体、液态混合物、铁磁体和二元合金,都显示同样的临界特性。60年代以来的实验和理论工作都证明有这种形式的普遍性,但K.威耳逊的理论从基本原理上给出了一个有说服力的证明。计算所得的临界参数和实验结果相符得很好。 K.威耳逊是第一位物理学家为同时显现宽广的不同长度尺度的现象发展了普遍且可操作的方法。这个方法经过一些修改,也可以用在一些其它的重要而尚未解决的问题上。液体和气体中的湍流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在这一现象中出现了许多不同的长度尺度。在大气中可以找到从最小的尘埃旋涡到地球表面的飓风这样一些尺度的湍流。K.威耳逊的新思想在粒子物理学中也有应用。他把他的理论作些修改,成功地运用到粒子物理学的前沿问题,特别是夸克囚禁问题。K.威耳逊的理论方法代表了一种新的理论形式, 它可对相变的临界现象这一经典问题给出了完全的解答,不仅如此,看来它还有很大潜力可以用于解决其它一些重要、而直到今日还未解决的问题。 K.威耳逊1936年6月8日出生于美国马萨诸塞州的沃尔瑟姆(Waltham)。他的父亲是哈佛大学的化学教授。在上高中之前,就在父亲的帮助下学习物理和数学。他当时学的数学是微积分,而物理是采用微积分的。他从这时起就决心当一名物理学家。在上大学前,K.威耳逊就跟父亲学习符号逻辑。 他父亲还试图教他群论,但不太成功。 1952年,这时K.威耳逊才16岁,就进入哈佛大学主修数学,但同时也学了许多物理,几个暑假都参加课题组研究。他的研究生阶段在加州理工学院渡过,其中有两年是在核物理实验室里工作,并 跟随盖尔曼做博士论文 。 在加州理工学院K.威耳逊和物理系一位名叫马休斯(J.Mathews)的助教很谈得来,马休斯教他使用学院的计算机。 有一个暑假他参加通用原子能公司,从事等离子体工作。 第二年回到哈佛,当一名临时工作人员,然后再回到加州理工学院完成博士论文。当时哈佛的理论活动较少,于是K.威耳逊就去了MIT,以便利用那里的计算机做理论工作,在那里和MIT的理论组成员联系很多。 1962年K.威耳逊来到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参加肯德尔和布约肯的小组, 研究场论和粒子物理学,他的兴趣在于用重正化群方法来处理强相互作用的模型。 1963年9月K.威耳逊到康奈尔大学当助理教授,1965年受聘为副教授,1971年升教授,以后他就一直在康奈尔大学,除了几次休假和访问。有一次是去SLAC,有一次是去普林斯顿高等研究中心,又有一次是去加州理工学院当访问学者,还到IBM苏黎世实验室工作过一年。 1971年,他把重正化群的方法用于统计物理学中的临界现象的研究,建立起二级相变理论。 在这个理论中,准确地计算了低温下热容对温度的线性关系式中的系数。 K.威耳逊 最早从事的并不是统计力学,而是量子场论 。早在40年代末,贝特、施温格、朝永振一郎、费因曼、戴森(Dyson)等人发展了重正化理论。1953年彼德曼(Petermann)等人发表过论文,第一次讨论了重正化群。K.威耳逊的工作就建立在这些基础之上。 K.威耳逊是怎样从量子场论走向统计力学的呢? 1954年盖尔曼和劳(F.Low)发表了题为“小距离的量子电动力学”一文,比卡达诺夫对K.威耳逊更早地起了激励作用。 1956年K.威耳逊进入加州理工学院研究生院,当时大多数优秀的学生都不愿意从事基本粒子的理论研究,但K.威耳逊与众不同,反而积极参加。 他主动地到通用原子能公司工作了一个多月,为罗森布鲁斯(M.Rosenbluth)做等离子体物理研究。 他向盖尔曼要题目来做。盖尔曼首先建议他在弱相互作用领域内研究相互作用较强的K介子。几个月后,K.威耳逊又请求盖尔曼给一个直接与强相互作用有关的题目,因为他觉得这类作用很值得做。盖尔曼建议他用劳氏方程研究K介子-核子散射,只要取一个介子的近似。K.威耳逊对求解劳氏方程的方法不是很满意,于是就反复探讨用不同的方法求解更简单的π介子-核子散射的情况。尽管一个介子的近似只是对低能有效,K.威耳逊还研究了高能限,并进而研究了重正化群的问题。 1960年K.威耳逊向加州理工学院交出博士论文。这时劳氏方程已被S矩阵理论所取代,K.威耳逊发明了(应该说是重新发明)“弦近似”方法,又研究了多生成理论,甚至倒过来做固定源介子理论的强耦合近似。 到了1963年,K.威耳逊已经清楚地看到,他应该做的课题就是把量子场论用于强相互作用。他撇开了S矩阵理论,因为S矩阵理论的方程即使能够写出来,仍然过于复杂,不像是一个理论,而固定源介子理论可以作弱耦合近似,又有强耦合近似,因此他相信量子场论是可以搞清楚的。 在做固定源介子理论时,K.威耳逊运用微扰论取得了一些成果。他第一次发现重正化群方法的自然基础。 在这以后,K.威耳逊努力思考的问题是“什么是场论”?他认识到必须考虑自由度的作用。他还发现如果能够把正确公式化了的场理论用计算机求解,只要有足够计算能力的计算机,就可以得到任意的精确度。在60年代里他手头没有这种计算机,因此只能做一些简单的特例。 1966年K.威耳逊在康奈尔大学出席一次讲演会,听到了维丹所作的标度不变状态方程的报告。他认为维丹的方程缺乏理论基础,当时他还不了解使维丹的工作成为重要发展的有关临界现象的背景。但是他受到维丹报告的启发,认识到应当把重正化群的思想运用到临界现象。1966年夏,他就在阿斯品(Aspen)的会议上与一些固体物理学家讨论,人们建议他看看苏联学者卡达诺夫的预印本。就这样,K.威耳逊第一次接触到了卡达诺夫的工作。 卡达诺夫的思想是这样的:在临界点附近,应该想到一大群磁矩。例如:每群中有2×2×2个原子,组合成一个单独的有效磁矩。而这些有效磁矩对其最近的邻居有简单的相互作用,就像简单的模型一样。其唯一变化是系统的有效温度和外磁场与原来的系统不一样。更一般地说,有效力矩是作用在间距比原来原子间距大L倍的晶格上。卡达诺夫的想法是:会有L相关的温度变量T L 和场变量 h L ,而T 2L 和h 2L 会是T L 和h L 的解析函数。而在临界点上,T L 和h L 具有与L无关的固定值。根据这一假设,卡达诺夫推导出了维丹等人的标度无关定律。 于是K.威耳逊把各种场论的思想运用到晶格和临界现象上。他知道欧几里得的量子场论和用于统计力学模型的“变换矩阵”方法,并且发现这两个不同领域的方法极为类似。他了解场论要是相对论性的,则相应的统计力学理论必须具有很大的相关长度,即接近于临界点。于是他想到把卡达诺夫、维丹等人的标度无关理论用于量子场论的含义。再考虑到瑟林(Thirring)模型解答的标度不变性和马克(Mack)等人对量子场论标度不变性的讨论,K.威耳逊认识到标度不变量至少可以用于小距离上。但场算符应与临界现象中非同寻常的指数一样具有非同寻常的标度量纲。K.威耳逊在这些标度无关性的思想上重新构筑了短距离膨胀理论,很快发表了结果。尽管这一结果与基本的实验思想似乎不大相符,但还是引起了人们的注意。他的理论方法很快被理论家用于分析各种临界现象。从研究临界现象发展起来的一系列新的概念与理论方法,现在不仅对连续相变的理论,而且也对凝聚态物理与统计物理的许多分支,以及量子场论和粒子物理学都有深刻的影响。因此198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给了K.威耳逊。 K.威耳逊1975年遇到布朗小姐,1982年两人结婚。布朗小姐在康奈尔计算机公司工作,他们两人合作,在计算机软件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在这以后,K.威耳逊以很大精力投身于大规模运用计算机作科学计算的研究之中。 ============================================================= 以上,转载自百度文库( http://wenku.baidu.com/view/9aac21126c175f0e7cd13721.html )。 早期(1980s),章扬忠在Austin做论文时,就是把重整化用到plasma,后来的工作也一直与此有关,如,2011年的一份讲义,《Tokamak湍流理论》,SWIP( http://ifts.zju.edu.cn/forum/viewtopic.php?f=10t=579 )。P.H.Diamond的湍流理论中就有不少重整化的影子。最近,F. Zonca的工作也在考虑用重整化来处理EPM的非线性。尽管,重整化引入plasma也三十年左右了,尚未完全解决问题,但看来希望也还是蛮大的。 Wilson竟然也做过等离子体(尽管只几个月),在Rosenbluth手下干过活。再看其其他经历,也十分丰富。游学、访学,挺不错的一种方式嘛,有助于打开思路。 另,此Wilson就是量子场论(教材)中大名鼎鼎的那个Wilson。 终于为自己找到该认真研究量子场论及重整化的理由了。 xiehuasheng 2012-07-21 13:01 原文:http://hi.baidu.com/hsxie/blog/item/1ccfebf5c8422b03730eec45.html
5249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东方超环”创造两项世界纪录
crossludo 2012-7-12 13:50
“东方超环”创造两项世界纪录 标志我国在稳态高约束等离子体研究方面走在国际前列 中科院等离子体所的东方超环(EAST)超导托卡马克2012年物理实验7月10日顺利结束。在四个多月的实验期间,科学家们创造了两项托卡马克运行的世界纪录:获得超过400秒的两千万度高参数偏滤器等离子体;获得稳定重复超过30秒的高约束等离子体放电。这分别是国际上最长时间的高温偏滤器等离子体放电、最长时间的高约束等离子体放电,标志着我国在稳态高约束等离子体研究方面走在国际前列。 托卡马克是一种利用磁约束来实现受控核聚变的环性容器,最初是由苏联的阿齐莫维齐等人在20世纪50年代发明的。中科院等离子体所在成功建设中国第一个超导托卡马克HT-7的基础上,提出了“HT-7U全超导非圆截面托卡马克装置建设”计划,该计划在国际上通称EAST,即“东方超环”。 “东方超环”于2007年建成并开始科学实验。在国家科技部ITER专项、国家基金委、中科院等部门的支持下,科学实验不断深入,近年来已吸引大批国外科学家来华开展科学实验,美国能源部已将EAST列为未来美国磁约束聚变合作的首选装置。自今年2月开始本轮EAST科学实验以来,超过100位的国外科学家来华开展广泛的合作研究。实验中,国内外科学家们围绕高参数长脉冲等离子体相关科学技术问题开展了大量的科学实验,取得了一系列新结果和大量的科学实验数据,为未来更高参数的长脉冲物理实验奠定了很好的科学技术基础。 据科研人员介绍,高参数、高约束模式偏滤器等离子体是未来聚变托卡马克放电的最基本的运行方式。我国参加的最大国际科学合作项目——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首要目标是实现400秒的高约束等离子体,但实现该科学目标尚面临众多科学和技术(物理和工程)上的挑战。目前,国际上大部分托卡马克的偏滤器等离子体持续时间均在20秒以下,欧盟和日本科学家曾获得最长为60秒的高参数偏滤器等离子体。本次实验,我国科学家针对未来ITER400秒高参数运行的一些关键科学技术问题,如等离子体精确控制、全超导磁体安全运行、有效加热与驱动、等离子体与壁材料相互作用等,开展了全面的实验研究,获得了411秒的中心等离子体密度约2×1019m-3、中心电子温度大于两千万度的高温等离子体。 长期以来,实现长时间高约束放电一直是国际聚变界追求的目标和挑战极大的前沿课题。目前正在运行的托卡马克的高约束放电时间大都在10秒以下。2003年,日本JT-60U装置(已退役)曾利用强流中性束加热实现一次28秒的高约束等离子体放电,这是目前放电时间最长的一次。在本轮EAST实验中,我国科学家利用低杂波与射频波协同方法,在低再循环条件下实现了稳定重复的超过32秒的高约束等离子体放电。我国科学家所用的方法独特、经济、有效,为未来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提供了一条高效实现高约束放电的新途径。
个人分类: 物联工程|1229 次阅读|0 个评论
等离子体辅助燃烧应用前景广阔
热度 1 kejidaobao 2012-7-9 14:33
现代战争的需求推动了美国高超声速飞行器的研制步伐,2010年美国成功试飞了X51,飞行速度达到了6.5马赫数。“在飓风中点燃并维持一根火柴燃烧”,《基督教箴言报》这样形容超燃冲压发动机中点火和稳定燃烧的难度。可见,超声速点火和燃烧是超燃冲压发动机研究中的一项关键技术,世界上多个国家对其高度重视,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开展研究。对于超声速燃烧,流体驻留时间短成为困扰学者的一大难题,如101kPa下温度为1000—1500K时,乙烯/空气的点火延迟为30ms—20?滋s,而马赫数为2—3的流体在长1m的燃烧室驻留时间仅为1ms,流体留驻在燃烧室的时间与化学反应时间处于同一量级,很难达到充分燃烧。 采用等离子体点火和助燃会有诸多好处,等离子体不仅能快速加热气流,而且非平衡等离子体还会产生大量化学活性物质,如处于激发态的分子和自由基,可以实现大范围点火、减小点火延迟、改善火焰稳定性、拓宽可燃极限等。近年来,等离子体点火和助燃成为国际上应用基础研究领域颇受关注的一个研究方向。 多年来,俄罗斯在等离子体点火和辅助燃烧方面的研究一直保持国际领先水平。莫斯科科学院高温所的Leonov,莫斯科物理技术学院的D.V. Roupassov、S. M. Starikovskaia、A.Yu. Starikovskii,俄罗斯中央空气动力研究院的Efimov是其中的佼佼者,他们开展了大量开创性工作,引领了等离子体点火和助燃的发展方向。 俄罗斯科学院高温研究所是俄罗斯在能源和热物理领域的顶级研究机构,该机构在1960年创建之初就开始了低温等离子体的研究。该所主办的刊物High Temperature(《高温》)最近几年每期中都会报道等离子体点火和助燃方面的研究。 跟踪学习俄罗斯的研究成果,并与之开展国际合作与学术交流,无疑是加快中国在该领域发展的有效方式。《科技导报》2012年第17期66—72页刊登了李钢等的综述文章“俄罗斯等离子体点火和辅助燃烧的研究进展”,对俄罗斯在等离子体点火和助燃方面的研究进展,以及相关的研究机构和出版的刊物进行了介绍。本期封面图片为X51飞行器(源自 http://www.google.com.hk/search?q=X51hl=zh-CNnewwindow=1safe=stricttbm=ischprmd=imvnssource=lnttbs=isz:lsa=Xei=w77nT9uDCq-viQeMldlYved=0CCcQpwUoAQbiw=1065bih=617 ),本期封面由金功博设计。 (责任编辑 齐志红)
个人分类: 栏目:封面图片说明|6343 次阅读|1 个评论
EAST的新世界纪录
热度 1 等离子体科学 2012-6-28 14:54
昨晚收到等离子体所朋友的短信,EAST刚刚有又取得了一项世界先进水平的成绩:400秒放电期间,电子温度达到2keV(两千万度)。 按照世界上几个超导托卡马克目前的水平看,这个纪录可以保持相当长一段时间。而在这段时间里,EAST的NBI(中性束注入)和ECRH(电子回旋共振加热)会投入使用。有这些加热手段,EAST取得400秒H模(能量约束时间会大大提高)都是可能的。 祝贺! 中国等离子体物理界还有另一桩喜事,会在11月APS Plasma Division年会上宣布:陈骝教授被授予今年的James Clerk Maxwell Prize for Plasma Physics。这是国际等离子体物理学界的最高奖项之一(另一个是EPS的Hannes Alfven Prize,陈骝老师在四年前已经获此殊荣)。 陈骝老师的主要贡献之一是关于Alfven波的。 笔者在这里有一些介绍。 双喜临门! “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 把酒同祝!
个人分类: 学海无涯|4075 次阅读|2 个评论
还在想的事情,别人已经做了
热度 2 caihaoyuan 2012-6-26 18:12
还在想的事情,别人已经做了
在科研中,大家是不是经常有这种感觉?当然,理论水平的缺乏,也是一个主要原因。 这两天看到Nature 6月刊上发表的石墨烯等离子体谐振现象的研究论文“ Optical nano-imaging of gate-tunable graphene plasmons ”,利用AFM探针绘制出石墨烯表面传播的等离子体波的图像,并且利用栅极实现电场对等离子体波的调谐,对其摘要翻译如下: Chen, J., M. Badioli, et al. (2012). "Optical nano-imaging of gate-tunable graphene plasmons." Nature . 摘要-------------------------------------------- 操控光场及其能流的手段日渐成为现代信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的焦点,与之相提并论的,还有量子信息处理方法。然而,由于光子本身并不包含电荷,利用电的手段来有效控制光子的方法,截止目前为止,还难以实现。一种有前途的方法是利用存在于石墨烯中的等离子体激元( Plasmon Polaritons, PP )与入射光子耦合的方法来有效的控制光场。 在这种 2D 的单层碳原子结构中,预计可以通过电场调节石墨烯的载流子浓度去调控等离子体激元和光场的相互耦合作用。虽然最近石墨烯的等离子体谐振现象可利用光谱的方法观测到,迄今为止,尚无实验能够直接获得在真实空间中等离子体波的传播。本文中,我们开发了近场散射显微镜,对近红外光源激发的石墨烯中的光学等离子体激元的传播进行了检测,获得了真实空间中的等离子体波的图像,并且发现等离子体波长比激发波长要短 40 倍。我们研究的这种强光场约束结构,它把石墨烯变成了一个可调谐的等离子体谐振腔。这个谐振腔的只有少数几个模式。该谐振腔可原位的通过石墨烯栅极进行调谐,特别的,还可以通过栅极对谐振模式进行开关操作。这一发现为基于石墨烯的光晶体管铺平了道路。 这一纳电子学与纳光子学的成功联合,使得发展亚波长级别的主动光学器件和许多新型的纳光电子器件,例如可调谐超材料、纳米光学处理器件和基于增强型光 - 物质相互作用材料的量子器件和生物传感器成为可能。 图1. 石墨烯等离子体激发与检测
个人分类: 石墨烯|5960 次阅读|3 个评论
[转载]科学家在石墨烯表面激发出等离子体振子
crossludo 2012-6-22 11:33
科学家在石墨烯表面激发出等离子体振子 中国科技网讯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6月20日报道,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科学家借助 红外线光束,沿石墨烯表面激发出电子波 ,并证明他们能通过简单的电路,控制这些被称为 等离子体振子 的振荡波的长度和高度。相关研究报告发表在6月21日《自然》杂志网络版上。 这是首次在石墨烯上观察到等离子体振子, 也是在无法使用光的紧密空间内,利用等离子体振子进行信息处理 的重要一步。就像光能够通过光纤携带复杂的信号一样,等离子体振子也能被用于传输信息。但等离子体振子仅能在更紧密的空间里携带信息。该校物理系教授迪米特里·巴索夫说:“每个人都怀疑等离子体振子会不会出现,但眼见为实,我们拍摄的图像能够证明它们的传播,以及外界对其的控制。” 为了制造这个设备,科研人员从石墨中剥离出了石墨烯,并将其放置在二氧化硅芯片上揉搓。随后将红外线激光照射在石墨烯表面以激发等离子体振子,并利用超灵敏的原子力显微镜悬臂对这些波进行测量。 虽然发射的波基本无法测量,但当它们到达石墨烯的边缘时,能够反射出像水波纹一样的波。从边缘返回的振荡将增加或抵消随后而来的波,创造出独特的干涉图样,从而揭示出这些波的波长和振幅。此外,科学家还能通过控制附着在石墨烯表面的电极以及芯片下的纯硅层形成的电路,来改变干涉图样。 研究人员表示,因为光的波长就有数百纳米,因此不可能将光限制在纳米级别内。但利用光却能激发长度范围在100纳米左右的表面等离子体,其能以超高的速度从芯片的一边穿越至另一边。科学家称,这是测量到的最短的等离子体振子波长之一,然而这种波却可以像它们在黄金等金属中传播得一样远。与基于金属的等离子体振子不同,石墨烯等离子体振子能够按需进行调整。 通过监控石墨烯等离子体振子,研究人员能够了解电子在这种新形式的碳中发挥什么作用,其基本相互作用又将如何管控它们的特性。巴索夫强调说:“石墨烯光电子学与信息处理非常具有前途,我们希望此次的研究能为未来相关技术的发展提供帮助。”
个人分类: 物联工程|2082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等离子体激元为光电探测器披上隐身衣
zsunnywell 2012-6-11 22:01
等离子体激元为光电探测器披上隐身衣 作者:Mark L. Brongersma 来源:《自然—光子学》 发布时间:2012-5-29 14:08:33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近日报道,美国斯坦福大学和宾夕法尼亚大学组成的一个联合工程师团队首次使用等离子体激元创建出一个可以探测光同时也可以隐形的新设备,应用于先进的医学成像系统和数码像机中,可生成更为清晰、更准确的照片和影像。该研究成果发表于《自然—光子学》在线版上。 等离子体激元,即在光激发下的金属纳米结构中自由电子气集体振荡,是目前可以突破光的衍射极限来实现纳米尺度上对光操纵的新型量子态,为光学元器件和芯片的小型化以及未来信息领域超越摩尔定律带来了曙光。 新研究首次将等离子体激元这一概念用于光电子探测隐形设备。研究人员称,在其上的反光金属涂层可使一些东西看不见,使这种设备不可直观,由此创建出一种隐形的光检测器装置。该设备的核心是由薄薄的金帽覆盖硅纳米线。研究人员通过调整硅中的金属比例,即一种调谐其几何尺寸的技术,精心设计了一个“电浆斗篷”,其中金属和半导体中的散射光相互抵消,从而使该设备不被看见。该技术的关键在于,在薄金涂层中建立一个偶极子,与硅的偶极子在力量上可对等。当同样强烈的正负偶极子相遇时,它们之间相互抵消,系统就会变得不可见。 研究人员说:“我们发现,一个精心设计的金壳极大地改变了硅纳米线的光学响应。在金属丝中光吸收略有下降,而由于隐形效果,散射光会下降100倍。实验同样证明,在计算机芯片中常用的其他金属如铝和铜也会具有同样效果。之所以能够产生隐蔽性,首先是金属和半导体的调整。而如果偶极子没有正确对齐,隐形效果则会减弱甚至失去。所以只有在适量材料中的纳米尺度下,才能做到最大程度的隐形。” 研究人员预测,这种可调的金属半导体设备在未来将用于许多相关领域,包括太阳能电池、传感器、固态照明、芯片级的激光器等。例如,在数码像机和先进的成像系统中,等离子体激元的隐形像素可能会减少由于相邻像素之间破坏性串扰产生图像模糊的状况,从而生成更清晰、更准确的照片和医学影像。(来源:科技日报 华凌) 更多阅读 《自然—光子学》发表论文摘要(英文)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个人分类: 隐身技术/材料|1399 次阅读|0 个评论
等离子体物理(2011-2012秋季学期)讲义
热度 1 DynamoChina 2012-4-19 11:55
周次 讲座 主题 一 1 等离子体基本性质 2 带电粒子运动及不变量 二 3 动理学矩方程 4 冷等离子体波 三 5 MHD 方程与平衡 6 磁约束与稳定性 四 习题课 1 7 磁流体波 五 8 发电机与磁重联 9 温等离子体波 六 10 Vlasov 方程与 Landau 阻尼 11 热等离子体波 七 习题课 2 12 碰撞算子与 BBGKY 方程 八 13 等离子体非线性波 14 有界等离子体系统 九 15 复杂等离子体集体行为 习题课 3 十 期末考试 等离子体物导论课程计划( 20120220 ) 教材阅读: BP= :Bellan, Paul M., Fundamentals of Plasma Physics, Cambridge University, 2004 PA=: Piel, A., Plasma Physics: Laboratory Space Fusion Plasmas, Springer, 2010 三个压缩文件一起解压: PhysPlasma11_12.part1.rar PhysPlasma11_12.part2.rar PhysPlasma11_12.part3.rar
5162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iphone 4s采用视网膜显示屏
liyadong 2012-3-28 20:38
作者:汤姆•西蒙奈特 发稿时间:2012-03-26 10:05:19 点击:1220 采用等离子体增强的化学气相沉积法,把铟镓锌氧化物薄膜材料沉积到表面,制作显示器的晶体管层,可控制像素,提高分辨率。 一些公司正在采用一项生产工艺,制作小装置,供给消费类技术大公司,今年晚些时候,这项工艺会有助于极大地提高电视和平板电脑显示器的分辨率。 应用材料公司(Applied Materials)制作电子产品生产设备,这家公司已引进一些机器,可以使用先进的方法,生产显示器,这些方法以前仅限于研发,现在可大规模采用。这会使消费电子公司把分辨率高得多屏幕安装到许多小装置上,应用材料公司说。 更高的显示器分辨率已经成为小装置买家欢迎的功能,苹果iPhone 4和最新版本的iPad都具有分辨率非常高的“视网膜显示器”(retina display)。苹果的一些竞争对手已经推出几款手机,具有类似的高分辨率显示屏,但是,没有其他市售平板电脑可以媲美最新的iPad的清晰度。苹果的竞争对手都急于赶上。微软的一位工程师本周在网上发了一篇文章,谈到要努力准备好Windows 8,就是公司旗舰操作系统的下一个版本,可用于分辨率非常高的显示屏。 应用材料公司的新设备采用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PECVD:plasma-enhanced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法,这个工艺可以把薄膜材料沉积到表面。这种机械可以生产显示器,使用不同的材料制作显示器的背板,也就是晶体管层,它在显示器后面,可控制像素。这种材料称为铟镓锌氧化物(indium gallium zinc oxide),或IGZO,可以更简易更便宜地制备显示器,而且具有非常密集的像素,就像苹果在最新的iPad中安装的那种显示器一样。使显示器具有这样的分辨率,而且对角线要大于七英寸,那就不可能不采用铟镓锌氧化物,应用材料公司声称。 “我希望今年看到这种产品,”道格•海登(Doug Hayden)说,他是应用材料公司显示器部门全球产品管理高级总监,这一部门也叫美商业凯公司(AKT)。“很可能,平板电脑之后会是电视,但它会很接近。”在电视中,这种新材料就意味着更高的分辨率和更快的刷新速度。 海登说,虽然应用材料公司是在本周发布这种新的生产设备,但是,有五家大客户已经安装了这种新机器,在用它们生产显示器。他没有透露这些客户的名称,但是,都知道应用材料公司把这种显示器生产设备提供给三星(Samsung),夏普(Sharp)和LG,而且都相信,夏普和三星给苹果供应显示器,用于iPad平板电脑。 液晶电视和显示器和移动设备一样,都有一些显示屏要依赖背板上的许多薄膜晶体管(TFT:thin film transistors),每个晶体管打开或关闭一个像素。这种薄膜晶体管层通常在制备时要使用一层非晶硅,这样命名,是因为它的原子没有排列成整齐的晶体。然而,海登说,非晶硅没有适当的电气性能,难以控制非常大或分辨率非常高的显示屏。 电子在非晶硅中传导速度不够快,不能使大型电视有非常高的刷新速度,他说,这同样的局限性对于较小的薄膜晶体管也是一个问题,因为需要用这些晶体管,制成像素非常密集的高分辨率显示器。虽然新的iPad确实使用非晶硅,但是,一些报告表明,这种设备明显会变得更热,超过以前的型号,这是因为它把低效率的背板推到了极限。海登说,要在这种尺寸制造同样密集的显示器,最佳途径是采用不同的背板材料,使显示器的像素密度匹配新的iPad,但是,在更大的尺寸,就需要使用铟镓锌氧化物。“非晶硅是一种局限,”他说。 有一种非晶硅替代品,称为部分结晶硅,或低温多晶硅(LTPS :Low Temperature Poly-silicon)已用于iPhone4S和其他智能手机,但是要贵两倍,是用作背板非晶硅。铟镓锌氧化物仅贵三分之一,海登说,这就足够便宜,可以使大量电视和平板电脑采用显著改进的显示片。铟镓锌氧化物甚至会变得更便宜,几乎和使用非晶硅一样便宜,因为应用材料公司和它的客户会提高产量,海登说。 查尔斯•安尼斯(Charles Annis)是显示器搜索公司(DisplaySearch)的分析师,跟踪研究显示器制造技术,他表示,在今年年底之前,苹果公司生产的iPad可能会采用铟镓锌氧化物显示屏。“我们相信,夏普的铟镓锌氧化物液晶显示器(LCDs)目前正在苹果接受评估,它们机会很好,今年可能被采用,”他说。 这会使iPad成为首款采用新设计的小装置。安尼斯说:“虽然有几家公司很快就要商业化推广铟镓锌氧化物显示屏,但是他们还没有推广。他说,应用材料公司的新设备有助于改变这一点,铟镓锌氧化物也有助于使电视画面质量实现下一步升级,也就是所说的“超高清”,它有四倍的分辨率,属于1080像素的高清图像。 然而,安尼斯指出,应用材料公司推出的新设备不能完成这一工艺中的每一个步骤,这一工艺就是采用铟镓锌氧化物制成显示器背板。这些设备更容易制备所需的各层材料,但它们不能用于刻制背板上的实际晶体管。也有一些方法可以制备这些晶体管,安尼斯说,但是,它们仍然需要改进。 展望未来,应用材料公司的海登说,要更容易地使用铟镓锌氧化物,也应该使柔性显示屏的制作更加实用。这个工艺要在室温下进行,需要兼容塑料,制作柔韧的显示器。目前使用的非晶硅和其他技术需要几百度的高温。 http://www.mittrchinese.com/single.php?p=182872
个人分类: 研究生培养|2413 次阅读|0 个评论
《等离子体物理原理》修订版(马腾才、胡希伟、陈银华)
热度 5 ustcpress 2012-3-8 16:51
《等离子体物理原理》修订版(马腾才、胡希伟、陈银华)
出版日期:2012年1月 出版社: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 书号(ISBN):978-7-312-02781-9 正文页码:354页(16开) 字数:437千 定价:39.80元 编辑邮箱: edit@ustc.edu.cn (欢迎来索要目录、样章的PDF) 当当网购书链接: http://product.dangdang.com/product.aspx?product_id=22608695 图书内容简介 :本书深入浅出而又系统地介绍了等离子体物理的基本概念、基本性质及相应的描述方法.第1章力图让读者对等离子体物理有一个完整统一的物理图像.以后的各章分别介绍了等离子体的单粒子轨道模型、冷等离子体波动理论、弹性碰撞理论、非弹性碰撞过程及输运方程组、磁流体理论、辐射现象及不稳定现象,最后简述了等离子体的一些应用领域.本书还附有较完整、便于查用的一些数学和物理附录.本书可作为大学物理系高年级本科生及工科院校研究生的教科书,对等离子体物理有兴趣的教师和研究人员的入门参考书,以及从事高温和低温等离子体研究人员的工具书. 图书特色 :①本书作者阵容强大,由大连理工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三所重点大学的资深教授编写;②本书第1版出版于1988年,是当年国内第一本关于等离子体物理的高校教材;③本书新版继承和发扬了原版的优点,并对相关数据、理论和方法进行了更新,与同类选题相比,它概念清晰、论证严谨、注重基础、用词准确,是一本极为经典的教材。
个人分类: 物理图书|10531 次阅读|12 个评论
三八节、女科学家及“plasma的汉语译名”的来历
热度 19 等离子体科学 2012-3-8 10:42
马腾才、胡希伟、陈银华三位老师编著的《等离子体物理原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一书今年年初修订再版了。 胡希伟老师写的跋(附在下面)中提到, plasma 的汉语译名“等离子体”是1958年王承书先生提出的。 王承书先生是中国科学院凤毛麟角的几位女学部委员之一,著名的统计物理学家。她与清华大学的第一位女教授王明贞先生都曾在美国密西根大学师从电子自旋的发现者 Geroge E. Uhlenbeck 教授,在非平衡态统计物理方面做出了杰出的贡献。Uhlenbeck教授是 Paul Ehrenfest 的博士研究生,而后者的博士导师是非平衡态统计物理学的奠基人 Ludwig Boltzmann 。所以 王承书先生和王明贞先生都算得上是 Boltzmann学派的“嫡系”传人。 王承书 与Uhlenbeck合作的 “On the transport phenomena in rarefied gases”(1948;1970年在《Studies in Statistical Mechanics V. 5. 》(North-Holland Publishing Company, Amsterdam) 中正式出版)一文更是扩散法分离同位素的奠基之作【注】。这一方法曾是世界主要核大国浓缩铀的主要手段。 王承书先生回国之后,不仅参与领导建设我国第一个扩散工厂为自力更生发展我国战略武器做出了特殊贡献,而且是我国受控核聚变和等离子体物理研究的开创者之一。 九年前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刘寄星老师曾在《物理》上撰文介绍王承书先生和王明贞先生:《 两位中国女物理学家对非平衡态统计物理学的重要贡献 》。今天又是三八节,特转载胡希伟老师文章,纪念王承书先生对我国等离子体物理学研究的开创性贡献。 【注】:离心法分离同位素的效率与质量比有关(正比于1-m/M)。因为铀同位素的质量比接近1(m/M=235/238),所以离心法分离同位素的效率非常低。而文中著名的Wang-Chang Uhlenbeck方程(WCU Equation)得到多原子(可用于多同位素)输运的扩散系数与质量差成正比(238-235=3),所以这篇文章提出了更先进的扩散法分离同位素的可能性。王承书先生当时在美国使用C. S. Wang-Chang的名字,“Chang”是她的丈夫张文裕先生的姓。 【附】 《等离子体物理原理》跋二 --- 关于 plasma 的汉语译名 物质第四态 --- 由带电粒子组成的多粒子体系 --- 的命名 , 无论在英文 ( 因而在除中文的所有语种 ) 中还是在中文 ( 包括少数民族语种 ) 中都是令人困惑的事情 。 英文中的 plasma 来源于希腊文 plasma , 在拉丁文 ( 因而英文 ) 中它已经被用来表示 “ 血浆 ”。 但这和物质的这种特殊状态 ( 即所谓的第四态 ) 有什么关系 ? 近百年来一直无法说清楚 。 所以 , 只能说 plasma 是一个约定俗成的命名 , 它的原意和第四态的形态 、 组成或特性没有令人信服的联系 。 既然如此 , 中文的译名也不需要刻意与第四态的形态 、 组成或特性相联系 。 这是我们在为它的译名苦恼多年后 , 为求得译名的解决 、 可以采取的最好思路 。 Plasma 的中文译名 “ 等离子体 ”, 在大陆是由王承书先生在 1958 年提出的 。 当时 , 由于美 、 英和前苏联达成协议 , 将各自的磁约束核聚变方面的资料解密 , 而公开了大量涉及 plasma 的文献 . 我国组织了中国科学院和一些大学的学者来翻译 、 消化并跟踪这一崭新的科学技术领域 。 在翻译这些资料时 , 将 plasma 译成了 “ 等离子体 ”。 可能当时考虑到 , 由中性气体被电离而产生的物质第四态中 , 正 、 负电荷(正 、 负离子 ) 的各自总量是相等的 。 因此 , 这一译名虽然 ( 在当时物理学名词中 ) 长得出格 , 也不和物质实际的性质完全相关 , 但还是被大家采用了 。 但实际上 , 在真空容器中 , 通过放电将部分或全体中性气体电离成 plasma 时 , 总有一部分带电粒子 --- 通常是电子 --- 被放电打到器壁上并被吸附 , 这样放电形成的 plasma 整体上并不呈中性 , 在失去电子的情况下 , plasma 呈正电性 --- 即相对于器壁 , 它带有所谓的正悬浮电势 . 而在放电中有电流通过的情况下 , plasma 的悬浮电势也可能是负的 。 台湾的同行将 plasma 译为 “ 电浆 ”, 这明显是受到了英文中 “ 血浆 ” 含义的影响 。 但本来 “ 血浆 ” 这词无论在形态 、 组成和性质上都已经完全不能表征这个物质第四态了 。“ 电浆 ” 这个词也难有改善 。 上世纪 80 年代以来 , 虽然也陆续有大陆的学者建议将 “ 等离子体 ” 改成 “ 电浆 ” 但一直很难得到同行的认可 。 其原因并不是先入为主 , 或面子考虑 。 对于合适的译名 , 我们向来是乐于接受的 , 这只要看看汉语中有极多的来自日本的汉字名词和直接音译的汉字名词就可以证明的 。 但就 plasma 而言 , 先不用说它的汉字音译绝难接受 ( 日文中就是用假名直接把英文 plasma “ 音译 ” 的 )。 就是“电浆 ” 也不够 “ 雅 ”, 让相关的学者和学术机构有堕入 “ 引车卖浆者流 ” 的隐忧 。 情何以堪?心实难平 。 所以 , 于理于情这个改名都很难被接受 。 但 “ 等离子体 ” 这个由四个汉字组成的名称太长 , 不但与另外三态的两字名称不相配 , 而且频繁使用 ( 包括口语和书面 ) 起来非常不便 。 特别是由它衍生出的其他名词 , 如非中性等离子体 ( nonneutral plasma ), 等离子体子 ( plasmon ) 就更拗口了 。 从上世纪 70 年代开始 , 由于等离子体从业人员开始不断增多 , 对这个名词的修改呼声就没有停止过 。 在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 1996 年公布的 《 物理学名词 》( 实际上它成了国内出版物的国标 --- 所有的物理学名词应该遵守的标准名称 ) 中就曾推荐 ( 但不是规定 )“ 等离体 ” 作为 “ plasma ” 的中文译名 。 但这一推荐并未能被国内同行采用 , 反倒是工商界通过 “ 等离子电视 ” 的广告 , 使得 “ plasma ” 的商业译名 “ 等离子 ” 妇孺皆知 。 但如果采用这样的译名 ,“ plasmon ” 又该如何称呼是好 ? 作者曾听到一些年轻的同行在口头把 “ plasma” 说成为“等体 ”, 这不但可以和其他三态的称呼顺口地并列 , 而且它的衍生名词 , 如 “ 带电 ( 非中性 ) 等体 ”,“ 等体子 ” 也自然而生 。 称 “ plasma ” 为 “ 等体 ” 虽然失去了物理上联想的功能 , 但英文的“ plasma ”,中文的 “ 等离子体 ”、“ 电浆 ” 又何尝能让人正确地想到这个第四态的形态 、 组成和特性呢 ? 不如换个思路 , 把 “ 等体 ” 当成约定成俗的命名好了 ! 胡希伟 2011 年 11 月 20 日
个人分类: 燕园夜话|12318 次阅读|50 个评论
新科CBHD高清播放机体验(图)
zxczxc0417 2012-3-4 11:48
转载请注明出处 电脑报( http://www.shudoo.com ) 2009年第30期C版 责任编辑:吴新   “高清”是目前家庭影院市场中非常火热的话题,尽管很多消费者都在期待蓝光早日普及,但居高不下的设备价格、价格高昂的碟片,让蓝光在中国的普及之路显得非常漫长。其实,在我们国内是有一套可以与蓝光媲美的高清碟片技术的机型——CBHD高清播放机。在目前的形式下,也许通过CBHD可以比蓝光更早地享受到高清影片。    小知识: CBHD源自于东芝推广的HD-DVD联盟的中国标准,原名为CHDVD,含义为中国版的高清DVD,而在日东芝宣布退出HD-DVD后,中国高清光盘产业联盟就将此标准更名为了CBHD。现在CBHD是中国高清光盘产业联盟所全力推广的高清碟片标准,目前已有众多国产大型影碟机厂商加入到此标准的推广中来。 image001.jpg (135.11 KB) 2009-8-3 15:58 优点: 支持CBHD光盘、支持普通1080P高清视频文件(USB)、支持字幕文件加载 缺点: 价格较高 产考价格: 2999元 测试平台: 新科CBHD播放机(视盘机) TCL 46英寸液晶电视 色差端子连接   近日,我们拿到了新科所推出的CBHD播放机,该播放机使用了蓝光激光技术,所以也可以称为CBHD蓝光播放机。这款产品是在中国高清光盘产业联盟的极力推广下,国内家电厂商中研制出的第一款CBHD播放机产品,对国内的高清事业也有标志性的意义,并且此款产品目前已经进入批量生产的环节。那么新科CBHD播放机性能究竟如何呢?下面让我们来尝尝鲜。   新科CBHD-9100有着和高端DVD播放机相似的外观,采用黑色的镜面面板,能够很好地与客厅中的其他影音设备搭配。在连接方面,此款播放机的接口也是非常齐全的,能够符合顶级数字家居的需要。CBHD-9100的前置面板上还加入了USB接口,支持外接存储设备。 image002.jpg (24.18 KB) 2009-8-3 15:58 支持外接存储设备,令该机的兼容性大大加强 image003.jpg (32.17 KB) 2009-8-3 15:58 色差、HDMI接口齐全   CBHD-9100播放机支持1080P影片播放,可通过HDMI接口和色差分量接口直接连接电视机。我们测试采用了随机赠送的CBHD高清碟片,如《投名状》、《宋祖英肯尼迪演唱会》等碟片,并对CBHD-9100的画质进行了观察。在电影的播放中,CBHD-9100能够展现细节丰富、层次感强、色彩艳丽的高质量画面;并且在激烈变化场面中,保持了很高的稳定性和流畅性,完全排除了电脑播放高清视频时较易出现的迟缓现象。而在音乐碟片的播放中,CBHD-9100能够直接提供数字音频输出,能够对声音进行高保真还原。   更值得一提的是,CBHD-9100还可以对移动存储设备(USB闪存)中的高清视频进行直接播放。在测试中,我们播放了闪存中的《金刚》、《范海辛》等高清大片,此款播放器表现非常出色,对于此类H.264格式的1080P高清电影能够完美地呈现出来,并且画面流畅、细腻。该机同时也兼容RMVB、AVI、MKV等众多常见格式电影的播放,并且还能够很好地支持字幕文件的加载。但有一点遗憾的是,该机目前仅支持外接闪存,不支持移动硬盘,相信后期固件升级后兼容性能够更强。 image004.jpg (49.14 KB) 2009-8-3 15:58 文字表现锐利、清晰 image005.jpg (34.87 KB) 2009-8-3 15:58 连接平板电视播放大片,画面细腻、震撼 image006.jpg (49.88 KB) 2009-8-3 15:58 CBHD-9100高清画面细节丰富 image007.jpg (34 KB) 2009-8-3 15:58 对人像的表现相当到位 工程师观点 产品评测中心 黄善挺: 1.CBHD-9100仅是一个开始   在CBHD的推广中,CBHD-9100播放机的发布只是一个开始。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该类机型会越来越成熟和易用。而在片源方面,目前虽然CBHD碟片并不丰富,但CBHD-9100所具有的USB外接存储器功能,很好地弥补了这方面的不足,目前我们可以通过网络获得大量的片源。 2.CBHD比蓝光更适合中国国情   中国是目前DVD碟片生产的大国,因此DVD影碟的价格足够便宜,成为了每个中国家庭都消费得起的商品。而蓝光光盘的生产工艺需求很高,并且生产技术被索尼严格掌控,因此我们并不指望蓝光光盘能够在近几年内,把价格调整到普通中国消费者能够接受的状态。   而CBHD光盘,在中国比蓝光光盘有更大的优势,因为生产成本便宜。CBHD光盘是在DVD光盘的基础上开发研制的,因此一条普通的DVD生产线稍加技术改造,就能够顺利的生产出CBHD光盘。再加上我国已经拥有数量众多的DVD碟片生产企业,只要CBHD技术得到推广,市场上就可迅速地涌出大量CBHD光盘。 3.CBHD,在走中国当年的DVD之路   CBHD是中国人自己的标准,这也让我们想起了在我们流行了十几年的VCD和DVD。而今天的CBHD,仿佛又处在了一个与当年VCD和DVD相似的位置上。成本便宜的CBHD,在性能上并不比昂贵的蓝光逊色,那么CBHD在接下来在中国普通家庭中的发展,理应更让我们期待。 更多报纸文章请点击新版电子期刊: http://www.shudoo.com/newslist. html
个人分类: 思考在物理风暴前|3554 次阅读|0 个评论
俄罗斯将“福布斯-土壤”火星探测器故障归咎于太空辐射
xiaguangqing 2012-2-6 22:08
http://news.mod.gov.cn/tech/2012-02/02/content_4342019.htm 俄罗斯联邦航天局局长波波夫金1月31日表示 ,“福布斯-土壤”火星探测器任务失败很可能是太空辐射所致 。 同时还指责,造价1.65亿美元的“福布斯-土壤”火星探测器上装有外国假冒或残次的微芯片。 计算机系统中有两个部件可能因强烈的太空电子影响,而重启并转入待机模式。 故障调查小组组长俄罗斯前航天局长尤里-科普托夫(Yuri Koptev)表示,火星探测器上62%的微芯片质量不足以应对太空飞行。 俄罗斯曾经暗示,“福布斯-土壤”任务失败是因外国破坏所致。在一系列模拟探测器经历最大电磁辐射的试验后,“美国雷达说”成为无稽之谈。有专家称,俄罗斯以将火星任务失败归咎于外部因素,来掩盖其航天工业的长期以来的下滑现象。俄罗斯没有为“福布斯-土壤”探测器2年的行星任务设计抵挡辐射的功能。他们不该没有考虑到这一点。波波夫金表示,涉及探测器建造的官员将因管理不当而面临惩罚。 这种现象经常发生在火星或金星周围(换句话说是在深空中)的行星探测卫星上,平均每一到两年一次,而在低地球轨道中却很少看见。 俄航天局局长波波夫金1月31日表示,如果欧空局(ESA)决定不将俄罗斯纳入其“地外火星”项目中,俄罗斯将再向火卫一“福布斯”发射一次样本采集任务。俄罗斯曾表示,将于2016年使用“质子”火箭发射欧洲火星通讯轨道器和一套欧洲和俄罗斯传感器。(中国航天工程咨询中心 陈菲)
3345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4 00:2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